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154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五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目录
天地祀典部汇考八
宋一〈太祖乾德二则 开宝三则 太宗太平兴国二则 雍熙二则 淳化二则 至
道二则 真宗咸平二则 景德三则 大中祥符三则 天禧二则 乾兴一则 仁宗天
圣五则 明道二则 景祐三则 宝元二则 庆历四则 皇祐一则 嘉祐三则 英宗
治平一则 神宗熙宁五则〉
礼仪典第一百五十四卷
天地祀典部汇考八
[编辑]宋
[编辑]太祖乾德元年始有事于南郊以宣祖升配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元年冬十月“丁未,吴越国王 进郊祀礼,金银珠器、犀象、香药皆万计。十一月乙卯, 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进郊祀银万两。甲子,有事南郊, 大赦,改元乾德。百官奉玉册上尊号曰应天广运仁 圣文武至德皇帝。丙寅,南唐进贺南郊尊号银绢万 计。十二月乙亥,以太常议奉赤帝为感生帝。” 按《礼 志》,太祖乾德元年始有事于南郊。自五代以来,丧乱 相继,典章制度,多所散逸。至是,诏有司讲求遗逸,遵 行典故,以副寅恭之意。是岁十一月十六日,合祭天 地于圜丘。初,有司议配享,请以禧祖升配。张昭献议 曰:“隋、唐以前,虽追立四庙或六七庙,而无遍加帝号 之文。梁、陈南郊祀天皇,配以皇考;北齐”圜丘,祀昊天, 以神武升配;隋祀昊天于圜丘,以皇考配。唐贞观“初, 以高祖配圜丘。梁太祖郊天,以皇考烈祖配。恭惟宣 祖皇帝积累勋伐,肇基王业,伏请奉以配享。”从之。〈又〉 《仪注》。乾德元年八月,礼仪使陶榖言:“飨庙、郊天两日 行礼,从祀官前七日皆合于尚书省受誓戒。自来一 日之内受两处誓戒,有亏虔洁。今拟十一月十六日 行郊礼,望依礼文,于八日先受从享太庙誓戒,九日 别受郊天誓戒,其日请放朝参。”从之。自后百官受誓 戒于朝堂,宗室受于太庙。祭之日均用丑时,秋夏以 一刻,春冬以七刻。前二日,遣官奏告配帝之室。仪鸾 司设大次、小次及文武侍臣蕃客之次,太常设乐位、 神位、版位等事。前一日,司尊彝帅其属,以法陈祭器 于堂东,仆射、礼部尚书视涤濯告洁。礼部尚书、侍郎 省牲,光禄卿奉牲告充、告备。礼部尚书视鼎镬,礼部 侍郎视腥熟之节。祭之旦,光禄卿率其属取笾豆簠 簋实之。及荐腥,礼部尚书帅其属荐笾豆、簠、簋,户部、 兵部、工部尚书荐三牲之腥熟俎。礼毕,各彻,而有司 受之以出。晡后,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御史按视之。奏 “中严”、外办以礼部侍郎,请解严以礼部郎中。赞者设 亚、终献位于小次之南,宗室位于其后。设公卿位于 亚、终献之南,分献官位于公卿之后,执事者又在其 后,俱重行,西向北上。其致福也,太牢以牛左肩、臂、《臑 折》九个,少牢以羊左肩七个,犆豕以左肩五个。有司 摄事进胙皆如礼,太尉展视以授使者,再拜稽首。既 享大宴,号曰“饮福。”自宰臣而下,至应执事及乐工驭 车马人等,并均给有差,以为定式。是岁十一月日至, 皇帝服衮冕,执圭,合祭天地于圜丘,还,御明德门楼, 肆赦。〈又〉凡郊坛,值雨雪,即斋宫门望祭殿望拜。祭日 不设登歌。祀官以公服行事。中祀以上,皆给明衣。〈又〉 凡常祀天地宗庙,皆内降御封香,仍制漆匮,付光禄 司农寺。每祠祭,命判寺官缄署礼料送祀所。凡祈告, 亦内出香,遂为定制。〈又〉南郊坛制,梁及后唐郊坛皆 在洛阳。宋初,“始作坛于东都南薰门外,四成,十二陛, 三壝。设燎坛于内坛之外丙地,高一丈二尺。设皇帝 更衣大次于东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又〉北郊。宋初 方丘,在宫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祇,别为坛 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建隆以来,迭奉四祖崇 配二坛。〈又〉感生帝,即五帝之一也。帝王之兴,必感其 一。北齐、隋、唐皆祀之,而隋、唐以祖考升配,宋因其制。 乾德元年,太常博士聂崇义言:“皇帝以火德上承正 统,请奉赤帝为感生帝,每岁正月别坛而祭,以符火 德。”事下尚书省集议,请如崇义奏。乃酌隋制,为坛于 南郊,高七尺,广四丈,日用上辛,配以宣祖,牲用骍犊 二,玉用四圭,有邸,币如方色。
按《文献通考》:太祖皇帝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亲郊, 奉宣祖配,大赦改元。先是,诏以冬至有事南郊,有司 言,冬至乃十一月晦前一日,皇帝始郊,不应近晦。乃 改用十六日甲子,太常博士和岘言,“祭不欲数,今十 一月十六日亲祀南郊,请权停二十九日南至之祀。” 从之。十三日,上宿斋于崇元殿。翌日,服通天冠、绛纱 袍,执镇圭,乘玉辂,由明德门出,群臣夹侍,卤簿前导, 赴太庙。五鼓,朝享,礼毕,质明,乘辂赴南郊,斋于帷宫。 上初诣太庙,乘玉辂,左谏议大夫崔颂摄太仆,上问 仪仗名物甚悉,颂应对详敏,上大悦。十六日,服衮冕, 执圭,合祭天地于圜丘,以皇弟开封府尹为亚献,兴 元尹光美为终献。将升坛,有司具黄褥为道,上曰:“朕洁诚事天,不必如此。”命彻之。还宫,将驾,金辂顾左右 曰:“于典故可乘辇否?”对以“无害。”乃乘辇。壬申,以南郊 礼成,大宴广政殿,号曰饮福,自是为例。五代以来,宰 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 兵部尚书为卤簿使,京府尹为桥道顿递使。宋制,大 礼顿递如旧,而大礼使或以亲王为之,又专以翰林 学士为礼仪使,其仪仗、卤簿使或以他官充。是年,司 徒兼侍中范质为南郊大礼使,翰林学士承旨、礼部 尚书陶谷礼仪使,刑部尚书张昭卤簿使,御史中丞 刘温叟仪仗使,皇弟开封尹光义桥道置顿使。 乾德二年,郊祀,罢赤帝坐。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乾德二年正月,有 司言:上辛祀昊天上帝,五方帝从祀。今既奉赤帝为 感生帝,一日之内,两处俱祀,似为烦数。况同时并祀, 在礼非宜。昊天从祀,请不设赤帝坐。”从之。
