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第10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四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四卷目录

 讲学部纪事

 讲学部杂录

 讲学部外编

学行典第一百四卷

讲学部纪事

[编辑]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 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 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 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 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暇日记中都县西门榜曰“讲堂门,父老言孔子为宰, 讲说之所也,故以名门。

《艾子后语》。艾子讲道于嬴博之闲,齐鲁之士从之者 数十百人。一日讲《文王》,羑里之囚偶赴宣王召,不及 竟其说,一士怏怏返舍,其妻问之曰:“子日闻夫子之 教,归必欣然,今何不乐之甚?”士曰:“朝来闻夫子说,周 文王圣人也,今被其主殷纣囚于羑里,吾怜其无辜, 是以生愁恼。”妻欲宽其忧,姑慰之曰:“今虽见囚,久当 放赦,岂必禁锢终身?”士叹息曰:“不愁不放,只愁今夜 在牢内难过活耳。”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 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 窥园。其精如此。”

《夏侯胜传》:胜与黄霸俱下狱,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 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 更冬,讲论不怠。

《后汉书杨政传》:“政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 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

《戴凭传》:凭拜虎贲中郎将,以侍中兼领之。正旦朝贺, 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 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馀席。故京师为 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

《牟长传》:长少习《欧阳尚书》,辟拜博士,稍迁河内太守, 坐垦田不实免。长自为博士及在河内,诸生讲学者 尝有千馀人。

《魏应传》:“应拜五官中郎将,诏入授千乘王伉。应经明 行修,弟子自远方至,著录数千人。肃宗甚重之,数进 见论难于前,特受赏赐。时会京师诸儒于白虎观,讲 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难问。侍中淳于恭奏之,帝亲 临称制,如石渠故事。”

《程曾传》:“曾受业长安,习《严氏春秋》,积十馀年,还家讲 授会稽顾奉等数百人,常居门下,著书百馀篇,皆五 经通难。”

《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 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桓荣传》:“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事博士九江朱普。至 王莽篡位,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因留教授,徒众数 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 常饥困,而讲论不辍。”

《杨伦传》:“伦少为诸生,师事司徒丁鸿,习《古文尚书》。为 郡文学掾,以不能人闲事,遂去职,不复应州郡命,讲 授于大泽中,弟子至千馀人。元初中,公车征,辞疾不 就。”

《包咸传》:“咸于东海界为赤眉贼所得,遂见拘执十馀 日,咸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因住东海,立精舍 讲授。”

《甄宇传》宇教授常数百人,卒于官。传业子普,普传子 承。承尢笃学,未尝视家事,讲授尝数百人,诸儒以承 三世传业,莫不归服之。

《张元传》:“元为陈仓县丞,清净无欲,专心经书。方其讲 问,乃不食终日,及有难者,辄为张数家之说,令择从 所安,诸儒皆伏其多通。”

《晋书刘兆传》:兆博学洽闻,受业者数千人,潜心著述。 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 德道素,青州无称其字者。门人大怒,兆曰:“听前。”既进, 踞床问兆曰:“闻君大学,比何所作?”兆答如上事,末云: “‘多有所疑’。客问之,兆说疑毕,客曰:‘此易解耳’。”因为辩 释疑者是非耳。兆别更立意,客一难,兆不能对。客去 已出门,兆欲留之,使人重呼还客曰:“亲亲在此营葬, 宜赴之,后当更来也。”既去,兆令人视葬家,不见此客, 竟不知姓名。

《氾毓传》:“毓召补太傅参军,不就。于时青土隐逸之士刘兆、徐苗等皆务教授,惟毓不蓄门人,清静自守,时 有好古慕德者谘询,亦倾怀开诱,以三隅示之。” 《梁书贺玚传》:“玚子革,字文明,少通《三礼》。及长,遍治《孝 经》《论语》《毛诗》《左传》。除秣陵令,迁国子博士,于学讲授, 生徒常数百人。”

《崔灵恩传》:“灵恩少笃学从师,遍通五经。天监十三年, 擢拜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灵 恩聚徒讲授,听者常数百人。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 析理,甚有精致,京师旧儒咸称重之。”

《卢广传》:“广拜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遍讲五经。时北 来人,儒学者有崔灵恩、孙详、蒋显,并聚徒讲说,而音 辞鄙拙。惟广言论清雅,不类北人。仆射徐勉,兼通经 术,深相赏好。”

《沈峻传》:峻博通五经,尤长《三礼》,为国子助教时,吏部 郎陆倕与仆射徐勉书荐峻曰:“凡圣贤可讲之书,必 以《周官》立义,则《周官》一书,实为群经源本。”此学不传, 多历年世,北人孙详、蒋显亦经听习,而音革楚夏,故 学徒不至。惟助教沈峻特精此书。比日时开讲肆,群 儒刘嵒、沈宏、沈熊之徒,并执经下坐,北面受业,莫不 “叹服,人无闲言。宜即用此人,命其专此一学,周而复 始,使圣人正典,废而更兴,累世绝业,传于学者。勉从 之。”奏峻兼《五经》博士,于馆讲授,听者常数百人。 《孔子祛传》。祛少孤贫好学,耕耘樵采,常怀书自随,遂 通经术,尢明古文《尚书》。初为长沙嗣王侍郎,兼国子 助教,讲《尚书》四十遍,听者常数百人。

