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大清一统志 (四库全书本)/卷12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百二十三 钦定大清一统志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四
  归化城六厅在山西省北八百九十里东西距四百零三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东至藩部四子部落界一百三十八里西至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界二百六十五里南至朔平府右玉县边城界二百十里北至喀尔喀右翼界一百六十里东南至镶蓝旗察哈尔界西南至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四子部落界一百十里西北至毛明安界一百七十里至 京师一千一百六十里
  建置沿革汉定襄云中二郡地后汉属云中郡后魏初建都于此号盛乐城后置云州领盛乐云中等郡隋复置定襄郡唐置单于大都䕶府五代后唐时入辽置丰州天徳军属西京道金因之元属大同路明宣徳初筑玉林云川等城设兵戍守后为蒙古所据嘉靖间谙达旧作俺荅今改正筑城于丰州滩采木架屋以居谓之板升板升汉言屋也是为西土默特隆庆间封谙达为顺义王名其城曰归化
  本朝天聪六年
  太宗文皇帝亲征察哈尔驻跸归化城土默特部落悉归顺九年命贝勒岳脱驻守归化城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自白塔驻跸于此其官制有都统协领等员统理驻牧诸旗雍正元年増设归化城同知二员后省一员乾隆四年増置绥远城同知一员镇守将军旧驻朔州移驻绥远城二十五年増置归化清水河萨拉齐和林格尔托克托城通判五员并属归绥道二十九年裁归化城通判共为六厅
  城池归化城在杀虎口边城外二百里蒙古名库库河屯周围二里高三丈南北门各一外郭东西南三靣三门明谙达 归顺改赐今名城西南三十四里为浑津村村南十里外有浑津巴尔哈孙旧城基址城南有黒河向西流绥远城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周围二千丈高二丈四尺门四乾隆四年建移右卫建威将军驻其地有碑记云城在归化城之东北五里许大青之山拥其后伊克土尔根巴汉土尔根之水抱其前喀尔沁之水带其左红山口之水会其右地势宽平山林拱向实当翁公岭喀尔沁口军营之冲城之门南曰承薫北曰镇宁东曰迎旭西曰阜安清水河在归化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即前明互市清水营之地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设通判驻此未筑城萨拉齐在归化城西一百二十里有苏尔哲河经亘其地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设通
  判驻此未筑城和林格尔在归化城南一百八十里南近边墙即蒙古五蓝木伦地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设通判驻此未筑城托克托城在归化西南一百四十里汉云中故城地唐为东受降城辽为东胜州地属西京道明洪武初设左右二卫于此后徙废有旧城在黄河东岸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设通判驻此
  田赋归化城田地三百四十二顷四十亩二分三厘额徴粮五百八十八石九斗三升二合清水河田地一万三千四百二十六顷八十二亩九分二厘额徴银二万九千一百三十七两六分一厘萨拉齐田地一千八百三十四顷九十八亩八分五厘额徴粮三千四百二十七石四斗七升和林格尔田地三千六百二十六顷三十六亩五分额徴粮六千三百二十四石九斗五升四合九勺托克托城田地二千三百十五顷五十五亩额徴粮四千一百八石七斗五升二合三勺
  山川縁狐山在归化城西黄河东岸汉书地理志云中郡桢陵縁狐山在西北郦道元水经注縁狐山历沙南县东北两山之间而出县南六十许里有东西大山山西枕河河水南流黒山在归化城界内魏书神䴥二年车驾东至黒山数军实金史地理志丰州富民有黒山神胡三省通鉴注黒山在振武北塞外即杀虎山明统志在大同府城西北四百十里古丰州境与云内州夹山东西相连薄山在归化城界内魏书天兴二年袭高车还次牛川及薄山并刻石纪功永兴五年自五原还幸薄山登观太祖游幸刻石颂徳之处于其旁起石坛而荐飨焉柞山在归化城西界魏书泰常六年西巡至于柞山遂至于河以上四山皆古名附见七宝山在归化城东八十里明统志在大同府城北四百馀里山下有金屯兵城或曰即汉五原郡马鞍
