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206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六卷目录
帝王陵庙祀典部汇考二
金〈章宗泰和二则〉
元〈世祖中统二则 至元五则 成宗元贞一则 泰定帝致和一则 文宗至顺一则
顺帝至正二则〉
明〈太祖洪武十二则 英宗天顺一则 世宗嘉靖五则〉
皇清〈总一则 顺治七则 康熙五则 图四〉
帝王陵庙祀典部总论
大学衍义补〈内外群祀之礼〉
帝王陵庙祀典部艺文一
为湘州祭虞舜文 宋颜延之
祭禹庙文 梁王僧孺
禹王庙记略 元欧阳元
帝王陵庙祀典部艺文二〈诗〉
汉高庙赛神 梁简文帝
经夏禹庙 庾肩吾
谒禹庙诗 唐宋之问
禹庙 杜甫
谒先主庙 前人
祭历代帝王乐章 明会典
帝王陵庙祀典部纪事
帝王陵庙祀典部杂录
礼仪典第二百六卷
帝王陵庙祀典部汇考二
[编辑]金
[编辑]章宗泰和三年始定三皇五帝四王祀典命依期降祝版不请署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诸前代帝王,三年 一祭,于仲春之月。祭伏牺于陈州,神农于亳州,轩辕 于坊州,少昊于兖州,颛顼于开州,高辛于归德府,陶 唐于平阳府,虞舜、夏禹、成汤于河中府,周文王、武王 于京兆府。泰和三年,尚书省奏:“太常寺言,《开元礼》祭 帝喾、尧、舜、禹、汤、文、武、汉祖祝版请御署。《开宝礼》,牺轩、 颛顼、帝喾、陶唐、女娲、成汤、文、武,请御署,自汉高祖以 下二十七帝不署。”平章政事镒左丞匡、太常博士温 迪、䍐天兴言:“方岳之神,各有所主,有国所赖,请御署 固宜。至于前古帝王,寥落杳茫,列于中祀,亦已厚矣, 不须御署。”参知政事即康及铉以为:“三皇、五帝、禹、汤、 文、武,皆垂世立教之君,唐、宋致祭皆御”署,而今降祝 版不署,恐于礼未尽,不若止从外路。祭社稷及释奠 《文宣王》例,不降祝版,而令学士院定撰祝文,颁各处 为常制。《敕命》依期降祝版而不请署。
泰和四年二月,始祭三皇、五帝、四王。三月,诏定前代 帝王之当祭者。
按《金史章宗本纪》:泰和四年二月庚戌,始祭三皇五 帝、四王。三月,诏定前代帝王合致祭者。尚书省奏:“三 皇、五帝、四王已行三年一祭之礼,若夏太康,殷太甲、 太戊、武丁,周武王、康王、宣王,汉高祖文景、武宣、光武、 明帝、章帝,唐高祖、文皇一十七君致祭为宜。”从之。
元
[编辑]世祖中统三年修河中禹庙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三年夏四月辛卯,修河中禹 庙,赐名建极宫。”
中统四年,建尧庙于平阳。
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四年六月,建帝尧庙于平阳, 仍赐田十五顷。”
至元元年龙门禹庙成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元年秋七月丁酉,龙门禹庙 成,命侍臣阿合脱因代祀。” 按《祭祀志》:“尧帝庙在平 阳。舜帝庙,河东山东济南历山、濮州、湖南道州皆有 之。禹庙在河中龙门。至元元年七月,龙门禹庙成,命 侍臣持香致敬,有祝文。”
至元五年九月丁巳,建尧庙。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二年,立伏羲、女娲、舜、汤诸庙。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二年二月,立伏羲、女娲、舜、 汤等庙于河中解州洪洞赵城。”
至元十五年。夏四月。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敕“春秋二仲月上丙日,祀帝 尧庙。”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成宗元贞元年始令郡县通祀三皇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元贞元年,初命 郡县通祀三皇,如宣圣释奠礼,太皞伏羲氏以勾芒
氏之神配炎帝;神农氏以祝融氏之神配轩辕;黄帝氏以风后氏、力牧氏之神配黄帝。臣俞跗以下十人,姓名载于医书者,从祀两庑,有司岁春秋二季行事, 而以医师主之。”
泰定帝致和元年定祭舜禹庙依尧庙故事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致和元年礼 部移太常送博士议。舜禹之庙合依尧祠故事,每岁 春秋仲月上旬卜日。有司蠲洁致祭。官给祭物。”
文宗至顺元年始命岁祀羑里周文王祠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三月。命彰德路岁祭羑 里周文王祠 按《祭祀志》。至顺元年三月,“从太常奉 礼郎薛元德言,彰德路汤阴县北故羑里城周文王 祠。命有司奉祀如故事。”
顺帝至正九年命祀三皇悉依圣庙释奠仪
[编辑]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至正九年。御史 台以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使文殊讷所言具呈中 书。其言曰:“三皇开天立极。功被万世。京师每岁春秋 祀事。命太医官主祭。”揆礼未称。请如国子学宣圣庙 春秋释奠。上遣中书省臣代祀。一切礼仪仿其制。中 书付礼部。集礼官议之。是年十月二十四日。平章政 事大不花定住等以闻,制曰:“可。”于是命太常定仪式, 工部范祭器,江浙行省制雅乐器。复命太常博士定 乐曲名,翰林国史院撰乐章十有六曲。
至正十年,三皇庙祭器、乐器成,始定仪注。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至正十年。祭器 乐器俱备。以医籍百四十有八户充庙户。”礼乐生御 药院大使卢亨素习音律,受命教乐工四十有二人, 各执其技。乃季秋九月九日蒇事,宣徽供礼馔,光禄 勋共内酝,太府共金帛,广源库共芗炬,大兴府尹共 牺牲制币、粢盛肴核。中书奏拟,三献官以次定。诸执 事并以清望充。前一日,内降御香,三献官以下公服, 备大乐仪仗,迎香至开天殿庋置,退习明日祭仪。习 毕,就庙斋宿。京朝文武百官与祭官如之,各以礼助 祭。翰林词臣具祝文曰:“皇帝敬遣某官某致祭。”乐章 降神,奏《咸成之曲》,黄钟宫三成“于皇三圣,神化无方。 继天立极,垂宪百王。聿崇明祀,率由旧章。灵兮来下, 休有烈光。”降神,奏《宾成之曲》,大吕角二成“帝德在人, 日用不知。神之在天,矧可度思。辰良日吉,蒇事有仪。 感以至诚,尚右享之。”降神,奏《顾成之曲》,太簇征二成 “大道之行,肇自古先。功烈所加,何千万年。是尊是奉, 执事孔虔。神哉沛兮,冷风馺然。”降神,奏《临成之曲》,应 锺羽二成雅奏告成,“神斯降格,妥安有位。清庙奕奕, 肸蚃潜通,丰融烜赫。我其承之,百世无斁。”初献盥洗, 奏《蠲成之曲》:姑洗宫“灵斿戾止,式燕以宁。吉蠲致享, 惟寅惟清。挹彼注兹,沃盥而升。有孚颙若,交于神明。” 初献升殿,奏《恭成之曲》,南吕宫“斋明盛服,恪恭命祀。 洋洋在上,匪远具迩。