《皇偘传》:“偘少好学,师事贺玚,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尢 明《三礼》《孝经》《论语》,起家兼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 数百人。”

《朱异传》:“大同四年,异迁右卫将军。六年,异启于仪贤 堂奉述高祖《老子》义,敕许之。及就讲,朝士及道俗听 者千馀人,为一时之盛。时城西又开士林馆,以延学 士,异与左丞贺琛递日述高祖《礼记中庸》义。皇太子 又召异于元圃讲易。”

《五代新说》:陈博士长议,论议温雅。后主于东宫造玉 柄麈尾,初成,曰:“虽多士如林,堪提者独长议耳。”便以 授之,令讲老庄文于锺山开善寺,命讲索麈尾,麈尾 未至,敕取松枝以属,议曰:“可代麈尾。”

《南史伏曼容传》:“曼容拜中散大夫,时明帝不重儒术, 曼容宅在瓦官寺东,施高坐于听事,有宾客辄升高 坐为讲说,生徒常数十百人。”

曼容子暅,暅子挺,年十八,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居 宅在潮沟,于宅讲《论语》,听者倾朝。挺三世同时,聚徒 教授,罕有其比。

《严植之传》:梁天监二年,诏求通儒修五礼,有司奏植 之主凶礼。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 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讲说有区 段次第,析理分明。每当登讲,五馆生毕至,听者千馀 人。

《郑灼传》:“灼少受业于皇侃,少时尝梦与皇侃遇于途, 侃谓曰:‘郑郎开口’。”侃因唾灼口中,自后义理益进。灼 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常蔬食,讲 授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读诵。其 笃志如此。

《沈洙传》:“洙精识强记,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 仕梁为尚书祠部郎。大同中,吴郡朱异、会稽贺琛于 士林馆讲制旨义,常使洙为都讲。”

《魏书张吾贵传》:吾贵从郦诠受《礼》,牛天祐受《易》。诠、祐 粗为开发,而吾贵览读一遍,便即别构户牖,世人竞 归之。曾在夏学,聚徒千数而不讲传,生徒窃云:张生 之于《左氏》似不能说。吾贵闻之,谓刘兰云:“君曾读《左 氏》,为我一说。”兰遂为讲。三旬之中,吾贵兼读杜、服,隐 括两家,异同悉举,诸生复集,便为讲之,义例无穷,皆 多新异。兰乃伏听,学者以此益奇之。

《刘兰传》:兰受《春秋》《诗》《礼》于中山王保安,家贫无以自 资,且耕且学,三年之后,便白其兄,兰欲讲书,其兄笑 而听之,为立黉舍,聚徒二百。兰又明阴阳,博物多识, 为儒者所宗。瀛州刺史裴植征兰讲书于州城南馆, 植为学主,故生徒甚盛,海内称焉。又为中山王英所 重,英引在馆,令授其子熙、诱、略等。兰学徒前后数千, 成业者众。

《徐遵明传》:“遵明教授,门徒盖寡,久之乃盛。每临讲坐, 必持经执疏,然后敷陈,讲学于外二十馀年,海内莫 不宗仰。”

《刁冲传》:“冲学通诸经。刺史郭祚闻其盛名,访以疑义, 冲应机解辨,无不祛其久惑。后太守范阳卢尚之,刺 史河东裴桓并征冲为功曹主簿,非所好也,受署而 已。不关事务,惟以讲学为心。四方学徒就其受业者, 岁有数百。”

《卢景裕传》:景裕注《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礼记》《老子》。其 《毛诗》《春秋左氏》未讫,齐文襄王入相,于第开讲,招延 时儁,令景裕解所注《易》。景裕理义精微,吐发闲雅,时有问难,或相诋诃,大声厉色,言至不逊。而景裕神彩 俨然,风调如一,从容往复,无际可寻。由是士君子嗟 美之。

李业兴传。业兴师事徐遵明于赵魏之闲。时有渔阳 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 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 逐羌博士,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 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 “羌子弟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 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北齐书权会传》:“会字正理,河闲郑人。少受郑《易》,探赜 索隐,妙尽幽微。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临机答难,酬 报如响,动必稽古,辞不虚发。由是为儒宗所推。而贵 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 闲,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

《周书沉重传》:“重征至京师,于紫极殿讲三教义,朝士 儒生、桑门道士至者二千馀人。重辞义优洽,枢机明 辩,凡所解释,咸为诸儒所推。”

《乐逊传》:“魏废帝二年,太祖诏逊教授诸子。在馆六年, 与诸儒分授经业。逊讲《孝经》《论语》《毛诗》及服虔所注 《春秋左氏传》。”