  有三蒙古名席喇得伯僧一在归化城东一百二十五里一在城西七十里一在城南一百里五蓝义拍山在归化城南一百二十里狼山在归化城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绰农图喀喇翁公山在归化城北三十五里有元时建甸城废址按此即阴山也西自河套之北起吴喇忒西境东至归化城东北层峦峻岭绵亘五百馀里其间土名不一自西而东连络起伏至归化城北界如白云哲特虎太白拜洪戈尔牛心以东至蟠羊山及五达苏尔哲哈郎乌诸谷皆阴山也翁公势最高峻牛心山在归化城西北一百十里蒙古名巴颜朱尔克九边图说云东连牛心之堡即此拜洪戈尔山在归化城西北一百七十里蟠羊山在绥远城东北六十五里蒙古名衣马图魏书太祖纪天赐四年北巡自参合陂东过蟠羊山即此布当图山在萨拉齐西八十里太白山在萨拉齐西八十二里蒙古名插汉哲特虎山在萨拉齐西一百五里布尔哈图山在和林格尔地陶山在和林格尔地蒙古名喀喇特木尔大青山在托克托城西八十里蒙古名库库和邵白云山在托克托城西一百二十五里蒙古名插汉俄博托里冈在归化城东南一百里博达木谷在归化城东一百十里黒勒库谷在归化城西七十里谷内尽松柏树多罗忒谷在归化城西九十里鲧谷在归化城南一百里舒尔谷谷在归化城南一百五里翁公谷在归化城北二十里黒水谷在归化城北二十五里蒙古名喀喇乌素乌素图谷在归化城西北二十里喀喇克沁谷在绥远城东北四十里谷内尽松柏树峩喜特谷在绥远城东北五十五里羊圈子谷在绥远城东北六十六里蒙古名衣马图榆沟谷在绥远城东北八十八里蒙古名乌里雅苏台红螺谷在绥远城东北二十里蒙古名五蓝义拍谷内尽松柏树伊克苏尔哲谷在萨拉齐地喀朗乌谷在萨拉齐西十里苏尔哲谷在萨拉齐西七十里地五达谷在萨拉齐西一百三十里黄河在归化城西南一百六十里托克托城西二十里自吴喇忒界东南流入境又折而南黒河水自东来注之又东南经湖滩河朔即托克托城地紫河水自东来注之又折而西南流入山西偏头关界水经河水又东过桢陵县东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屈而流白渠水注之又南入桢陵县西北又南过赤城东又南过定襄桐过县西河水于二县之间济有君子之名又东南左合一水又南树頺水注之
  又南大罗水注之按今黒河水入河正当黄河东行屈而向南之处黒勒库河在归化城西七十里源出黒勒库谷西南流会黒河又崑都伦河在城北六十里源出布鹿图之地西流经翁公山入黒勒库河黒河在归化城南二十里蒙古名伊克土尔根即古白渠荒干水也亦曰金河源出镶蓝旗察哈尔东北七十里海拉苏台坡名喀喇乌素西北流有纳札海河安达河朱喇马台河皆东北来会又西流受北来之徳布色黒河折而南合东来之哲尔徳河始名伊克土尔根河正西流至城南有巴汉土尔根河自北流入又西有西喇乌素呼图克图二水源自杀虎口北西北流合入此河又西流有哈尔几河黑勒库河及十馀小水皆自北来流入又西汇为山黛河又西入黄河汉书地理志定襄郡武进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又定襄郡武皋荒干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水经河水屈南过沙陵西白渠水注之注水出塞外西迳定襄武进县故城北西北迳城乐北又西迳魏云中宫南又西北迳沙陵县故城南西迳沙陵湖又有芒干水出塞外南迳锺山山即阴山也其水西南迳武皋县又南迳原阳县故城西又西南与武泉水合又西南迳白道南谷口又西南迳云中城北白道中谿水注之又西塞水出怀朔镇东北荒中历谷南出阴山西南入芒干水芒干水又西南注沙陵湖湖水西南入于河隋书突厥传大业三年帝亲巡云内溯金河而东北幸启民所居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榆林县金河泊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十里元朱思本河源记黄河南流过云内州东胜州与黒河合黒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正西流凡五百馀里与黄河合明统志金河在古云内州东南一百五十里西流入天瑞泊其泥色似金故名又黑河在大同府西北四百里古丰州界源出官山西流入云内州界至东胜州入黄河 