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阁藏本)/卷0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正德大名府志 (天一阁藏本)
卷五
卷六 
本作品收录于:《正德大名府志

大名府志卷之五

         前进士海上唐锦编纂

         乡进士道州陈滞釆辑

公宇志

 夫教以造士而学校者教所自出也政以齐

 众而署舎者政所自出也缺其一不可以言

 治故史颂先王之功舎是二者无述焉

国家法古为治政教益隆大名为三辅重地良

 牧长之所以振发之者辉映后先谈之殆不

 容口要不可使泯泯无传也谨志其废兴颠

 末为公宇志

   学校

大名府儒学在城东南隅宋在旧城为陪京辟

 雍黄庭坚尝教授于此金元为  管府路儒

 学迨至元末更  管梁千軰凡五经营之翰

 林学士李谦有记大名路重修庙学记大名在宋为陪亰其庙学曰辟

 雍有大观碑石存焉在金为  管府设学养士生员有定寮属文资者率以提举学校系

 御更代之日迭相授受荐经丧乱荡无孑遗国𥘉有司创小殿绘圣师十哲像事之岁庚

 子总管梁侯千即其基构殿奉圣像以故殿为大成门辟讲授之室于其左四斋囬合以

 居学者壬子也可断事官小李铃部其子小铃部来莅府事请于朝以本道暦日钱崇饰

 貌庙创两庑绘七十二先儒于壁至元二十三年小李铃部之孙嘉议大夫大名路逹鲁

 花赤万奴李公在任时参议中书省事何侯来为总管下车未㡬捐俸修学士民知所向

 慕输财赴工不和而集别为讲堂储书万馀卷起重楼贮之以故讲堂为东书院买田㡬

 三十顷立僦舎五十八间取其租直之入给师生徒由小学升府学复其差繇学成荐之

 朝以备官使立为定法而何侯去又四年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王公彰闾倡其属撤

 大成门増大之二十九年燕南河北道廉访司治大名使坚童洎张孔孙经历田泽以励

 学明化为务谓贤庑庳陋盍议更葺率所属割俸为之𦔳嘉议李公万奴任其役命经历

 王或董之増建两庑六十馀楹故庑四十则移为东西序至落成教授安阳王彧状其本

 末贻书记其事窃谓古者诸侯世治一国身任化民之寄有旷日弥年求尺寸之功无闻

 焉者矧后世牧民之吏不得久于其职将纾急救过之不睱顾𣣔责学校之功难矣大名

 自粱侯千迄于今凡五十馀年而庙学之制始完其储书植产为经久计者何侯惠淑后

 学厥功大矣嘉议李公嗣成先志乐于为善可谓能卒前功者也若王提刑彰闾张廉访

 孔孙所以倡率纵叟以率斯役者固有赖焉今士子居有室庐食有既廪习读则有书矣

 讲授则有师矣惟其知所以学则有望于邦之人盖天秩彛伦其为品有五人君代天为

 治施有攸尚其为教亦五舜命契敬敷者此也皋陶明刑以弼者此也夏殷之季网常紊

 乱成汤肇修人纪武王重民五教㫮是物也周室扰兆民则敷之君牙和民则又敷之古

 先圣王所以设官分职训迪斯民者无外乎是原其设为庠序学校之意凡以明此而已

 后世以科举取士学者为利禄所汨国家之所尚父兄之所教词章记诵之外无与焉噫

 词章记诵学之末也舎本逐末非学幸国制简昜取人之法未立为士者盍亦志本为巳

 返古道斯可矣古道且不可复明经修行蹈先汉之风犹之可也至正间兵

 毁 国朝洪武𥘉葺之三十四年水复废明

 年随府治徙此永乐元年知府倪天兴建明

 伦堂八年通判王政建斋宣徳三年知府夏

 忠重建明伦堂教授邵式记之继复拻拓其

 规而知府李辂踵其绪加藻饰焉记之者修

 撰澶渊刘矩也大名府重修庙学记大名儒学昔在旧城府治之左南临

 卫河望之𨼆然盖宋所遗之辟雍也宋三百年间斯为用武之地时君世主恒驻跸于斯

 故其所构殿庑堂舎规模壮丽非他郡邑所可比儗元至正间既毁于兵 国朝洪武中

 因其故址而创建之其制亦简且累永乐改元之𥘉沦于河水人弗  于有居乃徙于今

 府治之东创建之制取具于一时荒忽苟简人士病之吏于斯者虽尝加修葺而因卑就

 故后先相袭俗化之所不其缺欤宣徳间睢阳夏公忠由进士为行人擢守兹郡下车之

 𥘉率其僚佐而往谒之俯仰徘徊叹其卑隘慨然以兴坏起废为已任财取于闾阎之义

 丁役于在官之馀而又与同知荣阳张公复通判范邑石公浩鳯阳张公继宗軰各捐已

 俸市木于异境材既具众工并作以后为耻于宣徳乙卯孟秋朔旦始事于正统丁已仲

 春十有二日落成有殿有庑有堂有斋树以佳木缭以周垣灵星㦸门神厨饩廪亦㫮斥

 而大之既而九载绩蒲适金陵李公辂以监察御史膺荐继守厥土喜其事之有成而复

 増益其所未备自宣圣以至十哲悉作仪象覆以惟慢从祀历代诸儒咸绘于壁百尔噐

 用罔不毕备春秋释奠往来与师生升降揖让于其中人情莫不大悦咸加称叹呜呼天

 下之事义之可为者常多人患不为与夫怠于终而止耳惟其不怠以止则何为而不遂

 哉观公之经营乎学舎是巳传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向使为

 之于始者其志弗锐继之于后者中𢦙辍焉则事之有弗遂矣事苟弗遂又将何以动于

 众而服其心乎此郡人之所以于他守之良者固㫮爱之而其爱二公者特深观其所爱

 则其为政于斯郡者从可知矣今年秋学教授赵君本恐其事之弗章也乃走书于矩需

 文刻石以传不朽噫推赵君之心岂爱人之意虽一善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耶其赤

 𣣔扬厥美因以激乎后之为郡者耶夫人之有一善而其人杨之如此矧仁人荘士风被

 于后世者如何哉天顺三年知府王正撤堂新之成

 化十四年知府沈浩凿泮池廓门序建斋

 修叶日新时习庑而学制又一新焉翰林学士李东

 阳记其事重修庙学记郡县之有孔子庙自唐已然历宋及元莫之或攺我

 国家学校遍天下庙祀孔子以颜曽思孟四子为配闵子以下十人为哲㫮序列殿上澹

 䑓㓕明以下百有九人从祀左右廉每岁春秋仲上丁日郡县长吏率师生释奠月朔望

 必谒比诸国学以为恒制尝闻之故老云 高皇帝开国建学之𥘉或议省天下孔庙有

 大臣言今 万夀圣节天下吏士㫮贺于其上不以为烦士之于师与臣之于君一也其

 议乃定 今上用礼官议设天子礼乐増八佾笾豆十有二盖自有孔子以来褒崇之典

 无若是盛也阅岁既久有司视学校为末务而庙廪甚分藩按部所以为毁誉殿最者不

 于是湏焉夫师教于上士学于下无堂室以为居廪馔以为食则无以施教而成业况观

 徳报本之所在岂可以一日废哉故为有司而崇庙学示天下仪观为风教之本者君子

 谓之知务然其所以又不独䂓制器物形与数之间而巳大名府儒学旧在府治之东洪

