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一统志 (四库全书本)/卷126
钦定大清一统志 卷一百二十六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六
济南府〈为省冶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二百五十里西至东昌府高唐州界一百十里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东昌府茌平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直隶河间府景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八百里〉
分野天文虚危分野元枵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青州之域周为齐地秦属齐郡汉初分置济南郡文帝十六年为济南国〈西南境为济北国西北境为平原郡东南境为千乘郡地〉景帝二年国除为郡后汉建武十五年复为济南国三国属魏晋曰济南郡宋元嘉九年侨置冀州〈北境属魏〉后魏皇兴三年改曰齐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为齐郡唐武徳元年复曰齐州二年置总管府贞观元年府罢七年又置都督府天宝初改曰临淄郡五年复曰齐郡乾元初复曰齐州属河南道〈唐书方镇表乾宁二年置武肃军防御使天复元年罢〉五代因之宋初曰齐州济南郡治平二年置兴徳军节度政和六年升为济南府属京东东路〈宋史地理志至道三年属京东路熙宁七年分属西路元丰五年仍属东路〉金曰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元为济南路明洪武初复曰济南府九年为山东布政使司治
本朝为山东省治领州一县十五
历城县〈附郭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章邱县界九十里西至长清县界二十里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里北至济阳县界五十里东南至章邱县界九十里西南至长清县界七十里东北至章邱县界一百里西北至齐河县界四十里战国齐历下邑汉置历城县属济南郡后汉属济南国晋初因之永嘉后为济南郡治宋元嘉九年又侨置冀州治此后魏为齐州济南郡治隋为齐郡治唐为齐州治宋为济南府治金因之元为济南路治明复为济南府治 本朝因之〉章邱县〈在府东一百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邹平县界二十里西至历城县界二十里南至泰安府莱芜县界九十里北至济东县界四十里东南至淄川县界六十里西南至历城县界九十里东北至邹平县界四十里西北至济阳县界七十里汉置阳邱菅二县俱属济南郡后汉省阳邱晋又省管北齐天保七年徙置高唐县于此隋开皇十六年改曰章邱属齐郡唐武徳二年属谭州贞观元年属齐州宋景徳三年置清平军熙宁三年军废仍为县属济南府金因之元属济南路明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邹平县〈在府东一百六十五里东西距四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长山县界十里西至章邱县界三十五里南至淄川县界二十里北至武定府青城县界六十里东南至长山县界十二里西南至章邱县界三十三里东北至青州府高苑县界八十里西北至齐东县界四十里汉置梁邹邹平二县属济南郡后汉属济南国晋省宋武帝于故梁邹县侨置平原郡丹领平原县后魏曰东平原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平原县曰邹平属齐郡唐武徳元年属邹州八年属谭州贞观元年属淄州景龙元年分置济阳县并属淄州元和十五年省济阳宋景徳元年移邹平治济阳县废县仍属淄州金因之元至元二年分属济南路明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淄川县〈在府东少南二百二十里东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青州府益都县界三十五里西至章邱县界五十里南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三十里北至长山县界四十里东南至益都县界四十五里西南至泰安府莱芜县界三十里东北至益都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长山县界四十五里汉置般阳县属济南郡后汉属齐国晋属乐安国太康后省宋武帝侨置清河郡元嘉五年并置贝邱县属马后魏曰东清河郡北齐郡废隋开皇十六年于贝邱县置淄州十八年改县曰淄川大业初州废属齐郡唐武徳元年复置淄州天宝元年改曰淄川郡乾元元年复曰淄州属河南道宋属京东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元中统五年升淄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年改淄莱路二十四年改曰般阳路明洪武初为般阳府九年降为淄川州属济南府十二年又降州为县 本朝因之〉长山县〈在府东一百九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四十里西至邹平县界十五里南至淄川县界三十里北至新城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青州府益都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历城县治二百十里东北至青州府博兴县治九十里西北至齐东县治九十里齐于陵邑汉置于陵县属济南郡为都尉治后汉属济南国晋省宋武帝侨立武强县并置广川郡后魏因之北齐天保七年改广川为东平原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长山属齐郡唐武徳元年属邹州八年州废属淄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般阳路明洪武十二年改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新城县〈在府东北二百十六里东西距四十六里南北距二十六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四十里西至长山县界六里南至长山县界一里北至青州府高苑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兴县界五十里西南至长山县界三里东北至青州府博兴县界五十里西北至长山县界三十里汉置高苑县属千乘郡后汉属乐安国晋为乐安国治刘宋省自隋至金为长山高苑二县地元太宗时始以长山县之驿台地置新城县属般阳路明洪武十二年改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齐河县〈在府西四十里东西距七十一里南北距八十一里东至长清县界一里西至东昌府高唐州界七十里南至长清县界一里北至临邑县界八