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244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四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四十四卷目录
雩祀部汇考三
宋〈太祖建隆一则 开宝一则 太宗雍熙一则 至道一则 真宗咸平一则 景德一
则 大中祥符一则 仁宗庆历一则 神宗熙宁二则 元丰二则 高宗绍兴二则 孝
宗淳熙一则〉
金〈世宗大定一则〉
明〈总一则 世宗嘉靖四则 神宗万历一则〉
皇清〈顺治二则 康熙七则〉
雩祀部汇考四
礼记〈月令 祭法〉
雩祀部总论
春秋四传〈桓公五年 襄公五年 定公元年〉
论衡〈明雩篇〉
陈祥道礼书〈论雩祀〉
大学衍义补〈祭告祷祈之礼〉
荆川稗编〈评雩禜〉
雩祀部艺文〈诗〉
雩祭歌 齐谢朓
前题 隋牛弘
雩祭乐章 唐褚亮
雩祭乐章 明会典
雩祷诗 徐应聘
雩祀部纪事
雩祀部杂录
礼仪典第二百四十四卷
雩祀部汇考三
[编辑]宋
[编辑]太祖建隆二年夏旱行祈告礼不祀配坐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二年六月壬子,祈雨。”
按《文献通考》:“建隆二年夏旱,翰林学士王著请令近 臣按旧礼告天地宗庙社稷,及望告岳镇海渎于北 郊,以祈甘泽。”诏用其礼,惟不祀配坐及名山大川,雨 足报赛如礼。
开宝九年夏四月南郊躬行大雩之祀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九年夏四月己亥,雨霁。庚子, 有事圆丘。” 按《礼志》:“祈谷、雩祀。”宋之祀天者凡四,孟 春祈谷,孟夏大雩,皆于圆丘,或别立坛,季秋大飨明 堂。惟冬至之郊,则三岁一举,合祭天地焉。开宝中,太 祖幸西京,以四月有事南郊,躬行大雩之礼。
按:《文献通考》:“开宝九年,幸西京,以四月有事于南郊, 即大雩之礼也。”
太宗雍熙四年命雩祀以太祖配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雍熙四年正月,礼 仪使苏易简言,“太祖皇帝光启丕图,恭临大宝,以圣 授圣,传于无穷。欲望将来雩祀,以太祖崇配。”奏可。 按《文献通考》:宋制,孟夏雩祀昊天上帝为大祀。国初 以来,以四祖迭配。太宗即位,以宣祖、太祖更配。
至道三年真宗即位诏雩祀以太宗配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至道三年十一月, “有司言孟夏雩祀请奉太宗配。”诏可。
真宗咸平二年以旱诏祠雷师雨师颁李邕祈雨法于诸路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二年闰三月丁亥,以久不雨, 戊子,幸太一宫天清寺祈雨 按《礼志》祈报,《周官》,太 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于是历代皆有 禬禜之事。宋因之,有祈有报。祈用酒脯醢,郊庙、社稷 或用少牢,其报如常祀,或亲祷诸寺观,或再幸,或彻 乐、减膳、进蔬馔,或分遣官告天地、太庙、社稷、岳镇、海 渎,或望祭于南北郊,或五龙堂、城隍庙、九龙堂、浚沟 庙诸祠。如子张、子夏、信陵君、段干木、扁鹊、张仪、吴起、 单雄信等庙亦祀之。或启建道场于诸寺观,或遣内 臣分诣州郡,如河中之后土庙、太宁宫,亳之太清明 道宫,兖之会真景灵宫、太极观,凤翔之太平宫,舒州 之灵仙观,江州之太平观,泗州之延祥观,皆函香奉 祝,驿往祷之。凡旱、蝗、水潦无雪,皆禜祷焉。咸平二年 旱,诏有司祠雷师、雨师。内出李邕《祈雨法》,以甲乙日 择东方地作坛,取土造青龙,长吏斋三日,诣龙所,汲 流水,设香案、茗果、糍饵,率群吏、乡老日再至祝酹,不 得用音乐巫觋。雨足,送龙水中。馀四方皆如之,饰以 方色。大凡日干及建坛“取土之里数、器之大小,及龙 之修广,皆以五行成数焉。”诏颁诸路。
景德三年五月旱以画龙祈雨法付有司刊行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景德三年五月旱。 又以画龙祈雨法付有司刊行。其法择潭洞或湫泺 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刺史守令帅耆老斋 洁,先以酒脯告社令讫,筑方坛三级,高二丈,阔一丈 三尺。坛外二十步界以白绳。坛上植竹枝,张画龙。其
图以缣素,上画黑鱼,左顾环以元鼋十星,中为白龙吐云,黑色,下画水波,有龟左顾,吐黑气如线,和金银朱丹饰龙形。又设皂旛,刎鹅颈血置盘中,柳枝洒水 龙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豕取画龙投水中。 按《文献通考》,景德三年,诏有司详定诸祠祭事,有司 言:“‘今年四月五日雩祀昊天上帝,十三日立夏祀赤 帝。按《月令》,立夏之日,天子迎夏于南郊’。注云:‘迎夏为 祀赤帝于南郊’。”又云:“是月也大雩。”注云:“《春秋传》曰:‘龙 见而雩’。”谓建巳之月,阳气盛而常旱,万物待雨而长, 故祭天以祈雨。龙星,谓角亢也。立夏后昏见于东方。 按《五礼精义》云:自周以来,岁星差度,今之龙见或在 五月,以祈甘雨,于时已晚。但四月上旬卜日,今则唯 用改朔,不待时节,祭于立夏之前,殊违旧礼之意。苟 或龙见于仲夏之时,雩祀于季春之节,相去辽阔,于 理未周。欲请自今并于立夏后卜日,如立夏在三月, 则待改朔。庶节气协于纯阳,典礼符于旧史。又按《月 令》云:“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藏帝籍之收于 神仓。是月也,大飨帝。”则季秋之月,农事之终,大享明 堂,报兹嘉谷。“或犹未得节,尚当建酉,因而卜日,有属 先时。欲望自今并过寒露,然后卜日。或寒露在八月, 则至九月乃卜。自馀诸祠祭,皆叶礼令,无所改易。”奏 可。
大中祥符二年以旱祀太一元冥五星雨足报谢于社稷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二年二月“乙巳,幸大相 国等寺上清宫祈雨。戊申,遣使祀太一,祀元冥。己酉, 雨。” 按《礼志》,“大中祥符二年旱,遣司天少监史序祀 元冥五星于北郊,除地为坛望告。已而雨足,遣官报 谢及社稷。初,学士院不设配位,及是问礼官,言祭必 有配,报如常祀,当设配坐。又诸神祠,天齐、五龙用牛 祀”,奥祠城隍用羊一,八笾八豆。旧制,不祈四海,帝曰: “百谷之长,润泽及物,安可阙礼?”特命祭之。
仁宗庆历 年定雩祀犊羊豕各一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庆历大雩,宗祀之 仪,皆用犊、羊、豕各一。”
神宗熙宁元年幸寺观祈雨择端诚修洁之士分祷名山大川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元年春正月。以旱减天下囚 罪一等。杖以下释之。壬辰。幸寺观祈雨。夏四月戊申。 命宰臣祷雨 按《礼志》。“熙宁元年正月。帝亲幸寺观 祈雨。仍令在京差官分祷。各就本司先致斋三日。然 后行事。诸路择端诚修洁之士。分祷海镇岳渎名山 大川。洁斋行事。毋得出谒宴饮贾贩及诸烦扰。令监 司”察访以闻。诸路神祠灵迹寺观,虽不系典祀,祈求 有应者,并委州县差官洁斋致祷。已而雨足,复幸太 一宫报谢。
