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四库全书本)/卷030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卷三十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三十
吏部
验封清吏司
世爵
一世爵等级国初定其等有八曰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曰轻车都尉曰骑都尉曰云骑尉自公至轻车都尉又各有二等凡授爵自云骑尉始如云骑尉加一云骑尉则合为骑都尉再加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再加为三等轻车都尉递加至一等轻车都尉如再加一云骑尉则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再加则为三等男积云骑尉二十有六为一等公○雍正元年
谕我国家膺图受命则有佐命元臣际会风云开拓疆宇至于承平之世亦有劳臣宣力绥靖不庭凡厥鸿猷骏烈焜燿旗常于是酬庸奖功赐以公爵其中分为一等至二等三等所以第其勲劳表其阀阅同于古者河山带砺之盟爰及苗裔永久勿替甚盛典也朕考古封爵之制汉唐以来公侯皆系以郡县之名而汉世功名显著者则加以美号如信武冠军建忠定远之属并以荣名垂光史册本朝封王者皆选用嘉美字様其嗣袭封则因之而公爵则但分等次未有封号字様朕意欲考其当日勲庸锡以嘉名追加为某公使勲劳之臣显功丕绩常赫赫在人耳目间而其子孙承袭封号亦皆顾名思义共加奋勉世为国家效忠抒力期踵美前人之光以副朕褒念勲旧之至意至于宗室外戚则仿古恩泽侯之例命为奉恩公或承恩公以昭宠锡其如何命名定制并将历来功臣勲戚加锡美号之处著该部详察定议具奏
钦此遵
旨恭拟进
呈
钦定一二三等公美名褒绩公忠达公奉义公超武公雄勇公果毅公信勇公建烈公勇勤公英诚公○乾隆十四年
谕我朝定鼎以来酬庸赏功列爵惟五分等惟三以表世阀而第宏勲雍正年间因公爵居五等之首仿古封号字様锡以嘉名此诚笃念勲旧俾奕世子孙承袭者顾名思义意至厚也但封爵之制公侯伯一体优崇前代侯则有冠军定远之称伯则有诚意威宁之号今公爵令名炳著而侯伯仅分等次似属阙略朕欲推广其意凡我朝所封侯伯考厥成劳追加美号庶伊嗣人咸念乃祖乃父之忠勤绍修令绪国家实攸赖焉至于子男同位自古以地为号未有别封可仍其旧其侯伯如何详稽勲绩定制命名之处该部妥酌定议以闻钦此遵
旨恭拟进
呈
钦定奉义侯恭诚侯顺勤侯顺义侯昭武侯延恩侯敦恵伯翼烈伯宣义伯襄宁伯昭毅伯威靖伯襄勤伯诚毅伯昭信伯懋烈伯诚武伯勤宣伯一战功议叙康熙九年题准统兵参赞都统䕶军统领前锋统领副都统得一等功牌二二三四五等功牌各一授为云骑尉营总参领散秩官前锋侍卫得一等功牌三二三四五等功牌各一授为云骑尉〈委署同 一二三四五等皆全者方授爵或不全有可抵算者准其以上等功牌一个作下等功牌两个下等者不得接算上等若前后两任所得亦准其合算〉前锋校䕶军校骁骑校得一等功牌四再得二三四五等功牌各一授为云骑尉署前锋校䕶军校骁骑校得一等功牌五再得二三四五等功牌各一授为云骑尉多一倍至数倍者由云骑尉递加不足者注册
