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一统志 (四库全书本)/卷201
钦定大清一统志 卷二百一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一
平凉府〈在甘肃省治东七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五十里南北距五百八十里东至泾州界五十里西至巩昌府会宁县界二百里南至陜西凤翔府陇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庆阳府环县界四百三十里东南至凤翔府麟游县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秦州秦安县界三百十里东北至环县界二百四十里西北至宁夏府中卫县界四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二百八十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春秋属秦秦为北地郡地汉为安定郡地后汉因之东晋太元中苻秦始分置平凉郡后魏为陇东平凉二郡属泾州〈陇东郡治泾阳县平凉郡治鹑阴县州治在今府东境〉后周改置平凉县隋属平凉郡〈时郡治平高〉唐初属原州贞元十九年徙原州治平凉元和三年州徙临泾四年于平凉县置行渭州广明元年为吐蕃所破中和四年复置曰渭州属关内道五代因之宋曰渭州陇西郡初属陜西路庆历元年分置泾原路政和七年升平凉军节度使金曰平凉府属凤翔路元属巩昌路明洪武初属陜西布政使司
本朝属甘肃省领州三县七乾隆四十二年升泾州为直隶州以崇信灵台镇原三县属之四十三年裁庄浪县并于隆徳县领州二县三
平凉县〈附郭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里东至泾州界一百里西至华亭县界六十里南至华亭县界四十五里北至泾州镇原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泾州崇信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华亭县界六十里东北至镇原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固原州界四十里汉置泾阳县属安定郡后汉废后魏复置为陇东郡治后周改置平凉县属长城郡隋属平凉郡唐初属原州广徳元年没于吐蕃贞元四年复置十九年徙原州来治元和三年州徙治临泾四年为行渭州治广明初入吐蕃中和四年又为渭州治唐末废五代后唐清泰三年复置平凉县属泾州宋仍为渭州治金元明俱为平凉府治本朝因之〉固原州〈在府西北一百七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泾州镇原县界一百里西至巩昌府会宁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隆徳县界八十里北至宁夏府灵州界二百四十里东南至平凉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隆徳县界七十里东北至庆阳府环县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盐茶厅杨名堡界一百三十里汉置高平县元鼎三年于县置安定郡后汉移郡治临泾以县属之晋永嘉后没于氐羌后魏仍曰高平县属新平郡正光五年置原州并置高平郡治后周改郡县俱曰平高置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改置平凉郡唐武徳初复曰原州贞观五年置都督府天宝初仍曰平凉郡乾元初复曰原州属关内道广徳元年没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广明后复没吐蕃宋至道初建镇戎军隶秦凤路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镇戎州二十七年隶凤翔路元初复曰原州至元十年改立开成府至治三年降为州隶陜西行省明洪武初降州为开成县属平凉府成化中废弘治十五年改置固原州仍属平凉府 本朝因之〉华亭县〈在府南少西七十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里东至泾州崇信县界四十五里西至隆徳县界五十里南至陜西凤翔府陇州界六十里北至平凉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陇州界五十里西南至秦州清水县界六十里东北至平凉县界二十里西北至隆徳县界八十里汉泾阳县地隋大业元年置华亭县属安定郡义宁二年属陇州唐垂拱二年曰亭川神龙元年复故名大历八年置义宁军元和三年省县入汧源为神䇿军地五代后唐同光元年改置义州周显徳六年复置华亭县为州治宋太平兴国二年避讳改曰仪州熙宁五年废仪州以县属渭州金元明俱属平凉府本朝因之〉静宁州〈在府西二百三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隆徳县界二十里西至巩昌府会宁县界六十里南至秦安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固原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隆徳县治九十里西南至巩昌府通渭县界七十里东北至隆徳县界七十里西北至会宁县界一百十里汉置河阳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晋省后魏太和十一年复置属略阳郡隋省宋置陇千城属渭州庆历三年建徳顺军隶秦凤路元祐八年置陇千县为军治金初属熙秦路皇统二年升为州大定二十七年改属凤翔路贞祐四年升陇安军节度元初仍曰徳顺州以州治陇千县省入寻改曰静宁州属巩昌路明属平凉府 本朝因之〉隆徳县〈在府西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华亭县界二十里西至静宁州七十五里南至秦州秦安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固原州界四十里东南至华亭县界三十里西南至静宁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固原州界五十里西北至固原州界八十里汉泾阳县地宋天禧元年置羊牧隆城庆历二年改置隆徳砦属徳顺军金升为县属徳顺州元属静宁州明嘉靖三十八年属平凉府 本朝因之乾隆四十三年并庄浪县入焉〉
