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第00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九卷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九卷目录

 学校部汇考三

  宋武帝永初一则 文帝元嘉五则 孝武大明一则 明帝泰始一则

  南齐高帝建元一则 武帝永明一则 明帝建武一则 永泰一则

  梁武帝天监四则 大同一则

  陈文帝天嘉一则

  北魏太祖天兴二则 太宗一则 世祖始光一则 太平真君一则 显祖天安一则

   高祖太和二则 世宗正始二则 永平一则 延昌一则 肃宗神龟一则 正光二则

   废帝普泰一则 出帝永熙一则 孝静帝天平一则

  北齐总一则 孝昭皇建一则

  北周明帝武成一则 武帝保定一则 天和二则

  隋文帝开皇二则 仁寿一则 炀帝大业二则

选举典第九卷

学校部汇考三

[编辑]

[编辑]

武帝永初三年诏兴学校选儒官

[编辑]

按《宋书武帝本纪》,“永初三年春正月乙丑,诏曰:‘古之 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 由之。故爰自盛王,迄于近代,莫不敦崇学艺,修建庠 序。自昔多故,戎马在郊,旍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 校荒废,讲诵蔑闻,军旅日陈,俎豆藏器,训诱之风,将 坠于地。后生大惧于墙面,故老窃叹于子衿。此《国风》 所以永思,《小雅》所以怀古。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 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傅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 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 按《范泰传》, 高祖受命,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明年,议建 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泰上表曰:“臣闻风化兴於哲 王,教训表于至世。至说莫先讲习,甚乐必寄朋来。古 人成童入学,《易》子而教,寻师无远,负粮忘艰,安亲光 国,莫不由此。若能出不由户”,则斯道莫从。是以明诏 爰发,已成涣汗,学制既下,远近遵承,臣之愚怀,少有 未达。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而 置生之制,取少停多,开不来之端,非一涂而已。臣以 家推国,则知所聚不多,“恐不足以宣大宋之风,弘济 济之美。臣谓合选之家,虽制所未达,父兄欲其入学, 理合开通。虽小违晨昏,所以大弘孝道;不知《春秋》,则 所陷或大。故赵盾忠而书弑,许子孝而得罪。以斯为 戒,可不惧哉!”十五志学,诚有其文。若年降无几,而深 有志尚者,何必限以一格,而不许其进邪?扬乌豫元, 实在弱“齿,五十学《易》,乃无大过。昔中朝助教,亦用二 品,颍川陈载巳辟太保掾,而国子取为助教,即太尉 淮之弟。所贵在于得才,无系于定品,教学不明,奖励 不著。今有职闲而学优者,可以本官领之,门地二品, 宜以朝请领助教。今生到有期,而学校未立,覆篑实 望其速,回辙已淹其迟。事有似赊而宜急者”,殆此之 谓。古人重寸阴而贱尺璧,其道然也。《时学》竟不立。

文帝元嘉十五年征雷次宗立四学

[编辑]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按《雷次宗传》。“元嘉十五年。 征次宗至京师。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馀 人。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监总诸生” 按《南史文帝本纪》。十五年。立儒学馆于北郊。命雷次 宗居之。

元嘉十六年立。“元素学、史学、文学。”

按《南史文帝本纪》:“上好儒雅,又命丹阳尹何尚之立 元素学,著作佐郎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 文学,各聚门徒,多就业者。江左风俗,于斯为美。 元嘉十九年正月,诏立国子学。”

按:《宋书文帝本纪》,“十九年正月乙巳,诏曰:夫所因者 本,圣哲之远教;本立化成,敩学之为贵。故诏以三德, 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盛王祖世,咸必 由之。永初受命,宪章弘远,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有 诏典司,大启庠序,而频遘屯夷,未及修建。永瞻前猷, 思敷鸿烈。今方隅乂宁,戎夏慕向,广训胄子,实维时” 务。便可式遵成规,阐扬景业。 按《何承天传》,“十九年, 立国子学,以本官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承天 与中庶子颜延之同为执经。”

元嘉二十年,国子学成。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高祖受命。诏有司 立学。未就而崩。太祖元嘉二十年。复立国子学。”按本纪立

学之诏,已载于十九年,《礼志》据其成而言,故云“二十年实一事也。”

元嘉二十七年二月戊寅,废国子学。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云云。

孝武大明五年秋八月诏来岁修庠序

[编辑]

按《宋书孝武本纪》,“大明五年八月己丑,诏曰:‘自灵命 初基,圣图重远。参正乐职,感神明之应;崇殖礼囿,奋至德之光。声实同和,文以均节,化调其俗,物性其情。 故临经释奠,焕乎炳发。道丧世屯,学落年永,狱讼微 衰息之术,百姓忘退素之方。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 栈山航海,乡风慕义,化民成俗,兹时笃矣。来岁可修 葺庠序,旌延国胄’。”

明帝泰始六年立总明观

[编辑]

按《南史明帝本纪》,“泰始六年九月戊寅,立总明观,征 学士以充之。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举士二十人, 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言阴阳者,遂无其人。 按《南齐书百官志》,“泰始六年以国学废,初置总明观 元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

南齐

[编辑]

高帝建元四年诏立国学

[编辑]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建元四年春正月壬戌,诏曰:‘夫 胶庠之典,彝伦攸先,所以招振才端,启发性绪,弘字 黎氓,纳之轨义。是故五礼之迹可传,六乐之容不泯。 朕自膺历受图,志阐经训,且有司群僚,奏议咸集,盖 以戎车时警,文教未宣,思乐泮宫,永言多慨。今关燧 无虞,时和岁稔,远迩同风,华夷慕义,便可式遵前准, 修建敩学,精选儒官,广延国胄’。” 按《礼志》:“四年正月, 诏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人。其有位乐入者五十人。 生年十五以上,二十以还,取王公以下至三将、著作 郎、廷尉正、太子舍人、领护诸府司马谘议经除敕者、 诸州别驾治中等见居官及罢散者子孙,悉取家去 都二千里为限。”太祖崩乃止。 按《百官志》:建元四年。 有司奏置国学。其夏国讳废学。有司奏省助教以下。

