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乐大典/卷22537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三十六 永乐大典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
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七十 

永乐大典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  九缉

文集名十四

南阳集文献通考南阳集二十卷陈氏曰。门下侍郎颕昌韩维持国撰封南阳郡公。故以名集。沈晦元用。其外孙也。卷首

载鲜于绰所述行状。而晦跋其后。南涧元吉无咎。其四世孙南阳集颕川韩元吉题高祖宫师文编仅三十卷。皆兵火后所辑。非旧本也。公自少

喜为诗。然见子弟传录。辄毁去。曰士大夫当以行义为先。是何足成名。吾以自适尔。绍圣中。党议既兴。公谪均州。归未终岁而梦。其治命则曰。吾平

生行事。人自知之。他日母请谥。母志吾墓也。故自建中靖国以来。公虽追复元官。诸子不敢议铭事。中兴四十年。元祐大臣。往往得谥。子孙亦莫敢

请也。独鲜于大受所为行状。犹在用列于篇首。某逮事曾叔祖留司御史。讳宗质时王蔡方张。有所畏避。凡家集。手自𫔎之。无得观者。故公之论新

法触时禁之言。皆不传扵外。而所传奏议。十不四五也。南渡流离。集稿逸。访扵四方。莫克尽获。唯诗尚多。而内制特少。至其他文。如与苏子美书。

志程伯淳墓。士大夫虽知有之。无复见也。呜呼。公固不以文自名者。其在家庭诲子弟。每以西汉为宗。故其笔力雄健。尤为南丰曾公兄弟所推。曾舍

人既葬。必得公之文碑于道。而豫章黄太史。自言因公诗得用事法。岂道德之蕴扵内者深。其发扵文词者。皆馀事哉。小子不佞。无以绍君子之泽。

独其文编负笈而藏。欲俟备而传焉。惧有河清之叹。因裒而刊之。东阳郡斋。夫自涯而观扵澜。历阶而望扵奥。亦足以知其大略矣。异日求扵

好事之家。继有得者尚将附益云。淳熙元年十月元孙具位某谨书。无为集文献通考无为集十五卷别集十卷 陈

氏曰。礼部郎濡湏杨杰次公撰。嘉祐四年进士。元祐中为郎。杰善谈禅。别集皆为释老而释。又十之九。无为集宋赵士㣓序国家以文教作成

海内近二百年。主上绍开中兴。息马论道者。一纪于兹。比诏有司修建太学。盖以儒述纷饰治具。渐磨士类。未始须臾置也。无为在淮右为小垒。而

多名士。侍讲杨先生名杰。字次公。道号无为子。实一时文人。公自妙龄擢巍科。以雄文妙赋。醇德懿行。得名扵时。中间立朝议。礼乐因革。人尤多之。

晚年尝奉使过泰山。观日出扵绝顶之上。量九日赋诗。举酒扵华山莲花之峯。继被诏从高丽僧统义天游。前辈以谓皆以王事而得方外之乐。故

扵瞿昙尤造理窟。当时如大丞相王公。内翰苏公。悉印可之。年七十而终。生平所著文集。湮没未传扵世。吁。可惜也。岁在重光作噩之冬。士㣓误恩

假守是邦。服膺侍讲公之名旧矣。视事之初。首询公文扵搢绅间。岁馀搜获不一。公遣辞典丽。立意奥妙。因刚除其芜类。取其有补扵教化者。编次

成集。将以为学者标凖。上佐吾君偃武修文之意。不其韪欤。其诗赋碑记杂文表启。共分为一十五卷。若释道二家诗文。则见诸别渠云。绍兴癸亥

岁夏四月左朝请大夫。知无为军。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赵士㣓谨序。宋王之道序大梁赵侯端质守无为之明年。距始至才数月。民安清静。宽

厚之政。如热者之得濯。病者之得药。饥渴者之得饮食。疲弊以苏流亡以还。境内翕然称治。游刃恢恢。所向辄解。视一郡若无足为者。因顾其僚属

曰。文翁之扵巴蜀。常衮之扵闽越。皆汲汲乎庠序之教是修。今正复未暇。必欲厚士俗而助王化。盍亦风以动之乎。吾闻无为先生杨次公。淮海

之望也。以道义文章。知名当世。至今学士大夫。咸推尊之。其博物洽闻。则有若刘更生。应谐不穷。则有若东方朔。探礼乐之本。而妙扵制作。究韬略

之微。而达权变。旁通道藏。妙解佛理。殆古人所谓通扵一而万事毕者。孟子不云。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

夫敦。今其文集具在。目之曰无为。吾将使无为之人。诵公之文。仰公之名。化公之风。而知所自勉。夫然后修庠序之教。庶几其不肃而成。则斯集之

传。为不可缓也。侯以之道扵先生为乡里后进。以序见托。义不可辞。敢述侯之所以语僚属者。而系之扵篇末。又别集序万物莫不由之之谓通。

而道非圣人不行。故自伏羲神农黄帝。以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咸以此道维纲四方。扶持万世。载在方册。命之曰儒。其后老聃氏得此道。而

一扵清净无为。是为道教。释迦氏得此道。而一扵慈悲方便。是为释教。二家虽建立不同。语言有异。而其诱掖警动吾民。使恶者化而为善。良邪者化

而为正直。阴有辅扵吾教亦多矣。兹其所以更历代之废绌。经诸儒之排诋。而终不能以绝也。复之君子以浮虚长而晋乱。斋戒修而梁亡。遂并罪

其教。至耻言而。恶闻之。不知当时君臣之所崇信。诚得夫清净慈悲之本。晋虽至今治可也。梁虽至今存可也。悲夫。故侍讲杨公讳杰。字次公。无为

人。少以文学致身兰省。而尤深扵释迦老聃之教。元丰中。尝诏对便殿。问以。佛法。继被旨修道门科仪。平生所著二家诗文最多。得大辨才通达无

碍。当时好谈性理之学。如临川王介甫。眉山苏子瞻。犹或避路放一头地。而况馀人乎。今无为集外有别集若干卷。载二家之诗文云。

江三孔集文献通考清江三孔集序四十卷陈氏曰。中书舍人新淦。孔文仲。经父。礼部侍郎武仲。常父。户部郎中

平仲毅父撰。实先圣四十八世孙。嘉祐六年。八年。治平二年。连三科兄弟以次登第。文仲举贤良对策切直忤时。罢举官范镇景仁。因求致仕。而制

科亦自此废。武仲为礼部第一人。中甲科。平仲亦尝举制科。其著述各数十篇。多散逸弗传。今其存者。文仲才二卷。武仲十七卷。平仲二十一卷而

已。庆元中。濡湏王遹少愚守临江。裒辑刊行。清江三孔集周必大序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圣人之言。万世是程。或疑文行忠信之序。是不然。四科

有先后。四教非先后。特因其材而进德焉。绘事后素。不容紊也。本朝人物。至元祐而盛。其兄弟杰然。则有临江之孔氏。曰文仲。字经父。曰武仲。字常

父。曰平仲。字毅父。先圣四十八代孙也。居家孝悌。行已谨信。莅官敬。事上忠。其行美矣。冠礼部。冠国学。登高第。应制举经。自谏垣入词掖。常历师儒。

掌内外制。毅尤精史学。更践中外。天下共称其文。号曰三孔。今才百馀年。而集稿散逸罕传。诚故郡之阙典也。庆元四年太守濡湏王实来。政修

教明。瞻乔木而慕先贤。既奠谒其像扵学官。又博访遗文而刻之。虽曰存一二扵千百然读之者。知为有德之言。而非雕篆之习也。总成若干卷。属

必大以序。昔太史黄鲁直颂当时之人才。有曰二苏联璧。三孔分鼎。张丞相天觉在元符中。诋元祐词臣。极其荒唐。谓两苏为狂率。则刚直也。谓

公兄弟为阔疏。则高古也夫鲁直扵苏氏。分兼师友。天觉扵眉山。心伏其能。皆以公兄弟配之。文行何如哉。若其出处载国史。博雅具别著。此不备

书。五年四月甲戌。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周必大序。王炎序士生而有才。与有才而获用。用而获尽其所蕴。皆天也。贾谊洛阳一年

少耳。而论事汉庭。诸老先生尽出其下。今观痛哭流涕一书。终西京二百年。其文章议论。未有及之者。谊之才高矣。绛灌辈非其比也。东京之末。士

方驰骛扵功名。而诸葛孔明庞士元隐约襄汉之间。不轻以身从人。司马德操曰。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先主用之。俱以为军师。则其才有以尧人。

未有以相先。而谊之爵位。不及绛灌。士元之功业。不及孔明。何哉。其才富。其年啬也。谊之死仅三十有三。士元三十有六耳。然则生而有才。才而获

用。用而不尽其蕴。人欤。其天欤。使谊不遽死。汉之制度礼文。不应尽袭秦陋。士元尚存。则先主兼据荆益。可以北争中原。二君短命。非特其身不

幸也。清江朱元成。其同年生也。其为人工属文书论事。而年止四十。遂赍其志以没。其来丞郡。元成没已二十年矣。从其子达得君文一编读之。笔

力驱驰。意旨开阖。可以高视辈流。谢艮斋为序。其文曰。元成智足以决大疑。气足以任大事。势足以驰大名。艮斋许与不甚严。而评论元成。斯言不

浮也。元成官爵。不显于时。事业不著扵天下。而徒见扵文。如玉有白虹。珠有五色。虽掩扵瓦砾。汨扵泥沙。终不可夺其光彩。使天假以年。阅义理益

精。更世故益多。而策天下事益熟。可以不朽者。讵止扵是哉。方今人物眇然。士大夫劲持自立者盖少。故某读元成之文。叹息以悲。非特为一同年

生之无禄也。王迈跋三孔先生曰。文仲经父。曰武仲常父。曰平仲毅父。元祐间。是与二苏齐名。当时黄太史有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之句。其

居乡则与原父贡父相后先。今虽庸人孺子。皆知其有二刘三孔也。兄弟俱进士高第。经父举贤良方正。对策极陈新法之害。直声尤凛然。至厉名

节。博学工词章。则有未易伯仲者。若历官出处。大槩实录载之为详。独其文世所见者。惟毅父续世说。珩璜论诗戏凡三集。旧所称经文集五十卷。

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百馀卷。与毅父他文今皆不复传。迈来清江。敬拜祠像。亟访其后。既寥落无闻。家集又往往散逸。冝搜旁索。

