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266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六十六卷 |
第二百六十六卷目录
朝贺部汇考十
宋三〈神宗熙宁七则 元丰七则 哲宗元祐八则 绍圣一则 元符三则 徽宗建
中靖国一则 崇宁一则 大观三则 政和三则 重和一则 宣和二则 钦宗靖康一
则〉
礼仪典第二百六十六卷
朝贺部汇考十
[编辑]宋三
[编辑]神宗熙宁元年群臣上寿于紫宸殿诏宰相遵旧制奏事春秋分以辰正授外任者许转讫朝辞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元年夏四月辛亥,同天节,群 臣及辽使初上寿于紫宸殿。 按《礼志》,神宗即位,御 史中丞王陶以《皇祐编敕》宰臣押班仪制移中书,谓 “天子新即位,大臣不应隳废朝仪。”不报。旧制,祖宗以 来,日御垂拱殿,待制诸司使以上俱赴,而百官班文 德殿曰常朝,五日皆入,曰起居。平时宰相垂拱殿奏 事毕,赴文德殿押班。或日昃未退,则阁门传宣放班, 多不复赴。王陶以韩琦、曾公亮违故事不押班为不 恭,劾之。琦、公亮上表待罪,且言:“唐及《五代会要》,月九 开延英,则馀日宰相当押正衙班。及延英对日,未御 内,殿前传宣放班,则宰相不押正衙班明矣。自祖宗 继日临朝,宰相奏事,至祥符初,始诏循故事,押文德 班以妨职,浸废乃至今日。请下太常礼院详定。”陶坐 绌司马光代为中丞,请令宰相遵国朝旧制押班,不 须详定。寻诏宰相春分、辰初、秋分、辰正、垂拱殿未退, 听勿赴文德殿,令御史台放班。光又言:“垂拱奏事毕, 春分以后鲜有不过辰初,秋分以后鲜有不过辰正。 然则自今宰臣常不至文德殿,押班请春分辰正,秋 分已初,奏事未毕,即如今诏,庶几此礼不至遂废。”迺 诏“春、秋分率以辰、正。”〈又〉熙宁初,阁门言:“旧制,中书省、 枢密院奏事退,再引三班。假日,则两班或再御后殿, 引对多及午刻。遇开经筵,即至申末,恐久劳圣躬。请 遇经筵日,自二府奏事外,止引一班,或有急奏及言 事官请对,即取旨,俟罢经筵日仍旧。”又言:“假日御崇 政殿,每遇辰时,则隔班过延和殿再引,不待进食。至 已刻,隔班取旨,尚许引对。请自今隔班过延和殿,俟 已进食再引,遇寒暑大风雨雪,即令次日引对。”诏:自 今授外任者,许令转对讫朝辞。监察御史里行张戬、 程颢言:“每欲奏事,必俟朝旨,或朝政有阙及闻外事, 而机速后时,则已无所及。况往复俟报,必由中书,万 一事干政府,则或致阻格。请依谏官例,牒阁门求对, 或有急奏,即许越次登对,庶几遇事入告,无忧失时。” 又以编修阁门仪制所言:“三衙有急奏,许于后殿登 对。若别有奏陈,则报阁门如常制。或假日御崇政殿, 则于已得旨对班后续引,且许两制以上同班奏事。” 按《文献通考》,熙宁元年,诏自今授外任者,许令转讫 朝辞。
按陈随隐《上寿拜舞记》:“紫宸殿上寿,三十,三拜,三舞 蹈。初面西立。阁门进班,齐牌,上升座,鸣鞭,禁卫起居, 移班,北面躬身,听赞,两拜,起直身,搢笏,三舞蹈,跪左 膝,三叩头,出笏,就一拜,又两拜,躬身。俟班首奏圣躬 万福,再听赞拜,两拜,移班如初。殿中监升殿,诣酒尊 所。教坊起居,殿侍进御茶床,又北面躬身,听赞拜,两” 拜,直身立。上公升殿注酒,诣御座前,躬进,俛伏致词, 并躬身;俟上公降阶,复位,听赞拜、两拜,起,躬身;俟枢 密宣答,听赞拜、两拜,移班如初。上公升殿,立御座东, 乐作,上饮毕,上公受盏,降阶复位,北面躬身,听赞拜、 两拜,舞蹈如初。不该,赴座官先退,赴座官躬身听枢 密诣折槛东宣答讫,听赞拜、两拜,升阶立席后。俟进 酒乐作,上饮毕,舍人赞“各赐酒”,躬身听赞拜,两拜,起, 赞各就坐,立如故。复赞乃坐。酒行,先上公,次百官,搢 笏执盏,立席后,躬身饮讫,听赞拜,两拜,复坐。食至,搢 笏,执碟,出笏,再进酒,如上礼三行,舍人曰“可起”,立席 后。俟上公御座前,俛伏,跪奏,复位,降阶,北面,听赞拜, 两拜,舞蹈如初。鸣鞭卷班。凡正旦朝贺,一十九拜,三 舞蹈。初面西立。上升座,阁门起居,班首以下躬身,北 面;俟舍人宣名讫,听赞拜,两拜、舞蹈如前礼,躬身,俟 班首奏圣躬万福,听赞拜,两拜,起,直身立。俟枢密升 殿,班首出班,俛伏致词,并躬身;俟班首复位,听赞拜, 两拜,舞蹈如初,起,躬身;俟枢密承旨诣折槛东称有 制,两拜,起,躬身。俟枢密宣答讫,听赞拜、两拜、舞蹈如 初。凡冬至朝贺,一十三拜一舞蹈。初百官面西立,仪 仗以下起居,知阁次之。次读奏。自舍人宣班首以下 起居称贺,北面躬身,听赞拜,两拜起,舞蹈如初。起、躬 身。俟班首奏圣躬万福,听赞拜、两拜,起,直身立。俟枢 密升殿,班首致词,宣答如正旦礼。凡朔望起居,九拜 一舞蹈。初读奏自知阁御带行门以下,常起居,殿中侍御史大起居,七拜。百官躬身听。舍人宣班首名,北 面听赞拜,两拜,舞蹈如初。不候赞,两拜,班首不离位。 奏“圣躬万福”,躬身听赞拜,两拜起,躬身听赞,各祗候 卷班。凡上殿轮对,初面西立,舍人引北面躬身,听赞 拜声绝,两拜起,躬身听赞祗候,直身立。引稍前两步, 再躬身听赞拜,两拜,起躬身听赞祗候,面西立。俟三 省奏事退,引升殿,立东南角。舍人前奏御位姓名、上 殿因依,引赴御座左,侧身立,搢笏当殿,未出笏,又手 及横执札子,为失仪。如有宣谕,即口奏云:“臣官不该 殿上拜,容臣奏事毕,下殿谢恩。”奏事毕,依旧路下殿, 北面,不候赞两拜,随班。凡谢恩,初面西立,舍人奏姓 名,引北面,赞拜,两拜,出殿致词,归位,赞两拜,舞蹈听。 赞祗候,退。凡朝辞,面西立,舍人奏姓名,引北面,赞两 拜,不出班,奏“圣躬万福”,又赞两拜,出班致词,复位,又 赞两拜,赞好去。如有赐物,宣有敕,即搢笏,舞蹈三拜。 凡赐茶,引北面躬身,奏“圣躬万福”,赞两拜,赞就坐。升 殿。立席后。再赞乃坐。茶至搢笏、出笏降阶。赞两拜。赞 祗候退。
