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第052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五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五十二卷目录
篆书部总论
晋卫恒四体书势〈篆书〉
唐文粹〈李阳冰上李大夫论篆书〉
舒元舆玉著篆志〈玉著篆〉
张怀瓘书断〈论篆书〉
篆书部艺文
篆势 汉蔡邕
古文赞 唐张怀瓘
籀文赞 前人
小篆赞 前人
跋李康年篆心经后 宋苏轼
书筠州学记后 黄庭坚
跋苏氏篆后 黄伯思
与方伯谟 朱熹
与方伯谟 前人
跋聂侍郎子述所藏徐明叔篆赤壁赋
魏了翁
锺鼎篆韵序 元熊朋来
篆韵集钞序 明宋濂
诗韵篆林跋 沈擎
篆书部艺文二〈诗〉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杜甫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黄滔
阳冰篆 宋王禹偁
推官惠李庶子鄂州篆字 文同
和永叔琅琊山庶子泉阳冰石篆诗
苏舜钦
赠道士张谦中 饶节
篆冢歌 元钱惟善
滕用亨诸篆体歌 明王行
刻李贞伯篆书海月庵扁 吴宽
篆书部选句
字学典第五十二卷
篆书部总论
[编辑]晋卫恒四体书势
[编辑]《篆书》
[编辑]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 古异,世谓之《籀书》者也。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 国异,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 损益之,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 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 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为卫吏”, 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 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 出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自秦坏古 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符刻,四曰虫书, 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王莽时,使 司空甄丰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曰古文, 孔氏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 书,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也。及汉祭酒许慎撰《说 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新,可得而论也。秦时李 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汉建初中,扶风 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 诞师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 补侍中。魏氏宝器铭题,皆诞书也。汉末又有蔡邕为 左中郎将,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 理,不如淳也。
唐文粹
[编辑]《李阳冰上李大夫论篆书》
