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乐大典/卷08587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八千五百七十 永乐大典
卷之八千五百八十七
卷之八千五百八十八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五百八十七 十九庚

养生主庄子篇名。陆德明音义。养生以此为主。郭象注。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

生之主也。林希逸口义。主。犹禅家所谓主人公也。养其主此生者。道家所谓丹基也。先言逍遥之乐。次言无是无非。到此乃是做自己工夫也。此

三篇似有次第。以下却不尽然。吾生也有涯。郭象注。所禀之。分。各有极也。成玄英䟽。涯。分也。夫生也受形之载。禀之自然。愚智修短各有涯。分。而

知止守分。不荡于外者。养生之妙也。然黯首之类。莫不称吾。则凡称吾者。皆有极者也。而知也无涯。郭象注。夫举重携轻。而神气自若。此力之所限

也。而尚名好胜者。虽复绝膂。犹未足以慊其愿。此知之无涯也。故知之为名。生于夫当。而灭于冥极。冥极者。任其至分。而无豪铢之加。是故虽负万

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已。此养生之主也。成玄英䟽。所禀形性各有限极。而分别之智。徇物无涯。遂

使心因形劳。未慊其愿。不能止分。非养生之主也。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郭象注。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成玄英䟽。夫生也有限。

智也无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无涯之智。故形劳神弊而危殆者也。巳而为知者。殆而巳矣。郭象注。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为知以救之。斯养而伤

之者。真大殆也。成玄英䟽。无涯之智。已用于前。有为之学。救之于后。欲不危殆。其可得乎。陆德明音义。有涯。本又作崖。鱼佳反。而知。音智。注下

同。好胜呼报反。下升证反。虽复。扶又反。下皆同。绝膂。晋旅。以慊。苦簟反。足也。殆已。向云疲困之谓。刘辰翁点校。吾生也止而已矣。庄子言养生

主。第一义主于知。人生惟多知求胜最大患。如火销膏。他外物之好不及此。唯庄子能言之。三十二篇屡。致此意焉。绝学无忧谓之反复。三四语常

恐负之。林希逸口义。涯。际也。人之生也。各有涯际。言有尽处也。知。思也。心思𨚫无穷尽。以有尽之身。而随无尽之恩。纷纷扰扰。何时而止。殆已者。

言其可畏也。已。语助也。以下已字。粘上已字。与前齐物篇同。于其危殆之中。又且用心思筭自以为知为能。吾见其终于危殆而已矣。再以殆字申

言之。所以儆后世者深矣。此之所谓殆。即书之所谓惟危也。已而为知者。犹人言明明而知。故故而作也。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郭象注。忘善恶

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矣。而全理在身也。成玄英䟽。夫有为俗学抑乃多徒要功。而言莫先善恶。故为善也无不近

乎名誉。为恶也无不邻乎刑戮。是知俗智俗学。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灵。更增危殆。缘督以为经。郭象注顺中以为常也。成玄英䟽。缘。顺也。

督。中也。绖。常也。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郭

象注。养亲以适。可以尽年。可郭象注。苟得中而宜度。则事事无不可也。夫养生非求过分。盖全理尽年而已矣。成玄英䟽。夫惟妙舍二偏。而处于中

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养父母。大顺人伦。内可以摄卫生灵。尽其天命。陆德明音义。无近附近之近下同。闷然亡本反又音门。

远已于万反。缘督以为经。李云缘顺。督中也。经。常也。郭崔同。以养羊尚反注同。刘辰翁点校。为善止尽年。善与恶为对庄子本意只在上句。然

欲每事在中间行。又少那一边不得。人生安得不为善第欲无近耳。故善字向里一边为中。为恶则近刑矣。恶何可为故也。不近那恶字一边。独

在无善无恶上行。所谓督也。衣之背缝曰瞽。脉之循脊曰督。皆中间也。名与刑皆不染着。又何尝见恶字面。而谓其取恶之小者切为之冤哉。其亦

未知立言之意。又何足以语养生本趣也。恶字亦当一边。中间大有田地在故可以养身长生吾言不妄。林希逸口义。此数句正是其养生之学

庄子所以自受用者为善无近名者。谓若以为善。又无近名之事可称。为恶无近刑者。谓若以为恶又无近刑之事可指。此即骈拇篇所请上不敢

为仁义之操。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督者。迫也。即所谓迫而后应。不得已而后起也。游心斯世。无善恶可名之迹。但顺天理自然道而后应。应以无