熙宁二年,诏定辽使班位,并大学士遇坐朝不升殿 侍立及臣僚上马之制。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二年四月壬寅,辽遣耶律昌 等来贺同天节。 按《礼志》:熙宁二年四月,国信所言, “大辽贺同天节,左番使耶律奭赴文德殿拜表,言南 使到北朝,缀翰林学士班,今来却在节度使之下,馆 伴者谕之,始就班。”时下御史台阁门同详定,奏称人 使不知本朝翰林学士班自在节度使之下,如遇合 班,“即节度使在翰林学士之西,差前别为一班立,俱 不相压。欲且依久来仪制体例。”诏依所定。是月,编修 《阁门仪制》所言:“庆历中,改文明殿学士为观文殿学 士,又置大学士。按文明殿即今文德殿,乃正衙前殿 也。后唐始置学士,序位枢密副使之下,每遇紫宸殿 坐朝,则升殿侍立。盖文德、紫宸通谓之‘前殿,故学士 侍立为宜。其观文殿深在禁中,乃与资政、端明殿相 类,而资政、端明学士并不侍立。窃详庆历所改职名, 虽用旧之班著,而殿之次序,与旧义理不同。其观文 殿大学士,自今遇紫宸殿坐朝,请更不升殿侍立’。”从 之。〈又〉御史台、太常礼院详定臣僚御路上马之制。“近 上臣僚及北使到阙,并于御路上行马。中书、枢密院 执政官、宣徽院御史中丞、知杂御史、左右金吾摄事 官,清道者导从呵止依旧式。其三司副使以上亦许 出节。正任观察使以上与合出节臣僚,并许自宣德 门外至天汉桥北御路上行马。如从驾出入,及宗室、 内庭诸宫院车骑,并不在此限。”御史台又言:“旧制,百 官台参辞谢臣僚,于朝堂先赴三院御史幕次,又赴 中丞幕次,得以体按老疾。今止于御史厅一员对拜, 不惟有失旧仪,兼恐不能公共参验。请如旧制,朝堂 拜揖,遇放常朝,即诣御史台。”已而诏:宰臣、亲王、使相、 两府、宣徽使,遇入枢密院门,许至从南第“二门外上 下马。”又诏:宰臣上马,枢密院次之,诸司又次之,左、右 丞上下马处并同。两省侍郎、御史台言:“左丞蒲宗孟、 右丞王安礼、贺仆射上尚书省,于都堂下马。按左、右 丞上下马于本厅,请付有司推治。”安礼争论上前,以 为今日置左、右丞为执政官,不应有厚薄。左、右丞于 都堂上下马自此始。寻诏执政官退朝上马,宰臣于 枢密院,馀于隔门外都堂聚议。退,左丞于门下侍郎 厅,右丞于中书侍郎厅,品官诣尚书省上下马依杂 压。大中大夫以上就第一贮廊,监察御史以上就过 道,诸六曹尚书、侍郎即大中,大夫,以上就本厅,监察 御史以上就客位,馀并过道门外。
熙宁三年,以旱,罢“同天节上寿并《入阁仪》。”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三年夏四月丙寅,辽遣耶律 宽来贺同天节。五月壬子,罢入阁仪 按《礼志》:熙宁 三年,以大旱罢同天节上寿,群臣赴东上阁门表贺。 中书门下言:“同天节上寿班,自今枢密使副、宣徽三 司使、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共作一班,进酒 一盏。亲王、宗室使相至观察、驸马管军观察使以上, 皆”赴紫宸殿,依本班序立。上寿更不赴垂拱殿。盖以 管军观察使以上及亲王、驸马,并于垂拱殿,以官序 高下各班进酒毕而日晏,外朝有班者仍诣紫宸殿。 议者以为近渎,改焉。而诏袒免以上宗妇,听班贺于 禁中。〈又〉入阁仪。仁宗从知制诰李淑议,仍读时令,诏 礼官详定仪注,以言者谓未合于礼而罢。熙宁三年, 知制诰宋敏求等言:“奉诏重修定《阁门仪制》,内文德 殿入阁仪。按今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 殿也。然祖宗亲朝,皆尝御文德殿入阁。唐制,常设仗 卫于宣政殿,或遇上坐紫宸,即唤仗入阁,如此则当 御紫宸殿入阁,方合旧典。”翰林学士王珪等议:“按入 阁者,乃唐旧日紫宸殿受常朝之仪也。唐紫宸与今 同,宣政殿即今文德殿。唐制,天子坐朝,必立仗于正 衙,若止御紫宸,即唤正衙仗自宣政殿东西阁门入,
故为入阁。五代以来,遂废正衙立仗之制。今阁门所载入阁仪者,止是唐常朝之仪,非盛礼也。”自是入阁之礼遂罢。
熙宁四年春正月丁亥朔,不视朝。甲寅,定文德殿朔 望视朝仪。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宋敏求又言。本朝 惟入阁乃御文德殿视朝。今既不用入阁仪。即文德 遂阙视朝之礼。请下两制及太常礼院。约唐制御宣 政殿。裁定朔望御文德殿仪。以备正衙视朝之制。学 士韩维等以入阁图增损裁定。上仪曰:“朔日不值假。 前五日阁门移诸司排办。前一日有司供帐文德殿。 其”日,金吾将军常服押本卫仗,判殿中省官押细仗, 先入殿庭,东西对列,文武官东西序立,诸军将校分 入北向立。朝堂引赞官引弹奏御史二员入殿门踏 道,当下殿北向立。次催文武班分入,并东西相向立。 诸军将校即于殿庭北向立班。皇帝服靴袍御垂拱 殿,鸣鞭。内侍、阁门管军依朔望常例起居。次引枢密、 宣徽、三司使副、枢密直学士、内客省使以下至医官 待诏及修起居注官二员并大起居,诸司使以下退 排立。帝辇至文德殿后,阁门奏班齐。帝出殿上,索扉 升榻,鸣鞭扇开卷帘。仪鸾使焚香,喝:“文武官就位,四 拜起居。”鸡人唱时,舍人于弹奏御史班前西向喝:“大 起居。”御史由文武班后至对立位次引左右金吾将 军合班于宣制石南。大起居班首出班躬奏:“军国内 外平安”,归位再拜,各归东西押仗位。《通喝》舍人于宣 制石南北向对立,舍人退于西阶次揖宰臣、亲王以 下躬奏文武百僚宰臣某姓名以下起居,分引群臣 以下横行,诸军将校仍旧立。阁门使喝:“大起居。”舍人 引宰臣至仪石北,俛伏跪,致词祝月讫。其词云:“文武 百僚宰臣金御臣某姓名等言:孟春之吉,伏惟皇帝 陛下膺受时祉,与天无穷。臣等无任欢呼忭蹈之至。” 归位,五拜。阁门使揖中书由东阶升殿,枢密使带平 章事以上由西阶升殿侍立。给事中一员归左省位 立,转对官立于给事中之南。
如罢转对官,每遇御史台前期牒请文官二员,并依转对官例,先于阁门投《进奏状》。
吏部侍郎及刑法官立于转对官南,兵部侍郎于右 省班南,与吏部侍郎东南相向立,搢笏,各出班籍置 笏上。
吏部、兵部侍郎,以知审刑官、东西院官充。刑法官以知审刑、大理寺官充。
亲王、使相以下分班出,引转对官于《宣制》石南,宣徽 使殿上承旨,宣答如仪。次吏部、兵部侍郎及刑法官 对揖出。次弹奏御史无弹奏,对揖出。如有弹奏,并如 仪。引给事中至宣制石南,揖躬奏。殿中无事,喝祗候, 揖西出。次引修起居注官,次引排立供奉官以下各 合班于宣制石南,躬喝“祗候”,揖分班出,喝“文武官等” 门外祗候。出索扇垂帘,皇帝降坐,鸣鞭。舍人当殿承 旨放仗。四色官靴,急趋至宣制石南,称:“奉敕放仗。” 金吾将军并判殿中省官对拜讫,随仗出。亲王、使相、 节度使至刺史、学士、台省官、诸军将校等,并序班朝 堂,谢赐茶酒。帝复御垂拱殿,中书、枢密及请对官奏 事,不引见、谢辞,班后殿坐,临时取旨。其日遇有德音、 制书、御札,仍候退御垂拱殿坐,制箱出外。应正衙见、 谢、辞文武臣僚,并依御史台仪制。唤班依序分入于 文武班后,以北为首,分东西相向,重行异位,依见辞 谢班序位。馀押班臣僚于班稍前押班,候刑法官对 揖出,分引近前揖躬。舍人当殿宣班,引转对班见、谢、 辞并如紫宸仪。枢密使不带平章事,参知政事至同 签书枢密院事,宣徽使并立于宣制石稍北。宰臣、亲 王、枢密使带平章事、使相系押班者,立于仪石南,馀 官并立于宣制石南。如合通唤,阁门使引,并如仪。赞 喝讫,系中书、枢密,并揖升殿辞谢,揖西出。其合问“圣 体”者,并如仪。馀官分班出。