 武辛未河决城圮乃徙于西八里建学于府治之东南今所谓府舆学者是也永乐乙酉

 知府顾鼐正统戊午知府李辂天顺庚辰知府王正相继修葺久而复敝成化丙申吾友

 上元沈侯来知府事谒庙观学惟殿堂颇完自馀㫮湫陋倾侧规制弗穪𣣔更图之而会

 其费甚钜未给也乃于政暇蓄赀聚材越二年政民恱而后从事凡为庙殿昜朽木坏甓

 而重复之建东西廉凡四十有二间㦸门为三间灵星门三塑两庑像㫮备凿泮池深一

 𠀋周二十倍叠石而桥之者三凡为学新其故堂堂左右建四斋间共十有二筑讲肆之

 室以间计者减两庑之二作门其前而垣其四周四百馀𠀋日累月积阅一岁而成焉大

 名畿辅钜郡为北地衣冠薮泽而庙学宏壮辉耀远迩为一时巨丽甄陶作育之效诗书

 礼义之化㫮可占而见也是非存乎人而然哉侯名浩字惟广举丙戊进士为御史有名

 及为府清慎详密下孚上获蔚为时望佐是役者同知赵宗继邝文通凌英张辉推官吕

 卣张锐徴予记者教授应广平等及其诸生李鳯仪等百馀人而致其事于予者进士元

 城钱君敬也学有刘忠定公祠在㦸门西亦因旧为新者以其丽于学也故附著之

 治四年知府李瓉建馔堂备雅乐十二年知

 府韩福锐志恢𩛙斋寝堂序赫焉攺观又増

 𥙷器数之缺于是大名庙学之盛屹然为畿

 辅具瞻矣

 大成殿  东西庑各十二间 㦸门

 灵星门  神库神厨宰牲房各三

 泮池   毓秀坊   儒学门

 明伦堂  进徳斋   修业斋

 日新斋   时习斋各三 号房东西各十六间

 馔堂   厨    角门

 题名石一通在堂内西南宣徳九 年知府夏忠立彀授赵本记

 朱文公书刻一通在时习斋南成化六年提学御史陈炜翻刻  

 卧碑在堂内东北

 雅乐

 麾幡   柷     敔

 应鼓   琴    瑟

 抟拊   埙    箎

 排箫   箫    笙

 旌节   笛    锺

 锺磬架  磬    籥

 舞竿    舞衣六十四件

 射圃在学西中有观徳𠅘三间祭酒宋讷观徳𠅘记府学

 东以射筑圃师帅诸弟子习之其圃广狭远近与夫抗侯发矢之地靡不合制惟构𠅘以

 为观射之所颇卑隘与圃未称洪武丙辰冬分宪经历王君思永礼论有司攺作取射义

 观徳为扁𥨸尝即射而考焉周礼大司徒教万民而賔兴者有六艺以射继礼乐又古礼

 男子始生𡸁桑弧蓬矢以示四方之志则射岂学者可一日废哉故车攻美舎矢如破吉

 日歌殪此大兕行苇言以祈尔爵是古人于射习而有常如此自后世六艺教废学者不

 知射为治心修身之道舎而不习则序賔以贒序賔以不侮者不可得而见矣一圣天子

 既家六合诏天下郡县立学官置训导设弟子员以六艺为教命部使者考核之盖复唐

 虞三代之制今軄风纪任郡牧者扁𠅘观徳以示夫习射之士欲其志正体直端一审固

 必求于中正中正徳之根抵也先王制礼作乐以𡸁教化要在纳人心于中正而巳若心

 不克正隋慢焉放肆焉其容体必不能比于礼其节奏必不能比于乐其中必不能多而

 隽故在战兢自持内存中正其心也确然不动其容也俨然不攺未中则反巳既中则不

 骄其视苟中无愧者有间矣则射岂非观徳之道欤书曰侯以明之此之谓也虽然射必

 习也射而不习可以求中乎习而熟之徳正于已功报于国利威于天下庶不负 国家

 以射教人之盛意也呜呼上而 朝廷礼制下而学校教养与夫司宪之扬励郡牧之效

 軄是㫮冝书因属笔于讷也记而不复辞

元城县儒学元在旧城善教坊 国𥘉因之洪

 武三年知县宋智重建三十四年圮于水明

 年八月知县赵玊徙建新城在县治西北隅

 宣徳十年知县张宣正统𥘉知县邹迪相继

 整葺弘治十年知县张崇颇知隆尚于是殿

 庑斋舎咸斩焉易新都给事中南阳柴昇记

 之

 明伦堂  进徳斋修业斋东西各五间

 号房东西各十二间 库东西各三间  儒学门

 题名石

 射圃在学西

 社学一所在端智门内

大名县儒学旧在县西南元季兵毁 国朝洪

 武三年县丞秦本即旧址増创永乐正统间

 知县施诚谢雯继相修𩛙天顺四年知县原

 瑢拓址増建自明伦堂以至庖库廨舎及馔

 堂㫮鼎新之长史毛瓉有记成化五年知县

 任英重修记之者吏部尚书华容黎淳也

 记孔子之道天也人君祗奉天命抚缓万邦人臣寅亮天工缉熙庶位士君子持循天理

 整齐百行何者非岀于天乎然㫮取法孔子是故历代师之建庙庭以祀焉报其功也钖

 爵命以荣焉尊其徳也官师儒聚秀彦以藏循待用焉行其学也凡此㫮天道当然不可

 违者为政而不此之务斯其怠弃天道于明教者大名县儒学旧在县西距郡城七里

 国朝洪武𥘉建历今百年馀成化戊子冬钱塘任侯以丙戊进士来为令始至申严教典

 明年仲春释奠于先师顾䂓制庳隘大惧不任以坠教基乃尽撤度新制创大成殿五楹

 两庑各十五楹㦸门灵星各三楹生舎各十三楹经始巳丑七月落成庚寅四月庙舎峻

 整阶序廓弘行礼穪心讲道得所邑里秀民闻风向义悉来受教侯摄衣登席𨳩释奥词

 陈示体统天理既显圣化以宣𦒿硕感㙂愿勒文贞珉传示久远邑人汝阳太守张秉彛

 以书来太史公曰大名观扈旧国魏慱故都后唐建东京宋晋穪广晋世教兴废与时盛

 衰至于宋季天道剥矣遂沦没夷虏凡一百七十有四年幸我 太祖高皇帝龙飞九五

 一戎衣而定天下尽驱虏酋出居塞外况扫彊宇复还中原建学立师以教以养然后大

 名之民始归为华夏之民得见圣人天道之大功徳高厚孰可拟伦 列圣相承益厚栽

 培兹又得贒令尹昜旧为新俾睎圣贒各安其所凡我诗书礼乐之事游歌于此其可忽

 太祖开拓之勲与贤令尹鼎新之迹而罔知事哉幸相与朂之侯名英字光弼守正不趋

 势有古循良风诗曰维此魏都昔沦夷貊去夷即华 高皇之烈维此庙学任侯始新简

 贒任能今帝之仁帝谓任侯子之豪杰予仁魏民尔宣予泽侯拜稽首有命自天曷尽我

 忠教化是先乃扵斯宫亦崇其室予今云来不诚用𩛙侯祀关庭冕服煇煌器用豊㓗崇

 报孔明侯升讲堂经史唯喏冠滞缙绅雅词𨳩豁士尊礼度民感怵嘉天监俯临获福孔

 多 帝谓任侯予愆乃迹尔当还朝为诸侯式侯绩在天侯徳在民后之君子无废旧勲

 伐山刊碑植于庭宇太史塜辞以赞攸始十九年知县张鸾有起

 废功事具修撰王华记重修记大名县去府治不十里学旧在县

 治西南元季毁于兵燹我 太祖高皇帝龙飞之𥘉 诏天下郡县开设学校乃洪武三

 年县丞秦本因旧趾创建之而规模卑隘 皇帝临天下之𥘉钱塘任英至始作殿庑㦸

 门宏敞严肃视昔有加而斋馆之𩔗多未备越十有八年壬寅陜西咸宁张侯来知县事

 慨然以作新为已任爰谋县丞许浩典史王嵩教谕张绍宗训导刘淳唐琳各捐俸资以

 为众先而邑民咸欢趋以相其役由是尊经有阁会馔有堂习射有𠅘文昌有祠与凡门

 庑庖湢廨舎及祀饮所需器用无不毕备焉经始于癸卯秋七月落成于甲辰冬十月财

 不敛而足工不告劳而就学之师生相与谋文刻石纪侯之功以传示于永久属予秉笔

