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皇朝文献通考 (四库全书本)/全览9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全览8 皇朝文献通考 全览9 全览10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三
  帝系考
  皇族
  等谨按我
  朝天潢世系源远流长
  显祖宣皇帝支派迄于万禩并为宗室
  兴祖直皇帝暨
  景祖翼皇帝
  皇子支派并为觉罗恭遵
  玉牒分析编纂至于宗人府事例悉以次详纪用昭历朝展亲锡类之钜典云
  天聪九年
  谕宗室者天潢之戚不加表异无以昭国体令系红带以表异之复分别名号
  太祖庶子俱称阿哥
  六祖子孙俱称觉罗
  六祖子孙俱令系红带他人毋得紊越
  崇徳元年定亲王以下至宗室俱束金黄带觉罗束红带
  三年定亲王以下至宗室生子女周岁书其名及年月日时母某氏详其嫡庶次第具册送宗人府觉罗亦如之
  顺治九年定亲王以下至宗室所生子女载黄册觉罗所生子女载红册
  康熙五十二年
  谕宗室革退者向皆不入玉牒其子孙若不及今表著日久年远必至湮没所关甚大应查明载入玉牒酌量给带为记觉罗等原系同
  祖所生其犯罪革退者若不察明亦将湮没所生子女皆应察明记载著详议具奏遵
  旨议准革退宗室给以红带附入黄册革退觉罗给以紫
  带附入红册于纂修
  玉牒时附名册后所生子女亦具册送府附载黄红册后
  乾隆三年
  皇帝伯叔兄弟辈子女至十五岁请
  旨赐婚其馀宗室子女系
  特旨指婚者令候
  旨行馀酌量及时婚嫁如以女与外藩蒙古结姻者均
  奏请得
  旨乃行
  等谨按宗室列爵授封条例并详封建考兹不复载间有由科举入仕者载以备考
  康熙三十六年
  谕宗室子弟有能力学属文应令一体应试编号取中于三十八年己卯科乡试一次旋即停止
  乾隆九年宗人府议准请
  钦命大臣合试左右翼学生凡本年考取一二等及往年考取一等并在家肄业愿观光者咸准与考拔取佳卷进呈
  御览恭候
  钦定名次由府引
  见以会试中式注册俟礼部会试之年习翻译者与八
  旗翻译贡生同引
  见
  赐进士以府属额外主事用习汉文者与天下贡士同殿试
  赐进士甲第有差十七年奉
  旨将宗室等乡会试及选庶吉士之例永行停止等谨按马端临通考皇族一门纪载至简良以撰述历代成书其体例固与宗室世谱异也我
  朝天潢蕃衍
  玉牒所载卷帙浩繁拟仿通考原例稍加变通凡列祖世系下宗室觉罗以世分系其曽膺十等封爵及仕至一二品文武大员者详载馀则并著
  玉牒至编载之例系以世分世以系合别之以世使有次从之以系使有属是卷宗室之系凡七觉罗之系凡六凡某世必注某人之子其或不在十等之爵二品以上者则从某子推而上之注曰某曾孙某元孙递溯数世以上名见本书者而止若
  牒末附见爵秩应载者则附书于各系之后亦仍以世次
  