弹奏御史候见、谢、辞班绝,对揖出。其朝见如《谢都城门外御筵》及召赴阙、《谢茶药抚问》之类,不可合班者,各依别班。中谢、对赐酒食等并门赐。其系正衙见,门谢、辞,亦门外唱放。
“应正衙见、谢、辞臣僚,前一日于阁门投诣正衙榜子, 阁门上奏目,又投正衙状于御史台、四方馆。应朔日 或得旨罢文德殿视朝,止御紫宸殿起居。其已上奏 目、正衙见、谢、辞班并放免,依官品随赴紫宸殿引,或 值改依常朝。文德殿自有百官班日,并如旧仪。应外 国蕃客见、辞,候唤班先引赴殿庭东,依本国职次重 行异位立。候见辞谢班绝,西向躬。”舍人当殿通班转 于宣制石南,北向立,赞喝如仪,西出。其酒食分物并 门赐。如有进奉,候弹奏。御史出,进奉入。
惟御马及担床自殿西偏门入,东偏门出。其进奉出入文武官起居舍人通“某国进奉。” 宣徽使喝“进奉出。” 节次如《紫宸仪》。
候进奉出,给事中奏:“殿中无事”,出其后殿。再坐,合引 出者从别仪。其日赐茶酒,宰臣、枢密于阁子,亲王于本厅,使相、宣徽使、两省官、待制、三司副使、文武百官、 皇亲使相以下至率府副率及四厢都指挥使以下 至副都头,并于朝堂。如朝堂位次不足,即于朝堂门 外设次。管军节度使至四厢都指挥使,节度使、两使 “留后至刺史,并于客省厅。”诏从所定。
熙宁六年正月,更定合班及正衙内殿朝仪。十月,以 复熙、河等州,御紫宸殿受贺。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六年冬十月辛巳,以复熙、河、 洮、岷、叠、宕等州,御紫宸殿,受群臣贺,解所服玉带,赐 安石。 按《礼志》:熙宁六年正月,西上阁门副使张诚 一言,“垂拱殿常朝,先内侍唱内侍都知以下至宿卫 行门,计一十八班。起居后,通事舍人引宰执、枢密使 以下大班入,次亲王,次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以下,次 皇亲使相以下十班入,方引见谢辞。或遇百官起居 日,自行门后通事舍人引枢密以下,次亲王、使相以 下至刺史十班入,方奏两巡使起居立定,方引两省 官入,次阁门引宰臣以下大班入。起居毕,候百官出 绝,两省班出,次两巡使出,中书、枢密方奏事”,已是日 高,况大班本不分别丞、郎、给谏、台省及“常参官,今独 使相以下曲为分别,虚占时刻。请遇垂拱殿百官起 居日,将亲王以下十班合为四班,亲王为一班,侍卫 马步军都指挥使为一班,皇亲使相以下至刺史重 行异位为两班,可减六班。如垂拱殿常朝不系百官 起居,或紫宸殿百官起居,其亲王、使相以下班,并依 旧仪序入起居。”从之。九月,引进使李端悫言:“近朔望 御文德殿视朝,祁寒盛暑,数烦清跸,而紫宸之朝,岁 中罕御。请朔日御文德,既望坐紫宸,庶几正衙内殿 朝仪并举。”从之。
熙宁七年八月,集贤院学士宋敏求上《编修阁门仪 制》。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十年春正月戊辰,仙韶院火,不视朝。二月丙午, 以复广、源、苏、茂等州,群臣表贺。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元年冬十一月己丑命龙图阁直学士宋敏求等详定正旦御殿仪注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元丰元年。诏龙图 阁直学士史馆修撰宋敏求等详定正殿御殿仪注。 敏求遂上朝会仪二篇。令式四十篇。诏颁行之。其制 元正冬至大朝会。有司设御座。大庆殿东西房于御 座之左右少北。东西阁于殿后。百官宗室客使次于 庙堂之内外。五辂先陈于庭。兵部设黄麾仗于殿之 内外。《太乐令》展宫架之乐于横街南,《鼓吹令》分置十 二案于宫架外。协律郎二人,一位殿上西阶之前楹, 一位宫架西北,俱东向。陈舆辇、御马于龙墀,伞扇于 沙墀,贡物于宫架南,馀则列大庆门外。陈布将士于 街左右。金吾六军诸卫勒所部列黄麾大仗于门及 殿庭。百僚、客使等俱入朝,文武常参官朝服,陪位官 公服,近仗就陈于阁外。太乐令、乐工、协律郎入就位, 中书侍郎以诸方镇表案、给事中以祥瑞案俟于大 庆门外之左右。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辇出至西阁, 降辇。符宝郎奉宝诣阁门奉迎。百官、客使、陪位官俱 入就位。侍中版奏“中严”,又奏“外办。”殿上鸣鞭,宫县撞 黄锺之钟,右五钟皆应。内侍承旨索扇,扇合,帝服通 天冠、绛纱袍,御舆出,协律郎举麾,奏《乾安乐》,鼓吹振 作,帝出自西房,降舆即座,扇开,殿下鸣鞭,协律郎偃 麾,乐止,炉烟升。符宝郎奉宝置御座前,中书侍郎、给 事中押表案、祥瑞案入,诣东西阶下对立。百官、宗室 及僚使班分东西以次入,《正安》乐作,就位,乐止。押乐 官归本班。起居毕,复案位。三师、亲王以下及御史台 外正任辽使,俱就北向位。典仪赞“在位者皆再拜。”起 居讫,太尉将升,中书令、门下侍郎俱降至西阶下立。 〈凡太尉行则乐作至位乐止〉太尉诣西阶下,解剑脱舄,升殿。中书 令、门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之文,诣褥位,解剑脱舄, 以次升,分东西立以俟。太尉诣御座前,北向跪奏:“文 武百僚、太尉具官臣某等言:‘元正启祚,万物咸新’。”〈冬至 易为晷运推移日南长至〉“伏惟皇帝陛下应干纳祐,与天同休。”俛 伏兴,降阶佩剑,纳舄还位。在位官俱再拜舞蹈,三称 万岁,再拜。侍中进当御座前承旨,退临阶西向称制, 宣答曰:“履新之庆。”〈冬至易曰履长之庆〉与公等同之。赞者曰“拜”, 舞蹈三称万岁。横行官分班立。中书令、门下侍郎升, 诣御座前,各奏诸方镇表及祥瑞讫。户部尚书就承 制位,俛伏跪奏“诸州贡物,请付所司。”礼部尚书奏诸 蕃贡物如之。司天监奏云物祥瑞,请付史馆。皆如上 仪。侍中进,当御座前,奏礼毕。殿上承旨索扇,殿下鸣 鞭,宫县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协律郎举麾,宫县 奏《乾安乐》,鼓吹振作。帝降座,御舆入自东房,扇开偃 麾,乐止。侍郎奏“解严”,百官退还次,客使、陪位官并退。 有司设食案。大乐令设登歌殿上,二舞入立于架南。 预坐当升殿者位御座之前,文武相向,异位重行,以 北为上。