 以书其事予倠学校所以厚风俗育贤才讲明忠君孝亲之道以陶镕一世之人不可一

 日而废焉者苐俗吏不省慢焉不加之意甚至减损释奠乡饮之需䏴朘师儒廪饩之微

 且又号于众曰我不敢劳民伤财至于异端之教无父无君率天下之人纳于禽兽之堿

 者也其徒蔓衍四方千百为群其居穹庐崇垣其养文衣美食㫮吾民之太𡕎也则莫为

 之禁或又倾帑藏之蓄以𦔳之是犹甘乌喙之毒而罪参苓芝木之益疾也噫颠倒迷感

 一至于斯耶张侯为邑当饥荒之后庶政方殷而惓惓以兴学飬士为务其贒远于人不

 但尺寸㝷𠀋间而巳故特为之备书其事幷著予之不能释然于怀者于此且以警夫今

 之吏于郡邑者知所以为吾民病者在役而不在此也侯名鸾字应祥于予为同年进士

 自后日就颓圮至弘治十六年知县徐士

 彬始克再葺焉

 大成殿  东西庑各十二间 㦸门

 灵星门𡉣  神库宰牲房各三

 明伦堂  日新斋   时习斋各三

 号房东西各十间  馔堂   儒学门

 射圃在学

南乐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洪武三年主簿叶伯

 瑾建三十四年废永乐五年知县吴文复鼎

 建之正统四年典史周郁増修焉

 大成殿  东西庑各九 㦸门

 灵星门  神库神厨宰牲房各二

 明伦堂  日新斋   时习斋各三

 馔堂   号房东西各十 间 射圃在学

 社学一所在儒学东

魏县儒学宋在于村渡迁洹水镇 国𥘉为章

 水所败徙今县治东洪武三年县丞蒋徳弘

 树兴创之绩永乐五年知县刘钦重修天顺

 三年知县杨春复新明伦堂成化十八年水

 圯废殆半二十二年知县白䋲武恢复未竟

 㝷以事去弘治元年知县鲍琦踵成之九年

 知县林世远市地以广学路县丞张诚増建

 学门其制始备

 大成殿  东西庑各九 㦸门

 灵星门  神库神厨宰牲房各三

 明伦堂  日新斋   时习斋各三

 后堂   馔堂   号房东西各九间

 射圃在学

 社学一所在县东

清豊县儒学在县治北创于宋南渡后兵毁金

 皇统五年知徳清军事赵儒林创建大安元

 年主簿宋鹗重修元𥘉再罹兵燹至元间达

 鲁花赤铃部乞荅  令高松稍葺𥙷之二十

 八年主簿孙明𥙿率逹鲁花赤帖木儿尹侯

 朗軰増修至正中尹陈执中拓庑创门渐进

 完美元季复成煨烬 国朝洪武七年知县

 金雍崇斋垣及建彛训堂滑台宋讷为之铭

 彛训堂铭呜呼九畴皇极中分上天钖禹洛书呈文箕子传周敷言始陈妙矣敷言万世

 是尊曰彛伊何在物在人常理曷泯曰训伊何维师维君维师维君大训孰湮彛训名堂

 明道修身以立大本以序彛伦孝以训子忠以训臣降衷不昧天理常循道徳光华庶㡬

 可亲维 皇建极敛福钖民维 皇作极感化无垠惟民保极五福重臻奥阃宏纲浅学

 莫闻敢曰作铭以伪乱真侯惟缙绅志在经纶书事贞石永播英芬登堂励学训告谆谆

 继侯来者母怠咨询宣徳十年教论吴骥以彛训名后

 堂正统四年知县马杰新两庑八年知县徐

 同建大成殿九年县丞孙林新两斋府同知

 高谦𩛙庙貌成化元年知县潘瑄新明伦堂

 二十一年知县熊绣留志学政斋庑庙貌又

 一新焉弘治三年知县刘芳崇葺殿宇刘玥

 嗣而成之十年知县王琮重建彛训堂及东

 西序十三年进士陆崑来知县事而门庑坊

 厨为之斩新焉

 大成殿  东西庑各七 㦸门

 灵星门三三间间 神库   神厨

 明伦堂  成徳斋   育才斋各三

 彛训堂  书库厨房各三

 射圃在学内有观徳𠅘知县陆崑建

 社学一所在县南一所在拱极门内一所在阜财门外馀里各一所在乡计四十五

 所知县陆崑重建

内黄县儒学在县治东北隅元至正末县尹刘

 温刘澴王熙继相营构至阎汝梅始克落成

 至元五年监邑阿都赤县尹王思中軰戮力

 兴葺迨至正二年工乃讫功时殿栋有灵芝

 之瑞司业潘迪尝记其事元乱兵毁 国朝

 洪武二年县丞杨郁乃重创之宣徳六年掌

 县事知州宋安悉志恢𩛙历数岁而功以完

 美正统九年知县周源撤斋堂庖  新之弘

 治五年知县张鳯病其隘废徙于故址西南

 自大成殿以至堂斋门庑庖库泮池㫮攺作

 之侈于旧观八年知县李隆加藻𩛙焉

 大成殿  东西庑各十一间 㦸门

 灵星门  神厨宰牲房各三

 泮池    明伦堂  时习斋

 日新斋各三 号房三十八间  学门

 射圃有𠅘在学西

濬县儒学旧在浮丘西二里宋天圣间䧟遂移

 浮丘山在州治南金元时兴废莫考 国朝

 洪武三年州降为县迁治山北麓又三年癸

 丑知县项如英徙学于县治东明年土木并

 兴凡三阅月而就绪十一年知县方叔周廓

 其斋堂永乐中知县王宪鞠芳踵葺无替宣

 徳三年知县焦瑾悉撤其旧焕然一新天顺

 三年知县叶𢖍又鼎新之视昔加宏丽焉成

 化七年知县杨动重修弘治十一年东川刘

 台尹县置雅乐十五年知县郭东山再加兴

 葺䂓制益备事具吏部侍郎杨守阯记重修记濬

 大名属邑也大名与河间在宋时为河北重镇靖康之变㫮没于金以讫于元沦于在衽

 者二百馀年彜伦攸斁庠序之教可知己我○太祖受天命用夏变夷复中国衣冠礼义

 之旧学校兴彛伦叙化成俗定又百四十馀年矣濬之有学肇自洪武癸丑知县项如英

 作之祭酒宋公讷记之载于碑刻可考也其后至㢢而复修坏而复治者屡矣弘治十五

 年知县郭君东山复加修治于礼殿像设饰旧为新于两庑坛宇廓隘为弘于㦸门昜卑

 小为高大门之两旁左神库右器藏门之前凿池为泮架石为粱泮之外左神厨右牲房

 灵星之门旧柱以木今昜石㫮前所有而攺为之泮则前所无也庙之后为明伦堂翼以

 两斋师生廨舎各有攸处㫮葺而新之堂之东旧为射圃其南为文昌祠斋舎之南旧为

 馔堂至是㫮易置之以射圃之地作馔堂以文昌祠路作甬道移学门直甬道以远于堂

 斋又新构学舎于𨻶地倍蓗于旧又新立二坊于通衢曰腾蛟起鳯又増置礼器什物范

 铜磁𣾰悉底法又攺作文昌祠射圃𠅘于长春观西而工始毕创于十五年之春正月毕

 于冬十二月也董子有言古之王者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长久安宁数百岁此㫮礼乐教化之功也宋自庆历之𥘉

 诏天下㫮立学至元祐淳熙间道学诸儒继作于是圣经贤传之旨君臣父子之伦礼乐

 刑政之大法华夷内外之大分粲然以明者诸儒力也虽更变故卒有赖焉金能取宋于

 汴其后㓕金于蔡者亦宋臣也元能取宋于杭其后举兵伐元者亦宋之故臣遗黎也我

  太祖之革元运亦先有假宋之名号者为之驱除也方金元之有国自巳为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然㫮不及百年而卒归于中国盖夷狄乱华纲沦法斁固不能久而中国名教

