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471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百七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七十一卷目录
集部汇考一
晋〈武帝泰始一则〉
宋〈文帝元嘉一则〉
北周〈武帝保定一则〉
唐〈元宗开元二则 天宝一则〉
宋〈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雍熙一则 淳化一则 真宗景德三则 大中祥符六则 天
禧二则 仁宗天圣一则 景祐一则 嘉祐一则 哲宗元祐二则 元符一则 徽宗建
中靖国一则 崇宁一则 大观一则 宣和一则 高宗绍兴一则 孝宗乾道一则 淳
熙四则 宁宗庆元一则 嘉泰二则 开禧一则 理宗宝庆一则 度宗咸淳二则〉
金〈章宗明昌一则〉
集部汇考二
汉贾谊长沙集〈明张溥题〉
司马相如文园集〈张溥题〉
董仲舒胶西集〈张溥题〉
东方朔大中集〈张溥题〉
王褒谏议集〈张溥题〉
褚少孙集〈张溥题〉
刘向中垒集〈张溥题〉
刘歆子骏集〈张溥题〉
扬雄侍郎集〈张溥题〉
后汉冯衍曲阳集〈张溥题〉
班固兰台集〈张溥题〉
崔骃亭伯集〈张溥题〉
蔡邕中郎集〈张溥题〉
荀悦侍中集〈张溥题〉
张衡河间集〈张溥题〉
李尤伯仁集〈张溥题〉
马融季长集〈张溥题〉
王逸叔师集〈张溥题〉
孔融少府集〈张溥题〉
蜀汉诸葛丞相集〈晋陈寿进序 张溥题〉
经籍典第四百七十一卷
集部汇考一
[编辑]晋
[编辑]武帝泰始十年陈寿上诸葛亮集二十四篇
[编辑]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蜀志诸葛亮传》,“寿等言, 前侍中领中书监臣荀勖等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 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犹存录其言,耻善 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 伦也。辄删复重,随类相从,凡二十四篇。”〈按寿上亮集在泰始十年〉
宋
[编辑]文帝元嘉三年赐沮渠蒙逊子集诸书
[编辑]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大沮渠蒙逊传》,“元嘉三 年,世子兴国遣使奉表,请《周易》及《子集》诸书。太祖并 赐之,合四百七十五卷。”
北周
[编辑]武帝保定年以梁武帝及简文帝集藏秘阁
[编辑]按《周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萧大圜传》:“开麟趾殿,招 集学士,大圜预焉。”《梁武帝集》四十卷,《简文集》九十卷, 各止一本。江陵平后,并藏秘阁。大圜既入麟趾,方得 见之。乃“手写二集,一年并毕,识者称叹之。大圜性好 学,务于著述,撰文集二十卷。”
唐
[编辑]元宗开元八年令王湾刘仲丘等治集部书
[编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艺文志》:“诏秘书官并号 修书学士”,草定四部,人人意自出,无所统一,逾年不 成,有司疲于供拟。褚无量等奏:“修撰有条,宜得大儒 综治。”诏委行冲乃令毋煚、韦述、余钦总缉部分,殷践 猷、王惬治经,述、钦治史,毋煚、刘彦直治子,王湾、刘仲 丘治集。八年,《四录》成,上之。
开元十九年冬。车驾发京。时集贤院集库一万七千 九百六十卷。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会要》。开元十九年冬十 月丙申。车驾发京。时集贤院四库书总八万九千卷。 经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卷。〈注记五十三卷〉《史库》二万八 千八百二十卷,《子库》二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库》 一万七千九百六十卷。〈注记六十九卷〉
按:《旧唐书经籍志后序》:“开元时,甲乙丙丁四部书各 为一部,置知书官八人分掌之。凡四部库书,两京各 一本,共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皆以益州麻纸 写。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 史库,钿青牙轴。”〈阙〉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 带,碧牙签。集库皆绿牙轴,朱带,白牙签,以分别之。〈按旧
《唐书》此条未载年月,故附见于《会要》之后。其卷数多寡互异,并存以俟考。
《集贤院注记》:“《隋旧书》用广陵麻纸写作,萧子云书, 体,赤轴绮带,最丽好。新写书,分部别类,装饰华丽〉
《经》,白轴黄带,红签。《史》,碧轴缥带,绿签。《子》,紫轴紫带,碧签。《集》,绿轴朱带,白签。《图书》,紫轴绿带。
天宝三载更造四库书目集库一万五千七百二十二卷
[编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会要》。天宝三载。四库更 造书目经库七千七百七十七卷。〈集贤注记作七十六卷〉《史库》 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九卷,《子库》一万六千二百八十 七卷,《集库》一万五千七百二十二卷。
宋
[编辑]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命李昉等撮文章精要集为千卷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会要》,“太平兴国七年九 月,帝以诸家文集,其数至繁,各擅所长,蓁芜相间。乃 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直院徐铉、中书舍 人宋白、知制诰贾黄中、吕蒙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 穆、库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监丞杨 砺、著作佐郎吴淑、吕文仲、胡汀、戴贻庆、国子监丞杜 镐”、将作监丞舒雅阅前代文章,撮其精要,以类分之, 为千卷,《目录》五十卷。
