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二 钦定大清会典
卷十三
卷十四

户部

[编辑]

漕运

[编辑]

自元濬会通河,明导汶水,北会漳卫,而东北之运道以通国朝,南凿桃宿之道开中运河以避黄河之险,于是粮艘由淮浦渡河径趋山东逹京师,皆衔尾无阻。刓弊剔奸以肃漕政,垂万世之利赖于无穷焉。

凡岁漕京师者八省,其漕有五等:曰正兑米,入京仓,以待八旗三营兵食之用。以乾隆十八年奏销册计之,山东十有五万七千九百九十四石,河南八万一千六百二十八石,江苏百有七万六千三百九十三石,安徽三十万七千十有六石,江西三十五万千五百有三石,浙江五十五万九百四十七石,湖北九万四千五百七十四石,湖南九万五千五百三十一石各有奇;曰改兑米,入通州仓,以待王公百官俸廪之用。山东六万九千四百七十三石,河南三万九千九百十有一石,江苏九万二千四十四石,安徽十有一万八千八百四十五石,江西十有五万千八百五十石,浙江二万九千三百六十五石各有奇;曰白粮,分入京通仓,以供内府、光禄寺,以待王公百官、各国贡使廪饩之用。江苏六万九千四百四十七石,浙江三万五百五十三石各有奇;曰麰麦,入京仓,以供内府之用。河南正兑五千八十六石,改兑三千三十三石各有奇;曰黑豆,入京仓,以待八旗官军及宾馆牧马之用。山东正兑四万五百有四石,改兑万六千五百石,河南正兑三万二千六百七十四石,改兑万五千五百八十八石各有奇。

凡漕粮改折曰永折米,征银解部。山东、河南岁折征各七万石,江苏十万六千四百九十二石,安徽七万五千九百六十一石,湖北三万二千五百二十石,湖南五千二百十有二石每石,连耗折银五钱至八钱。曰改折灰石米,征银解部,以待工部灰石之用。江苏岁折征二万一千一百十有六石,浙江万三千三百二十三石各有奇。每石连耗折银一两六钱八分。

凡漕粮经费曰正耗,各省正兑米每石二五二斗五升后仿此,加耗改兑米一七加耗,以备通州五闸运耗贮仓。折耗及运军回船食米之费。曰轻赍正兑米,山东河南每石一六加耗,江苏安徽二六,江西浙江湖北湖南三六;改兑米,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每石二升加耗,山东河南改兑米不征轻赍,湖南北无改兑米,均折银征解仓场通济库。漕船至通计运道,远近每船给羡馀银,又按到通米数每石给䉡夫银各有差,惟山东河南道近不给䉡夫银。曰船耗,除山东河南及江苏徐州府属之铜丰沛萧砀漕船不给耗,馀船正兑米每石一五及五升加耗,改兑米二三一三及八升加耗各有差,以给运军沿涂耗折。曰席木,各省正兑、改兑米,每二石征苇席一,以十分之一七随船,解通为仓庾苫盖之用。江西湖北湖南每正兑米二千石,征楞木一,松版九,以十分之五解通为仓庾铺垫之用,馀均折银征解通济库。浙江及江苏常镇安宁池太等府太仓州征版木如之皆折征解库。曰行粮月粮,各省运弁运军,凡出运之年,各支行粮二石四斗至三石有差。运军月粮八石九斗至十有二石有差,或折银征给或银米各半各因其地之宜。山东苏松江安粮道所属半,于领运时发给半征,解水次六仓山东则临清徳州,江苏安徽则江宁凤阳淮安徐州沿涂发给。曰赠贴,明代漕粮繋军民交兑,民受需索之苦,国初改为官收官兑,因酌定赠贴官为支给,随其方俗,各省异名。山东河南漕船每运米百石给润耗银五两,米五石;江安粮道所属给漕赠如之;苏松粮道所属米同银倍;浙江给漕截银三十四两有奇;江西给贴运银三两米三石副耗米十有三石;湖北湖南给贴运米二十石皆随漕科征。

凡白粮经费,江苏每石正耗三斗,浙江四斗五升以备入仓耗折及运军沿涂折耗之费,江苏每船给束包人夫工食银十有四两,每运米百石给漕截银三十四两食米七石各有奇,又盘耗米二十石。浙江给漕截银如江苏食米三十四石有奇,运弁行粮、运军行粮、月粮与漕粮同,皆随粮科征。

凡漕粮转输蓟州、易州,以待陵寝官兵俸饷之用。蓟州酌拨漕粮四万六千八百七十石,白粮千三百十有五石;自天津府转输易州酌拨漕粮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石,白粮四百五十石;自白沟河转输,均于各省应输京通仓米内拨运,后水师驻防俸饷同。

凡漕粮岁留天津府沧州,以待水师及驻防官兵俸饷之用。粮船过沧留漕粮万一千七百十有九石;过天津留四万五千石各有奇。

凡漕粮截留或一方偶遇偏灾,截漕转运,以备拯荒平粜之用。或酌留直省,分贮府县,每岁出陈易新,以为经久不匮之储,皆随时调剂,不限常数。

凡蠲免田赋之岁,漕粮以天庾储备,征输如常。若被灾府县完纳维艰,令督抚确勘情形,酌应缓应蠲之数,具疏请旨。

凡漕船,六千九百六十有九,每岁出运者:直隶三十七均协运河南,山东九百七十五运军自备者三百十有一协运河南二百六十八,苏松粮道所属五百八十九,江安粮道所属三千八十四协运河南百二十五协运苏松千九百九十七。内运白粮者百三十六,于通省漕船内简调三年践更。江西七百有八,浙江千二百十有四,内专运白粮者六十三,湖北百八十,湖南百八十二。成造漕船以长九丈载米四百石为度江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55114&by_title=%E6%AC%BD%E5%AE%9A%E5%A4%A7%E6%B8%85%E6%9C%83%E5%85%B8&page=15