形势秦陇之地以山立郭平凉山川最为秀㧞〈图经〉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宋郑文宝萧关议〉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在其北崆峒阻其南〈元开成志〉
风俗地接陇山节气常晚仲夏花木始开不产丝蚕维与西戎博易为利〈乐史太平寰宇记〉多牛马宜畜牧〈寰宇记〉俗不尚侈靡专业耕种不为冦盗婚姻丧葬颇近古风〈明统志〉
城池平凉府城〈周九里三十步门四濠深四尺唐旧址明洪武六年修筑 本朝康熙八年重修〉华亭县城〈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门三濠深一丈五尺金大定中筑 本朝顺治初重筑新城十二年复增修〉固原州城〈周九里三分门三宋镇戎军故址明景泰初重筑弘治中增筑外城周十三里七分门四濠深广各二丈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重修乾隆二十五年复修〉静宁州城〈周五里一分门三濠深一丈八尺本朝顺治十年因旧址改筑雍正二年重修乾隆二十五年复修〉隆徳县城〈周三里门三濠深八尺 本朝顺治中因旧址重筑乾隆二十九年重修〉
学校平凉府学〈在府治东明洪武四年建 本朝康熙初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平县学〈在学治西明洪武间建入学额数十二名〉华亭县学〈在县治东元泰定二年建〉
〈本朝顺治初重建康熙 中重修入学额数八名〉固原州学〈在州治西北明成化六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静宁州学〈在州治东南明洪武六年建 本朝康熙中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隆徳县学〈在县治东旧在治北明洪武二年间本朝康熙四十六年迁此入学额数八名〉高平书院〈在府城内 本朝乾隆七年建静宁州有陇干书院 本朝康熙中建其馀州县俱设有义学 按府城北门内旧有崇文书院废〉
户口〈共二百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一户二百三十二万一千一百五十六口〉
田赋〈田地二万二百六顷六十八亩八分零额征地丁银四万六千七百五十两三分零粮一万四千六百八十八石六斗零屯田二千一百二十五顷五十亩一分三釐零额征地丁银一千六百二十两七钱零粮九千三百一十三石零〉
山川崆峒山〈在平凉县西即笄头山也一作鸡头一作开头亦作汧屯又名牵屯又名薄落史记黄帝西至空桐登鸡头又秦始皇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淮南地形训泾出薄落之山许慎曰薄落山一名岍头山汉书地理志泾阳县开头山在西泾水所出后汉书建武八年隗嚣使王孟塞鸡头道郡国志乌支县有薄落谷郭璞曰开头山在朝那县西崔鸿十六国春秋西秦录乞伏结权自高平迁于牵屯魏书地形志泾阳县有薄落山萧徳言括地志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张守节史记正义崆峒山舆地志云即鸡头山郦元志云盖大陇山异名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明统志崆峒山在府西三十里上有问道宫府志面大统而对峙者为崆峒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地属华亭白岩里俗名曰箕裘𪩘即鸡头之讹通志崆峒山绝顶有香山有广成子洞峯之最高者曰翠屏峯有圆石如珠者名垂珠峯巨石上平下锐者名香炉峯有峯如柱当路矗立者名蜡烛峯层崖邃密踞绝岩间者名雷神峯东岩下有洞名皂鹤又有青龙洞雨后将晴云辄归洞亦名归云洞山之西北为望驾山下有撒宝岩旧志崆峒山在大统之西又四十里乃笄头山也 按括地志元和志寰宇记皆云笄头山在平高县西百里与今泾水发源之处不合西当作南详考汉唐诸志山当在今府西北固原州界明志谓在府西三十里府志又谓在府西南疑皆后人所名耳〉马屯山〈在平凉县西十六国春秋云姚苌与苻登战于高平登败奔于马屯山即此其山南北二十里东西三十里寰宇记在县西南旧志或以为即今固原州境之马髦山〉翠屏山〈在平凉县南一里〉寿星山〈在平凉县南六十里〉天坛山〈在平凉县北五里一名卧虎山俗又名虎山原下有全真洞元道士贺志真所居〉石马山〈在平凉县东南二十里又二十里曰马岭山北麓皆抵泾州东与马岭对峙而最高者曰箭括岭曰草子山南抵武安苑〉可蓝山〈在平凉县西南汉书地理志乌氏县都卢山在西十六国春秋赫连定胜光二年畋于阴槃登岢蓝山望统万城而泣隋书地理志平凉县有可蓝山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可蓝山一名都卢山在百泉县西南七十里寰宇记可蓝山亦泾水源与开头山连亘府志翠屏之西有干沟又西十里为银铜沟其南二十里为分水岭山即可蓝山〉大统山〈在平凉县西南可蓝山西五里又西南二十里曰白岩山下有聚粮平〉仪山〈在华亭县东二里宋改仪州以此名旧志一名仪山俗名回头山又石堡山在县东至窑头皆土垩石为炭以植器〉桦岭山〈在桦亭县东五十里山多桦树〉陇山〈在华亭县西接静宁州隆徳