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第29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二百九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九十四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二百九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二百九十四卷目录

 君子小人部艺文一

  君子无私论        晋嵇康

  小人论         唐李德裕

  君子不器赋        白居易

  诘凤            陈黯

  论辨邪正         宋富弼

  论邪正君子小人疏      赵抃

  君子斋记         王安石

  朋党论          欧阳修

  论大臣去小人之难      苏轼

  请分别邪正         苏辙

  王梅溪文集序        朱熹

  论倾挤之术        真德秀

 君子小人部艺文二

  唯天有二气        宋邵雍

  君子与人交         前人

  知人吟           前人

  刑名吟           前人

  四义吟           前人

  君子吟六首         前人

  善恶吟           前人

  君子行           前人

  感事吟           前人

  义利吟           前人

  性情吟           前人

  治乱吟           前人

  去事吟           前人

  处身吟           前人

  不同吟           前人

  感事吟           前人

  忠厚吟           前人

  小人吟           前人

 君子小人部纪事

 君子小人部杂录

学行典第二百九十四卷

君子小人部艺文一

[编辑]

《君子无私论》
晋·嵇康

[编辑]

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 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 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自任 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 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 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 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 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 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 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 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 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 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小人论》
唐·李德裕

[编辑]

世所谓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难知,此小人常态,不 足惧也。“以怨报德,此其甚者也。背本忘义,抑又次之。” 便辟者疏远之,则无患矣;翻覆者不信之,则无尤矣。 唯以怨报德者,不可预防,此所谓小人之甚者也。背 本者虽不害人,亦不知感。昔伤蛇傅药而能报,飞鸮 食椹而怀音。以怨报德者,不及伤蛇远矣;背本忘义 “者,不及《飞鸮》远矣。”至于白公负卵翼之德,宰嚭遗灌 溉之恩,陈馀弃父子之交,田蚡忘跪起之礼,此可与 叛臣怨子同诛,岂止于知己之义也。世以小人比穿 窬之盗,殊不然也。夫穿窬之盗,迫于饥寒,于高赀者 有何恩义,于多藏者有何仁爱?既无恩爱,则是取资 于路,拾金于野。若能识廉耻而不为,是有偿金者之 行矣;若忍饥馑而不食,是有蒙袂者之操矣。所以陈 仲弓观梁上之盗,察非恶人,由是而言,盗贼未为害 矣。然操戈鋋,挟弓矢,以众暴寡,杀人取财谓之盗,比 于以怨报德之人者,亦未为甚焉。何者?人之父子兄 弟有不相知者,德于人者是知之矣,焉得负之哉?

《君子不器赋》
白居易

[编辑]

君子哉!道本性知,德惟天纵。抱乎不器之器,成乎有 用之用。不器者通理而黄中,有用者致远而任重。盖 识包权变,理蕴通明,业非学致,器异琢成。“审其时,有 道舒而无道卷;慎其德,舍之藏而用之行。”语其小,能 立诚以修词;论其大,能救物以济时。以之理心,则一 身独善;以之从政,则庶绩咸熙。既居家而必达,亦在 邦而允釐。彼子贡虽贤,唯称瑚琏之器;彦辅信美,空 标水镜之姿。是故非求备者,又何以知之?岂如我顺 乎通塞,合乎语默,何用不臧?何向不克?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乃庄老道德。虽应物而不滞,终饬躬而有 则。若止水之在器,因器圆方;如良工之用材,随材曲 直。原夫根淳精于妙有,宅元和以虚受。内弘道以惟 新,外济用而可久。鄙斗筲之奚筭,谅挈瓶之固守。何 器量之差殊,在性情之能否。岂不以神为元枢,智为 心符,全其神则为而勿有,虚其心则用当其无。故动 与神合,静与道俱。时或用之,必开臧武之智;道不行 也,则守甯子之愚。至乎哉!冥心在我,无可而无不可; 应用不疲,无为而无不为。信大成而大受,非小慧而 小知。顾庶类曲从,则轮辕适用;若一隅偏执,则凿枘 难施。是以《易》尚随时,礼贵从宜。展矣君子,斯焉取斯。

《诘凤》
陈黯

[编辑]

扬雄云:“君子在理若凤,在乱亦若凤。”谓隐见之得宜 也,将欲神之以为鉴。逮览其《剧秦美新》,则有异乎是。 雄仕汉,遇新室之乱,既不能去,又惧祸及,乃为斯文 以媚而取容。呜呼!凤固若是耶?果若是,则凤遇矰缴 而犹回翔其间邪?夫君子之仕也,所以行其道;道之 不行也,则可以明其节。彼莽之不臣,雄时在列,宜以 君臣之义,兴亡之理匡救之,以行其道。苟畏其威,爱 其死,则可投簪高谢,以明其节。讵有苟禄贪生,徇非 饰诈,广引秦过,以誉恶德,是稔其篡逆也,与古之持 颠扶危、死名节者背而驰也。则向者其著若凤之说, 得不为诬凤也哉?鸡,常禽也,晦晓而不昧其候;凤,灵 鸟也,理乱而不知其时邪?噫言之不“思,有如是邪?”或 曰:“古之人临危制变,亦有权焉。雄知莽之不可臣也, 故矫为其辞,姑务脱祸,是亦权也。子何过之深”欤曰: “不然。夫权者,圣人有焉,所以不失其道,未见舍其道 而从其权。昔仲尼仕鲁,以季桓子荒齐乐,知其不可 匡也,乃去之,曾不闻矫为其辞以求庸于鲁。虽仲尼 日月其德,人之不侔”,然扬亦慕仲尼之教者,以著书 立言,为事得自易哉?夫立言者,岂不欲人放从邪?且 已不能信人,况求信于人乎?《语》曰:“君子先行其言,而 后从之。”岂斯言可欺也哉!

