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日下旧闻考 (四库全书本)/卷14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百四十一 钦定日下旧闻考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二
  京畿平谷县
  原平谷县在蓟州城西北八十里明一统志
  等谨按平谷县元明俱属蓟州
  本朝始改隶顺天府又考县志称在蓟州城西北九十
  里与今驿路相符旧志误
  増平谷县在顺天府东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四十五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蓟州界三十里西至三河县界十五里南至三河县界二十五里北至密云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蓟州界六十里西南至香河县治九十里东北至蓟州界四十里西北至密云县治九十里 大清一统志
  原汉置平谷县属渔阳郡在今通州北晋废今县本唐渔阳县之大王镇方舆纪要
  増汉置平谷县属渔阳郡晋初省后复置后魏太平真君七年省入潞县后改入渔阳县 大清一统志
  原平谷金大定二十七年以渔阳县大王镇陞金史臣等谨按金史地理志作平峪问竒集云峪读如裕平谷县名
  原元至元三年并入渔阳县十三年复置县属蓟州明因之清类天文分野之书
  等谨按元史作至元二年
  原县治在东街洪武初建平谷县志
  原平谷县治旧无城永乐二年营州中屯卫自塞北徙入安置平谷县城始建焉是时草创未甃以磗成化丁亥始以砖石包砌高二丈五尺兵部尚书淳安商辂作记嘉靖壬子重修河南按察副使邑人王镗作记嘉靖癸亥撤旧城而新之増崇五尺四门各建以楼东曰挹盘西曰拱辰南曰迎泃北曰威远翰林院编修蒲坂张四维作记同上
  増隆庆二年濬濠池比旧深丈馀阔半之东西二门添置吊桥同上
  増平谷县城周三里门四濠广二丈 大清一统志
  等谨按平谷县城于乾隆三十三年兴修至三十六年告竣
  増乾隆三十四年
  御制平谷道中作 背指冈峦谷就平烟郊霭霭畅新晴村民知我重农意叱犊扶犁不辍耕 春日迟迟喜载阳脱轻毳欲换绵裳六朝来往于何异麦陇绿深苖且长 老㓜扶携出县城相亲到处爱民情图其安乐无多巧政简还教官吏清
  等谨按平谷道中
  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馀不备录
  原文彭平谷道中诗 奉檄趋平谷西风送马蹄秋深衰柳变日落晩山低荒草平原合黄云入望迷边城烽火息野老自提携 文博士集原商辂平谷县新城记 平谷县在蓟州治西北八十里西连密云古北口东接山海道经辽东北临极边诸山永乐初置营州中屯卫盖重镇也县故有土城岁久頺圯巡抚都御史阎本谋诸总兵焦寿参将刘辅疏请于朝得允爰命卫指挥袁忠督军夫增筑之周卫六百丈城外为堑沿堑植榆柳万株经始于成化丁亥四月讫工于明年二月 商文毅集补张四维平谷县修城记 平谷古渔阳地北临大漠城郭沟池所以为防御计者视内地为急然介在四山中烽警视诸边差少是以守土者易焉备御日疏县旧有城池岁久夷陀攀堞往来不异逵道知县事任彬思与葺之值岁䘲财诎未能也癸亥冬被兵君率士民设方略固守得免于危兵既解君乃延县之巨室闾长党正喻以将有事城池为捍御永䇿众驩然称便于是诹日戒工城以丈计凡周六百五十撤而修之者过半旧崇二丈二尺増筑五尺又于城四门各树以楼匾其东曰挹盘西曰拱辰南曰迎泃北曰威远城隅増铺舍四又濬其隍丈馀沿堑悉植以柳当四门之冲置便桥焉经始于甲子闰二月竣于是岁六月凡五阅月而工成条麓堂集
  原儒学在县治南建于金増修于元至正间有泃阳逸士纳琳布哈记平谷县志 按纳琳布哈纳琳蒙古语细也布哈犍牛也旧作纳怜不花今译改
  原纳琳布哈明伦堂记 元列圣相承百务俱兴尤加意者诏令国都州县设立学校平谷蓟郡之属邑京师之僻径也己巳年监察御史郑立建加号碑设学田丙子岁主簿范恕教谕张贵恊谋构明伦堂泊学官居舍戊寅教谕胡从先铸尊鼎饬笾豆九经史藉焕然一新上供释奠下资诸生讲习此数君子创作于前可谓能矣迨甲申刘元皓建学门屏増广田亩立故金国张侯建庙记以表首创之功吁微元皓不能明数君子之功微数君子不能伸元皓之志可谓克尽其行所当为者予故书之匪特叙二三子之功抑以为来今之劝时至正七年丁亥三月丁巳也 同上
