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阁藏本)/卷0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阁藏本)
卷四
卷五 
本作品收录于:《正德大名府志

大名府志卷之四

         前进士海上唐锦编纂

         乡进士道州陈滞釆辑

祠祀志

 夫祀以昭诚孝通神明故先王建神民之官

 各司其序敬而不黩后世謟怪淫竒罔以非

 类祸灾荐臻莫尽其气不亦冝乎我

圣祖明肃祀典非其道不与至于淫祠异教固

 巳涤荡殆尽虽间有𡘤𡘤偷息草莾间盖亦

 无几附诸卷尾用彰异端之不振如此所以

 致庆幸于吾道也为祠祀志

   庙貌

大名府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府治西南洪武三十四年建弘治

 八年知府李瓉鼎新之

 马神庙在府治西北

 狄梁公祠在旧城南门内唐通天中公刺魏

 州民徳之为立生祠旧有二碑一李邕文张

 处继书𨳩元中立一冯宿文胡证书元和中

 立今废冯宿祠堂记后不可以独临必诞生岳灵扶既倾系将绝兹梁国狄公是

 以兴于天授之朝蕴沉谋𡚒竒节也物不可以终否必继挺邦杰钦往绩懋来功兹沂国

 田公是以挺乎河朔之郊创新祠修旧典也初梁公出牧于魏实宜斯人罔遂乞留则深

 遗爱阖境同立生祠奉其神祈恩徼福亦若有答洎胡起幽陵毒痡中邦腥膻遗馀渐渍

 甿俗六十年于兹矣战血满野忠魂归天阶戺之容𨼆僯犹在元和壬辰岁我皇恢拓千

 古之不庭凡在率𡈽罔不来服维元侯保和一心之有众举兹列城来正多方归职贡而

 奉官司尊汉仪而秉周礼鳯鸣而枭音革兰芳而𣗥刺苑醴涌而溢泉竭庆飞而浊祲消

 四郊廓清万方丕变然后辨正封疆咨谋耊老淂是旧址作为新祠鸠材僝功庀事湏役

 上下有度东西惟序披图以立仪像据品以昭命数不僣不偪经之营之越十月五日厥

 功成沂国公于是乎请护军迨賔僚将校武𧴀之群选吉而致飨焉先一日执事设次于

 门西设柔毛翰音脆肥鲜稿之具以候诘朝公至则攺服于次率护军等升拜将校以下

 序拜于堂下公亲酌以奠扬觯而言曰昔者皇风中微阴沴勃兴六宫弄其神器万乘逊

 于房陵生人之耳目尽廽元老之肺肝弥固蹈履虎尾夺鲸口薙除蔓草扶本枝元良克

 任万国以贞秘䇿授五王起包复夏之大业于心术贻安刘之永图于身后再造唐室时

 维梁公顾不腆之是羞获守兹𡈽寔郡帅与三军之众逮封内之𥠖老勤请于天王重韪

 斯人而鉴厥诚未及浃旬而玺书金印命服瑞莭一日骈至且又颁非常之清问下莫大

 之洪泽马逐逐车阗阗野接迹空驾肩彼感心与喜气同羾九天而达九泉今所以靡遑

 宁居思有上报𥨸慕神之志义景神之忠功荐神于此堂告神以微恳至于修废继绝兴

 仁树善乃守臣之軄乌敢为名由是六州之人士知狄公之崇德可享田公之斯言可复

 也诗曰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乃作铭曰奕奕新祠于魏之疆岩岩梁公镇此一方其惠伊

 何其人则亡仕昔通天契丹猖狂冲䧟连城势莫与亢山东绎騒骀藉犬羊顾是都会孰

 能保障天后召公飞传靡遑至自彭泽屹为金汤以𨓜待劳以柔催刚缓赋宽役农劝桑

 外示无虞内为之防虏则引归岁获大穰人荷公来踊跃欢康人惜公迁泣涕徬徨援刀

 割肤守阙上章终然莫克讵可弥志众心成城经始斯堂立公仪形荐此馨香于以祝之

 万夀无疆于以歌之久久𡸁芳追惟我公寔邦之良嶷岐有闻金玉之相学以时习暗然

 日章文武是经谟谋𠃔臧测圭知正凾鼎难量硕大传厚靖和端荘代使绝域义声孔扬

 居忧致感有鸟呈祥毗于大理决狱平当西门抗巫汲直𨳩仓蜀守兴学𣈆臣抚床公兼

 有之謇謇在旁宣威中权论道上庠慰荐幽反怀来暴强天授以还燎火无光蔼蔼本枝

 困于新斨下窒人𦖦上回天纲拜洛受图非刘而王后实当扆帝迁于房时惟狄公下七

 岩廊进持正色中激刚肠婪侈邪谋将昜储皇公陈不可校短推长血历大阶心祈彼苍

 长戈倒日径草横霜一桂嶷然四维重张帝拜元老春归火阳潜安爪牙密布横梁七日

 𥧌𥧌五贤兴唐道忧三仁功茂一匡始终无愧夷夏所望维此魏邦寔维乐乡燕寇之后

 终为战场何人不鳏靡室不䘮祠宇煨烬阶除虚荒故老怀恩遗甿慨慷犹衣封畛时奠

 壶觞否道既倾圣暦会昌元和御辰天子𡸁裳九夷八蛮山梯海航礼备乐陈执贽奉璋

 思我怀人寘彼周行是生沂公忠顺激昂剑久埋狱锥能处囊道言愔愔武烈恍恍功尚

 管萧化臻龚黄扫除零落吊恤灾伤尾断蜂虿苗锄莠稂万夫归诚有死无将天子嘉之

 霈泽瀼瀼龙莭虎旗玉佩金铛班其庆赐施及潜翔沂公滋㳟扶服兢惶愧负山岳誓酬

 毫芒乃建新祠嫓彼甘棠亢其厦屋缭以周墙吉蠲庶羞容卫两相仰止何远中心是藏

 地回沙麓河抱𢖍漳刻勒豊碑揭乎中央

 三贤堂在旧城以祀唐魏郑公徴狄梁公仁

 杰宋韩魏公琦今废

 刘忠定公祠在文庙西南以祀宋刘安世天

 顺间知府王正创成化间知府沈浩重建

