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138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三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目录
诏命部艺文一
罢凤凰衔书诏 梁武帝
为留守群官谢恩诏表 唐颜师古
谢潘侍郎到宣慰表 杨于陵
谢敕书手诏状 常衮
奏广州结好使事由奉诏书谢恩状
裴次元
谢墨诏表 刘禹锡
又 前人
谢手诏表 前人
论赦书状 陆贽
为人谢宣慰状 令狐楚
谢敕书手诏慰问状 前人
太宗飞白书答诏记 权德舆
王言如丝赋〈以有云如丝演若纶组为韵〉谢观
论诏令数易改 宋包拯
乞改求谏诏书札子 司马光
与程正辅书 苏轼
熙宁手诏记 前人
谢依所乞仍旧直宝文阁及赐诏书奖谕表
朱子
书伪诏后 前人
跋高宗皇帝赐洪忠宣公冬服手诏
真德秀
皇太子领临安尹御笔并御批诏草跋
周必大
跋喻仲迁所藏苏黄门翰林诏草〈答韩仪公辞免同知院诏〉
前人
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 辛弃疾
同光四年宣〈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宣〉董逌
跋楼参政绍熙五年内禅诏草 前人
秦权铭 前人
题宋高宗赐答罗尚书手诏 明宋濂
天言汇录后序 王世贞
诏命部艺文二〈诗〉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唐李益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
李绅
奉试诏用拓拔思恭为京北收复都统
五代李琪
淮南发运赵邢州被诏归阙 宋胡宿
读诏书 王安石
送捧诏使 元李源道
上尊号听诏李供奉以病不出奉寄
泰不华
读谢太皇诏槁 明王逢
闻诏有感 杨维桢
嘉靖四年奉诏督师西征再蒙温旨有赵充国
马援之褒感而有述 杨一清
诏命部选句
诏命部纪事一
文学典第一百三十八卷
诏命部艺文一
[编辑]《罢凤凰衔书诏》梁·武帝
[编辑]自宋、齐以来,有《凤凰衔书伎》,至是罢之。
朕君临南面,道风盖阙,嘉祥时至,为愧已多。假令巢 侔轩阁,集同昌户,犹当顾循寡德,推而不居,况于名 实顿爽,自欺耳目。一日元会,太乐奏《凤凰衔书伎》至, 乃舍人受书,升殿跪奏,“诚复兴平前代,率由自远,内 省怀惭,弥与事笃,可罢之。”
《为留守群官谢恩诏表》唐·颜师古
[编辑]臣某等言,“守太常少卿崔敦礼至京师,俯降神笔,曲 垂诲奖,祗奉欣戴,伏深抃跃。臣等详观史策,历选前 王,损益相承,质文递变,遗风馀烈,昭然可观。自尧舜 之后,殷周已降,政道蹐杂,淳风斯寝,干戈日用,丧乱 弘多,悠悠千载,莫能澄廓。况乎有隋失德,区宇分离, 九鼎凫飞,八纮鱼烂。”圆质方足,俱委骸于原野;跖实 排虚,同取毙于凶毒。乱极则治,命实有归,河清启期, 天祚攸底。陛下独运神武,援手濡足,陶甄庶类,屈己 忘劳。日月之所照临,天地之所覆载,皆受更生之赐, 俱荷裁成之力。加以留情庶政,昧旦丕显,扫涤烦苛, 澄清礼乐,远迈开辟之功,牢笼帝王之表。时和岁稔, 玉烛遐被,嘉祉灵贶,金英自臻,朱明“炎暑,聊因多暇, 暂回鸾跸,巡幸甘泉。伏承摄卫攸宜,圣躬万福,下情 庆幸,率土咸赖。臣等才质庸陋,谬荷超擢,俯循薄劣, 惧不克堪。谨当夙夜战兢,自相勗励,竭心罄力,以酬 鸿造。使百僚率职,仰副天心,四方祗勉,俱称慈泽。”
===黎,命度支盐铁转运使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潘孟 阳宣谕慰安,蠲除疾苦,以今月二十九日到臣本州, 颁赐诏书,以示恩化。臣及官吏百姓等,咸蒙圣慈,特 加存问。”爰自城邑,达于里闾,喜气浮川,欢声被野。臣 沗守藩服,恭承德音,荷戴宠光,跼蹐无地。〈中谢〉臣闻 “天覆无私,虽幽必烛;人心有系,惟圣能通。”伏惟皇帝 陛下德冠君临,泽均子爱。一物失所,如轸干纳隍;一 人不获,载怀于驭朽。敷求至理,懋建太和,明命施行, 率土欣戴。臣实庸琐,叨领方隅,奉陛下亭育之仁。当 海滨旱歉之后,人多迁徙,赋亦逋悬,夙夜忧兢,冰炭 交战。忽承慈旨,特降使臣,优贷俯及于藩条,勤恤遍 加于凋瘵。以制国用,思致于均平;以勗庶官,俾甄其 课效,发号而生灵交畅,先春而和气导迎。宇虽广而 煦妪必周,天虽高而感通宁远。臣幸逢昌运,洊沐殊 私,誓将罄竭驽骀,上裨万一。无任激励踊跃感恩之 至!谨遣讨击副使曹序奉表称谢以闻。
《谢敕书手诏状》常衮
[编辑]“右,今月十一日,中使刘廷玉至,奉宣慰命,赐臣前件 书诏。臣谬沗防虞,未申戎效,寄分鉴察,又乏吏能,尸 素实深,咎责难逭。圣慈弘贷,荣渥累霑,俯降天书,兼 赐墨诏。睿词宠饰,曾无毫发之劳;宸旨密临,特授腹 心之寄。自惊朽骨,远被殊恩,捧承战悚,拜跪踊跃。驽 蹇之力,过负已多,鸿私未酬,惭惧弥积。军州同沾惠” 泽溥将慰勉载加,感悦交集。无任抃跃惶悚之至。
《奏广州结好使事由奉诏书谢恩状》
[编辑]裴次元
“右,臣伏奉某月日手诏,令臣速具前件官本末事由 闻奏。臣去月日谨具某官归本道事以闻。某月日奏 官至,伏奉某月日手诏,所奏某官寻赴广州事宜,具 详本末,想宜知悉者。”臣伏以纶綍下于紫霄,明命光 于沧海,荣深感极,宠洽心惊,周章失图,欢畅交集。顾 臣鄙劣,沗寄藩维,无补涓埃,累更凉燠。矧兹地远,敢 望恩加。日月照临之明,无幽不烛;乾坤生成之德,在 物莫遗。岂期奏报常仪,特降诏书慰抚,事逾等列,喜 迈恒情。伏以轩墀一违,岁序三变,谬职愧深于星琯, 荷恩思拜于彤庭。厕清列于班行,峨冠剑而何日?守 炎荒之遐服,甘瘴疠以婴身。怀死节之丹诚,愿生还 于绛阙。每承存谕之命,更切攀恋之心。臣不胜感恩 欢跃屏营之至。
《谢墨诏表》刘禹锡
[编辑]臣某言:“中使陈日华至,奉宣圣旨存问,兼赐臣墨诏。” 又以臣所奏罗珦及裴靖政理有方,今各赐手诏激 赏者。恩降重霄,泽流下土,义敦奖劝,荣冠等夷。臣某。 〈中谢〉臣昨以“罗珦、裴靖励精吏治,效用著明,人感悦 安,俗至殷阜。恐须甄录,以劝在官。”辄献封章,具陈成 绩,伏蒙睿览。〈一作慈〉“俯亮愚衷。嘉理行之尤光,示丝纶 之深旨。守道者益以固志,怀慝者由是悛心。激俗化 人于兹为大。臣谬司廉察,职在澄清。幸遇旌善之时, 获免蔽贤之责”云云。
又 前人
