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14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四十六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录

 诗经部汇考十四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诗经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诗经类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诗类

经籍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诗经部汇考十四

[编辑]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编辑]

诗经

[编辑]

《毛诗故训传》二十卷。郑氏《笺》。

马融《注》十卷。《无下帙》。

王肃《注》二十卷。

《谢沈注》二十卷。

江熙《注》二十卷。字太和,济阳人。东晋兖州别驾。 郑元《诗谱》二卷徐整畅大叔《裘隐》。

孙毓“《诗同异评》十卷。”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字元恪,吴郡人, 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

为诗音者九人:郑元、徐邈、蔡氏、孔氏、阮侃、王肃、江惇、 干宝、李轨。

阮侃,字德恕,陈留人,河内太守。江惇,字思俊,河内人,东晋征士。蔡氏、孔氏,不详何人。

梁有桂州刺史清河崔灵恩,集众解为《毛诗集注》二 十四卷。俗间又有徐爰《诗音近》,吴兴沉重亦撰《诗音 义》。

宋郑樵通志

[编辑]

艺文略诗经类

[编辑]

《一字石经鲁诗》六卷。《隋志》。

《今字石经毛诗》三卷。

右《石经》。二部,九卷。

《鲁故训》二十五卷。汉·《鲁申公》

《齐后氏故训》二十卷。汉、齐后苍

“齐《孙氏故训》”二十七卷。

《韩故训》三十六卷。汉常山太傅韩婴。

《毛诗故训》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撰,郑元笺。

按《诗》,旧惟鲁、齐、韩三家而已,鲁申公、齐辕固、燕韩婴也。终于后汉,惟此三家并立学官。汉初,又有赵人毛苌者,自言其诗传自子夏,盖本《论语》“起予” 者商之言也。河间献王虽好之,而汉世不以立学官。毛公尝为北海相,其诗传于北海。郑元,北海人,故为之笺。《毛诗》。自郑氏既笺之后,而学者笃信郑元,故此诗专行,三家遂废。《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隋、唐之世,犹有《韩诗》可据。迨五代之后,《韩诗》亦亡,致今学者只凭毛氏,且以《序》为子夏所作,更不敢拟议。盖事无两造之辞,则狱有偏听之惑。臣为作《诗辨妄》六卷,可以见其得失。

右故训

《韩婴传》二十二卷。《薛氏章句》。

《毛苌传》十卷。

《韩诗内传》四卷。

《韩诗外传》十卷。

《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按:后孙之传,其亡已久,必不可得,今存其名,使学者知传《注》之门户也。今之学者专溺毛氏,由其不知有他之故。

右传

《毛诗》二十卷。《王肃注》。

《毛诗》二十卷。《叶遵注》。

《毛诗》二十卷。王元度注。

《石经毛诗》二十卷。《蜀本》。

《毛诗集注》二十四卷。梁桂州刺史《崔灵恩》。

《周诗集解》二十卷。宋丘铸注只取《序》中第一句以 为子夏作,后句则削之。

右注

《毛诗大义》十一卷。《梁武帝》。

《毛诗大义》三卷。苏子才:

《毛诗正义》四十卷。唐·孔颖达等

《毛诗义疏》二十卷。舒援。

《毛诗义疏》二十八卷。《梁常侍》沉重。

《毛诗述义》四十卷。隋·刘炫

《毛诗章句义疏》四十卷。鲁世达:

《毛诗小疏》二十卷。崇文馆目:

《毛诗释义》十卷。晋祠部郎谢沈。

《毛诗纂义》十卷。《许叔牙》。

《张氏义疏》五卷。

《毛诗义方》二十卷。林洪范《毛诗折衷义》二十卷。刘宇。

右义疏

《毛诗义问》十卷。魏太子文学刘公干。

《毛诗义驳》八卷。王肃:

《毛诗驳》五卷。“魏司空王基”《隋志》一卷。

《毛诗异同评》十卷。晋孙毓

《难孙氏毛诗评》四卷。晋·陈统

《毛诗辨异》三卷。晋·《杨乂》

《毛诗异义》二卷。杨乂。

《问难》二卷。《唐艺文志》:

《毛诗杂答问》五卷。韦昭、朱育等。

《杂义难》十卷。《唐艺文志》:

《笺传辨误》八卷。周式:

《毛诗馀辨》四卷。

《毛诗释疑》一卷。

《毛诗正论》十卷。刘孝孙:

右问辨

《韩诗翼要》十卷。《汉:侯苞》

《毛诗奏事》一卷。王肃:

《毛诗拾遗》一卷。《郭璞》:

《毛诗解序义》一卷。顾欢等。

《毛诗序义》二卷。宋通直郎雷次宗。

《毛诗集小序》一卷。刘炫:

《毛诗发题序义》一卷。《梁武帝》。

《毛诗序义疏》一卷。刘𤩽等。

《毛诗谊府》三卷。《后魏,元延明》。

《表隐》二卷。晋·陈统

《毛诗指说》一卷。《唐成伯玙》。

《毛诗断章》二卷。

《毛诗章疏》二卷。

《毛诗题纲》一卷。

《毛诗元谈》一卷。

《毛诗别录》一卷。张郃:

《毛郑诗学》十卷。

《毛诗外义》二卷。宋咸。

《毛诗重文说》七卷。

《判篇》二卷。刘泉:

《别集正义》一卷。

《毛诗正记》一卷。

《诗统解序》一卷。

《关言》二十三卷。黄君俞。

《毛诗十五国解》一卷。吴申。

右统说

《毛诗谱》三卷。郑元撰。

《毛诗谱》三卷。吴太常卿徐整撰。

《毛诗谱》二卷。太叔求及《刘炫注》。

“谢氏《毛诗谱钞》”一卷。

《诗谱补阙》三卷。《欧阳修》:

右谱

《草木鸟兽鱼虫疏》二卷。吴·陆玑

《毛诗名物解》十卷。

《毛诗物性》八卷。

右名物

《毛诗图》三卷。

《毛诗孔子图经》十二卷。

《毛诗古贤圣图》二卷。三书并萧梁人。作巳亡 《毛诗草木鱼虫图》二十卷。《唐艺文志》:

《小戎图》二卷。

右图

《毛诗笺音证》十卷。后魏太常刘芳。

《毛诗音》十六卷。梁徐邈等撰。

《毛诗音》二卷。徐邈撰。按徐氏《音》今虽亡,然《陆音》所 引多本于此。

《毛诗并注音》八卷。隋秘书学士鲁世达撰。按《唐志》 有鲁世达《音义》二卷。

郑元等《诸家音》五十卷。

右音

《诗纬》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

右纬学

凡《诗》十二种,九十部,九百四十二卷。

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

[编辑]

[编辑]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

《儒林传》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齐、鲁以其国所传,皆众人之说也。毛、韩以其姓所传,乃专门之学也。” 肃宗令贾逵撰齐、鲁、韩诗,与《毛诗》异同。晁氏曰:齐、鲁、韩三家之诗,早立博士,以《关雎》《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𬞟》《驺虞》《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之类皆为康王诗,《王风》为鲁诗,《鼓钟》为昭王诗,异同不可悉举。贾谊以《驺虞》为“天子之囿” ,以《木瓜》为“下之报上” ,刘向以“卫宣夫人作‘《邶》’。”

《柏舟》,黎庄公夫人作《式微》,陈妇道,蔡人之妻作《芣苢》之类,皆三家之说也。扬雄曰:“周康之时,颂声作乎下,《关雎》作乎上,习,治也。” 与《毛诗》大不类。如此,则其《序》必不同也。今所略见者,《韩诗》之序曰:“《芣苢》,伤夫也;《汉广》悦人也;《汝坟》,辞家也;《蝃𬟽》,刺奔女也。” 其详可胜言哉!《韩诗序》又云:“《黍离》,伯封作也。” 《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也;又谓《商颂》美宋襄公。欧阳氏曰:“《韩诗》遗说,往往见于他书,至经文亦不同,如逶迤” 、“《郁夷》之类。” 又曰:“孔子言‘《关雎》哀而不伤’。” 太史公曰:“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 《关雎》作,而三家皆以为康王政衰之时,谓为周衰之作者,近是矣。彭俊民曰:“申公得《诗》之约也,辕固得《诗》之直者也。以约穷理,而以直行” 己,观其言以察其所行,信有异于毛公、韩婴之所闻也。《隋志》:《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唯《毛诗郑笺》至今独立。