雍熙三年李昉宋白等纂文苑英华上之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文苑宋白传》,“太平兴国 八年,召入翰林为学士。雍熙中,召白与李昉集诸文 士,纂《文苑英华》一千卷。” 按《赵昌言传》,“太平兴国三 年进士,历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雍熙 初,加屯田郎。” 按《王旦传》,“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 历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诗类,迁殿中丞。” 按《杨 徽之传》,周“显德中进士。太平兴国初,迁侍御史,历库 部员外郎。会诏李昉等采辑前代文字,类为《文苑英 华》,以徽之精于风雅,分命编诗为百八十卷。” 按《吕 文仲传》:“迁少府监丞,预修《文苑英华》,改著作佐郎。” 按《会要》:“帝以诸家文集,命撮其精要,雍熙三年十二 月壬寅书成,号曰《文苑英华》。”后李昉等相继改外任, 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等共成之。帝览之称善,降诏 褒谕,以书付史馆,赐器帛各有差。
按《麟台故事》:“淳化七年九月,诏翰林学士承旨李昉, 翰林学士扈蒙,给事中直学士院徐铉,中书舍人宋 白,知制诰贾黄中、吕蒙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 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丞杨砺,著作 佐郎吴淑、吕文仲、胡汀,著作佐郎直史馆戴贻庆,国 子监丞杜镐,将作监丞舒雅等阅前代文集,撮其精” 要,以类分之,为《文苑英华》。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中 书舍人王祐、知制诰范杲、宋湜与宋白等共成之。雍 熙三年上之,凡一千卷。〈按太宗纪年太平兴国八雍熙四端拱二淳化五今云淳
化七年,一误也。且云淳化年修,雍熙年上,是以雍熙在淳化之后,二误也。疑是太平兴国七年,而《本纪》与《李昉传》俱不载。《宋白传》又云:“雍熙中纂” ,馀传未详年号,未敢擅改。
〉按《玉海实录》:雍熙三年十二月壬寅,翰林学士宋白 等上,上览而善之。诏答曰:“近代以来,斯文浸盛,虽述 作甚多,而妍蚩不辨,遂令编缉,止取菁英,所谓擿鸾 凤之羽毛,截犀象之牙角。书成来上,实有可观,宜付 史馆。”
淳化二年苏易简上东观集十卷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崇文总目》:“《东观集》十卷。 罗处约撰。淳化二年七月。苏易简上之藏史馆。”
真宗景德二年四月幸龙图阁观书文集凡七千一百八卷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真宗实录》。“景德二年四 月。幸龙图阁。观诸阁书画。文集阁七千一百八卷。”
〈注〉《别集》、总集
景德三年十月。御崇政殿。观馆阁新校集库书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德三年十月乙 丑。御崇政殿。观二馆秘阁新校两库子集书。凡万二 千馀卷。赐校勘官器币。又赐宴崇文院。
景德四年三月乙巳,召辅臣登太清楼,观新写《四部 书集》,库五千三百六十一卷。八月,校勘《文苑英华》及 《文选》,摹印颁行。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德四年三月乙 巳,召辅臣登太清楼,观太宗圣制御书及新写四部 群书。上亲执目录,令黄门举其书示之。总太宗圣制 诗及故事墨迹三百七十五卷,文章九十二卷,经库 二千九百一十五卷,史库七千三百四十五卷,子库 八千五百七十一卷,集库五千三百六十一卷。四部 书共二万五千一百九十二卷。 又云:“景德四年八 月丁巳,诏三馆分校《文苑英华》。以前所编次,未尽允 惬,遂令文臣择前贤文章,重加编录,芟繁补缺,换易 之卷数如旧。” 又云:“景德四年八月丁巳,命直馆校 理校勘《文苑英华》及《文选》,摹印颁行。”
大中祥符二年正月诏已镂板文集择官详看可者录奏是年以太宗御制赐辅臣命儒臣覆校文苑英华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二年春正月“庚午,诏读非圣之书 及属辞泛靡者,皆严谴之。镂板文集,令转运司择官详看,可者录奏。”
按《玉海》,“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甲寅,遣使以太宗御 制、御书各六十二卷赐辅臣,人一本。”皆未尝颁于外 者。 又云:“祥符二年十月己亥,命太常博士石待问 校勘《文苑英华》,十二月辛未,又命张秉、薛映、戚纶、陈 彭年覆校。”
大中祥符三年,置龙图阁,奉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 是年,诏纂历代帝王集,帝作序,赐名《宸章集》。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龙图阁,大中祥 符建,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上以奉太宗御书、 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有学士、直学士、待 制、直阁等官。学士,大中祥符三年置,以杜镐为之,班 在枢密直学士上。”
按《玉海》,“祥符三年四月丁巳,陈彭年上诏纂《历代帝 王集》二十五卷。帝作序,赐名《宸章集》。”