十里东南至长清县界半里西南至长清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济阳县界七十里西北至禹城县界四十里春秋祝阿地汉祝阿县地唐为禹城县地宋置耿济镇仍属禹城金大定八年始分置齐河县属济南府元至元二年改属徳州明初还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齐东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四十一里东至武定府青城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济阳县界三十五里南至章邱县界四十里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一里东南至邹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历城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青城县界二十里西北至济阳县界三十里汉邹平朝阳二县地唐宋为邹平县地金置齐东镇元宪宗二年始改镇置县属河间路三年属济南路至元二年还属河间路明洪武初仍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济阳县〈在府东北七十里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齐东县界八十里西至禹城县界六十里南至历城县界二十五里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四十里东南至章邱县界一里西南至齐河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六十里西北至临邑县界六十里春秋齐著邑汉置著县属济南郡后汉晋宋魏皆因之北齐省隋唐为临济县地宋为章邱县地金初析章邱临邑二县地置济阳县属济南府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按著县前汉宋置俱作著魏志作蓍颜师古汉书注云韦昭误为蓍龟之蓍则从著是又晋志济南郡无著县表列晋著县据魏志二汉晋属文也〉禹城县〈在府西北一百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济阳县界四十里西至平原县界三十里南至齐河县界二十五里北至陵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齐河县治七十里西南至东昌府高唐州界六十里东北至临邑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平原县治七十里春秋齐高唐辕二邑汉置高唐瑗二县属平原郡后汉省瑗县晋废高唐入祝阿县唐初移祝阿县于此属齐州天宝元年改曰禹城宋属济南府金因之元至元二年改属曹州明洪武二十年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临邑县〈在府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二十里西至陵县界二十里南至齐河县界四十里北至徳平县界二十里东南至济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禹城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商河县界四十五里西北至陵县界十五里春秋齐隰邑汉置漯阴县属平原郡后汉因之晋省宋孝建二年侨立临邑县于此属魏郡后魏属东魏郡隋属齐郡唐武徳元年属谭州贞观元年还属齐州宋属济南府金因之元太宗七年割属河间路宪宗三年还属济南至元二年复属河间明洪武初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长清县〈在府西南七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五里东至历城县界四十里西至东昌府茌平县界六十里南至泰安府肥城县界七十里北至齐河县界三十五里东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十里西南至泰安府平阴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历城县界五十里西北至禹城县界六十里春秋齐卢邑汉置卢县文帝二年置济北国于此武帝后二年国除属泰山郡为都尉治后汉永元二年复置济北国治卢晋宋因之后魏分属太原郡北齐郡县俱废隋开皇十四年改置长清县属济北郡唐初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属齐州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改属泰安州明初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陵县〈在府西北二百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四十七里东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七十五里西至徳州界五里南至平原县界十八里北至徳州界二十二里东南至临邑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平原县界二十里东北至徳平县界四十里西北至徳州治七十里汉置安恵县属平原郡后汉因之晋属渤海郡后魏太和中于县置安徳郡寻罢中兴中复置隋开皇初郡废九年于县置徳州大业初改为平原郡唐武徳四年复置徳州并置总管府贞观元年府罢天宝元年复曰平原郡乾元元年复曰徳州属河北道元和四年于州置保信军节度五年罢宋曰徳州平原郡属河北东路金曰徳州属山东西路元亦曰徳州初属东平路至元中改属济南路明洪武初省安徳县入州永乐七年改陵县为徳州而以故州为陵县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徳州〈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三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陵县界六十八里西至直隶河间府故城县界三十五里南至东昌府恩县界四十里北至河间府景州界二十里东南至平原县界四十里西南至河间府故城县界十三里东北至河间府吴桥县界二十里西北至河间府景州界三十里禹贡兖州之域古有鬲氏之地汉置鬲县属平原郡后汉为侯国晋亦曰鬲县后魏初属渤海郡后属安徳郡北齐省入安徳隋开皇六年改置广川县于此十六年又分置将陵县仁夀初改广川曰长河皆属平原郡唐皆属徳州五代周省长河县入将陵宋景祐元年移将陵治长河镇改属永静军金属景州元宪宗三年割属河间路寻升为陵州至元二年复为县三年复为州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属济南府永乐七年改徳州为陵县以故陵城为徳州 