《论辨邪正》
宋·富弼

[编辑]

周武王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 心。”夫三千者,举其内外官也。成王曰:“庶官惟和,不和 政。”《庞礼》曰:“和者,天下之达道也。”汉刘向亦曰:“众贤和 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昔贤又以烹调鼎鼐,更张琴瑟, 操执辔驭,合陈药石,设于方以为谕者。或大或细,未 有不以和为主也。为君者不可不察也,不可不审其 所择也。夫内外大小之官所以致其不和者何哉?止 由乎君子小人并处其位也。盖君子小人方圆不相 入,曲直不相投,贪廉进退不相侔,动静语默不相应, 如此而望议论协和,政令平允,安可得耶?安可幸而 致邪?《易?泰卦》“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则时自泰矣。《否卦》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则时自否矣。若使君子小人并 位而处,其时之否泰,必无两立之理。君子常寡,小人 常众,则小人必胜,君子不胜。君子不胜,则奉身而退, 乐道无闷。万一小人不胜,则阴相交结,互为朋蔽,驾 虚鼓扇,白黑杂糅,千岐万辙,眩惑主听,必得其胜,然 后能已也。小人既胜,则益复肆毒于良善,枭心虺志, 无所不为。所以自古泰而治世少,否而乱世多者,亦 止小人常胜,君子常不胜之所致也。小人但能致乱, 不能致治。若小人或能致治,则《易》更九圣,必不于小 人道长之时谓之为“否”也。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大抵诸圣以意象配君子小人,而分善恶,至多不 可悉数也。《易》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 劝不”威则不惩。夫小人者,圣贤无不鄙而恶之。故《易》 曰:“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诗》曰:“忧心悄悄, 愠于群小。”此皆圣贤鄙恶小人之甚者也。《书》曰:“君子 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此谓用小人则 民叛,而天降灾也。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荀 子亦曰:“君子小人相反也。”夫小人所为,既与君子相 反戾,则安可使之并处哉?所议安能得其协和哉?夫 天子无官爵,无职事,但能辨别君子小人而进退之, 乃天子之职也。自古称明王、明君、明后者无他,惟能 辨别君子小人而用舍之方为明矣。至于烦思虑,亲 细故,则非所以用明之要也。

《论邪正君子小人疏》
赵抃

[编辑]

臣闻欲治之主,得人其昌。左右前后,皆尽贤正也;谋 谟谠言,皆尽延纳也。忠厚鲠亮之士,日益招徕;便佞 诡奸之徒,日益摧缩;号令风化,日益流布;朝廷中外, 日益尊安。若然,富寿之域坐跻,太平之象立见。噫!左 右前后,百不得贤正之人而为之辅翼。虽尧之癯瘠, 舜之孜孜,夏禹之克勤,文王之不暇食,末如之何也 已。汉刘向谓:“正臣进者治之表,正臣间者乱之基。”诚 哉是言也。在《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于卦为《泰》,其爻 云:“上下交而其志通也。”正臣非君子欤?反是,则于卦 为《否》矣。《否》之爻则曰:“上下不交而其志不通,内小人 而外君子,邪臣非小人欤?”此言为天下者宜进君子

而退小人也明矣。谷永所谓“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
考证
者,旨哉!夫南面而听天下也,公卿百执事杂然满前,

孰为正,孰为邪,孰为君子,孰为小人?在圣人明视而 聪听之,精择而慎拣之,真伪明白,人焉廋哉?大抵辅 相枢机之任,得正人也,得君子也,然后同德而同心 也。则其下所谓邪者、小人者,靡然相与俛首帖耳以 去,而徘徊肯留无几矣。鉴观古昔,信史备存。有虞,大 圣人也,任十六相,世济德美,梼杌饕餮,流窜四裔,民 至于今,称之亡穷。周,成哲王也,善有旦、奭,则倚之不 贰;恶有管、蔡,则诛之勿疑。故年七百而世三十也。始 皇惑高、斯之佞,不能夺忽;叔孙之才,不能与秦、嬴之 败,曾不旋踵。元帝知恭、显之奸,不能摈;爱萧望之之 贤,不能用,炎汉之运从而衰。下而唐太宗纳房、杜、王、 魏之切议,诛侯集、张亮之凶愎,遂成贞观之治。天皇 听许宗之附会,戮无忌之忠良,终有易姓之祸。其后 元振、朝恩之擅权,元载、卢杞之窃位,代德之世,其危 殆相继,不绝如线。兹诚用人之得失,莫不系国之安 危,间分两涂,不可不辨。恭惟陛下以上圣“之资,御神 器之重,开纳忠谠,继承祖宗,数路以取人,一德以求 治。然而迩来日星谪见,圣躬焦劳,蝗涝为灾,民力衰 竭,仓廪空窘,官冗兵骄,风俗奔竞。今欲治其弊,安其 危,岂一人独运于岩廊之上而能致之哉?当此时也, 谓宜博选忠直方正能当大任,世所谓贤人端士者, 速得而亟用之,位于辅弼之列,朝夕献替,得嘉谋嘉 猷,发为号令,天下耳目闻见,太平之治,在今日尔。臣 不胜大愿,陛下宸断不疑,举正以却邪,陟君子而黜 小人,有为于可为之时,无因循后时之悔,则天下幸 甚。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此其时也。臣远贱之迹,愚亡 所能,唯思死节一诚,上报陛下采擢覆帱之德,万分 一二。”臣无任许国竭忠,激切待罪之至。

《君子斋记》
王安石

[编辑]