非升殿者,位于东西廊下。尚食奉御设寿尊于殿东楹少南,设坫于尊南,加爵一。有司设上下群 臣酒尊殿下。东西厢侍卫官及执事者各立其位,仗 卫仍立俟上寿,百官立班,如朝贺仪。侍中版奏:“中严 外办。”闻鸣鞭索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出东房, 乐作,帝即坐,扇开乐止。赞拜毕,光禄卿诣横街南跪 奏:“具官臣某言,请允群臣上寿。”兴。侍中承旨称“制可”, 少退,舍人曰:“拜。”光禄卿再拜讫,复位。三师以下就位, 赞者曰:“拜。”在位者皆拜舞三称万岁。太尉升殿,诣寿 尊所,北向。尚食奉御酌御酒一爵授太尉,搢笏,执爵 诣前跪进。帝执爵。太尉出笏,俛㐲,兴,少退,跪奏:文武 百寮,太尉具官臣某等稽首言:“元正首祚,臣等不胜 大庆,谨上千万寿。”俛伏,兴,降复位。赞者曰:“拜。”在位者 皆再拜,三称万岁。侍中承旨退,西向宣曰:“举公等觞。” 赞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三称万岁,北向,班分东西 序立。太尉自东阶侍立,举第一爵,《和安乐》作,饮毕,乐 止。太尉受虚爵,复于坫,降阶。三师以下赞拜,舞蹈称 万岁,如上仪。侍中进奏:“侍中具官臣某言,请延公王 等升殿。”俛伏,兴,降复位。侍中承旨退称:“有制。”赞者曰: “拜”,在位者皆再拜。宣曰:“延公等升殿。”赞者曰:“拜”,在位 者皆再拜。公王等诣东阶,升,立于席后。尚食奉御进 酒,殿中监省酒以进,帝举第二爵,登歌作《甘露》之曲, 饮讫,殿中监受爵,乐止。群臣升殿,就横行位。舍人曰: “各赐酒。”赞者曰:“拜”,群官皆再拜,三称万岁。舍人曰:“就 坐。”太官令行酒,搢笏受酒,宫县作《正安》之乐,文舞入 立宫架北,觞行一周。凡行酒讫,并太官令奏巡周,乐 止。尚食进食升阶,以次置御座前,又设群官食讫,太 官令奏:食遍。太乐丞引《盛德升闻》之舞入,作三变,止。 出。殿中监进第三爵,群官立席后,登歌作《瑞木成文》 之曲,饮讫,乐止。殿中丞受虚爵,舍人曰:“就坐。”群官皆 坐。又行酒作乐、进食如上仪。太乐丞引《天下大定》之 舞入,作三变,止,出。殿中监进第四爵,登歌奏《嘉禾》之 曲,如第三爵。太官令行酒又一周,乐止,舍人曰:“可起。” 百僚皆立席后,侍中进御坐前跪奏:“礼毕。”俛伏,兴,与 群官俱降阶复位。赞者曰:“拜。”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 起,分班立。殿上索扇,扇合,殿下鸣鞭。太乐令令撞蕤 宾之钟,左右钟皆应。协律郎俛伏,举麾,太乐令令奏 《乾安》之乐,鼓吹振作。帝降坐御舆,入自东房,扇开乐 止。侍中奏“解严”,所司承旨放仗,百僚再拜,相次退。旧 制,朝贺上寿,帝执镇圭,至是始罢不用。〈又〉常朝之仪。 唐以宣政为前殿,谓之“正衙”,即古之内朝也。以紫宸 为便殿,谓之“入阁”,即古之燕朝也。外又有含元殿,含 元非正,至大朝会,不御正衙,则日见群臣,百官皆在, 谓之“常参。”其后此礼渐废。后唐明宗诏群臣每五日 一随宰相入见,谓之“起居。”宋因其制,皇帝日御垂拱 殿,文武官日赴文德殿,正衙曰“常参”,宰相一人押班, 其朝朔望,亦于此殿。五日起居,则于崇德殿或长春 殿,中书门下为班首。长春即垂拱也。至元丰中,官制 行,始诏侍从官而上,日朝垂拱,谓之常参官。百司朝 官以上,每五日一朝紫宸,为六参官;在京朝官以上, 朔望一朝紫宸,为朔参官、望参官。遂为定制。 正衙 常参。国朝之制,两省、台官、文“武百官每日赴文德殿 立班,宰臣一员押班。常朝官有诏旨免常朝及勾当 更番宿者不赴。遇假并三日以上即横行参假,宰臣、 参知政事及免常朝者悉集。”
如遇亲王、使相过正衙,则取别旨。
群官见《谢辞》者皆赴正衙。其日,文武班尚书上将军 以下并先叙立于殿门之外,东西相向。
文班一品,二品不叙立。
正衙见、谢、辞官立于大班之南,右巡使立正衙位南, 北向,台官、大夫、中丞、三院御史各就揖,班位再揖。
三院不全即不揖
揖讫,台官与左巡使先入,各就位。
左右巡使立钟鼓楼下,左巡使奏武班,右巡使奏文班。如只巡使一员,即就入班南立单奏。如俱阙,即于台官或员外郎以下差摄。
次两班及右巡使入,次见谢辞官入,次两省官入,
两省官自殿西偏门入、于右勤政门北偏门立候。文武班将至、循午阶就位。
次文班一品、二品入次宰臣出东上阁门就位,通事 舍人一员立于阁门外,北向,四色官立其后。舍人通 承旨奉敕不坐,四色言应喏,急趋至放班位宣敕,在 位官皆再拜而退。其应横行者班定,通事舍人揖群 官转班北向,舍人揖再拜复位,如常朝之仪。
两省官幕次,旧在中书门外,近制“就便权就朝堂门南上将军幕次。”
凡见谢、辞官:
新受加恩,出使到门者。
宰臣、亲王、使相、
俟班定,引赞引出东上阁门,至押班位西向立定,先赴午阶南“中书门下正衙位” ,再拜,郤还押班位。
枢密使,副使,知院、同知院、签书院事,参知政事,宣徽使,宗室节度使以下至“刺史、将军。”
俟班定,四方馆吏引出东上阁门,至殿庭,由东黄道赴正衙位,北向,以西为首,将军以东为首。正衙毕,宰臣、枢密出西便门,亲王、宗室入东上阁门。
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三司使 翰林资政、侍讲、侍读学士直学士知制诰、待制
直学士以上集丞、郎幕次,待制集上将军幕次。俟班定,四方馆吏引入殿西便门,赴班于大夫、中丞前出。
“门下”、中书侍郎至“正言。”
四方馆吏引先集勤政门北。俟班定于一品二品官未就位前。先就位。放班讫、由西偏门出。
“御史大夫”至御史。
序班如常朝
三师:三公仆射,东宫三师,三少。
班入殿门。朝堂吏引入《殿东便门》赴班于两省台官前出
尚书丞、郎、左右金吾上将军至“将军。”
序班如常朝
节度使至刺史,军职两厢都指挥使以上,三司副使, 文班京朝官武官郎将以上,分司官,枢密都承旨,诸 使副、医官带正员官者。
并文东武西,相向重行序立,馀如常朝。
其权三司使,开封府、吏部铨、秘书监修撰、直馆阁校 理、检讨,三司判官、主判官,开封府判官、推官,官僚,内 职军校领郡者,内客省使至通事舍人,节度行军司 马至团练副使,幕职上佐,州县官,诸司勒留官新受 者,京朝官改赐章服者,致仕、责授、降授并谢。
行军副使仍辞
京朝官贡举发解毕者、亦见
准《仪制》,知贡举官合谢辞。近岁皆即时锁宿,故“谢辞皆停。”
垂拱殿起居,则内侍省都知、押班率内供奉官以下 并寄班等先起居,次客省、阁门使以下。
呈进目者
次三班使臣。