  増嘉靖二年増拓县学兵备副使台峰熊相作记嘉靖四十年重修巡按御史上海秦嘉楫作记同上
  等谨按平谷县学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重修
  増平谷东横大岭西峙兔山北倚瑞屏南濒泃水畿辅疆域志
  原平谷县在盘山西故称盘阴四周皆山中则平地因以平谷名长安客话
  原瑞屏山在县北二十里连峰秀列如屏上有石台下有兴隆寺元大徳元年建明弘治中重修俗呼萧家院平谷县志
  原妙峰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峰峦秀拔下有九沽泉同上
  等谨按畿辅山川志云妙峰山在县东北二十
  
  原鸡足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下有三泉寺金承安二年平谷县志
  等谨按平谷县志三泉寺在马家庄东北寺东西北三面环山南则有三泉各相去数丈品列于前寺居其中故名
  増泉水山在县南八里山下有泉逆流河发源处也灌田数十顷 大清一统志
  増峨嵋山在县北二十二里同上
  原嵑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峯峦峭峻林谷深䆳有双泉寺金明昌中建平谷县志
  等谨按畿辅山川志云嵑山在县东五十里
  原城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四山高耸中平如城有石室止容一人栖卧平谷县志
  等谨按畿辅山川志城山在县东六十里又今嵑城两山隶蓟州境
  増气鼓岭在县南十五里山形如鼓上有云气 大清一统志増分水岭在县西北五十里同上
  増牛心陀在县北十五里同上
  原泃河在县东南自蓟州流入界又南入三河方舆纪要臣等谨按唐书地理志三河县北十二里有渠河塘盖即泃河之讹俗亦名洳河又名草桥河至宝坻县又名龙港皆泃河异名也
  原泃河源出口外入县境之黄崕口广汉川自东迤逦绕县城西南流经三河县北至宝坻县入白龙江名胜志原洳河在县东南五里源出密云县石峨山流经县境又西南流入三河县界方舆纪要
  増洳河水又东南流迳平谷故城西而东南流注于泃河水经注
  原周邨河在县西十里源出口外流入洳河方舆纪要臣等谨按平谷县志作入泃河今考周邨河源出三河县念头村流入县境自北而南入泃河
  大清一统志云入泃之处曰洳口在三河县北五十里据此则洳泃二水合流处亦相沿互称矣
  原逆流河在县东南八里一名小碾河源出县南泉水山西北流凡九十九曲而入泃河方舆纪要
  原马庄河源出县东北海子与县东北独乐河及五百沟水俱合流入于泃河同上
  增马庄河在平谷县东三里源出县东北海子庄南流入泃河 大清一统志
  増五百沟水出匕山北东迳平谷县之紻城南东入于泃河水经注
  原独乐水出北抱犊固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同上
  増独乐河在平谷县东北二十里或伏或见㫁续无常西流入泃河水经注作南入泃即此 大清一统志
  等谨按独乐河一名独漏河其水自口外由蓟州境至北独乐河庄漏入地中不见故称独漏河相距八里许至沥津庄东南复泛溢而出故名沥律又自沥津绕县城东顺流入泃河与志所云伏见无常符合
  原龙泉在县东南十里明成祖尝驻跸于此饮其水甘因锡以今名名胜志
  原夏谦泽在县东北百馀里晋隆安初后燕慕容宝为拓䟦珪所迫自中山至蓟尽徙府库北趋龙城珪将石河头时屯渔阳引兵追之及于夏谦泽为慕容会所败胡氏曰泽去蓟北二百馀里今县东北有海子或以为即故泽也方舆纪要
  等谨按水经注鲍邱水又东南入夏泽南纡曲渚一十馀里北佩谦泽渺望无垠据此是夏谦为两泽不得混为一水顾炎武日知录云三河县西有夏店疑因古夏泽为名此夏谦为两泽之一证也
  増平谷故城在今潞县北后汉光武纪注
  増故城在今平谷县东北汉置 大清一统志
