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燕岩集/卷1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四 燕岩集
卷十五 别集潘南朴趾源美斋 著
卷十六 

热河日记

[编辑]

黄图纪略

[编辑]

皇城九门

[编辑]

皇城周四十里。若棋局然。九门正南曰正阳。东南曰崇文。西南曰宣武。正东曰朝阳。东北曰东直。正西曰阜成。西北曰西直。北西曰德胜。北东曰定安。皇城之内。为紫禁城。周十七里。红墙覆黄琉璃瓦。门西北曰地安。南曰天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紫禁城之内为宫城。正南曰太清门。第二即紫禁城之天安门。第三曰端门。第四曰午门。第五曰太和门。后门曰干清。干清之北曰神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皇城九门楼。皆三檐。皆有瓮城。瓮城皆有二层敌楼铁裹门关。与城门相直。而左右皆有便门。正南一面为外城。有七门。制同九门。正南曰永定。南左曰左安。南右曰右安。东曰广渠。西曰广宁。广渠之东隅曰东便。广宁之西隅曰西便。地安门外为鼓楼。鼓楼之北。为锺楼,角楼,六水关,三城壕。发源玉泉山。经高梁桥。河分两支。一循城北转东折而南。一循城西转南折而东。入紫禁城。为太液池。绕出九门。经九闸汇。至大通桥。而东西岸。皆砖筑石甃。九门壕梁。皆置大石桥。外城壕河。亦自玉泉分流至西角楼。绕城南流折而东行。至东角楼。历七门。东入运河。各跨一桥。内城十六街。有二十四坊。太清门之东曰敷文。西曰振武。崇文门内之对坊曰就日。宣武门内之对坊曰瞻云。东大衢四牌楼曰履仁。西大衢四牌楼曰行义。太学东西对坊曰成贤。府学东西对防曰育贤。帝王庙东西对防曰景德。直正阳门十里为南郊圆邱在焉。直安定门十里为北郊方泽在焉。直朝阳门十里为东郊。朝日于此。直阜成门十里为西郊。夕月于此。太庙在阙之左。社稷在阙之右。六科在端门左右。六部及百司。在太清门外左右。余既自中国还。每思过境。愔愔如朝霞缬眼。窅窅如晓梦敛魂。朔南易方。名实爽真。一日俾郑石痴。就八旗通志图出皇城。一披图而城池宫阙街坊府署。如睹掌纹。纸上如闻履屐声。遂撮其要。书之卷首。为黄图纪略。大约皇都之制。前朝而后市。左庙而右社。九门正而九衢直。一正都而天下正矣。

西馆

[编辑]

西馆在瞻云牌楼内。大街之西。白庙之左。在正阳门之右者。称南馆。皆我国使馆也。年至使先在南馆。而别使踵至则分处此馆。或云被籍之家也。前墙十馀间。砖刻牡丹而筑之。嵌空玲珑。正使处正堂。中庭有东西堂。副使,书状分处。余处前堂。

金鳌桥

[编辑]

跨太液池。架石桥。东西二百馀步。两沿为白玉阑干。中为驰道。增高二尺。夹道为复阑。阑头蚣𧏡。总为四百八十馀坐。各具情态。不一其形。桥之两端。对树二坊。西曰金鳌。东曰玉𬟽。车马阗咽。游人杂沓。而湖波漾日。一尘不动。北望五龙亭。西望紫禁城。林树葱蒨。层楼复殿。相掩相映。而五色琉璃瓦甍。随日作阴阳。白塔寺浮图及亭阁黄金葫芦顶。时涌树外。树外天光深青而澄烟澹霞。令人骀荡。又似暮春天气。

琼华岛

[编辑]

太液池中。有岛曰琼华。世传辽太后妆梳台。元顺帝为英英。起采芳馆于此。跨岛有大石桥。制如金鳌。两端亦树二坊。曰堆云。曰积翠。或曰此名金海桥也。湖上有台如瓮城。台上有殿如翠盖。立桥上。回看金鳌。行人车马。又不类人间世矣。台下有金时古松。 皇明嘉靖间给俸。号为都督松。或云柏。或云栝。明清间多记述诗。今摧残。只存两朽干。色白如骨。不可辨矣。

兔园山

[编辑]

兔园山。一名吐儿山。高不过五六丈。周勤百馀步。砌础纵横。似是旧台殿基也。内筑土为山。外环立太湖石。嵌空玲珑。苍翠绿碧。不杂他色。高皆丈馀。石之至巧者也。累石为小洞府。两头皆为偃虹门。既出洞府。又以奇石夹道螺旋。作峰回路转之势。上置数楹虚阁。俯瞰城阙。又行数十步。石龙昂首。其下为方池。甃石为沟。屈曲蜿蜒。似是流觞之所。而转机汲水之物。无一存者。山前有石床玉枰。又行数十步。有三层圆台。其制如旋磨。其下。又有新踣殿阁。山中万石峥嵘。无一倾侧。而坏墙败瓦。在在愁乱。吾闻皇帝于西山。穷极土木。而独于禁苑咫尺之地。不加理葺。有若荒山墟落何也。

万寿山

[编辑]

凿太液池。为山曰万寿。又曰煤山。山上有三檐殿阁。立四法轮竿。 皇明毅宗烈皇帝殉社之地也。余与杭州人陆可樵,李冕。相遇于五龙亭。两生俱初至京师。其迷方昧向。无异于我。只凭古人记籍。时自衣带间频频出视。或相视而笑。或两相愕然。盖验之古记。有中有不中。则自不觉其喜且惊也。彼以中州人。闻见之相为乖左。纪述之时有讹谬。犹尚如此。况余外国人乎。余且因此。有大自省悟者。余初以万岁山为万寿山。盖华音万是宛。岁音秀。洒翻万寿万岁。音义俱似。则意一山而两号也。今考两生所持古记。则果非一山。曩者所游兔园璚岛。乃万岁山也。譬如对席证交。名面各知。万岁山。金人辇运宋之艮岳以成之。当时谓之折粮石。元世祖置广寒殿于其上。 皇明宣宗皇帝御制广寒殿记是也。高丽恭愍王时。元太子召见高丽赞成事李公遂于广寒殿。即万岁山也。又高丽元宗五年九月。王至燕都。十月辞帝于万寿山玉殿。又申思佺遍观万寿山玉殿。但云玉殿而不言殿名。然既称万寿山。则所谓玉殿。非广寒亦明矣。欲观寿皇亭而守者不纳焉。未知亭今尚在否也。呜呼痛哉。

太和殿

[编辑]

太和殿。 皇明时旧名皇极殿。三檐九陛。覆以琉璃黄瓦。月台三层。各高一丈。每层为白玉护阑。悉雕龙凤。阑头皆为螭首外向。台上立铁鹤。翩然欲舞。第一台阑中。列置八鼎。第二台阑角。对峙两鼎。第三台阑中。夹阑各峙一鼎。鼎高皆丈馀。庭中亦列三十馀鼎。其出色神巧。古之九鼎。亦或在此也。自太清门为白玉阑。连延曲折。至太和殿。又周匝至中和殿。又至保和殿。如亚字殿。前东曰軆仁。西曰弘义台。高几与太和殿陛齐。而但一层一阑耳。大抵太和殿。乃天子出治之所。而不甚高大。问诸他人。则所见略同。初颇讶之。首译笑之曰。此无他。所经数千里之间。城邑民居如彼壮丽。寺刹宫观所在宏侈。则眼目日奢。心意渐阔。未见太和殿。而先有青阳玉叶许大明堂。为天子垂衣之所。今自左右廊庑。骤看太和殿。不甚有异。故乃反怃然而失图耳。譬之人。尧舜亦与人同。若使左右承弼。无元凯诸公。而苟然充位者。无非屠沽蒭荛。独尧舜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粉米藻火宗彝黼芾𫄨绣之服。扬八彩而瞬重瞳。兀然孤立。恶能成巍巍荡荡之治化哉。故寺刹宫观。譬之唐虞之岳牧。则皆足以朝诸矦有天下。闾阎市廛。譬之康衢之民萌。则无非比屋可封。然后始见帝居之壮也。今此三檐九陛琉璃黄瓦。有非齐民所得而僭者。而外此制度。莫不肖太和殿。乃所以侈太和殿也。不如此则太和殿。亦何异草舍寒乞哉。余曰。如君言则尧舜兼桀纣。然后始做得意天子也。闻者皆大笑。

軆仁阁

[编辑]

内务府官与通官。眼同我译。考纳我币之紫䌷黄纻于体仁阁。时方籍入阁老李侍尧家产。侍尧纳云贵总督海明金二百两。赃发被籍。中国内外。无论大小贵贱。皆有养廉恒廪。外官则分烦冲疲。难为之制禄。若额外私赋。或关节纳赂。事发追赃。虽纤毫犯科。尽没私赃。惟不夺官爵。故赤身带职。妻子流离。此法盖沿 皇明之旧而更严也。内务官对坐收纳。而所籍无他物。皆妇人所著貂裘二百馀领。一裘颇长而毫端。金画蟒龙。

文华殿

[编辑]

出雍和门。有殿曰文华。覆以黄琉璃瓦。 皇明故事。文华殿东室。为九龛。供奉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左一龛周公。右一龛孔子。每日天子至文华殿开讲。先行一拜三叩礼。阁老及讲官。立候月台上石阑之左。承旨唱先生来。阁老及讲官。鱼贯而进。分班入席。于时略堂陛之严。以便讲臣凭几。今未知近世开讲。亦用是礼否也。

文渊阁

[编辑]

文华殿前有阁曰文渊。天子藏书之所也。 皇明正统六年。合宋金元所储而编定目录。凡四万三千二百馀卷。增以永乐大全。多至二万三千九百三十七卷。若复益以近世所刊图书集成。今皇帝所辑四库全书。则想应充溢露积于外耳。门锁只从帘隙。略望殿阁之雄深。而末窥天子缥箱之富。甚可恨也。曾闻昔我 昭显世子从九王。宿留此阁云。九王者。清初睿亲王多尔衮也。

武英殿

[编辑]

协和门外。有武英殿。制如文华殿。雍和门与西华门相直。协和门与东华门相直。武英殿前。有武渊阁。大约殿阁门墙。莫不对对相直。中庭步数。亦必相当。无小差殊矣。黄江汉景源陪臣传。崇祯甲申。蕯哈廉入京师。受明文武朝贺于武英殿。此传闻之误也。蕯哈廉者。贝勒。曾见谥号录。蕯哈廉谥武毅。受文武朝贺于此殿者。乃多尔衮。非蕯哈廉也。甲申三月。流寇破皇城。是年五月。多尔衮入皇城。是时明亡仅阅月。而我国从人见武英殿龙墀。只有蝙蝠矢。相视流涕。今驲卒刷驱。充斥殿庭。恣意游观。虽不识当时光景。亦莫不侮红帽而羞蹄袖。自视衣袴鹑结。而犹与锦绣者排突。小无愧沮。岂非吾东尊攘之义。亦根于皂隶之贱。而秉彛之所同得。有不可诬也耶。

擎天柱

[编辑]

午门外左右。立数丈石狮。端门内左右。坐石屃赑。建六棱石柱于其上。柱高六七丈。柱身遍刻龙螭。柱头所坐之物。莫辨何像。而皆作攫挐之状。天安门外。亦有一对。此似是石阙也。

御厩

[编辑]

御厩在前星门外。东西树栅为门。马不过三百馀疋。皆脱羁自在。方午。圉人开栅举鞭。指挥若招呼之状。东西厩马皆出。齐首分左右立。北墙下。有大井。井边有大石槽。两人转机㪺水。连注槽中。圉人以鞭分十马为一队。次第入饮。前队齐饮齐退。则后队方进。无敢争先乱次者。入者从右。出者从左。自入于厩。问天子马止此否。圉人笑曰。天子称万乘。京外富室。尚多是数。况万乘天子耶。畅春苑,圆明园,西山。俱有万马。皇庄南海子。亦有千里马。今天闲上驷。尽往遵化州。今此所留皆老孱。不堪骑乘。只备端门立仗。然俱寿六七十。就中指黄马曰。此寿一百有三岁。披示其唇。只有两齿。不食蒭豆。已三十馀年。日中醇醪二瓯。朝暮糖饵麦屑二升。调烧酒临槽舐吃。月受三品廪。皇帝时赐御馔。必双跪叩头。雍正时尚行千里云。马之毛色洁泽。未见其甚老。但眼小眵流。而双瞳莹碧如靺鞨。两眉五六根袅袅下垂。耳中白毫。出外如鬣。但胫大异他马。想其少壮时多力者也。圉人要索厚币。貌且顽鄙。未知其言为信然否也。每岁三伏日中。贵人用卤簿鼓吹。导迎御马监所领。洗刷于德胜门外积水潭。

午门

[编辑]

午门三虹门。幽深如行洞窟中。众嚣雄响。噌吰镗𨱏。桥五皆白玉阑干。

庙社

[编辑]

六科在端门之内。六部百司分置太清门外。是为前朝。太液池北神武门内。是为后市。宗庙在阙之左。社稷在阙之右。前后左右铺置排设。无不匀敌。于是乎王者之制度大备矣。曾见绥寇纪略。崇祯十六年五月。京师雨血。通夕雷霆。太室神主颠倒。宝鼎彛器皆融。又六月二十三日夜。霹雳起奉先殿。庙门金铺。皆为龙爪所镕化。庙前石上。有龙卧痕。呜呼甲申流寇之变。千古所未有也。天崩地坼。九庙震荡。而因为觉罗氏观德之所。则恶能无似此大变怪哉。

前星门

[编辑]

自軆仁阁出协和门。与东华门相直。有殿曰文华。其东有门曰前星。覆青琉璃瓦。门内又有重门而皆锁。重门之内。皆青琉璃瓦甍。可知为太子宫也。或云。太子所居曰传心殿。殿后有箭亭。铸铁为碑。刻清家祖训以埋之。人无敢至者。世传康煕在位久。太子对宫僚言。世间宁有头白太子乎。语泄坐废。自是不复豫建。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诏曰。我圣祖仁皇帝。为宗社慎择。命朕缵承丕緖。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一言而定大计。薄海内外。罔不欣戴。当日圣祖。因二阿哥之事。身甚忧悴。天下共闻。今朕诸子尚幼。必须详慎。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干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扁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故玆谕告诸王大臣。咸宜知之云云。礼部主事陆生楠䟽请豫建。雍正下诏切责以为不豫建太子。即我朝家法。俾皇子人人。各务孝友恭俭。一听天命。绝兄弟猜疑谗慝之心。此万世久长之美法也。明朝奸臣王锡爵。请建太子。不择贤以立。天启遂亡天下。尔欲效王锡爵耶。自是天下莫敢复言豫建事。而前星之门。闭将百年矣。

五凤楼

[编辑]

太和殿前庭。面可数百步。台高丈馀。护以白玉栏。上有太和门。门上为三檐黄瓦。是谓五凤楼也。皇帝大朝会驾坐太和殿。则钦天监设定时鼓于楼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楼之东西。通官徐宗显言。朝会时。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太和殿庭东西。北向立。驯象于五凤楼下。东西相向。陈大车玉辂于太和门丹墀中道。北向。御马监设仗马。金吾卫云麾司。陈甲士仪仗金鼓于太和门外午门内丹墀。京营将校凡七万。夹道树帜。护卫警严于碁盘街。百官候时于端门之内擎天柱下。五凤楼中鼓初严。则百官整班。鼓二严则分班。由太和左右掖门。鱼贯而入。皇帝驾自保和殿由中和殿入太和殿。导驾侍卫奉九玺印符前行。乐奏飞龙引之曲。大乐奏风云会之曲。于时洞开诸门。直至正阳门。豁达洞见。外内正直。无有隐曲。五凤楼中庆皇都喜升平之乐。如出天上云。旧闻崇祯初载。于五凤楼上。获天书黄褓十袭。外题曰天启七。崇祯十七。福王一。此虽妖言。如此大基业。亦岂无天定之数耶。

天坛

[编辑]

天坛在外城永定门内。墙周几十里。墙脚三级。其上可以走马。内为圆邱。第一层坛。阔百馀步。高可丈馀。坛面皆铺用碧琉璃砖。阑干四周。皆以绿琉璃为楹槛。四出陛俱九级。陛阔几二丈。亦铺碧琉璃砖。护阑亦皆绿琉璃楹槛。第二层坛。面二丈馀。四出陛九级。坛面铺碧琉璃砖。坛脚及四周阑干。亦皆绿琉璃楹槛。圆邱外又缭以周垣。覆黄琉璃瓦。四面为棂星门。分元亨利贞。以配东西南北而为号。东一坛祀日。西坛祀月。东第二坛祀二十八宿。西第二坛祀风云雷雨。皇穹宇及神乐观,太和殿,斋宫,天库,神厨。皆覆以琉璃黄瓦。神乐观。平日教习乐舞生之所。每值大享。则先期演仪于太和殿。羊豕鹿兔。俱有房舍圈柙。北墙下方池二十馀区。冬月凿冰。以藏凌室。可见昭事之物。洁净备具。无不取用于其中也。正阳门敌楼下正南一门。怪其常闭。或云皇帝亲祀天坛。驾出方启正南瓮城门。而灌脂百斛。然后始开云。

虎圈

[编辑]

御厩后为虎圈。筑城如烟台。上架井字梁。覆以腕大铁网。傅墙为小阱。树铁为栅。旧有二虎。一近毙。一往圆明园。今空圈。皇帝幸行。必槛虎前驱。心有不怿。则临圈亲射云。

风琴

[编辑]

