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乐大典/卷06838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六千八百三十七 永乐大典
卷之六千八百三十八
卷之六千八百五十 

永乐大典卷之六千八百三十八 十八阳

王韶隋书列传。韶。字子相。自云太原𣈆阳人也世居京兆。祖谐。原州刺史。父谅。早卒。韶。㓜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

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㧞𣈆州。意欲班师。韶諌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抳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

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𣈆阳县公。邑伍百户。

赐口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𣈆王讳

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㒒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

諌。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歏。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频支度军机无所

拥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𣈆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岁馀征还。高祖谓公卿曰。𣈆王以㓜稚出藩。遂能克平吴越。缓静江湖子相之

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叚。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勤所

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

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人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

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弊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谓秦王使曰。语尔王我前令子相缓来。如何乃遣驰驿杀

我子相。岂不由汝邪。言甚凄怆。使有司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馀年。终始不易。宠章未极。舍我而

死平。发言𣴑涕。因命取子相封事数十𥿄传示群臣。上曰。其直言匡正。禆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幽等十州刺

史。魏国公子士隆嗣士隆略知书计。尤便兮马。慷慨有父风。大业之世。颇见亲重。官至备身将军。改封耿公。数令讨撃山贼。往往有捷。越王侗称帝

士隆率数千兵。自江淮而至。会王世充僣号。甚礼重之。署尚书右仆射。士隆忧愤。疽发背卒。

王文同隋书列传。文同。京兆颖阳人也。性明辩。有干用。开皇中以军功。拜仪同。寻授桂州司马。炀帝嗣位。征为光禄少𡖖。以

忤旨。出为恒山郡丞。有一人豪猾。每持长吏长短。前后守令咸惮之。文同下车。闻其名。召而数之。因令左右。剡木为大橛埋之于庭。出尺馀。四角各

埋小橛。令其人踣心于木橛上。䌸四支于小橛。以棒欧其背。应时溃烂。郡中大骇。吏人相视慑气。及帝征辽东。令文同巡察河北诸郡。文同见沙门

斋戒菜食者。以为妖妄。皆收系狱。比至河间。召诸郡官人小有迟违者。辄皆覆面于地而棰杀之。求沙门相聚讲论及长老共为佛会者数百人。文

同以为聚结惑众。尽斩之。又悉祼僧尼验有淫状。非童男女者数千人。复将杀之。郡中士女号哭于路。诸郡惊骇。各奏其事。帝闻而大怒。遣使者逵

奚善意驰鏁之。斩于河间。以谢百姓仇人。剖其棺。脔其肉而啖之。斯须咸尽。史臣曰。御之良者。不在于烦策。政之善者。无取于严刑。故虽宽猛相

资。德刑互设。然不严而化。前哲所重。文同等。运属钦明。时无桀黠。未闲道德。实怀残忍。贼人饥体。同诸木石。轻人性命。甚于刍狗。长恶不悛。鲜有不

及。故或身婴罪戮。或忧恚颖陨。凡百君子以为有天道焉。呜呼。后来之士。立身从政。纵不能为子高门以待封。其可令母扫墓而望䘮乎。

王辩隋书列传。辩。字警略。冯翊蒲城人也。祖训以行商致富。魏世出粟助给军粮。为假清河太守。辩。少习兵书。尤善骑射。慷慨有大

志。在周以军功。授帅都督。开皇初。迁大都督。仁寿中。迁车。骑将军。汉王谅之作乱也。从杨素讨平之。赐爵武宁县男。邑三百户。后三岁。迁尚舍。奉御

从征吐谷浑。拜朝请大夫。数年转鹰扬郎将。辽东之役。以功加通议大夫。寻迁武贲郎。将。及山东盗起。上谷魏刀儿。自号历山飞众十馀万劫掠燕

赵。帝引辩升御榻。问以方略。辩论取贼形势。帝称善。曰。诚如此计。贼何足忧也。于是发从行步骑三千撃败之。赐黄金二百两。明年勃海贼帅高士

达。自号东海公。众以万数。复令辩撃之。屡挫其锐。帝在江都宫闻而驰召之。及引见礼赐甚厚。复令往信都经略。士达于是复战。破之。优诏褒显。时

贼帅郝孝德孙宣雅。时季康窦建德魏刀儿等。往往屯聚大至十万。小至数千寇。掠河北。辩进兵撃之。所往皆捷。深为群贼所惮。及翟让寇徐豫。辩

进频撃走之。让寻与李密屯据洛口仓。辩与王世充讨密。阻洛水。相持经年。辩率诸将攻败密。因薄其营。战破外栅。密诸营已有溃者。乘胜将入城。

世𠑽不知恐将士劳倦。于是鸣角收兵翻为密徒所乘。官军大溃。不可救止。辩至洛水。桥巳坏。不得度。遂涉水至中𣴑。为溺人所引坠马。辩时身被

重甲败兵前后相蹈藉。不能复上马。竟溺死焉。时年五十六。三军莫不痛惜之。河南斛斯万善骁勇果杀。与辩齐名。大业中。从卫玄讨扬玄感。频战

有功。及玄感败走万善与数骑追及之玄感窘迫自杀。由是知名。拜武贲郎将。突厥始毕之围雁门也。万善奋撃之所向皆破。每贼至。辄出当其锋。

或下马坐地。引强弓射贼。所。中皆殪。由是突厥莫敢逼城。十许日竟退。万善之力也。其后频讨群盗。累功至将军。时有将军鹿愿范贵冯孝慈。俱为。

将帅。数从征讨。并有名于世。然事皆亡失。故史官无所述焉。史臣曰。楚汉未分。绛灌所以宣力。曹刘竞逐。关张所以立名。然则名立。资草昧之初。

力宣。候经纶之会。攀附鳞翼。世有之矣。圆通护儿之辈。定和铁枝之伦。皆一时之壮士。困于贫贱。当其郁抑未遇亦安知其有鸿鹄之志哉。终能振

㧞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平生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于此也。俱罗欲加之罪。非其咎舋。王辩殒身勍敌。志实勤王。陈棱缟素发

䘮。哀感行路。义之所动。固巳深乎。孟才钱杰沈光等感恩怀旧。临。难忘生。虽功无所成。其志有可称矣。

王颁隋书列传。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

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稿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

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

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闘。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疮不痛。时人以为孝感。及陈灭。

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仇耻巳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

发其丘垄。斵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𣴑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

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转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

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叚。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

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高祖从之。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弟𫠆。见文学传。

王𫠆隋书列传。𫠆。字景文。齐州。刺史颁之弟也。年数岁。值江陵陷。随诸兄入关。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为其兄颙所责怒。于是

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礼易诗书。乃歏曰。书无不可读者。勤学。累载。遂遍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解缀文。善谈论。年二

十二。周武帝引为露门学士。每有疑决。多𫠆所为。而𫠆性识甄明。精力不倦。好读诸子。偏记异书。当代称为博物。又晓兵法。益有纵横之志。每歏不

逢。时常以将相自许。开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𫠆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

大奇之。起授国子博士。后坐事解职。配防岭南数载。授汉王谅府谘议参军。王甚礼之。时谅见房陵及秦蜀二王。相次废黜。潜有异志。𫠆遂阴劝谅。

缮治兵甲。及高祖崩。谅遂举兵反。多𫠆之计也。𫠆后数进奇策。谅不能用。杨素至蒿泽将战。𫠆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从我。既而兵

败。𫠆将归突厥至山中。径路断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擒执。以成竖子名也。吾死之后。汝

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瘗之石窟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其故人。竟为所擒。杨素求𫠆尸。得之斩首枭于太原。时年五十四。撰五经大义三十卷。

有集十卷。并因兵乱。无复存者。

王世积隋书列传。世积。阐熙新国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腰带十围。风神爽㧞。有杰人之表。在

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尉迟迵作乱。从韦孝宽撃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高祖受禅。进封冝阳郡公。高颎美其才能。甚善

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言。未几。授蕲州总管。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战口。大

破之。既而𣈆王广巳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入据其城。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

徐璒。庐陵太守萧廉。寻阳太守陆仲容。巴山太守王诵。太原太守马颋。齐昌太守黄正始。安成太守任瓘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以功进

位柱国。荆州总管。赐绢五千叚。加之宝带。邑三千户。后数岁。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讨平之。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𡖖驰。劳之。及还。

进位上柱国。赐物二千叚。上甚重之。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宫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跪