天子诸侯谓之君,卿大夫谓之“子。”古之为此名也,所 以命天下之有德,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有天 子诸侯卿大夫之位,而无其德可以谓之君子,盖称 其位也。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德,而无其位可以谓 之君子,盖称其德也。位在外也,遇而有之,则人以其 名予之,而以貌事之;德在我也,求而有之,则人以其 “实予之而心服之。”夫人服之以貌而不以心,与之以 名而不以实,能以其位终身而无谪者,盖亦幸而已 矣。故古之人以名为羞,以实为慊,不务服人之貌,而 思有以服人之心。非独如此也,以为求在外者不可 以力得也,故虽穷困屈辱,乐之而勿去。非以夫穷困 屈辱为人之所乐者在是也,以夫穷困屈辱,不足以 概吾心,为可乐也已。河南裴君主簿于洛阳,治斋于 其官,而命之曰“君子。”裴君岂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 乎?岂以为世之小人众,而躬行君子者独吾乎?由前 则失己,由后则失人。吾知裴君不为是也,亦曰:“勉于 德而已。”盖所以榜于其前,朝夕出入观焉,思古之人 所以为君子而务及之也,独仁不足以为君子,独智 不足以为君子。仁足以尽性,智足以穷理,而又通乎 命,此古之人所以为君子也。虽然,古之人不云乎:“德 𬨎如毛,毛犹有伦,未有欲之而不得也。”然则裴君之 为君子也孰御焉?故余嘉其志,而乐为道之。

《朋党论》
欧阳修

[编辑]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 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 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 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位也;所贪者,财货 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 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 “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 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 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 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 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 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 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 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 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 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 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 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 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 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 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 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 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 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 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 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 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 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 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论大臣去小人之难》其二
苏轼

[编辑]

天下之权在于小人,君子之欲击之也,不亡其身,则 亡其君。然则是小人者,终不可去乎?闻之曰:迫人者, 其智浅;迫于人者,其智深。非才有不同,所居之势然 也。古之为兵者,围师勿遏,穷寇勿追,诚恐其知死而 致力,则虽有众,无所用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吴越 可使相救如左右手。”小人之心,自知其负天下之怨, 而君子之莫吾赦也,则将日夜为计,以备一旦卒然 不可测之患。今君子又从而疾恶之,是以其谋不得 不深,其交不得不合。交合而谋深,则其致毒也忿戾 而不可解。故凡天下之患,起于小人,而成于君子之 速之也。小人在内,君子在外,君子为客,小人为主。主 未发而客先焉,则小人之词直,而君“子之势近于不 顺。直则可以欺众,而不顺则难以令其下。故昔之举 事者,常以中道而众散”,以至于败,则其理岂不甚明 哉!若夫智者则不然,内以自固其君子之交,而厚集 其势;外以阳浮而不逆于小人之意。以待其间,宽之 使不吾疾,狃之使不吴虑,啖之以利,以昏其智;顺适 其意,以杀其怒。然后“待其发而乘其隙,推其坠而挽 其绝,故其用力也约,而无后患,莫为之先,故君不怒 而势不偪。如此者,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急之 则合,宽之则散,是从古以然也。见利不能不争,见患 不能不避,无信不能不相诈,无礼不能不相渎,是故 其交易间,其党易破也。而君子不务宽之以待其变, 而急“之以合其交,亦已过矣。君子小人杂居而未决, 为君子之计者,莫若深交而无为。苟不能深交而无 为,则小人倒持其柄而乘吾隙。”昔汉高之亡,以天下 属平、勃。及高后临朝,擅王诸吕,废黜刘氏。平日纵酒 无一言,及用陆贾计,以千金交欢绛侯,卒以此诛诸 吕,定刘氏。使此二人者而不相能,则是将相相攻之 不暇,而何暇及于刘、吕之存亡哉!故其说曰:“将相和 调,则士豫附;士豫附,则天下虽有变而权不分。”呜呼! 知此其足以为大臣矣夫!

《请分别邪正》
苏辙

[编辑]

“臣窃观元祐以来,朝廷改更弊事,屏逐群枉,上有忠 厚之政,下无聚敛之怨,天下虽未大治,而经今五年, 中外帖然,莫以为非者。惟奸邪失职,居外日夜,窥伺 便利,规求复进,不免百端游说,动摇贵近,臣愚窃深 忧之。若陛下不察其实,大臣惑其邪说,遂使忠邪杂 进于朝,以示广大无所不容之意,则冰炭同处,必至” 交争。薰莸共器,久当遗臭。朝廷之患,自此始矣。昔圣 人作《易》,内阳外阴,内君子,外小人,则谓之《泰》;内阴外 阳,内小人,外君子,则谓之《否》。盖小人不可使在朝廷, 自古而然矣。但当置之于外,每加安存,无失其所,不 至愤恨无聊,谋害君子,则《泰》卦之本意也。昔东晋桓 温之乱,诸桓亲党,布满中外。及温死,谢安代之,为政 以三桓分莅三州,彼此无怨,江左遂安。故《晋史》称安 有“经远无竞”之美。然臣切谓谢安之于桓氏,亦用之 于外而已,未尝引之于内,与之共政也。向使安引桓 氏而寘诸朝,人怀异心,各欲自行其志,则谢安将不 能保其身,而况安朝廷乎!顷者一二大臣,专务含养 小人,为自便之计,既“小人内有所主,故蔡确、邢恕之 流,敢出妄言,以欺愚惑众。确、恕被罪,有司惩前之失, 凡在外臣僚,例蒙摧沮。卢秉、何正臣皆身为待制,而 明堂荐子,止得选人;蒲宗孟、曾布所犯,明有典法,而 降官褫职,唯恐不甚明立痕迹,以示异同,为朝廷敛 怨。此二者皆过矣。故臣以为小人虽决不可任以腹 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事,各随所长,无所偏废,宠 禄恩赐,常使彼此如一,无迹可指,此朝廷之至计也。” 近者朝廷用邓温伯为翰林承旨,而台谏杂然进言, 指为邪党,以谓小人必由此汇进。臣常论温伯之为 人,粗有文艺,无他大恶,但性本柔弱,委曲从人。方王 珪、蔡确用事,则颐指如意。及司马光、吕公著当国,亦 脂韦其间。若以其左右附丽,无所损益,遇流便转,缓 急不可保,诚信,不为过也。若谓其怀挟奸诈,能首为 乱阶,则甚矣。盖台谏之言温伯则过,至为朝廷远虑, 则未为过也。故臣愿陛下谨守元祐之初政,久而弥 坚;慎用左右之近臣,无杂邪正。至于在外臣子,以恩 意待之,使嫌隙无自而生,“爱戴以忘其死,则垂拱无 为,安意为善,愈久而愈无患矣。臣不胜区区,博采公 议而效之左右。伏乞宣谕大臣,共敦斯义,勿谓不预 改更之政,辄怀异同之心,如此而后朝廷安矣。”