左右周旋,陟降庭止。式礼莫愆, 用介多祉。”奠币,奏《祗成之曲》,南吕宫:“骏奔在列,品物 咸备。礼严载见,式陈量币。惟兹篚实,肃将忱意。灵兮 安留,成我熙事。”初献降殿与升殿同。捧俎奏〈阙〉《成之 曲》,姑洗宫:“我祀如何,有牲在涤。既全且洁,为俎孔硕。 以将以享,其仪不忒。神其迪尝,纯嘏是锡。”初献盥洗, 与前同,初献升殿与前同,太皞伏羲氏位,酌献奏:〈阙〉 《成之曲》,南吕宫,《五德之首》:“巍巍圣神,八卦有作。诞开 我人,物无能称,元酒在尊。歆监在兹,惟德是亲。”炎帝 神农氏位酌献奏:〈阙〉《成之曲》,南吕宫:“耒耜之利,人赖 以生。鼓腹含哺,帝力难名。欲报之德,黍稷非馨。眷言 顾之,享于克诚。”黄帝有熊氏位酌献奏:〈阙〉《成之曲》,南 吕宫为衣为裳,“法干效坤。三辰顺序,万国来宾。典祀 有常,多仪具陈。纯精鬯达,匪藉弥文。”配位酌献奏〈阙〉 《成之曲》,南吕宫:“三圣俨临,孰侑其食。惟尔有神,同功 合德。丕拥灵休,留娱嘉席。历世昭配,永永无极。”初献 降殿,与前同。亚献奏:〈阙〉《成之曲》:终献同姑洗宫,《缓节 安歌》:“载升贰觞。礼成三终,申荐令芳。凡百有职,罔敢 怠遑。神具醉止,欣欣乐康。”彻豆奏:〈阙〉《成之曲》,南吕宫: “笾豆有践,殷荐亶时。礼文疏洽,废彻不迟。慎终如始, 进退无违。神其祚我,绥以繁釐。”送神奏〈阙〉成之曲,黄 锺宫:“夜如何其,明星煌煌,灵逝弗留,𩙪举云翔。瞻望 靡及。德音不忘。庶回景贶,发为祯祥。”望瘗奏:〈阙〉《成之 曲》,《姑洗宫》:“工祝致告,礼备乐终。加牲兼币,讫薶愈恭。 精神斯罄,惠泽无穷。储休锡美,万福来崇。”
明
[编辑]太祖洪武元年命以太牢祭三皇
[编辑]按《明会典》云云。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元年,祀三皇,用太牢,以勾芒、祝 融、风后、力牧配。”
洪武二年,遣官祭《三皇》。
按《明会典》:“洪武二年,遣官致祭三皇,以勾芒、祝融、风 后、力牧配。”
洪武三年。遣官访历代帝王陵庙。令具图以进 按《明会典》云云。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三年,遣官访历代帝王陵寝,仍命各行省之臣,同诣所在审视,若有庙祠,并具图以 进。”
洪武四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
按《明会典》:“洪武四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始罢天 下府州县祀三皇。又令历代帝王,但在中原安养人 民者,俱春秋祭祀。虽贤而在偏方,与在中原而昏愚 者,俱不祭,亦不禁樵采。凡祭帝王,文官五品以上、武 官四品以上,陪”〈又〉“帝王陵寝伏羲氏。”河南陈州祭娲 皇氏,山西赵城县祭神农氏,湖广酃县祭轩辕氏;陕 西延安府祭少昊氏。山东曲阜县祭高阳氏、高辛氏。 直隶滑县祭尧帝、山东东平州祭舜帝;湖广宁远县 祭夏禹王,浙江会稽县祭商汤王,山西荣河县祭商 中宗,直隶内黄县祭商高宗,河南陈州祭周文王、周 武王、周成王、周康王、汉高祖俱陕西西安府祭汉文 帝。陕西咸宁县祭汉景帝,陕西西安府祭汉武帝,陕 西兴平县祭汉宣帝,陕西长安县祭汉光武,河南孟 津县祭魏文帝,陕西富平县祭隋高祖,陕西扶风县 祭唐高祖,陕西三原县祭唐太宗,陕西醴泉县祭唐 宪宗,陕西蒲城县祭唐宣宗,陕西泾阳县祭周世宗, 河南郑州祭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俱河南 巩县祭宋孝宗、宋理宗,俱浙江会稽县祭元世祖。顺 天府祭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四年,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始 罢天下府州县祀三皇。先是,令天下立三皇庙,岁春 秋祭。已而太祖谓太常卿陈昧曰:“三皇庙,前代帝王 大臣都不亲祭,只叫几个医人在里面看,一年两遍 祭,岂不是亵渎?今议得停当来奏。”于是昧等参考前 代圣帝贤王,自唐、宋以来,皆于陵寝祭祀。至唐元宗 立三皇、五帝庙于京师,元成宗立三皇庙于府州县, 春秋遇祭,令医学主之。奏入,太祖曰:“三皇庙既是历 代不曾立,今后不必通祭,只教有司于陵寝去处依 时致祭,好生禁樵采。”遂定岁时致祭月日,并查三皇 五帝、三王及汉以下或创业之英主,守成之贤君,凡 三十四君,令各于陵寝去处一体岁时致祭。仍择名 臣从享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四年,令天下立三皇庙,岁春秋 祭,已而祭于陵。是年,命礼官参考古帝王在中原安 养人民者三十四君合祀之,择名臣从祀。”
洪武六年,建帝王庙于京师。
按《明会典》,“洪武六年,始建帝王庙于京师,以祀三皇 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每岁春秋致祭。后以 周文王终服事殷,唐高祖本太宗,力勿设主,止各祀 于其陵庙,而增隋文帝。”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六年,上从礼官言,‘古帝王有父 子祖孙,合祀非礼。乃别立帝王庙,同堂异室,祀三皇 五帝,禹、汤、文、武、汉高、光武、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 祖。其守成贤君,令所在有司祭于陵’。”
洪武七年,塑帝王像,上亲临祭奠。
按《明会典》,“洪武七年春,塑帝王衮冕坐像,惟羲农不 衮冕。是秋上亲临祭焉。”庙同堂异室。中一室祀三皇。 东一室,五帝。西一室,三王。又东一室,汉高祖、光武、隋 文帝。又西一室,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凡五室,十七 帝。
洪武九年、遣官行视历代帝王陵寝。令三年一降香 致祭
按《明会典》,“洪武九年,遣官行视历代帝王陵寝,凡三 十六陵,令百步内禁樵采,设陵户二人看守。有司督 近陵之民以时封培,每三年一降香致祭。”
按《续文献通考》:“先是,上阅《宋史》,见宋太祖诏修历代 帝王陵寝,叹曰:‘此美事也’。遣翰林编修蔡元,侍仪舍 人李震享、陈敏、于谦等四方求之,仍命各行省之臣, 同诣所在审视,若有庙祀,并具图以闻。”于是陈州有 伏羲氏,商高宗、孟津汉光武,郑州周世宗巩,宋太祖、 太宗、真宗、仁宗酃神农氏,宁远舜帝,延安轩辕氏,延 “安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景帝,咸宁汉文帝, 兴平汉武帝,长安汉宣帝,富平后魏文帝,扶风隋高 祖,三原唐高祖,醴泉唐太宗,蒲城唐宪宗,泾阳唐宣 宗,滑县高阳氏、高辛氏、内黄商中宗,顺天元世祖,东 平尧帝,曲阜少昊氏、赵城娲皇氏、荣河商汤王,会稽 夏禹王,宋孝宗,凡三十六陵。”是年,遣官行视帝王陵 寝,遂禁樵牧,设守陵户。陵二人三岁一传制,遣道士 奉香诣诸陵、令有司致祭。凡遇皇帝即位、俱遣官祭 告。