本朝因之〉徳平县〈在府北二百五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三十里西至徳州界四十里南至临邑县界三十里北至直隶河间府宁津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三十里西南至陵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武定府乐陵县界二十五里西北至河间府吴桥县界四十五里汉置平昌侯国属平原郡后汉曰西平昌县晋因之后省后魏太和二十二年复置平昌县属渤海郡熙平中属乐陵郡天平初分属东安徳郡北齐郡废仍属平原郡隋因之唐属徳州太和二年割属齐州三年还属徳州五代后唐改曰徳平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入安徳元符二年复置属徳州金元因之明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平原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禹城县界四十里西至东昌府恩县界十五里南至东昌府高唐州界五十里北至徳州界三十里东南至禹城县界四十里西南至东昌府夏津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陵县界二十五里西北至徳州界三十里战国齐赵之境属平原邑汉置平原县并置平原郡治焉属青州后汉建安十八年以郡属冀州晋因之后魏置东青州寻与郡俱废省县入鬲太和二十一年复置属渤海郡中兴中属安徳郡隋属平原郡唐属徳州宋金元明不改 本朝属济南府〉
形势南有泰山之固北有渤海之利〈史记高祖纪〉凭负山海擅利鱼盐〈杜佑道典〉东接临淄之饶西阻济河之险众泉竞出而汇流于南北五郡分列而通道于东西古齐之名区东齐之首郡〈郑樵通志〉
风俗俗多织作士务功名〈汉书地理志〉多才力重许可能辛苦〈唐杜牧集〉故为文学之国然亦以朋比夸诈见于习俗〈宋曾巩齐州诗序〉济南人敦厚阔达多大节〈元程文海遂开堂记〉
城池济南府城〈旧土筑周十二里有奇门四池广五丈明洪武四年甃以砖石城之北门上有楼曰会波本朝乾隆十三年〉
〈圣驾东巡登此有御制会波楼诗〉章邱县城〈旧土筑周六里门四池广二丈明万历六年甃石〉邹平县城〈周四里门四池广二丈二尺元至元十二年筑明万历八年甃石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修〉淄川县城〈周五里门四濠广一丈五尺明崇祯九年甃石 本朝顺治四年修〉长山县城〈周四里门四池广二丈七尺宋旧址明万历三十六年重筑〉新城县城〈周五里门四池广二丈明成化中重筑万历七年甃以砖〉齐河县城〈周四里门四池广一丈金大定八年修本朝乾隆三十二年间复修〉齐东县城〈周五里门六濠广七尺明成化中修筑〉济阳县城〈周四里门三濠广丈馀金旧址明万历四年甃以砖〉禹城县城〈旧土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池广一丈四尺明万历七年増筑并设䕶城堤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改筑砖城〉临邑县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池广二丈二尺宋旧址明万历七年甃以石 本朝顺治九年増修〉长清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池广二丈五尺宋旧址明成化中甃石本朝顺治六年修〉陵县城〈周八里有奇门四池广三丈四尺明嘉靖三十一年筑 本朝康熙七年修〉徳州城〈周十里有奇门五池广五丈明洪武中筑外有罗城延袤二十里明正徳六年筑〉徳平县城〈周三里门三池廉四尺明正徳中増筑外城周六里门四池广二丈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平原县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池广二丈元旧址明万历中甃砖 本朝康熙十年修乾隆三十二年复修〉
学校济南府学〈在府治西北宋熙宁间建明成化间増修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八名〉历城县学〈在府治东北旧在县治东明成化间迁今地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章邱县学〈在县治西南宋嘉祐五年建 本朝屡加修葺入学额数二十名〉邹平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七年中建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淄川县学〈在县治西南元至元中建 本朝康熙四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长山县学〈在县治东宋绍兴间建元张养浩有记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新城县学〈在县治东元大徳十年建 本朝康熙十九年二十七年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齐河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初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齐东县学〈在县治东元大徳间建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济阳县学〈在县治西南金大定间建元赵孟𫖯有记本朝康熙五十八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禹城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元中建有朱子所书耕云钓月石刻在内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临邑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崇宁初建 本朝顺治康熙间屡加修葺入学额数十二名〉长清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天禧二年建 本朝屡加修葺入学额数十五名〉陵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中建 本朝康熙十二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徳州学〈在州治北旧在州治西南明洪武中迁今地正统间修学于东庑下掘得石碑曰董子读书处 本朝屡加修葺入学额数十五名又卫学十五名〉徳平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间重建有汉弥衡鲁夫子碑文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平原县学〈在县治南境宋明道中建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泺源书院〈在府城内 本朝雍正十一年建振英书院亦在府城内康熙五十七年建又章邱县阳邱书院康熙三十五年建淄川县般阳书院康熙三十一年建新城县崔公书院乾隆十九年建徳州繁露书院乾隆十八年建其馀各州县俱设有义学 按历城县旧有闵子书院在县东五里闵子墓前元天历间建历山书院在县西趵突泉之东明万历中建邹平县旧有伏生书院在县东十八里元建范文正公书院在旧东南长白书院在县东十里俱明建〉
