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朝文献通考 (四库全书本)/全览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全览3 皇朝文献通考 全览4 全览5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一
  郊社考
  
  等谨按圣王之制祀典礼莫大于郊义莫重于配天惟天子父天母地得以行之三代之制冬日至则祀圜丘以大报天孟春上辛为民祈谷岁凡郊祀者再仲夏而雩夏至则祀方泽礼至备义至精也汉承秦制采纬书方士之说其礼丛杂不经又率领于祠官亲祀者寡若南郊北郊分祀合祀自汉及唐纷纭莫定宋世三年一郊于义为疏盖其礼文太繁仪卫太盛赏赉太厚而肆赦尤滥非大礼必简之义也明初合祀礼行而冬至反阙嘉靖定礼颇酌古今之中然祭多遣摄诚敬微矣恭惟
  圣朝定制典文盛于三代损益迈于千古若乃斋必致严无故不摄尤前代所万不能及者谨次第纂纪以昭
  钜典焉
  崇徳元年四月乙酉
  太宗文皇帝肇祀
  天于
  圜丘
  太宗文皇帝于是岁受
  尊号改元先是天命元年贝勒以下诸臣奉上
  太祖高皇帝尊号曰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立国建元行焚香告
  天礼而
  郊坛之制未备
  太宗光宅
  盛京建
  圜丘于徳盛门外其制九成周围一百十丈南门三东西北门各一是岁天聪十年王贝勒以下诸文武大臣以
  太宗功徳隆盛奉上
  尊号曰
  宽温仁圣皇帝先期
  太宗率王贝勒以下文武群臣斋戒三日以太牢亲祀
  南郊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徳是为
  本朝祀
  天于郊之始旧例以生牢祭告即以祭肉分给众官太宗谕曰古帝王当未知火食之前即行祭天之礼是以用生牢致享后世特踵而行之未之有易耳况以恭祀
  上天之胙分给众官令各于其家享之是反污䙝也可熟而荐之于是定制祭
  天用太牢熟荐
  十一月乙丑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行礼是时将征朝鲜斋戒三日以太牢致祀并告出
  征是为冬至大祀
  圜丘之始
  五年冬至以
  圣躬违和遣官恭代并令文武群臣斋戒陪祀
  七年冬至以
  驻跸纳兰遣官恭代斋戒如礼停止行猎
  顺治元年十月乙卯朔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
  亲祀
  南郊告祭
  
  地即皇帝位先是七月癸巳以将迁都遣官告祭上帝九月
  驾入京师十月朔
  躬祀
  
  地行受宝之礼是日黎明
  大驾出宫亲王以下文武百官皆从卤簿前导不奏乐出
  大清门诣
  圜丘礼官恭导赞引如仪乃迎
  神三上香毕
  皇帝行四跪四叩礼群臣随行礼乃奠玉帛献爵读祝文
  辞曰大清国皇帝臣庙讳敢昭告于
  皇天
  后土
  帝鉴无私眷隆有徳我
  皇祖宠膺
  天命肇造东土建立丕基及我
  皇考开国承家恢弘大业臣以眇躬缵承鸿绪值明祚将终奸雄蜂起以致生灵涂炭傒望来苏臣钦承
  祖宗功徳倚任亲贤爰整六师救民水火扫除暴虐抚辑黎元内外同心大勲克集因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臣工众庶佥云
  神助不可违舆情不可负宜登大位表正万邦臣祗荷天眷以顺民情于本年十月初一日告
  天即位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率由初制伏惟天
  地佑助早靖祸乱载戢干戈九州悉平登进仁夀俾我大清皇图永固为此祈祷伏惟
  歆飨谨告读毕
  皇帝率群臣行一叩礼亚献终献彻馔送
  神皆如仪
  皇帝复率群臣行四跪四叩礼乃望燎灌奠如仪九奏乐
  章改和为平详见乐考礼成
  皇帝入御幄南向陞座诸王群臣以班序大学士奉宝奏
  
  皇帝已登大宝文武群臣不胜懽忭学士奉宝置案上鸣
  赞赞群臣行三跪九叩礼礼毕
  皇帝回銮作乐还宫复
  御皇极门今为 太和门诸王大臣上表称贺行礼同日遣官告
  
  太庙
  社稷是年定制每岁冬至大祀
  天于南郊
  圜丘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云雨风雷为四从坛配享
  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行礼冬至前三日以将行
  亲郊祭告
  太庙是日礼部太常寺官设斋戒铜人于
  武英殿正中越二日奉三亭于
  武英殿贮祝版祭帛香烛金𬬻祝版上书
  御名送至
  圜丘正祭日礼部尚书奉
  昊天上帝神位于龙亭内奉安
  郊坛第一成正位奉安
  从祀四神位于第二成
  皇帝亲诣行礼礼成还告
  太庙
  二年十月定
  郊祀斋戒及设玉帛祝文香亭仪注详见仪注
  三年四月设守视
  天坛
  地坛
  社稷坛官员详见职官
  四年三月定大祀
  南郊用胙牛之礼礼部奏言
  国初定制祀
  南北郊及
  社稷坛向例俱用生牢今应如旧惟
  南郊以胙牛一进
  上得
  旨照旧例如朕亲祀则照例进胙牛遣官则止
  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奉
  太祖高皇帝配享前期四日遣官四员告祭
  
  地
  宗庙
  社稷正祭日
  皇帝诣
  坛行礼奉安
  太祖高皇帝神位于
  上帝神位之左旁青幄内一应礼仪俱与
  上帝位前同详见仪注
  八年三月定祭祀斋戒例凡大祀斋戒三日中祀斋戒二日或
  亲祭或遣官恭代俱于
  太和殿设斋戒牌铜人各衙门亦设斋戒牌如
  亲祭
  南北郊王以下公以上各在家斋戒陪祀各官于各衙门斋戒其不在部院衙门者于金水桥两旁斋戒如遣官代祀则
  皇帝斋戒王公不必斋戒陪祀各官斋戒如前如亲飨
  太庙祭
  社稷
  历代帝王庙王以下陪祭各官以上俱于家内斋戒如
  遣官代祀与
  郊祀例同康熙年中定例斋戒前一日礼部太常寺后专由太
  常寺
题请进斋戒牌铜人越日恭设于
  乾清门中间东檐下各衙门俱设斋戒木牌若
  郊坛大祀照例斋戒都察院遣官至斋所点斋大清会典
  定制
  南北郊祀
  皇帝于大内斋宫致斋二日坛内斋宫致斋一日颁敕群臣誓戒百执事恭书于版王公陈设于府第文武官陈设于公署各致斋二日随坛斋宿一日如飨
  太庙祭
  社稷
  皇帝于大内致斋王公于府第文武官于公署各致斋
  如祭各中祀
  皇帝于大内致斋百官均于私第致斋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䘮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有疾有服者皆弗与其有故违不到者察治之若小祀则不进斋戒牌各衙门不致斋
  四月定诸王文武群臣陪祭扈从及送
  驾接
  驾仪注详见仪注
  六月定大祀眂牲省牲之制凡大祀有视牲省牲之礼是年定制祀
  圜丘
  方泽先期三日遣公侯伯一人眂牲前二日遣礼部堂官
  省牲至十四年二月
  谕礼部
  南郊祀
  天理宜严重祀前一日朕亲宿斋宫祀前五日朕亲诣眂牲如遣官恭代亦著诣坛斋宿眂牲永著为令其年举
  行祀典
  亲诣如仪故有
  皇帝眂牲之礼自后遣官为常会典定制凡大祀
  南北郊前五日遣官恭代眂牲前二日遣礼部尚书一人
  省牲飨
  太庙祭
  社稷以前三日中祀以前二日均礼部尚书一人眂牲十三年七月定祭祀出宫时刻礼部奉
  谕旨致祭
  天
  地不可不䖍嗣后凡祭
  圜丘
  方泽朕于五鼓出宫尔部先期一日奏闻永著为例
  十四年正月辛亥祈榖于
  上帝奉
  太祖高皇帝配享初制每年正月上辛日祭
  上帝于
  大享殿祈榖至是
  亲诣行礼一应仪节俱与冬至大祀同凡祀
  圜丘以冬至日子时后定用黎明时祈榖以孟春上辛均为大祀皇帝亲诣行礼先于
  太和殿阅视祝版玉帛香祝版用青质朱书
  上帝正位用苍璧一青色制帛十有二沉圆炷香一饼香十有二降真圆饼香二十有四乐用九奏黄锺为宫舞用八佾舞武功文徳之舞牲用犊色尚骍或黝必在涤九旬中祀六旬群祀三旬爵用匏笾用竹丝纯里髹以漆豆登簠簋牺尊皆用陶
  列圣配位前牲器皆同无玉用奉先制帛各一速圆炷香
  各一速方瓣香各五十
  皇帝礼服用青赞引以礼部堂官太常卿奉福胙以光
  禄卿接福胙以侍卫
  从坛大明帛用赤夜明用白牲用特牛星辰制帛十有一青黄赤黒各一白色七牲用太牢云雨风雷制帛四青黄白黑各一牲同器各有数祈榖不设
  从坛神位仪注具详于后
  三月己酉大祀
  天于
  南郊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圜丘
  祈谷坛礼部奉
  谕旨礼莫重于事
  天孝莫重于尊
  亲朕缵承鸿绪恪修典礼每岁
  郊祀皆奉
  太祖高皇帝配享今思
  太祖受命
  上天肇兴帝业
  太宗继志述事丕振皇猷功徳并隆咸宜崇祀以后冬至祈榖祭
  天俱奉
  太宗同
  太祖配享夏至祭
  地亦奉
  太祖
  太宗配享著为定制部臣议奏肇行配享大典攸关现今
  夏至在迩冬至尚遥若先
  方泽而后
  圜丘于序少紊若俟冬至
  太宗配
  天之后明岁举行
  方泽配享礼为期太远应不俟冬至夏至即恭制太祖
  太宗神牌择吉先行
  太宗配享
  圜丘
  祈榖坛之礼随行
  太祖
  太宗配享
  方泽之礼前期应遣大臣祭告
  天
  
  宗庙
  社稷至期
  皇上亲诣
  圜丘行礼随诣
  祈谷坛行礼仪节俱应如
  南北郊旧例大礼告成之后宜布告天下奏上悉如所议
  正祭日诣
  坛行礼恭奉
  太宗文皇帝神位奉安于
  上帝神位之右旁青幄内如
  太祖配享仪
  十七年二月定
  祈谷坛祀典用燔柴礼向例祈谷行礼与冬至同惟不设四从坛神位不燔柴至是
  谕礼部帝王奉
  天子民礼隆禋祀享
  帝大典所关尤重必仪物克备乃足昭对越之诚向来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礼
  祈谷坛未经举行虽祀典原有等差而同为祀
  上帝典礼不宜有异嗣后
  祈谷坛亦行燔柴礼祈谷燔柴自是年始
  四月己酉合祀
  天
  
  百神于
  大享殿先是二月
  谕礼部帝王父
  天母
  地禋祀大典务求至当朕稽考旧章洪武初原系孟春合祭南郊至嘉靖年间始定分祭冬至祀
  圜丘夏至祭
  方泽春分朝
  日秋分夕
  月而合祭之礼遂止朕思合祭之礼原以毕萃神祇普荐馨香不宜竟废今欲祗申昭事之诚每年孟春合祭
  
  地
  
  月及诸神于
  大享殿但礼关重大尔部详议以闻部臣议奏合祀事宜
  请照前明会典开载举行寻奉
  谕旨合祭典礼已定于孟春举行今虽时序已过大典肇修理应本年即举尔部择期速议又
  谕孟春祈谷向例于
  大享殿今
  大享殿合祭以后祈榖礼于
  圜丘举行部臣议奏
  大享殿内神座应増设
  皇地祇神座其
  从坛照旧用顶架在丹墀内东西相向其东西二十坛原在内壝外设亦宜在丹墀内照东西向少后至于
  神牌临期迎请未便应令工部恭制安奉前期一日应于
  
  坛
  庙行祭告礼又议以
  启运山附于
  中岳坛
  天柱
  隆业二山附于
  北岳坛设祭皆从之寻定从祀为十二坛详见仪注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二
  郊社考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冬至
  圣祖仁皇帝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行礼是年正月己未
  圣祖仁皇帝登极以即位遣官告祭
  昊天上帝寻以诸臣详议祀典各祀如旧其禁中上帝坛及
  大享殿合祀
  太庙阶下合祭皆请停罢从之是月首举冬至之典亲祭如仪
  康熙六年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御史周季琬疏言
  世祖章皇帝以创业垂统之君文德武功光昭万世应同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郊坛乃合严父配天之义下礼臣议卜日行礼寻允所奏
  于丁未冬至大祀之日举行其配享
  方泽即于丙辰日举行正祭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恭奉
  神位奉安于
  上帝神位之左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青幄内前期祭告一应礼仪俱与
  顺治十四年
  九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上帝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十二年八月定祭祀时辰及别殿斋戒之例礼部奉
  谕旨议奏历代祭祀坛庙时辰俱未画一详定请照太宗文皇帝时
  
  庙用黎明
  夕月坛用酉时又言历代致斋俱于别殿今凡遇祭祀
  皇上应于别殿斋戒从之
  二十五年十二月定陪祀官员例向例大祀陪祀官员俱照加级四品以上人员众多以致失仪不敬至是礼臣议请不照加级止论职掌有失仪者监察御史及礼部官指名题参其他中祀亦如此例行疏上从之
  二十九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上帝
  御制祝文
  亲诣行礼先是二十八年十二月
  谕内阁朕意于祭祈谷坛文欲更制焉祈谷坛或有一代祀之亦有不祀之者辅臣时辍其祀矣朕以为民祈谷之故肇举祀事毎岁祭文皆因旧词比年谷未大登民艰于食夫特为民生致祭祈谷宜悉陈其情愫更制新词此事内阁九卿等官会同详议奏闻至是
  亲诣行礼
  御制祝文曰臣纉承鸿业抚育烝黎惟贵粟重农先务是亟荷
  天之眷历纪顺成率土元元久沾乐利顷者岁行在已旱暵为忧畿甸之间阻饥尤甚臣睹灾馑闵此穷檐宵旰省惟中情惶愓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殚心赈救罔敢暇宁顾时阅三冬同云鲜应侧席减膳倍笃焦劳兹者候届上辛田功肇始伏念
  天心仁爱必轸民力艰难苟非
  锡以丰穰何由共登康乂敢因祈岁展竭悃诚冀昭事之精䖍荷
  穹苍之鉴格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仰祈
  右兹将享时若雨旸用观百谷之登溥洽三农之庆尚飨御制祈谷坛颂有序
  尝观古之明王必严于敬天隆于尊祖诚于养人惟其敬天故飨帝尊祖故崇配养人故重农而上辛祈谷厥义备焉盖阴阳顺风雨调灾沴不生五谷咸熟斯比户可封然后宽刑简赋导以礼乐跻之仁寿茍阴阳失序风雨不时则五谷伤矣五榖伤而民饥至矣修粢盛而奏馨闻将何藉焉予肃将禋祀每遇荐享大典备极诚敬期于孚格苍穹为群黎禔福幸海内穑事浃岁顺成即间遘微祲而补助旋施有秋洊至岂非
  上天粒我烝民而默佑予一人以无疆之休哉仰戴帝慈莫可名喻聊摅感忱作为颂曰
  皇矣
  上帝仁覆万国靡物弗怀鉴于有德古圣聿修昭事建极元日殷荐爰祈粒食藐躬受命精意以禋泰圻体方郊丘象圜屋而大享典礼均䖍外至必主本祖本天巍巍
  三圣陟降攸格尽志对越百神其怿曰洁笾豆曰崇珪璧匪祝一身为民请泽惟
  天监观爱我兆人宜夏而夏宜春而春和风应节甘雨司辰灾螟罔作瑞穗含醇岂止郊畿式暨五服畇畇疆理何土不淑薿薿黍稷何产不熟造化靳施伊谁能育启蛰而耕纳稼而场于耜于趾我仓我箱讵曰农夫实予之庆上下交裕借此丰穣民则不知予敢忘赐湛恩汪濊颂思奚匮岁岁吉蠲竭诚肆类庶其眷之永锡乐利
  四十四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上帝
  亲诣行礼
  御制唯
  天为大颂并序
  康熙乙酉正月六日初辛有事于
  南郊是夜瑞雪清尘光风拂面瞻拜之际不觉䖍密精诚
  筋力彊健所以不揣无文敬赋唯
  天为大颂一篇聊记其事云尔
  唯
  天溥泽唯大涵弘无微不照亿兆攸同至诚感
  神岂曰高崇玉帛钟鼓礼云表衷为民请命祈谷神功潜施默化密运罔穷惟予小子洁䖍斋戒对越
  昊苍匪敢少懈食乃民命时若是快念兹邦本无远弗届履薄临冰敬勤作诫宵旰萦萦夙夜何解东风拂淑庚日布云玉花遍野万姓欣欣占年自庆望泽先殷愆多德寡恐塞上闻一日二日万几纷纭休戚相关乃寐夜分猗猗娭娭须臻风化熙熙皥皥所赖春夏惟德动天编氓趋下燠寒以时蕃庑禾稼三季苦辛至冬少暇谷黍登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女敬迓
  紫坛绀席殷荐成田钦若昭事四十四年求端可畏鉴之在天慎终如始寸阴斡旋作民父母正直无偏前后念兹庶几保全
  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群臣请遣官恭代弗许
  谕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
  郊祀大典诸臣以天时严寒请朕勿亲诣行礼朕身体彊健步履安和毫不知倦若果稍有患苦即遣皇太子或大臣代行典礼何不可之有今身既无恙可欺妄乎况年齿渐增正欲乘未老之时躬亲行礼耳
  四十八年正月辛巳祈榖于
  上帝遣官行礼
  御制祝文曰臣仰承
  眷命抚育万方念切民生亟图康乂两年以来江浙地方遭罹水旱民失生业去岁山东河南亦因被旱田禾歉收又去冬至今干暵无雪臣虽抱病心切靡宁溯自顺治二年以迄今日垂七十载承平日久生齿既繁野无旷土纵当大获之岁犹虑民食不充倘或一遇旱潦则臣虽竭力殚思蠲租散赈而穷乡僻壤岂能保无转于沟壑之人在臣忧国忧民之念即始终不渝而雨泽应期实惟
  上天仁爱愚氓是赖兹者时届上辛春耕将举臣理应躬诣斋次祗修祀事但今幸荷
  天佑疾渐痊愈而肃将大礼尚未克胜身虽未能致斋而为万民恳切祷祈之诚敢用摅布仰吁
  洪庥特命臣僚洁蠲敬戒䖍备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伏冀昭鉴俾雨旸时若百谷用成三农弘济尚飨
  五十年十一月戊戌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行礼初臣僚以
  圣躬违和请遣官恭代报可寻奉
  谕旨朕躬安好如常必亲祭方展诚心朕今年已六十行礼时两旁人少为扶掖亦可正祭日遂
  亲诣行礼
  五十四年正月祈谷于
  上帝用立春后辛酉日祈谷例用上辛是年正月十日上
  辛尚未立春
  谕诸臣详议之乃以正月三十日下辛行礼
  十一月己未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用
  御定雅乐详见乐考
  五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遣官恭代仍照常斋戒定制大祀之前致斋三日是
  
  谕大学士等曰十一月冬至祀
  天明日即应斋戒朕因足乏力来至汤泉身虽在此瞻望郊坛不能释怀尔等传谕太常寺令将斋戒铜人照常送至乾清门朕在此照常斋戒其祭祀人员斋戒务令恭敬
  五十六年十一月庚辰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命亲王恭代仍
  亲往瞻拜行礼先是冬至将届
  谕大学士等敬
  天尊
  祖所关重大年来因多病足痛不能亲往遣大臣恭代今冬至斋戒之时朕足虽不得力洁诚之念有馀拟于祭祀之前升
  坛瞻仰省视俎豆量力跪拜退处幄次俟恭代亲王行礼毕然后回宫此系创行之礼如汉大臣以从无此典引据书史为言朕年已老在位六十年矣岂易得此例乎
  诸臣覆奏以
  圣体初愈天气严寒请停
  亲祭又奉
  谕旨朕必亲往前者偶未亲祭王以下公以上俱不斋戒此次著照常斋戒随朕前往不必随朕行礼朕行礼不必赞礼作乐俟拜毕至更衣幄次派出亲王偕众行礼礼毕朕乃回宫将朕亲诣之处著祝文内正祭前一日
  御太和殿视祝版香帛如仪正祭日升
  坛先拜拜毕
  命皇子和硕𫍯亲王允祉行礼
  六十一年十一月丙申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是月十五日冬至前期五日
  圣祖仁皇帝命
  世宗宪皇帝恭代行礼十三日
  圣祖疾大渐
  命
  世宗嗣皇帝位改遣大臣恭代行礼十四日祝版恭填世宗御名太常寺堂官由内阁恭捧安设十五日承祭官
  行礼时各官不陪祭
  雍正元年正月辛卯祈榖于
  上帝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前岁之冬
  世宗宪皇帝登极以即位遣官告祭
  
  地
  宗庙
  社稷逾岁改元以
  
  庙祭祀典礼重大
  命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员部员侍卫各四员稽查失仪及扈从人等任意行走著为例是月辛卯
  亲行祈谷之礼
  十一月辛丑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先是九月辛巳
  谕礼部自古祖功宗德制在不祧飨帝飨亲理应并举报本之情罔极配
  天之典宜隆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允宜崇祀
  郊坛克配
  上帝以后冬至祈榖祭
  天祗奉
  圣祖仁皇帝同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配享夏至祭
  地亦如
  南郊祈谷礼祗奉配享其详议以闻至是冬至大祀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恭奉
  神位奉安于
  上帝神位之右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青幄内前期祭告一应礼仪俱与
  康熙六年
  二年正月辛巳祈谷于
  上帝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
  七年正月
  诏严
  坛庙演礼之禁是岁既行祈谷礼越日奉
  谕旨
  坛庙之中最宜严肃闻祭祀之先即在其中演礼非洁斋䖍享之义其议之部臣议奏会典开载凡祭祀执事等官当在凝禧殿演礼嗣后宜仍遵行如有特加祭典先期于神乐观演习从之
  八年正月祈谷于
  上帝以初二日上辛行礼停止朝贺筵宴上辛在初二日
  例用次辛前十二月奉
  谕旨定例正月上辛日祈谷于
  上帝若上辛在初五日以前则于次辛行礼雍正三年五年俱以次辛祈谷仍旧章也但思元旦朝贺者朕躬之礼仪上辛祈谷者祀
  天之大典也明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礼部请于十二日中辛行祈谷礼朕思以正月而论则十二日为中辛若以立春后而论则为下辛矣因朝贺筵宴而展祈谷之期朕心深有未安著于初二日上辛行礼先期照例敬谨斋戒停止朝贺筵宴嗣后若逢元旦上辛则于次辛祈谷如在初五以前或值初七日
  世祖章皇帝忌辰著两奏请旨正月初二日辛未亲诣行礼
  十三年正月祈谷于
  上帝以次辛行礼是岁正月初十日上辛尚未立春前十
  二月奉
  谕旨前太常寺奏请于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恭祭祈谷坛今顺天府尹奏于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二日进春朕思祈谷乃新春典礼似不应在立春以前其定议以闻部臣请以次辛二十日行礼从之
  等谨按礼以义起义之所在即大中至正之礼也然惟能执中行权乃克各当其义我
  世宗宪皇帝于雍正八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祈谷部臣请
  改期不允是年以尚未立春
  特谕改用次辛盖一则敬
  天之诚一则重时之义云
  太宗文皇帝在位十七年
  亲郊二
  崇徳元年四月乙酉元年十一月乙丑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
  亲郊十五
  顺冶元年十月乙邜元年十一月丁未
  三年十一月丁巳四年十一月癸亥
  五年十一月戊辰七年十一月戊寅
  九年十一月己丑十年十一月甲午
  十一年十一月己亥十三年十一月庚戌
  十四年正月辛亥十四年三月己酉
  十五年正月辛亥十七年正月辛酉
  十七年四月己酉
  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
  亲郊八十三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康熙元年十一月辛巳
  二年十一月乙酉三年十一月壬辰
  四年十一月丁酉五年十一月壬寅
  六年十一月丁未七年十一月癸丑
  八年十一月戊午九年正月辛丑
  九年十一月癸亥十年正月辛酉
  十年十一月戊辰十一年正月辛酉
  十一年十一月甲戌十二年正月辛巳
  十二年十一月己卯十三年正月辛未
  十三年十一月甲申十四年正月辛未
  十四年十一月己丑十五年正月辛卯
  十五年十一月乙未十六年正月辛卯
  十六年十一月庚子十七年正月辛巳
  十七年十一月乙巳十八年正月辛亥
  十八年十一月庚戌十九年正月辛丑
  十九年十一月丙辰二十年正月辛巳
  二十年十一月辛酉二十一年正月辛酉
  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二十二年十一月辛未
  二十三年正月辛卯二十四年正月辛巳
  二十四年十一月辛巳二十五年正月辛巳
  二十五年十一月丁亥二十六年正月辛卯
  二十六年十一月壬辰二十七年十一月戊戌
  二十八年十一月癸卯二十九年正月辛丑
  二十九年十一月戊申三十年正月辛卯
  三十一年十一月己未三十二年十一月甲子
  三十三年正月辛亥三十四年正月辛未
  三十六年正月辛酉三十六年十一月乙酉
  三十七年正月辛巳三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三十八年正月辛巳三十八年十月乙未
  三十九年十一月辛丑四十年正月辛丑
  四十一年正月辛卯四十三年十一月壬戌
  四十四年正月辛丑四十五年正月辛未
  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四十七年正月辛酉
  四十八年正月辛巳四十九年正月辛未
  四十九年十一月癸巳五十年正月辛丑
  五十年十一月戊戌五十一年正月辛亥
  五十一年十一月癸卯五十二年正月辛卯
  五十二年十一月己酉五十三年正月辛亥
  五十三年十一月甲寅五十四年正月辛酉
  五十四年十一月己未五十五年十一月甲子
  五十六年正月辛酉五十八年十一月庚辰
  六十年正月辛未
  世宗宪皇帝在位十三年
  亲郊二十三
  雍正元年正月辛卯元年十一月辛丑
  二年正月辛巳二年十一月丙午
  三年正月辛亥三年十一月壬子
  四年正月辛丑四年十一月丁巳
  五年正月辛丑五年十一月壬戌
  六年正月辛酉六年十一月丁卯
  七年正月辛亥七年十一月癸酉
  八年正月辛未九年正月辛巳
  九年十一月癸未十年十一月戊子
  十一年正月辛卯十一年十一月甲午
  十二年正月辛巳十二年十一月己亥
  十三年正月辛卯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三
  郊社考
  
  乾隆元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上帝
  皇上亲诣行礼先是雍正十三年九月
  皇上绍登大宝仁孝方笃逾三月后群臣以祀典上请
  
  谕旨
  
  庙大祀朕自不敢因一已孺慕之私情有缺
  
  祖禘尝之钜典所议朕诣行礼甚是但先期斋戒所以洁
  齐心志对越
  神明朕意斋戒之日即当素服冠缀缨纬其视祝版亦当
  照例用礼服以昭敬谨
  朝日
  夕月等祀虽系遣官行礼然诚敬之心默为昭格陟降左右不啻亲承朕意于遣祭之日亦应素服冠缀缨纬方与礼意相合尔等再议具奏礼部等遵
  旨议上允之于乾隆元年孟春祈谷行礼如仪
  二年四月甲戌大祀
  天于
  圜丘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行恭奉
  神牌参拜
  上帝之礼先是元年十二月
  谕礼部仰惟
  皇考世宗宪皇帝徳并高深恩覃海宇骏烈鸿功垂裕百
  世允宜配享
  郊坛永崇禋祀朕思来年三月升祔
  太庙之后配享之礼理宜敬谨举行苐其时夏至伊迩冬至尚遥敬稽我朝旧制顺治十四年三月
  世祖章皇帝恭奉
  太宗配享
  圜丘翼日配享
  方泽康熙六年十一月丁未时届
  南郊
  圣祖仁皇帝恭奉
  世祖配享越十日配享
  方泽两朝典制均系特行礼隆仪备灿垂史册且稽之经传成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即月令所谓季秋大享帝也召诰三月丁巳用牲于郊释者谓非常祀而祭天以告定位也又宋仁宗皇祐二年以大庆殿为明堂合祭天地三圣并侑一如圜丘南郊之仪则是古来因事郊祀之礼不必定在二至之时明矣我朝旧制尽孝尽诚与古符合来年
  世宗宪皇帝配天大礼宜遵照举行于是礼部具仪奏上
  
  谕旨尔部具奏
  皇考配享
  天坛仪注朕敬谨详阅内称配享时朕恭奉
  神牌陞坛奉安于东三青幄次并未议及参拜
  上帝之仪朕思升祔
  太庙时先行参拜
  列祖
  列后礼然后陞座今配享
  圜丘亦应先行参拜
  上帝礼然后陞座于理方协议政王大臣等议奏伏查本朝会典及明会典未经详载神牌参拜
  上帝之仪今
  皇上特谕臣等详议仰见
  皇上仁孝敬谨之心至周至备应遵
  旨増入参拜
  上帝之仪实为尽善仪注见后其夏至配享
  方泽参拜
  皇地祇俱遵此仪至上辛配享
  祈谷坛不必再行参拜礼疏入从之正祭日
  皇上恭奉
  世宗宪皇帝神位参拜
  皇天上帝礼毕奉安于
  上帝神位之左
  世祖章皇帝之次第三青幄内前期祭告一应礼仪均与
  雍正元年
  三年正月辛酉祈谷于
  上帝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
  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辛巳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以斋戒于
  皇太后万夀前三日预行庆贺礼
  十二年十一月定
  郊坛大祀誓戒百官之礼是岁冬至大祀后六日奉谕旨古天地大祀前期有百官受誓戒之礼周官冢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唐宋则掌以太尉或于尚书省或于朝堂明初誓于中书省后于阙门宣制嘉靖中则亲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听誓戒所以耸众听而致肃共儆怠玩典至重也国朝祀典太常寺先期行文出示盖本古人誓戒遗意而集众宣示仪章未举朕思八政祀居其首而大祀莫重于郊嗣后有事于
  圜丘
  方泽
  祈谷
  雩祭应于午门前宣誓戒陪祀之王公文武大臣官员朝服齐集跽听行礼以明齐明严敬之意大学士会同该部稽古具仪以闻寻具仪奏上举行如仪至十九年大学士等奏令各衙门恭录
  敕谕制牌收贮每遇
  两郊大祀太常寺豫奏通行令于致斋日恭设堂中随时
  仰瞻其宣读之礼停止允之
  十二月定
  郊坛大祀省视
  神位上香及省视牲器之礼内阁奉
  谕旨朕惟致敬
  郊坛宜从典制乃者朕于大祀前期一日恭诣
  坛位躬亲省视展洁告䖍良云周备惟是
  神主向藏
  皇穹宇
  皇祇室
  皇干殿考之唐开元礼先期升主陈设省视复收朕思因
  省视而陈设
  神主有违神道静穆之义未协寅恭严事之诚应于躬省皇穹宇
  皇祇室
  皇干殿上香行礼分献官诣配殿行礼肃将悃忱以伸对越但事属创举着大学士会同该部详悉定议并恭诣
  坛位后亲视笾豆之处具仪以闻寻遵
  旨具仪奏上举行如仪详见仪注
  十三年十一月壬子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用新成祭器更定大驾卤簿乘玉辂
  亲诣行礼是岁正月奉
  谕旨国家敬
  天尊
  祖礼备乐和品物具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考之前古笾豆簠簋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贵重或用陶匏以崇质素各有精意存乎其间历代相承去古寖远至明洪武时更定旧章祭品祭器悉遵古而祭器则惟存其名以甆代之我朝
  
  庙陈设祭品亦用甆盖沿前明之旧
  皇考世宗宪皇帝时考按经典范铜为器颁之
  阙里俾为世守曽宣示廷臣穆然见古先遗则朕思
  
  庙祭器既遵用古名则祭器自应悉仿古制一体更正以备隆仪著大学士会同该部稽核经图审其名物度数制作款式折衷至当详议绘图以闻朕将亲为审定敕所司敬谨制造用光禋祀称朕意焉十月又
  谕朕敬
  天尊
  祖寅承毖祀
  坛
  庙祭器聿既稽考古典亲为釐定命所司准式敬造质文
  有章精洁告备自今岁
  圜丘大祀为始灌献陈列悉用新成祭器展䖍敬焉古者崇郊享则备法驾乘玉辂以称钜典国朝定制有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其名参用宋明以来之旧而旗章麾盖视前倍简今稍为增益更定大驾卤簿为法驾卤簿行驾仪仗为銮驾卤簿行幸仪仗为骑驾卤簿合三者则为大驾卤簿
  南郊用之
  方泽以下皆用法驾卤簿五辂酌仿周官及唐宋遗制金
  玉象革各如其仪乘用亦自今岁
  南郊始光昭羽卫用肃明禋谕所司知之十五年四月又谕礼器昭垂世守勿替祠官掌故图谱宜详其令内府依卤簿大驾之例按器绘图具著体式俾懿文洽礼展帙犁然永传册府称朕修釐法物毖敇明禋至意十四年五月
  诏斋宫致斋勿鸣鼓角内阁奉
  谕旨朕于
  两郊大祀先御斋宫以齐一思虑闻之记曰斋者耳不听乐孔子曰三日斋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言不敢散其志也今斋宫宵漏下鸣画角严鼓以为节虽异于宫悬合奏而吹角鼓鼜军中之容岂所以专致其精明者欤此盖相沿前明弊典未更后此严更鼓角不当用之斋次大学士其会同礼部定议以闻载入会典
  是月
  诏修缮
  两郊坛宇展拓旧制是岁五月
  皇上以夏至大祀
  方泽诣
  斋宫斋宿大学士等奉
  谕旨稽古明禋肇祀
  郊坛各以其色
  地坛方色尚黄今
  皇祇室乃用绿瓦盖仍前明旧制未及致详朕思南郊大享殿在胜国时合祀
  
  地山川故其上覆以青阳玉叶次黄次绿具有深意且南郊用青而
  地坛用绿于义无取其议更之至
  两郊坛宇虽岁加涂塈而经阅久远应敕所司省视所当修整者敬谨从事详考典章具议以闻嗣大学士礼部奏言臣等谨考礼经所载
  两郊义类甚著故祭分二至以顺阴阳之时坛釐南北以从阴阳之位制别方圜以则阴阳之象惟辨色亦然春官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牲币各从其器之色所谓依类求神者也制礼从类辨色从方原属不易之道又况栋宇檐桷乃以藏
  神祇而昭妥侑其义尤谨明代南北两郊分祀而皇祇室编次绿瓦臣等详检一切礼书并无考据查绿乃
  青黄间色诚如
  圣谕于义无取坤卦天元地黄考工记天谓之元地谓
  之黄二者系乾坤正色今
  北郊坛砖壝瓦及牲帛帏幄色俱用黄乾隆十三年遵旨议定笾豆成式
  地坛祭器亦用黄质制造契合古制宁
  神与歆
  神不当有异应请易盖琉璃黄瓦庶与坤卦黄中之义相
  符若夫
  两郊坛宇岁修向有著令而经阅久远金碧采章或日久不鲜阶级砖甓间有损缺垩赤间有漫漶均宜遵
  旨修整及时鸠工疏上
  上命和亲王海望王安国三和总理其事十五年正月谕和亲王等
  圜丘坛上张幄次及陈设祭器处过窄既议鼎新可将圜丘三层台面仍九五之数量加展宽则执事者得以从容进退益昭诚敬至棕荐向系满铺则台面可以不用琉璃著改用金砖益经久矣王等奏言
  两郊制度自前明嘉靖间始定
  圜丘坛制上成径广用明官司尺五丈零九寸取九五之数二成九丈取九数三成十二丈取天全数据明臣张孚敬谕对录所载大抵以意为量度原非垂自古昔一定不可増减今往坛内较度若依工部营造尺为度未能恰当九五之数谨考
  圣祖仁皇帝御制律吕正义一书内载古尺制度其长较工部营造尺直八寸一分今依古尺定坛径广上成取九数用古尺九丈二成取五数用古尺十五
  丈三成仍取九数用古尺十九丈既与天数九五之义吻合而幄次之广深亦可量加展宽俾应陈器物以及执事人员得以从容进退实属适中又坛面砖块奉
  谕改用金砖考原制砖数上成九重二成七重三成五重上成围砖取阳数之极自一九起递加环砌以至九九二成三成围砖不拘今坛面加广上成仍照九九墁砌计金砖每块应长三尺六寸八分下宽三尺五寸七分上宽一尺伏查烧造金砖向例不过二尺二寸今若照依展宽尺寸诚恐烧造维艰若增加块数又与原制取义不符查直属房山县产艾叶青石质性坚泽色应法象可否飭令官员选择精纯者仿依砖式细加磨琢墁砌如原法既得宽长随宜复足以永垂久远又坛制每成四陛之外各用青色琉璃栏板围绕上成每面用九二成每面十七取除十用七之义三成每面积五用二十五虽各成均属阳数而合计三成数目并无取义谨按易大传曰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今请用干䇿依九数分配三成最为宜称但上成九数琉璃栏板每块应长四尺五寸有奇比之现今栏板每块长一尺三寸有馀亦难烧造考谕对录明代建坛时曽有欲用南方青石之议后张孚敬以南来石质经霜易致剥落遂不果用窃思现在北地所出艾叶青石坚润非南方之比堪以如式制办若易用前项艾叶青石其上成每面一九计三十六二成每面二九计七十二三成每面三九计一百零八合二百一十有六用符干䇿之数
  上命大学士等议奏大学士等奏言
  郊坛规制其意贵于法古而数贵于合宜谨按易大传曰天数二十有五盖一三五七九皆奇属阳而五为中数九为老阳是故洛书用五统奇大易用九策筮煌煌
  圣谕仍九五之数量加展宽至为精当查明时上成用五丈九寸当九五之数稍涉牵合而三成用十二丈则于奇义无取今据奏以古尺计度台面上成径九丈为取九数二成径十五丈为取五数极为妥协惟三成径十九丈虽亦为奇数然非由九而生谓为仍取九数未尽吻合拟请三成面径用古尺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数上成为一九二成为三五三成为三七则天数一三五七九于此而全且合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共成四十五丈于九五之义尤为恰合再考古尺制起黄锺数协九九我
  圣祖仁皇帝审元音而定以作乐我
  皇上重
  郊坛而推以制礼义既法古而数更合宜应如所奏照依律吕正义所正古尺制度上成面径九丈二成面径十五丈惟三成面径改用二十一丈确核今尺按数兴修又查坛面砖块原置上成圆面九重自
  一九递加环砌以至九九其义甚精允宜仍旧至二成七重三成五重围砖不拘未免参差臣等酌议坛面既加展宽二成三成拟合亦用九重递加环砌二成自九十至一百六十二三成自一百七十一至二百四十三体制方为整齐再查金砖向例不过见方二尺馀今上成铺面每块长阔至三尺五六寸诚难烧造应如所奏用艾叶青石敬谨成造俾保永远坚固又前奉
  圣谕台面棕荐满铺是以改用金砖若栏板则系露明不便易用青石应请仍用琉璃成造至原奏称琉璃栏板每块长四尺五寸有馀难以烧造臣等伏思栏板扇数加多则尺寸自然减少拟请三成栏板共用三百六十扇应周天度数上成每面十八扇四面计七十二扇每扇之长得今尺二尺三寸馀二成每面二十七扇四面计一百八扇每扇之长得今尺二尺六寸馀三成每面四十五扇四面计一百八十扇每扇之长得今尺二尺二寸馀则扇数加多尺寸减少自然易于成造而每成毎面亦皆与九数相合总计三百六十较之二百一十有六取义尤为明显再查原奏三成径数俱系古尺而所定中心圆面周围压面及九重之长则皆系今尺至三成台高现今上成高五尺七寸二成高五尺二寸三成高五尺并栏柱长阔高厚踏垛宽深亦系今尺臣等逐项悉按古尺合算略为増减皆与九数相合如此则
  郊坛重典制崇法象数协乾元允足昭
  盛代之宏规垂万年之巩固矣谨绘图列数恭呈御览奏上允之嗣因琉璃栏板难以成造经总理工程大臣奏明易用青白石须弥座用旱白玉石为栏板柱子添安出水龙头至十八年工竣
  十六年九月改
  祈谷坛大享殿为
  祈年殿门为
  祈年门总理工程和亲王等奏臣等奉修
  两郊坛宇伏见
  祈谷坛匾额旧书大享二字殿与门相同窃疑名义未协详考明史纪载縁前明初建大祀殿合祀天地至嘉靖中定南北郊二至分祀罢大祀殿不用其后致仕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同知丰坊疏请复古明堂大享之制盖附会孝经严父配天语以迎合大礼之议时明世宗已尊生父兴献王为皇帝因并议称宗以配上帝明堂秋享即于大祀殿行之改大祀为大享此殿与门得名所自始也
  国朝既定
  南北郊祀奉
  祖宗升配爰举祈谷之礼行礼之地即明之大享殿是以旧有题额袭用未改谨按大享之名见于礼记月令篇盖指季秋报祀而言与孟春祈榖异义仰惟
  皇上釐定典礼式焕
  郊坛理合仰请
  圣训别荐嘉名庶与祭义协应
  上命大学士等议奏大学士等奏言
  祈谷坛额实起前明嘉靖中原取季秋飨帝之说以崇兴献王已非成周明堂本制而殿宇告成以后每岁大享咸在元极宝殿隆庆初并罢元极享礼是即在前明时固已徒存虚名矣考祭法列序礼神之处于祭天曰泰坛于祭地曰泰折于祭日曰王宫于祭月曰夜明虽郊坛不屋无事标题然循名足以见义未有不相应者宋儒朱子有言为坛而祭谓之天祭于屋下谓之帝天与帝其实一也随地而异其名耳
  国朝孟春祈谷
  上帝因殿行事准诸朱子所论屋下祭帝义例正自相通敬稽礼部每岁恭进祀册于冬书某日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于春书某日祈谷典式备极昭著独殿与门袭用大
  享名号实觉未协仰请
  皇上钦定嘉名俾昭
  盛典寻奉
  谕旨改曰祈年
  圜丘在正阳门外南郊形圆象天南向三成上成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以古尺合今尺合九数计二成径十有五丈高五尺二寸三成径二十一丈高五尺每成四出陛皆白石九级内壝形圆周百有六丈四尺门四壝外东南丙地燔柴𬬻一瘗坎一东南燎𬬻五西南镫杆三外壝形方周二百十丈一尺门四燎𬬻四分设于壝东西门之左右壝北门后为
  皇穹宇南向环转八柱圆檐上安金顶基高九尺径五丈九尺九寸石栏四十有九东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级左右庑各五间殿庑覆瓦均青色琉璃围垣形圆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南向三门外壝东门外东北隅为
  神库
  神厨井亭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又东为宰牲亭井亭壝外内垣门四东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广利北曰成贞昭亨门外东西石坊各一成贞门北为
  祈年殿坛圆南向三成上成径二十一丈五尺二成径二十三丈二尺六寸三成径二十五丈面甃金砖围以石栏四百二十南北三出陛东西一出陛上成二成各九级三成十级坛上建
  祈年殿制圆内外皆十二柱中龙井柱四檐三重上安金顶左右庑各九间均覆青色琉璃旧制圆顶三层上覆青瓦中覆黄瓦下覆绿瓦两庑用绿瓦前为
  祈年门门外东南燔柴𬬻一瘗坎一燎𬬻五内壝周百
  九十丈七尺二寸门四北门后为
  皇干殿殿五间上覆青色琉璃正面三出陛东西一出陛各九级石栏五十有九内壝东门外长廊七十二间通
  神厨井亭宰牲亭为祭时进俎豆避雨雪之用壝外围垣四门南接成贞门门外西北为
  斋宫广利门外西北为神乐署中为凝禧殿显祐殿奉祀协律廨舍西为犠牲所中祀牺牲之神后为官署东西列屋以饲牲牢外垣内西角钟楼一围垣二重内垣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外垣周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西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
  圜丘北入
  祈年殿皆三门角门一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以荡平回部并告成功定制武功告成祗祀郊坛是岁西师告捷回部悉平时在冬至之前奉谕旨殊勲克奏茂典应修
  
  庙告功宜申昭报时当长至朕方躬祀
  圜丘其敕所司敬举受釐宣捷之忱载诸祝册用申恳款
  告祭
  太庙朕亲行展事
  方泽
  社稷照例遣亲王恭代
  三十年正月辛酉祈谷于
  上帝用立春后初辛日先是二十九年十二月
  谕礼部前经该部请于正月初五日举行祭辛典礼但初五日在立春以前为时尚早应俟立春后初辛举行于义方协所有
  祈谷坛典礼于十五日举行
  三十七年冬至前期奉
  谕朕御极以来夙夜孜孜惟以敬
  天报本为念每届
  郊坛大祀必躬亲昭事用展悃诚三十七年于兹未敢稍
  懈向来诣
  坛行礼日由降辇进至拜位以迄荐献礼成中间履蹈升降仪节最为繁重朕惟䖍恪以临无有愆忽今自念春秋已逾六旬其于动容周旋差不能及前此之从容中节幸朕躬康彊如昔仍得祇循仪度经久不渝苐思敬意所持贵乎内外交养若精力过劳恐心志转未能纯一与其拘于行走末节弗克致其寅恭且或因此而惮于亲诣何如酌损步陟繁文得专于升馨告备时肃将劼毖更足以严对越而抒诚愫乎自古履帝位而臻寿考者载籍曽不多觏我朝景运遐昌化成熙洽上荷
  昊苍鸿眷
  列祖贻庥朕自周甲巳逾励勤未怠真可谓国家祥瑞之大者兹特降此旨非敢自惜其劳惟期要之于久从此更増年岁当永矢此昭格之诚我世世子孙承庥衍庆即可奉此为法守且知朕六十岁以前不惮经曲之繁六十岁以后冀申专一之敬初无二致也所有升级次数及降辇步行之远近无关大体诸仪节如何酌定合宜之处著大学士会同该部详悉定议以闻寻遵
  旨具仪奏上举行如仪详见仪注同时并议准祈谷坛   方泽坛  社
  稷坛  先农坛行礼仪节谨依类分载各门仪注卷内

  
  谕
  
  庙祭祀王公大臣宿斋陪祀各期恪致寅恭若其中有年齿渐増精力未免稍减倘以格于查核之例因而勉强支持跛倚从事转非严恪肃将之本意嗣后王公大臣有年逾六旬者凡遇祀典听其自行酌量精神或致斋而不陪祀或并不能致斋一听其便并无庸列入查奏彚核之内以昭体恤以重明禋
  三十九年正月辛酉祈谷于
  上帝
  亲诣行礼
  谕朕临御以来恒以敬
  天报本为要不敢稍有怠惰凡
  坛
  庙大祀必亲诣行礼自降辇以至礼成必敬必诚至三十七年朕年逾六旬始敕大学士及该部将降辇步行之远近及升降之无关钜典者酌减一二盖欲稍减步履之小节蓄养精力于大典益致恪恭亦因朕年逾六旬始如此酌量节减所以益矢诚敬也万世子孙其敬识朕意于诸大祀设非年至六旬一切典章断不可稍减倘蒙
  上天垂祐年逾六旬方可遵朕现在所行举行将此永著
  为例
  四十年十一月甲戌大祀
  天于
  圜丘
  命皇子陪祀观礼先是四月奉
  谕朕每遇
  郊坛大祀必亲诣行礼历四十年如一日弗敢稍有懈弛
  一切仪文典礼悉本诚敬之心仰期
  昭格凡诸升降拜献弗愆于仪实有可以自信者惟是行礼时诸皇子向不在陪祀之列无由知朕恪恭将事之忱著于本年冬至
  南郊令诸皇子在旁侍立敬谨观瞻祀事既蒇并令就坛位前恭阅朕所进之爵皆安奉端正无稍偏敧俾共体
  朕所以展
  精禋而答
  鸿贶者实在乎是其敬承毋忽
  四十四年十一月乙未
  南郊定
  配位前帛爵
  命皇子代陈礼前期奉
  谕朕自践阼以来恭遇
  郊坛大祀一切仪文典礼悉本诚恪之心敬谨将事历四十年如一日越岁庚子朕春秋已届七旬虽自信精力如旧但迎
  神进爵仪典繁重若各
  坛位前俱仍亲诣转恐过疲生惫于精意或有未孚正位上香献爵朕必躬晋申䖍至
  列祖
  列宗配位前上香朕仍亲致其献帛爵诸礼著自今年南郊为始令诸皇子代陈
  四十六年正月礼部具题壬寅年
  祈谷日期改用正月十四日次辛奉
  谕天子父
  天母
  地祇承之义不可稍弛从前雍正七年恭奉
  皇考世宗宪皇帝谕旨以定例正月上辛若在初五日以前则改于次辛但元旦朝贺乃朕躬之礼仪若因此而展祈谷之期于心实有未安著于上辛行礼煌煌
  圣训实属万世不刊之论朕御极以来遇正月初三日以前上辛因必须隔年斋戒是以改用次辛其有初四日上辛亦改用次辛者则因
  圣母皇太后祝釐初祉仪不容缺至明岁正月初四上辛并非向年可比该部何得亦改次辛况冬至南郊礼成有于次日受贺者所谓礼縁义起如谓臣下意在尊君不敢轻易朝正令典亦当备查往例具奏请旨所有明岁
  祈谷仍用上辛并著为令二月又奉
  谕旨礼莫大乎敬
  天义莫隆于
  郊祀前以礼部具题壬寅年
  祈谷日期改用次辛所拟不当已明降谕旨矣孟春祈谷所以迓阳气而兆农祥考诸经传盖立春后之上辛
  而非元旦后之上辛雍正年间恭奉
  皇考圣谕饬礼臣定议允宜永远遵守敬思其义若上辛在立春前举行与乘阳之义未为精当又上辛设在正月初三日以前则当于旧腊隔年斋戒而
  太庙祫祭实为合飨大礼即宫中拜
  神亦属国朝定例若于斋戒期内照旧举行于专一致敬之道似犹未协其应如何斟酌古今百世遵守可行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议以闻寻议上辛以立春后所得之辛始为上辛若立春之辛尚在上年十二月内则仍用正月之上辛以符岁首之义正月上辛如值初三日以前于未进祀册以前奏请改用次辛至正月初四日上辛应于初一日斋戒起是日
  皇上未入斋宫之前宫中拜
  神
  奉先殿行礼均可各昭诚敬毋庸改期从之
  四十六年定
  大驾诣
  坛降辇仪
  谕朕自临御以来每遇
  郊祀大典无不蠲洁躬承四十六年如一日仰荷昊苍眷佑寿越古稀仍当躬亲行礼而一切登降礼仪步履究觉稍逊于前若遣官恭代非朕勤于躬亲昭事之初心而勉强将事复于精一凝承之意转有未尽因谕该部前往敬视
  祈谷坛宿斋宫诣
  坛瞻拜日降辇处兹据请拟由
  皇干殿西墙门外降舆较为近便应如所奏此朕仰体上天眷爱朕躬长申寅恪之意将来朕子孙缵绪凝庥有
  寿登古稀者亦可钦承朕志于
  郊坛大祀岁岁躬行率由此典以上邀
  皇天眷顾之隆庶㡬无疆惟休永膺
  昊贶垂裕万年
  四十七年十一月庚戌
  上亲祀
  圜丘次日奉
  旨凡祭
  坛行礼时派出王大臣若系四人著在门站立二人坛内站立二人一体管察
  四十九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上帝遣皇子恭代行礼
  谕本年上辛
  祈谷因气滞旧恙偶发诚恐登降仪节或愆转不足以昭诚敬著派皇六子永瑢恭代行礼朕仍于斋宫敬谨斋宿届期亲诣
  大高殿行礼
  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
  皇上亲诣次数
  乾隆元年正月辛亥元年十一月己卯
  二年正月辛丑二年十一月乙卯
  三年正月辛酉三年十一月庚申
  四年正月辛酉四年十一月乙丑
  五年十一月庚午六年正月辛未
  六年十一月丙子七年正月辛未
  七年十一月辛巳八年正月辛酉
  八年十一月丙戌九年正月辛卯
  九年十一月辛卯十年正月辛巳
  十年十一月丙申十一年正月辛巳
  十一年十一月壬寅十二年正月辛丑
  十二年十一月丁未十三年正月辛卯
  十三年十一月壬子十四年正月辛酉
  十四年十一月丁巳十五年正月辛酉
  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十六年正月辛亥
  十六年十一月戊辰十七年正月辛未
  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十八年正月辛酉
  十八年十一月戊寅十九年正月辛酉
  十九年十一月壬午二十年正月辛巳
  二十年十一月己丑二十一年正月辛巳
  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午二十二年正月辛丑
  二十二年十一月己亥二十三年正月辛丑
  二十三年十一月乙巳二十四年正月辛卯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辰二十五年正月辛亥
  二十五年十一月己卯二十六年正月辛亥
  二十六年十一月庚申二十七年正月辛丑
  二十七年十一月丙寅二十八年正月辛未
  二十八年十一月辛未二十九年正月辛未
  二十九年十一月丙子三十年正月辛酉
  三十年十一月辛巳三十一年正月辛巳
  三十一年十一月丁亥三十二年正月辛未
  三十二年十一月壬辰三十三年正月辛丑
  三十三年十一月丁酉三十四年正月辛卯
  三十四年十一月壬寅三十五年正月辛卯
  三十五年十一月戊申三十六年正月辛亥
  三十六年十一月癸丑三十七年正月辛丑
  三十七年十一月戊午三十八年正月辛丑
  三十八年十一月癸亥三十九年正月辛酉
  三十九年十一月己巳四十年正月辛酉
  四十年十一月甲戌四十一年正月辛巳
  四十一年十一月己卯四十二年正月辛巳
  四十二年十一月甲申四十三年正月辛未
  四十三年十一月庚寅四十四年正月辛卯
  四十四年十一月乙未四十五年正月辛卯
  四十五年十一月庚子四十六年正月辛巳
  四十六年十一月乙巳四十七年正月辛丑
  四十七年十一月庚戌四十八年正月辛丑
  四十八年十一月丙辰四十九年十一月辛酉
  五十年正月辛酉五十年十一月丙寅
  等谨按
  南郊祀典极隆我
  朝
  列圣事
  天之诚备著典册
  皇上丕承
  帝贶昭格弥䖍自临御以来无岁不躬亲将事兹自乾隆元年至五十年凡冬至大祀及上辛祈谷
  亲诣月日敬谨彚登以昭隆礼嗣后亿万斯年统俟按时续载至孟夏雩祭自乾隆九年后亦每岁
  亲诣行礼敬纪月日于雩祭专门以著敬
  天勤民之至意焉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四
  郊社考
  仪注
  等谨按古者制礼圣者作之明者述焉作则立其宏纲述乃臻于美备也考仪于
  今日以通礼为定盖自立制以来仪节逓有损益今则礼明乐备釐定精详昭之方䇿永为法守兹编纂辑一遵
  盛典庶无参差焉
  冬至大祀仪
  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先期五日遣亲王一人诣牺牲所恭代视牲所牧豫设香案于庭中南向一东西向各一遣官补服遇朝期则朝服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前引诣香案前北向所
  牧立案右牧人牵牛羊过案前导以旗仗所牧跪告牷次东向视鹿西向视豕所牧跪告如前仪毕引由北门退
  右视牲
  先三日昩爽太常寺卿进斋戒牌铜人设黄案于
  乾清中门之左太常寺卿率所属咸补服常朝日朝服雨雪常服恭奉斋戒牌在前铜人在后导以御仗入自西长安门至
  午门彻仗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由中道入进
  太和门
  中左门
  后左门侍卫二人引至
  乾清门阶下太常寺官恭设于案斋戒牌南向铜人西向太常寺卿行一跪三叩礼退
  皇帝致斋于大内颁
  制辞于群臣曰某年月日冬至朕恭祀
  皇天上帝于
  圜丘惟尔群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
  有常刑钦哉勿怠文武衙署恭书
  制辞于版安奉正堂自员外郎骑都尉以上咸斋于公
  
  右斋戒
  先二日遣礼部尚书一人诣牺牲所省牲如视牲仪
  右省牲
  是日昩爽太常寺司祝恭送祝版于内阁授中书舍人安奉洁室敬书祝词于版毕内阁典籍豫设黄案于政事堂正中舍人奉祝版陈于案南向大学士诣案前立北面展祝文敬书
  御名舍人奉祝版安奉堂上俟翼日授司祝
  右书祝版
  先一日子初刻宰人豫凿坎于宰牲亭外墙东广深二尺太常寺官设香案于宰牲亭外光禄寺卿一人朝服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前引诣香案前北面立三上香遂及御史二人礼部司官二人咸朝服视宰宰人以鸾刀割牲以豆取毛血瘗于墙东之坎
  右视割牲
  是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扫除上下藉以棕荐设
  上帝神座于
  圜丘第一成南向
  列圣东西向
  四从于第二成
  大明东
  夜明西
  北斗七星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在
  大明之次
  云师雨师风伯雷师在
  夜明之次均施青幄工部司官张
  皇帝拜次于第二成午阶上张大次于外壝左门外神
  路之东太常寺典簿陈牲俎于
  神厨博士辨簠簋笾豆登铏之实登以太羮铏以和羮簠以黍稷簋以稻梁笾以形盐槀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黒饼糗饵粉糍豆以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豚拍酏食糁食以次展器于
  神库
  右设
  神座幄供张展牲器
  其日昩爽太常寺设黄案于
  太和殿中
  御座之南设香亭于殿内左楹之东设奉祝版亭奉玉帛香亭于殿内右楹之西太常寺赞礼读祝各官具玉帛于篚贮香于盘祇俟
  太和门外太常寺卿率属赞事殿内届时太常寺卿率钦天监博士二人至
  乾清门奏时
  皇帝龙袍补服乘舆出宫至
  太和殿北阶降舆
  御殿立左楹前西向记注官四人立殿右门外东面司
  祝自内阁奉祝版入
  太和中门玉帛香随入前列提𬬻二太常寺赞礼郎十人导引升中堦至丹陛上导引止司祝奉祝版各官奉玉帛香进殿中门以次陈于黄案三叩退太常寺卿展祝文赞礼郎布拜褥凡拜则布拜褥后同
  皇帝诣案前次第恭阅毕行一跪三拜礼兴复位立太常寺卿韬祝版赞礼郎彻拜褥凡拜毕则彻拜褥后同司祝各官进至案前三叩兴恭奉祝版玉帛香依次设亭内三叩退司香官就香亭奉香盒立于亭东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至香亭前立司香跪进香
  皇帝上香毕行一跪三拜礼兴复位司香奉香盒置亭内退銮仪卫官率校尉舁亭香亭在前祝版亭玉帛香亭以次由中道出前引如仪太常寺卿奏礼成
  皇帝乘舆还宫太常寺卿随亭送
  南郊安奉
  神库内是日彻
  乾清门斋戒牌铜人恭设于
  斋宫导引如仪
  
  阅祝版玉帛香
  厥明步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銮仪卫官校陈
  大驾卤簿全设详见卤簿凡职事官均采服亲军䕶军旗尉民尉各服其服辰刻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会
  阙下鸿胪寺序班序百官立位东班西面西班东面均北上祗候已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请诣
  南郊斋宿
  皇帝龙袍补服乘礼舆出至
  太和门阶下降舆銮仪卫进玉辇掌銮仪卫内大臣一人跪奏请陞辇銮仪使二人奉辇扶辇官四人纳陛于辇正中
  皇帝陞辇驾士三十六人轝辇
  驾发警跸銮仪使二人率官校夹辇而趋
  午门鸣钟鼓导迎乐前引而不作出
  午门百官跪送前引大臣十人后扈大臣二人暨侍卫扈从诸臣以下咸乘马御道左右涂巷皆设布幛䕶军统领步军统领各率所属按班立于幛外咸辟除清跸所至不得讙哗
  
  銮舆出宫
  驾至
  南郊由西门入至
  昭亨门外谨案乾隆三十五年奉  谕改由 广利门入于向时祭毕乘辇处降辇详见雩门掌銮仪卫内大臣跪奏请降辇扶辇官纳陛辇前
  皇帝降辇前引大臣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皇帝由外壝南左门入至
  皇穹宇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官太常寺少卿一人跪进香皇帝跪受香拱举仍授司香官兴三上香毕以次诣
  列圣香案前上香如仪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两庑
  从位遣分献官上香行礼
  皇帝诣
  圜丘陟午堦第一成恭视
  上帝位
  列圣配位赞引以次跪奏毕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由内壝东左门诣
  神库恭视笾豆赞引跪奏如前仪遂遣官并眂牲牢
  皇帝由内壝南左门出至外壝左门外陞辇诣斋宫陪祀王公百官采服分班祗俟于门外
  皇帝降辇陞礼舆入
  斋宫乃退均随坛斋宿是夜严更宿卫警跸环巡右
  
  神位
  坛位笾豆视牲斋宿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官属入然蜡炬明金镫积柴加燔牛于上实以香具器陈于案各以其序登居中簠左簋右笾从簠豆从簋俎在案前第一成
  上帝幄内犊一登一簠二簋二笾十有二豆十有二金𬬻
  一青镫二金镫四𬬻缾五事爵垫一
  列圣幄内皆犊一登一簠二簋二笾十有二豆十有二金𬬻一青镫金镫各二爵垫一幄南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一案西向陈苍璧一郊祀制帛十有二色青奉先制帛三色白香盘四尊四匏爵十有二壶一爵一实福酒盘一实胙肉西设一案东向陈奉先制帛二色白香盘二尊二匏爵六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第二成
  大明
  夜明幄内皆牛一登一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青瓷盏二十𬬻一镫四各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一色一赤一白尊一爵三香盘一俎篚幂勺具
  星辰
  云雨风雷幄内皆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盏三十𬬻一镫四各设一案一陈礼神制帛十有一青黄赤黒各一白七一陈礼神制帛四青黄黒白各一各尊一爵三香盘一俎篚幂勺具銮仪卫冠军使设洗于外壝左门外大次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三成阶下详见乐考后皆同
  右陈设
  陈设毕礼部侍郎一人由西堦陞第一成太常寺博士前引诣
  上帝位前视玉帛齍盛及笾豆豋俎之实以次诣列圣位前省齍毕仍由西阶降至第二成
  四从位前周眂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第一成午堦上为读祝受福胙
  皇帝拜位第二成黄幄次为
  皇帝行礼拜位北向第三成阶上为陪祀王贝勒拜位阶下为贝子公拜位均北面左翼东阶西上右翼西阶东上庭中夹神道东西为分献官拜位外壝
  门外为陪祀百官拜位文五品武四品官以上东西各五班皆北面重行异等东位西上西位东上辨执事位第一成太常寺官二人立午阶上
  皇帝拜位前一司拜牌西面一司拜褥东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四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三人司爵四人序立东案之东西面司香二人司帛二人司爵二人序立西案之西东面光禄寺卿二人立东司香之后西面侍卫二人立西司香之后太常寺赞赐福胙一人立西司爵之次东面侍仪礼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立东案之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一人副都御史一人乐部典乐一人立西案之南东面均北上第二成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分立黄幄次东西与第一成午阶同第三成阶上太常寺典仪一人立于东阶西面引王贝勒行礼鸿胪寺官二人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拜位左右均东西面第三成阶下记注官四人立于神道之西东面引贝子公行礼鸿胪寺官二人分立拜位左右东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序立东西乐悬之次北面歌工立乐工之次乐舞生文武八佾分行序立东在歌工之左西在歌工之右皆东列西上西列东上外壝门外纠仪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立于从祀百官东班之东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立于从祀百官西班之西鸿胪寺序班东西各一人立于纠仪官之次稍后太常寺传赞四人二人循内壝墙立二人循外壝墙立掌燎官一人率燎人立燎𬬻之东南隅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诣
  神库祝版案前上香行一跪三叩礼恭奉祝版至
  坛安于祝案跪叩如初退礼部尚书率太常寺卿属恭请神位銮仪卫冠军使二人率校尉豫设龙亭一于皇穹宇阶下正中南向又设龙亭五于左右稍后均南向又设龙亭四于南东西向至时太常寺官启
  神龛礼部尚书诣
  皇穹宇各香案前三上香退出门槛外行三跪九叩礼太
  常寺卿率属分诣
  皇穹宇及两庑各行一跪三叩礼先请
  四从位奉至丹墀东西向次请
  列圣神位于殿内东西向俟请
  上帝神位南向先行乃奉
  列圣神位以从既出殿奉
  四从神位以从依序奉安于龙亭内各行一跪三叩礼校尉舁亭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礼部尚书从由
  圜丘北门入至午陛亭止
  上帝居中
  列圣左右稍后均南向
  从位再后东西向太常寺官诣各亭前跪三叩兴恭
  
  上帝
  列圣神位陞午阶诣第一成
  四从神位陞东西阶诣第二成以次奉安于
  神座各行一跪三叩礼退
  右请
  神位
  太常寺卿赴
  斋宫奏请诣
  坛
  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
  斋宫銮仪使进玉辇掌銮仪卫内大臣奉请
  皇帝陞辇纳陛奉辇如前仪
  斋宫鸣钟太常寺导驾官二人前引大臣提𬬻官执镫官左右列行后扈大臣二人暨侍卫从恭导
  皇帝至外壝门外神路西掌銮仪卫内大臣奏请皇帝降辇纳陛扶辇如仪导驾官退右赞引左对引太
  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诣大次少俟太常寺赞礼郎引分献官于外壝右门外序立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于外壝门外侍卫后百官于行礼位后按翼东西序立祗候太常寺卿告奉安
  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大次銮仪卫云麾使二人跪奉盥冠军使一人跪奉帨巾盥毕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第二成拜次凡行拜礼则布拜褥后皆同退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由外壝南左门入陞午阶就第二成拜位北向立司拜牌官安拜牌凡就位复位则安拜牌后皆同退侍卫至内壝门外前引内大臣执𬬻镫官至三成阶下均止立后扈大臣随侍凡陞坛随侍同太常寺赞礼郎引分献官入内壝右门至分献拜位立鸿胪寺官引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百官均就拜位北面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廼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皇帝既就位典仪赞燔柴迎
  帝神乃燔柴司香各奉香盒由案南东西相向行至左右
  幄前止立司乐赞举迎
  帝神乐奏始平之章辞详乐考后皆同协律郎举麾工鼓祝乐作
  凡乐以举麾鼓柷作后皆同
  上帝香一人由左而北司
  列圣香东位三人从西位二人由右而北以次进至各香案前恭俟司拜牌官起拜牌凡陞   坛所司先起拜牌后皆同赞引奏陞
  坛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凡陞   坛行礼皆同
  引官恭导
  皇帝诣
  上帝香案前司香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以次诣
  列圣香案前上香仪同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恭导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传赞赞跪叩兴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凡众官行礼皆传赞后同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凡乐以偃麾戛敔止后皆同
  右燔柴迎
  神
  典仪赞奠玉帛左司玉帛官暨司帛官由东案奉篚右司帛官由西案奉篚以次进至案前恭俟如奉香仪司乐赞举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乐作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诣
  上帝位前立司玉帛官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献玉帛司玉帛官进篚
  皇帝受篚拱举奠于案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司帛官跪进篚
  皇帝受篚奠帛仪同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乐止
  右奠玉帛
  皇帝既奠玉帛典仪赞进俎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起拜褥凡转立引诣皆起拜褥后皆同太常寺官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王公各退避东西面立有司贮羮于壶恭执太常寺官二人引至坛阶下止立执壶官升午阶以次登坛过幄次仍布拜褥恭导
  皇帝复位王公及分献官皆引复位执壶官诣
  上帝
  列圣位前跪拱举兴以羮沃俎者三退由西阶降司乐赞举进俎乐奏咸平之章乐作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诣
  上帝位前立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进俎
  皇帝拱举进俎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进俎仪同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乐止
  右进俎
  典仪赞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左右司爵执爵以次进至各案前恭俟如奉香仪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夀平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凡舞以节领之导引进退后皆同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诣
  上帝位前立司爵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献爵司爵进爵
  皇帝受爵奠于垫中兴赞引奏诣读祝位
  皇帝诣读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
  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引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
  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皇天上帝曰时维冬至六气资始敬遵典礼谨率臣僚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此禋燎祇祀于
  上帝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配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上帝位前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赞引恭导诣
  列圣位前以次献爵仪同赞礼郎引
  从位分献官由东西阶陞诣各
  神位前上香献帛献爵毕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分献官咸降阶退各复拜位立
  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
  右初献读祝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嘉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于左仪如初献赞引奏复位
  恭导
  皇帝复位立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终献乐奏永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于右仪如亚献赞引奏复位
  恭导
  皇帝复位立每献分献官诣
  从位献爵升降均如初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东面立赞
  赐福胙光禄寺卿就东案奉福胙至
  上帝位前拱举赞引奏诣饮福受胙位恭导
  皇帝诣第一成饮福受胙位立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
  祗立
  皇帝拜位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皇帝跪左右官咸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奏受胙右官进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官赞引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
  馔乐奏熙平之章乐作司玉帛官诣
  上帝位前跪叩兴奉苍璧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帝神司乐赞举送
  帝神乐奏清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兴乐止
  右送
  神
  典仪赞奉祝帛馔恭送燎位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兴司香跪奉香
  司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俟祝帛过
  皇帝复位立仪如进爼
  从位香帛馔仍由东西阶降送内壝东西门外燎所典仪赞望燎司乐赞举望燎乐奏太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诣望燎位恭导
  皇帝由内壝南左门出诣望燎位望燎分献官各诣东
  西门外望燎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入大次乐止
  右望燎
  大祀礼成銮仪卫冠军使率校尉设各龙亭于
  圜丘午阶下位向均如初太常寺卿率属诣各
  神位前跪三叩兴恭请安奉亭内跪叩如初銮仪校舁亭
  依次行至
  皇穹宇
  上帝居中
  列圣左右均南向
  从位东西相向以次复
  御礼部尚书上香行礼仪并与迎
  神同
  右
  神位还御
  皇帝既还大次更衣至外壝神路西乘礼舆出至昭亨门外
  大驾卤簿前导和声署官赞奏乐导迎乐作奏祐平之
  
  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仍朝
  服集
  午门外跪迎
  午门鸣钟乐止王公随
  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
  皇帝还宫皆退太常寺官彻
  斋宫斋戒牌铜人送寺
  右回
  銮
  遣官恭代在第三成阶下行礼陞降由西阶读祝时在第二成阶下跪读毕行三叩头礼复位不行饮福受胙礼送祝帛馔时退立西旁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不斋戒陪祀祝文内改敢昭告于字様为恭遣官致祭于六字凡恭代皆同其行礼供设俱同右遣官恭代
  乾隆三十七年
  旨议准郊
  天仪注
  冬至前一日
  皇上先期莅
  斋宫乘步辇入自西天门由
  斋宫南
  御礼轿至神道西降舆步入琉璃左门诣
  皇穹宇上香礼成仍于降舆处
  御礼轿还
  斋宫
  阅视
  坛位遣亲王恭代行礼祀日
  皇上自
  斋宫乘步辇行至神道西阶下幄次相对处降辇升阶由
  棂星左门步入礼成仍于降辇处
  御礼轿还宫其行礼时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赞引奏升
  
  皇上升阶上香毕还至二成拜位行迎
  神礼典仪官赞奠玉帛
  皇上升阶行奠玉帛礼还就读祝位立以次进俎三献及饮福受胙礼成仍还至二成拜位行谢
  福胙及送
  神礼
  孟春祈谷仪
  孟春上辛祈谷之礼先期五日遣亲王一人恭代视牲如
  圜丘仪
  右眂牲
  先三日
  皇帝斋于大内斋宫王公百官各斋于次仪与冬至大
  祀同誓戒
  制辞曰某年月日上辛朕恭祀
  上帝于
  祈年殿为民祈谷惟尔群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有常刑钦哉勿怠书版恭奉斋次如式
  右斋戒
  省牲
  书祝版
  视割牲均与冬至同
  先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扫除
  祈年殿藉以棕荐设
  上帝神座于正中南向设
  列圣神座于左右东西向所司张大次于
  祈年门外神路之东陈牲爼于
  神厨展祭器于
  神库如式
  右设
  神座供张展牲器
  其日昩爽
  皇帝御太和殿阅祝版玉帛香仪与冬至大祀同
  
  阅祝版玉帛香
  厥明步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銮仪卫官校陈设
  大驾卤簿玉辇诸司各共其事已刻
  皇帝龙袍补服乘舆出宫降舆陞辇警跸导从午门鸣钟鼓王公百官跪送并与冬至大祀同右
  銮舆出宫
  驾至
  南郊坛南门外神路西降辇前引大臣赞引对引太常寺
  卿恭导
  皇帝由
  祈年左门入诣
  皇干殿
  神位前上香次诣
  祈年殿恭眂
  坛位次由壝东门诣
  神库眂笾豆遣官眂牲牢并同大祀仪礼毕仍由
  祈年左门出宿
  斋宫陪祀王公百官分班祗俟如仪
  
  眂
  神位
  坛位笾豆眂牲斋宿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属入然炬明镫积柴加燔牛于上具器陈于案辨簠簋笾豆登俎之序陈三案一设殿中少西供祝版一东次西向一西次东向分奠玉帛香尊爵壶盘福胙惟
  上帝前用告祀青帛一馀仪均与
  圜丘大祀同銮仪卫设洗于
  祈年门外大次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丹陛上分东西悬陈乐舞于乐悬之次五鼓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陞西阶入自右门恭省玉帛齍盛如大祀仪
  右陈设省齍
  辨行礼位殿南正中为
  皇帝拜位其前为读祝受福胙位北向丹陛东西为诸王贝勒贝子公陪祀拜位左翼东阶西上右翼西阶东上丹墀内东西为陪祀百官拜位文员外郎武骑都尉以上东西各五班东位西上西位东上重行异等皆北面辨执事位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二人分立门内
  皇帝拜位左右东西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司玉帛司帛司爵赞赐福胙官奉福胙光禄寺卿接福胙侍卫侍仪礼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典乐序立东西案之次东西面太常寺典仪一人立东檐下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序立丹陛上东西乐悬之次北面太常寺传赞二人分立东西陛石栏前东西面记注官四人立西阶下东面引礼鸿胪寺序班四人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从祀王公百官拜位左右均东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𬬻之东南隅并如
  圜丘仪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恭奉祝版至
  祈年殿安于祝案如式銮仪卫官校豫设龙亭一于皇干殿阶下正中又设龙亭五于左右稍后均南向太常
  寺官启
  神龛礼部尚书上香行礼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上帝神位
  列圣神位奉安龙亭内前引后从舁亭行如仪至祈年殿阶下亭止依序如初南向太常寺官诣亭前奉请神位以次升中阶入殿中门奉安各
  神座一跪三叩并如
  皇穹宇奉请之仪
  右请
  神位
  太常寺卿赴
  斋宫奏请诣
  祈年殿
  皇帝御祭服乘舆出
  斋宫陞玉辇前列𬬻镫导从扈卫如常仪至
  祈年门外神路西
  皇帝降辇诣大次少俟陪祀王公于
  祈年门外百官于丹墀按翼东西序立祗候太常寺卿
  告奉安
  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大次銮仪卫官跪奉盥奉巾如仪盥毕赞引对
  引恭导
  皇帝由
  祈年左门入陞东阶进殿东门就拜位北向立执𬬻镫官止东阶下夹阶左右立侍卫退至东西隅佥立前引内大臣止檐下东西侍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廼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典仪赞燔柴迎
  帝神左右司香奉香盘进如祀
  圜丘之仪司乐赞举迎
  帝神乐凡仪节皆典仪赞举乐皆司乐赞并详冬至大祀仪奏祈年之章乐作皇帝诣
  上帝位前跪上香次诣
  列圣配位前跪上香毕兴复位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乐
  凡行礼进退皆赞皆引陪祀官随行礼皆传赞详见冬至大祀仪
  右燔柴迎
  神
  乃奠玉帛举奠玉帛乐奏绥平之章乐作司玉帛奉玉帛司帛奉帛进如奉香仪以次至各案前跪
  皇帝诣
  上帝位前跪奠玉帛以次诣
  列圣位前跪奠帛毕兴复位乐止
  右奠玉帛
  乃进俎举进俎乐奏万平之章乐作有司执壶羮自中阶升进殿内沃俎如
  圜丘仪
  皇帝诣
  上帝位前
  列圣位前跪进俎兴复位乐止
  右进俎
  行初献礼举初献乐奏宝平之章乐作舞干戚之舞
  皇帝诣
  上帝位前司爵跪奉爵凡司爵奉爵皆豫至各  神案前恭俟如奉香仪后仿此皇帝跪献爵奠于垫中兴退诣读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
  皇帝跪群臣皆跪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嗣天子臣御名祗奏于
  皇天上帝曰臣仰承
  眷命抚育万方念切生民亟图康乂兹者候届上辛春
  耕将举爰摅诚悃上迓
  洪庥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
  上帝伏祈
  昭鉴时若雨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俾百谷用成三农攸赖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侑
  神尚
  飨读毕兴奉祀版安于帛篚内跪叩如初退乐作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跪献爵仪同兴复位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
  羽籥进
  右初献读祝
  行亚献礼举亚献乐奏穰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
  皇帝诣
  上帝位前以次诣
  列圣位前跪奠爵于左如初献仪兴复位乐止
  右亚献
  行终献礼举终献乐奏瑞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
  皇帝诣
  上帝位前以次诣
  列圣位前跪奠爵于右如亚献仪兴复位乐止文德之舞
  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官赞
  赐福胙
  皇帝诣饮福受胙位饮福受胙如
  圜丘仪复位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乃彻馔举彻馔乐奏
  渥平之章乐作有司诣
  上帝位前跪叩兴奉苍璧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乃送
  帝神举送
  帝神乐奏滋平之章乐作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兴乐止
  右送
  神
  乃望燎执事官以次诣
  神位前奉祝帛香馔恭送燎所如
  圜丘仪举望燎乐奏谷平之章乐作恭导
  皇帝由
  祈年左门出诣望燎位望燎赞引奏礼成引入大次乐
  
  右望燎
  祈谷礼成銮仪卫官校依次设龙亭于阶下均南向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神位奉安亭内以次行复
  御皇干殿礼部尚书上香行礼并如奉请之仪
  
  神位还御
  皇帝既还大次更衣乃出次至神路西乘礼舆出昭亨门外
  大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前部大乐毕举皇帝回銮王公从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迎午门鸣钟王公随
  驾入均如常仪
  右回
  
  乾隆三十七年
  旨议准
  祈谷仪注
  前一日
  皇上乘辇入西天门于
  斋宫东
  御礼轿至西砖城左门间降舆步入琉璃左门诣
  皇干殿上香礼成仍于降舆处
  御礼轿还
  斋宫其视
  坛位遣亲王恭代行礼祀日有司先设幄次于
  祈年门东间
  皇上自
  斋宫乘辇至东北甬道适中处
  御礼轿由新设门入至南砖城门外神道西降舆由砖
  城左门步入就幄次自
  祈年左门入行礼礼成仍于降辇处
  御礼轿还
  斋宫至行礼时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赞引奏升
  
  皇上升阶上香毕还至二成拜位立行迎
  神礼典仪官唱奠玉帛
  皇上升阶行奠玉帛礼还就读祝位以次进俎三献及饮福受胙礼成仍还至二成拜位行谢
  福胙及送
  神礼
  列圣升配
  南郊仪
  将行
  南郊
  升配之礼先期有
  制下礼部礼部具疏行钦天监诹吉工部于
  昭亨门外择洁地设黄幄太常寺设香案于幄内礼工二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工部敬制
  升配神位既成诹吉镌字内阁翰林官朝服敬书题字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朝服视镌上香行礼如仪
  升祔
  太庙礼成诹吉日以
  闻饬诸司敬谨供备
  右敬制
  神位戒办
  眂牲
  致斋
  书祝版均与冬至同前二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地
  宗庙
  社稷如常告仪仪见告祭
  右祇告
  阅祝版
  眂割牲均与冬至同
  前一日太常寺卿率属诣
  郊坛洁蠲上下恭设
  上帝青幄暨
  列圣配幄毕乃恭设
  升配青幄宝座几案如式銮仪卫设龙亭黄盖御仗于昭亨门外黄幄之前是日
  皇帝诣
  南郊斋宿銮仪卫陈
  大驾卤簿
  午门鸣钟鼓乐陈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送如常仪
  驾至
  南郊降辇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皇穹宇上香行三拜礼毕恭导诣
  圜丘祗眂
  坛位乃导出
  昭亨门外陞舆诣
  斋宫大学士二人朝服祗俟于黄幄前太常寺官具𬬻镫大学士入幄右门诣案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恭眂工部以青饰
  神位题字毕礼部尚书诣案前恭奉
  神位奉安于黄案上香行礼如前仪毕各退
  
  眂
  神位
  届日昧爽太常寺卿诣
  坛陈设祭器乐部陈乐悬乐舞工部官张大次陪祀执事各官朝服豫集祇俟均如大祀仪礼部太常寺官十人前引
  神位祗俟于黄幄外礼部尚书太常寺卿诣
  皇穹宇行礼恭请
  神位安奉如仪太常寺卿诣
  斋宫奏时
  皇帝礼服出
  斋宫乘辇前引大臣前导后扈大臣随侍如仪
  皇帝出
  广利门至
  昭亨门右降辇盥手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入黄幄左门诣
  神位前行一跪三拜礼兴进前跪恭奉
  神位兴由中门出奉安于龙亭跪三拜兴避立道左校尉舁亭前列御仗黄盖礼部太常寺官左右导引前引大臣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于亭后行陪祀王以下内大臣侍卫于
  昭亨左门外跪迎候过随行龙亭入
  昭亨左门百官跪迎于次候过北面祗立龙亭至内壝
  左门外止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诣亭前跪三拜兴进前跪恭奉
  神位入内壝左门至
  圜丘三成阶下御仗黄盖退前引大臣止立赞引对引恭
  
  皇帝陞
  坛司拜褥官布
  神位拜褥于正中布
  皇帝拜褥于稍后赞引跪奉
  庙谥皇帝祇见
  皇天上帝
  皇帝恭奉
  神位跪安于拜褥退就拜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三跪九拜恭代行祗见礼毕赞引跪奏请
  陞座
  皇帝进前跪恭奉
  神位兴司拜褥官彻
  神位拜褥
  皇帝诣
  配幄前跪奉安
  神位于宝座退至幄外香案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一跪三拜礼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诣第二成拜位立乃行大祀礼仪节均与冬至同
  祀毕恭导
  皇帝出
  昭亨左门乘舆还宫
  大驾卤簿前导乐陈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祗候迎驾如前仪太常寺官恭请
  神位
  御皇穹宇上香行礼均如冬至大祀仪翼日
  颁诏布告天下
  右
  升配
  升配
  圜丘礼成恭遇孟春上辛吉日秩祀
  祈谷坛乃奉
  神位配飨
  祈年殿祀前诸仪并同
  圜丘豫日有司恭设
  升配宝座于
  祈年殿届日设龙亭黄盖御仗于恭制
  神位黄幄前导引如仪
  皇帝恭奉
  神位由左阶陞入
  祈年左门奉安于
  宝座不再行祗见礼馀仪节均与上辛祈谷同
  
