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第10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一百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四卷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一百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一百四卷目录

 太学生部艺文一

  送劼赴太学序       唐王勃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        前人

  乐德教胄子赋       李彦方

  乐德教胄子赋        罗让

  乐德教胄子赋        徐至

  乐德教胄子赋        郑方

  乐德教胄子赋       刘积中

  乐德教胄子赋       杜周士

  国子舞赋          阙名

  赠太学生金汝镛归省序   明王谊

  拟覆积分疏        孔贞连

  请严岁贡习仪礼复乐舞疏   吕柟

  请科目就教作兴人材疏    沈鲤

  礼部题教世胄疏       阙名

  复吴次尾论积分书     张自烈

  上南大司成姜公书      前人

 太学生部艺文二

  穷冬太学         唐林宽

  送相里秀才至匡山国子监   李中

  送国子监伴读倪行简赴京  元吴澄

  逍遥室为邹上舍赋   葛逻陆迺贤

  春日怀李叔成上舍    明张以宁

 太学生部选句

 太学生部纪事一

选举典第一百四卷

太学生部艺文一

[编辑]

《送劼赴太学序》
唐·王勃

[编辑]

“今之游太学者多矣,咸一切欲速,百端进取。故夫肤 受末学者,因利乘便,经明行修者,华存实爽。至于振 骨鲠之风标,服贤圣之言,怀远大之举,盖有之矣。未 之见也,可以深慕哉!且吾家以儒辅仁,述作存者八 代矣,未有不久于其道而求苟出者也。故能立经陈 训,删书定礼,扬魁梧之风,树清白之业,使吾徒子孙” 有所取也。《大雅》不云:“无念尔祖。”《易》不云:“干父之蛊。”《书》 不云:“友于兄弟。”《诗》不云:“不如友生。”四者备矣。加之执 德弘信,道笃,心则口诵,废食忘寝,涣然有所成,望然 有所伏,然后可以托教义,编人伦,彰风声,议出处。若 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 履半级,何足恃哉!终见弃于高人,但自溺于下流矣。 吾被服家业,霑濡庭训,切磋琢磨,战兢惕厉者,二十 馀载矣。幸以薄伎,获蠲戎役,尝耻道未成而受禄,恨 不得如古君子四十强仕也。而房族多孤,𫗴粥不继, 逼父兄之命,睹饥寒之切,解巾捧檄,扶老携幼,今既 至于斯矣。不蚕而衣,不耕而食,吾何德以当哉!至于 竭小人之心,申犹子“之道。饮食衣服,晨昏左右,庶几 乎令汝无反顾忧也。行矣自爱,游必有方。离别咫尺, 未足耿耿。嗟乎!不有居者,谁展色养之心?不有行者, 孰就扬名之业?笾豆有荐,菽水尽心。”盖各赋诗,叙离 道意云尔。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
韩愈

[编辑]

国子监应三馆学士等,准《六典》:“国子馆学生三百人, 皆取文武三品已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 补充;太学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五品已上及郡县公 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补充;四门馆学生五百人,皆 取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补充。”

右:“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复本源,至使公 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今圣道大明, 儒风复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今请国子馆并依《六 典》,其太学馆量许取常参官八品已上子弟充,其四 门馆亦量许取无资荫有才业人充。如有资荫不补 学生应举者,请礼部不在收试限。其新补人有冒荫” 者,请牒送法司科罪。缘今年举期已近,伏请去上都 五百里内,特许非时收补。其五百里外,且任乡贡,至 来年春,一时收补。其厨粮度支,先给二百七十四人, 今请准新补人数,量加支给。谨具如前,伏听处分。

《太学生何蕃传》
前人

[编辑]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馀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 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

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
考证
之群行焯焯者数十馀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

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公卿大 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 “者,以是无成。”蕃,淮南人,父母俱全,初入太学,岁率一 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 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 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 六馆之士百馀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 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 果留。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 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 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 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 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 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 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 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 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 谿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 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 吾是以言之,无亦使其无传焉。

《乐德教胄子赋》
李彦方

[编辑]

王子,垂训导于门子,戒骄盈于代禄。厉师严以成教 诲,敷乐德而宣化育。长能从而可久,幼能正以不黩。 悦之以道,宁假乎干戚羽旄;动之斯和,讵贵乎匏土 革木。是知深于学者,岂徒然哉?畅生成于寿域,导纯 粹于灵台。明明而六德是以,荡荡而群心有开。瞻之 在前,伫将成于国栋;由此而选,庶有嗣于乡材,登于 隽造。释其奸回。聆音乃接武而至,《乐善》而差肩载来。 且于中者表得中而可尊;和者达至和而不紊。繄吾 道之克广,谅乃心之是训。青衿选其悦学,绛帐资乎 待问。于以识琬琰之姿,于以言始终之训。然则祗者 敬也,居敬足以修身;彝者常也,守常而能化人。萃群 生之济济,达诱善以循循。肃穆以居而文明有耀;条 畅斯及,而乐教惟新。然后以孝友,俾其师资。《春秋》则 教,夙夜惟寅。弘广博《易》,良人胥效矣。美父母兄弟,谁 能间之。内必成性,外无越思。匪铿锵而感物,咸敬顺 以亲师。异齐国之闻于宣父,叶虞帝之命以后夔。惟 德音之是进,岂奸声之能混入。于国学,习者由是知 归;祭于瞽宗,享者于焉报本。至哉圣人之设教,谅终 古而无损。

《乐德教胄子赋》
罗让

[编辑]