户口〈四百六十三万八千九百七十一丁〉
田赋〈田地共十万九千七百九十三顷九十七亩二分五釐零额微地丁银五十七万二千五百九两八钱三分一厘麦改米一万三千二十七石五升四合零米一十五万二千五百八十四石三斗七升八合零〉
山川历山〈在历城县南五里郦道元水经注历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舜耕历山亦云在此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乐史太平寰宇记历山在县南五里一名舜耕山于钦齐桑又名千佛山乾隆十三年圣驾经此有〉
〈御制千佛山诗〉庙山〈在历城县东界太平寰宇记在历城县东七十里因舜庙得名元好问济南行记作妙山〉龙山〈在历城县东七十里旧志有妙真寨宋木李全据济南其妻杨妙真所居故名〉匡山〈在历城县西魏书地形志历城有匡山齐乘奎山北有匡山世传太白读书于此又北曰粟山〉函山〈在历城县南二十里一名玉函山段成式酉阳杂俎齐郡函山冇乌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府志又名卧佛山上有碧霞殿路有十八盘〉仙台山〈在历城县南四十里产羊肝石花板石又有仙台岭世传汉武于此望祀蓬莱岛〉康王山〈在历城县南五十里上有太甲陵〉卧虎山〈在历城县南五十里岱北诸谷之水至山下始合论者以此为山川之锁钥〉石固寨山〈在历城县南五十里南有凤凰山东有虎山西有丁公岭山居其中颇为险固昔人尝置寨于此故名〉黄台山〈在历城县北八里魏书地形志历城有黄台山〉鹊山〈在历城县北二十里滦口镇亦名㟙山魏书地形志临邑有鹊山隋书地理志历城有鹊山齐乘王绘李白诗注云扁鹊炼丹于此故名旧志大清河流于其东名㟙山湖上有㟙山亭古有㟙山院乾隆十三年圣驾东巡有〉
〈御制鹊山诗〉龙洞山〈在历城县东南三十里上有东西二洞王存九域志此山禹所尝登亦名禹登山齐乘山如重甗西洞透深一里许秉火可入东洞在万仭绝壁之上洞口釡鬵尚存烟火之迹如墨昔人避兵引絙以上有翠屏岩独秀峰三秀峰峰侧龙祠郡邑祷雨极应〉奎山〈太平寰宇记在历城县西南十五里三齐记殷时有道士隐此野火四发道士祈天即雨今人遇旱烧山祷雨多应〉黄山〈在历城县西南六十里齐乘山周如城岱阴诸谷之水奔流至山西汇为池围数亩不溢至山北而伏流即渇马崖也至府城西南而复出为趵突泉〉华不注山〈在历城县东北春秋成公二年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魏书地形志历城有华不注山水经注济水又东北迳华不注山虎牙桀立孤峰特拔青崖翠发望同点黛下有华泉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华不注山一名华山在历城县东北十五里太平寰宇记一名金舆山齐乘左传师至子靡笄之下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则此山亦名靡笄伏琛齐记不读如跗与诗鄂不韩韡之不同谓花蒂也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著于水也乾隆十三年〉
〈圣驾东巡有 御制华不注山诗〉九里山〈在历城县东北九里相传韩信破齐历下尝驻军于此〉鲍山〈在历城县东北三十里隋书地理志历城有鲍山明统志山下有鲍城〉药山〈在历城县西北十二里齐乘粟山北有药山山产阳起石旧志上有九峰并列本草谓山无积雪草木常青盖有阳气蒸郁使然其南又有鞍山相传晋师伐齐战于鞍即此〉龙盘山〈在章邱县南二十八里隋书地理志章邱有龙盘山元和郡县志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寰宇记山南属全节北属章邱两县中分周初有神龙潜此故名〉乐盘山〈在章邱县南二十七里太平寰宇记山有乐盘城三齐记云即齐孝王兴阳邱侯钱送地〉东陵山〈在章邱县南十五里隋书地理志章邱有东陵山元和郡县志在县南二十八里庄子曰盗跖死于东陵之上太平寰宇记山南有盗跖冢旧志亦名跖山〉湖山〈在章邱县南五十里有南北中三麓明统志下有小山俗名一品山祷雨多应〉女郎山〈在章邱县东南七里水经注阳邱城南有女郎山山上有神祠俗谓之女郎祠齐乘一名小田山齐记章亥有三女弱死葬此有三阳洞俗云有子张墓〉鸡山〈在章邱县西南四十里魏书地形志卫国有鸡山隋书地理志历城有鸡山水经注巨合水出鸡山西北太平寰宇记昔有神鸡晨鸣于此候之获一石洁白如玉因名〉危山〈在章邱县西南四十里太平寰宇记县东北二里危山之顶有平陵王墓县志今人呼为铁墓〉亭山〈在章邱县西南六十里元和郡县志亭山县本汉平陵县宋卫国县开皇六年改县南有亭山因以为名〉冶山〈在章邱县西南六十里唐时治铁于此故名〉赵山〈在章邱县西南六十里山有四峰对峙下可通行俗名四门山其西为虎山积石巉岩状若虎踞山半有拔注泉下有浆水泉〉虎门山〈在章邱县西南六十里石崖中断若门故名〉宿山〈在邹平县西十里圆峰孤立九龙山绕其西南旧志下有古店行旅止宿故名〉长白山〈在邹平县南二十里东北属长山北属邹平折而西属章邱南则淄川盘绕四县抱朴子长白泰山之副岳绣江发源于此魏书辛子馥传长白山连接三齐多有盗贼子馥受使检覆因辨山谷要害宜立镇戍之所隋书地理志章邱有长白山元和郡县志长白山高二千九百丈周回六十里相传陈仲子夫妻所𨼆也太平御览以山中云气长白故名齐乘山阿有醴泉寺相传志公卓锡之地宋范文正公读书寺中有上下二书堂在黉堂岭会仙峰下皆宋代所建明统志长白山在长山县西南三十里又名会仙山山下有峯孤秀盘郁独压众山县志长白山西南会仙一峯最高登山之道南由大峪书堂北由鲁家泉风门道近顶五里许峭立险仄非攀援不能上转而南下有宣风洞上书堂范公泉其侧为猫头峰前为狻猊峰南向东转其阴为罗圏峪又东南为摩诃顶自罗圏峪委折而东有超壑峪种金顶劈尖顶桃花峪水尖顶此长白之南嶂也其北嶂自会仙东则为老人峰又东为锻砧峰当县治正南十三里其南则印台山也西嶂之间为大峪峪有象山其劈尖顶之北有南石户顶北石户顶有滴水崖玩湖顶下为鲁家泉有徐郭洞一名玉泉洞去县八里〉太湖山〈在邹平县东南二十里接长山县界齐乘长白山西南有太湖山〉黄山〈在邹平县东南三里土色多黄故名魏书地形志平原有黄山府志山半有翠微亭山麓为遐景亭元大徳中处士安仁甫所筑〉于兹山〈在邹平县东南十里三峯列秀当大路之口旧有于兹仙翁祠今废〉富相山〈在邹平县西南五里一名贺家山下有贺家村故名山不甚高树木繁茂杏花柿叶遍满山谷西有乳泉邑人取以酿酒又有景相公山在县西南三里以下有景范墓得名〉九龙山〈在邹平县西南十五里齐乘谓之哑妇山旧志山北有九峯如联珠六七峰之间名哑妇口或称隘阜口山路险狭穿凿而成〉凤凰山〈在邹平县西南三十五里东有雕窝峪西有迦峪〉梓桐山〈在淄川县东十里后有垒圜洞亦名鬼谷旧传鬼谷子𨼆居此洞西有王樵兰室其东曰吉磨山出磨石山上有石碌井〉冲山〈在淄川县西三十五里〉笠山〈在淄川县南十五里又有大堆山在县南二十五里〉万山〈在淄川县南三十五里以群山环统其左右故名〉浮山〈在淄川县北二十里旧志豊水薄其下远望之如浮水上〉淄山〈在淄川县东南三十里又有西谷山在县东南四十里〉摘星山〈在淄川县东南四十里山形高耸故名〉原山〈在淄川县东南七十里接青州府益都县界汉书地理志莱芜原山淄水所出元和郡县志山去淄川县六十里齐乘一名岳阳山跨淄川益都两县界县志在县南九十里西去莱芜七十里〉昆仑山〈在淄川县西南二十里山形如毂轮又有三台山亦在县西南二十里〉甲山〈在淄川县西南三十里水经注萌水出西南甲山县志旧名祝山〉虎山〈在淄川县西南三十里又有瑚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凤凰山箕山在县西三十里〉黉山〈在淄川县东北十里即古黄山接章邱邹平二县界水经注徳会水出昌国黄山太平寰宇记黉山相传郑康成注诗书栖迟于此上有古井不竭独生细草叶似薤谓之书带草〉焕山〈在淄川县西北十里旧志上有烟大台〉明山〈在淄川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古萌山萌水所经山下有水澄澈见底故名〉卧牛山〈在长山县东六十里〉米山〈在长山县南三十里县志相传齐桓公积土于此为虚粮以示敌故名〉花山〈在新城县东南四十里土崖无石原谷绣错远望如莲花故名〉四角山〈在新城县东南四十五里元史哈喇布哈传尝以事至益都于四脚山下置广兴商山二治盖即此山其后讹脚为角也 