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伤寒论 (四部丛刊本)/卷第七之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六 注解伤寒论 卷第七之八
汉 张仲景 著 晋 王叔和 撰次 宋 成无巳 注 明 汪济川校正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嘉靖乙巳刊本
卷第九

注解伤寒论卷第七之八

汉张仲景著      晋王叔和撰次

 宋成无巳注       明汪济川校正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荅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

 三焦者水榖之道路邪在上焦则吐而不利邪

在下焦则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则既吐且利以

饮食不节寒𤍠不调清浊相干阴阳乖隔遂成

霍乱轻者止曰吐利重者挥霍撩乱名曰霍乱

问曰病发𤍠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荅

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𤍠也

发𤍠头痛身疼恶寒者本是伤寒因邪入里伤

于脾胃上吐下利令为霍乱利止里和复更发

𤍠者还是伤寒必汗岀而解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𨚫四五日

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

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鞕十

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微为亡阳涩为亡血伤寒脉微涩则本是霍乱

 吐利亡阳亡血吐利止伤寒之邪未巳还是伤

 寒𨚫四五日邪传阴经之时里虚遇邪必作自

 利本呕者邪甚于上又利者邪甚于下先霍乱

里气大虚又伤寒之邪再传为吐利是重虚也

 故为不治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利

 为虚不利为实欲大便而反失气里气𤍠也此

属阳明便必鞕也十三日愈者伤寒六日传遍

三阴三阳后六日再传经尽则阴阳之气和大

邪之气去而愈也

下利后当便鞕鞕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

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

者不属阳明也

 下利后亡津液当便鞕能食为胃和必自愈不

 能食者为未和到后经中为复过一经言七日

 后再经也颇能食者胃气方和过一日当愈不

愈者暴𤍠使之能食非阳明气和也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

恶寒脉微而利者阳虚阴胜也利止则津液内

竭故云亡血金匮玉凾曰水竭则无血与四逆

汤温经𦔳阳加人参生津液益血

霍乱头痛发𤍠身疼痛𤍠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

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头痛发𤍠则邪自风寒而来中焦为寒𤍠相半

 之分邪稍高者居阳分则为𤍠𤍠多欲饮水者

 与五苓散以散之邪稍下者居阴分则为寒寒

 多不用水者与理中丸温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温  甘  草炙甘平

  白术甘温  干  姜辛𤍠已上各三两

 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𥙷之人参

白术甘草之甘以缓脾气调中寒淫所胜平以

辛𤍠干姜之辛以温胃散寒

右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

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𤍠益

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

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加减法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脾虚肾气动者脐上筑动内经曰甘者令人中

 满术甘壅𥙷桂泄奔豚是相易也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呕家不喜甘故去术呕家多服生姜以辛散之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下多者用术以去湿悸加茯苓以导气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津液不足则渇术甘以缓之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里虚则痛加人参以𥙷之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寒淫所胜平以辛𤍠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𤍠粥

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掲衣𬒳

 胃虚则气壅腹满甘令人中满是去术也附子

 之辛以𥙷阳散壅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

汤小和之

 吐利止里和也身痛不休表未解也与桂枝汤

 小和之外台云里和表病汗之则愈

吐利汗岀发𤍠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

汤主之

 上吐下利里虚汗岀发𤍠恶寒表未解也四肢

拘急手足厥冷阳虚阴胜也与四逆汤𦔳阳退

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岀下利清榖内寒外

𤍠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亡津液则小便当少小便复利而大汗岀

 津液不禁阳气大虚也脉微为亡阳若无外𤍠

 但内寒下利清榖为纯阴此以外𤍠为阳未绝

 犹可与四逆汤救之

吐巳下㫁汗岀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吐巳下㫁津液内竭则不当汗岀汗岀者不当

 厥今汗岀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阳

 气大虚阴气独胜也若纯与阳药恐阴为格拒

 或呕或躁不得复入也与通脉四逆汤加猪胆

 汁胆苦入心而通脉胆寒𥙷肝而和阴引置汤

 药不𬒳格拒内经曰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此之

谓也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榖气故也

内经曰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新虚不胜榖气是

 生小烦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

或引阴中拘挛𤍠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

𰯌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大病新差血气未复馀𤍠未尽强合阴阳得病

 者名曰易男子病新差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

 得病名曰阳易妇人病新差未平复男子与之

交得病名曰阴易以阴阳相感动其馀毒相染

著如换易也其人病身体重少气者损动真气

 也少腹里急引阴中拘挛𰯌胫拘急阴气极也

 𤍠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者感动之毒

 所易之气薫蒸于上也与烧裩散以道阴气

烧裩散方

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

裩当烧灰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若有𪧐食者

加大黄如慱碁子大五六枚

病有劳复有食复伤寒新差血气未平馀𤍠未

尽早作劳动病者名曰劳复病𤍠少愈而强食

之𤍠有所藏因其榖气留搏两阳相合而病者

名曰食复劳复则𤍠气浮越与枳实栀子豉汤

 以解之食复则胃有𪧐积加大黄以下之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苦寒栀子十四枚擘苦寒一升绵褁苦寒

