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燕行纪/燕行纪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燕行纪
燕行纪卷一
燕行纪卷二

起镇江城至热河[编辑]

起镇江城至热河[编辑]

乾隆庚戌八月十三日。即八旬万寿节也。进贺使昌城尉黄仁点,副使礼曹判书徐浩修,书状官弘文馆校理李百亨。以五月二十七日辞陛。 上引见于诚正阁。谕曰。皇帝八旬万寿节。比他年尤别。故差遣卿等进贺正使。暑雨辽沈。道路必然艰险。慎旃往还可也。臣浩修对曰。朝野颙祝 邦庆之时。臣以近密之列。行将半年离闱文陛。区区下情。不胜耿结。 上曰。今年元正。福字宸翰颁降。实属旷古之典。卿等到燕后。如见礼部尚书侍郞。须以感颂铭镂之意。或言及或书示。俾即导达于天听可也。臣仁点对曰。象译辈传语。终未分明。构出小篇文字以示似好矣。臣浩修曰。书示胜于言及。敢不竭力奉行期于导达。仍 命臣浩修退待于内阁。少顷领签李兴润擎 御制宣赐。题曰。皇帝八旬万寿节。特遣专使进贺。拜表日。书赠副价诗曰。此路重穿蓟柳烟。乾隆丙申十一月。臣以谢恩副使赴燕。丁酉三月复命。 归期应在雁宾前。人间五福君先数。有意行参万寿筵。茧纸徽墨。 云汉昭回。异数也至宝也。到燕京。装以锦䌷玉签。还朝后。奉安于御书阁。○顺治乙酉。因敕谕。并元朝,冬至圣节,岁币为一行。名曰冬至使。每年一遣谢恩,奏请,进贺等使。随事差送。而冬至使以正二品。副使以正三品拟望。谢恩等使以正一品。副使以从二品拟望。今番则八旬圣节。不宜循常。故差送专使进贺。先具由移咨礼部。本年三月。别遣赍咨官张濂。又乾隆御制咏我国使。有云。礼义国原闲赋咏。上元帖字句增。有云。觐谒应来能句人。大臣据此奏请。进贺副使勿拘常格。文任中差出。余以礼曹判书,艺文提学。首拟蒙点。圣节进贺。表文,咨文各一度。方物黄细苎布一十匹。白细苎布二十匹。黄细锦䌷三十匹。紫细锦䌷二十匹。白细锦䌷二十匹。龙文帘布二张。黄花席二十张。满花方席二十张。杂彩花席二十张。獭皮二十张。白绵纸一千四百卷。粘陆张厚油纸一十部。福字宸翰颁降谢恩表文咨文各一度。方物黄细苎布三十匹。白细苎布三十匹。黄细绵䌷二十匹。紫细绵䌷二十匹。白细锦䌷三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一十五张。满花方席一十五张。杂彩花席一十五张。白绵纸二千卷。使臣参宴等谢恩。有表而无方物。

六月[编辑]

七日[编辑]

到安陵节度使营。观德堂。有先祖忠肃公傧使时诗版。先君文靖公。以冬至使续题。余于今行。又敬和刻揭。三世俱按箕藩。实稀异故联句及之。诗曰。迢迢京国久离群。独上高楼倍恋君。临水重关西塞路。凝霜画戟朔方军。一家玉节三箕域。十载星槎再蓟门。惭愧棠阴经过地。敢云绳美答忧勤。

十一日[编辑]

到龙湾。起程以后。积雨快晴。千馀里行役。能免阻水涉危。寔荷 王灵攸曁也。自十二日。复成长霖。三江涨溢不得渡。一旬滞留镇边轩。愁思悄然。次李月沙韵。示两检书。诗曰。年华滚滚水争流。积雨龙湾节近秋。汉使乘槎迷旧路。燕都访客忆前游。风沙浙 (注 :疑误书淅字为浙) 沥边声合。平楚空濛雁翅浮。千里觚棱劳远梦。北辰高处更登楼。又曰。三到龙湾阅几星。行人犹惯短长亭。来旬旧舍迎髫白。贺寿新槎指岱青。节序惊心萤草色。华夷分界鸭流汀。应知万国趋王会。原湿悠悠不暂停。

十二日[编辑]

别赍咨官张濂还到江。礼部回咨中。皇帝以专差使臣进贺。大加褒嘉。恩谕郑重。张濂则阻雨留湾。回咨则定陪持呈于备边司。大臣奏请。更具答咨。付送于进贺行。又关饬使行。姑勿渡江。等待答咨成送。

二十一日[编辑]

夜二更。礼部饬行咨文一度。盛京将军饬行公文一度。自凤凰城传到。令进贺一行。务于七月旬前。径赴热河。期限促迫事势急束以不得迟待答咨明日渡江。具由驰启。使任译李光烈留待答咨赍奉赶来于中路。入栅后。送言凤凰城将及沈阳礼部。俾勿阻拦。公文曰。盛京将军衙门为箚行事。左礼司案呈。准礼部咨。开为咨行事。主客司案呈。本年五月。准 朝鲜国差来赍咨官张濂。咨请本部转奏该 国。谨拟万寿圣节。仍遣使恭进方物。等因经本部具奏奉旨准行在案。今安南,南掌,缅甸。等因恭祝万寿贡使。俱定于七月初十日。到热河。预备筵宴。相应飞咨。盛京将军转饬 朝鲜国贡使。妥速趱行。径赴热河。务于七月初十日以前赶到。不必到京后再行。前往转致纡折可也。等因前来相应飞咨。 朝鲜国文到。遵照部咨事。宜该国贡使。务于七月初十日以前。径赴热河。以备筵宴。勿得稍迟外。仍饬知该贡使。务遵照部文呈。速趱行毋悮。倂箚饬凤凰城,辽阳城守尉查界协领等文到。即在于 朝鲜国贡使。经由处所。出派妥员。俟该 国使到境。务须以部文看视。催令趱行。勿得任其迟延。仍将过境日期。飞投查核。此件部文。本衙门于本年六月十八日。接准。随于是日。由驲飞咨该 国。幷饬知各属之处声明。咨报礼部及知照盛京礼部移付右兵司。其咨 朝鲜国封筒一角。箚饬凤凰城公文一角及箚饬 朝鲜国贡使公文一角。咨送盛京兵部。希即交驲。由日行五百里。递送其箚。贡使公文。务于途次遇见时。投交可也。为此合箚。须至箚者。右饬行 朝鲜国贡使准此。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十八日。

二十二日辛未[编辑]