《王梅溪文集序》
朱熹

[编辑]

知人之难,尧、舜以为病,而孔子亦有听言观行之戒。 然以予观之,此特为小人设耳,若皆君子,则何难知 之有哉?盖天地之间,有自然之理。凡阳必刚,刚必明, 明则易知;凡阴必柔,柔则暗,暗则难测。故圣人作《易》, 遂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其所以通幽明之故,类万物之情者,虽百世不能易也。予尝窃推《易》说以观天 下之人,凡其光明正大,疏畅洞达,如青天白日,如高 山大川,如雷霆之为威而雨露之为泽,如龙虎之为 猛,而麟凤之为祥,磊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 也。而其依阿淟涊,回互隐伏,纠结如蛇蚓琐细如虮 虱,如鬼域狐蛊,如盗贼诅咒,闪倏狡猾,不可方物者, 必小人也。君子小人之极既定于内,“则其形于外者, 虽言谈举止之微,无不发见,而况于事业文章之际, 犬所谓粲然者。彼小人者,虽曰难知,而亦岂得而逃 哉!”于是又尝求之古人以验其说,则于汉得丞相诸 葛忠武侯,于唐得工部杜先生、尚书颜文忠公、侍郎 韩文公,于本朝得故参知政事范文正公。此五君子, 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 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 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求之 今人,则如太子詹事王公龟龄,其亦庶几乎此者矣。 公始以诸生对策廷中,一日数万言,被遇,太上皇帝 亲擢以冠多士,遂取其言施行之。及佐诸侯,入册府 事。今上皇帝于初潜,又皆以忠言直节,有所裨补,上 亦雅敬信之。登极之初,即召以为侍御史,纳用其说。 公知上意,以必复土疆、必雪仇耻为己任。其所言者, 莫非修德行政、任贤讨军之实,而于分别邪正之际, 尤致意焉。寻以边兵失律,廷议不臧,上疏自劾,除吏 部侍郎,不拜,去。为数郡布上恩,恤民隐。已去之日,民 思之如父母。其处闺门,居乡党,则又亲亲敬。故。隆信 义,务敦朴,虽家人孺子亦皆蔼然有忠厚廉逊之风。 平居无所嗜好,顾喜为诗,浑厚质直,恳恻条畅,如其 为人。不为浮靡之文,论事取极己意。然其规模宏阔, 骨骼开张,出入变化,俊伟神速,世之尽力于文字者, 往往反不能及。其他片言半简,虽或出于脱口肆笔 之馀,亦无不以仁义忠孝为归,而皆出于肺腑之诚, 然非有所勉强慕仿而为之也。盖其所禀于天者,纯 乎阳德刚明之气,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疏畅洞达,无 有隐蔽,而见于事业文章者一皆如此。海内有志之 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心,无不敛衽心服。 至于小人,虽以一时趋向之殊,或敢巧为谤诋,然其 极口,不过以为迂阔近名,不切事务。至其大节之伟 然者,则不能有以毫发点污也。然则公于五君子者, 迹虽未必皆同,而心实似之。故自其布衣时,尝和《韩 诗》数十百篇,守番及夔,则又适在葛、杜、颜、范之遗墟, 皆常新其祠宇,以致歆慕之意,盖亦每自比焉。呜呼! 公之必为君子,盖不待孔、孟、尧、舜而知之矣。予昔官 中秘,直西省,皆得与公为寮属,公知顾甚厚。及来守 建康,则公殁几十年。而其子闻诗适官府下,相与道 旧,感慨欷歔。一日,出公遗文三十二卷,属余序之,予 盖三复焉而拊卷太息也。公之行事,今某官莫侯子 齐既状之,而故端明殿学士汪“公圣锡取以志其墓 矣。”故余因不复著,独论其心如此,列于篇端,以告天 下之士,使有以识其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者,言 之凛凛,初未尝随死而亡也。以是胜私起懦,而相与 师慕。其万一在朝廷,则以犯颜纳谏为忠;仕州县,则 以勤事爱民为职;内外交修,不遗馀力,使君德日跻 于上,民生日遂于下,国步安彊,隐然真有恢复之势; 则公虽云亡,而其精爽之可畏者,为无憾于九原矣。 呜呼!其亦可悲也夫!闻《诗》亦好学有立,能守其家云。

《论倾挤之术》
真德秀

[编辑]

按:小人之害君子,其情状非一,当庸暗之主则显挤 之,恭显之于萧望之是也;当材明之主则阴排之,贾 充之于任恺是也。晋武虽未得为贤君,然非庸暗者 比。又恺亦为帝宠任,而充欲倾之,则亦难矣。故前称 其忠正宜在东宫,是欲夺其侍中之职,使不得在左 右也。计既不行,又荐之为吏部尚书,天官之任重矣。 然职在铨衡,非若侍中之近密也。其计既行,遂以事 挤之而斥废焉,其亦可谓巧也已。昔赵尧欲夺周昌 御史大夫之位,则劝高帝为赵王如意择贵强相,而 因荐昌;公孙弘嫉董仲舒,欲黜之于外,则言于武帝 使为胶西相。盖高帝、孝武皆明君也,而周昌、仲舒之 贤,亦见知于二帝。使二人诬之以罪而显挤之未必 见从。惟其阳借荐誉之名,而阴施排摈之术,故虽二 帝之明,有弗察焉。此贾充之计所以得行于《晋武》也。