洪武十年,遣使祀历代帝王。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十年二月己卯朔,遣使祀历代 帝王,凡十七位,为五室,共设酒尊三于殿之东南,西 向,用祝一,设于神之右。初献毕读祝,馀礼仪仍旧。祝 文曰:‘皇帝敬遣某官某,致祭于太昊伏羲氏、炎帝、神 农氏、黄帝、轩辕氏帝、金天氏帝、高阳氏帝、高辛氏帝、 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皇’” 帝、汉光武皇帝、隋高祖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帝》《元世宗皇帝》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 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 福。思不忘报,特祀以春秋。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遂为制。
洪武二十年、始以《武成王》从祀帝王庙。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二十年,令武成王从祀帝王庙, 罢其旧庙,仍去王号。”
洪武二十一年,始定《名臣》三十七人从祀帝王庙。庙 灾,改建于鸡鸣山。又增帝王坛于大祀殿,以孟春从 祀天地。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一年,始定历代名臣始终全节 者三十七人,从祀两庑,列为四坛。宋赵普以负太祖 不忠,不得预元祀。木华黎罢安童祀,伯颜罢阿木而 太公望以从祀,遂废故庙及武成王号。是年,帝王庙 火,乃改建于鸡鸣山之阳。”罢隋文帝祀,迁唐太宗与 汉高光同室,凡十六帝。又定以每岁春附祭历代帝 王于郊坛,秋祭于本庙。每三年传制,遣道士赍香帛, 令有司祭于陵寝。凡祭于陵寝之岁,则停庙祭。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间始建帝王庙于南京,略用同 堂异室之制,后复择古名臣三十七人从祀两庑。每 岁郊祀时,既附祭历代帝王,秋八月复择日遣官祭 于本庙。凡斋戒前一日,太常寺官宿于本”司。次日、具 本奏致斋二日。传制遣官行礼。令钦天监择定秋祭 日期。本部预行南京太常寺斋戒行礼
洪武二十六年、令详帝王陵寝之处、以便致祭。又定 遣祭仪。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处圣帝明王忠臣烈 士载在祀典,不系淫祠者,其庙宇陵寝皆要备知其 处,每年定夺日期,或差官往祭,或令有司自祭,礼部 悉理之。”〈又〉是年定遣祭仪:一、斋戒前一日,太常官宿 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二日传制遣官行礼。一、传 制仪见仪制司一,省牲牛五、羊五、豕六、鹿一、兔八。凡 正祭前一日,献官承制毕,诣本坛省牲一。陈设五室 十六位,每室犊一、羊一、豕一。每位豋一、铏二、笾豆各 十,簠簋各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共设酒尊三、爵四 十八、篚五于中室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西,东庑。第 一坛:“风后、皋陶、龙逢、伯益、傅说、召公奭、召穆公虎、张 良、曹参”,羊一,豕一,铏九,笾豆各四,簠簋各一,帛九,白 色,礼神制帛,酒盏二十七,馔盘一,篚一。第二坛:“周勃、 冯异、房元龄、李靖、李晟、潘美、岳飞、木华黎、博尔忽、伯 颜。”羊一,豕一,铏十,笾豆各四,簠簋各一,帛十,酒盏三 十,馔盘一,篚一。西庑第一坛: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 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陈设与东庑第一坛同。第 二坛:邓禹、诸葛亮、杜如晦、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 博尔术、赤老温,陈设与东庑第二坛同。一正祭,典仪 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献官至盥 洗所,赞搢笏,出笏,引至拜位。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协 律郎举麾,奏乐,乐止。赞四拜,陪祭官同。典仪唱:“奠帛, 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进于神位前。赞引 赞诣三皇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献官。奠讫, 执事官以爵进于献官。赞:“献爵。”凡三出笏。诣五帝神 位前,仪同前。爵五;诣三王神位前,爵三;诣汉高祖、光 武、唐太宗皇帝神位前,爵三。诣宋太祖、元世祖神位 前,爵二,出笏,诣读祝所,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 官左。读毕,进于神位前。赞:俯伏,兴,平身复位,乐止。典 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以爵献于神位前,乐 止。典仪唱“行终献”,仪同亚献。典仪唱“饮福受胙。”赞诣 饮福位,跪,搢笏。执事官以爵进饮福酒,执事官以胙 进,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赞“两拜。”典仪唱“彻馔, 奏乐。”执事官各于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 乐。”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 帛、馔,各诣燎位”,乐止。赞“礼毕。”
洪武 年,重修“汉昭烈庙。”
按《续文献通考》:“昭烈庙在涿州西南楼桑村,唐乾宁 四年建,至洪武时重修。”
英宗天顺八年令修葺前代帝王陵寝
[编辑]按《明会典》:“凡前代陵寝,天顺八年令各处帝王陵寝 被人毁发者,所在有司即时修理如旧;仍令附近人 民一丁看护,免其差役。”
世宗嘉靖九年罢帝王郊坛从祀令建庙于京师更罢南京庙祭
[编辑]按《明会典》:“嘉靖九年,罢南郊从祀。礼官请加南京庙 春祭。上不从。令建庙京师,以岁仲春秋祭。罢南京庙 祭。”
按《续文献通考》:嘉靖九年庚寅,右中允廖道南奏,“今 之郊祀,列历代帝王一坛于五岳四渎之间,是跻人 鬼于天神地祇。南畿历代帝王庙每岁致祭,宜归本 庙。”下礼部议,复奏云:“近奉明旨,天地四坛祈谷之祭, 俱不从祀。今乃仍归本庙。为当再行南京太常寺,加 添春祭,庶不失我祖宗敬礼前代帝王之意。”从之,仍 行南京太庙加春祭一坛。已而上命建庙于北都致祭。上谓礼臣曰:“古先帝王春祭南京,不必增,待庙成, 春秋俱在京行礼。”礼部臣奏云:“营建庙宇,非旬月可 完。若候庙貌完备,诚恐缓不及事,有误春祭。合无嘉 靖十年,暂于南京本庙权添春祭一祭。”有旨:“来春暂 于文华殿设坛,朕亲一举。”