日缉月缀。始得一千八百馀篇。属教授许成之新蕲春知监徐得之编次。且属新广东帅幕刘性之新分宁知县徐筠。清江主簿曾。焕校定。迈

亦时自寓目扵其间。既成。釐为上中下三帙。合四十卷。少传大丞相益国周公冠之以序。扵是一家遗文。一郡阙事。得以粗举。夫士君子之立言。其

传与不传。盖有幸不幸。未遽以存亡显晦为能否工拙也。况三先生名声卓卓。自不可掩。奚待文而后见。而迈窃有意扵此。盖亦徒好其文。欲因是

以取重扵时哉。前辈之风流醖藉。日以泯没。凡可按以窥寻想像其万一者。幸未百年。尚可访求。而卒置之。则未免慊然于中。此迈之所以拳拳也。

卷数比旧所称殊不类。度多阙遗。且虽参订。终不无舛误。惧复散亡。乃锓诸梓。有志扵是者。幸竟成之。庆元五年四月望。朝奉大夫权发遣临江军

兼管内劝农营田事濡湏王迈谨识。黄文献公集读清江集 元祐儒臣焕星斗。后有作者非其偶。二龙三凤何缤纷。况乃渊源鲁中叟。适从尘编

识英爽。想见世泽遗忠厚。长公平生二三策。太庭披腹惊群后。风流班班仲与季。茅茨来椽绝丹黝。独追古昔寓阳秋。稍抉疪瘕到琼玖。却蟠馀力

归赋味。古硬清圆无不有。爰初人文启河洛。下远百氏分户牗。空言可托匪末艺。巨笔待援湏好手。典刑木坠乃至今。吾生已幸何云后。青灯照夜

雨夜绿。奥论微辞烦撃剖。追慕政复惭捧心。赞美胡能付钳口。从游起死不敢期。党挹残膏注空朽。西溪集文献通考西溪

集沈遘十卷。姚令威二伯卷。陈氏曰。翰林学士钱塘沈遘文通撰。初以郊社斋郎举进士第一。执政谓已宦者。不应先多士。遂居其次。实皇祐元

年。自是为故事。文通吏事精明强敏。为杭州开封府。皆有能名。从客间睱。夙兴治事。及午而毕。卒时年四十馀。其孙晦元用。宣和中。亦魁天下。业水

心集西溪集序初完颜亮来寇。举朝上下无不䘮胆。直云虏百万何可当。惟有退走尔。独姚公令威抗论沮止。谓今八月岁入翼。明年七月入轸。又

其行在己巳者。东南屏蔽也。又推筭太乙荧惑所次。皆贼必灭之兆。未几。亮果自毙。江淮复安。余尝叹国不可无智士。不智扵人。当智扵天。方是时。

姚公策我能必胜者。智扵天也。公著书二百卷。古今同异。无不该括。岂独智扵天哉。惜其盛壮不预采录。晚始召对殿中。忽感风眩而死。悲夫。予不

及识公。而与其子仅从偓同僚。从孙镕以公西溪集丛语遗余。其古乐府流丽哀思。颇杂近体。诗长短皆绝去尖巧。乃全造古律。盖加扵作者一等

矣。至以易肥遁为飞遁。引注说文不若是𢗊。以辨孟子不若恝。尤非子寡见浅闻所能到也。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

谬。予既不学。又不得见如公者而师之。徒掩卷追想扵百年之外尔。长兴集文献通考长兴集四十一卷陈氏曰。翰林学

士沈括存中撰。括扵文通为叔。而年少扵文通。世传文通常称括叔。今四朝史本传以为从弟者非也。文通之父扶。扶之父同。括之父曰周。皆以进

士起家。官皆至太常少卿。王荆公志周与文通墓。及辽志其伯父振之墓。可考。括坐永乐事贬。晚居京口。自号梦溪翁。自叙甚详云。山谷黄氏曰。

沈存中慱极群书。至扵左氏春秋传。班固汉书。取之左右逢其原。贡笃学之士也。云巢集文献通考云巢集陈氏曰。审

官西院主簿沈辽睿达撰。遘亲弟也。以兄任为京官。坐法流贬。事见挥尘录。自永徙池。筑室齐山。号云巢。竟不复起。以文三集刊于括苍。号三沈集。

其次序如此。云巢集杨冠乡序右真应先生赵应之文公衢人。云谷之适孙。操履文章。俱有前人典刑。醖藉风流。盖今奇士也。平时重然诺。宾客

从游。未始轻许可。惟某辱公知为最深。年未冠。登公之门。公即许为文字交。终始十年。一饭不相舍探禹冗。浮沅湘。方舟顺流。历江淮而遍吴楚。寻

幽吊古。一觞一咏。无不与之俱。以是得公诗文为多。乾道初。别公游淮堧。文字散逸兵间。既归未暖席。公赴玉楼召。遗槁为好事者取去。求之了不

可得。后八年扵公经行之地。得其诗文若千。釐为十卷。授其子李皋。季皋念其得之之艰。重加编次。以广其传。俾。后世知有所谓真应先生者。庶不辜

所期。云巢。公故𨼆。因以名集云。淳熙改元莫春二十有四日。苏魏公集文献通考苏魏公集七十二卷陈氏曰。

丞相魏国公温陵苏颂子客撰。绅之子也。绅在两禁。人称其险诐。而颂器局阔厚。未尝与人较短长。其为。相在元祐末。大臣奏事多禀宣仁。独颂必

以白哲庙。其后免扵迁谪。盖上以为识君臣之礼故也。年逾八十。薨扵建中靖国之初。自草遗表。却医屏药。死生之际了然。集前后序。汪藻周必大

撰。苏魏公集汪藻序所贵扵文者。以能明当世之务。达群伦之情。使千载之下。读之者如出乎其时。如见其人也。若夫善立言者不然。文虽同乎

人。而其所以为文。有非人之所得而同者。孟子七篇之书。叙战国诸侯之事。与夫梁齐君臣之语。其辞极扵辨慱。若无以异乎战国之文也。杨子之

书数万言。言秦汉之际为最详。简雅而闳深。若无以异乎西汉之文也。至其推性命之𨼆。发天人之微。粹然一归扵正。使学者师用。比之六经。则

当时所谓仪秦犀首谷永杜钦辈。岂惟无以望其门墙。殆冠屦之不伴也。宋典百馀年。文章之变屡矣。杨文公倡之扵前。欧阳文忠公继之扵

后。至元丰元祐间。斯文几扵古。而无遗恨矣。盖吾宋极盛之时也。扵是大丞相魏国苏公出为。以慱学冾闻名重天下者。五十馀年。卒用儒宗位宰

相。一时高文大𠕋。悉出其手。故自熙宁以来。国家大号令。朝廷大议论。莫不扵公文见之。然公事四帝。以名节始终。其见扵文者。岂空言哉。论政之

得失。则开陈反复。而极扵忠。论民之利病。则援据该详。而本扵恕。有所不言则已。既言扵上矣。举天下荣辱是非。莫能移其所守。可谓大臣以道事

君者也。若其讲明经术之要。练达朝廷之仪。下至百家九流律历方技之书。无不探其源。综其妙者。在公持馀事耳。此所以一话言。一章句。皆足以

垂世立教。革浇浮而已媮薄。与轲雄之书百世相望。而非当时翰墨名家者所能彷佛也。公元豊中受诏为华夷鲁卫录。书成序之以献。神宗读之

曰。序卦文也。今考其书信然。则公之他文可知矣。公殁四十年。公之子携始克集公遗文。得诗若干。内外制若干。表奏章疏志铭杂说若干。使藻与

观焉。藻少习公文。以不获拜公为恨者也。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矣。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苏氏。绍兴九年三月十五日。显谟阁学士左中大

夫提举江州太平观汪藻序。周必大序至和嘉祐中。文章尔雅。议论正平。本朝盛极时也。一变而至熙宁元豊。以经术相高。以才能相尚。回视

前日。不无醇疪之辨焉再变而至元祐。虽辟专门之学。开众正之路。然议不齐。由兹而起。又一变为绍圣元符。则势有所激矣。盖五十六年之间。士

风学术。无虑四变。得扵此。必夫扵彼。用扵前必黜扵后。一时豪杰之士有不能免。况馀人乎。若乃上为人主所信。中不为用事者所疑。下常见重扵

正论。惟丞相苏公为然。方仁宗右文。公在馆阁者九年。英宗责实。公首预监司省府之选。神宗励精。公则掌制尹京。出藩入。从。眷奖尤渥。厥后大用

扵宣仁垂帘之际。荣归扵泰陵亲政之日。历事四朝。始终全德。独为儒学之宗。呜呼。盛哉。平生着述凡若干卷。翰林汪公彦章为之序。某尝得善本

扵丞相曾孙玭。适显谟阁直学士张侯几仲。出守当涂。欣慕前哲。欲刻之学官。布之四方。使来者有所矜式。其用心可谓广矣。故以遗之而纪于后。

淳熙十二年十月一日东里周必大谨记。辋川集文献通考辋川集五卷晁氏曰。皇朝吕大忠。字𣈆伯。蓝田人。汲公之兄。

皇祐。中进士。除检详枢密院吏房文字。乌河北转运判官。累迁宝文阁直学士。三帅秦凤。晋伯博极群书。为文尚理致。有益扵用。章奏皆亲为文。

诚德集文献通考诚德集三十卷。晁氏曰。皇朝吕大钧。字和叔。嘉祐二年中进士第。大防仲弟也。终于宣义郎鄜延路漕司。

属官师张厚之赡学博文。无所不该。其文非义理不发。玉溪集文献通考玉溪集二十五卷玉溪别集十卷晁氏

曰。皇朝吕大临。字与叔。汲公季弟也。登进士第。尝历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从程正叔张厚之学。通六经。尤精扵礼。解中庸大学等篇行于世。尝赋

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辞类相如始近俳。独倚圣门无一事。愿同回也日心斋。正叔可之。未子语录曰。吕与叔文集。煞有好处。他文字极是实。说