  増古县城在今县城东北十二里今名城子庄旧县志原营州中屯卫在县治东永乐二年移建于此方舆纪要増黄松峪关在平谷县又东与密云县将军石关相接关北为熊儿峪关又西为熊儿营今边界分属密云而其地则逼近县境 大清一统志
  原㸔花台在城南五里逆流河之西相传金章宗玩花于此遗阜尚存又有望马台在县东二十里发箭台在县西北二十里皆章宗游猎处也名胜志
  原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今平谷县东北十五里冈阜窿然形如大冡即渔子山也其下有轩辕庙长安客话元封元年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冡桥山释兵须如帝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冡何也公孙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汉武以上二条原在故事边障门今移改朱彛尊原按史记黄帝崩葬桥山魏王象缪袭等撰皇览云在上郡地理志谓是上郡同阳县括地志谓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今平谷之陵人多疑流传之误然帝既都涿鹿则葬于此理亦有之抑衣冠之葬或者非一处也
  等谨按据
  大清会典告祭轩辕陵
  本朝仍旧制在今陜西鄜州之中部县境
  补轩辕陵在桥山载纪所同特桥山匪一上郡妫州皆有之汉武帝元封元年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冡桥山此上郡之桥山也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六月丁卯南次石亭幸上谷壬申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大牢祀黄帝遂至广宁泰常七年九月幸灅南遂如广宁幸桥山遣使者祀黄帝因东幸幽州太武帝神䴥元年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此妫州之桥山也郭景纯注山经云帝王冡墓皆有定处而山经往往复见盖圣人久于其位仁化广及绝域殊俗之人各自立位而祭起土为冡是以所在有焉景纯之论可谓善言古者矣后之读史偏执成见以史记为是必以魏书为非然黄帝既都涿鹿安在妫州之不可营葬乎读史 此条原在边折衷 障门今移改
  原金花公主俗传金章宗女也墓在县东北三十里马家庄两山相抱自崕口凿石穴施四铜环棺木悬空引海子水流入于内其深莫测至今捕鱼者或见之同上増汉全椒侯马成墓在县二里有碑平谷县志
  原临泉寺在县南八里辽建俗名高村寺同上
  原净宁寺去县八里在西鹿角庄金大定二十年建俗名鹿角寺同上
  原浄严寺在大新砦去县八里辽天庆十年同上原石佛寺在县北十里元至正二年同上
  原慈福寺在县东北十五里正统九年建邑人金纯撰碑同上
  増觉雄寺在平谷县治西辽重熙十三年嘉靖八年重修置僧会司于内 畿辅寺观志
  原香岚寺在渔子山砦南二里至平谷县二十里金明昌三年建俗称波谷寺平谷 此条原在边县志 障门今移改
  原县有水峪寺龙家务庄旧为耕屯处屯政考
  増白云寺在黑豆峪塞北至县二十五里金皇统四年建明弘治十三年重修俗称继广寺平谷县志
  原延祥观在县东北二十里北独乐河庄初名元宝观至元间邱长春过此观有枯柏扪之复荣有南塘老人张天度为作诗玉谿老人赵铸为作记盘阴杂志
  原赵铸元宝观柏记 岁丁亥京东诸绅请长春真人醮于田盘山之栖云观过平谷饭于城东独乐村元宝观中有柏枯瘁已人师叹曰可惜起而摩之明年春其杪叶复生郁茂如故见者竒之予一日托宿于州之通元观道人李志平示予南塘老人誉长春子活死柏之诗所谓非异人不能成异事非异书不能表异迹也志平欲永其传乃书其事于石 平谷县志原张天度诗 山村老翁须眉白根拨和云移小柏殷勤拥䕶数十年直干亭亭高百尺明堂大厦构良材正恐工师求选择奈何乱世生不辰翻有饥民斧斤厄半身寂寞被戕残颜色枝条顿狼籍朅来枯槁已三年不忍风催并日炙长春仙子偶经过两手摩挲言可惜明年太岁在元枵秀叶参差如旧碧异事那免时俗疑至人得道良不测 长安客话