心。以此为常而已缘顺也。绖常也。顺迫而后起之意以为常也如此。则可以保身可以全其生生之理。可以孝养其父母可以尽其天年。即孟子所

谓寿夭不贰修身以俟之也。孟子自心性上说来便如此端庄。此书却就自然上说。便如此快沛其言虽异其所以教人之意则同也。晦庵以督训

中。又看近名近刑两句语脉未尽。乃曰若畏名之累已。而不敢尽其为学之力。则稍入于恶矣。为恶无近刑。是欲择其不至于犯刑者而窃为之。至

于刑祸之所在。巧其途以避之。遂以为庄子乃无忌惮之中。若以庄子语脉又骈拇篇参考之。意实不然。督虽可训中然不若训迫。乃就其本书证

之尤为的当也。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𬴃然。成玄英䟽。庖丁谓掌厨丁役之人今之供膳是

也亦言丁名也文惠君即梁惠王也。解。宰割之也。踦。不角刺也。言庖丁善能宰牛见其间理故以其手抟触。以肩倚著用脚踏履。用膝刺筑。遂使皮

肉离拆砉然向应进奏鸾刀。𬴃然大解。此盖寄庖丁以养生之术者也。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郭象注。言其因便施巧。无不闲解。

尽理之甚既适牛理。又音音节成玄英䟽。桑林殷汤乐名也。经首。咸池乐章名。则尧乐也庖丁神彩从容妙尽牛理。既而改割声向雅合官商。所

以音中桑林韵符经首也。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成玄英䟽。嘻。叹声也惠君既见庖丁因便施巧。奏音节远合乐章。故美其伎术一至于此

者也陆德明音义。庖丁崔本作胞同白交反。庖人。丁其名也。管子有屠牛怛一朝解九牛。刀可剃毛为于伪反。文惠君。崔司马云。梁惠王也。所倚

徐于绮反向偃彼反徐又于伫反。李音妖所踦徐居彼反向鱼彼反。李云刺也。砉然向呼鵙反徐许鵙反崔音画又古鵙反李又呼历反。司马云皮

骨相离声向然许文反。郭许亮反本或无然字。奏如字。崔云闻也。𬴃呼获反徐许嬖反向他亦反又音麦。崔云音近获声大于砉也。中音丁仲反。下

皆同桑林司马云汤乐名。崔云宋舞乐名。案即左传舞师。题以旌夏是也。经首向司马云咸池乐章也崔云乐章名也。或云奏乐名。因便婢面反。闲

解音蟹嘻。徐音頥。又音熙。李云歏声也。技具绮反下同。刘辰翁点校庖丁止此乎。其言肩倚膝踦。已挥霍活动。说音节合拍愈奇。林希逸口

义手之所触触动也。肩之所倚。以手用力。则肩有斜倚势也。用足之所履。亦其用力之时。足之所立。自有步武也。膝之所踦。踦微曲也。以身就牛。则

𦠨微曲也。此四句画出一个宰牛底人砉然。向然。𬴃然。皆是其用刀之声。却以奏刀两字安在中间文法也。如七月诗。八月在野。九月在字。十月蟋

蜶入我床下亦是以蟋蜶字安在中间也。奏刀。进刀也。进用其刀曰奏。莫不中音者言其砉向𬴃之音皆合律吕也桑林。经首。皆乐名也。舞则有乐。

会舞者之聚也。合于桑林中于经首。亦形容其中律吕之意也。文惠君。梁惠王也。嘻。叹也。技盖至此。言如此其妙也。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乎技矣。郭象注。直寄道理于技耳。所好者非技也。成玄英䟽。舍释鸾刀。对答养生之道。故倚技术进献于君。又解进过也。所好者养生之道。

