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纪/燕行纪卷四
← | 燕行纪卷三 | 燕行纪 燕行纪卷四 |
起燕京至镇江城○九月
[编辑]四日辛巳
[编辑]阴。终昼东风。自燕京南馆起程。观东岳庙。止宿于通州。是日行四十里。正,副使,军官各一员。译官一员。授起程状启。黎明先为发送。三使及一行。午后治发。○东岳庙。在朝阳门外二里。朝日坛景昇街之东。正门。扁曰敕建东岳庙。前有永延帝祚石坊。东为宏仁锡福华表。西为灵岳崇祠华表。正门之北曰瞻岱之门。又北曰岱宗宝殿。内奉天齐大生仁圣帝。即东岳之神。殿东为三茅君殿。殿西为炳灵公殿。俱南向。殿庭左右有序。殿北缭以层阁。元延祐中。所建也。相传神像。即元昭文馆太学士刘元手塑。辍耕录云。刘元蓟之宝坁人。初为黄冠师事。青州杞道录。传其抟土范金换像法。东岳庙成。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有帝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府图函。见魏徵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殿前。有赵孟𫖯楷书张天师神道碑,虞集隶书仁圣公碑,赵世延楷书昭德殿碑。明正统中重修。有英宗御制碑。康煕三十九年重修。亦有御制碑。历代增修规制。极其敞丽。庙西南数百步。即朝日坛坛外古松万株森林阴蔽日。都人谓之黑松林。庙东五里。为谎粮台。相传唐太宗东征。尝屯兵于此。虚设囷仓以疑敌人故名。○通州。汉为路县。属渔阳郡。后汉曰。潞县。晋属燕国。隋属涿郡。唐武德间。置元州。贞观初。复为潞县属幽州。辽因之。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天德间。置通州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属顺天府。清因之。通州城池。在白河之西北。明洪武元年。甃以砖石。周九里十三步。门四。正统间。因西关厢。置西南二仓。建新城护之。亦甃以砖。周八里。高三丈二尺。连接旧城。西面为门二。正德间。增修加高五尺。万历间。又增修。连垛口高三丈五尺。长一千三百四十丈有奇。濬濠三千三百馀丈。广八尺。深二丈。引通惠河注之。永通桥。在城西八里。跨通惠河。修二十丈。即正统间,所建。清康煕初。重修城池。永通桥左右。饰以青白石栏。两岸安石狮各二。城内驻箚。有通州协左右营。统辖采育三河,玉田丰润张家湾五营。而受节制于天津镇总兵官。古北口提督。通州协副将一。左营兼中军都司一。千摠一。把总二。兵二百五十名。右营守备一。把摠二。兵二百五十名。又有分防东路。千总一。把总一。兵一百名。为东路捕盗同知所辖。 孤山在州东二十里。四面平旷。一峰独秀。高二十馀寻。大通河穿城内东注白河。旧名通惠河。源出昌平州白浮邨。迳神山泉。过楡河。会一畒马眼泉。西南流入宛平县界。由海淀折东南流。至西水关入京城。又从月桥入大内。南出正阳门玉河桥。经东便门外大通桥。抵通州。穿城而东出数里。入白河。元郭太史守敬所凿。俗名里漕河。明成化,嘉靖间。清康煕,雍正间。屡加疏濬河道。修筑堤坝。每岁七八月。永通桥下。舳舻弥亘数十里。
五日壬午
[编辑]朝阴夕晴。炊饭于燕郊铺。止宿于三河县。是日行七十里。○三河县。汉潞县地。唐武德间。柝置临泃县。属元州。贞观初废。开元间。改置三河县。属幽州后。改属蓟州。五代初废。后唐长兴间复置。辽属蓟州。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改属通州。元,明因之。清属顺天府。三河城池相传。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卢龙节度使赵德匀建。甃以砖石。周六里。高三丈五尺。门口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明嘉靖间。增修加高十尺。置敌台,角楼。清雍正间。又增修。南门外。有石桥。明正德间建。跨泃河支流。名曰小河桥。清顺治间重修。城内驻箚都司一。把摠二。兵一百六十五名。○灵山。在城北十五里山。是三面有泉。清洌可爱。隆冬不冰。华山。在城北三十里。一名兔耳岭。有泉。即香河县骆驼港之源。泃河。在城东北。自口外流入边。西南流。经蓟州北界。又西南经平谷县南。又折而东南。经县城东北。俗名洳河。又名草桥河。夏泽。在城西。水经注。鲍邱水东南入夏泽。南纡曲渚。北佩谦泽。顾亭林日知录云。今三河县西夏店。疑因古夏泽为名。
六日癸未