按《图书编》:“历代帝王庙在锺山之阳。帝王冕服坐像, 伏羲、神农无之。中室: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 轩辕氏。东一室:帝金天氏帝高阳氏帝高辛氏帝陶 唐氏帝有虞氏。西一室: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东一 室,汉高祖皇帝、汉光武皇帝。又西一室,唐太宗皇帝、 宋太祖皇帝从祀。东庑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 奭、召穆公虎、张良、曹参一坛;西庑力牧夔、伯夷、伊尹、 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一坛;又东,周勃、冯异、 房元龄、李靖、李晟、潘美、岳飞一坛;又西,邓禹、诸葛亮、 杜如晦、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一坛。嘉靖九年,奉 钦依古先帝王,春祭南京,不必增,待庙成,春秋都在 京行礼,百官陪祀。至期,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 各司其事。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赞:“搢笏,出笏”,引至 拜位。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赞 “四拜。”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 进于献官。赞:“献于神位前。”赞引赞:“陞坛。”赞引赞:“诣三 皇位前。”赞:“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献官。赞:“献爵”,凡三, 出笏。诣五帝神位前,俱同前,爵凡五。诣三王神位前, 爵凡三;诣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皇帝神位前,爵凡 三;诣宋太祖皇帝神位前,爵凡一。出笏,诣读祝位。读 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祝毕,进于神位前。赞俯伏, 兴,平身,复位,乐止。典仪唱“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以 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终献礼”,仪同亚献。典仪 唱“饮福受胙。”赞“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官以爵进。赞 “饮福酒。”执事官以胙进。赞“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 位。赞“二拜。”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位前彻 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赞:“四拜”、平身、陪拜同,乐止。 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望瘗”, 乐止。赞:“礼毕。”
嘉靖十年。祭先代帝王十一位于文华殿之东室 按《明会典》。“嘉靖十年春。为帝王位于文华殿祭之。”〈又〉 嘉靖十年,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子,凡十一位于文华殿之东间。位各有主,主各有龛。 伏羲至武王南向,周公西向,孔子东向。岁以仲,春。秋 开讲前一日,上亲致祭。每月朔望,具酒果,上服黄袍 行礼,间遣辅臣及大臣代拜。
嘉靖十一年春仍祭于文华殿。夏庙成。秋上亲临祭 之。
按《明会典》,“嘉靖十一年春,仍祭于文华殿。夏始建庙 于都城之西,亦为五室,位次如旧。是秋,上亲临祭。嗣 后,岁以春秋仲月,太常寺先期奏请,遣大臣一员行 礼,四员分献。凡祭于陵寝之岁,则停秋祭。”〈又〉是年,定 亲祭仪。先期,太常寺预设牲醴、香帛、乐舞等如仪。锦 衣卫设随朝驾,设上拜位于殿中,设御幄于景德门 之左。是日早,免朝,上服常服,御奉天门。太常寺卿跪 奏“请皇上诣王庙祭历代帝王。”上乘舆由长安右门 出,至庙门,由中门入,至幄次,降舆,具祭服出。导引官 导上由中门中道至拜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 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上就拜位。典仪唱“迎神”,乐 作,乐止。内赞奏“搢圭。”奏“上香”,上三上香讫。奏“出圭,复 位。”内赞奏“两拜、兴、平身。”传赞陪祀官同。典仪唱“奠帛 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诣神位前。”执事官各捧帛、爵, 跪进于各神位前,乐暂止。内赞“读祝。”奏“跪”,传赞陪祀 官同读祝官取祝。读讫,乐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传 赞陪祀官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仪同初献, 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乐止。太 常寺卿进立于坛东,西向。唱“答福胙。”内赞奏“诣饮福 位。”奏“搢圭。”奏“跪”,光禄寺卿以福酒跪进于上右。内赞 奏“饮福酒。”上饮讫,光禄寺卿以福胙跪进于上右。内 赞奏“受胙。”上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平身。传赞陪祭官 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 馔、各诣燎位。”乐作。内赞奏“礼毕。”乐止。导引官导上入 御幄、易祭服陞辇还宫。
嘉靖十三年夏言“请遣官祭帝王陵寝。”从之。
按《续文献通考》:嘉靖十三年甲午,秋七月朔,例遣道 士致祭帝王陵寝。夏言复奏云,“本庙秋祭,合宜停免 春祭既无从祀,仍当遣官举行。”从之,遂著为令。 嘉靖二十四年,罢元世祖祀,迁唐太宗与宋太祖同 室。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四年,罢元世祖及其臣五人,复 迁唐太宗与宋太祖同室,凡十五帝,从祀名臣三十 二人
皇清
[编辑]《大清会典》。凡各处历代帝王陵寝。恭遇
登极、“亲政”、“尊加”
徽号。《册立》
东宫一应庆贺大典、颁布
恩诏、必遣官分行祭告。每年、仍令有司以时致祭
历代帝王陵寝
伏羲氏河南陈州祭
《娲皇氏》山西赵城县祭
