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阁藏本)/卷0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阁藏本)
卷二
卷三 
本作品收录于:《正德大名府志

大名府志卷之二

         前进士海上唐锦编纂

         郷进士道州陈滞釆辑

山川志

 夫国以人而华然必假山川灵秀之气蟺蜿

 磅礴郁积锺萃而后异才岀焉是有国者固

 不能无藉于山川也可不谓重乎大名畿甸

 雄邦名山胜水尽境皆然使不登之信史将

 何以发其功而壮吾形势也耶至于堤堰津

 梁虽曰出于人为固亦水之备也列而书之

 为山川志

   山川

大名府

 高鸡泊在府界唐中和中宰相王铎出为义昌节度经魏州节度乐彦祯子从训

 利其裘马妾侍伏兵于此劫之铎及家属吏佐三百馀人皆遇害时朝廷微弱不能治其

 𡨚

 徳泉在旧城味独甘洌国初经历王思永浚之构德泉𠅘于上滑台宋讷记曰自昔

 王者为民立五祀井居一焉井之徳惟能养也而生也赖之古文王作易于井卦九五曰

 井洌寒泉食井以泉言其权舆于万世乎且泉之在井或有苦甘非井不善水之本殊耳

 甘者有功于飬民苦者有利于灌漑祀典则未始分也惟民非水不生喜甘恶苦常情孰

 能变哉大名为郡在禹贡冀兖二州之域地皆平下井多苦少甘稚耋病远汲之劳欲访

 甘泉何道可得洪武丙辰冬北平分宪经历王君思永以府治末完勉谕成之一日斩蒿

 而井出乃命左右汲而尝之寒甘可食爰召工浚甃来汲者欢声腾溢谓免远汲之苦遂

 构𠅘其上扁曰徳泉盖取龙井记此泉徳致之语父老请文刻石以记感召予惟 圣神

 御极万物咸睹川效珍岳修贡奇样异祯洋溢乎天下斯泉也晦于前而显于今有俟德

 之道焉昔耿恭为踈勒匈奴绝水恭曰闻李广利㧞刀刺山飞泉涌岀今汉徳神明岂有

 穷哉乃整衣拜井涌泉辄应君高持宪节宣杨 帝徳以紏绳郡邑除荒秽得甘泉岂偶

 然哉然则是泉之徳于泽于民也无穷受祀于民也宜亦不匮矣

元城县

 沙麓山县东四十五里亦名女姓丘春秋僖公拾有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即

 此汉元后之祖王孺翁尝徙居焉

 马颊河在束馆镇东境南自澶渊坡经𣴑于此阔约百步今巳枯竭河道犹存每

 雨久辄溢害禾稼其下𣴑实经山东之棠邑清平高唐东达乐陵入于海旧传以为九河

 之一非是

 王莾河在县东北境乃王莾时决河故渎唐朱滔攻魏州频王莾河壁谓此一綂

 志以为即屯氏河孟康至以邺县古河当之并误

 沙河旧传河南北长二十里东西阔二里𣴑常不定形势如山相近沙麓今湮塞无

 

