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释 (四库全书本)/注笺刊误卷0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注笺刊误卷二 水经注释 注笺刊误卷三 注笺刊误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笺刊误卷三
  仁和赵一清纂
  汾水篇
  其山重阜修岩卷六一页十二行
  笺曰旧本作修层一清案岩字为是
  盖稚水濛流耳卷六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濛当作蒙易蒙卦象山下出泉曰蒙不从水说文濛微雨也义异
  水出右近溪卷六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出下落左字
  城又南出二城闲卷六二页一行
  一清案上城字衍文
  故地理志卷六二页四行
  一清案地理志下落曰字
  和憙邓后之立叔父以为训积善所致也卷六二页十四行一清案憙当作熹叔父下落陔字后汉书后纪校正
  魏土地记曰卷六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魏土地记上脱又南迳秀容城东七字全祖望曰以先司空本校补
  东去㳂水六十里卷六二页十六行
  一清案㳂当作汾
  水又西迳狼盂县故城南卷六三页二行三行
  一清案水上落洛阴二字盂当作孟汉书地理志校正
  旧有介子推祠前有碑卷六四页一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重一祠字
  故榆次之梗阳县也卷六四页四行
  一清案县汉书地理志分注史记索隐俱作乡
  榆次界有梗阳地卷六四页六行
  一清案地当作城
  说文曰冯水出西河中阳县之西南入河卷六四页十七行一清案之西当作北沙说文校正
  水发原平县胡甲山卷六五页一行
  笺曰孙按汉地理志太原郡有原平县一清案非也原当作源平当作祁侯甲水发源太原之祁县耳
  谓之胡甲领卷六五页二行
  一清案领黄省曽本作岭
  即尔雅所为昭馀祁矣卷六五页六行
  一清案为当作谓
  临城际水湄卷六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临城二字当倒互
  甲水又西合为婴侯之水卷六五页二十行
  一清案甲上落侯字为当作于
  恐其神魂贾于地卷六六页十六行
  笺曰贾字脱误当作贾贾檀弓𫎇袂辑屦贾贾然来注云贾贾目不明貎一清案全祖望云非也盖是霣字之误
  又西南迳介休县故城西卷六六页二十行
  一清案又上落汾水二字介休之介当从汉志作界
  远来奔丧朋友服卷六七页八行
  一清案朋友上落持字隶释校补
  或去一丈卷六七页十七行
  笺曰御览引此云或去水一尺一清案孙潜云一丈字不误
  以供祭事卷六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事孙潜校改祀
  霍求公卷六九页四行
  笺曰求公当作哀公一清案非也史记赵世家是霍公求徐广曰求一作来盖字倒互耳
  间水卷六九页十一行
  笺曰克家云疑作涧水一清案嘉靖洪洞县志涧河其源二出岳阳安吉岭与金堆里水经注曰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迳杨县西流入于汾是也
  又西迳故城北卷六九页十三行
  一清案故城上落杨县二字
  晋大夫僚公去安之邑也卷六九页十三行
  笺曰郡国志云河东郡杨县有高梁亭晋羊舌大夫叔向邑也此云僚公去安诚所未详一清案顾炎武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僚安为杨氏大夫公去二字衍文
  晋出公三十年卷六十页五行
  笺曰今竹书作二十年一清案沈炳巽云按竹书是十三年
  封恭侯郦介于斯邑也卷六十页七行
  一清案介本表作疥
  汉昭帝封度辽将军范明友为侯国卷六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注云汉初曹参击魏王豹走之尽有魏地后封列侯食邑平阳固斯境矣二十字今补正于此文之上
  水侧有尧庙前有碑卷六十页十五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重一庙字
  汾水南与平阳合卷六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平阳胡渭校改平水
  县盖即陵以名世也卷六十一页四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河东郡襄陵县注应劭曰襄陵在西北师古曰晋襄公之陵因以名县全祖望校本县上补西北有晋襄公陵七字名世字误当作命字黄省曽本原是氏字
  王莽改名曰干昌也卷六十一页五行
  一清案改黄省曽本作更
  天子西绝銒隥西南至盐卷六十一页九行
  一清案盐当作盬穆天子𫝊校
  又西南入汾卷六十一页十行
  一清案西南下落流字
  故东州治卷六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魏书地形志正平郡属东雍州世祖置太和中罢东下落雍字
  出临汾县故城西卷六十一页二十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胡渭校增
  故横沟出焉卷六十二页一行
  一清案横沟二字当倒互
  以赐大夫原氏也卷六十二页三行
  一清案原氏下落黯是为荀叔五字以汉书地理志注应劭引汲郡古文校増
  封庄恬也卷六十二页五行
  一清案史汉表俱作杜恬庄字误
  汾水西迳邓丘北卷六十三页四行
  一清案何焯云邓当作鄈颜师古曰鄈与葵同汉旧仪作葵上宋史镇王元偓𫝊上登鄈丘亭是也
  从邑发声卷六十三页六行
  笺曰发当作登一清案非也当作癸说文校正
  即此处卷六十四页十四行
  一清案处下落也字孙潜校増
  浍水篇
  浍水东出详高山卷六十四页十六行
  一清案详高是绛高之误
  其水又西南合黒水岭卷六十五页一行
  一清案岭字衍文
  西迳荣庭城南卷六十五页九行
  一清案左𫝊襄公二十三年张武军于荧庭春秋分记云绛州翼城县东南八十五里有古荧庭城荣字误
  称涉河卷六十五页十行
  一清案称下落起字
  水出绛山东至寒泉奋涌卷六十五页十六行
  一清案至当作南汉书地理志绛县应劭曰绛水出西南
  十一许丈卷六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当作一十许丈
