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与江河关系之历史地理说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淮与江河关系之历史地理说
作者:张謇
中华民国3年(1914年)2月1日
1914年2月1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4年11卷第6期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

  自中国有与美国借款导淮之议。美国政府与红十字会派工程师锡伯德等远涉重洋。冒暑亲临淮河上下游勘视。厚意甚可感。然工程师所偕来测量者仅十三人。订时仅三阅月。淮水范围所包。兼泗沂沭。其流域之长。几一千七百馀里。乌能里里而测。丈丈而量。即凭中国四年来实测豫计之图。亦不能一一覆按。铢铢比较。但准图用抽测法。较其所差若何。前测者是否可信而已。此则地势为之。时间限之。不得不然者也。测较既竣。即须豫计。豫计之次第。先计淮泗沂沭。如何泄泻入海之路。路分几道。方能有利无害。次计每道长广深度若干。乃能配定河底。次计人工土方之价。及机船土方之价。比较其工程迟速。时间长短。款数省费。次计各项用度。次计五年内河未全成。岁收于得河利益各地赋税之数。能否付息。五年后河成。所增岁收田赋及通行之税数。能否付息。并分若干年还本。似亦一定程序如此。然则今当先硏究淮泗沂沭。宜从何处泄泻入海。又宜在何处分流。何处合流。使相资而不相犯。乃未施工以前所当认为第一重要问题者也。此第一重要问题。尤有前提焉。则我四千年来关于淮河利害之历史。与数十万方里内。关于淮河利害相因之地理也。不硏究历史。则与泗沂沭与黄河分合利害关系之成案。无由而知。不研究地理。则淮泗沂沭。昔何所凭而为分为合。今何所恃而或分或合。以及分之分数。分合之远近。亦无由而知。故宜先举历史。次言地理。

  中国古代有名言曰。欲知未来观已往。又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本此意述淮之历史。与淮有关系之江河历史。

  中国治水。自夏禹始。禹之治水。顺地高下之势。导西北高山平原之水。各自入海。其经流四。曰江河淮济。相隔各数百里。后人名之为四渎。渎。释名独也。言独出其水而入海也。自夏至今四千馀年。四水之中。惟河为患。然第一次在殷中叶。距禹时约八百年。河自为患而不及淮。至汉武帝元光初。河决濮阳瓠子口。注钜野。(今山东济宁县、)侵淮泗。次年即塞。此为河患害淮之始。然元光距殷中叶。已一千二三百年。自此更八九百年至五代时。梁人为阻晋兵。两次决河于酸枣(今河南延津县)杨刘。(今山东东阿县刘店)人为河导。从此遂渐成南徙之势。宋太祖时。河决温县荥泽顿邱。泛于澶濮曹济诸州。东南流至彭城界。(今江苏铜山县)此为河入淮之始。真宗仁宗两朝。河数决口渐逼淮。迨神宗熙宁十年。河大决于澶州曹村。北流断绝。河适南徙。东汇于梁山张泽滦。(在今寿张县梁山下、即古钜野泽也、)分为二派。一合泗水(即南清河)以夺淮入海。一合济水以入海。(济后名北清河、今自东平县北出曰盐河、流经济南县曰大清河、)十一年。决口复塞。金明昌五年。河决阳武故堤。灌封邱而东。历曹濮郓范诸州县界中。至寿张。注梁山滦。仍分南北二派。如宋熙宁河决时。元至元中河徙阳武。南夺涡入淮。然其时置洪泽芍陂屯田。(事在至元二十三年)则河虽夺淮。其势未盛。迨泰定二年五月七月。河再涨决。且灌汴渠至徐州东北入泗夺淮。于是河之逼淮。益岌岌矣。然河之入泗夺淮。由于涨决。人人知河淮之不可合倂。时为之障塞而减其患。自元世祖以蒙古人入主中国。不深究河淮不可合并不可通之害。至元二十六年。开会通河。(即今山东漕河之故址)以通南北漕运。于是运河与黄河成交叉线。而河有南趋之路。古所谓江淮二渎者。遂倂为一。而河淮俱害。故昔人谓淮病在河。河病在运。盖治河者必先保运。运河之口。常为河流之浊泥所淤垫。于是为运计。不得不以黄济运。筑堤抬高黄河。而不措意于淮。淮益不治。壅溃之患。无岁无之。至明万历间。潘季驯治河。定蓄淮攻河以清刷浊之策。因坚筑高堰。将大涧小涧诸处闭塞。障全淮会于清口。(淮水清故名清口)幷力以攻黄河之浊。而一遇淮涨。泗属被灾益广。后乃议开江都县金家湾芒稻河。泄下河诸湖入江。是后杨一魁褚鈌定计分黄导淮。开桃源(今泗阳县)黄坝新河。自黄家嘴而下。至渔沟浪石及安东北。(今涟水县)俱疏为河身。分泄河水于五港灌口以入海。辟清口河七里。建武家墩。经河闸。泄淮水由永济河下射阳湖以入海。又建高良涧减水石闸。泄淮水由岔河泾河亦下射阳湖以入海。建周家桥闸。泄淮水由草子湖宝应湖入子婴沟下广洋湖以入海。终明之世。治水者能兼治河淮。仅此一事。惟其策则亦以海为淮之归墟也。