过于解牛之技耳。刘辰翁点校。犹疑多了此句。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郭象注。未能见其理间。成玄英䟽。始学屠宰。未见间理。所睹

唯牛。亦犹初学养生。未照真境。是以触途皆碍。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郭象注。但见其理间也。成玄英䟽。操刀既久。烦见理间。所以才睹有牛。

已知空郤。亦犹服道日久。智照渐明。所见尘境。无非虚幻。陆德明音义。所好下呼报反。注同。林希逸口义。庖丁释刀止全牛也。释刀。舍其刀

也。舍刀而对。谓其技自学道得之。而后至于技。非徒技也。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者。言牛之一身。其可解处。全不容力。可一目而见也。方今之时。臣以

神遇而不以目视。郭象注。暗与理会。成玄英䟽。遇。会也。经乎一十九年。合阴阳之妙数。率精神以理会。岂假目以看之。亦犹学道之人。妙契至极。

皆心灵以虚应。岂用眼以取尘也。官知止。而神欲行。郭象注。司察之官废。纵心而理顺。成玄英䟽。官者。主司之谓也。谓目司于色。耳司于声之类。

是也。既而神遇不用目视。故眼等主司。悉皆停废。从心所欲。顺理而行。善养生者。其义亦然。依乎天理。郭象注。不横绝也。成玄英䟽。依天然之凑

理。终不横截以伤牛。亦获养生之妙道。依自然之涯分。必不贪生以夭折也。批大郤。郭象注。有际之处。因而批之令离。成玄英䟽。间郤交际之处。

用力而批戾之。令其筋骨各相商异。亦犹学道之人生死穷通之际。用心观照。令其解脱。导大窾。郭象注。节解窾空。就道令殊。成玄英䟽。窾。空也。

骨节空处。导令䟽。亦犹学人以有资空。将空导有。因其固然。郭象注。刀不妄加。成玄英䟽。固其空郤之处。然后还刀。亦因其眼见耳闻。必不妄加

分然也。技经肯綮之未尝。郭象注。技之妙也。常游刃于空。未尝经槩于微碍也。而况大軱乎。郭象注。軱戾大骨。衄刀刃也。成玄英䟽。肯綮。肉著骨

处也。軱。大骨也。夫伎术之妙。游刃于空。微碍尚未曾经。大骨理当不犯。况养生运智。妙体真空。细惑尚不染心。麤尘岂能累德。陆德明音义。神过。

向云暗与理会。谓之神遇。官知止。如字。崔云官知谓有所掌在也。向音智专所司。察而后动。谓之官智。而神欲行如字。向云从手放意。无心而得。谓

之神欲。批备结反。一音铺迷反。字林云撃也。父迷父节二反。大郤。徐去逆反。郭音却。崔李云间也。之处昌虑反。令离力呈反。下同。下力智反。道音导。

注同。大窽徐苦管反。又苦未反。崔郭司马云空也。向音空。节解。户卖反。技经。本或作椅。其绮反。徐音技。肯徐苦等反。说文作肯。字林同。口乃反。云著

骨肉也。一曰骨无肉也。崔云许叔重曰骨间肉肯。肯著也。綮苦挺反。崔向徐并音启。李乌系反。又一音罄。司马云犹结处也。经㮣古代反。微碍。五代

反。大軱。音孤。向郭云觚戾。大骨也。崔云槃结骨。衄刀女六反。刘辰翁勲校。方令止軱乎。何等粗事。写得入微。不以目视已属。妙理至言。神意多

恍愡。此独先说知止。物不两用。尤极精切。林希逸口义。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者。言心与之会也。遏会也。官。耳目鼻口也。官知止者。言凝然而立之

