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大清通礼 (四库全书本)/卷17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六 钦定大清通礼 卷十七 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通礼卷十七
  嘉礼
  古者朝觐本列宾礼唐开元礼仍用其式然令节称贺著于史者实自汉始与十七篇觐礼自异考之周礼庆贺系之嘉礼斯为近之我
  国家嘉庆骈臻典制矞皇仪文备焉谨与耕桑学校贡举昏姻诸典礼之切于前民者详著于篇
  皇帝三大节朝贺之礼先期诸王大学士率京朝官直省文武率阖属官具贺表豫送礼部其式曰具官某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
  
  贺伏以
  表聨随时撰拟恭惟
  皇帝陛下
  随时臣撰拟等恭遇
  熙朝欣逢
  圣诞元旦长至伏愿
  随时臣撰拟等无任瞻
  天仰
  圣懽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礼部届期具疏请
  皇帝御太和殿受贺
  制报曰可
  右表贺仪式
  至日五鼓銮仪卫率官校入陈
  法驾卤簿九龙曲柄黄华盖一在
  太和殿槛外正中执者武备院卿一人朝服北面拂二立夏陈列处署收金𬬻二金盒二金盥盘一金盂一金缾二金方几一金交椅一夹丹陛左右旗尉二十有二人掌之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二人次仪刀二十亲军四十人弓矢二十亲军四十人豹尾枪二十䕶军四十人相闲为十班次殳四亲军八人㦸四亲军八人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二人整仪尉四人立丹陛上皆东西面次翠华盖二紫芝盖二九龙曲柄黄盖四民尉四十有八人掌之夹两阶戺自阶以下丹墀东西五色四季花伞十闲以五色九龙伞十赤素紫素方伞各四民尉六十人掌之銮仪使一人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二人整仪尉二人次寿字黄扇八单龙双龙黄团扇各八单龙双龙赤团扇各八孔雀扇八雉尾扇八鸾凤赤方扇八民尉百二十有八人掌之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二人整仪尉二人次夀幢四紫幢四霓幢四羽葆幢四民尉三十有二人掌之信旛四降引旛四豹尾旛四龙头旛四民尉三十有二人掌之教孝表节明刑弼教行庆施惠褒功怀远旌各二振武敷文纳言进善旌各二金节四仪锽𣰉四黄麾四民尉五十有六人掌之云麾使二人治仪正二人整仪尉二人次骁骑纛二十有四羽林大纛八前锋大纛八五色销金龙纛二十民尉百二十人掌之仪凤翔鸾云鹤孔雀黄鹄白雉赤乌华虫振鹭鸣鸢游鳞彩狮白泽甪端赤熊黄罴辟邪犀牛天马天鹿为旗二十民尉四十人掌之五岳旗五四渎旗四民尉十有八人掌之青龙白虎朱雀神武二十八宿五星为旗三十有七民尉七十有四人掌之甘雨旗四八风旗八云雷旗各五日月旗各一民尉四十有八人掌之门旗八金鼓旗二翠华旗二民尉二十有四人掌之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二人整仪尉二人次五色销金小旗二十每色各四民尉四十人掌之出警旗一入跸旗一钺六星六卧瓜立瓜各六吾仗御仗引仗各六民尉六十有七人掌之云麾使一人整仪尉二人次静鞭四在两阶下民尉十有四人掌之治仪正一人仗马十在静鞭之南䕶军二十人冠军使云麾使二人皆东西面