  等又按
  玉牒所载于其人之膺封爵而兼有官职者则官爵并书然官爵有陞降如爵有由始封而晋封者则从其所晋之爵书之有由始封而降封者则从其所降之爵书之今恭照此例编载至于縁事革去者则于官爵上加原封原授原任等字样以示区别云等又按前次编纂
  玉牒成于乾隆四十三年其有封爵官职名氏见于四十
  三年以后者因现修
  玉牒尚未告成无凭查载谨声明于此
  宗室
  显祖宣皇帝系
  二世恭载
  皇子门
  三世奉恩辅国刚毅公达尔察
  固山襄毅贝子务达海
  原封镇国公汉岱
  奉恩辅国公塔海
  奉恩辅国公祜世塔
  奉恩辅国恪僖公喇世塔以上多罗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子原封大贝勒阿敏
  多罗恪僖贝勒图伦
  多罗和惠贝勒寨桑古
  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和硕简亲王芬古以上追封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子
  馀详
  玉牒
  四世奉恩辅国悫厚公穆青奉恩辅国刚毅公达尔察子奉恩镇国纯和公托克托慧固山襄毅贝子务达海子奉恩辅国悫厚公海兰
  奉恩辅国悼愍公席布锡伦
  奉恩辅国怀思公嵩固图以上原封镇国公汉岱子
  辅国将军泰䕃布禄
  辅国将军德伦以上奉恩辅国公塔海子
  镇国将军祜世布
  镇国怀思将军苏赫
  辅国将军伊尚阿以上辅国公古世塔子
  辅国将军喇克达奉恩辅国恪僖公喇世塔子
  固山温简贝子固尔玛浑
  奉恩镇国公恭阿
  奉恩镇国端纯公果盖
  奉恩镇国公果赖以上原封大贝勒阿敏子
  奉恩辅国公品级扎喀纳扎萨克图子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孙原封固山贝子屯齐喀
  奉恩镇国公屯齐以上多罗恪僖贝勒图伦子
  镇国将军洛托和惠贝勒寨桑古子
  悫厚世子富尔敦
  和硕简纯亲王济度
  多罗敏简郡王勒度
  和硕简亲王巴尔堪
  原封辅国将军都统辉兰
  辅国将军固美
  辅国将军武锡以上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子
  原封贝勒尚善
  和硕简亲王傅拉塔
  固山悼哀贝子努赛以上和硕简亲王芬古子
  馀详
  玉牒
  五世副都统奉国将军勒塞礼
  奉国将军德塞礼以上奉恩辅国悫厚公穆青子
  奉国将军当阿赖
  奉国将军卓随
  奉恩镇国襄毅公扬福
  奉国将军白努宜以上奉恩镇国纯和公托克托慧子
  奉国将军哈尔萨奉恩辅国悫厚公海兰子
  奉国将军苏尔德宜辅国悼愍公席布锡伦嗣子
  奉国将军锡立浑
  奉国将军务立浑以上辅国怀思公嵩固图子
  奉国将军满珠锡礼
  兵部右侍郎奉国将军塞尔赫以上辅国将军奉䕃布禄子奉国将军额尔赫布
  奉国将军玛勇
  奉恩将军讷尔特宜以上辅国将军徳伦子
  奉国将军满达镇国将军祜世布子
  奉国将军席布辅国将军伊尚阿子
  奉国将军敬德
  奉国将军雍占以上辅国将军喇克达子
  辅国怀仪将军塞克图
  辅国怀仪将军塞勒伯
  辅国悫厚将军度尔伯以上宏科泰子 原封大贝勒阿敏孙奉恩镇国怀思公玛尔图
  奉恩镇国怀愍公僧额
  奉恩镇国怀仪公玛三
  奉恩辅国襄敏公瓦三
  辅国敏恪将军扎三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萨三以上固山温𥳑贝子固尔玛浑于奉恩辅国公法塞镇国公恭阿子
  辅国将军塞祜德镇国端纯公果盖子
  奉恩辅国怀思公翁武镇国公果赖子
  辅国将军萨克新镇国公果赖嗣子
  原任副都统阿喀纳
  原封镇国将军品级玛喀纳以上辅国公品级扎喀纳子奉恩镇国怀思公温齐喀原封固山贝子屯齐喀子
  原封辅国公温齐
  镇国将军品级富尔秦以上镇国公屯齐子
  辅国怀愍将军琶帕
  辅国怀思将军巴喀
  原封辅国将军富达礼以上镇国将军洛托子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墨美
  原封和硕简亲王喇布
  和硕简惠亲王德塞
  和硕简修亲王雅布以上简纯亲王济度子
  和硕简亲王巴赛
  奉国将军阿尔苏以上简亲王巴尔堪子
  前锋统领哈尔吉原封辅国将军都统辉兰子
  奉国将军西克特恩
  奉国将军西亲以上辅国将军武锡子
  原封辅国公门度
  奉恩将军古禄固
  原封镇国公根都
  奉恩将军锺奇以上原封贝勒尚善子
  原封固山贝子富善
  和硕简亲王福存以上简亲王傅拉塔子
  奉恩镇国端纯公拉笃祜固山悼哀贝子努赛子
  馀详
  玉牒
  六世原封奉恩将军达里祜
  奉恩将军达里伯
  奉恩将军赫勒布
  奉恩将军达里珠
  奉恩将军长山以上奉国将军勒塞礼子
  奉恩将军崇扬赫奉国将军德塞礼子
  奉恩将军卓善奉国将军卓随子
  奉恩镇国公三官保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副都统嵩阿礼
  镇国将军噶尔玛
  庄浪副都统噶隆阿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副都统辅尔嵩阿
  奉国将军正蓝旗满洲副都统莽顾赖以上镇国襄毅公扬福子
  奉恩将军噶林奉国将军白努宜子
  奉恩将军占泰奉国将军哈尔萨子
  奉恩将军纳苏图
  奉恩将军纳拉泰以上奉国将军苏尔德宜子
  奉恩将军天祥奉国将军锡立浑子
  奉恩将军善海奉国将军满珠锡礼子
  奉恩将军鄂洛顺侍郎奉国将军塞尔赫子
  奉恩将军常山保奉国将军玛勇子
  奉恩将军锡通额
  原封奉恩将军庆阿泰以上奉国将军席布子
  奉恩将军巴进泰奉国将军敬德子
  奉恩将军琳康
  奉恩将军琳安以上奉国将军雍占子
  奉恩将军舒特辅国怀仪将军塞勒伯子
  奉恩将军索斐
  奉恩辅国公鄂斐以上镇国怀思公玛尔图子
  奉国将军恩额镇国怀愍公僧额子
  原封辅国公齐克塔哈
  镇国将军伊克塔哈以上辅国襄愍公瓦三子
  奉国将军阿裕尔
  奉国将军鄂岳
  奉国将军阿哈尼
  奉恩将军安图以上辅国公法塞子
  奉国将军塞赫礼
  奉国将军雅鼐以上辅国将军塞祜德子
  奉国将军汉章阿辅国将军萨克新子
  奉恩辅国怀思公满度镇国怀思公温齐喀子
  奉恩镇国公额尔图原封辅国公温齐子
  奉国将军扬岱辅国怀愍将军琶帕子
  奉国将军伯尔图辅国怀思将军巴喀子
  奉国将军拜塞原封辅国将军墨美子
  原封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
  辅国将军阿扎兰
  奉国将军实格
  镇国将军敬顺
  辅国将军巴禄
  奉国将军理盛格
  原封镇国将军扬桑阿
  奉国将军武格
  辅国将军忠保
  原封一等镇国将军敬俨
  原封和硕简亲王神保住以上和硕简修亲王雅布子
  和硕简勤亲王奇通阿和硕简亲王巴赛子
  奉恩将军德有奉国将军阿尔苏子
  镇国将军准度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准保以上原封辅国公门度子
  奉恩将军舒禄浑
  奉恩将军延都
  奉恩将军履顺
  奉恩将军齐世就
  奉恩将军履德以上奉恩将军古禄固子
  奉恩辅国敏恪公裕绶原封镇国公根都子
  奉恩将军尤奇奉恩将军锺奇子
  原封镇国公德瞻原封固山贝子富善子
  奉恩镇国公德普
  和硕简仪亲王德沛
  奉恩将军德全
  奉恩将军德延以上和硕简亲王福存子
  馀详
  玉牒
  七世奉恩将军巴延布原封奉恩将军达里祜子
  奉恩将军海诚奉恩将军达里伯子
  奉恩将军巴启纳奉恩将军赫勒布子
  奉恩将军成岱奉恩将军达里珠子
  奉恩将军八十六奉恩将军长山子
  奉恩将军巴延德奉恩将军崇扬赫子
  奉恩将军保月奉恩将军卓善子
  辅国将军素尔登额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嵩阿礼子
  原封辅国将军德尔登额镇国将军噶尔玛子
  原封奉国将军魁文
  奉国将军宗泰
  奉国将军英善以上原封镇国将军辅尔嵩阿子
  奉恩将军阿郎阿奉恩将军噶林嗣子
  奉恩将军徳克精额奉恩将军占泰子
  奉恩将军康武利奉恩将军纳苏图子
  副都统奉恩将军霄格奉恩将军天祥子
  奉恩将军萨穆达奉恩将军善海子
  奉恩将军徳音泰奉恩将军鄂洛顺子
  奉恩将军承世奉恩将军常山保子
  原任吏部右侍郎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同宁奉恩将军定禄以上同泰子 佟奇孙辅国将军伊尚阿曽孙
  奉恩将军増诚
  副都统将军増海以上奉恩将军巴进泰子
  奉恩将军武兴奉恩将军琳康子
  奉恩将军硕安奉恩将军琳安子
  奉恩将军恩特赫默
  奉恩将军富清
  奉恩将军绶海以上奉国将军索斐子
  原封奉恩镇国公鄂齐辅国公鄂斐子
  辅国将军双麟
  奉国将军宝麟
  奉国将军平麟
  原封奉国将军同麟
  奉国将军杭麟以上镇国将军伊克塔哈子
  奉恩将军多福奉国将军鄂岳子
  奉恩将军五十九奉国将军阿哈尼子
  奉恩将军阿尔宁奉恩将军安图子
  奉恩将军熙成奉国将军塞赫礼子
  奉恩将军祥彦奉国将军汉章阿子
  奉国将军品级玛商阿闲散宗室玛稷子 原封镇国将军品级玛喀纳孙奉恩辅国敦勤公爱音图辅国怀思公满度嗣子
  辅国将军赛音图
  原封辅国将军讷音图以上镇国公额尔图子
  内阁学士玉鼎柱原授三等侍卫富楞子 富森孙 镇国公屯齐曽孙奉国将军彭龄三等侍卫德成额子 谟启孙 镇国公屯齐曽孙
  原封奉恩将军威范奉国将军扬岱子
  奉恩将军玛富塔奉国将军拜塞子
  原封奉恩镇国公永谦
  镇国将军永焕
  辅国将军永叙以上原封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子
  辅国将军长恒镇国将军敬顺子
  奉国将军鼐绶辅国将军巴禄子
  奉恩将军德纶泰奉国将军理盛格子
  奉恩将军牟尼保奉国将军武格子
  和硕简恪亲王丰讷亨
  不入八分辅国公经讷亨以上和硕简勤亲王奇通阿子
  奉恩将军灵通奉恩将军德有子
  辅国将军都祥
  辅国将军都俞以上镇国将军准度子
  奉恩将军登柱奉恩将军延都子
  奉恩将军登久奉恩将军履顺子
  奉恩将军徳特赫奉恩将军履徳子
  奉恩辅国公嵩椿奉恩辅国敏恪公裕绶子
  奉恩将军绶克
  奉恩将军绶全
  奉恩将军珠兰泰以上奉恩将军尤奇子
  原任仓场侍郎实麟原封镇国公德瞻子
  奉恩辅国恭悫公恒鲁
  辅国将军恒质以上辅国公德普子
  馀详
  玉牒
  八世奉恩将军海存奉恩将军巴延布子
  奉恩将军恩特恒额
  奉恩将军圭达杭额以上奉恩将军海诚子
  奉恩将军天师保奉恩将军巴启纳子
  奉恩将军清岱奉恩将军成岱子
  奉恩将军善志奉恩将军巴延德子
  奉国将军爱新德辅国将军素尔登额嗣子
  奉恩将军伊赫里奉国将军宗泰子
  奉国将军和齐匡鄂奉恩将军阿郎阿子
  奉恩将军庆善奉恩将军霄格子
  奉恩将军素松额奉恩将军萨穆达子
  奉恩将军扬庆奉恩将军定禄子
  奉恩将军徳良阿奉恩将军増诚子
  奉恩将军果尔明阿奉恩将军武兴子
  奉恩将军福増禄奉恩将军硕安子
  奉恩将军色克奉恩将军恩特赫默子
  奉恩将军福康奉恩将军富清子
  奉恩将军绍德
  奉恩将军多龄阿以上奉恩将军绶海子
  奉国将军恒兴辅国将军双麟子
  奉恩将军和中额奉国将军宝麟子
  奉恩将军果明额奉国将军平麟子
  奉恩将军苏赫讷闲散宗室德塞勒子奉国将军阿裕尔孙
  奉恩将军和隆阿奉恩将军五十九子
  奉恩将军恒霖奉恩将军阿尔宁子
  奉恩将军成翰奉恩将军熙成子
  奉恩将军品级英禄奉国将军玛商阿子
  奉恩辅国勤僖公吉存辅国敦勤公爱音图子
  奉国将军东海辅国将军赛音图子
  辅国将军仪启镇国将军永焕子
  奉国将军仪常辅国将军永叙子
  奉国将军舒贤辅国将军长恒子
  奉恩将军舒尔金奉恩将军牟尼保子
  奉国将军吉拉敏
  和硕郑恭亲王积哈纳以上和硕简恪亲王丰讷亨子
  不入八分辅国公积拉堪不入八分辅国公经讷亨子奉国将军裕喜辅国将军都俞子
  奉恩将军海宁阿奉恩将军登久子
  奉恩将军五讷喜奉恩将军德忒赫子
  副都统辅国将军景熠
  奉国将军景煌以上辅国公嵩椿子
  奉恩将军灵嵩奉恩将军珠兰泰子
  奉恩辅国公兴兆
  辅国将军兴郡
  奉国将军兴瑞以上辅国恭恪公恒鲁子
  奉国将军兴诚辅国将军恒质子
  馀详
  玉牒
  九世奉恩将军永登额奉恩将军海存子
  奉恩将军敏俊栋科诺子 松龄孙奉恩将军占泰曽孙
  奉恩将军禄哈布礼奉恩将军果尔明阿子
  奉恩将军德茂奉恩将军色克子
  奉恩将军敏恺奉恩将军成翰子
  奉恩辅国公特通额
  奉恩将军达明阿以上辅国勤僖公吉存子
  奉恩将军扬森奉国将军东海子
  奉国将军敏辉
  奉恩将军连辉以上辅国将军仪启子
  奉恩将军重厚奉国将军舒贤子
  奉恩将军廉敏奉恩将军舒尔金子
  奉恩将军德海头等侍卫向顺子辅国将军都祥孙
  奉国将军成英辅国将军兴郡子
  馀详
  玉牒
  十世不入八分辅国公宁盛额奉恩辅国公特通额子馀详
  玉牒
  牒末附见者一人
  副将常岱冠军使玛岱子 三等侍卫巴实孙塔哈纳曽孙 锡翰元孙 多罗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五世孙 七世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四
  帝系考
  皇族
  宗室
  太祖高皇帝系
  二世恭载
  皇子门
  三世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和硕敬谨庄亲王尼堪以上广略贝勒禇英子
  多罗克勤郡王岳讬
  和硕颕毅亲王萨哈璘
  多罗谦襄郡王瓦克达
  奉恩辅国公玛瞻
  和硕巽亲王满达海
  和硕惠顺亲王祜塞以上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子
  镇国将军席特库
  奉恩将军费雅三
  奉恩辅国介直公干图
  辅国怀仪将军范图
  奉恩辅国公巩安
  奉恩辅国公灏善以上奉恩镇国勤敏公阿拜子
  镇国将军聂克塞
  镇国恪恭将军穆尔察以上镇国克洁将军汤古代子
  内大臣原封固山贝子额克亲
  原授大学士封辅国公巴穆布尔善
  奉恩辅国恪僖公拔都海
  奉恩怀仪将军拉都海
  辅国悼殇将军巴特玛费扬古以上奉恩辅国悫厚公塔拜子固山贤懿贝子尚建
  固山温良贝子博和讬
  多罗贝勒博洛
  多罗安郡王岳乐以上和硕饶馀敏亲王阿巴泰子
  奉恩辅国公噶布拉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祜锡禄以上奉恩镇国恪僖公巴布泰子固山贝子和度
  奉恩镇国公傅勒赫以上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恪子
  原封辅国公来祜奉恩辅国介直公赖慕布子
  多罗贝勒多尔博和硕睿忠亲王多罗衮嗣子
  多罗信宣和郡王多尼
  多罗贝勒辅国恪僖公察尼
  多罗信郡王洞鄂
  原封辅国公费扬古以上和硕豫通亲王多铎子
  馀详
  玉牒
  四世多罗悫厚贝勒杜尔祜
  原封固山贝子穆尔祜
  固山恪禧贝子特尔祜
  固山怀愍贝子杜努文
  固山怀愍贝子萨弼以上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子
  原封敬谨亲王兰布
  和硕敬谨悼亲王尼思哈以上和硕敬谨庄亲王尼堪子
  多罗衍禧介郡王罗洛浑
  多罗显荣贝勒喀尔楚浑
  多罗和惠贝勒巴尔楚浑
  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
  多罗刚毅贝勒祜里布以上多罗克勤郡王岳讬子
  多罗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徳浑
  奉恩镇国公杜兰以上和硕颖毅亲王萨哈璘子
  原封镇国公留雍
  原封镇国公噶尔塞以上多罗谦襄郡王瓦克达子
  多罗怀愍贝勒常阿岱和硕巽亲王满达海子
  多罗怀愍郡王精济
  和硕康良亲王杰书以上和硕惠顺亲王祜塞子
  奉恩将军能额理
  奉恩辅国公英额理
  奉恩辅国公英格宜以上镇国将军席特库子
  奉国将军法喀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法复理以上镇国怀仪将军范图子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图萨
  辅国将军巴哈穆以上奉恩辅国公巩安子
  原授刑部尚书镇国将军佛格
  奉恩将军保格
  辅国将军善福
  辅国将军玛锡礼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尚禄
  辅国将军萨穆当以上奉恩辅国公灏善子
  内大臣辅国将军额奇
  散秩大臣辅国将军度尔巴
  辅国将军伯奇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伯尔赫宜
  原授三等辅国将军品级伯赫以上内大臣原封固山贝子额克亲子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巴尔岱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塞图以上原授大学士封辅国公巴穆布尔善子辅国将军席尔图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博尔都以上奉恩辅国恪僖公㧞都海子辅国将军巴尔善辅国悼殇将军巴特玛费扬古子
  固山悼愍贝子苏布图
  固山介洁贝子强度以上固山贤懿贝子尚建子
  奉恩辅国怀愍公翁古
  奉恩辅国怀仪公锦柱
  固山介洁贝子佛克齐库
  固山贝子彰泰以上固山温良贝子博和讬子
  原封多罗郡王塔尔纳
  多罗怀思贝勒齐克新以上多罗贝勒博洛子
  䕶军统领辅国将军塞楞额
  多罗安悫郡王玛尔浑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塞布礼
  奉恩镇国公经希
  原封固山贝子蕴端以上多罗安郡王岳乐子
  镇国将军辉塞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齐穆布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发度
  辅国将军徳仪以上奉恩辅国公噶布拉子
  辅国将军富良原封三等镇国将军祜锡禄子
  奉恩辅国公构孳
  原封辅国公绰克都以上奉恩镇国公传勒赫子
  辅国将军来度原封辅国公来祜子
  多罗信郡王苏尔发多罗贝勒多尔博子
  多罗信郡王鄂扎
  奉恩将军鄂明以上多罗信宣和郡王多尼子
  奉国将军查达
  原封奉恩将军徳福以上辅国恪僖公察尼子
  奉国将军鄂齐礼
  古北口提督彰格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查库齐以上多罗信郡王洞鄂子奉恩将军毕喇席
  奉恩将军詹布
  奉恩将军尧努以上原封辅国公费扬古子
  馀详
  玉牒
  五世固山恪恭贝子敦达
  固山温恪贝子准达以上悫厚贝勒杜尔祜子
  原授三等镇国将军品级长源原封固山贝子穆尔祜子奉恩镇国公噶尔哈图
  奉恩镇国恪恭公登塞
  原封奉恩将军玛尔噶图以上恪僖贝子特尔祜子
  奉恩镇国公巴鼐
  奉恩镇国悼愍公固鼐以上怀愍贝子萨弼子
  奉恩辅国公赖士
  奉恩辅国公务友以上原封敬谨亲王兰布子
  多罗平比郡王罗科铎
  多罗贝勒诺尼以上多罗衍禧介郡王罗洛浑子
  多罗贝勒克齐显荣贝勒喀尔楚浑子
  辅国将军品级固克度浑
  原授三等辅国将军品级库布素浑以上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子
  多罗顺承忠郡王诺罗布
  原封顺承郡王勒尔锦以上多罗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徳浑子奉恩辅国公讷默孙
  奉恩辅国公弼礼克以上奉恩镇国公杜兰子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台浑原封镇国公留雍子
  原封辅国公海清原封镇国公噶尔塞子
  都统奉恩将军席伦图
  奉恩将军实宪
  奉恩将军席昌
  原封奉恩将军希常
  原封辅国公星尼以上多罗怀愍贝勒常阿岱子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尼他哈
  辅国将军扎尔图
  和硕康简亲王巴尔图
  和硕康悼亲王椿泰以上和硕康良亲王杰书子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务尔登
  奉国将军务尔徳宜以上奉恩辅国公英额理子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业尔图奉恩辅国公英格宜子
  奉国将军塞徳宜原封辅国将军法复理子
  奉国将军塞尔都
  副都统诺穆珠以上原封辅国将军图萨子
  奉国将军务鼐
  奉恩将军徳尔弼以上辅国将军巴哈穆子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瑚琏原授刑部尚书镇国将军佛格子奉国将军珠隆辅国将军善福子
  原任䕶军统领儒富原封辅国将军尚禄子
  奉国将军徳敏辅国将军玛锡礼嗣子
  奉国将军西林
  奉国将军伯祥
  奉恩将军忠顺以上辅国将军萨穆当子
  领侍卫内大臣额腾机辅国将军额奇子
  原封二等奉国将军巴甸紫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噶尔图以上辅国将军度尔巴子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阿尔巴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阿齐图以上辅国将军伯奇子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伯尔森原封辅国将军伯尔赫宜子奉国将军时通原封辅国将军博尔都子
  散秩大臣奉国将军增盛
  奉国将军永徳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徳兴以上辅国将军巴尔善子
  奉恩镇国公颜龄悼愍贝子苏布图子
  奉恩辅国公博尼奉恩辅国怀愍公翁古子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百绶
  固山恪敏贝子屯珠
  原封镇国公明瑞以上固山贝子彰泰子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色㾗图
  都统奉恩将军色贝
  奉恩将军务尔图以上辅国将军塞楞额子
  多罗安节郡王华玘
  原封奉恩将军华玢以上安悫郡王玛尔浑子
  副都统华珠原封辅国将军塞布礼子
  奉国将军威塞
  奉国将军握内
  奉国将军齐尔弼以上镇国将军辉塞子
  副都统奉国将军索达塞
  前锋统领奉国将军勒特浑
  奉国将军恒徳以上原封辅国将军齐穆布子
  奉国将军铭全原封辅国将军发度子
  将军奉国将军尚建宝
  奉国将军拉善以上辅国将军徳仪子
  奉国将军尼雅翰
  奉国将军舒图
  奉国将军斐新
  奉国将军哈孚喀以上辅国将军富良子
  镇国将军讷延辅国公构孳子
  奉恩辅国公素严
  奉恩辅国公兴绶
  原封奉恩辅国公普照
  原封辅国公经照以上原封辅国公绰克都子
  奉恩将军扎坤泰原任三等侍卫爱珠子原封辅国公来祜孙
  奉恩辅国公多罗信郡王塞勤多罗信郡王苏尔发子奉国将军扎尔布
  多罗信悫郡王徳昭以上多罗信郡王鄂扎子
  奉恩将军扎克丹
  奉恩将军查拉芬以上奉国将军鄂明子
  副都统合伻阿原任三等侍卫徳昌子辅国恪僖公察尼孙
  原封奉恩将军鄂泰
  奉恩将军费扬阿
  奉恩将军积善以上奉国将军鄂齐礼子
  原封奉恩将军贝和诺
  将军奉恩将军绰和诺以上原封奉国将军查库齐子
  奉恩将军纳延
  奉恩将军巴延
  凉州副都统奉恩将军世照以上奉恩将军毕拉席子
  奉恩将军岳和奉恩将军詹布子
  奉恩将军根宁奉恩将军尧努子
  馀详
  玉牒
  六世原封镇国公普贵
  原封镇国公普奇
  奉恩辅国公普昌以上固山恪恭贝子敦达子
  奉恩辅国公品级善绶
  原封奉恩辅国公永齐
  原任兵部侍郎普泰
  奉恩辅国简恪公苏尔禅以上固山温恪贝子准达子辅国将军品级察尔岱原授镇国将军品级长源子
  奉恩辅国温僖公瑟尔臣镇国恪恭公登塞子
  原封辅国公阿布兰
  奉恩辅国公法布兰以上镇国公巴鼐子
  奉恩辅国简恪公伊尔登辅国公赖士子
  原封奉恩辅国公富增
  署散秩大臣镇国将军富宏以上辅国公务友子
  原封多罗平郡王讷尔图
  多罗平悼郡王讷尔福以上多罗平比郡王罗科铎子
  奉恩镇国恪顺公诺音托和多罗贝勒诺尼子
  奉恩辅国恪思公鲁宾多罗贝勒克齐子
  奉恩将军品级兰鼐原授辅国将军品级库布素浑子
  多罗郡王品级锡保
  原封奉恩将军封讷赫以上顺承忠郡王诺罗布子
  多罗顺承郡王勒尔贝
  多罗顺承郡王扬奇
  原封顺承郡王布穆巴
  多罗顺承郡王充保以上原封顺承郡王勒尔锦子
  奉恩辅国敦敏公讷图奉恩辅国公讷默孙子
  原封镇国将军弼尔特讷奉恩辅国公弼礼克子
  奉恩将军英俊
  奉恩将军英勇以上奉恩将军席伦图子
  原封奉恩将军成文奉恩将军窦宪子
  奉恩将军申徳奉恩将军席昌子
  原封镇国公星海
  奉恩将军都隆额以上辅国公星尼子
  奉国将军尚徳辅国将军扎尔国子
  奉恩将军谟章
  奉恩将军谟本
  镇国将军谟云
  奉国将军谟恭
  奉国将军谟经
  原封辅国将军谟典
  辅国将军谟广
  辅国将军谟显
  镇国将军谟亮以上和硕康简亲王巴尔图子
  和硕康修亲王崇安和硕康悼亲王椿泰子
  原任副都统良玉原任三等侍卫业勒子辅国公英额理孙
  奉恩将军启昭原封奉国将军务尔登子
  奉恩将军扬安
  奉恩将军六十八以上奉国将军务尔徳宜子
  奉恩将军新岱原封奉国将军业尔图子
  奉恩将军色本臣奉国将军塞徳宜子
  奉恩将军格尔斐音
  奉恩将军格尔宾
  奉恩将军托尔浑以上奉国将军塞尔都子
  奉恩将军珠灵阿奉恩将军徳尔弼子
  奉恩将军普顺奉国将军珠隆嗣子
  奉恩将军顺昌奉国将军徳敏子
  奉恩将军富察
  奉恩将军富瑞以上奉国将军西林子
  奉恩将军广宽
  奉恩将军祥住
  奉恩将军广普以上奉国将军伯祥子
  原授墨尔根副都统舒丰原授三等侍卫额特布子 辅国将军额奇孙奉恩将军伊克积善
  奉恩将军和克积善以上奉恩将军忠顺子
  署散秩大臣英徳楚宗子 原封辅国将军塞图孙
  奉恩将军齐福奉国将军时通子
  奉恩将军康泰
  奉恩将军庆康以上奉国将军增盛子
  奉恩将军宁静
  奉恩将军格色泰以上奉国将军永徳子
  原封奉恩将军熙文
  原封奉恩将军绰鼐以上原封奉国将军𮎛㾗图子
  奉恩将军赛冲阿奉恩将军色贝子
  奉恩将军龄高奉恩将军务尔图子
  都统奉恩将军社穆徳奉国将军握内子
  原封奉恩将军甘笙宗学副管齐塞子镇国将军辉塞孙
  奉恩将军宝善
  奉恩将军宝良
  奉恩将军宝徳以上奉国将军索达塞子
  奉恩将军昻阿图奉国将军勒特浑子
  原封奉恩将军穆锡奉国将军恒徳子
  奉恩将军裕宁闲散宗室齐奇嗣子 原封辅国将军齐穆布孙
  奉恩将军和正额奉国将军铭全子
  副都统奉恩将军勒克
  奉恩将军双贵
  原封奉恩将军乍浦副都统书景阿奉国将军拉善子奉恩将军佛照
  奉恩将军多义以上奉国将军尼雅翰子
  奉恩将军托禅奉国将军舒图子
  奉恩将军多隆额奉国将军斐新子
  奉恩将军托锡奉国将军哈孚喀子
  镇国将军素拜辅国公素严子
  奉恩辅国恭简公璐达闲散宗室隆徳子 原封辅国公绰克都孙原封奉恩辅国公九成辅国公兴绶子
  原封辅国公恒新原封辅国公普照子
  副都统明善扎穆宝子 云岱孙 鄂拜曾孙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元孙奉恩将军永武奉恩将军扎坤泰子
  都统色布恳
  奉恩辅国简僖公齐努浑
  多罗信郡王功宜布以上多罗信郡王塞勤子
  奉恩将军基绶奉国将军扎尔布子
  原封奉恩将军华龄
  和硕豫亲王修龄
  奉恩将军英龄以上多罗信悫郡王徳照子
  奉恩将军玛察奉恩将军扎克丹子
  奉恩将军珸尔龚阿奉恩将军积善子
  奉恩将军爱新泰将军奉恩将军绰和诺子
  奉恩将军达福奉恩将军纳延子
  奉恩将军尚福
  奉恩将军达喜以上奉恩将军巴延子
  奉恩将军永明阿奉恩将军世照子
  馀详
  玉牒
  七世原封镇国将军明保
  奉恩辅国温僖公诚保
  奉恩辅国公智保
  奉恩辅国公苏保以上原封镇国公普贵子
  奉恩辅国敦僖公广龄辅国简恪公苏尔禅子
  奉恩将军品级诺尔博辅国将军品级察尔岱子
  原封辅国公徳明阿
  奉恩辅国公额尔经阿以上辅国温僖公瑟尔臣子
  辅国温僖将军福尔善原封辅国公阿布简子
  奉恩辅国和悫公法尔善辅国公法布兰子
  辅国公将军富春辅国简恪公伊尔登子
  奉恩将军玖雅图闲散宗室拜音布子奉恩辅国公务友孙
  辅国将军阿敏图镇国将军富宏子
  多罗郡王品级讷尔苏平悼郡王讷尔福子
  原封辅国公斗宝镇国恪顺公诺音托和子
  奉恩将军品级宗智辅国恪思公鲁宾嗣子
  多罗顺承恪郡王熙良多罗郡王品级锡保子
  奉恩辅国勤僖公兴宁辅国敦敏公讷图子
  镇国将军洞福闲散宗室忠端子 台浑孙 留雍曾孙 多罗谦襄郡王瓦克达元孙
  原封奉恩将军积书原封奉恩将军成文子
  奉恩将军巴尔萨奉恩将军申徳子
  奉恩将军徳永福奉国将军尚徳子
  奉恩将军善存奉恩将军谟章子
  奉恩将军善广奉恩将军谟本子
  辅国将军崇敬
  奉国将军崇敏
  辅国将军崇宁以上镇国将军谟云子
  奉国将军善勇辅国将军谟广子
  和硕礼亲王永恩
  镇国将军永㥣以上和硕康修亲王崇安子
  奉恩将军鹏志闲散宗室凊博嗣子 原封奉国将军务尔登嗣孙
  原封奉恩将军鹏韬奉恩将军启昭子
  奉恩将军俊福奉恩将军六十八子
  奉恩将军富勒申奉恩将军新岱子
  奉恩将军瑶璋
  奉恩将军承宗以上奉恩将军格尔宾子
  奉恩将军宽成奉恩将军广宽子
  奉恩将军瑞松奉恩将军庆康子
  原封奉恩将军瑞昌奉恩将军宁静子
  奉恩将军瑞华荣静嗣子 奉国将军永徳孙
  副都统奉恩将军都尔嘉奉恩将军格色泰子
  奉恩辅国恭恪公逢信安詹嗣子 固山恪敏贝子屯珠嗣孙奉恩将军达庆阿奉恩将军龄高子
  奉恩辅国公奇崑三等侍卫锡贵子 原封奉国将军华玢孙
  副都统䕶军统领徳尔素
  原封奉恩将军松年以上奉恩将军社穆徳子
  原封奉恩将军沙尔伸奉恩将军宝善子
  奉恩将军尚嘉讷奉恩将军宝良子
  奉恩将军经宁奉恩将军昻阿图子
  奉恩将军敬文奉恩将军裕宁子
  奉恩将军佛尔恒额
  奉恩将军猛额图以上奉恩将军双贵子
  奉恩将军倭克星额奉恩将军托禅子
  奉恩将军禄兴奉恩将军多隆额子
  奉恩将军和伦泰奉恩将军托锡子
  原封辅国公麟魁辅国恭简公璐达子
  镇国将军谦徳
  奉恩将军顺徳以上原封辅国公九成子
  多罗信郡王如松多罗信郡王功宜布子
  奉恩将军茂惠奉恩将军基绶子
  奉恩将军保纲奉恩将军玛察子
  奉恩将军康麟闲散宗室济昌嗣子奉恩将军查拉芬
  馀详
  玉牒
  八世奉恩辅国公庆春嗣孙辅国温僖公诚
  奉恩辅国公博尔忠鄂保子辅国敦僖公广
  奉恩将军品级凤文龄子奉国将军品级
  镇国将军徳尊诺尔博子原封辅国
  奉恩将军旭昇
  奉国将军旭英公徳明阿子以上辅国温
  镇国将军禄庆僖将军福尔善子辅
  奉恩镇国公宾宁
  辅国将军宾泰
  辅国将军宾靖国和悫公法尔善子
  奉恩将军惠宁以上辅国公将军富
  副都统绥远城将军雅郎阿春子辅国将军阿敏图子闲散宗室讷
  讷尔图孙
  多罗平敏郡王福彭
  固山贝子品级福秀
  奉国将军福靖以上多罗郡王品级讷尔苏子
  原封奉恩将军福宁阿原封辅国公斗宝子
  奉恩将军讷穆金奉恩将军品级宗智子
  多罗顺承恭郡王泰斐英阿
  镇国将军克明
  奉恩将军徳宗以上多罗顺承恪郡王熙良子
  奉恩辅国公崇尚辅国勤僖公兴宁子
  奉恩将军普正奉恩将军已尔萨子
  辅国将军福色铿额原任三等侍卫武尔卿阿嗣子 奉恩将军都隆额孙奉恩将军献福奉恩将军鹏志子
  原封奉恩将军素隆阿奉恩将军富勒申子
  奉恩辅国公盛昌辅国恭恪公逢信子
  奉恩将军伊崇额开散宗室达尔阿子奉恩将军龄高孙
  汉军副都统恒山保副都统䕶军统领徳尔素子
  奉恩将军纳尔善闲散宗室佛常子奉恩将军宝善孙
  奉恩将军隆泰奉恩将军尚嘉纳子
  奉恩将军嵩惠奉恩将军经宁子
  和硕睿亲王淳颕多罗信恪郡王如松子
  奉恩将军盛福奉恩将军茂惠子
  奉恩将军博尔和奉恩将军保纲嗣子
  馀详
  玉牒
  九世奉恩辅国公恒宁奉恩辅国公庆春子
  奉国将军明充奉恩辅国公博尔忠鄂子
  奉恩将军书伯奉恩将军旭昇子
  奉恩将军富宁额
  奉恩将军哲尔庆额以上奉国将军旭英子
  镇国将军伦成镇国将军禄庆子
  多罗平僖郡王庆宁多罗平敏郡王福彭子
  多罗克勤郡王庆恒固山贝子品级福秀
  奉恩将军庆向子奉国将军福靖
  奉恩将军恒英
  奉国将军恒龄
  多罗顺承慎郡王恒昌
  奉国将军恒庆
  奉国将军恒伯子以上多罗顺承恭郡王泰斐
  奉国将军文献英阿子镇国将军
  馀详
  玉牒
  十世奉恩将军郡徳克明子奉恩将军
  馀详
  玉牒
  牒末附见者四人
  男品级硕萨书伯子登 西克子原封多罗贝勒 徳格
  正白旗满洲都统崇古礼类孙四 世喇哈子原封固山贝 子硕托孙亲王代善曾孙
  内大臣原任吏部尚书富森岳塞布子 原封固山贝子硕托孙 和硕礼烈亲王代善曾孙 以上五世
  副都统徳克申内大臣原任吏部尚书富森子 六世
  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奉
  上谕向来宗室惟近支依皇子皇孙辈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本年因得五世元孙命名载锡将来载字辈下再得六世来孙应用奉字因令宗人府查宗室内载字下一辈远支已有希贤觉隆阿二人是自
  太祖以下至今已有十一世瓜瓞繁衍本支极盛朕心深为欣庆著加恩依奉字辈希贤赐名奉福觉隆阿赐名奉夀并查其父今当何差著宗人府奏闻以示朕视族推恩仰承
  天眷启佑万年之至意
  太宗文皇帝系
  二世恭载
  皇子门
  三世原封辅国将军国泰
  辅国将军握赫讷
  和硕显懿亲王富绶
  多罗温良郡王猛峩
  原封辅国将军星宝以上和硕武肃亲王豪格子
  散秩大臣镇国将军苏尔登奉恩辅国公叶布舒子
  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
  原封多罗惠郡王博翁果诺
  辅国温僖将军恩克布以上和硕承泽𥙿亲王硕塞子
  原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靖恒
  原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云升
  原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成孚以上奉恩镇国悫厚公高塞子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徳宁
  奉恩将军海麟以上奉恩辅国公品级常舒子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容吉
  奉恩将军谕徳以上奉恩辅国公韬塞子
  馀详
  玉牒
  四世原封三等奉国将军武礼辅国将军握赫讷子和硕显密亲王丹臻
  和硕显亲王拜察礼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伽蓝保以上显懿亲王富绶子多罗温哀郡王佛永惠
  多罗贝勒延绶以上温良郡王猛峩子
  辅国将军佛尔奇
  奉恩将军额尔奇以上镇国将军苏尔登子
  多罗贝勒福苍原封多罗惠郡王博翁果诺子
  奉国将军荣贵辅国温僖将军恩克布子
  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常岳原封辅国公靖恒子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释迦保原封辅国公云升子
  奉恩将军福喜奉恩将军海麟子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灵泰原封镇国将军容吉子
  奉恩将军明尧奉恩将军谕徳子
  副都统品级萨喇善宁奇子 辅国公韬塞孙
  馀详
  玉牒
  五世奉恩将军图讷原封奉国将军武礼子
  奉国将军成信
  和硕显谨亲王衍演
  奉国将军延徳以上和硕显密亲王丹臻子
  和硕肃勤亲王蕴著
  奉国将军蕴清
  奉国将军蕴兴以上和硕显亲王拜察礼子
  原封辅国公揆慧
  奉恩将军揆良以上多罗贝勒延绶子
  奉恩将军扎延辅国将军佛尔奇子
  奉恩将军双关保奉恩将军额尔奇子
  和硕庄亲王弘普
  辅国将军弘宁
  奉恩辅国公弘曧以上和硕庄恪亲王允禄子允禄见 皇子门为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嗣
  原封奉恩镇国公宁赫三等侍卫伊泰子 原封多罗惠郡王博翁果诺孙原封多罗贝勒球琳多罗贝勒福苍子
  原封辅国将军忠福原封镇国将军释迦保子
  原任副都统䕶军统领伊尔图原封辅国将军灵泰子奉恩将军阿尔吉图奉恩将军明尧子
  副都统品级恒秀
  副都统品级恒瑞以上副都统品级萨喇善子
  馀详
  玉牒
  六世奉恩将军松健
  副都统杭州将军奉恩将军额尔徳蒙额以上奉恩将军
  图纳子
  奉恩将军永俊
  副都统永杰以上奉恩将军成信子
  奉恩将军宝铭奉国将军延徳子
  奉恩将军舒明和硕肃亲王蕴著子
  奉恩将军淑衡奉国将军蕴清子
  原封奉恩将军淑徳奉国将军蕴兴子
  奉恩将军普禄奉恩将军揆良子
  和硕庄亲王永瑺
  奉国将军永珂以上和硕庄亲王弘普子
  辅国将军永蕃
  奉国将军永萼以上奉恩辅国公弘曧子
  原封奉恩辅国公徳谨
  镇国将军徳春
  辅国将军徳三以上原封多罗贝勒球琳子
  奉恩将军慧文赛沙达嗣子 奉恩将军福喜孙
  馀详
  玉牒
  七世奉恩将军春韶奉恩将军永俊子
  奉恩将军忠灵奉恩将军舒明子
  奉恩将军忠杰奉恩将军淑衡子
  馀详
  玉牒
  世祖章皇帝系
  二世恭载
  皇子门
  三世原封和硕裕亲王保泰
  和硕悼亲王保绶以上和硕裕宪亲王福全子
  辅国将军永绶
  奉恩镇国公满都䕶
  多罗僖敏贝勒海善
  辅国将军对青格
  辅国将军卓泰以上和硕恭亲王常宁子
  和硕纯亲王富尔祜伦和硕纯靖亲王隆禧子
  馀详
  玉牒
  四世原封世子广善
  原封辅国公广华以上原封和硕裕亲王保泰子
  原封和硕裕亲王广宁
  和硕裕亲王广禄以上和硕悼亲王保绶子
  奉国将军爱隆阿
  奉恩将军福格
  奉国将军奇臣以上辅国将军对青格子
  馀详
  玉牒
  五世镇国将军亮景
  原封辅国将军亮智
  辅国将军亮清
  奉国将军亮炷
  奉国将军亮焕
  镇国将军亮魁
  镇国将军亮庆
  辅国将军亮源
  镇国将军亮瑚以上和硕裕亲王广禄子
  多罗贝勒斐苏原授头等侍卫禄穆布子多罗僖敏贝勒海善孙奉恩将军安楚杭阿奉国将军爱隆阿子
  馀详
  玉牒
  六世辅国将军恒国镇国将军亮景子
  奉国将军恒维辅国将军亮清子
  固山贝子明韶
  辅国将军明恭
  辅国将军明佩
  奉恩将军明赞
  奉恩将军明该以上多罗贝勒斐苏子
  馀详
  玉牒
  七世辅国将军晋昌固山贝子明韶子
  馀详
  玉牒
  圣祖仁皇帝系
  二世恭载
  皇子门
  三世奉恩镇国公弘昉
  将军奉恩将军弘晌以上固山贝子品级允禔子
  奉恩辅国公品级弘晋
  奉恩辅国恪僖公弘曣
  原封奉恩辅国公弘晀
  多罗理郡王弘㬙
  奉恩辅国公弘晥以上和硕理密亲王允礽子
  原封世子弘晟
  固山贝子弘景以上多罗诚隐郡王允祉子
  贝勒品级弘昇
  和硕恒恪亲王弘晊
  原封一等镇国将军弘昂
  奉恩将军弘昫
  奉恩将军弘曈以上和硕恒温亲王允祺子
  原封长子弘曙
  辅国将军弘晫
  多罗淳慎郡王弘暻
  奉恩将军弘泰以上和硕淳度亲王允祐子
  散秩大臣弘晸原封固山贝子允禟子
  世子品级弘昆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子
  原封多罗贝勒弘昌
  多罗贝勒品级弘暾
  多罗宁良郡王弘晈
  多罗贝勒品级弘昑
  和硕恪亲王弘晓以上和硕怡贤亲王允祥子
  原封固山贝子弘春
  多罗恭勤贝勒弘明
  散秩大臣弘映
  都统散秩大臣弘暟以上多罗恂勤郡王允禵子
  多罗愉恭郡王弘庆
  镇国将军弘富以上多罗愉恪郡王允禑子
  固山贝子弘闰多罗简靖贝勒允祎子
  固山贝子弘昽
  副都统镇国将军弘嵩
  辅国将军弘丰以上多罗恭勤贝勒允祜子
  奉国将军弘昤奉恩镇国公允祁子
  和硕𫍯亲王弘畅
  原封固山贝子弘旿
  镇国将军弘康
  原封辅国将军弘超以上和硕𫍯恪亲王允秘子
  馀详
  玉牒
  四世奉恩辅国公永璥辅国公品级弘晋子
  内大臣广州将军奉恩辅国公永玮辅国恪僖公弘曣子奉恩将军永嶒
  奉国将军永璒
  奉国将军永砇
  奉国将军永遐以上原封辅国公弘晀子
  辅国将军永暧
  奉恩将军永育以上多罗理郡王弘㬙子
  不入八分辅国公永浩奉恩辅国公弘晥子
  原封奉国将军永珀
  奉恩镇国公永珊以上固山贝子弘景子
  副都统品级永瑞
  不入八分辅国公永泽以上贝勒品级弘昇子
  辅国将军永馨
  奉国将军永勲
  多罗恒郡王永皓以上和硕恪亲王弘晊子
  奉恩将军永庆奉恩将军弘昫子
  奉恩将军永瑃
  奉恩将军永鼐以上奉恩将军弘曈子
  奉国将军永玒
  奉恩将军永庄以上辅国将军弘晫子
  多罗贝勒永鋆多罗淳慎郡王弘暻子
  多罗贝勒永喜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嗣子
  多罗贝勒永福多罗宁良郡王弘晈子
  镇国将军永杭
  镇国将军永琅和硕怡亲王弘晓子
  辅国将军永忠
  散秩大臣固山贝子永硕
  奉国将军永怡
  奉国将军永悌以上多罗恭勤贝勒弘
  多罗贝勒永臶明子多罗愉恭郡王
  多罗果郡王永瑹
  镇国将军永璨弘庆子以上多罗果恭郡王弘曕 子弘曕见皇子门为和硕果毅
  辅国将军永若亲王允礼嗣镇国
  馀详
  玉牒
  五世奉国将军绵俊
  奉恩将军绵侃
  辅国将军绵佐将军弘嵩子以上奉
  奉恩将军绵瓝恩辅国公永玮子
  奉恩将军绵⿴奉国将军永璒子
  副都统绵康奉国将军永砇子副
  原封奉国将军绵铨都统品级永瑞子
  原封奉恩将军绵纲辅国将军永馨子
  奉恩将军绵旭奉国将军永怡子
  馀详
  玉牒
  世宗宪皇帝系
  二世恭载
  皇子门
  三世和硕和勤亲王永璧
  散秩大臣镇国将军永瑸
  镇国将军永瑍
  不入八分辅国公永琨以上和硕和恭亲王弘昼子
  馀详
  玉牒
  四世多罗和勤郡王绵伦
  多罗和郡王绵偱以上和硕和勤亲王永璧子
  馀详
  玉牒
  今上皇帝系
  二世恭载
  皇子门
  三世
  皇长孙固山贝子绵徳
  皇孙多罗定郡王绵恩以上 皇长子和硕定安亲王永璜子
  皇孙绵懿 皇十一子永瑆第二子嗣皇三子多罗循郡王永璋子
  皇孙多罗贝勒绵惠 皇四子多罗履端郡王永珹子
  皇孙多罗贝勒绵亿 皇五子和硕荣纯亲王永琪子
  皇孙绵聪
  皇孙绵爱
  皇孙绵慈
  皇孙绵稔
  皇孙绵庆
  皇孙绵憙以上 皇六子多罗质郡王永□子
  皇孙绵志
  皇孙绵懋以上 皇八子多罗仪郡王永璇子
  皇孙绵懃
  皇孙绵总
  皇孙绵恪以上 皇十一子永瑆子
  皇孙绵偲 皇十一子永瑆第四子嗣 皇十二子永璂后
  皇孙绵宁 皇十五子永琰子
  四世
  皇曾孙固山贝子奕纯 皇长孙固山贝子绵徳子
  皇曾孙奕绍 皇孙多罗定郡王绵恩子
  皇曾孙奕绶 皇孙绵懃子
  五世
  皇元孙载锡 皇曾孙固山贝子奕纯子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
  帝系考
  皇族
  觉罗
  兴祖直皇帝长子
  大祖系
  二世
  大祖恭载
  皇子门
  三世以下
  素赫臣
  尼扬古以上三世
  等谨按
  玉牒载
  大祖三子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今照世派编纂必溯其所自出故三世恭载素赫臣尼扬古其谭图子孙因本门无登载者故不例书后仿此
  大学士伊图
  太子少保都统伊勒们并瓦尔喀子 尼扬古孙 以上五世侍郎硕穆布三等轻车都尉罗托礼子光度孙 素赫臣曾孙
  副都统席布席图子 瓦尔喀孙 尼扬古曾孙
  三等男布祜轻车都尉布三子 库尔喀孙尼扬古曾孙 以上六世布政使额楞布步军协领扎秦子 三等轻车都尉卓班孙 光度曾孙 素赫臣元孙
  原任侍郎三宝
  正卿安宝并三等轻车都尉万宝子 三等轻车都尉卓尔会孙 光度曾孙 素赫臣元孙
  原授黑龙江副都统额尔塞三等轻车都尉舜岱嗣子 三等轻车都尉罗托礼孙 光度曾孙 素赫臣元孙
  三等男额讷布三等男布祜子以上七世
  镶蓝旗䕶军统领兼工部侍郎伯秀原任侍郎三宝子 八世原任正蓝旗副都统䕶军参领行走七十协领外栋子三等轻车都尉瓦尔达孙 三等轻车都尉苏赖曾孙 三等轻车都尉舒尔格元孙 骑都尉锡翰五世孙 瓦尔喀六世孙 十世
  馀详
  玉牒
  兴祖直皇帝第二子
  二祖系
  二世
  二祖恭载
  皇子门
  三世以下
  陆虎臣三世
  都统穆哈廉
  尚书萨璧翰并索尔和子 陆虎臣孙 以上五世
  原授副都统骑都尉又一云骑尉科尔坤尚书萨璧翰子以上六世
  原授都统诸满特思䕶子 都统穆哈廉孙
  内大臣塔达塔哈纳子 图哈廉孙 索尔和曾孙 陆虎臣元孙副都统吉林乌拉将军𫎇鄂洛
  散秩大臣佛纶并骑都尉科尔坤子 以上七世
  原任礼部侍郎䕶军参领荪果内大臣塔达子
  原授满洲都统阿拉纳阿海子 一等轻车都尉叶思䕶孙 尚书萨璧翰曾孙
  副都统长代莫理博子 骑都尉科尔坤孙以上八世
  散秩大臣齐式武查克丹子 吉林乌拉将军蒙鄂洛孙 九世馀详
  玉牒
  兴祖直皇帝第三子
  三祖系
  二世
  三祖恭载
  皇子门
  三世以下
  履泰
  务泰
  绰奇阿注库
  龙敦
  飞永敦以上三世
  副都统卦勒察
  都统托博辉并龙敦子以上四世
  副都统商鉴务巴泰子务泰孙
  太子太保郎球伊巴理子龙敦孙
  副都统布尔吉
  副都统雅布海
  副都统巴布赖并铎弼子龙敦孙
  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都统巴哈纳副都统卦勒察子以上五世
  原任侍郎沙赖副都统商鉴子
  副都统阿克善翁阿岱子 僧额孙 务泰曾孙
  尚书品级副都统外库骑都尉又一云骑尉祜迈子 洞峩洛孙 务泰曾孙
  原任山西巡抚阿塔长史龙锡子 洞峩洛孙 务泰曾孙
  内大臣务默讷都赖费扬古子 济伯礼孙 龙敦曾孙
  䕶军统领跨岱骑都尉岳塔子 伊巴理孙 龙敦曾孙
  左副都御史硕博会骑都尉哈斯祜子 伊巴理孙 龙敦曾孙副都统杜尔巴副都统布尔吉子
  原授都统巴尔布副都统巴布赖子
  尚书雅布兰赫塞子 副都统卦勒察孙 以上六世
  都统德尔锦骑都尉国干子 拜音达礼孙 拜塔曾孙 履泰元孙
  原授副都统二等轻车都尉托洛课三等轻车都尉祜钮子固纳孙 索尔果达曾孙 履泰元孙
  二等男塞克森副都统阿克善子
  原授兰州布政使哲尔金七品官坤度子 骑都尉乂一云骑尉祜迈孙洞峩洛曾孙务泰元孙
  川陜总督华显三等轻车都尉图坦子 三等轻车都尉图禄孙 洞峩洛曾孙务泰元孙
  原授副都统海兰三等轻车都尉鄂岳子 骑都尉岳塔孙 伊巴理曾孙 龙敦元孙
  原授副都统伊敦三等轻车都尉扎富纳子 喀喇孙 铎弼曾孙 龙敦元孙原授副都统安图䕶军参领阿燕子副都统巴布赖孙
  杭州副都统塞石图阿哈禅子 一等轻车都尉额苏图孙 喇岱曾孙 龙敦元孙
  尚书苏库务尔喀子 务喇纳孙 骑都尉克春曾孙 飞永敦元孙 以上七世原授都统戸部侍郎塞德
  原封二等男巴彦德并二等男塞克森子
  原授副都统英柱三等轻车都尉鄂色子 三等轻车都尉鄂岳孙 骑都尉岳塔曾孙 伊巴理元孙 龙敦五世孙
  原授副都统长史佛保塞赫子 左副都御史硕博会孙
  原授副都统品级赫林三等轻车都尉爱山子三等轻车都尉阿尔楚孙头等䕶尉阿尔海曾孙铎弼元孙 龙敦五世孙
  左副都御史巴彦学原授佐领诺理子 佐领巴锡孙 少师兼太子太师都统巴哈纳曾孙
  提督巴彦弼佐领礼珠子 佐领巴锡孙 少师兼太子太师都统巴哈纳曾孙黑龙江副都统䕶军参领兼骑都尉玛希纳一等轻车都尉纳翰泰子 䕶军参领杭奇孙 三等轻车都尉海兰曾孙 副都统卦勒察元孙镶蓝旗副都统石麟尚书苏库子以上八世
  原授䕶军统领图喇七品官瓦尔达子 䕶军参领德尔泰孙 迈图曾孙尼雅汉元孙 威准五世孙 务泰六世孙
  总督图思德阿尔嵩阿子 扎克丹孙 二等轻车都尉阿哈曾孙 长史龙锡元孙洞峩洛五世孙务泰六世孙
  原任总兵兼云骑尉达星阿笔帖式伯启子 恩特孙 三等轻车都尉塞尔图曾孙 禄克度元孙 阿度巴晏五世孙 绰奇阿注库六世孙
  湖南衡州营副将二等侍卫常福莽鼐子 头等侍卫玛图孙穆臣曾孙 佐领奥塔元孙济伯礼五世孙 龙敦六世孙
  经筵日讲官翰林院侍读学士逢泰
  总督满保并僧塞子 二等轻车都尉祜章阿孙骑都尉石达礼曾孙 都赖费扬古元孙 济伯礼五世孙 龙敦六世孙
  副将苏昌阿副䕶军校衡善子 䕶军参领兼佐领伯奇图孙 启心郎布禄曾孙太子太保郎球元孙
  左都御史吴拜三等轻车都尉祜世巴子 三等轻车都尉巴弼孙 云骑尉贵和铎曾孙 华善元孙 萨哈尔察五世孙 龙敦六世孙
  侍郎副都统阿扬阿郎中达尔图子 总尉玛尔图孙 二等轻车都尉奇臣曾孙 三等轻车都尉瑙德宜元孙克礼五世孙 飞永敦六世孙
  巡抚巴延三佐领兼云骑尉布希子 防御务礼孙 务尔喀曾孙 务喇纳元孙骑都尉克春五世孙飞永敦六世孙
  将军额尔登鲁库子 尚书苏库孙 以上九世
  原任总兵西林杭吉图子 笔帖式宁格礼孙三品官谟礼普曾孙 奥哈元孙奥岱五世孙 阿度巴晏六世孙 绰奇阿注库七世孙
  都统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勒尔森笔帖式元旦子僧塞孙 二等轻车都尉祜章阿曾孙 骑都尉石达礼元孙都赖费扬古五世孙 济伯礼六世孙 龙敦七世孙以上十世
  玉牒末附见者三人
  尚书果科
  副都统岳博并昂阿喇 子威准孙务泰曾 孙以上六
  䕶军统领海兰世骑都尉兼佐领哈 达子总尉穆成 格孙昂阿 喇曾馀详
  玉牒
  兴祖直皇帝第四子
  四祖系
  二世
  四祖
  景祖翼皇帝恭载
  帝号历年门
  三世恭载
  皇子门
  四世以下
  二等子兼内大臣塞勒孙八世博 伊和齐子武功郡王礼 敦巴
  二等子额尔德二等子内大臣塞勒子
  都统吉哈礼骑都尉阿赖子博伊和齐孙
  三等男萨赛二等轻车都尉阿赛子博伊和齐孙 以上六世
  二等子喇祜塔
  原封二等子噶尔汉并二等子额尔德孙
  宁夏将军都统舒淑噶布喇子 骑都尉阿赖孙 博伊和齐曾孙副都统海都玛布子 骑都尉阿赖孙
  原任散秩大臣吉礼都统吉哈礼子
  一等男瓦尔玛云骑尉叶穆济子 阿世布孙祜尔哈齐曾孙 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元孙
  原授都统豁特䕶军参领穆成恪子 阿世布孙
  副都统图尔玛三等轻车都尉噶思哈子 阿世布孙
  一等男玛克苏
  三等男郎图并莽嘉子 阿世布孙 以上七世
  原任布政使武什二等轻车都尉玛尔翰子 玛尔岱孙 二等子兼内大臣塞勒曾孙七世
  䕶军统领噶尔图
  都统阿尔图并二等轻车都尉噶尔诸子 噶布喇孙
  原授散秩大臣延绶将军都统舒淑子
  原封一等男苏尔玛一等男瓦尔喀子
  西路副将军伊礼布骑都尉聂勒子 䕶军参领穆成恪孙
  二等男舒淑佐领萨克苏嗣子莽嘉孙 以上八世
  散秩大臣兼副都统海格原任佐领喇萨礼子二等子喇祜塔孙副都统散秩大臣万福道永子 二等子喇祜塔孙
  散秩大臣阿都都统阿尔图子
  一等男佛宁额原封一等男苏尔玛子
  副都统同福住副将军伊礼布子
  原授盛京副都统福格二等男舒淑嗣子 以上九世
  兵部右侍郎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奉宽一等男佛宁额子
  福州将军永德城守尉哈克秦子 六品官书启图孙 副都统图尔玛嗣曾孙礼部侍郎志信生员喇哈子 洪裕孙 喇克苏曾孙 莽嘉元孙 阿世布五世孙 祜尔哈齐六世 孙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七 世孙以上
  馀详
  玉牒
  兴祖直皇帝第五子
  五祖系
  二世
  五祖恭载
  皇子门
  三世以下
  郎腾十世
  三等男拜三三世伯林子郎
  一等男穆成格
  二等男武英殿大学士勒德浑腾孙并二等轻车都尉机达 席库子 郎腾孙以
  一等子顾纳岱上五世三等男
  散秩大臣外山拜三子三等侍卫 瓦尔达子萨 哈席库孙
  原授副都统佟基
  原任刑部侍郎法喇
  原封二等男纳泰并二等男勒德浑子 以上六世
  一等子谟洛浑一等子顾纳岱子
  一等子都统席特库骑都尉顾巴岱子三等男拜三孙
  原任侍郎察哈喇穆成格子 苏达喇孙伯林曾孙 郎腾元孙
  散秩大臣诺尔逊三等侍卫阿喇密子 萨哈廉孙 伯林曾孙 郎腾元孙布政使齐格散秩大臣外山子 以上七世
  一等子领侍卫内大臣舒禄一等子都统席特库子
  原授副都统诺穆齐
  原授副都统苏尔泰
  广西浔州营副将额尔泰并散秩大臣诺尔逊子 以上八世原袭二等子伊灵阿一等子领侍卫内大臣舒禄子
  副将佛明原授副都统诺穆齐子
  宁夏将军永泰原授副都统苏尔泰子
  布政使敦福福昌子 骑都尉诸詹孙 头等侍卫努赫勒曾孙 一等轻车都尉务习谭元孙 务巴席库五世孙郎腾六 世孙以上
  二等子四保九世仓库官安 崇阿子三等侍卫玛 尔泰孙一等子领侍卫内大臣舒禄曾
  馀详
  玉牒
  兴祖直皇帝第六子
  六祖系
  二世
  六祖恭载
  皇子门
  三世以下
  康嘉
  阿哈纳孙十一世
  䕶军统领谭济布以上三世阿哈
  原授总兵官参领保柱纳子四世七 品官理达子一等轻车 都尉喀蒙爱 孙屯布禄 曾孙
  原任参赞总办喀什噶尔回部事务纳世通纳亲子䕶军参领代衮孙 一等轻车都尉喀蒙爱曾孙 屯布禄元孙 康嘉五世孙 以上八世馀详
  玉牒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
  封建考
  等谨案列爵曰封分土曰建建国之制固不可行于三代以后而三代之初亦既不胜其弊禹一传而有甘之誓再传而有羲和之征夫有扈羲和之所以获咎者曰怠侮曰沈湎而已此在郡县之时朝下诏而夕就逮一法吏足以议其罪而必命六师以征之则以其有土地甲兵之可恃而建国之弊已略可睹矣马端临撰封建考所以论建国之不可行者其语极详顾建国之制不可行而封爵之制不可废以展懿亲以酬勲阀率是道也自唐宋以后大抵皆封爵之制而马氏概因之为封建历引魏徵柳宗元苏辙之说以著于册盖存封建之名即所以示封建之戒后之考者统观而析辨之则知封而不建实万禩不易之常法而迂儒之矜言复古者直不通事理之论耳今臣等奉
  命纂辑
  皇朝文献通考所列二十四门悉依马氏之例是以封建考亦仍旧名至卷中按条标目则别称封爵以纪其实焉
  同姓封爵一
  等谨案
  国家庸勲展亲优崇爵秩自
  太祖肇基即以国语定爵号其最尊者称曰贝勒逮我太宗崇德改元始定王公等爵以封
  显祖子孙洎乎燕都定鼎创制显庸列爵十等荣施益溥累朝以来封爵之制日加详密典至盛
  恩至渥也至于
  六祖子孙有德善勲劳者量其等而锡之爵王贝勒仅属
  追封其身受爵者在
  国初则授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继改精奇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
  皇上乾隆元年视其品秩定号为子男觉罗封爵所以别于宗室也其功封罔替恩封递降之制实定于三十九年逮四十二年我
  皇上恭阅
  列祖实录远惟佐命之鸿猷申雪流言之诬狱丕视功载爰绍勲封同时宣力之诸王仍昔宠膺之美号惇宗将礼克敉前劳
  谕旨煌煌至公至正上以善述我
  列祖在天之志下以悉教夫荩臣笃弼之忠猗欤盛哉此诚千古以来庸勲展亲之极轨也所奉
  谕旨按年恭录俾亿万斯年式时
  圣训懋昭兴仁之钜典以继继绳绳于勿替云崇德元年四月始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一等和硕亲王二等多罗郡王三等多罗贝勒四等固山贝子五等镇国公六等辅国公七等镇国将军八等辅国将军九等奉国将军叙兄弟子侄军功封亲王郡王贝勒有差
  等谨案此定爵级锡封之始其时袭封降封则例犹未备也定鼎以后
  列圣颁制条分缕析或补或更按次考稽釐然毕举我皇上御极之十三年
  钦定封爵表及考试授封表载在会典万禩永遵俾列在宗盟者咸知激劝以善承爵赏焉是卷所纪以编年之例详其沿革故上溯崇德之创制以迄乎现在遵奉之规条云
  是年定庶子受封例凡
  皇子系庶妃生者封镇国将军亲王侧室妾媵子封辅国将军郡王侧室妾媵子封奉国将军四年八月封宗室为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奉国将军等爵有差
  等谨案此大封宗室之始
  八年定亲王以下九等爵授封年岁亲王至奉国将军子年二十列名具题请
  旨授封
  是年定亲王以下九等爵袭封例亲王至奉国将军有薨故者其子弟即准承袭不必俟其岁满若年及二十未袭封者先与馀子同授封爵至袭封时仍予以袭封之爵如应袭之爵与前封爵相等即改授封为袭封换给
  诰册
  等谨案此袭封例之始
  顺治六年定宗室列爵十等亲王一子封亲王馀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馀子封贝勒贝勒子封贝子贝子子封镇国公镇国公子封辅国公辅国公子授三等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子授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子授三等奉国将军以上镇国辅国奉国将军初封俱三等后遇加封至二等一等奉国将军子授奉恩将军郡王以上准袭封贝勒以下不准袭封
  等谨案此降封例之始
  九年定王爵袭封例王爵必以适妃子承袭若适妃无子方准次妃子承袭
  等谨案前所定亲王郡王袭封降封未及适妃次妃所生受封之差等至是增定
  十年定军功所封郡王岁满所封郡王袭爵例军功封授郡王已经子孙承袭者如无亲生子孙准亲兄弟及亲兄弟之子袭封至亲王之子岁满照例封郡王者有亲生子孙准予承袭如绝嗣不准承袭
  等谨案此旁支入袭之始
  是年定诸王授爵封号凡诸王授封以素行为封号以后嗣王袭爵换给新册暂用旧宝印
  赐封号后换给宝印
  是年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嗣亲王郡王一子封长子嗣郡王辅国公一子世授辅国公奉恩将军子孙世袭罔替
  等谨案前此亲王郡王一子各袭封其未袭以前未有封也至是始于候袭之年予以封爵恩礼益优渥矣至于辅国公之一子世袭奉恩将军之子孙世袭罔替亦自此始
  十八年更定岁满所封郡王袭爵例岁满所封郡王原系世袭王爵如有绝嗣者应否袭封奏请
  钦定
  等谨案此更定十年所定岁满郡王袭爵例是年定王以下等爵庶子袭封例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有适室所生子照例袭封如适室无子准以庶出之子袭封
  等谨案崇德元年定庶子受封未及庶子袭封至是增定
  是年定贝勒贝子庶夫人子授奉恩将军等谨案崇德元年定庶子受封至郡王而止贝勒贝子庶子至是始定
  康熙九年
  诏诸王袭封者即称其祖父封号凡袭封之子孙即称其
  祖父封号
  册宝俱无庸更换但将承袭之名于原册内增注二十三年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候袭亲王馀子皆授贝勒郡王一子封长子候袭郡王馀子皆授贝子
  等谨案自顺治六年定亲王一子封亲王郡王一子封郡王其时亲王馀子封郡王郡王馀子封贝勒至是宗人府议减等授封奉
  谕旨改定
  二十七年定王贝勒至奉恩将军之子年至二十考试封奉
  谕旨自古帝王展亲睦族列爵锡封原欲选贤建能旌别淑慝俾咸知劝勉庆流奕世此国家之常经奖励之至意也朕笃念亲亲恩礼罔替年至十五即行授封但谊属本支必皆饬躬砥行端良醇谨益自刻励动不逾则始无忝于宗潢今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不问贤否概予封爵以致视为故典罔知激劝嗣后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子孙应俟其年至何岁作何辨其贤否定其品级等第始应授封著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会同确议具奏寻遵
  旨议奏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子年十五概予封爵恐致视为故典罔知激劝此后应停止此例俟年至二十辨其文艺骑射之优者列名引
  见请
  旨封惟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有薨逝者即准一子袭
  爵不俟岁满奉
  旨依议如人材超卓者不拘年岁特予封
  是年复定王贝勒至奉恩将军之子岁满考试优者袭爵平劣降授王贝勒以下至奉恩将军之子年至二十应封者考试国语及马步射优者照例封应得之爵平者降一等劣者降二等封等谨案上条考试受封但指言优者至是列为优平劣三等
  雍正三年暂停考试宗室降等封之例奉
  旨今年系朕初次考试其降封处暂行停止照各应得品级封
  八年定王公以下适子考授例亲王郡王适福晋子考试授封将一子封世子长子外亲王适福晋子考授镇国公不入八分先是天命年间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凡朝会燕飨皆异其礼是为八分天聪以后宗室内有   特恩封公及亲王馀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其有功加至贝子准入八分如有过降至公仍不入八分郡王适福晋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军贝勒适夫人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贝子适夫人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镇国将军适夫人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辅国公适夫人子考授二等辅国将军镇国将军适妻子考授三等辅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适妻子考授一等奉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适妻子考授二等奉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适妻子考授三等奉国将军奉国将军适妻子考授奉恩将军至奉恩将军无等可降将奉恩将军适妻子皆封旧例停止祗以一子考袭馀子考试优者给云骑尉俸等谨案此条所定专详适子若庶子考授则定自乾隆八年至于世子长子之适子庶子考授例则定自乾隆十三年
  是年九月礼部遵
  旨议奏宗室等公加封奉恩字
  乾隆八年定王公以下庶子考授例亲王侧福晋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郡王侧福晋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贝勒侧室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贝子侧室子考授二等辅国将军镇国公侧室子考授
  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公侧室子考授一等奉国将军亲王妾媵子考授三等辅国将军郡王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国将军贝勒贝子妾媵子均考授奉恩将军
  十一年定奉恩将军子承袭考试应降等者停俸三年奉
  旨应封宗室特定考试之法其学业平庸者降等封授原期示以惩劝若因奉恩将军无级可降独得照例授封必恃此不知自勉嗣后奉恩将军考试应降等者仍授为奉恩将军停俸三年
  十三年
  钦定亲王以下封爵表凡爵十有四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凡亲王适子
  特恩封世子候袭亲王如未封与馀子同考授不入八分公世子适子授爵视亲王馀子馀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军郡王适子
  特恩封长子候袭郡王如未封与馀子同考授一等镇国将军长子适子授爵视郡王馀子馀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贝勒适子降袭贝子馀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贝子适子降袭镇国公馀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镇国公适子降袭辅国公馀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辅国公适子仍袭辅国公馀子考授二等辅国将军不入八分镇国公适子降袭不入八分辅国公馀子考授三等辅国将军不入八分辅国公适子降袭三等镇国将军馀子考授三等辅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适子降袭一等辅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适子降袭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适子降袭三等辅国将军馀子均考授三等辅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适子降袭一等奉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适子降袭二等奉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适子降袭三等奉国将军馀子均考授三等奉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适子均降袭奉恩将军馀子考授亦如之奉恩将军适子仍袭罔替馀为闲散宗室
  钦定考试授封表凡宗室应封考试马步射翻译三项皆优者以应得之爵授封两优一平者降一等一优两平两优一劣降二等三项皆平及一优一平一劣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皆停封令学习再行考试
  是年定世子长子之子授封例凡世子适子
  恩封不入八分公如未
  恩封与馀子同授封爵馀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军侧福晋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国将军长子适子
  恩封一等镇国将军如未
  恩封亦与馀子同授封爵馀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侧福晋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妾媵子考授奉恩将军
  是年定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考试降等停俸例凡应封奉恩将军有考试应降一等者停俸二年降二等者停俸三年降三等者停俸四年其应封二等奉国将军有降三等应封三等奉国将军有降二等三等者除降至奉恩将军外仍有应降之等每等亦停俸一年有半
  二十六年十二月奉
  旨定例降等递封至奉恩将军虽无可降之等然未经出缺以前其适妻所生之子年已及岁即考试封奉恩将军是多一奉恩将军矣殊觉太优嗣后此等奉恩将军之子应封时暂行赏给五品虚衔仍食原钱粮俟应袭之奉恩将军缺出再行承袭永著为例三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
  上谕阁臣曰向来王等袭爵惟军功勲旧诸王例应世袭罔替此外如怡贤亲王之公忠体国经
  皇考特恩有世袭罔替之旨亦应遵守勿替其馀恩封诸王袭爵时例应以次递降盖承恩封爵宜有亲疏之别若不限以等差则国家延祚奕世王爵愈积愈多既不免于冗滥且与勲多世及者无所区别亦非所以昭奖劝此展亲之恩不得不示之节制也即如和勤亲王永璧袭爵已应降袭郡王朕念其为和恭亲王嫡长子朕之亲侄不忍降封是以仍袭亲王迨至绵伦则不得不递减为郡王矣今继绵伦袭爵者于例应降封贝勒但朕究念其为和恭亲王之孙今若照例改为贝勒则是和恭亲王薨后未五年而王爵已失于心实有所不忍此次仍著加恩袭封郡王将来再遇应袭时即照例递行降袭义念诸王递降之例自贝勒贝子公以下至奉恩将军不过六七传即至奉恩将军世袭罔替朕心仍有所不忍嗣后著加恩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
  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著世袭罔替俾我大清亿万斯年亲王郡王之子孙均得永延世泽恪守恩封以称朕笃厚宗亲至意著为令
  是月十五日
  上谕阁臣曰昨曾降旨将恩封之亲王郡王袭次递减至镇国辅国公者即令世袭罔替以昭展亲恩谊至于贝勒贝子公承袭之例若何未经议及著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查明妥议具奏嗣经臣永瑺等奏查贝勒贝子公承袭之例凡恩封者向来皆以次递降不过数传即例降奉恩将军今臣等仰体
  皇仁应请嗣后贝勒递降者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而止贝子至不入八分辅国公而止镇国公至一等镇国将军而止辅国公至一等辅国将军而止并令世袭罔替无庸再降奏入
  上从之
  四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上谕阁臣曰诸王袭爵经朕酌定由军功封晋者世袭罔替其馀恩封诸王袭爵时皆应以次递降又念亲王郡王以下不过六七传即至奉恩将军心有不忍曾经降旨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著世袭罔替盖锡爵延恩若不定以等差则国家亿万年之久王爵愈积愈多又不免于冗滥昨四库全书荟要处呈进缮本宋史朕几馀披阅见宗室世系表内其燕王楚王之子即降为公公之后降为三班奉职是其再传而后即已下同齐庶视现今所定恩封之亲王郡王以次递降者仍得世膺公爵其厚薄为何如耶且朕于诸子中惟皇长子皇五子皆因病剧时始加封亲王至于皇四子皇六子则以出嗣诸叔得袭郡王爵馀尚未有特予册封者非朕沽名而薄待己子正因理当然耳所以昭示久远之道无有大于此者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勿替将此旨录示阿哥书房并谕令宗室王公等知之
  四十三年正月初十日
  上谕阁臣曰睦亲彰善王政宜先继绝昭屈圣经所重朕自临御以来间日恭阅
  列祖
  列宗实录一册因得备知
  祖宗创业艰难及尔时懿亲荩臣勤劳佐命底定中原伟伐殊功实为从古所未有而当时䇿勋锡爵荣号崇封所以酬荅者本从优厚迨其后或有及身縁事旋被降削者或有子孙承袭更易封号者迨今平情准理若不为之溯述阐扬追复旧恩于心实有所未惬因念睿亲王多尔衮当开国时首先统众入关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殱流冦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奉迎
  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顾以摄政有年威福不无专擅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遂致殁后为苏克萨哈等所构授款于其属人首告诬以谋逆经诸王定罪除封其时我
  世祖章皇帝实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夫睿亲王果萌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且吴三桂之所迎胜国旧臣之所奉止知有摄政王耳其势更无难号召即我满洲大臣心存忠笃者自必不肯顺从然彼诚图为不轨无难潜锄异已以逞逆谋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以敛服僭用明黄龙衮指为觊觎之证有是情理乎况英亲王阿济格其同母兄也于追捕流贼回京时诓报李自成身死且不候
  旨班师睿王即遣员斥责其非并免王公等往迎之礼又因阿济格出征时胁令巡抚李鉴释免逮问道员及擅至鄂尔多斯土默特取马会议其罪降为郡王平日办理政务秉公持正若此是果有叛志无叛志乎又
  实录载睿王集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遣人传语曰今观诸王贝勒大臣但知谄媚于予未见有尊崇
  皇上者予岂能容此昔
  太宗升遐时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请予即尊位予曰尔
  等若如此予当自刎誓死不从遂奉
  皇上缵承大统似此危疑之时以予为君予尚不可今乃
  不敬
  皇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以后有尽忠
  皇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尽忠不敬事
  皇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也且云
  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异于诸子弟者盖深信诸子之成
  立惟予能成立之每览
  实录至此未尝不为之堕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能笃忠
  荩感
  厚恩深明君臣大义为史册所罕觏使王彼时如宋太宗之处心积虑则岂肯复以死固辞而不为邪说摇惑耶乃令王之身后久抱不白之冤于泉壤心甚悯焉假令当时之逆迹稍有左验削除之罪果出于我
  世祖圣裁朕亦宁敢复翻成案乃实由宵小奸谋构成冤
  狱而王之政绩载在
  实录者皆有大功而无叛逆之迹又岂可不为之昭雪乎昨于乾隆三十八年因其茔域久荒特敕量为缮葺并准其近支以时祭扫然以王之生平尽心王室尚不足以慰彼成劳朕以为应加恩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
  玉牒并令补继袭封照亲王园寝制度修其茔墓仍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原传尚有未经详叙者并交国史馆恭照
  实录所载敬谨辑录添补宗室王公功绩传用昭彰阐宗勋至意又如豫亲王多铎从睿亲王入关肃清京辇即率师西平流寇南定江浙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乃以睿亲王之诬狱株连降其亲王之爵其后又改封信郡王虽至今承袭罔替但以王之勋绩超迈
  等伦自应世胙原封以彰殊眷岂可以风影微眚辄加贬易乎朕以为应复其原封又诸王中披坚执锐拓土开疆共成一统之业者如礼亲王代善后改封康亲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后改封简亲王肃亲王豪格后改封显亲王克勤郡王岳讬后改封平郡王当时俱茂著壮猷克昭骏烈载在宗盟今其子孙所袭均非始封之名外人不知妄疑宗藩当国家缔造时有大勲劳而后裔均不得长延带砺似为阙典即其本支承家袭庆以去祖渐远几忘其先世锡封之由弗克顾名奋效所系于宗室子孙者甚重况功臣世封内如扬古利之英诚公费英东之信勇公额亦都之果毅公但以本号相传其子孙承袭者各能溯勋阀以宣伟绩不失故家乔木之遗今以亲贤世胄竟改其初封嘉号何以垂诒奕禩示酬庸追本之义乎朕以为应复其原号著交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悉心妥议具奏其馀宗室诸王贝勒等如有显著功绩其封爵后经降夺者除本人身罹重谴自不当复邀优典若系承袭之子孙获咎议处者仅当斥其本身而不当追贬其祖宗世爵方为平允亦著一并会查议奏嗣经臣永瑺等奏称伏惟我
  皇上恭阅
  实录
  轸念宗藩于睿亲王则褒忠雪枉继绝酬勲于礼亲王等则或复旧封或仍原号凡以阐扬功业嘉惠宗盟真庸众梦寐所难期实旷古希逢之盛事跪诵
  恩纶仰见
  圣天子准理平情正大光明之至意谨遵
  谕旨公同酌议分晰列款一睿亲王当我
  朝定鼎之初首先统众入关扫除流寇绥靖燕京复恭迎
  世祖章皇帝践位开基创制立国实为一代功宗之冠且始则力拒诸王之推戴继复严斥同列之谄谀且饬同母兄英亲王之罪愆俾知儆戒尤为忠诚不二公正无私乃于其薨逝之后忽构流言诬为叛逆指敛衣为左证成冤狱以难明又乘
  世祖未尝亲政之年遂致诸人得逞矫诬之事除封削爵
  历久莫伸今𫎇
  圣谕明示平反悉为昭雪
  命复还睿亲王原爵
  予谥曰忠并复其宗支仍令袭爵又为修葺园寝并令配享
  太庙
  圣恩优渥以有加众情感服而难喻谨查睿亲王本无子嗣从前曾将豫亲王之子多尔博承继为嗣后因定议罪案业令归宗今睿亲王既以复其宗支应仍令多尔博一支继嗣所复睿亲王爵应即令多尔博之四世孙淳颖承袭罔替至淳颖承袭之公爵毋庸另袭一豫亲王屡建奇功所向克捷入关以后即率师追剿流贼李自成复平定江南两浙于诸王中战功最著原封和硕豫亲王嗣子多尼承袭后改号曰信旋以睿亲王母弟追削王爵顺治年间仅降封信郡王应遵
  旨追复亲王还号为豫一体配享
  太庙其豫亲王爵即遵
  旨令现袭信郡王之修龄承袭亦世袭罔替一礼亲王诚心推戴功德茂昭郑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皆忠冠一时勋垂奕世其原封爵号自应永绍嘉名勿令改易俾诸王子孙得知承家袭庆之由咸勗继祖效忠之志所有现袭之康亲王仍复号为礼亲王现袭之简亲王仍复号为郑亲王现袭之显亲王仍复号为肃亲王现袭之平郡王仍复号为克勤郡王至改复旧号之亲王郡王止就现在袭爵者为始向后永远遵循其从前原袭已故之康
  亲王等封号俱无庸追改奏入
  上从之
  四十三年三月初二日
  上谕阁臣曰朕因我朝开国时宗室懿亲勤劳佐命其殊勲茂绩实为史册罕有如睿亲王多尔衮受诬黜爵豫亲王多铎縁事降封朕为核其生平事迹昭雪加恩复还原封世爵又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讬等并令称其原号用昭惇叙酬庸渥典其馀诸王贝勒内如饶馀亲王阿巴泰及其子安亲王岳乐俱屡著功绩其子孙内止有奉恩将军一人不足以酬劳阀著加恩赏封辅国公一人又敬谨亲王尼堪功勲颇显且以力战捐躯其子孙内现在止有一辅国公亦著加恩晋封镇国公至谦郡王瓦克达巽亲王满达海镇国公屯齐从前亦均著有功绩现无承袭之人并著加恩瓦克达子孙赏给一等镇国将军满达海子孙赏给一等辅国将军屯齐子孙赏给一等奉国将军此次加赏之公爵世职俱著世袭罔替
  等谨案古者分土建国衣食租税故封建前考详纪国邑至颁禄之制则或著或不著焉我
  朝封爵而不建国膺封者皆受禄于朝视其爵以为等次禄制不可不考也以详见国用考俸饷门中故不复载
  等谨案封爵等级每以功罪为升降故一人之身或升降递见是卷书爵凡身受者以
  玉牒书纲之爵为据或升或降以次叙入其子孙袭爵纵有升降亦照所袭之爵载入俾世袭者了如指掌惟降袭者则分条纪载以章别也他若追赠者则从五朝续通考例从后附载追降者则以没时之爵为断而以追降之爵附入至于削爵者亦得按爵备载以原封二字冠之若夫一爵之中叙次先后并遵
  玉牒世系不更以封爵编年云
  宗室
  和硕亲王
  等谨案宗藩先后之序首亲王次郡王以逮奉恩将军盖序爵也同爵则以系之远近为序同系则以属之尊卑为序同属则以所自出者之长幼为序先远而后近先尊而后卑先长而后幼各从其序庶秩然可考焉
  显祖系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显祖皇孙赠和硕亲王舒尔哈齐子初封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军功晋和硕郑亲王顺治元年十月晋信义辅政叔王五年三月坐事降多罗郡王闰四月复晋和硕郑亲王九年二月晋叔和硕郑亲王十二年五月薨谥献 济度济尔哈朗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多罗简郡王九月封世子十四年五月袭和硕亲王仍号简十七年七月薨谥纯 德塞济度子顺治十八年二月袭康熙九年三月薨谥惠无嗣 喇布济度子康熙七年正月封三等辅国将军九年九月袭二十年十月薨二十二年坐事追削爵 雅布济度子康熙十一年封三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四月袭四十年九月袭谥修雅尔江阿雅布子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封世子四十一年正月袭雍正四年二月坐事削爵 神保住雅布子康熙五十五年四月封三等奉国将军雍正四年三月袭乾隆十三年九月坐事削爵德沛
  显祖五世孙赠和硕简亲王福存子雍正十三年五月封镇国将军乾隆十三年九月袭十七年六月薨谥仪 奇通阿
  显祖五世孙赠和硕简亲王巴赛子雍正四年八月封三等辅国将军九年十二月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乾隆十七年十月袭二十八年六月薨谥勤 丰讷亨奇通阿子乾隆八年二月封三等辅国将军二十八年十月袭四十年十二月薨谥恪 积哈纳丰讷亨子乾隆四十年四月授头等侍卫四十一年五月袭封本月授散秩大臣四十三年正月追复和硕郑献亲王始封之号
  特旨令现袭之简亲王复号曰郑
  太祖系
  和硕礼亲王代善
  太祖皇二子初封贝勒天命元年封和硕大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军功封和硕兄礼亲王顺治五年十月薨谥烈 满达海代善子崇德六年五月封辅国公顺治二年十月晋固山贝子六年四月袭和硕礼亲王八年二月改号巽九年二月薨谥简 常阿岱满达海子顺治九年七月袭十六年十月坐事降多罗贝勒详贝勒 杰书代善孙赠和硕亲王祜塞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多罗郡王八年二月
  赐号康十六年十二月晋袭仍号康熙三十六年三月薨谥良 椿泰杰书子康熙三十六年七月袭四十八年五月薨谥悼 崇安椿泰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袭雍正十一年九月薨谥修 巴尔图杰书子崇安伯父康熙三十二年四月封三等辅国将军雍正十二年四月袭乾隆十八年三月薨谥简永恩崇安子雍正十二年四月封多罗贝勒乾隆十八年五月袭四十三年正月追复和硕礼烈亲王始封之号
  特旨令现袭之康亲王复号曰礼
  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格
  太祖皇十二子初封贝勒崇德元年四月晋多罗武英郡王顺治元年十月晋和硕英亲王二年八月降多罗郡王寻复封八年十月以罪赐死爵除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太祖皇十四子初封和硕睿亲王顺治七年十二月薨寻坐事追削王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奉
  特旨复封谥忠 淳颖多罗信恪郡王如松子多罗贝勒多尔博四世孙乾隆三十六年袭封奉恩辅国公四十三年正月
  特旨承袭睿亲王爵世袭罔替
  和硕豫亲王多铎
  太祖皇十五子初封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军功晋封五月降多罗贝勒七年七月以军功晋多罗豫郡王顺治元年十月仍晋和硕豫亲王二年以军功晋和硕德豫亲王四年七月晋辅政叔德豫亲王六年三月薨寻坐事降多罗郡王康熙十年五月追谥通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奉
  特旨复封 多尼多铎子崇德七年七月封多罗郡王顺治六年十月袭八年二月封和硕信亲王九年三月降袭郡王详郡王 修龄信懿郡王德昭子乾隆三十六年袭多铎之四世孙如松爵为信郡王四十三年追复豫通亲王原封
  特命现袭之信郡王晋袭豫亲王 裕丰修龄子乾隆
  五十一年袭
  和硕敬谨亲王尼堪
  太祖皇孙广略贝勒褚英子初封固山贝子顺治元年十月晋多罗贝勒五年九月晋多罗敬谨郡王六年三月晋多罗敬谨亲王寻坐事降多罗郡王八年五月复封和硕亲王九年十一月以定边大将军征湖南薨于阵谥庄 尼思哈尼堪子顺治十年十二月袭十二年四月晋和硕敬谨亲王十七年十一月薨谥悼 兰布尼堪子顺治十三年正月封三等辅国将军十八年六月晋多罗贝勒康熙六年二月以父尼堪功袭敬谨郡王七年八月晋袭八年五月坐事降镇国公详镇国公
  原封和硕成亲王岳讬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天命十一年十一月以军功封贝勒崇德元年四月议功晋封寻坐事降多罗贝勒详贝勒
  原封和硕端重亲王博洛
  太祖皇孙赠和硕饶馀亲王阿巴泰子崇德元年封固山贝子顺治元年十月以军功晋多罗贝勒四年六月晋多罗郡王五年九月
  赐号端重六年三月晋和硕亲王七年坐事降多罗郡王八年正月复晋和硕亲王九年三月薨谥定十六年十月坐事追降多罗贝勒夺谥 齐克新博洛子顺治九年八月袭和硕亲王十二年四月晋袭和硕端重亲王十六年十月以父罪降多罗贝勒洋贝勒
  原封和硕安亲王岳乐
  太祖皇孙赠和硕饶馀亲王阿巴泰子初封多罗贝勒顺治八年二月袭封多罗安郡王十四年十一月晋和硕亲王仍号安康熙二十八年二月薨谥和三十九年十二月坐事追降多罗郡王袭详郡王原封和硕顺承亲王锡保
  太祖五世孙多罗顺承郡王诺罗布子封详郡王雍正九年
  月以军功晋封削爵详郡王
  太宗系
  和硕肃亲王豪格
  太宗皇长子初号贝勒天聪六年六月封和硕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军功晋和硕肃亲王六年三月坐事降多罗郡王七年七月以军功复晋封顺治元年四月坐事削爵十月复封五年三月坐事削爵幽禁四月自尽八年追赠和硕肃亲王谥武 富绶豪格子顺治八年二月袭和硕亲王改号显康熙八年十二月薨谥懿 丹臻富绶子康熙九年六月袭四十一年五月薨谥密 衍潢丹臻子康熙四十一年八月袭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薨谥谨蕴著富绶孙赠和硕显亲王拜察礼子乾隆三
  十七年四月袭四十三年正月追复肃武亲王始封之号奉
  特旨令现袭之显亲王复号曰肃是年四月薨 永锡丹臻孙奉国将军成信子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袭
  和硕承泽亲王硕塞
  太宗皇五子顺治元年十月封多罗承泽郡王六年三月晋和硕亲王七年八月降多罗郡王八年闰二月晋和硕承泽亲王十二年十二月薨谥裕 博果铎硕塞子顺治十二年六月袭改号庄雍正元年正月薨谥靖无嗣 允禄
  圣祖皇十六子雍正元年二月奉
  旨为庄靖亲王后袭爵乾隆三十二年二月薨谥恪 永瑺允禄孙赠庄亲王弘普子乾隆八年七月降袭辅国公三十二年六月袭
  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
  太宗皇十一子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封十三年七月薨谥
  昭无袭
  世祖系
  和硕裕亲王福全
  世祖皇二子康熙六年正月封四十二年六月薨谥宪保泰福全子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封世子四十二年十月袭雍正二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广宁福全孙赠和硕悼亲王保绶子雍正二年十二月袭四年十月坐事削爵 广禄广宁弟雍正四年十月袭
  和硕恭亲王常宁
  世祖皇五子康熙十年正月封四十二年六月薨子降袭
  多罗贝勒详贝勒
  和硕纯亲王隆禧
  世祖皇七子康熙十三年正月封十八年七月薨谥靖富尔祜伦隆禧子康熙十九年三月袭是年十一月薨无袭
  圣祖系
  原封和硕诚亲王允祉
  圣祖皇三子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以多罗贝勒晋封雍正六年六月降多罗诚郡王八年二月复封是年五月坐事削爵卒详郡王
  和硕恒亲王允祺
  圣祖皇五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多罗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封雍正十年闰五月薨谥温 弘晊允祺子雍正三年十月封辅国公五年七月晋镇国公十年九月晋袭乾隆四十年六月薨谥恪子降袭详郡王
  和硕淳亲王允祐
  圣祖皇七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多罗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多罗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和硕淳亲王八年四月薨谥度子降袭详郡王
  和硕履亲王允祹
  圣祖皇十二子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贝子六十一年十二月晋多罗嘉郡王雍正元年十二月降固山贝子二年六月降镇国公八年五月晋多罗履郡王十三年十一月晋和硕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谥懿袭详郡王
  和硕怡亲王允祥
  圣祖皇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八年五月薨谥贤 弘晓允祥子雍正八年十二月袭乾隆四十三年四月薨 永琅弘晓子四十三年七月袭
  和硕庄亲王允禄
  圣祖皇十六子见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下
  和硕果亲王允礼
  圣祖皇十七子雍正元年四月封多罗果郡王六年二月晋封乾隆三年二月薨谥毅无嗣 弘曕
  世宗皇六子乾隆三年三月奉
  旨为和硕果毅亲王后袭爵二十八年五月坐事降多
  罗贝勒复封赠谥详郡王
  和硕𫍯亲王允秘
  圣祖皇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正月封乾隆三十八年十月薨谥恪 弘畅允秘子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三十九年正月降袭多罗𫍯郡王四十二年四月晋封
  世宗系
  和硕和亲王弘昼
  世宗皇五子雍正十一年正月封乾隆三十五年七月薨谥恭 永璧弘昼子乾隆二十一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三十五年十月奉
  特旨袭三十七年三月薨谥勤子降袭详郡王
  原封和硕果亲王弘曕
  世宗皇六子见和硕果毅亲王允礼下
  今上皇帝系
  和硕荣亲王永琪
  今上皇帝皇五子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三十一年三月薨谥纯四十六年子绵亿封授多罗贝勒和硕定亲王绵德
  今上皇帝皇孙赠和硕定安亲王永璜子乾隆十五年三月封三十七年九月降袭多罗定郡王四十一年坐事削爵四十二年二月奉
  特旨封镇国公
  等谨案
  圣朝亲亲之谊优崇罔替其或恃贵而骄不遵法度则
  无以仰承
  恩礼而邀宽大之典虽曾膺封号不得仍列于诸藩如
  原封和硕亲王劳亲系
  太祖皇孙于顺治八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和硕廉亲王
  允禩系
  圣祖皇八子于雍正四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和硕礼亲
  王弘晳系
  圣祖皇孙于乾隆四年以罪黜为庶人是皆身负重谴法
  所难宽继邀
  特恩附于
  玉牒之末应遵斯例附载卷末外此尚有原封多罗郡王
  阿达礼系
  太祖皇孙于崇德八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多罗贝勒拜
  音图系
  显祖皇孙于顺治八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多罗贝勒苏
  努系
  太祖四世孙于雍正二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多罗贝勒
  延信系
  太祖皇曾孙于雍正六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固山贝子
  硕讬系
  太祖皇孙于崇德八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固山贝子允
  禟系
  圣祖皇九子于雍正四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镇国公德
  马䕶系
  显祖皇孙于顺治八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镇国公爱度
  礼系
  显祖皇曾孙于顺治元年以罪黜为庶人原封镇国公务
  尔占系
  太祖皇曾孙于雍正元年以罪黜为庶人今遵
  玉牒附著卷末之例类志于此
  附赠和硕亲王
  赠和硕亲王舒尔哈齐
  显祖皇三子顺治十年五月赠谥庄 篇古舒尔哈齐子封详辅国公顺治十年五月赠多罗贝勒谥靖定乾隆十五年七月以曾孙德沛袭封和硕简亲王追赠富喇塔篇古子封详贝子乾隆十五年七月以孙德
  沛袭封和硕简亲王追赠 福存富喇塔子封详贝子乾隆十五年七月以子德沛袭封和硕简亲王追赠
  赠和硕简亲王巴尔堪
  显祖皇曾孙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子封详辅国将军康熙二十二年四月追封三等辅国将军雍正元年正月赠不入八分辅国公谥武襄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以孙奇通阿袭封和硕简亲王追赠 巴赛巴尔堪子封详辅国公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以子奇通阿袭封和硕简亲王追赠
  赠和硕饶馀亲王阿巴泰
  太祖皇七子封详郡王康熙元年三月以其子岳乐晋封和硕
  安亲王追赠谥敏
  赠和硕颖亲王萨哈璘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初封详郡王崇德元年五月赠
  康熙十年五月追谥毅
  赠和硕亲王祜塞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封详镇国公顺治十年五月以其子杰书封多罗郡王追赠多罗郡王谥惠顺康熙元年三月以杰书袭封和硕康亲王晋赠赠和硕睿亲王功宜布
  太祖四世孙辅国公齐努浑弟乾隆四十三年以孙淳颖
  袭睿亲王追赠
  赠和硕睿亲王如松
  太祖五世孙功宜布子乾隆四十三年以子淳颖袭睿亲
  王追赠
  赠和硕显亲王拜察礼
  太宗皇曾孙和硕显亲王富绶子封详辅国将军乾隆三十七年
  四月以子蕴著袭封显亲王追赠
  赠和硕庄亲王弘普
  太宗四世孙和硕庄亲王允禄子封详镇国公初赠详世子乾隆三十二年六月以子永瑺袭封庄亲王追赠
  赠和硕荣亲王早薨未有名
  世祖皇四子赠年月无考
  赠和硕亲王保绶
  世祖皇孙和硕裕亲王福全子初封详辅国公雍正三年三月以
  子广宁袭封和硕裕亲王追赠谥悼
  赠和硕礼亲王允礽
  圣祖皇二子详   帝系考 皇太子 皇子门中雍正二年十二月赠
  谥密
  赠和硕亲王弘晖
  世宗皇长子早薨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赠谥端
  赠和硕亲王福惠
  世宗皇子早薨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赠谥怀
  赠和硕定亲王永璜
  今上皇帝皇长子乾隆十五年三月赠谥安
  以上亲王
  世子
  显祖系
  世子富尔敦
  显祖皇曾孙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子顺治八年四月薨
  谥悫厚
  世祖系
  原封世子广善
  世祖皇曾孙原封和硕裕亲王保泰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二年五月坐事削爵授公品级六年十一月坐事削级
  圣祖系
  原封世子弘晟
  圣祖皇孙原封和硕诚亲王允祉子康熙五十九年十二
  月封雍正二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世子品级弘昆
  圣祖皇孙和硕履亲王允祹子乾隆十五年三月薨以世
  子礼殡葬
  附赠世子
  赠世子弘普
  太宗四世孙
  圣祖皇孙和硕庄亲王允禄子封详镇国公乾隆八年三月卒
  追赠谥恭勤
  以上世子
  等谨案封世子者他日承袭自有封爵故于袭爵附载始封毋致重出此条所载皆封世子而未承袭者也长子仿此
  多罗郡王
  显祖系
  多罗敏郡王勒度
  太祖皇曾孙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子顺治八年闰二月
  封十二年十二月薨谥简无袭
  太祖系
  多罗饶馀郡王阿巴泰
  太祖皇七子天命八年封多罗贝勒崇德元年四月封多罗饶馀贝勒顺治元年四月晋封三年三月薨赠袭并详亲王
  多罗顺承郡王萨哈璘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天命十一年屡从征伐有功封贝勒崇德元年四月晋封是年五月薨赠谥详亲王 勒克德浑萨哈璘子顺治元年十一月封多罗贝勒五年九月晋封多罗顺承郡王九年三月薨谥恭惠 勒尔锦勒克德浑子顺治九年八月袭康熙十九年十一月以罪削爵 勒尔贝勒尔锦子康熙二十年六月袭二十一年二月薨 扬奇勒尔锦子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袭兄爵二十六年四月薨 宠保勒尔锦子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袭兄爵三十七年九月薨 布穆巴勒尔锦子康熙三十八年正月袭弟爵五十四年五月坐事削爵 诺罗布勒克德浑庶子康熙五十四年五月袭五十六年二月薨谥忠 锡保诺罗布子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袭晋封详亲王雍正十一年七月坐事削爵乾隆七年八月卒以多罗郡王礼殡葬 熙良锡保子雍正三年十月封辅国公五年七月晋镇国公十年正月封世子十一年七月以父罪削爵十二月袭多罗顺承郡王乾隆九年四月薨谥恪 泰斐英阿熙良子乾隆九年九月袭二十一年七月薨谥恭 恒昌泰斐英阿子乾隆二十一年十月袭四十三年二月薨谥慎 伦柱恒昌子乾隆五十一年五月袭
  多罗谦郡王瓦克达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顺治三年正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年三月以军功晋镇国公八年二月以军功晋封九年八月薨谥襄袭详镇国将军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奉
  特旨谦郡王瓦克达从前著有功绩现无承袭之人著加恩瓦克达之子孙赏给一等镇国将军世袭罔替多罗信郡王多尼
  太祖皇孙追降多罗郡王多铎子初袭详亲王顺治九年三月降袭十八年正月薨谥宣和 鄂扎多尼子顺治十八年六月袭康熙四十一年十月薨 董额鄂扎叔父顺治十八年正月封多罗贝勒康熙十六年二月坐事削爵四十二年三月袭四十五年六月薨 德昭鄂扎子康熙四十五年十月袭乾隆二十七年二月薨谥悫 如松多铎五世孙辅国恪勤公赠多罗信郡王功宜布子初封详辅国公乾隆二十七年闰五月袭三十五年十一月薨谥恪多罗衍禧郡王罗洛宏
  太祖皇曾孙赠多罗克勤郡王岳讬子崇德四年九月以岳讬由亲王降贝勒仍袭多罗贝勒七年三月坐事削爵八年五月复封多罗贝勒顺治元年十月以军功晋多罗衍禧郡王三年八月薨谥介 罗
  可铎罗洛宏子顺治五年闰四月袭八年二月改号多罗平郡王康熙二十一年七月薨谥比 讷尔都罗可铎子康熙十八年正月封长子二十二年正月袭二十六年四月以罪削爵 讷尔福罗可铎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固山贝子二十六年五月袭四十年七月薨谥悼 讷尔苏讷尔福子康熙四十年十月袭雍正四年七月以罪削爵乾隆五年九月卒以多罗郡王礼殡葬 富彭讷尔苏子雍正四年七月袭乾隆十三年十一月薨谥敏 庆宁富彭子乾隆十四年三月袭十五年九月薨谥僖 庆恒固山贝子品级福秀子乾隆六年三月为伯父富彭后十五年十二月袭二十七年闰五月坐事降封详固山贝子四十年闰十月复授郡王四十三年正月追复克勤郡王始封之号奉
  特旨命现袭之平郡王复号克勤郡王四十四年四月
  薨子雅朗阿袭
  多罗郡王精济
  太祖皇曾孙赠和硕亲王祜塞子顺治三年六月袭镇国
  公寻晋封六年五月薨谥怀愍无袭
  原封多罗郡王塔尔纳
  太祖皇曾孙原封和硕端重亲王博洛子顺治十四年
  月封是年三月薨以父罪追削爵
  多罗安郡王玛尔浑
  太祖皇曾孙和硕安亲王岳乐子康熙十六年正月封世子二十九年二月降袭多罗安郡王四十八年十一月薨谥悫 华玘玛尔浑子康熙四十九年二月袭五十八年九月薨谥节无袭
  原封多罗僖郡王岳希
  太祖皇曾孙原封和硕安亲王追降郡王岳乐子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封三十九年十二月以父追降郡王降封镇国公详镇国公
  原封多罗勤郡王岳端
  太祖皇曾孙原封和硕安亲王追降多罗郡王岳乐子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封二十九年二月以父爵不世袭降封固山贝子详贝子
  太宗系
  多罗温郡王猛峩
  太宗皇孙和硕肃亲王豪格子顺治十四年正月封康熙十三年七月薨谥良 佛永辉猛峩子康熙十三年九月袭十七年正月薨谥哀 延寿猛峩子康熙十七年四月袭三十七年四月坐事降贝勒详贝勒
  原封多罗惠郡王博翁果诺
  太宗皇孙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子康熙四年正月封二十三年五月坐事削爵 球琳博翁果诺孙雍正元年二月封多罗贝勒六年正月袭降削详贝勒
  世祖系
  多罗裕郡王亮焕
  世祖四世孙裕端亲王广禄子乾隆五十一年降袭圣祖系
  原封多罗直郡王允禔
  圣祖皇长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四十七年十一月坐
  事削爵卒葬详贝子
  多罗诚郡王允祉
  圣祖皇三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三十八年九月降多罗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和硕诚亲王详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坐事削爵十年闰五月卒以多罗郡王礼殡葬乾隆二年十二月追谥隐
  原封多罗敦郡王允䄉
  圣祖皇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雍正二年四月坐事
  削爵卒葬详贝子
  多罗恂郡王允禵
  圣祖皇十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固山贝子雍正元年五月晋多罗郡王三年十二月降固山贝子四年五月坐事削爵乾隆二年二月授奉恩辅国公品级十二年六月封多罗贝勒十三年正月晋多罗恂郡王二十年正月薨谥勤
  多罗愉郡王允禑
  圣祖皇十五子雍正四年五月封多罗贝勒八年二月晋封九年二月薨谥恪 弘庆允禑子雍正九年六月袭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薨谥恭子降袭详多罗贝勒
  多罗慎郡王允禧
  圣祖皇二十一子雍正八年二月封固山贝子五月晋多罗贝勒十三年十一月晋多罗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谥靖袭详贝勒
  多罗理郡王弘㬙
  圣祖皇孙赠和硕礼亲王允礽子乾隆元年二月封奉恩辅国公四年十月晋封四十五年薨袭详贝勒多罗淳郡王弘暻
  圣祖皇孙和硕淳亲王允祐子雍正五年四月封长子八年九月降袭乾隆四十二年七月薨谥慎子降袭详多罗贝勒
  多罗宁郡王弘晈
  圣祖皇孙和硕怡亲王允祥子雍正八年八月封乾隆二
  十九年八月薨谥良
  原封多罗泰郡王弘春
  圣祖皇孙多罗恂郡王允禵子初封详贝子雍正十一年二月晋多罗泰郡王十二年八月降固山贝子详贝子多罗𫍯郡王弘畅
  圣祖皇孙𫍯恪亲王允秘子乾隆四十八年坐事降𫍯郡
  