  升配祈榖坛
  大享殿合祀仪
  等谨按会典顺治十七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特举
  大享殿合祀之礼盖稽诸旧典用展诚敬嗣后未经复行
  而仪节具存敬谨纂载以备典制
  前期二十日遣官告祭
  大享殿前期五日
  皇帝亲诣眂牲前期三日礼部太常寺官进斋戒牌铜人
  如仪
  皇帝在大内致斋二日诣
  坛斋宿一日陪祀王公百官斋戒如仪前期二日遣礼部堂官省牲内阁撰祝文礼部敬书祝版用青质朱书仍送内阁恭填
  御名前期一日礼部太常寺奏请
  皇帝阅眂祝版玉帛香于
  太和殿如常仪礼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禄寺官监眂割牲瘗毛血如仪是日遣官七员告祭
  圜丘
  方泽
  太庙
  朝日坛
  夕月坛
  太岁坛
  历代帝王庙供献行礼不作乐礼部太常寺官于大内
  安设
  皇天上帝神牌正中居左
  后土皇地祇神牌正中居右皆南向
  太祖高皇帝神牌居东西向
  太宗文皇帝神牌居西东向殿外安设
  大明神牌于东一坛
  夜明神牌于西一坛
  星辰神牌于东二坛
  云雨风雷神牌于西二坛
  五岳启运山神牌于东三坛
  五镇天柱山隆业山神牌于西三坛
  四海神牌于东四坛
  四渎神牌于西四坛
  太岁神牌于东五坛
  历代帝王神牌于西五坛
  天下山川神牌于东六坛
  天下神祇神牌于西六坛俱东西向陈设于幄次殿内
  上帝位前祭品与祈谷同
  皇地祇位前祭品与夏至大祀同
  配位祭品与祈谷同殿外
  东西坛祭品均如正祀之秩
  天下山川神祇祭品与
  太岁神位同正祭日
  皇帝出
  斋宫乘辇至铺棕荐处降辇赞引对引官恭导诣幄次盥手更衣由
  大享东旁门入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随后入文武各官
  于砖门西旁门入排班立赞引恭导
  皇帝陞东阶下殿内拜位前立王公在阶上百官在阶下皆序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执干戚引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典仪唱燔柴瘗毛血迎
  帝神协律郎唱举迎
  帝神乐奏元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奉香盒跪进于右赞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举炷香上炉内又三上瓣香兴赞引恭导皇帝诣
  皇地祇香案前立司香奉香盒跪进于左赞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上香如前仪赞引恭导
  皇帝诣
  太祖高皇帝香案前上香又诣
  太宗文皇帝香案前上香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皇帝旋位立分献官于各
  神位前跪上香兴俱复位立乐止赞引奏跪叩兴传赞赞众
  官俱跪叩兴乐作

  皇帝行三跪九叩礼陪祀者皆随行礼兴典仪唱奠玉帛协律郎唱举奠玉帛乐奏景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立奉玉帛官跪进于右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奠玉帛
  皇帝受玉帛拱举授玉帛献于案上兴赞引恭导皇帝诣
  皇地祇位前奉玉帛官跪进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奠玉帛如前仪赞引恭导
  皇帝诣
  太祖高皇帝位前奠帛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奠帛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乐止典仪唱进俎赞引恭导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进俎官率厨役举胙牛由中路次
  第进于
  上帝
  皇地祇正位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位前陈次毕退
  皇帝旋位立协律郎唱举进俎乐奏肃和之章乐作赞
  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立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进俎
  皇帝拱举兴赞引恭导
  皇帝诣
  皇地祇位前进俎复恭导诣
  太祖高皇帝位前进俎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进俎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协律郎唱举初献
  乐奏寿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立奉爵官跪进于右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献爵
  皇帝受爵拱举授爵献于案上正中兴赞引恭导皇帝诣
  皇地祇位前立奉爵官跪进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献爵如前仪赞引奏诣读祝位
  皇帝诣读祝位乐止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头奉祝文跪祗俟于案左赞引奏跪传赞赞众官俱跪
  皇帝跪王以下陪祀各官俱跪分献官各就
  神位前跪赞引赞读祝读祝官读祝文曰维顺治十七
  年四月
  嗣天子臣庙讳敢昭告于
  皇天上帝
  后土皇地祇曰覆载宏恩生成万彚
  郊坛禋祀合荐馨香特展悃诚用申䖍报谨率臣工以玉
  帛牺齐粢盛庶品恭祀于
  大享殿具兹燎瘗
  神祇诸坛各以类从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配尚飨读毕奉祝文至
  上帝位前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赞引奏叩兴传赞赞众官俱叩兴
  乐作
  皇帝行三叩礼王以下俱随行礼兴赞引恭导皇帝诣
  太祖高皇帝位前献爵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献爵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献官亦于各
  神位前献爵毕复位立乐止武舞生叩头退文舞生执羽籥引进典仪唱行亚献礼协律郎唱举亚献乐奏安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献爵行礼如初献仪献爵于案上之左赞引恭
  
  皇帝诣
  皇地祇位前献爵又诣
  太祖高皇帝位前献爵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献爵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献官亦于各
  神位前献爵毕复位立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唱举终献乐奏永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献爵行礼如亚献仪献爵于案上之右赞引恭
  
  皇帝诣
  皇地祇位前献爵又诣
  太祖高皇帝位前献爵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献爵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献官亦于各
  神位前献爵毕复位立乐止文舞生叩头退太常寺堂
  官唱
  赐福胙光禄寺奉福酒官一员奉胙官一员自案上奉起
  
  正位前左旁拱举奉至
  皇帝受福胙位赞引奏诣受福胙位恭导
  皇帝诣受福胙位立奉福胙官二员跪于右旁祗俟接福胙官二员跪于左旁祗俟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饮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旁接爵官奏受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旁接胙官俱退赞引奏叩兴皇帝行三叩礼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赞引奏跪叩兴传赞赞众官俱跪叩兴
  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王以下俱随行礼兴典仪唱彻馔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协和之章乐作奉玉官至
  上帝位前
  皇地祗位前各一跪三叩头奉玉退乐止典仪唱送帝神协律郎唱举送
  帝神乐奏泰和之章乐作赞引奏跪叩兴传赞赞众官俱跪叩兴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王以下俱随行礼兴乐止典仪唱
  奉祝帛香馔恭诣燎瘗位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奉帛祝官各诣位前一跪三叩头奉起奉香馔官跪奉香馔不叩次第诣燎瘗位
  皇帝旋位立典仪唱望燎瘗协律郎唱举望燎瘗乐奏清和之章乐作赞引奏诣望燎瘗位恭导
  皇帝诣望燎瘗位燎半赞引奏礼成乐止恭导皇帝由
  大享东旁门出陞舆
  大驾卤簿全设作乐回宫王以下公以上随行各官退
  礼部太常寺官恭请
  神牌送至
  皇干殿安设上香跪叩如常仪太常寺官彻斋戒牌铜人
  送库
  右合祀仪会典据顺治间仪注开载乐章和字未改平字备考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五
  郊社考
  
  后土
  顺治元年定制每岁夏至大祀
  地于北郊
  方泽以
  五岳
  五镇
  四海
  四渎为四从坛配享  方泽坛详见于后
  八年尊封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陵山为启运山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山为积庆山十六年以   二陵奉移启运山停积庆山从祀太祖高皇帝陵山为天柱山
  太宗文皇帝陵山为隆业山附
  四从坛配享
  十四年三月壬子
  世祖章皇帝大祀
  地于
  方泽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自顺治元年以来夏至之祀皆遣官恭代是岁以奉
  太祖
  太宗配享于夏至之前特举大祀前期遣官告祭天
  
  宗庙
  社稷正祭日
  世祖亲诣行礼恭奉
  太祖高皇帝神位奉安于东配位黄幄内恭奉
  太宗文皇帝神位奉安于西配位黄幄内礼毕乃行大祀
  礼如夏至之仪嗣是以告谢
  亲祀者一以告祭
  亲祀者一合祀
  南郊者一惟是年为正祀
  北郊之礼
  凡祀
  方泽以夏至日卯时后定以日出前七刻
  圜丘祈谷均为大祀
  皇帝亲诣行礼先于
  中和殿阅视祝版用黄质墨书
  皇地祇正位用黄琮一黄色制帛一乐用八奏林锺为宫舞用八佾牲用犊器用陶爵用匏旧制用黄玉
  列圣配位供品同无玉用奉先制帛各一
  皇帝礼服用黄
  从坛五岳五镇均制帛五五色各一从祀陵山各白色一牲用太牢四海制帛四青白赤黑各一四渎制帛四皆黑色牲同
  康熙元年五月戊寅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二年尊封
  世祖章皇帝陵山为昌瑞山从祀
  三陵山之次
  六年十一月丙辰大祀
  地于
  方泽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正祭日
  圣祖亲诣行礼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位奉安于东配位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黄幄内礼仪与顺治十四年同自
  元年以后凡
  亲祭
  方泽者二十有六馀皆遣官
  雍正二年五月癸卯夏至
  世宗宪皇帝大祀
  地于
  方泽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正祭日
  世宗亲诣行礼恭奉
  圣祖仁皇帝神位奉安于西配位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黄幄内礼仪与康熙六年同三年
  夏至亦
  亲诣行礼
  乾隆元年五月丙午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
  皇上亲诣行礼
  是月尊封
  世宗宪皇帝陵山为永宁山从祀
  四陵山之次
  二年五月辛亥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是年特举
  世宗宪皇帝配享大典四月甲戌大祀
  圜丘恭行配享之礼是月夏至大祀
  方泽
  皇上亲诣行礼恭奉
  世宗宪皇帝神位参拜
  皇地祇礼毕奉安于
  皇地祇神位之右
  世祖章皇帝之次第三黄幄内礼仪与
  圜丘同
  八年五月癸未夏至大祀
  方泽先期致斋于
  斋宫定制
  两郊皆有
  斋宫是岁修葺
  北郊斋宫斋宿如礼
  九年五月戊子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以祈雨不乘辇不设卤簿是月丙戌奉
  谕旨去岁新葺斋宫先期一日住宿但彼地树木新植尚未成阴天气炎热扈从人多不免有病暍者今岁炎热胜于旧岁此次不必前诣坛内斋宫仍在宫内斋宫住宿将来遇亲祭之年该衙门两请旨意俟树木成阴仍照例斋宿坛内此番前往致祭正当祈雨之时不乘辇不设卤簿著传谕各衙门知之十四年五月甲寅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诣
  斋宫斋宿
  诏易
  皇祇室绿瓦为黄瓦并修
  北郊坛宇详见第三卷
  方泽在安定门外北郊形方象地方折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宽六尺泽中贮水方丘北向二成上成方六丈下成方十丈六尺均高六尺上成正中六六方甃外八方均以八八积成纵横各二十四路二成倍上成八方八八之数半径各八路以合六八阴数皆甃以黄色琉璃每成四出陛皆白石八级二成上南左右设
  五岳
  五镇
  五陵山石座凿山形北左右设
  四海
  四渎石座凿水形皆东西相向水形座下凿方池贮水以祭内壝方二十七丈二尺正北三门东西南各一门北门外东北镫杆一西北瘗坎一外壝方四十二丈门与内壝同东西门内从坛瘗坎南北各二南门后
  皇祇室五间北向覆黄琉璃围垣正方周四十四丈八尺
  北向一门外壝西门外为
  神库
  神厨祭器库乐器库井亭二又西为宰牲亭亭前井亭左右各一又西北为
  斋宫内垣周五百四十九丈四尺北三门东西南各一门外垣周七百六十五丈西向门三角门一又西有坊一旧曰泰圻街雍正二年改名广厚街十五年五月己未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以祈雨不乘辇不设卤簿与九年同
  二十四年五月丁未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以祈雨礼仪与九年同由
  景运门前往致祭
  三十八年五月庚申夏
  上大祀
  地于
  方泽行礼如酌定新仪详见仪注
  四十八年五月壬子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前期奉
  旨夏至
  北郊进宫斋戒适因气滞旧患作痛诚恐升降仪节有愆转不足以昭诚敬此次朕即在御园斋戒派皇六子永瑢恭代行礼若临期气体全安朕仍亲往肃恭莅祀
  <span id="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
  皇上亲诣次数
  乾隆元年五月丙午二年五月辛亥
  三年五月丁巳四年五月壬戌
  六年五月壬申七年五月戊寅
  八年五月癸未九年五月戊子
  十年五月癸巳十一年五月己亥
  十二年五月甲辰十四年五月甲寅
  十五年五月己未十六年五月乙丑
  十七年五月庚午十八年五月乙亥
  十九年五月庚辰二十年五月丙戌
  二十一年五月辛卯二十二年五月丙申
  二十三年五月辛丑二十四年五月丁未
  二十五年五月壬子二十六年五月丁巳
  二十七年五月壬戌二十八年五月戊辰
  二十九年五月癸酉三十年五月戊寅
  三十一年五月癸未三十二年五月己丑
  三十三年五月甲午三十四年五月己亥
  三十五年五月甲辰三十六年五月庚申
  三十七年五月乙卯三十八年五月庾申
  三十九年五月乙丑四十年五月辛未
  四十一年五月丙子四十二年五月辛巳
  四十三年五月丙戌四十四年五月辛卯
  四十五年五月丁酉四十六年五月壬寅
  四十七年五月丁未四十九年五月戊午
  五十年五月癸亥
  夏至
  方泽大祀仪
  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前期五日遣亲王一人眂牲仪与冬至南郊同
  右眂牲
  斋戒
  省牲
  书祝版
  眂割牲仪均与冬至同
  前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扫除上下藉以棕荐设
  皇地祇神座于
  方泽第一成居中北向
  列圣东西向设
  四从神座于第二成
  五岳东
  启运
  天柱二山从之
  五镇西
  隆业
  昌瑞
  永宁三山从之
  四海在
  五岳之次
  四渎在
  五镇之次均东西向施黄幄工部官张
  皇帝拜次于第二成子阶上张大次于外壝北门外神
  路之东太常寺典簿陈牲俎于
  神厨博士辨簠簋笾豆登铏之实以次展器于神库
  右设
  神座供张展牲器
  其日昩爽太常寺设黄案于
  中和殿中
  御座之南太常寺卿祇候赞事殿内司祝由内阁奉祝
  版暂奉于
  太和殿内初昕太常寺卿率钦天监博士至乾清门奏时
  皇上龙袍补服乘舆出宫至
  中和殿后降舆
  御殿立左楹前西向记注官四人于殿右门夹槛内外立东面司祝奉祝版前列提𬬻二太常寺赞礼郎十人引至
  中和殿外阶下止司祝奉祝版由中阶进殿中门陈于案三叩兴退太常寺卿展祝文赞礼郎布拜褥
  皇帝诣案前恭阅毕行一跪三拜礼兴复位立太常寺卿韬祝版有司彻拜褥司祝进至案前三叩恭奉祝版兴由殿中门出太常寺卿跪奏礼成
  皇帝还宫太常寺官恭送祝版至
  北郊奉安于
  神库是日彻
  乾清门斋戒牌铜人恭设于
  斋宫
  
  阅祝版
  厥明步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銮仪卫官校陈设
  法驾卤簿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咸会祇候送驾如仪已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请诣
  北郊斋宿
  皇帝龙袍补服乘礼舆出至
  太和门阶下降舆銮仪卫进金辇掌卫事内大臣一人跪奏请陞辇奉辇扶辇纳陛均如仪
  皇帝陞辇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鼓
  皇帝由协和门东华门出导迎乐前引不作左右涂巷皆设布幛䕶军统领步军统领率弁校辟除如诣
  南郊仪
  右
  銮舆出宫
  驾至
  北郊由西门入至
  方泽北门外谨按乾隆三十五年奏准由西门入礼毕仍由西门还宫掌銮仪卫内大臣跪奏请降辇前引内大臣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由外壝北右门至
  皇祇室诣
  皇地祇香案前立司香太常寺少卿一人跪进香皇帝跪受香拱举仍授司香兴三上香毕以次诣
  列圣前上香如仪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两庑
  从位遣分献官上香行礼
  皇帝诣
  方泽陞子阶第一成恭眂
  皇地祇位
  列圣配位赞引官以次跪奏毕恭导
  皇帝由内壝西右门诣
  神库恭眂笾豆赞引跪奏如前仪遂遣官并眂牲牢
  皇帝由内壝北右门出陞辇诣
  斋宫从祀王公百官分班祇候随坛斋宿均如祀
  南郊之仪
  右
  
  神位
  坛位笾豆眂牲斋宿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官属入然炬明镫具器陈于案各以其序第一成
  皇地祇幄内犊一登一簠二簋二笾十有二豆十有二金
  𬬻一黄镫金镫各二爵垫一
  列圣幄内皆犊一登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有二金𬬻各一黄镫金镫各二爵垫一幄北中设一案少西南向供祝版西设一案东向陈黄琮一郊祀制帛一色黄奉先制帛二白色香盘三尊三匏爵九壶一实福酒盘一实胙肉东设一案西向陈奉先制帛三色白香盘三尊三匏爵九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爵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第二成
  四从幄内皆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盏三十𬬻一镫四各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各一岳镇色用青赤黄白黑五山色用白四海色用青白赤黑四渎色用黑尊一爵三香盘一俎篚幂勺具銮仪卫冠军使设洗于大次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二成阶下与
  南郊礼同
  右陈设
  陈设毕礼部侍郎一人由东阶陞第一成太常寺博士前引诣
  皇地祇位前省眂玉帛齍盛及登俎笾豆之实以次诣列圣位前省齍毕仍由东阶降至第二成
  从位前周眂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第一成子阶上为读祝受福胙
  皇帝拜位第二成黄幄次为
  皇帝行礼拜位南向第二成阶下为陪祀王公拜位左翼东位西上右翼西位东上庭中夹神道东西为分献官拜位外壝门外为陪祀百官拜位东西各五班均面南重行异等西位东上东位西上辨执
  事位第一成太常寺官二人立
  皇帝拜位前一司拜牌东面一司拜褥西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三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二人司爵三人序立西案之西东面司香三人司帛三人司爵三人序立东案之东西面光禄寺卿二人立西司香之后侍卫二人立东司香之后太常寺赞赐福胙一人立西司爵之次均南上侍仪礼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立东案之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乐部典乐一人立西案之北东面均南上阶下太常寺典仪一人西立东面第二成司拜褥拜牌官各一人分立黄幄次东西与第一成子阶同第二成阶下记注官四人东立西面引王公行礼鸿胪寺官二人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拜位左右均东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序立东西乐悬之次歌工立乐工之次乐舞生文武八佾分行序立西在歌工之右东在歌工之左皆西列东上东列西上太常寺传赞四人二人循内壝墙立二人循外壝墙立外壝门外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陪祀百官之次鸿胪寺序班东西各一人立于纠仪官之次稍后均东西面掌瘗官一人率瘗人立于瘗坎之西北隅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诣
  神库恭请祝版设于祝案跪叩如仪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寺卿属恭请
  神位銮仪卫官校豫设凤亭一于
  皇祇室阶下正中北向又设凤亭五于左右稍后均北向凤亭四于北稍后均东西向至时太常寺官启
  神龛礼部尚书诣
  皇祇室各香案前上香行礼如仪太常寺卿率属分诣皇祇室及
  从位前各行一跪三叩礼先请
  四从位奉至丹墀东西向次请
  列圣神位于殿内东西向俟请
  皇地祇神位北向先行乃奉
  列圣神位以从既出殿乃奉
  四从神位以从依次奉安于凤亭内跪叩如初校尉舁
  亭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礼部尚书由
  方泽南门入至子阶亭止
  皇地祇居中
  列圣左右稍后均北向
  从位再后东西向太常寺官诣各亭前跪三叩兴恭请
  皇地祇
  列圣神位陞子阶诣第一成
  四从神位陞东西阶诣第二成以次奉安于
  神位各行一跪三叩礼退
  右请
  神位
  太常寺卿赴
  斋宫奏请诣
  坛行礼
  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
  斋宫陞金辇銮仪卫校鸣
  斋宫钟前引后扈如常仪
  皇帝至外壝门外神路西降辇赞引对引太常寺卿恭
  
  皇帝诣大次少俟赞礼郎引分献官于外壝左门外序立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于外壝门外侍卫后百官于行礼位后按翼东西序立祇候太常寺卿告奉安
  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大次銮仪卫官跪奉盥巾如仪赞引对引恭导皇帝由外壝北右门入陞子阶就第二成拜位侍卫至内壝门外前引内大臣执𬬻镫官至第二成阶下均止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阶下王公咸就拜位立赞礼郎引分献官入内壝左门至分献拜位立鸿胪寺官引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皇帝既就位典仪赞瘗毛血迎
  神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中平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引奏跪拜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传赞赞跪叩兴王公百官均随行
  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迎
  
  典仪赞奠玉帛左右司香奉香盘以次进至香案前恭候左司玉帛官暨司帛官由西案奉篚右司帛官由东案奉篚以次进至
  神位前恭候司乐赞举奠玉帛乐奏广平之章乐作赞引
  奏陞坛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对引官至北阶上止立后同赞引恭导皇帝诣
  皇地祇香案前司香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赞引恭导
  皇帝诣
  皇地祇位前司玉帛官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奠玉帛司玉帛官进篚
  皇帝受篚拱举奠于案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上香献帛仪同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乐止
  右奠玉帛
  既奠玉帛典仪赞进俎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起拜褥太常寺官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王公各退避东西面立有司贮羮于壶恭执太常寺官二人引至坛阶下止立执壶官升子阶以次登过幄次仍布拜褥恭导
  皇帝复位王公及分献官皆引复位执壶官诣
  皇地祇
  列圣位前跪拱举兴以羮沃俎者三退由西阶降司乐赞举进俎乐奏含平之章乐作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诣
  皇地祇位前立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进俎
  皇帝拱举进俎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进俎仪同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乐止
  右进俎
  典仪赞行初献礼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左右司爵以次进至各
  神位案前恭俟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太平之章乐作司乐
  举节舞干戚之舞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诣第一成
  皇地祇位前司爵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献爵司爵进爵
  皇帝受爵奠于垫中兴赞引奏诣读祝位
  皇帝诣读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
  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引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
  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后土皇地祇曰时当夏至群物方亨生长发育有生咸赖
  功德至厚上配
  皇天谨以玉帛牲醴齍盛庶品用将祇祀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㳟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配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皇地祇位前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赞引恭导诣
  列圣位前以次献爵仪同赞礼郎引分献官由东西阶陞
  诣各
  从位前上香献帛献爵毕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分献官咸降阶退各复拜位立
  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
  右初献读祝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安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于左仪如初献赞引奏复位皇帝复位立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终献乐奏时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于右仪如亚献赞引奏复位
  恭导
  皇帝复位立每献分献官诣
  从位献爵陞降均如初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东面立赞
  赐福胙光禄寺卿就西案奉福胙至
  皇地祇位前拱举退赞引奏诣饮福受胙位恭导皇帝诣第一成饮福受胙位立光禄寺卿奉福胙祇立皇帝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奏受胙右官进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官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
  馔乐奏贞平之章乐作司玉帛官诣
  皇地祇位前跪叩兴奉黄琮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宁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兴乐暂止
  右送
  神
  典仪赞奉祝帛馔恭送瘗位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兴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瘗所左右执事官奉
  列圣位前帛馔香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俟祝帛过
  皇帝复位立均如进俎时
  从坛香帛馔仍由东西阶降送瘗所典仪赞望瘗乐作
  乐章乐辞与送神同赞引奏诣望瘗位恭导
  皇帝由内壝右门出诣望瘗位望瘗分献官各诣东西
  门外望瘗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入大次乐止
  右望瘗
  大祭礼成銮仪卫官率校尉设凤亭于
  方泽子阶下均如初至太常寺卿率属诣各
  神位前跪三叩兴恭请奉安亭内跪叩如初銮仪校舁亭
  依次行至
  皇祇室
  皇地祇居中
  列圣左右南向
  从位东西相向以次复
  御礼部尚书上香行礼如初请仪
  
  神位还御
  皇帝既还大次更衣至外壝神路西乘礼舆出北门外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祇迎
  如常仪
  午门鸣钟乐止王公随
  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
  皇帝还宫皆退太常寺官彻
  斋宫斋戒牌铜人送寺
  右曰
  銮
  乾隆三十七年
  旨议准
  方泽坛仪注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赞引奏升
  
  皇上升阶上香还至二成拜位行迎
  神礼典仪官唱奠玉帛
  皇上陞阶行奠玉帛礼还就读祝位立以次进俎三献及饮福受胙礼成仍还至二成拜位行谢
  福胙及送
  神礼
  列圣升配
  北郊仪
  既行
  南郊
  升配之礼即行礼于
  北郊礼部具疏先期诹吉工部于
  坛北门外张黄幄敬制
  升配神位礼工二部尚书上香行礼既成内阁翰林官朝服书字满汉大学士各一人朝服视镌上香行礼各如仪迺诹吉日以
  闻遍布诸司供备
  右敬制
  神位戒办
  眂牲
  致斋
  书祝版
  阅祝版
  眂割牲仪均与夏至大祀同
  前二日遣官各一人祇告
  天
  
  宗庙
  社稷如常告仪
  右祇告
  前一日有司洁蠲
  郊坛恭设
  坛位乃设
  升配黄幄宝座几案如式銮仪卫设凤亭黄盖御仗于敬
  
  神位黄幄之前是日
  皇帝诣
  北郊斋宿周眂
  坛位大学士恭眂工部以青饰
  神位题字毕礼部尚书奉安
  神位并如
  南郊之仪
  右眂
  神位
  届日所司陈设如式陪祀执事各官咸共其事
  皇帝诣黄幄次奉请
  神位祇见
  皇地祇恭代行礼乃奉安
  神位于配幄率群臣行大祀礼礼成还宫太常寺官恭请神位
  御皇祇室均如
  南郊之仪
  
  升配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六
  郊社考
  祷水旱附
  等谨按古者龙见而雩遇旱而祷以为百榖祈膏雨以为民请命皆王者敬天勤民之心也我
  朝凡遇水旱或
  亲诣祈祷或遣官将事皆本诚意以相感格不事虚文
  初立
  神祇坛以祷水旱雩祀既举礼仪修备间或遣祷山川
  悉准古典谨考
  国史备载于䇿
  顺治十四年四月癸卯
  世祖章皇帝以旱祷于
  圜丘是岁四月不雨
  世祖躬行祈祷率群臣致斋三日官民衣浅淡色服禁屠
  宰不理刑名至期
  皇帝素服诣
  圜丘不设卤簿不除道不奏乐不设
  配位不奠玉不饮福受胙馀行礼如常仪遣官致祭方泽
  社稷坛
  神祇坛应时大雨越三日遣官行告谢礼
  等谨按
  本朝定制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
  天神
  地祇
  太岁
  社稷至于
  亲诣
  圜丘即大雩之义初立
  天神坛于
  先农坛之南以祀
  云师
  雨师
  风伯
  雷师立
  地祇坛于
  天神之西以祀
  五岳
  五镇
  四陵山 今为五陵山
  四海
  四渎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详见第十卷于礼本无専祀惟祈雨则修祀事义与雩同既行常雩间有不雨仍遣官祗告以祈甘雨雨潦祈晴冬旱祈雪亦如之祈而应则报祀礼仪皆同直省各令建坛致祭常雩祈报皆循定制行礼
  十五年六月以久旱祷雨遣官诣各
  坛致祭
  十六年五月以久雨祈晴遣官诣各
  坛致祭如祷雨礼
  十七年六月丙申以久旱祷雨于
  圜丘
  世祖章皇帝步行诣
  南郊斋宿行礼是年亢旱日久五月中遣官分诣各坛䖍祷如礼六月壬辰
  谕礼部今夏亢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日久农事堪忧朕念致灾有由痛自刻责榖为民天非雨不遂竭诚祈祷积有日时乃精诚未达雨泽尚稽昼夜焦心不遑启处兹卜于月之十三日预行斋戒黎明步至
  南郊于夜子刻祭告
  圜丘恳祈甘霖速降以拯灾黎若仍不雨则再行躬祷务回
  天意又
  谕祭告为民请命应先诣
  郊坛洁诚斋戒十三日步至
  南郊即于彼处斋戒三日以十五日之夜子刻祭告十三
  日丙申
  皇帝率诸王文武群臣素服步至
  南郊斋宿是日早四际无云顷之阴云密布甘霖大沛越
  三日戊戌行祀礼于
  圜丘祭毕雨复降越四日辛丑遣官行告谢礼是时礼部奏请修举名山大川及古帝王圣贤祀典从之康熙四年三月旱
  命礼部遣官同河道总督朱之锡往泰山祈雨
  十年四月壬辰
  圣祖仁皇帝祷雨于
  圜丘是岁自春入夏亢阳不雨
  谕旨深自刻责即诣
  天坛祷祀前期致斋三日素服诣
  坛致祭旋以甘霖沾足遣官告谢俱与顺治十四年
  十七年六月丁亥
  亲祈雨于
  圜丘是岁夏旱
  谕礼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应于上捷如影响岂曰罔稽今天气亢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禾苗枯槁朕夙夜靡宁力图修省躬亲斋戒䖍祷甘霖尔部择期具仪来奏前期致斋至日自西天门步行至
  坛行礼时甘霖大沛仍步出西天门乘马回宫十八年四
  月十九年四月皆以祈雨
  亲诣行礼
  诏谕修省直言得失清理刑狱得雨告谢皆同
  二十二年六月以天气亢旱
  命建坛祈祷即日雨
  二十六年五月丁酉
  亲祈雨于
  圜丘是月以天旱
  谕九卿等曰京师为天下根本之地乃㡬月不雨朕甚忧之欲躬行祈祷大小臣工宜尽诚斋戒毋循故事至期
  素服乘马自西天门步行至
  坛行礼
  御制祭文曰臣以眇躬仰承
  天眷抚育群黎兢兢业业惟恐陨越迩日自春徂夏雨泽愆期京辅亢旸深怀疚惧良由眇躬不徳政未咸宜大小臣工罔尽厥心惟君臣之咎于亿兆何辜前者循省已过诏告四方而灵雨尚未霑足浃旬仰望弥切焦劳兹特洁蠲吉日率励群工实图洗心斋祓将事呼吁上帝切望
  慈休伏冀
  俯鉴诚恳大沛甘霖俾兆民之咸苏惟邦家之有庆引领郊坛尚祈
  昭格谨告祭毕
  回銮甘霖立降雨有香气越日遣官告谢如仪
  二十八年六月丁未以旱
  御制祭文遣官祷雨于
  圜丘
  五十五年五月
  驻跸热河以天旱减膳斋戒
  谕京师䖍诚祈雨越七日雨始复常膳
  等谨按水旱之灾关乎天运治世所不能无然圣贤之心则无事不惕厉靡已敬考
  圣祖仁皇帝康熙五十六年冬
  谕诸皇子及大臣等曰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五十六年约有五十年祈雨每至秋成悉皆丰稔昔年曽因暵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日惟淡食不御盐醤至第四日步诣
  天坛䖍祷油云忽作大雨如注步行回宫水满两靴衣尽沾湿后各省人至始知是日雨遍天下又
  谕曰礼部于各寺庙祈雨所用僧人道士但务虚文殊无实意大约每月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等日往往有雨人多言宜及此数日祈祷朕以为既知有雨何用祷为若知有雨而后祷此心便已不诚矣总之天行不齐多赖人事补救朕仓有馀粟帑有馀金随时随地皆可赈济故虽逢旱岁亦不能灾也恭诵
  王言敬稽前事仰见六十年中祈祷之诚感格之理虽尧
  汤弗逮盖编纂有不能详者焉
  雍正元年五月微旱甲申
  世宗宪皇帝谕礼部䖍诚祈祷诸大臣各敬谨斋戒至于
  己亥
  世宗减膳斋戒精䖍致祷甘雨大霈群臣谆请乃照常进
  
  二年二月辛未
  亲诣黒龙潭祷雨黒龙潭在都城西北金山之麓潭有黒
  龙祷雨辄应详见群祀
  圣祖时建庙致祭是年旱乃
  亲诣拈香致祷越数日
  世宗亲祭
  历代帝王庙甘雨大𮦵群臣衣尽沾湿各加
  恩赐
  御制喜雨诗群臣敬和
  五年七月以久雨
  世宗斋戒祈晴时自初八九日阴雨连绵
  世宗在圆明园行宫斋戒䖍祷十一日午刻冒雨步行至恩佑寺
  圣祖仁皇帝御容前䖍诚叩恳雨势遂缓次日晴越一日
  复雨乃诣
  大高殿䖍祷于
  上帝行礼毕回宫雨止天晴
  九年六月京师旱
  世宗斋心祈祷命群臣设坛祈雨即日大雨
  等谨按
  世宗宪皇帝十三年中偶值亢旱无不斋居䖍祷精诚感
  应史不绝书谨载数事以见敬
  天忧民之意始终如一日云
  乾隆二年六月以天时亢旱遣官致祭
  天神
  地祗
  太岁各坛及
  四海之神
  七年五月増
  神祗坛祈雨乐章是岁夏旱
  皇上亲祷黒龙潭复
  命于
  神祗坛祈雨増用乐章其后十七年礼臣奏言旧例祈雨惟祈告于坛而不奏乐自乾隆七年始増乐章揆之一应因事祗告之礼均不作乐殊未画一至甘雨霑足报祭之时仅用酒果脯醢与祈告相同又与报祭之礼未称请嗣后各坛告祭停止作乐至报祭时均应加笾豆牲牢即将
  神祗坛乐章用于报祭
  诏令更议之寻奏言凡祈雨之祭时当待泽孔殷蠲诚致祷与因事祗告之礼原有不同仪文自宜周备今奉
  谕旨祭祀用乐以导和气而格神祗乃祀神之礼与斋戒彻悬自致诚恪其义各异且乐足以宣通阴阳之气祈雨致祭仍当用乐为是应遵
  旨仍用乐章其
  太岁坛祈雨乐章交乐部另行撰拟奏上允之八年四月始行常雩礼于
  圜丘先是七年四月御史徐以升奏言尧水汤旱圣世不免灾异之乘祷雨祈晴古来原有特举之礼我
  皇上旰食宵衣勤求民瘼今春夏以来畿辅地方雨泽
  愆期
  深宫斋祷默致精禋
  恩旨频颁大施觧泽臣窃以为祀典所在宜亟修也按春秋传曰龙见而雩盖古者有雩祭之典所以为百榖祈膏雨也祭法曰雩宗祭水旱也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命百县雩祭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榖实是为常雩乃若偶逢亢旱则又有雩周礼稻人旱暵共其雩敛春秋书雩二十有一故有一月而再雩者旱甚也是又因旱而雩义虽不同要之雩祭之典自古有之考雩字为吁嗟求雨之义其制则为坛于南郊之旁故鲁南门为雩门是雩坛亦有其地矣自西汉之世雩礼始废旱则祷祀天地宗庙晋永和时议制雩坛于国南郊梁武帝始移于东郊又改燔燎而从坎瘗唐太宗又雩祀于南郊宋制孟夏雩祀昊天上帝前明雩坛在泰元门外是历代皆雩也我
  朝礼制具备会典载有
  躬祷之仪独于雩祭尚未设有坛壝似属缺典虽
  郊祀之祭亦有
  云雨风雷之神与
  岳镇海渎之位而礼必有所専设乃于祈祷之典似更
  觉诚敬周详伏乞
  敕下礼臣博求典故详考制度于京城之内择地建立雩坛仿古龙见而雩之礼每年及期择日致祭偶遇亢旱愆阳雨泽稀少即于此望告
  岳镇海渎及诸山川能出云雨者以祈求雨泽毋庸于各宫观处祈祷再者祈雨祈晴事同一体倘有雨水过多祈求开霁之处请照祭法雩宗祭水旱之例亦于雩坛致祷庶诚敬克伸于典礼似为允协并请停止僧道建坛讽经勿庸禁止屠宰照常办理刑名又考之书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自古雨旸寒燠休咎攸关不独人君当诚心修省即大小臣工亦宜有省躬省职之思至于直省州县亦应并设雩坛俾展祈求之典臣请京师地方或遇雨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偶尔愆期应致祈祷者
  皇上于大内䖍诚致祷
  特遣大臣官员诣坛致祭其王公各官员如何分班诣坛䖍诚祈祷及直省官员遇本地方水旱诣坛祈祷之处伏乞
  敕下礼臣一并详议酌定仪注施行疏上
  诏礼部大学士会议寻议奏孟夏龙见择日行常雩礼
  
  昊天上帝于
  圜丘以
  列圣配享
  四从坛从祀于下前期礼部奏请
  皇上亲诣行礼或遣亲王行事孟夏后旱则祈天神
  地祗
  太岁坛次祈于
  社稷坛次祈于
  太庙皆七日一祈不雨或小雨不足还从各坛祈祷如初
  旱甚乃大雩祀
  昊天上帝于
  圜丘先经祈祷
  太庙既已䖍告
  列祖此次不设
  配位仍设
  四从坛于下雨足则报祀或已斋未祈而雨及所曽经祈祷者皆报祀如常仪其以前望祭四海之礼可
  以停止再考古大雩用舞童二佾衣元衣各执羽籥歌云汉之诗今𫎇
  皇上仿云汉之体
  御制歌诗八章
  圣念恳诚
  宸章剀切从古未有应令舞童习歌交内务府制办教
  演所用
  神祗坛乐章交与律吕正义馆撰拟若久雨祈晴之处历考前代皆无禜祭雩坛之礼请仿春秋左传鼓用牲于社及文献通考禜祭国门之礼但伐鼓禜祭于京师国门视水来涌集最多之门而祭仍雨不止则伐鼔用牲祭于社毋庸于各坛祈祷其僧道建坛讽经应行停止馀皆如旧至直省州县所有耕耤田中皆设有坛祀应令于孟夏择日行常雩礼或有亢旱亦每七日先祭界内山川次祭社稷致斋䖍祷雨泽但不得用大雩之礼其或霪潦为灾则伐鼔用牲禜祭城门以祈晴霁不必另设雩坛至京师雨旸愆期
  皇上于大内祈祷其専承祈祷之官
  天神
  地祗
  社稷
  太岁各坛遣王大臣一人
  太庙
  上帝遣亲王一人应陪祀各官皆一体斋戒诣坛行礼如
  
  皇上亲诣
  圜丘王以下俱陪祀疏上皆从之是岁初举雩祭皇上已降旨亲诣行礼医院臣奏
  圣体微患初愈不宜劳动左右大臣言
  皇上诚敬之心至肫至切足以昭格
  穹苍雩祭为常行之典不必今岁一定
  亲行乃遣恒亲王弘晊恭代行礼
  九年四月乙卯雩于
  圜丘
  皇上亲诣行礼是年孟夏常雩祀前五日奉
  谕旨雩祭之典所以为百榖祈膏雨也从前定议礼仪
  悉照恭祀
  圜丘之制行朕思目下畿辅雨泽愆期此次举行雩祭正望恩迫切之时非每夏常雩可比其先期前诣斋宫及祭毕回銮朕俱御常服不乘辇不设卤簿不作乐以示䖍诚祈祷为民请命之意
  五月乙酉
  皇太后祷雨于
  龙神庙是年亢旱屡祷未应五月初二日
  皇上恭请
  皇太后安还大学士等奉
  谕旨一春以来雨泽稀少二麦黄萎今逾芒种之期甘霖犹未普降切恐秋禾难以布种民食堪虞朕心忧灼思过省愆无一时之暂释朕诣
  畅春园问安
  皇太后虽慈训屡颁宽慰朕躬而每见
  皇太后以天时亢旱忧形于色朕心更为不宁今日皇太后从寝宫步行至园内
  龙神庙䖍诚祈祷朕敬闻之下惶恐战栗此皆朕之不徳不能感召
  天和而累
  母后焦劳至于此极为人子者实无地以自容即刻前往请
  安谆恳谢罪恐众不知以为他故并谕内外臣工知之
  二十四年四月丁巳孟夏常雩
  皇上亲诣行礼以天时亢旱步行致祷前三日奉谕旨日者恭逢雩祭农民望泽正殷朕宵旰靡宁仰祈
  灵贶宜从抑损以𢡟寅承前诣
  坛斋宿所司应设法驾卤簿一概停止视
  坛位拈香时服常服至翼朝由斋宫步行恭诣幄次行礼
  五月辛丑
  皇上步祷
  社稷坛
  御制祝文荐玉行礼  详见社稷门
  六月庚申大雩于
  圜丘祀前五日奉
  谕旨朕躬祭
  方泽值祈雨之时竭诚吁恳未获甘霖夏至已逾迫不可
  待后日即进宫彻膳䖍斋思过待
  命十一日敬举大雩之礼以祈
  天祐
  御制祝文曰臣奉
  命嗣服今二十四年无岁不忧旱今岁甚焉曩虽失麦可望大田兹尚未种赤地里千呜呼其恵雨乎常雩步祷未蒙
  灵佑
  方社
  方泽均漠弗佑为期益迫嗟万民谁救敢辞再渎之罪用
  举大雩以申前奏呜呼其恵雨乎
  上天仁爱生物为心下民有罪定宥林林百辟卿士供职惟钦此罪不在官不在民实臣罪之日深然
  上天岂以臣一身之故而令万民受灾害之侵呜呼其恵
  雨乎谨以臣身代民请
  命昭昭在上言敢虚佞计穷力竭辞戅诚罄油云沛雨居歆赐应呜呼其恵雨乎谨告己未
  皇上乘马诣
  斋宫斋宿正祭日戴雨缨冠素服步诣
  圜丘坛行礼十二十三日大雨霑足乃令直隶总督饬所属有司劝种晩禾酌借牛具籽种以待秋成二十八年四月京师微旱遣官祈祷
  上帝
  太庙
  天神
  地祗
  社稷
  太岁各坛寻得雨报祭如礼
  三十一年五月京师微旱遣官祈祷寻得雨报祭如礼
  三十五年四月癸丑常雩于
  圜丘定遣官省视笾豆诣
  坛降辇仪节
  谕朕祗肃明禋恭遇
  郊坛大祀竭诚致慎向于致祭
  圜丘先期敬宿斋宫必躬诣
  神位前升香展礼其省视笾豆临期由礼臣请旨或循例遣官或降旨亲莅而朕每亲诣者多今朕年届六旬
  郊祀大典岁岁躬行即将来晋袠日高仍当弗懈益䖍惟是仪文品节之间略宜折𠂻至当可以永远率由行之无斁如先期赴坛时
  神位前允宜躬亲展谒其省视笾豆应按例専遣臣工莅事不必更请旨至赴坛所经由道路向由
  昭亨门外降辇步入第步履遥远当质明行事转恐失仪嗣后应改由
  广利门入于向时祭毕乘辇处降辇
  五月以京师微旱
  命礼部照例䖍祷又
  谕刑部清釐庶狱以祈雨泽
  等谨按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四十年四十七年四五月间京畿偶遇雨泽愆期俱
  命礼部照例䖍申祈祷并清理刑狱霑足后报谢如仪
  四十三年四月
  皇上斋祷黑龙潭五月
  诣时应宫祷雨
  等谨按频年以来偶遇缺雨
  上亲诣黒龙潭时应宫䖍求辄获甘㴻是岁祷黒龙潭
  
  谕礼部按例䖍祈
  神祗各坛五月
  诣时应宫䖍求并
  命大臣往石匣䖍祷白龙潭翊日大雨霑足各报谢如
  
  四十七年四月壬申常雩于
  圜丘
  谕常雩大典朕亲诣行礼凡执事诸臣胥应共矢恪恭一切礼器于朕未经斋宿之先预行𣲖员周视均宜
  敬谨安设诚以敬
  天大典小心昭事之忱大小臣工所当共凛乃朕行礼时
  
  坛内悬挂天灯仅止二盏更衣幄次所设坐褥亦不整齐
  夫敬
  天所以勤民龙见而雩典礼尤重朕古稀之年尚敬谨为民请命乃大小诸臣疏忽若此不得不严加惩创礼部工部太常寺官并分别降谴有差
  常雩礼始乾隆八年乾隆五十年
  皇上亲诣数次
  乾隆九年四月乙卯十年四月乙卯
  十一年四月丙子十二年四月乙丑
  十四年四月庚辰十五年四月丙子
  十七年四月戊戌十八年四月辛卯
  十九年四月乙酉二十年四月己酉
  二十一年四月辛丑二十三年四月辛酉
  二十四年四月丁巳二十五年四月辛巳
  二十六年四月丙子二十八年四月辛卯
  二十九年四月戊子三十年四月癸卯
  三十二年四月庚子三十三年四月庚申
  三十四年四月乙卯三十五年四月癸丑
  三十七年四月辛未三十八年四月甲午
  三十九年四月丙戌四十年四月甲申
  四十三年四月丁酉四十四年四月辛酉
  四十六年四月己酉四十七年四月壬申
  四十八年四月丁卯五十年四月丙戌
  孟夏常雩仪
  龙见常雩之礼岁以孟夏即事于
  圜丘准冬至大祀仪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皇天上帝曰臣恭承
  帝命率育寰区民为邦本深思稼穑之艰难食乃民天惟兾雨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之时若用蠲吉日肃展明禋兹当龙见之期爰举祈年之典维
  皇上帝鉴兹将享之诚用康兆民咸受明昭之
  赐俾五风十雨黍稷维馨九榖三农顺成有庆奉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侑
  神尚
  飨祀日迎
  神乐奏霭平之章奠玉帛乐奏云平之章进俎乐奏需平之章初献乐奏霖平之章亚献乐奏露平之章三献乐奏霑平之章彻馔乐奏灵平之章送
  神乐奏霮平之章望燎乐奏霈平之章
  回銮乐奏祐平之章
  右常雩
  大雩祀
  圜丘仪
  大雩之礼孟夏常雩后不雨既遍祈三复仍不雨乃诹吉修大雩礼于
  圜丘
  右诹吉
  既诹吉翰林院撰拟祝辞或
  皇帝亲制祝文先期斋戒如常礼斋之日禁断屠宰祀
  前一日
  皇帝御常服于
  太和殿视祝版执事官咸常服太常寺卿率属扫除洁器陈备脯醢果实设
  皇天上帝神座于
  圜丘第一成南向设
  四从神位于第二成东西向
  皇帝诣
  坛斋宿常服出宫乘骑不乘辇不设卤簿不陈乐前引后
  扈大臣侍卫咸常服导从
  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送
  驾至
  郊坛由西门入至
  昭亨门外降骑步行恭视
  坛位上香行礼如仪
  右减服御彻乐
  祀之日
  皇帝雨冠素服步祷于
  坛扈从官及陪祀执事各官咸雨冠素服恭行雩礼不燔
  柴不进俎不饮福受胙馀与常雩同
  皇上行三献礼毕复位北向立协律郎引舞童十有六人衣元衣执羽翳进为八列典仪赞舞童歌诗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舞童乃舞皇舞按节歌
  御制云汉诗八章诗见乐考歌毕引退赞引奏拜兴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乃彻馔送
  帝神望燎并如常雩之仪礼毕
  皇帝还宫
  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迎如初仪右大雩
  直省雩祭之礼岁孟夏后诹吉行常雩礼祭
  云雨风雷及境内
  山川
  城隍之神与春秋祀仪同详见第七卷若间不雨及潦诹宜祀之辰撰祝文备牲器守土大吏率属素服䖍祷为民请命行礼仪节与常祀同既应而报则朝服将事礼与祈祀同各府州县雩若祈报均同省
  
  右直省雩祭祈报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七
  郊社考
  日月星辰
  顺治八年六月定春分秋分朝
  日夕
  月之礼初定祀典以日月从祀
  天坛罢春秋二分祀事至是礼臣请照旧典以春分秋分
  日致祭于从祀
  天坛外仍立
  朝日坛于东郊立
  夕月坛于西郊从之
  朝日坛在朝阳门外东郊西向一成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面甃金砖旧制用青色瑠璃白石四出陛各九级圆壝周七十五丈正西三门东南北各一门西门外有燎𬬻钟楼北门外东为
  神库
  神厨宰牲亭井亭北为祭器库乐器库西北为具服殿外垣前方后圆西北各三门垣之西北有石坊曰景升街旧曰礼神街雍正二年改今额
  夕月坛在阜成门外西郊东向一成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甃金砖旧制用白色瑠璃陛六级方壝周二十四丈正东三门三方各一门馀如
  朝日坛而皆在南
  具服殿在东北外垣正方石坊曰光恒街旧名同前凡祀
  
  月为中祀祀
  朝日坛以春分日卯时值甲丙戊庚壬年
  皇帝亲诣行礼馀年遣官承祀祀版赤质朱书玉用赤璋制帛用红色乐用七奏太蔟为宫乐章曰曦舞用八佾牲用太牢爵用陶旧制用玉豆豋簠簋铏尊同
  皇帝祭服用赤祀
  夕月坛以秋分日酉时值丑辰未戌年
  皇帝亲诣行礼祝版白质墨书礼神用白玉白色制帛乐用六奏南吕为宫章名曰光佾舞牲器与
  朝日坛同旧制用金爵
  皇帝祭服用玉色以
  北斗七星
  木火土金水五星
  二十八宿
  周天星辰共为从坛位北南向无玉用制帛十有一白
  七青红黑黄各一馀同正位
  十一年二月癸亥春分朝
  日于东郊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
  康熙三年二月丙辰春分朝
  日于东郊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九年八月甲午秋分夕
  月于西郊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等谨按
  圣祖仁皇帝亲祭
  朝日坛者十
  夕月坛者四
  雍正二年二月庚午春分朝
  日于东郊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八月丁丑秋分夕
  月于西郊亦
  亲诣行礼
  等谨按
  世宗宪皇帝亲祭
  朝日坛者五
  夕月坛者二
  乾隆三年二月甲申春分朝
  日于东郊
  皇上亲诣行礼八月庚寅秋分夕
  月于西郊亦
  亲诣行礼是年秋七月壬申奉
  谕旨今年
  夕月坛旧例系遣官之年但朕即吉之后初次举行朕亲诣行礼以展诚敬
  十一年二月丙寅春分
  皇上亲祭
  朝日坛以次日日食不乘辇不设卤簿不奏乐
  四十二年正月定祭
  朝日坛
  夕月坛
  御用礼服及陪祀执事官服色详见王礼考
  自乾隆元年至五十年
  皇上亲祭
  朝日坛者六亲祭
  夕月坛者三五十年后敬俟续纂
  天神
  太岁
  臣等谨按马端临以风师雨师诸祀附见星辰门盖本周礼槱燎之文郑氏箕星毕星之说伏考我
  朝定制初立
  天神坛于
  地祇坛之东坛制详本卷 地祇又互见山川门合祀
  风云雷雨天神又奉
  世宗圣谕特于都城和会之地崇建专祠俾雨旸时若协
  应休徴典至钜也至
  太岁之祀明初礼臣建议援引岁星应十二辰一周天为说谓即十二辰之神今则祈雨报祭恒恪㳟将事传曰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
  是乎禜之稽其义类盖为相近谨仍次星辰之后以见
  国家稽合古制明禋祈福凡以溥利苍黎亦洪范从星之义也
  顺治元年定每岁致祭
  太岁坛之礼
  太岁殿在
  先农坛之东北正殿七间祀
  太岁之神两庑各十有一间祀
  十二月将之神前为拜殿东南燎𬬻一每年正月初旬诹吉及十二月岁除前一日遣官致祭
  三年正月遣官祭
  太岁
  月将之神岁暮遣祭同自是年以后遣祭并同十四年五月以旱遣官致祭
  神祇坛甘霖有应遣官告谢
  神祇坛在
  先农坛内垣外之东南东为
  天神坛南向一成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坛北立青白石龛四均镂云形高九尺二寸五分为
  云师
  雨师
  风伯
  雷师之位西为
  地祇坛北向祀
  五岳
  五镇
  四陵山今为  五陵山详第五卷
  四海
  四渎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详山川门岁遇水旱则遣官祭告祈祷冇应则报祭同日行礼自是年以后祈谢并同康熙三十五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遣官致祭
  太岁之神行军之礼
  皇帝亲征豫日告祭遣官致祭
  太岁凯旋祗告如之
  雍正元年建时应宫于西苑以祀
  龙神是年奉
  世宗宪皇帝谕旨以西苑紫光阁前后殿改建时应宫前
  殿奉
  四海
  四渎龙神后殿中奉
  顺天佑畿龙神两旁左右奉十有七省
  龙神后
  谕各省督抚迎奉直省龙神立庙致祀増建后殿以中殿
  
  京畿龙神后殿奉
  八方龙神每岁以六月十三日致祭用素羞香烛遣内务府官行礼
  六年七月建
  风神庙于都城内东北隅二月奉
  谕旨朕惟风雨时若百物繁昌皆由诚敬感格
  天心用能福佑下民时和岁稔而司天号令长养阜成风神之贶厥功尤懋频年以来朕䖍祀龙神有祈必应历有明验因思风神巽顺和煦茂时育物亦宜特隆祀典以答洪庥考之周礼大宗伯以槱燎祀风神虞书禋于六宗刘歆郑康成之说咸谓六宗之内风神其一也历代各置坛兆至宋祥符间曽立风伯庙近代及本朝俱列
  南郊四配之中典礼具备今欲于都城和会之地特建庙宇因时祷祀以展朕为民祈福之诚应如何考据礼仪相度营建之处礼工二部会同内务府详议具奏部臣奏言伏查周礼以槱燎祀风师注郑康成以风师为箕星即虞书六宗之一孔安国蔡沈洪范传皆云箕星好风而马端临郊社考亦谓周制以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国城东北盖东北为箕星位次丑亦应箕星之位也汉刘歆等议立风伯庙于东郊而东汉县邑常以丙戌日祀风伯于戌地唐开元礼则遵周制就箕星之位为坛祭之宋仍唐制祥符间建风伯庙迨元及明亦各有祀典臣等会同详议于都城内东北择得景山东边当东北箕星之位建庙甚宜其庙宇规制仿时应宫酌量营建每年于立春后丑日致祭由内务府敬谨备办奏上允之内阁以封号庙名请
  诏封为应时显佑风伯之神庙曰宣仁庙前殿奉风伯之神后殿奉
  八风之神
  是年
  敕封江南清口风神河臣齐苏勒疏言淮安府清河县清口地方乃洪泽湖水出口敌黄之所从前建有
  风神庙官民行旅皆致祭祷至于洪泽一湖诸水总汇全赖高堰大堤以为保障惟此堤工最忌西风鼔浪自昔传有日费斗金之说比年每逄大汛从无西风湖工平穏转险为安皆由我
  皇上念𭃄民生怀柔百神感召
  天和之所致也伏查水道河神凡有捍灾御患者俱蒙敕赐爵号以彰神庥惟兹
  风神福国佑民潜维默䕶
  神功既懋褒锡宜隆伏乞一体
  敕封以崇祀典礼部议覆从之寻
  诏封为清河宣惠风伯之神
  世宗御
  中和殿阅视祭文香帛礼部遣官赍往令河道总督致祭
  七年二月
  世宗宪皇帝亲祭
  先农坛诣
  太岁殿上香
  七年十月建
  雷师庙于都城内之西建
  云师庙于都城内之东是年二月奉
  谕旨朕惟云雨风雷之神代天司令俾百昌万宝普含膏泽以锡福于烝民厥功并懋朕恭承
  天眷恪修祀典为四海苍黎仰祈嘉佑已经特建庙宇崇祀龙神风伯而云师雷师尚阙专祀尝考虞书禋于六宗之文汉人以乾坤六子释六宗震雷巽风均列禋祀而易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则风雷之发生万物功实相等礼记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周礼亦以五云辨年岁是云与雨皆运行造化同昭
  天贶者也前代及本朝
  南郊大祀云雨风雷俱列从坛之次式隆配享典礼亦既备矣迩年以来云物兆祥雷行应候茂育庶彚宣畅阳和庇国佑民之德灵应显然今欲特建庙宇䖍奉云师雷师之神因时祷祀敬迓洪庥以展朕为民祈福之意礼工二部详议具奏部臣奏言伏查尚书洪范五行传曰雷首长万物为出入又论衡曰雷出地则养长华实发扬隐伏宣盛阳之德易乾卦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左传凡分至必书云物以辨年岁是云师雷师锡福苍生厥功甚著唐天宝五载増雷师于雨师之次每岁于立夏后申日致祭宋元因之大明集礼増云师于风师之次郡县立雷雨坛于稷坛西风云坛于社坛东明会典载秋分后三日合祭云雨风雷坛今
  雷师庙宇应建于西方立夏后申日致祭
  云师庙宇应建于东方秋分后三日致祭从之寻择地营建其规制祭仪俱仿宣仁庙内阁以封号庙名请乃封
  云师为顺时普䕃云师之神庙曰凝和庙
  雷师为资生发育雷师之神庙曰昭显庙
  十三年封广东边海郡县庙祀
  风神为宣仁昭泰风伯之神春秋致祭封甘肃兰州府
  庙祀
  雷神为显仁应瑞之神春秋致祭皆从抚臣请也
  乾隆元年十二月岁暮祭
  太岁坛遣亲王行礼旧制例遣太常寺堂官主祭是年太常寺照例题请奉
  谕遣𫍯亲王允秘行礼又以次年孟春致祭请奉谕遣和亲王弘昼行礼
  七年五月祈祀
  神祇坛增用乐章互见祷水旱门
  十六年増定致祭
  太岁坛上香之仪旧例春冬致祭不上香是年礼部议奏
  太岁月将同属天神则升馨求阳不应与他祭异况偶逄祈雨致祭仪注见载上香其春冬二祭应行上香礼两庑分献并同从之
  十八年定
  太岁殿供奉神牌之礼旧例祭时以黄纸书年建神牌祭毕与祝帛同焚至是礼部奏请于殿庑内供奉神牌神龛前列神座祭时请神牌奉安神座祭毕复龛㳟遇
  皇上上香时不请神牌出龛庶于礼意允协奉
  谕旨太岁月将神牌照所奏安奉
  天神
  地祇
  先农神牌亦俱应安奉于正屋嗣是遵行永为定制
  是岁改定
  太岁坛祈雨乐章礼部奏言
  太岁殿见在乐章乃新正岁除通用与祈祷雨泽之义全不相涉应交乐部别撰照
  神祇坛皆用丰字以昭画一从之互见雩考
  二十年定
  太岁坛遣亲王郡王行礼旧例遣太常寺堂官行礼及是会典馆奏请改遣亲王郡王以昭诚敬从之二十一年定
  太岁坛两庑分献遣太常寺堂官行礼旧例太常寺派厅员行礼及是太常寺奏言承祭之官既改遣亲王郡王而两庑分献仍派厅员于体制未协请嗣后用臣寺堂官分献临时奏派从之
  四十三年四月致祭
  风神
  命皇子行礼
  皇帝亲祭
  朝日坛仪 遣官仪附
  甲丙戊庚壬年春分之朝
  皇帝亲诣东郊朝
  日先二日礼部尚书一人至牺牲所眂牲如仪
  右眂牲
  是日太常寺卿率属进斋戒牌铜人恭设于
  乾清门如仪
  皇帝乃斋于大内王公百官斋于邸第
  右致斋
  书祝版
  眂祝版仪均与北郊同
  祀前一日黎明太常寺官设香案于宰牲亭外光禄寺少卿一人朝服上香御史礼部祠祭司官眂宰宰人瘗毛血如仪
  右眂割牲
  是日太常寺官洁坛上下藉以棕荐设
  神座于坛上西向工部官张
  皇帝拜次于西阶上如仪
  右设神座张次
  将祀之日夜分太常寺卿率属入坛具器陈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盏三十𬬻一镫二中设一案少北东向供祝版南设一案北向陈赤璧一礼神制帛一色赤香盘一尊一爵三并设福胙加爵一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銮仪卫设洗于具服殿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及乐舞于壝门内南北分列器数与
  北郊同
  右陈设
  陈设毕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一人升坛眂玉帛齍盛及笾豆豋俎之实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西阶上幄次正中为
  皇帝拜位东向陪祀王公位坛下左右各二班百官位壝门外左右各五班重行异等均东面左班北上右班南上辨执事位坛上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立于
  皇帝拜位左右司祝司香司玉帛司爵各一人光禄寺卿二人侍卫二人太常寺赞答福胙一人侍仪礼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典乐各一人位南北序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如常仪太常寺典仪一人司乐一人立于阶下之左面北记注官四人立于壝门外之右面南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引礼鸿胪寺官四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之次协律郎歌工乐工舞佾分立乐悬之次传赞二人循壝门内墙西立位均南北序南北面掌燎官率燎人立于壝外西南隅右辨位
  其日五鼓步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左右涂巷皆设布幛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祗候日出前八刻太
  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礼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鼓
  驾出东华门王公百官跪送如仪导迎乐前引不作提
  𬬻执镫官左右骑导如诣
  北郊之仪
  驾至坛北门外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㳟
  
  皇帝入北门中门诣具服殿更祭服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于殿外侍卫后引陪祀百官南班于拜位南北面北班于路西东面序立祗候
  
  銮舆出宫
  卯初刻司祝㳟奉祝版设于祝案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寺卿属诣
  神库上香行礼恭请
  大明神位奉安于
  神座如仪太常寺卿至具服殿奏请诣
  坛行礼
  皇帝出次盥洗銮仪卫官跪奉盥巾如仪赞引对引官
  恭导
  皇帝入壝左门陞西阶就拜位前东向立前引内大臣执𬬻镫官均于阶下止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至
  神位前祗俟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寅曦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引奏就
  上香位暨对引官㳟导
  皇帝诣香案前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赞引奏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㳟
  
  皇帝复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传赞赞跪叩兴王公百官均随行
  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迎神
  典仪赞奠玉帛司乐赞举奠玉帛乐奏朝曦之章乐作司玉帛奉篚诣
  神位前跪献于案三叩兴退乐止
  右奠玉帛
  典仪赞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清曦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爵奉爵诣
  神位前跪奠于垫中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
  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嗣天子御名谨告于
  大明之神曰惟
  神阳精之宗列神之首神光下照四极无遗功垂今昔率土仰赖兹当仲春式遵古典谨以玉帛牲醴之仪恭祀于
  神伏惟鉴歆赐福黎庶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
  
  右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咸曦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诣
  神位前跪献爵于左如初献仪退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纯曦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奉爵诣
  神位前跪献爵于右如亚献仪退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立赞答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就南案奉福胙至
  神位前拱举退祗立于
  皇帝拜位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次受胙如饮福之仪奏拜兴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复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延曦之章乐作司玉帛诣
  神位前跪叩兴奉赤璧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归曦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乐暂止典仪赞奉祝帛香
  馔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
  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北向俟祝帛过复位立乐作陪祀王
  公百官退班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出壝左门入具服殿更衣乐止
  右送神燎祝帛
  祀礼既成礼部尚书率太常寺卿属㳟请
  神位复御仪与迎
  神同赞引恭道
  皇帝出具服殿至坛北门外乘礼舆
  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祗迎午门鸣钟乐止
  皇帝还宫均如常仪太常寺官彻
  乾清门斋戒牌铜人送寺
  右回
  
  常岁遣官朝
  日之礼先二日礼部尚书眂牲承祭官暨陪祀文武百官均致斋先一日太常寺以祝版送内阁恭书
  皇帝遣某官某馀辞同前凡遣官同受而奉诸
  东郊神库御史礼部祠祭司官光禄寺少卿朝服眂割牲瘗毛血有司供具并如仪祀之日鸡初鸣遣官朝服祇俟于坛外礼部侍郎省齍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神位设于座卯初刻遣官由坛北左门入壝右门行礼于阶下上香时赞升坛升降均由右阶不饮福受胙王公不陪祀赞引以太常寺赞礼郎祝帛送燎遣官避立北旁馀均如前仪
  右遣官仪
  皇帝亲祭
  夕月坛仪 遣官仪附
  丑辰未戌年秋分之夕
  皇帝亲诣西郊夕
  月先二日礼部尚书一人至牺牲所眂牲如仪
  右眂牲
  致斋
  书祝版
  眂祝版  仪均与东郊同
  祀日未明割牲于宰牲亭有司朝服眂宰宰人瘗毛血如仪
  右眂割牲
  侵晨太常寺官洁坛上下藉以棕荐张
  神幄设
  夜明神座专案东向设
  配位北斗七星次
  木火土金水五星次
  二十八宿次
  周天星辰神座同案南向工部官张
  皇帝拜次于卯阶上如式晡后太常寺卿率属入坛具
  器陈
  夜明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簠簋各二笾豆各十
  盏三十𬬻一镫二
  星辰位同中设一案少南西向供祝版北设一案南向陈
  夜明前白璧一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并设
  福胙加爵一
  星辰位前礼神制帛十有一色青赤黄黑各一白七香盘一尊一爵三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銮仪卫设洗于具服殿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陈设乐悬舞佾与
  东郊同
  右设神座供张陈设
  省齍  仪同东郊
  辨行礼位卯阶上幄次正中为
  皇帝拜位西向分献官一人位坛下之左当阶陪祀王公位坛下左右百官位壝门外左右均西面左班南上右班北上辨执事位坛上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立于
  皇帝拜位左右司祝一人司香二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一人司爵二人光禄寺卿二人侍卫二人太常寺赞答福胙一人侍仪礼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典乐各一人位南北序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如常仪太常寺典仪一人司乐一人面南立于阶下之左赞礼郎二人立分献官位左右记注官四人立于壝门外之右面北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引礼鸿胪寺官四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之次协律郎歌工乐工舞佾分立乐悬之次传赞二人循壝门内墙东立位均南北序南北面掌燎官率燎人立于壝外东北隅右辨位
  申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礼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卤簿前导出
  西华门诣
  西郊仪节均与
  东郊同
  驾至坛北门外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皇帝入北门中门诣具服殿更祭服少俟太常寺赞礼郎引分献官于壝右门外北面立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于殿外侍卫后引陪祀百官南班于拜位南北面北班于路东西面序立祇候
  
  銮舆出宫
  酉初刻司祝恭奉祝版设于祝案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寺卿属诣
  神库上香行礼恭请
  神位入坛以次奉安座上如仪太常寺卿至具服殿奏
  请诣
  坛行礼
  皇帝出次盥洗銮仪卫官跪奉盥巾如仪赞引对引官
  恭导
  皇帝入壝左门陞卯阶就拜位前西向立前引内大臣提𬬻官侍卫均于阶下止立后扈大臣随侍赞礼郎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至
  神位前祗俟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迎光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引
  奏就上香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香案前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赞引奏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奏复位暨对引官㳟导皇帝复位赞礼郎引分献官由北阶升诣
  星辰位前上香毕降阶复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传赞官赞跪叩兴王公百官均随
  行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迎神
  典仪赞奠玉帛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升光之章乐作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玉帛奉玉帛诣
  夜明位前司帛奉篚诣
  星辰位前皆跪献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分诣案前跪奠于垫中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嗣天子御名谨告于
  夜明之神曰惟
  神配阳之德锺阴之精周环九野普照万方继明于夕天下共赖兹当仲秋式遵古典谨以玉帛牲醴庶品之仪致祭惟
  神歆鉴福我兆民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夜明神位篚内三叩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
  
  右奠玉帛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瑶光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分诣案前跪献于左如初献仪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瑞光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奉爵分诣案前跪献于右如亚献仪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北面立赞答福胙
  皇帝饮福受胙如
  东郊之仪赞引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复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涵光之章乐作司玉帛诣
  神位前跪叩奉白璧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保光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二跪六拜礼乐暂止典仪赞奉祝帛香
  馔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
  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南向俟祝帛过复位立乐作陪祀王
  公百官退班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出壝左门入具服殿更衣乐止
  右送神燎祝帛
  祀礼既成礼部尚书率太常寺卿属恭请
  神位复御仪与迎
  神同赞引恭导
  皇帝出具服殿至坛北门外乘礼舆
  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銮一应仪节均与
  东郊同
  右回
  銮
  常岁遣官夕
  月之礼先二日眂牲承祭官分献官及陪祀官均于邸第致斋先一日书祝版眂割牲有司供具如仪祀日未刻承祭官分献官朝服豫俟坛外礼部侍郎省齍太常寺卿属恭设
  神位酉初刻遣官由坛北左门入壝右门分献官随入承祭官行礼于坛下上香时赞升坛升降由南阶分献官位在其左升降由北阶不饮福受胙王公不陪祀赞引以太常寺赞礼郎祝帛送燎遣官避立南旁馀均如前仪
  右遣官仪
  神祇坛祗告仪直省祀典附
  岁间不雨祭告
  天神坛有司豫日诹吉遣官一人将事文武官应陪祀者咸与祈祷同日祇告  地祇 太岁二坛各以三之一分祈前期各于邸致斋一日太常寺具祝文翰林院随时撰拟备脯醢果实洁坛壝内外如告各坛之仪
  右诹日致斋供具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入坛设
  云师
  雨师
  风伯
  雷师凡四案于坛正中南向每案陈鹿脯鹿醢兔醢枣榛葡萄桃实莲实其前各设香案皆𬬻一镫二设案一于南少西供祝版又东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四色青黑黄白各一香盘四尊四虚爵十有二凡帛异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设洗于阶下之东设燎𬬻于内壝南左门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入设乐悬于阶下之南陈乐舞于乐悬之次均北面如式以次序祀官及执事官位承祭官位南阶下正中陪祀官位内壝南门外东西各五班重行异等均北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司帛司爵各四人立尊案东西面典仪一人立东阶下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依悬序立如常位纠仪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阶上左右又御史二人祠祭司官二人鸿胪寺官二人分立陪祀官拜位左右均东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𬬻之东南隅
  右陈设序位
  漏未尽承祭官暨陪祀执事各官咸素服诣坛祗俟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豫俟于门质明太常寺卿诣
  神库上香行礼太常寺官属诣各
  神位前跪三叩兴奉请入坛恭设石座内
  云师左
  雨师右
  风伯次左
  雷师次右安讫跪叩如初退赞礼郎引承祭官自外壝南左门入内壝南左门赞盥洗承祭官盥讫引诣阶下鸿胪寺序班引陪祀官至内壝南门外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暨陪祀官咸就拜位立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俟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祈丰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礼郎赞
  升坛引承祭官升东阶诣
  云师香案前立赞跪承祭官跪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以次诣各香案前上香毕赞复位引承祭官降阶复位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盥洗就位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华丰之章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司帛奉篚进跪各献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诣各案北跪奠于垫中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承祭陪祭官皆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讫兴以祝版跪安于篚内三叩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均行三叩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兴丰之章乐作司爵奉爵各奠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仪丰之章乐作司爵奉爵各奠于右如亚献仪献毕乐止文徳之舞退右三献
  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和丰之章乐作有司彻毕乐止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锡丰之章乐作赞礼郎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送燎司祝跪奉祝司帛跪奉篚三叩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恭送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东俟过复位典仪赞望燎赞礼郎赞诣望燎位鸿胪寺官引陪祀官退赞礼郎引承祭官出壝南左门望燎礼毕仍由坛南左门出太常寺卿恭请
  神位还御如奉请仪
  右送神燎祝帛
  报祀之礼先期礼仪均如初前一日御史礼部祠祭司官光禄寺大官署正朝服眂割牲宰人瘗毛血如常祀仪
  右眂割牲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入坛具器陈牛一羊一豕一每案豋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𬬻一镫二乐部太常寺陈设乐悬乐舞各依其次凡陈设辨位均与祗告礼同既毕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一人升坛省视牲牢齍盛如常仪
  右陈设辨位省齍
  质明太常寺官恭请
  神位入坛奉安石座承祭官暨陪祀执事官朝服就位
  行礼奏乐均与祇告礼同
  右报祀
  祭告
  天神坛同日并告
  地祇遣官将事与陪祀官各豫期斋戒具祝文备器陈
  洁坛壝均如仪
  右致斋供具
  祭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入坛设五案于坛中石座前北向设二案于坛左右东西向每案荐脯醢果实分陈爵六十实酒其前各设香案皆𬬻一镫二中设一案少西供祝版东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十有六五岳五镇皆青赤黄白黑各一四海青赤白黑各一京畿名山大川白一黑一香盘四尊四虚爵十有二西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十有一五陵山各白一四渎各黑一天下名山大川白一黑一香盘三尊三虚爵九凡帛每案同篚凡尊实酒疏布幂勺具设洗于阶下之西为瘗坎于内壝北右门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入设乐悬于阶下之北陈乐舞于乐悬之次均南面如式以次序祀官及执事官位承祭官位北阶下正中陪祀官位内壝北门外东西各五班均南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司帛司爵各四人立东案东司香司帛司爵各三人立西案西典仪一人立西阶下东面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依悬序立如常位纠仪御史礼部祠祭司官各四人鸿胪寺官二人分立承祭官陪祀官拜位左右掌瘗官率瘗人立瘗坎之西北隅
  右陈设序位
  漏未尽承祭官暨陪祀执事各官咸素服诣坛祗俟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豫俟于门质明太常寺卿诣
  神库上香行礼太常寺官属诣各
  神位前跪三叩兴奉请入坛恭设石座内
  五岳居中
  五镇右
  五陵山左
  四海次右
  四渎次左均北向
  京畿名山居东大川次东均西向
  天下名山居西大川次西均东向安讫跪叩如初退赞礼郎引承祭官自外壝南右门入循壝东入内壝北右门赞盥洗承祭官盥讫引诣阶下鸿胪寺序班引陪祀官至内壝北门外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暨陪祭官咸就拜位立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俟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祈丰之章  同天神坛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
  礼郎赞升坛引承祭官升东阶诣
  五岳香案前立赞跪承祭官跪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以次诣各香案前上香如仪赞复位引承祭官降阶复位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盥洗就位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华丰之章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司帛奉篚进至各案前跪献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诣各案南跪奠于垫中皆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皆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讫兴以祝版跪安于正中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皆行三叩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兴丰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各奠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仪丰之章乐作司爵奉爵各奠于右如亚献仪献毕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和丰之章乐作有司彻毕乐止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锡丰之章乐作赞礼郎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送瘗司祝跪奉祝司帛跪奉篚三叩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恭送瘗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俟过复位典仪赞望瘗赞礼郎赞诣望瘗位鸿胪寺官引陪祀官退赞礼郎引承祭官出壝北右门望瘗礼毕仍由坛南右门出太常寺卿属恭请
  神位还御如奉请仪
  右送神瘗祝帛
  报祭之礼陈设如报祀
  天神之仪承祭官暨陪祀报事官俱朝服仪节均与祇
  告礼同
  右报祭
  直省府州县各建
  神祇坛祀
  云雨风雷境内
  山川
  城隍之神岁春秋仲月诹吉致祭在城文武各官皆与省会以总督若巡抚主之若有故以布政使摄致祭之礼设一案于坛正中南向
  云雨风雷神位居中境内
  山川神位左
  城隍神位右案陈铏一簠二簋二笾豆各四案前设俎陈羊一豕一又前设香案一陈祝文香盘𬬻镫西设一案陈帛七尊一爵二十有一福酒胙肉陈于尊俎之次祭祀仪节祀官及执事者序位并如
  社稷坛仪祭日有司供具执事人豫入序立引班引陪祭官入引赞引主祭官入通赞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就位引主祭官至阶下盥手就拜位立陪祭官按班就东西拜位立均北面迎神上香读祝行三献礼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
  云雨风雷
  山川
  城隍之神曰惟
  神赞襄天泽福佑苍黎佐灵化以流形生成永赖乘气机而鼓荡温肃攸宜磅礴高深长保安贞之吉凭依巩固实资捍御之功幸民俗之殷盈仰
  神明之庇䕶恭修岁祀正值良辰敬洁豆笾祇陈牲币
  
  飨馀仪节与祭
  社稷坛同其府州县春秋致祭亦同祭
  社稷之礼牲帛祝号陈设器数行礼仪节并与省会同
  右直省祭仪雩祭祈报并见雩门
  太岁坛致祭仪
  岁祀
  太岁之礼初春为迎岁暮为祖正殿奉
  太岁神位南向神位依年建干支黄纸墨书某年太岁之神覆于位上豫设龛内两庑
  十二月神位司春秋者东位西向司夏冬者西位东向岁以孟春上旬诹吉及岁除前一日遣官将事豫期承祭官分献官执事官皆于邸第致斋太常寺卿具祝版省牲牢率属洁除殿庑内外展
  神幄恭请殿庑
  神位奉安于神座如式
  右诹吉致斋供具
  届日五鼔太常寺官具器陈正殿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盏三十𬬻一镫二设案一于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设案一于东西向陈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陈福胙于尊爵之旁加爵一两庑东西各二案陈设均与正殿同又设尊案各一于庑南陈帛六色白香盘二尊二爵六凡牲陈于俎帛实于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东西陈乐舞于乐悬之次太常寺设洗于东阶下少南承祭官位中阶下分献官位承祭官后甬道左右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序立东西乐悬之次典仪一人立殿外东阶掌燎率燎人立燎𬬻南均如常仪
  右陈设辨位
  昩爽承祭官分献官朝服诣坛太常寺赞礼郎豫引分献官至拜殿北阶下左右祗俟赞引赞礼郎二人引承祭官由拜殿南左门入出北右门降阶诣盥洗位赞礼郎赞盥承祭官盥手毕引至拜位前北面立分献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保平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礼郎赞诣
  神位前引承祭官升东阶入殿左门诣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举炷香次三上瓣香毕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分献官均随行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定平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司帛司爵进至
  神位前司帛奉篚跪奠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立献于正中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典仪赞读祝赞礼郎赞跪承祭官分献官皆跪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致祭于某年
  太岁之神曰兹当孟春冬曰岁既暮矣谨以牲帛酒果庶品之仪致祭尚
  飨读毕兴以祝版跪安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承祭官分献官均三叩兴两庑赞礼郎引分献官各诣
  神位前上香执事生奠帛献爵毕引复位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嘏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献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富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奉爵献于右如亚献仪两庑以次毕献乐止文德之舞退典仪赞
  赐福胙执事生二人奉福胙进至
  神位前拱举由中道出降阶诣拜位右立接福胙执事生二人由西庑降阶进至拜位左立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左右执事生皆跪赞饮福酒左生进福酒承祭官受爵拱举授于左次受胙如饮福之仪毕赞叩兴承祭官三叩兴又赞跪叩兴承祭官暨分献官均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盈平之章乐作彻毕乐止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丰平之章乐作赞礼郎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香馔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奉祝帛司香奉香司爵奉馔跪叩如仪兴以次恭送祭所两庑香帛馔均送焚燎岁暮并奉纸书干支送燎赞礼郎引分献官退承祭官避立拜位之西俟祝帛过复位立典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诣燎位视燎赞礼郎告礼毕太常寺官恭请
  太岁神位并两庑
  神位复于龛内如仪各退
  右行礼
  岁孟夏常雩后间不雨遣官祷于
  太岁坛与
  神祇坛同日举行承祭陪祀各官致斋具祝文洁器陈备脯醢果实设乐悬乐舞均如常祀仪承祭官位阶下执事官司乐以下各依序立陪祀官位庭中左右东西各五班纠仪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左右均素服将事迎神乐奏需丰之章初献奏宜丰之章亚献奏晋丰之章终献奏协丰之章彻馔奏应丰之章送神奏洽丰之章唱赞舞佾与常祀同两庑不分献不饮福受胙既得雨与
  神祇坛同日报祀遣原祈官将事用牲牢具器陈朝服行礼馀并如祈告仪祈晴祈雪报亦如之
  右祈报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八
  郊社考
  社稷仪注附
  等谨按古者建国之制右社稷左宗庙于祀典为尊重诚以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王者以土榖为重为天下求福报功故亲祭社稷有事则告焉祈焉报焉其义达于上下故令郡县皆祀社稷而民间亦有里社自三代以下虽颇有异同其义率凖诸此
  国家稽古定制典礼周详享祀䖍恪诚千古不易之典也
  顺治元年定祭
  社稷坛之礼定制每岁春秋仲月上戊祭
  太社
  太稷之神同坛同壝
  社主用石半埋土中今全埋
  稷主用木祭则恭设
  神牌
  太社位右
  太稷位左均北向以
  后土勾龙氏配东位西向以
  后稷氏配西位东向坛在
  午门之右制方北向二成皆白石上成以五色土如其方色分筑之内壝甃以琉璃砖如其方色覆瓦同门四面北瘗坎二坛北拜殿五间㦸门五间列㦸七十二均覆黄琉璃前后各三出陛西南
  神库
  神厨各五间井一坛垣内外丹雘覆以黄琉璃西门外宰牲亭一井一北门外东北为正门门三南门外东南为
  社稷街门东北为左门均东向凡祀
  社稷坛为大祀
  皇帝亲诣行礼先于
  中和门阅眂祝版用白质墨书玉用方珪用礼神制帛牲用太牢乐用七奏春以夹钟为宫秋以南吕为宫舞用八佾
  配位无珪祭日如遇风雨则在北拜殿行礼八年二月戊戌祭
  太社
  太稷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先是定制以来或
  皇帝亲祭或遣官恭代皆先期奏请是岁
  世祖亲祭如仪进福酒胙肉如
  圜丘例其秋八月值
  太宗文皇帝忌辰陪祀各官行礼毕仍易素服九年秋复
  值忌辰礼部以改期请奉
  谕不改自是年至十八年正月
  亲诣者八以告祭
  亲诣者二
  康熙元年二月戊申祭
  太社
  太稷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十六年二月戊申
  亲祭
  社稷坛遇雨照常行礼定制祭日如遇风雨
  皇帝于拜殿内门槛南行礼从祀王公在殿外中甬路两旁各官在王公后行礼是日雨赞引官以旧例请
  圣祖命照常行礼遇雨在拜殿行礼之例盖未经行云
  二十一年二月戊子
  亲祭
  社稷坛前期斋戒恭值
  太皇太后圣节于行礼之后补行庆贺自元年以后凡亲祭
  社稷坛者三十有八馀皆遣官
  雍正元年二月戊午祭
  太社
  太稷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宪皇帝以祭官遣官告祭
  社稷雍正元年仲春上戊
  亲诣行礼自是年至十三年春
  亲祭者十有七
  二年闰四月以平定青海告祭
  社稷行献俘礼详见礼考
  十年三月
  诏直省郡县修
  社稷坛敬谨行礼先是定制直省府州县均设坛壝以
  
  社稷雍正二年定各直省
  社稷祭品刊图通行是月奉
  谕旨直隶各府州县设立坛𫮃致祭
  社稷及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毎岁春秋展祀以崇报享典至重也从前初建之时有司或视为具文规制未必周备又未必及时修葺是以僻远之郡县规模简略礼仪草率者往往有之甚非肃将禋祀之本意也著礼部行文各省督抚饬府州县敬谨修理以重祀典
  乾隆元年二月戊辰祭
  太社
  太稷
  皇上亲诣行礼
  二年闰九月
  诏各直省
  社稷山川风云雷雨等坛令督抚大员率属行礼总理
  事务王大臣奉
  谕旨大清律载各府州县
  社稷山川风云雷雨诸神所在有司以时致祭所以肃祀典而迓休和礼至重也省会之地督抚司道驻札同城向不与祭専属府县官行礼督抚司道等官均有封疆守土之任自当䖍奉明禋为民祈报凡春秋致祭督抚应率阖属文武大小官员敬谨行礼提镇道员驻札之地一体率属陪祭其如何分别班次派员监礼及修整坛壝祭器之处该部详议具奏奏上通饬行之八年七月以贵州布政使陈惪荣奏并
  颁发各省
  坛庙祝文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凖噶尔献俘
  社稷坛十月再行献俘礼俱遣亲王将事
  二十一年五月増
  社稷坛望瘗乐章详见乐考
  二十四年五月辛丑祷雨于
  社稷坛
  皇上御制祝文步行诣
  坛荐玉行礼互见雩考先期奉
  谕朕此次亲诣
  社稷坛祈求雨泽礼部所开仪注内无荐玉之礼询其原委则系相沿旧规并无义意可考夫玉以庇䕃嘉谷使无水旱之灾载在传记且于答阴之义更为相称著饬所司敬谨用玉将事并载入会典
  御制祝文曰臣闻人事失于下
  天变应于上兹亢阳之示警洵赞化之无䏻言念昨年秋霖缺而冬雪乏逮至今岁春望霈而夏未霑历四时之久矣嗟三农其如何常雩步祷弗𫎇矜不敢再三之凟群祀亲藩徒致吁益増宵旰之忧敬念
  右坛为祈谷之所载稽祭义司土谷之精蠲吉䖍斋摅忱躬恳为民请命愿代万姓之灾责己惟诚奚啻六事之舛重举答阴之典冀施甘雨之滂云作雷随毋俾箕伯侵轶牺成粢洁尚敷帝里休和殷伫
  神歆立霈祥𮦵谨告正祭日
  皇帝戴雨缨冠素服自右门由右路至御辇处步行诣坛行礼
  二十五年正月以平定回部献俘
  社稷坛如二十年之礼
  四十一年二月定祭日若遇风雨
  神位移奉拜殿仪是月戊申祭日雨奉
  
