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前编/卷之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三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前编 卷之四
卷之五 

辛酉,梁大同七年冬十二月,交阯李贲起兵,逐梁刺史萧谘,遂据龙编。

李贲,其先北人。西汉末,避居南土。七世至贲,遂为南人。贲有文武才,仕梁,监九德军,不得志,归太平起兵。朱䳒酋长赵肃率众归焉。谘觉之,输赂于贲,奔还广州。贲乃据州城。纲目:李贲世豪,右有幷韶者,富词藻,诣选求官。梁吏部尚书蔡撙以幷无前贤,除广阳门郎。韶耻之,遂归,与贲谋起兵。会交州刺史萧谘以刻暴失众心。二人因连结数州,豪杰俱应。

注:交阯,注见赵武王十年。旧史作:李贲,龙兴太平人。今考:太平,唐武德四年置;龙兴,陈置,梁辰无此地名。旧史因而追称之也。今南定太平府瑞英县紫堂社有帝贲祠在焉。龙编,即龙渊,注见属汉元封元年。䳒,注见属汉建武十六年。广州,吴始置,分交州之地隶之。蔡撙,济阳考城人。萧谘,爵武林侯,梁之宗室。

癸亥,梁大同九年林邑侵日南,李贲遣其将范修击于九德,破之。

注:林邑,注见属晋穆帝永和九年。日南,注见赵术阳王元年。九德,注见属吴建衡三年。

甲子,李南越帝贲天德元年,梁大同十年春正月,李贲称南越帝,建元天德,国号万春。

李贲因胜敌,称帝建元,国号万春,望社稷至万事也,起万春殿,以为朝会之所。

注:万春,宋乐史太平寰宇记:龙编县有万春台,梁大同交阯李贲作此台,今青池县万福社有万春湖,一名万福潭,万春殿疑在此。

置百官,以赵肃为太傅,幷韶范修为相将。

乙丑,李天德二年,梁大同十一年夏六月,梁遣杨㬓、陈霸先来攻,帝贲奔嘉宁。

纲目:先是,贲据州城,梁遣高州刺史孙冏、新州刺史卢子雄将兵击之。辰春瘴方起,请待至秋。武林侯谘趣之,至合浦,师溃而归。至是,遣交州刺史杨㬓击贲,以陈霸先为司马,定州刺史萧勃会㬓于西江。勃知将士惮远役,诡说留㬓,㬓集诸将,将问计。霸先曰:“定州偷安目前,不顾大计。节下奉辞伐罪,当死生以之。岂可逗不进,长寇沮众乎?”遂勒众先发,㬓以霸先为先锋。至州,贲大败,奔嘉宁城,梁兵进围之。

注:嘉宁,唐元和郡县志:嘉宁,本汉麊泠县地。吴分立嘉宁县,后因之。合浦,注见赵术阳王元年。西江,在清桂林府永福县西半里。阳㬓,天水西县人。霸先,吴兴长城人,后为陈高祖。萧勃,梁宗室。定州,指萧勃。节下,犹阁下,指杨㬓。

丙寅,李天德三年,梁中大同元年春正月,杨㬓等克嘉宁。帝贲奔新昌。

注:新昌,即峯州。注见属吴建衡三年。

秋八月,帝贲屯典澈湖,梁兵攻之,大溃,退保屈獠峒。

纲目:李贲复率众自獠中初,屯典澈湖,梁兵惮之,顿湖口不敢进。霸先谓诸将曰:“我师老而无援,入人心腹,若一战不利,岂望生还。今乘敌屡败,人情未固,当出百死,决力取之,无故停留,事去矣。”诸将莫应。是夜,江水暴涨七尺注湖中。霸先勒所部兵,随流先进。梁众鼓噪俱前,贲众大溃,复窜獠中。旧史:帝贲复退保屈獠峒中,治兵图后战,委左将军赵光复守国,调兵以御霸先。