熙宁十年,旱,内出“蜥蜴祈雨法。”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十年秋七月甲寅祷雨。 按 《礼志》,熙宁十年四月,以夏旱,内出蜥蜴。祈雨法捕蜥 蜴数十,纳瓮中渍之,以杂木叶。择童男十二岁下,十 岁上者二十八人,分两番,衣青衣,以青饰面及手足, 人持柳枝,霑水洒散,昼夜环绕,诵咒曰:“蜥蜴蜥蜴,兴 云吐雾,雨令滂沱,放汝归去雨足。”
元丰四年详定礼文所请罢雩祭从祀群神并改筑雩坛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四年九月甲辰,详定郊庙奉 祀礼仪。 按《礼志》:元丰四年十月,详定郊庙奉祝礼 文所言,“近诏宗祀明堂,配以上帝,其馀从祀群神悉 罢。今祈谷大雩,犹循旧制,皆群神从祀,恐与诏旨相 戾。请孟春祈谷,孟夏大雩,惟祀上帝,以太宗皇帝配, 馀从祀群神悉罢。”又请改筑雩坛于国南门,以严祀 事。并从之。
元丰五年,更立雩坛于圜丘之左。
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五年秋七月己酉,始建雩坛, 祀上帝,以太宗配。 按《礼志》:“元丰五年七月,礼部言, 雩坛当立于圜丘之左巳地,其高一丈,广轮四丈,周 十二丈,四出陛,为三壝,各二十五步,周垣四门,一如 郊坛之制。”从之。
高宗绍兴八年旱遣官迎天竺观音祈祷后以为常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绍兴八年以时雨愆候令临安府差官迎请天竺观音赴法慧寺
[编辑]建置道场,如法祈求。候到,宰执率侍从前诣烧香。其 后每祈水旱,则迎天竺观音入城。或就明庆寺建道 场,或差官就天竺寺祈祷。
绍兴 年,雩祀于“惠照院。”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绍兴后孟夏 雩祀上帝。在城西惠照院望祭斋宫行礼。其后又于 圆丘行礼。”
孝宗淳熙十四年颁画龙祈雨法用舞僮歌云汉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四年六月戊寅,以久旱,颁 画龙祈雨法。甲申,幸太乙宫明庆寺祷雨。 按《乐志》: 孝宗时,因雨泽愆期,分祷天地宗庙,精修雩祀。按礼大雩,帝用盛乐,而唐开元祈雨雩坛,谓之特祀,乃不 以乐荐。于是太常朱时敏言:“《通典》载雩礼用舞僮歌 《云汉》。晋蔡谟议谓《云汉》之诗,兴于宣王,歌之者取其 修德禳灾,以和阴阳之义。乞用舞僮六十四人衣元 衣,歌《云汉》之诗。”诏亟从之。
按:《文献通考》:淳熙十四年七月,太常寺言,“亢阳为沴。 检点国朝典仪,凡京都旱,则祈岳镇海渎及诸山川 能兴云雨者,于北郊望告,又祈宗庙社稷及雩祀上 帝、皇地祇。诏命宰臣以下分诣告祭。八月三日,获感 应,复命报谢。”宰执进呈太常寺乞谢雨,王淮等奏:“初 疑后时,而礼官谓有祈必有报。”上曰:“既是天地、宗庙、 社稷宫观,亦不容已。”淮等奏:“报谢只是酒脯。”上曰:“如 何无牲牢?”淮等奏:“国朝典礼,所用酒脯,谢如常祀。但 绍兴以来,并只是酒脯,惟雩祀用牲,然雩无报谢之 礼?”上问:“前日雩祭礼仪及歌《云汉》之诗,乐工能之否?” 淮等奏:“三献并用宰执一篇之诗,工人两日习歌亦 如法。”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五月不雨祈于北岳望祀山川又祈于社稷宗庙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定四年五月不 雨。命礼部尚书王竞祈雨北岳。以定州长贰官充亚 终献。又卜日于都门北郊。望祀岳镇海渎。有司行事。 礼用酒脯醢。后七日不雨。祈太社太稷。又七日祈宗 庙不雨。仍从岳镇海渎如初祈。其设神座实樽罍如 常仪。其樽罍用瓢齐,择甘瓠去抵以为樽。祝版惟五 岳”宗庙、社稷御署,馀则否。后十日不雨,乃徙市,禁屠 杀,断伞扇,造土龙以祈雨足报祀,送龙水中。
明
[编辑]明初雩祀,或躬祷,或露告,或遣官,无常仪。
按《明会典》:“国家凡遇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 或露告于宫中于奉天殿,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 社稷山川,无常仪。”
世祖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躬亲祷祀不设配
[编辑]按《明会典》,“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御制祝文,躬 诣南郊,祀皇天后土,遂躬祀山川神祇于山川坛。次 日祀社稷坛。冠服浅色,卤簿不设,驰道不除,皆不设 配,不奏乐。后建崇雩坛,始定雩祀之仪。”
嘉靖十年,敕议“大雩礼。”
按《大政纪》:嘉靖十年,初,帝欲于奉天殿行秋报礼,中 陛行大雩礼。夏言言:“秋报宜于大祀殿奉文皇帝配, 大雩宜于郊兆旁为坛,孟夏后雩祭。”帝谓孟春上辛 既行祈谷礼,若春夏雨旸以时,则雩祭代摄,否则躬 祷。秋报礼姑寝不举。
嘉靖十一年、始建“崇雩坛。定雩祀仪。”
按《明会典》,“嘉靖十一年,建崇雩坛于圜丘坛外泰元 门之东。岁旱则祭上帝以祷雨,亦奉太祖配享。”雩坛, 外壝围墙广五丈,高七尺五寸,四出,陛各九级。内壝 围墙径二十七丈,高四尺九寸五分,厚二尺五寸。棂 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外围墙方四十五丈,高 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正南三门曰崇雩门,共为一 区,在南郊之西外围墙东西面阔八十一丈五尺;南 北进深五十六丈九尺,高九尺,厚三尺。〈又〉雩祀仪。“岁 旱则于季春之末,礼部奏请行礼。一前期四日,太常 寺奏祭祀如常仪。谕百官致斋三日。一前期二日,太 常卿同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次日复命。一,前期一 日,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遂告于庙,如祈谷之仪。一 陈设与祈谷同。一,正祭是日,上乘舆至昭享门西,降 舆过门东,乘舆导引官导上至帷幕内,具祭服出。导 引官导至坛门内。内赞对引官导上至拜位。行礼如 祈谷之仪。礼毕。上至帷幕内易服驾还。诣庙参拜回 宫。
