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理生玉镜稻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生玉镜稻品
作者:黄省曾 

稻之粒其白如霜,其性宜水。说文谓之稌,沛国谓之糯。以黏者谓之糯,亦谓之秫;以不黏者谓之秔,亦谓之粳。故汜胜之云:三月而种秔,四月而种秫,然皆谓之稻。鲁论之食夫稻,粳也。月令之秫稻,糯也。糯无芒,粳有芒。粳之小者,谓之籼。籼之熟也早,故曰早稻。粳之熟也晚,故曰晚稻。京口:大稻谓之粳,小稻谓之籼。

其粒细长而白,味甘而香,九月而熟,是谓稻之上品,曰箭子。

其粒大而芒红皮赤,五月而种,九月而熟,谓之红莲。

其粒小而色白,四月而种,六月而熟,谓之六十日稻。又迟者,谓之八十日稻。又迟者,谓之百日赤。而毗陵小稻之种,亦有六十日籼、八十日籼、百日籼之品,而皆自占城来,寔耐赖水旱而成实,作饭则差硬,宋氏使占城,珍宝易之,以给于民者。在太平,六十日籼,谓之拖犁归,有赤红籼,有百日籼,俱白稃而无芒,或七月或八月而熟,其味白淡而红甘。在闽,无芒而粒细,有六十日可获者,有百日可获者,皆曰占城稻。

其粒尖色红而性硬,四月而种,七月而熟,曰金城稻,是惟高仰之所种,松江谓之赤米,乃谷之下品。四明次于占城,其殆即所谓百日赤欤。

其粒长而色斑,五月而种,九月而熟,松江谓之胜红莲。性硬而皮、茎俱白,谓之䆉䅉稻。

其粒大色白,秆软而有芒,谓之雪里拣。

其粒白,无芒而秆矮,五月而种,九月而熟,谓之师姑秔。湖州录云:言其无芒也。四明谓之矮白。

其粒赤而稃芒白,五月初而种,八月而熟,谓之早白稻,松江谓之小白,四明谓之细白。九月而熟,谓之晚白,又谓芦花白,松江谓之大白。

其三月而种,六月而熟,谓之麦争场。

其再莳而晚熟者,谓之乌口稻。在松江,色黑而耐水与寒,又谓之冷水结,是为稻之下品。

其已刈而根复发苗再实者,谓之再熟稻,亦谓之再撩。

其粒白而大,四月而种,八月而熟,谓之中秋稻。在松江,八月望而熟者,谓之早中秋,又谓之闪西风。

其粒白而谷紫,五月而种,九月而熟,谓之紫芒稻。

其秀最易,谓之下马看,又谓之三朝齐。湖州录云:言其齐熟也。

其在松江,粒小而性柔,有红芒、白芒之等,七月而熟,曰香秔。其粒小色斑,以三五十粒入它米数升炊之,芬芳馨美者,谓之香子,又谓之香𥣬。

其在湖州,一穗而三百馀粒者,谓之三穗千。

其粒长而酿酒倍多者,谓之金钗糯。

其色白而性软,五月而种,十月而熟,曰羊脂糯。

其芒长而谷多白桴,四月而种,九月而熟,谓之胭脂糯。太平谓之朱砂糯。

其色斑,五月而种,十月而熟,谓之虎皮糯。太平录云:厚稃,红黑斑而芒。

其粒最长,白稃而有芒,四月而种,七月而熟,谓之赶陈糯。太平谓之雀不觉,亦谓之籼糯。

其粒大而色白,四月而种,九月而熟,谓之矮糯,亦谓之矮儿糯。

其稃黄而芒赤,已熟而秆微青,布宜良田,四月而种,九月而熟,谓之青秆糯。

其粒大而色白,芒长而熟最晚,其色易变,其酿酒最佳,谓之芦黄糯。湖州谓之泥里变,言其不待日之晒也。

其粒圆白而稃黄,大暑可刈,其色难变,不宜于酿酒,谓之秋风糯。可以代粳而输租,又谓之瞒官糯。松江谓之冷粒糯。

其不耐风水,四月而种,八月而熟,谓之小娘糯,譬闺女然也。

其在湖州,色乌而香者,谓之乌香糯。其杆挺而不仆者,谓之铁梗。芒如马鬃而色赤者,谓之马鬃糯。


稻品一卷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