君子小人部艺文二

[编辑]

《唯天有二气》
宋·邵雍

[编辑]

唯天有二气,一阴而一阳。阴毒产蛇蝎,阳和生凤凰。 安得蛇蝎死,不为人之殃;安得凤凰生,长为国之祥。

《君子与人交》
前人

[编辑]

君子与人交,未始无惊惕。小人与人交,未始无差忒。 只此真喜欢,也宜重爱惜。他年云水疏,亦恐难寻觅。

《知人吟》
前人

[编辑]

“君子知人出于知,小人知人出于私。”出于知,则同乎理者谓之是,异乎理者谓之非;出于私,则同乎己者 谓之是,异乎己者谓之非。

《刑名吟》
前人

[编辑]

君子多近名,小人多近刑。善恶有同异,一归于任情。

《四义吟》
前人

[编辑]

小人固无知,唯以利为视。君子固不欺,见得还思义。 思义不顾死,见利或忘生。二者之所起,平之与不平。

《君子吟六首》
前人

[编辑]

君子存大体,小人无常心。于人不求备,受恩唯恐深。

其二

君子思兴,小人思坏;思兴召祥,思坏召怪。

其三

君子好誉,小人好毁;好毁人怒,好誉人喜。

其四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尚德树恩,尚力树敌。

其五

君子作福,小人作威;作福福至,作威祸随。

其六

君子乐善,小人乐恶;乐恶恶至,乐善善归。

《善恶吟》
前人

[编辑]

“君子学道则务本,小人见利则忘生。”务本则《非礼》不 动,见利则非贿不行。

《君子行》
前人

[编辑]

何者为君子,君子固可修。是知君子途,使人从之游。 与义不与利,记恩不记仇。扬善不扬恶,主喜不主忧。

《感事吟》
前人

[编辑]

芝兰种不荣,荆棘剪不去。二者无奈何,徘徊岁将暮。

《义利吟》
前人

[编辑]

“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性情吟》
前人

[编辑]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任性则近,任情则远。

《治乱吟》
前人

[编辑]

“君子小人”,亦常相半。“时止时行,或治或乱。”

《去事吟》
前人

[编辑]

君子去事,民有馀祥;小人去事,民有馀殃。

《处身吟》
前人

[编辑]

君子处身,宁人负己,己无负人;小人处事,宁己负人, 无人负己。

《不同吟》
前人

[编辑]

君子之人,与己非比,闻善则乐,见贤则喜;小人之人, 与己非恶,闻善则憎,见贤则怒。

《感事吟》
前人

[编辑]

君子小人正相反,上智下愚诚不移。冶葛根非连灵 芝,奈何生与天地齐。

《忠厚吟》
前人

[编辑]

“小人斯须,君子长久。”斯须倾邪,长久忠厚。

《小人吟》
前人

[编辑]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君子小人部纪事

[编辑]

《后汉书臧洪传》:曹操围张超,洪将赴难,从袁绍请兵。 绍不听,超城遂陷。洪由是怨绍,绍兴兵围之,城陷,命 杀洪。洪邑人陈容在坐,起谓绍曰:“仁义岂有常所,蹈 之则为君子,背之则为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 不与将军同日生也。”遂复见杀。

《晋书陶侃传》:苏峻之役,庾亮轻进失利。亮司马殷融 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将军王章至曰:‘章 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章为小 人;今王章为君子,殷融为小人’。”

《唐书徐旷传》:旷字文远。李密败,入东都,世充给稍异 等,而文远见辄先拜。或问:“‘君踞见李密而下王公,何 耶’?答曰:‘密君子,能受郦生之揖。世充小人,无容故人 义相时而动可也’。”

《陆贽传》:帝始任杨炎、卢杞,引树私党,排忠良,天下怨 疾。贞元后,惩艾其失,虽置宰相,至除用庶官,反复参 诘,乃得下。及贽秉政,始请台阁长官得以自荐,其属 有不职,坐举者。帝初许之,或言诸司所引亲党,招赂 遗,无实才,帝复诏宰相自择。贽奏言:“齐桓公问管仲 害霸,对曰:‘与贤人谋事,而小人议之,害霸也。所谓小 人者,非悉怀险诐以覆邦家也,盖趋向狭促,以沮议 为出众,自异为不群,趋小利,昧远图,效小信,伤大道 尔’。”帝虽嘉之,然卒停荐士。

《李绛传》:“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患朋党,以问,绛 答曰:自古人君最恶者朋党,小人揣知,故常借口以 激怒上心。朋党者,寻之则无迹,言之则可疑,小人常

以利动,不顾忠义。君子者,遇主知则进,疑则退,安其
考证
位不为它计,故常为奸人所乘。夫圣人同迹,贤者求

类,是同道也,非党也。陛下奉遵尧舜禹汤之德,岂谓 上与数千年君为党耶?道德同耳。汉时名节骨鲠士 同心爱国,而宦官小人疾之,起党锢之狱,讫亡天下 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守正之人常遭构毁, 违其私也。小人多谮言常胜;正人少直道常不胜。可 不戒哉!”绛居中介特,尤为左右所不悦,遂因以自明。 《名臣言行录》:杨亿以直道独立,时有挟邪说以进者, 面戏公曰:“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亿应声答曰:“小 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