余友洪德保尝论西洋人之巧曰。我东先辈若金稼斋,李一庵。皆见识卓越。后人之所不可及。尤在于善观中原。然其记天主堂。则犹有憾焉。此无他。非人思虑所到。亦非骤看所可领略。至若后人之继至者。亦无不先观天主堂。然恍忽难测。反斥幽怪。是眼中都无所见者也。稼斋详于堂屋画图。而一庵尤详于画图仪器。然不及风琴。盖二公之于音律。不甚晓解。故莫能仿佛也。余虽耳审其声。目察其制。然又文不能尽其妙。是为大恨也。因出稼斋所记共观焉。堂之东壁。有二层朱门。而上二扉下四扉。次第开之。其中有筒如柱如椽者簇立。大小不一而皆金银杂涂之。其上横置铁板。其一边锁穴无数。一边如扇形。刻方位及十二时。俄见日影到其方位。则台上大小锺。各挝四声。中央大锺。挝六声。锺声才止。东边虹门内。忽有一阵风声。如转众轮。继以乐作。丝竹管弦之声。不识从何而来。通官言此中华之乐。良久而止。又出他声。如朝贺时所听。曰。此满州之乐也。良久而止。又出他曲。音节急促。曰。此蒙古之乐也。乐声既止。六扉自掩。西洋使臣徐日昇所造云。稼斋记止此。 德保读已大笑曰。是所谓语焉而不详也。中有筒如柱如椽者。𨱎镴为管。其最大之管如柱椽。簇立参差。此演笙簧而大之也。小大不一者。取次律而加倍之。隔八相生如八卦之变。而为六十四卦也。金银杂涂者。侈其外也。忽有一阵风声如转众轮者。为地道宛转相通而鼓槖以达气如口吹也。继以乐作者。风入城道。轮囷辊辗而簧叶自开。众窍噭噪也。其鼓槖之法。联五牛之皮。柔滑如锦袋。以大绒索悬之梁上如大钟。两人握索奋跃。悬身若挂帆状。以足蹋槖。槖渐蹲伏。而其腹澎涨。虚气充满。驱纳地道。于是按律掩窍。则无所发泄。乃激金舌。次第振开。所以成众乐也。今吾略能言之。而亦不能尽其妙。如蒙 国家发帑 命造。则庶几能之云。德保所谈止此。 今吾入中国。每思风琴之制。日常憧憧于中也。既自热河还入燕京。即寻天主堂。宣武门内。东面而望。有屋头圆如铁钟。耸出闾阎者。乃天主堂也。城内四方。皆有一堂。此堂乃西天主也。天主者。犹言天皇氏盘古氏之称也。但其人善治历。以其国之制。造屋以居。其术绝浮伪。贵诚信。昭事上帝为宗地。忠孝慈爱为工务。迁善改过为入门。生死大事。有备无患为究竟。自谓竆原溯本之学。然立志过高。为说偏巧。不知返归于矫天诬人之科。而自陷于悖义伤伦之臼也。堂高七仞。无虑数百间。而有似铁铸土陶。 皇明万历二十九年二月。天津监税马堂。进西洋人利玛窦方物及天主女像。礼部言。大西洋不载会典。其真伪不可知。宜量给衣冠。令还本土。勿得潜住京师。不报。西洋之通中国。盖自利玛窦始也。堂毁于乾隆己丑。所谓风琴无存者。楼上远镜及诸仪器。非仓卒可究。故不录。追思德保所论风琴之制。怅然为记。

洋画

[编辑]

凡为画图者。画外而不能画里者。势也。物有嶐坎细大远近之势。而工画者不过略用数笔于其间。山或无皴。水或无波。树或无枝。是所谓写意之法也。子美诗。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堂上非生树之地。不合者。理外之事也。烟雾当起于江山。而若于障子。则讶之甚者也。今天主堂中墙壁藻井之间。所画云气人物。有非心智思虑所可测度。亦非言语文字所可形容。吾目将视之而有赫赫如电。先夺吾目者。吾恶其将洞吾之胸臆也。吾耳将听之而有俯仰转眄。先属吾耳者。吾惭其将贯吾之隐蔽也。吾口将言之。则彼亦将渊默而雷声。逼而视之。笔墨麤踈。但其耳目口鼻之际。毛发腠理之间。晕而界之。较其毫分。有若呼吸转动。盖阴阳向背而自生显晦耳。有妇人膝置五六岁孺子。孺子病羸白眼直视。则妇人侧首不忍见者。傍侧侍御五六人。俯视病儿。有惨然回首者。鬼车鸟翅。如蝙蝠坠地宛转。有一神将。脚踏鸟腹。手举铁杵。撞鸟首者。有人首人身而鸟翼飞者。百种怪奇。不可方物。左右壁上云气堆积。如盛夏午天。如海上新霁。如洞壑将曙。蓬滃勃郁。千葩万朵。映日生晕。远而望之。则绵邈深邃。杳无竆际。而群神出没。百鬼呈露。披襟拂袂。挨肩叠迹。而忽令近者远而浅者深。隐者显而蔽者露。各各离立。皆有凭空御风之势。盖云气相隔而使之也。仰视藻井则无数婴儿。跳荡彩云间。累累悬空而下。肌肤温然。手腕胫节。肥若缘绞。骤令观者。莫不惊号错愕。仰首张手。以承其隳落也。

象房

[编辑]

象房。在宣武门内。西城北墙下。有象八十馀头。凡大朝会。午门立仗及乘舆卤簿。皆用象。受几品禄。朝会时。百官入午门毕。则象乃交鼻而立。无敢妄出入者。象或病不能立仗。则强牵他象以代之。莫能屈也。象奴以病象诣示之。然后乃肯替行。象有罪则宣敕杖之。触物伤人之类。 伏受杖如人。杖毕起叩头谢。贬秩则退居所贬之伍。余畀象奴一扇一丸。令象呈伎。象奴少之。加征一扇。余以时无所携。当追给。第先使效伎。则象奴往谕象。象目笑之。若落然不可者。使从者。增畀象奴钱。象睥睨久。象奴数钱纳囊中。然后象乃肯。不令而效诸伎。叩头双跪。又掀鼻出歗。如管箫声。又塡塡作鼓颦响。大约象之巧艺。在鼻与牙。曾见画象。象皆双牙直指。若将触物者。谓其鼻垂而牙指。今视象不然耳。牙皆下垂若植杖。忽向前若握刀。忽互交若乂字。不一其用。唐明皇时。有舞象。观史心常疑之。今果见善谕人意者。莫象若也。崇祯末。流寇破京城。过象房。群象皆垂泪不食云。盖形则蠢而性则慧。眼则诈而容则德。或云象孕子五岁而产。或云孕十有二载乃产。每岁三伏日。锦衣卫官校。列旗仗卤簿金鼓。迎象出宣武门外壕中洗濯。观者常数万。又有象记。

黄金台

[编辑]

卢君以渐。在国以经行称。素严于春秋尊攘之义。在道逢人。无论满汉。一例称胡。所过山川楼台。以其为腥膻之乡而不视也。古迹之如黄金台,射虎,太子河。则不计道里之迂曲。号名之缪讹。必穷搜乃已。日约余同寻黄金台。余乃博访于人而无知者。求之古记。其说不一。述异记以为燕昭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今皇都乃冀州之地。则燕王故城。吾不知在于何处。况所谓黄金台乎。太平御览云。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谓之黄金台。则后世徒传其名而无其台可知也。而卢君一日得之于蒙古人博明。其所录示曰。长安客话。出朝阳门。循壕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是也。日迫崦嵫。茫茫落落。吊古之士登斯台者。辄低回眷顾。有千古之思云。卢君由是怃然罢行。不复言黄金台。暇日与卢。为观东岳庙厂戯。同车出朝阳门。将归逢高太史棫生。高与凌蓑轩野同载。谓将寻黄金台。凌是越中人。且奇士。初至燕。为访古迹。要余偕行。卢大喜谓有天缘。既至。不过数丈颓阜。如无主荒坟。强为名之曰黄金台。别为之记。

黄金台记

[编辑]

出朝阳门。循壕而南。有数丈颓阜。曰此古之黄金台也。世传燕昭王筑宫。置千金于台上。招延天下之士。以报强齐。故吊古之士至此。莫不悲怀感慨。彷徨而不能去。嗟乎。台上之黄金尽而国士不来。然天下之人本无雠怨。而报仇者无穷已时。则未必非此台之金相仍于天下也。请为历数报仇之大者。以告海内之积金多者。秦之时。以金啖诸侯之将而尽灭其国。则蒙氏有力焉。李斯本以诸侯之客。为诸侯报仇。蒙恬天下之报仇者。玆可以少息矣。既而赵高杀李斯。子婴杀赵高。项羽杀子婴。沛公杀项羽。其金四万斤。石崇之富有自来。而乃反骂曰。奴利吾财。何其愚也。然转传相报。千载至今而其金尚在也。何以知其然也。元魏尔朱兆之乱。城阳王徽赍金百斤。以洛阳令寇祖仁一门三刺史。皆已所拔往投之。祖仁谓其家人曰。今日富贵至矣。乃怖徽云。捕将至。令徽逃于他所。邀于路而杀之。送其首于兆。兆梦徽告云。我有金二百斤。在祖仁家。卿可取之。兆捕祖仁。依梦征之不得乃杀之。此不乃其报仇者尚在乎。五代时。成德节度使董温箕金钜万。温箕为契丹所虏。则衙内指挥使秘琼。尽杀温箕家族。瘗之一穴而取其金。晋高祖立。徙琼为齐州防御使。槖其金。道出魏州。范延光伏兵境上。杀琼悉取之。延光终以金为杨光远所杀。光远为晋出帝所诛。而其故吏宋颜悉取其金。献之李守贞。后守贞为周高祖所破。与妻子自焚。然其金当尚留人间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有三盗。共发一冢。相谓曰。今日惫矣。得金多。盍沽酒食来。一人欣然而去。沿道自贺曰。天假之便也。与其三分。宁专之。鸩其食而还。二盗突起格杀之。先饱酒食。将两分之。既而俱死冢旁。嗟乎。是金也必将宛转于道左。而必将有人拾而得之也。其拾而得之者。亦必将默谢于天。而殊不识是金者。乃冢中之发而鸩毒之馀。而由前由后。又未知毒杀几千百人。然而天下之人。无有不爱金者。何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此必盗贼之繇也。何以知其然也。断者。分也。所分者金则其同心之利。可知矣。不言义而曰利。则其不义之财。可知矣。此非盗贼而何。我愿天下之人。有之不必喜。无之不必悲。无故而忽然至前。惊若雷霆。严若鬼神。行遇草蛇。未有不发竦而却立者也。

雍和宫

[编辑]

雍和宫。雍正皇帝愿堂也。有三檐大殿。殿中塑金身。踏十二级胡梯。如入鬼窟。梯尽得楼。始见天日。楼之中央。四围阑干。𥦔虚如井。仅及金身下半截。又自此踏梯如行漆夜。良久。乃得八窗洞然。楼中井𥦔如下层。而金身要膂才见其半。又暗摸拾级。信足冥升。乃出上层。始与佛顶平。据阑俯视。风气凛例。如万松送涛。所居僧。皆喇嘛三千人。顽丑无比。而俱曳织金禅衣。时方禺中。群僧鱼贯入一大殿中。列短脚床。床大如碁枰。一人一床。跏趺而坐。一僧响锺。众喇嘛一时诵梵。更与李译惠廸。登大士殿。意谓通望九门。闾阎扑地。皇都全局。当在眼底。及开窗出临阑干。处处楼台。周遭重遮。巡阑一匝。反觉闷塞。而下视股栗。不可久居矣。

大光明殿

[编辑]

西安门内。南小胡同。行数百步。有三檐十二面圆殿。覆紫琉璃瓦。黄金胡卢顶。题曰大光明殿。殿中四柱。金龙一升一降。上承屋霤。中安上帝像。环卫三十三像。皆衮冕拥圭。四面琐窗墙壁。皆青琉璃砖。九陛三重阑干。此号大玄都。 明世宗皇帝。迎陶真人。讲内丹于大光明殿。即此也。清顺治辛丑。满州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蕯哈,遏必隆。受世祖顾命。辅幼主。康煕立才六岁。四臣者共诣此殿。焚香。刺臂血。设誓上帝。后殿曰太极殿。供三清神塑。又后殿曰天元阁。养道士数十人。有典守太监。天元阁及大光明殿东廊重修时。金稼斋昌业。见其设梯撤瓦。甚壮之。按其日记。时康煕癸巳二月初九日也。今太极殿及天元阁。皆黄瓦金碧璀璨。今距癸巳为六十八年。而焕然如新。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言。其赐第在殿之左。时于秋雨初霁。碧天如洗。披襟露坐。觉巍巍琼构。与明月流光相照。恍若置身于广寒宫云。盖其处地稍占敞豁。傥值月宵霁景则尤胜也。

狗房

[编辑]

猎狗数百馀头。大小不一。形貌各殊。皆甚羸瘠。或卧或蹲。动止闲逸。有不胜懒眠者。有喜而摇尾者。有起迎嗅衣者。有张口长欠而上下断腭之间。几一尺有咫。我人数十。突至闹攘。而服着声音。想应眼生。然无一惊怪狺吠者。从隶出脯。与狗人使逞伎。狗人系脯数丈长竿若垂饵。招一狗。就中一黄狗。飒然跳出。众狗翘立不竞也。点竿高下。则狗左右跳踯。以一蹄仰挐。狗人拂竿若挑鱼。飞空三四丈。狗亦竟高超腾。反逾长竿。捷若疾风。狗人叱令退去。更招他狗。次第试之。其饲狗之法。皆掷物空中。狗仰首腾挐而取之。落地则不食也。别有矢溺之所。所居皆洁净不秽。

孔雀圃

[编辑]

翠鸟二。朱鸟一。羽毛尾端金钱皆同。朱鸟转身还作深绿。翠鸟转身又作殷红金钱。俄变鸦青。闻人咳声。遍体羽毛。忽失光色。霎顷闪嫩。复还初魂。軆比鹭蕮差小。而尾长过三尺。胫足麤卤。锦衣菅屦。令人惭赧。惟食蛇虺。又与蛇交。遍地遗白。处止至秽。圃人见我隶跣足行走。戒勿践曰。恐蛇鳃入肤即烂也。

五龙亭

[编辑]

太液地上西南向。临水列彩亭者五。曰澄祥。曰滋香。曰龙泽。曰涌瑞。曰浮翠。总名五龙亭。澄波万顷。金碧蘸影。遥望金鳌桥上。车马行人。渺若仙界。后与吴中人游。问西湖胜景。对不见西湖。则五龙亭一面是也。不识亭刱何时。而 皇明天顺间。太素殿后有草亭。今无。此其旧基也。紫光阁及承光殿,紫瓦金殿。隐约林树间。红墙内彩瓦亭阁。高下襞叠。与副,三价俱至。时值夕阳。微霭澹荡。光景尤奇。尝又清朝一至。新旭鲜丽。恨未见亭下万柄芙渠也。译辈言。五龙亭光景。虽朝暮变熊。犹不若盛夏莲花时。莲花时犹不若深冬冰戯云。

九龙壁

[编辑]

由五龙亭。转一小阜。入一门。门前有响墙高五六丈。广十馀丈。以白瓷砖筑。错以九龙。龙身皆数丈。五色之外。别有紫绿绀色。阳起蜿蜒。细察之。龙之肢体头角。段段燔造以合之。升降飞翥。各具体势。变化不测。无丝发缝痕。非细心审视。莫能觉也。响墙者。犹古之塞门也。宫阙官府寺观皆有之。闾阎皆树之大门之内。

太液池

[编辑]

太液池。在西安门内。周未知凡几里。余尝东游海上高城三日浦。周十馀里。今此池似不及也。旧称西海子。池中跨起虹桥。长数百步。镌白石为栏。栏外又为白石栏。栏头狻猊数百。大小虽同。形态各异。桥两头。各树牌楼。东头题玉𬟽。西头题金鳌。又北望。一桥起琼华岛。接承光殿。其南北。亦树牌楼。曰积翠。曰堆云。环池殿阁楼台。叠甍互檐。古木多槐柳。八月初三日。余至玉𬟽。逢越中人凌野。俱至五龙亭。凌野亦初至京师才数日。询余池上冰戯及皇都八景。其踈野类此。盖远京都万里。北学者鲜。余行差前五六日。足见一池晩荷也。有小艇数十荡泳荇藻间。采𬞟藕。船上人皆赤身。殊不雅也。多五色鱼。有大鱼三。长皆二尺馀。遍体斑烂。方来食蒲萑下。拍手惊之。悠然自适。每岁盛暑。赐满汉大臣翰林台省泛舟宴饮璚岛瀛台之间。内赐藕芡鲜鱼。冻冰积雪。分队八旗。为蹴球拖床之戯。履底皆着铁齿。以习驰逐便捷。天子临观之。

紫光阁

[编辑]

循太液池。有圆顶小殿。上覆黄瓦。檐用碧瓦。名紫光阁。傍有百鸟房。畜奇禽兽。阁甚高敞。其下为驰射之场。旧号平台。崇祯庚辰。蓟抚袁崇焕入援。 帝临平台。磔崇焕。此似其地也。

万佛楼

[编辑]