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等子弟充供奉官、侍禁、殿直,有皆令内朝起居者。
次内殿当直诸班。
殿前指挥使、左右班都虞候以下、内殿直,散员散旨为“散都头” 、《金枪班等》。
次长入祗候,东西班殿侍,次御前忠佐,次殿前都指 挥使率军校至副指挥使,次驸马都尉。
任刺史以上者缀本班
次诸王府僚,次殿前都军使、都头,次皇亲将军以下 至殿直。次“行门指挥使率行门起居。”
以上并内侍赞喝
“如传宣,前殿不坐。”即宰相、枢密使、文明殿学士、三司 使、翰林枢密直学士、中书舍人、三司副使、知起居注、 皇城内监、库藏、朝官、诸司使副、内殿崇班、供奉官、侍 禁、殿直、翰林医官、待诏等同班入,次亲王、侍卫亲军 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军校至副都指挥使,次使相,次 节度使,次统军,次两使留后、观察使,次团练、防御使、 “刺史,次侍卫马步军使、都头,起居毕,见谢,班入如御 《崇德殿》。”
即紫宸殿也
即枢密使以下先就班,候升坐。
诸司使、副以下至殿直,分东西对立,馀皆北面。长春殿阶北面。
宰相、参知政事最后入。
以上并阁门赞喝
“日止再拜。朔望及三日假,枢密使以下皆舞蹈。早朝 则宰相、枢密、宣徽使起居毕,升殿问圣体。”宰相奏事, 枢密、宣徽使退,候宰相对毕,枢密使复入奏事。次三 司、开封府、审刑院及群臣以次登殿。
大两省以上领务京师,有公事,许即时请对。自馀受使,出入要切者,《欲回奏事》,则听先进取旨。
其见、谢、辞官,以次入于庭,凡见者先之,谢次之,辞又 次之。
出使闲员,或未升朝官,或止拜于门外。自秘书监、上将军、观察使内以上,得拜殿门阶上,及升殿,止拜御座前,馀皆庭中班次。
惟宰相、亲王、使相赴崇德殿,即宣徽使通唤,馀皆侧 立。候通再拜舞蹈致辞。即不舞蹈,见即将相升殿问 圣体。其赐分物酒食及收进奉物,皆舞蹈称谢。
凡收进奉物皆入谢
幕职、州县官谢辞,即判铨官引对,兼于殿门外宣辞 戒励。凡国有大庆瑞及出师胜捷,枢密使率内职军 校入贺,致辞,阁门使宣答,宰相致辞,宣徽使宣答。如 赐酒,即预坐官后入,作乐送酒,如曲宴之仪。晚朝,则 宰相、枢密、翰林学士当直者洎近侍执事之臣皆赴元丰二年夏四月癸亥,定正旦御殿仪。秋七月戊寅, 详定朝会仪。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三年正月朔,不视朝。五月,诏:“伏内五日一御前 殿,罢常朝正衙横行之仪。”
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三年春正月乙丑朔,以大行 太皇太后在殡,不视朝。二月丙辰,始御崇政殿视朝。 五月乙丑,诏自今三伏内五日一御前殿。 按《礼志》, 元丰既定朝参之制,侍御史知杂事蒲中行上言,“文 德正衙之制,尚存当朝之虚名,袭横行之谬例,有司 失于申请,未能厘正。”两省、台官、文武百官赴文德殿, 东西相向对立,宰臣一员押班,闻传不坐,则再拜而 退,谓之“常朝。”遇休假并三日以上,应内殿起居官毕 集,谓之“横行。”自宰臣、亲王以下,应见、谢、辞者,皆先赴 文德殿,谓之“过正衙。”然在京釐务之官,例以别敕免 参。宰臣押班,近年已罢,而武班诸衙,本朝又不常置。 故今之赴常朝者,独御史台官与审官“待次阶官而 已。今垂拱内殿,宰臣以下既已日参,而《文德常朝》仍 复不废,舛谬倒置,莫此为甚。至于横行参假,与夫见 谢、辞官,先过正衙,虽沿唐之故事,然必俟天子御殿 之日行之可也。”诏下详定官制所言:“今天子日听政 于垂拱,以接执政官及内朝之臣,而更于别殿宣敕 不坐,实为因习之误。兼有执事升朝官,五日一赴起 居,而未有执事者,反谓之参,疏数之节,尤为未当。又 辞见谢,自己入见天子,则前殿正衙对拜为虚文。其 连遇朝假,则百官司赴大起居,不当复有横行参假。 宜如中行言。”于是常朝、正衙、横行之仪俱罢。
元丰 年,诏“侍郎以下不许独请奏事,三省、枢密院 奏事日无得过三班。”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元丰中,诏尚书侍 郎同郎官一员奏事,郎中员外郎番次随之,不许独 留身。侍郎以下亦不许独请奏事。其左右选非尚书 通领者,听侍郎以上郎官自随。秘书殿中省诸寺监 长官视尚书,贰丞以下视侍郎。又诏三省枢密院独 班,奏事日无得过三班。若三省俱独班,则枢密院当 请奏事,其见任官召对讫,次日即朝辞回任听旨。 元丰五年春正月癸未朔,不受朝。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六年。春正月丁丑朔。御大庆殿受朝。始用新乐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八年二月,诏:“在京釐务者望参,不釐务者朔参。” 三月,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定《起居奏事仪注》。
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八年二月癸巳,三省枢密院 入见,请立皇太子,及请皇太后权同听政,许之。三月 戊戌,皇太子即皇帝位,太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按《礼志》:“元丰八年二月,诏诸三省御史台寺监长”
贰、开封府推、判官,六参。职事官赤县丞以上寄禄升 朝官在京釐务者望参,不釐务者朔参。〈又〉哲宗即位, 太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按《仪注》,未释服以 前,遇只日皇帝御迎阳门,日参官并赴起居,依例奏 事。每五日遇只日,于迎阳门垂帘,皇帝坐于帘内之 北。宰执奏事,则权屏去左右侍卫,事有机速,许非时 请对,及赐宣召,亦许升殿。礼部、御史台、阁门奏讨论 御殿及垂帘仪制,每朔望六参,皇帝御前“殿,百官起 居。三省、枢密院奏事,应、见、谢、辞班退,各令诣内东门 进榜子。”皇帝双日御延和殿,垂帘日参官起居,太皇 太后移班少西起居,皇帝并再拜。三省、枢密院奏事, 三日以上四拜,不舞蹈。候祔庙毕,起居如常仪。帘前 通事以内侍,殿下以阁门吏部磨勘。奉举人垂帘日 引应见、谢、辞臣僚,遇朔、望参日不坐,并先诣殿门,次 内东门应抬赐者并门赐之。于是帝御迎阳门幄殿, 同太皇太后垂帘,宰臣、亲王以下合班起居,常制分 班十六。至是合班,以阁门奏请故也。礼官请“如有祥 瑞、边捷,宰臣以下紫宸殿称贺皇帝毕,赴内东门贺 太皇太后。”从之。
