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杂稿/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八 武陵杂稿

作者:周世鹏
1908年
世系图

李滉跋[编辑]

先生诗文。奇诡壮浪。如捕龙蛇搏虎豹。不可测度。诚非管窥所能到也。不胜望洋之叹。但欲论传后则其间不能无可疑者。恐不必尽拟之流传也。故妄以私见。表圈其题上。不知如此去取。于佥意如何。幸与礼安公商议。其有不适宜者改之。又或更质于他具眼处。以定净本。谨藏以俟之。其或取全集而刊行。或索本去而选取。必有其人与时矣。甲子六月二十三日。真城李滉谨白。

周博跋[编辑]

先君遗稿摠若干卷。散亡者亦多谨裒所得。求正于退溪先生有年矣。岁在甲子。先生始摽选而归之。顷在盈德县。乃捐俸锓梓。而尚有遗珠之恨。今复收拾其馀。添补编辑。以退溪所选者为元集。以添补者为别集。刊出如右。以俟来者。万历九年岁在辛巳三月有日。男朝散大夫永川郡守兼春秋馆编修官博。谨识。

武陵杂稿重刊跋[编辑]

武陵杂稿七卷别集八卷。慎斋周先生文集也。胤子校理公裒稡先生诗文。以退溪所选者先刊。以后来收拾者追刊。有原集别集之异。其曰武陵杂稿者。似因先生草稿本题也。世代既远。印本散逸。本傍诸孙谋重刊。相炫甫以书授其子熙尚与本孙武烈。粤四百里来示之。其印本有阙者。取古写本以足之。成完帙。凡八册。益以年谱,碑铭及凡为先生而作而未刊者又一册。俾致明书其事于卷末。且请重加整理。致明藐尔晩生。仰先生不啻如泰山。今读是卷。恍然若亲承謦欬。而开口肆笔。崇儒重道之意。发之以雄伟不常之文。即其天资超诣。充积于中而盈溢于外。可见矣。又其创立绍修。以启我东儒化之盛。凡今之章甫。孰非先生之遗教也。立朝事行。又在引君当道而所进心图。逸而不传。可惜也。第观是集。编次或未如例。意退溪就草稿中。只表圈其题上以归之。而锓梓之日。悉据草稿次序。则其类例固非退溪所定按手书。可知也。故于去取则一遵其旧而略为上下。其别集。间有退溪所谓不必尽拟之流传者。故不免有一二点标处。僭妄不韪。恐或得罪于校理公孝思也。玆幷书之。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尔。嘉义大夫前行兵曹参判完山柳致明。谨识。

周相炫跋[编辑]

此吾从先祖慎斋先生文集。合原别集凡八册。胤子校理公之所刊行者也。既就正于陶山之门而流布于当世。则固足以垂后法而俟百世矣。自经龙蛇兵燹。散脱迨尽。并与板本而不传焉。后学之嗟惜慨郁。居然已数百年于玆矣。虽以不肖之愚陋蔑识。尚惧夫遗芬賸馥。日远而日泯。乃与本孙秉恒。蒐合陶山,绍修两院所在印本与家间写本。其顽缺者讹舛者。参互考订。而复往质于大坪丈席。缮写八册。付之剞劂。以广其传。先生之道将自此复显于世欤。但心图一卷东国名贤录三卷。是先生所深致意者而逸而无传。呜呼惜哉。至若竹溪志三卷年谱碑铭合一卷。缘于力绵。未克并刊。更俟来者。先生易箦后三百六年己未七月有日。傍后孙相炫。谨识。

己未季夏德渊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