[编辑]晴。炊饭于邦均站。止宿于蓟州。是日行七十里。○蓟州。春秋山戎无终子国。秦置无终县。属右北平郡。汉引之。后魏改属渔阳郡。隋大业间。改县曰渔阳。仍属渔阳郡。唐武德初。郡废县属幽州。开元间。始于县置蓟州。乾元初。属河北道。辽于蓟州。置尚武军。属析津府。宋宣和间。赐名广川郡。金曰蓟州。渔阳县。属中都路。元属大都路。明洪武初。以州治渔阳县省。入属顺天府。清因之。蓟州城池。明洪武初。甃以砖石。周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广三丈。门三。无北门。池深六尺。阔五尺。清康煕间。屡加修葺。城内驻箚。有蓟州城守营。受节制于三屯协副将。古北口提督。都司一。千摠二。把摠二。兵二百八十二名。永济桥。在城南跨沽河。明天顺间建。万历间。重修。通济河桥。在城西五里。跨沙河。明宣德间。尝驻跸于此。城内西南。有独乐寺。不知创自何代。正阁上下层。东西六楹。南北八架。扁以观音之阁四大字。旁题太白二小字。李青莲笔也。阁内立观音塑像。长可七十尺。围可数十尺。后庑北壁榻上。有金身佛。曲肱而卧。覆金线锦被。或云释迦圆寂像。或云李白醉卧像。入其室。松荫半窗。烟消篆𬬻。寒飙飒飒透袖。竦然不可久立。辽时重修。有翰林院学士承旨刘成碑。统和四年孟夏立石碑。文曰。故尚父秦王。请谈真大师。入独乐寺。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冬十月再建。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重塑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神山。在州城东南八里馀。山半有大道。东西转折而上。相传金章宗。尝猎于此。渔山。在州城西北三里馀。形如圆邱。高百丈。周五里馀。山多泉。居民引为稻田。地名渔阳。以渔山之南。翁同山。在州城北四里馀。即古无终山。有阳翁伯,种玉田。盘山。在州城西北二十五里。释智朴盘山志。自来峯。北台也。先师台。南台也。紫盖峯。中台也。九华峯。东台也。舞剑台。西台也。上盘之胜以松。中盘以石。下盘以水。山势外骨而中肤。层峦叠嶂。崒嵂排空。乾隆甲子。刱行宫于下盘。扁曰静寄山庄。内有延春堂,韵松轩,千尺雪朵山亭,半天楼,冷然阁等十六景。龙池河。在州城南半里。一名渔河。源出州北之鹅台下。潴为鹅湖。南流经州城西。又东南入沽河。沽河。在州城南五里。源出迁安县。卢儿岭。西流入遵化州界。为梨河。西南流。经遵化州南。又西经蓟州南。为沽河。折而南。与泃河会。即古庚水也。盘山水。在州城东。源出盘山东南。会五里河。入沽河。一名沙河。
七日甲申
[编辑]或晴或阴。炊饭于鳌山店。止宿于玉田县。是日。行八十里。○玉田。汉右北平郡无终县地。隋改无终。为渔阳县。唐武德间。分渔阳。别置无终县。乾封间。属幽州。万岁通天间。改曰玉田。神龙间。改属营州。开元间。还属幽州。后改属蓟州。辽因之。宋宣和间。于县置经州。后入金。仍属蓟州。元明因之。清初属顺天府。雍正间。改属永平府。玉田城池。明成化间。甃以砖石。周三里一百四十步。高三丈。广亦三丈。门三。无北门。池深一丈。阔一丈二尺。崇祯间修筑。城内驻箚都司一。把摠三。兵一百八十五名。○燕山。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晋咸康四年。石虎攻段辽。辽北平相阳裕。登燕山以自固即此。旁有石鼓。去地百馀丈。望若数百斛囷。石梁贯石。鼓人援桴。故老言。石鼓鸣则土有兵。山势峭峻。自西迤逦东来。延袤数百里。中外巨防。苏辙诗。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之盖实录也。麻山。在县城北十五里。一名古溪山。与燕山冈陇相接。小泉河在县城东北。源出小泉。山绕城东。而南合孟家泉,光沙泉。又西南至宝坻县界。入蓟运河。孟家泉。在县城东五里。自小泉至孟家泉。仅数里。凡一百二十馀折。两泉合流。注鸦鸿桥。光沙泉。在县城南三里。泉涌沙出。净细光明。土人每取以攻土。又冬月。水中煖气如雾。亦名煖泉。
八日乙酉
[编辑]晴。炊饭于沙流河。止宿于丰润县。是日。行八十里。○丰润。汉为土垠县。属右北平郡。后魏改属渔阳县。唐为玉田县地。金泰和中。又分置丰润县。属蓟州。元至元间。省入玉田。后复置。明洪武初。改闰曰润。清康煕间。改属遵化州。雍正间。改属永平府。丰润城池。明正统十四年。天顺二年。成化五年。相继增筑。甃以砖石。周四里。高二丈五尺。广二丈。门四。池深二丈。阔亦二丈。嘉靖,隆庆,崇祯间。相继修葺。城上东南维。有二层角楼。扁曰文昌。俯临平野。远眺烟树。地界颇觉爽豁。城内驻箚都司一。把摠三。兵一百七十名。○鸦鹘山。在县城西北二十里。高数百仞。中有二石穴。俗呼孟家洞,赵家洞。山西北。有两山对峙。中开一路通遵化。谓之狼山管。亦名两山口。枇杷山。在县城北三里。土阜逶迤。势甚广衍。还乡河。在县城西五里。源出迁安县西黄山。西南流经丰润城西。又西南经玉田县东南四十里。下流至宝坻县界。入蓟运河。即古巨梁水也。鸦鸿桥。跨河上。为玉田,丰润交界。沙流河。在县城西四十里。源出县西北五十里党峪山下。南流经两山口。又西南流入还乡河。
九日丙戌
[编辑]黎明。雷雨。终夕西南风。或晴或阴。炊饭于榛子店。止宿于沙河驿。是日。行一百里。○沙河。源出迁安县西。横山之赤崖。南流会石河。经沙河驿东。又南经滦州西。合海子长湾。及大小泊。转东南入海。
十日丁亥
