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四库全书本)/卷057
玉海 卷五十七 |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五十七
宋 王应麟 撰
蓺文
图绘名臣
自古皇王褒崇勲徳既勒名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
周明堂周公图
家语观周第十一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孔子曰此周之所以盛也 有周盛时褒赏功徳或藏在盟府或纪于太常或铭于昆吾之鼎独周公有大勲劳于天下迺绘象于明堂之墉期亿万年无忘师保之徳使睹之者肃然动心愿竭忠尽瘁追配前人褒崇奨劝之道于是为至
汉未央宫画
文苑英华卢硕画諌曰汉文帝三年〈两汉故事〉于未央宫承明殿画屈轶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獬豸
汉麒麟阁名臣图
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廼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著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注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象于阁遂以为名师古曰汉宫阁疏名云萧何造 叙传博陆堂堂受遗武皇权定社稷配忠阿衡〈霍光〉安世温良塞渊其徳子孙遵业全祚保国〈张安世〉宣和自守温颜逊辞〈韩増 见本传〉营平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谕其信〈赵充国〉高平师师惟辟作威图黜凶害天子是毗〈魏相〉博阳不伐含弘光大天诱其衷庆流苗裔〈丙吉〉延年宽和列于名臣〈杜延年〉其在于京奕世宗正劬劳王室用侯阳成〈刘徳〉小心周密上信重之〈梁丘贺本传〉长倩懙懙觌霍不举〈萧望之〉苏武信节不诎王命〈苏武〉
汉未央宫赵充国图
赵充国传充国以功徳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成帝时西羌尝有警上思将帅之臣追美充国廼召黄门郎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
汉南宫云台功臣图〈当参考褒功类人物类〉
后汉论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列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大傅高密侯邓禹〈授西讨之略〉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平江淮筑亭障〉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勇鸷有谋建大策〉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应符而被衮〉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方直多计〉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定太山〉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走延岑次祝阿〉骠骑大将军参遽侯杜茂〈破卢芳平东方〉执金吾雍奴侯宼恂〈居河内〉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定江东〉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建南征之效〉左曹合肥侯坚镡〈攻洛阳降朱鲔〉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守洛阳定关中〉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权以济事〉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降秦丰质直〉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迎车驾〉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平河北用儒雅〉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疏财而受赐从平萌宪〉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残五校〉右将军槐里侯万修〈从平河北〉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梯城破敌〉太常灵寿侯邳彤〈一言兴邦屠邯郸〉卫尉安成侯铫期〈胜青犊〉骠骑大将军昌成侯刘植〈谈说而受封〉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克赤眉〉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心如金石〉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灭公孙 质朴而见亲〉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忘身奉主〉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力战无前〉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奉图归忠〉骠骑将军慎侯刘隆〈讨李宪〉太傅褒德侯卓茂〈执节淳固〉赞曰帝绩思乂庸功是存有来群后捷我戎轩婉娈龙姿俪景同翻〈谓光武也〉 马援传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 通鉴永平三年二月功臣之次邓吴贾耿恂彭异祐遵丹延期纯宫武隆成梁俊茂俊镡霸光忠修彤植常通融茂〈通鉴所叙误〉陶渊明集圣贤群辅录云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冯异岑彭祭遵邳彤耿纯王霸臧宫景丹杜茂朱祐刘隆马成王梁铫期盖延马武刘植任光李忠万修陈俊傅俊坚镡右河北二十八将光武所与定天下 禹汉弇恂异复彭遵光武之起资为腹心祐丹延期纯隆宫武光武之起资为御侮成梁二俊茂霸镡光忠修彤植爪牙为良茂常通融四七之馀续以绘之功臣之图