 卫河水自南来东过新旧府入元城境东北过小滩镇又北至馆陶界与新漳合流

 漳河旧自魏县东南𣴑至府城西南入卫谓之旧漳后徙自魏县境即东北𣴑历元

 城北境下至馆陶界入魏谓之新漳一綂志谓二河俱在魏县西北𣴑至府旧城西宋时

 引注雕马河入城灌御河又自城西北出灌流沙河𣸪入漳河漕运今其迹无考

 御河方舆胜览谓在魏县炀帝引一綂志谓自魏县界𣴑经元城县泉源乡东北流

 下馆陶界旧名白沟水今无考

 西渠按旧志当在元城旧县西二十里唐开元二十八年九月刺史卢晖开通济渠

 运江淮之货谓之西渠从县西北流入漳河今成平陆舆地考亦曰移通济渠自石灰窠

 引流至州城西郭注魏桥夹州制楼百馀间以贮江淮之货

大名县

 惬山县北十五里汉成帝时河决王延世于此运𡈽塞之颇惬人心故名今旧城之

 西有惬山庙存焉

 卫河县西北二境距之

 雕马河在县北旧城之西今湮塞无考

 三角潭县东一十五里清澄百亩盖龙湫也每岁旱祷之辄应

 白水潭县西南八里

南乐县

 方山县北八里旧传有东西𡈽山其形正方后为决河所荡故今犹以方山堌呼之

 繁水在县西北王村堤旧𣴑入内黄界故元和志谓在内黄县东今枯夏潦溢澶水

 入焉汉繁阳县隋繁水皆以此得名也

 朱龙河县西南四里其源自开州澶渊河分𣴑过清丰界至县之赵家庄曲折南

 回复入开州界黒龙潭故老相传昔宋太祖微时登澶州城观涨见赤龙射中左目水遂

 奔溃北𣴑至赵家庄忽南转止黑龙潭是日周世宗夣游水中被箭觉而目痛

 龙窠河县东四十里大周村自观城县界流经荚村至龙窠村而止世传龙潜此

 地故名今讹窠为科岁久枯竭

 傅家潭县北三里岳儒堌周约二里其水无源岁旱则涸

魏县

 漳河在县西北境禹贡𢖍漳即此旧在县南十八里东至府城西南入卫俗呼旧漳

 后徙迫县之南关东𣴑数里即折从东北至馆陶界入卫俗呼新漳雨久辄溢自县境洎

 元城广平𡨴静肥郷多被其害成化壬寅尝冲西寺入城弘治己酉由羊羔口漫流秋田

 灾辛酉复溢壬戌春攺自县西即北趍割广平东南境合下流而逝𡈽人以其变迁不常

 故呼神河然水退地淤民就种麦甫豆水泛而麦巳登场其所获反加倍焉

 卫河县南境濒之距城三十馀里

 𩀱井县东南四十里景致有双井寒泉谓此今无

清丰县

 秋山在顿丘废县西北山海经帝喾葬于此山之阴

 朱龙河县东七里一名龙河南接䦕州北入南乐久枯涸每夏秋淫雨水聚亦经

 月不

 江渎泉县南二十里详见祠庙类

 泉源旧传在顿丘古城东北但以为即诗在左之泉源恐非

 卫水在顿丘废县西南二十里伏流至古繁水城西南谓之繁泉

 东黄河故道县东一十五里

内黄县

 沟河方舆胜览出内黄县南今其源自濬县东北至滑县𡈽山颛顼啻礜二陵之南

 始大东南入内黄界西北至孟家潭北流入卫其两岸产硝每雨过日晒草际皆白故又

 名硝

 界河西通沟河东南经开州界东经清豊界东北经大名县界春冬涸夏秋潦则水

 溢北入于卫

 汤水水经曰汤水东北至于内黄即此其源岀汤阴县西玄泉旧名荡水流经汤阴

 县东五十里过内黄界入卫河旧谓入于黄泽永济渠北去县二百步误

 黄泽县西北五里方数十里宣德间掌县知州宋安以堤地给民居之

 孟家潭县北二十里其水无源夏潦则硝河汇于潭溢于卫

 永济渠在县西南境详滑县

 黄池距县四十里卫河之滨有黄池驿旧传以为春秋书会之地恐非

 西黄河故道县东十馀里有南北古堤俗呼其地为黄滩又清豊东境亦有