按《图书编》,崇雩坛在圆丘之旁。仲夏祷雨前四日,太 常官公服奏斋戒,进铜人牌于文华殿。前一日,太常 博士捧安于香帛亭内,供奉陈设仪同祈谷去玉。是 夜三更,太常寺卿奉安神御位,上乘舆至昭享门西, 降舆。过门东,乘舆至崇雩坛门西,降舆。导引官导上 至帷幕内,具祭服出。导引官导至坛门内,内赞对引 官导上行。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 赞对引官导上至拜位。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内 赞奏“陞坛”,导上至香案前。奏“跪”,奏“搢圭”,奏“上香”讫,出 圭复位,乐止。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帛”,奏乐。 内赞奏“陞坛”,导上至御案前。奏“搢圭”,上受帛。奏献帛 讫,奏“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奏乐。内赞奏“陞坛”, 导上至俎匣前。奏“搢圭”,奏“进俎。”奏“出圭”,复位,乐止。典 仪唱“行初献礼。”内赞奏“陞坛”,导上至御案前。奏“搢圭”, 上受爵,献爵讫。奏“出圭。”奏“诣读祝位。”奏跪,传赞百官 皆跪。赞“读祝讫。”奏“俛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奏“复位”,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终献礼仪同初献,惟不读祝, 乐止。太常卿西向立。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导 上至饮福位。光禄官捧福酒胙跪于上右。内赞奏“跪搢圭。”奏“饮福酒讫。”奏“受胙讫。”奏“出圭。”俯伏,兴、平身复 位。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典仪唱“送 神。”奏乐。奏“四拜。”传赞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 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恭诣泰坛。上退拜位 之东。典仪唱“望燎。奏乐。”捧祝帛馔官下坛。内赞奏“诣 望燎位。”内赞、对引官导上至燎所。燎奏礼毕。对引官 导上至帷幕、易服出。上回至殿参拜。
按《续文献通考》:“时尚书夏言又请,三献礼成之后,九 奏乐止之时,燎扬将举,赞者宜赞乐奏《云门》之舞。仍 先命儒臣檃括《云汉》诗词,别制《云门》一曲,使文舞士、 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仍于正乐之外神乐观增设 鼓吹数翻,选教武童百人,青衣执羽,绕坛周旋,歌《云 门》之曲。而舞曲凡九成。始奏乐,礼毕。”
嘉靖十七年,躬祷雨于崇雩坛。
按《明会典》:“嘉靖十七年,躬祷雨于崇雩坛。青服,用一 牛,以熟荐,具礼乐,不设配。”
神宗万历十三年步祷于雩坛
[编辑]按“《明会典》,万历十三年,上亲祷郊坛,却辇步行。其步 祷仪:一、前期一日,上具青服,以躬诣南郊祈祷。预告 于奉先殿,行礼如常仪。一、前期一日,太常寺进祝版。 上亲填御名讫,太常寺博士捧出,安舆亭内,抬至南 郊神库奉安。一、太常寺预设酒果、脯醢、香帛于圜丘, 牛一熟荐,设上拜位于坛壝正中。一、锦衣卫设随朝” 驾,不除道。一、《正祭》。是日免朝。昧爽,上具青服御皇极 门,太常寺官跪奏“请圣驾诣圜丘。”上起步行,护驾侍 卫并导驾侍班翰林、科道等官如常仪。百官各青衣 角带,恭候于大明门外,内阁、礼部、太常寺近前。其馀 文东武西,各照常朝班行序立。驾至,鱼贯前导,卑者 在前,崇者在后,缘道两旁离御路稍远。文武两班就 中又各自为对,至昭享门照前序立。候驾、监礼御史 等官如常仪。鸿胪寺仍委序班十馀员整肃班行,不 许喧哗越次。一、驾至昭享门,导引官导上至棂星门 外幕次少憩。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寺卿、少卿跪奏:“诣 坛位。”内赞对引官导上行。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 内赞奏:“就位。”上至拜位,典仪唱“迎神。”内赞奏“陞坛”,导 上至香案前。奏“跪。”奏“上香。”上三上香讫,奏“复位。”奏“四 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内赞奏“陞坛”, 导上至神御前。奏“献帛”讫,奏献爵。讫,奏“诣读祝位。”奏 “跪”,传赞百官皆跪。赞“读祝。”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 官同奏“复位。”典仪唱“行亚献礼。”内赞奏“陞坛”,导上至 神御前。奏“献爵。”讫。奏“复位。”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 献。典仪唱“送神。”内赞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读 祝官捧祝、捧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内赞奏“礼毕。”导引 官导上出,至幕次少憩。上还,仍诣奉先殿参谒如常 仪。
皇清
[编辑]国家遇有岁旱,则修雩祀。
皇上亲诣祈祷、或却辇步行。凡以勤民事而祈 天庥也。仪具于后
顺治十四年
[编辑]《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四月
上以亢旱、亲诣
圜丘祈祷雨泽《前期》。
上率王以下陪祀文武各官、致斋三日。不陪祀各官
免行送迎礼。令官民人等俱衣浅淡色服。禁屠宰。各衙门不理刑名。至期黎明、
上御青服诣坛。不设卤簿,不除道、不奏乐,不设 配位,不奠玉、不饮福受胙。内院官预撰祝文。礼部太
常寺官预设酒果香灯祝帛、并熟牛脯醢于
圜丘坛上、
上入昭亨左门。王以下、公以上随后入。文武各官分
翼排立。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 赞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典仪唱“迎。”
“帝神。”赞引官奏“陞坛。”
上诣
上帝香案前立。赞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司香官捧香盒跪进于
上《左》。
上举柱香上炉内又三上块香。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位立。赞引官奏“跪、叩、兴。”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
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典仪》
唱奠帛、行初献礼。赞引官奏“陞坛。”
上诣
上帝位前立。奏奠帛。捧帛官跪进于
上右。
上受帛、拱举授献帛官供于案上。奏献爵。捧爵官跪。
进于
上右。
上受爵。拱举授献爵官、供于案上正中。赞引官奏诣
读祝位读祝官于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起祝文,立于案左。
上诣读祝位立。赞引官奏“跪。”