得好处。如千兵万马。饱满伉壮。傅献简集文献通考傅献简集七卷陈氏曰。中书侍郎献简公河阳傅尧俞钦之撰。

赤城集文献通考赤城集十卷陈氏曰。两浙提刑宁海罗适正之撰。治平二年进士。学扵四明楼郁。为吏健敏。颇为苏子

赡刘贡父诸公所知。台士有闻扵世。自适始也。西塘集文献通考西塘集二十卷 陈氏曰。监安上门三山郑侠介夫

撰。治平四年中甲科。小臣劘上言人所不敢言。上为之感动。略施行其言。不惟不怒而已。既而竟堕深谴。艮由吕惠卿欲倾王安石。而侠与安国游从

厚善遂起狱并䧟之。侠既得罪。新法遂不罢。而本朝之祸本成矣。小人勿用之戒。可不畏哉。安石亲惠卿而疏侠。岂惟误国。亦以危身。后之君子可

以监之。西塘集黄祖舜序祖舜为儿童时。已闻邑有郑先生之贤而未识也。既冠预乡贡。始获谒公而谢之。亲承诱诲。因目前辈老成之风。实政

和丙申岁也。其年如京师。又八年窃第东还则公亡。矣。已而从陈直讲国材游。乃闻公出处之详。且得公所为大庆居士自叙而读之。有曰。幽暗阒

寂。此正祗鬼着眼处。是以不自欺于方寸。由是知公平居克已。不愧屋漏。其学一本扵诚而已。抑尝验公之所言所行。与夫居乡党。处患难。无一不

合扵道也。盖有所本而然。初公在金陵以咏雪诗见赏。王荆公遂游其门。及言新法不便扵民。始获谴怒。公终不肯诡随。持论益坚。其笃道有守如

此。与王安国议论索合。公坐封事系狱。株连及之。独能慷慨发言。使友人不敢㥾其亲而有𨼆。其信义服人如此。自为小官。极口论大利害。虽死不

顾。两遭窜贬。颠跌艰厄。初无惨沮之容。卜筑岭外。若将终身焉。则其在困穷。不改其操矣。晚岁逢恩南还。徜徉里闬。意趣超然。至扵疾病易篑。了无

遗恨。尚能哦诗。有身如过鸟在云边之句。则又不惑扵死生之际矣。公之始末。槩见扵此。声名虽暴扵一时。道业不显扵当世。君子惜之。若乃发为

词章。虽数千万言。特公之馀事耳。公之生平著述。类多散逸。公之孙嘉正毫联缕缉。仅得十之三四。其孜孜孝诚。不忍遗坠之意可尚也。学者傥能

由斯文以究先生之学之守。诚可为末俗无持操者之戒云。先生讳侠。字介夫。西塘盖其所居之地名也。𨺓兴二年十月朔日檗山黄祖舜序。 元

孙郑元清跋先大父隆兴甲申守旴江。以行藏高大父教授朝奉西塘遗文叙缉成编。蒙乡枢大资黄公为之序。遂刊寘公府。今四十七年矣。干

道丁亥。简肃侍郎林公出镇九江。就集中删其代人作者。又录高大父之言行附于末。锓极郡斋。淳熙改元。太师左丞相史公出帅乡邦。复取斯集

亲为题跋而刊之。皆以大资黄公所为序冠之篇首。嘉定庚午。元清备数金陵酒掾。因思旴江所刊之本。欲见之而未能致。一日会同官府判郑秘

阁。忽谓扵郡侯张寺簿。有畴昔之好。特为贻书及之。未几。采得旧本。开卷敬诵。其他篇秩。不紊颠末。但其序已不复存。得非岁久而遂亡之耶。元清

敬取箧中所藏副本。缮写命工镂之。亟附便邮。还寘旴江书库。以补集中之脱简云。三月二十一日。元孙承议郎充提领建康府户部赡军酒库所主

管文字。赐绯鱼袋。元清拜手谨书。涪父及翁跋士自一命以直官无高卑。皆有天下国家之责。策名委质。臣后归田乞骸。臣肯此身本是报国

之物。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若自有区区之躬。则必无蹇蹇之节。知乎此则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闻道夕死。致命遂志。皆职分之当然尔。介公哉。郑介

公之节也。熙宁大臣。知公扵未仕之时。浓雪寒斋之诗。撃节称赏。及兴已仕。曰。吾縻尔好爵。公眠如鸱得腐鼠。而吓鹓鸾也。低簪抱关。监安直门。会

流民图驳新法。䟽擅发马递通银台司。裕陵览奏。惕然感悮。夜不安枕。翌日敕罢不便扵民者十有八事。公之摈斥至死。岂裕陵之心哉。群憸笑啸

呼。必欲寘公死地。噫嘻公岂畏死者。每直书不曰。乞斩臣宣德门外则曰乞斩臣众人之前。所谓蹇蹇匪躬之故。非公吾谁与归。公冠而字曰介。殁

而谥。曰介。知死必往曰介。非公吾谁与归。前太学博士林伯常甫生郑公坊。慕介公节义。兴贰郡丂漳也。以公常侍亲宦游援引古谊。列祠学宫。刻

公父集。昭示不朽。使漳士闻风兴起。知势利鸿毛之轻。道义泰山之重。关系风化。岂小补哉。伯常甫俾予为之跋。不谢不敏。又念诵兴诗。读兴书。不

知兴人可乎。迺述介公之所以为介书者告同志。咸淳二年夏五月望。古涪父及翁谨跋。廖挺识先生忠扵君。孝扵亲。仁扵民。知为国而不顾

其家。知为民而不顾其身。独立有守。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刚大之气。充塞天地。切直之言。为时蓍龟。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挺晚出。稔闻先生

之风。而恨未见其文也。隆兴甲申。先生之孙出守盱江。挺承泛泮宫。一日辱宠示家集。挺伏读至望阙台记。乃知先生扵流离困踬之馀。而忧国爱

君之心。有加无已。其视遗佚则怨。厄穷则悯者贤否何如也。既而贰车龚侯览之。谓先生之文。浑全博雅。片言单辞。悉存教诫。乃白使君请镂版以

垂不朽。公从之。属挺参订舛讹。仍输赀鸠工。越三月告成。命以所刊版寘之学。俾诸生获观前辈之言。知典刑之大略。而有所矜式。岂曰小补之哉。

十一月朔日延平廖挺谨识。范忠宣公集文献通考范忠宣集二十卷陈氏曰。丞相忠宣公吴郡范纯

仁尧夫撰。文正公之次子也。文正子四人。长纯佑。尤后有贤行。早年病废以死。富文忠志其墓。近时礼部尚书之柔者。其四世孙也。次纯礼。纯粹。皆

显用至大官。范忠宣公集楼钥序惟昔贤者皆后世之师表。而学者之慕古人。则自各有不同。如汲黯之慕𡊮盎。司马长卿之慕蔺相如。若有不可

觧扵心者。本朝。先正名德相继。如泰山乔岳。景星凤凰。事近而易考。嘉言善行。皆当取则。而区区之愚。少而读元祐丞相忠宣范公言行录。反复终

始。正学大节。伟识宏度。赞叹不足。扵诸钜公闲。尤愿执鞭。欲追逐其万一而不可得也。如奏议国论等书。如责人责己。助廉成德之训。又若避好名

之嫌。则如为善之路等语。皆当终身诵之。每恨未见其家集也。嘉定五年三月甲戌。公之从元孙中书舍人之柔见过。谓钥曰。忠宣文集未行扵世。

晚。而谪居永州三年。邦人至今怀仰。比因沈史君圻赴郡。以家藏本属之既已刊就。而旧无序引。经以见委。钥谨谢之且曰。托名不腐。岂非晚进之幸。

岂非平日之愿。顾年衰学落。何足以此。三辞不获。则取而伏读。读越两日。而尽得之。盖公天资诚确。笃志学问。承文正公之亲传。博之以泰山孙明

复。徂徕石守道。盱江李泰伯三先生师友之益。发为词章。根柢六经。切扵论事。无一长语。而一出扵正。文忠苏公序文正公集有曰。其扵仁义礼乐

忠信孝弟。如饥渴之扵饮食。欲湏臾忘而不可得。又曰。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扵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公真是似者哉。而钥之所尊敬

者。此又其馀事。自其立朝出镇。庙谟相业。具载史册。不待赘言。惟公本扵忠恕。得二者之功用。深入吾夫子阃域。非浅丈夫所能窥者。温恭惟谨。无

异稠人。遇有当为。勇决过扵贲育。此其大过人者。然亦尚可勉也。心平而宽。虑周而远。喜怒哀乐所发而必中。克伐怨欲不止扵不行。包含太虚。无

所适莫。姑以其见扵外者一二言之。邓绾尝奏罢公襄州。及言者攻绾。则极力争之。谓已经先朝责降。不应再有所贬。公亦非有意扵以德报怨。自

谓上惜朝廷事体。下以安人情反侧。苏黄门诵杨畏弹章。而公去相位。他日哲宗面斥黄门。从容为解。黄门谓公为佛地位。中人章子厚得罪。父年

九十。议与一便郡。公言当置往咎。而念其亲。公本以议新法不合而去。及温公将尽改熙豊之法。公谓特当去其太甚。又须徐徐经理。差役一事。

尤不可暴。操心类如此。公既䘮明而责知随州。寻窜永州盖子厚必欲寘之死地。而公素安义命。无一语怨之。家人犹未平也。风雨中覆舟扵江。以

救仅免。拭面而。语家人曰。此亦子厚所为耶。呜呼。使之从夫子扵陈蔡。当亦有不容何病之言。此非他人所及也。蔡新州负罪至重。公力救之。上忤

帘中。下违同列。贤如刘元城。亦以吴处厚为义存君亲。诋公不遗馀力。公不为动。卒贯其死。一时不以为快。及事之变。吕汲公刘忠肃等。虽终扵贬

所。其得免扵已甚者。始知公之不寘新州扵死之力也。汲公辈初窜岭表。郊赦未颁。先谓难从恩宥。公斋戒奏大防等。年老疾病。何以自存。迹其所

罪。亦因持心失恕。好恶任情。以异己为怨仇。以疑似为讪谤。误国害公。覆车可鉴。此不惟欲窹泰陵。正欲感动子厚辈。使之革心而从厚也。呜呼。自

熙豊元祐以至元符绍圣之间。世事屡变。翻覆非一。徽皇践祚。改元建中。靖国流人。悉归四海。望太平扵朝莫。钦圣宪肃皇后。与徽皇待公而为政。

至遣中使远至湖外。好赐牵复迎劳不绝。公时在瞽废风痹中。知上果用我。亦欲感激自奋。而病不可为矣。呜呼。天乎傥延以三数年之寿。使再得

政。则必能调一天下。可以仰副建中靖国之意。岂复有后日之祸哉。公既已矣。而蔡吕俱召。吕又为蔡所排。而任蔡愈专矣。此所以抚卷长怀。而继

之以太息流涕也。后之君子。欲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者。扵此书可不熟复而力行之。以代弦韦之佩乎。文正四子。长监簿。以疾早没。忠宣与二

季俱显。衣冠蝉联。然自忠宣以来一百二十有四年。而后中书舍人始诏世科。实监簿之元孙。范氏之兴未艾也。四月丁丑朔正奉大夫参知政事

兼太子宾客。四明楼钥谨序。陈宗道跋昔范宣子尝问穆叔以何谓死而不朽。穆叔对以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又其次立言。鲁臧文仲既没。其

言立。君子谓之不朽。呜呼。士君子一言之善。犹足以诏后世。而贻方来。况夫切与德。炳炳。然在人耳目。非专扵立言者欤。元祐丞相忠宣范公道德

事业。载在国史。出处大节。见扵国论。奏议言行录。学者朝夕䧟襟肃容。起敬起慕。独其文集。世所未见。今侍读修史紫微先生。克绍先烈。以其家藏二

十卷。属零陵史君锓板郡庠。俾宗衜是正讹舛。而又得今大参楼公为序引。以冠篇首。天下学者。玩绎此书。佩服忠恕诚一之学。属厌正直剀切之

论。终身诵之。皆为君子之归。此其用心。广大宏博。可为千百年不朽之传矣。嘉定壬申六月既望门生从政郎永州州学教授清源陈宗衜再拜谨跋。

刘忠肃集文献通考刘忠肃集四十卷陈氏曰。丞相忠肃公东光刘挚莘老撰。凡四举扵乡试。礼部为第一。登嘉

祐四年甲科。刘元城为集序。述其出处大槩。刘忠肃公集刘安世序宣和四年七月六日。宣教郎知开德府临河县丞刘路。寓书扵元城刘安世

曰。先人平生为文。方弃诸孤。仅存一箧。类次之已成编集。念当有序引以信于后。晚年迁谪。事同诸公。身后怨家诬谤。又蒙朝廷核实。已赐昭雪。然

而元祐大臣不幸亡殁者。类皆不敢纳铭扵圹。植碑扵隧。始终大节。不应无闻扵后世。愿因集序。并载一二。使他日有考焉。顾惟哀拙。自少受知扵

先丞相。素叨国士之遇。中荷荐引。浸阶禁从。晚岁迁谪。复同忧患。而又被谴以来。行三十年。固穷守道。俯仰无愧。似不为知己之辱。虽怀自顾不足

之羞。而莫敢辞者。盖义之所在。不可得而避也。公讳挚。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人也。㓜而敏悟。有成人风。年未弱冠。被荐扵渤海。声誉藉甚。凡四预乡