按《崔祖思传》:“祖思为相国从事中郎,迁齐国内史。”

建元元年,转长兼给事黄门侍郎。上初即位,祖思启 陈政事曰:“《礼诰》者,人伦之襟冕,帝王之枢柄。自古开 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世不习学,民罔志义,悖竞因 斯而兴,祸乱是焉而作。故笃俗昌治,莫先道教,不得 以夷祸革虑,俭泰移业。今无员之官,空受禄力,三载 无考绩之效,九年阙登黜之序。国储以之虚匮,民力” 为之凋散。能否无章,泾渭混流。宜太庙之南,引修文 序,司农以北,广开武校。台州列国,限外之职,问其所 乐,依方课习,各尽其能,月供僮干,如先充给。若有废 堕,遣还故郡。殊经奇艺,待以不次。士修其业,必有异 等,民识其利,能无勉励。 按《张绪传》,“四年,初立国学, 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

武帝永明三年正月诏选学官延胄子凡置生二百人

[编辑]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永明三年正月辛卯,诏曰:《春秋 国语》云:‘生民之有学校,犹树木之有枝叶。果行育德, 咸必由兹。在昔开运,光宅华夏,方弘典谟,克隆教思, 命彼有司,崇建庠塾。甫就经始,仍离屯故,仰瞻徽猷, 岁月弥远。今遐迩一体,车轨同文,宜高选学官,广延 胄子’。” 按《礼志》,“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 下”及员外郎之引,凡置生二百人。其年秋中,悉集。有 司奏:“宋元嘉旧事,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师,礼又有 释菜。未详今当行何礼,用何乐及《礼器》。”尚书令王俭 议:“《周礼》‘春入学,舍菜合舞’。《记》云:‘始教皮弁祭菜,示敬 道也’。又云:‘始入学必祭先圣、先师’。中朝以来,释菜礼 废。今之所行,释奠而已。金石俎豆,皆无”明文,方之七 庙则轻,比之五礼则重。陆纳车引谓宣尼庙宜依亭 侯之爵,范甯欲依周公之庙,用王者仪;范宣谓当其 为师则不臣之,释奠日,备帝王礼乐,此则车、陆失于 过轻,二范伤于大重。《喻希》云:“若至王者自设礼乐,则 肆赏于至敬之所;若欲嘉美先师,则所况非备。”寻其 此说,守附情理。皇朝屈尊弘教,待以师资,引同上公, 即事惟允。元嘉立学,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乐未 具,故权奏登歌。今金石已备,宜设轩县之乐,六佾之 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其冬,皇太子讲《孝经》,亲临释 奠,车驾幸听。

按《南史王俭传》:“永明三年,领国子祭洒。宋时国学颓 废,未暇修复。宋明帝泰始六年,置总明观以集学士, 或谓之东观。置东观祭酒一人,总明访举郎二人,儒 元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馀令史以下各有差。 是岁,以国学既立,省总明观于俭宅,开学士馆,以总 明四部书充之。”

按《文献通考》:“自宋世祖好文章,士大夫悉以文章相 尚,无以专经为业者。王俭少好礼乐及《春秋》言论造 次必于儒者,由是衣冠翕然,更尚儒术。俭十日一还 学,监试诸生,巾卷在庭,剑卫令史仪容甚盛,作解散 髻,斜插簪,朝野慕之,相与仿效。令国子生单衣角巾, 执经代手版。”

明帝建武四年春正月诏立学

[编辑]

按《南齐书明帝本纪》,“建武四年春正月庚午,大赦。诏 曰:‘嘉肴停俎,定方旨于必甘;良玉在攻,表珪璋于既 就。是以陶钧万品,务本为先;经纬九区,学敩为大。往 因时康,崇建庠序,屯虞荐有,权从省废,讴诵寂寥,倏

移年稔,永言古昔,无忘旰昃。今华夏乂安,要荒慕向
考证
缔修东序,实允适时。便可式依旧章,广延国胄,弘敷

景业,光被后昆’。”

永泰元年东昏侯即位诏废学

[编辑]

按《南齐书东昏侯本纪》,不载。 按《礼志》,永泰元年,东 昏侯即位,尚书符依永明旧事,废学。领国子助教。曹 思文上表曰:“古之建国君民者,必教学为先,将以节 其邪情而禁其流欲。故能化民裁俗,习与性成也。是 以忠孝笃焉,信义成焉,礼让行焉。尊教宗学,其致一 也。是以成均焕于古典,虎门炳于前经。陛下体睿淳 神”,缵成鸿业。今制书既下,而废学先闻,将恐观国之 光者有以拟议也。若以国讳,故宜废。昔汉成立学,爰 洎元始,百馀年中,未尝暂废其间有国讳也。且晋武 之崩,又其学犹存,斯皆先代不以国讳而废学之明 艾也。永明以无太子故废,斯非古典也。寻国之有学, 本以兴化致治也,天子于以谘谋焉,于“以行礼焉。”《记》 云:“天子出征,受命于祖,受成于学。执有罪反,释奠于 学。”又云:“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爵而 酳,以教诸侯,悌也。”于斯学,是天子有国之基教也。或 以之所言,皆太学事也。今引太学,不非证也。据臣所 见,今之国学,即古之太学。晋初,太学生三千人,既多 猥杂,惠帝时欲辨其泾“渭,故元康三年,始立国子学, 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学”,天子去太学,入国学,以行 礼也。太子去太学,入国学,以齿让也。太学之与国学, 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然贵贱士庶,皆须 教成,故国学、太学两存之也,非有太子故立也。然系 废兴于太子者,此永明之钜失也。汉崇儒雅,几致刑 厝,而犹“道谢三五者,以其致教之术未笃也。古之教 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以讽诵相摩。今学 非唯不宜废而已,乃宜更崇尚其道,望古作规,使郡 县有学,乡闾立教,请付尚书及二学详议。”有司奏从 之,学竟不立。

