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160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一百五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六十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卷目录

 天地祀典部汇考十四

  明一太祖吴元年一则 吴三年一则 洪武十四则 建文一则 成祖永乐六则

  仁宗洪熙一则

礼仪典第一百六十卷

天地祀典部汇考十四

[编辑]

明一

[编辑]

太祖吴元年始建圜丘于京城之南方丘于锺山之北

[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吴元年,建圜丘于京城之南,建方丘 于锺山之北。先是,丙午十二月,小明王既殂,乃定议 以明年丁未为吴元年。群臣建言,制度亦宜早定。”上 以国之所重,莫先于宗庙社稷,即于是月命有司立 圜丘于锺山之阳,以冬至祀昊天上帝;立方丘于锺 山之阴,以夏至祀皇地祇。

吴三年命祀天乘木辂

[编辑]

按《大政记》:吴三年四月乙卯,上曰:“以玉饰车,考之古 礼,惟祀天用之。若常乘之车,只宜用孔子所谓殷辂。 然祀天之际,玉辂或未备,木辂亦未为不可。”参政张 昶对曰:“木辂,戎辂也,不可以祀天。”上曰:“孔子万世帝 王之师,其斟酌四代礼乐,实为万世之法,乘木辂何 损于祭祀?况祀事在诚敬,不在仪文也。”昶顿首谢。

洪武元年正月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冬十一月日南至有事南郊

[编辑]

按《大政记》:洪武元年正月壬申朔,乙亥,上祀天地于 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自 壬戌以来,连日雨雪阴沍,至正月朔旦,雪霁。越三日 省牲,阴云悉敛,日光皎然。暨行礼,天宇廓清,星纬明 朗,众皆欣悦。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元年十一月初三日冬至,祀南 郊,上先诣太庙,告曰:‘历代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祖配 天,兹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犹有未就,政治或有缺 失,惧有责焉。况去年上天垂戒,早暮兢惕,恐无以承 上帝好生之德,故不敢辄奉以配。惟祖神与天通,恐 上帝有问,愿以此言敷奏帝前,善恶无隐,惟上帝鉴 之。候南郊竣事,臣当率百僚恭诣殿庭,告成大礼,以 共享上帝之锡福’。”越二年平庆阳,群臣复请,乃奉仁 祖配。礼部崔亮奏:“按《礼运》曰:‘礼行于郊,则百神受 职’。沈括援唐制云:‘有事上帝,则百神皆预遣祭告,惟 太庙则皇帝亲行祭告’。今拟圜丘、方丘大祀,前期,上 亲告太庙,仍遣使预告百神。如祀圜丘,则曰:‘某年月 日,皇帝有事于圜丘,咨尔百神,以相祀事’。方丘亦如 之。仍增天下神祇坛于圜丘之东,方丘之西,其神主 皆题曰‘天下神祇’。”诏从之。上谓省臣曰:“朕每祭享 天地百神,惟伸吾感戴之意,祷祈福祉,以祐生民,未 尝敢自徼惠。且斋戒所以致诚,诚之至与不至,神之 格与不格,皆系于此。故朕每致斋,不敢有一毫懈惰。 今定斋戒之期,大祀七日,中祀五日,不无太久。大抵 人心久则易怠,怠心一萌,反为不敬。可止于祭。斋戒 三日,务致精专,庶几可以感格,著为令。”崔亮奏:“按《礼 记》,郊祭器用陶匏瓦器,尚质古也。《周礼笾人》:‘凡祭祀, 供簠簋之实’。疏曰:‘外祀用瓦簋’。今祭祀用磁,已合古 意。惟盘盂之属,与古之簠、簋、豋、豆制异。今拟凡祭器 皆用磁,其式皆仿古之簠、簋、豋、豆,惟笾以竹。”诏从之。 上谕礼臣:“先贤有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 忍食其肉’,此人情之常。今祭祀省牲,于神坛甚迩,揆 之人心殊未安。”于是亮奏:“考古省牲之仪,远神坛三 百步。”上喜曰:“必如是而后可。” 太祖未即大位之先, 已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锺山之阳,建方丘于太平门 外锺山之阴,分祀天地。元年,李善长等进《方丘说》曰: “按三代祭地之礼,见于经传者,夏以五月,商以六月”, 周以夏至日祀之于泽中之方丘。盖昔王事天明,事 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阴阳之义也。祭 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所以顺阴阳 之位也。然先王亲地,有社存焉。《礼》曰:“享天于郊,祀地 于国。”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又曰:“郊社 所以祀上帝。”又曰:“明乎郊社之礼”,或以社对帝,或以 社对郊,则祭祀所以亲地也。《书》曰:“敢昭告于皇天后 土。”《左氏》曰:“戴皇天,履后土。”则古者亦名地祇为后矣。 曰地祇,曰后土,曰社,皆祭地也。此三代之正体,而释 经之正说。自郑元惑于纬书,而谓“夏至于方丘之上 祭昆仑之祇,七月于泰折之坛祭神州之祇”,析而二 之,后世宗焉。一祭自汉武用祀官宽舒议,立后土祠, 而汾阴脽上,礼如祇祀。而后世又宗之,于北郊之外, 仍祠后土。元始间,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 郊,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而后世又因之,多合祭焉。由汉历唐,千馀年间,亲祀北郊 者,惟魏文帝之太和、周武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 唐元“宗之开元,四祭而已。宋元丰中,议专祀北郊。政 和中,专祭者凡四。南渡以后,则惟摄祀而已。元皇庆 间,议夏至专祭地,久未施行。今当以《经》为正,拟今岁 夏至日祀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上是之。 洪武二年,定郊祀制,奉仁祖淳皇帝配飨,复建殿于 坛南。