由九龙壁。行几步。有大殿。绕壁龛置小佛。一龛一佛。合为万躯。又有丈六观音变相。头上绕坐万佛。千手千目。足踏神奸奇鬼。恶兽毒蛇。变化成精而未得佛性者。前置大香炉。三足高丈馀。千妖百怪。来举鼎足。撑臂支脚。弩目张口。许邪谁何。若鬼子毋揭琉璃钵。

极乐世界

[编辑]

有新刱大殿。屋数百楹。覆青瓦。屋中以沈香旃檀。为五岳名山。岩峦洞壑。幽深巉峭。寺刹楼观。罗络其上。剪彩为花松柏。皆以铜銕为叶。青翠出色。数仞飞瀑。沤腾沫跳。雪翻鹭滚。令人滋惑。哄言镂冰也。又哄言激水也。盖镕琉璃为之也。

瀛台

[编辑]

瀛台临太液池。有殿曰昭和。有亭曰迎薰。皆黄瓦。岸际树木。皆合抱幽深。掩映虹桥。复道宛转。相通林树间。青瓦紫甍。倒影湖心。时方芙蕖初落。芦渚藻荇之间。时有小航收莲房。

南海子

[编辑]

出崇文门。南行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自元时为天子蒐猎之所。 皇明时缭以周垣。设海户以守。视皇城外内。绝罕鸟雀。盖无林薮故也。未及海子数里。一望苍蔚。而乌鸢鹭鹙。已蔽天矣。赵译达东追至为言。时方海户疠疫大炽。不可投足。且日力短。此距大红桥二十里。自大红桥至按鹰台。十馀里。其内有三大泽。积水空明。有七十二桥。而行殿楼台。不过沿道所见。所养奇禽异兽。非走马可竟。今自此疾还。犹难及门限也。挽之甚力。遂怅然回辕。历天宁寺白云观。疾驱入正阳门。已逾黄昏矣。

回子馆

[编辑]

回子馆外门砖筑。制样绝奇。非天主堂所见。入门仅移数武。双犬突至。张口狺狺。大惊却立。回童数十。拍掌齐笑。门内左右。对值大柱。以数丈銕连锁。锁狗颈。系之柱下以守门。狗见人虽突起。限锁长而止。常不及人数步。而其势则甚怖凛也。回女十馀人出视。皆壮健如男子。颊红颧阔。眉青眼赤。其中一少妇。抱数岁婴儿而立。颇有艶姿。皆白衣裳。总总绾发。为十馀辫髽垂背后。上加白帽。如优人突帽。衣如我国帖里而袖窄。

琉璃厂

[编辑]

琉璃厂。在正阳门外南城下。横亘至宣武门外。即延寿寺旧址。宋徽宗北辕。与郑后同驻延寿寺。今为厂。造诸色琉璃瓦砖。厂禁人出入。燔造时。尤多忌讳。虽匠手。皆持四月粮。一入毋敢妄出云。厂外皆廛铺。货宝沸溢。书册铺最大者曰文粹堂,五柳居,先月楼,鸣盛堂。天下举人。海内知名之士。多寓是中。

彩鸟铺

[编辑]

铺中百鸟啾喧。如山窗春晓。皆銕丝小笼。一笼一鸟。或两鸟则雌雄也。鸟皆我东所有。然不识其名。笼中皆置小盒贮水。悬数茎粟穗。以资饮啄。持空笼至者。肩相摩也。初翰林彭龄与周举人。各提空笼至铺中。易双鸟。笼鸟即我俗所名 뱝새。 无甚奇稀。而值钱五十。锦鸡。形类家鸡而无冠。胡亦无双珥。咮颈俱丹。白尾双长。其端小弯。有翠钱一点。置大槽贮水。外周栅。上覆网。养锦鸡其中。大铁笼置白鹇。大如鹊。双尾如锦鸡。

花草铺

[编辑]

皆艸花。最多绣球,秋海棠,石竹。诸色胆甁排插者。皆四季花。翠觚插一朵红莲。大仅匏花。叶如掌。时方秋菊盛开。皆我东所有。而最多鹤翎。而茎不特长。独金菊最异。花朵仅如钱大。而如新镀金箔。水仙未及开花。兰似萱艸而深翠。无香可嗅。

谒圣退述

[编辑]

顺天府学

[编辑]

皇城东北隅柴市。对树两坊曰育贤。两坊之中。为顺天府学。入棂星门。门内凿池如半月。是为泮水。为三空桥。栏以白石。桥之北。有三门。中曰大成。左金声。右玉振。圣殿外扁曰先师庙。内题曰万世师表。康煕皇帝书也。位牌题至圣先师孔子之位。四配曰。复圣颜子。述圣子思之位。在东。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之位。在西。两庑之间。多古柏树。世传许鲁斋衡手植。或云耶律楚材所植。明伦堂在圣殿之东。启圣祠在明伦堂之北。奎文阁在明伦堂之东北。文丞相祠在明伦堂之东南。中门之外。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府学。故报恩寺也。元至正末。有游僧募缘湘潭以造寺。未及安像。而明师下燕。戒士卒毋得入孔子庙。僧苍黄借宣圣木主。置殿中。后不敢去。遂为北平府学。迁都北京。则为顺天府学云。

太学

[编辑]

皇城东北隅坊曰崇教。西牌楼街曰成贤。牌楼内皆书国子监。永乐二年成左庙右学。宣德四年八月修大成殿前两庑。先是。太学因元之陋。吏部主事李贤。奏请修举。从之。正统九年正月。太学成。天子临视。祗谒先圣。行释奠礼。退御彛伦堂。命祭酒李时勉进讲。弘治改元。驾临太学有圣驾临雍录。具载敕旨,章奏,礼仪,文移,讲议,官职等事。太学仪制于时大备。万历庚子。圣殿易琉璃瓦。从司业傅新德请也。崇祯十四年。重修太学成。八月车驾临雍。祭酒南居仁坐讲皋陶谟。司业罗大任讲易咸卦。文武三品以上俱坐听。赐茶。讲毕天子入敬一亭。观世宗所立程子四箴碑。石鼓残阙。亦令察补进呈。长安客话云。国初。高丽遣金涛等四人。入太学。洪武四年。涛登进士归国。按太学志。隆庆元年。驾幸国子监。朝鲜陪臣李荣贤等六员。各具本等衣冠。赴彛伦堂。立文臣班次之次。余从副使,书状。庭行再拜。余曩谒热河太学。制视京学。今周瞻庙貌。想因明旧。而较之太和殿。则虽似少巽。然制度之整齐则大同焉。庭除之辽阔。厢庑之周匝。亦非东岳庙之比矣。位板皆覆椟。龛垂黄帐。康煕中。升享朱子于十哲之次。琴瑟锺鼓。皆陈设于殿中。两庑从享凡百位。设一如圣殿。太学堂有七彛伦。所以会讲,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皆诸生肄业之所云。彛伦堂前松柏。世传元儒许衡手植。庙门列置石鼓共十枚。周宣王猎碣也。或言颜鲁公争座位帖。张平叔金丹四百字。赵文敏临右军乐毅论。黄庭经兰亭定武本五碑。俱在太学中而莫适所向。不得见而归。

学舍

[编辑]

昨有欧阳助教者。录示国子监内外学舍之制。内号之在广居门右。门一座曰退省。号舍四连。共四十九间。其南湢室与厕。自退省门。渐北折而西。为天,地,人,知,仁,勇,文,行,忠,信,规,矩,准,绳,纪,纲,法,度共十八号。每号计二十一间。度字号北。有保安堂五间。以处监生之有疾者。彛伦堂后。有格致诚正四号。计九十八间。嘉靖七年。改建敬一亭外。东号。在庙左共三十四间。大东号。在居贤坊赛万百仓西门街。门二。一曰登俊。号舍东西二连共四十间。一曰集英。号舍二十七间。新南号。在北城二条胡同东口。门一座。东西房二连共三十四间。南北四间。小北号。在居贤坊胡同。门一座。南北房二连共八十间。交趾号。在监之南。门一座。南北房二连共二十八间。西号。在成贤街之西北。去监五十步。旧云闲寺址也。小房十间。又房二层。计九间。本监属官。递居之。北小房四间。南一间。近西小房十六间。此只监生栖息之所。夜与来源筹之。通计五百八十馀间。自彛伦以下东西讲堂。典籍之库。饩廪之仓。会馔之所。医药之房。锺鼓之楼。庖浴之室。绳愆之堂。博士之厅。启圣土地之祠。又莫知为几楹。则欧之此录。意似夸示外国。然较之汉唐已自落莫矣。宋庆历中。王拱辰判国子言。汉太学千八百间。生徒三万人。唐六千二百间。当时学舍之广。生徒之盛。非后代可比。又按 皇明洪武四年。诏选州府县诸生秀俊者。入国子监。当时干戈甫毕。流离未还。而犹得陈如奎等二千七百八十二人。二十六年。则已得监生悦慈等八千一百二十四人。而至永乐十九年。监生方瑛等多至九千八百八十四人。犹不满万。其视前代养士之盛。不啻巽下。今清御宇既久。海内升平。文教烜爀。自谓夸迭汉唐。而今余历视诸舍。十空八九。又况日前才过释奠。大成门左戟门左壁。列录参享诸生才四百馀人。皆满洲蒙古。无一汉人者。何也。汉人虽仕宦至公卿。不得家城内。则首善之地。游学之士。亦不敢居欤。抑亦中华之族。耻与胡虏种落。齿学而然欤。虽然。亦有足法而可喜者。今此斋舍虚閴。想应尘埋草鞠。而莫不汛治肃清。架卓齐整。窗户明净。纸涂虽旧。而无一绽缺。此虽一事。足见中国法度之槪焉。

历代碑

[编辑]

潘廸石鼓音训碑。在大成门左戟门。元大德十一年。加封圣号诏碑一通。在外持敬门。至顺二年。加封先圣父母妻。并四配。制词碑一通。在门西。 皇明洪武三年。申明学制碑一通。十五年。敕谕太学碑一通。十六年。定学规碑一通。三十年。钦定庙学图碑一通。嘉靖七年。作敬一亭。御制圣谕碑一通。正统九年。御制重修太学碑一通。洪武四碑。想应南太学所树。而后世追刻更立之此中也。今清仁皇帝所撰先圣赞一通。颜曾思孟赞一通。俱康煕二十八年闰三月立。平阿鲁德猷。御制献馘碑一通。康煕四十三年立。使赵译达东分录诸碑。而不能尽录。文多可观而未得遍阅。可叹也已。

明朝进士题名碑

[编辑]

国子监进士题名碑。始自 皇明宣德五年。林震榜讫。崇祯十三年庚辰。魏德藻榜。凡七十一通。其下尚可容两碑而帝厌薄进士。将下第举人史惇,吴康矦等。尽留特用。惇等请援进士例。谒圣释菜。树碑题名。帝可之。太学士周延儒奉敕撰文。立于庚辰碑次。而十六年癸未。杨廷鉴榜后。遂无隙地可以树碑。则明之进士题名碑。止此云。今清省闱之制。悉遵明旧而题名之碑。密若葱畦。不可殚记。苟使清德馨香。历祚遐延。或函夏迭兴。恒为帝都。而太学树碑。不废故事。则吾未知螭首龟跗。更设何地也。

石鼓

[编辑]

石鼓十枚,以十干为第次,列置大成门左右戟门之内各五。周宣王大蒐岐山之阳,斲石为鼓,以记其事。高二尺馀,径一尺有奇。其文史籒之迹,其辞类风雅,所以颂美天子之田也。初在陈仓野中。唐韩愈为博士时,请于祭酒,欲轝置太学而未果。宰相郑馀庆帅凤翔,取鼓置凤翔夫子庙后。值五代之乱,鼓皆散失。及宋司马池知凤翔,搜得鼓,复置府学,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传师得亡鼓,遂足十数。大观二年,自京兆移之汴京,诏以金塡其字阴。初置辟雍,后移宝和殿。靖康二年,金人陷汴,重毡辇至燕,剔其金,置鼓王宣抚家,复移大兴府学。元大德十一年,虞集为大都教授,得之草泥中,始置国学,其已。鼓因民间洼其顶为臼,文字尤益漫漶。然盖古迹之最奇者,无如石鼓。余年十八,始读昌黎、东坡《石鼓歌》,奇其文辞,独未见石鼓全文为恨。今手抚石鼓,口读潘廸音训碑,岂非外国人厚幸也欤!

文丞相祠

[编辑]

文丞相祠。在柴市。坊曰教忠。祠三楹。前为门。又前大门。祠之西。为怀忠会馆。江右士大夫。岁时集此祭公。 皇明洪武九年。北平按察副使刘菘。始请建祠。永乐六年。太常博士刘履节奉命正祀典。谓天祥忠于宋室。而燕京乃其死节之所。请祠祀。从之。按刘岳申信公传。公至燕馆。供帐如上宾。公义不寝处。坐达朝。张洪范至具言不屈状。送兵马司械系空宅中十馀日。解缚去械。囚四年。为诗有指南录三卷。后录五卷。集杜二百首。皆有自序。赵弼信公传言。公至柴市。观者且万人。公南向再拜。是日大风扬沙。天地昼晦。宫中秉烛行。世祖问张真人。对曰。此殆杀文丞相所致也。乃赠公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检校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庐陵郡公谥忠武。令枢密王积翁书神主。洒扫柴市。设坛祀之。丞相孛罗行初奠礼。狂飚旋地。卷主入云中。改书前宋右丞相。天始开霁。初江南十义士。舁公稿葬南门外道旁。大德二年。继子陞见织绫户妇。公旧婢绿荷也。为陞语。遂以归葬庐陵。宣德四年。府尹李庸重拓其祠。岁春秋仲朔。有司陈设行祀。别有一记。

文丞相祠堂记

[编辑]

祇谒文丞相祠。祠在柴市。即先生成仁之地也。坊曰教忠。元时塑以儒服。 明正统十三年。顺天府尹王贤奏改塑。宋时丞相冠服。其登祀典。在永乐六年。每岁春秋仲朔。天子遣顺天府尹。设爵三果五帛一羊一豕一。余再拜而退。喟然叹曰。千古兴亡之际。天意断可知矣。其见于妖孽祯祥而为之驱除。为之扶植。必于其所笃而力焉。虽妇人孺子。灼见其天意之有在。而乃忠臣义士者。徒欲以只手与天抗。岂不悖且难欤。威武足以得天下。而不能屈一介之士。是一士之抗节。强于百万之众。而万世之纲常。重于一代之得国。则是亦天道之攸寄也。若兴王者。自知克审。而其得此大器也。天命之耶。抑且吾以力取之也。天既命此大器。而不容吾力焉。则亦将使吾任天下之责耶。抑且以天下利吾身也。天既欲以吾身利天下。则其利天下之术。固亦将有其道矣。吾受天之命。拯救斯民于涂炭之中而已矣。故武王之伐纣也。非武王伐之也。以有道伐无道也。堂堂乎其有天下而武王不与焉。是故在天无疑。在人无忌。在敌国无雠。在天下无我。随道之所在而就焉。故武王之访于箕子。访其道也。访其道。所以利天下也。若武王逼箕子而强臣之。则为箕子者。亦将抱九畴而赴柴市而已矣。道之不传也。于我何有哉。后世之有天下者。亦莫不受命于天。而惟其自知也不审。故不信乎天。惟其不信乎天。故不能不忌人。凡吾力之所不得以屈者。皆吾之强敌。而常恐其纠合义旅。兴复旧物。则莫如杀斯人以除后患。斯人者。亦以得一死。为明暴大义于天下也。斯人者。天下之父兄也。杀天下之父兄而宁能止子弟之为雠乎。呜呼。天下之废兴有常数。而遗民之如文丞相者。未尝不辈出也。当时受命之君。当如何处斯人也。曰。民焉而不臣。尊之而无位。置之不封不朝之列已矣。为元世祖计。亲造馆而手破其械。东向而拜之。问用夏变夷之道。率天下而师之。则是亦先王之道也。伯夷之隘。伊尹之任。惟先王所择也。区庐陵百亩之田而不税。则不禄而有其食矣。噫。黄冠故里之愿。即白马东出之志欤。彛伦之所以叙。礼乐之所由兴。而安知先生之志不出于此也。

观象台

[编辑]

附城有高台。出堞丈馀曰观象台。台上诸仪器。远望有似大纺车。以考中星辰。夜昏明之候。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之变异。登此台占焉。其下为府曰钦天监。正堂扁书观察惟勤。庭中杂置仪器。皆铜造。非但不识其名。形制诡奇。骇人心目。上台则可以俯瞰一城。而守者牢拒。不得上而归。盖台上诸器。似是浑天仪璿玑玉衡之类。而庭中所置。亦有似吾友郑石痴家所见者。石痴尝削竹手造诸器。明日索之。已毁矣。尝与洪德保共诣郑。两相论黄亦道南北极。或摆头。或颐可。其说皆渺茫难稽。余睡不听。及晓。两人犹暗灯相对也。记郑有言。我国康津县。北极出地几度。与黄河入淮口相直。故耽罗橘渡海。只康津为枳云。其说不为无据。

试院

[编辑]