称疾愈。始得就第及起辽东之役。世积与汉王并为行军元帅。至柳城。遇疾疫而还。拜凉州揔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未几。其亲信安定呈甫孝

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揔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困穷因徼幸上变称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道

人答曰。公当为国王。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世积曰。凉州土矌人稀。非用武之

国。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左仆射高频。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孝

谐为上大将军。赞见元胄传

王𢷋隋书刘方传。王摽。不知何许人。骁勇善射。高祖以其有将帅才。每以行兵㧾管。屯兵江北御陈。数有战功。为陈人所惮。其从攻

讨。皆有殊绩。官至柱国。白水郡公。

王令言隋书艺术传。王令言。隋之乐人也。妙达音律。大业末。焬帝将幸江都。令言之子。尝从于户外。弹胡琵琶作翻调安公

子曲令言时卧室中。闻之大惊。蹶然而起。曰变变。急呼其子曰。此曲兴自早晚。其子对曰。顷来有之。令言歔欷𣴑涕。谓其子曰汝慎无从行。帝必不

反。子问其故。令言曰此曲宫声。往而不反。宫者君也。所以知之帝被弑于江都。

王伽隋书列传。伽。河间章武人也。开皇末。为齐州行参军。初无足称。后被州使送𣴑囚季参等七十馀人诣京师。时制𣴑人并枷锁。

传送。伽行次荣阳。哀其辛苦。悉呼而谓之曰。𡖖辈既犯国刑。亏损名教。身婴缧绁。此其职也。今复重劳援卒。岂独不愧于心哉。参等辞谢伽曰。汝等

虽犯宪法。枷锁亦大辛苦吾欲与汝等脱去。行至京师总集。能不违期不。皆拜谢曰。必不敢违。伽于是悉脱其枷停援卒与期曰。某日当至京师。如

致前却吾当为汝受死舍之而去。𣴑人咸悦。依期而至。一无离叛。上闻而惊异之。召见与语。称善久之。于是悉召𣴑人。并令。携负妻子俱入赐宴于

殿庭而赦之。乃下诏曰。凡在有生。含灵禀性。咸知好。恶。并识是非。若临以至诚。明加劝导。则俗必从化。人皆迁善。泩以海内乱离。德教废绝。官人无

慈爱之心。兆庶怀奸诈之意。所以狱讼不息。浇占难治。朕受命上天。安养万性。思遵圣法。以德化人。朝夕孜孜。意在于此。而伽深识朕意。诚心宣导

参等感悟自赴宪司。明是率土之人。非为难教。良是官人不加晓示。致令陷罪。无由自新。若使官尽王伽之俦。人皆李参之辈。刑措不用。其何远哉。

于是擢伽为雍令。政有能名。

王昚隋书王胄传。胄兄昚。字元恭。慱学多通。少有盛名于江左。仕陈。历太子洗马。中舍人。陈亡。与胄俱为慱士。炀帝即位。授秘书郎

官。

王胄隋书列传。胄字承基。琅琊临沂人也。祖筠。梁太子詹事。父祥。陈黄门侍郎。胄少有送才。仕陈。起家鄱阳王法曹参军。历太子舍

人。东阳王文学。及陈灭𣈆。王广引为学士。仁寿末。从刘方撃林邑。以功授帅都督。大业初。为著作佐郎。以文词为焬帝所重。帝常自东都还京师。赐

天下大酺。因为五言诗。诏胄和。其词曰。河洛称朝市。崤函实奥区。周营曲阜作。汉建奉春谟。大君苞二代。皇居盛两都。招摇正东指。大驷乃西驱。展

𫐉齐玉轪式道耀金吾千门驻罕罼。四达俨车徒。是节春之暮。神皋华实敷。皇情感时物。睿。思属枌榆。诏问百年老。恩隆五日酺。小人荷镕铸。何由

答大𬬻。帝览而善之。因谓侍臣曰。气高致远。归之于胄。词清体润。其在世基。意密理新。惟庾自直。过此者。未可以言诗也。帝所有篇什。多令继和。与

虞绰齐名。同志友善。于时后进之士。咸以二人为准的。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胄性踈率不伦自恃才大。郁郁于薄官。每负气陵傲。忽略时人。为

诸葛颖所嫉。屡譛之于帝。帝爱其才而不罪。礼部尚书杨玄感。虚襟与交。数游其第。及玄感败与虞绰俱徙边。胄遂亡匿。潜还江左。为吏所捕坐诛。

时年五十六。所著词赋。多行于世。

王仁恭隋书列传。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也。祖建。周。凤州刺史。父猛。鄯州刺史。仁恭。少刚毅修谨。工骑射。弱冠州补主簿。

秦孝王引为记室。转长道令。迁车骑将军。从杨素撃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叚。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山獠作乱。蜀王命仁恭讨

破之。赐奴婢三百口。及蜀王以罪废。官属多罹其患。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焬帝嗣位。汉王谅与兵反。从杨素撃平之。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

州刺史。赐帛四千匹。女妓十人。岁馀转卫州刺史。寻改为汲郡太守。有能名。征入朝。帝呼上殿。劳勉之赐杂彩六百叚。良马二匹。迁信都太守。汲郡

吏民。扣马号哭于道。数日不得出境。其得人情如此。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撃走之。进授左光禄大夫。赐绢六千叚。马

四十匹。明年复以军将。指扶馀道。帝谓之曰。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诸将其可任乎。今委公为前军。当

副所望也。赐良马十匹。黄金百两。仁恭遂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一千撃破之。婴城拒守。仁恭四面攻园。帝闻而大悦。遣舍人

诣军劳问。赐以珍物。进授光禄大夫。赐绢五千匹。会杨玄感作乱。其兄子武贲郎将。仲伯预焉。仁恭由是坐尧。寻而突厥屡为寇患。帝以仁恭宿将。

频有战功。诏复本官。领马邑大守。其年始毕可汗率骑数万来寇。马邑复令二特勒将兵南过。时郡兵不满三千。仁恭简精锐逆撃破之。其二特勒

众亦溃。仁恭纵兵乘之。获数千级。并斩二特勒。帝大悦。赐缣三千匹。其后突厥复入定襄。仁恭率兵四千掩撃。斩千馀级。大获六畜而归。于时天下

大乱。百姓饥馁。道路隔绝。仁恭颇改旧节。受纳货贿。又不敢辄开仓廪。振恤百姓。其麾下校尉刘武周与仁恭侍婢奸通。恐事泄。将为乱。每宣言郡

中曰。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奴众吏民颇怨之。其后仁恭正坐听事。武周率其徒数十人。大呼而入

