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武陵杂稿/附录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世系图 武陵杂稿
附录卷二
作者:周世鹏
1908年
附录卷三

年谱

[编辑]

皇明孝宗皇帝弘治八年燕山君元年乙卯

十月二十五日戌时。先生生于陜川郡泉谷里第。

先生之先。尚州人。高祖进士公。始移居于陜川。○母贞夫人黄氏娠先生。梦有一老人。以金管一枚授之曰。谨藏以授儿。

九年丙辰先生二岁

十年丁巳先生三岁

十一年戊午先生四岁

先生自幼。孝友天植。无一言忤父母志。与伯氏副正公世鹍同游戏。式好无相犹。一日。伯氏患瘇受鍼。先生见而泣。人曰。何泣也。先生曰。兄痛。弟不能不痛。

十二年己未先生五岁

始受字学。

参判公口授天地父母字曰。天地即万物之父母。父母即吾身之天地。先生曰。若吾之身为天地。则吾之目为日月乎。公奇之。

十三年庚申先生六岁

秋。读小学。

已知朱夫子绍先圣启后学。对卷。必肃容敬读。

十四年辛酉先生七岁

侍母夫人疾。

先生忧形于色。与人不笑语。母夫人久不能梳。为虱所苦。先生亲自沐膏接发。缘虱以去之。

随参判公移居漆原武陵里。

十五年壬戌先生八岁

先生勤于读书。每张灯至夜分不寐。母夫人闷其幼年苦读。以煨栗与之曰。得无疲乎。先生曰。昔范纯仁之母。劝子读书。示以烟帐。今吾母以煨栗止其读耶。母夫人曰。汝若为范纯仁之事。吾不为范纯仁之母乎。参判公之舅正郞权公守平素有鉴识。谓参判公曰。此儿他日必贵显。愿以子孙相托也。

十六年癸亥先生九岁

十七年甲子先生十岁

遍读四书。

十八年乙丑先生十一岁

武宗皇帝正德元年我中宗元年丙寅先生十二岁

受业姜上舍荩孝之门。

尝侯姜公疾。天雨向暮。先生欲辞还。姜公曰。日已尽矣。须经宿而归。先生曰。家君远出。慈母在堂。不可一夕旷侍也。姜公命一小奚偕之。行才里馀。阴月朦胧。忽一大虎当路咆哮。小奚苍黄呼号。先生徐责之。缓步而前。及还。戒小奚曰。无说虎事。恐惊吾慈母也。

二年中宗二年丁卯先生十三岁

三年中宗三年戊辰先生十四岁

读书于安国寺。

与伯公联枕共衾。咬菜食疏。人不堪其苦。而先生晏如也。

四年中宗四年己巳先生十五岁

受参判公筑墙之戒。书壁以自省。

先生德器渐就。而参判公犹加警励曰。汝见奢人乎。其心必骄。汝见俭人乎。其心必谨。骄者鲜保。谨者鲜败。汝将何择。尝筑墙有回曲处。参判公命撤之曰。吾厌其曲也。筑墙既高。又命卑之曰。岂有高而不坠者乎。先生自念。墙曲犹可厌也。况心曲乎。墙高犹易坠也。况人之自高者乎。由是尤折节自卑。书壁以自省。其触类反隅多类此。

