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乐大典/卷0751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七千五百七 永乐大典
卷之七千五百十
卷之七千五百十一 

永乐大典卷之七千五百十 十八阳

社仓隋书食货志。开皇十六年正月。诏泰叠成康武文芳宕旭洮岷渭纪河廓出陇溢宁原敷丹延绥银扶等州社仓。并于当县安

置。二月又诏。社仓凖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唐会要高祖武德元年。九月四日。置社仓。其月二十二日。诏曰。

特建农图。用督耕耘。思俾齐民。既庶且富。锺庾之量。冀同水火。冝置常平监官。以均天下之货。布肆腾踊则灭价而出。四啬丰羡则增杂而收。庶使

公𥝠俱济。家给人是。抑止兼并。宣通壅滞。新唐书食货志。唐制其㐫荒则有社仓。赈给不足。则徒民就食诸州。致知篇唐仓法何以数变。 唐自武

德置社仓。本因隋制。社仓正为㐫荒赈给设。然考戴胄奏言。大业中国用不足。并取社仓以克官费。故末涂无以自给。于是有义仓之请。然则自隋

以来。社仓兼克官费。不专为赈荒用。社仓之不是为备宜矣。自贞观中置。义仓。盖四戴胄建议本为岁㐫给民设然。考降及武后数十年间。刀禁义

仓。不许杂用。是则武后之时。则民病矣。然诸庸物。八月上旬起输。诸租十一月起输。取之各有时矣。且有事而加役。旬有五日则免调。三十日则

租调皆免。是有时用役而不用赋矣。水旱霜虫为灾。十损四以上克租。六以上免租调。七以上课役俱免。是又有时图天灾而赋役俱不用矣。租庸

调三者之法。盈至而不并用。且因时而损益之。不害其为良法也。惜也不二百年间。而此法遽改。坏之以焘兼。并。重之以括羡。加之以两税两民困日

深。议者皆曰。唐初杂赋。非困所出。两税之后。布缕出于田。力使出于四。诸所征求皆出于田。何啻十税五。斯言亦不诬矣。宋史𨼆逸传。魏掞之。字子

实。自㓜有大志。尝请依言社仓法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馀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诸乡社仓。

掞之始。钱𫖮上神宗乞天下置社仓。 臣闻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为民者。以有糓也。国有九年之储。不谓之有备。家无三年之黄。

必谓之不给。有国有家者。未始不先于储蓄也。故管子曰。仓康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此之谓矣。臣窃见诸处农民。虽力田畴。不务蓄积。一有水

旱。遂至狼狈。深可恻悯。臣谨按隋文帝开皇中。曹令天下之人。节俭输粟。名为社仓。行于当时。民无饥馑。此实济众之良策也。以臣愚欲乞于天下

州县。逐乡村各令依旧置社仓。当丰年秋成之时。只于上三等有田人户。量出斛斗以备脤济。第一等不过王石。第二等不过二石。第三等不过一

石。或以乡或以村为额。仍令众人选择有物力一户。克社仓甲头。一年一替。以所聚斛㪷藏置其家。即具众户实数申报所属官司。判押为据。或有

损失。亦迎甲头陪填。贵克侵欺之弊。若遇荒歉。即尽数俵借于下等贫民。听将来岁稔日官为索还。依前入社仓收贮。候聚及三年。或无水旱。即具

存留。所贵常有三年之备。或无水卑。一方之民。且糓有贵贱。岁有㐫丰。所饮至轻。所济甚博。岁月稍久。蓄积亦多。纵值水旱之灾。免致流亡之患。伏

乞指挥下诸路转运。详酌施行。道学名臣言行录朱晦庵乾道七年。五夫三里社仓始成。岁一敛散。俾愿贷者出息什二。小歉则弛半息。甚则尽蠲

之。建阳崇安县志社仓四并乾道七年以后置。实经始于邑人朝奉郎刘公如愚。今待制晦庵朱公熹云。 王夫里。 黄亭市 吴屯里根思院。

大安铺。宋朱子语类因民户计较沮挠社仓仓官。而知县不恤曰。此事从来是官吏见这些米粮出入于士民。不归于官史。所以皆欲沮坏共事。今

若不存仓官。数年之间。立使败坏。虽二十来年之功。俱为无益。贺孙朱子语续录唐石有社仓。往往支发不时。故彼人来告先生云。救弊之道。在今

日极是要严。不严如何得实惠及此等细民。朱晦庵集社仓事目。敕命并跋语附 宣教郎直秘阁新提举两浙东路常十茶堕公事朱熹。今具社

仓事日如后。 一逐年十二月。分委诸部社首保正副。将旧保薄重行编排。其间有停藏逃军。及作过无行止之人。𨼆历在内。仰社首队长。觉寨申

报尉司。追捉解县。根究其引致之家。亦乞一例断罪。次年三月内。将所排保薄赴乡官交纳。乡官点校。如有漏落及妄有增添一户一口不实。即许

人告。审实申县。乞行根治。如无欺弊即将其薄纽筭人口。指定未数。大人若干。小儿灭半。候支贷日。将人户请米状拖对批填。监官依状支散。 一

逐年五月下旬。新陈未接之际。预于四月上旬申府。乞依例给贷。仍乞选差本县清强官一员。人吏一名。子一名。前来与乡官同共支贷。 一申

府差官讫。一靣出榜排定日。分。分都支散。先远后近。一日一都。晓示人户。产钱六百文以上。及自有管运。水食不关。不得请贷。各依日限具状。状内

开说文人小儿日数。结保每十人结为一保。𨔄相保委。如保内逃亡之人。同保均借取保。十人以下不成保不文。正身赴仓请米仍仰社首保正副

队长大保长并各到仓识认面日。照对保薄。如无伪胃重叠。即与签押保明。其社首保正等人不保。而掌主保明者听。其日监官同乡官入仓。据状

依次支散。其保明不实。别有情弊者。许人告首。随事施行。其馀即不得邀阻。如人户不愿请贷。亦不得妄有仰勒。 一收支米。用淳熙七年十二月

本府给到新漆黑官桶及官紏。每桶受米五省半。仰㪷子依公平量。其监官乡官人从逐𠫇只许两人入中门。其馀并在门外。不得近前挨拶搀夺

人户所请米斛。如违许被扰人当𠫇告覆。重作施行。 一丰年如过人户请贷官米。即开两仓存留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

田之民。庶几丰荒赈贷有节。 一人户所贷官米。至冬纳还。不得过十一月下旬。先于十月上旬。定日申府乞依例差官。将带吏㪷前来公共受纳。

两平交量。旧例每石收耗米二㪷。今更不收。上件耗米。又虑仓厫折阅。无所从出。每石量收三升。凖备折阅。及支吏㪷等人饭米。其米正行附暦收

支。 一申府差官讫。即一靣出榜排定日分。分都交纳。先近后远。一日一都。仰社首队长告报保头。保头告报人户。递相紏率。造一色干硬糙米。具

状同保共为一状。米足不得交纳。如保内有人逃亡。即同保均备纳足。赴仓交纳。监官乡官吏㪷人等至日赴仓受纳。不得妄有阻节。及过数多取。

其馀并依给米。约束施行。其收米人吏㪷子。要知首尾。次年夏支贷日。不可并换。一收支米讫。逐日转上本县所给印历事毕日具总数申府县

照会 一每遇支散交纳日。本县差到人吏一名。㪷子一名。社仓筭交司一名。仓子两名。每名日支饭米一㪷。约半月发遣裹足米二石。共计米一

十七石五斗。又贴书一名。贴斗一名。各日支饭米一斗。约半月发遣里足米六斗。共计四石二斗。县官人从七名。乡官人从共一十名。每名日支饭

米五升。十日共计米八石五斗。已上共计米三十石二斗。一年收支两次。共用米六十石四斗。逐年盖墙。并买稿荐。修补仓廒。约米九石。通计米六

十九石四斗。 一排保式。某里第某都。社首某人。今同本都大保长队长。编排到都内人口数下项 甲户。大人若干口。小儿若干口。居住地名某

处。或产户开说产钱若干。或白烟耕田。开店买卖。土著外来。系某年移来。逐户开。 馀开。右某等。今编排到都内人户口数在前。即无漏落。及增

添一户一口不实。如招人户陈首。甘伏解县断罪。谨状。 年月日。大保长姓名押状。 队长姓名。 保正副姓名。 社首姓名。 一请米状式。某都

第某保队长某人。大保长某人下。某处地名。保头某人等几人。今递相委就社仓借米。每大人若干。小儿灭半。候冬收日。备干硬糙米。每石量收

三升。前来送纳。保内一名走失事故。保内人情愿均备取足。不敢有违。谨状。 年月日。保头姓名状。 甲户开名。 大保长姓名。 队长姓名 保

长姓名。 社首姓名。 一社仓支贷交收米斛。合系社首保正副告报队长保长。队长保长告报人户。如阙队长。许人户就社仓陈说。告报社首。依

公差补。如阙社首。即申尉司定差。 一簿书锁钥。乡官公共分掌。其大项收支。须监官签押。其馀零碎出纳。即委乡官公共掌管。务要均平。不得徇

𥝠容情。别生奸弊。 一如遇丰年。人户不愿请贷。至七八月而产户愿请者听。 一仓内屋宇什物。仰守仓人常切照管。不得毁损。及借出它用。如

有损失。乡官点检勒守仓人备偿。如些小损坏。逐时修整。大叚改造。临时具因依申府。乞拨米斛。具位朱熹奏节文。 一臣所居建宁府崇安县

开耀乡。有社仓一所。其法可以推广。行之它处。欲望圣慈。行下诸路州军。晓谕人户有愿置立者。州县量支常平米斛。责付本乡出等人户。主执敛

散。随宜立约。实为久远之利。其建宁府社仓见行事目。谨录一道进呈。伏望圣慈详察。特赐施行。 十一月二十八日。三省同奉圣旨。令户部看详

闻奏。 敕命 行在尚书户部。 凖淳熙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敕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户部状凖。淳熙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尚书省送到

宣教郎直秘阁新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朱熹箚子奏。臣所居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有社仓一所。系 乾道四年。乡民艰食。本府给。到常

平米六百石。委臣与本乡土居朝奉郎刘如愚。同共赈贷。至冬收到元米。次年夏间。本府复令依旧贷与人户。冬间纳还。臣等申府措置。每石量收

息米二斗。自后逐年依此敛散。或遇小歉。即蠲其息之半。大饥即尽蠲之。至今十有四年。量支息米。造成仓廒三间收贮。已将元米六百石。纳还本

府。其见管三千一百石。并是累年人户纳到息米。已申本府照会。将来依前敛散。更不收息。每石只收耗米三升。系臣与本乡土居官及士人数人

同共掌管遇敛散时。即申府差县官一员。监视出纳。以此之故。一乡四五十里之间。虽遇㐫年。人不阙食。窃谓其法可以推广。行之它处。而法令无

文。人情难强。妄意欲乞圣慈。特依义役体例。行下诸路州军。晓谕人户。有愿依此置立社仓者。州县量支常平米斛。责与本乡出等人户。主执敛散。

每石收息二斗。仍差本乡土居官员士人有行义者。与本县官同共出纳。收到息米十倍本米之数。即送元米还官。却将息米敛散。每石只收耗米

三升。其有富家情愿出米作本者。亦从其便。息米及数。亦与拨还。如有乡土风俗不同者。更许随宜立约。申官遵守。实为久远之利。其不愿置立去

处。官司不得抑勒。则亦不至搔扰。此皆今日之言。虽无所济于目前之急。然实公私储蓄预备久远之计。及今歉岁施行。人必愿从者众。伏望圣慈

详察。特赐施行。取进止。三省同奉圣旨。令户部看详闻奏。本部今检凖绍兴重修常平免役。令下项诸州常平钱榖。及场务钱不足。申提举司通一

路之数移用。仍听互相兑便支拨。诸义仓附常平仓监。专兼管厫屋。以转运司仓充其积藏。而应兑换者。凖常平法。无转运司仓处。拨先常平物。诸

义仓计夏秋正税。无正税榖处。物帛之类折为榖者。凖此。每一㪷别纳五合。应丰熟计一县九分以上。即纳一升。同正税为一钞。不收头子脚乘钱

及耗。限一日。先次交入本仓。出剩通正税。候盘量毕。亦限一日据数细拨。即正税不及一㪷。并本户放税二分以上。及孤贫不济者免纳。诸义仓榖

唯充赈给。不得它用。县遇灾伤。当职官体量。自第四等以下阙食户给散。若放税七分以上。通第三等给。并预申提举司。审度行讫奏。诸灾伤计一

县放税七分以上。第四等以下户乏种食者。虽𦼱有久阁。不以月分。听结保贷借。即榖不堪充种子者。纽直以钱。各成贯石。给限一年。随税纳。仍免

息州预以应支数。保明申提举司。行讫申尚书户部。虽计一县放税不及七分。而本户放税及七分者凖此。本部看详。欲行下诸路提举司。遍下本

路诸州县晓示。任从民便。如愿从上件施行。仰本乡土居或寄居官员有行义者。具状赴本州县自陈。量于义仓米内支拨。其敛散之事。与本乡耆

老公共措置。州县并不须干预抑勒。仍仰提举司类聚具申。听候朝廷指挥奏闻事。十二月二十二日。三省同奉圣旨。依户部看详到事理施行。奉

敕如右牒到奉行前批。十二月二十四日辰时。付户部施行。仍开合属去处。须至指挥两浙东路提举常平司。主者仰一依今来敕命。指挥疾速施

行。仍开合属去处。符到奉行。 淳熙八年。十二月日。下 书令史郭令史顿圮主事全安仁。 将作少监兼权户部郎中兼权押新除郎官 䟦

语 淳熙八年冬。十有一月己亥。臣熹以备使浙东。奉行荒政。蒙恩召上延和殿戒谕。临遣因得具以所居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社仓。本末推说