[编辑]臣某言:“中使陈日华至,奉宣圣旨,慰劳臣及将佐、官 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兼赐臣墨诏。恩降紫泥,泽流下 土。跪捧自天之命,遥倾捧日之心。臣某”〈中谢〉伏以皇 帝陛下凝旒穆清,轸念黎献。已洽雍熙之化,尚存宵 旰之勤。远降王人。特纡宸翰,慰问。〈一作安〉稠叠,晓谕便 蕃,任重力微,不知上答。应缘戎旅庶务,谨具别状奏 闻,伏乞皇明,俯赐照鉴。无任
《谢手诏表》前人
[编辑]臣某言:“中使《阎忠》”〈阙〉至,奉宣圣旨存问,兼赐臣手诏, 拜捧紫泥,跪申金简,承旨知圣神之略,感恩知身命 之轻。臣某〈中谢〉臣素乏异能,幸逢昌运。猥当朴棫之 寄,未靖妖氛;荣分台鼎之名,何阶启沃。窃位斯久,衅 尤是虞,岂谓元化曲成,鸿施洊及?特纡睿思,亲洒仙 毫,降自九天。粲然五色,初喜丽天之象;远烛辉光,旋 惊垂露之踪。曲覃霈泽,鸾鹤回〈一作鸾凤𬸣〉翔而变态,烟 云舒卷以呈姿。赋彩飞空,耸神荡目。恭惟国宝,何幸 家藏。感极涕零,莫知上答。应缘军旅庶务,谨具别状 奏闻。无任屏营之至。
《论赦书状》陆贽
[编辑]右。隐朝奉宣圣旨,并以中书所撰《赦书》示臣,令臣审 看可否。如有须改张处,及事宜不尽,并条奏来者。臣 谨如诏旨,详省再三,犹惧所见不周,兼与诸学士等 参考得失,佥以为纲条粗举,文理亦通,事多循常,辞 不失旧。用于平昔颇亦可行,施之当今,则恐未称。何 则?履非常之危者,不可以常道安;解非常之纷者,不 “可以常语谕。自陛下嗣承大宝,志一中区,穷用甲兵, 竭取财赋,甿庶未达于暂劳之意,而怨咨已深;昊穹 不假以悔祸之期,而患难继起。复以刑谪太峻,禁防 伤严,上下不亲,情志多壅。乃至变生都辇,盗据宫闱, 九庙鞠陷于匪人,六师出次于郊邑,奔逼忧危,言之痛心,自古祸乱所钟,罕有若此之暴。”今重围虽解,逋 寇尚存,裂土假王者四凶,滔天僭帝者二竖。又有顾 瞻怀贰,叛援党奸,其流实繁,不可悉数。皇舆未复,国 柄未归,劳者未获休,功者未获赏,困穷者未暇恤,滞 抑者未克申。将欲纾多难而收群心,唯在赦令诚言 而已。安危所属,其可忽诸?动人以言,所感已浅,言又 不切,人谁肯怀。昔成汤遇灾,祷于桑野,躬自髡剔,以 为牺牲。古人所谓“割发宜及肤,翦爪宜侵体。”良以诚 不至者物不感,损不极者益不臻。今兹德音,亦类于 是,悔过之意不得不深,引咎之辞不得不尽,招延不 可以不广,润泽不可以不弘,宣畅郁堙,不可不洞开 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荡去瘢痕。使天下闻之,廓然 一变,若披重昏而睹明曜,人人得其所欲,则何有不 从者乎?应须改革事条,谨具别状同进。除此之外,尚 有所虞。窃以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 难。假使赦文至精,止于知过言善,犹愿圣虑,更思所 难。《易》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夫感者,诚发于心 而形于事。事或未谕,故宣之以言。言必顾心,心必副 事,三者符同,不相越逾,本于至诚,乃可求感。事或未 致,不如勿言。一亏其诚,终莫能信。伏愿陛下先断厥 志,乃施于辞,度其可行而宣之,其不可而措之,无苟 其言,以重其悔。言克诚而人心必感,人心既感而天 下必平。事何可不详,言何可不务?罄输衷恳,伏听圣 裁。谨进。
《为人谢宣慰状》令狐楚
[编辑]右监军李辅光回,伏奉敕书手诏,宣慰臣及参佐将 校官吏等者。臣窃位大藩,连荣近属,戴山之力虽竭, 横草之功未闻,寝兴以思,忧愧若厉。伏惟陛下日明 于上,子育其人,降《玉著》之天书,遣银珰之星使。宸心 照育,下浃于将校;慈旨丁宁,旁霑于掾吏。讙呼之声 雷动,舞抃之袖云翻。荣光并临,愁疾如失,不胜欢喜 感戴之至。
《谢敕书手诏慰问状》前人
[编辑]右监军使李辅光回,伏奉敕书手诏,慰问臣及将士 等者。臣自守大藩,未申微效,每承渥泽,实所惭惶。今 者伏蒙陛下弘覆帱之仁,与天为大;广照临之意,如 日斯升。特遣王人,复还使府。捧丝纶之明诏,光宠贱 微;吐汗漫之温言,霑濡群萃。浮空而喜气成雾,动地 而欢声若雷。空知受恩,何以胜德?所守有限,不获陈 谢,无任感戴之至。
《太宗飞白书答诏记》权德舆
[编辑]太宗文皇帝飞白书十二句五十五字者,贞观十六 年答左散骑常侍刘洎之诏也。“吾观古之令王,未尝 不虚已以纳谏;古之良臣,未尝不匪躬以尽直。然后 百度贞,九有清,由此物也。”初,太宗与公卿大臣往复 古义,以聪明示群下。洎退而上书,其大旨以为“动神 机,纵天辩,不若凝旒虚襟,以至公,慎取舍而已。故沃 心以纳,优诏以答,嘉其忠故以诚词,渥其礼故以手 翰。”史臣《实录》具载其事。有都官郎中窦泉者,博古尚 艺,贞元初得其书于人间太清宫道士卢元卿又得 之于窦氏。元卿工为篆隶八分诸书,且其家法,保而 藏之久矣。元和五年夏四月,予以太常斋荐于宫师, 因出以示予。予乃整衣冠,离次捧视,且以见圣唐建 巍巍无穷之基,在此编也。至若缥缈鸿翥之势,轻浓 蝉翼之状,子敬白而不飞,子云“飞而不白。”稽合众美, 裁成绝艺,又以见哲王之馀裕,书圃之逸品云。
《王言如丝赋》〈以有云如丝演若纶组为韵〉谢观
[编辑]“君言之重兮发彼加人;如丝之细兮出已成纶。”将植 枢机之本,必滋秒忽之因。初具体而微,降一句之绳 准;俄触类而长,入百司而缕陈。是知作彼纪纲,从而 推阐密旨,欲布殊私以展。透冕旒以尚细,入钧衡而 渐演。及尔如贯,审知词理绵绵;抟之则微,益见言密 茧茧。且夫谓至密而已著,将未闻而已闻。遂意淫绎, “随声纠纷。无类而洪纤起散,有条而派脉别分。离一 庭之间,听皆历历;出九门之外,远矣”云云。是故遐迩 羁縻,上下联络。毛举之赞是恤,蚕食之诚讵作。诏多 事而折藕难比,写绸缪而曳绪不若。遇终军之一请, 便吐长缨;后龚遂之载言,俄陈乱索。不同抱布而取, 讵等茹柔而吐。孜孜下问,义同小往大来,轧轧若抽, 事符以索继组。不可卷也,引而伸之。不滞异维舟之 绋,无点殊墨子之丝。与夺而起于分寸,倾危而失在 毫厘。夫如是,上言也不可不精,下闻也不得不受。知 驷足之难及,保三缄之可守,语不堕而寰宇归心,思 无邪而蛮夷稽首,可以网罗八表,可以伦贯九有。然 后缉熙不紊,条章有馀,自契不言化矣。岂假闻斯行 诸,方知微细之喻也。敢愿戒慎之所,如
《论诏令数易改》宋·包拯