  太和门外玉辇一在东金辇一在西民尉各三十有二人奉辇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一人
  午门外玉辂驾象一民尉四十有四人金辂驾象一民尉四十有四人象辂驾马八民尉三十有四人在东木辂驾马八民尉三十有二人革辂驾马四民尉三十有二人在西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二人宝象在五辂之南其三在东其二在西民尉八十人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二人直前鼓吹大乐㧏鼓二十有四金二仗鼓四拍版四横篴十有二㧏鼓二十有四画角二十有四金钲四小号大号各八署史六十有八人民尉百六十有四人画角前㧏鼓后闲以红镫各二民尉六人冠军使一人整仪尉二人
  天安门外东西朝象四民尉二十有八人云麾使一人治仪正二人凡卤簿亲军䕶军旗尉民尉各服其服禁语哗者察不整备者乐部率和声署陈中和韶乐于
  太和殿檐前东植麾设柷西设敔金编钟在东玉编磬在西皆十有六悬以虡业树应鼓于钟悬之右琴四瑟二笙八篴四箫四埙二箎二排箫二皆东西分比北向乐工北面搏拊设于南东西向乐工东西面歌工在前位如之设丹陛大乐于
  太和门檐下东大鼓一方响一云璈二箫二笙管篴各四拍板仗鼓各一乐工二十人西大鼓一方响一乐工十人乐皆北向领乐丞史东西各二人及乐工皆北面节以戏竹执者二人夹丹陛中阶立东西面有司设二案于
  殿内东西楹南皆南北肆礼部仪制司官奉中外臣工贺表载于亭銮仪卫校自部舁行香亭前表亭后鼓吹前导导迎乐作奏禧平之章
  万寿圣节辞曰神圣文武提挈六符绥以眉寿罄宜多
  祜迈斗维呈瑞图万岁声山应呼
  元旦辞曰元正朝享临御万方阊阖通启太平呈象旅贡陈轩乐张遍海隅瞻帝光
  冬至辞曰黄钟应律玊琯回阳书云荐瑞迎日履长共球集韶濩张奉金函来万方由东长安门至
  午门外亭止仪制司官奉王以下在京文武官贺表进
  太和殿设东案上内阁官奉笔砚设西案上如式
  右陈设
  辨侍班官位前引内大臣立
  御座旁左右佥立豹尾班侍卫佩刀侍卫在
  御座后左右翼立记注官立前楹西第三柱东面北上内阁大学士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少詹事立东檐第三柱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立西檐第三柱东面皆北上辨执事官位乐部典乐一人立檐东植麾之次西面和声署领乐官六人分立东西悬乐之次东西面宣表官一人立东檐侍班官之次鸿胪寺鸣赞二人立东檐第一柱西面二人立西檐第一柱东面銮仪卫传鸣鞭官立丹陛西阶每重二人东面纠仪御史二人立西檐第三柱东面御史四人礼部司官四人立丹陛之南御史四人立丹陛之北皆北上东西面又御史四人吏部礼部司官各四人在丹墀之南东西佥立辨百官朝位丹陛上东西各二班亲王郡王贝勒为一班贝子入八分公为二班按翼序列左翼立位西面北上拜位北面西上右翼立位东面北上拜位北面东上丹墀内不入八分宗室公以下暨公侯伯子男文武百官立位在卤簿外值丹陛东西隅东西各九班东西面北上满官按翼为序左翼在东汉官吏部户部礼部宗人府通政司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吏科户科礼科内阁中书舍人钦天监太医院以次从左翼之南右翼在西汉官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銮仪卫太仆寺中书科兵科刑科工科顺天府京县五城兵马司三营以次从右翼之南皆正从同班依品为序拜位在卤簿内直东西阶东西列品级山自北而南各十有八正从异班依品为序皆北面东班西上西班东上外国陪臣立位随西班末拜位亦如之以其等为序
  右序班位