[编辑]“吾志于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 未有点画,但偏傍摹刻而已。”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 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 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 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 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 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 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 尝痛孔壁遗文,汲冢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蔡中 郎以丰同豊,李丞相将束为柬,亦鱼鲁一惑,泾渭同 流,学者相承,靡所迁复。每一念至,未尝不揽笔长叹 焉:“天将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皇唐累 圣,逮兹八叶,天生克复之主,人乐维新之命,以淳古 为务,以文明为理,钦若典谟,畴咨故实。诚愿刻石作 篆,备书六经,立于明堂,为不刊之典,号曰《大唐石经》。 使万代之后,无所损益,仰圣朝之鸿烈,法高代之盛 事
舒元舆玉著篆志
[编辑]《玉著篆》
[编辑]秦丞相李斯,变《苍颉》籀文为玉,著篆体,尚太古,谓古 若无人。当时议书者皆输伏之故,拔乎能成一家法 式,历两汉、三国至隋氏,更八姓,无有出者。呜呼!天意 谓篆之道终不可绝,故授之赵郡李氏子阳冰。阳冰 生唐开元天子时,不闻外奖,躬入篆室,独能隔一千 年而与秦斯相见,可谓能不孤天意矣。当时得议书 者,亦皆输伏之,且谓之“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备”,光大 于秦,斯有倍矣。此直见上天以字宝瑞吾唐矣。不然, 何绵更姓氏,而寂寞无人。某道不攻篆而识其点画, 常有意求秦丞相真迹,会秦丞相去久,闻其有八字 刻在荆玉,有《洪碑》树峄山巅,今荆璧为玺,飞上天矣, 固不可得而见也。《洪碑》留在人间,往往有好事者跻 巅得见。某亦常问得去峄山道路,异日将裹足观之。 未去间行长安,会同里客有得《阳冰真迹》遗在六幅 素上者,遂请归客堂张之,见虫蚀鸟步痕迹,若屈铁 石,陷入屋壁,霜昼照著,疑龙蛇骇解,鳞甲活动,皆欲 飞去。齐目视之,分明睹文字之根植吾堂中,然后知 向之议者,谓冰愈于斯。吾虽未登峄山,观此可以信 其为深于《篆》者之言也。
张怀瓘书断
[编辑]《论篆书》
[编辑]大篆者,广乎古文,法于鸟迹,若鸾凤奋翼,虬龙掉尾, 或花萼相承,或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铦利 精微,同乎神化。史籀是其祖,李斯、蔡邕为其嗣。小篆 者,或镂纤盘屈,或悬针状貌,鳞羽参差而互进,珪璧 错落以争明,其势飞腾,其形端俨。“李斯是祖,曹喜蔡 邕为嗣。”
篆书部艺文一
[编辑]《篆势》汉·蔡邕
[编辑]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 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翅短身, 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扬波振击,鹰峙 鸟震,延颈胁翼,势欲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 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抄 者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岐岐翾翾。