“至乐之极兮,德教所蓄。德者体中和而定刚柔,教者 正情性而端耳目。既垂法于国胄,示布政于方族。四 术允正,三行祗肃。所以明俊选之标表,所以致才贤 之蕴育。比师严而道尊,信仁行而礼复。乐正初协,司 成理该。被其风而导其志,涤其滥而释其回。持筋骸 以固束,刷性灵而洞开。德义可依,异射宫之取士。程” 准斯在。同梓人之理材。乐且致之,行之广运。内无声 以是托。表《中庸》以垂训。在敬逊以务时,资端悫而待 问。斯乃成性所臻,敩学相因。既广博而克己,抑直易 以藩身。不待考击兮教备,无假拊搏兮行醇。以道应 物,以乐和人。事且符于米廪,义且畅于成均。将俟乎 绮纨之子率变,何患乎膏粱之性难驯。苟以我于《木 铎》,尔宜必诚必信。苟以我于藻镜,尔宁不智不仁。庶 居之也泄泄,谅诲之乎谆谆。在声音之道兮,以律度 是维,谐和是司。在德教之术兮,以友敬为仪,忠孝为 师。固舍彼而取此,念钻之而仰之。足使放心精正,体 道希夷。罢铿锵于师氏,识明命于后夔。宁鼓箧而徒 至,必抠衣以慎兹。俾行乎乡党,尊尊长长;俾立乎黉 塾,庸庸祗祗。夫然,则宽愿者日益,简傲者日损。习《语》 舞而殊源,敦《诗》《书》而异壸。斯教也,教之至诚,天下之 本。

《乐德教胄子赋》
徐至

[编辑]

至哉乐为德也!保太和,茂生育。是以先王法之以成 教,乐正尊之以示睦。将磨琢于仁义,匪铿锵于匏竹。 洋洋乎节以惠和,煦煦然致其恭肃,其仪不忒。故容 止可观,其道既弘,乃进退可复。信月将而日就,庶不 谄而不渎。且有教无类,道之原来,廉让之风斯扇,恺 弟之德不回。趋隅以继其志,待问以成其材。于以见 《易》和之容参于前也。《中庸》之德,夫何远哉?何必朱干 玉戚,一起一偾。将以宫商克悬,角征潜运。凫趋碧沼, 皆籍籍于令名;鱼贯青衿,各愔愔于淑问。百行由是 内融,三德于焉成顺。俾夫迁善者乐以陈,修己者德 以真。乐者乐也,可以乐其孝友;德者得也,可以得其 忠臣。昔后夔所以推其典乐,虞舜所以称其“圣人。”岂 不以人心感乐,乐其有伦者哉!今国家德教绥于九 有,礼乐达乎四维,朴素远符于轩氏,和乐方轶于《周 诗》。多士济济,百僚师师,明诚之德可见,中和之乐在 兹。自君臣达乎父子,性成也,何莫由之?由之伊何?行 之非远。亦由端本去末,化遐自阃。然后外可以维城中可以补衮。於戏!乐乎实教人之大本。

《乐德教胄子赋》
郑方

[编辑]

国有学,家有塾。播乐德之文采,率胄子以化育。始先 激其清浊,而后攻其节目。鼓箧之士,宣声音以相和; 挟杖之时,俾心志而思服。语于效者,执德不回;道以 乐者,知阳必来。盈耳之声讵作,理心之教有开。实俎 豆之闻矣,宁钟鼓而云哉?动于外而畅于中,使和其 性,进以德而举以事,各尽其材。惟其敩学,必有谟训, 涵养以致和,强学以待问。观德毕贤愚之贯,序德同 长幼之分。岂不以“乐之至也通乎神,教之至也慎乎 身。”惟彼乐之,为德是彰。教之有伦,不在匏竹。设金石 振,乃贵于祗庸。备孝友陈。岂不念终始而典学,美教 化于成均。遂乃与诵讽,观屈伸。斯可以移风易俗,不 止于温故知新,保和于心。畅五声而授之有道,将逊 其业;崇四术而弘之在人。厥类可知,允怀在兹,谅审 乐以知政,由切问而近思。初感至音,听角声而恻隐 变矣;终怀雅性,闻羽奏而宽大似之。且被之以箫管, 加之以训辞,升学而在于春候,合射而戒于秋时。然 则不教以中和,不能知乐;不教以博依,不能安《诗》。是 以学者为王化之端,乐者系国风之本,故曰:“观《大学》 之道,然后刚知困而满知损。”

《乐德教胄子赋》
刘积中

[编辑]

“惟天惠人,惟王司牧。”必资立乐以化被,聚贤而政肃。 乐垂六德,允接于生灵;人抱七情,于是乎修睦。故命 乐官,宣乐德之旨,教国子,俾国人思服,施行而万邦 作乂,动荡而群生茂育。原其诏司乐辟灵台,选国中 之胄子,集宇内之瑰材,示中和于前,俾行而不怠;尊 祗庸于次,将守而不回。实克孝而克友,必无间而无 猜。缅颐谟猷,明征义训。乐同和而会极,纲有条而不 紊。中为忠告,俾邪者奉忠格之心;和乃适正,制刚者 守调适之分。非有象以外感,乃无声而潜运。祗敬不 逾,庸言是尊。率威仪而允淑,致言行之惟醇。睦烝烝 之孝,诚全乎天性;勗怡怡之友,义原乎天伦。设教之 规爰立,列乐之事方陈。是将崇德教,播成均,议道自 己,建中于人。夫就学必时,为乐在兹。春诵夏弦,顺阳 而乐功犹懋;无虐无傲,率下而乐德增丕。所以舜命 伯,伯让夔,立之以四教,道之以《六诗》。然后学制敦浃, 国经允釐。通至性于伦理,垂善教于师资。慕其人则 遐不谓矣,仰其教则学以知之。方今政举道光,文修 武偃,播崇德为宣风之始,训国子为化人之本。沗承 教之在躬,庶声名之不远。

《乐德教胄子赋》
杜周士

[编辑]