大中祥符五年,奉安太宗御集于太清楼,内,出新编 《御集》赐辅臣。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通鉴长编》,太清楼藏太 宗御制及墨迹石本。九百三十四卷,轴四部群书二 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卷。其后群书增及一万一千二 百九十三卷。太宗御书《御集》又七百五十三卷。 按《玉海》,“大中祥符五年八月庚申,奉安太宗御集于 太清楼。初,兴国四年建太清楼于迎阳门后苑。”至是 藏太宗御制墨迹石本。十一月丙辰,内出新编《太宗 皇帝御集》及御书法帖凡十五部,总三百三十六卷, 示辅臣。上曰:“太宗学由天纵,属思援翰,必极精妙。”王 旦曰:“以文章化人成俗,由太宗始也。” 太宗御草《孝 经》一卷,刻石秘阁;《法帖》十二卷,《小字法帖》一卷,《古诗》 一卷,仿锺繇书一卷、《草书笔法》一卷,草书《故事〈急就 千文〉》等为卷,轴三十一。八分书《故事千文》为卷二。飞 白书为轴者七,四体书、五体书六字,各一卷,已上刻 石御书院 墨迹杂书四千八百九十四卷,册,御制 四千十六卷册,“《古诗故事墨迹》一千六百七十一卷, 杂书扇百三十六,刻石杂书八百十八卷,御制七百 九十三卷,古诗故事刻石杂书四百五十二轴已上, 分藏于龙图阁、太清楼、秘阁御书院。”“《刻石杂书》三百 四十七卷,七百五十三轴已上,赐名山寺观,中外臣 僚并兖州文宣王庙。”
大中祥符六年六月,以《二帝御集》赐近臣,诏王曾记 之。八月,出《御制集》示王旦。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大中祥符五年九 月辛巳,国子监请建阁,奉藏太宗御书,从之。明年六 月己巳,上梁,命近臣临观,帝作七言诗赐之,又赐二 帝御集、御书摹本,诏王曾记之。八月丙戌,出御制《静 居集》三卷并《法宝录》序示王旦。”
大中祥符七年,晁迥等请以御制“《静居》《玉宸》”等集于 秘阁奉藏。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六 月己未。晁迥等请以御制静居玉宸等集。副本。于秘 阁奉藏。从之。”
大中祥符八年二月,赐《昭应宫圣制文集》。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大中祥符八年正 月丁亥,“以监书赐昭应宫,二月辛酉,赐圣制文集。”
天禧二年正月奉安太宗文集于先猷殿奉御集于继文殿以太宗御集赐皇太子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天禧二年正月壬 寅。“具钧容清卫乐。奉安太宗文集于先猷殿。翌日。奉 御集安于继文殿。”九月二十三日丙子。召宗室近臣 对清景殿。内出御制“皇太子元良述《六艺箴》各一卷。 并御览、国史、两朝实录、太宗御集等书赐皇太子。” 天禧四年十一月戊午。召近臣观御制。丁谓请镂板 宣布。是年,姚嗣复上其父所撰《唐文粹》。
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四年十一月戊午,召近臣于 龙图阁观御制文词。帝曰:“朕听览之暇,以翰墨自娱, 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于此。”宰臣丁谓请镂板宣 布。庚申,内出御制七百二十二卷付宰臣。
按《玉海》,“姚铉纂《唐文粹》百卷,祥符四年祀汾阴后土 之月,集文粹成古赋、乐章、歌、诗、赞、颂、碑、铭、文、论、箴、表、 传、录、书、序,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天禧四年 六月,铉子嗣复上之。癸巳,以嗣复为永城簿。
按晁公武《读书志》:“铉字宝臣,庐州人。采唐世文章,分 门编类,初为五十卷,后复增广之,为薛映掎其事。卒 后,其子以其书上,诏藏内府。”
仁宗天圣元年修天章阁奉安真宗御集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天章阁,天禧四 年建,在会庆殿之西,龙图阁之北。仁宗即位,修天章 阁毕,以奉安《真宗御集》。
景祐三年张观等上所编集库书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祐初,命翰林学 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郊编四库书判,馆阁官覆视 录校。二年,上经史八千四百二十五卷。明年,上子集万二千三百六十六卷,差赐官吏器币,就宴辅臣、两 制、馆阁官,进管勾内侍官一等。”
嘉祐八年以仁宗御书集藏于宝文阁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宝文阁在天章 阁之东西序,群玉蕊珠殿之北,即旧寿昌阁,庆历改 名曰宝文。嘉祐八年,英宗即位,诏以仁宗御书、“御集 藏于阁,命王珪撰记立石。”
哲宗元祐四年十月苏辙上神宗御集藏宝文阁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四年冬十月戊申,翰林学士 苏辙上神宗御集,藏宝文阁。”
元祐六年十月,编修《神宗御制》官转秩加赏。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六年十月癸未,编修神宗御 制官转秩加赏。”
元符元年建显谟阁藏神宗御集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元符元年建阁, 藏神宗御集,以“显谟”为名。
徽宗建中靖国二年四月诏毁程颐文字及三苏秦黄等文集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纪》:“建中靖国二年四月戊寅,诏毁程 颐出身文字,其所著书令监司觉察。乙亥,诏毁刊行 《唐鉴》并三苏、秦黄等文集。”
崇宁元年赐宰臣重修神宗御集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崇宁元年。宰臣谢 赐重修《神宗皇帝御集》。
大观二年建徽猷阁以藏哲宗御集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大观二年,初建 徽猷阁,以藏哲宗御集,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宣和六年诏有收藏习用苏黄之文者并令焚毁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六年冬十月“庚午,诏有收藏 习用苏、黄之文者,并令焚毁,犯者以大不恭论。”