 所在虽死于一时卒伸于后世也然则学教之设礼乐教化之功所繋岂不重哉太祖创

 业𡸁统既重其事 列圣崇儒右文益笃于斯俗化既成虽传之千万世未已今之濬又

 属畿内渐㴠 圣化非偏州下邑可比兹又得贤令表作新之文风当益振士气当益励

 其于圣经贒传之旨君臣父子之大伦礼乐刑政之大法华夷内外之大分师友之间讲

 习讨伦知之明行之笃而处之当者必有在焉穷所养逹所施也他日有能行义达道以

 翊赞 皇明无疆之斯其至矣若徒呻帖毕绣鞶帨以媒利禄而已岂所望哉郭若字鲁

 曕山东掖人以进士尹县政教兼举此其一事赞之者县丞陈豫韩永夀主簿孟金典史

 高清也请纪其事者教论陈静训导郑冉陈贒也为之请于予者其邑人吏科王都諌清

 之也并识之后阳城原轩继为之尹衍拓厥绪焉

 大成殿  东西庑各七 㦸门

 灵星门  神库神厨宰牲房各三

 泮池    明伦堂  日新斋

 时习斋各三 儒学门   陶镕门

 仪门各三  馔堂

 射圃在长春观西旧在学右洪武八年知县项如英立十一年方叔周建正巳𠅘后

 徙学东攺观徳𠅘弘治十五年知县郭东山又徙建于此祭酒宋讷正己𠅘铭洪武丁巳

 秋四明方叔周来知县事乃建𠅘于圃请予扁以铭之予取射义扁其𠅘曰正巳而为之

 铭曰圣人制礼中正而止养志游神从容循理惟射为艺殆非他技可以观徳可以知耻

 审度在此取中在彼临之勿隋立之勿倚俨然其容端矣其视磪然其心凛然其履内外

 静专庶为正巳审固不妄可以发矢兢兢业业慎终于始既中勿骄未中勿畏持敬习久

 功成曷已以藩王国以佐 天子无忘侯徳朂哉造士

 社学七所三所在城馀在乡

 𥠖公书院在长春门内知县刘台建翰林检

 讨汪伟为之记书院记濬古卫地也城东里许𥠖公子贡墓在焉先是长

 吏岁再有事于其所而城中未有专祠或风两不期则弗克修事刘君𢖍仲治濬之三年

 始经营之择地得御史分司之西比丘尼居而墟其地中建祠堂四楹前为小阁后列斋

 居之庐旁翼以两庑至于庖廪门垣咸修以固竖坊于衢题曰黎公书院又置田百亩收

 所入以供祠事储其馀以备𥙷葺之费使可继处以守  书史以待士子愿藏修于其间

 者工始于弘治巳未三月讫于八月祀之期旧以寒食及十月朔今昜以春秋丁祀后三

 日既成而刘君来报政间以与子曰子其为我记之予曰方今内而 京帅外而郡邑远

 而边裔㫮立庙学宫以祀孔子及其七十子之贤而子贡又用十哲配享于庭笾豆异数

 亦可谓隆矣视于濬天下可知也虽然苟有以重于世则其平生足迹之所至或所未至

 而风声之所及犹足以繋人之思至以为熏蒿凄怆若或见之往往立祠数百年不废固

 人之情哉而况如公者在孔门号  高弟其得闻性与天道及一贯之旨自颜曽二三子

 外盖不能与焉后之讲其书而论其世固冝天下之所通尊而祀之而是邑也实公锺孕

 之地衣冠之藏犹存道徳之泽未泯至今生于兹与夫吏于兹者履其地而求其迹指前

 代之故墟仰先哲之遗范其向往思慕之诚冝有甚于他人者又岂得徒诿诸学宫之庙

 配享之祀泛然自同于天下而已哉此是祠之所以立而不容以少缓也斯举也前未之

 闻而创始于今君可谓知所先后矣君名台蜀人取壬子觧元登丙辰进士慱学能文章

 盖以诗礼世其家者在濬多善政此其一耳相斯役者学官陈静郑冉贺悰也

 故卫县学在县西五十里地名集贤宋熙宁

 间县废为镇学亦废金㤗和间勃海杨公弼

 缮葺未䆒其子汝翼汝方嗣成之元𥘉邑人

 孟思义倡义兴复详见东郡高好礼所撰记

 淇门镇文庙至元间创立厄于水灾镇人重

 建之元儒程贞有记淇门文庙记大哉圣人道徳高厚教化无穷寔

 与天地参而四时同大而化之神不可知焕乎文章炳如日月删诗书正礼乐繋周易作

 春秋穷性命之源道阴阳之运盛徳大业至矣哉粤自诸古伏羲神农皇帝尧舜禹汤文

 武继天立极道统相承惟我元圣大成綂天知神几赞化育生民以来未有夫子𡸁世立

 教民不能忘是以古今天下崇建庙堂群贤配享𠪾千万禩报徳报功与乾坤亘终始今

 兹卫地淇门惟古淇澳居民富庶俗美化醇至元壬辰创起大成殿厥后丁丑大水倾圯

 越明年镇人重建宫庭弘敞圣像一新乡士李元彛等来求文䒶埜程贞敬为之记其奉

 资姓名兴工本末详著于碑阴示民写风厚矣峕至元十年庚寅上吉日

滑县儒学在县东二里宋金时起仆屡矣元大

 徳𥘉尝修葺之白马主簿赵夷简撰记修学记略

 大徳元年镇国上将军清河张公来治于滑署事之后择日首谒宣圣见其庙宇弊甚乃

 以司法参军都极掌其役事与其学馆为之葺新越明年仲春其功克完而落成焉盖公

 以元勲巨徳为国藩屏齐繁治剧绰有馀𥙿而都公儒术入仕以明练肤敏之才故禀听

 䂓措成以不劳増其庙度绘其圣像重师礼也广其学宫列其斋厨优生员也藻𩛙必彰

 端序必直昜去榛莾与政俱善示新作也凡在郡内墨妙遗刻裒耳取之树列其中尊古

 文也至于重檐缥缈而云骞广厦嶙岣而山踊焜煌焕赫错陈辉眏繁星有烂彤霞互照

 巍巍乎复严夫子之宫墙炫炫乎咸仰仲尼之日月华榱髹楯高甍巨桶水光日影动摇

 而上下其高明宽矌可以荅远响而生清风焉故春秋释奠礼典备举登降有级荐献有

 序煌煌乎太庙之金石灿灿夹楹之簠簋佩玉之音弦歌之声威仪之容迭陈互奏盈耳

 溢目都都乎洙泗之风也州人士子相与敬劝低囬而不忍去自然从其礼化日迁于善

 是㫮公为民师帅体国家崇文尚儒之意称承流宣化之任则其岂弟之徳抚循之惠克

 有斯举者乎昔汉文公之治蜀也开设郡学以诗书教人令其澡雪故俗百姓顺赖时则

 有司马相如王褒杨雄軰出于其间㫮轩然颕异露其头角当时儒风之振自文公始况

 夫滑之为州天下之冲也右阻太行前界河洛巉岩乎阵云囬雁之峯汹涌乎浮天浴曰

 之浪山川蔼眏风𡈽淳厚其中长材秀民禀灵以生者正有待夫教育而成焉公爰自下

 车锐意于学校不啻文翁之治蜀郡将见风乎是邦归欤鲁堂相与藏修咏歌于是者章

 甫如星逢掖如云聚学成海百川可吞淬词为锋良玉可切孜孜仁义惟日不足若然不

 负国家之乐育不背孔门之科教不息贤太守之善遵异时登门科甲羽仪朝廷如芹藻

 之可以釆而荐羞者济济焉不见其穷庶㡬刊之金石视鲁人泮水之颂而无愧辞也

 太和六年河平粤屯节度重修历八十馀载

 至至元二十二年武徳将军刘晖尹州乃鼎

 新创建元末兵毁唯文庙独存 国朝洪武

 七年州降为县八年知县诸弘道建斋左存仁右

 九年庑成十二年堂成学制渐备正统元

 年掌县判官马惟善重缮治之成化五年知

 县蔡璘十七年龙用升㫮尝撤旧昜新赖以

 不替

 大成殿  东西庑各九 㦸门

 灵星门  神库神厨宰牲房各三

 明伦堂  进徳斋   修叶斋各三

 馔堂   号房四十  锺鼓室各一

 学仓   射圃中有观徳𠅘五间

𨳩州儒学在同文坊宋金时故址也元大徳八