条奏。误蒙开纳。即诏颁其法于四方。而臣熹又以使事。适获奉承。仰戴皇仁。顿首幸甚。因窃惟念里社有仓。实隋唐遗法。往岁里中妄意此举。所以

收恤𨼆民者。盖偶合其徼指。顾以国家未定著令。是以不能远及。且惧其弗克久。今乃得蒙上恩。遍下郡国。将逐得与阖宇之间。舍生之类。均被仁

圣之泽于无穷。固已不胜大幸。而荒陬下里斗升之积。又得上为明诏之所称扬。下为四方之所取则。抑又有荣耀焉。故敢具刻尚书户部所被敕

命。下浙东提举常平司者。厝于故里本仓听事而记其说。如此俾千万年含哺鼓腹之俦。有以无忘帝力之所自云。淳熙九年四月丙辰。宣教郎直

秘阁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借绯臣朱熹。拜手𥡴首谨言。 劝立社仓榜当司恭奉圣旨。建立社仓。已行印榜遍下管内州县劝谕。寻据

绍兴府会𥡴县乡官。新嘉兴主簿诸葛修职。名千能状乞请官未置仓给贷。而致政张承务。名宗文新台州司户王迪功。名若水衢州龙游县𡊮承

节名起于等。又乞各出本家米榖。置仓给贷。当司契勘。前件官员。心存恻怛。惠及乡闾。出力输财。有足嘉尚。除已遵依所降指挥。具申朝廷外。须至

再行劝勉。量出米榖。恭禀圣旨。建立社仓。庶几益广朝廷发政施仁之意。有以养成里闾睦𡤡任恤之风。再此劝谕。各请知委。九年六月 日。建

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 乾道戊子。春夏之交建人大饥。予居崇安之开耀乡。知县事诸葛侯廷瑞以书来属予。及其乡之耆艾。左朝奉郎刘侯

如愚曰。民饥矣。盍为劝豪民发藏粟。下其直以振之。刘侯与予奉书从事。里人方幸以不饥。俄而盗发浦城。距境不二十里。人情大震。藏粟亦且竭。

刘侯与予忧之。不知所出。则以书请于县于府。时敷文阁待制信安徐公嚞知府事。即日命有司以船粟六百斛。溯溪以来。刘侯与予率乡人行四

十里受之黄亭步下。归籍民口大小仰食者若干人。以率受粟民。得遂无饥乱以死。无不悦喜。欢呼声动旁邑。于是浦城之盗。无复随和。而束手就

禽矣。及秋徐公奉祠以去。而直敷文阁东阳王公淮继之。是冬有年。民愿以粟偿官贮里中。民家将辇载以归有司。而王公曰。岁有㐫穰。不可前料。

后或艰食得无复有前日之劳。其留里中而上其籍于府。刘侯与予既奉教。及明年夏又请于府曰。山谷细民无盖藏之积。新陈未接。虽乐岁不免

出倍称之息。贷食豪右。而官粟积于无用之地。后将红腐不复可食。愿自今以来岁一敛散。既以纾民之急。又得易新以藏。俾愿贷者出息什二。又

可以抑侥幸广储蓄。即不欲者勿强。岁或不幸小饥。则弛半息。大侵则尽蠲之。于以惠活鳏寡。塞祸乱原。甚大惠也。请著为例。王公报皆施行如章

既而王公又去。直龙图阁仪真沈公度继之。刘侯与予又请曰。粟分贮民家。于守视出纳不便。请仿古法为社仓以储之。不过出捐一岁之息宜可

办。沈公从之。且命以钱六万助其役。于是得籍富黄氏废地。而鸠工度材焉。经始于七年五月。而成于八月。为仓三亭。一门墙守舍。无一不具。司会

计董工役者。贡士刘复刘得舆里人刘瑞也。既成而刘侯之官江西莫府。予又请曰。复与得舆皆有力于是仓。而刘侯之子将仕郎琦。尝佐其父于

此其族子右修职郎玶。亦廉平有谋。请得与并力。府以予言。悉具书礼请焉。四人者遂皆就事。方且相与讲求仓之利病。具为条约。会丞相清源公

出镇兹土。入境问俗。予与诸君因得具以所为条约者迎白于公。公以为便。则为出教。俾归揭之楣间以视来者。于是仓之庶事细大有程。可久而

不坏矣。予惟成周之制。县都皆有委积以待㐫荒。而隋唐所谓社仓者。亦近古之良法也。今皆废矣。独常平义仓。尚有古法之遗意。然皆藏于州县

所恩不过市井惰游辈。至于深山长谷。力穑远输之民。则虽饥饿濒死而不能及也。又其为法太密。使吏之避事畏法者。视民之殍而不肯发。往往

全其封𫔎。递相付授。至或累数十年不一訾省。一旦甚不获已。然后发之。则已化为浮埃聚坏而不可食矣。夫以国家爱民之深。其虑岂不及此。然

而未之有改者。岂不以里社不能皆有可任之人。欲一听其所为。则惧其计私以害公。欲谨其出入同于官府。则钩校靡密。上下相遁。其害又必有甚

于前所云者。是以难之而有弗暇耳。今幸数公相继。其爱民虑远之心。皆出乎法令之外。又皆不鄙吾人以为不足任。故吾人得以及是数年之间。

左提右挈。上说下教。遂能为乡闾立此无穷之计。是岂吾力之独能哉。惟后之君子视其所遭之不易者如此。无计私害公以取疑于上。而上之人

亦母以小文拘之。如数公之心焉。则是仓之利夫岂止于一时。其视而效之者。亦将不止于一乡而已也。因书其本末如此。刻之石以告后之君子

云。淳熙甲午夏五月丙戌。新安朱熹记。黄氏日抄五夫社仓记乾道戊子先生与刘君如愚。劝分以振其乡崇安县之荒。俄而盗发浦城。乃请于

郡太守徐公嚞。得粟六百斛予乡之人。无复从盗。王公淮继之守。是年冬民以粟偿官。命留里中而正其籍。明年先生请岁一敛散。俾愿贷者出息

十二。小饥则弛半息。大侵则尽蠲之。王公报皆施行如章。沈公度继之。又请仿古法为社仓以储贮云。文献通考淳熙八年十一月。浙东提举朱熹

言。乾道四年间。建民艰食。熹请于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请本乡土居朝奉郎刘如愚共任赈贷。夏受粟于仓。冬则加二计息以偿。自后逐年敛散。或

遇少歉。即蠲其息之半。大饥则尽蠲之。凡十有四年。得息米造成仓厫。及以元数六百石还府。见管米三千一百石以为社仓。不复收息。每石只收

耗米三升。以故一乡四五十里间。虽遇㐫年。人不阙食。请以是行于司仓。时陆九渊在敕令局见之。叹曰。社仓几年矣。有司不复挂墙壁。所以远方

无知者。遂编入赈恤门。凡借贷者十家为甲。甲推其人为之首。五十甲则本仓自有择一公平晓事为社首。正月告示社首下都结甲。其有藏匿逃

军。及作过无行止人。互相觉察。及有亲钱衣食不阙者。并不得入甲。仍问人户愿与不愿入甲。开具一家大人若干口。小儿若干口。大人一石。小儿

减半。五岁以下不预请。甲颈加请一倍。社首亲自审订虚实。取各人亲乎押字类聚齐悑。斋赴本仓。再自审其无弊。然后遂一排定甲颈。写上都簿

明载某人借若干石。依正簿给。阙与甲头收执请榖。仍分两时走散。初当下田时。次当耘耨时。秋季成熟建榖不得过八月三十日纳足。榖有湿恶

不实者罚之。嘉定末真德秀帅长沙行之。然今所在州县间有行之者。皆以熹之已行者为式。凶年饿岁。人多赖之。然事久而弊。或主者倚公以

行私。或官司移用而无可给。或拘纳息米而未尝除免。甚者拘催无吴正赋。良法美意。胥此马失。必有仁人君子以公心推而行之。斯民庶乎其有

养笑。朱晦庵集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 建阳之南里曰招贤者三。地接顺昌瓯宁之境。其惬多阻而俗尤劲悍。往岁兵乱之馀。莨莠不尽去。

小遇饥馑。辄复相挺群起肆暴。率不数岁一发。虽寻即夷灭无噍类。然愿氏良族咎刻之间。已不胜其惊扰矣。绍兴某年岁适大侵。奸民处处群聚。

饮博啸呼。若将以踵前事者。里中大怖。里之名士魏君元履为言于常平使者𡊮侯复一。得米若干斛以贷。于是物情大安。奸计自折。及秋将敛。元

履又为请得筑仓长滩厩置之旁以便输者。且为㧞日㐫荒之备。母数。以烦有司。自是岁小不登。即以告而发之。如是数年。三里之人。始得饱食安

居以免于震扰夷灭之祸。而公私远近无不阴受其赐。盖元履。少。好学。有大志。自为布衣而其所以及人者已如此。蒙其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