试院。墙周几五里。砖筑如城。滑如斤削。高二丈馀。上加荆棘。中置大院宇。四周为一间。屋数千区。一屋相距半间。左右为疏窗以纳明。前为板扉。中为小温炕。庖湢毕具。外面砖筑没檐。无一区坏堕。外内洁净。虽欲穿窬作奸。墙壁坚如铁城。其势末由也。昨见落第举人试券。长二尺馀。广六尺。行用册纸也。朱印井间。楷字细书。可容千馀言。上首朱印礼部二字。下为封弥。似是礼部印札试纸。以颁应举者也。其考阅之迹。如批评古人文。下方批曰。本房具衔姓。有数行评语。又列书诸考官衔与姓。俱为评目。皆朱书。一井一字。无上中下次外更等第。虽在黜落之科。题品谆复。使作者。晓然知黜落之所以然。丁宁剀切。蔼然有师弟子训诲之意。可见大国场屋之简严。考试之详谨。为举业者足以不恨。

朝鲜馆

[编辑]

朝鲜馆使之所。初名玉河馆。在玉河桥上。为鄂罗斯所占。今在正阳门内东城墙下干鱼胡同。翰林庶吉士院。隔墙。年贡使先至在馆。而更有别使。则分处西馆。故此名南馆。昨年昌城尉使行时。南馆失火。夜方三鼓。馆中鼎沸。一行币货委积城底。马数百匹阗门争出。已见甲军数千。严卫如铁城。数十水车。幷驱而入。扁檐两桶水。随注车箱。无点水冗费。救火者皆着毡帽毡裘。裘帽皆渍水。手持长柄斧钩镰枪。冲焰冒火。隳突随意。须臾火灭。寂无喧扰。物货乱置者。无一閪失。可见中国法度之严。每事之不苟艰如此云。

盎叶记

[编辑]

皇城外内闾阎廛铺之间。所有寺刹宫观。不特天子敕建。皆诸王驸马及满汉大臣所舍第宅。且富商大贾。必刱一庙堂。以资冥佑。与天子竞其奢丽。故天子不必更事土木。别置离宫。以奢天子之都也。自 皇明正统天顺间。发帑所造者二百馀区。而比年所刱。多在内。外人不得见。独我使至。则有时引纳。恣其纵观。然余所游历。仅百分之一。或为我译所操切。或争难门者。方入其中。则顾影匆匆。惟日不足。而建置掌故。非考碑刻。无以知何代何寺。才读一碑。辄移数晷。贝阙琳宫。隙驷滩船。是以五官幷劳。四友俱瘁。恒如梦读箓书。眼缬海蜃。颠倒依稀。名迹多错。归拾小录。或纸如蝶翅。字如蝇头。皆百忙阅碑所潦草也。遂编为盎叶小记。盎叶者。仿古人书柹叶。投盎中。集而为录。

弘仁寺

[编辑]

弘仁寺最后一殿。有观音变相。千手千目。手各有执像。后所悬大障画。大海涛泷。虚舟出没。而海天云气腾腾。化为卿霱瑞昙。中有金冠玉带扶拥小儿者。小儿具王者冕服。妙丽端严。以手指天。数千人团卫云气中。皆顶绕佛光。岸上众男众女。顶手仰天者。殆以万计。无画者姓名。亦无年月标题。观者莫辨为何缘舍施也。余谓此宋之陆秀夫抱帝赴海图也。何以知其然也。曾见宋君臣图像。范文正公冠服如此。昨谒文丞相祠。其所塑冠带。略相仿佛。小儿具王者冕服。必宋之帝昺也。虚舟出没者。公抱帝堕海而舟中之人。皆从而溺也。腾云升天。顶绕佛光者。乃后人之妄想而画者之苦心也。当此时也。宋之社稷浮在大洋。君臣上下。共寄其蜉蝣之命于飓涛鲸波之间。非水则天。无可往矣。然犹日书大学章句。以𢽾少帝。雍容暇豫。有若论思于厦毡之上。岂非迂且惑欤。呜呼。忠臣义士者。不以颠沛覆亡而小懈其眷眷忠爱之心。则诚为天下国家之本。惟在于意诚而心正。一日无此君臣则已。若一日有此君臣。则此为一日之先务。惟其不明乎此。故虽提封万里。犹为无天下国家也。苟能先此。则虽扁舟之中。其治平之理。未尝不素具也。去食则死。去兵则亡。而圣人犹欲守信于死亡之后。而况当时文丞相视师于外。邓光荐督饷于中。则舟中之天下。犹有先复之理者乎。

报国寺

[编辑]

报国寺。在宣武门外迤北一里。月三五为市日。海内百货辏集。佛殿三寮厢周遭。而居僧鲜少。皆京外商旅无异阛阓。禅林中一大都会也。第一殿扁曰一尘不到。第三殿后。有毘卢阁。中间为大路。廛铺罗列。车马闹热。不独市日为然也。余谓史记苏秦说齐王曰。临淄之道。车毂击。人肩磨。挥汗成雨。连衽成帷。始以为过矣。今观于九门信然。诸寺如报国隆福。皆如九街。然后益知古人言语文字不为虚辞夸炫也。列国之时。日寻干戈。而都邑之富庶。犹能若彼。况升平天子之都乎。上毘卢阁。阁三十五间。中安文昌星君。左右列佛像神将。从北璧踏层梯。登其上阁。黑暗如漆。拾级惟谨。可揣六七丈。及梯尽而白日昭明。上阁十五间。有大金佛十一。循栏一周。皇城九门外内纤毫皆见。豆人寸马。蠕蠕埃壒间。天宁寺影塔。高入云霄。太液池一泓澄明。琼岛白塔。晶直自表。寺创于 皇明成化初。为皇太后祈福。翰林侍读学士刘定之撰碑。汪客书。

天宁寺

[编辑]

自报国寺。转至天宁寺。元魏时名光林。隋时名弘业。唐开元中。改额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为万安禅林。 皇明宣德中。修之曰天宁。正统中。又修之曰万寿。戒坛临大道。筑台二层。高可五丈。台上厢寮周遭。联络几数里。中有大佛殿五。旧说隋文帝仁寿二年正月。帝遇阿罗汉。授舍利一囊。乃以七宝凾。致岐雍等三十州。州建一塔以藏之。今天宁寺塔。即其一也。塔高二十七丈五尺五寸云。塔凡十三檐。八楞悬铃。四周万计。响无断时。塔顶风磨。铜轮相晶莹闪歘。映人衣袂。翻青掣白。旧闻塔影倒入大士殿。日方中。阖殿门。光从门隙入见。塔全影于石上云。此来适值阴霾。不见其影。大士像后。华严经障子。奇巧神出。康煕辛未。大兴县李之秀妻刘氏。手写华严全部八十一卷六十万四十三字。曲折宛转。作五层殿阁。中置佛像。字细如螘头而点画谨严。撇拐齐整。无一毫糺棼。殿阁檐甍窗棂。无铢黍之错。佛像眉眼如生。衣纹襞折随势。噫。不谓一女子心手之用。若是其神。况全寺之功。集天下之众力而为之者哉。寺中宝器珍玩。有不暇悉者矣。

白云观

[编辑]

白云观。周遭壮丽。不减天宁寺。道士百馀人居之。牌楼外扁曰洞天佳境。内扁曰璚林阆苑。渡三空桥。入玉皇殿。玉皇具帝者服。绕殿三十三天帝君。拱圭垂旒。皆如玉皇。天蓬神将三头六臂。各拥兵器。前殿安南极老人星君。骑白鹿。左一殿。安斗母。右一殿。安丘长春。元世祖国师也。玉皇殿扁紫虚真气。斗母殿扁大智宝光。俱康煕御笔。道士所居廊庑千馀间。皆明净肃整。一尘不动。所储书册。皆锦卷玉轴。充溢栋宇。鼎彛敦卣。磊砢古奇。屏鄣书画。往往绝世之宝也。

法藏寺

[编辑]

从天坛北墙。东行数里。有法藏寺。寺刱于金大定中。旧名弥陀寺。 皇明景泰二年修之。改称今名。制视天宁诸寺大同。塔七层高十馀丈。中空螺旋为级。黑暗如夜。摹循置足。如入鬼窟。既登一层。八窗洞然。心目爽豁。比登七层。一梦一觉。每层八面。面皆有窗。窗皆有佛。凡五十八佛。佛前皆设一灯。或云上元夜。绕塔燃灯。迭奏笙箫。如出天上。第一层。有我国金公昌业题名。其下又有洪友大容题名。墨光如新。徘徊怅恨。如可晤语。凭阑四望。黄图全幅。历历在眼。眼力既竆。魄动发𢥠。不可久居。第二殿。有两碑。一给事中吴献撰。鸿胪寺丞高岱书。一国子祭酒胡滢撰。太子宾客淮阴金濂书。左都御使姑苏陈鉴篆。

太阳宫

[编辑]

出法藏寺。西行数百步。有太阳宫。香火甚盛。车马騈阗。内外诸殿。左右廊庑。男女祈祷者。曰千万计。阶墄之间。烛泪成峯。香烬如雪。前殿当中紫微星君。东太阳星君。西太阴星君。后殿九天星君圣母。左一殿关帝。右一殿释迦。贩卖酒食花果。戯弄禽鸟。逞伎售术。辐辏杂沓。寺观中一大都会也。

安国寺

[编辑]

崇文门外西南。有金鱼池。一名鱼藻池。界池为塘。盛植桃柳。居人岁种。五色鱼市易为业。金色最多。故号金鱼池。每岁端午。都人尽出。走马池边。池阴一带。园亭甚多。而安国寺最为壮丽。寺门左右有钟鼓阁。有大殿三。殿前东西。廊庑数百间。皆有像设。金碧炫耀。殆难名状。殿后。又有三大楼。金槛绣牖。缥缈云霄间。而只有二僧相守。香火稀到。是可怪也。

药王庙

[编辑]

天坛之北。有药王庙。武清矦李诚铭所建也。殿中设太昊伏羲氏。左神农右轩辕。配以历代名医如孙真人,岐伯,扁鹊,葛洪,华陀,王叔和,韦真人,太仓令张仲景,皇甫士安。多不能尽记。槩仿文庙从享之制。每月朔望。士女云集。祈祷疾病。烛烬香灺。堆积如雪。方有一女子盛妆叩头。粉汗渍席。殿宇壮丽。殆与太阳宫相伯仲。

天庆寺

[编辑]

药王庙隔墙。有天庆寺。有四大殿。第一曰四王。第二曰圆通。第三曰大延寿。第四曰空相。空相殿中。以寸馀金佛数千万躯。积累成大佛像。眉眼如生。额纹衣皴。无非小佛像。横纵竖倒。如画笔所摹揩也。以此心手之巧。其于土木之功。丹雘之丽。何难之有。如此大寺刹。只有一老释与数三小沙弥俱居。廊庑间百工居住。工作纷然。书画长轴。装潢标饰。皆就是中。东北隅有高楼。中建十三檐金塔。刻镂藻绘之盛。殆出鬼手。寺建于 皇明天顺三年己卯。

斗姥宫

[编辑]

天坛之西。有斗姥宫。门前正街。有牌楼三。南坊外额曰与天同寿。内额曰万寿无疆。东坊外额曰蓬莱深处。外额曰东华注筹。西方内额曰天竺延祥。外额忘焉。三楼鼎峙。金碧璀璨。目难定视也。第一殿榜曰北极殿。安北斗星君。第二殿至第五殿。皆锁不许人观。大约土木之盛。藻绘之工。有非心智力量所到。左右廊庑壁上所画。无非刱睹。而行忙不得谛阅。又至一殿。从窗隙遥窥。虽未知何物宝玩。而熠熠青碧。如鬼火。礌砢错落如佛腹。欲晓未晓。如梦读箓字书。又行至一屋。多置古书画。米芾天马赋。山精木魅图。只阅其标题而去。康煕时。太监顾时行为太皇太后祈福。捐私财造建碑。文翰林侍读学士高士奇撰。康煕乙亥立。

隆福寺

[编辑]

隆福寺市日。每月三一。与湾贾镜赞同行。是日值市。车马尤为阗咽。寺中咫尺相失。遂独行观玩。碑载景泰三年六月。工部侍郞赵荣董工。役夫万人。五年四月成。车驾择日临幸。太学生杨浩,仪制郞中章纶。俱上䟽谏。即日罢行。卿士大夫连车骑至寺中。手自拣择市买。百货盈庭。珠玉珍宝之物。磊落宛转于履屐之间。令人足踖如也。心怵如也。而视瞿瞿也。阶墄玉栏所布挂。皆龙凤毡罽。而衣被墙壁者。尽是法书名画。往往施帷幕。撞金伐鼓者。逞戯售术者也。前年李懋官游此寺。值市日。逢内阁学士嵩贵。自选一狐裘。挈领披拂。口向风吹毫。较身长短。手揣银交易。大骇之。嵩贵者。满洲人。往岁奉敕东出者也。官礼部侍郞,蒙古副都统。我国贫士家。虽乏无尺僮者。未尝敢身至场市间。与贾竖辈评物高下。为鄙屑事也。宜其大骇于我人之目。然今吾历访卖买者。皆吴中名士。殊非裨贩驵侩之徒。以游览来者。类多翰林庶吉士。为访亲旧问讯家乡。兼买器服。其所觅物。类多古董彛鼎。新刻书册法书名画。朝衣朝珠。香囊眼镜。非可以倩人为皮膜苟艰事。莫若亲手停当为愉快。选择去就之际。亦见其简易质直。而所以中国人人能有精鉴雅赏也。

夕照寺

[编辑]

访兪世琦于夕照寺。寺不甚宏杰。而精洒幽敻。真乃一尘不动。禅林中净界。此为初见也。无一僧居住。皆闽越中落第秀才。无资不能归。多留此中。相与著书刻板以资生。时居共三十一人。为人赁书。朝出未还。寂无一人。而所居皆净洁。位置整齐。使人徘徊。想咏不能去。析津日记云。燕京八景。有金台夕照。此寺之所由名也。兪君本闽人。为陜西兵备道陈庭学姊婿。今年二月丧妻。无子男。有四岁乳女。置妇家。身独与小僮。栖息此寺中。

关帝庙

[编辑]

关帝庙遍天下。虽穷边荒徼。数家村坞。必崇侈栋宇。赛会虔洁。牧竖馌妇。咸奔走恐后。自入栅至皇城二千馀里之间。庙堂之新旧。若大若小。所在相望。而其在辽阳及中后所。最著灵异。其在皇城。称白马关帝庙。载于祀典。则正阳门右关帝庙是也。每年五月十三日致祭。前十日。太常寺题遣本寺堂上官行礼。是日民间香火尤盛。凡国有大灾则祭告之。 皇明万历时。特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旨由中出。我国南关庙壁上所揭。盖摹此笔也。焦竤撰庙碑。董其昌书。世称二绝。

明因寺

[编辑]

闻明因寺。有伪蜀王衍时贯休所画十六罗汉像。奇奇怪怪。不类世间所传。思欲一观。座有初翰林彭龄。亦同余思。遂约日共车至寺。寺在正阳门外三里河东畔。不甚宏丽。只有一僧。病咳且甚顽鄙。牢讳此画。且不许游览。初太史向僧再三叩恳。而僧顽赖转甚。不肯举头应答。良久厉声叱之。初赧然而退。殊甚败意。引余同归。历护国寺。

大隆善护国寺

[编辑]

护国寺。都人称千佛寺。以其有千佛也。又名隆国寺。有大小佛殿十有一区。虽甚宏杰。而亦多破败。 皇明正德中。敕西藩法王领占班丹及著肖藏卜等居住。所谓班丹藏卜者。如今热河所置班禅也。未知寺刱何代。而有元丞相脱脱塑像。幞头朱衣。髯长眉修。气宇清肃。衣冠皆似华制。元时宰相。或不开剃欤。是可异也。旁有凤冠赤裳老妪。乃脱脱妻也。又有姚广孝画像。姿容萧洒。髡顶趺坐。万缘俱空。不似西湖鼓臀独吟时也。昔司马迁称张子房貌类妇人。余于未见此像时。意其有滔天杀气。今不然矣。

火神庙

[编辑]

火德真君庙。在北安门日中坊。元至正间建。 皇明万历时改增。天启元年。著令以每年六月二十二日。太常官祀火德之神。前殿曰隆恩。后殿曰万岁。曰景灵。曰辅圣。曰弼灵。曰昭宁。凡六殿。皆碧琉璃瓦。阶墄皆绿琉璃砖。殿后水亭临湖。金碧照映涟漪间。壮丽与药王庙相并。而胜槩过之。一碑朱之蕃撰。一碑翁正春撰。

北药王庙

[编辑]

北药王庙。殿宇位设。一如南庙。而东临海子。沿堤万柳。阴浓湖滨。游客常满。天启中。魏忠贤所建云。

崇福寺

[编辑]

崇福寺。本悯忠寺。唐太宗还自征辽。哀悯战亡将士。为建此寺以荐福。两塔对峙。或云安禄山所建。或云史思明所建。高各十丈。要之两贼所建。而中国人犹以千年旧迹而不没也。宋史。谢叠山以元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至燕京。问谢太后欑所及瀛国公所在。再拜恸哭。元人送置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一女子尚尔。遂不食而死。寻张不肯为史思明颂唐肃宗碑。苏灵芝所书。今无有。然当以朱彛尊所辨为正矣。高丽史。忠宣王至大都。帝祝发置之石佛寺。或云此寺。未可详也。

真觉寺

[编辑]