注:典澈湖,清通鉴辑览胡三省注:湖在新昌,即峯州也。明顾祖禹方舆纪要:典澈湖在太原府西,今堙。按二说未知孰是,并存备考。屈獠峒,失详。

丁卯,李天德四年,梁太清元年春正月,赵光复保夜泽。

光复与霸先相持,未决胜负,霸先军甚盛,光复度不支,乃退保夜泽。是泽周回不知里数,草木芜郁,泽中有洲沚可居。四面泥淖,土人谙熟路径,篙独木舟以行。光复率万馀人据泽中,昼则屏绝人烟,夜则出兵掩击梁营,杀获甚众,以所得粮食为持久计。霸先蹑而攻之,竟不能克,国人号夜泽王。

注:夜泽,今在快州府东安县。清一统志:在建昌府东结县。梁武帝辰,陈霸先击李贲,贲逃泽中,夜则出掠,因号夜泽。东安,古号东结。旧史注:世传雄王女仙容媚娘出游海口,船回至褚家洲,遇褚童子,遂为夫妇,居于洲上,自成都会。忽夜半风雨大至,拔所居室屋,居人鸡犬一辰飞升,辰人呼其洲曰自然洲,泽曰一夜泽。出岭南摭怪,事属荒诞,附录备考。

戊辰,李天德五年,梁太清二年春三月,帝贲薨于屈獠峒。

帝贲在屈獠峒,冒岚瘴,至是薨。

御批:李南帝虽力不能敌,致事不成,然能乘辰奋起,自帝其国,足为丁、李之先声,岂不韪欤?

谨按:旧史,梁大同十年甲子,李贲称帝,建元天德。至戊辰三月薨,则此年犹属天德五年,光复尚未称王。旧史遽以元年系之,未合义例。今以戊辰仍属天德五年,己巳断归光复元年,俾于义例无碍,旦不失事实。

李亡,起甲子,终戊辰,共五年。

己巳,赵越王光复元年,梁太清三年赵光复称越王。

光复,赵肃之子,朱䳒人,为人有威勇,从帝贲征伐有功,拜左将军。帝贲薨,乃称王。辰王屯夜泽,以梁兵不退,焚香告天,得龙爪兜鍪之瑞,用以威贼。自此,军声大振,所向无敌。

注:朱䳒,注见属汉建武十六年。龙爪,旧史注:俗传泽中仙人褚童子乘黄龙自天而下,脱龙爪授王,令顶之兜鍪上以击贼兜,当候切;鍪,莫浮切。说文:兜鍪,首铠。书说:命惟甲胄起。戎注:胄,兜鍪也。

庚午,赵越王二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春正月,赵越王攻梁将杨孱,败之,入居龙编城。

辰梁授霸先威明将军、交州刺史,赵王犹据夜泽。霸先欲为持久,计绝粮援,以老其师。会梁有侯景之乱,召霸先还,留禆将杨孱攻王。王出兵击之,孱败死,梁军溃北归,国乃平。王入龙编城居焉。

注:侯景,魏怀朔镇人,叛魏降梁,武帝纳之。景复叛梁,攻围台城,霸先会兵讨之。

李天宝据野能峒称桃郎王。

先是,帝贲避居屈獠,其兄天宝与族将李佛子入九真。霸先追击之,天宝兵败,乃收馀众,奔哀牢境夷獠中。见桃江源头野能峒地沃衍,筑城居之,因地名建国号,众推为主,称桃郎王。

注:哀牢,国名。后汉书:哀牢夷者,其先在牢山,后渐滋长,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哀牢国,汉永平中内属,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合为永昌郡。注云:即今云南郡。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阯。明杨慎滇载记:滇域其先居永昌哀牢山麓,族类滋长,支裔蔓衍,割据土地,分为九十九部。其渠酋有六,各号为诏。至唐,蒙氏始称南诏。明蔡方炳广舆记:云南永昌军民府,古哀牢国。唐开元后,南诏窃据。至宋,为段氏、高氏所据。元开云南,立金齿宣抚司。明改永昌军民指挥使。黎阮廌舆地志注:哀牢部落甚繁,在在有之,皆号曰牢。考诸书则哀牢今属云南,惟族类甚繁,散居山谷。故我国沿边老挝、万象以至镇宁、镇蛮、乐边诸蛮俗皆以为牢。此处旧史上叙入九真,下云奔哀牢境夷獠中,或者即今之镇蛮、南掌之属欤?野能峒,失详。

