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四库全书本)/卷01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三 畿辅通志 卷十四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十四
  建置沿革
  天津府
  禹贡冀兖二州之域周幽兖二州之域战国为燕齐二国境秦为上谷渔阳二郡地汉高帝置渤海郡为渔阳渤海二郡地
  渔阳郡县十二泉州渤海郡县二十六浮阳阳信千童南皮定章武高成高乐参户柳东平舒汉书地理志
  后汉因之晋为燕国章武国及渤海郡地
  勃海郡汉置统县南皮浮阳高城章武国泰始元年置统县东平舒章武燕国汉置统县泉州晋书地理志
  宋文帝置乐陵郡孝武分置渤海郡后魏因之太武初改渤海郡为沧水郡文帝时复旧明帝分瀛莫二州置沧州及浮阳乐陵等郡为勃海章武浮阳乐陵四郡地
  冀州渤海郡汉高帝置世祖初改为沧水郡太和二十一年复领县南皮瀛州章武郡晋置章武国后改领县平舒沧州浮阳郡太和十一年分勃海章武置属瀛州景明初并章武熙平二年复领县浮阳高城章武乐陵郡晋为国后改领县阳信魏书地形志
  隋为渤海河间二郡地
  豫州渤海郡开皇六年置棣州大业二年为沧州统县阳信饶安盐山南皮清池兖州河间郡旧置瀛州统县长芦平舒隋书地理志
  唐武徳元年于渤海郡复置沧州四年于河间郡复置瀛州长庆二年又置景州太和四年景福元年复置
  沧州景城郡本渤海郡治清池武徳元年徙治饶安六年徙治胡苏贞观元年复治清池县七清池盐山长芦饶安无棣乾符景州贞元三年析沧州之弓高东光临津置长庆元年州废县还沧州二年复以弓高东光临津南皮景城置太和四年州又废县还沧州景福元年复置县四南皮瀛州河间郡县五平舒唐书地理志
  沧州汉渤海郡隋因之武徳元年改为沧州景州隋并属渤海郡贞观二年更置景州瀛州隋河间郡武徳四年讨平窦建徳改为瀛州旧唐书地理志
  宋大观二年更置清州为沧州清州地属河北东路沧州景城郡横海军节度县五清池无棣盐山乐陵南皮清州本乾宁军幽州芦台军之地晋陷契丹周平三关置永安县属沧州太平兴国七年置军改县曰乾宁隶焉大观二年升为州宋史地理志
  金为沧州及清州之靖海县
  清州宋乾宁郡军国初因置军天会七年以守边置防御县三靖海沧州横海军节度宋景城郡贞元二年来属县五清池无棣盐山南皮乐陵金史地理志
  元属大都河间二路明洪武初属北平河间二府永乐二年置天津左右三卫
  天津卫属小直沽荒旷斥卤之地初无所隶明永乐二年筑城三年调官军守之名曰天津天津卫志天津及左右三卫其地曰直沽文皇下沧州始立兹卫名曰天津象车驾所渡处也明李东阳天津卫城记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州直隶
  京师以顺天府之武清县河间府之青县静海县来属四年武清县还属顺天七年复割河间府之沧州直隶
  京师以东光南皮盐山庆云四县属之九年改设天津府置天津县其东光县还属河间而沧州及所属南皮盐山庆云皆来隶焉领州一县六
  天津县
  秦为渔阳郡地汉置泉州仍属渔阳郡后汉因之晋亦为泉州属燕国隋为瀛州长芦县唐亦为长芦属沧州宋属清州元初属燕京路大兴府后改属大都路明洪武初属北平府永乐二年筑城置戍三年调天津卫及天津左卫治焉四年又调天津右卫于此
  本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州九年改设天津府以州
  境置县属焉
  青县
  汉置参户县属勃海郡后汉省入章武县隋为长芦鲁城二县地唐乾宁中置乾宁军五代晋天福初地入辽置宁州周显徳六年取之仍曰乾宁军并置永安县为治宋初军废属沧州太平兴国七年复置乾宁军并改永安县曰乾宁熙宁六年省县为镇元符二年复置县崇宁三年又省县大观二年升乾宁军为清州政和三年赐名乾宁郡五年复置乾宁县金仍曰清州属河北东路贞元初改县曰会川元初改州曰清宁府寻复改清州属河间路明初省会川县入州洪武七年废清州为青县属河间府
  本朝顺治十六年省兴济县入青县仍属河间府雍正三年改属天津州九年属天津府
  静海县
  汉渤海郡章武东平舒二县地后汉以东平舒属河间国晋属章武国后魏太和中以平舒县属瀛州章武郡章武县属沧州浮阳郡隋为平舒县地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地宋为清州涡口呰金明昌四年以其地置靖海县仍属清州元至元二年并入会川县寻复置隶河间路明洪武初改靖曰静七年改属河间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属天津州九年属天津府沧州
  秦上谷郡地汉高帝五年置勃海郡后汉为勃海郡地晋因之后魏太和十一年分置浮阳郡熙平二年始分置沧州隋开皇初郡废改置漳河郡寻废十六年又分置景州大业初二州皆废为渤海河间二郡地唐武徳元年复置沧州治清池天宝元年改景城郡乾元元年复曰沧州属河北道宋为沧州景城郡属河北东路金升为临海军元复为沧州属河间路明洪武初始以州治清池县省入属河间府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为直隶州九年改属天津府南皮县
  秦置南皮县汉属勃海郡后汉移郡来治晋因之后魏世祖改郡曰沧水太和二十一年复故东魏移郡治东光以南皮属之隋属渤海郡唐武徳四年属景州贞观元年属沧州长庆二年改属景州太和四年又还沧州景福元年又属景州周显徳二年又还沧州宋属沧州景城郡金属沧州隶河北东路元属河间路沧州明属河间府沧州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沧州为直隶州以南皮属之九
  年改属天津府
  盐山县
  本春秋齐无棣邑汉置高城县属勃海郡为都尉治后汉曰高城侯国晋因之后魏太和中属浮阳郡兴和中分立东西河郡及隰城县武定末罢仍属浮阳郡隋开皇十八年改盐山属渤海郡唐武徳四年置东盐州贞观元年州废还属沧州宋属沧州景城郡金属沧州隶河北东路元属河间路沧州明属河间府沧州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沧州为直隶州以盐山属之九
  年改属天津府
  庆云县
  本春秋齐北境汉勃海郡阳信县地隋开皇六年分置无棣县仍属渤海郡唐初属沧州贞观元年并入阳信八年复置太和二年改属棣州寻还沧州五代因之宋治平元年徙治东界元初分无棣之半置西无棣县仍属沧州至元二年并入乐陵寻复置明永乐初避讳改曰庆云仍属沧州
  本朝因之雍正七年升沧州为直隶州以庆云属之九
  年改属天津府
  正定府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
  赵之东恒山邑也文献通考
  秦为钜鹿郡地汉高帝置恒山郡
  按恒山郡志元氏县属冀州
  文帝改常山郡
  常山郡张晏曰恒山在西避文帝讳故改曰常山汉书地理志注
  元鼎四年又为正定国地