五年中宗五年庚午先生十六岁

母夫人患浮肿危㞃。先生食不甘味。衣不解带者凡数年。然后复常。

六年中宗六年辛未先生十七岁

聘夫人晋州河氏。

弘文校理沃之女。○先生尝曰。希骥亦骥。希颜亦颜。列书圣人位号于壁。肃然拱对。宛若亲炙。寻究经理。手抄口诵。顷刻不怠。

七年中宗七年壬申先生十八岁

魁乡试。

先生专心为学。旁治举业。一出辄占魁。华闻益著。

八年中宗八年癸酉先生十九岁

赴省闱见屈。

先生每患俗学屑屑于词章之末。尝读中庸。吟一绝曰。四方八面多头緖。俗学纷纷昧所修。堪笑费工皮壳上。几人能向一中求。

九年中宗九年甲戌先生二十岁

参判公尝殖货。先生跪告曰。殖货所以利己也。利于己者。必害于人。参判公喜曰。汝之言是也。遂尽焚货券。

十年中宗十年乙亥先生二十一岁

先生尝曰。上蔡之去个矜字。真是个箚著处。虽在谭戏之顷。未尝发矜语。

十一年中宗十一年丙子先生二十二岁

次金濯缨驲孙秋怀赋。

略曰。朝浩咏兮周孔。夕清啸兮三王。肠已撑于千卷兮。饱何待于五仓。愿身化为元龟兮。冀一献于未央。闻百虫之吟秋兮。涕无从而盈眶。缅锺期之既死兮。伯牙断其峨洋。邈宇宙之寥廓兮。渺余思之伥伥。仰阙里之多贤兮。纷济济而跄跄。独回也之庶几兮。知用舍与行藏。一箪兮一瓢。处陋巷而犹康。得圣人而为依兮。亦奚慕于虞唐。悲一间之未达兮。叹今也之即亡。由食辄兮冉富季。乃同忝乎孔墙。何度量之相越兮。若河海于断潢。顾达士之闲闲兮。拟远志于羲皇。见者知其自期之不苟也。

十二年中宗十二年丁丑先生二十三岁

以慎字名斋。

与伯氏侍立参判公。公曰。人之言动。一不慎则招百尤。我之所以戒汝者有三。一曰慎口。二曰慎身。三曰慎心。汝须勉之。先生拜曰。敢不从命。遂退而扁其斋。

十三年中宗十三年戊寅先生二十四岁

作存养赋。

初言天命降衷之均。中言克复之难而反复于孔孟程朱之训。末以明诚约礼之工终焉。见集中。

冬。哭姜进士。

有祭文见集中。

十四年中宗十四年己卯先生二十五岁

先生病疽几危。伯氏涕泣不食。每寻医远出。先生数数呼伯氏。及还。喜曰。闻兄之声。我病自苏。

六月。夫人河氏卒。

葬于咸安坪馆里河氏之先阡。

十五年中宗十五年庚辰先生二十六岁

往北关。愬冤于观察,节度二营。

参判公在军职。病不赴防。当被罪。先生艰关徒步。号冤于观察,节度。二使皆曰。汝诚可恻而国法不可屈。先生泣曰。昔王祥扣冰而鱼跃。孟宗泣竹而笋生。扣冰非得鱼之道。冬月非求笋之时。天且感人。变常理以应之。阁下岂不能为人子屈法乎。第恐吾之诚有不足以动阁下也。监司金克诚感其言。为之免罪加赏。

冬。聘夫人广州安氏。

生员安公汝居见先生。甚器重之。以其子妻之。

十六年中宗十六年辛巳先生二十七岁

世宗皇帝嘉靖元年中宗十七年壬午先生二十八岁

三月。中司马试。

十月。登别试乙科。选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

先生还乡。至金山郡。宿于扶桑驿。郡宰乃旧知也。以书邀之。先生以诗谢曰。敢辞华馆投残驿。千里荣亲一步忙。至陜川。展拜先墓。邑宰鱼灌圃得江为备奠馔。先生以诗谢曰。荣到九泉应结草。光生三族共知恩。他年定忆今年事。只愧无辞谢至仁。

二年中宗十八年癸未先生二十九岁

七月。除副正字。

三年中宗十九年甲申先生三十岁

六月。闻伯氏副正公讣。还乡。

二十二日。兄子博生。

先生取养之。因为己嗣焉。

秋。撰性理节要序。

性理大全始颁及我东。思斋金相公正国。撮为节要。尚相公观察岭南。锓梓广布。先生为之序焉。

拜正字。

赐暇读书于湖堂。

四年中宗二十年乙酉先生三十一岁

十一月。选拜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

五年中宗二十一年丙戌先生三十二岁

正月。迁弘文馆正字兼经筵典经。制进守成箴。

其序略曰。自古有国家者。莫不以勤而兴。以逸而亡。使后世守成之主。皆守先祖创业之心。则是心宁有逸哉。其箴略曰。上天赫赫。下土茫茫。惟辟作福。俯临万方。创业不易。守成尤难。其难伊何。操心孔艰。罔念则凶。克念则吉。是以君子。所其无逸。母甘八珍。先祖豆粥。母安广厦。先祖露宿。勿谓我富。妄兴土木。阿房未毕。函谷已裂。勿谓我彊。启衅戎狄。穷兵未已。汉业已衰。注水于器。满则必溢。愿焉我王。谦而受益。惟口耳目。引我蟊贼。蕞尔一心。攻者非一。朽索在手。覆车在目。临深履薄。兢兢战战。