《樊深传》:“深行下邽县事,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 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多引汉魏以来诸 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 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 《隋书元善传》:“善为国子祭酒,上尝亲临释奠,命善讲 《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讽谏。上大悦曰:‘闻江阳 之说,更起朕心’。”赉绢百匹,衣一袭。善之通博,在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酝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听者忘倦, 由是为后进所归。妥每怀不平,心欲屈善。因善讲《春 秋》,初发题,诸儒毕集,善私谓妥曰:“名望已定,幸无相 苦。”妥然之。及就讲肆,妥遂引古今滞义以难善,多不 能对,善深衔之,二人由是有隙。

《马光传》:“光授太学博士。尝因释奠,高祖亲幸国子学, 王公以下毕集,光升座讲礼,启发章门,已而诸儒生 以次论难者十馀人,皆当时硕学。光剖析疑滞,虽辞 非俊辩,而理义弘赡,论者莫测其浅深,咸共推服。” 《褚辉传》:“辉以三礼乐称于江南,炀帝时,征天下儒术 之士,悉集内史省,相次讲论,辉博辩无能屈者,由是 擢”为太学博士。

《北史董征传》:征年十七,师清河监伯阳,受《论语》《毛诗》 《春秋》《周易》。河内高望崇受《周官》,后于博陵刘献之遍 受诸经,数年之中,大义精练,讲授生徒。后累迁安州 刺史。因述职路次,过家,置酒高会,大享邑老,乃言曰: “腰龟返国,昔人称荣;仗节还家,云胡不乐。”因诫二三 子弟曰:“‘此之富贵,匪自天降,乃勤学所致耳’。时人荣” 之。

《诚斋杂记》:“卢虔后妻元氏升堂讲老子《道德经》,虔弟 元明隔纱帷听之。”

《唐书徐旷传》:“旷字文远,兄文林鬻书于肆,文远日阅 之,因博通五经,明《左氏春秋》。时耆儒沉重讲《大学》,授 业常千人,文远从之质问,不数日辞去。或问其故,答 曰:‘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 观?重知其语,召与反复研辩,嗟叹其能’。”

《陆元朗传》:“元朗字德明,善名理言,受学于周弘正。陈 太建中,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德明始冠, 与下坐。国子祭酒徐孝克敷经,倚贵纵辩,众多下之, 独德明申答,屡夺其说,举坐咨赏。”

《孔颖达传》:“王恭者,滑州白马人。少笃学,教授乡闾弟 子数百人。贞观初,召拜太学博士,讲《三礼》,别为议证, 甚精博。盖文懿、文达皆当时大儒,每讲,遍举先儒义 而必畅恭所说。”

《张士衡传》:“大业兵起,诸儒废学。唐兴,士衡复讲教乡 里。幽州都督燕王灵夔以礼邀聘,北面事之。太子承 干慕风迎致,谒太宗洛阳宫,帝赐食,擢朝散大夫,崇 贤馆学士。”

《盖文达传》:文达博涉前载,尢明《春秋》三家,刺史窦抗, 集诸生讲论,于是刘焯、刘轨思、孔颖达并以耆儒开 门受业。是日悉至。而文达依经辩举,皆诸儒意所未 叩,一坐厌叹。抗奇之,问安所从学。焯曰:“若人岐嶷,出 自天然,以多问寡,则焯为之师。”抗曰:“冰生于水而寒 于水,其谓此邪?”

《阳城传》:“城字亢宗。召拜右谏议大夫,迁国子司业。躬 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开元天宝遗事》:“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装成山座,高 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升焉。惟张 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馀人不可阶也。时论美之。” 《宋史冯元传》:“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 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旦不寝, 号‘四友’。”

《性理程子》曰:“邵尧夫在洛几三十年,始至。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 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 人之过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庐。”

《江行杂录》:温公之仕崇福,春夏多在洛,秋冬在夏。县。 每日与本县从学者十许人讲书,用一大竹筒,筒内 贮竹签,上书学生姓名,讲后一日即抽签令讲,讲不 通则微数责之。公每五日作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 一肉、一菜而已。公先陇在鸣条山,坟所有馀庆寺,公 一日省坟,止寺中,有父老五六辈上谒,云:“欲献薄礼。” 乃用瓦盆盛粟米饭,瓦罐盛菜羹,真饭土簋啜土铏 也。公享之如太牢。既毕,复前启曰:“某等闻端明在县 日为诸生讲书,村人不及往听,今幸略说。”公即取纸 笔,书《庶人章》讲之。既已,复前白曰:“自《天子》章以下各 有《毛诗》两句,此独无有,何也?”公默然少许,谢曰:“某平 生虑不及此,当思其所以奉答。”村父笑而去。每见人 曰:“我讲书曾难倒司马端明。”公闻之不介意。