按《明会典》:“国初建圜丘于锺山之阳,以冬至祀天;建 方丘于锺山之阴,以夏至祀地。洪武二年,始奉仁祖 淳皇帝配享。”

按《大政纪》:“洪武二年八月甲申,命圜丘、方丘坛南皆 建殿九间,社稷坛北建殿七间,为望祭之所,遇风雨 则于此望祭。从礼部尚书崔亮所议。”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二年壬寅,左丞相李善长、学士 陶安、傅𤩽进郊社宗庙议。先是,上敕李善长等曰:‘自 古圣帝明王之有天下,莫不严于祭祀,以交神明。朕 诞膺天命,统一海宇,首建郊社宗庙,以崇祀事。顾草 创之初,典礼未备,何以交神明而致灵贶?卿等其酌 古今之宜,务在适中,定议以闻’。”善长等曰:“国有大事 在祀,今当遵古制,分祀天地于南、北郊。岁冬至皇帝 大祀天于南郊,昊天上帝南向,以大明、夜明、星辰、太 岁诸神配;方丘在北郊,岁夏至皇帝大祭地于方泽, 皇地祇北向,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诸神配。”时学士 陶安等奏:“古者天子五冕,祭天地、宗庙、社稷诸神,各 有所用,请制之。”上以:“五冕礼太繁,今”祭天地宗庙,则 服衮冕;社稷等祀,则服通天冠、绛纱袍,馀不用。礼部 尚书崔亮等于奉天门奏:“今拟凡遇大祭,前期七日, 陪祀官诣中书受誓戒,曰:‘某月某日,皇帝某有事于 某神,百官其听誓戒’。祀必先戒,然后可以感神明。戒 者禁止其外事,斋者整齐其内心。”至是,始定诸祭致 斋常期云。

按《春明梦馀录》:“斋宫在圜丘之西,前正殿,后寝殿,傍 有浴室,四围墙垣,以深池环之。皇帝亲祀,散斋四日, 致斋三日于斋宫。驾至南郊昭亨门降舆,至内壝恭 视坛位。又入神库视笾豆,至神厨视牲毕,出昭亨门 至斋宫。各官早朝、午朝俱赐饭。”《周官》掌次,王大旅 上帝,则张大次、小次。大次在坛壝外,初往所居止也。 小次在坛侧,初献后退俟之处也。按宋营青城幄殿, 即周之大次也。及于东壝门外设更衣殿,即周之小 次也。其制皆用帛绞缚。元丰中,议礼局言:“每岁青城 费缣布三十馀万,乞如青城创制斋宫,使一劳永逸。” 时未及行,哲宗始建斋宫。南渡后,庶事草创,复绞缚 以备制。明洪武二年,诏筑斋宫于圜丘侧。又斋宫东 西悬《太和钟》,每郊祀,候驾起则钟声作,登坛则止。礼 毕升驾,又声之。洪武中,礼部尚书崔亮奏:“‘宋祥符 九年议:南郊坛祀天或值雨雪,则就太尉齐所望祭。 元《经世大典》载:社稷坛壝外垣之内,北垣之下,亦尝 建屋七间,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 于圜丘、方丘坛南,皆建殿九间,社稷坛北,建殿七间, 风雨则于此望祭焉。”上从之。