  按国治正定县属冀州
  后汉并正定入常山国
  建武十三年并西京十三国正定属常山后汉书光武帝纪
  晋仍为常山郡又为赵国地属冀州后魏因之后魏道武登常山郡城北望安乐垒美之遂移郡治于安乐城今州城是也旧唐书地理志
  后周宣政元年于郡置恒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曰恒山郡义宁初复置恒州治石邑又为赵郡地属冀州唐武徳四年徙治正定天宝元年复曰常山郡乾元元年复曰恒州宝应元年置成徳军节度使成徳军节度使领恒定易赵深五州治恒州天祐二年更号武顺军节度唐书方镇表
  兴元元年升都督府元和十五年改曰镇州
  元和十五年避穆宗名更唐书地理志
  又为赵州地属河北道五代后唐初建北都寻罢改州为正定府晋天福九年复曰恒州汉仍曰镇州寻复为正定府
  镇州故曰成徳军梁初以成音犯庙讳改曰武顺唐复曰成徳晋又改曰顺徳汉复曰成徳五代史职方考
  周又为镇州宋复曰正定府常山郡成徳军节度属河北西路
  庆历八年初置正定府路安抚使统正定府磁相邢赵洺六州宋史地理志
  金因之兼属威州
  正隆间依旧次府置本路兵马都总管府转运司金史地理志
  元曰正定路置总管府又为保定路地属中书省明洪武初改为正定府直隶京师
  本朝顺治初裁阜平入曲阳行唐二县康熙初复置雍正二年改冀赵深晋定五州为直隶州分领南宫等十七县十二年复以晋州并所领之无极稿城及定州之新乐县还隶焉领州一县十三
  正定县
  战国时中山国东垣邑秦置东垣县汉更名正定属常山郡元鼎初置正定国治此后汉建武中省国入常山县晋为常山郡治魏属常山郡北齐复为郡治后周置恒州亦治此隋复为恒山郡治唐为恒州治载初元年改曰中山神龙初复曰正定自是州郡常治此明为正定府治
  本朝因之
  井陉县
  汉置属常山郡后汉晋及北魏因之齐周县废隋开皇十六年于县置并州大业初州废仍属恒山郡义宁初置井陉郡治此唐武徳元年复曰井州贞观十七年州废仍属恒州宋属正定府熙宁六年省入获鹿平山八年复置金天会七年改置威州治亦曰陉山郡元宪宗二年徙州治洺水以县属焉属广平路明还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获鹿县
  周中山国石邑后属赵汉置石邑县属常山郡后汉省晋复置仍属常山郡后魏因之北齐废井陉改石邑曰井陉隋开皇六年复曰石邑十六年析置鹿泉县并属并州大业初复省鹿泉入石邑属恒山郡唐武徳初改恒州复置鹿泉县属焉四年徙州治正定以石邑为属县而鹿泉县属并州贞观十七年废并州以鹿泉县属恒州至徳元年改鹿泉曰获鹿宋开宝六年省石邑县入焉属正定府金兴定三年升为镇宁州元初曰西宁州寻复曰获鹿县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元氏县
  战国赵元氏邑汉置元氏县为常山郡治后汉因之晋改属赵国后魏属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属赵郡唐属赵州五代唐改属正定府宋金因之元初属赵州太祖十五年还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灵夀县
  周中山国地后为赵地汉置灵夀县属常山郡后汉晋及北魏因之后周属蒲吾郡隋开皇初郡废属恒州大业初州废仍属恒山郡义宁初置燕州唐武徳四年州废以县属并州七年还属恒州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入行唐八年复置属正定府金因之元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栾城县
  春秋晋栾邑战国属赵汉置关县属常山郡后汉废改置栾城县仍属常山晋省北魏太和十一年复置栾城县属赵郡北齐又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栾州大业初属赵郡唐属赵州大历三年属恒州天祐二年更名栾氏五代后唐复故宋属正定府金因之元初属赵州太祖十五年还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平山县
  周番吾邑汉置蒲吾县属常山郡后汉晋及北魏因之隋开皇十六年析置房山县大业初省蒲吾入井陉属恒山郡义宁初于县置房山郡唐武徳元年改曰岳州四年州废属并州至徳元年改曰平山县宋属正定府金因之元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阜平县
  汉灵夀及南行唐二县地宋咸平三年析置北砦金初改曰北镇明昌四年置阜平县属正定府元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顺治十六年省入曲阳行唐二县康熙二十二年
  复置仍属正定府
  行唐县
  周时赵南行唐邑汉置南行唐县属常山郡为都尉治后汉仍属常山晋因之后魏曰行唐县太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郡废仍属常山郡隋因之唐属恒州长夀二年改曰章武神龙元年复故大历三年置泜州九年废仍属恒州五代梁开平二年又改曰章武唐同光初复旧晋改曰永昌汉复旧宋属正定府金因之元初改属保定路明复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赞皇县
  汉房子县地齐天保中为高邑县地隋开皇十六年析置赞皇县属栾州大业中属赵郡唐属赵州宋熙宁五年省为镇入高邑元祐元年复置属赵郡金属沃州元至元二年并入高邑七年复置属赵州明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改赵州为直隶州县属正定府晋州
  春秋鼓国后属晋战国属赵汉置下曲阳县属钜鹿郡后汉因之晋属赵国后魏曰曲阳为钜鹿郡治北齐省隋开皇十六年改置晋阳县属栾州十八年改为鼓城大业初属赵郡唐武徳四年属廉州贞观初属定州大历三年改属恒州宋端拱初改隶祁州属河北西路金因之元太祖十年始于县置晋州属正定路明洪武初以州治鼓城县省入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为直隶州十二年复属正定府无极县
  汉置毋极县属中山国后汉因之晋省后魏太和十三年复置属中山郡隋属博陵郡唐武徳四年属廉州贞观元年属定州万岁通天二年改毋字为无景福二年置祁州治此五代因之宋景徳元年祁州移治蒲阴以县属定州金为中山府仍领无极县元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改属直隶晋州十二年还属正定
  
  稿城县
  春秋为肥子国后并于晋汉置稿城县属正定国魏复置属钜鹿郡北齐改为高城县兼移钜鹿郡治焉隋置廉州复曰稿城大业初属赵郡义宁间复置钜鹿郡唐复曰廉州贞观年州废县属镇州天祐年更曰稿平县五代周复曰稿城宋属正定府金因之元为永安州废为稿城县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改属晋州十二年还属正定府新乐县