哈喇布哈旧作合刺普华今译改〉马公山〈在新城县东南四十五里山下有一亩石周一里不生草木天欲雨则云气蔚然〉罗山〈在新城县东南五十里状如罗城〉商山〈在新城县东南五十里跨益都临淄县界亦名铁山晋书慕容徳载记立冶于商山置盐官于乌帝泽以广军国之用魏书食货志崔亮言南青州苑烛山齐州商山并是往昔铜官旧迹见在并宜开铸太平寰宇记商山在淄川县北七十里有铁矿古今铸焉旧志山前有盘龙岭后有铁牛峰左有金山祠右有莲洞绝顶有炉神祠旁有圣水泉〉吴公山〈在新城县东南六十里〉太子山〈在长清县东七里又有崛山在县东三十里〉通明山〈在长清县东六十里旧名屏风山峭壁中有石孔日光东西通明因改今名〉青崖山〈在长清县南四十里冈峦绵亘崖谷常青故名有南沙河水与七仙白石诸泉合流其下宋嘉定十三年金长清令严实聚众结砦于此稍西北曰五峰山冈峦还相合泉石甚胜〉隔马山〈在长清县南六十里魏书地形志山荏县有隔马山元和郡县志隔马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左传宿沙卫杀马于隘以塞道即此齐乘玉符山西为隔马山山东北曰神林有隔马神君祠祠南一潭清澈如鉴岁旱祷雨辄应〉崮山〈在长清县东南三十里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六年圣驾南巡经此俱有〉
〈御制崮山诗〉鸡鸣山〈在长清县东南八十里〉方山〈在长清县东南九十里亦名灵岩山水经注玉水西北流经玉符山齐乘府西南龙洞山西南有方山在长清县界疑即水经注之玉符山也旧志上有六泉曰黄龙甘露独孤双鹤卓锡石龟皆甘洌下有灵岩寺为济南名刹历代题咏甚多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建有 行宫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圣驾南巡驻此俱有〉
〈御制方山诗〉朗公山〈在长清县东南九十里一名朗公谷苻秦时竺僧朗𨼆居处北沙河出此〉南黄山〈在长清县东南百里盖泰山馀脉与徂徕梁父并峙者〉猎山〈在长清县东北四十里水经注玉水西北经猎山东即此今讹作腊山〉基山〈在徳平县西二十里高五丈状若台基故名〉长城岭〈在章邱县南九十里接泰安府莱芜县界上有古长城济宣王筑西接平阴东距大海〉黑牛岭〈在章邱县南百里高峻深远多产巨木〉分水岭〈在章邱县东南三十里其水自岭上东西分流故名酉阳杂俎云金杏种出分流山昔汉武访蓬瀛有献是者帝嘉之今人犹呼汉帝果〉天仓岭〈在章邱县东南七十里俗传有军士于此得藏粟济饥故名旁有赵八洞外有井泉以樵人赵八居此故名〉桃花岭〈在长山县东北十五里小寨〉苍龙峡〈在淄川县东南三十里即般水所出之龙山也明统志在县西南八里误〉大峪〈在邹平县西南十五里县志中有二十四村高广幽深多良田佳木〉龙洞〈在章邱县西南八十里接历城县界亦曰龙堂洞高广如屋石壁具神佛四十馀躯巧若天造西洞深数里中有盆石泉〉运河〈自东昌府恩县流迳直隶故城南东北流复入徳州西南新窑口北流经徳州城西又东北流经徳州北之桑园镇入直隶吴桥县界即古清河也本隋之永济渠一名卫河又名御河桑钦水经清河自武城枣强者迳广川故城南又东北迳历县故城南又东北与张甲屯洚故渎合又至修县元和郡县志永济渠在县西去县十里明通纪永乐十年宋礼言徳州西北卫河东北岸至旧黄河十三里可开小引河令泄水入旧黄河至海丰大沽河入海从之山东通志明宏治中都御史白昻于徳州之南四女寺凿支河至九龙口入古黄河归海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即于四女寺建减水闸雍正四年改为滚水坝九年复挑濬支河而宋礼所开引河湮废已久卫河屡患涨溢十三年巡抚岳濬请于徳州之北哨马营开濬支河东行至曹村堤口入钩盘河东北流会老黄河入海即于哨马营建滚水石坝水涨则泄之归海又以徳州城西隅墙垣正当卫河之冲乃于卫河西岸自马家回溜起至旧月河头别开引河南北长二百六十馀丈其旧河建有拦水坝使水势全归引河迳趋哨马营于是州城藉以巩固又乾隆二十八年于运河西方庵对岸濬引河四百九十馀丈南自魏家庄后接运河起北至老堤头入运河二十九年复加疏濬其四女寺支河及滚水坝亦并加濬筑焉乾隆十三年十六年二十一年二十七年〉
〈圣驾巡幸经此俱有御制运河诗〉大清河〈自泰安府肥城县流入迳长清县西东北流迳齐河县东又东北迳历城县北又东北迳济阳县南又东北迳齐东县北一里与武定府惠民县分界又东流武定府青城县界自长清至历城皆济水故道其在济阳齐东者漯水故道也今谓之盐河水经注济水迳平阴城西右迤为湄湖又东北至垣苗城西河水自泗渎口东北流注之又东北与湄沟合又迳卢县故城北又迳什城北又过卢县北东北与中川水合又东北右会玉水又东北泺水注之谓之泺口又东北迳华不注山又东北迳台县巨合水注之又东北迳台县北又东北合芹沟水乂东北过菅县南通典东平以东有水流经济南淄川北海界中入海者谓之清河盖汶水荷泽之合流非古时之济水也齐乘自巨野北出至四渎津与河合流者乃齐之清河水经所谓得其通称者是也胡渭禹贡锥指齐乘以大清河为古济水小清河刘豫所创志家皆沿其说黄子鸿非之曰以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诸书考之济水最南漯水在中河水最北今小清河所经自历城东如章邱邹平长山新城高苑博兴乐安诸县皆古济水所行而大清河所经自历城以上至东阿固皆济水故道自历城东北如济阳齐东青城诸县则皆古漯水所行蒲台以北则故河水所经盖宋时河尝行漯渎及河去则大清河兼行河漯二渎其小清河所行则断为济水故道也自舆漯水合而清河之名遂被于漯据水经漯水迳著县故城南著即今济阳而县南有大清河是知大清河即漯其水自历城入济阳乃近世所决非唐清河入海之故道也济阳之流日盛则章邱之流日微故刘豫堰泺水使东以益之其所行者实济水故道而志家反以济阳之大清河为古济舛谬殊甚然大清河自历城入济阳及滨州以东入海之道不知决于何年意者宋熙宁时河尝合北清河入海始开此道其后金明昌五年河复由此入海久而后去流溢深广此大清河所以浩浩而小清河所以屡濬屡塞也欤〉小清河〈源出历城县西东经章邱邹平长山新城入青州府高苑县至博兴合时水入合水经注泺水出历城故城西南泉源水涌若轮俗谓之娥英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其北为大明湖湖水引渎东入西郭东至历城西而侧城北注分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迳历城北谓之历水与泺水会泺水又北流注于济谓之泺口济水自台县东北合芹沟水又东北迳菅县故城南右纳百脉水又合杨渚沟水又东迳梁邹北有泷水注之其城之