开宝元年有事南郊始用爟火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 事南郊,改元开宝,大赦。” 按《礼志》,“开宝元年十一月 郊,以燎坛稍远,不闻告燎声,始用爟火,令光明远照, 通于祀所。”
开宝四年,有事南郊。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四年十一月癸巳朔,南唐遣 其弟从善,吴越国王遗其子惟濬,以郊祀来朝贡。己 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赦。十二月癸亥朔,赐南郊执 事官器币有差。”
按《长编》“《通考》:太祖南郊凡四,自后宿斋、朝享仪礼降 赦率如初,惟开宝四年始用绣衣卤簿。先是,大驾卤 簿,衣服、旗帜,止以五彩绘画,至是尽易以绣。卤簿凡 四等。大驾、法驾、銮驾黄麾仗,大驾郊祀、籍田荐献,玉 清昭应、景灵宫用之。”
按《玉海》,“开宝四年七月甲子朔,诏冬至郊祀。十一月 戊午,亲飨太庙,始用绣衣卤簿。己未,合祭圆丘。 开宝九年正月,诏郊西京。四月,有事于圆丘。”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九年春正月庚辰,诏郊西京。 三月己巳,吴越国王钱俶进助南郊银、绢、乳香以万 计。庚寅,大雨。夏四月己亥,雨霁。庚子,有事于圆丘,回 御五凤楼,大赦。” 按《礼志》,“开宝九年正月,诏以四月 幸西京,有事于南郊。自国初以来,南郊四祭及感生 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并以四祖迭配。太祖亲郊者 四”,并以宣祖配。
按《长编》《通考》:开宝九年,以江表底定,方内大同,用申 报谢,乃幸西京,以四月有事于南郊。先是,霖雨弥旬, 及赴斋宫之日,云物晴霁,观者如堵,咸相谓曰:“我辈 少逢乱离,不图今日复曙太平。”天子仪卫,皆相对感 泣。
按《文献通考》,“梁太祖始建都于汴,然郊坛则在洛都。 开平二年十一月南郊,帝自东京至洛都行礼,自石 桥备仪仗至郊坛。三年正月,以河南尹张宗奭为南 郊大礼使。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帝祀南郊。初,梁均王 将郊祀于洛阳,闻杨刘陷而止,其仪物具在。至是,张 全义请上亟幸洛阳,谒庙毕即祀南郊。从之。”然则梁、 唐行郊祀皆在洛阳。国初,始作郊坛于国城南薰门 外。开宝九年,诏曰:“定鼎洛邑,我之西都;燔柴泰坛,国 之大事。今江表底定,方内大同,祗遹景灵,用申报谢, 乃眷西顾,郊兆存焉,将饬驾以时巡,躬展诚于阳位。 朕今幸西京,以四月有事于南郊,宜令有司各扬所 职。”以是观之,艺祖亲郊凡四,独是岁行之于洛阳。然 凡郊必以阳至之月,独是岁以四月,乃是行大雩之 礼,盖本非彝典。帝以洛都元有郊兆,是年又有欲徙 都于洛之意,故因西幸而特行其礼云。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祀天地于圜丘以太祖配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三年冬十一月丙申,祀 天地圜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尊号。丙午,以郊祀,中外 文武加恩。” 按《礼志》,太宗即位,其七祭但以宣祖、太 祖更配。是岁亲享天地,始奉太祖升侑。
按《文献通考》:“国初以来,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 神州凡七祭,并以四祖迭配。而太祖亲郊者四,并以 宣祖配。上即位,以宣祖、太祖更配。是年合祭天地,始 奉太祖升侑焉。”
太平兴国六年,祀天地于圜丘。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辛亥,祀天 地于圜丘,大赦,御乾元殿受尊号,内外文武加恩。”
雍熙元年冬至亲郊复以宣祖配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雍熙元年十一月丁巳,祀天地于 圜丘,大赦,改元,中外文武官进秩有差” 按《礼志》,“雍 熙元年冬至,亲郊,从礼仪使扈蒙之议,复以宣祖配。”
按《扈蒙传》:“蒙历翰林学士,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转户部侍郎,如承旨。雍 熙三年,被疾,以上部尚书致仕。未几,卒,年七十二,赠 右仆射。自张昭、窦仪卒,典章仪注,多蒙所刊定。初,太 祖受周禅,追尊四庙亲郊,以宣祖配天。及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郊喾,商郊冥,周郊后稷,王业所因也。若 汉高之太公,光武之南顿君,虽有帝父之尊,而无预” 配天之祭,故自太平兴国三年、六年再郊,并以太祖 配,于礼为允。太宗将东封,蒙定议曰:“严父莫大于配 天,请以宣祖配天。”自雍熙元年罢封禅为郊祀,遂行 其礼,议者非之。