 故呼此为西故道云

濬县

 大伾山县东三里高四十馀𠀋周五里其势起伏自北而南若卧龙踞虎之状大

 伾赋偃若卧龙盘如踞虎古黄河在其左趾禹贡导河至于大伾即此山东南因崖石镵

 佛像高八𠀋馀以镇河流元马德华诗凿山为佛奠黄河旧有层阁七级多后毁于兵西

 有三穴深邃阴翳名阳明洞龙窟也洞口有康显俟祠石上镌五龙并政和八年封诰山

 东麓有大伾寺周马去非记今为天𡨴万寿禅寺山南麓有黎公墓墓前有祠学士高谷

 记其草树芬芳四时苍翠且多良药如𧊵顶石  生韭以疗心疾奇效相传为李茂功遗

 种实非他山之所有也元佟元复游伾山诗大禹功成水𡈽平黄𣴑曽傍此山行悠悠万

 古千秋下陵谷高深㡬变更吏部尚书焦芳伾山寺诗𣑽宇蟠云拥翠峩𥠖公坟上得经

 过有僧渡海留禅杖无客归田卧薜萝花雨天香终日润芝烟玉气满山多人生适意湏

 行乐尘世茫茫可柰何大理寺少𡖖韩福伾山诗按部西来二日程大伾山势自天成高

 盘北接三山秀俯瞰东𣴑一水清步入林峦闻㖵语手摩苦藓认题名莫言四顾无壅蔽

 蔀屋犹惭㕠眼明吏部主事刘台诗隔林隐隐曵残钟十里萝阴透㡬重蓬岛只疑非幻

 境巫山翻咲是荒𡶶松烟夜锁巢边鹤云气朝随洞口龙回首胝胼人不见祗冯诗句颂

 神功 层层石磴绕烟峦绝顶飚生六月寒㡬树怪松凝宿雾半湾流水㵼惊湍岩藏画

 阁风霜古路入青𡨋地位宽遥忆蜀江家万里白云飞处㡬回看 闲来策马问奇踪直

 步崔嵬第㡬峯声度林峦风摵摵气摩星斗翠重重拟寻太华峯头井绝胜秋江水上蓉

 埜兴无端归路晚隔溪谁打数声钟监察御史刘玉诗黄河曾绕濬南山禹迹常留天地

 间绿树旧滩云气润丹厓新刻雨㾗斑自惭览胜人初到谁许寻幽客未还忽向樽前怀

 拯溺岩栖输舆老僧闲监察御史蒋钦诗浮河东下访伾山旧刻新题满石间览胜路攀

 高树杪驻颜柸汎古苔斑风声入袂秋先觉霞彩留人晚未还不是豪吟兴无尽大夫何

 日更能闲监察御史郭东山诗载酒同登郭外山薜萝深处隔人间月笼土室禅扉静风

 落岩花石径斑百里守株怜我拙㡬年借寇喜君还悬知此去云泥别觞咏交酬莫放闲

  暂辞薄领寄林峦碧荫沉沉酿午寒万斛尘襟销爽气百年幽梦付清湍穷岩木閠星

 河近平野禾深雨露宽乘兴偶然凌绝顶西山东海任遥看 天风吹落上方钟人在琼

 霄第一重日月光华浮下国山川灵气护中峯世传平𡈽思神禹民乐豊时说瑞龙百十

 年来熙皥俗不知位育是谁功 偶向南山着脚踪苔坡历尽入层峯山中物候还三代

 世上沧桑变㡬重素月斜穿青豆寇碧霄倒蘸翠芙蓉十年尘𡈽迷春梦唤醒西廊五夜

 锺监察御史潘镗诗瘦藤扶我步层峦宿雨初收觉袂寒柏偃苍虬盘断壁花呈红锦拂

 飞湍上方风月十分爽下界桑麻百里宽安得仙人驾黄鹤扶摇更上九霄看 试将寸

 挺撞洪钟为爱撩人景物重石洞迸泉浇夏木瑶空分翠泼晴峯豋临此日怀神禹霖雨

 何时起卧龙睡醒倚䦨闲眺望满庭花影月朦朣 䟽凿犹存旧日踪翠屏当面拥奇峯

 西连地脉分千𣲖北拱皇都第二重满耳风声喧薜荔通霄月色浸芙蓉酒醋惭憩禅僧

 榻夜半诗咸起撞钟 迤逦平坡突兀山淡湮轻霭有无间试将静里穷千古便觉个中

 窥一斑洞草岚封龙去远岩松子落鹤飞还老僧问我西来意水自无声月自闲监察御

 史陆崑诗参差楼阁倚层峦十里松声入耳寒烟锁洞门青列嶂雪消涧底碧成湍㡬年

 契约神游外此日登临眼界宽回首长安天咫尺何妨更上最高看 忽听山寺起踈锺

 势入青冥鸟道重峭壁㡬思神女峡孤峦疑是大王峯飞花堕酒人如玉芳草连鞯作马