神农氏湖广酃县祭
“轩辕氏” 陕西中部县祭
少昊氏山东曲阜县祭
高阳氏
高辛氏俱直隶滑县祭
尧帝山东东平州祭
《舜帝》、湖广宁远县祭
夏禹王浙江会稽县祭
《商汤王》、山西荣河县祭
商中宗直隶内黄县祭
商高宗河南西华县祭
周文王
周武王
周成王
周康王、俱陕西西安府祭
汉高祖陕西泾阳县祭
汉文帝陕西咸宁县祭
汉宣帝陕西长安县祭
汉光武帝、河南孟津县祭
后魏文帝、陕西富平县祭
唐高祖陕西三原县祭
唐太宗陕西醴泉县祭
唐宪宗陕西蒲城县祭
唐宣宗陕西泾阳县祭
后周世宗《河南郑州祭》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俱河南巩县祭
辽太祖、辽东广宁中屯卫、祭
金太祖
金世宗俱顺天府房山县祭
元太祖
元世祖俱顺天府望祭
明太祖江南江宁府祭
明宣宗
明孝宗
明世宗、俱顺天府昌平州祭
一、“内阁撰《拟祭文》。”
一,工部“造香亭罩袱缎袱” 等项。
一“户部备降真香” 、“速香” 等项。
一太常寺备制帛
一、遣内阁、宗人府、翰林院、詹事府、六部、都察院、卿寺、銮仪卫等衙门、满、汉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开列职名具题。
钦点差往致祭。
一钦天监选择吉日、先期致斋一日。至期早、礼部太常寺官陈设祭文香帛于
中和殿恭请
皇上陞殿、阅毕遣行。
一祭品“牛一、羊一、豕一豋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 酒烛俱行该地方司府官备办
顺治元年
[编辑]《大清会典》。“顺治元年,定昌平州明十二陵,每陵设太”
监二名,陵户二十名。春秋二祭,拨给香火口粮地共二十二顷,令虔洁禋祀,禁止樵牧。
顺治二年
《大清会典》:“顺治二年,定历代帝王每年于春二月、秋”
八月遣官致祭
一前期十日、“礼部题请、正殿遣承祭官一员。两庑遣分献官四员。” 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二日、礼部太常寺官、进《斋戒牌》《铜人》如常仪。今由太常寺
皇上致斋二日。各衙门俱设“斋戒牌”、满汉文武陪祀
各官各在家斋戒二日如常仪。
一前期二日、太常寺官补服至牺牲所省牲。一前期一日、礼部用白纸糊版、黄纸镶边、墨书祝文。太常寺官补服捧起御仗一对、前导送至
历代帝王庙神库内桌上安设上香跪叩如常仪。
一前期一日、礼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禄寺等官、朝服上香、监视宰牲
一正殿安设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以上三位为一室
帝金天氏
帝高阳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以上五位为一室
夏禹王
商汤王
周武王
汉高祖皇帝
汉光武皇帝
以上五位为一室
唐太宗皇帝
辽太祖皇帝
金太祖皇帝
金世宗皇帝
以上四位为一室
宋太祖皇帝
元太祖皇帝
元世祖皇帝
明太祖皇帝
以上四位为一室
一两庑安设
《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奭,召穆公虎,张良,曹参,周勃。
以上东庑第一坛
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邓禹。
以上西庑第一坛
冯异、房元龄、李靖、李晟、许远、韩世忠、斛罗干里不伯颜、刘基、
以上东庑第二坛
诸葛亮、杜如晦、郭子仪、张巡、曹彬、岳飞,粘没忽、木华黎、徐达、
以上西庑第二坛
一正祭日早、礼部太常寺官朝服于
历代帝王各位前、一跪三叩头、捧起
神位于各座上安设一跪三叩头、退两庑。各位不
请神牌止开帐幔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朝服于神库内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起祝版、于殿西祝案上安设一跪三叩头、退。
一、正祭日,太常寺赞引官、对引官引承祭官入右戟门,于台阶上盥洗处盥手毕,引至拜位前立。引分献官四员进右门,于承祭官后立。鸿胪寺官引陪祀各官进两旁门,在阶下分班排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引进。赞引官赞:“就位” ,承祭官就拜位立。分献官、陪祀官俱就位序立。典仪唱“迎神” ,协律郎唱:“举迎神,乐奏《雍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 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兴,乐止。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 协律郎唱:“举初献,乐奏《安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赞“陞坛。” 引承祭官上东台阶,进左门,至
太昊伏羲氏位前立。赞“跪。” 承祭官跪。赞“上香。” 司香
官捧香盒跪于案左。承祭官举柱香上炉内。又三上块香毕。赞引官引至
“炎帝神农氏位前立。司香官跪于案左。” 承祭官照
前上香毕赞引官引至
黄帝轩辕氏位前立。司香官跪于案右。承祭官照
前上香毕。太常寺官于十八位
“帝王位前、各跪、上香毕。赞引官引承祭官至太昊伏羲氏位前立。” 捧帛官跪于案左。赞引官赞
奠帛,承祭官接帛拱举立献毕。赞引官引承祭官至献爵案前立,捧爵官跪于案左。赞引官赞“献爵” ,承祭官接爵拱举立献毕。其馀各位前俱太常寺官捧帛跪献,各三叩头退。捧爵立献供各案前,退。两庑分献官亦诣各位前跪,上香立。献帛、爵毕,行一跪三叩头礼,兴,乐止。赞引官赞“诣读祝位” ,承祭官就位立。读祝官诣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版立案左。赞引官赞“跪。” 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读祝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毕、捧举祝版于
止位前跪安帛匣内、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赞“叩。”
兴。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俱行三叩头礼。兴。赞引官赞“复位。” 承祭官复位,分献官亦复位立。乐止。武舞生引退,文舞生引进。典仪唱“行亚献礼。”
协律郎唱举“亚献乐奏《中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赞陞坛。引承祭官上东台阶、进左门、于
正位前立献爵如初献仪。太常寺官照前于各位前献爵毕。分献官照前于两庑献爵毕。赞引官