  社稷坛之有拜殿原以备致祭之日或有风雨也今年偶值雨所司移拜位香案于殿中馀仍列于
  坛上是朕独得蔽栋宇而
  神位牲醪并皆露设非所以昭妥侑朕心深切不安虽社稷之制不设栋宇以承天阳祗就坛壝而言至神牌平日原系尊藏
  神库未尝不在屋宇之内则祭享时偶因风雨移奉殿内又有何嫌忌乎且拜殿甚宽想当缔造之初未必不预为临时移奉计嗣后祭时或遇大风雨所有
  神位祭器乐簴应如何移就拜殿之处著大学士九卿会同太常寺详议具奏寻议如祭日请
  驾前十刻值风雨太常寺将祭品乐簴移设拜殿奉安神牌于殿内致祭若骤遇风雨谨用
  神龛覆䕶
  神位另设香案于拜殿奏请
  皇帝于拜殿行礼从之
  四月以平定金川告祭
  社稷行献俘礼
  四十二年二月定祭
  社稷坛
  御用礼服及陪祀执事官服色详见王礼考
  <span id="自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自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自乾隆元年乾隆五十年]]
  皇上亲祭者三十九因事
  亲祭者一五十年后敬俟续纂
  皇帝亲祭仪
  岁祭
  社稷坛之礼以春秋仲月上戊先三日礼部尚书一人
  诣牲所眂牲如仪
  右眂牲
  致斋
  书祝版
  眂割牲
  眂祝版  仪均与北郊同
  先一日太常寺卿率属扫除敷五色土于上如其方色恭设
  神座如式
  右敷土设神座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入坛然炬明镫具器陈于案各以其序
  太社
  太稷皆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簠簋各二笾豆各十有
  二𬬻一镫二
  配位同坛下设三案一少西南向供祝版一东次西向陈香盘二一西次东向陈香盘二方珪二色一黄一青礼神制帛四色黑尊二玉爵二陶爵四又陶爵六壶一实福酒盘一实胙肉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工部张幄次于㦸门内少东銮仪卫设洗于次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壝门内左右分东西悬均南向陈舞佾于乐悬之次如
  北郊仪
  右陈设
  陈设毕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一人升坛诣
  正位前省眂齍盛及笾豆豋俎之实以次诣
  配位前周眂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坛壝门外正中为
  皇帝行礼拜位南向拜殿之前夹甬道左右为陪祭王公拜位左翼居东右翼居西拜殿前东西隅为百官拜位文官郎中以上武官参领世爵轻车都尉以上东西各五班重行异等东位西上西位东上辨执事位壝门外司拜褥銮仪卫官二人分立于
  皇帝拜位左右东西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爵四人司玉帛二人司帛二人司香二人光禄寺卿二人太常寺赞赐福胙一人序立西案之西东面司香二人序立东案之东西面侍仪礼部尚书侍郎各一人立东案之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乐部典乐一人立西案之南东面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立位与
  北郊同太常寺典仪一人在乐工之北西位东面接福胙侍卫二人立于壝门外东司拜褥官之次记注官四人立于侍卫之次均西面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于陪祀王公百官拜位前引王公百官行礼鸿胪寺官二人分立于御史礼部官之次均东西面掌瘗官率瘗人立壝外西北隅右辨位
  其日五鼓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午门外陈金辇于
  太和门外陪祀王以下公以上按翼集坛门外候
  驾至随行百官序立于壝门外左右祇俟均东西面司祝恭奉祝版安于祝案日出前四刻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寺卿属诣
  神库上香行礼恭请
  神位以次奉安于
  神座如仪
  右请神位
  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宫至
  太和门外降舆乘金辇銮仪卫官纳陛奉辇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如常仪提𬬻官执镫官左右列行
  午门鸣钟鼓导迎乐陈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送
  驾出阙右门至坛北门外神路东降辇右赞引左对引
  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入自北门之右至幄次少俟太常寺卿告奉安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次盥洗銮仪卫官跪奉盥巾如仪赞引对引恭
  
  皇帝由拜殿出至壝北门外就拜位前南向立前引内大臣侍卫执𬬻镫官至拜殿外止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各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
  銮舆出宫就次盥洗就位
  典仪赞瘗毛血迎
  神司香二人升东西阶分诣
  正位前祗候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登平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引奏陞坛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北阶诣
  太社位前对引官至北阶上止立司香跪赞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诣
  太稷位前上香仪同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恭导皇帝复位立司香二人由东西阶升分诣
  后土勾龙氏
  后稷氏位前跪上香毕各退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协律郎偃麾
  工戛敔乐止
  右迎神
  典仪赞奠玉帛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茂平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玉帛奉玉帛司帛奉篚司爵奉爵均由北阶升司玉帛分诣
  正位前司帛分诣
  配位前各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分诣
  神位前各跪献爵奠于垫中毕自西阶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升北阶左就坛中少西跪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皇帝御名敢昭告于
  
  稷之神曰惟
  神赞辅
  皇天
  皇祗发生嘉榖粒我烝民万民永赖兹当仲春秋曰仲秋谨以
  玉帛牲醴庶品致祭秋曰报谢配以
  后土勾龙氏
  后稷氏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于
  太社位前篚内三叩兴退自西阶降乐作赞引奏拜兴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
  
  右奠玉帛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育平之章
  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分诣
  神位前跪奠爵于左如初献仪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敦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奉爵分诣
  神位前跪奠爵于右如亚献仪献毕乐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东面立赞
  赐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升阶至
  神位前拱举退降北阶左祗立于
  皇帝拜位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奏受胙右官进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官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博平之章乐作司玉帛诣案前跪叩奉方珪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乐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乐止
  右送神
  典仪赞奉祝帛香馔送瘗司祝司帛分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瘗所典仪赞望瘗司乐赞举望瘗乐奏徴平之章乐作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由坛北门出乐止
  右望瘗
  祀毕礼部尚书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神位复御仪与迎
  神同
  皇帝至北门外神路东陞礼舆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午门鸣钟
  皇帝还宫一应仪节均如常仪
  右
  乘舆回宫
  乾隆三十七年
  旨议准
  社稷坛仪注
  有司先设幄次于拜殿内
  皇上乘辇由阙右门入东北门至
  社稷坛外门外
  御礼轿入右门循㦸殿东行至拜殿东阶下降舆升阶
  
  坛行礼礼成升舆亦如之
  社稷坛祈报仪
  孟夏常雩后岁间不雨既祈
  天神
  地祇
  太岁越七日乃祷于
  社稷遣官一人将事文武官应陪祀者咸与祈祷致斋三日前期具祝文洁器陈备脯醢果实祭日陈玉帛乐悬乐舞执事官依次序立与常祀同遣官暨陪祀官素服就位行礼乐章曰丰迎神奏延丰之章初献奏介丰之章亚献奏滋丰之章终献奏霈丰之章彻馔奏绥丰之章送神奏贻丰之章望瘗奏溥丰之章凡典仪司乐唱赞舞生进舞与常祀同得雨则报用牲牢遣官暨陪祀官朝服行礼若雨潦祈晴冬旱祈雪礼亦如之
  直省祭社稷仪
  直省府州县各建
  社稷坛皆
  社右
  稷左异位同坛岁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祭省会以总督若巡抚主之有故则布政使摄事在城文武官县丞千总以上咸与祭眂割牲省齍盛以布按二司副使等官纠仪以教官司香帛爵祝馔以丞倅赞引以学弟子员娴礼仪者充之前期主祭陪祭执事官于公廨致斋三日扫除坛壝内外祭之前夕掌馔洁备品物置案于神厨设香烛眂割牲官公服上香三叩宰人牵牲告腯遂割牲瘗毛血祭之日鸡初鸣执事人入设案一于坛上正中北向陈铏二实和羹簠二簋二实黍稷稻梁笾四实形盐枣栗鹿脯豆四实菁菹鹿醢芹菹兔醢若不能备各就土所有以其类充案前设俎陈羊一豕一又前设香案一陈祝文香盘𬬻镫左设一案东向陈篚一实帛二尊一爵六又设福胙于尊爵之次司祝一人司香帛二人司爵二人位案西东面阶下之东设洗当阶为主祭官拜位其后为陪祭官拜位文东武西班与外朝贺礼同通赞二人立阶下左右纠仪官二人分立陪祭官左右均东西面漏未尽各官皆朝服毕集坛外引赞二人引省齍官入遍视牲器酒齐馔者告洁退左右引班二人引陪祭官入东西序立东西面引赞二人引主祭官入至阶下盥手通赞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就位引赞引主祭官引班引陪祭官咸就拜位立赞迎
  神引主祭官升诣香案前跪司香跪奉香主祭官三上香兴赞复位引主祭官降阶复位立赞跪叩兴主祭官暨陪祭官行三跪九叩礼赞初献引主祭官升诣
  神位前跪司帛跪奉篚主祭官受篚恭献仍授司帛兴奠于案司爵跪奉爵主祭官受爵恭献仍授司爵兴分诣
  
  稷位前各奠正中皆退赞读祝引主祭官诣香案前跪陪祭官皆跪司祝三叩兴奉祝文跪于右读曰维某年月日某官致祭于
  
  稷之神曰维
  神奠安九土粒食万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农而蕃稼穑恭承守土肃展明禋时届仲春秋敬修祀典庶丸丸松柏巩磐石于无疆翼翼黍苗佐神仓于不匮尚
  飨读毕三叩兴以祝文复于案退赞叩兴主祭官暨陪祭官三叩兴赞复位引主祭官降阶复位立赞亚献引主祭官升诣
  神位前献爵于左赞终献献爵于右均如初献仪赞赐福胙引主祭官升诣香案前跪司爵跪进福酒于右主祭官受爵拱举司爵接爵兴司馔跪进豆肉于左主祭官受豆拱举司馔接豆兴各退赞叩兴主祭官三叩兴赞复位引主祭官复位立赞送
  神赞跪叩兴主祭官暨陪祭官行三跪九叩礼赞彻馔执事官彻馔赞瘗祝帛执事官奉祝次香次帛次馔诣瘗所礼毕各退若监司分驻各府者各主其地
  社稷之祭其他府州县皆以长官主之长官有故则佐贰以次摄在城文官丞史武官把总皆与祭眂割牲省齍盛府州以佐贰县以丞若史纠仪均以教官二人执事均用掾史赞相礼仪均于学弟子员内选充祭期牲帛器数行礼仪节均与省会同右直省祭仪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九
  郊社考
  堂子
  等谨按
  太祖高皇帝建国之初有谒拜
  堂子之礼凡每岁元旦及月朔国有大事则为祈为报皆
  恭诣
  堂子行礼大出入必告出征凯旋则列纛而告典至重也
  顺治初年以前
  堂子在
  盛京抚顺门外迨定鼎燕京即建
  堂子于玉河桥东祭法明备详载典礼而
  内廷䖍祀夙夜寅清即古圣王亦保亦临之义我
  皇上诏诸典䇿明示义法然后知
  天神之祀稽古而合敬考典文与
  
  社以义相从
  内廷之祭即以类载制度仪节皆备详焉
  天聪九年八月乙巳
  太宗文皇帝亲谒
  堂子行拜
  天之礼是岁征察哈尔奏凯师还
  太宗率诸贝勒大臣谒
  堂子鸣角奏乐拜
  天行礼
  崇徳元年五月以大军征明
  亲率王贝勒等谒
  堂子行礼拜纛出师
  十二月壬申以
  亲征朝鲜谒
  堂子行礼拜纛启行先是于冬至祀
  天即告出征遂告于
  庙出师之日设卤簿吹螺奏乐
  亲谒
  堂子行礼于
  堂子外建立八纛吹螺奏乐拜纛启行次年班师诣堂子行礼
  等谨按崇徳改元在天聪十年四月是时大军四征皆简师整旅
  亲率王公大臣诣
  堂子行礼乃列纛而拜然后
  亲莅军中诫谕遣行奏凯复行展拜殆无虚岁武功赫濯
  此其常典矣
  七年三月庚辰以克锦州谒
  堂子行礼是岁征明之师以锦州捷闻
  太宗率王贝勒等陈卤簿鼓吹谒
  堂子行礼复行拜纛之礼
  顺治元年四月丙寅
  世祖章皇帝命王贝勒帅师平定中原
  亲诣
  堂子奏乐行礼拜纛出师
  九月建
  堂子于京师定上香致祭谒告之礼是年既定燕京即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街门北向内门西向正中
  为祭
  神殿南向前为拜
  天圜殿殿南正中设
  大内致祭立杆石座次稍后两翼分设各六行行各六重第一重为
  皇子致祭立杆石座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以次序列北向东南为
  上神殿南向崇徳元年定制每年元旦
  皇帝率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及藩王等诣
  堂子上香行三跪九拜礼顺治二年以元旦或
  亲诣行礼或不行礼令礼部预期题请康熙十一年
  旦行礼令鸣赞官赞礼初制
  皇帝亲诣行礼满汉大臣皆从康熙十二年令汉官勿随往后惟王公满大臣一品文武官随往行礼又元旦有挂钱之礼初制王贝勒得挂后贝勒以下不挂每月朔日亲王以下贝子以上各遣一人斋戒一日诣
  堂子供献每岁春秋二季立杆致祭王贝勒祭三杆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祭二杆镇国辅国奉国将军祭一杆不祭者听其无爵宗室不祭今自  大内至入八分公均祭一杆将军等不立杆致祭其毎月致祭日期初一日
  大内致祭以后王贝勒各以次轮一日致祭若遇大内致祭则应祭者停祭贝子公等亦依次致祭凡祭三杆者于定期内祭一杆十一日后再祭二杆其日有两三家同祀神者以次为先后或应祭之家有事不能祭预告礼部知会次祭者致祭有事者以间补祭若为马群致祭者王公得祭将军不得祭若违例多祭并争祀神者有罚凡官员庶民等设立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毎年四月八日
  大内并毎旗王贝勒一人依次备供
  大内及军民人等不祈祷不报祭不宰牲不理刑名馀详仪注
  康熙十三年正月乙亥以遣大将军王帅师出征
  圣祖仁皇帝亲诣
  堂子行礼次于纛前行礼是岁吴三桂叛逆遣宁南靖寇大将军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帅师之湖广安西将军都统业赫帅师之四川
  御正殿授敕即诣
  堂子行礼祭旗纛还至西长安门送之行
  命王以下副都统以上俱乘马驰而过十月遣将之江宁
  广东行礼皆同
  十四年闰五月癸卯以平定察哈尔凯旋
  圣祖迎劳于南苑遂率大将军王暨诸王大臣诣堂子行礼
  三十五年二月丙辰
  圣祖亲征噶尔丹率诸王大臣诣
  堂子行礼祭旗纛启行六月癸巳凯旋诣
  堂子行礼
  五十七年十一月己丑以遣大将军王帅师出征
  亲诣
  堂子行礼是岁大兵进剿䇿旺阿喇布坦以抚远大将军
  帅师
  圣祖御太和殿设卤簿出征大将军王等以下俱戎服不
  出征者蟒服以从诣
  堂子行礼次鸣角祭旗纛
  雍正七年六月乙未以遣大将帅师西征
  世宗宪皇帝亲诣
  堂子行礼是岁大军进剿凖噶尔遣靖边大将军出师北
  
  世宗率大将军以下及诸王大臣诣
  堂子行礼鸣螺祭纛
  御东长安门外黄幄
  亲视大将军等乘马启行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丑以遣大臣经略金川
  皇上亲诣
  堂子行礼先是四川金川畨族逆命
  特命大学士傅恒经略军事出师之日
  皇上率经略大学士及王公大臣等诣
  堂子行礼祭纛礼毕
  御长安门外黄幄
  赐经略大学士酒及马
  亲视乘马启行次年凯旋祗告如初告之礼嗣是乾隆二十年平定凖噶尔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出师及凯旋并祗告如礼十四年五月
  诏定出征凯旋告祭
  堂子之礼议政王大臣等奉
  谕旨
  堂子之祭乃我朝先代循用通礼所祭之神即
  天神也
  列祖膺图御宇既稽古
  郊禋而燔柴典重举必以时
  堂子则旧俗相承遇大事及春秋季月上旬必祭天祈报岁首最先展礼定鼎以来恪遵罔怠且不易其名重旧制也考诸经训祭天有郊有类有祈谷祈年礼本不一兵戎国之大事故命遣大将必先有事于
  堂子正类祭遗意而列纛行礼则祃也我
  祖宗于行营中或别有征讨不及归告
  堂子则望祭而列纛行事其诚敬如此朕思出师告遣则
  凯旋即当告至乃
  天
  
  宗
  社俱已祝册致䖍且受成太学而
  堂子则弗之及祠官疏略如
  神贶何祀典攸关𢑱章宜备著议政王大臣详议具奏朕
  亲为裁定王大臣等遵
  旨议上大兵凯旋
  皇帝告祭
  堂子之礼请载入会典从之
  十九年四月更定王公致祭
  堂子建立神杆之制
  谕礼部等衙门王公等建立神杆理应按照爵秩等次设立整齐以肃观瞻著毎翼作为六排毎排六分以未分封皇子等列于前其次则亲王郡王贝勒贝子
  公等分为六层设立神杆皇子内已受封爵者其神杆视所封爵立于应立之处所有石座不必移动神杆各按爵次更换毎年修整一次交礼部会同内务府总管查看绘图进呈著为例寻礼部等衙门议奏谨遵
  谕旨神杆石座每翼为六排毎排为六分
  皇子神杆列于前其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按排建立但查左翼亲王现有七位今一排建立六杆应将第七位亲王神杆列于次排郡王之首其郡王贝勒贝子公俱按次接续右翼亲王四位郡王六位贝勒二位贝子二位公十七位人数多寡不一不能每排俱得六人之数应将亲王列于前其次郡王贝勒贝子公按一排六分之数通融接续叙列奏入従之
  四十七年正月元旦
  皇上亲诣
  堂子行礼导迎如仪是年正月初四日上辛祭
  祈谷坛礼臣奏请初一日
  皇上未诣
  斋宫之前拜
  神行礼均可各昭诚敬毋容改期并奏礼成还宫时尚在未入斋戒以前仍导迎作乐以昭大典从之
  堂子祀仪
  凡岁正元旦
  皇帝率王公满一品文武官诣
  堂子行拜
  天礼礼部尚书奏请是日内务府官设
  皇帝拜位于
  圜殿外甬道正中鸿胪寺卿率鸣赞官夹道东西面序立有司陈香镫内务府总管一人率诸王一等䕶卫各一人预诣
  圜殿内进楮帛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详见卤簿
  午门外日出前十刻礼部堂官诣
  乾清门奏请诣
  堂子行礼
  皇帝礼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大臣十人后扈大臣二人豹尾班执枪佩刀侍卫二十人佩弓矢侍卫二十人翊卫如仪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卤簿前导不与行礼之百官及外藩蒙古王公台吉朝鲜诸国使臣咸朝服跪送导迎鼓吹设而不作
  皇帝由
  堂子街门入礼部堂官二人恭导至内门降舆
  皇帝由中门入至
  圜殿前就拜位南向立鸿胪寺官引王公位丹陛上各官位丹陛下均南向按翼序立东位西上西位东上鸿胪寺官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奏礼成礼部堂官恭导皇帝出内门陞舆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辞见
  乐考

  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与行礼之百官等跪
  迎如初仪
  午门鸣钟王公随
  驾入内至金水桥恭候
  皇帝还宫王贝勒贝子赴
  乾清门俟入
  坤宁宫祭
  神殿行礼
  右元旦谒拜
  岁以季春季秋月朔日或二四八十月或上旬诹吉
  神于
  堂子前一日所司立杆于
  圜殿南正中石座祭日悬黄旛系彩绳缀五色缯百缕楮
  帛二十有七备陈香镫由
  大内恭请
  神位安奉于祭
  神殿内南向陈糕饵九盘酒盏三
  圜殿陈糕饵三盘酒盏一楮帛如前数设
  御座于祭
  神殿檐下西旁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如仪日出前十刻礼部堂官诣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龙袍衮服乘礼舆出宫警跸扈从百官跪送皆如元旦仪礼部堂官朝服自街门恭导
  皇帝至内门降舆由中门入至祭
  神殿陞阶至檐下就
  御座东向坐诸王贝勒于丹陛上贝子入八分公于丹陛下均按翼北上东西面相向坐赞祀二人先于祭
  神殿次于
  圜殿内均九酌献三致祷司俎官率执事奏乐举和毕所
  司设
  御拜位一于祭
  神殿一于
  圜殿礼部堂官恭导
  皇帝诣祭
  神殿
  圜殿拜位立赞祀各致祝辞
  皇帝各行一跪三拜礼王公序立丹陛下两傍不随行
  礼礼毕恭导
  皇帝至檐下就
  御座南向坐王公等各就原处列坐司俎尚膳彻馂尚
  茶彻酒
  皇帝命分赐王公各祗受讫降丹陛下序立礼部堂官
  跪奏礼成恭导
  皇帝由中门出陞舆奏乐
  回銮百官跪送王公随入至内金水桥均与元旦同恭奉
  神位还御如
  皇帝不亲行礼王公百官不齐集以赞祀致辞行礼越
  日为马祭如仪
  右立杆致祭
  王公等致祭日立杆于各班位石座至街门外下马自内门右门入坐于西檐前阶下东面右王公致祭
  每岁孟春上旬三日馀月朔日
  大内遣司俎官率
  堂子官吏于
  圜殿奠献糕酒楮帛赞祀六酌献三致祷司俎官率执事奏乐举和赞祀祝辞行礼如仪是日内管领一人于
  上神殿献糕酒楮帛亲王郡王各遣䕶卫一人于上神殿献楮帛凡执事者均先期斋戒
  右月祭
  每岁孟夏上旬八日司俎官率执事人等自
  大内请
  佛至
  堂子祭神殿陈香镫献糕酒王公各遣人献糕执事设盥
  盘赞祀二人浴
  佛毕六酌献三致祷如仪礼毕奉
  佛还御
  右浴佛
  凡出师展拜
  堂子
  皇帝亲征届日銮仪卫陈
  骑驾卤簿详见卤簿
  午门外列蒙古画角十六海螺二百于
  堂子街门外左右兵部设
  御营黄龙大纛于
  堂子内门外之南列各旗纛于后届时
  皇帝御征衣佩刀出宫乘骑前后翊卫
  驾至长安桥军士吸角吹螺
  驾入
  堂子街门王公以下跪迎随入螺角止
  皇帝降骑礼部尚书侍郎恭导由中门入就
  圜殿外拜位南向鸿胪寺官鸣赞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等随行礼毕螺角齐鸣恭导皇帝诣
  旗纛前望纛行三跪九拜礼不赞王公等随行礼毕螺角止
  皇帝乘骑作乐启行
  右亲征展拜
  凡遣将出师祗告
  堂子出师之日兵部建八旗大纛各一于
  堂子南门外之南军士执螺角列于街门外从征军士按
  翼分列于甬道左右
  皇帝驾至长安桥军士吸角吹螺大将军以下暨王公大臣等跪迎于街门之内螺角止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降舆就位行礼群臣咸随行礼恭导
  皇帝出
  堂子内门螺角鸣
  皇帝至纛前行礼大将军以下均随行礼毕
  皇帝回銮至东长安门外张黄幄升座
  赐大将军酒大将军率将士谢
  恩行礼毕
  皇帝命乘马启行百官饯送如仪
  右遣将祗告
  皇帝亲征既克有罪诹吉凯旋至日銮仪卫陈法驾卤簿自郊外至
  堂子门外
  驾至
  堂子内门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致祭
  堂子并如出师祭告之仪大将军奏凯而还礼部请旨诹吉陈设如仪届时礼部尚书奏请
  皇帝诣
  堂子行礼凯旋将帅大臣及王贝勒大臣俱从礼部尚书
  恭导
  皇帝行礼均如出师祭告之仪
  右凯旋
  大内祭
  神仪
  凡
  大内祭
  神奉晨祀
  神位于祭
  神殿西位东向奉夕祀
  神位于西北南向日昧爽于晨祀
  神位前设糕饵九盘尊一盏一𬬻三寅刻进二豕于庭赞
  祀就
  神位前酌献祝祷司俎官率所属奏乐举和毕赞祀跪致辞迺刲牲先荐血次熟而荐于俎赞祀酌献致辞行礼毕彻馔分爼如仪申刻于夕祀
  神位前陈盏五𬬻五不酌献祝祷时伐鼓馀俱与朝荐同皇帝恭祭
  
  庙斋戒日忌辰清明禁屠日不祭馀日皆祭月朔之翼日
  昧爽立杆于庭陈豕一以祀
  天司祝致辞毕刲牲先荐血次伦肤为脍并炊谷饭以荐司祝致辞如前每岁四孟月均用马牛金币祗荐于
  神赞祀致辞如仪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
  郊社考
  山川
  等谨按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盖岳渎之为德甚博施甚大故崇礼以报若巡狩则望秩焉后世代有损益得失各殊
  本朝法古定制祀有常经凡山川之祀皆视其功德协
  于义法至于
  时巡望祭一则虞周封襌之文陋而勿举尤超越千古
  
  顺治元年定崇祀
  岳镇海渎及直省有司春秋致祭之礼定制以
  五岳
  五镇
  四海
  四渎配享
  方泽坛见第五卷
  地祗坛于
  天神坛之西北向一成方广十丈纵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坛南立青白石龛五刻山形者三为
  五岳
  五镇
  四陵山位详第五卷刻水形者二四围凿池祭则注水为四海
  四渎位均高八尺二寸左设石龛二刻山水形各一为京畿名山大川位右设石龛二制同为
  天下名山大川位均高七尺六寸壝方二十四丈岁遇水旱则遣官祭告祈祷有应则报祭互见第七卷
  岳镇海渎所在地方有司岁以春秋仲月诹日致祭祭东岳泰山于山东泰安州今升为府祭西岳华山于陜西华阴县祭中岳嵩山于河南登封县祭南岳衡山于湖广衡山县祭北岳恒山于直隶曲阳县移祭见后祭东镇沂山于山东青州府祭西镇吴山于陜西陇州祭中镇霍山于山西霍州祭南镇会稽山于浙江会稽县祭北镇毉巫闾山于辽东广宁卫今改为县祭东海于山东莱州府望祭西海于山西蒲州今升为府祭南海于广东广州府望祭北海于河南济源县移祭见后祭河渎于蒲州祭江渎于四川成都府祭淮渎于河南唐县祭济渎于济源县八年正月
  世祖章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定制恭遇
  庆贺大典颁布
  恩诏则遣官致祭以四品以上堂官将事北镇后兼祭北海遣官一人东岳东镇东海遣官一人西岳西镇江渎遣官一人中岳北海淮渎济渎遣官一人南岳遣官一人北岳中镇西海河渎遣官一人南镇南海分遣见后遣官一人诹吉将行先期陈祝文香帛于
  中和殿
  皇帝亲阅遣之
  十七年三月改祀
  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州北岳之祭向在直隶曲阳县自明孝宗时尚书马文升议请改祀浑源其疏引据周礼及明一统志立说甚正以格于部议而止后屡有言者皆不行至是以科臣援前议请改祀浑源下礼部议覆从之
  康熙六年七月
  圣祖仁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礼仪与顺治八年同惟南镇南海遣官各一
  
  十四年十二月以
  册立
  皇太子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十六年九月加封
  长白山之神定致祭礼先是四月中
  圣祖命内大臣觉罗武默纳侍卫费耀色等诣长白山审
  验明白酌行祀礼至是复命奉
  谕旨长白山发祥重地奇迹甚多山灵宜加封号永著祀典以昭国家茂膺神贶之意礼部奏言考金大定中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又加封帝号明初悉去封号止称为神请依岳镇之礼封为
  长白山之神照五岳例春秋致祭礼仪并同初次往封遣大臣择地设帐幄立神牌致祭其春秋二祭令宁古塔将军遣官在乌喇地方望祭遇有
  庆典亦应一例望祭即令祭北镇官前往行礼从之
  十八年五月加封
  洞庭湖之神遣官致祭时湖南用兵讨贼屡捷咸言湖神助顺遣官加封致祭
  敕曰顷者逆氛未靖天讨用加地当师旅之屯众赖精英之佑阅时八月波浪不惊俾我六军舳舻共济坚城立拔馀孽宵奔眷言挞伐之奇勲实属神功之丕显特申昭报式考彛章封为洞庭湖之神载诸祀典専官告祭惟神鉴之
  二十一年二月以平定云南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是岁于所遣承祭官外各遣笔帖式一人典守香帛祭文又各给黄縀伞一御仗二龙旗二牌二三月
  圣祖东巡
  盛京望秩
  长白山是时
  驻跸吉林乌拉地方于松花江岸东南设幄次神位致祭行礼
  二十三年
  圣祖东巡十月
  躬祀
  泰山之神十一月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先是吏科给事中王同祖疏请巡狩燔柴泰山即过孔林观礼器九卿议当允行于是礼部议奏虞舜东巡至于岱宗燔柴致祭汉高过鲁以太牢祀孔子俱系巡历所至致祭行礼今
  皇上圣德神功同符尧舜仿古之制爰事
  东巡经过泰山阙里亦应致祭从之至是
  亲诣
  东岳庙致祭行礼其馀均遣官致祭二十八年东巡致祭礼同嗣是
  南巡所过名山大川均照例致祭
  二十五年五月移
  北海祀典于吉林望祭移祭见后副都御史徐元珙疏言祀典所载致祭北海尚沿宋明旧制于河南济源县系在京之南于义未合况北岳已改祀浑源州则北海应请改祀于混同江庶方位允协下部议行部臣奏言混同江非奉天所辖应照长白山例在附近地方设立幄次神位于祭长白山后行望祭之礼从之
  二十七年十月以
  孝庄文皇后升祔
  太庙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三十二年二月遣
  皇长子祭
  西岳华山详见第十四卷
  三十四年以灾异遣官告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互见第十四卷
  三十五年建
  海神庙于大沽海口加封致祭时由天津海道运米盛京以备赈济海神效灵往来迅驶乃建庙大沽海口封为
  大沽海口之神遣礼部司官往祭后定祀典用二月八月中戊日致祭
  三月以
  亲征噶尔丹致祭所过
  山川之神是岁
  圣祖亲统六师北征朔漠三月戊午遣官祭居庸关山川
  之神丁卯祭独石口山川之神四月
  命大学士祭风雨之神界外山川之神五月祭克鲁伦河
  之神三十六年二月
  西巡至保德州及横城再渡河均遣官致祭黄河之神至宁夏祭贺兰山之神凡所历名山大川均遣官致祭与因事遣祭之礼同
  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朔漠遣官告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三十七年七月建
  永定河神庙于卢沟桥先霸州新安等处屡被水灾发帑濬河以疏水道至是新河告竣
  赐名永定河封其神为
  永定河之神建庙立碑遣官致祭春秋祀之九月
  圣祖东巡遣大学士致祭
  松花江之神
  三十九年六月建
  海神庙于江南安东县河道总督张鹏翮疏言遵
  旨将海口拦黄坝拆去水势通流自兴工以来风潮不作
  海神效灵请建庙崇祀
  诏改名大通口封为
  大通口海神春秋致祭
  四十二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五十万寿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一月
  圣祖西巡遣官致祭
  西岳华山
  四十三年二月封
  淮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以河道总督张鹏翮请立
  庙崇祀
  赐御书灵渎安澜匾额与安东县大通口海神庙皆入春
  秋祀典
  四十八年三月以复行
  册立
  皇太子遣官致祭山川如初立之礼
  五十二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六十万寿遣官致祭山川与四十二年同
  五十七年十二月以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庙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是岁遣官将事满汉编检以上皆通行开列
  六十年三月以
  御极六十年大庆遣官致祭山川与
  万寿告祭礼同
  六十一年建
  江海潮神庙于浙江之尖山时浙江修筑石塘工成巡抚朱轼请建庙于江海汇流尖山之麓庙成
  赐御书协顺灵川匾额春秋致祭详见于后
  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登极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
  圣祖仁皇帝尊谥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二月以
  册立
  皇后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二年八月加
  江海大神封号少詹事钱以垲上言请加封江海诸神有功德于民者下礼部议覆从之于是加
  四渎封号江渎曰涵和河渎曰润毓淮渎曰通佑济渎曰永惠均遣官赍送祭文香帛令督抚布政使大员致祭又加封
  四海龙神东海曰显仁南海曰昭明西海曰正恒北海曰崇礼均如四渎仪令地方官致祭又封
  大沽海口之神加广惠二字立庙天津又封
  浙海潮神为运德海潮之神立庙海宁县又封洞庭湖神加涵元汇利四字立庙常德府均致祭如仪
  三年三月封山东临清州
  河神为福漕漳河之神馆陶县
  河神为惠济漳河之神初礼部议覆钱以垲奏以直省庙祀诸神果有捍御保障之功者应令请加封号列之祀典于是山东抚臣以漳河济漕利运请加封号岁以春秋致祭允之
  是岁致祭
  卫源之神卫水源出百泉今运河之经流也河南抚臣疏言百泉之上卫源神祠通漕济运请列祀典从之仍
  御书匾额令巡抚致祭岁以春秋祀之
  五年二月以黄河澄清
  御制祭文遣官致祭
  黄河之神
  四年冬督抚诸臣次苐奏报黄河澄清地连四省时逾二旬诸王大臣请陞殿庆贺
  世宗不许谕以河神福国佑民功用显著宜崇祀典以答神庥乃遣官分诣清河武陟二处新建神庙致祭行礼嗣是每昭灵应必遣官致祭
  五月重修江南宿迁县皂河
  河神庙春秋致祭
  十二月遣官致祭
  河源之神于河州口外以黄河澄清及江南淤地利民故也建祀西宁详见于后
  七年建
  江神庙于湖广武昌春秋致祭内阁奉
  谕旨山川之神锡福于地方百姓是以自古帝王皆诚心展祀以答神贶湖广境内西南数省之水汇入大江又为川泽之总汇凡属土地人民及舟楫行旅皆仗江神默佑保䕶安宁允宜建修庙宇按时致祭以崇报享著湖广总督巡抚动帑办理此朕䖍祷神祇䕶国佑民之意非谄媚以求一己之福也乃建庙于湖北武昌平湖
  门之外岁以春秋致祭
  八年建
  海神庙于浙江海宁县加封为宁民显佑浙海之神浙江潮神庙既建于尖山又加封号是岁奉
  谕旨朕惟古圣人之制祭祀也凡山川岳渎之神有功德于民生能为之御灾捍患者皆载在祀典盖所以荐馨昭格崇德报功也雍正二年浙江海塘潮水冲决发帑修筑比年以来塘工完整灾沴不作居民安业今年潮汛盛涨几至汎滥官民震恐幸而水势渐退堤防无恙此皆神明默垂䕶佑惠我蒸民者也兹特发内帑十万于海宁县敕建海神之庙以崇报享着该督遴委贤员度地鸠工务期制度恢宏规模壮丽崇奉祀事用答明神庇民御患之休烈乃建庙于海宁之春熙门内中祀运德海潮之神以英卫公伍员诚应武肃王钱镠配享二神见后其他诸神祀于配殿
  世宗御制碑文加神封号遣大臣致祭乾隆十六年二十
  二年
  皇上南巡皆遣官致祭二十七年后四
  巡江浙
  莅跸海宁并
  躬诣拈香又
  命于杭州建庙崇祀立碑皆如海宁之制详见于后
  是年建
  湘江神庙于湖广长沙春秋致祭
  等谨按武昌所祀乃江渎之神长沙之庙在湘江橘洲则湘江之神也又湖南之巴陵亦建庙于城陵矶矶为蜀江洞庭所汇所祀盖江渎之神而未列祭典并识于此
  四月建
  河源神庙于甘肃河州加封为开津广济佑国庇民昭应河源之神先是以黄河澄清遣官致祭是年奉
  谕旨古称黄河之神上通云汉光启图书礼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惟神泽润万国福庇兆民自古及今功用昭著我朝自定鼎以来仰荷神庥尤为彰显至于澄清六省之遥阅历七句之久稽诸史册更属罕闲朕思江南河南等处皆有庙宇而河源相近之处向来未建専祠考河源发于昆仑地隔遥边人稀境僻其流入内地之始则在秦省之西宁地方朕意于此地特建庙宇専祀河源之神九卿详议具奏寻议黄河发源西畨枯尔坤山经河州之长宁驿流入中国应于河州口外择地建庙春秋致祭
  御制碑文勒石从之十一年十二年皆遣官致祭
  十二月封直隶
  滹沱河神为长源永济滹沱河神春秋致祭九年建
  永定河神惠济庙于石景山永定河即古之桑干河源出太原合众水为流乘高注下其性湍悍畿南恒被其害
  圣祖时亲加指示导之安流名曰永定加封河神祀之卢
  沟桥雍正七年
  世宗以石景山据河上游工程最要既严加捍御因命择地建庙庙成遣官致祭
  赐名惠济仍
  御制碑文以纪之
  十年闰五月建望祭
  长白山享殿于温德亨山今名望祭山旧例春秋致祭皆由宁古塔将军遣官于吉林之温德亨山设幄次望祭将军常德奏请于望祭之处为屋五间与长白山相望既不违望祭之义又足以避风雨庶祀事得尽其诚从之十三年令春秋二祀即以宁古塔将军致祭𠫵领以上均斋戒陪祀
  七月建
  洪泽湖神庙于高家堰春秋致祭高堰山盱石工告成奉
  谕旨洪泽湖赖高堰以为保障建立石工为久远之计二年以来风涛恬静工作易施皆湖神默佑之力宜䖍诚展礼以申报享之忱乃令河臣建庙于堰上岁以春秋
  祀之
  十三年九月
  皇上登极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一月以恭上
  世宗宪皇帝尊谥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二月致祭河南开封府
  河神庙先是河东总督王士俊奏请致祭省城河神至是礼部请遣官赍祭文香帛以往
  皇上以河神显异曾奉
  世宗宪皇帝特旨致祭乃
  御中和殿阅视祭文香帛赍送总督行礼致祭
  乾隆元年八月
  特谕致祭
  河神
  海神石景山
  永定河神礼部奉
  谕旨南北河工与浙江海塘关系国计民生最为𦂳要当朕即位元年咸庆安澜理宜䖍修祀典以荅神贶部臣议于清河武陟海宁三处神祠照例赍送祭文香帛令总督致祭又令直隶河道总督往石景山致祭从之
  二年正月釐定
  洞庭湖神
  君山庙神致祭典礼二祠春秋致祀祭品向由有司具备是岁奉
  谕旨洞庭湖神福佑一方灵应显著君山神庙载在祀典所有春秋祭品礼仪理应动用正项钱粮办理著照湘江之神之例一体开销以昭敬礼明神至意四月以恭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
  南郊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二月以
  册立
  皇后加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三月立
  海神庙于江南宝山县春秋致祭大海自北而南奉贤宝山南汇上海皆当其冲而宝山三面距洋尤为险要抚臣请筑石塘三百馀丈以资捍御发帑成之即建庙于上以祀
  海潮之神祀典视淅之海宁
  御制碑文纪之
  八年八月
  皇上东巡
  盛京遣官致祭
  北镇庙
  长白山
  十三年二月
  皇上东巡
  躬祀
  泰岳増用中和韶乐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先是十二年六月
  谕内阁奉
  圣母皇太后懿旨泰山灵岳坤徳资生近在鲁邦宜崇报享朕不敢违爰遵
  懿训亲奉
  銮舆秩于岱宗旋跸青齐观风布泽以昭崇
  圣法
  祖教孝省方钜典大学士等会议以闻寻议奏古者因名
  山以升中原有燔柴之礼
  圣祖仁皇帝因仪文度数书阙有间议封禅者尤多不经特允廷议以祀五岳礼致祭今
  皇上东巡致祭泰山应遵康熙二十三年之礼举行惟是致祭方岳向未用乐谨按周礼大司乐奏蕤宾歌函锺舞大夏以祭山川是山川之祭自古用乐今
  特举盛典秩于岱宗请用中和韶乐令儒臣増撰乐章令太常寺协律郎率乐生豫习备用十三年二月壬午至于泰安
  皇上先诣
  岱庙拈香于配天门内降舆由仁安门入三上香行一跪三拜礼翼日癸未致祭如康熙二十三年之仪遂奉
  皇太后登岱所至祠庙皆拈香致敬奉
  谕稽古巡狩翕河乔岳典礼攸隆朕兹亲祀
  孔庙有事于
  泰山其四岳四渎皆宜荐馨用申诚敬著该督就近遴委大员前往以崇秩祀寻议准祭文香帛仍由京驰驿赍送
  十四年四月以平定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山川如二年之礼
  十五年九月以
  册立
  皇后恭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之礼
  十月庚午朔
  皇上巡幸中州诣
  嵩岳庙拈香越日辛未致祭如东巡祭岱庙之仪是年
  祭祀山川悉准东巡之例以
  御道所经遣官致祭黄河之神及卫源神祠
  十六年二月
  皇上南巡遣官致祭所过
  名山大川之神凡巡狩所至礼祀山川是年
  皇上南巡于山东祀东岳泰山之神至江南祀清河县河渎之神淮渎之神江都县江渎之神皆遣官致祭二月
  亲祭清河河神庙至浙遣官祭海神庙南镇会稽山凡
  往返渡河渡江致祭之处皆
  亲诣拈香行礼又诣清口风神庙惠济祠拈香至泰安诣岱庙拈香盖于怀柔百神之礼无不举矣六月加封
  永定河神为安流广惠之神遣官致祭
  十二月以
  皇太后六旬万夀恭上
  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九年八月
  皇上东巡
  盛京望祭
  长白山渡松花江祭
  江神九月祭
  北镇庙皆
  亲诣行礼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伊犁恭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礼是岁以大兵西
  征致祭所过
  山川之神大军所经之山致祭者四一曰阿勒台山一曰珠尔库柱山一曰博克达山一曰阿拉克山皆以
  诏旨读文致祭
  二十二年
  皇上南巡致祭所过
  名山大川之神如十六年礼是后四
  巡江浙致祭皆同
  三月建
  海神庙于杭州之观潮楼
  敕封为平潮利涉浙海之神是月
  大驾驻跸杭城奉
  谕旨浙海之神自雍正八年海塘告成时
  特加褒封
  敕于海宁县地方建庙崇祀迩年以来海波不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塘工巩固朕省方浙中亲临踏阅见大溜直趋中小亹両岸沙滩自为捍御滨海诸邑得庆安澜利及生民实资神明显佑应于杭州省城之观湖楼敬建海神之庙以昭朕崇徳答佑至意应行事宜该部查例具奏礼部奏言雍正八年
  敕建海宁海神庙规制典礼具有成案今奉
  谕旨于杭州观潮楼敬建海神庙应令该督抚敬谨相度择吉兴修工成之日遣官告祭加封神号春秋致祭悉遵雍正八年事宜举行并请
  御制碑文勒石庙中从之
  二十四年十一月以荡平回部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二十五年定西域
  山川诸神祀典先是大军平定西域新疆乾隆二十四年告祭额琳哈毕尔噶鄂拉岁春秋致祀及是驻札大臣奏请岁祭博克达鄂拉格登鄂拉穆素尔达巴伊犁郭勒从之嗣后由驻札大臣次第奏请岁祭者于山则塔尔巴哈台鄂拉塔勒奇鄂拉崆郭尔鄂博阿布喇拉鄂拉巴尔鲁克鄂拉阿勒坦额墨勒鄂拉博尔图塔克于水则崆格斯郭勒哈什郭勒察罕乌苏阿里玛图郭勒和尔郭斯郭勒策集郭勒萨玛尔郭勒奎屯郭勒额彬格逊淖尔赛哩木淖尔阿拉克图古勒淖尔额敏郭勒裕勒雅尔郭勒俱每岁春秋令驻札大臣致祭其祭文香帛由京师赍往行礼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皇太后七旬万夀恭上
  徽号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更定遣官之制先是岳镇海渎遣官七员分七差致祭后分遣八员康熙十六年后増祭长白山特遣一员后与北海同遣共遣官九员乾隆二十六年左都御史金徳瑛奏请与历代帝王陵寝及阙里兼行礼部议言嗣后并为六差长白山北海同遣官一员西岳华山西镇吴山江渎遣官一员东岳泰山东镇沂山东海及南镇会稽山遣官一员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济渎遣官一员北岳恒山
  中镇霍山西海河渎遣官一员南海遣官一员其历代帝王陵寝及阙里之祀即分道兼举毋容另遣从之
  是年建杨桥
  河神祠先是伏汛河溢祥符遂溃杨桥堤乃凿引渠酾河溜两匝月而合龙爰建祠并
  颁额勒碑从大学士刘统勲请也
  三十六年建
  白河神庙河挟诸山之水而来至密云流益壮性益驶其处为
  巡幸热河所必经是年七月霖雨积日河骤涨啮坡岸浮桥当水冲不可度乃遣官致祷越日涨陡落丈馀
  命于河壖构祠壬辰五月成
  御制诗勒石祠内
  是年十一月
  皇太后八旬万夀恭上
  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如二十六年之礼
  三十九年四月
  封太白山神为昭灵普润太白山之神建祠祀之
  四十一年五月以平定两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四十二年三月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谥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是年八月
  命定两金川
  山川诸神祀典先是四十一年两金川平该处名山大川效灵助顺应入祀典者
  上命副将军明亮具状以闻寻奏金川之索乌甲索二山小金川之墨尔多山均为畨众敬奉大军进剿时颇著灵应又金川大河当官兵攻剿勒乌围时立栅沿河坚持数日适值阴雨连绵河水旋长旋消于沿滩栅寨并无妨碍及攻克移栅后河水陡发前立栅之处均漫水甚大
  河神效顺实赞成功应请秩祀以彰报功之义爰
  命载入祀典用垂久远
  四十三年八月
  皇上东巡
  盛京望祭北海
  命建
  北海神庙于山海关并改定望祭处奉
  谕海神咸有庙祀惟北海自山海关至盛京一带向未専建庙宇以隆禋祀尚属阙典着于山海关澄海楼相近处建立
  北海神庙以妥灵佑九月又
  谕稽考祀典北海原于河南济源县望祭河南地属中州且非滨海固于事理未协嗣经改于吉林东门外望祭虽属北境然距海尚远亦非所宜所有春秋秩祀及遇告祭典礼自应恭移于此以协方位是月
  上致祭
  北镇神庙
  又奉
  谕辽河双源遥引合而为巨流河襟带神皋恬波涵润实为陪都境内大川朕恭谒
  祖陵跸路所经舟梁利涉缅念
  河神之功甚溥著専建
  河神庙以昭妥侑
  九月
  命建
  浑河神庙于
  盛京城东
  谕浑河发源遥远自东北来入英峩边门西流㡬及千里会辽入海萦䕶
  三陵滋演万年
  灵脉长川襟带兼卫陪都厥功甚钜自宜䖍崇庙祀以答
  神庥著于盛京城东度地鸠工兴建
  河神庙以昭妥佑
  是月建
  松花江神庙
  谕吉林之松花江导源长白襟带神皋为本朝
  发祥之地绵演亿万载
  景运灵长厥功甚钜自宜䖍崇庙祀用迓
  神庥已谕令于吉林城外滨江处所度地兴建其一
  切祀典即照望祭北海之制载入会典
  四十五年
  皇上七旬万夀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命庙宇有应修葺者守吏以闻
  五月新建
  北海神庙成遣亲王致祭
  十二月改定神庙
  敕赐为
  敕封时以颁发新建巨流河浑河神庙扁额奉
  谕建庙神牌扁额均系褒崇神祀沿用敕赐二字未协敬谨之意嗣后如遇有建庙封神等事拟请钦定者庙名著写敕建其神牌扁额俱著写敕封字様四十七年以豫省青龙冈漫口合龙未就
  命乾清门侍卫阿弥达至青海河源祭告
  河神是年豫省疏挑引渠自兰阳至商邱一百七十馀
  里越岁癸邜春三月河工告成
  是年三月
  谕朕前岁南巡驻跸金山即敬书金山灵区安澜恒佑宏仁广济至徳尊神牌位供奉神祠及回銮渡江时虽有风涛而御舟穏渡实赖神佑不可不崇昭秩祀以答灵庥著该部载入祀典嗣后每遇致祭之期著该部封香帛祝文送往交该督抚亲诣金山寺行礼四十八年
  皇上东巡
  盛京遣官致祭
  辽阳太子河
  是年
  上致祭
  北镇神庙
  四十九年
  谕此次河水陡长各工险要赖
  河神协应得化险为平著兰第锡等亲至
  河神庙䖍祀以答嘉庥
  五十年正月以
  皇上御极五十年大庆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是年奉
  谕江南洪泽湖向藉淮水挹注今淮水发源之处经毕沅勘明疏瀹将支港小河一律浚导该处贾鲁惠济二河其下流归并涡河入淮现在亦加疏濬俾就通畅并于淮渎庙䖍申祭告自当仰邀
  灵佑泉源涌发众水会归下游湖水日就充足以助清敌黄至淮渎庙如果岁久未修或形倾圯即动项兴修俟庙工告竣时朕当亲书匾额用答
  神贶将此谕阿桂毕沅知之寻覆奏南河淮渎庙一在里河厅属运口毎年随时修理现在完整阿桂亲往瞻礼默告一在洪泽湖中盱眙县境内龟山之上相传向著灵异年久未修等仰体
  圣主诚敬感孚广邀灵贶之意亦请一体修葺用答神庥从之
  皇帝亲祭方岳仪
  时巡省方礼其方
  岳特行
  亲祭之典有司诹吉豫期守土官洁扫庙宇内外备祭
  品牲牢先一日
  皇帝乃斋扈从王公百官地方文武官应与祭者毕斋行在太常寺凡祭祀皆  行在有司赞□具祝文翰林院随时撰拟内阁舍人恭书于版授太常寺官豫送祭所
  右具祝版
  是日昧爽光禄寺卿一人眂割牲守土官于祭所神厨设香案光禄寺卿公服上香宰人牵牲告腯遂及守土官眂宰瘗毛血如仪
  右眂割牲
  祭之前夕守土官各因其方为瘗坎于庙门之外工部官张黄幄于庙㦸门内之左銮仪卫官设洗于幄次太常寺卿属率守土官入庙供具陈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𬬻一镫一设二案一少西北向供祝版一东次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各随其方香盘一尊一爵三幂勺具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庙阶上如式乃辨位设
  皇帝拜位于庙内正中北向司拜褥官二人立于左稍后陪祀王公位阶上百官位阶下东西序立重行异等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分立乐悬之次记注官四人立西阶下东面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鸿胪寺官二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左右东西面典仪一人立东阶上西面掌瘗官率瘗人立于瘗坎之隅
  右供张陈设序位
  祭日漏未尽守土大吏率属治道清跸自
  行宫至祭所汜扫无令尘扬銮仪卫官陈
  骑驾卤簿于
  行在宫门外领侍卫内大臣及内大臣勒所部翊卫官䕶军统领宗人府王公勒所部后管官采服分班于
  行宫门外祗候不陪祭扈从官序列
  行宫门外守土官序列祭所门前道左陪祭王公于享殿大门外序列候
  驾至随入内外文武官于享殿庭左右序列执事官豫
  入就位均采服届时太常寺卿赴
  行宫奏时
  皇帝龙袍补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不陪祭扈从官跪
  送如常仪
  右
  銮舆出行宫
  驾至庙不陪祭守土官跪迎
  皇帝于大门内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皇帝由㦸门中门入至幄次少俟出盥手銮仪卫官奉
  盥巾如仪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中阶入殿中门诣拜位前立内大臣侍卫止立阶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陪祭王公百官按班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工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至香案前祗俟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祈丰之章乐辞方岳不同俱详乐考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
  作赞引奏就上香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香案前立对引官至祝案前止赞引奏上香司
  香跪进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位立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协律郎偃麾
  工戛敔乐止
  右迎神
  典仪赞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华丰之章乐作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诣
  神案前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毕皆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讫兴以祝版跪安
  于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乐止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奏兴丰之章乐作司爵奉爵献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仪丰之章乐作司爵奉爵献于右如亚献仪乐止右三献
  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和丰之章乐作有司彻毕乐止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锡丰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二跪六拜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送瘗
  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司香跪奉香兴以
  次恭送瘗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俟过复位立
  右彻馔送神瘗祝帛
  祝帛出赞引奏礼成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降中阶出中门乘舆还
  行宫前列卤簿导从扈卫如来仪陪祭官退不陪祭守土官仍于道左跪送扈从官于
  行宫外跪迎如仪
  右礼成
  还行宫
  遣官致祭方镇仪
  遣官致祭太常寺具祝文香帛授遣官赍往守土官豫期洁扫庙宇戒办牲牢器物备执事人司祝司帛司香司爵以府州县佐贰官通赞以教谕训导引赞以学弟子员充先祭一日遣官及执事官斋其夕宰人割牲于厨地方州县官一人公服眂宰如仪祭日昧爽守土官率馔人入庙供具陈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𬬻一镫二设案一于中少西供祝版设案一于左陈礼神制帛一色各如其方香盘一尊一爵三设洗于阶东引赞二人俟于门质明执事官豫入就位均朝服遣官朝服诣庙引赞引入诣东阶下盥手升阶至阶中北靣通赞赞就位遣官就拜位立赞迎
  神引赞引遣官入殿左门诣香案前赞跪遣官跪赞上香司香跪奉香遣官上炷香三上瓣香兴赞复位遣官复位赞跪叩兴遣官行二跪六叩礼通赞赞行初献礼司帛奉篚跪献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奠于正中皆退赞读祝引赞赞跪遣官跪司祝进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宣读讫复于案叩如初退赞叩兴遣官行三叩礼通赞赞行亚献礼司爵奠爵于左赞行终献礼司爵奠爵于右均如初仪赞送
  神引赞赞跪叩兴遣官行二跪六叩礼通赞赞奉祝帛送瘗执事官各奉祝帛香由中道送瘗如仪遣官避立拜位东俟过复位立引赞引遣官视瘗礼毕引遣官出执事官皆退
  右方镇遣官
  遣官祭山川仪
  时巡所经辇路三十里内
  名山大川遣官致祭太常寺具祝文香帛授遣官赍往始终仪节与祭
  方镇礼同
  右祭所过名山大川
  皇帝时巡所过大川上香仪
  凡将济大川守土官于岸治坛设案以纸为神位式书
  神号奉设案上陈果盘五爵三香盘一𬬻一镫二
  皇帝亲诣上香其日黎明赞引对引预于坛外祗俟太常寺司香一人预于香案旁祗俟司拜褥官豫奉拜褥于案前祗俟均公服
  皇帝御补服乘舆诣坛导从扈卫如常仪及坛降舆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正中退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诣香案前司香跪进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毕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就位三拜兴出坛登舟司拜褥官彻拜褥退
  
  时巡所过大川上香
  遣官致祭岳镇海渎仪
  凡逢
  庆典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皆因庙行礼望祭者设次于其所致祭豫期有司诹吉日礼部疏列阁部院寺文职二品以下四品以上官衔名候
  旨分遣承祭将遣官
  皇帝散斋一日遣官各斋于次太常寺具礼神香祝翰林院随事撰拟制帛五岳五镇四海各如其方包四渎色用黑各一送礼部礼部祠祭司官各加封题翼日黎明遣官公服会于礼部太常寺官设黄案于
  中和殿正中左右各一均南向銮仪卫设龙亭一于礼部堂上正中设香亭一于龙亭前祠祭司官恭奉祝文帛香设龙亭内校尉舁亭行导以御仗香亭在前龙亭在后进
  大清门中门至
  午门前亭止祠祭司官公服诣龙亭前跪三叩恭奉祝文香帛由
  午门左门
  昭德门至
  中和殿由中门入陈祭文于中案帛左案香右案跪叩如初由殿左门出退立阶下记注官四人序立于殿西檐下导引太常寺卿二人序立于殿北门外侍仪礼部尚书侍郎各一人分立殿东西檐之次又侍郎一人率钦天监博士诣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补服乘舆出宫导从扈卫如常仪至
  中和殿北阶上降舆太常寺卿导引
  御殿内诣案前北向遍阅祝文香帛毕仍自殿北门乘舆还宫祠祭司官奉祝文香帛出设龙亭内如来仪所司彻案校尉舁亭出礼部尚书侍郎从至礼部陈于堂上正中遣官及赍送香帛笔帖式以次序立于堂左礼部尚书一人于亭左立祠祭司官诣亭前跪三叩以次奉祝帛香授尚书转授遣官遣官跪受兴授笔帖式依序由中门出若非
  亲阅太常寺送礼部各加封题礼部尚书率执事官属暨遣官散斋一日至日黎明咸公服会礼部祠祭司官设三案于堂上正中奉祝文设于中案陈香左案陈帛右案讫退立案前左右赞事礼部尚书一人敬谨周视讫以次分授遣官如前仪
  右阅祝文香帛遣官
  遣官至所祭地守土官洁庙宇备牲牢器物备执事人遣官暨执事官斋祭日有司供具陈设上香读祝行三献礼一应礼仪并与
  时巡遣官祭告同
  右祭仪
  岁春秋祭仪
  岁春秋仲月凡
  岳镇海渎所在守土正官一人诣庙致祭执事以礼生
  祭用少牢馀并同
  庆典遣官之仪
  右所在専祭
  特祭山川之神仪
  所在
  名山大川显著灵异于民有捍御功者奉
  特典遣専官或崇建庙宇落成降香以部笔帖式一 人并祝文赍往守土官就庙致祭陈设仪节并同前右所在特祭
  岁祭山川之神仪
  直省所在山川有
  敕赐封号立専祠者守土官以时致祭祭日有司具祝文饬庙户洁扫祠宇拂拭神案备执事人具器陈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𬬻镫具陈祝文于案左陈帛一香盘一壶一爵三于案右主祭官朝服诣祠引赞礼生二人引入拜位前立乃迎
  神司香自右奉香盘进主祭官三上香引赞赞跪叩兴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司帛自右跪授帛主祭官受帛拱举授司帛兴献于案司酌酌酒实爵自右跪授爵主祭官受爵拱举授司爵献于正中退司祝跪读祝引赞赞跪主祭官跪读祝毕主祭官行三叩礼兴司爵酌酒献于左又酌酒献于右退乃彻馔送
  神引赞赞跪叩兴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执事者以祝帛送燎礼毕各退各祠仪皆同
  右専祠岁祭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一
  郊社考十一
  耤田祭
  先农仪注附
  等谨按耤田之制上以奉粢盛下以劭农事稽古简牒其典钜矣我
  朝重农务耕以开
  王业举
  先农之祀开千亩之耤冕而秉耒于古有加焉逮夫今日礼益备事益勤推之郡邑莫不顺时循典以敬从事又举
  先蚕祀礼
  躬桑令典务食之源重衣之本以率天下粟帛丰赢妇
  子恬熙此其端与
  顺治十年三月
  诏举行
  先农祀典
  十一年二月
  世祖章皇帝行耕耤礼
  亲祭
  先农坛
  康熙十一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行耕耤礼
  亲祭
  先农坛礼仪与顺治十一年同前期遣官祗告
  奉先殿
  雍正二年二月
  世宗宪皇帝行耕耤礼
  亲祭
  先农坛礼仪与康熙十一年同三推毕复加一推
  颁发新制三十六禾词使工歌左右随行礼毕王以下行
  庆贺礼停止筵宴自是每岁皆
  亲耕如仪
  八月以耤田瑞榖宣付史馆是年耤田内产瑞榖一茎四穗者三本一茎三穗者三本一茎两穗者十二本顺天府尹张令璜奏进群臣请宣付史馆从之四年所产尤多有一茎九穗者
  丰泽园所植稻亦然群臣表贺宣付史馆盖瑞应频书不胜纪云
  四年八月
  命各直省俱行耕耤礼祭
  先农坛是月奉
  谕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念切民依举行耕耤之礼殚竭精诚为民祈榖于
  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耤田特产嘉禾今岁所产自一茎双穗至九穗皆硕大坚好异于常谷朕见之心甚慰悦特令宣示廷臣盖实有见于天人感召之理捷于影响无纎毫之或爽朕以至诚肫恳之心每岁躬耕耤田以重农事即蒙
  上帝降鉴叠产嘉榖以昭休应岂人力之所强为乎礼曰天子为耤千亩诸侯百亩则耕耤之礼亦可通于臣下矣朕意欲地方守土之官俱行耕耤之礼使之知稼穑之艰难悉农民之作苦量天时之晴雨察地力之肥硗凡为官者存重农课稼之心凡为农者无茍安怠惰之习于养民务本之道大有禆益九卿详议具奏㝷奏上请令奉天府尹各直省督抚及府州县卫官于所治地方择洁浄之地设立
  先农坛及耤田自雍正五年为始每岁仲春亥日各率所属行礼如仪所收米粟敬谨收贮以供祭祀之粢盛其祭
  先农坛之礼如祭
  社稷凡大小武职官一体与祭俾知耕耤钜典又以吉林黒龙江二处将军皆有民社之任令照直省之
  制建立
  先农坛致祭耕耤以重农事礼部于每年十月预择次
  年耕耤吉期奏
  闻通行内外同日行礼
  乾隆三年三月
  皇上行耕耤礼
  亲祭
  先农坛是岁初举
  亲耕之礼前期六日
  幸丰泽园演耕至日
  亲祭
  先农坛遂诣耤田行三推礼毕复加一推礼成
  上御斋宫王以下行庆贺礼
  五年三月以闰岁春寒遣官致祭
  先农坛礼部奏
  亲耕典礼原可间岁举行今逢闰年节气尚觉春寒更衣行礼不无过于烦劳请暂行停止其致祭
  先农坛遣官行礼从之
  八年二月
  诏遣官祭
  先农坛用中和韶乐内阁奉
  谕旨向来
  先农坛亲祭始用中和韶乐遣官则同小祀之例朝日
  夕月等中祀虽遣官仍用中和韶乐但不饮福受胙而已朕思国之大事在农
  先农宜在中祀之列此次遣和亲王恭代即照
  朝日
  夕月等坛之例用中和韶乐永著为例
  十九年三月重修
  先农坛
  十八年冬奉
  谕旨朕每岁亲耕耤田而
  先农坛年久未加崇饰不足称朕祗肃明禋之意今
  两郊大工告竣应将
  先农坛宇修缮鼎新其外壖隙地老圃于彼灌园殊为䙝凟应多植松柏榆槐俾成阴郁翠庶足以昭䖍妥
  灵该部会同查明具奏总理工程王大臣遵
  旨详议次第修缮并
  太岁殿
  天神
  地祗坛俱崇饰鼎新惟旗纛殿以前明旧制
  本朝不于此致祭毋庸修葺壖外隙地计一千七百亩乘时种树交太常寺饬坛戸敬谨守䕶疏上从之
  先农坛在正阳门外西南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为瘗坎坛北正殿五间东
  神库西
  神厨各五间井亭各一东南为
  观耕台台前为耤田后为
  具服殿东北为
  神仓前为收谷亭后为祭器库缭以周垣门南向岁以仲春亥日
  皇帝亲飨
  先农之神祭毕乃
  躬耕耤田及秋玉粒告成所司以
  闻择吉收贮
  神仓以供
  
  地
  宗庙
  社稷之粢盛
  二十三年二月
  诏除耕耤设棚悬彩之例旧例相沿耕耤则设彩棚
  皇上以其繁费无益
  谕曰吉亥耤亩所重劭农黛耜青箱畚鏄蓑笠咸寓知民疾苦之意而设棚悬彩以芘风雨义无取焉吾民凉雨犁而赤日耘虽袯襫之尚艰岂炎湿之能避且片时用而过期撤是中人数十家之产也其饬除之三十九年三月
  上亲耕耤
  诏嗣后耕耤时观耕台添设幄次
  四十七年三月
  皇上行耕耤礼
  亲祭
  先农坛
  等谨案吉亥劭农典礼綦重
  天子夀逾古稀致勤民务维时侍仪之大学士尚书等
  皆年逾七旬以上等恭读是岁
  御制耕耤禾词仰惟
  皇上圣夀无疆法
  天行健固已协无逸而庆屡丰而大臣观礼者复多厐眉华首喜溢班聨洵千载罕逢之嘉会也
  五十年三月
  皇上行耕耤礼
  亲祭
  先农坛是岁十一月奉
  谕每岁春三月应祭
  先农坛行耕耤礼礼部俱先期将祭祀日期及耤田一应事宜预行具题虽属照例办理但国家典礼以实不以文朕临御以来兢兢以敬
  天勤民为念
  郊
  坛大祀无不躬亲即耤田亲耕亦未尝稍惮烦劳虽本年夀已七十有五犹亲举三推之典惟是春秋已高或恐步履稍逊若二三年后自揣精力如常偶一举行岂非熙朝盛事至本年甫经亲行耕耤明岁应否躬莅自应候朕酌行乃礼部仍照例具题竟似每岁俱亲诣行礼者然岂不转为具文耶我国家受
  命延洪纯嘏敷锡世世子孙若能皆似朕之敬勤不倦自必景祚绵长享国久远嗣后我子孙继承奕禩惟当不懈益勤凡遇亲耤典礼若年在六十以内礼部自应照例具题年年躬行耕耤之礼若年逾六十礼部先期以亲莅或遣官之处具本题请庶钜典不尚虚文而展礼益昭诚恪著为令
  皇帝亲祭仪
  岁仲春吉亥
  皇帝亲飨
  先农前二日礼部尚书一人视牲如仪
  右视牲
  致斋  仪同东西郊祀
  先一日遣官一人诣
  奉先殿祗告如常仪
  右告祭
  书祝版
  视割牲
  视祝版  仪同东西郊祀
  是日清晨太常寺卿率属洁坛上下藉以棕荐为瘗坎于坛东南隅设
  先农神座于坛正中南向施黄幄工部官张
  皇帝拜次于南阶上如式
  右设神座供张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属入坛具器陈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盏三十𬬻一镫二坛南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一案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青香盘一尊一爵三设福胙于尊爵之旁加爵一牲陈于爼帛实于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銮仪卫冠军使设洗于
  坛东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及乐舞于坛下东西分列器数与
  东西郊祀同
  右陈设
  省齍  仪同东西郊祀
  辨行礼位坛上幄次为
  皇帝拜位正中北向坛下东南为望瘗位东向陪祀王公位乐悬北东西各二班百官位乐悬南东西各五班重行异等东位西上西位东上均北面辨执事位坛上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立
  皇帝拜位左右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光禄寺卿二人侍卫二人太常寺赞荅福胙一人侍仪礼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典乐各一人位东西序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如常仪坛下太常寺典仪一人司乐一人东立西面起居注官四人西立东面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引礼鸿胪寺官四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之次协律郎歌工乐工舞佾分立乐悬之次均东西面掌瘗官率瘗人立于瘗坎之南北面
  右辨位
  其日五鼓步军统领率所部清跸除道
  御道左右涂巷皆设布幛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午门外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祗候如常仪辰初三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后扈如仪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鼔导迎乐陈而不作群臣跪送提𬬻官左右骑导诣坛如
  郊祀之仪
  右
  銮舆出宫
  驾将至司祝奉祝版设于祝案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
  寺卿属诣
  神库上香行礼恭请
  先农神位奉安坛座上如仪鸿胪寺官豫引陪祀王公
  于坛门内按翼序立候
  驾至随行引陪祀百官东班于拜位南北面西班于拜
  位西东面序立祗候
  驾至坛东门内降舆赞引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皇帝至坛东盥銮仪卫官跪奉盥奉巾如仪赞引对引
  恭导
  皇帝由中阶陞就拜位前立前引内大臣提𬬻官侍卫均于阶下止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廼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仪赞瘗毛血迎
  神司香奉香进立祗候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永丰之章乐作赞引奏就上香位恭导
  皇帝诣香案前立奏上香司香奉香跪进于右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乐止
  右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奉篚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以次至案前恭俟司乐赞举初献乐奏时丰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司爵跪献爵奠于垫中兴各退司祝至祝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皇帝致祭于
  先农之神曰惟
  神肇兴农事万世永赖兹当东作之时躬耕耤田祈诸物丰茂为民立命谨以牲帛酒醴庶品之仪致祭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
  
  右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咸丰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献爵于左仪如初献乐止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大丰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献爵于右仪如亚献乐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赞礼郎一人少前西面立赞荅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至
  神位前拱举退祗立于
  皇帝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爵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次受胙如饮福仪赞引奏拜兴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屡丰之章乐作彻毕乐止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报丰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乐止
  右送神
  典仪赞奉祝帛香馔送瘗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
  司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瘗所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西向俟祝帛过复位立典仪赞望瘗司乐赞举望瘗乐奏庆丰之章乐作陪祀王公百官退赞引奏诣望瘗位
  皇帝诣望瘗位望瘗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诣
  太岁殿上香乐止礼部尚书率太常寺卿属恭请
  神位复御上香行礼如仪
  皇帝于具服殿更衣乃行
  亲耕礼礼毕还宫太常寺官彻
  乾清门斋戒牌铜人送寺
  右望瘗礼成
  乾隆三十七年
  旨议准
  先农坛仪注
  皇上御礼轿自外北天门入内北天门循
  太岁殿后转至
  坛东北隅降舆诣
  坛行礼礼成仍于降舆处
  御礼轿诣
  太岁殿上香
  遣官飨
  先农坛之礼先一日太常寺以祝版送内阁恭书受而
  奉诸
  神库至日鸡初鸣遣官朝服诣坛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由坛右门入行礼于阶下上香赞升坛升降均由东阶不饮福受胙王公不陪祀祝帛送瘗避立西旁飨毕顺天府府尹率属行耕耤礼馀均如前仪
  右遣官仪
  直省府州县卫各建
  先农坛岁以仲春亥日致祭省会以总督若巡抚一人主之若有故则布政使以次摄陪祀文武官及各执事入均如祭
  社稷之礼先二日主祭官及各官致斋公所扫除坛壝内外祭日鸡初鸣执事人入设
  先农神案于正中南向陈铏一簠二簋二笾豆各四案前设爼陈羊一豕一又前设香案一陈祝文香盘𬬻镫左设一案东向陈帛一尊一爵三陈福酒胙肉于尊爵之次设洗于阶下之东质明引班引陪祭官入引赞引主祭官入通赞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就位引主祭官至阶下盥手就拜位立陪祭官按班就东西拜位立均北面迎
  神上香读祝行三献礼馀仪均与祭
  社稷同祭毕率属行耕耤礼其府州县官岁祭
  先农坛并同
  社稷祭期牲帛器数行礼仪节与省会同
  右直省府州县先农坛
  皇帝亲耕仪
  岁仲春吉亥
  皇帝躬耕
  帝耤前期礼部疏请得
  旨命亲王郡王三人卿贰九人从耕顺天府备躬耕丝鞭耒耜饰以黄服耜黄犊稻种青箱备从耕三王麦榖九卿豆黍青箱鞭及耒耜朱饰服耜黝牛皆依期毕办
  右戒办
  先一日遣官祗告
  奉先殿是日黎明顺天府豫设案二于
  太和殿东檐下以龙亭三分载
  躬耕鞭耒种箱彩亭四分载麦榖豆黍种箱銮仪卫备曲盖御仗乐部和声署设鼓吹均俟于
  午门外府尹率属奉耕器入陈于第一案鞭左耒右奉种箱陈于第二案中稻种左麦榖右豆黍
  皇帝御中和殿阅
  先农坛祝版毕记注官退俟丹墀
  皇帝御保和殿戸部尚书侍郎率属举案入
  太和殿南左门出北左门诣
  中和殿内正中陈鞭耒案于北陈种箱案于南皆东西肆遂及礼部尚书侍郎序立丹陛之南重行西面记注官升西阶复位立礼部尚书奏请
  皇帝御中和殿阅耕器五榖种毕奏礼成
  皇帝出殿门乘舆还宫扈从如仪戸部官举案复于太和殿东檐下顺天府官升左阶彻案奉鞭耒种箱出
  午门外仍设各亭内銮仪校舁行前列伞仗导迎乐作奏禧平之章至
  先农坛由中门诣耤田耕所
  右阅耒耜榖种
  是日工部官洒扫
  观耕台上下藉以棕荐张次于
  具服殿之东设
  御屏宝座于台上正中南向武备院官供
  御座铺陈顺天府官陈鞭耒种箱龙亭于耤田之左右陈麦榖豆黍种箱采亭于从耕位之左右陈耕器农器于台下东西两旁如仪
  右陈设
  鸿胪寺官乃辨位耤田之北正中为
  皇帝躬耕位戸部尚书一人在右顺天府府尹一人在左礼部尚书一人太常寺卿一人銮仪卫使一人在前耆老二人农夫二人掌耕犊立表于左右从耕田首东班王二人戸部兵部工部通政司各一人西上西班王一人吏部礼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各一人东上皆顺天府官属丞倅二人从耆老一人农夫二人掌耕牛乐部典乐一人和声署正二人丞二人立于耤田南北面工歌禾词者十有四人司金鼓板篴笙箫各六人顶带耆老四人披蓑戴笠执钱镈者二十人麾五色采旗者五十人耆老三十有四人农夫三十人相间为班鱼贯东西序立署正一人立于北东面鸿胪寺鸣赞一人立于东西面一人立于西东面侍仪御史二人分立鸣赞官之北东西面记注官四人立台南阶下之西东面不从耕王公大学士及三品以上官夹台东西隅翼立陪位
  右序位
  届时
  皇帝亲飨
  先农礼毕前引内大臣赞引对引太常寺卿恭导皇帝诣具服殿更黄龙袍少俟銮仪卫官率舆尉回舆
  
  观耕台东阶外从耕三王九卿暨陪位王公以下咸蟒袍补服按班东西祗候执事官依位序立礼部尚书太常寺卿奏时遂及前引大臣恭导
  皇帝出殿南向诣耕耤位和声署正举旗三麾歌工乐工以下齐赴耤田北前引大臣退于两旁侍立从耕三王九卿就耕位东西面立鸣赞赞进耒耜戸部尚书奉耒耜赞进鞭顺天府府尹奉鞭均北面跪进兴退
  皇帝右秉耒左执鞭礼部尚书太常寺卿銮仪卫使恭
  导行
  躬耕礼耆老牵牛农夫扶犁顺天府府尹执青箱户部尚书随播种左右鸣金鼓采旗招飐工歌三十六禾词唱和从行
  皇帝三推三返每岁奉加一推一 旨返毕歌止顺天府府尹以青箱复于龙亭鸣赞赞受耒戸部尚书跪受耒耜赞受鞭顺天府府尹跪受鞭皆兴复置龙亭内
  皇帝御补服礼部尚书奏请
  御观耕台暨太常寺卿恭导
  皇帝升中阶
  御宝座后扈内大臣随升立
  御座两旁记注官升西阶东面北上序立从耕三王九卿以次受鞭耒耆老牵牛农夫扶犂顺天府属丞倅一人执青箱一人随播种三王五推五返九卿九推九返释鞭耒入侍班位立执事官以青箱复各采亭内序班引顺天府属官及耆老农夫服本色服持农器至台前西偏北面东上重行序立听赞行三跪九叩礼退至耤田终亩
  
  亲耕
  礼部尚书奏礼成
  皇帝降东阶乘舆由
  先农门出
  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
  
  午门外跪迎
  午门鸣钟王公随
  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
  皇上还宫各退
  右
  銮舆回宫
  恭遇
  时巡省方遣官祭
  先农坛礼毕顺天府府尹率属耕耤九推九返农夫终
  亩毕望
  阙行三跪九叩礼直省督抚耕耤礼同仪见后
  右顺天府府尹耕耤
  奉天府直省府州县卫岁仲春吉亥省会总督若巡抚率在城文官耕耤是日首县知县视土宜备榖种青箱朱鞭耒服耜黝牛及他农器耕器豫陈耕所耆老率农夫俟于田间通赞学弟子员分立田首向
  阙张画屏设香案南向通赞立香案之南引班教谕训导立通赞之南皆东西面届期致祭
  先农礼毕各官易蟒袍诣耤田通赞赞行耕耤礼督抚以下就耕所执事者授耒耜鞭皆右秉耒左执鞭进耕督抚以府佐贰官一人执种箱一人播种布政使按察使以首领官各道以州县佐贰官知府知县以丞史执箱播种皆耆老一人牵牛农夫二人扶犁各九推九返毕释鞭耒以次序立田首西面北上农夫遂终亩告毕事各官补服望
  阙立通赞赞齐班引班分引督抚以下至香案前按班序立重行北面耆老农夫稍远列行北面随立赞跪叩兴行三跪九叩礼毕各退若府不附省州县卫不附府者正官率佐贰丞史耕耤各以耆老二人执箱播种馀仪同
  右直省耕耤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
  郊社考十二
  亲蚕祭
  先蚕
  乾隆元年
  先蚕祠于都城北郊以季春吉已遣官致祭先蚕雍正十三年河东总督王士俊疏请奉祀先蚕礼部议于北郊依
  先农坛典制建立
  先蚕坛寻以侍郎图理琛奏改立
  先蚕祠于安定门外每岁季春巳日遣太常寺堂官以
  少牢致祭
  七年建
  先蚕坛于西苑定
  皇后亲蚕祀
  先蚕之礼是年七月大学士鄂尔泰等奏言古制天子亲耕南郊以共粢盛后亲蚕北郊以共祭服我
  皇上亲耕耤田以示重农至意乾隆元年议建先蚕祠宇所以经理农桑之道至为周备今又
  命议亲蚕典礼伏思躬桑亲蚕历代遵行但北郊蚕坛向在安定门外故明嘉靖时以后妃出入道远亲莅未便且其地水源不通无浴蚕所遗址久经罢废考唐宋时后妃亲蚕多在宫苑之中明代亦改建于西苑伏读
  圣祖仁皇帝御制耕织图序于丰泽园之北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陇畔树桑旁立蚕舍是育蚕之事
  圣祖仁圣帝亲加讲求今逢重熙累洽礼明乐备之时亲
  蚕大典关系农桑自应遵
  旨举行以光典礼其应相度蚕地建立蚕坛桑坛蚕宫从室之处请交内务府会同工部等衙门辨理至亲蚕典礼所应斋祀躬桑授蚕治茧等仪注及选
  择蚕母蚕妇受桑布缫一切礼文事宜应交礼部详议请
  旨奏上从之乃建
  先蚕坛于西苑之东北南向一成方四丈高四尺四出
  陛各十级西北为瘗坎东南
  先蚕神殿西向覆以绿琉璃崇基三出陛左右宰牲亭
  一井亭一北为
  神库南为
  神厨坛东为
  观桑台前为桑园
  具服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五间配殿各三间均覆以绿琉璃浴蚕河在宫墙之东自外围北垣流入由南垣出设闸启闭木桥二桥东蚕署三间蚕室二十七间均西向坛垣周百六十丈西南隅正门三左右门各一礼部拟上仪注言
  皇后亲飨
  先蚕应令钦天监选择吉日礼部具奏两请
  皇上转奏
  皇太后如奉
  懿旨
  皇后亲蚕之年礼部具题恭请行礼豫日设立先蚕西陵氏神位于蚕坛之上太常寺先期奏闻致祭前二日
  皇后于正殿致斋至日以一太牢
  亲祀行三献礼应陪祀者各致斋陪祀翼日蚕未生则诹日皇后诣桑坛行
  躬桑礼蚕事毕蚕母率蚕妇择茧之圆洁者贮筐恭献
  以告蚕事之登择吉
  皇后复诣蚕坛亲临织室行缫三盆手礼遂布于蚕妇
  之吉者使缫而朱绿元黄之以供
  
  庙黼黻之用从之蚕母二人于内外命妇中择高年娴礼仪者充之蚕妇二十七人择内苑熟悉
  蚕事者充之详见仪注

  等谨按蚕桑之利养育万民王政要务故以亲桑率之而必报功于始为其事者诚不忘本也伏读
  圣祖仁皇帝耕织图诗二十三首自浴种以至成衣备悉
  蚕女之情状其第十五图为祀谢
  御制云自是西陵功徳盛万年衣被泽无疆则
  先蚕之祀亦待时而举尔至于蚕神名号汉祀二神固属无稽郑氏马祖之说亦殊难据农始炎帝止称先农则蚕始黄帝止称先蚕礼臣原议义理允当及兹定礼列于中祀祭用太牢乐用六奏仲吕为宫及诸礼仪皆折衷尽善焉
  九年三月吉巳
  皇后亲飨
  先蚕坛翼日行
  躬桑之礼
  七年之秋既定
  皇后亲蚕礼冬十二月礼部具疏以
  亲飨
  先蚕吉期上请钦奉
  皇太后懿旨皇后亲诣行礼是年首举
  亲蚕大典行礼如仪
  十一年定致祭
  先蚕遣
  妃恭代之礼先是礼部具仪亲蚕典礼于
  皇后不行亲祭之年照例遣太常寺堂官致祭是年不
  行亲祭礼部照例具题奉
  谕旨从前建立蚕祠未议皇后亲蚕之礼是以照祭祀例遣官今既举行皇后亲蚕典礼若遇不行亲祭之年自应遣妃内一人恭代致祭所有行礼仪注大学士会议具奏寻议上嗣后或
  皇后亲飨或遣
  妃恭代之处礼部照例两请具题如奉
  旨遣
  妃恭代之年应交内务府请
  旨从之嗣至十四年二月礼部具疏请代奉
  谕旨
  先蚕祭期礼部奏请照例遣妃恭代此于礼意未协夫妃所恭代者代皇后也有皇后则妃可承命行事皇贵妃未经正位中宫则亲蚕之礼尚不当举行何得遣妃恭代应照皇帝不亲行耕耤顺天府尹致祭
  先农之例于内务府总管或礼部太常寺堂官奉宸院卿内酌派一人致祭方足以明等威而昭仪制于是礼部遵行并载入会典及
  皇后册立乃复举
  亲飨
  先蚕及
  躬桑之礼
  皇后亲祭仪
  岁季春吉巳
  皇后亲飨
  先蚕先二日礼部尚书一人眂牲如仪
  右眂牲
  是日昧爽太常寺进斋戒牌铜人内监豫设黄案一于
  交泰殿之左内务府总管一人及宫殿监侍豫俟于乾清门太常寺卿率所属恭奉斋戒牌在前铜人在后前引如仪至
  乾清门内务府总管以授宫殿监侍恭设于
  交泰殿案内斋戒牌南向铜人西向跪三叩退
  皇后乃斋陪祀
  妃
  嫔公主福晋以下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命妇以上咸致斋
  右致斋
  视割牲  仪与飨先农同
  先一日奉宸苑卿率属洁坛上下藉以棕荐为瘗坎于坛西北施黄幄于坛上太常寺官恭设
  先蚕神座于幄内正中南向工部官张
  皇后拜幄于南阶上如式太常寺典簿具牲俎博士办
  簠簋笾豆登铏之实以次展于
  神厨太常寺卿诣
  神库以恭请
  神位之仪指授蚕宫令退赞礼郎引内务府总管一人
  