 龙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香雾影朦朣 乘兴来寻禹旧踪凌风直上翠微峯河流东折

 㡬千里恒岳西来百万重树底平分青琐闼雪闲幻岀玉芙蓉夕阳长啸下山去杳霭一

 声烟寺锺刑部主事馀姚王守仁游伾山赋王子游大伾之麓二三子従焉秋雨霁野寒

 声在松经龙居之窈窕升佛岭之穹窿天高而景下水𣴑而山空感鲁卫之故迹吊长河

 之遗踪倚清秋而远望寄遐想于飞鸿于是开觞云石洒酒危𡶶高歌振于岩壑伯韾逓

 于悲风二三子嘅然太息曰夫子之志于斯也而㒒右之乏二三走偶获供焉兹山之常

 存固夫子之名无穷也而𠰥走者袭荣枯于朝菌与蟪蛄而始终吁差乎亦何怪于牛山

 岘首之沾胸王子曰嘻二三子尚未喻于向之与尔感叹而吊悲者乎当鲁卫之会于兹

 也车马玉帛之繁衣冠文物之盛岂独百倍于吾侪之聚于斯而巳耶而其囿于麋鹿宅

 于狐狸也既巳不待今日而知矣是固盛衰之必然尔尚未暏夫长河之决龙门下底柱

 以放于兹𡈽乎吞山吐壑奔涛万里固千古之经渎也而且平为禾黍之野崇为邑井之

 墟吁嗟乎流者而有湮峙者其能无夷则斯山之不荡为沙尘而化为烟雾者㡬希矣况

 吾与子集露草而随风叶曾木石之不可期柰何忘其飘忽之质而欲较久暂于锱铢者

 哉吾姑与子达观于宇宙可乎二三子曰何如王子曰山河之在天地也不犹毛发之在

 吾躯乎千载之于一元也不犹一日之于湏臾乎然则久暂奚容于定执而小太未可以

 一隅也而吾与子固将斋千载于喘息等山河于一芥遨游八极之表而往来造物之外

 彼人事之倏然又乌足为吾人之芥蒂者乎二三子喜乃复饮巳而夕阳入于西壁童仆

 候于岩阿忽有歌声自谷而岀曰高山夷兮深谷嵯峨将胼胝是师兮胡为乎蹉悔可追

 兮遑恤其他王子曰夫歌为吾也羞忽起而従之其人巳入于烟萝矣○晓披烟雾入青

 峦山寺踈锺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㡬年沙势自平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峯头佛

 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浮丘山在县西南一里高三十馀𠀋盘踞六里峰𪩘二层上有千佛洞双秀嵓宋

 天圣间移州治于上 国初攺县徙东北平地旧时民庐栉比寺观参差郭外望之俨然

 屏扆之状今惟长春观在焉

 紫金山距县五里在大伾之东故牵城之西古河渠之间高二十𠀋周盘二里其

 形两层东西稍广上无馀𡈽翠石稄嶒可爱下生野水奇芳相传古玉女修錬于此旧有

 玉虚观今废惟白金泉拖裙石一作驼扆石玉女嵓仙人迹在焉都御史王越诗退休赢

 得老来闲跳岀吾儒梦觉间镜影地涵三处水玉㾗天凿两重山白云为我供诗兴红叶

 欺人上醉颜自𥬇平生如倦鸟随风飞去又飞还

 凤凰山在紫金山东相距仅百步河东岸山也高五𠀋巨一亩翠石壁立下瞰故

 河相传有凤凰集此故名

 善化山县西北二十五里山有三峰如鼎峙东二峰形势危峻西一峯尤突兀高

 六十馀𠀋周三十里连跨巨冈左右溪涧百数西南有黒龙潭遇旱祷其祠即雨溪傍仰

 泉如盆者七十有二春夏常水山趾岀文石可作屏案及柱础之用旧传其山云烟变熊

 朝暮万状故名或又以其能兴云雨名之今俗呼三山又呼枉人山谓纣尝刳比干于此

 