  春秋鲜虞国汉置新市县属中山国后汉晋魏因之隋开皇十六年析置新乐县大业初省新市以新乐属博陵郡唐属定州宋属中山府金元因之明属正定府定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定州为直隶州仍领新乐十二
  年还属正定府
  顺徳府
  禹贡冀州之域殷时邢都周初邢国春秋属晋战国为赵地秦属钜鹿郡
  钜鹿郡秦置属冀州汉书地理志
  前汉属赵国
  赵国县四襄国故邢国汉书地理志注
  晋初属广平郡
  司州广平郡统县十五永嘉之后沦没刘聪晋书地理志
  周武帝置襄国郡
  周武帝改为襄国郡元和郡县志
  隋开皇初郡废置邢州大业初复为襄国郡唐武徳元年复曰邢州置总管府四年府废天宝初改曰钜鹿郡
  邢州钜鹿郡本襄国郡天宝元年更名唐书地理志
  乾元初复曰邢州属河北道中和二年徙昭义军于此五代梁开平二年改保义军后唐同光元年改安国军宋初仍曰邢州钜鹿郡安国军节度使宣和中升信徳府属河北西路金天会七年复降为邢州邢州宋信徳府钜鹿郡安国军节度使天会七年降为邢州仍置安国军节度金史地理志
  元初置元帅府后改安抚司中统三年升顺徳府至元元年升顺徳路总管府
  至元元年以洺州磁州来属二年洺磁自为一路以顺徳为顺徳路总管府领县九邢台钜鹿内丘平乡广宗沙河南和唐山任县元史地理志
  明洪武初仍属顺徳府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县九
  邢台县
  商时邢都周初为邢国秦置信都县汉属赵国后汉因之建安十七年割属魏郡晋属广平郡后并入任县后魏太和二十年复置属北广平郡建义初分属易阳郡周武帝置襄国郡隋开皇初郡废九年改曰龙冈十六年为邢州治寻为襄国郡治唐初仍为邢州治宋宣和二年改曰邢台为信徳府治金仍为邢州治元为顺徳路治明为顺徳府治
  本朝因之
  沙河县
  汉襄国县地隋开皇十六年析南境置沙河县属襄国郡唐武徳初于县置温州四年州废县还属邢州宋属信徳府金属邢州元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南和县
  汉置属广平国后汉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割属魏郡晋属广平郡后并入任县后魏太和二十年复置永安中于县置北广平郡高齐郡省后周又置南和郡隋开皇初郡废属襄国郡唐武徳初于县置和州四年州废仍属邢州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省入沙河后复置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平乡县
  战国赵钜鹿邑秦置钜鹿县并置钜鹿郡汉仍为钜鹿郡治后汉移郡治廮陶以钜鹿为属县晋因之后魏景明二年改置平乡县孝昌中属南赵郡隋开皇三年属洺州十六年属邢州唐武徳初于县置封州四年州废仍属邢州宋熙宁六年省入钜鹿县元祐初复置属信徳府金仍属邢州元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钜鹿县
  汉置南䜌县属钜鹿郡晋初省石赵复置后魏太平真君六年又并入柏人太和二十年又置南䜌属南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南䜌大业初改曰钜鹿属襄国郡唐武徳元年于县置起州并析置白起县四年州废省白起以钜鹿隶赵州贞观元年属邢州宋属信徳府金属邢州元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广宗县
  汉钜鹿堂阳二县地后汉分堂阳置经县属安平国晋因之后魏太平真君二年并入南宫永安二年复置西经县属钜鹿郡高齐省隋为径城宗城两县地属清河郡唐武徳四年以径城宗城置宗州析径城置府城县九年州废省府城入径城天祐三年曰广宗属魏州宋属大名府金改属洺州元宪宗五年分平乡县之道武镇置广宗县至元二年又省入平乡后复置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唐山县
  春秋晋柏人邑汉因置柏人县属赵国后魏孝昌中属南赵郡隋属襄国郡唐武徳元年于县置东龙州四年州废县属赵州五年还邢州天宝元年改名尧山宋熙宁六年省入内邱元祐初复置属信徳府金改名唐山县仍属邢州元至元二年并入内邱县后复置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内丘县
  汉置中丘县属常山郡后汉属赵国晋因之后省入柏人后魏太和二十一年复置属南钜鹿郡孝昌中属南赵郡隋开皇初避讳改名内丘属襄国郡唐武徳四年属赵州五年属邢州宋金因之元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任县
  春秋晋任邑汉置任县及张县俱属广平国后汉省张县以任县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又割属魏郡晋仍属广平郡后魏永安中属北广平郡高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大业初废入南和县唐武徳四年复置属邢州宋熙宁五年又省入南和元祐元年复置属信徳府金仍属邢州元至元二年省入邢台后复置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广平府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为邯郸郡地汉置广平国属冀州部
  广平国武帝征和二年置为平干国宣帝五鳯二年复故属冀州汉书地理志
  后汉省广平国以为钜鹿郡地
  钜鹿郡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以其县属后汉书郡国志
  三国魏置广平郡晋因之后魏亦曰广平郡
  广平郡汉武帝为平干国宣帝改为广平国后汉建武中省属钜鹿魏文帝黄初二年复改治曲梁城魏书地形志
  后周置洺州
  周武帝建徳六年置洺州以水为名元和志
  隋大业三年改为武安郡唐武徳初复置洺州大业三年罢州为武安郡武徳元年又改为洺州兼置总管二年陷于窦建徳四年讨平又为刘黒闼所陷寻讨平之六年罢总管复为洺州元和郡县志
  天宝元年曰广平郡乾元元年复曰洺州属河北道五代因之宋曰洺州广平郡属河北西路金因之洺州广平郡建隆元年升为防御宋史地理志
  洺州广平郡治永年天会七年以守边置防御使金史地理志
  元曰广平路并隶中书省
  广平路唐洺州又为广平郡元太宗八年置邢洺路总管府以邢磁威隶之宪宗二年为洺磁路止领磁威二州至元十五年升广平路总管府元史地理志