其所以然也。其后元履既没。官吏之职其事者。不能勤劳恭恪如元履之为。于是粟腐于仓而民饥于室。或将发之。则上下请赇为费已不赀矣。官

吏来往又不以时。而去内之际。阴欺显夺。无弊不有。大扺人之所得秕糠居半。而偿以精凿。计其候司亡失诸费。往往有过倍者。是以贷者病马。而

良氏廪廪于凶岁犹前日也。淳熙十一年。使者宋侯君水闻其事。且知邑人宣教郎周君明仲之贤。即以元履之事移书属之。且下本台所被某年

某月某曰制书使得奉以从事。盖岁以夏贷而冬敛之。且收其息什之二焉。行之三年。而三里之间。人情复安如元履亡恙时。什二之收。岁以益广。

周君既以增葺其栋宇。又将稍振其馀。以渐及于傍近。盖其惠之所及。且将日增月衍。而未知其所极也。周君以子尝有力于此者。来请文以为记。

子与元履早同师门游好甚笃。既追感其陈迹。又嘉周君之能继其事而终有成也。乃不辞而为之说如此。则又念昔元履既为是役。而子亦为之

于崇安。其规模大略。放元履独岁贷收息为小异。无履常病予不当祖荆舒聚敛之馀谋。而予亦每忧元履之粟久储速腐。惠既狭而将不久也。讲

论馀日。杯酒从容。时以相訾謷而讫不能以相诎。听者从旁扺掌观笑。而亦不能决其孰为是非也。及是宋侯周君乃卒用予所请事。以成元履之

志。而其效果如此。于是论者遂以予言为得。然不知元履之言虽䟽。而其忠厚恳恻之意。蔼然有三代王政之馀风。岂子一时苟以便事之说所能

及哉。当时之争盖予之所以为戏。而后日之请。所以必曰息有年数以免者。则犹以不忘吾友之遗教也。困异书之以视后人。使于元履当日之心

有以得之。则于宋侯周君今日之法。有以守而不坏矣。元履名某。尝以布衣召见。天子恱其对。即日除太学录。寻以数论事不得文居中。既而天子

思复召用之。则元履既卒矣上为怅然久之。诏有司特赠直秘阁云。十三年七月辛卯。新安朱熹记。 建宁府建阳县大阐社仓记。 招贤里大阐

罗汉院之社仓。新候官大夫周君某之所为。而长滩之别贮也。始秘𨵫魏君之筑仓于长滩。非择其地而处之也。因其船众之委于是而藏马耳。故

仓之所在。极里之东北。而距西南之竟。远或若干里。贷者多不便之。而是时率常数岁乃一往来。则犹未甚以为苦也。淳熙甲辰。周君始以常平使

者宋公之檄。司其发敛之政。而以岁贷收息之令。从事既为之。更定要末搜剔蠹弊。而以时颁马。民已恱于受赐矣。周君因益问以因革之宜。而有

以道里不均之说告者。且曰。自今以往。一岁而往来者再。则其劳佚之相绝。又非前日比矣。周君于是白之宋公。而更为此仓以适远近之中。且令

西南竟之受粟者即而输马。来岁遂以远近分土。使各集于其所以侍命。民既岁得饱食。而又无独远甚劳之患。于是咸德周君而相率未请文以

记其成。昔予读周礼旅师遗人之官。观其颁敛之䟽数。委积之远迩。所以为之制数者甚详且密。未尝不歏古之圣人既竭心思。而继之以不忍人

之政。其不可及乃如此。及今而以是仓之役观之。则彼其详且密者。亦安知其不有待于历时之久。得人之多。而后乃至于此耶。因为之记其本末。

以为后之君子或将有考于斯马。周君字居晦。好读书。有志当世之务。吏事亦精敏绝人。不但此为可书也。仓凡二间。高若干尺。广若干尺。深若干

尺。始作以某年某月某日。越某月某日成。用工若干。钱若干。佐之者。里之人某也。十三年丙午岁。七月甲午。新安朱熹记。黄勉斋集原建宁社仓利

病 窃见闽中之俗。建宁最为难治。山川险峻。故小民。好斗而轻生。土产狭隘。故大家寡恩而啬施。米以五六升为斗。每斗不过五六十钱。其或早

及逾月。增至百钱。大家必闭仓以俟高价。小民亦群起杀人以取其禾。闾里为之震骇。官吏困于诛捕。苟或负固难擒。必且啸聚为变。往者里之寄

居有忧其然者。遂请于官。得米五六百石赈贷于其里。计其口数给以五月。至冬而输取息二分。日增月益。累数千石。米日益多。所及益广。谓之社

仓。其后他郡县亦有仿而为之者。乡民五六月间。坐得一月之粮。一月之后。早禾巳登场矣。是以米价不至腾踊。富家无所牟利。故无闭籴之家。小

民不至之食。故无劫禾之患。二十馀年。里闾安帖。无复他变。盖所以阴消潜弭之者。皆社仓之力也。数年以来。主其事者多非其人。故有乡里大家。

诡立名字。贷而不输。有至数十百石者。然细民之贷者。则毫发不敢有负。去冬少歉。漕使赵公行部。豪猾诡名之徒。所逋甚多。恐无以偿。遂鼓率陈

词。乞权免催。赵公逐从其请。而细民善良者。亦观望而不输矣。所在社仓索然一空。今岁五六月间。郷民遂失常年社会所贷一月之食。其势不得

不奔走告籴于大家。大家利其告籴之急。遂索价愈高。至于百八九十金而无可籴之处。较之常年。则是三倍其直矣。由是细民之艰食者。百十为

群。聚于大家。以借禾为名。不可则径发其廪。又不可则杀其人西散其储。居民皇皇为之不安。崇安一乡大家相率逃避于州县者。不可胜数。人情

如此。诚非小故。虽国家法令严密。不敢有变。而患生不测。可为深虑。若社仓之制自此而废。则嗣岁之忧诚未艾也。为今之计。莫若行下本路监司。

委官早行措置。去岁之逋。必有索之之道。积年之弊。必有革之之方。使社食之制既复。则建宁之民可安。事虽若微。所关甚大。不可不熟虑。不可不

早圃。朱晦庵集建昌军南城县吴氏社仓记 乾道四年。建人大饥。熹请于官。始作社仓于崇安县之开耀乡。使贫民岁以中夏受粟于仓。冬则加

息什二以偿。岁小不收则弛其息之半。大侵则尽弛之。期以数年。子什其母。则惠足以广而息可遂捐以子民矣。行之累年。人以为便。淳熙辛酉。熹

以使事入奏。因得条上其说。而孝宗皇帝幸不以为不可。即颁其法于四方。且诏民有慕从者听。而官府毋或与焉。德意甚厚。而吏惰不恭。不能奉

承以布于下。是以至今几二十年。而江浙近郡田野之民。犹有不与知者。其能慕而从者。仅可以一二数也。是时南城贡士包扬方客里中。适得尚

书所下报可之符以归。而其学徒同县吴伸与其弟伦见之。独有感焉。经度久之。乃克有就。遂以绍熙甲寅之岁。发其私榖四千斛者以应诏旨。而

大为屋以储之。莅事有堂。燕息有斋。前引两廊。对列六庾。外为重门以严出内。其为条约。盖因崇安之旧而加详密焉。即以其年散敛如法。乡之𨼆

民。有所仰食。无复死徙变乱之虞。咸以德于吴氏。而伸与伦不敢当也。则谨谢曰。是仓之立。君师之教。祖考之泽。而乡邻之助也。吾何力之有哉。且

今虽幸及于有成。而吾子孙之贤否不可知。异时脱有不能如今日之志。以失信于乡人者。则愿一二父兄为我教之。教之一再而不能从。则已非

复吾子孙矣。盍亦相与言之有司。请正其罪庶其惧而有改。其亦可也。于是众益咨嗟叹息其贤。以为不可及。而包君以书来道其语。且遣伦及伸

之子振来请记。熹病力不能文。然嘉其意不忍拒也。乃为之书其本末。既以警夫吴氏之子孙。使其数世之后。犹有以知其前人之意如此而不忍

坏。抑使世之力能为而不肯为者。有所羞愧勉慕而兴起焉。则亦所以广先帝之盛德于无穷。而又以少致孤臣注血号。弓之慕也。庆元丙辰。正月

己酉朱熹记。周益公大全集䟦朱元晦所作南城吴氏社仓记某遭遇孝宗皇帝。陪二府者十年。每岁必闻宣谕云。朕自中春农事兴。即忧水旱。

直至十月米榖上仓。然后放心。洋洋圣谟。二帝三王所未有也。方社仓画旨时。某在东府。实奉宣德意。下之有司。今南城吴伸吴伦兄弟请书此记。

乃敬载圣语于后。当有告于太史氏者。具位周某书。𡊮絜斋集䟦吴晦夫社仓。王荆公行青苗之法。取二分之息。而公论非之。朱公立社仓之规。亦

取息米二斗。与青苗若无以异。而公论称之。何也。曰。青苗之取息也无穷或不能偿。则有追胥之扰。有棰楚之雪。民不能堪。率破其家。言利之弊至

如此。社仓则异是矣。其始虽不能无息。然岁歉则蠲其半。大饥则蠲之。十倍其初。则无复有息。方当匮乏之时。赖此以济。人感其恩。蔑不偿者。岂必

待督责哉。此善之善者也。而吴君伯仲能行之。苟无利心焉。可不谓贤乎。建楼藏书。勉其子孙孜孜务学。又将以维持社仓为经久计。此皆发于良

心不能自己者。续此气脉生生不穷。言积善之家者。将由吴氏有馀庆矣。余是以嘉之。杨诚斋集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 有虞有

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绿针刺水农事起。重华愁旱从此始。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天颜忧

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倡为社仓首建溪。旴江吴札承君师。伯霜仲雪发尔私。支奇虐魃手莫施。活几侲子几冻黎。诏子又孙孙又子。个是重

华圣人意。无论十世百千世。项安世悔藳后编寄题吴氏社仓始晦庵朱先生。作社仓于建宁之崇安县。因奏事及之。乞颁其法于天下。 孝宗为

下其奏。于是建昌军南城。吴伸吴伦兄弟首应诏书。而晦庵又为之记。庆元六年庚申。予卧病江陵。南城人包杨以其记来求诗。适与朱氏哀䟽同

至。读之心折不敢以病为解。遂作四韵寄二吴。临笔汪然涕泗交下。时十月五日也。 淹剧无悰易怆神。社仓新记重关心。前朝诏在恩沦骨。遗老

书存泪满襟。永念君仁多善稼。肯因师死下乔林。皇天老眼明于镜。勉植书楼万桂阴。朱晦庵某婺州金华县社仓记淳熙二年。东莱吕伯恭父。

自婺州来访予于屏山之下。观于社仓发敛之政。喟然叹曰。此周官委积之法。隋唐义廪之制也。然子之榖取之有司。而诸公之贤不易遭也。吾将

归而属诸乡人士友。相与紏合而经营之。使闾里有赈恤之储。而公家无龠合之费。不又愈乎。然伯恭父既归。即登朝廷。舆病还家。又不三年而卒。

遂不果为。其卒之年。浙东果大饥。于因得备数推择奉行荒政。按行至婺。则婺之人。狼狈转死者已籍籍矣。于因窃歏以为向使伯恭父之志得行。

必无今日之患。既而尚书下予所奏社仓事于诸道。募民有欲为者听之。民盖多慕从者。而未几予亦罢归。又不果有所为也。是时伯恭父之门人

潘君叔度。感其事而深有意焉。且念其家自先大夫时巳务赈恤乐施予。岁捐金帛不胜计矣。而独不及闻于此也。于是慨然白其大人。出家榖五

百斛者。为之于金华县婺女乡安期里之四十有一都。敛散以时。规画详备。一都之人赖之。而其积之厚而施之广。盖未巳也。一日以书来曰。此吾

父师之志。母兄之惠。而吾子之所建。虽予幸克成之。然世俗不能不以为疑也。子其可不为我一言以解之乎。予惟有生之类。莫非同体。惟君子为

无有我之私以害之。故其爱人利物之心为无穷。特穷而在下。则禹稷之事。有非其分之所为者。然苟其家之有馀。而推之以予邻里乡党。则固吾

圣人之所许。而未有害于不出其位之戒也。况叔度之为此。特因其坟庐之所在而近及乎十保之间。以承先志。以恱亲心。以顺师指。且前乎此者。

又已尝有天子之命于四方矣。而何不可之有哉。抑凡世俗之所以病乎此者。不过以王氏之青苗为说耳。以予观于前贤之论。而以今日之事验

之。则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榖。其处之也以县而不以乡。其职之也以官吏而不以乡人士君子。其行之

也以聚敛亟疾之意。而不以恻怛忠利之心。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子程子尝极论之。而卒不免于悔其已甚而有激也。予