枳实栀子豉汤则应吐剂此云覆令微似汗岀

者以其𤍠聚于上苦则吐之𤍠散于表者苦则

发之内经曰火淫所胜以苦发之此之谓也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

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

微似汗

伤寒差巳后更发𤍠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

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差后馀𤍠未尽更发𤍠者与小柴胡汤以和解

 之脉浮者𤍠在表也故以汗解脉沉者𤍠在里

 也故以下解之

大病差后从腰已下有水气者牡砺泽㵼散主之

大病差后脾胃气虚不能制约肾水水溢下焦

腰以下为肿也金匮要略曰腰以下肿当利小

便与牡砺泽㵼散利小便而散水也

牡砺泽㵼散方

  牡砺醎平 泽 㵼醎寒 括 蒌根苦寒

  蜀⿰氵𭝠 -- 𣾰辛平洗去脚葶𮒃苦寒 商 陆根熬辛酸醎平

  海藻醎寒洗去醎巳上各等分

 咸味勇泄牡砺泽㵼海藻之咸以泄水气内经

 曰湿淫于内平以苦佐以酸辛以苦泄之蜀漆

 葶𮒃括蒌商陆之酸辛与苦以导肿湿

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

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日三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

温之宜理中丸

 汗后阳气不足胃中虚寒不内津液故喜唾不

 了了与理中丸以温其胃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伤寒解后津液不足而虚羸馀𤍠未尽𤍠则伤

 气故少气气逆欲吐与竹叶石膏汤调胃散𤍠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辛平 石 膏一斤甘寒 半 夏半升洗辛温

  人参三两甘温 甘 草二两甘平炙粳米半升甘微寒

  麦门冬一升甘平去心

 辛甘发散而除𤍠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

 散馀𤍠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粳米之甘

 以𥙷不足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

 以散逆气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

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榖脾

胃气尚弱不能消榖故令微烦损榖则愈

 阳明王于申酉戌𪧐食在胃故日暮微烦当小下之以

 损𪧐榖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

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

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岀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诸不可汗不可下病证药方前三阴三阳篇中

 经注已具者更不复岀其馀无者于此已经后

 注备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

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岀

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

 寸关为阳脉当浮盛弱反在关则里气不及濡

 反在巅则表气不逮卫行脉外浮为在上以候

 卫微反在上是阳气不足荣行脉中沉为在下

 以候荣涩反在下是无血也阳微不能固外腠

 理开踈风因客之故令汗岀而躁烦无血则阴

 虚不与阳相顺接故厥而且寒阳微无津液则

 不能作汗若发汗则必亡阳而躁经曰汗多亡

 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渇心苦烦饮即

吐

 动气者筑筑然气动也在右者在脐之右也难

 经曰肺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肺气不

 治正气内虚气动于脐之右也发汗则动肺气

 肺主气开窍于鼻气虚则不能卫血血溢妄行

随气岀于鼻为衄亡津液胃燥则烦渇而心苦

 烦肺恶寒饮冷则伤肺故饮即吐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𥆧

 难经曰肝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肝气

 不治正气内虚气动于脐之左也肝为阴之主

 发汗汗不止则亡阳外虚故头眩筋惕肉𥆧鍼

 经曰上虚则眩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难经曰心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心气