六月二十二日辛未晴。渡鸭绿江。暂歇于九连城。止宿于温井坪。是日行七十里。○鸭绿江源。出长白山。西南流二千里。绕上国吉林,乌喇之南界。我国咸镜,平安之北界。至凤凰城东南入海。即古马訾水。或呼叆江。○九连城。即明之镇江城。清一统志云。九连城。在凤凰城东。金史斡鲁于合懒甸筑九城。与高丽对。出战入守。今凤凰城边外。有九连城遗址。按金史。高丽出兵曷懒甸。筑九城。斡鲁亦对筑九城。今以金史,丽史参证。尹侍中瓘所筑九城。在咸雄,英吉,福宜等界。而咸镜南道之为曷懒甸无疑。然则斡鲁所筑。亦当属咸镜南道。清一统志。以九连城傅会者误甚。○是日午后。盛京将军饬行公文。又自凤凰城传到。公文曰。盛京将军衙门为飞行严催事。左礼司案呈于本年六月二十日。准礼部咨。开为咨准事。主客司案呈。本年安南,南掌,缅甸等国。恭祝万寿贡使。俱于七月初十日以前。赶到热河筵宴所。有 朝鲜国贡使。前经飞咨盛京将军。饬该 国贡使。务期于七月初十日以前。赶赴热河。入宴在案。今恭查上次四十五年皇上七旬万寿。该 国遣来使臣。于八月初间。始到热河筵宴。本年热河筵宴。各国使臣。定期七月初十日齐到。恐 朝鲜使臣。此时甫经起程。若不催趱速行。届期倘不能到。殊于軆制有关。相应再行飞咨盛京将军。转饬该 国贡使。务须星夜趱行。刻期于七月初十日以前。径赴热河。与各国贡使。一軆入宴。切毋迟悮。倂将该使臣等。现至何处如何。令其妥速前赴热河。不悮筵宴。先行咨报本部可也。须至咨者。等因前未查此案于本年六月十八日。接准贵部来咨。业经本衙门。随于是日。限日行五百里。飞咨 朝鲜国。并该 国贡使及咨报贵部在案。其该 国贡使。经由沿途。预派官兵照料催趱行程。如该贡使。就近由九关台赴热河。一路并无驿站。恐其迟悮。已飞饬义州旗民地方官。预备壮车健马。应付趱行。仍飞饬边外朝阳,赤峯,建昌等县。一軆照料备办。遄行并咨行。盛京。礼兵二部。奉天府府尹。应备事宜。一軆预备。等因具奏亦在案。玆于本月二十日巳刻。复准咨催前来查该 国贡使。现今并未到境。际于是日。限日行五百里。飞咨 朝鲜国。幷饬行该 国贡使。务须遵照部文。星夜趱行外。俟该员使于何日到境之处。再行飞咨报部。理合先行。咨报礼部。倂饬催凤凰城,辽阳城守尉查界协领外。其咨报礼部。飞咨 朝鲜国。倂饬行贡使。凤凰城封筒各一角。咨送盛京兵部。希即交驲。由日行五百里。递送其饬贡使公文。务于途次遇见投交。仍咨行盛京礼部。倂移付右兵司查照。可也。须至饬者。右饬行 朝鲜国贡使。乾隆五十五年六月二十日。

二十三日壬申[编辑]

晴。暂歇于凤凰山下。止宿于栅门内。是日行五十里。午前到凤凰山下。邀致将军之际。吉报飞传。以六月十八日申时 元子诞生。亿万年景箓。自今伊始。一行蹈舞。懽声齐腾。顷刻间。传播于栅内。通官章京辈。亦皆颠倒来贺。可见秉彝之所同然。无此疆尔界也。○盛京边墙。南起凤凰城。北至开原。折而西至山海关。周一千九百五十馀里。又自开原威远堡而东历永吉州。北界至法忒哈。长六百九十馀里。编木为墙。殆同折柳樊圃。以存中外之界限而已。旗民一名守八里栅。每年担当修补。边门凡二十一。凤凰城边门。在凤凰城南三十里。通我界龙湾。叆河边门。在凤凰城北一百二十里。通我界玉江镇辛后水洞。汪清边门。即兴京边门。 在兴京东南三十里。通我界昌城云头里。碱厂边门。在兴京南一百四十里。通我界楚山婆潴江。英额边门。在开原东二百里。通我界江界满浦镇。威远堡边门。在开元东北三十里。通我界江界废四郡。发库边门。在开原东北三十里。彰武台边门。在广宁东北一百七十里。清河边门。在义州东北五十五里。白土厂边门。在义州东北一百三十里。九关台边门。在义州西北三十里。长岭山边门。在锦州西北九十里。新台边门。在锦州西一百三十里。松岭边门。在锦州西北九十里。梨树沟边门。在锦州东西一百四十里。白石嘴边门。在锦州西南二百一十里。鸣水塘边门。在锦州西南二百九十里。开元以西边门外。皆为蒙古科尔沁等诸部驻牧地。右十七边门。即盛京将军所统辖。每门。设章京笔帖式各一。官兵或五十。或四十。稽察出入。布尔德库苏巴尔汉。在吉林乌喇西北五百六十八里。赫尔苏。在吉林乌喇西北四百六十里。馀衣屯。在吉林乌喇西北一百九十里。巴延鄂佛罗。在吉林乌喇北二百一十里。右四边门。即宁古塔将军所统辖。每门。设章京笔帖式各一。官兵二十。○是日午后。盛京将军饬行公文。又自凤凰城传到。公文曰。盛京将军衙门。为飞行饬知事。左礼司案呈。于本年六月二十一日。准礼部咨开。为咨行事。本年安南,南掌,缅甸等国。恭祝万寿贡使。俱于七月初十日以前。赶到热河筵宴所。有 朝鲜国贡使。业经行文。盛京将军转饬该贡使。于七月初十日以前。径赴热河。在案今本部于本月十四日。接行在礼部来札内。开奉和王中堂,和珅王杰 。 谕 朝鲜遣使。恭祝万寿一事。奉上谕该 国使臣若于七月初边。能到热河。即令其前来。如不能到。听其自便。亦不必催。钦此钦遵。恭录到部。相应移咨。盛京将军。酌量该使臣等于七月初十日以前。能到热河。仍令前往恭与筵宴。并将该 国贡使于何日起程。何时可以到京之处。先行咨报本部。可也。等因相应飞行饬知该 国贡使。遵照可也。须至饬者。右饬行 朝鲜国贡使。乾隆五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见公文后。即以使臣等。六月二十三日入栅。星夜驰进。期于二十七八日间抵沈阳。自沈阳取九关台捷路。七月初旬间得达热河。书通于凤凰城将。转报盛京将军。○凤凰城守尉额尔恒额。满洲人。申时始来到衙门。开栅门。使臣过衙门。却轿偃盖。幕裨译官。皆下马。自衙门。查考一行人马摠数。以报礼部及盛京将军。

二十四日癸酉[编辑]

朝雾夕晴。历凤凰城。炊饭于三台子。秣马于雪里站。止宿于黄家庄。是日行一百五里。○凤凰城在狼头山之西北一里。六道河之东北四里。周本濊貊地。至秦属朝鲜。汉属玄菟。晋隶平州。隋属高丽庆州地。唐平高丽。属安东都护。后渤海大氏据之为东京龙原府。辽改开州镇国军属东京。金为石城县地。元属东宁路。明为凤凰城堡。清天聪八年。设官兵于通远堡。崇德三年。移此镇守。城周三里八十步。南一门。未详始建之年。乾隆癸卯。因旧址重建。乾隆戊戌修缮。盛京所辖邑镇城池。十八处。予限五年。至癸卯工竣。凡用帑银一百三十一万两。 驻防守尉一。巴尔呼佐领一。防御八。骁骑校八。蒙古骁骑校一。笔帖式一。迎送官三。主客官一。朝鲜通事二。自迎送官以下。掌我 国入贡之事。守尉所领满洲汉军,蒙古兵共七百五名。○凤凰山。在城东南五里。上有垒石古城。可容十万众。即渤海国太子所居。明一统志云。唐太宗征高丽。驻驆于此。按唐书。太宗自安市班师。未尝至此。帽盔山在城西南五十里。六道河发源于此。分水岭在城西北一百三十五里。响水河,通远堡河。发源于此。西北傡入太子河。又复东南汇鸭绿江入海。摩天岭在城西北一百。七十里青石岭在城西北一百九十五里。细河在城西北一百四十二里。源出小黑山。会响水河。北流入太子河草河。在城北三十里。源出桃树峪。会通远堡河,六道河。东南流入叆河。○清一统志云。明成化十七年。朝鲜使臣还国。道经凤凰山下遇掠。奏乞于旧路南。别开一路。以便往还。因筑此城。明史刘大夏传云。朝鲜贡道。故由鸦鹘关。至是请改由鸭绿江。大夏曰。鸭绿道径。祖宗朝岂不知。顾纡回数大镇。此殆有微意。不可许。按成化庚子奏请使韩明浍。以女真邀劫。乞改贡道。事下兵部。将从之。职方郞中刘大夏曰。朝鲜贡道。自鸦鹘关。经辽阳,广宁前屯。入山海。纡回三四大镇。若自鸭绿。直达前屯山海。取路太径。恐贻他日忧。鸦鹘关。即连山关。贡道不由鸦鹘。则当自凤凰城边门。取辽阳以南路。抵前屯。清一统志谓因改贡道。筑凤凰城甚误。勿论鸦鹘大路。与辽阳南路。皆由鸭绿江。明史谓改由鸭绿亦误。○余与正使书状。赍奉表咨。简束行装。率幕裨四员,译官三员,写字官一员,从人三十名。越站先进。取路九关台。向热河。他馀幕裨译官等。领方物所载车及从人刷马驱人。按站前进。取路山海关。向燕京。