既不得辞于叔度之请。是以详著其本末。而又附以此意。婺人盖多叔度同门之士必有能观于叔度所为之善。而无疑于青苗之说者焉。则庶几

乎其有以广夫君师之泽。而使环地千里永无捐瘠之民矣。岂不又甚美哉。叔度名景宪。与伯恭父同年进士。年又长而屈。首受学无难色。师没守

其说不懈益䖍。于是无不读。盖深有志于当世。然以资峭直。自度不能随世俯仰。故自中年不复求仕。而独于此为拳拳也。十二年岁乙巳。冬十月

庚戌朔记。 邵武军光泽县社仓记 光泽县社仓者。县大夫毗陵张侯䜣之所为也。光泽于邵武诸邑。最小而僻。自张侯之始至。则以病夫市里

之间民无盖藏。每及春夏之交。则常籴贵而食艰也。又病夫中下之家当产子者。力不能举而至或弃杀之也。又病夫行旅之涉吾境者。一有疾病

则无所归而或死于道路也。方以其事就邑之𨼆君子李君吕而谋焉。适会连帅赵公亦下崇安建阳社仓之法于属县。于是张侯乃与李君议。略

放其意作为此仓。而节缩经营得它用之馀。则市米千二百斛以充入之。夏则损价而粜以平市估。冬则增价而籴以备来岁。又买民田若干亩。籍

僧田民田当没入者若干亩。岁收米合三百斛并入于仓。以助民之举子者。如帅司法既又附仓列屋四楹。以待道涂之疾病者。使皆有以栖托食

饮。而无暴露迫逐之苦。盖其创立规模。提挈纲领。皆张侯之功。而其条画精明。综理纤密者。则李君之力也。邑人既蒙其利而歌舞之。部使者亦闻

其事而加劝奖焉。于是张侯乐其志之有成。而思有以告来者使勿坏。则以书来请记。予读古人之书。观古人之政。其所以施于鳏寡孤独困穷无

告之人者。至详悉矣。去古既远。法令徒设。而莫与行之。则为吏者赋敛诛求之外。亦饱食而嬉耳。何暇此之问哉。若张侯者自其先君子而学于安

定先生之门。则已悼古道之不行。而抱遗经以痛哭矣。及其闻孙遂传素业以施有政。宜其志虑之及此。而能委心求助以底于有成也。李君于予。

盖有讲学之旧。予每窃歏其负经事综物之才以老而无所遇也。今乃特因张侯之举而得以粗见其毫末。是不亦有病夫。故予既书张侯之事。而

又附以予之所感于李君者。来者得有考云。绍熙四年春。三月丁巳。新安朱熹记。宜春志萍乡县有社仓。先是知县孙逢吉以西南两路田瘠税重。

人少贮蓄。细民无所借贷。遂仿朱文公陈请社仓䂓模。输俸籴米于西乌冈市南米田市。置仓两所。各储一百三硕。请二士人掌之。遇春夏散借。冬

熟收敛。入息三分。歉岁收二分。以一硕为率支息米四升充鼠雀耗。一升给守仓人。三升给催取甲头。其簿籍官为印押。逐处主掌人自行收敛。官

不干预。淳熙十六年。续置九仓。县侧横头仓。宜世显等米二百硕。神田仓。朱应辰等米百硕。卢溪仓。黄庶等米三百五十硕。宣风仓孔晦等米一百

九十五硕。大安仓。吴卫等米百硕。石塘仓贺应叔米三百硕。南金场仓。黎显祖等米百三十一硕。西北耀村仓。李如埙等米百一十硕。上粟仓。柳承

节岩米百硕。凡九仓。县尉潘友文奉仓台命。劝谕士民。自出本米。各建仓庾一方。甚以为利。自后上粟大安里耀村三仓皆废久矣。宣风卢溪石塘

三仓纪纲废弛。今未有任其责者。惟县下东西两仓。及孙令君西南两仓。金场一仓。敛散如故。然皆久以本米给还其家。止以所储息米敛散。而岁

止收一分之息。县西仓又以在仓积米出粜得钱二千缗。足买民田一百馀亩。竣买及五千把。即尽蠲息米。如有欠折。即以田分米。补凑。庶几悠久

不效隳废。其馀则以俟岁歉或灭市价赈籴。或均给元借农民。或煮粥以食饿莩。邑士锺咏作县西社仓记。朱文公有䟦续。又有县之北村黄塘口

丘君宝一仓。乃自出本米。岁收息二分。亦已附县籍矣。锺咏萍乡县西社仓记 淳熙戊申岁大侵。金华潘公友文尉萍乡。讲行荒政。先是有司往

往第民产之高下。咸俾出粟。分日振乏。民或有田无积者。固不容以实免。其或无田而积反厚。或力可致之远方。则又惮官有定价。岁为常额。而不

敢出其所有。于是尽革前弊。乞粜劝分专以诚信感动。故文移一出而从者翕然。邑赖以济。讫事公犹以嗣岁为忧。载念朝。廷顷常颁浙东常平使

者所上崇安社仓法于四方。而往者侍郎孙公逢吉宰是邑。又尝斥俸馀立两仓于邑之西乡。成式具存。即是而增益之为经久计。宜莫良于此。甫

属意也。值括苍赵公汝谦行常平事。适下其法于郡县。诿公劝率是邑。公雅志在此。孜孜开谕。曾不逾月。民乐于应命。自郭至乡为仓者九。且愿输

己之积无勤有司。集于己酉岁之六月。迄今九年。仓犹未建。岁储主事者之家。储益多隘弗克胜。始合议创屋于县之西关。为堂六楹。外为都门。两

庑列为六庾。缭以垣墙。翼以守者之舍。费五十万有奇。辍息米为之。凡仓之敛散。皆主于邑之士。而官不与焉。其有顽戾弗输。则官为督趣。且常致

其主张维持之意。总其事者咏与彭君公修。厚其储力其事者。柳君廷杰宗显。宜君师贤九德。元凯宰三山周公世昌。簿庐陵董公冲元。分俸以示

表倡。尉青江王公衜实督建仓之役。柳君宗显佐之。既落成因具颠末如此。将藉是以请于当今之大贤。而识之以诏来者。庆元丁巳。十月既望。邑

士锺咏述。来晦庵集䟦𡊮州萍乡县社仓记 萍乡胡君安之来学于余。一日致其乡人士君子之意。欲余为之记其社仓之役。及扣其详。则出是

书一卷曰。此邑士锺君咏之所为也。是仓之成。锺君及彭君公修实有力焉。故所登载详悉如此。余固嘉其敏于事。而又能述以文也。因念绍熙甲

寅之岁。赴镇长沙道出兹邑。邑之士子。导予以观于其学而请记之。及行堂序间。则既有亡友刘君清之之刻在焉。予拱而读。顾而歏曰。美哉乎子

澄之言也。诸君日诵而时省之。则亦无以予言为矣。即谢去不敢为。诸生至今犹有望于余也。矧曰。是仓之成。既出锺君之手。而此文又出其笔。则

亦何以异于学之有记。而复何待于余言哉。又况天下之事。是非得天。固有定在。而其盛衰兴废。亦有系于时势而不可常者。顾余之衰谢沦落。徒

足以为是仓之累。而不足以增其重。诸君亦何所赖。而求之若是其勤耶。为诸君计。莫若具刻锺君之记以示后人。使读之者。有以知其成之之不

易如此而不忍坏焉。斯亦足矣。胡君告归。因䟦其尾以授之。且以寄谢庠序诸君。使母忘子澄之教也。庆元庚申。二月辛巳春分。晦庵病叟朱熹书。

南康志南康军社仓嘉定八年。江东常平使李申奏。知南康军赵师夏撙节泛费趱钱二千贯。米一万二千硕。储以为社仓之用。所宜主张成就。且

以风示他郡。其南康三县。惟建昌旧略有社仓规模。今免解进士胡湍兄弟肯任其责。仍令军县官劝谕三县士民继续为之凖。 省箚行下。备江

东提举李申箚子。以前知南康军赵司直趱积钱米为社仓之用。今契勘上项米一万二千硕。以本军三县地分广狭户口多寡。酌量分拨。内建昌

拨六千硕。都昌县拨四千五百硕。星子县拨一千五百硕。其般运米斛建立仓厫。就以钱二千贯支用。其䂓式一仿建昌而颇增广之。每县选寄居

及士人之有行义者充都乡官。每乡又自选乡官一员。提督条画毕具。井井可观。或遇水旱。有司未及申请。朝廷未及拨降。而乡村粜籴。便有凖拟。

既无舟车运载之劳。亦无胥吏减克之患。春散秋敛。循环不巳。官司不费。惠利无穷。欲将上件米一万二千硕。永充三县社仓米本。其本军不得拘。

回凖箚付南康军。从所申事理施行。尔后接续增广椿积之数。巳倍于前星子贷敛以米。都昌建昌易米为榖。皆从民便。但行之既久。不能无弊。为

仓官者或私其干仆而不及乡民。或因循侵耗以虚数交承。亏损元额。宝祐癸丑。郡守赵希恱克绍前志。极力整葺而弊端不能尽革。建昌都昌间

有不齐集者。且差充仓首率皆推避。逐致敛散间有不能以时者。殊失惠民美意。后之来者。不可不于此加之意也。 又创立社仓记 本军建昌

县旧有社仓䂓模。嘉定乙巳。郡守赵师夏撙节浮费。趱钱二千贯。米一万二千硕。以三县池分广狭户口多寡。酌量分拨。建昌六千硕。都昌四千五

百硕。星子一千五百石。般运夫船建立仓。厫之费。就以钱二千贯支用。每县选寄居及士人之有行义者充仓首。县委官一员提督。春贷秋敛。民甚

蒙惠。岁月浸久。仓首不无侵蠹亏失之弊。淳祐壬子。郡守希恱克绍先志。力加整葺。渐复其旧。但仓首之职。宛转推抵。颇费定差。独建昌为甚。嚞尝

立敛散无亏。以所管多寡量免役次。月日之令。遵而行之。使无失济惠初心。端有赖于来者云。 又云复斋陈公宓治郡有声。未可悉举。其尊贤则

首创周朱祠堂。其救荒则务行实惠及民。鼎建治事𠫇。不扰而办。维持三邑社仓。最加意焉。千万士民。甘棠之思。至今为之不绝。刘漫塘集南康胡

氏社仓记 社仓之制昉于隋。详于近世朱文公之奏。文公以称贷贫民之所不免。而倍称以偿。亦人情之所不堪。思有以轻之。故沿隋之制。酌今

之宜。行之于所居之建阳。今社仓落落布天下。皆本于文公。姑以文公所行。与所闻于他郡者。论之。其本或出于官。或出于家。或出于众。其事已不

同。或及于一乡。或及于一邑。或粜而不贷。或贷而不粜。吾邑贷于乡。粜于市。其事亦各异。况他郡所行。未久辄弊。有因其弊而废者。吾邑事方权舆。安

可不蚤计。方思之未得。故人胡伯量适自南昌之建昌来。伯量盖学于朱氏者。亟问之伯量喜而言曰。吾尝行之吾邑之小里。既效矣。请为子言

之。凡子所疑厥本有异同。所及有远近。所行有粜贷。随事之宜。要不必计。所当知者。体统欲一。责任欲分。体统不一。则彼此牵制。虽有善意不得施。

责任不分。则意向偏曲。虽有良法不尽用。今吾里之事。所以行之久而无弊者。其始会吾家积岁之赢。得榖六百斛以贷。盖吾兄弟合谋为之。谋之

同而异意无自生。行之决而异议不得摇。故其体统归一。越二十年迄于今。合本息二千斛。以数之日蕃。事之日殷。吾兄弟出处不齐。而吾兄弟之

子若孙。有时不能尽胜其责也。故各以其地之所比而属诸其人。使散之必按其实。而多寡不得私敛之。各异其藏而美恶不相紊。庶几乎得之子

以为何如。子曰。敬闻命。虽然。是或一道也。盖体统一而责任不分。则智力有不给。责任分而体统不一。则脉络有不通。蔽以一言。亦曰。欲其戮力一

心而已。昔吐谷浑王阿柴将死。令其子二十人各献一矢。取一矢授其弟使折之。矢应手而折。并十九矢使折之则不能。阿柴乃语之曰。汝曹知之

乎。孤则易折。聚则难摧。诸子感其言。吐谷浑以强社仓之事犹是巳。不然狡者欺之。顽者负之。强者夺之。吏之无职者侵渔之。社仓欲存得乎哉。伯

量曰然。吾归将寿子言予石。与兄子侄及里中人共图之。岂惟为社仓计而已。伯量名泳。兄弟笃学。其兄濬甫冠举于乡。未几卒。弟湍今为东流令。