范仲淹贬知饶州,余靖上疏论救尹洙,请与同贬;欧 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皆坐贬。蔡襄作《四贤一不 肖诗》以记其事。四贤,谓仲淹、靖、洙、修不肖,斥若讷也。 其诗播于都下,士人争写之,鬻书者颇获厚利。 范祖禹权住进讲,上疏曰:“陛下今日学与不学,系天 下他日之治乱,臣不敢不尽言之。陛下如好学,则天 下之君子欣慕愿立于朝,以直道事陛下,辅助德业 而致太平矣;陛下如不好学,则天下之小人皆动其 心,欲立于朝,以邪谄事陛下,窃取富贵而专权利矣。 君子专于为义,小人专于为利。君子之得位,欲行其 所学也;小人之得位,将济其所欲也。用君子则治,用 小人则乱。君子与小人皆在陛下心之所”召也。凡人 之进学,莫不在于年少之时。陛下数年之后,虽欲勤 于学问,恐不得如今日之专也。

《归田录》:宋郑公庠,初名郊,与其弟祁,自布衣时名动 天下,号为二宋。其为知制诰,仁宗骤加奖眷,便欲大 用。有忌其先进者,谮之谓其姓符国号,名应郊天。又 曰:“郊音交也,交者替代之名也,其言不祥。”仁宗遽命 改之,公怏怏不获已,乃改为庠。公后更践二府二十 馀年,以司空致仕,兼享福寿而终。而谮者竟不见用 以卒,可以为小人之戒也。

《宋史赵抃传》:“抃为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烈, 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其言务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 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 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刘挚传》:“‘挚为监察御史里行,入见,神宗问:卿从学王 安石耶’?安石极称卿器识。对曰:‘臣东北人,少孤独学, 不识安石也’。退而上疏曰:君子小人之分,在义利而 已。小人才非不足用,特心之所向不在乎义。故希赏 之志,每在事先;奉公之心,每在私后。陛下有劝农之 意,今变而为烦扰;陛下有均役之意,今倚以为聚敛。” 有爱君之心、忧国之言者,皆无以容于其间。今天下 有喜于敢为,有乐于无事,彼以此为流俗,此以彼为 乱常。畏义者以进取为可耻,嗜利者以守道为无能。 此风浸成,汉、唐党祸必起矣。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 志。臣愿陛下虚心平听,审察好恶,施设变化,惟陛下 号令之而已。

《名臣言行录》:魏公为相及判河阳,最后请老家居,凡 三上章,皆言:“天子无职事,惟辨君子小人而进退之, 此天子之职也。君子与小人并处,其势必不胜。君子 不胜则奉身而退,小人不胜则交结构扇,千岐万辙, 必胜而后已。小人复胜必肆毒于善良,无所不为,求 天下不乱,不可得也。”

元丰六年,魏公病,上书言八事,大抵论君子小人为 治乱之本。神宗语宰辅曰:“富弼有章疏来。”章惇曰:“弼 所言何事?”帝曰:“言朕左右多小人。”惇曰:“可令分析孰 为小人?”帝曰:“弼三朝老臣,岂可令分析?”左丞王安礼 曰:“弼之言是也。”罢朝,惇责安礼曰:“左丞对上之言失 矣。”安礼曰:“吾辈今日曰‘诚如上谕’,明日曰:‘圣学非臣 所及,安得不谓之小人’!”惇无以对。

温公尝谓金陵曰:“介甫行新法,乃引用小人,或在清 要,或为监司,何也?”介甫曰:“方法行之初,旧时人不肯 向前,因用一切有才力者,候法行已成即逐之,却用 老成者守之,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温公曰:“介甫 误矣。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反是。若小人得路,岂可去 也?必成仇敌,他日将悔之。”介甫默然。后果有卖荆公 “者,虽悔之无及。”

曾布议以元祐、绍圣均为有失,欲以大公至正消释 朋党,乃诏改今年为建中靖国元年。或以建中乃德 宗奉天时号,上曰:“太平”乃梁末帝禅位时号,太宗不 以为嫌。诏下,任伯雨曰:“人才固不应分党与,然自古 未有君子小人杂然并进可以致治者。盖君子易退, 小人难退,二者并用,终于君子尽去,小人独留。”德宗 坐此播迁,建中乃其即位改元之号,不可不戒。 《元史刘秉忠传》:“秉忠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爱之, 上书数千言,其略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 不可大受而可小知。盖君子所存者大,不能尽小人 之事,或有一短;小人所拘者狭,不能同君子之量,或 有一长。尽其才而用之,成功之道也。天地之大,日月 之明,而或有所蔽。且蔽天之明者,云雾也;蔽人之明 者,私欲佞说也。常人有之,蔽一心也;人君有之,蔽天下也。常选左右谏臣,使讽谕于未形,忖画于至密也。 君子之心,一于理义,怀于忠良;小人之心,一于利欲, 怀于谗佞。君子得位,有容于小人;小人得势,必排于 君子。明君在上,不可不辨也’。”世祖嘉纳焉。后拜光禄 大夫,参预中书省事。

《廉希宪传》:“希宪为平章事,病久不愈,太子遣人谕旨 曰:‘上命卿领门下省,无惮群小,吾为卿除之’。竟为阿 合马所沮,病笃,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 ‘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所忧者,大 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 意,急为屏除,不然日就沉痾,不可药矣’。”

《玉堂漫笔》:“金陵陈遇字中行,自少笃学,仕元为温州 路学教授。时兵乱弃官归隐,闲居一室,署曰‘静诚,每 夙兴焚香叩天,愿生圣主以救世。太祖克金陵,南台 侍御史秦元之荐于上,即日召见,与语大悦,称先生 而不名。既定鼎,赞画实多,命为翰林学士者再,皆辞。 又命为礼部侍郎,又辞。又除为礼部尚书,又固辞。上’” 嘉奖,连称“君子。”