[编辑]

武帝天监四年置五经律学博士及胄子立州郡学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四年春正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 按儒林传序高祖有天下诏求硕学治五礼

[编辑]

定六律,改斗历,正权衡。天监四年,诏曰:“二汉登贤,莫 非经术,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 此之由。朕日昃罢朝,思闻俊异,收士得人,实惟酬奖。 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内后进。”于是以 平原明山宾。南史有吴郡陆琏四字 吴兴沈峻、建平严植之、会 稽贺玚补博士,各主一馆。馆有数百生,给其饩廪,其 射策通明者,即除为吏,十数月间,怀经负笈者,云会 京师。又选遣学生如会稽云门山,受业于庐江何引, 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 按《何引传》,高祖践祚, 敕引曰:“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闾阎搢绅,鲜闻好 事。吾每思弘奖,其风未移,当扆兴言为叹。本欲屈卿 暂出,开导后生,既属废业,此怀未遂,延伫之劳,载盈 梦想。理舟虚席,须俟来秋,所望惠然,申其宿抱耳。卿 门徒中,经明行修,厥数有几,且欲瞻彼堂堂,寘此周 行,便可具以名闻,副其劳望。”又曰:“比岁学者,殊为寡 少,良由无复聚徒,故《明经》斯废。每一念此,为之慨然。 卿居儒宗,加以德素,当敕后进,有意向者,就卿受业, 想深思诲诱,使斯文载兴。”于是遣何子朗、孔寿等六 人于东山受学。

按《南史武帝本纪》,“天监四年二月,初置胄子律博士。”

按《严植之传》:“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

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 讲说有区段次第,析理分明。每当登讲,五馆生毕至, 听者千馀人。

天监五年,置“集雅馆。”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南史武帝本纪》。“五年五 月置集雅馆以招远学。”

天监七年诏立学。

按《梁书武帝本纪》,七年春正月乙酉朔,诏曰:“建国君 民,立教为首。不学将落,嘉植靡由。朕肇基明命,光宅 区宇,虽耕耘雅业,傍阐艺文,而成器未广,志本犹阙, 非所以镕范贵游,纳诸轨度。思欲式敦让齿,自家刑 国。今声训所渐,戎夏同风,宜大启庠敩,博延胄子,务 彼十伦,弘此三德,俾陶钧远被,微言载表。”

天监九年,诏“皇太子王侯之子入学。”

按《梁书武帝本纪》:“九年三月乙未,诏曰:‘王子从学,著 自《礼经》,贵游咸在,实惟前诰,所以式广义方,克隆教 道。今成均大启,元良齿让,自斯以降,并宜肄业。皇太 子及王侯之子,年在从师者,可令入学’。”冬十二月癸 未,舆驾幸国子学,策试胄子,赐训授之司各有差。

大同七年立士林馆置正言博士

[编辑]

按《梁书武帝本纪》:“大同七年十二月丙辰,于宫城西 立士林馆,延集学者。”

按:《隋书百官志》:“大同七年,国子祭酒到溉等又表立 正言博士一人,位视国子博士,置助教二人。”

===陈===

文帝天嘉元年嘉德殿学士沈不害上书请立国学从之

[编辑]

按:《陈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沈不害传》,“天嘉初,除衡 阳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自梁季丧乱,至 是国学未立,不害上书曰:‘臣闻立人建国,莫尚于尊 儒;成俗化民,必崇于教学。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 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自淳源既远,浇波已扇,物之 感人无穷,人之逐欲无节。是以设训垂范,启导心灵。 譬彼染蓝,类诸琢玉’”,然后人伦以睦,卑高有序,忠孝 之理既明,君臣之道攸固。执礼自基,鲁公所以难侮; 歌乐已细,郑伯于是前亡。《干戚》舞而有苗至,《泮宫》成 而淮夷服,长想洙泗之风,载怀淹稷之盛,有国有家, 莫不尚已。梁太清季年,数锺否剥,强寇外侵,奸回内 奰,朝闻鼓鼙,夕照烽火,洪儒硕学,解散甚于坑夷;五 典九丘,湮灭渝乎帷盖。《成均》自斯坠业,瞽宗于是不 修裒成之祠,弗陈裸享;释菜之礼,无称俎豆。颂声寂 寞,遂逾一纪。后生敦悦,不见函丈之仪;晚学钻仰,徒 深倚席之叹。陛下继历升统,握镜临㝢,道洽寰中,威 加无外。浊流已清,重氛载廓,含生熙阜,品庶咸亨。宜 其弘振礼乐,建立庠序,式稽古典,纡迹儒宫,选公卿 门子皆入于学,助教博士,朝夕讲肄,使担簦负笈,锵 锵接衽,方领矩步,济济成林。如切如磋,闻《诗》闻《礼》,一 年可以功倍,三冬于是足用。故能擢秀雄州,扬庭观 国,入仕登朝,资优学以自辅;莅官从政,有经业以治 身。轖驾列庭,青紫拾地。古者王世子之贵,犹与国子 齿,降及“汉储,兹礼不坠。暨乎两晋,斯事弥隆,所以见 师严而道尊者也。皇太子天纵生知,无待审喻,犹宜 晦迹俯同,专经请业,奠爵前师,肃若旧典。昔阙里之 堂,草莱自辟;旧宅之内,丝竹流音。前圣遗烈,深以炯 戒。况复江表无虞,海外有截,岂得不开阐大猷,恢弘 至道。宁可使元教儒风,弗兴圣世;盛德大业,遂蕴尧 年。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轻献瞽言,伏增悚惕。”诏答 曰:“省表闻之。自旧章弛废,微言将绝,朕嗣膺宝业,念 在缉熙,而兵革未息,军国草创,常恐前王令典,一朝 泯灭。卿才思优洽,文理可求,弘惜大体,殷勤名教,付 外详议,依事施行。”按请立学事年月无考今据不害本传云天嘉初不害除衡阳王记