赞“复位” ,承祭官复位,分献官亦复位立。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协律郎唱“举终献,乐奏《肃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赞“陞坛” ,承祭官升坛,献爵如亚献仪。太常寺官及分献官献爵,各如亚献仪毕,赞引官赞“复位” ,承祭官复位,分献官亦复位立。乐止,文舞生引退。典仪唱:“彻馔” ,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凝平之章》。” 乐作。彻馔讫,乐止。典仪唱“送神” ,协律郎唱“举送神,乐奏《寿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 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兴,乐止。典仪唱捧祝帛、香、馔,各恭诣燎位。捧祝帛官至各
位前、一跪三叩头。捧起在前捧馔香官跪不叩。捧
起在后。依次捧送燎炉。乐作。承祭官退至西旁东向立。分献官退至西旁立。俟祝帛过。承祭官复位立。两庑帛馔香亦依次捧送燎炉。赞引官赞“礼毕。” 乐止。众官俱散。
一祭毕太常寺官至各
神位前一跪三叩头捧
神牌送至各龛、照旧安设。一跪三叩头、退
一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乾清门彻斋戒牌,铜人收贮库内如常仪。
又二年,令“房山县、金陵该县于常用祭品外,加以太牢。”
顺治六年
《大清会典》:“顺治六年题准守陵太监,照旧留用陵户。”
止留六名,共给地二百亩。
又定:“房山县,金陵设陵户五十名,每岁春秋二祭,该县依期行礼。”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恭上。
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遣官祭告历代陵寝七处。凡七
员
一,差陕西、四川等处。
轩辕氏
周文王
武王
成王
康王
汉高祖
汉文帝
汉宣帝
后魏文帝
唐高祖
唐太宗
唐宪宗
唐宣宗
一差山东等处
金天氏
帝尧
一差河南等处
伏羲氏
商高宗
汉光武
周世宗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一差江南湖广等处
神农氏
帝舜
明太祖
一,差浙江、广东等处。
夏禹王
一差直隶山西等处
娲皇氏
高阳氏
高辛氏
商汤王
商中宗
元太祖
元世祖
金太祖
金世宗
明宣宗
明孝宗
明世宗
一差辽东
辽太祖
顺治十四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
皇上躬诣致祭。
一前期十日、礼部题请分献官
一前期八日。礼部题请交内院撰拟祝文。一前期二日。礼部太常寺进斋戒牌铜人如常仪。
上致斋二日。陪祀各官俱斋戒二日。
一前期二日、礼部用白纸糊版、黄纸镶边、墨书祝文、送内院恭填
御名。是日题“请视祝版”
一前期一日恭请
皇上御
中和殿。视祝版如常仪。
一正祭日。太常寺预设牲醴香帛乐舞等如常仪。銮仪卫设卤簿大驾、设
御幄于景德门外之左。
上乘辇。由
西安门出。王等及内大臣随后。不陪祀。王以下各
官俱于
西安门内、分班序立、跪送
驾至庙门、由中门入、至幄次、降辇。盥手毕。更礼服、太
常寺。赞引官、对引官导
上由中门中道、至拜位前立。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公
以上于殿前台阶上排立。分献官及陪祀文武各官于阶下排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 执事官各司其事。乐舞生进退如常仪。赞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典仪唱“迎神。”协律郎唱举迎神。乐奏《雍》。
平之章。乐作。赞引官奏“上香。” 导
上诣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于案左。
上接柱香、拱举上炉内。又三上块香毕。赞引官奏复。
位
上复位。赞引官奏“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
俱随行。礼毕、乐止。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 协律郎唱“举初献乐、奏《安平之章》。” 乐作。捧帛官跪献于各
神位前正中。捧爵官立献各退。乐止。赞引官奏“跪。”
上跪。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俱跪。赞引官赞读
祝。读祝官于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文跪案左。读毕。至
正位前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奏“叩。”
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俱随
行礼兴、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 协律郎唱“举亚献” ,乐奏《中平之章》,乐作。捧爵官献爵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协律郎唱“举终献” ,乐奏《肃平之章》,乐作。捧爵官献爵于右,如亚献仪,乐止。分献官诣各位前分献毕。太常寺卿进立坛东、西向唱“饮福受胙。” 赞引官奏诣饮福位。导
上至饮福位立。奏“跪。”
上跪捧酒胙官跪进于
上右。赞引官奏“饮福酒。”
上受爵。拱举授左旁。接爵官奏“受胙。”
上受胙。拱举授左旁接胙官。赞引官奏“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众官俱不随叩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乐作。奏“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
俱随行。礼毕、乐止。典仪唱“彻馔。” 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凝平之章》” ,乐作。执事官彻馔讫,乐止。典仪唱“送神。” 协律郎唱“举送神,乐奏《寿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及分献官
俱随行。礼毕、乐止。典仪唱“捧祝帛馔各诣燎位。” 乐作。捧祝帛官至各
正位前一跪三叩头。捧起祝帛。捧馔官捧馔不叩
赞引官导
上转立拜位东旁。祝帛过。
上复位立。祝帛焚半。赞引官奏礼毕。导
上入御幄更衣、陞辇还宫。其不陪祀王以下各官、仍
于
西安门跪迎候
驾还宫。各退
顺治十六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六年
上巡幸畿辅。道经昌平、遣官各一员祭明《成祖》以下。