洪武三年,定《誓戒》。置铜人。立牺牲所,以武职并军人 专牧养。

按《明会典》:“洪武三年定,大祀,百官先沐浴更衣,本衙 门宿歇,次日听誓戒毕,致斋三日。令礼部铸铜人,高 一尺五寸,手执牙简,如大祀则书,‘致斋三日’”,中祀则 书,“致斋二日于简上,太常寺进置于斋所。” 凡牲四 等,曰犊,曰牛,曰太牢,曰少牢。色尚骍或黝。大祀入涤 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 洪武初,定神牲所设官 二人,牧养神牲前三月,付廪牺令涤治如法。三年,改 立牺牲所,设武职并军人专管牧养。其牲“房中三间, 以养郊祀牲。左三间养宗庙牲,右三间养社稷牲,馀 屋养山川百神之牲。”

按《春明梦馀录》:上命礼部尚书陶凯等曰:“《经》言‘鬼神 无常享,享于克诚’。人谨方寸于此,而能格神明于彼, 由至诚也。然人心操舍无常,必有所警,而后无所放 耳。”乃命礼部铸铜人,高一尺五寸,手执简书曰:“斋戒 三日,凡致斋之期则致朕前,庶朕心有所警省而不 敢放也。”又牺牲所建于神乐观之南,初为神牲所,设 千户并军人专管牧养。其牲正房十一间,中五间为 大祀牲房,即正牛房。左三间为太庙牲房,右三间为 社稷牲房。前为仪门,又前为大门,门西向。遇视牲之 日,设小次。大门东连房十二间,西连房十二间,前为 晾牲亭三间,东西有角门。东角门北为北羊房五间, 山羊房五间。又北为暖屋,涤牲房五间,仓五间,大库 一间。西角门北为北羊房五间,山羊房五间,谷仓二 间,看牲房一间,黄豆仓一间,官厅三间。正牛房之北 为官廨十二间,东为兔房三间,又东为鹿房七间。鹿 房前亦为晒晾亭三间,又前为石栅栏。官廨西为便 门,门西又为官廨四间,又西为小仓三间。东羊房后

为新牛房,后牛房十间,餧中祀、小祀。牛正北为神祠
考证
西羊房后正南房五间为大祀。猪圈西房十间为中

祀、小祀。猪圈北有井。又草厂东北为司牲祠。又神牲 所设官二人,牧养神牲。祀前三月,付廪牺令涤治如 法。其中祀涤三十日,小祀涤十日者亦如之。

洪武四年,改筑郊坛,并定亲祀冕服。

按《大政记》:“洪武四年正月,诏定亲祀圜丘、方丘服衮 冕,陪祭官各服本品梁冠祭服。九月,诏亲祭天地,斋 五日,降香,斋一日。著为令。”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四年三月,复改筑圜丘、方丘二 坛。”

洪武五年、诏:“郊祀、皇太子居守,亲王侍从一体斋戒。 令诸衙门、立斋戒牌定守门及随驾官”、

按《明会典》,凡祀郊社,洪武五年,令皇太子留宫中居 守,亲王戎服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一体斋戒。 又令诸衙门各置木斋戒牌,刻文其上曰:“国有常宪, 神有鉴焉。”遇祭祀则设之。凡驾诣郊坛,例用公、侯、驸 马、伯等官一人守承天、正阳等门,俱中军都督府奏 请钦定。其随驾守卫公侯伯将军及守卫围子手把 总管队官金牌、俱行尚宝司关给。锦衣卫上直官军 刀甲簿、印记、送午门、附写姓名书押

洪武六年,定郊庙养牲之制,敕儒臣撰导驾乐章。 按《明会典》,“洪武六年奏准郊庙牺牲已在涤者,或有 伤则出之,死则埋之。其有疾者,亦养于别所,待其肥 腯,以备小祀中祀之用。若未及涤,或有伤疾者,归所 司别用。”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六年,上以祭祀还宫,宜用乐舞 生导,命翰林儒臣撰乐章,以致敬慎鉴戒之意。后世 乐章,惟闻颂美,无意矣。尝谓讽谏则使人惕然有警, 若颂美之词,使人闻之意怠,而自恃之心生。盖自恃 者日骄,自警者日强。朕意如此,卿等其撰述,毋有所 避。”于是儒臣承旨,撰《神降祥》《神祝酣酒》《色荒》《禽荒》诸 曲,凡三十九章,曰“《回銮乐》歌舞”,其词皆存规戒。其乐 舞分为八队,队皆八人,礼部因其制以上,命工肄习 之。

