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大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大序(子夏作)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疏:风训讽也,教也。讽谓微加晓告,教谓殷勤诲示。讽之与教,始末之异名耳。言王者施化,先依违讽谕以动之,民渐开悟,乃后明教命以化之。风之所吹,无物不扇;化之所被,无往不沾,故取名焉。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 案:诗礼乐者,其道一也。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诗者,志也,见于兴辞。礼者,体也,见于所立。乐者,和也,见其功成。所用虽殊,体则一也。情过不及,则乐失于流;人之无良,则礼失于离。故先王之治,必待诗以起于毫末,而交于上下。 [诗礼乐的阐述,文字大体相通,只是各自侧重不同。子曰那句不可作次第解。但就打动人心而言,礼嫌过激,而乐则不足。只有诗,直达心志,而又不失婉转,是故教化待诗而成也。]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变,哀刑政之苛。吟咏性情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疏:其作诗也,本心主意,使合于宫商相应之文,播之于乐,而依违谲谏,不直言君之过失,故言之者无罪。人君不怒其作主而罪戮之,闻之者足以自戒。人君自知其过而悔之,感而不切,微动若风,言出而过改,犹风行而草偃,故曰“风”。上言“风,风也,教也”,向下以申风义。此云"故曰风”,向上而结彼文,使首尾相应,解尽风义。 案: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讽刺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郑康成云:诗者,承也。政善则下民承而讃咏之,政恶则讽刺之。故学诗之道,一则故家遗俗,尚存流风善政;再则𬣡𬣡竫言,可道咸有一德;三则王者迹息,待我张而相之;四则天地不交,元士志在君也。 [我们由此理解《毛诗》的价值:1、保存阐释了古礼;2、传达了讽谏的语言技巧;3、激励了读者的社会责任感;4、记录了民情与先王之道的相辅相成。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用最狭义的"文学"概念架空了《诗经》。而诗经一旦抽调了小序、毛传、郑笺,也就失去了那种他特有的历史责任感与礼乐民风的贯通一体,失去了兴起志向的经学意义。但需要说明的是,毛诗的解诗方法,实际在《左传》、《论语》当中俯拾皆是。我并不是说毛诗毫无附会,但思想(哲学),不是历史,不是流水账。诗,从列国编纂演奏的时刻开始,就被赋予了教化的责任,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象征。毛诗的意义,就是在夫子编订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化体系。尤其,是现存《诗经》的唯一一个完整体系。]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徳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疏:“一人”者,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道己一人之心耳。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言天下之事,亦谓一人言之。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发见四方之风。 【以下分类备列小序(或曰子夏与毛公作,或曰北海卫敬仲作),略引郑笺,以见大义。】 妇女 【经书罕言妇女,而诗经独多,故单列一类,以明妇德。】 后妃、王姬: 《关雎》,后妃之徳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案:毛传意在后妃之德,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后妃此德,以配君子而化行天下。又谓有圣德者当钟鼓乐之也。主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锺鼓乐之。郑笺曾入不妒。又因《周礼》而生三夫人九嫔助祭之说。案:见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也。 《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案:鸡鸣而夫人作,朝盈而君作。东方明,则夫人纚笄而朝,朝已昌盛,则君听朝。 女德: 【可见操持家务,和顺家庭,劝人以正,自守以义,时念父母是妇德之要也。】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 《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闲,有嫡不以其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

《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芣苡》,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 《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 《采𬞟》,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案:序谓大夫妻者,或古语通用,意即将为大夫妻,许嫁而未嫁时也。此诗讲未嫁教于宗室并祭祀事。 《泉水》,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案:郑笺:国君夫人,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大夫宁于兄弟。

《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案: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郑笺: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虽毛诗曰刺时,而重在陈女史彤管之美,故列于此。今人以男女幽会解之,古人不如是也。左传定公九年传:《静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弃其人。杜注:虽说美女,义在彤管。可见,纵以男女论之,亦当作女子以礼自防,彤管以示意也。

《鄘风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案:不忘父母,又能以礼自防。

闺思: 《河广》,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也。案:郑笺:宋桓公夫人,卫文公之妹,生襄公而出。襄公即位,夫人思宋,义不可往,故作诗以自止。 《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 内助: 【妇人无外事,然夫君有所不及,亦可行权而劝喻之。此妇德之变也。】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案:见于: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毛传: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案:毛传与左氏同。郑笺重劳臣。窃谓官人者,朝廷之事,非妇人所与。劳臣,则时夫人亦在焉,可矣。郑氏为嘉。 《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案: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是勉之以正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是妇人服其劳也。郑笺谓纣时苦于劳役,非也。王事有靡盬之时,而君子畏父母之严,不敢辞也。则贤妇人虽惄如调饥,亦当厚事父母,虽伐薪非妇人之事,亦不可避也。鞠养父母,勉夫以正,是曰文王之化行也。 婚姻以时: 【古人哀旷远,乐子孙。】 《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案:毛传以桃夭有妇人逾时(嫁人)之嫌,故喻婚姻以时。 