 年州尹弭礼重建延祐𥘉厄于水四年监郡

 安坦不花重修六年又水至治二年同知张

 持敬兴废葺敞颇为完整 国朝洪武二十

 五年知州文有祯永乐六年判官李珣徐昱

 㫮尝效力崇𩛙景㤗天顺间知州李迪展学

 地新像设成化三年上虞谢鳯来知州事鼎

 新庙学及建 御书阁于堂后弘治十三年

 知州李嘉祥即明伦堂址建尊经阁环筑生

 舎撤 御书阁建馔堂颇为壮伟继而知州

 谭绶加藻饰功炳然耸观矣

 大成殿  东西庑各五 㦸门

 灵星门  神库神厨宰牲房各三

 明伦堂  时习斋   日新斋

 养正斋   文籍库各三 育贤门

 儒学门各三 穿堂   馔堂

 尊经阁  号房二十二间  射圃在学

 赡学地二顷在学后

 社学在城二所在乡二十六所知州李嘉祥立

 崇义书院在十八郎里元至正十三年国子

 生唐兀崇嘉踵先志成之买田四顷馀以供

 弊帛脯修之需十八年中书礼部尚书符下

 大名路赐名崇义

 颜宗道书院在祖庆里月城村元儒伯颜宗

 道讲学之所

长垣县儒学元以前随县治屡徙 国朝洪武

 元年避水患随县迁蒲城县丞刘彦昭始建

 于县治西二十一年县丞娄哲重修宣徳间

 知县焦昉𥙷葺其敝天顺三年知县刘弘攺

 创明伦堂成化十二年知县王辅新大成殿

 㦸门庑十七年知县畅享重建灵星门弘治

 四年知县杜启修建明伦讲馔三堂及斋舎

 十三年知县贡安甫建厨库牲房十八年知

 县白思诚鼎新殿庑于是规度焕然矣

 大成殿  东西庑各 十㦸门

 灵星门  神库神厨宰牲房各三

 明伦堂  进徳斋   修业斋各三

 馔堂   讲堂   号房共三十三间

 射圃旧在学后天顺三年知县刘弘建观徳𠅘成化十二年知县王辅迁县西一里

 学堂冈庙学在县北十里相传孔子尝过此

 讲学元季殿宇遭兵燹天顺三年知县刘弘

 剪荆挥砾鼎建一新弘治四年知县杜启以

 御史吴道宁之命増创翰林学士吴宽有记

 修学堂冈记天下有郡县则有学有学则有庙以祀孔子著于 朝廷令典而有司之所

 守者于此既有庙学矣或复即墟里之间而祀之岂其𥝠于孔子邪盖孔子之功天下万

 世虽家祀之于礼亦冝而况墟里之间其遗迹所在庙而祀之亦惟致吾尊崇思慕之诚

 此后人所以不敢坠也考之史记孔子去鲁适卫又去而适陈匡与蒲今大名府古卫地

 也而属县长垣有匡城蒲乡与史所载合若其北十里有𡈽隆然以高曰学堂冈居人相

 传以孔子与门弟子常讲学于此故名其语若近俗然家语载子路治蒲孔子入其境教

 之为政其事当不诬也冈傍有庙建自前代而废至 国朝天顺癸未知县刘弘始克重

 建而自为之记历岁渐久倾圯不称 今天子即位之岁屡 诏有司凡古陵墓坛庙许

 加修治后四年监察御史河内吴君道宁巡按畿内宪体既振益加咨询间因行县过所

 谓学堂冈者叹曰庙坏至此独非有司之事乎言于知府临汾李侯欣然曰是某之意也

 特未睱举耳遂委知县古吴杜启治其事启承命不敢缓乃发公帑得钱若干𦈏以为可

 用即其材物召工匠以弘治辛亥九月兴工越月而毕若殿若㦸门若讲堂若杏坛若问

 志咏归二𠅘以次完美以其馀力复建两斋及棂星门其寝殿旧设孔子而以子路曽哲

 冉有公西华侍坐谓四贒于此问志虽无所考不敢遽废若子畏于匡颜渊后志蒲子贡

 执辔二贒可考者而遗之可乎乃増设其象为六初其地隘用耆老言复地之侵于民者

 东西凡八里其南北更置三亩而规制始大又县固有官地七十馀亩亦侵于民仍复之

 以𠑽祭田岁收其入为修治之费而计虑更远矣庙成以其地幽僻学者宜居因聚里中

 子弟延致仕教谕陜人𡊮祐教之于是兹冈之胜殆与古书院等启以为宜有记遣人至

 京师以请夫宪臣岀按于外以簿书狱讼为急者多矣视古圣贤事孰以为意彼著于令

 典者尚多忽之况其馀然不知忠臣之职果止于簿书狱讼乎抑亦在乎风教之所系者

 乎吴君惟知其然而为此举亦惟有若为守如李侯者而能成其美意也然又非启之为

 令经营措置不惜心力安能致成功之速如此自是而后人知圣人过化施教之地油然

 小人虽所强而勇困而奸者㫮化为良民所以变其俗革其心果不难治者有不在兹乎

 故记之以示后之为政者㝷复颓圯十八年知县白思诚

 恢复之

 义学在社仓西知县刘弘建

 社学在县西一里知县贡安甫建

东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洪武间省县并学废

 之弘治四年复县是岁五月创建庙学知县

 宫显邓𨱆相继成之

 大成殿  东西庑各七 㦸门

 灵星门  神库神厨各七明伦堂

 明善斋   复𥘉斋各五 馔堂

 庖厨   仓    射圃在学

 社学一所在东街

   署舎

大名府署在城东南先在旧城为元总管府

 国𥘉因之洪武三年知府柳思贤重建三十

 四年水明年徙今治永乐元年知府倪天兴

 创建宣徳二年知府夏忠重修明年建鼓楼

 成化二十三年知府李瓉踵葺弘治十二年

 知府韩福重建戒石𠅘十三年撤谯楼即其

 址建大门外构锺鼓二楼十五年増𩛙厅事

 十七年并后堂新之十八年知府石禄复加

 藻𩛙及建清军厅于徳教坊右

 正厅   后堂   经历司

 照磨所各三 吏曹并仪仗等库共五十二间

 永昌库  戒石𠅘  仪门

 府门   理刑厅仪门东南 司狱司仪门西南

 廊房东西各二十间 榜房东西各十间 公廨共十

 徳教坊府门 清军厅徳教坊右

 察院二所一在街东一在街西

 太仆分寺在城西北隅 税课司在十字街

 艾家口水驿在府城南濒卫河

 阴阳学在澄清坊东洪武十七年𨳩设

 医学在税课司南

 僧纲司在普照寺

 道纪司在万夀宫

元城县署在十字东街洪武三十五年知县赵

 玉自旧府城徙建于此成化四年知县王安

 重修弘治十四年知县华珩新后堂并建戒

 石𠅘

 正厅   后堂   幕𠫊

 库    吏曹十二  戒石𠅘

 仪门   县门   狱在仪门西

 搒房东西各十间 公廨共五

 小滩巡检司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大名县署洪武三年县丞秦本建永乐间知县

 古尚文成化𥘉知县任英重修

 正厅   后堂   幕厅

 库    吏曹十二  戒石𠅘

 仪门   鼓楼   狱在仪门西

 榜房东西各五间 公廨共三  马房

 察院在县治东

 太仆分寺在察院东

 逓运所在县北艾家口

 阴阳学在县西

 医学在县东

 僧会司在白佛寺

南乐县署在城东北隅洪武元年主簿叶伯瑾

 建永乐元年知县胡朝宗重建成化五年知

 县李珪又鼎新之

 正厅   后堂   幕厅