洪武七年删赞词繁文,定分献仪及二郊从祀。 按《明会典》,洪武七年奏准,先时太常寺奏中严,奏外 办,盥洗、陞坛、饮福、受胙,各有赞词。又各坛俱设爵洗 位,涤爵、拭爵,初陞坛再拜、祭酒唱赐福胙之类,俱以 繁渎删去。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七年,以大祀献终,乃分献,未安。 学士詹同、宋濂言:“请初献奠玉帛,以分献官,即初献、 亚献亦如之。曰善。”又,是年七月,增圜丘、方丘从祀,更 定其仪。

洪武八年定登坛脱舄礼、及陪祭供事官牙牌 按《明会典》、“洪武八年定登坛脱舄礼、后亦不行。”又凡 祀牌、洪武八年置陪祭官圆牙牌、供事官员人等长 牙牌、各令悬带、无者不许入坛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八年,从学士乐韶凤之请,定大 祀登坛脱舄礼。学士乐韶凤奏曰:“礼,侍坐于长者,屦 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注: “屦贱空则不敢陈于尊者之侧。长者在堂,则脱于阶 下,在室则上堂而不著入室也。汉魏以后,朝祭则跣 袜,惟萧何剑履上殿。宋南郊,皇帝至南阶,脱舄升坛, 入庙,脱舄升殿。宋《开宝通礼》,太庙馈食并禘祫,皇帝 至东阶下,解剑脱舄。今议于郊祀庙享前期一日,有 司以席藉地,设御幕于坛东南门外,及设执事官之 次门外西侧。祭日,大驾临坛,入幕次,脱舄升坛。执事 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祭官皆脱舄外次,升坛供 事协律郎、乐舞生跣袜就位毕,降坛纳舄。”从之。 洪武九年定郊祀虽大丧不废。又定《拜礼》

按《明会典》:“洪武九年,议定郊社大礼,虽有三年之丧, 亦不敢废。又定大祀拜礼:迎神四拜,饮福受胙四拜, 送神四拜,共十二拜。中祀饮福受胙,止再拜。”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丙辰,定郊社大事,国有三年丧 不废。壬申夏五月,上以皇太子新薨,欲停祭祀,而时 享在迩,乃令礼部右侍郎张智、翰林学士刘三吾,以 郊庙合行典礼,参考古制,定议以闻。于是智等奏曰: “‘《宋会要》:王制,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盖不敢以 卑废尊也。真宗居丧,既易月而服除,明年遂享太庙”, 合祀天地于圜丘。时衮冕车辂、宫驾、登歌、鼓吹,并陈 如常仪。已而宰臣毕士安请听乐,真宗批答云:“郊天 之事,资礼乐以相成,须用乐外,所有卤簿鼓吹及楼 前宫乐、诸军音乐,皆备而不作,其各处坛场,止鸣钲 鼓角。今议天地、社稷、先师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 诸神,皆系祀典神祇,历代帝王迺是绍承统系,宜如 宋制。惟太庙乃祖宗神灵所在,国既有丧,而时享仍 用乐,恐神不听,宜亦备而不作。”诏从之。