时。耳目皆无所见闻也。耳目之所知者皆止。而不言之神自行。谓自然而然也。天理者。牛身天然之腠理也。依者。依其自然之腠理而解之。大郤。骨

肉交际之处也。批。撃也。窽。空也。骨节之间。自有大空鈌处也。导者。顺而解之也。骨肉之交际。骨节之空窽皆固然者。我但因而解之。我之为技。其用

刀也。皆未尝经涉其肯綮之间。肯綮者。骨肉相着处也。肯綮处且不用刀。况大軱乎。軱大骨也。良庖岁更刀割也。郭象注。不中其理间也。成玄英

䟽。良善之庖。犹未中理。经乎一岁。更易其刀。况小学之人。未体真道证空舍有易夺之心者矣。族庖月更刀折也。郭象注。中骨而折刀也。成玄英䟽

䟽。况凡鄙之夫。心灵暗塞。触境皆碍。必损智伤神。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郭象注。硎。砥石也。成玄英䟽。硎。砥砺

石也。十阴数也。九阳数也。故十九年极阴阳之妙也。是以年经十九牛。解数千。游空涉虚。不损锋刃。故其刀锐利。犹若新磨者也。况善养生人。智穷

空有。和光处世。妙尽阴阳。虽复千变万化。而日新其德。参涉万境。而常湛嶷然矣。陆德明音义。良庖。司马云良善也。割也。司马云以刀割肉。故岁

岁更作。崔云岁易刀。犹堪割也。族庖。司焉云族杂也。崔云族众也。硎。音刑。磨石也。崔本作形。云新所受形也。砥石。音脂。又之履反。尚书传云。砥细于

砺皆磨石也。林希逸口义。良庖止于硎。良庖。庖之善也。族庖。众人之为庖者也。劣者也。庖之劣者。则其刀一月一更。以其斫大骨而有损刀或

折也。庖之善者。一岁一更刀。以其用刀尤于肯綮之间。或有割切。故其刀亦易损也。今我之刀用之十九年矣。解牛虽多。而其刀皆若新磨然。言其

无损也。更音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成玄英䟽。彼牛骨节素有间郤。而刀刃锋锐薄而不厚。

用无厚之刃。入有间之牛。故游刃恢恢必宽大有馀矣。况养生之士。体道之人。运至忘之妙智。游虚空之物境。是以安排遣适。闲暇有馀。境智相冥。

不一不异。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成玄英䟽。重前文结成其义。刘辰翁点校。彼节止于硎。此岂屠牛口中语。意中事哉。何此为人

一至于此。虽至人入水不濡。入火不𤍽。不过如此。不知文字之妙何从得之。林希逸口义。彼节者有间。言牛之骨节自有间缝处。我之刀又甚薄。

以甚薄之刃。随其间缝而解之。可以游刃于其间。恢恢有馀地者。言其无滞碍也。此意盖言世事之难易。皆有自然之理。我但顺而行之。无所撄拂。

其心泰然。故物皆不能伤其生。此所以为养生之法也。间平声。虽然。每至族吾见其难为。郭象注。交错聚结为族。怵然为戒视为止。郭象注。不复属

目于他物也。行为迟。郭象注。徐其手也。成玄英䟽。节骨交聚磐结之处。名为族也。虽复游刃为空善见其而每至交错之处。未尝不留意艰难。为

怵惕戒慎。专视徐手。况体道之人。虽复达彼虚幻。至于境智交涉。涉必须戒慎艰难。不得轻染根尘。动伤于寂者也。动力甚微。謋然己解。郭象注。得

其冝。财用力少。如土委地。郭象注。理解而无刀迹。若聚上也。成玄英䟽。謋化百反。謋然骨肉离之声也。运动鸾刀。甚自微妙。依于天理。所以不难。

如土委地。有何踪迹。况运用神智。明照精微。涉于尘境。曾无罣碍。境智冥合。能所泯然。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郭象注。逸足容豫自得

之谓。成玄英䟽。解牛事讫。闲放从容。提挈鸾刀。彷徨从倚。既而风韵清远。所以高视四方。志气盈满。为之踌躇。自得养生会理。其义亦然。善刀而

藏之。郭象注。拭刀而被之也。成玄英䟽善能保爱。故拭而被之。况美摄生人。光而不曜。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郭象注。以刀可