一攻城议叙顺治十三年题准一等城池叙六人第一登城者授一等轻车都尉第二人至第六人以次递减〈第二授二等轻车都尉第三授三等轻车都尉第四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第五授骑都尉第六授云骑尉馀仿此〉都统及领云梯攻战官弁授骑都尉指路及射箭官弁授云骑尉二等城池叙四人第一登城者授三等轻车都尉第二人至第四人以次递减〈领云梯攻城及指路射箭官与一等城池同〉三等城池叙三人第一登城者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第二第三人以次递减领云梯攻战官弁授云骑尉指路官弁克两城者授云骑尉克一城者注册四等城池叙二人第一登城者授骑都尉第二授云骑尉〈领云梯官弁与三等城池同〉五等城池第一无云梯登城者授云骑尉率领攻战官弁克两城者授云骑尉克一城者注册○又题准凡登城死者不论城池大小均授骑都尉
一已攻毁城池顺治十三年题准第一先登者授云骑尉○康熙九年题准管领官弁授骑都尉
一水战议叙顺治十四年题准遇敌水战夺一等舟叙五人先登者授骑都尉第二授云骑尉第三四五注册夺二等舟叙四人先登者授云骑尉第二三四注册夺三等舟叙三人均注册在舟督战官弁各照所夺之舟与第二人同其馀官弁与第三人同○乾隆五年奏准凡军功议叙由兵部核定等第移咨到部由部题请授爵
一阵亡赠爵康熙九年题准统兵参赞都统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前锋䕶军统领副都统授骑都尉〈委署同〉营总参领前锋校䕶军校骁骑校暨有顶带官授云骑尉
一八旗世爵承袭天聪五年
谕他国贝子当太平无事举国来归者或阵亡或病故子孙准与世袭罔替危急来归者阵亡准袭五次病故准袭三次若每战身先有功暨一二次首先攻克城池者或阵亡或病故各照原官世袭罔替仍察其旧日有无罪过别行酌夺有出首叛逆大罪者量授官职准袭六次又自他国太平无事有孑身来归者阵亡准袭四次病故准袭二次有临难危急而孑身来归者阵亡准袭二次病故准袭一次至于无职之人或首先登城或当先战死准给官爵袭二次拏获奸细授职者阵亡准袭一次病故不准○十年定世爵官员准袭次数有越十五次以上者世袭罔替○顺治八年题准官员今遇
恩诏其原有袭次者均准世袭罔替给与
诰命其原无袭次官员今
恩诏中准授骑都尉者亦给与
敕书阵亡者承袭病故者不准其效力军前所得云骑
尉者准承袭一次○又题准凡得
诰敕世爵官员亡故与其子承袭若无子方与亲兄弟承袭其承袭官亡故仍与承袭官之子若承袭官无子始与其兄弟承袭○九年
谕已得诰命之人后又得官职者准其増给其袭次有过十次以上者即准世袭○十七年
谕各官得世袭不幸无子孙者即断其承袭无以示鼔励嗣后承袭如无亲生子孙者与亲祖父及伯叔兄弟侄男侄孙承袭其辈数疏远及过继族中之子不准承袭永为定例钦此○十八年题准一等子袭十四次二等子袭十三次三等子袭十二次一等男袭十次二等男袭九次三等男袭八次一等轻车都尉袭六次二等轻车都尉袭五次三等轻车都尉袭四次骑都尉袭二次云骑尉袭一次○又题准袭职旧例应袭子男兄弟原系职官有以二三人之职兼并承袭至公侯伯者嗣后世爵许以无职亲近之人承袭若无其人方准有职亲近之人兼并承袭亦不得过子爵○康熙元年题准凡世爵合并至公侯伯者或年老或病故其子弟承袭时照原系㡬人之爵仍与㡬人分袭将品大之官与其亲近子弟若子弟无可分袭者奏请
钦定○二年
谕凡有世爵兼佐领之员或亡故或年老解任愿分给弟兄者该部验眀具题○七年题准凡一人所立之爵不准与二三人分袭若一人承袭二三人所立之爵仍与二三人分袭○九年题准初授世爵准袭次数越十五次者世袭罔替给与
诰命○十五年题准八旗官员在民间亲生子孙暨亲伯叔兄弟兄弟之子孙虽载入佐领壮丁册内为嗣者亦不准承袭○十七年覆准各姓新满洲累世输诚进贡复自本土迁于宁古塔乌喇地方与旧满洲官兵一体效力者分别率众迁移先后给与世爵○五十八年遵