上跪。传赞官赞“众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跪。
读毕捧祝文置于
上帝位前帛匣上、一跪三叩头、退。赞引官奏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赞引官奏
复位
上复位立。典仪唱“行亚献礼。”赞引官奏“陞坛。”
上诣
上帝位前立。奏“跪。”
上跪。捧爵官跪进于
上右奏“献爵。”
上受爵。拱举授献爵官、供于案左。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位立。典仪唱“行终献礼。”与亚献礼同。献爵官供
于案右
上复位立。典仪唱“送。”
帝神。赞引官奏跪、叩兴。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典仪
唱捧祝帛诣燎位
上转至拜位东旁立。捧祝帛官各至
上帝位前。一跪三叩头。捧起祝帛、送至燎位。
上复位立。赞引官奏“诣望燎位。”
上诣望燎位立。祝帛焚半。赞引官奏“礼毕。”
上乘舆回宫。是日、各遣官致祭于
地坛:
社稷坛、
神祇坛次。三日、以甘霖大霈、遣大官各一员于
天坛:
地坛:
社稷坛、行告谢礼
神祇坛、遣礼部堂官一员行礼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六月
上以亢旱日久、竭诚祈祷。不除道、不设卤簿。先期步
至
天坛。即于坛中斋宿三日。至期、子时致祭
上帝一应礼仪、俱与十四年同
康熙十年
[编辑]《大清会典》。康熙十年四月
上以亢阳不雨、躬诣
天坛祷祀。前期致斋三日。陪祀王以下各官、照常斋戒
前期一日
上御青服、陞
中和殿。阅祝文如常仪。至期、
上御青服诣坛致祭。供献行礼、俱与顺治十四年同。
以“甘霖沾足。行告谢各”
坛礼。亦与顺治十四年同。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覆准冬旱日久,行顺天府令。”
大兴、宛平二县。设坛于
真武庙传集僧道祈祷三日。
康熙十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七年题准令五城祈雨,各巡城御”
史率司坊官员设坛于“灵佑宫” ,俱行步祷。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题准礼部堂官分诣
真武庙
东岳庙
城隍庙
三官庙
关帝庙五处、同顺天府官、率领僧道熏坛一日、祈
祷三日斋戒禁例俱照前行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一年
谕、遣礼部堂官一员、同顺天府官、于
真武庙熏坛祈雪
凡祈雨。礼部题请行顺天府设坛于
真武庙又诣
东岳庙
城隍庙
三官庙
关帝庙四处行香祈祷三日。王以下各官、及民间
俱致斋。不理刑名,不宰牲。部院各官素服办事。闲散官素服、照常上
朝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
谕“祈祷雨泽、交与真人府法官、于灵佑宫设坛三日。”
又于黑龙庙设坛三日。俱札顺天府遵行。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三年。谕“令喇嘛僧道等祈雨。”礼部题准,交与理藩院,在城
北黄庙遵行其
“真武庙等五处。仍令本部堂官祈祷” 真人府法官,
另于“九莲宫设坛祈祷” ,斋戒禁例俱照前行。凡祈晴与祈雨同。
雩祀部汇考四
[编辑]《礼记》:
《月令》
[编辑]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 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
〈注〉阳气盛而常旱。山川百源,能兴云雨者也。众水始所出为百源,必先祭其本,乃雩。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谓为坛南郊之旁,雩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自鼗鞞至柷敔皆作,曰盛乐,凡他雩用歌舞而已。百辟卿士,古者上公,若勾龙、后稷之类也。《春秋传》曰:“龙见而雩。”雩之正当以四月。凡周之秋三月之中而旱,亦修雩礼以求雨,因著《正雩》。此月失之矣,天子雩上帝,诸侯以下雩上公,周冬及春夏虽旱,礼有祷无雩。〈疏〉正义曰:四月纯阳用事,故制礼,此月为雩,纵不旱亦为雩。雩音近吁。又《女巫职》云:“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歌哭。”则吁嗟之类。旱又是大灾,故须吁嗟求雨。注《春秋》者,以雩为远,谓远为百谷祈雨,非郑义也。雩祭天,当从阳位,五天总祭,不可偏在四方,故知在南郊也。春夏秋冬,共成岁功,不可偏,故雩五精之帝,以自外至者,无主不正,当以人帝配之。大皞配灵威仰,炎帝配赤熛怒,黄帝配含枢纽,少皞配白招拒,颛顼配汁光纪,故云“配以先帝”也。凡他雩,歌舞而已。正雩则非唯歌舞,兼有馀乐。雩之与祷所以异者,《考异邮》说云:“天子祷九州山川,诸侯祷封内,大夫祷所食邑。”又僖公三时不雨,帅群臣祷山川,以过自让。凡雩必先祷,故云“乃命百县,祈祀山川。”百源,始《大雩帝》是也。
《祭法》
[编辑]《雩宗》,祭水旱也。
〈注〉宗当为“禜。”雩禜,亦谓水旱坛也。雩之言吁嗟也。〈疏〉《正义》曰:禜亦营域也。为营域而祭之,故曰“雩禜”也。
雩祀部总论
[编辑]《春秋》四传。
桓公五年
[编辑]《春秋》:“秋,大雩。”
〈注〉《传例》曰:“书,不时也。”失龙见之时。
《左传》:“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 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
《公羊传》:“大雩者何?旱祭也。”
〈注〉雩旱请雨,祭名不解。大者,祭言大雩,大旱可知也。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之雩。不地者,常地也。
然则何以不言旱?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何以 书?“记灾也。”
《胡传》:“大雩者,雩于上帝用盛乐也。诸侯,雩于境内之 山川尔。鲁诸侯而郊禘、大雩欲悉书于策,则有不胜 书,故雩祭则因旱以书,而特谓之大,此皆国史所不 能与,君子以谓性命之文是也。明乎《春秋》所书郊禘、 大雩之义,则知圣人治国如指掌之说矣。”
襄公五年
[编辑]《春秋》:“秋,大雩。”
《左传》:“秋,大雩,旱也。”
〈注〉雩,夏祭,所以祈甘雨。若旱则又修其礼,故虽秋雩,非书过也。然经与“过雩”同文,是以传每释之曰“旱也。”雩而获雨,故书“雩”而不书旱。
定公元年
[编辑]《春秋》,九月,大雩。
〈注〉无传。过也。
《公羊传》:“九月,大雩。”
〈注〉定公得立尢,喜而“不恤民”之应。
《穀梁传》:“雩月,雩之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 也。秋大雩,雩之为非正,何也?”