  多罗质郡王永瑢
  圣祖皇曾孙
  今上皇帝皇六子为多罗慎靖郡王允禧后乾隆二十四年十月封多罗贝勒三十七年十月晋封多罗恒郡王永皓
  圣祖二世孙和硕恒亲王弘晊子乾隆四十年十月降袭世宗系
  多罗果郡王弘曕
  世宗皇六子为和硕果毅亲王允礼后初封详亲王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坐事降多罗贝勒三十年二月复封郡王是年三月薨谥恭 永瑹弘曕子乾隆三十年六月袭
  多罗和郡王绵伦
  世宗皇曾孙和硕和亲王永璧子乾隆三十七年九月降袭三十九年十一月薨谥谨 绵循绵伦弟乾隆四十年正月奉
  特旨袭
  今上皇帝系
  多罗履郡王永珹
  今上皇帝皇四子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袭封多罗履郡王四十二年二月薨谥端子降袭详多罗贝勒多罗仪郡王永璇
  今上皇帝皇八子乾隆四十四年
  多罗定郡王绵恩
  今上皇帝皇孙赠和硕定亲王永璜子乾隆四十一年
  正月奉
  特旨袭
  附赠多罗郡王
  赠多罗通达郡王雅尔哈齐
  显祖皇四子顺治十年五月赠
  赠多罗克勤郡王岳讬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封详贝勒崇德四年四月赠
  赠多罗信郡王苏尔发
  太祖皇曾孙多罗贝勒多尔博子封详贝勒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以曾孙如松袭封信郡王追赠 塞勤苏尔发子封详辅国公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以孙如松袭封追赠 功宜布塞勤子封详辅国公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以子如松袭封追赠
  赠多罗循郡王永璋
  今上皇帝皇三子乾隆二十五年七月薨追赠四十一
  年正月奉
  旨以绵懿嗣详贝勒
  以上郡王
  长子
  圣祖系
  原封长子弘曙
  圣祖皇孙和硕淳亲王允祐子雍正元年正月视其父初
  封郡王例封五年四月坐事削爵
  以上长子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七
  封建考二
  同姓封爵二
  多罗贝勒
  显祖系
  原封多罗贝勒屯齐
  显祖皇曽孙赠多罗贝勒图伦子崇德四年八月以军功封辅国公顺治元年十月晋固山贝子六年十月晋封九年坐事削爵复封详镇国公
  原封多罗贝勒尚善
  显祖皇曽孙赠和硕简亲王辅国公芬古子顺治元年四月袭辅国公十月晋固山贝子六年十月晋封十七年七月坐事降固山贝子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复晋封十七年八月卒十九年七月坐事追削爵袭详贝子
  太祖系
  等谨按崇德元年始定九等爵以封宗室故天命天聪年间
  太祖皇子凡称大贝勒和硕贝勒者特
  国初最尊之号与崇德建元以后封爵有异兹不具载
  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太祖皇孙土门贝勒褚英子崇德元年四月以军功封崇德七年六月卒 杜尔祜杜度子初封辅国公崇德七年六月晋镇国公十月坐事削爵顺治二年二月复封辅国公八年二月袭多罗贝勒十二年二月卒谥悫厚子降袭详贝子
  多罗贝勒岳讬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初封详亲王崇德元年八月降封二年八月降固山贝子三年正月复封征山东薨于军赠袭并详郡王
  原封多罗贝勒察尼
  太祖皇孙追降多罗豫郡王多铎子顺治十二年正月封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坐事削爵二十七年九月卒以辅国公礼殡葬谥恪僖
  多罗贝勒多尔博
  太祖皇孙追降多罗豫郡王多铎子顺治十四年正月封康熙十一年十二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公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奉
  旨过继与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为嗣
  多罗贝勒喀尔楚浑
  太祖皇曽孙赠多罗克勤郡王岳讬子顺治二年二月封镇国公六年十月晋封八年十一月卒谥显荣克齐喀尔楚浑子初名鲁克度顺治九年十月叙父功绩袭康熙六十一年六月卒子降袭详贝子多罗贝勒巴尔楚浑
  太祖皇曽孙赠多罗克勤郡王岳讬子顺治六年十月封
  十二年正月卒谥和惠无袭
  原封多罗贝勒巴思哈
  太祖皇曽孙赠多罗克勤郡王岳讬子崇德四年正月封镇国将军顺治六年十月晋封十一年坐事削爵详镇国将军
  多罗贝勒祜里布
  太祖皇曽孙赠多罗克勤郡王岳讬子顺治六年十月封
  九年五月卒谥刚毅无袭
  原封多罗贝勒杜兰
  太祖皇曽孙赠和硕颖亲王萨哈璘子顺治六年十月封
  康熙七年正月降镇国公详镇国公
  多罗贝勒齐克新
  太祖皇曽孙和硕亲王追降多罗贝勒博洛子初袭和硕端重亲王顺治十六年以父罪降封十八年正月卒谥怀思无袭
  多罗贝勒常阿岱
  太祖皇曽孙和硕礼亲王满达海子初袭详亲王顺治十六年十月坐事降封康熙四年四月卒谥怀愍袭详贝子多罗贝勒讷尼
  太祖四世孙多罗衍禧郡王罗洛浑子顺治十三年正月封康熙四年三月坐事削爵三十九年十二月复封四十四年正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公
  太宗系
  多罗贝勒延夀
  太宗皇曽孙多罗温良郡王猛峩子封详郡王康熙三十七年
  四月降封子降袭辅国公详辅国公
  原封多罗贝勒球琳
  太宗四世孙赠多罗贝勒福苍子袭封详郡王乾隆十一年
  月坐事降封二十二年坐事削爵
  世祖系
  多罗贝勒海善
  世祖皇孙和硕恭亲王常宁子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封奉恩将军四十二年十二月晋封五十一年十月坐事削爵雍正十年八月复封乾隆八年二月卒谥僖敏 满都䕶海善兄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封三等辅国将军五十一年十月袭封雍正四年七月坐事降固山贝子详贝子 斐苏海善孙雍正九年九月奉
  特旨袭多罗贝勒乾隆二十八年三月卒子降袭详贝子圣祖系
  多罗贝勒允祎
  圣祖皇二十子雍正四年五月封固山贝子八年二月晋封十二年八月降辅国公十三年九月仍晋封乾隆二十年正月卒谥简靖
  多罗贝勒允祜
  圣祖皇二十二子雍正二年八月封固山贝子十二年二
  月晋封乾隆八年十二月卒谥恭勤
  郡王品级多罗贝勒允祁
  圣祖皇二十三子初封贝勒既降贝子乾隆四十二年坐事降镇国公四十五年晋贝子四十七年晋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品级五十年子弘谦降袭详贝子原封多罗贝勒弘昌
  圣祖皇孙和硕怡亲王允祥子雍正元年四月封固山贝子十三年十月晋封乾隆四年十月坐事削爵多罗贝勒弘明
  圣祖皇孙多罗恂郡王允禵子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封乾隆三十二年正月薨谥恭勤子降袭详贝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昇
  圣祖皇孙和硕恒亲王允祺子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封世子雍正五年四月坐事削爵乾隆十九年四月卒以多罗贝勒礼殡葬谥恭恪
  多罗贝勒品级弘暾
  圣祖皇孙和硕怡亲王允祥子雍正六年七月卒以多罗
  贝勒礼殡葬
  多罗贝勒品级弘昑
  圣祖皇孙和硕怡亲王允祥子雍正七年二月卒以多罗
  贝勒礼殡葬
  多罗贝勒永喜
  圣祖皇曽孙多罗宁郡王弘晈子为伯父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嗣雍正八年八月封九年十二月卒多罗贝勒永福
  圣祖皇曽孙多罗宁郡王弘晈子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
  降袭
  多罗贝勒永瑷
  圣祖皇曽孙理恪郡王弘㬙子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降
  
  多罗贝勒永鋆
  圣祖皇曽孙淳慎郡王弘暻子乾隆四十二年十月降袭
  多罗贝勒永珔
  圣祖皇曽孙愉恭郡王弘庆子乾隆三十五年降袭
  多罗贝勒绵惠
  圣祖四世孙
  今上皇帝孙履端郡王永珹子乾隆四十二年降袭
  多罗贝勒绵誉
  圣祖四世孙恭恪贝勒永福子乾隆四十七年袭今上皇帝系
  多罗贝勒永瑢
  今上皇帝皇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奉
  旨为多罗慎靖郡王后封
  多罗贝勒绵懿
  今上皇帝孙赠循郡王永璋嗣子乾隆五十一年正月
  
  多罗贝勒绵亿
  今上皇帝孙荣纯亲王永琪子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封
  附赠多罗贝勒
  赠多罗贝勒穆尔哈齐
  显祖皇二子顺治十年六月赠谥勇壮
  赠多罗贝勒巴雅喇
  显祖皇五子顺治十年五月赠谥刚果
  赠多罗贝勒图伦
  显祖皇孙赠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子顺治十年五月赠
  谥恪僖
  赠多罗贝勒寨桑古
  显祖皇孙赠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子顺治十年五月赠
  谥和惠
  赠多罗贝勒福苍
  太宗皇曽孙原封多罗惠郡王博翁果诺子乾隆五年四月卒以贝勒品级殡葬十五年七月以子球琳袭封多罗贝勒至是追赠
  以上贝勒
  固山贝子
  显祖系
  固山贝子吴达海
  显祖皇孙赠多罗贝勒穆尔哈齐子崇德四年八月封三等辅国将军顺治二年二月以军功晋二等四年六月以考满晋一等九月晋三等镇国将军八年三月晋封卒谥襄敏子降袭详镇国公
  原封固山贝子芬古
  显祖皇孙赠和硕亲王舒尔哈齐子崇德元年封四年五
  月削爵复封详辅国公
  固山贝子固尔玛洪
  显祖皇曽孙大贝勒阿敏子崇德四年封辅国公五月以父罪削爵顺治五年闰四月复封辅国公六年十月晋封康熙二十年十月卒谥温简子降袭详镇国公原封固山贝子扎喀纳
  显祖皇曽孙闲散宗室扎萨克图子崇德四年以军功封镇国公坐事降辅国公七年十月坐事削爵黜宗室籍顺治二年二月复籍仍封辅国公六年十月晋封九年七月削爵复爵详辅国公
  固山贝子傅喇塔
  显祖皇曽孙赠和硕简亲王篇古子顺治二年二月封辅国公六年十月晋封十六年二月坐事降辅国公十八年三月复晋袭父爵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卒谥惠献赠详亲王 富善傅喇塔子康熙六年正月封镇国公十七年六月以父军功晋袭二十九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福存傅喇塔子康熙十七年七月封镇国公三十年正月袭三十九年九月卒赠详亲王
  固山贝子努赛
  显祖皇曾孙赠和硕简亲王篇古子初封辅国公顺治六年十月晋封七年十一月卒谥悼哀子降袭详镇国公原封固山贝子吞齐哈
  显祖皇曽孙赠多罗贝勒图伦子崇德四年八月封辅国公顺治元年十月晋封五年九月坐事降镇国公六年十月复晋封十四年十一月坐事削爵原封固山贝子温齐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屯齐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康熙十六
  年二月降辅国公详辅国公
  太祖系
  固山贝子博和讬
  太祖皇孙赠和硕饶馀亲王阿巴泰子初封辅国公顺治元年十月以军功晋封五年九月卒谥温良 彰泰博和讬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镇国公寻晋固山贝子九年正月袭父封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叙平云南功以功绩入封册二十九年正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公
  固山贝子和度
  太祖皇孙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子初封辅国公顺治
  元年十月晋封三年十月卒无袭
  原封固山贝子额克亲
  太祖皇孙赠辅国公塔拜子崇德四年八月封三等奉国将军九月晋封三等辅国将军顺治元年四月以军功晋二等四年九月晋一等寻封辅国公六年十月晋封镇国公七年八月晋封十年以罪黜为庶人后复宗室籍十二年正月卒
  原封固山贝子穆尔祜
  太祖皇曽孙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子天聪九年以军功封辅国公崇德七年十月坐事削爵顺治二年二月封三等镇国将军三年正月以军功晋一等四年三月以军功晋辅国公六年十月以军功晋封九年以罪削爵
  固山贝子特尔祜
  太祖皇曽孙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子初封辅国公崇德七年十月坐事削爵顺治二年二月复封辅国公十月晋封十五年二月卒谥恪僖子降袭详镇国公固山贝子萨弼
  太祖皇曽孙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子顺治二年二月封辅国公六年十一月以军功晋封十二年二月卒谥怀愍子降袭详镇国公
  图子贝子苏布图
  太祖皇曽孙赠固山贝子尚建子初封辅国公顺治六年十月晋封五年十一月卒谥悼愍子降袭详镇国公固山贝子强度
  太祖皇曽孙赠固山贝子尚建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八年
  十月卒谥介洁无袭
  固山贝子佛克齐库
  太祖皇曽孙固山贝子博和讬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十四
  年十二月卒谥介洁无袭
  原封固山贝子岳端
  太祖皇曽孙原封和硕安亲王追降多罗郡王岳乐子初封详郡王康熙二十九年二月降袭三十七年四月坐事削爵
  原封固山贝子苏尔发
  太祖皇曽孙多罗贝勒多尔博子降袭固山贝子康熙三
  十九年五月降镇国公详镇国公
  固山贝子敦达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杜尔祜子顺治十二年八月降袭康熙十三年九月卒谥恪恭子降袭详镇国公原封固山贝子准达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杜尔祜子康熙六年正月封二十
  年十月坐事降镇国公详镇国公
  原封固山贝子讷默逊
  太祖四世孙镇国公杜兰子康熙四年正月封十二年六
  月坐事削爵降袭详辅国公
  原封固山贝子星尼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常阿岱子康熙四年十月降袭二十七年二月坐事削爵五十二年十二月以子镇国公星海削爵复封辅国公详辅国公
  原封固山贝子鲁宾
  太祖五世孙多罗贝勒克齐子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封六十一年六月降袭雍正四年三月坐事降辅国公详辅国公
  固山贝子品级福秀
  太祖七世孙原封多罗平郡王讷尔苏子乾隆二十年
  月卒以固山贝子礼殡葬
  固山贝子庆恒
  太祖八世孙多罗平郡王福彭嗣子初封详郡王乾隆二十七
  年闰五月坐事降封
  太宗系
  原封固山贝子弘普
  太宗四世孙
  圣祖皇孙和硕庄亲王允禄子乾隆元年二月封四年十
  月坐事削爵复爵详镇国公
  世祖系
  原封固山贝子满都护
  世祖皇孙和硕恭亲王常宁子初袭详贝勒雍正四年七月坐
  事降封是年降镇国公详镇国公
  固山贝子明韶
  世祖五世孙多罗贝勒斐苏子乾隆二十八年十月降袭圣祖系
  固山贝子品级允禔
  圣祖皇长子初封详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坐事削爵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卒以固山贝子礼殡葬固山贝子品级允䄉
  圣祖皇十子初封详郡王雍正二年四月坐事削爵乾隆二年二月授奉恩辅国公品级六年九月卒以固山贝子礼殡葬
  固山贝子允祁
  圣祖皇二十三子初封详贝勒乾隆二十三年降封
  固山贝子弘暻
  圣祖皇孙多罗诚郡王允祉子雍正五年六月封镇国公八年五月晋封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公
  原封固山贝子弘春
  圣祖皇孙多罗恂郡王允禵子雍正元年正月封二年五月坐事削爵四年五月复封镇国公六年正月复晋封九年十月晋多罗贝勒十一年二月晋多罗泰郡王详郡王十二年八月仍降固山贝子十三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固山贝子弘闰
  圣祖皇孙多罗贝勒允祎子乾隆二十年五月封
  固山贝子弘昽
  圣祖皇孙多罗贝勒允祜子乾隆九年五月封
  原封固山贝子弘旿
  圣祖皇孙和硕𫍯亲王允秘子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封二
  等镇国将军三十九年正月奉
  特旨晋封四十三年三月縁事削爵
  固山贝子永硕
  圣祖皇曽孙多罗贝勒弘明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封
  三等辅国将军三十二年六月降袭
  今上皇帝系
  固山贝子绵德
  今上皇帝孙赠定安亲王永璜长子初袭封为定亲王乾隆三十七年以例降袭定郡王四十一年坐事削爵乃以定安亲王次子绵恩袭为定郡王详郡王四十二年复封绵德为镇国公四十九年晋封贝子 奕纯绵德子乾隆五十一年
  附赠固山贝子
  赠固山贝子尚建
  太祖皇孙赠和硕饶馀亲王阿巴泰子顺治十年五月赠
  谥贤懿
  赠固山贝子杜努文
  太祖皇曽孙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子封详辅国公康熙三十七
  年六月赠
  赠固山贝子品级屯珠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彰泰子封详镇国公康熙五十七年
  八月赠谥恪敏
  以上贝子
  奉恩镇国公
  显祖系
  原封镇国公汉岱
  显祖皇孙赠多罗贝勒穆尔哈齐子初封一等奉国将军顺治元年二月晋三等镇国将军三年五月以军功晋一等四年十月以军功晋辅国公八年五月晋镇国公十一年十月坐事削爵
  镇国公托克托慧
  显祖皇曽孙固山贝子吴达海子初封奉恩将军顺治六年十月晋三等辅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康熙十二年二月卒谥纯和 扬福托克托慧子康熙十八年正月封三等奉国将军三十六年以军功晋二等五十四年正月以历任居官谨慎命袭父爵是年五月卒谥襄毅 三官保扬福子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封奉恩将军五十五年二月袭六十一年十一月卒后无袭
  镇国公恭阿
  显祖皇曽孙大贝勒阿敏子顺治六年十月封是年十一
  月从征湖广卒于军子降袭详辅国公
  镇国公果盖
  显祖皇曽孙大贝勒阿敏子顺治六年十月封二等镇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十七年十二月卒谥端纯镇国公果赖
  显祖皇曽孙大贝勒阿敏子顺治六年十月封二等镇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是年十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公镇国公屯齐
  显祖皇曽孙赠多罗贝勒图伦子初封详贝勒顺治九年坐事削爵十二年八月授镇国公品级寻封镇国公康熙二年六月卒乾隆四十三年
  特旨镇国公屯齐从前著有功绩现无承袭之人著加恩屯齐子孙赏给一等奉国将军世袭罔替袭详奉国将军镇国公玛尔图
  显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固尔玛洪子初封辅国公顺治六年十月降袭十五年六月卒谥怀思子降袭详辅国公镇国公僧额
  显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固尔玛洪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十
  五年二月卒谥怀愍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镇国公玛三
  显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固尔玛洪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十
  五年五月卒谥怀仪无袭
  镇国公温齐喀
  显祖四世孙原封固山贝子屯齐喀子顺治九年十月封
  十五年二月卒谥怀思子降袭详辅国公
  原封镇国公根都
  显祖四世孙原封多罗贝勒尚善子康熙十一年正月封
  三十七年四月坐事削爵
  镇国公喇笃祜
  显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努赛子顺治八年闰二月降袭十
  七年十二月卒谥端纯无袭
  镇国公额尔图
  显祖五世孙原封固山贝子温齐子康熙七年正月封五
  十七年十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原封镇国公敬顺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封五十五年四月降封镇国将军详镇国将军
  原封镇国公扬桑阿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封五十五年四月降一等镇国将军详镇国将军原封镇国公德瞻
  显祖五世孙原封固山贝子富善子初名福泰康熙二十四年
  正月封三十年九月坐事削爵
  镇国公德普
  显祖五世孙固山贝子赠和硕简亲王福存子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降袭雍正七年五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公原封镇国公鄂齐
  显祖六世孙辅国公鄂斐子康熙三十八年八月封奉恩将军四十八年二月坐事削爵雍正四年十二月封辅国公五年七月晋封六年九月坐事削爵原封镇国公永谦
  显祖六世孙原封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子雍正三年
  月封四年二月坐事削爵
  太祖系
  镇国公巴布泰
  太祖皇九子崇德六年五月封三等奉国将军顺治二年二月以军功晋一等四年九月晋三等辅国将军寻晋辅国公八年三月晋封十二年正月卒谥恪僖子降袭详辅国公
  镇国公祜塞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顺治二年封三年二月卒
  赠详亲王
  原封镇国公席特库
  太祖皇孙二等镇国将军阿拜子初封三等奉国将军崇德二年正月坐事削爵顺治二年二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六年十月晋封十七年七月降镇国将军详镇国将军
  原封镇国公聂克塞
  太祖皇孙三等镇国将军汤古代子崇德五年九月封三等奉国将军顺治二年正月以军功晋二等四年九月晋一等六年十月晋封降封详镇国将军
  原封镇国公兰布
  太祖皇曽孙和硕庄亲王尼堪子初袭和硕敬谨亲王详亲王康熙八年五月坐事降封十七年十月卒十九年十一月坐事追削爵子降袭详辅国公
  镇国公杜兰
  太祖皇曽孙赠和硕颖亲王萨哈璘子初封详贝勒康熙七年
  正月坐事降封子降袭详辅国公
  原封镇国公哈尔萨
  太祖皇曽孙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子顺治十年闰六月封三等奉国将军康熙六年四月晋封八年七月坐事降奉国将军品级二十一年五月仍封镇国公二十五年十月坐事削爵 留雍哈尔萨兄顺治十年闰六月封三等奉国将军康熙六年四月晋三等镇国将军八年七月坐事降奉国将军品级二十五年十月袭封三十七年四月坐事削爵无袭
  镇国公岳希
  太祖皇曽孙原封和硕安亲王追降郡王岳乐子初封详郡王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降封五十六年八月卒无袭
  镇国公苏尔发
  太祖皇曽孙多罗贝勒多尔博子初封详贝子康熙三十九年五月降封赠详郡王四十年四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公镇国公准达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杜尔祜子初封详贝子康熙二十年十月降封雍正四年六月卒追赠固山贝子谥温恪子降袭详辅国公
  镇国公噶尔哈图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特尔祜子顺治十八年七月降袭
  康熙二年十一月卒无嗣
  镇国公登塞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特尔祜子康熙三年三月视其兄镇国公噶尔哈图爵降袭辅国公十二年六月晋封雍正二年九月卒谥恪恭子降袭详辅国公镇国公巴鼐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萨弼子顺治十八年七月封康熙
  二十三年正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公
  镇国公顾鼐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萨弼子顺治十二年八月封十五
  年三月卒谥悼愍无袭
  镇国公颜林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苏布图子初名噶尔萨顺治九年十二
  月封康熙四十年八月卒无袭
  镇国公吞珠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彰泰子康熙十一年正月封二十七年二月降镇国将军二十九年六月袭封五十七年闰八月卒孙降袭赠谥详贝子袭详辅国公
  原封镇国公白夀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彰泰子康熙七年正月封二十五年二月坐事降三等镇国将军详镇国将军
  原封镇国公明瑞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彰泰子初名额图浑康熙十九年正月
  封三十七年四月坐事削爵
  原封镇国公普贵
  太祖五世孙固山贝子敦达子康熙十四年二月降袭雍正元年十月以疾罢爵三年六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公原封镇国公普奇
  太祖五世孙固山贝子敦达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四十七年十月坐事削爵五十一年十月复封五十四年十月复削爵
  镇国公诺音托和
  太祖五世孙多罗贝勒讷尼子康熙四十三年五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十四年闰四月降袭乾隆四年九月卒谥恪顺子降袭详辅国公
  原封镇国公星海
  太祖五世孙原封固山贝子星尼子康熙二十七年三月
  降袭五十二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镇国公宾宁
  太祖六世孙原封辅国公富春子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袭封辅国公四十三年以敬谨庄亲王尼堪著有功绩
  特命裔孙宾宁晋封镇国公
  太宗系
  镇国公高塞
  太宗皇六子顺治九年九月封辅国公康熙八年九月晋
  封九年七月卒谥悫厚子降袭详辅国公
  奉恩镇国公弘普
  太宗四世孙
  圣祖皇孙和硕庄亲王允禄子初封详贝子乾隆四年十月坐
  事削爵寻复封赠详亲王
  原封奉恩镇国公宁赫
  太宗四世孙三等侍卫伊泰子乾隆二年十二月封四年
  十月坐事削爵
  世祖系
  镇国公满都护
  世祖皇孙和硕恭亲王常宁子原封详贝子雍正四年九月降
  封九年五月卒无袭
  圣祖系
  奉恩镇国公允祁
  圣祖皇二十三子封详贝勒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坐事降为奉
  恩镇国公
  奉恩镇国公弘昉
  圣祖皇孙固山贝子品级允禔子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封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卒 永扬弘昉子乾隆三十八年袭寻坐事削爵乃封弘昉弟弘晌为奉恩将军详奉恩将军
  奉恩镇国公永珊
  圣祖皇曽孙固山贝子弘暻子乾隆四十二年五月降袭
  原封奉恩镇国公永芝
  圣祖皇曽孙贝子弘昽子乾隆四十九年降袭镇国公五
  十年坐事削爵
  附赠镇国公
  赠镇国公阿拜
  太祖皇三子封详镇国将军顺治五年二月卒五月赠谥勤敏
  赠镇国公傅勒赫
  太祖皇孙原封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子顺治十七年四月
  卒康熙元年二月追赠
  以上镇国公
  奉恩辅国公
  显祖系
  辅国公塔海
  显祖皇孙赠多罗贝勒穆尔哈齐子顺治二年二月封奉恩将军八年三月晋封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辅国公祜世塔
  显祖皇孙赠多罗贝勒穆尔哈齐子顺治二年二月封奉
  恩将军八年三月晋封无袭
  辅国公喇世塔
  显祖皇孙赠多罗贝勒穆尔哈齐子顺治二年二月封奉恩将军八年三月晋封卒谥恪僖子降袭详辅国将军辅国公篇古
  显祖皇孙赠和硕亲王舒尔哈齐子初封详贝子崇德四年
  月坐事削爵是年八月复封赠详亲王
  辅国公穆青
  显祖皇曽孙赠辅国公达尔察子顺治二年二月封奉恩将军六年二月晋三等辅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三等镇国将军是年四月晋封康熙十二年二月卒谥悫厚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辅国公海兰
  显祖皇曽孙原封镇国公汉岱子顺治二年二月封奉恩将军六年十月晋三等辅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十二年二月卒谥悫厚子降袭详奉国将军辅国公席布锡伦
  显祖皇曽孙原封镇国公汉岱子顺治六年十月封三等辅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是年九月卒谥悼愍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辅国公嵩固图
  显祖皇曽孙原封镇国公汉岱子顺治六年十月封三等辅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是年十二月卒谥怀思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辅国公品级扎喀纳
  显祖皇曽孙闲散宗室扎萨克图子初封详贝子顺治九年七月坐事削爵十四年三月以征云南军功复授辅国公品级
  辅国公瓦三
  显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固尔玛洪子康熙四年正月封三等辅国将军二十年十二月晋封二十四年五月卒谥襄敏 齐克塔哈瓦三子康熙二十五年正月袭四十六年五月坐事削爵 鄂斐镇国公玛尔图子齐克塔哈从兄康熙六年正月封三等奉国将军四十六年七月袭封五十二年八月卒无袭
  辅国公法塞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恭阿子顺治八年闰二月降袭康熙
  四十九年正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辅国公翁武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果赖子顺治九年十月降袭十四年
  九月卒谥怀思无袭
  原封辅国公温齐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屯齐子初封详贝子康熙十六年二月降
  封十八年二月坐事削爵
  原授辅国公品级富尔泰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屯齐子康熙二年八月授二十二年
  三月降镇国将军详镇国将军
  奉恩辅国公巴赛
  显祖四世孙赠和硕简亲王巴尔堪子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封三等奉国将军雍正元年正月奉
  特旨袭巴尔堪原赠辅国公八年加奉恩字九年六月阵亡谥襄
  赠袭并详亲王
  原封辅国公门度
  显祖四世孙原封多罗贝勒尚善子康熙七年正月封镇国公三十七年四月坐事削爵五月袭祖篇古辅国公雍正四年十一月复坐事削爵 裕绶门度弟子雍正四年十一月袭八年加奉恩字乾隆五年十月卒谥敏恪 嵩椿裕绶子乾隆六年二月袭辅国公满度
  显祖五世孙镇国公温齐喀子顺治十五年十二月降袭十七年八月卒谥怀思 爱音图镇国公额尔图子康熙三十二年为满度后二十六年五月封三等辅国将军四十六年二月坐事削爵五十七年六月袭封雍正八年加奉恩字乾隆六年十二月卒谥敦勤吉存爱音图子雍正六年八月封三等镇国将
  军乾隆六年四月袭十二年四月卒谥勤僖 特通额吉存子乾隆十二年九月袭三十四年十月卒 宁盛额特通额子乾隆三十五年二月袭四十二年三月縁事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辅国公恒鲁
  显祖六世孙镇国公德普子雍正七年五月降袭八年加奉恩字乾隆三十七年六月卒谥恭悫 兴兆恒鲁子乾隆三十七年十月袭
  奉恩辅国公经讷亨
  显祖六世孙和硕简亲王奇通阿子乾隆三十年七月封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卒 积拉堪经讷亨子乾隆四十一年五月袭
  太祖系
  辅国公玛瞻
  太祖皇孙和硕礼亲王代善子崇德元年封三年十一月
  卒无袭
  辅国公干图
  太祖皇孙赠镇国公阿拜子崇德六年五月封三等奉国将军顺治四年九月晋二等六年十月晋三等镇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十六年二月卒谥介直无袭
  奉恩辅国公巩安
  太祖皇孙赠镇国公阿拜子初袭详镇国将军顺治六年十月晋封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辅国公灏善
  太祖皇孙赠镇国公阿拜子顺治六年十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辅国公拔都海
  太祖皇孙赠辅国公塔拜子顺治二年二月封奉恩将军六年十月晋三等镇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十七年四月卒谥恪僖
  原封辅国公巴穆布尔善
  太祖皇孙赠辅国公塔拜子崇德四年袭封三等奉国将军顺治元年以军功晋二等四年九月晋一等六年十月晋三等镇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康熙八年五月坐事削爵
  辅国公噶布喇
  太祖皇孙镇国公巴布泰子初封三等奉国将军顺治四年九月晋二等六年十月晋三等镇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将军
  原封辅国公来祜
  太祖皇孙赠辅国公赖慕布子顺治三年袭封奉恩将军寻晋三等镇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康熙八年五月坐事削爵三十三年三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原封辅国公费扬古
  太祖皇孙追降多罗豫郡王多铎子康熙二年正月封三等奉国将军五十一年正月晋封五十八年九月坐事削爵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辅国公杜努文
  太祖皇曽孙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子顺治五年九月卒谥
  怀愍赠详贝子
  辅国公英额理
  太祖皇曽孙镇国将军席特库子顺治六年十月封三等辅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辅国公英格宜
  太祖皇曽孙镇国将军席特库子顺治六年十月封三等辅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辅国公翁古
  太祖皇曽孙固山贝子博和讬子顺治四年三月卒谥怀愍 博尼翁古子袭封顺治六年三月卒后无袭辅国公锦柱
  太祖皇曽孙固山贝子博和讬子顺治六年正月卒谥怀
  仪无袭
  辅国公构孳
  太祖皇曽孙镇国公傅勒赫子顺治十八年四月封康熙
  五年三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将军
  原封辅国公绰克都
  太祖皇曽孙镇国公傅勒赫子康熙四年正月封三十七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普照绰克都子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袭五十二年十二月坐事削爵雍正元年三月以军前效力复封二年九月卒十年六月坐事追削爵 经照普照弟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袭雍正八年加奉恩字雍正十年六月削爵 璐达经照兄子雍正十年十二月袭乾隆六年三月卒谥恭简 麟魁璐达子乾隆六年七月袭十年十二月坐事削爵 九成麟魁叔父乾隆十一年四月袭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坐事削爵
  辅国公品级赖士
  太祖四世孙原封和硕敬谨亲王降镇国公兰布子康熙十八年四月降袭五十三年四月坐事削爵雍正八年二月授辅国公品级十年闰五月卒 富増辅国公务友子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降袭三等镇国将军五十三年五月袭伯父赖士爵雍正四年二月坐事削爵 伊尔登赖士子雍正四年二月袭八年加奉恩字乾隆十四年四月卒谥简恪 富春伊尔登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袭四十二年十一月縁事削爵子宾宁袭寻晋镇国公详镇国公辅国公务友
  太祖四世孙原封和硕亲王降镇国公兰布子康熙十八年正月封四十八年七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将军辅国公讷默孙
  太祖四世孙镇国公杜兰子初封详贝子康熙十二年六月坐事削爵十四年九月降袭五十三年三月卒 讷图讷默孙子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封三等镇国将军五十三年八月袭雍正八年加奉恩字乾隆二年八月卒谥敦敏 兴宁讷图子乾隆二年十二月袭十八年七月卒谥勤僖 崇尚原名崇让兴宁子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
  辅国公弼礼克
  太祖四世孙镇国公杜兰子康熙九年正月封十六年五
  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将军
  原封辅国公海青
  太祖四世孙原封镇国公哈尔萨子康熙二十一年六月
  封二十五年十月以父罪削爵
  原封辅国公星尼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常阿岱子初封详贝子康熙五十二年
  十二月封雍正二年正月坐事削爵
  辅国公素严
  太祖四世孙原封辅国公绰克都子康熙二十一年正月
  封三十一年七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将军
  辅国公塞勤
  太祖四世孙镇国公苏尔发子康熙三十八年八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十年七月降袭雍正七年五月卒赠详郡王 齐努浑塞勤子雍正七年八月袭八年加奉恩字乾隆九年卒谥简僖 功宜布齐努浑弟乾隆九年十月袭十一年二月卒谥恪勤赠详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乾隆十一年六月袭晋袭详郡王 修龄多罗信郡王德昭子如松从叔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以如松袭封多罗信郡王
  命袭公爵
  辅国公普昌
  太祖五世孙固山贝子敦达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封三
  十五年四月卒无袭
  原封奉恩辅国公永齐
  太祖五世孙固山贝子准达子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封三等镇国将军雍正四年十月降袭辅国公八年加奉恩字十一年闰二月卒四年坐事追削爵 苏尔禅永齐弟雍正六年九月封三等辅国将军十一年五月袭乾隆四年二月卒谥简恪 广龄苏尔禅子雍正十三年四月封奉恩将军乾隆四年七月袭十年十二月卒谥敦僖 博尔忠鄂广龄子乾隆十一年五月袭
  奉恩辅国公瑟尔臣
  太祖五世孙镇国公登塞子康熙五十五年四月封三等镇国将军雍正二年十二月降袭辅国公八年加奉恩字乾隆十五年八月卒谥温僖 额尔经阿瑟尔臣子乾隆十五年十二月袭二十年八月卒 德明阿额尔经阿兄乾隆二十一年二月袭二十二年十月坐事削爵袭详镇国将军
  原封辅国公阿布兰
  太祖五世孙镇国公巴鼐子康熙二十三年四月降袭雍正元年三月晋多罗贝勒二年五月坐事仍降辅国公五年闰三月坐事削爵 法尔善阿布兰弟子雍正五年五月袭八年加奉恩字乾隆五年闰六月卒谥和悫 禄庆法尔善子乾隆五年十一月袭二十三年十一月降封详镇国将军
  辅国公鲁宾
  太祖五世孙多罗贝勒克齐子初封详贝子雍正四年三月降封乾隆八年六月卒谥恪思孙降袭袭详奉恩将军原封辅国公恒新
  太祖五世孙原封辅国公普照子雍正二年十一月封三
  年十月以父罪削爵
  奉恩辅国公奇崑
  太祖五世孙乾隆四十三年以饶馀敏亲王阿巴泰及其
  子安郡王岳乐俱著有功绩
  特命其裔孙一人世袭辅国公于是奇崑封辅国公
  辅国公智保
  太祖六世孙原封镇国公普贵子雍正元年十月降袭雍正三年二月卒 苏保智保弟雍正三年五月袭四年十二月卒 诚保苏保兄雍正五年二月袭八年加奉恩字乾隆十九年九月卒谥温僖 庆春诚保子乾隆二十年二月袭三十八年六月卒 恒宁庆春子乾隆三十八年十月袭
  原封奉恩辅国公斗宝
  太祖六世孙奉恩镇国公诺音托和子乾隆五年正月降
  袭二十四年六月坐事削爵
  奉恩辅国公逢信原名逢人
  太祖六世孙镇国公赠固山贝子屯珠嗣孙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降袭辅国公雍正八年加奉恩字乾隆十二年八月卒谥恭恪 盛昌逢信子乾隆十二年十二月袭二十二年七月坐事削爵二十三年二月封镇国将军十二月仍晋封
  太宗系
  辅国公叶布舒
  太宗皇四子初封三等镇国将军康熙八年晋封二十九
  年九月卒
  辅国公品级常舒
  太宗皇七子初封三等镇国将军康熙八年晋封十四年十二月坐事削爵三十七年十二月授辅国公品级三十八年十二月卒
  辅国公韬塞
  太宗皇十子初封三等镇国将军康熙八年晋封三十四
  年二月卒子降袭详镇国将军
  原封辅国公靖恒
  太宗皇孙镇国公高塞子康熙九年十二月降袭雍正六
  年七月坐事削爵
  原封辅国公云升
  太宗皇孙镇国公高塞子康熙十七年正月封三十六年
  十一月坐事削爵子降袭详镇国将军
  原封辅国公成孚
  太宗皇孙镇国公高塞子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封六十年五月坐事削爵雍正元年十二月卒以辅国公礼殡葬
  原封辅国公揆慧
  太宗四世孙多罗贝勒延夀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封奉恩将军五十四年十月降袭雍正元年二月坐事削爵
  奉恩辅国公永瑺
  太宗五世孙奉恩镇国公赠恭勤世子弘普子乾隆八年
  七月降袭详亲王
  原封奉恩辅国公德谨
  太宗五世孙原封多罗贝勒球琳子乾隆二十三年四月
  封二十八年十二月坐事削爵
  辅国公弘曧
  太宗五世孙
  圣祖皇孙和硕庄亲王允禄子乾隆二十一年封镇国将
  军三十二年六月袭封
  世祖系
  辅国公品级保绶
  世祖皇孙和硕裕亲王福全子初封辅国公品级赠谥详亲王
  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卒
  原封辅国公广华
  世祖皇曽孙原封和硕裕亲王保泰子雍正二年三月封
  十月坐事削爵
  圣祖系
  原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弘晸
  圣祖皇孙原封贝子允禟子初以其父获罪黜籍禁锢干
  隆四十三年
  特命宥释复列宗潢四十七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四
  十八年坐事削爵
  辅国公品级弘晋
  圣祖皇孙赠和硕礼亲王允礽子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卒
  以辅国公礼殡葬
  奉恩辅国公弘曣
  圣祖皇孙赠和硕礼亲王允礽子雍正六年六月封辅国公八年加奉恩字乾隆十五年四月卒谥恪僖 永玮弘曣子乾隆十五年九月袭
  原封奉恩辅国公弘晀
  圣祖皇孙赠和硕礼亲王允礽子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封干
  隆三十四年十月縁事削爵
  奉恩辅国公弘晥
  圣祖皇孙赠和硕礼亲王允礽子乾隆三年十一月封四十年五月卒 永浩弘晥子乾隆四十年十月降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四十三年六月卒无嗣停袭不入八分辅国公永泽
  圣祖皇曽孙贝勒品级弘昇子乾隆四十年十月奉特旨封
  奉恩辅国公弘畅
  圣祖皇孙和硕𫍯亲王允秘子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奉特旨封详亲王
  奉恩辅国公永璥
  圣祖皇曽孙辅国公品级弘晋子乾隆元年二月封五十
  二年三月卒未袭
  世宗系
  奉恩辅国公永璧
  世宗皇孙和硕和亲王弘昼子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奉特旨封详亲王
  不入八分辅国公永琨
  世宗皇孙和硕和亲王弘昼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附赠辅国公
  赠辅国公达尔察
  显祖皇孙赠多罗贝勒穆尔哈齐子顺治十年五月赠谥
  刚毅
  赠辅国公塔拜
  太祖皇六子封详辅国将军顺治十年五月赠谥悫厚
  赠辅国公赖慕布
  太祖皇十三子封详奉恩将军顺治十年五月赠谥介直
  赠奉恩辅国公兴绶
  太祖四世孙原封辅国公绰克都子乾隆十五年七月以
  子九成袭封辅国公追赠
  赠奉恩辅国公法布兰
  太祖五世孙镇国公巴鼐子乾隆十五年七月以孙禄庆
  袭封辅国公追赠
  赠奉恩辅国公善绶
  太祖五世孙固山贝子准达子雍正元年四月追赠
  以上辅国公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八
  封建考
  同姓封爵三
  镇国将军
  等谨按镇国将军以一二三等为序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仿此
  显祖系
  一等镇国将军罗托
  显祖皇曾孙多罗贝勒寨桑古子崇徳元年封固山贝子七年坐事削爵顺治八年三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六年二月以军功晋一等康熙四年四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祜世布
  显祖皇曾孙辅国公祜世塔子顺治六年十月封三等辅国将军八年闰二月晋封康熙九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苏赫
  显祖皇曽孙辅国公祜世塔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十二
  年三月卒谥怀思无袭
  原授镇国将军品级玛喀纳
  显祖四世孙辅国公品级札喀纳子康熙四年三月授四
  十三年三月坐事削级
  镇国将军品级富尔泰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屯齐子初授详辅国公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坐
  事降授
  一等镇国将军敬顺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初封详镇国公康熙五十五年
  四月坐事降封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原封一等镇国将军杨桑阿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初封详镇国公康熙五十五年
  四月降封乾隆四年十月坐事削爵
  原封一等镇国将军敬俨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五十五年四月封
  雍正四年三月坐事削爵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嵩阿礼
  显祖五世孙镇国公杨福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十九
  年三月坐事削爵
  三等镇国将军噶尔玛
  显祖五世孙镇国公杨福子雍正二年闰四月封雍正三
  年八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辅尔嵩阿
  显祖五世孙镇国公扬福子雍正七年八月封乾隆二十
  八年九月坐事削爵
  三等镇国将军伊克塔哈
  显祖五世孙辅国公瓦三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封雍正
  十二年六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准度
  显祖五世孙原封辅国公门度子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封
  雍正六年九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一等镇国将军永焕
  显祖六世孙原封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十年六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宜铿额
  显祖七世孙和硕简亲王丰讷亨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
  月封
  太祖系
  二等镇国将军阿拜
  太祖皇三子崇徳四年八月封三等镇国将军顺治四年九月晋二等五年二月卒赠详镇国公 巩安阿拜子顺治三年十一月封奉恩将军五年三月袭六年十月晋辅国公详辅国公
  三等镇国将军汤古代
  太祖皇四子崇徳四年八月封五年九月卒谥克洁 穆尔察汤古代子初封三等奉国将军崇徳五年十一月袭顺治四年九月晋二等六年七月卒谥恪恭无袭
  三等镇国将军席持库
  太祖皇孙二等镇国将军赠镇国公阿拜子初封详镇国公顺治十七年七月坐事降封康熙十六年七月卒三等镇国将军聂克塞
  太祖皇孙三等镇国将军汤古代子初封详镇国公顺治九年
  月坐事降封康熙五年正月卒无袭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祜锡禄
  太祖皇孙镇国公巴布泰子顺治十三年九月封康熙三
  十四年十月以才力不及爵除
  镇国将军巴思哈
  太祖皇曽孙多罗克勤郡王岳讬子原封多罗贝勒详贝勒寻削爵顺治十二年八月授十八年二月卒子降袭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佛格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灏善子康熙九年封三等辅国将军三十四年十月以疾罢爵雍正二年八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十二月坐事削爵
  三等镇国将军辉塞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噶布喇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康熙
  三十八年八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白夀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彰泰子初封详镇国公康熙二十五年
  月坐事降二十七年二月坐事削爵
  原授三等镇国将军品级长源
  太祖四世孙原封固山贝子穆尔祜子顺治十六年授康
  熙三十四年九月以疾削级
  三等镇国将军讷延
  太祖四世孙辅国公构莩子康熙五年五月降袭六年十
  一月卒无袭
  三等镇国将军富宏
  太祖五世孙辅国公务友子雍正四年三月降袭十三年
  四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弼尔特讷
  太祖五世孙辅国公弼礼克子康熙十六年八月降袭四
  十三年九月坐事削爵
  三等镇国将军谟云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乾隆七年十二月封
  二十九年四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谟亮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乾隆二十六年十二
  月封
  三等镇国将军素拜
  太祖五世孙辅国公素严子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降袭
  三十四年七月卒后无袭
  二等镇国将军永㥣
  太祖六世孙和硕康亲王崇安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封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明保
  太祖六世孙原封镇国公普贵子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封
  雍正二年四月以罪削爵
  三等镇国将军谦徳
  太祖六世孙奉恩辅国公九成子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封
  三十二年三月卒弟降袭详奉国将军
  一等镇国将军洞福
  太祖七世孙和硕谦襄郡王瓦克逹元孙闲散宗室忠端
  子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奉
  特旨袭封
  二等镇国将军克明
  太祖七世孙多罗顺承郡王熙良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
  