洪武十年,始定“二郊合祀”之制,祭以上辛。

按《明会典》,洪武十年春,始定合祀之制,即圜丘旧址 为坛,以屋覆之,名“大祀殿。”岁以正月上辛日行礼,时 郊工未成,暂就奉天殿行 初定合祀仪:一、斋戒,前期二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闻,致斋三 日。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官斋戒,不饮酒,不食葱 韭薤蒜,不问病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 处。一、传制当日礼部官、太常司官于城隍庙发咨,仍 于各庙焚香三日一告庙。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果 奉先殿告仁祖配上帝皇祇。祝文曰:“维洪武年,岁次 甲子月日,孝子皇帝御名,敢昭告于皇考仁祖淳皇 帝。兹以正月某日,恭祀上帝皇祇于大祀殿,谨请皇 考配神,伏惟鉴知。谨告。”一、省牲用牛二“十八,羊三十 三,豕三十四,鹿二、兔十二。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奏 闻,明日与光禄司官省牲。次日省牲毕,一同复命。就 奏定分献官二十四员。一陈设共二十七坛,正殿三 坛,上帝南向。犊一,豋一,实以大羹,煮肉汁,不用盐酱; 笾十二,实以形盐、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白面 造,黑饼,荞粉造;糗饵,米粉造粉糍,糯米糍糕。”豆十二, 实以韭葅,以韭切去本末,取中四寸,菁葅、芹葅、笋葅、 醯醢、猪肉。鲊用盐酒料物调和,鹿醢、兔醢、鱼醢。脾析 用牛百叶切细,汤熟用盐酒。造用豚胉、猪肩上肉。𩠂 食用糯米饭,羊脂密熬。糁食用牛羊豕肉,细切与粳 米饭同熬。簠簋各二,实以黍稷稻粱。玉用苍璧一,帛 一,苍色织成“郊祀制帛”四字。皇祇南向,犊一、豋一、笾 十二、豆十二,簠簋各二,玉用黄琮一、帛一,黄色,郊祀 制帛。仁祖配位在东,西向,犊一、豋一、笾十二、豆十二, 簠簋各二,玉用苍璧一、帛一,苍色,郊祀制帛。共设酒 尊六、爵九、篚三于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殿西丹墀。 四坛,大明在东,西向,犊一、豋一、笾十,无糗饵粉糍,下 同,豆十,无𩠂食。糁食,下同,簠簋各二、帛一,红色,礼神 制帛,酒尊三、爵三、篚一。夜明在西,东向,犊一、豋一、笾 十、豆十,簠簋各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酒尊三、爵三、 篚一,星辰一。坛在东,西向,犊一、羊三、豕三、豋一、铏二。 盛和羹用肉,盐酱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盏三十、帛 一,白色,礼神制帛,酒尊三、爵三、篚一。星辰二坛在西, 东向,陈设同东十坛,北岳坛:犊一、羊一、豕一、豋一、铏 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盏十、帛一,黑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爵三、篚一。北镇坛陈设同东岳坛,陈设同帛 一,青色,礼神制帛。东镇坛、东海坛陈设并同太岁坛 陈设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帝王坛陈设同帛十六, 白色,礼神制帛,酒盏三十。山川坛陈设同帛二,白色, 礼神制帛,酒盏三十。神祇坛:羊五、豕五、铏三,无大羹, 笾豆各八,簠簋各二,酒盏三十,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爵三、篚一。四渎坛陈设与北岳同,帛四,黑色, 礼神制帛,酒盏三十。西十坛,北海坛陈设与北岳同, 西岳坛陈设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下同。西镇坛、西 海坛陈设并同;中岳坛,锺山附陈设同帛二,黄色,礼 神制帛、酒盏二十;中镇坛陈设同帛一,黄色,礼神制 帛、酒盏十;风云雷雨坛陈设同帛四,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南岳坛陈设同帛一,红色,礼神制帛、酒盏 十;南镇坛、南海坛陈设并同一。正祭,典仪唱“乐舞生 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分”献官各就位。导引 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唱“燔柴。”凡燔 柴,洪武六年令先刳净犊牛器,盛置于燔𬬻之右。驾 自斋宫诣坛,大和锺鸣,则𬬻内举火。候赞燔柴,即以 犊牛置其上,燔之。瘗毛血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 止,内赞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赞奏 “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 右,奠讫,奏“出圭。”至皇祇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 进皇帝左,奠讫,奏“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 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 “进俎。”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赞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 圭,进俎、出圭。”至皇祇前,奏“搢圭,进俎、出圭。”至仁祖前, 奏“搢圭”,进俎出圭。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 乐。内赞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 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祇前。奏“搢圭”,执事官以 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诣读祝位,跪。读祝,乐 止。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右。读讫,乐作。奏“俯伏”,兴、平 身。百官同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 帝右;奏“献爵”,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 内赞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 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祇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 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献爵 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 止。太常卿进立殿西,东向。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 位”,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奏“饮福酒”,光禄司 官以胙跪进。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复位。奏“四拜。” 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坛彻馔,乐止。典 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 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瘗位,奏 乐。执事官各执祝帛、馔出。内赞奏:礼毕。《一分献官仪 注》:典仪唱:“行初献礼。”赞引引分献官诣神位前搢笏。 执事官以帛进于分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进于分 献官。赞引赞“献爵出笏。”赞引引至酒尊南,北向立。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官以爵进于分献官。赞引赞“献 爵。”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赞引引分献官复位, 彻馔,执事官彻馔,执帛馔诣燎所,俱候典仪唱行。 按《续文献通考》,巳酉年奏,仁祖配天地,位西向。秋八 月庚戌,诏改建圜丘于南郊,始定天地合祭礼。时太 祖因览京房灾异之说,采群议独断于衷,谓天地犹 人父母,为子之道,致父母异处,安得为孝?乃仿古明 堂遗制,遂定议合祀。至是乃即圜丘之旧壝为崇宇, 名曰“大祀殿”,敕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等督造焉。冬十 一月,丁亥,合祀天地于奉天殿,奉皇考仁祖淳皇帝 配,西向。