汉西阁画
杨恽传恽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谓乐昌侯王武曰天子过此一二问其过可以得师矣画人有尧舜禹汤不称而举桀纣
汉列士图
论衡宣帝之时画图汉列士或不在于画上者子孙耻之
汉明帝殿阁画
见后
汉图画胡广黄琼颂〈鸿都文 东观学图赞 画象〉
胡广传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省内诏议郎蔡邕为颂注谢承书颂云岩岩山岳配天作辅降神有周生申及甫允兹汉室诞育二后曰胡曰黄方轨齐武惟道之渊惟德之薮股肱元首代作心膂天生蒸人有则有类我胡我黄锺厥纯懿巍巍特进仍践其位赫赫三事七佩其绂奕奕四牡沃若六辔衮职龙章其文有蔚参曜乾台穷宠极贵功加八荒群生以遂超哉邈乎莫与为二 阳球传灵帝𢽟中尚方为鸿都文学三十二人图象立赞以劝学者臣闻图象之设以昭劝戒欲令人君动览得失 高彪传诏东观画彪象以劝学者 姜肱传桓帝下彭城使画工图肱形状 蔡邕传灵帝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陈纪传以至徳称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冀州表朱穆之象太丘有陈寔之画〉 蔡质汉官典职曰尚书奏事于明光殿省中皆以胡粉涂壁紫青界之画古烈士重行书讃
汉礼殿图 文翁学堂图
益州记成都学有周公礼殿旧记云汉献帝时立高眹文翁石室在焉〈眹再作石室在文翁石室之东又东即周公礼殿 益州太守高眹修周公礼殿记初平五年九月 始自文翁开建泮宫至于甲午文君参増造吏寺〉益州刺史张收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与仲尼七十弟子于壁间〈史记索隐仲尼弟子传引文翁图所记〉 唐志杂传记类益州文翁学堂图一卷 隋志蜀文翁学堂像题记二卷 益部耆旧传益州刺史董荣图画谯周像于州学命从事李通颂之李业传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宋祁文翁祠碑
云公为礼殿以舍孔子及七十二子之象殿右庑作石室舍公像其中后人又作高眹象进偶公室嘉祐二年祁知益州肖公像于宇间绘相如等于东西壁本古学之复莫若眹今学之盛莫若蒋堂绘二公配祠焉 十赞太守文翁司马相如王褒严遵张宽李仲元何武扬雄太守高眹知益州蒋堂 鲁灵光殿赋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云云上纪开辟遂古之初鸿荒朴略厥状雎盱焕炳可观黄帝唐虞下及三后云云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先贤行状曰陈纪与寔高名并著而弟谌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雁成群世号三君百城皆图画 状人纪〈见著书〉
汉贤王图
唐志汉王元昌画贤王图韦无忝画高祖及诸王图曹元广画高祖太宗诸子图
魏温室画象赞
魏都赋〈见赞类〉 魏陈思王画讃序曰画者鸟书之流也〈吕氏春秋史皇作图〉
唐文学馆十八学士图 赞
褚亮传亮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武德四年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军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秦王为天策上将军领司徒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増邑二万户仍开天策府置官属秦王以海内寖平乃向儒学开馆于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于是下教以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㳟薛元敬颜相时谘议典签苏朂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徳明孔颕达太学助教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收卒召刘孝孙入馆〉分为三番逓宿阁下供给珍膳恩礼优厚每遇朝谒公事之暇辄至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㩁略前代无常礼之间或夜分乃寝又使库直阎立本图像文学禇亮为之赞题名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彰礼贤之重方是时天下向慕学士大夫得预其选者谓之登瀛洲〈实录云勒成一卷号曰十八学士写真图 会要云具题其爵里〉 艺文志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又曹元广画秦王府学士图 旧史列传房玄龄贞观十八年与司徒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赞曰才兼藻翰思入机神当官励节奉上忘身〈一作危身〉 杜如晦兼文学馆学士画像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令文学禇亮为赞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一作抱义〉身立名扬 虞世南图形凌烟阁 姚思廉为文学馆学士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赞曰志古精勤纪言实录临名殉义馀风励俗 孔颕达贞观十八年图形凌烟阁赞曰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𩙪起 苏世长为学士图画亮为赞曰军谘谐噱超然辩悟正色于庭匪躬之故
十八学士赞〈各四句旧史赞十八文星连辉炳燿〉
房玄龄杜如晦姚思廉孔颕达苏世长〈见旧史本传〉虞世南笃行扬声雕文绝世网罗百氏并包六艺李守素贤哉博识穆尔清风游情文苑高步谈丛刘孝孙刘君直道存交守信雅度难追清文远振褚亮道高业峻神清气远学总书林文兼翰苑盖文逹言超理窟辩折谈风蒲轮远聘稷下连踪于志宁古称益友允光斯职蕴此文辞怀兹谅直许敬宗槐市腾声兰宫游道抑扬辞令纵横才藻颜相时六文科籕三冬经史家擅学林人游书市陆徳明儒术为贵玄风可师俦学非远离经在兹李玄道李侯鉴远雅量淹通清言析理妙藻推工薛元敬薛生履操昭哉德音辞奔健笔思逸清襟蔡允恭猗与达学蔚有斯文冰霜比映兰桂同芬苏朂业敏游艺躬勤帯经书传竹帛画美丹青