县界元和志小陇山在华亭县西四十里寰宇记陇山在华亭县西二十五里又在安化县西十里接番界连崆峒山旧志在县西三十里高五十里县西境之山皆陇山东麓其支峯别阜随地异名府志自陇州及清水县绵亘而北其间有鬼门关有火焰宝盖麻庵大小十八盘湫头笄头龙家峡等山以及美高六盘南北二十里东西七十里皆陇山也详见清水县〉齐山〈在华亭县西三十里汭水南源出此府志华尖之西曰烂柯山西北曰观山益西曰观音殿山又名齐山〉王母山〈在华亭县南一里上有古王母宫一名丰台山〉烂柯山〈在华亭县北十五里府志县北有两亭山〉海龙山〈在华亭县西南十五里府志自齐山渐南曰风洞山又南曰十八盘山极南曰海龙山有泉东南流入汧水〉华尖山〈在华亭县西北二里县居山之麓〉望仙山〈在华亭县西北二十里〉湫头山〈在华亭县西北四十里汭水北源出此府志齐山之北曰瓦狮山又北曰老龙山曰尖山陇𪩘也又北曰皛然山其上曰湫头山即朝那山有朝那湫渟五里又北曰鸟龙山其上即笄头山〉白崖山〈在华亭县西北笄头山南泾水别源出此〉龙马山〈在华亭县西北寰宇记在安化县东十里〉飞凤山〈在华亭县西北一百里形如飞凤〉美高山〈在华亭县西北与隆徳县接界亦曰高山山海经泾水出高山府志笄头西北曰高山即山海经所称也亦名老山又名美高山产松竹药草山东南为小陇西北为萧关隆徳县志美高山在县东南二十里〉瓦亭山〈在华亭县西北接隆徳县界府志高山益西北曰六盘山其东曰瓦亭山瓦亭东二十里即弹筝峡也〉牛营山〈在固原州南五十里即隗嚣将牛邯营处其北十里曰台山〉须弥山〈在固原州北九十里上有古石门关遗址魏书地形志高平县有石门山又通典高平县有逢义山后汉建义初段颎讨先零叛羌自彭阳直指高平战于逢义山大破之或以为即须弥山〉印子山〈在固原州北红古石城西南十里绝顶有印迹如篆刻状〉马髦山〈在固原州西南四十里州志宋元嘉五年夏主昌被擒其弟平原公定奔平凉魏将奚斤追之败于马髦岭即此〉六盘山〈在固原州西南接隆徳华亭二县界通志大六盘山在固原州西南七十里山路险仄曲折峻阻盘旋而上古谓之络盘道元世祖自和林有事峡蜀恒屯兵于此元贞二年自六盘至黄河立屯田置兵万人明初徐达定关中屡败元兵于六盘盖州境之险要也州志山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隆徳县志山在县东二十里县城镇其西麓即陇山之支峯也上有清暑楼元安西王建〉青羊山〈在固原州东北平虏所西四十里山顶有泉〉炮架山〈在固原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石城堡前四壁峭立极为险峻明成化五年贼满四据此其相连者又有照壁山〉天都山〈在固原州西北一百五十里宋史夏国传元丰四年李宪等征夏营于天都山下焚夏之南牟内殿并其馆库地理志天都砦南至天都山十里州志在西安所东南三十六里〉上峡山〈在静宁州东五里甜水河所经〉鱼嘴山〈在静宁州东四十里六盘湫头之支林树葱郁樵径出入〉武山〈在静宁州南七十里多产奇花野草春夏之交灿烂夺目〉云台山〈在静宁州南一百二十里连峯羾青长湖绕碧四时烟景一览可尽〉石门山〈在静宁州南水经注水洛水得犊奴水口乱流西南出石门峡明统志峡在州南一百三十里山石如门其路斩截即陇山北垂也旧志谓之石门山宋刘沪常破氐羌于此〉孙家山〈在静宁州南一百五十里脉接秦陇诸山号称陆海林薮渊泽深不可测〉横山〈在静宁州北十里山势横亘旧为畨部所居〉主山〈在静宁州东南一百五十里以山势独高而名其中峰岭回环溪流萦带沃野千顷盖亦陇山之异名又旗鼓山在州东南水洛城南一里以形似名〉宋家山〈在静宁州西南八十里山多牡丹色种殊绝〉盘龙山〈在隆徳县西南状若盘龙亦陇山之异名接清水县界〉游龙山〈在隆徳县西南一名北寺山林木森茂〉马铺岭〈在华亭县西北四十里〉扫竹岭〈在固原州西北一百馀里其山高峯陡峻危桥深洞过者不敢逼视亦名彗帚山〉饱马岭〈在隆徳县南十五里又汤羊岭在西北十五里〉雕窠峡〈在平凉县南三十里与华亭县连接通志两山深险群雕出入其中因名府志马岭石马之水径此入泾〉金佛峡〈在平凉县西六十里去华亭县西北八十里峡长二十里峭壁层峙不见天日穴中有金佛三故名〉弹筝峡〈在平凉县西一百里后魏永熙三年宇文泰闻贺㧞岳为候莫陈悦所害驰赴平凉令杜朔周先据弹筝峡唐武徳八年突厥入犯诏李艺屯华亭县及弹筝峡以备之建中三年凤翔陇右节度与吐蕃盟以泾州西至弹筝峡西为界贞元七年刘昌城平凉县地三百里抱弹筝峡口元和志泾水南流经都卢山山路之中常如弹筝之声行旅因谓之弹筝峡〉石香炉峡〈在华亭县西北四十里其北又有松子峡〉凉殿峡〈在隆徳县南七十里元世祖常避暑于此〉磨石峡〈在隆徳县西南一百十五里又西南三十五里有崔家峡〉孙邱谷〈在平凉县东南晋太原十一年苻丕平凉太守金熙与姚苌将方成战于孙邱谷败之寰宇记有大杀谷小杀谷皆在州东南十里又甲积谷在州东南二十里〉陈家洞〈在静宁州东南一百五十里〉苟头原〈在平凉县东晋太元十四年符登攻姚苌将吴忠于平凉克之追据苟头原以逼安定〉虎山原〈在平凉县北府志府东七十里有叶平原又东五十里暨泾州之回中皆谓之南山其水皆北流入泾府北涉泾五里曰虎山原又北十里曰小芦河原又北十里曰大芦河原又北十里曰浅涧原东南曰潘原又东北五十里曰草峯原北三十里曰佛堂原又北去二十里曰卓村原按镇原之平泉横河虎山西二十里曰吉原又西北二十馀里曰大小方山接固原之南川其水皆南流入泾〉支磨原〈在华亭县东北唐大历十年吐蕃略潘原西至小石门白草川又下朝那川至百里城支磨原而入华亭郭子仪遣浑瑊破走之通志今县西南有水磨川或以为即此〉见子岩〈在华亭县东四十里〉杏花冈〈在隆徳县西南九十里一名太白山相近桃原在县西三十里相近有牡丹岔俱以所产得名〉石马坪〈在静宁州西俗传夜见群马食苗旦化为石因名又邵家有古槐二株大十馀围䕃数十亩〉大会坡〈在华亭县西北五十里府志后魏于此置大会镇〉祭旗坡〈在隆徳县南六十里相传宋曹玮征吐蕃祭旗于此又得胜坡在县西二十里明马文升败敌处〉青土坡〈在隆徳县西南一百六十里产白土〉太平水〈在平凉县东郭源出小谷亦曰后谷谷高数丈县南诸山泉流汇焉自西而来三十里许北折入泾东西溉田园各里许山水暴涨每泛溢为患又东二里曰岨谷东南山泉所汇流八里入泾二处皆筑夹河城随坏辄筑自此以东南北山谷之水咸入径民以利灌汲多负水以居又清水河在县东五里明成化末疏为利民渠东达十里铺越大坌河至白水凡南来水咸汇之又东入泾