《道山清话》:司马君实与吕吉甫在讲筵,因论变法事, 至于上前纷拏。上曰:“相与讲是非,何至乃尔?”既罢讲, 君实气貌愈温粹,而吉甫怒气拂膺,移时尚不能言。 人言:“一个陕西人,一个福建子,怎生厮合得著。” 《读书镜》:章子厚尝延太学生在门下,适至书室,见其 讲《易》,略问其说,其人纵以性命荒忽之言为对,子厚 大怒曰:“何敢对吾乱道!”亟取杖,命左右擒欲击足,其 人哀鸣,乃得释。

《梁溪漫志》:滕达道未遇时,与诸生讲学于僧舍,主僧 出,诸生夜盗其犬而烹之。事闻,有司欲治其罪,滕公 为丐免。守素闻其能赋,因谕之曰:“如能解作《盗犬赋》, 则将释之。”滕公即口占辞曰:“僧既无状,犬诚可偷。撤 蓝宇之肥犬,充绛帐之晨羞。抟饭引来,犹掉续貂之 尾;持刀击去,难回顾兔之头。”守大笑,即置之不问。 《厚德录》:胡侍郎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坐尝延蜀儒龙 昌期为州人讲《易》,得钱一万。事发自成都,械昌期至, 则破械,馆以宾礼。

《闻见前录》:“孙觉龙图未第时,家高邮,与士大夫讲学 于郊外别墅。一夕晦夜,忽月光入窗隙,孙异之,与同 舍望光所在,行二十里,徐见大珠浮游湖面上,其光 属天,旁照远近。”

乐道未遇时,与姜子发交游甚善。子发说《论语》,士人 乐听之。为一讲会,得钱数百千,为乐道娶妻。

《宋史张载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 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 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 要。后屏居南山下,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 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

《杨时传》:熙宁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 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 颢于颖昌,相得甚懽。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陆九渊传》: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 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 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切中学者 隐微深痼之病,至于“无极而太极”之辨,则贻书往来, 论难不置焉。

《朱熹传》:熹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 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黄干传》:“宁宗时,干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 众。熹作竹林精舍成,遗干书,有‘他时便可请直卿代 即讲席’”之语。后入庐山,访其友李燔、陈宓,相与盘旋 玉渊三峡闲,俯仰其师旧迹,讲乾坤二卦于白鹿书 院。山南北之士皆来集。及归,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 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 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 《李燔传》。绍熙闲,诏访遗逸,九江守以燔荐,召赴都堂 审察,辞。再召再辞。郡守请为白鹿书院堂长,学者云 集,讲学之盛,他郡无与比。

《张洽传》:白鹿书院废弛,招洽为长。洽曰:“噫是先师之 迹也,其可辞?”至则选好学之士,日与讲说,而汰其不 率教者。

《刘清之传》:“清之念士风未振,每因月讲,复具酒肴以 燕诸生,相与输情论学,设为疑问以观其所向,然后 从容示以先后本末之序,来者日众,则增筑临蒸精 舍居之。”

《廖德明传》:“德明为浔州教授,为学者讲明圣贤心学 之要。手植三柏于学,浔士爱敬之如甘棠。”

《何涉传》:“涉所至多建学馆,劝诲诸生,从之游者甚众。 虽在军中,亦尝为诸将讲《左氏春秋》,狄青之徒皆横 经以听。”

《欧阳守道传》。守道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江万里独异 视之。守道授雩都主簿。丁母忧,服除,调赣州司户,其 次十年。后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 说。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 长。守道初升讲,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学者悦服。宗人新及子必泰,先寓居长沙,闻守道至,往访 之,初犹未识也,晤语相契,守道即请于子良礼新,为 岳麓书院讲书。新讲《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 守道起曰:“长沙自有仲齐,吾何为至此?”

《徐霖传》:“霖,衢州西安人,历著作郎,知汀州。霖闲居,衢 守游钧筑精舍,聘霖为学者讲道。是日听者三千馀 人。”

《燕翼贻谋录》:“种放有别墅在终南山,聚徒讲学。性嗜 酒,种秫自酿,林泉之景,颇为幽胜。真宗闻之,欲幸其 家而不果。咸平六年,使图画以进。”

《名臣言行录》:“淳熙辛丑二月,陆子寿寓白鹿洞书院, 凡四方学者,踵门请益,群疑塞胸,虽善辩者不能解。 先生从容启告,莫不涣然失其疑而退。其用力于自 治者,既专且久。人之疾疢,皆适中其病,于心有戚戚 焉。至于扞格不入,必宽养以俟其可,未尝无益而杂 施之也。”

胡宪生而沈静端悫,不妄言笑,长闻程氏之说,入太 学。会元祐学有禁,乃与乡人刘致中阴讲而窃诵焉。 又讲《易》于涪陵处士谯天授,久未有得。天授曰:“是固 当然。盖心为物渍,故不能有见,唯学乃可明耳。”先生 喟然叹曰:“所谓学者,非克己工夫也耶?”自是一意下 学,不求人知。一旦,捐诸生归。