室。考衡阳王以元年除,即以元年薨,则不害官记室时上疏,即元年事也。

按《南史儒林传序》:“陈武创业,时经丧乱,衣冠殄瘁,寇 贼未宁,敦奖之方所未遑也。天嘉以后,稍置学官,虽 博延生徒,成业盖寡。”其所采缀,盖亦梁之遗儒。

北魏

[编辑]

太祖天兴二年春三月初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

[编辑]

按:《魏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官氏志作三十人

按《北史儒林传序》:“魏道武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 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 有馀人。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人。岂 不以天下可马上取之,不可以马上临之?圣达经猷, 盖为远矣。”

天兴四年。命乐师入学习舞。释菜于先圣先师 按《魏书太祖本纪》云云。

太宗   年立中书学

[编辑]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儒林传序》:“明元时改国 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

世祖始光三年二月起太学于城东

[编辑]

按《魏书世祖本纪》云云。 按《北史儒林传序》。“太武始 光三年。别立太学于城东。后征卢元、高允等。令州郡 各举才学。于是人多砥尚。儒术转兴。”

太平真君五年诏王公以下子息皆诣太学不得私立学校

[编辑]

按《魏书世祖本纪》:“太平真君五年二月庚戌,诏曰:‘自 顷以来,军国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齐风俗,示轨 则于天下也。今制自王公已下至于卿士,其子息皆 诣大学,其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 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显祖天安元年九月己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

[编辑]

按《魏书显祖本纪》云云, 按《李䜣传》,䜣为相州刺史, 上疏请立学校曰:“臣闻至治之隆,非文德无以经纶 王道;太平之美,非良才无以光赞皇化。是以昔之明 主,建庠序于京畿,立学官于郡邑,教国子弟,习其道 艺,然后选其俊异,以为造士。今圣治钦明,道隆三五, 九服之民咸仰德化,而所在州土,学校未立。臣虽不 敏”,诚愿备之,使后生闻《雅》《颂》之音,童幼睹经教之本。 臣昔蒙恩宠,长管中秘,时课修学,有成立之人,髦俊 之士,已蒙进用。臣今重荷荣遇,显任方岳,思阐帝猷, 光宣于外。自到以来,访诸文学,旧德已老,后生未进, 岁首所贡,虽依制遣,对问之日,惧不克堪。臣愚欲仰 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 胄,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 郁郁之文于是不墬。”书奏,显祖从之。 按《高允传》,显祖居谅暗,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文明太后诛之, 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又诏允曰:“自顷以来,庠序不建, 为日久矣。道肆陵迟,学业遂废,子衿之叹,复见于今。 朕既纂统大业,八表晏宁,稽之旧典,欲置学官于郡 国,使进修之业,所有津寄。卿儒宗元老,朝望旧德,宜 与中、秘二省参议以闻。”允表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 教养为先;咸秩九畴,亦由文德成务。故《辟雍》光于《周 诗》,泮宫显于《鲁颂》。自永嘉以来,旧章殄灭,乡闾芜没 雅《颂》之声,京邑杜绝释奠之礼,道业陵夷,百五十载。 仰惟先朝”,每欲宪章昔典,经阐素风,方事尚殷,弗遑 克复。陛下钦明文思,纂成洪烈,万国咸宁,百揆时叙, 申祖宗之遗志,兴《周礼》之绝业。爰发德音,惟新文教, 搢绅𥟖献,莫不幸甚。臣承旨敕,并集二省,披览史籍, 备究典纪,靡不敦儒以劝其业,贵学以笃其道。伏思 明诏元同古义,宜如圣旨,崇建学校,以厉风俗。“先王 之道,光演于明时;郁郁之音,流闻于四海。请制大郡 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 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 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 十人。其博士取博阐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年 限四十以上,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若道 业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齿。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 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显祖从之。郡 国立学,自此始也。

高祖太和十六年幸皇宗学

[编辑]

按:《魏书高祖本纪》:“太和十有六年四月甲寅,幸皇宗 学,亲问博士经义。”

按《北史儒林传序》:“太和中,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建明 堂辟雍,尊三老五更,又开皇子之学。”按改中书学事本纪不载皇宗

学,亦不知创于何年。因是年幸学,故编次于此。

太和二十年。迁都洛阳。诏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刘芳传》。太和二十年。发 敕立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

按《北史儒林传序》:“太和中,迁都洛邑,诏立国子太学、 四门小学。孝文钦明稽古,笃好坟籍,坐舆据鞍,不忘 讲道。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进,崔光、邢峦之徒以文 史达。其馀涉猎典章,闲集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贻 赏眷。于是斯文郁然,比隆周汉。”

世宗正始元年诏营缮国学

[编辑]