 鄼侯祠在府堂东南

 文昌祠在文庙东南

 八蜡庙   关王庙   龙王庙并在

 城隍庙西

 昭惠王庙在府治西北

 东岳庙在体仁门内

 西岳庙在府城西北

 金龙四大王庙在城东南十里卫河之滨

元城县

 文庙见学校类

 魏武侯庙在县东十里下有武侯坛今废

 西门豹庙在县北五里今废

 孝元后庙在县东北堤上今废扬雄诔曰太阴之精沙麓

 之灵合作于汉配元生成

 夀𠅘侯庙在县治西南

 束晢庙在县东六十里束馆镇晋太康中晢

 祷雨有感邑人徳而祠之元平定间祠毁而

 再造至正末重修廉访使张孔孙为之记

 国朝成化八年知县叚正增修

 刘忠定公祠在县学西

 文昌祠在县学东

 𡈽神祠在县堂东南

 苍龙王庙在大李宁村距县西北四十五里

大名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洪武三年县丞秦本建

 景㤗四年典史郜容重修

 马神庙在县治东

东岳庙在县治东北知县张鸾重修

 文昌祠在明伦堂东南

 寿𠅘侯庙在县治西

 𡈽神庙在县仪门东南

 龙王庙在三角潭成化七年巡按御史谭庆

 祈雪有感命有司重建事见训导黄深记

 记略成化庚寅大名诸道皆旱壤土焦灼辛卯春正月监察御史谭侯巡历至郡风夜忧

 勤率厥属抵潭所拜叩是夕侯梦天飞雪数片须臾日霁语神曰若肯雨我大雪当与立

 庙晨起油然云兴轻雪飘飘遽止侯仰天自责曰民𡨚有未雪欤民害有未除欤于是伸

 𡨚逹滞断击豪横越五日丙申乃雪庚子又雪民犹为未足甲辰雨雪兼至三日乃止侯

 率属具牲醴往谢之义声𠩄激一倡百和委知县任英董其事不月而成中为殿前为𠅘

 傍为庑缭垣甃石鼎然维新之制神位森严足以耸动瞻仰矣

南乐县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县治东洪武三年主簿叶伯瑾建

 天顺八年知县张子通重修

 马神庙在城东北隅

 仓颉庙在陵前距县西北三十五里地名吴

 楼村旧有元时祠宇颓废弘治五年知县张

 隆改建都御史李岳记之十年知县王徳即

 学傍𨻶地建祠以便展谒

 东岳庙在东关

 八蜡庙在县西南三十里成化十二年知县

 𡊮英重建

 夀𠅘侯庙在南关

 齐王庙在县东四十里罗疃村唐𨳩元二十

 四年建元末废 国朝成化十七年重建

 四岳庙在孝慈坊

 王佥省庙在兴文坊乃𡈽人王珎祠

魏县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县治西北洪武六年知县娄景明

 建天顺三年知县谭理重修成化十八年灾

 于水知县白䋲武䢖正殿弘治三年知县鲍

 琦完之

 马神庙在东作门外天顺四年知县杨春重

 建弘治四年知县鲍琦増修

 八蜡庙在县治东北

 赵文君祠距县二十三里君名䕫字虚和汉

 武帝时为令大旱自焚以祷民感之立祠

 寿𠅘侯庙一在东作门外一在囬隆镇

 白龙庙在县东南十里新涨河西前志云庙有宋陈尧

 佐元豊中作县尉时所撰碑今莫可考

 龙王庙一在县北十里一在县南二十里一

 在南堤

清豊县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县治西北创于洪武四年至正统

 十年知县徐同攺建之自后知县熊绣刘芳

 刘玥㫮相袭崇葺弘治十二年知县陆崑缮

 治有加焉

 马神庙在儒学东

 八蜡庙在县西南三十里豆固村

 乡贤祠在儒学东弘治十三年知县陆崐建

 祠祀魏李崇平云定隋张清豊唐南霁云宋晁迥晁宗悫晁说之凡七人

 名䆠祠在县治西南故马神庙址也弘治十

 三年知县陆崐创䢖春坊左谕徳刘春为之

 记名宦祠记清豊尹陆君如崐既视篆越一年惠敷弊刬庭无事事乃进诸𦒿彦诰之

 曰尔邑自 国朝迄今盖逾百有三十禩矣其宦于斯者宁无淑慝若辈亦能悉乎则趋

 而前曰吾侪小人莫辨臧否曷由知也独其系民之思虽去后犹若在焉者则固知之矣

 有金侯雍者仕洪武时适罗兵燹里巷磬空民嚣然不乐生侯举废兴滞始有归业至今

 虽百年吾辈尚知其姓氏也有熊侯绣者严毅方正尽心民𨻳自下车鞭朴不苟施百姓

 爱之如父母至今去任馀三十年吾辈亲茹其惠尚未能忘也有吴公骥者则教谕于此

 慱学能文学者至今宗之若此三人其仕虽非一时而均系民之思夫人无弗知者明公

 𡸁意惠民屋而祀之固吾民之心也君闻而愕然曰有是哉夫闻善不慕与聋聩同见善

 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嚚喑同况于系风教者乎遂酌民情相𨻶地于城坤隅为堂

 三间门如之而中门视堂之间杀二缭垣墙设木主于中榜曰名宦祠复考邑志又得陈

 执中者仕元至正间能平赋役课农桑兴学校并祀焉而于熊侯则有其位而无其主本

 益州𦘕像之意也经始庚申三月不逾时毕工既落成诿予记之夫古之祀典法施于民