薛收传后遍图学士太宗叹曰恨不早图其像后图学士像叹其早死不得与 王觌有记褚亮有赞蒋乂有传 王觌十八学士图记曰十八学士皆炀帝之臣曷暗于隋而明于唐是有其材而无其时矣如晦玄龄于一尉或非好去任或挂网徙边褚亮虞南不离下位或嫉才见谪或七品十年暨显我国家则有才兼文武器重圭璋者慷慨大节临机能断者仁孝忠直预识存亡者洁行检身而有英略者好学敏达详明吏道者出入军旅涉历危难者不惮兵威植立忠谊者博闻正俭文翰兼绝者风韵闲雅善于吟咏者精练诂训长于讲论者立身行道之事尽在斯矣辄采本传列嘉绩庶几阅像者思其人披文者思其人 后周杜良作唐文皇画像记曰太宗未定天下而高祖已登九五矣太宗于闾阎疾瘼干戈勤劳且尽知之于仁义之治兴太平极治之功容或有未究焉耳既作文学馆延四方英俊讲贯䌷绎薫陶耳目者莫非帝王之事彼十八登瀛人必曰为如是事而治为如是事而乱以太宗之明刻记于心肻图衰乱乎一意于求治而已仁𬬻义鞲道薪徳火日往月来就圣神之模其为宗庙社稷生灵者炳焉与三代无以异矣故太宗之功烈自汉高以降莫之与敌十八人之力也 名贤画录阎立本图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辉映今古惟职贡卤簿等图与立徳同制之 南齐竟陵王子良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
唐贞观图功臣凌烟阁〈高宗附〉
太宗纪贞观十七年二月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旧纪云无忌等勲臣二十四人 凌烟阁在凝阴殿西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侯王太宗赞阎立本画褚遂良题比天二十四气〉 秦琼传十七年诏司徒赵国公无忌河间王孝恭司空莱国公如晦司空太子太师郑国公征〈传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作诗悼痛〉司空梁国公玄龄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徳特进卫国公靖〈会要无李靖〉特进宋国公瑀辅国大将军褒国公志玄辅国大将军䕫国公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国公通陜东道行台右仆射郧国公开山荆州都督谯国公绍荆州都督邳国公顺徳〈传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复爵邑〉洛州都督郧国公亮吏部尚书陈国公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知节礼部尚书永兴郡公世南户部尚书渝国公政会户部尚书莒国公俭兵部尚书英国公𪟝〈太宗时李𪟝已画像高宗永徽四年复画其形自序之本传无此事〉并叔宝并图形凌烟阁高宗永徽六年遣使致祭名臣图形凌烟阁者凡七人征士廉瑀志玄弘基世南叔宝皆终始著名者也 会要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诏曰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司徒长孙无忌河间王孝恭司空莱国公杜如晦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徵梁国公房玄龄鄂国公尉迟敬徳宋国公萧瑀褒国公叚志玄䕫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右仆射郧国公殷开山谯国公许绍邳国公长孙顺徳郧国公张亮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郯国公张公谨卢国公程知节永兴郡公虞世南渝国公刘政会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𪟝胡国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可并图形凌烟阁〈谯公当是柴绍会要作许绍误柴绍封霍国公徙谯国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案秦琼传止叙二十三人而遗高士廉唐吕温作赞〈一作颂见文粹〉有高申公士廉按序云象二十四气之佐天即二十四人明矣然只赞二十二人不赞张亮侯君集以其负国䟦扈自陷大逆故没其名用彰天刑异姓为后又以河间王孝恭为首会要叙二十二人遗卫国公李靖与高申公士廉却言叔宝等二十四人 艺文志太宗凌烟功臣赞一卷令狐徳棻凌烟阁功臣故事四卷杂史类蒋乂凌烟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四十卷艺术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及凌烟功臣图并阎立本之迹也又有曹元广画凌烟图〉 旧史永徽五年高宗图长孙无忌形象亲为画赞以赐之 通志有唐朝功臣配享图 李嗣真武后奇其风度召阎元静图之杨志诚为赞殷仲容书
唐广徳凌烟阁图功臣
代宗纪广德元年七月壬子给功臣铁劵藏名于太庙图形凌烟阁〈实录御宣政殿下诏雍王至曹楚王三十三人 柏良器图形凌烟阁 侯希逸宝应初图形凌烟阁〉 徳宗纪为天下兵马元帅封雍王宝应元年十月诸将败史朝义遂克东都十一月朝义死河北平以功兼尚书令与功臣郭子仪李光弼等赐铁劵图形凌烟阁 李光弼传浙东贼袁晁反台州建元宝胜以建丑为正月残剽州县光弼遣麾下破其众于衢州广徳元年擒晁浙东平诏増实封户二千与一子三品阶赐铁劵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 郭子仪传回纥吐蕃入寇代宗跳幸陜程元振惧罪说帝都洛阳帝可其计子仪表谏帝得奏泣谓左右曰子仪社稷臣朕西决矣乘舆还子仪顿首请罪帝劳曰用卿晚至此乃赐鐡劵图形凌烟阁 鲍防传代宗时兼太原尹人乐其治诏图形别殿
唐贞元凌烟阁图象〈圣历侍臣图赞〉
旧纪贞元五年九月壬戌诏以褚遂良已下至李晟等二十七人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臣之像 李晟传贞元三年进拜太尉中书令明年诏为晟立五庙他日与马燧见延英帝嘉其勲下诏曰昔我烈祖乘干荡涤扫隋季荒茀体元御极作人父母则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左右经纶参赞缔创昭文徳开武功威不庭康不乂用端命于上帝付畀四方王业既成太阶既平乃图厥容列于凌烟阁懋昭绩效表式仪刑以弗忘朝夕永垂乎来裔君臣之义厚莫重焉岁在己巳秋九月〈会要作贞元己巳岁孟秋七月〉我行西宫瞻望崇构见老臣遗像颙然肃然和敬在色想云龙之协期感政业之艰难睹往思今取类非远且功与时并才与世生茍蕴其才遇其时尊主庇人何代蔑有在中宗时有如桓彦范等著辅戴之绩在玄宗时有如刘幽求等申弼翼之勲在肃宗时有如郭子仪扫除氛祲今顾晟等保宁朕躬咸宣力肆勤光复宗祏订之前烈夫岂多谢阙而未录孰旌厥贤况念功纪徳文祖所为也在予其曷敢怠有司宜叙先后各图其像于旧臣之次命皇太子书其文以赐晟晟刻石于门会要贞元五年九月李晟马燧见延英上嘉其勲下诏云云于是史官考其功绩第其前后以禇遂良苏定方郝处俊等三十七人充之 马燧传与李晟皆图像凌烟阁 张万福传江淮草木亦知威名徳宗召为右金吾大将军诏图形凌烟阁 李惟简传号元从功臣图形凌烟阁赐铁劵 蒋乂传徳宗尝登阁视右壁颓剥题文漫阙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诵以补不失一字