雍熙四年,亲祀南郊,以宣祖、太祖并配。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雍熙四年正月,礼 仪使苏易简言:“亲祀圜丘,以宣祖配,此则符圣人大 孝之道,成严父配天之仪。太祖皇帝光启丕图,恭临 大宝,以圣授圣,传于无穷。按唐永徽中,以高祖、太宗 同配上帝。欲望将来亲祀郊丘,奉宣祖、太祖同配。其 常祀祈谷、神州、明堂,以宣祖崇配;圜丘、北郊、雩祀,以 太”祖崇配,奏可。 按《苏易简传》,易简充承旨,会郊祀, 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 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
淳化三年定郊前一日祭告社稷及文宣武成等庙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淳化三年十二月将郊常奏告外又告太社太稷及文宣武成等庙
[编辑]按《文献通考》:淳化三年,礼仪使言,“皇帝亲郊,故事,在 京并去圜丘十里内神祠及所过桥道并遣官致祭, 而独遗太社、太稷、文宣武成王等庙,今请出宫前一 日遣官致祭。”从之。
淳化四年春正月辛卯,祀天地于圜丘,以宣祖、太祖 配。大赦。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至道二年祀天地于圜丘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至道二年春正月辛亥,祀天地于 圜丘,大赦,中外文武加恩。”
至道三年,真宗即位。十一月,有司上言:“亲郊圜丘,请 以太祖、太宗并配。”诏从之。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至道三年十一月, 有司言,“冬至圜丘,孟夏雩祀,夏至方丘,请奉太宗配; 上辛祈谷,季秋明堂,奉太祖配;上辛祀感生帝,孟冬 祭神州地祇,奉宣祖配;其亲郊,奉太祖、太宗并配。”诏 可。
真宗咸平二年十一月丙戌祀天地于圜丘以太祖太宗配大赦天下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咸平五年十一月壬寅,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二年冬十一月丁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三年,定“祈谷于立春后辛日”,并改郊坛诸星次, 徙神州坛。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淳化、至道,太宗亦 以正月躬行祈谷之祀,悉如圜丘之礼。景德三年,龙 图阁待制陈彭年言:“伏睹画日,来年正月三日上辛 祈谷,至十日始立春。按《月令》,正月元日注:为祈谷,郊 祀昊天上帝。《春秋传》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盖春气 初至,农事方兴,郊祀昊天,以祈嘉榖,当在建寅之月, 迎”春之后。自晋泰始二年,始用上辛,不择立春之先 后。齐永明元年,立春前郊,议欲迁日。王俭曰:“宋景平 元年、元嘉六年,并立春前郊。遂不迁日。吴操之云:‘应 在立春前’。然则左氏所记,乃三代彝章;王俭所言,乃 后世变礼。来年正月十日立春,三日祈谷,斯则袭王 俭之末议,违《左氏》之明文。望以立春后”上辛行祈谷 礼,因诏有司详定诸祠祭祀。有司言:“‘‘今年四月五日 雩祀上帝,十三日立夏,祀赤帝’。按《月令》,立夏之日,天 子迎夏于南郊’。注云:‘为祀赤帝于南郊’。又云:‘是月也, 大雩’。注云:‘《春秋传》曰:‘龙见而雩’。龙星,谓角、亢也,立夏 后,昏见于东方’。按《五礼精义》云:‘自周以来,岁星差度。 今之龙见,或在五月,以祈甘雨,于时已晚。但四月上 旬卜日,今则惟用改朔,不待得节祭于立夏之前,殊 违旧礼之意。苟或龙见于仲夏,雩祀于季春,相去辽 阔,于礼未周。欲请并于立夏后卜日,如立夏在三月, 则待改朔’。”又景德三年,卤簿使王钦若言:“汉以五帝 为天神之佐,今在第一龛,天皇大帝在第二龛,与六 甲、岳、渎之类接席帝座,天市之尊,今与二十八宿积 薪、腾蛇、杵臼之类同在第三龛,卑主尊臣,甚未便也。 若以北极帝座本非天帝,盖是天帝所居,则北极在 第二,帝座在第三,亦高下未等。又太微之次少左右 执法,子星之次少孙星,望令司天监参验。”乃诏礼仪 使、太常礼院、司天监检定之。礼仪使赵安仁言:“按《开 宝通礼》,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 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天皇大 帝即北辰耀魄宝也,自是星中之尊。《易》曰:‘日月丽乎 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盖明 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是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 之列。又《郊祀录》:‘坛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斗、天一、太