远而望之,若 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际不可得见,指挥 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 《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 粲粲彬彬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嘉 文德之弘懿,蕴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 而论旃。
《古文赞》唐·张怀瓘
[编辑]邈邈苍公,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粲若星辰, 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盛德,莫斯之美。 《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籀文赞》前人
[编辑]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 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小篆赞》前人
[编辑]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虬作骖𬴂。江海淼漫, 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
《跋李康年篆心经后》宋·苏轼
[编辑]江夏李君康年,好古博学,而小篆尤精。以私忌日篆 《般若心经》,为其亲追福,而求余为跋尾。余闻此经,虽 不离言语文字,而欲以文字见,欲以言语求则不可 得。篆画之工,盖亦无施于此,况所谓跋尾者乎?然人 之欲荐其亲,必归于佛,而作佛事,当各以其所能,虽 画地聚沙,莫不具足,而况篆字之工若此者耶?独恐 观者以字法之工便作胜解。故书其末。
《书筠州学记后》黄庭坚
[编辑]中书曾舍人作《高安学记》,极道世之所由废兴,论士 大夫之师友渊源,常出于一世豪杰之士。至于长育 人材而成就之,则在当涂之君子。其言有开塞,世可 以为法戒。而所托书画不工,学者因不得玩思于斯 文。后二十有七年,柳侯为州,政优民和,乃砻故刻而 乞书于予。予告之以“舍弟乘雅善小篆,通六书之意”, 下笔皆有依据,可与斯文并传。柳侯则以《书言》乘于 紫阳而刻之。初有献疑者曰:“今士大夫不知古文,十 室而九。夫篆固古人之书耳,又安能发挥曾子之文 章耶?”柳侯曰:“曾子之文章,岂希价于咸阳,而椎锋于 稷下者哉?三代之鼎彝,其字书皆妙,盖勒之金石,垂 世传后,自必托于能者。吾为学古钩深者谋,不为单见浅闻者病也。”予观柳侯,可谓好古不流俗者矣。
《跋苏氏篆后》黄伯思
[编辑]汉甄丰稽正古文字,其一古文,鲁堂壁中书也;其二 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古文高质而难遽造,若三代 鼎彝遗篆是已。奇字怪巧而差异工,若汉刘棻从扬 雄所学,及近世《夏郑公集》《四声韵》所载是已。今人往 往不能辨之,遂尽以奇字为古文焉。武功君于篆法 工矣,必能辨耳。予恨不获一面,第观遗迹,使人慨然。
《与方伯谟》朱熹
[编辑]人还,承书,至慰。比日远,惟侍履佳胜。篆字甚佳,然其 间不能无病笔已封寄去,但恐彼欲磨崖,则所书大 字或不堪用。今其人过彼,更烦别为大书径尺以上 者,封与诚之,令转呈南轩,但笔路亦须稍重,盖恐崖 石麤,若字画太细,即不可辨耳。向寄二刻,不必寄来, 只留几间可也。
《与方伯谟》前人
[编辑]欲烦篆数十字,纳去纸两卷,各有题识,幸便为落笔。 欲寄江西,刻之岩石,有人在此等候,不能久也。千万 便付此人回仍不须大作意,只譬如等闲胡写,则神 全气定,自然合作矣。更欲篆六十四卦,各及一等小 字数十,其界纸又作一封,请并书之,所写之字,各在 封内矣。
《跋聂侍郎子述所藏徐明叔篆赤壁赋》