[编辑]臣窃见朝廷凡降诏令,行之未久,即有改张,故外议 纷纭,深恐于礼不便。且诏令,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 乱安危之所系也,可无慎乎缘累年以来,此弊尤甚, 制敕才下,未逾月而辄更请奏,方行又随时而追改民知命令之不足信,则赏罚何以沮劝乎?臣欲乞今 后朝廷凡处置事宜,申明制度,不可不慎重。或臣僚 上言利害,并请先下两制集议,如可为经久之制,方 许颁行于后。或有小异同,非蠹政害民者,不可数有 更易。如此,则法存画一,国有常格。伏望少留圣意,天 下幸甚。
《乞改求谏诏书札子》司马光
[编辑]臣先于三月三十日上言,乞下诏书,广开言路。今到 京,蒙降中使以五月五日诏书赐臣看阅。臣狂瞽妄 言,曲荷采纳,岂独微臣之幸,抑亦天下之幸。然臣伏 读诏书,其间有愚心未安者,不敢不冒万死极竭以 闻。窃见诏书之言,固尽善矣,中间有云:若乃阴有所 怀,犯非其分,或扇摇机事之重,或迎合已行之令,上 “则观望朝廷之意,以徼幸希进,下则衒惑流俗之情 以干取虚誉。审出于此,苟不惩艾,必能乱俗害治。然 则黜罚之行,是亦不得已也。臣闻明主推心以待其 下而无所疑忌,忠臣竭诚以事其上而无所畏避,故 情无不通,言无不尽。”今诏书求谏,而逆以六事防之, 臣以为人臣惟不上言,上言则皆可以六事罪之矣。 其所言,或于群臣有所褒贬,则可以谓之“阴有所怀”; 本职之外微有所涉,则可以谓之“犯非”;其分陈国家 安危大计,则可以谓之“扇摇机事之重”;或与朝旨暗 合,则可以谓之“迎合已行之令”;言新法之不便当改, 则可以谓之“观望朝廷之意”;言民间之愁苦可悯,则 可以谓之“衒惑流俗之情,然则天下之事无复可言 者矣。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臣恐天下之 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又止令御史台出榜 朝堂,自非趋朝之人,莫之得见,所询者狭。伏望圣明 于诏书中删去中间一节,如臣三月三十日所奏,颁 布天下,使天下之人晓然知陛下务在求谏,无拒谏 之心”,各尽所怀,不忧黜罪。如此则中外之事,远近之 情,如指诸掌矣。取《进止》。
《与程正辅书》苏轼
[编辑]某今日伏读赦书,有责降官量移指挥,自惟无状,恐 可该此恩命,庶几复得生见岭北江山矣,幸甚。又见 赦文云:“访闻诸路转运司有折科二税过重,致民间 输纳倍费,涉于掊克者,令提举司举察关提转,先次 改正,依条折科讫奏。”此一节非常赦语,必是圣主新 意。主上自躬听断以来,事从仁恕,如孙载不奏灾伤, 冲替庐、寿等州罢配买茶之类,皆非有司所及,乃天 衷英发,恤民之深意,恨远不闻。然亦得北方故人书, 皆云仁圣日跻,兼有昭、裕二陵德美。某虽废弃,曾沗 侍从,大恩未报,死不敢忘。闻此美政,不胜踊跃。正辅 忠爱之深,想同此意。然惠州近日科折秣米一事正 违,著此赦文,甚可惧也。《赦文》云:“访闻折科二税过重, 致民间倍费,涉于掊克者,令觉察改正。”今惠州秋田 大熟,米贱伤农,而秋米六万馀硕,九分二釐以下,纳 人户卖米。众人皆云今年米实无价,若官中价钱紧 急,人户更不敢惜米,得钱便卖,下稍不过三十文足, 二㪷以上,方纳得一㪷。岂非《赦文》所谓折科过重,使 民倍费者乎?谓之掊克,显见圣意疾之甚矣。赦文榜 在衢路,读者已有此谤,可不惧乎?谨按《编敕》“支移折 变,令转运司相视丰歉,务从民便。”详此敕意,专移便 民,丰则纳米,歉则纳钱。今乃反之,违条甚矣。某窃谓 提刑、提举司当依赦文捡坐此条,改正施行。昨日惠 守詹君申𨍭运司,乞指定第一等丁米二万九千馀 硕纳钱,其馀第一等以下税米,及第二等以下米三 万馀硕,并从民便,任纳米钱。詹欲某与兄一言时已 致书具论矣。此虽少苏疲民,然亦未依得今来赦敕 也。如赦敕意,第一等人户岂可令倍费乎?某恃兄洞 照,不避僭易,请兄与傅、萧二公面议共行。下一文字 云:“所有今年折科秋米,并只依见在市卖实值估定, 其第五等人户并听情愿任纳钱米,更不拘前来元 科数目。”如此,方依得今来赦文外编赦指挥,而一路 之民遂少纾也。但闻得东路州郡,大率米多支少,故 运司常有积滞腐败之忧,不可不为之深虑。若能权 利害之轻重,取舍从宜,则拘多补少,固自有术,何至 作此违条害民之事乎?昨“日书中所陈役人见钱,奏 乞一半折米,此公私两利之策也。大凡人户去州县 远者,及下户税米零碎者,皆愿纳钱,只为州郡估得 价高。大抵官吏皆畏惧上司,但加三以上估价,滑胥 俗吏结为一片,靡不如此。须是上司痛加约束,则此 风庶几或可革也”,致人户只愿纳米。今运司既患米 多支少,归“于腐败,所损不小。”即须权此利害,不知估 价稍低,而常得见钱,以救运司阙乏,与空估高价,而 令人户只愿纳米,积滞腐败,终为粪土者,得失孰多? 若能痛加打骂郡中俗吏,令中平估价,则人户必有 大半愿纳钱者,岂非运司大利乎?今惠州每年支米, 不过九千,九千之外,累百钜万,虽未腐败,而无“可支 遣,与粪土何异?若上等人户必欲纳,又不失高价,则 须是州县盲枷瞎棒,以膏血偿填,纵忍为之,奈赦文何?某不避僭易,欲兄专为此。一到广州,与傅、萧面议, 反复究竟权利害,二公皆仁人君子也,必商量得成, 即愿三司连衔入一文字,专牒逐州知、通,大略云:‘今 年秋熟,恐米贱伤农,所以听从民便,任纳钱米。又缘 逐州米多支少,恐有腐败积滞之忧,深虑仓专㪷级 等欲多纳正色,用幸计会司属及行人等,高估米价, 令人户纳钱倍费,只愿纳米,致将来纳多支少,积滞 腐败。不委逐官专切觉察,须管一依见在市卖中价, 不得辄有丝毫加抬,仍具结罪保明申上。如牒来到 日已曾高估者,许改正裁减,务令便民讫申。其高估 干系人并与免罪。如经逐官保明后,却察探得知,依 旧高抬大估,比见卖直价有加分文,致人户不愿纳 钱,将来积滞官米,即官吏并须勘奏,乞行朝典。若蒙 采用,刍荛一路,生灵受赐也’。”《恃眷知》如此率易,死罪! 死罪!此事切勿令人知,出不肖之言也。切告!切告!
《熙宁手诏记》前人
[编辑]“杨绘累奏罢谏职,兼求外补,及乞明加黜责,盖绘未 深究朕意。绘疏迹远人,立朝寡识,不畏强御,知无不 为,始一见之,便知其忠直可信,故翌日即擢置言职, 知任亦甚笃矣。今日降命,盖谓难与曾公亮两立于 轻重之间,故当且避之。卿可喻朕此意,令早承命,或 示朕此札,亦不妨。”熙宁元年,故翰林学士杨绘以知 “制诰知谏院,上疏论故相曾公亮事,先帝直其言,然 未欲遽行也”,故除公兼侍读。公力辞不已,乃以手诏 赐今龙图阁学士滕公元发,使以手诏赐公,公卒不 受命,而诏遂藏于家。是岁四月,复除公知谏院,以母 忧去官。其后二十年,公没于杭州,丧过京师,其子久 中以手诏相示,且请记之。谨按先帝临御之初,公与 滕公皆蒙国士之知,凡所以开心见诚,相期于度外 者,类皆如此。未究其用,为小人所诬,故困于外十有 馀年。先帝谨于用法,故未即起,公然知之,未少衰也。 使先帝尚在,公岂流落而不用终身者哉?
