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正德云南志/卷0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正德云南志
◀上一卷 卷五 下一卷▶

云南志卷五 志五[编辑]

楚雄府[编辑]

东至云南府禄丰县界二百里,西至景东府界三百八十里,南至元江军民府界二百八十里,北至姚安军民府界一百九十里,东北到武定军民府元谋县三百二十里,东南到昆阳州易门县三百五十里,西南到蒙化府四百五十里,西北到大理府赵州云南县四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二十里,至应天府七千五百七十里,至顺天府一万一千二十里。

建置沿革[编辑]

禹贡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汉为益州郡地。晋咸康中,于此置安州,㝷罢人宁州,遂为杂蛮耕牧之地,夷名硪碌。后爨酋威楚筑城居之,因名威楚。唐贞观末,诸蛮内附,置傍、望、丘、览等州。天宝末,南诏蒙氏阁罗鳯侵硪碌,立银生节度。宋时,大理叚氏以银生属姚州,号此为当箸𧸘,又改白鹿部,后改威楚郡。及高昇泰执大理国柄,封其侄子明量于威楚,传至其裔长寿。元宪宗三年,征大理,平之。八年,置威楚万户府。至元八年,改为威楚路,后置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于此。本朝洪武十五年,改置楚雄府,领县五、州二。

  • 楚雄县 附郭。唐南诏时,为安州威楚县,后为爨蛮所据。宋时,大理叚氏属姚州。元初,置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威州,仍立富改、为乐二县,寻降为威楚县,省二县入焉。本朝改为楚雄县,编户一十里。
  • 广通县 在府城东七十里。古路赕地。唐时,没于蛮,南诏立为路赕县。元初,置路赕千户所。至元中,改广通县,隶南安州。本朝改今属,编户四里。
  • 定远县 在府城北一百二十里。汉为越嶲郡地。唐初,置西濮州。贞观中,改髳州。后没于蛮,爨酋筑新城,曰耐笼。宋时,地属大理。元初,置牟州千户。至元中,改定远州,仍立南宁县,㝷改州为县,省南宁入焉。本朝因之,编户五里。
  • 定边县 在府城西三百一十里。唐时,为濮落蛮所居地,曰南涧。宋时,为大理旧治所。元于南涧置定边县,隶镇南州。至元中,省入州。本朝复置县,改今属,编户五里。
  • 𥔲嘉县 在府城南四百五十里。本夷獠地,曰虗初。元初,置𥔲嘉千户,后改为县,属威远路。本朝因之。编户一里。
  • 南安州 在府城东南五十里。本黒爨蛮所居地,寨名摩刍。大理时,为高氏所据。元初,置摩刍千户,属威楚万户。至元中,改南安州,领广通县。本朝仍为州,而以县隶府。编户五里。
  • 镇南州 在府城北七十里。昔濮落蛮所居,川名欠舎,中有城曰鸡和。唐时,蒙氏置为石鼓县,又于沙却地置俗富郡,即今州治。宋时,地属大理叚氏。元初,置欠舎千户、石鼓百户。至元中,改欠吉千户为镇南州,及置石鼓、定边县,后省二县入州。本朝复置定边县,隶府,而州仍旧。编户四里。

郡名[编辑]

威楚元名

山川[编辑]