按《春明梦馀录》:“吴元年,建圜丘,以冬至祀昊天上帝; 建方丘,以夏至祀皇地祇。及即位,犹分祀如故。至洪 武十年,因风雨不时,灾异时见,览京房《灾异对》,始定 合祀礼。采古明堂遗制,即圜丘旧壝,作大祀殿坛而 屋之。罢方丘,而是岁即奉天殿行焉。”

洪武十一年,定郊祀用制帛。以《大祀殿》成,谕太常每 岁合祭天地于春首。

按:“《明会典》,凡帛五等:曰郊祀制帛,曰奉先制帛,曰礼 先制帛,曰展亲制帛,曰报功制帛。”洪武十一年议定: 在京大祀,中祀用制帛,在外王国及府州县亦用帛, 小祀止用牲醴。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十一年冬乙丑,大祀殿成,即圜 丘旧址建大祭殿十二楹,中四楹饰以金,馀施五采。 正中作石台,设上帝、皇地祇神座于其上。每岁正月 中旬择日合祭,上具冕服行礼,奉仁祖淳皇帝配享。 殿中殿前为东西庑三十二楹,正南为大祀门十楹, 接以步廊,与殿庑通。殿后为库六楹,以贮神御之物”, 名曰“天库”,皆覆以黄琉璃瓦。设厨库于殿东,少北,设 宰牲亭井于厨东,又少北,皆以步廊通殿道。两庑后 缭以周墙,至南为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内为内坛, 外周垣九里三十步,石门大洞南为通道三:中曰神 道,左曰御道,右曰王道。道之两旁稍低,为从官之道。 斋宫在外垣内之西南,东向。于是敕太常曰:“近命三 公率工部役梓人,于京城之南创大祀殿,以合祀皇 天后土。冬十月,告工已成,特命礼部云,前代之祭,期 以岁止一祀。古人祀天于南郊,盖以义起耳。故曰南 郊祀天,以其阳生之月;北郊祭地,以其阴生之月。至 阴祭之于阳月,于理可疑。且扫地而祭,其来甚远,盖 言祀地尚质而不尚华,后世执古而不变,遂使天地 之享,反不及人之享。若使人之享亦执古而不变,则 当污尊而抔饮,茹毛而饮血,巢居而穴处也。以今言 之,世果可行乎?斯必不然也。今命太常每岁合祭天 地于春首,正三阳交泰之时,人事之始也。”其后大祀 殿复易以青琉璃瓦云。

洪武十二年正月,合祭天地于大祀殿,以仁祖配。并 谕神乐观提点教习乐舞。

按《明会典》:“洪武十二年正月,乃合祀于大祀殿,仍奉 仁祖配享,命官分献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山川诸神, 凡一十四坛。”