  汾水灌平阳或亦有之绛水浇安邑未识所由也卷六十六页六行七行笺曰浇当作浸一清案阎若璩曰壬子冬客太原顾宁人向余称水经注笺为三百年一部书余退而读之殊有未然如通鉴智伯言今乃知水可亡人国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胡身之引郦注曰智伯所谓汾水可以灌安邑或亦有之绛水可以灌平阳未识所由此是宋时所见夲如是未经舛讹朱氏何不引梅磵夲校正之
  对首阳之神卷六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案对下落曰字
  洓水篇
  其水东大岭下卷六十七页十三行
  一清案东下落迳字方舆纪要引此文増
  国汾川卷六十七页十八行
  一清案国下落于字名胜志引此文増
  武公请城于翼至洞庭乃返者也卷六十八页十四行十五行笺曰洞一读作桐庭当作涡又曰今竹书云武公请城于翼至桐而还一清案朱氏既以桐释洞字又欲改庭为涡洞涡水名与曲沃无涉自相乖缪何也汉河东闻喜县故晋之曲沃秦改为左邑者也武帝纪云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师古曰左邑河东之县也桐乡其乡名也桐为左邑之乡即是曲沃之乡北近都邑翼侯伐曲沃败曲沃而还自其地桐庭即桐乡矣城当作成但其事有可疑者据竹书纪年周桓王之元年壬戌十月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桐而还二年王使虢公伐晋之曲沃晋鄂侯卒曲沃庄伯复攻晋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四年曲沃庄伯卒子称立是为武公尚一军武公者庄伯之子元年构兵庄伯未死何以书武公请成乎左𫝊隐公五年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同晋世家云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平乃桓之误翼侯者鄂侯也孝侯之弟与曲沃庄伯相仇杀左𫝊史记皆无武公请成之事且太史公取周谱以成年表隶事最密缺而不书汲冡之文未足信也
  在南原上卷六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在上落城字
  洓水又西南迳监盐县故城卷六二十页六行
  笺曰监疑作盬一清案非也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徐广曰盐一作监正义曰括地志云盐氏故城一名司盐城在蒲州安邑县按掌盐池之官因称氏寰宇记解州安邑县下云司盐城在县西二十里盖汉司盐都尉治此司即监也监盐官亦见三国志卫觊𫝊所谓盐国之大宝宜如旧置使者监卖是也官居此城故曰监盐城下文注云杜预曰后罢尉司分猗氏安邑置县以守之盖晋初置县旋废耳朱氏不审改作盬盐大缪
  城南有盐池水承盐水出东南薄山卷六二十页六行
  笺曰承字下脱一之字一清案通鉴注引此文作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上水字宜移在盐之下笺说非
  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东卷六二十页八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安邑县下云巫咸山在南盐池在西南东当作南
  巫咸在女丑北卷六二十页八行
  一清案山海经作巫咸国落国字
  吕宿曰沈沙煮海谓之盐卷六二十页十八行
  一清案吕忱作字林吕宿字误当作吕忱曰宿沙煮海谓之盐
  北塈盐泽卷六二十一页六行
  一清案塈当作暨
  引水裂沃麻卷六二十一页九行
  笺曰裂字疑衍一清案全祖望云当衍水字
  皆降焉秦师卷六二十二页八行
  一清案焉当作于篆近致讹
  乃谓秦穆公使公子絷来与师言卷六二十二页九行
  笺曰宋本无乃谓二字一清案二字宜存笺说非
  京相璠曰春秋土地名卷六二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春秋土地名晋京相璠撰曰字当移在土地名之下
  郑伯使烛之武谓秦公曰卷六二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当作秦穆公落穆字
  齐师逐太子齿奔城张卷六二十三页二行
  一清案城张当作张城潜夫论河东解县有东张城西张城
  来去者咸援萝腾崟卷六二十三页十四行
  笺曰崟疑作𡽗一清案崟音吟说文山之岑崟也杜甫诗挽葛上﨑崟正是援萝腾崟之意笺说非
  水泉山北流卷六二十三页十六行
  一清案泉当作自
  文水篇
  有泌水注之县西南山下卷六二十四页一行
  一清案县上落水出二字寰宇记校増
  水溢平流卷六二十四页三行
  一清案流当作地名胜志校改
  水谒泉山之上顶卷六二十四页五行
  笺曰谢兆申云出谒泉山之顶上一清案上顶字不误
  又东卷六二十四页十一行
  笺曰又一作入一清案又东之文恒见注中
  世谓之西河卷六二十四页十四行
  一清案寰宇记汾州西河县下云文湖一名西河泊落泊字
  谓之猪城卷六二十四页十五行
  笺曰猪当作潴一清案尚书禹贡大野既猪又被孟猪之猪俱不加水汉书地理志经典释文并同
  西河有中阳县旧县也卷六二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上县字当作城
  又东迳中阳故城南卷六二十五页二行
  一清案中阳下落县字
  原公水篇
  魏黄初二年卷六二十五页六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西河本汉郡尚在太原之西建安之乱空荒黄初复立注所载碑文可证二年下当有置西河郡四字今补正
  洞涡水篇
  又西北黒水西出山三合源舍同归一川卷六二十五页十六行笺曰谢云宋本作合三源同归一川无舍字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作黒水出西山三源合舍笺说非
  东流南屈受阳县故城东卷六二十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南屈下落迳字孙潜校増
  榆次县故涂水乡卷六二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涂水汉志分注作涂水
  刳腹绝肠折头楷頥处也卷六二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元和郡县志引此作折头折頥寰宇记引此文作折颈折頥今从乐氏