《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案:女子十五许嫁,二十不嫁为失时。若失时,则可简其礼节,故曰:求我庶士,迨其谓之!郑笺:女年二十而无嫁端,则有勤望之忧。不待礼会而行之者,谓明年仲春,不待以礼会之也。时礼虽不备,相奔不禁。是从简之中亦有礼也。 《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 以礼自防: 【礼者,定妇人之位也。故贤女不嫁阙礼之夫,亦不容侍妾上僭,所以自尊也。】 《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案:见于: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案:郑笺:始者忧于不当,今君子待已以礼,庶自此可以宁父母,故心下也。 《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彊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案: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是女子之刚毅也,不畏强御以守贞信,亦礼也。 《野有死麕》,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案:郑笺:无礼者,为不由媒妁,雁币不至,劫胁以成昏。盖贫不备礼,则野有死麇,白茅包之亦可也。若撼我帨,尨也吠,则非礼矣。 《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僣,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君 社稷: 【国君死社稷。国灭君死,正也。】 《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案:郑笺: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于卫。卫处之以二邑,因安之,可以归而不归,故其臣劝之。 《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案:郑笺:《春秋》闵公二年冬,“狄人入卫”。卫懿公及狄人战于荧泽而败。宋桓公迎卫之遗民渡河,立戴公以庐于漕。戴公立一年而卒。鲁僖公二年,齐桓公城楚丘而封卫,于是文公立而建国焉。 《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周公遭变者,管、蔡流言,辟居东都。 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救难: 【诸侯患难相续,有难不能救,方伯之耻也。】 《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 《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案: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毛传:宁亡二子,不可以毁我周室。 《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闵其劳,所以说也。“说以使民,民忘其死”,其唯《东山》乎? 《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恶四国者,恶其流言毁周公也。案:四国,管、蔡、商、奄也。先是流言以间周公,后则反叛以谋周家。周公东征,四国是皇。亦周公救乱也。 《六月》,宣王北伐也。 《采芑》,宣王南征也。 贤君: 多贤: 《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案:此诗道武公为天子所爱眷。是其德美,亦王任贤也。 《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太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南有嘉鱼》废则贤者不安,下不得其所矣。 《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南山有台》废则为国之基队矣。 《吉日》,美宣王田也。能慎微接下,无不自尽以奉其上焉。 《鹤鸣》,诲宣王也。案:郑笺: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喻贤者世乱则隐,治平则出,在时君也。 《既醉》,大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贤用吉士也。 尊祖: 【慎终追远】 《绵》,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 《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 《思齐》,文王所以圣也。言非但天性,德有所由成。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公刘》,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将莅政,戒以民事,美公刘之厚于民,而献是诗也。 有道: 【国君之道甚多,此处但举君臣和乐,朝廷得所,百姓归往,戎寇得勘。】 《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案:既见君子,并坐鼓瑟。郑笺:君臣以闲暇燕饮相安乐也。 《驷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 《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 《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案:郑笺:贤者不以衡门之浅陋则不游息于其下,以喻人君不可以国小则不兴治致政化。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棫朴》,文王能官人也。 《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 《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 《文王有声》,继伐也。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也。 《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凫鹥》,守成也。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乐之也。案:郑笺:君子,斥成王也。言君子者,大平之时则皆然,非独成王也。 《假乐》,嘉成王也。案:郑笺:成王之官人也,群臣保右而举之,乃后命用之,又用天意申敕之。成王能为天下之纲纪,谓立法度以理治之也。其燕饮常与群臣,非徒乐族人而已。 《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 《云汉》,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作是诗也。 《崧高》,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 《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案:毛传:(王之)喉舌,冢宰也。有衮冕者,君之上服也,仲山甫补之,善补过也。此诗备陈仲山甫之德也。盖冢宰佐王行政,美冢宰,即美王也。故毛传但言美宣王。亦见王道重在任贤,而冢宰总理国事。 《韩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 《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 武备: 【有文事必有武备】 《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 《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 勤政: 《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 《庭燎》,美宣王也。因以箴之。案:郑笺:诸侯将朝宣王,以夜未央之时,问夜早晚。美者,美其能自勤以政事。因以箴者,王有鸡人之官,凡国事为期,则告之以时,王不正其官而问夜早晚。 《无羊》,宣王考牧也。案:郑笺:厉王之时,牧人之职废。宣王始兴而复之,至此而成,谓复先王牛羊之数。