[编辑]魏了翁
才知之士满天下,而书学不得其传。许叔重稽诸通 人,作《说文解字》,犹未能无阙误。李少温中兴篆籀,而 所刊定尚多臆说,信书学之难能也。徐鼎臣楚金兄 弟,最有能称,一时如郑仲贤、郭恕先皆号善书,皆自 许氏,非谓许氏果能尽字书之蕴,盖舍是则放而无 据耳。旧闻徐明叔善篆,今观其遗墨,则《说文解字》之 外,自为一家。虽其名竞字见于印文者,亦与篆法不 同。又有“保大”、“骑省”之文,保大为南唐年号,骑省乃雍 熙职秩,亦所未喻。姑识所疑,以伺识者。
《锺鼎篆韵序》元·熊朋来
[编辑]锺鼎篆韵,自雕戈钩带及凡碑刻古篆皆在焉。称锺 鼎,贵彝器也。《考工记》“金有六齐,一曰锺鼎之齐。”此锺 鼎之称所从始。鲁铸林锺,臧武仲论所以作彝器。杜 氏专言锺鼎,故祀器之款通曰彝,𫖯为锺,卬为鼎,乃 彝器之大者。器必有文以传远,若鼎盘量铭,于经可 见已。自仓颉象形推类,由是形声相推,而文字生焉。 周公之时未改籀,已有六书之教;孔子之时已改籀, 尚存科斗之书。秦法贵其国字,孔氏及秦博士各藏 之屋壁,济南口授,犹可寻声得字。安国为隶古定科 斗,书遂绝矣。观汉所得齐器、周鼎、柏寝之刻,栒邑之 铭,皆有能按其款识者,壁书半已诵传,既曰“定其可 知”,又曰“时人无能知。”果不可知,则隶书何凭?直废古 从俗尔。后日汉求古文,遂不复可得,削刓简朽,乃不 如近代纸墨之传,易于流布。唐初盛临摹,始有以褚 拓碑碣为墨本者。东巡之石,偃师之槃,岐阳之鼓,延 陵季子之墓,篆石泐而墨传,然犹未有能摹锺鼎之 款者。皇祐始命太常摹历代器款为图,三馆之士,不 能尽识,于是欧、刘、李、吕考录渐广。宣和以后,为书遂 多。《博古图》之外,有晏慧开、蔡天启、赵明诚、荣咨道、董 彦远以至黄伯思、翟耆年、薛尚功诸家,相继论述。彝 鼎古器,亦多出政、宣之间,物常聚于所好也。初,夏氏 仿二徐韵例,以《唐韵》系古篆,于时器款未备,其间锺 鼎字文缺略,颇汎取俗书以备奇字,亦未以锺鼎名 也。政和中,王楚作《锺鼎篆韵》矣。薛氏承龙眠之旧,图 其帖始于雕戈,因王楚之成,书其韵谓之“重广。”乙卯、 癸亥,一再脱槁,宜无遗字,而帖之所载,韵或缺焉。石 鼓自韦、韩过于称许,适滋群疑。翟氏评周宣遗迹,亟 称《吉日碑》,而疑鼓刻于“维”字,疑其不类古款;于以“可” 字,疑其意不逮笔;于柳、帛、“君庶”等字,疑其促长引短 以取称;夹漈疑秦篆,茌平马氏疑宇文周所为。然此 以论篆,非论韵也。今为篆韵,复安问此固以多文为 富尔。旧刻夏、薛诸韵,临移失真,昔人所以叹烟墨而 悲纸竹也。临江杨信父参订旧字,博采金石奇古之 迹,益以奉符党氏《韵补》夏、《薛》所未收,征余为序。其篆 则夏、商、周、秦之篆,而韵则《唐韵》也,姑以是记字尔。钿 金戈带之文,一时也。夹锺昭铃之刻,又一时也。由古 篆下迄斯冰,有不可比而同之者。亦有籀古错落,散 在召陵公乘之书,或古文阅世而后出,或后人仿古 而近似。审而用之,存乎其人矣。或曰:《锺鼎韵》之作,以 备篆刻字文尔。刻符摹印,亦书学之一家。马援不守 章句,而好论篆文。当其拜伏波将军也,上书言:“臣所 假伏波将军印文,伏字犬外向。”又言:“成皋令印,皋字 从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入”,入下羊即一县 长吏,印文不同,非所以为信。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 章。今按:伏旁从犬,能无外向之笔,皋非从羊,是乃谐 声之字。记《东观》者未有一言以辨之。印文职在司空, 掌以少府,犹或讹异,况于香奁家记,铜龟私印,“高平刻鹊瑞之章,元晖奉虎儿之字”,私志姓字者,盖不可 胜纪。若啸堂所录,其来久矣。欧阳公平生惟一字记 名,后儒求多焉。人之好古者鲜矣。于记姓名,则或好 古篆,抑好而不能察,不如其不知好者也。自《玉篇》起, 《说文》弃,俗书《易》籀学废,岂惟字书哉?音释行世,而《诗》 《书》《易》不复存;《古音》;韵略试士,而字音不复通古韵。古 学虽不止字书,辟如剖竹,由末而至本,是或一道也。 尝叹汉法试吏,人诵史籀之书,童习仓颉之教,字学 犹近古也。汉求能读古字者,必征齐人以所闻,伏生 可以考论。传称山东大师能言《尚书》《齐语》相授也。孝 宣命张敞受齐学,遂能读鼎刻,以致通显。京兆馀暇 遑及古书,无以大其师传。杜邺从敞子吉得绪馀,亦 以小学名家。至于张敞受学,所征之师,史乃逸其姓 名,谩曰“齐人”而已。每阅《汉史》,未尝不为斯人叹。今信 父有力于篆韵,盍书其名氏,无若齐人。然信父名銁, 以字行。