乙亥,赵越王七年,梁敬帝绍泰元年李天宝卒,众推李佛子为帅。

天宝卒于野能,无嗣。众推李佛子为嗣,统其众。

丁丑,赵越王九年,陈武帝永定元年李佛子与赵越王战,弗克,遂请和。

佛子率众东下,与越王战于太平。五接,未决胜负。佛子兵少却,乃请盟。王以佛子前帝贲族,不忍绝,遂割界于君臣洲,俾居国之西,佛子迁乌䳒城。

注:太平,地名。辰佛子自夷獠中率众东下,与赵王战于此,后割界于慈廉县之君臣洲,则是太平当属古峯州,即今之山西是。参之唐地理志,太平县割置封谿,有云属峯州可证。但载籍不详,未知的处。其后太平唐、阮二村疑当在此。若谓山南之太平则非。君臣洲,今河内省慈廉县上下葛二社是。一说上下葛古名上割界、下割界,后改。乌䳒,古交阯地。唐武德四年,置乌䳒县,与慈廉、武立三县属交阯。旧史注:慈廉下姥社是其社,有八郎神祠,盖雅郎也。

辛卯,李后帝佛子元年,陈宣帝大建三年李佛子袭赵,取之。

旧史:先是,佛子与赵讲和,为其子雅郎求婚,赵王以女杲娘嫁之,居雅郎为赘婿。雅郎因盗其龙爪,归与佛子,谋袭赵。佛子举兵来攻,赵越王仓卒迎敌,已失龙爪所载,乃与杲娘南奔,为李兵追逼。至大鸦海口,路绝,投于海。

谨按:旧史载赵越王所得褚童子龙爪,与雅郎入赘窃取,赵王因失龙爪而败,与蜀安阳王赵仲始之事如出一辙,诬怪不经,所不必辨其闲。重复失实,类多如此。求以信今,传后抑亦难矣。

注:大鸦海口,古号大鸦,又曰大恶。李改大安,今大安县群辽社辽海门有赵越王祠。

赵亡,起己巳,终庚寅,共二十二年。

李佛子称帝,都峯州。

佛子既灭赵,乃袭称南帝号,自乌䳒迁峯州,曰后南帝。

壬戌,李后帝三十二年,隋文帝仁寿二年帝佛子遣李大权据龙编,李普鼎据乌䳒城。

注:大权,李后帝兄子。大权,旧史作代权,今据隋书改。普鼎,乃别帅。

隋遣刘方来侵,帝佛子降。

隋书:佛子据州称帝,杨素荐瓜州刺史刘方有将帅略,隋帝以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而进。至都隆岭,遇佛子军二千馀人,击破之。进至峯州,使人谕以祸福。佛子惧,请降。方以佛子北归,获其旧将桀黠者皆杀之。

注:杨素,弘农花阴人。刘方,京兆长安人。瓜州,唐属山南道。都隆岭,清一统志庆远府,唐属安南管,有都龙山。

后李亡,其己卯,终壬戌,共三十二年。

乙丑,隋炀帝大业元年春正月,隋授刘方驩州道行军总管,击林邑,大破之。

纲目:隋诸臣言林邑多奇宝,辰天下无事,刘方新平交州,炀帝授方驩州道行军总管,经略林邑。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师渡阇黎江,林邑兵乘巨象四面而至,方战不利,乃多掘小坑,草覆其上,与战佯北。林邑逐之,象多颠踬,以弩射象,象却走蹂其阵,因纵锐师大战。林邑败,进兵追之,过马援铜柱南,八日至其国都。四月,梵志弃城走入海。方入城,获庙主十八,皆铸金为之,刻石记功而还。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方亦得疾,死于道。

御批:兵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所以禁暴安民也。安有黩货图利,求厌其欲,而使民残国弊,毫无顾恤,是何心哉!一将功成万骨枯,已不足道,矧乎将亦不免,国亦随亡,诚可为竆兵黩武者之深戒也。