二十五日甲戌[编辑]

雨。炊飰于通远堡。止宿于连山关。是日行八十里。连山关。一名鸦鹘关。罗德宪等弃国书。即此地。清天聪十年四月。诸贝勒大臣,满汉文武各员。奉表言。皇上承天眷祐。应运而兴。爱育群黎。辑宁诸国。更获玉玺。符命昭然。请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三请始兪。乃于四月十一日。祭告天地,太庙。筑坛于德盛门外。即皇帝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德。宣谕群臣。皆行三跪九叩礼。惟我 国春信使罗德宪,李廓不拜太庙。谕曰。 朝鲜使臣无礼处。难以枚举。皆是 朝鲜有意构怨。欲朕先启衅端。戮其使臣。加朕以背弃盟誓之名耳。朕终不肯逞一时之小忿。两国争战之际。亦无戮其来使之理。况朝会乎。其勿问。寻遣罗德宪等归。答书极其悖慢。德宪等。弃之连山关而来。

二十六日乙亥[编辑]

晴。炊飰甜水站。秣马于佟家庄。而止宿于冷井站。是日行一百一十里。边墙内之冷井以东各堡。边墙外之宽永等诸奠。皆为凤凰城守尉专辖。而不隶府州县。○万历初。兵部侍中郞汪道昆阅边。李成梁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百百里。益收耕牧之利。道昆上于朝。报可。自是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馀户。及万历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巡按御史熊廷弼奏言。弃地非策。帝眷成梁。留中不下。

二十七日丙子[编辑]

晴。历观辽阳广祐寺,白塔。炊飰于东京迎水寺。止宿于十里河铺。是日行八十里。○辽阳州。秦置辽东郡。汉置襄平县。为辽东郡治。后汉因之。晋为辽东国治。太兴初。为慕容廆所据。后燕时。地入高句丽。后魏至隋。俱属高句丽。为辽东城。唐贞观十九年。征高丽。克辽东城。以其地为辽州。上元三年。移置安东都护府于此后废辽初建东平郡。天显三年。升为南京。十三年。改曰东京。置辽阳府。复置辽阳县。为府治。金因之。元初置东京总管府。至元二十四年。立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以辽阳县为路治。明洪武四年。置定辽都卫。八年。改辽东都指挥使司。领卫二十五州二都司所治。为定辽左右前后四卫。东宁卫。自在州中左二千户所。左右前后四千户所。清顺治十年。设辽阳府。领辽阳海城二县。十四年。罢府为辽阳县。康煕四年。改为辽阳州。属奉天府。辽阳城池。洪武壬子。都指挥马云叶旺。因元遗址修筑。都指挥潘敬。开扩东城迤北土城。永乐丙申。都指挥王真。包砌周一十一里三百九十五步。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五尺。周二十四里二百八十五步。门九。后皆颓废。乾隆癸卯。重建。城内惟知州驻治。而官兵驻防。则在东京城内。东京城。在太子河东边。离辽阳州城八里。清太祖天命六年建。周六里十步。高三丈五尺。门八。驻防城守尉一。防御八。巴里呼佐领一。骁骑校九。笔帖式一。仓官一。外郞二。所领满州蒙古兵共六百五十六名。辽阳处广漠之野。而兼陆海之利。北控宁,锦,关外之形势相接。西通登,莱南方之商船咸凑。清之大统。实基于天命之先据辽阳。此所以为边徼必争之地。八堡为辽阳之内卫。四奠为辽阳之外屏。李成梁之撤去四奠。失计之大者。无乃万历以后。辽事将兴。而天使之然耶。○天命六年。太祖既拔沈阳。以沈辽唇齿相依。不可不并取。遂进兵辽阳。清军陷城时。明经略袁应泰。登城北镇远楼督战。见城破。举火焚楼而死。分守道何廷魁。率妻子投井死。监军道崔儒秀自经。总兵朱万良。副将梁仲善。参将王豸,房承勋。游击李尚义。张绳武。都司徐国全,王宗盛。守备李廷干等。皆战殁。御史张铨。被擒胁之降。不屈死。○华表石柱。旧在城内鼓楼东。丁令威化鹤所集。今无。搜神记云。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于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清一统志云。华表山在城东六十里。俗呼一担山。亦因丁令威化鹤得名。关帝庙。在西门外。元至元乙酉刱建。庭有上谕碑。其文曰。乾隆四十一年八月。内阁奉上谕。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慊。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为公。从前世祖皇帝。曾有奉谕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盛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灵祐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义烈忠诚。海内咸知敬祀。而正史犹存。旧谥隐寓讥评。非所以传信万世也。今当抄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第本传相沿已久。民间所行必广。难于更易。著交武英殿。将此旨。刊载传末。用垂久远。其官板及内府陈设书籍。并著改刊此旨。一軆增入钦此。广祐寺。在西门外。不知创自何代。清天聪九年重修。有白塔。高数十丈。世传唐尉迟敬德所筑。俗呼为白塔寺。殿奉自来佛一尊。前代有乡民。贸易广宁。路遇童子曰。我往广祐寺。能负我往。以银布相酬。其人诺之。数百里不终朝而至。抵寺则一金身佛像也。数人舁之不动。寺僧异之。酬以银布。康煕二十一年。驾幸寺。特赐袈裟。白塔东旁有碑。丙申过此。犹辨塔高三十六丈一句。今磨泐不可读。千山在城南六十里。奇峯叠耸。峭壁嵯峨。上有祖越,龙泉,香岩,中会,大安五寺。莲花,月芽,狮子,弥勒,净甁,钵盂,海螺,漱琼,松苔,上夹,下夹,笔架,等峯。玉皇阁,万佛阁,仙人奕棋石枰诸胜。迹沙河。发源于此。太子河。在城北十五里。源出边外吉林乌喇萨穆禅山。自苇子峪直入边西。南流汇浑河,辽河。为三汊河,十里河。在城北六十里。源出庙儿岭。流至杨家湾合沙河入浑河。旧名稠柳河。明时虎皮驿在此。○自辽阳至燕京。大路左右。夹以杨柳。霁则为行人之庇荫。潦则亦为大路之标识。靡此商旅之暍焦渰溺者多矣。自热河至燕京亦然。各该地方官。分段守护。定限保活。雍正间。以栽柳勤慢。屡下敕谕。载在会典工部。仁政之及民远矣。近古我国。使见之。反比汴河柳。觇国若。是焉用彼专对哉。

二十八日丁丑[编辑]