《谢依所乞仍旧直宝文阁及赐诏书奖谕表》
[编辑]朱子
臣熹言:“臣昨具状辞免新除秘阁修撰恩命,近准尚 书省札子,奉圣旨依所乞仍旧直宝文阁,仍赐臣诏 书一道,特加奖谕者。白记上闻,幸曲全于愚守;玺封 下逮,庸特示于异恩。祗服以还,战兢无已。”〈中谢〉伏念 臣学虽违俗,意敢近名。徒以迂疏,蚤绝荣途之望;乃 遭神圣,晚深国士之知。中少效于驱驰,竟靡闻于报 称。及奉金华之召,宁忘丹扆之忠。顾惟“尘腐之浅闻, 莫副缉熙之隆指。逮复退闲之秩,仍升论撰之华。宠 虽荷于殊常,义终惭于非据。故上圣方临于宸极,而 微臣屡触于天威。自度孤危,岂胜靡灭。敢意出”纶之 渥,有嘉陈义之明。幸引分之少安,愧叨荣之愈甚。兹 盖伏遇皇帝陛下,重明必照,大度并容。谓臣粗业《诗》 书,谅亦有闻于古义;怜臣稍知廉耻,欲其无负于初 心。特屈宪章,过形褒劝。臣敢不服膺至教,迈迹前修。 不忮不求,何止终身之诵;是彝是训,庶几有极之归。 臣无任。
《书伪诏后》前人
[编辑]熹闻之长老,建炎南渡之初,车驾已幸钱塘,而留张 忠献公于平江,以为后镇。时故兵部侍郎汤公实为 守将,一日,闻有赦令当至,心独疑之,亟走以白张公, 公曰:“姑遣吏属知书解事者驰往发视,有故则缓驿 骑之行,而先取以归,则事可议矣。”汤公然之,则遣州 学教授某官往视而归,乃明受伪诏也。则又以告曰: “是则其可宣乎?”张公曰:“不然。事已至此,胡可匿?且卒 徒觖于望赐,吾属先受祸矣,又何忠之能输哉?”汤公 曰:“然则宜奈何?”张公曰:“今便发库钱,以示行赏之意。” 乃屏伪赦,而阴取故府所藏《登极赦书》置舆中,迎登 谯门,读而张之,即捐其阶,禁无敢辄登者,而散给金 帛如常时郊赉故事则可矣。汤公行之,于是人情略 定,乃决大计。熹常恨世徒知张公复辟之功为大,而 于汤公相与谋议曲折所助之深,则少有能言之者。 今读其家传,又得其焚伪诏事,而以前所闻者参之, 亦足以见公之处此素定,不可诬矣。兹事尤伟,而行 状、墓志及其他记录,皆略不书,何哉?柳宗元言司马 迁记荆轲征夏,《无且》记“留侯征画工。”今太史氏方将 纂辑高宗中兴盛烈,以垂万世,得无亦有取于斯乎? 绍熙甲寅正月癸亥朔旦,朝散郎、秘阁修撰、主管南 京鸿庆宫朱熹谨书。
《跋高宗皇帝赐洪忠宣公冬服手诏》
[编辑]真德秀
“苏武之还自匈奴也,论拜为典属国,赐钱二百万,田 宅副焉。”洪忠宣公之节,亡愧苏武,而高宗皇帝之所 以宠锡者,有过汉庭,其褒表忠义,皆可为后世法。然 武不幸见抑于霍光,公亦不幸逢怒于桧相,武之见 抑,不过不为公卿耳。而公方违阴山之北,复贬瘴海 之南,是公之不幸视子卿为甚,而偃月之罪,又浮于 博陆也。呜呼!思陵云汉之章,忠宣霜日之节,将与万古相为亡穷,而权臣气焰,冰解烬灭久矣。考论人物 者,其愿为公乎?抑愿为桧乎?有志者必知所择。
《皇太子领临安尹御笔并御批诏草跋》
[编辑]周必大
乾道七年四月甲子,诏皇太子兼判临安府,用至道 故事也。或谓当以大中大夫为判官,通领府事,恐名 称未正,遂议改尹,而以侍从为少尹,馀判推官用卿 监、郎官。丁卯,将锁院,降麻,或又疑宣麻给告,非待储 贰之礼。己巳,后省官会议于史院,检照唐太宗征辽, 命太子监国,受诸司启事,或诏或制,与寻常白麻不 “同,可以为则。”上然之。庚午,臣当日被宣,中书舍人范 成大先以侍讲,递宿苍黄而出,薄暮至玉堂,御药李 某持御笔“皇太子某宜领临安尹”,总二十字,有御押 焉。三鼓进草,又拟《格式》一通,御批并依。辛未,遂告大 廷。推此盛典,号为稀阔,而臣适以史官备讨论,词臣 参润色,复得宸翰,宝藏于家,非儒生之荣遇乎?秘书 少监、兼权直学士院、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 官臣周某谨记。
《跋喻仲迁所藏苏黄门翰林诏草》〈答韩仪公辞免同知院诏〉
[编辑]前人
国朝内制非一种,吏具检,往往列旧作于前,今犹如 此,私号屏风儿。某顷跋汪氏所藏王岐公《谢承旨学 士表》及陶翰林“依本胡卢”之语,正谓是也。按《元丰杂 压》,同知密院虽在丞辖之下,然二府迭居,固不计此。 韩仪公实自左丞除授,岂应取序进加等之文以为 式?吏辈刻舟记剑,当发苏公之一笑。淳熙甲辰十二 月“中澣。”
《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辛弃疾
[编辑]使此诏见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 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此敌 犹俱存也,悲夫!
《同光四年宣》〈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宣〉董逌
[编辑]“昨以邺都叛乱,须议济师,相次更委嗣源,同谋翦灭。 不意忽因深夜,寨内惊骚,遽至纷纭,权罢征讨。其城 下一行大军,除邺都侧近分屯守把外,李绍荣并部 领且归阙下,见别举王师攻取。次兼李嗣源、李绍贞 等,为缘军乱,自负忧疑,不欲回赴阙庭,又未尽闻行 止,恐是却归镇府,排龊军都向背,未知堤防宜设。窃 知恐有溃散兵士,迯背军都,结构凶徒,奔突城镇。右 奉圣旨,令诸处更切诫严师旅,管内遍切指挥,各令 守把城池,安存户口,常加警备,勿失机宜。仍须不住 差人探候,每事机飞状申奏,付晋州准此。”同光四年 三月十七日,宣枢密使李、枢密使张天子降书命于 下,有册书、制书、诏书、《诫书》。册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 此书。诸侯王三公制书,其文曰制诏,三公赦命令是 也。诏书,诏告也,有三品,其文一曰告某官某如故事; 二曰省奏事,三曰群臣有所奏答也,已奏,如是奏是 也。诫,言诫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诏 敕某官”,是为诫敕。自唐以枢密院领兵事,始以宣自 别于命。余尝得梁《宣底》考之,知其制自唐末至五代 而行之。当贞明时,李振为枢密使,凡宣传上旨以行 于外,而录于其院则谓之“宣底。”