毛传:阴阳和则鱼众多矣。 讽谏: 失政: 【诗经于诸侯失政犹多。盖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诸侯不得辞其咎也。王者大一统,诸侯守社稷,则境内风土人情,莫非职守也。然则此处但举君主失于治道,乃不知任人,不察风俗,不能齐家,不能立威,则政治日坏,百姓流离,戎寇迭起。】 《郑风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郑笺:郑自庄公,而贤者陵迟,朝无忠正之臣,故刺之。 《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而欲远之不能。使高克将兵而御狄于竟,陈其师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陈。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 《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絜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 《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案:毛传:日出东方,人君明盛,无不照察也。月盛于东方。君明于上,若日也。臣察于下,若月也。毛传重在君臣失道。 《晋风羔裘》,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 《晋风无衣》,刺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案:毛诗但言诸侯必得天子命而为君,是古礼。郑笺武公以自安者,时礼之变,诸侯继及不请命天子也。然则武公以庶孽篡国,亦天子之失道也。 《有杕之杜》,刺晋武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 《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案:郑笺:成王既得雷雨大风之变,欲迎周公,而朝廷群臣犹惑于管、蔡之言,不知周公之圣德,疑于王迎之礼,是以刺之。 《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沔水》,规宣王也。案:郑笺:喻诸侯之自骄恣,欲朝不朝,自由无所在心也。复不事侯伯。诸侯不循法度,妄兴师出兵。 《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案:郑笺:《节》刺师尹不平,乱靡有定。王之政不躬而亲之,则恩泽不信于众民矣。不问而察之,则下民末罔其上矣。为政当用平正之人,用能纪理其事者,无小人近。师氏为政不均,乃下此多讼之俗,又为不和顺之行,乃下此乖争之化。病时民效为之,愬之于天。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我视四方土地,日见侵削于夷狄蹙蹙然,虽欲驰骋,无所之也。 《正月》,大夫刺幽王也。案:郑笺:《正月》恶褒姒灭周。人以伪言相陷,人使王行酷暴之刑。王既刑杀无罪,并及其家之贱者,不止于所罪而已。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不尚道德,而信征祥之甚。言尹氏富,独与兄弟相亲友为朋党也。 《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案:郑笺:当为刺厉王。作《诂训传》时移其篇第,因改之耳。《节》刺师尹不平,乱靡有定。此篇讥皇父擅恣,日月告凶。《正月》恶褒姒灭周。此篇疾艳妻煽方处。又幽王时,司徒乃郑桓公友,非此篇之所云番也。毛传:有司,国之三卿,信维贪淫多藏之人也。郑笺:日月交会而日食,阴侵阳,臣侵君之象。日辰之义,日为君,辰为臣。雷电过常,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征。百川沸出相乘陵者,由贵小人也。山顶崔嵬者崩,君道坏也。厉王淫于色,七子皆用。后嬖宠方炽之时,并处位。言妻党盛,女谒行之甚也。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权宠相连,朋党于朝,是以疾焉。皇父则为之端首,兼擅群职,故但目以卿士云。专权足己,自比圣人。作都立三卿,皆取聚敛之臣。左传昭公七年:公曰:“《诗》所谓‘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案:郑笺:亦当为刺厉王。王之所下教令甚多而无正也。 《小旻》,大夫刺幽王也。案:郑笺:所刺列于《十月之交》、《雨无正》为小,故曰小旻。亦当为刺厉王。诗云: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是朝多小人,寡有决断也。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郑笺:卜筮数而渎龟,龟灵厌之,不复告其所图之吉凶。《书》曰:“睿作圣,明作哲,聪作谋,恭作肃,从作乂。”诗人之意,欲王敬用五事,以明天道。 《小宛》,大夫刺宣王也。案:毛传:行小人之道,责高明之功,终不可得。上为乱政,而求下之治,终不可得也。郑笺:亦当为刺厉王。诗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郑笺: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无常家也,勤于德者则得之。蒲卢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煦妪养之,以成其子。喻有万民不能治,则能治者将得之。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郑笺:先王制此礼,使君与群臣议政事,日有所决,月有所行,亦无时止息。 《小弁》,刺幽王也。大子之傅作焉。案:毛传:幽王取申女,生大子宜咎。又说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而放宜咎,将杀之。郑笺:大子之放弃,其妃匹不得与之去,又鸟兽之不如。 《鼓锺》,刺幽王也。案:毛传: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淫乐,以示诸侯。贤者为之忧伤。 《楚茨》,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祭祀不飨,故君子思古焉。案:此诗详陈宗庙祭祀。 《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案:亦陈为祭祀事。 《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案:郑笺: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 《瞻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 《采菽》,刺幽王也。侮慢诸侯。诸侯来朝,不能锡命以礼,数征会之,而无信义。君子见微而思古焉。案:郑笺:幽王征会诸侯,为合义兵,征讨有罪。既往而无之,是于义事不信也。君子见其如此,知其后必见攻伐,将无救也。 《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 《黍苗》,刺幽王也。不能膏润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案:郑笺:陈宣王之德、召伯之功,以刺幽王及其群臣废此恩泽事业也。 《民劳》,召穆公刺厉王也。案:郑笺:厉王,成王七世孙也。时赋敛重数,繇役烦多,人民劳苦,轻为奸宄,彊陵弱,众暴寡,作寇害,故穆公以刺之。 《板》,凡伯刺厉王也。案:左传引之: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郑笺: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藩屏垣干,为辅弼,无疏远之。和女德,无行酷虐之政,以安女国,以是为宗子之城,使免于难。 《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案:诗言用人,无逸,武备,慎言,尊祖。 《桑柔》,芮伯刺厉王也。案:此诗侧重哀民,教民,及用人也。 《瞻卬》,凡伯刺幽王大坏也。案:见于: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召旻》,凡伯刺幽王大坏也。旻,闵也,闵天下无如召公之臣也。 国危: 【如国君暗弱,强臣专政。或蛮夷猾夏,国事倾危。虽亦国君之失道,然亦有所不能也。】 《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 《大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也。 