因害之。时年六十。武周于是开仓振给。郡内皆从之。自称天子。署百官。转攻傍郡。赞见赵才传

王贞隋书列传。贞。字孝逸。梁都陈留人也。少聦敏。七岁好学。善毛诗。礼记。左氏传。周易。诸子百家。无不毕览。善属文词。不治产业。每

以讽读为娱。开皇初。汴州刺史樊叔略。引为主簿。后举秀才。授县尉。非其好也。谢病于家。炀帝即位。齐王𥈵镇江都。闻其名以书召之。曰。夫山藏美

玉。光照廊庑之间。地蕴神剱。气浮星汉之表。是知毛遂颖脱。义感平原。孙慧文词。来迁东海。顾循寡薄。有怀髦彦。籍甚清风。为日久矣。未获披觌。良

深伫迟。比高天𣴑火。早应凉飚。陵云仙掌。方承清露。想摄卫攸冝。与时休适。前围后圃。从容丘壑之情。左琴右书。萧散烟霞之外。茂陵谢病。非无封

禅之文。彭泽遗荣。先有归来之作。优游儒雅。何乐如之。余属当藩屏。宣条扬越。坐棠听讼。事绝咏歌。攀桂𢟢词。眷言高遁。至于扬旌北渚。飞盖西园。

托乘乏应刘置醴阙申穆。背淮之宾。徒闻其语。趋燕之客。罕值其人。𡖖道𠜍鹰扬。声高凤举。儒墨泉海。词章苑囿。栖迟𢖍泌。怀宝迷邦。徇兹独善。良

以于邑。今遣行人。具宣往意。侧望起予。甚于饥渴。想便轻举。副此虚心。无信投石之谈。空慕凿坏之逸。书不尽言。更惭词费。及贞至。王以客礼待之。

朝夕遣问安不。又索文集。贞启谢曰。属贺德仁宣教须少来。所有拙文昔公旦之才艺。能事鬼神。夫子之文章。性与天道。雅志传于游夏。馀波鼓于

屈宋。雕龙之迹。具在风骚。而前贤后圣。代相师祖。赏逐时移。出门分路。变清音于正始。体高致于元康。咸言坐握蛇珠。谁许独为麟角。孝逸生于战

争之季。长于风尘之世。学无半古。才不远人。往属休明。寸阴巳昃。虽居可封之屋。每怀贫贱之耻。适鄢郢而迷涂。入邯战而失步。归来反复。心灰遂

寒。岂谓横议过实。虚尘睿览。枉高车以载鼷。费明珠以弹雀。遂得里粮三月。重高门之馀地。背淮千里。望章台之后尘。与悬黎而并肆。将骏骥而同

皂。终朝撃缶。匪黄锺之所谐。日暮却行。何前人之能及。顾想平生。触涂多感。但以积年沈痼。遗亡日久。拙思所存。才成三十三卷。仰而不至。方见学

仙之远。窥而不睹。始知游圣之难。咫尺天人。周章不暇。怖甚真龙之降。惭过白豕之归。伏𥿄陈情。形神悚越。齐王览所上集善之。赐良马四匹。贞复

上江都赋。王赐钱十万贯。马二疋。未几。以疾甚还里。终于家。

王世充新唐书列传。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徙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颓耨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历

怀汴二州长史。生世充。豺声。卷发。忌刻深阻。涉书传。喜兵法。通龟策推步。以阴为左翊卫。迁御府直。长兵部员外郎。从杨素北伐。为幽州长史。大业

初。为民部侍郎。善占对习法。敢舞文上下。人或辨驳。世充以口舌缘饰。众知其非。亦不能屈也。出为江都赞治。迁郡丞。炀帝数。南幸。世充善伺帝颜

色。阿邑顺旨。性机巧。饰台沼。阴奏远方珍物以媚帝。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官监事。世充观隋政方乱。而江左浮剽易动。乃阴结豪杰。有系狱

者。皆桡法贷减。以树私恩。杨玄感反。吴人朱夑。𣈆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馀万。隋将吐万绪鱼俱罗讨之不克。世𠑽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撃

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由是功最多。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𠑽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

以示弱。让笑曰。世𠑽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䌸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众餧。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𠑽数战。

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𠑽知贼懈。夜夷灶撤幕为方阵。外向毁垣。旦而出奋撃。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斩首万

级。虏十馀万人。炀帝以世𠑽有将帅略复委捕诸盗所向辄定。会突厥围帝雁门。世𠑽悉发江都兵赴难。诈为可喜事。以邀声誉。在军蓬首垢靣。日

夜悲泣。不释甲。卧必席橐。帝以为忠。愈属信之厌次贼格。谦兵十馀万屯豆子䴚。太仆𡖖杨义臣杀谦。世𠑽讨其馀党夷之进撃贼卢明月于南阳。

俘系数迈还。帝自持酒为劳。世𠑽启帝。江淮良家女愿备后廷。无繇进。帝喜。令阅端丽者。以库赀为聘。费不可校。署计簿云敕别用。有司不敢闻。具

舟送东都宫。会道路剽夺。使者苦之。或沉舟亡去。世𠑽屏不奏。李密逼东都。诏世𠑽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馀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

军。趣破贼。十四年。世𠑽引军与密战。洛南有气。若城压其营。世𠑽大败众几尽。走保河阳。自系狱。请罪于越王侗。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召还洛。

裒亡散得万人屯含嘉城。畏缩不敢出。会江都弑逆群臣奉侗为帝。以世𠑽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宇文化及拥兵北还。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

等。谋以重官畀李密。使讨贼若化及破而密兵亦疲乘其弊可得志乃遣使。以太尉尚书令即军中拜密趣兵北讨密。称臣奉制。引兵从化及黎阳。

战胜来告。众大悦。世𠑽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以此言激众。文都等闻

大惧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𠑽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勲旧。今各欲得则𣴑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

楚谋。因世𠑽入殿。伏甲杀之。纳言叚达庸怯畏不果驰告世世𠑽夜以兵袭含嘉门图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阇拒战太

阳门。曜败。世𠑽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𠑽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叚达执文都送世

𠑽杀之世𠑽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乃去含嘉城。

居尚书省。专宰朝政。以其兄世恽为内史。令居禁中子弟皆将兵分官吏为十头。以主军政。未几李密破化及还屯金墉劲兵良马多死世𠑽欲撃

之恐士心未一。乃谋以鬼动众令德阳门卫张永通言梦人谓巳曰。我周公能以兵助讨密。世𠑽白侗立祠洛旁使巫宣言周公令急撃密。有大功。

不然。兵且疫。世𠑽下皆楚人信妖。遂请战。乃简精卒二万骑二千𨂍洛水为三桥以度兵。密军偃师北山新破敌。有轻世𠑽心。不设壁垒。世𠑽夜遣

二百。骑蔽山伏。因秣马蓐食。迟明薄之密阵未成。伏兵上北原。乘高驰下压其营。纵焚庐落。密众大溃。降其。将张童仁陈智略。进㧞偃师。初密得世

𠑽兄世伟。及子玄应于化。及军囚之。至是皆归。世𠑽兵次洛口密长史邴无真司马郑虔象以城降。悉收美人宝货而还。密以数十骑逃奔。于是世

𠑽自为太尉淍书令。加黄门印。绿綟绶以尚书省为府置官属。乃设三榜于府外。其一。求文学堪济世务者。其一武干绝众推锋陷阵者其一。能治

冤抑不申者。繇是上书陈事日数百。皆慰劳省接虽吏卒必饰词诱纳而世𠑽素诡妄。不能仇其语。士大夫遂贰。初杀文都欲诡众取信。乃请事侗

母刘太后为假子。至是加号圣感太后。散骑常侍崔德本曰此王莽文母何异乎。后食侗前。得呕疾。疑见毒。遂不复朝以将张绩董濬卫宫城武德

二年。矫侗诏。假黄钺相国。总百揆封郑王。授九锡冕十有二旅建天子旌旗。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旄头云罕舞八佾设宫县出入警跸。术士