魏挺之于学无不讲,而尢长于前代“治乱废兴存亡 之说,以及本朝故事之实”,皆领略通贯,识其大旨,平 居论说,听者悚然。

故事,上元郡设斋醮,曰“为民祈福。”陆子静先生会吏 民,讲《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 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一章代醮事,曰: “皇,大也;极,中也。《洪范》九畴,五居其中,故谓之极。是极 之大,充塞宇宙,天地以此而位,万物以此而育。古先 圣王皇建其极,故能参天地,赞化育。当此之时,凡厥” 庶民,皆能保极。比屋可封,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协气 嘉生,薰为太平,向用五福,此之谓也。《皇极》建其有极, 即是敛此五福,以锡庶民。舍极而言福,是虚言也,是 妄言也,是不明理也。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衷即极 也。凡民之天,均有是极,但其气禀有清浊,智识有开 塞。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古 先圣贤与民同类,所谓天民之先觉者也。以斯道觉 斯民者,即“皇建其有极”也,即“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 民”也。今圣天子皇建其极,是彝是训。于帝其训,无非 敛此五福,以锡尔庶民。守令承流宣化,即是承宣此 福,为天子以锡尔庶民也。凡尔庶民知爱其亲,知敬 其兄者,即惟皇上帝所降之衷,天子所锡之福也。若 能保有是心,即为保极,宜得其寿富康宁,是谓“攸好 德,《考终命》。”凡尔庶民,知有君臣上下,知有善恶是非, 知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即惟 皇上帝所降之衷,天子所锡之福也。身或不寿,此心 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遇有患难,心实康宁。或为 国死“事,或杀身成仁,亦为考终命。”若论五福,但当论 人之一心。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 世俗不晓,只将目前富贵为福,目前患难为祸。不知 富贵之人,若其心邪,其事恶,是逆天地,逆鬼神,悖圣 贤之训,畔君师之教。天地鬼神所不佑,圣贤君师所 不与。忝辱父祖,自害其身。此时回思,亦有不可自欺 自瞒者。若于此时更复自欺自瞒,是直欲自绝灭其 本心也。纵是目前富贵,正人观之,无异在囹圄粪秽 中也。患难之人,其心若正,其事若善,是不逆天地,不 逆鬼神,不悖圣贤之训,不畔君师之教。天地鬼神所 当佑,圣贤君师所当与,不辱父祖,不负此身,仰无所 愧,俯无所怍,虽在贫贱患难中,心自亨通,正人观之, 即是福德,“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积善之 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但自考其心,则 知福祥殃咎之至,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实必然之理 也。

《儒林公议》:“祥符中,布衣周启明将被亲策,执政以为 封禅有期,将成功于天下,不当复访人以得失”,遂报 罢。启明乃归括苍,隐居聚徒讲学,不复仕进,时论高 之。

《晁氏客话》:“范纯夫每次日当进讲,是夜讲于家,群从 子弟毕集听焉。讲终,点汤而退。”

《元史赵复传》:“复至燕,世祖不强之仕,建太极书院,立 周子祠,以二程、张、杨、游、朱六君子配食,选取遗书八 千馀卷,请复讲授其中。”

《张传》䇓侨寓江左,金华王柏得朱熹《三传》之学,尝 讲道于台之上蔡书院,䇓从而受业焉。 《许谦传》谦居东阳八华山,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 学,远而幽、冀、齐、鲁,近而荆、扬、吴越,皆不惮百舍来受 业焉。其教人也,至诚谆悉,内外殚尽。尝曰:“己有知,使 人亦知之,岂不快哉!”或有所问难而词不能自达,则 为之言其所欲言而解其所惑,讨论讲贯,终日不倦。 摄其粗疏,入于密微,闻者方倾耳听受,而其出愈真切。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及门之 士著录者千馀人,随其材分,咸有所得。

《胡一桂传》:一桂年十八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退而讲 学,远近师之,号“双湖先生。”

《萧𣂏传》:“韩择邃礼学,有质问者,口讲指画无倦容。士 大夫游宦过秦中,必往见择,莫不虚往而实归焉。” 《胡长孺传》:“长孺恐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学者慕 之,有如饥渴之于食饮,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 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

《熊朋来传》:“朋来致仕,门人归之者日盛,旁近舍皆满, 至不能容。朋来恳恳为说经旨文义,老益不倦,得其 所指授者,多为闻人。”

《吴澄传》:“澄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 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 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 渊海’。”遂执子弟礼终其身。

《周仁荣传》:仁荣同郡有孟梦恂者,字长文,黄岩人。讲 解经旨,体认精切,务见行事,四方游从者皆服焉,号 曰康靖先生。

《伯颜传》:“至正四年,伯颜征至京师,授翰林待制,预修 《金史》。既毕,辞归。复起为江西廉访佥事,以病免。及还, 四方之来学者至千馀人。盖其为学,专事讲解,而务 真知力践,不屑事举子词章,而必期措诸实用。士出 其门,不问知其为伯颜氏学者。”