 库    吏曹共十四间  戒石𠅘

 仪门   鼓楼   狱在仪门西

 榜房东西各五间 公廨共五

 察院在县东南洪武三年主簿华伯瑾建永

 乐十一年知县翟整重修

 太仆分寺在县东宣徳三年建

 阴阳学在县东

 医学在县南

 僧会司在净土寺

魏县署在城东隅洪武二年县丞蒋徳弘建永

 乐八年知县杨文享重修成化七年知县贺

 霖建退思堂并东西序新之弘治十八年知县高显新谯楼

 正厅   后堂   幕厅

 库    吏曹东西各十二间 戒石𠅘

 仪门   鼓楼   狱在仪门西

 公廨共五

 察院在县治东

 太仆分寺在县治东北

 行府在县治南

 阴阳学   医学并在县治东

 僧会司在文殊寺

清豊县署在城东南建于元洪武三年知县金

 雍宣徳间知县苪翀㫮尝修之天顺间知县

 翟忱新其厅事弘治十二年知县陆崑葺后

 堂创东轩以至吏曹谯室咸攺建焉

 正厅   怀直堂  东轩

 吏曹东西各十三间 仪仗库  戒石𠅘

 礼让门  仪门   鼓楼

 狱在仪门西   廊房东西各十五间 榜房东西各二十间

 公廨共五

 察院在县东洪武七年知县金雍建正统𥘉

 知县马杰増修弘治六年知县刘玥建退思

 堂及穿堂十三年知县陆崑撤旧为新撰文

 记之重修记察院御史行䑓也自汉人分命绣衣使者巡行天下唐宋因之 圣朝

  加重焉著在令甲每岁䑓长择其人具名以 闻制曰可然后乘传而历其地至则问

 民疾苦理𡨚狱剔宿蠧举刺长吏之能否凡一道之政令纪纲咸属其人呜呼其任重矣

 哉夫任之重则所不得不严清豊大名属邑实三辅剧任故有察院县治东部使者以僻

 远间岁一至不信宿而行门堂寝室取餙临峕岁久渐以弊陋端本澄源之所遂等视为

 传舎矣弘治戊午冬予承乏来深虑无以重䑓纲而奉 徳意也廼谋所以新之计财虑

 事越三载庚申始撤其旧中为澄清堂前覆轩楹上𡍼丹艧左右为两厢轩前为激扬门

 又前为外门缭以周垣而荐丛𣗥后则退思游息之所与夫庖湢器用㫮具焉经始于九

 月八日㫮官所规画林因旧而𥙷其不足工 事而均其稍食削挮以为甓炼砾以为垔

 筑土以为垣阅月就绪盖不敢过丽伤财以病民也虽然作者固难而居者亦匪易故必

 视厅言动好𢙣用舎一当于理睹梁栋户牗㫮若天监之在兹然后无愧于暗室屋漏任

 斯塞矣乃若以崇高自处修餙边幅而阔略于𨼆微必隳王度而阽危可待不能一朝居

 也壁下有石监贞可爱爰  其㮣命匠勒以告后人及居是者

 太仆分寺在儒学东弘治十二年知县陆崑

 自城西徙建

 公馆即旧太仆寺

 阴阳学   医学俱在县南

 僧会司在普照寺

 道会司在万安宫

内黄县署在城北隅至元六年监邑蒙古阿都

 赤増建后堂元末兵毁 国朝洪武二年县

 丞杨郁重建正统间掌县知州宋安尝缮葺

 之后知县周源创退思堂弘治八年知县张

 鳯増修

 正厅   退思堂  幕厅

 库    吏曹并仪仗库共二十间

 戒石𠅘  仪门   鼓楼

 狱在仪门西南  榜房东西各十间 公廨共五

 察院在县治东南洪武三年县丞杨郁建

 太仆分寺在县治东南

 行府在县南

 囬隆庙巡检司在县西北五十里

 黄池水驿在县西四十里

 阴阳学   医学俱在县东北

 僧会司在灵感寺

濬县署旧在西陂宋政和间陞为州治避水迁

 浮丘山上 国朝洪武三年攺县知县项如

 英徙建旧治北复为兵毁永乐间知县王宪

 鞠芳重建宣徳𥘉知县焦瑾颇事攺作厅堂

 谯库渐有可观弘治十四年知县郭东山拻

 𩛙规制始与邑  御史蒋钦记其事重建公署记濬

 治在昔城浮丘山其徙治山之东北麓则自 国朝洪武癸丑始百馀年来邑之长贰嗣

 葺旋𥙷时或攺作城郭市井不失旧观而公署则未之有攺弘治十年进士西蜀刘君衡

 仲来知县事志欲新之会有 召命不果由是日敝自仪门入至厅事挠及梁楝霤水𡸁

 滴公座其堂奥又幽阴几不见日色胥以为病十有三年进士东莱郭君鲁瞻继令兹县

 政化既行上下既孚于是始谋举废节缩浮淫芟除烦苛货出于山泽价平于市肆咨及

 士庶而用存积久得请于官之长而勤播于民之和遂以明年七月之朔鸠工始事隘者

 辟之阙者益之圯者筑之故敝者撤而新之几三月而告成凡为厅事五间后堂三间堂

 之左三间为友竹轩右三间为永豊库其外东偏为幕厅三间东西为吏舎各十六间又

 西拓地十数𠀋为吏之栖所又其外为仪门门之东为土地祠西为贤令祠为屋盖又若

 干间是役也凡用木若干石若干甓若干夫匠若干费公畜若于入其门但见气象之轩

 豁廉隅之整𩛙间架之宏冨栏㨫之鲜明而财不闻告乏民不闻告惫山林之美如故而

 人之耳目一新矣良可纪也然鲁瞻不𣣔自表邑文学陈君静郑君冉軰率诸生请书诸

 石为后劝而僚幕陈君豫韩君永夀孟君金高君清亦以为请鲁聸辞曰此吾职也奚足

 书又明年七月之上弦鲁瞻之同年蒋钦刘玉过濬访焉方相与惊羡而陈与郑乃以兹

 文见属且述鲁瞻新修学宫养齐院预备仓诸事授简于钦益叹吾榜中得人鲁瞻虽欲

 谦退而其美自不容掩也况其他美亦  是异时大书特书不一书夫谁曰不可予故纪

 其公署一事以俟之

 正厅   后堂   幕厅

 吏曹并仪仗库共二十间    永昌库

 戒石𠅘  仪门   鼓楼

 狱在仪门西   榜房东西各十间 公廨共五

 攅造所

 察院在县东永乐元年知县王宪重葺弘治

 十三年知县刘台攺建并为文记之重建察院记察

 院旧在治东不百步许地制湫隘阶序𨓜圮抚巡者至中令谳狱恒渉浃旬而于此岂徒

 不适厥居凡吏民亦无所耸厉矣台来视事诣焉兢愓者再爰谋诸二二寮釆状请于今

  钦差巡抚都御史高公𨛦守韩公欲假公帑楮幤谋攺作之佥下令曰可苐母夺民时

 母伤民力其酌处惟谨遂卜官地之𨻶巽隅市木伐石简群工禆从事而董役者随之其

 地广二伯三十尺袤倍广之数先缭以垣高㝷有四尺三分其高之一为厚覆以石板而

 栫𣗥焉东西夹二道东塞其径西竖激杨坊然后即其内畚𡈽筑基为澄清堂横六楹抱

 以方厦而筑月台前廉布石于面台之前壖东西各为屋四楹栖𨽾卒平筑甬道抵二门

 门竖肃贞坊坊东西为二角门南为仪门门之左连构榜房一迎𠋫𠅘三右如此其澄清

 堂后为川堂为寝堂寝堂之横楹亦六左右各翼厢房三间最后则种竹数竿实其空凡

 厅堂及诸屋壁皆磨石为基而砖甃其上图经远也楹用髤𣾰避风雨也绘事以墨昭俭

 约也经始于弘治戊午春至已未夏而后落成不欲速以病民也木以株计四千五百有

 竒石以块计三万二千有竒砖以个计一十六万有竒瓦以片计四倍木之数钉以板计

 杀石数之半灰以斤计得碍二分之一而益其半食米以斛计五百七十有九木之值取

 诸公帑石之辇取诸山麓而诸费则赎小民之轻繋未尝一劳乎民以违诸公体 国恤