六月。转著作。

六年中宗二十二年丁亥先生三十三岁

三月。拜博士。

九月。升副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

书进诗十月篇。

冬雷震。上命考古事。时朴嫔有宠。金安老用事。先生书小雅十月篇以进。同列有难之者。先生曰。天变由于人妖。今日之安老。即昔日之皇父。灾变之生。实有其应。闻者服其正直。

七年中宗二十三年戊子先生三十四岁

正月。拜修撰。

制进启沃诗。

其目有五。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务学。曰纳谏。

三月。辞递付忠佐卫司果。

十二月。拜工曹佐郞。

制进履霜箴。

略曰。几之不炳昧其归。微之不杜蹈其危。故曰。图大于细者兴。忘难于易者亡。

八年中宗二十四年己丑先生三十五岁

二月。除兵曹佐郞。

三月。除江原道都事。

历览关东形胜。登襄阳南轩。咏一绝。曰孤灯细雨泪潺湲。恋主思亲入梦难。白发已惭忠孝事。望穷南北眼空寒。盖以寓恋阙怀家之意也。

作酒箴。

略曰。酒为物。祸为深。甘厥口。乱厥心。疏者圣。酗者淫。周有诰。卫有箴。吁可畏。诚可禁。

九年中宗二十五年庚寅先生三十六岁

五月。以兵曹佐郞召。未至。拜司谏院献纳。旋罢。

时院中方论金安老事。累启未蒙允。大司谏沈彦光欲停启。先生曰。须用箚子力争。或可回天。彦光勃然曰。然则献纳自为之。因与彦光有忤。为其所劾罢。既出。彦光以书唁之曰。三已之。无愠色。公岂让于令尹子文。先生曰。读书三十年。反在吮舐之列。是则可愠。彦光亦愧恨之。

秋归觐。

九月。访曺南冥于山海亭。

讲心经,庸,学等书。

十年中宗二十六年辛卯先生三十七岁

作天定诗。

参判公尝谓曰。人间万事有定分。小逾其分。害已随之。先生拜受命。作天定诗曰。万事已天定。浮生空自忙。随时能顺命。为乐到羲皇。

十一年中宗二十七年壬辰先生三十八岁

十月。除成均馆典籍。

十一月。除忠清道都事。未赴。还拜典籍。

十二月。丁参判公忧。

奔丧南还。道遇群盗。先生号擗泣血。盗感其诚孝。不忍害之。居忧过毁。须发尽白。丧中凡礼。一遵朱文公家礼。参判公平日所嗜果物。终身不忍吃也。

十二年中宗二十八年癸巳先生三十九岁

二月。葬参判公于县西上浦猪渊之原。

先生亲自负土成坟。尽家财环筑石屏。人或言过于厚葬。先生曰。为人子者。可惜财以薄其亲乎。葬毕。庐于墓下。距家几二十里。每三日。一省母夫人。三年不懈。

撰参判公墓表。

十三年中宗二十九年甲午先生四十岁

十四年中宗三十年乙未先生四十一岁

二月。服阕。

先生为母夫人。以居室稍间。犹难尽子职。移奉于所居。竭诚致养。每曰。禄养不如志养。视膳。必问其所欲与者。凡事必承顺。母夫人曰。吾儿善事我矣。

与李刚而论敬字之义。

李公自泗上访先生于武陵。留数日。相与讲论敬字之义。先生赠一绝曰。恭敬如形影。表恭由内敬。书绅贵子张。参倚方言行。

作静养动察二吟。

静吟曰。养之复养之。静时须养哉。齐山濯可哀。宋苗揠堪咍。惺惺保固有。暂离便寇来。寂感致中和。圣孙为继开。动吟曰。察之复察之。动处须加察。屋漏事所为。众中情可发。才差汝独知。慎勿更萌作。作歌聊自警。服膺要无斁。

十一月。除典籍。兼中学教授。

十五年中宗三十一年丙申先生四十二岁

迁奉常寺判官。

十六年中宗三十二年丁酉先生四十三岁

四月。除昆阳郡守。

时。金安老势焰益炽。先生不容于朝。为便养老母。乞郡南来。为政。以振民化俗为务。略文敦实。祛瘼揃苛。词讼之自邻邑来者盈庭溢街。而先生一一分决。皆得其当。虽见斥者。未尝有怨言。