桓法嗣。自言能决谶。乃。上孔子闭房记昼男子持一竿。驱年状因说世𠑽曰。隋。杨姓也。于文干一为王。王处羊后。大王代隋之符。又陈庄周人间世

德𠑽符二篇。曰。上下篇与大王名协。明受符命。德被人间为天子也。世𠑽喜曰。天命也。拜受之。以法嗣为谏议大夫又罗取飞鸟书符命于帛。撃鸟

颈纵之。有弹捕得鸟而献者。亦拜官。讽百官劝进恃纳言苏威老就第。世𠑽以威。隋大臣有素望。每表必署威名。使叚达等胁侗曰。天命不常。今郑

王功德甚盛。请揖让用尧舜故事侗怒曰天下者高祖天下。若隋德未究。此言不可发。必天命遂改尚何禅公非先帝旧臣乎朕何赖达等𣴑涕世

𠑽又诈曰。天下未定须镇以长君待天下安则复子明辟。四月矫侗策禅位幽侗于含凉殿。犹三让遣诸将以兵清宫世𠑽袭戎服法驾导鼓吹入

宫。每历一门。从者必呼至东上阁更衮冕。即正殿僭位建元开明国号。郑乃封兄世衡为秦王。世伟楚王。世恽齐王。诸族属以次封拜。以子玄应为

皇太子。玄恕为汉王。世𠑽每听朝决政诲谕言语谆复百绪以示勤笃。百司奏事者听受为疲。出轻骑。无警跸游历衢肆行者。但止立徐。谓百姓曰。

故时天子居九重。在下之情无繇察。世𠑽非贪位者。本救时耳。正若一州刺史。事皆亲览。当与士人共议之。恐门卫有禁无以尽通今止顺天门外。

置坐听事。又诏西朝堂听冤诉。东朝堂延谏者。繇是章牍填委观省不睱。后亦不能复出。五月。裴仁基与其子行俨。及宇文儒童。崔德本等。谋劫。世

𠑽复立。侗不克夷三族。六月鸩杀侗。以绝众望世𠑽率众东徇地至滑。以兵临黎阳。时黎阳为窦建德守。故建德亦破。世𠑽殷州以报其役。二年下

书大赦。筑练兵台于伊阙。守将罗士信豆卢达稍稍归国世𠑽顾下多背已。乃峻诛暴禁以威之户一人逃家无。少长皆坐。父子兄弟夫妇许相告

免。令伍伍相保。一家叛。举伍诛。樵牧出入皆为限。公私不聊生。遣台省官督十二郡营田。行者自谓仙去。以宫城为大狱意所猜恶必收系其人。内

家属宫中。或命将亦质其孥乃遣既而囚质且万口食不足。饿死者日数十。七月。高祖诏秦王率兵攻之至新安屯保多下败。世𠑽于慈涧城。八月

王陈兵青城宫世𠑽悉精兵来拒。隔涧言曰隋失其国。天下分崩。长安洛阳。各有分地。吾常自守不敢西顾熊榖二州在度内不取。𨛨邻好也。今王

远涉吾地。越三崤馈粮千里。勤师远出将何求王。曰四海之人。皆承唐正朔。独公迷。不复东都。士民来请师。陛下重违我是以来公若降。富贵可保

必拒我。勉之无多言。世充约割地。不许𩒮州总管田瓒请举山南二十五郡归九月王君廓进㧞轘辕徇地。至管城河南州县以次降定。始窦建德

与世𠑽隙。至是建德遣使结好。并陈赴援。意世𠑽遣兄子琬内史。令。长孙。安世报且乞师。四年二月。青城宫守将以宫降王进保之。世𠑽引兵出方

诸门临榖水以战王阵北𠨑令屈突通步士五千逾水撃之兵接王以骑决战世𠑽排攒兵殊死斗。自辰及午乃溃俘斩八千人王传城堑而守之。

世𠑽粮且尽。人相食。至以水汨泥去。砾取浮土糅米屑为饼民病肿股。弱相藉倚道上其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皆饿死御史大夫郑颋与为浮

屠。世𠑽。恶其言杀之。然气竭但婴城须建德之救。五月王禽建德。并获王琬。畏孙安世俘示东都城下。且遣安世入言败收。世𠑽惶惑。将突园出保

襄汉。谋于诸将。皆不答。遂率将吏降军门。王受之以属吏。陈兵入城。发府库。赉将士。其黄门侍郎薛德音。以移檄嫚逆。崔弘丹造弩。多伤士。前诛之。

又收叚达杨汪。孟孝义。单椎信。杨公𡖖。郭士衡。郭什柱。董濬张童仁。朱粲。王德仁等。斩洛渚上以世𠑽归长安。高祖数其罪。世𠑽曰。计臣罪不容诛。

但秦王许臣以不死。乃赦为庶人。与其族徙于蜀。将行。为羽林将军独孤修德所杀。初修德父机尝仕越王侗。世𠑽既篡谋归唐为所屠者也。高租

免修德官。子玄应。兄世伟。在道谋反伏诛。世𠑽篡凡三年灭。董冲音释昵尼乙切近也剽匹妙切强取盱胎上况于下与之切县名今在四州䴚各

朗切盐泽裒薄侯切聚也绐荡亥切数也恽委粉切秣莫拨切马食杀蓐而薥切草蓐綟郎计切深色也早吁旱切瓒才赞切轘胡关切𠨑无方切䂎

作管切砾狼秋切小石嫚莫晏切侮易

王通司马光文中子补传文中子。王通。字仲淹。河东龙门人。六代祖玄则。仕宋历太仆国子博士。兄玄谟。以将略显。而玄则用儒术

进玄则生焕。焕生蚪齐高帝将受宋禅诛𡊮粲。蚪由是北奔魏魏孝文帝甚重之。累官至并州刺史。对𣈆阳公。谥曰穆始家河分之闲蚪生彦官至

同州。刺史彦生杰官至济州。刺史。对安康公谥曰献杰生隆字伯高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隋文帝尝从容谓隆曰。朕何如主隆曰。陛

下聦明神武。得之于天发号施令不尽𥡴古虽负尧舜之资终以不学为累帝默然。有开曰。先生朕之陆贾也何以教朕隆乃著兴衰要论七篇奏

之帝虽称善。亦不甚达也。历昌乐猗氏铜川令弃官归。教授卒于家隆生通自玄则以来世传儒业通㓜明悟好学受书于东海李育。受诗于会𥡴

夏琠受礼于河东关朗受乐于北平霍汲受易于族父仲华仁寿三年。通始𠜍西入长安。献太平十二策。帝召见。歏美之。然不能用。罢归。寻复征之

炀帝即位。又征之。皆称疾不至。专以教授为事。弟子自远方至者甚众。乃著礼论二十五篇。乐论二十篇。绩书百有五十篇续诗三百六十篇。元经

五十篇。赞易七十篇。谓之王氏六经。司徒杨素重其才行劝之仕通曰。汾水之曲。有先人之弊庐。足以庇风雨薄田足以具𩜾粥。愿明公正身以治

天下。使时和年丰。通也。受赐多矣。不愿仕矣。或譛通于素曰。彼实慢公。公何敬焉。素以问通通曰使公可慢则仆得矣不可慢则仆夫矣。得失在仆。

公何预焉。素待之如初。右武侯大将军贺若弼。尝示之射。发无不中。通曰。美哉艺也。君子志道。据德依仁然后游于艺也。弼不悦而去通谓门人曰。

夫子矜而复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纳言苏威好蓄古器。通曰昔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物。太学博士刘炫问易。通曰。圣人之于易也没身面

已矣况吾侪乎。有仲长子光者隐于河渚。尝曰。在险而运奇。不若宅平而无为。通以为知言。曰。名愈消。德愈长。身愈退。道愈进若人知之矣。通见刘

孝标绝交论曰。惜乎举任公而毁也。任公不可谓知人也。见辩命论曰。人事废矣。弟子薛收问恩不害义。俭不伤礼。何如。通曰。是汉文之所难也。废

肉刑。害于义。省之可也。衣弋绨。伤于礼中焉可也王考逸曰。天下皆争利而弃义。若之何。通曰。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或问人善。通曰。知

其善则称之。不善则对曰。未尝与久也。贾琼问息谤。通曰。无辩问止怨。曰不争。故其乡人皆化之。无争者。贾琼问群居之道。通曰。同不害正。异不伤

物。古之有道者。内不失真。外不殊俗。故全也。贾琼请绝人事通曰不可。琼曰然则奚若。通曰。庄以待之。信以应之来者勿拒。去者勿追汎如也。则可。

通谓姚义能交。或曰简。通曰。兹所以能也。又曰广。通曰广而不滥。兹又所以为能。又谓薛收善接。小人远而不踈。近而不狎。颓如也。通尝曰。对禅非

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又曰美哉周公之志深矣乎。宁家所以安天下。存我所以厚苍生也。又曰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又曰。无赦之国。其

刑必平。重敛之国其财必贫又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又曰。我未见得诽而喜闻誉而惧者又曰。昏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又曰。居近而识

远处今而知古。其唯学乎又曰。轻誉苟毁。好憎尚怒小人哉。又曰。闻谤而怒者。谗之阶也。见誉而喜者。侫之媒也。绝阶去媒。谗侫远矣。通谓北山黄

公善医。先饮食起居而后针乐。谓汾阴侯生善筮先人事而后爻象。大业十年。尚书召通蜀郡司户。十一年以著作郎。国子博士。征皆不至。十四年

病终于家。门人谥曰。文中子。二子。福郊。福畤。二弟。疑续。评曰。此皆通之世家。及中说云尔。玄谟仕宋。至开府仪同三司绩。及福畤。之子勔剧。勃。皆以

能文著于唐世。各有列传。余窃谓先王之六经。不可胜学也。而又奚续焉续之庸能出于其外乎。出则非经矣苟无出而续之则赘也奚益哉或曰

彼商周以往。此汉魏以还也。曰。汉魏以还。迁固之徒。记之详矣。奚待于续经然后人知之。必也。好大而欺愚乎。则必不愚者。孰肯从之哉。今其六经

皆亡。而中说亦出于其家。虽云门人薛收姚义所记。然余观其书。窃疑唐室既与。疑与福畤辈。依并时事。从而附益之也。何则其所称朋友门人。皆

隋唐之际。将相名臣。如苏威。杨素。贺若弼。李德林。李靖窦威。房玄龄。杜如晦。王珪。魏徵陈叔达。薛收。之徒。考诸旧史无一人语及通名者。隋史。唐初

为也。亦未尝载其名于儒林隐逸之闲。岂诸公皆忘师弃旧之人乎。何独其家以为名世之圣人而外人皆莫之知也福畤又云。凝为监察御史劾

奏侯君集有反状。太宗不信之。但黜为姑苏令大夫杜淹奏凝直言。非辜长孙无忌。与君集善由是与淹有隙王氏兄弟皆抑不用。时陈叔达方撰

隋史畏无忌不为文中子立传按叔达前宰相与无忌位任相将。何故畏之。至没其师之名使无闻于世乎且魏徵实总隋史。纵叔达曲避权戚。征

肯听之乎。此余所以疑也。又淹以贞观二年卒十四年君集平高昌还而下狱。由是怨望。十七年谋反诛。此其前后参差不实之尤著者也。如通对

李靖圣人之道曰。无所由亦不至于彼彼道之方也必无至乎又对魏徵以圣人有忧疑退语。董常以圣人无忧疑曰心迹之判久矣。皆𣴑入于释

老者矣夫圣人之道始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至于安万邦。和黎民。格天地。遂万物。功施当时法垂后世安在其无所至乎圣人所为。皆发于至诚