  神厨周视牲牢笾豆太常寺官以陈设之仪指授宫殿监侍讫皆退
  右设神座幄供张展牲器
  至日鸡初鸣内务府总管及宫殿监侍率内监入坛具器陈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𬬻一镫二东设一案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青香盘一尊一爵三设福胙于尊爵之旁加爵一牲陈于俎帛实于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内监设洗于具服殿乐部率掌仪司内监陈乐于坛下东西分列如式
  右陈设
  辨行礼位坛上正中为
  皇后拜位北向坛下西北为望瘗位西向当阶左右为
  陪祀
  妃
  嫔公主福晋拜位北面稍南左右为陪祀命妇拜位按翼分列重行异等东位西上西位东上均北面辨执事位司拜褥女官二人立于坛上
  皇后拜位左右相仪女官二人立拜位后左右均东西面司香女官一人司帛女官一人司爵女官一人奉福胙女官二人序立东案之东西面接福胙女官二人立于坛上之西东面坛下典仪司乐女官各一人当阶左立西面传赞女官六人二人立于坛南东西面二人立于
  
  嫔公主福晋拜位左右二人立于命妇拜位左右均东西面乐工歌工以童内监为之序立于东西乐悬之次女官掌瘗者立于瘗坎之西北隅
  右辨位
  未明前三刻步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自
  神武门至
  坛门左右涂巷皆设布幛陪祀公主福晋命妇及执事女官朝服豫集坛内銮仪卫率内监陈
  驾卤簿详见卤簿
  顺贞门外凡旗尉民尉皆内监充辰正初刻太常寺卿暨内务府总管赴
  乾清门奏时宫殿监督领侍转奏
  皇后御礼服乘凤舆出宫如仪陪祀
  
  嫔咸乘舆从由
  顺贞门
  神武门北上门入陟山门至内壝左门相仪女官二人跪奏请降舆
  皇后降舆
  妃
  嫔咸降舆从前引女官十人右赞引左对引女官二人恭导
  皇后入具服殿少俟
  妃
  嫔随入配殿祗俟传赞女官引公主福晋命妇等于具服殿门外东西序立祗候执事女官之外补阙八人以备执事之阙凡女官均于宫人内选充如不足于内府及八旗命妇内选充
  右车驾诣坛
  辰正一刻蚕宫令诣
  神库上香跪三叩兴恭请
  先蚕神位内监十人前引入坛奉安座上毕相仪奏请
  行礼
  皇后出具服殿盥司盥跪奉帨巾盥毕诣坛
  
  嫔以下随行司拜褥女官豫设拜褥于坛上拜次赞引对引女官恭导
  皇后陞中阶就拜位前北向立前引十人止立坛下相
  仪二人随侍传赞引
  妃
  嫔公主福晋及命妇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执事者各共乃职赞引奏就位
  皇后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至香案前祗候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庥平之章乐作赞引奏就上香位暨对引恭导皇后诣香案前立对引至帛案前止立司香跪赞引奏
  
  皇后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后上炷香三上瓣香兴赞引奏复位暨对引恭导皇后复位立奏跪拜兴
  皇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传赞赞跪叩兴
  
  嫔以下随行礼乐止
  右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奉篚司爵奉爵进至案前祗俟司乐赞举初献乐奏承平之章乐作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一叩兴司爵跪献爵奠于垫中兴皆退乐止
  右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均平之章乐作司爵献爵于左仪如初献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齐平之章乐作司爵献爵于右仪如亚献乐止
  右三献
  典仪赞答福胙奉福胙二人恭奉福胙诣
  神位前拱举退祗立于
  皇后拜位之右接福胙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皇后跪左右女官皆跪奏饮福酒右女官进福酒皇后受爵拱举授左女官次受胙如饮福之仪赞引奏
  拜兴
  皇后一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后行四肃二跪二拜礼
  妃
  嫔以下均随行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柔平之章乐作彻毕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洽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后率
  妃
  嫔以下行六肃三跪三拜礼乐止
  右送神
  典仪赞奉帛香馔送瘗司帛诣
  神位前跪一叩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馔
  兴以次恭送瘗所
  皇后转立拜位旁西向起拜褥俟香帛过仍布拜褥复位立典
  仪赞望瘗陪祀
  妃
  嫔公主福晋命妇退赞引奏诣望瘗位乐作恭导
  皇后诣望瘗位望瘗奏礼成恭导
  皇后诣具服殿更衣
  妃
  嫔随入便殿更衣乐止蚕宫令恭请
  神位复御上香行礼如仪
  皇后还宫宫殿监侍彻
  交泰殿斋戒牌铜人授太常寺官送寺越日
  皇后乃率从桑之
  妃
  嫔公主福晋命妇行
  躬桑礼
  右望瘗礼成
  遣
  妃致祭
  先蚕之礼先二日及陪祀之公主福晋命妇均致斋所
  司供具如式至日昧爽
  妃朝服乘舆诣坛清道辟除如常仪至内壝右门降舆入行礼于阶下上香赞引坛升降均由东阶
  
  嫔不陪祀不饮福受胙香帛送瘗避立西旁馀如前仪
  右遣妃仪
  皇帝遣官致祭
  先蚕之礼所司供具如前仪至日鸡初鸣遣官朝服诣坛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由坛左侧门入行礼仪节与飨
  先农同
  右遣官仪
  皇后躬桑仪
  岁季春
  皇后躬桑前期三日礼部具疏以请
  皇帝承奉
  皇太后懿旨下
  制报可乃遍布诸司供备内务府豫奏以
  
  嫔二人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县君镇国公夫人以上三人文三品武二品官以上命妇四人从蚕采桑掌仪司治桑畦饬采桑钩筐
  皇后金钩
  妃
  嫔银钩均黄筐公主福晋夫人命妇均鐡钩朱筐依期毕办
  右戒办
  皇后既以吉已飨
  先蚕礼毕蚕已生翼日如蚕未生则视蚕生诹日
  皇后散斋一日从采桑
  妃
  嫔公主福晋夫人命妇毕斋宫殿监侍设案于
  交泰殿内正中东西肆又设案于左右南北肆率内监至
  内右门祗候是日执事官咸蠎袍补服黎明内务府官以龙亭一载
  躬桑钩筐采亭一载从采桑钩筐内銮仪校舁行掌仪
  司官前导总管暨蚕宫令从由
  隆宗门至
  内右门亭止宫殿监督领侍率蚕宫令丞暨内监恭奉钩筐以次入
  内右门陈
  皇后筐钩于
  交泰殿中案陈
  妃
  嫔公主福晋夫人筐钩于左案陈命妇筐钩于右案皆筐左钩右毕乃奏时
  皇后吉服出
  御交泰殿
  
  嫔随出侍立
  皇后先阅钩次阅筐既遍还宫
  妃
  嫔从入宫殿监侍奉筐钩出
  内右门仍置各亭内以次舁行出
  隆宗门銮仪校接舁前引如初至内务府署旗仗前导导迎乐作奏禧平之章及西苑奉宸苑卿自门迎入蚕宫令分陈于采桑所
  右阅筐钩
  届期蚕宫令率内监洁扫具服殿内外及
  观桑台上下藉以棕荐设
  皇后观桑宝座于台北正中南向供
  御座铺陈台下桑畦东西首行第一株为
  皇后躬桑位东向执钩相仪一人在右执筐相仪一人
  在左东西第二行一株为
  妃
  嫔从采位第三行一株为公主福晋夫人从采位第四行一株为命妇从采位执钩筐蚕妇各二人皆在左右传赞女官二人在台南左右北面侍班福晋夫人命妇在女官之南东西面内侍率童监歌采桑辞者十人司金鼔板遂笙箫者二十有四人于台前东西麾五色采旗者四十人于桑畦外东西分班序立
  右序位
  是日黎明蚕宫令启西苑门从桑侍班公主福晋夫人命妇及执事女官蚕母蚕妇咸蠎袍补服豫至西苑南门内序立祗候辰正二刻礼部尚书内务府总管诣
  乾清门奏时已初刻宫殿监侍转奏
  皇后御龙袍乘舆出宫从桑
  妃
  嫔蠎袍乘舆从诣西苑如飨
  先蚕仪
  右车驾出宫
  皇后驾至西苑诣具服殿少俟传赞分引
  
  嫔公主福晋夫人命妇就从采位立引侍班之公主福晋夫人命妇就侍班位立执事女官暨童监咸依位序立典仪奏请
  皇后行躬桑礼
  皇后出具服殿前引后从如常仪至桑畦北正中相仪女官一人奉钩跪进于右一人奉筐跪进于左兴
  皇后右持钩左持筐东行桑畦外采旗招飐台前内监
  鸣金鼔歌采桑辞辞详乐考
  皇后至东第一株桑前东向采桑一条蚕母二人助采复行至西第一株桑前东向采桑二条蚕母助采亦如之采毕歌止各退
  皇后以钩筐授相仪相仪二人跪受于左右兴复于龙
  亭退俟台隅典仪奏请
  御观桑台赞引对引命妇恭导
  皇后陞台御座
  妃
  嫔以下采桑各蚕妇一人授钩一人授筐二人助采妃
  嫔公主福晋夫人采桑五条命妇采桑九条毕咸释钩筐授蚕妇复于采亭
  
  嫔登台侍立
  皇后宝座前左右公主福晋夫人命妇退入侍班位立执钩筐者皆退典仪相仪各女官敛诸筐次第置于台南传赞引蚕母蚕妇至台前北面跪典仪举
  皇后懿筐授蚕母蚕母恭受次举
  
  嫔以下从桑各筐授蚕妇蚕妇受讫皆兴奉筐至蚕室切之蚕妇洒箔礼成
  右亲桑
  蚕母以礼成告典仪典仪跪奏
  皇后驾兴赞引对引恭导
  皇后诣具服殿典仪奏陞座
  皇后陞宝座传赞分引
  妃
  嫔以下东西序立次公主福晋次夫人次命妇次蚕母蚕妇东位西上西位东上皆北面传赞赞跪叩兴皆行六肃三跪三叩礼退典仪奏礼毕
  皇后降座陞舆警跸
  妃
  嫔从还宫如来仪公主福晋以下皆退
  右礼成回宫
  及蚕成蚕母蚕妇择茧贮筐以献
  皇后遂以献于
  皇帝
  皇太后乃择吉日
  皇后行缫三盆手礼采桑
  
  嫔从缫是日乘舆出宫警跸如常仪至织室缫盆前妃
  嫔侍立蚕母渍茧于盆以手出绪握其总跪进
  皇后
  皇后受总亲缫三少退立
  
  嫔进缫以五为节遂布于蚕妇之吉者使缫礼毕乘舆还宫警跸如来仪
  右献茧缫丝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
  郊社考十三
  告祭
  等谨按马端临立告祭门于郊社考而告宗庙者亦附载又于后略述告陵及告岳渎山川宫观神祠之仪盖告祭云者因事而告其举也无常期故别为一门而告郊为告礼之所先系告祭于郊社考义固可顺而赅且于宗庙则先事以起例也我
  国家定制有大典必先期祭告于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及
  陵寝或
  亲诣或遣官
  列圣以来事
  天事
  地事
  祖之心随时协宜聿昭诚敬夫固有愈备而愈盛者矣兹
  恭纪于编至祭告
  岳镇海渎
  历代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则自具本门
  天命元年正月壬申朔
  太祖高皇帝受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
  尊号行焚香告
  天礼
  天聪十年四月壬午
  太宗文皇帝以乙酉受
  宽温仁圣皇帝
  尊号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徳先期祭告
  
  地
  崇徳元年十一月癸卯以征明克城败敌遣官祭告
  太庙
  是月乙丑冬至以太牢祀
  天于
  圜丘并告征朝鲜之由复祭告
  太庙
  二年六月丙辰以再征朝鲜臣服其国及克明皮岛捷音
  亲告
  太庙
  四年五月乙丑以征明大捷
  亲告
  太庙
  七年七月癸未以克取明锦松塔杏四城并击败援兵大捷遣官祭告
  太庙
  八年正月丙申朔
  太宗文皇帝圣躬违和遣官祭告
  太庙
  八月丙戌
  世祖章皇帝即位遣官祭告
  圜丘
  太庙
  九月辛亥以
  大行皇帝山陵宝城宫殿告成择日
  梓宫发引奉安遣官祭告
  圜丘
  太庙
  顺治元年四月甲子以出师征明遣官祭告
  太庙并告
  大行皇帝
  七月癸巳以中原平定迁都于燕遣官祭告
  圜丘
  太庙
  福陵
  越日甲午月祭
  大行皇帝并告迁都
  十月乙卯朔
  世祖章皇帝登极祭
  天
  
  太庙
  社稷是日
  世祖章皇帝以定鼎燕京
  亲诣
  南郊祭
  
  地即
  皇帝位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遣官祭告
  太庙
  社稷
  辛酉以恭上
  大行皇帝
  尊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并祭告
  大行皇帝
  甲子以加封宗室诸王遣官祭告
  太庙
  十一月甲辰以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
  太庙祗告
  丁未以
  南郊礼成还告
  太庙
  二年六月己未以平定江南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闰六月辛卯以荡平流冦遣官祭告
  三年十一月戊辰以平定浙东全闽遣官祭告四年正月丁卯以平定四川遣官祭告
  四月丙子以平定广东遣官祭告
  右皆如二年六月礼
  五年十一月乙丑以冬至恭奉
  太祖武皇帝配享
  圜丘追尊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恭奉
  神主奉安
  太庙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七年二月丙戍以恭上
  大行皇太后
  尊谥及诹吉发引奉安
  梓宫于
  昭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八年正月丙寅以恭奉
  孝端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二月丁亥以
  亲理大政恭上
  昭圣慈夀皇太后尊号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八月丁巳以
  大婚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甲子以
  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夀皇太后
  徽号曰
  昭圣慈夀恭简皇太后遣官祭告如二月礼后皆同
  九年十月丙寅以
  尊封
  皇考懿靖大贵妃
  康恵淑妃遣官祭告
  太庙
  十年闰六月甲戌以
  昭圣慈夀恭简皇太后临御慈宁宫遣官祭告
  太庙
  十一年六月癸酉以
  册立
  皇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己卯以
  册立
  皇后礼成加上
  昭圣慈夀恭简皇太后
  徽号曰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礼
  十二年正月丙午以营建
  乾清宫
  景仁宫
  承乾宫
  永夀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十一月己酉祭告
  圜丘
  是月乙巳冬至
  郊祀毕奉
  谕朕自即位凡
  郊祀大典必诚必敬问有遣代亦必如礼致斋今冬至祀
  天遣额尔克戴青恭代但因驻跸南苑致斋日期尔部未经题明内院诸臣亦未奏知偶失记忆忽然猛省不胜悚惕朕为
  天之子昭事当䖍既有疏忽何敢自隐即选择吉日祗申祭告于是以后四日己酉遣官申告
  十三年七月辛亥以
  临御乾清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十二月戊寅以
  册封
  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
  丙申以
  册封
  皇贵妃礼成加上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皇太后
  徽号曰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礼
  十四年正月丁未以初行
  祈榖坛礼奉
  太祖武皇帝配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社稷戊申遣官祭告
  太庙
  庚午以营建
  奉先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三月戊申以恭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圜丘
  祈谷坛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辛亥以恭奉
  太祖武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方泽遣官祭告如戊申礼
  十五年正月以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圣体康豫
  亲行告谢礼先是十四年十二月
  世祖章皇帝谕礼部
  皇太后圣体违和荷蒙
  
  地
  祖宗
  社稷眷佑今已康宁朕心欣庆应躬行告谢礼尔部择吉以闻寻部臣议奏于是以正月戊午谢
  圜丘己未谢
  方泽辛酉谢
  太庙
  社稷
  十六年九月丁卯以滇黔底定遣官祭告如礼十七年正月以
  省躬
  亲行祭告先是戊午
  谕礼部朕荷
  天眷佑缵承
  祖宗鸿绪统御天下夙夜干惕图所以乂安海内永底升平十有七年于兹乃民生尚未尽遂贪吏尚未尽改积习相仍未臻丕变且滇黔虽入版图而伏莽未靖征调犹繁焦思竭力治效未孚负
  上天之简畀愧
  祖宗之寄托虚
  皇太后教育之恩孤四海万民之望非朕未尝励精求治实由凉徳所致反复循省罔敢即安兹欲引咎自责祭告
  
  地
  太庙
  社稷布告中外尔部即择期具奏庚申礼部奏拟正月
  十一日甲子奉
  谕宜间日行礼于是以丙子告
  圜丘丁丑告
  方泽己卯告
  太庙
  社稷
  四月戊申以
  大享殿合祀遣官祭告
  
  庙
  十八年正月己未
  圣祖仁皇帝登极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三月壬申以恭上
  大行皇帝
  尊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十月甲子以恭上
  皇曽祖夀康太妃尊号遣官祭告
  太庙先是顺治十七年十月庚戌
  世祖章皇帝谕礼部仁夀宫
  太祖妃年长行尊向来未进名封礼宜举行所有应封名号应行典礼尔部即详察具奏至是
  圣祖仁皇帝登极始举行
  十一月戊戌以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康熙元年三月乙酉以明桂王朱由榔就擒
  亲告
  世祖章皇帝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福陵
  昭陵
  四月乙卯以恭改上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尊谥加上
  太宗文皇帝
  尊谥
  亲告
  圜丘遣官祭告
  方泽
  社稷
  十月壬寅以恭上
  圣祖母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尊号加上
  徽号曰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恭上
  母后皇后
  尊号曰
  仁宪皇太后
  母后
  尊号曰
  慈和皇太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二年四月戊午以奉移
  世祖章皇帝梓宫于
  孝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五月癸巳以恭上
  大行慈和皇太后
  尊谥遣官祭告如礼
  六月己亥以奉安
  世祖章皇帝梓宫于
  地宫
  孝康章皇后梓宫同日奉安遣官祭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四年九月庚寅以
  大婚遣官祭告如顺治八年
  丁未以
  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
  徽号曰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
  徽号曰
  仁宪恪顺皇太后遣官祭告如元年十月礼后皆同
  六年十一月丙午以恭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圜丘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乙卯以恭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方泽遣官祭告如丙午礼
  丙辰以
  亲理大政加上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
  徽号曰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仁宪恪顺皇太后
  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礼
  八年十一月壬子以修建
  太和殿
  乾清宫告成遣官祭告如顺治十二年
  九年正月戊戌以上辛
  亲祭
  祈谷坛遣官祭
  太庙
  庚子以恭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祈谷坛遣官祭告如六年礼
  四月以五月丙辰朔恭奉
  孝康章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癸丑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乙卯遣官祭告
  奉先殿
  八月丙申以恭奉
  太皇太后恭谒
  孝陵
  亲诣
  太庙祭告
  壬子
  驾回京
  亲诣
  太庙告至
  十年二月戊戌以
  经筵开讲
  亲诣
  奉先殿祭告嗣后岁或遣官
  九月庚戍以寰宇一统恭
  谒
  福陵
  昭陵展祭行告成礼
  亲诣
  太庙祭告
  十一月庚戍
  驾回京
  亲诣
  太庙告至
  十一年二月乙未以
  耕耤遣官祭告
  奉先殿嗣后岁以为常
  十三年六月己未以
  册谥
  仁孝皇后遣官祭告
  太庙
  十四年正月戊寅以
  仁孝皇后神主升祔
  奉先殿遣官祭告
  奉先殿
  十二月乙丑以
  册立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十五年正月癸巳以建储加上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
  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以次
  尊封
  皇考恭靖妃
  淑恵妃
  端顺妃
  宁悫妃同告
  太庙
  奉先殿
  十六年八月乙丑以
  册立
  皇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以次
  册封
  贵妃同告
  太庙
  奉先殿
  十七年闰三月庚申以
  册谥
  孝昭皇后遣官祭告
  太庙
  五月庚戌以修
  皇穹宇两庑拜台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十八年四月壬申以
  孝昭皇后神主升祔
  奉先殿遣官祭告
  奉先殿
  五月以改营
  奉先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二十年三月
  仁孝皇后梓宫
  孝昭皇后梓宫自沙河
  殡宫奉移至
  陵戊午以奉安
  地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孝陵
  十二月丁酉以荡平滇逆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时将申祗告内阁翰林院撰拟寰海升平告祭文以进
  圣祖谕曰吴三桂反叛以来劳师动众兵民困苦已极若以为推枯拉朽容易成功则辞过其实惟此艰难之故
  全赖
  天地鸿庥
  祖宗覆庇乃能奏绩其以此意撰拟朕将亲览焉
  戊戌以
  册封
  皇贵妃
  贵妃
  惠妃
  宜妃
  徳妃
  荣妃遣官祭告
  太庙
  奉先殿
  壬寅以滇逆荡平加上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
  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礼二十一年二月壬辰以云南底定海㝢荡平恭
  
  永陵
  福陵
  昭陵遣官祭告
  奉先殿
  二十二年十二月庚戌以平定海逆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又遣官祭告
  陵寝
  二十七年四月奉移
  大行太皇太后梓宫至
  陵享殿遣官祭告
  孝陵奉安
  梓宫于
  孝陵之南为
  暂安奉殿遣官祭告
  孝陵
  十月甲寅以恭上
  大行太皇太后
  尊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庚申以恭奉
  孝庄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礼
  二十八年七月癸卯以
  册立
  皇后遣官祭告如礼
  九月甲寅以
  册谥
  孝懿皇后遣官祭告
  太庙
  十月己卯以奉安
  孝懿皇后梓宫于
  地宫遣官祭告如二十年三月礼
  十一月庚申以
  孝懿皇后神主升祔
  奉先殿
  亲诣
  奉先殿祭告
  十二月乙丑以
  宁夀宫成恭奉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临御新宫遣官祭告太庙
  三十四年二月丁巳以崇建
  太和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六月丁酉以
  册封皇太子妃遣官祭告
  太庙
  奉先殿
  三十五年二月癸丑以
  亲征噶尔丹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三十六年七月乙丑以平定朔漠大功告成遣官祭告如初礼
  丙申以
  太和殿成丁酉
  临御新殿遣官祭告如初礼
  三十九年十二月甲戌以
  册封
  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
  奉先殿
  四十七年九月辛卯以废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时
  圣祖仁皇帝亲撰告
  天文告
  方泽
  太庙
  社稷文略同
  四十八年三月庚辰以复
  册立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五十一年十一月乙未以复废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如前
  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六十万夀圣节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五十七年三月庚申以恭上
  大行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
  尊谥遣官祭告如礼
  庚午以奉移
  孝惠章皇后梓宫至
  陵享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至
  陵日遣官祭告
  暂安奉殿
  孝陵
  四月辛巳以奉安
  孝惠章皇后梓宫于
  孝东陵地宫遣官祭告如礼
  十二月戊午以恭奉
  孝惠章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礼
  庚午以
  册封
  宣妃
  和妃
  成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六十年二月乙未以
  御极六十年大庆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是月以
  御极六十年大庆恭谒
  孝陵丁酉启
  銮乙卯旋
  跸皆遣官祭告
  奉先殿
  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祭告
  奉先殿甲午
  圣祖仁皇帝上宾
  世宗宪皇帝自
  畅春园
  亲奉
  大行皇帝黄舆还
  乾清宫奉安越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
  辛丑
  世宗宪皇帝登极庚子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雍正元年二月戊辰以恭上
  大行皇帝
  尊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三月癸卯以奉移
  圣祖仁皇帝梓宫于
  景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至
  陵之前一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至
  陵日遣官祭告
  陵寝
  六月辛未以
  追封
  皇考敬敏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
  奉先殿
  七月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谥前期五日甲辰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社稷
  八月戊午以恭上
  大行仁夀皇太后
  尊谥遣官祭告如礼
  甲子以奉移
  孝恭仁皇后梓宫于
  景陵遣官祭告如礼
  丙子以奉安
  圣祖仁皇帝梓宫
  孝恭仁皇后梓宫于
  地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陵寝
  等谨按
  敬敏皇贵妃祔葬
  地宫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太庙
  奉先殿遣官诣
  圣祖仁皇帝梓宫前祭告
  九月丁丑以恭奉
  圣祖仁皇帝神主
  孝诚仁皇后神主
  孝昭仁皇后神主
  孝懿仁皇后神主
  孝恭仁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社稷同日祭告
  太庙中殿
  后殿
  奉先殿十一月庚子以恭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
  圜丘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十二月丙寅以
  册立
  皇后
  亲诣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后殿以次
  册封
  贵妃
  齐妃
  熹妃同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二年正月庚辰以恭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
  祈谷坛遣官祭告如元年十一月礼
  二月壬戌以
  耕耤遣官祭告
  奉先殿嗣后岁以为常
  三月丙申以平定青海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闰四月癸未以献俘遣官祭告
  太庙
  社稷
  壬寅以恭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
  方泽遣官祭告如元年十一月礼
  六月庚辰以
  尊封
  皇考皇贵妃
  贵妃
  密妃
  定妃
  通嫔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三年二月己卯以祫祭即吉遣官祭告
  太庙
  奉先殿
  是月
  昭西陵启土奉安
  孝庄文皇后梓宫于
  享殿前期三日遣官祭告
  太庙
  八月以
  御经筵
  亲诣
  奉先殿祭告嗣后岁或遣官
  十一月以
  圣祖仁皇帝三周年
  亲诣
  景陵致祭前期一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
  驾回京次日遣官祭告
  奉先殿
  十二月庚午以奉安
  孝庄文皇后梓宫于
  昭西陵地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
  陵寝
  乙亥以
  册谥
  敦肃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四年正月丁未以革允禩等黄带除其宗籍遣官祭告
  奉先殿先是辛丑
  谕允禩等不可留于宗姓之内此朕灼知确见者今撰文告祭奉先殿可将祭文宣示诸王大臣等或朕之所见如此而仰体
  列祖之心稍有不慊于朕诸王大臣不妨直言各出所见回奏此事关系重大朕既切加询问诸王大臣等若有所见而不直行陈奏则大不忠矣诸王大臣等覆奏允
  禩等罪大恶极
  列祖必不愿以此等逆天犯法之人为子孙昭告奉先殿除其宗籍实为允协
  七年四月以征厄鲁特策妄阿喇布坦之子噶尔丹䇿凌壬寅
  亲诣
  太庙祭告
  九年八月辛亥以大学士忠达公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启行征噶尔丹策凌
  
  皇四子皇上御名祭告
  奉先殿
  十三年九月己亥
  皇上登极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十一月丙午以恭上
  大行皇帝
  尊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乙卯以恭上
  孝敬宪皇后
  尊谥遣官祭告如丙午礼
  十二月丁丑以恭上
  圣母
  尊号曰
  皇太后
  徽号曰
  崇庆皇太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
  乾隆元年正月己未以
  谒
  陵遣官祭告
  奉先殿
  三月丙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谥遣官祭告
  太庙
  奉先殿庚子祭告
  圜丘
  方泽
  社稷
  十月丁酉以奉移
  世宗宪皇帝梓宫于
  泰陵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十一月辛卯以
  尊封
  皇祖夀祺皇贵妃
  温惠贵妃
  顺懿密妃
  纯裕勤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甲午以
  崇庆皇太后临御慈宁宫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十二月丙寅以
  尊封
  皇祖襄嫔
  熙嫔
  谨嫔
  静嫔
  穆嫔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二年二月丁丑以奉移
  孝敬宪皇后梓宫于
  泰陵遣官祭告如元年十月礼
  丁亥以奉安
  世宗宪皇帝梓宫
  孝敬宪皇后梓宫于
  地宫遣官祭告如雍正元年八月礼
  三月庚寅以恭奉
  世宗宪皇帝神主
  孝敬宪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礼
  四月癸酉以恭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
  圜丘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五月庚戌以恭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
  方泽遣官祭告如四月礼
  七月乙巳以修
  奉先殿兴工
  亲诣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社稷工竣告同互见宗庙考
  八月甲戌以恭
  谒
  泰陵遣官祭告
  奉先殿回  銮又告嗣后恭遇  谒   陵祗告奉先殿或  亲诣或遣官皆如是行
  九月丙戌朔以
  尊封
  皇考贵妃
  谦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中殿
  十月丁亥以
  谒
  
  亲诣
  太庙祭告
  十一月丙子以祫祭
  太庙释服即吉遣官祭告如雍正三年二月礼
  十二月丙戌以
  册立
  皇后
  亲诣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后殿以次
  册封
  贵妃
  娴妃
  纯妃
  嘉嫔同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癸巳以
  册立
  皇后礼成加上
  崇庆皇太后
  徽号曰
  崇庆慈宣皇太后遣官祭告如雍正十三年十二月礼后皆
  

  三年正月庚申以恭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
  祈谷坛遣官祭告如二年四月五月礼
  庚辰以诹吉二月甲申兴工修
  太庙
  亲诣
  太庙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奉先殿
  社稷上竣告同互见宗庙考
  三月丙午以
  御经筵
  亲诣
  奉先殿祭告嗣后岁或遣官
  庚申以
  耕耤遣官祭告
  奉先殿嗣后岁以为常
  六年十一月壬午以
  册封
  嘉妃
  愉嫔
  怡嫔
  舒嫔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八年八月
  驾诣
  盛京躬谒
  祖陵启
  銮回京皆
  亲告
  奉先殿嗣是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恭谒 盛京   祖陵祗告礼同
  十一月乙巳
  尊封
  皇祖温惠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十年四月甲子以乙丑
  册谥
  慧贤皇贵妃庚午
  册谥
  哲悯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十一月癸未以
  册封
  贵妃
  贵妃
  愉妃
  令嫔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十三年五月癸卯以
  册谥
  孝贤皇后遣官祭告
  太庙
  奉先殿
  十一月冬至遣官祭告
  奉先殿时
  皇上命于祭文中増叙入大学士傅恒经略金川启行
  之期以谨告
  十四年三月癸亥以平定金川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陵寝
  四月辛巳以
  册封
  皇贵妃摄六宫事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以次
  册封
  贵妃
  令妃
  舒妃
  婉嫔同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甲申以平定金川举行
  庆典加上
  崇庆慈宣皇太后
  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礼
  十五年八月辛未朔以
  册立
  摄六宫事皇贵妃为
  皇后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
  壬申以
  册立
  皇后礼成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
  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礼
  十六年正月乙卯以修
  皇干殿
  祈年殿兴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
  闰五月戊辰以修
  方泽
  皇祇室兴工遣官祭告如正月礼
  十一月甲申以恭遇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六十万夀加上
  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礼
  十七年十月甲午以
  孝贤皇后神主升祔
  奉先殿
  亲诣
  奉先殿祭告
  丁酉以奉移
  孝贤皇后梓宫于
  万年吉地辛亥以奉安
  地宫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
  陵寝
  十二月己丑以修
  圜丘
  皇穹宇兴工遣官祭告如十六年正月闰五月礼
  十八年十一月辛未以
  南郊
  北郊大工告竣遣官祭告如初礼
  二十年六月癸卯朔以平定准噶尔
  亲诣
  太庙祭告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奉先殿
  社稷
  陵寝
  戊申以平定准噶尔大功告成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皇太后
  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纯禧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礼
  己未以献俘遣官祭告
  太庙
  社稷
  十月丁巳以献俘遣官祭告
  太庙
  社稷
  十二月丁巳以
  册谥
  淑嘉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二十一年三月庚午以修
  社稷坛兴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后殿
  奉先殿
  七月甲午以恭请
  大社
  大稷神牌还位遣官祭告如三月礼
  二十二年六月乙亥以
  社稷坛工竣遣官祭告如初礼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以平定回部大功告成即于冬至大祀
  上帝亲告
  圜丘壬戌
  亲告
  太庙遣官祭告
  方泽
  奉先殿
  社稷
  陵寝
  十二月癸巳以
  册封
  贵妃
  庆妃
  颕妃
  豫嫔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二十五年正月戊午以献俘遣官祭告
  太庙
  社稷
  四月甲申以
  册封
  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五月己未以
  册谥
  纯惠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八月甲申
  皇上五十万夀圣节
  亲诣
  奉先殿行礼
  二十六年十一月己未以恭遇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纯禧皇太后七十万夀加上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纯禧恭懿皇太后遣官祭告如
  十六年礼
  三十三年十月庚辰以
  册封
  皇贵妃
  容妃
  顺嫔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三十六年十一月辛酉以恭遇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纯禧恭懿皇太后八十万夀加
  
  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纯禧恭懿安祺皇太后遣官祭
  告如二十六年之礼
  三十九年十一月乙丑
  册封
  惇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四十一年四月戊辰以平定两金川献俘遣官祭告
  太庙
  社稷
  五月辛未以平定两金川加上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纯禧恭懿安祺皇太后徽号曰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遣
  官祭告如礼
  十月戊午
  册封
  顺妃
  诚嫔
  循嫔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四十二年三月辛巳以恭上
  大行皇太后
  尊谥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四月癸丑以奉移
  孝圣宪皇后梓宫于
  泰东陵遣官祭告如二年二月礼
  庚申以奉安
  孝圣宪皇后梓宫于
  地宫遣官祭告如二年二月礼
  五月乙丑朔恭奉
  孝圣宪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奉先殿丙寅遣官祭告如二年三月礼
  九月丙子恭谒
  泰陵
  泰东陵遣官祭告
  奉先殿
  四十三年正月癸未恭谒
  泰陵
  泰东陵甲申诣
  泰东陵行大祭礼遣官祭告
  奉先殿
  十月甲申
  尊封
  皇考裕皇贵妃遣官祭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
  四十四年正月丁未恭谒
  泰陵
  泰东陵戊申诣
  泰东陵行大祭礼遣官祭告
  奉先殿
  四月壬申恭谒
  泰陵
  泰东陵癸酉诣
  泰东陵行释服大祭礼遣官祭告
  奉先殿
  四十五年
  皇上七十万夀圣节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五十年正月辛亥朔元旦
  恩诏以纪元五十覃庆神人遣官祭告
  圜丘
  方泽
  太庙
  奉先殿
  社稷
  因事祗告仪
  因事祗告
  圜丘遣亲王一人将事及执事官致斋一日豫期翰林院具祝文随事撰拟太常寺送内阁恭书奉诸
  南郊神库洁备器陈至日五鼓设
  神座幄于
  圜丘陈鹿脯鹿醢兔醢枣榛葡萄桃实莲实𬬻一镫六爵垫一幄南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司祝一人立于案西东面东设一案西向陈告祀制帛一香盘一尊一幂勺具爵三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立于案东西面纠仪御史二人一人东位西面一人西位东面太常寺典仪一人立第二成午阶上之东掌燎立燎𬬻东南隅鸡初鸣遣官豫俟于
  昭亨门外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豫俟于外壝南右
  门外均朝服黎明太常寺卿率属诣
  皇穹宇奉请
  皇天上帝神位入坛恭设座上如仪遣官入
  昭亨右门至外壝南右门赞礼郎引入诣
  圜丘升西阶至第三成午阶上典仪赞就位执事官各共迺职凡礼仪节次皆典仪唱赞后同赞礼郎引遣官就拜位北面立典礼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至案前祗俟赞礼郎赞升坛引遣官升西阶就香案前立赞跪遣官跪赞上香司香跪进香遣官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赞复位引遣官自西阶降复位立赞跪叩兴凡遣官升降行礼皆赞皆引后同遣官三跪九叩兴赞行初献礼司帛奉篚司爵掲尊幂勺挹酒实爵以次进至案前祗俟遣官升
  坛诣
  神位前跪司帛跪奉篚遣官受篚拱举奠于案司爵跪奉爵遣官受爵拱举奠于垫中兴赞读祝遣官降自午阶之左至第二成当阶北面跪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读祝毕奉安
  神位前篚内跪叩如初退遣官行三叩礼兴仍降西阶复位次亚献献爵于左次三献献爵于右仪同赞送
  神遣官行三跪九叩礼兴赞奉祝帛香送燎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司香奉香以次降午阶遣官避立西旁俟过复位赞望燎遣官降西阶出内壝南右门诣燎所望燎赞礼郎告礼毕引由外壝南右门出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上帝神位还
  御如仪各退
  因事祗告
  方泽遣亲王一人将事凡致斋具祝文洁备器陈至日设神座幄陈祭品幄北中设一案少西南向供祝版西设一
  案东向陈尊爵香帛与告
  圜丘礼同司香司帛司爵司祝各一人立西案西东面纠仪御史一人东位西面一人西位东面太常寺典仪一人立第一成子阶下东面掌瘗立瘗坎西北隅鸡初鸣遣官豫俟于
  坛北门外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豫俟于外壝北左门
  外均朝服太常寺卿率属诣
  皇祇室奉请
  皇地祇神位入坛恭设座上如仪遣官自
  坛北左门至外壝北左门赞礼郎引入诣
  方泽子阶下典仪赞就位执事官各共迺职凡礼仪节次皆典仪唱赞后同赞礼郎引遣官就拜位立典仪赞迎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遣官行三跪九叩礼兴赞初献司香奉香司帛奉帛司爵奉爵以次进至案前祗俟赞礼郎赞升坛引遣官升西阶就香案前凡升降行礼皆赞皆引后同跪上香次诣
  神位前跪奠帛奠爵如仪兴赞读祝遣官降子阶之右至第二成当阶面南跪司祝读祝如仪退遣官行三叩礼兴仍降西阶复位亚献三献暨送
  神望瘗仪并与告
  南郊同礼毕引遣官由外壝北左门出太常寺卿率属恭
  
  皇地祇神位还
  御如仪各退
  因事祗告
  太庙钦天监诹吉日以
  闻下所司供备先一日
  皇帝致斋于大内陪祀王公及执事各官咸致斋翰林院具祝文随事撰拟太常寺卿送内阁恭书受而奉诸
  神库乃率属入
  庙洁扫藉以㯶荐工部司官张黄幄于㦸门銮仪卫官设
  洗于幄外至日太常寺卿率属入
  庙恭展
  中殿神幄每案荐鹿脯鹿醢兔醢枣榛葡萄桃实莲实𬬻镫具设案一于殿中少西供祝版司祝立于祝案西东面设案二于殿内左右分奠香帛尊爵如时飨之数司香司帛司爵各立于案后太常寺典仪一人立殿东檐下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𬬻南陪祀王公朝服祗俟于庙街门外候
  驾至随行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集
  午门外届时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祭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
  午门严鼓百官跪送
  驾入
  太庙街门左门至神路右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
  二人恭导
  皇帝至
  太庙南门入左门诣㦸门幄次少俟太常寺卿奏请诣中殿行礼
  皇帝出次盥洗銮仪卫官跪奉盥奉巾如仪入㦸门左
  门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
  中殿门内正中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由
  前殿东循墙陞
  中殿东阶进殿左门就拜位前北向立执𬬻镫官止东阶下夹阶左右立侍卫佥立东西陛隅前引大臣分立殿檐下东西面后扈大臣随侍陪祀王公按翼立殿门外左右典仪赞执事官各共迺职以下礼仪节次皆典仪唱赞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左右司香奉香盘以次进至各案前恭候
  赞引奏诣香案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太祖高皇帝香案前对引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赞引奏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兴以次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香案前上香仪同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恭
  
  皇帝复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均随行礼毕乃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左右司帛以次进至各
  神位前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各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王公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三叩兴退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王公行三拜礼亚献奠爵于左三献奠爵于右
  均如初仪既终献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王公行三跪九拜礼兴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以
  次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彻拜褥王公退立阶
  下东西面俟祝帛过仍布拜褥
  皇帝复位立赞引奏礼成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仍由原入之门出至神路西陞舆还
  宫翼扈如来仪
  午门鸣钟百官跪迎王公随
  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
  皇帝还宫皆退是日并遣官祭告
  后殿陈设及行礼仪节如大祫前告之仪
  右亲告
  遣官祗告之礼承祭官及执事官均致斋一日豫期翰林院具祝文随事撰拟太常寺卿送内阁恭书受而奉诸
  神库至日率属入
  庙设祝案尊案荐脯醢果实具𬬻镫恭展
  神幄届时承祭官上香读祝行三献礼执事官赞襄厥事
  如大祫前告之仪
  后殿
  中殿祗告同
  右遣官祗告
  因事祗告
  奉先殿前期致斋进祝版如仪届日所司入
  后殿明镫设祝案尊案荐脯醢果实如
  太庙中殿祗告仪内监启
  神龛设盥盘司拜褥官布拜褥均如仪掌仪司官诣
  乾清门奏请
  皇帝补服乘舆出宫导引翊卫如仪
  驾至诚肃门降舆赞引对引恭导入
  奉先门循
  前殿东至
  后殿左阶下前引大臣侍卫均止立
  皇帝盥内监奉盥奉巾如仪毕恭导
  皇帝陞左阶入
  殿左门诣拜位前北向立后扈大臣佥立于后乃行祗
  告礼迎
  神上香读祝奠献望燎行礼仪节均与
  亲飨同惟不设乐悬乐舞礼成赞引对引恭导皇帝由
  奉先左门出至
  诚肃门外陞舆还宫内监阖门众各退
  
  亲告
  皇帝遣
  皇子暨王公大臣祗告
  后殿出入由右门升降均由西阶内务府官赞礼读祝
  与遣官致祭
  前殿礼同馀均如
  亲告仪
  右遣官祗告
  因事祗告
  社稷遣官一人将事凡致斋具祝文备器陈均如仪至
  日五鼓太常寺官设
  太社
  太稷神座于坛上陈祭器𬬻镫阶下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司祝一人立于案西东面右设一案西向陈香盘二左设一案东向陈礼神制帛二尊一幂勺具爵六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立于案后纠仪御史左右各一人立于案北东西面太常寺典仪一人立于壝北左门东面鸡初鸣遣官豫俟于街门内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俟于壝西隅均朝服黎明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太社
  太稷神位入坛恭设座上如常祭仪遣官由街门入南门循壝西行尽壝赞礼郎二人引诣壝北门外拜位前立典仪赞就位执事官各共迺职凡礼仪节次皆典仪唱赞赞礼郎引遣官就位立赞迎
  神司香奉香升东西阶分诣香案前祗俟赞礼郎赞升
  坛引遣官升北阶诣
  太社位前立赞跪遣官跪赞上香司香跪进香遣官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凡遣官升降行礼皆赞皆引后同次诣
  太稷位前上香仪同赞复位引遣官自北阶降复位行三跪九叩礼兴赞初献司帛奉篚司爵掲尊幂勺挹酒实爵以次升北阶至
  神案前司帛跪奠帛于案三叩兴司爵奠爵垫中皆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升北阶至坛上正中少西跪遣官跪司祝读祝毕兴奉祝版诣
  太社位前跪安篚内三叩兴退遣官三叩兴亚献奠爵
  于左三献奠爵于右均如初赞送
  神望瘗并同常祭仪礼毕引遣官仍由南门出太常寺
  卿率属恭请
  太社
  太稷神位还
  御如仪各退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
  郊社考十四
  祈禳祷疾 荣祭 祷水旱已见雩祭门臣等谨案前史所载祈祷之义旧矣惟圣人诚与天通自天佑之祷不在文然亦有不能已者如成汤桑林之祀周公金縢之册是也今考
  策府所记皆诚敬之实意与祝史之虚文迥异故备纪于篇
  崇徳八年四月
  太宗文皇帝圣躬违和
  命祷于盛京各庙复祷于境内各庙
  顺治十三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以灾变祭告
  南郊
  太庙是岁三月
  谕礼部朕自亲政以来夙夜冰兢罔敢怠忽务求克当天心光昭
  祖徳民安物阜早底治平乃近者冬雷春雪陨石雨土所在见告变匪虚生皆朕不徳所致用是恐惧靡宁抚躬自责披沥悃诚冀回灾变欲昭告于
  上帝
  祖宗实图省改尔部择吉具奏四月乙卯祭告
  南郊
  太庙
  世祖亲诣行礼
  康熙十八年九月
  圣祖仁皇帝以地震祷祀于
  天坛是年七月京师地大震民居多毁屡
  诏修省极意赈恤遣官祷祀至九月乙巳
  谕礼部曰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惧修省夙夜靡宁已经遣官䖍告
  郊坛乃精诚未达迄今时复震动未巳朕心益用悚愓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兹当䖍诚斋戒躬诣
  天坛亲行祈祷尔部择期具仪来奏越五日庚戌率诸王
  大臣文武官员诣
  天坛行祈祷礼
  二十一年二月
  圣祖为
  太皇太后祭星于景山
  圣祖天性纯孝事
  孝庄文皇后垂三十年致敬尽诚委曲周至是年以祝釐居景山斋戒祭星仍遣近御侍卫首领内监祭星三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太皇太后圣体不豫步祷
  南郊是年冬
  孝庄文皇后违和
  圣祖亲尝汤药席地而坐目不交𥈤衣不觧帯者三十五
  昼夜逮疾大渐自撰祝辞步祷
  南郊祝文曰臣仰承
  天佑奉事
  祖母太皇太后高年荷庇藉得安康今者疹患骤作一旬以内渐觉沉笃旦夕可虑臣夙夜靡宁寝食捐废䖍治药饵遍问方医罔克奏效五内忧灼莫知所措窃思
  天心仁爱覆帱无方矧臣眇躬夙蒙
  慈养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
  祖母膝下三十馀年鞠育教诲以至有成设无
  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值兹危殆方寸愦迷用敢洁蠲择日谨率群臣呼吁
  皇穹伏恳悯念笃诚立垂昭鉴俾沉疴迅起遐算长延若大数或穷愿减臣年冀增
  太皇太后数年之夀为此匍伏
  坛下仰祈
  洪祐不胜恳祷之至行礼读祝伏地诚恳涕泗交頥诸王
  大臣等莫不感泣
  三十二年以陕西荒旱
  御制祭文致祭
  西岳华山互见祭山川
  谕大学士等往年山东旱曽遣尚书苏赫祷于泰山今岁陕西郡县雨泽虽布而往者数罹旱灾夫华山者关中名山也宜遣大臣祀之寻遣
  皇长子允禔致祭
  御制祭文曰朕惟五岳之祀载于虞书所由来远矣稽考历代旧章国有庆典必举告祭之文盖以含灵布泽能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福于斯民故禋祀惟䖍礼至重焉
  西岳华山之神耸峙关中照临西土比年以来秦省左右亢旱频仍百姓艰食流离转徙未有宁居田畴荒芜不能垦辟朕悯念焦劳罔间宵旰反复图惟或者因朕之不徳或者有司之不肖以致雨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失节重困吾民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者蠲租发赈屡遣大臣拯民疾苦守土巨僚亦已更置殚心竭虑以尽人事而烝民犹未臻康食朕念国家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糓蕃滋端赖雨泽顺时霑足咸藉
  神功用是特遣皇长子允禔䖍申殷荐祗期默佑时沛甘霖俾三农常沾优渥之休庶兆姓永享丰亨之乐锡民嘉祉丕慰朕怀不益光欤朕之斯举非以媚神求福也惟敬为百姓请命爰布诚悃
  神其鉴之
  三十四年以灾异遣官告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互见祭山川
  雍正十年三月以旱祷于
  风神庙
  御制祝文遣官行礼是年春夏之间京师旱多风世宗命祈于
  风神庙
  御制风神祝文曰朕奉
  天子民刻刻以雨旸时若为念乃今春三月膏雨愆期恒风示警朕心怀悚惕瞻仰焦劳思过省愆戒勉臣庶伏念节宣和气
  神实专司夙彰福国之功宜切勤民之隐是用洁蠲斋祓昭告悃忱仰冀
  明神默垂孚佑风威敛息㴻雨均霑用观百榖之成大慰三农之望竭诚吁祷惟
  神鉴之
  乾隆七年定祈晴禜祭
  国门及用牲于
  社之礼御史徐以升请立雩坛行雩祭并请祈求晴霁亦于雩坛致祷礼部议以久雨祈晴前代皆无禜祭雩坛之礼请仿古制禜祭国门仍不止则伐鼓用牲于社已见雩祭门今各直省遵制行之已而直省以神位字様为请礼部议令间行禜祭则写城门之神字様得
  旨允行
  九年五月以岁旱多风致祭
  风神庙
  御制祭文遣郡王行礼前三日奉
  谕京师自春徂夏雨泽愆期风霾时作朕心忧惕亲制
  祭文遣平郡王福彭䖍祷于
  风神庙即于初八日敬谨举行
  御制祝文曰维
  神大元中精辅翊生成以吹以嘘百昌勾萌昔我
  皇考作是灵宇在紫禁㢲方维历有年所侧闻曩时旱魃
  为灾鼓怒涨天继日以霾我
  考竭诚爰命宗枝曰帛曰牲祝史致辞遂𫎇
  神庥骇飇为收禾黍沐泽乃亦有秋兹者雪旱于冬雨旱于春自春徂夏震雷无闻山川出云庆散于风不
  惟其景乃惟其终曰予不徳小民何辜无麦无禾眇眇愁予曰维百神各有攸职功在苍生乃庙而食用是陈辞祈
  神之佑致是咎徴皆予之咎愿敕飞廉速收其暴油云以作雨师前导曰予不诚
  明神之欺降罪于予予其敢辞屏息以待惟
  神之思谨告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
  群祀考
  京师崇祀五祀八蜡附
  等谨按我
  朝定制大祀中祀而外厥有群祀皆溥利垂庥布五行而䕃兆庶及于民有捍御功者方册所存
  命祀咸秩谨依会典所列群祀并据通礼所载别为群祀考首列京师而直省并祀者附焉专祀于直省者次之考其由来详厥典礼大者不诬小者不遗周礼所谓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于兹备矣顺治元年定祭
  先医之神之礼毎年春冬祀
  先医于景惠殿在太医院署内之左门曰咸济左右有更衣室正殿南向左右步廊东西庑庙门南燎𬬻一正殿门庑覆以㼧瓦门楹丹雘梁栋五采正殿内
  太昊伏羲氏位居中
  炎帝神农氏位居左
  黄帝轩辕氏位居右南向配位
  勾芒
  风后东位西面
  祝融
  力牧西位东面东庑僦贷季天师岐伯伯高少师太乙雷公伊尹仓公淳于意王叔和皇甫谧抱朴子葛洪药王韦慈藏钱乙刘完素李杲皆西向西庑鬼㬰区俞跗少俞桐君马师皇神应王扁鹊张机华陀巢元方真人孙思邈启元子王冰朱肱张元素朱彦修皆东向正殿以礼部尚书一人主祭两庑以太医院堂官二人分献先期由礼部题请遣官行礼今由太常寺雍正十二年令太医院御医吏目等官咸斋戒陪祀致祭仪
  致祭
  先医之礼岁以春冬仲月上甲遣官将事豫日太常寺官具祝版视割牲太医院官洁蠲殿庑内外拂拭
  神座均如仪祀日五鼓太常寺官具器陈正殿
  正位前各设一案毎案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共牛一羊一豕一前设香案各一陈𬬻一镫二
  配位东西各设一案毎案铏二簠一簋一笾十豆十羊一豕一𬬻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一案西向陈礼神制帛三色白香盘三尊一爵九西设一案东向陈素帛二色白香盘二尊一爵六凡牲陈于俎帛实于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东庑分设三案毎案簠一簋一笾四豆四盏十豕肉二统设一案陈𬬻一镫二设案一于南北向陈素帛一香盘一尊一爵三篚幂勺具西庑陈设同太常寺官设洗于咸济东门内和声署设乐于西阶下自祭  先医以后均为小祀皆用和声署乐详见乐考后同承祭官拜位在殿阶上读祝拜位在殿内正中两庑太医院分献官位甬道左右太常寺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典仪立殿外东阶西面掌燎率燎人立于燎𬬻南昧爽司祝奉祝版安于祝案承祭官暨分献官咸朝服豫俟于太医院鸿胪寺官引陪祀太医院官入咸济门内左右祗俟至时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承祭官入咸济东门分献官随入赞盥洗承祭官盥毕引至拜位前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廼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暨分献官陪祀官均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乐作赞礼郎引承祭官由殿左门入诣正中香案前赞跪承祭官跪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兴以次诣左右正位前上香如仪配位司香官分诣各案前跪上香两庑赞礼郎引分献官分诣两庑位前上香毕赞复位承祭官复位分献官各复位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诣各
  神位前司帛跪奠篚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皆退赞礼郎赞诣读祝位引承祭官就读祝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均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曰古昔圣人德泽深宏创制医药拯济斯世仁寿庶民兹当仲春冬曰仲冬谨以牲醴致祭惟
  神慈惠蠲除疾疢笃佑朕躬致和天下配以
  勾芒氏
  祝融氏
  风后氏
  力牧氏之神尚
  飨读毕奉祝版跪安
  太昊伏羲氏神位前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均行三叩礼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配位及两庑执事生奠帛奠爵毕各退典仪赞行亚献礼正位司爵配位及两庑执事生各奠爵于左如初献仪典仪赞行终献礼各奠爵于右如亚献仪典仪赞彻馔有司彻毕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馔送燎有司奉祝帛香馔以次恭送燎所如仪赞礼郎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陪祀官皆退承祭官避立拜位旁西面俟祝帛过复位立典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由咸济东门出诣望燎位视燎赞礼毕乐止承祭官退执事各官皆退右
  先医庙
  顺治元年定祭
  关帝之礼初定制致祭于
  地安门外之西白马关帝庙嗣是屡加崇修庙南向三门正殿三间三出陛各五级东西庑东庑南燎𬬻一庑北各有斋室后殿五间东西庑燎𬬻如前殿殿后祭器库治牲所皆具凡正殿门庑覆以绿琉璃馀均㼧瓦门楹丹雘栋梁五采围垣周六十丈前殿之西有
  御碑亭一初定祭礼岁以五月十三日遣官致祭由太
  常寺先期题请即遣本寺堂官行礼
  九年
  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雍正三年
  敕封关帝三代公爵定春秋祭礼置五经博士以奉祀事
  给事中李兰奏请追封
  关帝祖父爵号下礼部议行礼臣议兰原奏所称圣迹图志乃近时卢湛所撰与正史不合尊崇正神理宜详慎亚圣孟子之父未详名讳止称先贤孟孙氏所以阙疑也应照此例追封
  关帝三代俱为公爵牌位止书追封爵号不著名氏于京师白马关帝庙后殿供奉遣官告祭其山西解州河南洛阳县冢庙并各省府州县择庙宇之大者置主供奉后殿春秋二次致祭从之于是封
  曾祖为光昭公
  祖为裕昌公
  父为成忠公又以后裔之在洛阳者授为世袭五经博士以奉祀事四年以山西巡抚伊都拉言于原籍解州置博士奉祀如洛阳五年以
  关帝庙重修告成定春秋致祭之仪前殿牲用太牢遣大臣将事行三跪九叩礼后殿牲用少牢遣太
  常寺堂官行二跪六叩礼馀仪皆同五月十三日致祭用牲牢果实七年定直省祭
  关帝庙岁三祭皆用太牢十年以湖北巡抚王士俊言于当阳县增置博士以奉冢墓之祀十一年
  世宗宪皇帝御制后殿崇祀三代记文立碑建亭告成之
  
  今上皇帝以亲王奉
  命致祭
  乾隆二十五年
  关帝原谥为神勇先是山东按察使沈廷芳奏言关帝封号虽尊谥法未协请议更易以光典册
  诏是之乃以二字易原谥
  三十三年加封
  关帝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四十一年
  诏易
  关帝原谥为忠义奉
  谕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夫以神之义烈忠诚海内咸知敬祝而正史犹存旧谥隐寓讥评非所以信万世也今当抄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著将此旨刊载传末用垂久远致祭仪
  毎岁春秋仲月致祭
  关圣大帝太常寺诹吉日奏
  闻遣官将事是日昧爽庙祝洁扫殿宇内外太常寺官
  具祝版备器陈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𬬻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牲陈于俎帛实于篚尊实酒幂勺具和声署设乐于西阶上太常寺设洗于东阶上承祭官拜位在阶上正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典仪掌燎各以其职为位质明承祭官朝服诣庙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承祭官由庙左门入至东阶上盥手引诣拜位前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廼职赞礼郎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乐作赞礼郎赞诣上香位引承祭官入殿左门就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立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司帛奉篚司爵奉爵各进至
  神位前司帛跪奠篚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于案正中各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关帝之神曰惟
  神秀毓山河名垂今古英风正气世历久而弥新大节纯心史相传而莫匹念神灵之显著命典礼以优隆兹当仲春秋曰仲秋用昭时飨尚其歆格鉴此精䖍尚
  飨读毕兴以祝版跪安于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献爵于左赞行终献礼司爵献爵于右均如初献仪典仪赞彻馔有司彻毕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馔送燎有司奉祝帛香馔以次送燎如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诣望燎位视燎赞礼毕乐止皆退同日祭后殿以太常寺卿一人将事
  光昭公位中
  裕昌公左
  成忠公右均南向位各异案毎案羊一豕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𬬻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西各设一案分陈礼神制帛三色白香盘三尊三爵九俎篚幂勺具设洗于后垣门之内甬道东承祭官位殿檐下正中司祝帛香爵典仪赞礼郎掌燎各以其职为位质明承祭官由前左门人后垣中门盥手升阶就位迎
  神引诣正位前上香以次诣左右位前上香复位行二跪六叩礼初献读祝如仪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关帝之
  曾祖光昭公
  祖裕昌公
  父成忠公曰惟
  公盛德相承令仪足式历数传之积累遂锺河岳精灵储旷代之威名堪作岩廊矩矱殊恩既沛于三世时飨宜锡于上公兹当仲春秋曰仲秋用昭祀事笾豆致洁典礼加隆尚
  飨凡行礼仪节均与前殿同岁五月旬有三日致祭前殿牲太牢无豋铏诸器陈果实五盘祝辞曰惟
  神纯心取义亮节成仁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功高当世德被生民两仪正气历代明禋英灵丕著封号聿新敬修岁事显佑千春同日祭后殿牲少牢陈果实司爵以执事生不赞彻馔祝辞曰礼隆报祀谊重推恩当崧生岳降之期溯木本水源之始煇煌栋宇凭依已妥于上公修洁豆笾将享告䖍于仲夏惟
  神昭鉴尚其歆格其前后殿行礼诸仪并同春秋祀礼各直省祭
  关帝庙均以春秋仲月及五月十三日致祭前殿主祭以地方正官一人后殿以丞史执事以礼生祭日陈设礼仪并与京师同
  
  关帝庙
  顺治二年致祭
  都城隍之神定岁祭之礼是年以八月二十七日遣太常寺堂官致祭行礼自后岁以为常庙在都城宣武门内南向庙门顺德门阐威门凡三重左右有门前殿五间东西庑回廊连檐通脊甬道西燎𬬻一后殿五间阐威门外东为治牲所井亭门之左右为钟鼓楼周垣二百十有三丈雍正四年重修
  御制记文立碑建亭于殿前之东
  命亲王致祭行礼
  八年定
  万寿圣节致祭之礼是岁礼部会议祀典请于
  万寿圣节仍照旧例遣官致祭
  东岳
  真武
  城隍之神祭之前期由太常寺题请遣官雍正三年令太常寺开列大臣职名请
  旨钦点致祭
  雍正四年
  禁城城隍神之庙九年建
  皇城城隍神之庙一在禁城之西北隅一在西安门内曰永佑宫岁以
  万寿圣节及季秋遣内务府总管各一人致祭如祭
  都城隍庙之礼
  致祭仪
  毎岁
  万寿圣节遣官致祭
  都城隍之神是日庙祝洁扫庙宇内外太常寺具祝版备器陈牛一羊一豕一果实五盘𬬻镫具设案一于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设案一于东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设洗于东阶下和声署设乐于西阶上承祭官拜位在阶上正中
  太常寺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尊案祝案之次典仪立殿外东檐下掌燎率燎人立燎炉之前均如常仪黎明承祭官朝服诣庙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承祭官由左侧门入赞盥洗承祭官盥讫引升东阶至拜位前北面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廼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乐作赞礼郎赞就上香位引承祭官入殿中门至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跪献篚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于正中皆退司祝诣祝案前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典仪赞读祝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都城隍之神曰兹朕诞辰惟
  神永垂䕶佑谨以牲醴致祭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于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献爵于左赞行终献礼司爵献爵于右均如初献仪典仪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奉祝帛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送至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旁俟祝帛过复位典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诣望燎位视燎赞礼毕引承祭官仍由东侧门出乐止各退岁秋致祭诹吉日遣官将事
  神位前陈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馀同前送神时典仪赞彻馔有司乃彻馀均如前仪祝辞曰维神正直实赞灵化捍御之功都邑所赖祗严岁祀用答
  神庥尚其歆兹永福黎庶尚
  飨
  
  都城隍庙
  万寿圣节致祭
  禁城城隍之神
  皇城城隍之神祭日牲用少牢设乐于西阶上日出前二刻遣官具朝服行礼典仪赞引俱用内府官遣官由左门入升左阶进殿左门拜位设于正中始终行礼均如前仪
  
  禁城
  皇城城隍庙
  顺治八年定致祭
  真武
  东岳之神之礼毎年恭遇
  万寿圣节遣官致祭
  北极佑圣真君于显佑宫在
  地安门外日中坊桥东南向庙门内为显佑门正殿五间崇基石栏三出陛中九级东西七级两庑各五间左右碑亭二东南燎𬬻一后殿五间庙门内钟鼓楼各一门外牌坊一凡正殿门楼用黒绿琉璃馀均㼧瓦门楹梁栋之饰如制凡致祭由礼部题请今由太常寺遣堂官一员行礼
  致祭仪
  致祭
  真武之神之礼遣官将事是日庙祝洁扫庙宇内外太常寺官具祝版洁器陈设果盘五饼饵盘十有五𬬻一镫二设案一于南少西北向供祝版设案一于东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茶盏三设洗于东阶下少南和声署设乐于西阶下承祭官拜位在殿内正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盏各一人分
  立东西案之次典仪立于殿东檐下掌燎立燎𬬻之南黎明承祭官朝服诣庙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承祭官由左侧门入赞盥洗承祭官盥毕升东阶入殿左门至拜位前北面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廼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乐作赞礼郎赞诣上香位引承祭官诣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进香承祭官举炷香三上瓣香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行初献礼司帛司盏各进至
  神位前司帛奉篚跪奠于案三叩兴司盏奉盏立献于案中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致祭于
  真武之神曰兹朕诞辰惟
  神永远默佑谨以茶果庶品之仪致祭尚
  飨读毕兴以祝版跪安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盏奉茶盏献于左赞行终献礼奉茶盏献于右均如初献仪典仪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恭送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旁俟祝帛过复位典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诣望燎位视燎赞礼毕乐止引承祭官退执事官皆退右
  真武庙
  毎岁恭逢
  万寿圣节遣官致祭
  东岳泰山之神庙在朝阳门外南向康熙三十七年毁重建庙门牌坊门各三间瞻岱门五间正殿七间两庑各三间回廊各三十六间连檐通脊左右
  御碑亭各一燎𬬻二后殿五间东西庑回廊外三面环楼三十三间庙门内钟鼓楼具门外石梁三左右铁狮二前建琉璃坊东西牌坊凡殿宇门庑均覆㼧绿琉璃门楹梁栋崇饰如式
  御碑亭覆黄琉璃钟鼓楼均用绿琉璃凡致祭遣官与
  真武庙同
  乾隆二十一年
  东岳庙于玉泉山
  御制碑文勒石
  致祭仪
  致祭
  东岳庙之礼遣官将事牲用太牢陈果实五礼神制帛用青色馀陈设辨位与
  都城隍庙同祝辞称致祭于
  东岳泰山之神曰兹朕诞辰惟
  神永远默佑谨以牲醴庶品之仪致祭凡行礼仪节均与
  都城隍庙同
  右
  东岳庙
  顺治初年定致祭
  红衣发贡之神之礼初定祀礼毎岁以九月初一日致祭于卢沟桥北沙锅村由太常寺奏请遣八旗汉军都统将事八旗各为一坛按旗排设炮位陈设毕具承祭都统于镶黄旗炮位前行礼七旗都统各于本旗炮位前随承祭官上香行礼皆补服副都统以下咸陪祀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遣官致祭
  火炮之神读祝行礼如仪先是二十九年三十二年皆遣官致祭各様火炮有神威将军铁心冲天子母各名是年又有新制铜炮龙炮铁心铜炮皆分案致祭三十六
  年凯旋遣祭如初雍正三年定毎三年一次遣官致祭乾隆十八年定凡致祭八旗各遣一人承祭各用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礼惟镶黄旗炮位前设祝案赞礼郎通赞每旗增设酒盏二十尊一祝文内
  皇帝遣某官某等书镶黄旗都统名如有故则书次旗都统名由太常寺临时开列具奏又定火器营祭八旗
  子母炮神毎年请
  旨举行祭日共设一案以火器营总统一人承祭以下官员皆陪祭补服行礼祭品礼仪与汉军祭炮同三十年定致祭
  炮神用祝版并制祭器太常寺奏言向例祝文用纸祭器临时备用请照火神龙神之例改用祝版其祭器交八旗汉军都统并满洲火器营敬谨制造以重祀典从之
  致祭仪
  凡致祭
  炮神之礼间二岁季秋朔日于卢沟桥北席地为坛遣八旗汉军都统或副都统将事副都统以下至佐领咸陪祀豫日地方官备案太常寺具器陈祀日汉军弁兵陈八旗炮位于坛内按翼左右序列皆西向前设八案各设
  神位以纸为之又前设牲案各陈羊一豕一果实五盘盏二十又前设香案各陈𬬻一镫二坛中少北设一案供祝文左右分设二案各陈香盘四爵十有二尊四幂勺具设洗于坛外之南太常寺司祝司香司爵各立祝案尊案之次承祭官位各香案前东面陪祀副都统以下以其班序重行异等均东面典仪一人立于坛左掌燎率燎人立燎𬬻隅黎明承祭官暨陪祀官咸补服诣坛赞引太常寺赞礼郎各二人分引承祭官至盥洗所盥毕诣各拜位前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廼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各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赞礼郎赞诣上香位引各承祭官分诣各旗炮位香案前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举炷香三上瓣香赞复位各引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陪祀官均随行礼典仪赞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各进至
  神位前奉爵立献于案正中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文跪案左赞礼郎赞跪承祭官以下咸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某等致祭于
  司炮之神曰惟
  神钦
  天命而无私助扬威武有功国家兹当秋祭之日特以牲
  醴遣官致祭
  神其鉴之尚
  飨读毕兴奉祝文跪安于镶黄旗炮位前叩如初退赞礼郎赞叩兴承祭官以下均行三叩礼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各奉爵献于左赞行终献礼各奉爵献于右均如初献仪典仪赞送
  神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以下均行三跪九叩礼典仪奉祝文送燎有司各奉
  神位在前次祝次香由中道恭送燎所承祭官各避立拜位左右俟过复位赞礼郎赞诣望燎位引承祭官各诣望燎位视燎赞礼毕引承祭官退执事各官皆退
  
  炮神
  康熙二年定致祭
  司火之神之礼庙在日中坊桥西正门东向左右各一门门前巨坊曰离德昭明正殿南向有西庑南殿旁有左右殿东西庑设燎𬬻一后阁五间有东西阁又后群楼十有五间庙门内有钟鼓楼门楼覆黄绿琉璃殿覆绿琉璃馀饰如式岁以六月二十三日由太常寺奏请遣本寺堂官行礼嗣后奉
  旨遣大臣行礼雍正八年定祭礼牲用太牢
  致祭仪
  凡致祭
  火神之礼遣官将事豫期洁扫具祝版备器陈牛一羊一豕一果实五盘礼神制帛用赤色设乐设洗执事者各以其职为位承祭官朝服典仪唱赞赞礼郎赞引行三跪九叩礼升降由东阶出入殿左门祝辞曰惟
  神令司赤帝德炳离明届此良辰爰修专祀鉴兹特典绥我蒸民凡行礼始终仪节均与
  都城隍庙同
  右
  火神庙
  康熙二十年重建
  黑龙潭龙神庙遣官致祭潭在金山之麓互见雩祭门
  圣祖数以祷雨至其地乃鼎新庙宇
  御制碑文以纪之自是灵验尤盛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亲诣致祷㴻雨立应重修工竣
  御制碑文
  亲洒宸翰勒石庙庭其庙正殿东向崇台朱䦨左设燎𬬻
  前为庙门缭以朱垣
  御碑亭在门之外又前为牌坊东北为龙潭水从山峡流出绕潭回廊三十三间其南小潭一外为大门自殿至门磴道五层
  御碑亭正殿庙门牌坊均覆以黄琉璃馀皆㼧瓦门楹丹雘梁栋五采神厨治牲所在庙外之右春秋致祭乾隆五年
  黑龙潭龙神封号遣官致祭是岁三月微旱
  皇上亲诣祈雨至是
  谕内阁
  黒龙潭龙神福国佑民灵显素著毎遇京师雨泽愆期祈祷必应是明神功德实能膏润田畴顺成年榖为万姓之所仰赖昔年
  皇祖式廓庙貌建立丰碑
  皇考又复易以黄瓦用昭敬礼今应议加封号以示尊崇
  大学士会同该部定议具奏寻奉
  谕旨封为
  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二十五年
  谕岁祭
  黒龙潭龙神改遣内务府圆明园大臣行礼致祭仪
  毎岁祭
  黒龙潭龙神之礼春秋仲月诹吉遣官将事是日太常寺具祝版备器陈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笾豆各
  十𬬻镫具殿中少南设案一供祝版北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和声署设乐于南阶上太常寺设洗于东阶下之北承祭官拜位在阶上正中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典仪掌燎各以其职为位承祭官朝服行礼祝辞曰惟
  神德润生民膏流甸服雨旸时若夙彰孚应之灵年榖顺成溥被盈宁之福念
  神庥之丕著惟典祀之宜崇兹值仲春秋曰仲秋用申报飨尚其歆格鉴此精诚行礼始终仪节均与
  都城隍庙同
  右
  黒龙潭龙神
  乾隆九年
  玉泉山龙神为惠济慈佑龙神遣官致祭是岁奉
  谕旨加封号庙在京西玉泉山之麓正殿东向覆以绿琉璃门楹丹雘栋梁金碧殿阶上下左右
  御书碑各二殿前燎𬬻一十六年奉
  谕旨京师玉泉灵源濬发为德水之枢纽畿甸众流环汇皆从此潆注朕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其泽流润广惠济者博而远矣上有龙神祠已命所司鸠工崇饰宜列之祀典其品式一视黒龙潭该部具仪以闻寻议奏谨按玉泉出西山东流环注京师抵通州合白潞以达于海灵源濬发流泽布惠利赖于畿辅实多允宜列之祀典俟庙工完竣照例遣礼部堂官一人往祭并请
  敕赐鸿文勒石祠左以昭神功从之
  二十五年
  谕岁祭
  玉泉山龙神改遣内务府圆明园大臣行礼
  致祭仪
  致祭
  玉泉山龙神祠与
  黑龙潭庙同日遣官将事太常寺具祝版洁器陈牲牢品物毕办设洗设乐执事各以其职为位遣官朝服行礼祝辞曰惟
  神润下流膏应时泽物珠泉涌地毓灵脉于山林玉液成川畅清流于畿甸滋畇畇之绣壤久资灌注之功通翼翼之漕艘长助挽输之利聿昭灵贶宜奉明禋兹值仲春秋曰仲秋用申报飨尚其歆格鉴此精诚其始终行礼之仪均与
  黒龙潭同
  右玉泉山
  龙神
  等谨按
  京师祀典凡九列载会典通礼均由太常寺请
  旨遣官敬谨将事溯自定鼎以来以定礼之先后为次
  具详其仪乾隆二十五年
  旨玉泉山黒龙潭龙神改遣内务府圆明园大臣承祭不由太常寺奏请有専司特遣之殊其恪恭将事则一也又有列在祀典而无定时定所者及有司以时专祭者附列于后
  顺治初定制致祭
  后土之神
  司工之神
  琉璃窑神
  门神
  致祭仪
  致祭
  后土神
  司工神之礼凡大兴作诹吉遣官各一人将事豫日工部官于营建所在因其方设左右二坛结彩棚祭日五鼓太常寺官具祝版设
  神案各一于坛内正中以黄纸书
  神位供于案上各陈羊一豕一饼饵十有五盘果实五盘𬬻镫具设祝案于中少右供祝版左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和声署设乐太常寺设洗如式司祝帛香爵各一人及典仪掌燎各以其职为位承祭官拜位在香案前正中太常寺赞礼郎各二人赞引承祭官朝服行礼仪节与
  都城隍庙同凡
  盛京各直省有奉
  旨兴修工作之处亦先期照例致祭
  右祭
  后土
  司工
  凡大工迎吻祭
  琉璃窑神并经由一路
  门神各遣官一人将事豫日工部官设坛于琉璃窑及迎吻所经之各门结彩棚祭日五鼓和声署设乐于各坛前设导迎乐于窑门外太常寺官具祝版设
  神位陈设牲牢祭品器具设洗均与祭
  司工仪同承祭官暨礼部太常寺有职事官工部内务府管工各官咸朝服簪花披红乃陈吻于窑前乐作太常寺赞礼郎引琉璃窑承祭官诣
  窑神位前行礼引各门承祭官诣
  门神位前行礼均与祭
  司工仪同祭毕导迎乐作銮仪卫校舁吻礼部太常寺官前导承祭官从所经诸门承祭官迎于门前及工所管工官列班恭迎以入俟安吻事竣各退右祭
  窑神
  门神
  顺治十六年以织造局设机致祭
  司机之神遣礼部堂官行礼一应礼仪均与祭司工之神同
  等谨按顺治中所祭有司辇之神制造库之神又举司牲神祀典今太常寺牺牲所祀牺牲之神是亦祀之一端可以附识若西山大小青龙之神康熙年中祈雨尝祀之今则不列祀典矣雍正七年
  敕封各仓司仓之神
  国家漕运之利远轶前代储积盈溢分建各仓以贮之仓中或旧有神祠未列祀典司事者以请下礼部议以通州三仓惟西仓旧有仓神祠在京城内七仓惟右翼兴平仓旧有太仓神祠俱应重加修葺左翼择于海运仓城外五仓择于新建之储济仓各建庙宇设
  司仓神位每岁春秋致祭
  敕加封号封通州仓为
  均调显佑司仓之神左翼仓为
  丰储裕饷司仓之神右翼仓为
  佑农广惠司仓之神新建二仓为
  凝禧阜众司仓之神各
  赐御书匾额载入祀典
  致祭仪
  岁春秋诹日祭
  司仓之神通州以仓场侍郎主祭各监督陪祀京仓以本仓监督主祭各监督分行陪祀祀用帛一羊一豕一果实十盘壶一爵三𬬻镫香盘具主祭官朝服质明行事率陪祀官行二跪六叩礼上香三献爵燎楮帛如仪
  
  仓神
  五祀八蜡
  等谨按五祀之礼惟顺治年中行之即于十八年停止縁当时以
  太庙阶下合祭既停因并罢其专祀也敬谨备列以存掌
  故至于罢祀八蜡
  圣谕煌煌折中尽善实足辟千古儒说之谬仍恭载于
  后云
  顺治八年定制每岁致祭
  五祀之神礼臣议奏以正月祭
  司户之神于
  宫门外道左南向以四月祭
  司灶之神于
  大内大庖前中道南向以六月祭
  中霤之神于文楼前西向以七月祭
  司门之神于
  午门前西角楼东向以十月祭
  司井之神于
  内府大庖井前南向中霤门二祀太常寺掌之户灶井三祀内务府掌之先是于岁暮合祭是年停止十五年复岁暮合祭
  五祀之礼是年复行合祭于
  太庙西庑阶下
  神位俱东向遣太常寺堂官致祭前此六月祭中霤之神于
  太和殿阶下之东西向陈爵三羊一豕一果品五礼神制帛一遣太常寺堂官一人奠帛三献读祝致祭七月祭
  门神于
  午门外西旁与六月同至是合祭礼并同
  十八年奉
  圣祖仁皇帝
  谕旨户灶井神停其祭祀又
  谕中霤门神停其祭祀时议政王大臣奏罢
  太庙阶下合祭之祀从之
  雍正二年
  刘猛将军庙将军未详所始相传神能驱除蝗蝻颇著显应雍正三年
  世宗宪皇帝谕旨旧岁直隶总督李维钧奏称畿辅地方每有蝗蝻之害土人䖍祷于刘猛将军之庙则蝗不为灾朕念切痌瘝凡事之有益于民生者皆欲推广行之且御灾捍患之神载在祀典即大田之诗亦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田租有神秉畀炎火是蝗蝻之害古人亦未尝不藉神力以为之驱除也因以此意曾密谕数省督抚留意以为备蝗之一端今两江总督查弼纳奏称江南地方有为刘猛将军立庙之处则无蝗蝻之害其未曾立庙之处则不能无蝗此查弼纳褊狭之见讽朕専恃祈祷以为消弭灾祲之方也其他督抚亦多有设法祈雨祈晴之奏者夫天人之理感应不爽凡水旱蝗蝻之灾或朝廷有失政则天示此以警之或一方之大吏不能公正宣猷或郡县之守令不能循良敷化又或一郡一邑之中风俗浇漓人心险伪以致阴阳沴戾灾祲洊臻所谓人事失于下则天道变于上
  也故朕一闻各直省雨旸愆期必深自修省思改阙失朝夕干惕必诚必敬冀以挽回天意尔等封疆大吏暨司牧之官以及居民人等亦当恐惧修省交相诫勉改愆悔过崇实去伪人事既尽自然感召天和灾祲可消丰穰可致此桑林之祷所以捷于影响也盖惟先之以恐惧修省诚敬感格至于祈祷鬼神不过借以达诚心耳朕实有见于天人感应之至理而断不惑于鬼神巫祷之俗习故不惜反复明晰言之内外臣工黎庶其共体朕意
  四年封山东
  沂山庙神为佑民捍御之神山东抚臣奏言沂山有神驱蝗显灵请加封致祭下礼部议允之
  等谨按祈禳之典载于古训自昔圣王侧身修省祗以勤求治理为弭灾致祥之要而不欲委于鬼神之难知若御灾捍患有功于民则王政祀之矣考周礼春秋祭酺郑氏谓汉时有蝝螟之酺神宋太常因革礼亦详酺祭皆所以驱蝗蝝芘嘉榖义至广也万世臣民伏读
  世宗宪皇帝圣谕于幽明感应之理深切著明洵所谓先
  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者矣
  乾隆十年以臣工请行蜡祭奉
  谕旨不必举行
  谕大学士等国家崇报之文明禋肇荐考议周详凡祀典所关群神咸秩即如雩祭诸礼事系农桑近复议行有举无废皆以为民也迩年以来诸臣工每以蜡祭为请朕追维旧制酌古准今有宜于详慎者考大蜡之礼昉于伊耆三代因之所以报万物之成也虽咏于诗详于礼记周官而古制夐远传注参错难以折衷所谓八蜡配以昆虫后儒谓其害稼不当与祭月令祈年于天宗蜡祭也注云日月星辰则所主又非八神至谓合聚万物而索飨之其神甚多尤难定位且蜡与腊冠服各殊有谓腊即蜡者有谓蜡而后
  腊者是古制已不可考终无定衡至于后世自汉腊而不蜡此礼已湮魏晋以来迄于唐宋时行时止或溺于五行之说甚且天帝人帝及于龙麟朱鸟多至百九十二座议者以为失先王之礼远矣苏轼曰迎猫则为猫之尸迎虎则为虎之尸近于倡优所为是以子贡观于蜡言一国之人皆若狂以其沿习日久迹类於戏也盖祀于南郊已不合于古制而蜡于四郊则惟顺成之方始祭较量区别丛杂琐细于义有乖于礼未洽于神为亵自元明以来停止此典实有难于举行之处况蜡祭诸神如先啬司啬日月星辰山林川泽今皆祀于各坛庙原于典文无阙即民间秋成之后休息农功祀神报赛大抵借蜡之遗意以尽其闾井欢洽之情犹有吹豳击鼓之风亦皆听从民便未尝禁止是蜡祭原行于民间但田夫萃处杂以嬉戏各随其乡之风尚初不责以仪文若朝廷议祀洁蠲䖍享必严肃整齐何至有一国若狂之论可知此祭即古亦闾阎相沿之旧俗讵可定以为郊庙典礼如以为有祈无报则方春而祈榖冬又有事于
  圜丘礼谓郊之祭为大报天又云万物本乎天大报本也岂得谓之有祈无报乎况二仲荐馨并崇社稷班固所谓为天下求福报功者具在陈祥道所谓大社国社农之所报在焉今
  社稷坛春秋两祀祈报之礼已备至义近于重复事涉于不经者即下之礼臣亦难定议因诸臣但泥古制多未深考是以特降此旨俾共知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
  群祀考
  直省専祀
  顺治三年
  敕封显佑通济之神
  等谨案会典载神谢姓名绪浙人行四读书金龙山明景泰间建庙沙湾盖崇祀已久至是加封庙祀宿迁从河臣请也其后
  南巡恒遣官致祭
  是年加
  运河龙神封号定致祭礼时从河臣请下礼部议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
  康熙十九年加封福建
  海神天妃为䕶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神莆田林氏灵应之迹著于前代师征台湾神涌潮以济师遂克厦门及平台湾亦显灵异
  诏加封号遣官致祭又立祠于原籍六十年台湾有警神
  复涌潮济师
  世宗宪皇帝追褒神功
  御书神昭海表庙额分悬原籍旧祠厦门镇祠台湾府祠雍正十一年福建督臣郝玉麟以省城神庙请入祭典并请各省俱行庙祀皆允之乾隆二年
  天后封号増福佑群生四字寻加诚感咸孚四字凡庙之所在皆以春秋致祭
  二十二年遣官致祭
  鸡公山神时以议政王大臣等奏大兵向驻永兴城中与贼对垒仰荷
  上天眷佑灵神显助于鸡公山真武庙旁竖旗立队一时官兵及贼众无不共见于是我军气奋贼势遏阻其鸡公山庙神应特致褒旌载之祀典以垂永久
  从之遣礼部司官赍香帛往祀有司春秋致祭行礼
  雍正二年封云南各
  盐井神为普润龙王之神春秋致祭
  三年封
  青海水神为灵显青海之神先是大军西征道经青海于塞外严寒之候涌泉济军督臣请加褒封允之遣官致祭建立石碑以满汉蒙古三体字様勒封号以垂永久
  是年加封浙江
  江海保障之神时以抚臣法海疏言吴国上大夫伍员唐吴越武肃王钱镠宋安济公张夏实为浙省江海保障之神又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创筑三江闸有功绍郡请各加封号修整庙宇春秋致祭下礼部议封伍员为英卫公庙祀钱塘封钱镠为诚应武肃王庙祀杭州封张夏为静安公庙祀萧山封汤绍恩为宁江伯庙祀绍兴其后建海神庙皆与配食之列
  四年加封
  宁漕公
  永济之神春秋致祭明工部尚书宋礼开会通河用汶上老人白英策分水济运事载史策旧有庙祀礼及英河臣以其治河济运永垂功绩请加封号乃封宋礼为宁漕公白英为永济之神于汶上县祠庙祭之
  五年封四川灌县都江堰口
  通佑王显英王之神时以四川巡抚宪徳疏言都江堰口庙祀李二郎有功蜀地请加封号下礼部议言按史记汉书専载蜀守李冰凿离堆穿三江功绩历历可考惟灌县志书内有使其子二郎凿山穿江之语是二郎虽能成父之绩李冰实主治水之功又考玉圻续文献通考载元至顺元年曽并加封号今既言有功于蜀屡彰显应理宜并崇祀典该抚祇请封其子而不及李冰似未妥协
  诏令并给封号乃封李冰为敷泽兴济通佑王李二郎为承绩广惠显英王令地方官春秋致祭
  六年封河东盐池为
  昭惠阜裕盐池之神春秋致祭
  七年封浙江
  蛟门山龙神为涵元昭泰镇海龙王之神时以漕运总督性贵疏言蛟门山龙神例于六月朔日致祭雨旱祈祷有验灵应甚著请加封号礼部议覆允之载入祀典
  是年封宁夏
  大渠龙神为宁渠普利龙王之神先是
  世宗宪皇帝特命大臣督理宁夏水利修建大渠及六年
  改渠既讫工以封号祀典请
  诏加封致祭岁以春秋礼祀其后惠农昌润二渠既成宁夏宁朔二县各建祠宇皆令以春秋仲月照山川礼致祭嗣是大清汉唐三渠皆庙祀如之八年封浙江
  清溪神为保济显佑侯神姓戴名继元宋时以拯溺没于溪中屡著灵异元代封显佑侯总督李卫疏言清溪地方屡有水患赖神捍御且有䕶卫漕艘之功请加封号奉
  旨加封春秋庙祀于徳清县
  是年封故广东海安营水师副将江起龙为英佑骁骑将军立庙徐闻海口春秋致祭将军在官以公事没于海颇著灵异保䕶商民有功守臣以为言故封
  十年封广西兴安县陡河
  海阳山神为安流襄绩海阳山神岁以季秋九日致祭
  十一年封广西郁林州
  泉神为昭徳沛泽泉源之神时巡抚金𫟹疏言郁林州之富民乡涌瑞泉二穴味甘色清足以灌田利民令选地建祠春秋祀之
  十二年令祀山西介休县
  水神庙时巡抚石麟奏介休县上堡村向有水泉久淤于十一年秋冬复发又涌新泉可灌民田其处向有水神庙请重修致祀从之
  是年加封江西鄱阳湖
  显佑安澜之神春秋致祭神为唐忠臣张巡布政使李兰奏言故唐御史中丞张巡见危授命保障江淮江西居民庙祀最盛捍御鄱阳一湖屡昭显应请加封赐祭从之庙祀于饶州之浮梁县
  乾隆三年加封河南
  灵佑襄济之神河臣白锺山疏言陈留河神观所祀黄大王神姓黄名守才偃师人祷泉祷雨皆著灵应请加封号春秋致祀从之至四十五年大学士阿桂奏豫省河神最著灵验者为灵佑襄济之神请于其子孙中赏给奉祀生一人得
  旨允行
  四年加封江南
  彰灵卫漕之神时河臣高斌疏言清口张将军庙神名祥宿迁人漕船商船䖍祷响应请加封号列祀典允之
  八年加封广西
  显佑英济广福王之神时巡抚杨锡绂疏言神为蜀汉禆将武当溺于溪中屡著灵异请加封号许之二十二年建
  显佑通济神庙于徐州先是二十一年秋徐之孙家集黄河夺溜大发帑金塞之越岁
  皇上亲临阅视以河溜刷深神明默佑令地方官择地建庙于云龙山之北先是庙祀宿迁康熙三十九年
  诏加封昭灵效顺至是复加封广利安民立碑纪实岁以
  春秋致祭
  是岁于甘肃嘉峪关外立
  龙神庙春秋致祭
  谕旨嘉峪关外路多戈壁从前并无水泉今年大兵经过凿井得泉水势腾涌普济军行此实神明赞佑所致昔年
  皇祖用兵时地涌灵泉曾于拖犁地方建庙以答神庥今即照例交该督建造二十四年庙成立碑致祭春秋祀之
  二十五年修涿州
  佑济龙神祠涿州城北为胡良拒马二河所汇明代曽建桥河徙而桥废是年移建通桥堤长二百丈祠在桥东南
  御制碑文勒石
  三十二年
  谕东西二淀为畿辅汇萃清流之所迩年潴蓄安恬节宣有藉近淀村庄田土泛溢无虞而菰蒲鱼蟹之饶利赖于民生者更大兹者春巡郊甸循览河堤凤艇乘流祥飚助顺尤足徴神贶之昭宜建専祠用答灵佑著该督方观承卜地兴工特崇庙祀以示妥神报功之典
  四十二年陶庄开放引河工成
  命建
  河神庙岁以春秋致祭
  御制碑文纪之四十五年
  皇上南巡
  亲诣陶庄
  河神庙瞻礼以仪封漫工未成
  默致䖍祷仪封两坝自行合龙即告功成
  是年
  封故河臣朱之锡为助顺永宁侯时以大学士阿桂奏言顺治年间总河朱之锡功著南豫二省没为河神屡著灵应请
  特赐位号得
  旨交礼部酌议位号寻议上从之
  四十九年河南兰阳睢宁新堤并引河工成
  命建
  河神庙于南岸
  御制碑文纪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
  宗庙考
  等谨按天子宗庙之礼所重亲飨虞夏商周以来历代各皆举行而縁情定制惟我
  朝为特隆焉唐以太宗贞观之治亲飨庙者二三年正月戊午十七年四月庚寅耳自后合十七宗而亲飨三十四马端临谓懿宗一王应麟玉海作二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子又四年正月己巳也宋自太祖亲飨四合十二宗而亲飨者八十五然真宗之十二亲郊朝享及告行告谒恭谢均非祫禘时享之正祭仁宗之十三亦朝享及恭谢而亲行祫祭者一马端临所谓累朝惟此一亲行也盖宋之朝享太庙皆郊前之祗告故每于十一月行之而正祭则未尝亲行我
  太宗文皇帝肇建
  太庙于
  盛京崇徳改元四月丙戍大飨后八年之中亲飨二恢恢乎大一统之规模也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师立
  太庙御宇十八年时享亲行二十八方顺治十六年始行
  祫祭而亲祫二
  圣祖仁皇帝御宇六十一年时享亲行八十二祫祭亲行
  三十二
  世宗宪皇帝御宇十三年时享亲行三十祫祭亲行十一皇帝御极乾隆元年至五十年时享亲行六十六祫祭亲行四十九是皆正祭而凡因事亲告者不在此数于戏至仁至孝至诚至敬之心永传为
  家法仰溯成周而后庙礼未有若斯之盛者也至若典制之隆仪文之备虽以时𨔛增而要皆推本于
  太宗文皇帝始定之规详考其时自大飨亲飨而外凡遇圣节忌辰元旦清明中元除夕皆以时遣官祗祭其礼已
  为大备
  世祖章皇帝抚有天下追尊
  四祖皇帝岁七享
  太庙孟春诹吉清明四月七月十月之朔除夕
  万寿节则犹
  太宗时制也至十三年建
  奉先殿而日献食月荐新朔望时节
  圣诞忌辰元旦冬至
  万夀节及诸庆典俱行于
  奉先殿至十六年始祫而除夕之享乃即大祫矣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继统以来迄今每岁四孟享
  太庙与除夕前一日祫祭而五则固皆崇徳所行之精意
  以逓酌而归于至中昭其大文焉逮
  世宗宪皇帝即
  寿皇殿䖍供
  圣祖仁皇帝圣容
  孝思纯笃以时瞻拜于是有
  神御之奉
  皇上深推
  世宗宪皇帝圣孝之心重建
  寿皇殿以并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圣容暨
  列后圣容又先即
  圆明园崇建
  安佑宫奉
  圣祖仁皇帝圣容而敬以
  世宗宪皇帝圣容配于是
  宫中
  苑中
  神御之奉乃上推而胥惬乎情与礼之极则丕哉圣孝继述佑启于万年者也且复即
  避暑山庄
  圣祖仁皇帝岁临之
  御苑建
  永佑寺以䖍奉
  圣祖仁皇帝圣容仍敬以
  世宗宪皇帝圣容配则所为斋焉而思其居处思其志意乐嗜礼得其所必备而情得其所必伸盖皆由夫飨
  庙亲行至仁至孝至诚至敬之一心推之以无乎不达者
  矣兹恭依
  列朝实录
  皇上乾隆元年至五十年
  起居注册参稽
  大清会典暨各档案其仪节谨钞
  大清通礼成宗庙考十二卷以昭万年之钜典云
  太庙
  天聪十年四月乙酉
  太宗文皇帝受尊号建国大清改元崇徳于
  盛京建立
  太庙
  抚近门东
  前殿五室后房六间
  后殿三室南大门三间东西角门三间周围广三十五
  丈袤四十丈
  崇徳元年四月丙戌奉安
  列祖
  太祖神位于
  太庙追尊
  列祖王号恭上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庙号
  太祖
  皇太后
  尊谥曰
  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先是天聪十年
  月初八日壬午群臣请上
  尊号于是祗告
  