《有女同车》,刺忽也。郑人刺忽之不昏于齐。太子忽尝有功于齐,齐侯请妻之。齐女贤而不取,卒以无大国之助,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案:小序道齐侯请妻忽,出左传。而刺忽无大国之助,故左氏矣有微讽,究无明言,盖出公羊。 《萚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案:与左氏“祭仲专”同。 《狡童》,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 《扬之水》,闵无臣也。君子闵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而作是诗也。 《晋风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 《椒聊》,剌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 《大田》,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案:郑笺:幽王之时,政烦赋重,而不务农事,虫灾害谷,风雨不时,万民饥馑,矜寡无所取活,故时臣思古以刺之。 《鱼藻》,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案:郑笺:万物失其性者,王政教衰,阴阳不和,群生不得其所也。将不能以自乐,言必自是有危亡之祸。 《苕之华》,大夫闵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 《何草不黄》,下国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国背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故作是诗也。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案: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借文王告殷,以讽王也。 谗佞: 【小人在侧,信谗偏听。然则国君诚能如管敬仲、卫献公,尚能用贤,则小人亦不致大坏。】 《邶风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 《采葛》,惧谗也。案:郑笺:桓王之时,政事不明,臣无大小使出者,则为谗人所毁,故惧之。 《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 《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案: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常被引用。 《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无将大车》,大夫悔将小人也。案:郑笺:周大夫悔将小人。幽王之时,小人众多。 《裳裳者华》,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案:诗陈用贤,然意在讽今,故依小序列此。 《车舝》,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 《青蝇》,大夫刺幽王也。案:郑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 《宾之初筵》,卫武公刺时也。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沈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 好色: 【盖国君昧于识人也。】 《女曰鸡鸣》,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 《月出》,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德,而说美色焉。 《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案:郑笺: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颠倒,失其所也。 失贤: 【失贤,或国君失道,或国乱有所不能为。】 《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案: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郑笺: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戴妫亦可谓不遇。 《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 《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 《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晨风》,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 《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 《防有鹊巢》,忧谗贼也。宣公多信谗,君子忧惧焉。 《候人》,刺近小人也。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焉。 《白驹》,大夫刺宣王也。案:郑笺:刺其不能留贤也。 《祈父》,刺宣王也。案:毛诗:祈父,司马也,职掌封圻之兵甲。宣王之末,司马职废,姜戎为败。郑笺: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官非其人则职废。 《小明》,大夫悔仕于乱世也。案:郑笺:名篇曰《小明》者,言幽王日小其明,损其政事,以至于乱。 《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 刺奢: 【奢,所以斁坏国家者。然则君臣诚如齐桓、管子,则亦可稍安。君臣可以稍奢,然国家不可无道也。】 《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 《还》,刺荒也。(齐)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于驰逐谓之好焉。 《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焉。 《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 《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 《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四月》,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 《鸳鸯》,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案:郑笺:交于万物有道,谓顺其性,取之以时,不暴夭也。此诗陈有道,以刺奢。 刺简: 【太简亦害国家。故治国之道在建极。国俭,示之以礼。】 《葛屦》,刺褊也。魏地狭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 《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案:郑笺:魏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于民,食园桃而已。不施德教民,无以战,其侵削之由,由是也。 《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山有枢》,刺晋昭公也。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锺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 刺兵: 【兵者,凶事也。】 《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 《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不均: 【是政无法,而大害民也,故特录之。】 