贡。礼部奏名为第一。复中甲科。初治南宫。已著风绩。英宗诏二府。各荐士充馆阁。忠献韩公琦以公应诏。补馆阁校勘。王文公安石初秉政。搜择人

材。擢为中书检正。居月馀。议论多不合。会除监察御史。欣然就职。语家人曰。趣装无为安居计。即上䟽论亳州狱起不正。小臣意在倾故相富弼以

市进。今弼已责。愿宽州县之罪。神宗皇帝励精求治。奖进臣下。公既对。面赐褒谕。且问从学王安石邪。安石称卿器识。公对曰。臣东北人少孤独。不

识安石也。因论人物邪正。奏对移时。上意向纳。公退益感遇。思所以称。因上䟽论率钱𦔳役。官自雇人。其事有不可胜言者。略陈十害。切中时病。会

御史中丞杨公绘亦论新政。并公章下司农。司农条件䟽驳。遂劾绘与公险诐。中怀向背。有旨分析。公奏曰。臣有言责采士民之说。敷告于陛下。是

臣之职也。今有司驳奏遽令分析。交口相直。无乃辱陛下耳目之任哉。所谓向背。则臣所向者义。所背者利。所向者君父。所背者权臣。愿以臣章及

司农所奏宣示百官。考定当否。奏入不报。明日复上疏极论时政。遂罢御史落馆职。拟窜岭外。上不听。乃贬卫州。哲宗皇帝嗣位。宣仁圣烈太皇太

后。以祖母共政。见连年水旱。西鄙未宁。百姓劳弊。而国有大故。当务休息。遂散遣京城役夫。减皇城司觇者废物货场。罢户马等事。皆从中出。又戒

敕内外无敢苛刻扰民。已而进退大臣。选用台谏。擢公为御史。公受命之始。即具以熙宁告神考之语。复陈扵哲庙之前。两宫听纳。尽行其言。曾未

期月人情扵变。使天下有泰山之安。而无一朝之患者。公之力也。公既被遏。知无不言。奸侫刻薄之吏。事状显著者。公皆正色弹劾。多所贬黜。中外

肃然。时人以此包希仁。吕献可。上察其忠义诚信。可属重任。未几。遂大用焉。公在中书。一日内降尽可二状。其一裁节宗室冗费。其一减定六曹吏

额房。吏请封选尚书省。公曰。常时文书录黄过门。今封送何也。对曰。尚书省以吏额事。每奏入。必径下本省已大。今误。至此。公曰。中书不知其他。当

如法令。遂作录黄。初尚书令史任永寿精悍而猾。与三省吏不相能。数以奸弊告诸宰执。吕丞相大防信任之。时户部裁节浮费。后省裁定吏额。皆

逾年未就。吕丞相专权狠愎。尽取其事置吏额房扵都省。射司空府为局。召永寿辈领之。未尝谋及同列也。永寿见录黄。愕曰。两省初不与。今乃有

此即禀丞相命两省各选吏赴局同领其事。以是白公。公曰。中书行录黄法也。岂有意与吏为道地。今乃使就都省分功何邪。他日又持奏槁以丞相

旨禀公曰。吏额事。本欲慎密而速故请迳下。然未经立法。欲三省同奏。依致仕官文书法。公曰。似非其类也。更当聚议。明日吕相又袖槁厉色示公

曰。势不可不尔。公不欲立异。勉应曰诺。其后事旱。永寿以劳进官。时忱苏安静时恽皆迁秩有差。扵是外议喧然不平。台谏交章论列。以谓事在后

省。成就已十八九。永寿等攘去才两月。而都司不用司勋格。擅拟优例。冒赏徇私。章数十上。时公已迁门下。每扵上前开陈吏额本末。此皆彼省者

鼓怨。言章风闻过实。不足深遂。吕丞相亦以语客曰。使上意晓然者。刘门下力也。然自此忌公益甚。阴谋去之。遂引杨畏在言路。谏官疏其奸邪反

覆章十馀上。竟不能回。士大夫趍利者汹汹交讧其事。扵是朋党之论起矣。公语丞相曰。吾曹心知无他。然外议如此。非朝廷所冝有。愿少引避。丞

相曰。行亦有请。是岁八月一日奏事毕。少留。奏曰。臣久处近列。器满必覆愿赐骸骨。避贤者路。上遣中使召公入对。太皇太后谕曰。侍郎未可去。湏

官家亲政然后可去。使者数辈趍入视事。公不得已受命。顷之。吕丞相亦求退不许。明年。公继为丞相。不满岁前日汹汹者在言路诋公。竟去位。朋

党之论。遂不可破。其本末如此。公辅政累年。刚明重厚。达扵治道。朝廷赖之。及为相益总大体。务守法度。辅佐人主扵无过之地。其扵用人先器识。

后才艺。进拟之际。必察其人性行厚薄。终不轻授以职任。故才名之士。或多怨公。公知之不恤也。取人不问识与不识。或多南士。有以萧望之郑朋

事谏公。曰。楚士奈何。公笑而不答。论者谓元祐以来。能以人物为意。知所先后。而无适莫者。公为之首。奏事上前。言直事核。不为缘饰。多见听用。与

同列语。公平不欺。未尝以私属人。人有所欲。多惮公闻之。公闻之亦为尽力。然终不以语也。精力绝人远甚。一见宾客。及闻其语。终身不忘。事无剧

易。临之晓然。省吏每以事试。公不以久近。区处如一。言皆可复。故三省事经公所裁定者。后皆遵用莫能改云。赵彦若子败宫下狱。彦若奏与监司

有嫌。乞移狱他路。言者论彦若罔上不实。王巩除知宿州。言者论巩前在杨州不法。彦若巩。皆公姻家也。语稍及公。公请辞位。章七八上。遂迁就外

舍。诏遣近侍宣召公入。既对谕曰。彦若巩辈事。何预也。言者皆谓交通邢恕。及章惇之子。牢笼小人为异日计。公心知为言者所中。不复自明。谢曰。

臣愚阁。招致人言。愿就贬责。既退。固请益坚。乃罢相。以殿学士守郓。给事中驳奏。谓刘某忠义自奋。力辨邪正。有功朝廷。擢之大位。一旦以疑而罢。

天下不见其过。并给事中罢之。扵是中外疑骇。莫知所谓。久之。乃知言者虽多。专以章邢事为媒孽。初公家子弟。与章惇之子相识。因入都应举。而

公家子弟。亦游科场。尝至府第。而言者指为交通之迹。邢恕谪官至京师。以书抵公。公答以手简。其末云。为国自爱。以俟休复。茹东济为东排岸官。

数有请求。而公不之许。蓄怨甚久。适见公简。阴录其语。以示言者。言者缴上之。且解释云。休复语出周易。以俟休复者。俟他日太皇太后复辟也。刘

某所怀如此。盖媒孽之语不一。而此最为甚。朝野愤之。其后杨畏遂升从官。搢绅共恶。甚扵虺蜴。东济亦除提举常平。谏官复论其素行。士论不齿。

不宜任以监司。除命遂寝。人情更以为快。公天性高明。不以已长格物。既贵。恭俭好礼。不改平素。淳静嗜书。自㓜至老。未尝释卷。家藏书多。皆自仇

校。得善本或手抄录。牧孜无倦。卑居不亲妾媵。家事有无。不以经意。虽在相府。萧然一室。其后南迁。不知者谓公不堪其忧。亲族门人乃知公谪居。

自奉简约。与在相府无以异也。凡有议论。惟尚中道。不习异说。不贵苟难。务在谨名教而已。少好礼学。讲究三礼。视诸经尤粹。晚好春秋。考诸儒异

同。辨其得失。通圣人经意为多。公文章雅健清劲。如其为人。辞达而止。不为长语。表章书䟽。未尝假手。凡奏议论说记序铭志诗赋诸文总千馀篇。

次第着集为四十卷。藏于家。公自青杜罢职知黄州。又分司徒靳州。语诸子曰。上用章丞相。吾势当得罪。若章君顾国事。不迁怒百姓。但责吾曹。死

无所恨。第恐意在报复。法令益峻。奈天下何。忧形扵色。初无一言及迁谪也。岭表之谪。公拜命即日就道。惟从一子。家人涕泣愿侍。皆不听。水陆奔

驰。见星乃止。至贬所。屏迹不交人事。亦无书自随。宴坐静默。家人具馔。告之食则食。喜怒不形。意澹如也。公年未五十。即屏嗜欲。晚岁南迁。气貌安

强。无哀悴之色。居数月。得微疾。公自谓将终。戒饬后事。精神不乱。安卧而薨。公既殁扵岭外。所属为公请归葬扵朝。不许。已而诸子坐废。家属再徙

他郡。而不著罪状。人无知真故者。虽公家亦不知也。今上登极。大赦天下。公既归葬。而文及甫蔡渭皆贬湖外。然后人稍知其事起扵此。初及甫持

䘮在洛阳。邢恕责永州未赴。亦以䘮在怀州。数通书有怨望语。及甫又以公任中司。尝弹罢其左司郎官。怨公尤深。以书抵恕。其略曰。改月逐除。入

朝之计。未可必。当涂精怨扵应扬者益深。其徒实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大意谓服除必不得京师官。当求外补。故深诋当路者。绍圣初。恕以示

蔡硕蔡渭。渭数。上书讼吕丞相及公而下十馀人。䧟害其父确。及谋危宗杜。引及甫书为验。朝廷骇之。委翰林学士蔡京。御史中丞安惇究治焉。逐

逮及甫就吏。而所通初无事证。但托以亡父曾说之。究治所问司马昭谓谁。及甫对意谓公也。问其证据事状。则曰无有。但疑其事势心意如此。朝

廷照知其妄。岳事遂缓。会公薨闻。犹用蔡京奏以不及考验为辞。但坐诸子而已。时绍圣五年五月四日也。其后诸子叔复謢䘮还乡里。公嗣子跂

径伏阙下。上䟽诉其事。又持副封诣都堂。叩宰相韩忠彦曾布等。皆取实封案牍阅视。知其谬妄明白。具以语跂。至建中靖国元年二月二十五日。

有旨文及甫蔡渭所陈。显无实状。已行贬责。绍圣五年五月四日指挥更不施行。然后公殁。后谗谤所坐。皆得解释。渭今改名懋云。崇宁元年正月

癸酉。葬公扵郓州湏城县大谷山之原。先茔之东。曹固夫人任氏袝焉。有诏特依前宰臣例。又除公婿通直郎蔡蕃知阳榖县。应副葬事。送终之礼。

极其哀荣。四方观者。莫不叹息。鸣呼。公之厚德高行。追配古人。嘉谟伟绩。播扵天下士民者。固不可胜数。今特取大节载之。其馀非公出处所

系。皆略而不书。八月一日。承议郎提举南京鸿庆官赐紫金鱼袋刘安世序。范子功集文献通考范子功集

五十卷。晁氏曰。范百禄。字子功。镇之侄也。终扵中书侍郎。画墁集文献通考画墁集一百卷奏议十卷晁氏曰。张舜民芸叟。邠州

人庆历中。范仲淹帅邠。见其文异之用温公荐为谏官。仕至吏部侍郎。后羁置房陵。政和中卒。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扵诗。晚年为乐府百馀篇。自序