[编辑]晴。午后西北风甚紧。着裘犹冷。炊饭于清节庙。止宿于永平府。是日。行七十里。 孤竹城。在永平府卢龙县西二十里。滦河南岸。孤竹山上。周可三百步。高仅一丈。南有一门。扁大字曰。贤人旧里。又扁小字曰。孤竹城。门内正北。有华表。扁曰。清节庙。华表南之东。有碑大书曰忠臣孝子。旁书曰大明崇祯癸未。陈泰来书。华表南之西有碑。大书曰。到今称圣。旁书曰。万历甲午。李顺题。华表内正北。有石门。扁曰。清风可挹。今皇上御笔。门左右墙嵌石片。刻百世清风四大字。朱夫子笔。门外东西。各有石门。东西相向。东扁曰。天地纲常。西扁曰。古今师范。门内正北。又有门。左右翼序。中有三碑。书经史所载夷齐事迹。门南东庭有碑。磨泐不可读。门南西庭有碑。书祭文祭品诸式。后书曰。成化九年。知府王玺立石。又书曰。嘉靖二十九年。知府张玭重立。门内正北。又有门。又北为正殿。东西五间。南北二间。正中一榻。东奉昭义清惠公伯夷。西奉崇让仁惠公叔齐。皆衮冕塑像。而手执碧玉圭。前有万历所制黄花班石香𬬻。刻黍稷匪香。明德惟馨二句。殿梁。有扁曰。古之贤人。今皇上御笔。北壁又有皇上御制御笔。石刻曰。清圣之清孰与齐。首山途便此凭跻。为传公信及公远。底较辽西复陇西。何事宋朝锡圭冕。可知夫子视涂泥。史迁慨羡青云士。未识浮名不稗稊。殿庭东。有明成化十年。太学士商辂所撰清节庙重修碑。及弘治十一年。清康煕四年。乾隆十年。知府等重修碑。殿庭西。有元御史中丞马祖常所撰清圣庙碑。而明成化十年。知府王玺重立。殿北为揖逊堂。堂北为清风台。台在苍壁上。滦河绕之。左右松杉蓊郁。隔河村闾。孤竹君庙。如画里光景。畿辅诸胜中。当属第一。台东有行宫。复道飞檐。规制极其奢丽。台西有守庙僧所居舍。明洪武九年。建清节祠于永平府城内东北隅。景泰中。始移建于此。因旧庙废址而重建。诗曰。古柏蘩荫石迳幽。清风台下碧滦流。休道首阳真与伪。我观如是想千秋。○卢龙县。本商孤竹国。春秋为肥子国。汉置肥如县。属辽西郡。后魏延和初。为辽西郡。及平州治。又侨置新昌县。为北平县治。北齐废辽西郡。入北平。隋开皇间。省肥如县。入新昌。后改新昌曰卢龙。大业间。移北平郡治于临渝。复改卢龙曰肥如。唐武德间。又改曰卢龙。仍为平州治。辽因之。宋宣和间。改曰卢城。金又改曰卢龙。元为永平路治。明为永平府治。清因之。卢龙城池。即永平府城池。明洪武四年。因旧土城。甃以砖石。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有奇。广二丈。门四。西水关一。池深二丈。阔五丈。景泰,弘治,隆庆,万历,天启间。相继修葺。清康煕,雍正间。又屡加修葺。城内驻箚。有三屯协,左右营。统辖遵化,喜峯路,潘家口,蓟州四营。而受节制于古北口提督。直隶总督。三屯协副将一。左营兼中军都司一。千摠一。把摠一。兵一百八十八名。右营守备一。把摠一。兵一百八十三名。又有山永协,左右营。统辖山海路。石门,燕河,建昌四营。而受节制于北口提督。直隶总督。山永协副将一。左营兼中军都司一。千摠一。把摠一。兵二百六十三名。右营守备一。把摠二。兵二百五十名。○阳山。在府城西南二十馀里。说文首阳山。在辽西。即此。中多谿谷。相传有阳乐县古址。言首阳者。一在渭源。一在蒲坂。一在洛阳。一在卢龙。未详孰是。南台山。在府城西南十馀里。左为阳山。右为孤竹山。南台中峙。形如印。亦为印山。下有井。通滦河。山半有白石。形如伏兽。俗称李广射虎处。然负嵎回头。眈眈之像太分晓。恐是人巧。康煕壬戌。绥远将军蔡毓荣。立小碣于石东。书曰。汉飞将军射虎处。孤竹山。在府城西二十里。水经注。云孤竹祠。在山上。孤竹国城。在山侧。一名洞山。滦河。在府城西五里馀。源出独石口外。东北经旧开平界。流七百里。为九流河。至喜峯口外。有柳河,宽河。铁门关水俱注之。东南过潘家口。入团亭。与潵水合。又至中峯山。与恒河合。又过唐山。与长河合。又南经迁安县。西转而东。至分水岭。过永平府城西。合漆水。又南经滦州东。又南至岳婆港分二支。一曰。葫芦河。南流经乐亭县东北。南入海。谓之东滦河。一曰定流河。南流经乐亭县西北。南流至刘家墩入海。水经。濡水从塞外来。注云。濡水在卢龙。即滦河也。青龙河。在府城西北一里馀。源出桃林口北二百五十里。喀喇沁界。长吉尔垈山。蒙古名顾沁河。即青龙上流也。西南流。入边经迁安县东北界。又南经卢龙县城西北。为漆河。南合滦河。即古卢水也。
十一日戊子
[编辑]晴。炊饭于背阴铺穿抚宁县城。止宿于楡关驿。是日。行九十里。○抚宁县。汉置阳乐县。属辽西郡。后汉为郡治。隋为卢龙县地。唐武德间。分置抚宁县。后省入卢龙。金大定间。复置抚宁县。属平州。元至元间。省入昌黎县。后复置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清因之。抚宁县城池。明成化三年创建。甃以砖石。万历十四年。于城外环筑拦马墙城。周三里有奇。高二丈。门四。池深一丈。阔五丈。清康煕,雍正间。屡加修葺。石门营。在县城东北九十里。都司一。千摠一。把摠四。兵二百五名。驻箚石门城内。山海营。在县城东一百里。都司一。千摠一。把摠一。兵一百九十三名。驻箚山海关内。○横山。在县城东八里。山势横亘如屏障然。紫荆山。在县城南二里。下临阳河。兔耳岭。在县城西七里。双峯尖耸。状如兔耳。绝顶有潭。云气常笼其上。磴道屈曲攀回而登。平广可容数万人。宋宣和间。张觉败金将阇母于兔耳。明建文间。燕将谷祥。败远东兵于部落岭。遂克兔耳寨即此。角山。在县城东北一百里。山海关北山势。由居庸,古北,喜峯诸山。而东延亘千馀里。至此耸峙如角。长城枕其上。为华夷大界。仙人台山。在昌黎县北十里。 距县城南二十馀里。绝壁万仞上。凌霄汉。有浩然台。望海亭。韩仙洞。香山峯等诸胜。郭造卿以此为右碣石。王应麟地理通释云。左碣石。在遂城。右碣石。在平州。阳河。在县城西一里馀。源出界岭口外列坨山南。西流入口东。有箭杆水注之。又西南至台头营之南。有黑岭水注之。又南经县城西。转东南。至紫荆山南入海。渝河。在县城东二十里。源出古阳州。南流至连峯山。入于海。渝关临渝县之名。皆因此。石河。在县城东北九十里。源出口外。自义院口流入。经石门寨东。又南至山海关。合南北二关河。南流入海。北关河。在山海关北二里。源出关外。由北水关。穿长城流入。经西关。南流入石河。南关河。在山海关南二里。源亦出关外。由南水关。穿长城。流入石河。