按古荒干水在北白渠水在南并历定襄云中二郡会沙陵湖汉书白渠荒干并言水经言白渠而不言荒干注言荒干合受诸水又似大于白渠以今考之白渠水西流即今大土尔根河也荒干水西南流即所合北来之诸水也其入河之处汇成一湖即沙陵湖也隋唐始有金河之名明统志分黒河金河为二水非也小土尔根河在归化城南十里源出城东杜贺伦之地西南流至城西南有札达海河自城西北来会合流入黒河札达海河在城西南一里源出城北朱喇齐地 按小土尔根河即神水湖札达海河即奄达下水海黄水河在归化城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西拉木伦源出色古尔泉东北流入喀尔喀右翼界伊克苏尔哲河在萨拉齐西源出苏尔哲谷东南流入黒河紫河在和林格尔地蒙古名五蓝木伦即古中陵树頺二水也源出察哈尔西南境内察汉音图努衡格尔二河会流为一西流至杀虎口北合边内北来之兔毛河又西至乌蓝巴尔哈孙城西入黄河 按隋书地理志定襄郡大利县有紫河杜佑通典胜州榆林县有紫塞河自马邑郡善阳县界流入皆即此河丰州滩在萨拉齐地蒙古名伊克苏尔哲源出苏尔哲谷东南流会黒河沙陵湖在归化城西古沙陵县地受白渠荒干诸水入黄河今名山黛湖黒河之水汇入其内又西流入黄河色古尔泉在归化城北一百二十五里贺兰泉在归化城西南五十里宝图泉在托克托城西一百五里帽带津在萨拉齐西七十里湖滩河朔在托克托城东十二里黄河东岸按水经所谓君子津即其地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凯旋驻跸于此观黄河测量东西两岸仅阔三十五丈仰射而过五十馀步古迹盛乐故城在归化城南汉置成乐县为定襄郡治后汉建武十年省后移定襄郡治善无以县属云中郡汉末废章怀太子曰定襄故城在今胜州界后魏之初建都于此通鉴魏甘露三年鲜卑拓跋力微始迁于定襄之盛乐晋建兴元年猗卢城盛乐以为北都咸康六年什翼犍始都云中之盛乐宫太元十一年代王珪徙居定襄之盛乐二十年珪还云中之盛乐胡三省注按盛乐前汉书作成乐属定襄后汉书作盛乐属云中疑定襄之成乐即云中之盛乐也然魏书帝什翼
  犍三年移都于云中之盛乐明年筑盛乐于故城南八里则已非后汉之盛乐疑定襄之盛乐乃前汉之成乐城云中之盛乐乃后汉之故城也盖建武之初匈奴侵扰民悉内徙其后扫地更为必有非其故处者水经注白渠水西北迳成乐县北魏土地记曰云中城东八十里有成乐城今云中郡治一名石卢城也元和志单于大都䕶府今为振武节度理所在朔州北三百五十里本汉定襄郡之成乐县也后魏都盛乐亦谓此城武徳四年平突厥于此置云州贞观二十年为云州都督府麟徳三年改为单于大都䕶府圣历四年改安北都䕶开元七年隶属东受降城八年复置单于大都䕶府管县一金河县天宝四年于城内置其振武军景龙二年张仁愿于今东受降城置天宝四年节度使王忠嗣移于此续通典唐振武军即汉定襄之盛乐县在阴山之阳黄河之北 按隋始于盛乐改置金河县唐为振武军辽为振武县属丰州金废为镇属富民县以水经注白渠水迳成乐县北推之当在今城之南桐过故城在归化城西南滨河汉置属定襄郡后汉末省水经河水南入桢陵县西北又南过赤城东又南过定襄桐过县西河水于二县之间济有君子之名武进故城在故盛乐城东南汉置属定襄郡为西部都尉治后汉改属云中郡建安末省水经注白渠水出塞外西迳武进县故城北世祖建武中封赵虑为侯国也定襄故城在归化城东汉置属定襄郡后汉改属云中郡建安省萧徳言括地志定襄故城在朔州善阳县北三百八十里 按明统志定襄故城在大同 府西北二十八里乃唐时定襄非汉之定襄也武皋故城在归化城北汉置属定襄郡为中部都尉治后汉省水经注芒干水南迳阴山西南迳武皋县 按以水经注推之故城当在城东北界武城故城在归化城西南汉置属定襄郡后汉末省魏书太宗纪永兴三年诏尉古真统兵镇太洛城五年自太室南次定襄太洛城水经注太罗水迳武城县故城南十三州志曰武城县在善无西五十里北俗谓之太罗城 按太罗即太洛声之讹也胡三省注通鉴谓太洛即汉之骆县恐非又按骆县故城武要故城亦当在归化城界内陶陵故城在归化城界内汉置属云中郡为东部都尉治后汉省原阳故城在归化城西汉置属云中郡后汉末省水经注芒干水南迳原阳县故城西北舆故城在归化城西界汉置属云中郡为中部都尉治后汉末省水经注武泉水又西屈迳北舆县故城北按地理志五原有南舆县故此加北也按其地在古云中城北武泉县南武泉故城在归化城西界史记周勃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以前至武泉击胡骑破之武泉北后置县属云中郡后汉末省水经注武泉水出武泉县故城西南西迳北舆县故城南阳夀故城在归化城界内汉置属云中郡后汉省 