州溉田三千馀顷〉芦泉水〈在平凉县东北有大小二泉府志虎山原北曰小芦河又北十里曰大芦河皆东南流入泾〉潘谷水〈在平凉县东寰宇记在潘原县东三十里从平凉县流入按府志大芦河东有潘原谷曰潘口舆图有潘原涧在府东九十里许自镇原南界发源南流东会一水凡百馀里入泾即潘谷水也〉汭水〈源出华亭县陇山东流迳崇信县又东入于泾本古阁川水也寰宇记阁川水在潘原县东南四十五里西从华亭县流入又迳保定县西南三里入泾水九域志崇信县有阁川水又保定县有汭水府志汭有二源北源出湫头山之朝那湫汇于马峡口循华尖之北俗呼北河南源出齐山凡三派会于仙姑之东麓俗呼南河又循县城之南而东与北河会于东峡口曰汭水明王宁穷汭记汭水北源西出小陇山之马峡环朝那山前东至县东三里而山下南流出小陇山之仙姑谷环王母山而东至县东四里仪山下仪雨两山南北对峙豁开如门两水交流而东汇为合水潭又沿流而下三十里皆㫁崖摧壁谓之汭峡亦谓之东峡出峡至石堡北受柴坻山又东五里至安口岘牛心山南受武村水又行五里过屯城而东入崇信县界又东三十里过县城北又东七十里至泾州过回山乃属于泾 按自汉以来皆言汭水出汧县隋志元和志皆云汭水自华亭流经良原至宜禄入泾者即今之盘口河自明弘治中王宁始以阁川水为汭水诸志遂皆从之与古说异今以相沿已久姑仍其名特考正之〉武村川水〈在华亭县南十里武村县志县西南十八盘诸泉为木贼沟延官沟水磨川武村川东至㫁万山汇于汭又南有屯田川三乡川俱东迳崇信赤城良原灵台而东北汇于汭〉柴坻川〈在华亭县北源出湫头山之阳东南流至县东入汭水明统志有策坻水在县北三十里即柴坻也〉高平水〈在固原州东源出州西南北流入宁夏府中卫县界亦名蔚茹水又曰葫芦川即今清水河也十六国春秋西秦录乞伏国仁五世有祐邻者晋泰始初率户五万迁居高平川水经注高平川水即若水也水出高平大垄山若水谷东北流迳高平县故城东又北龙泉水注之又北出长城又西北流迳东西二大娄故城北合一水又北与石门水合又北自延水注之乂北经连城东又北若水注之乂北迳三水县西肥水注之又北入于河元和志蔚茹水在萧关县西一名葫芦河源出原州西南頺沙山下宋史送军粮赴灵州必由旱海至道三年李继隆请由固原州蔚茹河便遂城镇戎军咸平中继隆弟继和又奏朝廷访问送刍粮道路臣欲自萧关至镇戎城砦西就葫芦河运送崇宁五年秦凤经略刘仲武出会州至清水河筑城屯守而还州志清水河在州西南四十里发源六盘山下东北流绕城东北下流亦谓之葫芦河至鸣沙入黄河〉黒水〈在固原州北水经注高平川迳大娄城合一水水有五源咸出陇山西东发源县西南二十六里湫渊北流西北出长城北与次水会水出县西南四十里长城西山中北流迳魏行宫故殿东又北次水注之水出县西南四十里山中北流迳行宫故殿西又北合次水水出县西南四十八里东北流又与次水合水出县西南六十里咸阳山东北流左会右水总为一川东迳西娄北东注若水旧志有大黒水在州北一百十里流入清水河又小黒水在州北八十里流入大黒水又须都灭河在州北九十里流入小黒水又硝河在州西北一百里流入须都灭河又海子河即西海之流波在州西南三十里流入硝河盖即水经注所谓五水总为一川者也〉龙泉水〈在固原州东北水经注龙泉出高平县东北七里龙泉东南流注高平川旧志今州北五里有暖泉隆冬不冰流入清水河疑即龙泉也〉若水〈在固原州东北水经注若水发源高平县东北百里流注高平川 按明统志有干川在州东北一百六十里疑即此〉石门水〈在固原州西北水经注石门水有五源东水导源高平县西八十里西北流次水注之水出县西一百二十里如州泉东北流右入东水乱流左会三川参差相得东北同为一川混涛历峡峡即陇山之北垂也谓之石门口水曰石门水在县西北八十馀里又东北注高平川旧志此水今志皆不载今州北九十里须弥山冇古石门关石门水当在其处 按舆图亦无石门水惟海子河自州西南北流河之西自南而北为硝河须都灭河小黒河大黒河皆东流合焉疑此本即石门水州之南又有一水二源并导东流至州东又入清水河似即水经注大娄城北之一水也〉自延水〈在固原州西北水经注自延水西出自延溪东流历峡谓之自延口在县西北一百里又东北经延城南东入高平川 按旧志今有甜水河在红古城西门外味甘可饮居人引之以种稻去红古城二十里入清水河疑即是延水然考舆图甜水去州远恐非〉肥水〈在固原州西北水经注肥水出高平县西北二百里牵条山西东北流与若勃溪水合有二源总归一渎东北流入肥水肥水又东北流违泉水注焉泉流所发导于若勃溪东东北流入肥水肥水又东北流出峡注于高平川旧志今有徐斌水在川西北三百里其地荒远无城堡居人或以为即肥水按舆图今州西北二百里许海喇都堡之西有水东北流堡东又有一水北流合焉又东北入清水河此乃肥水非徐斌水也〉赤城川水〈源出华亭县东南界东流经崇信县南四十里为赤城川又东北流至泾州南三十里灵台县北四十里为盘口河亦名后州河其水清甘邑人资之又东流至邠州长城县入泾 按隋志华亭县有芮水元和志良原县有芮水一名宜禄川西至华亭县流入九域志灵台保定二县有汭水皆指此也自明人始移其名于阁川又按舆图盘口河东流经长武县北入泾不与黑水河合诸志皆云入黒水河未详孰是〉东沟水〈在隆徳县西南源出陇山迳县西南流至静宁州南注于若水又西沟水在按西半里源出隆徳县之襟山西南流入东沟水 按水经注黒水出黒城北西南迳黒城西西南流莫吾川水注之水东北出陇垂西南流历黒城南注黒水黒水西南出悬镜峡又西南入瓦亭川疑即今东西沟水也〉陇水〈源出隆徳县东西南流至静宁州西南与州之田瓦亭水合又南入秦安县界水经注陇水东北出陇山其水西出陇右迳瓦亭南瓦亭水亦出陇山东南流历瓦亭北又西南合为一水谓之瓦亭川西南流迳清宾溪北又西南与黒水合又有𣸢水自西来会世谓之鹿角口又南迳阿阳故城东又南与燕无水合又南左会方城川迳成纪县东旧志陇水二源一为甜水河源出隆徳县六盘山亦名六盘水西南流迳县北半里又西过神林堡入静宁州界迳州南一里至州西南与若水会宋时谓之好水宋史庆历初夏人冦渭州逼怀远城任福拒之自三川进屯好水川明统志好水在县西二里西流合苦水即水经注之陇水也苦水河源出固原州西大六盘山南流入静宁州界迳州西三里又南流十里与甜水河会即瓦亭水也亦名武延川明统志昔有武延者居此故名宋曹玮与陈兴破党项章悝族于武延川即此南流至秦安县更名陇河 按舆图苦水发源比甜水较远而流又直故水经注通名瓦亭川州志于下流亦谓之苦水也〉南源河〈在隆徳县南一里源出美高山西流入六盘水又有清流河在县东二里皆甜水河之别源也〉各道河〈在隆徳县北二十里源出灵湫经县北三十里又有红城河在县西北四十里亦出灵湫俱西 