  三等镇国将军徳尊
  太祖七世孙原封辅国公徳明阿子乾隆二十三年四月
  降袭
  三等镇国将军禄庆
  太祖七世孙奉恩辅国公法尔善子袭封详辅国公乾隆二十三年降封 伦成禄庆子乾隆二十七年十月袭三等镇国将军恒谨
  太祖七世孙多罗克勤郡王雅朗阿子乾隆四十九年
  二月封
  太宗系
  三等镇国将军苏尔登
  太宗皇孙辅国公叶布舒子康熙十四年封五十七年四
  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徳宁
  太宗皇孙辅国公品级常舒子康熙十二年二月封五十
  四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务启图
  太宗皇孙辅国公韬塞子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封三十七年十二月以罪削爵 容吉务启图兄康熙三十二年二月封三等镇国将军三十七年十二月改袭封四十四年十月以才力不及爵除子降袭原封三等镇国将军释迦保
  太宗皇曽孙原封辅国公云升子雍正六年八月降袭干
  隆元年五月坐事削爵
  二等镇国将军弘曧
  太宗四世孙
  圣祖皇孙和硕庄亲王允禄子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封
  晋袭详辅国公
  三等镇国将军徳春
  太宗五世孙原封多罗贝勒球琳子乾隆二十九年二月以兄徳谨坐事削公爵降袭三十三年六月以病罢爵
  世祖系
  二等镇国将军亮瑚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三等镇国将军亮景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封
  十七年七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亮魁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封
  三等镇国将军亮庆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封
  二等镇国将军亮聪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四十九年封圣祖系
  一等镇国将军弘昂
  圣祖皇孙和硕恒亲王允祺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四
  十年坐事削爵无袭
  二等镇国将军弘嵩
  圣祖皇孙多罗简靖贝勒允祎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四十二年六月卒子降袭详辅国将军
  二等镇国将军弘旿
  圣祖皇孙和硕诚亲王允秘子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封晋封
  详贝子

  二等镇国将军弘康
  圣祖皇孙和硕𫍯亲王允秘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封
  三等镇国将军弘富
  圣祖皇孙多罗愉郡王允禑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封四十九年四月卒子永浡袭封三等辅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永璨
  圣祖皇曽孙多罗果恭郡王弘瞻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
  
  三等镇国将军永杭
  圣祖皇曽孙和硕怡亲王弘晓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四十二年六月卒无袭
  三等镇国将军永琅
  圣祖皇曽孙和硕怡亲王弘晓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袭详亲王
  三等镇国将军永珠
  圣祖皇曽孙和硕𫍯郡王弘畅子乾隆四十九年
  三等镇国将军永祥
  圣祖皇曽孙和硕𫍯郡王弘畅子乾隆四十九年封世宗系
  二等镇国将军永瑸
  世宗皇孙和硕和恭亲王弘昼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
  
  二等镇国将军永瑍
  世宗皇孙和硕和恭亲王弘昼子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
  
  三等镇国将军绵倬
  世宗皇曽孙和硕和勤亲王永璧子乾隆四十九年
  以上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
  显祖系
  三等辅国将军泰䕃布禄
  显祖皇曽孙辅国公塔海子顺治十五年正月封康熙二
  十五年十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二等辅国将军徳伦
  显祖皇曽孙辅国公塔海子康熙四年正月封四十年六
  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伊尚阿
  显祖皇曽孙辅国公祜世塔子顺治十八年十月封康熙
  八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喇克逹
  显祖皇曽孙辅国公喇世塔子顺治十五年正月封康熙
  三十二年正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巴尔堪
  显祖皇曽孙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封康熙七年六月坐事降二等奉国将军八年七月复封三等辅国将军十六年三月坐事削爵赠详亲王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辉兰
  显祖皇曽孙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子顺治十一年正月
  封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固美
  显祖皇曽孙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子顺治十六年正月
  封康熙三十二年八月卒无袭
  三等辅国将军武锡
  显祖皇曽孙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子康熙六年正月封
  四十六年十二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一等辅国将军富达礼
  显祖四世孙一等镇国将军罗托子康熙八年封二十五
  年十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塞克图
  显祖四世孙闲散宗室宏科泰子顺治八年三月封十一
  年十月卒谥怀仪无袭
  三等辅国将军塞勒伯
  显祖四世孙闲散宗室宏科泰子顺治八年三月封十一
  年十月卒谥怀仪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度尔伯
  显祖四世孙闲散宗室宏科泰子顺治八年三月封十五
  年三月卒谥悫厚无袭
  三等辅国将军扎三
  显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固尔玛洪子康熙十四年正月封
  三十三年九月卒谥敏恪无袭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萨三
  显祖四世孙固山贝子固尔玛洪子康熙二十一年正月
  封五十四年四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塞祜徳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果盖子顺治十八年五月封康熙三
  十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萨克新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果盖子顺治十八年正月为镇国公果赖后康熙十一年正月封雍正十二年正月以病罢爵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琶帕
  显祖四世孙一等镇国将军罗托子顺治九年十月封十
  五年二月卒谥怀愍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巴喀
  显祖四世孙一等镇国将军罗托子顺治九年十月封十
  五年四月卒谥怀思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墨美
  显祖四世孙和硕简亲王济度子康熙五年正月封二十
  二年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阿扎兰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四十一年三月封
  五十六年正月卒无袭
  三等辅国将军巴禄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
  封四十八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忠保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五十三年二月封雍正三年三月以病罢爵乾隆二年九月复封十年七月卒无袭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准保
  显祖五世孙原封辅国公门度子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封
  雍正二年六月坐事削爵
  一等辅国将军长恒
  显祖六世孙一等镇国将军敬顺子乾隆九年十二月降
  袭二十二年十一月以病罢爵
  三等辅国将军素尔登额
  显祖六世孙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嵩阿礼子乾隆九年正月封二十一年正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徳尔登额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噶尔玛子雍正四年二月降
  袭乾隆四十年十月縁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双麟
  显祖六世孙三等辅国将军伊克塔哈子雍正十二年十月降袭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赛音图
  显祖六世孙镇国公额尔图子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封五
  十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讷音图
  显祖六世孙镇国公额尔图子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封
  五十五年七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永叙
  显祖六世孙原封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十二年七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都祥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准度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三十一年十月以病罢爵孙降袭详奉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都俞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准度子雍正三年十月封干
  隆元年正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恒质
  显祖六世孙奉恩镇国公徳普子乾隆五年八月为和硕简亲王徳沛后十七年十二月降袭二十二年正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一等镇国将军仪启
  显祖七世孙一等镇国将军永焕子乾隆十年十二月降
  袭十八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二等辅国将军景熠
  显祖七世孙辅国公嵩椿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二等辅国将军兴兆
  显祖七世孙辅国公恒鲁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袭详辅国
  

  二等辅国将军兴钧
  显祖七世孙辅国公恒鲁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封三
  十八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成宽
  显祖八世孙辅国公兴兆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封太祖系
  三等辅国将军塔拜
  太祖皇六子天聪八年赠详辅国公袭详贝子
  原封二等辅国将军发度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噶布喇子康熙十年正月封三等辅国将军三十五年以军功晋二等四十年六月坐事削爵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法复礼
  太祖皇曽孙原封奉恩将军赠辅国将军范图子顺治九年十月封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以疾爵除原封三等辅国将军法喀
  太祖皇曽孙原封奉恩将军赠辅国将军范图子顺治九年二月晋封十七年七月降奉国将军详奉国将军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图萨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巩安子康熙七年正月封三十四年
  十月以疾爵除
  三等辅国将军巴哈穆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巩安子康熙九年正月封五十六年
  二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善福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灏善子康熙十五年雍正十二年
  正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尚禄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灏善子康熙十七年正月封三十四
  年十月以疾爵除
  三等辅国将军玛锡礼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灏善子康熙十九年正月封乾隆六
  年三月卒无袭
  三等辅国将军萨穆当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灏善子康熙二十年正月封雍正十
  二年九月以病爵除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额奇
  太祖皇曽孙原袭三等辅国将军晋固山贝子额克亲子顺治二年二月封奉恩将军六年十月晋封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坐事削爵三十五年六月复封十二月卒无袭
  三等辅国将军度尔霸
  太祖皇曽孙原袭三等辅国将军晋固山贝子额克亲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康熙二十五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伯奇
  太祖皇曽孙原袭三等辅国将军晋固山贝子额克亲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康熙九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伯尔赫宜
  太祖皇曽孙原袭三等辅国将军晋固山贝子额克亲子顺治六年十月封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坐事削爵原授三等辅国将军品级伯赫
  太祖皇曽孙原袭三等辅国将军晋固山贝子额克亲子康熙八年授二十一年八月坐事削级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巴尔岱
  太祖皇曽孙原袭三等奉国将军晋辅国公巴穆布尔善子顺治十四年正月封康熙八年五月以父罪削爵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塞图
  太祖皇曽孙原袭三等奉国将军晋辅国公巴穆布尔善子顺治十六年正月封康熙八年五月以父罪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席尔图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拔都海子顺治十一年正月封康熙
  元年七月卒无袭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博尔都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拔都海子顺治十七年十月封康熙八年五月以伯父巴穆布尔善罪削爵十九年正月复封四十六年七月卒后坐事追削爵三等辅国将军巴尔善
  太祖皇曽孙赠辅国将军巴特玛费扬古子初封三等辅国将军康熙八年五月以伯父罪削爵十九年正月复封三十四年七月卒
  三等辅国将军塞楞额
  太祖皇曽孙原封和硕安亲王追降郡王岳乐子康熙十一年正月封三十八年七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塞布礼
  太祖皇曽孙原封和硕安亲王追降郡王岳乐子康熙十七年正月封四十七年四月坐事削爵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齐穆布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噶布喇子康熙五年正月封四十六
  年五月以才力不及爵除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徳仪
  太祖皇曽孙辅国公噶布喇子康熙十七年二月封四十一年九月以病罢爵五十七年二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富良
  太祖皇曽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祜锡禄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封三十四年十月改袭封三十九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来度
  太祖皇曽孙原封辅国公来祜子康熙六年正月封二十
  年三月卒无袭
  辅国将军品级固克度浑
  太祖四世孙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子降袭康熙四年
  月卒
  原授三等辅国将军品级库布素浑
  太祖四世孙授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子康熙二年三月授三等奉国将军品级十二年晋三等辅国将军品级三十四年十月以疾削级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台浑
  太祖四世孙原封镇国公留雍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封
  五十九年正月坐事削爵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尼他哈
  太祖四世孙和硕康亲王杰书子康熙二十年正月封五
  十一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扎尔图
  太祖四世孙和硕康亲王杰书子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封
  雍正二年十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一等辅国将军谟广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
  月封三十年二月卒
  原封二等辅国将军谟典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
  封二十四年十月坐事削爵
  二等辅国将军谟显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
  月封
  三等辅国将军品级察尔岱
  太祖五世孙原授三等镇国将军品级长源子康熙三十四年十月降袭雍正十一年八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镇国将军法布兰
  太祖五世孙奉恩镇国公巴鼐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封
  赠详辅国公雍正九年十一月卒
  一等辅国将军福色铿额
  太祖六世孙原封固山贝子星尼曽孙奉恩将军都隆额孙原任三等侍卫武尔卿阿承继子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奉
  特旨承袭
  三等辅国将军福尔善
  太祖六世孙原封辅国公阿布兰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封乾隆十年正月卒谥温僖子降袭详奉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阿敏图
  太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富宏子雍正十三年十一月降袭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以病罢爵
  三等辅国将军崇敬
  太祖六世孙镇国将军谟云子乾隆二十九年十月降袭
  三等辅国将军崇宁
  太祖六世孙镇国将军谟云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三等辅国将军宾泰
  太祖七世孙将军富春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封袭详奉国
  将军

  二等辅国将军宾靖
  太祖七世孙将军富春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二等辅国将军庆裕
  太祖七世孙辅国公盛昌子乾隆四十九年
  二等辅国将军果尔丰阿
  太祖八世孙镇国公宾宁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封
  一等辅国将军伯尔庆阿
  太祖八世孙镇国公宾宁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封太宗系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国泰
  太宗皇孙和硕肃亲王豪格子顺治十年七月封康熙三
  年七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握赫讷
  太宗皇孙和硕肃亲王豪格子顺治十年七月封康熙元
  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星宝
  太宗皇孙和硕肃亲王豪格子顺治十四年正月封康熙
  五年十二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恩克布
  太宗皇孙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子康熙五年正月封二十
  年二月卒谥温僖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拜察礼
  太宗皇曽孙和硕显亲王富绶子康熙二十年正月封四
  十七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伽蓝保
  太宗皇曽孙和硕显亲王富绶子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封
  四十六年五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佛尔奇
  太宗皇曽孙三等镇国将军苏尔登子康熙五十年二月降袭雍正二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灵泰
  太宗皇曽孙原封三等镇国将军容吉子康熙五十一年五月降袭雍正十一年二月坐事削爵
  一等辅国将军弘宁
  太宗四世孙
  圣祖皇孙和硕庄亲王允禄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封五
  十二年四月卒未袭
  二等辅国将军永蕃
  太宗五世孙奉恩辅国公弘曧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忠福
  太宗四世孙原封三等镇国将军释迦保子乾隆二年
  月降袭二十八年九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徳三
  太宗五世孙原封多罗贝勒球琳子镇国将军徳春弟干
  隆三十三年七月降袭
  世祖系
  三等辅国将军永绶
  世祖皇孙和硕恭亲王常宁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二
  十五年闰四月卒无袭
  三等辅国将军对青格
  世祖皇孙和硕恭亲王常宁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封乾隆五年四月以病罢爵七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卓泰
  世祖皇孙和硕恭亲王常宁子康熙四十一年三月封四
  十四年五月卒
  二等辅国将军亮清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
  封四十一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二等辅国将军亮源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
  
  原封一等辅国将军亮智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封
  三十年八月坐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亮焕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封
  三等辅国将军恒国
  世祖五世孙三等镇国将军亮景子乾隆十八年五月降
  袭十九年七月卒
  二等辅国将军明恭
  世祖五世孙多罗贝勒斐苏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三等辅国将军明佩
  世祖五世孙多罗贝勒斐苏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一等辅国将军晋昌
  世祖六世孙固山贝子明韶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一等辅国将军晋隆
  世祖六世孙固山贝子明韶子乾隆四十九年封圣祖系
  一等辅国将军弘丰
  圣祖皇孙多罗简靖贝勒允祎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三等辅国将军弘晫
  圣祖皇孙和硕淳亲王允祐子乾隆八年四月封是年九
  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弘超
  圣祖皇孙和硕𫍯恪亲王允秘子乾隆四十年四月封四
  十二年九月縁事削爵
  三等辅国将军永浡
  圣祖皇曽孙镇国将军弘富子乾隆四十九年四月降袭
  二等辅国将军永馨
  圣祖皇曽孙和硕恒亲王弘晊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封
  二十五年八月卒子降袭详奉国将军
  二等辅国将军永若
  圣祖皇曽孙镇国将军弘嵩子乾隆四十二年九月降袭
  三等辅国将军永瑷
  圣祖皇曽孙多罗理郡王弘㬙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
  
  三等辅国将军永忠
  圣祖皇曽孙多罗贝勒弘明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封
  三等辅国将军永硕
  圣祖皇曽孙多罗贝勒弘明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封
  晋袭详贝子
  三等辅国将军绵佐
  圣祖三世孙奉恩辅国公永玮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世宗系
  二等辅国将军绵僧
  世宗皇曽孙镇国将军永瑍子乾隆四十九年降袭
  三等辅国将军绵令
  世宗皇曽孙不入八分辅国公永琨子乾隆四十九年
  附赠辅国将军
  赠三等辅国将军范图
  太祖皇孙二等镇国将军赠镇国公阿拜子封详奉国将军顺治
  十年五月赠谥怀仪
  赠三等辅国将军巴特玛费扬古
  太祖皇孙三等辅国将军赠辅国公塔拜子封详奉恩将军顺治
  十年五月赠谥悼殇
  以上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显祖系
  二等奉国将军勒塞礼
  显祖四世孙辅国公穆青子康熙八年正月封三等奉国将军三十六年七月晋二等五十三年十月以疾罢爵五十六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徳塞礼
  显祖四世孙辅国公穆青子康熙十二年六月封二十五
  年八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辅国将军当阿赖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托克托慧子康熙八年正月封三十七年十二月以病罢爵四十二年三月卒无袭三等奉国将军卓随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托克托慧子康熙十二年六月封四
  十九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白努宜
  显祖四世孙镇国公托克托慧子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封
  雍正二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哈尔萨
  显祖四世孙辅国公海兰子顺治十年四月封康熙十九
  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苏尔徳宜
  显祖四世孙辅国公海兰子顺治二年正月为辅国公席布锡伦后十三年正月封康熙十七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锡立浑
  显祖四世孙辅国公嵩固图子顺治九年十月封奉恩将军康熙元年五月晋封三十七年十二月以病罢爵三十九年四月卒
  三等奉国将军务立浑
  显祖四世孙辅国公嵩固图子康熙二年正月封十二年
  十一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满珠锡礼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泰䕃布禄子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降袭乾隆八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塞尔赫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泰䕃布禄子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封乾隆十二年十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额尔赫布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徳伦子康熙二十三年正月
  封五十二年四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玛勇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徳伦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雍正十二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满逹
  显祖四世孙三等镇国将军祜世布子康熙九年九月降
  袭四十六年六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席布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伊尚阿子康熙九年正月降袭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以疾罢爵乾隆四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敬德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喇克达子康熙十一年四月
  封四十七年三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永占
  显祖四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喇克逹子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封三十三年三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阿尔苏
  显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赠和硕简亲王巴尔堪子康熙二十五年正月封雍正十一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西克特恩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武锡子康熙二十二年正月
  封四十一年六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西亲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武锡子康熙二十五年正月
  封五十七年二月卒无袭
  一等奉国将军彭龄
  显祖六世孙三等侍卫徳成额子奉恩镇国公屯齐曽孙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奉
  特旨承袭
  三等奉国将军舒特
  显祖五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塞勒伯子顺治十二年八月
  封十八年二月卒无袭
  二等奉国将军索斐
  显祖五世孙镇国公玛尔图子康熙二年正月封三等奉国将军三十六年六月晋二等三十七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恩额
  显祖五世孙镇国公僧额子顺治十六年二月封康熙四
  年三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阿裕尔
  显祖五世孙辅国公法塞子康熙二十年正月封四十九年十月改降袭五十八年八月卒孙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鄂岳
  显祖五世孙辅国公法塞子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封乾隆
  二年正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阿哈尼
  显祖五世孙辅国公法塞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雍正
  二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塞赫礼
  显祖五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塞祜德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
  雍正二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雅鼐
  显祖五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塞祜徳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封三十七年十二月以病罢爵雍正二年三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汉章阿
  显祖五世孙三等辅国将军萨克新子雍正十二年九月降袭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以病罢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杨岱
  显祖五世孙三等辅国将军琶帕子顺治十五年十二月降袭康熙十五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伯尔图
  显祖五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巴喀子顺治十五年十二月
  降袭康熙十六年正月卒无袭
  二等奉国将军拜塞
  显祖五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墨美子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封三十二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实格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四十三年五月封
  五十四年四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理盛格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封
  五十一年七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武格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雅布子康熙五十年二月封雍
  正九年七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莽古赉
  显祖五世孙奉恩镇国襄毅公杨福子乾隆四十年十二
  月降袭
  原封一等奉国将军魁文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辅尔嵩阿子乾隆二十一年
  二月封三十二年坐事削爵无袭
  一等奉国将军平麟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伊克塔哈子乾隆八年二月
  封二十二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原封一等奉国将军同麟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伊克塔哈子乾隆九年十二
  月封三十四年二月坐事削爵无袭
  一等奉国将军兴瑞
  显祖六世孙奉恩辅国公恒鲁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二等奉国将军宗泰
  显祖六世孙原封三等镇国将军辅尔嵩阿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封三十五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英善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辅尔嵩阿子乾隆二十一年
  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宝麟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伊克塔哈子乾隆三年五月
  封十七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杭麟
  显祖六世孙三等镇国将军伊克塔哈子乾隆十一年
  二月封二十二年七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鼐绶
  显祖六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巴禄子康熙四十九年二月
  降袭五十五年闰三月卒无袭
  奉国将军品级玛商阿
  显祖六世孙闲散宗室玛稷子雍正十一年九月授乾隆
  十四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原封一等奉国将军舒贤
  显祖七世孙一等辅国将军长恒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降袭三十年五月以病罢爵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二等奉国将军吉拉敏
  显祖七世孙和硕简恪亲王丰讷亨子乾隆三十五年
  二月封四十二年二月卒袭详奉恩将军
  一等奉国将军积忠额
  显祖七世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经讷亨子乾隆四十九年
  十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爱新徳
  显祖七世孙五品官徳克登额子乾隆二十七年七月为叔三等辅国将军素尔登额后是年十月降袭二十三年八月卒
  三等奉国将军恒兴
  显祖七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双麟子乾隆十六年三月降
  袭四十四年九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东海
  显祖七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塞音图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降袭乾隆九年二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仪常
  显祖七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永叙子乾隆十二年十二月降袭四十二年五月以疾罢爵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裕喜
  显祖七世孙三等辅国将军都俞子乾隆元年五月降袭
  三年十一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兴诚
  显祖七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恒质子乾隆十九年十二月
  降袭四十三年九月以疾罢子降袭
  二等奉国将军济拉敏
  显祖七世孙简恪亲王丰讷亨子乾隆三十五年封四十
  二年子富珠龄阿降袭详奉恩将军
  二等奉国将军逹明阿
  显祖八世孙奉恩辅国公吉存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五十年十一月以疾罢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二等奉国将军成英
  显祖八世孙二等辅国将军兴钧子乾隆三十八年十月
  降袭
  一等奉国将军敏辉
  显祖八世孙一等辅国将军仪启子乾隆十九年四月降
  袭四十三年十一月卒子降袭
  奉国将军徳海
  显祖八世孙奉国将军都祥孙头等侍卫向顺子乾隆三
  十一年十月降袭
  太祖系
  一等奉国将军法喀
  太祖皇曽孙原封奉恩将军赠辅国将军范图子初封详辅国将军顺治十七年七月坐事降封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鄂明
  太祖皇曽孙多罗信郡王多尼子康熙九年正月封三十
  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鄂齐礼
  太祖皇曽孙多罗信郡王洞鄂子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封乾隆四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查库奇
  太祖皇曽孙多罗信郡王洞鄂子雍正九年五月封乾隆
  十四年十二月坐事削爵
  二等奉国将军尚建宝
  太祖四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徳仪子康熙五十七年五月降袭乾隆二十二年三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务尔登
  太祖四世孙辅国公英额理子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降袭五十二年二月坐事削爵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务尔徳宜
  太祖四世孙辅国公英额理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封五
  十九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业尔图
  太祖四世孙辅国公英格宜子康熙六年正月封三十七年十二月以疾罢爵五十七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塞徳宜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法复礼子康熙十四年正月封五十五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塞尔都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图萨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封五十五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务鼐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巴哈穆子康熙五十六年
  月封雍正九年九月卒无袭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瑚琏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镇国将军佛格子康熙二十六年
  正月封雍正二年十二月坐事削爵
  三等奉国将军珠隆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善福子雍正十二年八月降
  袭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徳敏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镇国将军佛格子为叔三等辅国
  将军玛锡礼后乾隆四年七月降袭
  三等奉国将军西林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萨穆当子雍正三年十月封十二年九月降袭乾隆四十六年以疾罢无袭三等奉国将军伯祥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萨穆当子雍正三年十月封
  乾隆四十年以疾罢无袭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巴甸紫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度尔霸子康熙四年正月封
  二十三年二月坐事削爵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噶尔图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度尔霸子康熙十八年正月封三十六年十一月以才力不及罢爵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阿尔巴
  太祖四世孙三世辅国将军伯奇子康熙十一年四月降袭三十七年十二月以校射不娴罢爵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阿齐图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伯奇子康熙十八年正月封
  三十七年十二月以校射不娴罢爵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伯尔森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伯尔赫宜子康熙十七年正月封三十七年十二月以校射不娴罢爵三等奉国将军时通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博尔都子康熙五十二年五月降袭乾隆十六年二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増盛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巴尔善子康熙二十年正月
  封乾隆元年十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永徳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巴尔善子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封三十六年二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德兴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巴尔善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四十三年十月以疾罢爵五十九年十一月卒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色痕图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塞楞额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封三十八年十一月改降袭六十一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二等奉国将军威塞
  太祖四世孙三等镇国将军辉塞子康熙七年正月封五
  十五年三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握内
  太祖四世孙三等镇国将军辉塞子康熙八年正月封二
  十九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齐塞
  太祖四世孙三等镇国将军辉塞子康熙九年三月封四十五年十一月以疾罢爵雍正十年正月卒三等奉国将军齐尔弼
  太祖四世孙三等镇国将军辉塞子康熙十一年四月封
  三十四年十二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索逹塞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齐穆布子康熙二十年正月封六十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勒特浑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齐穆布子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封六十一年三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恒徳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齐穆布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封乾隆元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铭全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辅国将军发度子康熙三十九年二月封乾隆十二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拉善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徳仪子雍正三年十月封干
  隆二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尼雅翰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富良子康熙三十九年七月降袭雍正五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舒图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富良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五
  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斐新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富良子雍正四年八月封干
  隆六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哈孚喀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富良子雍正三年十月封八
  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扎尔布
  太祖四世孙多罗信郡王鄂扎子康熙二十五年正月封
  四十年二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尚徳
  太祖五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扎尔图子雍正三年六月降袭乾隆十七年七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二等奉国将军谟恭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
  封四十二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谟敬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
  月封三十五年四月卒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品级兰鼐
  太祖五世孙原授三等辅国将军品级库布素浑子康熙三十四年十月降袭五十八年正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品级诺尔博
  太祖六世孙授三等辅国将军品级察尔岱子雍正十二年三月降袭乾隆二十五年九月以疾罢二十六年十一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一等奉国将军善勇
  太祖六世孙辅国将军谟广子乾隆三十一年七月降袭
  一等奉国将军崇敏
  太祖六世孙镇国将军谟云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降袭
  二等奉国将军宾宁
  太祖七世孙奉恩辅国公富春子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封
  晋封详镇国公
  三等奉国将军旭英
  太祖七世孙三等辅国将军福尔善子乾隆三年三月封奉恩将军十年六月降袭三十一年五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恵宁
  太祖七世孙三等辅国将军阿敏图子乾隆二十八年
  月降袭
  三等奉国将军福靖
  太祖七世孙多罗郡王品级讷尔苏子乾隆二年十二月
  封二十四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一等奉国将军宁忠阿
  太祖八世孙辅国将军宾泰子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降
  
  一等奉国将军文献
  太祖八世孙镇国将军克明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一等奉国将军明充
  太祖八世孙奉恩辅国公博尔忠鄂子乾隆四十年十二
  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恒龄
  太祖八世孙多罗顺承恭郡王泰斐英阿子乾隆三十五
  年十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恒庆
  太祖八世孙多罗顺承恭郡王泰斐英阿子乾隆四十年
  十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恒伯
  太祖八世孙多罗顺承恭郡王泰斐英阿子乾隆四十年
  十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文璧
  太祖八世孙镇国将军克明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封太宗系
  原封二等奉国将军武礼
  太宗皇曽孙三等奉国将军握赫讷子康熙元年十二月降袭三等奉国将军三十六年七月晋二等五十一年十月坐事削爵
  三等奉国将军荣贵
  太宗皇曽孙三等辅国将军恩克布子康熙二十年七月
  降袭二十二年六月卒后无袭
  三等奉国将军成信
  太宗四世孙和硕显亲王丹臻子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封乾隆二十三年八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延徳
  太宗四世孙和硕显亲王丹臻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封乾隆二十四年八月以病罢爵二十八年十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原封三等奉国将军蕴著
  太宗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拜察礼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降袭乾隆十四年四月坐事削爵
  三等奉国将军蕴清
  太宗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拜察礼子雍正三年十月封
  乾隆十九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蕴兴
  太宗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拜察礼子雍正四年八月封乾隆二十年六月以病罢爵子降袭详奉恩将军三等奉国将军扎延
  太宗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佛尔奇子雍正二年十二月
  降袭乾隆六年二月卒后无袭
  一等奉国将军永萼
  太宗五世孙奉恩辅国公弘曧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永珂
  太宗五世孙奉恩镇国公赠和硕庄亲王弘普子乾隆二
  十七年十二月封
  世祖系
  三等奉国将军爱隆阿
  世祖皇曽孙三等辅国将军对青格子乾隆五年七月降
  袭九年六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奇臣
  世祖皇曽孙三等辅国将军对青格子乾隆二十二年
  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亮炷
  世祖四世孙和硕裕亲王广禄子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封
  二等奉国将军恒维
  世祖五世孙辅国将军亮清子乾隆四十一年十月降袭
  三等奉国将军恒存
  世祖五世孙和硕裕郡王亮焕子乾隆四十九年封圣祖系
  一等奉国将军弘昤
  圣祖皇孙多罗贝勒允祁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弘泰
  圣祖皇孙和硕淳亲王允祐子乾隆八年四月封二十二
  年六月卒
  一等奉国将军永恬
  圣祖皇曽孙多罗贝勒弘明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封
  三十二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一等奉国将军永悌
  圣祖皇曾孙多罗贝勒弘明子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封五
  十年五月以疾罢未袭
  二等奉国将军永砇
  圣祖皇曾孙奉恩辅国公弘晀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三十三年四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二等奉国将军永遐
  圣祖皇曾孙奉恩辅国公弘晀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原封二等奉国将军永珀
  圣祖皇曾孙固山贝子弘暻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降袭
  二十三年三月坐事削爵
  二等奉国将军永勲
  圣祖皇曾孙和硕恒亲王弘晊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永璒
  圣祖皇曾孙奉恩辅国公弘晀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
  三十九年九月卒子降袭详奉恩将军
  三等奉国将军永玒
  圣祖皇曾孙二等辅国将军弘晫子乾隆九年三月降袭
  十七年正月卒
  三等奉国将军永育
  圣祖皇曾孙多罗理郡王弘㬙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三等奉国将军绵铨
  圣祖四世孙二等辅国将军永馨子乾隆二十六年二月
  降袭
  二等奉国将军绵俊
  圣祖四世孙奉恩辅国公永玮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
  
  以上奉国将军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九
  封建考
  同姓封爵四
  奉恩将军
  显祖系
  奉恩将军讷尔特宜
  显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徳伦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
  封五十六年五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古禄固
  显祖四世孙原封多罗贝勒尚善子康熙八年正月封五十年四月卒 延都古禄固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封五十年四月袭封五十六年十二月卒 登柱延都子康熙五十七年四月袭雍正十二年三月卒后无袭
  奉恩将军锺奇
  显祖四世孙原封多罗贝勒尚善子康熙十八年正月封三十四年三月卒 尤奇锺奇子康熙三十四年四月袭雍正十年八月卒 绶克尤奇子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袭乾隆十一年七月卒 绶全绶克弟乾隆十一年十月袭二十三年四月卒 珠兰泰绶全弟乾隆二十三年七月袭三十四年八月卒 灵嵩珠兰泰子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袭星安灵嵩子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逹里祜
  显祖五世孙二等奉国将军勒塞礼子康熙四十三年五月封五十三年十二月降袭雍正八年十月坐事削爵 巴延布逹里祜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九年四月袭封乾隆十一年九月以疾罢爵 海存巴延布子乾隆十一年十二月袭三十四年七月卒永登额海存子乾隆三十四年五月袭 国祥
  永登额子乾隆五十年
  奉恩将军逹里伯
  显祖五世孙二等奉国将军勒塞礼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封雍正三年十月卒 海诚逹里伯子雍正四年四月袭乾隆三十六年七月以疾罢 恩特恒额海诚子乾隆三十六年九月袭三十七年八月卒 圭达杭额恩特恒额弟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袭是年十二月卒无嗣
  奉恩将军赫勒布
  显祖五世孙二等奉国将军勒塞礼子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封乾隆十八年七月卒 巴启纳赫勒布子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二十四年三月卒 天师保巴启纳子乾隆二十四年七月袭 常永天师保子乾隆五十一年
  奉恩将军达里珠
  显祖五世孙二等奉国将军勒塞礼子康熙四十九年四月封乾隆三年四月以病罢爵 成岱达里珠子雍正十三年闰四月封寻袭封乾隆二十二年九月以病罢爵 清岱成岱子乾隆二十三年四月袭
  奉恩将军长山
  显祖五世孙二等奉国将军勒塞礼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四年十月卒 八十六长山子乾隆五年三月袭 仙聪八十六子乾隆四十三年袭奉恩将军崇扬赫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徳塞礼子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降袭乾隆元年十一月卒 巴延徳崇扬赫子雍正三年十月封寻袭封乾隆四年十一月以病罢爵 善志巴延徳子乾隆五年五月袭 国住善志孙乾隆五十一年
  原封奉恩将军卓善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卓随子康熙四十三年五月封雍正十二年九月以病罢爵 保月卓善子雍正十二年十一月袭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卒无袭奉恩将军噶林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白努宜子雍正二年九月降袭乾隆三年十月卒 阿郎阿初名阿喇穆詹巴奉恩将军卓善子雍正七年六月为叔父噶林后乾隆三年十月袭 和济匡鄂阿郎阿子乾隆三十四年
  奉恩将军占泰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哈尔萨子康熙十八年正月
  封乾隆十二年六月卒
  奉恩将军纳苏图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苏尔徳宜子康熙十七年正月封三十四年十二月卒 康武利纳苏图子康熙三十五年正月袭雍正二年正月卒后无袭奉恩将军纳拉泰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苏尔徳宜子康熙十七年
  月封十九年八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天祥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锡立浑子康熙二十五年正月封五十八年五月卒 霄格天祥子康熙五十八年九月袭乾隆十年十一月卒 庆善霄格子乾隆十一年三月袭四十三年以疾罢 咸宁庆善子乾隆四十三年
  奉恩将军善海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满珠锡礼子乾隆三年三月
  降袭二十五年六月卒
  奉恩将军鄂洛顺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塞尔赫子雍正十二年四月封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卒 徳音泰鄂洛顺子三十五年五月袭
  奉恩将军常山保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玛勇子雍正十二年十月降袭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卒 承世常山保子三十六年六月袭
  奉恩将军锡通额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席布子乾隆元年二月降袭十年十一月卒 庆阿泰锡通额弟乾隆十一年二月袭乾隆三十七年六月縁事削爵
  奉恩将军巴进泰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敬徳子康熙三十四年三月封雍正七年四月以病罢爵 増诚巴进泰子雍正七年四月袭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卒 徳良阿増诚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袭
  奉恩将军琳康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永占子康熙三十三年闰五
  月降袭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卒
  奉恩将军琳安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永占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十二年五月卒 硕安琳安子乾隆十二年二月袭二十五年五月卒 福増禄硕安子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
  奉恩将军安图
  显祖五世孙辅国公法塞子康熙四十二年正月封雍正四年十月卒 阿尔宁安图子雍正五年三月袭乾隆十七年五月卒 恒霖阿尔宁子乾隆十七年十二月袭五十一年十一月卒未袭
  奉恩将军徳有
  显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阿尔苏子雍正十一年十二月降袭乾隆十五年五月卒 灵通徳有子乾隆十五年十二月袭四十二年五月卒子恒科袭奉恩将军舒禄浑
  显祖五世孙奉恩将军古禄固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封
  三十二年十一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履顺
  显祖五世孙奉恩将军古禄固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封乾隆十七年五月卒 登久履顺子乾隆十七年十二月袭二十八年正月卒 海宁阿登久子乾隆二十八年五月袭
  奉恩将军齐世就
  显祖五世孙奉恩将军古禄固子雍正六年八月封八年
  十一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履徳
  显祖五世孙奉恩将军古禄固子雍正七年八月封乾隆十三年八月卒 徳忒赫履徳子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袭四十一年五月卒 五讷玺徳忒赫子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袭
  奉恩将军徳全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福存子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封
  五十二年正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徳延
  显祖五世孙和硕简亲王福存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封
  五十三年二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徳克精额
  显祖六世孙奉恩将军占泰子雍正四年八月封乾隆三十三年二月卒 敏俊徳克精额侄孙东科诺子松龄孙三十三年九月袭
  奉恩将军萨穆达
  显祖六世孙奉恩将军善海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封二十八年六月卒 素松额萨穆达子乾隆二十八年十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武兴
  显祖六世孙奉恩将军琳康子雍正十三年闰四月封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以病罢爵 果尔明阿武兴子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三十四年十二月以疾罢爵 禄哈布礼果尔明阿子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赛炳额禄哈布礼子乾隆四十五年袭奉恩将军恩特赫默
  显祖六世孙二等奉国将军索斐子康熙三十七年七月降袭雍正四年四月卒 色克恩特赫默子雍正四年八月袭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以病罢爵 徳茂色克子乾隆三十六年四月袭四十九年十一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富清
  显祖六世孙二等奉国将军索斐子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封雍正六年九月卒子福康袭乾隆八年三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绶海
  显祖六世孙二等奉国将军索斐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封乾隆八年六月卒 多龄阿绶海子乾隆二十年十一月袭
  奉恩将军多福
  显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鄂岳子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封五十五年三月坐事削爵乾隆二年九月降袭十一年十二月卒后无袭
  奉恩将军五十九
  显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阿哈尼子雍正三年三月降袭乾隆二十三年以病罢爵 和隆鄂五十九子乾隆二十四年十月袭
  奉恩将军熙成
  显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塞赫礼子雍正十二年六月降袭乾隆十八年三月以病罢爵 成翰熙成子乾隆十八年五月袭四十一年三月以病罢爵敏恺成翰子乾隆四十一年五月袭
  奉恩将军祥彦
  显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汉章阿子乾隆二十九年
  月降袭
  原封奉恩将军威范
  显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扬岱子康熙十七年十月降
  袭四十三年十月以才力不及爵除
  奉恩将军玛富塔
  显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拜塞子康熙三十三年二月
  降袭五十四年四月卒后无袭
  奉恩将军徳纶泰
  显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理盛恪子康熙五十一年
  一月降袭雍正六年二月卒
  奉恩将军牟尼保
  显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武格子雍正九年十二月降袭乾隆十八年三月卒 舒尔金牟尼保子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三十七年二月卒 廉敏舒尔金子乾隆三十七年十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登博
  显祖六世孙奉恩将军履顺子雍正六年八月封十二年
  二月坐事削爵
  原封奉恩将军绶祐
  显祖六世孙奉恩将军尤奇子雍正六年八月封十三年
  三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定禄
  显祖六世孙闲散宗室同泰子原封奉恩将军庆阿泰侄乾隆三十七年十月袭四十一年三月卒扬庆定禄子乾隆四十一年十月袭
  奉恩将军来龄
  显祖六世孙奉国将军莽古赉子乾隆五十一年
  奉恩将军福康
  显祖七世孙奉恩将军富清子雍正六年九月封乾隆八
  年三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绍徳
  显祖七世孙奉恩将军绶海子乾隆三年三月封二十年
  四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和中额
  显祖七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宝麟子乾隆十七年十月降
  袭五十年十月卒子喀尔崇古袭
  奉恩将军果明额
  显祖七世孙一等奉国将军平麟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
  月降袭
  奉恩将军苏赫纳
  显祖七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阿裕尔孙康熙五十八年
  二月降袭雍正二年七月卒后无袭
  奉恩将军景煌
  显祖七世孙奉恩辅国公嵩椿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封二等奉国将军四十八年八月縁事降为奉恩将军
  奉恩将军伊赫里
  显祖七世孙二等奉国将军宗泰子乾隆三十六年四月
  降袭
  奉恩将军品级英禄
  显祖七世孙奉国将军品级玛商阿子乾隆十四年十月
  授四十年十月卒子降袭
  奉恩将军扬森
  显祖八世孙三等奉国将军东海子乾隆九年六月降袭
  奉恩将军重侯
  显祖八世孙原封奉国将军舒贤子乾隆三十年六月袭
  奉恩将军连辉
  显祖八世孙辅国将军仪启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封
  三十六年十二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富珠龄阿
  显祖八世孙二等奉国将军吉拉敏之子乾隆四十二年
  六月降袭
  奉恩将军内乐
  显祖八世孙三等奉国将军仪常子乾隆四十二年七月
  降袭
  奉恩将军穆精阿
  显祖八世孙奉国将军兴诚子乾隆四十六年二月降袭
  奉恩将军宁璋阿
  显祖九世孙奉国将军达明阿子乾隆五十年十二月降
  
