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防救法 (民国97年)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灾害防救法 (民国91年) 灾害防救法
立法于民国97年4月22日(非现行条文)
中华民国97年(2008年)4月22日
中华民国97年(2008年)5月14日
公布于民国97年5月14日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700055091号令
灾害防救法 (民国99年1月)

中华民国 89 年 6 月 30 日 制定52条
中华民国 89 年 7 月 19 日公布1.总统(89)华总一义字第 8900178710 号令制定公布全文 52 条;并自公布日起施行
中华民国 91 年 5 月 14 日 增订第39之1条
中华民国 91 年 5 月 29 日公布2.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100108310号令增订公布第 39-1 条条文
中华民国 97 年 4 月 22 日 修正第2, 3, 13, 22至24, 27, 31至33, 36, 38, 39, 40, 46, 49, 50条
增订第37之1, 37之2, 43之1条
删除第29, 39之1, 42条
中华民国 97 年 5 月 14 日公布3.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700055091号令修正公布第 2、3、13、22~24、27、31~33、36、38、39、40、46、49、50 条条文;增订第 37-1、37-2、43-1 条条文;并删除第 29、39-1、42 条条文
中华民国 99 年 1 月 5 日 增订第47之1条
中华民国 99 年 1 月 27 日公布4.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900017931号令增订公布第 47-1 条条文
中华民国 99 年 7 月 13 日 修正第3, 4, 7, 9至11, 15至17, 21, 23, 28, 31, 34, 44, 47条
中华民国 99 年 8 月 4 日公布5.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900192631号令修正公布第 3、4、7、9~11、15~17、21、23、28、31、34、44、47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1 年 11 月 13 日 修正第26条
中华民国 101 年 11 月 28 日公布6.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100264191号令修正公布第 26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5 年 3 月 25 日 增订第44之1至44之10条
修正第2, 3, 7, 41, 44, 47之1, 52条
中华民国 105 年 4 月 13 日公布7.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500030011号令修正公布第 2、3、7、41、44、47-1、52 条条文;并增订第 44-1~44-10 条条文;除第 44-1~44-10 条条文自一百零四年八月六日施行外,自公布日施行
中华民国 106 年 11 月 7 日 修正第2, 3, 44之10条
中华民国 106 年 11 月 22 日公布8.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600141611号令修正公布第 2、3、44-10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7 年 12 月 25 日 修正第47条
中华民国 108 年 1 月 7 日公布9.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800002101号令修正公布第 47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8 年 5 月 7 日 修正第41条
中华民国 108 年 5 月 22 日公布10.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800050771号令修正公布第 41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11 年 5 月 24 日 修正全文66条
中华民国 111 年 6 月 15 日公布11.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1100048791号令修正公布全文 66 条;并自公布日施行

第一章 总则[编辑]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健全灾害防救体制,强化灾害防救功能,以确保人民生命、身体、财产之安全及国土之保全,特制定本法。
  灾害之防救,本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律之规定。

第二条 (名词定义)

  本法专用名词,定义如下:
  一、灾害:指下列灾难所造成之祸害:
   (一)风灾、水灾、震灾、旱灾、寒害、土石流灾害等天然灾害。
   (二)火灾、爆炸、公用气体与油料管线、输电线路灾害、矿灾、空难、海难、陆上交通事故、森林火灾、毒性化学物质灾害等灾害。
  二、灾害防救:指灾害之预防、灾害发生时之应变及灾后之复原重建等措施。
  三、灾害防救计画:指灾害防救基本计画、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及地区灾害防救计画。
  四、灾害防救基本计画:指由中央灾害防救会报核定之全国性灾害防救计画。
  五、灾害防救业务计画:指由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及公共事业就其掌理业务或事务拟订之灾害防救计画。
  六、地区灾害防救计画:指由直辖市、县(市)及乡(镇、市)灾害防救会报核定之直辖市、县(市)及乡(镇、市)灾害防救计画。