  • 鸣凤山 在府治西龙厢里。相传蒙氏景庄时,曽有鳯鸣于此,故名。山下有石,石有巨人迹,长二尺馀,土人以为神异。
  • 薇溪山 在府城西三十里。高可千仭,峯峦百馀,溪箐如之。每溪皆有泉,分流三十里,合流入于卧龙江。其溪箐有兴云雨之灵。
  • 赤石山 在定远县西二十里。山多赤石,林木阴翳,迫亘二百馀里。其东有泉,下流为零川。
  • 会基山 在定边县南四十里。高可三千仭,连亘数百里,有五十馀峯,群山之脉皆起于此。上有会溪关。
  • 玉璧山 在定边县东六十里。高可千仭,望之色如玉壁。东有鳯羽山,南有易者山,北有绝顶峰,皆丹崖壁立,高出群山之表。
  • 自久山 在定边县紫甸郷。峭㧞峻险,山半有石洞,深不可测。洞口有翠鸟一双,见人来则翔舞。或树叶落水,鸟即衔去,恐秽其水。洞周围常有云气氤氲嘘拂,静听似有雷霆音乐之响。相传有龙物潜焉。岁旱,祷之有应。
  • 独立山 又名诸葛山,又名破军山,在庛边县东六十里。相传诸葛亮过此,见山左右若龙虎拱向,遂断其脉。山畔有河,河畔有井,旧出卤水,今竭。
  • 云龙山 在定边县二十里,根盘六十馀里。又名连山坡,又名虎伏箐山。峭㧞起伏,山有庙,军民春秋于此祈报。有树六七株,鸟雀不敢栖止。
  • 和茶山 在广通县南一十五里,清水河源焉。其东有阿纳香山,乙溪河源焉。二山相连,高耸峭㧞,延亘二百馀里。
  • 阿陋雄山 在广通县东北一十五里,高逾千仭。有泉出山西为罗中河,出山南为阿陋河。
  • 九盘山 在广通县东,回旋险峻,道路九盘,立关其中。
  • 囬蹬山 在广通县西一十八里。相传蒙氏阁罗鳯侵云南,拓东城至此,天昏大雷雨,其佐劝之囬,因名。山岭有关,有泉出山之东,为观山河。
  • 凋林山 在广通县东北十馀里,耸㧊云汉,登之则禄丰。定远十览在目,土人以为楚雄诸山之长。
  • 螺盘山 在定边县治北,山顶盘旋,形如螺髻。山之西产青碌矿,上有自普关。
  • 营盘山 在广通县西二里。昔武侯征孟获,驻军于此,故名。
  • 马鞍山 在广通县南五里,状若马鞍,故名。
  • 陶罗山 在定边县治西,高可千仭。
  • 黒初山 在𥔲嘉县治西,高千馀仭。五峯耸列,连亘百里。下有一石,状若冬瓜,其色如铁,上人呼为累初。今移石置县治之前。
  • 卜门山 在𥔲嘉县东北三十里,高可千仞,最为险峻。
  • 徤林苍山 在南安州东五里,山半有泉。相传泉池有黠龙,可祈年丰,今讹为阿姑娘山。昔黒爨祖瓦晟吴立栅居其间,子孙渐盛,不隶他部。至高氏封威楚,方隶焉。
  • 表罗山 在南安州西南四十里,中产银矿。
  • 鹦鹉山 在镇南州治西北,乎地突然而起,上有鹦鹉栖焉。
  • 石鼓山 在镇南州东二十里,上有石,行列如鼓。旧石鼓县以此山为名。
  • 会蓬山 在镇南州东一十里,峭㧞耸空,草木丛茂。
  • 石吠山 在镇南州南,山上有一石类犬。土人相传,㓙年将至,则石有声,若犬吠然,闻于山谷。
  • 金鸡山 在镇南州五里,山高耸,超出群峯,俗名谷发。每日将昇时,山巅如火轮,相传昔有金鸡现其上。下有巨人迹,俗名仙人脚。
  • 十八盘山 在镇南州北一十五里,其山绝高,路盘回一十八折,方至其顶。
  • 五楼山 在镇南州东三十里太乙村后,嵯峨峭㧞,多义石,可琢为噐。凡遇㓙年征伐灾祸,山辄鸣吼,声如雷,迨夜乃息。
  • 卧龙岗 在府城西北,又名麓山。上有盘石,高五尺馀,广称之。其裂隙内有物如小蛇,隐见不测,人以为龙。
  • 青峰坡 在府城北,上有一石,高八尺,半之,名曰硪碌石。一人摇之则动,百人拽之不倒。又图经云:其在定远县之西曰赤石味山,在定边县之北曰苍山,在广通县之南曰阿浮炼山,在𥔲嘉县之北曰北门山,皆高大而又为各县之镇也。
  • 龙川江 在府城北,源自镇南州平夷川,东南流经府城西,合诸水至青峯下为硪碌川,又东合诸水经定边境,下流入金沙江。
  • 马龙江 在镇南州西南一百八十里,源自蒙化入境,西南流经𥔲嘉县东,又东南入元江。
  • 捣练溪 在府城西,宜醖酒。
  • 子甸溪 在镇南州东北,溉田甚多。
  • 黄莲池 在定远县东南五里,广二里许,相传有黄莲开其中。
  • 龙马池 在定远县西南五里,方广四里,相传有龙马现于此。
  • 平山河 在德化门外,其源出南安州山内,经本府北入龙川江。
  • 温泉 有二,一在广通县南六十里,一在定边县东二里,其木皆温,人多浴之。
  • 龙泉 在镇南州南三十里,泓深莫测,岁旱祷之辄雨。
  • 热泉 在镇南州西六十里,其水如汤,人多浴之。
  • 玉泉 在镇南州东二里,其泉温暖可浴,兼有灌漑之利。
  • 南果罗泉 在𥔲嘉县西四里。
  • 黒龙潭 在南安州东七里,其深莫测,相传有龙潜焉。
  • 古井 在镇南州东一里,其水甚佳,人多汲之。
  • 三井 一曰青石井,在府治正厅之前,一曰西明井,在府东南半里,三曰玄坛井,在德胜门外,清冽,人咸汲之。
  • 盐井 有四,曰黒井,曰琅井,在定边县宝泉郷,曰阿陋井,曰侯井,在广通县舍资材,皆出卤水,可煮为盐,今置司课之。
  • 石羊井 在定边县北五里,上有石似羊,人不敢动,动则井水泛溢。
  • 零川 在定边县西,古称牟直河。其广通县有罗川溪,定边县有剌崩川,𥔲嘉县有黒石江。
  • 城南堰 在府城南三里,可溉田千馀亩。又镇南州有南堰、西堰,可溉田二千馀亩。
  • 梁王坝 在府治东平山门外三十五里,梁王柏匝剌瓦尔密所筑,年久堤决,弘治十三年重修。