  明洪武元年为广平府属河南分省二年改属北平行省九年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元年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县九雍正四年以河南彰徳府之磁州来属领州一县九
  永年县
  春秋晋曲梁邑汉置曲梁侯国属广平国后汉属魏郡晋为曲梁县属广平郡后魏为广平郡治北齐废入广平县隋仁夀元年改广平为永年大业初为武安郡治唐属洺州治宋金因之元为广平路治明为广平府治
  本朝因之
  曲周县
  汉武帝建元四年置曲周县属广平国后汉属钜鹿郡魏属魏郡晋省后魏景明中分平恩置曲安县属广平郡北齐省隋开皇六年复置曲周县属洺州大业初废入洺水唐武徳四年复置属洺州宋熙宁三年省为镇入鸡泽元祐二年复为县寻复为镇四年复为县属洺州金因之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肥乡县
  汉邯郸县地魏黄初二年分置肥乡县晋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并入临漳隋开皇十年复置属慈州十六年属洺州大业初属武安郡唐武徳元年属紫州四年属磁州六年属洺州宋金因之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鸡泽县
  汉置广平县为广平国治后汉省广平国以县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割属魏郡晋为广平郡治后省后魏太和二十年复置属广平郡北齐省隋开皇十六年置鸡泽县大业二年并入永年唐武徳四年复置属洺州宋金因之元初并入永年后复置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广平县
  汉魏县地金大定七年置广平县属洺州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邯郸县
  春秋卫地后属晋战国为赵国都秦置邯郸郡汉高帝四年改置赵国治邯郸县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五年复为赵国属冀州后汉建安十七年割赵国之邯郸属魏郡晋属广平郡后属魏郡后魏太平真君六年仍属广平郡东魏省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武安郡唐武徳四年属磁州贞观元年属洺州永泰元年属磁州宋金元皆因之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成安县
  春秋晋干侯邑汉置斥邱县属魏郡后汉晋因之东魏天平初并入临漳北齐置成安县属清都尹后周属魏郡隋开皇三年属相州大业初属魏郡唐武徳元年属磁州贞观元年还属相州天祐二年复名斥邱三年属魏州后唐复曰成安宋属大名府金属洺州元至元二年并入滏阳后复置属磁州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威县
  汉钜鹿县地后汉和帝分置广宗县属钜鹿郡晋为广宗侯国属安平国后魏中兴中置南北广宗县寻并为一属广宗郡隋仁夀元年改曰宗城属清河郡唐初属贝州武徳四年置宗州九年州废县属贝州天祐三年复曰广宗属魏州后唐复曰宗城宋属大名府金増置洺水县与宗城俱属洺州元初省宗城入洺水大宗六年洺水属威州八年属洺州定宗二年复属威州宪宗二年自井陉移威州来治属洺磁路至正中省洺水入威州明初降为威县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清河县
  汉置厝县属清河郡后汉安帝时改曰甘陵为清河国治寻为甘陵国治晋改曰清河仍为清河国治后魏为清河郡治北齐复置武城县为清河郡治改清河曰贝邱后周于郡置贝州隋开皇初郡废改武城曰清河改贝邱曰清阳大业初州罢复置清河郡治清河以清河属焉唐武徳四年复置贝州治清河六年徙治历亭八年复治清河天宝元年改为清河郡乾元元年复为贝州属河北道五代晋置永清军宋庆历八年军罢改曰恩州属河北东路金移恩州治历亭以清河属焉元属大名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磁州
  汉武安县地后周武帝置釡阳县隋开皇十年置磁州大业初州废县属魏郡唐武徳元年复置磁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相州永泰元年复置磁州天祐三年改曰惠州属河北道五代唐复曰磁州宋曰磁州滏阳郡属河北西路金曰磁州仍属河北西路元太祖十年升为滏源军节度属真定路太宗八年属邢洺路宪宗二年属洺磁路至元十五年属广平路明曰磁州省滏阳县入焉属河南彰徳府
  本朝因之雍正四年改属直隶广平府
  大名府
  禹贡冀兖豫三州之域夏为观扈国春秋属晋卫二国战国属魏卫二国秦属东郡
  元君十四年秦拔魏东地初置东郡更徙卫野王县而并濮阳为东郡史记卫世家
  景涽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为秦东郡史记魏世家
  汉为魏郡东郡及陈留郡地
  汉高祖使韩信定河北以秦邯郸郡之南部东郡之边县置魏郡即今元城县是也元和郡县志
  三国魏黄初二年置阳平郡晋因之后郡徙
  元城县魏黄初二年于此置阳平郡石赵移阳平郡理馆陶元和郡县志
  后魏永安元年置昌乐郡东魏天平中郡罢后周大象二年始置魏州
  魏州前燕慕容𬀩于今州理置贵乡郡寻省周静帝大象二年又于贵乡郡之东界置魏州太平寰宇记
  隋大业初改为武阳郡唐武徳中复曰魏州龙朔二年改曰冀州咸亨三年复曰魏州天宝元年曰魏郡乾元元年仍曰魏州属河北道
  周大象二年置魏州隋大业三年罢州为武阳郡隋乱陷贼唐武徳四年讨平窦建徳改置魏州其年又陷刘黑闼五年平黑闼置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六年罢都督复为州元和郡县志
  魏州隋改名武阳郡武徳四年复为魏州置总管府贞观元年罢都督龙朔二年改为冀州大都督府咸亨三年依旧为魏州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魏郡乾元元年复为魏州旧唐书地理志
  广徳元年为魏博节度使治所天祐元年赐号天雄军
  广徳元年置魏博等州防御使治魏州是年升为节度使天祐元年赐魏博节度号天雄军节度唐书方镇表
  田承嗣迁贝博沧瀛等州节度使代宗宠其军曰天雄以魏州为大都督府从子悦继为节度使僭称魏王以府为大名府唐书藩镇魏博传
  五代唐同光元年升为东京兴唐府三年建为邺都晋天福初改为广晋府汉乾祐元年改为大名府周显徳元年罢都仍为天雄节度使
  魏州唐故曰大名府置天雄军五代皆因之后唐建邺都晋汉因之至周罢大名府后唐曰兴唐晋曰广晋汉周复曰大名五代史职方考