按《魏书世宗本纪》:正始元年十有一月戊午,诏曰:“古 之哲王,创业垂统,安民立化,莫不崇建胶序,开训国 胄,昭宣三礼,崇明四术,使道畅群邦,风流万宇。自皇 基徙构,光宅中区,军国务殷,未遑经建,靖言思之,有 惭古烈。可敕有司,依汉魏旧章,营缮国学。”

正始四年,诏置国子,立大学,树小学于四门。

按《魏书世宗本纪》:“四年夏六月己丑朔,诏曰:高祖德 格两仪,明并日月。播文教以怀远人,调礼学以旌儁 造。徙县中区,光宅天邑。总霜露之所,均一姬卜于洛 涘,戎缮兼兴,未遑儒教。朕纂承鸿绪,君临宝历,思模 圣规,述遵先志。今天平地宁,方隅无事,可敕有司,准 仿前式,置国子,立大学,树小学于四门。” 按《刘芳传》: “芳为侍中,领国子祭酒。宣武时,芳上表曰:夫为国家 者,罔不崇儒尊道,学敩为先。诚复政有质文,玆范不 易,谅由万端资始,众务禀法故也。唐虞已往,典籍无 据。隆周以降,任居虎门。《周礼大司乐》云:‘师氏掌以媺 诏,王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之事,以教国子弟’。” 蔡氏《劝学篇》云:“周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 国子。”今之祭酒,即周师氏。《洛阳记》:“国子学宫与天子 宫对,太学在开阳门之外。”按《学记》云:“古之王者,建国 亲民,教学为先。”郑氏注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 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由斯而言,国学在内,太 学在外明矣。按如《洛阳记》,犹有仿像。臣愚意谓今既 徙县崧瀍,皇居伊洛,宫“阙府寺,佥复故址。至于国学, 岂可舛替?校量旧事,应在宫门之左。至如太学,基所 炳在,仍旧营构。”又云:“太和二十年,发敕立四门博士, 于四门置学。”臣按自周以上,学惟有二,或尚西,或尚 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爰暨周室,学盖有六,师氏居 内,太学在国,四小在郊。《礼记》云:“周人养庶老于虞庠。” 虞庠在“国之西郊。”《礼》又云:“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太 子齿。”注云:“四学,周四郊之虞庠也。”按《大戴保傅篇》云: “‘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帝入南学,尚齿而贵信;帝入 西学,尚贤而贵德;帝入北学,尚贵而尊爵;帝入太学, 承师而问道’。周之五学,于此弥彰。”按郑注《学记》“周则 六学所以然者。”注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 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此其证也。汉、魏已降,无复四 郊。谨寻先旨,宜在四门。按王肃注云:“天子四郊有学, 去王都五十里。”考之郑氏,不云远近。今太学故坊,基 址宽旷,四郊别置,相去辽阔,检督难周。计太学坊并 作四门,犹为太广。以臣愚量,同处无嫌。且今时制置, 多循中代,未审四学,应从古“否,求集名儒礼官议其 定所”,从之。 按《郑羲传》:羲子懿,懿弟道昭,迁国子祭酒。上表曰:“臣窃以为崇治之道,必也须才,养才之要, 莫先于学。今国子学堂房粗置,弦诵阙尔。城南太学, 汉魏石经,丘墟残毁,藜藿芜秽,游儿牧竖,为之叹息, 有情之辈,实亦悼心,况臣亲司,而不言露。伏愿天慈 回神纡眄,赐垂鉴察。若臣微意,万一合允,重敕尚书 门下,考论营制之模,则五雍可翘立而兴,毁铭可不 日而就,树旧经于帝京,播茂范于不朽,斯有天下者 之美业也。”不从。道昭又表曰:“臣闻唐虞启运,以文德 为本;殷周致治,以道艺为先。然则礼乐者,为国之基, 不可斯须废也。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 强齐归义。及至战国纷纭,干戈递用,五籍灰焚,群儒 坑殄,贼仁义之经,贵战争之术,遂使天下分离,黔𥟖 荼炭。数十年间,民无聊生者,斯之由矣。爰暨汉祖,于 行陈之中,尚优引叔孙通等。光武中兴,于拨乱之际, 乃使郑众、范升校书东观。降逮魏、晋,何尝不殷勤于 篇籍,笃学于戎伍。伏惟大魏之兴也,虽群凶未殄,戎 马在郊,然犹招集英儒,广开学校,用能阐道义于八 荒,布盛德于万国,教靡不怀,风无不偃。今者承休平 之基,开无疆之祚,定鼎伊瀍,惟新宝历,九服感至德 之和,四垠怀击壤之庆。而蠢尔闽吴,阻化江湫。先帝 爰震武怒,戎车不息,而停銮伫跸,留心《典坟》,命故御 史中尉臣李彪及吏“部尚书、任城王澄等,妙选英儒, 以崇文教。”澄等依旨置四门博士四十人,其国子博 士、太学博士及国子助教,宿已简置。伏寻先旨,意在 速就。但军国多事,未遑营立。自尔迄今,垂将一纪。学 宫凋落,四术寖废。遂使硕儒耆德,卷经而不谈;俗学 后生,遗本而逐末。进竞之风,实由于此矣。伏惟陛下 钦明文思,元鉴洞远,越会未款,务修道以来之遐方, 后服敷文教而怀之。垂心经素,优柔坟籍,将使化越 轩唐,德隆虞夏。是故屡发中旨,敦营学馆,房宇既修, 生徒未立。臣学陋全经,识蔽篆素。然往年删定律令, 谬预议筵,谨依准前修,寻访旧事,参定《学令》,事讫封 呈。自尔迄今,未蒙报判。但废学历年,经术“淹滞。请学 令并制,早敕施行,使选授有依,生徒可准。”诏曰:“具卿 崇儒敦学之意,良不可言。新令寻班,施行无远,可谓 职思其忧,无旷官矣。”道昭又表曰:“窃惟鼎迁中县,年 将一纪,搢绅褫业,俎豆阙闻。遂使济济明朝,无观风 之美,非所以光国宣风,纳民轨义。臣自往年以来,频 请学令,并置生员,前后累上,未蒙一报,故当以臣识 浅,滥官无能有所感悟者也。馆宇既修,生房粗构,博 士见员,足可讲习。虽新令未颁,请依旧权置国子学 生,渐开训业,使播教有章,儒风不坠。后生睹徙义之 机,学徒崇知新之益。至若孔庙既成,释奠告始,揖让 之容,请俟令出。”不报。按道昭表三上第一表在邺都时上在太和十九年前第二第