 民之意其市木者义官邢鍴邹越督工者则胥吏胡琏龚杲司出纳者则老人左亮赵宸

 贸砖瓦者则义官董春市民魏镇盖亦咸能称使而不敢植𥝠于其间落成之馀谨礲石

 序攺作之颠末于其上后之君子观之当知所以理敝葺荒于将来不坐视其极以重劳

 乎民

 太仆分寺在县东南正统十三年知县龙霖

 建

 行府在县东知县汪宗礼建

 新镇巡检司在县西南六十里元置洪武𥘉

 革二十九年都御史李谦奏复之

 新镇水驿在县西六十里

 平川水驿在长清门内

 李家道口逓运所在县南二十五里

 阴阳学   医学在县前俱弘治十四年

 知县郭东山徙建

 僧会司在大伾天宁寺

 道会司在浮丘长春观

滑县署在城西北隅旧为州治唐𨳩元中刺史

 李邕建大厅宋天禧二年度攴贠外知州事

 赵世长重修自为文纪之重修大厅记公府大厅乃有唐𨳩元

 中李邕任滑帅时所建去岁以秋霖大澍瓦木多摧圯至于春𥘉洪河水落役卒罢归揆

 日鸠工重议修建于梁之上得墨记亦邕之词而手自书也其词云大厦中构山屹云閗

 黄河畎浍太行培𪣻整庶宣风缉戒备宼镇宁一方光辅元后及明皇送李邕赴镇诗又

 有大暦中御制送霍国公令狐彰诗泊大中年邕之令孙种亦持莭兹𡈽者陈述盛事之

 诗悉勒诸贞石或存彼坏垣或得于粪壌再命刻饬词藻如新各安于厅之四壁冀𡸁之

 不朽耳夫列土之制莫大乎藩阃也宣化之地莫先乎厅事也且滑台临白马之津乃汉

 冢东郡通苍龙之阙为皇朝北门世长权牧于兹荐经岁序爰稽必葺之义聿崇可久之

 规不劳民不逾月而厥功告毕以新昜旧小有可观厅之后仍创东西二阁以延使车厅

 之中树大屏命东川布衣白居实绘之以竹鹤居实丹青之妙亦一时之绝者也厅之左

 右挟别䦕二室左则致贾耽相公遗像之龛右则安杜宗本太尉刻经之石捴而言之颇

 谓宏矣此则守诏条亲政事奉賔客肃礼容之所也岂徒取壮观于郡署而已哉后之来

 者临是郡登是厅无因循乎茍完而日就颓㢢焉耳直书其事用纪岁月云时宋天禧二

 年岁次戊午仲春下澣日记元至正间刺史杜金吾孔目

 贾侁知县张临㫮尝増修洪武三年攺为县

 八年知县诸弘道复加缮治永乐十年知县

 霍巍建后堂并前轩鼓楼成化间知县蔡璘

 蹇霆嗣功修葺弘治十年知县张鸣鳯创忧

 乐轩于堂西十四年撤正厅重建

 正厅   后堂   前轩

 幕厅   挟室   库

 吏曹并仪仗库共二十间    戒石𠅘

 仪门   鼓楼   狱在仪门西南

 榜房东西各十间

 察院在县东洪武𥘉知县诸弘道重修弘治

 十四年知县张鸣鳯继葺

 太仆分寺  行府俱在县东

 老岸镇巡检司在县东南七十里

 阴阳学   医学俱在县东

 僧会司在兴国寺

 道会司在万夀宫

䦕州署在城西北元大徳八年州尹弭礼建至

 正十五年州尹张祯重修洪武二年判官欧

 莘永乐元年判官李珣景㤗间知州李迪成

 化间胡璟弘治间王莹踵相葺𩛙赖以不坠

 十一年李嘉祥知州事拓隘起废伟丽甲于

 邻境矣

 正厅   穿堂   后堂

 厢房东西各一间 幕厅

 吏曹并仪仗库      库房东西各一间

 戒石𠅘  仪门   州门

 榜房东西各十间 狱在仪门西   公廨

 察院在州东南洪武六年同知冯朝㤗建永

 乐元年判官李珣修成化五年知州谢鳯新

 之吏部待郎杨守陈为之记修察院记御史职列内外而其

 署随之周有御史掌治令秦以降以御史大夫暨中丞掌察举非法其属为侍御史为治

 书侍御史为殿中侍御史此㫮职于内者秦有御史监部汉遣御史察部晋置检校御史

 知行马外事而隋攺为监察御史盖兼取诸秦汉此乃职于外者而其署内则汉创御史

 台代多因之唐宋増三院一曰台院以居侍御史二曰殿院以居殿中御史三曰察院以

 居监察御史㫮台属也外则或称行台或号分司代不一制 国朝攺御史大夫为都御

 史台攺为都察其属为监察御史数十人列居十有三道出巡郡县塞侥则所在之署名

 察院㫮定 制也畿内大名府之𨳩州旧有察院卑且隘久殆隳越谢君鳯伯仪知是州

 政善民安百废㫮作乃撤旧察院新之为厅三楹高爽宏丽前为中外二门数如厅后为

 寝五楹两厢如之下至庖𡈕之属㫮备始自成化五年季夏至仲秋工毕州中老父欲刻

 石记之而中书舎人刘君淳为请于予焉嗟乎小人居受廛行僦舎甚至暴露于野然且

 各供其役君子所至辄有署以安㫮民之力而 君之赐也顾可懈其职乎御史以察为

 职自 国家利弊下建闾阎火伍之藏否休戚无所不当察然非徳正大操廉刚才通敏

 明断而加之以勤慎未见其善察也视垩成黝舎𧲣问狸曽是以为善乎察院洞𨳩宪莭

 危立趋其庭者股战闯其门者胆憟非他署比也不修其职而何以处之兹署之建固有

 司事也伯仪之善政伙矣此何庸多谈为书御史之事俾驻节者览焉

 太仆分寺在州治西南即濮阳县遗址

 公馆一在归仁坊一在庆祖镇

 金堤巡检司在州东南

 阴阳学   医学俱在同文坊

 僧正司在太平兴国寺

长垣县署元以前在柳塜村洪武元年水县丞

 刘彦昭徙置蒲城镇即今治也宣徳间知县

 杨受先天顺间知县刘弘成化间知县王辅

 弘治间知县杜启县丞仝忠继葺之十四年

 知县贡安甫大为营构县治一新十七年知

 县白思诚崇甓为库屹立堂后焉

 正厅   后厅   幕厅

 库二座在堂后  吏曹并仪仗库共十一间

 戒石𠅘  仪门   鼓楼

 榜房东西各十间 狱在仪门西   公廨

 察院在县东洪武九年署县吏目孙伯和建

 后知县刘弘畅享贡安甫㫮尝修之

 太仆分寺在县西

 大岗巡检司在县东南七十里

 阴阳学   医学俱在县南

 僧会司

 道会司在崇真观

东明县署在城西北隅宋元治东明镇洪武𥘉

 治云台集㝷以水故省之弘治四年复设知

 县宫显即大单寺址建治知县邓𨱆増葺渐

 备知县唐锦新建后堂记弘治辛亥秋 先皇帝㴀司土者之请𣸪东明治四方之士

 以其新邑也而易之论典章文献者莫归焉岁甲子予承乏兹土按志稽史乃淂其详东

 昏名肇春秋汉因之以置县新室昜昏为明迄金元不攺 国𥘉遭河水之警遂并其治

 废之至是始告复焉溯厥由来远矣第规制阔略未底完美徇耳目者或乘之以昜耳振

 衰葺漏予敢不力期月仓禀成已而囹圄成明年退食之堂乃成盖酌规急为之序也僚

 佐举酒为堂落之予乃执爵而起曰诸君知居斯堂者之不易乎能知其不易易斯至矣

 夫令于民最亲不难于治而安之为难故古有烹鲜之喻恐其扰之而糜耳唯不扰𠩄以

 安之也彼年少喜功之徒矜智衒能以日前㝷常不足为必欲钓竒摘异画蛇而添其足

 无疾而加之砭取先王徽规良䇿而破碎之纷更之朝黄暮玄俾民莫所执持方且淫刑

 峻罚驱之使必从于是民詟其威苦其雪而不敢违也则以为令行禁止傲然张诩自负