真觉寺。俗名五塔寺。又名正觉寺。浮图高十丈。号金刚宝座。入其内。从暗中螺旋以陟。其顶上为平台。复置五方小塔。世传 皇明宪宗皇帝生藏衣冠处。寺或云蒙古人所建。或云 皇明成祖皇帝时西番板的达所贡金佛五躯。为刱此寺以舍之。今我人初见金屋番僧。大惊于心。然中国历代。必有此等崇奉。则天下共许天子游神暇豫之地。而兼资冥佑。故虽极崇侈。所以群下不敢指斥。聊相假借之也。

利玛窦冢

[编辑]

出阜成门。行数里。道左列石柱四五十。上架葡萄方烂熟。有石牌楼三间。左右对蹲石狮。内有高阁。问守者。乃知为利玛窦冢。而诸西士东西继葬者。总为七十馀冢。冢域筑墙。正方如碁局几三里。其内皆西士冢也。 皇明万历庚戌。赐利玛窦葬地。冢高数丈。砖筑坟。形如甗瓦。四出远檐。望如未敷大菌。冢后砖筑六棱高屋。如銕锺。三面为虹门。中空无物。树碣为表曰。耶苏会士利公之墓。左旁小记曰。利先生讳玛窦。西泰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人。自幼真修。明万历辛巳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来都。万历庚戌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右旁又以西洋字刻之。碑左右树华表。阳起云龙。碑前又有砖屋。上平如台。列树云龙石柱为象设。有享阁。阁前又有石牌楼石狮子。汤若望纪恩碑。

铜兰涉笔

[编辑]

余访兪黄圃世琦。砚北置文石砚屏。屏前有兰一本。谛视则铜铸也。凤眼迎风。紫颖汎露。真奇造也。余为借数日。丌之所寓东壁下。扁之曰铜兰斋。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琉球使臣呈文礼部求去。具呈琉球国正使耳目官向崇猷,都通事毛景昌。为乞顺夷情早赐遣归事。崇猷等奉王命。恭逢乾隆三十九年。知贡典蒙福建抚昌给发兵牌。勘令沿路护送前来。近于上年十二月初一日。抵京。恩准随班行礼。及朝贺元朝令节。则小邦末员。得近天颜。加以赏给廪饩。猷等感激无地。玆公务已竣。空闲守居。琉球地属海外。往来全凭风贶。此时回闽回国。正值其候。但猷等来京时。逢隆冬。河冻结冰。不得不由王家营。一直起旱而来。现今返棹。时值仲春。风和地暖。正可起程。含情叩恳。大人仰体皇上抚绥至意。俯鉴远人。体照前例恩准。由旱而至济宁。登舟而归。理应预先呈明大人台下。迅赐奏请。敕书倂关兵部塡给。勘合恩赐。于二月初内。猷等听候遣发。寔为恩便。千秋戴德切呈。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具呈云。其自叙直而情辞婉切。此出塘报旧纸。今番我使数番呈文。当出塘报。流传天下。

琉球国贡例。硫黄一万斤。赤铜一千斤。锡镴三千斤云。

太平御览云。汉时霍里子高。朝鲜人也。晨起刺船。见一白首狂夫。被发携壶。乱流而渡。其妻止之不及。遂溺死。妻乃携箜篌鼓之。歌曰。公无渡河。公终渡河。公淹而死。当奈公何。音甚凄切。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其声语妻丽玉。丽玉伤之。引箜篌写其声。为箜篌引。余在热河太学。阅乐器无所谓箜篌者。皇城琉璃厂中。多使人求之。而适未得果。不识其制。

天妃俗传。黄河之神。今清敕封为天后。回回人多入此教云。天妃神有十二字尊号。载清祀典。

我东袍笠与带。恰似中国之僧。其夏天所戴或藤或棕。袍特方领异耳。然袍皆黑贡缎。或纹纱。其贫者犹袍秀花䌷野茧纱。与卞医观海。入玉田一铺则数十人围观。争阅吾辈布袍。详察其制样而大疑之。私相谓曰这个化斋的那地来哩。或戯答云。从舍卫国给孤园来哩。非不知我为朝鲜人。而见袍笠。讥其类乞僧也。大约中国女子及僧徒道流。不变旧制。而东方衣冠多袭新罗之旧。新罗始仿华制。然俗尚佛教。故闾阎多效中国僧服。至今千馀年而不知变。反谓中国僧徒。悦我东衣冠而效之。岂其然乎。

僧笠之以藤丝结者。其色如我东草笠。以棕丝结者。其色如我东朱笠。藤笠。以棕丝为纹。棕笠。以藤丝为纹。蒙古人。亦夏天戴笠。多皮造镀金。上画云气。东俗之冬。天戴笠。雪里把扇。为他国所笑。

中国乡试之规。第一场。试以四书文三篇。性理论一篇。一昼夜而毕。第二场。试以经文四篇。排律一首。一日而毕。第三场。试以策五道。亦一昼夜而毕。皆千馀言。会试之规亦同。殿试则单试策一道。亦一昼夜。必万馀言。然后中式。又其格式无一差误。然后乃可入翰林。殿试后。又有朝考试。以诏诰论诗。只许一日而毕。乡会试五道策内。三条古策。二条时务。殿试则专试时务。一得中乡试。则因为举人。每会试直赴。虽未得会试。十馀年后。得一知县。

李卓吾以其烦痒。公然剃发。中国人亦谓其凶性。盖中国剃发之征也。今中国人开剃。金元之所无。若中国生出真主如 皇明太祖。扫廓乾坤。而愚民之习熟成俗者已百馀年之久。则亦或有以束发加帽。反为烦痒而不便者。

余入中国。沿道二千里之间。时方夏秋之交剧暑。常昼日四五下马。入人家休憩而去。丈二芭蕉,太湖石,茶蘼架子,斑竹栏干。往往而有。护阶绿竹。满帘翠梧。到处多见。

高丽时。宋商舶频年来泊于礼成江。百货凑集。丽王待之以礼。故当时书籍大备。中国器物无不来者。我国不以水道通南货。故文献尤贸贸。不识三王事者。全由此也。日本通江南。故 明末。古器书画书籍药料辐辏于长崎岛。今蒹葭堂主人木氏弘恭。字世肃。有书三万卷。多交中国名士云。

班禅所居。前枰后镜。左锺右玉。上盘水。下宝刀。昼日焚香。哦然一笑。

即今户部尚书和珅。皇帝宠臣也。兼九门提督。贵振朝廷。皇帝诞日。余至山庄门外。贡献之物。辐辏门前。皆覆黄褓。非金佛则皆玉器云。和之所轝来者。即珍珠葡萄一架在其中。以金银乌铜出色为蔓叶。以火齐瑟瑟为葡萄。真所谓艸龙珠帐。康煕皇帝万寿节。 在三月。康煕癸未。是日。九卿皆进古玉书画为寿。皆蒙纳入内府。王士祯时为刑部尚书。亦献其家旧藏王晋卿烟江叠嶂图长卷。后有米元章书东坡长句。康煕传旨云。向来进御凡画。槪无古者。此卷画后米字甚佳。故特纳之。因谕知。康煕时。古玉书画之奉。未尝非缘饰雅素。而再转为金佛珠萄。则人臣私献。康煕启之也。和珅方其贵宠。故皇帝亦尝曰。珅爱我也。忘其家而献于朕云尔。则亦将曰。朕以四海之富。无此真珠葡萄。珅安从得此。珅其危哉。

耕织图。始于宋于潜令四明楼璹。以献思陵。逐段有宪成皇后题字。康煕中。复命工摹写。逐段有康煕诗御笔。乾隆中。徽州守臣。逐段摹刻于墨板。镂刻精巧。墨凡四匣。一匣十二笏。价银一百三十两。乾隆辛卯年间。其价如此云。丙申价低。为银八十两。今余亲至厂中。觅得两函。精巧殆非人手造成。余问价于徐文圃璜。则答墨非绝品。且第次中。旧阙二笏。故久不能售。然价犹不下六十两银云。

徐璜为余言。藏书辟蠧方。以寒食面。和腊雪水为糊。装潢则不蠧。以皂荚末置书中则不蠧。此方出宋王文宪养笔方。以硫黄汤。舒其毫。苏东坡以黄连煎水。调轻粉蘸笔头。候干收之。黄山谷以川椒黄蘖煎汤。染笔藏之。尤佳。

方士所说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中。神仙常往来游居其间。日本人自认为其国所有。我国亦以金刚山为蓬莱。济州汉挐山为瀛洲。智异山为方丈。皇舆考曰。天下名山有八而五在中国。泰山,华山,少室,太室,首阳。而其三在外夷。此妄也。皇舆考。据方士所称谓。三在外夷。而我国与倭纷纷然较有无则惑也。天下名山。岂止有八而中国岂止于五。外夷名山。亦岂止三。

皇舆考云。天下有三大水。黄河,长江幷鸭绿江。然鸭绿江亦在外夷。两山墨谈 陈霆著 云。长淮为南北大限。自淮以北为北条。凡水皆宗大河。未有以江名者。自淮以南为南条。凡水皆宗大江。未有以河名者。二条之外。北之在高丽曰混同江,鸭绿江。南之在蛮诏曰大渡河。禹迹之所略也。此说非是。江与河以清浊分。余渡鸭绿江。江之广不逾于汉江。而清则比之。自至皇京。凡渡水十馀。或舟涉马浮。而所名混河,辽河,滦河,太子河,白河等。水皆黄浊。盖野水浊而峡水清也。鸭绿江发源长白山而行塞上诸山中。故常清。东八站诸水皆清。亦其验。余虽未见长江。而发源于岷峨万山中。穿三峡而下则其清可知。所谓南条诸水。未有以河名者。楚之南多山多石。故水皆清故也。然则南诏之大渡河。想应发源平野而水浊。故称河耳。

杨循吉志异云。皇朝文臣得拜极品爵者。不数人。威宁伯王公。其一也。公当廷试日。稿甫就。忽旋风起腋下。腾其卷于云霄中。廷臣与同试者咸仰视。弥久弥高。至不见乃已。中官以闻。诏许别楮腾进。后公由中执法大司马以进于伯爵。此王越事也。 我成宗朝景福宫简仪台边。落一纸。中朝试券。其封弥乃王越名。附贡使。奏其券。 天子嘉越有风力。乃拜执宪之职。循吉所记。只言其旋风飞券而不详其下落。泛言其由执宪以进。而未谙其实由我国奏闻于 天子也。

原始秘书言。高丽之学。始于箕子。日本之学。始于徐福。安南之学。始于汉立郡县而置刺史。被之以中国之文学。后至五代末。节度使吴昌文方盛。自中国流衍外夷。数千年间。其文皆不免于夷狄之风。窘竭鄙陋。不足以续圣教者。盖其声音不同。其奇妙幽玄之理。非笔舌之可传。故不相合。此可谓切论。吾东不知叶音之妙。故柳眉庵号能知音。而其谚解毛诗。不从叶音。诗多绝韵。如王姬之车。不从麻韵而从鱼韵之类是也。

酉阳杂俎。近有海客往新罗。吹至一岛上。满山悉是黑漆匙箸。多大木。客仰窥匙箸。皆木之花与须也。因拾百馀双而还。用之肥不能使。后偶取搅茶立消。此似妄也。吾南沿海岛中。若有是木。岂有不闻之理。

许亢宗行程录。自同州四十里。至肃州。东望大山。金人云此新罗山。其中产人参白附子。与高句丽接界。此妄也。虽未知同州肃州在于何处。而金人所指新罗山。安得与高句丽接界。可谓朔南贸迁。

高丽人参赞。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椵树相寻。中国文书。多载此赞。椵树叶似桐而甚大多阴。故人参生其阴云。椵树即我国所谓自作木。以为册板。我国至贱。而中原坟墓。皆种此树。青石岭成林。

大唐新语。李袭誉性俭约。好读书。写书数万卷。谓子弟曰。吾不好财货。故以至贫乏。然京城有赐田十顷。可以充食。河南有桑千株。可以充衣。写得书万卷。可以求官。汝曹共勤于此三事。何求于人。余亦性不好货。故以至贫乏。然点检平生所写书。不满十卷。燕岩手所种桑才十二株。其长条才得及肩。尝不禁惋叹。今经辽野护田桑林。一望无际。则又茫然自失矣。

中原人以诗小序。必不可废。阮亭说颇公。其言曰。程子谓小序。必是当时人所传国史。明乎得失之迹者是也。不得此。何缘知此篇是甚意思。大序则是仲尼所作。要之皆得大意。朱子学宗二程。而于小序独不然何也。郝楚望之每一诗。必驳朱注。亦自不可常熟。顾大韶仲恭。欲刊定一书。用毛传为主。毛必不可通。然后用郑。毛郑必不可通。然后用朱毛。郑朱皆不可通。然后网罗群说。而以己意折衷之。严粲诗缉。作于朱注之后。独优于诸家大全之作。敷衍朱注。全无发明。用覆酱瓿可也。大抵中国人斥朱子。尽去小序。为此世一大时论。朱竹坨经义考。二百卷。 辟朱子。如木瓜美齐桓子。衿刺学校废。野有蔓草及刺幽王刺郑忽诸诗。皆按之经传。确凿可据。而朱子尽反之。断以己意。尽废小序。然其实多宗小序。独于郑卫之诗。据放郑声一语。幷置淫奔之科。声淫非诗淫。此西河毛氏之说。而大约扶小序者。说皆如此。谓非朱子手笔。而必出于门人之手者。欲放胆于门人。而便于攻伐之计也。宋史儒林传。王柏曰。诗三百篇。岂尽定于夫子之手乎。所删之诗。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汉儒取以补亡。此说甚似有理。然则中土所扶小序。亦岂无汉儒傅会哉。余尝与初翰林彭龄高太史棫生。饮段家楼。纷纷以小序相质。余大言曰。诗三百。不过当时闾巷间风谣。欢愉疾痛喜怒哀乐之际。不得不有此声。如候虫时鸟之自鸣自吟。观风者采其谣而字而句而列之学校。被之管弦。是所谓列国之风。而诗之名所由立也。何从得作者姓名哉。小序说诗。必皆有作诗之人曰。此某某之作。如后世之全唐诗。则断可见其傅会。如为焦仲卿妻作及古诗十九首。何尝有作者姓名哉。诸人皆默然。貌似不然之。盖宗小序。始于苏子由。而攻小序。始于郑夹漈驳朱注。极于马端临,毛奇龄,朱彛尊。而近世靡然为时义。

吴郡冯时可蓬窗续录。聚头扇即折叠扇。贡于永乐间。盛行于国。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馀。合之只两指。倭人所制。泥金面乌竹骨。即此。余至京。有外国道人利玛窦。赠余倭扇四柄。合之不能一指。甚轻而有风。又坚致云。由此观之。中国初无折叠扇。扇皆团扇。类我东所称尾扇。盖见之古画。如蕉叶桐叶白羽之类是也。我东器什多仿日本。则折叠扇。高丽学之日本。中原学之高丽欤。中国大扇名高丽扇。制甚朴。傅东纸油黄。细书画。颇珍之。

欧逻铁弦琴。吾东谓之西洋琴。西洋人称天琴。中国人称番琴。亦称天琴。此器之出我东。未知何时。而其以土调解曲。始于洪德保。乾隆壬辰六月十八日。余坐洪轩。酉刻立见其解此琴也。槪见洪之敏于审音。而虽小艺。既系刱始。故余详录其日时。其传遂广。于今九年之间。诸琴师无不会弹。吴郡凭时可。始至京得之。利玛窦以铜铁丝为弦。不用指弹。只以小板案。其声更清越云。又自鸣锺。仅如小香盒。精金为之。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呜亦异云云。幷见篷窗续录。盖此两器。 皇明万历时。始入中国也。余山中所有洋琴。背烙印五音舒记。制颇精好。故今来中国。为人应求。遍览所谓五音舒。而竟未得。

丹青记。王维为岐王。画一大石。信笔涂抹。有天然之趣。王甚宝之。时于罘罳间。独坐注视。作山中想。悠然有馀趣。数年之后。益有精彩。一朝大风雨中。雷电俱作。忽拔石去。屋宇俱坏。不知所以。后见空轴。乃知画石飞去耳。宪宗朝高丽遣使言。某年月日大风雨中。神嵩山上飞一奇石。下有王维字印。知为中国之物。王不敢留。遣使奉献。上命群臣。以维手迹较之。无毫发差谬。上始知维画神妙。遍索海内。藏之宫中。地上俱洒鸡狗血压之。恐飞去也。以此推之。中国齐谐所记。其䟽谬可知。中国称高句丽为高丽者。雅矣。而高句丽亡于唐高宗永徽中。则宪宗时。安得遣使。王氏高丽。都于松岳之下。松岳号神嵩。而且将谓王氏高丽。则太祖之兴国。乃在朱梁友贞贞明四年。后宪宗百馀年矣。王维唐明皇时人。则先宪宗百馀年矣。其飞石之说。本自荒诞。而所记又甚乖谬。此应本之王越试券事。依俙为此说耳。