按《大政纪》:“洪武十二年正月己卯,合祀天地于南郊 大祀殿。”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十二年己未春正月十有一日, 合祀天地于大祀殿,仍奉仁祖淳皇帝配,命魏国公 徐达及公侯等分献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山川诸神, 凡一十七坛。正殿三坛,昊天上帝、皇地祇坛俱南向。 仁祖配位坛西向,丹陛之东为坛曰大明,西向,其西 为坛曰夜明,东向。两庑为坛各六。星辰之坛设于东 西星辰之次。东则太岁,次五岳,次四海,西则风云雷 雨,次五镇,次四渎天下山川神祇,为坛二,分设于海 渎之次。”各坛陈设仍旧仪,但仁祖配位玉用苍璧,太 岁、风云雷雨酒盏各十,东西庑各共设酒尊三、爵一 十八于坛之南。前期,皇帝致斋五日。前祭二日,太常 司同光禄司官诣坛省牲。至日奠玉帛,进俎,三献酒, 俱先诣上帝神位前,次诣皇地祇位前,次诣仁祖淳 皇帝前,馀悉仍旧仪。其《祝文》云:“嗣天子臣御名,敢昭 告于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祇,时维孟春,三阳交泰,敬 率臣僚,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恭祀于大祀殿,备兹 燎瘗,皇考仁祖淳皇帝配。”礼毕,诘旦驾还,御奉天殿, 百官行庆成礼,宴群臣于奉天殿前。是祀也,自斋戒 百官至将祭之夕,天宇澄霁。升坛,星纬昭焕,祥飙庆 云,光彩熠煜,上心甚悦。礼成,敕中书省臣胡惟庸等 曰:“立纲陈纪,治世驭民,始由上古之君,至今相承而 法则焉。凡有国者,必以祀事为先。祀事之礼,起于古 先圣王,其周旋上下、进退、奠献,莫不有仪。然仪必贵 诚,而”人心难测,至诚者少,不诚者多,暂诚者或有之。 若措礼设仪,文饰太过,使礼烦人倦,而神厌弗享,非 礼也。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朕 周旋祀礼,十有一年,见其仪太繁,乃以义起,更其仪 式,合祀社稷。既祀,神乃欢洽。今十二年春,始合天地 大祀,而上下悦,若有向答于朕心。尔中书“下翰林,令儒臣纪其事,以彰上帝皇祇之昭格,而锡黔黎之福。 朕与卿等尚夙夜无怠,以答圣明之休佑焉。”是后命 太常卿,每岁首三阳交泰之时,以天地合祭,著为制。 其大明、夜明星辰、岳镇海渎,命大臣分献。是祭也,前 期致斋五日,内二日以告仁祖,三日正斋礼成,太祖 悦,因作《大祀文》为九章歌咏之。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十二年,大祀殿成,祀昊天上帝、 皇地祇,位南向,仁祖配飨。从祀丹墀四坛,曰大明,曰 夜明,曰星辰,又曰星辰。内壝外二十坛,曰五岳坛五。 中岳坛以锺山附,曰五镇坛五,曰四海,坛四,曰四渎, 曰风云雷雨,曰山川,曰太岁,曰天下神祇,曰历代帝 王,各一坛,凡二十四坛,大臣分献。因命太常每岁祭” 天地于首春三阳交泰之时。又神乐观在天坛内之 西,设提点、知观,教习乐舞生,内有太和殿,遇祭则先 期演乐于此。洪武初,御制圜丘方泽分祀乐章,后定 合祀,更撰《合祀乐章》。礼成,歌九章,已病音乐之未复 古也。诏尚书詹同、尚书陶凯与协律郎冷谦定雅乐, 而学士宋濂为乐章,著令。凡祀有乐。乐四等,曰九奏, 曰八奏,曰七奏,曰六奏。乐有歌,有舞。歌堂上舞,堂下 舞,皆八佾,有文有武,郊庙皆奏中和韶乐,太常领之, 协律郎、司乐考协之。凡乐,淫声、过声、凶声、慢声,若舞 失节者,皆有纠禁。又《谕神乐观》云:“开基守业,必勤政 为先;趋事赴公,非信诚必责。《传》不云乎:‘国之大事,在 祀与戎。曩古哲王谨斯二事,而上帝皇祇悦赐,天下 安和,生民康泰。朕起寒微而君宇内,法古之道,依时 以奉上下神祇。其于祀神之道,若或不洁,则非以为 生民祈福而保己命也’。”昔刘康公、成肃公会诸侯伐 秦,祭于社稷之神,然后兴师。当祭之时,毕则有受胙 之礼。其受之时,必思洋洋乎其在上,而穆穆然,或左 而或“右,委心慎敬而受之则祥。故敬胜怠者吉,怠胜 敬者灭。”所以成肃公受胙之时,起慢神不恭之貌,因 伐秦而卒。是以知敬慎必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 定命也。于斯祀神之道,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之 以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 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朕观古人“之敬神也 若是,其验祸福亦若是,斯可谓无神而不信乎?可谓 佞神而祈福乎?二者皆不可,惟敬之以礼而已。朕设 神乐观,备乐以享上下神祇,所以拨钱粮若干,以供 乐舞生,非仿前代帝王求长生之法而施之。然长生 之道世有之,不过修心清净,脱离幻化,速疾去来,使 无艰阻,是其机也。”於戏!昔殷周之父老何存,汉唐之 耆宿安在,果长生之道乎?朕设《神乐观》以备乐,碑之 于观,以示后世。其观主不洁,乐生不精,赡生不足。以 此观之,不但君不勤于祀事,其朝臣观主必也亦然。 若君勤于祀事,朝臣观主无一体之敬,则国有常宪。 故兹勒石,相宜知悉。