 暨御灾捍患则祀之以其有功烈于民也若诸贤者其所施虽仅止一邑不亦有功烈于

 民者乎谓之名宦固冝不可不祀然予𥨸有所感矣夫民至愚而神不可欺也若清豊目

 为邑以来其令曁典教者不知𢆻人而民之思者乃仅可偻指如此而考诸贤之政则亦

 非其致力高世绝伦不过慈惠爱民视民如子勤于训迪而巳而其间固有粥智衒名毕

 力薄书期会之务视民若不属于毛以永辉赫于时者而民之思卒在此而不在彼焉则

 为令者亦可以监矣因君之请并书于纪事之末以风励将来若君拳拳于企前烈引后

 贤非礼 国爱民固亦莫能也君名崑如崑其字浙之归安人其起家以丙辰进士云

 汤王庙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江渎广源庙在县南二十里庙侧有神井水

 甘洌挹之不竭盖𠩄谓江渎者也毎岁旱祷

 之辄应元至正间县尹陈执中太定初緫菅

 刘 国朝景㤗初大理少𡖖李奎㫮受其贶

 元进士杜志观軰作感应碑纪之杜志观撰感应碑大

 江为四渎宗所在率有祠庙以奉祀事然清豊之境距扬千里远其祠庙创建甚久邑人

 奉事甚䖍而雨旸祈祷昭荅如响斯民之蒙惠甚厚则神之威灵妙用无所往而不在矣

 皇元至正壬辰春清豊尹陈侯来领县事属有宼兵澶滑内黄魏诸州县咸被其害滔天

 之烈势将压境侯率吏民齐㧞诣祠下吁众戚以请救且祷且祝曰县尹陈执中伏念王

 之血食于兹千数百年赫有灵响今狂宼万群𣑽掠州郡执中力无如之何自守职以来

 为政有不以忠国爱民为心所悖于神明者俾寇跳跟入境罪延邑长殒身碎首宁所甘

 心苟或不然尚赖王之英烈掀摧𠒋逆勿令侵境尔其有神尚克相之阖庙旋车云忽四

 合至暮雪大作四邻烽火一时寂㓕卒之贼不入境寻复殱㓕民赖以宁又明年癸巳秋

 数月不雨农民妨于播种无复二麦望侯免冠徒跣望祷于邑之南墅祝未终雷雨倏作

 侯濡首沾衣而不顾或有引避者侯曰天久不雨今如此是神以甘泽惠我也何忍避之

 民大悦讴歌之声播诸诗什翌日侯复报谢祠下召耆老告之曰比岁寇扰攘赖神以生

 全今兹亢旱又蒙神惠而祠宇陋倾何以展敬尔等其为我新之邑人安信陈从刘源軰

 寔董其事越明年三月戊辰厥功告成至是所谓昔之陋者宏矣所谓倾者崇矣至于高

 门之荡然广殿之渠然衮冕之巍然侍卫之肃然莫不壮丽光明焕然一新虽五方帝之

 尊且雄无以逾比邑之耆老复相率谓曰是何足以报称尚图勒之金石以侈百祀俾邑

 人无忘神之嘉惠与陈侯之厚徳焉呜呼王义方祷南海而大云𨳩露张守珪祈堰方而

 大木𣴑下是皆至诚感应之妙实理自然而不可掩者耳况陈侯爱民之切忧民之深一

 念中孚之敬潜苻默契故江渎之神𡚒其威灵有此武功非偶然也可谓壮哉可谓异哉

 邑人以其事嘱予为文予亦亲所见闻而欣慕故不辞而为之记且使后之人继陈侯为

 政者有事于祠下知神感侯之诚能捍大灾侯能合神人之𦔳崇逮重业亦无负朝廷之

 付托焉侯名执中字𠃔恭宿州人由大常椽中守令选云

 龙王庙在布德门外

 关王庙在阜财门外

内黄县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县治前洪武八年县丞杨丞建弘

 治九年知县李隆重修

 马神庙在太仆分寺东

 汤王庙在县西北天一村今讹为田氏庙建

 于金章宗太和四年重建于东海郡侯太安

 元年旧传金郑王𠃔蹈子受王叛干戈不息

 河北大旱乡民以汤尝祷雨且生兹土遂祀

 以庙旱辄祷之元至元二十一年重修今废

 殷中宗庙在县西南三十里亳城东陵寝在

 焉庙前有豊碑高二𠀋馀宋太祖开宝七年

 修庙时𠩄树右拾遗梁周翰奉敕撰文修庙碑眇

 觌上古逖听前王尊卢栗陆之代兴燧人有巢之更主皇猷𠃔塞五帝步而同驱盛德光

 亨三王骤而益轨言至治者乃称其茂烈语圣嗣者必本其鸿源虽子孙𡸁裕而克昌以

 昏明継世而迭有载籍具在可得而言按啇本纪啇太戊契二十一代之孙帝雍巳之弟

 司徒事夏佐治水而有功天乙勤啇征诸侯而受命惟帝克太祖宗之业生知皇王之道

 临下有赫在上不骄休光炳然炜烨耀世皇家有天下十五载王𡍼无外地理有光文徳

 诞敷远人来格武功大定凶族咸刘惠泽濡于黎元和气煦于昆蛰恢禹迹之遐埋复中

 州之故封蛮貉之征岁纪职方之藉象骨之译时践藳街之庭加以天下大宁海内如底

 阴阳水旱罕值于天灾山川鬼神必𦔳于圣作郊丘备物之祀祖考孝思之诚三陞紫坛

 亲奠苍壁帝王之能事毕举邦国之坠典聿修爵鄼侯之孙兴废见乎厚德封皇帝之后

 继绝表于至仁居一日皇帝若曰历代帝王膺暦数骤翰共于先躅正朔被于中原虽年

 祀浸选而门寝尚在瘗浅尽废穿窬者往焉陵𡈽皆杯樵苏者弗禁朕载用震悼岂忘窹

 兴有陵园之处冝令禁止樵采仍各建祠庙一所务尽宏壮光灵贲于万古皇明照于九

 幽粤以𨳩宝辛未岁经始壬申岁毕功事越非常功存不朽太牢之飨遂秩于中祠二簋

 之诚必更乎俭礼登豆之器祝史之辞率非旧章皆用新典当使泯然之俗纷若之巫祷

 请天时将有豚蹄之愧喧哗神宇益知钟鼓之非将𨩐贞珉以观永代臣仰承𧇖旨实寡

 英辞采旧史以披文伹瞻陈迹染柔毫而叙事终玷清芬拜手飏言谨作铭曰司徒佐禹