一、紫微五帝坐差在行位前,馀内官诸位及五星、十二辰、河汉都四十九坐,斋列俱在十二陛之间。唐建中间,司天冬官正郭献之奏:“天皇、北极、天一、太一,准 天宝敕,并合升第一等。”贞元二年亲郊,以太常议。诏 复从《开元礼》,仍为定制。《郊祀录》又云:“坛第三等有中 宫天市垣帝”坐等,十七坐并在前。《开元礼义罗》云:“帝 有五坐:一在紫微宫,一在大角,一在太微宫,一在心, 一在天市垣。”即帝坐者,非直指天帝也。又得判司天 监史序状:“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勾陈中,其神曰耀 魄宝”,即天皇。是星五帝,乃天帝也。北极五星在紫微 垣内,居中一星曰北辰,第一主月,为太子;第二主“日 为帝王,第三为庶子,第四为嫡子,第五为天子之枢。 盖北辰所主非一,又非常坐之比。太微垣十星,有左、 右执法、上将、次将之名,不可备陈,故总名太微垣。《星 经》旧载孙星,而坛图止有子星,辨其尊卑,不可同位。 窃惟坛图旧制,悉有明据,天神定位,难以跻升,望依 《星经》,悉以旧礼为定。”钦若复言:“‘‘‘《旧史》《天文志》并云:‘北 极,北辰最尊者。又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郑元 注《周礼》,谓礼天者,冬至祭天皇于北极也’。后魏孝文 禋六宗,亦升天皇五帝上。按《晋天文志》:帝坐光而润, 则天子吉,威令行’。既名帝坐,则为天子所占,列于下 位,未见其可’。又安仁议,以:子孙二星不可同位,陛下 方洽高禖之庆,以广维城之基。苟因前代阙文,便为 得礼,实恐圣朝茂典,犹未适中。”诏天皇北极特升第 一龛,又设孙星于子星位次,帝坐如故。钦若又言:“帝 坐止三,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坐在第 三等。按《晋志》,大角及心中星但云天皇坐,实与帝坐 不类。”诏特升第二龛。旧郊丘神位板皆有司题署,命 钦若改造之。至是,钦若奉板便殿,坛上四位,涂以朱 漆金字,馀皆墨漆。第一等金字,第二等黄字,第三等 以降朱字,悉贮漆匣,覆以黄缣帕。帝降阶观之,即付 有司。又以《新定坛图》,五帝、五岳、中镇、河汉合在第三 等。〈又〉景德中,南郊卤簿使王钦若言:“五方帝位板如 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汁光纪,恐是五帝之 名,理当恭避。”礼官言:“《开宝通礼义纂》,五者皆是帝号, 《汉书注》自有名,即苍帝灵符,赤帝文祖,白帝显纪,黑 帝元矩,黄帝神斗是也。既为美称,不烦回避。”
按《文献通考》:景德三年四月,太常寺言,“神州坛壝中 有坑堑及车马之迹,又两壝步数迫隘,不合礼文,望 令改择坛位,及依令式封标诸坛外壝,禁人耕垦樵 牧。”奏可,即徙坛于方丘之西焉。
景德四年,圜丘增设诸星位次,遣官祭汾阴后土。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景德四年,判太常 礼院孙奭言:准礼,冬至祀圜丘,有司摄事,以天神六 百九十位从祀。今惟有五方上帝及五人神十七位, 天皇大帝以下并不设位。且太昊、句芒惟孟夏雩祀, 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于冬至,恐未协宜。翰林学士 晁回等言:“按《开宝通礼》,圜丘有司摄事,祀昊天配帝、 五方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众星,总六百八十七位。 雩祀大享,昊天配帝、五天帝、五人帝、五官,总十七位; 方丘祭皇地祇、配帝、神州、岳、镇、海渎七十一位。今司 天监所设圜丘雩祀、明堂方丘并七十位,即是方丘 有岳渎从祀,圜丘无星辰,而反以人帝从祀,望如奭, 请以《通礼》及神位为定,其有增益者,如后。”敕从之。 按《文献通考》,景德四年正月,以朝陵,遣工部尚书王 化基诣汾阴后土祠致祭,用太祠礼。汾阴后土,汉武 帝元鼎中所立,脽上祠,后旷其礼。开宝九年,徙庙稍 南,是年始遣使致祭。其后又诏,自今凡告天地,仍诣 祠告祭。命礼官考定衣冠制度。令有司修制,遣使奉 上。
大中祥符三年诏明年春有事于汾阴勿以修贡助祭烦民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三年六月“庚戌,河中府 父老千馀人请祀后土,不许。七月辛丑,文武官将校 等三上表,请祀汾阴后土。八月丁未朔,诏明年春有 事于汾阴,州府长吏勿以修贡助祭烦民。戊申,陈尧 叟为祀汾阴经度制置使,己酉,王旦为祀汾阴大礼 使,王钦若为礼仪使。庚戌,诏汾阴路禁弋猎,不得侵” 占民田,如东封之制。
按《文献通考》:“大中祥符三年,有司定制玉册金玉匮。 度庙庭择地为埳,中置石匮。匮方五尺,厚二尺,中容 玉匮,刻金绳道三,阔一寸,深五分,系绳处刻深四寸, 方三寸五分,容天下同文宝。俟祀毕,太尉奉玉匮置 其中,将作监领徒举石覆之,石厚一尺,系绳填泥印 宝,悉如社首封䃭之制。皇帝省视讫,加盖其上,封固 为小坛,广厚五尺。”从之。九月,经度制置使诣睢上筑 坛如方丘之制。庙北古双柏旁有堆阜,即就其地焉。 十月,礼仪使王钦若言:“准《仪注》,祀毕,太尉封玉册于 庙庭石匮,百官班于庭中。皇帝诣庙礼毕,至石匮南, 北向省视。”
大中祥符四年春二月,祀汾阴后土、地祇。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四年“春正月辛巳,诏执事汾阴懈怠者罪勿原。乙酉,习祀后土仪。丁亥,将祀 汾阴,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普安院元德皇后圣容。 二月辛酉,祀后土地祇。是夜,月重轮,还奉祇宫,紫气 四塞。”
“按:《文献通考》,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丁酉,銮驾出京师。 二月丙辰,至奉祇宫。戊午,致斋,召近臣登延庆亭,南 望仙掌,北瞰龙门。自宫至睢丘,列植嘉树,六师环宿 行阙,旌旗帟幕,照耀郊次,眺览久之。己未,遣入内都 知邓永迁诣祠,上衣服供具。庚申,群臣宿祠所。辛酉, 具法驾诣睢坛,夹路设燎火,其光如昼,盘道纡屈,周” 以黄麾仗至坛次,服衮冕,登坛,祀后土地祇,备三献, 奉《天书》于神座之左,以太祖、太宗并配,悉如封禅之 礼。先是,睢上多风,及行礼顿止,黄气绕坛,月重轮,众 星不见,惟大角光明。少顷,改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辇 诣庙,设登歌奠献,省封石匮,遣官分奠诸神。登鄈丘 亭,望河、汾,还行宫,鼓吹振作,紫气四塞,观者溢路,民 有扶老携幼,不远千里而至者。壬戌,御朝觐坛,肆赦。 是行,涂中屡有甘澍之应,皆夕降晨霁,从官卫兵,无 霑服之患。又农事方兴,耕民懽忭相属。三月,驻跸西 京。四月,诏睢上后土庙宜上额为“太宁正殿。”