为文告吏民。

邑俗贸陋。至有不行三年之丧者。先生作文告之。略曰。为吾吏民者。子而孝厥父。弟而敬厥兄。妻而谨事其夫及舅姑。幼且贱而尊礼其长且贵者。儿而以读书为业。人而以起讼为耻。彊不得以侵弱。富不得以渔贫。智不得以罔愚。揖让相乐。薰为善俗。上以报圣明千一之化。下以慰无状分忧之望。可也。且三年之丧。若驷之过隙。岂万一得以答我生鞠之恩乎。圣人焉特为之立中节制。使贤者俯就而不肖者跂及耳。故曰。古今之所一也。天下之达丧也。圣祖以孝理邦家。凡公卿大夫士。幷许徇情持服。独以四圉有戍。特立百日之法。以为庶民从军之期。犹虑孝子之伤其情也。亦曰。愿行三年者。听我祖宗仁孝之意。蔼然于法律之外。非教之才经百日而食肉也。今者闾巷小民。不知百日是庶民从役之期。馀哀方剧。敢临墓哭泣而食肉曰。此禫也。岂不痛哉。前此所为虽不善。自今惕改。亦可为善人。与始善而终恶者。岂可同年而语也。

作唐虞歌。

时新诛安老。一国翕然望至治。先生作此歌以寓志。

为书质心经疑义于晦斋李先生。

贻书宋圭庵麟寿论孝经。

书略曰。近读孝经。不知手足之蹈且舞也。吾夫子删定赞修。自为一家书者。惟孝经一部而已。今人诲儿。先授孝经。至德要道。不为大人所服膺者何也。至于经筵。亦不进讲。恐非细缺。惟高明仰达天听。广布其传。以为化俗之方。

十七年中宗三十三年戊戌先生四十四岁

六月。以推检邻郡滥刑事见罢。

奉慈训书私簏。

先生。直而不阿。见人有不正。若将浼焉。一日。大夫人愀然面命之曰。汝大人在时。每曰。世人不喜直道。而吾儿守直道。不容人之不直。恐为不直者所诬。吾每以是惧汝。先生曰。当早夜自省。无贻老母之忧。仍书藏于私簏以为戒。

十月。丁内艰。

大夫人疾甚。先生尝粪甜苦。焚香祝天。愿以身代。梦有一老人。与白丝八两。翌日。大夫人病小瘳。后八十日而卒。始知八两乃八十钱。即延八十日之兆也。先生叫号拼擗。几绝复苏。殡葬祥禫。一如前丧之礼。

十二月。合葬于参判公墓。

庐墓瞻省。亦如前丧。

十八年中宗三十四年己亥先生四十五岁

十九年中宗三十五年庚子先生四十六岁

十二月。服阕。

撰彝训录。

先生尝箚记参判公遗训及大夫人所教。著为一篇。

撰东国名臣言行录。

二十年中宗三十六年辛丑先生四十七岁

正月。除典籍。俄授工曹正郞。

二月。除弘文馆校理。

先生在京。以小轴书考妣二位。奉安堂奥。朔望必奠。新物必荐。朝夕必谒。出入必告。

五月。除礼宾寺佥正。

七月。除丰基郡守。兼春秋馆编修官。

先生到郡。谒圣庙。庙宇栋折将压。东西斋舍。上雨傍风。生徒怠散不讲。先生大惧。即捐廪移建。既落。行释菜礼。礼毕。揖诸生曰。大学明五止。中庸有四未能。孟子之四端。论语之四勿。皆作圣根基。凡子孝弟恭臣忠妇顺者。必赖朋友之箴规。升此堂者。无忘吾言。

为文告郡中父老。

略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别。长幼序。睦睦雍雍。所谓天地中间和气致祥之本。而丰年之所由兆也。人皆有良知良能。其不悟者。有所蔽也。云卷则日昭昭矣。蔽去而初可复也。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呜呼。可以人而不知所止乎。此固太守之所告。而亦所以自惧也。如有为子而不敬养其亲。妻而不敬事其夫。弟而不敬从其兄。小而不敬礼其长。贱而不敬承其贵者。太守当躬亲开导。其终不改。必如法痛绳乃已。先生为治。民有不得所者。若己纳沟。思所以拯之。尤以兴学育材为先务。虽贱隶之稍知文字者。授以小学,三纲行实等书。亲正句读。使之讲贯染习。自趋于孝悌礼让之中。其听讼。必以至诚。反复教谕。讼者多扣头自引者。其或有骨肉忿争者。必召至前。谕以恩爱。责以义理。辞旨恳恻。虽桀骜不驯者。亦莫不惕然愧悟。