  地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大臣斋戒三日以十一日乙酉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徳元年
  
  天
  地礼成是日遣超品公额驸扬古利固山额真谭泰宗室拜尹图叶克书叶臣阿山伊尔登宗室篇古达尔哈石廷柱马光远及外藩贝勒下官员卜库台吉得类扎尔固齐孟库孙杭哈尔阿尔珠海泥堪内院官希福刚林罗硕等捧祝文以肇建
  太庙祗告
  太祖山陵文曰孝子嗣皇帝   太宗文皇帝庙讳敢昭告于皇考神位前曰臣敬遵典礼表扬
  皇考
  皇妣功徳肇建
  太庙谨择吉于四月十二日安设
  神位以昭上祀之礼又仰体
  皇考孝心稽诸禘尝钜典追尊
  始祖
  高祖
  曾祖
  祖以下王号安设四代
  祖考
  祖妣神位又设
  伯祖礼敦巴图鲁配位伏祈
  皇考神灵鉴兹诚悃又设功臣费英东额亦都配位从祀皇考左右惟望
  皇考垂慈来格来歆丙戌
  上率诸贝勒大臣诣
  太庙追尊
  始祖为
  泽王
  高祖为
  庆王
  曾祖为
  昌王
  祖为
  福王追封
  伯祖礼敦巴图鲁为武功郡王恭上
  皇考太祖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皇妣太后
  尊谥曰
  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
  庙号
  太祖追封功臣费英东为直义公额亦都为弘毅公前殿安奉
  太祖
  太后神位
  后殿正中安奉
  始祖
  始祖妣神位左安奉
  高祖
  高祖妣神位右安奉
  曽祖
  曽祖妣神位次左安奉
  祖
  祖妣神位皆南面右末安奉
  伯祖礼敦巴图鲁神位东向是日各
  神位前陈设黑色太牢少牢一切祭物毕辰刻
  太宗文皇帝出内治门将至
  太庙门西下马御金椅有顷导引官引
  上先诣
  后殿至东侧西向立赞礼官赞就位
  上北向
  殿正中立诸贝勒大臣左右序立赞礼官赞上香引
  上升东阶至
  始祖神位香案前跪复起立导引官跪奉香
  上自
  始祖暨
  列祖神位前各三上香毕降自西阶复位北向立赞礼官赞跪叩行三跪九叩头礼赞礼官复赞跪
  上率众跪东侧捧帛官跪奉献
  始祖
  始祖妣帛二端
  上受帛献授西侧捧帛官捧帛官跪受置案上遂献高祖
  曾祖
  祖及
  伯祖神位前帛以次各二端如仪毕
  列祖
  列妣前先令大臣献酒各一爵东侧捧爵官跪奉酒上举爵献授西侧捧爵官捧爵官跪受置案上
  列祖
  列妣神位前各献爵一毕读祝官以次跪读祝祭始祖文曰维丙子岁四月十二日八世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于
  始祖神位前曰洪惟
  始祖肇造鸿基克恢大业振丰功而克敌开历服以诒谋爰致国势昌隆子孙荣盛兹谨仿古制追扬
  前烈尊为
  泽王立庙奉祀丕显令名贻庥万世惟望
  祖灵降鉴俯垂默佑国祚永昌祭
  高祖文曰五世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于
  高祖神位前曰洪惟
  高祖肇基王迹垂裕后昆抚众宏以成都集旅庥而启圣爰致国势昌隆子孙荣盛兹谨仿古制追扬
  前烈尊为
  庆王立庙奉祀丕显令名贻庥万世惟望
  祖灵降鉴俯垂默佑国祚永昌祭
  曾祖文曰四世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于
  曾祖神位前曰洪惟
  曾祖丕启鸿模式弘疆宇征四邻而詟服绥兆庶以敉宁爰致国势昌隆子孙荣盛兹谨仿古制追扬
  祖功尊为
  昌王立庙奉祀丕显令名贻庥万世惟望
  祖灵降鉴俯垂默佑国祚永昌祭
  祖考文曰孝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于
  祖考神位前曰洪惟
  祖考缵承懿绪佑启宏图绵福祚于万年诞神灵而首出爰致国势昌隆子孙荣盛兹谨仿古制追扬
  祖功尊为
  福王立庙奉祀丕显令名贻庥万世惟望
  祖灵降鉴默赐启廸国祚永昌祭
  伯祖武功郡王文曰皇帝庙讳敢昭告于
  伯祖神位前曰惟我
  伯祖竭诚为国懋著崇勲兹酌仿古制用昭往烈追封为武功郡王配享
  庙廷永彰令誉读祝毕奉祝文置案上赞礼官赞跪叩行三跪九叩头礼读祝官捧祝执爵官捧爵执帛官捧帛从中阶下至西侧燔燎所焚之彻馔乃诣
  前殿导引官引
  上至西侧东向立复引由西侧升至东侧西向立赞礼官
  赞就位
  上正中北向立赞礼官赞上香导引官引
  上升东阶至
  太祖
  太后神位香案前跪导引官跪奉香
  上三上香毕降自西阶复位北向立赞礼官赞跪叩上率众行三跪九叩头礼赞礼官复赞跪
  上跪众皆跪东侧捧帛官跪奉帛二端
  上受帛献授西侧捧帛官捧帛官跪受自中阶升至太祖
  太后神位前跪置案上东侧捧爵官以次跪奉酒六爵上举爵以次献以次授西侧捧爵官捧爵官跪受自中阶
  升捧置
  神位前赞礼官赞跪叩
  上率众行三跪九叩头礼赞礼官赞跪
  上率众跪读祝官捧祝文跪读于
  太祖
  太后神位前文曰维丙子岁四月十二日孝子嗣皇帝庙讳敢昭告于
  皇考
  皇妣神位前曰臣缵承
  皇考大业十年以来兢兢业业夙夜干惕以图仰副先志是以开拓封疆不辞况瘁抚绥兆庶殚力经营兹以安内攘外收服朝鲜统一蒙古兼获玉玺符瑞昭应内外诸贝勒大臣佥议宜承
  天应运劝臣宜进称尊号爰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徳元年此皆仰赖
  皇考
  皇妣之福䕃也臣缅怀
  皇考
  皇妣徳备生成功隆覆育应真符而开创辑群瑞以尊亲爰遵古制仰协
  天心敬上
  皇考
  尊谥曰
  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皇妣
  尊谥曰
  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立庙祭享垂庥万禩伏祈
  皇考
  皇妣神灵降鉴俯垂默佑俾子孙绵远国祚永昌谨告读祝毕又以追封费英东额亦都告祭
  太祖神位前曰孝子嗣皇帝庙讳敢昭告于
  皇考神位前曰臣闻恩隆眷旧典重酬庸既昭嘉绩于生前宜享恩荣于身后兹以费英东额亦都上佐
  皇考勲猷丕著爰仿古制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额亦都为弘毅公配享
  皇考神位左右扬厥令名垂之奕代读毕赞礼官赞跪叩上率诸贝勒行三跪九叩头礼赞礼官赞复位
  上复位东侧西向立诸贝勒大臣左右序立于是以功臣
  费英东额亦都木牌入
  太庙费英东位左侧额亦都位右侧陈设祭物毕读祝官
  入内旁立先宣追赠费英东文曰
  维大清崇徳元年岁次丙子四月十有二日
  宽温仁圣皇帝谕祭功臣费英东之灵曰伟烈懋昭赞经纶于肇迹荣封特晋光爼豆于千秋尔费英东佐我
  皇考正直报效竭尽忠义虽受宠渥于生前尤宜褒荣于身后今特赠尔为直义公配享
  太庙永垂令誉次宣追赠额亦都文曰
  宽温仁圣皇帝谕祭功臣额亦都之灵曰伟烈懋昭赞经纶于肇迹荣封特晋光爼豆于千秋尔额亦都佐我
  皇考勇力轶群殊勲丕著虽受宠渥于生前尤宜褒荣于身后今特赠尔为弘毅公配享
  太庙永垂令誉读毕捧帛捧爵官各捧帛爵读祝官捧祝文自中阶下西行至西侧燔燎所焚祝帛奠酒彻
  太祖
  太后神位前祭物彻毕彻直义公弘毅公祭物自侧下阶至燔燎所旁焚祝帛奠酒赞礼官赞复就位
  上复正中北向立众复就班赞礼官赞跪叩行一跪三叩
  头礼礼成
  上坐于
  太庙西侧树鹄令善射者较射射毕陈设仪仗作乐还
  
  臣等谨按先是天聪六年二月丁丑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大臣诣
  太祖高皇帝陵行时享礼八年十二月庚戌以除夕率诸
  贝勒大臣
  亲诣
  太祖陵寝致祭十年三月丙午朔以清明节
  亲祭
  太祖山陵盖我
  国家当未崇建
  宗庙之先我
  太祖高皇帝山陵卜吉在天聪三年春二月营建工成自
  是以后每
  亲举时享除夕之祭于
  陵寝已灼然立万世
  庙礼云
  五月癸丑荐樱桃于
  太庙时有以新樱桃献者
  太宗文皇帝命荐于
  太庙仍
  命嗣后凡新进果品五榖先荐
  太庙然后进御著为令
  七月辛巳中元节
  亲享
  太庙
  十二月癸亥遣官祭
  太庙时先期斋戒三日
  三年正月乙丑朔遣官祭
  太庙每祭
  太庙必并祭
  福陵自后元旦之祭四年己未朔五年癸丑朔六年丁丑
  朔七年辛未朔皆遣官祭
  七月丙子中元节
  亲享
  太庙时先期斋戒三日
  十月戊申
  万夀节遣官祭
  太庙自后五年十月壬申七年十月壬戌恭遇
  圣节皆遣官祭八年二月癸未清明节亦遣官祭
  八月庚申以
  太祖武皇帝忌辰遣官祭
  太庙
  十二月乙亥除夕遣官祭
  太庙时先期斋戒三日自后六年十二月己巳岁暮七年
  十二月甲午岁暮皆遣官祭
  八年七月丙午中元节遣官祭
  太庙并告征明山东之捷
  等谨按崇徳元年五月癸丑荐樱桃后凡
  亲诣与遣官依通考例当载入祭祀时享然此固
  盛京
  庙礼也敬即制度仪注之次编于首卷用昭我
  烈祖开创皇图后之所以大一统而垂万年礼意之精胥
  肇乎是焉
  顺治元年十二月庚午遣官恭赍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香
  册香
  宝于
  福陵
  太宗文皇帝香
  册香
  宝于
  昭陵是日固山额真以上内大臣侍卫等俱朝服
  
  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由内院奉
  册宝出置黄案上
  上御殿阅
  册宝行一跪三叩礼毕遣官恭赍至
  盛京尊藏
  二年二月丁巳定遣官祭
  四祖庙仪
  臣等谨按顺治元年定鼎
  京师建立
  太庙始以
  盛京
  太庙崇称为
  四祖庙至是礼部言凡遇清明等节应令驻防
  盛京总管分率城守章京往祭
  福陵
  昭陵东京兴京
  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盛京
  四祖庙令守庙总管官上香烛献酒果不读祝从之
  乾隆四十三年
  命重葺
  盛京
  太庙
  等谨按
  盛京
  太庙自顺治元年崇称为
  四祖庙五年更名曰
  景佑宫至是
  命重修葺仍尊称为
  太庙
  四十八年九月乙巳
  上诣
  盛京谒
  陵恭奉
  五朝
  册
  宝尊藏
  太庙
  亲诣行礼先是四十七年十月朔
  上恭奉重镌
  列祖
  列后
  册
  宝安奉
  京师
  太庙其旧藏
  册
  宝先期
  命怡亲王永琅恭赍
  盛京至是
  上致祭
  昭陵毕
  亲诣尊藏行礼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
  宗庙考
  太庙
  顺治元年九月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立
  太庙
  端门左南向朱门丹壁覆以黄琉璃卫以崇垣大门三左右门各一㦸门五间崇台石䦨中三门前后均三出陛中九级左右各七级门内外列㦸百有二十左右门各三间均一出陛各七级
  前殿十有一间重檐脊四下沉香柱正中三间饰金梁栋阶三成缭以石䦨正南及左右凡五出陛一成四级二成五级三成中十有二级左右九级
  中殿九间同堂异室内奉
  列帝
  列后神龛均南向后界朱垣中三门左右各一门内为后殿制如
  中殿奉
  祧庙神龛均南向
  前殿两庑各十有五间东为配飨诸王位西为配飨功
  臣位东庑前西庑南燎炉各一
  中殿
  后殿两庑各五间藏祭器
  后殿东庑南燎炉一㦸门外东西井亭各一前跨石桥
  五翼以扶䦨桥南东为
  神库西为
  神厨各五间庙门东南为宰牲亭井亭庙垣周二百九十一丈六尺西南
  太庙街门五间西北
  太庙右门三间均西向
  九月壬子恭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神主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神主
  大行皇帝神主奉安
  太庙是日遣固山额真宗室拜尹图代祭礼部尚书觉罗
  郎球奉
  太祖武皇帝神主甲喇章京胡世布奉
  孝慈武皇后神主吏部尚书宗室巩阿岱奉
  大行皇帝神主礼部侍郎蓝拜理事官哈尔松噶捧二功臣牌位及太常寺官于内院齐集学士额色黒捧祝版至
  谨身殿授太常寺卿郎球等奉
  神主及功臣牌位依次而行太常寺官六员前导毎阶一
  揖代祭官拜尹图随行至
  太庙门外由东中门入奉
  神主进
  前殿跪奉
  太祖武皇帝神主
  孝慈武皇后神主安正案南向
  大行皇帝神主安东侧案西向毕一叩头兴导引官引出立阶上代祭官之后蓝拜等捧二功臣牌位进西庑殿内跪安直义公费英东牌位于左弘毅公额亦都牌位于右东向毕一叩头兴出立于阶下赞礼官赞行四跪四叩头礼毕赞引官赞行初献礼太常寺官三员各捧一爵诣案前跪献毕鞠躬退一跪一叩头兴各复位赞读祝额色黒入殿内跪捧祝文读毕跪捧祝版置于
  太祖神位前一叩头退代祭官及捧主官行读祝礼赞礼官赞行一跪一叩头礼毕赞行亚献礼太常寺官献爵如初献礼毕赞行终献礼太常寺官献爵亦如初献礼毕各退二功臣位前亦各三献爵毕赞礼官赞行四跪四叩头礼阶下各官亦照行礼毕赞焚祝额色黒捧祝诣焚祝所各官东向鞠躬阶下各官亦鞠躬焚祝毕各官北向揖阶下各官亦揖代祭官立阶西侧捧功臣牌位各官立阶下西侧导引官引奉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大行皇帝神主官诣
  神位前行一跪一叩头礼兴各奉
  神主由殿内后门进至
  后殿跪安于
  神位上退出殿门外行一叩头礼兴导引官引至功臣庑
  前候代祭官齐出
  十月辛酉恭上
  大行宽温仁圣皇帝
  尊谥曰
  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
  庙号
  太宗前一日遣官祭告
  
  地
  
  稷是日遣固山额真谭泰等祭告
  太庙遣固山额真宗室拜尹图祭告
  大行皇帝凡上   尊谥皆前祭告
  二年七月甲子恭进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先期太常寺官设案于
  太庙神位前是日礼部鸿胪寺官设案于
  武英殿内院官奉
  册居左
  宝居右并祝文置各案上设彩亭于殿门外陪祭官太庙门外序立不陪祭官
  午门外序立
  上出武英殿恭阅
  
  宝祝文行一跪三拜礼毕西向立内院官奉
  
  宝授捧
  册捧
  宝官安彩亭内恭送入
  太庙
  午门外官
  太庙门外官跪迎由
  太庙中门进至
  前殿奉安毕礼部尚书觉罗郎球大学士刚林学士伊
  图进
  后殿一跪三叩兴郎球
  太祖武皇帝神主伊图奉
  孝慈武皇后神主刚林奉
  太宗文皇帝神主出安于
  前殿一跪三叩兴赞引官引代祭官由右门进各官皆进序立典仪官赞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礼官赞就位代祭官就位协律郎赞奏开平乐行迎神礼鸣赞官赞代祭官同各官行三跪九叩礼毕典仪官赞进
  册赞引官引代祭官至香案前鸣赞官赞跪赞进册蒋赫徳刘清泰恩格徳跪从案上捧
  册以次进于代祭官代祭官受献讫授内院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学士伊图跪接置于各案赞宣
  册刚林祁充格伊图各跪
  册案前宣毕三叩赞进
  宝蒋赫徳刘清泰恩格徳跪从案上捧
  宝以次进于代祭官代祭官受献讫授刚林祁充格伊图
  跪接置于各案赞宣
  宝刚林祁充格伊图各跪
  宝案前宣毕三叩赞礼官赞叩头代祭官三叩赞复位代祭官复位赞行礼代祭官同各官行三跪九叩礼毕典仪官赞行初献礼
  太祖神位前甲喇章京陈泰献帛侍卫噶布喇穆成格献
  
  太宗神位前侍卫巴泰献帛侍卫穆理玛献酒协律郎赞奏夀平乐献毕乐暂止赞礼官赞跪代祭官跪各官皆跪鸣赞官赞宣祝宣祝官一跪三叩捧祝文跪宣文曰
  维顺治二年岁次乙酉七月庚戌朔越十五日甲子孝孙嗣皇帝   世祖章皇帝庙讳遣英俄尔岱代告于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神位前曰前者宣扬功徳已加
  尊谥今恪遵典制造成玉
  册玉
  宝敬献
  几筵尚
  
  太宗文皇帝前祝文同宣毕赞礼官赞叩头代祭官三叩
  宣祝官捧祝文跪进于
  神主案三叩典仪官赞行亚献礼献酒如前仪协律郎赞奏嘉平乐献毕乐止典仪官赞行终献礼献酒复如前仪协律郎赞奏雍平乐献毕乐止典仪官赞撤馔协律郎赞奏熙平乐撤毕乐止协律郎赞奏成平乐行送神礼鸣赞官赞代祭官及各官行三跪九叩头礼礼毕乐止典仪官赞捧祝捧帛诣燎所乐奏捧祝捧帛官一跪三叩捧祝帛送燎所代祭官退立拜位东西向既过复拜位鸣赞官赞礼毕代祭官与各官出
  太祖武皇帝册文曰云雷初动经纶开草昧之天日月在躬光耀先照临之域既灵承于后嗣宜丕著夫前猷洪惟我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博厚高明圣神文武始则龙潜渤海藏九天九地之规继而虎步金源恢百战百克之势三灵协助援钟鼔而对天休万帐来王倾醍醐而饮帝徳于是旧邦式廓天街望紫气之祥新命诞敷黒水正真人之位丰年恒庆多黍多稌国士彚征如罴如虎披草莱而立
  祖庙始荐馨香扫荆棘而朝群臣岂惟绵蕞用能使耿光大烈丕显丕承厚俗淳风可久可大协昌期于嗣圣衍骏业而重光兹者神皋是宅庇及眇躬盛徳载扬念予
  烈祖乃镌
  徽号永夀天球於戏宝玉函文写贻谋之弘远金縢启幄知创业之艰难惟
  神在天歆兹无斁谨言
  宝文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之宝孝慈武皇后册文曰壸教协黄裳应地兆安贞之吉徽音昭彤管伣天开长发之祥既庆灵源宜扬惠问钦惟
  皇祖妣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性成仁孝心秉塞渊肃雍在宫尧母俪元妃之徳祗承于
  帝邑姜参十乱之功华星朗耀于轩辕内则勤供于穜稑求贤卷耳载襄栉风沐雨之思致孝𬞟蘩不忘昧旦鸡鸣之节是以流虹绕电笃生
  圣人诞凯育元门多才子用能赞助鸿图造有东夏昭宣凤徳远被南邦维眇躬之追孝前人实
  圣善之宜孚中土聿新清庙爰述瑶函於戏玄鸟呈祥授昌期于百世閟宫启颂洽嫔则于万年翼我皇风昭哉嗣服谨言
  宝文曰
  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之宝
  太宗文皇帝册文曰三才定位首出咸推圣人万国来同配天实惟元后莫不令闻奕世昭明显融洪惟
  皇考宽温仁圣皇帝道合乾坤功参化育绥文谟而扬武烈海域宾王弘义问以济仁心华风载穆声灵足以震九有尚谦让而未遑勲业可以表百王犹开诚而尽下关睢麟趾之意偕黄钺而并挥岩筑射钩之贤望彤墀而交罄是以白狼槃木接踵来歌紫塞鸡田开关望幸克享
  天眷爰集鸿图暨予眇躬诞膺丕绪惟见休于士女卜宅神皋览陈锡于几楹推原
  盛徳集群工之笃论合四海之欢心表号称天垂统作极上
  尊谥曰
  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
  庙号
  太宗於戏七庙观徳时钦右序之文明堂肇禋世述维清之典敬镌宝册用藉鸿休谨言
  宝文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之宝
  等谨按恭进
  太祖武皇帝
  册十页白玉修八寸八分广三寸九分厚四分镌字深二
  釐面底二页镌升降龙
  宝白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纽高二寸七分修四寸
  二分广三寸五分
  孝慈武皇后
  册十页白玉修广厚同镌字深与底面二页升降龙同宝白玉方同厚一寸七分纽高二寸三分修同广三寸三
  
  太宗文皇帝
  册十页白玉修广厚同镌字深与面底二页升降龙同宝白玉方同厚一寸六分纽高二寸八分修四寸五分广
  三寸四分
  五年四月癸酉以重修
  太庙遣官祗告恭奉
  神牌暂安
  后殿
  六月癸亥以
  太庙工成遣官祗告奉安
  神位于
  正殿
  十一月戊辰冬至追尊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恭奉
  神主奉安
  太庙是日
  世祖章皇帝亲诣
  后殿奉安
  神位致祭如时享仪祝文曰
  维顺治五年岁次戊子十一月辛酉朔越八日戊辰孝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曰受命一统之模道隆尊
  祖推
  祖自出之本义重格
  天惟世徳以作求当肇称而上祀恭惟
  太祖以上四世
  始祖
  曾祖
  祖
  考钟祥毓瑞长发纯禧创业贻谋久膺笃祜谨尊始祖泽王为
  肇祖原皇帝
  始祖妣为
  原皇后
  曾祖庆王为
  兴祖直皇帝
  曾祖妣为
  直皇后
  祖昌王为
  景祖翼皇帝
  祖妣为
  翼皇后
  考福王为
  显祖宣皇帝
  妣为
  宣皇后伏惟
  神圣鉴此孝思谨
  告恭进
  肇祖原皇帝册文曰维顺治五年岁次戊子十一月辛酉朔越八日戊辰孝孙嗣皇帝庙讳稽首顿首上言于
  皇祖泽王今天下一统大业已成皆由
  皇祖笃祜所致爰修典礼用殚孝思敬荐
  
  宝尊上
  谥号曰
  肇祖原皇帝以垂功徳于万禩谨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册文同
  原皇后册文曰维顺治五年岁次戊子十一月辛酉朔越八日戊辰孝孙嗣皇帝庙讳稽首顿首上言于
  皇祖妣今天下一统大业已成皆由
  祖妣赞勷
  肇祖原皇帝行善笃祜之所致也爰修典礼用殚孝思敬荐
  
  宝尊上
  谥号曰
  原皇后以垂懿徳于万禩谨
  
  直皇后
  翼皇后
  宣皇后册文同
  宝文曰
  肇祖原皇帝之宝
  原皇后之宝
  兴祖直皇帝之宝
  直皇后之宝
  景祖翼皇帝之宝
  翼皇后之宝
  显祖宣皇帝之宝
  宣皇后之宝
  七年二月丁亥恭奉
  
  宝上
  大行皇太后
  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荘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恭进
  册文曰孝子嗣皇帝庙讳稽首顿首上言壸闱著圣善之仪凝禧未艾典礼重徽懿之报偹物宜隆聿示来兹用光前美惟
  皇妣大行皇后安贞应地敬顺承天佐
  先皇致治之功启冲子纉承之业方竭诚于奉养忽抱痛于升遐爰考旧章博咨公议用申哀慕式表尊崇谨奉
  
  宝上
  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荐显号于几筵垂休有永昭鸿名于简册锡祜无疆谨
  
  宝文曰
  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之宝
  八年正月丁卯恭奉
  孝端正敬仁懿荘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神主升附太庙前一日遣官祗告
  太庙是日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先奉
  神主祗见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礼兴恭奉
  神主奉安于
  太宗文皇帝神位之次行一跪三拜礼毕行大飨礼如仪
  凡升祔皆前祗告
  九年二月己未恭进
  四祖考皇帝
  四祖妣皇后
  孝端文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
  等谨按恭进
  肇祖原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八分广四寸厚四分镌字深二釐面
  底二页镌升降龙
  宝白玉方四寸二分厚二寸纽高二寸六分修四寸广三
  
  原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厚同镌字深同面底同宝青玉方厚同纽高二寸八分修同广三寸三分兴祖直皇帝
  册十页白玉修九寸广厚同镌字深同面底同
  宝白玉方厚同纽高二寸七分修同广三寸四分直皇后
  册十页青白玉修广厚同镌字深同面底同
  宝青玉方厚同纽高同修同广三寸二分
  景祖翼皇帝
  册十页白玉修同广三寸九分厚同镌字深同面底同宝青玉方厚同纽高同修同广三寸三分
  翼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同广三寸九分厚同镌字深同面底同宝青玉方厚同纽高同修同广三寸二分
  显祖宣皇帝
  册十页白玉修同广三寸九分厚同镌字深同面底同宝白玉方厚同纽高同修同广三寸三分
  宣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同广三寸九分厚同镌字深同面底同宝青玉方厚同纽高同修同广三寸三分
  孝端文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厚同镌字深二釐面底二页
  镌升降龙
  宝青玉方同厚一寸七分纽高二寸五分修四寸二分广
  三寸五分
  十年定
  太庙悬庆成灯每岁元宵自正月初七日起至十七日止令工部豫期办造街门中门一对左右门各一砖城中门一对左右门各一㦸门中门一对左右门各一
  前殿中门一对左右门各一
  中殿中门一对左右门各一
  后殿中门一对左右门各一东庑西庑各一
  十三年十二月戊戌
  命
  太庙匾额停书蒙古字止书满汉字
  十八年正月己未
  圣祖仁皇帝即位三月癸酉恭奉
  
  宝上
  大行皇帝
  尊谥曰
  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
  世祖先是正月己未
  圣祖仁皇帝谕礼部朕惟自古圣贤之君必有显号徽称用昭功徳之隆垂于万世此国家不易之钜典也仰惟我
  皇考大行皇帝缵绍鸿绪统一寰区十有八年敬天尊
  祖勤政爱民奉侍
  慈闱克谐孝道敦宗睦族攸叙𢑴伦典学日新修身思永制礼作乐振武崇文敕法明刑立纲陈纪盛徳之事不一而足朕方与天下臣民均切怙戴不幸
  龙驭上宾顾予冲人嗣膺大统仰承启佑之恩敢后显扬之礼谨考𢑴章宜升
  尊谥尔部详察具奏戊寅和硕安亲王岳乐等议奏上自古有天下者祖有功而宗有徳故凡勲高大定功垂奕叶者类皆称祖以尊之其庙祀百世弗祧此世祖所由称也又按谥法法度大明敬慎高明曰章洪惟
  大行皇帝神武止戈崇文劝学恩泽覃敷于庶物孝治立极于人伦徳固懋昭功尤隆著是以化行教洽远至迩安生民以来莫斯为盛等谨咨群议载考𢑴章
  大行皇帝尊谥宜
  天赐之曰
  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
  世祖得
  旨是下所司拟撰册文进
  览是日恭奉
  册
  宝上
  尊谥恭进
  册文曰承先启后恢大业于无疆扬烈觐光荐徽称于有永载考显名之典用摅报本之忱允合舆情肇修殷礼洪惟
  皇考大行皇帝圣神天縦睿哲性成帝命溥将绍万年之宝箓先猷式廓大一统之鸿图敷政而陈纪立纲弘备燕贻之远略典学而朝乾夕惕直符精一之真传敬
  天昭事以寅恭倍肃明禋之举尊
  祖单心于继述特䖍
  圣训之修孝治丕崇极
  慈宫之隆养彝伦攸叙睦宗族以深仁慎庶狱而敕祥刑轸民依而施大赉恩膏溥洽跻海甸于雍熙声教遐宣合殊方而王享乃圣不自圣亿万民之疾苦时切其咨而勤以益勤十八载之忧劳日新靡倦盛美莫胜夫扬扢声名洵冠乎古今简册流徽贲光华于日月云礽𫎇泽同高厚于乾坤属祔
  庙以升中敬扬休而昭徳爰咨有众请命于
  天谨奉
  册
  宝上
  尊谥曰
  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
  世祖伏惟
  圣灵赫鉴景制茂膺益笃垂裕之休永衍炽昌之祚谨告
  宝文曰
  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宝
  十月戊申新建
  太庙神厨门成
  十一月己亥恭奉
  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神主升祔
  太庙先是四月丙申
  圣祖仁皇帝命大学士进
  观徳殿恭捧入
  太庙神位至
  夀皇殿门外黄幄内满汉大学士各一员于神字空点
  填青又于
  观徳殿内恭捧入
  奉先殿神位随入
  太庙神位舆后由景山东门出至景运门
  圣祖仁皇帝素服奉迎随舆后行至
  乾清宫先捧入
  太庙神位安设黄案上次捧入
  奉先殿神位安设入
  太庙神位之右行安
  神位礼俟钦天监择吉捧入
  太庙
  奉先殿是日
  圣祖仁皇帝素服诣
  乾清宫
  世祖章皇帝神主前行礼奉请
  神主安黄舆内易祭服陞辇后随进
  太庙恭捧
  世祖章皇帝神主祗见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圣祖仁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礼兴恭奉
  神主奉安于
  太祖武皇帝神位之西旁东向行一跪三拜礼毕行大飨
  
  后殿遣官行礼均如时享仪是年恭进
  世祖章皇帝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
  等谨按恭进
  世祖章皇帝
  册十页白玉修八寸八分广四寸厚四分镌字深二釐面
  底二页镌升降龙
  宝白玉三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纽高二寸五分方三寸九
  
  康熙元年四月丙辰恭改上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尊谥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
  尊谥曰
  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恭加上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尊谥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奉安
  神位于
  太庙先是顺治十八年六月丁酉
  圣祖仁皇帝谕礼部我国家诞膺
  天命抚御寰区实由
  太祖皇帝神功圣徳肇造丕基
  太宗皇帝伟烈显谟恢弘大业暨
  世祖章皇帝克绍鸿绪奄有多方朕以眇躬缵承大统追思
  祖宗贻谋燕翼启祐无疆欲忬孝悃仰报
  隆庥稽考古制宜进
  尊称以昭功徳于奕世兹拟加上
  太祖皇帝尊谥为二十字加上
  太宗皇帝尊谥为十八字庶展朕追崇孝思应行典礼尔部即详察开列具奏其举行之期或在
  世祖章皇帝
  祔享之前或在
  祔享之后著一并察例具奉卒酉礼部议覆加上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尊谥典礼重大似应在
  世祖章皇帝神主
  祔享之后再为举行得
  旨是至是祗告致祭行礼如仪
  二年五月甲午恭上
  大行慈和皇太后
  尊谥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是日
  圣祖仁皇帝御素服出
  太和门阅
  
  宝礼部銮仪卫堂官内务府官奉
  
  宝至
  享殿安设恭进
  册文曰
  慈恩罔极报莫殚夫追崇厚徳难名号宜尊乎显懿用表无前之美以彰不匮之思中外咸孚典礼惟偹钦惟
  皇妣大行慈和皇太后淑慎柔嘉温恭慈惠饬躬静好流蔼吉之徽音逮下雍和著肃雝之雅化内承
  皇考匡赞惟勤上奉
  重闱䖍恭匪懈眇躬缵绪方期申尊养之忱鸾驭升遐遽永结终天之慕仰惟
  盛徳宜荐鸿名载考旧章博咨公议谨奉
  
  宝上
  尊谥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伏惟
  慈宁昭鉴彝典茂膺益弘佑启之仁永衍邦家之庆谨告
  宝文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之宝
  九年五月丙辰朔恭奉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章皇后神主升附太庙先是闰二月庚戌
  圣祖仁皇帝谕礼部
  慈和皇太后诞育朕躬未遂孝养思慕之忱每切于怀虽已上
  尊谥但今升附
  太庙配食
  皇考典礼关系重大其应进
  谥号著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会同详议具奏丁巳
  议政王等议上
  太祖高皇帝
  皇后称
  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皇后称
  文皇后今
  慈和皇太后配祀
  世祖章皇帝前上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尊谥亦宜加上
  尊谥为
  章皇后得
  旨是是日
  圣祖仁皇帝御礼服恭捧
  孝康章皇后神牌行祗见
  列圣
  列后礼奉安于
  世祖章皇帝神位之右行大飨礼与顺治十八年
  十三年恭进
  孝康章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是日礼部工部捧设行礼
  等谨按恭进
  孝康章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四寸厚三分镌字深二釐面
  底二页镌升降龙
  宝白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二分纽高三寸方三寸九分
  二十七年十月乙邜恭奉
  册
  宝上
  大行太皇太后
  尊谥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先是正月辛巳圣祖仁皇帝谕礼部
  大行太皇太后圣徳母仪昭示万国昔奉我
  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育我
  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阼方在冲龄仰荷我
  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晨昏依恋三十馀年方期洊享遐龄茂膺繁祉讵至适遭违豫奄忽上宾朕哀疚之深五中摧绝昊天罔极报徳实难缅维厚泽深仁信足炳传简册非荐隆号莫展哀诚宜恪遵彝宪恭上
  尊谥垂示无穷以慰朕尊亲之意著内阁翰林院詹事府会同拟奏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议奏于是诸臣恭拟
  尊谥二道进呈奉
  旨应上
  太皇太后尊谥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又
  
  太皇太后升遐未久祭文内遽改称
  尊谥朕心深为不忍应俟
  梓宫奉安
  昌瑞山陵始称
  尊谥以祭时先恭奉
  
  宝于
  暂安奉殿是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恭献
  
  宝宣
  册宣
  宝礼如仪
  册文曰坤顺承天懿徳肇兴夫鸿业萃亨假庙隆称永式于明禋将崇升祔之仪宜备显扬之典钦惟
  皇祖妣大行太皇太后徽音集庆厚徳凝符同沩汭以钟灵并洽阳而著范归我
  太宗文皇帝当金玺来宾之日正雕戈启土之年内治克襄
  帝国式廓格精诚于
  九庙化洽𬞟蘩敷阴礼于六宫祥徴穜稑笃生
  世祖章皇帝永清四海本胎教之䖍恭协正三辰奉母仪之雍肃每纡
  睿照眷青原蔀屋之艰实沛洪仁颁红粟太仓之赐欢腾扶杖惠溢歌衢爰逮眇躬益彰
  慈训秉三十年之
  圣善克致太平溥亿兆姓之和恒常开景运懿筐载绩勤劳不替于重闱大练垂裳节俭每先于下土万国共尊亲之戴两朝备孝养之隆夀考康宁福骈臻于箕范含弘光大徳莫罄于羲图方承爱日之欢遽遘升遐之痛终天衔恤率土均哀深惟笃祜所由来永念发祥之有自爰谘舆论请命于
  天谨奉
  册
  宝上
  尊谥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於戏周室展閟宫之祀礼载升歌汉廷表长乐之仪史传新注伏冀
  慈灵可接陟降在兹必得其名垂休声于琬琰克昌厥后流馀庆于球图彤管长新瑶函永焕谨
  
  宝文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之宝
  辛酉恭奉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主升祔太庙是日大臣二人恭奉
  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避立于旁
  圣祖仁皇帝恭奉
  神主奉安于拜位恭代行祗见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礼三跪九拜兴恭奉
  神主奉安于
  孝端文皇后神位之次行一跪三拜礼兴大臣二人恭请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奉安于拜位
  圣祖仁皇帝恭代行祗见
  孝庄文皇后礼三跪九拜兴大臣二人奉安
  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于宝座一跪三叩退行大飨礼
  三十三年恭进
  孝庄文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
  等谨按恭进
  孝庄文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四寸厚四分镌字深二釐面
  底二页镌升降龙
  宝青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八分纽高二寸六分修四寸
  六分广三寸五分
  五十七年三月辛酉恭奉
  
  宝上
  大行皇太后
  尊谥曰
  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先是五十六年十二月己亥大学士马齐嵩祝李光地萧永藻王掞奏查康熙二年恭上
  慈和皇太后尊谥内阁会同翰林院择二十四字分为两
  条具奏奉
  旨尊为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今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谥臣等会同翰林院依例敬择具奏得旨此奏甚属错误尔等恭瞻
  太庙
  奉先殿二位
  文皇后神主便知其误矣庚子大学士等奏臣等遵旨恭诣
  太庙谨瞻
  神位见
  孝端
  孝庄两太皇太后并从
  太宗文皇帝庙号俱有文字臣等愚昩仅照康熙二年
  
  慈和皇太后尊谥旧档仅拟
  尊谥字样未照康熙九年
  旨
  慈和皇太后从
  世祖章皇帝庙号升祔
  太庙之典未拟
  章皇后字样甚属错误因将所恭拟内填写
  章皇后字样具奏得
  旨此事不比寻常但声明错误则已该部严察具奏所拟尊谥亦未明晰朕记
  太皇太后徽号字甚多即就原
  徽号内拟字并未更改今通行改换恐有不合丙午大学
  士等奏恭查旧档
  太皇太后徽号原有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二十
  
  宾天后恭上
  尊谥即原字减十五字留五字添拟七字尊为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升祔
  太庙
  慈和皇太后徽号原有
  慈和二字后尊为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康熙九年升祔太庙增定
  章字
  大行皇太后徽号原有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十字今钦遵
  上谕照恭上
  太皇太后尊谥将原字内留五字添拟七字尊为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又将原字内留四
  字添拟八字尊为
  孝惠仁宪庄定端纯顺天翊圣章皇后恭候
  皇上训示得
  旨前一条所拟是届期
  大行皇太后仪仗全设
  皇子承祭如仪恭进
  册文曰礼隆祔配将申假庙之诚义极显扬特重崇亲之典奉明禋而有恪熙鸿号以无穷钦惟
  皇妣大行皇太后俪天体顺应地含章锺渭涘之殊灵继蜀山之盛轨归我
  世祖章皇帝克襄内治每持敬慎之小心允协坤承实禀肃雝之令则训掖庭以节俭躬曳练衣率嫔御以勤劳心亲织室迨乎奉事
  太皇太后重闱栉縰日问长信之安内殿羮汤时视大官之膳阅岁月而罔懈繄仁孝之夙成六宫被慈惠之恩感深
  圣善四海享和恒之福庆衍升平展祀瑶斋事䖍修夫𬞟藻流光玉牒化遍洽于睢麟自惟幼冲备蒙
  顾复追忆昭隆之徳茂著两朝载怀尊养之忱聿周五纪谓遐龄之永钖讵
  仙驭之遽升逮及无期哀摧至极缅思懿行欲宣述以何由式奉遗规竭形容而莫罄用谘群议敬告
  三灵谨奉
  册
  宝上
  尊谥曰
  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於戏考閟宫之乐颂长发其祥嗣京室之徽音克昌厥后伏冀
  慈灵曲眷
  神贶斯凭典册常新等球图而并重隆名罔极与日月以齐悬炳耀琅函辉华彤管谨
  
  宝文曰
  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之宝
  十二月己未恭奉
  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神主升祔太庙先是十一月甲午大学士九卿等恭议请
  孝惠章皇后神牌入
  太庙
  奉先殿得
  旨此议不合朕曾谕众阿哥尔等同众阿哥等会议具奏丙申诸皇子诸王大臣等议奏去岁大事时等亲奉
  谕旨大学士等恭上
  皇太后尊谥将章字遗写
  皇太后系朕嫡母日后神牌升祔
  太庙
  奉先殿应安奉于
  慈和皇太后神牌之上伏惟
  皇上至孝超迈千古凡典礼攸关无不敬谨周详兹恭请孝惠章皇后神牌应供在左
  孝康章皇后神牌应供在右请交与礼部改正得旨是时
  圣祖仁皇帝圣体违和是日遣和硕诚亲王允祉恭代行
  礼王公百官陪祀与
  亲诣同
  太庙前殿致祭
  孝惠章皇后宝座设于
  世祖章皇帝宝座之次
  孝康章皇后宝座设于
  孝惠章皇后宝座之次至
  中殿安奉
  世祖章皇帝神位居中
  孝惠章皇后神位居左
  孝康章皇后神位居右均南向先奉
  神主行祗见
  列圣
  列后礼毕行大飨礼
  五十九年恭进
  孝惠章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
  等谨按恭进
  孝惠章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七分广三寸九分厚四分镌字深二
  釐面底二页镌升降龙
  宝青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纽高二寸九分广三寸八分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
  宗庙考
  太庙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辛丑
  世宗宪皇帝登极雍正元年二月己巳恭奉
  
  宝上
  大行皇帝
  尊谥曰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庙号
  圣祖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辛丑
  世宗宪皇帝谕礼部朕惟自古贤圣之君必有显号徽称以彰功徳之盛垂于万世此国家不易之钜典也仰惟我
  皇考大行皇帝临宇六十一年蚤承大统寅畏小心旦明凛昭格之忱
  郊祀亲升中之典监于成宪率由旧章孝奉
  两宫尊养兼至展敬
  陵
  庙备物尽诚总揽万几阜成兆姓蠲赋动盈千万赈恤曾不稽时水旱先筹雨旸必达宽刑肆赦徳洽好生盛暑则释囹圄严寒则赈𫗴粥兵粮预给优赏频颁淮甸屡巡动数百万之帑金运
  睿谟而两河底绩鲁邦特幸行数千年之殊礼屈帝尊而九拜崇师览奏牍而利弊周知觐臣僚而贤愚立辨保全勲旧庇荫宗支广育人材敦厚风俗布昭圣武申讨不庭元裔背叛而旋踵就殱三孽逆命而克期献馘鄂罗斯占喀尔喀之疆圉谕以威徳即奉约章喀尔喀逼厄鲁特之暴残纳其困穷胥登衽席噶尔丹肆毒邻境三临绝漠扫靖烽烟策妄阿喇布坦摧灭与国出师命将恢复藏地台湾置郡红苗格心南朔东西无思不服至于天纵生知日新好学讲筵时御手定六经广博士于五贤配先儒于十哲文嫓二典书迈百家贯彻天文总括地理旁罗术数考正元声研索群编鉴裁纂辑凡此难名之美善洵亘古帝王首出之一人虽复累牍连章不能纪述万一朕方与天下臣民均切怙戴不意
  龙驭上宾顾予冲人嗣膺大统仰承佑启之恩敢后显扬之礼谨考彝章宜升
  尊谥尔部详察典礼具奏乙巳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大行皇帝
  尊谥
  庙号乃追崇大典臣等管窥蠡测未能仰尽高深恭祈睿思亲定以昭垂万世奉
  谕曰
  皇考大行皇帝
  尊谥
  庙号诸王大臣等请朕亲定朕思子臣尊崇君父之心何有止极然必须至允至当方孚千秋定论若少有溢美之词不独失天下之至公且开后人之僭越是因臣子之愚忠愚孝转将君父盛徳大业之实行涉于赞颂之虚文朕心殊不安也我
  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徳我
  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馀年手定太平徳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勲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
  祖号方副丰功但追崇大典攸关理应佥谋共协尔诸王大臣等会同九卿詹事科道文六品以上武四品以上详考旧章从公确议毋得依违毋得附和务期纪实以垂万年己酉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官员等议奏
  大行皇帝
  尊谥
  庙号议曰谨按传云为人君止于仁礼运云仁者义之本顺之体也得之者尊说文云在天为元在人为仁故易曰元者善之长仁者徳之首
  大行皇帝体元立政茂育群生以义制事绥安兆姓史称
  帝尧其仁如天惟
  大行皇帝实与并之又按礼经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而尚书舜典云舜格于文祖释者谓文祖尧庙也又归格于艺祖释者谓艺祖尧之祖也合之祖颛顼之文则有虞氏有三祖矣宋臣陈祥道云凡配天者皆得称祖故国语展禽有有虞氏祖高阳而郊尧之说尧所以称文祖也颛顼至尧皆黄帝子孙而皆称祖又周礼大宗伯祫禘追享朝享解云古者朝庙合群祖而祭焉故祫谓之朝享以合群祖为不足又禘其祖之所自出故禘谓之追享夫祖之所自出始祖也而其下曰群祖则自始祖以下皆可称祖矣又谥议曰帝王功业隆盛引古者祖有功之义得称祖此皆经书可据者臣等窃谓惟
  圣字可以赞扬
  大行皇帝之峻徳惟
  祖号可以显彰
  大行皇帝之隆功恭拟敬上
  尊谥曰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庙号曰
  圣祖是日
  召诸王大臣等入
  谕曰诸王大臣官员俱深悉我
  皇考一生神圣实行同心合词恭上尊称无一人异词甚惬朕怀朕之哀思庶可稍释
  谕毕
  上持针刺中指出血将奏内
  圣祖二字圈出敬恭高捧交与大学士等赍出至是先期
  礼部具仪注奏
  谕曰尔部所奏阅
  
  宝仪注内并未议及朕躬行礼之处凡阅
  
  庙祝帛悉皆行礼今阅
  圣祖仁皇帝册宝亦当行礼为是礼部随议定凡阅坛
  庙祝帛
  皇上并皆行礼今阅
  
  宝亦应照阅祝帛仪行一跪三拜礼得
  旨是是日设
  册
  宝案于
  太和门正中大学士二员恭捧香
  册香
  宝安奉案上行一跪三叩礼毕礼部奏请
  升太和门视
  册
  
  上素服乘舆出宫至
  太和门后阶下即降舆步至
  太和门东门望见
  
  宝即悲感涕泣阅毕行一跪三拜礼大学士恭捧册
  宝由正中阶下奉安各彩亭内前列
  御仗出
  协和门彩亭启行后方回
  驾预诣
  夀皇殿恭候是日
  大行皇帝卤簿全设于
  夀皇殿大门外彩亭由景山东门入大学士恭捧册
  宝由中门中路入殿中槅扇奉安于东边案上
  上从大门中门入进殿东就拜位行三跪九拜礼大学士
  恭捧香
  册箱跪献
  上受
  册供献毕授左边礼部大臣跪接恭安
  册案上大学士恭捧香
  宝盝跪献
  上受
  宝供献毕授右边礼部大臣跪接恭安
  宝案上典仪官奏宣
  册宣
  宝随捧绢
  册绢
  宝宣毕
  上行三跪九拜礼奠帛献爵亚献终献毕
  上行三跪九拜礼恭奉祝帛绢
  册绢
  宝诣燎位赞礼官奏礼毕
  上趋至
  几筵前跪抚
  宝榻呼号大恸左右无不悲感以各有执事不敢进劝捧册
  宝大学士二人进前哀恳良久
  上方出及乘舆犹涕泣不止供献时
  上高捧顶戴于首备极恭敬
  册文曰源远流长宝历绵延于万叶功高徳盛鸿名炳耀于亿年参覆载以成能亘古今而立极光垂宝册典重彝章恭惟
  皇考大行皇帝智勇表邦宽洪锡福统
  天作则符大徳之好生法
  祖绥猷继显谟而垂裕溯自
  乾纲始握暨夫
  泰运宏开推上理之化成以至仁为治本勤劳几务皆缘利济苍黔爱惜人才总为辑宁区㝢莅
  法宫而问夜民隐周知御
  銮辂以省方舆情毕慰导黄流于淮海悉本
  宸衷挽红粟于东南用宽物力无一夫之不获致比屋之可封万象如春嫓美三皇之世百祥从善凝和四徳之元
  尊号宜崇惟
  仁克允若乃时际守成功同开创我
  皇考膺图受箓缵绪重光文治休明威灵赫濯值三藩之叛逆
  命诸将以诛锄攘元裔之跳梁𢭏其巢穴涤台湾之氛祲隶我版图喀尔喀穷蹙来归绥阖部而享安全之乐噶尔丹凶顽不戢
  统六师而彰扫荡之勲惟彼策妄阿喇布坦者潜踪远窜负固弗庭禁旅长驱露布捷驰于北阙
  天威远震
  御碑屹立于西藩光
  列圣相继之谟猷拓自古未开之疆土式遵彝典载考诗书禹谟以帝尧为圣君商颂以成汤为烈祖徳无不备必称
  圣而始该功有独隆非称
  祖其曷副小子寅绍丕基仰承鸿业莫罄显扬之悃佥询朝野之公谨奉
  
  宝恭上
  尊谥曰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庙号曰
  圣祖万年有赫百代弥尊伏冀
  天慈俯垂
  鉴格谨言
  宝文曰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之宝
  等谨按凡香
  册香
  宝致祭时恭献后即奉安
  山陵绢
  册绢
  宝宣读送燎位是皆上
  尊谥所用也若夫进玉
  册玉
  宝则以尊藏
  太庙
  七月癸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谥恭修饰
  太庙神牌遣官行礼
  八月己酉恭奉
  册
  宝加上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隆道显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翊天启圣文皇后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纯徳顺天翼圣章皇后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崇天育圣章皇后
  尊谥于
  太庙又恭上
  仁孝皇后
  尊谥曰
  仁孝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皇后
  孝昭皇后
  尊谥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皇后
  孝懿皇后
  尊谥曰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皇后先是康熙六十一年
  十二月丁巳
  世宗宪皇帝谕朕仰荷
  祖宗眷佑缵承大统恭上
  皇考圣祖仁皇帝
  尊谥敬念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三圣相承功高徳盛载考典章加上
  尊谥因念
  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肇基翊运启佑
  两朝朕在冲龄备膺慈爱
  孝康章皇后诞育
  先皇懿徽流庆
  孝惠章皇后徳隆福厚笃爱朕躬朕意亦宜并加尊谥但追尊固出至情而推崇必遵定礼尔等酌古准今会同确议俾朕得展思慕之诚又念
  仁孝皇后作配
  皇考孝敬宽仁坤仪懋著
  孝昭皇后恪恭温顺树范宫闱
  孝懿皇后徽音淑徳慈抚朕躬恩勤备至均应恭上尊谥以昭示万年内阁九卿翰詹科道会同详察典礼具奏寻议上臣等伏查从前恭上
  列祖尊谥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今拟于睿武字下加上端毅二字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
  帝今拟于睿孝字下加上敬敏二字
  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今拟于体天隆运字下加上定统建极四字又查从前恭上
  列后尊谥
  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今拟于敬顺字下
  加上仁徽二字
  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今拟于仁懿字下
  加上哲顺二字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今拟于恭懿字下
  加上至徳二字
  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翼圣章皇后今拟于端懿字下
  加上慈淑二字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章皇后今拟于恭惠字下
  加上温穆二字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
  尊谥应遵照初上
  尊谥十二字之典礼恭拟上
  仁孝皇后
  尊谥曰
  仁孝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皇后
  孝昭皇后
  尊谥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皇后
  孝懿皇后
  尊谥曰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皇后伏候
  钦定得
  旨是依议至是
  亲诣行礼恭加上
  太祖高皇帝
  尊谥
  册文曰
  圣徳诞敷肇启万年之统绪
  神功丕焕弘开百世之升平垂大业于无穷奉鸿名于有永钦惟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智勇性成聪明天纵体元立极建经天纬地之功应运绥猷扩物与民胞之量声教讫于九有
  文徳遐宣威灵慑乎万方
  武功远震决机制胜成算如神置腹推心求贤若渴启疆宇而立
  宗庙制度恢宏相原隰而定邦都规模久远文同仓史爰造国书义取卦图聿修军制致人心之徯应承
  天命之维新缅惟
  垂统𬣙谟发祥泽远上溯
  开基厚徳昌后功宏兹当缵绪之初宜重追崇之典谨奉册
  宝增上
  尊谥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高皇帝伏冀
  圣鉴长昭弘庥永被贻博大昌明之运集山陵冈阜之祥谨言
  宝文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高皇帝之宝
  孝慈高皇后
  尊谥
  册文曰义重显扬
  懿范聿昭于开创功宏赞助隆称宜奉于缵承缅令则之长垂识凝休之有自钦惟
  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承乾育物应地资生沩汭观型早著幽闲之度洽阳作合夙娴贞静之风归我
  太祖高皇帝克勤克俭勷栉风沐雨之劳至孝至仁佐天与人归之业著慈祥于樛木弘恺悌于螽斯景运诞膺本
  慈闱之垂裕舆图式廓推
  至徳之渊源缅怀雝肃
  徽音传诸奕世永被睢麟雅化贻及万年用展微忱敬加鸿号谨奉
  
  宝增上
  尊谥曰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伏冀慈鉴丕昭繁禧懋锡萃日升月恒之福介民安物阜之休谨言
  宝文曰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之宝太宗文皇帝
  尊谥
  册文曰
  圣人有作赞化育于两间
  至徳难名耀声华于万世道光简册颂溢寰区钦惟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覆载同规中和建极照临六合亶成性之聪明表正万邦锡自天之勇智布公诚以待下英俊归心施慈惠以宁人苍黎向化
  武功耆定雷霆驱精锐之锋
  文教弘敷日月炳光华之象修明礼制同伦轨于方舆绥辑要荒萃共球于属国缵肇基之迹式廓
  帝图恢受命之符弥膺
  天眷耿光大烈已开一统宏模厚泽深仁遂裕亿年景祚钦承丕构缅怀
  缔造之猷思阐
  鸿称莫罄显扬之愿式稽古典爰合佥谋谨奉
  
  宝増上
  尊谥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隆道显功文皇帝伏冀
  神灵陟降绪业昭融恭承
  烈祖之庥永笃曾孙之庆谨言
  宝文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隆道显功文皇帝之宝
  孝端文皇后
  尊谥
  册文曰配天立极表地道之安贞俪日扬光彰壸仪之雝肃徽音勿替显号宜加钦惟
  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敬慎温恭含弘光大范高兰掖迈夏室之涂山徳冠璇闺嫓周家之渭涘勤劳成性心罔轶于箴规节俭持身动必遵乎律度鸡鸣警戒助
  当宁之求衣佩帨从容向
  閟宫而洁藻玉阶金戺聿传温恵之风绮殿珠宫式著斋庄之范承
  文皇齐家之化业赞时雍逮
  世祖御极之期礼隆孝养属当冲眇初荷鸿基追椒壁之遗芳捧瑶函而颂美谨奉
  
  宝増上
  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伏冀慈灵降鉴厚泽凝庥恒衍庆于紫宸永扬名于彤管谨言宝文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之宝孝庄文皇后
  尊谥
  册文曰道符内则垂芳范于千秋徳懋
  母仪享鸿声于
  九庙几筵増焕典册攸新钦惟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应地含章配天赞化仁弘逮下关㫿传和蔼之心礼重正家褕翟仰端凝之度宵衣旰食常参燮伐之勲体巽承乾每佐忧勤之治诞我
  世祖章皇帝钟祥启运
  善教凝庥八埏归王会之图四海戴
  慈闱之泽逮我
  圣祖仁皇帝神姿濬哲弥资
  鞠育之深恩至孝感孚丕受绵长之介福备
  两朝之尊养运启羲农裕奕叶之贻谋名高任姒顾惟冲眇夙荷恩晖兹当继序之初爰切追崇之义谨奉
  
  宝増上
  尊谥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翊天启圣文皇后伏冀长绥纯嘏俯鉴精诚绵百世之本支笃万年之庆誉谨言宝文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翊天启圣文皇后之宝世祖章皇帝
  尊谥
  册文曰
  圣徳光昭长衍万年之景运
  神功奠定宜崇百世之鸿称大一统以贻庥式九围而立极功弘启佑礼重显扬钦惟
  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表正万邦首出庶物精明果毅智勇本于性生中正斋庄神灵由于天授扩
  祖宗之弘业同轨同伦统华夏以归心来王来享明禋昭事精诚允格乎
  苍穹
  骏烈缵承孝享实孚于
  清庙隆
  慈闱之尊养视膳问安普宗族之恩施明伦敦本时颁解泽大地回春屡
  谕祥刑普天向化登兆人于衽席跻寰㝢于雍熙积十八载之惕厉忧勤开亿万年之丰亨豫大缅怀
  盛徳绳
  祖武于方新祗述
  鸿规
  诒孙谋于尽善谨奉
  
  宝増上
  尊谥曰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伏冀
  鉴观有赫默佑无穷永贻昌大之祥益启升平之祚谨言宝文曰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宝
  孝惠章皇后
  尊谥
  册文曰
  懿徳垂休美报宜隆于奕世
  圣慈积庆鸿名自耀于亿年礼莫重于追崇义必先于报本彝章式焕典册丕昭钦惟
  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翼圣章皇后淑慎温恭含弘光大佐
  世祖以敷政内治勤修事
  文母以承欢孝思维则精诚罔懈洁
  九庙之𬞟蘩谦抑自持率六宫以节俭抚
  圣神于冲幼端
  母教于掖庭历六十四载之恩勤
  仁慈备至合千八百国之推戴尊养兼隆缅企
  前徽弥思
  厚徳宫闱顾复瞻
  色笑以长依禁籞趋承溯
  音容而如昨盖诸福咸备已征保定之符而
  慈教长垂愈衍升平之庆兹丕基之是缵正显号之宜崇谨奉
  
  宝増上
  尊谥曰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伏冀神灵默佑福履永绥介繁祉于无疆锡弘庥于勿替谨言宝文曰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之宝孝康章皇后
  尊谥
  册文曰
  慈范丕昭厚徳衍无疆之庆
  徽音广被深仁开有道之长稽钜典以尊崇奉鸿名而扬扢金函焕采玉册增辉钦惟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章皇后坤顺同符乾元协撰著幽闲之度禁掖流芬建雝肃之仪宫庭起化克宣内治精诚而洁𬞟蘩
  奉事
  重闱愉婉而勤问视
  躬节俭以昭令则澣濯成风本恺悌以布弘庥慈祥及物笃生我
  圣祖仁皇帝诞应昌期毓成至徳集万方之爱戴庆五纪之升平当缵承伊始之年正尊显宜隆之日仰体孝思于不匮继述维殷缅怀
  懿训于无穷显扬益切谨奉
  册
  宝增上
  尊谥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崇天育圣章皇后伏冀慈眷加隆纯禧洊至奠清宁于四海贻昌炽于万年谨言宝文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崇天育圣章皇后之宝
  己未恭奉
  册
  宝上
  大行皇太后
  尊谥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先是
  世宗宪皇帝谕朕惟尊亲之典首重易名圣善之修必崇显号我
  皇妣大行皇太后端庄恭肃慈惠安和奉侍
  先皇壸仪茂著诞育冲藐母道备隆顾复恩周命提义尽宽仁逮下泽洽宫庭谦俭持躬化流禁掖朕继承大统嗣服鸿基方期合万国之欢心奉
  慈闱之色养不意遽遭大故
  仙驭上升抱痛衔哀感深罔极惟藉显扬之典少申孝慕之诚允宜稽考彝章荐升
  尊谥六月丁巳大学士恭拟上
  尊谥得
  旨是是日
  世宗宪皇帝素服率诸王大臣文武官员诣
  夀皇殿
  大行皇太后梓宫前躬献
  
  宝致祭行礼
  册文曰
  母仪正位仁风诞播于四方壸徳流辉宝训永垂于万世进徽称于
  清庙
  玉册爰新议典礼于容台彤编式焕钦惟
  皇妣大行皇太后华渚炳灵庆都凝瑞秉含弘之淑性应地安贞树雝肃之芳型俪天作则赞襄内治逮𥊍御以加恩辅佐
  先皇自宫庭而起化宽仁夙著胥食徳而饮和朴素攸崇务去奢而存俭荷生成于
  圣母诞育藐躬极尊养于
  慈闱未酬厚载上推崇之号允谐万国欢心执谦让之衷坚却百僚敦请
  音容倏隔恋慕实深兹当升祔之辰莫罄显扬之悃嘉言懿行永怀至徳于坤元琬刻瑶棱肃荐明禋于閟寝谨奉
  
  宝恭上
  尊谥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伏冀
  默扶景祚弘衍庆源启后人绍衣之图克承克继导寰宇厐鸿之祉俾炽俾昌谨言
  宝文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之宝
  九月庚辰恭奉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神主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神主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神主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神主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神主升祔太庙先是六月乙丑礼部奏配祔
  太庙事关钜典宜合廷臣考古制核正礼确议以定世宗宪皇帝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内阁九卿翰詹科道会同详稽典礼确议具奏丁卯议上恭请
  四后同祔
  圣祖庙
  尊谥并加仁字奉
  谕曰朕惟
  母后升祔
  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思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奏请
  四后同祔
  太庙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朱子及有宋诸儒皆以为允当览奏既得展朕孝敬无穷之心复合前代斟酌尽善之典不觉悲慰交集恭惟
  孝诚仁皇后元配
  宸极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
  孝恭仁皇后诞育朕躬母仪天下按先儒祔庙之仪一元后一继后一本生以次并列今
  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
  孝诚仁皇后次奉
  孝昭仁皇后次奉
  孝懿仁皇后次奉
  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先礼部
  等衙门奏恭上
  仁孝仁皇后尊谥仁字重复谨请改易恭上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得
  旨是又奏准诹吉恭请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安奉
  奉先殿神牌至
  太庙恭制
  神牌处改题前期遣大学士二人恭行填青礼别于奉先殿神库敬制恭题
  奉先殿神牌同日升祔八月乙亥
  圣祖仁皇帝升祔
  太庙届期
  命大学士等恭奉
  神主填青
  谕曰填青典礼所关最重古人必取名望素著徳行纯粹学问渊深者以充此任今尔等位既贵显人品皆优是以特加简命尔等当体朕敬恪之诚洁诚斋戒屏除尘虑俨如
  圣祖在
  天之灵陟降上下诚意所孚洋洋如在方副朕一片孝思尔等不必有意于哀恸不必有意于仪文祗以一诚感格为是是日
  神主黄舆由朝阳门入诸王大臣满汉文武官员集
  大清门外朝服跪迎
  世宗宪皇帝御礼服于
  端门外跪候
  圣祖仁皇帝黄舆将至
  太庙街门亲王三人诣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神主案前跪三叩兴恭捧
  神主各安奉于黄舆俟
  圣祖仁皇帝
  孝恭仁皇后黄舆入街门中门
  三后黄舆叙次随行至
  庙南门外
  世宗宪皇帝诣
  圣祖仁皇帝黄舆前跪三拜兴恭捧
  圣祖仁皇帝神主亲王四人诣
  四后黄舆前跪三叩兴恭捧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神主敬升
  太庙
  世宗宪皇帝恭代行祗见礼于
  太宗文皇帝神位之次以次奉安
  神位行大飨礼如仪是日恭进
  孝诚仁皇后
  尊谥
  册文曰道协坤元树
  母仪而作则化隆内治扬
  圣淑以垂休晋千秋有耀之荣称奉万世无疆之宝册钦惟皇妣孝诚仁皇后庆锺厚载徳嫓皇家当
  先帝敕天凝命之辰乃
  中宫应地含章之会䖍奉
  重闱之𣺫瀡曲慰
  慈颜洁承
  九庙之𬞟蘩克襄
  孝治仁能逮下推惠泽于掖庭恪以持身赞勤劳于旰食椒涂缅企芳型阅久以长存彤管昭垂懿范如新而未远期当
  升配两仪均健顺之功事极尊崇奕叶著肃雝之范刻瑶函而焕彩彝典丕彰依玉几以荐馨徽音永协谨奉
  
  宝恭上
  尊谥曰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伏冀
  慈恩默佑锡介祉以炽昌
  壸教永新致协和于悠远极显扬之微悃庶灵爽之式凭谨言
  宝文曰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之宝
  孝昭仁皇后
  尊谥
  册文曰襄治化于
  昌朝夙合二仪之撰耀
  徽音于典册聿昭万叶之光勲华之盛烈丕彰任姒之芳规益播钦惟
  皇妣孝昭仁皇后性含柔顺范表温庄华阅钟祥协坤贞而作则椒涂正位偕
  帝徳以交辉侍膳
  慈闱克谨晨昏之奉劳心中壸每分
  宵旰之勤箴铭茂著于彤编褕翟久辞于丹禁溯淑恭之懿行茂典流光扬蔼吉之仁风贞珉焕彩兹值缵承之始弥深崇报之思
  清庙森严考彝章而合祔宝函郑重列俎豆以升馨谨奉册
  宝恭上
  尊谥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伏冀
  在天灵爽永贻万世之安裕后仪型长介亿年之福进鸿称而永协垂琬琰以光昭谨言
  宝文曰
  孝昭静淑明恵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之宝
  孝懿仁皇后
  尊谥
  册文曰俪干作则坤元彰厚载之功体巽流徽庙祀举尊亲之典贲瑶函于有耀熙鸿号于无穷钦惟
  皇妣孝懿仁皇后毓粹高门腾芬戚畹佐
  显承之弘烈壸政勤修笃慈爱之盛心
  母仪懋著履和思顺致诚孝于彤闱尚俭怀谦翼升平于黼座抚冲龄而顾复备𫎇
  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徳缅宫庭之佑启翟茀如存感岁月之迁流萱闱久閟追维
  慈覆弥怀高厚之恩诞绍丕基倍切显扬之愿安贞令范洵应地以无疆炳曜徽音长配天而不泯谨奉
  
  宝恭上
  尊谥曰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伏冀
  淑灵式庇茂膺天禄之炽昌嘉徳维馨永廓圣图之广大洁苾芬而肃荐耀金石以长垂谨言
  宝文曰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之宝
  三年五月丙辰恭修饰
  太庙神牌是月戊戌朔礼部奏钦天监敬择本月十九日
  申时修饰
  神牌
  太庙派太常寺卿行礼恭捧
  神牌交承修官敬谨修饰得
  旨是
  六年十二月癸巳恭进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
  圣祖仁皇帝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先是庚寅
  
  册
  宝告成恭进
  太庙奉安事关大典朕亲诣行礼其应行礼仪著怡亲王大学士会同礼部详定具奏其恭捧玉
  册玉
  宝之员著将王贝勒贝子公大学士部院堂官旗下头等大臣开列请旨辛卯礼部以职名奏奉
  朱笔圈出十七员又
  朱笔批出九员是日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
  等谨按雍正元年二月礼臣会同大学士遵
  谕议准
  列祖
  列后玉
  宝修平旧篆敬镌加上
  尊谥新造玉
  册并旧进玉
  册一同珍奉时恭进
  太祖高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八分广四寸厚四分镌字深二釐面
  底二页镌升降龙
  孝慈高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厚同
  太宗文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厚同
  孝端文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厚同
  孝庄文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厚同
  世祖章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厚同
  孝惠章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九寸广厚同
  孝康章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九寸广厚同镌字皆深二釐面底二页皆
  镌升降龙
  宝八方皆改镌加上
  尊谥
  圣祖仁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九寸广四寸厚四分镌字深二釐面底二
  页镌升降龙
  宝白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二分纽高二寸四分方三寸
  九分
  孝诚仁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宝白玉方同厚一寸四分纽高二寸六分方三寸八分孝昭仁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宝青白玉方同厚一寸七分纽高二寸八分方三寸八分孝懿仁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宝青玉方四寸三分厚一寸七分纽高二寸八分方同孝恭仁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镌字皆深二釐面底二页皆镌升
  降龙
  宝青玉方厚同纽高二寸八分方三寸八分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
  宗庙考
  太庙
  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
  皇上登极十一月丁未恭奉
  册
  宝上
  大行皇帝
  尊谥曰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庙号
  世宗先是九月庚子
  皇上谕礼部自古圣帝明君功徳大成必有显号徽称所以昭垂万世典至钜也我
  皇考大行皇帝乘干建极抚御万邦锡福𫍯民徳化翔洽
  䖍恭寅畏昭事
  苍穹郊祀祈年必亲必敬钦承
  祖烈光大前猷至孝肫诚千古未有当
  皇祖上宾时尽制尽哀䘮仪隆备
  亲送
  梓宫屡谒
  陵寝岁时瞻拜
  御容举念常伸孺慕继
  显谟之盛推锡类之仁
  宸衷祇敬则朝乾夕惕历久弥勤
  亲政忧劳则盛暑祁寒未尝稍间整纲饬纪眀目达聪施措咸宜徳威并用笃宗室则立学以隆教育惠八旗则赐帑以备吉凶厚臣工而加俸养廉眷忠良而建祠赐祭励廉能以察吏宏荐拔以罗才广耤田以重农桑定品式以崇节俭重道则
  经筵岁举爱士则科目频加隆
  先师五代之王封新阙里千秋之庙貌修明典礼怀柔百神厚植纲常旌扬节孝蠲逋减赋不惜亿万之帑金开垦筑堤永享万年之乐利备赈则广行积贮养兵则优赡身家律例则釐定科条谳决则特详咨酌广开言路详示
  朱批洞瞩群情虑周六合大阅以诘戎兵训练以修武备睿谟独运而小丑立奏荡平
  圣武布昭而荒徼永图绥靖开天明道
  圣学高深觉世牖民
  宸章炳焕阐圣贤之精蕴宣心性之圎机函盖古今彪烁
  宇宙
  天心协应有感必通徳盛化神诸瑞毕至古帝王之良法
  善政至
  皇祖而集其大成我
  祖宗之骏烈鸿猷迨
  皇考而益彰善述眇予冲子寅奉丕基仰惟功徳之隆宜
  备尊崇之典敬循礼制恭上
  尊谥
  庙号尔部详察典礼具奏是日礼部奏谨查康熙六十一
  年恭上
  圣祖仁皇帝
  尊谥
  庙号奉
  大行皇帝谕旨以追崇大典攸关理宜佥谋共协令诸王大臣等会同九卿詹事科道文官六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详考旧章从公确议今
  大行皇帝
  尊谥
  庙号礼制崇重等谨遵旧典仍请会同诸王大臣齐集
  廷臣详慎公议昭垂万世得
  旨是敬谨确议具奏是月乙巳诸王大臣会同九卿詹事科道文官六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诸臣等议上自古帝王抚御寰区功徳隆盛有博厚高明之实则必有隆烁显懿之名是故于尧曰钦明文思于舜曰濬哲文明所以著盛徳之形容而垂万年之轨则也钦惟
  大行皇帝丕冒八埏曲成万物有与
  天同体之徳有敬
  天行健之功祗奉
  郊坛必亲荐享端居宫禁亦凛明威旸雨偶愆斋心而默祷嘉祥屡告让美而弗居昭事存乎旦明感通捷于影响当
  天庥之滋至绵
  景运之方隆抚
  列圣式廓之版章益渐之以声教驭四海咸熙之臣庶更
  霈之以恩膏安愈求安
  圣不自圣惟精惟一建中于民克俭克勤表正自上执权衡以御物偏党之习潜消定模范以示人仁让之风溥洽官常于是而肃士品于是而端民俗于是而淳物情于是而畅嘉禾芝草醴泉庆云之瑞充塞于寰中荷兰日本暹罗苏禄之琛辐辏乎
  阙下凡此运会之弥昌弥炽皆由
  圣徳之可法可传至乃学贯天人辞成典诘敷治平之大
  道阐性命之微言岁举
  经筵首诣太学新阙里千秋之庙貌隆
  先师五代之王封广励胶庠修明典礼定宗学之制开国书之科博访鸿儒遍立书院
  大行皇帝之诞敷文教有如此者惟仁必勇不怒而威选
  将悉有用之材练兵于无事之日
  天戈所指青海献俘
  帝命甫申西陲纳疑化蛮荒为郡县靖蕃落于边隅大行皇帝之布昭圣武有如此者志迈百王心通庶务事无难易锐若发机人有忠邪洞如观火谋略出群工之上照临周六合之遥
  大行皇帝之英姿天挺明睿夙成有如此者坦怀应物博爱为心不以一𤯝弃材不使一夫失所惇叙九族容保万方厚百官而倍予廪糈惠八旗而时加恤赉闾井必豫谋其乐利兵丁各优赡其身家减赋蠲逋不惜帑金之亿万详刑谳狱允釐令典之三千盛暑而曲贷囚徒小祲而遍赒贫户
  大行皇帝之宽则得众仁以长人有如此者道循物而无违徳有常而不息本实心以宣为政令春温秋肃俨如四序之罔愆由定力而发为忧勤旰食宵衣不以片时而少斁
  大行皇帝之信必由中毅以持久有如此者经曰圣人之
  徳无以加于孝我
  大行皇帝昔在藩封晨昏尽礼及传丕绪哀敬竭情亲送梓宫屡谒
  陵寝三载始还吉服四时恒拜
  御容体
  圣祖之心以为心法
  圣祖之政以为政耕耤著为定例爰奉
  太庙之粢盛贤良建有专祠尤
  眷先朝之耆旧徳教加于百姓孺慕极于终身大烈光前
  贻谋昌后孔子称虞舜曰大孝惟
  大行皇帝足以当之若夫诚者天之道也成已成物之全
  徳也我
  大行皇帝以此享
  帝享
  亲以此尽心尽性以此用人行政以此觉世牖民诸臣敬
  奉之
  朱批万国共闻之
  谕旨固已言之谆复莫不凛为典章暨夫
  龙驭上宾
  特颁遗诏敬聆至诚之
  训仰思无间之功
  圣学高深浑然一理
  神明冲穆俨在重霄子思曰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惟
  大行皇帝足以当之夫中以宅心正以体政文以敷化武以定功英以决机明以烛理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信以成之毅以守之而皆本之于大孝运之以至诚此洵
  圣徳之全与
  天同体可为万世法者也臣等谨按虞书曰率作兴事慎乃宪书传曰宪法也说命曰惟天聪明惟圣时宪又曰监于先王成宪周礼疏云悬法以示人曰宪中庸亦曰宪章文武盖惟宪天立教之圣人然后能慎法度兴政事俾万世奉为成宪守而不忘若虞舜商汤周之文王武王皆是也窃谓
  大行皇帝
  尊谥于宪为宜又按礼记祖有功宗有徳是故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商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周公作无逸则称商有三宗而周文武之庙并称世室公羊传曰世世不毁也中庸曰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窃惟
  大行皇帝
  庙号宜称
  世宗与
  太祖
  太宗
  世祖
  圣祖并为百世不祧之庙臣等公拟敬上
  尊谥曰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庙号曰
  世宗天下万世称曰
  世宗宪皇帝庶足以显扬
  大徳表著
  巍功与日月而齐光偕山河而并永矣谨奏奉
  谕曰诸王大臣公同议上
  皇考大行皇帝
  尊谥曰
  宪皇帝
  庙号
  世宗于我
  皇考至徳鸿猷实相符合礼称祖有功宗有徳庙号之称祖称宗均属尊崇之极而象功昭徳惟期允当方协至公昔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身兼创守平定逆藩扫清朔
  漠神功骏烈自古莫与比隆
  庙号定应称祖
  皇考大行皇帝善继善述敬
  天勤民十三年来宵旰忧劳咸熙庶绩贻万年之景福固
  百代之丕基
  庙号
  世宗正合古宗有徳之义上配
  烈祖百世不祧此乃天下万世之定论非在廷诸臣尊崇君父敷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称颂之私情尤非朕一人哀感
  隆恩表彰
  盛徳之私愿所能强置一词也在我
  皇考神谟垂于宇宙厚泽洽于臣民即罄竭揄扬难尽万
  一今据所奏敬拟上
  尊谥
  庙号详慎公当足以昭示万年朕心深为慰惬所有应行
  典礼该部敬谨查议具奏是日辰时
  皇上素服于
  太和门恭阅
  大行皇帝
  尊谥
  