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名徽宗御制阁曰敷文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年五月甲申,名徽宗御制 阁曰敷文。 按《职官志》:敷文阁,绍兴十年置,藏徽宗 圣制,置学士等官。 按《陈桷传》:绍兴十年,复召为太 常少卿,适编类徽宗御书成,诏藏敷文阁。桷以为旧 制自龙图至徽猷皆设学士、待制,杂压著令。龙图在 朝请大夫之上,至徽猷在承议郎之上,每阁相去稍 远,议“者疑其不伦。直敷文阁者,缀《徽猷》则与诸阁小 异,降之则班列太卑。欲参酌取中,并为一列,不必相 远,庶几名位有伦,仰称陛下严奉祖宗谟训之意。”
孝宗乾道元年御制苏轼文集赞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乾道元年闰正月。 御制《苏轼集赞》。其序曰:“成一代之文章。必能立天下 之大节。”
淳熙四年命吕祖谦汇次宋文鉴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孝宗命著作郎吕 祖谦发三馆四库之所藏,裒缙绅故家之所录,断自 中兴以前。汇次古、赋、诗、骚、典、册、诏、诰、表、章、奏、疏、箴、铭、 赞、颂、碑、记、论、序、书、启、杂著,以至律、赋、经义,定为一百 五十卷。承诏于淳熙四年之仲冬,奏御于六年之正 月,赐名曰《皇朝文鉴》。
淳熙六年,《宋文鉴》成,命周必大作序。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吕祖谦承诏于淳 熙四年之仲冬,奏御于六年之正月,赐名曰《皇朝文 鉴》,而命周必大为之序。略曰:“建隆、雍熙之间,其文伟; 咸平、景德之际,其文博;天圣、明道之辞古;熙宁、元祐 之辞达。大雅之诗棫朴,官人也;旱麓,受祖也,俱以作 人为言。盖鱼跃于渊,气使之也;追琢其章,理贯之也。 云汉昭于上,岂弟施于下,济济多士,其有不观感而 化者乎!”先是,临安书坊有江钿新编《文海》,淳熙四年 十一月丁酉,命校正刻板。壬寅,学士周必大召对清 华阁,奏委馆阁官铨择,甲辰,以命祖谦,因请增益铨 次,庚戌,许之。 又云:六年正月癸未,上对大臣问之, 祖谦乃以书进。二月壬戌,除祖谦直秘阁。丙午,命必 大撰序。四月辛卯,赐名《文鉴》。后别命他官修定,而锓 板之议寝。孝宗谓“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朱文公谓“此 书编次,篇篇有意。”
淳熙八年,命周必大校《文苑英华》以进。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孝宗以秘阁文苑 英华本多舛错。命周必大校雠以进。淳熙八年正月 二十二日。以一百十册藏秘阁。
淳熙十五年十一月,建焕章阁,藏《高宗御集》。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五年十一月庚子。建焕章 阁,藏高宗御集。 按《职官志》。“焕章阁淳熙初建。藏高 宗御制。十五年置学士等官。”
宁宗庆元二年五月建华文阁以藏孝宗御集
[编辑]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二年甲午。建华文阁以藏孝 宗御集。 按《职官志》。华文阁庆元二年置,藏孝宗御 制,置学士等官。
嘉泰元年十月编光宗御集
[编辑]按:《宋史宁宗本纪》:“嘉定元年冬十月甲辰,绣光宗御集。”
嘉泰二年,置宝谟阁,藏《光宗御集》。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宝谟阁,嘉泰二 年置,藏光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开禧元年七月上高宗御集十二月修孝宗光宗御集
[编辑]按,《宋史宁宗本纪》:开禧元年七月“己卯,韩𠈁胄等上 《高宗御集》。十二月癸丑,修孝宗、光宗御集。”
理宗宝庆二年十月名宁宗御集阁为宝章置学士等官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纪》。宝庆二年冬十月甲申。诏宁宗御 集阁以宝章为名,仍置学士待制员。 按《职官志》,宝 章阁,宝庆二年置,藏宁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度宗咸淳元年六月名理宗御制阁曰显文置学士等官
[编辑]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元年六月乙酉。名理宗御制 之阁曰“显文” 按《职官志》:显谟阁,咸淳元年置,藏理 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咸淳九年六月,朝散郎师显行进注《皇朝文鉴》。 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九年六月丙辰,朝散郎师显 行进注《皇朝文鉴》。
金
[编辑]章宗明昌二年四月学士院新进唐杜甫等集二十六部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纪》:“四月己亥,学士院新进唐杜甫、韩 愈、刘禹锡、杜牧、贾岛、王建、宋王禹偁、欧阳修、王安石、 苏轼、张耒、秦观等集二十六部。”
集部汇考二
[编辑]《汉贾谊长沙集》卷
[编辑]按明张溥题词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入议国事出对诸侯深见亲任贾生年二十馀吴廷尉言于汉文帝一岁中超迁至大中大夫此两人者始何常不遇哉
[编辑]谗,积忌行欲,生无所比。古之怀才老死,终身不得见 人主者,悲伤更甚。即汉大臣,若绛、灌东阳,数短贾生, 亦武夫天性,不便文学,未必谗人罔极,如上官子兰 也。太史公传而同之,悼彼短命,无异沉江。汉廷公卿, 莫能材贾生而用也,蔽于不知,犹楚谮人耳。贾生《治 安策》,其大者,无过减封爵,重本业,教太子,礼大臣。数 者,于天子甚忠敬,于功臣宿将无不利也。怒之深而 远之疾何为乎?《史记》不载疏策,班固始条列之,世谓 于贾生有功,然身既疏退,哭泣而死,焉用文为太史 公?阙而不录,其哀贾生者深也。时政诸疏,杂见《新书》, 顾伦理博通,不如本疏,揣摹家庭,登献华屋,草创润 色,意者亦有殊途乎?骚赋辞清而理哀,其宋玉、景差 之徒欤?西汉文章,莫大乎是,非贾生其谁哉?