形胜[编辑]

  • 山川清秀 元志:威楚为当阳之地,山川清秀,壤土肥饶,地利盐井,南瞰金齿,北距罗婺,东接昆若诸部,西连大理,威楚最为大部。
  • 山岭稠叠 元史:南安州在路东南,山岭称叠,林麓四周。
  • 四面皆山 镇南州志:州治在平山之内,而四面皆山。
  • 云龙送竒,石门挺秀 定远县志。
  • 四山环拱,两涧萦回 定边县志。

土产[编辑]

出。南安州表罗场有洞,曰新洞,曰水车洞,曰尖山洞。矿色有青绿红黒,煎炼成汁之时,上浮者为红铜,名曰海壳,下沉者为银。楚雄县那来里亦有场,曰广运。 黒铅广通县出。 铁定远县出。 盐定远、广通二县俱出。 龙胆草五月采之,为酒药。 青石 石碌定远县出。 盐定远、广通二县俱出。 龙胆草五月采之,为酒药。 青石、石碌定远县出。 响石楚雄县出。 箭竹 蝉花 翡翠府境出。 万两金即地榆。 鳯眼草 管仲 半夏 苽蒌 菖蒲 常山麦门冬 香附子 天南星 白芨 天门冬 何首乌 牛蒡子 五倍子 牵牛 车前子 蛇床子 刘寄奴 桑寄生 干葛 续随子 荆芥 薄荷 牛膝 苍耳 茴香 紫苏 柴葫 茯苓 茵陈 杜仲 防风各州县俱产。

户口[编辑]

  • 户 七千二十三。
  • 口 七万三千五百四十一。

田粮[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一千一百六十六顷二亩一分二釐。
  • 粮 夏税小麦正耗一千六百九十石二斗五升三勺,秋粮米正耗七千七十一石五斗九升三合八勺。

屯田[编辑]