国家自诚而明,讲信修睦,既移风以设教,每登贤而 制禄。由是命司乐之职,掌彼成均;教舞勺之童,取诸 乡族。常德咸事,庸言可复。“纳诸轨物,则物有其容;摄 以威仪,则仪无不淑。日就月将,不疾而速。于以见中 和之教克修,杞梓之材可育。”观鼓箧请益,摄齐具来 严师尊道,至矣休哉!捧函丈之筵,无思不厌;听撞钟 “之问,有说必该。心不忘于翼翼,视有主于梅梅。”审依 仁,即《童蒙》之求我;语成器,如梓人之理材。且鼓舞铿 锵,徒闻于物格;兴道讽诵,亦资于释回。岂如中以理 心,和而适分,敬居简而可久,德有常而不紊。孝实天 经,友为义训。本其至也,可以赜天地之情;引而伸之, 可以畅雍熙之运。则知敦和章德,在“圣与仁。革蒙惑 于初志,致辉光于日新。”于以代天工,则庶绩时序;于 以施邦教,则百姓皆淳。斯可谓理以乐成俗,师以贤 得人。於戏!至教在兹,无从匪彝。合游扬以来学,任道 德而为资;孝友祗庸,则无不顺者;自上下下,可咸使 由之。夫然则《乐》之教也,义微而婉。以八音为制,以六 德为本。既履孝而资忠。宜任重而道远。若然者。安得 不“慎其终而思其反”者也。

《国子舞赋》
阙名

[编辑]

“天子敛贤才之地,合礼乐之府。命宗伯因四时之宜, 教胄子以六代之舞。惟德是务,以和为主。翕左手以 执籥,就前轩以树羽。”方将发挥《五礼》,张皇《六诗》。忽投 步而赴节,乍整容而自持。虽锵锵与济济,必庸庸以 祗祗。及夫钟鼓铿訇,丝竹宴衍;音容间起,干旄迭见。 屹然山立,欻然风从。观者如堵,曷不肃雍。实经国之 洪范,盖训人于《中庸》。且乐以平其心,舞以发其貌,故 无小无大,是则是效。宜合国之子弟,实教人于忠孝。 其仪不忒,其德维馨,远人由是以来之。故时无违命, 明神可得而礼矣,故物无遁形。大哉圣人!其道可久。 约我以礼乐,弘我以孝友。睹蹮蹮之屡舞,实循循之 善诱。文德温恭,则羽籥在归根之时;武士发扬,则干 戈居糵萌之后。夫手之舞之,有小有大,成童舞象,弱 冠舞夏,并允浃于生灵,良克谐于风雅。莫善于乐,执 而忽舍。圣人若斯须而去身,则孰垂拱于天下?

《赠太学生金汝镛归省序》
明·王谊

[编辑]

昔圣人赞《易》,有曰:“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盖曰:“积 忠信所以进其德,择言笃志,所以居其业。”岂《易》言哉? 苟非及时而学,何以致夫德之崇、业之广哉!徽之休宁金音汝镛,其字也。颖敏而沈毅,神畅而气怡。蚤岁 奋志入乡校,亲师取友,笃塞嗜学,于圣贤经史之文 靡不究其微而探其奥,用是业底于成,所谓及时而 学者乎?永乐乙未,领荐掇宾贡之第,继是升太学。又 明年冬官择练于当世之务者承部符使江浙公干 汝镛预厥选。所至不假声色而事无不集,敬慎自持 而称誉益著。今而竣事还太学,慨母氏在堂年垂喜 惧,疏音问,旷定省,寒暑屡更矣。兹焉谒告归省,治装 戒行。上舍王彬暨诸同志咸惜交契之好,因绘为《龙 江别意图》,各赋诗歌,相率征文,以艳其行。余惟圣朝 建立学校,必以忠孝教人,欲人效忠,先之以孝。故凡 太学隽游,逮三载则得以省其亲,恩至渥也。今汝镛 之归,瞻桑梓而升堂,载笑言而展拜,既而率子姓兄 弟和埙篪,衣彩服,捧觞称寿,而慈亲则雍容凝静而 享有康宁,其乐为何如哉?实我国朝“功成治定,以致 太平,申五常,锡五福,抚绥涵育,跻斯民于仁寿之域” 之效也。为音者尢当寘怀土之念,促装来游,以图补 报。荣其身以及其亲,则君子进德修业之志遂矣。汝 镛尚勗之。永乐辛丑腊月上澣,国子监助教古复王 谊用宜序。

《拟覆积分疏》
孔贞连

[编辑]