称年逾耳顺。方敢言诗。百世之后。必有知音者云。自号浮休先生。唐张𬸦称浮休子。芸叟盖袭之。陈氏曰。舜民初用扵元祐至元符末。为谏大夫。居职七

日。所上事六十章。崇宁初。坐谢表言绍圣逐臣。有云脱禁锢者。何止一千人。计水陆者。不啻一万里。又曰。古先未之或闻。毕竟不知其罪。以为讥谤坐贬。

周紫芝大仓梯米集书画墁集后政和七八年间。余在京师。是时闻鬻书者。忽印张芸叟集。售者至扵填塞衢巷。事喧复禁如初。盖其遗风馀韵。在

人耳目。有不可掩。盖如此也。前此当靖康间。天下哄然皆歌东坡南迁词。所谓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者是也。今临川雕浮休全集有此词。乃元

丰间芸臾谪郴州时。丹过岳阳楼。望君山所作也。今日读公南迁录。见之前二事。皆恍然在数十年之外矣。绍兴辛未。余来江西。至九江太守李中

行置酒庾楼。楼上独有芸叟一诗。其后云。万里秋风吹鬓发。百年人事倚栏干。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几处山。然后知东坡集中所载二诗。马

不止扵此也。范太史集文献通考范太史集五十五卷陈氏曰。翰林学士成都范祖禹淳夫撰。朱子语录曰。范淳夫

文字纯粹。下一个字。便是合当下一个字。东城所以服他。东城轻文字。不将为事。微时只胡乱写去。又曰。四六语佳。莫如范淳夫。真西山集跋范太

史集后诸葛武侯文采不艳。然其出师二表。与开府作牧教。至今为学者脍炙。有志之士。撃节读之。有至吁戏流涕者。六朝隋唐文人动百数十

篇。秾华孅巧。极其雕饰。或卒无一语可传。然则文之为文。岂必多且丽乎㢤。秘阁太史范公之学。得扵其舅氏胡氏定公。立朝行已。大略相似。其见

扵议论。必尊春秋。古经必排王氏别说。必明夷夏大分。必和议必诋权臣。今其集中。班班可睹。而上思陵谏。屈已封事。责秦桧忘雔辱国书。尤所谓

光明绝特者也。使公平生无他文。独此二篇。亦足以贯虹霓。而摩星斗矣。鸣呼。伟哉。集年月日夜读公文。不胜叹仰。书于集之后。以归于公之孙某

汪王山集书范太史集后太史范公家所藏书。有曰韩休词草者。自元祐六年七月止。绍圣改元。其间往往公手笔改定。然公元祐八年四月。始

为翰林学士。不知前此者。谁所作也。恐或有故。今皆存之。乐语则得扵成都宇文氏所编次。纶言集中。赤附子卷末。灌园

宋史吕南公传。南公扵书。无所不读。扵文不肯缀缉陈言。尝一试礼闱不偶。退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所着有灌园先生集传扵世。

文献通考陈氏曰。乡贡进士吕南公次儒撰。熙宁初试礼部不利。会以新经取士。遂罢举。欲修三国志。题其斋曰。衮斧。书将成而死。其书亦不传。元

祐初。诸公欲为进之不及。吕南公灌园集符行中序刘梦得尝称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吾乡麻源。地气殊异。江山炳

灵。视潇湘间马不足道。近时人物。磊落相望。其位扵朝光顾者固多。而𨼆扵韦布。卓立杰出。扵灌园先生者。世未必知之。曾子固独爱重其文。谓姑

山秀气。世不乏人。岂虚言㢤。先生㓜而警敏。力学不倦。扵书无所不謮。发为文章。精深浩渺。自成一家。羞同举子辈。缀缉陈言。气象萎薾。迎合有司

之好。熙宁初。尝预乡荐。既试春闱不利。退而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益务著书讲道。发挥圣贤妙旨。且借史笔裦善贬恶。垂世立训。遂以衮斧

名所居斋。先生所养如此。视一第得失。奚足为轻重耶。元祐中。在朝诸公交口称荐。欲命以官。而先生不幸早世。咸用尽伤。余先君昔与之游。备知

其贤。每叹南城豪杰之士。如李泰伯。王补之。及先生。其才皆有大过人者。而所亨皆不永。泰伯补之。虽得卑位。则旋而死。先生且未及仕。造物者何

夺之速。殆难以理推。盖命也夫。先生姓吕氏。讳南公。字次儒。其子郁亦有学问。能世其家。收拾先生遗藳。编成三十卷。绍兴壬戌。余领漕江右。循行

到乡。郁携见访。且属为序。欲传不朽。因循久未暇作。后二年移宪浙部。不远千里。以书来请益坚。义不得辞。扵是乎言。时甲子孟冬旦日。左朝奉郎

权发遣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提举常平等事。借紫金鱼袋符行。中序。宋崔绍序冝兴蒋公之治建昌。以勤劳率僚属。以廉平决庶务。取

扵民有制。曰奉公上而已。未尝扰也。施扵刑有威。曰守法律而已。无所私也。用其至诚。而比岁丰稔。枹鼓稀鸣。圜扉草出。人以乐生。公私富实。为善

之应。讵不信哉。公曰。民既富矣。何以教之。会今天子诏郡图兴庠序。公扵是创为新学区字。仪物品式条章。皆法治古。冠缨峨峨。弦歌洋洋。风化以

行。遐迩改观。既又建唐抚州刺史鲁郡颜公祠堂扵麻姑。写乡先生李泰伯之像于郡学。以厉名节。以敦道义。以崇学业。又以为未也。则又访灌围

先生吕次儒之文。编摩校勘。刊定镂板以传永久。次儒好学能文。出扵天性。苦节自守。不肯妄求。前辈乡先生。皆爱其文。而服其行。鸣呼。公之刊此

文也。岂直为。好事哉。将以劝千里士君子笃扵学。而志扵文。周旋扵道。而不改其操者。公扵政术既如彼。扵教化又如此。可谓贤矣。绍兴十三年四

月初一日。右修职郎建昌军司法参军崔绐书。国朝贝廷臣序灌园集者。秦溪为君文璧之所著也。文璧蚤岁从铁崖杨公授春秋学。尤工诗

与书画。每过佳山水。必托之毫素。有董北苑未南宫之法。辄自题其左。时号三绝。余尝讲学云间。文璧自杭来过。相与放丹三女岗下。登野王读书

台。酒酣慷慨歌魏武帝短歌。旁若无人。观者疑古豪侠士也。别去十五年。中连兵棘。意其涉艰蹈危。壹郁无聊之气。胸中必不能受。而且灌园三泖

之上。一欣戚。齐得䘮。盖昌其诗。类以成编凡五伯馀首。出以示余。讽诵之。不啻鼓空桑。以破瓦缶之音。进大羹玄酒。而撤刍豢之味。信其发扵天机。

不待雕肝琢肾之为工也。且求余序。余惟唐自李白杜甫以降。作者非一人。撷秀扵开元间气。河岳英灵。会昌搜玉国秀诸集。识者犹病其乏风雅

之遗。徒以蒿天下之目。聒天下之耳。矧其下者哉。吁。诗亦难矣文璧脱去九近。雄词丽句。或得之一花一草之微。𤠔啸鼯呻之夕。野桥风雪之中。行

役别离。燕游登眺之夕。两金朝岚暮霭变态之时。五茸猎场髑髅。烟草伤心堕泪之地。羁人之愤。思妇之哀。神仙隐者之趣。曲尽摹写之妙。婉而不

迫。奇而不僻。盖有唐人之风裁矣。使其翺翔上国。览黄河太华之胜。大篇短章。又不止扵是也。呜呼。气化之盛。非复混一之初。而文章日趋扵骫骳。

获见文璧之诗。得不亦撃节乎。遂书以冠其篇端云。伐檀集文献通考伐檀集序一卷陈氏曰。知康州豫章黄庶亚

夫撰自为序。廷坚其子也。世所谓山魈水怪。著薜荔之诗。集中多此体。廷坚诗律。盖有自来也。庆历二年进士。黄庶伐檀集江夏黄庶。字亚夫。其少

而学也。观诗书以来。至扵忠臣义士。奇功大节。常恨身不出扵其时。不得与古人上下。其事每辄自奋。以为苟朝得位。夕必行之。当使后之人望乎

已。若今之慕乎古也。既年二十五。以诗赋得乙第。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逾十年。郡之政巨细无不预。大抵止扵簿书狱讼而已。其心之所存。可

以效扵君。可以补扵国。可以资扵民者。曾未有一事可以自见。然而月廪扵官粟麦常两斛。而。钱常七千。问其所为乃一常人。皆可不勉而能。兹素

餐昭昭矣。暇日发常所作稿草得数百篇。览初省末。散亡居多。其存者或失首与尾。或窜乙断裂。不可读。因取其完者。以类相从而编焉。题之曰伐

檀集。且识其愧。然其性嗜文字。若有病癖。未能无妄作。后来者皆附扵篇之末云。皇祐五年十二月青社自序。豫章集

通考豫章集序三十卷外集十四卷晁氏曰。黄庭坚。鲁直也。㓜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亿。苏子瞻尝见其诗扵孙莘老家。绝叹以为世久无

此作矣。因以诗往来。会子瞻以诗得罪。亦罚金。元祐中为校书郎。先是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皆以文学游苏氏之门。至扵同入馆。世号四学十。鲁

直之诗尤奇。世又谓之苏黄云。绍圣初。责置戎州。至徽宗即位。召还。尝因嘲谑忤赵正夫。及正夫为相。谕部使者以风旨所作承天院塔记。中语以

为幸灾谤国。遂除名。编颕冝州以死。崇宁四年也。家传曰。公既孤。从舅尚书李公。公择学。公择尝过家塾。见其书帙纷错。因乱抽架上书。问之无

不通。大惊。以为一日千里。苏公尝荐公自代。其略曰。瑰玮之文。绝妙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世以为实录。公学问文章。天成性得。落笔妙天下。晚

节位益黜。名益高。世以配眉山苏公。谓之苏黄公。尝游灊皖乐山谷寺。石牛洞之林泉。因自号山谷道人。史赞曰。自李杜没。而诗律哀。唐末以及

五季。虽有以比兴自名者。然格下气弱。公么骫骳。无以议为也。宋与杨文公始以文章𦲷盟。然至为诗。专以李义山为宗。以渔猎掇拾为慱。以俪花

闘果为工。号称昆仑体。妫然华靡。而气骨不存。嘉祐以来。欧公称太白为绝唱。王文公推少陵为高作。而诗格大变。高风之所扇。作者间出。班班可

述矣。元祐间。苏黄并世。以硕学宏材。鼓行士林。引笔行墨。追古人而与之俱。世谓李杜。歌。诗高妙。而文章不称。李翱皇甫湜。古文典雅。而诗独不传。

惟二公不然。可谓兼之矣。然世之论文者。必宗东坡。言诗者必右山谷。其然岂其然乎。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緃。实天下之奇。自宋兴