〈注〉“冬,禾稼既成,犹雩”,则非礼可知。秋,禾稼始苗,嫌当须雨,故问也。
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雩月,雩之正也。月之为雩之正,何也?其时穷、人力尽,然后雩雩之正也。 何谓其时穷、人力尽?是月不雨,则无及矣;是年不艾, 则无食矣。是谓其时穷、人力尽也。雩之必待其时穷、 人力尽,何也?雩者为旱求者也。求者,请也。古之人重 请,何重乎请?人之所以为人者,让也;请道去让也,则 是舍其所以为人也,是以重之。焉请哉?请乎应上公。 古之神人有应上公者,通乎阴阳,君亲帅诸大夫道 之而以请焉。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 是以重之。
〈大全〉啖氏曰:“《公》《谷》言月雩正,秋冬大雩,皆非正也。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雩。”按:雩者以祈雨也,若待毛泽尽,人力竭,虽雨何救哉?盖传以日月为例,故有此分别。
论衡
[编辑]《明雩篇》
[编辑]变复之家,以久雨为湛,久旸为旱,早应亢阳,湛应沈 溺。或难曰:“夫一岁之中,十日者一雨,五日者一风。雨 颇留,湛之兆也。旸颇久,旱之渐也。湛之时,人君未必 沈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 而一湛一旱,时气也。”范蠡《计然》曰:“太岁在子,水毁金 穰,木饥火旱。”夫如是,水旱饥穰,有岁运也。岁直其运, 气当其世,变复之家指而名之。人君用其言,求过自 改,旸久自雨,雨久自旸,变复之家遂名其功。人君然 之,遂信其术。试使人君恬居安处,不求己过,天犹自 雨,雨犹自旸,旸济雨济之时,人君无事,变复之家犹 名其术。是则阴阳之气,以人为主,不说于天也。夫人 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春秋》鲁大雩旱, 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 解祸矣。此变复也。《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书》曰:“月 之从星,则以风雨。”然则风雨随月所离从也。房星四 表三道,日月之行,出入三道,出北则湛,出南则旱。或 言出北则旱,南则湛。案月为天下占,房为九州候,月 之南北,非独为鲁也。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有顷,天 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日月 复离毕。”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孔子不听。出,果无雨。 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 其阳,故不雨。”夫如是,鲁雨自以月离,岂以政哉?如审 以政令,月离于毕为雨占,天下共之。鲁雨,天下亦宜 皆雨。六国之时,政治不同,人君所行赏罚,异时必以 雨为应。政令月离六七毕星,然后足也。鲁缪公之时 岁旱,缪公问县子:“天旱不雨,寡人欲暴巫,奚如?县子 不听,欲徙市,奚如?”对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公薨,巷 市五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案县子之言,徙市得雨 也。案《诗》《书》之文,月离星得雨。日月之行,有常节度,肯 为徙市故离毕之阴乎?夫月毕,天下占,徙鲁之市,安 耐移月?月之行天,三十日而周,一月之中,一过毕星, 离阳则阳。假令徙市之感,能令月离毕阳,其时徙市 而得雨乎?夫如县子之言,未可用也。董仲舒求雨,申 《春秋》之义,设虚立祀,父不食于支庶,天不食于下地, 诸侯雩礼所祀,未知何神,如天神也?唯王者天乃歆。 诸侯及今长吏,天不享也。神不歆享,安耐得神?如云 雨者,气也。云雨之气,何用歆享?触石而出,肤寸而合, 不崇朝而遍雨天下,泰山也。泰山雨天下,小山雨国 邑。然则大雩所祭,岂祭山乎?假令审然而不得也。何 以效之?水异川而居,相高分寸,不决不流,不凿不合, 诚令人君祷祭水傍,能令高分寸之水流而合乎?见 在之水,相差无几,人君请之,终不耐行。况雨无形兆, 深藏高山,人君雩祭,安耐得之?夫雨水在天地之间, 犹夫泣涕在人形中也。或赍酒食,请于惠人之前,求 出其泣,惠人终不为之陨涕。夫泣不可请而出,雨安 可求而得?雍门子悲哭,孟尝为之流涕。苏秦、张“仪悲 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或者傥可为雍门之声, 出苏、张之说,以感天乎?天又耳目高远,音气不通,杞 梁之妻,又已悲哭,天不雨而城反崩。夫如是,竟当何 以致雨?雩祭之家,何用感天?案月出北道,离毕之阴, 希有不雨。由此言之,北道,毕星之所在也。北道星肯 为雩祭之故,下其雨乎?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之时, 鲁未必雩祭也。不祭,沛然自雨;不求,旷然自旸。夫如 是,天之旸雨,自有时也。一岁之中,旸雨连属。当其雨 也,谁求之者?当其旸也,谁止之者?人君听请,以安民 施恩,必非贤也。天至贤矣,时未当雨,伪请求之,故妄 下其雨,人君听请之类也。变复之家,不推类验之,空 张法术惑人君,或未当雨,而贤君求之而不得;或适 当自雨,恶君求之,遭遇其时。是使贤君受空责,而恶 君蒙虚名也。世称圣人纯而贤者駮?纯则行操无非, 无非则政治无失。然而世之圣君,莫有如尧、汤。尧遭 洪水,汤遭大旱,如谓政治所致。尧、汤,恶君也。如非政 治,是运气也。运气有时,安可请求?世之论者,犹谓尧 汤水旱。水旱者,时也,其小旱、湛,皆政也。假令审然,何 用致湛?审以政治之不修,所以失之,而从请求,安耐