  质明王公暨文武一二品官从
  皇帝朝于
  皇太后宫三品以下官会
  午门阙下均行礼毕  仪详 慈宁宫朝贺鸿胪寺卿序定王公班次鸣赞序定一二品官班次均由右翼门入
  引王公至丹陛上引一二品官至丹墀东西鸣赞序定三品以下官班次于
  午门东由左掖门入
  昭德门西由右掖门入
  贞度门均引至丹墀司宾序班序定外国陪臣班次引入西班百官后均依前位立纠仪官暨执事官咸入
  就位钦天监官于
  乾清门报时礼部尚书侍郎奏请
  御殿后扈内大臣二人率豹尾班执枪侍卫十人佩刀
  侍卫十人于
  乾清门礼部尚书侍郎于门阶下前引大臣十人于太和殿后阶下咸左右序立祇候
  午门鸣钟鼓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礼部尚书侍郎恭导后扈内大臣
  从由
  保和殿
  御中和殿座鸿胪寺官引侍班导从各官至
  殿前按班行三跪九叩礼不赞毕侍班官先趋出外朝就位
  皇帝驾兴礼部尚书侍郎暨前引大臣恭导后扈如初工举麾鼓柷中和韶乐作中和韶乐以举麾鼓柷作以偃麾戛敔止后同
  万寿圣节奏干平之章辞曰祥云扈紫冥四海臣民祝圣龄淑气转阶蓂尧箓羲图灿御屏嵩呼遍在廷天呈瑞地效灵南极拱台星亿万载颂康宁元旦奏元平之章辞曰维天眷我皇四海升平泰运昌岁首肇三阳万国朝正拜帝阊云物奏嘉祥乘鸾辂建太常时和化日长重九译尽梯航冬至奏遂平之章辞曰阳回黍谷春万国衣冠拜紫宸旭日耀龙鳞云物呈祥福禄臻尧阶蓂荚新熙庶绩抚五辰九服共来宾调元化转洪钧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工偃麾戛敔乐止导从官各就位銮仪卫官进至中阶之右三传鸣鞭丹墀内三鸣鞭戏竹交丹陛乐作止皆以𢨘竹交为节丹陛乐作奏庆平之章辞曰凤凰在薮麒麟在郊坰不如国士充陛廷野无遗贤宗有英夙夜在公在公明明鸿胪寺分引王公就拜位引文武百官由卤簿南转入拜位皆东西桉班北面序立赞进皆进赞跪皆跪乐暂止赞宣表宣表官自东檐入
  殿左门至东案前奉表至檐下正中北面跪大学士二人左右跪展表宣表官宣毕仍奉表进复于案退乐作赞叩兴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兴鸿胪寺官按班引退皆复原位立乐止又赞进鸿胪寺引外国陪臣就西拜位立丹陛乐作奏治平之章辞曰我清世德作求若天行天尽所覆畀我清万方悦喜来享庭曰予一人业业兢兢凡丹陛乐辞三大节皆同赞行三跪九叩礼毕引退复位立乐止若数国并朝先朝鲜馀国以次递引行礼
  皇帝既受贺
  赐群臣及外国陪臣坐王公由
  殿左右门入位东西楹后大学士由
  殿左门入位东楹王公后导从侍班各官入八分公以下文武百官就原立位咸跪行一叩礼坐尚茶进
  皇帝茶王公百官就所坐位行一叩礼乃
  赐王以下文三品武二品官以上暨外国陪臣茶受茶及坐饮毕咸跪行一叩礼銮仪卫官传鸣鞭如初众皆兴阶下三鸣鞭
  驾兴中和韶乐作
  万寿圣节奏泰平之章辞曰皇躬福禄宜永绍鸿图丕丕基彤陛长仙芝乐奏箾韶丹凤仪南山献寿卮人心悦天意随为德遍群黎歌乐恺万年斯元旦奏和平之章辞曰圣人延俊英钧天乐奏绕彤廷华夷一统宁士庶懽忻乐太平宝鼎御香盈祥烟袅瑞霭生箫韶喜九成齐庆祝万年龄冬至奏允平之章辞曰皇心克配天玉琯葭灰得气先彤廷胪唱宣四海共球奏御筵珠斗应玑璿金镜朗麟凤骞人间景福全咨屡省懋乾乾
  皇帝还宫乐止鸿胪寺官分引王公百官以次退礼部
  仪制司官奉
  殿上表及
  午门外亭内直省文武官表送内阁咸退
  右群臣朝贺
  是日内监豫设中和韶乐于
  乾清宫檐下设丹陛大乐于
  乾清门内如仪
  皇帝御太和殿受群臣朝贺毕乘舆至
  乾清宫檐前降舆中和韶乐作乐章与外朝同后仿此
  皇帝陞座乐止
  皇后率
  皇贵妃
  贵妃
  