流入苦水〉曹务河〈在隆徳县西南四十里〉东河〈在隆徳县西南旧注浪城东源出龙家峡又有西河在县城西源出贾家岔南会东河从磨石峡出〉胭脂川〈在华亭县西北一百十里东流入泾水〉南川〈有二大南川在固原州东南六十里小南川在州东南五十里旧志下流皆至平凉县境入泾水〉门扇川〈在静宁州东八十里又州东南一百十里有底店川又十里有通遍川〉高家堡川〈在静宁州西二十里源出州西北西南流经高家堡南又南入苦水又西二十里曰天麻川又五里曰抛龙川宋任福引轻骑趋怀远捺龙川或曰即此〉威戎川〈在静宁州南四十里通志或以为即水经注之燕无方城诸水〉治平川〈在静宁州西南八十里〉孤树川〈在隆徳县北三十里旁有孤树因名亦名单树川川北少西又三十里有马蔺川多生马蔺〉通边川〈在隆徳县西南六十里通边县以此名又通志有砦子川在县北十里〉水洛川〈在隆徳县西南西流迳静宁州南又西南流入秦安县界水经注水洛川原东导陇山西迳水洛亭西南流又得犊奴水口水出陇山西径犊奴川又西径水洛亭南西北注之乱流西南迳石门峡谓之石门水西南注略阳川通志水洛川在静宁州南一百五十里源发陇山西南入秦安界府志阳三川之南二十里曰水洛川〉阳三川〈在隆徳县西南山阳有三川合流故名府志在静宁州南九十里自庄浪县西流入州又西流入苦水旧志水经注受渠水东出大陇山西迳受渠亭北又西南入瓦亭川疑即此〉朝那湫〈在固原州西南史记封襌书湫渊祠朝那汉书地理志朝那县有湫渊祠水经注高平县西南二十六里有湫渊渊在四山中括地志湫渊祠在平高县东南二十六里元和志平高县有朝那湫苏林云方四十里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旱时祠之以壶挹水置之所在则雨雨不止反水于泉俗以为恒今周回七里盖近代减耗明统志湫有二俱在山间一在县东十五里一在县西北三十里土人谓之东海西海州志西海在州西南四十里六盘山之阴山腰冇泉眼东西阔一里南北长一里北岸有庙旧传祭龙神润泽侯处明正徳十年以城中井水咸苦遂导入州城公私便之又东海在州东南十五里泉流有声广五里阔一里东岸有庙其水亦引流入清水〉灵湫〈在隆徳县东南四十里周三里其水四时常溢旱祷辄应有元天历中碑记〉湫池〈在平凉县东北五十里其水亦四时常仝旱祷有应〉北乱池〈在固原州西南七十里阔一百七十丈其深莫测岁旱祷雨辄应又养鱼池在旧开城西三里元安西王养鱼处又名莲花池〉柳湖〈在平凉县北三十里湖畔柳数千株〉琉璃泉〈在平凉县西崆峒山上〉暖泉〈在平凉县北二里其水涌出四时常温潭深数寻蒲荷甚盛明嘉靖中韩王作土城沙堤以护其北泾不能侵东流过万竹园溉地三里又华亭县西南六里有暖泉〉温泉〈在静宁州南五十里隆冬不冰又州南三十里干硙州亦有温泉又隆徳县城东百步有泉出石穴中寒沍不凝又有温泉在旧隆徳堡〉官泉〈在隆徳县治东府志在儒学南二十步深丈馀味甘冽四时不涸又小水泉在儒学西其水萦激居民资以灌溉〉龙泉〈在隆徳县西得胜坡下又有涌泉在神林堡内〉线泉〈在隆徳县西北汤羊岭西出山崖中高丈馀飞瀑下流如线〉
古迹泾阳故城〈在平凉县西四十里诗小雅至于泾阳史记秦昭王母弟曰泾阳君汉置泾阳县属安定郡后汉建武二年隗嚣自秦陇追败赤眉于泾阳晋元康六年秦雍氐羌叛立氐帅齐万年为帝围泾阳魏书地形志鹑阴县有泾阳城又陇东郡领泾阳县前汉属安定后汉晋罢后复元和志汉泾阳县今平阳县西四十里泾阳故城是也寰宇记在今平凉县南府志泾阳城在今城西南〉平凉故城〈在今平凉县西北东晋时苻秦置平凉郡太元十四年苻登攻姚苌将吴忠唐臣于平凉克之以苻硕原戍平凉后魏神䴥元年赫连昌自上邽屯平凉昌败其弟复称帝于平凉三年魏克平凉魏纪熙平二年城泾州所治平凉城盖尝为州治永熙三年贺拔岳诣北境安置边防率部趋泾州平凉西界有营数十里托以牧马于原州既而至河曲为侯莫陈悦所害其众散还平凉共推宇文泰统岳众泰因驰入平凉地形志泾州领平凉郡治鹑阴县有平凉城隋书地理志平凉郡统平凉县后周置旧唐书地理志平凉县隋治阳晋川开元五年移治古塞城元和志县西北至原州一百六十里本汉泾阳县城后魏为长城郡长城县之地周武帝建徳二年割泾州平凉郡于今理置平凉县属长城郡开皇三年属原州开元五年移于泾水南贞元七年又移于旧县南坂上即今县也五代史职方考平凉故属泾州唐末谓州䧟吐蕃权于平凉置渭州而县废后唐清泰三年以故平凉之安国耀武两镇置平凉县属泾州府志五代置平凉县西去泾原四十里东去潘原七十里在今府城西三十五里安国镇西古城是也今府治盖古耀武镇地西去安国故城三十里而嬴〉朝那故城〈在平凉县西北史记匈奴传冒顿悉复收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又文帝本纪十四年匈奴入边攻朝那塞汉书地理志安定郡领朝那县应劭曰故戎那邑也后汉及晋因之后魏末移置于今灵台界而北城废括地志朝那故城在百泉县西北七十里元和志在县西四十五里又魏书地形志安定郡领朝那县隋初因之后废寰宇记良原县有朝那城后魏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县徙朝那县于此胡三省通鉴注汉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周改置朝那县于故城东南二百馀里灵台县志魏朝那县在 今县西北九十里居民皆贸易于此为东朝那市〉乌氏故城〈在平凉县西北史记匈奴传泾北有乌氏之戎货殖传乌氏倮畜牧秦始皇令比封君汉初郦商破章邯别将于乌氏汉书地理志乌氏县属安定郡后汉建武二年赤眉上陇隗嚣追败之于乌氏泾阳间后汉书郡国志作乌枝晋魏因之后废 按史记县在泾北汉志县在都卢山东俱在平凉县界胡三省通鉴注云在弹筝峡口是也括地志云在安定县东四十里府志云泾州东十馀里有湫池又北二十馀里有乌氏县疑此乃后魏时徙置非故治也〉高平故城〈在固原州治汉置为安定郡治杨恽报孙会宗书曰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是也后汉建武八年隗嚣将高峻拥兵据高平第一城帝使马援招降之郡国志高平有第一城晋时刘曜以朔州牧镇高平苻秦时又置牧官都尉于其地姚兴时使没奕千镇高平义熙二年赫连勃勃以朔方叛秦伪猎高平川袭杀没奕千而并其众后魏正光五年高平镇民赫连恩等反推敕勒首长胡琛为高平王地形志原州大延二年置镇正光五年改置并置郡县治高平城隋书地理志平凉郡统平高县后魏置太平郡后改为平高元和志元州理平高县本汉高平县九域志镇戎军至道元年以故高平县地置东至原州一百八十里西至会州三百三十五里南至秦州四百六十里东南至渭州一百四十里北至灵州四百二十五里有高平砦庆历三年置尝建州在军北二十五里旧志元改置开成府于镇戎南四十里而故城废明洪武初设巡检司为平凉右卫所屯地景泰元年修筑镇戎州废城置兵守之三年移平凉卫右所为固原千户所成化四年讨平土达满四因升固原所为卫弘治十四年孛来据河套冦陜西命尚书秦纮总督陜西三边开阃固原十五年请以开城遗民于卫城设固原州遂为重镇 按今州即汉高平县自魏至唐原州皆治此而宋以后之原州则今之镇原县汉临泾县地也元和志云平凉县西北至原州一百六十里正与今固原州至府之里数相符历考宋金元诸志皆无异辞乃明统志不考唐末原州平高之没于吐蕃行原州之侨治临泾漫〉