  宝行礼毕回宫更缟素预诣
  雍和宫大门外东配殿恭候已时
  
  宝至
  雍和宫
  皇上诣
  大行皇帝梓宫前恭献
  册
  宝行礼
  册文曰臣闻至徳同天裕鸿模于万世深恩浃地垂骏烈于千秋扬显号以荐徽称考𢑴章而崇殷礼光昭宝册辉映瑶图钦惟
  皇考大行皇帝道协清宁功隆位育敬
  天而䖍昭事孚精意于
  郊坛法
  祖而笃显承致孝忱于
  庙祏绍中天之景运开奕代之昌期精一传心建大中而出治荡平立极居至正以表邦敷文则重道尊师宏作人之雅化振武则安边怀远恢保㤗之神谟天亶聪明坐照靡遗于庶物性成英睿渊衷远彻于万方御众以宽而蠲赋省刑共沐仁恩之浩荡示民有信而敦化善俗咸钦毅力之甄陶盖本
  大孝不匮之思善继以成夫善述且运
  至诚无息之用实政而体以实心乃至瑞集苞符海宇之祯祥毕至诚输职贡梯航之琛賮胥来而乃谦抱弥深忧勤并励
  朝乾夕惕弗释一二日兢兢业业之心
  旰食宵衣用成十三载荡荡巍巍之治树百王之模范言言宝鉴丹书传百代之章程事事金科玉律有典有则永垂裕于后昆是训是行敬率由于成宪兹博询夫公议期允惬于舆情
  尊谥
  宪皇实符
  盛烈载稽往籍式考礼经宗尧宗禹宗汤庙貌宗尊于有徳世道世法世则烝尝世承于不祧殷美三宗宜肇禋宗之典周崇世室爰开卜世之祥配
  列祖于在天荐
  世宗之新庙合朝野佥谋而悉协揆古今通义而交孚谨
  
  册
  宝恭上
  尊谥曰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庙号曰
  世宗惟耿光大烈之常昭冀景福纯禧之茂介伏祈昭格俯赐
  鉴临谨言
  实文曰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之宝
  丙辰恭奉
  册
  宝上
  孝敬皇后
  尊谥曰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先是九月癸卯皇上谕礼部朕惟至治莫先于崇孝徽称首重于易名天地之覆载同功帝后之尊亲一体钦惟
  孝敬皇后作配
  皇考懋著坤仪孝徳夙洽于宫闱仁惠久孚于壸掖朕躬
  承顾复备荷
  恩慈兹恭上
  皇考大行皇帝尊谥宜并追崇恭上
  尊谥以展孝思以昭万世尔等详查典礼具奏十一月戊戌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礼部议上窃惟尊亲之典帝后同称孝慕之忱显扬并切溯有娀于殷世祥祉攸凝纪太姒于周诗徽音永炳矧系圣代之母仪宜有加崇之显号钦惟
  孝敬皇后功符坤载徳协乾元笃诚孝于宫庭动循礼则懋勤劳于壸掖翊赞谟猷温恭备著夫嘉徽和慎聿昭其淑徳丕宣阃教化启肃雝共被仁慈恩推鞠育庆升平而佐理
  帝治弥昭贻福祉以垂庥
  孝思倍挚臣等恭遵
  谕旨敬考𢑴章谨拟恭上
  尊谥曰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伏俟
  命下之日一切应行典礼交与该衙门敬谨办理谨奏
  
  旨是依议是日辰时
  皇上素服于
  太和门恭阅
  孝敬皇后
  尊谥
  
  宝行礼毕预诣田村
  享殿大门外东边幄次恭候已时
  
  宝至田村
  享殿
  皇上诣
  孝敬皇后梓宫前恭献
  册
  宝行礼
  册文曰
  慈徽永慕垂懿范于千秋茂典追崇耀鸿声于万叶晋瑶
  函而展孝溯
  淑徳以扬休钦惟
  皇妣孝敬皇后体顺承
  天含章应地性成纯孝
  重闱之奉养备得
  欢心化洽肃雝朱邸之赞襄久彰令则迨正
  中宫之位益宏内治之功躬节俭以表率宫庭履敬顺而
  分忧
  宵旰温恭示教茂昭恺悌之风惠爱覃敷咸颂宽和之徳
  顾惟冲眇夙荷
  恩晖兰殿瞻依缅
  训言之如在云軿长往怆岁序之频迁兹当继序之初倍
  切显扬之愿敬循彝典祗奉
  尊称敬奉
  
  宝恭上
  尊谥曰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伏冀
  慈鉴丕昭锡蕃禧而昌后鸿庥垂庇贻介福以流徽永怀
  罔极之恩佑启无疆之祚谨言
  宝文曰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之宝
  乾隆元年正月
  命修
  太庙是月戊申
  谕国家式崇
  太庙并
  奉先殿妥侑
  列祖神灵岁时祗荐明禋典礼允宜隆备今
  庙貎崇严而轩棂榱桷年久未经增饰理宜敬谨相视慎重缮修以昭黝垩示新之敬著该部会同内务府详议具奏
  三月丙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谥恭修饰
  太庙神牌遣官祗告乙巳恭奉
  册
  宝加上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徳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荘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赞天承圣仁皇后
  尊谥于
  太庙先是雍正十三年九月己酉
  皇上谕礼部尊祖孝亲谊应并重报本追远礼有加隆兹者恭上
  皇考大行皇帝尊谥缅惟贻燕之谟宜备追崇之典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肇造洪基创垂大业
  世祖章皇帝统一方夏抚有万邦骏烈鸿猷敷扬莫罄皇祖圣祖仁皇帝深仁厚泽沦浃寰区久道化成功齐覆
  载朕自冲龄仰蒙
  慈爱宫庭抚育厚眷独钟仰思
  圣徳之难名恒念
  洪恩之莫报夫
  宗庙之徽称有制而报本之忱悃无穷应详查典礼酌古
  准今恭议加上
  太祖
  太宗
  世祖
  圣祖尊谥以展孝恩此朕追慕之至情崇先之特典后世
  子孙不得奉为成式又敬念
  列祖尊谥既已加崇
  列后尊谥并应恭议加上尔等详酌典礼敬议具奏十一月壬子内阁九卿翰林詹事科道等议上谨查会典开载崇徳元年恭上
  太祖尊谥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共十四
  字康熙元年加上
  太祖尊谥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于仁孝字下加睿武弘文定业六字改上武皇帝曰
  高皇帝共二十字康熙六十一年加上
  太祖尊谥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高皇帝于睿武字下加端毅二字共二十二字今拟于端毅字下加钦安二字共为二十四字恭加上
  太祖尊谥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顺治元年恭上
  太宗尊谥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共十四
  字康熙元年加上
  太宗尊谥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于睿孝字下加隆道显功四字共十八字康熙六十一
  年加上
  太宗尊谥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隆道显功文皇帝于睿孝字下加敬敏二字共二十字今拟于敬敏字下加昭定二字共为二十二字恭加上
  太宗尊谥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顺治十八年恭上
  世祖尊谥曰
  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共
  十六字康熙六十一年加上
  世祖尊谥曰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于体天隆运字下加定统建极四字共二十字今拟于钦文字下加显武二字共为二十二字恭加上
  世祖尊谥曰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康熙六十一年恭上
  圣祖尊谥曰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共二十字今拟于诚信字下加中和二字共为二
  十二字恭加上
  圣祖尊谥曰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又查会典开载崇徳元年恭上
  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尊谥康熙元年改
  
  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尊谥共十二字康
  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谥曰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于敬顺字下加仁徽二字共十四字今拟于仁徽字下加懿徳二字共为十六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徳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顺治八
  年恭上
  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尊谥共十二字康
  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于仁懿字下加哲顺二字共十四字今拟於哲顺字下加慈僖二字共为十六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康熙二
  十七年恭上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尊谥共十二字康
  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谥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翊天启圣文皇后于恭懿字下加至徳二字共十四字今拟于至徳字下加纯徽二字共为十六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康熙五
  十七年恭上
  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尊谥共十二字康
  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谥曰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于端懿字下加慈淑二字共十四字今拟于慈淑字下加恭安二字共十六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康熙二
  年恭上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尊谥康熙九年加上庙号曰
  章皇后共十二字康熙六十一年加上
  尊谥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崇天育圣章皇后于恭惠字下加温穆二字共十四字今拟于温穆字下加端靖二字共为十六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康熙六
  十一年恭上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皇后尊谥雍正元年加上庙号曰
  仁皇后共十二字今拟于安和字下加淑懿二字共为十
  四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后康熙六十一
  年恭上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皇后尊谥雍正元年加上庙号曰
  仁皇后共十二字今拟于正和字下加安裕二字共为十
  四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康熙六十一
  年恭上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皇后尊谥雍正元年加上庙号曰
  仁皇后共十二字今拟于宪穆字下加和恪二字共为十
  四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雍正元年
  
  孝恭皇后
  尊谥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共十二字今拟于定裕字下加慈纯二字共为十四字恭加上
  尊谥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赞天承圣仁皇后臣等敬谨会
  同恭拟加上字样伏候
  钦定谨奏得
  旨是依议是日
  皇上躬诣
  太庙致祭行礼恭进
  太祖高皇帝加上
  尊谥
  册文曰
  天开泰运升日驭于东维
  帝握乾符建斗枢于北极定万年之统绪启百世之升平
  盛业常昭鸿名弥耀钦惟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高皇帝聪眀天亶智勇性成
  大徳体元参三才而正位
  至诚立极周庶物以成能纬地经天卜世之功日永民胞物与肇基之迹方新声教讫于四方仰同光被
  神武昭于九有望切来苏合讴颂以归心集贤才而佐治国书初设制字母以谐音军制新颁按卦图而取义际天与人归之会肇建邦启土之勲造草昧而大经纶发祥自远首庶物而膺图箓裕后方长缅维
  垂统之隆宜极尊崇之礼祗承丕绪敬考𢑴章谨奉册
  宝増上
  尊谥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伏冀
  圣鉴长昭
  皇图永固益启绵长之泽弥臻熙皥之风谨言
  宝文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之宝
  孝慈高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功隆赞助溯开创于前猷谊重尊亲表肃雝于显
  号仰资生之
  大徳昭裕后之光仪钦惟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合撰坤元膺符宸极璇闺毓徳早传淑慎之风兰室观型夙著安贞之范归我
  太祖高皇帝顺乃承天仁能逮下奉神灵而理万物肇作
  邦作对之休昌后嗣而燕
  皇天启卜世卜年之运式荷
  慈闱之谦裕应地无疆毗成王业之崇隆发祥有本敬嗣
  徽音于百世丕昭鸿号于万年谨奉
  
  宝増上
  尊谥曰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徳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伏冀慈鉴式凭繁禧载锡永启万方之景福长绥奕世之洪庥
  谨言
  宝文曰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徳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之宝太宗文皇帝加上
  尊谥
  册文曰
  神谟丕显瞻陟降于在天
  帝徳诞敷仰光华于复旦长垂启佑远树仪型钦惟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隆道显功文皇帝乾健偕行离明普照道兼作述继鸿业以开太平化洽宽仁慰群黎而均覆帱任英贤而图治一徳一心定法制以宜民同伦同轨
  文思光被耀海隅出入之乡
  圣武布昭震漠外无雷之域决策而平辽右龙起云从移师以讨朝鲜风行草偃三十五部咸抒贡琛献賮之诚亿万斯年永奉
  受箓膺图之绪
  大勲丕集皇哉迹廓肇基
  景命维新赫矣功先定鼎鸿猷伟绩崇
  太室于不祧厚泽深仁觉徽称之莫罄式遵𢑴典爰合佥
  谋谨奉
  册
  宝增上
  尊谥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伏冀
  耿光俯烛繁祉鸿绥
  鉴绳武之微忱介锡龄之遐福谨言
  宝文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之宝
  孝端文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配天赞化万年昭雝肃之仪应地含章奕叶仰安
  贞之徳载隆显号遥颂徽音钦惟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荘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位正坤宁功参乾始温恭成性关雎传蔼吉之心敬慎流徽䄖翟仰端凝之度贵而能俭犹时御乎弋绨尊不忘勤每自成夫𫄨绤儆六宫之传漏恒襄问夜于未央钦
  九庙之荐馨克佐孝思于不匮玉阶金戺聿宣仁惠之风
  椒殿珠宫益溥和平之化际
  文皇开创之日久著赞襄当
  世祖临御之年备崇尊养顾惟冲藐遥荷
  恩晖膺缵绪于惟新缅流芳于弗替谨奉
  
  宝增上
  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伏冀慈爱昭垂纯僖点佑永启鸿基于奕世长绵馀庆于万年
  谨言
  宝文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之宝孝庄文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范高兰掖远垂内则之芳型徳冠珠宫遥溯母仪之令望肃瞻
  玉几䖍捧瑶函钦惟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翊天启圣文皇后柔顺流徽安贞作则宏绥福履璇闺传樛木之仁茂著臧嘉绮殿被葛覃之化正位乎内克佐栉风沐雨之勲长发其祥爰征绕电流虹之瑞诞我
  世祖章皇帝钟灵毓秀受箓膺图敷天蒙
  圣善之庥率土颂
  仁慈之泽洎乎
  圣祖弥资
  鞠育深恩逮及
  世宗备举钦崇钜典统
  两朝之孝养受福绵长极
  三世之尊亲垂光奕叶顾惟冲藐丕缵鸿基缅怀懿徳于千秋载颂
  徽音于
  九庙谨奉
  
  宝增上
  尊谥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伏冀慈灵垂裕纯嘏凝禧永绵佑启于万年长笃阜安于百世
  谨言
  宝文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之宝世祖章皇帝加上
  尊谥
  册文曰
  圣人首出开景运于万年
  至徳光昭享鸿称于百世式九围而立极大一统以垂庥
  礼重显扬业崇简册钦惟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道冠百王功垂奕世照临六合亶成性之聪明表正万邦锡自天之智勇敷同轨同伦之治肇造鸿基萃来王来享之忱长贻燕翼敬
  天而䖍昭事允秉精诚法
  祖而笃显承聿彰仁孝奉
  慈闱而侍养备极隆仪恤宗族以敦伦频施旷典深仁厚
  泽率土均沾善裕宜民敷天共戴扩
  祖宗之宏业统华夏以归心受命则惕厉忧勤图治于十有八载启后则亲贤乐利衍庆于亿万斯年缅怀缔造之谟钦承丕构莫罄颂扬之愿敬荐
  徽称谨奉
  册
  宝增上
  尊谥曰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伏冀
  鉴观有赫默佑无穷恭承
  列祖之庥永笃曾孙之庆谨言
  宝文曰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宝
  孝惠章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俪干作则启万年有道之长体巽流徽衍奕世无疆之庆晋金函而焕彩崇鸿号以扬芬钦惟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柔静凝庥温
  恭著范佐
  世祖而勤内治式赞太平事
  文母以展孝思聿隆尊养洁𬞟蘩于
  九庙念切精诚亲瀚濯于六宫身先节俭抚
  圣祖于㓜冲之日竭
  慈覆于顾复之馀六十四年备恩勤之
  至徳千八百国合爱戴之欢心惟和气以致祥毕臻诸福信仁人之多夀克享大年当淑景方长
  皇考犹获瞻夫
  色笑今
  恩晖遥荷眇躬正合致夫尊崇典礼维新显扬益切谨奉册
  宝増上
  尊谥曰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伏冀慈灵降鉴厚泽贻庥绵百世之本支佑万邦之安阜谨言宝文曰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之宝孝康章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
  懿徳丕昭今则常垂于百世
  圣慈广被鸿名永耀于万年播彤管以增辉奉瑶函而焕彩钦惟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崇天育圣章皇后道协坤元功符乾健勤修壸政早𧺫化于宫庭懋著
  母仪永流徽于禁掖
  九庙之𬞟蘩致洁克秉精诚
  重闱之问视时殷聿彰仁孝躬行节俭深宫成澣濯之风
  亲赞太平厚徳启绵长之瑞笃生我
  圣祖仁皇帝诞应苞符毓成
  圣徳萃爱载于亿千万国享升平者六十馀年洎眇躬纂绪之初正钜典崇徽之日福垂善庆缅
  懿训于无穷礼重显扬体
  孝思于不匮谨奉
  
  宝增上
  尊谥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伏冀纯禧孔固
  慈佑弥隆永贻昌炽之祥长启和恒之福谨言
  宝文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之宝圣祖仁皇帝加上
  尊谥
  册文曰
  圣徳同天骏烈常垂于百世
  仁恩浃地鸿称永著于千秋万方之元化周流五纪之太和洋溢光昭启佑礼重显扬钦惟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道备中和功隆化育励精图治统经文纬武以宣猷久道化成兼继往开来而立极迈百王而独盛广运弥神超千古以加隆大成集圣敬
  天立政时时弗释夫忧勤法
  祖𫍯民事事务归于宽大定三逆而平绝塞克成百世之肤功蠲旧赋而缓新征叠沛无穷之惠泽六十一年宵衣旰食总万㡬而日昃不遑千八百国乐业安居熙庶绩而耄期不倦溯自眇躬之冲幼即蒙鞠育于宫闱
  圣训亲承忆音容而如昨
  祖庭远隔瞻色笑以何从敬绍丕基贻孙谋于尽善缅怀盛徳崇显号于方新式考典章肃将忱悃谨奉
  
  宝增上
  尊谥曰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伏冀
  神灵陟降绪业昭融永贻昌大之祥长享升平之福谨言宝文曰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之宝
  孝诚仁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功同厚载襄治化于
  昌朝礼重鸿称耀
  徽音于宝册夙合二仪之撰聿垂奕叶之光钦惟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性秉温恭范垂庄
  肃洁𬞟蘩于
  九庙斋祀加䖍奉𣺫瀡于
  重闱晨昏致谨孝慈育物椒庭之令则宏昭诚敬持躬兰
  殿之芳徽允播劳心阃阈常分
  宵旰之忧勤赞化宫闱克佐升平之治理溯仁风之已远
  彤管方辉缅
  懿诲之长垂瑶函正焕钦承丕绪值典礼之维新式考𢑴
  章方显扬之莫罄谨奉
  册
  宝增上
  尊谥曰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后伏冀淑灵式庇嘉徳惟馨永贻昌炽之庥益佑和恒之福谨言宝文曰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后之宝孝昭仁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功符坤厚贻燕翼于万年徳合乾元表鸿名于奕叶义必先于报本礼莫重乎尊称钦惟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性成淑慎范著温恭华胄钟祥颂芳声之早播椒涂正位垂内则以长昭慰色笑于
  慈闱晨昏尽养佐忧勤于
  黼座夙夜加䖍盛徳方新翟茀遽辞于丹禁仁恩永戴箴铭并著于彤编溯蔼吉之令仪千秋焕彩缅孝慈之懿行百世流徽洎及眇躬实切显扬之愿钦承鸿业益深崇报之思考彝典以扬芬进瑶函而焕彩谨奉
  
  宝増上
  尊谥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伏冀厚䕃长垂
  慈恩默佑介无疆之景福开有象之太平谨言
  宝文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之宝孝懿仁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俪天立极垂令范于千秋应地含章享隆名于奕
  世庙庭增焕典册维新钦惟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毓瑞高闳腾芬戚畹赞显承之伟烈内则勤修笃慈爱之深仁
  母仪茂著晨昏有恪尽孝养于
  彤闱夙夜维䖍佐忧劳于
  宸扆溯
  宫庭之佑启抚
  皇考于冲龄十载劬劳备荷
  生成之徳终天哀痛常怀
  高厚之恩洎自眇躬钦承丕业体
  孝思于不匮尊礼宜崇熙鸿号于无穷颂扬莫罄谨奉册
  宝増上
  尊谥曰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伏冀慈眷加隆纯禧益懋贻阜安于四海绥昌炽于万年谨言宝文曰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之宝孝恭仁皇后加上
  尊谥
  册文曰
  慈范丕昭奕世衍无疆之庆
  徽音光被万年垂至徳之光稽钜典以加崇奉鸿名而致
  颂金函焕彩玉册增辉钦惟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顺应乾行厚同坤
  载佐忧劳于夙夜克赞
  宸猷树肃穆于宫庭聿宣
  壸教执谦为度共传温惠之风秉恕居心群荷宽仁之泽
  恪勤内职精诚而洁治𬞟蘩孝养
  重闱愉婉而躬亲问视笃生我
  世宗宪皇帝诞应昌期毓成
  至徳正集万方之爱戴俄惊一旦之遐升爰奉
  徽称敬昭
  令则暨眇躬之纂绪弥追痛于含饴仰体
  孝思方当尊礼攸隆之日缅怀
  懿训益切显扬莫罄之忱谨奉
  
  宝増上
  尊谥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赞天承圣仁皇后伏冀陟降在兹
  鉴观不远永佑绵长之祚式开昌炽之符谨言
  宝文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赞天承圣仁皇后之宝
  乾隆二年三月癸巳恭奉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神主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神主升祔太庙是日
  神主黄舆由永定门正阳门入随从王大臣官员朝服随
  行在京文武大臣官贠朝服于
  大清门外跪迎卤簿设
  端门内不作乐
  皇上预诣
  太庙街门外幄次恭候辰时
  黄舆至
  皇上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朝服跪迎于
  端门外随
  黄舆入
  太庙街门至砖城门外
  皇上诣
  世宗宪皇帝黄舆前跪行三拜礼和亲王弘昼诣孝敬宪皇后黄舆前行礼毕
  皇上恭捧
  世宗宪皇帝神主和亲王弘昼恭捧
  孝敬宪皇后神主随后由砖城门㦸门东门入升正面东
  阶进
  太庙东槅扇预设
  世宗宪皇帝拜褥于中
  孝敬宪皇后拜褥于右稍后
  皇上恭捧
  世宗宪皇帝神主向上立和亲王弘昼恭捧
  孝敬宪皇后神主右次向上稍后立赞引官跪奏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升祔
  太庙行参拜礼
  皇上恭捧
  世宗宪皇帝神主跪安于拜褥上和亲王弘昼恭捧孝敬宪皇后神主亦跪安扵拜褥上和亲王弘昼由西槅
  扇退出门槛外立
  皇上就位行三跪九拜礼毕
  皇上恭捧
  世宗宪皇帝神主奉安于
  世祖章皇帝神位之次第一位
  宝座上和亲王弘昼进西槅扇恭捧
  孝敬宪皇后神主奉安第二位
  宝座上和亲王退出归班次
  皇上行三拜礼毕复位行升祔
  太庙致祭如时享仪
  乾隆三年二月甲申兴工修
  太庙先期正月庚辰
  皇上亲诣祗告恭奉
  后殿
  四祖
  四后神牌
  中殿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
  前殿
  六月
  后殿工竣戊申恭奉
  四祖
  四后神牌还御前一日
  亲诣祗告
  九月
  中殿工竣甲戌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还御前一日
  亲诣祗告
  四年九月庚午
  前殿工竣
  上亲诣
  太庙致祭先是丁卯
  前殿悬匾遣官祗告
  上复亲诣敬谨瞻视寻以
  亲祭
  太庙
  御斋宫致斋三日
  壬申恭进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孝荘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
  圣祖仁皇帝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先二日庚午奉
  谕旨孟冬
  太庙时享朕已有旨亲诣行礼因日来体中微觉畏风欲稍避清晨寒气届期着和亲王弘昼恭代二十八日恭进
  
  宝系选定辰时朕仍亲诣行礼
  等谨按遵雍正六年例恭进
  太祖高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八寸九分广三寸九分厚四分
  孝慈高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太宗文皇帝
  册十页青白玉修广同厚三分
  孝端文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孝庄文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世祖章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广同厚三分
  孝惠章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孝康章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圣祖仁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广同厚三分
  孝诚仁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孝昭仁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孝懿仁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孝恭仁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镌字皆深二釐面底二页皆镌升
  降龙
  宝十三方皆改镌加上
  尊谥
  世宗宪皇帝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
  宝白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六分纽高三寸三分方三寸
  九分
  孝敬宪皇后
  册十页青玉修广厚同镌字皆深二釐面底二页皆镌升
  降龙
  宝白玉方同厚一寸八分纽高二寸五分修四寸广三寸
  一分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庚寅恭修
  列祖神牌遣官祗告先是四月甲午
  上诣
  圜丘
  行常雩礼预期诣
  皇穹宇拈香仰瞻
  列祖神牌见有字色糢糊之处
  谕交太常寺查办嗣太常寺奏
  神牌靛色糢糊之字请交该部敬谨修理恭候
  指示奉
  谕不但
  太宗文皇帝神牌显字糢糊即
  圣祖神牌神位二字色亦浅淡著一并交该部敬谨修理
  至是太常寺复奏恭修
  天坛
  祈榖坛
  地坛
  太庙
  神牌奉移
  还御应
  遣王行祗告礼奉
  旨派出裕亲王信郡王理郡王
  四十年七月戊午恭修
  太庙
  神牌托座龛帐是月太常寺奏
  天坛
  祈榖坛
  地坛
  太庙
  神位下泥金托座年久金色淡薄请交工部修理并添制
  木匣仍用绵袱包贮以昭慎重又
  太庙
  后殿
  中殿龛帐均请交造办处换造从之
  四十二年三月壬午恭奉
  册
  宝上
  大行皇太后
  尊谥曰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先是正月辛邜奉谕旨
  大行皇太后坤元协徳懋著徽音四十二年母仪天下尊养兼隆福徳备至实古今史册所未有今忽遭
  仙驭升遐朕心哀痛不能稍释敬稽典礼宜隆
  谥号以表尊崇苐
  至徳难名实非臣下拟议所能切当朕欲亲尊为孝圣宪皇后其令大学士九卿公议可否如是所有节次
  晋加
  徽号其中或有按例应行酌减及应増加字样仍著敬谨详议具奏嗣大学士舒赫徳等议奏等伏考历代母后尊谥自东汉明帝始建光烈之称厥后典制相仍著于史册而所上谥号类皆出于臣下由其徽音令徳虽有不同而考礼定名尚易比拟故也钦惟
  大行皇太后诞育
  皇躬
  母仪天下
  备福夀者八十六载
  受孝养者四十二年合九州万国以
  尊亲萃五世一堂而
  颐乐
  鸿称叠晋
  庆典便蕃扶
  辇环亿兆之胪欢款关集鲽鹣之来贺蠲租锡类而感洽
  群黎偃武集勲而威宣诸徼凡我
  皇上之功徳巍盛悉由
  圣母之美善崇隆敬仰
  懿徽与
  天无极洵非寻常谥号所得形容万一惟我
  皇上本至孝以定典章宣示
  谕旨以
  至徳难名亲尊为
  孝圣宪皇后仍令臣等集议具奏臣等谨案郑樵通志所载上谥百三十有一字首以神圣并列考之宋代有慈圣光献曹后宣仁圣烈高后虽以圣为谥尚属铺张扬厉之文而于大行受大名之义均有未当今
  大行皇太后之至徳实为史牒所未有诚如
  谕旨难以名言惟
  钦定为
  孝圣乃克崇阐
  洪仪昭示奕禩揆之古来谥议允为式协舆论询之在廷
  臣采莫能复赞一词至历年恭晋
  徽号奉
  旨有按例酌减及应增加字样等谨查
  孝庄文皇后徽号二十字
  孝惠章皇后徽号十六字于恭上
  尊谥时俱敬列十二字今
  大行皇太后徽号系十八字臣等遵
  旨详议于
  徽号拟用六字又照例增加四字恭上
  尊谥曰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以符礼制谨合词
  具奏伏候
  钦定奉
  谕旨是依议至是日
  上诣
  太和门恭阅
  大行皇太后
  尊谥
  
  宝行礼毕
  上先诣
  畅春园幄次祗候午刻恭迎
  
  宝陈设于
  九经三事殿正中黄案上
  上诣正中拜位跪大学士捧
  
  宝在左傍跪进
  上祗受恭献授右傍大学士跪接宣读官跪捧宣读毕上行三跪九叩礼
  册文曰
  崇仪告备荐玉册以伸䖍
  懿行垂光勒琅函而阐实报劬劳之
  厚徳礼洽馨闻严对越之
  鸿名义隆睿作钦惟
  皇妣大行皇太后
  顺体天经
  化彰人极
  萱庭示范仰宫中之有
  圣人瑶甸归仁临天下而为
  大母自流徽于京室荷笃庆于藐躬亿兆腾欢萃万方为
  尊养曾元衍瑞裕五世以融怡缅
  义训之常昭洵飏言之莫罄贲
  凤纶而赐复泽及葭蓬扶
  翟辂以观民呼兼嵩岱益图旅贺来庭之鹣鲽骈臻偃伯
  
  禧绝徼之干戈并戢是皆
  慈晖普照覃岳澥以含和用能
  纯履康绥丽乾坤而集福忆昨者金泥絇祝十八字叠衍箕畴冀来兹宝琰镌华亿万龄重增姬筭惟爱景情殷
  顾复依旬之胪颂何穷宜
  慈躬祉懋升恒晋册之扬庥未艾何
  升遐之忽觏竟攀恸之难追率土纒悲终天衔恤肇尊称于殷礼念形容无得而名稽上谥于周书极拟议于
  斯为盛有
  孝实原有徳本百行于地天乃
  圣即协乃神嫓独隆于尧舜一词莫赞敢凭素悃以追攀万世为公并询佥谋而咸翕爰遵彝典请命于
  天谨奉
  册
  宝上
  尊谥曰
  孝圣慈宣康恵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於戏溯
  璇闱徽音大行宜特隆冠古之声颂清庙昌后燕天庶稍
  展崇亲之悃伏冀
  神灵式妥
  陟降在兹文琬贻型抒慕诚之冈极彤毫述徳荷申锡于
  无疆宏启嘉符茂昌景祚谨言
  宝文曰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之宝
  五月乙丑恭奉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神主升祔太庙是日
  皇上具礼服出宫诣
  太庙街门外幄次祗俟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咸朝服以从
  在京文武大臣官员俱朝服于
  大清门外恭候卤簿全设于
  午门外乐设而不作卯刻
  黄舆入正阳门大臣官员跪迎至
  端门外
  皇上率诸王贝勒贝子等南向跪迎随
  黄舆入
  太庙由街门中门至㦸门外
  黄舆止
  皇上诣
  孝圣宪皇后黄舆前行一跪三叩礼毕恭捧
  神牌由㦸门左门入升正面东阶进
  太庙东槅扇执事官预设
  孝圣宪皇后宝座于
  孝敬宪皇后宝座之次又预设
  孝圣宪皇后拜褥于正中北向
  皇上恭捧
  神牌向上立赞引官跪奏
  孝圣宪皇后升祔
  太庙行参拜礼
  皇上恭捧
  孝圣宪皇后神牌跪安于拜褥上
  皇上恭代行三跪九叩礼毕
  皇上恭捧
  孝圣宪皇后神牌奉安于西序东向
  孝敬宪皇后之次
  宝座上
  皇上行一跪三拜礼毕复位行升祔
  太庙致祭礼如时享仪
  五月甲戌恭进
  孝圣宪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
  上亲诣行礼
  等谨案恭进
  孝圣宪皇后
  册十页青玉长九寸宽四寸厚三分镌字深二釐面底二
  页镌升降龙
  宝青玉方四寸高三寸镌字深三釐
  四十七年十月甲子朔
  上以时享
  亲诣行礼恭奉重镌
  列祖
  列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先是七月辛亥
  谕旨前以
  太庙尊藏
  列朝
  宝
  册系随时镌造玉质颜色不能一律整齐特命英廉福隆
  安将和阗贡玉慎选良工敬造
  列朝
  
  册一分以奉
  太庙其旧藏之
  宝
  册恭送盛京
  太庙尊藏以昭
  
  宗功徳之成于万代意深远也今据将
  列朝
  宝
  册敬谨镌造完成奏闻请旨朕惟我国家受
  天庥命
  列圣相承玉检金绳䖍申
  对越自朕躬继绪以来仰荷
  上苍眷佑中外𫎇庥迄今年逾古稀日理万几孜孜不倦
  无日不以敬
  天勤民为念皆祗承
  
  宗之彝训永维
  馀庆笃念
  前徽所有此项镌成
  
  册本年孟冬时享阅视祝版之日著礼部堂官敬谨安设中和殿俟朕亲加阅视后次日于朕行礼以前先派宗室亲王赍捧供奉一切应行仪注俱照
  升祔之礼并著该衙门先期详议具奏其旧藏一分宝
  册仍照前旨于明岁敬诹吉日再行简派皇子恭送
  盛京
  太庙尊藏以志文谟武烈显承佑启之盛嗣礼臣遵旨议覆至是
  亲诣行礼如仪
  等谨案重镌
  列朝
  册
  宝共十六分
  册毎分计十页长九寸宽四寸厚三分俱青玉字镌阴纹
  深二釐
  宝十六方俱方四寸高三寸青玉字镌阳纹深四釐
  又按是年孟冬既以新镌
  列朝
  册
  宝安奉
  太庙明年秋
  上躬诣
  盛京恭谒
  祖陵恭将旧藏
  列朝
  
  宝一分尊藏
  盛京
  太庙
  亲诣行礼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一
  宗庙考
  太庙
  升祔仪
  制下礼部具疏行钦天监诹吉工部敬制
  升祔龛案于
  太庙街门内洁室敬制
  神位于
  山陵配殿礼工二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既成内阁翰林院官朝服敬书题字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朝服视镌上香行礼礼部豫列亲王名请
  旨简命恭奉
  后主一人
  山陵礼成敬题
  神位毕
  皇上恭奉
  神位于金舆自
  山陵迎归
  太庙祔飨未至京前一夕
  皇帝由便道先回宫恭俟
  右迎神回京
  眂神
  致斋
  书祝版
  阅祝版
  眂割牲仪均与时飨同
  前期五日礼部工部太常寺官入
  庙诣
  中殿恭设新祔
  
  后神龛陈帷幔设香案供𬬻镫如
  列圣
  列后寝室前陈设仪
  右设寝室龛案
  先一日遣官以祔
  庙告祭
  天
  
  宗庙
  社稷如常告仪
  右祗告
  其日太常寺卿率属入
  庙洁蠲殿内外藉以㯶荐恭设
  后殿
  中殿
  列圣
  列后神座如时飨仪恭设新祔
  
  后神座于
  前殿
  列圣
  列后之次按昭穆为序乃展
  前殿两庑配飨均如仪
  右设神座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入
  庙然炬明灯具器陈于案各以其序工部官张黄幄于太庙街门外之南銮仪卫官设洗于庙南门外乐部和声署陈乐悬乐舞于阶上昧爽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午门均如时飨仪
  右陈设
  质明步军统领勒所部清跸除道自
  神舆所入都门至
  大清门
  御道左右涂巷皆设布幛至时礼部尚书侍郎赴乾清门请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侍卫朝
  服以从
  驾至
  端门外黄幄次降舆入幄祗俟王公百官朝服集大清门外祗俟
  神舆至
  大清门王公百官跪迎候过兴
  神舆至
  天安门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出次跪迎候过兴随行入
  太庙街门陪祀王公百官及承祭
  后殿官分献官均豫入殿庭祗俟
  神舆至庙南左门外舆止赞引跪奏盥洗
  皇帝盥銮仪卫官跪奉盥奉巾如仪毕赞引奏恭请
  神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帝主神舆前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恭奉
  帝主奉
  后主亲王诣
  后主舆前跪三叩兴恭奉
  后主以从御仗黄盖前导由
  太庙南门左门至㦸门东阶下御仗黄盖止赞引对引恭导入㦸门左门陞东阶进殿左门司拜褥官豫布新祔
  帝主拜褥于殿内正中布
  后主拜褥于西稍后布
  皇帝拜褥于后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诣拜位前北向立奉
  后主亲王祗立于后赞引跪奏新祔
  
  后祗见
  列圣
  列后
  皇帝恭奉
  帝主奉
  后主亲王恭奉
  后主均跪安于祗见位奉
  后主亲王退出殿右门俟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退复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礼兴赞引奏请恭奉
  
  后神主陞
  宝座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帝主拜位前跪恭奉
  帝主兴奉
  后主亲王入殿右门诣
  后王拜位前跪恭奉
  后王兴随于后
  皇帝奉安
  帝主于
  宝座接奉
  后主同安于
  宝座奉
  后主亲王出殿右门入陪祀班
  皇帝退及供案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拜礼司拜褥官彻
  帝主
  后主拜褥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复位立乃致祭上香读祝三献爵礼仪均与时飨
  同祭毕宗室官恭奉
  神位还寝室上香行礼如仪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出
  太庙南门外陞舆还宫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迎如仪
  右升祔
  加上
  尊谥仪
  制下礼部具疏行钦天监诹日内阁恭拟加上
  尊谥翰林院具祝文随时撰拟均进呈
  钦定
  右定谥
  既诹吉乃遣官祗告
  太庙
  奉先殿如仪内阁翰林官书新加
  尊谥毕工部尚书太常寺卿诣
  中殿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恭请
  列圣
  列后神位于
  太庙洁室敬视漆饰既竣满汉大学士各一人朝服上香
  三跪九叩敬视工部以青饰
  神位题字仍奉安于
  中殿上香行礼毕各退
  右改题
  前五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社稷如常告仪
  右祗告
  致斋
  眂牲
  书祝版
  阅祝版
  眂割牲均如时飨仪
  其日五鼓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午门外陈金辇于
  太和门外太常寺卿率属入
  庙然炬明供祝帛具器陈王公各率宗室觉罗官奉请神位如时飨仪陪祀王公百官各于其位集序太常寺卿
  
  乾清门奏时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至
  太和门外降舆乘金辇前引后扈
  午门鸣钟鼓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候
  驾入
  太庙右门至神路西降辇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由㦸门左门入殿左门诣正中拜位立乃祗告加
  
  尊谥上香读祝三献送神望燎仪节与时飨同礼成皇帝还宫易补服诣
  奉先殿行礼如常祀仪
  右加上尊谥礼成
  恭进玉
  册玉
  宝仪
  皇帝恭上
  皇考
  皇妣
  尊谥
  庙号
  敕工部制玉
  册玉
  宝加上
  列圣
  列后
  尊谥
  敕重制玉
  册改镌玉
  宝工部于
  太庙街门内洁室镌制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皆朝服上
  香行礼如仪既成诹吉以
  闻
  右具册宝
  届日工部官豫设采幔于
  太庙街门内洁室设黄案于采幔正中陈玉
  册玉
  宝设香案于黄案前张黄幄于
  太庙街门外之右及㦸门外之左銮仪卫官设册宝亭于采幔左右太常寺官设册宝案香案于
  列圣位前奉
  册
  宝王贝勒贝子公大学士尚书都统侍郎皆朝服分班序
  立于采幔旁祗俟届时礼部尚书诣
  乾清门奏请行礼
  皇帝礼服出宫
  午门陈
  法驾卤簿王公百官跪候如常仪
  皇帝至
  太庙街门外幄次盥洗毕礼部尚书侍郎各一人恭导皇帝入
  太庙街门至采幔正中黄案前恭视玉
  册玉
  宝毕乃诣香案前上香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案南正中
  恭导
  皇帝就位行一跪三拜礼兴立案东西向奉
  
  宝王公大臣进至案前皆跪三叩兴恭奉
  
  宝于亭内跪叩如初校尉舁亭
  御仗前导
  皇帝率王公大臣等随行以次至
  太庙南门亭由中门入恭导
  皇帝由左门入奉
  
  宝王公大臣皆随入
  皇帝至㦸门外幄次少俟亭入至殿外阶上止以次序列均南向王公大臣诣亭前一跪三叩兴奉
  
  宝入殿中门至案前各恭设于案上跪叩如初退司拜褥
  官豫布拜褥于殿门内正中
  皇帝由㦸门左门入陞东阶入殿左门就拜位行三跪九拜礼执事王公大臣均随行礼毕王公大臣各至
  
  宝案前跪三叩兴恭奉
  
  宝行
  皇帝随行至
  中殿立案东西向王公大臣奉
  
  宝分藏于金匮跪叩如初退
  皇帝诣各香案前以次上香毕行一跪三拜礼礼成皇帝还宫作乐王公百官跪迎如仪
  右进册宝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二
  宗庙考
  太庙
  时享
  等谨按马端临宗庙考立祭祀时享门其下旁注荐新二字所谓祭祀者递详列代庙礼之名义制度仪器而时享与荐新亦即随文以错见至唐及宋始胪亲飨之数且时享荐新分录其仪注此固皆庙之正祭也而因事祗告者则上附于郊社考之告祭门兹恭校
  本朝典䇿仰见我
  列圣垂模
  皇上敬勤绍绪每岁时享必亲举行而礼制之隆随时
  酌定广大精微条理具备至矣哉
  太庙之礼贻则于万年亿年者矣谨依甲子详为编次考古未有若斯之盛者马考具在可覆核也若夫荐新则顺治十四年后恭行于
  奉先殿一切定礼自归
  奉先殿仪备列焉
  顺治元年九月庚戌定
  宗庙乐章六奏用平字从大学士冯铨谢陞洪承畴等之
  议也详见乐考
  二年正月辛卯定
  万寿节祭
  太庙仪礼部言故明旧例凡遇万夀节亲诣奉先殿上香行礼又遣官祭陵上香烛供酒果不读祝得
  旨祭
  太庙如
  奉先殿礼仪读祝致祭
  福陵
  昭陵
  四祖庙止上香烛供酒果不必读祝
  京师建立
  太庙始以
  盛京
  太庙崇称为
  四祖庙寻以二月丁巳礼部言凡遇清明等节应令驻防
  盛京总管分率城守章京往祭
  福陵
  昭陵东京兴京
  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盛京
  四祖庙令守庙总管官献酒果从之盖追尊
  四祖考皇帝
  四祖妣皇后奉安
  神主于
  京师
  太庙实以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而是年七月庚戌朔十二月戊申岁暮三年七月乙巳朔皆遣官诣
  盛京祭
  四祖庙云
  癸丑以
  万寿节遣官祭
  太庙
  等谨按自是年定
  万寿节祭
  太庙仪即以是月遣官祭嗣于三年正月丁丑至十七年
  正月乙酉每岁以
  万寿节祭
  太庙皆遣官
  闰六月癸巳定秋祭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以七月朔用牛羊礼部言
  本朝旧例秋祭
  太庙于七月十五日用牛羊是日
  福陵献酒果香烛故明例于七月朔祭太庙用牛羊是日各陵不献酒果香烛以七月十五日祭陵用牛羊是日太庙不献酒果香烛得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俱照故明例以七月朔用牛羊致祭是日陵上不必献酒果香烛中元节仍用牛羊祭
  陵是日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不必献酒果香烛
  丙午増设满读祝官礼部言请
  坛
  庙读祝停读汉文止读满文仍増设满读祝官八员一切
  典礼俱照
  本朝旧制行从之
  十月己亥定
  亲祭仪礼部言
  圜丘
  方泽
  社稷三坛如遇
  亲祭应照故明例增用牛一仍进胙肉福酒其迎神送神令鸣赞官赞唱遣官代祭则止如祭
  太庙虽
  亲祭亦不增用牛不献福胙不赞迎神送神以
  太庙神位前供献牛肉颁赐诸王贝勒从之
  三年正月癸卯定
  盛京
  祖庙牲凡岁除清明及庆贺祭如
  京师例牲用生
  四年三月丁卯定荐熟牛停止进胙肉内院礼部会同议奏我
  朝享
  太庙例主祭官举帛举爵捧献官陈设仍以胙牛一进上今祭
  太庙应荐熟牛在庙门奏乐至于进
  上胙肉应停止其帛爵仍照例令捧献官陈设至祭
  兴京
  五祖神主亦应如
  太庙仪从之
  八年二月癸未定
  亲祭
  太庙进胙肉福酒如祀
  圜丘仪
  三月己丑定乐舞从礼部之请也详见乐考
  癸卯定斋戒规凡祀
  太庙斋戒三日
  上亲诣或遣官恭代俱于
  太和殿设斋戒牌铜人各衙门亦设斋戒牌不理刑名若有𦂳急事务仍办理
  大内及宗室并斋戒官家不祀神如
  上躬飨
  太庙和硕亲王以下陪祀官以上俱于家斋戒如遣官恭
  代则
  上斋戒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不必斋戒陪祀官斋
  戒如前
  六月乙丑定
  太庙祀典岁暮祭大建于二十九日小建于二十八日其
  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祭肉用生
  十三年三月乙酉定斋戒规礼部言前此清明节享
  太庙惟主祭大臣并执事官各斋戒三日致祭近查明朝清明节祀典并不斋戒嗣后应令主祭官分献官礼部太常寺执事官先期斋戒一日著为令从之六月甲辰定祭
  太庙日
  驾于黎明出宫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
  命礼部修乐器详见乐考
  等谨按顺治初年
  太庙祭祀之礼岁以正月孟春与
  万夀节二三月清明节四月朔七月朔十月朔十二月岁暮凡七自十六年七月定举行祫祭其年十二月甲寅以岁暮祫祭遣官祗告越日乙卯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实为
  太庙祫祭之始是十六年以前凡十二月岁暮之祭皆时
  享也兹谨彚时享
  亲诣之年月日纪于编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时享
  太庙
  亲诣行礼二十八
  顺治二年七月庚戌朔三年七月乙巳朔
  四年十二月丙寅岁暮五年三月丁未清明节
  七年七月壬子朔八年十月乙巳朔
  九年七月庚午朔九年十月己亥朔
  九年十二月丙寅岁暮十年正月甲戌孟春
  十年七月甲午朔十年十月癸亥朔
  十年十二月庚寅岁暮十一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一年七月戊子朔十一年十月丁巳朔
  十二年十月辛亥朔十三年七月丁未朔
  十三年十月乙亥朔十三年十二月壬寅岁暮
  十四年正月庚戌孟春十四年四月癸酉朔
  十四年七月壬寅朔十四年十月庚午朔
  十五年正月丙午孟春十六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六年七月庚申朔十七年正月甲子孟春
  康熙十一年正月乙丑
  饬太常寺习礼乐详见乐考
  十二年九月丙申定祭时与斋戒处先是八月丁巳
  谕礼部
  坛
  庙祭祀国家大典必仪文详备允符礼制乃可肃将诚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时辰斋戒处所稽诸往代各有定制尔部详察典礼酌议妥确以闻至是议覆考
  太宗文皇帝时祭
  庙用黎明再考历代致斋俱于别殿今请
  皇上于别殿斋戒从之互见郊社考
  十二月甲寅定执事官及乐舞生先是庚子
  谕礼部太常寺
  坛
  庙禋祀理宜严肃今观祭祀执事之人过多殊为烦杂应酌量裁减务令肃清至是议覆祭
  庙执事之人及乐舞生今已遵
  旨酌量裁减再考会典祭时祗有监察御史侍立之例其礼部汉堂官应按班行礼停其侍立得
  旨是
  十八年五月以改营
  奉先殿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
  太庙遣官祗告
  太庙
  二十年正月辛巳
  饬纠陪祭官
  谕都察院祭祀以奉上下神祇理宜敬慎近见陪祭各官迹涉慢易班行不整笑语自如殊失执事有恪之道尔衙门职在察核未见指名参奏所司何事其严饬之
  二月甲午以
  奉先殿工竣遣官祗告
  太庙乙未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还御
  二十一年六月定乐章详见乐考
  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命司祝高读
  御名是日孟春
  圣祖仁皇帝亲享
  太庙礼毕
  顾内阁学士席尔逹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往见赞礼郎宣读祝版至朕名声辄不扬父前子名前经所载朕对越之次惟惧诚敬稍有未至无以昭格神灵为子孙者通名于祖父岂可渉于慢易嗣后俱应高声朗读无庸顾忌
  辛巳定执事官奉福胙趋走仪更赞次献为亚献是日
  圣祖仁皇帝
  祈谷于
  上帝礼毕
  顾内阁学士席尔达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前见
  太庙致祭时执事官奉福胙由两神位间趋走于尊祖敬
  宗之意未协尔等曽稽旧例否席尔达等奏太常寺纪书
  礼部会典俱未载
  上曰对越
  祖宗典礼甚钜惟严肃不懈始可荐馨在庙奔走之人亦当诚敬将事共襄大礼不应稍有䙝慢且亚献礼俱唱为次献亦与汉文不符尔等会同内阁礼部察例奏闻寻太常寺等衙门议覆执事各官应从外旁趋走唱次献应改为亚献得
  旨是
  二十五年十二月癸亥定陪祭官并
  饬严纠仪先是十一月丙申
  谕礼部朕敬
  天奉
  祖郊祀庙飨必精白厥心竭诚致慎庶几有孚昭格用洽明禋朕于祭祀
  
  庙每躬诣行礼未尝不斋明祓濯实图感通凡从事于祀典者皆宜表里精诚䖍尽职掌近见执事陪祭各官间有因循怠忽视为具文不能尽志致悫共效昭事之忱殊为非礼嗣后务俾各秉诚心克恭祀事凡行礼仪节始终整肃毋得慢易用副朕敬
  天奉
  祖至意作何再加通饬永可遵行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详加确议具奏至是议覆其陪祭
  太庙官员俱不照加级武官公以下参领阿达哈哈番以上文官尚书以下郎中以上满科道汉六科掌印给事中武官参将游击以上令其陪祭有高声喧语失仪者监察御史礼部官员即指名题参如
  坛例行
  上曰这所议妥当著如议凡祭祀时特遣御史监礼纠劾今观御史不过左右顾盻聊以充数未尝纠参一人且非特诸臣而已即朕设有不敬处亦当举奏也
  三十八年十二月壬午定元旦
  圣节恭祭
  四祖即于
  太庙后殿照
  奉先殿典礼遣官致祭详见奉先殿门
  五十三年正月己未
  命重修乐器和硕𫍯亲王允祉等董其事
  六十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万寿圣节
  
  皇四子和硕雍亲王   世宗宪皇帝庙讳
  太庙后殿先是戊辰太常寺奏
  万寿节请遣官祭
  太庙后殿得
  旨
  
  地
  太庙
  社稷俱系大祭理宜敬谨必将知进退之节威仪可观之大臣遣往行礼方善著大学士等会同礼部将诸皇子及王以下大臣等另行开列具奏庚午大学士等谨将已封诸皇子另开一折诸王贝勒公内大臣都统等又开一折具奏
  上朱笔圈出交太常寺遇祭祀时请旨寻太常寺以万夀节遣官祭
  太庙后殿请
  上命
  皇四子和硕雍亲王   世宗宪皇帝庙讳行礼
  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时享
  太庙
  亲诣行礼八十二
  康熙元年正月乙酉三年十月己未朔
  四年十月癸丑朔五年四月辛亥朔
  六年正月乙酉六年十月壬申朔
  七年正月丁未七年四月己巳
  七年七月戊戌朔七年十月丙寅朔
  八年正月癸卯八年七月壬辰朔
  八年十月辛酉朔九年正月丁酉
  九年四月丁亥朔九年七月乙卯朔
  九年十月乙酉朔十年正月戊午
  十年四月壬午朔十年七月庚戌朔
  十一年正月乙卯十一年七月甲辰朔
  十二年正月丁丑十二年四月庚子朔
  十二年七月戊辰朔十二年十月丁酉朔
  十三年正月癸酉十三年四月乙未朔
  十四年正月乙丑十四年四月己丑朔
  十四年七月丁亥朔十四年十月乙卯朔
  十五年正月己丑十五年四月癸丑朔
  十五年七月辛巳朔十五年十月庚戌朔
  十六年四月丁未朔十六年七月丙子朔
  十七年正月庚辰十七年七月己亥朔
  十七年十月戊辰朔十八年正月丙午
  十八年四月乙丑朔十八年十月壬戌朔
  十九年正月乙未十九年四月庚申朔
  十九年七月戊子朔十九年十月丙戌朔
  二十年正月己未二十年十月庚辰朔
  二十一年正月丙辰二十一年七月丙午朔
  二十一年十月甲戌朔二十二年四月癸酉朔
  二十三年四月丙申朔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二十四年四月庚寅朔二十四年十月戊子朔
  二十五年正月乙丑二十五年四月乙酉朔
  二十五年十月壬子朔二十六年四月戊申朔
  二十六年十月丙午朔二十七年十月庚子朔
  二十八年四月丁卯朔二十九年四月壬戌朔
  三十年正月壬辰三十年十月壬午朔
  三十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十三年十月乙未朔
  三十四年四月壬辰朔三十七年正月壬午
  三十七年四月乙巳朔三十八年十月乙丑朔
  三十九年四月甲子朔三十九年十月庚申朔
  四十年四月戊午朔四十年十月甲寅朔
  四十三年四月庚午朔四十三年十月戊辰朔
  四十四年十月辛卯朔四十九年十月壬戌朔
  等谨按四时之享
  圣祖仁皇帝始专以正月孟春诹吉四月朔七月朔十月
  朔有事于
  太庙与十二月岁暮大祫而五此则迄今所恭行太庙之正祭
  垂则于万年者矣其每岁遇
  庆辰令节诸礼皆于
  奉先殿行
  雍正元年正月
  饬严纠仪是月己丑
  命
  庙祭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员部属侍卫各四员稽失仪及扈从人等任意行走著为例
  八年正月
  命孟春时享展期是月初三日壬申
  世宗宪皇帝谕初五日时享
  太庙但朕颊旁偶长小热颗二三日即可平复展期初十日至期
  上亲诣行礼
  十年正月癸亥享
  太庙
  上命
  皇四子  皇上御名行礼
  二月辛丑
  命斋戒日陪祀官悬斋戒牌时奉
  谕国家典礼首重祭祀每当斋戒日期必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始可以严昭事而格神明朕遇斋戒之日至诚至敬不但殿廷供设铜人即坐卧之次亦书斋戒牌存心警惕须臾弗忘至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䙝慢即非致斋严肃之义查明代祀典凡陪祀及执事之人有悬祀牌之例今酌定斋牌之式令陪祀人员佩著心胸之间使触目警心恪恭罔懈并得彼此观瞻益加省惕其于明禋大典愈明䖍洁著传谕各部院及八旗并直省文武官员一体遵行
  十一年三月
  命増定上香仪是月壬寅
  谕享祀
  太庙向无上香之仪朕意应确议増添至奠帛献爵时恭立拜位无跪献之仪大学士会同礼部酌古准今敬谨定议寻议覆唐以前典制尚用三代𤋲萧之礼至宋代始有上香之仪并于每位前跪三上香其奠帛献爵亦如之爵以三献明洪武定制无上香奠帛之仪爵两献亦不跪至嘉靖改从宋制
  本朝会典因明洪武所定而酌増之有奠帛有三献爵而无上香之仪臣等敬谨详议大祀莫重于
  郊坛而孝享莫尊于
  配
  天至
  宗庙之礼宜与
  社稷坛同若同于
  郊坛则逾于
  社稷矣查祭
  社稷坛时
  皇上亲诣
  大社
  大稷前跪上香则
  太庙上香自应一例至奠帛献爵
  太庙
  社稷俱不亲献是以
  皇上于拜位前恭立所以亚于
  郊坛也似应仍照旧仪请嗣后享
  太庙于迎
  神奏乐时赞引官对引官恭𨗳
  皇上诣
  太祖高皇帝神位前立司香官奉香盒跪于左赞引官奏
  
  上跪奏上香
  上举炷香上炉内又三上瓣香兴
  太宗
  世祖
  圣祖神位前亦如之上香毕奏旋位
  上旋位立乐止其两庑分献官于上香时亦各诣两庑跪
  上香祫祭及
  太庙后殿
  奉先殿仪亦如之疏入从之
  九月甲午定
  太庙供奉
  神牌暨献帛爵诸仪时太常奏
  奉先殿
  神牌供奉居中
  太庙
  神牌供奉居里伏思如生如存之义居中以御为得其正
  且祀典理应画一嗣后
  太庙请如
  奉先殿制供奉居中又
  奉先殿
  神牌有泥金托座嗣后
  太庙应如式制造又
  奉先殿请
  神牌用内务府官献帛爵用侍卫
  太庙请
  神牌献爵用侍卫献帛用太常寺官似属参差嗣后请神牌应俱用太常寺官献帛爵俱用侍卫又
  奉先殿供笾豆案上加红油爵版
  太庙笾豆供于黄案上嗣后俱请供黄案上得
  旨是依议
  十二年正月壬午享
  太庙
  上命
  皇四子宝亲王  皇上御名行礼
  四月丙午朔享
  太庙
  上命
  皇四子宝亲王  皇上御名行礼
  五月定供
  列祖忌辰牌是月庚子
  
  列祖忌辰在京则礼部等衙门在外则督抚提镇及各府州县悬牌出示晓谕官弁兵民等一体凛遵斋戒朕思悬牌出示
  列祖庙号直书于上其悬示之地未必悉能洁净而往来杂遝坐卧喧哗均非敬谨恪恭之意嗣后应如何使众共知而又不至于䙝慢该部悉心定例奏闻寻议恭逄
  列祖忌辰嗣后请制龙边粉油木牌敬谨书写仿斋戒牌例设案安奉于礼部大门前令司员看䕶其九门各设于洁净寺院提督令员看䕶次日将牌缴礼部敬谨收贮其直省大小文武衙门照在京例书牌安设从之
  十月甲子
  饬禁止擅入
  太庙时奉
  谕
  
  庙俱当洁净严肃
  太庙
  社稷更宜恭敬故派太监专扫除之事又派旗员轮班看守若非祭日一应官员不许擅入原系定例近闻住宿之太监将伊等亲友纵令出入看守之旗员亦将朋友入廊院乘凉此皆平日懈弛所致也礼部太常寺严查禁止如违拏究割草之人令太常寺酌将老实人选数名敬谨除治并交与内务府御史等不时详查如容留闲散无用之人推故入者即指参严罪如仍前懈弛经朕闻知定将礼部太常寺堂官及御史等交部议处
  十三年四月辛丑朔享
  太庙
  上命
  皇四子宝亲王  皇上御名行礼
  世宗宪皇帝在位十三年时享
  太庙
  亲诣行礼三十
  雍正元年正月丙戌元年十月丁未朔
  二年四月甲辰朔二年七月壬寅朔
  二年十月辛未朔三年正月丁未
  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年七月丙申朔
  三年十月乙丑朔四年正月丙午
  四年四月癸亥朔四年十月己未朔
  五年正月丁酉五年四月丁亥朔
  五年十月癸未朔六年正月癸亥
  六年四月辛巳朔六年十月戊寅朔
  七年正月乙卯七年四月乙亥朔
  七年十月壬寅朔八年正月己卯
  八年四月己亥朔九年正月甲戌
  十年十月乙卯朔十一年正月丁亥
  十一年四月壬子朔十一年十月己酉朔
  十二年十月癸卯朔十三年正月乙亥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三
  宗庙考
  太庙
  时享
  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
  皇上登极癸丑定三年内享
  太庙仪
  皇上亲诣或遣官恭代俱用礼服作乐先期斋戒用素
  服冠缀缨纬
  视祝版用礼服时
  上定行持服三年之礼
  二年七月乙巳以营修
  奉先殿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
  太庙遣官祗告
  太庙
  八月定素服不入
  庙之制是月甲子
  皇上谕今因修
  奉先殿恭请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奉
  太庙中殿八月初九日
  太宗文皇帝忌辰十一日
  太祖高皇帝忌辰此二日朕亲诣
  太庙中殿行礼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礼部查明礼仪具奏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覆奏向来恭遇
  列祖
  列后忌辰
  皇上亲诣
  奉先殿俱用素服至时享
  太庙及告祭
  皇上亲诣俱用朝服并无素服入
  庙之制再礼部等前奏
  奉先殿兴工告成之间朔望一切祭祀俱遵康熙十八年
  
  奉先殿例彼时遇
  列祖
  列后忌辰
  圣祖仁皇帝未尝
  亲诣
  太庙中殿今
  太祖
  太宗忌辰未便于
  太庙素服行礼应请停止至八月二十三日
  世宗宪皇帝再周之期
  皇上亲诣
  雍和宫行礼则礼制周备
  皇上纯孝之思已展是
  世宗宪皇帝忌辰
  太庙行礼亦应停止从之二十一日
  上诣
  雍和宫供奉
  世宗宪皇帝圣容行礼二十三日
  上诣
  雍和宫
  圣容前行礼
  十月戊申以
  奉先殿工竣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还御遣官祗告
  太庙
  五年七月癸巳
  敕所司稽载祭器太常寺少卿蒋炳奏寺库贮祭器俱
  有印册惟
  太庙
  社稷坛祭器未设印册虽内监经収无凭稽考请敕下礼部会同太常寺将新旧祭器敬谨造册用印一
  存礼部一存太常寺以重典守得
  旨著照所请行
  六年十一月丙寅
  命审定
  太庙乐章字谱
  七年七月戊午朔
  命乐部大臣总修太常寺乐并厘正乐贠详见乐考同日饬太常寺乐部勤习乐律详见乐考
  十二年十月
  命享
  庙派宗人府王公一人监视执事宗室人员是月己未谕向来祭享
  太庙献爵献帛例用侍卫及太常寺官朕御极后俱令用
  宗室人员盖因宗支繁衍实惟
  祖徳所贻
  一气感孚昭格尤为亲切且使骏奔走执豆笾有事为荣亦得服习礼仪陶镕气质意盖有在但演习礼节太常实所専司宗室既非所属未必听其指授嗣后每逢祭祀之期著派宗人府王公一人前往监视俾进退优娴执事有恪以昭诚敬
  十三年正月丁亥
  命敬造
  太庙祭器仿古范铜
  十四年五月戊申朔
  命礼部尚书侍郎敬典祀事时奉
  谕稽古虞书秩宗典朕三礼周宗伯掌邦礼而首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春官典祀职莫重焉乃者
  郊坛
  宗庙以太常寺専司而礼部堂官不莅其事非古也治神人和上下敬服乃职其所有事者何在大学士会同礼部并会典馆总裁官详议以闻
  四十二年正月壬辰以
  皇太后升遐重定百日内及二十七月内致祭
  太庙服色各仪是日奉
  上谕昨据礼部奏
  大行皇太后丧仪二十七月之内所有
  
  庙
  社稷坛等祭祀援照雍正九年
  孝敬宪皇后䘮仪素服致祭乐设而不作等因朕以郊
  庙大祀典礼綦重似不应因大䘮而稍略其祀因命军机大臣查明具奏兹据查称会典所载康熙年间
  列后之事遇大祀典祭日即穿朝服作乐礼部此奏未将远年旧例细查仅引雍正九年乾隆十三年近年之例所办原未周到今公同酌议二十七月之内如遇
  
  庙大祀仍作乐穿朝服行礼其馀寻常祭祀均用素服致
  祭乐设而不作等语所奏甚是
  孝敬宪皇后圣母大事系九月二十九日翼日即遇孟冬
  时享
  太庙彼时礼官或因为时太近不及详查会典从权率办
  本不可据以为例至
  孝贤皇后䘮事系三月十一日至仲秋祭祀已在百日以外尤不当引雍正年间二十七月以内之例其时礼部所办本属未协朕亦忽略看过未为核定今既知其误自应更正著交礼部即照军机大臣所议办理其从前误办之案不必存稿即以此著为令典同曰又奉
  谕旨雍正十三年
  皇考龙驭上宾朕欲持服三年群臣请循以日易月之例
  朕皆未允嗣奉
  圣母慈谕令朕持服百日因即遵行然百日释服后仍素
  服满二十七月今遭
  圣母大故自应仍遵
  懿旨持服百日昨已明降谕旨矣其素服二十七月亦照
  前例惟遇
  坛
  庙大祀行礼及致斋三日
  阅视祝版先期诣
  坛并视朝听政诸事朕从前惟准理而行并未载在令典此时当详议及之又如王公大臣官员持服二十七日而除素服则满百日用何服色及陪祀斋戒常期坐班并一切典礼应如何定制亦当酌定章程顷检阅雍正十三年王大臣等所定条款颇为该括著将原折交军机大臣会同办理䘮仪王大臣等悉心详议具奏嗣军机大臣等议奏恭拟
  皇上随时御用服色及酌定王公大臣服色分为两单
  进呈恭候
  钦定奉
  旨依议
  一百日内
  皇上服缟素百日释服之外二十七月内均用素服诣
  大行皇太后几筵前冠摘缨纬
  一百日内遇
  天坛
  地坛
  太庙
  社稷坛等祀俱遣官行礼
  皇上遇先期斋戒之日用素服冠缀缨纬带斋戒牌百
  日外
  皇上亲诣行礼斋戒日常服不挂朝珠
  阅视祝版先期宿
  坛用常服挂朝珠不御龙袍龙褂祭日朝服作乐还
  宫时导迎鼓乐设而不作
  一阅视
  大行皇太后
  册
  宝用素服冠缀缨纬先期斋戒三日亦用素服冠缀缨纬
  带斋戒牌
  一百日内祭
  奉先殿
  皇上戴有缨冠用青袍青褂百日外用珠顶冠蓝色袍
  金龙褂
  一二十七月内祭
  夕月坛
  历代帝王庙
  先师孔子庙
  先农坛庙俱遣官行礼
  一百日内遇祭
  天坛
  地坛
  太庙
  社稷等坛遣官恭代所遣之官先期省牲视牲咸素服照常斋戒祭日承祭执事各官咸朝服作乐百日外二十七月内恭遇
  皇上亲诣行礼斋戒日用常服挂朝珠
  阅视祝版及先期省牲视牲俱用补褂不服蟒袍祭日
  咸朝服
  一百日内祭
  奉先殿随
  驾执事各大臣官员俱用青色袍褂戴有缨帽百日外
  用补褂朝珠
  一奉移
  梓宫至
  山陵随从人员在途用青长袍褂帽摘缨纬
  礼成后恭奉
  神主回京仍用青长袍褂帽缀缨纬
  皇上登极以来乾隆元年至五十年时享
  太庙
  亲诣行礼六十六
  乾隆元年正月丙午元年四月乙丑朔
  元年七月癸巳朔元年十月辛酉朔
  二年正月乙未二年四月己未朔
  二年七月丁亥朔二年十月乙酉朔
  三年正月戊午三年四月癸未朔
  三年七月辛亥朔三年十月庚辰朔
  四年正月乙卯五年七月己巳朔
  五年十月戊戌朔六年四月乙未朔
  六年十月壬辰朔七年七月戊午朔
  七年十月丙戌朔九年正月丙戌
  十年十月己亥朔十一年正月乙亥
  十一年四月丙寅朔十二年四月庚申朔
  十二年十月戊午朔十三年七月癸未朔
  十三年十月壬午朔十四年十月丙子朔
  十六年正月癸卯十六年十月甲午朔
  十七年十月戊子朔十八年四月丙戌朔
  十九年四月庚辰朔二十年四月甲辰朔
  二十一年十月乙丑朔二十三年四月丙辰朔
  二十三年十月甲寅朔二十四年十月戊寅朔
  二十五年四月乙亥朔二十六年四月庚午朔
  二十七年十月庚寅朔二十八年十月甲申朔
  二十九年四月壬午朔三十年十月癸卯朔
  三十一年四月庚子朔三十二年十月辛酉朔
  三十三年四月戊午朔三十三年十月乙卯朔
  三十四年十月己酉朔三十六年正月丁未
  三十七年正月甲辰三十七年十月壬戌朔
  三十八年十月丙戌朔三十九年十月辛巳朔
  四十年十月乙亥朔四十一年十月己亥朔
  四十二年七月甲子朔四十二年十月癸巳朔
  四十三年十月丁巳朔四十四年十月辛亥朔
  四十五年十月丙午朔四十六年十月庚午朔
  四十七年四月丁卯朔四十七年十月甲子朔
  四十九年十月癸未朔五十年十月丁丑朔
  时享仪岁四时飨
  太庙孟春于上旬诹吉夏秋冬于孟月朔先三日礼部尚
  书一人诣犠牲所视牲如仪
  右视牲
  是日昧爽太常寺卿率属恭进斋戒牌铜人于
  乾清门均如
  郊祀仪
  皇帝乃斋于
  大内斋宫王公百官各斋于次
  右致斋
  书祝版
  视割牲仪均与郊祀同
  先期一日昧爽太常寺设黄案一于
  中和殿
  御座之南太常寺卿率属祗候赞事殿内司祝由内阁
  恭奉
  太庙后殿
  中殿祝版暂设
  太和殿初昕太常寺卿率钦天监博士至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补服乘舆出宫至
  中和殿后降舆
  御殿立左楹前西向司祝由
  太和殿恭奉祝版以次行导引如仪至
  中和殿奉
  后殿祝版恭设案左奉
  中殿祝版恭设案右三叩兴退太常寺卿二人展祝文
  赞礼郎布拜褥
  皇帝诣案前恭阅行三拜礼毕太常寺官恭送祝版奉
  
  太庙神库内馀如
  北郊祀仪
  右阅祝版
  其日太常寺卿率属入
  庙洁蠲殿内外藉以㯶荐恭设
  后殿
  列祖
  列后神座于
  寝室前
  肇祖原皇帝正中
  原皇后配
  兴祖直皇帝左
  直皇后配
  景祖翼皇帝右
  翼皇后配
  显祖宣皇帝次左
  宣皇后配均南向恭设
  中殿
  列祖
  列后神座于
  前殿
  太祖高皇帝正中南向
  孝慈高皇后配
  太宗文皇帝东位西向
  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配
  世祖章皇帝西位东向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配
  圣祖仁皇帝东次西向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配
  世宗宪皇帝西次东向
  孝敬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配展
  前殿两庑配飨东通达郡王次武功郡王武功郡王妃次慧哲郡王慧哲郡王妃次宣献郡王宣献郡王妃次礼亲王次睿亲王次郑亲王次豫亲王次肃亲王次克勤郡王次怡贤亲王均西向西信勇公费英东次宏毅公额亦都次武勲王扬古利次果毅公图尔格次䧺勇公图赖次忠达公大学士图海次超勇襄亲王䇿凌次襄勤伯鄂尔泰次大学士张廷玉均东向以北为上
  右设神位
  等谨案雍正九年加直义公费英东为信勇公忠义公图尔格为果毅公昭勲公图赖为䧺勇公文襄公图海为忠达公神牌増书而通礼之文因之惟武勲王扬古利亦追加为英诚公则仍书王爵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属入
  庙然炬明灯具器陈于案各以其序
  
  后皆同案每案牛一羊一豕一簠二簋二笾十有二豆十有二炉一镫二每位豋一铏一金匕一金箸二南设三案一少西供祝版一东次西向一西次东向分奠
  
  后每案香盘一每位奉先制帛一□尊一玉爵三后殿
  前殿同
  前殿东案陈壶一实福酒盘一实胙肉东庑十一案皆牛一羊一簠二簋二笾十豆十毎位铏一西庑九案皆羊一豕一铏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又各设案于东南庑奠尊三每案香盘一每位展亲制帛一色白爵三西庑奠尊五每位报功制帛一色白馀同东庑凡牲陈于俎凡帛实于篚凡尊实酒陈以舟疏布幂勺具工部司官张黄幄于㦸门銮仪卫官设洗于幄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殿外阶上分东西悬陈武功文徳二舞于乐悬之次并如
  郊祀仪
  右陈设
  陈设毕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一人诣
  后殿
  前殿
  神位前省视牲帛齑盛及笾豆豋铏之实毕并诣东西庑
  周视如仪
  右省齑
  辨行礼位
  前殿门内正中为
  皇帝行礼拜位北向殿外阶上东西为王以下公以上拜位阶下甬道东西为两庑分献官拜位庙廷东西为百官拜位文官郎中以上武官参领世爵轻车都尉以上东西各五班重行异等均北向东位西上西位东上辨执事位司拜褥銮仪卫官二人分立于
  皇上拜位左右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太常寺司香三人宗室官司帛三人司爵九人序立东案之东西面太常寺司香二人宗室官司帛二人司爵六人序立西案之西东面均北上光禄寺卿二人立东司香之后西面侍卫二人立西司香之后太常寺赞赐福胙一人立西司爵之次均东面北上侍仪礼部尚书侍郎各一人立东案之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乐部典乐一人立西案之南东面均北上太常寺典仪一人立殿东门外西面阶上东西纠仪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立于王公拜位之前引王公行礼鸿胪寺官二人分立于纠仪官之次均东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序立乐悬之次歌工立乐工之次乐舞生文武八佾分行序立东列歌工之左西列歌工之右北面起居注官四人立西阶下东面北上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鸿胪寺官二人分立于百官行礼位前均东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炉南承祭
  后殿官拜位设于殿外阶上太常寺司祝一人司香四人觉罗官司帛四人司爵八人纠仪御史四人以次序立于殿内均东西面太常寺典仪一人立于殿门外之东掌燎官立位同前
  右辨位
  其日五鼓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详见于  北郊祭仪
  午门外陈金辇于
  太和门外陪祀王以下公以上按翼集庙街门外候
  驾至随行承祭
  后殿官分献官均先俟于庙南门外陪祀百官序立于
  庭左右祗候司祝二人诣
  神库祝案前跪三叩兴恭奉祝版先
  后殿次
  前殿奉安于祝案跪叩如初日出前四刻公一人诣后殿香几前上香退出殿右门外就阶上正中行三跪
  九叩礼觉罗官分诣
  后殿寝室前跪三叩兴恭请四室
  神位奉安于殿内
  宝座跪三叩兴退王一人诣
  中殿上香行礼如
  后殿之仪宗室官分诣
  中殿寝室前跪三叩兴恭请五室
  神位以次出殿中门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由
  前殿北门入循殿左转至殿中依序奉安于
  宝座跪三叩兴退均就执事位
  右请神位
  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宫至
  太和门外降舆乘金辇銮仪卫奉辇纳陛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如常仪执炉灯官左右列行
  午门严鼓导迎乐陈而不作不陪祀王公以下文武各官咸朝服跪送太常寺赞礼郎豫引
  后殿承祭官由右㦸门入至
  后殿内垣门外东面立
  驾入
  太庙街门左门至神路右降辇纳陛扶辇如前仪右赞引
  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至
  太庙南门入左门诣㦸门幄次少俟太常寺卿告奉安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次銮仪卫官跪奉盥奉巾如仪盥毕入㦸门左门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殿门内正中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东阶进
  前殿左门就拜位前北向立执炉灯官止东阶下夹阶左右立侍卫退至东西陛隅佥立前引内大臣止殿外檐下东西侍立后扈大臣随侍赞礼郎二人引承祭
  后殿官由内垣右门入升自西阶至中阶拜位前立赞礼郎东西各二人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供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后殿典仪赞执事官各供迺职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
  就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神左右司香奉香盘以次进至各案前恭候司乐赞举迎神乐奏贻平之章乐辞俱详见乐考协律郎举麾工歌柷乐作赞
  引奏诣香案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太祖高皇帝香案前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案赞引
  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工炷香三上瓣香兴以次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香案前上香仪同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恭
  
  皇帝复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百官俱随行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凡乐以举麾鼔柷作以偃麾戛敔止后同初迎
  神时
  后殿典仪赞同赞礼郎赞诣香案前赞跪赞上香引承
  祭官诣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香案前以次跪上香毕复位行三跪九叩礼
  如仪
  右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敉平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凡舞以节领之导引进退后同有司掲尊幂勺浥酒实爵左右司帛司爵以次进至各
  神位前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各退乐暂止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惟某年月日孝孙嗣皇帝御名敢昭告于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徳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皇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宣忠温肃定裕慈纯赞天承圣仁皇后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曰时届孟春夏秋冬谨以牲帛醴斋粢盛庶品用展追思伏惟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帛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
  籥进初奠帛爵时
  后殿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浥酒实
  爵左右司帛司爵以次进至各
  神位前殿帛献爵仪同
  前殿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惟某年月日
  孝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某敢昭告于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时届孟春夏秋冬谨以牲帛醴斋粢盛庶品用展追
  思伏惟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三叩兴退赞礼郎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
  
  前殿两庑赞礼郎引分献官诣两庑配飨位前上香执事生揭尊幂勺浥酒实爵奉篚奉爵各分献退右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敷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诣各
  神位前献爵于左仪如初献
  后殿典仪同时赞行亚献礼司爵献爵各
  神位前如
  前殿之仪两庑随分献毕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绍平之章乐作乐同亚献司爵诣各
  神位前献爵于右仪如亚献
  后殿典仪同时赞行终献礼司爵献爵各
  神位前如
  前殿之仪两庑随分献毕乐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赞礼郎一人诣拜位前西向立赞
  赐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诣
  神位前拱举退祗立于
  皇帝拜位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奏授胙右官进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官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兴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光平之章乐作彻毕乐止有司彻
  后殿馔如仪
  右受胙彻馔
  皇帝既受福胙太常寺赞礼郎诣
  神位前跪奏礼毕请
  还寝室三叩兴退司乐赞举
  还宫乐奏乂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拜礼兴乐暂止典仪赞奉祝帛
  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诣香案前
  跪奉香兴以次送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彻拜褥王公百官退
  避侧立东西面俟祝帛过仍布拜褥
  皇帝复位立
  后殿赞礼郎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典仪赞奉祝帛送燎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司香奉香恭送燎所如
  前殿之仪乐舞生奉两庑香帛焚燎乐作赞引奏礼成
  暨对引官恭导
  皇上自殿左门降东阶由东㦸门出赞礼郎引承祭后殿官退王公二人率宗室觉罗官恭奉
  后殿
  前殿
  神位还寝室上香行礼与迎
  神同
  右礼成神位还御
  时飨礼成
  皇帝至
  太庙南门外神路右乘礼舆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迎王公随
  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
  皇帝还宫皆退太常寺官彻
  乾清门斋戒铜牌送寺
  右乘舆回宫
  等谨案自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定元旦
  圣节恭请
  太庙后殿
  四祖神牌至
  奉先殿行礼之处停止即于
  太庙后殿照
  奉先殿典礼供帛酒笾豆读祝文遣官致祭嗣后毎岁元
  
  圣节
  奉先殿行礼时
  太庙后殿即遣官致祭兹谨录祝文于左
  元日
  后殿祝文维年月日
  孝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某敢昭告于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兹逢元旦岁序方新岁事更始谨以香帛醴斋粢盛庶品特修祀礼用申追慕之情伏惟尚
  
  皇太后万夀圣节
  后殿祝文维年月日
  孝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某敢昭告于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兹逢
  皇太后圣节仰荷
  恩佑追慕良深谨以香帛醴齍粢盛庶品特修祀礼用申
  报忱伏惟尚
  飨
  皇帝万夀圣节
  后殿祝文维年月日
  孝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某敢昭告于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兹臣诞辰深承
  启佑莫罄报私谨以香帛醴斋粢盛庶品特修祀礼用展
  微忱伏惟尚
  飨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四
  宗庙考
  太庙
  祫祭
  等谨按我
  国家行祫祭而未尝行禘祭
  圣祖仁皇帝朝监察御史李时谦疏请举行禘礼下九卿詹事科道会议礼部尚书张玉书等议曰臣等综考礼制言禘者不一有谓虞夏禘黄帝殷周禘帝喾皆配祭昊天于圜丘者有谓祖之所自出为感生帝而祭之于南郊者有谓圜丘方泽宗庙为三禘者先儒皆辩其非而言宗庙之禘又不一说有谓禘祭止及毁庙不及亲庙者有谓长发之诗为殷之禘雍之诗为周之禘而亲庙与毁庙皆兼祭者惟唐赵匡陆淳皆以为禘异于祫不兼群庙王者既立始祖之庙直推始祖所自出之帝而以始祖配之故名为禘至于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经无明文其说始于汉儒而后之议礼者咸宗之汉唐宋所行禘礼亦莫考始祖之所自出止于五岁之中行一祫一禘两大祭于其宗庙而已大抵夏商以前有禘之祭而其制未详汉唐以后有禘之名而与祫无别惟周以后稷为始祖以帝喾为所自出之帝而太庙之中原无帝喾之位故祫祭不及帝喾至禘祭时乃特设帝喾之位以稷配焉行于后代不能尽合故宋神宗谕廷臣议罢禘礼明洪武初御史答禄与权请举禘祭众议亦以为不必行诏从其议至嘉靖中乃立虚位祀皇初祖帝而以太祖配享事属不经礼亦旋罢洪惟我
  国家受
  天显命
  世徳相承定鼎之初追上
  四祖尊称以
  肇祖原皇帝始基王迹故立庙崇祀自
  肇祖始夫太庙之中以受命之君为太祖允宜特尊者也
  
  太祖高皇帝功徳隆盛与天无极自当为
  太庙万世之祖上而推所自出则缔造之业
  肇祖为最著今
  太庙祭祀四孟分祭于
  前殿
  后殿以各伸其尊岁暮祫享于
  前殿以同将其敬一岁之中自
  肇祖以下屡申祼献仁孝诚敬已无不极五年一禘之祭
  不必举行从之盖自
  世祖章皇帝肇举祫祭一岁时享大祫煌煌乎典制明备
  矣而合食之礼实即推本
  太宗文皇帝除夕享
  庙之精意以垂则于万年者也谨考祫祭之典彚于编
  顺治十六年七月
  世祖章皇帝定
  太庙祫祭礼是月壬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袁懋功言礼
  莫大于
  宗庙孝莫大于祀先
  太祖
  太宗次第配享独祫祭之礼阙焉未举请
  敕典礼诸臣广稽旧典复岁暮祫祭之礼以彰孝治之隆
  疏入
  命礼部详察典例以闻丙戌礼臣议覆请照会典举行得旨是
  等谨按覆准每岁暮日祫祭大建于二十九日小建于二十八日
  十二月甲寅以岁暮行祫祭礼遣官祗告
  太庙
  等谨按此即祫祭前期之祗告也是次初行恭书之以见例而每岁祫祭
  亲诣行礼则彚纪于后
  十七年三月
  饬工部修造祫祭
  神位器皿
  康熙四十年十二月辛巳祫祭是日礼毕
  圣祖仁皇帝谕内阁礼部太常寺曰朕自御极以来一切祀典必敬谨斋戒躬亲展祭以尽昭事之诚四十年于兹矣每当临祭之时朕无一事不敬此礼部太常寺起居注官所共知从来祭祀登降起立莫不如常这次行礼将毕微觉头眩朕之身体稍逊于前于此可见祀典关系重大朕恐精力偶有不周致敬心少间可以此意谕诸大臣等
  雍正三年二月庚辰
  世宗宪皇帝以
  圣祖仁皇帝大丧三年礼终祫祭
  太庙释服即吉
  祭文曰钦惟我
  列祖受
  天景命积功累仁缔构鸿图逮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圣徳神猷式廓
  前烈历数绵长贻谋笃庆以大统付授于臣伏念君亲之恩如
  天罔极三年以来祭祀朝会之礼勉从廷议以时举行不敢久旷惟于宫禁之中素服斋居想
  音容而洒泪感霜露以増凄僾见忾闻衔哀致敬无时能释瞻依之念祗默尽其思慕之心耿耿微诚当蒙
  列祖昭鉴日月易迈倏值禫除诸臣合词上言宜依礼经恭行袷祭昭告即吉谨涓良日荐献
  几筵於戏
  徳厚恩深莫罄终身之孺慕
  功崇业盛思扬历世之耿光伏冀
  圣慈俯垂
  歆格先是二年十二月己卯吏部尚书朱轼言
  皇上至仁大孝居丧三年犹如一日今服制已满请祫祭太庙即吉释哀得
  旨朕览朱轼所奏当之甚愧朕受
  皇考四十馀年顾复深恩罔极莫报谅阴三年祗以默尽一点私情非谓历代帝王不能行之事朕能行之思欲立法定制以垂令名也且如祭祀朝会大礼不容久旷者朕亦勉徇诸玉大臣之请照常举行惟有斋居素服悲哀思慕尽一已之诚于宫禁之中古人云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朕自嗣统以迄于今抚时生感触物增凄僾见忾闻澘然出涕情不容以自禁心不能以自觉遑论其合于古制否乎昔
  世祖
  圣祖皆以冲龄登极一时礼制容有未备设
  世祖
  圣祖践阼之日已若朕躬之年则尽礼尽制必有朕所万不能逮者今朕抱歉之处尚多敢云尽礼乎至所奏三年以来深山穷谷无不哀思恋慕遏密八音等语此乃
  皇考六十馀年深仁厚泽浃髓沦肌四海臣民哀痛迫切感激思慕愈久不忘出于人心之自然非有所禁约而然也夫以薄海内外凡有知识之伦尚且哀慕不忘如此况躬为子臣欲报昊天罔极之徳其终身哀慕复何时能已耶朕之衷曲非欲表暴于人特因奏章过于称扬朕心滋愧故略为宣写以示中外至是祫祭礼成回宫又
  谕顺天府尹直省督抚朕惟古昔帝王以孝治天下诚以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则也故鲁论云慎终追远民徳归厚矣朕以眇躬缵承大统永惟
  皇考圣祖仁皇帝顾复洪慈恩徳罔极中心哀痛什伯恒情以日易月实所不忍特以
  