  萝磬亭卷六二十六页十五行
  笺曰谢云一本作萝蘑亭一清案寰宇记云萝蘑亭俗名落莫城蘑字是也
  晋水篇
  出晋水下口者也卷六二十七页三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晋水出晋阳县西县壅山卷六二十七页六行
  笺曰县旧本作悬孙云壅山海经作雍注云音瓮一清案县古悬字壅当作瓮从缶不从土方舆纪要云悬瓮山腹有巨石如瓮亦曰汲瓮山盖取象斯形壅是壅塞之义为误无疑
  一水结绌山卷六二十七页十五行
  笺曰宋本一下有云字一清案水字亦误当作出
  昔智伯之遏晋以水灌晋阳卷六二十七页十七行
  笺曰以水当作水以一清案之字衍文
  水侧有凉堂卷六二十七页二十行
  笺曰御览作凉台一清案今御览引此文是堂字
  汾水分为二流卷六二十八页四行
  笺曰汾水旧本作湖水一清案非也寰宇记引此文云沼水分为二派沼水即上文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蓄以为沼之水其水流入汾后汉书安帝纪元初三年春正月甲戌修理太原旧沟渠溉灌官私田章怀注引郦元水经曰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其渎乘高东北入晋阳城以周溉灌东南出城注于汾水今所修渠即谓此与寰宇记所引正同笺云旧本作湖水盖误耳
  郡椽卷六二十八页七行
  一清案椽当作掾
  湛水篇
  湛水出枳县南源卷六二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枳县当作轵县南源当作南原
  俗谓之湛水也是盖声尽邻卷六二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湛水字误先司空校本作须水旁注云须读作颁通鉴隋汉王谅遣其将屯河阳与史详战于须水是也尽当作画
  其水自谿之南流卷六二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之当作又
  又东过皮县之北卷六二十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河内郡有波县皮字误
  源经所注卷六二十九页二行
  一清案源当作原
  斯乃汨川之所由卷六二十九页二行
  笺曰旧本作泪川一清案汨川是湨川之误讹而为泪又缺笔作汨
  隰城在东言此非矣卷六二十九页五行
  一清案此当作北
  济水篇
  郭景纯云聨沇声相近即沇水也卷七一页八行
  一清案山海经注云沇则济也则当作即今本误
  东源出原城城东北卷七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城字重文宜衍
  杜预曰沇水县西北有原城者也是卷七一页十八行十九行一清案沇水县是沁水县之误以隐十一年𫝊注校也是当作是也
  而源出原城西东沇水注之卷七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而当作西东沇水当作东流水
  济水又东南迳郄城北卷七二页三行
  一清案郄说文作郗亦作𫄨郡国志河内郡波县有𫄨城刘昭补注曰左𫝊曰王与郑𫄨杜预曰在野王县西南胡渭曰今河内县西南有𫄨城
  又东北迳波县故城北汉高帝封公上不害为侯国卷七二页十八行
  笺曰孙云波县当作汲县按史记年表高帝十一年封公上不害为汲侯索隐曰汲县名属河内一清案非也波汲并县名俱属河内郡今本史表作汲侯索隐曰汉表作汲此必古本原是波字故小司马以汲字证之正马班异同处不然史表既是汲侯矣又证以汉表之汲侯义可通乎道元所见故宜无误孙汝澄改波从汲殆未之察耳
  天浆水涧水注之卷七二页二十行
  一清案上水字衍文
  在睾上卷七三页一行
  一清案在上落城字睾当作睾与皋同
  今河内轵西有地名向今无卷七三页二行
  一清案地当作城
  俗谓之治城亦曰治字水卷七三页九行十行
  一清案两治字俱当作冶亦曰上落水字
  水出南源下卷七三页十一行
  一清案源当作原
  述征记曰济河内温县卷七四页二行
  一清案济下落出字
  过坟城西卷七四页八行
  一清案坟城当作𬯎城郡国志河内郡修武有𬯎城刘昭补注曰左传隐十一年以𬯎与郑
  东南迳阳乡城北又东南流迳阳乡城北又东南迳李城西卷七四页十行十一行
  一清案下迳阳乡城北又东南八字重文宜衍
  不至此卷七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此下落也字孙潜校増
  去襄国一百馀里卷七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一字衍文孙潜校
  梁惠成王二年卷七五页四行
  一清案竹书纪年是三年
  砀郡长项伯卷七五页六行
  一清案史表是项佗
  又东至北砾磎南卷七五页九行
  一清案至北二字当倒互砾磎只一处不分南北胡渭亦为此文所误而强名之宜其献笑后来也说见后
  东出过荥阳北卷七五页九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荥阳是荥泽之误注云济水又东迳荥泽北所以释此条之经也
  孔安国曰荥波水以成潴阚骃曰荥波嶓泽名也卷七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书传云荥泽波水以成遏猪今补正下荥波之波衍文
  笺曰玉海二十一卷内引水经注云浚仪县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陈留风俗传曰县北有浚水像而仪之故曰浚仪续述征记曰汴河到浚仪而分汴东注河南流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故世亦谓之石门水广十馀丈西去河三里石铭云建宁四年十一月黄埸石卷七六页三行至七行
  一清案玉海所引郦注本是二条自浚仪县竹书纪年至汴东注河南流系二十二卷渠水注汴河原作汴沙河南流原作沙南流谓沙水也縁彼卷有错简故其文不属朱氏因浚仪渠而载之于此可称极缪建宁四年以下现载本篇乃更详录无遗疏卤之愆抑又甚矣
  周城三百步卷七六页九行
  一清案周城二字当倒互
  水南带三山即皇室山卷七六页十行
  笺曰一作三皇山一清案三下脱皇字三皇山即皇室山朱氏不注于三山之下而注于皇室山之下斯为缪矣