唐大中图元和将相凌烟阁 续图凌烟功臣
宣宗纪大中二年七月己巳续图功臣于凌烟阁 李绛传大中初诏史官差第元和将相图形凌烟阁綘在焉独留中 忠义传大中初又诏求李岘王珪戴胄马周褚遂良韩瑗郝处俊娄师徳王及善朱敬则魏知古陆象先张九龄裴寂刘文静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晖桓彦范刘幽求郭元振房琯袁履谦李嗣业张巡许远卢奕南霁云萧华张镐李勉张镒萧复柳浑贾耽马燧李憕三十七人画像续图凌烟阁云〈会要只三十六人名而曰三十七人有岑文本而无褚遂良袁恕己〉 会要大中二年七月十一日史馆奏选堪上凌烟阁功臣除所有旧真形并有子孙在中外任官令写进外三十七人敕旨令御史台牒
诸县寻访子孙图写真形以进 崔损凌烟阁图功臣赋见文苑英华 文宗画王起象于便殿当世仲尼
唐开元十八学士图 〈赞 含象亭图赞〉
艺文志商𢿾韦无忝画开元十八学士图〈开元人〉 张说传天子尊尚经术开馆置学士修太宗之政皆说倡之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岁亦修史于家始帝欲拜说大学士辞曰学士本无大称中宗荣宠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为称固辞乃免后宴集贤院故事官重者先爵说曰吾闻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阀为先后太宗时修史十九人长孙无忌元舅每宴不肯先举爵长安中与修珠英当时学士亦不以品秩为限于是引觞同饮时服其有体〈马植传奏言开元中丽正殿赐酒大学士张说以十八人不知先举者说以学士徳行相先遂同举酒〉中书舍人陆坚以学士或非其人而供拟太厚无益国家者议白罢之说闻曰古帝王功成则有奢满之失或兴池观尚声色今陛下崇儒向道躬自讲论详延豪隽则丽正乃天子礼乐之司所费细而所益大矣 会要开元十三年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诏院内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上为直学士中书令张说充学士知院事散骑常侍徐坚为副礼部侍郎贺知章中书舍人院陆坚并为学士国子博士康子元为侍讲学士考功员外郎赵崇曦监察御史咸廙业左补阙韦述李子钊陆去泰吕向拾遗毋煚大学助教余钦四门博士赵玄默校书郎孙季良并直学士太学博士侯行果四门博士敬会真右补阙冯朝隐并侍讲学士初以张说为大学士辞之 列传贺知章开元十三年兼集贤院学士玄宗自为赞赐之 康子元玄宗尝制赞赐说子元命工图其象诏冬曦述煚分为传 陆坚玄宗待之甚厚图形禁中亲制赞 赵崇曦开元集贤学士又有尹愔郑钦说卢僎名稍著 集贤注记殷季友商𢿾韦无忝等分貌张说等燕公以手杂不精奏同州僧法明独貌诸学士等法明于写貌无工切于形似图成奏之上称善令藏其本于书院〈详见集贤书院 图以年久致失康子元得一本取以进今唯有写本存焉〉 翰林盛事开元中拜张说等十八人为学士于东都上阳宫含象亭图象写御赞述之
唐孔子庙图七十子 开元二十二贤图〈赠孔子弟子爵〉
礼乐志武徳六年〈六月戊戌〉诏国子学立孔子庙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壬申〉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寗二十二人皆配享开元八年〈三月十八日〉司业李元瓘奏先圣庙为十哲象以先师颜子配则配象当坐今乃立侍馀弟子列象庙堂不豫享而范寗等皆从祀请释奠十哲享于上而图七十子于壁曽参以孝受经于夫子请享之如二十二贤乃诏十哲为坐像悉豫祀曾参大孝徳冠同列特为之像坐亚之图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诏谥文宣王以其嗣为文宣公先时以周公南面而夫子坐西墉下贞观中废周公祭而夫子位末改至是始改南向以颜渊配赠诸弟子爵公侯子渊兖公子骞费侯伯牛郓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卫侯子我齐侯子贡黎侯子游吴侯子夏魏侯又赠曾参以䧏六十七人〈会要开元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诏赠〉参成伯颛孙师陈伯澹台灭明江伯宓子贱单伯原宪原伯公冶长莒伯南宫适郯伯公晳哀郳伯曾点宿伯颜路杞伯商瞿𫎇伯高柴共伯漆雕开滕伯公伯寮任伯司马牛向伯樊迟樊伯有若卞伯公西赤邵伯巫马期鄫伯梁鳣梁伯颜柳萧伯冉孺郜伯曹恤丰伯伯䖍邹伯公孙龙黄伯冉季产东平伯秦子南少梁伯漆雕敛武城伯颜子骄琅邪伯漆雕徒父须句伯壤驷赤北征伯商泽睢阳伯石作蜀郈邑伯任不齐任城伯公夏首亢父伯公良孺东牟伯后处营丘伯秦开彭衙伯奚容蒧下邳伯公肩定新田伯颜襄临沂伯鄡单铜鞮伯句井彊淇阳伯罕父黒乘丘伯秦商上洛伯申党召陵伯公祖子之期思伯荣子期雩娄伯县成钜野伯左人郢临淄伯燕汲渔阳伯郑子徒荥阳伯秦非汧阳伯施常乘氏伯颜哙朱虚伯步叔乘淳于伯颜之仆东武伯原亢籍莱芜伯乐欬昌平伯廉絜莒父伯颜何开阳伯叔仲会瑕丘伯狄黒临济伯邽巽平陆伯孔忠汶阳伯公西舆如重丘伯公西蒧祝阿伯于是二京之祭牲太牢乐宫县舞六佾矣会要开元八年三月十八日元瓘奏云云七十子者
文翁之壁尚不缺如岂有国庠遂无图绘请命有司图形于壁兼为之赞上以颜子亚圣亲为制赞书于石仍令朝士分为之赞题于壁〈汉艺文志论语家有孔子徒人图法二卷〉苏冕曰检贞观显庆年敇并称二十一贤又检大极开元年敇即称二十二贤将前敇与学令比类于服䖍之下有贾逵未知何年月附入 旧纪武徳二年六月戊寅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乾封元年正月甲午次曲阜县幸孔子庙开元二十七年八月甲申赠孔子文宣王颜回兖国公馀十哲皆侯夹坐〈详见学校释奠类〉韦弘机传显庆中为檀州刺史修学宫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晋名儒象自为赞劝生徒
唐武成庙名将图