旨覆准凡效力军功原立官之人所得之爵给与伊子孙承袭虽袭次已完若原立官本身见在听其给与应袭之人承袭若无应袭之人留与伊本身给食全俸各旗遇此等之人均察眀引
见承袭○雍正十二年奏准承袭世爵人员该旗咨
部题覆察其已得
诰命之后又得官职者计其袭次有过十次以上者准其世袭罔替未及十次者仍准归并照依袭次承袭不得槩为世袭罔替○又奏准八旗世爵员阙该旗即将出阙縁由并世爵
诰敕送部由部察对案卷有恭遇
恩诏加级之官应行销去者察眀销减咨覆该旗照
部所定之爵具奏承袭奉
旨后仍咨部注册掲送内阁増书
诰敕○乾隆二年奏准八旗世爵员阙咨部核议承
袭时如有在顺治九年
恩诏以后计功议叙得官统计袭数未及十次其原立
之功实在
恩诏以前者该旗于咨内声眀由部照
诏前得官人贠之例一体归并原官世袭罔替○十一年题准凡世袭官员所犯公私等罪治以革职枷责者察其所犯之罪并非枉法婪赃侵盗钱粮等罪其所遗世爵应准承袭如见在乏嗣亦无应袭族人俟生子后仍准承袭若终身无嗣该旗将原领
诰敕送部察销○十五年奏准按会典内称康熙九年题准初授世爵准袭次数越十五次者世袭罔替等语所言越十五次以上者虽未眀言何爵但以袭次类推应是三等伯今部内见办之案如云骑尉骑都尉等爵皆照会典所载次数办理其越十五次以上者尚未办及是以未经置议若不豫为酌定将来无以遵循按顺治七年
诏前封爵均系开创军功应遵旧例世袭罔替
诏后封爵如原封
诰敕内有世袭罔替字様亦仍遵照世袭至未载世袭罔替字様者应照一等子袭十四次之例递加袭次至一等公应承袭二十六次将应袭次数载于各爵之下嗣后遇有封爵除奉
特旨世袭罔替外其馀均按所开袭次载入
诰敕一等公袭二十六次二等公袭二十五次三等公袭二十四次一等侯兼一云骑尉袭二十三次一等侯袭二十二次二等侯袭二十一次三等候袭二十次一等伯兼一云骑尉袭十九次一等伯袭十八次二等伯袭十七次三等伯袭十六次一等子兼一云骑尉袭十五次一等子袭十四次二等子袭十三次三等子袭十二次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袭十一次一等男袭十次二等男袭九次三等男袭八次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袭七次一等轻车都尉袭六次二等轻车都尉袭五次三等轻车都尉袭四次骑都尉兼一云骑尉袭三次骑都尉袭二次云骑尉袭一次○又遵
旨议准八旗阵亡人等从前皆给与世爵今钦奉谕旨将顺治九年
诏后阵亡人等之子孙格外赏给七品官世袭罔替按
顺治九年
诏后给与世爵人员其子孙见在有承袭官者亦有袭次已完者察眀皆系从前阵亡给与有袭次之官今与
恩旨相符每人赏一七品官令其世袭罔替〈世爵七品官乾隆十六年奏准定为恩骑尉〉○十六年奏准按顺治八年题准官员今过
恩诏其原有袭次者均准世袭罔替其原无袭次官员
今
恩诏中准授骑都尉者给与
敕书等语是从前有给与
诰命注眀世袭罔替者亦有给与
敕书注眀袭次者向来总以
诰敕为凭分别办理并非
诏前之官一槩准予世袭罔替嗣后承袭人员察其诏前所立之官原领
敕书载眀承袭次数者仍照例按次承袭再乾隆十
五年钦奉
谕旨诏后所立承袭之官内有因阵亡给官袭次已完者赏与七品官令其世袭罔替是
诏后阵亡世袭已沐
殊恩今
诏前按次承袭之世爵内有阵亡所立之官亦归并
察办阵亡世爵案内一例办理
一优给半俸康熙九年题准满洲蒙古汉军世爵各官病故无人承袭注销者其妻存日给与原官半俸○十年题准世爵病故注销者其妻亡故而原立官之人亲母尚在仍给半俸若原立官之母已故而袭爵官之母尚在者亦给半俸继母与生母同
一衍圣公袭爵顺治元年覆准该抚题请由部具题衍圣公由长子承袭主子思子祀事五经博士由衍圣公次子承袭主圣泽书院祀事太常寺博士由衍圣公三子承袭