《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案: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郑笺:言君政偏,己兼其苦。其不得志不在不知,盖在政事不均,有甚于不用贤也。 《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案:今人多谓妇思,然毛诗谓大夫。 《王风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 《兔爰》,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不乐其生者,寐不欲觉之谓也。案:毛传:言为政有缓有急,用心之不均。 《蓼莪》,刺幽王也。民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案:郑笺:不得终养者,二亲病亡之时,时在役所,不得见也。左传引之:缾之罄矣,惟罍之耻。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 《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 《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 《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 兴学: 【建国君民,立学为先。】 《子矜》,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墓门》,刺陈佗也。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案:郑笺:喻陈佗由不睹贤师良傅之训道,至陷于诛绝之罪。喻陈佗之性本未必恶,师傅恶,而陈佗从之而恶。 《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菁菁者莪》废则无礼仪矣。案:郑笺:乐育材者,歌乐人君教学国人秀士,选士俊士,造士进士,养之以渐,至于官之。 哀百姓: 《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 《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案:郑笺: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 《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 《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案:郑笺:喻共公之施政教,徒困病其民。并念京师,念方伯也。 伤风化: 【风化,亦上之化下也。则风化之坏,君无道也。】 父母: 《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案:毛传:莫往莫来传:人无子道以来事己,己亦不得以母道往加之。庄姜为州吁之嫡母,虽非亲生,义当敬之。然则州吁篡位无子道,庄姜亦不得以母道加之也。 《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夫妇男女: 《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案:郑笺:日月喻国君与夫人也,当同德齐意以治国者,常道也。父兮母兮者,言己尊之如父,又亲之如母,乃反养遇我不终也。可谓失夫妇之义也。 《匏有苦叶》,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案:诗后段,郑笺: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邶风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 《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案:父纳子妇,甚矣! 《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顽烝于惠公之母,生子五人: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案:郑笺:国君以礼防制一国,今其宫内有淫昏之行者,犹墙之生蒺藜。 《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案:郑笺:夫人,宣公夫人,惠公之母也。 《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 《鹑之奔奔》,刺卫宣姜也。卫人以为,宣姜,鹑鹊之不若也。案:郑笺:刺宣姜者,刺其与公子顽为淫乱行,不如禽鸟。 《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僣。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 《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泆也。案:见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 《中谷有蓷》,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 《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 《东门之𫮃》,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 《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 《载驱》,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 《东门之枌》,疾乱也。幽公淫荒,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 《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 《东门之杨》,刺时也。昏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者也。 《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 《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 《我行其野》,刺宣王也。案:郑笺:刺其不正嫁取之数而有荒政,多淫昏之俗。 《采绿》,刺怨旷也。幽王之时,多怨旷者也。 《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 兄弟亲族: 《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九族者,据己上至高祖,下及玄孙之亲。 《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 《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案:此与左氏传"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全同。然观其辞: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庄公亦有所无奈。然则弟不教,兄长之罪,礼之大者,庄公不能辞其咎也。 《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黄鸟》,刺宣王也。案:郑笺:刺其以阴礼教亲而不至,联兄弟之不固。 《𫠆弁》,诸公刺幽王也。暴戾无亲,不能宴乐同姓,亲睦九族,孤危将亡,故作是诗也。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案:毛传:爵禄不以相让,故怨祸及之。比周而党愈少,鄙争而名愈辱,求安而身愈危。 朋友: 《小雅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案:毛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风薄相扶而上,喻朋友相须而成。 疾无礼: 《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案:郑笺:惠公以幼童即位,自谓有才能而㤭慢。于大臣但习威仪,不知为政以礼。 《著》,刺时也。时不亲迎也。 《甫田》,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案:郑笺:喻人君欲立功致治,必勤身修德,积小以成高大。 