《仰山脞录》:合州立斋邹公智,少负才气,未冠发解全 蜀。赴会试,过三原,谒尚书王公恕曰:“智此行取甲第, 非所急,所急者扶阳抑阴,此疏不可不上也。”王公微 哂而罢。及入试,果登第,授翰林庶吉士。即上《扶阳抑 阴疏》,指斥大臣,无所顾忌。有曰:“切照少师万安,持禄 恃宠,殊无厌足。太保刘吉,附下罔上,漫无可否。太子 少保尹直,挟诈怀奸,全无廉耻,世之所谓小人也。愿 陛下讽之再辞,以全其体,给之馀禄,以饱其欲,放之 田里以休其劳,则天下之弊无不革矣。再照兵部尚 书致仕王恕,立志忠勤,可任大事;兵部尚书致仕王 竑,秉节刚劲,可寝大奸;北直隶巡抚右副都御史彭 韶,学识醇正,可决大疑,世之所谓君子也。愿陛下予 之安车以优其体,赐之手诏以重其行,置之左右以 展其蕴,则天下之利无不兴矣。”疏奏,谪吏目。

《琬琰录》:彭文宪召入内阁。英庙向用大学士,贤独见 宠信,数召对。贤退亦谘公,公持正论,不肯诡随,或至 失色争议。南杨亦服公雅量,语人曰:“彭公真君子也。”

君子小人部杂录

[编辑]

《庄子天下篇》:“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 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盗跖》篇:“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 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故 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

《尹文子大道》篇:“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 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 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有益于事,不得不为。故所 言者不出于名法权衡,所为者不出于农稼军阵周 务而已。故明主不为治外之理,小人必言事外之能。 小人亦知言损于治而不能不言,小人亦知为损于” 事而不能不为,故所言者极于儒墨是非之辨,所为 者极于坚伪偏抗之行,求名而已,故明主诛之。古语 曰:“不知无害于君子,知之无损于小人。”工匠不能无 害于巧,君子不知无害于治。此信矣。

荀子《非相》篇:“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术正而 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 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 谓凶。”

《法言问神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 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中论贵验》篇:“谤之为名也,逃之而愈至,距之而愈来, 讼之而愈多。明乎此,则君子不足为也;暗乎此,则小 人不足得也。”

小人耻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耻其行之不如尧 舜也。故小人尚明鉴,君子尚至言。

《抱朴子博喻》篇:“麟止凤仪,所患在少;狐鸣枭呼,世忌 其多。是以俊乂盈朝,而求贤者未倦;谗佞作威,而忠 贞者切齿。”

“锯牙之兽,虽低伏而见惮;辉斧之虫,虽跧形而不威。 故君子被褐,穷而不可轻;小人轩冕,达而不足重。” 《文中子事君》篇: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 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

《宋史罗从彦传》:“君子在朝则天下必治,盖君子进则 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治。小人在 朝则天下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 乐而怠心生,故乱。”

《迃书》:“小人治迹,君子治心。” 或谓:迃叟子于道则得其一二矣,惜无文以发之。迃 叟曰:“然。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发身。夫变白 以为黑,转南以为北,非小人有文者,孰能之?”

《画墁录》:司马温公云:“茶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 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不同,至如 喜干而恶湿,袭之以囊,水之以色,皆君子所好玩则同也。”

《野老记闻》:《易·乾卦》:“一阴生为姤,二阴生为遁。”阴,小人 象。阴至于二,则二与五相应,是君子与小人相应,而 君子则当遁矣。故二阴生卦则为遁。

《田间书》:“可以理谕而不可以利诱者,其唯君子乎?小 人则知诱而已矣。”

《萤雪丛说》:“责己不责人,君子也;责人不责己,小人也。” 小人惟知责人而不知责己,所以多招外诱,盖尝自 恕也。

《省心录》“得天地之至和者为君子,故温良慈俭;禀阴 阳之缪戾者为小人,故凶诈奸邪。”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网 疏,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 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 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猛虎能食人,不幸而遇之,必疾走以避;小人能媚人, 人喜与之亲;不幸而同利害,必巧为中伤,毒人而人 不知。然机阱之设,未若天网之不漏也。 “小人诈而巧,似是而非”,故人悦之者众;“君子诚而拙, 似迂而直”,故人知之者寡。

人以麟凤比君子,以豺狼比小人,徒论其表耳。麟凤 为世瑞而不能移风易俗,君子能厚风俗,致太平。以 来,麟凤豺狼能害人,其状易别,人得以避之。小人深 情厚貌,毒人,不可防闲,殆有甚于豺狼也。

西畴常言:“天不唯庆云、瑞雪、景风、时雨,而霜雹降焉; 地不唯五谷桑麻,而荑稗钩吻生焉;川林河海不唯 龟龙、麟凤,而鸱枭、豺狼、蛟鼋出焉。古今岂有无小人 之国哉?”呜呼!作《易》者其知道乎!