 圣谟有裕成汤勤啇王业之昌祖宗昭显子孙蕃衍盛徳聿兴玄猷𠃔升去世千古陵荒

 无主庙貌不陈祷何人皇鉴昭晰兴废继绝陵树无樵徳音孔昭乃兴大构以赞玄祐端

 拱向明凛然如生载披青简帝文炳焕桑糓生朝且暮惟乔修巳禳慝妖不胜德君道𠃔

 常休有烈光礼文载秩宣扬茂实碑于庙门终古其存国朝洪武二年

 命有司増修碑𠅘厨舎仍以春秋上甲致祭

 焉

 椘王庙在县北楚村里相传项羽斩宋义于

 此因为立庙

 栾尚书庙在县西五十里伏恩镇今以卫河

 为界乃属相之安阳庙旧在冡前圮于水金

 皇统间徙建冡西里许大定二十五年重修

 有进士邦直石记为雷𠩄震元至元二十年

 加号护国神惠王殿门有碑乃江南浙西道

 按察使胡祗遹书檐下石碣则集贤学士祝

 慥𠩄撰也大德五年里人相率新之翰林学

 士刘赓有记修庙记栾尚书巴者字叔元魏郡内黄人也县尝𨽾相州后还

 魏郡公墓在安阳之伏恩里故复为相人焉公生于斯长于斯其没也葬于斯千载而下

 尚能兴云致雨福惠乡里且贤哲之于四方固无越肥秦瘠之间揆之以圣人去齐则接

 浙而行去鲁则曰遅遅吾行也则其公神㳺故国徘徊而不忍决招昭矣矧今畎亩乃昔

 人之耕种今之遗民乃昔人之子孙苗裔惟桑则椊必恭敬止宜乎邦之人尸而祝之社

 而稷之也公之岀处语默范蔚宗东汉书众神仙传具载其事然而能致庐山之鬼于呼

 吸之间而不能已宪陵侵毁小人坟墓禁锢二十馀年能㓕成都之火于数千里之外而

 不能理窦武陈蕃之𡨚扵咫尺之间竟自罹其祸呜呼公之𠩄能者徳胜妖也公之所不

 能者天也不然廷尉之狱何其逼耶当桓灵之际阉竖擅政于中憸人用事于外举朝之

 人不附于此则䧟于彼士大夫中立不倚者几何人斯其忧国爱君杀身以成仁有如公

 者盖历历可数也传之故老墓上旧有公庙邑人事之惟谨饮食必祭水旱疠疫必祷祷

 之辄应捷如影响庙因河水泛溢金皇统间遂移于此大定二十五年乡贡进士邦直重

 修庙记岁月滋久栋宇是倾象设仅存风雨弗庇里人耆老相与合谋而营葺之富者以

 财壮者以力各劂朽漫工亦各献其枝眧其俭也顾旧贯之仍彻而新之与攺作而何异

 落成大徳三年之春庙当有记谨具始末祝集贤慥以乡人之意屡以为言故援翰而不

 辞焉曰旸曰旸曰雨曰雨年屡豊穰物无疪疠则神之庇䕃一方者亦可以为至矣而神

 之望于人者岂特牲醪香火具而巳哉力田则有秋惰洊则糊口不给于仰事俯蓄之际

 可不慎欤胖蚃之间动静交养则神之所以为神人之所以事于神者庸有既乎又明年

 春一月望日记

 李靖庙在永豊里其废已久

 东岳庙在集贤门外相传金天会二年建

 文昌庙在儒学东

 王羲之庙  王献之庙在县西五十里二

 庙南北相距仅三里旧传金时重翰墨场屋

 中亦以此进退人才故人尊而祠之羲之庙

 建于㤗和二年献之庙建于大安元年元初

 尝修今废

 九龙庙在张龙里久废

 义勇武安王庙在县治南

 宋公祠封丘宋安以宣德间丞县多惠政后

 被征民诣 𨷂乞留正统初擢知滁州民复

 以请遂留掌邑事比去民不忍立生祠祀之

 今废

濬县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浮丘东麓洪武初建永乐五年知

 县鞠芳重建成化甲辰弗戒于火遂成煨烬

 二十三年丁未县丞李靖倡邑人鼎建焉

 马神庙在长春门内正统十三年知县龙霖

 建

 八蜡庙在大伾山西洪武初建永乐十五年

 知县王士廉重修

 文昌祠在文庙东南

 关王庙一在县治西南一在李家道口

 东岳庙在大伾山南岭

 康显侯祠在大伾山之岭有石窍三盖龙穴

 也名阳明洞石上镵五龙形宋政政和八年

 诰封康显侯诰词曰朝廷咸秩无文神罔恫怨有功则祀国有常典矧禳禬

 之有凭岂褒嘉之可后惟神宅山川之奥萃天地之灵间因雨赐之永阴致豊穰之𦔳会

 需章之奏御爰申命以𡸁休爵以通侯贲之顕号并为异数用答神釐夫阴阳不能常升

 水旱或疑有数然礼有禜门之祭诗在云汉之章则人归徳于神无所不用其至矣然则

 神之归于人者可独忘哉可特歆承益侈美报可特封康顕侯元至正庚寅

 夏旱晁州判祷之有感新其祠寻罹兵燹

 国朝正统初知县胡清重建成化乙巳旱甚

 知县洪远斋沐致诚大雨饶洽庙貌又一新

 焉

滑县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县东沂春坊洪武八年知县诸弘

 道重建弘治五年知县冯𠃔中增葺之庙制

 乃备

 马神庙在马厂东

 颛顼庙在县东北七十里𡈽山之阳庙后帝

 陵并太子坟皆负卧龙冈宋乾德六年重修

 旧属开州高阳乡金大定七年拨𨽾滑州太

 和三年同知滑州军州事杨邦献掌行祀事

 属将仕郎杨焕撰文立石 国朝永乐六年

 知县霍巍重建其地又有帝喾陵遂合祭之

 滑伯庙   比干庙   韩擒虎庙并久

 宋忠肃公庙在沂春坊公名存禄永宁乡人

 仕元追封魏郡公谥忠肃至正元年敕赐立

 祠

 宋祭酒祠在县治东弘治十年知县张鸣鳯