东北又有时水西北入焉又东北至临济太平寰宇记泺水在历城西南二百步齐乘今府城西平地泉源献涌旁合马跑金线诸泉周可数亩北出又合密脂五龙泉并城北流屈而东注城北水门大明湖水出注之又东北至华不注山合华泉是小清河之在历城者即古泺水也元和郡县志长山有济水在西北去县三十五里今章邱小清河故道在县北三十里在邹平北十三里长山西北十三里是此三县之河皆济水故道也禹贡锥指云宋南渡后刘豫导泺水东行入济水故道为小清河历城县志云明永乐以后渐堙塞成化九年参政唐源洁尝濬治之嘉靖十二年又塞乃复濬博兴以西达于历城几三百里久复淤盖小清河惟恃泺水为源堰东有阻则泺水仍自华不注东北入大清河屡濬屡塞职是故也今小清河之在章邱者已经湮淤而邹平以下高苑以上兼受诸山壑之水会于驾鸭湾详见青州府〉淯河〈在章邱县东一里亦曰绣江其源即百脉水也水经注百脉水出土鼔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西北流迳阳邱县故城中又西北出城又北迳黄巾固又北注济元和郡县志百脉水出亭山县东北平地太平寰宇记百脉水在县北百步阔三丈经县界屈曲六十里入济齐乘百脉水即絾江源也合麻湾水东北流迳章邱城东又北入小清河旧志百脉水在县南三十里明水镇西麻湾在其右三里其侧即浄明泉东麻湾在百脉左百馀步皆瓜漏河所伏流而复出者四泉合而北流合淯河又北至县城东为绣江又西北至水寨会白云湖又北入小清有淯口镇〉瓜漏河〈在章邱县西南七里源出县西南百里山峪中东北至明社庄之石崖泊然而止上人名其处为渗水湾自湾以北二十里至于月宫枯河崖侧有泉一又东北四十里至于明水则涌百脉麻湾诸泉夏秋积雨群峪之水来汇溢于城南五里会于清河既霁则枯涸如故故曰漏河〉獭河〈在章邱县东北七里即古杨渚沟也水经注杨渚沟水迳于陵城西南西北迳土鼔城东又西北迳章邱城东又北迳𡩋城西而北流注济太平寰宇记杨者水一名獭河在县东十里阔一丈出陵故城西南二十里齐乘在县东七里出长白山之王村峪旧志西北流至柳塘口经小清河故道入邹平长山新城界会孝妇河东流入海后人讹獭为漯谓即古之漯水误〉白条沟河〈在邹平县东七里即古鱼子沟也魏书地形志东魏郡安阳有鱼沟水经鱼子沟水南出长白山东柳泉口流迳于陵故城西北流注于泷水明史河渠志永乐九年浚邹平县白条沟三十馀里济南府志嘉靖九年知县叶林重濬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知县程素期复行疏治引入小清河 按县志白条沟河源有二一出鉴埠一出杨堤合流注于漯河一名鱼子沟与水经注南出长白山西北流注泷水之文不合齐乘以沙河为鱼子沟与志亦不合并存俟考〉沙河〈在邹平县西一里齐乘蒙水俗名沙河出长白山葫芦峪水经谓之鱼子沟东入孝妇河〉孝妇河〈在淄川县西一里古泷水也自青州府益都县流入经县西界北流经长山县南门外又东北流经新城县西北二十里入小清河曰坌河口水经注泷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又北迳其县西北流至萌水口又西北至梁邹东南与鱼子沟水合北注齐大平寰宇记古名孝水〉泔河〈在长清县南二十里源出米山北流至城南入孝妇河〉干沟河〈在长山县西南三十里源出长白山东北流入孝妇河或谓即古鱼子沟也又有猪龙河亦出长白山北流入小清河〉涝淄河〈在新城县东南三十里旧志源出铁山北流至索镇店西南入乌河〉古黄河〈徳州及临邑禹城陵县皆汉平原郡地为黄河所经故道自东昌府恩县流入经平原县西北流经徳州东又北流入直隶吴桥县界水经注大河故渎自灵县又东迳鄃县故城东又东迳平原县故城西而北绝屯氏三渎北迳绎幕县故城东北西流迳平原鬲县故城西又东北迳平原县枝津百出至安陵县遂绝此西汉时故道元和郡县志云王莽枯河在将陵县西去县十里旧志云黄河崖在州东南二十馀里其遗迹也其一自高唐州流迳平原县东又东北迳陵县南又东北迳临邑县北兴徳平分界又东北入武定府乐陵县界水经注大河自高唐县故城西又北左迳安徳城东而北为鹿角津东北至般县乐陵此盖东汉以后故道元和郡县志临邑县黄河在县北七十里平原县黄河南去县五十里长河县黄河东去县五里皆其遗迹也又长清县亦有黄河元和郡县志在县北去县五十里盖唐以前河流所经而太平寰宇记谓禹城县之黄河自长清流入又东北入临邑界与桑郦所述顺逆判殊盖宋时所经非汉故道也乾隆十六年二十七年圣驾南巡经此有〉
〈御制老黄河诗 按古黄河上承恩县四女寺及徳州哨马营两支河之水东北流至吴桥县之玉泉庄会钩盘河下流经直隶宁津南皮及武定府之乐陵海丰诸县至大沽河口入海山东通志自徳州至乐陵县本鬲津河故道今通谓之老黄河 本朝雍正九年以后屡加濬治以泄卫河盛涨运道安流永资利赖矣〉古屯氏河〈在平原县北水经屯氏别河北渎东迳绎幕县故城南又东北迳重平县故城南又东入信阳县今无水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东绝大河故渎又迳平原县故城北东北枝津又出东北至安徳县界东会商河南渎又东北于平原界又有枝渠右出至安徳县遂绝县志自隋疏为永济渠古迹遂不可考〉古瓠子河〈在齐河县西十里水经瓠子河自茌平县瓠里渠又东北过祝阿县为济渠注河水自泗口出为济水济水二渎合而东注于祝阿也县志宋时名熙河苏辙熙河赋称在汉元光河决瓠子是也今湮〉古王翁河〈在平原县西南盖黄河枝津也三国魏志孙礼传清河平原争界礼以烈祖初封平原时图决之宜属平原实以王翁河为限〉漯河〈自东昌府高唐州流入经禹城县西二里又东北迳齐河县北境入临邑县界俗名大土河水经注漯水自东武阳迳博平县又东出于高唐县俗亦谓之原河又东北迳援县故城西又迳高唐县故城东又东北迳漯阴县故城北又东北迳著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崔氏城北人东迳邹平县故城北又东北迳东邹城北元和郡县志临淄县漯水北去县七里 按漯河自宋以前尝为大河经流太平寰宇记云有古黄河在临邑县南二十里上自禹城下入临济即此又有圣水在章邱县东十里源出小荆山西入漯河〉商河〈在禹城县北流迳平原县东又东北迳陵县南又东北迳徳平县南东流入武定府商河县界水经注商河受首河亦漯水及泽水所潭水涧而不流世谓之清水虽沙涨填塞厥迹尚存历泽而北谓之落里坑迳张公城西又北重源潜发曰小漳河商漳声相近故读移耳又北迳平原县东又迳安徳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昌县故城南又东迳般县故城南又东至东陵太平寰宇记商水在安县西南八十里旧志今自平原以北断续过半矣〉徒骇河〈即漯水下流也自齐河县北八十里东北流迳临邑县南三十里又东迳济阳县界又东北入武定府惠民县界俗名小土河旧志或云即屯氏别河乾隆十三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圣驾巡幸经此俱有〉
〈御制徒骇河诗 按漯之为土当由齐音相近而讹至九河故道〉