〈以汉之高平为今之镇原遂以镇原县南之水为高平川及考水经注高平川北流入黄河而今之所谓高平川者乃东入于泾其谬显然此一证也且镇原县在今平凉府之东北如以为古高平则将置临泾诸县于何地且今镇原以西会宁以东宁夏以南之地汉唐以来岂皆甄脱乎此又一证也高平川水出陇山元和志所云颓沙山今所谓六盘山者大抵皆陇山也则固原有陇山镇原无陇山此又一证也水经注长城在高平县北十里而今固原州西北十里有长城此又一证也明统志既谬于前而州县志复踵于后且既以镇原为高平遂并以高平之山川古迹皆混入镇原以讹传讹尽失其实今特细考诸志一一改正〉三水故城〈在固原州北汉置属安定郡地理志属国都尉治有盐官水经注肥水东北出峡注于高平川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西南去安定郡三百四十里侍郎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治此县东有温泉温泉东有盐池今城之东北有故城城北有三泉疑即县之盐官也又魏志正始中凉州休屠降附郭淮奏请使居安定之高平为民保障其后因置西川都尉晋书泰始四年传元疏言宜更置一郡于高平川因安定西川都尉募民充之以通北道地理志安定郡统西川县元和志魏改三水县为西川县 按括地志通典皆谓三水故城在安定县南元和志又以良原县为三水县地今以水经注及元和志魏改西川县之说考之其地当在今州北高平川西肥水之东盖三水县后魏末已废入高平魏时置西川都尉后遂置西川县晋初因之耳其在安定县南者或后人徙置又后魏改置三水县在今邠州界皆非故治也〉西安故城〈在固原州西北二百十里宋史地理志泾原路统西安州元符三年以南牟会新城建为州东至天都砦二十六里西至通会堡五十五里南至宁安砦一百里北至啰没宁堡二十五里金史地理志皇统六年以西安州等沿边地赐夏国〉华亭故城〈今华亭县治隋置元和志华亭县正南微东至陇州一百十里本秦泾阳县地大业元年置华亭县以在华亭川故名唐书地理垂拱二年更华亭县曰亭川神龙元年复故元和三年省入汧源寰宇记废华亭县在白马华亭二川口又仪州本凤翔边镇后魏普泰二年筑城置镇以扼蕃戎之路唐为神策军后唐同光元年改为义州周显徳六年置华亭县于州郭太平兴国二年改为仪州东至崇信北至渭州东南至陇州皆九十里通志仪州旧城在县城西与县城相接西抵华尖山麓东瞻仪山〉阿阳故城〈在静宁州南汉置县属天水郡高后六年匈奴攻阿阳后汉中平元年北地羌人与边章侵陇右濮阳长史盖勲屯阿阳以拒之是也晋省后魏复置隋又省章怀太子曰阿阳故城在龙城县西北寰宇记阿阳城以在河之西北故名〉陇干故城〈在静宁州东宋庆历元年任福御赵元昊于好水川龙干城战死九域志徳顺军庆历三年以渭州陇干城置东至渭州一百十里西至通远军三百二十里南至陇州一百九十里北至镇戎军九十里西南至秦州二百六十里东北至原州二百十里宋史地理志徳顺军治陇干县元祐八年以外底堡置通考徳顺军汉蕃互市之地井邑富庶在六盘山外拒贼界甚夷去内郡则有山川之阻绍兴元年入于金金史地理志皇统二年升军为州元史地理志元省陇干改州为静宁明统志州在府西二百三十里 按九域志徳顺军在陇州之北镇戎之南东去平凉不过百馀里隆徳砦在军西六十里而今州反在隆徳县西几百里则今州非庆历旧治可知盖今治乃外底堡即陇干县元祐时所移置其旧治当在今隆徳县界〉水洛故城〈在隆徳县东南晋义熙七年西秦乞伏干归攻后秦南安太守王憬于水洛城克之后魏正始中元丽破秦州贼进军水洛永安末略阳贼率王庆云称帝于水洛城为𠇍朱天光所擒宋招讨使郑鄑曰水洛城西占陇坁通秦州往来之路陇之二水环城而西绕带渭河川平土沃广数百里又有水轮铅洞之利庆历三年使静边砦主刘沪筑之以通秦渭九域志水洛城在徳顺军西南一百里金升为水洛县仍属徳顺州元初并入龙干县通志水洛城在静宁州东一百里 按城当在今庄浪东南阳三水洛二川之间九域志在军西南据旧治言也明统志遂谓在静宁州西南一百里误〉隆徳故城〈在今隆徳县西北宋砦也九域志天禧元年置羊牧隆城庆历二年改为隆徳砦属徳顺军在军西六十里雍大记地名邪没陇川番语讹为羊牧隆城金升为县元太祖二十二年次隆徳㧞徳顺等州明统志隆徳古城在今县西北九十里县旧治此〉庄浪故城〈在隆徳县西南隋华亭县地宋庆历八年置通边砦金升为县后废元置庄浪路大徳八年降为州明洪武三年降为县属静宁州本朝属平凉府乾隆四十三年裁入隆徳以县丞驻旧城内〉百泉废县〈在平凉县西北隋书地理志平凉郡统百泉县后魏置长城郡领黄石县西魏改黄石为长城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县改为百泉元和志县西至原州九十里后魏大统中于今县西南阳晋川置黄石县隋改为百泉武徳八年移于今所通典百泉汉朝那县地旧志有百泉故城在府西北十里本姚秦时之黄石□赫连夏置长城䕶军于此五代时县废〉鹑阴废县〈在平凉县西南九十里汉置鹑阴县在今巩昌府靖远县境后魏移置于此地形志平凉郡治鹑阴是也后周并入平凉县〉潘原废县〈在平凉县东四十里汉置阴盘县在今邠州长城县界后魏移置于此兼置平凉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安定郡唐天宝元年改曰潘属泾州元和志县东至泾州一百里唐会要大历后以潘原省入良原为彰信堡贞元四年李元谅复筑潘原城十一年节度朱昌请于临泾界保定城置阴盘县敕改置潘原复置于彰信堡寻又省入良原县元