一衍圣公官属题补顺治九年覆准尼山书院学录由衍圣公咨送弟侄题补四氏学录洙泗书院学录由孔氏生员咨送题补
至圣庙司乐由各省生员咨送题补管勾典籍掌书书写知印奏差由衍圣公保举堪用人员咨送题补均由部照咨具题○康熙四十一年覆准四氏学教授由衍圣公于举人贡生内遴选送部题补与直省各教授一例较俸升转○雍正二年覆准曲阜县知县衍圣公会同山东巡抚于孔氏族中𥳑选正陪具题引
见补授遇大计年分仍令衍圣公会同山东巡抚考
核○八年奉
旨定
圣庙増设执事官三品二人四品四人五品六人七品八人八品九品各十人各按品级给与章服每逢
圣庙祭祀之时䖍肃冠裳骏奔趋事遇有阙令衍圣公会同山东学政于孔氏族中秉公遴选择其人品端方威仪娴雅者报部充补由部于年终彚题每年各给俸银二十两其孔氏子孙内情愿充补之人或曾经出仕而退休在籍或身有职衔而未曽出仕以及贡监生童等皆可入选若届乡试之期其充补之生童有情愿入者以监生入场应试○乾隆三年议准
圣庙执事官给封悉照本身实在职衔给以应得封典原无职衔之贡监生童均以八品给封○二十
一年遵
旨覆准曲阜县知县改为在外𥳑选调补之阙其世
职知县已奉
恩旨授为世袭六品官应照衍圣公所请准其専主崇圣祠事仍照各执事官之例𥳑选咨部题补一世袭五经博士顺治元年覆准颜曾思孟仲世袭五经博士由适派子孙承袭令衍圣公咨送题补○九年覆准南宗孔氏世袭五经博士由适派子孙承袭○康熙二十四年议准周公后裔闵子后裔端木子后裔言子后裔冉子雍后裔冉子耕后裔颛孙子后裔有子后裔卜子后裔关氏后裔宋儒朱子后裔程子后裔周子后裔张子后裔邵子后裔均世袭五经博士令衍圣公交见任博士各将子弟严加训导将应承袭之人衍圣公保送礼部考试果能文理通晓注册存案俟承袭之时衍圣公察案具题准其承袭
一眀代后裔世袭延恩侯雍正二年
谕朕近于
圣祖仁皇帝所贻书笥中检得未经颁发
上谕一道以眀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其后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国之迹欲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官职以奉春秋陈荐仍世袭之朕伏读之下仰见我
圣祖仁皇帝海涵天覆大度深仁远迈百王超轶万古朕思史纪东楼诗歌白马商周以来无不推恩前代后世类多疑忌以致历代之君宗祀殄绝朕仰体
圣祖如天之心远法隆古盛徳之事谨将
圣祖所贻
上谕颁发尔等访求眀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职衔俾之承袭以奉春秋祭飨但恐有眀迄今年代久远或有奸徒假冒致生事端尔内阁大学士即会同廷臣详明妥议以副
圣祖仁皇帝宽仁矜恤之至意钦此遵
旨确访眀代后嗣镶白旗汉军知府朱之琏等六人引见奉
旨朱之琏著授为一等侯世袭其族内人丁准入正白旗
封赠
一封赠顺治初年定
覃恩例给封赠一品至五品皆授以
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
敕命○顺治五年定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八九品封本身而止轴制一品四轴二三品三轴四品至七品二轴八九品一轴其轴头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康熙五十二年题准凡加级请封人员其级多者仍限以制七品以下不得逾五品五六品不逾四品三四品不逾二品