十二日己丑
[编辑]晴。炊饭于凤凰店。止宿于红花店。是日。行七十里。
十三日庚寅
[编辑]晴。观澄海楼。出山海关。登威远台。止宿于八里铺。是日。行四十里。○山海关南十里。有罗城。周三百馀步。北门一。内有三层台。南旁海上。层台二十六级。北有二层楼。东西三间。南北二间。上层扁曰。澄海楼。东壁有乾隆癸亥。皇上与张照梁诗正赓载诗。西壁有乾隆甲戌。皇上与汪由敦,刘纶。赓载诗。下层西壁有乾隆戊戌。皇上与于敏中,梁国治。赓载诗。北壁有乾隆癸卯。皇上与梁国治,董诰。赓载诗。皆幸沈时驻跸此楼也。中层台二十五级。西有一碑。一书曰天。开海岳。一书曰。一勺之多。即越人刘永基笔。而明天启六年所竖也。南有御碑亭。覆黄琉璃。乾隆癸亥。御制诗也。下层台。如甬道。入海百馀步。南有烟墩。高三丈馀。适值风恬浪平。遂登墩上。前临渤海。天水无际。后眺渝河。原野极目。长城横亘。闾井相错。真是天下壮观。冲涛城根。皆镕铁为覆釜形。俯瞰水底。历历可数。不知其几千万。此必燕,秦古迹。非洪武建关时所创。康煕几暇格物篇。已言之。诗曰。平潮拍拍海吹裳。寥廓秋空雁影长。禹服千年征碣石。箕封万里接扶桑。五花城屹中山去。四𫔎门开大帅忙。往事苍茫云水白。都司营里八旗扬。又曰。层台百尺压鲛宫。天水相磨眼不穷。一点蓬莱何处是。星槎遥指白云东。○山海关。古渝关地也。隋书开皇间。城渝关。汉王谅伐高丽。出临渝关。通典临闾关。今名临渝关。在卢龙县东。五代史。幽州北七百里。有渝关。东临海。北有土耳,覆州山。山皆徒绝并海。唐时置东西狭,石绿,畴米,砖长,杨,黄花,紫蒙,白狼等戍。以扼契丹。明洪武初。大将军徐达。建关城。兼置山海卫。南至海十里。东至锦州府,宁远州界八里。顾亭林诗曰。茫茫碣石东。此关自天作。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是也。关城周八里有奇。门四重。由南门向北行数百步。为四达虹霓门。上有二层锺鼓楼。上层南扁曰。文昌帝君。下层悬锺鼓。由锺鼓楼。折而东行百馀步。为第二门。西扁曰。天下第一关。相传明人所书。东扁曰。祥霭博桑。清圣祖御笔。由第二门。东行百馀步。为第三门。东扁曰。山海关。地广二丈。又有西罗城。周六里。东罗城。周三里。一百四十六步。南新城。周二里半。北新城。周一里四十二步。二城皆南北二门。与关城罗城。为连环五座。亦名五花城。即崇祯间。杨嗣昌所筑。顾亭林诗曰。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是也。关南之长城。颓废百馀步。不复修筑。而障以丹栅即祖大寿拥兵东走处。崇祯己巳。清兵越蓟州。进薄京城。督师袁崇焕。帅总兵官祖大寿。何可纲等入卫。会帝信清间。召见崇焕及大寿于平台。责崇焕以援兵逗遛。缚付诏狱。大寿在旁。股栗失措。出与何可纲。拥兵东走。至山海关门闭。乃毁城而出。或谓明平西伯吴三桂。毁关纳敌即此。乾隆御制全韵诗注。清兵薄山海关。三桂率属。迎谒于睿亲王。前驱入关。顾亭林诗。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据二说。毁关纳敌云者。谬也。余于丙申。过关。犹见其障以丹栅。今则撤去。使成坦路。商旅车马。任其来往。自角山至澄海楼。雉堞处处圮缺。一不补修葺。后此几年。燕秦古迹。华夷大界。将不可复寻。惜哉。关外数百步。有方台。甃以砖石。周四丈。高三丈。南为虹霓门。由台内磴道陞顶。即戚继光所筑威远亭也。顾林亭林(注:疑顾亭林之误) 诗。威远台前春草凄。望夫冈畔夜乌啼。是也。○金厚斋干。问于尤庵宋文正公曰。斥和三学士。北行后。不知存没。近闻尚今生存。方在吴王军中。吴三桂降于清。封云南。至是举兵。以复大明为名。 果尔则诚是异事。但虚实未可知也。尤庵曰。顷闻北来之言。吴王以同仇讨清之义。驰檄于倭云。而倭果传檄于我 国。吴,尹二人。书其生年月日及小字。付日本送来。自 上虑其漏泄于清。密谕筵臣曰。漏泄此语者。当以一罪绳之。由是人皆秘讳。又曰。顷者。永安尉之子谓余曰。曾以此事。问于译官张炫。则一切秘讳矣。其后张往见伊时专对某宰。诘之曰。此言不出于我口。而狼藉传播。想自台监出云。若全是虚语。则张言恐不如是云云。今观两说自南北来而与之暗合。生存之说似是也。洪乃丙申生。而尹则丁未生。吴则己酉生。当时若不遇害。吴,尹之年。想今不至于老死也。按吴三桂当崇祯季年。以平西伯拥重兵。驻箚山海关间。先帝殉社。流贼僭号。而观望逗遛。不发一矢。及夫李自成来逼永平。驰书求救于睿亲王。启关迎降。自为前驱。顺治定鼎。三桂以平西王受封。云贵进三患二难之议。擒献永明王。讳由榔。即永历皇帝。康煕壬寅。平定南方。诏云。特命平西大将军平西王吴三桂。同定西将军爱星阿等。统领大兵。直抵缅甸。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擒伪永历及伪巩昌王白文选。 明统之绝。实由三桂之排布。千古叛逆何限。而反复凶谲。未如三桂之有甚者。晩后举兵。名以复朱氏。何异于谢灵运之自况鲁连,子房也。皇明通纪云。自成胁吴骧。作书招三桂。三桂报曰。父既不得为忠臣。子安得为孝子。夫骧之劝子以降贼。固禽兽不如。而三桂之责父以不忠。则人理之沦丧。甚于温峤之绝裾。孰谓求忠于孝。未必然乎。乾隆御制戊戌集注。三桂闻燕京失守。吴骧为贼所絷。尚迟回不赴。及闻宠姬陈沅被掠。乃勃然而起。决计降清。