 建以祀宋公讷忠肃之子也

 文昌祠在大成殿西

 八蜡庙一在教成门外鲧堤上弘治十年知

 县张鸣鳯重修一在神丘宣徳间掌县事判

 官马骥重修

 东岳庙一在长春门内一在什善村

 夀𠅘侯庙在感化门内

 龙王庙在陈公堤上知县龙用升重建

 龙虎庙在瓠子堤上俗传汉武时城北河水汹涌以黒白二龙相閗

 冲荡城也敕建龙虎庙禳镇之

 显灵王庙在程固村创于宋迨金元香火不

 绝事具建安黄坦记修庙记距滑之东北二十里有村曰程固是为

 显灵王之同王姓李讳靖李药师唐之功臣也通书史识兵机见者谓为王佐才根于忠

 智明于料敌𠩄谓战胜攻取𠩄向无前当时同列以为不如嘉庸简于帝心天子视为故

 旧且谓韩白卫霍无以加其于国有劳名𡸁典册者不可胜纪故其刚大之气如生英灵

 之真不泯幽为明神盖犹水行地中随𠩄至而不可度思也此庙基构于宋庆历前固有

 之中遭劫火废址犹存其后𥠖阳神霄宫主孙志真者同提控张信坛主王众等因为灾

 疫以新缔创以为王血食之地庙宇森严廊庑雄丽迄今几七十年矣庙之西南有圣井

 无故而汲之者速受其讉疾而饮之者立享其安赫赫厥灵揵于影响若旸若雨即副𠩄

 求其威灵显应播在人耳目者非可一言述大德乙巳本州判官庞侯道经谒庙不得其

 门而入未几遘疾或者谓神有以儆之一酌灵泉勿药有喜侯乃慨然思感为之就工兴

 役宏治垣墉不数日而就马王之为灵至是愈昭昭矣然安国家定社稷者王之功𡸁后

 世利生民者王之德史不作则无以彰既往碑不树则无以示将来乡之耆老权宰张成

 等有志于此久矣因士夫刘仲实过予而言俾叙其事固让弗获始述见闻之颠末若夫

 豊功硕德焜耀青史者千载如一日可无赘也铭曰显哉景武声冠大唐凌炬图像史牒

 𣴑芳累朝钖命进爵为王威灵赫赫以福四方捍灾御患兴利降祥曰雨而雨曰旸而旸

 德其成矣不见而章刻之翠琰地久天长

𨳩州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同文坊洪武六年同知冯朝㤗建

 永乐元年判官李珣天顺四年知州李迪㫮

 尝葺之

 马神庙在州治南

 颛顼庙在州东颛顼城唐太和四年立宋干

 徳六年重修

 菜公祠在御井街弘治元年知州胡璟修

 忠烈公祠在由义坊洪武三年奉 诏建事

 具知州王景彰𠩄撰祠堂记祠堂记天下治君子小人同其

 休天下乱君子当其成小人不与焉夫世道有隆杀人事有得失民彜有向背其险夷难

 易死生悬矣士生盛时贤不肖同升沾染薰陶事功无大相远降及李世朴散淳浇廉耻

 道䘮卖降误国相藉也自非贤人君子孰能效忠宣力𡚒不顾身以扶植鸿化而礌硠乎

 宇宙若郭忠烈公者其殆庶几乎按本传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郭昻父惠俱以战功显

 嘉慷慨有大志繇国子生登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七迁中台监察御史以辨治闻

 会海冠起权礼部贠外驰驿至庆元罢其不便事辽东弗靖为总管承诏团义兵抗御功

 最十八年寇䧟上京倡赴难既而辽阳䧟率巡逻去城十五里张大夫寨遇贼攻之生擒

 数十百人死者无数巳而贼大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省我得矣何不岀降公

 挽弓矢之中贼稍退遂开西门逐之义子俱力战以死唯徳基仅以身免事闻廷臣佥曰

 属天步艰难中原板荡叛臣贼子奚千百啻以嘉志莭彻霄汉精忠贯白日义气烈金石

 而弗克有成者天也使得如嘉軰十数人罗布郡县贼軰敢尔耶是宜大书特书不一书

 也奏之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太

 原郡公谥忠烈 国都以武功定天下 皇帝开国之三年即 诏访天下死莭之士本

 州欧阳萃以事上 上嘉其死事 诏大名开州立庙祀焉嗟乎古之旌功表节不过一

 卷史书而已至唐张巡许远死于睢阳为建双庙以崇徳报功以为人劝今 朝廷隆以

 死勤事之祀于以显忠荩敦民彛树风声以震荡乎一世也凡贤人君子登斯堂也其有

 感激者乎然则所谓当其戚者政所以独承其休乎予牧是州始获拜公之祠因谓为人

 臣子立身大莭惟忠与孝不以理乱变志施于承平也易施于板荡也难今公临其危若

 安其易处其险若履其夷捐其生而蹈其死传曰食人之禄不避其难又曰忠臣不二其

 君又曰杀身成仁公以之矣然则 朝廷异旌之宠礼亦宜之其有益于世教也大矣迺

 作迎享送神之诗俾其子孙歌以祀公诗曰灵翩翩冯太虚之阳启我居天地裂万物

 衄繄我公践忠烈龙光卸蜑雾云元气易谷为陵臣死忠子死孝唯其常我是效皇赫赫

 辟斯堂神攸栖乐无疆灵之来纷氤氲焕文象矗阵云云烝烝灵来下风冷冷神在宇拥

 长剱陈周行弯矢弧射抢神筵启灵下之球锵鸣俨以仪弭夕节气勃如乐在御神乐

 胥灵𦕎向具醉止藉殽酾桂醴合赵舞作娲黄鼓渊渊乐未央神之生生则那死弗磨获