雨。炊飰于白塔铺。止宿于沈阳。是日行六十里。申时到城南药王庙暂歇。余与正使,书状。舍轿乘马去盖陪奉表咨。由德盛门入。住接于闾舍。盛京将军嵩春。即宗室。为参八月十三日万寿宴。是日早朝发向燕京。进献物种所载车八十馀辆云。通官与宝德迎送官西林泰。皆满洲人。自凤凰城边门。护行至此。通官引仍随向热河。迎送官则直向燕京。○沈阳古挹娄地。禹贡青州之域。两汉时。属辽东郡。唐属安东都护。辽,金二代。始建东京于辽阳。置沈州昭德军。元为沈阳路。明置沈阳卫。清天命十年。自辽阳迁都于此。升为盛京。天聪五年。筑城甃以砖石。高三丈五尺。厚一丈八尺。女墙七尺五寸。周九里三百三十二步。四面垛口六百五十一。敌楼八座。角楼四座。有八门。南之左曰德盛。右曰天佑。北之左曰福胜。右曰地载。东之南曰接近。北曰内治。西之南曰怀远。北曰外攘。门各有楼。池阔十四丈五尺。周十里二百四步。锺楼在福胜门内大街。鼓楼在地载门内大街。顺治元年。定鼎燕京。以盛京为留都。十四年。设奉天府。领州二。县六。辽阳州,复州,承德县,海城县,益平县,开原县,铁岭县,宁海县。 锦州府之州县。皆隶焉。宁远州,义州,锦县,广宁县。 康煕十九年。筑关墙。高七尺五寸。周三十二里四十八步。东南隅有水栅二。各十馀丈。沈水自南出焉。城内正中有宫阙。崇德二年所建。门曰太清。殿曰崇政。乾隆丙寅。贮五朝宝录于崇谟阁。乾隆癸卯。藏四库全书于文溯阁。乾隆御制癸卯集曰。朕六十三岁。降旨集四库全书。始思浩如渊海。玆甫十年而功就。亦大快事。壬寅仲春。四库全书第一分告成。弆置文渊阁。癸卯春。第二分亦竣。敕总校内阁学士陆费墀。送至盛京。弆置文溯阁。第三分。弆御园之文源阁者。拟于明岁告成。第四分。弆避暑山庄之文津阁者。拟于后年告成。 城内东南。有朝鲜馆。即我孝宗寓邸。而 显宗诞降之所。城内治事官吏。有奉天府尹及户礼兵刑工五部侍郞。城内镇守。有奉天将军及副都统驻防。有协领九。汉军总尉二。主事一。佐领六十六。骁骑校六十六。防御十一。笔帖式十。外郞六。所领马兵五千七百二十八名。步兵八百名。○府治东南文庙前有卧碑。文曰。崇德元年。太宗谕诸王,贝勒,大臣曰。昔金世宗奋图法祖。惟恐子孙效汉俗。预为禁约。以无忘祖宗为训。衣服语言。悉遵旧制。时时练习骑射。以备武功。先时儒臣己克什达。海库尔禅。屡劝朕改满洲衣冠。效汉人服饰制度。朕不从。实为子孙万世之计。在朕身。岂有变更之理。恐日后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俗。故常切此虑耳。尔等其谨识朕言。乾隆十七年春。恭读实录。敬述此谕。镌立卧碑于箭亭。以示子孙臣庶遵听无忘。为万年法守云。实胜寺在外攘门关墙外。崇德六年。太宗以偏师。破明总督洪承畴兵十三万于松山杏山。归建此寺。纪功绩。寺内有吗哈噶喇楼。天聪九年。元裔察哈尔林丹之母。以白驼。载吗哈噶喇金佛。并金字喇嘛经,传国玺至此。驼卧不起。遂建楼云。天柱山。在城东北二十里。奉太祖福陵。隆业山。在城西北十里。奉太宗昭陵。小沈水。在城南。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至骡子圈。南入浑河。沈阳之名以此。浑河。在城南十里。源出长白山纳鲁诸窝集中。西北流入英额边门。绕盛京。西南至王大人屯东南。与太子河会。西流合辽河。为三汊河入海。辽河。在城西一百里。即句骊河。今称巨流河。源出长白山西北诸窝集中。为赫尔苏河等。自开原县明安贝勒屯入边。至开原城为巨流河。经海城县西。与太子河会。为三汊河入海。辽东辽西。以巨流河左右分界。○盛京将军所辖疆域。东至兴京边吉林乌喇界二百八十馀里。西至山海关八百馀里。南至金州南海境七百三十馀里。北至开原边境二百六十馀里。东南至边门外镇江城界五百四十馀里。西南至海八百馀里。东北至威远堡二百三十馀里。西北至九官台边门四百五十馀里。○沈阳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即辽野之上游。清之丕基。肇于长白而盛于沈阳。故天柱隆业为长白之馀麓。浑河,辽河。皆发源于长白。大抵山川之融结。必有气数之凑值。周道始于豳岐。炎运起于丰沛。是岂可以容人智力耶。长白山。即山海经之不咸山。自分水岭。西至兴京。树茂林深。土人呼为纳鲁窝集。兴京界内诸河。多发源于此。万历间。熊御史廷弼之巡按辽东。才经兵燹。千里无人烟。廷弼令佥使阎鸣泰往抚沈阳。仅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亲巡历。自虎皮驿。即今十里河铺。 抵沈阳。想当时光景。则四郊多燐。极目荒凉。而今休养耕牧。已及百馀年。不独盛京城内宫府市廛之繁华佳丽。亚于燕都。奉天,锦州二府人户。为四万七千一百二十四。民田为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二顷七十七畒。官庄田为四万六千三十六日五畒。八旗田为二百三十六万七千八百四日四畒。从古边徼之富庶。未有若是之盛也。○自外攘门外至西关门内。通衢左右。皆市廛。此即洪学士翼汉,尹学士集,吴学士达济。丁丑成仁处。凭式过之。愀然起敬。黄石齐所谓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者。三学士有之。时讳严密。往迹茫昧。以亭林,榕村诸先辈之好奖节义。亦不曾语到三学士事。悲哉。

二十九日戊寅[编辑]

晴。薄暮离发。到城外十里地塔院止宿。连日越站。轿马疲顿。势难早夜趱程。雇太平车九辆。三使及幕裨译官分乘。盛京副都统成策。满洲人也。送助任车三辆。故俱载行装。双轿及扶卒驿马。直送燕京。雇车时。车主觇其急。呼贳比前十倍。凤城将适来沈中。欲德色于我。拘囚九车夫而减其价。车主衔憾。募一光棍佟姓汉领九车。所谓佟汉。自称正黄旗下。言貌极可憎。九车夫皆听其颐使。而行住五里必休马。十里必买酒。到处迟滞。或叱车夫以快走。则佟汉替对曰。泥淖拏不动。没奈何。牲口可怜。一行莫不绝愤。

七月[编辑]

一日己卯[编辑]

阴炊饭于永安桥。秣马于老边城。夜渡巨流河。晓入巨流河堡暂歇。昼夜兼行为九十里。夜二更。到巨流河东边。浓云四布。天野浑黑。仰视云缝中。电光烨烨。句绕如腾龙。西北风大作。车灯尽灭。咫尺不辨所向。而河只有二船。屡往来载涉。艰辛万端。因佟汉之为戯魔。使一行值此光景。思之扼腕。○巨流河城。清崇德元年所建。周二里。门三。乾隆癸卯重修。驻防佐领二。骁骑校二。所领满州汉军兵一百四十名。隶广宁。○到永安桥。通官宝德来告。副都统成策。送白金五十两于正副使。以助行资矣。余使宝德回报都统曰。俺等因行在礼部指挥。拟趁本月旬前后。得达热河。昨日车马之惠。即致身之具。固不敢必辞。而今玆白金近于货。嫌于私。厚意虽可感。无以领受。还切不恭之悚。仍思此等往复。易致中间干没。故以回到沈阳。当修谢于都统。言及宝德。

二日庚辰[编辑]