  奉恩将军锦福
  显祖九世孙一等奉国将军敏辉子乾隆四十三年十一
  月降袭
  太祖系
  奉恩将军赖慕布
  太祖皇十三子顺治二年二月封赠详辅国公 来祜赖慕布
  子顺治三年晋封详辅国公
  奉恩将军费雅三
  太祖皇孙二等镇国将军赠镇国公阿拜子顺治二年
  月封三年九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范图
  太祖皇孙二等镇国将军赠镇国公阿拜子顺治二年
  月封五年十二月卒赠详辅国将军
  奉恩将军喇都海
  太祖皇孙三等辅国将军赠辅国公塔拜子顺治二年
  月封六年三月卒谥怀仪无袭
  奉恩将军巴特玛费扬古
  太祖皇孙三等辅国将军赠辅国公塔拜子顺治二年
  月封六年正月卒赠详辅国将军
  奉恩将军保格
  太祖皇曾孙辅国公灏善子雍正二年闰四月封十二年
  三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查达
  太祖皇曾孙原封多罗贝勒察尼子康熙十年正月封四十三年十二月坐事削爵雍正二年闰四月复封乾隆十三年正月卒无袭
  原封奉恩将军徳福
  太祖皇曾孙原封多罗贝勒察尼子康熙十五年正月封
  三十七年十二月因校射不娴爵除
  奉恩将军毕喇席
  太祖皇曾孙原封辅国公费扬古子康熙二十一年正月
  封雍正四年四月卒
  奉恩将军詹布
  太祖皇曾孙原封辅国公费扬古子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封乾隆九年九月卒 岳和詹布子乾隆八年七月袭四十六年以疾罢 叙恒岳和子乾隆四十六年
  奉恩将军尧努
  太祖皇曾孙原封辅国公费扬古子康熙三十八年八月封四十四年六月卒 根宁尧努子康熙四十五年二月袭乾隆四十年八月卒无袭
  原封奉恩将军玛尔噶图
  太祖四世孙固山贝子特尔祜子康熙八年十一月封三
  十七年十二月以疾罢爵
  奉恩将军席伦图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常阿岱子康熙十五年正月封英俊席伦图子雍正八年八月袭乾隆八年八月卒 英勇英俊弟乾隆八年十二月袭三十九年十二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实宪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常阿岱子康熙十五年正月封五十八年正月卒 成文实宪子康熙五十八年七月袭雍正十三年四月坐事削爵 精书成文子乾隆元年四月袭十八年十二月坐事削爵奉恩将军席昌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常阿岱子康熙十七年正月封三十六年十一月卒 申徳席昌子康熙三十七年二月袭 巴尔萨申徳子雍正四年九月袭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以病罢爵 普正巴尔萨子乾隆二十三年七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希常
  太祖四世孙多罗贝勒常阿岱子康熙十七年正月封五
  十二年二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徳尔弼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巴哈穆子乾隆五年闰六月降袭十六年二月卒 珠灵阿徳尔弼子乾隆十七年正月袭
  奉恩将军忠顺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萨穆当子雍正十三年四月封 伊克积善忠顺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袭三十二年四月卒 和克积善伊克积善弟乾隆三十二年七月袭
  奉恩将军色贝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塞楞额子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封乾隆十六年正月卒 塞冲阿色贝子乾隆十六年正月袭
  奉恩将军务尔图
  太祖四世孙三等辅国将军塞楞额子雍正十年四月封乾隆十五年十二月以病罢 龄高务尔图子乾隆三十六年以疾罢 伊崇额龄高孙闲散宗室达宗阿子乾隆三十六年袭四十七年坐事削爵无袭
  原封奉恩将军华玢
  太祖四世孙多罗安郡王玛尔浑子康熙四十四年五月
  封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扎坤泰
  太祖四世孙闲散宗室爱珠子乾隆元年五月以太祖
  太宗皇子后裔无承袭者奉
  特旨封二十二年三月卒 永武扎坤泰子乾隆二十
  二年七月袭二十八年十月卒
  奉恩将军扎克丹
  太祖四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鄂明子康熙三十一年正月降袭六十年十二月 卒玛察扎克丹子康熙六十一年七月袭乾隆十一年六月卒 保纲玛察子乾隆十一年十二月袭二十三年十一月卒博尔和闲散宗室康宁子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为族叔保纲后乾隆二十四年四月袭四十四年卒无袭
  奉恩将军查喇芬
  太祖四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鄂明子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封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卒 康麟闲散宗室济徳子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为查喇芬子济昌嗣乾隆二十五年七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鄂泰
  太祖四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鄂齐礼子康熙五十一年
  一月封雍正四年九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费扬阿
  太祖四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鄂齐礼子康熙五十一年
  一月封五十八年八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积善
  太祖四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鄂齐礼子乾隆五年五月降袭二十年七月卒 珸尔龚阿积善子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贝和诺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奉国将军查库齐子乾隆八年
  月封二十七年九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绰和诺
  太祖四世孙原封三等奉国将军查库齐子乾隆十二年三月封三十九年六月縁事削爵是年八月卒追复将军 爱新泰绰和诺子乾隆四十年三月袭奉恩将军纳延
  太祖四世孙奉恩将军毕喇席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以病罢爵 达福纳延子乾隆二十四年五月袭
  奉恩将军巴延
  太祖四世孙奉恩将军毕喇席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八年八月卒 尚福巴延子乾隆八年十二月袭三十一年五月卒 达善尚福弟乾隆三十二年十月袭寻卒无嗣
  奉恩将军世照
  太祖四世孙奉恩将军毕喇席子雍正四年八月封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卒 永明阿世照子乾隆二十五年三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封讷赫
  太祖五世孙多罗顺承郡王诺罗布子雍正十三年闰四月封乾隆三十年二月卒是年六月坐事追革无袭奉恩将军都隆额
  太祖五世孙原封固山贝子星尼子雍正八年十月奉特旨封乾隆十五年四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谟章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雍正十年四月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卒 善存谟章子乾隆二十八年五月袭三十八年闰三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谟本
  太祖五世孙和硕康亲王巴尔图子雍正十三年四月封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卒 善广谟本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袭
  奉恩将军善宜
  太祖五世孙奉国将军谟恭子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降
  
  奉恩将军启昭
  太祖五世孙原封三等奉国将军务尔登子康熙五十二
  年三月降袭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卒
  奉恩将军扬安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务尔徳宜子康熙五十九年九月降袭乾隆二十二年八月卒 六十八扬安弟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袭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卒俊福六十八子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奉恩将军新岱
  太祖五世孙原封三等奉国将军业尔图子康熙五十三年五月降袭乾隆十三年二月卒 富勒申新岱子乾隆三年六月封十三年十月袭封三十一年四月卒 素隆阿富勒申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袭三十八年八月縁事削爵
  奉恩将军色本臣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塞徳宜子康熙五十五年
  月降袭六十一年四月卒后无袭
  奉恩将军格尔斐音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塞尔都子康熙五十五年
  月降袭雍正元年三月卒后无袭
  奉恩将军格尔宾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塞尔都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五年七月降袭乾隆十一年闰三月卒 瑶璋格尔宾子乾隆十一年七月袭三十五年正月卒 承宗瑶璋弟三十五年闰五月袭
  奉恩将军托尔浑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塞尔都子雍正三年十月封
  乾隆三年七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普顺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徳敏子乾隆二十四年五月为奉国将军珠隆后二十六年二月降袭奉恩将军顺昌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徳敏子乾隆十八年七月降
  
  奉恩将军富察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西林子乾隆八年四月封
  奉恩将军富瑞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西林子乾隆二十九年十二
  月封
  奉恩将军广宽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伯祥子乾隆十年十二月封二十二年三月卒 宽成广宽子原名徳荣又名徳隆额乾隆二十一年八月袭 武尔衮泰宽成子乾隆四十五年
  奉恩将军祥住初名广安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伯祥子乾隆十二年三月封
  明庆祥住子乾隆四十六年
  奉恩将军广普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伯祥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
  封 双敬广普子乾隆四十七年
  奉恩将军齐福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时通子乾隆十七年正月降
  
  奉恩将军康泰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増盛子康熙五十一年十一
  月封五十六年五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庆康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増盛子乾隆二年五月降袭二十九年七月以病罢爵 瑞松庆康子乾隆二十九年十月袭
  奉恩将军宁静
  太祖五世孙三等辅国将军永徳子康熙三十六年四月降袭雍正二年十二月卒 瑞昌宁静子雍正三年四月袭乾隆五年七月坐事削爵 瑞华宁静子乾隆五年十月袭 如恒瑞华子乾隆五十年
  奉恩将军格色泰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永徳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卒 都尔嘉格色泰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熙文
  太祖五世孙原封三等奉国将军色㾗图子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元年三月以父罪削爵原封奉恩将军绰鼐
  太祖五世孙原封三等奉国将军色㾗图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封雍正元年三月以父罪削爵
  奉恩将军社穆徳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握内子康熙二十五年正月
  封乾隆四年六月卒
  原封奉恩将军甘笙
  太祖五世孙原封三等奉国将军齐塞子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封四十三年十一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宝善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索达塞子康熙四十一年三月封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以病罢爵 沙尔伸宝善子乾隆元年二月袭四十年九月縁事削爵纳尔善沙尔伸亲弟徳常子四十一年正月袭奉恩将军宝良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索达塞子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封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卒 尚嘉纳宝良子乾隆元年四月袭十年四月卒 隆泰尚嘉纳子乾隆十年十二月袭
  奉恩将军宝徳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索达塞子雍正七年八月封
  十二年八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昂阿图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勒特浑子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封乾隆二十年四月卒 经宁昂阿图子乾隆二十年十一月袭三十四年六月卒 嵩恵经宁子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袭
  原封奉国将军穆锡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恒徳子雍正十三年四月封
  乾隆四十年九月縁事削爵
  奉恩将军裕宁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索达塞子雍正三年十月封乾隆十八年二月卒 敬文裕宁子乾隆十八年十一月袭三十五年十一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荷正额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铭全子乾隆十三年三月降
  
  原封奉国将军格图恳
  太祖五世孙二等奉国将军尚建宝子乾隆八年二月封
  三十九年十月以罪黜
  奉恩将军勒克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拉善子乾隆三年三月降袭四十四年十二月卒因伊子获罪不准袭奉恩将军双贵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拉善子乾隆八年二月封二十三年八月卒 佛尔恒额双贵子乾隆二十四年二月袭二十八年六月卒 蒙格图佛尔恒额弟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书景阿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拉善子乾隆九年十二月封
  二十四年闰六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佛照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尼雅翰子雍正六年十一月降袭九年正月卒 多义佛照弟雍正十年九月袭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卒子鞥格穆四十二年七月袭
  奉恩将军托禅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舒图子雍正五年十一月降袭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卒 倭克星额托禅子三十二月四月袭
  奉恩将军多隆额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斐新子雍正十三年四月封乾隆六年七月降袭二十年十一月卒 禄兴多隆额子乾隆二十一年十月袭
  奉恩将军托锡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哈孚喀子雍正九年四月降袭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卒 和伦太托锡子四十年六月袭
  奉恩将军基绶
  太祖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扎尔布子康熙四十年六月降袭雍正十年闰五月卒 茂恵原名四十一基绶子雍正十年九月袭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卒 盛福茂恵子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华龄
  太祖五世孙多罗信郡王徳昭子乾隆十一年十二月封
  二十五年十二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英龄
  太祖五世孙多罗信悫郡王徳昭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
  月封
  奉恩将军玖雅图
  太祖六世孙闲散宗室拜音布子雍正四年三月封十三
  年二月卒无袭
  奉恩将军品级宗智
  太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品级兰鼐子康熙五十八年
  十二月降袭
  奉恩将军徳永福今更名徳明
  太祖六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尚徳子乾隆十七年十二月
  降袭
  奉恩将军鹏志
  太祖六世孙奉恩将军启昭子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袭三十九年六月卒 献福鹏志子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鹏韬
  太祖六世孙奉恩将军启昭子乾隆九年十一月封十七
  年十二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达庆阿
  太祖六世孙奉恩将军龄高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封三
  十四年八月卒
  奉恩将军松年
  太祖六世孙奉恩将军社穆徳子雍正十三年四月封干
  隆十九年坐事削爵是年十月奉
  特旨封二十八年七月坐事削爵
  奉恩将军顺徳
  太祖六世孙原封奉恩辅国公九成子镇国将军谦徳弟
  乾隆三十二年六月降袭
  奉恩将军品级凤文
  太祖七世孙奉国将军品级诺尔博子乾隆二十五年
  二月降袭
  奉恩将军旭昇
  太祖七世孙三等辅国将军福尔善子乾隆三年三月封九年十二月以病罢爵 书伯旭昇子乾隆十年二月袭三十三年五月以病罢爵 郡徳书伯子乾隆三十三年六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福宁阿原名福安
  太祖七世孙原封辅国公斗宝子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
  封四十一年十二月坐事削爵无袭
  奉恩将军讷穆金
  太祖七世孙辅国公鲁宾嗣孙乾隆九年四月奉特旨降袭四十九年五月卒子萨宾图袭
  奉恩将军徳宗
  太祖七世孙多罗顺承郡王熙良子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封四十九年八月卒因伊子获罪不准袭奉恩将军纳尔善
  太祖七世孙奉恩将军宝善孙闲散宗室佛常子乾隆四
  十一年正月袭封
  奉恩将军富宁额
  太祖八世孙奉国将军旭英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降
  
  奉恩将军庆向
  太祖八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福靖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一
  月降袭
  奉恩将军恒英
  太祖八世孙多罗顺承郡王泰斐英阿子乾隆三十年
  二月封
  奉恩将军哲尔庆额
  太祖八世孙奉国将军旭英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封
  奉恩将军西清额
  太祖八世孙奉国将军旭英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封太宗系
  奉恩将军海麟
  太宗皇孙辅国公品级常舒子乾隆元年五月以太祖
  太宗皇子后裔无承袭爵秩者奉
  特旨封 福善海麟子乾隆九月四月袭二十三年五月卒 慧文闲散宗室赛尚阿子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为叔祖福善后二十四年二月袭乾隆四十九年卒无袭
  奉恩将军谕徳
  太宗皇孙辅国公韬塞子乾隆元年五月奉
  特旨封十年二月卒 明尧谕徳子乾隆十年六月袭
  阿尔吉图明尧子乾隆四十一年
  奉恩将军额尔奇
  太宗皇曽孙三等镇国将军苏尔登子乾隆七年十一月降袭十六年十一月卒 双关保额尔奇子乾隆十七年正月袭四十二年十一月因病告退子皂君保袭五十一年四月卒无嗣停袭
  奉恩将军图纳
  太宗四世孙原封二等奉国将军武礼子康熙三十八年八月封乾隆十四年八月卒 额尔徳蒙额图纳子乾隆十四年正月袭四十三年正月卒无袭奉恩将军揆良
  太宗四世孙多罗贝勒延绶子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封乾隆七年九月卒 普禄揆良子乾隆八年三月袭三十五年正月卒无袭
  原封奉恩将军松健
  太宗五世孙奉恩将军图纳子雍正六年八月封乾隆三
  年三月以病罢爵
  奉恩将军永俊
  太宗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成信子乾隆十七年六月降袭二十八年五月卒 春韶永俊子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袭封五十年卒无袭
  奉恩将军宝铭
  太宗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延徳子乾隆二十七年十一
  月降袭
  奉恩将军舒明
  太宗五世孙原封三等奉国将军蕴著子乾隆八年二月封二十八年七月卒 忠灵舒明子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袭
  奉恩将军淑衡
  太宗五世孙三等奉国将军蕴清子乾隆十九年七月降袭三十年十二月卒 忠杰淑衡子乾隆三十一年六月袭
  原封奉恩将军淑徳
  太宗五世孙原封奉国将军蕴兴子乾隆二十二年四月
  降袭二十九年正月坐事削爵
  世祖系
  奉恩将军福格
  世祖皇曾孙三等辅国将军对清格子乾隆二十二年
  二月封
  奉恩将军安楚杭阿
  世祖四世孙三等奉国将军爱隆阿子乾隆九年十二月
  降袭十年十一月卒后无袭
  奉恩将军明赞
  世祖五世孙多罗贝勒斐苏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奉恩将军明该
  世祖五世孙多罗贝勒斐苏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封
  奉恩将军明范
  世祖五世孙多罗贝勒斐苏子乾隆四十九年
  奉恩将军明昆
  世祖五世孙多罗贝勒斐苏子乾隆四十九年封圣祖系
  奉恩将军弘昫
  圣祖皇孙和硕恒亲王允祺子雍正十三年闰四月封干
  隆五年十二月以病罢爵
  奉恩将军弘曈
  圣祖皇孙和硕恒亲王允祺子雍正十三年闰三月封干
  隆六年六月以病罢爵
  奉恩将军弘晌
  圣祖皇孙固山贝子品级允禔子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封
  四十六年十月子永铎袭
  奉恩将军永嶒
  圣祖皇曾孙奉恩辅国公弘晀子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
  封四十九年五月子绵瓞袭
  奉恩将军永庆
  圣祖皇曾孙奉恩将军弘昫子乾隆五年十二月封 绵
  彰永庆子乾隆四十二年
  原封奉恩将军永瑃
  圣祖皇曾孙奉恩将军弘曈子乾隆六年十二月封二十三年十二月以病罢爵 绵纲永瑃子乾隆二十四年二月袭三十五月正月縁事削爵
  奉恩将军永鼐
  圣祖皇曾孙奉恩将军弘曈子乾隆六年七月封是年七
  月卒
  原封奉恩将军永庄
  圣祖皇曾孙二等辅国将军弘晫子乾隆十八年七月降
  袭二十四年闰六月以病罢爵
  奉恩将军永厚
  圣祖皇曾孙奉国将军弘昤子乾隆四十六年降袭四十
  八年卒无袭
  奉恩将军绵瓝
  圣祖四世孙奉国将军永璒子乾隆四十年正月降袭
  奉恩将军绵⿰
  圣祖四世孙奉国将军永砇子乾隆三十三年十月降袭
  奉恩将军绵旭
  圣祖四世孙奉国将军永恬子乾隆三十二年十月降袭
  奉国将军绵侃
  圣祖四世孙奉恩辅国公永玮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
  
  奉恩将军绵烈
  圣祖四世孙奉国将军永遐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封
  原封奉国将军绵铨
  圣祖四世孙辅国将军永馨子乾隆二十六年降袭四十
  年坐事削爵无袭
  奉恩将军绵果
  圣祖四世孙奉国将军永勲子乾隆五十一年降袭
  以上奉国将军
  谨按镇国将军秩视一品辅国将军秩视二品奉国将军秩视三品奉恩将军秩视四品其爵皆降自王公而下盖亲亲之谊以次递减礼之所由生即制之所由定也考定制宗室封爵迄于奉恩将军而封爵之所不逮者胥量厥材能以服官于宗人府其未服官而无职业者惟带色用黄以为旌别顾匪垂于禬祮之表则内隐于裼袭之间厥度未昭究无以示宗潢之体统我
  皇上推恩族姓乃
  诏王公胄子之及岁暨宗室无职业者一体按照品级给予官顶以章其身以使之自爱示褒示劝
  教育成全既不逾封爵之定制而亦得拟封爵之殊荣
  洵度越古今盛典也所奉
  谕旨一道恭录于左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初十日
  上谕阁臣曰宗室中除承袭封爵及现有官职外其闲散宗室向无按品给顶之例现在宗支繁衍瓜瓞绵延皆我
  
  宗派系流传谱列银潢名登
  玉牒乃以身无职级竟与齐民无别殊不足以示亲亲而崇体制嗣后著将王贝勒贝子公之子嗣及闲散宗室年已及岁者俱分别给与官顶其宗室现在当
  差职分较小者准其与闲散宗室一体按照品级给予官顶在宗室中有品级自必各知自爱不至荡检逾闲其中或有不肖犯法之人即行革去顶戴如此则于褒荣之中仍寓劝惩之意籍此可以教育成全而天家子姓俱得章服之荣益足昭国家睦族展亲之谊甚盛典也所有如何酌给官顶之处著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详悉妥议及议上准给四品顶戴永著为令
  等谨案周雅行苇之诗所以惇亲族也其首章曰莫远具迩宋儒以为笃厚之意蔼然言外而明臣归有光推论之曰天下之势常自近而远以厚道教天下者每由其远以思其近故族兄弟之别非一本之父道则其始一人而已旨哉斯言实足与具迩之义相发明顾以周之笃于懿亲如此而开国之始五叔即已无官此非不欲授以爵也盖授爵不量其材则爱之适以害之而况世远支蕃其势固有不能遍授以爵者乎我
  国家眷念天潢自亲王以至奉恩将军列爵十等以封宗室可谓仁亲之至矣而仁之所施有文有节止乎礼裁乎义而不过乎范围则当瓜绵瓞衍之时诚有不容滥邀十等之爵者然爵之所不及而竟至无以别于齐民则又何以劝亲亲之谊我
  皇上敬宗收族
  恩普徳洋
  御极之四十有七年
  特命宗室之无爵者皆给官顶以昭冠服之荣于是爵之所不及亦不啻有以爵之而自古以来或患其限于材格于势者皆可无所限格而酌剂以善其通是何典之渥法之良欤夫固推之有其本而原于
  孝思之不匮也臣窃忆戊戍之岁我
  皇上三诣盛京恭谒
  永陵
  福陵
  昭陵每至必泪随声涌瞻恋不忍去因
  谕扈从之阁臣曰
  太宗为朕之
  高祖而自
  太祖以上虽递推递远然追溯水源木本一脉相承则固
  甚亲而甚近盖我
  皇上永思维则所以报
  本而追
  远者如此其
  仁孝之至
  孝之至斯
  仁之至而节文之礼化裁之义亦即出乎其中是以旁推下推洵如诗所云莫远具迩而典自极其渥法自极其良也昔有虞史臣纪述帝尧之协和时雍厥惟以亲九族为先务意其时所以亲九族者必实有可以为法之事而惜乎书词简质略而不详等恭逢
  圣人之世幸得备睹夫典之渥法之良爰敢载诸简编以广周雅之义以参尧典之所未详亿万斯年永垂令式盖不独于封爵有可考云
  等谨按觉罗世系无亲王以下封爵惟赠多罗郡王三人赠多罗贝勒一人赠三等伯一人例应附载今以爵为序列于子男之前
  赠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
  景祖皇长子崇徳元年四月赠
  赠多罗郡王额尔衮
  景祖皇二子顺治十年五月赠谥慧哲
  赠多罗郡王齐堪
  景祖皇三子顺治十年五月赠谥宣献
  赠多罗贝勒塔察篇古
  景祖皇五子顺治十年五月赠谥恪恭
  赠三等伯谟洛浑
  五祖五世孙康熙二年二月赠谥刚勇
  等谨按子爵在
  国初为总兵官天聪八年改昂邦章京顺治四年改精奇尼哈畨至乾隆元年始改子爵男爵在
  国初为副将天聪八年改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阿思哈尼哈畨至乾隆元年始改男爵今兹纪载凡受爵
  列祖朝者悉仍其身受名号遵旧典也异姓子男封爵仿
  
  等谨按子爵男爵其封袭俸禄则例俱详异姓封爵中以公侯伯均以爵异姓而子男则次其下当以类从也
  
  景祖系
  二等精奇尼哈畨塞勒
  景祖皇曾孙顺治四年封一等梅勒章京是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
  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封十四年六月卒谥勤悫 额尔徳塞勒子原授一等精奇尼哈畨又一拖沙喇哈畨康熙八年以罪削爵本年留袭父爵十年九月卒 喇祐塔额尔徳子康熙十年袭二十三年十一月卒 噶尔汉喇祐塔弟康熙二十四年七月袭三十四年十二月以罪爵除
  五祖系
  二等精奇尼哈畨顾纳岱
  五祖四世孙赠三等梅勒章京拜三子天聪八年五月以军功袭三等梅勒章京崇徳四年七月以军功晋一等顺治三年五月以军功晋三等昂邦章京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从征江西阵亡五月赠一等精奇尼哈畨谟洛浑顾纳岱子顺治七年五月袭一等精奇尼哈畨十七年五月征福建阵亡赠详伯 席特库谟洛浑从弟康熙元年袭祖拜三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八年十月兼袭伯父顾纳岱三等阿达哈哈畨晋一等精奇尼哈畨二十七年七月卒 舒禄席特库子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袭雍正三年五月卒 伊灵阿舒禄子雍正四年五月降袭二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子十三年坐事削爵 阿保舒禄曾孙伊灵阿侄仓库官安崇阿子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袭以疾罢爵 四保阿保弟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袭
  以上精奇尼哈畨今子爵
  男
  太祖系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布祜
  太祖四世孙顺治十八年以原职袭父布三职改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卒 额讷布布祜子康熙二十五年四月袭雍正十三年四月卒后无袭
  二祖系
  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科尔昆
  二祖四世孙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后以罪降
  三祖系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塞克森
  三祖五世孙康熙三十二年十一月以原职兼弟恭额职晋封三十四年十月卒 巴颜徳塞克森子康熙三十五年正月袭雍正六年坐事削爵无袭
  景祖系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萨赛
  景祖四世孙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卒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瓦尔玛
  景祖五世孙顺治七年四月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
  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十七年六月卒 苏尔玛瓦尔玛子顺治十七年七月袭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坐事削爵 朗唐苏尔玛子康熙二十二年六月袭坐事削爵玛克苏朗唐族祖原授拜他喇布勒哈畨品级康熙二十二年九月袭三十年十二月罢爵 佛宁额苏尔玛子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袭乾隆元年十二月卒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郎图
  景祖五世孙顺治十八年以原职袭从兄图尔玛职晋封康熙三十二年五月卒 舒淑郎图子康熙二年三月为族叔佐领萨克苏后三十二年袭本生父爵晋二等子降袭
  五祖系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穆成格
  五祖皇曾孙顺治十四年正月卒无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勒徳浑
  五祖皇曾孙康熙三十二年十月卒 纳泰勒徳浑子康熙三十二年十一月袭五十三年四月以罪削爵雍正三年九月卒
  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诺尔逊
  五祖五世孙康熙二年三月兼袭族叔顾纳岱族兄谟洛
  浑职晋封寻罢无袭
  附赠梅勒章京
  赠三等梅勒章京拜三
  五祖皇曾孙天聪元年五月阵亡八年五月赠
  以上阿思哈尼哈畨今男爵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
  封建考
  异姓封爵一
  等谨案我
  朝封爵之制亲亲而外次及勲臣所以隆报功之典广世禄之恩也兹所纪载首满洲次𫎇古又次汉军其间以王公侯伯子男为经以八旗为纬若汉人以军功封者则次于汉军之后焉锡爵诏禄爰及苖裔其承袭世数复视功勲大小为差盖本古者赏延于世之义酌剂以归尽善矣外戚恩泽不从五朝续通考别分一类以外戚亦多有功勲者不容殊异也至于文臣无封公侯伯之例
  圣训煌煌间有格外加恩者例得并书其有外藩新附
  膺封爵而徙内地者亦附卷末云
  天聪八年四月始设一等公一二三等昻邦章京梅勒章京先是总兵副将游击备御等官俱仍明朝旧称
  太宗特谕汉文官名易以满语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等总兵官为一等昻邦章京二等总兵官为二等昻邦章京三等总兵官为三等昻邦章京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将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
  顺治四年十二月礼部议改昻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畨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畨
  十六年十二月定世爵承袭例世爵自嫡子孙承袭外有绝嗣者许亲兄弟及亲兄弟子孙承袭三世三世之后停止承袭其嗣养疏远宗族之子不准承袭
  十七年十二月奉
  谕旨凡世职有子有孙者仍照常袭替外其无亲生子孙有本生祖父及亲伯叔兄弟侄男侄孙槩许袭替其嗣养疏远宗族之子不许承袭永著为例
  雍正八年二月
  谕内阁我国家膺图受命则有佐命元臣际会风云开拓疆宇至于承平之世亦有劳臣宣力绥靖不庭凡厥鸿猷骏烈焜耀旗常于是酬庸奖功锡以公爵分为一等至二等三等以第其勲劳表其阀阅比于古者河山帯砺之盟爰及苖裔永久勿替甚盛典也朕考古封爵之制汉唐以来公侯皆系以郡县之名而汉世功名显著者则加以美号如信武冠军建忠定远之属并以荣名垂光史册本朝封王者选用嘉美字其嗣王袭封皆因之而公爵则但分等次未有封号朕意欲考其当日勲庸锡以嘉名追加为某公使勲劳之臣显功丕绩常赫赫在人耳目间而其子孙承袭封号亦皆顾名思义共知奋勉世为国家效忠抒力期踵美前人之光以副朕褒念勲旧之至意至于宗室外戚则仿古恩泽侯之例命为奉恩公或承恩公以昭宠锡其如何命名定制并将历来功臣勲戚加锡美号之处该部定议以闻九月礼部议奏勲旧等公追加封号仍冠以一二三等之号撰呈
  钦定外戚封公加承恩字并世袭
  乾隆元年七月改精奇尼哈畨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畨为男爵少保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监察御史舒赫徳条奏
  本朝定制公侯伯之下未列子男之爵别立五等世职以视古法尤为隆备但未立汉文名称今拟精奇尼哈畨一等者汉文称为一等子二等者为二等子三等者为三等子阿思哈尼哈畨一等者汉文称为一等男二等者为二等男三等者为三等男从之
  十三年
  钦定公侯伯以下封爵表一等公袭二十六次二等公袭二十五次三等公袭二十四次一等侯兼一云
  骑尉袭二十三次一等侯袭二十二次二等侯袭二十一次三等侯袭二十次一等伯兼一云骑尉袭十九次一等伯袭十八次二等伯袭十七次三等伯袭十六次一等子兼一云骑尉袭十五次一等子袭十四次二等子袭十三次三等子袭十二次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袭十一次一等男袭十次二等男袭九次三等男袭八次
  十四年六月奉
  谕旨我朝定鼎以来酬庸赏功列爵惟五分等惟三以表世阀而第宏勲雍正年间因公爵居五等之首仿古封号字义锡以嘉名此诚笃念勲旧俾奕世子孙承袭者顾名思义意至厚也但封爵之制公侯伯一体优崇前代侯则有冠军定远之称伯则有诚意威宁之号今公爵令名炳著而侯伯仅分等次似属缺略朕欲推广其意凡我朝所封侯伯考厥成劳追加美号庶伊嗣人咸念乃祖乃父之忠勤绍修令绪国家实攸赖焉至于子男同位自古以地为号未有别封可仍其旧其侯伯如何详稽勲迹定制命名之处该部定议以闻八月礼部议奏勲旧侯伯追加封号如公爵加号之例嗣后有建立勲
  恩封公侯伯者即于受封时酌一美名呈请
  钦定
  等谨案异姓禄制亦如同姓之例详国用考俸饷门中
  满洲
  王
  等谨案满洲八旗异姓无王爵惟赠王爵一人例应附载以爵为序列于公爵之前
  赠武勲王扬古利满洲正黄旗人封详公爵崇徳二年正月赠
  
  等谨案公爵以一二三等为序爵同则编年月侯伯子男均仿此至凡书封爵始封者以最尊之爵为主承袭者以所袭之爵为主凡有陞降并以附载勿致重一出但其间或别有初袭之爵其上世封袭不能附入则必仍详本爵条下又或两爵各有世袭虽一人曽俱袭授而既经晋袭则前爵别有替人如一等公遏必隆达尔当阿之类若从附载之例恐袭爵世次不明二者不得不变通也
  一等公佟国纲满洲镶黄旗人赠一等承恩公佟图赖子
  孝康章皇后弟顺治十七年五月袭三等精奇尼哈畨康熙十六年八月袭一等公二十九年从征厄鲁特阵亡谥忠勇 鄂伦岱佟国纲子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袭以罪削爵 夸岱鄂伦岱弟雍正三年五月袭 那穆图夸岱子雍正七年九月袭八年九月袭一等承恩公 嗣存那穆图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袭 晋玺嗣存子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书明阿晋玺亲伯祖鄂仑岱之孙晋玺无子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袭四十三年改为三等公
  等谨案佟佳氏原籍满洲以先世流寓抚顺佟国纲之祖佟养正归
  本朝与汉人归命者同隶汉军康熙二十七年国纲疏请改隶满洲部议国纲镶黄旗汉军佐领仍留汉军旗下其编审册内开为满洲从之故佟图赖以下支派并据八旗通志封爵表隶满洲云一等公佟国维满洲镶黄旗人赠一等承恩公佟图赖子
  孝懿仁皇后父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以勲戚封卒谥端纯雍正八年九月赠一等承恩公世袭 隆科多佟国维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袭雍正五年六月以罪削爵 庆复隆科多弟雍正五年六月袭八年九月袭一等承恩公乾隆十三年十月以罪削爵无袭
  一等承恩公凌柱满洲镶黄旗人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皇太后父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封 伊通阿凌柱子乾隆十二年十二月袭 伊松阿伊通阿弟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观音保伊松阿亲侄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袭
  四十三年改为三等公
  一等承恩公富文满洲镶黄旗人
  孝贤皇后兄初封一等侯乾隆十三年五月晋封 明瑞富文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袭二十四年三月以讨回部功晋一等承恩毅勇公三十三年正月封一等诚嘉毅勇公𬗟甸阵亡谥果烈 彚伦明瑞子乾隆三十三年二月袭
  一等忠勇公傅恒满洲镶黄旗人
  孝贤皇后弟乾隆十四年正月以平大金川功封卒谥文忠 福隆安傅恒子乾隆三十五年七月袭丰神济伦福隆安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袭三等公图尔格满洲镶黄旗人一等总兵官赠弘毅公额亦都子天聪十年四月封一等梅勒章京寻削爵崇徳五年十月以锦州军功复爵晋三等昻邦章京八年十月积克城拓地功晋三等公卒谥忠义雍正九年三月赠三等果毅公世袭 科布梭图尔格子顺治二年二月降袭三等昻邦章京坐事削爵八年闰三月事白袭三等公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公寻削爵 遏必隆图尔格弟
  孝昭仁皇后父初袭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袭二等公晋一等公康熙六年七月以辅政功加封一等公其初封一等公以子袭九年坐事削
  恩封一等公寻复一等公品级卒谥恪僖 法喀遏必隆子康熙六年八月袭坐事削爵 阿灵阿法喀弟康熙二十五年四月袭 阿尔松阿阿灵阿子康熙五十六年四月降袭二等公坐事削爵 殷徳阿尔松阿伯父雍正二年十月袭卒谥悫敬 讷亲殷徳子雍正五年四月袭九年三月袭二等果毅公十三年十二月晋一等果毅公以罪削爵策楞讷亲兄乾隆十三年十月仍袭二等果毅公以罪削爵 达尔当阿策楞从弟乾隆十九年九月袭坐事削爵 阿里衮达尔当阿从弟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袭二十四年三月以叶尔羌军功晋一等果毅公 丰盛额阿里衮子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袭四十年以金川功于果毅加继勇二字并追加阿里衮公号为一等果毅继勇公 明安丰盛额继子乾隆四十二年十月袭
  三等公倭黑满洲镶黄旗人初封详子爵顺治十六年二月以祖赠三等直义信勇公费英东佐命功
  特旨赐袭 傅尔丹倭黑子康熙三十年七月袭雍正九年三月袭三等信勇公坐事削爵 兆徳傅尔丹子雍正十一年正月袭坐事削爵 哈达哈兆徳弟乾隆元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哈宁安哈达哈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二十三年十二月仍以兆徳袭 复兴兆徳子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四十三年奉
  特恩晋封一等信勇公
  以上镶黄旗
  超等公扬古利满洲正黄旗人积克城拓地功封一等总兵官以驻守耀州等功晋三等公天聪八年五月历叙勇战功晋超等公征朝鲜阵亡雍正九年三月赠超等英诚公世袭赠详王爵 塔詹扬古利子崇徳二年七月袭六年十二月坐事降一等公 爱星阿塔詹子顺治四年六月袭卒谥敬康福善爱星阿子康熙三年七月袭卒谥恭懿
  海金福善子康熙四十七年十月袭 丰盛额海金子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袭雍正九年三月袭
  一等英诚公 丰安丰盛额子乾隆二年二月袭阿克东阿丰安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袭
  一等公图赖满洲正黄旗人崇徳四年七月以征山东军功封三等梅勒章京七年八月以锦州松山杏山军功晋一等顺治元年二月以克前屯卫功晋三等昻邦章京二年三月以入山海关击流冦功及辅政功晋三等公三年五月以剿流冦平江南功晋一等公卒谥昭勲雍正九年三月赠一等雄勇公世袭 惠塞图赖子顺治四年六月袭坐事削爵九年正月复封 颇尔盆惠塞弟顺治九年四月袭 永谦颇尔盆子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袭雍正九年三月袭一等雄勇公 景惠永谦子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袭以事罢职 景恒景惠亲弟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原封一等公谭泰满洲正黄旗人崇徳四年七月以征山东等处军功封一等梅勒章京七年八月以锦州军功晋二等昻邦章京顺治二年三月以辅政功晋三等公坐事削爵六年八月以平江西功封一等精奇尼哈畨八年闰二月晋一等公以罪削爵无袭
  一等公索尼满洲正黄旗人崇徳八年十二月以攻锦州围大凌河征大同军功封三等梅勒章京顺治二年二月以辅政功晋二等昻邦章京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康熙六年闰四月以辅政功于一等伯外
  加封一等公卒谥文忠袭详伯爵
  一等公噶布喇满洲正黄旗人
  孝诚仁皇后父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封卒谥恪僖子长泰有罪爵除 伦布噶布喇孙雍正五年十月
  特旨复袭八年九月追赠噶布喇一等承恩公世袭寻坐事削爵 达尔马伦布叔父雍正九年袭 法尔
  萨达尔马兄初袭详伯爵雍正九年十二月袭 善保法尔萨从侄一等伯令徳子初袭详子爵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阿尔景阿噶布喇孙乾隆二十七年九月袭四十三年正月改为三等公以罪革爵 善保阿尔景阿族叔乾隆四十七年四月袭
  一等公图海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八月以征湖广平察哈尔功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五年八月以平凉庆阳固原等处军功𣈆三等公卒谥文襄六十一年十二月赠一等公雍正九年三月赠一等忠达公世袭 诺敏图海子康熙二十一年六月袭三等公 马尔赛诺敏子康熙三十二年七月袭六十一年十二月晋袭一等公雍正九年三月袭一等忠达公以罪削爵 马礼善马尔赛弟雍正十年九月袭 马贤马礼善子雍正十一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马赟马贤弟乾隆五年十二月袭 特通额马赟从弟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 永福特通额子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袭
  一等承恩公白启满洲正黄旗人
  孝恭仁皇后弟雍正元年二月封一等公八年九月晋号一等承恩公 柏永白启子乾隆二十三年四月袭 西明柏永子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袭四十三年改为三等公
  一等承恩公五格满洲正黄旗人
  孝敬宪皇后弟雍正四年三月封一等侯十三年十月晋一等承恩公 徳保五格子乾隆十六年五月袭坐事削爵 徳禄徳保兄乾隆十九年九月袭嵩山徳禄孙乾隆四十一年袭一等公四十三年改三等公
  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以征准噶尔军功封一等武毅伯二十三年十一月复以征回部功晋封 扎兰泰兆惠子乾隆三十年七月袭
  原封二等公额尔克代青满洲正黄旗人赠三等奉义公恩格徳里子初封详子爵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三等侯坐事降二等精奇尼哈畨事白封一等侯
  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公又以
  恩诏晋二等公七月晋一等公十一年坐事降二等公以罪削爵 大寿额尔充代青子康熙六年
  特旨袭二等公 费扬古大寿兄康熙八年降袭三等公喇尔泰费扬古子康熙二十八年袭 阿尔泰
  喇尔泰兄康熙三十八年袭五十四年坐事削爵噶尔萨阿尔泰弟子康熙五十四年降袭一等
  侯雍正七年
  特旨袭三等公九年三月袭三等奉义公子降袭详侯爵
  以上正黄旗
  原袭一等褒绩公拨尔吞满洲正白旗人赠一等褒绩公赖塔孙初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雍正五年十月袭一等公九年三月袭一等褒绩公以罪削爵 舒陵阿拨尔吞兄子雍正十二年十二月袭 隆兴舒陵阿子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二等公英古尔代满洲正白旗人天聪八年十一月以考绩封三等梅勒章京崇徳八年十二月又以考绩晋三等昻邦章京顺治二年三月以入山海关击流冦功晋三等公四年六月以考绩晋二等公 宜图英古尔代子顺治五年四月袭坐事降三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精奇尼哈畨袭详子爵
  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以平定两金川功封
  以上正白旗
  三等公和硕图满洲正红旗人三等总兵官何和礼子初袭详子爵天聪二年以马兰峪等处军功晋封卒谥端恪雍正九年三月赠三等勇勤公世袭何尔本和硕图子天聪八年五月袭 哲尔本何尔本弟崇徳四年六月袭 苏布哲尔本弟顺治五年七月袭 衮布苏布兄子顺治七年三月袭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公 彭珠衮布从弟顺治九年六月袭 増寿彭珠子康熙四十年四月仍降袭三等公 恒泰増寿子康熙六十年十二月袭雍正九年三月袭三等勇勤公坐事削爵 色楞格恒泰兄子雍正十一年九月袭 和音布色楞格从弟乾隆十四年六月袭 明英和音布从弟乾隆十六年十二月袭 和信明英从弟乾隆五十年十二月袭以上正红旗
  二等公罗壁满洲镶红旗人一等伯兼一拖沙喇哈畨程尼叔父初以军功累封阿达哈哈畨顺治十二年七月以兄子程尼阵亡并原职晋袭二等公子降袭详伯爵
  以上镶红旗
  三等公阿山满洲正蓝旗人初封详子爵顺治二年三月以围锦州征山东入山海关击流冦功晋封三年正月以罪降一等昻邦章京详子爵
  以上正蓝旗
  附赠一等二等三等公先列外戚公馀以旗分为序
  赠一等公佟养正满洲镶黄旗人
  孝康章皇后祖父天命六年驻守朝鲜界尽节雍正元年
  四月赠谥忠烈 佟图赖佟养正子
  孝康章皇后父封详子爵康熙十六年八月以勲戚赠一等公谥勤襄雍正八年九月赠一等承恩公
  赠一等承恩公额布根满洲正黄旗人
  孝恭仁皇后曽祖雍正元年二月赠一等公八年九月赠
  一等承恩公 额参额布根子
  孝恭仁皇后祖雍正元年二月赠一等公八年九月赠一
  等承恩公 威武额参子
  孝恭仁皇后父雍正元年二月赠一等公八年九月赠一
  等承恩公
  赠一等承恩公费扬古满洲正黄旗人
  孝敬宪皇后父雍正元年三月赠一等公八年九月赠一
  等承恩公
  赠一等承恩公额宜腾满洲镶黄旗人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皇太后曽祖雍正十
  三年十一月赠 吴禄额宜腾子
  崇庆慈宣康𠅤敦和裕寿纯禧恭懿皇太后祖雍正十三
  年十一月赠一等承恩公
  赠一等承恩公哈世屯满洲镶黄旗人
  孝贤皇后曽祖封详子爵乾隆十三年五月赠谥恪禧 米
  思翰哈世屯子
  孝贤皇后祖封详男爵乾隆十三年五月赠一等承恩公谥
  敏果 李荣保米思翰子
  孝贤皇后父封详男爵乾隆二年十二月赠一等承恩公谥
  壮悫
  赠一等承恩公纳尔布满洲正黄旗人
  皇后那拉氏父乾隆十五年八月赠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十日
  上谕阁臣曰信勇公费英东当我朝创业时首先率所部来归继从
  太祖征剿诸部屡挫明兵厥功最大实与扬古利额亦都同为开国勲臣之冠自应并锡上公用彰渥报乃扬古利原封一等公额亦都仅得二等公经朕晋封一等而费英东子孙所袭尚系三等公爵不足以昭酬庸茂典著加恩晋封为一等公俾元勲世胄永膺茂赏至向来后族承恩世爵俱系一等公此等特因椒房至戚恩泽加封其与佐命功臣栉风沐雨拓土开疆者实难并论况宗室王公之以近支恩封者尚以世次递降而外戚转得以崇封延世永免过优著将所有承恩公爵俱改为三等公世袭罔替
  等谨案班固汉书始分功臣侯为一表外戚恩泽侯为一表其区别不为无见然如长平侯卫青之取朔方冠军侯霍去病之破祁连博陆侯霍光之定大策此其膺受侯封本不縁椒房之宠乃班固亦概诸外戚恩泽之中马端临通考颇纠其舛而揆其所以若斯舛者亦由汉书之所谓功臣外戚初非核定于当时徒以班固一书生之见抑扬进退于其间固宜其左右无据也今我
  朝列爵之臣自雍正八年公侯皆加显号其以恩封者号曰承恩其以功封者则核其所建之功以为之号循名责实罔涉虚声审义考文悉衷
  睿鉴是以昭然釐定不爽不淆矧我
  皇上褒绩崇庸以恩泽受封之爵与功臣之栉风沐雨
  拓土开疆者究有悬殊
  特命外戚上公改为三等而恩封世阀果有克笃忠贞宣猷效命者则仍跻诸功臣之列锡以嘉名可知懋赏所加一视乎其人之自奋而凡以功封者当益知所勉矣而凡以恩封者当亦知所劝矣赠三等信勇公费英东满洲镶黄旗人封详子爵崇徳元年赠直义公顺治十六年正月以开创佐命元勲赠三等公雍正九年三月赠三等信勇公世袭赠弘毅公额亦都满洲镶黄旗人封详子爵崇徳元年
  赠三等奉义公恩格徳里满洲正黄旗人封详子爵雍正七年正月赠三等公九年三月赠三等奉义公世袭
  赠一等公西哈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赠赠一等褒绩公赖塔满洲正白旗人封详男爵雍正五年十月赠一等公谥襄毅九年三月赠一等褒绩公世袭
  附原封一等公
  一等公鳌拜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二月以平流寇及辅政功由一等侯晋二等公康熙六年七月以辅政功加封一等公八年坐事削爵雍正五年十一月
  特旨复一等公 纳穆福鳌拜子康熙六年八月袭二等公八年五月以鳌拜事连坐削爵 达福鳌拜孙初袭详男爵雍正五年十一月
  特旨袭一等公 岱吞达福子雍正九年十一月袭 徳胜岱吞子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袭四十五年十二月奉
  特旨俟出缺时即行停袭仍给予一等男爵
  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六日
  上谕阁臣曰朕恭阅
  实录见鳌拜以从征屡立战功历封公爵
  圣祖仁皇帝嗣统与内大臣苏克萨哈等为辅政大臣并
  加太师是时
  皇祖冲龄践祚鳌拜受事以后即专权自恣擅作威福因与内大臣费扬古有隙坐伊子倭赫并侍卫西住折克图觉罗塞尔弼等以擅乘
  御马及取
  御用弓矢射鹿罪俱弃市并坐费扬古怨望亦弃市并杀其子尼堪萨哈连籍其家以与其弟穆里玛又苏克萨哈系鳌拜姻娅亦以论事龃龉积而成雠因苏克萨哈籍隶正白旗鳌拜欲以蓟州遵化迁安诸屯庄改拨镶黄旗而别圈民地给正白旗
  诏遣大学士管戸部尚书苏纳海与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丈量酌易昌祚等勘明奏请停止圈换鳌拜即坐苏纳海以拨地迟误昌祚等以纷更妄奏悉逮治弃市且以苏纳海族人英俄尔岱为睿亲王私党令部臣尽削世职以泄其忿并以苏克萨哈疏称往守
  陵寝得以生全之语即诬坐以怀抱奸诈存蓄异心二十
  四大罪应千磔死
  皇祖鉴其枉坚不允所请鳌拜攘臂强奏累日竟予绞决
  并诛其族属又入
  对时辄请申禁言官不得上书陈奏时有窃鳌拜马者即
  捕斩之并杀
  御马群牧长
  皇祖以鳌拜党权不法怙恶弗悛用人行政专恣妄为文武各官欲尽出伊门下与穆里玛等结成羽党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倚仗凶恶毁弃国典
  特降谕旨严拏勘审并
  亲加鞫问情罪俱实诸王大臣拟请正法
  皇祖念其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从宽革职籍没同其子那
  摩佛一并拘禁迨伊死后仍
  念其旧勲追赐一等男令其子孙相继承袭
  皇考世宗宪皇帝御极后
  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是鳌拜一身之功罪载在册籍昭然不爽朕惟大臣为国宣勤功铭钟鼎尤当深自敛抑律己奉公以保全终始况以辅臣亲承顾命翊赞机务更宜小心谦谨不可稍涉恣纵乃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难以枚举若非
  皇祖英明刚断立予拏究渐将跋扈难驯而政事亦不可问至圈地一案相持不下百姓环诉失业几至酿成大事
  皇祖不即加诛仅予褫夺并仍给以男爵正属格外之仁
  
