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阳明靖乱录/0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王阳明靖乱录
◀上一卷 第四卷 下一卷▶

  弘治元年,先生十七岁,归馀姚,遂往江西就亲。所娶诸氏夫人,乃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公之女也。

  既成婚。官署中一日信步出行,至许旌阳铁柱宫,于殿侧遇一道者,庞眉皓首,盘膝静坐。先生叩之曰:“道者何处人?”

  道者对曰:“蜀人也。因访道侣至此。”

  先生问其寿几何。

  对曰:“九十六岁矣。”

  问其姓。

  对曰:“自幼出外,不知姓名。人见我时时静坐,呼我曰无为道者。”

  先生见其精神健旺、声如洪钟,疑是得道之人,因叩以养生之术。

  道者曰:“养生之诀,无过一静。老子清净,庄生逍遥,惟清净而后能逍遥也。”

  因教先生以导引之法。

  先生恍然有悟,乃与道者闭目对坐,如一对槁木,不知日之已暮,并寝食俱忘之矣。

  诸夫人不见先生归署,言于参议公,使衙役遍索不得。至次日天明,始遇之于铁柱宫中,隔夜坐处尚未移动也。衙役以参议命促归,先生呼道者与别。道者曰:“珍重珍重,二十年后,当再见于海上也。”

  先生回署。

  署中蓄纸最富,先生日取学书,纸为之空,书法大进。先生自言:“吾始学书,对摸古帖,止得字形;其后不轻落纸,凝思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明道程先生有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是此学。’夫既不要字好,所学何事?只不要字好一念,亦是不敬。”闻者叹服。

  明年己酉,先生十八岁,是冬与诸夫人同归馀姚。行至广信府上饶县,谒道学娄一斋(名谅)语以宋儒格物致知之义,谓:“圣人必学而可至。”

  先生深以为然,自是奋然有求为圣贤之志。平日好谐谑豪放,此后每每端坐省言曰:“吾过矣!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何其晚也!”

  弘治五年壬子,先生年二十一岁,竹轩翁卒于京师。龙山公奉其丧以归。

  是秋,先生初赴郷试场中。夜半巡场者见二巨人,一衣绯,一衣绿,东西相向立,大声言曰:“三人好做事!”言讫忽不见。

  及放榜,先生与孙忠烈燧,胡尚书世宁同举。其后宁王宸濠之变,胡发其奸,孙死其难,先生平其乱。人以为“三人好做事”,此其验也。

  明年癸丑春,会试下第。宰相李西涯、韩东阳,时方为文章主盟,服先生之才,戏呼为来科状元。

  丙辰再会试,复被黜落。同寓友人以不第为耻,先生曰:“世情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友人服其涵养。

  时龙山公已在京任,先生遂寓京中。

  明年丁巳,先生年二十六岁,边任报紧急。举朝仓皇,推择将才,莫有应者。

  先生叹曰:“武举之设,仅得骑射击剌之士,而不可以收韬略统驭之才。平时不讲将略,欲备仓卒之用,难矣!”

  于是留情武事,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研熟讨。每遇宾客宴会,辄聚果核为阵图,指示开阖进退之方。

  一夕梦威宁伯,王越解所佩宝劔为赠。既觉,喜曰:“吾当效威宁以斧钺之任,垂功名于竹帛。吾志遂矣!”

  弘治十二年己未,先生中会试第二名,时年二十八岁。廷试二甲,以工部观政进士,受命往濬县督造威宁伯坟。

  先生一路不用肩舆,日惟乘马。偶因过山马惊,先生坠地吐血。从人进轿,先生仍用马。盖以此自习也。

  既见威宁子弟,问先大夫用兵之法,其家言之甚悉。先生即以兵法部署造坟之众,凡在役者更番休息,用力少见功多,工得速完。

  其家致金帛为谢,先生固辞不受,后乃出一宝劔相赠曰:“此先大夫所佩也。”

  先生喜其与梦相符,遂受之。

  复命之日,值星变达虏方犯边。朝廷下诏求直言,先生上言边务八策,言极剀切。

  明年授官刑部主事,又明年奉命审录江北。多所平反,民称不冤。

  事毕遂,游九华山历无相化城诸寺,到必经宿。时道者蔡蓬头踞坐堂中,衣服敞陋,若颠若狂。先生心知其异人也,以客礼致敬,请问神仙可学否。蔡摇首曰:“尚未尚未。”

  有顷,先生屏去左右,引至后亭再拜,复叩问之。蔡又摇首曰:“尚未尚未。”

  先生力恳不已。蔡曰:“汝自谓拜揖尽礼,我看你一团官相,甚说神仙。”

  先生大笑而别。

  游至地藏洞,闻山岩之巅,有一老道,不知姓名,坐卧松毛,不餐火食。

  先生欲访之,乃悬崖板木而上,直至山巅。老道踡足熟睡,先生坐于其傍,以手抚摩其足。久之,老道睡方觉,见先生惊曰:“如此危险,安得至此?”