梅村吴伟业诗云。不为君亲来古国。只因女子下雄关。又云。冲冠一怒为红颜。世以为画出三桂情状。先辈未及见清初史。真以三桂为明纯臣。动称吴王。使亭林,榕邨诸先生闻之。岂不咦然破口乎。当三桂之倡乱也。连兵尚耿。撼扰滇黔。驰檄东南。骚动外藩。书送三学士生年小字。亦三桂凶谲之一策也。以三学士之忠节。犹在军中。则可知其为义举。是欲藉重于三忠。取信于我 国。而先辈误认三桂。抑或由此也。今开国方略新颁。而三学士大节弥彰。可以有辞于天下万世。可以打破乎百馀年悠谬之说。乃知直道无往而不伸也。或曰。沈阳日记。洪忠正之成仁。在丁丑三月。尹忠贞,吴忠烈之成仁。在四月。而方略。俱以三月甲辰书之。何也。夫史例以月系年。以事系日。一事之错出者。亦可类从。洪学士之成仁。先于尹,吴。既在三月甲辰。则尹,吴二学士之以类从之无疑。何必以一事逐月立纲乎。○起燕京。至山海关。除清节庙,澄海楼。纡回之三十里。为六百八十里。
十四日辛卯
[编辑]晴。观许孟姜祠。炊飰于中前所。止宿于凉水河站。是日。行七十里。○姜女庙。在山海关东十里。高阜突起于海滨平野。历石阶一百八级。上有祠东西三间。南北二间。扁曰。劲节凄风。清果亲王笔。祠正中。有榻上安秦贞女许孟姜塑像。旁顾低视。愁容可掬。左右童女侍立。一持伞。一奉带。前有扁曰。芳流辽水。今皇上御笔。榻东有明万历壬子所竖碑。书出塞诗曰。出塞将军汗马劳。偶来风雨袭征袍。声传徼外奔封豕。羽入云中看落雕。鸭绿晩舟通属国。鹅黄新酒醉诗豪。行营列炬归来晩。城上乌啼月正高。又曰。海上双双拥翠螺。传来姜女瘗回波。千年不转心如石。万里相牵泪湿罗。拍岸涛声频助咽。窥人鸯鸟摠成魔。珥流砥柱应如此。把酒临风纪不磨。主关海若王致中所咏也。榻西有清康煕丁亥所竖碑。书重修祠记。翰林院修撰李蟠所制也。祠北有佛殿。庭西有重修祠记碑三。一则万历甲午。兵部主事张栋撰。一则万历丙申。兵部主事张时显撰。一则康煕己酉。淄川知县程观颐撰。殿北有大石。东刻望夫石三大字。太原白辉笔。南刻今皇上御制诗。北刻振衣亭三大字。作如是观四大字。石北有亭。在数十仞苍壁上。大陆遥山。秦城周遭。爽豁之光景。可与澄海楼伯仲。亭东有行宫。规制精丽。诗曰。兔山山色碧悠悠。姜女祠东暮霭收。海鸟恨深塡木日。塞鸿声断𢭏衣秋。云空水逝长城策。地老天荒片石愁。千古贞名磨不得。至今行客为停辀。○中前所城池。明宣德三年。指挥叶兴建。周三里八步。高三丈。池周四里三百步。深一丈。阔二丈。门三东曰定远。西曰永望。南无号。乾隆癸卯重修。城内驻防。佐领,骁骑校各二。所领满洲汉军兵一百四十名。隶宁远。乾隆戊戌。关外十八处城池。发帑百馀万。予限五年。次第缮修。雉堞峥嵘。而独于山海关。一任其荒废。岂以沈阳在东。不必置重关于两京之间欤。乾隆御制戊戌集山海关诗注云。明自万历以后。朝臣惟门户纷争。百姓以科敛愁怨。纪纲陵替。以底于亡。德之不务。虽设险何益,今中外一家。陪京且在关外山海之阴。不过存名而已。又癸卯集诗注曰。关外邑镇城垣。明季用以守御。当年攻取之际。掘毁者有之。升平日久。风雨所摧坏者亦有之。闾阎依城郭而居。荒废不治。非安民之道也。常于戊戌发帑予限。命工部侍郞德成。同盛京将军等。督修。
十五日壬辰
[编辑]晴。炊饭于中后所。止宿于东关驿。是日。行六十里。○中后所城池。明宣德三年建。周三里一百七十步。高三丈。池周四里二百步。深一丈。阔二丈。门四。东曰润和。南曰歌薰。西曰说泽。北曰宁澜。东南有关厢。城三面。周二里十一步。门二。东曰威远。南曰镇朔。乾隆癸卯重修。城内驻防。佐领,骁骑校各二。所领满洲汉军兵一百四十名。隶宁远。
十六日癸巳
[编辑]午前雷雨后。或晴或阴。炊饭于沙河驿。而止宿于宁远。是日。行六十里。○宁远州。汉徒河县地。隋为柳城县地。唐为营州及瑞州地。辽置严州兴城县。属锦州。又于南境置来州。金废严州。以兴城。属兴中府。改来州。为瑞州。元为锦州。及瑞州地。明初置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宣德三年。分二卫地。置宁远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康煕二年。东割塔山所地。入锦县。西尽倂前屯卫地。改为宁远州。三年属广宁府。四年改属锦州府。宁远城池。明宣德三年。总兵巫凯建。城周五里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池周七里八步。深一丈五尺。门四。锺鼓楼在中街。天启三年。监军袁崇焕。以旧城疏薄。改定规制增筑。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顶收二丈四尺。又筑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高如内城。门四。角楼四。今外城颓废。仅存遗址。内城乾隆癸卯重修。驻防佐领二。骁骑校二。笔帖式一。仓官一。所领满洲汉军兵一百四十名。○城南门内。有祖大寿石坊。西门外。有祖大寿墓。大寿即祖承训子。明之世将。今观南北二石坊所书褒奖之句。皆皇明玉音。而叛入清朝。为开国元勋。名编贰臣。传垂千秋 。清史。以明臣降附者。编列贰臣之传。为人臣事二姓者戒。祖大寿,洪承畴之以有勋绩。在甲编。如钱谦益辈之进退无据者。在乙编。 毕竟城西三尺荒坟。何必较迟速。乌虖惜哉。崇祯间。宁远为百战多垒之场。我使由海路。泊舟觉华岛。到此不胜其虞外。观于东岳李公安讷之纪行诗。潜谷金公堉之纪行录而可知也。