洪武二十六年,诏修天地坛,定“大祀《传制仪》。”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天地坛场若有损坏去 处,合修理者,督工计料修整,合漆饰者,行下营缮所, 差工漆饰。所用木石砖灰颜料等项,行下抽分竹木 局等衙门,照数关支。又定,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 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钟声止。仪礼司跪 奏“请陞殿。”乐作。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出陞座,乐 止。鸣鞭讫,赞四拜。传制官诣御前跪。传制由东门出, 至传制位,称“有制。”赞跪,宣制云:“洪武某年正月某日, 大祀天地于南郊。尔文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 日,当敬慎之。”传讫,赞俯伏,兴,乐作。又四拜,平身,乐止。 礼毕。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皇太孙即皇帝位。十二月,如 郊坛。

按《大政记》:“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辛卯,皇太孙即皇 帝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十二月癸丑,帝如郊坛。明 年将有事于南郊,故特致省牲涤器,严饬百吏,礼毕 还宫。”

建文元年大祀南郊始奉太祖配享

[编辑]

按《明会典》,“洪武三十二年郊祀,奉太祖高皇帝配享。 按《续文献通考》,建文己卯春正月庚辰,大祀天地于 南郊,始奉太祖高皇帝配,仁祖配撤。先期,上御奉天 殿,誓戒百官。是夕,遂宿文华殿斋宫。己卯,出舍邸,尚 膳进素食。庚辰,子夜行事,帝脱舄,登大祀殿,秉圭奠 瓒,兴,俯拜跪如礼。昧爽,还宫,御奉天殿受贺。”方孝孺 献《郊祀颂》,后成祖即位亦仍之。按元年即洪武三十二年

成祖永乐十二年定各坛绢布净衣三起成造

[编辑]

按《明会典》。凡祭祀净衣,文思院每年一次题造给道 士厨役,例不追收。永乐十二年定各坛该用绢布净 衣六,科廊每年三起成造共八百九十五套,每套四 件,共三千五百八十件。

永乐十三年正月甲寅,“大祀天地于南郊。皇太子代 行礼。”

按:《大政纪》云云。

永乐十四年正月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皇太子代行礼,遣太常寺丞沈与真复命。十二月戊午朔,上视 牲南郊。

按:《大政纪》云云。

永乐十八年、合祀天地于北京郊坛。其南京坛有事、 遣官祭告

按《明会典》:“永乐十八年,北京天地坛成。每岁仍合祀 如仪。南京坛有事。则遣官祭告。”

按《春明梦馀录》:“天坛在正阳门外南之左,永乐十八 年建,缭以垣墙,周回九里三十步。初遵洪武合祀天 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既分祀,乃始专称天坛。”又京 师大祀殿成,规制如南京,行礼如前仪,增附天寿山 于北岳坛。祈谷坛。大享殿即大祀殿也,永乐十八 年建,合祀天地于此。其制十二楹,中四楹饰以金,馀 施五采。正中作石台,设上帝、皇祇神座于其上。殿前 为东西庑三十二楹,正南为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庑, 与殿通。殿后为库六楹,以贮神御之物,名曰“天库”,皆 覆以黄琉璃瓦。其后大殿易以青琉璃瓦。坛之后树 以松柏。外壝东南凿池凡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 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悉如太祖旧制。

“永乐十九年正月。甲子朔晨上命皇太子诣天地坛 奉安昊天上帝、后土皇祇神主。”礼毕。上御奉天殿受 朝贺。

按:《大政记》云云。

永乐二十一年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

按:《大政记》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郊祀奉太祖太宗同配享

[编辑]

按《明会典》云云。

按《大政记》,“洪熙元年正月壬午,敕礼部、太常寺臣,大 祀天地神祇,奉皇祖高皇帝、皇考文皇帝配祀,仍著 典章,垂宪后世。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