  嫔礼服诣
  乾清宫
  皇后就正中拜位立
  皇贵妃
  贵妃
  
  嫔稍后左右立均北面丹陛大乐作奏雝平之章辞曰关睢四教家邦作孚先黄裳元吉地承天六宫仁顺化穆宣麟之趾兮万福之原行六肃三跪三拜礼毕乐止各还后宫内监引
  皇子升东西阶就丹陛上东西拜位北面立东班西上西班东上丹陛大乐作乐章与外朝同行三跪九叩礼毕退立两旁东西面中和韶乐作
  皇帝降座乐止
  皇子皆退
  皇后千秋节率
  妃
  嫔行礼如前仪
  右内朝贺
  盛京三大节朝贺之礼是日五鼓内务府官诣大政殿启扉拂拭
  御座礼部官恭设香案于
  殿门外正中南向辨百官拜位于丹墀内将军副都统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侍郎巡察科道内务府及所属官弁左翼在东右翼在西奉天府尹丞治中通判京县以下官从右翼班皆九等以品为差东位西上西位东上均北面鸣赞二人分立班行之北引班二人分立班行左右皆赞礼郎充均东西面漏未尽文武官朝服会
  大清门外祇俟将辨色引班分引至
  大政殿丹墀内鸣赞赞齐班引班引百官就拜位立赞进少进赞跪叩兴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兴赞退引班引由左右门出序退
  右盛京朝贺仪
  直省三大节朝贺之礼省会守土官豫于公所正中设
  万寿龙亭南向设香案于亭之南其日五鼓有司设燎于庭设镫于门庑教授训导二人纠仪学弟子员二人通赞二人引班阶下东西班位将军总督一班巡抚副都统提督学政二班总兵官协领参领织造郎中督关郎中布政使按察使各道三班佐领督关员外郎知府副将参将四班防御督关主事司库同知通判游击都司五班骁骑校知州知县守备六班笔帖式库使经历州同州判县丞千总等官七班皆文东武西立位东西面北上拜位北面东班西上西班东上重行异等纠仪官位班行之北通赞引班位纠仪官之南皆东西面夜漏未尽群官朝服毕会公所质明引班引入至丹墀内东西序立通赞赞齐班引班分引至拜位前立赞进少进赞跪叩兴群官行三跪九叩礼毕引退若府不附省州县不附府者均以正贰教职各一人纠仪学弟子员各二人通赞引班在城文武官于公所按班行礼均如省会仪
  右外官朝贺
  皇太后三大节朝贺之礼先期内阁具
  皇帝称贺
  皇太后表文其式曰
  子皇帝御名诚懽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
  表聨随时撰拟钦惟
  圣母   恭书徽号皇太后陛下
  随时撰拟伏愿
  随时臣撰拟曷任踊跃懽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诸王大臣及内外臣工随进表贺送礼部其式曰具官某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表聨随时撰拟钦惟
  皇太后陛下徽号恭书于上
  随时臣撰拟等幸际昌期欣逢
  圣寿元旦长至伏愿
  随时臣撰拟等无任瞻
  天仰
  圣懽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礼部先期疏奏
  皇帝承奉
  皇太后懿旨下
  制报可
  右表贺仪式
  是日昧爽内銮仪卫入陈
  皇太后仪驾卤簿
  慈宁门阶下丹墀东西拂二立夏陈列处暑收香𬬻二合二盥
  盘一盂一缾一倚一几一
  长信门外正中九凤黄曲盖一阶下东西节二赤素方伞四五色四季花伞十五色九凤伞十每色各二黄赤二色龙凤扇八雉羽扇八五色龙凤旗十卧瓜立瓜吾仗各四大仪舆一乘陈于正中仪舆一乘黄舆一乘凤舆一乘在东仪舆一乘黄舆一乘在西凡擎执舆尉各服其服皆内銮仪校𠑽内务府掌仪司官比其次察不整备者内监陈中和韶乐于
  慈宁宫檐下乐部和声署陈丹陛大乐于
  长庆门檐下所司豫设案于
  慈宁东门外内阁学士自内阁奉
  皇帝庆贺表文出内阁官前导大学士从由
  熙和中门至
  永康左门外导者止大学士接奉表文礼部尚书侍郎接导入至
  慈宁门升东阶陈表案上退内监举案宫殿监侍二人
  前引由左门入恭设于
  慈宁宫宝座东西向礼部仪制司官自部奉诸王大臣内外文武官庆贺表文安龙亭内校尉舁行鼓吹前导导迎乐作奏禧平之章
  万寿圣节辞曰昭受天贶锺庆发祥文母禔祉福隆尊养锡类蕃慈训彰亿万年临寿康元旦长至进表乐辞见前三大节仪
  由东长安门至
  午门外陈设如仪
  右仪驾卤簿乐悬陈设
  是日武备院卿豫设
  皇帝拜位于
  慈宁门外正中北向辨群臣朝位及执事官位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位中阶下左右未入八分宗室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公侯伯子男大学士内大臣都统尚书副都统侍郎内阁学士前锋统领䕶军统领步军统领侍卫位
  长信门外文武三品以下官位
  午门外皆桉翼北面序立纠仪御史二人位
  慈宁门外御史二人礼部官属二人位
  长信门外御史二人礼部官属二人位
  午门外皆东西面北上执事鸿胪寺卿二人鸣赞二人位
  慈宁门檐下引进王公鸣赞二人二品以上鸣赞二人三品以下鸣赞二人视所引为位又鸣赞二人立
  午门外皆东西面又鸣赞一人立于
  永康左门一人立于右翼门二人立于
  熙和门内外二人
  午门内外闻唱承传百官行礼
  右序班位
  五鼓王公百官朝服毕会王公集
  隆宗门外文武二品以上官集
  长信门外三品以下官集
  午门外均按翼祗俟质明礼部尚书侍郎诣
  乾清门奏时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导从翊卫如常仪礼部尚书侍郎
  