而后枢密院以其与 敕异事,故以其诏命谓之宣其制,于事后具月日。臣 某宣晋改枢密承宣,以就其制。今考其同光四年三 月宣,其书盖与梁同制也。河南石温叟得后唐同光 四年“三月宣。”余因考之,贞明宣底,见五代之制,盖自 唐末相承如此。梁以李振为枢密使,其宣上旨以行 于外,而录其事藏之。故中书省以敕,枢密院以宣,各 有制度。其宣则于事后具年月日宣,如唐告宣奉行。 而石氏所藏枢密院具姓,此制则唐所行宣,而录其 底以藏,与梁宣底同也。昔宋《次道论》系月日姓名者, 乃所以为底,今枢密尚用之,皆作卷轴连藏。而同光 宣以御前宝玺印出,盖其所行以出者,与其留底,皆 用宝也。虽其一时抢攘,盖有司存焉,不容其制相乱。 当唐庄宗遣李嗣源以取魏州,谋议出此,其至窜亡, 可坐计也。方且召李绍荣还阙,而恐嗣贞走镇,天之 所诱,悖谬其心,此宣可以资后世一笑。当其以兵武 擅天下,谋画计决,应于事机,不可谓暗于前计,灭梁 才三岁尔。当皇甫晖以效节军胁制在礼,陷邺都,初 命李绍荣讨之,邢州乱,又以李嗣贞将,而讨其州将 赵太。绍荣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牵于孽后,不能决。 方其时,明宗以疑自嫌,不能释于猜携,乃授以师徒。 余窃怪其取祸以逞,求自速也。方军变于魏时,而绍 荣犹守城南,绍贞乃辟西北隅,明宗托伪还镇州,绍 贞劝帝以兵南下,庄宗死汜水,而此宣方进绍荣,明 宗果欲归镇,岂不知绍贞幸祸以激变,而求其自托, 于嫌在礼,反于魏军以旁引坏诏,刘氏谓小事可趣 绍荣指挥,此可为太息也。始,庄宗与梁军相持,会贺 正入附,遂得魏,而梁由此亡。及得天下,以王正言守 之,此不几于以天下为戏哉!其筹画算计,皆不足论。 其措置施设,所以成其乱者,可以为后世戒。以见五代之乱,非天不悔祸,盖人谋召患,虽天心之仁,不能 拯而救也。其称“枢密使”,即张君翰、李绍宏也。其言绍 荣,元行钦也;绍贞者,翟彦威也。皆唐之赐姓,号“养子”, 庄宗所仗以成功者也。
《跋楼参政绍熙五年内禅诏草》前人
[编辑]某未冠时,侍长老,听绍熙末年内禅诏书至,所谓“虽 丧纪自行于宫中,而礼文难示于天下”,为之悒然以 叹,知朝廷有人也。后此三十二年,乃获观槁墨于宣 献楼公之季子。又见当时删《易》钩注,虽仓卒之顷,动 中理道。孟子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言动几 微之间,莫非天命之流行,岂一毫人力所能予夺其 间乎?史官魏某谨书。
《秦权铭》前人
[编辑]李元吉得《秦权铭》,前诏与世所见尽同。其后诏曰:“元 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 词焉。今袭号而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 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则与世 所见字异。其后又曰“平阳斤”,平阳为晋邑,则所置隶 守也。按《史记秦纪》二世元年,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 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 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去疾、 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 此诏今见于金石,不一其词故自不同,太史氏所记, 亦其一也。按权一物具,前后诏书,皆刻金为之。古者 镌刻金石有其法,汉后惟见刻石有存于今,而刻金 之工殆绝世不得传,然世亦有钧同此,而无“刻”字。秦 虽创法立制,其权量固同天下,而刻铭疑内府所守, 其馀官府具得受之,故能备前后诏。然今时所见,犹 有数器,皆刻此诏。当其时,其在四方,应官府所在得 受以为制。此诏在民间,以此为数,而准取其平,未必 尽有刻也。
《题宋高宗赐答罗尚书手诏》宋·濂
[编辑]“右思陵所答新安罗公彦济手诏一通,其诸孙宣明 装潢成卷,不远数百里持至浦阳江上,请濂识之。”濂 闻公自政和二年擢进士第,初监登闻鼓院,五迁至 起居郎兼侍讲,兼权中书舍人。公尝上章控辞,曾未 几何,再迁御史中丞。故事,中丞、侍御史不并置,乃更 除侍御史。公复求去甚力,及改吏部尚书,公复引疾, 奏乞宫观及补外郡。思陵不忍公去,故优诏答如此。 由是观之,公之难进易退之风,亦人臣所鲜能哉!况 其经营淮南之策,表章《春秋》“法天生杀”之言,辟南雄 守欲罪和议之疏,焯焯著于当时。无志事功者,恐不 足以致斯。或者遂以胡编修、岳太师为公病,是知其 一而不知其二者也。濂因循宣、明之请,题诸左方,而 稍及公之行事,使来者有所考焉。诏中所谓“擢冠常 伯”者,唐龙朔二年,改六部尚书皆为太常伯,然吏部 为诸部之首,故行词者据其事而谓之冠云。
《天言汇录后序》王世贞
[编辑]淮南旧有刻明兴以来诏赦,自太祖高皇帝至肃皇 帝止,而即位之令与它敕谕国书之类,亦稍附见千 百之一。臣少时好习典故功令诸书,时时从诸曹及 故家乘得所录黄,又与一二夕郎善,凡内外制草金 匮之副,见辄录之。于是续肃皇帝之末以至穆庙及 今上二圣之诏,而它若高成仁宣英景宪孝武世穆 诸或命武帅,遣大吏训饬一方,抚绥荒裔之辞咸备。 乃以世次类列,总而编之曰《天言汇录》。臣愚无所识 知,窃谓结绳之治,遐哉邈乎,不可得而复已。三代之 盛时,其民淳,其事简,是以其言略;及其衰也,其民漓, 其事繁,是以其言详。然所谓盛时,治尚不能数千里 之外,而至于衰也不能数百里之外,是以虽其详者 不必远,而于远者固欲详而不可得。自汉而后,幅员 日益以广,而民日益以漓,则夫事之不得不繁,而言 之不得不详者,势也。明德薄海,外内文轨之用,几与 两曜并,而四岳九官、十二牧伯之事,一日二日号万。 即人主欲有所肆宥,加惠元元者,宁可以单辞片条 尽也?授钺分阃之地,犬牙盘错,大小上下,丝牵绳联, 玺书之墨,非尚方无给矣。高皇帝神圣于天下,靡所 不烛,手绾纶綍,成、昭之际,始备置侍从之臣,握笔而 称“代言”,然往往取自宸断。以故洪武之制,能奔走九 有。河西吏士咸惊叹以天子明见万里外,而永陵之 正始悔终。山东父老有愿少须臾无死,以观德化之 成者,后先固合符节哉!昔王通氏备取汉之七制以 续《书令》,至于今而为《通续》者,舍我明奚择也?臣不佞 知,谨录之以俟而已