题为“遵祖制,奉明旨,谨条积分之法,以宏作养,以鼓 士趋事。臣惟四方乡较,视太学为仪刑,贤哲奋庸,望 策名而激劝。我太祖高皇帝立积分之法,以乐育贤 才,宏开士路。维时名卿硕辅,多出其间,煌煌史册,可 覆案也。自积分之法废,而无志者踡跼以守年,有志 者假途而应举,不第率给假长往,而太学落落几成” 空舍矣。臣前疏谓“略访积分之法,以示激劝。”盖尝闻 朝气锐,暮气渝,士子果有有用之才,何妨早登仕路, 以收一日之用,而必拘拘二十年。二十五年之后,选 乃及期,又未必选,年光如驶,转盼途穷跅。𧿶长才伏 枥空老,黄头台背,对簿书而茫然,国家亦何赖于若 辈?而士子往往借径异途,视国家为坑阱,夫岂祖宗 储才意耶?臣前疏竭一得之愚,已蒙皇上俞允。顷者 圣驾临雍,新颁敕谕;臣伏读至循祖宗之制,时有试 省,以观厥成。夫此试省政积分之试省也。臣又有以 仰见我皇鉴成宪、弘薪槱之意,盖无时不切诸宸衷 矣。臣敢不以酌议举行之方,为皇上陈之。按“国初监 生皆缘乡学贡入,其时人文未盛,有通《四书》未通经 者,有通经而文理未必俱优者,故渐而升之率性堂, 始行积分。”今士子一到监,即掣签分堂,除未成材外, 皆通经待试之士。是渐升之法不必议复也。按积分 之法,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 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积 至八分者为及格,即与出身。今月有课,季有考试,法 未弛也。而积分法弛,望一出身,如河清不可俟。所以 监生年资深者,反不与效劳。吏胥之速,化为庠序之 羞。”台臣吴甡盖有激乎其言之也。合无以今岁为始, 每一岁于春“末夏初举行一次,以经书后场合试之 于一旦。至期,臣等严行考较,果文理俱优者,每次照 大堂取六名。然论才不必论堂也。进呈御览后,径咨 吏部,即与出身。其有不愿出身者,仍听肄业科举。如 是而取士之途既宽,候选之法不滞,庶可为庠序生 色乎?”虽然,取试不可太滥也,太滥则巧立名目而麤 端启,较阅不可不公也,不公则请托得行而孤寒滞。 若举人若贡士,自有平等出身,不在试列,但据现在 肄业者严为考试,卷用弥封大堂同宿衙门分阅。臣 同司业复为次第,甲乙略如棘闱状,不得开就试续 考之门及“移文取试之例。其果有材行卓越异常,博 综天文、晓畅边务者,照《洪武》定例,取自上裁,量与清 衔,以示优异。”如是则士皆真才,而法可垂久。英贤出 为王国,祥宁遂无抗节仗义宣力效忠之士,以应作 养之盛典者乎?抑臣尢有说焉,范士者,犹之盂也,盂 员则水员,盂方则水方。今士人之方员,亦在所范耳。 台臣吴甡所云博士以下,谓宜择博雅经术之士充 之,使为士鹄,则莫“如重师席。”臣前疏请,谓系制科出 身者,果造士有方,操履无玷,许令一考后照中行、评、 博,一体考选,以奖劝之,倘亦造士之先务乎?总之于 科目搜罗,外辟朝廷吁俊之途,于率由旧章中,寓变 通鼓舞之术,臣职掌攸关,敢竭一得之愚者如此。至 茂才异等,特恩取自上裁,授职差等条列听之铨部, 非臣所敢擅议也。伏惟皇上采择,定期施行,臣愚幸 甚,天下士子幸甚!

《请严岁贡习仪礼复乐舞疏》
吕柟

[编辑]

“岁贡入监,即古乡举里选六德、六行、六艺之士。故《礼》 称四十强仕,道明而德立。近年有岁贡二十上下者, 其德行焉考。甚且礼让未闲,遇事兴名,各提学惟取 词章,不顾行检,遂使质朴沦坠。乞敕该部转行提学 官,当岁贡期于食廪年深二三名内,遵照祖宗卧碑, 参取德行,必注其平日某德某行,纵无完人,庶几近” 实。所校文,唯取其不悖经传、理明辞达而止,不专于富丽,有蹈袭六朝人语,奇怪难读者,俱从黜落。而遐 荒鄙邑,亦取士以充。用昭圣明一视无外之心。又举 人在监,本以观光皇极,熏陶德性。今查在监实数,天 下之广仅止二、三十人。盖自会试之后,支称他故骏 奔。原籍有志者固不废学,馀多交际。郡邑,开治产业, 侵陵乡曲。比及试期,方攒监簿,计水程,用规拨历。未 仕若此,居官可知。已敕该部,称已未入监告回举人, 移文行取,违限作旷,计月加旷,不许会试之条。庶士 类知儆,众向于学矣。纳银例贡,近奉钦依,听其依亲 原籍,与考科举,此以待志士可矣。其无志者,一旦还 里,抗揖守令,兼服商“贾,肆行乡闾,他日入官,殃民非 浅。乞敕该部将依亲例贡各行提学官考行业类报。 其逃监及患病给假三月之外,许臣查治,重则奏报, 削其名籍。”夫士必知古,斯可通今。《仪礼》一书,乃成周 致太平之具,世行高堂隆所传十七篇,宋儒杨复为 之图解,皆可习行。近臣等选诸士按图学步,自冠、射、 乡、燕至士相见诸仪,使士子闲于周旋进退之节,养 其中正和平之气。而此书希少,靡所正据。礼乐诸器 旧多未完,乞该部重刊礼仪,并造前项礼乐诸器,以 便诸生游业,准古《大雅》“鼓钟辟雍”,周礼乐语之义。

《请科目就教作兴人材疏》
沈鲤

[编辑]