泓。为南安令。伯量蚤岁高蹈不屑事科举。馀四人者皆为名进士。其进未可量云。朱晦庵集常州宜兴县社仓记 始予居建之崇安。常以民饥请

于郡守徐公嚞。得米六百斛以贷。而因以为社仓。今几三十年矣。其积至五千斛。而岁敛散之。里中遂无㐫年。中间蒙恩召对。辄以上闻。诏施行之

而诸道莫有应者。独闽帅赵公汝愚。使睹宋公若水。为能广其法于数县。然亦不能远也。绍熙五年春。常州宜兴大夫高君商老。实始为之于其县

善拳开宝诸乡凡为仓者十一。合之为米二千五百有馀斛。择邑人之贤者。承议郎赵君善石。周君林。承直郎周君世德以下。二十有馀人。以典司

之。而以书米属予记。予心许之而未及为也。会是岁浙西水旱。常州民饥尤剧。流殍满道。顾宜兴独得下熟而贷之。所及者尤有赖焉。然予犹虑夫

贷者之不能偿。而高君之惠将有所穷也。明年春。高君将受代以去。乃复与赵周诸君。皆以书来趣子文。且言去岁之冬。民负米以输者襁属争先

视贷籍无龠合之不入。子于是益喜高君之惠。将得以久于其民。又喜其民之信爱其上而不忍欺也。则为之记其所以然者。抑又虑其久而不能

无敝于其间也则又因而告之曰。有治人无治法。此虽老生之常谈。然其实不可。易之至论也。夫先王之世。使民三年耕者必有一年之畜。故积之

三十年则有十年之畜。而民不病于㐫饥。此可谓万世之良法矣。其次则汉之所谓常平者。今固行之。其法亦未尝不善也。然考之于古。则三登泰

平之世盖不常有。而验之于今。则常平者独其法令簿书筦钥之仅存耳。是何也。盖无人以守之。则法为徒法而不能以自行也。而况于所谓社仓

者。聚可食之物于乡井荒闲之处。而主之不以任职之吏。驭之不以流徙之刑。苟非常得聦明仁爱之。令如高君。又得忠信明察之士如今日之数

公者。相与并心一力。以谨其出纳而杜其奸欺。则其法之难守不待已日而见之矣。此又予之所身试者。故并书之以告后之君子云。庆元元年三

月庚午既望。具位朱熹记。陆象山集与陈教授书 敝里社仓。目今固为农之利。而愚见素有所未安。盖年常丰田常熟。则其利可久。苟非常熟之

田。一过歉岁。则有散而无敛。来岁阙种粮时。乃无以赈之。莫若兼置平籴一仓。丰时籴之。使无价贱伤农之患。阙时粜之。以摧富民闲廪腾价之计。

析所籴为一。每存其一以备歉岁代社仓之匮。实为长利。金谿兹岁旱处颇多。通县计之只可作六分熟。敝里今岁得雨偶多。凡社仓所及皆有粒

米狼戾之兴。倘得二千缗。可得粟二千硕乡斗。于官为一千硕。来岁粜一千硕存一千硕为后年之备。逐年更粜之。可与社仓俱广为无穷之利。敝

里社仓所及。不过二都。然在一邑中。乃独无富民大家处。所谓农民者非佃客庄。则佃官庄其为下户自有田者亦无几。所谓客庄亦多侨寄官户。

平时不能赡恤其农者也。当春夏阙米时。皆四出告籴于他乡之富民。极可怜也。此乃金谿之穷乡。今社仓之立。固已变愁叹为讴谣矣。况得平籴

一仓以弥缝其阙。推广甚惠。驩舞当如何耶。今农民皆贫。当收获时不复能多藏。亟须粜易以给它用。以解逋责。使无以籴之。则价必甚贱而粟泄

于米商之舟与富民之廪。来岁必重困矣。前所言米价。亦凖乡斗所籴之价耳。今岁之价必下于此。则所得米数当加多。为利不细。向来梭山家兄

尝陈五利之说于主管陈文即以白之仓台。寻得陈文书谓仓台已许可其时家兄以乡间无米可籴。故不获卒请。某属者亦尝言于仓台。但未禀

幕中二丈。欲望会次及之。倘不以为不然。却幸见报。家兄当具禀以卒所请也。 又与黄盐书 某窃见乡来赵文举行社仓。敝里亦立一仓。委梭

山家兄主其事。某颇有所未安于中。昨亦尝禀闻愚见。以为莫若为平籴一仓以辅之。乃可长久。平籴则可独行。社仓未必可独行也。社仓施于常

熟乡乃可久。田不常熟。则歉岁之后无补于赈恤。平籴则丰时可以受农民之乘。无价贱伤农之患。阙时可以摧富民闭廪腾价之计。政使独行。亦

为长利。今以辅社仓之所不及而弥缝其关。又两尽善矣。其详已尝托陈教授布里。番阳志社仓之议。始于闽之崇安县。因乾道戊子岁饥。故侍讲

朱熹偕其里人朝奉郎刘如愚措置。乞之郡贷米六百石。区画赈粜。比冬十收其息之二。积有四年。尽以元本归之官。而所赢凡三千一百石。自是

敛散。每石秪收耗三升。虽值凶馑。人不困籴。乃上其事乞推之天下。孝宗特俞之。仁政及民。莫此为要。今馀干县有两仓。其一则绍兴五年转运司

以本县所发赈济之米。犹存价钱一千一百九十五贯有奇。令知县江同祖循社仓之规。置仓于福应乡。以其钱籴米凡七百三十三石二斗。春颁

秋敛。息以二分。耗如息四之一。其二则庆元五年本县及大兹北乡之民。请于州欲仿而行之。乃掊其赀产之劵。质之州库为钱一千二百二十七

贯有奇。得来七百石颁之。民凡七百二十四户。息耗视前。迟之五年。息可偿本。出纳以尉提督于县。黄氏日抄抚州金谿县李氏社仓记 咸淳七

年。余承乏抚州。适岁大饥。赖抚之贤士大夫相与讲求赈贷。因多有以社仓事来谂。临川县李君德杰首以书来曰。乡有李令君捐粟六百石为倡。

将成社仓。幸因以风厉其馀。余报曰。甚矣社仓之法之良之可慕也。亦甚矣社仓之弊之苦之可虑也。余前岁贠丞广德。见社仓元息二分。而仓官

至取倍称之息。州县展转侵渔。而社仓或无甔石之储且法以十户为甲一户逃亡。九户陪备。逃者愈众陪者愈苦。久则防其逃也。或坐仓展息而

竟不贷本或临秋贷钱而白取其息民不堪命。或至自经。佥谓此文公法也。无敢议变。余谓非变其法也。救其弊耳。乃为之请于朝曰。法出于黄帝

竟舜。尚当变通。法立于三代盛王。尚须损益。安有法本先儒而不可为之救弊。使法本于先儒。坐视其弊而不救。岂先儒所望于后之人哉。朝廷可

之。既又念临川以官司之烦。不若听从民间之便也。又为之请于朝曰。朱文公社仓法。主于减息以济民。王荆公青苗法。亦主于诚息以济民。而利

害相反者。青苗行之以官司。社仓主之以乡曲耳。故我孝宗皇帝颁文公法于天下。令民间愿从者听。官司不得与。广德社仓创于官。故其弊不一。请

照本法一切归之民。朝廷又可之。余遂得穷年馀之力。经理更革。以其收息。买田六百亩永代人户纳息。且使常年不贷。惟荒年则贷之。而不复

收息。凡费皆取办于六百亩官田之租。事甫集而余去官。未如近何如。至今犹念念不能忘。此予亲历于广德者如此。若凡他州各县之有社仓者

闻其弊往往而然。殆不胜述。及来抚州社仓。幸皆乡曲之自置。有如文公初直之本法。然亦间有名虽文公。而人不文公。其初虽文公。而其后不文

公。倚美名以侔厚利者。亦巳不少。余方为之悚然以惧。何敢更以官司预社仓之事哉。大抵小民假贷皆起于贫。贷时则。易。还时则难。贷时虽以为

恩。索时或以为怨。倘稍从而变通之。鸠钱买田。丰年聚租。荒年赈散。不推不取其息。并亦不取其本。庶乎有利而无害。凡皆余答李君之说如此。而

未敢以为信也。未几。金谿李君沂。复以社仓法来俾余为记。及阅实其始末。盖一家自为之计。而依法惟取二分之息。不借势于官。不鸠粟于众。故

能至今无弊。利民为慱。今岁之歉。一邑赖之。置仓如此。信能以文公之济人者济人矣。然有治人无治法。良法易泯。流弊难防。君能如文公。更望君

之子孙世世如君也。因录所报李君之说以遗之。先是郡之新丰饶君景渊。亦尝以社仓求余为说。其法取息视文公尤轻。贷而负者。去其籍而不

贵其偿。事益省而民益安。弁书以遗少。咸淳七年。冬至日。承议郎权发遣抚州军州事节制军马黄震记。绍兴府会𥡴县前志会𥡴县社仓记 社

仓一名义仓。始于隋开皇中。史臣以为天下义仓皆充满。由唐以来。历代虽皆不废。然不复能如隋之盛。至国朝。熙宁三年。七月己巳。御史言齐州

科配义仓。取数太多。民何以堪。大臣亦谓人有馀粟。藏之于家。有何所害。而固欲使之输官。非良法也。遂诏废义仓。巳纳者给还。然后虽废置不一。

多失本指矣。淳熙八年。提举浙东常平朱秘书熹适当岁歉。乃奏以常平籴建社仓。付富室敛散。每石取息二斗。㐫岁则蠲其息。又以士大夫或举

人有行义者。与县官司出纳。俟息未及十倍。即以本米还官仓。专以息未敛散。每石止收耗米三升。士民愿以所藏米充入者亦听之如官米法。户

部看详以为可行。而一时议者以为每石取息二斗乃青苗法。纷然攻诋。然朝廷卒行之。并下诸路。诸路既不能皆如诏。而府外之六县亦止报府

言一靣措置。竟不以已立社。仓为言。惟会。𥡴山阴二县。至今为小民之利。方朱公为此时帅王尚书希吕实左右之。庆元二年。提举李少监。大性复

以常平米一千五百石增置社仓。在。会𥡴则若马山。若妙智。若资寿。若广教。若净社者。凡五处。在山阴则有梅山之本觉。柯桥之灵秘。南池之兴教

迎恩。𥡴山之庙庵。凡五处。又以常平钱籴慈福宫米一千五百石。每仓以三百石为率。又于会𥡴姥庙。取当来本米二百七十石有奇。立琶山仓。共

为仓十二所。今王公未公李公。民皆立祠。以时祀享。虽他善政多可纪。社仓尤其著者也。𡊮挈斋集洪都府社仓记 汉耿寿昌。建请筑仓边郡。榖

贱时增价而籴。贵减价而粜。谓之常平。其称甚美。宣帝丞从之。而萧望之独言其不然史称望之非寿昌。而不明著其语。故莫得而考。然寿昌常籴

关内榖矣。望之以为习于商功分铢之事。意者常平见讥。亦若此尔。观元帝时诸儒言是仓可罢。毋与民争利。则望之之言尤信。洪惟我朝。养民以

仁。虽常平之置。袭前代之迹。而德意所存。与前代不类。民有囏厄。趋而拯之如救其子。岂暇因以为利哉。虽然慱施济众。竟舜犹病之。今发仓廪以

惠困穷。惟大饥之岁。不以道远而辍。苟非时有所赈恤。及于耳目之所接者而止。岂不欲远力不足也。然则何以处之。曰。自古制法。固有不能独行

者常平之惠未博。精思熟讲。求可以相辅者兼而行之。惠斯博矣。社仓之设。其常平之辅乎。有馀则敛。不足则散。与常平无以异。然常平裒聚于州

县。而社仓分布于阡陌。官无远运之劳。民有近籴之便。足以推广常平振穷之意。此所谓辅也巳。洪都今为大府。而土非膏腴。民鲜积贮。平丰则仅

给。岁歉则流殍。邦人病之。郡丞丰君有俊。请复社仓自南昌新建二邑始。郡捐钱千万。属里居之贤连江宰陶君。武泉幕裘君万顷。择士之堪信仗

者分籴之。以待来岁之用。将漕胡公闻而是之。运米二千斛。助成兹事。廥于佛庐于道观者十有一。端绪既开。推之他邑。可以次第而举。时乎价贵