 实多灵之旋覃圣恩赐我祐衍以蕃灵之游歘以翳肇来今歆世世

 乡贤祠在儒学东弘治四年知州胡璟创建

 以祀汉汲黯而下四人 国朝纪著而下九

 人十三年知州李嘉祥重修

 阿木律大官人祠旧在由义方阿木北庭人

 能日行八百里累立战功元世祖爱重之称

 以大官人而不名后封河南王尝过此有作

 乱者累及千馀家公为剖辨以闻活者殆三

 之二至元初散军卫于河北良民多被其虐

 公悉䋲以法民感而祠之今废

 灵津庙在州西南八里宋元豊初建详见御

 书院侯洙𠩄撰庙碑灵津庙碑熙宁十年秋大霖雨河洛晋溢浊𣴑

 汹涌坏孟津浮梁北注汲县南汎胙城水行地上高出民屋东郡左右地最迫隘𡈽尤䟽

 𢙣七月乙丑大决于曹村下埽先是积年河稍北去吏不䖍楗积非固主者多以护埽

 卒给它役在者十才一二事失预备不复可塞堤南之地斗绝三𠀋如覆破𦈢从空而下

 壬申澶渊以河绝流闻河遂尽徙而南广深莫测岸东蘸于梁山张泽泺然后𣲖别为二

 一合南清河以入于淮一合北清河以入于海大川既盈小川皆溃积潦猥集鸿洞为一

 灌郡县四十五而濮济郓徐四州为尤甚坏官𠅘民舎且数万水所居地为田三十万顷

 天子哀悯元元为之旰食初遣公府椽往俾之循视又遣御史往委之经制虚仓廪辟府

 库以赈救之徙民以就高阜移粟以赒囏厄所灌郡县悉蠲租赋诸逋贷未入者皆毋收

 责𣴑民所过毋得税筭吏谨视遇不使失軄假官地与民使之耕而民不至于大转徙质

 私牛于官贷之钱而牛不至于尽杀食其蠲省俭约劳来安集凡以除民疫苦者其事又

 数十然后人得不阽于死亡矣天子乃与公𡖖大夫议塞河初献计者欲因其南溃顺水

 所趣筑为堤防输入淮海天子按图书准地形览山川顾水势以谓河所泛滥绵地数州

 其利与害可不熟计今乃欲捐置旧道创立新堤弃已成而就难冀惮暂费而甘长劳夷

 天险绝地利使东𡈽之民为鱼鳖食谓百姓于国家事固有费而不可省劳而不获已者

 天赞圣意圣与神谋即诏以明年春补治修塞乃命都水史考事期审功用计徒庸程番

 筑峙糇粮伐薪石将欲经始其事民多贱鬻货产仍为迯匿上虑人习旧常而胥动以浮

 言也先期戒转运使明谕所部告之以材取于公秋毫不以烦民然后人得安堵矣物或

 阙供皆厚价和市财财湏徙运皆官给僦费唯是丁夫必心岀于民者乃赋诸九路而以

 道理为之莭适凡郡县去河颇远者皆免行其身而听使输钱以顾工众虽费可不至于

 甚疲财既出公矣工既告聚矣明年攺号元豊天子遣官先以牲玉祭于河以閠正月丙

 戌首事方河盛决时广陆百步既更冬春益多大雨河涘之间遂逾千步始于东西签为

 堤以障水又以傍侧辟为河以脱水䟽渠为鸡距以骤水为牙以约水然后河稍就道而

 人得以奏功既左右是疆而下方益伤焉初仞河深一𠀋八尺至是役兴九十日矣河未

 合者馀二十步而仞水深至百一十八尺奔𣴑𣵡甚新具不属士吏失色主者数以疾置

 间请调急夫尽输诸郡之储以佐其乏天子不得巳为调于傍近郡俾得蠲来岁春夫以

 纾民又以广固壮成卒数千人往奔命悉发近埽积贮而以镇宁军所畜马食稿数十万

 以赴之诏切责塞河吏于是人益竭作吏益毕力俯瞰回渊重埽九𦈉而夹下之四月丙

 寅河渭合水势颇却而埽下伏𣴑尚驶堤若浮寓波上万众环视莫知所为先是转运使

 创立新意制为横埽之法以遏绝南𣴑至是始用之天子犹以为忧屡出细扎宣示方略

 加精致诚其为民祷祥应感发若有灵契五月甲戍朔新堤忽自定河还北𣴑奏至群臣

 入贺告类郊庙劳飨官师遂大庆赐自督帅而下至于勤事小吏颁噐弊各有差等功为

 三品率以次増秩焉濮济郓徐四州守臣以立堤救水城池不浸皆赐玺书嘉奨吏卒自

 下楗至竣事而归凡与之库钱者四天子闵役徒多遘疠者连遣大医十数軰往救治之

 以车载药而行春尚寒赐以𥜗袍天𥘉暑给以台笠人恱致力用忘其劳于是又命籍其

 物故者厚以免其家迯亡者听其自出贯其罪编户乘急出夫者更蠲春徭一岁有半仁

 霑而恩洽矣自役兴至于堤合为日百有九丁夫官楗作者无虑十万人材以数计之为

 一千二百八十九万费钱米各三十万堤亘四里诏名埽曰灵平立庙曰灵津推功于神

 也方天子忧埽新河未固水道内试上下惴恐俄有赤蛇㳺于埽上吏置蛇于盘祝而放

 之蛇亡而河塞天子闻而喜之命襄神以顕号领于祠官而曲加礼焉有诏臣洙作为庙

 碑以明著神贶臣洙𥨸迹秦汉而下河决常于曹卫之城而列圣以来汎澶渊为尤甚虽

 时异患除而功则一然必矌岁历年穷力殚费而后仅克有济固未有横𣴑洪溃经渎移

 徙不逾二时一举而能塞者也何则孝武瓠子甚巨患也考今所决适值其地而害又愈

 于古焉然宣防之塞远逾二十年费累亿万计乃至天子亲临沈玊从官咸使负薪作为

 歌深自郁悼其为难久亦已甚矣観往揆今则知圣功慱大闳伟古未有也呜呼河之为

 利害大矣功成事立夫岂易然哉主吏诚能 明诏䂓永图不茍务裁省繇费以自为功

 使官无弛軄卒无乏事缮治废堤常若水至庶几河定民安无决溢之败矣臣洙既奉诏

 为新庙刻金石因得仰述明天子所以御灾捍患计深虑远独得于圣心而成殊功伟绩

 遂及治河曲折县官调度与夫小大献力内外协心槩言其略使后世有考焉臣洙谨拜