《鲁故》二十五卷。

《儒林传》:申公事浮丘伯,受《诗》,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晁氏曰:“《诗》有鲁故、韩故、齐后氏故、孙氏故,《毛诗故训传》;《书》有大小,夏侯解故,前人惟故之尚如此。”注:《后汉·舆服志》“主引《鲁训》

《鲁诗》二十八卷。”

荀卿子刘向《说苑》《新序》《列女传》间引《诗》以证其说,与《毛义》绝异。盖《鲁诗》出于浮丘伯,乃荀卿门人,荀卿之学,《鲁诗》之原也。刘向为楚元王交之孙,交亦受《诗》于浮丘伯,刘向之学,《鲁诗》之流也。注:《鲁诗》有章氏学。后汉《执金吾丞武荣碑》云:“治《鲁诗经》,韦君章句。”

元·王诗:不著录

楚元王交,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刘向《列女传》称《诗》《芣苢》《柏舟》《大车》之类,与今序《诗》者之说尤乖异。《汝坟》谓周南大夫妻作;《行露》谓申女作;《式微》一篇,谓二人之作;《硕人之诗》谓庄姜始至,操行衰惰,傅母作之;《新序》谓卫宣公子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二子乘舟》之诗是也。寿闵其兄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之诗是也。《黍离》为《王风》之首,向之言殆未可信。《封事》引“饴我釐麰” ,《说苑》引“蔽芾甘棠” 传曰:“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 “尸鸠在桑” ,传曰:“《尸鸠》之所以养七子者,一心也;君子之所以理万物者,一” 仪也。向乃元王之孙,必本于《鲁》《诗》。

《齐后氏故》二十卷。

后仓事夏侯始昌授翼奉萧望之、匡衡。奉言“五际流为灾异”之说,衡议论最为近理。注:伏黯以明《齐诗》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子恭省减浮辞,定为二十万言。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

《儒林传》:“《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 孙氏,未详其名。

《韩内传》四卷。

韩生推诗之意,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白虎通》引《韩诗内传》,《隋志》:“《韩诗》二十二卷。薛氏《章句》,《文选注》多引之。”注:后汉薛汉父子以章句著名杜抚受业于汉定章句。

《韩外传》六卷。

《隋志》:十卷太史公自序。“厥协《六经异传》,如子夏《易传》、毛公《诗》及《韩婴外传》、伏生《尚书大传》之流。”注:欧阳子曰:“《外传》非婴传《诗》之详者。其遗说时见于他书,与毛之义绝异,而人亦不信。”

《毛诗》二十九卷,《故训传》三十卷

《六艺论》曰:河间献王好学,其博士毛公善说《诗》,献王号之曰“毛诗。”注:《正义》云:“毛为诂,训与经别,二十九卷,不知并何卷。”

《经典序录》:“河间人大毛公,为《诗故训传》。”一云鲁人,不言其名。《初学记》:“荀卿授鲁国毛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诗谱》曰:“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注:《后汉儒林传》:“赵人毛苌传《诗》。”然则小毛公名苌。《正义》:“大毛公为传,由小毛公而题毛也。”《序录》“小毛公一云名长。”

肃宗诏选高才生受《毛诗》,遂行于世。郑众、贾逵传《毛诗》,后,马融作《传》,郑元作《笺》。淇水李氏曰:“毛之说简而深,此献王所以高其学也。郑氏之释繁塞而其失愈多。郑学长于《礼》,以《礼》训《诗》,是按迹而议性情也。”魏氏曰:“《毛传》简要平实,无臆说,无改字。”注:《正义》云:“故训”者,依故昔典训而为传义。

曹氏曰:许氏《说文》,援据古文;《毛氏诗》,其文与今多异。吕氏曰:“《左氏》所引《诗》,多与《毛诗》合。”欧阳氏曰:“《毛诗序》与《孟子》说《诗》多合。”《隋志》:“毛苌善《诗》,自谓子夏所传。先儒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卫敬仲又加润益。”注:《后汉·儒林传》:“卫宏作《毛诗序》郑氏

以为诸《序》本自合为一编,毛公始分以寘诸篇之首。

《书》曰:“《诗》言志。”