一推封顺治初年定父祖见任者不得受子孙封致仕及已故者许给有愿弃职就封者听○又定两子均仕其父母受封从其品大者妇人因子封赠而夫与子两有官亦从其品大者○又定封赠母而父官高于子者如适母则从父官如生母则从子官〈或被出未改嫁其子有官者亦准封〉○又定命妇因子孙封者并加太字若已故或曽祖祖父父在不加○又定内外官员为人后者已封赠祖父母父母者请以本身妻室应得
封典貤封本生祖父母父母者亦准貤封○又定凡应封妻者止封正妻一人如正妻未封已殁继室当封者正妻亦准追赠其再继者不准给封○九年题准宗室女封赠经礼部题
赐名爵者不封馀均视其夫若子官给与封赠○康熙五年题准父职高于子者照父原品封赠官卑于子者则从其子官封赠○雍正三年议准应封赠母者适母生母继母皆准给与封赠○又议准四品至七品应封一代官有愿将本身妻室
封典貤封祖父母者准其貤封其八九品官貤封父母者亦准貤封至三品以上貤封曾祖父母者请
旨定夺
一武职之子见任文职康熙五年题准其封父母照文官例父职高于子者照原职封赠移咨兵部给与武职
诰敕父职卑于子者从子文职封赠
一八九品官准封父母不封妻室康熙二十九年议准内外八九品官有捐纳荣亲
封典者不封妻室○雍正三年议准凡八品以下各官均准其封父母不封本身妻室如父母已受封准封本身
一赠外祖父母康熙四十七年议准仕宦至三品幼为外祖父母抚养其外祖父母殁无嗣者许照伊官阶捐赠
一给封顺治十四年题准京官升授在
诏前者不分已未到任皆准给与封赠○又题准满
汉各官职衔以
诏下之日为定给与封典其有
诏后身故者仍准给封○又题准凡
恩诏内有加级者均准其以新加之级给与封典○
十六年题准
诏后降调官员非犯贪酷者仍给与前任封典○康熙六年题准吿假患病候补等官不在见任者不准给封○十四年议准官员将
诰敕质当者革职如收贮不慎致虫蛀损伤或潮湿破坏染污等项皆罚俸六月如水火盗贼毁失者免议○二十七年题准内外满汉官员遇前
诏已经封过后改任者照改任封赠升任者照升任
封赠如前
诏已照见任品级受封今虽加级不曾换职者不准重封○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奏准凡额外郎中员外郎主事并额外主事上学习进士均奉
特旨分发各部办事至内外署事官员或经督抚保
题奉
旨俞允或奉
特旨署理及佐杂微员咨部署理已准部覆并见任
之仓监督到任在
恩诏以前者一例给与封典○乾隆元年覆准凡初
选及别补人员在
诏后到任者不准请封其奉
特旨升授以及推升题升等官已离原任未到新任者仍照伊等前任职衔一例准给封赠○又议准凡升衔留任各官准以升衔给封其在本任实授复借管别任者照本任实授品级给封其馀实授及署任各官既在各见任应照各见任给封○又议准外任官员有加级者不论新旧不准照加级请封
一丁忧终养给封雍正十三年十月
谕朕登极恩诏内凡内外满汉官员自一品以至九品均予封赠所以锡类敷恩遂臣子显之愿励移孝作忠之风也旧例丁忧人员不得均邀封典朕思丁忧之员乃恪遵朝廷定制自尽其为子之情与废斥在家告假回籍者不同况在任守制者皆得一体沾恩而丁忧之员转不得邀恩以荣显其亲情既可悯而理亦未协著该部察眀伊等原官品级一并给与封典以成孝思钦此○十二月又
谕凡官员丁忧守制者遇有恩诏例不准封朕前降旨加恩给与封典其养亲回籍之员皆因父母年高弃官归养幸逮亲存适逢旷典而亦格于成例不得请封情殊可悯著将回籍终养人员照伊等原官品级一并给与封典遂其孝思钦此
一封典不重给旧例官员遇
覃恩每任中止封赠一次
一补给顺治初年定凡各官有应封遗漏者准其彚题补给○又定各官领过
诰敕偶因水火盗贼毁失者许重给○康熙九年题准官员先縁事革职后若还职者仍准其具题补给