哲宗元祐元年正月朔罢朝贺五月诏文彦博班宰臣之上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元年五月壬午,诏文彦博班 宰相之上。 按《礼志》,元祐元年五月,诏“太师、平章军 国重事文彦博,已降旨令独班起居,自今赴经筵、都 堂,同三省、枢密院事并序位在宰臣之上。”
按《文献通考》。哲宗即位。礼部言。冬至正旦在谅暗。当 罢朝贺。欲令群臣于东上阁门内东门表贺。从之。 元祐二年十二月丙戌。兴龙节。初上寿于紫宸殿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祐三年春正月己酉朔,不受朝。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祐四年正月朔,不受朝。八月,诏“今后太礼毋令表 贺。”十月,诏常参官兼赴朔望六参。十一月,却元旦贺 礼。十二月,更定朝仪、二舞。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四年春正月壬申朔,不受朝群臣及辽使诣东上阁门内东门拜表贺。八月辛酉, 太皇太后诏:今后明堂大礼,毋令百官拜表称贺。十 一月己丑,太皇太后却元日贺礼,令百官拜表。十二 月癸丑,更定朝仪二舞,曰“威加四海化成天下。” 按 《礼志》:元祐四年十月,以户部尚书吕公孺言,诏朔参 官“兼赴望参,望参官兼赴六参。”
元祐五年正月朔,御大庆殿视朝。四月,诏讲读官御 经筵退,留二员奏对。以旱,诏罢五月朔朝贺。又诏上 殿班当直许依元丰八年以前仪制。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五年春正月丁卯朔,御大庆 殿视朝。夏四月癸丑,诏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 对迩英阁。丁巳,诏以旱避殿减膳,罢五月朔日文德 殿视朝。 按《礼志》,元祐中,宰臣吕大防言,“昨垂帘听 政,惟许台谏以二人同对,故不正之言无得以入。今 陛下初见群臣,请对者必众,既人人得进,则善恶相 杂,故于采纳尤难。”帝曰:“人君以纳谏为上,然邪正则 不可不辩。”遂诏上殿班当直牒及帅臣国信使、副,许 依元丰八年以前仪制。
元祐六年正月朔,不受朝。五月朔,日食,罢朝。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六年春正月辛酉朔,不受朝, 群臣及辽使诣东上阁门、内东门拜表贺。五月己未 朔,日有食之,罢文德殿视朝。”
元祐七年五月庚子,罢侍从官转对。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元祐七年五月,吏部尚书王存言:“自今 文德殿侍朝,特免侍从官转对,专责以朝夕论思之 效,于体为得。”从之。
元祐八年正月朔,不受朝,陈祥道请改元会仪注: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八年春正月己卯朔,不受朝。 丁亥,御迩英阁,召宰臣读宝训。 按《礼志》,元祐八年, 太常博士陈祥道言:“贵人贱马,古今所同。故觐礼马 在庭而侯氏升堂致命,聘礼马在庭而宾升堂私觌。 今元会仪,御马立于龙墀之上,而特进以下立于庭, 是不”称尊。贤才体群臣之意。请改《仪注》,以“御马在庭”, 于义为允。
绍圣四年正月朔不受朝四月复侍从转对又诏节镇等陛辞登对及朔望六参依元丰仪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绍圣四年春正月丙戌朔,不受朝, 群臣及辽使诣东上阁门拜表贺。四月己酉,复文德 殿侍从转对 按《礼志》:绍圣初,臣僚言文德殿视朝, 轮官转对,盖袭唐制。故祖宗以来,每遇转对,侍从之 臣亦皆与焉。元祐间,因言者免侍从官转对,续诏职 事官权侍郎以上并免,自此转对止于卿监郎官而 已。“请自今视朝转对,依元丰以前条制。”又诏:“自今三 省、枢密院进拟在京文臣开封府推判官,武臣横行 使副,在外文臣诸路监司、藩郡知州,武臣知州军已 下,取旨召对。”臣僚言:“每缘职事请对,待次旬日,遇有 急奏,深恐失事。请自今后许依六曹、开封例,先次挑 班上殿,仍不隔班。”又言:“诸路监司,朝廷”所选,以推行 法令,省问风俗,朝辞之日,当令上殿。六曹尚书如有 职事奏陈,许独员上殿。其群臣请对,虽遇休假,特御 便殿听纳。既又诏:“应节镇郡守往令陛辞归,许登对, 不特审观人材,亦所以重外任也。可于《监司不许免 对条下增入》,节镇郡守依此。”〈又〉绍圣四年十月,御史 台言:“外任官到阙朝见讫,并令赴朔、望参。”寻又言:“元 丰官制,朝参班序,有日参、六参、望参、朔参,已著为令。 元祐中,改朔参兼赴望参,望参兼赴六参,有失先朝 分别等差之意,止依《元丰仪令》。”从之。
元符元年正月朔不视朝五月御大庆殿受传国宝行朝贺礼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符元年春正月庚戌朔,不视朝。 丙寅,咸阳民段义得玉印一纽。五月戊申朔,御大庆 殿,受天授传国受命宝,行朝会礼 按《礼志》:“旧制,五 月朔受朝,熙宁二年诏罢之。元符元年四月,得传国 受命宝。礼官言,五月朔,于故事当大朝会,乞就是日 行受宝之礼。依上尊号宝册仪,前一日,帝斋于殿内。 翌”日,服通天冠、绛纱袍,御大庆殿,降坐受宝,群臣上 寿称贺。