〈圣祖仁皇帝御论谓当不出直隶之沧景二三百里间折衷至当而济南武定诸水道多有蒙其名者旧志滥引先儒注疏及诸家之辨证今皆削去〉钩盘河〈在陵县东四十五里曰盘河店旧志自陵县东南临邑西北分为二水其一东迳徳平商河北行至武定之阳信县南二十里而断为截河铺其一自徳平西北流入武定之乐陵经海丰之南霑化之北至久山镇入海太平寰宇记云在乐陵东南从徳州平昌来舆地记云在乐陵〉笃马河〈即马颊河自东昌府恩县流入平原县之西南境东北流迳徳州东陵县西又东北迳徳平县西北入武定府乐陵县界汉书沟洫志鸿嘉四年河溢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共行视图方略禁以为可决平原金堤开通大河令入故笃马河至海五百馀里商以为禁所欲开者在九河南失水之迹处势平夷罕则淤绝水则为败不可许后汉书郡国志平原地道记曰有笃马河水经注屯氏别河南渎首受大河故渎东出亦通谓之笃马河东北迳安徳县故城西又东北迳临齐城南又屈迳其城东故渎广四十步又东北迳重邱县故城西又东北迳西平昌县故城北又迳般县故城北太平寰宇记笃马河即古马颊河山东通志笃马河亦名马颊非禹迹也〉减水河〈在齐东县东二里一名陈恺沟明成化元年开濬南引章邱之白云湖流迳薛家渡口由马家洼入大清河旧志马家洼近小清河与白云湖相接一遇水潦河水即通小清河而弥漫于马家洼民田多被其害因筑渠以泄之大清河而洿池变为膏腴又有御寇河在县西南三里明正徳六年开濬南通减水河北通大清河今其迹犹存俗名干河〉坝水河〈在齐东县西明成化十一年知县李宽开濬以泄归苏镇之水亦引白云湖新庄流入县境纡回二十五里至延安镇西二里入大清河〉赵牛河〈在齐河县西二十里旧曰利民河西南自长清连杨堤西北至禹城界长百馀里地势洼下夏秋水溢渰没禾稼明宏治十七年知县赵清县丞牛文濬河阔十五步深二丈民至今赖之故名赵牛河〉温聪河〈在齐河县西北二十五里滕官屯西乡民温聪议开以泄刘宏坡水故名〉倪伦河〈在齐河县北二十五里晏城南初杨家坡秋水大注渰没禾稼乡民倪伦请开河以泄水因谓之倪伦河〉历水〈在历城县东水经注东历城祠下泉流竞发其水北流迳历城东又北引为流杯池分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迳历城北西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太平寰宇记历城县历水在县东门外十步与泺水同入鹊山湖〉关卢水〈在历城县东水经注关卢水导源马耳山北迳博亭城西西北流至平陵城与武原水合武原水出谭城南平泽中北迳谭城东又北迳东平陵县故城西又北迳巨合城东合关卢水而注巨合水旧志一名盘水又名全节河行历城县东十五里入大清河〉听水〈在历城县东北二十里水经注听水上承泺水东流北屈又东北注巨合水又北入于济齐乘即今之响河〉芹沟水〈在章邱县南水经注芹沟水出台县故城东南西北流迳台城东又西北入于济齐乘十二芹沟俗名西麻湾出章邱县南明水驿与明水合流三里馀入绣江旧志又有东麻湾在百脉泉左百馀步〉巨合水〈在章邱县西南四十里源出县之鸡山北流迳历城县东七十里水经注巨合水出鸡山之西北北迳巨合故城西又北合关卢水又西北迳台县故城南白野泉水注之又北听水注之乱流北入于济齐乘水出鸡山下俗名双女泉西源出龙山镇南五十里曰榆科泉迳巨里东源亦名武原水出镇南十馀里曰江水泉迳巨里东俗讹为东西巨冶河俱北流五里馀乃相合北入小清河〉明水〈在淄川县西即古萌水也诸泉所汇近水稻田咸资灌溉产木最佳水经注萌水出西南甲山东北迳萌山西东北入于泷县志有泷水出冲山之阳北流入萌水一名汜阳河即古泷水也〉淄水〈在淄川县东南七十里详见青州府〉般水〈在淄川县东南十五里水经注出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西北迳其城南又南屈曲入泷水太平寰宇记今般水发源去县二十里迳县治南一百二十步又西北入泷水齐乘般水出淄川县东南龙山龙湾洞俗名鱼头河西北流至般阳城东分为二水一支迳城南一支环城西北俱流入泷水〉徳会水〈在淄川县东北汉书地理志昌国徳会水西北至西安入如水水经注徳会水出昌国黄山西北流昌国故城南又西北五里泉水注之水出县南黄阜北流迳城西北入徳会水又西北世谓之沧浪沟又北入时旧志亦名郑黄沟府志今名豊水亦曰朱龙河〉时水〈在新城县东二十里自青州府临淄县流入又北至高苑县入小清河其支流迳新城县南门外又西迳长山县北入孝妇河汉书地理志临淄县如水西北至梁邹入济水经注淄水又北时水注之即如水也出齐城西南二十五里平地出泉水色黑又因之为黑水西至石洋堰分为二水谓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邹入泲又北迳西安城西又北京水系水注之又云时水自西安城西南分为二水枝津别出西流迳东高苑城西南注又北注故渎又西迳西高苑县故城南西北至梁邹城入于泲考水经注之二高苑今之新城地梁邹城今邹平县地大约时水自入小清河而今新城县以下则皆时水之支流也今长山县西去邹平最近可证 按汉书之如水即水经注之时水又即黒水青州府志土人名曰乌河似又以水黒得名旧志列乌河又列吴河考吴河即时水支流疑乌吴又以音近致讹故府县志俱无吴河之名今删去乌河吴河改列时水其支流附见时水之下〉中川水〈在长清县南二十里亦名沙沟水水经注中川水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溪一源两分泉流半解亦谓之分流交半水南出太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东迳太原郡南又西北与汉宾溪水合谓之格马口又北迳卢县故城东而北入济俗谓之沙沟水〉玉水〈在长清县东北三十里一名玊符河水经注玉水导源太山朗公谷西北流迳玉符山又西北迳猎山东又西北迳祝阿县故城东野井亭西俗谓是水为祝阿涧水北流注于济太平寰宇记玉水东南自历城流入旧志谓之豊齐河自泰山北诸溪水合而成流经中宫渇马崖又西北经丰齐镇大清桥北入大清河 按舆图此水在齐河县东南仅里许旧志属之长清盖两邑以大清河为界西北岸属齐河东南属长清此水又在大清河之南也〉大明湖〈在历城县西北隅周十馀里水经注泺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极望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湖水引渎东入西郭东至历城西而侧城北注又上承东城历祠下泉源竞发其水北流迳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明统志大明湖源出舜泉其大占府城三之一由北水门出与济水合狝漫无际遥望华不注峰若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旧志今泺水逹城北流而不入城舜泉亦止成一井不流惟北珍珠濯缨诸泉北流入湖耳湖境亦多为居民填塞冶图环沼仅成曲港可通小舟而蔬果鱼蟹之属其为民利多矣乾隆十三年〉
〈圣驾东巡经此有御制大明湖诗〉濯缨湖〈在历城县城内西北本名灰泉齐乘府城内灰泉最大自北珍珠以下皆汇于此周围广数亩当是大明湖之源也明统志元宪使珊珠希仁改今名 珊珠希仁旧作珊竹希仁今译改〉四望湖〈在历城县西即大明之别渚 按太平寰宇记在县西二百馀步其水分流入县城与孝感水合今考城西无入城之水疑古今水道不同也〉莲子湖〈酉阳杂俎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鱼船掩映罟罾疏布远望之者若珠网浮杯也〉鹊山湖〈在历城县北二十里湖北岸有鹊山故名太平寰宇记泺水与历水合流同入鹊山湖旧志自刘豫导泺东行而水不及鹊山湖矣旧有亭亦久废〉白云湖〈清河之下流也自章邱县西北七里流迳历城县东北合小清河周五十里俗名刘郎中泊有鱼藕菱芡之利明洪武初设河泊所十七年革〉湄湖〈在长清县西南五里东西三十里南北二十五里水经注济水右迤为湄湖方四十里尔雅水草交为涌释名曰湄眉也临水如眉元和郡县志谓之淯沟泊〉锦绣川〈在历城县南中宫镇东一名北川延袤六十馀里流迳中宫镇南亦名中宫河下流入长清县即水经注之玉水也府志今名大磵沟夹磵芍药丛生春时绝胜又有锦阳锦云二川略相聨属〉八会津〈在邹平县南元和郡县志济阳县八会津在县南一里相传水陆所凑其路有八故名 按今邹平县即唐之济阳县地此水今湮〉四渎津〈在临邑故县东水经注河水东北流迳四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川渎异同考临邑东有四渎津大河故道所经也唐五行志云永徽六年齐州河溢即此地〉耿家陂〈在长清县西北三十里周二十里下流入大清河〉百花洲〈在历城县大明湖南方广数十亩居民庐舍围旋环绕乾隆十三年圣驾东巡经此〉