阜民村屯 塔卜村屯 宝山村屯 伯夷村屯 摩㱔邑屯 黒邑仓屯 镇南州屯 青石觜屯 虾䗫邑屯 麦地平屯 鸡鸣榜屯 红土坡屯 大古墩屯 木瓜村屯 平夷桥屯 英武关屯 前浪桥屯 水瓜鸠屯 上紫溪屯 紫溪屯 沙桥屯 双甸屯 索场屯俱楚雄卫左千户所。 赤额屯 曲甸屯 圆山屯 吕合屯 定远驼罗车屯 张郎庄屯 大增坪屯 立仁卑屯 前浪桥屯 尚庄村屯 白土城屯 水河村屯 石碑村屯 大河村屯 楚河村屯 卧龙冈屯 沙坪铺屯 龙江万屯 毛草坪屯 黄莲塘屯 于木匠屯 老羊庄屯 羊毛岭屯 青石觜屯 叶林屯俱楚雄卫右千户所。 普淜屯 西门屯 瓦麻屯 米村屯 阿陋村屯 干葛顶屯 饱满仓屯 瓦麻里屯 清风村屯 龙江万屯 谷牙村屯 官滩村屯 石涧桥屯 吉利淜屯 车里坪屯 沙罩龙屯 撒毛笃屯 木綂龙屯 龙马城屯 马粪塘屯 定远邑咨甸屯俱楚雄卫中千户所。 定郷邑屯 塔塘屯 波罗庄屯 河洞村屯 摩㱔邑屯 畏兀邑屯 右鲁坡屯 红土坡屯 麦地平屯 田城村屯 吾苴村屯 镇南州石桥屯俱楚雄卫前千户所。 云定屯 饱满仓屯 罗罗关屯 落索甸屯 平山门屯 阿达场屯 十里铺屯 阜民村屯 耳多罗屯 枣窠屯 普淜屯 土坡屯 曲甸屯 黒祖屯 广通屯俱楚雄卫后千户所。 波罗屯 近城屯 摩淜屯 伍舎村屯 华邑村屯 青蜂榜屯 龙江卫屯 青石山桥屯 近城磨的邑等屯俱姚安千户所。 巡城南门屯 东门屯 近城屯 高军屯 麦冲屯 土桥屯 舌甸屯 龙庄屯 弥兴屯 连场屯 赤草淜屯 驼罗车屯 华浦花屯 邑咨站屯 瓦麻里屯 满海场屯 蒋军冲屯 晚落村屯 仙里郷屯 龙马山屯 师和寺屯 摩㱔邑屯 白腊场屯 鲁口场屯 白塔屯俱定远屯千户所。

风俗[编辑]

  • 好讼崇释 元志:民好嚚讼争闘,然崇重释教,亦喜为善。
  • 汉僰同风 郡志:楚雄旧多汉人,乃元时移徙者,与僰人杂处,而服食噐用及婚姻䘮葬燕会馈饷之俗,大祇同风。
  • 山居牧养 有曰罗舞蛮者,又名罗胡,居山林高阜处,以牧食为业。男子髻束高顶,戴深笠,状如小𠌂,披毡衫,衣穿䄂开袴,腰系细皮辫长索,或红或黒,是穿皮履,毡纒其胫。妇人方领,黒衣长裙,下縁缕文,披发跣足,所居有房室,无床榻,以松毛铺地而卧焉。近年亦有富者纳粟为义官及作生员者,其俗渐同汉僰矣。
  • 故俗惟新 定远之民有曰撒摩都者,即白罗罗之类,近年以来,稍变其故俗,而衣服饮食亦同汉僰,更慕诗书,多遣子入学,今亦有中科第者。
  • 戍日祀祖 镇南州僰人,每月以戍日祀祖,及每岁伏月、腊月二十四日,具酒馔上坟,告曰:某节已至,敢请回家飨祭。告毕,相聚饮宴而散。人死则置于中堂,请阿拶哩僧咒之三日,焚于野,取其骨贴以金箔,书梵咒其上,以磁瓶盛而瘗之。
  • 男脤女事 南安州西南有和泥蛮者,男子剪发齐眉,头戴笋箨笠,跣足,以布为行纒衣,不掩陉,而凡妇女服饰皆其所办。妇人头纒布,或黒或白,长五尺,以红毡索约一尺馀续之,而缀海𧵅或青绿药玉珠子。其未,又以索缀青黄药玉珠,垂于胸前以为饰。衣桶裙,无襞积。女子则以红黒纱缕相间为布,缀于裙之左右。既适人,则以藤𢇁圜束子膝下以为记。然不谙女工,惟打鼠捕雀以供其夫焉。
  • 吉㐫吹芦笙 定边县罗罗,凡婚娶死葬,杀牛设酒,中以一人吹芦笙为引首,男女牵手周旋,跳舞歌笑以为乐。
  • 泼水为礼 𥔲嘉县一种伯夷蛮,凡婚姻,男以水泼女足为定礼,通其往来。
  • 葬殉以鸡 病死亦坑用板,而葬上盖草蓬,以生时所用之物纳于左右,复以蜼雄二鸡置其侧。其鸡入山箐,经历霜露,哺雏能飞,脚矮啼无时,俗云伯夷鸡是也。