  大名府唐末魏博藩镇所治五代汉乾祐元年升为大名府左传魏大名也此本魏都故曰大名云名胜志
  宋初因之庆历二年建北京熙宁六年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庆历二年建为北京八年始置大名府路安抚使熙宁以来并因之六年分属河北东路宋史地理志
  金为大名府路贞祐二年置行尚书省
  大名府天雄军旧为散府先置统军司天徳二年罢正隆二年升为总管府附近十二猛安皆隶焉金史地理志
  元为大名路属中书省
  大名路唐魏州五代南汉改大名府金改安武军元因旧名为大名府路总管府元史地理志
  明洪武元年为大名府隶河南分省二年隶北平行省九年隶北平布政司永乐初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州一县十雍正三年以内黄县改属河南彰徳府濬滑二县改属河南卫辉府领州一县七元城县
  汉置元城县属魏郡后汉因之三国魏为阳平郡治晋因之石赵移郡治馆陶东魏天平初属魏尹北齐省入贵乡隋开皇六年复置元城县属魏州大业初属武阳郡唐贞观十七年又并入贵乡圣历二年又置属魏州开皇十三年移入州郭与贵乡皆为州治五代唐改曰兴唐晋复曰元城宋为大名府治金因之元至元二年并入大名寻复置为大名路治明为大名府治
  本朝因之
  大名县
  汉元城县地东魏天平二年置贵乡县属昌乐郡后属魏尹后周为魏州治隋为武阳郡治唐为魏州治五代唐改曰广晋汉改曰大名为大名府治宋因之熙宁六年省入元城绍圣二年复置政和六年徙治南乐镇属大名府金仍移入府郭元至元九年复还旧治明洪武初省入元城三十一年复置属大名府
  本朝因之
  魏县
  汉置魏县属魏郡为都尉治后汉晋魏因之北齐省入昌乐县隋开皇六年复置属武阳郡唐属魏州天宝中徙治西界宋属大名府金因之元属大名路明初移今治属大名府
  本朝因之
  南乐县
  汉乐昌县属东郡后汉废后魏太和二十一年分魏县置昌乐县永安初置昌乐郡东魏天平中罢郡县属魏郡隋开皇六年析置繁水县大业初省昌乐入繁水属武阳郡唐武徳五年复置昌乐县属魏州贞观十八年省繁水入焉五代唐改曰南乐宋初属大名府崇宁四年改属开徳府金还属大名府元属大名路明属大名府
  本朝因之
  清丰县
  春秋卫地汉置顿丘县属东郡后汉因之建安十七年割属魏郡晋泰始二年于县置顿丘郡后魏因之北齐郡县俱废隋开皇六年复置顿丘县属武阳郡唐初属魏州武徳四年于县置澶州贞观元年州废还属魏州大历七年复置澶州又析置清丰县属之五代晋天福三年州徙徳胜寨县随州徙废旧州为顿丘镇四年改镇置徳清军宋庆历四年徙清丰县治徳清军熙宁六年省顿丘入清丰属开徳府金元属开州明改属大名府
  本朝因之
  东明县
  本汉离狐县属东郡后汉建初四年改属济阴郡晋属济阳郡后魏属济阴郡隋仍属东郡唐属曹州天宝元年改曰南华宋因之崇宁元年属兴仁府金初为河所圮省入冤句寻移东明县来治仍属曹州元太宗七年属大名路至元二年改属开州明洪武初省入开州弘治四年复置属大名府万历中属开州
  本朝仍属大名府
  开州
  本古颛顼之墟禹贡兖州之域夏时为昆吾国春秋曰帝邱为卫国都战国曰濮阳仍为卫都秦始皇五年置东郡汉因之以濮阳县为郡治晋咸宁三年改置濮阳县东晋后为濮阳郡移治滑台以濮阳为属县后魏因之隋属东郡唐属濮州五代晋天福三年改置澶州四年移濮阳县入州治开运元年升为镇宁军节度宋曰澶州澶渊郡镇宁军节度崇宁四年建为北辅五年升为开徳府宣和二年罢辅郡属河北东路金复为澶州皇统四年改曰开州属大名府路元属大名路明洪武初以州治濮阳县省入属大名府
  本朝因之
  长垣县
  春秋卫地战国卫首垣邑汉置长垣县属陈留郡后汉为长垣侯国晋复为县属陈留国后魏太平真君八年并入外黄景明五年复置属东郡隋开皇十六年改曰匡城仍属东郡唐初复置长垣县与匡城俱属滑州贞观八年省入匡城五代梁改匡城曰长垣属开封府后唐复曰匡城宋建隆元年改曰鹤邱寻复曰长垣仍属开封府金初属大名府泰和八年以限河不便改属开州元初属大名路至元二年仍属开州明属大名府开州
  本朝因之
  宣化府
  禹贡冀州之域周幽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燕地秦为上谷郡地
  上谷郡秦置属幽州汉书地理志
  汉置广宁县宁后汉晋书俱作𡩋属上谷郡后汉因之晋分上谷置广𡩋郡
  广𡩋郡故属上谷太康中置郡晋书地理志
  后魏兼置燕州
  太和中分恒州东部置燕州魏书地形志
  北齐属北燕州后周属燕州隋属𣵠郡
  后齐置北燕州领长宁永丰二郡后周去北字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隋书地理志
  唐初为妫州属河北道
  妫州妫川郡本北燕州武徳七年平高开道以幽州之怀戎置贞观八年更名唐书地理志
  唐末分置武州属河东道
  武州唐末置属河东道后唐改为毅州文献通考
  石晋大福初地入辽改置归化州兼置雄武军属西京道
  归化州雄武军本唐武州僖宗改毅州后唐太祖复武州明宗又为毅州潞王仍为武州晋高祖割献于辽改今名辽史地理志
  保大二年入于金天辅七年入宋
  天辅六年九月归化州降戊辰次归化州丁丑奉圣州降十月丙戌朔次奉圣州七年二月诏平州官与宋使同分割所与燕京六州之地金史太祖纪以幽蓟武朔等州与宋而置南京于平州宋人终不能守金史太祖纪赞
  宣和五年五月金许朔武蔚三州宋史徽宗纪
  宣和五年始得云中府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州所谓山后九州也宋史地理志
  寻仍入金
  武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五年金人以州来归六年筑固疆堡寻复为金人所取宋史地理志
  大定七年改宣化州八年又改宣徳州属西京路元初升为宣宁府太宗七年改山东路总管府中统四年改宣徳府属上都路后至元三年改顺宁府明洪武初府废二十六年置宣府左右前三卫隶北平都指挥使司永乐七年直隶京师又置总兵镇此称宣府镇宣徳五年置万全都指挥使司领宣府左右前三卫及万全左右隆庆左右怀安永宁保安怀来龙门开平蔚州共一十四卫云州永宁等七所隆庆保安二州
  自洪武至嘉靖凡置卫所二十有一城堡三十有三俱隶万全都司其隆庆保安二州永宁一县抚镇统之宣镇志
  本朝初仍曰宣府镇领宣府前卫及万全左右怀安怀来永宁龙门开平保安蔚州共十卫延庆保安二州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领州二县八雍正六年以山西大同府之蔚州属焉领州三县八
  宣化县
  本汉广宁县属上谷郡后汉因之晋省入下洛县唐初为怀戎县地后析置文徳县为武州治辽为归化州治金大定二十九年改县曰宣徳为宣徳州治元为宣徳府治明洪武初府县俱废二十六年改置宣府左右前三卫
  本朝初省左右二卫入前卫为宣府镇治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县以宣府驿深井堡并入为宣化府治
  赤城县