注:驩州,古雄王怀驩部,秦属象郡。汉属日南郡。梁改德州。隋开皇改驩州,大业改日南。唐贞观复置驩州,丁黎因之。李改乂安州。陈改临江镇。属明为乂安、演州等府。黎光顺置乂安承宣。今乂安省是。林邑,注见属晋穆帝永和九年。阇黎,通鉴集览注:在占城国北,今未详的处。林邑国都,今考广平平政县忠爱社、丽水县蕴奥社、承天香水县月瓢社、广田县城中社、广南延福县升平社、平定绥远县南安北顺二村皆有占王故城。其国都不详所在。铜柱,注见属汉建武十九年。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唐授邱和交州大总管。

唐书:大业末,海内苦吏侵,数叛。炀帝以和所莅称纯良,拜交阯太守,抚接尽情,荒憬安之。林邑西诸国数遗和明珠、文犀、金宝,故和富埒王者。梁王萧铣闻之,遣寗长真以蛮俚攻和,和惧欲出迎。长史高士廉说和曰:“长真兵虽多,悬军远来,势不可久。城中胜兵尚可战,柰何受制于人。”和从之,以为行军司马,逆击走之。郡为石纪功。隋亡,纳款于唐。唐诏授和交州大总管,爵谭国公。

注:邱和,唐书邱和传:和,洛阳人,仕周开府仪同三司,入隋历资、梁、蒲三州,以宽和著名。萧铣,梁宣帝曾孙。纲目: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萧铣起兵称梁王。恭帝义宁二年,称帝。东自九江,西抵三峡,南尽交阯,北距汉川,铣皆有之,后降唐。寗长真,朱椿年钦州志:长真钦州刺史,寗猛力之子。猛力死,长真袭刺史。长真兵彊,兼有郁州数郡,后降唐。自是,交、爱数州始通。士廉,渤海蓨人。隋仁寿中,举文才甲科,补治礼郎,以事贬朱䳒主簿,邱和署司法书佐。后与和降唐,历仕至右仆射。憬,音炯,远也。荒憬,清一统志作荒域。

己卯,唐高宗调露元年秋八月,唐初置安南都护府,治交州。

唐书:安南都护府,本交阯,郡治交阯,统州十二,曰交州、陆州、峯州、爱州、驩州、长州、福禄州、汤州、芝州、武峩州、演州、武安州。

谨按:吴仕史:唐改交阯为安南都护府,曰安南当作交州,曰爱州,曰福禄州,曰驩州,曰峯州,曰陆州,曰演州,曰长州,以上诸州皆我国界。至如汤州、芝州、武峩州、武安州,未必皆安南地。盖以其疆域与安南交联络故,以属都护耳。今考宋乐史太平寰宇记,长州土地与九真同,则长州当近今清化地,但未详的处。清一统志:钦州有鸟雷、花清、宁海三县,废城在焉。则陆州属清。钦州所谓皆我国界者,恐误。又潘辉注宪章地舆志谓兴化,唐为芝州。宣光,唐为汤州。太原,唐为武峩州。安邦,即今广安,唐为武安州。不知何所证据,姑录备考。

注:唐书地理志:交州,领县八:宋平、南定、太平、交阯、朱䳒、龙编、平道、武平。陆州领县三:鸟雷、华清、宁海。峯州领县五:嘉宁、承化、新昌、高山、珠绿。爱州领县六:九真、安顺、崇平、军宁、日南、长林。驩州领县四:九德、浦阳、越裳、怀驩。长州领县四:文阳、铜蔡、长山、其常。福禄州领县三:柔远、唐林、福禄。汤州领县三:阳泉、绿水、罗韶。芝州领县七:忻城、富川、平西、乐光、乐艳、多云、恩龙。武峩州领县七:武峩、如马、武义、武夷、武缘、武劳、梁山。演州领县七:忠义、怀驩、龙池、思农、武郎、武容、武金。武安州领县二:武安、临江。调露元年,旧史作武德五年,误,今据唐书改。交州,汉置,以交阯七郡隶之。峯州,注见雄王。爱州,注见属梁武帝普通六年。芝州,古新兴部,今兴化省。演州,古越裳部,今为府属乂安省。福禄州,今在清化省地界,但未详的处。长州、汤州,古武定部,今宣光。武峩州,古武定部,今太原。怀驩原属驩州。贞观初,㪅名演州,寻废。广德二年,析驩州,复置。