《篆韵集钞序》宋·濂
[编辑]鄱阳刘彦正,幼承先训,留意篆学,历年之久,靡不贯 通。于是用韵,分以五音,每字之下,又析以九类,先后 之说,有相发明者,辄具录之,字义未安者,必疏其是 非而申以己说。《说文》所引古文六经,其字与今所行 本或不同,集为一编,以附于后,共成若干卷,精密而 不失于粗疏,严简而不至于穴泛,其可传世盖无疑 已。虽然,《说文》其至矣乎!濂自来金陵,见《六书正讹》《说 文字原》二书,乃鄱阳周伯琦所著,颇以许氏为宗。今 又观是书,亦羽翼《说文》之学,惟恐其不明,何鄱阳之 多贤耶?周氏所著已盛行此编,士大夫多取观之。濂 故为序作者之意于编首。呜呼!契二仪之运,该万汇 之理,无过于《六书》。博雅之士,慎无以为《小学》而忽诸, 则善矣。煜字彦正,知严州建德县,气貌粹然,有道之 士也。其于名物制度之学尤精云。
《诗韵篆林跋》沈擎
[编辑]之仁力学嗜古,诗文博雅,更究精于篆隶,研摹岁月, 汇集四声,广备六义,若鸟迹虫叶,龙形鸾象,玉著史 籀之体,靡不趋合。是册,望之云兴霞举,光耀艺林。况 我家隐侯公创业编韵于前,是不可无之仁继武《韵 篆》于后也。
篆书部艺文二〈诗〉
[编辑]《李潮八分小篆歌》〈李潮善小篆师李斯峄山碑见称于时〉
[编辑]唐杜甫
仓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若浮云。陈仓石鼓又已 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 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 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 潮下笔亲。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 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 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吴郡 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 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 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黄滔
[编辑]《师名自越》彻秦中,秦越难寻师所从。墨迹两般诗一 首。香炉峰下似相逢。
《阳冰篆》宋·王禹偁
[编辑]泠泠庶子泉,落落阳冰笔。云气势奔垂,龙蛇互蟠屈。 峄山既劘灭,石鼓又缺失。惟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 摸印遍寰区,流传耀缃帙。书诚一艺尔,小道讵可忽。 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没。
《推官惠李庶子鄂州篆字》文同
[编辑]天下有奇篆,阳冰书《鄂州》。异兽呀五口,狂咬掉三头。 磥砢玻璃碗,诘屈珊瑚钩。愧无希世宝,何以为子酬。
《和永叔琅琊山庶子泉阳冰石篆诗》
[编辑]苏舜钦
一气氤氲万事起,独有篆籀含其真。周鼓秦山坏已 久,下至唐室始有人。宗臣转注得天法,质虽浑厚气 乃振。人间所存十数处,丰疏异体世共珍。其中《琅琊 石泉记》,比之他法殊不伦。铁锁关连玉钩壮,曲处力 可挂万钧。复疑蛟虬植爪角,隐入翠壁蟠未伸。近来 俗眼苦不赏,唯有风月时相亲。紫微仙人谪此守,此 地胜绝旧喜闻。公馀往观领宾从,猎猎画隼摇青春。 远休车骑步泉侧,酌泉爱篆移朝昏。挥弄潺湲翫点 画,情通恍惚疑前身。作诗缄本远相寄,邀我共赋意
甚勤。昨承见教久阁笔,压以大句尤难文。高风胜事日倾倒,安得身寄西飞云。《赠道士张谦中》饶节