复之?世审称尧汤水旱,天之运气,非政所致。夫天之运气,时当自然,虽雩祭请求,终无补益。而世又称汤以五过祷于桑林,时立得雨。夫言运气,则桑林之说 绌,称桑林,则运气之论消。世之说称者竟当何由?救 水旱之术审当何用?夫灾变大抵有二,有政治之灾, 有《无妄》之变。政治之灾,须耐求之,求之虽不耐得,而 惠愍恻隐之思,不得已之意也。慈父之于子,孝子之 于亲,知病不祀神,疾痛不和药,又知病之必不可治, 治之无益,然终不肯安坐待绝,犹卜筮求祟,召医和 药者,恻痛殷勤,冀有验也。既死气绝,不可如何,升屋 之危,以衣招复,悲恨思慕,冀其悟也。雩祭者之用心, 慈父孝子之用意也。《无妄》之灾,百民不知,必归于主, 为政治者,慰民之望,故亦必雩。问:政治之灾,《无妄》之 变,何以别之?曰:“德鄷政得,灾犹至”者,《无妄》也。德衰政 失,变应来者,政治也。夫政治则外雩而内改,以复其 亏;《无妄》则内守旧政,外修雩礼,以慰民心。故夫《无妄》 之气,历世时至,当固自一,不宜改政。何以验之?周公 为成王陈立政之言曰:“时则物有间之,自一话一言, 我则末维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周公立政,可谓得 矣。知非常之物,不赈不至,故敕成王自一话一言,政 事无非,毋敢变易。然则非常之变,无妄之气,间而至 也。水气间尧,旱气间汤,周宣以贤,遭遇久旱。建初、孟 季,北州连旱,牛死民乏,放流就贱。圣主宽明于上,百 官共职于下,太平之明时也。政无细非,旱犹有气间 之也。圣主知之,不改政行,转谷赈赡,损鄷济耗,斯见 之审,明所以救赴之者得宜也。鲁文公间岁大旱,臧 文仲曰:“修城郭,贬食省用”,务啬劝分,文仲知非政,故 徒修备,不改政治。变复之家,见变辄归于政,不揆政 之无非,见异惧惑,变易操行,以不宜改而变,祗取灾 焉。何以言必当雩也?曰:《春秋》大雩,传家在宣,《公羊》《谷 梁》无讥之文,当雩明矣。曾晳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 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 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 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 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 歌咏而祭也。论说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 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 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春秋左氏传》曰:“启蛰 而雩。”又曰:“龙见而雩。”启蛰、龙见,皆二月也。春二月雩, 秋八月亦雩。春祈谷雨,秋祈谷实。当今灵星,秋之雩 也。春雩废,秋雩在。故灵星之祀,岁雩祭也。孔子曰:“吾 与点也善。”点之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故与之也。使 雩失正,点欲为之,孔子宜非不当与也。樊迟从游,感 雩而问,刺鲁不能崇德而徒雩也。夫雩古而有之,故 《礼》曰:“雩祭,祭水旱也。”故有雩礼,故孔子不讥,而仲舒 申之。夫如是,雩祭祀礼也。雩祭得礼,则大水鼓用牲 于社,亦古礼也。得礼无非当雩一也。礼祭也,社报生 万物之功。土地广远,难得辨祭,故立社为位,主心事 之。为水旱者,阴阳之气也。满六合,难得尽祀,故修坛 设位,敬恭祈求,效事社之义,复灾变之道也。推生事 死,推人事鬼,阴阳精气,倘如生人,能饮食乎?故共馨 香,奉进旨嘉,区区惓惓,冀见荅享。推祭社言之,当雩 二也。岁气调和,灾害不生,尚犹而雩,今有灵星,古昔 之礼也。况岁气有变,水旱不时,人君之惧,必痛甚矣。 虽有灵星之祀,犹复雩恐前不备彤绎之义也。冀复 灾变之亏,获鄷穰之报,三也。《礼》之心悃愊,乐之意欢 忻,悃愊以玉帛效心,欢忻以锺鼓验意,雩祭请祈人 君精诚也。精诚在内,无以效外,故雩祀尽己,惶惧关 纳精心于雩祀之前,玉帛锺鼓之义,四也。臣得罪于 君,子获过于父,比自改更,且当谢罪,惶惧于旱,如政 治所致,臣子得罪获过之类也。默改政治,潜易操行, 不彰于外,天怒不释,故必雩祭。惶惧之义五也。汉立 博士之官,师弟子相诃难,欲极道之深,形是非之理 也。不出横难,不得从说,不发苦诘,不闻甘对。导才低 仰,欲求裨也;砥石劘厉,欲求铦也。推《春秋》之义,求雩 祭之说,实孔子之心。“考仲舒之意,孔子既殁,仲舒已 死,世之论者,孰当复问?唯若孔子之徒,仲舒之党,为 能说之。”
陈祥道礼书
[编辑]《论雩祀》