丁亥,唐中宗嗣圣四年秋七月,俚户作乱,杀都护刘延祐。桂州司马曹玄静击平之。

唐书:旧俚户岁半租,延祐责全入。众始怨,谋乱。延祐杀其渠帅李嗣仙,馀党丁建等遂叛,合众围府城。城中兵少不支,婴垒待援。广州大族冯子猷幸立功,按兵不出。延祐遇害,后桂州司马曹玄静进兵攻建,斩之。

注:延祐,唐书刘延祐传:延祐,徐州彭城人,擢进士,有吏能。历箕州刺史,传安南都护。玄静,旧史作直静。嗣仙,旧史作先。子猷,旧史作由。皆误,今据唐书改。

壬戌,唐玄宗开元十年秋七月,驩州梅叔鸾据州称帝,唐遣内侍杨思勖等击破之。

唐书:开元安南梅叔鸾叛,称黑帝,举三十二州之众,外结林邑、真腊、金邻等国据海南,众号四十万。思勖请行,召募兵十万,与光楚客繇马援故道出不意。叔鸾震骇,不暇谋,大败,封尸为京观而还。

谨按:唐开元安南都护府仍在交州,统州十二,县五十九,各置守宰管治。租调所供,卒伍所出,皆遵唐命令。而都护府与峰、爱、陆、演诸州未闻有所陷没。叔鸾如何举得三十二州之众,众号四十万者乎?窃意叔鸾占据一州,势亦微眇。当辰玄宗好边功,思勖、楚客利其险远,夸大敌势,以邀功赏耳。不然,以此兵甲土地,而唐兵一临,便已惊散者何也?旧史亦曰:叔鸾外结林邑、真腊,众三十万,盖略取唐书,未考其实也。

注:思勖,唐书杨思勖传:思勖宦者,罗州石城人,本姓苏。光楚客旧史作元,误,江陵人,开元初迁安南都护。真腊,国名,注见属唐宣宗大中十二年。金邻,国名,宋太平御览:金邻国一名金陈。外国传:从扶南西去二千馀里。马援故道,朱椿年钦州志:鸟雷岭,互出大海,西望交阯海东府。马伏波入安南由此道也,有马伏波庙在焉。明顾炎武郡国利病书:马伏波以来,水军皆由钦州南大海,扬帆一日至交州,潮阳镇即其地也。梅叔鸾,驩州天禄枚阜人,今属河静省德寿府干禄县。叔鸾黔黑,故州人号黑帝。今有故城遗址在南塘县卫山冈,又有祠在是县香揽社,列为历代帝王祠。

丁酉,唐肃宗至德二年唐改安南都护府曰镇南都护府。

注:镇南都护,府治与所统诸州详见属唐高宗调露元年。

丁未,唐代宗大历二年昆仑阇婆入寇,经略使张伯仪击破之,筑罗城。

安南纪要:昆仑阇婆陷州城,张伯仪求援于武定都尉高正平。援兵至,破之于朱䳒,伯仪㪅筑罗城。

注:唐书南蛮传:阇婆,国东接陆真腊,西接东天竺,南属海,北夹南诏,属国十八,又有小昆仑部、大昆仑国。顾炎武郡国利病书:昆仑,国在林邑南,据此则阇婆广轮所至,幷包暹、缅诸国,惟彼无统属,随处自称雄长,各以劫掠为业。今为诸国所并必力,下寮、江流波、麻六甲等处亦为洋人所占据,其土人犹称阇婆昆仑,又其属国今属永隆。海分有大小昆仑岛,汉民往居作业,已成世代。武定,唐地理志羁縻州名。伯仪,唐书李光弼传:伯仪,魏州人。初以战功隶李光弼军。朱䳒,注见雄王。罗城,注见属唐懿宗咸通七年。