二十一年中宗三十七年壬寅先生四十八岁

敬差官李瀣褒启进资。

时岭南大饥。饿殍满野。先生劳来安集。全活甚众。温溪李公以敬差上其事。谓居官清慎。竭力荒政。为一道最。上命进资以奖之。一日。民来献瑞麦两岐三岐者数十本。先生却之。

创建白云洞书院。奉享安文成公。

丽朝俗尚神佛。文成公慨然有忧道之志。营立学舍。纳其臧获。以供学徒。晩而敬慕晦庵。自号晦轩。其排邪扶正之功。足以表准百世。先生常深慕之。及守是邦。访其旧迹。由顺兴废府数里得宿水寺。乃公少时读书处。遂营立书院。拓址得瘗铜百馀斤。贸置经史子集千馀卷。置赡田备器物。以为学徒藏修之资。其规模节次。一依白鹿洞旧事。以白云常满洞壑。故名其洞曰白云。作竹溪辞,道东曲。使歌以祀之。又以文贞公安轴,文敬公安辅有忠孝廉德。配以享之。引诸生讲学。远近诸儒。鼓箧坌集。弦诵不辍。盖东方书院之兴。自先生始。退溪先生嗣守是郡。与方伯沈通源书曰。周侯之建院。前古所无之盛举。噫。天其或者由是东方书院之教。使可同于上国也。又曰。周侯之倡此伟事。其专于尊贤卫道之意。确乎其不可易矣。

二十二年中宗三十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九岁

读论语人不知而不愠章。书一绝以自勉曰。俗学纷纷谁为己。人如不识或生嗔。自家吃饭当知饱。既饱何须问外人。

二十三年中宗三十九年甲辰先生五十岁

送移民实北边者。

时国家徙民北边。逾岭之日。先生置酒张乐以送之曰。疲民之弃墓离乡。其情可恻。酒以写其忧。乐以慰其情。以宣我圣上之惠可也。

四月。游清凉山。

有游山录及诗。退溪先生跋其后。

与黄仲举俊良读易。

作三绝。有阐幽显微辨物正言等说。其自注曰。阐幽。以天道之幽而用之于人事。显微。以人事之显而本之于天道。彰往。谓明于天之道而彰已往之理。知来。察于民之道而知未来之事。辨物。乾马,坤牛,离火,坎水,硕果,苋陆之类。悉辨其似也。正言。谓元亨利贞。直方大之辞。正其言以晓人也。断事。利涉大川。可小事。不可大事之语。有以决其疑也。辨物正言断辞。后天之易也。视先天则为备矣。负乘往来。事名之小者也。茅棘豕雉。物名之小者也。所称虽小。而其所取类。皆本于阴阳。非称名也小。取类也大乎。委曲其文者。未必皆中乎理。易则言虽曲。无不中。敷陈其事者。无有隐而不彰。易则事虽显而其理未尝不隐也。

秋登小白山。有恋阙诗。

至国望峯。望见京山云物。赋一绝曰。国望峯头望京国。长安不见见龙门。龙门西畔五云起。白发孤臣双泪痕。

十月。撰竹溪志。

白云洞书院既成。先生辑安文成公本传遗文及刱院事实。又取附中国诸书院文字。以解时人创见之疑怪。凡为三册。刊于院中而印布焉。

十一月。中宗昇遐。

先生昼夜涕哭。若丧考妣。

二十四年我仁宗元年乙巳先生五十一岁

五月。承召入都。拜哭靖陵山下。

以天使制述官承召。五月二日。由汉江直抵靖陵。外臣无拜陵之礼。因拜哭于山下。赋一律以志哀曰。五月初五日。由舟向靖陵。历都思跣足。望城涕垂膺。天地孤臣拜。云霞万木蒸。夜依山下宿。龙衮梦何能。

七月。仁宗昇遐。

十一月。拜成均馆司成,知制教。

先生还朝。丰民请留不得。乃立遗爱碑。

二十五年我明宗元年丙午先生五十二岁

二月。转军资监正。

三月。以春秋馆编修官。参修中,仁两朝实录。

六月。拜弘文馆应教,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转拜典翰。

每进讲。宿斋戒。潜思积诚。其辅导之方。必以涵养德性为先。其于天理人欲出入危微之际。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几。开陈扬榷。冀有以将就圣学。赵同知士秀侍讲。退语人曰。周某格君之忠。人不可及也。一日。讲论语至四勿章。讲官以为四勿。惟颜子能之。非他人所能及。先生极论其言之弊曰。人患不能事斯语而已。有为者亦若是。人皆可以为仁矣。又有言三代之治。不可复回于后世者。先生曰。后世之所以不侔三代。政坐此也。若以尧之所以治民治其民。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则唐虞可回于今日。讲毕。从容进奏。讼赵光祖等冤。因曰。中庙励精图治。至于晩年。或有子弑父。妻杀夫。奴杀主者。宵旰为是之惧。欲修明教化。大振颓纲。赍志未就。宫车晏驾。贻臣子无涯之痛。愿殿下深念靖考之遗志。以兴起斯道。此继志述事之大者也。上动容嘉纳之。