  皇考复还公爵时因念鳌拜旧劳伊孙达福才具又尚可
  用仍予
  施恩盖于鳌拜擅权纵恣固所熟闻至其不法状迹实录所载累累如此未必不一一胪悉也今朕备稽事实迹状显然若不核其功罪明示创惩在鳌拜一家之侥幸所关犹小而后之秉钧执政者无复知所顾忌将何以肃纲纪而杜佥邪乎所有现袭鳌拜公爵之徳胜本身既无过犯且令承袭俟出缺时即行停袭公爵仍照
  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勲之意矣至鳌拜当时所残害大臣中有曽以战功得受世职为鳌拜所枉复行褫革者著各该旗详悉查明并现在有无子孙奏闻请旨候朕酌量加恩朕办理庶务一秉大公至正虽于已往臣工之功罪亦必追论严明惩奸回于既死以为万世子孙有大臣擅权不法者戒并将此通谕中外知之等谨案我
  国家功臣蔚起列爵相承伏遇
  皇上生成教养仰体
  列祖
  列宗之意眷念功臣凡厥阀阅之家
  谆谆训谕其有克笃忠贞绍乃劳绩者则赏之不稍迟缓而显爵俾配于前人其有不自爱惜蹈于咎戻者则惩之不少姑息而世爵仍畀其宗支是以劝诚孔彰罔敢逸豫令裔缵服无忝旧勲况我
  皇上大公至正赏罚既垂示于来兹功罪更不愆于已往以佐命元臣如费英东者则擢其子孙为一等公以辅政大臣如鳌拜者则降其子孙为一等男一陟一黜莫不有至当不易之权衡存乎其间此不惟功臣之子孙有所劝诫而为功臣者三复
  纶音昭然法鉴其亦知所感也夫其亦知所慎也夫
  以上公爵
  侯
  三等侯诸兰泰满洲镶黄旗人一等伯赠三等侯巴世泰子顺治九年四月袭 桑格诸兰泰弟顺治十二年七月袭 偏图桑格子康熙二十三年十月袭后降袭详子爵
  一等超勇侯海兰察满洲镶黄旗人以平定金川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封
  一等嘉勇侯福康安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以金川功授三等男四十九年九月以甘肃剿平回匪功晋封
  以上镶黄旗
  一等侯伊尔徳满洲正黄旗人崇徳五年十月以围锦州击杏山松山军功封三等梅勒章京七年八月复以锦州军功晋一等顺治三年五月以击流冦功晋二等昻邦章京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七年五月以福建江西军功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侯后以事降一等伯寻削爵十四年九月以平舟山功复伯爵晋一等侯卒谥襄敏 巴徳浑伊尔徳孙顺治十八年十二月袭子降爵详伯爵原袭一等侯马兰泰满洲正黄旗人原袭详伯爵雍正七年二月以祖赠一等恭诚侯明安功
  特旨袭一等侯坐事削爵 博伦岱马兰泰从弟乾隆元年五月袭十四年八月袭一等恭诚侯 徳宁博伦岱子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袭 博清额原袭子爵徳宁从弟乾隆三十四年七月袭
  一等奉义侯英泰满洲正黄旗人三等奉义公噶尔萨子乾隆九年十二月降袭 安临英泰子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袭以事革职 成徳安临子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一等侯讷苏肯满洲正黄旗人一等承恩公讷尔布孙
  皇后那拉氏侄乾隆十五年八月封三十年六月以罪
  削爵
  原封一等成勇靖远侯富徳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十四年二月以西路军功封三等伯是月晋一等成勇伯十一月以平回部功晋一等成勇靖远侯二十七年十二月以罪削爵
  三等果勇侯和隆武满洲镶蓝旗人乾隆二十二年六月袭父和起一等子详子爵四十一年正月奉
  恩旨招入正黄旗以扫平促浸功封 和䨇额和隆武
  亲弟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以上正黄旗
  原袭一等侯陈泰满洲正白旗人一等公费扬古子康熙四十年十二月降袭以罪削爵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一等昭武侯世袭 图巴陈泰弟雍正十年袭 图桑阿图巴子乾隆十年十二月袭十四年八月袭一等昭武侯
  以上正白旗
  一等侯富宁安满洲镶蓝旗人雍正五年正月封坐事削爵
  以上镶蓝旗
  附赠一等三等侯以旗分为序
  赠三等侯巴世泰满洲镶黄旗人封详伯爵顺治九年四月赠
  赠一等恭诚侯明安满洲正黄旗人封详伯爵雍正七年二月赠一等侯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一等恭诚侯世袭
  以上侯爵
  伯
  一等伯巴世泰满洲镶黄旗人赠三等昻邦章京图鲁锡子天聪八年十一月袭三等昻邦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赠袭并详侯爵
  二等伯伊尔登满洲镶黄旗人一等总兵官赠弘毅公额亦都子天命八年封三等副将天聪三年以入山海关军功晋一等十年坐事削爵崇徳六年七月以克锦州功封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元年定鼎论功晋一等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伯又以
  恩诏晋二等伯卒谥忠直 噶杜伊尔登孙康熙二年八月袭 唐保住噶杜子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降袭详男爵
  二等伯马齐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封二等伯卒谥文穆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二等敦惠伯世袭 传兴马齐子乾隆四年十月袭傅良傅兴弟乾隆十三年七月袭兼原职晋一等伯十四年八月袭一等敦惠伯卒谥恭勤善明傅良子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袭
  原封一等襄勇伯明亮满洲镶黄旗人以平定金川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封以罪削爵
  以上镶黄旗
  一等伯莽古尔代满洲正黄旗人天聪八年五月自蒙古归顺封三等昻邦章京顺治二年二月以入山海关军功晋二等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 巴特玛莽古尔代兄子顺治九年七月袭 额参巴特玛子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袭以庸劣削爵 四哥额参兄康熙三十七年十月袭以罪削爵后降袭详子爵
  一等伯穆赫林满洲正黄旗人一等昻邦章京穆成额子初袭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 四格穆赫林子康熙四年正月袭子降
  袭详子爵
  原袭一等伯心裕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公索尼子康熙六年闰四月袭父索尼初封之一等伯坐事削爵 法保心裕弟康熙四十二年四月袭 法尔萨法保子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袭晋袭详公爵 令徳法尔萨弟雍正九年十二月袭乾隆十四年八月以祖一等公索尼功勲晋号一等翊烈伯子降袭详子爵
  二等伯明安满洲正黄旗人天聪八年五月自蒙古归顺封三等昻邦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伯又以
  恩诏晋二等伯卒谥忠顺赠详侯爵 郎苏明安子顺治十一年七月袭康熙元年九月坐事削爵以子袭八年八月复爵 班第郎苏子康熙元年九月袭八年八月以郎苏复爵罢二十五年六月复袭 巴图班第弟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马兰泰巴图子康熙四十三年九月袭晋袭详侯爵
  二等伯马哈达满洲正黄旗人一等侯巴浑徳子雍正九年十二月降袭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二等宣义伯世袭 郭尔多马哈达子乾隆四年十二月袭十四年八月袭二等宣义伯 噶尔炳阿郭尔多子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袭 巴尔桑阿噶尔炳阿子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
  三等敬勤伯鄂尔奇达孙厄鲁特人隶籍满洲正黄旗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奉
  特旨封 策凌达史鄂尔奇达孙子乾隆四十六年
  二月袭五十一年奉
  旨移在本旗蒙古
  以上正黄旗
  二等伯卓罗满洲正白旗人赠三等梅勒章京晋赠二等伯巴都里子天聪八年十一月袭三等梅勒章京顺治二年二月以征山东围锦州击流冦功晋一等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康熙二年十二月以征云南功晋二等伯卒谥忠襄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二等昭毅伯世袭赫特黑卓罗孙康熙七年十二月袭 舒敏赫特黑弟康熙十六年六月袭 伊雷舒敏子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袭 伊勒慎舒敏子康熙四十三年九月袭 永庆伊勒慎子乾隆十三年十二月降袭三等伯十四年八月袭三等昭毅伯二十四年六月以叶尔羌军功晋二等昭毅伯
  二等伯吴拜满洲正白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由一等精奇尼哈畨晋封十六年三月坐事削爵降袭
  详男爵

  三等伯阿积格尼堪满洲正白旗人顺治二年二月以入山海关军功封一等梅勒章京三年五月以击流冦平江南功晋三等昻邦章京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四年十月以平福建功晋一等八年正月以征湖广军功晋三等伯卒谥武敏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三等襄宁伯世袭 宜理布阿精格尼堪子顺治八年二月袭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征湖广阵亡谥武壮 阿世谭宜理布子康熙十九年八月袭 英徳阿世谭弟子康熙五十年五月袭以罪削爵 马尔逊英徳兄雍正十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阿尔逊马尔逊兄雍正十二年二月袭 六十一阿尔逊子雍正十二年十二月袭乾隆十四年八月袭一等襄宁伯坐事削爵 徳福六十一从弟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袭
  一等伯哲臣泰满洲正白旗人以父伊犂将军伊勒图办事妥协乾隆五十年七月封令承袭三等伯阿喇密满洲正白旗人初袭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封 雅尔瑚阿喇密孙康熙二十一年三月袭后
  降袭详子爵
  三等伯鄂硕满洲正白旗人顺治二年二月以击流冦功封三等梅勒章京三年五月以剿流冦平江南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九年正月
  恩诏晋一等精奇哈哈畨十四年二月以
  册封皇贵妃礼成
  恩逮所生晋三等伯卒谥刚毅 费扬古鄂硕子顺治十五年二月袭康熙三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晋一等公谥襄壮子降袭详侯爵
  以上正白旗
  二等伯都雷满洲正红旗人顺治七年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寻晋一等三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 新达里都雷孙顺治十四年袭坐事削
  袭详男爵
  以上正红旗
  一等伯程尼满洲镶红旗人二等梅勒章京赠三等昻邦章京劳萨子崇徳七年八月袭三等昻邦章京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征湖南阵亡谥诚介袭详公爵 罗壁程尼叔父顺治十二年七月晋袭二等公详公爵 舜保罗壁子程尼从弟康熙元年七月袭 奇通额舜保子康熙十二年三月袭 钦拜奇通额子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袭后降袭详子爵
  三等伯车尔布满洲镶红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业臣子初袭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十四年九月以平浙江舟山功晋一等伯康熙三年闰六月坐事降三等伯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三等威靖伯世袭 莽喀车尔布子康熙七年袭 图禄莽喀子康熙五十四年五月袭坐事削爵 恒义图禄子乾隆元年十二月袭十四年八月袭三等威靖伯 胡图凌阿恒义亲侄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袭
  以上镶红旗
  三等伯噶尔玛僧额满洲正蓝旗人初袭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封 穆和林噶尔玛僧额兄子顺治九年六月袭以罪削爵 赫达色穆和林从侄康熙二十三年五月袭以罪削爵后降袭详子爵
  以上正蓝旗
  二等伯纳海满洲镶蓝旗人二等精奇尼哈畨哈山子顺治十二年十一月以原职兼袭爵封 纳泰纳海弟顺治十七年二月袭 穆尔泰纳泰子康熙三十三年十月袭子降袭详男爵
  三等伯噶敏图满洲镶蓝旗人三等伯龚图子详子
  康熙三十九年三月袭坐事削爵后降袭详子爵三等伯鄂尔泰满洲镶蓝旗人雍正七年正月以节制滇黔剿抚乌蒙镇雄等处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年二月以平苗疆功晋一等伯十三年七月以诸苗反复降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月以总理功晋一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乾隆二年十二月复以总理功晋三等伯卒谥文端十四年八月赠三等襄勤伯世袭 鄂容安鄂尔泰子乾隆十年十二月以伊犂兵变尽节谥刚烈 鄂津鄂容安子乾隆二十一年四月袭 鄂岳鄂津亲兄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以上镶蓝旗
  附赠一等三等伯以旗分为序
  赠一等伯傅清满洲镶黄旗人
  孝贤皇后兄驻守西藏遇害乾隆十五年十一月赠谥
  襄烈
  赠一等伯拉布敦满洲正黄旗人驻守西藏遇害乾隆十五年十一月赠谥壮果
  赠三等伯巴都里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年赠赠一等伯和起满洲镶黄旗人以讨巴雅尔阵亡乾隆二十二年六月赠
  以上伯爵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一
  封建考
  异姓封爵二
  满洲
  
  一等总兵官额亦都满洲镶黄旗人天命年积克城拓地功封赠详公爵 遏必隆额亦都子天聪六年袭坐事削爵晋袭详公爵 殷徳额亦都孙康熙五十二年五月
  特恩赐袭一等精奇尼哈畨晋袭详公爵 丰阿达额亦都曽孙雍正三年四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达尔当阿丰阿达弟乾隆三年十二月袭晋袭详公爵 特通额达尔当阿从兄子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仁和额亦都四世孙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袭
  坐事削爵 毓奇仁和族兄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袭一等精奇尼哈番顾尔布锡满洲镶黄旗人天命年自哈尔喀归顺封三等总兵官天聪八年改为三等昂邦章京顺治元年五月以入山海关击流冦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番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坐事削爵九年十一月复封一等精奇尼哈番卒谥敏襄 色楞顾尔布锡子顺治十八年三月袭 多尔济色楞子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袭单霸多尔济弟康熙三十年七月袭 阿世坦
  单霸从弟康熙四十七年四月降袭二等精奇尼哈番 沙进阿世坦弟康熙五十年十月袭 伽蓝保沙进兄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乾隆八年十一月复袭二等子 景文伽蓝保子乾隆十三年六月袭 托喜景文弟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
  一等精奇尼哈番陈泰满洲镶黄旗人一等总兵官赠弘毅公额亦都孙顺治六年四月以征湖广福建等处军功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又以
  恩诏晋二等十三年以征湖广军功晋一等卒谥忠襄尼满陈泰嗣子顺治十三年八月袭 白奇尼满嗣子顺治十八年正月袭以才力不及爵除 善岱白奇子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子降袭详男爵
  一等子郎图满洲镶黄旗人三等侯偏图弟康熙五十六年四月降袭一等精奇尼哈番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纳尔泰郎图弟子乾隆二年十二月袭 徳成格纳尔泰子乾隆五年十二月袭
  一等子明仁满洲镶黄旗人赠一等伯傅清子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以傅清尽节封 宝伦明仁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
  三等縂兵官费英东满洲镶黄旗人天命四年积克城拓地功封赠详公爵 索海费英东子天命五年袭以罪削爵 纳海索海兄图赖索海弟分袭三等縂兵官俱坐事削爵 查喀尼索海弟天聪八年改袭三等昂邦章京 倭黒查喀尼子崇徳八年十二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七月晋一等晋袭详公爵
  三等精奇尼哈番佟图赖满洲镶黄旗人
  孝康章皇后父顺治三年五月以克太原平江南河南功封二等梅勒章京四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赠袭详公爵
  三等精奇尼哈番丹代满洲镶黄旗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噶尔哈图弟顺治十二年三月以原职兼袭爵封 夸哈丹代子顺治十五年二月袭后分袭详男爵
  一等子布彦达赉满洲镶黄旗人以兄副将军丰
  盛额扫平促浸功所有本身公爵加继勇名号外再给一等子乾隆四十一年正月袭
  以上镶黄旗
  一等縂兵官冷格里满洲正黄旗人天命年以败蒙古军功封一等副将以攻宁远征蒙古军功晋三等縂兵官以征朝鲜取义州军功晋一等卒谥武襄 穆成额冷格里子天聪八年五月改袭一等昂邦章京 穆赫林穆成额子崇徳五年六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晋封袭封详伯爵 吉当阿穆赫林孙康熙四十九年二月袭坐事削爵 色克图吉当阿弟雍正四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扬桑阿色克图兄子乾隆九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舒崇阿扬桑阿弟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二十五年十二月卒仍以兄扬桑阿袭 赛炳阿扬桑阿弟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袭
  一等精奇尼哈番噶尔玛苏索诺木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子降袭
  一等精奇尼哈畨敦拜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七年五月以平福建江西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八月坐事降事白复爵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三年閠五月以定河间保定征广东广西军功晋封卒谥襄壮 胡什布敦拜嗣孙顺治十六年七月袭后降袭详男爵一等精奇尼哈畨赖达库满洲正黄旗人初封详男爵顺治八年以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晋封二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晋一等 席喇赖达库孙康熙二十三年五月袭坐事罢爵 萨赖席喇子康熙二十八年五月袭三十七年十月以不胜职罢仍以其父席喇袭四十六年四月以年老削爵子三保住降袭详男爵
  一等子根敦满洲正黄旗人赠一等伯拉布敦子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以拉布敦尽节封 隆保拉
  布敦嗣子乾隆十六年十月袭三十年三月缘事革爵停袭
  二等子班达尔沙满洲正黄旗人一等伯莽古尔代从侄孙雍正七年四月降袭二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子 班岱班达尔沙子乾隆八年十二月袭 班他哈班岱弟乾隆十一年十二月袭特通阿班他哈子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袭二等子善保满洲正黄旗人一等伯令徳子乾隆十五年十一月视一等公索尼初封之二等昂邦章京袭二等子晋袭详公爵 法隆武善保从弟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袭 穆克登额法隆武子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三等縂兵官尼马禅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副将黒东格弟初授备御兼袭兄爵晋封坐事降
  三等昂邦章京恩格徳里满洲正黄旗人天聪八年自𫎇古归顺封卒谥端顺赠详公爵 额尔克代青恩格徳里子崇徳元年顺治二年晋二等晋封详公爵
  三等昂邦章京吴巴海满洲正黄旗人崇徳二年以军功封四年九月分袭
  三等精奇尼哈畨噶尔玛叶尔登满洲正黄旗人崇徳元年自蒙古归顺封三等昂邦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 宜那穆噶尔玛叶尔登子顺治八年袭 班达尔沙宜那穆子康熙六年二月袭 巴理弥班达尔沙弟子康熙三十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阿尔那巴理弥从弟雍正十一年八月袭百成阿尔那子雍正十三年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
   博尔中鄂百成子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袭三等精奇尼哈畨多尔济满洲正黄旗人崇徳四年七月积攻城拓地功封一等梅勒章京顺治二年二月晋三等昂邦章京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 绰尔济多尔济弟顺治五年十月袭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坐事削爵纳穆生格绰尔济弟顺治十五年十月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征福建阵亡谥直勇十八年二月复以绰尔济袭二等精奇尼哈畨保住绰尔济弟子康熙十九年八月袭 宝夀
  保住子康熙五十五年五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以疾爵除 佛佑宝夀弟康熙五十七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博清额佛佑子乾隆九年十二月袭三十四年晋袭恭诚侯详侯爵
  三等精奇尼哈畨希福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复叙功晋一等四月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卒谥文简 奇塔特希福子顺治十年正月袭 费扬武奇塔特子康熙十七年五月袭 希昌费扬武子康熙四十九年六月袭 来贤希昌子雍正三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坐事削爵 文玉来贤弟乾隆三年十二月袭 恭安文玉兄子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袭 嵩夀恭安叔祖赫奕嗣子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袭 増保嵩夀孙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
  三等精奇尼哈畨敬桑满洲正黄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噶尔玛索诺木子康熙三年封无袭以上正黄旗
  一等精奇尼哈畨吴拜满洲正白旗人顺治二年正月以攻前屯卫入山海关军功封一等梅勒章京四年三月以追滕机思追土谢图汗功晋一等昂邦章京是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详伯爵十六年三月坐事仍降一等精奇尼哈畨卒谥勇壮 郎谈吴拜子康熙四年九月袭拉歆郎谈子康熙三十四年十月袭 英兆拉
  歆子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文庆英兆子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袭缘事革职 七十一文庆从弟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袭一等精奇尼哈畨准塔满洲正白旗人崇徳二年七月以克皮岛功封三等梅勒章京四年七月以征山东军功晋二等寻以罪降顺治二年二月以入山海关击流寇功复晋三等梅勒章京三年四月以平淮安府功晋三等昂邦章京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五年六月以征四川军功晋一等卒谥襄毅阿喇密准塔弟顺治五年六月袭晋封详伯爵 舒书准塔兄子康熙二十一年七月袭 迈图舒书子康熙三十三年閠五月袭以罪削爵 殷达准塔弟子康熙四十六年八月袭 西佛殷达子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袭 关保西佛兄子雍正四年七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积徳关保从侄乾隆四年十二月袭 常安积徳子乾隆十七年十二月袭二等精奇尼哈畨苏拜满洲正白旗人顺治五年六月以军功由二等阿思哈尼哈畨晋封三等精奇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坐事削爵降袭详男爵
  二等精奇尼哈畨硕塔满洲正白旗人二等公英古尔代子降二等精奇尼哈畨宜图弟顺治九年四月袭 额尔金硕塔从侄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袭以罪削爵 英敏二等公英古尔代孙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坐事削爵英俊英敏弟雍正六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保和英俊子乾隆十二年四月袭 哲臣保和
  子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原封二等精奇尼哈畨苏克萨哈满洲正白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十三年八月以征湖广军功晋二等精奇尼哈畨以罪削爵 苏常淑苏克萨哈子康熙八年七月袭 苏永祖苏常淑弟康熙十一年十二月袭以罪削爵袭详男爵
  三等精奇尼哈畨白尔恳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十年三月以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晋封原袭详男爵 白清额白尔恳子康熙三十三年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子降袭详男爵
  三等子额森特满洲正白旗人初详男爵乾隆四十六年六月由一等男晋迁三等子 哈金太额森特子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袭
  以上正白旗
  三等縂兵官何和礼满洲正红旗人天命年以征嘉库达降兀喇功封卒谥温顺 和硕图何和礼子袭三等縂兵官晋封详公爵
  三等精奇尼哈畨觉善满洲正红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五月以征湖广江西军功晋
  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又以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卒谥敏勇 噶尔图觉善子康熙四年正月袭 沙尔图噶尔图兄康熙四年八月袭 三泰沙尔图子康熙二十三年三月袭后降袭详男爵
  以上正红旗
  二等精奇尼哈畨尼堪满洲镶白旗人顺治四年三月以军功封三等梅勒章京是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寻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十年五月晋二等后分袭三等昂邦章京霸拜满洲镶白旗人
  国初自蒙古归顺封卒谥僖顺 阿郁实霸拜子天聪八年五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赖善阿郁实子顺治七年八月袭 安保赖善子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永福安保子乾隆四年十二月袭 罡奎永福子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三等精奇尼哈畨朱玛喇满洲镶白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三年閠五月以征广东广西功晋封卒谥襄敏 博通鄂朱玛喇子康熙元年三月以原职兼袭爵晋一等精奇尼哈畨 柯三博通鄂子康熙十五年五月袭子降袭详男爵三等精奇尼哈畨克什图满洲镶白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固鲁子详男爵顺治十八年十一月袭查弥严克什图子康熙二十四年八月袭子降袭详男爵
  以上镶白旗
  一等精奇尼哈畨叶臣满洲镶红旗人天聪八年五月以驻防𫎇古及克永平府功封三等昂邦章京崇徳二年七月以克皮岛功晋一等顺治四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 车尔布叶臣子顺治五年七月降袭二等精奇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晋封袭封并详伯爵
  一等精奇尼哈畨拜三满洲镶红旗人赠三等昂邦章京霸奇兰尔子天聪十年二月袭三等昂邦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瓦尔达拜三子康熙六年正月袭 众神保瓦尔达子康熙二十八年八月袭 保徳众神保子康熙四十五年六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白䕫保徳子康熙五十三年十月袭 何尔敦
  白䕫叔祖康熙五十五年五月袭 黒申何尔敦族孙雍正七年三月袭坐事削爵 勒申黒申从弟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七十四勒申孙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袭改名齐克唐阿二等精奇尼哈畨硕色纳满洲镶红旗人原授一等阿达哈哈畨加一拖沙喇哈畨顺治十二年十一月以子海澜袭祖董世禄二等阿达哈哈畨病故并袭三等精奇尼哈畨康熙四年八月以征湖广广东军功晋二等 蒙古硕色纳子康熙八年十二月袭四十一年闰六月以罪削爵后降袭详男爵
  二等子固宁阿满洲镶红旗人赠三等昂邦章京劳萨五世孙乾隆十三年五月袭 阿克敦固宁阿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袭 武尔恭额阿克敦子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松宁武尔恭额从
  弟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三等精奇尼哈畨马喇希满洲镶红旗人顺治三年五月以平江南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
  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八月以罪降事白复爵九年正月遇恩诏晋一等又以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 马尔汉马喇希子顺治十二年三月袭 福迩苏马尔汉子康熙十六年八月袭子降袭详男爵
  三等精奇尼哈畨傅夸禅满洲镶红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康熙四年二月以征甘州剿湖广四川贼寇功晋封 穆成格傅夸禅子康熙八年六月袭辛住穆成格弟康熙二十二年闰六月袭以病罢爵子降袭详男爵
  以上镶红旗
  一等精奇尼哈畨阿山满洲正蓝旗人
  国初以克辽东功封三等副将天聪八年五月以克义州克永平府功晋三等昂邦章京崇徳二年七月以取皮岛功晋一等顺治二年三月晋三等公详公爵寻坐事降一等昂邦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色赫阿山子顺治四年七月袭 法哈色赫子
  顺治六年五月袭六月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十二年三月以罪降一等阿思
  哈尼哈畨袭详男爵
  一等精奇尼哈畨阿尔锦满洲正蓝旗人顺治三年五月以潼关破流寇平江南功授三等梅勒章京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五年六月以征四川军功晋一等八年二月晋二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卒谥端果 济锡阿尔锦子顺治十七年七月袭以罪削爵 卓林济锡弟康熙八年十月袭以才力不及削爵 噶柱卓林叔父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徳克精额噶柱子康熙四十五年九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 伊灵阿徳克精额子雍正九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六十五伊灵阿从弟乾隆三年十二月袭 积福六十五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袭
  二等縂兵官索诺穆满洲正蓝旗人
  国初自乌鲁特贝勒归顺封卒谥顺良 博本索诺穆子袭以罪削爵 噶尔玛僧额博本弟天聪八年五月改袭二等昂邦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伯详伯爵 根敦扎布原袭三等伯穆和林孙噶尔玛僧额曽侄孙康熙五十七年五月降袭二等精奇尼哈畨以罪削爵 达克萨哈根敦札布兄雍正八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子坐事削爵 英谦达克萨哈从孙乾隆十五年七月袭
  二等精奇尼哈畨鄂罗塞臣满洲正蓝旗人积军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遇
  恩诏晋封卒谥果敏 鄂特浑鄂罗塞臣子康熙四年四月袭 鄂善鄂特浑子康熙二十七年七月袭后降袭
  二等精奇尼哈畨锦布满洲正蓝旗人初封详男爵
  治九年三月遇
  恩诏晋封三等精奇尼哈畨又遇
  恩诏晋二等 苏尔泰锦布子康熙二十一年七月袭额尔赫徳苏尔泰子康熙二十八年八月袭以庸劣削爵后降袭详男爵
  以上正蓝旗
  一等精奇尼哈畨六格满洲镶蓝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阿南达子详男爵康熙十九年三月袭子降袭详男爵
  一等精奇尼哈畨龚图满洲镶蓝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艾青塔睦子详男爵康熙十九年六月袭三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晋三等伯袭详伯爵永泰龚图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降袭二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子 富勒赫永泰子乾隆二十年七月袭
  一等精奇尼哈畨吴尔希满洲镶蓝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马锡泰子详男爵康熙三十年五月袭子降袭详男爵
  一等精奇尼哈畨蒙克满洲镶蓝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班达尔沙子详男爵康熙三十三年三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恩特恳𫎇克子乾隆八年六月袭额永武恩特恳子乾隆十三年四月袭
  一等子和隆武满洲镶蓝旗人赠一等伯和起子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以和起尽节晋封详侯爵二等精奇尼哈畨哈山满洲镶蓝旗人天聪八年五月以剿贼寇功封三等梅勒章京顺治二年正月晋一等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卒谥敏壮袭详伯爵
  以上镶蓝旗
  附赠一等三等子以旗分为序
  赠三等昂邦章京图鲁锡满洲镶黄旗人封详男爵征大同阵亡天聪八年十一月赠谥忠宣
  赠一等昂邦章京代音布满洲正白旗人阵亡天聪八年赠
  赠一等昂邦章京绰和诺满洲镶红旗人阵亡天聪五年赠
  赠三等昂邦章京霸奇兰尔满洲镶红旗人封详男爵天聪十年二月赠
  赠三等昂邦章京劳萨满洲镶红旗人封详男爵征锦州阵亡崇徳七年八月赠谥忠毅
  以上子爵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二
  封建考
  异姓封爵三
  满洲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哈世屯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一等赠详公爵 米思翰哈世屯子康熙三年五月袭赠详公爵 李荣保米思翰子康熙十四年四月袭坐事削爵后降袭赠详公爵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多诺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 色尔塞多诺子顺治十五年七月袭以校
  射不㛠爵除后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阿禄哈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一等卒谥勤僖 尹济纳阿禄哈孙康熙二十年
  七月袭后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阿哈尼堪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一等 噶尔哈图阿哈尼堪子顺治九年四月袭袭详子爵 达赖阿哈尼堪子康熙元年十一月与兄子三等精奇尼哈畨夸哈分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坐事削爵 大成达赖兄子康熙十九年三月袭子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苏黒满洲镶黄旗人一等超武公鳌拜侄孙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奉
  特旨袭 达福鳌拜孙康熙六十年十二月袭晋袭详公爵原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詹布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伯唐保住嗣子雍正六年三月降袭以罪削爵恒徳詹布叔父雍正十二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
  一等男 伊兴阿恒徳兄子乾隆五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方海伊兴阿兄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袭 索诺木车楞方海从叔乾隆十七年十二月袭以罪削爵 乌尔图那斯图索诺木车楞从孙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一等男陈龙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子善岱子乾隆十四年五月降袭
  二等阿思阿尼哈畨吴赖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卒谥康毅 顾徳吴赖子顺治十年十月袭坐事削爵 绰尔门顾徳弟康熙十六年六月袭子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费扬古满洲镶黄旗人顺治十一年封以事降事白复职 色赫费扬古子康熙九年袭 色克图色赫子康熙三十一年袭子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巴山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一年二月以驻守江宁败贼功晋二等 舒书巴山子康熙十二年七月袭二十五年七月以陜西湖广云南军功晋一等子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兆布泰满洲镶黄旗人顺治年以军功封坐事削爵奉
  特旨复爵 増夀兆布泰子康熙十七年袭 西图増夀
  子康熙三十六年袭后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路什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七年七月以击流冦功晋二等征湖广阵亡晋赠一等 布纳海路什子康熙二十七年七月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二十五年四月追叙路什军功晋一等三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 胡什屯布纳海子康熙四十六年六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 海昌胡什屯子雍正二年十二月袭后降袭
  三等副将巴尔巴图里尔满洲镶黄旗人自蒙古归顺封 诺孟达赖巴尔巴图里尔子天聪八年五月袭是年改为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阿图海诺孟达赖孙康熙八年七月袭以庸劣削爵 孙保住阿图海子康熙三十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报国孙保住子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袭 徳宁报国子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袭
  三等梅勒章京图鲁锡满洲镶黄旗人天聪八年五月以征大凌河军功封征大同阵亡赠详子爵袭详伯爵三等梅勒章京高赫徳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二年二月以入山海关军功封 庄机达高赫徳弟顺治四年正月袭是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达尔占庄机达子顺治十八年十一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以广东广西云南军功晋一等 达郎阿达尔占子康熙五十九年七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武清额达郎阿子雍正元年六月袭坐事削爵后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俄奇尔桑满洲镶黄旗人本蒙古贝子初以军功累战立功顺治二年二月封三等梅勒章京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褚禄俄奇尔桑子顺治五年四月袭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俄绰尔褚禄弟顺治七年三月袭 图䕶禄克俄绰尔兄顺治十六年二月袭坐事罢爵毕礼克图图䕶禄克子顺治十六年五月袭 沙金达赖毕礼克图弟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袭以罪削爵 特古思沙金达赖弟康熙五十年正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龚山特古思子乾隆九年四月降袭三等男 鄂恒龚山子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 松禄鄂恒子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袭 苏尔泰松禄族兄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袭 四格苏尔泰之伯祖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 永清四格子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额黒里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十二年八月以征湖广福建军功晋一等十七年十月坐事仍降三等 英素额黒里子康熙十年九月袭三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晋二等 郎保英素子雍正元年六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阵亡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瑚沙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后以罪仍降至三等子分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额尔格图满洲镶黄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赖杜额尔格图子顺治十七年十月袭 阿哈道赖杜弟康熙元年袭 兴麟阿哈道孙康熙三十五年四月袭后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齐尔格申满洲镶黄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石清齐尔格申孙康熙十二年八月袭 𫎇安
  塔石清弟康熙二十年
  一等男重伦奎林子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四十一年以奎林从征金川功
  特封一等男世爵即以其子重伦袭
  以上镶黄旗
  一等副将黒东格满洲正黄旗人
  国初以功封袭详子爵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安达理满洲正黄旗人崇徳八年九月以拜他喇布勒哈畨殉节擢封 赖达库安达理子是月袭顺治二年以从
  定鼎击败流冦功晋一等七年三月以
  太祖配
  天礼成推恩旧绩加一拖沙喇哈畨八年二月以兼爵累
  晋二等精奇尼哈畨详子爵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三保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四十六年四月以父一等精奇尼哈畨席喇爵降袭寻以罪罢 保奈三保住弟康熙四十八年七月袭 傅起保奈子雍正六年三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六十五傅起弟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袭福伦六十五子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希尔根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三年四月叙军功封三等梅勒章京以事降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坐事降三等叙军功仍晋二等寻晋一等 商世泰希尔根孙康熙十八年十月袭 杜泰商世泰子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袭子降袭
  一等男马尔岱满洲正黄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胡什布子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富鼐马尔岱子乾隆二年十二月袭以军政削爵 富如富鼐从侄乾隆七年十二月袭 阿克栋阿富如子乾隆十八年三月袭 富和徳阿克栋阿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袭四十年七月更名文成
  一等男春宁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以父扎拉丰阿出征缅匪阵亡奉
  特旨并前职一等轻车都尉加为一等男令春宁承袭缘事革职 福勒洪阿春宁子乾隆四十八年九月袭
  一等男和珅满洲正黄旗人世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四十九年九月以剿办回匪克著勤劳加给一等轻车都尉并前职为一等男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喀凯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子分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努山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三等 陶代努山子顺治十六年二月以原职兼袭爵晋一等 江弥陶代弟子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后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俄莫克图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十一年八月封以事降事白复爵 班岱俄莫克图子康熙二十四年十月袭以军功晋一等孙降袭
  三等梅勒章京徳尔格勒满洲正黄旗人
  国初自叶赫归顺封三等副将天聪八年改为三等梅勒章京 南楮徳尔格勒子天聪八年袭以罪削爵 索尔和南楮弟崇徳二年六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寻以罪降二等 敖塞索尔和弟顺治十二年四月袭 噶那海敖塞弟子康熙二十三年八月袭 巴锡噶那海从侄康熙三十一年三月以原职兼袭爵晋一等 穆尔泰巴锡从侄雍正八年六月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那延保穆尔泰子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降袭三等男
  三等梅勒章京昂洪达尔汉和硕奇满洲正黄旗人
  国初以锦州军功封三等副将天聪八年改为三等梅勒章京 俄齐尔昻洪达尔汉和硕奇子天聪八年五月袭顺治二年二月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以罪降三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十一年正月仍以罪降二等 丹岑俄齐尔子顺治十四年十月袭 阿禹锡丹岑弟顺治十七年七月袭 通宝昻洪达尔汉和硕奇弟子顺治十八年十一月袭 图喇通宝子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袭坐事削爵 明忠图喇从弟雍正十二年十一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永常明忠子乾隆八年十二月袭縁事革职永徳永常从弟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袭
  三等梅勒章京昻昆杜棱满洲正黄旗人天聪八年五月自𫎇古归顺封 绰尔吉昻昆杜棱子崇徳八年十二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寻以罪降九年正月遇
  思诏仍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坐事削爵 噶尔玛绰尔吉弟顺治八年闰二月袭 沙殷查浑噶尔玛兄子康熙八年袭 徳尔格勒沙殷查浑从侄康熙十年五月袭 关保徳尔格勒子康熙十四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成徳昻昆杜棱四世孙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以原职兼袭爵晋二等男额尔景额成徳子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袭三等梅勒章京那木泰满洲正黄旗人天聪十年四月以克大凌河大同等处军功封 阿哈连那木泰子天聪十年四月袭 阿拉密阿哈连兄顺治二年三月袭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坐事降九年正月遇
  恩诏仍晋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复坐事降征湖南阵亡仍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齐蓝布阿拉密子顺治十二年七月袭 积夀齐蓝布孙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袭子降袭
  三等梅勒章京和尼齐满洲正黄旗人赠三等梅勒章京奇格特魏徵子崇徳三年八月袭 诺木奇和尼齐子崇徳八年八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年遇
  恩诏晋一等 哈木尚诺木齐子顺治十二年八月袭坐
  事削爵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布颜他不能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五年七月以原职兼袭职晋封 莽色布颜他不能子顺治八年二月袭 阿勒格泰莽色伯父顺治九年正月袭 毛奇塔阿勒格泰弟子顺治十五年三月袭康熙三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晋二等 长保毛奇塔子康熙五十三年十月袭 松龄长保子雍正十一年八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永泰松龄子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袭三等男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达里善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年叙征浙江江西云南军功封 六占达里善孙康熙二十五年袭后追叙达里善陜西军功晋二等以庸劣削爵 代奇立六占弟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袭 达桑阿代奇立嗣子雍正十年闰五月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谭布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八年二月以征四川山西军功封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寻以罪降又以
  恩诏晋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喀代谭布子康熙四年五月袭 乌法喀代子康熙三十一年八月袭 五雅禄乌法子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坐事削爵 兴安泰五雅禄侄孙乾隆十七年五月袭 音登额兴安泰子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袭 六十三兴安泰亲弟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舒理浑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年以击流贼击滕机思击喀尔喀征云贵军功封穆理浑舒理浑子顺治十八年闰七月袭萨
  尔禅穆理浑子康熙二十七年六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殷达理满洲正黄旗人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宜尔格徳子顺治十二年七月袭 宜思哈殷达理子顺治十五年九月袭寻以军功晋二等坐事降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费雅思哈满洲正黄旗人以军功封卒谥僖恪 苏旦费雅思哈子康熙十一年十月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乌格满洲正黄旗人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阿哈旦子康熙二年
  三等男诺尔普满洲正黄旗人系镶蓝旗蒙古二等阿思哈尼哈畨甘笃妹之曽孙甘笃无嗣雍正十年
  旨以弥甥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宗嘉诺尔普子乾隆六年十二月袭十三年爵除以上正黄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苏拜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四年九月以军功累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五年六月以征四川军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详子爵顺治十六年三月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卒谥勤僖 昻安霸苏拜子康熙四年二月袭 和山昻安霸子康熙三十年十一月袭 徐常和山兄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袭 阿尔泰徐常子康熙六十一年九月袭雍正十二年二月坐事削爵 马尔泰阿尔泰兄雍正十二年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伊里布马尔泰子乾隆十六年十二月袭 穆
  克登额伊里布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雅赖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八年二月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华色雅赖子康熙三年七月袭坐事削爵安图华色子康熙三十三年七月袭坐事削爵安扎安图弟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降袭三等
  阿思哈尼哈畨 富清安扎子康熙四十四年二月袭 阿尔金富清叔父康熙四十四年八月袭九格阿尔金子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
  改为三等男 普托保九格子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普康普托保子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朱玛喇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伊玛喇朱玛喇弟顺治十年三月袭 满色伊
  玛喇子康熙三十七年袭后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白尔黒图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三年二月以平福建湖广山东云南功封卒谥忠勇 白尔恳白尔黒图子康熙八年七月袭十年三月追叙白尔黒图云南军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袭详子爵 白宁白尔恳孙三等子白清额子乾隆十五年十二月降袭二等男 白忠白宁弟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袭 白明白忠弟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赖塔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十三年闰五月以征广东军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康熙二十五年五月以恢复云南功晋一等赠袭详公爵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谭拜满洲正白旗人顺治五年六月以征四川军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马尔赛谭拜子顺治七年三月袭九年正
  月遇
  恩诏晋一等十七年七月以镇江击海冦郑成功功晋一等精奇尼哈畨 佛保马尔赛从侄康熙八年十月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 多奇禅谭拜孙康熙四十五年九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徳保多奇禅子雍正十二年七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永泰徳保子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袭 富尔松阿永泰亲弟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袭 佛尔卿富尔松阿子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
  一等男额森特满洲正白旗人以征金川平促浸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封详子爵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萨弼图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郭立萨弼图子康熙元年袭 阿哈纳郭立子康熙二十年十二月袭 丰锺阿哈纳弟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袭子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荆古尔达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卒谥忠直 崇阿荆古尔达弟顺治十三年二月袭 富尔都崇阿弟子顺治十三年十月袭子降袭
  三等梅勒章京阿什满洲正白旗人崇徳二年⿰军功封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真柱恳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瓦尔达真柱恳孙康熙四年五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雅喇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十三年闰五月以军功封 阳夀雅喇弟子康熙十一年闰七月袭 夸喀阳夀子康熙三十一年六月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众神保满洲正白旗人原封二等精奇尼哈畨苏永祖兄子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降袭五十九年四月奉
  特旨复以苏永祖袭 阿林苏永祖子雍正七年四月袭以罪削爵 苏尔纳阿林子雍正九年三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后降袭
  以上正白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硕詹满洲正红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以罪降十年正月仍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法色硕詹孙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袭 明宝法
  色子康熙三十年五月袭雍正二年十二月以进西藏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徳成明宝嗣子乾隆十八年四月降袭三等男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王国光满洲正红旗人顺治八年正月以驻防西安府征山西军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卒谥襄壮 王永誉王国光子康熙九年
  月袭子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巴汉满洲正红旗人康熙五年正月以原职兼袭职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二十五年七月以镇江击海冦郑成功征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军功晋一等 巴颜图巴汉子康熙二十六年七月袭 巴尔都巴颜图子康熙二十八年七月袭子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韩机满洲正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 韩夀韩机子顺治十八年正月袭 牛钮韩
  夀子康熙十八年八月袭子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噶达洪满洲正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一年三月以山西军功晋
  二等以罪降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喜柱满洲正红旗人原封二等伯新达里子顺治十八年降袭 七玺喜柱叔父康熙元年袭 朱亮七玺子康熙二十二年袭后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额色满洲正红旗人康熙十七年四月以征湖南四川军功封卒谥勤僖 额尔敏额色子康熙二十四年五月袭二十七年七月弟额勒布降袭拜他布勒哈畨
  三等副将布尔杭俄满洲正红旗人天命年封
  格巴库布尔杭俄子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年遇
  恩诏晋一等 朱孔额格巴库弟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
  畨 殷图朱孔额子袭坐事削爵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绰尔齐满洲正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封 西喇绰尔齐孙顺治十年八月袭色靖冦西喇叔父顺治十五年三月袭十七年
  五月晋二等坐事削爵康熙八年九月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 墨济色靖冦从弟康熙元年七月袭八年九月仍以色靖冦袭十八年征江西阵亡 长夀色靖冦子康熙十八年四月袭二十五年闰四月以色靖冦阵亡晋一等子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吴尔哲满洲正红旗人初以三等阿达哈哈畨从
  定鼎击流冦功累晋一等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巴拜吴尔哲子顺治九年六月袭 赖音柱巴拜子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袭二十五年七月追叙巴拜平云南有功晋二等四十七年七月以疾削爵弟钟神保降袭一等阿达哈哈畨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关保满洲正红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三泰从侄雍正五年三月降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法保关保子乾隆七年十二月袭 五十一法保子乾隆八年十二月袭 富忠五十一子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袭
  以上正红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富宁满洲镶白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柯三子康熙六十年十二月降袭 额尔成格富宁兄子雍正十三年十二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后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孙达礼满洲镶白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卒谥果壮 杭书孙达礼子康熙二十二年闰六
  月袭子降袭
  三等梅勒章京图尔奇业尔登满洲镶白旗人
  国朝自蒙古归顺封 固鲁图尔奇业尔登子天聪八年五月袭顺治二年三月以征山东围锦州入山海关破流冦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袭详子爵 富陞固鲁曽孙三等精奇尼哈畨查弥严子康熙四十六年八月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富僧额富陞子乾隆十六年十二月袭 福伸富僧额子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袭 徳昌福伸亲侄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雅尔纳满洲镶白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胡纳金雅尔纳子顺治十三年五月袭 佛伦胡纳金弟康熙二十四年三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赖达哈满洲镶黄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苏蔴喇赖达哈子康熙十八年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何特赫满洲镶白旗人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喀尔塔喇子顺治十二年七月袭 格尔徳何特赫弟康熙二年正月袭子降袭以上镶白旗
  一等梅勒章京霸奇兰尔满洲镶红旗人天聪八年五月以克旅顺功封三等梅勒章京九年五月晋一等赠袭并详子爵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吴喇禅满洲镶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十四年九月以平浙江舟山剿直隶赵北口贼寇功晋一等 胡喇禅吴喇禅子康熙六年十二月袭 朱麻喇胡喇禅叔父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袭 朱承格朱麻喇子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子降袭
  三等梅勒章京劳萨满洲镶红旗人天聪八年五月以锦州军功封三等梅勒章京
  赐号邵科罗巴图鲁崇徳四年七月以征山东军功晋二等六年正月坐事降一等阿达哈哈畨七月以克锦州功复爵号七年八月围锦州阵亡赠袭并详子爵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雍舜满洲镶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 根图雍舜子顺治九年十一月以原职兼袭爵晋一等 明格里根图子顺治十八年十一月袭 吴尔善明格里子康熙十年十二月袭吴尔秦吴尔善子康熙四十三年八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惠昌吴尔秦子雍正七年三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广全惠昌从侄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特锦满洲镶红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七年八月以军功晋二等卒谥襄壮 特尔赫特锦子康熙十一年袭 额尔徳特尔赫孙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袭后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苏喀满洲镶红旗人原袭二等精奇尼哈畨𫎇古兄原袭详子爵康熙四十一年闰六月降袭 明全苏喀子康熙四十二年四月袭雍正八年六月以罪削爵 徳克精格明全从弟雍正八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明亮徳克精格从弟乾隆元年十二月降袭三等男 花沙布明亮从侄乾隆二年十二月袭 和当阿花沙布子乾隆十九年四月袭 雅尔江阿和当阿弟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袭 巴宁阿雅尔江阿子乾隆
  五十一年十二月袭
  二等男福代满洲镶红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辛住子康熙四十一年闰六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传山福代子乾隆三年十二月袭 富宁阿传山子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袭以罪削爵 富通阿富宁阿弟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袭 宪忠富通阿子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袭
  三等梅勒章京布兰珠满洲镶红旗人赠三等梅勒章京阿兰柱弟后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富来满洲镶红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福迩苏子康熙六十年十二月降袭书通阿富来子雍正八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舒敏书通阿子乾隆十年六月袭 巴綳阿舒敏子乾隆五十年十二月袭
  以上镶红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鄂莫格图满洲正蓝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 超思奇鄂莫格图子康熙十二年九月袭胡什吞超思奇子康熙三十四年九月袭乾隆元年
  改为一等男子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法哈满洲正蓝旗人初封详子爵顺治十二年三月降封寻以罪削爵 桑格法哈弟顺治十三年五月袭 雅尔泰桑格子康熙二十年十一月袭 鄂尔多雅尔泰叔父康熙三十六年正月袭 图纳鄂尔多子雍正元年七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坐事削爵 对音齐图纳从兄子乾隆三年十二月袭 法灵阿对音齐子乾隆十二年十二月袭 海常法灵阿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霸兰满洲正蓝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 喇布介霸兰子顺治九年正月袭康熙二十五年七月以征云南军功晋一等 六相喇布介子康熙三十三年闰五月袭 永寿六相子雍正九年三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子降袭
  三等副将达诸䕶满洲正蓝旗人
  国初以叶赫宁固塔等处军功封卒谥襄敏 翁阿代达诸䕶子天聪八年五月改袭三等梅勒章京崇徳六年围锦州战松山阵亡赠一等梅勒章京锦布翁阿代弟子崇徳六年七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一等
  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九年三月晋三等精奇尼哈畨详子爵苏班泰锦布孙康熙五十二年四月仍袭一等
  阿思哈尼哈畨以罪削爵 满丕苏班泰兄雍正三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富僧额满丕从侄乾隆三年十二月袭 永顺富僧额从弟乾隆四年十二月袭 托克托逊永顺子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袭
  三等梅勒章京布当满洲正蓝旗人初以蒙古贝子来归天聪八年五月以战遵化功封 衮奇布当子崇徳四年七月袭 和尔浑衮奇弟崇徳八年七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木和林和尔浑兄子康熙七年十二月袭塔布岱木和林子康熙十八年七月袭 阿玉
  玺塔布岱子康熙三十五年四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秀林阿玉玺子乾隆七年三月降袭三等男坐
  事削爵 玉林秀林弟乾隆十年十二月袭 永奇玉林子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介桑贾尔呼奇尔满洲正蓝旗人自蒙古归顺封 贾柱介桑贾尔呼奇尔子顺治六年二月袭八年二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陶畨齐贾柱子康熙十八年二月袭 马尼陶畨齐兄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宗住克马尼子乾隆四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艾图满洲正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秦布艾图子顺治十二年七月袭 加尔泰秦布子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袭坐事降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绰克图满洲正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寻削爵后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苏鲁迈满洲正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卒谥勤勇 孙塔哈苏鲁迈子康熙元年十二月
  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舒赫满洲正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释迦保舒赫子康熙六年十二月袭 富喀释
  伽保子康熙三十年九月袭后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宜拜满洲正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卒谥勤直 偏俄宜拜子顺治十五年十月袭巴尔户达偏俄子康熙四年正月袭 绥哈达巴尔户达从弟康熙四年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根敦满洲正蓝旗人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俄格绰特巴子顺治十二年七月袭 根门徳根敦兄康熙六年正月袭 阿喇布单格门徳子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爱音查满洲正蓝旗人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胡申布鲁子顺治十八年正月袭阵亡晋赠二等阿思哈尼哈畨 雅岱爱音查子康熙十九年八月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二十五年四月追叙爱音查征湖广功晋袭二等 僧保雅岱子康熙二十七年七月袭坐事削爵后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方格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十四年八月以平察哈尔功封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伊三满洲正蓝旗人康熙二十五年七月以征江西云南功封 博尔济伊三子康熙二十八年二月袭子降袭
  以上正蓝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席特库满洲镶蓝旗人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 塞尔古徳席特库子康熙五年六月袭生格特塞尔古徳子康熙十四年闰五月袭 苏旦生格特子康熙二十八年二月袭 楚库苏旦子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袭子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根特满洲镶蓝旗人顺治十二年十月以征湖广山西驻守西安府军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四年九月以平浙江舟山功晋一等 格图根根特子康熙二十六年十月袭后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孙塔满洲镶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五年三月叙监督建圜丘坛
  奉先殿功晋二等康熙三年二月以征四川云南军功晋一等 马锡泰孙塔子康熙五年正月袭十四年八月以察哈尔军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二十五年六月以征广西云南军功晋一等袭详子爵 徳彛马锡泰孙康熙六十年八月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达桑阿徳彛子乾隆五年十二月袭四十年子扎尔杭阿降袭
  一等男奇山满洲镶蓝旗人二等伯穆尔泰子雍正三年十二月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坐事削爵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袭一等男喀宁阿奇山子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吴巴什满洲镶蓝旗人崇徳七年九月率𫎇古归顺封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图霸吴巴什叔父顺治八年二月袭九年
  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阿南达图霸子顺治十二年三月袭康熙五年六月兼袭伯父瓦色职晋一等精奇尼哈畨袭详子爵 沙锦阿南达孙雍正十年闰五月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博尔敦沙锦子乾隆十五年十二月袭 博尔忠厄博尔敦子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蓝拜满洲镶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 甘都海蓝拜子康熙四年九月袭 苏白赫甘都海弟康熙十八年九月袭 苏黒苏白赫子康熙三十四年二月袭子降袭
  三等梅勒章京舒赛满洲镶蓝旗人天聪八年五月以军功封卒谥壮敏 席特库舒赛孙崇徳六年十月袭顺治三年四月以军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 常舒席特库子顺治五年六月袭 桑格常舒弟顺治五年十二月袭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 马哈里桑格子康熙二十年十二月袭舒保马哈里子康熙四十七年二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舒徳舒保弟乾隆二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西蒙额舒徳兄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袭 玛兴阿西蒙额子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袭
  三等梅勒章京慕克谭满洲镶蓝旗人
  国初积军功封克大凌河城阵亡赠一等梅勒章京谥忠勇 艾音塔睦慕克谭子天聪八年五月袭一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十三年闰五月以击流冦征湖广广东军功
  晋一等袭详子爵
  三等梅勒章京达尔汉和硕奇满洲镶蓝旗人崇徳三年八月自𫎇古归顺封 安丹达尔汉和硕奇子崇徳七年七月袭 博思希安丹子崇徳八年八月袭顺治四年三月以入山海关击流冦追滕机思等功晋二等是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 鄂齐尔博思希子顺治十一年六月袭奇塔奈鄂齐尔伯父顺治十八年正月袭 阿喇纳奇塔奈子康熙十一年三月袭 舒淑达尔汉和硕奇弟孙康熙十五年八月袭 巴图舒淑叔父康熙十六年六月袭 班达尔沙巴图从侄康熙十八年三月以原职兼袭爵晋一等精奇尼哈畨袭详子爵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巴本满洲镶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朱舒慕保巴本子顺治十六年六月袭 黑色朱舒慕保从弟康熙二十二年七月袭二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晋二等以罪削爵后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新㤗满洲镶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席济浑新泰子康熙十五年八月袭 西秦席济浑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袭后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科尔科满洲镶蓝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坐事削爵 罗詹科尔科孙康熙七年三月以降袭爵兼袭从叔祖图赉职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坐事削爵 图似海罗詹从叔父康熙二十二年八月袭坐事削爵后降袭
  以上镶蓝旗
  附赠三等男以旗分为序
  赠三等梅勒章京纳海满洲镶黄旗人阵亡赠赠三等梅勒章京奇塔特魏徵满洲正黄旗人阵亡崇徳三年
  赠三等梅勒章京安达礼满洲正黄旗人崇徳八年八月
  太宗升遐以身殉赠谥忠介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宜尔格徳满洲正黄旗人
  阵亡顺治十二年六月赠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阿哈旦满洲正黄旗人阵亡康熙二年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噶尔都满洲正黄旗人阵亡康熙十七年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巴都里满洲正白旗人征大同阵亡天聪八年十一月赠晋赠详伯爵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诺罗布满洲正白旗人阵亡康熙二十五年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阿纳海满洲正红旗人阵亡康熙三年六月赠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喀尔塔喇满洲镶白旗人阵亡顺治十二年六月赠谥忠壮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阿兰柱满洲镶红旗人阵亡赠谥顺毅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俄格绰特巴满洲正蓝旗人征湖广阵亡顺治十二年六月赠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胡申布鲁满洲正蓝旗人驻守江宁击海冦郑成功阵亡顺治十八年正月赠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杰士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年赠
  以上男爵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三
  封建考
  异姓封爵四
  蒙古
  