公署[编辑]

  • 洱海道 旧在仁福门内,洪武间建。弘治四年,知府邵敏迁予府治南广运门内,而以二福门旧道为旬场分司。
  • 布政司。分司 在仁福门内。已上各州县俱有。
  • 府治 在府城内善政坊,洪武十六年建。内有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常盈库,其大有仓、税课司、阴阳医学,俱在府傍近。庆丰仓,在府东北一百四十五里黒盐井宝泉郷。
  • 楚雄县治 附郭,洪武十七年建,内有典史厅,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县前,所领有吕合巡检司。
  • 广通县治 洪武十五年建,内有典史厅,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县前,所领有四蹬关、沙矣旧舍资三巡检司。
  • 定远县治 在定远千户所城中,洪武二十四年建,内有典史厅,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县前,所领有会基关、罗平关、黒盐井、琅井四巡检司。
  • 定边县治 洪武二十二年建,内有典史厅,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县前。
  • 𥔲嘉县治 永乐元年建,门有典史厅。
  • 镇南州治 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厅,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州东,所领有镇南、沙桥、英武关、阿雄四巡检司。
  • 南安州治 正綂八年建,内有吏目厅,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州门外。
  • 楚雄卫 在府治东,洪武十五年废征缅招讨司置卫,弘治十七年重修。内有经历司,领卫镇抚一,左、右、中、前、后千户所五,其各所又各领所镇抚一,百户十,此外所领又有守御、定远、姚安及中屯三千户所。
  •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 在楚雄府治东一百四十五里,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吏目厅所,领有黒盐井盐课司,在提举司之前。琅井盐课司在司西二十里。阿陋猴井盐课司在司南八十馀里。

学校[编辑]

  • 府学 旧在府治西善政坊。洪武十九年建。洪武二十七年,移于忠政坊。成化六年,御史郭瑞参又迁于城东隅,中为文庙,翼以两庑,像祀圣贤,前为仪门,益前为棂星门,而泮池则在二门之间,后为明伦堂,翼堂左右为尚志、勤业、居仁、由义四斋。弘治十六年,知府朱继祖又添造诸生肄业号舎,此外又有射圃、观德亭,提学佥事童轩有记。同知曽显又于明伦堂后建会讲亭,知府董朴有记。各州县学制多同,但有大小耳。
  • 楚雄县学 旧在城西山麓,永乐元年建。弘治三年,始迁入城内,即废尼寺为之。十七年,知县范璋又迁于卫治东南,其殿堂斋庑之制,师生辞舎门墙桥亭之类,视府学尤为壮丽,提学副使彭纲有记。
  • 镇南州学 在州治东,永乐七年建。
  • 南安州学 在州治东,洪武二十七年建。

城池[编辑]

  • 楚雄卫城 洪武十七年建,周遭七里三百四十步,池深一丈五尺,阔十丈,开六门,东曰平山、曰德化,南曰广运,西曰德胜、曰仁福,北曰勇镇,上各有楼。
  • 定边县土城 洪武一十二年建,城周五百六十八丈,开东西南北四门。
  • 定远千户所城 洪武二十一年建,城周二里一百九九步,开东西南三门,东门外有教场。

驿堡[编辑]

  • 硪碌驿 在城西德胜门外,洪武十六年建,隶楚雄县。
  • 吕合驿 在楚雄县西三十五里吕合材,洪武十五年建,隶楚雄县。
  • 路甸驿 在广通县西,洪武十五年建,隶广通县。
  • 舍资驿 在广通县东五十里,洪武十五年建。
  • 定边驿 在定边县南,洪武二十六年建。
  • 新田驿 在定边县南九十里,洪武二十六年建。
  • 沙桥驿 在镇南州东三十里,洪武十六年建。
  • 广通堡 在本县南。
  • 舍资堡 在广通县治东。
  • 吕合堡
  • 沙桥堡 在府治西。俱楚雄卫官军。