亟下其估与民为市。贱复籴之。如环斯循为吾民便。何时已耶。夫天下之最不便于民者二。敢于为蠹有黠吏焉。巧于渔利有豪民焉。今置是仓也。

委之士类。公其出纳。则黠吏莫措其奸。岁有不登。米无甚贵。则豪民不闭之籴。增益之俾加厚。维持之俾可久。及其进于此也。不惟灭价而籴。而直

以籴价粜之。纯于为民无私心焉。可不谓仁政乎。昔者周官大司徒之属。有遗人者。惟施惠是职。乡里门关野鄙县都。皆有委积。班班相望。共亿惟

谨今之社仓。毋乃依仿于是。相时发敛。均被无遗。膏泽沾濡。既优既渥。以系民心。以培邦本。呜呼。真良法也。夫端可为常平之辅也夫。攸县志劝立

义廪文 太守到任以来。近因祷雨。为邦人久远之计。在诸县则广置社仓储榖万石岁出贷其为虑悉矣。社仓之要有四。其一曰。抄箚贷户。其二

曰支贷。其三曰交纳。其四曰守掌。诸家䂓约。大抵悉委乡官。其为力太劳。其任责太重。故惮烦畏事者。有所不乐为。今抄箚核实。则责之保正副。而

乡官审之而巳。支贷则责之措置官。而仓官同监视而巳。看守责之寺院主首。而乡官特同共掌管而巳。惟催纳交收。专委乡官。力不至甚劳。而责

亦不至太重。况两岁则替。无久远耗折之忧。免役一年劳逸又粗可相补。杜乞觅不使之费财。则有约束条目优礼遇不使之屈辱。皆所以为乡官

计。乃所以为社仓计也。真西山集嘉定甲申。待制真公德秀。帅潭日请于朝。以钱偿当年马榖。分拨十二县以贷细民。县领所留榖分置八仓。随乡

之广狭以给贷之。 又奏置十二社仓状 臣恭惟孝宗皇帝。深惟民食之重。因朱熹有请。颁社仓法于天下。自是数十年间。凡置仓之地。虽遇㐫

岁。人无菜色。里无嚚声。臣少时实亲睹其利。岁久法坏。每为之太息。嘉定乙亥蒙恩将漕江东。岁适旱蝗。承诏措置荒政。奔走属部。亲见饥穷之民。

惟乡落最甚。而致栗又为最难。劳费不翅数倍。因慨然深念。使社仓之法推行而不废。在在皆有藏粟。以之振民。犹取之怀也。其利岂不博哉。至是

益知孝宗皇帝之圣谟神画。有百世不可易者。近岁士大夫以其蠹弊多端。往往归尤于法。至欲举而废之。抑不思古今之法。曷尝无弊。亦在夫维

持整饬之尔。姑以常平义仓论之。侵渔移易。其害亦不一矣。然卒不可废者。以其害不能揜利故也。何独社仓必欲举而废之哉。仰赖圣朝。深知此

法。未容轻变。前后监司守臣有欲建立者。皆诏可之。凡今有仓之地。如建昌南城𡊮州萍乡等处。推行有法。人蒙实惠。而潭之属县曰长沙者。亦有

仓二十八所。盖庆元初知县事饶𠏉所立。距今三十馀载。虽不能亡弊。而穷民赖之亦多。臣叨帅湖湘。适潭人连岁艰食。今夏旱叹尤甚。祷请之馀

斋居。深念所以为一方饥馑之备。盖无出社仓之右者。于是樽节浮费。以官钱易榖于总所。凡八万硕益以他榖。共为九万五千馀硕。十二县置仓

凡百所。令人户之当输榖于州者。就输之社仓。其敛散之䂓。息耗之数。大盖悉仿朱熹所上条约。而因时救弊。视俗制宜者。又加详焉。此盖淳熙敕

旨之所许也。仰惟二圣临御之初。方务行孝宗故事。臣敢昧死以闻。其申请事宜上之尚书省。乞赐敷奏施行。伏望圣慈。察臣汲汲为民之心。从臣

所请颁降指麾。令本州常切遵守。庶几良法美意。久存而不坏。贫民下户得以蒙天施于无穷。臣不胜大愿。长沙府湘阴县古罗志真西山申省拨

榖纲状 本州昨为湖南一路今夏一旱甚广而潭州为甚早稻之伤。几及其半愬旱之状。日以千百。巳委官分行检视。入秋以后。虽幸得雨。然潭

之风土多种早稻。其视晚禾居什之七。晚禾虽稔。自输官之外。嬴馀无几。富家之所储蓄。细民之所仰食。唯早稻而巳。今既不稔。则来岁春夏间阙

食必甚。预备之计。岂容不讲。然常平之积。既以甚乏。其它又无来斛可以那融。傥非控告朝廷。存留纲运则州郡虽有救恤之心。安能使之蒙被实

惠。遂于闰八月初七日。画项具申朝廷。数内一项诸县乡村贫民至众每岁艰食唯仰劝分。今富家所收。既自无几。今虽见行劝谕置立义廪储榖

出粜。终恐难以专恃。贫民下户既无榖种又乏日食。将何以为布种之资。农事失时。田土荒废。尤可深虑。契勘本州递年合起马料九万五千馀石。

赴襄阳交纳拟乞朝廷矜悯。免行起发一年。容本州措画就诸乡村置厫受纳。于来岁农事方兴之际。委官出贷末等人户。充为种粮。至秋成输官。

仍复桩管。以备次年给贷。不特救一时之急。又可为悠久之利除一面先次措置外。伏望朝廷特赐矜允。箚下总领所。证会施行。万一总所以马料

难于乏供。愿从本州那拨官钱。依今冬时价。并纽算水脚縻费。赴总所交纳。古者㐫荒之年。马不食榖。今蓄养战骑。务在丰肥。固难尽从古谊。然辍

饷马之榖八九万石。以活力耕输赋之民。朝廷至仁。必所不靳。云云宋戴邦用文长沙府大觉社仓始末 乡里有委积以恤囏厄。县都有委积以

待㐫荒。此周公相成王泰平之盛典也。待制真公帅潭之明年。湘阴早田间苦巨浸。晚稻耗于烈风。以故榖价翔踊。既而属邑复以旱告。公视民饥

犹巳。毕力殚虑。上下协济。发廪劝分。岁虽荒而不饥。然公谓一时措置非经久之策。于是有请于朝。截籴马榖义来。命十二邑咸立社仓以贮之。榖

贷末等之有田者。米则籴细民之无田者。殆将为潭民世世之利。公其以周公之经理成周者理潭欤。湘阴为都三十二。置仓七。大觉光教普安显

庆国泰崇因灶渚是也。迺命令尹四明林冈任提督之责。命尉府上饶余禹翼任措置之责。选幕中之贤。得庐陵末涣检察其事。三君者相与协心

戮力。是究是图不以文具应命。分行田野。咨访父老。如道里远近。户口多寡躬自相视。通融酌中区处画于图籍。由是贫富强弱。厄塞疾苦。具得其

实令尹又于每仓增助百斛。以广帅君之惠。今大觉仓就寺之西廊。撤而新之。周围上下以板。护以壁。固以墙。上三间贮米。扁曰义仓下四间贮榖。

扁曰社仓通约所贮以斛计者可三千。所费以缗计者。一百六十有二。七都出纳。悉隶于此。于仓之都门建公祠堂。提督检察措置官预焉。盖将使

邦人知公创置之意。又知奉承有之不苟如此。异时若守与令。皆推此心。则是利岂直岁月计哉。邦用材竭力腐误被使令。同邑士邓默董其事。三

君丁宁告戒俾弗慢。故不敢不勉。谨述此以识是仓之始末。若夫开湘山之石而纪其盛美自有大手笔在。非邦用敢僭。嘉定甲申。进士戴邦用记。

又王𨪆重建崇因社仓记 宋西山真先生帅潭日。创属邑社仓。湘阴凡七所。崇因其入马。𨪆负丞措置。始至见其因廊为厫。檐晴厫矮顾瞻太息

寺首僧大权进曰。得非病其湫隘阴润乎。君更造之厫侧有地惟便。喜而语之曰。谋契予心矣。俟归告于长。尔其董是役。越日还白黄令君。言未既

令君愀然曰。西山美意。仅存一线。究心乃职。正望后来。迺退而经度。峻峙四厫。重盖藏也。中敞一𠫇。严出纳也。尾𠫇一轩。后主者也。翼厫两室。处

监者也。门迳择便。使无扰也。浴湢有所。不遗小也。费钱二十万。粟三十斛。𨪆捐金倡之。令君助之。补其不足者。数界之监仓寺首之大权也。役始于

壬寅孟夏。迄于季秋。越二年胡令君来。首访诸仓利病。有客告以崇因仓更置之故。曰是知务也。乃捐公帑。加备于窗牖甃砌。意以为诸仓劝。姑笔

岁月以纪其备。若职掌。若核实。右支遣。若盘量。昔西山告之君父。盟之神祇。具有䂓约在。有人心者当知所遵守。𨪆不敢不勉。淳祐甲辰。丞王𨪆记。

漾江志长沙府长沙县社仓 庆元初。长沙宰饶𠏉创社仓二十八所。他县皆未有也。越三十年。大帅真西山念岁旱不常。农食乏兴。仿饶宰之䂓。

行下诸县。合斛钱内出豁起立社仓于寺观。不科乡保。不扰住持。不白役工匠。申闻于朝乞将本州嘉定十七年。分。合起发湖广总所马榖九万五

千硕。于内截留八万硕。令诸县税户各就社仓送纳。及益以他榖。共九万五千馀硕。置仓百所。永充赈贷。却折纳总所八万马榖钱。计官会一十二

万八千贯。水脚钱会共一万九千三百馀贯。夫米二千五十馀硕。本县分置社仓九处。计榖九千二百七十三硕。专为赈贷。有田二十亩以下之户

每年以四月一日支贷。七月催收。每贷一硕。收息榖一㪷。费用榖一㪷。其逐月纤悉条目。自有本州印行社仓䂓约在。州置司。委通判职官。县有提

督措置官知县以提督。社仓系衔丞簿尉中选二员措置。任满本州核实无欠。方许批书。乡士有信义者。及合充保正副者。每仓委请二人充监仓。

不律以法而待以礼。二年一替。仍与免役一年。支贷则措置官同监视。看守则责之寺观主首。应合干等人。皆于费用榖内。各有优润。至十年后。息

榖与本榖相登。又贷二十一亩以上之户。不取息榖而止取费用榖。真湘民无穷之利也。岁久弊生。自制司取拨息榖。而监仓重困。每岁出贷。则监

仓保司胥吏计斛索钱收敛则嬴取斛靣。私收折纳。寺观亦不能无扰。殊失西山之美意。而未有以革之者。本县始创九仓。四仓隶丞𠫇。五仓隶簿

𠫇。内龙安一仓。监仓以都分散阔有请于县。分割一仓于福仓寺。今为十仓。递年凖使帖照西山规约。春贷秋敛。经久勿替云。林希逸竹溪集䟦浙

西提举司社仓记 古人为惠于民。未有不自均田始者。田不可得而均。民无以自济。于是有贵贱敛散之法。然耿司农请于汉官。为敛散也。故曰

常平。长孙度支请于隋。民自敛散也。故曰义仓。后人失其意。皆归之公家。于是考亭先生本其初以复之。此社仓所由作也。其虑甚远而惠甚博矣

曾未百年。此法亦敝。非蠹于官吏。则蠹于豪家。民之无仰自若也。卓山陈公为西畿常平。使。思行文公之法。又本古人之心。不聚以粟而求之田。盖

以粟之藏易弊。而田之入无穷。视时而散约。以其直十之二取而积之。积之久则田可增。田益增则惠益远。此岂吴人一日之赐哉。因思古今良法

未尝不可及也。推而行之。实惟其人。文公惩在官之病而廪之于民。卓山又惩积粟之病而本之于田。使文公犹及知。亦当嘉歏于此。余闽人也。恨

文公之法不及于吾郡。卓山来闽。乃以此集见示。使卓山更为闽留。其不以惠于吴者惠于闽乎。民穷甚矣安得如卓山者数十辈。俾推行其法以

遍吾国岂非文公所望于后人者哉。李澹轩集代县宰社仓砧基簿序 今社仓之制。其说有二。曰储米。以备赈贷之用也。曰敛息。以资举子之给也

向者崇安开耀仿隋唐旧制而创为之。盖仓以社名。则赖乎里之人相与推行而不涉吏手故实惠稍孚而弊端迄塞。余莅邑数月。适连帅赵公封

示崇安条画。俾视效而举行之。会里有处士李某。余始到官知其人焉。一日以其事谋之寮友。与夫乡人之善者。佥以李为然。遂造门而问故。李曰

吾邑东西不及百里。南北相距加二十里中多乱山。可耕之田仅得三之一。故乐岁则粗可以给。一有水旱之变。则食为之不足。于是溺子而不举