一改给顺治十年题准官员封赠或误写姓氏遗忘履历检举求更改者由部掲送内阁改给○康熙元年题准内外官员有请改新衔者掲送内阁改给不必具题其初次未领再遇
恩诏者仍改给新衔已领者缴还原轴亦准改给一停给顺治初年定各官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有犯十恶及妻非礼聘正室或再醮不许请封○十六年题准各官凡失误军机及犯贪污事革职者不得封赠〈因公罣误者仍许封赠〉其
诏后犯事革职及大计
京察降调亦不准给封
一追夺国初定各官封赠后但犯赃私者并行追夺其祖父有官阶非因子孙封赠者不在追夺例○又定妇人因夫与子得封者不许再嫁违者
诰敕追夺治如律○顺治九年题准八旗职官之妻已经受封其夫亡故愿回母家者许其父母领回缴还
诰敕○康熙二十年题准凡失误军机贪污革职者追夺若因公罣误与别项革职者永免追夺一土官请封乾隆三年议准凡土官请封该督抚核眀具题一面出咨径由提塘递送投部部限三月彚题得
旨后掲送内阁限四十日汇齐用
宝限十日本省提塘赴部具领颁发
荫叙
一官员恩荫顺治十八年
恩诏满汉官员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京外二品以上送一子入监读书三年期满候铨〈铨选品级详文选司〉
一承荫顺治初年定凡承荫先荫适长子孙适长子孙出仕或有故方荫适次子孙无适次子孙方荫庶长子孙庶长皆无方荫弟暨兄弟之子应合承继者其子孙在
诏后生者不准荫○十八年题准官员非见任者不准荫○又题准荫监生未承荫之先曾经縁事治罪者不准荫○康熙三年题准各官荫监生其父縁事革职其荫子未仕者革荫已仕者免止于降调者仍留荫○六年议准各官不论品级暨宫保等衔均照实俸荫子○十年题准文职虽革尚存武职者仍留荫○十二年题准原品解任食俸者准荫
一补荫顺治初年定荫生未仕而故准补一人患病残废者验眀退荫别补已补而又故者不准再补○康熙三年题准各官荫监生已得官职暨科目中式者不准补荫○六年题准凡遇
诏各官荫子均察眀准荫以后称遗忘补请者不准○乾隆四年奏准各官荫监生未经出仕中式暨病故残废者均以颁
诏日期定为限制许以
诏前所生子孙补荫已补而又病故残废者不再补○又奏准官员复职还荫时如原荫有人别无事故仍给还原荫之人如退荫之人残废病故别经出仕中式者准其别将并无事故
诏前所生子孙复还原荫再还职之官照旧还荫其革职后别行起用者不论文武职衔如品秩相当及在原品以上皆准复还原荫如革职官后经开复例应降级调用者亦准其复还原荫○又奏准补荫还荫均题眀准给
一官员加赠顺治三年题准官员殁于王事者均照本官应升品级加赠并荫一子入监读书六月期满侯铨〈铨选品级详文选司〉○四年题准巡抚加副都御史衔者赠右都御史道员赠光禄寺卿知府赠太仆寺卿同知知州通判赠道主簿赠卫经历典史赠主簿○六年题准州同赠知州训导赠国子监学录○七年题准按察使司照磨赠按察使司知事布政使司都事赠都司经历教谕赠国子监助教州判赠都司经历○八年题准总督加尚书衔者赠太子少保○十二年题准殁于王事各官其父母妻有申请恩恤
诰敕者察眀题给○康熙二十三年题准按察使司
赠太常寺卿
土官
一土官承袭顺治初年定土知府同知通判知州州同州判吏目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经历知事巡检驿丞等文职承袭由部给牒书其职衔世系及承袭年月名曰号纸其应袭职者督抚察实先令视事令司府州县邻封土司具结及本族宗图原领号纸咨部具题请袭○又定承袭之土官适庶不得越序无子许弟袭族无可袭者或妻或婿为夷众信服亦许袭子或年幼由督抚题眀注册选本族土舍䕶理俟其年十五岁请袭○又定土官年老有疾请以子代者听○又定土官亲生之子未