《辍耕录》:“泰定甲子,开吴淞江,省台宪僚咸集。时治书 刘公泺源,北方学者首谒先圣先师。其年值闰,詹肖 岩讲《书尧典》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 岁大咈其意,以为学校讲说,虽贱夫皂隶执鞭坠镫 之人,皆令通晓,今乃稽算度数何为?肖岩由是悒怏 而卒。至元己卯冬分,宪老老公检踏灾伤,以复熟粮” 为急。陆宅之讲省刑罚薄税敛一章,公变色而作。至 正辛巳,知府杨侯锐意浚河,以兴利除害为己任。时 佥宪某谒学宫,王玉岩讲禹别九州,随山濬川,结意 皆归美于知府,佥宪不悦而罢。丁酉岁,张士诚据有 姑苏,日遣苏守周仁来、王可权讲《易·泰卦》,盖“君子道 长,小人道消”之义,周以为讥讪,累及诸职事,皆停月 廪。惟钱先生伯全父作训导时,行刑官至,讲:“钦哉钦 哉!惟刑之恤哉。”讲毕称赏不已。前数君子亦可为后 人戒也。

《明外史谢应芳传》:应芳自幼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 名节自励。元至正初,知时不可为,隐白鹤溪上,构小 堂,颜曰“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安贫乐道。郡辟教 乡校,子弟先质后文,诸生皆循循雅饬。

《叶仪传》:仪受业于许谦,朝夕惕励,研究奥旨。已而授 徒讲学,士争趋之。其语学者曰:“圣贤言行,尽于《六经》 《四书》,其微词奥义,则近代先儒之说备矣。”由其言以 求其心,涵泳从容,久自得之,不可先己意而妄有是 非也。

《胡居仁传》:“居仁筑室梅溪山中,事亲讲学之外,不涉 人事。后相继请主白鹿书院,诸生又请讲学贵溪桐 源书院,士多向风。淮王聘入讲易,以宾礼礼之。家世 为农,至居仁窭甚,鹑衣脱粟,萧然自得。”

《周蕙传》:蕙为临洮卫卒,戍兰州。初未知学,年二十,听 人讲《大学》首章,惕然感动,闻州人段坚讲学于里,时 往听之,欣然有得,坚乃命之坐。既而与坚辨析,坚大 服之,诲以圣贤必可学而至。蕙自是研究五经,笃信 力行,以程朱自任。

《蔡清传》:“清举成化十三年乡试第一,成进士,即乞假 归,讲学于僧寺。”

《湛若水传》:若水授编修,母丧归,服阕,授徒讲学,从者 日盛。

《张后觉传》:“后觉,茌平人,以取友未广,北走京师,南游 江左,务以亲贤讲学为事,门弟子日益进。凡吏于其 土及道经茌平者,莫不造庐问业。”

《朱恕传》:“韩贞者,陶人。学有得,以化俗为任,随机指导, 农工商贾从之游者数百人。秋成农隙,辄聚徒谈学, 一村毕。又之一村,前歌后应,弦诵之声洋洋如也。” 《章懋传》:“懋以福建佥事致仕,屏迹不入城府,奉亲之 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弟子执经者日益进,贫无供 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称为‘枫 山《先生》’。”

《邹元标传》:“元标补吏部验封,调南京刑部。居南京三 年,移疾归。久之,起本部郎中,不赴。旋遭母忧,里居讲 学,从游者日众,名高天下。中外疏荐遗佚凡数十百 上,莫不以元标为首。”

《高攀龙传》:攀龙之学,一本濂、洛,以静为主。操履笃实, 涵养邃密,粹然一出于正,为当代大儒。与顾宪成修 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卒,攀龙专讲席。海内士 大夫识与不识称“景逸先生。”

《王守仁传》。守仁谪龙场,作《朱子晚年定论序》,以示学 者。于是同时讲学之儒如罗钦顺辈,皆以为非,钦顺数遗书与相诘难。其后守仁起征思田、王畿、钱德洪 侍坐于天泉桥,有所质证,畿因著《天泉证道记》,举四 语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 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为守仁所示宗旨。至万 历闲顾宪成、高攀龙辈,虽未尝不推重守仁,而极辨 四语之失,而论者又以为此特出于畿,非守仁本旨 也。然自守仁与朱子标异趣,学者翕然从之,颇多流 入于禅,以故宗雒、闽之教者,多诋诃心学云。

应良官编修,守仁在吏部,良学焉。亲老归养,讲学山 中者将十年。嘉靖初,还任,伏阙争《大礼》,廷杖。

卢可久永康人。闻守仁倡道,偕同邑程粹、应典往师 之。比归,守仁曰:“吾道东矣。”邑有五峰书院,祀守仁,其 中三人聚讲焉。其殁也,乡人即祀之书院,配享守仁。 程粹子正谊,历顺天府尹,亦讲学五峰书院。