吾东最不得志于东坡。高丽求书史于宋。则东坡引汉东平王故事。上箚峻斥之。其通判杭州时。高丽人贡使者。凌蔑州郡。押班使臣。皆本路管库。乘势驰横。至与軡辖抗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华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班者惧。为少戢。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公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之。使者亟易书称煕宁。然后受之。时以为得軆。此见东坡墓志。元祐五年二月十七日。见王伯虎炳之言。昔为枢密院礼房检详文字。见高丽公案。始因张诚一言。契丹于虏帐中。见高丽人。私语本国主。向慕中国之意。归而奏之。先帝始有招来之志。枢密使李公弼。因而迎合。亲书箚子。乞招致。遂命发运使崔极。遣商人招之。天下知非极而不知罪公弼。如诚一。盖不足道也。又淮东提举黄实言。见奉使高丽人。言所致赠作有假金银锭。夷人皆坼坏。使露胎素。使者甚不乐夷云。非敢慢也。恐北虏有觇之者。以为真尔。由此观之。高丽所得吾赐物。北虏盖分之矣。而或者不察。谓虏不知高丽朝我。或以为异时可使牵制北虏。岂不误哉。此二条俱载东坡志林。子瞻以当时招徕高丽为失计。观其诸所记述。俱为国家深长之虑。然当时士大夫。殊不知高丽慕华之诚。出于赤心。为辽金所牵制。不能一心事宋。此高丽列朝至恨。每得宋之士大夫文字。则焚香敬读。如此悃愊。未能见暴。徒为中土士大夫所鄙外。足为寒心。余与王鹄汀极言辨之。

名山记曰。江原道金刚山中。有一泓曰观音潭。潭畔崖名曰手巾崖。石心有凹如杵臼。谚传观音浣处。

崇祯丁丑十一月二十二日。正朝使 与建州和解后 韩亨吉,书状官李后阳之行。定例外别贡红柹三十駄。敕使又督纳二万个。其时敕使英俄儿代,马福塔,戴云。曾在道驰猎。责纳房妓。少不如意则鞭扑狼藉。倭人亦求马三百鹰三百野鹤三百。今此使行所持方物。不过纸席。而中国赐赉供给。留馆员役。常费十馀万云。比诸清初。可谓反为贻弊中国。

徐渭路史云。唐时高丽贡松烟墨。和麋鹿胶造墨。名隃麋。王阮亭辨。汉县名隃麋。地出石墨。与高丽无涉。而独不辨唐时元无高丽。何也。隃麋所出石墨。想应今时所用石煤也。汉时不识爇火。以为石墨欤。

皇明万历九年。西洋人利玛窦入中国。留北京二十九年。中国人无信之者。独力主其历法者。徐光启一人。遂为万岁历法之祖宗。则万历记年。乃利玛窦入中国之兆。

万历壬辰。 神宗天子大发兵。东救我国之难。其时所发帑银八百万两。

新罗时土产。有大小花鱼牙锦。朝霞锦。白㲲布。

王元美称东纸。徐文长甚爱东纸如钱厚者。锺伯敬尝书唐刘眘虚诗十四首。

中原进士及第出身。一甲三人壮元。次榜眼。次探花。壮元即授翰林修撰。榜眼及探花。为翰林编修。二甲八九十人。第一人谓之传胪。亦授翰林。三甲百馀人。则与二甲通纳朝考。或点翰林。或授六部主事。或授知县。不与于此则为归班进士。不比我东较量地阅。分授三馆之规。

雍正壬子。译官崔寿城过高乔堡。见吴光霦。光霦尝受吴三桂伪牒。以此被谪。仍居于此。年方八十七。耳聋神昏。不能酬酌。出视当时文籍。一。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周王。为陞授官员事。予以宇宙昏蒙。如居长夜。仰承天意。倡义救民。必资智勇之才。共济升平之烈。查得吴光霦。今授以金吾侍卫游击。用示优异。合行给箚。为此箚付本官。遵照任事。尔受玆委任。宜益加奋励。戮力行闲。茂建勋劳。以膺显用。傥有奇功足录。自有不次爵赏。汝其勉哉。须至箚付者。右箚付游击吴光霦准此。周四年五月廿七日箚付。二。兵部为陞授官员事。洪化元年七月十六日。兵科抄出李少保。金吾卫左将军胡题。为补用官员。请给箚付事。今查得侍卫游击吴光霦。老成练达。应加以参将职衔。管理内府事等因。具题旨。吴光霦等依议用。兵部知道。钦此钦遵。拟合就行。为此合箚。本官遵照本部。钦奉旨内事理。钦遵任事施行。须至箚付者。右箚付参将吴光霦准此。洪化元年七月廿一日。经承箚付。一。户部请添官员事。乃是差授光霦户部员外郞者也。称洪化二年七月廿六日。俱有印押。盖吴三桂起兵四年而改元也。自作九锡禅文。李克用之所不为誓死。他日复唐社稷。 大明遗黎。日望义旗。天下有谁知周家洪化。吴光霦尚以此牒。为家藏旧迹。其意可知。而亦可见当时宽大之政。

吸毒石。枣子大。青黑色。小西洋一种毒蛇头里生石。能治蛇蝎蜈蚣诸虫咬伤。幷治痈疽。一切毒瘇恶疮。即将石置伤处。石自紧黏不落。吸毒尽时。石自离落。患可除痊。须预备人乳一锺。急将石浸之。候至乳色略绿。即洗清水。净抹收贮。以待后用。若浸乳稍迟。则石毒过出。久后无灵。未及山海关十馀里。有姜女庙。新建行宫。望夫石旁。有小亭曰。振衣亭。秦时范七郞筑长城。死于六螺山下。梦感其妻许氏孟姜。陜西同官人也。独行数千里。收七郞骸骨。历憩于此。后人立祠。姜女竟负骸入海死。既数日。有石出海中。潮至不没云。望夫石三字。太原白晖题。作如是观四字。内阁修撰贺廷佐书。李蟠撰祠记。高昺书。祠后立四碑。一张拣撰。皇明万历甲午立。一张时显撰。万历丙申立。一程观颐撰。康煕己酉立。一高齐岱撰。康煕戊辰立。唐时人王建所咏望夫石在武昌。或曰。秦时不称陜。且无称郞。姜者齐女也。

王民皡。赞清建国一王之制曰。外三王而内二教。盖以释老二氏之术。杂儒道而文之也。雍正时。有密奏请。令所在僧尼。相配还俗。可得旗下百万。雍正下诏洞谕曰。佛老之教。心性本源。善恶感应。理气根窟。自昔理天下者。本之伦常。效之事功。则二氏之教。无与乎礼乐刑政之区。恐其有妨于明教。则哲王贤辟。踈而远之则有之。朕未闻其悖其性而挫折之也。近有密奏进来。毒诋释氏。请令所在僧尼还俗。朕恐一夫一妇不获其所。今不问情愿还俗。则不获其所者。不啻数百万人。僧尼即鳏寡孤独。所当矜怜。理学之人。先骂二氏。自以为理学者。此习不知刱自何典。夫理学。贵于躬行实践。若虚诋二氏。即为理学则卑浅矣。国家尊尚理学之意。本不如此。若云夭言惑众。作奸犯科。皆出于僧徒。此等果于本教。亦无躬行实践。其干纪冒法。岂诚本教之罪哉。即如近日获重罪处极刑者。又何尝皆僧尼道士耶。执法不平。不足以治天下。持论不公。不足以服人心。故玆谕示。此载闵相应洙癸丑燕行录中。与王氏说相符。

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一月二十日。内阁奉上谕。崇奖忠贞。所以树风教励臣节。然自昔嬗代。凡胜国死事之臣。罕有录与易名。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崇祯之末殉难之臣。太学士范景文等二十人。特恩赐谥。仰见圣度如天。轸恤遗忠。实为亘万古之旷典。当时仅征据传闻。题奏事件。未暇遍为搜访。故得邀表章者。只有此数。殆久而遗事渐彰。复经论定。今明史所载可按而知也。至若史可法之力矢孤忠。支撑残局。终蹈一死。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足为一代之完人。为褒扬所当及。其他或死守孤城。或身陨行阵。与夫俘禽騈戮。视死如归者。当时王旅徂征。自不得不申法令。以明顺逆。而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无愧于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名节。其心亦可矜怜。虽福王仓卒偏安。唐桂二王。幷且流离窜迹。已不复成其为国。而诸人茹苦相从。舍生取义。各能忠于所事。亦岂可令其湮灭不彰。自宜稽考史书。一体旌谥。其或诸生韦布及不知姓名之流。幷能慷慨轻生。议谥固难于槪及。亦当俎豆其乡。以缵轸慰。尝恭读我太祖实录。载蕯尔浒之战。明杨镐等。集兵二十万。四路分出。侵我兴京。我太祖,太宗及贝勒大臣。统劲旅数千。歼戮过半。明之一时良将。如刘𬘩,杜松,杨镐等。皆没于阵。近日亲制书事一篇。用扬祖烈而传示信史。惟是王业肇基。其抗我颜行者。原当狝薙。然迹其冒镐迎锋。竭忠效命。未尝不为嘉愍。又若明社将亡。孙承宗,卢象昇等。抵拒王师。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廷等。以闯献蹂躙御贼。身亡凛凛。犹有生气。摠由明政不纲。自万历以至崇祯。而权奸接踵。阉竖横行。遂至黑白混淆。忠良泯灭。每为之切齿不平。福王时。虽间有追谥之人。而去就不公。亦未足为重。朕惟以大公至正为衡。凡明季完节诸臣。既能为国抒忠。优奖实同一视。至若钱谦益之自诩清流。䩄颜降附金堡。屈大均辈幸生畏死。诡托缁徒。均属丧心无耻。若辈果能死节。今日亦当在予表旌之列。乃既不能舍命而犹假言语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偸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魂。一褒一贬。衮钺昭然。使天下万世。共知朕意准情理而公好恶。即以是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所有应谥诸人。并查明史及辑览所载。遵照世祖时之例。因其原官。予以谥号。其如何分别定谥之处。著太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议以闻。幷玆通谕。中外知之。钦此。以此诏观之。我国三学士及清阴事迹。当载清太宗实录。而漠然无闻。何也。夫陪臣之为中国尊攘。千古所未曾有也。乾隆为天下万世。自附公正之论。而独于我东诸贤。不少槪见者。以其事系外国而未及修举耶。中州人士。往往提及清阴。而只录其寂寥诗篇而已。其大节之争光日月。未有举似者。抑吾东讲和。实在关外之时。则中国未之详知欤。抑嫌于酬答而佯若不知欤。抑故托感旧集。王渔洋士祯辑感旧集。录清阴先生诗。其小序具书官衔名与字。 以微见其意欤。余每闻清阴二字。未尝不发动脉跳。虽暗自喉里徘徊。而未敢发诸齿外。几成王鹄汀痞证。柰何柰何。

未及辽东。有王祥岭。逾岭十馀里。有冷井。使行时设幕朝饭处也。非石甃。乃路傍。泉源盈科。味甚甘冽。冬温夏冷。每我东使行时。泉必滔滔涌出。而东人去则立竭。盖辽东本朝鲜地。故气类相感而然云。

我东避兵福地。共有十处。而皆世传东方名僧无学及方士南师古所占云。余以为福地莫如 去邠之所。虽韦布微贱之士。必为间关 陪扈。执羁靮不离左右可也。猝当兵乱。士女波荡。每寻深山绝峡。藏踪岩穴之中。其不智甚矣。运粮既绝。必先自饿死。其愚一也。不见兵而先为虎豹所害。其愚二也。外间消息阻绝。莫识去向。其愚三也。草树雾露。先有疾𤶣之患。其愚四也。若遇土贼。必为弱肉。其愚五也。人生不幸。值壬辰倭乱,丙子虏兵。则龙湾南汉。皆为福地。当时避兵者。皆以两处为绝地孤城。而余以为 王灵所在。必天地同力。百神呵护。国在与在。国亡与亡。与其窜身草莽。守谅沟渎。无宁生为忠臣。死为义鬼也。尝见松溪记行。麟平大君著。 清兵之进围松山也。我 孝宗大王在凤林邸时。陪 昭显世子潘行。俱驻清阵中幕次。因地势不便。才移他所。是夜宁远摠兵吴三桂率所部万骑。溃围驰出。幕次初设之地。适当溃围之路。当时移幕。若有天佑神助。吾东过百从人。倘非依托 王灵。乌能免奔冲蹂躙之变乎。故曰。不幸当难。九死扈 跸。是乃福地也。

在热河时。见班禅所居。金殿屋脊上。一对金躯黄龙。起行如马。长皆二丈馀。自下望之如此。则其长与高可知也。其状殊不类所画神龙。杨用修丹铅录曰。龙产九子不成龙。一曰赑屃。形似龟。善负重。今碑龟趺是也。二曰鸱吻。性好望。今屋兽。三曰蒲牢。性好吼。今锺纽。四曰狴犴。形似虎。立狱门。五曰饕餮。性贪食。刻鼎盖。六曰𧈢𧏡。性好水。立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立刀环。八曰金蜕。形类狮。好烟火。立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立门铺。又金殿四角。起行金躯黄龙。而形与屋脊所立又不同。鸱尾鸱吻之说。传记不一。盖中国起宫殿。必先铸鸱尾鸱吻。以占屋之成毁吉凶。故重之。对类总龟谓龙产九子。一名嘲风。好险。立殿角。一名蚩吻。好呑。立殿脊。博物志逸篇云。螭吻。形似兽。性好望。故立殿角。𧖣𧊲。形似龙。性好风雨。故用于屋脊。与丹铅录说。皆不同。汉武帝柏梁殿灾。越巫言。海中有鱼。名虬。其尾似鸱。激浪则降雨。作其形置殿脊。以厌火灾。又大起建章宫。越巫上厌胜之法。设鸱尾之象于殿脊。我国船尾谓鸱。则似鸱尾之鸱也。又博物逸篇云。赑屃。性好重。故载碑。螭虎。形似龙。性好文釆。故立于碑文上。又总龟云。龙之九子。一名霸夏。好负重。故为碑座。赑屃。好文故在碑文两旁。诸说亦各不同。龙子名号及性情。何以知之。古说傅会多此类。

自伏羲氏至今乾隆皇帝。正统天子总二百五十。若通计吕后武后无统天子。自曹魏孙吴南北朝至五季总八十五。僭伪帝王。自后羿至周弘化皇帝吴三桂。总二百七十。春秋之君。四百九十有奇。

巡抚山东等处督理营田兼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岳。为圣德之保和备至。天心之锡福弥隆。恭报瑞麟毓生。光照嘉应事。雍正十年壬子六月十三日。据布政使郑禅宝。据曹州钜野县知县寥开春称雍正十年六月初五日。据新城保地保祝万年等称。该保李家庄李恩家。于本年六月初五日辰时。有牛生麟。金光缭绕。历辰巳两时。远近聚观。咸称奇异。理合禀报等情。随即亲诣产麟处所。敬谨看检。系麕身牛尾。浑身皆甲。甲缝皆有紫毫。玉定文定。光釆灿生。实属圣世瑞征。拟合转报等情。职迅即委员驰赴钜野。细加看审。据称。瑞麟身长一尺八寸。高一尺六寸。麕身牛尾。头含肉角。定戴旋毛。目如水晶。额如白玉。遍身鳞甲。悉系青色。甲缝俱有紫色绒毛。脊背黑色三节。中节毛皆直竖。前节毛皆向前。后节毛皆向后。胯腹蹄腕。皆有白毫。尾长五寸五分。尾尖有黑毫四缕。见经图绘。呈送到职。职敬阅之下。实甚懽忭。随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庆贺讫。钦惟皇帝陛下道恊清宁。功参化育。体元立政。六府修而三事和。建极敷民。五典惇而九畴叙。华星顺轨。丹霄丽双璧之辉。湛露凝甘。绣甸阔千珠之液。乃若黄河清于曹单之间。不独波澄秦陇。庆云见于洙泗之涯。岂徒彩焕滇黔。玆当钜野之乡。复睹瑞麟之育。麕身牛尾。允擅殊姿。一角圆蹄。咸推异品。职伏稽书传春秋服虔注曰。王者视明礼修则麒麟至。又礼斗威仪曰。王者政讼平则麒麟在郊。又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鸟兽则麒麟臻。是以轩辕之朝。麟游其记。成康之世。麟趾有歌。抚玆神物之诞生。益见瑞符之照格。良由我皇上钦恭。光于四表。如日月之照临。安阜遍于八纮。比乾坤之帱载。况东省壤联畿辅。沐化尤先。路接康衢。蒙庥最渥。是知麟之所兆。信而可征。五色含章。卜文明之大启。四灵冠首。占戬谷之方来。职忝任封疆。欣逢盛美。自天申命。已知纯嘏。愿效升恒之颂。用抒拜舞之诚。伏祈照付史臣。宣示中外。毓于郊薮。千秋表河岳之奇。载在图书。万古焕奎娄之象。伏祈皇上。圣监施行。为此除具。合咨贵部。烦请查照。须至咨者。右咨礼部山东督抚。岳者。其姓也。咨表比我东科俪则疏。而烂烨丰腴。自生古色过之。尹亨山云。山东偏产麒麟。康煕朝四。皆牛产。雍正时五。牛产二豕三。当宁圣朝五。蜀闽中浙河南。两岁内皆牛产。而一则豕产。直隶良乡云。