礼乐志开元十九年〈四月丙申〉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上元元年〈会要闰四月十九日〉尊太公为武成王以历代良将为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𪟝列于左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后罢中祀遂不祭建中三年〈閠正月二十五日〉礼仪使颜真卿奏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七月十一日〉诏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范蠡孙膑廉颇王翦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贾复寇恂马援皇甫嵩张辽关侯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慕容恪檀道济王僧辨慕容绍宗宇文宪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苏定方张仁愿王晙王孝杰〈以上三十二人列于左〉管仲田单赵奢李牧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吴汉冯异耿弇叚颎邓艾张飞吕𫎇陆抗杜预陶侃王猛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斛律光于谨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河间王孝㳟裴行俭郭元振张齐丘郭子仪〈以上列于右〉贞元二年刑部尚书关播奏太公古称大贤今乃置亚圣又有未安而仲尼十哲皆当时弟子今以异时名将列之弟子非类也请但用古今名将配享去亚圣十哲之名自是唯享武成王及留侯而诸将不复祭矣 艺文志卢铤武成王庙十哲赞一卷 百官志武成王庙令一人 六十四名将列国范蠡等八人两汉曹参等十七人三国张辽
等八人晋羊祜等五人南北朝檀道济等十二
人隋韩擒虎等四人唐尉迟敬徳等十人
唐崇贤学士图赞
颜鲁公集颜勤礼与兄师古相时同时为崇贤弘文馆学士太宗尝图画崇贤诸文学士命师古为赞以兄弟不宜相褒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赞勤礼曰徳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驰誉龙楼委质当代荣之〈当考〉会要显庆元年三月十六日太子弘请于崇贤馆置学士 尼父有徒人之法晋帝著乐贤之象
唐龙朔功臣图
艺文志杂艺术类有韩干画龙朔功臣图〈今秘阁画有阎立本贞观名臣图二〉
唐麟徳殿汉名臣图
会要贞元十二年二月〈己卯〉以寒食节御麟徳殿内宴于宰相位后施画屏风图汉名臣仍纪其嘉言美行题之班倢伃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
侧
唐古今朝臣图
旧史韦述传聚书二万卷皆自校定兼古今朝臣图历代知名人画魏晋以来草隶真迹数百卷 志曹元广画后周北齐梁陈隋武徳贞观永徽等朝臣图〈武后左尚方令〉
唐六贤图讃
志杂传记李渤六贤图赞一卷〈崇文目同见后〉
唐九老图
白居易传称香山居士尝与胡杲吉晈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謩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仕人慕之绘为九老图
唐历代名画记
书目十卷唐张彦远撰首论画源流兴废至叙画人姓名自史皇至唐王默凡三百三十馀人〈唐志十卷〉
唐帝王事迹图
宋朝宗室传守节上所集唐帝王事迹为列圣图别类君臣议论为小录
端拱注撰武成王庙赞
和岘传端拱初以所著奉常集五卷秘阁二十卷注撰武成王庙赞五卷奏御上嘉之授判太常寺兼礼院事
明道重修七十二贤图 赞传
明道元年八月戊午诏国子监重修七十二贤堂其左丘明而下二十一人并以本品衣冠图之〈先是真宗于至道三年七月癸酉诏文宣王十哲七十二贤像咸加绘饰〉 元丰七年五月壬戌诏释奠以邹国公孟轲配食文宣王设位于兖国公之次荀况扬雄韩愈以世次从祀于二十二贤之间并封伯〈况兰陵雄成都愈昌黎〉又诏学士院撰赞明道元年六月癸卯国子监说书李敏上所著孔子七十二弟子赞传六十卷〈国史志李略六十卷〉
治平孝严殿图文武大臣
治平元年三月作仁宗神御殿于景灵宫西园八月成名曰孝严别殿曰宁真户部副使张焘请图乾兴以来文武大臣于殿壁绘象自此始十二月御篆孝严殿额二年四月丙午奉安仁宗御容
元丰景灵宫绘勲臣
元丰五年十一月乙酉修景灵宫成奉安圣容绘勲臣
绍兴景灵宫图配飨功臣
十三年正月乙酉建景灵宫十八年五月甲子〈一作乙丑〉命有司图配飨功臣像于景灵宫廷之壁皇武殿〈太祖〉韩忠献王赵普〈咸平二年二月丙申初以赵普配享太祖庙〉周武惠王曹彬大定殿〈太宗〉司空同平章事谥文惠薛居正枢密使谥元懿石熙载郑武惠王潘美熙文殿〈真宗〉右仆射平章事谥文靖李沆魏文正公王旦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谥忠武李继隆美成殿〈仁宗〉沂文正公王曽许文靖公吕夷简签书枢密院谥武穆曹玮治隆殿〈英宗〉魏忠献王韩琦鲁宣靖公曾公亮大明殿〈神宗〉韩文忠公富弼重光殿〈哲宗〉温文正公司马光承元殿〈徽宗〉魏文定公韩忠彦凡十有六人〈先是礼部下诸路访十六人绘像〉十九年八月甲戌诏以景灵宫绘像功臣之副藏于天章阁及秘阁复故事也〈先是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李徳光上五帝功臣绘像图〉 端庆殿〈钦宗〉皇徳殿〈高宗〉吕頥浩赵鼎韩世忠张俊系隆殿〈孝宗〉陈康伯史浩美明殿〈光宗〉葛邲垂光殿〈宁宗〉汝愚合二十四人 商盘庚云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古者天子录功臣配食于〉
〈庙大享烝尝也〉周司勲有功者铭书王之太常祭于大烝司勲诏之洛浩云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汉祭功臣庙庭魏正始六年祫祭太祖庙佐命臣二十一人晋咸宁初荀𫖮等十二人铭功太常配享清庙唐武徳至大中功臣列祀典三十八人 汉旧仪宗庙祭功臣四十人食堂下惟御仆滕公祭于庙门外塾用一壶酒四胫骨熙宁元年命取狄青画像入观禁中遣使赍中牢祠于其家御制祭文
绍熙八图
黄裳为嘉王府翊善作八图以献曰太极曰三才正性曰天文曰地理曰王伯学术曰九流学术曰帝王绍运终以百官文武各述其大旨因诞日作浑天仪舆地图以献皆以木为之因为歌诗勉进学如天之运行而不息及念祖宗郡国大半陷为贼区乃王心所宜感愤者
宝庆昭勲崇徳阁图配享功臣