以来。一人而已。豫章别集一卷陈氏曰。皆集中所遗者。如承天塔记。黄给事行状。毁璧。盖其显显者也。诸孙㽦子耕集而传之。后村刘氏曰。山

谷文不如诗。诗律不如古。古不如乐府。其文则专学西汉。惜其才力𥚹局。不能汪洋趍趄。如其纪事立言。颇时有类处。山谷集十一卷外集十一卷别

集二卷陈氏曰。黄庭坚鲁直撰江西所刻诗泒。即豫章前后集中诗也。别集者。庆元中莆田黄汝嘉增刻。 山谷编年诗集三十卷年谱二卷  陈

氏曰。山谷诗文。其甥洪氏兄弟所编。断自进德堂以后。今外集所载数卷。有晚年刚去者。故任子渊所。注。亦惟取前集而已。监丞黄峃子耕者。其诸

孙也。即会椊别集。复尽取其。平生诗。以岁月次第编录。且为之谱。今刊枝括苍。黄庭坚豫章集魏了翁序山谷黄公之文。先正钜公称许者众矣。

江浙闽蜀间。亦多善本。今古戎黄侯又欲刻诸郡之墨妙亭。以致怀贤尚德之意。而属了翁识之。顾浅陋何敢措词。昔者幸尝有考于先民之言行。

切叹夫世之以诗。知公者末也。公年三十有四。上苏长公诗。其志已荦荦不凡。然犹是少作也。迨元祐初。与众贤汇进。博文蓄德。大非前比。元祐中

末。涉历忧患。极扵绍圣。元符以后。流落黔戎。浮湛于荆鄂永宜之间。则阅理益多。落华就实。直造简远。前辈所谓黔州以后。句法尤高。虽然。是犹其

形见扵词章者然也。元祐史笔。守正不阿。迨章蔡用事。摘所书王介甫事将以瑕众正而珍焉。公扵是有黔戎之役。鼪狞𤜴之所嗥。木石之与居。间关

百罹。然自今诵其遗文。则虑澹气夷。无一毫憔悴陨获之态。以草木文章发帝杼机。以花竹和气验人安乐。虽百岁之相后。犹使跃跃兴起也。至其

闻龚邹冠豸。张董上坡。则喜溢词端。荆江亭以后诸诗。又何其恢广而平实。乐不至淫。怨不及怼也。然而犹为小人。承望时好。攟摭承天院记语窜

之冝阳。虽洊离险艰。而行安节和。纯终不疪。呜呼。以其所养若是。设见用扵建中靖国之初。将不弭蔡邓之萌。而销崇观之纷纷乎。是恶可以词人

目之也。国朝以记览词章哗众取宠。非无丁夏王吕之俦。而施诸用则性。二苏公以词章擅天下。其时如黄陈晁张诸贤。亦皆有闻于时。人孰不曰。

此词人之杰也。是恶知苏氏以正学直道周旋扵熙豊祐圣间。虽见愠扵小人。而亦不苟同扵君子。盖视世之冨贵利达。曾不足以易其守者。其为

可传将不在兹乎。诸贤亦以是行诸世。皆生废弃。无所悔恨。其间如后山不予王氏。不见章厚。扵邢赵姻娅也。亦未尝假以词色。褚无副衣。匪燠匪

安。宁死无辱。则山谷一等人也。张文潜之诗曰。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峭峭霜中竹。是其为可传。真在此而不在彼矣。余惧世之以诗知山谷也。故

以余所自得于山谷者。复扵黄侯。侯其谓然。则刻诸篇端。以补先儒之偶未及者焉。侯名申。余同郡人。陈长方序立言非君子之本心。然古圣

贤。常由此以见扵后。故世之士。不知其因人而传也。遂谓言为足恃。疲精神。穷目力。为书邀名。以荣朽骨。败笔涴纸。动千万计。而言之有补扵人。能

传扵后者。百无一二也。亦果何为哉。先君豫章公少有经世之意。闻一善士。千里从之。胜己则师。类我则友。虽不如己者。亦各以其长而录之。一有

未见。又勤勤焉记其名氏州里。尝有大匠营室之论。谓梁楝杧桶兼收毕取。然后夏屋可成。适当道消之时。志不克就。退䧟所有以善其身。故事业

无见扵世者。不刻意扵文字语言。而遇事应用。亦时为之。其兄弟捂拾遗藳为上下二卷。来者傥能观澜而知海。则公之梗槩。亦或扵斯见之。若夫

负高才。蕴智术不用。而耻为直寻诡遇之事。急行道。忧斯世。不达而无愤怨悲叹之辞。盖所学者然也。呜呼。唯天下善类。知非父子之私言。宋张

嵲序鲁直诗文。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皆非真知鲁直者。或有所爱憎而然也。大抵鲁直文不如诗。诗律不如古。古不如乐府。盖鲁直所

学诗。源流甚远。自以为出扵诗。与楚词遇矣。盖规模汉魏以下。而得其仿佛者也。故其往处。往往与乐府玉台新咏中。诸人所作。合其古律诗。酷学

少陵。雄健大过遂流而入扵险怪。要其病在太著意。欲遒古今人所未道语尔。至其文则专学西汉。惜其才力褊局。不能汪洋趑趄。如其纪事立言。

颇时有类处。其诗虽特妙扵乐府。然惜乎择之不精。用古今语颇杂。遂有害骚雅处。昔柳子厚读鹖冠子。以贪夫狗利。烈士狗名。夸者死权品庶每

生数语。为非鹖冠子。何以知之。曰不类。况古语之与今语。其类耶。至其为黄夫人碑文似左氏。辞以屈原。可以阔步古今矣。虽使。抑柳州复生。不能

出其右也。宋洪。舜俞序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故嵩高烝民之咏。不于人物之盛。而于其生我列圣。以人文陶天下。学问议论文章之士。莫盛扵

熙豊元绍间。其。生也类在神文朝。如诗家曰苏黄。曰黄陈。苏公生扵景祐。陈公生扵皇祐。而豫章生扵庆历。天地清宁。日月正明。禀扵气者全也。公

得清宁正明之全气。气全而神王。挟豊隆。骑倒景。飘飘乎与造物者游。放为篇章。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坡翁盖心服之。而后山师焉。其集尝拟

庄子。分内外篇集。如韩淮阴侯驱市人背水而战。暗与兵法合。内集如诸葛武侯八阵奇正相生。鬼神莫窥其奥。汇分之意严矣。君子之学。日进而

日新。日新而日化。进则人。新则道。化则天。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正以是也。文与诗亦然。论诗者不溯其始。无以知其进而新。不极其终。无以知其新