三表则宣武时所上也,故称孝文为先帝。又曰“定鼎伊瀍,垂将一纪。” 考孝文以十九年迁都洛阳,计算至正始时,将及一纪矣,故与《刘芳传》并编于此。

按《北史儒林传序》:“宣武时,复诏营国学,树小学于四 门,大选儒士,以为小学博士,员四十人。虽黉宇未立, 而经术弥显。时天下承平,学业太盛,故燕齐赵魏之 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者千馀人,小者犹数百。州 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

永平元年置小学博士员

[编辑]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永平元年十二 月,尚书令高肇、尚书仆射清河王怿等奏置小学博 士,员三千人。”

延昌元年诏速成国学太学四门学

[编辑]

按《魏书世宗本纪》:延昌元年夏四月丁卯,诏曰:“迁京 嵩县,年将二纪,虎闱阙唱演之音,四门绝讲诵之业。 博士端然,虚禄岁祀,贵游之胄,叹同子衿。靖言念之, 有兼愧慨。可严敕有司,国子学孟冬使成,太学四门 明年暮春令就。”按缮学之诏虽发于正始元年至此而犹未告成故郑道昭等屡疏言之

肃宗神龟 年将立国学置生不果行

[编辑]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北史儒林传》序。“神龟中。 将立国学。诏以三品以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 选。未及简置。仍复停寝。”

正光元年诏豫缮国学

[编辑]

按《魏书肃宗本纪》:正光元年“春正月乙酉,诏曰:建国 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来岁仲阳,节和 气顺,释奠孔颜,乃其时也。有司可豫缮国学。”

正光二年,始置“国子生。”

按《魏书肃宗本纪》:二年“二月癸亥,车驾幸国子学,讲 《孝经》。三月庚午,帝幸国子学,祠孔子,以颜渊配。”按是年国

子学成

按《北史儒林传序》:“正光三年,释奠于国学,命祭酒崔 光讲《孝经》,始置国子生三十六人。”按北史作三年今照本纪改正二年

废帝普泰元年散骑常侍卫将军羊深疏修国学并请天下郡国立考课之程

[编辑]

按《魏书废帝本纪》,不载。 按《羊深传》,“时胶序废替,名 教陵迟,深乃上疏曰:‘臣闻崇礼建学,列代之所修;尊 经重道,百王所不易。是以均塾洞启,昭明之颂载扬; 胶序大辟,都穆之咏斯显。伏惟大魏乘乾统物,钦若奉时,模唐轨虞,率由前训。重以高祖继圣垂衣,儒风 载蔚,得才之盛,如彼薪槱,固以追隆周而并驱,驾炎 汉而独迈。宣皇下武,式遵旧章’”,用能揄扬盛烈,聿修 厥美。自兹已降,世极道消,风猷稍远,浇薄方竞。退让 寂寥,驰竞靡节,进必吏能,升非学艺。是使刀笔小用, 计日而期荣;专经大才,甘心于陋巷。然治之为本,所 贵得贤,苟值其人,岂拘常检。三代两汉,异世间出,或 释褐中林,郁登卿尹;或投竿钓渚,径升公相,事炳丹 青,义在往策。彼哉邈乎,不可胜纪。窃以今之所用,弗 修前矩。至如当世通儒,冠时盛德,见征不过四门,登 庸不越九品。以此取士,求之济治,譬犹却行以及前, 之燕而向楚。积习之不可者,其所由来渐矣。昔鲁兴 泮宫,颂声爰发;郑废学校,《国风》以讥。将以纳民轨物, 莫始于经礼;《菁莪》育才,义光于篇什。自兵乱以来,垂 将十载,干戈日陈,俎豆斯阙。四海荒凉,民物凋敝,名 教顿亏,风流殆尽。世之陵夷,可为叹息。陛下中兴纂 历,理运惟新,方隅稍康,实惟文德。但礼贤崇让之科, 沿世未备;还淳反朴之化,起言斯缪。夫先黄老而退 六经,史迁终其成蠹;贵元虚而贱儒术,应氏所以亢 言。臣虽“不敏,敢忘前载。且魏武在戎,尚修学校;宣尼 确论,造次必儒。臣愚以为宜重修国学,广延胄子,使 函丈之教日闻,释奠之礼不阙。并诏天下郡国,兴立 儒教,考课之程,咸依旧典。苟经明行修,宜擢以不次。 抑斗筲喋喋之才,进大雅汪汪之德,博收鸿生,以光 顾问。絷维奇异,共精得失。使区寰之内,竞务仁义之 风;荒散之馀,渐知礼乐之用,岂不美哉!臣诚暗短,敢 慕前训,用稽古义,上尘听览。伏愿陛下垂就日之监, 齐非烟之化。傥以臣言可采,乞特施行。”废帝善之。

出帝永熙三年置国学生

[编辑]