  増梁恵成王十六年齐师及燕师战于泃水齐师遁竹书纪年
  増建武元年光武遣吴汉率耿弇等十二将追铜马五幡及平谷大破之后汉光武纪
  原平谷耕民得一釡水沃则沸饭炊则熟釡下有汉诸葛行𮄑字碎之其复层中有水火二字 狮山掌录臣等谨按以上各系平谷县以下附侨治各条又按朱彛尊原书京畿门后附侨治一门乃幽营州界隋唐间所置羁縻州郡以处东北降蕃者但有州名无所役属存之亦足以见当时安抚外蕃之制今仍其旧附京畿卷末
  原唐太宗平突厥诸蕃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藉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䕶所领著于令式其后或臣或叛经制不详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隶河北者为府十四州四十六号为羁縻云唐书
  原隋于营州之境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靺鞨降人唐书
  原隋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有厥稽部渠长突地稽率忽赐来部窟突始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䕶赖部破奚部步括利部凡八部胜兵数千人自扶馀城西北举部落向关内附处之柳城乃燕郡之北焬帝大业八年为置辽西郡并辽西怀远泸河三县以统之隋北蕃风俗记
  原武徳元年省泸河唐书志
  原武徳五年靺鞨渠长阿固即始来唐书列传
  原六年自营州迁于幽州城中以首领世袭刺史贞观元年省怀远唐书志
  原二年靺鞨乃臣附所献有常以其地为燕州唐书列传原开元三十五年徙治幽州北桃谷山唐书志
  朱彛尊原按突地稽隋书作度地稽粟末作栗末考粟末水名或作速末则栗字疑误又唐书地理志注云武徳元年曰燕州而列传贞观二年靺鞨始来附以其地为燕州当从列传为正
  原燕州东至檀州八十里西至幽州九十里南至昌平县五十里北至大山五里西南至芹河五里东南至废易京城四十里西北至干河山五里东北至宋城镇二十五里太平寰宇记
  原燕州领县一辽西州寄理幽州县亦迁于今所同上建中二年州为朱滔所灭因废为幽都县唐书
  原真州武徳初以洓沬乌素固部落置同上
  原慎州唐武徳初置隶营州万岁通天二年移于淄青州安置神龙初复隶幽州领县一逢龙契丹䧟营州后南迁寄治良乡县之故都乡城太平寰宇记
  原夷宾州乾封中以愁思岭部落置唐书志
  原夷宾州唐乾封中于营州界内置处靺鞨愁思岭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徐州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领县一来苏寄治于良乡县之古广阳城太平寰宇记
  原黎州载初二年析慎州置侨治良乡之故都乡城唐书志
  原黎州以处浮渝靺鞨为素固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宋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领县一新黎寄治于良乡之故都乡城太平寰宇记
  原元州贞观二十年以辱纥主曲据部落置侨治范阳之鲁泊村唐书志
  原元州隋开皇初置万岁通天二年移于徐宋州安置神龙元年复旧今隶幽州领县一静蕃太平寰宇记
  原威州本辽州武徳元年以内稽部落置初治燕支城后侨治营州城中贞观元年更名唐书
  原威州唐武徳元年置辽州总管自燕支城徙寄治营州七年废总管府贞观元年改为威州隶幽州大都督领县一威化契丹䧟营州后乃南迁寄治于良乡县石窟堡太平寰宇记
  原昌州贞观二年以松漠部落置侨治营州之静蕃戌七年徙于三合镇后治安次之故常道城唐书志
  原昌州始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二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领县一龙山太平寰宇记