“窃惟教职之亲士,与有司之亲民一也。今天下有牧 民之官,而无教士之官,盖所谓教授、学正等职者,徒 取备员,实于子弟,无分毫授受之益。虽亦三年大比, 每岁贡士未尝乏人,而求其成德达材,以著作人之 效者,则杳乎未之闻也。”夫人材风俗出自学校,为治 忽理乱所系,可任其废坏不修至此乎?臣等任专风 “化,责有攸归。窃欲稍为振拔,使知自奋,无所容其督 责之法,惟慎其选除优其迁转,以示鼓舞作兴之意。 使由科目出身者不薄此而不为贡途出身者不画 地以自限。庶几师道立而学政之修举有日矣。请自 万历十七年为始,新科进士有愿就教职者,免其自 行陈乞,止具呈办事衙门移文吏部,代与题准。即与 除府学教授教授三年查果称职原系二甲者陞各 部主事。系三甲陞推官知县。俟其历俸三年将前教 授旧俸准折有司年半。与初选推官知县历俸四年 半者一体推迁行取。其三甲进士有愿久任教职以 终作人之效者许于就迁之日具呈案候。待其六年 径陞各部主事。三年者陞国子监博士等官。”如有雅 意作人,如塾师之于子弟,日课月程,多所造就,及能 赞助有司,修明教化,有移风易俗之效者,遇该内转 与相应部分,遇该行取,则通论功绩,所以优进士教 职者,似应如此。夫其守选未及者,得免于优滞之苦, 而政体未谙者,可习见有司之事,或遇该乡试之年 则聘“取同考,不患乏人。斯其所以优之者,又不在迁 转之间而已矣。会试副榜举人及下第乞恩就教者, 本为贫而仕者居多。乃当临选之期,犹持两端不决 者何也?盖年长而愿就教职者,本利于推陞之速;年 青而有志进取者,又惟恐推陞之速。此其情之不同, 有若是相反者,不可不从其两便也。请自”今以后,凡 举人就教者,俱经会试一次,方与推陞。有司如就教 之后会试不第而仍愿久任教职,以终作人之效者, 许具呈案,候准其再一会试,方与推陞。惟已经三次 者不准,其馀仍照常推用。若有造就人材,修明教化, 如前项所称功绩者,三年以上陞司务博士、知州,九 年考满起送到部者,升各部主事、大理寺评事、府同 知,所以优举人教职也。似应如此。夫举人进士就教 者多,则教授、学正可悉得科目出身者而用之。县学 教谕虽不尽然,亦宜选训导之有贤声者以充其任。 盖掌教得人,则一方学政有为之纲维者,故尤宜慎 选矣。贡士教职视科目出身者常多数倍,乃近年以 来,则一任“分教,再任掌教,概从劣转。彼既无可欲之 势以诱其前,而又有患失之心以随其后,未有不甘 心自弃者。故学政之坏,由贡途居多,而鼓舞作兴亦 宜于此辈加意也。合无贡士教官,查有称职者,除春 秋两季照常序转学职外,其双月大选过该推陞之 时,亦查其年力精壮,考语特优者,与一体推陞。”有司 九年考满,起送到部,而著有前项功绩者,升知州助 教。其各该抚按荐举教职者,亦特许宽其人数。仍于 荐本中以其资格分为三段,示不相掩。如云“某以上 系进士出身,某以上系举人出身,某以上系贡士出 身”,斯不得偏右科目,致枉公论,以消沮贡行之气。所 以优贡士教职者,似应如此。夫待之优,则人知自奋, 而师道可立,教政不患其不修矣。至于有司改教,近 年事例犹有可议者。盖凡抚按官论劾有司,而欲存 一线之路者,必曰“操守犹未大坏,学问尚为可师。”夫 曰守未大坏,非果不坏,特惜其履任之浅也;曰学为 可师,非真有学,特借此以为之名也。审如是,则教士 以贪而已矣。何重民而轻士如此也。合无自今以后, 论才力则姑准改教,犯操守则降调闲散,不许概与 教职,以溷学宫,亦补偏拯弊一事也。伏乞敕下吏部覆议上请,俯赐施行,臣等幸甚。

《礼部题教世胄疏》
阙名

[编辑]

该兵部咨:“‘该本部题,国子监司业兼司经局校书王 同祖奏,内开:一曰《教世胄》’。臣请自今公侯伯子弟年 十八以上者,该部具名上请,送监读书习礼。本监仍 每名选拨友伴监生二名,与之讲学,相资熏陶规劝。 每五日一赴监。候诸生立班定,友伴引至阶下,恭揖 而退,侍立两旁,以观揖让周旋之节。候堂仪毕,赴厢” 授书讲习。其有不率教,凭本监堂上官奏闻区处。三 年之后,学有成效者,本监奏闻,该部注记,候异日袭 封之后,有所委任,据以甄别贤否等因。奉圣旨:“该部 知道。”该本部查照节年事例,议拟覆题。勋臣之家,子 孙既以承袭爵禄,或遇蒙任使,管理军务,责任匪轻。 《书》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言立教之不可不早也。 况公侯、伯子弟出自膏粱,素养富贵,易生骄惰,苟非 预养而善教之,欲望其能不变于习而成其德也,难 矣。我国家慎重典礼,凡将官子弟年幼者送监读书, 见诸洪武五年、成化、弘治年间,节经举行。皇上嘉靖 元年,又因该部建白,申明前例,题请凡公侯、伯等爵, 无分已袭、未袭、已任、“未任,年三十以下,十四以上,通 行查出,阅送本部,转送国子监行祭酒司业,将《大学》 《语》《孟》诸书相兼点授,令其在家讲读,仍每十日赴营 观操”等因。嘉靖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题奏,圣旨已 经通行去后。今本官奏要疏名上请送监,备诸劝典, 无非修明礼教至意,相应议处,合候命下,将见在公 侯伯“等爵,及应袭子弟,年十四以上,三十以下未任 者,通行查出,备具年甲、籍贯,径自开送礼部,类具姓 名上请,分送两京国子监,照依嘉靖八年题准教法, 分拨习礼肄业”等因,题奉圣旨,咨部送司。随准后军 都督府手本,开送襄城伯李应臣等前来,案呈到部。 理合疏名上请,伏候命下。本部将各爵具札送国子 监肄业,行令本监堂上官,查照嘉靖八年题准事例 教习,务俾学有成效,庶文武兼济,他日可备干城之 用,而不坠其先世阀阅之风矣。

《复吴次尾论积分书》
张自烈

[编辑]

承示积分。《祖制》,贤者不避,兄爱弟诚至;然弟非薄积 分,独心有未安耳。前月友人晤杨大司成,称弟学行 积分,宜拔冠多士;克咸私以告弟,弟谢不往。适闇公 来雝,为弟言:“吾侪困场屋,得积分则进有阶,时未可 失。”屡趣弟共事,弟复坚却之。盖是时少司成为吴骏 公。忆辛未弟入都门,骏公同张天如成进士,偕易又 尹往晤骏公。骏公齿少于弟,与之语,呐呐不出口;今 历官司业,俨然国子师;使弟俛首积分,不得不称弟 子于其门。昨兄语弟云:“骏公招集邸署同学诸子在 坐数人,次尾友骏公。”闇公则师骏公。弟谓骏公学问、 文章未必出闇公右,而闇公独以一积分遇骏公,卑 谨恭逊,至此益信弟屣弃积分之非失计耳。且兄不 闻南雝积分之非古乎?大司成课试六馆,士不尽繇 祖法,或徇请托、或采虚声,甚者以贿进,则积分虽为 进取之阶,弟弗屑也。闇公乐就,则听之。弟旦晚西归, 兄遇克咸致鄙意。无谓,弟硁硁,幸甚!