《汾沮洳》,剌俭也。其君俭以能勤,剌不得礼也。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案: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毛传:逆礼则莫能以至也。顺礼求济,道来迎之。 《素冠》,刺不能三年也。案:郑笺: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 《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案:郑笺:动无礼文,举事而不用先王礼法威仪也。 《都人士》,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见古人也。 《瓠叶》,大夫刺幽王也。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饩,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焉。 忧国乱: 《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案:郑笺:《春秋》传曰:“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是也。诗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人好以男女解之。然则郑笺: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志在相存救也。是以又云: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则州吁阻兵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军士弃其约,离散相远,故吁嗟叹之。今人但知男女,不知手足,狭矣。 《雄雉》,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案:见于: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 《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 《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郑笺:乱者,士与女合会溱、洧之上。 《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 《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 臣 【君者,大夫以上有地有臣皆曰君。则古之臣,亦自家之君。故臣之道大要不殊于为君,而行事亦不殊于民。此但举就臣言之者。】 贤德: 《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丘中有麻》,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案: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郑笺:子嗟放逐于朝,去治卑贱之职而有功,所在则治理,所以为贤。言子国使丘中有麦,著其世贤。 《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天保》废则福禄缺矣。案:郑笺:下下,谓《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宜归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 服勤: 《殷其靁》,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案: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郑笺:召南大夫以王命施号令于四方,犹靁殷殷然发声于山之阳。从事于王所命之方,无敢或闲暇时。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𤞤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采薇》废则征伐缺矣。 《出车》,劳还率也。《出车》废则功力缺矣。案: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郑笺:邻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命救之。此亦救难也。 《杕杜》,劳还役也。《杕杜》废则师众缺矣。 刺不道: 《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鸤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何人斯》,苏公刺暴公也。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焉,故苏公作是诗以绝之。 《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 德 【诗所美者。】 德化: 《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案: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是南国怀念召伯也。 《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案:左氏: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谓从者也。从训顺,与毛传同,故曰德如羔羊也。 《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案: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虞人驱五豝,而公发一矢。五豝中止一杀,是猎中亦有仁心存焉。故以驺虞赞之。毛传: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蝃𬟽》,止奔也。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齿也。 《蓼萧》,泽及四海也。《蓼萧》废则恩泽乖矣。案:郑笺:萧,香物之微者,喻四海之诸侯,亦国君之贱者。露者,天所以润万物,喻王者恩泽,不为远国则不及也。 孝: 《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案:郑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古语不多好恶,此处欲去,当是贫寒无奈之去也。 《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丽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大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 《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南陔》废则孝友缺矣。 《白华》,孝子之絜白也。《白华》废则廉耻缺矣。 兄弟: 《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案:毛传: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愬伋于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其涉危遂往,如乘舟而无所薄,汎汎然迅疾而不碍也。 《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常棣》废则兄弟缺矣。案:郑笺: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之以亲之。 朋友: 《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伐木》废则朋友缺矣。案: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毛传:君子虽迁于高位,不可以忘其朋友。 君子: 《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案:见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又善戏谑兮,不为虐兮,郑笺: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矜庄,而时戏谑。 