  庙大祀朝会重典不容久旷时亦勉从诸王大臣之请遵礼举行惟于宫庭内素服斋居默尽此心每抚时触景辄增凄怆僾见忾闻之际哀发于中澘然出涕古人云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实非有所仿而行亦非欲以立法定制垂誉于天下后世也终身孺慕宁有已时今诸臣据二十七月即吉之文合词公请袷祭释服朕以礼制情勉允所请于雍正三年二月十二日祫祭
  太庙释服即吉伏念
  皇考圣祖仁皇帝御极六十一年深仁厚泽普遍寰区宾天之日凡京畿直省海澨山陬士农工贾白叟黄童莫不号呼哀泣孺慕之诚三年有如一日今举行吉礼应敷告天下朕嗣位以来惟日兢兢严恭寅畏不敢怠息庶几克荷
  皇考圣祖仁皇帝付托之重群黎百姓受
  皇考圣祖仁皇帝教育深恩当勉励忠诚勤守职业言慈言孝克友克恭农夫尽力于田亩工商致精于器用毋尚奢侈毋事游惰共期归真还朴比戸可封以无负
  皇考六十馀年培养渐摩之至徳于朕奉先思孝之心实有赖焉该地方官遍行晓谕俾薄海黎庶咸悉朕意故兹敕谕
  八年十二月癸亥祫祭
  太庙遣广禄恭代先是己未大学士等奏本月二十九日
  恭遇
  太庙祫祭太常寺奏请
  遣官恭代奉
  旨朕亲诣行礼臣等伏思
  太庙殿宇正兴工修理本月二十九日
  皇上恭诣
  奉先殿行礼与
  太庙同伏祈
  俯允太常寺所请仍
  遣官恭代奉
  旨遣广禄恭代
  乾隆二年十一月丁丑
  皇上以
  世宗宪皇帝大丧三年礼终祫祭
  太庙释服即吉
  祭文曰钦惟我
  列祖诞膺
  眷命世徳相承丕基式廓我
  皇考世宗宪皇帝圣明继绪敬绍
  前徽累洽重熙垂光锡庆以大统付授于臣伏念缵承以
  来哀思时切
  郊坛
  宗庙之祀稽定制以恪循宴飨庆贺之仪却廷议而不举
  万几任重每素服以临轩罔极
  恩深总斋居而洒涕历三年如一日怆四序之递迁服制届除礼臣上请恭行祫祭之典昭告即吉之期於戏
  生成莫报礼有尽而孺慕无穷
  谟烈常昭运日新而绍闻弥切伏祈
  圣鉴
  俯赐格歆
  等谨按
  天子躬行三年丧肇自我
  朝奋复古制兹恭纪合享即吉之礼敬惟
  圣作于前
  圣述于后是以发勲华之业于周孔之心
  孝治弥隆所从来者深且厚矣
  三十七年十一月丁未重定
  太庙仪是日奉
  谕朕御极以来夙夜孜孜惟以敬
  天报本为念每届
  郊
  坛大祀必躬亲昭事用展悃诚三十七年于兹未敢稍懈
  向来诣
  坛行礼日由降辇进至拜位以迄荐献礼成中间履蹈升降仪节最为繁重朕惟䖍恪以临无有愆忽今自念春秋已阅六旬其于动容周旋差不能及前此之从容中节幸朕康彊如昔仍得祗循仪度经久不渝第思敬意所持贵乎内外交养若精力过劳恐心志转未能纯一与其拘于行走末节弗克致其寅恭且或因此而惮于亲诣何如酌省步陟烦文得专于升馨告备时肃将劼毖更足以严对越而抒诚愫乎自古履帝位而臻夀考者载籍曽不多觏我朝景运遐昌化成熙洽上荷
  昊苍鸿眷
  列祖贻庥朕周甲巳逾励勤未怠真可谓国家祥瑞之大者兹特降此旨非敢自惜其劳惟期要之于久从此更为法守且知朕六十岁以前不惮经曲之繁六十岁以后冀申专一之敬初无二致也所有升降次数及降辇步行之远近无关大体诸仪节应如何酌定合宜之处著大学士会同各该衙门敬谨详悉妥议具奏寻大学士等遵
  旨议覆凡岁暮祫祭
  太庙
  皇上亲诣
  肇祖原皇帝位前上香至
  列祖
  列宗位前请
  派皇子亲王分诣同时上香毕仍各复位行礼如常仪
  
  庙时
  皇帝乘辇由阙左门入西北门至
  太庙北门外
  御礼轿入左门循东墙行至㦸门外东阶下降舆步入
  左门升陛进
  殿行礼礼成升舆亦如之如此敬谨详定似于繁文精
  意斟酌适中而于我
  皇上展敬之心益昭纯壹奉
  旨依议
  世祖章皇帝顺治十六年定祫祭
  太庙
  亲诣行礼二
  顺治十六年十二月乙卯十七年十二月己酉
  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祫祭
  太庙
  亲诣行礼三十二
  顺治十八年十二月癸酉康熙元年十二月戊辰
  二年十二月壬戌三年十二月丙戌
  四年十二月庚辰五年十二月甲戌
  六年十二月戊戌七年十二月癸巳
  九年十二月辛亥十年十二月丙午
  十一年十二月庚子十二年十二月甲子
  十三年十二月戊午十四年十二月壬午
  十五年十二月丙子十六年十二月辛未
  十七年十二月乙未十八年十二月己丑
  十九年十二月癸丑二十年十二月丁未
  二十二年十二月乙丑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寅
  二十五年十二月戊寅三十二年十二月丁酉
  三十六年十二月乙亥三十七年十二月己巳
  三十八年十二月癸巳三十九年十二月丁亥
  四十年十二月辛巳五十年十二月癸未
  五十二年十二月辛丑五十九年十二月辛酉
  世宗宪皇帝在位十三年祫祭
  太庙
  亲诣行礼十一
  雍正元年十二月甲戌二年十二月戊戌
  三年十二月壬辰四年十二月丙戌
  五年十二月庚戌六年十二月甲辰
  七年十二月戊辰九年十二月丁巳
  十年十二月辛巳十一年十二月丙子
  十二年十二月庚午
  皇上登极以来乾隆元年至五十年祫祭
  太庙
  亲诣行礼四十九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甲午乾隆元年十二月戌子
  二年十二月壬子三年十二月丙午
  五年十二月乙丑六年十二月己未
  七年十二月甲寅八年十二月丁丑
  九年十二月辛未十年十二月丙寅
  十一年十二月己丑十二年十二月甲申
  十三年十二月戊申十四年十二月癸卯
  十五年十二月丁酉十六年十二月辛酉
  十七年十二月乙卯十八年十二月己酉
  十九年十二月癸酉二十年十二月丁卯
  二十一年十二月辛卯二十二年十二月丙戌
  二十三年十二月辛巳二十四年十二月乙巳
  二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二十六年十二月癸巳
  二十七年十二月丁巳二十八年十二月辛亥
  二十九年十二月乙巳三十年十二月己巳
  三十一年十二月甲子三十二年十二月戊子
  三十三年十二月癸未三十四年十二月丁丑
  三十五年十二月辛丑三十六年十二月乙未
  三十七年十二月己丑三十八年十二月癸丑
  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四十年十二月辛未
  四十一年十二月丙寅四十二年十二月庚申
  四十三年十二月甲申四十四年十二月戊寅
  四十五年十二月壬申四十六年十二月丙申
  四十七年十二月辛卯四十九年十二月己酉
  五十年十二月甲辰
  祫祭仪岁除前一日奉
  后殿
  中殿
  列圣
  列后合食
  前殿致斋眂牲书祝版眂祝版眂割牲祭前诸仪并凖
  时飨先一日遣官各一人分诣
  后殿
  中殿以大祫告太常寺豫具祝版二送内阁恭书奉诣
  太庙神库洁备器陈至日鸡初鸣太常寺卿率属入庙恭展
  后殿
  中殿神幄毎案荐鹿脯鹿醢兔醢枣榛葡萄桃实莲实𬬻灯具设案一于殿中少西供祝版司祝立于案西东面设案二于殿内左右分奠香帛尊爵如常祭之数司香司帛司爵各立于案后纠仪御史二人立司爵之南均东西面太常寺典仪一人立殿东檐下西面
  后殿
  中殿同未明遣官祗俟于街门内赞引太常寺赞礼郎后殿
  中殿各二人豫俟于殿垣门外均朝服质明遣官进庙
  南门及㦸门均由右门入经庭西诣
  后殿
  中殿赞礼郎引入升自西阶至中阶上拜位前北面立典仪赞执事官各供迺职以下礼仪节次皆典仪唱赞  中殿  后殿同赞礼郎赞进引遣官就拜位立凡遣官进退行礼皆赞皆引  中殿后殿同司香奉香盘进至各香案前恭候
  后殿遣官诣
  肇祖原皇帝香案前跪司香跪奉香遣官上炷香三上瓣
  香兴以次诣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案前上香如前仪毕复位赞跪叩兴行三跪
  九叩礼
  中殿遣官诣
  太祖高皇帝香案前跪上香以次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香案前跪上香毕复位行礼仪同均出入殿
  右门司帛奉篚司爵奉爵诣
  列圣案前行初献礼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各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赞跪遣官跪司祝读祝文
  后殿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孝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某敢昭告于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曰兹者岁暮特修祫祭之礼
  太庙恭迎同格飨祀伏惟
  鉴知谨
  
  中殿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孝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某敢昭告于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徳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赞天承圣仁皇后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曰兹者岁暮特修
  祫祭之礼恭迎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原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同格飨祀伏惟
  鉴知谨
  告读讫兴奉祝版跪安于
  神位前篚内三叩退遣官三叩兴行亚献礼司爵诣列圣案前献爵于左行三献礼司爵献爵于右均如初仪遣官行三跪九叩礼兴乃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诣香案前跪奉香兴以次恭送燎所遣官避立拜位西东面俟过复位既送燎赞礼毕引遣官仍降西阶退
  后殿
  中殿同
  右祗告
  是日太常寺卿率属洁蠲
  前殿藉以㯶荐恭设
  列圣
  列后神座于
  殿内
  肇祖原皇帝居中
  原皇后配
  兴祖直皇帝左
  直皇后配
  景祖翼皇帝右
  翼皇后配
  显祖宣皇帝次左
  宣皇后配
  太祖高皇帝次右
  孝慈高皇后配均南向
  太宗文皇帝东位西向
  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配
  世祖章皇帝西位东向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配
  圣祖仁皇帝东次西向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配
  世宗宪皇帝西次东向
  孝敬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配展两庑配享位如时享之仪
  右设神位
  祭日日出前七刻司祝一人恭奉祝文安设于
  前殿祝案上如仪公一人率宗室官八人诣
  后殿上香行礼如时享奉请
  神位之仪恭奉四室
  
  后神位于寝室出中门降阶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由内垣
  中门循
  中殿东出王一人率宗室官十五人诣
  中殿上香行礼仪同恭奉五室
  帝
  后神位出寝室俟
  后殿神位陟阶至
  中殿神路中南向前行
  中殿神位乃以位随行入
  前殿依序奉安于各
  宝座上如仪退
  右请神位
  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孝孙嗣皇帝御名敢昭告于
  肇祖原皇帝
  原皇后
  兴祖直皇帝
  直皇后
  景祖翼皇帝
  翼皇后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徳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赞天承圣仁皇后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曰气序已周岁事告成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特修大祫礼于
  太庙用申追感之情伏惟尚
  飨
  右祝辞
  迎神乐奏开平之章
  初献乐奏肃平之章
  亚献乐奏协平之章
  终献乐奏裕平之章
  彻馔乐奏𫍯平之章
  还宫乐奏成平之章乐词俱详见乐考
  右乐章
  其馀乐舞及牲帛器数
  皇帝行礼仪节祀官陪位均如时享仪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五
  宗庙考
  太庙
  功臣配享
  等谨按从享
  庙廷诸臣之名已见于前时享仪设神座文中兹叙其蒙
  国厚恩列庑先后之岁永昭勲伐焉
  崇徳元年四月丙戍以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配享
  庙廷王妃并配同日以直义公费英东弘毅公额亦都配享庙廷
  等谨按一王二功臣之从享备见于
  盛京
  太庙
  太宗文皇帝诹吉丙戌奉安文中迨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师九月壬子奉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神位于
  太庙是日从享以入史臣祗载有捧二功臣牌位仪节恭
  
  太宗文皇帝肇建
  太庙祭告
  太祖山陵文追尊
  四祖安设
  神位即继设
  伯祖礼敦巴图鲁配位然后及于功臣费英东额亦都配位亲贤之序秩然则顺治元年九月壬子武功郡王牌位当先二功臣以入而不列于二功臣之列也今
  前殿东庑多罗通逹郡王列第一位居武功郡王之右
  则复以亲序云
  顺治元年以武勲王扬古利配享
  庙廷
  九年六月丙寅追谥功臣图尔格为忠义公图赖
  为昭勲公配享
  庙廷仍立碑于其墓
  十一年三月乙邜以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多罗宣献郡王界堪多罗通逹郡王雅尔哈齐配享
  庙廷王妃并配
  雍正二年正月庚辰以大学士一等公谥文襄图海配享
  庙廷图海子孙等具疏谢
  恩
  世宗宪皇帝谕曰此出自
  圣祖皇考所遗恩旨尔祖茂著功勲尔等其法祖报效各相奋勉
  八年以和硕怡贤亲王允祥配享
  庙廷五月丙子
  世宗宪皇帝谕曰怡亲王忠孝性成端方清直当年事我圣祖皇考敬谨恪恭克尽子臣之道深蒙
  皇考慈爱而王慎密有加小心安分此中外所共知者逮朕御极之初命王总理事务王夙夜匪懈公尔忘私精白一心无欺无隐其殚竭忠诚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至于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无不精详妥协符合朕心无烦朕之指示其有关于吏治民生之利弊有闻必奏每语必详而为国家保䕶善类培养人才一片笃挚真切之念形于寤寐是以雍正四年特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以赐比时降旨朕深知王之徳洞悉王之心觉此八字实不能尽王之美善不过就王事朕之大端而言耳盖王实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实赖王翼赞升平且王居心之和平公正行事之宽厚仁慈皆足享遐龄而绵夀𮅕岂朕有获罪于
  上天
  皇考之处而夺我忠诚辅弼之贤王若是之速耶惟王为圣祖皇考之令子为我朝
  列祖之功臣允宜配享
  太庙列于从前建立大功诸王之次庶于王之功徳相副且可上慰
  列祖
  皇考在天之心
  等谨按是月壬午
  谕凡告
  庙典礼所关有书王名之处仍用原名今于王配食列祖之钜典遵书原名
  乾隆十年以大学士鄂尔泰配享
  庙廷先是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奉
  上谕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
  皇考谕旨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
  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逹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钜鄂尔泰志秉忠贞才猷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泃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万年之后二臣著配享
  太庙钦此朕欲将
  皇考此旨入于
  遗诏内颁发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屡行固辞朕惟知遵
  
  皇考圣旨复再三降旨而鄂尔泰张廷玉又恳切奏请稽
  古典礼然朕意以为必应入于
  遗诏今鄂尔泰张廷玉既以稽古典礼奏请著总理事务庄亲王果亲王会同徐本庆复鄂善魏廷珍备查古典详议具奏嗣王大臣等议覆臣等伏查帝王升祔太庙必有配享之臣所以表徳酬勲垂诸不朽也我
  大行皇帝统御寰区勤求治理深仁厚泽万国均霑至于优恤大臣尤为笃厚凡有寸长足录无不仰叨
  恩奖而于公忠体国之臣尤必锡之
  殊荣隆以
  旷典如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者久在
  圣明洞鉴之中是以特书
  谕旨密封内廷臣等伏查明太祖洪武二年以李善长等七人入太庙配享再查历代遗诏史不备载而当洪武之时即命李善长等从祀自必仿效前代曽
  有之成规理合谨遵
  谕旨缮入
  遗诏臣等愚见如此是否有当伏候
  圣训奉
  谕旨王大臣所议是钦此至是年春大学士鄂尔泰病
  故四月丙辰
  皇上谕大学士鄂尔泰公忠体国直谅持躬久任边疆茂著惠绩简预机务思日赞襄才裕经纶学有根柢不愧国家之柱石允为文武之仪型向用方殷倚毘正切去冬忽婴痰疾朕心廑念选医调治存问日颁今春病势有加朕亲往视加衔太傅冀其渐次获痊不意竟至不起朕心深为震悼亲临祭奠特旨辍朝二日披览遗疏具见忠君爱国之悃忱尤为追念不置昔我
  皇考有配享
  太庙之遗诏著该部遵奉举行
  十五年以定边左副将军固伦额驸喀尔喀扎萨克和硕超勇襄亲王策凌配享
  庙廷二月己丑
  皇上谕定边左副将军固伦额驸喀尔喀扎萨克和硕超勇襄亲王策凌以名藩尚主班崇懿戚在
  皇祖时即已宣力边陲勲猷茂著
  皇考眷注优隆晋爵亲王任专阃外身先血战殄靖狡寇
  伟绩丕昭益勤忠荩朕以王
  两朝勲旧倚毘弥殷寄重长城倍加渥泽前闻遘疾遄命赐药选医令伊子驰驿侍奉复遣侍卫前往存问方期渐就痊可忽闻溘逝深为震悼特用加恩赐银一万两治丧命贝勒罗卜藏侍卫徳山往奠茶酒允伊子所请扶榇来京合窆固伦公主园寝到京之日朕亲临奠醊一应齐集典礼俱照宗室亲王典礼行考谥建碑具如仪式自昔功臣勲戚侑食庙廷以王之功宜得配享
  太庙虽𫎇古亲藩从未有与配享者朕以王功在王室名勒旗常简在久孚宜膺特典且令众蒙古知朕崇奖贤劳中外一体俾共知感奋益切劝勉并照和硕怡贤亲王之例崇祀贤良祠永垂秩祀以示朕酬庸展亲优贤笃旧至意
  二十年以致仕大学士张廷玉配享
  庙廷四月壬子
  皇上谕致仕大学士张廷玉历事
  三朝宣力年久勤劳夙著受恩最深前以其年届八旬精神衰惫特加体恤准令退休实朕优念老臣本怀至于配享
  太庙一事系奉
  皇考世宗宪皇帝遗诏遵行而恩礼攸隆则非为臣子者所可要请及朕赐诗为券又不亲赴宫门谢恩自不得不示以薄谴用申大义今张廷玉患病溘逝要请之愆虽由自取
  皇考之命朕何忍违且张廷玉在
  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原属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
  
  遗诏配享
  太庙以彰我国家酬奖勤劳之盛典
  四十三年正月辛未
  命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讬配享
  太庙是日奉
  谕旨睦亲彰善王政宜先继绝昭忠圣经所重朕自临御以来间日恭阅
  列祖
  列宗实录一册因得备知
  祖宗创业艰难及尔时懿亲荩臣勤劳佐命底定中原伟伐殊功实为从古所未有而当时䇿勲锡爵荣号崇封所以酬答者本从优厚迨其后或有及身縁事旋被降削者或有子孙承袭更易封号者迄今平情凖理若不为之溯述阐扬追复旧恩于心实冇所未惬因念睿亲王多尔衮当开国时首先统众入关埽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殱流冦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奉迎
  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顾以摄政有年威福不无専擅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遂致没后为苏克萨哈等所构授款于其属人首告诬以谋逆经诸王定罪除封其时我
  世祖章皇帝实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夫睿王果萌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且吴三桂之所迎胜国旧臣之所奉止知有摄政王耳其势更无难号召即我满洲大臣心存忠笃者自必不肯顺从然彼诚图为不轨无难潜锄异己以逞逆谋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以敛服僭用明黄龙衮指为觊觎之证有是情理乎况英亲王阿济格其同母兄也于追捕流贼回京时诓报李自成身死且不候
  旨班师睿王即遣员斥责其非并免王公等往迎之礼又因阿济格出征时胁令巡抚李鉴释免逮问道员及擅至鄂尔多斯土默特取马令议其罪降为郡王平日办理政务秉公持正若此是果有叛志无叛志乎又
  实录载睿王集诸臣贝勒贝子公大臣等遣人语曰今观诸王贝勒大臣但知谄媚于余未见冇尊崇
  皇上者予岂能容此昔
  太宗升遐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请予即尊位予曰尔等
  若如此言予当自刎誓死不从遂奉
  皇上缵承大统似此危疑之时以予为君子尚不可今乃
  不敬
  皇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以后有尽忠
  皇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尽忠不敬事
  皇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也且云
  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异于诸子弟者盖深信诸子之成
  立惟予能成立之毎览
  实录至此未尝不为之堕泪则王之立身行事实能笃忠
  荩感
  厚恩深明君臣大义尤为史册所罕觏使王彼时如宋太宗之处心积虑则岂肯复以死固辞而不为邪说揺惑耶乃令王之身后久抱不白之冤于泉壤心甚悯焉假令当时王之逆迹稍有左验削除之罪果出于我
  世祖圣裁朕亦宁敢复翻成案乃实由宵小奸谋构成冤
  狱而王之政绩载
  实录者皆有大功而无叛逆之迹又岂可不为之昭雪乎昨于乾隆三十八年因其茔域久荒特敕量为缮葺并准其近支以时祭扫然以王之生平尽心王室尚不足以慰彼成劳朕以为应加恩复还睿亲王封号
  追谥曰忠补入
  玉牒并令补继袭封照亲王园寝制度修其茔墓仍令太常春秋致祭又如豫亲王多铎从睿亲王入关肃清京辇即率师西平流冦南定江浙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乃以睿亲王之诬狱株连降其亲王之爵其后又改封信郡王虽至今承袭罔替但以王之勲绩超迈等伦自应世祚原封以彰殊眷岂可以风影微𤯝辄加贬易乎朕以为应复其原封又诸王中披坚执锐拓土开疆共成一统之业者如礼亲王代善后改封康亲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后改封简亲王肃亲王豪格后改封显亲王克勤郡王岳讬后改封平郡王当时俱茂著壮猷克昭骏烈载在宗盟今其子孙所袭均非始封之名外人不知妄疑宗藩当国家缔造时有大勲劳而后裔均不得长延带砺似为阙典何以垂贻奕禩示酬庸追本之义朕以为应复其原号著交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悉心妥议具奏再配享
  太庙诸王仅有通逹武功慧哲宣献四郡王其
  太祖
  太宗
  世祖时戮力行间栉风沐雨之亲藩如前所举数人皆未之及盖由当时议礼亲王各怀私意遂尔没其勋伐不得同侑馨香岂足以彰公道所有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俱著补署牌位配享
  太庙用以妥功宗而昭渥典并将此通谕知之钦此嗣宗人府会同军机大臣议奏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奉
  旨配享
  太庙所有东庑序次礼亲王应在宣献郡王之下睿亲王
  等以次列叙奉
  谕旨依议
  功臣配享入
  庙仪礼部承
  旨具疏行工部制神主龛座祭案具制成择吉镌字如式恭遇四时大飨前期遣官一人祗告
  太庙如常仪是日太常寺官入
  庙设龛座于配飨之次陈俎豆銮仪卫设采亭于工部堂露台上奉神主遣官一人诸王以郡王功臣以大臣诣工部奉主置采亭内民校舁行前列御仗王吾仗功臣引仗自工部中门出鸿胪寺官二人乘马前引遣官从至东长安门王至 天安门御仗采亭止遣官自亭奉主鸿胪寺官二人导引由东长安左门入
  端门左门至
  太庙㦸门右门自街门入皆由右出鸿胪寺官止太常寺官引至甬道右拜位王阶上功臣阶下北面立遣官置主于拜位代行三跪九叩礼毕奉神主兴奉安于配享之次王东庑功臣西庑行三叩礼退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六
  宗庙考
  奉先殿
  顺治十三年十二月
  世祖章皇帝命建
  奉先殿
  景运门之东北为
  奉先殿西门曰
  诚肃门正门曰
  奉先门
  前殿
  后殿均九间南向如
  太庙寝制中为堂以聨前后缭以周垣左列
  神库前列
  神厨
  等谨按是月戊戌
  世祖章皇帝谕礼部朕考往代典制岁时致享必于太庙至于晨昏谒见朔望荐新节序告䖍圣诞忌辰行礼等事皆另建有奉先殿今制度未偹孝思莫伸朕心歉然尔部即察明旧典具奏嗣经部奏准以明年正月庚
  午兴工
  十四年正月癸亥定初安
  奉先殿神位祭仪礼部奏初奉安
  神位于
  奉先殿
  皇上亲诣致祭内大臣侍卫内府官随行礼太常寺赞礼官赞礼乐舞生作乐是日早内府官陈设祭品于各
  神位前执事官赞礼官乐舞生各司其事内大臣侍卫内
  府官咸朝服诣
  奉先殿门外两傍序立候陈设毕
  上御礼服陞舆至设立
  神位处降舆诣各
  神位前一跪三拜恭请
  神位捧各
  神位内府官一跪三叩奉安各
  神位于亭内毕
  上行一跪三拜礼捧
  神位官随行礼毕内府官举
  神位亭前行由中门出诣
  奉先殿
  上乘舆随行内大臣侍卫内府官俱于
  奉先殿门外跪迎
  上至
  奉先殿门外降舆随
  神位亭入内大臣侍卫内府官随
  上至
  奉先殿院中分班侍立安
  神位亭于
  奉先殿丹陛毕引礼官导
  上诣
  神位前行一跪三拜礼恭捧
  神位内府官随各诣
  神位前跪三叩捧
  神位随
  上诣
  前殿奉安
  神位毕
  上行一跪三拜礼捧
  神位官随行礼毕退
  上就拜位立赞礼官赞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引
  礼官奏就位导
  上进前立赞礼官赞迎神协律郎赞奏开平之章乐作引
  礼官赞跪叩兴
  上行三跪九拜礼兴内大臣侍卫内府官随行三跪九叩礼毕乐止赞礼官赞献帛行初献礼协律郎赞奏夀平之章乐作司帛官捧帛诣献帛案东傍立司爵官捧爵诣各
  神位东西傍立引礼官赞诣前捧帛官跪
  上诣帛案前引礼官赞跪
  上跪赞献帛
  上受帛献于
  神位前案上兴引礼官导
  上诣献爵处捧爵官跪引礼官赞献爵
  上立受爵献于
  神位前案上引礼官赞如献帛仪次第于各
  神位前献毕
  上复拜位立乐止赞礼官赞行亚献礼协律郎赞奏嘉平之章其献爵如初献仪乐止赞礼官赞行终献礼协律郎赞奏雍平之章其献爵如亚献仪毕乐止赞礼官赞彻馔协律郎赞奏熙平之章乐止赞礼官跪赞礼毕
  陞宫即跪处三叩退立协律郎赞奏成平之章引礼官赞
  跪兴叩
  上行三跪九拜礼兴内大臣侍卫内府官随行礼乐止赞
  礼官赞捧帛诣燎位捧帛官诣
  神位前跪三叩捧帛送燎引礼官导
  上退立于东西向捧帛过引礼官导
  上复位立候帛燎半引礼官赞礼毕导
  上出
  殿乐作
  上出
  殿立于檐下东傍西向内大臣侍卫内府官侍立两傍
  乐止俟供献等物彻毕
  上复入
  殿诣
  神位前跪三拜恭捧
  神位捧各
  神位内府官诣所捧
  神位前跪三叩恭捧
  神位随
  上送至
  后殿内奉安
  神位捧
  神位官亦奉安各
  神位
  上行一跪三拜礼捧
  神位官各于
  神位前一跪三叩毕
  上出陞舆还
  宫以后
  亲诣致祭俱行家人礼内大臣侍卫内府官不与陪祀太常寺赞礼官乐舞生俱不用应令内府官赞礼作乐如前行礼致祭之先
  上亲请
  神位奉安
  祀殿祭毕
  上仍亲奉安
  后殿行礼其元旦冬至岁暮
  皇太后万夀
  皇上万夀系大节诸册封系大礼及月朔望俱应亲诣致祭内府官赞礼作乐其供献应与
  太庙大祀仪同立春上元四月初八端阳重阳系寻常节亲诣致祭不赞礼作乐忌辰清明霜降十月朔系哀慕日
  
  亲诣致祭不赞礼作乐七夕不致祭止如常供献中元中秋系望日常祭日期不必重行每月随时荐新
  上躬诣供献但系常例供献不必请
  神位于
  前殿即于
  后殿供献
  上享
  太庙或祭毕俱应上香烛于
  奉先殿行躬告礼
  上亲诣
  奉先殿行祭礼之期如遇
  亲祭
  坛
  庙应遣内府官一员于
  奉先殿行祭礼如
  上不亲诣
  坛
  庙遣官致祭
  上仍应亲诣
  奉先殿行礼致祭得
  旨
  奉先殿初次行礼宜用祝文馀俱如仪
  十一月
  奉先殿告成恭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神主孝慈昭宪纯徳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神主
  太宗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神主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神主奉安奉先殿是日
  世祖章皇帝亲诣恭安
  神位读祝大飨如正月所定祭仪行
  十七年三月辛巳定
  奉先殿祫祭礼先是辛未
  谕礼部
  奉先殿祀
  太祖
  太宗神位未及并祀
  四祖于朕孝思未展今稽旧制岁终祫祭之外有奉先殿祫祭之礼以后元旦
  皇太后万夀及朕夀节俱照例祭告奉
  太庙后殿
  四祖神牌于
  奉先殿与
  太祖
  太宗合享位次照
  太庙祫祭礼祀毕仍恭迎
  神牌于
  太庙后殿至是礼部议奏
  奉先殿祫祭礼
  四祖神位座次照
  太庙岁终祫祭礼祭前一日太常寺奏请遣官一员祗告太庙礼仪院奏请遣官一员祗告
  奉先殿祭日遣官八员恭请
  四祖暨
  后神牌自
  太庙迎入
  奉先殿祭毕仍恭送
  神牌还
  太庙后殿从之
  五月改建
  奉先殿是月壬申
  谕工部
  奉先殿享祀
  九庙稽考往制应除东西夹室行廊中建敞殿九间斯合制度前兴工时该衙门未加详察连两夹室止共造九间殊为不合今宜于夹室行廊外中仍通为敞殿九间以合旧制尔部即会同宣徽院详议并择兴工日期具奏
  八月己酉以
  追封
  皇贵妃为
  皇后遣官祗告
  奉先殿是月壬寅
  皇贵妃薨甲辰
  世祖章皇帝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
  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徳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
  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徳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丙午礼部
  议奏应撰玉
  册玉
  宝并造香
  册香
  
  谥号裱用黄绢钦天监择吉遣官祗告
  奉先殿是日即行
  追封礼越三日具
  
  宝
  追封
  册文曰朕惟治隆内则史称淑徳之祥化始深宫诗诵徽音之嗣历稽往牒咸有嘉谟若夫睿质夙昭允协符于坤极荣名未偹宜追钖于瑶编爰展哀悰以彰惠问尔皇贵妃董鄂氏肃雍徳茂淑慎性成克令克柔安贞叶吉惟勤惟俭静正垂仪孝养孔䖍愉惋顺
  慈闱之志恪共弥劭赞襄端椒寝之风方期永式于璇房讵意俄升夫仙驭凡兹九㝢同深月掩之惊矧余一人益重鉴亡之痛嗟掖庭之失助伤令范之云遐露泫风回感凄清于素节帏虚殿迥怅窅邈于云程不褒琬琰之章曷著珩璜之度是以
  慈怀殷眷
  懿命重申朕仰奉
  徳音特隆殊典追封为皇后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之玉册玉宝载加显号用表遗徽谥曰
  孝献庄和至徳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呜呼彤史徒馨恫音容之遂隔丹纶用贲顾䄖翟而增悲荣哀之礼斯崇轸悼之思逾切弘兹宠制贻厥芳型
  宝文曰
  孝献庄和至徳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宝
  等谨按
  孝献庄和至徳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神位奉安于孝陵飨殿岁时配食如仪兹特纪
  追封之祭
  奉先殿而
  册文
  宝文亦恭录于右
  十八年正月
  圣祖仁皇帝定
  奉先殿祭典是月癸亥
  谕礼部及议政王贝勒大臣等禁中设立
  上帝坛
  奉先殿著查历代有无旧例定议具奏寻议覆历代旧制
  祗有冬至祀
  天于南郊宫中
  上帝坛应请罢祭至
  奉先殿应照前明洪武三年例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时节献新生忌致祭用常馔行家人礼从之
  十一月己亥恭奉
  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神主升祔
  奉先殿是日升祔
  太庙礼成
  圣祖仁皇帝诣
  奉先殿奉安
  神位行大飨礼如仪
  康熙元年四月丙辰以恭加上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尊谥修饰
  神牌安奉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六年十一月己未恭奉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神主入
  奉先殿先是七月己未福建道御史常锡印疏言慈和皇太后诞育
  圣躬既上
  尊号而
  神牌犹奉于
  陵寝
  庙祀大典未闻议及请
  敕礼部详稽旧典崇祀择吉举行时礼部尚书黄机同日
  上请
  命一并议奏九月乙巳礼部会同内院恭议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神牌奉入
  奉先殿应于
  世祖章皇帝神位之右奉安得
  旨是是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九年七月丁卯恭奉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章皇后
  奉先殿是日
  圣祖仁皇帝御礼服恭捧
  神牌奉安致祭行礼如常仪
  十四年正月己邜升祔
  仁孝皇后神主于
  奉先殿先是十三年五月辛未
  圣祖仁皇帝谕礼部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经十载上事
  太皇太后
  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徳彰闻兹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怀懿范痛悼弥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寻恭议上
  大行皇后
  尊谥曰
  仁孝皇后得
  旨是六月己未遣官告
  庙庚申
  圣祖仁皇帝素服御
  太和门遣和硕康亲王杰书和硕庄亲王博果铎赍册宝诣巩华城
  册谥
  大行皇后
  皇帝制曰朕惟王化肇于闺门洵藉内庭之助阴教成于宫壸尤资后徳之贤故皇英嫔而帝道兴任姒归而王图永缅稽淑行载籍攸存惟翚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纪盛聿彰令闻爰著徽称皇后赫舍里氏毓自名门躬全懿范作朕元配正位中宫慈惠本乎性成柔嘉惟则温恭笃于天赋礼度攸娴主雅化于闺闱表芳型于海宇勤
  两宫之孝养婉以承颜遇九御以宽和恩能逮下𬞟蘩时饬克佐精诚澣濯常衣允昭节俭箴规之益赞宵旰而弥勤贞顺之风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绥福履讵意顿隔音容月掩椒涂鉴亡兰殿朕心伤悼率土悲哀怀哲思贤惓徽音于靡尽扬休宣誉垂鸿号于无疆彛典式遵崇褒用钖特以册宝谥曰
  仁孝皇后於戏圣善弘宣奕世颂祎褕之盛母仪偹美千秋耀琬琰之辉灵其有知膺兹光宠
  宝文曰
  仁孝皇后之宝
  等谨按
  册谥
  皇后之礼升祔
  奉先殿兹恭录
  册文
  宝文备载是门
  十八年四月癸酉升祔
  孝昭皇后神主于
  奉先殿先是十七年三月癸酉
  圣祖仁皇帝谕礼部皇后钮祜禄氏端懿夙著作配朕躬奉事
  太皇太后
  皇太后恪恭婉顺殚竭孝忱正位宫闱节俭宽仁克襄内治芳型伊始淑徳弥彰兹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崩逝追念壸仪良深痛悼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寻议上按谥法慈惠爱亲曰孝圣
  闻昭逹曰昭
  皇后天性纯孝睿徳懋昭允足垂范万世臣等博询群议
  载考彛章谨拟
  尊谥曰
  孝昭皇后得
  旨依议闰三月辛酉行
  册谥礼
  皇帝制曰朕惟正两仪之位资始允藉夫资生端万化之原治外必先于治内故壸政修而家邦永赖坤贞著而品物咸享缅怀懿淑之隆益念匡襄之徳徽音长在盛典宜崇咸由纪美于休称始克流光于奕世皇后钮祜禄氏夙承华阀聿茂令仪暨正宫闱作朕良配履和思顺端恪本于天怀体巽居谦温庄发乎至性奉
  两宫之定省愉婉弥殷襄
  九庙之馨香敬共加笃衣疏服澣首弘俭朴之风夜寐夙兴克佐旰宵之治惇五常而仁能逮下循四教而慎以禔躬览史披图既嫓徽于彤管含章蕴美洵叶吉于黄裳何图掖殿之旋虚深痛仪型之永逝载考追崇之典式稽节惠之文谥以尊名表慈惠爱亲之实词难罄媺兼圣闻昭逹之休懿徳聿彰鸿名无忝特以册宝谥曰
  孝昭皇后於戏炳丹青于百代至行堪师垂琬琰于千秋芳规丕著哀荣斯极宠命宜承
  宝文曰
  孝昭皇后之宝
  十八年五月以改营
  奉先殿遣官祗告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
  太庙
  二十年二月甲午以
  奉先殿工竣遣官祗告
  太庙乙未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还御是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致祭行礼
  二十七年十月辛酉恭奉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主升祔奉先殿是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奉安
  神位致祭行礼如仪
  二十八年十一月辛酉升祔
  孝懿皇后神主
  奉先殿先是七月己酉
  圣祖仁皇帝谕礼部皇后佟氏淑徳夙成芳徽懋著侍奉皇太后克尽孝诚抚育诸子悉均慈爱禔躬敬慎御下宽仁式偹仪型宫闱胥化顷遵
  慈谕作配朕躬尚期内治之永襄何意沉疴之难起兹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崩逝眷怀懿范痛悼良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寻恭议上
  大行皇后
  尊谥曰
  孝懿皇后得
  旨依议九月甲寅遣官祭告
  太庙乙卯
  命和硕简亲王雅布多罗信郡王鄂札赍册宝上大行皇后尊谥
  皇帝制曰道弘地载六宫资阴教之修化始人伦万国仰母仪之重壸闱擅媺音足嗣于前徽图史流馨徳常新于奕禩皇后佟氏英锺戚畹瑞衍名宗克秉渊心协女箴之婉娩式昭玉度本天赋之温庄自妫水以嫔虞比周京之缵女佐晨昏而将敬勤著鸡鸣溥鞠育以宣慈庆贻麟定仁能逮下木樛曲以堪萦志在进贤荇参差而必采世方逢乎丰豫俭徳滋彰名已冠乎宫庭谦怀弥笃珮环有节恒赞宵衣织纴惟劳允师内职二南之风继轨九御之属倾心乃正坤维洵推哲配袆褕初御方期延祉于长秋穗怅旋陈遽悼韬辉于永夜虽此日之芳华易谢而千年之令誉靡穷考古𢑱章称兹显谥聿焕丹青之采丕扬金石之光特以册宝谥曰
  孝懿皇后於戏溯淑型于桂馆嫓美姜任播嘉则于琼章垂声穹壤荣哀备具宠渥祗承
  宝文曰
  孝懿皇后之宝至是庚申
  圣祖仁皇帝亲诣祗告
  三十八年十二月壬午重定
  奉先殿祫祭礼是日
  圣祖仁皇帝谕元旦诸臣俱齐人众烦扰从
  太庙请捧
  四祖神牌往来朕心不安内阁会同内务府礼部太常寺考明代典礼议奏寻议覆明代奉先殿并无从太庙请
  捧神牌之仪嗣后请遇元旦
  圣节
  奉先殿行礼时恭迎
  太庙后殿
  四祖神牌至
  奉先殿行礼之处停止即于
  太庙后殿照
  奉先殿典礼供帛酒笾豆读祝官遣官致祭从之
  五十七年十二月乙未恭奉
  孝惠仁宪端懿纯徳顺天翊圣章皇后神主升祔奉先殿是日遣和硕诚亲王允祉恭代行礼
  雍正元年七月癸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谥恭修饰
  奉先殿神牌遣官行礼
  九月庚辰恭奉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神主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神主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神主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神主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神主升祔奉先殿是日升祔
  太庙礼成
  世宗宪皇帝更礼服诣
  奉先殿恭捧
  圣祖仁皇帝神牌诸王恭捧
  四后神牌奉安于
  奉先殿行致祭礼如朔望大祭仪
  等谨按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神主前此已先后升祔至是年八月己未恭
  
  大行皇太后
  尊谥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越九月庚辰恭奉圣祖仁皇帝暨
  四后神主同祔
  太庙礼成复行升祔
  奉先殿之礼
  三年五月丙辰恭修饰
  奉先殿神牌钦天监敬择是月十九日申时修饰礼部奏
  派内务府大臣行礼恭捧
  神牌交承修官敬谨修饰
  八月丙戌以
  孝恭仁皇后大䘮三年礼终
  世宗宪皇帝躬享
  奉先殿释服即吉先是七月己酉
  谕礼部据奏八月二十三日
  皇妣孝恭仁皇后服制期满请照
  皇考圣祖仁皇帝释服之礼祫祭
  太庙颁谕中外等语朕叠遭
  皇考
  皇妣大事追念罔极恩深莫由仰报三年以来祗于宫禁中斋居素服默尽思慕哀戚之忱非敢自谓遵循古礼更不欲宣播于众也父母之䘮人子之心则一而帝治之礼国家之制则殊今八月二十三日届
  皇妣孝恭仁皇后释服之期著择日于
  奉先殿告祭自行家礼至于颁谕中外可不必行是日礼
  
  世宗宪皇帝御
  乾清宫召诸王大臣入见
  垂泪谕曰父母之恩鞠育顾复为人子者终身仰报不尽而朕荷
  皇考
  皇妣教育之恩尤为至深至厚诚所谓欲报之徳昊天罔极也三年之中如祭祀朝会国家大礼不可旷缺朕不得已勉从诸大臣之请照例举行不过于宫中持服以默尽其心而究未能尽此心于万一也日月易迈已届三载礼制有定而朕心无穷此一领素服朕衣之三年今日更换不胜凄怆之至朕之一念岂但三年固结于中即终身之久亦断不能忘也
  九年十二月己亥恭上
  孝敬皇后
  尊谥遣显亲王衍潢理亲王弘晢行礼先是十月甲午世宗宪皇帝谕礼部皇后那拉氏作配朕躬经四十载奉事
  皇祖妣孝惠章皇后
  皇考圣祖仁皇帝
  皇妣孝恭仁皇后克尽孝忱深蒙
  慈爱服膺朕训历久而敬徳弥纯懋著坤仪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节俭待下宽仁慈惠播于宫闱柔顺发于诚悃昔年藩邸内政聿修九载宫中徳辉愈耀兹于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惓惟壸职襄赞多年追念懿徽良深痛悼宜加称谥以永休光著内阁翰林院拟奏
  寻议上恭惟
  大行皇后肃雍徳懋慈惠性成孝道尽于庭闱𫎇圣心之慈爱内则修于中阃佐
  帝治以勤劳至敬允合乎坤仪厚徳祗承夫乾健谨按谥法慈惠爱亲曰孝夙兴恭事曰敬恭拟
  皇后尊谥曰
  孝敬皇后得
  旨依议至是行
  册谥礼
  皇帝制曰地弘厚载承乾道以时行月炳阴晖助曦轮而垂照正位彰母仪之盛化茂周南禔躬备妇徳之全名高妫汭式稽令典宜表徽称皇后那拉氏毓质粹和秉心柔顺兰闺式训蹈女史之规型朱邸来嫔娴天潢之礼度问安内殿尽孝谨于
  先皇侍宴禁闱奉懽愉于
  母后逮登大宝爰陟坤宁处贵逾谦居尊弥懋深怀恪敬凛夙夜于椒庭永念兢勤赞儆咨于黼座恩流九御颂樛木之慈仁俭率六宫敦葛覃之澹约祎衣肃穆方期福履之绥璜珮渺茫忽感音容之隔乃颁纶命聿诏近臣考谥法之相符询佥谋而惟允特以册宝谥曰
  孝敬皇后於戏播鸿声于万国采焕金函扬媺行于千秋光腾瑶牒祗膺宠贲用具哀荣
  宝文曰
  孝敬皇后之宝
  等谨按
  孝敬皇后
  册谥之礼时在田村
  飨殿举行至十三年九月恭加上
  尊谥乾隆二年三月始与
  世宗宪皇帝同升祔
  奉先殿
  十二年八月
  饬严稽察是月庚戌内务府总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奉先殿祭祀之期御史三保等于不应稽察时入殿稽察
  请交部严察议奏奉
  谕内务府总管此奏甚属悖谬稽察岂有一定之时不拘何时俱可稽察况三保等入内稽察并非正行
  祭祀之时据伊等所参是不欲令监察官稽察也即欲将三保等参亦不至于严加察议著将允禄等交部严察议奏
  十三年
  命增定上香仪如
  太庙礼
  乾隆元年三月丙申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谥恭修饰
  奉先殿神牌遣官行礼
  二年三月癸巳恭奉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神主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神主升祔奉先殿是日升祔
  太庙礼成巳时
  皇上更礼服御补服由
  景运门出至
  诚肃门外降舆至恭修
  神牌处诣
  神位前跪行三拜礼和亲王弘昼于槅扇外随行礼毕上恭捧
  世宗宪皇帝神牌和亲王弘昼恭捧
  孝敬宪皇后神牌随后由
  奉先殿东门入升月台正面东阶进
  殿东槅扇奉安
  世宗宪皇帝神牌于西二间南向第一位
  宝座上行礼毕
  上就拜位立赞引官跪奉
  孝敬宪皇后升祔
  奉先殿参拜
  世宗宪皇帝和亲王弘昼恭捧
  孝敬宪皇后神牌奉安于拜褥上由西槅扇退出上行三跪九拜礼毕恭捧
  孝敬宪皇后神牌奉安于西二间第二位
  宝座上行礼毕
  上就位行升祔
  奉先殿致祭礼如朔望大祭仪
  七月乙巳以修
  奉先殿兴工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
  太庙是日
  皇上亲诣
  奉先殿祗告
  十月戊申以
  奉先殿工竣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还御是日辰时
  皇上出
  景运门外跪迎
  神牌随至
  奉先殿致祭行礼
  十七年十月乙未升祔
  孝贤皇后神主于
  奉先殿先是十三年四月乙卯礼部恭议上
  大行皇后
  尊谥曰
  孝贤皇后一应典礼照例举行得
  旨依议五月甲辰
  皇上御
  太和门
  阅视
  大行皇后
  册
  
  皇帝制曰内治丕昭夙播周南之雅化坤仪懋著宣扬妫汭之芳声稽茂典于容台易名綦重备鸿章于閟寝命册攸崇琬刻初呈瑶缄永焕惟
  皇后祥锺勲族教秉名宗柔嘉协图史之规淑慎表珩璜之度荷
  皇考之慈命作配朕躬蒙
  皇妣之褒称深嘉至性聿自坤宁正位每宵旰之相资常
  
  萱殿承懽实凊温之是代奉
  神灵之统克嗣徽音端宫府之型弘宣令闻礼修茧馆俭勤则躬曵练衣恩洽椒涂仁恕则泽均樛木综平生之懿行莫罄揄扬荐壹惠之鸿名用垂久远式循彛典爰布明纶在昔黔娄谥定于其妻亦越展禽诔传于乃妇盖由伉俪之笃匪朝伊夕以相从斯能纎悉无遗有美而文之备至追思
  皇后之淑徳惟朕知之为最深畴咨谥典之隆称自朕衡之而允协惟贤与孝实乃兼优曰孝且贤词无溢美兹以册宝谥曰
  孝贤皇后於戏阐扬至行寸心可信于千秋约举大端两字实该夫众善金章龙纽兰官之宝器犹新香检鸾书黼帐之琅函肇设祗膺宠贲默鉴追思哀哉
  宝文曰
  孝贤皇后之宝至是年七月乙亥和硕庄亲王允禄等
  奏礼工二部合奏
  孝贤皇后升祔
  太庙
  奉先殿一折臣等伏查
  本朝康熙十三年
  孝诚仁皇后山陵礼毕升祔
  奉先殿未祔
  太庙縁
  本朝既建
  奉先殿与
  太庙同尊是以
  孝诚仁皇后大礼酌定升祔
  奉先殿以安神爽臣等原议
  孝贤皇后神牌升祔
  太庙祗系据依戴礼今敬谨详考具奏伏候
  训示奉
  谕旨
  孝贤皇后神主遵照
  孝诚仁皇后之例奉安
  奉先殿前一日甲午
  皇上以
  孝贤皇后升祔
  亲诣
  奉先殿祗告
  四十二年五月乙丑恭奉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是日升祔
  太庙礼成巳时
  皇上更礼服御补服由
  景运门至
  诚肃门外降舆进
  神库内诣
  孝圣宪皇后神位前行一跪三拜礼恭捧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神牌由
  奉先殿东门入升月台正面东阶进
  殿东槅扇奉安
  孝圣宪皇后神牌于
  孝敬宪皇后之次
  宝座上行一跪三拜礼毕
  上就位行升祔
  奉先殿致祭礼如朔望大祭仪
  等谨按升祔
  奉先殿之礼届期内务府执事官预至
  后殿恭请
  列圣
  列后神牌奉安于
  前殿宝座礼毕仍恭奉
  还御寝室是日惟
  孝贤皇后神牌不请御
  前殿
  皇上行礼毕派
  皇子一人恭捧
  孝圣宪皇后神牌进
  后殿先时又派
  皇子一人恭捧
  孝贤皇后神牌出至穿堂祗俟候
  孝圣宪皇后神牌至恭捧
  孝贤皇后神牌跪接候过随行进右第二间
  寝室恭捧
  孝圣宪皇后神牌至中向上立恭捧
  孝贤皇后神牌东傍西向立赞引官跪奏
  孝圣宪皇后升祔
  奉先殿后殿神龛参拜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
  皇子恭捧
  孝圣宪皇后神牌跪安于拜褥上恭代行三跪九叩礼赞
  引官跪奏请
  孝圣宪皇后神牌陞
  宝座
  皇子恭捧
  孝圣宪皇后神牌奉安于
  世宗宪皇帝神牌之右行礼如常仪毕赞引官跪奏孝贤皇后参拜
  孝圣宪皇后
  皇子恭捧
  孝贤皇后神牌跪安于拜褥上恭代行三跪九叩礼毕
  赞引官跪奏
  孝贤皇后神牌还御寝室
  皇子恭捧
  孝贤皇后神牌御左第三间寝室行礼如常仪
  四十八年十月丙子
  上以四诣
  盛京恭谒
  祖陵礼成
  回銮告祭
  奉先殿先是九月己亥奉
  谕旨朕于十月十七日回銮十八日告祭
  奉先殿在
  前殿行礼所有祭文交翰林院另行敬谨撰拟至是亲诣行礼如朔望大祭仪
  祭文曰祥开丰镐景仰
  垂模礼备苾芬肃将成事昨日以时巡豳馆祗谒桥山瞻
  缔造之丕图抒觐扬之夙悃谨尊藏乎
  
  宝庆巩固于金汤临朝会而缅想
  声𤫊抚盈宁而常涵
  惠泽恪遵彛典还觌
  閟宫凛亿禩之纉承弥殷绳
  武绍
  五朝之佑启特重申禋敬展吉蠲䖍申昭告伏祈圣鉴谨言
  等谨按我
  朝建
  奉先殿崇祀
  列祖
  列后凡遇
  圣诞忌辰朔望令节以及
  册立
  册封
  谒
  
  巡狩
  回銮诸大庆典莫不以时祭告䖍申拜谒然情展家庭
  皆于
  后殿行礼上香故不备书兹恭逢我
  皇上四诣
  盛京恭谒
  祖陵礼成
  回銮涓吉昭告特于
  前殿行礼念
  前徽而绍
  先猷觐
  耿光而扬
  大烈
  道隆继述礼重申禋
  圣孝之崇允足垂则万古故恭纪之以昭
  
  武飨
  亲之盛典焉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七
  宗庙考十一
  奉先殿
  享
  奉先殿仪日献食月荐新朔望朝谒时节展拜出入启告
  恭遇
  列祖圣诞
  列祖
  列后忌辰及诸令节庆典则于
  后殿上香行礼恭遇
  皇太后万夀
  皇帝万夀元旦冬日至及
  国有大庆则恭奉
  列祖
  列后神位于
  前殿祭飨恭遇
  亲飨前期三日
  皇上斋执事各官咸致斋前一日内务府掌仪司官进
  祝版祝文随事撰拟
  神库割牲瘗毛血洁治祭品各如仪届日昧爽内监启
  寝室神龛执事官公服入
  殿然炬明镫具登铏簠簋笾豆之实陈于案各以其序殿中少西北向设祝案东西序各设尊案分陈香盘奉先制帛  皇后祔飨用素帛尊爵篚幂勺具均如
  太庙时飨仪司祝司香以内务府官充司帛司爵以侍卫充各以其职为位乐部率太常协律郎陈中和韶乐于殿阶上分东西悬乐舞在其次司祝诣
  神库祝案前跪三叩恭奉祝版兴赞礼郎二人引由
  奉先殿中门入
  殿中门跪安于祝案三叩兴退内务府官省齍毕分诣后殿
  寝室前跪上香三叩兴恭奉
  列圣
  列后神位以次行如遇
  皇后祔飨内务府上香行礼恭奉
  神位随行内监执镫左右导引至
  前殿入中门以次奉安于
  宝座
  列圣
  列后位均南向
  皇后祔位东位西向奉安毕诣各香案前跪叩如初仪
  司拜褥官豫布
  皇帝拜褥于
  殿门内正中及各
  神位前内监设盥盘于
  奉先门左阶下届时掌仪司官诣
  乾清门告时侍卫转奏
  皇帝补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出
  景运门至
  诚肃门降舆赞引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入
  奉先左门内监跪奉盥盘帨巾如仪
  皇帝盥毕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陞左阶入
  殿左门诣拜位前北向立豹尾班侍卫止立阶下前引大臣止立阶上均东西面后扈大臣随入佥立于
  皇帝拜位后左右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
  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以次进至各案前祗俟司乐赞举迎神乐奏贻平之章乐词与   太庙时飨同后仿此乐作赞引奏诣香案
  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太祖高皇帝香案前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赞引
  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兴以次诣
  列圣案前上香如前仪毕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恭导皇帝复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兴赞引恭导
  皇帝诣
  皇后香案前司香进香跪
  皇帝立上香毕恭导
  皇帝复位立乐止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敉平之章乐作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帛司爵以次进至各
  神位前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各退乐暂止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赞读祝司祝读祝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敷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诣各
  神位前献爵于左如初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绍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诣各
  神位前献爵于右如亚献仪乐止文徳之舞退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光平之章乐作彻毕乐止赞礼郎一人趋至
  神位前北面跪奏礼毕请
  还寝室三叩退司乐赞举
  还宫乐奏又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毕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送燎司祝
  司帛咸诣
  神位前跪三叩奉祝帛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恭送燎所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西向司拜褥官彻拜褥俟祝帛过
  仍布拜褥
  皇帝复位立赞引奏礼成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出殿左门降阶由
  奉先左门出至
  诚肃门外陞舆还
  宫导从如来仪内务府官恭奉
  神位还寝室上香行礼与迎
  神同所司彻祭器内监阖门各退
  右亲飨
  若遣
  皇子祭飨
  前殿祭前诸仪届日
  殿内外陈设均与
  亲飨同
  皇子拜位在
  殿槛外正中设盥盘于右阶下
  皇子夙兴补服步行至
  诚肃门掌仪司赞礼郎二人前导
  皇子由
  奉先右门入至西阶下盥手升阶诸拜位前行礼迎神上香出入殿右门祝帛送燎
  皇子避立西旁东面礼成仍自西阶降出
  诚肃门还宫各退
  遣王公内大臣祭飨仪节均与
  皇子同
  右遣官飨
  奉先殿上香仪每月朔望
  列圣圣诞
  列圣
  列后忌辰及上元清明霜降岁除日恭遇
  皇帝亲诣
  后殿上香行礼是日所司诣
  后殿
  寝室前陈酒脯果实𬬻镫具司香官执事殿内掌仪司官
  
  驾如仪
  皇帝补服忌辰素服乘舆出宫内务府总管前导至诚肃门降舆入恭导
  皇帝诣
  后殿各案前上香行礼仪与
  前殿上香同礼毕恭导
  皇帝还宫各退
  右亲诣上香
  立春端阳重阳等节掌仪司官入
  后殿眀镫内监启
  寝室神龛案陈酒脯果实掌仪司官一人补服诣各案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如仪四月八日七月望日陈
  素果不设酒脯馀同赞礼以内务府赞礼郎升降出入均于右
  右遣官上香
  列圣
  列后升祔
  奉先殿仪前期内务府敬制
  神主于
  神库既成内务府总管上香行礼如仪
  钦简奉
  后主大臣一人前三日掌仪司官入
  后殿陈设
  寝室前神龛香案
  宝椅
  宝床楎柂及帷幔衾枕𬬻擎供器如事生之仪届日掌仪
  司官诣
  前殿陈设
  宝座每案陈祭器设香帛尊爵罏镫具乐部陈乐悬乐舞
  
  后主大臣及执事官皆公服祗俟内监设盥盘于
  神库门外之东司拜褥官豫布
  后主祗见拜位于殿中布
  皇帝拜位于稍后其日升祔
  太庙礼成
  皇帝还宫释礼服更补服礼部尚书诣
  乾清宫奏请
  皇帝乘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掌仪司官诣后殿
  寝室前上香行礼恭奉
  列圣
  列后神位奉安于
  前殿
  宝座跪叩如仪
  驾至
  诚肃门降舆赞引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诣
  神库门外东盥手如仪诣
  帝主
  后主神位前上香行三拜礼奉
  后主大臣于门外随行礼
  皇帝近前跪恭奉
  帝主兴前行奉
  后主大臣趋入
  神库门诣前跪恭奉
  后主兴随行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入
  奉先左门前引大臣止陞东阶后扈大臣侍卫均止
  殿中门奉安
  帝主于宝座上退及案前跪三叩兴赞引对引恭导皇帝就位立赞引北面跪奏
  皇后恭宣  后主尊谥 升祔
  奉先殿祗见
  皇帝恭宣  帝主尊谥 奉
  后主大臣恭奉
  后主跪安于祗见位兴趋出
  殿西门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礼兴进前跪恭奉
  后主兴奉安于
  宝座退及案前跪三拜兴复位乃行大飨礼迎
  神上香读祝奠献望燎诸仪节均与常飨同礼毕赞引对
  引恭导
  皇帝出
  奉先左门至
  诚肃门外陞舆还
  宫引扈如来仪掌仪司官恭请
  神位还
  御寝室上香行礼如初迎仪执事官彻藏祭器内监阖门
  众各退
  皇后升祔
  奉先殿仪前期所司敬制
  神主于
  殡宫配殿制
  宝座龛案于
  神库既竣诹吉行题
  主礼以
  神舆恭奉回京升祔前一日
  皇帝亲诣
  奉先殿祗告如仪届日
  神舆由
  东华门入
  皇子从王公以下文武百官朝服会门外跪迎侯过兴内务府官豫诣
  前殿陈设
  宝座具案陈恭请
  列圣
  列后神位奉安行礼均如仪司拜褥官豫布祗见拜褥于殿中
  神舆至
  诚肃门止赞引对引官二人导
  皇子诣
  神舆前跪行三叩礼兴恭奉
  神主由
  奉先左门入进
  殿中门奉安于祗见位少退立赞引跪奏
  皇后恭宣 尊谥升祔
  奉先殿祗见
  列圣
  列后
  皇子恭代行三跪九叩礼毕进前跪恭奉
  神主兴赞引赞
  赐座
  皇子奉
  神主奉安于
  宝座跪三叩兴乃行大飨礼毕恭请
  神位还
  御寝室
  神主
  御寝室上香行礼均如常仪
  右升祔
  荐新仪正月荐鲤鱼青韭鸭卵二月荐莴苣菜菠菜小葱芹菜花鳜鱼三月荐王瓜蒌蒿菜芸薹菜茼蒿菜水萝葡四月荐樱桃茄子雏鸡五月荐杏李蕨菜香瓜子鹅桃桑椹六月荐杜梨西瓜葡萄𬞟
  果七月荐梨莲子菱榛仁藕野鸡八月荐山药栗实野鸭九月荐柿雁十月荐松仁软枣蘑菇木耳十一月荐银鱼鹿肉十二月荐蓼芽菉豆芽免鱏鱑鱼其豌豆大麦文官果或奉
  旨特荐鲜品皆遣内监供献行礼
  顺治十四年定每日供献汤饭果五盘肉三盘上香行礼
  康熙十三年定早晚点香烛停止每日供献每月荐新掌仪司官诣
  后殿上香行礼具常服遇吉期具补服其祭品内监于神厨恭造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八
  宗庙考十二
  寿皇殿
  等谨按旧制在景山东北恭阅
  圣祖仁皇帝实录顺治十八年二月壬午奉移
  大行皇帝梓宫于
  寿皇殿盖密近
  紫宸崇严清閟历稽
  大事之礼皆即
  殿以行
  世宗宪皇帝登极初元敬于
  中殿奉
  圣祖仁皇帝神御岁时诣
  奉先殿行礼毕即诣
  寿皇殿行礼或以日専诣焉
  孝思垂则礼展
  宫壸我
  皇上继述心䖍追隆
  世徳敬于
  东室安奉
  世宗宪皇帝神御既复
  命所司诹吉移建
  殿于正中南对景山郁葱轮奂恭绎
  御制碑记曰
  安佑视
  寿皇之义
  寿皇视
  安佑之制煌煌钜典笃祜万年矣兹恭纪
  寿皇殿之礼于前复恭纪
  安佑宫
  永佑寺之礼于后盖惟
  圣人为能享
  
  宫中
  苑中皆得以时殷对越爱敬之诚情文之备无地弗崇兹谨载制度仪注以志永言惟则于无穷焉雍正元年四月甲子
  世宗宪皇帝恭奉
  圣祖仁皇帝御容于
  寿皇殿中殿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丙寅
  谕朕受
  皇考深恩四十馀年未尝远离
  皇考升遐无由再瞻
  色笑今追想
  音容宛然在目御史莽鹄立精于写像昔日随班奏事常觐
  圣颜
  皇考有
  御容数轴收藏内府今
  皇考高年
  圣颜微异于往时著莽鹄立敬忆
  御容悉心薫沐图写戊寅御史莽鹄立恭绘
  圣祖仁皇帝御容成捧进于
  养心殿
  世宗宪皇帝瞻仰依恋悲恸不胜
  命俟
  梓宫发引后敬谨恭奉于
  寿皇殿至是
  亲诣行礼悲怆瞻仰俨如
  神爽式凭云于是定
  寿皇殿每日香灯供献供浄水九碗诸色米九碗红花水九碗香九碗干果九碗茶九碗密果九碗乳饼九碗绢花九碗每月朔望更换每日献饽饽案一每月朔望供重十两茜红白蜡一对
  十一月己丑黎明以
  圣祖仁皇帝忌辰诣
  奉先殿
  圣祖仁皇帝神位前行奠献礼辰时诣
  寿皇殿瞻拜
  圣祖御容是日
  世宗宪皇帝哀痛过甚制为诗章以志思慕自后每岁恭
  
  圣祖仁皇帝忌辰必先诣
  奉先殿复诣
  寿皇殿著为定礼
  四年正月甲午朔诣
  奉先殿行礼毕诣
  寿皇殿行礼自后元旦必先诣
  奉先殿复诣
  寿皇殿著为定礼
  等谨按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甲寅恭移
  大行皇帝梓宫安奉
  寿皇殿庚申二十七日大礼后每日黎明
  世宗宪皇帝诣
  寿皇殿奠献雍正元年九月丁丑朔
  山陵礼成庚辰升祔
  太庙礼成辛卯诣
  寿皇殿行礼自后月必
  瞻拜或月至三诣焉或是日
  奉先殿行礼后或
  亲享
  太庙礼成后或
  亲祫
  太庙礼成后或是日兼诣
  恩佑寺以时奠献犹必以时依恋
  圣容
  帝心爱敬之诚十三年如一日洵所云大舜五十而慕者
  
  五月甲寅
  孝恭仁皇后三周忌辰
  世宗宪皇帝诣
  寿皇殿行礼
  等谨按是年四月
  
  寿皇殿乃供奉
  皇考
  皇妣御容之处则五月甲寅之
  行礼盖实
  瞻依
  孝恭仁皇后圣容用伸孺慕
  八月丙戌
  世宗宪皇帝谕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三年大礼已满朕追念
  罔极深恩欲于
  皇考忌辰每岁遵照三年以内祭祀之礼永远举行恭读祝文用伸诚悃朕受
  皇考教育慈恩至深至厚终身永慕无有穷期岂三年礼制之所能限况天下忆万臣民感戴
  皇考深仁厚泽六十馀年自古帝王罕能比并一切礼仪亦非定制所得拘也朕举行此礼乃朕自展其思慕诚切之衷至与旧制相合与否朕皆不遑计及此礼亦惟朕躬持行之于我
  皇考后世子孙勿得奉为成例
  乾隆元年正月丙申朔
  皇上诣
  奉先殿行礼复诣
  夀皇殿行礼
  等谨按元旦
  皇上瞻拜
  寿皇殿之礼自
  御极以来岁如
  世宗宪皇帝时恭行
  十月丁亥供奉
  世宗宪皇帝御容于
  寿皇殿东室
  皇上亲诣行礼是月定每日香灯供献俱与
  中殿仪同
  十一月壬寅
  圣祖仁皇帝忌辰
  皇上诣
  夀皇殿行礼先诣奉先殿
  等谨按十一月
  圣祖仁皇帝忌辰
  亲诣
  寿皇殿行礼岁如
  世宗宪皇帝时恭行
  二年八月己卯
  世宗宪皇帝二周忌辰
  皇上诣
  寿皇殿行礼毕复诣
  雍和宫
  御容前瞻拜行礼
  等谨按前二日丁丑
  皇上诣
  雍和宫供奉
  世宗宪皇帝御容至己卯诣
  御容前行礼盖以
  本朝定礼飨
  太庙及告祭
  亲诣御朝服恭遇
  列祖
  列后忌辰
  亲诣
  奉先殿御素服是年修
  奉先殿恭请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奉
  太庙中殿兹恭遇
  世宗宪皇帝二周忌辰既不可以素服入
  庙爰有
  雍和宫特供
  御容之礼至十一月丁丑三年礼终祫祭
  太庙即吉自后専奉
  御容于
  寿皇殿
  三年八月己亥
  皇上以二十三日
  世宗宪皇帝三周忌辰恭奉
  皇太后慈舆诣
  泰陵致祭午时诣
  寿皇殿行礼启
  銮
  等谨按恭遇
  
  陵
  省方启
  跸回
  銮皆行礼于
  寿皇殿
  四年八月丁酉
  世宗宪皇帝忌辰
  皇上诣
  寿皇殿行礼先诣奉先殿
  等谨按八月
  世宗宪皇帝忌辰
  亲诣
  寿皇殿之礼岁如
  圣祖仁皇帝忌辰恭行
  五年八月辛亥
  皇上万寿圣节诣
  寿皇殿行礼先诣奉先殿
  等谨按恭遇
  万寿圣节暨诸令节行礼于
  寿皇殿盖自元年元旦以来月必
  瞻拜或恭遇
  郊
  庙礼成后或
  奉先殿行礼后或是日兼诣
  恩佑寺或是日兼诣
  安佑宫或月至三四诣焉
  七年十二月定每年除夕
  寿皇殿供九如灯一对
  十三年三月
  命重建
  寿皇殿是月丁未
  谕内务府移建
  寿皇殿于正中照
  安佑宫款式寻呈様
  览定择吉兴工经营于己巳孟春以是冬告成大殿九室㦸门一座五间配殿二各五间碑亭二神厨库二各五间焚帛炉二井亭二四柱九楼宝坊三正中宝坊匾额南面显承无斁四字北面昭格惟馨四字东宝坊匾额东面绍闻祗遹四字西面继序其皇四字西宝坊匾额西面世徳作求四字东面旧典时式四字月台一石碑二石狮二砖城门三琉璃花门六直房二各七间嗣又増建
  大殿东西歇山耳殿二各三门
  御制重建
  寿皇殿碑记
  予小子既敬循
  寿皇殿之例建
  安佑宫于圆明园以奉
  皇祖
  皇考神御重垣广墀㦸门九室规模略备而岁时朔望来礼寿皇聿瞻殿宇岁久丹艧弗焕且为室仅三较安佑翻逊巨丽予心歉焉盖寿皇在景山东北本明季游幸之地
  皇祖常视射较士于此我
  皇考因以奉
  神御初未择山向之正偏合閟宫之法度也乃命奉宸发内帑鸠工庀材中峯正午砖城㦸门明堂九室一仿
  太庙而约之盖安佑视寿皇之义寿皇视安佑之制于是宫中苑中皆有献新追永之地可以抒忱可以观徳传不云乎歌于斯哭于斯则寿皇实近法宫律安佑为尤重若夫敬奉
  神御之义则见于安佑宫碑记兹不复述惟述重建本意及兴工始末岁月盖经营于己巳孟春而落成于季冬上澣之吉日云敬作颂曰
  惟尧巍巍惟舜重华
  祖
  考则之不竞不絿仁渐义摩
  祖
  考式之弘
  仁皇仁明
  宪帝宪小子职之是继是绳曰明曰旦小子恧之天游云
  殂春露秋霜予心恻之
  考奉
  祖御于是寿皇予仍即之制广向正爰经爰营工勿亟之陟降依凭居歆攸宁羮墙得之佑我后嗣绵禩于万匪万亿之观徳于兹无然畔援永钦识之
  乾隆十有四年岁在己巳冬十有二月之吉孙臣御名敬制并书
  碑阴恭刊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十日
  上谕一道
  十五年七月定
  寿皇殿祭
  圣容礼先是五月初十日内阁奉
  上谕
  寿皇殿恭奉
  皇祖圣祖仁皇帝
  皇考世宗宪皇帝圣容朕以时躬诣行礼忾闻僾见得伸
  逮事之忱仰惟
  太祖
  太宗
  世祖圣容
  列后圣容向于体仁阁函奉尊藏未获修岁时展谒之礼粤稽前代安奉神御或于宫中别殿或于寺观浄宇本无定所国家縁情立制宜极明备周详敬念
  列祖创垂显承斯在永怀
  先泽瞻仰长新式衷
  庙祫之仪期恊家庭之制应即于
  寿皇殿増修丹雘恭迎
  列祖
  列后圣容敬谨奉安于岁朝合请悬供肃将祼献以昭诚悫所有应行典礼著内阁大学士会同内务府王大臣等详悉具议以闻钦此嗣和硕荘亲王等议覆恭查
  太庙四孟时享岁除祫祭俱用太牢笾豆
  奉先殿前殿朔望用笾豆
  奉先殿后殿节令用果品今
  寿皇殿恭悬
  圣容暨恭收
  圣容之日请如
  奉先殿后殿节令果供例致祭大祭之日如
  奉先殿前殿朔望献磁器笾豆供品致祭每岁除夕内监
  
  寿皇殿恭请
  列祖
  列后圣容恭悬每案供干鲜果品十二羊豕肉二清醤一碟酒三爵上香行礼元旦大祭献磁器笾豆供品上香行礼作乐献帛爵不乐舞不读祝初二日如除夕供上香行礼毕恭收
  圣容即
  殿尊藏元旦
  皇上诣
  堂子
  奏先殿行礼毕诣
  寿皇殿王公随行礼内务府前期请除夕初二日俱令皇子轮班行礼掌仪司前期请乐章用
  奉先殿前殿朔望乐章掌仪司太监预习岁除元旦初二日既供献果品笾豆其年例宴饽饽不必复供上元节每日供饽饽如常仪岁秋季开晾
  圣容饬宫殿监督领侍等预派内监敬谨执事祭日司香司帛司爵陈设祭品乐器内监执事如仪赞礼典仪司乐掌仪司赞礼郎执事如仪
  十二月十八日恭绘
  列祖
  圣容成大祭
  寿皇殿
  皇上亲诣行礼
  是日
  亲诣仪卯正初刻内务府大臣奏时
  皇帝御龙袍补服乘舆前引后扈如常仪出
  神武门由
  北门上
  景山东门至
  寿皇殿砖圈门外藉棕荐处降舆随从大臣侍卫于砖圈门外立前引大臣次赞引大臣对引大臣恭导
  皇帝入砖圈门内监跪奉盥盘帨巾如仪盥毕司拜褥
  太监预布于
  殿门内正中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陞月台入
  殿左门就拜位前北向立前引大臣止立月台上后扈
  大臣随入佥立于
  皇帝拜位后左右随行礼王公入砖圈门之翼门于月台东西旁序立北面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
  各共迺职赞礼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司香太监奉香盘以次进至各案前祗俟司乐赞举迎神乐奏贻平之章乐辞与   太庙时享仪同后仿此乐作赞引奏诣
  香案前暨对引恭导
  皇帝诣
  太祖高皇帝圣容香案前司香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兴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圣容香案前上香如前仪毕赞引对引恭导皇帝至正中前立司香跪进大红香
  皇帝恭奉大红香供献香炉毕赞引奏复位
  皇帝复位立赞引奏跪叩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均随行礼乐止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敉平之章乐作有司揭尊羃勺挹酒实爵司帛司爵太监奉帛爵以次进至各
  圣容前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各退乐止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敷平之章乐作司爵奉爵诣各
  圣容前献爵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绍平之章乐作司爵奉爵诣各
  圣容前献爵于右如亚献仪乐止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光平之章乐作彻毕乐止赞礼郎一人进前北面跪奏礼毕请
  还宫三叩退司乐赞举
  还宫乐奏乂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兴乐止典仪赞奉香帛送燎司帛
  诣各
  圣容前跪三叩奉帛兴司香奉香以次恭送燎所乐作赞
  引对引恭导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西向司拜褥太监撤拜褥王公亦
  稍后东立西向俟香帛过仍布拜褥
  皇帝复位立焚香帛赞礼郎数帛赞引奏礼成暨对引
  恭导
  皇帝出殿左门降月台出砖圈门陞舆还
  宫王公等随出
  遣王恭代仪届期卯刻王蟒袍补服赞引官对引官导王由砖圈门
  㦸门西旁门入于月台西阶稍后立典仪赞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供乃职赞引赞就位王就位典仪赞迎
  神司香太监奉香盘以次进至各案前祇俟司乐赞举迎神乐奏贻平之章乐作赞礼赞诣香案前暨对引导王入殿西门诣
  太祖高皇帝圣容香案前司香跪赞引赞跪王跪赞上香司香进香王上炷香三上瓣香毕兴赞引对引导王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圣容香案前上香如前仪毕赞引赞复位王复位赞引赞跪叩兴王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敉平之章乐作司帛司爵太监奉帛爵以次进至各
  圣容前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奠于垫中各退乐止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敷平之章乐作司爵奉爵诣各
  圣容前献爵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绍平之章乐作司爵奉爵诣各
  圣容前献爵于右如亚献仪乐止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光平之章乐作赞礼官一员进前北面跪赞礼毕请
  还宫三叩退司乐赞举
  还宫乐奏乂平之章乐作赞引赞跪叩兴王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典仪赞奉香帛送燎司帛诣各
  圣容前跪三叩奉帛兴司香奉香以次送燎所赞引对引导王于西旁立俟香帛过王复位立焚香帛赞礼郎数帛赞引赞行礼毕导王由原入门出每岁除恭悬
  圣容正月初二日恭收
  圣容遣皇子致祭仪是日
  皇子蟒袍补服赞引官对引官由砖圈门西旁门导皇子入
  㦸门西旁门升月台西阶入
  殿西门诣
  太祖高皇帝圣容香案前赞礼不赞
  皇子跪上攅香三次毕导诣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圣容香案前各跪上攅香三次毕导皇子由原入门出于月台上行三跪九叩礼毕赞引对引导
  皇子由原入门出
  安佑宫
  乾隆五年四月丙戌
  命重建
  安佑宫是日
  谕内务府营建
  安佑宫照
  坛
  庙深远款式寻奏准以七月兴工至八年十一月告成大殿九室重楼玉石栏杆月台一上设香炉三铜鹤鹿各二东西配殿二各五间碑亭二焚帛炉二鐡海六
  安佑门一座五间左右角门二花瓶二㦸六十枝鐡海二东西朝房二各五间井亭二筒子河一道石桥五垣门五门外正中宝坊一匾额南面羮墙忾慕四字北面云日瞻依四字东西宝坊二东匾额西面谟烈重光四字东面勲华式焕四字西匾额东面功隆作述四字西面徳配清宁四字月牙河一道石桥三前宝坊一匾额南面鸿慈永佑四字北面燕翼长贻四字西角天柱四东致孚殿一三间致孚门一
  御制
  安佑宫碑文
  序昭穆以祀其先祖有功而宗有徳建报本之义为万古之经者宗庙之制三代以上即有之继人之志述人之事者所当谨也设衣裳以如其生朔有酌而望有献尽事亲之礼抒不匮之思者原庙之制西汉以来始有之继人之志述人之事者弗敢废也后世神御殿亦犹汉原庙之义耶然汉之原庙不过月出衣冠一游耳至宋之时乃有神御之名盖奉安列朝御容所也上元结灯楼寒食设秋千其视汉为已备矣而崇建遍郡国奉祀或禅院识者多议其非礼焉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馀年恩泽旁覃僻邑穷谷圆顶方趾之众饮其徳而不知子孙臣庶躬被教育者宜其讴歌慨慕而无已思也是以雍正元年
  皇考世宗宪皇帝谨就大内寿皇殿奉安
  御容朔望瞻礼牲新时荐而于
  皇祖所幸畅春园亦陈荐如礼非轻为此创举也我皇祖有非常之泽及天下是以
  皇考合天下之情亦以非常之礼报之有汉宋备物备礼之诚而无宋代遍及郡国祀繁致亵之讥也予小子嬛嬛在疚顾𬤊
  皇考之陟降敕明旦凛绍庭良法美政布在方策者谨守
  而弗敢失既就寿皇殿东室䖍奉
  皇考御容以配
  皇祖念兹圆明园我
  皇考向日游观在囿在沼之地也其何忍恝视爰择爽垲
  之地具殿庑之规为室九敬奉
  皇祖御容于中奉
  皇考配东一室匪惟予小子罔极之思羮墙之慕藉以稍抒亦欲使后世子孙凛觐扬之志勤堂构之基所为礼以义起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鸠工于乾隆庚申而蒇事于癸亥所司以碑文请乃序其事如左而系之以诗懿兹苑囿
  皇考所作土阶茅茨遵尧之约匪夸丹雘有窅谿壑匪沸
  管弦有唳云鹤讵羮之求惟
  圣所乐我龙受之中心惕若宅是广居九有是度祖武斯绳宏规敢略爰相其地载斟载酌爰创其模载经载落庙貌岩岩堂皇绰绰有闲旅槛有梴松桷周之以郛其郛岳岳环之以池其池㶁㶁其水何有鸢飞鱼跃其宇何有网轩珠箔
  神御孔安心乎莫莫来觐来斋曰望曰朔于万斯年予诚
  永托
  乾隆八年岁在癸亥秋八月嗣皇帝臣御名敬志八年十一月辛卯定
  安佑宫供享仪内务府奏考前
  恩佑寺奉
  圣祖仁皇帝御容时是日献大宴并饽饽案嗣后每日供饽饽案一其大宴案上供浄水九碗诸色米九碗红花水九碗香九碗干果九碗茶九碗密果九碗乳饼九碗绢花九碗今
  安佑宫安奉
  神御请照例敬谨备供得
  旨是
  等谨案每岁春正月
  皇上幸圆明园驻跸之初诣
  安佑宫行礼上元日必
  诣行礼恭遇
  大驾谒
  