而后功业被于四海。至诚心也。功业迹也奚为面判哉。如通所言。是圣人作伪以欺天下也。其可哉。又曰。佛圣人也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又曰。诗

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𣈆室乱。非老庄之罪也。齐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苟为圣人矣则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

北海而凖。乌有可行于西方。不可行于中国哉。苟非圣人矣。则泥于中国。独不泥于西方邪。奏焚诗书之文。诗书之道盛于天下。秦安得而灭乎。庄

老贵虚无而贱礼法。故王衍阮籍之徒。乘其风而鼓之饰谭论。恣情欲以至九州覆没。释迦称前生之因果。弃今日之仁义。故梁武帝承其𣴑而信

之。严齐戒。㢮政刑。至于百姓涂炭。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于圣人者也。唐世文学之士。传道其书者。盖独李翺以比太公

家教。及司空图.皮日休。始重之。宋兴。柳开孙。何振。而张之。遂大行于世。至有真以为圣人可继孔子者。余读其书。想其为人。诚好学䔍行之儒。惜也

其自任太重。其子弟誉之太过。使后之人。莫之敢信也。余恐世人讥其僭而累其美。故采其行事于理可通。而所言切于事情者。著于篇。以补隋书

之阙。能改斋漫录司马文正示康节以王通传。康节赞之曰。小人无是当世巳弃君子。有非万世犹讥录其所是。弃其所非。君子有归.因其所非。弃

其所是。君子几希。惜哉。仲淹寿不永乎。非其废是瑕不掩瑜虽未至圣其圣人之徒欤。元一统志王通。字仲淹。龙门人也。隋开皇四年。文中子始生。

铜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师曰。是子必能道天下之志。遂名之曰。道仁寿三年。文中子既。冠。慨然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

尊王道。推霸略。不用而归。杨素劝之仕。文中子曰。读书谈道。足以自乐。愿公正身以治天下。使时和年丰。通也。受赐多矣。不愿仕。大业元年。又征不

至。乃读诗。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赵郡李靖。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等。咸称师北面。而受王佐之道焉。隋季文中

子之教。兴于河汾雍雍如也。及江都难作。文中子有疾。召门人谓曰。吾梦颜回称孔子之命。曰归休乎。此殆夫子召我也。吾不起矣。疾七日而终。门

弟子数百人会议云。易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谥以文中子。河中县志文中子。王通按家谱河汾人。今县南三十里有道化村。集贤里。县北五十里

龙门山顶。有石洞尚存。盖文中子避隋乱。所居之地也。司空未圣文集文中子碑。道制治之火器也。儒守其器者耳。故圣哲之生。受任于天。不可斵

之以就其时。仲尼不用于战国。致其道于孟荀而传焉。得于汉成四百之祚。五胡继乱。极于周齐。天其或者生文中以致圣人之用。得众贤而廓之。

以俟我唐。亦天命也。故房卫数公为其徒。恢文武之道。以济贞观治平之盛。今三百年矣。冝其俾圣恢之柄。授必有施。巨敖之积。济亦厥时于惟善

守。赋而不𥝠。克辅于我。宝为贞休之期。皮日休文集文中子碑。天不能言阴陈乎民。民不可纵。是生圣人。圣人之道。德与命符。是为尧舜。性与命乖。

是为孔颜。噫。仲尼之化不及于一国。而被于天下不治于一时。而霈乎万世。非刚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修春秋乎。故孟子叠踵孔圣而赞其道。只乎

千世而可继孟氏者。复何人哉。文中子王氏。讳通。生于陈隋之间。以乱世不仕。退于汾。𣈆序述六经。敷为中说。以行教于门人。夫仲尼刚诗书。定礼

乐。赞易道。修春秋。先生则有礼论二十五篇。续诗三百六十篇。元经三十一篇。易赞七十篇。孟子之门人。有高弟者。公孙丑万章马。先生则有薛收。

李靖。魏徵。李𪟝。杜如晦。房玄龄。孟子之门人欎欎于乱世。先生之门人赫赫于盛时。较其道。与孔孟岂徒然哉。设先生生于孔圣世。余恐不在游夏

亚。况七十子欤。惜乎德与命乖。不及睹吾唐受。命而殁。苟唐得而用之。贞观之治。不在于房杜褚魏矣。后先生二百五十馀岁。生曰皮日休。嗜先生

道业。先生文。因读文中子后序。尚阙于赞述。想先生封隧在所。因为铭曰。大道不明。天地沦精。俟物圣教。乃出先生。百氏黜迹。六艺腾英。道符真

宰。用失阿衡。先生门人。为唐之祯。差肩明哲。接武名𡖖。未逾一纪。致我太平。先生之功。莫之与京。宋释契嵩镡津文集文中子碑原天下之善者

存乎圣人之道。文天下之理者存乎圣人之才有其才而不有其道教不及化也。有其道而不有其才化不及教也。尧舜得圣人之道者也。禹汤文

武周公得圣人之才者也。兼斯二者得于圣人。孔子仲尼者也。故曰。夫子贤于尧舜远矣。仲尼殁百馀年而有孟轲氏作。虽不及仲尼。而启乎仲尼

者也。孟轲没而有荀𡖖子作。荀𡖖没而杨子云继之。荀与杨赞乎仲尼者也。教专而道不一。孟氏为次焉。去仲尼千馀年而生于陈隋之间。号文中

子者。初以十二策。探时主志。视不可与为。乃卷而怀之归于汾北。大振其教。雷一动而四海寻其声来者。三千之徒。肖乎仲尼者也。时天下失道诸

侯𡖖大夫不能修之。独文中子动率以礼。务正人拯物尝曰。天下有道圣人葴焉。天下无道圣人章焉返一无迹。庸非葴乎.因二以济能无章乎。昔

二帝三王之政。正而未记。诸侯五伯之政。失而未辩。仲尼文之为六经备教化于后世也。后两汉有天下杂用王霸。治至其政之正者几希矣。魏三

国抵南北朝。纷纷乎而人道失极。或作拯字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规先王足道。膴膴将明夷于地。文中子忧后世无法。且曰。千载巳下有治仲尼