〈御制有用宋曽巩百花洲韵诗〉黑水潭〈在徳平县西北三十五里望之水色如黛故名曩流注笃马河今涸〉黑龙潭〈在平原县西二十里古马颊河侧兴龙寺下其深叵测遇旱祷雨取水于此〉白鹿渊〈在徳平县东水经注般河又东为白鹿渊南北三百步东西千馀步径三丈馀其水冬清夏蜀渟而不流〉趵突泉〈在历城县西曾巩齐州二堂记云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山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黒马之崖则泊然而止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盖泉自渇马崖潜流地中而自此复出也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逹于清河以入于海明统志一名瀑流府志上有观澜亭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驾幸济南赐额曰激湍曰源清流洁并〉
〈御制趵突泉诗乾隆十三年圣驾东巡经此有〉
〈御制恭依 圣祖趵突泉韵及 再题趵突泉诸诗〉珍珠泉〈有南北二泉南泉在府城内铁佛巷东今淤北泉在白云楼前右有刘氏泉左有溪亭泉今在巡抚公廨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匾曰清漪二十八年〉
〈再幸复赐匾曰作霖并〉
〈御制观珍珠泉诗乾隆十三年圣驾东巡亦有〉
〈御制珍珠泉诗〉金线泉〈在府城西元好问济南行记金线泉有纹若金线夷犹池面泉今为灵泉庵齐乘历下名泉有曰金线曰趵突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曰东高曰漱玉曰无忧曰石湾曰酒泉曰湛露曰满井曰北煮糠曰散水曰溪亭曰濯缨曰灰泉曰知鱼曰朱砂曰刘氏曰云栖曰登州曰望水曰洗钵曰浅井曰马跑曰舜井曰珍珠曰香泉曰鉴泉曰杜康曰金虎曰黑虎曰东密脂曰西密脂曰孝感曰玉环曰罗姑曰混沙曰灰池曰南珍珠曰芙蓉曰滴水曰灰湾曰悬清曰双桃曰温泉曰汝泉曰龙门曰染池曰悬泉曰都泉曰柳泉曰车前曰煮糠曰炉泉曰白虎曰甘露曰林汲曰白泉曰金沙曰白龙曰花泉曰独孤曰醴泉曰浆水曰南煮糠曰苦巨曰熨斗曰鹿泉曰龙居合章邱百脉总七十二见名泉碑〉天镜泉〈在历城县西门外旧志新附名泉有五十七其一曰天镜在龙□南方广一亩〉净明泉〈在章邱县南齐乘明水一名净明泉出百脉西北石桥边其泉至洁纎尘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合西麻湾入绣江徐璧济水论济水分支伏流地中至县西南出为瓜漏河至渗水湾乃伏入地中至是始出而为百脉净明东西麻湾四泉合而北流为济河又北流至城东为绣江西北至水寨会为白云湖又东北入小清河始与泺水会又东入大清乃复济水之本原云〉醴泉〈在邹平县西南二十二里泉深丈许旁有醴泉寺相传僧宝志卓锡于此又曰范公泉盖宋范仲淹读书处也其西有圣水井〉卓锡泉〈在长清县东南灵岩山又有黄龙泉双鹤泉甘露泉俱在灵岩寺旁〉七仙泉〈在长清县东南六十里又有白石泉众水相合即沙沟水上源也〉清沙泊〈在新城县西北二十五里县志岔河之委溢而成湖又名落雁湖中有界石北为高苑南为新城〉厐家泊〈在新城县北二十五里接高苑县界〉麻大泊〈在新城县东北三十里接博兴高苑县界俗名官湖又名秋锦湖周五六十里蒲苇丛生芙叶如锦其中有鱼龙湾水流旋转不定相传有龙窟其水溢而北流至博兴南入乌河又见青州府〉会城泊〈在新城县东北三十里乌河口即古之平州也水经注济水又东北迤为渊者谓之平州其侧有平安县故城俗谓之会城县志会城泊亦名红莲泊〉瀑水湾〈在淄川县南二十五里县志源出黉山东南曲折西流水行石上忽陷下一丈馀西去为壑水悬流而下若帘冬结冰柱入崖下石龛中流至五里许入孝水又有龙湾在县南门外水声震吼闻数里〉黑水湾〈在临邑县南三十里下口宋又有妻家湾在下口北〉白龙湾〈在陵县东四十里俗呼为龙家洼〉浒山泺〈在邹平县西十五里九龙山之西周回二十馀里接章邱县境自小清河淤塞獭水流迳其中汪洋无际〉盖野沟〈在新城县东北水经注源出延乡城东北平地西北流迳延乡城北又西北流谓之盖野沟又西北流迳高苑县北注时水〉华沟〈在新城县东北四十里一名为鲁通坡〉甘枣沟〈在临邑县北古黄河之南水经注河水自平原右溢世谓之甘枣沟水侧多枣故俗取名焉又东北历长堤经漯阴县北又东经著城北东为破淀渊潭相接世谓之野沟〉上方井〈在章邱县东二十里泉从石罅流出冬夏不竭南一里许又有下方〉
〈井〉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六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39年 (提及)
- 432年 (提及)
- 469年 (提及)
- 618年 (提及)
- 895年 (提及)
- 1116年 (提及)
- 997年 (提及)
- 596年 (提及)
- 619年 (提及)
- 1006年 (提及)
- 1070年 (提及)
- 707年 (提及)
- 1004年 (提及)
- 428年 (提及)
- 1264年 (提及)
- 1379年 (提及)
- 1252年 (提及)
- 1387年 (提及)
- 455年 (提及)
- 1253年 (提及)
- 594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1409年 (提及)
- 586年 (提及)
- 1034年 (提及)
- 498年 (提及)
- 1073年 (提及)
- 1099年 (提及)
- 213年 (提及)
- 497年 (提及)
- 1371年 (提及)
- 1748年 (提及)
- 1275年 (提及)
- 1767年 (提及)
- 1636年 (提及)
- 1647年 (提及)
- 1652年 (提及)
- 1649年 (提及)
- 1552年 (提及)
- 1668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671年 (提及)
- 1685年 (提及)
- 1682年 (提及)
- 1060年 (提及)
- 1665年 (提及)
- 1306年 (提及)
- 1680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684年 (提及)
- 1719年 (提及)
- 1673年 (提及)
- 1733年 (提及)
- 1718年 (提及)
- 1696年 (提及)
- 1692年 (提及)
- 1754年 (提及)
- 1753年 (提及)
- 1220年 (提及)
- 1757年 (提及)
- 1412年 (提及)
- 1705年 (提及)
- 1726年 (提及)
- 1763年 (提及)
- 1194年 (提及)
- 1473年 (提及)
- 1533年 (提及)
- 1411年 (提及)
- 1530年 (提及)
- 1689年 (提及)
- 1751年 (提及)
- 1731年 (提及)
- 前17年 (提及)
- 1465年 (提及)
- 1475年 (提及)
- 655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