养。故知生亦可养。成玄英䟽。魏侯闻庖丁之言。遂悟养生之道也。美其神妙。故难以善哉。陆德明音义。为戒。于伪反。下皆同。属目。章欲反。謋然。

化百反。徐又许伯反。己解。音蟹。下皆同。提刀。徐徒嵇反。踌直留反。躇直于反。善刀。善犹式也。拭音式。弢他刀反。刘辰翁点校。虽然止生焉。此结

却是记体。无要紧一转更妙。此其所以不阙折也。但语言款曲亦不可及。若以养生言之。正是险处得自在力。至于收拾变化。写得提刀四顾踌躇。

亦觉此老神气独王。林希逸口义。此虽然一转。甚有意味。盖言久之处世。岂得皆为顺境。亦有逆境当前之时。又当委曲顺以处之。人行顺境甚

易。到境逆处多是手脚忙乱。自至丧失。安有不动其心者乎。所以添此一转族聚也。言牛身筋骨聚会之地也。我之解牛。虽曰目无全牛矣。虽用刀

皆在于大郤大窽之间。而至于筋骨盘结处。亦见其难。遂把此个难事做。悚然者。变动之意也。戒者。加儆戒也。视为止者。言以目视之。未免少停止。

而复迟迟为行其刀。此但言加子细之意也。我既加意子细为之。则其动刀也甚微。言轻轻然。亦不敢深著力也。謋忽然之意。解散也。言其用力甚

轻。而其骨肉忽然自己解散。如土之委地然。言其多而易也。解牛既了。则提起其刀而立。从容四顾。踌躇者。从容也。即自得意也。满志者。如意也。非

曰其志自满也。言此乃满我之意也。何以如意不用力而解牛。虽解而刀无伤。所以如意也。善刀者。言好好收拾其刀而藏之也。此意盖喻人处逆

境。自能顺以应之。不动其心。事过而化。其身安于无为之中。一似全无事时也。为善无近名以下。正说养生之方。庖丁一叚。乃其譬喻到此。末后遂

轻轻结以得养生焉四字。便是文势操纵省力处须子细看。难为如字。下为戒等去声。謋获划二音。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郭

象注。介。偏刖之名。成玄英䟽。姓公文。名轩。宋人也。右师。官名也。介。刖也。公文见右师刖足。故惊问所由。于何犯忤。而致此残刖于足者也。天与其

人与。郭象注。知之所无柰何。天也。犯其所知人也。成玄英䟽。为禀自天然少兹一足。为犯于人事。故被亏残。此是公文致问之辞故也。曰。天也。非

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郭象注。偏刖曰独。天师一家之知。而不能两存其足。则是知之无所柰何。若以右师之知而必求两全。其心神内因。而形骸

外弊矣。岂直偏刖而已哉。成玄英䟽。夫智之明阓。形之亏全。并禀自天然。非关人事。假使犯于王宪致此形残。亦是天生顽愚。谋身不足。直知由

人以亏其形。不知由天以闱其智。是知有与独。无非命也。人之貌有与也郭象注。两足共行曰有与。有与之貌。未有疑其非命也。以是知其天也。非

人也。郭象注。以有与者命也。故知独者亦非我也。是以夺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也。全其自然而巳。成

玄英䟽。与。共也。凡人之貌。皆有两足共行。禀之造物。故知我之一脚。遭此形残。亦无非命也。欲明穷通否秦愚智亏全。定乎冥兆。非由巧拙。达斯理

趣者。亦可全生。陆德明音义。公文轩。司马云姓公文氏名轩宋人也。右师司马云宋人也。简文云官名。恶乎音乌。介音戒。一音兀司马云刖也。向

郭云偏刖也。崔本作几。又作𧿁。云断足也。偏则。音月。又五创反。天与。其人与。并音馀。又皆如字。司马云为天命。为人事也。刘辰翁点校。公文止人

也。只一刖字。看它写几样。偏要在不全形上出。干此处惊问。又是常态。却写出右师答语若自喜者。独。犹名所独也之意。人人全足。而吾不全足

者乃异矣。有与。天与之也。自不偶然。忽自恶其非人情。转泽雉一语。又若自伤者。此从容反复之妙。能使抵掌反复生神。虽王不善。所谓自抱负亦

不在人下。言吾刖足。如雉书于樊中。恩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时。此语有英气未除在。林希逸口义。公文姓。轩名也。右师者。巳刖之人为右师之官