顺治丙申十月十六日。四公主各归漠北。皆蒙古王妻也。路由玉河馆前。蒙王率其下驰去。驼马甚盛。公主亦乘马行。蕃汉随后而行。皆远饯也。麟坪大君见之。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正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前以明季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自宜查明锡谥。因命太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议奏闻。冀以褒阐忠良。风示来世子孙。复念建文革除之际。其臣之仗节死难者。史册所载甚多。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孺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其尊王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辞诋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其他若景清铁铉等。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虽致命不同。而志节凛然。皆可为克明大义。甚至如东湖樵夫补锅匠之流。虽姓名隐晦不彰。其心均足嘉尚。特以永乐性或残刻。逞志淫刑。其屠戮之惨。极于蔓瓜。牵连之诛。殆非人理。朕读史至此。未尝不愤恨。迨其中叶。虽少弛厉禁。而徇私曲讳。终不肯显示褒扬。使忠臣义士之义。久矣不申。殊堪闵恻。夫以胜国革命之时。其抗我颜行者。尚念其忠。特予表章。矧建文诸臣。不幸遘遭内难。为国捐生。成仁取义。岂可湮没。自当一軆议谥。以发幽光而昭公道。其应如何分别予谥之处。著同前旨。交太学士等。一幷详查。集议具奏。称朕崇奖忠贞。有加无已之至意。钦此。

皇明崇祯十一年。我国将李时英率兵五千。入建州。清人劫时英为前行。与 明都督祖大寿战于松山。土兵皆精炮。祖军多歼。下令军中。虏头一颗。予银五十两。鲜人一级。予银百两。土兵李士龙。星州人也。独炮义不入丸。凡三发无伤。欲以明本国之心也。清人觉之。遂斩士龙以徇。祖军望见皆大哭。大寿乃大书旗上曰。朝鲜义士李士龙。以风时英军。今星州玉川上。有忠烈祠。即士龙俎豆之所。苟使皇帝闻士龙名。合当特予美谥。余过松山。作文以吊士龙之魂。

钱牧斋谦益。字受之。其身世半华半胡。其文章半儒半佛。其名节扫地。终不免浪子之号。上愧其师孙高阳承宗。下愧其弟子瞿留守式耟。中愧其妻河东君柳如是。受之既老死。河东君尚少。诸恶少嫉受之。欲污柳。柳自杀。今见乾隆诏。斥受之。谓其自诩清流。䩄颜降附。诡托缁徒。丧心无耻。可谓愧杀钱谦益。我东先辈。不知受之之失身。徒见其有学初学等集。未尝不为之伤惜。抄其诗文。多列之文丞相,谢叠山之下。近岁以来。颇亦闻其毁板禁藏。而功令俗生家。未必能尽知之。故今详录焉。苏东坡之恶高丽则有以也。当时高丽专事契丹。而特以慕华之意。时入宋庭。中州之士。未必鉴悉素衷。或谓之窥侦朝廷者。无足怪也。且其贡路。自明州下陆。必儒臣馆伴而其供亿之费。常亚于辽使。非与国非属藩。而每在倔强夏国之上。则当时士大夫。谓之无益者固宜。我 朝忠顺 皇明。且将三百年。一心慕华。尤贤于胜国。而东林一队。辄不悦朝鲜。钱牧斋为东林党魁。则以鄙夷我东为清论。可胜愤惋耶。至于东国诗文。则尤为抹𢫬。其跋皇华集曰。本朝侍从之臣。奉使高丽。例有皇华集。此则嘉靖十八年己亥。上皇天上帝泰号。皇祖皇考圣号。锡山华修撰察。颁诏播谕而作也。东国文体平衍。词林诸公不惜贬调。就之以寓柔远之意。故绝少瑰丽之词。若陪臣篇什。每二字含七字意。如国内无戈坐一人者。乃彼国所谓东坡体耳。诸公勿与酬和可也。我东文体。诚如所论。而何乃卑薄若是。吾故详录之。以见牧斋毁我异于东坡。

钱曾字遵王。牧斋族孙。与徐干学共辑经解。同时吴梅邨,龚芝麓。俱称三大家。皆 明朝达官。而亦仕乎今清。其注牧斋赠刘鸿训奉使朝鲜。注说多失实。又于李提督东援事。尤多诬笔。可慨也。

今皇帝斥钱谦益诏。有曰。犹假借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偸生者。可谓洞照其奸情矣。如跋高丽板柳文之类是也。其跋语高丽刻唐柳先生集。茧纸坚致。字画瘦劲。在中华亦为善本。陪臣南秀文跋尾。前后敬书正统戊午夏。正统四年冬十一月。尊正朔大一统之意。肃然著见于简牍。盖箕子之风教故在。而明皇家文命诞敷施及蛮貊。信非唐家所可比伦也。天倾地仄。八表分崩。高丽久不作同文。梦矣摩挲。此本潜然陨涕。陪臣奉教编次者。集贤殿副提学崔万里,直提学金镔,博士李永瑞,成均司艺赵须等。而南秀文应教署衔则云。朝散大夫集贤殿应教艺文应教知制教经筵检讨官兼春秋馆记注官幷书之。以存东国故事。东人每以同文梦一语为故实。作科軆诗题。陋甚陋甚。陈立斋家。有古文百选及柳文抄。皆韩遘字。以为高丽板。颇珍之。盖本之此跋也。

我国陜川海印寺红流洞。有元戎阁。藏 明中军都督太子太保李如松笠与袍。其时所为诗一篇。余尝游海印寺。出袍笠观之。笠帽可三围。可验其头脑。拣寺僧最长者。著其袍。委地尺馀。万历壬辰。我东被倭寇。公以提督辽蓟保定山东军务。率师东援。疾趋平壤。破倭将平行长于牡丹峯下。遣壮士娄国安。入行长营。夺 王子顺和君及大臣金贵荣黄廷彧等以归。后六年。战死辽东。诏具衣冠而葬之。赠少保。谥曰忠烈。公东来时。进兵逾鸟岭。自闻庆还忠州。故其袍笠遗在陜川。公本朝鲜人。自其远祖英。洪武时始入中国。居襄平。我国人鲜有知其本者。曾见王贻上带经堂集。载清兵部侍郞李辉祖神道碑。有曰。铁岭李氏。自宁远伯成梁。以阀阅。显胜国。至本朝。其门益大。入参经幄。出为将帅。李之先出于朝鲜。其徙襄平。自英始。英以军功。授铁岭卫都指挥使。子文彬。文彬子五人。长春美。春美子泾。泾子宁远。宁远之长子。即公也。辉祖乃春美之弟。春茂之后也。于是益知公为我国出也。 崇祯末。公之子及如柏。如梅之子。脱身东来。为其父兄。建立大功于朝鲜。则非但旧恩可售。亦狐死首邱之意也。然中州鼎革之际。本国亦不无忌讳。则诸李之来归者。亦不敢明言其所自出也。余于宣武门内瞻云牌楼前。逢一美少年。自言宁远伯之后。名鸿文。翌日为访余。锦缎铺出怀中。印本族谱二卷。乃铁岭李氏世谱。而自英始系之曰。朝鲜人。与余旧所识。益合无疑。鸿文祖偏德。年今八十二岁。风痹不能起动。使其孙。遍访朝鲜馆外。逢有心人。传之使东。察其意。殊不识李萱辈之今官于我国。而余亦不敢明言宁远伯之后。有某某在于本国也。及暮归馆。急点烛。与来源辈观之。盖宁远伯长房曰如松。如松一子曰性忠。性忠下曰无后。盖性忠奔逃东出故也。吾虽不识李萱一面。当出而传之。

万历时。荆门人康国泰坐法。徙辽阳。都督刘𬘩征建州。国泰从战死。子世爵年十七。直入虏军。求父尸。兵部熊廷弼置之麾下。及辽阳陷。世爵亡入马登山。夜泅壕出塞保。凤凰城城陷。入金石山。日食木叶。得不死。间出义州。遂避地居会宁府。常冠楚制而自号其堂曰楚帻。余过金石山。义州刷马驱人辈。指点言世爵隐身处。多奇闻。

高丽忠宣王 讳璋 朝元。构万卷堂于燕邸。与阎复,姚燧,赵孟𫖯,虞集等游。考究书史。元封沈阳王以为丞相。遣博士柳衍等。诣江南购书籍。船败。时判典校洪瀹在南京。以宝钞一百五十锭遗衍。购书一万八百卷而还。瀹又奏元。赐王书四千七十卷。皆宋秘阁所藏也。沈王请于元英宗。降香江南。游江浙。至宝陀山。明年。又请降香。行至金山寺。遣使急召。令骑拥逼以北。命护送本国。王迟留不即发。帝命祝发。以学佛经为名。流之吐蕃撒思结之地。朴仁干等十八人从之。距燕京万五千里。忠宣岂徒为遗外千乘。耽嗜书籍而已哉。昔南越王尉佗。逢陆贾大悦。留与饮数日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耳闻如此。况真乃目见乎。所谓河伯望洋而叹。当时从臣如李齐贤辈。虽文学才望。推为东国之巨擘。然置诸阎姚赵虞之间。还应望洋而知丑矣。玉𬟽桥边。遥望五龙亭。真所谓人间世。

陆飞字起潜。号篠饮。杭州仁和人也。乾隆丙戌春。与严诚,潘庭筠来燕京。洪德保证交干净胡同。有会友录。余曾有序。篠饮家在西湖。坊名湖墅大关内珠儿潭。起潜言。肉桂交趾产。近世亦难得。肉桂性引火归源。桂皮性发起伏火。用法大相不同云。吾东之妄以桂皮之稍厚者代用。危哉危哉。余曾以此语遍告医人及药局。偶于通州药肆。觅肉桂则出示拳大者。价银五十两。有范生随余。潜嘱此非真。中国绝真。亦已廿馀年云。

震泽长语云。祖宗时岁用。以黄蜡一事言之。国初岁用不过二千斤。景泰天顺间。加至八万五千斤。成化以后。加至十二万斤。其馀可推知也。又正德十六年。工部奏。巾帽局缺内侍靴鞋。合用纻丝纱帽皮张等料。成化间二十馀万。正德八九年。至四十六万。末年至七十二万。即此其馀可知云。

我东以钱十文为一钱。以十钱为一两。今中国以百六十分为一钞。十六文为一陌。我俗以钱一文。称一分。钱十分。为一钱。李烱庵德懋。谓其义出衡与度也。十釐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钱一文之厚。合十釐之积。为一分也。十文之积。合十分之厚。一寸也。百文之积厚。可一尺也。衡则十釐为一分。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今钱之名数。取衡之名数也。然今我钱大小厚薄不伦。难以取准矣。

海外记事一卷。岭表头陀汕厂。康煕甲戌。往大越国。所录诸事。大越国在琼州南海。道万馀里。每朝日有箭鸟从洋中起。绕船一匝。向前飞去。舟人曰。此神鸟也。洋中见诸怪异。浪上竖小旗。或红或黑。乍沉乍浮。一枝才过。一枝复来。续有十数枝。船人曰。此名鬼箭。见则不利。风涛奋发。云霾滚滚。有乌龙。蜿蜒出船左。舟中人急烧硫黄鸡毳。杂以秽物。挥洒不得近。一夕阴云晦冥。星月无光。忽有火山从后起。光烛帆上。如野烧返照。渐与船近。舟中人以木扣舷不绝响。约两更时候。审知舵挂其体。船稍横开。始隐不见。盖海鳅目电云。既至其国。皆裸体被发。以布绦缠蔽其前。推髻漆齿。水面莲花浮动。翠叶便翩而无根无藕。其国战阵。皆以象国王。出场演武。每以十象为偶。背载丹漆木鞍。三人共一象。皆金盔绿袄。执金枪而立。其背缚蒭为人。列树台上如军阵状。连响铜鼓。齐发火器。诸军直前触象群。象亦腾踏奋前。则诸军退避。象各以鼻卷取蒭人而还。国有死罪。则纵象抛起数丈。仰齿贯之。洞胸穿腹。须臾糜烂。汕厂劝除其刑。国王具言。本国山中。犀象成群。要拘生象。用两驯牝。诱夹之。以大缆绊其足于树间。使不得动。饥渴之数日。使象奴。渐迫近而饮食之。少习两牝挟而归。时方早春。平畴绿苗已含穗。不粪而一岁三获云。风土气候常煖。阴以长养。阳以消铄。故万物发生于秋冬。其作事用夜。女慧于男。树多波罗蜜,椰子,槟榔,山石榴,丁香,木兰,番茉莉。其乡邑聚落。皆茆屋竹篱。

康煕乙未间。我国人逢黑真国人于山海关外。与一女同行。盖宁古塔东北数千里。有冰海。五年一冰。有国曰黑真。未尝通陆。前此十馀年。黑真一人。忽涉冰至西岸。初不辨是何物。细察之则人也。遍身蒙兽皮。但出头面。发鬈如羊。边人生致皇京。康煕皇帝招见。馈之饭则不知吃。惟啖生鱼肉。陈列百物于前。观其所欲得。而卒无所顾。引示女人。即欣然搂抱。于是帝命择配聪慧女子。且令伶俐侍卫五人。幷女领还本国。给五糓种耕。且使教之农。后五年。与其女子复渡冰海而来谢恩。持大珠如拳者数枚。貂皮长丈馀以贡。女言国在大海中。无君长。人长者三丈。小不下丈馀。惟猎禽兽食生鱼鳖。珠满海中。光怪不测。此载一庵燕行记。余谈次。问之郝志亭。其答大同小异。益知天下之大。无物不有也。

所谓军机大臣。皆满人也。尝闻国中有机密大事。则皇帝密诏军机大臣。同登高楼。自下去梯。闻楼上铃声。然后还置其梯。虽数日未闻铃声。则左右无敢近楼。雍正时。军机大臣莽鹄立。蒙古人。工画。曾写康煕皇帝及雍正像。鄂尔泰,彭公冶。皆文武全才。金常明者。我国义州人也。亦带是号。今福次山。追到密云店中。年可廿五六。亦称军机大臣云。

雍正二年正月庚子。钦天监奏。称日月合璧以同明。五星联珠而共贯。躔宿营室之次。位当娵訾之宫。皇帝敕付史馆知委中外。又雍正四年。亲耕籍田。嘉禾一茎双穗。以至八九穗。是时吴中。又进瑞茧。其大如帽。其他麟至凤鸣。河清庆云。甘露灵芝之属。无岁无之。而查嗣庭日录。反以为灾异。或称中国真人当出之应。及查狱。雍正皇帝诏谕中外曰。尔汉人既同享太平。而不知归福国家。必曰真人当出。是诚何心。此真思乱之民云云。是狱所连数万家。年七十。省所呈灵瑞。尤多于雍正时。而汉人辄遭思汉之狱。则果非瑞伊灾。

清景陵号。即圣祖仁皇帝也。其诸子个个名士。果亲王允礼笔法。非祝枝山所比。姜女庙北镇庙。皆有果亲王柱联。抚宁县徐苕芬家。亦有果王所题。余欲摹归。而行忙未果。

康煕共二十 缺 子而才子。怡亲王允祥。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雍正帝允禛。第四子也。八王允䄉。九王允禟。十三王允禔。十五王允祐。廉亲王允𥜥。十四王允禵。本名允祯。屡建大功。众望所属。及康煕大渐。汉阁老王惔。同承顾命。误认禛字为祯字。第四为十四。惔被罪而允祯为逆魁。改祯为禵。我国西沿长渊豊川海边。渔采荒唐船。皆觉华岛人。每年五月初来。七月初归。渔采之物。只是防风,海参。或下陆丐粮。我国陈奏请禁。康煕五十四年二月。礼部覆奏。请行文奉天将军奉天府尹及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处督务等。申饬沿海水师营。严行禁止。在朝鲜境上渔采及私行越江者。被朝鲜捕送则严行治罪。该地方官。交该部查议。亦令严饬。朝鲜国沿边防守官兵。不时巡查。如有此等之徒。使之拿获解送云云。今唐船之来。西沿吏校虽即报知。该地方官。实无可禁之道。则佯若不知。候其当去之期。遥问收矴日字。始乃驰报水营。若今日初来之状。水营一边驰启于 朝廷。一边严饬该地方官。刻日逐送。其实皆掩耳偸铃之术。我国边防可为寒心。

汉制。三公月俸三百五十斛。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凡十四等。中二千石月俸百八十斛。百石月俸十六斛。后汉大将军三公月俸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月俸七十二斛钱九千。至百石月俸四斛八斗钱八百。晋制。品秩第一等。一千八百斛。后周。凡九命三公。一万石。至下士一命。一百二十五石。唐制。正一品岁七百石钱三万一千。至从九品五十二石钱一千九百七十。宋制。四十一等。宰相枢密使月钱三百千。至保章正二千。皇明正一品月支米八十七石。从九品五石。大约较之春秋战国时卿禄万锺。则汉制三公月俸已为些略。考今清制禄。州县养廉。又些略于皇明之制矣。

高丽中书尚书令门下侍中。岁米四百石。至助教十石。 我朝正一品岁九十八石。䌷六疋。正布十五疋。楮货十张。从九品十二石。正布二疋。楮货一张。壬辰倭乱后。一品岁俸六十馀石。无䌷布楮货。大约制禄。非俭于前代。官多冗员故也。

中国冬月。以纸糊窗格。间用琉璃片。画作人物花草以嵌之。由室内视外。无微不瞩。从外视内则无所见。此元欧阳楚渔家词花户油窗也。沿路市上。卖彩画琉璃者极多。皆窗格所嵌。