  前清沿元明之制。以转漕京师之故。专重治运。于河淮之关系。不加考察。至咸丰五年。兰仪县铜瓦厢决。河自北徙。即有议者谓宜即此时治淮。不即治淮必有灾。盖道光朝河决吴城堡。淮已大受河泥之垫。而咸丰同治两朝。南北皆有匪乱不暇治。乱定又不即治。迨光緖二十二年以后。淮频吿灾矣。至三十一年大水。沿淮沂泗沭各县乃大灾。综言七八百年以前。淮沂泗可合。而与河淮不可合之故。非独河强而淮弱。河浊而淮清也。抑又有地理之关系焉。

  中国地理。但有平面开方图。而无水准高下图。河淮地势之高下若干。言治水者亦祇凭流向之目验以为准。自较仪器测量者。精粗有别。然中国地势。无不西北高而东南下。禹昔导河。凿龙门。使河从而下。北载太行之麓。南有大伾(濬县山名)夹之。初向东北曲折入海。自此以后。河因地势。渐侧渐南。故普之河在河南荥泽县北。迳获嘉原武延津濬内黄汤阴安阳临漳等县。历五百馀年。至殷仲丁时。已徙至荥阳矣。又千二百馀年。而徙至山东。自此以后之决。无不在河南山东二省者。至河既夺淮。乃亦决于江苏。推究事实。若非元时漕运须绝流渡河。则淮河尚可分离。不至以运病河而以河病淮。盖河底高而淮底低。河流浊而淮流清。河源长而淮源短。高必加低。浊必淆清。长必夺短。势使然也。是为淮计。必使与河画分。复古代二渎之旧。此为上流受水言也。若为下流泄水计。则海口江口。均低于淮河之底。清江浦分局测量图。固已明载其高下相差之丈尺。是即画半分入江海。亦非绝不可行之策。而吾前所主张七分入海三分入江者。其理由所在。更论次如左。

  (甲)复淮沂泗之故道而使入海 故道者。杨庄以下之废黄河。即最初之淮河也。河槽甚宽。可容纳积流。其利一。河堤甚高。因其旧制而修缮之。不必兴巨工。其利二。如嫌云梯关下滩长路远。亦可从六套北堤循太平河而东。由套子口入海。其利三。或并分由灌河口入海。亦为便捷。其利四。濬张福河。引洪泽湖平漫之水。北出清口。会中运沂泗之水以入海。使洪泽湖全湖。涸出为田。其利五。