元符二年春正月甲辰朔,御大庆殿,以雪罢朝。群臣 及辽使诣东上阁门拜表贺,群臣又诣内东门贺如 仪。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三年正月,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政,寻罢垂 帘之制。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符三年春正月己卯,皇太后谕 遗制,立弟端王即位于柩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 事。 按《徽宗本纪》,元符三年秋七月丙寅朔,奉皇太 后诏,罢同听政。 按《礼志》,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 政,三省枢密院聚议故事。嘉祐末,英宗请慈圣同听 政,五月同御内东门小殿垂帘。至七月十三日,英宗 间日御前后殿,辅臣奏事退,诣内东门帘前覆奏。又故事,唯慈圣不立生辰节名,不遣使契丹;若天圣、元 丰,则御殿垂帘,立生辰节名,遣使与契丹往还及避 家讳等。曾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请如嘉祐 故事。”蔡卞曰:“天圣、元丰与今日皆遗制处分,非嘉祐 比。”布曰:“今日之事,虽载遗制,实出自德音。”又皆长君, 正与嘉祐事相似。有旨依嘉祐、治平故事。布语同列 曰:“奏事先太后,次覆奏皇帝,如今日所得旨。”遂为定 式矣。寻以哲宗灵驾发引,太后手书罢,同听断焉。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冬十月丁酉天宁节群臣及辽使初上寿于垂拱殿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徽宗以十月十日 为天宁节。定上寿仪。皇帝御垂拱殿。群臣通班起居 毕。分班从义郎以下医官待诏等先退。知引进司官 一员读奏目。知东上阁门官一员奏进寿酒。由东阶 升。舍人通教坊使以下赞再拜。奏“圣躬万福。”又再拜 复位。次看盏人稍前。舍人赞再拜。上殿祗候。分东西 两阶立,候进酒升殿次。舍人引亲王入殿庭,北向立, 赞再拜,班首奏万福。舍人引进奉西入,列于亲王后, 酒器、檐床置马前,揖天武躬奏万福。造奉马先出。内 侍进御茶床,殿中监酹酒讫,知东上阁门官殿上躬 奏“亲王某以下进寿酒。”舍人揖亲王以下躬赞再拜。 乃引亲王二员升殿,知东上阁门官引诣御座前,舍 人东阶下西向立。尚酝典御奉盘盏授班首,搢笏,受 盘盏西向立。奉御启盏亲王一员搢笏注酒,班首奉 诣御座东,进讫,少退,虚跪,兴,以盘授典御,退。阁门引 降阶,舍人引当殿北向立,东上赞“拜,兴”,搢笏,跪。奉表 舍人接表一员在东,馀诣亲王西。置表笏,上授引进、 知引进司官,殿上读奏目,退。亲王以下俛伏,兴,躬。舍 人赞“再拜”,引班首升东阶,馀殿下分立。阁门引诣御 座东,北向,搢笏。尚酝典御如前奉盘立,乐作,皇帝饮 讫,受盏,复位,再拜如上仪。知引进司官诣折槛东,西 向宣曰:“进奉,收。”赞拜,舞蹈,又再拜,西出。亲王以下赴 紫宸殿立班,引进官宣“进奉出。”《天武》,奉进奉以出阁 门,复立殿上,教坊使赞送御酒,又再拜。教坊致语讫, 赞再拜退。次枢密官上寿,次管军观察以上上寿、进 奉并如仪。内侍举御茶床,舍人赞教坊使以下谢祗 应,再拜讫,阁门侧奏:“无公事,皇帝赴紫宸殿后阁受 群臣上寿。”质明,三公以下百僚并于殿门外就次。东 上阁门、御史台、太常寺分引入,诣殿庭东西立,阁门 附内侍进班齐牌,皇帝出阁,禁卫诸班亲从迎驾。自 赞帝起居,皇帝升座,鸣鞭。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三公 至执政官、御史台东上,阁门分引百官并横行北向 立。典仪赞再拜舞蹈,班首奏万福,又再拜讫,分东西 立。礼直官引殿中监、少监升东阶,诣酒尊所稍西,南 向西上立。舍人揖教坊使以下通班大起居,次首盏 人谢升殿,赞“再拜。”内侍进御茶床。殿侍酹酒讫,礼直 官、通事舍人分引三公至执政官、御史台。东上阁门 分引百僚并横行北向立。典仪赞“再拜”,赞者承传,在 位官皆再拜。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上公升东阶,东上 阁门官接引升殿,授盏启盏如上仪。上公诣御座,俛 伏,跪奏“文武百僚上公具官臣某等稽首言:天宁令 节,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俛伏,兴,退,降阶。舍 人接引复位。典仪赞“再拜”讫,礼直官引知枢密院官 诣御座前承旨,退诣折槛稍东,西向宣曰:“得公等寿 酒,与公等内外同庆。”典仪赞拜如仪。百官分东西立, 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上公升东阶,东上阁门官接引 诣御座东,搢笏,殿中监授盘,上公奉进御座东,北向, 乐作,皇帝饮讫,阁门引接盏,降复位。典仪赞拜,如上 仪。宗室遥郡以下先退。礼直官引枢密院官诣御座 前承旨,退诣折槛稍东,宣曰:“宣群臣升殿。”典仪赞拜 讫,礼直官、通事舍人分引三公以下升东阶,亲王、使 相以下升西阶。御史台、东上阁门分引秘书监以下 升两朵殿,并东西廊席后立。尚酝典御以盏授殿中 监,奉御启盏,殿中监西向立,殿中少监以酒注于盏。 〈第二第三准此〉奉诣御坐前,躬进讫,少退,举盘西向立,乐作, 皇帝饮讫,殿中监接盏,退授奉御,出笏复位。通事舍 人分引殿上官横行北向,舍人赞再拜。典仪曰:“再拜。” 赞者承传,皆再拜。舍人赞就坐,各立席后。复赞就坐, 群官皆坐。酒初行,先宰臣,次百官,皆作乐。尚食典御 奉御进食。太官设群官食,皇帝再举酒,群官兴,立席 后,乐作。饮讫,舍人赞就坐。再行群官酒,皇帝三举酒, 并如第二之仪。酒三行,舍人曰:“可起。”群官兴,立席后。 若宣示盏,即随东上,阁门官以下揖称“宣示盏”,躬,赞 就坐。若宣劝,即立席后,躬饮讫,赞再拜。内侍举御茶 床,礼直官引左辅诣御坐前,北向俛伏,跪奏:“左辅具 官臣某言,礼毕。”俛伏,兴,退复位。礼直官、通事舍人分 引三公以下文武百僚降阶、横行、北向立。枢密院官 在亲王后。典仪赞“再拜。”皆舞蹈、再拜,退。
崇宁五年十二月壬戌诏臣僚休日请对特御便殿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编辑]====大观元年春正月庚子甘露降于帝鼐内群臣称贺====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蔡京等以不及所当食分, 率群臣称贺。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受八宝于大庆殿,蔡京表 贺符瑞。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三年十一月己巳,蔡京进封楚国公,致仕,朝朔 望。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三年定五礼新仪有视朝望参四参日参再坐起居诸仪及皇太子正至受贺仪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三年夏四月庚戌,班《五礼新 仪》。 