唐氏曰:“在心为志” ,《诗序》一言而尽,作诗之本;“以意逆志” ,《孟子》一言而尽,说诗之道。

古有“采《诗》”之官。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章律,以闻于天子。”

凡三百五篇。

《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今按:《诗》三百十一篇,亡其辞者六篇,考之《仪礼》,皆《笙诗》也。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汉世毛学不行,故云《三百五篇》。注:王式以《三百五篇》谏龚遂曰:“诵《诗》三百五篇,人事浃,王道备。”

诗有先孔子而亡者,如《新宫》《狸首》之类。

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

程子曰:“古之人幼而闻歌诵之声,长而识刺美之意,故人之学由《诗》而兴。”

《鲁》最为近之。

林氏曰:“班固论三家之为《诗》,宁有取于鲁,而未始及毛氏也。”注:杜钦谓“《佩玉》晏鸣,《关雎》叹之。”郑氏注《坊记》,以《先君之思》为卫夫人定姜之诗,皆鲁诗也。

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

《序录》徐整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大毛公。”一云: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今按《诗序》,“高子曰:灵星之尸也。”即《高行子》。《孟子》:“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维天之命’。传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无极!而美周之礼也’’。”《诗谱》云:“‘子思论诗,于穆不已’。仲子曰:‘于穆不似’。”《仲子》,子思弟子。

马端临文献通考

[编辑]
经籍考诗类
[编辑]

《韩婴诗外传》共十卷。

【《本传】》:“婴,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推诗。

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

晁氏曰:《汉志》十篇,《内传》四,《外传》六。隋止存《外传》析十篇,其及《经》盖寡,而遗说往往见于它书,如《逶迤》《郁夷》之类,其义与《毛诗》不同。此书称《外传》虽非其解《经》之深者,然文辞清婉,有先秦风。

容斋洪氏《随笔》曰:“《艺文志》有韩家《诗经》《韩故内传》《外传》《韩说》五书,今惟存《外传》十卷。庆历中,将作监主簿李用章序之,命工刊刻于杭,其末又题‘三蒙文相公改正三千馀字。予家有其书百卷,第二章载孔子南游适楚,见处子佩瑱而浣,乃令子贡以微词三挑之,以是说《诗》。汉广《游女》之章,其缪戾甚矣,他亦无足言’。”

陈氏曰:今所存惟《外传》,而卷多于旧。盖多杂说,不专解《诗》,不知果当时本书否也。

《毛诗故训传》二十卷。

晁氏曰:毛公诗,世谓其解经最密,其序,萧统以为卜子夏所作。韩愈尝以三事疑其非,盖本于东汉《儒林传》及《隋志》所言。王介甫独谓诗人所自制。《韩诗序》,《芣苢》曰“伤夫也” ;《汉广》曰“悦人也。” 序若诗人所自制,《毛诗》犹《韩诗》也,不应不同若是。况文意繁杂,其非出一人手明甚。不知介甫何以言之?殆臆论欤?

陈氏曰:毛公者,有大毛公、小毛公。按《后汉儒林传》称毛苌传《诗》,而孔氏《正义》据《郑谱》云:“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 则未知苌者大毛公欤、小毛公欤?郑氏曰:“笺” 者,按《正义》云:“郑于诸经皆谓之注,独此言笺者。《字林》云:‘笺,表也,识也’。郑遵毛学,表明毛言,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又按《后汉传注》引张华《博物志》:“郑注《毛诗》曰笺。” 不解此意。或云:毛公曾为北海相,郑是郡人,故以为敬。虽未必由此,然汉魏间达上之辞,皆谓之“笺” ,则其为敬明矣。其间与毛异义者甚多,王肃盖尝述毛非郑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

《崇文总目》: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陆玑撰。世或以玑为机,非也。机自为晋人,本不治《诗》,今应以玑为正。然书但附《诗》释谊,窘于采获,似非通儒所为者。将后世失传,不得其真欤?