诏命部艺文二〈诗〉
[编辑]《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编辑]唐李益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凤凰飞来衔帝 箓,言我万代金皇孙。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 朱幡。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昊穹景命 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升中告成答元贶,泥金检 玉昭鸿恩。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小臣 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
[编辑]李绅
龙楼寄引簪裾客,凤阙陪趋朔望朝。疏受杜门期脱 屣,买臣归邸忽乘轺。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 珥貂。飞诏宠荣欢里舍,岂徒斑白与垂髫。
《奉试诏用拓拔思恭为京北收复都统》
[编辑]五代李琪
“飞骑经巴栈,鸿恩及夏台。将从天上去,人向日边来。 此处金门远,何时玉辇回。”早平关右贼,莫待诏书催。
《淮南发运赵邢州被诏归阙》宋·胡宿
[编辑]天台封诏紫泥馨,马首前瞻北斗城。人在函关先望 气,帝于京兆最知名。一区东第趋晨近,数刻西厢接 昼荣。正是两宫裁化日,百金双璧拜虞卿。
《读诏书》王安石
[编辑]“去秋东出汴河梁,已见中州旱势强。日射地穿千里 赤,风吹沙度满城黄。近闻急诏收群策,颇说新年又 亢阳。”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
《送捧诏使》元·李源道
[编辑]霜落澄江水似蓝,江亭折柳送髯参。五条温诏颁天 北,一棹清风下斗南。父老疲癃沾利泽,山川胜概入 豪谈。渝城好过黄花节,金碧台高酒半酣。
《上尊号听诏李供奉以病不出奉寄》
[编辑]泰不华
丹凤衔书出内庭,羽林环卫拥霓旌。千官拜舞开仙 仗,四海讴歌荷圣情。香雾细添宫柳碧,日华遥射锦 袍明。侍臣亦有文园病,卧听龙墀鼓吹声。
《读谢太皇诏槁》明·王逢
[编辑]半壁星河两鬓丝,月华长照素帘垂。衣冠在野收亡 命,烽火连营倒义旗。天地昼昏忧社稷,江淮春涨泣 孤嫠。十行哀诏无多字,落叶虚窗万古思。
《闻诏有感》杨维桢
[编辑]“近报相臣亲奉诏,吾皇今是中兴年。江东邺下无三 日,岭北湖南共一天。”诸葛出师机未失,子仪见虏信 应坚。老臣欲借食前箸,愿与君王䇲“万全。”
《嘉靖四年奉诏督师西征再蒙温旨有赵充国马援之褒感而有述》杨一清
[编辑]西北风尘帝顾多,老臣承诏出岩阿。便宜欲上赵充 国,矍铄还非马伏波。十乘戎行新节钺,三边精采旧 关河。极知君命如山重,感激浑忘两鬓皤。
诏命部选句
[编辑]唐·令狐楚,《为人谢诏书,问疾状》。“特降千金之方,兼飞 五色之诏。荣光一烛,愁疾如遗。”
于公异代李令公谢手诏为制《东渭桥碑文》:“表回天 汉之文章,赐光辉于臣下。英声茂实,演奥穷微。昭宣 造化之情,黼黻羲文之制。”
宋杨亿《汝州谢上表》:“骤参纶掖,获草芝函,属以尧德 弥文,汉词尔雅,云章有烂,谅黼黻以何施,天律惟精, 亦哇咬之罔弃。”
刘筠《回颍州曾学士启》:“猥玷纶曹,仍参灵职。帝言郁 穆,殊无演畅之工;王度清彝,深积优游之幸。”
《李续谢表》:“十行温诏,初闻丹凤衔来;一片闲心,已被 白云留住。”
夏竦《广农颂》“景德三年春正月,颁农田敕于天下。诏 下之日,鬼神称庆。太平之风,旋踵可待。”
周必大《宋文鉴序》:“典册诏诰,则欲温厚而有体。” 明王祎《文训》:“朝廷之上,有巨文焉。典谟誓诰,制册令 诏,蔼为王言,涣为大号。”又云:“一字之褒,沛漏泉于下 地;一言之感,被挟纩于黎蒸。朝出九重,暮行万里。” 唐徐彦伯《送李峤入都祔庙诗》:“恩级青纶赐,徂装紫 橐悬。”
《李绅忆夜直金銮奉诏诗》“墨宣外渥催飞诏,草定新 恩促换题。”
王昌龄《箜篌引》:“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锦。” 李山甫诗:“紫泥飞诏下金銮,列象分明世仰观。” 王建《上杜相公》诗:“承恩不许离床谢,密诏长教倚案 书元稹《东南行》:“白麻云色腻,墨诏电光粗。”
李商隐诗:“君王晓坐金銮殿,只待相如草诏来。” 吴融诗:“何似玉堂裁诏罢,月斜𫛛鹊漏沉沉。”
皮日休诗:“料得虚皇新诏样,青琼板上绿为文。” 杜甫诗:“黄麻似六经。”
王维诗:“朝罢须裁五色诏,珮声归到凤池头。”
司空曙《酬张芬有赦后见赠》诗:“紫凤朝衔五色书,阳 春忽布网罗除。”
杜牧《寄张舍人笛》诗:“遥想紫泥封诏罢,夜声应隔禁 墙闻。”
白居易诗:“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
曹唐《游仙诗》:“玉诏新除沈侍郎,便分茅土领东方。” 宋苏轼《春帖子》词:“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又《赐银幡》诗:“宽诏随春出内朝,三军喜气挟狐貂。” 又《喜雨》诗:“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 元马祖常诗:“绿绨诏底书分雨,红锦囊中字翦霞。”
诏命部纪事一
[编辑]《路史。后纪》:“汤反夏政,国迁郼,将迁其社,不可,乃取玺 书发明德,作八政命于总章。”〈注〉取玺书置座右,见《周 书》。古有玺,说者以秦制乘舆六玺,以为秦始者,非。《老 子》云“为之符玺”,《庄子》云:“焚符破玺。”后至三王,俗化雕 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春秋运斗枢》云:“黄帝得龙图, 中有玺章,文曰天黄符玺。”是古有。