《司马相如文园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辞梁昭明太子文选登采绝严独于司马长卿取其三赋四文其生平壮篇略具殆心笃好之沉湎终日而不能舍也太史公曰长卿赋多虚辞滥
[编辑]“说,要归节俭,与诗讽谏何异?”余读之良然。《子虚》《上林》, 非徒极博,实发于天材;扬子云锐精揣炼,仅能合辙, 然疏密大致,犹《汉书》于《史记》也。《美人赋风》,诗之尢,上 掩宋玉。盖长卿风流诞放,深于论色,即其所自叙传 “琴心善感,好女夜亡”,史迁形状,安能及此?他人之赋, 赋才也;长卿,赋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彼《曾与盛》 长《通言》之歌,合组赋列锦,均未喻耳。猎兽献书,长杨 志直,驰檄发难,巴蜀竦听。慕蔺生之渑池,跨唐蒙于 绝域,赤车驷马,足名丈夫,抑其文皆赋流也。生赋长 门,没留封禅,英主怨后,思眷不忘,岂偶然乎?
《董仲舒胶西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史记儒林传载广川董氏与胡母生春秋同列无大褒异至汉书始特为立传赞述刘子政与刘歆刘龚言论抑扬其辞以寄郑重凡人轻今贵
[编辑]古贤者不免。太史公与董生并游,武帝朝或心易之。 孟坚后生本先儒之说,推崇前辈,则有叩头户下耳。 正谊、明道,西汉绝学,遂为儒宗。三策三对,君臣喜起, 文章大醇,《礼记》俦也。公孙用事,同学怀妒,出相胶西, 谢病自免,悲哉!董生向赋不遇,今其然耶?然尊孔氏, 斥百家,立学校,举茂孝,王者制度,皆发自董生,身虽 废,言何尝不显哉?高庙燔灾,闲居拟对,私家书也。主 父挟奏,吕生妄讥,下吏当死,汉法失刑,与诛《腹诽》何 殊?宋儒因武帝好杀,穷迹淮南,曲罪董生一对,上启 残贼,将生罪反居张汤上乎?非论之平也。
《东方朔大中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辞东方曼倩求大官不得始设客难扬子云草太元乃作解嘲学者争慕效之假主客遣抑郁者篇章叠见无当玉卮世亦颇厌观之其体不尊同
[编辑]于游戏。然二文初立,词锋竞起,以苏、张为输攻,以荀、 邹为墨守,作者之心,实命奇伟,随者自贫,彼不任咎, 未可薄《连珠》而笑士衡,鄙七体而讥枚叔也。《曼倩别 传》多神怪,不足尽信。即史书所记“拔剑割肉”、“醉遗殿上”、“射覆隐语”、“榜楚舍人”、“侏儒徘优”,其迹相近。及谏起 上林,面贵董偃,正言岳岳,汲长孺犹病不如,何况“公 《孙丞相》以下。《诫子》一诗,义包《道德》两篇,其藏身之智 具焉,而世皆不知。汉武叹其岁星,刘向次于列仙,事 或有之。此非浮沉冥行直谏事雄主,其诚难哉!
《王褒谏议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汉书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严安终军王褒贾捐之九人同传令终者鲜惟子云弃𦈡子渊作颂名高齐蜀而夭病随之即身非鼎
[编辑]烹,能无惑辨命乎?圣主贤臣,文辞采密。其排彭祖,厌 乔松,归之文王多士,以祝寿考,意主规讽,犹长卿之 子虚上林,游戏苑囿,有戒心焉。乃蜻蛉神见,持节南 崖,金马碧鸡,光景未来,使者先殒。彼所刺者神仙,而 不能抗辞于衔命,乌得云善谏哉?甘泉洞箫,后宫诵 读,僮约谐放,颇近东方。元帝为太子时,忽忽不乐,惟 子渊奇文,足起体疾,以此贤于博弈,信矣。《九怀》之作, 追愍屈原,古今才士,其致一也。执握金玉,委之污渎, 他人有心,谁能不怨?大氐王生俊才,歌诗尤善,奏御 天子,不外中和诸体,然辞长于理,声偶渐谐,固西京 之一变也。
《褚少孙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张晏云褚先生颍川人仕元成间韦棱云褚𫖮家传褚少孙梁相褚大弟之孙宣帝时为博士寓居于沛事大儒王式故号为先生续太史公书
[编辑]而先生自述亦云:“幸得以经术为郎”,其记外戚,问之 锺离生,记梁孝王,问之宫殿中老郎吏,编列三王封 策,取之长老好故事者,慎哉所闻与子长称董生、壶 大夫何以异?《史记》中《孝武本纪》《礼》《乐》二书,皆传,为褚 生所补。论者谓武帝好功利,多制作,史臣备集行事, 其可观感,必有大于秦皇诸纪者,乃仅取《封禅书》充 之阙如自在。《礼书》本荀卿,《乐书》本《乐记》,载太史公语 无多,本朝有司何遽失传?尽繇褚生才薄,折足匪任。 然读其所记景帝、王后,武帝尹、邢两夫人,与梁王、田 仁、任安诸逸事,及滑稽六章,《日者龟䇲》二传,错综《尔 雅》,状形貌,缀古语,竟有似太史公者。设令两人生同 时,官同舍,子长主书,褚生为副,翻阅《金匮》,成就必广。 又令各撰一史,如淮南八公之徒,闻见角立,相视而 笑,未必不为庄周之许惠施也。予为采列独出,使世 知龙门而下,扶风而上,尚有褚生,以当史家小山云。
《刘向中垒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汉胶侯刘路叔长者也颇修黄老术治淮南狱时得其枕中鸿宝苑秘书子子政因而诵读献之人主铸金不成系狱当死路叔上书颂罪亦遭
[编辑]吏劾好奇贾祸,诵《白圭》者,且为父咎云。元帝初立,忠 直辅政,寺人谮愬,复困犴狱。至今读其封事,忠爱憯 怛,义兼诗书。成帝尚文,心向子政,厄于王氏,不能大 用,连章谠言,仅告无罪而已。夫屈原放废,始作《离骚》, 子政疾谗八篇,乃显同姓,忠精感慨,相类。左徒当日 谏书不传,彼盖争之口舌,其著者张仪一事耳。子政 苦口,终身不倦。年馀七十,惓惓汉宗,感灾异而论《洪 范》,戒赵卫而传《列女》,鉴往古而著《新序》《说苑》,其书皆 非无为而作者也。虽《九叹》深雅,微谢骚经,其他文词 宏博,足相当矣。太史公《屈原传》云:“原死后,楚日削,竟 为秦灭。”班孟坚云:“子政卒后十三岁,王氏代汉。”此两 人系社稷轻重何如哉!