 黑山县西北八十里一名黑山山有数峰形如展箕苍黒色高九十馀𠀋周五十里

 嵓石奇怪溪涧盘纡亦胜境也其东岩有嘉祐院旧有风穴寺僧塞之院外井极高亢味

 苦其下涧泉甘美因名甘泉涧九州要记昔黒子居此采茯苓饵之寿百岁汉书云献帝

 时黒山贼十馀万众掠魏郡即此山也

 陈家山在黒山西南临淇水石壁峭立高三十仞世传有陈氏居此故名

 同山县西南四十五里高六十馀𠀋周三十馀里载于隋志世传周武伐殷诸侯不

 期而会于此故名

 浮丘嵓在县南浮丘山险峻奇怪旧有双柏自嵓挺岀元相䑓许有任书岁寒双

 秀镌石上自后题咏颇多

 玉女嵓拖裙石俱在紫金山

 千佛洞在浮丘山上有巨石高岀山项穿二洞刻佛像千数仍识唐永隆元年庚

 辰创始永淳元年癸未功完僧大渊泊居民王思远施

 阳朋洞在大伾山

 𥠖水书我卜河朔𥠖水即此在今县之西古𥠖阳县南一綂志谓淇卫合流至𥠖阳

 故城为𥠖水亦名濬水恐非俗传谓𥠖水流至县南十里有名外郎河乃𥠖水之故渠西

 经常豊泊东北历善化山复西北会于漳者近是然其地距今县远甚其曰县南恐自黎

 阳故县言也但宋已移州孚丘而乃谓金时濬守以州城象舟自外郎河䟽引东北浸而

 流于此若舟在水中颇为可疑

 淇水在县西南地里志岀林虑山中绵历太行而东经渉四百馀里至于县之枋头

 乃淇口也今名淇门东𣴑入卫

 卫河源岀辉县之百泉过新乡卫辉至枋头合其水经𥠖阳故城过今县城西又东

 北历内黄大名元城至馆陶界合漳水顺流至直沽入海王越诗管弦声𥚃泛仙舟𥬇引

 壶觞倚舵楼拖碎白云鱼网岀挂残日月酒旗收闲鸥睡起沙头立落叶飞来水面浮不

 是不归归未得许多诗景苦相留

 长豊泊县西二十里地理志天下水名泊者二一曰梁山泊二曰长豊泊今为牧

 地然常为水占

 波罗河在洞山西挟山南流山口有峡名龙口水至此潜伏𠰥值潦溢则会于长

 

 永济渠在县南详见滑县

 白金泉在紫金山相传古玉女尝炼丹于此丹成飞去今泉色碧如酒味甘香山

 南壁有太守徐閠中泉铭剥落禾可辨

 圣井县西五十里遇旱求水十井雨辄应故名

 莲花池县南三里今废

 古黄河在县东大伾凤凰二山之间禹贡导河至于大伾即此今河既南徙惟断

 岸遗迹存焉

 𥠖阳津在黎阳故城东久名白马津

滑县

 鲋鰅山一名高阳山海经  顼莽其阳九嫔葬其阴四蛇卫之方与胜览俗名青

 塜山在县东北七十里金自开州割隶本县一綂志以为在州旧顿丘县西北三十里非

 

 白马山寰字记在县东北三十四里开图云昔有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

 则山崩故津与县皆以此名然世远莫考今县东三十里有村曰白焉墙盖亦因以名也

 狗脊山与县城西北隅相连其地岀狗脊草故名

 天䑓山宋天僖三年河决西天台山今城西有高堤阔百步许疑即此山也

 龙河道口县南门外出草市穿堤有大路挟东西龙潭故名

 滑河一綂志在滑县境河经北而东滑最大自潞以西百水皆会于滑唐沈亚之尝

 作魏滑分河录

 沙河县南五十里

 消河县东北六十五里古黄河经流处也

 永泽渠在临河废县西北三十里自濬县入界东北入内黄界隋大业中尝增修

 

 滹沱泽县北二里周五里

 豢龙井在废韦城内东南隅即古豢氏之乡有古记云左右直殳工日白丁下八

 十一口旧以属开州误

 圣井县东北二十里灵显王庙西其庙碑云亡故而汲之者速受其谴有病而饮之

 者立享其安

 八角井一名新井在旧州子城外北壕下唐贞元五年莭度使贾耽凿并记李腾

 篆徐璹正书

 白马津在县西北汉郦食其说沛公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谓此旧传

 濬之黎阳津即白马津非是

 灵昌津在灵河废县东北二十里旧名延津石勒代刘曜至河不得渡时流澌风

 结济讫乃泮勒自以为得天𦔳因号灵昌津

 灵昌湖近灵昌津阔十馀里

开州

 金沙山州城东门内宋逮炎间杨棣守开徳楗出弟彭年代领金人攻降之楗归

 殪其守卒婴城固守金兵复大至屠其城兄弟皆死人为瘗骨立冢如山因以金沙名之

 洪洋山一作红羊在州东南五里秀丽隆峻昔明道郎真人爱其景尝游翫于此

 后葬

 卫阳山一綂志在州东南二十里居卫之阳今按州之东南无卫水止有濮水疑

 作濮阳为是

 鸡鸣山在儒学北百步莲花池右其形偏高迤逦而西可二百馀步尔雅所谓定

 丘即此类也

 澶渊在州南春秋襄公二十年盟于澶渊杜预谓在顿丘县南一名繁淤卫地近戚

 田即

 瓠子河详见堤堰

 黄河故道一在州西南二十五里汉元光元年河决于此一在西南七里一在

 州城南一里皆宋熙𡨴间决一在州南一百二十里 本朝正綂十三年河决阳武循故

 道至此东流抵濮州过张秋入海今塞

 濮水州东南六十里地名孟里昔庄子𡸁钓楚使来聘之所唐胡曾诗青春行役去

 悠悠一曲汀蒲濮水流正见𡍼中龟拽尾令人特地感庄周

 清河州东二十里地名清河水虽无源而终岁不竭且澄澈渊深民因以造纸而资

 