[编辑]《春秋》书雩二十有一,皆在七月以后。《左氏》曰:“龙见而 雩,过则书。”盖龙见建巳之月,而建巳乃阳充之时,阴 气所以难达也,故雩祀作焉。过此而后雩,此《春秋》所 以讥也。大雩,礼之盛也,犹所谓大旅、大飨。赵氏谓“雩 称大国遍雩”,误矣。《诗序》曰:“夏祈谷于上帝。”《月令》曰:“大 雩帝”,则雩祀昊天上帝及五帝也。郑氏谓:“雩祀五精 之帝。”然《周礼》称上帝与五帝不同,则上帝非止五帝 也。《月令》曰:“令百县雩祀百辟卿士。”则百辟卿士之祭 亦曰雩也。郑氏曰:“天子雩上帝,诸侯雩上公。”然《周礼 小祝》“小祭祀,逆风雨,宁风旱”,则百辟亦天子所祀也。 《祭法》有雩禜之坛。春秋之时,鲁以南门为雩门,先儒皆以鲁之舞雩在城南。郑氏曰:“雩为坛于南郊之旁。” 其说盖有所受也。古者雩敛在稻,人雩,乐以皇,舞以 女巫,皇与女阴也,则舞所以达阳中之阴而已。董仲 舒祈雨之术,闭南门,纵北门,盖亦古者达阴之意也。 然则雩祀上帝必升烟,后世乃谓用火不可以祈水 而为坎;以瘗就阳,不可以求阴,而移坛于东雩,必自 郊徂宫。后世或祈山林川泽群庙百辟卿士,然后及 于上帝。雩乐以舞为盛,后世或选善讴者歌诗而已, 皆非古也。
大学衍义补
[编辑]《祭告祷祈之礼》
[编辑]《周礼·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臣按:鲁僖公亦以巫尫舞,雩不得雨,欲焚之,则是自古祈雨以巫,其来久矣。
《春秋》:“桓公五年,大雩。”
《左传》曰:“龙见而雩。”
杨复曰:“《春秋》书雩二十有一,因旱而雩也。龙见而雩,乃建巳之月,万物始盛,待雨而长,于此时而雩,与为百谷祈膏雨于启蛰之郊其意同,皆是圣人为民之心切远也 。” 吴澂曰:“《左氏》谓‘龙见而雩,过则书。龙见者,孟夏建巳之月,雩者过时故书。鲁有舞雩坛,盖祀帝于坛如郊焉,而用盛乐歌舞于坛上,故名其坛为舞雩’” ,而日亦如郊之用辛也。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 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 以祈谷实。”
季秋之月,大飨帝。
方悫曰:“雩所以祈也,飨所以报也。祈必以仲夏者,以阴生于午而物成之始也,所以祈物之成而已。报必于季秋者,以阳穷于戌而岁功之终也,所以报岁之功而已。”
《祭法》:“雩宗,祭水旱也。”
《通典》:“建巳月,雩五方上帝,名曰雩禜于南郊之旁,命 乐正习盛乐,舞皇舞。”
臣按:雩之为祭,盖天子于郊天之外别为坛以祈雨者也,当夫孟夏之月万物将成之际,斯时也必资雨泽以膏润之,然后秋成可望焉。故三代盛时,当夫龙“见之月而有大雩之祭,备盛乐、集群巫,八音之声迭奏,歌呼之声不绝,或舞而擗踊、或嘘而叹息,盖以斯民穷苦之状、灾伤之情上达于天听,庶其或有所闻,垂闵念之仁,而为降雨泽,以甦民困耳。” 后世此礼不传,而在位者遇有旱暵之灾,虑斯民之无告,往往假异端之术为祈祷之事,令方士用符咒指斥怒骂,甚至杀害物命,耗蠹民财,冒天之功,以希爵赏。呜呼!上帝之灵不以诚感,而以法术劫制之,可乎?臣请于郊兆之旁,择地以为雩坛,命礼官参酌古今雩祭之礼。每岁孟夏以后、及遇有水旱、举行之。痛革异端之邪术、以复古人之盛礼。庶几上感天心、以致雨旸之时。若
荆川稗编
[编辑]《评雩禜》
[编辑]《祭法》,“雩禜祭水旱。”汉儒谓:“雩者吁嗟,禜者营域,若雩 禜兼祭水旱也。”又按《司巫》:“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女巫 旱暵则舞雩。”是雩祭旱也。“鬯人禜门用瓢赍。”注引鲁 庄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门。”是禜祭水也。自秦 变古,雩禜礼废。汉武帝元封六年,旱,女子、巫、丈夫不 入市。昭帝始元六年,旱,雩禁举火。故雩以祈雨用皂 衣,禜以祈晴用朱衣。雩则闭阳而求诸阴,禜则闭阴 而求诸阳。后汉行雩礼,衣皂。晋穆帝采《后汉礼》,舞童 皆皂服,持羽翳,歌《云汉》之诗。齐梁至隋,皆歌《云汉》诗。 梁武帝以雩坛不当在南郊正阳之方,移之东郊。又 谓:“雩祭燔燎,以火祈水”,于理为乖。改“燎”为“瘗。”议郎朱 异谓“《云汉》诗有瘗无燎也。”大同五年,又定祈雨七事: 一理冤狱及失职者,二赈鳏寡孤独,三省徭役,四举 贤,五黜贪,六恤怨旷,七减膳。舞童皂服,为八列,各执 羽翳,每列歌《云汉》一章。后魏武成帝和平元年雩旱, 选伎工端洁善讴者,歌《云汉》,每列一章。古人救旱之 法,自七事外,若徙市禁屠,断扇官府,露坐听政,皆可 举行。近世祈雨,不知以阴求阴,既不反求七事,专以 僧道法师符醮,炳香烧烛,燔符燎楮,只助其热。不知 古人救旱,必用女巫,今用僧道法师。若果术行精至, 亦亢阳之人,非所以求雨。后世贵僧道而贱巫。古无 僧道法师,今为人祈祷,是亦巫尔。若郡邑急于救旱, 不得女巫,或用女冠比丘尼,以阴求阴也。余之为《瑟 谱》也,亡意为世用,则拟歌《载芟》于春社,歌《良耜》于秋 社,歌《云汉》,于雩旱祈雨,多在六月。以林锺商谱首章, 以林锺羽谱后七章。此诗诚古人雩祭所歌,然其谱 须于咏叹之声,寓歌哭之意,易招怪吠。自念志与时 违,不敢附于谱中,今未必能信用《云汉》之诗。惟以阴 求阴,则救旱请雨者所宜急。若禜门,则雨“中闭南门, 用甘瓠二,去蒂,刳其中,一以奉盛,一以奉体,朱衣伐鼓于门,祭毕开门,屡获开霁。”此亦古礼之有验而可 行于后世者。自舜禋六宗,已有雩禜,古人救水旱者 在此。而流俗慢之甚者,科率富民以为斋醮,官买香 烛,迎送土偶,扰遍坊市,何以救水旱乎?