唐诏旌交州义妇金氏。

唐书烈女传:节妇金氏,贼帅陶齐亮之母。尝以忠义诲齐亮,亮顽不受,绝之。自田而食,纺而衣,州里矜法焉。诏赐两丁,侍养本道,存问终身。

注:齐亮,交州人。

戊申,唐大历三年唐复改镇南为安南都护府。

辛未,唐德宗贞元七年夏四月,峰州唐林冯兴起兵攻都护府,据之。

先是,峰州唐林人冯兴豪富有勇力,能排牛搏虎。唐大历中,因乱与其弟冯骇率众威服诸邻邑,号都君,骇号都保都护。高正平为政重敛,兴攻之久不克,乃用乡人杜英翰之计,率众围府。正平以忧死。兴入居府治,寻卒。众立其子安为都府君,尊兴为布盖大王。

注:高正平,安南纪要载正平唐代宗辰人初为武定都尉,以兵援张伯仪有功,拜为都护。唐林,古社号。旧史注在福禄县福禄,今改福寿,属山西省。考山西省册,福寿甘霖社古号唐林。冯兴、吴权皆其社人,今有祠在焉。峰州,旧史作交州,误,今改。考唐书本纪,德宗贞元七年只载安南酋长杜英翰,反不载冯兴事,盖地远不详也。布盖,旧史注:古俗号父曰布,母曰盖,故以为号。

秋七月,唐以赵昌为都护。

安南纪要:辰交州未平,昌入境抚安之,众心遂定。昌遣使谕冯安,安率众降,加经略招讨处置使。昌增筑罗城,遍历都郡,名山大川,古迹祀坛,辑为府志。在府十年,以足疾表求代。

注:赵昌,唐书:赵昌字洪祚,天水人,累迁虔州刺史。安南杜英翰反,以赵昌为都护,州民向化,无敢桀倨。十年,以足疾乞还。

辛巳,唐贞元十七年唐以裴泰为都护。

昌求代,唐遣兵部郎中裴泰代之。泰既至,使军士刬去城中沟池,合为一城,又筑驩、爱二城,寻为州将王季元所逐。

癸未,唐贞元十九年十二月,唐复拜赵昌为都护。

唐书:辰昌入为祭酒。未几,州将逐泰。德宗召昌问状,昌年逾七十,奏对精明。帝奇之,复拜都护。诏书至,州人相贺,叛兵即定。昌后迁岭南节度使,降辑陬荒,以劳历迁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卒年八十五,赠杨州大都督。

吴仕曰:延祐虐俚户而启丁建之乱,正平重州赋而动英翰之兵。赵昌一至,而众遂安。再至,而乱乃定。边吏贤否,所系如此。大抵北人率以本州荒远,轻其选。当是之辰,民坠涂炭,无所叩诉。读史至此,可为慨叹也夫!

戊子,唐宪宗元和三年唐以张舟为都护,舟修筑大罗城。

安南纪要:初,舟为经略判官,迁都护,乃修筑罗城,造艨艟三百艘,每艘战手二十五人,棹夫二十三人,棹船向背,疾如风。驩、爱二城,前为环王所攻毁,皆修筑之。

注: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元和四年,安南都护张舟攻环王国伪驩、爱都统,杀三万馀人。艨艟,艨音蒙,艟音同,狭而长曰艨艟,以冲突敌船。驩爱,二城前裴泰所筑。环王,林邑国君号。

己亥,唐元和十四年驩州刺史杨清反,袭府城,杀都护李象古。

纲目:象古贪纵苛刻,失众心,清世为蛮酋,象古召为牙将,令讨黄峒蛮。清因人心怨怒,夜还袭州城,陷之,杀象古。唐书:杨清者,蛮酋也,常郁郁思乱。会讨黄贼,象古发甲助之,清遂还袭州城,杀象古。诏赦清为琼州刺史,以桂仲武为都护。清拒命,武分谕渠酋,击斩清,夷其族。