者俗诚有之。贤令尹得不为之长虑。而使之知父子之亲乎。又况阙米于新陈之未接。则忧不在乡而在市。盖贩者无千金之积。停者无三日之聚。

乡人挈檐石以趍市。少则有踊贵之患。甚则有不继之忧。官盍有以为之备乎。然捐米以惠人。非买田以䂓岁收之入。储米以备粜。非建仓以别在

官之廪。则不可以图久。于是议以克合。迺详视崇安之成䂓。讲究吾邑之所便。增损而行之。惟其所当。凡买田建仓。官出缗钱二千。而籴米所直数

亦称是。李又推择其乡之士八人。任乡官之委以与民附籍。县复委官措置。以示公私互相维持之意。幽远之民。始而疑来请者尚寡。中而信。岁终

计之已支百斛今买田之外益以没入之产。亦既三倍所收矣。所储千斛。若籴以时直而粜以平价。虽岁稔亦蒙利焉。夫不䂓剩利以粜则可使常。

新取诸岁收而与则可以持久。由目前观之。若可以诏后而贻远矣。独念夫。崇安创始之制倡者里人而官为之应故其成若难而久非所患今吾

邑举行之方。官始倡之而里人为之助。矧其设施各务得宜则其事迹容有小异至于救民于壑。为国添丁。原其用心则未始不同然念牧民之吏

率以三岁而终。更敛岁计之。馀锱铢而积其所成立仅止于此。至于增光润色。自此岂无与我同志者。吾邑之利未见其已时也。虽然。百里之治欲

民化而俗善。兹特其一端耳。若夫富室之兼并。豪民之武断。恶习相染而敝民。间出。颓风相仍而敝事时生。必将讲明治化。㧞本塞源。以成礼义之

俗。则余之所以望于后之君子。讵止于此耶𡛮摭建置本末。出纳条例悉列于𠕋。著为砧甚簿。且复为之序以冠其首用诏来者使公私皆得以𥡴

考焉。都梁志李知新武冈州创置社仓省箚 武冈军李知军申。窃见前史以岁有丰㐫。榖有贵贱。故立常平义仓。量州县大小户口众寡。时其丰

歉。贵籴贱粜。专一惠利小民。今则所在州县。多是有名无实。又有民社仓者。专务劝课上户蓄积以备凶荒出粜。亦为良法。今则所在州县。绝无仅

有。本军自宝庆三年。有知军吕朝散。劝谕到在城上户。每年蓄积米二千石。至三四月青黄不交之际。即以市价斟酌量行裁减出粜。凡籴此米者

傍城内外共二千一百单三家此于小民所补不细。照得本军上户绝少。劝到积米之家。多者止数石。少者至五七斗。事出勉强。颇为费力。兼其间

多有田产退落。户头死亡之家。官司既有名籍。卒难销豁。是以两年之间。人户多有以此陈词者。知新只得与之斟量减免。是以今岁所存。止有一

千四百米石。知新又勒谕今其自相推择产业增进之家。填补元额。终无肯相紏举者。兼当来吕知军创始之初。官司先欲备米七百石为之倡率

自后因循即不曾有此米。知新到任之后。自绍定四年撙节浮费。至今年六月前后共籴米三千石。已于军衙西廊之外。创夹屋三大间。专一安贮

上项来斛。欲在每年四五月间出粜以济细民。候秋成却行收籴归仓。每岁循环为之所有。每年粜籴之时。出粜则依时价每升减二文。收籴则依

时价每升增一文。如军人情愿出粜。则每升更增一文。榜曰每岁平粜接济民食。候秋成日却将价钱如数籴米。补填元粜窠名不得亏损。有妨次

年出粜。仍常切措置。以新易陈。毋致欠折损坏。除程限两日。先具知禀文状申尚书省。绍定五年。闰九月二十日。黄氏日抄更革社仓事宜申省状

照对本军昨因嘉熙庚子之歉康知军初效朱文公法创置社仓。春贷秋敛。以惠百姓。景定二年。曾凖户部桩留不贷不敛者五年。至咸淳二年。

常知军虑岁久榖坏。始申朝省。再行贷敛。且与免息一年。咸淳三年。陈提举行部知社仓法坏日久。专委两通判任责。而知军时提其纲。本军方当

讨理未定之初。又与免息一年。夫社仓之设。正以为民。当五年不贷之时。宜人情之久郁。及两年免息之日。宜人情之甚慰。及今验之人情乃有大

不然者。凡两县十四乡之民。无不相率赴愬。乞免贷敛。至谓虽不取息。亦须增纳。必罢社仓。方获无事。某等不胜惊怪。极意考核。乃知借贷之息轻。

而水旱之备豫。法固未有善于文公之社仓者也。职掌之人非。而变通之法踈。弊亦未有甚于本军之社仓者也。盖康知军救民之心。虽即朱文公

救民之心。而窘于力之不迨。局于势之难行。未得尽如文公善后之计者。其要有二。变而通之正在后之人耳。文公以五夫一区之地。而得建宁大

府六百斛之粟。故不必取息增多。但使愿贷者出息十二备耗而已。康知军以小垒荒岁一时之力。而欲广为千里将来无穷之惠。故志在日久增

多。必使尽数均贷。且令计息未足。县官不得批书。于是奉行者不待其愿贷类追迫而使之贷矣。是窘于力之不迨。未能尽如文公善后之计者一

也。文公与刘君如愚自相率而救其乡之人。初不系官府倡率使然之事。故不至于出纳轻重。康知军正因巨室倍称取息之虐。遂易以社仓十分

取二之廉。及其所使主仓之上户。即前日倍称取息之旧人。为善不出于本心。临时宁免于故态。于是阳借贷敛济人之权。阴肆为富不仁之术矣。

是局于势之难行。不得尽如文公善后之计者二也。惟其力之不逮。而志在增数故借贷多不出于小民之情愿。惟其势之不行而权寄非人。故操

制反折而归巨室之不仁。以巨室之不仁。迫小民之不愿。又压以官司之势。而塞其赴愬之门。此初意虽本于文公之社仓。而流弊几类于莉公之

青苗。势有必然。事无足怪。虽康知军申明之初。朝省回降指挥。已预忧异日反为闾阎之害。虽康知军䂓约之序。各已预言法久且弊。他日人存政

举之难乎。其人况今日乎。故曰。变而通之。是在后之人耳。今即众吁之词。而摭其当革之弊。如贷首抱催足。则有旌孝一都沈子亨等。称逃亡三十

三户。积欠榖五千八百四十斤。尽抑令代纳之诉。葛下三都潘四五等。称祖父充贷首。子孙不能脱免。甚至孤寡亦不得免马之诉。此弊之不可不

革者也。如同甲抱逃亡。则有永岳十八都倪四五等。称逃亡并要甲内填还。乡民枉被逼勒之诉。桐汭一都曾千七等。称逃户贷榖。榖不出仓。只就

仓展息。息上又生息。展转抑陪之诉。此弊之不可不革者也。如县官自十月至二月逐月照约下乡到仓。县官䂓逃干系而转改武官。则有清坛社

吴百七等。称供需官员之诉。延德都高大发等。称被取轿番榖之诉。又有武上都张公是等。称见任官急欲回司。只取仓职虚申一状。故仓职有折

钱入已。及榖不入仓之诉。此弊之不可不革者也。始虑官司之难于遍察。于是各乡止置一仓。今则地里迢遥。资次积压。其拘之使贷也守候辄数

日。而敛也亦如之。故有诉贷本仅了搬担裹足。而所纳乃白陪者。始虑仓职之为奸欺。于是诸仓各定一秤。今则出入各秤。高下异手。其贷而给榖

也十仅得七八。而敛也反倍之。故有诉所出不足以了陪纳。又复取之私债者。始虑旧榖之易没。东作之无助。于是方春即贷而敛以秋。今则逃亡

既众。堤防过密。其贷多待秋熟。特一时藉以规取嬴馀。甚至榖贵粜钱。待秋熟而复低价折付。反随即取其倍称之榖。故有诉破家荡产。子孙受害

只得逃移以避社仓之苦者。其始榖本每乡仅五百担。今积其利息间已近六七倍。而支费耗折之数不预马。穷乡何以均此岁增之数。其始出贷

每户不过四五十斤。今强其必贷。率不下六七倍。而仓职苛取地盘榖之数不豫马。穷民何以出此岁增之息。于是诉社仓一年富于一年。乡民一

年穷于一年者有之。诉社仓本欲利民。今反至于害民者有之。诉社仓皆是乡民运聚之息。颗粒不曾散还乡民而声冤者有之。且闻此等欲愬之

情。其来已非一日之积。凡本州县提督之职。前此亦多亲闻其言。帷是法源于文公。而事本以救民。恐更革之未成。已谤议之先及。人莫敢向。弊以

日深。某等相与窃伏思念。至于积月累日。窃谓虽自昔圣贤木有久而不弊之法。法至于弊。亦未有不可起而救之之理。法出于黄帝尧舜尚须通

变。法出于三代盛时犹必损益。安有谓法出于儒先。忍于坐视其弊而不救者。是亦岂儒先立法之本心哉。顾惟此事。百姓请罢社仓之说。虽不可

行。若仓职渔猎百姓之害。岂容不革。但创法固难。更革尤难。法愈更而愈密。则弊愈久而愈深。正如朱文公有言天下事本不难为。但恐做时不比

说时。人心不比我心。今若更革。望其能久。正恐后之负今。亦犹今之负昔。两县四十乡之间。安得人人常如康知军之用心哉。惟有简便或可少纾。

盖榖已多矣。不必更求增息。弊巳极矣。不容尽倚仓官。凡遇成熟。并与住贷于以从人户阖词之请。偶遇水旱。减息出贷。于以水存康知军救民之

法。旧仓职并与改替。旧来州县官吏有开仓事者。并免干预。别请近城寄居充局官。成熟年。分。彼此相忘。惟遇水旱。则从本军径请局官。及时下乡。

监仓职照官秤公平出贷。并听人户情愿。不必尽数均敷。少需秋成敛榖。仍即封闭如故。此其更革之大纲也。旧规取息并支遣耗折共收二分二

釐。今共止量收一分。谓如敛榖本一百斤。旧年年收二十二斤。今止出贷之年收一十斤。内以三釐充局官到仓轿夫。及贷敛职掌诸色杂费。内七

釐。以备坐仓耗折。每一年许豁耗一厘。豁至五釐而止。谓如榖坐仓一百斤。一年计豁耗一斤。其出贷年分。不在豁耗之数。旧规仓之副职经两贷

两敛而升正。又经两贷两敛而替。今既不每年常贷。更不拘贷敛次数。仍以二年为例。二年升正。曾经敛散。即与改替。新旧交承。周而复始。以防日

久生弊。且得更休旧䂓官差兵士在乡。名坐仓节级。岁久扰人。仓职间亦籍以主威乡落。今并免差。遇贷敛年分。听于支遣榖内续行从便短顾使

唤。旧䂓仓职有事并申官司。今止许甲寄居局官听从便宜区处。有合从官司施行者。须寄居局官申明。此其更革之节目也。本军除已逐一施行。

外。所合照康知军创立旧例备中朝。省。并提举常平司照应并录人户今来词诉。缴申照应。须至申闻者。 又更革社仓公移 照对本军昨经嘉

熙庚子大歉。赖康知军赈救。民获更生。康知军荒政结局。又极力措置。每乡榖本五百檐。仿朱文公社仓法岁贷收息。以渐增添。为将来万一水旱

之备。虑及无穷。恩同父母。世世吏民宜共扶植。柰何创始之艰难。继者。易怠。㐫荒之苦恼。乐岁。易忘。以至日久弊生。利反成害。官司督促仓职。但欲

取足本息。而不知仓职之并缘扰民。仓职阴剥小民。但期倍称取息。而不恤小民之痛苦无告。甲内逃亡。邻保均备。逃亡榖本。坐仓展息。于是小民

畏贷榖。甚于畏科敷。而贫者竟贷之而流亡。上户避仓职。甚于避差役。而黠者反攘之以使蠹。其他枝节不可胜言。去岁之冬。方当检照䂓约。预行

核实合贷人户。忽据乡民群诉。并乞免行贷敛。甚至以为社仓不除。皆当逃避他郡。此虽乡民被扰。一时忿激之言。然其情亦可知矣。闻之使人惊