  驾由
  隆宗门出至
  永康左门降舆入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随入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陞
  慈宁门东阶于门左西向立后扈大臣从升侍立于后
  前引十大臣于
  长信门内左右序立领侍卫内大臣率豹尾班侍卫夹东西阶佥立鸿胪寺官引王公于阶下引
  长信门外大臣暨
  午门外百官咸就位序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陞慈宁宫宝座
  皇太后礼服出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辞曰慈闱福履昌瑞云承辇献嘉祥徽流宝册光玉食懽心萃万方旭日正当阳绥眉寿乐且康瑶池蓂叶芳如山阜永无疆乐辞三大节同后仿此
  陞座乐止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就拜位北向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北面立丹陛大乐作奏益平之章辞曰皇家燕喜福寿协慈徽千官拜舞万国瞻依霭璇宫圣日辉乐辞三大节同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承传鸣赞官接传午门外各官均随行礼毕乐止
  皇帝复位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辞曰璿宫瑞霭霏翚翟山河上衮衣宝箓庆璇闱万国欢愉颂德徽长日丽晴晖青鸾舞凤在墀康强福禄宜亿万载祝期颐
  皇太后还宫乐止礼部尚书奏礼成恭导
  皇帝出
  永康左门乘舆还宫王公百官退礼部官于午门外奉百官庆贺表文送内阁皆退
  皇帝万寿节率王公百官行礼同
  恭遇
  皇太后万寿大庆
  皇帝加上
  皇太后徽号   详见尊崇礼仪
  颁诏天下
  御制庆贺表章至日所司设表案于
  慈宁左门之东西向大学士奉表恭设于案退俟于东檐宣表官一人少后立又大学士一人恭俟于西檐
  皇太后御慈宁宫中和韶乐作
  陞座乐止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就拜位北向立鸣赞奏跪
  皇帝跪群臣咸跪丹陛大乐作鸣赞赞宣表宣表官诣案奉表至正中北面跪大学士二人同进左右跪展表乐暂止宣表官宣读讫兴奉表复还于案暨大学士咸退乐作鸣赞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礼成
  皇帝还宫礼部尚书以表交内监恭奉入宫馀如前仪
  