  济水又东迳西广武城北卷七六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迳东广武城北卷七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迳敖山北卷七七页五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合荥泽卷七七页十一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荥泽玉海引此文作荥渎下云渎首受河水有石门谓之为荥口石门也
  渎水受河水卷七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渎水之水胡渭校改首
  荥播所道卷七七页十三行
  笺曰孙云书作荥波一清案孙汝澄之言盖不知马郑王本波皆作播亦不记夏本纪荥播既都之文而为此辞也
  未详诏书卷七七页十八行
  笺曰玉海二十一卷内引此文无未详二字疑衍一清案隶释载此文有未详二字盖误文也当作辛未详字之半似辛其文又互易盖诏书以辛未日下去丁丑才四十五日即在阳嘉三年二月之明月故不再书年月也下文岁在甲子被癸丑诏书及𣸦水注幽冀二州郡县分境立石标界亦云戊子诏书事在熹平四年是其切证戊子今本水经注讹作代字据隶释校改此未详二字盘洲既不能发明斯义厚斋竟节去之无惑乎朱氏以为疑衍也
  府乡规基经始卷七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府乡当作府卿谓少府卿也汉都水旧属少府
  山阳东昏卷七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日知录曰汉陈留郡有东昏后汉志注云陈留志曰故戸牖乡有陈平祠山阳郡有东缗后汉志春秋时曰缗注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前书师古曰缗音旻左传缗宋邑高平昌邑县东南有东缗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攻爰戚东缗以往索隐曰山阳有东缗县属陈留者音昏属山阳者音旻括地志云东缗故城在兖州金乡县界水经注引王诲碑辞曰河堤谒者山阳东昏司马登是以缗为昏误矣酸枣令刘熊碑阴故守东昏长苏胜则陈留之东昏也
  东莱典城卷七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东莱郡曲成县典城字误
  河内太守守城向豺卷七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隶释作宋城向豺今校正
  荥渎又东南流注于浦卷七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浦当作泲
  次东得宿须水口卷七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须当作胥下同
  渠侧有扈城卷七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扈城下落亭字
  合则南渎通津卷七九页二行
  一清案合当作今孙潜校改
  昔卞卷七九页四行
  一清案昔当作音孙潜校改
  济水又东迳荥阳县北卷七九页六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南砾石溪水注之卷七九页九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石字衍文溪当作磎胡渭禹贡锥指以上文误本经文又东至北砾磎为北砾磎而不知至北二字之倒互也以此条济水又东为句南砾磎注之为南砾磎注之而不知此条之非经也其言曰蔡传曰周定王五年河徙砱砾不知在何处按沟洫志贾让治河奏有荥阳漕渠如淳曰今砾磎口是也师古曰砾谿谿名即水经所云泲水东过砾磎者阿谁读误本汉书以今为令又加石作砱殊足使人喷饭即以砾谿言之水经济水东至北砾谿南东出过荥阳县北又东南砾谿水注之砾谿口即南砾磎水入济处也古之决口皆在大伾之东金元时所决渐西至明天顺中河自武陟徙入原武而获嘉之流遂绝变斯极矣荥阳今为荥泽县与获嘉相对周时河徙宁遽在此耶唯汉平帝之世河浸汴济谓徙从砾磎口则可然亦无砱砾之名也此说当必有所本顷阅王伯厚河渠考引程氏曰周时河徙砱砾至汉又改顿丘东南流程氏疑即大昌及检禹贡论其第十一篇有云周定王五年河徙故渎汉元光三年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却无砱砾字又图说莨荡渠口辨引如淳注亦作今砾磎口不作砱砾则二字明系杜撰绝无根据诞妄乖缪莫此为甚而学者宗之以王伯厚之淹博亦不能正其失而且累及程氏地理之学谈何容易东樵之口可谓辩矣然砾磎只一水别无南北之分既强读又东为句以是为南砾磎矣顾何以又云北砾磎未详盖在河南济北其水西注于河者耶茍不知所在亦不当强为立名以疑误后学也傅泽洪行水金鉴云北砾磎盖在河南济北其水西注于河者又云经所谓砾磎可知上有北砾磎故此为南砾磎是盖袭用锥指而缪者
  济水又东索水注之卷七九页十五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与东关分水即古旃水也卷七九页十六行
  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与东关水同源分流即古旃然水也今补正
  郑子皮劳叔向于索水卷七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索水当作索氏左传校
  故马渊郡国志曰卷七十页十六行
  一清案故字衍文马渊是司马彪之误
  俗谓之平咷城卷七十页十七行
  一清案平黄省曽本作乎魏书孝文帝纪作平桃城
  一名㘁啁卷七十一页二行
  一清案㘁当作嗥嗥音豪若㘁音绎非其义矣
  得免楚卷七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楚下落围字
  王莽立为新队卷七十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新当作祈汉书王莽𫝊校
  割河南郡巩自阙以东卷七十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郡下落县字巩自二字当倒互谓巩县及伊阙也
  南乡筑阳城卷七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晋书地理志筑阳县属顺阳郡故魏武之南乡郡也太康中改今名筑字误城字衍文
  李胜字公照为郡守顾原武典农校尉卷七十一页十六行一清案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注李胜字公昭照字误也顾当作故