十二陵,每陵白色,礼神制帛一、牛一、羊一、豕一,供酒果、点香烛、读祝文。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追谥明崇祯帝为‘庄烈愍皇’。”
帝遣官致祭
康熙六年
[编辑]《大清会典》。康熙六年
皇上亲政。十二月,祭告历代陵寝。其《祭文》、祭品、香帛、
等项,俱照顺治八年行。
康熙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一年,遣官各一员,祭明成祖以下。”
十二陵
康熙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三年。
皇上巡幸畿辅、道经昌平、遣官各一员致祭《明成祖》
以下十二陵
康熙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四年,册立。
东宫遣官祭告历代陵寝。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三年。
皇上东巡、南至江宁府。
躬祭明太祖陵。
帝王庙总图
帝王庙祭祀图
正殿陈设图
东西两庑陈设图
帝王陵庙祀典部总论
[编辑]《大学衍义》补。
《内外群祀之礼》
[编辑]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 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 祀之。”
孔颖达曰:“法施于民,若神农、后土、帝喾与尧及黄帝、颛顼与契之属,以死勤事,舜及鲧冥是也;以劳定国,禹是也;御大菑,捍大患,汤及文、武是也。” 臣按:《祭法》言圣王制祭祀之礼,其常典所当祀者有五焉,其下文复历叙自古君臣有道功庸者以实之,凡十有四人,为君者八人,为臣者六人。后世庙祀前代帝王而以其功臣从享者,其原盖出于此。本朝洪武初,建帝王庙于南京鸡鸣山之阳,以祀三皇五帝。三王汉高祖、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所祀者止及一统之世创业之君,其与前代泛及无统者异矣。又诏以历代名臣从祀帝王庙,乃以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方叔、召虎、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冯异、诸葛亮、房元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老温、伯颜,凡三十有七人,是皆前代之君臣同德,始终一心者。然其中或有不祀其君而祀其臣者,盖惟取其纯德钜功,位列而通祀之,非若前代随其君“而各以其臣配其食也。” 臣愚窃以为昔者建都南京,历代帝王庙因在于彼。今郊庙既立于此,则帝王庙亦当从之而北焉。议礼之事,非臣下所当及者,谨述所见如此。
汉高祖二年,或言“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 天下。”于是制诏天下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祀以牛。
臣按:后稷祠而谓之“灵星” 者,以稷配灵星也。又按《汉旧仪》,修复周家旧祀,后稷常以八月祭以太牢,为民祈农报功。
隋制,“祀先代王公帝尧于平阳,以契配;帝舜于河东, 咎繇配;夏禹于安邑,伯益配;商汤于汾阴,伊尹配;文 王、武王于澧渭之郊,周公、召公配;汉高祖于长陵,萧何配。”
臣按:秦始皇南巡,望祀舜于九嶷,上会稽祭禹,北魏文成东巡,历桥山祀黄帝,然皆因所至而祀也,未有常典。魏孝文太和始诏祀尧、舜、禹及周公,然惟用清酌、尹祭而已,至隋始定为常祀,祀用太牢,而唐因之。
唐天宝六载敕:“三皇、五帝,创物垂范,宜有钦崇。三皇 伏羲以勾芒配;神农以祝融配;黄帝以风后、力牧配; 五帝少昊以蓐牧配;颛顼以元冥配;高辛以稷、契配; 唐尧以羲仲、羲叔配;虞舜以夔、龙配。其择日置庙,乐 用宫悬,牲用少牢,以春秋致享。”
臣按:此祀三皇之始,前此尧、舜各祭于所都之地,今乃并三皇立庙焉。
七载,又诏置庙,祀三皇以前帝王:“天皇氏、地皇氏、人 皇氏、有巢氏、燧人氏。”
臣按:此祀三皇以前帝王之始,然皇莫大于伏羲、神农、黄帝,帝莫盛于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王莫备于禹、汤、文、武,经史所纪者仅此而已。三皇以前世涉洪荒,事属茫昧,有陵墓者命有司守之,不立庙祀可也。
代宗永泰二年,诏“道州舜庙宜蠲近庙佃户充扫除。”
臣按:元宗时尝令历代帝王庙每所差侧近人四户,有阙续填,其后有敕废之,至是代宗从道州刺史元结请而有此举。
宋太祖建隆二年,诏:“先代帝王陵寝,宜令所属州府 遣近户守视,其冢墓有隳毁者,亦加修葺。”乾德元年, 又诏曰:“历代帝王,国有常享,著于《甲令》,可举而行。五 代乱离,率多废坠。其高辛庙、尧庙、舜庙、夏禹庙、商汤 庙、周文王庙、武王庙、汉高祖长陵,宜令有司每三年 一享,严禁樵采。”后又命祀汉光武及唐太宗庙。 四年,又诏:“太昊、女娲、炎帝、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夏禹、成汤、周文武、汉高祖、世祖、唐高祖、太宗十有六 帝,各给守陵五户,长史春秋奉祀;商太戊、武丁、周成、 康、汉文、宣、魏太祖、晋武帝、后周太祖、隋高祖十帝,各 给三户,岁一享;秦始皇、汉景、武、明、章、魏文帝、后魏孝 文、唐元、肃、宪、宣、梁太祖、后唐庄宗、明宗、晋”高祖十五 帝,各给二户,三年一祭。周桓王、灵王、景王、威烈王,汉 元成、哀、平、和、殇、安、顺、冲、质献,魏明高贵乡公、陈留王、 晋惠怀、愍、《西魏文帝》、东魏孝静唐高宗、中宗、睿宗、德 宗、顺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梁少帝、 后唐末宗三十八帝,止禁樵采。
臣按:宋太祖次序历代帝王给守陵户,命有司致享,可谓忠厚之至矣,但其所品第者亦有未尽善者焉。其第一等,十六帝给民五户;第二等,十帝给民三户;第三等,十五帝给民二户,皆令有司岁祀;第四等惟禁樵采、无陵户、无祭祀。其第一等皆创业之君,无可议者,其第二等,曹操以篡得国,未尝即帝位也,而亦列于成、康、汉文之间。朱温篡弑,其君无复人理,而亦得预于景武、元宪之列,则似无别矣。至于北朝、五代之陵墓皆禁樵采,而于南朝独遗者,是时吴、蜀未平也。呜呼!宋祖此举,虽若为崇奉帝王而设,然其品第之间,亦寓抑扬之意,后世人主鉴之,亦知所以自勉矣。我朝于帝王陵庙既命有司岁时“修葺,又于三年一次出祝文香帛,遣太常寺乐舞生赍往所在,命有司致祭。” 其所祀者,“伏羲娲皇,神农,轩辕,少昊,颛顼,高辛,尧帝,舜帝,夏禹,商汤、中宗、高宗”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魏文帝,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元世祖,凡三十六帝,是皆盛德之主,有功于生民者也,是皆出于《我圣祖》之所选定,可谓公且严矣。其视前代之所取舍,岂不大有迳庭哉?