《刘歆子骏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王莽篡汉甄丰刘歆王舜为其腹心丰舜不足道歆宗室宿儒胡为仆仆符命同卖饼儿也甄寻之变刘棻兄弟三人皆死歆始怨惧后与王涉
[编辑]董忠谋诛莽,徬徨太白漏言,妇人,遂自杀也。班史谓 歆初心辅莽,图富贵,谋至加号安汉、宰衡而止,事不 出于居摄,即真以后,内畏不安,怀变有日,此固宽为 之辞,然论歆罪幽州,羽山流殛犹小矣。子政三子,皆 好学,长子伋,以《易》教授,官至郡守;中子赐,九卿丞,早 卒,而少子歆最知名。令歆继父业,校秘书,领《五经》,死 于哀帝之世,官以督尉终,其名岂不出两兄上?而冒 荣国师,投迹乱逆,悲乎其寿也。《左传》未立,移书责让。 子云为友,求索方言。至《洪范传》,著《天人七略》,综百家 三统,历谱,考步日月五星,此非古钜儒耶?读其书益 伤其人,则有掩卷尔。
《扬雄侍郎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剧秦美新谀文也后世劝进九锡皆权舆焉元后诔哀思文母盛誉宰衡犹然美新岂有周人申后之思乎予尝疑子云耆老清静王莽之世身
[编辑]“向日景,何爱一官自夺”元守班史作传,亦未显訾?其 《符命》之作,传闻真伪,尚在龙蛇间。或者莽善诳耀,颂 功德者遍海内,莫不高三皇,巍五帝,《子云》美新,犹颇 酝藉鲜丑,孟坚读而不怪也。《法言》世贵,太元后显,并 辅六经而行。《河东》《甘泉》《长杨》《羽猎》四赋绝伦,自比讽 谏,相如不死,《逐贫赋》长于《解嘲》,《释愁》,《送穷》,文士调脱, 多原于此。《十二州》《二十五官箴》,《虞书》《鲁颂》之遗也。《酒箴》滑稽,陈遵见而拊掌,宁让淳于髡说酒哉?
后汉冯衍曲阳集 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冯敬通以野王之孙不仕王莽天下兵起说廉丹弃新就汉恳款再三丹不悟而死后归更始与鲍永田邑拒光武屡招不下更始殁迺降身亦
[编辑]终废。其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书、记说》《自序》 《官录说》《策》五十篇,遗逸者多。即今所传,慷慨论列,可 谓长于《春秋》。夫西京之文,降而东京,整齐缛密,生气 渐少。敬通诸文,直达所怀。至今读之,尚想见其扬眉 抵几,呼天饮酒,诚哉马迁、杨恽之徒也!北地任女,情 好不伦,书词诋诃,如磔狐鼠。彼惟不得志于时,故发 愤于中冓,然亦足为妒妇戒矣。幅巾归诚,偃蹇郡邑, 阴侯之交,亦非得已。复以此获罪,几死狱门,穷困无 徒,空文自老,回思委贽,更始横刀,并土之日,事同隔 世。陆机谓之曰:“怨江淹之名,以恨其知心乎?”建武八 事,其书不传,自陈哀悃,不蒙见答,上惭鲍子,下愧田 生。志命兴汉之臣,而一生蹈后夫之“罚,是真雨而裘, 堂而蓑”矣。显宗欲用其身,而毁者日至;肃宗重其文, 而其人已死。冯氏多贤,遇者希少,新丰地脉,又安在 哉?孟坚详雅,平子渊博,高步东汉,若言豁达激昂,鹰 扬文囿,则必首敬《通》云。
《班固兰台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安陵班叔皮清净守道有二令子孟坚文章领著作仲升武节威西域天下之奇在其一门汉世无比仲升功名拔傅介子张骞以上孟坚晚节
[编辑]竟蹶不起。亡时与蔡中郎同年,又以窦氏宾客,为洛 阳种令所捕系,顿辱更甚。私心痛其才同厥考,而志 耻薄宦,冒进失当,不若望都长优游以终也。叔皮专 心史籍,欲撰《汉史》,孟坚踵就其业,为人诬讼,陷身狱 网。仲升驰阙分明,转祸为福。危哉!《汉书》之得成,更两 世阅变故,如是其不易也!两都仿上林宾戏,儗客难 典,引居封禅美新之间,大体取象前型,制以心极,而 师覆徒奔,反在燕然片石。夫惟《大雅》既明且哲,岂孟 坚亦读而未之详乎?