按隋书地理志金河县初曰阳夀盖相近故取名也武川镇城在归化城西北后魏置为六镇之一魏书高祖纪太和十八年八月幸武川镇水经注芒干水西南迳云中城北白道中谿水注之水发源武川北塞中南流迳武川镇城景明中筑以御北狄元和志武川城今名黑城后魏六镇从西之第三镇在东受降城北三百里大利故城在归化城西界隋书高祖纪开皇十九年以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处其部落地理志定襄郡治大利县大业初置带郡有长城有阴山有紫河唐书突厥传贞观十五年思摩帅众十馀万渡河设牙于故定襄城其地南大河北白道畜牧广衍龙荒之最壤考括地志定襄郡即故云中郡也隋初置云州后置定襄郡贞观十四年移云州于恒安其故城在榆林县东北四十七里净州故城在归化城东北阴山之后金史地理志净州治天山县旧为榷场大定十八年置县又升县为净州为丰州支郡旧志元曰净州路明初废在大同府西北四百二十里玉林故城在归化城东南明初设卫永乐初内徙宣徳元年于丰州东南复筑城置玉林卫正统十四年徙于大同右卫城内云川故城在归化城西南明初设卫永乐初内徙宣徳元年复于丰州西南筑城置云川卫设官军正统十四年复徙云川卫官军于大同右卫城内又有云川古城在其西古长城在归化城北阴山史记匈奴传赵武灵王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又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水经注白道岭上有垣若頺基沿溪互岭东西无极疑赵武灵王之所筑也苏武城在归化城西北明统志在大同府城西北五百馀里相传汉武帝时武出使被留居此城西有李陵碑单于城在归化城西又有单于台汉元封元年勒兵十八万骑出长城北登单于台唐武后永昌初使僧怀义讨突厥刻石单于台元和志台在云中县西北四百馀里九边图旧清远即单于城在兔毛河西北喀喇城在和林格尔地又贺通图城在城南八十里五蓝城在城南百五十里浑津城在城西南四十四里以上四城今无考云中故城在托克托城地史记赵武灵王置云中雁门代郡汉书地理志云中郡治云中县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受南单于玺绶令入居云中魏志建安二十年省云中郡魏书地形志云州领云中郡水经注白渠水又西南迳云中故城南故赵地秦始皇十三年立云中郡县曰远服矣元和志云中故城在胜州榆林县东北四十里赵云中城秦云中郡也 按古云中在阴山之南黄河自西来折南流之处即今归化城以西托克托城地汉时云中郡治云中县定襄郡治成乐县两地东西相距止八十里初不相混也后汉始以成乐定襄等县属云中及后魏初都盛乐号云中于是定襄有云中之名至隋以云中置定襄郡大利县而云中有定襄之名然相去不远犹近故地自唐以马邑郡云内之恒安镇置云州云中郡及云中县又于忻州置定襄郡定襄县于是云中定襄之名移于古雁门太原二郡去故地始远今谓大同为云中又太原府有定襄县皆唐以后所名非旧郡也咸阳故城在托克托城地汉置属云中郡后汉末省水经注大河东迳咸阳县故城南桢陵故城在托克托城地汉置属云中郡为西部都尉治后汉省水经注河水南入桢陵县西北注縁狐山历沙南县东北两山二县之间而出县在山南北去云中城一百二十里按桢陵与沙南县隔河相对桢陵在河东岸沙陵故城在托克托城地汉置属云中郡后汉末省水经河水东过沙陵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注白渠水迳沙陵县故城南西注沙陵湖 按其地有沙陵湖近今黒河入黄河处东受降城在托克托城地黄河东岸唐景龙二年张仁愿筑元和志东受降城本汉云中郡地在榆林县东北八里今属振武节度东北至单于都䕶府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朔州四百里西至中受降城三百里北至碛口八百里唐书地理志宝应元年节度使张惟清以东城滨河徙至绥远烽南元史地理志即今东胜州是也大同府志在府西北五百里内丰州故城今托克托城即辽丰州地本汉定襄郡地辽置丰州天徳军治富民县属西京道金因之元至元四年省县入州属大同路明初废大同府志丰州富民城在府西北五百里近葫芦海 按辽金时丰州在今归化城地西去隋唐丰州八百馀里辽史地理志误袭旧文谓即隋唐丰州元史从之殊为失考辽史又云本汉五原郡
  地今考汉五原郡在黄河北辽丰州与大同接壤乃汉定襄郡地辽史以隋唐丰州有五原之名遂谓即汉之五原郡耳东胜州故城在托克托城地黄河东岸本唐东受降城地辽置东胜州属西京道辽史地理志东胜州武兴军隋置胜州改榆林郡唐贞观五年于南河地置决胜州故谓此为束胜州太祖神册元年破振武军胜州之民皆趋河东州废晋割代北来献复置金史地理志东胜州国初置武兴军有古东胜城领东胜县元史地理志唐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后以东城滨河徙置绥远烽南即今东胜州是也金初属西夏后复取之元至元二年省宁边州之半入焉旧有东胜县四年省入州大同旧志东胜城在大同府西北五百里与故胜州隔河相望明洪武初改建左右二卫兵民皆耕牧河套中永乐初移入畿辅其地遂墟 