《上南大司成姜公书》
前人

[编辑]

下里之曲,未奏元音,薏实之嫌,徒烦敝舌,私为戚戚 也。某月日,生闻执事莅南雝,释奠毕,过大行袁临侯 甫就坐,述黄又生京师来书,为生求拨历,执事辞甚 厉,谓临侯曰:“祖宗钦降监规,无躐次求拨理。张子干 请又生书属,皆过也。”临侯复执事曰:“张生咸同学友, 志行卓然,盖自北雝改南,思就正有道,求拨非生志。” 黄又生私为生言耳,执事尚疑而弗之信也。一日,临 侯以告生,生曰:“士诎于不知己,躬耕著书,安往不可?” 矢焚笔砚归。临侯挽生行,辙至出,涕然私叹。临侯卒 未能缕举生本末白执事,执事卒未能知,生敢冒昧 为执事言之。生少壮读书厉行,讲求当世之务。困庠 序十二年,不敢自暴弃。乙卯,闻执事生平读诸制义, 愿给洒扫,不果。辛未,弃家游京师,会执事秉铎南雝, 生窃自庆幸,冀朝夕承提命,同友人袁临侯还金陵。 是时黄又生与临侯同籍,相友善,繇顺德令入计,为 其子士淇择师,欲留生京邸。生曰:“张子将问业姜先 生,念亲老南雝,则省觐便淹,京师非计,请辞。”生与又 生临别,语止是耳,未尝干又生先容左右也。未尝汲 汲怀归,求执事破例拨历送部也。生方出国门,见又 生持一函属临侯曰:“愿致姜师。”临侯橐而南。生实未 知函中何语,而执事顾责生干请不遵监规,则诬生 甚也。向使又生素不知生误听,萋菲极诋生无学行, 执事将遽信之乎?使夙有睚眦于生者,腾播蜚书,陷 生以触犯名教之罪,执事亦将不察而遂诛之乎?以 文章道德,颉顽先朝宋、李诸公,如执事不能咨访生 何许人,不能徐审又生来书,果否求拨,何意一旦责 生至此。以硁硁自好,耻干谒如生,不能见谅于执事 至此。畴昔孳孳就正之诚,又不能不介以孚为又生 书辞,抵牾至此。嗟乎,岂执事之过哉?抑生遇之穷耳虽昔安定特拔程颐,处以学识,后世称之。本朝太学 生如石大用、张铭诸人,陈文定赠以序,勗以诗,师弟 子衎衎如也。生即远惭程正叔,近逊石大用,不获徼 安定、文定知遇。若夫告假省亲、回籍听选,权衡情理, 与流俗干请窦径异。唐阳城迁国子司业,告诸生曰: “学者所以学为忠孝也。诸”生久不省亲者,听归省谒 时还养者二十人,三年不归者斥之。宋程颢《请修学 校取士札子》言:升于太学者,听以时还乡,复来学。洪 武十八年,监生愿回籍读书者,听。古今掌故具在,执 事岂不稔知之。凡造士作人,求无失祖宗敷教至意, 非尽墨守监规,尺寸不移也。就令生果以亲老怀归, 果托黄又生先容。执事原其心,哀其志,不重加督过, 识者不以为私。况生实无妄干拨历之罪,徒以又生 影响数言,独蒙讥责,何哉?倘执事详询舆论,下察愚 衷,灼知又生来书非生志,生由是日就绳削,覃思古 圣贤修己治人之道,图所以自树。岂独陈文定难专 美于前,乌见安定之门不复有如正叔者哉?惟“进而 教之,幸甚!”

太学生部艺文二

[编辑]

《穷冬太学》
唐·林宽

[编辑]

投迹依槐馆,荒亭草合时。雪深鸢啸急,薪湿鼎吟迟。 默坐同谁话,非僧不我知。匡庐瀑布畔,何日副心期。

《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
李中

[编辑]

气秀情闲杳莫群,庐山游去志求文。已能探虎穷《骚》 “雅”,又欲囊萤就《典坟》。目豁乍窥千里浪,梦寒初宿五 峰云。业成早赴春闱约,要使嘉名海内闻。

《送国子监伴读倪行简赴京》
元·吴澄

[编辑]

潋滟离杯泛九霞,还家未久便辞家。出门恻恻重闱 远,前路漫漫万里赊。不怕狂风随去鹢,偏愁寒月照 栖鸦。诸生凝望须君至,共赋新诗赏雪花。

《逍遥室为邹上舍赋》
葛逻陆迺贤

[编辑]

嘉树翳学省,繁露夕零乱。琅琅读书声,历历在霄汉。 君子慎斋居,编简夙潜玩。秋蛩咽断甃,流萤袭虚幔。 灯烛耿馀辉,沈沈夜将半。宴坐遂忘言,群疑自冰涣。 圣道日修明,《元谭》乃虚诞。愿君善其用,毋为发深叹。

《春日怀李叔成上舍》
明·张以宁

[编辑]

今代李公子,诗看老杜亲。江湖留雁久,风雨恼花频。 竹屋灯悬夕,椰瓢酒漾春。殷勤海子水,待汝濯红尘。

太学生部选句

[编辑]