皇帝诞膺骏命宪章鸿烈嗣位之元顾二三大臣曰惟前宁人昭则垂佑予曷敢不迪既而太常礼官举嘉定表章勲臣之意以闻于是奉俞咨阅故府凡以功宗作元祀自韩忠献王普至郕文定公邲合文武二十有三人即颂台建杰阁肖象登绘宝庆二年八月赐名昭勲崇徳之阁宸翰书扁绍定元年十一月癸巳诏翰林学士清之为纪端平二年益以汝愚 自昔继体守文之君欲大有为于天下必赖辅弼共济康功是以元首股肱相须一体志同道合乃克有成载之诗书不可诬已然自非藻绘形容昭扬勲徳以著其感会之荣奉承之迹何以为君子之劝哉 吴越春秋越王使良工铸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侧朝夕与之论
政
记 志
古之史官必广其所记非独人君之举后世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推其本源盖亦史官之末事也
尧握河记
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注帝王世纪曰尧与群臣沈壁于河乃为握河记今尚书候是也
禹受地记
三礼义宗明天地岁祭义禹受地记云崐崘东南五千里之地谓之神州
周记
韩非子周记曰无尊大臣以拟其主
孔子三朝记
汉志论语十二家孔子三朝七篇注师古曰今大戴礼有其一篇盖孔子对鲁哀公语也三朝见公故曰三朝 史记黄帝纪汉高帝纪臣瓉引孔子三朝记汉武纪元光元年注亦引之索隐曰刘向别录云孔子见鲁哀公问政比三朝退而为此记凡七篇并入大戴礼 蜀志秦宓曰昔孔子三见哀公言成七卷注刘向七略曰孔子三见哀公作三朝记七篇今在大戴礼臣松之案中经部有孔子三朝八卷一卷目录馀者所谓七篇〈穀梁疏引三朝记 文选东都赋注引三朝记 尔雅疏张揖引礼三朝记〉
汉河间古辟雍记
见三雍类 志儒家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
汉逸礼王度记
舆服志注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白虎通王度记曰子男三卿一卿命于天子天子宰一人爵禄如天子之大夫反之以玦玉者象君子之德天子鬯诸侯薰大夫芑兰士蒹礼记杂记注王度记百户为里里一尹 周礼疏王度记云天子以鬯诸侯以薰 曲礼疏按大戴礼王度记云大夫俟放于郊三年得环乃还得玦乃去 礼记疏案别录王度记云似齐宣王时淳于髠等所说也 三礼义宗王度记云玉者象君子之德 文王世子记曰有师保有疑烝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注世子之礼亡此存其记 学记云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礼三正记
曲礼正义案白虎通称礼三正记天子龟一尺二寸诸侯一尺大夫八寸士六寸 白虎通别名记曰司徒典民司空主地司马顺天礼别名记曰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礼三正记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质法天文法地礼亲属记曰男子先生称兄礼运记曰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 仪礼疏按三正记大夫蓍五尺故立筮士之蓍三尺当坐筮 三礼义宗引三正记曰三王各以正月祭天南郊日用上辛 夏官注引王霸记疏云记王及霸事 白虎通又引礼五帝记 文选注引礼瑞命记古瑞命记
蔡氏辨名记
月令正义蔡氏辨名记曰十人曰选倍选曰俊万人曰杰尹文子及毛诗传皆云万人为英 春秋正义辨名记云倍人曰茂十人曰选倍选曰隽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桀倍桀曰圣 唐志名家范谧辨名苑十卷杂家卢辩称谓五卷徐陵名数十卷
汉郑志 郑记
见经解类初学记引郑记王赞问曰云云 后魏礼志引郑志检鲁礼 南齐礼志引郑志正月上辛祀南郊又引赵商问 续汉郡国志注引郑志曰有小泰山书正义引郑志张逸问郑答云 礼记正义引郑志答赵商问焦乔答王权云 周礼疏引郑志赵商问又案杂问志 诗正义引郑志答赵商云答张逸云郑志张逸问又引杂问志云 隋志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郑记六卷郑玄弟子撰
鲁礼禘祫记
诗正义〈郑康成〉
魏人物志 唐广人物志
刘劭传黄初中为尚书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后与荀悦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说略一篇又著乐论十四篇凡所撰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文选注引人物志〉唐志名家〈隋志同〉刘劭人物志三卷〈魏散骑常侍崇文目三卷〉刘昞注人物志三卷〈凉祭酒字延明〉 中兴书目二卷述人性品有上下材质有邪正欲考诸行事而约之中庸十二篇九征体别流业才理才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广人物志一卷唐进士杜周士撰〈志三卷崇文目三卷〉采唐朝名臣赏㧞人物自武德止贞元凡五十五科以广刘劭志云陆羽有南北人物志十卷 唐忘又有赵武孟河西人物志十卷宋璲吴兴人物志十卷〈名家〉江敞陈留人物志十五卷阳休之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传记类〉 李德裕人物志论以为索隐精微研几玄妙然品人物不伦以管仲商鞅俱为法家是不究成败之术也以子产西门豹俱为器能是不辨精麤之迹也其甚者曰辨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一人之身兼有英雄高祖项羽是也 隋志名家梁有姚信士纬新书二卷魏卢毓九州人士论一卷
吴张俨默记
诸葛亮传注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 唐志杂家三卷
晋博物志
张华传著博物志十篇 唐志小说家十卷〈隋志杂家十卷〉书目十卷采录杂说异闻有周日用卢氏注释间见于下〈晁氏云载历代四方奇物异事首卷有地理略后有讃文〉 拾遗记张华作博物志晋武赐以麟角笔管辽西所献青铁砚于阗所贡铁侧理纸万番南越所贡 北史常景删正张华博物志隋志张公杂记一卷张华撰〈唐志杂家〉梁有五卷与博物
志相似小不同又杂记十一卷郭义恭广志二卷 后汉郡国志律志注引博物记 春秋正义引博物志广志 魏志后汉书注引博物志 班超传注引郭义恭广志 续咸传著异物志远游志皆十卷 干宝传宝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唐志小说家〉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之董狐宝博采异闻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 隋志魏文帝列异传三卷宋东阳元疑齐谐记七卷吴均续齐谐记一卷取庄子志怪之义 书目搜神縂记十卷崇文目云不著撰人名氏或题干宝撰非也 唐顾况有戴氏广异记序〈戴孚二十卷〉