第三条 (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

  各种灾害之预防、应变及复原重建,以下列机关为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
  一、风灾、震灾、火灾、爆炸灾害:内政部。
  二、水灾、旱灾、公用气体与油料管线、输电线路灾害、矿灾:经济部。
  三、寒害、土石流灾害、森林火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四、空难、海难、陆上交通事故:交通部。
  五、毒性化学物质灾害:行政院环境保护署。
  六、其他灾害:依法律规定或由中央灾害防救会报指定之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
  前项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就其主管灾害防救业务之权责如下:
  一、中央及直辖市、县(市)政府与公共事业执行灾害防救工作等相关事项之指挥、督导及协调。
  二、灾害防救业务计画订定与修正之研拟及执行。
  三、灾害防救工作之支援、处理。
  四、非属地方行政辖区,违反本法案件之处理。
  五、灾害区域涉及海域、跨越二以上直辖市、县(市)行政区,或灾情重大且直辖市、县(市)政府无法因应时之协调及处理。

第四条 (主管机关)

  本法主管机关:在中央为内政部;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

第五条 (必要措施之采取及报告)

  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为达灾害防救之目的,得采取法律、行政及财政金融之必要措施,并向立法院报告。

第二章 灾害防救组织[编辑]

第六条 (中央灾害防救会报之任务)

  行政院设中央灾害防救会报,其任务如下:
  一、决定灾害防救之基本方针。
  二、核定灾害防救基本计画及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之灾害防救业务计画。
  三、核定重要灾害防救政策与措施。
  四、核定全国紧急灾害之应变措施。
  五、督导、考核中央及直辖市、县(市)灾害防救相关事项。
  六、其他依法令所规定事项。

第七条 (中央灾害防救会报之组织)

  中央灾害防救会报置召集人、副召集人各一人,分别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兼任;委员若干人,由行政院院长就政务委员、有关机关首长及具有灾害防救学识经验之专家、学者派兼或聘兼之。
  为执行中央灾害防救会报核定之灾害防救政策,推动重大灾害防救任务与措施,行政院设灾害防救委员会,置主任委员一人,由副院长兼任,并配置专职人员,分组处理有关业务;其组织由行政院定之。
  为提供灾害防救工作之相关谘询,加速灾害防救科技研发与落实,强化灾害防救政策与措施,行政院灾害防救委员会设灾害防救专家谘询委员会,并得设灾害防救科技中心。
  为执行灾害防救业务,内政部应设置消防及灾害防救署。

第八条 (直辖市、县市政府灾害防救会报之任务)

  直辖市、县(市)政府设直辖市、县(市)灾害防救会报,其任务如下:
  一、核定各该直辖市、县(市)地区灾害防救计画。
  二、核定重要灾害防救措施及对策。
  三、核定辖区内灾害之紧急应变措施。
  四、督导、考核辖区内灾害防救相关事项。
  五、其他依法令规定事项。

第九条 (直辖市、县市政府灾害防救会报之组织)

  直辖市、县(市)灾害防救会报置召集人一人、副召集人一至二人,分别由直辖市、县(市)政府正、副首长兼任;委员若干人,由直辖市、县(市)长就有关机关、单位首长、军事机关代表及具有灾害防救学识经验之专家、学者派兼或聘兼。
  为处理直辖市、县(市)灾害防救会报事务,直辖市、县(市)政府应设专责单位办理。
  为提供灾害防救工作之相关谘询,直辖市、县(市)灾害防救会报得设灾害防救专家谘询委员会。

第十条 (乡镇市灾害防救会报之任务)

  乡(镇、市)公所设乡(镇、市)灾害防救会报,其任务如下:
  一、核定各该乡(镇、市)地区灾害防救计画。
  二、核定重要灾害防救措施及对策。
  三、推动灾害紧急应变措施。
  四、推动社区灾害防救事宜。
  五、其他依法令规定事项。

第十一条 (乡镇市灾害防救会报之组织)

  乡(镇、市)灾害防救会报置召集人、副召集人各一人,委员若干人。召集人由乡(镇、市)长担任;副召集人由乡(镇、市)公所主任秘书或秘书担任;委员由乡(镇、市)长就各该乡(镇、市)地区灾害防救计画中指定之单位代表派兼或聘兼。为处理乡(镇、市)灾害防救会报事务,乡(镇、市)长应指定单位办理。