钱德洪,与王畿同受业于守仁。德洪累官刑部郎中 下狱,御史杨爵、都督赵卿亦在系,德洪与讲《易》不辍, 久之,黜为民。德洪既废,遂周游四方,号召同志,与论 良知学,所至,迎谒恐后。时士大夫率务讲学,为名高, 而德洪、畿以守仁高第弟子,尤为人所宗。德洪彻悟 不如畿,畿持循亦不如德洪。畿竟入禅,而德洪犹不 失儒者矩矱云。

王畿为武选郎中,以不谨黜之。畿既废,益务讲学,足 迹遍东南,吴楚闽越皆有讲舍,年八十馀不肯已。其 论《良知》,但指本体,益流于虚寂。善谈说,能动人,所至 听者云集。每讲,杂以禅机,亦不自讳也。学者称龙谿 先生。

冀元亨受业王守仁,从守仁于赣。守仁属以教子,命 主濂溪书院。宸濠怀不轨,而外务名高,贻书守仁问 学。守仁使元亨往,宸濠语挑之,佯不喻,独与之论学。 宸濠目为痴。他日讲《西铭》,反复君臣义甚析。宸濠亦 服,厚赠遣之,元亨返其赠。

罗汝芳除太湖知县,召诸生论学,公事多决于讲座。 历宁国知府,刱开元会罪囚,亦令听讲。入觐,劝徐阶 聚四方计吏讲学,阶遂大会于灵济宫,听者数千人。 《邹守益传》守益出王守仁门,以廷对第三,授翰林院 编修。逾年告归,乃谒守仁,讲学于赣州。宸濠反,与守 仁军事

《薛瑄传》:“正统初,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 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 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

《焦竑传》:“竑为诸生,从督学御史耿定向问学,有所悟 入,复质疑于罗汝芳。嘉靖闲,乡试下第还,适定向遴 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 居,复往从之。自是日以讲学为事。至万历十七年,始 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吴桂森传》:“桂森幼有志行,长同顾宪成、高攀龙讲学 于东林书院,又刱五经会,集子姓讲习。先是东林书 院之兴,宪成实主讲席。宪成没,攀龙主之。及天启初, 攀龙官于朝,桂森遂主之。已而魏忠贤乱政,杀攀龙, 毁天下书院,东林遂废。忠贤败,桂森复建丽泽堂、来 复斋,聚同志讲习如初。”

《陈履祥传》。履祥得罗汝芳之传,门生施弘猷辈为筑 同仁会馆,讲学其中。先是汝芳为宁国知府,刱志学 书院,与乡荐绅讲良知之学,文教大兴。至神宗时,张 居正废天下,书院遂改为公馆,讲会亦辍。及是文教 复兴,诸生多蒸蒸向学。郡有云山,泉石佳胜,履祥游 而乐之,乃筑传经台,日事著述,自号九龙山人。弘猷 复构讲堂其侧,联“同志居之。”其学务阐性旨,与人言 迎刃而解,妙能启悟。

《冯从吾传》:“从吾为左副都御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 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给事中朱童蒙遂疏诋之。从 吾言:‘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 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 此望君而已,则不为可乎?先臣王守仁当兵事,倥偬 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 也’。”因再称疾求罢。帝温诏慰留,而给事中郭允厚、郭 兴治复相继诋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 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 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因再 疏引归。

《应谐录》:两人相诟于衢,甲曰伱欺心,乙曰伱欺心,甲 曰伱没天理,乙曰伱没天理。阳明先生闻之,谓门弟 子曰:“小子听之,两人谆谆然讲学也。”门人曰:“诟也,焉 为学?”曰:“汝不闻乎?”曰:“心,曰天理,非讲学而何?”曰:“既讲 学,又焉诟?”曰:夫夫也,惟知求诸人,不知反诸己故也。 暖姝由笔学士苏平仲经筵日讲书不行跪礼,太祖 欲罪之,对曰:“臣执古圣人书,对今圣人讲,故不跪。” 《寓圃杂记》:陈先生选崇尚道学,为绣衣提学南畿,惟 以礼义廉耻教化,诸生读书必自小学始。其来居必 学舍,夜则秉烛,命诸生列坐,为之讲解,兼问其疾苦, 真得师弟子恩礼先进遗风。罗伦赐及第,官修撰,寻改南京,闻白沙陈 先生绪论慕之,以疾辞归。时与来往居金牛山,山有 洞,名曰太元,结茅以居,取给于陇亩。往来共樵牧,授 徒讲学,以注经为业,若无意于世者。客晨至,留饭,妻 语其子曰:“瓶粟罄矣。”之邻舍干之。比举火,日已近午, 亦旷然不以为意。

讲学部杂录

[编辑]

《性理》延平李氏曰:“元晦讲学,极造其微处论辨,某因 此追求,有所省。渠所论难处,皆是操戈入室,须从原 头体认来”,所以好说话。

胡居仁《居业录》:“荀彧有智谋而从曹操,是不讲学之 故。霍光忠智有馀,其妻弑许后而不诛,亦是不讲学 之故。”