之业者。吾不得而让矣。固采汉魏与六代之政。文之为续经。广教化于后世也。非有圣人之道。圣人之才。而孰能与于此乎。文中之于仲尼。犹日而

月之也。唐兴得其弟子辈。发文中之经以治天下。天下遂至乎正。礼乐制度。炳然四百年。比隆于三代。噫。仲尼之往也。几百年而教祸于秦。弟子之

行其教而仕不过为列国陪臣。文中子之弟子为天子将。相。其教也播及于今。何其盛哉。高示远迈之如此也。天其以仲尼之德假乎文中子耶。吾

不得而知之。读王氏世家。爱文中之所得。大矣哉。故碑云。六经后兮。治道不精。大伦庬兮。权谲兴行。文中作兮。颓波澄清。六经续兮。天下化成。孔子

如日㽶。文中两明。弥万世㽶。莫之与京。书文中子传后读东皋子王续集。知王氏果有续孔子六经。知房玄龄。杜如晦。李靖。董常。温彦博。魏徵。

薛收。杜淹等。果文中子之弟子也。读刘煦唐书王勃传。知文中子乃勃之祖。果曾作元经矣。绩死于正观十八载。去其兄之世近能言其事也。慨房

杜温魏王勃皆不书一字以传文中子之贤。而隋书复失书之。后世故以文中子之事不足信。及韩子文兴天下。学士宗韩.以韩愈不称文中子。李

翺又薄其书。比之太公家教而学者。盖不取文中子也。然王氏能续孔子六经。盖孔子之亚也。识者宜以圣人之道较而正之。其文中子之道。苟与

孔氏合。乃孔子之嗣也。而书传之有无。不足为信。随人爱恶之情。或作私字欲篾其圣贤。可乎。孟轲岂不曰。尽信书。不若无书。吾视中说。其续诗曰

四名五志。续书曰四制七命。元经则曰𣈆宋齐梁陈。亡其五以祸其国。而善其立法有圣人之道。嗟乎不见其六经。姑书此以遗学辈。资治通鉴隋

高祖纪。仁寿三年。龙门王通诣阙献太平十二策。上不能用。罢归。通遂教授于河汾之间。弟子自远至者甚众。累征不起。仆射杨素甚重之。劝之仕

通曰。通有先人之弊庐。足以蔽风雨。薄田足以具𩜾粥。读书谈道。足以自乐。愿明公正身以治天下。时和岁丰。通也受赐多矣。不愿仕也。或譛通于

素曰。彼实慢公。公何敬焉。素以问通。通曰。使公可慢。则仆得矣。不可慢。则仆失矣。得失在仆。公何预焉。素待之如初。弟子贾琼问息谤。通曰。无辩问

止怒。曰不争。通尝称无赦之国。其刑必平。重敛之国。其财必削。又曰。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绝囮去媒。谗佞远矣。大业末。卒

于家。门人谥曰。文中子。孔平仲杂说隋王通。所与门人答问。薛收姚义集。而名之曰中说。唐杜淹为序。宋朝阮逸注。朱咸以文中悉模论语句迹仲

尼事。且谓李靖。陈叔达。房魏诸公未尝师事。作过文中子。说凡二十二事。共十卷。王福畤记。正观初。杜淹问王凝曰。子圣贤之弟也。有闻乎。仲父

曰凝亡。兄尝讲道于河汾。亦尝预于斯。六经之外无所闻也。淹曰。昔人咸有记焉。盖薛收姚义缀而名之曰中说。兹书天下之昌言也。微而显。曲而

当。旁贯大义。宏阐教源。门人请问之端。文中行事之迹。则备矣.子盍求之家仲父。曰凝以䘮乱以来。未遑及也。退而求之。得中说一百馀𥿄。大抵杂

记不著篇目首卷及序。则蠹绝磨灭.未能诠次。十九年仲父被起为洺州从事。又以中说授予曰。先兄之绪言也。余再拜曰。中说之为教也。务约致

深。言寡理大其比论语之记乎孺子奉之。元使失坠。因而辨类分综。编为十篇。郑内翰郧溪集王氏中说所载门人。多正观时。知名𡖖相而无一人

能振师之道者。故议者往往致疑。其最所称高弟曰程仇董薛考其行事。程元仇璋董常无所见。独薛收在唐史有列传纵迹.甚为明白。收以父道

衡不得死于隋。不肯仕。闻唐高祖兴。将应义举。郡通守尧君素觉之不得去。及君素东连王世𠑽。遂挺身归国正在丁丑戊寅岁中丁丑为大业十

三年。又为义宁元年。戊寅为武德元年是年三月炀帝遇害于江都。盖大业十四年也。而杜淹所作文中子世家云十三年江都难作子有疾。召薛

收谓曰。吾梦颜回称孔子归休之命乃寝疾而终殊与收事不合。岁年亦不同。是为大可疑者也。又称李靖受诗。及问圣人之道。靖既云丈夫当以

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恐必无此也。今中说之后载文中次子福畤所录云。杜淹为御史大夫与长孙太尉有隙予按淹以正观二年卒。后二

十一年。高宗即位。长孙无忌始拜太尉。其不合于史如此。故或者疑为阮逸所作。如所谓薛收元经传亦非也。紫阳宗旨问王通。曰。隐德君子也。当

时有些言语。后来被人传会不可谓全书。若论其粹处。殆非荀扬所及也。若续经之类。皆非其作。朱子语略王文中中说。与杨子云相若。虽有不同。其

归一也。又皮陆尊王通宋咸过文中子。或曰皮日休。陆龟蒙。以文名唐世。于道也。又得为之未至耶。然且尊乎通矣。曰。以文而名唐世。徒盖繁然。

蹈道之切至。淳乎淳者。惟退之一人而巳。子厚乃其亚。如皮陆于韩之门。几何昇堂而未入于室也故皮尝有书请以退之配享焉。是皮乃学韩而

未至者。且退之柳子厚之文行于世。亦可详而观。当时如孟东野。张藉辈。善一诗则或为书为歌于当涂之门。亹亹而称之。然未尝开言垂字以扬

乎通。何则。盖退之子厚能知通有莫大之过焉。以韩柳不扬。而皮陆尊之益明。夫皮也陆也乃孙汉公王翰林类焉。则通之罪。又岂皮陆可得而知

耶。冝乎其尊之。朱子语续录张毅然漕试回。先生问曰。今岁出何论题。张曰论题出文中子。曰如何做。张曰。大率是骂他者多先生曰。他虽有不好

处。也湏有好处故程先生言他虽则理会成书。其间或有格言。荀杨道不到处。岂可一向骂他。友仁请曰。愿闻先生之见。先生曰。文中子他当时要

为伊周事业。见道不行。急急地要做孔子。他要学伊周。其志甚不卑。但不能胜其好高自大欲速之心。反有所累。二帝三王却不去学。却要学两汉

此是他乱道处。亦要作一篇文字。说他这意思。友仁文中子其间有见处。也即是老氏。又其间被人夹杂也。今也难分别。但不合得出来做人有许

多事全似孔子。孔子有荷篑等人。它有许多人。但是庄点出来。又其间论文史。却及时事。世变煞好。今世浙间英迈之士。皆宗之。南升徐问文中

子好处与不好处曰。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今要去揣摩不得淳文中子议论。多是中间暗了一叚无分明。其间弟子问答姓名。多