第十二条 (各地区灾害应变中心之成立)

  为预防灾害或有效推行灾害应变措施,当灾害发生或有发生之虞时,直辖市、县(市)及乡(镇、市)灾害防救会报召集人应视灾害规模成立灾害应变中心,并担任指挥官。
  前项灾害应变中心成立时机、程序及编组,由直辖市、县(市)政府及乡(镇、市)公所定之。

第十三条 (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之成立)

  重大灾害发生或有发生之虞时,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首长应视灾害之规模、性质、灾情、影响层面及紧急应变措施等状况,决定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开设时机及其分级,应于成立后,立即报告中央灾害防救会报召集人,并由召集人指定指挥官。
  中央灾害应变中心成立后,得视灾情研判情况或联系需要,通知直辖市、县(市)政府立即成立地方灾害应变中心。

第十四条 (紧急应变小组之设立)

  灾害发生或有发生之虞时,为处理灾害防救事宜或配合各级灾害应变中心执行灾害应变措施,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及地区灾害防救计画指定之机关、单位或公共事业,应设紧急应变小组,执行各项应变措施。

第十五条 (防灾会报结合全民防卫动员准备体系)

  各级灾害防救会报应结合全民防卫动员准备体系,实施相关灾害防救、应变及召集事项;其实施办法,由内政部会同有关部会依法订定之。

第十六条 (搜救组织之设置)

  为处理重大灾害抢救等应变事宜,内政部消防及灾害防救署应设特种搜救队及训练中心,直辖市、县(市)政府应设搜救组织。

第三章 灾害防救计画[编辑]

第十七条 (灾害防救基本计画之拟订及检讨)

  灾害防救基本计画由行政院灾害防救委员会拟订,经中央灾害防救会报核定后,由行政院函送各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及直辖市、县(市)政府据以办理灾害防救事项。
  前项灾害防救基本计画应定期检讨,必要时得随时为之。

第十八条 (灾害防救基本计画之内容)

  灾害防救基本计画内容之规定如下:
  一、整体性之长期灾害防救计画。
  二、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及地区灾害防救计画之重点事项。
  三、其他中央灾害防救会报认为有必要之事项。
  前项各款之灾害防救计画、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地区灾害防救计画内容之规定如下:
  一、灾害预防相关事项。
  二、灾害紧急应变对策相关事项。
  三、灾后复原重建相关事项。
  四、其他行政机关、公共事业、直辖市、县(市)、乡(镇、市)灾害防救会报认为必要之事项。
  行政机关依其他法律作成之灾害防救计画及灾害防救相关规定,不得抵触本法。

第十九条 (公共事业防灾业务计画之拟订及报核程序)

  公共事业应依灾害防救基本计画拟订灾害防救业务计画,送请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定。
  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应依灾害防救基本计画,就其主管灾害防救事项,拟订灾害防救业务计画,报请中央灾害防救会报核定后实施。

第二十条 (各地区防灾业务计画之拟订及报核程序)

  直辖市、县(市)灾害防救会报执行单位应依灾害防救基本计画、相关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及地区灾害潜势特性,拟订地区灾害防救计画,经各该灾害防救会报核定后实施,并报中央灾害防救会报备查。
  前项直辖市、县(市)地区灾害防救计画不得抵触灾害防救基本计画及相关灾害防救业务计画。
  乡(镇、市)公所应依上级灾害防救计画及地区灾害潜势特性,拟订地区灾害防救计画,经各该灾害防救会报核定后实施,并报所属上级灾害防救会报备查。
  前项乡(镇、市)地区灾害防救计画,不得抵触上级灾害防救计画。

第二十一条 (防灾业务计画及地区防灾计画抵触之协调)

  各种灾害防救业务计画或各地区灾害防救计画间有所抵触而无法解决者,应报请行政院灾害防救委员会协调之。

第四章 灾害预防[编辑]