 为能曾睊睊疾视之不恤上之人或从而信之亦以为是真能也哉噫耳目之快腹心之

 忧也吾恐民命日瘁而国家元气日以萎薾矣不知前史之𠩄谓循良者视此果何如也

 予无他技能顾不敢扰民耳然未敢必民之信安与否也漫述𠩄见识诸堂壁聊用自警

 且以励诸君试相与朂之

 正厅   幕厅   后堂

 库东西各一间  吏曹并仪仗库东西共十二间

 戒石𠅘  仪门   鼓楼

 狱在仪门西   公廨   马房  

 察院在县南

 太仆分寺在县西南

 杜胜巡检司在县南六十里

 阴阳学   医学俱在迎恩门内

 僧会司在龙兴寺

   𠅘铺

大名府

 府总铺   善俗堂

元城县

 申明𠅘   旌善𠅘

 县緫铺   岔道铺   东堤铺

 高家庄铺  雐遇史铺

大名县

 申明亭   旌善𠅘

 县总铺   逯家堤铺  青头铺  

 叚村铺

南乐县

 申明亭   旌善𠅘

 县緫铺   梁村铺   百尺铺

 翟村铺   北张铺

魏县

 申明𠅘   旌善𠅘

 县緫铺   罗儿庄铺  沙口铺  

清豊县

 申明𠅘   旌善𠅘

 县总铺   孟固铺   永固铺

 志莭铺

内黄县

 申明𠅘   旌善𠅘

 县緫铺   赵信铺   吉村铺

 樊村铺   永建铺   姜村铺

濬县

 申明𠅘   旌善𠅘

 县总铺   大仁铺   牛村铺  

 苏村铺   中寺铺   新镇铺

 淇门铺

 滑县

 申明𠅘   旌善𠅘

 县总铺   草泊铺   苖固铺

 鱼池铺   石佛铺   迎阳铺  

 老堤铺   井村铺

𨳩州

 申明𠅘   旌善𠅘

 州总铺   白仓铺   子岸铺

 井店铺   山木村铺  杨村铺

 庆祖铺   沙固堆铺

 长垣县

 申明𠅘   旌善𠅘

 县总铺   邓堈铺   教成铺  

 中冉铺

东明县

 申明𠅘   旌善𠅘

 县  铺   司马铺   旧寨铺

 六圈铺   鱼窝铺   柳元屯铺

 𩀱井铺    胜集铺  西东明铺

 马头口铺

   惠政

大名府

 广有仓在澄清坊 养济院在乐义门内

元城县

 存留仓在县东北 预备仓一所在广有仓东一所在县东北 

大名县

 存留仓在县 预备仓在县西 水次仓在艾家口

 养济院在崇仁门内

南乐县

 存留仓在县东南 预备仓在县西北 养济院

魏县

 存留仓在县西 预备仓在县 养济院在拱辰门内

 惠民药局在鼓楼东

清豊县

 存留仓在县西 预备东仓在县预备南仓

      预备新仓在县西南养济院在县

内黄县

 存留仓在县 预备仓在县 养济院在县

 惠民药局在县西北

濬县

 存留仓在县东北 预备仓在县东南 养济院在县东南

 义冢弘治十年知县刘台置礼部贠外郎皇甫录撰记弘治丙辰冬十月予友刘君

 以进士出知大名府之濬县明年买地城北请于太守韩公作义塜公许焉且俾刻日为

 之成君志也又二年君入为礼部主事久三年改吏部又一年公亦参政浙江㝷迁大理

 少𡖖汔行俾其属县唐侯作郡乘侯谓先王之政掩骼埋胔下至敝帷败盖亦蓄以待犬

 马后世司民牧者导迎人主徳意盖莫先于此者则义塜之作公与君所以惠爱濬民者

 至矣盍为之记以载诸乘可乎遂请于君君以为然乃复委予盖君与予为同年知巳其

 同官礼部也朝夕论事亹亹不能休然未尝一言及所谓义塜者君在濬公知其贤而举

 之以擢今官亦未尝以义塜一事为君绩也盖君之心不自以为绩而公之望于君与所

 以自望者㫮不止是固将于他日有徴焉昜曰劳谦君子君克以之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公其有焉昔唐元子当乾元中作哀丘于泌南以人不能绝贪争毒乱之心守正和仁让

 之分谓有遗怨今濬之民幸处承平之世且得贤守令为之表率乃复忍心悖理视其亲

 死置诸水火荡柝支离恬弗之怪视乾元之日为何如也不大可哀欤予闻君治濬扶善

 锄强兴利剔害正和仁让之风勃然复作濬非昔日之濬至于今而民犹思之则固有转

 衰而乐之者存矣所可记者岂特义塜然哉冢地凡若干亩其始在民君出楮馀昜之倍

 其直祭有亭闲有垣封织有树且置岁稽籍凡瘗者姓氏日月必书之綂命一僧主焉复

 分田以给僧俾专守护皆𡸁久之法也公名福字徳夫西安人辛丑进士君名台字𢖍仲

 重庆人侯名锦字士綗上海人俱丙辰进士云

滑县

 存留仓在县 预备仓共四所二在县前一在清源门北一在长

 春门西    养济院

开州

 存留仓在州 旧预备仓在州仪门西

 新预备仓在瑞庆楼东     养济院在同文坊

 

长垣县

 存留仓在悦来门内预备南仓在县东仓在县东南

 养济院在县北街

 社仓在城北知县刘弘创建并为之记社仓之设朱晦翁尝行于建之崇安民甚赖

 之或讥其祖安石遗论而谤其取二分之息然当时郡县仿而行之历久不废者独社仓

 焉刘后村谓其二分之息扶久之故若有本无息日消月磨安得不废耶诚为至论予㓜

 读晦翁宜兴社仓之记窃有志焉今叨知长垣县事仰惟 圣朝预备之设甚善甚美规

 模之大足以超越社仓之法但县有辖郡亦有辖当民之告饥必文书三四交转方得以

 赈之彼饥民或巳携挈而𣴑徙于道路开仓不待报能几汲黯欤或曰预行其文书可也

 夫民不告饥何据苟责之于里书徒多走弄之㢢耳一日延诸乡老问予政事得失而言

 论及此彼贤者预备足以赈饥民之众社仓可以缓饥民之急众非预备不可急非社仓

 亦不可也并行不悖得不在于侯乎翌日复诣于庭曰吾軰愿出杂谷亦遂侯志亦小民

 之望也请期而纳得杂谷四千九百斛予欲其便于出纳使各分定贮焉择其民与里善

 书之贤者掌之若杨隆等百人官不摄也吏不与也时其出纳各严簿籍不爽毫厘又择

 其致仕及冠带之义若王宗焦英等数人责以往来防闲其奸息则仍旧晦翁之法诚为

 预之一力赞其议者寔二尹内乡李君琛诸友也英軰曰今日之举仁以主之义以维之

 注以闲之固无间𨻶矣然贮之于荒野寂寞之所苟或人力不齐宁无窥𥨸之患乃谋度

 城北旧射圃地若干𠀋构屋若干楹因其乡曰太平曰蘧公曰崇礼曰安定而出纳一于

 其间社则緫名焉嗟夫瓜期易满予軰将代积岁久簿籍更传废弛浸渔之㢢殆不能无

 若其润色防闲之力得不有望于后之君子哉但不识亦讥我祖晦翁否

东明县

 存留仓在县西 预备仓在县西 养济院在县

 

 

 

 

 

 

 

 

 

大名府志卷之五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