 手稽首而献文曰 浑浑河原道自积石逆折而东久辄羡溢维古神禹水行地中顺其

 所趣不为防庸降及战国濒齐赵魏陂障川𣴑与水争注酾为之渠利用灌溉水无所㳺

 因数为败由汉讫今千三百岁出地而行患又滋大明明天子缵禹旧服恩均蛮貊泽润

 草木丁巳孟秋淫雨漏河河徙而南千里涛波天子曰咨水实儆予勤民之力其得巳乎

 申命群司鸠材尤工上志先定庶言则同人乐输费吏罔遗力圣诚感通河即顺塞钜野

 既潴淮泗其道川无狂澜民得烝罩东𡈽其乂徐方复宁茫茫原隰既夷既平水所渐地

 更为沃野人资牧施及牛马三齐土女相与歌呼微我圣功城其为皇帝整山川鱼兽咸

 若万方归之如水赴壑凡厥士吏迨及庶民其谨护视烝徒孔勤维是浊河作固亰室在

 庭靡思圣独前识九类攸序六府𠃔修丕冒日出覃被海陬归惠玺神落北新庙春秋承

 祭以祈灵保臣洙作颂本原休功刻是乐石摅之无穷

 清河龙王庙在清河里堤上元建

 东岳庙一在同文坊一在孟村

 卫大夫祠祀仲由也在城北七里

 照惠灵显祠在曹家庄以祀蜀守李冰也冰

 于秦昭王时在成都穿江兴利止水斩蛟民

 甚徳之此祠创自宋前元延祐四年重修

长垣县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洪武三年县丞刘彦昭

 建

 马神庙在太仆分寺东

 比干庙在卫楼村

 二忠庙在南关知县杜启建并记二忠庙记古今之  

 暴君至桀纣𠰥无以加之古今之称忠臣至龙逢比干若亦无加之岂惟二臣之遇是君

 而二君之有是臣哉盖以忠而当至暴死非所以死万世𡨚之称骂之者恒不置于口呜

 呼斯亦贤否之监也欤昔玉子比干纣之叔父也诡辞称圣谈笑以剖其心而观之其

 残贼巧餙亦复何有于人心耶桀之𢙣浮于纣逢之死尤惨于干何也纣既诛殷之遗民

 有叛者桀放犹存民无存焉是亦一证也苐啇史不尽报其忠有难考耳启尝行野省耕

 见有比干庙于城南之十五里且就坏𥨸疑公之生死皆不系于垣其庙若无从然者既

 而阅县志有之一统志亦有之又龙城云者为关龙逢读书处一统志略县志详乃兴而

 叹曰夫以一境之小列二大贤之迹于此莫有表见焉者然屡即所志处追问所谓龙城

 云者声沉影息邈乎杳矣又复叹曰夫忠义之气在天地间与造化相为𣴑通春若为之

 増妍秋若为之加肃潮若为之奔猛岳若为之雄特卉木若为之衣被颜色二公之灵盖

 无不在之而又无不有之何必拘拘于地所之有系踪迹之有无也哉即公葬埋之所其

 骨亦杇矣若夫君子之爱敬其人而欲増重其地虽于所无之尚𣣔援而为有之今志记

 可考庙貌攸存如二公者哉其可泯也夫因择近地南城之关内葺宇设主合而祀之扁

 曰二忠祠夫垣之祠学士大夫知忠节之当重虽愚夫愚妇之往来者亦知此祠之非䙝

 也于是乎记

 乡先生祠在学堂冈西天顺间知县刘弘建

 鄊先生者春秋蘧伯玊东汉吴季美元李朔鄊暨子好问国朝陶希颜王存心邢九成颜

 宗艺凡八人

 东岳庙一在城一在县东南三十里    五岳庙在正义门内

 芒神庙在东关外

 司螟明公庙在预备仓北

 关羽庙在东关

 龙王庙在县东十里

东明县

 文庙见学校类

 城隍庙旧在县治东弘治十六年知县邓钺

 徙建于城东南隅

 马神庙在马厂东

 关王庙在南讹门外

   坛壝

大名府

 社稷坛在府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      

 郡厉坛在府城北

元城县

大名县

 社稷坛在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邑厉坛在城北永乐二年知县古尚文建 

南乐县

 社稷坛在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邑厉坛在城北

魏县

 社稷坛在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

 邑厉坛在城北

清豊县

 社稷坛在城北弘治十三年知县陆崑重建

 翰林编修王瓉记重建坛记唐析顿丘及昌乐置清豊县魏州钜邑也

 社稷有坛自前代即然我 国家创制𩛙祀之𥘉有司择壌而壝之在邑城北门外二里

 许然踵蹑怠弛蘩菅丛生羊马蹶蹴百馀年来惟址仅存迨祀期迫临始乃役促夫甲薅

 蠲  薉以举故事塞成宪燔瘗一退  蔇载合𡈽糓之神歆格与否畴知计而忧哉荒歉

 迭见呻讟聿兴甚失 国家𩛙祀惠民之本意夫人非𡈽不立非糓不养而谷生于𡈽土

 以糓顕设生生之效盖同功均利以安养斯人者故社所以祭五土之神稷所以祭五谷

 之神五榖而祭稷者以稷首种先成而为众榖之长故也仪礼崇隆均一靡贰春求秋报

 用遂民生而于坛陛舎宇顾沦夷颓倾虽曰秉诚其奚以将弘治戊午冬吴兴陆君如崑

 来知县事视瞻惶  蹙然兴怀大惧速戾于神𢦙贻患于民明年已未政达令行锐有志

 于振坠废而社稷先焉稽按啚式竑拓故址中为坛四出陞埋石主于坛之正中而露其