哨戍[编辑]

  • 六里箐哨 在广通县东二百一十里,本县民兵。
  • 崖壁哨 在府治东二百里。
  • 双门哨 在府治东一百一十里。
  • 舍资大哨 在府治东一百三十里。俱楚雄卫官军。
  • 赵卜关哨 去府治东八十五里。洪武初,赵也先不花招集土民守御,后大军克复,授也先不花镇抚,故名赵卜关。卜,西域人。今哨隶楚雄卫,系上军。
  • 阿南涧哨 在府治东四十五里,楚雄县民兵。
  • 石涧哨 在府治东四十里。
  • 水车屯哨 在府治东一十五里。
  • 罗罗关哨 在府治西三十里。
  • 会基关哨 在府治北四十五里。
  • 杨梅哨 在府治北六十里。俱楚雄卫官军。
  • 水井哨 在镇南州北二十五里。
  • 一碗水哨 在镇南州西一十五里。俱本州民兵。
  • 小孤山哨 在府治西北一百四十里,楚雄卫官军。
  • 雷打坡哨 在府治西六十里,镇南州民兵。
  • 木瓜哨 在黒盐井治东一百二十里,定远县民兵。
  • 天神堂哨 在府治西一百六十里,楚雄卫官军。

铺舎[编辑]

  • 马石铺 在府治东三十里。
  • 石涧铺 在府治东四十五里。
  • 硪碌铺 在城。
  • 路甸铺 在广通县。
  • 蒙七塔铺 在广通县东南二十里。
  • 舍资铺 在广通县东四十五里。
  • 崖壁铺 在广通县东南六十里。俱隶楚椎卫。
  • 黒盐井铺 在定远县北七十里。
  • 在城铺 定远县前。
  • 琅井铺 在定远县北四十里。
  • 会基关铺 在定远县南五十里。俱定远县。
  • 县前铺 在定边县。
  • 阿笠铺 在定边县南三十里。
  • 新田铺在定边县南九十里。俱定边县。
  • 大石铺 在府治西二十五里。
  • 吕合铺 在府治西四十五里。
  • 镇南铺 在镇南州。
  • 沙桥铺 在镇南州西三十里。
  • 苴力铺 在镇南州西五十五里。
  • 水盘铺 在镇南州西十五里。俱楚雄卫。
  • 水井铺 在镇南州北三十里。隶本州。
  • 南安铺 在州前。
  • 他傍铺 在镇南州北十里。

关梁[编辑]

  • 英武关 在镇南州西七十里。
  • 罗平关 在定远县西南三十里。
  • 会基关 在定远县南五十里。
  • 囬蹬关 在广通县西一十里。
  • 平山桥 跨平山河之水。正綂十年,知府冯郁建。
  • 龙川桥 在黒盐井巡检司前。跨龙川江之水。
  • 陡涧桥 在广通县东七十五里,舍资巡检司前。
  • 平夷桥 在镇南州西五里。
  • 白塔桥 在镇南州西二十五里。跨平夷川。
  • 卧龙岗桥 在府治西七里。跨卧龙河。成化十一年造。
  • 凌虗桥 在府治东三十五里。弘治四年,知府邵敏造。
  • 明月桥 在广通县西二里。
  • 清风桥 在广通县东三里。
  • 济川桥 在府治西四十里,吕合巡检司前。先是,架木为桥,修废不时,行者病涉。成化二十二年,知府邵敏、同知陈宝易木以石,厮水以洞,长十丈,广二丈,护以石栏,以防蹉跌。初名前浪,又改拱辰,今改济川。
  • 安乐桥 在舍资驿西一里。成化十九年,改为腾霄桥。弘治十四年,本府重修,仍旧名。
  • 濯缨桥 在广通县南路甸驿前,永乐十七年土官叚时可建。
  • 翠微桥 在广通县东二十里蒙七塔铺前。
  • 迎恩桥 在南安州治北一里,成化二十二年造。
  • 丹桂桥 在镇南州西五里。
  • 永济桥 在定边县驿前,成化八年造。
  • 擢秀桥 在南安州治东,成化十四年造。
  • 德胜桥 在定边县十里,成化十八年知县冯源广造。
  • 利桥 在定边县,桥甚高广,四远之冲为一县壮丽。
  • 西龙桥 在𥔲嘉县北十里。
  • 麻弄桥 在𥔲嘉县南十里。