  本汉上谷郡北境后魏御彛镇地唐为妫州地辽置奉圣州领望云县金属徳兴府元中统四年升为云州于此置赤城站明初州废宣徳初移开平卫于独石于此置赤城堡
  本朝初其地属宣府镇曰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赤城县以开平卫龙门所及滴水崖云州镇安马营镇宁等七堡并入属宣化府
  万全县
  本汉上谷郡宁县地唐为武州文徳县地元为宣徳府宣平县地明洪武二十六年于此置徳胜堡永乐二年移万全右卫治此十六年直隶京师宣徳中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因之属宣府镇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万全县以张家口膳房新河口洗马林四堡并入属宣化府
  龙门县
  汉置女祁县属上谷郡为东部都尉治后汉省唐末置龙门县属新州辽属奉圣州金初属弘州后属徳兴府明昌三年又改属宣徳州元至元二年废为镇属宣徳县至元二十八年改置望云县属云州明初州县俱废宣徳六年置龙门卫属万全都指挥使司嘉靖元年分为中路
  本朝初属宣府镇顺治六年改曰下北路康熙三十二年复置龙门县以葛峪赵川雕鹗长安岭四堡并入属宣化府兼设龙门路都司于此辖葛峪长安岭二堡
  怀来县
  本战国燕上谷郡地秦因之汉置沮阳县为郡治后汉晋因之后魏时郡县俱废齐周及隋为怀戎县地唐垂拱中分置清彛军长安二年始移怀戎县及妫州来治天宝初曰妫川郡乾元初复曰妫州属河北道五代晋天福元年入辽改州曰可汗县曰怀来属西京道金初州废明昌六年改县曰妫川属徳兴府元复曰怀来县延祐二年改属龙庆州明洪武初改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改怀来左卫十六年曰怀来卫直隶京师宣徳中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因之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改为怀来县以保安卫及土木榆林二堡并入属宣化府
  蔚州
  本秦代郡汉因之隋为上谷郡飞狐县北境唐开元十二年置安边县属蔚州天宝初移蔚州治此至徳二载更名兴唐五代晋初改县曰灵仙后入辽置蔚州忠顺军属西京道金因之元至元二年废州以灵仙县属弘州寻复置州属宣徳府明洪武初以州属山西大同府
  本朝因之雍正六年以蔚州属宣化府
  蔚县
  明洪武七年置蔚州卫于蔚州城中属山西行都司宣徳五年割卫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仍旧置兼领顺圣东西二城康熙三十二年改卫置蔚县以桃花堡广昌城并入属宣化府
  西宁县
  本汉阳原县属代郡后汉省东魏置北灵邱郡北齐省唐开元中置横野军天宝后废辽统和中置永宁县兼置弘州永宁军后改博宁军属西京道金亦曰弘州改军曰保宁寻废入定七年改县曰襄阴元至元中以襄阴县省入州属大同路明初州废天顺四年于故顺圣县筑顺圣川东城于此筑顺圣川西城俱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蔚州卫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西宁县以东城
  并入属宣化府
  怀安县
  本汉上谷郡下落县地唐末置怀安县属新州辽初属奉圣州后改属大同府金因之元初属宣徳府中统三年改属兴和路明初县废洪武二十六年改置怀安卫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因之属宣府镇康熙三十二年改为县以万全左卫及柴沟西阳河二堡并入属宣化府
  延庆州
  本秦上谷郡地汉置居庸县属上谷郡后汉及晋因之后魏孝昌中陷废天平中复置仍属上谷郡高齐县废为怀戎县地唐天宝中析置妫川县属妫州唐末改置缙山县兼置儒州五代晋天福元年入辽置缙阳军属西京道金皇统元年州废以县属徳兴府崇庆元年复升为镇州元初州废至元三年省县入怀来五年复置属奉圣州延祐三年升为龙庆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初州废永乐十一年复置曰隆庆州直隶京师隆庆元年以避年号改曰延庆州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省永宁卫入
  州属宣化府
  保安州
  本秦上谷郡地汉置下落涿鹿潘三县皆属上谷郡后汉因之晋太康中分置广𡩋郡治下落以涿鹿潘县属之后魏太和中兼置燕州孝昌中陷废北齐改置怀戎县兼置北燕州及长宁永丰二郡周去北字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以怀戎县属涿郡唐武徳七年复置北燕州贞观八年改曰妫州长安二年徙治居庸界光启中改置新州兼置永兴县为州治属河东道后唐同光元年置威塞军晋天福元年入辽改奉圣州武定军属西京道金大安元年升为徳兴府治徳兴县属西京路元至元三年复降为奉圣州改县曰永兴属宣徳府后至元三年又改曰保安州属顺宁府明洪武初州县俱废永乐十三年复置保安州直隶京师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属宣化府易州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燕地秦置上谷郡春秋时属燕晋战国时属燕赵秦置三十六郡以为上谷郡元和郡县图志
  汉初置故安县属涿郡后汉因之
  燕南得𣵠郡之易容城范阳新城故安汉书地理志汉置𣵠郡今州即汉涿郡之故安县也续汉书地理志
  魏晋属范阳国后魏亦为上谷郡隋开皇元年置易州大业初又改置上谷郡
  隋开皇元年自今遂城所理英雄城移南营州居燕之候台改名易州取州南易水为名炀帝初州废复为上谷郡遥取汉上谷为名太平寰宇记
  唐武徳四年复曰易州属河北道天宝初亦曰上谷郡乾元初复故
  唐武徳四年讨平窦建徳改为易州领易涞水永乐遂城遒五县天宝元年改为上谷郡乾元元年复为易州领易满城二县太平寰宇记
  五代晋开运二年入契丹周显徳六年收复仍曰易州宋雍熙四年复入辽辽置高阳军宣和四年归宋赐名遂武郡寻没于金属中都路
  辽统和九年升高阳军领易县续文献通考
  宣和四年契丹将高鳯以郡来降宣和末没于金文献通考
  元初废易县入州至元三年复置易县仍为州治十年以州属大都路二十三年改属保定路
  元太宗十一年割隶顺天府至元十年隶大都路二十三年还隶保定续文献通考
  明复省县入州属保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州以涞水并改山西之广昌县属焉领县二
  涞水县