  故曰吸受旃然矣卷七十二页七行
  一清案汳水注云阴沟即蒗荡渠也亦言汳受旃然水又云河济水乱汳承旃然吸是汳字之误
  济水又东迳荥阳泽北卷七十二页十行
  一清案通鉴地理通释校衍阳字
  故荥水所都也卷七十二页十一行
  笺曰都疑作潴一清案古都猪字通用史记夏本纪大野既猪作既都孟猪作明都是也
  恒雍卷七十二页十六行
  笺曰恒当作衡一清案春秋时衡雍后改垣雍史记秦昭王四十八年韩献垣雍以和战国策魏王曰秦许我以垣雍魏公子无忌谓秦有郑地得垣雍是也恒垣字近致讹
  然水既断卷七十三页一行
  一清案然上落旃字
  有故陇城卷七十三页六行
  一清案当作垂陇城落垂字
  泽际又有沙城卷七十三页八行
  一清案泽当作渎
  王会郑釐侯于巫沙者卷七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者下落也字
  史记秦昭王四十二年魏冉攻魏走芒卯卷七十三页十行一清案四当作三事在穰侯𫝊
  入北宅卷七十三页十一行
  笺曰竹书宅作它一清案系俗本误字朱氏引之非
  竹书纪年曰惠王十三年王及郑釐侯盟于巫沙卷七十三页十二行
  笺曰今竹书巫沙之盟是显王十一年事一清案竹书惠王是梁惠成王周显王十一年正梁惠成王十三年朱氏因刻本失去成字遂以周显王证之非矣
  黄水发源京县黄淮止卷七十三页十九行
  笺曰止一作山宋本作上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黄堆山方舆纪要云嵩渚山一名小陉山水经注以为黄堆山也全祖望曰亦即黄雀山淮止二字误也
  状若巨鼎汤汤卷七十三页二十行
  一清案御览引此文作巨鼎扬汤上汤字误
  属县也卷七十四页九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河南郡故市县此文属县也上当补河南之三字
  甲辰卷七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穆天子𫝊是甲寅
  济水又东南流入阳武县卷七十四页十八行
  一清案阳武县下名胜志引此文有北字
  济水又东北流南济也迳阳武县故城南卷七十四页二十行一清案十六字是注混作经南济当作北济济至定陶斯有南称
  东二里卷七十五页一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作东西二里落西字
  名为白沟卷七十五页二行
  一清案当作白马沟落马字
  天子里圃田之路卷七十五页三行
  笺曰圃一作甫一清案甫田即圃田朱氏释之实为辞费
  郭注云卷七十五页四行
  一清案云字衍文
  余谓穆王里郑圃而郭以赵之房邑为疆卷七十五页五行笺曰而当作田一清案周礼职方豫州薮曰圃田然亦可单称圃诗曰东有甫草传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史记魏公子无忌曰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抜刘伯庄曰囿读作圃即圃田泽也朱氏改而为田非
  济水又东迳封丘县南卷七十五页六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县有黄亭说济卷七十五页八行
  笺曰孙云疑作临沟一清案非也春秋哀公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杜预曰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说济当是俛济之误
  济水又东迳东昏县故城北卷七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武阳县之户牖乡矣卷七十五页十六行
  一清案武阳当作阳武
  济水又东迳济阳县故城南卷七十五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北济也卷七十六页五行
  一清案三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迳原武县故城南卷七十六页九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济水当作济渎所谓北则济渎是也
  天子饮于洧上卷七十六页十一行
  笺曰洧一作涌一清案洧字不误
  又东绝长城筑也卷七十六页十三行
  一清案长城下落郑字全祖望校増
  竹书云是梁惠王十五年筑也卷七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案惠下落成字
  济渎又东迳酸枣县之乌巢泽北卷七十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北字衍
  泽有故亭卷七十六页十八行
  一清案泽下落北字故下落市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云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是也故市前汉为县后汉省
  破袁绍军处也卷七十六页十九行
  一清案军当作运
  北济也卷七十七页四行
  一清案三字是注混作经
  皆临侧卷七十七页六行
  一清案临侧下落济水二字孙潜校増
  济水者又东过济阳县北济也卷七十七页七行
  一清案济水者三字衍文济阳县下落北字北济也三字是注混作经
  汉景帝中元六年卷七十七页十一行
  一清案元字衍文
  今陈济阳县是也卷七十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陈下落留字
  南济也卷七十七页十四行
  一清案三字是注混作经
  济渎自济阳县故城南卷七十七页十五行
  一清案渎当作水
  济水又东北菏水东出焉卷七十七页十八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迳秦相魏冉冢卷七十八页一行
  笺云宋本冢下有一南字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北迳定陶恭王陵南卷七十八页六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渎南魏郡治也卷七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渎南当作坟南即丁姬坟也