  一等诚勇公班第蒙古镶黄旗人乾隆十九年十月以剿准噶尔军功封一等子二十年五月以平准噶尔功晋封十二月以伊犂兵变尽节谥义烈巴禄班第子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 庆林巴
  禄子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
  三等公博罗𫎇古镶黄旗人赠三等建烈公多尼库鲁格子崇徳七年八月袭三等公 噶尔玛博罗子顺治九年六月袭 杜噶尔噶尔玛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袭 达什琳陈杜噶尔子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袭雍正九年三月袭三等建烈公 敏珠尔多尔济达什琳陈子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
  以上镶黄旗
  三等公吴讷黒蒙古正白旗人以取乌喇等功封三等副将又以攻宁远军功晋三等总兵官天聪八年五月以击遵化州玉田县军功晋三等公光泰吴讷黒子天聪九年二月袭崇徳四年六月以罪降袭详男爵
  三等义烈公保宁蒙古正白旗人赠三等义烈公那木扎尔子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以那木扎尔阵亡袭
  以上正白旗
  附赠三等公以旗分为序
  赠三等建烈公多尼库鲁格𫎇古镶黄旗人封详子爵阵亡崇徳七年赠三等公雍正九年三月赠三等建烈公世袭
  赠三等义烈公那木扎尔蒙古正白旗人封详伯爵赴西路军营遇贼战没乾隆二十四年四月赠世袭以上公爵
  
  二等超勇伯萨拉尔厄鲁特人隶籍蒙古正黄旗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封 玉鲁斯萨拉尔子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三十四年降为一等子四十四年卒无嗣继子博绰诺克降袭
  三等诚毅伯伍弥泰𫎇古正黄旗人赠三等诚毅伯阿尔讷子雍正二年十二月袭三等伯乾隆十四年八月袭三等诚毅伯 伍米伍逊伍弥泰子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袭
  以上正黄旗
  一等勤襄伯那木扎尔蒙古正白旗人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以擒叛贼青滚杂卜功封赠袭并详公爵以上正白旗
  一等伯班肫蒙古正蓝旗人初袭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 巴特马桑班肫子康熙二年四月袭索讷木喇什巴特马桑子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袭子降袭详子爵
  以上正蓝旗
  附赠三等伯
  赠三等诚毅伯阿尔讷𫎇古正蓝旗人封详子爵雍正二年二月以军营效力赠三等伯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三等诚毅伯世袭
  以上伯爵
  子
  一等昂邦章京多尼库鲁格蒙古镶黄旗人
  国初积军功封阵亡赠详公爵
  一等精奇尼哈番多尔机达尔汉诺颜蒙古镶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𫎇古归顺封一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六月以考绩晋三等昂邦章京是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番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卒谥顺僖 博地多尔机达尔汉诺颜子顺治十七年七月袭 色楞博地子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番 黒达色色楞子雍正三年五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启拉克黒达色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袭 兴安启拉克子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袭
  一等精奇尼哈番塔什盖䕶鲁格蒙古镶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蒙古归顺封三等精奇尼哈番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 马徳理塔什盖䕶鲁格孙顺治九年正月袭 黒雅图马徳理子康熙十四年闰五月袭关夀黒雅图子康熙四十六年四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番 善福关夀子雍正十一年十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常明善福子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袭
  二等精奇尼哈番杜鲁麻占蒙古镶黄旗人顺治二年二月封三等梅勒章京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又以
  恩诏晋二等卒谥忠直 齐锡杜鲁麻占孙康熙三年五月袭 徳尔格尔礼齐锡子康熙十五年十月袭外库徳尔格尔礼弟康熙三十一年五月袭塞布特外库子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袭
  三等精奇尼哈番阿喇纳𫎇古镶黄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番隆古子详男爵康熙九年二月袭 毕礼克阿喇纳弟康熙十八年八月袭以罢弱除爵
  布达毕礼克兄康熙三十七年六月袭 色勒布达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袭四十二年二月仍以毕礼克袭 乌尔图那苏图毕礼克子康熙五十九年四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徳福乌尔图那苏图孙乾隆十二年十二月袭二十四年六月削爵无袭
  以上镶黄旗
  一等精奇尼哈番郭尔图车臣蒙古正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蒙古归顺封一等昻邦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 沙殷察格郭尔图车臣子顺治五年十二月袭 班第沙殷察格子顺治十五年七月袭 巴尔弥特班第从弟顺治十八年五月袭多尔济巴尔弥特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袭
  鄂奇尔多尔济兄康熙五十四年二月袭 永达鄂奇尔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袭 巴查尔永达伯父康熙五十八年八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锺文巴查尔子乾隆十六年闰五月袭坐事削爵锺惠锺文弟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 庆祥锺惠孙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袭
  一等精奇尼哈番徳参济旺𫎇古正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一等昻邦章京顺治二年十月以罪降三等四年三月以追滕机思军功仍晋一等是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 噶尔玛徳参济旺子顺治五年八月袭 刘保住噶尔玛孙康煕二十一年九月袭 常在刘保住子雍正七年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拜凌阿常在子乾隆元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达冲阿拜凌阿弟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袭 他思哈达冲阿子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一等精奇尼哈畨哈岱𫎇古正黄旗人赠三等昻邦章京巴赖都尔莾鼐子崇徳七年八月袭三等昻邦章京顺治四年三月以入山海关击流冦平浙江追滕机思军功晋二等是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十四年九月以平浙江舟山功晋一等卒谥勤壮 阿尔讷哈岱孙康熙十九年十一月袭赠袭并详伯爵一等精奇尼哈畨和善蒙古正黄旗人康熙十年五月兼袭叔祖亥色叔阿桑爵并详男爵晋封 色特里和善子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袭子降袭详男爵二等精奇尼哈畨巴赛卓尔齐泰𫎇古正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蒙古归顺封三等昻邦章京顺治二年七月以入山海关击流冦功晋二等 巴岱巴赛卓尔齐泰子顺治二年七月袭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 色楞巴岱弟顺治五年七月袭 阿玉锡色楞弟顺治十八年五月袭 吴巴希阿玉锡子康熙五十一年二月袭以罪削爵 吴巴第吴巴希弟雍正三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子 班珠尔吴巴第兄子乾隆五年六月袭坐事削爵 巴图扎布班珠尔弟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袭 罗布藏依喜巴图扎布子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袭二等精奇尼哈畨达运蒙古正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一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封 俄奇尔达运子康熙十年九月袭子降袭详男
  

  二等精奇尼哈畨沙尔代𫎇古正黄旗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沙济弟顺治十五年五月以原职兼袭爵封 达尔查沙尔代孙康熙九年七月袭巴雅思呼朗达尔查子雍正三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子 白玉巴雅思呼朗侄乾隆元年十二月袭二等子常亮唐帑弟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一等子博绰诺克到鲁斯子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袭原袭超勇伯降一等子
  以上正黄旗
  一等昻邦章京峩尔克奇代青𫎇古正白旗人崇
  徳元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二等昻邦章京七年八月以征山东围锦州击松山兵等功晋一等卒谥勤良 嘉穆素峩尔克奇代青子崇徳八年二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 根都贾布嘉穆素子康熙六年十月袭 绰格图根都贾布子康熙六年十二月袭 希喇巴峩尔克奇代青弟孙康熙九年十月袭 喇马扎布希喇巴从弟康熙十五年九月袭 八达理喇马扎布子康熙四十四年八月袭 常徳八达理子雍正十二年五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温都逊常徳兄子乾隆九年十二月袭 徳尔格楞贵温都逊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袭
  原封二等精奇尼哈畨明安达理蒙古正白旗人顺治二年四月以征山东击流冦功封三等梅勒章京三年三月以追滕机思功晋二等四年六月以考绩晋一等是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又以
  恩诏晋二等后以罪降卒谥敏果
  二等精奇尼哈番沙哈纳蒙古正白旗人二等精奇尼哈番光泰兄子详男爵康熙八年十一月袭智勇沙哈纳弟子康熙二十一年二月袭以罪削爵 延福智勇子雍正八年五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番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阿玉玺延福子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安泰阿玉玺从弟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袭 伊鲁尔图安泰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
  三等精奇尼哈番固鲁格𫎇古正白旗人崇徳三年六月自察哈尔归顺封一等梅勒章京顺治二年八月以军功晋三等昻邦章京四年六月坐事降一等梅勤章京七月仍晋三等昻邦章京是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 乌巴什泰固鲁格子康熙六年二月袭 阿玉玺乌巴什泰子康熙二十四年二月袭多尔济阿玉玺子康熙三十六年十月袭以罪
  削爵 丹金多尔济孙康熙五十九年七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扎什泰丹金子乾隆二年九月袭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始祖固鲁格世袭都统兼袭二等男 富勒贺扎什泰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袭三等子兼三等男以罪革职 富保富勒贺亲弟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
  三等精奇尼哈畨绰尔济蒙古正白旗人康熙六年正月封 纳木扎尔绰尔济子康熙二十年十一月袭后降袭
  以上正白旗
  一等精奇尼哈番色楞车臣蒙古镶白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三等昻邦章京顺治二年二月以入山海关撃流冦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阿玉玺色楞车臣子康熙十一年十二月
  袭无嗣
  以上镶白旗
  一等精奇尼哈畨多尔机𫎇古镶红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班惕思希布子详男爵康熙十二年五月袭三年精奇尼哈番三十九年七月以平噶尔丹功晋二等雍正三年四月以平西藏功晋一等旺扎尔多尔机孙雍正十一年十二月袭乾隆九年改为一等子 特古思旺扎尔子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袭以病罢爵 图仗住特古思弟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袭
  二等昻邦章京叟格都兰蒙古镶红旗人崇徳九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三等昻邦章京顺治三年五月以入山海关破流冦平江南河南功晋二等 三津叟格都兰子顺治三年五月袭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 浑进三津弟顺治十四年十月袭 阿里浑浑进子康熙十八年四月袭二十五年二月以平陜西功晋一等 根笃扎布阿里浑子康熙五十六年四月袭乾隆九年改为一等子 班扎布根笃扎布子乾隆十七年十二月袭 丹达布尔玛班扎布从孙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袭
  三等昻邦章京毕喇希蒙古镶红旗人崇徳元年六月自喀喇沁归顺封 多尔吉毕喇希子顺治三年十二月袭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 毕里格多尔吉从侄顺治九年四月袭南第毕里格子康熙二十二年八月袭 吴尔图那苏图南第子康熙四十八年三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佛保吴尔图那苏图子乾隆七年五月袭 金刚保佛保子乾隆十六年十二月袭 阿尔京阿金刚保子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袭 瑞祥阿尔京阿子乾隆五十年十二月袭
  以上镶红旗
  一等昻邦章京布尔哈都蒙古正蓝旗人崇徳元年六月以驻守罗文峪城军功封 班肫布尔哈都子顺治元年三月袭晋封详伯爵 吉昌班肫曾孙一等伯索诺木喇什子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仍袭一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色布腾吉昌子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
  以上正蓝旗
  三等昻邦章京色棱布笃马𫎇古镶蓝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 多尔济色棱布笃马子崇徳三年八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 库色尔特多尔济子顺治十二年九月袭回色库色尔特子康熙十八年三月袭 伊灵
  阿回色子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 西灵阿伊灵阿弟雍正三年五月袭
  和伦特西灵阿子雍正九年四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坐事削爵无袭
  以上镶蓝旗
  附赠二等三等子以旗分为序
  赠三等昻邦章京巴赖都尔莽鼐蒙古正黄旗人封详男爵征锦州阵亡崇徳七年八月赠
  赠二等精奇尼哈畨博波图蒙古正白旗人阵亡顺治年赠
  以上子爵
  男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绰尔门𫎇古镶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蒙古归顺封 隆古绰尔门子顺治七年四月袭十三年闰五月以征广东军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袭详子爵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阿玉玺蒙古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 达都阿玉玺子康熙九年八月袭 多尔济达都弟子康熙十九年九月袭 色楞多尔济弟康熙二十四年八月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苏班岱𫎇古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白冲苏班岱子顺治十一年十月袭 色冷嘉锡白冲子康熙七年四月袭 色尔古冷色冷嘉锡弟康熙七年十二月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额对蒙古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朱马喇额对子康熙十年五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折尔门蒙古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穆库里折尔门子顺治十一年六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阿什岱𫎇古镶黄旗人顺治
  十七年十二月以潼关击流冦镇江击海冦郑成功功封 顾穆阿什岱子康熙六年四月袭 马尼代顾穆从侄康熙三十八年七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色楞蒙古镶黄旗人阵亡子降袭
  以上镶黄旗
  一等梅勒章京集雅汉瞻蒙古正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阿鲁归顺封 巴特玛集雅汉瞻子顺治元年六月袭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 阿慕䕶朗巴特玛子顺治九年正月袭 多尔机阿慕䕶朗子康熙二十年十月袭 崇林多尔机子康熙四十七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富勒浑崇林子乾隆十二年十二月袭 索诺木扎史富勒浑子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袭
  一等梅勒章京巴赖都尔莾鼐𫎇古正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阵亡赠袭并详子爵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拉什哈布蒙古正黄旗人崇徳元年六月自科尔沁归顺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呼鲁木西拉什哈布子顺治十六年二月袭 多尔济呼鲁木西子康熙十六年十月袭巴朗多尔济从弟康熙三十年十一月袭后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巴达尔呼蒙古正黄旗人二等精奇尼哈畨俄奇尔子康熙四十年十二月降袭 色楞巴达尔呼弟康熙四十九年六月袭乾隆九年改为一等 僧格多尔吉色楞子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袭 宁徳僧格多尔吉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阿赖𫎇古正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 高良阿赖弟孙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袭子
  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巴朗蒙古正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三年闰五月以征广东军功晋二等 佗泮巴朗弟顺治十三年闰五月袭康熙二十五年二月以征四川军功晋一等 金保佗泮子康熙三十三年七月袭后降袭三等梅勒章京俄本代蒙古正黄旗人天聪八年五月以军功封 瓦色俄本代兄天聪九年正月袭 俄尔介图瓦色孙崇徳五年二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古禄固俄尔介图子顺治七年三月袭图美古禄固叔祖顺治七年八月袭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托克塔哈尔图美子康熙二十年二月袭三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番 济柱托克塔哈尔子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子 萨炳阿济柱子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承袭三等男富庆萨炳阿亲弟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三等梅勒章京诺木奇蒙古正黄旗人崇徳七年九月围锦州时率𫎇古归顺封 阿桑诺木奇子顺治二年四月袭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以罪降 亥色阿桑叔父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仍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详袭子爵 膺夀亥色四世侄孙一等精奇尼哈番色特里子雍正三年六月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班第诺木奇从侄孙雍正八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特古思班第子乾隆八年十二月袭 明保特古思子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沙济蒙古正黄旗人赠三等梅勒章京罗里兄崇徳七年八月袭三等梅勒章京顺冶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袭详子爵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邬布格徳蒙古正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多尔吉邬布格徳子康熙六年十二月袭 佛保住多尔吉子康熙二十五年四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苏朗𫎇古正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朱珥苏朗孙康熙二十三年九月袭后降袭三等男舒明蒙古正黄旗人乾隆二十一年三月以军前擒纳木库功封 雅满泰舒明子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袭
  以上正黄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奇墨克图蒙古正白旗人三等公吴讷黒子崇徳四年六月以弟原袭三等公光泰得罪降袭 光泰奇墨克图弟原袭三等公详公爵寻削爵顺治五年四月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坐事仍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畨
  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袭详子爵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绰世禧蒙古正白旗人顺治十一年正月以原职兼袭职封 吴尔图绰世禧子康熙三十一年五月袭子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阿哈泰蒙古正白旗人康熙四年三月以原职兼袭职封 特木尔阿哈泰子康熙十八年六月袭后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色尔格𫎇古正白旗人顺治六年二月以其父阿拜代巴图鲁归顺封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十六年闰三月坐事降三等康熙三年四月复晋二等 锡扎保色尔格孙康熙二十年十二
  月袭 索讷木锡扎保兄子雍正十二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瞻禄索讷木从弟乾隆三年十二月袭 格鲁特瞻禄子乾隆八年四月袭 赛桑阿格鲁特子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袭 噶鲁第赛桑阿叔父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袭 苏隆阿噶鲁第子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色特尔蒙古正白旗人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充固子顺治十二年七月袭鄂山色特尔兄子康熙六年九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杜喀蒙古正白旗人原授三等精奇尼哈畨明安达理子康熙三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封 明福杜喀子雍正元年六月袭子降袭
  以上正白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恩格图𫎇古正红旗人顺治三年五月以潼关击流冦平江南功封三等梅勒章京四年十月以平福建功晋二等是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 克什图恩格图兄子顺治七年三月袭九
  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 鄂尔济图恩格图子顺治十八年五月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 关保鄂尔济图子康熙三十一年正月袭 五什关保子康熙四十六年二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广福五什嗣子乾隆八年十二月袭庆亮广福子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兖出克古英蒙古正红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一等梅勒章京坐事降顺治二年四月以围锦州征宁远入山海关击流冦功晋三等梅勒章京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八年正月围大同阵亡晋赠二等 垂班兖出克古英子顺治八年三月袭 济穆巴垂班孙康熙十三年三月袭 色楞达什济穆巴子康熙三十年四月袭坐事削爵 罗布藏色楞达什弟雍正十二年六月袭 望吉尔色楞达什孙雍正十三年十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乾隆二十四年随营赴叶尔羌为回部所害赠一等男 敏珠尔望吉尔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袭 巴尔扎尔敏珠尔子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阿慕古朗蒙古正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以
  恩诏晋二等 阿齐图阿慕古朗子顺治十四年九月袭龚额阿齐图从弟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袭三
  十六年七月以征噶尔丹军功晋一等 吴什巴龚额子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坐事削爵后降袭
  以上正红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绰拜蒙古镶白旗人顺治七年三月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 齐墨格图绰拜子顺治十年正月袭 常保齐墨格图子康熙三年十二月袭 巴图常保子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袭子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噶尔沁蒙古镶白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以征云南军功晋一等卒谥襄敏 鄂尔辉葛尔沁子康熙九年五月袭 马尔图鄂尔辉孙康熙二十五年五月袭 柏起马尔图父康熙四十二年七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 鄂尔辉宜柏起孙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坐事削爵后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刘麟图蒙古镶白旗人顺治五年八月自山海关归顺封卒谥僖顺 俄宜图刘麟图子顺治十六年十月袭 构色俄宜图弟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额参侯亨蒙古镶白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多尔济额参侯亨子顺治十七年十月袭 胡图克多尔济子康熙十八年十二月袭 纳穆僧胡图克从弟康熙二十三年三月袭 阿玉锡纳穆僧兄子康熙三十二年九月袭 扎什阿玉锡弟康熙三十五年八月以原职兼袭爵晋一等普明扎什子康熙三十六年七月袭后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满韬𫎇古镶白旗人顺治十三年闰五月以征广东军功封 那木僧格第满韬子康熙十六年八月袭子降袭
  以上镶白旗
  一等梅勒章京色棱蒙古镶红旗人崇徳元年五月自察哈尔归顺封 班惕思希布色棱子崇徳八年五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十四年九月以征四川军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袭详子爵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博尔合兊蒙古镶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朱清格博尔合兊从弟康熙四年三月袭 查什查朱清格弟子康熙二十三年四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多尔吉𫎇古镶红旗人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以征湖广四川军功封 朔色多尔吉子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袭子降袭三等男戴通蒙古镶红旗人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巴雅尔子康熙三十年九月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以上镶红旗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拜赛蒙古正蓝旗人顺治九年十一月以原职兼袭职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三年八月以征山东击流冦功晋二等征云南
  阵亡晋赠一等 扎木素拜赛从侄顺治十八年闰七月袭 巴洲拜赛子康熙十二年三月袭和尚巴洲子康熙三十三年闰五月袭后降袭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毕理格图𫎇古正蓝旗人顺治十三年闰五月以征山西广东广西军功封寻以罪降 常远毕理格图孙康熙二十五年四月追叙毕理格图平陜西功晋二等 七十常远子康熙四十六年三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坐事削爵 布喀七十从弟乾隆十六年五月袭 宗魁布喀从侄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达都虎蒙古正蓝旗人康熙十九年八月以原职兼袭职封坐事削爵 巴西达都虎兄子康熙二十年十一月袭 齐保巴西子康熙三十年十二月袭子降袭一等阿达哈哈畨
  以上正蓝旗
  二等阿思哈尼哈番甘笃蒙古镶蓝旗人顺治三年五月以入山海关击流冦平河南江南浙江功封三等梅勒章京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吴山布甘笃子顺治七年三月袭 巴尔赛吴山布叔父顺治八年正月袭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常保巴尔赛孙康熙三十五年袭 万神保常保子康熙三十七年七月袭无嗣
  以上镶蓝旗
  附赠三等男以旗分为序
  赠三等梅勒章京罗理𫎇古正黄旗人围锦州阵亡崇徳七年八月赠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充固蒙古正白旗人征湖广阵亡顺治十二年七月赠
  赠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巴雅尔蒙古镶红旗人征噶尔丹阵亡康熙三十年九月赠
  以上男爵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四
  封建考
  异姓封爵五
  汉军
  
  义王孙可望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归顺封薨谥恪顺 孙征淇孙可望子顺治十七年十一月袭 孙征淳孙可望子顺治十八年八月袭薨谥顺愍后降袭详公爵
  以上正白旗
  定南王孔有徳汉军正红旗人崇徳元年四月自山东登州航海归顺封恭顺王顺治六年五月以从征旅顺朝鲜等军功及山海关击流寇平江南湖广功改封九年十月镇守广西全家尽节谥武壮无嗣
  以上正红旗
  等谨案汉军封王爵者
  国初有靖南王耿仲明系正蓝旗人袭至伊孙耿精忠以叛诛平南王尚可喜系镶蓝旗人袭至伊子尚之信以事削原封平西王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叛亡其子亦伏诛或则身罹
  国法或则坐事削爵罪由自取均不应载惟义王孙可望之恭顺定南王孔有徳之全节载在祀典足以承
  恩泽而光史册爰备列之以昭我
  国家善善恶恶之大义云
  以上王爵
  
  原封一等公年遐龄汉军镶黄旗人雍正二年三月以子年羮尧军功封
  原封一等公年羮尧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元年三月封三等公十月以平郭罗克贼畨功晋二等公二年三月以平青海功晋一等公三年七月坐事降二等公㝷降三等公八月降一等精奇尼哈畨㝷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以罪死
  以上镶黄旗
  续顺公沈志祥汉军正白旗人崇徳四年十月自石城岛航海归顺封无嗣 沈永忠沈志祥从兄子顺治六年二月袭以罪削爵 沈永兴沈永忠从弟顺治十二年六月袭 沈瑞沈永忠子康熙九年四月袭二十年十一月以台湾兵变全家尽节 沈熊昭沈瑞从侄康熙二十四年十月袭沈之义沈熊昭子康熙五十九年七月袭 沈铎沈之义子雍正三年三月袭 沈定文沈铎子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縁事革职 沈广文沈定文亲弟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袭 徳通沈广文子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袭
  承恩公白文选汉军正白旗人康熙元年十一月归顺封子降袭详子爵
  慕义公孙征灏汉军正白旗人义王孙可望子康熙十一年七月降袭卒谥清端子降袭
  以上正白旗
  海澄公郑成功汉军正红旗人顺治十年五月自福建归顺封以叛削爵 郑克塽郑成功子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归顺仍封海澄公无袭
  以上正红旗
  以上公爵
  
  一等侯马得功汉军镶黄旗人顺治十三年二月以平河南江南福建军功封一等精奇尼哈畨十八年五月复叙军功晋三等侯康熙四年阵亡赠一等侯谥㐮武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一等顺勤侯世袭 马三奇马得功子康熙四年袭一等侯以罪削爵 马尔瑛马三奇弟子雍正三年五月袭马国锺马尔瑛子雍正十年五月袭乾隆十四
  年八月袭一等顺勤侯以罪削爵 马国铭马国锺从弟乾隆十五年七月袭 马官正马国铭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 善庆马官正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二等侯田雄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平江南归顺封一等精奇尼哈畨十八年五月复叙擒献福王功晋封卒谥毅勇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二等顺义侯世袭 田象坤田雄弟子康熙四年袭二十五年七月以平江西湖广军功晋一等侯 田存徳田象坤子雍正十年闰五月袭 田国恩田存徳子乾隆十二年五月袭十四年八月袭一等顺义侯坐事削爵 田国荣田国恩弟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
  三等靖海侯施琅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三月以密陈靖海事宜封伯二十二年九月平台湾晋封世袭卒谥㐮壮 施世范施琅子康熙三十五年五月袭 施廷皋施世范子乾隆二年十二月袭 施纯恺施廷皋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袭施錪施纯恺子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袭 施
  秉仁施錪子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建义侯林兴珠汉军镶黄旗人无袭
  以上镶黄旗
  一等侯朱之琏汉军正白旗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桂后雍正二年十二月
  特旨加
  恩封一等侯奉岁祀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一等延恩侯世袭 朱震朱之琏子雍正九年四月袭 朱绍美朱震子乾隆十一年二月袭十四年八月袭一等延恩侯縁事革职 朱仪凤朱绍美侄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
  等谨按书纪虞宾诗歌殷恪继周以后厥制罕闻粤稽史册流传所矜而诵者独周子南君一诏耳顾苍姬炎汉隔世无猜繄遥胄之绍封匪胜朝之永誉大抵鼎新革故鲜有不因改步之嫌殄其宗嗣者即幸而衔璧馀生守珪没齿仅如元之于宋亦云厚矣然而小侯归命曽不得延及苖裔以奉其园寝岁时之祀是以南宋诸陵冬青剪伐而元弗问也惟我
  国家应天顺人统壹海宇所以定明之乱而加厚于明者盖珥笔已莫能备矣复遇我
  世宗宪皇帝肇称旷典
  特沛隆施载访明裔列于侯爵我
  皇上御极之十四年
  申锡延恩之号俾世世㴠濡
  闿泽绵厥蒸尝近又
  大发帑金重葺明陵之就圯者
  异数茂昭至优极渥此诚史册之所未觏而诗书之所为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厉无前者也窃循马氏述事缀辞之例以志盛轨云
  以上正白旗
  同安侯郑芝龙汉军正红旗人顺治五年八月自福建归顺封一等精奇尼哈畨十年五月晋封无袭
  以上正红旗
  三等侯墨尔根侍卫李国翰汉军镶蓝旗人初袭详男爵顺治元年二月以克取前屯卫功晋三等昻邦章京三年四月以取太原府平流寇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五年六月以陜西四川军功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十年闰六月以四川山西军功晋三等侯卒谥敏壮 海尔图李国翰子康熙元年二月袭李廷燮海尔图孙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袭 伊
  尔拜李廷燮弟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袭以罪削爵后降袭详伯爵
  以上镶蓝旗
  以上侯爵
  
  三等伯马思文汉军镶黄旗人初袭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封 马世斌马思文子康熙二十五年七月袭子
  降袭详子爵
  二等昭信伯李侍尧本正蓝旗汉军乾隆四十年正月改入镶黄旗縁事革职 李奉尧李侍尧亲弟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袭
  以上镶黄旗
  承恩伯周全斌汉军正黄旗人康熙三年四月率水师归顺封三等伯五月改封卒谥恪顺 周公仁周全斌子康熙十一年七月袭后降袭以上正黄旗
  三等伯石廷柱汉军正白旗人积军功封三等副将天聪八年五月以征察哈尔军功晋三等縂兵官崇徳七年八月以克锦州功晋二等顺治三年四月以山东山西等处军功晋一等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三等伯八年正月以克浑源左卫等城功晋二等
  伯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伯十四年八月坐事降三等伯卒谥忠勇石文炳石廷柱子顺治十八年八月袭 富逹礼石文炳子康熙三十四年十一月袭坐事削爵后降袭详子爵
  慕恩伯郑纉绪汉军正白旗人康熙二年八月自福建归顺封二等伯十二月改封 郑修典郑纉绪子康熙六年六月袭后无袭
  忠诚伯冯希范汉军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二年自台湾归顺封无袭
  以上正白旗
  三等伯缐国安汉军正红旗人初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十一年九月以军功晋封无袭三等伯王之鼎汉军正红旗人二等精奇尼哈畨王世选子初封详子爵康熙九年二月以驻守福建取厦门等处功晋封后征四川尽节谥忠毅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三等诚武伯 王毓秀王之鼎子康熙二十二年四月袭 王𬬩王毓秀子康熙三十四年六月袭乾隆十四年八月袭三等诚武伯子降袭详子爵
  奉化伯郑鸿逵汉军正红旗人顺治十年五月自福建归顺封无袭
  以上正红旗
  三等忠勤伯黄廷桂汉军镶红旗人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以縂督陜甘理西师粮饷功封卒谥文襄 黄嘉黄廷桂孙乾隆二十四年六月袭 黄文燝黄嘉子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袭
  以上镶红旗
  一等伯霸彦汉军正蓝旗人初袭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以军功晋三等伯遇
  恩诏晋二等伯又以
  恩诏晋一等伯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一等昭信伯世袭释伽保霸彦子顺治九年四月袭 长生释伽保子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袭 天保长生从叔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袭 李䋲宗天保叔父康熙四十七年正月袭以罪削爵 李淑忠李䋲宗兄子雍正三年六月袭乾隆十四年八月袭一等昭信伯縁事革职 李侍尧李淑忠族孙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袭二等昭信伯四十年正月改入镶黄旗
  三等伯六十汉军正蓝旗人初封详子爵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封 佟国瑶六十子顺治十七年五月袭卒谥忠悫 海福佟国瑶子康熙二十九年六月袭子降袭详子爵
  以上正蓝旗
  原袭三等伯李杕汉军镶蓝旗人原袭三等侯伊尔拜从叔雍正七年六月降袭坐事削爵 黒格李杕从侄孙雍正十三年闰四月袭坐事削爵李坦黑格从弟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李境李坦再从兄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袭十四
  年八月以高祖三等侯李国翰功勲晋号三等懋烈伯世袭 庆寿李境子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袭
  以上镶蓝旗
  以上伯爵
  