《草木子》:“仁人之诎,国将乱也;小人得位,亦国将乱也。” 是以汉之党锢、唐之朋党、宋之奸党,三党兴,天下遂 至于衰亡矣。

《郁离子》,微盗子问于郁离子曰:“天道好善而恶恶,然 乎?”曰:“然。”曰:“然则天下之生善者宜多,而恶者宜少矣。 今天下之飞者,乌鸢多而凤凰少,岂凤凰恶而乌鸢 善乎?天下之走者,豺狼多而麒麟少,岂麒麟恶而豺 狼善乎?天下之植者,荆棘多而稻粱少,岂稻粱恶而 荆棘善乎?天下之火食而竖立者,奸宄多而仁义少, 岂仁义恶而奸宄善乎?将人之所谓恶者天以为善 乎?人之所谓善者,天以为恶乎?抑天不能制物之命, 而听从其自善恶乎?将善者可欺,恶者可畏,而天亦 有所吐茹乎?自古至今,乱日常多,而治日常少。君子 与小人,则小人之胜常多,而君子之胜常少。何天道 之好善恶恶,而若是戾乎?”郁离子不对。盗子退谓其 徒曰:“甚矣君子之私于天也,而今也辞穷于予矣。” 《潜溪邃》“言君子之道,与天地并运,与日月并明,与四 时并行,冲然若虚,渊然若全,浑然若无隅,凝然若弗 移,充然若不可以形拘。测之而弗知,用之而弗穷。唯 其弗知,是以极微;唯其弗穷,是以有终。”

“阴阳相摩,昼夜相环,善恶相形,枭凤相峙,粱藜相茂”, 势也,亦理也。君子欲尽绝小人,得乎哉?

《华川卮辞》:“众君子之中,一小人容焉,鲜有不败其成 者。蠹蚁仆柱梁,蚊虻走牛羊,小人虽寡,为害盖甚钜 也。故国家之务去小人也,如农夫之除稂莠,稂莠虽 微,不得不除者也。”

《空同子》:“小人多,君子少”,何也?阳一阴二也。阳生于阴 也,小人必坏者,邪也,福善祸淫之道也。阳生于阴者, 男自女生,其证也。

“群居而和一君子每盖数小人”,阳统阴也。“私起而争 一小人每害数君子”,阴贼阳也,反复之道也。天地能 使阴无哉?在统之有道耳。

“众美容恶”,群恶不容。美如华屋有秽,只见其华,而茅 茨之下,著一雕器,则诧眼难观矣。故众君子中不无 小人,而群小人内绝无君子。故治朝君子七而小人 三,不害其治,而乱世容一君子不得。

《蒙泉杂言》:“天虽生才,才者未必成。君子则力学以成 之,未尝以己而负天。世实须才,才者未必用。君子则 委时以待之,未尝因天而遗己。”

《槎庵燕语》:“君子未尝无邪念也,随起而随灭,则日月 何亏;小人未尝无正念也,明知而明悖,则禽兽不远。 圣人不能必天下之无小人也,而有防小人之方;不 能必天下之皆君子也,而有引君子之路。”

君子之待小人也,不可不宽;君子之处小人也,不可 不严。

《侯城杂诫》:“一年之劳,为数十年之利者;十年之劳,为 数百年之利者,君子为之。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 为利利己。”

《读书录》:“《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只是君子小人 迭为盛衰。”

《蜩笑偶言》:“欧阳公一代之伟人也,而小人蔑以房帷 之丑;文信公百世之人杰也,而谗夫诬以匿服之罪则夫萋斐之成贝锦,哆侈之成南箕,奚怪其然哉? 叔孙通为秦二世博士,以巧言面谀见赏,而卒为汉 儒宗。孔颖达为王世充博士,以草仪禅代见亲,而卒 为唐儒宗。皆所谓小人儒也,而世儒宗焉。此二代之 所”以无真儒也。

《东谷赘言》:“自古天下事,君子成之,小人坏之。虽然,亦 有不其然者。君子功业萧条,不足以对苍生之望;小 人能行好事,亦可邀人心也。是故殷浩、房琯皆万夫 之望也。山桑、陈涛斜之役,皆一败涂地,而智勇俱困。 秦桧,奸臣之雄也,当金人立张邦昌之日,仗义抗词 请立赵宗,就执不屈,而清议壮之。”

小人之交,外亲而内疏,始合而终叛;君子之交,则内 外始终一也。故“君子无党,小人无朋。”君子无卖友之 心,小人无久要之信。

《戒庵漫笔》:“数自一至十,惟三平声,八卦惟干离坤平 声,十干十二支皆仄多平少。阴常有馀,阳常不足,君 子少而小人多”,此亦可见。

《绿雪亭杂言》:“韩魏公于小人欺己处,明足以照之,终 不道破。此正韩魏公德量最高处,明知其欺,则终莫 能欺。苟讦其情,则激怨矣。怨则不肖之心生,不中伤 之不已也。古来豪杰败于小人者多昧此,几噫魏公 之智,违矣哉!”

《弇州稿》:刘博野,非君子也,其去乃以不封。张氏周阳 曲君子也,其出乃以婿曹元力、陈师召,闷闷者也,独 持不吊。阉直倪舜咨,表表者也,送阉人赐丧人,固有 不可必者也。

《居业录》“小人败天下”吃紧是“移惑君心,又引小人来 居高位。”

《长者》言:“朝廷以科举取士,使君子不得已而为小人 也;若以德行取士,使小人不得已而为君子也。 天下容有曲谨之小人,必无放肆之君子。”

小人专望于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 忘。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 人”也。

《归有园麈谈》:“古之作者,其人非君子也,而能为君子 之言,理明故也。今之作者,其人非小人也,而间作小 人之语,才拙故也。”

《玉笑零音》。麒麟麋鹿有角同也,然麒麟不能为麋鹿 之解角;君子小人有心,同也,然君子不能为小人之 易心。绳之生也曲,其用也必直;人之生也直,其用也 或曲。

贤奕韩魏公谓“小人不可求远”,三家村中亦有一家 当求处之之理。知其为小人,处之更不可校。如校之, 则自小人矣。人有非毁,当反己是,不是己是,则是在 我而罪在彼,焉用计其如何?

《读书镜》:“古今文字之祸,其端有三:或君子以此攻击 小人,而为背城一战之举;或小人以此排陷君子,而 为打尽一网之谋。或有山人游客搅乱于小人君子 之间,而为快心报复之计。国家若遇此事,执政从中 调停,而谏臣不得从,㫄过为穷究,则庶乎群涣而党 解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