注:象古,唐书曹王明传:象古,唐宗室李皋之子。元和十四年,为安南都护。桂仲武,旧史作桂仲,误,今改。黄峒,唐书南蛮传:西原蛮有黄氏,居黄橙峒,地接南诏,号黄峒。蛮攻桂、管十八州,所至焚掠,唐人号为黄贼。及都护府兵乱,助杨清杀李象古。琼州,清一统志:汉珠崖地,唐分置琼州,属岭南道。

唐以马总为都护。

唐书:马总以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护,清廉不挠,用儒术教其俗,政事嘉美,俚獠安之,建铜柱二劖,著唐德,以明伏波之后。

谨按:马总都护政事嘉美,旧史阙之不载,今考唐书增补之。但本传只云元和中,无有明著年月,故于元和末连书之以存事实。

注:马总传:马总字元会,扶风人。虔州,唐地理志:虔州属江南道。铜柱,注见属汉建武十九年。劖,音巉,镌也。

甲辰,唐穆宗长庆四年冬十一月,都护李元嘉移府城于东关门外。

安南纪要:元嘉以城门有逆水,恐州人多叛,因移府治。苏沥江方筑小城,有相者曰:“君力不足筑大城,五十年后当有姓高者于此定都建府。”至咸通中,高騈筑罗城,如其言。

注:苏沥,是珥河之支流。清一统志:苏沥江自交州府城东北,转而西行,直抵锐江。昔有人名苏沥者在此,故名。明永乐初,黄福重浚,因㪅名来苏,今在河内省城之东。寿昌县有江口,是从珥河分流处也。

乙巳,唐敬宗宝历元年唐徙都护府治宋平。

注:宋平,明顾祖禹方舆纪要:宋平,在府南,汉龙编县地。刘宋初,析置宋平县。隋属交州。则宋平当在古都护府郭下。清一统志:宋平县属古交州,有𨏩𨻻故城在县西七十五里。今考𨏩𨻻城是。汉初交阯郡治在今北宁省超类县陇溪社,去河内省城三十馀里。

戊申,唐文宗太和二年峰州刺史王昇朝反,都护韩约讨诛之。

唐书:韩约志勇决,略涉书,有吏干,历虔州刺史。及昇朝叛,约领安南都护讨平之,昇朝伏诛。后府军乱,约为所逐,奔还广州。

注:韩约,唐书王璠传:韩约朗州武陵人,以钱粟进。

丙辰,唐开成元年唐以马植为都护。

唐书:开成初,植为安南都护,精吏事,以文雅绚饰,为政清净不烦,峒民便安。羁縻诸首领皆来纳款,请赋租约束。三年,植表置武陆州。事实可据,旧史皆遗之不载,只载属唐会昌元年武浑代韩约为经略使。今考唐本纪文宗太和三年,约为乱军所逐,计自太和二年至会昌元年,中间开成,凡五年,当有马植都护,则浑继植而非代约也。今依唐书改补之以表良守而正遗谬云。

注:马植传:植,扶风人,第进士,又擢制策科。羁縻,唐地理志:太宗既平诸番,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号为羁縻。纲目集览:汉官仪曰马,曰羁牛,曰縻,言制四夷要如马牛之受羁縻也。武陆州,羁縻州名,今所在无考。池珠,汉书:孟尝为合浦太守,合浦去珠复还。清一统志:池在合浦县东南,郡人采珠之所。

辛酉,唐武宗会昌元年唐以武浑为经略使。

浑既至,役将士治府城,府军复乱烧城楼,劫府库。浑遂奔广州,监军段士则抚乱众,州乃定。

丙寅,唐会昌六年秋九月,南诏蛮入寇,经略使裴元裕率诸道兵击败之。

注:唐书本纪作会昌六年九月,旧史作秋七月,误。南诏,纲目注:南诏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西唐。地理志:姚州云南郡东南接交阯,西北接吐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曰蒙嶲,曰越析,曰浪穹,曰邆赕,曰施浪,曰蒙舍。蒙舍最在南,故谓之南诏。至开元,南诏皮逻阁寖彊大而五诏微弱,乃以利啖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朝廷许之,赐名归义。于是以兵威服群蛮,遂破吐蕃,徙居太和城,卒为边患。唐书南诏传:南诏自开元皮逻阁合六诏为一,历传至丰祐子酋龙。咸通元年,僭称帝,建元建极,国号大礼,屡寇交州,为高騈所败,奔还。邆,徒登切,音腾。赕,吐滥切,音倓。