[编辑]道人须眉似民部,平生篆隶心独苦。世间笔墨一点 无,骎骎气象追千古。道人得师在何许,秦汉鼎彝周 石鼓。若峄山碑若诅楚,二李而下初不数。异时心醉 不窥园,依绳作直规作圆。一朝妙解古人意,脱落尺 度诚其天。嗟君绝艺世无敌,勿示时流渠未识。我亦 当年好古人,推席为君三叹息。
《篆家歌》〈有序〉元·钱惟善
[编辑]云间善篆,以所书瘗之细林山中,题曰《篆冢》。爰来征诗,遂赋长句以寄〈“云间” 者,朱芾孟辨也。又见《董佐才诗》。〉
包羲卦画龟龙出,颉俑造书鬼夜泣。俯观鸟兽迒蹄 迹,依类象形文字立。以迄五代咸东封,改易殊体靡 有同。《周官》保氏教国子,《六书》大义开群蒙。太史籀文 古少异,小篆从省由秦始。仓颉爰历博学篇,三家著 述初传世。秦燔经籍狱讼炽,乃当隶书趋约易。古文 虽绝汉章行,尉律学童乃课试。东阁祭酒太岳孙,夙 尝受业贾氏门。悯悼俗图昧所向,博采籀古加讨论。 揭示上下明指事。转注假借形声意立一为端,亥毕 终分别部。居不杂厕,亘千万古。知《字原》昭若列星丽 《躔次》。中兴斯学曰阳冰,入室操戈何背戾。二徐训释 浩江河,仲也祛妄言不颇。〈徐楚金著祛妄辨李阳冰之误〉吴兴张有 两杰出,复古正俗订舛讹。布衣道士钱道住,玩世端 如郭忠恕。三十六举仅成篇,蝉脱遗踪不知处。席中 如带恶安西,鼓皮离禹良可吁。汉家去古尚未远,成 皋印文犹重摹。云间苦嗜古,手挍科虫辨鱼鲁。明窗 净几风日佳,临模一扫千番楮。《商彝》周鼓真吾师。 《匾沈著沙画锥》“鸾回凤翥龙夭矫,长戈短剑相交驰。 书草日积充栋楣,保爱何啻璧与珪。细林山中一坏 土,缃笈缄縢重闭之。於乎禊帖藏玉匣,终致温韬举 䒩臿。亦恐虹光夜烛天,定有窃开窥笔法。冢头草鸣 寒蛩,薶文瘗笔同高风。后三千年见白日,好事应营 马鬣峰。”
《滕用亨诸篆体歌》明·王行
[编辑]维周大篆成史籀,宣圣传经制蝌虬。总因仓颉见鸟 迹,象形置书变未久。李斯小篆类玉著,锺鼎鱼虫分 众手。碧霄鸾凤漫回翔,沧海蛟螭互蟠纽。有如垂露 杨柳叶,或似委薤剑环首。许慎程邈评已彰,馀子纷 纷亦何有。有唐阳冰号高古,尝拓鸿都《峄山谱》。新泉 丹井尚幸存,缨络麒麟折钗股。刻符摹印气候形,义 理深关非小补。南阳髯翁学《古书》,雅与秦汉参锱铢。 古文奇字荡胸臆,岂若俗工讹鲁鱼。自言初习胜国 时,玉雪左丞吾所师。荻茎锥沙指画腹,廿年勤苦求 妍姿。呜呼方今世雍熙,明良际遇千载期。大书功德 勒金石,绝胜草草人间碑。
《刻李贞伯篆书海月庵扁》吴宽
[编辑]篆法久欲绝,李公得真传。近时乡先辈,仿佛如滕权。 昔为我题扁,握笔指腕悬。顾盼张髯须。起立竦背肩, 俯仰为陈迹。屈指十五年,破屋垂雨溜。庳墙上“蜗涎”, 三字被侵蚀。黑《犹高县》海月夜照之,墨光却新鲜。 正如公性气,精悍老犹然。见物不见人,吴山隔重泉。 惜哉不可作,手迹忍弃捐。寿以西川木,良工善雕镌。 庶几如坐对,仰面在屋椽。
篆书部选句
[编辑]梁简文帝《金𬭚赋》:“昔武都之一扇,乃铭功以述心;矧 元常之五熟,又六篆之书音。”
元帝《上东宫古迹启》:“史籀、李斯之篆,梁鸿曹喜之书, 莫不总萃桂宫,盈满甲馆。”
唐王勃《乾元殿颂序》“灵爻密发,八方昭大有之和;宝 篆潜开,六合启同人之会。”
李峤《百寮贺瑞石表》:“伯禹以致孝鬼神,九畴天锡;陛 下以虔恭顾托,八篆灵开。”
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鲁宫遗篆,汲冢遗编,无不日 览万言,暗识三箧。”
宋舒𬱖《贞素先生传》风清昼闲,或篆隶数章,意与笔 悟,则快然自得,虽不逮斯繇,然时人亦莫予解。 齐王融《钞众书应司徒教》诗,“岩笥发仙华,奇文开碧 篆。”
梁元帝诗:“玉题书仙篆,金榜烛神光。”
沈约诗:“汉璧含遗篆,名山多逸词。”
唐太宗诗:“玉匣启龙图,金绳披瑶篆。”
杜甫诗:“圭臬经星奥,虫篆丹青广。”
李商隐诗:“玉检赐书迷妙篆。”
陆龟蒙诗:“龙篆拜时轻诰命。”
《韦庄诗》:“鹊印提新篆,龙泉夺晓霜。”
许浑《赠虞押衙》诗:“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 机。”
曹唐诗:“大篆龙蛇随笔札。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