  济水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南卷七十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侧城东注也卷七十八页二十行
  笺曰也字似讹疑当作此一清案也字不误作此非
  南济也卷七十九页七行
  笺曰三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北右合河水卷七十九页七行
  一清案河当作菏御览寰宇记引此文校正下并同
  水渎上承济水卷七十九页七行
  一清案水渎二字当倒互
  汜水名卷七十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汜水下落之字
  济水自是北东流出巨泽卷八一页八行
  一清案北东当作东北胡渭校改
  其一水钜野泽卷八一页八行九行
  一清案十八字是首混作次下文注云亦经所谓济水自乘氏县两分东北入于钜野盖指此也
  南为菏水北为济渎卷八一页十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迳乘氏县与济渠濮沟合卷八一页十一行
  笺曰克家云濮沟当作濮渠一清案济渠二字衍十一字是经混作注
  北济又东北迳冤朐县故城北卷八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北与濮水卷八一页二十行
  笺曰谢兆申云濮水下疑有合字或会字一清案会字是也六字是注混作经
  故班固云大堙酸枣也卷八二页七行
  一清案汉书叙传云文堙枣野大字误
  或以姓名卷八二页十一行
  笺曰古本作或以合名吴本改作姓名玉海十五卷内引此文亦作合名一清案当作令名如闻喜获嘉之类
  故豫章以树氏都卷八二页十二行
  一清案寰宇记开封府酸枣县下引风俗通云豫章以树氏郡困学纪闻引此文云豫章以木氏郡何焯曰都字乃传写之误树为木则宋人避讳也
  遂披靣而死卷八二页二十行
  一清案史记刺客传云因自皮靣决目索隐曰皮靣谓以刀刺其靣皮欲令人不识披字误
  濮渠又东北迳燕城内卷八三页四行
  一清案内当作南
  即战国䇿所谓酸枣桃虚也卷八三页六行
  笺曰古本作虚桃者一清案者也二字宜并存若截去也字岂足成文乎
  或亦谓之濮菀亭卷八三页十八行
  一清案濮菀当作宛濮
  春秋寗武子与卫人盟于菀濮卷八三页十八行
  一清案菀左𫝊作宛下同
  杜预曰长垣而南近濮水也卷八三页十九行
  一清案而左𫝊注作西
  似非关菀卷八三页二十行
  一清案菀当作䆒
  泽北坛陵亭卷八四页二行
  一清案泽北下落有字
  子路出于蒲者也卷八四页七行
  一清案出下落迎字
  封元舅来俊为侯国卷八四页十七行
  笺曰来一作宋一清案宋字是也汉安帝祖母为宋贵人汉书章帝八王传云清和王庆母宋贵人父扬安帝追谥当阳穆侯四子皆为列侯食邑各五千户俊乃四列侯之一
  濮水东迳濮阳县故城南卷八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濮水下落又字
  即葭密卷八六页三行
  一清案即寰宇记引此文作取
  济阴乘氏县有鹿乘乡卷八六页四行
  一清案鹿乘郡国志作鹿城
  濮水又东与句渎首受濮水枝渠卷八六页五行
  一清案句渎下落会字
  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卷八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通鉴注校
  上承钜野薛训渚历泽西北渚卷八六页十二行
  一清案上承上落水字下渚字衍文
  又北济渎合卷八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又北下落与字孙潜校増
  北流济卷八七页七行
  一清案北流下落入字孙潜校増
  或谓清则济也卷八七页七行
  一清案则当作即
  巨泽北则清水卷八七页九行
  一清案清水当作清口胡渭校
  济水又北迳须朐城西卷八七页十八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故须国卷八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故须下落朐字
  子鱼曰卷八七页二十行
  笺曰三字宜删一清案非也三字是道元误引非衍文
  济水又迳微乡东卷八八页七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又下落北字
  汉高帝十一年赵衍为侯国卷八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赵衍上落封字
  济水又北迳渔山东左合马颊水卷八八页十六行
  笺曰克家云渔山作鱼山者是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
  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卷八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左𫝊注云有桃城落城字
  又东北流迳山南卷八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山南上落鱼字胡渭校补
  山上有抑舒城卷八九页二行
  一清案抑舒当作柳舒路史国名记以为即春秋传之留舒也杜预曰留舒齐地留柳声相近其说非也魏书地形志济北郡卢县有柳舒城
  葬山西西去东阿水四十里卷八九页三行
  笺曰宋本无西字一清案二西字俱不宜衍水当作城
  其水又东注于清济卷八九页四行
  一清案清字衍文
  济水自鱼山北迳清亭东卷八九页五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是济水通得清水之目焉卷八九页八行
  一清案是下落下字
  吾闻齐有清济济河以为固卷八九页九行
  一清案济河当作浊河战国䇿校改
  谷有黄山台卷八九页十六行
  一清案谷当作县
  出东大槛山狼溪西狼溪西卷八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狼溪西三字重文宜衍
  济水又北迳周首亭西卷八十页五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北迳平阴城西卷八十页十九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今巫山之上有石室卷八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石室下名胜志引此文有耆老言郭巨葬母处八字今校补