丁丑,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夏四月,唐以朱涯为经略使。

辰本州数有边患,涯以右千牛卫大将军迁为经略使。未几,复还广州。

戊寅,唐大中十二年春正月,唐以王式为经略都护使。

唐书:式为晋州刺史,以善最称,迁安南都护。故都护田旱作木栅,岁收缗钱。既不辰完,而所责益急。式取一年赋市艻木,竖周十二里,罢岁赋外率以纾齐民。浚濠缭栅,外植刺竹,寇不能冒。后蛮兵掠锦田步,式使译者开谕,蛮一夜去,遣人谢曰:我自执叛獠,非为寇也。纲目:式有才略,至府,都校罗行恭久专府政,麾下精兵二千,都护军才羸兵数百。式至,杖而黜之。

注:王式,唐书王播传:式太原人,擢贤良方正科。大中中,为晋州刺史,活流民数千人,以善称,迁安南都护。艻木,艻音刺,木名为栅,可支数十年。纲目注:明永乐中,尚书陈洽在交阯访得。安南志:唐王式树艻木为没壕,周植刺竹,寇不能犯。今交阯有艻木。锦田,未详所在。步,即渡也,青箱杂记:岭南谓津为步。

夏五月,土蛮来寇,王式击却之。

唐书南诏传:初,李为经略使,苛墨自私,以斗盐易一牛。夷人不堪,结南诏将段酋迁寇都护府,号白衣没命军。又杀蛮酋杜存诚,群蛮怨怒,导南诏盗边,交州始有边患。至是,蛮来寇,式击却之。

秋七月,州民乱,围府城,王式捕诛之。

安南纪要:辰有奸民相聚为乱,乘夜鼓噪围城,声言经略使朱涯使麾下校黄头军渡海来袭,愿送都护北归,我顿次也此城北御黄头军。式方食,或劝之避。式曰:“吾足一动则城溃矣。”徐食毕,擐甲率左右登城,建大将军旗,坐以责,乱者反走。明日,悉捕诛之。本州饥乱相继,六年无上供,军中无犒赏,式始修贡职,飨士卒。占城、真腊皆复通使,还所掠民。

注:黄头军,唐书:忠武戍卒服短后褐,以黄巾冒首,南方号黄头军,天下锐卒也,辰经略朱涯已还广州,故云。占城,即林邑,注见属晋穆帝永和九年。真腊,在林邑之南。唐书:真腊一曰吉蔑,本扶南属国。唐神龙后分为二半,北多山阜,号陆真腊,即今高蛮半。南际海,饶陂泽,号水真腊。今为南圻六省。

庚辰,唐懿宗咸通元年春三月,唐以李鄠为都护。

纲目:淅东贼裴甫作乱,唐帝议选将,夏侯孜曰:王式,儒家子,前在安南,有功可用也。乃召拜式淅东观察使,以李鄠代为都护。

注:鄠,候古切,音户。

冬十二月,南诏陷府城,都护李鄠弃州走。

通鉴:鄠初至府,杀蛮酋杜守澄,其党因诱南诏蛮攻陷府城,鄠奔武州。

辛巳,唐咸通二年夏六月,唐以王宽为经略使。

李鄠失利,唐发邕管及邻道兵来救。通鉴:鄠自武州收集士兵攻群蛮,复州城。唐帝责其失守,贬儋州司户。寻以杜氏彊盛,务存姑息,冀收其用,乃赠守澄父存诚金吾将军,再责鄠杀守澄之罪,长流崖州,以盐州防御使王宽代之。

注:邕管,即邕州,唐置。纲目集览:管,犹府也。儋州,即儋耳,唐属岭南道,注见赵术阳王建德元年。

右起辛酉,属梁大同七年,终辛巳,属唐咸通二年,共三百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