而化。内集断自入馆以后。极其终矣。外集起初年溪上吟。沂其始也。眉山任处士。骥天成摆落科举之累。真积扵学。书无不览。爱公诗若嗜欲。然以

内某有仕子渊注。因注外集十二卷。考年谱以推出处。用事必求其意。用字必操其原。勤且博至矣。或以诗尝经公手删。而疑其多爱。然使学者。尽

见前辈。少壮至老之作。以观日新日化之功。虽多不厌也。子逢博习有家法。方注诗时。两髦耽耽。检书捧研领退而学诗之意。今以名乡守蜀白首

矣。欢父书无博力自雠校。锓而公诸世。万里信来。俾序之。某晚出。未闯其樊。何敢赘楼攻魏谓宋宗儒。摘阮歌戴道士弹琴诗。不知何以分内外。当

有能辨之者。余闻李卫公好惠山泉。置驿取水。有僧言长安昊天观井水。与惠山泉通。杂他水十馀缶试之。僧指其二曰。此惠山泉也。文饶为能罢

水驿。欲知内外之辨者。请以是观之。宋陆游跋予集黄帖。得赠元师及王周彦三诗。甚爱之。有黄淑者家三荣见而笑曰。绍兴中再刻本也。旧

石方党禁时。已磨毁矣。乃出此卷曰。是旧石本。其笔力精劲盖如此。因录藏之。淳熙之元二月二日务观书。宋林光朝诗读韩柳苏黄集。苏黄之

别。犹丈夫女子之应接。丈夫见宾客。信步出将去。如女子则非涂泽不可。韩柳之别。则犹作室。子厚则先量自家四至所。到。不敢略侵别人田地。退

之则惟意之所指。横斜曲直。只要自家屋子饱满。初不问田地四至。或在我与别人也。蒙𨼆诗读豫章集。成柏梁体。元祐升平超治古。诞布人文

化寰宇。道山翰苑郡仙处。一代文章继周鲁。斯道盟寒谁是主。眉山二老文章虎。眉山鉴裁高难与。网罗九万抟风羽。晁张超然鸿鹄举。秦郎继作

翘翘楚。馀子纷纷谩旁午。韩门籍湜何须数。豫章诗律加严苦。洗空万古尘凡语。后来鲜俪前无伍。真是江西第一祖。锦绣陆离缠肺腑。宝唾珠玑

终日吐。免颕烟煤骤如雨。混然天成绝斤斧。骚经抑怨知何补。白雪阳春空媚妩。囊括鲍谢包徐庾。下视谪仙平揖甫。近时作者宗燕许。入社投名

成矩。残膏剩馥争探取。派别枝分已难御。专党同门伐异户。陈言糟粕弃如土。宗门不绝仅如缕。究竟畴能踵前武。遗编璀璨琼瑶谱。八珍间列

罗樽俎。诵之琅琅。中宫吕。心清何止头风愈。古人纯全嗟莫睹。徒味篇章想簪组。铺张盛美夸才谞。自。笑雷门持布鼓。徐衡仲诗次韵陈云翼借余

士衡山谷集一代风骚黄豫章。残编久矣落书坊。重参要与宣城合。发秘仍湏李氏藏。更写不妨知古定。借乘宁复叹今亡。馀灯续自江西出。并

仗铢分别正旁。再次士衡韵照眼珠玑诗一章。携持误入菩提坊。羡君才大足进取。如我病多甘退藏。济济后生真可畏。纷纷前辈亦云亡。主

盟莲社有公等。固愿挂名灵运傍。宋李庄简公诗与善借示鲁直集。雕刻虽精。而非老眼所便。戏成小诗还之。墙角年来槁短檠。捐书默坐眼方

明。知君欲嗣江西派。净几明䆫付后生。近日吕居仁舍人作江西宗派序。以曾直马宗主也。熊朋来诗黄元翁云间长笑集。不见云间长笑人。但

闻云间长笑声。未知长笑笑何事。我亦仰天为绝缨。君家鲁直更善笑。出门只见大江横。何如云间立脚高。浊世傒尔黄河清。也希仁笑如黄河清

言罕见。月来远想禅僧应。电过曾闻玉女惊。上棚下棚弄傀儡。东楼西楼射明琼。云间仙人笑局局。下界俗子走营营。我老烟江无笑疾。不看司空

须下。锦囊盛。陆机入洛见张笔。华今云来机曰。云有笑疾。笔以锦囊盛其须。云至。一见遂大笑不止。柯山集文献通考柯山集序

一百卷 晁氏曰。张来。字文潜谯郡人。仕至起居舍人。尝为宣润汝颕兖五州守。又尝谪居黄州复州。最后居陈以没。元祐中。苏氏兄弟以文章倡

天下。号长公少公。其门人号四学士。文潜。少公客也。诸人多早没。文潜独后亡。故诗人传扵世者尤多。其扵诗文兼长。虽同时鲜复其比。而晚年更

喜白乐天诗体。多效之云。石林叶氏集序曰。元祐间。天下论文多曰晁张。晁余伯舅无咎。而张则文潜也。文潜之文。殆所谓若将为之而不见其

为者欤。雍容而不迫。纡裕而有馀。初若不甚经意。至扵触物遇变。起伏䧟纵。姿度百出。意有推之不得不前。鼓之不得不作者。而卒澹然而平。盎然

而和。终不得窥其际也。君与秦少游同学扵翰林苏子瞻。子瞻以为秦得吾工。张得吾易。而世谓工可致。易不可致。以君为难云。又曰无咎雄健峻

㧞。笔力欲挽千钧。文潜容衍靖深。独若不得已扵书者。二公各以所长名家。宋汪藻浮溪集柯山张文潜集序右文潜诗千一百六十有四。序记

论志文赞等又百八十有四。第为三十卷。余尝患世传文潜诗文。人人殊。屏居毗陵。因得从士大夫借其所藏。聚而校之。去其复重。定为此书。皆可

缮写。文潜。名来。谯郡人。仕至起居舍人。尝为宣润汝颕兖五州太守。又尝谪居黄州复州。最后居陈以殁。其集以鸿轩柯山为名者居。复黄时所作

也。元祐中。两苏公以文倡天下。从之游者。公与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号四学士。而文潜少公之客也。公扵诗文兼长。虽当时鲜复公比。两苏公诸

学士。既相继以没。公岿然独存故诗文传扵世者尤多。若其礼制敷腴。音节踈亮。则后之学公者。皆莫能彷佛。公诗晚更效白乐天体。而世之浅。易

者。往往以此乱真。皆弃而不取。其采获之遗者。自如别录云。宣和五年五月日新安汪某序。淮海集文献通考淮海集三十卷 晁

氏曰。秦观。字少游。高邮人。登进士第。元祐初。除校勘黄本书籍。绍圣中。除名编颕横州。遇赦北归。至藤州卒。苏子瞻尝谓李庆曰。少游之文如美玉

无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王介甫谓其诗新精婉丽。鲍谢似之。少游亦自言其文铢两不差。但以华丽为愧耳。吕氏童蒙训谓少游过岭

后诗。严重高古。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文潜张氏曰。予见少游投卷多矣。黄楼赋哀鏄锺文卷卷有之。岂其得意之文欤。少游平生为文甚多。而

一一精好可传。玉山汪氏曰。居仁吕公云。秦少游应制科。问东坡文字科纽。坡云。但如公上吕申公书足矣。故少游五十篇。只用一格。前辈如黄

鲁直。陈无已皆极口称道之。后来读书。初不知其为奇也。吕文所取者。盖以文章之工。固不待言。而尤可为后人模楷者。盖篇篇皆有首尾。无一字

乱说。如人相见接引应对茶汤之类。自有次序。不可或先或后也。李方叔师友谈记。少游言邢和叔尝曰。文铢两不差。非秤上秤来。乃等子上等

来也。某曰。人人文章阔达者。失之太疏。谨严者。失之太弱。少游之文。词虽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如锺鼎然。其体质规模。质重而简易。其刻画篆文。

则后之铸师莫仿佛。宜乎东坡称之。为天下奇作也。非过言矣。少游论赋至悉。曲尽其妙。盖少时用心扵赋甚勤。而专常记前人所作一二篇。至今

不忘也。陈氏曰。秦观撰晁无咎言少游词。如斜阳外。寒㨶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秦观淮海逆旅集自序余闻居

有所闻。辄书记之。既盈编轴。因次为若干卷。题曰。逆旅集。盖以其智愚好丑。无所不存。彼皆随至随往。适相遇扵一时。竟亦不能久其留也。或曰。吾

闻君子言欲纯事。书欲纯理。详扵志常。而略扵纪异。今子所集。虽有先王之馀论。周孔之遗言。而浮屠老子卜医梦幻神仙鬼物之说。猥杂扵其间。

是否莫之分也。信诞莫之质也。常者不加详。而异者不加略也。无迺。与所谓君子之书言者异乎。余笑之曰。笃栖不择山林。惟其木而已。鱼游不择

江湖。唯其水而已。彼计事而处。简物而言。窃窃然去彼取此者。缙绅先生之事也。仆野人也。拥肿是师。懈怠是习。仰不知雅言之可爱。俯不知俗论

之可卑。偶有所闻。则随而记之耳。又安知其纯与驳邪。然观今世人。谓其言是。则矍然改容。谓其言信。则适然以喜。而终身未尝信也。则又安。知彼

之纯不为驳。而吾之驳不为纯乎。且万物历历。同归一隙。众言喧喧。同归一源。吾方与之沉。与之浮。欲有取舍而不可得。何暇是否信诞之择哉。子

往矣。客去遂以为序。淮海闲居集自序元丰七年冬。余将赴京师。索文稿扵囊中。得数百篇辞鄙而悖扵理者。辄删去之。其可存者。古律体诗百

十有二。杂。文四十有九。从游之诗。附见者四十有六。合二百一十七篇。次为十卷。号淮海闲居集云。右学士秦公元丰间自序云耳。故存而不废。

今又采拾遗文而增广之。合为四十有六卷。大槩见扵后序。览者悉焉。淮海丛编集宋祁序诗为天地缊。予常意藏混茫中。若有区所。人之才者

能往取之。取多者名无穷。少者自高一世。顾力至不至尔。然造物者吝之。其取之无限。则辄穷踬其命。而怫戾所为。予略记其近者。王摩诘颠扵盗。

愁苦仅脱死。杜子美客巴蜀。入沆湘。寒饥不自存。李太白踣扵贬。白乐天偃蹇不得志。五十馀分司。元微之。为众排迮。终身恨望。刘梦得流摈。抵老。

弗见容。是皆章章信验者。惟山林方外之人。亟索亟用。天不能扼其数。以无求扵世。与道彷洋者耶。予友梵才吉公其人欤。公资能诗。始来京师。以

高言警章与士大夫相酬谢。士大夫争从之游。名彻天子。故锡命服师号。师亦以宠为侈。遂以南方庵天台凡三十年。年愈高。学愈精。自浙东西山

溪鸟鱼草木风云人事法集灵所怪区。一物一兴。赡公之思。不能给而告疲焉。可谓取其蕴多矣。公又挟惠力自在天果不能执之乎。故前后所著

逾千篇。分目数集。所谓淮海丛编。其第三集也。属予以叙。公之得诵人口贵人纸者固多。不侍仆赞既显矣。虽然。愿一言焉。公之徒若有辨如净名

者。或呵公以外学自鄣。公云何而默其呵。使子释然云。邵辑书 右秦学士淮海集前后四十六卷。文字偏旁。间有讹缺。读者病焉。雩以蜀本校

之。十才得一二。或者谓初用蜀本入板也。遂与同事诸公。啇榷参考。增漏字六十有五。去衍字二十有四。易误字三百有奇。订正偏旁。至不可胜计。

其文之不敢臆决者存之。其字之琐碎。如齐为斋。群为群。教而从孝。戏而从虚真不从已。戚不从戊。此类甚多。不可悉改。乃以其法授同事诸公。俟

他日重刻则正之。长短句三卷。非止点画讹也。如落红万点愁如海。以落为飞。两行芙蓉泪不干。以两行为雨打。皆合订正。又其间有下俚不经语

几扵以笔墨劝淫。疑非学士所作。然又不敢辄删去。亦并存之。以贻好事者。绍熙壬子上已从事郎军学教授永嘉谢雩跋。喻良能诗读淮海集

五言未数韦应物。八面湏还秦少游。花气湖光吟鉴水。雷推雨电赋黄楼。后山集文献通考后山集序二十卷晁氏曰。陈师道无已。

彭城人。少以文谒曾南豊。南豊一见奇之。许其必以文著。元祐中。侍从合荐于朝。起为太学博士。绍圣初。以进非科而罢。建中靖国初。入秘书为正字。以卒。为

文至多。少不中意。则焚之。石林叶氏曰世言陈无已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

皆抱持寄邻家。徐侍其起就笔砚。即诗已成。乃敢复常。盖其用意专。不欲闻人声。恐乱其思。故诗中亦时时自有言吟榻者。天下绝艺。信未有不

精而能工者也。朱子语录曰。陈后山文有法度。如黄楼铭出。当时诸公皆䧟衽。便是今人都无他抑扬顿挫。如仁宗飞白书记。大叚好。曲折甚多。

过得好。墓志亦好。有典有则。方是文字。其他文亦有太局促不好者。后山文字简洁。极有法度。做许多碎句子。是学史记。刘夷叔曰。陈无已作文最

苦。要是晁张诸人所不及。恨其稍俭急。非谓文字简劲为俭急。其词气自俭急耳。韩退之文字。多少自然雄浑。复斋谩录曰。子瞻子由门下客

最知名者。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世谓之四学士。至若陈无已文行虽高。以晚出东坡门。故不及四人之著。故无已作佛指记云。余以词

义名次四君。而贫扵一代是也。而无咎诗云。黄子似渊明。城市亦复真。陈君有道举。化行乡井淳。张侯公瑾流。英。思春泉新。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

秦。当时以东坡为。长公。子由为少公。无已答李端叔书云。苏公门下有客四人。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则长公之客也。张文潜。则次公之客也。又次

韵黄楼诗云。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又云少公作长句。班马安得拟。谓二苏也。然四客皆有所长。鲁直长扵诗辞。秦晁长扵议论。鲁直与秦觏书

曰。庭坚心醉扵诗与楚词。似若有得。志扵议论文字。今日乃当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已足下可从此四君子一一问之。其后文潜赠李德载诗。亦云

长公波涛万顷海。少公峭㧞千寻麓。黄即萧萧日下鹤。陈子峭峭霜中竹。秦文倩丽纾桃李。晁论峥嵘走珠玉。乃知人材。各有所长。虽苏门不能兼

全也。陈氏曰。后山集十四卷。外集六卷。谈丛六卷。理究一卷。诗话一卷。长短句二卷。师道一子履常。蜀本但有诗文合二十卷。按魏衍作集记云。

离诗为六卷。类文为十四卷。令蜀本正如此。又言受其所遗甲乙丙稿诗曰五七。文曰。千百。今四明本如此。此本刘孝韪刊扵临川云。未见魏全。仍

其旧十四卷为正集。盖不知其所谓十四卷者。止有文。而诗不与也。外集二百馀篇。文三篇。皆正集所无。谈丛诗话。或谓非后山作。后山者。其自

号也。又曰。陈师道无已撰后山集六卷外集五卷。亦扵正集中录出入诗派。江西宗派之说。出扵吕本中居仁前辈固有议其不然者矣后山虽

曰见豫章之诗。尽弃其学而学焉。然其造诣平澹。真趣自然实豫章之所阙也。陈后山集谢克家序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言