也。介。独也。刖而存一足也。天与人与者。言天生之始已如此邪。人刖之邪。刖足分明是人。却曰天也。非人天之生是使独者。言天生他时。只要他独

有一足也。何以知之凡人之形貌者有两足相并而行。此于众人之中独异如此。便是天使之。非人使之也。有与相并也。此意盖谓人世有馀不足。

皆是造物。虽是人做得底。也是造物为之。盖欲人处患难之中。亦当顺受之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郭象注。蕲。求也。樊所以笼

雉也。夫俯仰乎天地之间。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生之妙处也。又何求而入笼而服养哉。成玄英䟽。蕲。求也。樊中。雉笼也。夫泽中之雉。任于野性。

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于林籁。岂企羡于荣华。又解泽似雉而非。泽尾长而雉尾炷。泽雉之类

是也。神虽至。不善也。郭象注。夫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也。雉心神长王。志气盈豫。而自放于清旷之地。忽然不觉善为之善也。成玄英䟽。雉

居泽饮啄自在。心神长王。志气盈豫。当此时也。忽然不觉善之为善。既遭樊笼。性情不适。方恩昔日甚为清畅。乌既如此。人亦宜然。欲明至适忘适。

至善忘善。陆德明音义。一啄。陟角反。不蕲。音祈求也。樊中。音烦。李云藩也。所以笼雉也。向郭同崔以为围中也。妙处。昌虑反。虽王。于况反。注同。长

王。丁亮反。又直良反。林希逸口义。泽雉止善也。前说患难顺受之意。便是庖丁每至其族。吾见其难处意思。却于此数句借泽雉而喻。乃言人

生处世。逆境常多。便是履虎尾。游于羿彀中之意。泽中之雉。十步方得一啄。百步方得一饮。言其饮啄之难也。若养于笼中。则饮啄之物皆足。而为

雉者不愿如此。故曰不蕲畜乎樊中。蕲愿也。樊笼也。何以不愿。盖笼中之饮啄虽饱。雉之精神虽若畅旺。而终不乐。故曰神虽王。不善也。不善。不乐

也。此意盖谓人能自爱其身。不入世俗汩没之中。更自好也。畜许六反。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郭象注。人吊亦吊。人号亦号。成玄英䟽。老君。

即老子也。姓李。名耳。字伯阳。外字老聃。大圣人也。降生陈国若县。当周平王时。去周西度盖沙。适之罽宾。而内外经书。竟无死迹。而此独云死者。欲

明死生之理泯一。凡圣之道均齐。此盖庄生寓言耳。而老君为大道之祖。为天地莴物之宗。岂有生死哉。故托此言圣人亦有死生。以明死生之理

也。故老君降生行数升天备载者。经不具言也。秦失者。姓秦失。怀道之士。不知何许人也。既死且吊。爰洎三号。而俯迹同凡。事终而出也。弟子曰。非

夫子之友邪。郭象注。怪其不倚户观化。乃至三号也。成玄英䟽。夫泰失老君。俱游方外。既号且吊。岂曰清高。故门人惊疑。起非友之问曰然。成玄

英䟽。然由是也。秦失答弟子云。是我方外之友。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成玄英䟽。方外之人。行方内之礼。号吊如此。于理可乎。未解和光。更致斯问者

也。曰然。郭象注。至人无情。与众号耳。故若斯可也。成玄英䟽。然犹可也。动寂相即。内外冥符。故若其可也。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成玄英

䟽。秦失初始入吊。谓哭者是方外门人。及见哀恸遇。知非老君弟子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