朝雨夕晴。炊饭于新民屯。止宿于白旗堡。是日行七十里。○白旗堡。驻防佐领二。骁骑校二。所领满洲汉军兵一百四十名。隶广宁。○留湾译官李光烈。赍奉咨文二度及正副使处别谕赶到。咨文曰。当职伏奉年前皇旨。有曰。俟得有子嗣。即行奏明。册封世子。承续宗祧。用延国庆。拜稽庄诵。且惶且感。顾念小邦。偏蒙厚渥。锡赉之便蕃。恩念之庇覆。迥出常格。有请辄许。无愿不遂。而至以藩服之嗣续。乃烦圣谕之郑重。又于今年春贱价之回。特颁福字宸翰。兼以百福华笺。煌煌宝墨。照映一国。遂以大尧寿富贵多男之盛。用寓洪范敛五福敷锡之意。当职与一国臣民。感戴铭镂。北望攒手。皇恩攸曁。景贶必用吉庆之来。日夕以俟。果于本年六月十八日。副室生男。自天之云章才颁。小邦之 宗祧有托。惟此嗣续之庆。实是皇上攸赐。欢欣感祝之诚。百倍于中。事当恪遵前旨。即为奏请。而第念当职幸托皇上之洪庥。得此子男。区区私情。惟愿慎护育养。迟待数年。俾永徼皇上万年之恩。今以冲幼之质。遽膺封册之典。华诰仪章。赫然贲临。则既非所以惜福谨度之意。且不得拜跪行礼。则亦非所以敬皇命重恩赐之道也。锡以遐祉。俾有今日之庆。即我皇上之恩也。待其稍长。以永方来之福。亦我皇上之恩也。以皇上生成万物之德。既欲其有子嗣。则又必许其姑徐封典。以为终始之泽。玆敢不避猥越。具由移咨。烦乞贵部。善为转奏施行。别谕曰。皇天祖宗。垂骘眷顾。祚胤之庆。神人有托。邦本自此有盘泰之固。欢欣忭喜。中外同情。此时卿等。适当专对之任。周旋导达。一如所望。昨以筵教。自内阁录送。亦令副价之弟书通。固知卿等之十分宣力。而前此皇旨中。既有即行奏明之语。在我国道理。虽不可不即时转奏。而异于封典之请。则奏表不但近于屑越。今予一念。惟在迟迟。必欲仰遵 肃庙封册时春秋。亦依予之受册年纪。此意撰出咨文下送。卿等赍往后。见干事大臣。以邦庆报闻。遵皇旨也。欲迟迟待年长。亦小邦至愿也。今日之得有邦庆。皇上所赐。感颂攒祝之情。固难容说。而似此仪文间事。亦若軆谅小邦区区情愿。则是亦皇上字覆之恩。以此转达为言。如是申谕。卿等可以知予意。庚戌六月二十日。左承旨李祖承成贴。○才经潦雨。沈阳前后平野。皆泥淖垫溺。或水汇丈馀。咫尺相望之地。辄纡回数里而至。但用太平车。势难趱程。且车夫辈为佟汉所制。百计留滞。空费时刻。遂与正使相议。雇大车二辆。各驾五马分乘。兼载表咨樻,公服函。拟早夜疾驱。书状及幕裨译官。仍乘太平车随之。○到新民屯。见一廛房。绣鞍骏驹。簇立门外。健校毫率。弥亘途旁。闻是盛京将军所寓。而按官站行。故今才至此云。余坐稍间之廛房方炊饭。将军始发向燕京路。执旗而骑。櫜鞬而骑。佩刀而骑者。各二双前导。将军乘太平车。前面及左右。张青帐。驾三马。后护骑从五十馀人。召首译洪命福。驻车问曰。宴日渐近。使臣何不催进。命福曰。千馀里越站作行。人马俱困顿。而前程尚远。泥泞转甚。惶闷不知所以为计。将军曰。议于白旗堡驿丞。推移驲骑。遂使通官。以将军言往复驿丞。得驲骑四匹。

三日辛巳[编辑]

朝阴夕晴。炊饭于一板门。止宿于二道井。是日。行五十里。自一板门至二道井二十里。为辽野之最䨟下处。水汇没马腹。半日行潢流中。黄昏仅到二道井。

四日壬午[编辑]

晴。炊饭于新店。暂歇于白台子。止宿于正安堡。是日行八十里。自二道井至新店三十里。水汇尤深。以船济人。而津船皆待于盛京将军行。只馀三小船。三使分乘。日午仅得渡。泊于新店。○自新店后冈。正西走小黑山。为山海关路。西北走白台子。为热河路。白台子以后。辽野始尽。阜陵渐高。或数三里。或五六里。多有明时烟墩。戚继光,李成梁之往迹。想像如昨。清有天下。参用蒙回诸部。朝廷太半是色目人。以中华之利。与外夷共之故。边尘之不警。已百馀年。见今田畴相连。鸡犬相闻。昼行夜宿。毫无戒惧。三卫百战之地。悉变为乐土。此历代所不能得也。到白子台。始入广宁界。知县张凯元。汉人也。送章京护行。义州知州文良。亦汉人也。送章京甲军。探问入州期。且致猪羊各一头。皆因盛京将军指挥也。

五日癸未[编辑]

晴。炊饭于四堡子。逾魏家岭。暂歇于花儿楼。渡细河。止宿于关帝庙站。是日行八十里。○魏家岭以东。为广宁界。以西为义州界。南为中国界。北为蒙古界。南北界间设柳条城。即边墙。 联九关台等诸边门。广宁马市河发源于此岭。闻之土民。蒙古近多居住于栅外。而有室庐事耕牧。举皆安土重迁。顿变旧俗云。昔金人入据中原。文移仪节。服饰器用。渐学华制。以致委靡不振。使蒙古安土重迁。实清之大利也。细河源出边外土默特迈达里岭。名衣马图河。西南流。由清河边门东入境。为细河。又东南流。入大凌河。○自义州界。土卒数十名护行。按站交替。逾岭涉河。辄为之推挽扶拥。或持畚锸。平治途路。藉力甚多。亦因盛京指挥而调发也。

六日甲申[编辑]

晴。炊饭于高台子。秣马于庙口站。渡大凌河止宿于义州城内。是日。行七十五里。州治在五十里平野中。大凌河绕城东北。距城不过数百步。野外周遭之峯峦。皆窈窕明丽。河流逶迤。粉堞照耀。闾井市廛。极其繁华。实边徼雄府也。行到河滨。五大船百馀曳船卒整待。三使坐车而登船。馀皆下车而上船。湍势悍急。而顷刻稳涉。自罗丽以来。我使未尝过此。故及到城下。观者如堵。挟毂遮道。不胜其酬答。盖以初见汉官仪容。先问冠服品级也。知州送人。迎入官门外公馆。一行俱官供而三使各具十馀器盘飧待之。馔品甚丰洁。幕裨译官及从人。则拾口粮猪鸭。又备送壮车十三辆。装以芦簟。各驾健马五匹。皆因盛京公文指挥也。沈阳副都统所送任车三辆。白旗堡所雇大车二辆。沈阳所雇太平车九辆。自此还之。○义州。汉无虑县地。唐为营州地。辽置宜州崇义军。金改曰义州。属北京路。元属大宁路。明置义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初以其地。赐察哈尔。康煕间。察哈尔叛。讨平之。设巡检司。属广宁县。雍正间。升为义州。属锦州府。义州城池。明洪武间。指挥何浩。仍旧修筑。永乐,宣德间。都指挥楚勇甃砖。周九里十步。高三丈。门四。城内正中。有十字街锺楼。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八尺。周九里一百六十六步。清康煕间。城守辛珠。巡检兪定。陆续修葺。乾隆癸卯。又修筑。城内驻防守尉一。佐领十九。骁骑校十九。笔帖式一。所领满洲汉军蒙古兵一千四百九十一名。○牵马岭。在州东南五十五里。山脉与医巫闾山相接。势极险峻。中通驿路。九官台山。在州西北三十六里。九官台边门。在山北。帽儿山。在州西南六十里。杨树沟河。发源于此。大凌河。在州治东北。源出边外喀喇沁尾苏图山。名敖木伦河。东流自义州西九官台门。东入边为大凌河。绕义州城北。东南流。经杵头山。入锦县界。流九十三里。至团山东又六十五里。至鲇鱼塘入海。柳河川河。在州西二十九里。源出边外土默特神应山。名崑齐七老河。由九官台边门西南二里。入境为柳河川河。东流入大凌河。城外连阡陌。黍稷一望披靡。人家到处颓压。景色惊心。问诸土民。自六月二十七日大雨。至今月三日始霁。而河水涨溢。漂溺人口为百馀户。渰没人口殆千馀名。知州报闻于盛京工部。漂溺渰没之数。太半克减。怨声嗷嗷云。报工部以属河工也。