大中祥符七年,诏“天地坛非执事辄临者斩。”九月,尊 上玉皇圣号。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七年春正月壬寅,车驾 奉天书发京师。己酉,朝谒太清宫。二月辛酉,至自亳 州。丙寅,诏天地坛非执事辄临者斩。辛未,飨太庙。壬 申,恭谢天地,大赦天下。九月辛卯,尊上玉皇圣号曰 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天禧元年正月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谢天地于南郊因改祈谷于后辛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元年正月“辛丑朔,改元,诣玉 清昭应宫荐献,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辛亥,谢天 地于南郊,大赦,御天安殿受册号。” 按《礼志》,天禧元 年十二月,礼仪院言,准画日,来年正月十七日祈谷 前二日奏告太祖室。缘岁以正月十五日朝拜玉清 昭应宫。景德四年以前,祈谷止用上辛,其后用立春 后辛日,盖当时未有朝拜宫观礼。王俭启云:“近代明 例,不以先郊后春为嫌。又宋武朝,有司奏魏代郊天 值雨,更用后辛,或正月上辛,事有相妨,并许互用。在 于礼典,固亦无嫌。”初,祈谷、大雩,皆亲祀上帝,由熙宁 迄靖康,惟有司摄事而已。
天禧三年十一月,祀天地于圜丘。
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三年十一月已巳,谒景灵宫。 庚午,飨太庙。辛未,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天下。”
乾兴元年二月仁宗即位九月告大行皇帝谥于天地诏定迁郊祀配帝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乾兴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皇太 子即位,“九月壬申,告大行皇帝谥于天地。” 按《礼志》: 乾兴元年真宗崩,诏礼官定迁郊祀配帝,乃请祈谷 及祭神州地祇以太宗配,雩祭及昊天上帝及皇地 祇以太宗配,感生帝以宣祖配,明堂以真宗配,亲祀 郊丘以太祖、太宗配。奏可。〈又〉乾兴元年九月,太常丞、 同制礼院谢绛言:“伏睹本院与崇文院检讨官详定, 以宣祖配感生帝。窃寻宣祖,非受命开统,义或未安。 唐武德初,圜丘、方丘雩祀,并以景帝配;祈谷大飨,并 以元帝配。太宗初,奉高祖配圜丘、明堂北郊,元帝配 感生帝。高宗永徽二年,祀高祖于圜丘,祀太宗于明 堂,兼感生帝作主,又以景帝、元帝称祖,万代不迁,停 配以符古义。臣以为景帝厥初受封,为唐始祖,盖与 宣帝不侔。宣祖于唐,是为元帝之比。唐有天下,裁越 三世,而景、元二祖已停配典。有宋受命,既自太祖,于 今四圣,而宣祖侑祀未停,恐非往典之意。请依永徽 故事,停宣祖配,仍用太宗故事,宗祀真宗于明堂,兼 感生帝作主。”若据郑氏说,则曰“五帝迭王,王者因所 感别祭,尊于南郊,以祖配之。”今若不用武德、永徽故 事,请以太祖兼配,正符郑说。详郑之意,非受命始封 之祖不得配,故引周后稷“配灵威仰”之义为证。惟太 祖始造基业,躬受符命,配侑感帝,处理甚明。如恐祠 日相妨,当以太宗配祈谷,太祖配雩祀,亦不失尊“严 之旨。臣以为宣庙非惟不迁,而迭用配帝,于古为疑。 《礼》:祖有功,宗有德,但非受命之祖,亲尽必毁,况配享 乎?”翰林承旨李维等议:“‘按《礼·祭法》正义曰:‘郊谓夏正 建寅之月,祭感生帝于南郊’。此则崇配之文也’。窃惟 感帝比祈谷,礼秩差轻;宣祖比太祖,功业有异。今以 太祖配祈谷,宣祖配感帝,称情立文,于礼斯协。”诏从 所定。其祀仪:“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太史设位于 坛上,北方南向,席以槀秸。配帝位于坛上,东方西向, 席以蒲越。”配位,奠币,作《皇安》之乐,酌献,作《肃安》之乐, 馀如祈谷祀上帝仪。
仁宗天圣二年诏习郊祀之礼于禁中十一月有事于圜丘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二年十一月甲午,加上真宗谥。丁酉,祀天地于圜丘,大赦,赐百官诸军加等。 按 《礼志》,天圣二年,诏加真宗谥。上谓辅臣曰:“郊祀重事, 朕欲就禁中习仪,其令礼官草具以闻。”先郊三日,奉 谥册、宝于太庙,次日,荐享玉清昭应景灵宫,宿太庙。 既享,赴青城,至大次,就更衣坛,改服衮冕行事。 按《文献通考》故事,二岁一亲郊,不郊辄代以他礼,庆 赏与郊同,而五使皆辅臣,不以官之高下。天圣二年, 翰林学士领仪仗,御史中丞领卤簿,始用官次。 天圣五年十一月,有事于南郊,罢玉清昭应宫朝飨, 俟礼成恭谢。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五年十一月辛亥,朝飨景灵 宫。壬子,飨太庙。癸丑,祀天地于圜丘,大赦。丁巳,恭谢 玉清昭应宫。十二月辛未,加恩百官。甲戌,诏辅臣南 郊恩例外,更改一子官。 按《礼志》,天圣五年郊后,择 日恭谢。大礼使王曾请节庙乐。帝曰:“三年一享,不敢 惮劳也。”三献终,增礼生七人,各引本室太祝升殿,彻 豆三日,又斋长春殿。谢《玉清昭应宫礼毕》,贺皇太后 比籍田劳酒仪,略如元会。其《恭谢》云:“臣某虔遵旧典, 郊祀礼成,中外协心,不胜懽忭。”宣答曰:“皇帝德备孝 恭,礼成严配,万国称颂,懽豫增深。”帝再拜,还内。枢密 使以下称贺,阁门使宣答。枢密副使升殿侍立,百官 称贺。酒三行,还内殿受命妇贺。司宾自殿侧幕次引 内命妇于殿庭,北向立。尚仪奏:“请皇太后即御坐。”司 宾赞再拜。引班首升自西阶,称封号:“妾某氏等言:郊 祀再举,福祚咸均,凡在照临,不胜忻忭。”降再拜。尚宫 承旨,降自东阶,称皇太后圣旨,又再拜。司宾宣答曰: “已成钜礼,懽豫良深。”皆再拜。次外命妇贺,如内命妇 仪,退皆赴别殿贺皇帝,惟不致词,不宣答。