按故城在归化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湖滩河朔渡口即今之托克托城也唐之胜州在黄河西本隋之旧未闻移置河东亦无东胜之名辽史所言未知何据白道在归化城北魏书太宗纪泰常四年西巡云中逾白道北猎野马于傉孤山水经注芒干水西南迳白道南谷口有长城背山面泽谓之白道岭沿路惟土穴出泉挹之不穷隋书高祖纪开皇三年卫王爽破突厥于白道唐书李靖传突厥颉利走保铁山靖自白道袭之颉利亡去张宝相擒以献又地理志云中有阴山道出兵路乐史太平寰宇记白道川当原阳镇北欲至山上当路有千馀步地土白如石灰色遥去百里即见之即阴山路也从此以西及紫河以东当阴山北者惟此道通方轨自外道皆小而失次者多云中宫在归化城界内水经注白渠水西迳魏云中宫南魏土地记曰云中宫在云中城东四十里按此即后魏云中之盛乐宫也广徳殿在归化城北阴山后后魏建魏书太平真君三年行幸阴山之北南秦王杨难当朝于行宫先是起殿于阴山殿始成而难当至因名曰广徳焉水经注塞水出怀朔镇东北荒中南流迳广徳殿西山下余以太和十八年从高祖北巡届于阴山之讲武台自台西出南上山山无树木即广徳殿所在也君子津在托克托城西南黄河东岸水经河水于桢陵桐过二县间济有君子之名注昔汉桓帝十三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䘮发冢举尸赀货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后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济在云中城西南二百馀里魏书昭成帝建国二十五年南巡至君子津世祖始光四年诏报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元和志胜州河滨县黄河在县东一十五步渡河处名君子津明统志在故东胜州界
  祠庙文庙在归化城内雍正元年苏武庙在归化城南明正统末额森挟上皇至小黄河苏武庙旧志在平鲁卫西北额森旧作也先今译改格根汗庙在归化城北天聪六年
  太宗文皇帝亲征察哈尔驻跸归化城悬敕谕庙中禁侵毁
  陵墓后魏金陵在古盛乐城西北后魏永兴二年葬道武于盛乐金陵其后明元太武文成献文四帝皆葬于此青塜在归化城南二十里蒙古名特木尔乌尔虎通典金河县有王昭君墓辽史地理志丰州有青塜即王昭君墓大同府志汉明妃墓在府西五百里古丰州西六十里塞草皆白惟此独青故名汉书匈奴传竟宁元年呼韩邪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赐单于后其子雕陶莫皋立王昭君死葬黒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塜上
  寺观兴福寺在归化城南门外顺治七年康熙三十一年改今名崇夀寺在归化城南门外顺治七年建康熙三十三年改今名永寿寺在归化城南门外康熙九年建三十二年改今名大明寺在归化城东四十里金大定七年建今毁碑塔尚存延夀寺在归化城西北二十五里康熙二十九年改今名白塔在归化城西四十里顺治九年万卷华严经塔即大明寺塔高二十丈七级有金世宗时阅经人姓氏
  烈女
  本朝杨正之妻黄氏清水河人调奸不从羞忿自尽于乾隆四十年 旌又萨拉齐李顺之妻锺氏力拒强暴□伤身死李大有妻赵氏被诬不甘捐躯明志和林格尔张环之妻白氏贾文元妻王氏并以贞烈捐躯俱乾隆年间 旌
  土产黄羊 雉 兔 琐琐葡萄实之旁环绕有小葡萄俗名公领孙梨 石碌 碾玉沙 不灰木 地蕈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四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全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全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省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省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省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山东省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