梁昭明太子《七契》:“既讲礼于太学,亦论诗于石渠。” 王僧孺《詹事徐府君集序》:“府君年十八,见召为国子 生。曳裾持卷,实华庠璧。有均闭户,靡因馀灶。每摄齐 函丈,左右属目。蓄以邻几之性,加以入神之资。闻一 知二,师逸功倍。游魏阙而不殊江海,入朝廷而靡异 山林。未尝投刺权门,驱车戚里,遨游梁、董,去来贾郭。”

太学生部纪事一

[编辑]

《汉书贾山传》:“贾山,颍川人也。祖父袪,故魏王时博士 弟子也。山受学袪,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 《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 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裔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 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馀人,亲自饬厉,遣诣 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 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 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终军传》:“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 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 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兒宽传》:“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 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 作,带经而鉏,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

梁相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 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 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 服曰:“上诚知人。”

《张汤传》:“汤为廷尉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 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

《儒林传》:“王式为昌邑王师。王以淫乱废,式系狱当死, 以减死论,归家不教授。山阳张长安幼君先事式,后 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来事式,问经数篇。式谢曰: ‘闻之于师,具是矣’。自润色之,不肯复授唐生。褚生应 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试诵说有

法,疑者丘盖不言。诸博士惊问何师,对曰:‘事式。皆素
考证
闻其贤,共荐式’。”诏除下为博士。

《冯奉世传》:“奉世子野王,字君卿,受业博士,通《诗》。少以 父任为太子中庶子。”

《后汉书吴祐传》:“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 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伏湛传》:“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 湛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 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

《息夫躬传》。“躬字子微。河内河阳人也。少为博士弟子。 受《春秋》。通览记书。容貌庄丽。为众所异。”

《儒林传》:“建武五年,迺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 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中元 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 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 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 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 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 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 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 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 考详同异,连月迺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 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 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 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孝和亦数幸东观,览 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 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 选。三署郎皆通经术者,皆得察举自安。帝览请帮助识别此字。薄于 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友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鞠为 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迺 更修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 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 儒,皆补郎、舍人。太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 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 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馀生。然章句渐疏,而 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

《翟酺传》:“初,酺之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五经博 士,武帝大合天下之书,而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 滋盛,弟子万数。光武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 内外讲堂,诸生横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成, 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 传至今。而顷者颓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 诱进后学。”帝从之。酺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 者为酺立碑铭于学云。

《范康传》:“康字仲真,勃海重合人也。少受业太学,与郭 林宗亲善。举孝廉,再迁颍阴令,有能迹。”

《朱晖传》:“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 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 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李育传》:“育少习《公羊春秋》,沈思专精,博览书传,知名 太学,深为同郡班固所重。固奏记荐育于骠骑将军 东平王苍。由是京师贵戚争往交之。”

《崔骃传》:“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 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 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 其太元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以 答焉。”

《王充传》:“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 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 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 言。”

《徐防传》:“永元十四年,拜司空,上疏曰,汉置太学,立搏 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劝勉学者,所以示人好 恶,改敝就善者也。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 不修家法,私相容隐,开生奸路,每有策试,辄兴诤讼, 论议纷错,互相是非。孔子称述而不作,又曰:‘吾犹及 史之阙文’,疾史有所不知而不肯阙也。今不依章句, 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寖 以成俗,诚非诏书《实选》本意。改薄从忠,三代常道,专 精务本,儒学所先。”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 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 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五经》 各取上第六人,《论语》不宜射策,虽所“失或久,差可矫 革。”诏书下公卿,皆从防言。

《江西通志》:“唐檀字子产,南昌人。少游太学,习京氏《易》、 韩氏《诗》《颜氏春秋》。尢好灾异星占。后还乡里,教授常 百馀人。”

《后汉书申屠蟠传》:“蟠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 居临没,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于乡里,遇 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 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太尉黄琼辟,不就。及 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既别,执蟠” 手曰:“君非聘则征,如是相见于上京矣。”蟠勃然作色 曰:“始吾与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 邪?”因振手而去,不复与言。再举有道,不就。先是,京师 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 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 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 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 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 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

《杜根传》:“根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 奇童。京师贵戚慕其名,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及后捕案贵戚宾客,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竟不罹 其患,时人贵之。”

《党锢列传》:“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 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 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 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 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后汝南太守宗资,任 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琎,亦委功曹岑晊。二郡又为’” 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 岑公孝,弘农成琎但坐啸。”因此流言传入太学,诸生 三万馀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李膺、陈蕃、王 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 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又勃海公族进阶、扶风魏 齐卿。并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 贬议,屣履到门。时河内张成,善说《风角》,推占当赦,遂 教子杀人。李膺为河南尹,督捉收捕,既而逢宥获免, 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初,成以方技交通宦官,帝亦 颇谇其占。成弟子牢修因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 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 乱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 下,使同忿疾,遂收执膺等。其辞所连及陈寔之徒二 百馀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使者四出,相望 于道。

《仇览传》:“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 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融观其容止,心独 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郡,壤邻房牖。今京师英雄四 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览乃正色曰: “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不复 与言。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 遂请留宿。林宗嗟叹,下床为拜。览学毕,归乡里。州郡 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

《鲍宣传》:“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为司隶官, 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 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 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 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 狱。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 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馀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 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 髡钳。

《灵帝本纪》:熹平元年“秋七月,宦官讽司隶校尉段颎, 捕系太学诸生千馀人。”

《庾乘传》:乘少给事县庭,为门士郭林宗见而拔之,劝 游学宫,遂为诸生佣。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 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坐下为贵。”

《何颙传》:“颙字伯求,少游学洛阳。颙虽后进,而郭林宗、 贾伟节等与之相好,显名太学。”

《郑元传》:“元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元少为乡啬夫,得 休归,尝诣学宫,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 学受业。”