第二十二条 (减少或防止灾害发生扩大各级政府依权责实施之工作项目)

  为减少灾害发生或防止灾害扩大,各级政府平时应依权责实施下列减灾事项:
  一、灾害防救计画之拟订、经费编列、执行及检讨。
  二、灾害防救教育、训练及观念宣导。
  三、灾害防救科技之研发或应用。
  四、治山、防洪及其他国土保全。
  五、老旧建筑物、重要公共建筑物与灾害防救设施、设备之检查、补强、维护及都市灾害防救机能之改善。
  六、灾害防救上必要之气象、地质、水文与其他相关资料之观测、搜集、分析及建置。
  七、灾害潜势、危险度、境况模拟与风险评估之调查分析,及适时公布其结果。
  八、地方政府及公共事业有关灾害防救相互支援协定之订定。
  九、灾害防救团体、灾害防救志愿组织之促进、辅导、协助及奖励。
  十、灾害保险之规划及推动。
  十一、有关弱势族群灾害防救援助必要事项。
  十二、灾害防救资讯网路之建立、交流及国际合作。
  十三、其他减灾相关事项。
  前项所定减灾事项,各级政府应依权责列入各该灾害防救计画。
  公共事业应依其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实施有关减灾事项。
  第一项第七款有关灾害潜势之公开资料种类、区域、作业程序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各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定之。

第二十三条 (执行紧急应变措施之准备工作)

  为有效执行紧急应变措施,各级政府应依权责实施下列整备事项:
  一、灾害防救组织之整备。
  二、灾害防救之训练、演习。
  三、灾害监测、预报、警报发布及其设施之强化。
  四、灾情搜集、通报与指挥所需通讯设施之建置、维护及强化。
  五、灾害防救物资、器材之储备及检查。
  六、灾害防救设施、设备之整备及检查。
  七、对于妨碍灾害应变措施之设施、物件,施以加固、移除或改善。
  八、国际救灾支援之配合。
  九、其他紧急应变整备事项。
  前项所定整备事项,各级政府应依权责列入各该灾害防救计画。
  公共事业应依其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实施有关灾害整备事项。

第二十四条 (紧急避难之措施)

  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防止灾害扩大,直辖市、县(市)政府、乡(镇、市、区)公所于灾害发生或有发生之虞时,应劝告或强制其撤离,并作适当之安置。
  直辖市、县(市)政府、乡(镇、市、区)公所于灾害应变之必要范围内,对于有扩大灾害或妨碍救灾之设备或物件之所有权人、使用人或管理权人,应劝告或强制其除去该设备或物件,并作适当之处置。

第二十五条 (灾害防救训练及演习)

  各级政府及相关公共事业,应实施灾害防救训练及演习。
  实施前项灾害防救训练及演习,各机关、公共事业所属人员、居民及其他公、私立学校、团体、公司、厂场有共同参与或协助之义务。
  参与前项灾害防救训练、演习之人员,其所属机关(构)、学校、团体、公司、厂场应给予公假。

第二十六条 (灾害防救专职人员之设置)

  各级政府及相关公共事业应置专职人员,执行灾害预防各项工作。

第五章 灾害应变措施[编辑]

第二十七条 (实施紧急应变措施之工作项目)

  为实施灾害应变措施,各级政府应依权责实施下列事项:
  一、灾害警报之发布、传递、应变戒备、人员疏散、抢救、避难之劝告、灾情搜集及损失查报。
  二、警戒区域划设、交通管制、秩序维持及犯罪防治。
  三、消防、防汛及其他应变措施。
  四、受灾民众临时收容、社会救助及弱势族群特殊保护措施。
  五、受灾儿童及少年、学生之应急照顾。
  六、危险物品设施及设备之应变处理。
  七、传染病防治、废弃物处理、环境消毒、食品卫生检验及其他卫生事项。
  八、搜救、紧急医疗救护及运送。
  九、协助相验、处理罹难者尸体、遗物。
  十、民生物资与饮用水之供应及分配。
  十一、水利、农业设施等灾害防备及抢修。
  十二、铁路、道路、桥梁、大众运输、航空站、港埠、公用气体与油料管线、输电线路、电信、自来水及农渔业等公共设施之抢修。
  十三、危险建筑物之紧急评估。
  十四、漂流物、沉没品及其他救出物品之保管、处理。
  十五、灾害应变过程完整记录。
  十六、其他灾害应变及防止扩大事项。
  前项灾害应变措施事项,各级政府应依权责列入各该灾害防救计画。
  公共事业应依其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实施有关灾害应变事项。
  第一项第十三款有关危险建筑物紧急评估之适用灾害种类、实施时机、处理人员、程序、危险标志之张贴、解除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内政部定之。