  皇帝朝贺
  是日侍卫命妇豫设
  皇后拜位于
  慈宁宫檐前正中北向设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拜位于左右稍后序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拜位于丹陛上按左右翼依次分列均北面设引礼命妇二人赞相礼仪又设命妇八人前引自公主逮命妇凡与朝贺及执事者咸朝服自
  永康右门入进
  慈宁门于东西丹墀序立内监移丹陛乐于
  慈宁门檐下北向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
  皇后诣
  皇太后宫行礼
  皇后率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具礼服陞舆以次出
  启祥门前引命妇恭导至
  徽音左门外降舆入
  皇后陞丹陛至檐前东向立
  皇贵妃
  贵妃
  
  嫔东西面序立公主福晋暨命妇依次东西面序立皆北上引礼命妇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陞慈宁宫宝座
  皇太后礼服出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乐辞见前后仿此陞座乐止引礼命妇引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就拜位公主福晋命妇均就拜位北面立引礼命妇奏请行礼丹陛大乐作奏益平之章乐辞见前
  皇后率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公主福晋命妇均随行礼毕乐止复位引礼命妇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
  皇太后还宫乐止引礼命妇奏礼毕引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仍由西门出前引命妇引至
  徽音左门外乘舆还宫各退
  皇子诣
  皇太后前行礼如仪
  皇后千秋节率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公主福晋命妇行礼均如前仪
  
  皇后朝贺
  盛京直省文武官恭遇
  皇太后万寿圣节率所属集公所行礼与
  皇帝万寿节仪同
  右外官庆贺
  皇后三大节朝贺之礼先期诸王公及内外文武臣工具贺笺送礼部其式曰具官某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笺聨随时拟撰敬惟
  皇后陛下
  随时臣撰拟等幸际昌期恭逢
  令节元旦长至伏愿
  随时臣撰拟等无任瞻
  天仰
  圣懽忭之至谨奉
  笺称
  贺以
  
  右笺贺仪式
  是日昧爽内监陈
  皇后仪驾  详祭先蚕仪九凤黄曲盖陈于
  宫檐下正中拂香𬬻合盥盘盂缾几倚节伞扇旗瓜仗陈于阶下东西大仪舆仪舆黄舆凤舆陈于
  宫门外中和韶乐设于
  宫檐前丹陛大乐设于
  宫门内礼部仪制司官自部奉臣工庆贺笺文安龙亭内校尉舁行鼓吹前导导迎乐作奏禧平之章
  千秋令节辞曰坤德柔静阴教顺承螽斯麟角允惟嘉应宝册镌天庆膺永嗣徽如月恒元旦长至笺文与表文同进乐辞见前由东长安门至
  午门外陈设恭送内阁如仪
  右仪驾乐悬陈设
  质明内监设
  皇贵妃
  责妃
  妃
  嫔拜位于月台左右北面设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拜位于丹陛上按翼分东西班北面序立设引礼命妇二人赞相礼仪自公主福晋暨命妇与贺者依时刻朝服祗候
  皇后既率
  妃
  嫔诣
  皇太后
  皇帝前行礼仪见前毕引礼命妇引
  皇贵妃
  贵妃
  
  嫔内监引公主福晋暨命妇赴
  皇后宫门内各依次立东西面引礼命妇转传内监奏
  
  皇后御内殿
  皇后礼服出中和韶乐作奏淑平之章辞曰承天地道光嗣徽音兮俪我皇椒宫壸教彰万国为仪燕翼昌彤管纪芬芳春云渥环珮锵安贞德有常敷内政应无疆乐辞三大节同后仿此
  陞座乐止引礼命妇引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就拜位公主福晋命妇俱就拜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丹陛乐作奏正平之章辞曰正坤维兮俪皇极母仪昭万国福履永绥将六宫承法则乐辞三大节同礼毕复原位立乐止引礼命妇转传内监奏请
  皇后还宫中和韶乐作奏顺平之章辞曰瑶枢焕上台椒殿风和丽景开晴旭上蓬莱佳气氤氲遍九垓祥云䕶燕禖培麟趾毓兰荄雉扇影徘徊看瑞霭集宫槐
  皇后还宫乐止
  妃
  嫔退公主以下皆出
  皇子诣
  皇后宫行礼如仪
  右中宫朝贺






  钦定大清通礼卷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