帝王陵庙祀典部艺文一
[编辑]《为湘州祭虞舜文》宋·颜延之
[编辑]惟哲化神,继天作圣。藏器渔陶,致身爱敬。是以二妃 嫔德,九子观命。在麓不迷,御衡以正。唐历既终,虞道 乃光。咨尧授禹,素俎采堂。百龄厌世,万里陟方。敬询 故老,钦咨圣君。职奉西湘,虔属南云。神之听之,匪酒 伊荤。
《祭禹庙文》梁·王僧孺
[编辑]惟帝禀图上昊,贻则下民,五声穷听,四乘兼往,轻璧 惜景,既舍冠履,爱人忘我,不顾胼胝,下车以泣。“事深 罪己,凭舟靡惧,义存拯物,盛业方来,遗神如在,爱被 昆虫,理有好生之德;事安菲素”,固无厚味之求。是用 黍稷非馨,《𬞟蘩》以荐,克诚斯享,凭心可答。
《禹王庙记略》元·欧阳元
[编辑]盛德,必百世祀有庙,则人心萃,所由来尚矣。在昔唐 虞之世,洪水横流,民无底居,而天下几不国矣。大禹 出而治之,然后九州以平,五行以顺,而民生衣食于 彝伦攸叙之中,迨于今几四千年矣。所谓盛德当祀宜与天地相为无穷也。安邑夏后氏之故都,邑之人 尤重祀禹。后魏分其东为夏县,邑之故墟存焉。上有 大禹庙四楹,创始岁月,莫有记焉,且隘陋弗称,岁久 将倾。泰定甲子初,静海县达鲁花赤瑞著,致仕家居, 爰咨于众,合谋新之。时主庙事台可明与邑人薛政 寔相其事,于是人心翕然,富者输财,强者输力,群材 鳞集,五工程能,既底法矣,庙成有日,而瑞著卒遂中 寝。邑士刘思义慨然曰:“大禹功德,不可忘也。瑞著之 志,不可以不成。”乃谂于众,而出己资,以竟其功。闻者 以劝,财力裕如于荒服。故殿址广植八楹,殿之北复 作四楹,以涂山后配焉。左右翼以邃庑,严侐宏厂,信 足出萃人心,祀盛德矣。而思义又卒,其子大有能继 父志,自大禹而下举像焉。樊君益,吉邑佳士也。至正 甲申秋,应江浙行省辟,来武林,乃状其颠末,征予以 记之。昔闻龙门之水,喷薄激越,声如万雷。意疏凿之 初,其功殆与神明侔也。历代庙祀,固宜在焉。然安邑 山川形势,则大行、王屋、箕山、三门在其东,龙门、壶口 在其西,其阳则雷首、汾阴,其阴则平阳、霍岳也。邑大 夫士庶,岁时则具牲牷,举粢盛,洁酒醴,登于庙而左 右瞻顾。其随山刊木,跋履险阻,舟车橇梮之载,疏凿 排决之劳,肤肢胼胝过其门而不入者,可想像而见 也。《传》曰:“见河、洛而思禹功。”况其故都实治水之功所 在,而朝觐讴歌归于吾君之子之地,其感人思深矣, 是尤宜为庙食之所在也。虽圣人之德与天地同,死 而为神,在帝左右,然圣人之心不忘天下,“岂无监视 故乡之时乎?宜瑞著一倡之,而人心之响应者不约 而同也。”乃为歌诗九章,补《九功》之歌以遗夏人,俾刻 于丽牲之石,而歌以侑祀。云:“天地攸产,非水不生。或 失其维,物受其殃。以淡以洒,迺清迺平。于皇时功,永 言不忘。维昔洪荒,茹毛饮血。燧人氏作,俶载烹饪。泽 水既平,民出昏垫。奏艰奏”鲜,以炊以焰。惟木之生,维 民之材。洪水汤汤,或翳或淄。水功告成,乃苞乃条。斧 斤时登,民用以优。阴阳之精,山岳之英。乃生五金,用 冶而成。鼎兮象物,国器以利。荆扬三品,厥贡维贵。维 土厚德,万物攸载。九埜既平,既宅既艺。于皇圣功,万 世永赖。天地之德,爰教稼穑。立我蒸民,莫非尔极。劳 而不代,爰暨于稷。“洪菑治兮,《洛书》呈兮。皇建极兮。正 民之德兮。民有欲兮,亦孔之众兮。通百货兮。斯利其 用兮。八政之畴,食货其首。养丰于老,罔匮于少,民生 斯厚兮。”
帝王陵庙祀典部艺文二〈诗〉
[编辑]《汉高庙赛神》梁·简文帝
[编辑]玉轪朝行动,阊阖旦应开。白云苍梧上,丹霞《咸阳来》。 日正山无影,城斜汉屡回。瞻流如地脉,望岭匹天台。 欲祛九秋恨,聊举十千杯。
《经夏禹庙》庾肩吾
[编辑]《金简》泥初发,龙门凿始通。配天不失旧,为鱼微此功。 林堂上偃蹇,山殿下穹窿。侵云似天阙,照水类河宫。 神来导赤豹,仙去拥飞鸿。松龛撤暮俎,枣径落寒丛。 仙舟还入境,玉轴更乘空。去国嗟行迈,离居泣转蓬。 月起吴山北,星临天汉中。申胥犹有志,荀息本怀忠。 待见搀抢灭,归来松柏桐。
《谒禹庙诗》宋·之问
[编辑]夏王乘四载,兹地发金符。玉帛空天下,衣冠照海隅。 舟迁龙负壑,田变鸟芸芜。旧物森如在,天威肃未殊。 元彝届瑶席,玉女侍清都。奕奕闺闼邃,轩轩仗卫趋。 气清连海曙,云白洗春湖。猿啸有时合,禽言常自呼。 灵歆异蒸糈,至乐匪笙竽。茅殿今不袭,梅梁古制无。 运逢崇丽日,盛业答昭苏。
《禹庙》杜甫
[编辑]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木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谒先主庙》前人
[编辑]旧俗疲庸主,空山泣鬼神。虚檐交鸟道,枯木半龙鳞。 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闾阎儿女换,歌舞岁时新。
《祭历代帝王乐章》明·会典
[编辑]酒行兮爵盈。喜气兮雍雍。“《重荷蒙》兮再瞻再崇。”群臣 忻兮跃从,愿睹穆穆兮圣容。
酒斟兮礼明。诸帝熙和兮悦情。百职奔走兮满庭。陈 笾豆兮数重。谨亚献兮愿成。
献酒兮三终。整云鸾兮将还宫。《予心眷恋兮》神圣,欲 攀留兮无踪。蹑云衢兮缓从,
幡幢缭绕兮导来踪,鸾舆冉冉兮归天宫。五云拥兮 祥风从,民歌《圣佑》兮乐年丰
帝王陵庙祀典部纪事
[编辑]《汉书郊祀志》:武帝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上曰:“吾闻 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 其衣冠。
《宋书礼志》:先是世祖梦太祖曰:“晋氏诸帝尝在太庙, 从我求食,可别为吾祠。”上乃敕豫章王妃庾氏四时 还清溪宫旧宅,处内合堂,奉祠二帝二后,牲牢服章, 用家人礼。
《路史女皇氏纪》:“女皇氏葬风陵堆。”唐文武皇帝江都 之役,夜经其处,风雨中有女人鳞身驺倡,而前餫生 鱼,一匪帝后,果靖中华。后乾元中失之,刺史奏閺乡 坟。天宝十三载,天雨晦冥,俄失所在。至是河房风雷 夜声,黎明视之,其坟涌复,夹之两柳。肃宗命祝史祠 焉。
《玉海》:大中祥符元年,王钦若言:“瑕丘尧祠前得芝草 九本,连理者四。”甲辰,命钦若祭尧祠。
《续文献通考》:洪武初,命绘诸帝像于庙,太祖临其祭, 行礼毕,复至汉高祖之神位,笑谓曰:“刘君,今日庙中 诸君,当时皆有所凭借以得天下,惟我与汝,不假尺 土一民,提三尺剑,位至天子,尤为难事,可多饮三杯。” 后遂为制,每帝王前皆一爵,惟汉高帝以三爵献。又 设历代帝王祭一坛,每岁春从祀于大祀坛内,秋祭 于本庙
《春明梦馀录》:洪武七年,塑帝王衮冕坐像,上曰:“伏羲、 神农未有衣裳之制,勿加冕服。”
嘉靖十八年,御史谢少南因上《南巡》,言“庆都为帝尧 肇封之地,尧母乃帝喾元妃,陵墓俱存。乞表扬,以弘 达孝,以光巡幸。”上曰:“尧父母异陵,可见合葬非古祠 寝,令有司修之。”少南建白可嘉。改授翰林检讨兼司 直。
帝王陵庙祀典部杂录
[编辑]《五经异义》:“公侯祭百辟,自卿以下,不过其族。夫鬼神 之所及,非其族类,弗绍其国位。”“百辟”者,百君先有功 德于民者,今在其位,故报祭之。
挥麈前录。祖宗朝重先代陵寝,每下诏申樵采之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