《左传》襄十四年,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太 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太师,以表东 海。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 之典,纂乃祖考,无沗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 襄二十九年,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 书,追而与之曰:“闻守卞者将叛,臣帅徒以讨之。既得 之矣,敢告。”公冶致使而退,及舍,而后闻《取卞》。〈注〉发书 乃闻之。
《史记屈原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 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 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 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 为宪令,屈平属草槁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 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 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汲黯传》: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 予,然后奉诏。
《匈奴传》: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 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 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 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 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
《汉书淮南王安传》:“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 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 相如等视草乃遣。”
《黄霸传》:“霸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 书,吏不奉宣。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 知上意。”
《王嘉传》:“侍中董贤爱幸于上,上托傅太后遗诏,令成 帝母王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贤二千户,及赐孔乡 侯汝昌侯阳新侯国。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上及 太后。”
《王尊传》:“尊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注〉师 古曰:“以施行诏条问之。”
尊迁为东平相,奉玺书至庭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 玺书归舍,食已,乃还致诏。
《后汉书第五伦传》:“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曰:‘此圣主 也,一见决矣’。等辈笑之曰:‘尔说将尚不能下,安能动 万乘乎’?伦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
《窦融传》:“建武五年夏,融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先是 帝闻河西完富,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嚣,述亦发 使遗融书,遇钧于道,即与俱还。帝见钧欢甚,礼飨毕, 亦遣令还,赐融玺书,因授融为凉州牧。玺书既至,河 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周荣传》:“荣子兴,少有名誉。永宁中,尚书陈忠上疏荐 兴曰: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号令,言必弘雅,辞必温 丽,垂于后世,列于典经。故仲尼嘉唐虞之文章,从周 室之郁郁。臣窃见光禄郎周兴,孝友之行,著于闺门, 清厉之志,闻于州里,蕴匵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 五典之策,无所不览,属文著辞,有可观采。《尚书》出纳 帝命,为王喉舌。臣等既愚暗,而诸郎多又俗吏,鲜有 雅才,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或以不能而专 己自由,辞多鄙固。兴抱奇怀能,随辈栖迟,诚可叹惜。” 诏乃拜兴为尚书郎。
蔡质《汉仪》:“延熹中,京师游侠。有盗发顺帝陵,卖御物 于市,市长追捕不得。周景以尺一,诏召司隶校尉左雄偕诣台,与三日期擒贼。”
《英雄记钞》:“初,天子在河东,有手笔版书,召吕布来迎。 布军无蓄积,不能自致,遣使上书,朝廷以布为平东 将军。”
《三国魏志明帝纪》注:《汉晋春秋》:帝寝疾不豫,以燕王 宇为大将军。刘放、孙资阴图间之,乃突前见帝,举爽 代宇,又白帝诏司马宣王使相参。帝从之。放、资出。曹 肇入,涕泣固谏,帝使肇敕停。肇出户,放、资趋而往,复 说止帝。帝又从其言。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 能。”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 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于是宇、肇等相与泣而归 第。