  原师州贞观三年以契丹室韦部落置侨治昌平之清水店县一孤竹唐书志
  原师州贞观三年置州于营州东北废阳师镇故号师州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领县一阳师寄治于良乡之故东闾城太平寰宇记
  朱彛尊原按师州所领县唐志则为孤竹寰宇记则为阳师孤竹则带州所领县也又唐志羁縻不录带州而昌师带鲜信五州皆迁于青州之境则又及之其同异之故所未喻也
  原带州唐贞观十九年于营州界内置处契丹乙失活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领县一孤竹旧治营州界契丹䧟营州后寄治于昌平县之清水店为州治也太平寰宇记原沃州载初中析昌州置万岁通天元年没于李尽忠开元二年后置唐书志
  原沃州以处契丹松漠部落隶营州改隶幽州领县一滨海本寄治营州城内州䧟于契丹乃迁于蓟州东南回城为治所太平寰宇记
  原信州万岁通天元年以乙失活部落置侨治范阳境唐书志
  原信州初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二年迁于青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领县一黄龙寄治范阳县太平寰宇记
  原青山州景云元年析元州置唐书志
  原青山州隶幽州都督领县一青山寄治于范阳县界水门村太平寰宇记
  原鲜州武徳五年析饶乐郡督府置唐书志
  原鲜州分奚部落置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元年迁于青州安置改置幽州领县一宾徒初治营州自青州还寄治潞县之古县城太平寰宇记
  朱彛尊原按后汉志幽州刺史部有宾徒属辽西
  原崇州武徳五年析饶乐都督府之可汗部落置贞观三年更名北黎州唐书志
  原崇州唐武徳五年置隶营州都督领县一昌黎贞观二年置北黎州寄治营州东北废阳师镇八年仍改为崇州置昌黎县契丹䧟营州徙治于潞县之古县城太平寰宇记
  原归义州归徳郡总章中以新罗户置侨治良乡之广阳城县一归义后废开元中信安王袆降契丹李诗部落五千帐以其众复置唐书志
  原归义州总章中置以处海外新罗隶幽州都中领县一归义良乡县之故广阳城州所理也太平寰宇记
  原顺州顺义郡贞观四年平突厥以其部落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于幽灵之境唐书志
  原思顺州唐贞观六年置寄治营州南五柳城天宝元年改为顺义郡乾元元年复为顺州领县一宾义郡所治在幽州城内太平寰宇记
  朱彛尊原按新旧唐书地理志俱作顺州而寰宇记作思顺州疑衍
  原瑞州本威州贞观十年以乌突汗干部落置在营州之境咸亨中更名唐书志
  原瑞州初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二年迁于宋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领县一来远旧治在营州界州䧟于契丹移治于良乡县之故广阳城太平寰宇记
  原凛州天宝初置隶幽州都督府侨治范阳境唐书志原自燕州以下诸州皆东北降蕃散处幽营州界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安禄山之乱一切驱之为冦至徳之后入据河朔其部落之名无存者今记唐天宝之故迹地理焉太平寰宇记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二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二举正
  乾封原书讹作乾符今据唐书志夷宾州条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二举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