《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 《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案:郑笺:不失其圣者,闻流言不惑,王不知不怨,终立其志,成周之王功,致大平,复成王之位,又为之大师,终始无愆,圣德著焉。 思情: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案:郑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鍼虎也。从死,自杀以从死。 《匪风》,思周道也。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案:见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古人言周道、周行则思周德。 嘉乐: 《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鹿鸣》废则和乐缺矣。案: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郑笺:人有以德善我者,我则置之于周之列位。言己维贤是用。 《四牡》,劳使臣之来也。有功而见知则说矣。《四牡》废则君臣缺矣。案:陈其功苦以歌乐之。 《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皇皇者华》废则忠信缺矣。案:郑笺:大夫出使,驰驱而行,见忠信之贤人,则于之访问,求善道也。 《湛露》,天子燕诸侯也。《湛露》废则万国离矣。案: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毛传:不醉而出,是不亲也。醉而不出,是渫宗也。 《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彤弓》废则诸夏衰矣。案:郑笺: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飨礼之,于是赐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斯干》,宣王考室也。案:郑笺:考,成也。德行国富,人民殷众,而皆佼好,骨肉和亲,宣王于是筑宫庙群寝,既成而衅之,歌《斯干》之诗以落之。此之谓成室。宗庙成,则又祭祀先祖。

周颂: 《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案:郑笺: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成洛邑,居摄五年时。 《维天之命》,大平告文王也。案:郑笺:告大平者,居摄五年之末也。文王受命,不卒而崩。今天下大平,故承其意而告之,明六年制礼作乐。 《维清》,奏《象舞》也。案:郑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 《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案:郑笺:新王即政,必以朝享之礼祭于祖考,告嗣位也。 《天作》,祀先王先公也。案:郑笺:先王,谓大王已下。先公,诸盩至不窋。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案:郑笺:昊天,天大号也。有成命者,言周自后稷之生而已有王命也。 《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 《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案:郑笺: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国,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禅也。《书》曰:“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 《执竞》,祀武王也。 《思文》,后稷配天也。 《臣工》,诸侯助祭遣于庙也。 《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 《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案:郑笺:二王,夏、殷也。其后,杞也,宋也。 《丰年》,秋冬报也。案:郑笺:报者,谓尝也,烝也。 《有瞽》,始作乐而合乎祖也。案:郑笺: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合者,大合诸乐而奏之。 《潜》,季冬荐鱼,春献鲔也。案:郑笺:冬鱼之性定,春鲔新来,荐献之者,谓于宗庙也。 《雍》,禘大祖也。案:郑笺: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大祖,谓文王。 《载见》,诸侯始见乎武王庙也。案:郑笺:谓见成王也。 《有客》,微子来见祖庙也。案:郑笺: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代殷后。既受命,来朝而见也。 《武》,奏《大武》也。案:郑笺:《大武》,周公作乐所为舞也。 《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也。案:郑笺:嗣王者,谓成王也。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于庙也。 《访落》,嗣王谋于庙也。 《敬之》,群臣进戒嗣王也。 《小毖》,嗣王求助也。 《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 《良耜》,秋报社稷也。 《丝衣》,绎宾尸也。高子曰:“灵星之尸也。”案:郑笺:绎,又祭也。天子诸侯曰绎,以祭之明日。卿大夫曰宾尸,与祭同日。周曰绎,商谓之肜。 《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案:郑笺: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成王,乃后祭于庙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 《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案:郑笺:类也,祃也,皆师祭也。诛无道,安天下,则亟有丰熟之年,阴阳和也。 《赉》,大封于庙也。赉,予也,言所以锡予善人也。案:郑笺:大封,武王伐纣时,封诸臣有功者。 《般》,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 鲁颂: 《𬳶》,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 《有駜》,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也。案:郑笺:有道者,以礼义相与之谓也。 《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 《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 商颂: 《那》,祀成汤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 《烈祖》,祀中宗也。 《玄鸟》,祀高宗也。 《长发》,大禘也。案:郑笺:大禘,郊祭天也。《礼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是谓也。 《殷武》,祀高宗也。

《鱼丽》,美万物盛多,能备礼也。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故美万物盛多,可以告于神明矣。《鱼丽》废则法度缺矣。 《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华黍》废则蓄积缺矣。 《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由庚》废则阴阳失其道理矣。 《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也。《崇丘》废则万物不遂矣。 《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由仪》废则万物失其道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