今边尘不警。车书同化。冠盖相望。坦途无梗。真太平世界也。○三首山。在州城东五里。三峯列峙。皆石壁峭拔。上有泉。下注东南。流八里入海。中峯绝顶。有烟墩。山北霜叶。如铺锦绣。山东有天宁寺。明正统间敕建。扁曰。首山胜境。欢喜岭。在州城西一百九十五里。山海关东三里。威远台峙其上。觉华岛在州城南十二里海中。上有海云,龙宫二寺。宁远河在州城西一里。源出宁远卫西北山谷间。南流至城西。分为二派。环抱州治。复合为一。南流会汤沙河入海。汤沙河在州东一里馀。俗名姜女河。源出火烧门山。南流入宁远河。东关驿河。在州城西南六十里。源出鹰窝山。分为二派。绕东关驿城东。西又合流而南。散漫荒甸。六州河。在州城西南八十里。俗呼六股河。源出边外。蒙古名遂济河。自高台堡东入境。为六州河。南绕中后所城东南。流入海。凉水河。在州城西南一百三十里。源出官帽山。绕凉水河铺。东南流入海。中前所河。在州城西南一百六十五里。亦名东沙河。源出破山洞。东南流经中前所城。东入海。小凌河。在锦州府城东十五里。源出土默特明安喀喇山。东北流会木垒河。由松岭边门西五里入境。为小凌河。绕府城西。又名锦州。转而南流五十馀里。至唐家台西入海大。凌河。在锦州府城东四十里。源流已详义州。
十七日甲午
[编辑]晴。炊饭于连山驿。止宿于高桥铺。是日。行七十里。到高桥湖之北冈。南俯觉华岛。江苏商舶簇立于前洋。此即崇祯间。我使来泊处也。其海路。自我关西宣川宣沙浦放船。历辽海之鹿岛,石城岛,平岛,旅顺口,铁山嘴,双岛,南北汛口。始到觉华岛下船。从旱路达燕京。崇祯己巳。椵岛帅毛文龙所定也。
十八日乙未
[编辑]或晴或阴。炊饭于松山堡。止宿于双阳店。是日。行六十里。○小凌河。经双阳店西五里。跨河为木梁。名双阳桥。河边驻防。佐领二。骁骑校二。笔帖式一。所领满洲汉军兵一百四十名。隶宁远。○路过吕翁山。渡小凌河。清崇德六年。大破明兵十三万。擒降督师洪承畴。即此地。乾隆御制癸卯集注。洪承畴既降于本朝。明讹传为阵亡。优恤备至。后黄道周被执。至金陵。承畴时方经略江南。以道周同乡。遣人慰问。道周言先帝因洪督师已死。特赐祭葬。举国皆知。今安得复有洪督师。词气激昂慷慨。闻者感动。承畴为之惭沮。道周,承畴。皆闽人也。榕村李光地语录。黄石斋就义之晨。二官入谒拜如仪曰。为公送喜。石斋曰吾国破家亡。何喜之有。二官曰。已得请许公就义矣。石斋笑曰。是诚可喜。但汝辈安能解此。因历数二官之家世阀阅而呵其罪。二官皆浃背趋去。不敢仰视。按今以两集参考。则二官亦如洪承畴之叛明归清者。而榕邨立言。每主忠厚。不露其姓名也。当时关外。烽火阻绝。十三万兵,大师之存殁。朝廷犹漠然不得其实。如金应河之以小邦偏将。战殁于建州者。又何能达于黈纩。而至有辽东伯之赠乎。且其天朝赐祭文。鄙俚不堪读。殆兔园邨学究之所不为。尤不足取信也。
十九日丙申
[编辑]晴。炊飰于大凌河。止宿于十三山。是日。行五十里。○渡大凌河。时有大官乘檐顶太平车。自东而来。骑从甚盛。问之则奉天府尹。而锦州被水户赒赈之行也。盖今夏虽无跨朔浃旬之淫潦。而六月晦七月初。数日暴雨。滨河诸邑。溃决垫溺之患。挽近所军关内之永平。关外之锦州。俱滨大河。故人家田畴之漂没。几与义州,朝阳等。秋获未免歉荒。而他馀诸邑。毋论关内外。举皆登稔。十三山。西距锦州府城七十五里。高一里馀。周二十里。峯有十三。皆巉岩特挺。上有潭。下有金牛洞。出山海关已望见。凝岚积翠于大荒中。似远似近。宛然画图。辽史燕王淳。讨武朝彦。至乾州十三山。即此。○皇历赍咨官洪仁福来。到得家信。上而 圣候万安。元子宫日就岐㠜。下而仲父议政公愆度已平复。公私喜消息。莫大于此。又见湾尹族兄书。渡江时。前府尹李颐祥为主人。已递去。徐承旨迈修代李来莅。 次儿进士有榘。八月晦间。殿讲纯通。特蒙直赴殿试之恩。三世受 圣上洪造。将何以图报。感祝嘉悦之中。还切忧慎。赍咨官八月初离京。九月旬前渡江。故家书则未及言科声。湾尹则因拨路见榜而胎送。
二十日丁酉
[编辑]或晴或阴。炊飰于闾阳驿。止宿于广宁站。是日。行八十里。广宁邑治西北。倚毉巫闾。峻嶂叠𪩘。百里周遭,东南临旷野。苍茫不见涯岸。民户之稠盛。市廛之繁华。虽逊于辽阳。而山川之秀丽。地界之爽豁。大胜于宁远。实是关外重镇。而与宁锦辽义。表里控扼者也。○闾阳驿驻防。佐领二。骁骑校二。所领满洲,汉军兵一百四十名。隶广宁。广宁县。汉东南为无虑,望平二县。属辽东郡。以西北为参县地。属辽西郡。晋省无卢县。以望平县。属玄菟郡。后魏又省望平县。入广都县。唐以无虑,望平二县地。置巫闾守捉城。后入渤海。为显德府。辽置显州奉先军。属东京。金为广宁,望平,闾阳,锺秀四县。属广宁府。元为望平,闾阳二县。属广宁府路。明为广宁卫。封建辽王。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为广宁县。属锦州府。广宁城池。明洪武间。指挥王雄。因旧址修筑。都督刘真甃以砖石。永乐间。总兵刘江增展南关。弘治间。备御胡忠展西隅。嘉靖间。都御史任洛,总兵马永。重修。城周十里二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五尺。南关厢三面周三里二百二十步。门三。钟鼓楼。在中街。池周十六里四十五步。深一丈五尺。阔二丈。乾隆癸卯。重修。城内驻防。协领一。佐领三。满洲,蒙古,汉军防御各一。骁骑校六。笔帖式一。所领满洲蒙古汉军兵五百名。○城内西北隅。有万紫山。即明,辽王府基。东北隅。有双堛。高皆十馀丈。钟鼓楼南。有明宁远伯李成梁华表。东沙河。ㄷ在城东门外。源出毉巫闾山三道沟。东南流。绕城北而南。经城东一里。会南沙河入海。南沙河。在城南十二里。源出毉巫闾山。由牵马领。东南流入东沙河。杨郞河。在城西门外。源出城西北泉。南流入南关。东南注东沙河。马市河。在城北二十五里。源出义州魏家岭。东南流。东至中安堡城东南散漫。羊肠河。在城东四十五里。源出边外白石道沟。由头台子。西入境。东南流七十里。至蛇山下平野散漫。