  省方秋狝自苑启
  銮及还驻
  跸皆诣
  安佑宫行礼
  戊戌恭请
  圣祖仁皇帝御容安奉
  中室
  世宗宪皇帝御容安奉
  东一室先是雍正三年四月乙酉
  世宗宪皇帝追慕
  圣祖仁皇帝敬即
  畅春园建
  恩佑寺工竣奉安
  圣祖仁皇帝御容
  亲诣行礼自后月必展拜或两诣三诣焉至是
  安佑宫成内务府大臣率属蟒袍补服赴
  恩佑寺
  清浄地恭备彩亭驾衣从
  恩佑寺预备
  龙旗御仗鼓乐恭迎
  圣祖仁皇帝御容进
  圆明园西南门过
  清浄地恭请
  世宗宪皇帝御容同进
  安佑宫辰时安奉恭引
  皇上供享行礼如仪
  等谨按雍正元年
  世宗宪皇帝既推
  奉先殿之礼敬奉
  圣祖仁皇帝御容于
  寿皇殿顾犹未足以罄思慕之诚而复有
  恩佑寺御容之奉盖
  苑中则诣
  恩佑寺
  宫中则诣
  寿皇殿瞻依
  圣容之心与
  起居而时切我
  皇上御极元年十月即敬奉
  世宗宪皇帝御容于
  寿皇殿东室三年二月丁丑复敬奉
  世宗宪皇帝御容于
  安佑宫犹我
  世宗宪皇帝纯孝之圣心也至五年扩
  安佑宫制八年迎
  圣祖仁皇帝御容于
  恩佑寺䖍供于
  安佑宫中室奉
  世宗宪皇帝御容䖍供于
  东室于是
  苑中瞻仰
  圣容始専礼于
  安佑宫至十三年重建
  寿皇殿十五年恭绘
  圣容成大祭盖初既推
  世宗宪皇帝圣心迎
  圣祖仁皇帝御容以
  世宗宪皇帝御容配而崇
  安佑宫之奉
  两朝神爽临御一殿
  圣慈
  圣孝之心安矣继复推
  世宗宪皇帝孝事
  圣祖仁皇帝之圣心恭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圣容
  列后圣容而益崇
  寿皇殿之奉
  五朝神爽同飨玉筵至是而
  神御之礼大备恭绎
  寿皇殿
  安佑宫
  御制两碑文至矣哉
  圣天子之孝无乎不逹矣斯皆广宗庙事生事存无已
  之孝思以允恊于
  家庭之礼者也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丁酉
  上以
  大行皇太后升遐
  亲诣
  安佑宫于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神御前行告哀礼先是正月丙申恭移大行皇太后梓宫于
  九经三事殿前期王公大臣奏向例奉移之日即回原
  处居住伏思
  圆明园系
  世宗宪皇帝
  皇上久居之处与宫中无异仰恳于敬移礼成后即回圆明园居住奉
  谕旨朕本意俟
  皇太后梓宫于
  九经三事殿奉安礼成即在畅春园之无逸斋居住以申哀悃兹据王公大臣等合词具奏向例奉移之日应回原处居住既旧例如此著照所请行至朕遭
  圣母大故理应于
  皇祖
  皇考前告哀但
  寿皇殿在城内二十九日步送
  梓宫后自揣实不能再行礼且应即往畅春园恭
  候奉
  迎因思
  安佑宫系
  皇祖
  皇考神御所在与
  寿皇殿相同拟于二月初一日躬诣祗告
  等谨按是年冬敬建
  恩慕寺于
  畅春园仰志
  慈恩以为荐福重地故但供奉佛像时申瞻礼恭遇圣诞令辰及除夕上元节日
  大内则
  寿康宫
  宝座前行礼至
  畅春园之
  长春仙馆
  避暑山荘之
  松鹤斋为
  孝圣宪皇后旧
  御寝宫亦惟恭诣
  宝座前行礼不复供奉
  神御伏读戊戌年
  御制正月十四日作诗注云礼縁义起予惟恪奉
  前规不敢稍有过不及如
  寿皇殿向奉
  皇祖
  皇考御容而
  皇祖妣
  皇妣御容惟于除夕元旦同
  列祖
  列后
  神御敬奉瞻拜至圆明园之
  安祐宫则祗奉
  皇祖
  皇考御容未及
  列后惟养心殿及圆明园之东佛堂
  皇考时曽恭奉
  孝恭仁皇后神位因亦遵奉
  圣母神位至
  寿康宫虽尊奉
  慈闱颐庆年久但其地宜留为万万年奉养东朝所居奕
  禩所当敬守若于此安奉
  圣母御容
  神位何以示垂贻久远之图是以不敢轻率议加以协旧典又读
  御制
  恩慕寺瞻礼诗云慕而未敢奉
  神御
  恩以难忘建梵宫
  御制长春仙馆礼佛有感诗云未敢频兴
  神御屡因之洁治佛筵崇仰见
  圣心纯笃思慕之诚无有穷极而縁情定制允合乎礼以义起之文兹谨敬识于此使天下万世共仰大中之
  盛轨焉
  永佑寺
  寺建于
  避暑山庄湖北岸之东即
  御题山荘三十六景中之甫田丛樾地也我
  皇上敬承
  圣祖仁皇帝巡边讲武
  家法岁驻
  山荘
  孝思纯笃爰
  躬度平敞地特崇
  宝构䖍奉
  圣祖仁皇帝神御名曰
  永佑以志
  祖恩鸠工于乾隆十五年至十六年秋告成明年増建后
  楼至十八年夏工竣
  御制
  永佑寺碑文
  昔如来以法王御世宏济人天遍现十方虚空不住顾其安立道场必在灵山宝地鹫峯鹿苑精舍荘严盖圣迹所留尤福祐之所聚矣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福慧威神
  超轶无上
  省方览胜乃眷热河建山荘为
  清暑地因岩壑自然之势示茅茨不剪之规
  养性怡神从容综理而风雷之所鼓动雨露之所涵濡神化周通不疾而速犹佛之林间燕坐洒落安禅而说法则声震大千庆生则施洽群有也予小子蚤年随侍仰见我
  皇祖清晏娱游无逸乃逸对时育物天地同流至于今弹指三十馀年秋狝之馀时复税驾于此松云如旧榱桷翘瞻感
  陟降之在庭思报
  恩而荐福遂即山荘内万树园之地创立精蓝爰名永佑固不特钟鱼梵呗足令三十六景借证声闻我
  皇祖圣日所照千秋万岁后子孙臣庶无不永如在之思是即释迦之耆阇崛山金刚法座天龙拥䕶相好依然而朕之绳
  武宁
  亲祝釐养志者于是乎托庶其无忝
  前志云尔
  乾隆二十七年秋恭奉
  世宗宪皇帝神御于寺楼之
  东室先是即寺建楼既䖍供
  圣祖仁皇帝御容于
  中室至是以比岁秋中
  驻跸山荘八月二十三日届
  世宗宪皇帝忌辰
  皇上思慕斋居时殷僾忾爰恭奉
  神御于
  东室至日
  上䖍诣瞻拜用申依恋楼西偏精蓝三楹颜曰写心精舍每岁
  上谒
  神御时
  临憩于此
  乾隆四十四年
  上诣
  松鹤斋
  孝圣宪皇后御榻前行礼
  等谨按
  松鹤斋为我
  皇上恭奉
  慈舆避暑夏凊之所
  皇上恪守
  前规不敢屡奉
  神御故惟于
  御榻前申依恋之忱自是每岁
  驻跸遇荐新及节日皆
  亲诣瞻礼
  等谨按热河
  避暑山荘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岁临避暑遂秋狝于木兰用绥拊蒙古四十
  八藩之部我
  皇上绍承
  家法每秋尝驻
  山荘岁乙亥平定准噶尔己卯平定回部先后诸藩之新臣附者皆来朝于
  山荘
  湛露优霑中外禔福盖益以昭
  圣祖仁皇帝留贻之厚于无疆矣恭读己卯秋
  驾临
  山荘
  御制诗有永佑寺瞻礼
  皇祖神御感成长句曰
  灵台经始庶民攻逐处
  奎章仰
  圣踪
  神御肇禋思
  所喜
  祖恩如昨报何从恬文嬉武戒常凛扬
  烈觐光志益恭三十七年舂鼓梦凉风白日感重重天藻谓三十七年者敬诵
  初集丁卯避暑山荘百韵诗序曰
  予小子自十二岁𫎇
  皇祖恩养育宫中侍奉左右扈跸至此臣等谨按是年为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则由己卯上溯雍正元年癸卯三十七年矣
  圣心思慕之诚盖常如一日且百韵诗序曰
  继序以来敬惟
  昔日时巡之意更值四方宁谧之时实不敢使文恬武嬉
  以隳
  圣祖家法顾兹者
  瞻礼
  神御已越十三年而仍复凛戒于文恬武嬉恭惟孝徳之纯以成
  武功之大即此可䌷绎
  圣心之报
  祖恩于无已焉夫以
  圣祖仁皇帝岁临之
  御苑
  宝构崇闳
  神御式凭而复于寺楼
  东室䖍奉
  世宗宪皇帝御容恭绎辛巳秋
  御题写心精舍诗曰
  每至思
  皇祖今朝
  皇考思益深悲
  序继实恐负
  谋贻武幸臻耆定丰惟祈屡绥向谁写心是无我息肩时
  盖自是每岁
  躬谒纪以诗章
  两圣神御瞻对同申
  圣人之孝如侍
  起居如亲
  陟降义广肇禋情殷绳
  武典礼之隆允宜垂则于万年亿年者矣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九
  群庙考
  等谨按等恭纂
  皇朝文献通考内宗庙考稿本于乾隆二十七年闰五
  月十八日进
  呈恭候
  钦定十九日奉
  上谕续文献通考馆纂进稿本朕阅宗庙考一门内附入致祀历代帝王及本朝臣下家庙顾名思义于辑书体例何居盖既以宗庙冠部则惟
  太庙时祫典有专崇方称经常不易至
  奉先殿之礼重家庭
  夀皇殿
  安佑宫
  永佑寺之䖍奉
  神御于宗庙考中敬从附载尚为不失礼以义起之文若摭入历代及臣下非惟其制绝不相蒙揆之分门本义亦复何取即云承用宋臣马端临原编旧式而往代儒生之识于大典未克折衷尽善类此者正复不少又岂得违礼而曲泥之朕意当于宗庙考专门备详定制外其馀不应附入者别立群庙考一门隶之俾名义既得所安而其书亦足垂远馆臣可录朕旨并登卷中臣等恭绎
  谕旨仰见
  皇上圣裁超越明礼辨分即一书之改定而于礼之大典秩然其有序书之大体犁然其各当惟勿杂而勿遗迺允归于至善今敬遵
  训示专辑宗庙考既重加修饬别立群庙考以列于后
  首载
  历代帝王庙次
  历代帝王陵次诸臣祠盖自
  列圣以来崇徳报功褒勲恤节馨香溥荐于百王恩施宏被于庶职昭千秋之公论发异代之幽光所以景仰前徽风示有位者固已礼从其隆泽极其厚矣我
  皇上绍绪之初上承
  列祖肇举彝章即
  诏以明恭闵惠皇帝入享庙祀至大至公允足垂训千
  古近复敬体
  圣祖仁皇帝谕旨增祀两晋南北朝后五代创守各主而前明诸陵不靳百万帑金重加修复我
  皇上以
  圣祖之心为心以天地之量为量折衷百代褒贬悉当自有帝王之祀于斯为极至于崇奖忠贞阐扬节义不独当时僚庶幸际
  圣明均蒙
  褒录即胜国遗臣皆得上邀
  天鉴概为表章沛格外之
  深仁扶伦常之正气典至钜也若夫先代圣贤忠烈与
  
  圣朝勲臣良弼恭遇
  时巡方岳或
  亲临奠酌或遣官馨荐总曰
  特祀用昭殊礼又次载
  京师王庙
  京师功臣宗祠亦犹古诸侯之有家庙也而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宗室品官家庙与夫庶士庶人家祭皆备录其仪文而大夫士庶之礼胥在统之于
  一王守之于万世夫乃得窥
  圣天子议礼精意俾我臣庶于群庙考识礼之所以大则益于宗庙考识礼之所以尊矣谨编至乾隆五十年成六卷以敬俟续录
  历代帝王庙
  皇城之西阜成门内南向
  庙门三间左右门各一前石梁三内
  景徳门五间崇基石阑前后三出陛中十有一级左右各九级左右各一门正中
  景徳崇圣殿九间重檐崇基石阑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一级东西一出陛各十有二级两庑各七间燎炉各一殿东
  御碑亭一后祭器库五间均南向景徳门外东为
  神库
  神厨宰牲亭井亭各一西为承祭官致斋所东南钟楼一围垣周百八十六丈三尺八寸门外东西下马碑各一凡正殿门庑俱覆黄色琉璃瓦门楹涂丹梁栋五采
  顺治二年三月增定
  历代帝王庙祀典是月甲申朔礼部言三月三日例祭历代帝王按故明洪武初立庙元世祖入庙祀而辽金诸帝皆不与焉但稽辽则宋曾纳贡金则宋曾称侄当日宋之天下辽金分统南北之天下也帝王庙祀似不得遗应以辽太祖及功臣耶律赫鲁金太祖世宗及功臣完颜尼玛哈完颜沃里布俱入庙祀元世祖之有天下功因太祖未有世祖入庙而可遗太祖者则元世祖之上应追崇元太祖其功臣穆呼哩巴延应从祀焉至明太祖及功臣徐达刘基并宜増祀用彰
  皇上追崇至意从之
  丙戌遣官祭
  历代帝王庙时增定祀典遣户部尚书英俄尔岱祭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帝金天氏
  帝高阳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夏禹王
  商汤王
  周武王
  汉高祖光武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及增入
  辽太祖
  金太祖世宗
  元太祖
  明太祖共二十一帝礼部尚书觉罗郎球工部尚书星讷梅勒章京吴拜兵部侍郎朱吗喇分祭配享功臣风后力牧皋陶龙伯夷䕫伯益伊尹傅说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穆公虎方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冯异诸葛亮房元龄杜如晦李靖李晟郭子仪张巡许远曹彬潘美韩世忠张浚岳飞及增入赫鲁尼玛哈沃里布穆呼哩巴延徐达刘基共四十一臣诸帝王祀以太牢筵各一品俱二十四功臣祀以少牢二位筵共一品俱十八月丙午遣官祭
  历代帝王庙自后岁以春秋仲月诹吉遣官致祭著为
  定典
  十四年正月癸未定
  亲祭
  历代帝王庙仪
  二月丁酉
  世祖章皇帝亲祭
  历代帝王庙先是十三年十二月己亥
  世祖章皇帝谕礼部古来圣帝明王皆有大功徳于民者所以累代相因崇祀不替今历代帝王庙祭典虽已修举但十三年来俱系遣官致祭朕今欲于明春亲诣行礼以抒景仰前徽至意尔部即酌议礼仪具奏是年正
  月癸未允礼部奏至是
  亲诣行礼仪注详后时礼部议覆山东道监察御史顾如华疏
  帝王庙创建于故明及我
  朝増定金太祖世宗辽太祖元太祖明太祖共二十一帝皆系开创不及守成但守成不乏谊辟如商之中宗高宗周之成王康王其行事见于诗书诚为守成令主汉之文帝史称其节俭爱民海内家给人足宋之仁宗恭俭忠厚培有宋三百年之基明之孝宗仁恭节用任贤图治始终不渝应否入庙并祭仰候
  睿裁至从祀功臣似应照旧惟宋臣潘美虽平南汉有功然斜谷之败不能制䕶军王侁擅离陈家谷口致杨业父子无援而死宋之不能复征契丹实由此败又宋臣张浚三命为将而一败于富平关陜沦亡再败于淮西郦琼叛命三败于苻离而中原不可复且劾李纲杀曲端与岳飞议不合奏飞欲专兵柄观史书所载未可与韩世忠岳飞同日并论此二臣宜皆罢其从祀得
  旨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俱入庙并祭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原未混一天下且其行事亦不及诸帝王不宜与祭著停止
  康熙元年二月乙巳复定
  历代帝王庙祀典时大学士会同礼部议覆历代帝王祀典如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俱系开创之主仍宜入庙从祀至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守成七帝应照会典在各陵庙致祭宋臣潘美张浚已经罢祀无庸议从之三年三月丙午
  诏修
  历代帝王庙
  六十年四月
  诏增定
  历代帝王庙祀典是月丙申
  谕大学士等朕披览史册于前代帝王每加留意书生辈但知讥评往事前代帝王虽无过失亦必刻意指摘论列短长全无公是公非朕观历代帝王庙崇祀者每朝不过一二位或庙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享其臣而不及其君皆因书生妄论而定甚未允当况前代帝王曾为天下主后世之人俱分属臣子而可轻肆议论定其崇祀与不崇祀乎今宋明诸儒尚以其宜附孔庙奏请前代帝王既无后裔后之君天下者继其统绪即当崇其祀典朕君临宇内不得不为前人言也朕意以为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尔等公同从容详议具奏至六十一年四月辛酉礼部会议自伏羲氏以逮有明应入庙崇祀帝王及从祀功臣详开一折偏据一方不入正统及不应崇祀者详开一折疏覆
  上谕大学士等曰此所议应从祀处皆是但其中尚有宜详细斟酌者从前所定配享功臣大概开国元勲居多如明之徐达不过一草莽武夫刘基系元之进士遭遇成功遂以元勲配享其治安之世辅佐太平有功军国者反不得与配享列是皆未为允当也又如有明天下皆坏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愍帝即位未尝不励精图治而所值事势无可如何明之亡非愍帝之咎也朕年少时曾见故明耆旧甚多知明末事最切野史所载俱不足信愍帝不应与亡国之君同论万历泰昌天启实不应入崇祀之内尔等会同九卿分别确议具奏
  六十一年十二月丁丑增设
  历代帝王庙牌位遣履郡王允祹致祭是月壬戌礼部
  
  大行皇帝谕旨议覆
  历代帝王庙原祀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金天氏高阳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世祖唐太宗辽太祖宋太祖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太祖二十一位今拟增夏启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扄厪孔甲皋发商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巳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太丁帝乙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庄王僖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汉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桓帝灵帝昭烈帝唐高祖高宗睿宗元宗肃宗代宗徳宗顺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辽太宗景宗圣宗兴
  宗道宗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金太宗章宗宣宗元太宗定宗宪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宁宗明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凡一百四十三位其从祀功臣原祀黄帝臣风后力牧唐虞臣皋陶䕫龙伯夷伯益商臣伊尹傅说周臣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汉臣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冯异诸葛亮唐臣房元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张巡许远李晟宋臣曹彬韩世忠岳飞辽臣耶律赫鲁金臣尼玛哈沃里布元臣穆呼哩巴延明臣徐达刘基三十九人今拟増黄帝臣仓颉商臣仲虺周臣毕公高吕侯仲山甫尹吉甫汉臣刘章魏相丙吉耿弇马援赵云唐臣狄仁杰宋璟姚崇李泌陆贽裴度宋臣吕蒙正李沆寇凖王曾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司马光李纲赵鼎文天祥金臣呼噜元臣博果密托克托明臣常遇春李文忠杨士奇杨荣于谦李贤刘大夏凡四十人
  世宗宪皇帝谕是依议速行至是增设牌位遣履郡王允
  祹行礼
  世宗宪皇帝御制祭文
  于赫上帝降衷下民维后绥猷继天立极大统肇开于三古丕基递嬗于累朝崇祀帝王庙者凡二十有一君厥惟旧矣
  皇考大行皇帝一中允执两大兼参彚治功道量之全极武烈文谟之盛俗尽跻于上理情弥轸乎前光定诸史之公评抒千秋之卓识谓兴王创业既多戡定鸿勲即令辟守文不乏绥和美化历年多寡不必同符致治浅深原难一辙履至尊而制六合联寰宇以为一家万方共戴尊亲亿兆胥依父母即当奕世维新之治追念胜朝式廓之疆曾经食土践毛尚有先畴旧徳岂得以拘儒苛论妄絜短长更难以稗乘鲜闻恣凭褒贬
  特颁明谕遍采群言豆豋溥荐于
  百王榱桷永光夫万禩亦有熊罴之士宣力旗常不无鼎鼐之臣劳心辅弼股肱一体生前获荷天休廊庑列筵身后仍陪庙享於戏彝章隆重仰惟志事以䖍遵至治馨香尚冀
  神灵之默佑式孚冥漠庶克居歆
  御制
  历代帝王庙碑文
  历代帝王崇祀之制肇于唐天宝七载始置庙京城止及三代以前而已明洪武六年始于金陵立庙嘉靖十年乃建于京师阜城门内当明初定制时议礼之臣不能通知大体崇祀祗创业之君从祀惟开国之臣自兹以后阙焉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秉大公之道折衷百代深惟祀典之宜修康熙六十一年
  特颁谕旨命廷臣详悉从容确议具奏逮朕绍绪之初迋议始上旧崇祀帝王二十一位今增一百四十三位旧从祀功臣三十九人今增四十人朕遵奉
  先志重书牌位诹吉入庙行祭告之礼仰惟
  圣祖皇帝用意之厚立论之正夐乎不可及也夫三代以上若夏启之能敬承殷之太甲太戊武丁周之成王康王宣王颂美诗书光耀史牒三代以下英君哲后或继世而生则徳教累洽或间世而出则谟烈重光胥能致海宇之乂安跻斯民于康阜嘉言传于信史善政式为良规至凡𫎇业守成之主即或运会各殊屯亨不一茍无闻于失徳咸帝命所宠绥爰及历代名臣亦皆川岳钟灵为时辅佐功在社稷徳协股肱比诸从龙之彦何多让焉而尚论未详明禋久旷其为缺略也大矣夫钦崇往哲景企前徽明徳可怀羮墙兴慕眷流风之所被洵历世而勿谖若乃扩追远之鸿䂓破拘墟之臆见自非忠厚立心宽仁为量卓识超于千古盛徳冠于百王未有能论及此者典礼修明有待今日然则
  圣祖皇帝之重加釐定公当周详诚千万世莫及之仁心而千万世不易之定论也庙貎既新叙述本末镌于青珉用昭示久远焉
  御制
  历代帝王庙碑亭告成祭文
  继天立极勲华光被于寰区抚世诚民功徳丕昭于宇宙缅怀前烈知创业之维艰历溯芳徽念守成之不易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综百王之盛徳定万世之公评特沛纶音弘修毖祀敬承
  先志祗荐明禋庙貎增崇既布筵而列坐丰碑式建爰洒翰以摛文备举𢑴章用垂旷典於戏皇猷炳焕累朝之统绪相承至治馨香百代之英灵如在尚祈昭鉴来飨苾芬
  雍正二年三月丁丑
  世宗宪皇帝亲祭
  历代帝王庙是日甘雨应时而降扈从诸王大臣侍卫
  等衣皆霑湿
  恩赐有差越日戊寅以
  御制三月三日得雨诗一首
  宣示迋臣
  七月戊寅
  谕礼部嗣后亲祭
  历代帝王庙日卤簿大驾俱由庙门映壁外行
  三年九月丙午
  亲祭
  历代帝王庙
  四年二月辛卯
  亲祭
  历代帝王庙
  五年三月丁酉
  亲祭
  历代帝王庙
  七年二月壬午
  亲祭
  历代帝王庙
  乾隆元年九月
  诏以
  明恭闵惠皇帝入祀
  历代帝王庙先是六月辛未奉
  谕旨易名以谥古之制也自周公定为谥法后世帝王未有无谥者明建文为太祖之嫡孙缵承大统在位四年固俨然天下共主矣及成祖既有其天下并去其年号而史官所书则仍称为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此国之所赖有信史也然不系之以谥而称曰建文皇帝此俗称非史体也传之后世殊为阙典考之太祖有元之天下而谥元主为顺帝我
  世祖章皇帝代明之天下而谥明主为愍皇帝虽更姓改物之君尚且追谥而无所嫌忌况当其世者乎弘治以来如杨循吉诸人屡以为请迄寝不行皆以后世子孙席有成祖之业故不敢变乱旧章而不虑其贻议来世也我国家谥崇祯而不谥建文者以明史未竣非当时所急今史书既成若不及此追谥良为遗憾大学士九卿会议确拟具奏候朕亲加裁定寻大学士九卿遵
  旨议追谥明建文皇帝谨拟二条恭候
  钦定得
  旨用恭闵惠皇帝谥至是
  命入庙祀遣官致祭
  皇上御制祭文
  自古帝王统绪相承建元以纪年易名以垂后大义所存不容或泯惟
  明建文皇帝之继洪武大统也长孙绍绪本天地之常经失徳无闻实臣民之共主属以遭家不造遂致靖难兴师既惨迫于焚宫且削除其年号虽数传而纪元始复究相沿而谥法未修今方明史告成期在千秋传信仰承
  列祖之意特加追谥之文荐以豆笾升诸祠祀𢑴章肇举
  爰因秋季以告䖍名义长昭统冀
  神灵之垂鉴
  三年九月乙卯
  皇上亲祭
  历代帝王庙先是正月辛酉
  谕礼部二月十五日祭
  历代帝王庙因节近清明正值朕躬谒
  泰陵是以未及亲祭俟秋祭
  帝王庙朕当亲诣行礼
  六年二月
  命和亲王弘昼代祭
  历代帝王庙
  甲辰
  谕本月二十日祭
  历代帝王庙朕已降旨亲诣行礼查是日节届清明朕诣
  夀皇殿
  雍和宫行礼
  历代帝王庙著和亲王弘昼致祭
  九年二月己巳
  皇上亲祭
  历代帝王庙
  二十七年
  诏重修
  历代帝王庙并
  诏改盖黄瓦以崇典礼三月己酉遣官祗告奉请神牌供于祭器库至二十九年二月正配殿工竣丁未
  遣官祗告奉请
  神牌还位
  三月癸丑
  皇上亲祭
  历代帝王庙
  重修
  历代帝王庙碑文乾隆二十九年
  历代帝王庙之祀其凖古迁庙观徳遗意而推而放之者欤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徳疏家谓以世祧者迭迁徳盛者弗毁盖就一朝为言而周礼郑氏四类注称三王五帝九皇六十四氏咸祀之繁露引为自近溯远之明证斯正合食所权舆然汉魏已来有司具仪率求之肇迹建都而不闻立庙洎唐迄明庙立而代以专祀开创为常其制又阙焉未备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康熙六十一年
  敕谕礼官增祀茍非失徳失器即蒙业守成者皆得与飨
  
  皇考世宗宪皇帝丕缵
  先型详定位次
  临御伊始
  亲诣礼成著于
  奎文者綦悉间考旧史所纪创守难易之辨鲜有折衷定论以是对扬曩昔所为法施于民者不克兼既其实独斤斤于
  殿于
  门于
  坊具颜之曰景徳景徳焉尔徳固若是其偏而不举耶寅惟
  
  宗懋敬厥徳咸秩孔修观法之所存即知戒之所寓义至深远大雅不云乎天难谌斯不易维王召公奭迪王祈天永命一则云监于有夏再则曰监于有殷寖假入
  庙而徴统系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一自昭代观之皆名之为胜国有不深厪夫屋与墟之儆而怵惕动容者哉顾于其间历选
  列辟若稽古之化浃烝人治光往牒者罔不穆穆棣棣式在
  几筵崇异代同堂之报故于世数之迁而得其示戒于无形抑于世数之屡迁而不迁而得其垂法于有永稔乎此者观徳之意愈以睾然而兴矣
  庙自雍正癸丑缮葺距今且三十载爰以乾隆壬午出内帑金庀而饬之故事瓴甋甃以纯绿兹特易盖
  正殿黄瓦用昭舄奕工告讫功适届甲申季春吉祀祗承
  家法躬荐
  新宫已为长律述事掲言其大指会所司请制文并锲诸牌复详阐之如此
  四十年二月壬寅
  皇上亲祭
  历代帝王庙
  四十八年三月甲午
  皇上亲祭
  历代帝王庙
  四十九年七月重定
  历代帝王庙祀典时内阁奉
  谕旨朕因览四库全书内大清通礼一书所列庙祀历代帝王位号乃因旧会典所定有所弗惬于心敬忆
  皇祖实录有饬议增祀之谕令查取礼部原议红本则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内具题尔时诸王不能仰体
  圣怀详细讨论未免因陋就简我
  皇祖谕旨以凡帝王曾在位者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庙即一二年者亦应崇祀煌煌
  圣训至大至公上自羲轩下至胜国其间圣作明述之君守文继体之主无不馨香妥侑不特书生臆论无能仰喻
  高深即历代以来升歆议礼未有正大光明若此者也乃会议疏内声明偏安亡弑不入祀典而仍入辽金二朝不入东西晋元魏前后五代未免意有偏向视若仰承
  圣意而实显与
  圣谕相背朕意若谓南北朝偏安不入正统则辽金得国亦未奄有中原何以一登一黜适足启后人之訾议即因东西晋前后五朝有因篡得国摈而不列如曹丕不得为正统之例殊不知三国时正统在昭烈故虽以陈夀三国志之尊魏抑蜀而本不能夺万世之公评至司马氏篡窃以还南朝神器数易如宋武帝崛起丹徒手移晋祚自不能掩其篡夺之罪其他虽祖宗得国不正而子孙能继绪承休即为守文中主亦不可概从缺略况自汉昭烈以至唐高祖统一区夏时之相去三百馀年其间英毅之辟节俭之主史不绝书又安可置而不论至于后五代如朱温以及郭威或起自冦窃或身为叛臣五十馀年更易数姓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然周世宗承藉郭氏馀业凭有疆域尚不失为令主此而概不列入则东西晋前后五代数百年间创守各主祀典缺如何以协千秋公论他若元魏雄据河北地广势强太武道武勤思政理讲学兴农亦可为偏安英主并当量入祀典以示表章朕前命馆臣录存杨维祯正统辨论内详晰宣谕以维祯所辨正统在宋不在辽金之说为是所以存春秋纲目之义见人心天命之攸归且检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所载明代崇祀古帝王位号原未列辽金二朝今通礼内崇祀辽金而不入东西晋前后五代似此互相入主出奴伊于何底此皆议礼诸臣有怀偏见明使后世臆说之徒谓本朝于历代帝王未免区分南北意存轩轾甚非
  皇祖降谕之本意也至明之亡国由于神熹二宗纲纪堕而法度弛愍帝承统时国事已不可为虽十七年身历勤苦不能补救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与荒淫失国者一例而论是以
  皇祖睿裁将神熹二宗撤出而愍帝则特令庙祀褒贬予夺毫厘不爽实千古大公定论乃诸臣于定议时转复将汉之桓灵增入岂未思炎汉之亡亡于桓灵而不亡于献帝乎从前定议未将东汉全局详审论断转使昏暗之君滥叨庙食所议未为允协夫自古帝王统绪相传易代以后飨祀庙迋原以报功崇徳至于严篡窃之防戒守成之王或予或夺要必衷于至当而无容心于其间方协彰瘅之义所有历代帝王庙祀典著大学士九卿更行悉心详议具奏并著于定议后交四库馆恭录
  皇祖谕旨并朕此旨于通礼庙飨首卷以昭殷鉴历朝垂示万年之至意嗣大学士伯伍弥泰等遵
  旨议奏臣等跪读之下仰见我
  皇上以
  圣祖之心为心以天地之量为量
  念为君之实难崇前王之祀典不论其方域之广狭而综其政治之盛衰不惟其遭遇之亨屯而核其事功之隆替垂爼豆于千秋
  示权衡于万世诚非臣等所见窥测于万一者也伏查历代帝王立庙崇祀所以崇徳报功垂昭法戒前代列
  祀祗及开创之君实为缺略仰蒙
  圣祖仁皇帝
  特诏迋臣详议增祀俾历代守成继统之君咸得馨香庙食实阐数十年来未发之幽光举数十朝以来未备之钜典而诸臣莫喻
  高深致定议尚多疏漏兹𫎇
  皇上指示两晋南北朝后五代创守各主祀典缺如复命臣等悉心详议臣等恭绎
  圣训所述
  圣祖仁皇帝谕旨云帝王曾在位者除无道被弑亡国之
  主此外尽应入庙煌煌
  谟训于大公至正之中严篡夺之防著守文之戒盖人君临御区宇诚能承先裕后善始令终固足称为谊辟其或天运有期遭逢不幸非尽由政事之失者如明之愍帝蒙
  圣祖仁皇帝特予庙祀允为万世定评此外或功徳光于
  前烈或基绪贻诸后人皆宜恪遵
  圣训详加酌议窃考前代史评溢美者每多失实责备
  者或有苛求均未能折衷至当伏读
  御批通鉴辑览一书进退褒贬酌理凖情毫厘不爽实为千古史家绳凖臣等谨就管窥所及按代寻绎如魏代勃兴北边奄甸河洛世有贤君允宜光昭爼豆晋及前后五代虽得国非正而嗣业之君合于
  圣训所云继绪承休即为守文中主者亦宜并膺庙食
  臣等详列一单仰邀
  论定其他以篡窃得国以失徳亡国不应入祀者列为
  一单并呈
  御览抑臣等据义引伸兾以推广我
  皇上阐扬前王之至意窃见康熙六十一年会议本内唐代增入高祖以下十四帝而不及宪宗金代增入太宗以下三帝而不及哀宗但考史载宪宗削平僭叛不惑群议功业实不可没而哀宗图存于亡从容殉国较之明愍帝更为有光臣等谨以此二帝另立为一单可否一体増祀伏候
  睿裁至于歆报之典宁严无滥汉亡于桓灵而不亡于献帝犹明之亡于神宗光宗熹宗而不亡于愍帝乃明神宗以下三主业奉
  圣祖仁皇帝谕黜而桓灵二主转得滥邀入祀诚为未协
  自应遵
  旨将汉桓帝灵帝神牌撤出以昭予夺之公伏候命下神牌入龛事宜交礼部工部办理入庙吉期由钦天监选择告祭典礼交太常寺遵办祭文由翰林院撰拟所有臣等遵
  旨详议之处谨合词恭折具奏奉
  谕旨据大学士九卿等会议增祀两晋元魏前后五代各帝王一折并声请唐宪宗金哀宗应否一体增祀等语宪宗处唐中叶各镇节度凭凌䟦扈僭叛不臣宪宗命将专征削平淮西厥功颇伟在有唐一代中尚属英主其末年被弑系祸变猝乘与荒乱失徳召变致衅者不同至金哀宗处衰弱之时国势已不可问推其致败之由实因熙宗海陵淫虐阶厉哀宗自缢殉国与明之愍帝事同一例自应一体增祀馀俱著照所议钦此
  等谨按诸臣遵
  旨议覆酌拟增入庙祀单内开列
  晋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简文帝
  宋文帝孝武帝明帝
  齐武帝
  陈文帝宣帝
  元魏道武帝明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宣武
  帝孝明帝
  唐宪宗
  后唐明宗
  后周世宗
  金哀宗共二十五帝列单呈
  览下所司遵照办理嗣奉
  谕旨明春增祀神牌入庙即于春祭前一日安奉祭日照常年春祭仪注举行不必另议惟祝文内应将增祀之处交翰林院添撰数语钦此
  五十年二月辛丑
  皇上亲祭
  历代帝王庙时以增祀两晋后五代南北朝各主亲诣行礼祭文曰仰惟
  诸帝应运代兴治隆开创业懋继承报功崇徳秩祀肇
  增聿光
  前典牲爼香升
  二十五帝礼殿同登报于仲春
  神其式凭
  
  历代帝王庙礼成恭纪乾隆五十年
  予小子既敬遵
  皇祖圣训增祀
  历代帝王以今年二月春祭之吉奉
  神主入庙礼以克成祭不欲数于是退而恭纪曰
  皇祖之圣允符我
  皇考所尊称大成有类
  先师孔子而无以复加也即此增入之
  旨实为大公至明乃称历代之名义而非有意于其间也夫历代者自开辟以来君王者之通称非如配享
  先师孔子有所旌别彰瘅于其间也夫有所旌别彰瘅于其间则必有所进退而是非好恶纷然起矣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将无所底止且以旌别彰瘅言之汤武即有惭徳则历代开创之君汤武且不若审如是
  三皇五帝之外其宜入庙者有几是非祭
  历代帝王之义也故我
  皇祖谓非无道亡国被弑之君皆宜入庙者义在此但引而未发予小子敢不敬申其义乎盖自洪武建庙南京以来北京祖之而祀者寥寥洪武六年始建历代帝王庙于南京崇祀者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汉高祖光武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十九帝而罢周文王隋高祖唐高祖之祀嘉靖九年罢南京庙祀建  历代帝王庙于北京二十四年又罢元世祖之祀及我
  世祖定鼎燕京
  㓜龄即位百度毕举尔时议礼之臣于议
  历代帝王庙位次亦颇有所出入我  世祖定鼎燕京因明代祀典顺治元年增祀辽太祖金太祖世宗元太祖明太祖凡五帝而我
  皇祖之谕亦因近
  大事之际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诸臣未能仰遵圣意其出入亦颇不伦会典载康熙六十一年  皇祖谕旨凡帝王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尽宜入庙崇祀尔时迋臣不能仰体圣意详细讨论且疏奏在十一月  大事前数日所议増祀夏商以来帝王一百四十三位并汉之桓灵皆入之实不伦矣予小子于昨岁阅大清通礼始悉其事因命大学士九卿更议增祀而以仲春躬祀入所增
  神主于庙昨岁因阅大清通礼见崇祀  历代帝王位次有不惬于怀者如汉之阑入桓灵而于前后五代全未议及因敕大学士九卿更议增祀晋元帝以来二十五帝而于桓灵则撤出之以昭公论今岁仲春入  神主于庙躬礼致祭详见礼成述事诗并序予尝论之洪武之去辽金而祀元世祖犹有一统帝系之公嘉靖之去元世祖则是狃于中外之见而置一统帝系于不问矣若顺治初之入辽金而去
  前五代则尔时议礼诸臣亦未免有左𥘵之意孰若我
  皇祖之大公至明昭示千古为一定不易之善举哉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东夷文王西夷岂可以东西别之乎正统必有所系故予于通鉴辑览之书大书特书一遵春秋不敢有所轩轾于其间予于历代通鉴辑览一书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馀年于南北朝及宋元辽金正统偏安  天命人心系属存亡之际大书特书必公必平如南宋自徳祐以前尚有疆域可凭至临安既破帝㬎见俘宋统始绝故自丙子三月以前为宋帝㬎徳祐二年三月以后为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于元顺帝北迁沙漠委弃中原则自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以后正统乃归之明为洪武元年我朝世祖定鼎京师在甲申五月维时明福王尚监国南京故通鉴辑览仍书明以别之直至乙酉五月大清兵下江南福王就执始书明亡折衷义例惟严惟谨一遵春秋之法无所容心曲殉于其间也以为一时之议虽权万世之论不可欺也然则
  历代帝王之祀果即非配享
  先师孔子漠无旌别彰瘅于其间乎曰不然也
  历代帝王胥祀于景徳之殿其有徳无徳若南若北曰中曰外是一家非一家章章如昭昭如孰可以为法孰可以为戒万世之后入
  庙而祀者孰不憬然而思惕然而惧耶是即不明示旌别彰瘅而已寓旌别彰瘅于无穷矣其有不憬然思惧者则是无道之伦必不能入此
  庙矣呜呼可不惧哉可不惧哉虽然予更有后言焉盖宜入
  庙与不宜入诚昭然应知惧而我大清国子子孙孙祈
  天永命所以绵万禩无疆之庥者更当以不入斯庙为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用慎苞桑之固思及此者有不忍言而又有不忍不言者世世子孙其尚凛难谌之戒乎
  亲祭
  历代帝王庙仪
  正殿七室中室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左室
  帝金天氏
  帝高阳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右室
  夏禹王启王仲康王少康王杼王槐王芒王泄王不降王扄王厪王孔甲王皋王发王
  商汤王太甲王沃丁王太庚王小甲王雍巳王太戊王仲丁王外壬王河亶甲王祖乙王祖辛王沃甲王祖丁王南庚王阳甲王盘庚王小辛王小乙王武丁王祖庚王祖甲王廪辛王庚丁王太丁王帝乙王次左
  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庄王僖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次右
  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昭烈帝
  晋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简文帝
  元魏道武帝明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
  宋文帝孝武帝明帝
  齐武帝
  陈文帝宣帝又次左
  唐高祖太宗高宗睿宗元宗肃宗代宗徳宗顺宗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
  后唐明宗
  后周世宗
  辽太祖太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又次右
  金太祖太宗世宗章宗宣宗哀宗
  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世祖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宁宗
  明太祖惠帝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位均南向凡异代同室者皆隔别之两庑东风后仓颉䕫伯夷商伊尹傅说周召公奭毕公高召穆公虎仲山甫汉张良曹参周勃魏相邓禹耿弇诸葛亮唐房元龄李靖宋璟郭子仪许远李晟裴度宋曹彬李沆王曾富弼文彦博李纲韩世忠文天祥金尼玛哈元穆呼哩博果密明徐达常遇春杨士奇于谦刘大夏西力牧皋陶龙伯益商仲虺周公旦太公望吕侯方叔尹吉甫汉萧何陈平刘章丙吉冯异马援赵云唐杜如晦狄仁杰姚崇张巡李泌陆贽辽耶律赫鲁宋吕蒙正寇凖范仲淹韩琦司马光赵鼎岳飞金呼噜沃里布元巴延托克托明刘基李文忠杨荣李贤位均东西向以北为上岁春秋仲月诹吉遣官将事
  特行崇典则
  皇帝亲诣行礼先二日礼部尚书一人诣牺牲所视牲
  如仪
  右视牲
  致斋
  书祝版
  视割牲
  视祝版仪均同东西郊祀
  先一日太常寺官入庙洁蠲殿宇内外藉以㯶荐拂拭
  神座工部司官张
  御幄于景徳门外阶下之左南向夜分太常寺卿率属
  入具器陈
  正殿中室分设三案左一室统设三案馀五室代设一案每位爵三实酒每案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十豆十其前皆设香案一各炉一镫二每室牛一羊一豕一殿中设案一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一案西向西设一案东向分陈每室尊一每案香盘一虚爵三每位礼神制帛一色白设福胙于东案尊爵之旁加爵一凡牲陈于爼凡帛每案同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两庑东设案十各铏二簠一簋一笾豆各四每位爵三实酒统羊二豕二前设香案四各𬬻一镫二又设案于南北向陈尊二香盘四虚爵十有二素帛四十爼篚幂勺具西庑帛三十有九馀陈设同銮仪卫设洗于黄幄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诏乐于殿外阶上分东西悬陈乐舞于乐悬之次如常仪
  右陈设
  陈设毕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一人入庙省视
  正殿牲帛齍盛及笾豆豋铏之实毕次诣两庑周视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殿门内正中为
  皇帝行礼拜位北向阶下甬道左右为分献官拜位北面陪祀王公位阶上东西各二班百官位阶下分献官之南东西各五班重行异等均北面东位西上西位东上辨执事位司拜褥銮仪卫官二人立于
  皇上拜位之左稍后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司香九人司帛九人司爵九人光禄寺卿二人太常寺赞答福胙一人立东案之东司香七人司帛七人司爵七人侍卫二人立西案之西侍仪礼部尚书侍郎各一人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乐部典乐一人立东西案之南太常寺典仪一人于殿左门外立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于阶上乐悬东西序立记注官四人于西阶下序立纠仪御史礼部祠祭司官各二人于陪祀王公拜位之次序立又御史二人祠祭司官二人鸿胪寺官二人于陪祀百官拜位之次序立掌燎官率燎人立于燎炉之南
  右辨位
  其日五鼓步军统领率所部清跸除道自
  西华门至
  庙门
  御道左右涂巷皆设布幛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详见  北郊祭仪 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咸会祗
  候送
  驾如仪日出前六刻司祝恭请祝版设于祝案太常寺
  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鼓
  驾出西华门导迎乐前引不作提𬬻执镫官左右骑导
  如诣
  西郊之仪
  右銮舆出宫
  驾将至鸿胪寺官豫引陪祀王公于庙门外序立候驾至随入太常寺赞礼郎豫引两庑分献官四人于景徳西侧门外序立陪祀百官按班入景徳东西侧门豫于行礼位稍南东西序立祗候
  驾至由庙中门入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
  恭导
  皇帝入幄次少俟太常寺卿奏请行礼
  皇帝出次盥銮仪卫官跪奉盥奉巾如仪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殿门内正中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入景徳中门陞中阶正殿中门至拜位前北向立前引内大臣止立殿檐下提𬬻官执镫官侍卫止立阶下后扈大臣随侍赞礼郎引分献官东西各二人于甬道左右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升东西阶引陪祀百官于庙迋左右均就拜位北面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供迺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神左司香二人右司香一人奉香盘东西趋进均折而
  北诣中一室
  三皇香案前左司香七人右司香六人奉香盘分诣各
  室香案前祗候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肇平之章乐辞俱详见乐考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
  赞引奏就上香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太昊伏羲氏香案前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进
  香赞引奏上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毕以次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香案前上香仪同左右各室司香跪上香毕皆趋退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复位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协律郎偃麾
  工戛敔乐止凡乐以举麾鼓柷作以偃麾戛敔止后同
  右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诣各
  神案前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兴平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凡舞以节领之导引升降后同司帛跪献篚奠于各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于各垫中退赞礼郎引分献官升东西阶诣两庑以次跪上香毕兴立香案前执事生奠帛献爵如仪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皇帝致祭于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帝金天氏
  帝高阳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夏十四王
  商二十六王
  周三十二王
  汉十九帝
  晋七帝
  魏八帝
  宋三帝
  齐武帝
  陈二帝
  唐十六帝
  后唐帝
  后周帝
  辽六帝
  宋十四帝
  金六帝
  元十一帝
  明十三帝曰仰惟
  诸帝应运代兴作君作师抚育黎烝创业维艰基业用宏守文不易谟烈是承风教既远功徳可称报于仲春秋
  神其式凭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太昊伏羲氏神位前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赞礼郎引分献官降阶复位
  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
  右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崇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以次诣各案前恭献于左两庑赞礼郎引分献官分献如初乐止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恬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献爵于右两庑随分献均如亚献仪毕乐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赞礼郎一人少前西面立赞答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至
  太昊伏羲氏位前拱举退祗立于
  皇帝拜位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次受胙如饮福之仪奏拜兴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二跪六拜礼典仪赞彻馔司仪赞举彻
  馔乐奏淳平之章乐作彻毕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匡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二跪六拜礼兴乐止
  右送神
  典仪赞奉祝帛馔送燎司祝司帛诣各
  神案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馔兴以次由中道出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彻拜褥俟祝帛过仍布拜褥皇帝复位立两庑香帛馔均送焚燎太常寺赞礼郎引分献官退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退立拜位东西旁乐作乐章与上并为一阕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仍由景徳门中门出陞舆
  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不陪祀王公百
  官仍朝服祗候
  驾至跪迎
  午门鸣钟乐止王公随
  驾入内至内金水桥恭候
  皇帝还宫各退太常寺官彻
  乾清门斋戒牌铜人送寺
  右礼成回銮
  遣官致祭先二日视牲如仪承祭官分献官暨文官郎中武官参领世爵轻车都尉以上均于邸第致斋先一日太常寺以祝版送内阁恭书受而藏诸
  神库光禄寺少卿御史礼部祠祭司官朝服视割牲瘗毛血有司供具并如仪及祀之日鸡初鸣承祭官及分献官朝服祗俟于庙礼部侍郎入庙省齍毕质明承祭官王公入景徳左门领侍卫内大臣尚书等入右门升左阶位于阶上领侍卫内大臣尚书等位阶下北面迎神赞就上香位出入殿左门承祭官分献官及陪祀官行三跪九叩礼不饮福受胙王公不陪祀赞引以太常寺赞礼郎祝帛送燎避立西旁东面馀均如仪右遣官仪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
  群庙考
  历代帝王陵
  天聪三年十二月遣官祭
  金太祖世宗陵时
  太宗文皇帝征明至燕京庚申祭纛于良乡县东山冈是日遣贝勒阿巴泰萨哈廉往祭于房山
  顺治元年五月
  上命以礼葬
  明崇祯帝后暨妃袁氏及两公主时并葬天启懿安皇后张氏万历妃刘氏造陵墓如制后八年四月崇祯妃尤氏卒殡葬如礼仍给太监守䕶
  七月设明长陵以下十二陵司香内使各四人八月
  诏明十三陵洁禋祀禁樵牧设司香官及陵户给以香火
  地亩
  等谨按是月
  世祖章皇帝车驾自
  盛京迁都
  燕京是日
  驻跸广宁盖入关之初首举是礼也
  十一月定明神宗陵不设陵夫先是设看守明十三陵每陵夫二十四名田二十二顷至是除神宗陵不设外其十二陵各设太监二名夫八名照役给田仍令户部给岁时祭品
  二年正月
  命房山县知县祭
  金太祖世宗陵时于常用祭品外加太牢一是年二月
  
  命房山县知县祭金陵自后岁以春秋仲月或岁一祭或岁二祭皆以知县将事而修陵建碑更牲醴有加焉
  二月定明十二陵岁祭礼是日
  世祖章皇帝谕礼部故明十二陵每陵太监二名壮丁八名看守每年令守陵太监致祭二次其太常寺及知县不必遣祭
  十月
  命建
  明崇祯帝陵享殿时工部奏请以造陵馀银更建享殿
  从之
  六年十月禁伐明陵树木
  八年二月以恭上
  昭圣慈夀皇太后尊号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时祭
  伏羲氏陵于宁淮
  女娲氏于赵城
  神农氏于酃
  轩辕氏于中部
  少昊氏于曲阜
  高阳氏
  高辛氏于滑
  陶唐氏于濮
  有虞氏于宁远
  夏王禹于会稽
  商王汤于荣河中宗于内黄高宗于西华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于咸宁
  汉高祖于泾阳文帝于咸宁宣帝于长安光武帝于孟
  
  后魏文帝于富平
  唐高祖于三原太宗于醴泉宪宗于蒲城宣宗于泾阳后周世宗于郑州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于巩
  辽太祖于广宁
  金太祖世宗于房山
  元太祖世宗于宛平北
  明太祖于江宁宣宗孝宗世宗于昌平凡祭皆就享殿
  行礼或因陵寝设坛惟元陵望祭
  六月
  命复祭
  明神宗陵时
  世祖章皇帝谕礼部顺治元年定守明诸帝陵寝并祭典因神宗与我朝有嫌故裁之朕思前朝帝王陵寝理宜防䕶况我朝凡事俱从宽厚神宗陵著照十二陵例以时致祭仍设太监陵户看守
  十四年九月以修葺
  金太祖世宗陵工竣遣官致祭先是正月
  谕礼部金代帝陵在房山县迨明季国衰因我朝克取辽东误疑金代陵旺气相关遂将地脉掘断又因己巳我
  太宗皇帝统师入关念金代先徳遣王贝勒大臣往陵致祭复将石柱等拆毁建关帝庙镇压朕思
  天𧙓本朝于金何与故明不思运数有归辄毁及金代陵寝愚诞甚矣金太祖世宗入帝王庙祀其陵寝照旧守䕶地方官春秋致祭外尔部即遣官往房山视金陵周围如切近处果有毁坏即酌量修整其关帝庙仍留存寻于六月立碑至是工竣遣官致祭
  世祖章皇帝御制碑文
  朕惟自古膺图受箓咸有大功徳于天下及其殁也弓剑之藏后世重焉非特阴阳之所景贶实亦遐迩之所绎思故时代虽遥崇礼不替若声教被于当年园寝湮于异姓非所以昭徳追远也朕抚有寰区于前代陵墓未尝不惓惓于心申饬所在守䕶惟谨惟金代陵之在房山者前我师克取辽东故明惑于形家之说疑于本朝王气相关遂㔉断其地脉己巳岁
  太宗文皇帝统师入关念金代先徳遣王贝勒大臣诣陵致祭明复加摧毁且建立关帝庙为厌胜之术夫不达
  天命之有归而谬委灵于风水移灾于林木何其诞也金代垂𧙓百有馀年英王哲辟实光史册乃易代之后兆域荒圯祀典缺废抚今追昔慨焉兴叹
  金太祖
  世宗已经崇祀帝王庙其陵寝命地方春秋䖍祀外兹特谕礼臣专官省视修其颓毁俾规制如初并令有司时祭无斁呜呼庙貎既崇特景思于往哲封茔重焕用昭示于来兹爰勒贞珉以垂不杇云尔
  十六年三月
  诏立
  明崇祯帝陵碑
  命大学士金之俊撰碑文
  臣尝观古今治乱之迹邦国兴替之由使后之人得而考焉以为法戒者其义莫详于史大略国之兴也创业开基之君莫不有应天顺人之举积功种徳为累叶之所凭藉其亡也必末季之主或天资刻薄残民以逞或暗弱昏庸太阿旁落或甚而纵欲败度灭裂纲常种种失徳难以枚举皆有自取灭亡之道即国𧙓之修短不同而覆败相寻异世一辙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非虚语也我
  皇上聪明睿知典学惟勤涵泳六经之暇尤研精史书举前代之是非往事之成败靡不溯源穷委一究其指归而于明朝兴亡本末更暸如指掌于是深晰崇祯帝之所以失天下者厥咎有在非末世亡国之君可同年而语也但当时既无实录日后虑多传疑每厪
  睿怀之悯恻于顺治十四年二月内爰谕工部立碑表章
  恭绎
  天语一则曰明崇祯帝尚为孜孜求治之主祗以任用非人卒致祸乱身殉社稷再则曰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竟与失徳亡国者同类并观呜呼
  宸鉴及此不能不令人低徊叹息颂我
  皇上之明并日月发幽光于沉㡬徳迈兴王昭公评于隔代真前此纪载中未有之盛事也兹工部遵谕礲石成
  皇上特命臣之俊为文以勒之碑臣系故明累臣矢殉沟
  壑幸遘永清之会再续馀生既捧
  徽纶而感涕益惊
  专命而徬徨以谫陋昏耄如臣何能追阐遗𡠾仰副皇上表章之盛心然不敢不就见闻所及谬𫐠其概以窃附史官之职也按崇祯帝本以英敏之资潜徳藩邸继膺大统当即位之始正孽珰煽乱之馀中外危疑独能不动声色芟夷大憝如秋风振槁因目击人心蛊坏尽属如醉如梦之流法纪废弛酿成不痛不痒之疾锐意更弦猛图法祖恤民隐畏天灾尝蔬食布衣痛自贬损讲帷之咨询不辍平台之问对屡勤一段宵旰靡宁想望太平之意诚有如
  上谕所云孜孜求治者假令当日有先忧后乐之臣同心同徳匡济时艰小康犹可坐致即或中材之佐警戒绸缪尚得弥缝岁月其如怙媮积玩贪黩成风下吏之精神专用以钻营结纳大僚之好尚惟在乎位高多金以致民穷盗起然发难之初不过西陲一隅亦何难以国家全力制之而上下相蒙以贼为讳啸聚之势日炽月盛攻城掠邑有同破竹然后举国张皇纷纷议选将议抽兵议加派议设总理总管重臣临渇掘井毫无成算以言剿则挫衄屡闻以言抚则招徕无术至于骄兵悍将反借贼势披猖为䕶身符来不能御去不肯追遂蔓延流毒秦晋楚豫巴蜀暨大江以北所在骚然而朝端之士方争洛蜀之党日构元黄之战厝火怡堂独以贼遗君父忧间有一二耿介特立之士以公忠体国为念又往往不安于其位一时内外文武事权在握者无一实心办事之人矣致令仁明锐治之主不幸而丁中叶陵替之后起弊扶衰万难措手兼之孑然孤立于上四顾盈庭茫无可倚譬之尫羸之夫病之初中尚在肤膜腠理之间中医犹能按脉而治及耽延日久深入膏肓虽有卢扁救疗安施岂非天之所废莫能兴之而人谋不臧适任其咎者耶考史传所载凡末世亡国之君覆车之辙崇祯帝并无一蹈焉乃身殉宗社不引天亡之言亦綦烈矣嗟乎伤哉有君无臣祸贻邦国竟若斯哉此明代往事之可为痛哭流涕者也我
  皇上深用悯恻而欲急为之阐扬是即孔子当年作春秋之心褒贬出乎至公瑕瑜毋令相掩俾天下后世读明史者咸知崇祯帝之失天下也非失徳之故总由人臣谋国不忠所致庶后之为人臣者悚然知所戒而后之为人君者亦知慎于用人也已然则煌煌
  睿谕明乎制治保邦勿玩小冦而弭冦必以安民为本安民则又以知人为本此匪直昭一时之信史实著万世之常经盖永为君若臣之宝镜云
  十一月壬申
  世祖章皇帝亲酹
  明崇祯帝陵是日
  驾过凄然泣下酹爵于陵前
  癸酉
  阅明诸陵
  甲戌遣官祭
  明崇祯帝陵
  世祖章皇帝御制祭文
  惟
  帝亶聪御极孜孜以康阜兆民为念十七年来劼毖无斁不意流冦猖獗国遂以倾身殉社稷向使遭逢景运可称懿辟独是缵承衰绪适丁劫厄虽励精图治而倾厦难支朕念及此恒用深恻兹巡幸畿辅偶过昌平睇望陵寝益为凄然特具牲帛酒品用昭礼祭尚飨
  同日遣官祭
  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光宗
  熹宗陵并
  谕工部前代陵寝神灵所栖理应严为防䕶朕巡幸畿辅道经昌平见明代诸陵殿宇墙垣倾圮已甚近陵树木多被斫伐向来守䕶未周殊不合理尔部即将残毁诸处尽行修葺见存树木永禁樵采添设陵户令其小心看守责令昌平道官不时严加巡察尔部仍酌量每年或一次或二次差官察阅勿致疏虞
  十七年正月
  诏追谥
  明崇祯帝为庄烈愍皇帝遣官祭陵是日
  驻跸三屯营
  谕礼部前明崇祯帝励精图治十有七年不幸冦乱国亡身殉社稷考其生平无甚失徳遘兹厄运殊甚矜悯宜加谥号以昭实行今谥为庄烈愍皇帝尔部即遵谕行遂遣固山额真伯佟六十致祭于陵寝
  九月
  驾幸昌平州观明诸陵
  十一月遣官祭
  金太祖世宗陵
  康熙元年九月
  诏岁以春秋祭
  历代帝王陵时奉
  圣祖仁皇帝谕历代帝王陵寝原有祀典理宜䖍肃举行以昭追崇之意闻明朝陵向所给守䕶内员人户地亩数少致各陵祭品备办不敷止于大红门外总祭殊于朕怀未惬嗣后万历陵不祭外每年应春秋二次太常寺差官致祭金朝陵亦毎年春秋太常寺差官致祭其元朝陵未知定所应行望祭礼至前代各陵近者亦应春秋差官致祭远者著各该地方官春秋致祭寻议准
  直省所在
  帝王陵寝岁春秋仲月守土正官一人致祭执事以礼生祭日用羊一豕一馀陈设及行礼仪注与
  庆典遣官同
  六年七月
  圣祖仁皇帝躬亲大政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一年正月遣官祭明诸陵时奉
  太皇太后往赤城汤泉是日
  驻跸南口遣内大臣往祭
  十四年八月
  上幸汤泉诣明长陵奠酒是日分遣内大臣伯心裕等致
  奠诸陵嗣于庚子复
  谕礼部往代帝王陵寝所在地方理宜守䕶以妥神灵朕近行幸汤泉道经昌平见明朝诸陵殿宇虽存户牖损坏附近树木亦被摧残朕心深为悯恻尔部即严加申饬守陵人户令其敬谨防䕶仍责令该地方官不时稽察勿致仍前怠玩以副朕优礼前代之意
  十二月以
  册立皇太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五年正月以建储加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徽号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月
  圣祖仁皇帝亲酹明陵时
  驾幸昌平过明十二陵一一
  躬亲酹酒越日
  命内大臣等于明十二陵各读文致祭
  二十一年二月以滇省荡平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二十三年十一月
  圣驾南巡
  驻跸江宁
  亲谒
  明太祖陵先是
  谕大学士明珠王熙明太祖一代开创令主功徳并隆朕巡省方域将及江宁锺山之陵寝斯在朕优礼前代况于其君实贤可祀之如礼寻遣内阁学士席尔达往祭
  至是复
  谕大学士明珠尚书介山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宁距陵非远欲至其处亲为拜奠于是
  驾即至锺山
  亲奠焉过明故宫慨然久之时
  谕大学士明珠总督王新命曰明太祖陵寝历经年世幸本朝加意䕶守郁然无恙朕躬谒奠祭典数优崇今车驾将旋图善其后尔等可传谕守陵太监及陵户朝夕敬慎巡视罔辍洒扫维勤毋令附近民人旗丁恣行蹂践其在陵守视人等特加赏赉以示恩恤彰劝励焉越日复
  谕江南江西总督江宁巡抚明太祖天资英武敷政仁明芟刈群雄混一区宇肇造基业功徳并隆其陵寝在锺山之麓系江宁所属地方向亦有旨令有司各官春秋致祭严禁樵采并设有守陵人户朝夕巡视但为日已久不无废弛今朕省方江宁亲诣拜奠见墙垣倾圮林木凋残皆系无知民人不遵约束恣肆作践往来行走殊违法纪嗣后尔等督令地方各官不时巡察务俾守陵人役用心防䕶勿致附近旗丁居此仍前践踏所有春秋二祭亦必䖍洁举行以副朕崇重古帝王陵寝至意
  二十七年十月以
  孝庄文皇后升袝
  太庙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二十八年二月
  圣驾南巡亲诣
  禹陵致祭并
  命祭文内敬书
  御名时礼部奏致祭
  禹陵应照康熙二十三年明太祖陵遣官致祭后
  皇上亲诣奠酒奉
  谕曰尧舜禹汤皆前代圣君遣官致祭后方亲诣奠酒未为允惬禹陵朕将亲祭文内可书朕名又
  谕曰祭以敬为主禹陵僻处荒村恐致亵慢凡供献粢盛礼仪诸事令左都御史马齐侍郎席尔达同往省视先
  一日
  驾渡钱塘江舟泊绍兴府会稽山麓是日
  亲诣致祭率扈从诸臣行三跪九拜礼毕
  上登⿱穴之 -- 窆石亭留览越二日
  谕福建浙江总督王隲朕亲行江表缅怀禹徳躬率群臣展祭陵庙顾瞻殿庑倾圮礼器缺略人役寥寥荒凉增叹愚民风俗崇祀淫祠俎豆馨香奔走恐后宜祀之神反多轻忽朕甚慨焉在昔帝王陵寝理应隆重培䕶况大禹道冠百王身劳疏凿奠宁率土至今攸赖岂可因循特书地平天成四字悬之宇下令地方官即加修理毕备仪物守祀人役亦宜增添俾规模弘整岁时严肃兼赐白金二百给守祀之人此后益令敬慎守土之臣亦须时为加意称朕尊崇遐慕之怀其各祗遵毋忽
  圣祖仁皇帝御制祭文曰
  惟
  王精一传心俭勤式训道由天锡启皇极之图畴功在民生建中邦之井牧四载昔劳疏凿永赖平成九叙早著谟谋惟歌府事行其无间徳远益新朕省方东南道经吴越视长江之浩渺心切溯洄瞻高𪩘之嵯峨企深仰止幸矣松楸伊迩俨然律度可亲特荐馨香躬修祀事惟祈灵爽尚克来歆
  圣祖仁皇帝御制
  禹陵颂并序
  朕阅视河淮省方浙地会稽在望爰渡钱塘瞻拜大禹陵庙瞻眺久之敕有司岁加修葺春秋莅祼粢盛牷醴必丰必䖍以志崇报之意时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十四日也缅惟
  大禹接二帝之心传开三代之治道昏垫既平教稼明伦由是而起其有功于后世不浅岂特当时利赖哉朕自御宇以来轸怀饥渇留意河防讲求疏濬渐见底绩因行山泽益仰前徽爰作颂曰下民其咨
  圣人乃生危微精一允执相承克勤克俭不伐不矜随山刊木地平天成九州始辨万世永宁六府三事政教修明会稽钜镇五岳嫓灵兹惟其藏陵谷式经百神守䕶松柏郁贞仰止高山时切景行
  甲子
  圣祖仁皇帝亲祭
  明太祖陵是日
  驾至大门前下辇步行进前殿行三跪九拜礼复至陵前
  奠酒三爵行一跪三拜礼
  赐守陵人白金百两
  三十四年以畿辅灾伤山西地震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三十五年以迩年郡县水旱间告年谷歉登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三十六年二月
  命祭辇路所经古帝王陵先贤墓时以行兵宁夏是日驻跸大同
  七月以剿灭噶尔丹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三十八年四月
  圣驾南巡
  亲谒
  明太祖陵奠酒先是
  谕大学士等明代洪武乃创业之君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醊今朕临幸当再亲祭大学士等奏
  皇上两次南巡业蒙亲往奠醊今应遣大臣致奠上曰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著兵部尚书席尔达致祭行礼朕亲往奠是日奠爵既毕
  阅视陵寝复
  谕大学士等曰朕今日往明太祖陵寝致奠见其圮毁已甚皆由专司无人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后周封之于杞宋即今本朝四十八旗蒙古亦皆元之子孙朕仍沛恩施依然抚育明之后世应酌授一官俾司陵寝俟回京日尔等与九卿会议具奏越二日
  诏所司时加修整并悬
  御书治隆唐宋四大字于陵殿
  等谨按加礼前代陵寝未有如
  本朝之久而益厚者我
  圣祖仁皇帝六幸江宁五
  临锺山方岁己卯之四月已三
  酹明陵
  圣谕欲访裔授职俾守世祀迨
  世宗宪皇帝初元即检得
  圣祖未经颁发
  谕旨一道遂上承
  先志封明裔以侯世袭奉春秋陵祀我
  皇上初举南巡循
  旧典谒明陵
  谕曰胜国故陵寝殿依然松楸无恙皆我
  祖宗盛徳保全之所致盖
  世祖章皇帝车驾入关即
  诏明陵禁樵牧洁禋祀迄今恭纂是编伏睹
  列朝仁泽叠加几于连岁不绝书至矣哉从古史册所未
  之有也
  四十一年十一月
  诏修
  禹陵是月
  谕工部禹陵殿宇应即行修葺著交与杭州织造敖佛和令确估工价动支织造节省银两会同地方官尽心料理称朕尊崇前代圣王之至意
  四十二年二月壬寅
  圣驾南巡遣官祭
  明太祖陵是日
  驻跸江宁府城南遣大学士马齐致祭又
  命皇子往奠酒
  三月
  圣祖仁皇帝五十万夀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一月遣官祭
  女娲氏陵时
  驾西巡是日
  驻跸洪洞县城南遣官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陵
  汉高祖文帝宣帝光武帝唐高祖太宗宣宗陵并
  命祭
  文王
  武王文书
  御名时先期翰林院以拟撰祭文进呈
  谕曰文王武王皆古之圣君非他帝王可比且向以孔子圣人已书朕名致祭矣此祭文同亦须书名
  四十四年四月
  圣驾南巡
  亲诣
  明太祖陵行礼先是遣户部尚书徐潮致祭越三日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曰回銮朕诣明太祖陵大学士马齐
  
  皇上已遣官祭明太祖陵祈停
  亲诣得
  旨洪武素称贤主前者巡幸未获躬赴陵前今当亲诣行礼是日导引官引向中门
  上命自东角门入
  谕曰此非尔等导引有失特朕之敬心耳既入率诸皇子
  及大臣侍卫等行礼
  四十五年以平定朔漠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四十六年三月
  圣驾南巡遣官祭
  明太祖陵
  上复亲诣行礼先一日
  谕大学士等朕欲于明日谒明太祖陵大学士等奏皇上前此临幸江南祭明太祖陵或遣官或遣皇子并𫎇亲行灌奠又重新庙貎专人守䕶自古加厚前朝未见如
  此者今
  车驾又欲往谒等以为太过况已遣大臣致祭天气骤
  热不必亲劳
  圣躬
  上谕曰天气骤热何足计耶朕必亲往是日
  乘步辇由东石门桥至大门下辇由东门升享殿行礼
  四十八年三月以复
  册立皇太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五十二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六十万夀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五十六年正月
  命省视明陵时遣诸皇子及领侍卫内大臣等往既回奏
  四月礼部请
  宣付史馆得
  旨明朝十三陵朕四十年前曾经亲往今已多年恐看守疏忽陵寝或有毁坏之处故遣诸皇子等往奠据回奏殿宇修葺坚整历年虽久毫无动坏看守人等亦俱谨慎此所奏已知之
  五十七年十二月以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
  世宗宪皇帝登极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
  圣祖仁皇帝尊谥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一月以
  圣祖仁皇帝配
  
  地坛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二月以
  册立
  皇后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二年十月
  特封明代后裔朱之琏为一等侯世袭以奉明陵春秋祭
  享先是元年九月
  世宗宪皇帝谕朕近于
  圣祖仁皇帝所遗书笥中检得未经颁发
  上谕一道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其后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国之迹欲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官职以奉春秋陈荐仍世袭之朕伏读之下仰见我
  圣祖仁皇帝海涵天覆深仁大度远迈百王超轶万古朕思史纪东楼诗歌白马商周以来无不推恩前代后世颇多疑忌以致历代之君宗祀殄绝朕仰体
  圣祖如天之心远法隆古盛徳之事谨将
  圣祖所遗
  谕旨颁发尔等访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爵秩俾之承袭以奉春秋祭享但恐有明迄今年代久远或有奸徒假冒致生事端尔内阁大学士即会同廷臣详明妥议以副
  圣祖仁皇帝宽仁矜恤之至意并发出恭录
  圣祖仁皇帝谕旨一道朕于宫中详览前史毎见开国之君必英姿伟略才识过人始能创肇丕基奄有天下其
  谟谋经画间虽详略不同未有不期其子孙善克负荷以传永久迨其嗣君习于晏安隳堕先业或纵恣嗜欲或委任非人遂致纲纪废弛灭绝宗纪良可悼叹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凖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乃至末叶衰颓灾荒叠见臣工则门户纷然盗贼则西北蜂起京师失守社稷颠覆考其嗣主实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国之迹盖亦历数使然也我朝殱逐逆冦入关定鼎明代诸陵特设人员守䕶使不湮于荒烟蔓草者亦已逾于旧典矣朕三经南巡皆诣明太祖陵园亲行奠酹更令严禁樵牧岁加葺治缅惟明太祖旷世英雄超轶往昔规模典章我朝尚多征据岂可使其宗祀沦绝承守无人今宜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爵秩以奉春秋陈荐仍世袭之庶可慰明太祖英灵于九原亦以昭朕仁厚矜恤之怀使天下后世咸共晓焉尔内阁大学士即会吏礼二部确议以闻至是年二月礼部等言谨查得镶白旗朱文元系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之后明崇祯时简王裔代王为洪承畴监军于松山我
  太宗文皇帝时代王与其侄文元被俘遂归我
  朝曾蒙
  圣祖仁皇帝召见询宗系今原任内阁侍读学士朱汝锠子众关保等皆文元孙也文元于顺治间曾奏往大同取其宗族来京今见任直隶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一支是也请于此一支按谱吏部拣选引
  见择用一人饬礼部差官同伊祭告明太祖陵及昌平十三陵仍令回京居住嗣后毎年春秋二祭令其呈明前往从之十月吏部带领明裔朱之琏等六人引
  见得
  旨朕仰体
  皇考圣心于明代后嗣特加旷典封以候爵著将阿思罕尼哈畨朱迋□之嫡孙朱之琏封为一等侯世袭凡族内人丁令入正白李迋栋佐领下
  世宗宪皇帝御制明太祖陵十三陵祭文
  国家善政覃敷鸿恩遍浃而殊礼更施于胜国优秩特加于后人废绝之祀复兴妥侑之灵有托隆规锡庆奕禩承休仰惟
  圣祖仁皇帝至徳同天深仁溥地万几之暇眷念前猷谓有
  明太祖创业维勤宅心克广经文纬武英略盖于九州酌古准今制作隆于一代逮于继世虽无暴虐之君爰及末年每值灾荒之运因贼徒之蜂起致国祚之潜移我朝戡定寰区屡加恩泽禁樵苏而设䕶诣陵寝以荐馨然而胄裔寝微春秋阙祀
  皇情感恻每眷遗徽
  宸翰留贻将行旷典朕上承
  先志命考宗支以
  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之后
  恩赐阿思罕尼哈畨朱廷□之嫡孙朱之琏授为一等侯列五等之班备三恪之典俾传世爵以奉烝尝载焕仪章用伸祭告於戏崇阶厚禄我国家特沛夫殊恩濡露降霜
  帝子孙永承其禋祀尚其歆格鉴此荣施
  七年三月
  诏所在有司修葺
  古帝王陵寝圣贤忠烈祠墓守䕶
  明太祖陵昌平十三陵是月
  谕自古帝王皆有功徳于民虽世代久远而敬礼崇奉之心不当弛懈其陵寝所在乃神所凭依尤当加意防卫勿使䙝慢至于往圣先贤名臣忠烈芳型永作楷模正气长留天壤其祠宇茔墓亦当恭敬守䕶以申仰止之忱著各省督抚转饬各属将境内所有古昔陵寝祠墓勤加巡视防䕶稽查务令严肃洁净以展诚恪若有应行修葺之处著动本省存公银两委员料理朕见历代帝王皆有保䕶古昔陵寝之敕谕而究无奉行之实朕雍正元年恩诏内即以修葺历代帝王陵寝通行申饬亦恐有相沿积习认为泛常嗣后著于每年年底令该地方官将防䕶无悮之处结报督抚该督抚造册转报工部彚齐奏闻倘所报不实一经发觉定将该督抚及地方官分别议处明太祖陵在江宁昔我
  圣祖仁皇帝屡次南巡皆亲临祭奠礼数加隆著江南总督转饬有司加意防䕶其明代十三陵之在昌平州者自本朝定鼎以来即设立内监陵户给以地亩令其䖍修禋祀禁止樵采
  圣祖仁皇帝时屡颁谕旨严行申饬著该督转饬昌平州知州昌平营参将差委人员时加巡视务令地境之内清净整齐倘陵户或有不敷著该督酌议增添此南北明陵二处亦著该督抚于每年岁底册报工部彚奏
  雍正十三年十月
  皇上以登极改元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一月以恭上
  世宗宪皇帝尊谥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乾隆元年二月
  命山东修往圣先贤陵墓是日
  皇上谕雍正七年
  皇考曾降谕旨凡往圣先贤陵墓有应行修葺者令各该省动用存公银两委员料理此诚我
  皇考崇圣重道之至意也闻山东之少昊陵帝尧庙及周公颜子孟子曽子等庙共九处迄令数载尚未兴工殊为怠缓著山东巡抚即委员确估报部兴修务期工程坚固可垂永久
  三月
  命湖广修
  帝舜有虞氏陵庙各省酌修陵庙并设陵户是日谕各省历代帝王陵庙均宜严肃整齐以昭敬礼闻湖广地方炎帝神农氏陵庙殿宇墙垣丹雘合度而帝舜有虞氏陵庙则规模狭窄丹青剥落不足以肃观瞻著该督抚转饬有司动用公费即行修葺其他处陵庙若有类此者着各该督抚委员查勘动用存公银两酌量修理务令完整再各陵向来未设陵戸无人看守者可酌设㡬户令其専司巡察洒扫永著为例嗣定
  炎陵
  虞陵各设陵户四名
  二年五月以
  世宗宪皇帝配
  天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二月以恭加上
  皇太后徽号
  册立
  皇后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八年九月
  上诣
  盛京恭谒
  祖陵
  驻跸广宁遣官祭
  辽太祖陵
  十年九月
  驾幸多伦诺尔遣官祭明十二陵是月
  谕从前
  圣祖巡幸路经昌平曽遣官致祭明陵此次进口路过昌平应如何遣官致祭该部查例具奏寻礼部覆奏得
  旨遣礼部尚书任兰枝祭长陵兵部尚书班第祭献陵理藩院尚书那延泰祭景陵礼部右侍郎觉罗勒尔森祭裕陵内阁学士伍龄安祭茂陵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嵇璜祭泰陵正红旗蒙古都统哈岱祭康陵散秩大臣英诚公丰泰祭永陵散秩大臣侯博伦岱祭昭陵散秩大臣乌密泰祭庆陵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白清额祭徳陵刑部左侍郎钱陈群祭思陵
  十月
  诏修
  明荘烈愍皇帝陵时刑部左侍郎钱陈群奉
  命祭
  明荘烈愍皇帝陵礼毕回奏享殿倾圯风雨剥落仰请
  重为修葺得
  旨著照所请行
  十一年闰三月
  命陜西修历代帝王陵圣贤忠烈墓是月
  谕历代帝王陵寝及圣贤忠烈坟墓向来俱令修葺防䕶陜西为自古建都之地陵墓最多有不在会典之内者既无围墙又无陵户着该督抚查明酌筑围墙以禁作践以资保䕶
  十三年春
  上东巡至曲阜
  亲祭
  少昊氏陵
  十四年四月以平定金川恭加上
  皇太后徽号
  册封
  皇贵妃摄六宫事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五年八月
  圣驾时巡中州遣官祭
  汉光武帝陵
  周世宗陵凡前代陵寝在
  御道所经三十里内者并遣官致祭
  九月以
  册立
  皇后恭加上
  皇太后徽号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六年三月
  上南巡躬诣
  禹陵致祭并设官奉祀时奉
  谕旨朕时巡至杭州
  禹陵在望缅惟平成之徳万世永赖
  皇祖圣祖仁皇帝曽亲祀焉爰东渡浙江陟会稽式遵皇祖旧典躬荐馨于宇下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侧应世予八品官奉祀该督抚择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用昭崇徳报功至意
  壬戌
  上亲祭
  明太祖陵先是礼臣奏
  皇上亲祭
  禹陵
  明太祖陵应行仪注照例祭日
  御龙袍衮服行二跪六拜礼奉
  旨行三跪九拜礼是日礼毕
  谕朕省方问俗巡幸江宁锺山之麓明太祖陵在焉
  皇祖圣祖仁皇帝南巡时念其为一代创业之君銮舆屡诣旷典光昭朕于驻跸诘朝即命驾前往躬申奠谒念本朝受命以来百有馀年胜国故陵寝殿依然松楸无恙皆我
  祖宗盛徳保全之所致也可令该督抚饬地方官加意保䕶其附近陵地毋许樵牧往来致滋践踏并晓谕各陵户知之
  八月
  诏修金陵是日
  谕金朝陵寝近在房山岁久榛芜未经修葺朕惟金太祖
  金世宗功徳载在史书景仰传之奕禩我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勒石建亭以垂不朽顾念国家祀典光昭虽以时遣官将事而一切享殿缭垣仪制所存观瞻宜备其令直隶总督方观承前往相度有应増修除治者即行奏闻率属鸠工庀事工竣之后朕将躬亲展奠以昭敬礼前朝之意
  十一月以
  皇太后六旬万寿恭加上
  徽号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十八年二月
  皇上亲祭
  金太祖世宗陵
  十九年七月
  皇上重诣
  盛京恭谒
  祖陵
  辇路经广宁遣官祭
  辽太祖陵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凖噶尔恭加上
  皇太后徽号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二十一年三月
  圣驾东巡
  躬奠
  少昊金天氏陵
  二十二年二月
  圣驾重举
  南巡遣官祭
  禹陵
  三月遣官祭
  明太祖陵
  上亲诣行礼先是
  行在礼部奏
  皇上亲诣
  明陵享殿行礼应恭请
  明皇后神牌暂供
  神龛旁恭请
  明太祖神牌正中供奉致祭如乾隆十六年之例得旨知道了
  二十四年十一月以西师克捷回部荡平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皇太后七旬万寿大庆恭加上
  徽号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二十七年春
  圣驾三举
  南巡遣官致祭
  禹陵
  明太祖陵
  驻跸江宁复
  亲诣
  明太祖陵奠酒
  三十年春
  圣驾四举
  南巡遣官致祭
  禹陵
  明太祖陵
  驻跸江宁仍
  亲诣
  明太祖陵奠酒
  三十六年十一月以
  皇太后八旬万寿恭加上
  徽号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四十一年三月
  上以金川全境荡平恭奉
  皇太后安舆巡幸山东告功
  阙里
  诣
  少昊陵奠酒
  五月以平定金川加上
  皇太后徽号礼成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四十五年正月以
  皇上七旬万寿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三月
  圣驾五举
  南巡
  驻跸江宁致祭
  明太祖陵
  四十九年二月
  圣驾六举
  南巡
  辇路驻曲阜
  亲诣
  少昊陵行礼
  闰三月
  驻跸江宁
  亲诣
  明太祖陵行礼先是奉
  谕旨礼部奏诣明太祖陵仪注三奠酒毎奠行一叩礼等语前代陵寝于经过时亲诣拈香自应较本朝
  陵寝仪节有别然朕加隆前代礼数从优昨亲过曲阜亲诣少昊陵孔林皆行二跪六叩礼嗣后遇亲诣前代陵寝拈香俱照此行礼不必奠酒著为令
  五十年春以
  皇上御极五十年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
  三月
  上幸汤山诣昌平州
  明长陵奠酒毕
  命重修明代诸陵是日奉
  谕旨直隶昌平州为前明陵寝之地本朝定鼎后我
  世祖章皇帝即命以帝礼改葬思陵并敕工部修葺诸陵亲临奠酹并禁止采樵添设陵户我
  圣祖仁皇帝亦曽
  亲临致奠并饬地方官加意防䕶所以加礼前代者最为优渥朕此次巡幸汤山取道昌平躬诣长陵致奠见诸陵寝明楼享殿多有损坏神牌龛案亦遗失无存为之慨然弗忍视盖由明代中叶以后国事废弛全不以祖宗为念于陵寝并未修葺至末年复经流冦扰乱亦无人守卫以致日就倾圮若其后代之君果能岁加缮治整齐完固逮今不过百有馀年亦何致颓剥若此又诸陵前虽建有碑座均未镌𪵶未审彼时是何意见今亲临奠醊周览之下深为轸恻自应重加葺治増设龛位俾臻完备再我朝开创之初睿亲王以我师克取辽东时明之君臣惑于形象谬说疑金代陵寝与本朝王气相关将房山县金陵拆毁是以尔时亦将定陵享殿撤去停其祭祀然明楼宝城仍存其旧未坏维时我
  世祖尚未亲政其事实由睿亲王建议亦非
  世祖意也今国家一统已历百数十年胜朝陵寝自应一体修复所有定陵享殿著仍行修建春秋祀事如故又明世宗永陵前因尹嘉铨条奏将其祭祀裁撤但前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天启是以历代帝王庙中撤其位祀而陵寝仍前致祭明世宗虽溺意斋醮尚不如万历天启之昏庸失徳其陵寝自应照前一体致祭以昭大公我国家受
  天眷命
  世徳显承于前代陵寝缮完保䕶礼从其厚此次修复诸明陵殿宇等工即费至百万帑金亦所不靳所有此项工程着派尚书刘墉徳保金简侍郎曹文埴徳成董率经理务期完固工成后饬该地方官随时稽察小心防䕶严禁樵苏用副朕隆礼胜朝之至意
  皇帝时巡省方有
  古帝王陵在其地者
  特典亲祭仪
  有司诹吉豫期守土官洁埽享殿内外扈从王公暨文武官陪祭视
  京师
  帝王庙地方文官知府武官副将以上与朝臣陪祭者
  以其班序先一日
  皇帝率群臣斋
  行在太常寺官具祝版凡祭事皆 行在有司襄赞送内阁中书舍人敬书祝文翰林院随时撰拟于版讫授太常寺官豫送祭所
  右具祝版
  是日昧爽光禄寺卿一人视割牲守土官于祭所
  神厨设香案光禄寺卿公服上香宰人牵牲告腯遂及守土官视宰瘗毛血如仪
  右视割牲
  祭之前夕工部司官张黄幄于享殿二门内之左銮仪卫官设洗于幄次及夜分太常寺卿属率守土官入享殿具
  神位前陈设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𬬻一镫二设案一于享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设案一于东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幕勺具爵三乃辨位设
  皇帝拜位于享殿内正中北向司拜褥官二人立于左稍后陪祀王公位阶上百官位阶下东西序立重行异等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记注官立西阶下东面纠仪御史礼部祠祭司官引礼鸿胪寺官分立王公百官拜位左右东西面典仪一人立享殿东檐下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𬬻之隅
  右供张陈设序位
  祭日漏未尽守土大吏率属治道清跸自
  行宫至祭所氾埽无令尘扬銮仪卫官陈
  骑驾卤簿于
  行在宫门外领侍卫内大臣及内大臣勒所部翊卫官䕶军统领宗人府王公勒所部后管官采服分班于
  行宫门外祗候不陪祭扈从官序列
  行宫门外守土官序列祭所门前道左陪祭王公于享殿大门外序列候
  驾至随入内外文武官于享殿庭左右序列执事官豫
  入就位均采服届时太常寺卿赴
  行宫奏时
  皇帝龙袍补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不陪祀扈从官跪
  送如常仪
  右銮舆出行宫
  驾至祭所不陪祭守土官跪迎
  皇帝于大门内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皇帝由二门中门入至幄次少俟出盥銮仪卫官跪奉盥奉巾如仪司拜褥官豫布拜褥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升中阶入殿中门诣拜位前立内大臣侍卫止立阶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陪祭王公百官按班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迺职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皇帝既就位司香奉香跪俟于香案之左赞引恭导皇帝诣香案前立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毕复位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
  右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奉篚司爵奉爵以次诣
  神位前司帛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于垫中毕各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群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文讫兴奉祝版跪
  安于篚内三叩退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献爵于左赞行终献礼司爵献爵于右均如初仪右三献
  典仪赞奉祀帛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
  兴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西向司拜褥官撤拜褥俟祝帛过仍布拜褥
  位立
  右燎祝帛
  祝帛出赞引奏礼成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降中阶出中门乘舆还
  行宫前列卤簿导从扈卫如来仪陪祭官退不陪祭守土官仍于道左跪送扈从官于
  行宫外跪迎如仪
  右礼成还行宫
  辇跸所经有
  古帝王陵在三十里内者遣官致祭仪
  豫期太常寺官具祝文翰林院随时撰拟香帛授遣官赍往守土官洁扫享殿内外戒办牲牢器物备执事司祝司香司帛司爵以府州县佐贰充通赞以教谕训导引赞以学弟子员遣官既至及执事官斋其夕宰人割牲于厨地方官州若县一人公服视宰瘗毛血如仪祭日昩爽守土官入陈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𬬻一镫二设案于左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设案一于中少西供祝版设洗于阶东引赞二人俟于门质明执事官豫入就位均朝服遣官朝服至祭所引赞引自殿垣左门入诣东阶下盥至阶中北面立通赞赞就位遣官就位赞就上香位引官引遣官升东阶入殿左门诣香案前司香跪奉香引赞赞跪遣官跪赞上香遣官上香毕兴赞复位遣官仍降东阶复位赞跪叩兴遣官行三跪九叩礼通赞赞行初献礼司帛奉篚跪献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奠于正中各退赞读祝引赞赞跪遣官跪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宣读讫复于案三叩兴退赞叩兴遣官三叩兴通赞赞行亚献礼司爵奠爵于左赞行终献礼司爵奠爵于右均如初仪引赞赞跪叩兴遣官行三跪九叩礼通赞赞奉祝帛送燎执事各奉祝帛香由中道送燎如仪遣官避立拜位东俟过复位引赞赞礼毕引遣官仍由殿垣左门出执事官皆退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