陈氏曰:《馆阁书目》称“玑字元恪,吴郡人。” 据陆氏《释文》,非晋之士衡,而其书引郭璞注《尔雅》,则当在郭。

之后,亦未必吴时人也。孔《疏》《吕记》多引之。

《毛诗正义》四十卷。

《崇文总目》:“唐国子祭酒孔颖达撰,太尉长孙无忌诸儒刊定。国朝端拱初,国子司业孔淮等奉诏是正诗学之家,此最为详。”

晁氏曰:颖达据刘元、刘焯疏为本,删其所烦而增其所简云。自晋室东迁,学有南北之异,南学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博,穷其枝叶。至颖达始著《义疏》,混南北之异,虽未必尽得圣人之意,而刑名度数亦已详矣。自兹以后,大而郊社宗庙,细而冠、婚、丧祭,其仪法莫不本此。元丰以来,废而不行,甚无谓也。

《诗谱》一卷。

《两朝国史志》:“欧阳修于绛州得注本,卷首残阙,因补成进之,而不知注者为太叔求也。”

欧阳公《自序》曰:“毛、郑于《诗》,其学亦已博矣。予尝依其《笺》《传》,考之于《经》,而证以《序》《谱》,惜其不合者颇多。盖《诗》述商、周自生民元鸟,上陈稷、契,下迄陈灵公,千五六百岁之间,旁及列国君臣世次,国地山川,封域图牒,鸟兽草木鱼虫之名,与其风俗善恶,方言训故,盛衰治乱美刺之方,无所不载,然则孰能无失于其间哉?”予疑毛、郑之失既多,然不敢轻易者,意其为说不止于笺、《传》,而恨已不得尽见二家之书,未能遍通其旨。夫不尽见其书而欲折其是非,犹不尽人之辞而欲断其讼之曲直,其能果于自决乎?其能使之必服乎?世言郑氏《诗谱》最详,求之久矣,不可得,虽《崇文总目》秘书所藏亦无之。庆历四年,奉使河东,至于绛州,偶得焉。其文有注而不见名氏,然首尾残阙,自周公至太平已上皆亡之。其《国谱》旁行,尤易为讹舛。悉皆颠倒错乱,不可复考。初,予未见《郑谱》,尝略考《春秋》《史记》、本纪、世家、《年表》,而合于毛、郑之说,为《诗图》十四篇,取以补《郑谱》之亡者,而郑氏之谱复完。按:《欧公诗谱序》,全篇已另详载,此特存其略。

《毛诗小疏》: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字。因孔《疏》为本,删取要义,辅益经注云。

《毛诗》指说:

《崇文总目》:唐成伯玙撰。略序“作诗大指及师承次序。”

《毛诗断章》:

《崇文总目》:唐成伯玙撰。大抵取《春秋》赋诗断章之义,钞取《诗》语,汇而出之。

《石经毛诗》二十卷。

晁氏曰:伪蜀张绍文书,与《礼记》同时刻石。

《毛诗解题》: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篇端总叙诗义,次述章旨,盖近儒之为者欤?

《诗折衷》二十卷。

陈氏曰:皇祐中莆田刘宇撰。凡毛、郑异义,《折衷》从一,盖仿唐陈岳《三传折衷论》之例,凡一百六十八篇。

《欧阳诗本义》十六卷。

晁氏曰:欧公解《诗》、毛、郑之说,已善者因之不改,至于质诸先圣则悖理,考于人情则不可行,然后易之,故所得比诸儒最多。但平日不信符命,尝著书以《周易》《河图》《洛书》为妖妄,今又以《生民》《元鸟》之诗为怪说。苏子瞻曰:“帝王之兴,其受命之符,卓然见于《诗》《书》者多矣,《河图》《洛书》《元鸟》《生民》之诗,岂可谓诬也哉!恨学者” 推之太详,流入谶纬,而后之君子亦矫枉过正,举从而废之,以为王莽、公孙述之流,缘此作乱。使汉不失德,莽、述何自起,而归罪三代受命之符?亦过矣。

《朱子语录》曰:“欧公《诗本义》煞说得有好处。有《诗本末论》,又有论云:‘何者为诗之本?何者为诗之末’?” 诗之本,不可不理会。诗之末,不理会也无妨。近世自《集注》文字出,此等文字都不见有了也害事。陈氏曰:其书先为论,以辨毛、郑之失,然后断以己见。末二卷为一义解,取舍义,《时世本末》二论,豳《鲁序》三问,而补《亡郑谱》及《诗图总序》附于卷末。