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郭象注。义其先物施惠。不在理上住。故致此善爱也。成玄英䟽。祈。求也。彼众人也。夫圣人虚怀物。感斯应哀怜

兆庶。愍念苍生。不待勤求。为其演说。故其死也众来聚会号哭。悲恸于母子。斯乃凡情执滞。妄见死生。感于圣恩。致此哀悼。以此而恻。故知非老君

门人也。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郭象注。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成玄英䟽。是指斥人哭也。倍。加也。言逃遁天然之性。加添盖俗之

愔。安见死之可哀。故忘失所受之分也。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郭象注。感物大深。不止于当遁天者也。将驰惊于忧乐之境。虽楚戮未加。而性情已。

庸非刑哉。成玄英䟽。夫逃遁天理。倍加俗情。哀乐经怀。心灵周若。有同捶楚。宁非刑戮。古之达人有如此议。陆德明音义。老聃。吐蓝反。司马云

老子也。秦失。本又作佚。各依字读。亦皆音逸。三号。户盖反。注同。倚户。于绮反。少者。诗照反。先物。悉荐反又如字。理上往。一本往作住。遁天。徒逊反又

作边。倍情。音裴加也。又布对反。本又作背。大深音泰。忧乐。音洛。下文注同。刘辰翁点校。老聃止之刑。弟子怪以其老聃之友。而未忘情乎三号也。

秦失之对。则以为人哭亦哭耳。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刖其情自有不得已者。此语最近天无情。情无哀乐彼何以使夫人至此。是背弃

其天。自取冰炭于胸中者也。犹肉刑也。遁。离也。林希逸口义庄子之学本于老子。此处先把老子贬剥。便是为贬剥尧舜夫子张本。道我于老子。

亦无所私。而况他人乎。三号而出。言不用情也。弟子之问。谓老子于秦失。本朋友也。何期吊之如此不用情乎。夫子。指秦失也。始者吾以为其人者。

言吾始以老子为非常之人也。今因而之。乃知其不为非常人也。何者。老子之死。其弟子之哭。无老无少皆如此其悲哀。此必老子未能去其形迹。

而有以感门弟子之心故其言其哭哀且慕者。有不期然而然也。天之所受本无物也。犹以有情相感。则是忘其始者之所受。而遁逃其天理。背弃

其情实。如此皆得罪于天者。故曰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郭象注。时自生也。适去。夫子顺也。郭象注。堙当死也。成玄英䟽。夫子者是老君也。秦

失歏老君大圣。妙达本源。故适尔生来。皆应时而降诞。萧然死去。亦顺理而反真耳。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郭象注。夫哀乐生于失得者也。今

玄通合变之士。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冥然与造化为一。则无往而非我矣。将何得何失。孰死孰生哉。故仕其所受。而哀乐无所错其间矣。成

玄英䟽。安于生时。则不厌于生。处于死顺。则不恶于死。千变万化。未始非吾所适斯适。故忧乐无措其怀矣。古者谓是帝之县解。郭象注。以有系者

为县。则无系者。县解也。县解而性命之情得矣。此养生之要也。成玄英䟽。帝者。天也。为生死所系者谓县。解则无死无生者。县解也。夫死生不能

系。忧乐不能入者。而远古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且老君大圣。冥一死生。岂复逃遁天刑。驰鹜忧乐。子玄此注。失之远矣。若然者。何谓安时处顺。

帝之县解乎。文势前后自相锋楯。是知遁天之开。属在哀恸之后。非老君也。陆德明音义。所错七路反。县音玄。解音燹注同。崔云以生为县。以

死为解。刘辰翁点校。适来正县解。养生者。甚以哀乐为寇伤害心者。哀为甚。吾欲逃去得乎。哀哉县解者苟能恱此。便是第一。如言超䌸出世

外之意也。林希逸口义。上面既说了秦失一改。就此却发明尽死生之理以结一篇。盖欲人知其自然而然者。于死生无所动其心。而后可以养

生也。夫子有道者。尊称之辞也。言天地之间。有道之士。其来也。亦适然而来。其去也。亦适然而去。但当随其时而顺之。既知其来去之适然。则来亦

不足为乐。去亦不足为哀。不能入者。言不能动其心也。县者。心有系着也。帝者。天也。知天理之自然。则天帝不能以死生系着我矣。言虽天亦无柰

我何也。故曰帝之县解。乐音洛。指穷于为薪火传也。郭象注。穷尽也。为薪独前薪也。前薪以指。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而不灭。心得纳养之中。故命