数珠之制。必须五品以上带之。而翰林则以七品而亦许带。出为知县则不得带。通官乌林哺徐宗显辈。俱得带珠者。所以詑荣外国。乃权带也。

皇明始终。有三异事。 太祖高皇帝起自比邱。建文皇帝大内老禅。崇祯皇帝被发殉杜。

王阳明之道学。戚南宫之武略。汪南溟之文章。皆有悍妻。平生畏伏。不敢出气。亦备 皇明三异事。

康煕中王士祯在刑部。日阅爰书。有姓妙氏岛氏盘氏民氏缠氏杵氏氏律氏茶氏烟氏穰氏首氏卑氏威氏冰氏坎氏榻氏榄氏慈氏。皆中国稀姓也。余至沈阳。有贫希颜,希宪兄弟。皆江南大商。至山海关。有臼胜者。举人也。我东亦有夫氏良氏。皆出自耽罗。又有乀氏鴌氏。非但为姓稀。字亦无考。怪哉。

世传雍伯种玉。今吾所经玉田县是也。五矦鲭。载薛琼至孝家贫。釆薪遇老夫。以一物遗之曰。此银实也。用西壁土种之铜盆中。当得银。如言种之。旬日生苗。再旬开花。花有银色如螺钿。及结实皆银也。高太史棫生谓余曰。西域有种脐羊。捕羊先采脐。种之厚土。至期生羊。羊伏地上。形如家畜。闻雷则脐落。此载元史云。羊可种脐。银玉亦可种也。

雍正元年诏曰。大行皇帝书笥中。检得未经颁发谕旨。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宋诸帝之所未及。其后继体之君。亦未有如前代荒暴淫虐亡国之迹。欲访其支派一人。量授官职。以奉春秋陈荐。朕思史记东楼。诗歌白马。后世类多疑忌。以致历代之君宗祀殄绝。朕仰体皇考 康煕 如天之心。远法隆古盛德之事。谨将大行皇考圣祖仁皇帝谕旨颁发。访求明太祖支派子孙。量授职衔。俾之承奉春秋享祀。是时朱氏一人变其姓名。作官外邑。为仇人所告。帝召见。详问其根脚。特命封国公。以奉 明祀云。

巴克什。满洲语大儒之称。清太宗时。有巴克什达海者。满洲人也。二十一死。弟子孝服者三千人。号称神人。新罗斯多含年十五。风标清秀。志气方正。时人奉以为花郞。其徒千馀人。余举以比达海之夙成。凭秉健笑曰。新罗花郞之号。绝胜理学先生。芬人齿颊。明陆琼台。天资高迈。年才弱冠。会讲东林。抠衣趋隅。立弟子之列者。一朝八百人。

明特进光禄大夫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南昌刘公𬘩。字子绅。喜用大刀。重百二十斤。号刘大刀。全罗道顺天府。有烈武观。乃其壬辰东援时。视师之地也。𬘩从李提督。进剿倭酋行长于闻庆。提督还而𬘩独戍星州。入莒城。与都督陈璘合击行长于顺天海口。围曳桥十馀日。行长遁。而东师首尾七年。功最多。后二十年。死深河之役。当 皇明出师之时。𬘩请以步卒五千击倭。 神宗皇帝壮而许之。明史行长潜出兵千馀骑。𬘩遂退云者。皆诬史也。史又称杜松兵败。杨镐驰骑召𬘩。骑未至而𬘩已死云。今清天子正朝。必先宗庙而亲谒堂子。或称邓将军庙。或称刘大刀祠。中原人甚秘讳之。或曰。刘𬘩暴殁。其神甚灵。天子不亲祀。则天下大疾疫凶歉。宗庙辄有灾异不宁云。

朴松堂英。让宁大君外孙也。天资豪迈。家又富厚。年十七。入辽东。为购鹁鸽而还。余至辽东。店中所养鹁鸽。千百为群。既夕飞还。各寻其家。店中大石槽。预灌灰水。鹁鸽朝出辽野。饱豆而归。争饮灰水。皆吐豆则以饲马。

王元美宛委馀编。载女子为兵官者。若军司马孔氏顾琛母也。贞烈将军王氏。王𫷷女也。唐行营节度许叔冀部下。王氏唐氏矦氏。皆其行营果毅校尉也。陈女白颈鹅。为契丹怀化将军。独不知唐太宗追赠新罗善德女主为光禄大夫。又册真德女主为柱国封乐浪郡王。既薨。高宗赠开府仪同三司。余尝见之李德懋耳目口心书中。琉璃厂杨梅书街。与凌野高棫生饮。谈次及之。凌高诸君。颇诩博雅。

余所至多以落花生橘饼梅糖菊茶见待。皆闽越所出也。杨梅五月熟。其色赤鲜。大亦径寸。性热。多食则令人损齿云。

郑晓古言云。欧阳永叔毁系辞。司马君实诋孟子。王介甫非春秋。二程子改古大学。晦庵先生不用子夏诗序。皆不可解云。余窃有所感于此也。

人不可以自夸博雅。妄有纪述。康煕中王士祯著书最富。其笔记云。风俗通。汉有太守𩓃先井者。其自注。井音胆。 自以为姓名三字。二字不通。余尝举此语之李懋官。懋官曰。此渔洋未审耳。风俗通。交趾太守有赖先者。𩓃即赖古文。又玉海。汉有校尉赖丹者。是合赖先,赖丹二人。名为一人。如丹又井之本文。不必注音为胆。段楼酒席。语之漏明斋。漏以为懋官博雅。更胜渔洋云。

春明梦馀录。北平孙承泽著。 考其国史。高丽史。 元盛时。元孝王迁居江华岛。元无如之何。但责其不登陆而已。竟臣服于元。而终不登陆。至其子顺孝王。亲迎王主。元公主。 以元服同辇入国。观者骇愕。时从行宗室。不开剃。王责之。至其子忠烈王则宰相至下僚。无不开剃。惟禁内学馆不剃。左承旨朴桓呼执事谕之。于是馆学生皆剃发云。清之初起。俘获汉人。必随得随剃。而丁丑之盟。独不令东人开剃。盖亦有由世传。清人多劝汗。清太宗。 令剃我国。汗默然不应。密谓诸贝勒曰。朝鲜素号礼义。爱其发甚于其头。今若强拂其情。则军还之后。必相反复。不如因其俗。以礼义拘之。彼若反习吾俗。便于骑射。非吾之利也。遂止。自我论之。幸莫大矣。由彼之计则特狃我以文弱矣。

金蓼小抄

[编辑]

吾东医方未博。药料不广。率皆资之中国。常患非真。以未博之医命。非真之药。宜其病之不效也。余在漠北。问大理尹卿嘉铨曰。近世医书中。新有经验方。可以购去者乎。尹卿曰。近世和国所刻小儿经验方。最佳。此出西南海中荷兰院。又西洋收露方极精。然试之多不效。大约四方风气各异。古今人禀质不同。循方诊药。又何异赵括之谈兵乎。正绩金陵琐事。亦多录入。近世经验。又有蓼洲漫录。又苕翡草木注,橘翁草史略,寒溪胎教,灵枢外经,金石同异考,岐伯侯鲭医学绀珠,百华精英,小儿诊治方。俱近世扁仓所录。京师书肆中。俱可有之。余既还燕。求荷兰小儿方及西洋收露方。俱不得。其他诸书。或有粤中刻本云。书肆中俱不识名目。偶阅香祖笔记。得其所录。金陵琐事及蓼洲漫录。其元书。未必皆医方。而贻上所录。俱系经验。余故拈其数十则录之。馀外志记及古方杂录之载笔记中者。倂为抄录。目之曰金蓼小抄。余山中无医方。倂无药料。凡遇痢疟。率以臆治。而亦时偶中。则今倂录于下以补之。为山居经验方。燕岩氏题。

物类相感志。山行虑迷。握向虫一枚于手中则不迷矣。

游宦纪闻。记程沙随治肾虚腰痛。杜冲酒浸透。灸干捣罗为末。无灰酒调下。又记治食生冷心脾痛。用陈茱萸五六十粒。水一盏煎。取汁去滓。入平胃散三钱。再煎热服。又沙随常患淋。日食白东苽三大瓯而愈。

江邻几杂志及候鲭录。俱言古药方一两。乃今之三两。隋合三两。为一两。

枫窗小牍记。东坡一帖。录足疾。用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神效。

治水肿方。用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硏为膏。作大饼。覆脐上。水从便出。即愈。

治嗽验方。香橼去核。薄切作细片。以清酒同硏。入砂罐内。煮令烂熟。自黄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勾。当睡中唤起。用匙挑服。甚效。又向南柔桑条一束。每条寸折。纳锅中。用水五椀。煎至一椀。渴即饮之。

宋孝宗食蟹过多患痢。有严防御者。用新采藕节硏细。热酒调服。果愈。治眼病生赤障者。用白螺一枚。去掩。以黄连末糁之。置露中一夜。晓取肉。化为水。滴目则障自消。

骨鲠。用犬涎。糓芒。用鹅涎灌之。即愈。

凡溺水及服金屑。用鸭血灌之。即愈。

耳聋暴症。用全蝎去毒为末。酒调滴耳中。闻声即愈。

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

金疮伤。用独壳大栗。硏干末敷之。立愈。

治喉痹乳蛾。用虾蟆衣,凤尾草。擂细入霜梅肉。煮酒。各小许调和。再硏细布绞汁。以鹅毛刷患处。吐痰即消。

恶疮肿毒初起。当归,黄檗皮,羌活为细末。生鹭鸶膝捣汁。调傅疮之四围。自然收毒。聚作小头即破。切不可倂疮头傅之。

笔记云。宋时径山僧行园。为蛇伤足。一参方僧为治之。先汲净水洗之。易水数斛。令腐浓败肉悉去。疮上白筋见。乃挹以软帛。以药末匀糁疮中。恶水泉涌。明日净洗。敷药如初。一月毒尽肉生。平复如旧。其方乃香白芷为末。入鸭嘴,胆矾,麝香各小许。见谈薮。

治血山崩。当归一两。荆芥一两。酒一锺。水一锺。煎服立止。

抚州商人病痢危甚。太学生倪某用当归末。阿魏丸之。白滚汤送下。三服而愈。

又治痢方。黄花,地丁。捣取自然汁。一酒盏。加蜂蜜少许服之。神效。

湿痰肿痛。不能行。用𦻎莶草,木红花,萝葍英,白金凤花,水龙骨,花椒,槐条,苍术,金银花,甘草。以上十味煎水。蒸患处。水稍温。即洗之。

治小肠疝气。乌药六钱。天门冬五钱。白水煎服。神效。

治小便不通。芒硝一钱硏细。以龙眼肉包之。细嚼咽下。立效。

治瘤方。用竹刺将瘤顶。稍稍发开油皮。勿令见血。细硏铜绿小许。放拨开处。以膏药贴之。

接骨方。土鳖用新瓦焙干半两钱。淬次自然铜,乳香,没药,菜瓜子仁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一分半酒调下。上軆伤食后服。下軆伤空心服。

治疫头面肿方。金银花二两。浓煎一盏。服之。肿立消。

针入腹。用栎炭末三钱。井水调服下。又方。以磁石置肛门外引下。

荆芥穗为末。以酒调下三钱。治中风立愈。

治走马疳。用瓦垄子。比蚶子差小。用未经 酱者。连内煆烧存性。置冷地。用盏盖覆候冷。取出碾为末。糁患处。又一方。马蹄烧灰。入盐小许。糁患处。

治痘疹黑陷。用沉香,乳香,檀香。不拘多少。放火盆内焚之。抱儿于烟上熏之。即起。

治恶疮。取冬瓜一枚中截之。先以一头合疮。候瓜热削去再合。热减乃已。又一方。用蒜泥作饼。疮上灸不痛灸痛。痛者灸。不痛即止。

小儿耳后生疮。肾疳也。地骨皮一味为末。麁者。热汤洗之。细者。香油调擦。

两广云贵。多有虫毒。饮食后。咀嚼当归。即解。

叶蒲州南岩传治刀疮药方。端午日。取韭菜汁。和石灰。杵熟为饼。用敷疮处。血即止。即骨破亦可合。奇效。

蕙苡。一名簳珠。

癸辛杂志云。治喉闭。用帐带散。惟白矾一味。或不尽验。南浦有老医。教以用鸭嘴胆矾硏细。以严醋调灌。有铃下老兵妻。患此垂殆。如法用之。药甫下咽。即大吐胶痰数升。立差。又治眼瘴。用熊胆少许。以净水略调尽去筋膜尘土。用冰脑一二片。痒则加生姜粉些少。时以银箸点之。奇验。赤眼亦可用。闽小记云。燕窝有乌白红三种。惟红者最难得。白者能治痰疾。红者有益小儿痘疾。

唐太宗病痢。诸医不效。金吾长史张宝藏进方。以乳煎荜茇。服之立差。周公谨述。括苍陈皮。言治痘疮。色黑倒靥。唇口冰冷。方用狗蝇七枚。擂粹和醅酒。少许调服。移时即红润如旧。冬月蝇藏狗耳中。

治痘毒上攻内障。方用蛇蜕一具。净洗焙燥。再用天花粉。等分细末之。取羊肝破开入药末于内。麻皮缚定。泔水煮熟。切食之。旬日即愈。

卒然中暑气闭。取大蒜一握。道上热土杂硏烂。以新汲水和之。滤去滓。灌之即苏。见避暑录。

枫树菌食之则笑不可止。陶隐居本草注。掘地以冷水。搅之令浊。小顷取饮。谓之地酱。可疗诸菌毒。

香祖笔记曰。黄生某卢州人。游于吾郡。偶以偏方疗疾皆效。记其三治积痞方。用大萆麻去其壳。一百五十个。槐枝七寸。香油半觔二味。同入油内。浸三昼夜。熬至焦。去渣。入飞丹四两。成膏。再入井中。浸三日夜取出。先以皮硝水。洗患处贴之。治痔方。便后以甘草汤荡洗过。用五棓子,荔枝草二味。以砂锅煎水。荡洗。荔枝草一名癞虾蟆草。四季皆有之。面青背白麻纹。累累奇臭者是也。治血崩方。用猪鬃草四两。童便清酒各一锺。煎一锺温服。猪鬃草。如莎草而叶圆。净洗用之。

王介甫常患偏头痛。神宗赐以禁方。用新萝葍取自然汁。入生龙脑小许调匀。昂首滴入鼻窍。左痛则灌右窍。右痛则反之。

鸳鸯草。藤蔓而生。黄白花对开。治痈疽肿毒尤妙。或服或傅。皆可。沈存中良方所载。即金银花也。又曰。老翁须。本草注。忍冬。群芳谱。一名鹭鸶藤。一名金钗骨。

谢在杭文海披沙云。虱瘕。黄龙沿水治之。应声虫。雷丸及蓝治之。食肺系虫。獭爪治之。膈食虫。蓝汁治之。人面疮。贝母治之。

武昌小南门献花寺老僧自究者。病噎食。临终谓其徒曰。我不幸罹斯疾。胸间必有物为祟。殁后剖视。乃可入敛。其徒如教。得一骨如簪形。取置经案。久之。有兵师借寓。从者杀鹅。其喉未殊。偊见此骨。取以挑刺。鹅血浅骨。骨立消。后其徒亦病噎。因前事悟。鹅血可疗。数饮之。遂愈。因广其传。以方授人。无不愈者。

治难产方。用杏仁一枚去皮。一边书日字。一边书月字。用蜂蜜黏住。外用熬蜜为丸。滚白水或酒呑下。此方乃异僧所传。

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见人参谱。

谈圃记。曾鲁公七十馀病痢。乡人陈应之。用水梅花腊茶服之。遂愈。但不知水梅花。是何物。

张铎佥事言。鸽能辟小儿疳气。当多置房养之。清晨令儿开房放鸽。其气著面则无疳气。

倦游录。载辛稼轩患疝疾。一道人教以薏苡米。用东壁黄土炒过。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程沙随病此。稼轩以方授之。亦效。

文昌杂录云。鼎州通判柳应辰。传治鱼鲠法。以到流水半盏。先问其人。使之应。吸其气入口中。面东诵元亨利贞七遍。吸气入水。饮少许。即差。治水疾。橹桨交戛处。刮取少许。艎底尘土。和舵工掌垢为丸。盐汤呑下三丸。神效。

[编辑]

面上水痣。俗号武射莫为。治方。秋海水洗。立消无痕。余从弟绥源履仲。八九岁时。满面水痣。百方无效。有鱼姓老医。教洗八九月海水。数洗立效。

余十一二岁。满面鼠乳瘢。眼睫耳轮尤甚。累累如黏饭颗。照镜辄大啼恚。百方无效。时方春夏。难等秋海水。取盐井水泡。和水。数洗自干。神效。余广其传。无不收效。

王鹄汀仆鄂哥。年二十一。貌颇佼好。方患痢苦剧。鹄汀问余请教贵国太医。余曰。不须问医。掘土湿处。得蚯蚓数十条。入白滚汤。取汁。烦渴引饮。以此水多饮之。当有效。鹄汀立试之。即差。

有穆生者。方患疟。鹄汀引生示余请方。余言露姜汁。穆称谢而去。翌日还程。未知试此收效否也。盖露姜汁治疟良方。取生姜一角。擦取汁。露置一夜。日出前东向坐咽下。屡试屡效。

口外人多瘿。女子尤甚。余授鹄汀一方曰。瘿若是痰核则每饭时。先抄一匙置掌中。团握饭毕。以盐少许入掌中饭。以拇指擦烂贴之。久久自溃。饭用粳米饭。

催产方。取萆麻子一个。捣傅足掌中涌泉。顺产。产后。须即去之。若忘未即去。恐生带下。

壮阳方。取秋蜻蜓去头翅足。硏极细。泔水和丸。三合。能生子。一升。老人能媚少姬。已上书与王鹄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