 龙潭州西南新惠里周回十顷有馀其水渊深四时不竭几亢旱祷辄应即宣防之

 

 西湖在州城西空洞可泛旧有瑶碧𠅘桐芦喻𨺏尝留题焉今废

 莲花池在儒学后

 百尺沟方舆胜览水东南向会于此世谓之百尺沟今不知其处

 御井州治南百步许泉极甘冽相传为宋真宗驻跸时所饮非是

长垣县

 黄河故道县南六十里

 琉璃井在县东南五十里荆冈集味颇甘冽

 毛潭

东明县

 黄河故道废县南五十里东抵濮州过张秋入海

 黄河在县

   堤堰

元城县

 金堤在旧元城县北十九里汉书金堤古堰也成帝时王延世于金堰西九里运𡈽

 以塞决河自金堤增筑之北尽馆陶界

大名县

 寸金堤在旧府城北宋韩魏公所筑水尝至不浸者一寸因名

 惬山古堰在旧县北十五里

 沙丘堰水经沙丘堰在贵乡今不知其处或云即沙堤在旧城西门外

 卫河堤在县之西北二境实自新镇起至馆陶延袤三百馀里成化丙午知府李

 瓉修

 红船湾堤在艾家口逓运所东南弘治二年水决为患知府李瓉尝督功修筑

 逯家堤起自南乐县界二十里至县东八里入卫河止

南乐县

 金堤在县西十里南接清豊界九城志南乐有金堤即此

 宋堤在县东二十里

 王村堤在县西北三十里南入清豊北入大名

魏县

 漳河堤在县南南岸自临漳界延袤八十里至元城界北岸自成安界五十里抵

 元城界俱永乐八年知县杨文亨创筑以县水患历宣德正綂景㤗常加修理成化十八

 年水决入城知县白绳武増𥙷弘治元年知县鲍琦又增修焉

 卫河堤在县南回隆庙东北抵大名县界景㤗七年县丞易政修筑

 鲍公堤即护城堤知县鲍琦筑故名

清丰县

 金堤在县西三里南入开州北入南乐盖古堤以备河患者旧志以为宋时所筑非

 是又循堤南四十里相传有秦女楼久废

内黄县

 古堤在县东一里又名金堤南接开州北至大名县抵卫河

 高堤自高提镇迤北直抵泊口一百馀里

 黄泽堤在西北五里泽方数十里环之以堤掌县知州宋安以堤中地给民居焉

濬县

 枋头在县西南六十里魏郡志建安中曹操于淇口下枋木成堰通漕故号枋头

 向古城堤西南至汲县境东北至大伾之麓

 故黄河东堤南至滑县界北至咸𡨴里

滑县

 鲧堤在临河废县西一十五里自𥠖阳入界昔尧命鲧治水北盖所筑堤也

 天䑓埽宋天僖三年河决西天䑓山傍俄复溃死者千馀人四年塞真宗初立碑

 福𡨴寺之乾元殿以纪成功五年修塞河复故道诏新埽以天台名今城西有高堤阔百

 步疑即天䑓也

 瓠子堤在西南三里元宋忠肃公尝构西𠅘堤上其子讷更筑白云茅屋

 复关堤在临河废县南三百步旧河岸北卫诗以望复关谓此一綂志洎旧志并

 在开

 陈公堤在城南门外高𠀋馀宋时河决堤坏州守陈尧佐作木龙以杀水势又分

 率吏民筑堤障之故名陈公堤亦号相公堤

 东西大堤一在县西南三十里邢村店南一在黄塔儿

 东西堤一在大船头不知何时兴筑西接卫辉界东岀白马境内连开州等界𡈽

 人呼为夹堤一在八字口后

 金堤在县南二十三里白马境一綂志云金提在荣阳县东至千乘口历代筑之以

 御河患通谓之金堤汉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即此

 新堤正綂元年河决胙城复泛县之蒋村马村大关村等处三十馀里因筑大堤御

 之东接长垣界青冈村东去号曰新堤

开州

 鲧堤在城西十里自濬县入界又旧志云州城北至大名南接长垣其间长短无名

 之堤不可历举其大而远者城北一道自滑县过州境入清豊西五里即古堤堰城南二

 道亦自滑县过州东鄄城郷分为五道至范县伍堤头村而止其近城四面小堤则为护

 城堤

 瓠子口在州西南二十五里里名新惠汉武帝元光元年河决濮阳瓠子经钜野

 通淮泗泛十六郡乃发卒数万塞之辄复坏帝封禅还临祭况白马玉壁令群臣従官皆

 负薪置决河又下淇园之竹以为揵卒塞筑宣防宫于上初帝悼功不成迺作歌曰 瓠

 子决兮将柰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𡨴功无巳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