 圆首缭以周垣北为降门取土产之木为神牌厨库有房宰牲涤物致斋有所笾豆簠簋

 铏篚炉爵凡祭所需罔有不具且洁以坚命浮屠二人恒守之使无取于今肇事于七月

 望日迄十月望而毕工区处协冝民不知扰耄壮骈观啧啧  快知神有凭托淂以干宣

 济利之明灵豊穣有期俗用和洽阖境之内抃蹈欣喜介邑教谕徐士元来京师谒余纪

 成事余惟人民社稷㫮宰之所有事慢神厉民诚在弗齿汲汲于迁陟者唯徇倍集事以

 徼誉于其民视社稷漠如也浚世州邑之治寝不古逮固有由哉抑不知事神所以为民

 也时若雨旸捍攘灾凶神寔柄之然则民惟神之庇依而宰民者当务莫重焉观于此举

 可以验其有惠民之实徳矣谨书其槩以诏来者庶嗣承厥志迓延神休以永永弗懈如

 崑余丙辰同年进士明亮端介尝上书指陈时事时论推服故其出宰知所先后如此用

 并记

 风云雷雨山川坛旧在南门外弘治二年知

 县刘芳徙南关外十三年知县陆崑重建翰

 林编修顾清记重建坛记今郡邑之制祀以郭之北郊礼社稷以其南礼

 风云雷雨山川土生糓以飬人其功钜矣云雷风雨鼔舞而滋泽之山川国之望而云雨

 之所岀也故礼视社稷而与城隍之神合焉兆域有制噐币有式祝册有词载在邦典遐

 方僻壌罔敢有怠焉者清豊县为邑在 神州千里之内日月之所照风霆之所及视天

 下必先焉唯兹典礼冝极其备而有司者袭简承陋矌焉弗䖍坛场秽夷垣墉阙倾帛牲

 豆  奠置靡所人玩而慢神滋弗福盖数十年于兹矣戊午冬吴兴陆君崑以名进士来

 令是邑既和其民乃考礼秩遵王制以嗣岁七月即其故而一新之崇土以升稷设版以

 固防库以谨蔵盖庖以㓗烹宰所以致齐门以启闭阅再朔而㓛成凡宇于地以楹计者

 十有二阈于垣以间计者三为噐物以奉神者若干事民不知劳而邑之祀典于是大备

 期以明年二月率属僚谨将事焉邑教谕请予书其事以示永久纪载之法宫庙之属志

 变书失礼书其合于制者不书也合于制而书必有故焉谓可以训戒也萍乡之政観者

 即衢梁传室而知之风云山川国之大祀不虔则何事于令陆君于是其可训也巳敬其

 神所以为民神恱而民安是古贤令之政也乃为摭其实而书之授徐君俾归刻之石继

 兹来者其尚勉乎哉

 邑厉坛在城北一里

内黄县

 社稷坛在城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一里

 邑厉坛在城北

濬县

 社稷坛在城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邑厉坛在城东北已上并洪武八年知县方叔周创弘治七年知县辛

 文渊重建

 八蜡坛在山川坛北元延祐二年逹鲁花赤

 玉龙帖木儿重建后兵毁永乐十五年知县

 王士廉重建

滑县

 社稷坛在城西陈公堤上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巳上俱弘治十四年知县张鸣鳯重

 

 邑厉坛在城北一里

𨳩州

 社稷坛在城北二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一里

 郡厉坛在城北一里巳上三坛俱弘治十八年知州谭绶重修

长垣县

 社稷坛在城西北二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一里    

 邑厉坛在城东北一里

东明县

 社稷坛在城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

 邑厉坛在城北

   寺观

大名府

 普照寺   万夀宫   三官庙

元城县

 观音寺   慈恩寺   普安寺

 洪武寺   三教寺   龙渊寺

大名县

 白佛寺   兴国寺   观音寺  

 三官庙

南乐县

 净𡈽寺   清源妙道真君庙

魏县

 文殊寺   兴国寺   广福寺

 三教寺   白佛寺   青云寺

 兴荣寺   法云寺   囬隆庙

清豊县

 普照寺   宝川寺   洪福寺

 庆云寺   永泉寺   万安宫  

 清真万夀宫 清真観

内黄县

 灵感寺   云夀寺   清凉寺

 白马寺   大兴寺   观音堂

 玊皇庙

濬县

 天宁万夀寺 延夀寺   西明寺

 延福寺   白马寺   长春観

 高真観

滑县

 兴国寺   圣功寺   云峰寺  

 承天寺   瑞云観   朝真观

 万夀宫

𨳩州

 太平兴国寺 延夀寺   潜徳観

 太清观   万夀宫

长垣县

 白塔寺   龙泉寺   観音堂

 崇真観   玄帝庙   三官庙  

东明县

 龙兴寺   八照寺   真武庙  

 

 

 

 

 

 

 

 

大名府志卷之四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