二十一日戊戌
[编辑]晴。观北镇庙。炊饭于中安堡。止宿于小黑山。是日。行九十里。○毉巫闾山。高十馀里。周二百四十里。舜封十二山。以毉巫闾为幽州之镇山。势掩抱六里。亦名六山。南距七里有北镇庙。隋开皇间始建。唐天宝间。封广宁君。宋加王号。元大德间。封贞德广宁王。明初尊为北镇。毉巫闾山之神。元季庙毁。明永乐十九年敕建。成化间重修。清康煕,雍正,乾隆间。屡加修葺。庙南为石坊五间。东西安石狮仿。 仿 (注:疑误书坊字为仿) 北为虹霓门三间。覆以青琉璃。扁曰。北镇庙。阙南左右。又安石狮。阙北为神马门三间。左右翼廊。为棂星南向。神马门外。东西各有序五间。东西相向。门内东西。各有二层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楼北为奉香殿。正中设奉香宝座。后倚皇帝万寿金字牌。左右排列黄伞金龙扇。上榻郁葱佳气扁额。清圣庙御笔。殿庭南甬道。东西有碑亭四。皆康煕,雍正,乾隆间重修记,降香文及御制诗也。殿庭东西。各有序七间。东西相向。奉香殿北为正殿。东西五间。南北三间。覆以青琉璃。正中龛内。安北镇神塑像。俱衮冕。左右仙童侍立。龛外左右。仙官神将各二侍立。上揭乾始神区扁额。清世宗御笔。殿庭东西。各有序三间。东西相向。殿阶上左右及阶下。有辽,元,明,清重修降香碑。正殿北边。又有更厅三间。厅北有门三间。门南左右。各有序三间。东西相向。门北有殿五间。覆以青琉璃。内奉白帝娘娘。殿东北有仙岩孤石。峭拔数丈。巓刻会仙亭三字。旁又有磴䃦。上构小亭。俯临广宁邑治。闾阎扑地。粉堞耀日。繁华佳丽。笔难殚记。岩下又有小亭。南有行宫。旧镌吕仙像于岩。又名吕公岩。或称棋盘山。而今磨泐不可辨。殿西北。有翠云屏。大石方广丈馀。下为峇。南北通明。上刻补天石三字。明都御史张学颜笔。又刻万历癸巳。何于度,梅台祚,胡文海,江毓瑞等题名。石南有碑。前书曰。矻镇幽方。后书曰。当境神。康煕中。礼部侍郞沈荃笔。乾隆甲辰。皇上东巡。亲祀北镇。周览庙中。有古松已枯其半。槎枒如铁石。东干苍翠郁然。奇致夭矫。皇上立树下。亲为模画。刻之乌石。嵌于岩腹。题诗画旁曰。镇庙门西似盖松。半存枯干半笼葱。凝神如见抱朴子。图貌惭非陈所翁。立下忽疑晴如雨。现前不悟色兮空。何当六月其根坐。读疏仡听谡谡风。今诗画存而枯松已亡。石东南。有览秀亭。西眺桃花洞。层峦奇岩。霜叶铺锦。道隐谷圣水盆诸胜。可以领略于数里外。皇上御制戊戌集注。桃花洞崖间多泐 朝鲜人诗。盖朝鲜为箕子所封。至今犹重文教。庙东别有观。道士数人居之。盖为守庙也。○小黑山驻防。佐领二。骁骑校二。所领满洲,汉军兵一百四十名。隶广宁。明时筑边于小黑山。东至老边驿。为三卫驻牧之地。今边墙遗址犹存。清以大凌河边为牧场。夏则放马于水草丰饶处。冬则分交内府官庄旗人餧养。今孶育之数。为二十万二千八百馀匹。
二十二日己亥
[编辑]晴。炊飰于新店。止宿于二道井。是日。行五十里。今日即我 圣上诞辰。遥想百僚起居。近侍引对。称觞献寿。庆贺如云。而余以阁臣。远滞封疆之外。未随鹓鹭之列。瞻望蓬莱。耿然于中。登新店后冈。回顾西北白台子。此乃七月初。热河,燕京分路处。由白台子。过医巫闾北麓。出九关坮门。至热河。由热河入古北口。至燕京。由燕京出山海关。过毉巫闾南麓。还至白台子下。水陆跋涉之间关。已成过境。而三朔之间。历遍塞山内外数千里。亦足以酬桑蓬之志矣。
二十三日庚子
[编辑]晴。炊饭于一板门。止宿于白旗堡。是日。行五十里。
二十四日辛丑
[编辑]晴。炊饭于新民屯。止宿于孤家子。是日。行八十里。
二十五日壬寅
[编辑]阴。终夕南风。入夜洒雨。炊饭于带方新。止宿于沈阳。是日。行八十里。○起山海关。至沈阳。除北镇庙纡回之二十里。为七百八十里。
二十六日癸卯
[编辑]晴。炊饭于白堛铺。止宿于十里河铺。是日。行六十里。朝于沈阳。送清心元十丸,诗笺百叶,厚纸十卷,扇二十柄,鳆鱼百个于副都统成荣。且使柳检书得恭。以余言往告曰。俺等秋初。向热河。阁下为念潦途行色之艰辛。助以车马。赠以白金。白金则嫌于私。近于货。虽不免辞谢。而车马则赖以致身于义州。得达于热河。恭伸 国王殿下庆祝之忱。屡蒙皇上特异之恩。𨡴车稳旋。光华赫然。受阁下赐多矣。数种土物。聊效铭感之忱。幸乞笑留。成答曰。此乃地主常礼。何足烦谢。白金之辞。可见使臣之廉洁。而伊时还付何人乎。柳对曰。付之通事官。使即奉纳矣。阁下尚未闻知可讶。一番查问何如。成曰。通官辈。本自卑鄙。纵或中间干没。何必置意乎。但辞受之际。往复不可不分明。当问于通官矣。今来贵币。全受则不安。全却则不恭。药丸诗笺拜领。馀奉完悚悚。成是满洲人。而柳盛称其仪容儒雅。笔翰优馀。有宰相风度云。近来满洲文学。反胜于中华。如铁侍郞。亦其一也。离沈阳。行到浑河边。甲军五名。疾驰赶来。押去通官宝德。数日寂无声息。余到连山关后。宝德始放还。见首译洪命福。怒色勃勃曰。凡有往复。不使首驿为之。使柳裨为之何也。吾既备纳银子。不畏副都统云。想大经厄境而归。可发一笑。
二十七日甲辰
[编辑]晴。炊饭于烂泥铺。止宿于东京。是日。行六十里。