第二十八条 (灾害应变中心之指挥权及运作处所)

  各级灾害应变中心成立后,参与编组机关首长应依规定亲自或指派权责人员进驻,执行灾害应变工作,并由灾害应变中心指挥官负责指挥、协调与整合。
  各级灾害应变中心应有固定之运作处所,充实灾害防救设备并作定期演练。

第二十九条

  (删除)

第三十条 (通报灾情及采取必要措施之责任)

  民众发现灾害或有发生灾害之虞时,应即主动通报消防或警察单位、村(里)长或村(里)干事。
  前项之受理单位或人员接受灾情通报后,应迅速采取必要之措施。
  各级政府及公共事业发现、获知灾害或有发生灾害之虞时,应主动搜集、传达相关灾情并迅速采取必要之处置。

第三十一条 (灾害应变范围内采取之处分或强制措施之项目)

  各级政府成立灾害应变中心后,指挥官于灾害应变范围内,依其权责分别实施下列事项,并以各级政府名义为之:
  一、紧急应变措施之宣示、发布及执行。
  二、划定警戒区域,制发临时通行证,限制或禁止人民进入或命其离去。
  三、指定道路区间、水域、空域高度,限制或禁止车辆、船舶或航空器之通行。
  四、征调相关专门职业、技术人员及所征用物资之操作人员协助救灾。
  五、征用、征购民间搜救犬、救灾机具、车辆、船舶或航空器等装备、土地、水权、建筑物、工作物。
  六、指挥、督导、协调国军、消防、警察、相关政府机关、公共事业、民防团队、灾害防救团体及灾害防救志愿组织执行救灾工作。
  七、危险建筑物、工作物之拆除及灾害现场障碍物之移除。
  八、优先使用传播媒体与通讯设备,搜集及传播灾情与紧急应变相关资讯。
  九、国外救灾组织来台协助救灾之申请、接待、责任灾区分配及协调联系。
  十、灾情之汇整、统计、陈报及评估。
  十一、其他必要之应变处置。
  违反前项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致遭遇危难,并由各级灾害应变中心进行搜救而获救者,各级政府得就搜救所生费用,以书面命获救者或可归责之业者缴纳;其费用之计算、分担、作业程序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内政部定之。
  第一项第六款所定民防团队、灾害防救团体及灾害防救志愿组织之编组、训练、协助救灾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内政部定之。

第三十二条 (实施灾害应变措施对必要物资业者采取强制之作为)

  各级政府为实施第二十七条第一项及前条第一项所定事项,对于救灾所需必要物资之制造、运输、贩卖、保管、仓储业者,得征用、征购或命其保管。
  为执行依前项规定作成之处分,得派遣携有证明文件之人员进入业者营业场所或物资所在处所检查。

第三十三条 (人民请求损失补偿之范围、方法及期间)

  人民因第二十四条第二项、第三十一条第一项及前条第一项之处分、强制措施或命令,致其财产遭受损失时,得请求补偿。但因可归责于该人民之事由者,不在此限。
  前项损失补偿,应以金钱为之,并以补偿实际所受之损失为限。
  损失补偿应自知有损失时起,二年内请求之。但自损失发生后,经过五年者,不得为之。

第三十四条 (请求上级机关支援灾害处理之项目及程序)