《魏略》:帝既从刘放计,召司马宣王自力为诏。既封,顾 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诏授太尉 也。”辟邪驰去。先是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 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事以施行。宣王得前诏,斯 须复得后手笔,疑京师有变,乃驰到,入见帝劳问讫, 乃召齐、秦二王以示宣王,别指齐王谓宣王曰:“此是 也,君谛视之,勿误也。”
《蒋济传》:“济为散骑常侍,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 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 作福,杀人活人。尚以示济。济既至,帝问曰:‘卿所闻见 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 《书》之明诫。天子无戏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于是” 帝意解遣,追取前诏。
《夏侯元传》:初,中领军高阳许允与元亲善,先是有诈 作尺一诏书,以元为大将军,允为太尉,共录尚书事。 有何人天未明乘马以诏版付允门吏曰:“有诏。”因便 驰走。允即投书烧之,不以开呈司马景王。
《晋书文帝纪》:景元元年“五月戊子,夜,使冗从仆射李 昭等发甲于凌云台,召侍中王沉、散骑常侍王业、尚 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戒严俟旦。”
《贾后传》:赵王伦率兵入宫,使翊军校尉齐王冏入殿 废后。后与冏母有隙,故伦使之。后惊曰:“卿何为来?”冏 曰:“有诏收后。”后曰:“诏当从我出,何诏也?”
《杨骏传》:“‘武帝疾笃,未有顾命,佐命功臣皆已没矣。朝 臣惶惑,计无所从,而骏尽斥群公,亲侍左右,因辄改 易公卿,树其心腹。会帝小间,见所用者非,乃正色谓 骏曰:何得便尔’?乃诏中书,以汝南王亮与骏夹辅王 室,骏恐失权宠,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匿。中书监 华廙恐惧,自往索之,终不肯与。信宿之间,上疾遂笃”, 后乃奏“帝以骏辅政。”帝颔之,便召中书监华廙令何 劭,口宣帝旨,使作遗诏。诏成,后对廙、劭以呈帝,帝亲 视而无言。自是二日而崩。惠帝即位,进骏为太傅、大 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凡有诏命,帝省讫,入 呈太后,然后乃出。
《楚隐王玮传》:公孙宏、岐盛因积弩将军李肇矫称玮 命谮汝南王亮、太保卫瓘于贾后,而后不之察,使惠 帝为诏曰:“太宰太保欲为伊霍之事,王宜宣诏。令淮 南长沙成都王屯宫诸门废二公”夜使黄门赍以授 玮。玮欲复奏,黄门曰:“事恐漏泄,非密诏本意也。”玮乃 止。遂勒军收亮、瓘杀之。寻诏斩玮。玮临死出其怀中 青纸诏,流涕以示监刑尚书刘颂曰:“受诏而行,谓为 社稷。今更为罪,托体先帝。受枉如此,幸见申列。”颂亦 歔欷,不能仰视。
《荀奕传》:奕,元帝时为散骑常侍侍中时通议:元会日, 帝应敬司徒王导不。奕议曰:三朝之首,宜明君臣之 体,则不应敬。若它日小会,自可尽礼。又,至尊与公书 手诏则曰“顿首言,中书为诏,则云敬问,散骑优册则 曰制命。”今诏文尚异,况大会之与小会,理岂得同。诏 从之。
《王导传》:初,成帝幼冲,见导每拜,又常与导手诏,则云 “惶恐言,中书作诏,则云敬问。”于是以为定制。
《王坦之传》: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 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帝曰:“天下傥来之运, 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 帝乃使坦之改诏焉。
《石季龙载记》:“季龙於戏马观,上安诏书五色纸,在木 凤之口,鹿卢回转,状若飞翔。”
王隐《晋书》,“武帝泰始四年,班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 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华,五曰 去人事。”
《晋八王故事》:张方逼上出谒宗庙,主者奏,克日上以 青筒诏敕中书曰:“朕体中不佳,不堪出也。”
《语林》:明帝函封诏与庾公,误致与王公。王公开诏,末 云:“勿使冶城公知道。”王公乃进表答曰:“伏读明诏,似 不在臣。臣开臣闭,无有见者。”明帝甚愧,数月不出见 王公。
《晋中兴书》:“桓元左右称元为桓诏。桓彻谏曰:‘诏者,施 于辞令,不以为称谓也。汉魏之主皆无此言。愿陛下稽古帝则,令万世可法’。元曰:‘此事已行,今宜敕罢之’。” 《前秦录》:符坚甘露三年九月,凤皇集于东阙,大赦其 境内。初将为赦,与左仆射猛、右仆射融密议于露堂, 悉屏左右。坚自为赦文。猛、融进纸笔,有一大苍蝇,入 自牖间,鸣声甚大,集于笔端,驱而复来。《坚》〈阙〉听之,久 而乃去。俄而长安街巷市里民相告曰:“官今大赦。”有 司以闻,坚惊谓融、猛曰:“事何从而泄?”于是敕外推穷 之,咸言有一小人衣黑,大呼于市曰:“官今大赦。”须臾 不见。坚叹曰:“其向苍蝇乎?声状非常,吾固恶之。” 《独异志》:陶弘景隐居茅山,梁武帝每有大事,飞诏与 之参决,时人谓隐居为山中宰相。
《玉海》:“宋泰始二年,军功除官者众,版不能供,始用黄 纸。”
《南史傅縡传》:“陈后主即位,迁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 书通事舍人,掌诏诰。縡为文典丽,性又敏速,虽军国 大事,下笔辄成,未尝起草,沉思者亦无以加,甚为后 主所重。”
《颜晃传》:“陈天嘉初,累迁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掌诏 诰。下笔立成,便得事理。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