按,《文献通考》:天圣五年十一月癸丑郊,以翰林学士 宋绶摄太仆,陪王辂。上问仪物典故,绶占对辨给。因 使绶集群官撰集《天圣卤簿图记》上之。礼仪使请郊 后诣玉清昭应景灵宫。诏:“郊前享景灵,近臣奏告玉 清昭应,择日恭谢。”
大圣六年,始筑郊坛外壝。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仁宗天圣六年,始 筑外壝,周以短垣,置灵星门,亲郊则立表于青城,表 三壝。”
天圣八年十一月,有事于南郊。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八年十一月“丙寅,朝飨景灵 宫,丁卯,飨太庙;戊辰,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十二月癸 未,加恩百官。”
天圣 年,诏葺四郊、五帝宫。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五方帝,宋因前代 之制,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五方帝、日、月、五星 以下诸神从祀,又以四郊迎气及土王日,专祀五方 帝,以五人帝配,五官三辰、七宿从祀。各建坛于国门 之外。青帝之坛,其崇七尺,方六步四尺;赤帝之坛,其 崇六尺,东西六步三尺,南北六步二尺;黄帝之坛,其 崇四尺,方七步;白帝之坛,其崇七尺,方七步;黑帝之 坛,其崇五尺,方三步七尺。”天圣中,诏太常葺四郊宫, 少府监遣吏赍祭服就给祠官,光禄进胙,监察封题。
明道元年以修内成恭谢天地于大安殿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明道元年八月壬戌,大内火,延八 殿。十一月甲戌,以修内成,恭谢天地于大安殿,谒太 庙,大赦,改元,百官进秩,优赏诸军。”
明道二年,诏以旱蝗去尊号,告天地宗庙。
按《宋史仁宗本纪》,明道二年秋七月戊子,诏以旱蝗 去尊号“‘睿圣文武’四字,以告天地宗庙。”
景祐元年冬十月乙亥作郊庙景安兴安祐安之曲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编辑]景祐二年夏五月,议“南郊”,以太祖定配,太宗、真宗迭 配。冬十一月,祀天地于圜丘。
按《宋史仁宗本纪》,景祐二年五月“庚子,议南郊升侑 上帝,以太祖定配,二宗迭配。十一月乙未,祀天地于 圜丘,大赦。” 按《礼志》,“景祐二年郊,诏以太祖、太宗、真 宗三庙,万世不迁。南郊以太祖定配,二宗迭配,亲祀 皆侑。常祀圜丘、皇地祇配以太祖;祈谷雩祀神州配 以太宗感生帝,明堂以宣祖、真宗配如旧。”
按《文献通考》:“景祐二年十一月乙未,郊,三圣并侑。先 是,礼院言:太祖、太宗、真宗三庙,皆万世不迁。至于南 郊,以太祖定配,二宗迭配。将来皇帝亲祠,且请以三 圣皆侑。上显对越之盛,次伸遹追之感。此后迭配,还 如前议。岁时常祀,则至日圜丘,仲夏皇地祇配以太 祖;孟春祈谷、夏雩祀、冬祭神州,配以太宗;孟春感生” 帝,配以宣祖;季秋大享,配以真宗。先是,上亲制郊庙 乐章二十一曲,财成颂体,告于神明。诏宰臣吕夷简 等分造乐章,参施详祀。 礼院言:“《周官》朝日祀五帝 则张大次、小次。说者以为祀昊天上帝亦然。大次在 坛壝外,犹更衣幄,小次在坛侧,今所未行。按魏武帝 《祠庙令》:降神讫,下阶就蕞而立,须奏乐”毕,似若不愆。 烈祖迟祭,不速讫也。故吾坐俟乐阕,送神乃起耳。然则武帝坐俟,容须别设近次,与《周官》义符。请设小次 于皇帝版位少东,每献毕,降坛若殿,就小次,俟终献 彻豆,复就版位。
景祐四年。春二月乙丑。置赤帝像于宫中。祈嗣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宝元元年十一月祀天地于圜丘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宝元元年九月“戊申,诏应祀事已 受誓戒而失虔恭者,毋以赦原。十一月戊申,朝飨景 灵宫,己酉,飨太庙及奉慈庙。庚戌,祀天地于圜丘,大 赦。”
宝元二年秋七月丁巳,诏“宗室遇南郊及乾元节恩, 许官一子,馀五岁授官。”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庆历元年冬十一月祀天地于圜丘定祖宗配位方向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庆历元年十一月甲子,朝飨景灵 宫。乙丑,飨太庙、奉慈庙。丙寅,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 元。十二月丙子,加恩百官。 按《礼志》,庆历元年,判太 常寺吕公绰言:“历代郊祀,配位无侧向。”真宗示辅臣 《封禅图》曰:“尝见郊祀昊天上帝不以正坐,盖皇地祇 次之。今修登封上帝宜当子位,太祖、太宗配位宜比 郊祀而斜置之。”其后有司不谕先帝,以告成报功、酌 宜从变之意。每郊《仪范》既引祥符侧置之文,又载西 向北上之礼,临时择一,未尝考定。乃诏南郊祖宗之 配,并以东方西向为定。又言:“旧礼,郊庙尊罍数皆准 古而不实。三酒、五斋明水、明酒,有司相承,名为看器。 郊庙配位,惟用祠祭酒,分大、中祠,位二升,小祠位一 升,止一尊酌献,一尊饮福。宜诏酒官依法制齐酒,分 实之。坛殿上下尊罍,有司毋设空器,并如唐制,以井 水代明水、明酒。”正配位酌献、饮福酒用酒二升者,各 增二升,从祀神位用旧升数。