满十五岁者该督抚题眀注册将土司事务委族人䕶理俟其子长成具题承袭如土官叛逆被戮即推夷众所素爱者以继其职○康熙二十一年议准土官受贿隐匿凶犯逃人者革职提问不准亲子承袭择本支伯叔兄弟兄弟之子继其职○三十年覆准土官公罪应降三级以内调用者降一级留任应降五级以内调用者降二级留任应革职者降四级留任如有贪酷不法等罪仍革职遇罚俸各按品级计俸罚米〈每俸银一两折罚米一石〉○雍正三年覆准土官支庶子弟中有驯谨能率众者许本土官申请督抚题给职衔令其分管地方事务其所授职衔视本土官降二等其分管疆土视本土官或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再有子孙可分者分土如前例授职再降一等书吏
一供事书役额数内阁供事六十二人稽察钦奉
上谕事件处供事五人中书科供事八人吏部书吏九十一人户部书吏一百有六人三库书吏八人钱法堂书吏四人宝泉局书吏九人禄米海运富新兴平裕丰储济旧太太平万安北新南新等十一仓书吏各二人攅典各二人本裕仓书吏一人攅典一人通州西仓书吏三人攅典五人中仓书吏二人攅典五人大通桥书吏二人总督仓场书吏九人坐粮厅书吏十有四人崇文门书吏四人左翼书吏三人右翼书吏三人河税科书吏三人礼部书吏五十九人东西
陵礼部书吏各二人乐部书吏四人兵部书吏八十人刑部书吏九十八人律例馆供事十有六人工部书吏八十二人钱法堂书吏五人东西
陵工部书吏各二人宗人府供事十有二人理藩院书吏二十五人都察院书吏三十八人吏科书吏十人户科书吏十有三人礼科书吏八人兵科书吏十人刑科书吏十有二人工科书吏十人京畿道书吏九人河南道书吏五人江南山西山东道书吏各四人浙江福建云南道书吏各三人陜西湖广江西四川广东广西贵州道书吏各二人宗室御史书吏三人稽察内务府御史书吏六人五城察院书吏各四人中城兵马司书吏七人东城兵马司书吏八人南城西城北城兵马司书吏各九人内务府书吏三十八人上驷院书吏六人武备院书吏四人奉宸苑书吏四人通政使司书吏十有七人鼓厅书吏六人大理寺书吏三十人翰林院供事十有六人詹事府供事十人太常寺书吏八人光禄寺书吏三十一人太仆寺书吏十人顺天府书吏三十人崇文门分司副使攅典一人大兴县书吏十有四人攅典六人宛平县书吏十有四人攅典八人满汉儒学书吏各一人鸿胪寺书吏八人国子监书吏九人钦天监书吏八人太医院书吏四人銮仪卫书吏一人步军统领衙门书吏四人
一书吏著役康熙六年覆准内阁供事各衙门书吏召募考补或贴写内遴选掣补察眀并无投充重役假捏姓名暨文武生员等弊取具原籍地方官印结方准著役咨部注册外省吏攅〈司道府州县为典吏首领杂职等衙门为攅典〉经制阙择勤慎无违碍者承充具结送该管衙门著役每岁终仍取结送部察核○二十八年覆准有愿充各部院衙门书吏者令其具呈考试选择文理眀通者掣签著役将补完再行考取如有私行索取阙银或被顶阙之人首告或被本官察出送刑部治罪○雍正二年覆准各省督抚所属文武大小衙门内有挂名吏员及革除食粮之兵丁改易姓名潜充挂名吏员者尽行革去察验实在正身吏役方令充补至贴写帮差人等亦择忠诚朴实之人充役如有不堪供役者即行黜革该管官有徇庇容留奸民指称吏胥躱避差徭扰害地方者将该管官照例议处挂名吏役严加治罪○四年覆准各衙门书吏宗人府令府丞六部令汉右侍郎都察院令副都御史通政使司令汉右参议内阁令典籍翰林院令典簿詹事府令汉少詹国子监令汉司业京堂衙门均令汉少卿钦天监令汉监副太医院令汉右院判六科令汉给事中中书科令汉掌印中书専管稽察其内务府理藩院令内务府总管理藩院右侍郎専管○乾隆元年覆准书吏著役务令报眀实在籍贯居址地方三代姓氏该衙门于十日内咨部转行该省严饬地方官出具印结顺天限四十日直隶奉天山东山西河南限三月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肃限四月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限六月均于限内送部转送各该衙门以结到之日著役连闰计算五年期满