  乡(镇、市)公所无法因应灾害处理时,县(市)政府应主动派员协助,或依乡(镇、市)公所之请求,指派协调人员提供支援协助。
  直辖市、县(市)政府无法因应灾害处理时,该灾害之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应主动派员协助,或依直辖市、县(市)政府之请求,指派协调人员提供支援协助。
  前二项支援协助项目及程序,分由各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县(市)政府定之。
  直辖市、县(市)政府及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无法因应灾害处理时,得申请国军支援,其办法由内政部会同有关部会定之。

第三十五条 (紧急应变所需警报讯号之种类、内容、发布等)

  为紧急应变所需警报讯号之种类、内容、样式、方法及其发布时机,除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者外,由各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拟订,报请中央灾害防救会报核定后公告之。
  前项或其类似之讯号,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

第六章 灾后复原重建[编辑]

第三十六条 (灾后复原重建之实施)

  为实施灾后复原重建,各级政府应依权责实施下列事项,并鼓励民间团体及企业协助办理:
  一、灾情、灾区民众需求之调查、统计、评估及分析。
  二、灾后复原重建纲领与计画之订定及实施。
  三、志工之登记及分配。
  四、捐赠物资、款项之分配与管理及救助金之发放。
  五、伤亡者之善后照料、灾区民众之安置及灾区秩序之维持。
  六、卫生医疗、防疫及心理辅导。
  七、学校厅舍及其附属公共设施之复原重建。
  八、受灾学生之就学及寄读。
  九、古迹、历史建筑抢修、修复计画之核准或协助拟订。
  十、古迹、历史建筑受灾情形调查、紧急抢救、加固等应变处理措施。
  十一、受损建筑物之安全评估及处理。
  十二、住宅、公共建筑物之复原重建、都市更新及地权处理。
  十三、水利、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电信、电力、自来水、油料、气体等设施之修复及民生物资供需之调节。
  十四、铁路、道路、桥梁、大众运输、航空站、港埠及农渔业之复原重建。
  十五、环境消毒与废弃物之清除及处理。
  十六、受灾民众之就业服务及产业重建。
  十七、其他有关灾后复原重建事项。
  前项所定复原重建事项,各级政府应依权责列入各该灾害防救计画。
  公共事业应依其灾害防救业务计画,实施有关灾后复原重建事项。

第三十七条 (重建推动委员会之设立)

  为执行灾后复原重建,各级政府得由各机关调派人员组成任务编组之重建推动委员会;其组织规程由各级政府定之。
  重建推动委员会于灾后复原重建全部完成后,始解散之。

第三十七条之一 (简化灾区抢通或公共设施重建之行政程序)

  因灾害发生,致联络灾区交通中断或公共设施毁坏有危害民众之虞,各级政府为立即执行抢通或重建工作,如经过都市计画区、山坡地、森林、河川、国家公园或其他有关区域,得简化行政程序,不受区域计画法都市计画法水土保持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条例森林法水利法国家公园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或法规命令之限制。
  前项简化行政程序及不受有关法律或法规命令限制之办法,由各该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定之。

第三十七条之二 (简化安置受灾民众及灾区重建工作之行政程序)

  因天然灾害发生,致影响灾区民众正常居住生活,各级政府为安置受灾民众或进行灾区重建工作,对于涉及用地及建筑物之划定、取得、变更、评估、管理、维护或其他事项,得简化行政程序,不受区域计画法都市计画法建筑法都市更新条例环境影响评估法水土保持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或法规命令之限制。
  前项简化行政程序及不受有关法律或法规命令限制之办法,由各该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定之。

第七章 罚则[编辑]

第三十八条 (罚则)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新台币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锾:
  一、违反依第三十一条第一项第四款或第五款规定所为之处分。
  二、违反依第三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所为之处分。

第三十九条 (罚则)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新台币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锾:
  一、违反依第二十四条第二项、第三十一条第一项第二款、第三款或第七款规定所为之处置。
  二、违反第三十五条第二项规定。

第三十九条之一

  (删除)

第四十条 (罚则)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新台币三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锾:
  一、规避、妨碍或拒绝依第三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所为之检查。
  二、公共事业违反第二十二条第三项、第二十三条第三项、第二十七条第三项、第三十条第三项或第三十六条第三项规定,致发生重大损害。