  (乙)定沂泗沭入海之支路 淮水本干在清口以下。其清口以上。今名连河。实则泗水之旧路。其流量本多。沂在泗东。沐又在沂东。夏禹时。淮沂泗会于淮浦。由云梯关入海。(今淮阴之东涟水之西)自黄河夺淮。一河不能容。故历朝分疏为盐河。为蔷薇河。为南六塘河。令沭从蔷薇河出临洪口入海。令沂泗从运河至清口会淮。一枝出云梯关或套子口入海。一枝出灌河口入海。其盐河则利用为大水时分泻各河盛涨之路。平时亦利用之以漑田。盐河地势。较旧黄河尤低。宽仅十五六丈。故用以泄淮不足。用以兼泄淮沂泗尤不足。但可用以为分泻诸河之路耳。约当淮水三之二强。

  (丙)定淮水由运入江之支路 江淮沟通既久。非徒利舟楫。即淮安宝应高邮兴化东台五县之水田。亦利其灌漑。况淮虽导治。亦须为盛涨分泻之豫防。宜一路分之自上。由三河口建闸。引水历金子沟下高邮邵伯等湖。漑运河西之田。经瓜洲口入江。一路分之自下。由淮阴天妃闸历淮安宝应高邮江都运河。漑运河东之田。经三江营口入江。约当淮水三之一弱。

  论者或谓分淮水之半。由灌河入海。半会扬子江入海。亦何不可。此说也。最近清光緖三十一年之大水。未能知其流量。不敢凭空下断。以地理之关系推之。则尚是疑问。(一)灌河口是否能容淮泗沂三道之水。设遇盛涨。有无横决上溢之虑。顾如辟套子口豫备分泄。则出海犹有二口。(一)扬子江乃最长之流域。若导淮水之半。从三江营以下。凡江都丹徒太平泰兴等县。江中之洲圩。不下二三十。农民数十万。全倚圩为身家性命之长城。每年江涨。水面高过圩内之地面。圩内之水。常苦不能外泄。若其时复遭霪雨。则内外汪洋。几成一片。即遇江涨不盛之年。亦不能普庆丰收。目前淮河未治。水无收束。散漫为患于洪泽湖四周。江洲之受患犹如此。若淮水顺轨而下。以半入江。则淮涨之时。必直江涨。二三十洲。适当淮水入江之咽喉。此二三十洲之民田。如何能支。故一方为运河东岸淮安宝应高邮江都东台兴化等县计。收淮水入江之利。一方亦不得不为扬子江中江都丹徒太平泰兴等县计。减淮水助江之害。目前姑规画为三分入江者以此。

  (丁)以上所言。以治淮为重。故专就淮论。若溯泗而上。(即今通山东之运河)过山东南旺镇以达天津。所谓元时会通河者。为腹地交通计。亦不得不治。治则泗活沂活而淮亦活。谓宜于南旺以南。自台庄至韩庄。原有八闸者。(台庄闸十二里侯迁闸八里顿庄闸六里丁庙闸十二里万年闸二里张庄闸六里六里石闸六里德胜闸二十四里韩庄闸共计距离八十五里按台庄至韩庄共九闸因六里石闸不著称故仅八闸)就其处各加一闸。仿欧制为重闸。而幷改其旧。于南旺以北开河闸。袁家口闸之间。亦宜加为重闸。其穿黄而过之处。两口均各建重闸。如是则昔之会通河为病于黄河。今即可因其病以为利。故虽不在导淮范围以内。而实不出与淮关系之外。此须与明于河梅工程学专家一讨论者也。

  中国河淮之历史。年代既长。地理之更变。亦极复杂。古图散失。无取从证。古书则多至千百卷。美工程师以三月最促之时期。无从尽知。然美国慈善家。昔助我以拯灾之资。今又许借我以兴工之款。邦交之义。可谓极盛。而利害所关。则在我为主体。不敢不以夙昔硏究所得百分之一二。为美工程师讨论之权舆。规画之资料。是否适当。须更测淮与河地面河身之高下通筹合较矣。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6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