 钜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㳺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

 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搴长茭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

 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𬯎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灵平埽在州西南七里里名别驾宋熙𡨴十年秋大霖雨河决曹村瓠子旧地久

 不塞中外为忧俄有赤蛇游埽上吏置盘中祝而舎之蛇亡而河塞故诏名灵平埽立庙

 曰灵津𠡠儒臣记之碑在今州西南

 宋堤在州南一里宋熙𡨴间河决澶渊时程明道倅州卷埽以塞东西两岸高三𠀋

 金堤头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有巡检司西接黄陵冈东至小张家湾黄河分𣲖

 决溢之处弘治间知府李瓉遣吏目秦荗督夫修筑高三𠀋东西跨长垣曹州二百馀里

长垣县

 三尖口

 龙王庙河口在安𠅘里弘治六年河水决溢自白河迤北平冈并西岸为患

 是年 筑

 朱家河口在宣豊里正綂十四年河决尝𥙷塞之弘治五年复决重加修𥙷仍

 于堤北修筑月堤一叚东西约十里堤南一叚约七里

 牛家河口在黄门里大堤旧址有月堤东西约九里堰水东流弘治五年河决

 北涨冲堤九十馀步北至三尖口东至平冈坡皆被患是年修塞仍植柳以固其址

 三春柳堤在县东南七十里里名宜豊西至大冈九里堤铺九座埧一道弘治

 六年修筑

 大冈堤在宜豊里西至关家潭三里堤铺三座堰坝二道月堤一道东西八里弘

 治六年重修

 阎家潭堤在宜豊里西至牛家口七里正綂十四年河大涨决水复回流冲啮

 成潭因阎氏居近故名弘治六年复溢遂修筑之潭北有月堤一里堰坝四道看堤铺九

 