《新经诗义》三十卷。

晁氏曰:熙宁中置经义局撰。《三经义》皆本王安石说。《毛诗》,先命王雱训其辞,复命安石训其义。书成,以赐太学,布之天下云。

苏子由《诗解》二十卷。

晁氏曰:其说以《毛诗序》为卫宏作,非孔氏之旧,止存其首一言,馀皆删去。按司马迁曰“周道缺而《关雎》作” ,扬雄曰“周康之时,颂声作乎下,《关雎》作乎上” ,与今《毛诗序》之意绝不同,则知《序》非孔子之旧明矣。虽然,若去《序》不观,则《诗》之辞有溟涬而不可知者,不得不存其首之一言也。

《伊川诗说》二卷。

晁氏曰:“伊川门人记其师之所谈之经” 也。

《毛诗辩疑》一卷。

晁氏曰:杨时中立撰,一卷。

陈氏《诗解》二十卷。

晁氏曰:陈少南撰。凡二十卷。

《诗学名物解》二十卷。

陈氏曰:蔡卞元度撰。卞,王介甫婿,故多用《字说》。其目自《释天》至《释杂》凡十类。大略如《尔雅》,而琐碎穿凿,于经无补也。

《诗物性门类》八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多取《说文》。今考之,盖陆农师所作《埤雅》槀也。详见《埤雅》。

《广川诗故》四十卷。

中兴艺文志董逌撰逌谓班固言鲁诗最近今徒

[编辑]

于它书时得之,《齐诗》所存不全,或疑后人托为,然章句间有自立处,此不可易者。《韩诗》虽亡阙,《外传》及《章句》犹存。《毛诗》训故为备,以最后出,故独传。乃据《毛氏》以考正于三家。且论《诗序》决非子夏所作。建炎中逌载是书而南其志。公学博,不可以人废也。

陈氏曰:逌说兼取三家,不专毛、郑,谓《齐诗》尚存可据。按逌《藏书志》有《齐诗》六卷,今馆阁无之。逌自言隋、唐亦已亡久矣,不知今所传何所从来。或疑后人依托为之,然则安得便以为《齐诗》尚存也。然其所援引诸家文义,与毛氏异者,亦足以广见闻,续微绝云。

《毛诗补音》十卷。

陈氏曰:吴棫撰。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者,如来之为釐,庆之为“羌”,“马”之为姥之类,诗音旧有九家,唐陆德明始定为《释文》。燕燕以南韵心沉重,读“南”作“尼心切”,德明则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扬之水以‘沃’”韵乐,徐邈读“沃郁缚切”,德明亦所不载。颜氏《纠缪正俗》以傅毅《郊祀赋》“穰有而成切”,张衡《东京赋》“激有吉跃切”,今之所作,大略仿此。其援据精博,信而有证。朱晦翁注《楚辞》,亦用棫例,皆叶其韵。棫又有《韵补》一书,不专为诗作也。要之,古人韵缓之说,最为确论,不必一一改字。详见《韵补》。

《朱子语录》曰:“吴才老补韵甚详,然亦有推不去者。某煞寻得,当时不曾记,今皆忘之矣。如‘外御其务烝也无戎’” ,才老无寻处,却云:“务字古人读做‘蒙’,不知‘戎’,汝也。” “‘汝” “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协音‘汝’也。如‘南仲太祖’” ,“太师皇父” ,“‘整我六师,以修我戎’,亦是叶音‘汝’也。‘下民有严’” ,叶“‘不敢迨遑’,才老欲音‘严’” 为庄,云避汉讳,却无道理。其后读《楚骚》,《天问》见一“严” 字,乃押从“庄” 字,乃知是叶韵,“严” 读作“昂” 也。《天问》才老岂不读,往往无甚意义,只恁地打过去也 。或问:“吴氏叶韵何据?” 曰: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引十馀证,少者亦两三证。他说元初更多,后来删去,始存此耳。然犹有未尽。

夹漈《诗传》《诗辩妄》共二十六卷

【按】:夹漈专诋《诗序》,晦庵从其说。所谓“事无两造”之

“辞,则狱有偏听之惑” 者。大意谓毛《序》不可偏信也。然愚以为譬之听讼,《诗》者其事也。齐、鲁、韩、毛则证验之人也。《毛诗》本书具在,流传甚久,譬如其人亲身到官,供指详明,具有本末者也。齐、鲁、韩三家本书已亡,于它书中间见一二,而真伪未可知,譬如其人元不到官,又已身亡,无可追对,徒得之风闻道听,以为其说如此者也。今舍《毛诗》而求证于齐、鲁、韩,犹听讼者以亲身到官所供之案牍为不可信,乃采之于傍人传说,而欲以断其事也,岂不误哉!