  济水右迤过为湄湖卷八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过字衍文
  济水又东北至垣苖城西卷八十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至胡渭校改迳
  宋武帝西征长安令桓遵镇此故俗人有桓苗之称卷八十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桓遵人姓名当从土作垣宋书垣䕶之传云伯父遵父苗高祖围广固遵苗逾城归降并以为太尉行参军二人皆从武帝西征故城镇遂留其名也
  河水自泗渎口东北流而为蒲卷八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泗渎口当作四渎口见河水注蒲字清之误河水篇云河水东分济亦曰泲水受河也然荥口水断石门不通始自是出东北流迳九里与清水合故泲渎也自河入济自泲入淮自淮逹江水迳周通故有四渎之名也彼文讹泲作沛此又讹清作蒲也
  济水又迳卢县故城北卷八十二页四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北与中川水合卷八十二页九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西北流东迳太原郡南卷八十二页十二行
  笺曰孙云太原刘宋侨郡一清案东迳二字当倒互黄省曽本校正方舆纪要云刘宋元嘉十年割济南泰山郡立太原郡泰始三年为后魏慕容白曜所陷魏収地形志云太原郡刘义隆置魏因之是也时又谓之东太原郡
  与汉賔谷水合卷八十二页十三行
  一清案汉賔谷水方舆纪要作賔溪谷水今校改下同
  与中川合卷八十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中川下落水字
  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卷八十二页十七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导源太山朗公谷谷旧名琨瑞溪卷八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案导源上落水字下谷字重文宜衍
  连楼叠阁卷八十三页二行
  一清案叠全祖望校改累
  汉高帝十一年封高色为侯国卷八十三页八行
  一清案高色史表作高邑
  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焉卷八十三页十一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卷八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济南郡有历城县落城字
  俗谓之为娥姜水也卷八十三页十四行
  笺曰娥姜一作娥英一清案魏书地形志济南郡历城县有娥姜祠路史云祝阿故县又有泺水俗呼姜水源有娥英之庙姜字不误
  极水木明瑟卷八十三页十九行
  笺曰极下脱一字或是极望一清案依文自足无烦増补
  与泺水会自水枝津合卷八十四页五行
  一清案会自水三字衍文
  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卷八十四页八行
  笺曰脱一迳字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故京相璠曰春秋土地名也卷八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案曰字衍文也字误当作曰
  西北流至平陆城卷八十五页四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济南郡有东平陵县续志属济南国陆字误当作陵
  俗谓之有城也卷八十五页五行
  一清案齐乘云东平陵城在济南东七十五里春秋谭国齐灭之古城在西南龙山相对有当作古
  济南治也卷八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济南下落郡字
  王莽更名乐安郡卷八十五页十行
  一清案郡字衍文
  而出注巨合水卷八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而当作西
  济水又东北合芹沟水卷八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东迳县故城南汉景帝二年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侯国卷八十六页二行三行
  一清案东迳下落菅字史汉表皆作管共侯罢军误也管城县自汉迄隋皆为中牟县地开王十六年始立管城县是以班志仅于中牟县注云筦叔邑续志亦于中牟下云有管城而已罢军王子必有封邑故非乡亭可知且属齐地菅字为是齐乘云菅城在章丘临济镇北记引晋太岁志以管叔之后封于此齐灭管故其子孙仕齐按书称致辟管叔古史谓管叔鲜罪大无后管夷吾出自周穆王至夷吾始显岂管叔之后耶郑州管城乃管叔所封鲁有管邑大夫采地惟齐无管城此即汉之管县而传写致误于氏之言切而当矣
  水出土谷县故城西卷八十六页三行
  一清案土谷汉书地理志作土鼓方舆纪要云土鼓城或讹为土谷城水经注云云此盖世本之缪何足据也
  其水西北流迳杨丘县故城中卷八十六页五行
  一清案杨丘汉书地理志作阳丘下同
  又有杨渚沟水迳于陵故城西南西北卷八十六页十行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出逄陵故城西南二十里于陵汉县后魏改曰逄陵魏书地形志济南郡逄陵县有于陵城道元盖从其新制书之后人据班志改曰于陵非矣西北字是二十里之讹
  陇水卷八十六页十四行
  笺曰孙云当作泷水泷有笼双二音一清案陇水字不误魏书地形志东清河郡绎幕县有陇水寰宇记淄州淄川县有笼水古名孝水引舆地志云齐孝妇颜文姜缉笼盖泉则知笼水古名后更为陇耳若作泷水则是岭表之昌乐泷矣孙汝澄之说非也
  萌水出西南甲山卷八十六页十八行
  笺曰孙云甲山当作萌山一清案方舆纪要云明水亦曰萌水出淄川县西南夹谷山又云夹谷山一名祝其山又谓之甲山其阳即齐鲁会盟处萌水出焉济南府志云甲山在淄川县西南四十里萌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盖甲山萌水所出而萌山其经流也孙说非是