七日乙酉[编辑]

炊饭于头渡河子。出六台边墙渡柳河。止宿于石人沟之地藏寺。是日行六十里。礼部公文指挥则使由九官台门。而日前大雨。九官台内外山路。举皆冲破。车马不得通。故纡回向六台出边墙。是为朝阳县界。九官台门距义州为三十里。而六台则为五十五里。自六台至地藏寺。又五里。寺有喇嘛僧住持。自言西藏人。接待款洽。且备酪茶,酥饼,榛枣,葡萄等属。飨三使。茶饼香甜淡泊。葡萄亦清爽。以清心元四丸,扇六把酬之。入见其方丈。鼎彝几席。莫不古雅华洁。壁挂皇六子质亲王对联书。而笔法流动遒丽。贵气可掬。惜其不能永年也。夜宿东寮。露滴阶松。月挂疏帘。翛然有出尘想。诗曰。乘车且乘舸。何事行不休。偶到玄藏界。仍逢赤壁秋。篆烟沈佛座。松月入栏头。指日图王会。堪排出塞愁。○自九关台门西至热河。即蒙古土默特二旗喀喇沁二旗地。清初。设七厅。隶热河。乾隆丙申。以三座塔厅。为朝阳县治。以塔子沟厅。为建昌县治。以八沟厅。为平泉州治。幷隶承德府。○土默特地界。东至杨柽木牧厂界。西至喀喇沁右翼界。南至九关台边墙界。北至喀尔喀及敖汉界。汉置柳城县属辽西郡。晋咸康中。燕慕容皝。改为龙城县。遂建都。号和龙宫。元魏为营州治。隋复置柳城县。为辽西郡治。唐为营州都督府治。后为奚所据辽。太祖平奚。置兴中府。隶中京道。金因之。元降为州。属大宁路。明初以内附部长。为三卫指挥使。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卫。后为土默特所据。清天聪间来降。康煕间。封左翼酋为多罗达尔汉贝勒。右翼酋为固山贝子。并世袭。海他哈山。华名旱龙潭山。即左翼贝勒所驻。大堤河发源于此。迈达里岭。华名弥勒岭。在左翼西北六十里。细河发源于此。巴烟花山。华名大华山。即右翼贝子所驻。苏巴尔噶图山。华名神应山。在右翼南三十里。柳川河发源于此。衣马图河。华名羖羊河。在左翼西北六十里。源出弥勒山。西南流经青山。又南流会马鞍河。入边经义州东北。为细河。敖木伦河。华名大凌河。在右翼西二百里。东流经古兴中城。南折而东南流。入九关台边墙。为大凌河。崑齐七老河。华名柳河川河。在右翼南三十里。源出苏巴尔噶图山。东南流入义州境。为柳河川河。明安河华名小凌河。在右翼西二百十里。源出明安喀喇山。东北流会木垒河。入边为小凌河。○喀喇沁地界。东至土默特及敖汉界。西至正蓝旗王屯界。南至边墙界。北至翁牛特界。秦,汉为辽西郡境。后汉为鲜卑地。晋为慕容氏地。元,魏时库莫奚居此。唐太宗初。奚内附。置饶乐都督府。隶营州。后分为东西奚。寻傡于契丹。辽统和间。建中京大定府。金贞元间。更为北京。置留守司。元为大宁路。隶辽阳行省。明洪武间。置大宁都指挥使司。封皇子权为宁王以镇之。永乐初。徙封宁王于江西。以大宁地。赐三卫酋长。朵颜最强。后为察哈尔所灭。以地予其塔布囊。是为喀喇沁。天聪间来降。康煕间封右翼酋为多罗杜棱君王。雍正间封左翼酋为贝子。并世袭。巴颜朱尔克山。华名牛心山。即左翼贝子所驻。韦苏图山。或称尾苏图山。 华名桦山。在左翼西南四十里。大凌河发源于此。西白河。即右翼郡王所驻。源出卯金插汉拖罗海山。东北流入翁牛特右翼界。赛因阿喇善温泉。在右翼西南一百八十里。即热河之源。顾沁河。华名青龙河。在左翼西北一百二十里。源出长吉尔垈山。西南流入边。经永平府。北入滦河。老哈河。华名老河。在右翼南一百九十里。源出明安山。东北流。经敖汉北翁牛特左翼。南又经奈曼喀尔喀二部之北。与潢河合。绕大宁城。南入辽东三坌河。○蒙古土风。有曰乳筒。以皮为之。平底而丰下锐上。将乳盛之。甚便于行携。牛马羊乳。皆资飮食而桐酒。惟马乳为佳。 曰荒田。农作非蒙古本业。今承平日久。所至多依山为田。既播种则四出游牧射猎。秋获乃归。耘耨之术。皆所不讲。俗云靠尺田。 曰鄂博。蒙古旧俗。不建祠庙。山川神示著灵应者。累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为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 曰革囊。以革为之。用代筐筥罂盎。食用巨细。无所不纳。行汲或以贮水。涉川则挟之肘间。乱流以济。或谓之皮馄饨。 曰柴车。取材于山。不加刻断。轮辕略具。以牛驾之。行则鸦轧有声。如小舟欸乃。 曰。骨占。炙羊肩骨。视其兆。以觇吉凶。犹古龟卜。 曰马竿。生驹未就羁勒。放逸不可致。以长竿系绳縻致之。蒙古最熟其技。 曰儿版。儿生在襁褓中。令卧版上。韦束其两臂。倚毡庐壁间。啼则摇之。徙居则悬之驼装之后。 曰灰简。木削两简。编韦联之。稍刳其中。涂油而布以灰作字。毕则拭去。而更布之。有古漆简之风。 曰竹笔。蒙古产毫颖而未得缚笔之法。削竹木。渍墨作书。 曰口琴。制如铁钳贯铁丝其中冲齿牙间。以脂拨丝成声。宛转顿挫。有筝琶韵。 曰转经。蒙古奉佛惟谨。木轮中贯铁枢可转动。集梵经于轮间。大者支木架。以手推之。小者持而摇之。旋转如风。谓一转功德。与持颂一过等。 蒙古冠服。男女并用满洲制。而惟喇嘛僧 蒙古谓喇嘛为黄教。见必膜拜。 戴金漆圆顶笠。着黄衣。蒙古呼毡庐曰格再。呼土瓦屋曰拜甡。毡庐即旧俗而土瓦屋。近代始有之。毡庐中穹窿而四围低。形如覆釜。前为出入门。左右为通明窗。土瓦屋。一依华制。而寺庙尤壮丽。

八日丙戌[编辑]

晴。炊饭于水邨子。止宿于蟒牛营之福宁寺。是日。行七十里。自义州至此百馀里间。阜陵皆衍迤而明丽绝无。巉岩叠𪩘而川野相错。邨庐相望。多则为数百户。小亦过数十户。蒙汉杂居。栉比繁华。到处有佛字 (注:疑误书宇字为字) , 关庙而宏邃洁净。或胜于内地所建。阡陌俱垦。五谷咸宜而独无水田。○自水邨子行二十里。逾蛮子岭。岭底路左。有百馀户。名曰蛮子邨。盖北俗以汉人谓之蛮子。元取南宋俘其民。号曰蛮军以辱之。自昔已然也。到福宁寺。诸僧会坐佛殿前正堂而诵经。住持僧云。是西藏人。衣黄袈裟。踞椅向南。左右各六僧。衣红袈裟。踞榻东西相向。一齐念咒。声如虾䗫唱诺。鸣吻咆哮。流汗淋漓。日暮诵讫。击钲鼓吹螺笛。旋回佛殿三匝而罢。问诣住持僧。则诵经即为皇上祝平安。而每日如此云。正堂扁曰梵安寺。今皇上御笔也。