之错综而奥美者为文。文之鍜炼而㓜眇者为诗。儒者以学成德。以德辅言未之茂者本必深。委之广者源必远。盍即古之名世之士而观之哉。棘

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虽有见扵一篇。扵吾孔子之意。未大相远也。子贡以言语列扵四科。其病之也。则宜不曰。皮之不存。虎豹之文安

附哉。余犹意其古之遗言也欤。抑亦有为而言之也欤。彭城后山居士。陈无已师道。苦节厉志。自其少时蚤以文谒南豊曾舍人。曾一见奇之。许其

必以文著。时人未之知也。元祐中。侍从合荐于朝。起为徐州教授。除太学博士。言者谓当官尝私至宋谒眉山苏公。改教授颕州。绍圣初。以进非科

第而罢。退居彭城者累年。复教授隶州。入秘书省为正字。以卒。实建中靖国元年也。未仕贫无以养。寄其孥妇氏当权者。或召见之。顾非其好不往。

此岂易衣食者哉。在颕赋六一堂诗。有向来一辨香。敬为曾南豊之句。而太守则苏公也。其罢而归彭城。家益穷空。至累日不炊。妻子愠见而不愠。

诸经皆有训传。扵诗礼尤邃。为文至多。少不中意。则焚之。存者财十一也。世徒喜诵其诗文。乃若奥学至行。或莫之闻也。余扵是槩见之。以信夫孔

子之言。尚俾来者知所先后云尔。绍兴二年五月十日。汝南谢克家序。宋陈仁子序。文历邃古之初。典谟雅麄。盘诰聱屈。近古如汉犹难之。班杨

而降。云谲涛诡。悴为唐。豊为宋。唐文悴。虽经韩柳七剂。气脉奄奄。到今犹泉下人。宋文豊。异时欧苏袒左海内士。若渥洼堕地。趯趯不易絷。文小技

也。抑果关大气会耶。黄峻截。秦浩荡。晁张深沈。游眉山门。人具一体。黼黻藻大。章施庆宇。最后后山翁绩密细腻。时人尤未易识度。偃息南荣。荷风

袭人。抽卷读记序。则灵榆古桤。偃蹇而苍秀也。策论则泰宗封登。屑然有景光也。谈丛理究。又幽兰之自芳。美璞之小试也。人言杜陵诗高扵文。世

称公诗必曰陈黄。至妙处不堕杜后。独扵公文献饫思亭记。参寥序馀。耒觌大方。因刊本谂四方操觚士。知杜陵公盖兼之。持较苏门甚矣。轲之似

夫子也。轲之似夫子也。孙觌跋秦会之尝跋后山居士集云。曾南豊辟陈无已邢和叔为英宗皇帝实录。检讨初呈槁。无已便蒙许可。至邢乃

遭横笔。微声称乱道。余按曾子固著立兄行述。而南丰尝为英宗实录检讨官。不逾月而罢。通判越州。而类槁中。有鉴湖序。则熙宁二年也。其后守

齐襄洪福明毫六州。九十三年。还朝为中书舍人。才数月。丁母巎。忧未除而卒。是元豊四年也。按谢克家叙后山居士集。元祐苏东坡率诸侍从荐

无已。繇布衣特起为徐州教授。则无已之仕。在南丰之没。已七八年矣。南丰为检讨官不逾月。安能辟二公。自熙宁至元祐二十馀年。陈无已始入

仕。南丰墓木拱矣。会之乃抵牾如此。故事实录。有修撰检讨官。国史编修官。以首相监揔一代大册典。朝廷除授。极天下文章之选。非辟阙也。试官

考卷与乡先生课试诸小生之文。则有。横笔。邢和叔造宣仁太后之谤。排王珪。附蔡确。至今人闻其名。往往缩颈。南豊虽作者。敢加横笔扵邢和叔

之文乎。会之为宰。相。乃不知史官非辟阙。既知尊称南丰无已。而不知二公之先复。又云病起闻鸡唱。寝不寐。书付埙堪。余曰。幸付埙堪。若以示识

者。则横笔作微声。如公所云矣。周孚蠹斋铅刀编题后山集后。次可正平韵。嶷嶷陈夫子。高名天壤间。读书能妙斫。行已有深闲。句法窥唐杜。文

章规汉班。九原埋玉树。遗简仰高山。可正平诗甚美元多恶。嗟公堕此间。真为四君次。可厌七年闲。汴泗空千载。晁叔用何斯举仅一班。凄凉大阳

履。埋没若何山。济南集文献通考济南集序二十卷陈氏曰。乡贡进士华山李荐方叔撰。又号月岩集。东坡知贡举。得试

卷以为方叔也。置之首选。已而不然。赋诗有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之句。后竟不第。李方叔济南月岩集宋李之仪序。吾宗方叔初未

相识。得其文扵东坡老人之座。读之如泛长江。溯秋月。直欲拏云上汉。下知其千万里之远也。为之愕眙久之而不能释目。东坡笑相谓曰。子何谛

观之不舍耶。斯文足以使人如是。谢安蹈海。至扵风涛荡潏而不知返。徐问舟人曰。去将何之。子岂涉是境界以追谢公乎。又曰。吾尝评斯文如大

川湍注。昼夜不息。不至于海不止。余曰。不腆所得亦几然。东坡曰。闻之欧阳文忠公曰。文章如金玉。固有定价。不能异人之目也。已而曰。或者患其

多。子颇觉乎。余曰。觉则殆矣。惟其不觉其殆。所以为斯文也。比从其游。稍吃至扵论事。则亹亹不穷。而语亦不甚才。信乎其呐扵言而富扵文也。从

容既久。赋目所更体制。不得而一。乃杂举而争长随定。若不出一人之手。伟丽璀璨。无异入秦府库。千奇万骑。目为之眩瞀而不能已。又若泛剡溪

交流竞秀。几应接不暇。退之谓人皆劫劫。我独有馀者。渠不谅哉。间与之即席分韵。余方点笔据纸。则已烂然满幅。倾生赏叹。为不可跛及矣。未论

其工。其敏妙绝伦。殆天赋也。方天下承平。讲明六艺。招来一时人物。冝得过秦罢撃珠厓之议论。上林广成之赋颂。以绘藻形容。铺张杨属。为一代

之所华焕。昔王勮当仪具众集之际。五吏分授册词。灿然皆给。刘敞下直且就马命遽出。乃倚马却座。一挥九制。此皆方叔之任也。不幸不及禄以

卒。天下知为文者。莫不惜之。柳子厚谪死穷荒。独退之祭之以文曰。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呜呼。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当有

读其文。或至掩卷流涕重叹前人一何幸。而退之之言为不妄发也。方叔没。后八年其子颕秀川集其文为若干卷。号月岩以书抵余。曰。愿有以序

之。余得方叔之文多矣。集之成。则恨未见也。姑道畴昔之所欣慕。与夫闻之先生长者之言以报之。秀川卓特英发。甚似其先人。盖骎骎其未巳也。

政和六年八月十一日赵郡李之仪序。周紫芝书月  岩集。太华逸民之所作。而太华逸民。则李为方叔之自号也。端叔序其文。谓东坡尝言吾

评斯文。如大川东注。昼夜不息。不至扵海不止也。今诵其诗。读其文。然后知此老之言为有旨焉。然而自非豪迈矣杰之气。过人十倍。则其发为文

词。何以若是其痛快耶。绍兴壬申春。滑台刘德秀借本扵妙香寮。乃书以还之。密斋笔记李方叔号济南先生月岩集晁无咎。号济北先生鸡肋

集。蜀中有极小字本。又有中字本奕恭所截者小字本。余尝云早起睡小寝。极有味作文必先读古文。令口吻熟。奕恭曰。二事暗合东坡。今阅月岩

集信然。余经史之外。复列欧苏黄陈秦张晁李八集于座右。朝夕属餍焉。李文叔集文献通考李文叔集序四十五

卷后村刘氏曰。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诗文四十五卷。文高雅条鬯。有义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远。元祐末为慱士。绍圣始为礼部郎。有挽蔡相

确诗云。邴吉勲劳犹未报。卫公精奭仅能归。岂蔡尝荐引之乎挽鲁直五言八句。首云鲁直今已矣。平生作小诗。下六句亦无褒辞。文叔与苏门诸

人尤厚。其没也。文潜志其墓。独扵山谷在日。以诗往还。而些词如此。良不可晓。其过临淄绝句云。撃鼓吹竽七百年。临淄城阙尚依然。如今只有耕

耘者。曾得当时九府钱。试院五言云。斗暄成小疾。亦足败吾勤。定是未衣吏。乘时欲舞文。亦佳作。文叔。李易安父也。文潜志。言长女能诗。嫁赵明诚。

又曰。李文叔笔势。略与淇水相颉颃。鲍吏部集宋汪藻浮溪集鲍吏部集序括苍鲍钦止既卒若干年。其子延祖

始裒钦止之诗文为小集若干卷。属藻序藻为之言曰。古之作者。无意扵文也。理至而文则随之。如印印泥。如风行冰上。纵横错综。聚然而成者。夫

岂待绳削而后合㢤。六经之书。皆是物也逮左氏传春秋。屈原作离骚。始以文章自为一家。而稍与经分。汉公孙弘。董仲舒。萧望之。匡衡。以经术显

者也。司马迁。相如牧乘王褒以文章著者也。当是时已不能合而为一。况陵夷至扵后世。流别而为六七。靡靡然入扵流连光景之文哉。其去经也

远矣。本朝自熙宁元豊士以谈经相高。而黜雕虫篆刻之习。庶几其优古矣。然学者用意大过文章之气日裒。钦止少从王氏学。又尝见眉山苏公。

故其文汪洋𨸂肆。粹然一本扵经。而笔力豪放。自见扵驰骋之间。深入墨客骚人之域。扵二者可谓兼之。自黄鲁直张文潜没。钦止之诗文独行扵

世。而诗尤高妙清新。每一篇出士大夫口相传以熟。余尝恨未见其全书。晚得此集。读之曰。嗟乎。钦止扵斯文。可谓毫发无遗恨矣。钦止讳慎由。钦

止其字也。风度凝远。如者宋间人。谈笑风生。坐者皆屈。家藏书万馀卷。率手下雌黄。非仇得其真不止。故当时诸公交口称誉。且论荐之。崇宁中。天

子召见者数人。止独伟视钦止。即日除尚书郎。居无何。不合去。出为郡守部使者。久之。方向用钦止。而钦止以疾废于家矣。故士大夫莫不惜其才

不克施。而见于世者。特诗文而已也。故录钦止之平生太槩而并见之。绍兴十年六月二十八日新安汪集序。

永乐大典卷之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

重 录 总 校 官 侍 郎 臣 陈 经 勤

学 士 臣 王 大 任

分 校 官 编 修 臣 陶 大 临

书 写 儒 士 臣 张 梦 祯

圈 点 监 生 臣 徐   浩

臣 管 希 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