西湖北湖南加长一丈每岁修理出运十年改

造如成造不坚固不及十年损坏者责运军补

造督运官弁皆劾论○遇运河水涸须分载过

浅回南阻冻不能依期归次须以别船代运赴

通均许和雇民船官为定价毋许运弁抑派及

船户居奇高索

凡漕政掌于漕运总督各省以粮储道专司之

各府以管粮同知通判分治之征收兑运由州

县官总其成于巡抚布政使司运道疏濬闸坝

启闭自江北至淮自淮北至天津则河道总督

任之天津以北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侍郎经理之岁以给事中

御史分巡通州而下天津济宁淮安至扬子江

口以稽察运道剔除漕弊

凡有漕之省随漕之多寡以建卫每卫守备一

人以治卫军酌漕船之多寡以分帮每帮领运

千总二人分年番休武举一人随帮效力每船

领运卫军十人每运选用一人由守备举报滥

举不慎者论每军出运副一人随运以本军子

弟充之水手十人由运军雇募令十船互保

滋事不法者连坐

凡征粮以十月朔启征米取干洁不分赤白兼

收白粮则官为舂治民输舂耗有差立联三票

稽核如制详见田赋

凡兑运以漕船到次之日为始至十一月终兑

毕以府同知通判为监兑官总漕按船数米数

刊发全单开明耗赠粮道依全单之数分刊号

单颁之州县每单兑米百石一单兑足令运弁

注明收数一船兑足即发水程开行

凡察验米色监兑官以米一石包封为式粮道

亲验钤印至淮总漕拆封掣验通船米如式仍

钤封至通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侍郎拆验亦如之其包封米作

正交仓

凡漕运行程重运北上顺流日行四十里逆流

日行二十里巡抚给以水程所过沿河州县入

境出境皆注日时至淮总漕察验无误换给水

程所过州县注日时至通州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侍郎察验如

之空船南下顺流日行五十里逆流日行三十

里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侍郎给发水程所过州县注日时至淮

总漕察验如北上时先后还次不得过十一月

巡抚察验亦如之惟经渉河淮江湖重险不立

程期守闸候风阻冻均准注限若内河无阻有

违行程者领运官弁及运军皆论如法

凡通漕限期山东河南以次年三月初一日到

通江苏安徽大江以北本年十二月秒过淮次

年四月初一日到通大江以南次年正月秒过

淮松江府所属宽限十日五月初一日到通浙江湖北次

年二月秒过淮六月初一日到通江西湖南次

年三月初十日过淮六月初一日到通受兑开

行由巡抚疏报过淮由漕运总督经皂河由江

南河道总督过济宁逾临清由河东河道总督

皆具疏专逹天津以北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侍郎五日一奏报

如过淮迟延责在巡抚抵津迟延责在漕河三

督及所属沿河文武官皆按期劾论

凡督运山东河南漕船兑运已毕粮道简委府

通判管押赴通江淮以南则监兑官亲送至淮

候总漕察验毕或即委监兑官或别委通判以

行过淮已毕总漕随运北上率所属官弁相视

运道险易调度全漕察不用命者俾舳舻相接

毕渡天津廼入

 觐述职以重官守各省通判仍俟漕船卸载管押回

南廼既厥事

凡催漕道府董率州县官于入境时按程催行

毋许停泊出境廼止沿河营汛镇将董率汛弁

催行亦如之催行不力致有羁迟者专催督催

各官弁劾论有差

凡屯田各省多寡不一详见田赋皆按漕船均分给

领运之军耕以济运其不能自耕者或官召民

佃征租赡军或民赁军田军自取息有争讼则

州县官治之私相质买者与受皆罪

凡优恤运军每船北上许随载土产物百石头

工舵工水手共二十六石回空随载梨枣六十

石经过关津免其输税过淮如期抵通交粮无

阙总漕酌加奖赏二十年领运无过给九品冠

带荣身

凡漕运禁令州县征粮毋许吏役浮加斛面抑

派杂费府倅监兑无许弁军需索陋规私收折

色重运北上空船南回毋许运军水手盗卖漕

米渗水和沙或私带客货冒渡关津或扰害民

船强横生事或行船越次以避稽察或中涂幷

载脱船私归运弁毋许擅离漕船催运弁兵毋

许索运军土物违者皆论如法

凡漕运考成漕粮白粮并随粮经费皆限本年

征足粮道造具四柱清册逹总漕疏报征收官

以经征督征之数作十分考成如有未完经征

之州县卫所自不及一分至五分督征之道府

自一分至六分巡抚自一分至八分论劾有差

参后州县卫所限一年道府限一年有半巡抚

限二年逾限不完不复作分数照原参分数参

处巡抚以完欠支存之数随奏销疏报转运之

官抵通交仓粮数无阙总漕粮道及押运领运

官弁议叙有差如有未完按分数参处勒限责

偿逾限不完者皆论如法

凡漕船偶遭风浪在河淮江湖失事者如船粮

漂没无存地方官勘实报总漕题豁若内河遇

风收泊不慎或不戒于火致船与粮有失者皆不准豁免领运押运并地方文武官弁劾论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