撰进心图说。

时李芑窃柄。屡起大狱。滥及无辜。先生遂进心图说一册。仰勉圣明以法天地生物之仁。行尧舜爱民之德。累累数千言。时有不悦者。面斥其进说烦多。先生不为介。犹尽言不已。

十月。拜弘文馆直提学。

十一月。升通政大夫。拜弘文馆副提学,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

二十六年明宗二年丁未先生五十三岁

上大学释理疏。

略曰。伏愿殿下。潜经而沿于传。究传而会于经。眷眷乎十仁字。反复乎一恕字。验一心有无之七病。察楚书舅犯之所宝。敦五止而惕五僻。又必以四命字四慎字四义字。念念存省。不忽细行。不厌小善。勿贰贤正。勿亲巧令。临民如祭。视物如伤。事大以诚。事小以仁。忠信必先。骄泰必戒。高明法天。博厚法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好生之德。协于乾坤。融为太和。和气充积。风雨自顺。百谷登而万物育。于变时雍之治。不独专美于帝尧矣。

上箚论文昭殿礼。

仁宗祥禫后。议附于延恩殿。先生上箚略曰。殿下亲承仁庙丕緖。为服三年。义当父视。于情至切。于时至近。反复计之。于理不可不入文昭殿。世宗之不以恭靖入文昭者。承太宗之后。重在太宗而恭靖为疏。成庙之议出文宗者。承世祖,睿宗之緖。重在世祖,睿宗而文宗已缅其迁也。皆得圣人之权。今也方服仁宗之丧。衰麻在身。上下之哀痛尚剧。则仁庙之不附文昭。化诸光庙之迁出。愈为未安。今虽附于文昭。渐之以远则后日之议仁庙。终必为文宗之列。若附于延恩则非徒增室。有违世宗之教。亦恐贻后难继之弊。

上疏请勿货唐马。

司仆正金天宇冒禁请货唐马。先生上疏辨之。略曰。昔武王。大圣人也。召公豫戒受獒。而作旅獒一篇。伯冏。太仆正也。穆王豫戒导侈。而作冏命一篇。然而武王则闻谏即悟。却一獒而垂统八百。穆王则有戒自蹈。得八骏而几亡四海。二篇俱在。明鉴昭昭。其得失固不可以一毫掩也。敬写二篇以进。伏惟殿下取择焉。中宗大王乘骢马。亦知其良。而不复命贸于辽。至有大臣建议而不许。其为后世虑至矣。然天宇以先王所乘一骢之良。犹借口为辞。必欲货致唐马。设使今日货唐马无禁。多致其良则后日之为天宇者。藉今日为辞。纷纷曷有纪耶。其言又曰。本国一马之直。可买唐马一二云。其无稽鄙语。实出于市井。是天宇不以义导殿下而以利罔殿下。臣闻君子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苟以利而已则其源一开。末流必滥。滥必有溺。不亦深可惧乎。

六月。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闰九月。迁左承旨。

二十七年明宗三年戊申先生五十四岁

正月。转右承旨。

先生久在侍从。前后进说甚多。上亦知其忠清廉谨。恩赉有加。

三月。拜左承旨。

二十八年明宗四年己酉先生五十五岁

正月。拜都承旨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

五月。升嘉善大夫。拜户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

六月。差靖陵献官。

先生前在丰郡。中庙上宾。明年夏。承召入都。望拜陵下。常抱弓釰之痛。至是乞差献官。拜仙寝。不胜感慕。有回首太平年四十。微臣几日近天颜之诗。

七月。拜黄海道观察使。

谏院启请留。以为周世鹏学问精博。可备顾问。宜在经幄。不宜远出。上以为西民方困穷。天使亦将出来。非斯人不可。举朝咸惜其去。时海俗尚武艺。文教衰绝。学校颓废。先生一新旧染。振起后生。谆谆施教。严其准程。榜谕列邑。大要省刑罚。薄税敛。务农桑。申孝悌。女不淫。男不盗。以礼义教子。以忠信奉上。又作五伦歌。布施一路。