按:《魏书出帝本纪》:永熙三年:“二月丙子,帝亲释奠,礼 先师。”

按《北史儒林传序》:“孝昌之后,海内淆乱,四方校学,所 存无几。齐神武生于边朔,长于戎马,杖义建旗,扫清 区县。因魏氏丧乱,属参朱残酷,文章咸荡,礼乐同奔, 弦歌之音且绝,俎豆之容将尽。永熙中,孝武复释奠 于国学,又于显阳殿,诏祭酒刘𫷷讲《孝经》,黄门李郁 说《礼记》,中书舍人卢景宣讲《大戴礼夏小正》篇。复置 生七十二人。”

孝静帝天平元年迁邺置国子士

[编辑]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永熙三年十月即位,改永熙三 年为天平元年,丙子,车驾北迁于邺。”置国子士不载 按《北史儒林传序》:“永熙西迁,天平北徙,虽庠序之制, 有所未遑,而儒雅之道,遽形心虑。时初迁都于邺,国 子置士三十六人,至兴和、武定之间,儒业复盛矣。”

北齐

[编辑]

北齐“国学生徒及郡学学生差充之例。”

按《隋书礼仪志》:“后齐立学,学生每十日给假,皆以景 日放之。”

按《北史儒林传序》:“齐氏师保凝丞,皆赏勋旧。国学博 士,徒有虚名,惟国子一学生徒数十人耳。胄子以通 经进仕者,唯博陵崔子发、广平宋游卿而已,自外莫 见其人。幸朝章宽简,政网疏阔,游手浮惰,十室而九。 故横经受业之侣,遍于乡邑,负笈从宦之徒,不远千 里,入闾里之内,乞食为资,憩桑梓之阴,动逾十数。燕” 赵之俗,此众尤甚焉。齐制,诸郡并立学,置博士助教 授经,学生俱差逼充员,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从调。 备员既非所好,坟籍固不关怀,又多被州郡官人驱 使,纵有游惰,亦不检察,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

孝昭皇建元年诏国子寺置生讲习外州亦加督课按北齐书孝昭帝本纪皇建元年八月甲午诏国子寺可备立官属依旧置生讲习经典岁时考试其文

[编辑]

襄帝所运《石经》,宜即施列于学馆。外州大学,亦仰典 司勤加督课。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国子寺,掌训教胄子,祭酒一人, 领博士五人,助教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太学博士二 人,助教二十人,太学生二百人。四门学博士二十人, 助教二十人,学生三百人。”

北周

[编辑]

明帝武成 年立麟趾学

[编辑]

按《北周书明帝本纪》,“帝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及即 位,集公卿已下有文学者八十馀人,于麟趾殿,刊校 经史。又捃采众书,自羲、农以来讫于魏末,叙为《世谱》, 凡五百卷。” 按《萧㧑传》:“武成中,世宗令诸文儒于麟 趾殿校定经史,仍撰《世谱》,㧑亦预焉。” 按《于翼传》,“翼 拜右宫伯,世宗雅爱文士,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 不限”贵贱,皆预听焉。乃至萧㧑、王褒与卑鄙之徒同 为学士。翼言于帝曰:“萧㧑,梁之宗子;王褒,梁之公卿。 今与趋走同侪,恐非尚贤贵爵之义。”帝纳之,诏翼定 其班次,于是有差等矣。 按《元伟传》:世宗初拜师氏 中大夫,受诏于麟趾殿刊正经籍。 按《儒林传序》:太 祖受命,雅好经术。求阙文于三古,得至理于千载,黜魏晋之制度,复姬旦之茂典,朝章渐备,学者向风。世 宗纂历,敦尚学艺,内有崇文之观,外重成均之职,握 素怀铅,重席解颐之士间出于朝廷。“圆冠方领,执经 负笈之生,著录于京邑,济济焉足以逾于向时矣。”

武帝保定三年幸太学养老开黉舍延学徒

[编辑]

按《周书武帝本纪》,保定三年夏四月戊午,幸太学 按《儒林传序》:“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诏,尊太傅燕公为 三老。帝于是服衮冕,乘碧辂,陈文物,备礼容,清跸而 临太学,袒割以食之,奉觞以酳之。斯固一世之盛事 也。是以天下慕向,文教远覃,衣儒者之服,挟先王之 道,开黉舍,延学徒者比肩,励从师之志,守专门之业, 辞”亲戚,甘勤苦者成市,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 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天和元年诏胄子入学

[编辑]

按《周书武帝本纪》:天和元年“秋七月壬午,诏诸胄子 入学,但束修于师,不劳释奠。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 即为恒式。”

天和二年,立“露门学。”

按《周书武帝本纪》:“天和二年秋七月甲辰,立露门学, 置生七十二人。” 按《萧㧑传》:“㧑,梁武帝弟子也,保定 元年,授礼部中大夫。三年,出为上州刺史,秩满还入 朝。属置露门学,高祖以㧑与唐瑾、元伟、王褒等四人 俱为文学博士。” 按《沉重传》:天和六年,授重骠骑大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露门博士,仍于露门馆为皇太 子讲论。

按《隋书豆卢𪟝传》:“𪟝少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周明 帝时,为左武伯中大夫。𪟝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 露门学。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学。”

[编辑]

文帝开皇 年制国子寺不隶太常始定释奠乡饮之礼

[编辑]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礼仪志》:“隋制,国子寺每 岁以四仲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先师,年别一行乡饮 酒礼。州郡学则以春秋仲月释奠。州郡县亦每年于 学一行乡饮酒礼。学生皆乙日试书,景日给假焉。” 按《百官志》:“国子寺祭酒一人,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筭 学,各置博士、助教、学生等员。” 按《儒林传序》:“高祖膺 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 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 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寮,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 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 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隽,厚赏诸 儒,京邑达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 笈追师,不远千里,议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 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按隋书高祖本纪开皇二年十二月赐国子生束帛