和中节度朱忠亮复筑潘原城中和四年武州侨治于此复立为县寰宇记潘原县在渭州东三十六里汉隆盘县遇乱徙于新丰赫连定胜光二年自京兆移此属平凉郡唐改潘原以县东有潘口谷为名旧县城在泾水北广徳元年陷蕃贞元十年置行县于彰信堡周显徳五年废新武州入元史地理志元初并潘原县入平凉〉化平废县〈在华亭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宋置寰宇记仪州安化县在州西九十里干徳二年割秦陇三镇之地置西北至蕃泉十里九域志熙宁二年废仪州安化改属渭州在州西南七十里宋史地理志熙宁七年废制胜关移县于关地以旧地为镇金史地理志平凉府化平县本名安化大定七年更元史地理志元初并化平入华亭〉开城废县〈在固原州南九域志镇戎军有开远堡咸平元年置在军东南三十里熙宁四年废安边堡入之元史地理志开成州元初为原州至元十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开成府仍视上都号为上路至治三年降为州治开成县旧志开成县即宋开远堡明初废州为开化县成化三年冦陷开成后徙治于固原以旧县为堡在今州西南四十里〉废廉县〈在固原州东北水经注高平川北经廉城东按地理志曰北地有廉城县阚骃言在富平北自昔匈奴侵汉新秦之土率为狄场故城旧壁尽从故目地理沦移不可复识当是后人误证也 按此县又见宁夏府〉他楼废县〈在固原州北元和志萧关县本隋他楼县大业元年置神龙三年废寰宇记贞观六年置縁州领突厥降户寄治于平高县界他楼城高宗时于萧关置他楼县神龙元年废 按通鉴晋太元十六年乞伏干归讨没奕于没奕于奔他楼城他楼之名始此水经注高平川西北迳东西二太娄城太娄即他娄之讹也又旧唐志作高宗于萧关置地建县与寰宇记新唐志不同〉萧关废县〈在固原州北唐置元和志萧关县南至原州一百八十里神龙三年废他楼县别立萧关县以去州阔远御史中丞侯全徳奏于故白草军城置因取萧关为名唐书地理志神龙元年更置萧关县于白草军在蔚茹水之西至徳后没吐蕃大中五年以萧关县置武州中和四年侨治潘原唐会要大历二年置武州寻陷吐蕃大中三年邠州节度张君绪收复萧关复置武州宋史地理志萧关崇宁四年建筑东至葫芦河一十五里西至绥宁堡三十里南至胜羌砦三十里北至临川堡一十八里管下有临川通关山西三堡大观二年以萧关隶怀徳军 按府志萧关县在镇原西北一百四十里通志在今华亭县 之西北一百八十里今即华亭县俱误〉东山废县〈在固原州东九域志镇戎军有东山砦咸平二年置在军东四十五里金升为县属镇戎军元初改属镇戎州至元七年并入镇原又元史地理志开成州领广安州本镇戎也金升为县隶镇戎州经乱荒废元至元十年安西王封守西土既立开成路遂改为广安县募民居止未几户口繁伙十五年升为州仍隶本路明统志废广安州在固原州东四十五里宋置东山寨金升县元改广安州今仍为东山寨 按元至元七年并东山县入镇原路十年又置广安县还属开成路耳修史者不知其即一地而误分著也〉三川废县〈在固原州西北九域志天圣八年置三川砦属镇戎军在军西三十五里金升为县属镇戎州元初改属镇原州至元七年并入镇原按州志有三川在州西北三十里盖即大小黒水地也〉威戎废县〈在静宁州西南四十里宋史地理志徳顺军领威戎堡东至章川堡三十里西至周家堡二十五里南至治平砦四十里北至静边砦三十里金升为县仍属徳顺州后废〉治平废县〈在静宁州西南八十里九域志徳顺军领治平砦在军西一百四十里治平四年置金升 为治平县属徳顺军元初并入陇千县〉通边废县〈在隆徳县西南九域志徳顺军有通边寨庆历八年置在军西南五十五里金升为县属徳顺州后废元改置庄浪州明初降为县明统志在静宁州东南九十里通志通边城在静宁州东一百三十里旧志庄浪县东七十里有通遍堡盖即古通边城之讹也〉怀徳废军〈在固原州北宋史章楶传楶知渭州帅师出葫芦河川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赐名平夏城地理志怀徳军本平夏城绍圣四年建筑大观二年展城作军初名威徳增置兵将与西安镇戎互为声援应按萧关东至结沟堡一十五里西至石门堡一十八里南至灵平堡一十二里北至通峡砦一十八里钦宗纪靖康元年夏人陷怀徳军知军事刘铨通判杜翊世死之旧志明景泰中平凉知府张镛请修葫芦峡口古城议者谓不系要害罢之弘治十七年总督秦纮言固原北旧石有峡口及双峯台城宜以次修筑马文升曰葫芦峡为灵夏韦州南出静宁之路其地两山相夹最为要害皆故平夏城也州志细腰葫芦峡城在州东一百五十里今遗址尚存〉太原〈在固原州境顾炎武日知录诗薄伐𤞤狁至于太原毛郑皆不详其地其以为今太原阳曲县者始于朱子而愚未敢信也古之言太原者多矣若此诗则必先求泾阳所在而后太原可得而明也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有泾阳县郡县志原州平凉县本汉泾阳县地然则太原当在今之平凉后魏立为原州亦是取古太原之名耳计周人之御𤞤狁必在泾原之间若晋之太原在大河之东拒周千五百里岂有冦从西来兵从东出者乎故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国语宣王料民于太原亦以其地近边而为御戎之备必不料之于晋国也若书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春秋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太原及子产对叔向宣汾兆障大泽之处太原则是今之晋阳岂可以晋之太原为周之太原乎 