台榭[编辑]

  • 崇庆楼 在府治南,洪武十六年建,栖铜漏其上,弘治十六年指挥王鳌重修。
  • 钟鸣楼 在崇庆楼北,洪武十六年建,栖锺以警晨昏,弘治十六年指挥王鳌重修。
  • 桂香楼 在府治西,洪武十六年建。
  • 迎恩楼 在镇南州治东,景泰三年建。
  • 威远楼 在镇南州西,景泰三年建。
  • 雍熙楼 在定边县治北,洪武一十二年建。
  • 泰和楼 在定边县治南,洪武二十二年建。
  • 东台 在府治内,弘治元年知府邵敏筑。
  • 铎风台 在黒盐井,弘治十六年筑。

祠庙[编辑]

  • 城隍庙 在府治东。
  • 社稷坛 在府治西。
  •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治南。
  • 厉坛 在府治北。各州县俱有。
  • 旗纛庙 在楚雄卫东,每岁霜降本卫官祭之。
  • 东岳庙 在府城西门外,元至正间建。
  • 关王庙 在广运门内,洪武二十五年建。
  • 郷贤祠 在府学文庙南,成化丁未知府邵敏建,祀元忠臣董玄彦、孝子杨惠、本朝右军都督佥事袁义。

古迹[编辑]

  • 德江城 在府城外。宋时,高昇泰执大理国柄,封其侄子明量于威楚,筑外城,号德江城。传至其裔高长寿,附于元。
  • 废南宁县 在定远县境。高氏专大理国政,命云南㱔莫酋徙民二百户于黄蓬霏。元初,以黄蓬阱立百户,后改为南宁县,㝷省入定远。
  • 和子城 在镇南州东十里。唐时,蒙舎诏开。罗鳯征东爨,侵硪碌,取此城。
  • 废石鼓县 在镇南州东三十里。蒙氏征东爨,取鸡和城,置此县。元末,省入州。
  • 诸葛亮营 在定边县西一十里。亮讨南中,遇州于目直赕北,傍山下筑营,夷称望子洞,基址尚存。
  • 神石 在南安州西五里。有石高十馀丈,蒙氏号为南岳社灵安边之神。土人每岁以金贴其顶,有祷辄应。又楚雄县三十里,摩碌山顶有一石,高八尺,顶突出,如斜戴笠之状。土人以金贴其面,事之甚谨。
  • 龙街洞 在广通县北七十里。有石洞,入其间者,闻音乐之声。
  • 黒石 在𥔲嘉县东。状如冬瓜,人不言而举之则动,言则弗动矢。土人以为怪,积薪焚之,雷雨交作,众惧止。
  • 马蹄痕石 在定远县清和郷苴𦬓七里。有峻岭石崖,崖畔有石池,方广一丈馀,泉香而甘。石上有六七马缔痕,或磨凿之,经宿,其痕仍旧。
  • 仙人迹 在定远县清和郷木剌荅村。山多巉岩怪石,中一大石,上有一履迹,长二尺,广七八寸,土人以为异。

宦迹[编辑]

  • 高量成 叚氏相。
  • 高长寿 威楚万户。
  • 董文彦 威楚路知事。
本朝
  • 袁义 楚雄卫指挥使
  • 朱守仁 洪武知府
  • 冯郁 知府
  • 李玹 山东夏津人,云南都指挥分守。
  • 计澄 江西饶州府浮梁人,景泰知府。
  • 邵敏 湖广长沙人,知府。
  • 朱继祖 江西高安人,进士,弘治十三年任广西知府,课最,改楚雄府,慈祥恺悌,有循吏之风。
  • 董朴 湖广麻城人,弘治知府。
  • 范璋 浙江馀姚人,工部主事,谪楚雄吕合驿丞,升楚雄知县。
  • 邹庆 贵州思南府人。
  • 李纯 广西桂林人
  • 凌云 四川仪卫司人俱镇南知州。
  • 吴文佐 贵州赤水卫人,南安知州俱弘治间。

云南志卷五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云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