李樗“《毛诗详解》三十六卷。”

陈氏曰:博取诸家之说,训释名物文意,末用己意为论以断之。樗!闽之名儒,于林少颖为外兄林、李出也。

《诗风雅颂》四卷,《序》一卷。

陈氏曰:晦庵所录,以为序出后,不当引冠篇首,故别录为一卷。

《晦庵诗集传》《诗序》《辨说》共二十一卷

陈氏曰:以大、《小序》自为一编,而辨其是非。其《序》《吕氏读诗记》自谓少年浅陋之说,久而知其有所未安,或不免有所更定。今江西所刻晚年本,得于南康,湖泳伯量校之,廷安本更定几什一云。

《吕氏读诗记》三十二卷。

陈氏曰: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翦截贯穿,如出一手。己意有所发明,则别出之。《诗》学之详正,未有逾于此书者也。然自《公刘》以后,编纂已备,而条例未竟,学者惜之。

《岷隐续读诗记》三卷。

陈氏曰:戴溪撰。其书出于吕氏之后,谓吕氏“于” 字。

训章已悉,而篇意未贯,故以《续记》为名。其实自述己意,亦多不用《小序》。

黄度《文叔序诗》三十卷

水心叶氏《序》曰:“公于《诗》笃信古文,旁录众善。”

项安世《毛诗前说》一卷。

陈氏曰:考定《风》《雅》篇次而为之说。其曰“前说” 者,末年之论有少不同故也。

陈鹏飞《诗解》二十卷。

陈氏曰:不解《殷》《鲁》二《颂》,以为《商颂》当阙,而《鲁颂》可废。

王景文《诗总闻》三卷。

陈氏曰:《自序》云:“研精覃思于此几三十年。” 其书有“闻音” ,谓音韵;《闻训》,谓字义;《闻章》,谓分段;《闻句》,谓句读;《闻字》,谓字画;《闻物》,谓鸟兽草木;《闻用》,谓凡器物;《闻迹》谓凡在处山川、土壤、州县、乡落之类;《闻事》谓凡事实;“闻人” 谓凡人姓号。共十闻,每篇为总闻。又有《闻风》《闻雅》《闻颂》等,其说多出新意,不循旧传。

《白石诗传》二十卷。

陈氏曰:宗正少卿乐清钱文子撰。所居“白石岩” ,因以为号。

《诗古音辨》二卷。

陈氏曰:“从政郎信安郑犀撰。”

《诗考》五卷。

浚仪王应麟撰。《自序》:“汉言《诗》者四家,师异指殊。” 贾逵撰齐、鲁、韩,与毛氏异同。梁崔灵恩采三家本为《集注》。今惟毛《传》、郑笺孤行,韩廑存《外传》,而鲁、齐诗亡久矣。诸儒说《诗》,壹以毛、郑为宗,未有参考三家者。独朱子《集传》“闳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言《关雎》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向《笙诗》,‘有声无辞’” 则取《仪礼》,“上天甚神” ,则取《战国策》“何以恤我” ,则取《左氏传》“抑戒自警。” “昊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 ,则取《国语》“陟降庭止” ,则取《汉书注》;“宾之初筵,饮酒悔过” ,则取《韩诗序》“不可休思,是用不就。” “彼岨者岐” ,皆从韩《诗》“《禹》敷下土” ,方又证诸《楚辞》,一洗末师专己守残之陋。学者讽咏涵濡而自得之,跃如也。文公语门人:《文选注》“多韩诗章句,尝欲写出。” 应麟窃观传记所述三家绪言,尚多有之,罔罗遗轶,傅以《说文》《尔雅》诸书,稡为一编,以扶微学,广异义,亦文公之意云尔。读《集传》者,或有考于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