立崔文宪公书院于海州之西。

先生以为我东自檀箕以后。下逮三国。真儒不作。厖俗无知。薛弘儒之博勤。崔文昌之文藻。虽为人所称。而于周孔之道。槩乎未闻也。惟崔公得溯濂洛之源。创建庠序。卫圣抵佛。黜霸尊王。澄清浊世。为国仪凤。启发群疑。为世蓍龟。实有功于世教者也。乃于公旧址。建院腏享。又以崔文和公崇圣学。攘夷教。责难启沃。有直方之道。遂配之。藏书置田。一如白云洞规模。曰是远方学者坌集。文化大行。及先生殁。诸生会奠于京。且画其遗像以归。

十月。撰大夫人讳辰哀志。

二十九年明宗五年庚戌先生五十六岁

七月。入为同知中枢府事。俄迁成均馆大司成。

先生教士。以去浮华懋实学为本。每谕之曰。士之讲学。将以发挥事业。为需时经世之具也。周制。上士下士。因其学之浅深而所用有大小。为士者固不可自轻。方今圣化休明。治具毕张。公等当刮垢劘光。为世名器。不宜荒坠厥业。自甘为不材之弃也。

立考妣墓碣。

先生撰先公墓文。营立墓碣。伐石水运。至上浦舟沈。先生临江痛泣。盥手祈天。翌日。舟忽载石而浮。又以谁无父母孰非人子八字。刻于石望柱。壬辰之乱。岛夷疑其有货。欲加暴。见石刻字。感叹曰。此孝子之葬亲也。宁忍犯为。遂引去。

三十年明宗六年辛亥先生五十七岁

正月。上辟佛疏。

略曰。佛者本西戎五印度之一丑教耳。子而不父其父。臣而不君其君。民而不事其事。男而不妇其妇。女而不夫其夫。言为邪诐。行为乱贼。必尽灭人类。然后为快于心。是其罪大恶极。穷天地亘古今而有不可逭者。是故。欲福田。反受其殃。其死也。积薪而烧其骨。石以磨之。风以散之。其受刑之惨。亦未有若是之酷也。中庙以上圣之资。应中兴之运。赫然南面。为治四十年。礼乐文明之化。一洗万古。其于燕山乱政。无有一事因循不改。而独于虏佛两宗之革。终不复旧者。岂无微意。肇我邦自三国迄王丽。皆事佛而颠。诗人至有闾阎半是梵王家之讥。我祖宗于两宗。盖亦狃于历代之弊习而未遑尽革也。岂可使中庙一洗之彝伦。复为虏教所斁。岂可使中庙一新之民俗。复为虏俗所陷耶。殿下必欲近舍文考。而远法祖宗。臣之惑滋甚。夫中庙之所以不复两宗者。非以燕山为是而祖宗为不足法也。燕山万恶之中。独有两宗一事偶得其中。祖宗万善之中。独有不革两宗一事尚袭王丽之旧弊。呜乎。以中庙至孝。岂不欲尽复燕山所革。而一遵祖宗之旧章哉。若容私意而不因其所革焉。则又非圣人廓然大公。取善无穷之本心也。况以历代之旧愆。指为祖宗之旧章而必复之乎。此中庙所以宁因燕山之革而不嫌。宁受不遵之过而不辞。必以不复旧弊为孝也。臣所谓微意者此也。亦可谓至公至德至孝而无以尚矣。呜呼。惟我中庙。于昭在上。必曰不复两宗一事。虽仰质前圣而无疑。俯俟后圣而不惑。我旧育臣庶。曷不以至诚告我文子也。然则一国臣子。将何以报中庙天地罔极之恩。殿下何以答文考陟降厥事之望乎。昔孟子拒杨墨。自拟其功于神禹。盖杨墨之害。甚于洪水也。其在杨墨犹然。况其甚于杨墨者乎。朱子曰。邪说害正。人人得以攻之。不必圣贤。如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不必士师。使孟子,朱子同欺天下万世。则虽复两宗可也。如其不然。岂不凛然寒心哉。