按岳氏《愧郯录》:“珂之仕中朝,屡摄官莅祠祭,每见尊 彝之设五齐,有其名而实无之,惟将事则取具天府, 盖止一色公酝耳闻之容台吏尊幕之下率多空,惟 一尊仅寘杯勺以共祭。他日又摄光禄丞,得先祭赞 阅视酒馔,又摄太官令,躬酌酒实爵,得窥其中,盖皆 如言。则其初点馔之际,执事者徒再唱酒齐”之目而 已,于以验其名殊而实一也。尝读《周礼正义》,颇疑酝 法不明,古制难复。庆历元年十月十五日,同判太常 寺吕公绰言:“按《开元礼崇祀录》:昊天上帝、皇地祇六 樽,太樽为上,实以沈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 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泛齐;山罍为下,实以三 酒配帝。盖樽为上,实以沈齐;牺樽次”之,实以醴齐;象 樽次之,实以盎齐;山罍为下,实以清酒。皆加明水明 酒,实于上樽。“五方北极天皇大帝、神州地祇大明、夜 明太樽,实以沈齐;五星十二辰、河汉象樽,实以醍齐; 中官壶樽,五方山林川泽蜃樽,并实以沈齐;外官概 樽,五方丘陵坟衍原隰散樽,并实以清酒;众星散樽, 实以旨酒。皆用明酒”,各实于上樽。宗庙每室设斝彝, 黄彝著樽之上,樽皆实以明水,黄彝实郁鬯,著樽实 以醴齐。又《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郑康成云:“鉴类 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 臣谨以古制考,五齐三酒,即非难得之物。将来郊庙 祭享,宜诏酒官依法制齐酒,分实樽罍,仍命有司取 明水“对明酒实于上樽,或阴鉴、方诸之类,未能猝办。 请如唐制,以井水代之。”下博士议而奏曰:“北郊庙祠 祀坛殿上下所设樽罍,惟酌献、饮福二樽实以祠祭 酒,馀皆徒设器,而不实以五齐、三酒。明水、明酒,诚于 礼为阙。然五齐三酒,郑康成注《周礼》,惟引汉时酒名 拟之,而无制造之法。今欲仍旧用祠祭酒一等。其坛 殿上下樽罍,有司不得更设空器。其明水、明酒,并以 井水代之。其正配逐位酌献、饮福,旧用酒二升者,各 增二升;从祀神位,并用旧升数,实诸樽罍,配以明水、 明酒。”从之。既曰从其请,则自庆历以来,虽欲用之,而 不能详其法矣。此元丰吕嘉问之请,所以有为而发 也。
庆历三年,更定祈谷、感生帝圭、玉之制。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庆历三年,礼官余 靖言:“祈谷、祀感生帝同日,其礼当异,不可皆用四圭 有邸,色尚赤。”乃定祈谷。明堂,苍𤩹尺二寸,感生帝四 圭有邸,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从祀神州,无玉; 报社稷,两圭有邸,祈不用玉。
庆历四年十一月,祀天地于圜丘。
按《宋史仁宗本纪》:“庆历四年春正月辛卯,太常礼仪 院上新修礼书及庆历祀仪。十一月壬午,冬至,祀天 地于圜丘,大赦。”
庆历七年十一月戊戌,冬至,祀天地于圜丘。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皇祐五年八月诏南郊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冬十一月祀天地于圜丘
[编辑]太庙、奉慈庙,己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丁丑,加恩百 官。 按《礼志》:“皇祐初,礼官言,皇地祇坛各再成,面广 四丈九尺,东西四丈六尺。上成高四尺五寸,下成高 五尺,方五丈三尺,陛广三尺五寸,卑陋不应典礼。请 如唐制增广之。”五年,诸坛皆改。
嘉祐元年正月帝不豫命祷于天地九月恭谢于大庆殿定五帝祀仪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嘉祐元年春正月朔,御大庆殿受 朝,是日不豫。辛未,命辅臣祷天地、宗庙、社稷。二月甲 辰,帝疾愈。九月辛卯,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元。 丁酉,加恩百官。 按《礼志》,嘉祐元年,以集贤校理丁 讽言,按《春秋文耀勾》为五帝之名,始下太常去之。其 祀仪,皇帝服衮冕,祀黑帝则服裘被衮。配位登歌作 《承安》之乐,馀并如祈谷礼。立春祀青帝,以帝太昊氏 配,勾芒氏、岁星、三辰、七宿从祀,勾芒位坛下卯阶之 南,岁星、析木、大火、寿星位坛下子阶之东,西上。角、亢、 氐、房、心、尾、箕宿位于坛下子阶之西,东上。立夏祀赤 帝,以神农氏配,祝融氏、荧惑、三辰、七宿从祀,祝融位 坛下卯阶之南,荧惑、鹑首、鹑火、鹑尾位子阶之东,西 上。井、鬼、柳星、张、翼、“轸宿位于坛下子阶之西,东上。”季 夏祀黄帝,以黄帝氏配,后土、镇星从祀,后土位坛下 卯阶之南,镇星位坛下子阶之东。立秋祀白帝,以帝 少昊氏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从祀,蓐收位坛下卯 阶之南,太白、大梁、降娄、实沈位坛下子阶之东,西上。 奎、娄、胃、昴、毕、觜、参宿位于子阶之西,东上。立冬祀黑 帝,以帝高阳氏配元冥、辰星、三辰、七宿从祀。元冥位 坛下卯阶之南。辰星、陬、訾、元枵、星纪位子阶之东,西 上。斗、牛、女、虚、危、室、壁宿位子阶之西,东上。
嘉祐七年春正月乙亥,诏“南郊以太祖配,为定制。”八 月庚子,以立皇子,告天地、宗庙、诸陵。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嘉祐六年。谏官杨 畋论水灾繇郊庙未顺。礼院亦言“对越天地。神无二 主。唐始用三祖同配。后遂罢之。皇祐初诏三圣并侑。 后复迭配。未几复并侑,以为定制。虽出孝思。然颇违 经典。当时有司失于讲求。”下两制议。翰林学士王珪 等曰:“推尊以享帝。义之至也。然尊尊不可以渎。故郊 无二主。今三后并侑,欲以致孝也,而适所以渎乎享 帝,非所以宁神也。请如礼官议。”七年正月,诏南郊以 太祖定配。