晋发蒙记〈见小学〉 启蒙记
束晢传所著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纪志〈亡失〉其五经通论发𫎇记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于世 隋志一卷著作郎束晢 顾恺之传著启𫎇记〈文选注引顾恺之启𫎇记〉
晋西京杂记
隋志旧事类葛洪二卷〈唐志地理类 崇文目传记类〉 书目六卷晋葛洪撰初洪有刘子骏汉书无首尾题目但以甲乙丙丁纪卷数洪父传之歆欲撰汉书编录未就后好事者始甲终癸次第为十袠袠十卷合百卷洪以校班史殆是全取刘书而固所不取者不过二万言洪抄为二卷以禆汉书之缺案洪后序复有汉武帝禁中起居注一卷汉武故事二卷并五卷为一袠今杂记共六卷不同疑后人误析尔〈故事见前 起居注今不存〉 颜师古曰其书浅俗出里巷多妄说或以为吴均依记为之
晋拾遗记
晋艺术传〈见录类〉 书目别史类晋王嘉撰著拾遗记十卷事多诡怪今行于世梁萧绮序云本十九卷书后残缺绮因删集为十卷
晋文章志
见总集文章类
晋华阳国志〈见地理〉
隋志霸史〈崇文目同〉华阳国志十二卷〈唐志三卷〉常璩撰〈记汉以来巴蜀人物〉 后汉书注华阳黒水惟梁州孔安国注曰北拒华山之阳故常璩叙蜀事谓之华阳国志〈光武纪注引之蜀志注引之 前地理志牂柯郡注引华阳国志 武都郡注引仇池〉 南史崔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隋志二十卷齐崔蔚祖〉 隋志地理有扬雄蜀王本记一卷谯周三巴记一卷常宽蜀志一卷 唐志杂史有王隐删补蜀记七卷 后汉注引孙盛蜀谱 南中八郡志李膺益州记 蜀志注引王隐蜀记蜀本纪益部耆旧杂记益州耆旧传
古今集记
文选王俭集序撰古今集记今书七志为一家言
梁述异记
书目任昉二卷梁天监二年撰〈崇文目二卷〉昉家书三万卷多异闻又采于秘书撰此记 唐志小说家祖冲之述异记十卷
梁皇徳记
梁书周兴嗣撰皇徳记
梁长春殿义记
梁书简文在东宫撰一百卷〈徐陵为序 南史云长春义记〉 唐志一百卷经解类
梁孔志
隋志梁有孔志十卷梁太尉参军刘被撰
唐一百二十五家杂传记 〈周诸侯史记〉
志史录杂传记一百二十五家一百四十六部一千六百五十六卷失姓名十四家始于赵岐三辅决录次魏文帝海内士品录魏明帝时海内先贤传终于李袭誉忠孝图传赞许敬宗文馆词林文人传自崔玄𬀩友义传至武谊自古忠臣传不著录五十一家二千五百七十四卷附以女训自刘向列女传至凤楼新诫十七家二十四部三百八十三卷总一百四十七家一百五十一部 隋志二百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则诸侯史记兼而有之虢仲叔勲藏于盟府司寇盟书登天府则王者诛赏具录其事善恶之迹毕集史职而又闾胥旅师党正书敬敏孝弟徳行入于乡大夫大比献其书登天府是以侧陋之士言行必达皆有史传汉阮仓作列仙图刘向作列仙列女列士传皆不在正史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郡国之书由是作魏文帝作列异以序奇怪嵇康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今部而类之谓之杂传 旧唐志杂传一百九十四部一千七十八卷
唐西征记
韦弘机传贞观初为左千牛胄曹参军使西突厥会石国叛道梗三年不得归裂裾录所遇风俗物产为西征记北还太宗问外国事即上其书帝大悦 志杂传记类卷亡地理类戴祚西征记二卷〈文选注引戴延之西征记〉
唐景龙文馆记
志武平一撰十卷〈崇文目书目同〉 中宗景龙二年诏修文馆置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凡二十四员赋诗赓唱是书咸记录为七卷又学士二十九人传为三卷 记云大学士四人象四时学士八人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象十二时 张说文景龙之际六合清谧内峻图书之府外辟修文之馆搜英猎俊野无遗才 白云起而帝歌翠华飞而臣赋雅颂之盛与三代同风
唐兆人本业记
志农家武后兆人本业三卷 会要垂拱二年四月七日武后撰百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颁赐朝集使
唐初学记
志类书类初学记三十卷张说类集要事以教诸王〈天部至鳞介部〉徐坚韦述余钦施敬本张烜李锐孙季良等分撰会要开元十五年五月一日集贤学士徐坚等纂经
史文章之要以类相从上制名初学记至是上之欲令皇太子诸王检事缀文 中兴书目神龙中徐坚掇诸书分门类事附见诗赋铭颂之文 集贤注记开元十六年正月学士徐坚已下撰成初学记三十卷奏之赐绢有差写十本分赐诸王〈初尹凤翔宣敇与燕公云儿子欲学缀文若御览类文博要珠英之类部袠广大卿与学士撰集要事要文以类相从务要省便〉
唐翼善记
褚无量传玄宗为太子拜司业兼侍读撰翼善记以进厚被礼答志儒家类卷亡
唐东封记 汉封禅仪记〈见封禅〉
韦述传从封泰山奏东封记 志一卷仪注类 初学记引张华封禅仪
唐两京新记
志韦述两京新记五卷 宋敏求依韦述例撰汴都事为东京记三卷又以雍洛遗事为长安河南志各二十卷
唐御史台记
志职官类韩琬十二卷韦述十卷李建御史台故事三卷〈杜易简御史台杂注五卷〉 集贤注记宋州司马韩琬上续史记一百三十卷南征记十卷御史台记十二卷 书目韩琬十二卷载唐初至开元御史台中制度故事以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监察主簿录事分门载姓名行事著论一篇叙御史正邪得失附卷末以为世戒 嘉祐御史台记五十卷冯洁已撰台有记始于武后时姚庭筠其后韩琬韦述嗣有纪者嘉祐中王畴命洁已续之自建隆之元迄嘉祐八年凡一百四年分门载名氏行事〈洁已拯之子为叙传两篇述其父事附于后〉 宋圣宠新御史台记崇宁中续韩琬书用其规式所异者不为诸人立传于仪制令式为详
唐王政记
裴遵庆传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古今治体识者知有公辅器 志王政记卷亡 邺侯家传德宗谓李泌曰朕欲知自古政理之要而史籍广博卒难寻究读何书而可对曰昔魏徵为太宗略群书之言理道者成五十卷谓之群书理要今集贤合有本又肃宗朝宰臣裴遵庆撰自上古以来至贞观帝王成败之政谓之王政记凡六十卷比写一本送臣欲令进献于先朝竟未果其书见在臣请进之以广圣聪上曰此尤善也 卢稹著五常皇极志
唐辅佐记
志职官类贺兰贞元辅佐记十卷 会要贞元十二年〈志云十三年〉十月昭义判官贺兰贞元进用人权衡辅佐记各十卷举选衡镜三卷〈志作衡鉴三卷〉
唐文武两朝献替记
志杂史类李徳裕献替记三卷又会昌伐叛记一卷书目二卷载其在文宗武宗朝论奏始末
唐平戎记
志杂传类裴肃五卷〈休之父〉
唐九鼎记
志许康佐四卷
唐三足记
卢景亮传善属文根于忠仁有经国志尝谓人君足食足兵而又得士天下可为也乃兴黄帝以来至唐剟治道之要著书上下篇号三足记又作答问挽运大略及陈西戎利害切指当世公卿伏其逹古今云 志杂家二卷
唐卓异记