  抑泉口卷八十七页一行
  一清案抑泉当作柳泉淄川县志云柳泉在县北十五里旁植高柳可饮可憩汉书地理志北海郡有柳泉县即其地也
  有乐安太守治卷八十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有当作古孙潜校改
  济水又东北迤为渊渚谓之平州卷八十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齐乘引此文作平州沉沉是坈之误今校补
  湿沃侧有平安县故城卷八十七页二十行
  笺曰湿沃县名属千乘郡而平安县在其次一清案湿沃当作漯沃县字全祖望校移漯沃之下
  有安平亭卷八十八页二行三行
  一清案安平当作平安
  世谓之马昌城此也卷八十八页五行
  笺曰此也旧本作北也一清案孙潜校改作非也
  济水又东北迳乐安县故城南卷八十八页七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光是县人卷八十八页十三行
  一清案后汉书任光传云南阳宛人落宛字
  县在济城北五十里卷八十九页五行
  一清案济城当作齐城
  入济琅槐东北者也卷八十九页九行
  一清案入济山海经作入齐
  今所辍流者惟漯水耳卷八十九页十五行
  一清案辍当作缀师古注汉书曰缀言不绝也缀流微涓濗注而已辍流则竟绝矣其义非矣
  其一水东流者过乘氏县卷九十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乘氏县下吴琯本有南字
  河水分济卷八十九页十八行
  一清案河水当作菏水胡渭校改
  北迳元氏县故城西卷八十九页十九行
  笺曰元氏县孙云与常山别一清案此是戎州己氏邑前汉置己氏县属梁国续志属济阴郡春秋分记以为即戎伐凡伯于楚丘之地非卫文公所徙之邑元氏是己氏之误孙汝澄不察云与常山别盖不悟元氏之非矣
  又东北迳梁山城西卷八二十页八行
  一清案山当作丘
  故地理志风俗记曰卷八二十页十二行
  一清案志字衍文
  景帝中元五年卷八二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景帝称元年又称中元年二年以至六年改后元年凡中后字下不得别加元字也此不学人所妄添故前后有加元字者悉删去之
  此乃河济也尚书有导河济之说卷八二十页十六行
  一清案两河济俱当作菏泽
  后汉沇州卷八二十一页八行
  一清案续志兖州山阳郡昌邑刺史治落治字
  城内有沇州刺史河东薛棠像碑卷八二十一页十行
  一清案棠隶释载此文作季下云表勒棠政言纪薛甘棠之政棠非薛名何焯亦云如此
  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阳杨叔恭碑卷八二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茂阳是茂陵之误两汉志右扶风有茂陵县
  从事秦閸卷八二十一页十五行
  笺曰閸字似误当作𬮱一清案隶释载此文作闰
  河水迳其故城南卷八二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河当作菏
  济水又东迳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朱鲔冢卷八二十一页十九行二十行
  一清案十八字是注混作经
  水又东迳泥母亭北卷八二十二页九行
  一清案水上落菏字
  菏济别名也卷八二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济当作泽
  侧菏梁柱卷八二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案菏隶释载此文作荷
  龟龙鳯之文卷八二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龟龙下落麟字隶释校増刘昭郡国志补注曰北征记云彭城北六里有山临泗有宋桓魋石椁皆青石隐起龟龙麟鳯之象与此相似古人制作多如此也
  山阳钜泽县卷八二十三页四行
  一清案泽当作野汉书地理志校
  水南有金乡卷八二十三页七行
  一清案下云焦氏山东即金乡山此落山字
  焦氏山北数山卷八二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下山字当作里
  有汉司隶校尉鲁恭卷八二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鲁恭下落冢字金石录校増
  故曰金乡山卷八二十三页十行
  一清案此乡字衍文刘昭郡国志补注引晋书地道记曰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冢深十馀丈隧长三十丈傍却入为室三方云得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山故冢今在或云汉昌邑所作或云秦时其言与西征记异而是注下亦云有冢谓之秦王陵即所谓秦时冡也
  石柱犹存卷八二十四页二行
  一清案隶释载此文作名件犹存自记云范巨卿碑至今尚在名件二字水经误也宋时写本误以石柱为名件以盘洲之淹博犹不敢妄下雌黄如此
  黄水又东迳任城郡之亢父县故城西卷八二十四页六行一清案又东下落南字孙潜校増
  故沛纳于称矣卷八二十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于作两即上文所谓济与泗乱是也
  水军反走卷八二十五页一行
  笺曰水军一作永等即刘永也一清案当作永军军字不误
  后与战卷八二十五页二行
  一清案后当作复
  济水又南迳彭城县故城东卷八二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县曰徐调国也卷八二十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曰徐故国莽曰徐调寰宇记引班志云故徐国也此文徐调下落故徐二字
  独母以为异卷八二十六页三行
  一清案当作孤独母落孤字
  泽淘东南流卷八二十六页十七行
  笺曰泽宋本作浑一清案淘当作涛朱氏失笺


  水经注笺刊误卷三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水经注释__水经注笺刊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