二月。拜佥知中枢府事兼同知成均馆事。

十二月。拜同知中枢府事。

三十一年明宗七年壬子先生五十八岁

赐宴殿庭。

上命选廉谨有德行者。入阙赐宴。先生与李滉,李浚庆,安玹等十九人。同时被选。人皆荣之。

十二月。兼同知义禁府,成均馆事。

先生自海西而还。宿痾间发。每欲休退。以上恩深隆。不忍决去。及有是命。力辞再三。上曰。纵不能连日视事。时往禁府。有何旷废之忧哉。竟不允许。

三十二年明宗八年癸丑先生五十九岁

二月。兼同知经筵事。

力疾入讲。冀有以一言复陈于上。其毕义愿忠之心。弥久弥笃。然疾已沈绵。上亦闷之。

七月。迁佥知中枢府事。

九月。景福宫灾。

中庙尝营作于宫内。先生谏曰。凡人主狭小先王制度。此渐甚可惧也。祖宗所安之地。不须增广。中庙笑曰。此非增广。实假架也。先生复进曰。虽假架。亦不须作也。中庙默然。及是失火。延及诸宫。先生扶病往哭。还曰。中庙在天之灵。必悔恨于今日。

十一月。拜同知中枢府事。

三十三年明宗九年甲寅先生六十岁

正月。寝疾辞职。

三月。上命递经筵,成均兼衔。使安心调病。

七月初二日庚子。卒。

病革。夫人请诀。先生不许曰。礼。男子不绝于夫人之手。傍侍者问以家事。先生不答。口中吃吃皆国事。

讣闻。上震悼。遣官致吊。别加恩赙。

有赐祭文。

八月。引柩还乡。

有赐挽。且下教所经诸邑。使致奠护送之节。视例有加。

十一月十九日丙辰。葬于县西猪渊上先茔下酉坐。

从治命也。

四十一年明宗十七年壬戌

贞夫人安氏卒。

癸亥春。合葬于先生墓。

神宗万历九年我宣祖十四年辛巳

刊行文集。

始胤子博。以遗文请校于退溪先生。及宰盈德时。锓板为原集。至是又宰永川。收拾其馀为别集。继刊之。合为十六卷。

十九年宣祖二十四年辛卯

本乡士林。享先生于桐林书院。

在武陵山城下。

三十二年宣祖三十七年甲辰

上追念先生功德。访其孙乐昌,倍昌授参奉。

毅宗崇祯六年我仁祖十一年癸酉

十一月。配享白云洞书院。

海西士林。享先生于海州之杨根书院。

显宗元年庚子

本乡士林。建书院于南皋。奉安位版。

在县南。先生平日栖息之所。桐林旧院。毁于壬辰之燹。至是。复建于此。

肃宗三年丙辰

四月。赐额德渊书院。

儒生李哲等。上疏请额。令礼曹禀处。判书洪宇远,参判郑哲,参议南天汉,正郞尹𧂍等覆启。以为周世鹏居家诚孝。笃志学问。以文章经术。历事三朝。风节表著。大为士类矜式。先正臣李滉跋其遗文。极其称道。而明庙赐祭之文。亦已褒美。可谓三朝渊德。一代鸿儒。当此新服之初尊德乐道之日。似当有表祠揭号之典。

上曰依允。命吴始复书额。

四年丁巳

四月。赠资宪大夫,礼曹判书兼知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玄孙孟献。上言请谥。上命大臣收议。右议政许穆献议。以为故参判周世鹏。其文学德行。固可表于百代。为士林所宗仰久矣。先儒文集中。亦可见其有功斯文。特宜赐谥崇奖。以激励士风。不得不尔者也。伏惟上裁。三月。下教曰。故参判周世鹏赠谥。四月一日。大臣引见。时左议政权大运启曰。故参判周世鹏赠职赐谥事。因臣陈达。收议于他大臣。而诸大臣收议中。皆陈赐谥宜当之意。而赠职一款。不为明白举论。故该曹不敢举行矣。右议政许穆曰。臣意则以为既曰赐谥则赠职自在其中。故初不举论矣。上曰。六卿追赠事。分付该曹。

五年戊子

竖神道碑。

眉叟许穆撰兼写篆。承旨李命殷书。

景宗四年辛丑

陜川士林。建道渊书院于文林。奉安位版。

纯祖十九年戊子

四月。赐谥文敏。

勤学好问曰文。应事有功曰敏。后孙基德等上言。请依肃庙成命赐谥。礼曹覆启。以为周世鹏学问名节。自是国朝名臣。议谥迁就。已至百有馀年。诚是欠事。令弘文馆依例举行何如。上曰。依允。吏曹判书金鲁敬撰谥状。

哲宗十年己未

重刊文集。

旧板火于壬辰之乱。至是始重刊。

今上四十二年乙巳

影帧改摹。奉安于家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