二十八日乙巳
[编辑]晴。竟夕西风。霜寒渐紧。炊饭于冷井站。止宿于浪子山。或作狼子山。 是日。行七十里。○太子河东数里。有木商铺。连抱之材。积如丘陵。殆近数百万株。闻是斫取于长白山下诸窝集中者。而每年秋末冬初所置。翌年夏潦。或从太子河流下。或从鸭绿江流下。关外公私舍。皆赖于此云。我 国关西之江楚诸邑。关北之三甲诸邑。皆为长白山后麓。且沿鸭绿江而公私取材。徒靠于京山海岛。殊未可晓也。
二十九日丙午
[编辑]阴。逾青石岭。止宿于甜水站。是日。行四十里。
三十日丁未
[编辑]晴。逾摩天岭。止宿于连山关。是日行四十里。滦府吏。领馔物来到。得家信。始闻有榘之蒙恩直赴。即八月二十七日。且有 赐乐之异数云。惊喜感祝之至。莫知所以报答。
十月
[编辑]一日戊申
[编辑]晴。逾分水岭。止宿于通远堡。是日。行五十里。
二日己酉
[编辑]晴。炊饭于黄家庄。止宿于雪里站。或作薛里站。 是日。行六十里。
三日庚戌
[编辑]西北风洒雪。炊飰于三台子。还到凤凰城边门。是日。行八十里。○起沈阳。至凤凰城边门。为四百六十里。燕京至凤凰城边门。共一千九百二十里。
四日辛亥
[编辑]晴。留边门。自湾府赍传正副使处。有 旨若曰。闻卿等一行稳旋。咨文奏请。亦如意。公私万幸。至于副使。卿子阐名于庆科。尤可喜也。皇帝恩数。愈往愈挚。在我国道理。亦岂可汎忽。冬至使行。待卿等还。即当发送。卿等渡江后。所赍来礼部咨文。先付译官。骑拨上送。以为趁即净写。回咨之地。卿等复命之期。亦为指日以闻事下谕。庚戌九月二十七日。右承旨李益运成贴。即日燕京起程状本入启日也。今以微臣之行期。至烦 圣衷之记念。十行恩纶。远宣边门。此已旷古之殊典。而嘉乃之谕。又及于有榘科名。尤属异数。天高地厚。何以报答。闻冬至使拜表。定在今月十七日云。若待渡江后。上送咨文。则恐未及于拜表前。故赍来咨文十二度。传付译官赵重镇。使之出往湾府。骑拨进京。
五日壬子
[编辑]晴。留边门。
六日癸丑
[编辑]朝阴夕晴。留边门。
七日甲寅
[编辑]晴。留边门。燕货互市。车二十八辆齐到。六月入边门。扇纸,皮布,鱼藿等麤重之商货。仅为十八辆。今缎丝香茶等珍贵之燕货。反为十辆。可知商人辈。渡江时冒禁之狼藉也。或言今行潜包黄金为六千两云。朝廷设禁愈严。而奸民冒禁愈甚。前后邦内黄金之归于清人者。殆近累钜万。天不爱宝而徒资邻国。惜哉。盖白金之私采。必穿窦几丈。置冶几所。工力甚紧。故其禁易。黄金之私采。或于田畴之畔。或于溪涧之滨。锄取沙土。漉以洗净。不费工力。故其禁难。况大利所在。莫可沮遏。与其有设禁之虚名而为奸民之渊薮。毋宁就其优产处。置店官。为之管摄。以察私采也。
八日乙卯
[编辑]阴。入夜风雪。留边门。遣首译洪命福于凤凰城。请来城守尉及税官边镇之设。将以严禁。条达使命。尊中国怀远方而迩来。边官皆是满人之嗜利无耻者。我使亦不能洁己守法。彼人之操切转紧。索货日增。而我人之诈伪愈出。犯禁日甚。方来之虞。可胜言哉。虽以今行观之。所谓城守尉觇我 国私商潜市马二十四匹。纵甲军拦阻于雪里站。恐喝私商。索出白金二百四十两。然后舍送。朝廷如欲辑宁西边。姑罢互市为上。另择专对其次也。且边门,盛京,山海关,燕京四处。赠给白金。即象译辈私事。非礼部之所知。而旧皆收敛于一行八包中。宣德间。象译盘缠。每人许赍人参八十斤。谓之八包。后代以白金及杂物。 首译担当弥缝。自 英庙辛亥,壬子间。首译金庆门。称以公用。上闻朝廷。于今六十馀年。每行公用所费。辄为白金五六千两。伊时庆门。以刱开无前之规。至于远窜。而因袭流弊。尚未厘革。实莫晓其故。一番呈文于礼部。亦可禁断。而象译辈。恐吓使臣。百计沮遏。是岂真为边门生梗之虑。必有中间干没而然也。
九日丙辰
[编辑]晴。出边门。止宿于温井坪。是日。行五十里。
十日丁巳
[编辑]晴。炊饭于镇江城。还渡鸭绿江。止宿于龙湾。是日行七十里。
二十二日
[编辑]复命。 上引见于煕政堂。谕曰。卿等可谓完福。方渡鸭江。闻 宗社大庆。及到热河。传奏好音于皇帝。恩言郑重。咨请顺成。屡登万寿宴筵。纵观西山胜景。至于玉杯之亲授。尤属旷古之异数。予见起程状本。深用嘉乃。臣仁默,臣浩修。起对曰。皇穹眷顾。 列祖默佑。时值降圣之运。 国有主鬯之托。亶由我 圣上大德。克享天心而获此景箓也。臣等到凤凰山下。恭承吉报。一行聚首开缄。懽忭蹈舞。边门内通官章京辈。亦皆纷纷来贺于象译。可见民彝之所同然。无此疆尔界也。 上曰。皇帝精卫何如。政令何如。仁默曰。颜貌若六十馀岁人。视听行步。亦不减于壮年。而政令比之向来。颇觉纵弛。宠任和珅。权势太重。人情甚佛郁云。浩修曰。和珅虽权重。而首阁老阿桂。清俭端雅。大系民望。皇帝又不替眷遇。故朝廷赖是维持云。 上曰。果有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底气像乎。浩修曰。未必其德量之能如是。而臣于十馀日宴筵。屡与之周旋。熟察其仪容。则整饬凝重。有宰相风。且对和珅。不少谄屈。和反趋进接话。足揣其内有操守也。 上曰皇帝与卿等酬酢时。谁为传语。浩修曰。通官译语。礼部尚书传奏。而皇帝再次召见臣等。欲与之长语。问有清蒙语者。而臣等以未带来仰对。皇帝甚为之沓沓。大抵事大中最紧切。即清语。而译院清学。渐不如古。臣行所带去之李惠迪。名虽清学。未达例用话头。故不得已以未带来为对矣。 上曰。此在译院之劝奖蕫责。卿等以今所奏。启下举行条件。另饬该院。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