是唐辅相。恐亦不然。盖诸人更无一语及其师。人以为王通与长孙无忌不足故。诸人惧无忌而不敢言。亦无此理。如郑公岂是畏人者哉。七制之

主。亦不知其何故。以七制明之。此必因其续书中。曾采七君事迹。以为书而名之曰。七制。如二典体例。今无可考。大率多是依仿而作之。如以董常

为颜子。则是以孔子自居。谓诸弟子。可谓辅相之类。皆是撰成。要安排七制之君。为他之尧舜。考其事迹亦多不合。刘禹锡作歙池江州观察王公

墓碑。乃仲淹四代祖。碑中载祖讳多不同。及阮逸所注并载关朗等事。亦多不实。王通大业中死。自不同时。如推说十七代祖亦不应。辽远如此。唐

李翺巳自论中说。可比太公家教。则其书之出。亦是已久矣。伊川谓文中子有些格言。被后人添入坏了看来必是阮逸诸公。增益张大。复借显显

者以为重耳。为今之伪书甚多。如镇江府印关子明易。并麻衣道者易。皆为伪书。麻衣易。正是南康戴绍韩所作。昨在南康。观其言论。皆本于此。及

一访之。见其著述。大率多类麻衣文体。其言险侧轻佻。不合道理。又尝见一书名曰。子华子。说天地阴阳。亦说义理人事。皆支离妄作。至如世传繁

露玉杯等书。皆非其实。大抵。古今文字皆可考验。古文自是庄重。至如孔安国书序并注中语。多非安国所言。盖西汉文章虽粗亦劲。今书序只是

六朝软慢文体。因举史记所载汤诰。并武王伐纣处。言辞不典。不知是甚底齐东野人之语也。谟文中子。看其书忒装点。所以使人难信。如说诸名

𡖖大臣。多是隋末所未见有者。兼是他言论大纲杂霸。凡事都要硬做。如说礼乐治体之类。都不消得从正心诚意做出。又如说安我所以安天下。

存我所以厚苍生。都是为自巳张本。做杂霸镃基。黄德柄问续书。天子之义。制诰志策有四。大臣之义。命训对赞议诫谏有七。如何曰。这般所在极

肤浅。中间说话大纲如此。但看世俗所称道。便嗔做都不识。如云晁董公孙之对据道理。看只有董仲舒为得。如公孙巳是不好。晁错是个甚么。又

如自叙许多说话。尽是夸张考其年数。与唐煞远。如何唐初诸名𡖖皆与说话.若果与诸名卿相处一个人。恁地自摽致。史传中如何都不见

说。贺孙文中子中说。被人乱了说治乱处之类。并其他好处甚多。只是向上事只是老释如言非老庄释迦之罪处等说。可见扬云过法言

先生云大过之朱子语类问文中子如何。田渠极识世变。亦有好处。但大浅决。非当时全书。如说家世数人。史中并无名。又关朗事与通年纪

甚悬绝。可学谓可惜续经已失不见。渠所作如何。曰。亦何必见。只如续书有桓荣之命明帝。如此则荣可知。使荣果有帝王之学。则当有以开

导明帝。必不至为异教所惑。如秋风之诗乃是末年不得巳之辞。又何足取。渠识见不远。却要把两汉事与三代比隆。近来此等说话极胜。湏

是于天理人欲处。分别。得明。房杜于河汾之学。后来多有议论。且如中说。只是王氏子孙自记。亦不应当时开国文武大臣尽其学者。何故

尽无一语言及其师。兼其馀所记。皆家世事。考之传记。无一合者。山堂考索仲舒本领纯正。文中子论治体处高似仲舒而本领不及。爽似仲

舒而纯不及。黄立之又问文中子先生曰。其书多为后人添入。真伪难见。然世变因革。说得极好。黄氏日抄王仲淹生乎百世之下。读古圣贤

书。而粗识其困于道之未尝亡者。盖有意马。于明德新民之学。不可谓无志。然未尝深探其本。尽力于实。以求得夫至善而止之乃挟其窥觇

想像之彷佛。谓圣所以圣。贤所以贤与所以修身治人及天下国家者。举不越此。一见隋文陈十二策。不招而往。不问而告轾其道以求售。不

遇而归。亦未为晚。若反之于身。求所未至。使明德之方新民之具。皆得其至善而止之。则得君行道。安知不逮古人。或不得巳而笔于书亦必

有以发经言。开后学。乃不胜其好名欲速之心。以著书立言为巳任。切取近似依傲六经。牵挽而彊跻之傲然自谓足以承千圣而诏百王而

不知初不足供儿童之一戏。又以是自纳于吴楚僭王之诛。终不能无恨于此。若荀𡖖杂于申啇。子云本于黄老。著书姑托空文。非如仲淹之

学。颇近于正。而粗有可用之实也。龚鼎臣东原录王氏绩绖说。谓二帝三王之治。诗书六艺之文。后世莫能及之。非功效语言之不类。乃本心

事实之不侔也。王氏一见隋文而陈十二策。既不自量其力之不足为伊周。又不知其君之不可为汤武及不遇而归。复捃舍两汉以来文字

言语之陋。依仿六经次第采辑既不自知其学之不足为周孔。又不知两汉之不足为三王圣人未尝绝后世而王通续经。独得孔子之意。

以道观世。则世无适而非道。愚恐汉晋元魏。未必真得唐虞三代之道。王通续经。亦未必真得孔子之意。水心若旷然。大观混精粗诚伪

而不问。固无不可者。若以道观世。则道固未尝无剂量其间也。贾氏谭录文中子。隋末隐于白牛溪。著王氏六经。北面受学者。皆当时伟

人。国初。多居佐命之列。自贞元后数年间。文明继理。而王氏六籍寝而不行。元和初。中山刘禹锡常撰宣州观察王赞神道碑。盛称文中

子王通能治。明王道以大中立言。游其门者。皆天下俊杰。自后儒士大夫拟议。及诸史笔未有言及文中子者。吴箕常谈孔子不喜与人

辩。孟子。好与辩是非。文中子复不喜与人辩。其学孔子之道者欤。或曰。孟子之时。亦其可与辩者则辩之。冀以明其教也。文中子遭乱世

而退河汾。宜乎不为之辩也。杨龟山语录隋文。方奖用奸邪。废嫡立庶。父子相鱼肉。王通乃诣阙献太平十二策。不几于于时求进乎。其

不用也宜哉。程氏遗书文中子事迹。略见于唐书王绩王勃传。文中子为隋蜀郡司户书佐。大业未弃官归复卒。门人薛收等谥之曰。文中子

绩其弟也。文中子。二子。曰福畤。福祚。福畤仕唐。为雍州参军。勃及福畤之子也。勃杀人。福畤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卒。勃兄勔勮。

万岁通天中以诛死。勃。勔。勮。时号王氏三珠树。史子朴语王通之中说十篇。学者尊高之以为孟子之徒。或曰圣人也。予尝考其书。求其所以

为孟子与圣人者。盖未得之也。岂以通。纯剽论语。遂以为圣人耶。盗者之得儒衣冠而服之。即谓之儒者。可乎。庄周列御寇墨翟鬼谷管子之

徒。学者所不道。然其说乃各出乎巳。亦不相为剽。通之甚怪者。不惟剽其说。至。并孔子之迹而剽之孔子有颜回最贤而早死通亦有董常为

最贤而早死。孔子有荷蓧文人晨门者通亦有北山文人。河上文人。孔子见耦耕者。使子路问津焉耕者曰执舆者为谁。曰为孔丘。通亦有牧

豕者薛收问途焉。收者曰从谁与。曰从王先生孔子之病。谓子贡曰吾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盖寝疾七日而没。通之病。亦谓薛收曰。吾梦颜回

来召我亦寝疾七日而终如此类孔子者甚多不为甚怪者与。圣贤之迹偶相符者不过一二而通动辄类孔子此非通之妄。则福畤辈必欲

使通似孔子故伪增就云耳其最妄而甚明者。李德林卒于开皇十二年通时才八九岁。固未有门人。而其说乃有德林请见归而有忧色。援

琴而鼓荡之什门人皆霑襟。关子明在太和中见魏孝文如存。于开皇间亦一百二三十岁矣而其说有问礼于关子明是二者其为妄。决不

疑矣繇是而及于它则其甚怪者盖亦类此或曰然则通书可废乎。曰不然马牛卜相之书。今有传者况通乎吾特恶其为孟子与圣人疾夫

世之不知言者也通之解经析义往往有胜处其文则俚盖亦然者也。李翔谓如太。公家教者近之矣曰续经如何曰赞易元经。礼论乐论后

世不可必其是非者又孰御焉乃以两汉制诏续尧舜禹汤周公之书可乎。两汉容其近雅。乃以晋宋梁陈之诗章以续啇周之雅颂又可乎

然通之说元经曰和殇之后。君子并心一气以待也。故假之岁时太康之始。帝制可作而不克振永熙之后君子息心焉故元经始于惠帝其

说春秋亦然繇孔子去平王二百馀年孔子何待耶然其说抑有原矣董生不曰。天心之爱人君。先出灾异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

警惧之。尚不知变。而覆败乃至此出董生矣。则不惟吾孔子被剽至剽于董生。凡世之为剽者窘而后为耳。则通者其不为窘者与容赍续笔

史子曰。茍扬王韩。其一时之大儒欤。或曰然则有疪乎。曰有请问疵曰茍驳𡖖。掦雄拘。王通侉。韩愈浅。贤良进策言仁义礼乐。必归于唐虞三

代。儒者之功也。言仁义礼乐至唐虞三代而止。儒者之过也。仁义礼乐。三才之理也。非一人之所能自为。三才未尝绝于天下。则仁义礼乐何

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古之圣人由之而知。后之君由之而不知。知之者。以其所知与天下共由之。而不知之者。亦以其所不知与天下共由之。