绩而不绝。明夫养生。乃生之所以生生也成玄英䟽穷尽也。薪柴薪也。为前也。言人然火用乎前之能尽然火之理者。前薪虽尽。后薪以续。前后

相继。故火不灭也。亦犹善养生者。随双位化。与物俱迁。故吾薪吾曾无系恋。未始非我。故续而不绝者也。不知其尽也。郭象注。夫时不再来。今不一

停。故人之生也。一息一得耳。向息非今息。故纳养而命续。前火非后火。故为薪而火传。火传而命续。由未养得其极也。世岂知其尽而更生哉。成

玄英䟽。夫迷忘之徒。役情执固。岂知新新不住。念念迁盖。昨日之我。于今已尽。今日之我。更生于后耶。旧来分此一篇为七章。明义观其文势。过为

繁穴。今将为善合于第一。指穷合于老君。总成五章。无所猜嫌也。陆德明音义。指穷于为薪。如字絇句为犹前也。火传。直专反注同也。传者。相传

继续也。崔云薪火爝火也。传延也。之中。丁仲反。刘辰翁点校。指穷止尽也。薪有尽而必穷。火无形而不灭。自古及今。只是此火。不知从何来。非

从薪来也。是则可知也。此篇之结以此妙哉。林希逸。义。此死生之喻也。谓如以薪炽火。指其薪而观之。则薪有穷尽之时。而世间之火。自故及

今传而不绝。未尝见其尽。此三句奇文也。死生之理。固非可以言语尽。且论其文。前而谓理。到此却把个譬喻结末。岂非文字绝妙处。

宋朱晦庵大全集养生主说庄子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督旧以为中。盖人身有督脉。循脊之中。贯微上下。见医书故衣背当

中之缝。亦谓之督。见深衣注皆中意也。老庄之学。不论义理之当否。而但欲依阿于其间。以为全身避患之计。正程子所谓闵奸打讹者。故其意以

为为善而近名者。为善之过也。为恶而近刑者。亦为恶之过也。唯能不大为善。不火为恶。而但循中以为常。则可以全身而尽年矣然其为善无近名

者。语或似是而实不然盖圣贤之道。但教人以力于为善之实。初不教人以求名者。自非为己之学。盖不足道。若畏名之累己。而不敢尽其为学之

力。则其为心亦已不公。而稍入于恶矣。至谓为恶无近刑。则尤悖理。夫君子之恶恶如恶恶臭。非有所畏而不为也。今乃择其不至于犯刑者而窃

为之。至于刑祸之所在。巧其途以避之而不敢犯。此其计私而害理。又有甚焉。乃欲以其依违苟且之两间为中之所在而循之。其无忌惮亦益甚

矣。客尝有语予者曰。昔人以诚为入道之要。恐非易行。不若以中易诚。则人皆可行而无难也。子应之曰。诚而中者。君子之中庸也。不诚而中。则小

人之无忌惮耳。今世俗苟偷恣睢之论。盖多类此。不可不深察也。或曰。然则庄子之意。得无与子莫之执中者类耶。曰不然。子莫执中。但无权耳。盖

犹择于义意。而误执此一定之中也。庄子之意。则不论义理。专计利害。又非子莫之比矣。盖迹其本心。实无以异乎世俗郷原之所见。而其揣摩精

巧校计深切。则又非世俗郷原之所及。是乃贼德之尤者。所以清谈盛而𣈆俗衰。盖其势有所必至。而王通犹以为非老庄之罪则吾不能识其何

说也。既作皇极辨。因感此意有相似者。谩笔之于其后云。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五百八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