志小说家陈翺卓异记一卷〈宪穆时人〉裴紫芝续卓异记一卷 书目卓异记一卷开成中李翔撰唐世君臣盛事如封禅并两朝三代为相之类〈二十七类〉崇文总目云陈翺撰乾符中裴紫芝续一卷载唐衣冠盛事乐史广卓异记二十卷集圣贤神仙之事〈崇文目广唐卓异记三卷 雍熙三年正月上〉唐志杂家李文成博物志十三卷
唐止戈记
志兵书刘秩七卷 崇文目总集止戈书五十卷〈未详〉
唐科目记
见科举
唐四时记
志薛登撰四时记二十卷
唐洽闻记
志小说家郑遂一卷〈崇文目同 晁氏志云郑常〉 书目二卷唐郑遂类次古今书史异闻凡百五十六条
唐读书记
旧志儒家读书记三十三卷王劭撰
唐青宫要记
旧志儒家青宫要记十卷天后撰
唐国朝传记
志杂传记类刘𫗧国朝传记三卷国朝旧事四十卷书目传记三卷凡一百九十事
唐中台志
志传记类李筌中台志十卷 书目十卷李筌录辅弼邪正之尤者起商伊陟终隋虞世基以皇王霸乱亡五者第之而为鉴戒唐相以李林甫陈希烈附皇道筌上元中乃自表天宝初迫以缀名云景德中曽致尧以筌叙事简略褒贬未当乃为广中台志八十卷自黄帝得六相而下至于唐末类事为二十四门〈致尧著为臣要纪十五篇〉
唐辨疑志
志小说家陆长源辨疑志三卷 书目三卷辨世俗流传之谬
唐通志
旧唐书归崇敬传授司业兼集贤学士与诸儒官同修通志崇敬撰礼仪志众称允当
唐典章文物志 法象志
旧唐书李淳风所撰典章文物志等书行于世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奏之
唐礼志
志礼类丁公著礼志十卷
唐孝行志
志杂传记类赵珫孝行志二十卷 柳宗元孝门铭曰在帝有虞以孝烝烝仲尼述经以教于曾惟昔鲁侯见命夷宫亦有考叔寤庄称纯
唐经略志
书目唐年经略志十卷张陟撰始征伐四夷终朝贡皆唐时事
淳化续翰林志
淳化二年十月辛巳翰林承旨苏易简献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诏藏史馆仍赐诗二章又飞白玉堂四字以赐 唐志职官类李肇翰林志一卷杨钜学士院旧规二卷杂史类韩偓金銮密记五卷 书目次续翰林志一卷苏耆撰摭易简所不及载者一十九事附当时名人诗翰林杂记一卷学士李宗谔集翰苑规制恩例著为定式〈祥符中上之〉 天圣四年三月十五日钱惟演为金坡遗事三卷太宗御札御诗及铭共九首真宗诗六首标于上篇终以杂记晁迥别书三事附焉 周必大玉堂杂记三卷
淳化史氏懋官志
五年四月戊申直史馆钱熙至自宋州得赵邻几所撰补会昌已来日历三十六卷文集三十四卷所著鮿子一卷六帝年略一卷史氏懋官志五卷他书又五十卷来上诏以钱十万赐其家 直史馆冯起撰御试三榜碑淳化初中允和㠓撰七榜题名记以献遂直集贤院〈并补注父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献〉 宋庠掖垣丛志三卷
至道总仙记〈见后列仙传〉
二年四月知黄州乐史献百三十七卷目录四卷帝宣示宰臣付史馆
景徳卤簿记
三卷景徳二年十二月乙巳朔南郊卤簿使王钦若上大中祥符封禅记 奉祀记 祀汾阴记
祥符元年十二月壬辰龙图阁待制陈彭年请自天书降至封禅毕编录藏之秘府诏李宗谔丁谓及彭年纂录谓等就起居院编录至三年十月书成凡五十卷皆先为记事次列仪注御制册祝乐章步虚词御札诏敇德音表状颂碑铭记赞分门载之庚申丁谓等上之帝为制序祀汾阴礼毕亦诏谓等撰记六年八月丁丑成五十卷七年谓与李维等又作迎奉圣像记二十卷降圣记五十卷奉祀记五十卷天禧元年十一月辛亥维等以献
祥符先天纪 〈天源录〉
祥符八年十月十五日〈壬辰〉知制诰盛度上圣祖黄帝天源录五卷命王曾晏殊编未备事迹二十八日乙巳枢密使王钦若上纂集圣祖事迹十二卷以先天纪为名〈中兴书目二十六卷〉御制序九年三月戊午钦若上续成先天纪三十二卷诏褒之天禧元年六月乙未赐辅臣先天纪人一本 唐志神仙类杨上器注太上玄元皇帝圣纪十卷
天禧大礼记
天禧元年正月辛丑朔上玉皇宝册壬寅上圣祖册己酉上太庙六室宝册辛亥合祭天地天安殿上尊号册宝上宝册礼毕亦诏礼仪院撰记时王钦若李迪继判院杨亿知院又成天禧大礼记四十卷二年正月戊午以献〈宰相钦若等上〉
天禧五岳广闻记
三年二月丙辰宰臣王钦若上会灵志百卷诏名五岳广闻记赐序冠篇手诏褒之 封芝翠检篆玉英辞桂旗羽盖云屋风扃
景祐卤簿图记
宋绶十卷
庆历文武贤臣治蜀编年志
书目一卷庆历初王玉纂章詧为序始唐武徳戊寅逮庆历壬午凡四百二十五年治蜀贤臣以年编次
皇祐大飨明堂记
二年九月亲祠明堂制度损益多由上裁酌十月诏宰臣文彦博宋庠参政高若讷史馆王洙编修大飨明堂记三年二月五日丙戌彦博等上二十卷目录一卷彦博言编修起三月戊子降诏迄季秋辛亥礼成广记而备言之虑简牍颇多仰烦圣览因纂成皇祐大飨明堂纪要三卷以闻庚寅内出御制序从所请也令崇文院镂板以赐近臣
治平十国志
见杂史
熙宁都水名山记
八年七月四日右谏议大夫沈立进都水记二百卷名山记一百卷
元丰新修大乐记
三年置局修制太乐知礼院杨杰以前后讨论大乐奏议所承诏旨编为三卷又以元祐乐议七篇附卷末
建炎中兴记
龙图直学士耿延禧承诏著建炎初继綂事迹一卷李纲编建炎时政记三卷自元年五月一日以后至八月十八日
建炎进退志
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四卷
乾道筹边国志
三年十二月八日参政蒋芾上
淳熙圣徳记
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左司郎中王正已进皇帝圣徳孝感记诏付史馆
嘉定圣徳记
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吏侍彭龟年之子钦纂龟年劝讲所得圣语及事实本末名圣德记上之诏付史馆玉海卷五十七
<子部,类书类,玉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77年 (提及)
- 178年 (提及)
- 1057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644年 (提及)
- 643年 (提及)
- 653年 (提及)
- 655年 (提及)
- 654年 (提及)
- 789年 (提及)
- 848年 (提及)
- 725年 (提及)
- 623年 (提及)
- 647年 (提及)
- 720年 (提及)
- 739年 (提及)
- 619年 (提及)
- 666年 (提及)
- 731年 (提及)
- 656年 (提及)
- 796年 (提及)
- 997年 (提及)
- 1084年 (提及)
- 999年 (提及)
- 245年 (提及)
- 1068年 (提及)
- 1228年 (提及)
- 1235年 (提及)
- 503年 (提及)
- 708年 (提及)
- 686年 (提及)
- 727年 (提及)
- 728年 (提及)
- 1063年 (提及)
- 986年 (提及)
- 991年 (提及)
- 1026年 (提及)
- 1005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