  汉置遒县属𣵠郡后汉为侯国晋曰遒县属范阳国后魏属范阳郡周大象二年省入𣵠县隋开皇初改范阳为遒更置范阳县于此六年改曰固安八年废十年又置为永阳县十八年始改曰涞水属上谷郡唐属易州宋金辽元因之明属保定府易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易州为直隶州涞水仍属焉广昌县
  古冀州地周属并州春秋时代国战国属赵秦置广昌县属代郡汉曰蜚狐东汉仍曰广昌隋属易州唐属蔚州元为涞源郡明仍改广昌属山西大同府蔚州崇祯时改灵昌州寻复为县
  本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易州为直隶州割广昌县属
  
  冀州
  禹贡冀兖二州之域
  郡理东入兖州之域西入冀州之域禹贡故迹以洚水为界也通典
  春秋晋东阳地战国属赵秦属钜鹿汉为信都国汉高帝分赵钜鹿立清河信都常山其信都即今州理是也元和郡县志
  景帝改为广川国
  刘敞曰景帝前二年为广川国四年为信都郡中二年复为广川国汉书地理志注
  宣帝甘露四年复曰信都国后汉永平十五年改曰乐成国延光元年改曰安平国三国魏置冀州领郡国九理于此文献通考
  晋太康五年又改曰长乐国后魏曰长乐郡兼置冀州
  冀州领郡四长乐渤海武邑安徳魏书地形志
  初曰冀州更名魏州亦曰信都郡乾元初仍为冀州属河北道武徳四年改为冀州置总管府移治所于下博贞观元年废都督府移州治于信都旧唐书地理志
  宋庆历八年置安武军金因之属河间府
  元曰冀州明洪武初省入属正定府九年隶北平布政司永乐初直隶京师
  本朝初仍属正定府雍正二年为直隶州领县五南宫县
  汉置属信都国晋因之北齐废隋复置仍属信都郡唐武徳间属宗州贞观间还属冀州宋皇祐四年升南宫之新河镇为县省南宫入之六年复置金元明亦属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南宫仍属焉新河县
  汉置堂阳县属钜鹿郡后汉晋属安平国后魏属长乐郡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信都郡唐属冀州五代晋改曰蒲泽割属正定汉复故周还属冀州宋皇祐四年省堂阳升新河镇为新河县熙宁六年复废为镇入南宫元太宗四年复置新河县属冀州明亦属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新河仍属焉枣强县
  汉置属清河郡后汉废晋复置属广川国后魏神瑞二年并入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复置属长乐郡隋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宋熙宁元年省入信都十年复置金元明俱属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枣强仍属焉武邑县
  汉置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晋初因之太康十年置武邑郡后魏皇始二年移郡治武强以武邑属之北齐天保七年县废隋开皇六年复置仍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宋金因之元初属东武州太宗六年还属冀州明属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武邑仍属焉衡水县
  汉信都国桃县地隋初为信都下博武邑三县地开皇十六年置县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宋金因之元明改属深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以衡水改属
  
  赵州
  春秋晋地战国属赵秦为钜鹿郡地汉为常山及钜鹿郡地
  常山郡县十八封斯平棘钜鹿郡县二十宋子敬武汉书地理志
  后汉为常山国地
  赵州后汉属常山国兼置冀州治鄗文献通考
  晋为赵国地
  赵州晋为赵国置冀州治房子文献通考
  后汉始于平𣗥县置赵郡属殷州
  殷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广阿魏书地形志赵州后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为赵州郡仍旧文献通考
  齐改赵州
  天保二年改殷州为赵州北史齐文宣记
  隋开皇初省大业初复为赵郡
  赵郡开皇十六年置栾州大业三年改为赵郡隋书地理志
  唐武徳初改曰赵州
  武徳元年张志昻以郡归国改为赵州旧唐书地理志赵州赵郡武徳初治柏乡四年徙治平棘唐书地理志
  五年改曰栾州
  按时以大陆县之栾州省入因改名焉
  贞观初复曰赵州天宝初曰赵郡乾元初复曰赵州属河北道五代因之宋为庆源府属河北西路庆源军节度本赵州军事崇宁四年赐军额宣和元年升为府宋史地理志
  金复曰赵州后又改曰沃州
  天会七年改为赵州天徳三年更为沃州军曰赵郡军金史地理志
  赵州靖康后入于金为沃州治平𣗥文献通考
  元复曰赵州属正定路
  赵州旧领平棘临城栾城元氏高邑赞皇宁晋隆平柏乡九县太祖十五年割栾城元氏隶正定元史地理志
  明洪武初以州治平棘县省入属正定府
  汉之赵理邯郸晋之赵理房子齐魏以来之赵理平棘即今治也名胜志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为直隶州领县五
  柏乡县
  本春秋晋鄗邑地汉置鄗县属常山郡又分置柏乡侯国属钜鹿郡后汉建武初改鄗曰高邑属常山国为冀州刺史治晋改属赵国后魏属赵郡北齐徙废移治房子县界隋开皇十六年置柏乡县属栾州大业三年改属赵郡唐属赵州宋熙宁五年省为镇入高邑元祐元年复置属庆源府金属沃州元明俱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柏乡仍属焉隆平县
  汉置广阿县属钜鹿郡后汉省后魏太和十三年复置广阿县又于县置南钜鹿郡寻改为南赵郡孝昌二年又置殷州治广阿北齐天保初避讳曰赵州七年州废隋初郡废开皇十六年分置栾州仁夀元年改县曰象城大业初州废又改县曰大陆属赵郡唐武徳四年复曰象城天宝元年又改曰昭庆属赵州五代因之宋开皇二年又改曰隆平熙宁元年省为镇入临城元祐元年复置属赵郡金属沃州元仍属赵州明洪武初省入柏乡十三年复置仍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隆平仍属焉高邑县
  本战国房子邑汉置房子县属常山郡后汉属常山国晋属赵国兼为冀州刺史治后魏属赵郡北齐天保七年废房子改置高邑县仍属赵郡隋初属栾州寻属赵郡唐属赵州宋属庆源府金属沃州元明俱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高邑仍属焉临城县