恻不巳。斟酌事宜。量为通变常年并免贷敛。以顺乡民哀诉之情。荒年灭息出贷。以存康知军仁民之政。旧䂓息榖。支遣榖。耗榖。共收二分二釐。今

权收一分充耗折支遣。将来免收。并与住免向来官司吏卒之扰。而请委贤寄居为局官。以乡官自救乡民如朱文公创立社仓本法。通变大要不

出此三者。除已备申尚书省。及提举常平使司照会去讫。其馀合行事件。分牒关报合属去处外。所合备榜晓谕。今开具下项。 一。社仓之不免于

弊者。正因取息而仓职得以并缘耳。契勘仓职先来有解到人户折纳榖钱。见寄留常平库。今将上项寄库钱。就近城置卖水田。委局官岁收租利

为扶助九乡社仓之基本。应社仓䂓约内。元收耗榖支遣榖。向后并将所收田租代充。使人户贷一斤。只敛一斤更不增收颗粒。所有近者申省权

收一分之说。缘此时未议置田。不得不开此项。今出贷未有年分未须支遣。筭计将来出贷年。分支遣。及在仓每年合豁耗折数。亦非多买田才成

并可住免。续申照应。 一。社仓之不免于取息者。又因欲渐积使多以备水旱耳。今除前项近城置田贷息外。更将各乡元得康知军榖本五百檐。

陆续出粜。随乡置田。常年积租。荒年赈济。则自不必取息求多矣。 一。社仓所以因取息而坏者。亦因积数愈多。则取息亦多。民户之岁收有限。力

不能堪耳。今诸仓见在榖。除五百檐置田。岁取天地无穷之利。免取人户有限之利。以推广康知军美意。外更与桩留一千檐。凖备出贷。以存康知

军旧䂓。视元数亦巳倍之矣。 一。诸仓问有见管数多。除五百檐买田。一千檐留贷。而尚有馀剩者。皆是仓职得人。乡民淳良所致。并与令项桩留

凖备水旱年分。尽数散还乡民。此时亦可少宽官司擘划上户敷粜等事。一。诸仓间有见管数少。不了桩留去处。专局日下严监仓职欠数补足。

一。贷榖虽留千檐。仍取人户情愿。不以贷尽为拘。 一。前件监仓职侵欠。皆是核实仓职已收人户之数。其元。系人户拖欠者。权与倚阁。不许仓

职私自催理。为人户不已之扰。 一。社仓自是乡曲之事。今请委寄居充局官之后。凡事并听局官区处。但寄居行乡曲事。亦须籍官司之力而官

司为民父母。尤不可一日少忘吾民之事。顾才经官司。辄不免吏卒之扰。此所当防耳。契勘本军嘉定年间。真西山将漕救荒。专委本军军学林教

授赈给。书之史册。千载盛事。而向来婴儿局近改义田局及沧河渡浮桥局。其田租亦皆借重。教官烦其提纲。盖学校公议所自出。乡曲议事。可赖

以维持不朽。今来社仓置田。关系尤大。亦照例附庸军学。凡田租簿籍。并系局官与教官同佥。盖教官𠫇虽官司。而无吏卒之扰者也。无或遇有紧

事。合经本军行移。教官以见任官与之同共禀议。事亦易达。其馀些少文移。局中径牒县官等处施行。 一局官文书。照绍兴府例就本军置社仓

局。仍照本军旧例以书局人充之。遇有公申径从书局呈押。又恐书局近上人无专工到社仓局。更差一贴司到局书写。两名并于田租内支行月

给。 一仓职旧䂓。两年为副。两年升正而替。凡职皆经四贷四敛。今既常年不贷。不可专拘四年之限。必在四年之内曾经一次贷敛。俟四年限满

亦许替换。或虽经四年遭值连熟。未经贷敛者。未许替职 一。仓职向以为难者。与官司共事耳。今官本置田之后。仓榖皆是民榖。贷数止管千檐。

有事直达乡局。并无向来繁难。应有仓职改替。请机察保明申局官。备申本军照应。但取物力高强。众所推服。不可以前来已充为拘。盖庚子至今

巳三二十年。纵曾充应。亦当再充。贷首亦如之。 一。贷榖止用大秤。昨因别用小秤收息。访闻仓职多在小秤作弊。今既免收息之后。不许更用小

秤。 一。旧米乡民纳榖等待资次。多至旬日。小民四散搬檐。或至贷本仅了费用。访闻体例仓职交榖。机察搬榖必待数多。然后入仓。以致乡民等

待不便。今既不常贷常敛。设遇贷敛。又是水旱年分。患难相恤之时。况所贷止千檐。请机察先次下仓点数分拨。不可为仓官过数秤出。既不出息。

恐寰私作弊。尤当防闲。贷则随到随给。敛则随到随交。三日一次申敛数。六日一次请机察。交盘入厫。不可俟敛足而后盘入。以担阁人户。 一。诸

仓多有损。旧或无地板处。以致榖。易损耗。今既有桩留数目。尤当增置地板。诸仓应有合修去处。并请日下申明。及时修置。 一。康知军立社仓之

初。系本官自趱到酒息。及李盈家业并荒政局剩米。即不曾将窠名官物创置。况今日更革之后。诸仓所存。全是息榖。又皆系百姓巳物。于官司尤

无相干。不独官司无干。将来水旱有备。官司又将赖之。访闻旧来官司。或遇窘迫时。曾有欲议移兊者。好官员自是决不肯行或向后人吏有以此

说鼓惑官司之听者。诸局官以乡曲大义白之。当职仍先与一面申省照会。一。社仓置田。候见数日。亦与申省。蠲免苗税。 一。修仓并照康知军

元约于仓糓支遣数内公支。分明出豁。 一。以上并系广德县诸仓施行。其建平社仓。自康知军创置以来。即专委本县。见今牒催差职。搬糓未办。

候到陆续施行。 又乞照应本州巳监勒饶县尉贷社仓申省状 照对本州今岁米贵。民多饿死。拯救无具言之痛心。所藉者惟劝粜耳。而劝粜

亦有难行者。寄居前糓城县尉饶立。积米累钜万而性吝啬。其馀中户尚从劝粜。惟此第一出等户。独不从劝粜。凡其回报。皆是相欺。某自揣人微

困难以必巨室之听。最是饶县尉。遍抚州诸邑乡落。积祖皆有社仓。丰年乐岁。多取贷息。及今荒年筭计目今来贵。将来得息而或价倾。恐反失利

遂一粒不贷。惟深其扃𫔎以待客贩。以此民怨入骨。哀诉满庭。某谓社仓正为荒年设也。今乃丰年民不愿贷。反抑贷以取其息。荒年民正仰贷。忍

负赖以视其死。此于救荒关系最大。且社仓本以春贷今已中夏。又岂容少缓者。但劝之虽切。藐无报应。县尉若尽雄据。则社仓终于不贷。遂不免

请上饶县尉留之佥𠫇。分项差官四出监贷。而所差同官以及州县吏卒。乃蹙頞相吊。谓饶宅威制一州。今若行此。祸且主至。或叩头乞免。至于垂

泣。某窃念此事。某实自为之。万一果累同官。于心何忍。所合先次中闻。乞赐照应。或将来饶县尉果有词诉。及或买人游说中伤。某愿身坐其罪。无

以及同官。不胜愿幸。某此止为救荒一事而发。其饶县尉居乡遇恶亦不敢并及。以孤初到官安国恤贫之约。文天祥文山集叶校勘社仓说 社

仓之法阜陵下之四方。而周人委积之意。复续于二千岁之后文公请也。公畏天命。悲人穷。汲汲焉于当世。天之所以子之者不轻。而得于其时者

复厚。天其有以行之也。校勘叶君重开无一命为之阶。而倡率同志。嘉惠闾封。巳能凿凿精实。使君得志于世。文公之议将次第而充之。昔刘辉佥

判时。得俸不以自嬴。辄买田赡族。或谓范文正此志三十年。非参大政则有不惬焉者矣。辉为小官。乃能随力为义。可不谓贤乎。辉之于文正。君之

于文公。事有大小。世有难。易。心之所推。则吾无间然矣。君虽布衣。尚何不满乎哉。元程雪楼集䟦鱼山李氏社仓事后 官有常平。私有社仓。皆所

以利民也。常平废不复举。社仓之存者亦无几矣。今年春余归母䘮于南城之南。主于鱼山李氏。识鱼山翁之子仁寿。独能嗣其翁所主社仓䂓制。

至于今不废。吁可谓难矣。仁寿老犹嗜学。其才足以用。而𨼆居求志。能不失其世守也。岂偶然哉。武陵图经社仓散在武陵县诸乡僧舍。开禧末郡

守庐陵胡槻置。时丙寅后饥甚。槻力撙郡计乡拨米百硕以为本。令士友掌之以贷农民。硕收息三㪷。委邑丞提督其事。农民受惠无穷。其后所存

多寡。则视所掌者何如尔。瑞阳志社仓 太守陈报创。散在十七乡。每乡一所。取近便寺观建立乡官里师主之。司户提督。其法秋敛春散。每户贷

糓五斗。五等户服田力穑者。方许给借游乎末技者不与焉。岁久弊生或散而不可收。或积而不敢散。亏折损壤者。皆责偿于里师。非破家不已也。

太守方逢辰欲救其弊。委官发糓买田。以为经久之计。名曰社庄。贮糓备荒。归附棱则入于官矣。吉水志义惠社仓 在州南二里计。至元戊寅。邑

旱涝艰食。里人胡荣祖倡义捐田建仓。衡斋周焱实赞之。胡爚刘次云聂淳黄恺夏得一欧阳尧文梁达泉等。五六十家。哀田助义。协济邑南。周氏

施故宅为廪。曰平济庄。岁成输官。贮其馀粟以待来年艰食之月。赈济邑民不复取价。今计其田产可二千八伯硕乡斛至元年间佥宪观复马公

昫亲按视仓。赋诗嘉奖。更扁曰义惠社仓。命郡人刘辰翁记之。大德三年。二宪鲁山减公梦解勉励。今有司蠲其输官包纳之费。于癸卯奉使宣抚。

移咨省府。转咨都省。揭榜禁治。沮挠民间。深得其惠。南安郡志社仓在郡治之西。与药局对峙。旧梯云庄屋。已废其租附军学。前后序载横浦集。今

即地基。重建易名社仓。 景定癸亥郡侯饶公应龙撙节浮费。积见钱二千缗。省克籴本。冬收夏贷。以济艰籴。盖仿朱文公社仓之䂓也。 官庄附

军仓之西。咸淳丙寅郡侯贾公蕃世监到诸吏。借兊官钱一万贯。省买近城田。岁收租米。计省斛八百三十二硕有奇。遇夏秋之交。减价发籴。以济

艰籴者。瓯宁志社仓一十二 崇安里东瑞相院。 西乡里开化院。 梓溪里龙安院。 禾供里林泉院。 禾义里长乐院。 丰乐里双石院。禾

吉里梁源院。 慈惠里云岩院。 吉阳里上重院。 梅岐里福庆院。 麻溪里圣龙院。 高阳里兴福院。建安志社仓七 东长里普照院 安泰

里灵集院溪西仓。 建宁里归复院。 南才里资福院。 川石里重兴院。以上五仓。系绍熙五年上司行下置立。 顺阳里资福院 安泰里灵

集院溪东仓。 以上二仓。系庆元三年。知县事俞南仲增置。已申上司照会。松溪县志社仓一善政乡杉溪里。郎村庆元二年创置。浦城县志社仓

二。迁阳镇永利仓。 东礼里仓社仓在护国寺东。端平二年建。与地纪胜横州社仓横州土瘠民贫。家无馀藏。脱遇旱潦。人无假贷之所。绍定元年。

太守张垓置米一千石。立为社仓。委四乡上广主之。有田而无种粮者。家贷一石。秋成偿官不取其息惟许主仓之人。量收一斗以补鼠雀之耗。不

使吏人平预。新昌县志社仓 散在各乡团。䂓制同高安。令改名义仓。昌国志社仓 旧有田六十七亩。淳熙十二年。县令费诩建屋二十楹于龙

峯山门之左。






永乐大典卷之七千五百十

重 录 总 校 官 侍 郎 臣 高 拱

学士 臣 胡正蒙

分 校 官 洗 马 臣 林 熫

书 写 儒 士 臣 孙 说

圈 点 监 生 臣 马承志

臣 吴 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