雩祀部艺文〈诗〉
[编辑]《雩祭歌》齐·谢朓
[编辑]“清明畅”,礼乐新。候龙景,练贞辰。
阳律亢,阴晷伏,耗下土荐穜稑。
宸仪警王度干嗟云汉望昊天。
张盛乐,奏云儛。集五精,延帝祖。 雩有讽,禜有秩。膋鬯芬,圭瓒瑟。
灵之来,帝阍开。车煜燿吹徘徊。
“停龙轙”,遍观此。冻雨飞,祥云靡。
坛可临,奠可歆。对甿社,鉴皇心。
《前题》隋·牛弘
[编辑]未明启候时载阳,肃若旧典延五方。嘉荐以陈盛乐 奏。气序和平资灵祐。公田既雨私亦濡,民殷俗富政 化敷。
《雩祭乐章》唐·褚亮
[编辑]朱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享,群生展敬。礼备《怀柔》, 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协庆。
绀筵分彩,瑶图吐绚。凤管晨凝,云歌晓啭。肃事𬞟藻, 虔申桂奠。百谷斯登,万箱攸荐。
凤曲登调令序,龙雩集,汛祥风。彩𣄚云回昭睿德,朱 干电石表神功。
《雩祭乐章》明·会典
[编辑]于穆上帝,爰处瑶宫。咨尔黎庶,覆悯曷穷。旗幢戾止, 委蛇云龙。霖泽斯溥,万宝有终。〈迎神〉
神之格思,奠兹文𫄸。盛乐斯举,香气氤氲。精禋《孔熯》, 彻于紫冥。恳祈膏泽,渥我嘉生。〈奠帛〉
百川委润,名山出云。愆旸孔炽,膏泽斯屯。祈年于天, 载牲于俎。神之格思,报以甘雨。〈进俎〉
有严崇祀,日吉辰良。酌彼罍洗,椒馨苾香。元功溥济, 时雨时旸。惟神是听,绥以多穰。〈初献〉
皇皇禋祀,孔惠孔明。瞻仰来歆,拜首钦承。有醴惟醽, 有酒惟清。《云韶》侑献,肃雝和鸣。圣灵有赫,鉴享精诚。 〈亚献〉
灵承无斁,骏奔有容。嘉玉以陈,酌鬯以供。礼三再称, 诚一以从。备物致志,申荐弥恭。神昭景贶,佑我耕农。 〈终献〉
有赫旱熯,民劳瘁斯。于牲于醴,载舞载诗。礼成三献, 敬彻不迟。神之听之,雨我公私。〈微馔〉
爰迪寅清,昭事颢穹。仰祈甘雨,惠我三农。既歆既格, 言归太空。式霑下土,万方其同。〈送神〉
赤龙旋驭,礼洽乐成。燔燎既举,昭假精禋。维帝降康, 雨施云行。登我黍稌,溥受厥明。〈望燎〉
景龙精兮时见,测鹑纬兮宵悬。肆广乐兮铿鍧,列皇 舞兮蹁蹮。祈方社兮不莫,荐圭璧兮孔虔。需密云兮 六漠,霈甘澍兮九元。慰我农兮既渥,锡明昭兮有年。 〈祭毕道童群歌之〉
《雩祷诗》徐应聘
[编辑]“东皇方按序,灵雨尚愆期。原亩希霑泽,郊坛愿祝釐。” 明禋牲自洁,斋戒德仍持。六事勤修省,三农免怨咨。 气蒸看远峤,苍润应佳时。会见甘霖足,和风拂帝墀。
雩祀部纪事
[编辑]《吕氏春秋》:“昔者殷汤克夏,王天下,五年不雨,乃以身 祷于桑林。于是剪其发,割其爪,自以为牺牲,用祈福 于上帝。雨大至,人皆悦之。”
《说苑》:汤之时,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 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 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 极也?”盖辞未已而天大雨。
齐大旱,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 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祀灵 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祀此无益也。夫灵 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 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景公曰:“不然,吾欲祀河 伯可乎?”晏子曰:“不可,祀此无益也。夫河伯以水为国, 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 将灭矣。彼独不用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 何?”晏子曰:“今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 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树。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惟有德也。” 《新序》:“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祀乃 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 必使吾以人祀乃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 雨。
《檀弓》:“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 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 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 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 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 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后汉书锺离意传》:“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诣 阙免冠上疏。帝策诏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 履勿谢。比上天降旱,密云数会,朕戚然惭惧,思获嘉 应,故分布祷请,窥候风云,北祈明堂,南设雩场。今又 敕大匠止作诸宫,减省不急,庶消灾谴’。”诏因谢,公卿 百寮。遂应时澍雨焉。
《隋书源师传》:“师字践言,河南雒阳人也。父文宗,有重 名于齐,开皇初,终于莒州刺史。师早有声望,起家司 空府参军事,稍迁尚书左外兵郎中,又摄祠部。后属 孟夏,以龙见请雩,时高阿那肱为相,谓真龙出见,大 惊喜,问龙所在,师整容报曰:‘此是龙星初见,依礼当 雩祭郊坛,非谓真龙别有所降’。阿那肱忿然作色曰: ‘何乃干知星宿’!”祭竟不行。师出而窃叹曰:“国家大事, 在祀与戎,礼既废也,何能久乎?齐亡无日矣!”
《唐书马璘传》:永泰初,检校工部尚书,北庭行营、邠宁 节度使。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璘曰:“旱由政 不修。”即命撤之。明日雨,是岁大穰。
《黎干传》:大历八年,复召为京兆尹。时大旱,干造土龙, 自与巫觋对舞,弥月不应。又祷孔子庙,帝笑曰:“丘之 祷久矣。”使毁土龙,帝减膳节用,既而霔雨。
雩祀部杂录
[编辑]《山海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凶犁土丘,应龙处南 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 之状,乃得大雨。郭璞曰:“今云土龙,幸此气应,则自然 冥感,非人所能。”
《春秋繁露》:“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天地 之所为,阴阳之所起。或请焉,或怒焉,何如也?”曰:“大旱, 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厌卑也,固其义也。虽太甚,拜 请之而已,敢有加也?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 胜尊也。故贱陵贵者逆节。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胁 之,为其不义。此亦《春秋》之不畏强御也。变天地之位”, 正阴阳之序,贞行其道,而不忌其难,义之至也。 《韩诗外传》雩而雨者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 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夫日月之薄蚀,怪 星之昼见,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有也。上明政平, 是虽并至,无伤也。上暗政险,是虽无一,无益也。夫万 物之有灾,人妖最可畏也。曰:何谓人妖?曰:“枯耕伤稼, 枯耘伤田,政险失民,田秽稼恶,籴贵民饥,道有死人, 寇贼并起,上下乖离,邻人相暴,对门相盗,礼义不循, 是谓人妖。”
《文献通考》:汉世未尝举雩祀。《通典》谓汉承秦灭学,雩 礼废,而《汉旧仪》以为有雩坛,且指龟山、沂水以言其 所,即《论语》言曾点、樊迟所游之地。盖鲁国祀天之所, 去汉都甚远,非国城南郊之外也。然汉人举祀事,大 概多即前代旧祀之地。如雍五畤祀上帝,则因秦所 建。其他如作明堂,奉高旁,祀后土汾阴之类,皆以为 古者常于其地祠祭,然则岂鲁沂水之雩坛旧址尚 存,汉曾就其地立坛举祀耶?
《续文献通考》:“嘉靖建崇雩坛,礼三献,乐九奏,可谓和 敬备而精诚达矣。”夏公复奏此意,以云门者,取云气 出于天而致雨也。或曰:格天在诚,礼数则渎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