是则有差矣然而仁义礼乐未尝亡也。儒者之术道至秦汉以下则阙焉。其意以为唐虞三代之圣人能自为之欤。善哉乎王通氏。其知天下

之志乎。其有能为天下之心乎。何以知之。以其能续经而知之。孔子之为书也至秦誓。为诗也系鲁。为春秋也因鲁以存义道之所在。仁义礼

乐之所行。不专于一人也。不私于一姓也。岂断是经而遂巳乎。作之于前当时蒙其治。述之于后。万世垂其道。作者不废。则述者不息矣。后世

之儒者。以为六经孔氏之私书而巳。仁义礼乐。唐虞三代之所独有而巳。训释之参究之竭。其终身之力。于此而不能至也。何暇及于当时之

治乱乎。稽之于古。恍焉其若存。凛乎其若追。浩浩然言之而弗离。验之于今。懑然而不能知。邈乎其不可继而为也。岂其徇其名而执其迹乎。

世主必曰。儒者不足用。以为天下是未必然也。其所以致此言者。则其始矣。故独治唐虞三代之遗文。以折当世举当世之不合也固矣。举当

世而不合。又将以遗后世。然则后世其何为也。将遂有尽复之于数千载之上。使无一不如唐虞三代者乎。抑亦顺三代之理。因当世之冝。举而措

之而已矣。此王通氏之所以独得于孔子之意也。夫通既退不用矣。于是续书以存汉晋之实。续诗以辨六代之俗。修元经以断南北之疑。赞易道

正礼乐。其能以圣人之心。处后世之变者乎。其见仁义礼乐之未尝不行于天下者乎。其言曰。续诗可以讽。可以达。可以荡。可以独处。入则孝。出则悌

多识治乱之情。渊乎哉。其明于道者之言乎以道观世。则世无适而非道。后世之自绝于唐虞三代也。是未有能以道观之者也。诗有四名五志。书

有天子之四范。大臣之七业。其所去取者。不可得而见矣。推是以观后世。庸有不可为者乎。达制命者得变化之心。达志事者得仁义之几。上下之

言通而天治矣。善哉圣人复起必从之矣。举三代而不遗两汉道上古而不忽方来。仁义礼乐绳绳乎其在天下也兼三王以施四事是无不可矣

虽然。以续经而病王氏者。举后世皆然。也。夫孰知其道之在焉群书足用事对缵易续诗讲道劝义乐天知命事君问易事实道德。杨

素使谓子曰。盍仕乎。子曰。䟽属之南。汾水之西。有先人之弊庐在可以避风雨。有田可以具𫗴粥。弹琴著书。讲道劝义自乐也。愿君侯正身以统天

下。时和岁丰。则通也受赐多矣。不愿仕也。事君篇越公初见子遇内史薛公曰。公见王通乎。薛公曰。乡人也。是其家传七世矣。皆有经济之道。云云

陈叔达谓子曰。吾视夫子之道。何其早成也。子曰。通于道有志。又焉取乎早成邪。礼乐篇子曰。吾于天下。无去无就。惟道之从。董常曰。夫子之道。

与物而来。与物而去。天地篇孟子荀𡖖。翼传孔道。以至于文中子。文中子之未降。及正观开元。其传者杂。其继者浅。文中子之道。旷百祀而得室授

者。唯昌黎文公之文。唐皮日休请韩文公配李书仇璋曰。夫子杖一德。秉五常。扶三才。控六艺。吾安得后而不往哉。遂舍职从之。魏相篇学业。

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事君篇开皇十八年。文中子有四方之志。盖受书于李育。学诗于夏琠。问礼于关子明。正乐于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不

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世家礼乐。子曰。吾于礼乐正失而巳。如其制作。以俟明哲。必也崇贵乎。礼乐篇子居家不暂舍周礼。门人问子。子曰。先

师以王道极是也。如有用我。则执此以往通也。宗周之介子。敢忘礼乐乎。魏相篇教学。叔恬曰。文中子之教兴。其当隋之季世。皇家之未造乎。将

败者。吾伤其不得用。将兴者。吾惜其不得见。其志勤。其言证。其事以苍生为心乎。天地篇隋季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杜淹撰世家言语。韦鼎请

见子。三见而三不语。恭恭若不足。鼎出语门人曰。夫子得志于朝廷。有不言而化。不杀之严矣。王道篇志勤言证。见教学著书。子谓董常曰。吾

欲修元经。𥡴诸史论。不足证也。得皇极谠议焉。吾欲续书。考诸集记。不足证也。吾得时变论焉。吾欲续诗。按诸载录。不足证也。吾得政大论焉。子曰。

天下无赏罚三百载矣。元绖可得不兴乎。王道篇子曰。吾于赞易也。述而不敢论。吾于礼乐也。论而不敢辩。吾于诗书也。论而不敢议。事君篇大业

元年召。又不至。谓所亲曰。道之不行。欲安之乎。退志其道而巳。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董常。姚义。杜淹。

李靖。程元。窦威。薛收。贾琼。房玄龄。魏证。温大雅。陈叔逵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往来受业者。盖千馀人。世家献策董常曰。子之十二策奚

禀也。子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此其禀也。董常曰。噫。三极之道。禀之而行。不亦焕乎。子曰。十二策若行于时。则六经不续矣。逆史篇子谒

见隋祖。一见而陈十二策。编成四卷。薛收曰。辩矣乎。董常曰。非辩也。理当然尔。魏相篇文中子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帝召见。因奏太平十有二策。尊

王道。椎霸略。𥡴古验今。恢恢乎运天下于指掌矣。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下其议于公𡖖。公𡖖不悦。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作东征之

歌而归焉。世家不仕家传七世矣。而位不逢。礼乐篇不愿仕也。见道德通类董常曰。夫子居汾阳。然后三才五常各得其所。文中子曰。余服先

人之义。𥡴仲尼之心。天人之事。帝王之道。昭昭乎王道篇子在绛。程元因薛收而宋子与之言六经元退谓收曰夫子造彛伦一正皇极。微夫子吾

其失道左祍矣人地篇魏证问薛收曰。明王不作而夫子生。是三才九畴属布衣也。篇董常死子哭之。终日不绝。门人曰何悲之深也。曰吾悲

夫天之不相道也。之子殁。吾亦将逝矣。明王虽兴无以定礼乐矣魏证曰。圣人有忧乎。子曰。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乎。问疑。子曰。天下皆疑。吾独得

不疑乎。证退。子谓董常曰。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问易篇子闲居俨然。其动也徐若有所虑。其行也方。若有所畏其接长者恭恭然如

不足。接㓜者温温如有就事君既终门弟子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以来未之有也。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易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请

谥曰。文中子世家天其或者生文中子以致圣人之用得众贤以广之。以俟我唐亦天命也。故房䘖诸公为其徒恢文武之道以济正观治平之盛。

今巳三百年矣。同云图文中子碑比拟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𣴑矣。文中序反说盖房杜诸公不能臻师之美。大宣其教故王氏

续经。抑而不振。文序体题河汾大贤语人亚圣圣人孔中慕说赋偶志述于孔敌兴自隋续礼乐诗书之旧明仁义道𢓭之言三才九

畴既我属矣五常六艺伊谁责焉赋隔且吾族莫如叔玠起振文之叹谅世家是撰杜淹备正中之辞拦江纲体字启人至人续经讲道大贤

亚圣河汾喆人孝弟仁义绖济献策劝义赞易比拟窃比仲舒。篇。魏相篇。中子曰。问则对。不问则述。窃比我于仲舒。赵时韶诗一脉斯

文系大儒。干戈满地独诗书。南风有操无人识。身在汾亭心在虞。刘后村诗当时三𣈆地。巳有圣人生。不晓河汾氏。为隋策太平。

王顺真仙通鉴顺。采药于终南山得道。今终南山有王顺峯。灵应昭彰。至今不绝。

王贾真仙通鉴贾。在东海山中。诣神仙胡母五力君受太极上元年纪之术。服朱草灵芝得仙其山在海中。望之甚近而不可到。山

上多木芝灵木神草苍灵龙龟天地奇物不可名字。洞中有河洛元命历等书

王叔明真仙通鉴叔明。不知何所人也。少好道。居华阳山北。与鲍元治同志修道。不知感遇何仙。修习何术未显其事。皆得

去。

王𣑽志桂苑丛说𣑽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

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曰。林木而生曰𣑽天后改曰

志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示化也。

王薄通鉴纲目隋炀帝大业七年王薄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兵起。帝自去岁谋讨高丽。诏山东置府。令养马以供军役。又发

民夫运未塞下。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夫失时。榖价踊贵。于是始相聚为盗。邹平民王薄拥众据长白山。剽掠齐济之郊。自称知世郎。

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平原东有豆子䴚。负海带河地形深阻。群盗多匿其中

王德仁通鉴纲目大业十年。汲郡王德仁起兵据林虑山拥众数万

王须㧞通鉴纲目大业十一年。上谷王须㧞。魏刀儿兵起上谷贼帅王须㧞自称漫天王魏刀儿自称历山飞众各十馀

万北连突厥。南。寇燕赵。

王爱仁通鉴纲目大业十二年。秋七月。帝如江都。命越王侗留守。杀谏者。任宗。崔民象。王爱仁。






永乐大典卷之六千八百三十八








重录緫校官侍郎臣高拱

学士臣陈以勤

分校官修撰臣丁士美

书写办事官臣吴邦彦

圈点监生臣马宗孝

臣扈进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