按寰宇记后魏置原州取高平曰原为名当时或因此未必知此地之即太原也然日知录之说深合地理故备录之又按泾阳即在今平凉则太原当在今固原北界盖𤞤狁内侵至于泾阳吉甫逐之则至太原泾阳为内地而太原为边境也〉都卢城〈在平凉县西可蓝山下武王誓师牧野有曰卢人即其故国〉我罗城〈在平凉县北晋书义熙五年赫连勃勃攻姚兴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皆㧞之府志黄石即百泉废县我罗城在黄石东敕奇堡亦在府北〉靖夏城〈在平凉县境宋史夏国传政和六年夏人大举攻泾原靖夏城城陷屠之而去地理志政和六年赐泾原路席苇平新城名曰靖夏未详属何州军〉暖泉城〈在平凉县北暖泉上明嘉靖八年韩王筑高三仭复道相连亭榭十数为游览之所〉屯城〈在华亭县东近崇信县界唐李元谅屯兵拒吐蕃之时所筑〉彭阳城〈在固原州东唐书地理志原州有府曰彭阳九域志镇戎军有彭阳城咸平六年置在军东八十五里金为彭阳堡州志彭阳城在州东一百二十里有堡〉长城〈在固原州西北接隆徳县界水经注长城在高平县北十五里周书文帝纪魏大通十四年秦魏太子自新平出安定登陇至原州历北长城大狩元和志秦长城在高平县北十里州志在今州西北十里有遗址阴徳县志在今县西北六十里〉石城〈在固原州西北一百五里亦名石城堡四壁峭立山顶平旷可容数千人惟一路可登亦甚险仄四围有石墙高二丈馀中有石井五各阔丈馀以贮水盖昔人避兵之所其旁冇青山洞又慧帚山明天顺中土达满四据此作乱成化四年巡抚项忠讨平之因毁其城乂耳朵城在州东北一百六十里宋庆历中置今废〉红城子〈在固原州北七十里亦谓之黒城子明成化初官兵讨满四屯兵于此又立马城在州东北一百四十里圆城儿在白马堡东砖城儿在白马东三十里俱未详建置今遗址尚存〉静边城〈在隆徳县西南九域志徳顺军领静边砦天禧二年置在军西七十里宋史地理志砦东至威戎堡三十里至隆徳砦五十里金史地理志通边县领静边砦旧为县元废〉莲花城〈在隆徳县西南宋经略使郑戬行边至镇戎军趣莲花堡天寒与将佐置酒即此乂有莲花古城在今县南四十里〉红土城〈在隆徳县西北四十里遗址尚存盖宋金时戍守处〉平凉故卫〈在府城东明万历二年建 本朝顺治初裁指挥等官设守备掌屯事雍正四年裁卫入平凉县〉固原故卫〈在固原州东西北明成化四年建有左右中三所 本朝顺治初改设守备六年裁右中二所雍正四年裁卫入州〉唐监牧〈在固原州东南元和志原州监牧贞观中自长安东赤岸泽移牧马于秦渭二州之北会州之南兰州狄道县之西置监牧使以掌其事仍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以管四使南使在原州西南一百八十里西使在临洮军西二百二十里北使东宫使寄理原州城内天宝中诸使共有五十监监收地东西约六百里南北约四百里州志唐监牧旧基在开成府东南三里〉武安苑〈在平凉县南六十里明洪武三十年于府治东建陜西行太仆寺永乐四年又建陜西苑马寺领六监二十四苑其长乐监领广宁开成黒水安定灵武监领清平万安武安共七苑在府境馀在庆阳巩昌二府境今废〉广宁苑〈在固原州城内又清平苑在固原州东九十里万安苑在州东一百四十里黒水苑在州西九十里 开城苑在州北七十里皆明初置今废〉群牧所〈在固原州西二十里明置属行太仆寺久废〉回中宫〈在固原州境汉武帝元封四年行幸雍通回中道遂出萧关应劭曰回中在安定平高有险阻秦置回中宫于此〉会盟坛〈在平凉县西北五里寰宇记唐贞元三年五月珲瑊与吐蕃会盟处府志在天坛山西〉朝阳楼〈在华亭县东四十五里〉避暑阁〈在府城北三十里柳湖畔宋蔡挺建植柳数千株绿阴成林湖光可掬〉水乐台〈在府城北郡人能为水戏宋太守王素筑台观之〉登高台〈在静宁州东城最高处宋建以为瞭望之所〉勤武堂〈在平凉县西北五里宋史蔡挺知渭州建勤武堂五日一训征战之法储劲卒于行间遇用奇则别为一队甲兵整齐常若冦至〉参云亭〈在平凉县崆峒山相近有会景亭宋游师雄诗此去陟参云危栈愈踧踖会景亦可喜周顾忘倦斁〉风堆〈在固原州西水经注高平县西十里有独阜上有故台台侧有风伯坛故世俗呼此台为风堆〉望夫石〈在隆徳县西南相传有妇望夫化石于此〉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803年 (提及)
- 884年 (提及)
- 1117年 (提及)
- 1777年 (提及)
- 936年 (提及)
- 前114年 (提及)
- 524年 (提及)
- 849年 (提及)
- 1273年 (提及)
- 605年 (提及)
- 686年 (提及)
- 923年 (提及)
- 977年 (提及)
- 1072年 (提及)
- 487年 (提及)
- 1093年 (提及)
- 1142年 (提及)
- 1187年 (提及)
- 1216年 (提及)
- 1559年 (提及)
- 1778年 (提及)
- 1373年 (提及)
- 1669年 (提及)
- 1710年 (提及)
- 1760年 (提及)
- 1653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1764年 (提及)
- 1371年 (提及)
- 1470年 (提及)
- 1369年 (提及)
- 1707年 (提及)
- 1742年 (提及)
- 前220年 (提及)
- 429年 (提及)
- 428年 (提及)
- 1296年 (提及)
- 1469年 (提及)
- 534年 (提及)
- 625年 (提及)
- 791年 (提及)
- 389年 (提及)
- 997年 (提及)
- 1106年 (提及)
- 1515年 (提及)
- 296年 (提及)
- 517年 (提及)
- 717年 (提及)
- 573年 (提及)
- 583年 (提及)
- 535年 (提及)
- 995年 (提及)
- 1450年 (提及)
- 1468年 (提及)
- 1100年 (提及)
- 1146年 (提及)
- 184年 (提及)
- 1227年 (提及)
- 1304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794年 (提及)
- 1069年 (提及)
- 1074年 (提及)
- 998年 (提及)
- 1071年 (提及)
- 1467年 (提及)
- 707年 (提及)
- 391年 (提及)
- 851年 (提及)
- 1105年 (提及)
- 1108年 (提及)
- 999年 (提及)
- 1030年 (提及)
- 1097年 (提及)
- 1126年 (提及)
- 1116年 (提及)
- 1529年 (提及)
- 1003年 (提及)
- 1726年 (提及)
- 1397年 (提及)
- 1406年 (提及)
- 前107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