按《礼志》,“政和详定《五礼新仪》,有文德殿月朔视 朝仪、紫宸殿望参仪、垂拱殿四参仪、紫宸殿日参仪、 垂拱殿日参仪、崇政殿再坐仪、崇政殿假日起居仪”, 其文不载 皇太子元正冬至受群臣贺仪、《政和新 仪》:“前一日,有司于东门外量地之宜,设三公以下文 武群”官等次如常仪。典仪设皇太子答拜褥位于阶 下,南向,又设文武群官版位于门之外。其日,礼直官 舍人先引三公以下文武群臣以次入就位。立定,礼 直官舍人引左庶子诣皇太子前跪请内严。少顷,又 言“外备。”内侍褰帘,皇太子常服出次,左右侍卫如常 仪。皇太子降阶,诣南向褥位。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 曰:“再拜。”三公以下皆再拜,皇太子答拜。班首少前称 贺云:“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长至,景福维新。伏惟皇 太子殿下,与时同休。”贺讫,少退复位。左庶子前承命, 诣群臣前答云:“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长至,与公等 均庆。”《典仪》曰“再拜。”班首以下皆再拜,皇太子答拜讫, 礼直官、通事舍人引三公以下文武百官以次出。内 侍引皇太子升阶,还次,降帘侍卫如常仪。少顷,礼直 官舍人引知枢密院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内侍引皇 太子降阶诣南向褥位,枢密以下参贺如上仪讫,退 次。引师、傅、保、宾客以下入就位,参贺如上仪,师、傅、保 以下以次出。内侍引皇太子升座,《礼》直官引文武宫 官入就位,重行北向立。典仪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 左庶子少前,跪言:“具官某言,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 长至’,伏惟皇太子殿下与时同休。”俛伏,兴,复位。典仪 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分东西序立。左庶子少前,跪 言“礼毕。”左右近侍降帘,皇太子降座,宫官退,左右侍 卫以次出。
政和六年,命何执中致仕,朝朔望。又诏“蔡京三日一 朝。”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六年夏四月“辛未,以何执中 为太傅致仕,朝朔望。庚寅,诏蔡京三日一朝,正公相 位,总治三省事。”
政和七年,朝群臣于明堂。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七年冬十月乙卯朔,初御明 堂,颁朔布政。 按《礼志》:徽宗初建明堂,礼制局列上 七议:一曰,古者朔必告庙,示不敢专请,视朝听朔必 先奏告,以见继述之意。二曰,古者天子负扆南向以 朝,诸侯听朔则各随其方。请自今御明堂,正南向之 位。布政则随月而御明堂,其闰月则居门焉。三曰,《礼 记月令》,天子居青阳、总章,每见异礼,请稽《月令》十二 堂之制,修定时令,使有司奉而行之。四曰,《月令》以季 秋之月为来岁受朔之日。请以每岁十月于明堂受 新历,退而颁之郡国。五曰,古者天子负扆,公侯伯子 男、蛮、夷、戎狄四塞之国,各以内外尊卑为位。请自今 元正、冬至及大朝会,并御明堂,辽使依宾礼,蕃国各 随其方,立于四门之外。六曰,古者以明堂为布政之 宫,自今若有御札、手诏,并请先于明堂宣示,然后榜 之朝堂,颁之天下。七曰,赦书、德音,旧制宣于文德殿, 自今非御楼肆赦,并于明堂宣读。政和七年九月一 日,诏颁朔布政,自十月为始。是月一日,上御明堂平 朔左个,颁《天运政治》及八年戊戌岁运历数于天下。 自是,每月朔御明堂,布是月之政。先是,郡臣五上表, 请负扆听朝,诏弗允。至是复再请,始从之。十一月一 日,上御明堂,南面以朝百辟,退坐于平朔颁政。其礼, 百官常服,立明堂下,乘舆自内殿出,负斧扆坐明堂。 《大晟乐》作,百官朝于堂下,大臣升阶,进呈所颁布时 令,左右丞一员跪请付外施行,宰相承制可之。左右 丞乃下授颁政官,颁政官受而读之,讫,出阁门,奏“礼 毕。”帝降座,百官乃退,自是以为常。
重和元年诏臣僚不许独班奏事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纪》:重和元年八月壬申,诏执政非入 谢及丏去,毋得独留奏事。 按《礼志》:重和元年臣僚 言,“比年以来,二三大臣奏对留身,谗疏善良,请求相 继,甚非至公之体。”诏自今惟蔡京五日一朝许留身, 馀非除拜、迁秩、因谢及陈乞、免罢,并不许独班奏事, 令阁门报御史台弹劾。又诏寺监职事上部,部上省, 故得上下维持,纲纪所出。“今后虽系两制职司,寺、监 不许独对
宣和二年六月戊寅蔡京致仕仍朝朔望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四年,诏“不视朔日,许朝臣具章投进,监司未经 陛对,不得之官。”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四年十二月乙未,诏监司未 经陛对,毋得之任。” 按《礼志》:“臣僚言,祖宗旧制,有五 日一转对者,今惟月朔行之,有许朝官转对者,今惟 待制以上预焉。自明堂行视朔礼,岁不过一再,则是 毕岁而论思者无几。请遇不视朔,即令具章投进,以 备览观。又诸路监司未经上殿者,虽从外移,先赴阙 引对,方得之官。”并从其议。
钦宗靖康元年正月朔受群臣朝贺遂贺道君皇帝四月乾龙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六月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贺
[编辑]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受群臣 朝贺,退诣龙德宫,贺道君皇帝。己巳,道君皇帝东巡。 夏四月己亥,迎太上皇帝入都门。壬寅,朝于龙德宫。 己酉,乾龙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五月丙寅朔,朝于 龙德宫。六月丙申朔,以道君皇帝还朝,御紫宸殿,受 群臣朝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