《崔骃亭伯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汉肃宗好崔亭伯文章称于窦宪有真龙之目宪遂揖为上客自古文人遭时遇主未或无因而前赵良嬖人长卿狗监作合之始不辞污泥亭
[编辑]伯以四颂结知,天子躬亲荐达,贵臣曳履迎门,其荣 重亦百世一时也。窦氏骄恣,屡献规诫,忤意见疏,乐 浪小邑,竟长甘肥遁,披其文词,十过杜钦之说王凤 矣。亭伯少与班、傅齐名,未遑仕进,时或讥其元静,乃 作达旨,以匹解嘲,立言之致,初若符节。及其终也,子 云抱恨于投阁,亭伯成名于辽阴,文之为文,非言之 难,行之难也。崔氏显人,西汉代有崔发,谄事王莽,官 至司空,崔篆羞之,闭门荥阳,重自伤悼,而赋《慰志》,言 及建新,其耻同于《氓》《诗》之“垝垣复关”也。亭伯处士,年 少箴刺贵戚,翻然高蹈,无忝先子,此之谓乎?何必铭 昆吾之鼎,勒景襄之钟,然后名得意哉!
《蔡邕中郎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董卓狠戾贼臣折节名士陈留蔡中郎时已六十许人令称疾坚卧偃蹇遇害不犹愈昔日死洛阳狱乎勉强受官侍中封侯噫叹之下身名并
[编辑]陨。虽王司徒轻戮善人,识者知其不长,然周历三台, 鼓琴赞事,杜钦、谷永之诮,终不能为中郎解也。余揣 其徙朔方,遁江海,囚形毁貌,不睹天日,几十五年,骤 登大官,隆遇待非,不欲奋其拳拳之忠,补益国家。当 日公卿满朝,栖迟危乱,金章赤芾,岂独中郎?但识不 鉴于比匪,谋不出于讨贼,噤口牢狱,爱莫能助。伯喈 旷世逸才,余独伤其读《春秋》未尽善耳。汉史未成,愿 就黥刖,子长腐刑之志也。设竟其意,即不如子长,岂 出孟坚下哉?若家门清白,三世同居,却五侯之招,陈 六事之本,忧心虹蜺,抵触禁近,抱子政之悃愊,蹈京 房之祸患,又班生所望,景先逝矣。
《荀悦侍中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西豪荀氏楚兰陵令后裔也季和八龙名称极盛诸孙若仲豫文若并为时所知然文若娶妇中官依身逆贼寿春饮药进退触藩虽何颙目以
[编辑]“王,佐曹操,诩为子房,徒虚声耳,岂及仲豫周旋故君, 志存献替哉?”文若佐操举事,擒吕布,破袁绍,奉迎车 驾,徙都许昌,咸出其谋。以彼英才,说《诗》《书》,论《礼》《乐》,言 堂满堂,宁逊北海。而掌握从横,疲精军旅,鸿毛一死, 铜雀先驱,万世而下,竟无一卷足传者。仲豫性沉静, 好著述,隐居托疾,不入阉官网罗。及事献帝,谈论禁 省,愤曹氏之执政,哀天子之恭己,既作《申鉴》,复撰《汉 纪》。余观《立典》五志,知其“永怀西京,悁悁不寐”也。诸论 上仿过秦,下儗骠骑,较班、马挹讳,其辞直矣。高阳才 子,德业世济,能立言者,慈明、仲豫耳。余于此益悲敬 侯之无年也。
<a name="va64">.张衡河间集 张衡河间集 卷
====按,张溥《题词》:“东汉之有班张,犹西汉两司马也。”相如====无史,子长无赋,孟坚兼之,岂后来者欲居上乎?抑其 文不能齐也?平子官侍中,请专史职,条录三皇,更改 僭纪,龙门之志也。上书不听,典章散略,谁之咎欤?浑 仪灵宪,纲络天地,振龙发机,悬验若神,子云复生,未 容抗迹,二京之赋,覃思十年,《长杨》《羽猎》,风犹可续。崔 子玉作碑,称河间制作,譬诸造化,想慕若此,宁异平 子耽好元经,叹为《汉四百岁书》哉?政权下夷,图谶繁 兴,发愤陈论,务矫时枉,斯又昔者扬雄所无也。同声 丽而不淫,《四愁》远摹正则,蔡邕《翠鸟》,秦嘉《述婚》,俱出 其下,谓之“好色”,谓之“思贤”,其曰可矣。时有遇否,性命 难求,与世汎汎,曷若归而讽?《河》《洛》六艺八十一篇乎? 始于《应间》,终于思元,固平子之生平也。
《李尤伯仁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后汉书文苑二十人李伯仁与其选亦兰台文章之杰也传云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今诔颂哀典俱不见七叹无传惟有七款
[编辑]岂“叹”字之讹耶?其文寂寥,非枚叔比也。诗有《九曲歌》, 间属阙文;赋五首,微质雅,拟之《上林》《长杨》,则泰山丘 垤也。当时荐者,称其文有相如、扬雄风,何哉?铭八十 馀,多体要之作,及所匠意,于子云《百官箴》得其深矣。 摰仲洽讥以秽病屈诸王莽《鼎铭》之下,抑文家以少 言为贵,而多者难于见工也。
《马融季长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汉世通儒并推季长卢涿郡郑北海咸出其门家世贵戚居养丰泽即坐高堂施绛帐著书授生徒以老亦足以传何汲汲荣仕也广成一颂雕
[编辑]“镂万物”,名虽讽谏邓氏意在炫才感众,宁知适逄彼 怒乎?《东巡颂》质古言简,似季长韬光之作,安帝见而 奇之,召拜郎中。文之遇不遇,岂人意所及哉?西羌反 叛,马贤、胡畴留兵不进,季长怀河上之忧,上书求效, 又陈星孛参毕,戎狄将起,观其抚时奋发,诚耻儒冠, 同腐草木,乃心惩邓氏,恐怖梁冀,既颂将军西第,又 诬奏李太尉于死,代人匠斲,点染名贤,斯文坠地,百 身莫赎矣。季长注《孝经》云:“忠犹有阙。”述仲尼之说而 作《忠经》,其文常人耳。及读本传,并未云季长作《忠经》, 然则《忠经》果马氏之书欤?予不敢信也。《范史》讥融虑 深垂堂,不及胥靡,予亦哀其儒者风流,自陨汉阳之 节,重负南山,挚季直矣。
《王逸叔师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屈原在楚平王时以忠被疏作离骚经顷襄王立放之江南复作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自沉汨罗其后楚宋玉作九辩招魂汉贾
[编辑]谊作《惜誓》,淮南小山作《招隐士》,东方朔作《七谏》,严忌 作《哀时命》,王褒作《九怀》,刘向作《九叹》,皆拟其文。汉武 时,淮南王安始作《离骚传》,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东京班固、贾逵各作《离骚章句》,馀十五卷阙而不说。 王逸复作十六篇,《章句》又续为《九思》,取班固二序附 之,为十七篇。今世所行《离骚》,皆王本也。东汉《文苑》王 叔师父子,皆有文名。考《灵光殿赋》与《梦赋》二篇,世共 传诵。叔师文少有习者,读《离骚》乃见之矣。文字存亡, 常有时命,或存己集,或附他书,俱可不敝天壤。叔师 《骚注》即不能割本书独行,然自以为与原同产,南阳 风土哀思有足亲者。《章句》诸篇,与遗文并录,不类巨 山《诗序》、康成《诗谱》哉。
《孔融少府集》卷
[编辑]按张溥题词鲁国男子孔文举年大于曹操二岁家世声华曹氏不敌其诗文益非操所敢望也操杀文举在建安十三年时僭形已彰文举既不能诛之又