《清暑笔谈》:“近来一种讲学者,高谈元论,究其归宿,茫 无据依。大都臆度之路熟,实地之理疏,只于知崇上 寻求,而不知从礼卑处体究,徒令人凌躐高远,长浮 虚之习。是所谓履平地而说相轮,处并干而谭海若 者也。”

西原约言未发之中,先圣相传之微言也。讲学而不 知此,虽其学有大过人者,未可与言性命之学也。 《长者》言讲道学者得其土苴,真可以治天下,但不可 专立道学门户,使人望而畏焉。严君平买卜,与子言 依于孝,与臣言依于忠,与弟言依于弟,虽终日谭学, 而无讲学之名。今之士大夫恐不可不味此意也。 《宵练匣》人生不可不讲者,学也;不可暂留者,光阴也。 不能暂留,甚为可惜。学不讲,自失为人之机,诚为可 耻。自甘无耻,自不知惜,老至而悔,不可哀乎?孔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朝闻道,夕死可矣。”旨哉!

《春明梦馀录》有:“‘明之初,各省俱有书院。自张江陵当 国,始行严禁。江陵殁,复稍稍建置。一时著名者,徽州、 江右、关中、无锡而四。至天启中,京师始有首善书院。 然人不知各处书院,而统谓之东林。又不知东林所 自始,而但借东林’二字,以为害诸君子之名目。盖东 林乃无锡书院名也。宋杨龟山先生所建,后废为僧” 寺。顾泾阳先生自吏部罢归,购其地建“阳明先生之 祠”,同志者相与构精舍居焉。至甲辰冬,始与高忠宪 数公开讲其中,立为《会约》,以考亭、白鹿洞规为教,然 躬与讲席者仅数人。时泾阳先生已辞光禄之召不 赴,于新进立朝诸公漠无与也。适忠宪起为总宪,风 裁大著,疏发御史崔呈秀之赃,呈秀遂父事忠贤,日 嗾忠贤曰:“东林欲杀我父子。”忠贤初不知东林为何 地,东林之人为何人,辄曰:“东林杀我。”既为杨、左诸公 交章劾珰,珰益信诸人之言不虚也。于是有憾于诸 君子者,牵连罗织,以逢逆珰之恶,珰大狱,惨动天地, 遂首毁京师书院,而天下之书院俱毁矣。及忠贤诛, 公论明,废籍遗佚,骎骎登用。适大言不惭之边臣偾 辕败事失志者乘机构衅,复倡党说,谓“庇护边臣者, 东林也。”于是蒲州、高邑、大名一时俱去朝廷之上,另 用一番人。政事日新,议论日奇。刑尚苛刻,而以言宽 大者为东林;饷主加派,而以言减免者为东林;贼议 款抚,而以言战剿者为东林。至政本之地,司马之堂, 前后闻凶,俱衣绯办事。而言终制,言纲常者为东林, 于是至清,无徒闭户。博古之黄宫詹,且纠之为老妖, 诬之为立帜。降谪不已,系逮之诏狱不已,廷杖之;烟 戍不已,永戍之。及刘总宪被斥出都,破帽蒙头,旧部 民京兆父老千馀,为之牵驴洒泣。乃政本大老,方侈 以为得计。嗟嗟!覆亡之祸,岂尽关气数哉?余生长辇 毂,于首善书院曾见其建,又见其毁,而冉冉老矣,思 兴复之无期,不能不于此愤惋留连,三致意焉。 按宋人王应麟曰:“汉初,郡国往往有夫子庙而无校 官,且不置博士弟子员。其学士尝课试,供养与否,不 见经传。然诸儒以明经教于乡,率从之者数百人。其 齐、鲁、燕、赵之闲,《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名家甚盛,则设 书院。盖未修庠序之教,士病无所学,相与择胜地,立 精舍,为郡居讲习之所,若岳麓、白鹿洞之类是也。逮 庆历、熙宁之盛,学校之官遂遍天下。彼时书院在南 康者曰白鹿书院,在湖广者曰岳麓书院,在归德者 曰应天书院,在登封者曰嵩阳书院,称“四大书院。” 书院之设,莫盛于元,而皆设山长以主之,给廪饩以 养之,几遍天下。而在京师者,有太极书院,中书行省 杨惟中听建书院,德安人,赵复,贤士也。皇子阔出征 江南,俘得之。会姚枢奉命搜访人才,见复,大悦之,同 北上,遂以复居书院中,录其所记程、朱之书以教学 者,由是河朔始知道学

讲学部外编

[编辑]

《搜神记》:“吴中有一书生,皓首,称胡博士,教授诸生,忽 复不见。九月初九日,士人相与登山游观,闻讲书声, 命仆寻之,见空冢中群狐罗列,见人即走,老狐独不 去,乃是皓首书生。”

《穷怪录》:辰州有射猪者入石室见老翁,问:“何故射吾 猪?”对以伤禾。翁即呼一童责之曰:“何不谨门令猪出?” 射猪者问翁是何人,童子答曰:“此河上翁,帝使为诸 生讲《易》,我即王弼,受《易》未通,遂罚守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