  本春秋晋临邑汉为房子县地北齐省房子隋开皇六年复置房子县属赵郡唐属赵州天宝元年改曰临城天祐二年复曰房子五代梁因之后唐复曰临城宋属庆源府金属沃州元明俱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临城仍属焉
  宁晋县
  汉置杨氏廮陶二县属钜鹿郡后汉移郡治廮陶以杨氏属焉晋省杨氏入廮陶仍为钜鹿国治后魏永安二年分廮陶置廮遥县属钜鹿郡北齐郡废又省廮陶入廮遥县隋初属栾州开皇六年又改廮遥曰廮陶大业初属赵郡唐天宝元年改曰宁晋属赵州五代因之宋属庆源府金属沃州元明俱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宁晋仍属焉深州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晋地战国属赵秦为上谷钜鹿郡地汉置下博县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桓帝以后为博陵郡晋属安平国后魏属长乐郡北齐属博陵郡隋初郡废开皇十六年析为深州
  取州西故深池为名金幼孜深州记
  大业初州废
  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间二郡文献通考
  唐武徳初复置深州天宝初改为饶阳郡乾元初复曰深州属河北道
  深州饶阳郡武徳四年以定州之安平瀛州之饶阳置寻徙治饶阳贞观十七年州废县还故属先天二年以瀛州之饶阳冀州之鹿城下博武强定州之安平复置唐书地理志
  五代周显徳中分置静安军
  深州静安本汉下博县周置静安军以县隶俄复焉宋史地理志
  宋初因之太平兴国七年以下博县属静安军雍熙二年军废以下博属深州四年改下博曰静安移深州来治省陆泽入之属河北西路
  宋雍熙四年废陆泽淳化初以正定府束鹿来属至道初以乐夀瀛州为饶阳郡防御文献通考
  金曰深州属河北东路
  天会七年析河北为东西路深州宋饶阳郡防御国初为刺郡金史地理志
  元初属河间府太宗十年改属正定路
  深州唐改饶阳郡后仍为深州元初隶河间置帅府太宗十年隶正定路领饶阳安平武强束鹿静安五县后割安平饶阳武强隶晋州束鹿隶祁州以冀州之衡水来属领二县静安衡水元史地理志
  明洪武初以州治静安县省入仍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为直隶州领县三
  武强县
  汉置武隧县属河间国后汉改属安平国晋初因之后又分置武强县俱属武邑郡后魏皇始三年徙武邑郡治武强神光二年省武强太和十八年复置北齐废郡并武隧入武强隋属信都郡唐武徳四年属冀州贞观元年改属深州十七年属冀州先天二年还深州开元二年复属冀州永泰初又属深州唐末还属冀州宋金因之元初于县置东武州太宗六年州废还属深州十一年割属祁州宪宗割属晋州明亦属晋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深州为直隶州而以武强属焉饶阳县
  战国赵饶邑汉置饶阳县属𣵠郡后汉属安平国晋属博陵国后汉属博陵郡隋属河间郡唐武徳四年移深州来治此贞观十七年州废还属瀛州先天二年仍属深州宋金因之元割属晋州明亦属晋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深州为直隶州而以饶阳属焉安平县
  汉置安平县属𣵠郡后汉改属安平国至晋泰始初改置博陵国于此后魏因之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于县置深州大业初州废属博陵郡唐武徳四年复置深州寻徙治饶阳以安平属之贞观十七年属定州先天二年仍属深州宋金因之元太祖十九年于县置南平州太宗七年复改为县中统二年改属晋州明亦属晋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深州为直隶州而以安平属焉定州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鲜虞国战国中山后属赵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文献通考
  汉高祖置中山郡
  中有山故曰中山元和郡县志
  景帝三年改中山国治卢奴
  中山国高帝郡景帝三年为国属冀州应劭曰中山故国汉书地理志注
  后汉及晋因之太元八年后燕慕容垂都此置中山尹后魏皇始二年置安州天兴三年改曰定州后魏道武帝平慕容宝为中山郡置安州又改定州以安定天下为名也元和郡县志
  高齐改州治卢奴县曰安喜后周置定州总管府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文献通考
  隋开皇初避讳改鲜虞郡大业初改曰博陵郡大业三年改博陵郡遥取汉博陵郡为名也元和郡县志
  唐武徳四年平窦建徳置定州并置总管府
  武徳六年升为大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贞观五年废都督府旧唐书地理志
  天宝初复曰博陵郡乾元初复曰定州属河北道建平四年置义武军节度使
  定州贞元十三年复为大都督府十四年废依旧为上州旧唐书地理志
  五代因之宋亦曰定州博陵郡太平兴国初避讳改军名曰武定
  宋庆历八年置定州路安抚使文献通考
  政和三年升为中山府属河北西路金天会中复曰定州寻复为中山府
  中山府天会七年降为定州博陵郡定武军节度使后复为府金史地理志
  元属正定路
  中山府旧领祁完二州太宗十一年割二州隶顺天府后为散府隶正定元史地理志
  明洪武元年改中山府为定州以州治安喜县省入属正定府隶河南分省二年隶山东行省寻隶北平行省九年隶北平布政司永乐初直隶京师
  本朝初仍属正定府雍正二年为直隶州领县二深泽县
  汉置深泽县属涿郡后汉以属安平国晋属博陵郡后魏曰深泽郡北齐废隋复置深泽县唐属定州改属祁州宋省为镇入鼓城元祐元年复置属祁州金仍属祁州元至元二年并入束鹿三年复置仍属祁州明仍旧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改属定州
  曲阳县
  战国赵曲阳汉上曲阳属常山郡后汉改属中山国晋属常山郡后魏置上曲阳县齐改曰曲阳隋曰石邑曰恒阳唐初属定州大历三年属汦州九年复属定州元和十五年复曰曲阳县宋因之金属中山府元恒州寻复为曲阳县属保定路明属正定府定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定州为直隶州仍领曲阳承徳州
  元属上都明大宁卫地
  本朝为热河
  圣祖行宫在焉雍正十一年即其地设直隶承徳州



  畿辅通志卷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畿辅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