九日丁亥[编辑]

晴。渡大凌河。炊飰。止宿于朝阳县之关帝庙。是日行四十里。义州车马。至此当交替。而知县诿以难办。使义州车马。仍为前进。克减雇价。又不给口粮马柴。车夫等抵死图免。余议于正使,书状各出盘缠若干。分给车夫等。然后始乃愿从。知县及护送通官。往复相诘之际。日暮遂留宿。朝阳邑治。在大凌河西北。而数十馀里开豁。环野诸山稍峻拔。以是新设。故无城池。而官府市廛之雄丽。亦逊于义州。然地势蕴藉。人民繁庶。足为边外乐土。前月晦大雨后。河水决溢。民户之荡柝。人口之渰溺。殆甚于义州。颓垣破壁。满目惨然。闾井通衢。尚今沮洳。车不得行。马亦没腹。余与正使,书状。皆步入关帝庙。余所住炕壁。有雨邨李调元手题七言律。问之居僧。数年前。李以通永道。过此题壁云。丙申朝京。余与李屡往复相熟。李赠余诗。有莫道相逢不相识。早朝门外马骎骎之句。盖始遇于太和殿朝参后贞度门外也。天涯十五年。鱼雁落落。今见其手题。不觉眼开。余到燕后。闻诸雨邨从父弟鼎元。则雨邨著刻涵海一部。凡一百八十五种书。而中有杨升庵所著四十种。雨邨所著四十种。其诗话三卷。详记与余往复事。且载李侍郞书九,柳得恭,李德懋之佳句。刻甫讫。雨邨因参罢去。携板归四川云。庙宇洁净萧洒。长松垂柳。庇荫层堦。盆花列峙。香飔袅袅。庭有古碣。题曰。大辽兴中府灵感寺。释迦佛舍利塔碑。尚书都官员外郞。辽西路钱帛。判官张嗣初撰。文即少府少监张检子也。碑文称。塔为柳城梁氏守奇道邻兄弟。出家所建。天庆六年丙申立。碑本三塔。其一已颓。今存二塔。地名三座塔因此。而关帝庙。即灵感寺旧址也。○朝阳县。辽为兴中府。元为懿州路兴中州。明为朵颜卫界。清初设三座塔通判。乾隆丙申。升为朝阳县。隶承德府。○自朝阳以西。蒙古男女之往来热河者织路。或乘车马。或乘驼驴。夜则不入店舍。就途傍水草丰饶处。或数十车。或五六车。聚屯炊饭。人宿车上。马放川边。间或设幕而炊饭。盖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蒙古本俗也。○是日薄暮。护送通官来示满洲字公文。使清译李惠迪翻出。公文曰。将军衙门。公爷的书子出派委官四十五。即满洲人 义州出派。照看官员。通同交给。他打发去了为是。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初七日。和中堂送来的书。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初三日。奉上谕将军嵩春的地方把。 朝鲜国的使臣。往热河来的缘故奏了。就派将军把。 朝鲜不庸催了照例。一㨾进京罢。上谕是这么的来着。将军接交旨意以前。这个时候已经到那里不定罢。万一接交旨意以后。带领他们进京。急走的缘故。告诉将军。 朝鲜人等。若是已径打外路来了。就打这么。由热河来罢。若是已径打内路。走进子关。往京里来。亦不必从新打这么来。直打那么进京么。又告诉将军。从沈阳过的日子道路。计其远近。走不过是。只住着因为这样。从衙门派官员四十五。义州出派的官员。同给文书。必定恭敬从旨意把。 朝鲜人等。不必催领住他们。自己去罢。因为这㨾特谕。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自六月晦。大雨后。边门内外山路。尽为冲破。大凌河左右。沮洳垫溺又甚于辽野。纵欲兼程。势无奈何。已到初九。热河尚馀六百里。望前得达。亦未可必。三使相对。茫然没策。今得勿催领之皇旨。庶可便意前进矣。

十日戊子[编辑]

朝晴夕阴。炊饭于大营子。秣马于三家儿。止宿于喇嘛沟。是日行七十五里。大营子以西。始脱大凌河左右泥淖。而阜陵渐高。途多由斜坡。遂舍车乘马。挥却牵夫。引鞚扬鞭。快快的走。便觉耳边▣风。自大营子至热河。昼皆乘马。夜坐车。向过新民屯。闻是冀北则都会。为虑口外山路之崎岖。买俱鞍马一匹。性甚驯良。步品亦佳。在途骑三百馀里。热河圆明园。燕京宴筵出入。亦用此马。○喇嘛沟西四十里。为担杖沟梁。担杖沟梁以东。为朝阳县界。以西为建昌县界。

十一日己丑[编辑]

朝阴夕晴。炊饭于公营子。止宿于夜不收。是日。行九十里。按乾隆御制癸卯集。夜不收。在明季。为军营侦探人之俗名。其时或于此地。遣人访伺敌情。夜行昼伏。后遂以名村。○自朝阳至此。山势稍峻而阜陵逶迤秀丽。处处开豁。民户愈稠而耕农益勤。地无数坪之。不恳。村无数里之断烟。想是热河渐近而然。帝王所居造化随之。孰谓口外之荒漠也。大抵六台以后。邑治都会则商旅辐凑。市廛栉比。水草丰饶则马牛羊驼。千百为群。以汉满蒙三国之生聚百馀年。不见兵革而农贾畜牧。举无遗利。安得不殷富。蒙人最多。满人次之。汉人又次之。而蒙俗质朴。尚有混沌未凿底意。待人接物。纯是诚款。苟使贤者教导之。观感变化。常胜于南方诸番。昔元世祖以许鲁斋衡。为国子祭酒。亲择蒙古弟子。俾教之。鲁斋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语载元史。以古视今。天之生才。固不限于华夷也。

十二日庚寅[编辑]

晴。东北风甚紧。凉意颇生。炊饭于张胡子。渡大凌河。止宿于建昌县学。是日行六十里。而建昌邑治。在大凌河西北。而山势比朝阳尤峻拔。开野不过十馀里。亦以新设故无城池。而官府市廛。与朝阳等。自公营子至此。路始以坦。车可驱驰。到县日尚早。因车马而交替留宿。○建昌县。明为朵颜卫界。清初设塔子沟厅。乾隆丙申。升为建昌县。隶承德府。○知县具盘飧。以待三使。而馔品甚盛。羊,豕,鸭三羹味最佳。每到地界。则甲军及土卒护行。到站亭则口粮马柴及馔物备送。到邑治则修扫公馆而迎接。义州以西沿途诸邑皆然。唯具盘飧以待则义州,建昌而已。山海关内外驿站。我使逐年经由。故粮柴馔物。一依会典所载颁给。而我使之由口外。今始有之故。诸邑接待殷厚。供馈之丰洁。比前日迥殊。○举烛后。军机大臣和珅。送其从弟军机章京某。言于余等曰。向闻使臣拟于七月旬前后。来到热河云。而皇上特念。时值潦暑。泥道艰险。乃有勿为催行之谕。未及初旬。势所固然。不知今到何地方。而若在四百里以内。则数昼夜兼程。足可于望日到此。大庆宴礼定在十六望得达。十六日参宴。为可云云。故余答曰。俺等留在凤城边门。恭承皇上听自便勿催行之恩旨。而为伸小邦庆祝之忱。必欲趁初旬宴筵。不向山海关。径出口外。然才经暴雨。平野则垫溺。山路则冲破。或车或骑。仅到建昌。而期限已过。悚息罔措。今荷阁老垂念。劳足下于数百里外。指挥申勤。诚不胜感戢。谨当如戒。趱程云云。到热河后。闻诸通官徐启文。则六月晦间。皇上三问 朝鲜使臣何时可到云。和阁老之专人指挥。想必因此也。使首译洪命福往复知县。整齐车马。翌日黎明离发。义州车马则并还之。