则改制“国子寺” 亦当在二年,今以无确据阙之。

开皇 年,潞州刺史柳昂上言“劝学行礼”,诏天下州 县皆置博士。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柳昂传》:“昂见天下无事, 可以劝学行礼,因上表曰:‘臣闻帝王受命,建学制礼, 故能移既往之风,成维新之俗。自魏道将谢,分割九 区,关右山东,久为战国,各逞权诈,俱徇干戈,赋役繁 重,刑政严急。盖救焚拯溺,无暇从容,非朝野之愿,以 至于此。晚世因循,遂成希慕,俗化浇敝,流宕忘反。自 非’”天然上哲,挺生于时,则儒雅之道,经《礼》之制,衣冠 民庶,莫肯用心,世事所以未清,轨物由兹而坏。伏惟 陛下禀灵上帝,受命旻天,合三阳之期,膺千祀之运。 往者周室颓毁,区宇沸腾,圣策风行,神谋电发,端坐 廊庙,荡涤万方,俯顺幽明,君临四海。择万古之典,无 善不为;改百王之弊,无恶不尽。至若因“情缘义,为其 节文,故以三百三千”,事高前代。然下土黎献,尚未尽 行。臣谬蒙奖策,从政藩部,人庶轨仪,实见多阙,儒风 以坠,礼教犹微。是知百姓之心,未能顿变。仰惟深思 远虑,情念下民,渐被以俭,使至于道。臣恐业淹事缓, 动延年世。若行礼劝学,道教相催,必当靡然向风,不 远而就。家知礼节,人识“义方,比屋可封,辄谓非远。”上 览而善之,因下诏曰:“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 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 邦之力,逓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 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 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敝,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 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 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 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 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 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 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 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 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 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 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 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 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 劝学行礼。”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

仁寿元年诏国子学留七十人四门及州县学并废秋七月改国子为太学

[编辑]

按《隋书文帝本纪》,“仁寿元年夏六月乙丑,下诏曰:‘儒 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 序,升之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朕 抚临天下,思弘德教,延集学徒,崇建庠序,开进仕之 路,伫贤隽之人。而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 亦不少。徒有名录,空度岁时,未有德为代范,才任国 用,良由设学之理,多而未精。今宜简省,明加奖励’。”于 是国子学唯留学生七十人,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 废。秋七月戊戌,改国子为太学。 按《百官志》,仁寿元 年,罢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置博士五人。 按《刘炫 传》,开皇二十年,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唯置太学博 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炫上表言学校不宜废,情理 甚切,高祖不纳。 按《儒林传序》,高祖暮年,精华稍竭, 不悦儒术,专尚刑名,执政之徒,咸非笃好。暨仁寿间, 遂废天下之学,唯存国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按刘炫传

云“废学在开皇二十年。” 又博士员数与《纪》《志》皆互异。

按《文献通考》:水心叶氏曰:“仁寿元年,减国子学生,止 留七十人。太学、四门州县学并废。当时国子千数,则 所散遣者数千万人矣,岂不骇动!虽有谏者,皆不听。” 史臣以为其暮年精华稍竭致然。时方遣十六使巡 省风俗,而诏以为徒有名录,空度岁时,未有德为代 范,才任国用。良由设学之理,多而未精。至三年七月, 下诏令州县搜扬贤哲,则云:“虽求傅岩,莫见幽人,徒 想《崆峒》,未闻至道。惟恐商歌于长夜,抱关于夷门。”旨 意恳切,且限以三旬,咸令进路。征召将送,必须以礼。 则所谓精华将竭,有所厌怠者亦未然。盖其心实谓 空设学校,未足以得人耳。古之为教,使材者必由学 舜,周公之论是也。汉以后,传经师章句而已。材者由 于学,则枉以坏,不材者由于学,则揠以成。教之无本 而不行,取之虽骤而不获,则学之盛衰兴废,盖未易 言也。端临先公曰:“刘炫上表言学校不宜废,而帝不 纳,由其不学也。其后盗贼群起,经籍道息,而炫亦饥 死,哀哉!而水心乃以帝心,实谓空设学校,未足以得 人材,然则废之诚是欤。”按通考水心叶氏考据亦在仁寿元年故并存之

炀帝大业元年闰七月诏入学有学行优敏者擢以不次研精经术未愿入仕者量准给禄仍申学校教习课试之法

[编辑]

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元年闰七月,景子诏曰:‘君民 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而言绝义乖,多 历年代,进德修业,其道寖微。汉采坑焚之馀,不绝如 线;晋承板荡之运,扫地将尽。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 复黉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遂使纡 青拖紫,非以学优,制锦操刀,类多墙面。上陵下替,纲 维靡立,雅缺道消,实由于此。朕纂承洪绪,思弘大训, 将欲尊师重道,用阐厥繇,讲信修睦,敦奖名教。方今 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 岂无奇秀。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 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即当 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可依 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庶夫 恂恂善诱,不日成器,济济盈朝,何远之有!其国子等 学,亦宜申明旧制,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 砺之道’。” 按《儒林传序》:“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 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 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 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谓信都刘士元河间刘光伯 拔萃出类, 学通南北,博极古今,后生钻仰,莫之能测。所制《诸经 义疏》,搢绅咸师宗之。既而戎马不息,师徒怠散,盗贼 群起,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方领矩步之徒, 亦转死沟壑,经籍自此皆湮没于煨尘矣。

大业三年。改国子寺为“监。”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定国子学”为国子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