  先生曰:“欲与长者论道,不敢辞劳也。”

  因备言佛老之要,渐及于儒,曰:“周濂溪、程明道是儒者两个好秀才。”又曰:“朱考亭是个讲师,只未到最上一乘。”

  先生喜其谈论,盘桓不能舍。

  次日再往访之,其人已徙居他处矣。有诗为证:

    路入岩头别有天,松毛一片自安眠。高谈已散人何处,古洞荒凉散冷烟。

  弘治十五年,先生至京覆命。京中诸名士俱以古文相尚,立为诗文之社,来约先生。先生叹曰:“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作此无益之事乎?”

  遂告病归馀姚,筑室于四明山之阳明洞,洞在四明山之阳,故曰阳明。山高一万八千丈,周二百一十里,道经第九洞天也,为峰二百八十有二。其中峰曰芙蓉峰,有汉隶刻石于上曰四明山心;其右有石窗四面,玲珑如户牖,通日月星辰之光。先生爱其景致,隐居于此。因自号曰阳明。

  思铁柱宫道者之言,乃行神仙导引之术。月馀觉阳神自能出入,未来之事便能前知。

  一日静坐谓童子曰:“有四位相公来此相访,汝可往五云门迎之。”

  童子方出五云门,果遇王思舆等四人,乃先生之友也。童子述先生遣迎之意。

  四人见先生问曰:“子何以预知吾等之至?”

  先生笑曰:“只是心清。”

  四人大惊异。

  述于朋辈,朋辈惑之。往往有人来叩先生以吉凶之事,先生言多奇中,忽然悟曰:“此欺弄精神,非正觉也!”遂绝口不言。

  思脱离尘网,超然为出世之事。惟祖母岑太夫人与父龙山公在念,不能忘情,辗转踌躇,忽又悟曰:“此孝弟一念,生于孩提。此念若可去,断灭种性矣!此吾儒所以辟二氏。”

  乃复思三教之中,惟儒为至正,复翻然有用世之志。

  明年迁寓于钱塘之西湖。怎见得西湖景致好处,有四时望江南词为证:

    西湖景,春日最宜晴。花底管弦公子宴,水边绮罗丽人行,十里按歌声。

    西湖景,夏日正堪游。金勒马嘶垂柳岸,红妆人泛采莲舟,惊起水中鸥。

    西湖景,秋日更宜观。桂子冈峦金谷富,芙蓉洲渚丝云间,爽气满前山。

    西湖景,冬日转清奇。赏雪楼台评酒价,观梅园圃订春期,共醉太平时。

  又有林和靖先生咏西湖诗一首: 

    混元神巧本无形,幻出西湖作画屏。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栾栌粉堵摇鱼影,兰社烟丛阁鹭翎。往往鸣榔与横笛,斜风细雨不须听。

  那西湖,又有十景。那十景:

    苏堤春晓,平湖秋月,麹院风荷,段桥残雪,雷峰夕炤,南屏晚钟,雨峰出云,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

  先生寓居西湖,非关贪玩景致。那杭州乃吴越王钱氏及故宋建都之地,名山胜水,古刹幽居,多有异人栖止。先生遍处游览,冀有所遇。

  一日往虎跑泉游玩,闻有禅僧坐关三年,终日闭目静坐,不发一语,不视一物。

  先生往访,以禅机喝之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其僧惊起作礼,谓先生曰:“小僧不言不视已三年于兹。檀越却道口巴巴说甚么,眼睁睁看甚么。此何说也?”

  先生曰:“汝何处人?离家几年了?”

  僧答曰:“某河南人,离家十馀年矣。”

  先生曰:“汝家中亲族还有何人?”

  僧答曰:“止有一老母,未知存亡。”

  先生曰:“还起念否?”

  僧答曰:“不能不起念也。”

  先生曰:“汝既不能不起念,虽终日不言,心中已自说著。终日不视,心中自看著了。”

  僧猛省,合掌曰:“檀越妙论,更望开示。”

  先生曰:“父母天性,岂能断灭。你不能不起念,便是真性发现。虽终日呆坐,徒乱心曲。俗语云:爹娘便是灵山佛,不敬爹娘,敬甚人?”

  言未毕,僧不觉大哭起来曰:“檀越说得极是!僧明早便归家省吾老母。”

  次日先生再往访之,寺僧曰:“已五鼓负担还郷矣。”

  先生曰:“人性本善,于此僧可验也。”

  于是益潜心圣贤之学。

  读朱考亭语录反复玩味。又读其《上宋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掩卷叹曰:“循序致精渐渍洽浃,使物理与吾心混合无间,方是圣贤得手处。”

  于是从事于格物致知,每举一事,旁喻曲晓,必穷究其归,至于尽处。

  弘治十七年甲子,山东巡按御史陆偁,重先生之名,遗使致聘,迎主本省郷试。先生应聘而往,得穆孔晖为解元,后为名臣。是省全录,皆出先生之手。

  其年九月改兵部武选司主事,先生往京都赴任。谓学者溺于词章记诵之末,不知身心之学为何等,于是首倡讲学之事,闻者兴起,于是从学者众。先生俨然以师道自任,同辈多有议其好名者,惟翰林学士湛甘泉(讳若水)深契之,一见定交,终日相与谈论,号为莫逆。

◀上一卷 下一卷▶
王阳明靖乱录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