 朱家口堤在宜豊里西至油房村一十八里弘治五年増修堤铺一十八里月

 堤二道在堤北者约十里堤南者约七里

 油房村堤在安𠅘里西至牛家口一里弘治六年増修有龙王庙堤铺各一座

 牛家口堤在黄门里西至周村口一十二里弘治五年増修北有月堤一道堤

 上有玄帝庙一座铺一十二座

 周村口堤在乌冈里西至速报司一十九里弘治六年増修月堤一道堤上有

 龙王庙一座铺一十九座

 速报司堤在乱冈里西至常村一十五里堤有速报司故名弘治六年增修堤

 铺一十五座月堤一道长四里

 常村堤在常村集南西至新豊堤八里堤铺八座弘治六年増修

 新豊堤在县东南九十里弘治六年增修

东明县

 长堤在县南境西入长垣即新豊常村等堤东入曹州界绵亘一百馀里堤铺八十

 馀座前知府李瓉增修

 响子口在县西南二十里即黄河故道其流𡚒激声闻数里故名

 黄陵冈在县东南八十里

 杜胜寨堤在县南六十里

   津梁

本府

 五龙桥在旧城十字街相传五代时有此桥今无

 石桥在崇礼门外跨隍弘治五年知府李瓉重修

元城县

 广济桥在小滩镇一名天桥又名高桥架木为之高跨卫水弘治十年创立大学

 士徐漙撰桥记弘治二年黄河攺徙迫于汴梁合于沁入于渭河河隘而堤卑水势所至

 汹涌汗漫自大名而下坏民田庐不可胜计 朝廷以为忧令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昆陵

 白公时以户部侍郎奉命偕巡抚右副都御史馀姚张公等往治而大名府临汾李侯以

 其事自任相度经营辟増卑置牌莭宣令因其冝水由府南数十里其势冲激尤甚历大

 名府元城及山东之馆陶丘县悉被其害既大发丁夫修筑而居民始得无事故京储自

 山东河南而来者悉至小滩镇兑运先此率造小舟以渡当水泛涨屡致覆溺人以为病

 于是侯欲易以桥而寮属合谋皆以岁未有秋费将何岀时义官李琰耆老邢刚軰进曰

 是举甚利于民吾属当任其责何烦公家之措置耶乃计材召工相兴役自府南之艾家

 口濬县西之李家道口至小滩镇各造小舟七艘以为浮桥联以铁絙卫以木栯渡者俱

 巳使乃即小滩镇之北架木为梁施板于上面覆以石中空𠀋馀以时启闭而舟行无阻

 称便者益多矣工始于三年八月至十月而成名其桥广济而治河之役终焉民以侯能

 奉大臣之旨劳心规画其功可及于久非苟且于一时者比冝记其事乃来请文刻之于

 石惟大名府为界于河南山东二省之间其地要害自古巳然今 国家建都北京为畿

 内之地而河水为患辄及于此自大臣有治河之役为守令者以其事为大暴露于外不

 遑𡨴处务使民得免于患以享其利乃巳然则向之所谓汹涌汗漫者岂可尽委之天数

 哉今李侯以其馀力复为此桥以济乎人其利不益慱哉昔郑子产以其乘舆济人于溱

 洧孟子以为惠而不知为政俟之此举非知为政者乎故书以记之俾后人无忘其功而

 琰刚等之好义亦因以附见云

 浮桥在广济桥南先是镇民魏通捐赀造舟又虑不能经久至弘治十年乃割东西

 以通途路仍弃荒畦沃地五十馀亩易金市材造八舟联以铁絙其上架木设槛济者便

 

 杨家桥桥跨漳河在儒儿庄距县西北四十里

大名县

 艾家口渡在县北五里济卫水处也

 浮桥在艾家口弘治二年创立

魏县

 回隆庙渡县西南六十里

 双井渡县东南四十里

 泊口渡县南五十里

 阎家渡县东南三十五里已上俱济卫水处

 龙化桥

 柏儿庄桥

 长桥巳上桥并跨漳河弘治四年知县鲍琦创建   

内黄县

 高堤渡县西卫河南岸距城五十里

濬县

 淇门渡县西南七十里

 平川渡平川门外

 刘家渡县西南五十里

 崔家渡县西南三十里

 王桥渡县西北三里

 屯子渡县北二十五里

 老鸦嘴渡县北四十里       

 天成桥

 圣功桥宋政和五年都水使者孟昌龄请发河北京东役夫数十万凿太伾三山

 两河西引河流进合龙门又于𥠖阳作浮梁二功毕赐名天城圣功群臣表贺徽宗为铭

 赏赍不赀未㡬水张桥遂坏

 砾礓桥在县西北三山东南二十里元延祐二年濬州判官张彦弼创建民以为

 便

 高村桥县西六十里其水之上

 浮桥一在西关一在李家道口

 山河桥县西二十里弘治十二年知县刘台建

 官口桥县西南二十五里

滑县

 圣功桥在永济门宋太师蔡京奉𠡠书石刻尚存

 陈公桥县东南一里宋陈尧佐所筑久废 国朝知县王宪重修

 平桥繁秀门外知县蹇霆建

 广济桥繁秀门外知县冯𠃔中建

 便桥长春门外知县冯𠃔中修

 龙门桥来远门外

 大济桥长春门外知县张鸣凤重建

开州

 浮翠桥在旧澶州城北洪洋山下距州南五里成化末知州王莹重修

 东石桥迎春门外

 南砖桥朝阳门外

 北石桥拱北门外

 南溪桥州东南㲼河头距城八十里

长垣县

 周申侯桥拱极门外以郷民周敏申兴侯景芳所达故名

 义济桥在仁和门外知县杜启撰建桥记桥之功固济也兼以义名者其举以义

 也倡之者邑之致仕鸿胪鸣讃韩廷瓉恊之者省祭官阎钊民人徐仿拖之者皆邑之尚

 义者也初邑城东门外为𨻶地无一居民惟寿𠅘侯关公祠在亦无守者予来官之二年

 念惟孤城野处閴无关厢非所以为固圉计也乃于四门之外各树表引绳䂓为街衢居

 宇之制计地定值榜曰愿就居与售者听沮则有罚月彻城中六集日以禆之不再岁而

 四关皆成矣居民稠矣啇旅集矣旧有木桥摧玘无观且不胜车马之驰载也鸠率七人

 佣匠买石撤为新之既成求名于予予重其举也爰定嘉名更著其自云

东明县

 黄陵渡县东南八十里

 

大名府志卷之二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