十三日辛卯[编辑]

晴。炊饭于宋家庄。秣马于双墓。炊夕饭于北官。仍为发行。翌日黎明。到杨树沟。是日昼夜兼行。为一百三十里。宋家庄及北宫。丘陵少而坪野多。道皆平坦。双庙及杨树沟。山峻谷长。路甚崎岖。杨树沟以西。始渐开豁。○自杨树沟西行五里。有古烟台。烟台以东。为之建昌县界。以西为平泉州界。

十四日壬辰[编辑]

晴。炊饭于大庙站。暂歇于平泉州。逾凤凰岭。炊夕饭于七沟。仍为发行。逾祥云岭。翌日黎明。到西六沟。是日。昼夜兼行为一百四十里。平泉州治在甘瀑河西岸。凤凤岭东三十里。亦以新设。故无城池而阜依临水。地界爽豁。闾井栉比。市廛绵亘数里。繁华佳丽。与义州相埒。初闻知州已备待车马。及入州。自官添给盘缠于建昌车夫等。仍使前进。人马困顿。甚妨于催程。○平泉州。明为朵颜卫界。清初设八沟厅通判。后改为八沟同知。乾隆丙申。升为平泉州。隶承德府。○七沟前后数十里间。有皇庄五六所。峻宇高墙。包络川原。闻守庄人言。每岁纳税。视土品之饶瘠。秋成之丰歉。或粟或银。其等不一。而比诸盛京官庄则所征尤薄云。○自七沟河行十五里。有祥云岭。岭以东为平泉州界。以西为承德府界。热河距岭一百一十五里。岭上有交界碑。

十五日癸巳[编辑]

晴。炊饭于黄土梁子。逾红石岭。秣马于平台子。申时。达承德府热河。是日行九十里。自黄土,梁子山。皆磅礡奇崛。始成绝峡而峭嶂峻𪩘。纯是叠石横文。个个沈檀色。或穹窿如阙。或周遭如城。或如浮屠。或如圭瑞。至红石岭。嵯峨森严之气势。上薄云霄。可谓大观。石录。热河在岭底三十里。余与正使,书状。到热河东五里关帝庙。少憩啜茶。通官徐启文来迎。且传礼部满侍郞铁保言曰。各国使臣皆亲呈表文于御前。贵 国亦于明日宴筵。亲呈为可云。故遂不造行在礼部。直入寓馆。蒙古诸部及回部王贝勒。缅甸及南掌使臣。台湾府生番。是月旬前到此。安南国王及从臣。是月十一日到此云。热河形胜。金汤诸山。磬棰,弥勒,诸峯。回抱拱揖。中开数十里平峪。而滦水热河。左右环绕。北压蒙古。南临宣大。西连回部。东通辽沈。实塞外之奥土。而天下之上游也。清圣祖始刱山庄。募民万家以实之。圣祖热河诗。有聚民至万家之句。 每四五月驾幸。八九月驾还。燕都古北口内外。四百馀里间。行宫猎囿。错落相望。昔元世祖以燕为大都。开平府。为上都。四月迤北草青。驾幸上都避暑。八月草枯。驾还大都。岁以为常。上都以避暑。故多凉亭。有东凉亭。西凉亭。北凉亭。 山庄之扁曰。避暑。本于此也。今皇帝继述志事五十馀年。生聚教训。闾井栉比。商贾辐凑。酒旗茶旌。十里辉映。弹吹之声。撤宵不休。康煕间万家。今为数倍。不待四方之征召。已藏数万精甲。亦可谓富且庶矣。然圣祖居是。几务多暇。日召儒臣魏廷珍,王兰生等。讲究律历。又手编朱子全书。驰驿问难于熊赐履,李光地。盖不弛武克。而亦不懈文教也。余留热河屡日。但见伶优角抵。为一大事。未闻儒臣之晋接。何也。承德府。汉为要阳,白檀二县。属之渔阳郡。后魏为安乐,密云二郡边界。唐为奚地。辽置北安州兴化军。属中京大定府。金改兴州宁朔军。属北京路。元中统间改。属上都路。明为朵颜卫地。清初称热河。康煕间。初避暑山庄。雍正间。置承德州。乾隆丙申。升为承德府。城周三十里。内有猎囿行宫。城南一门曰丽正。即朝臣启事外藩入觐之道。行宫正殿曰勤政。即皇上临朝视事之所。又如狮子林,如意湖,万树园,𬞟香,沜簇,奇廊,延山楼,水月精舍,天籁书屋,松霞室,文津阁等诸胜景。皆在城内。城用石筑。因山高下而周绕。以护行宫而已。闾井市廛。则皆在城外。 设河。屯。协副将一。驻箚喀喇河屯。在热河南四十里。即古大兴州地。 统辖左右营及八沟营唐三营。而受节制于古北口提督。直隶总督。左营中军。都司一。千摠二。把摠五。兵四百八十八名。右营。守备一。千摠二。把摠四。兵二百七十五名。左营驻箚喀喇河屯。右营驻箚土城子八沟营。都司一。千摠五。把摠七。兵四百三十五名。唐三营。守备一。千摠二。把摠三。兵二百七十四名。八沟营。驻箚八沟屯。唐三营。驻箚唐三屯。八沟营。即东河汛所属七汛。曰七沟。曰三沟。曰中六沟。曰丫头沟。曰龙须门。曰暖泉。曰茅沟。皆在府东界。唐三营。即西河汛所属九汛。曰十八里台。曰喀喇河屯。曰七间房。曰喇嘛洞。曰红旗营。曰大店子。曰虎什哈。曰马圈子。曰三道梁。皆在府西境。 ○磬棰山。在府西。本名棒棰崖。清圣祖。赐名磬棰山。一峯矗然倚天。高数百丈。夕阳西映。作金碧色。弥勒峯。在行宫前。形如弥勒。亦名罗汉峯。滦河。在府南。源出独石口外。西北流。折而东北。经旧开平南。又东南会热河。过上板下板城。会清河柳河瀑河。入潘家口。自发源至入口。约行千四五百。里热。河在府东。有三源。一出府东北。曰汤泉。一出府北。曰墨里河。一出府西北。曰十八尔台河。三水会而南流。折而西。又转南绕行宫前。又南入滦河。○自沈阳新店。由九关台。至热河道里。东人之所不知。故付录于左。以备后考。起新店。过白台子。至正安堡五十里。至望山铺十里。至四方铺十里。至四堡子十里。至魏家岭十五里。至花儿楼十里。至黄土坎十里。至细河十里。至关帝庙站五里。至高台子二十里。渡沙河至庙口站二十里。渡大凌河至义州城三十五里。至崔家口二十里。至头到河子十里。至六台边墙二十五里。渡柳河至石人沟地藏寺五里。至水邨子三十里。至蛮子岭二十里。过张家营。至蟒牛营福宁寺二十五里。至大凌河二十五里。至朝阳县十五里。至大营子二十里。过蝴蝶沟至三家儿三十里。至喇嘛沟二十五里。至杏胡子台十里。至担杖沟梁三十里。至公营子二十里。至野不收三十里。至张胡子三十里。至建昌县三十五里。至宋家庄三十里。至双庙二十五里。至北宫四十里。至杨树沟三十五里。至大庙站二十里。至平泉州三十里。至凤凰岭三十里。至七沟二十里。至祥云岭十五里。至西六沟二十五里。至黄土梁子三十里。过红石岭至平台子三十里。至热河承德府三十里。凡九百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