一吏员考职康熙三年题准吏员考职分为四等一等正八品二等正九品三等从九品四等未入流○十二年覆准吏员送考时或有丁忧事故者令各部院该督抚确察如果勤劳无过取具印结并著役及役满月日年貌籍贯造册该部院督抚出印文保送到部据册结为凭准其收考○雍正十二年议准直省吏攅五年期满该管衙门申送督抚每年七月内关防考试其试卷封固并原著役日期履历册送部限每年十月内到部岁终合内外吏员试卷校定等第将授职执照封发原籍省分给发○乾隆二年题准内阁事繁供事各衙门事繁书吏五年役满无过犯者送部免其考职以从九品未入流兼掣选用〈供事赴军营效力者亦免考职给正八品衔先用〉其事简供事书吏役满报部考试〈事繁供事书吏送修书各馆者亦考职以馆班别选〉告示申文各一道论文义优劣分别等第○十五年议准嗣后京外吏攅役满仍照例考试年终彚齐一并校阅分别去取不准全录以示慎重○又奏准嗣后京外吏攅试卷于年终彚齐校阅时将九卿翰林等官职名开列请
旨钦点数人在
朝房内秉公校阅分别去取按其等第名次奏
闻后交部拆封填写姓名掲榜晓示注册铨选○二十年奏准书吏役满报部彚至三月考试一次考试后知照都察院饬五城司坊官勒令回籍其试卷封固存贮俟年终各省吏员试卷到齐一并校阅将考定品级执照封发原籍给领一考不到者下次准补两考不到者除名
一各衙门调补书吏乾隆五年议准各衙门调补书吏除以繁调繁仍以原著役日期接算外若由简调繁其著役未过二年调补者以原著役之日接算年满即用如已过二年调补者以简额著役之日接算役满考职不得溷入即用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三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723年 (提及)
- 1749年 (提及)
- 1670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657年 (提及)
- 1740年 (提及)
- 1631年 (提及)
- 1651年 (提及)
- 1662年 (提及)
- 1734年 (提及)
- 1737年 (提及)
- 1652年 (提及)
- 1650年 (提及)
- 1751年 (提及)
- 1644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1738年 (提及)
- 1685年 (提及)
- 1648年 (提及)
- 1713年 (提及)
- 1666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690年 (提及)
- 1667年 (提及)
- 1735年 (提及)
- 1736年 (提及)
- 1653年 (提及)
- 1681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739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684年 (提及)
- 1682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