《后贤志》:“文丘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少游蜀太学,治 《毛诗》《三礼》,兼通群书。州刺史费袆命为从事,入为尚 书。”

《先贤行状》:“杜安年十岁,名称乡党。至十三入太学,号 神童。既名知人,清高绝俗。洛阳令周纡数候安,安常 逃避不见。”

《魏志牵招传》:“招拜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招乃简 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 兴。”

《世语》《魏略》以董遇及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 祥等七人为儒宗。其序曰:“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 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至黄初元 年之后,新主乃复,始埽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 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 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至太 “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 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 弟子。弟子本以避役,竟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 是。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间,百人同试,度者未十。是以 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 《魏志王昶传》:“嘉平初,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乃奏 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欲崇道笃学,抑 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

《刘馥传》:馥子靖封广陆亭侯,上疏陈儒训之本曰:“夫 学者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自黄初以来,崇立 太学,二十馀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轻选诸生,避 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故夫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 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宜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 任人师者,掌教国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 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黜陟荣辱之路。其经明行 修者,则进之以崇德;荒教;废业者,则退之以惩恶举 善。而教不能则劝,浮华交游,不禁自息矣。

《世说新语》: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 《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曾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 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晋书傅元传》:“元掌谏职,上疏曰:‘臣闻先王分士、农工 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自士已上子弟 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各随其才优劣 而授用之。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以通其货。 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一人游手。分数之法, 周备如此。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 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农工之业多废,或逐淫 利以离其事,徒系名于太学,然不闻先王之风’。”今圣 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 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亟定其 制,通计而天下若干人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 人为农,三年足有一年之储;若干人“为工,足其器用; 若干人为商贾,足以通货而已。”尊儒尚学,贵农贱商, 此皆事业之要务也。前皇甫陶上事,欲令赐拜散官, 皆课使亲耕,天下享足食之利。禹稷躬稼,祚流后世。 是以《明堂月令》著《帝籍》之制。伊尹,古之名臣,耕于有 莘;晏婴,齐之大夫,避庄公之难,亦耕于海滨。昔者圣 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 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 也。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在职者又多,加以服 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参倍于 前。使冗散之官,农而收其租税,家得其实,而天下之 谷可以无乏矣。夫家足食,为子则孝,为父则慈,为兄 则友,为弟则悌。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不令而行 也。为政之要,计人而置官,分人而授事,士农工啇之 分不可斯须废也。若未能精其防制,计天下文武之 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馀皆归之于农。若百工商贾 有长者亦皆归之于农。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虞书》 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 叙也。故居官久,则念立慎终之化;居不见久,则竞为 一切之政。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黜陟,陶之所上, 义合古制。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 其选,犹恐化之不崇,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 而不觉也。仲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则尊其 道者,非惟尊其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贵其业者,不 妄教非其人也。重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 学校之纲举矣。

《束晳传》:晳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 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还乡里, 察孝廉,举茂才,皆不就。

《索靖传》:“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 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氾衷、张甝、索紒、索永俱 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 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 高第。傅元、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赵至传》:“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阳。缑氏令初到 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贱,世乱 流离,遂为士伍耳。尔后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诣师受 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曰:‘我小,未 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年十四,诣洛阳 太学,遇嵇康于学写石经,徘徊视之,不能去,而请问” 姓名。康曰:“年少,何以问邪?”曰:“观君风器非常,所以问 耳。”康异而告之。

《董养传》:“养字仲道,陈留浚仪人也。泰始初到洛下,不 干禄求荣。及杨后废,养因游太学,升堂叹曰:‘建斯堂 也将何为乎’。”

《索𬘘传》:𬘘少游京师,受业太学,博综经籍,遂为通儒。 太守阴澹从求占书,𬘘曰:“昔入太学,因一父老为主 人,其人无所不知,又匿姓名,有似隐者。𬘘因从父老 问占梦之术,审测而说,实无书也。”

《刘曜载记》:“曜立太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 简百姓年二十五已下,十三已上,神志可教者千五 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石勒载记》:“司冀渐宁,人始租赋,立太学,简明经善书 吏,署为文学掾,选将佐子弟三百人教之。”

“勒命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五百 人,三考修成,显升台府。”于是擢拜太学生五人为著 作佐郎,录述时事。

《慕容儁载记》:儁立小学于显贤里,以教胄子。 《慕容廆载记》:廆推贤举才,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 东庠祭酒。其世子皝率国胄束修受业焉。廆览政之 暇,亲临听之,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皝赐其大臣 子弟为官学生者,号“高门生。”立东庠于旧宫,以行乡 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皝雅好文籍,勤于讲授, 学徒甚盛,至千馀人。亲造《大上章》,以代《急就》。又著《典 诫》十五篇,以教胄子。皝亲临东庠,考试学生,其经通 秀异者,择充近侍。

《苻坚载记》: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 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坚谓博士王实曰:“朕一月 三临太学,黜陟幽明,躬亲奖励,罔敢倦违。庶几周孔 微言,不由朕而坠。汉之二武,其可追乎!”坚临太学,考 学生经义,上第擢叙者八十三人。自永嘉之乱,庠序 无闻。及坚之僭,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 举,学校渐兴。

《五行志》:“孝武太元十年正月,国子学生因风放火,焚 房百馀间。是后考课不厉,赏黜无章。盖有育才之名, 而无收贤之实。此不哲之罚先兆也。”

冯跋《载记》:跋下书曰:“武以平乱,文以经务,宁国济俗, 实所凭焉。自顷丧难,礼崩乐坏,闾阎绝讽诵之音,后 生无庠序之教,子衿之叹复兴于今。岂所以穆章风 化,崇阐斯文?可营建太学,以长乐刘轩、营丘张炽、成 周翟崇为博士郎中,简二千石以下子弟年十三已 上教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