 不治正气内虚气动于脐之上也心为阳发汗

 亡阳则愈损心气肾乘心虚欲上凌心故气上

 冲正在心端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

苦疼目运恶寒食则反吐榖不得前

 难经曰肾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肾气

 不治正气内虚动气发于脐之下也肾者主水

 发汗则无汗者水不足也心中大烦者肾虚不

能制心火也骨节苦疼者肾主骨也目运者肾

 病则目𥇀𥇀如无所见恶寒者肾主寒也食则

吐榖不得前者肾水干也王冰曰病呕而吐

食久反岀是无水也

咽中闲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

冷欲得踡卧不能自温

 咽门者胃之系胃经不和则咽内不利发汗攻

阳血随发散而上必吐血也胃经不和而反攻

 表则阳虚于外故气欲绝手足冷欲踡而不能

 自温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

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𧰼根本异源

 动数之脉为𤍠在表微弱之脉为𤍠在里发汗

 亡津液则𤍠气愈甚胃中干燥故大便难腹中

干胃燥而烦根本虽有表里之异逆治之后𤍠

传之则一是以病形相𧰼也

脉微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

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

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

 弦在上则风伤气风胜者阳为之运动微在下

 则寒伤血血伤者里为之阴寒外气沸郁为上

 实里有阴寒为下虚表𤍠里寒意欲得温若反

发汗亡阳阴独故寒栗不能自还

欬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

烦晬时而发其形似𭼠有寒无𤍠虚而寒栗欬而

发汗踡而苦满腹中复坚

肺寒气逆欬者则剧吐涎沫亡津液咽中必干

 小便不利膈中阳气虚心中饥而烦一日一夜

气大会于肺邪正相撃晬时而发形如寒𭼠但

 寒无𤍠虚而寒栗发汗攻阳则阳气愈虚阴寒

愈甚故踡而苦满腹中复坚

厥脉𦂳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

 厥而脉𦂳则少阴伤寒也法当温里而反发汗

 则损少阴之气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

 本肾为之本肺为之标本虚则标弱故声乱咽

 嘶舌萎声不得前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

难全

 不可发汗而强发之轻者因发汗而重而难差

 重者脱其阴阳之气言乱目眩而死难经曰脱

 阳者见鬼是此言乱也脱阴者目肓是此目眩

 也眩非玄而见玄是近于肓也

欬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岀则四肢

厥逆冷

 肺经虚冷上虚不能治下者欬而小便利或失

 小便上虚发汗则阳气外亡四肢者诸阳之本

 阳虚则不与阴相接故四肢厥逆冷

伤寒头痛翕翕发𤍠形𧰼中风常微汗岀自呕者

下之益烦心中懊憹如饥发汗则致痓身强难以

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灸则发欬唾

伤寒当无汗恶寒今头痛发𤍠微汗岀自呕则

伤寒之邪传而为𤍠欲行于里若反下之邪𤍠

乘虚流于胸中为虚烦心懊憹如饥若发汗则

虚表𤍠归经络𤍠甚生风故身强直而成痓若

熏之则火𤍠相合消烁津液故小便不利而发

黄肺恶火灸则火𤍠伤肺必发欬嗽而唾脓

  辨可发汗证并治第十六

大法春夏宜发汗

 春夏阳气在外邪气亦在外故可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岀以漐漐然一时间许

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

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汗缓缓岀则表里之邪悉去汗大岀则邪气不

除但亡阳也阳虚为无津液故不可重发汗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汗多则亡阳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岀为解

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圣济经曰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壅郁除邪气者

于汤为宜金匮玉凾曰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鞕尔设利者为大逆

鞕为实汗岀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经曰脉浮大应发汗医反下之为大逆便鞕难

虽为里实亦当先解其外若行利药是为大逆

 结胸虽急脉浮大犹不可下下之即死况此便

难乎经曰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若先发汗

治不为逆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冝桂枝汤

发汗

外台云里和表病汗之则愈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发汗多亡阳讝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

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胃为水榖之海津液之主发汗多亡津液胃中

燥必发讝语此非实𤍠则不可下与柴胡桂枝

 汤和其荣卫通行津液津液生则胃润讝语自

此一卷第十七篇凡三十一证前有详说

   辨不可吐第十八

合四证已具太阳篇中

   辨可吐第十九

大法春宜吐

 春时阳气在上邪气亦在上故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要在适当不欲过也

病𮌎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

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馀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

滑此可吐吐之利则止

 胸上诸实或痰实或𤍠郁或寒结胸中郁而痛

 不能食欲使人按之反有涎唾者邪在下按之

气下而无涎唾此按之反有涎唾者知邪在𮌎

 中经曰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今下利日十

 馀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是上实也故可吐

 之玉凾曰上盛不已吐而夺之

𪧐食在上脘者当吐

 𪧐食在中下脘者则宜下𪧐食在上脘则当吐

 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

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

此与第六卷厥阴门瓜蒂散证同彼云脉乍𦂳

此云脉乍结惟此有异𦂳为内实乍𦂳则实未

深是邪在胸中结为结实乍结则结未深是邪

在胸中所以证治俱同也

  释音

音巨抑也 函 音含又音咸书函𥇀音荒目不明也

音管胃府也渠孽切尽也 蒂 音帝瓜帝也




注解伤寒论卷第七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