[编辑]不能远之,并立衰朝,戏谑笑傲,激其忌怒,无啻肉餧 馁虎,此《南阳》《管乐》所深悲也。曹丕论文,首推北海,金 帛募录,比于扬、班。脂元升往哭文举,官以中散。丕好 贤知文,十倍于操,然令文举不死,亲见汉帝禅受,当 涂盗鼎,亦必举族沉焚。所恨者,其死先操,狐鼠晏行 攘袂之日,天下遂无孔父、仇牧耳。文举天性,乐善甄 “临,配食,虎贲同坐,死不相负,何况生存盛宪,困于孙 权,葆首急难,祢衡、谢该,沦落下士,抗章推举。”今读其 书,表如鲍子复生,禽息不没,彼之大度,岂止六国四 公子乎?而道穷命尽,不能庇九岁之男,七岁之女,天 道无亲,其言不信,犹党锢馀烈哉!陈留路粹,中郎弟 子也,呈身汉贼,奏杀贤者,与马融役于梁冀等耳。东 汉词章拘密,独少府诸文,豪气直上,《孟子》所谓“浩然”, 非耶?琴堂衣冠,客满酒盈,予尚能想见之。
《蜀汉诸葛亮丞相集》卷
[编辑]按晋陈寿进序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勗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
[编辑]“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 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 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 元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 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 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 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 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兵 与武帝交战,大败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 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 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 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 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 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 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 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 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 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 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 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 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 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 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 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 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 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 文彩不艳,而过为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 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 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 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 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 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伏惟陛下迈踪古圣, 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 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 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 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按张溥题词诸葛梁甫吟古今讽诵然遥望荡阴怀齐三士此不过好勇轻死者流何关管乐神明悲吟不止或云梁甫泰山下小山也人君有德则封东岳
[编辑]诸葛王佐才,思封禅而不得见,躬耕陇亩歌谣,托志, 田疆之伦,岂所慕哉!《出师》二表,远匹《伊训》,《正议》两篇, 亦《汤誓》《大诰》之遗馀。则赫蹄数字,能使憾夫解仇壮 士,刎颈开诚,布公集思,广益一生。靖献之本,施于僚 佐贤愚,悉心所自然耳。《戒子书》云:“学以广才,静以成 学。”周、孔之教也。晋世有写其辞遍勗诸子者,其理学 “始基乎?后主暗弱,黄皓阴狡,武乡复亲督师旅,不居 密勿,而君臣鱼水,常如先帝时。东山金縢,似反逊之 志则同也。郭坞星陨,鱼复遗恨,国势三分,臣心无二, 讨贼而死,始答顾命,岂自违隆中之言哉?陈寿立评, 未极能事;崔浩致诘,无当论功。唐裴晋公盖非之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