第四十一条 (罚则)

  乘灾害之际而故犯窃盗、恐吓取财、抢夺、强盗之罪者,得依刑法之规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第四十二条

  (删除)

第八章 附则[编辑]

第四十三条 (灾害防救经费)

  实施本法灾害防救之经费,由各级政府按本法所定应办事项,依法编列预算。
  各级政府编列之灾害防救经费,如有不敷支应灾害发生时之应变措施及灾后之复原重建所需,应视需要情形调整当年度收支移缓济急支应,不受预算法第六十二条及第六十三条规定之限制。

第四十三条之一 (中央政府经费补助)

  直辖市、县(市)政府无法支应重大天然灾害之灾后复原重建等经费时,得报请中央政府补助。
  前项所定补助之时机、要件、基准、请求程序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行政院定之。

第四十四条 (重建资金之贷款及税捐减免或缓征)

  行政院灾害防救委员会应尽速协调金融机构,就灾区民众所需重建资金,予以低利贷款。
  前项贷款金额、利息补贴额度及作业程序应由行政院灾害防救委员会定之,利息补贴额度由各级政府编列预算执行之,补贴范围应斟酌民众受灾程度及自行重建能力。
  行政院灾害防救委员会应于灾害发生后之当年度或下年度税捐开征前,依本法订定灾害之税捐减免或缓征。

第四十五条 (民间捐助救灾款项之使用)

  民间捐助救灾之款项,由政府统筹处理救灾事宜者,政府应尊重捐助者之意见,专款专用,提供与灾民救助直接有关之事项,不得挪为替代行政事务或业务之费用,并应公布支用细目。

第四十六条 (防灾功劳者之表扬)

  各级政府对于从事灾害防救之灾害防救团体、灾害防救志愿组织或个人具有显著功劳者,应依法令予以表彰。

第四十七条 (执行灾害防救致伤亡者之补偿)

  执行本法灾害防救事项,致伤病、残废或死亡者,依其本职身分有关规定请领各项给付。
  无法依前项规定请领各项给付者,除依下列规定办理外,应比照义勇消防人员伤病、死亡之请领数额,请领有关给付;其所需费用由政府编列预算支应:
  一、伤病者:得凭各该政府出具证明,至全民健康保险特约医疗院所治疗。但情况危急者,得先送其他医疗机构急救。
  二、因伤病致残者,依下列规定给与一次身心障碍给付:
   (一)重度身心障碍以上者:三十六个基数。
   (二)中度身心障碍者:十八个基数。
   (三)轻度身心障碍者:八个基数。
  三、死亡者:给与一次抚恤金九十个基数。
  四、伤病致残,于一年内伤(病)发死亡者,依前款规定补足一次抚恤金基数。
  前项基数之计算,以公务人员委任第五职等年功俸最高级月支俸额为准。
  第二项身心障碍等级鉴定,依身心障碍者保护法及相关规定办理。
  依第一项规定请领各项给付,其得领金额低于第二项第二款至第四款规定者,应补足其差额。
  第二项所需费用及前项应补足之差额,由各该政府核发。

第四十八条 (灾害防救种类及标准之订定)

  灾害救助种类及标准,由各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会商直辖市、县(市)政府统一订定之。

第四十九条 (执行征调或征用补偿办法)

  依本法执行征调、征用或征购之补偿或计价;其基准、程序、给付方式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内政部定之。

第五十条 (民间灾害防救志愿组织之认证)

  依本法协助执行灾害应变措施之灾害防救团体或灾害防救志愿组织,应向直辖市、县(市)政府申请登录;其登录之申请条件、有效期限、撤销、废止、辅导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内政部定之。
  前项经登录之灾害防救团体或灾害防救志愿组织,各级政府应为其投保救灾意外险,并得协助提供救灾设备。

第五十一条 (施行细则)

  本法施行细则由内政部定之。

第五十二条 (施行日)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本作品来自中华民国法律非现行条文,依据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