嘉祐八年四月,英宗即位,不豫,祈福于天地。七月,请 大行皇帝谥于南郊。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英宗本纪》,嘉祐八年,仁 宗崩,“夏四月遗诏命帝嗣皇帝位。乙亥,帝不豫。五月 戊辰,以疾未平,命宰臣祈福于天地、宗庙、社稷。秋七 月戊辰,百官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
英宗治平二年十一月壬申有事南郊大赦辛巳加恩百官
[编辑]按:《宋史英宗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治平二年,合祭天地于南郊,以太祖配。 故事,皇帝将就版位,祠官回班向皇帝,须就位乃复。 侍臣跪读册,至御名则兴。至是,诏以尊奉祠勿回班, 及兴,时吕公著摄太仆卿,参乘为上言:“仁宗亲祠,彻 黄道以登虚,小次不入。”上皆循用之。 正月上辛祈 谷庆历,用犊一、羊二、豕一。其日祀感生帝,羊二、豕二, 正配、簠、簋、俎各增为二。前一日,太祝读祝视祭玉,馀 如冬至摄事三献。终礼生引司天监罍洗升诣四方 帝神位,上香、奠币、爵并行一献再拜复。治平二年,礼 院言:“准《阁门仪制》,祀天地致斋,皇帝不游幸作乐。缘 寿圣节在致斋内,若用庆历元年、嘉祐七年《元会》例, 更用中辛,当在十六日。又十四日例,诣”慈孝等寺、集 禧观行礼,观灯作乐,若遣官摄事,无不听乐。元“日朝 会、寿圣节,多与上辛相近,常改用中辛,非尊事天神 意,嘉会合礼,又不宜彻乐。”因诏“遇元正御殿,圣节上 寿,虽在上辛,祠官致斋日亦用乐,大宴移日或就赐。”
神宗熙宁元年十一月祀天地于圜丘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元年十一月丙戌,朝飨太庙, 遂斋于郊宫,废青城后苑。丁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群臣进秩有差。”
按《文献通考》:熙宁元年诏令两制以上至台谏官,与 太常礼院同详定今年冬至当与未当亲行郊礼。翰 林学士承旨王珪上议曰:“‘按《王制》,丧三年不祭,惟祭 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传》谓‘不敢以卑废也’。是则 居丧而可得见天地也。《春秋僖公三十三年传》:‘凡君 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杜预” 以谓新主既特祀于寝,则宗庙四时常祀,自当如旧。 是则居丧而可得见宗庙也。周公称商高宗谅暗,三 年不言。子张疑之,以问仲尼。仲尼答云:“何必高宗,古 之人皆然。”高宗不云服丧三年,而云谅暗三年者,杜 预又谓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既葬而服除,谅暗 以居心丧,不与士庶同礼也。然则服除之后,郊庙之祭,可勿举乎?南齐以前,人君嗣位,或仍前郊之年,或 别自为郊。下有司议,而王俭乃援“晋宋以来,皆改元 即郊,而不用前郊之年。自汉文以来,皆即位而谒庙, 至唐德宗以后,亦逾年而行郊。况本朝景德二年,真 宗居明德皇太后之丧,既易月而服除,明年遂享太 庙,而合祀天地于圜丘。伏请皇帝将来冬至躬行郊 庙之礼,其服冕、车辂、仪物、音乐,缘神事者,皆不可废。” 诏:恭依典礼,其车服、仪物,除神事外,令太常礼院详 定以闻。礼院看详:欲乞除郊庙及景灵宫礼神用乐 外,所有卤簿鼓吹及楼前宫架、诸军音乐,皆备而不 作,其逐处警场,止鸣金钲鼓。从之。
熙宁四年南郊,乘舆出入,始罢勘箭。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熙宁四年,参知政 事王珪言,“南郊乘舆所过,必勘箭然后出入,此师行 之法,不可施于郊祀。”礼院亦言,“于是凡车驾出入门 皆罢之。”
熙宁六年春正月辛亥,复禧祖为太庙始祖,以配“感 生帝。”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宋乔年传》。乔年父充国 知太常礼院。英宗祔庙。议者欲祧僖祖藏夹室。充国 请配感生帝为宋始祖。从之。
熙宁七年,始定郊坛殿宇门名。十一月,祀天地于圜 丘。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七年十一月己未,祀天地于 圜丘,赦天下。十二月丁卯,文武官加恩。” 按《礼志》,熙 宁七年,诏中书门下参定青城殿宇门名,先是每郊 撰进,至是始定名。前门曰泰禋,东偏门曰迎禧,正东 门曰祥曦,正西门曰景曜,后三门曰拱极,内东侧门 曰夤明,西侧门曰肃成殿曰端诚殿,前东西门曰左 右“嘉德,便门曰熙成,后园门曰宝华,著为定式。” 按 《沈括传》,“括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 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坛下张 幔,距城数里为园囿,植采木,刻鸟兽,绵络其间。将事 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 类非斋祠所宜。乘舆一器,而百工侍役者”六七十辈, 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 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
熙宁十年冬十一月,祀天地于圜丘。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十年十一月甲戌,祀天地于 圜丘,赦天下。”“十二月甲申,以郊祀文武官加恩。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