  一等昂邦章京马光远汉军镶黄旗人天聪八年五月率建昌军民归顺封卒谥诚顺 马思文马光远弟子顺治四年十二月袭是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 晋封详伯爵 马元熙马思文孙三等伯马世斌子雍正二年十二月仍袭一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坐事削爵 马文凯马元熙弟乾隆五年十二月袭 马肇永马元凯子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袭一等精奇尼哈畨祖泽洪汉军镶黄旗人崇徳元年六月自大凌河归顺封一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八年正月以取太原围大同攻浑源左卫等城功累封三等精奇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
  恩诏晋一等 祖良栋祖泽洪子康熙五年四月袭 祖良璧祖良栋弟康熙九年八月袭子降袭详男爵一等精奇尼哈畨范文程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三年二月以定鼎功勲封三等梅勒章京四年六月晋二等是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五年十一月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精奇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一等卒谥文肃 范承斌范文程子康熙六年正月袭 范时捷范承斌子康熙三十四年四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子降袭详男爵
  二等精奇尼哈畨刘良佐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五年八月自临淮率属归顺封 刘泽㴠刘良佐子康熙五年六月袭 刘俊杰刘泽涵子康熙十八年八月袭坐事削爵 常柱刘良佐孙雍正五年五月袭坐事削爵无袭
  三等精奇尼哈畨张大猷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三年五月以克太原平河南江南功封三等梅勒章京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又以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 张应庚张大猷子顺治九年七月袭 张华国张应庚侄孙康熙十七年六月袭 张正兴张华国子康熙三十八年正月袭后降袭详男爵
  三等精奇尼哈畨刘之源汉军镶黄旗人初以白衣从围锦州取前屯卫攻太原功累封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十一月以平湖广功并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坐事削爵寻复封 刘光刘之源子康熙二十年四月袭 刘邦柱刘光弟康熙二十二年六月袭尼雅哈刘邦柱弟康熙三十二年三月袭后降
  详男爵
  以上镶黄旗
  一等精奇尼哈畨左梦庚汉军正黄旗人顺治五年八月率属归顺封卒谥荘敏 左元䕃左梦庚兄孙顺治十一年三月袭 左世永左元䕃子康熙四十二年八月袭 左宏锐左世永子雍正五年闰三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左渊左宏锐子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袭
  一等精奇尼哈畨董学礼汉军正黄旗人顺治五年八月以破流寇功封 董永蕃董学礼子康熙十九年六月袭 董斯教董永蕃子雍正九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董官董斯教子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袭
  一等精奇尼哈畨祖泽润汉军正黄旗人崇徳元年六月自大凌河归顺封三等昻邦章京顺治元年二月以克前屯卫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以罪削爵后以军功复封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祖植松祖泽润子顺治十八年正月袭祖兴邦祖植松子康熙二十年六月袭 关保祖兴邦子康熙二十九年十月袭 祖俊关保弟康熙五十九年七月降袭二等 祖云龙祖俊子雍正七年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子 喇嘛祖云龙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袭乾隆四十八年改名拉玛縁事革职那庆拉玛亲弟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袭 如意那庆亲弟乾隆五十年十二月袭
  三等精奇尼哈畨祖可法汉军正黄旗人崇徳七年归顺封一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封卒谥顺僖 祖永烈祖可法子顺治八年正月
  袭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 祖永煦祖永烈弟康熙二十年九月袭后
  降袭
  以上正黄旗
  原封一等精奇尼哈畨苏明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三年自䑓湾归顺封坐事削爵无袭
  原袭一等精奇尼哈畨庆徳汉军正白旗人原袭三等伯富逹礼弟雍正八年六月降袭坐事削爵祥㤗庆徳兄子雍正十一年十月袭坐事削爵石勇祥㤗从叔雍正十二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明徳石勇子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袭三等昻邦章京夏成徳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元年二月自松山归顺封 夏璞夏成徳子顺治四年六月袭是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夏襄元夏璞子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袭夏冕夏襄元子雍正九年六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乾隆元年兼骑都尉晋一等子夏锐夏冕孙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袭
  三等精奇尼哈畨曹恭诚汉军正白旗人崇徳元年六月自大凌河归顺封二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 曹熙麟曹恭诚子顺治十年五月袭 曹秉桓曹熙麟子康熙五年七月袭子降袭
  三等精奇尼哈畨孙承祖汉军正白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孙有光子初封袭男爵顺治九年正月袭孙兰孙承祖子康熙三十五年十月袭子降袭详男爵
  三等精奇尼哈畨白绘汉军正白旗人承恩公白文选子无袭
  三等子佛住汉军正白旗人赠三等子三泰子乾隆二十四年四月袭
  以上正白旗
  二等精奇尼哈畨王世选汉军正红旗人天聪八年五月自遵化城归顺封三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王之鼎王世选子顺治七年十一月袭九
  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晋封详伯爵 王淳王之鼎曽孙三等诚武伯王𬬩子乾隆十五年七月降袭二等子 王条王淳子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 王炽王条子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袭 王炎王炽弟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
  以上正红旗
  一等精奇尼哈畨许定国汉军厢白旗人顺治二年归顺封一等昻邦章京四年改为一等精奇尼哈畨 许尔安许定国子顺治五年八月袭以罪削爵 许尔吉许尔安弟顺治十二年六月袭 许世文许尔吉子康熙二十三年三月袭 许重琦许世文子康熙三十七年七月袭坐事削爵无袭
  一等精奇尼哈畨胡有陞汉军厢白旗人崇徳四年八月自锦州归顺封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元年二月以取中后所前屯卫城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康熙三年十月以江西守城功晋一等 胡启㤗胡有陞子康熙六年闰四月袭胡䋲祖胡启泰子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袭子
  降袭详男爵
  三等精奇尼哈畨吕云翔汉军厢白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吕应学子详男爵康熙十一年五月袭后无袭
  以上厢白旗
  二等縂兵官佟飬性汉军正蓝旗人
  国初归顺封三等副将克辽东晋二等縂兵官卒谥勤惠 普汉佟飬性子天聪八年五月改袭二等昻邦章京 六十普汉弟崇徳二年十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晋封详伯爵 七复六十曽孙三等伯海福子康熙四十年五月仍袭二等精奇尼哈畨坐事削爵佟镕佟养性三世孙雍正七年五月以原职兼
  袭爵晋一等坐事削爵 八十六佟养性四世孙雍正十二年五月仍袭二等精奇尼哈畨 徳昌八十六子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袭 和宁徳昌子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袭
  三等总兵官李永芳汉军正蓝旗人天命元年归顺封三等副将克辽东晋三等总兵官 霸彦李永芳子天聪八年五月改袭三等昻邦章京顺治元年二月以取前屯卫军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精奇尼哈畨五年六月以军功晋一等晋封详伯爵
  以上正蓝旗
  一等精奇尼哈畨唐通汉军镶蓝旗人初以归顺封定西侯辞不受顺治五年八月封一等精奇尼哈畨 唐翰辅唐通子康熙三年二月袭 唐之汾唐翰辅子康熙十一年袭后无袭
  一等精奇尼哈畨张存仁汉军镶蓝旗人崇徳元年六月自大凌河归顺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三年五月以克太原扬州嘉兴等府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七月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卒谥忠勤 张珽张存仁孙顺治九年正月袭 张朝午张珽叔父顺治十年六月袭 张瑆张朝午子康熙五十六年五月降袭三等精奇尼哈畨乾隆五年改为三等子 张世芳张瑆子乾隆五年十二月袭 张秉聪张世芳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一等精奇尼哈畨巴泰汉军镶蓝旗人康熙三年四月叙绩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十一月以效力年久晋封卒谥文恪 苏赫巴泰子康熙三十年二月袭子降袭详男爵
  以上镶蓝旗
  附赠三等子
  赠三等子三泰汉军正白旗人赴西路军营遇贼战没乾隆二十四年四月赠
  以上子爵
  男
  一等梅勒章京李尚友汉军镶黄旗人随孔有徳归顺封 李一先李尚友兄子崇徳四年二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 李一第李一先弟顺治十三年十一月袭 李国华李一第子康熙二十三年七月袭后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邓长春汉军厢黄旗人崇徳元年五月归顺封三等梅勒章京以军功晋二等坐事降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阿思哈尼哈畨 邓志琳邓长春子顺治十年八月袭 邓其璋邓志琳子康熙二十七年六月袭后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祖应枢汉军厢黄旗人一等
  精奇尼哈畨祖良璧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降袭 祖尚贤祖应枢子雍正十一年八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祖学恭祖尚贤子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祖学让祖学恭弟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 祖裔兴祖学让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
  一等男范济汉军镶黄旗人一等子范时捷子乾隆三年十二月降袭 范建中范济子乾隆七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刘泽洪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随刘良佐归顺封 刘峻徳刘泽洪子康熙三十四年九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 法灵阿刘峻徳孙乾隆十三年闰七月袭縁事革职 刘延灿法灵阿从叔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袭 宝柱刘廷灿子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徐元勲汉军镶黄旗人随孔有徳归顺封 徐鸿振徐元勲子顺治十七年五月袭后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胡琏汉军镶黄旗人天聪七年随孔有徳归顺封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胡同春胡琏子顺治十三年十二月袭胡惟夏胡同春孙康熙二十三年七月袭后无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许天宠汉军镶黄旗人崇徳三年随沈志祥航海归顺以平北直山东功封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许廷臣许天宠子康熙十七年六月袭坐事削爵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胡万明汉军镶黄旗人随孔有徳归顺封 胡光先胡万明子顺治九年五月袭 胡光前胡光先弟康熙十年十月袭坐事削爵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孟一茂汉军镶黄旗人赠三等梅勒章京孟应春子崇徳二年八月袭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孟光前孟一茂孙康熙二十三年七月袭无嗣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赵之龙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五年八月自江宁率属归顺封 赵清榑赵之龙孙顺治十一年正月袭 赵锺岱赵清榑叔父顺治十四年九月袭 赵清欐赵锺岱弟子康熙八年十二月袭 赵仁赵清欐子康熙四十二年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赵连璧赵仁子乾隆十二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赵连琰赵连璧从弟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以病罢爵 赵永兴赵连琰子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袭縁事革职 赵坦赵永兴从兄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马光辉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卒谥忠靖 马尔泰马光辉子顺治十二年十一月袭 马思云马尔泰弟康熙元年袭 马世伟马思云子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马光先汉军厢黄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马思芳马光先子顺治十二年六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全建勲汉军镶黄旗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刘凤起汉军厢黄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尼雅哈兄子康熙三十九年八月降袭 刘永年刘凤起子康熙四十四年八月袭坐事削爵 刘保柱刘永年从弟康熙四十六年正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以罪削爵降袭 章武刘保柱从侄乾隆五年七月
  诏议其祖刘之源功复袭以老罢爵 玉保章武子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 三福玉保子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袭
  三等男张正文汉军镶黄旗人三等精奇尼哈畨张正兴弟康熙四十七年四月降袭三等阿思哈
  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张崑张正文子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张峻张崑从兄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袭 张玉龙张峻子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袭
  三等男高其倬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八年九月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高恪高其倬子乾隆四年十二月袭 高烺高恪子乾隆十五年十二月袭 高坦高烺子乾隆十七年十二月袭 高焜高坦叔父乾隆十八年十二月袭 高垣高焜子乾隆四十二年二月袭
  以上镶黄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刘忠汉军正黄旗人顺治五年八月归顺封 刘应宗刘忠子顺治十三年袭刘应正刘应宗弟顺治十五年八月袭 刘应
  柱刘应正弟康熙三十三年正月袭 刘琦刘应柱子康熙五十年五月袭 刘徳礼刘琦子康熙五十八年四月袭 刘瑛刘徳礼叔父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刘沛徳刘瑛子乾隆三年十二月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张天福汉军正黄旗人顺治五年八月以平江南功封 张其烈张天福子康熙六年闰四月袭子降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金维廷汉军正黄旗人赠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金玉和子详赠爵顺治二年二月袭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 金维垣金维廷弟顺治七年十月袭 金世铎金维垣子康熙八年十二月袭 金璋金世铎子雍正十年五月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坐事削爵 金履㢲金璋侄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袭 六十三金履㢲子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袭縁事革职 长福六十三从弟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李思忠汉军正黄旗人天聪九年以増丁壮功封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塞伯里李思忠子顺治十一年三月袭李鋑塞伯里子康熙十五年六月袭 李铸李鋑弟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袭坐事削爵 李景唐李铸侄孙雍正八年五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坐事削爵 李景虞李景唐弟雍正十三年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李周徳李思忠曽孙乾隆十年九月袭 九容李周徳子乾隆十七年十二月袭 台补九容子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袭以病罢爵 那达纳台补从侄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张仲第汉军正黄旗人顺治八年正月以击泽州取浑源左卫等五城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二等又以
  恩诏晋一等 张应慧张仲第子康熙十六年四月袭张松龄张应慧子康熙二十二年九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子降袭
  原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张所养汉军正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坐事降 张纬张所养子康熙二十五年二月追叙张所养征湖广军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子降袭
  三等梅勒章京曹绍中汉军正黄旗人
  国初随孔有徳归顺封 曹仁先曹绍中子崇徳五年四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十四年八月晋二等 曹燕祖曹仁先子顺治十六年十二月袭后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代都汉军正黄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花色代都子顺治十七年七月袭 李钥花色
  弟康熙元年二月袭子降袭
  以上正黄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孟尚志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十月随孙可望归顺封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周文盛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十月随孙可望归顺封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石玺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十月随孙可望归顺封 石显爵石玺子康熙十六年十二月袭后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刘武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十月随孙可望归顺封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王月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十月随孙可望归顺封 王世勲王月子顺
  治十六年十二月袭后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张承诏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十月随孙可望归顺封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杨惺先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十月随孙可望归顺封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程万里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十月随孙可望归顺封无袭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孙承运汉军正白旗人赠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孙思克子康熙三十九年八月袭 孙承恩孙承运弟乾隆四十五年十月袭吉福孙承恩子雍正十一年十一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孙惟中吉福子乾隆十五年十二月袭 庆麟孙惟中子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徐大贵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二年八月以征福建军功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四年九月以平浙江舟山功晋二等 徐永泰徐大贵孙康熙十九年二月袭子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畨胡宏先汉军正白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七年十月以克太原败海冦郑成功功晋二等 胡秉岳胡宏先子顺治十七年十月袭以罪削爵 胡秉彛胡秉岳弟康熙二十三年七月袭子降袭
  三等副将石天柱汉军正白旗人天命七年归顺封无袭
  三等梅勒章京石国柱汉军正白旗人天聪六年以军功封无袭
  三等梅勒章京孙得功汉军正白旗人天聪八年五月以驻义州功封 孙有光孙得功子天聪八年十一月袭顺治元年二月以撃锦州松山等军功晋二等四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一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畨详子爵 孙惟善孙有光曽孙三等精奇尼哈畨孙兰子康熙五十年五月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 保徳孙惟善子康熙六十年八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 色克精额保徳子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金声遥汉军正白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金玉成金声遥子顺治十六年九月袭 金鋠金玉成子康熙十二年六月袭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线应琦汉军正白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线应藻线应琦从弟顺治十年五月袭 线柱线应藻孙康熙二十三年七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郑国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随孙可望归顺封 郑尚和郑国子康熙八年正月袭后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夏景梅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七年十月以克太原府败海寇郑成功功封夏増夏景梅弟子康熙十六年五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宜廷辅汉军正白旗人康熙十年十一月追叙其祖宜永贵平江南福建功封宜兆熊宜廷辅子康熙二十二年十月袭二十
  五年七月追叙宜廷辅平云南功晋二等子降袭以上正白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刘进忠汉军正红旗人顺治五年八月自四川归顺封 刘泽龙刘进忠子顺治十六年九月袭 刘震刘泽龙从侄康熙十三年十二月袭 刘绍洪刘震子康熙三十四年袭无嗣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张化奇汉军正红旗人 张士荣张化奇子袭后无袭
  原封二等阿思哈尼哈畨吴国正汉军正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又以
  恩诏晋二等以罪削爵后降袭
  二等阿思哈尼哈畨李斓汉军正红旗人康熙七年六月追叙其父李国英平四川功封 李永陞李烂子康熙二十九年十月袭坐事削爵 李永安李永陞从弟雍正十年五月袭坐事削爵 李时敏李永安从侄雍正十一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二等男坐事削爵 李承泽李时敏子乾隆六年十二月袭 李承纶李承泽弟乾隆七年十二月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姜民望汉军正红旗人崇徳元年随耿仲明归顺封 姜永基姜民望子顺治十四年三月袭 姜云庆姜永基子康熙三年三月袭后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吴士俊汉军正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吴延祚吴士俊子顺治十八年十一月袭 吴云龙吴延祚子康熙八年十二月袭二十五年七月以平陜西云南功晋二等子降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鲍敬汉军正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 鲍铎鲍敬孙康熙三十六年十月袭子降袭
  以上正红旗
  一等男胡世勲汉军镶白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胡绳祖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降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坐事削爵 胡松龄胡世勲子乾隆八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胡松年胡松龄从弟乾隆十一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 百顺胡松年从侄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袭 七十一百顺子乾隆四十五年二月袭
  二等梅勒章京吕国宝汉军镶白旗人崇徳元年归顺封 吕应学吕国宝子崇徳七年正月袭顺治元年二月晋一等四年改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十四年八月晋三等精奇尼哈畨袭详子爵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郑嘉栋汉军镶白旗人顺治五年八月归顺封 郑仁瑞郑嘉栋子顺治十六年三月袭 郑佩兰郑仁瑞子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袭后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李朝云汉军镶白旗人顺治五年八月归顺封 李人龙李朝云子康熙二年十月袭 李桂兰李人龙子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袭后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王元忠汉军镶白旗人顺治年遇
  恩诏封 王承祖王元忠子顺治九年四月袭 王希贵
  王承祖弟子康熙元年袭子降袭
  以上镶白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金砺汉军镶红旗人天聪八年十一月封二等梅勒章京顺治四年改为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金俊金砺弟顺治十八年袭 金声振金俊子康熙六年九月袭 金铎金砺从弟子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袭子降袭
  三等梅勒章京佟镇国汉军镶红旗人
  国初归顺封 佟一鹏佟镇国子天聪八年五月袭顺治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顺治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 佟光先佟一鹏子顺治十四年九月袭佟谘询佟光先子康熙七年六月袭 佟维藩佟谘询子康熙三十一年五月袭 佟桂佟维藩子康熙五十七年七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佟兆勲佟桂子雍正十二年十二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佟横佟兆勲子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更名佟春以病罢爵 逹隆阿佟春子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孟乔芳汉军镶红旗人顺治九年正月遇
  恩诏封卒谥忠毅 孟熊弼孟乔芳子顺治十一年七月袭 孟绎祖孟熊弼子康熙二十一年七月袭孟维祖孟绎祖弟康熙二十八年十月袭子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吴学礼汉军镶红旗人顺治十七年七月以镇江击败海寇郑成功功封 吴尔鼎吴学礼子康熙二年十一月袭以罪削爵吴子祥吴尔鼎子康熙二十三年六月袭 吴昌祖吴子祥子康熙四十四年六月袭坐事削爵吴文煌吴昌祖弟雍正七年三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吴文焕吴文煌从兄乾隆十一年十二月袭
  吴文灿吴文焕亲弟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袭以上镶红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李率㤗汉军正蓝旗人顺治九年十一月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畨十四年五月以平广东功晋一等寻坐事降卒谥忠襄 李正宗李率㤗子康熙六年四月追叙李率㤗福建军功仍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畨 李淑徳李正中子康熙四十七年六月袭坐事削爵 李淑明李淑徳弟雍正元年七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坐事削爵灵保李率㤗曽孙乾隆四年十二月袭 李仁源灵保子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袭 李瑞増李仁源子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袭
  以上正蓝旗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杨正㤗汉军镶蓝旗人顺治三年五月以平江南功封三等梅勒章京四年改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九年正月遇
  恩诏晋一等无嗣
  一等阿思哈尼哈畨苏白何汉军镶蓝旗人一等精奇尼哈畨苏赫子康熙五十九年九月降袭以罪削爵 金文彦苏白何子雍正七年六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男坐事削爵 通瑞金文彦子乾隆九年十二月袭 和鸣通瑞从叔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袭 金文奎和鸣从弟乾隆二十年十二月袭菩萨保金文奎子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袭三等副将李继学汉军镶蓝旗人
  国初以军功封 李国翰李继学子天聪八年五月改袭梅勒章京九年八月以増丁壮功晋二等崇徳七年八月以取大凌河攻锦州征山东军功晋一等晋封详侯爵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陈邦选汉军镶蓝旗人崇徳元年六月自大凌河归顺封 陈维徳陈邦选子顺治元年三月袭 陈奇谟陈维徳兄子顺治二年十二月袭七年三月遇
  恩诏晋二等 陈镇陈维徳子康熙十八年十二月袭陈俊陈镇弟康熙二十八年七月袭 陈国仪陈俊子雍正五年四月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縁事革职乾隆三十六年伊族陈朝瓉世职骑都尉亦縁事革并为一等男令国仪从侄陈朝环袭 陈梁柱陈朝环子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许得功汉军镶蓝旗人顺治五年八月自山海关归顺封 许国桐许得功孙康熙十六年十二月袭后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韩文汉军镶蓝旗人顺治五年八月率徳安府属诸军归顺封 韩佐周韩文子康熙十二年十二月袭坐事削爵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路有良汉军镶蓝旗人顺治年以军功封坐事削爵无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班秩福汉军镶蓝旗人顺治九年十月随尚可喜归顺封十四年晋赠二等班际盛班秩福子顺治十四年八月袭寻晋一等后叛爵除
  以上镶蓝旗
  附赠一二三等男以旗分为序
  赠三等梅勒章京孟应春汉军镶黄旗人崇徳二年八月以随孔有徳归顺赠
  赠二等阿思哈尼哈畨金玉和汉军正黄旗人以撃流冦阵亡顺治二年二月赠
  赠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孙思克汉军正白旗人以征噶尔丹军功康熙三十九年八月赠
  以上男爵
  汉人
  
  等谨按汉人无王爵惟赠多罗郡王一人例应附载以爵为序列于公爵之前
  赠多罗郡王黄芳度福建平和人封详公爵康熙十五年三月闽逆兵变全家尽节奉
  旨赠谥忠勇
  公
  一等海澄公黄梧福建平和人康熙六年五月以克厦门功封卒谥忠恪 黄芳度黄梧子康熙年袭赠详王爵 黄芳世黄芳度弟康熙十五年三月袭卒谥忠襄 黄芳泰黄芳世弟康熙三十年五月袭 黄应纉黄芳泰子康熙三十年正月袭 黄仕简黄应纉子雍正八年十月袭乾隆五十二年坐罪削爵 嘉谟黄仕简孙乾隆五十二年袭三等威信公岳锺琪四川成都人雍正二年三月叙平青海功封三等公十年四月以苗疆失利降三等侯寻削爵乾隆十四年三月以平定金川功三等威信公子降袭
  
  一等靖逆侯张勇辽东人隶陕西潼关卫康熙十四年四月封靖逆侯十五年八月叙陕西军功封一等侯卒谥㐮壮 张云翼张勇子康熙二十五年九月袭卒谥恪定 张宗仁张云翼子康熙四十九年闰七月袭 张谦张宗仁子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袭 张承勲张谦子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袭
  
  原封三等勤宣伯张廷玉江南桐城人雍正十三年九月以縂理功封三等精奇尼哈畨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乾隆二年十二月复以总理功晋三等伯十四年八月晋号三等勤宣伯十二月坐事削爵卒复爵不袭
  
  一等精奇尼哈畨赵良栋甘肃宁夏人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以平云南功封卒谥襄忠 赵宏燮赵良栋子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袭 赵之璧赵宏燮子康熙六十一年九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一等子 赵曰泌赵之璧孙乾隆四十七年袭晋封一等伯二等精奇尼哈畨王进宝甘肃靖远人康熙十四年四月以首王辅臣逆书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畨十九年十二月以平川陕等省功晋三等精奇尼哈畨寻封二等卒谥忠勇 王用予王进宝子康熙二十六年三月袭 王珏王用予子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袭 王世廉王珏子康熙六十年正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王永王世廉子乾隆四年十二月袭 王承勲王永子乾隆三十年十一月袭四十七年晋封一等子
  三等精奇尼哈畨陈世怡甘肃人赠三等精奇尼哈畨陈福侄康熙十五年五月袭 陈世琳陈福子康熙二十一年五月袭 陈益陈世琳子雍正八年三月袭乾隆元年改为三等子 陈大用陈益子乾隆二十八年九月袭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梁化凤陕西长安人顺治十八年七月以崇明守城功封卒谥敏壮 梁鼎梁化凤子康熙十二年四月叙军功兼袭爵晋二等坐事削爵 梁祈昌梁鼎子康熙二十二年三月仍袭三等阿思哈尼哈畨 梁宏勲梁祚昌子康熙五十五年乾隆元年改为三等男 梁秉旸梁宏勲子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袭縁事革职 梁秉眘梁秉旸亲弟乾隆四十三年
  三等阿思哈尼哈畨陈福甘肃人康熙十四年八月以首王屏藩逆书封寻尽节赠三等精奇尼哈畨谥忠愍袭详子爵
  附在京厄鲁特回部
  等谨按厄鲁特回部本在边徼之外乾隆二十年平定凖噶尔二十四年平定回部绰罗斯以下四卫拉特以及叶尔羌和阗等部尽入版图酋长悉膺封爵其有徙居京师入侍
  阙廷者则不复归藩部今附于异姓封爵之末云和硕亲王逹瓦齐本厄鲁特绰罗斯汗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以俘加
  恩封
  多罗郡王罗布扎逹瓦齐子乾隆二十四年降袭三十四年革退弟富塔喜降袭贝勒四十六年革退罗布札之子富尔纳降袭贝子
  以上厄鲁特
  多罗郡王品级多罗贝勒霍集斯干降二十三年以归顺授固山贝子品级是年封固山贝子授多罗贝勒品级二十四年晋多罗贝勒授多罗郡王品级子哈第尔乾隆四十六年
  辅国公额色音乾隆二十四年
  辅国公和什克乾隆二十五年封子伊巴拉伊木乾隆四十六年
  辅国公图尔都乾隆二十七年封子托克托乾隆四十四年
  以上回部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五
  封建考
  外藩封爵
  等谨按我
  朝声教四讫幅员之广超越前古𫎇古内扎萨克以及喀尔喀青海厄鲁特西藏回部咸以亲王以下等爵爵之所以柔远也间有仍留汗号者因其土俗以示宠异视王爵尤优特以冠诸卷首
  恩泽普汜大无外以翼戴
  中朝猗欤盛哉驭贵驭富之典侔于天焘地载矣若夫量材而授进退驱䇿裁自
  宸衷俾夫殊方远徼既荷生成之
  帝徳兼凛震叠之
  皇威所由中外禔福以成亿万年无疆之休也
  天命十一年𫎇古归顺其尊者
  赐号汗
  崇徳元年定诸藩爵六等一和硕亲王二多罗郡王三多罗贝勒四固山贝子五镇国公六辅国公秩视在内王公世袭罔替
  顺治十三年八月
  敕谕蒙古四十九旗王贝勒贝子公等曰尔等当太祖
  太宗开创之时诚心效顺结为姻娅请为屏藩
  太祖
  太宗嘉尔勲劳崇以爵号恩至渥焉朕荷
  祖宗鸿庥统一寰宇念尔等效力年久战伐多功虽在寤寐未之有斁朕方欲致天下于太平尔等毋忘
  太祖
  太宗恩宠我国家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享富贵于无穷垂芳名于不朽岂不休乎
  康熙三十年喀尔喀全部归顺土谢图车臣扎萨克图
  特赐留汗号馀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
  爵世袭
  三十五年覆准喀尔喀郡王有军功者晋亲王贝子有军功者晋郡王
  雍正四年
  谕旨厄鲁特之官爵原因归顺
  圣祖仁皇帝特恩加授虽无世袭之
  旨而伊等各有效力之处嗣后俱著降一等承袭如承袭人员或能守分勤谨克尽职业者仍将所降品级赏给
  乾隆二年
  谕旨蒙古王扎萨克等当日袭封根源修谱奏闻理藩
  院议奏𫎇古王扎萨克等原系
  太祖
  太宗时输诚向化率属归附各论其所著劳绩封为王贝勒贝子公编设旗分佐领其科尔沁等十旗之王以下在
  圣祖时皆因系
  太皇太后
  皇太后姻戚曽将世次具奏今重加考订其馀五会扎萨克等均俟造册奏闻并令外藩之喀尔喀青海厄鲁特等核明锡封根源袭爵世次造册奏闻十七年奉
  谕旨蒙古亲王之长子赏给公品级郡王贝勒之长子赏给头等台吉贝子公之长子赏给二等台吉将来承袭父爵如长子不称袭爵欲于馀子内择其优者以备将来袭爵著即报理藩院将朕加恩増赏之爵移授永著为例
  喀尔喀青海以下诸部封爵例喀尔喀以下王贝勒贝子公等其子孙或袭封原爵或减一等承袭由理藩院具奏候
  旨袭封或降封
  等谨按外藩禄制亦如同异姓例详见国用考俸饷门中
  
  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天命十一年归顺
  赐号子详亲王
  喀尔喀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康熙二十八年归顺三十年五月
  赐号 敦多布多尔济察珲多尔济孙康熙三十九年三月袭 阿喇布坦多尔济敦多布多尔济叔父康熙四十一年六月袭 旺扎尔多尔济阿喇布坦多尔济子康熙五十六年七月袭 敦丹多尔济旺扎尔多尔济子雍正十年十月袭 敦多布多尔济敦丹多尔济弟乾隆九年袭 雅木丕勒多尔济敦多布多尔济兄乾隆十一年袭 车登多尔济雅木丕勒多尔济弟乾隆二十四年袭 喀尔喀车臣汗乌巴什康熙二十七年十二月归顺三十年五月
  赐号 衮臣乌巴什子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袭 车布登拜音珠尔衮臣子雍正六年十月袭垂扎布车布登拜音珠尔叔祖初袭详郡王雍正十一年二月袭达玛林衮臣子雍正十三年闰四月袭 玛尼
  巴达喇达玛林子乾隆十六年袭 车布登扎布玛尼巴达喇弟乾隆三十二年
  喀尔喀扎萨克图汗䇿旺扎布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归顺封和硕亲王
  赐号汗雍正十年以罪削号 格勒克雅木丕勒䇿旺扎布族弟初封多罗郡王雍正十年九月袭扎萨克图汗 巴勒达尔格勒克雅木丕勒子乾隆六年袭多罗郡王七年袭扎萨克图汗 齐旺巴勒齐巴勒达尔子乾隆三十五年
  青海遵文行义敏慧顾实汗顺治十年子详亲王杜尔伯特汗车凌乾隆十九年挈所部归顺封和硕亲王二十一年
  赐号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 索罗木衮布车凌子乾隆二十三年袭 玛克苏璘布索罗木衮布子乾隆三十四年
  旧土尔扈特扎萨克卓哩克图汗渥巴锡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䇿琳纳木扎勒渥巴锡子乾隆三十九年
  西藏辅教恭顺汗拉藏康熙四十四年封五十三年以准噶尔侵藏被害嗣绝
  以上汗
  和硕亲王
  科尔沁和硕卓哩克图亲王吴克善崇徳元年四月封 毕尔塔噶尔吴克善子康熙五年十一月袭 鄂齐尔毕尔塔噶尔子康熙七年十月袭以罪削爵 杜尔巴鄂齐尔叔父康熙二十一年袭巴特玛杜尔巴子康熙二十七年三月袭 阿
  尔坦格勒尔巴特玛子雍正三年五月袭 扎木巴尔扎木素阿尔坦格勒尔子乾隆二年袭 贡格喇布坦扎木巴尔扎木素子乾隆二十六年袭科尔沁和硕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土谢图汗奥巴子崇徳元年四月封 巴雅斯呼朗巴达礼子康熙十一年五月袭 阿喇善巴雅斯呼朗子康熙十三年八月袭以罪削爵 沙津阿喇善叔父初封详贝勒康熙二十七年二月袭以罪削爵四十一年五月仍以阿喇善袭 鄂尔斋图阿喇善子康熙五十一年二月袭 阿喇布坦鄂尔斋图子康熙五十九年七月袭 垂扎布阿喇布坦子乾隆十四年袭 那旺垂扎布子乾隆三十二年袭拉什那木扎勒那旺弟乾隆三十三年袭 诺尔布林沁拉什那木扎勒子乾隆四十七年袭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崇徳元年四月叙从征功封多罗巴图鲁郡王顺治十六年五月晋封 和塔满珠习礼子康熙四年七月袭班第和塔子康熙十年三月袭 罗布藏衮布班第子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袭 色布腾巴尔珠尔罗布藏衮布子初封详辅国公乾隆十七年七月袭二十年九月坐事削爵二十三年四月以军功
  特恩复封和硕亲王 色旺诺尔布色布腾巴尔珠尔兄乾隆二十年九月袭 旺扎勒多尔济色旺诺尔布子乾隆三十九年
  乌珠穆沁和硕车臣亲王多尔济崇徳六年八月封 察罕巴拜多尔济孙顺治三年十二月袭苏达尼察罕巴拜子顺治十五年九月袭 色登敦多布苏达尼兄子康熙三十年袭 阿喇布坦那木扎勒色登敦多布子雍正十二年七月袭朋楚克拉布坦阿喇布坦那木扎勒子乾隆十三年袭 玛哈索哈朋楚克拉布坦子乾隆四十一年
  喀尔喀右翼和硕达尔汉亲王本达尔顺治十年三月归顺封 诺内本达尔子康熙九年八月袭子降袭详贝勒
  喀尔喀和硕三音诺颜亲王善巴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多罗郡王三十五年六月以军功晋封达什敦多布善巴子康熙四十六年袭 喇嘛
  扎布达什敦多布子雍正四年六月袭坐事削爵徳沁扎布喇嘛扎布弟雍正十一年二月袭
  诺尔布扎布徳沁扎布子初封固山贝子乾隆二十七年袭五十一年告休子车登扎布袭
  喀尔喀和硕亲王敦多布多尔济多罗郡王噶尔丹多尔济子康熙三十一年袭多罗郡王晋和硕亲王四十一年降多罗郡王雍正元年二月以军功仍晋和硕亲王 额林沁多尔济敦多布多尔济子乾隆八年十一月袭坐事降固山贝子袭详贝子喀尔喀和硕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多罗贝勒西达什里子康熙四十五年袭多罗贝勒雍正元年二月以军功晋多罗郡王八年以军功晋和硕亲王十年九月
  赐号智勇十一年七月坐事降多罗郡王乾隆元年以军功仍晋和硕亲王 三齐多尔济丹津多尔济孙乾隆三年十一月袭多罗郡王二十年以军功晋和硕亲王三十年坐事削爵复封详郡王
  喀尔喀和硕超勇亲王策楞雍正元年二月以军功封多罗郡王九年十月以军功晋和硕亲王十年九月
  赐号超勇薨谥襄 成衮扎布䇿楞子乾隆元年封固山贝子四年封世子十五年袭和硕亲王三十六年卒子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袭
  喀尔喀和硕亲王齐巴特雅喇木丕勒多罗郡王成衮扎布子详贝勒乾隆十二年十一月袭多罗郡王二十一年以军功晋和硕亲王四十一年卒子齐巴克多尔济袭
  喀尔喀和硕超勇亲王品级多罗郡王车布登扎布雍正十年以军功封辅国公乾隆十九年以军功晋固山贝子品级二十年以军功晋多罗贝勒二十一年以军功晋多罗郡王二十三年以军功晋和硕亲王品级四十七年卒子萨木品尔多尔济袭
  喀尔喀和硕亲王衮楚克扎布郡王车木楚克扎布子乾隆四十六年晋封
  青海和硕亲王扎什巴图尔顾实汗子康熙三十七年正月归顺封 罗布藏丹津扎什巴图尔子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袭雍正二年以叛削爵准部平偕二子就俘免罪官其子
  青海和硕亲王戴青和硕齐察罕丹津康熙四十年正月归顺封多罗贝勒五十八年三月晋多罗郡王雍正元年二月以西藏军功晋和硕亲王旺楚克戴青和硕齐察罕丹津族孙雍正十三年袭 旺丹多尔济帕勒玛旺楚克子乾隆十四年袭三十六年卒无嗣伊侄降袭郡王
  杜尔伯特和硕亲王车凌乌巴什乾隆十九年归顺封多罗郡王二十年晋封和硕亲王
  阿拉善厄鲁特和硕亲王罗布藏多尔济多罗郡王阿宝子乾隆四年袭多罗贝勒二十二年以擒巴雅尔功晋封多罗郡王三十年以军功晋封旺亲班穆巴尔罗布藏多尔济子乾隆四十九年
  旧土尔扈特和硕布延图亲王䇿伯克多尔济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奇哩布䇿伯克多尔济弟乾隆四十四年
  附察哈尔和硕特班珠尔拉藏汗孙乾隆十九年来归封郡王晋亲王寻以叛诛
  等谨按厄鲁特部内之绰罗斯汗达瓦齐自乾隆二十年大兵致讨全部内属献俘
  阙下
  圣恩宽大宥罪锡封优以亲王爵号所谓除逆奖顺以风远人也降王入侍不列外藩特附诸异姓封爵之末其子郡王罗布扎以及回部之郡王品级霍集斯以下诸人亦附焉
  以上亲王
  世子
  喀尔喀原封世子多尔济色布腾和硕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子雍正十年十月封十一年七月削爵
  喀尔喀世子占楚布多尔济和硕亲王成衮扎布子乾隆二十二年封二十九年卒停封
  喀尔喀世子拉旺多尔济和硕亲王成衮扎布子乾隆二十九年封三十六年袭亲王
  以上世子
  多罗郡王
  科尔沁多罗冰图郡王孔果尔崇徳元年四月封额森孔果尔子顺治三年三月袭 额济尹额
  森子康熙五年九月袭 达达布额济尹子康熙三十五年袭 伊什班第达达布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袭 拉特纳扎木素伊什班第子乾隆十一年袭 桑对扎卜拉特纳扎木素子乾隆四十一年袭子罗布藏彰三乾隆四十七年袭科尔沁多罗扎萨克图郡王布达齐崇徳元年四月封 拜斯噶尔布达齐子顺治二年九月袭鄂齐尔拜斯噶尔子顺治十四年袭 萨胡拉克鄂齐尔子康熙五十七年九月袭 沙津徳尔格尔萨胡拉克子雍正九年六月袭 纳旺色布腾沙津徳尔格尔子乾隆十四年袭子拉什端罗布乾隆四十九年
  科尔沁多罗郡王奇塔特顺治六年九月封 额尔徳尼奇塔特子顺治十年八月袭 毕礼克图额尔徳尼子康熙十五年六月袭 诺们额尔赫图毕礼克图子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袭 阿旺藏布诺们额尔赫图子乾隆八年袭 拉什噶尔丹阿旺藏布子乾隆二十四年
  科尔沁多罗郡王彰吉伦赠多罗贝勒栋果尔子初袭镇国公顺治五年四月晋多罗贝勒七年三月晋多罗郡王 布达礼彰吉伦子康熙三年七月袭 扎噶尔布达礼子康熙二十三年九月袭岱布扎噶尔子康熙二十四年十月袭 阿喇
  布坦岱布子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罗布藏喇什阿喇布坦弟康熙五十五年九月袭 齐默特多尔济罗布藏喇什子乾隆三年袭 巴勒珠尔齐默特多尔济子乾隆四十七年袭 索特纳木多布济巴勒珠尔子乾隆四十八年
  敖汉多罗郡王班第崇徳元年四月封 墨尔根巴图鲁温布班第子顺治四年七月袭 扎木素墨尔根巴图鲁温布子康熙十一年十二月袭垂木丕勒扎木素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袭垂济拉什垂木丕勒子乾隆十五年袭 巴特玛喇什垂济拉什子乾隆三十三年袭 巴勒丹巴特玛喇什子乾隆三十八年袭 徳亲巴勒丹子乾隆四十八年
  敖汉多罗郡王玛济克赠多罗郡王索诺木杜棱子顺治五年四月袭以罪削爵 布达玛济克子康熙五年袭 萨木丕勒布达子康熙十三年八月袭 阿敏达赖萨木丕勒子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袭 额森孟克阿敏达赖弟康熙二十九年十一月袭 达什达尔扎额森孟克弟康熙三十年九月袭 瓦尔达达什达尔扎从弟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袭 鄂尔斋图瓦尔达从弟康熙四十四年十月袭 拉什拉布坦鄂尔斋图子乾隆十三年袭子齐默特噜瓦乾隆四十四年袭奈曼多罗达尔汉郡王衮楚克崇徳元年四月封阿罕衮楚克子顺治十年三月袭以罪削爵
  扎木山阿罕弟顺治十七年正月袭 鄂齐尔扎木山兄子康熙十四年六月袭 班第鄂齐尔子康熙二十七年十二月袭 垂忠班第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袭以罪削爵 阿扎拉垂忠弟康熙五十九年八月袭 拉旺喇布坦阿扎拉子乾隆二十二年
  翁牛特多罗杜棱郡王索音崇徳元年四月归顺封 博托和索音孙顺治二年闰六月袭 毕礼衮达赖博托和子顺治十八年七月袭 仓津毕礼衮达赖子康熙三十二年四月袭以罪削爵鄂齐尔仓津叔父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封辅国公十一月晋固山贝子雍正五年八月袭多罗杜棱郡王 罗布藏鄂齐尔子雍正五年九月袭固山贝子十年十月以军功晋多罗贝勒十一年七月袭多罗杜棱郡王 齐旺罗布藏子乾隆三年袭布达扎布齐旺子乾隆三年袭 旺楚克布达
  扎布子乾隆四十二年
  巴林多罗郡王色布腾顺治五年正月封辅国公七年八月晋封 鄂齐尔色布腾子康熙七年八月袭 那木达克鄂齐尔子康熙二十三年五月袭 乌尔衮那木达克弟康熙四十三年袭 理穆布乌尔衮子康熙六十一年四月袭坐事削爵桑哩达理穆布叔父初封辅国公雍正八年
  一月袭 琳沁桑哩达子初封详辅国公乾隆十三年八月袭 巴图琳沁子乾隆二十一年袭四十八年封亲王
  喀喇沁多罗杜棱郡王班达尔沙初袭详贝勒康熙七年十二月封 扎什班达尔沙兄康熙十一年八月袭 噶尔臧扎什子康熙四十三年四月袭以罪削爵 色楞噶尔臧弟康熙五十年四月袭伊达木扎布色楞子康熙五十六年七月袭 拉特纳西第伊达木扎布子乾隆四年袭四十八年封亲王品级子端珠布色布腾五十二年袭阿巴垓多罗卓哩克图郡王多尔济崇徳六年八月封 色尔珍多尔济子顺治二年袭 徳木伯尔色尔珍子康熙八年九月袭 楚翁徳木伯尔子康熙十七年九月袭 色楞楚翁子康熙三十年九月袭 达玛林扎布色楞弟康熙三十四年十一月袭坐事削爵 毕颕达玛林扎布叔父康熙四十年袭 扎木巴尔扎布毕颕子康熙五十四年八月袭 车凌旺布扎木巴尔扎布子乾隆十六年袭 喇特纳什第车凌旺布子乾隆四十一年
  阿巴垓多罗郡王都斯噶尔顺治八年九月归顺封 沙克沙僧格都斯噶尔子顺治十一年正月袭 乌尔占噶喇布沙克沙僧格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袭 巴特玛衮楚克乌尔占噶喇布子康熙五十三年八月袭 索诺木拉布坦巴特玛衮楚克兄子雍正元年正月袭晋和硕亲王品级鼐布坦常忠索诺木拉布坦子乾隆三十一年袭衮布扎卜鼐布坦常忠子乾隆四十九年
  浩齐特多罗额尔徳尼郡王博罗特顺治三年三月封多罗贝勒七年八月晋封 阿赖冲博罗特子顺治十一年六月袭 达尔玛吉里第阿赖冲子康熙二十五年袭 阿噶尼斯达达尔玛吉里第子康熙四十九年袭 车凌喇布坦阿噶尼斯达子雍正九年八月袭 车布登巴尔珠尔车凌喇布坦子乾隆二年袭 齐素珑多尔济车布登巴尔珠尔子乾隆三十一年
  浩齐特多罗郡王噶尔玛萨旺顺治十年二月封阿喇布坦噶尔玛萨旺子康熙三年八月袭
  车布登阿喇布坦子康熙十一年八月袭 巴雅尔车布登子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袭 雅木丕勒巴雅尔叔父康熙三十年正月袭 巴特玛车凌雅木丕勒子雍正十年十月袭 丹津巴特玛车凌从弟乾隆三年袭 达什拉布坦丹津子乾隆二十一年袭 敏珠尔多尔济达什拉布坦子乾隆四十二年
  苏尼特多罗郡王滕机思崇徳六年十月封 滕机特滕机思弟顺治五年九月袭 萨木扎滕机思子初封多罗贝勒详贝勒康熙三年正月袭 垂济公苏隆萨木扎子康熙三十七年五月袭 旺臣垂济公苏隆子雍正十年二月袭 车凌衮布旺臣子乾隆二十七年袭 阿尔达什迪车凌衮布子乾隆三十二年袭 额勒克津垂济公苏隆孙乾隆四十九年袭 巴勒珠尔雅拉木丕勒额勒克津子乾隆五十年
  苏尼特多罗杜棱郡王叟色崇徳七年十一月封沙希代叟色子顺治四年正月袭 贡格沙希
  代子康熙九年九月袭 罗布藏贡格子康熙十二年十二月袭无嗣 阿毓锡罗布藏叔父康熙十四年九月袭 达里扎布阿毓锡子康熙三十二年七月袭 旺青齐斯隆达里扎布子雍正七年闰七月袭 丹津车凌旺青齐斯隆子乾隆六年袭 郎衮车凌丹津车凌弟乾隆九年袭 车凌多尔济郎衮车凌叔父乾隆十六年袭三十四年縁事革职子车凌布衮袭
  四子部落多罗达尔汉卓哩克图郡王鄂木布顺治六年封 巴拜鄂木布子顺治十年十月袭沙克都尔巴拜子康熙三年三月袭 丹巴朋楚沙克都尔子康熙十七年七月袭 三济扎布丹巴朋楚子康熙三十一年九月袭 阿喇布坦多尔济三济扎布子康熙四十九年闰七月袭 车凌旺扎勒阿喇布坦多尔济子乾隆三十六年袭拉什雅木丕勒车凌旺扎勒弟乾隆三十六年
  袭 朋楚克桑鲁布拉什雅木丕勒子乾隆四十九年
  喀尔喀右翼多罗卓哩克图郡王古木布顺治十年三月归顺封 达尔扎古木布子顺治十八年八月袭 古鲁什希达尔扎子康熙二十二年九月袭子降袭详贝子
  鄂尔多斯多罗郡王额林沁顺治六年九月归顺封 巴图额林沁弟子顺治十三年二月袭以罪削爵 布鲁巴图从兄顺治十四年十月袭康熙十八年十一月以军功晋和硕亲王 栋罗布布鲁子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仍袭多罗郡王 萨克巴栋罗布子康熙五十七年八月袭 拉什班珠尔萨克巴弟康熙五十九年八月袭 扎木扬萨克巴子雍正六年十月袭十一年三月以罪降多罗贝勒乾隆元年以军功仍晋封 车凌多尔济扎木扬子乾隆二十三年袭 达尔玛咱第车凌多尔济子乾隆四十六年袭 什当巴拜达尔玛咱第堂弟乾隆五十一年
  等谨按外藩之爵有晋封不袭者俱系
  敕书无世袭字故仍以世袭之爵为主而以晋封叙入
  后仿此
  鄂尔多斯郡王品级多罗贝勒东罗布扎木素多罗贝勒诺罗布扎木素子原袭详贝勒乾隆三十一年晋封
  喀尔喀多罗郡王噶尔丹多尔济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子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子详亲王
  喀尔喀多罗郡王那木占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 达玛林多尔济那木占子康熙六十年七月袭坐事削爵 多尔济扎尔达玛林多尔济弟雍正十年二月袭 巴雅尔西第多尔济扎尔子乾隆五年袭二十年以军功晋封和硕亲王
  喀尔喀多罗郡王古鲁什希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 多尔济阿喇布坦古鲁什希子康熙四十四年袭 敏珠尔多尔济多尔济阿喇布坦子雍正六年二月袭 车凌拜都布敏珠尔多尔济子乾隆五年袭 丹衷多尔济车凌拜都布子乾隆二十年袭 齐巴克扎布丹衷多尔济弟乾隆三十七年袭 多尔济扎布齐巴克扎布子乾隆四十七年
  喀尔喀多罗郡王色楞阿哈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子降袭详贝勒
  喀尔喀多罗郡王古木布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子降袭详贝勒
  喀尔喀多罗郡王朋楚克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固山贝子三十五年六月以军功晋封 垂扎布朋楚克子雍正五年四月袭晋袭详汗 公格萨木丕勒垂扎布弟雍正十一年三月袭 徳木楚克垂扎布子雍正十三年闰四月袭子齐旺多尔几乾隆四十五年袭子桑载多尔几乾隆四十六年
  喀尔喀多罗郡王桑斋多尔济和硕亲王丹津多尔济孙原封详亲王乾隆三十年坐事削爵三十一年复封子云敦多尔济乾隆四十三年
  喀尔喀原封多罗郡王车布登固山贝子西布雅哈坦子康熙四十五年封镇国公雍正元年以军功晋多罗贝勒十年二月
  赐号信勇九月以军功晋多罗郡王十一年七月坐事降多罗贝勒乾隆元年降固山贝子二十年晋多罗贝勒二十一年以罪削爵
  喀尔喀原封多罗郡王青滚杂卜初袭详贝勒乾隆十九年以军功授多罗郡王品级二十年以军功封多罗郡王二十一年以叛诛
  喀尔喀多罗郡王车木楚克扎布固山贝子䇿旺
  诺尔布子雍正十年十二月封镇国公乾隆三年晋固山贝子十九年以军功授多罗贝勒品级二十一年以军功授多罗郡王品级二十二年以军功晋多罗郡王子衮楚克扎布乾隆四十四年袭四十六年晋封亲王
  喀尔喀多罗郡王品级达什丕勒乾隆十九年以军功封辅国公二十一年以军功晋固山贝子又军功授多罗郡王品级四十三年减去郡王四十六年卒袭详贝子
  青海多罗郡王伊斯丹津康熙五年八月归顺封十七年十月降三等公不袭
  青海多罗郡王达赖戴青䇿旺喇布坦康熙四十二年封 额尔克巴勒珠尔达赖戴青䇿旺喇布坦子康熙四十四年七月袭 朋楚克旺扎勒额尔克巴勒珠尔子康熙四十六年正月降袭多罗贝勒雍正四年十二月仍晋多罗郡王 衮楚克达什朋楚克旺扎勒子雍正十三年袭 索诺木多尔济衮楚克达什子乾隆四十二年
  青海多罗郡王车臣色布腾扎勒康熙四十二年归顺封多罗贝勒雍正二年五月以军功晋封车凌阿喇布坦车臣色布腾扎勒子雍正九年四月袭 索诺木多尔济车凌阿喇布坦子乾隆十三年五月袭 色布腾多尔济索诺木多尔济从子乾隆二十三年袭后降袭详贝勒
  青海多罗郡王额尔徳尼额尔克托克托鼐多罗贝勒伊齐巴图尔衮布子康熙四十四年七月袭多罗贝勒雍正元年二月以进西藏军功晋封索讷木丹津额尔徳尼额尔克托克托鼐子乾隆九年封长子十四年袭 衮楚克敦多布纳木扎勒索讷木丹津孙乾隆三十六年袭 刚噶尔衮楚克敦多布纳木扎勒子乾隆四十年
  青海多罗郡王纳罕达尔济和硕亲王旺书克从子乾隆三十六年降袭
  绰罗斯多罗郡王阿喇布坦康熙年归顺封 车凌旺布阿拉布坦子康熙四十五年十月袭 色卜腾旺布车凌旺布弟雍正七年五月袭子降袭详贝子
  杜尔伯特多罗郡王车凌孟克乾隆十九年归顺封多罗贝勒二十年晋封 巴雅勒当车凌孟克子乾隆二十二年袭 博斯和勒巴雅勒当弟乾隆二十三年袭 纳旺索诺木博斯和勒子乾隆四十六年
  阿拉善厄鲁特多罗郡王阿宝多罗贝勒巴图尔颇尔克济农和罗里子原封详贝勒雍正元年十二月晋封七年坐事降多罗贝勒九年十二月以西路军功复封子详亲王
  旧土尔扈特多罗郡王巴木巴尔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策棱徳勒克巴木巴尔子乾隆三十九年
  新土尔扈特多罗郡王舍棱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西藏多罗郡王颇罗鼐雍正六年封固山贝子九年二月晋多罗贝勒乾隆四年晋多罗郡王 珠尔默特那木扎尔颇罗鼐子乾隆十二年袭十五年以罪诛
  回部多罗郡王品级裕素卜固山贝子额敏子乾隆五年袭镇国公十年晋固山贝子二十三年授多罗贝勒品级二十四年晋多罗贝勒是年授多罗郡王品级三十五年卒子伊萨克袭四十五年卒子额尔徳希尔袭
  回部多罗郡王额敏和卓雍正十年以军功封辅国公乾隆二十年晋镇国公二十二年晋固山贝子是年授多罗贝勒品级二十三年晋多罗贝勒是年授多罗郡王品级二十四年晋多罗郡王四十二年卒子素赉满袭四十四年缘事革职弟伊斯堪达尔袭
  附赠多罗郡王
  敖汉赠多罗郡王索诺木杜棱顺治五年四月赠喀尔喀赠多罗郡王博贝封详贝勒雍正八年十一月赠
  喀尔喀赠多罗郡王车木楚克那木扎尔封详贝勒阵亡乾隆三年
  青海赠多罗郡王丹衷封详贝子雍正元年二月赠以上郡王
  长子
  青海长子索讷木丹津多罗郡王额尔徳尼额尔克托克托鼐子雍正九年十月封乾隆十四年袭郡王
  青海长子衮楚克扎布多罗郡王索诺木丹津子乾隆十四年封三十二年卒停封
  以上长子
  多罗贝勒
  科尔沁多罗贝勒古木初封辅国公顺治七年八月晋封
  科尔沁多罗贝勒绰尔济顺治九年八月封镇国公十八年十月晋封 鄂齐尔绰尔济子康熙九年十二月袭 巴克什古尔鄂齐尔子康熙二十一年三月袭 阿喇布坦巴克什古尔子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袭 萨木丕勒扎木素阿喇布坦子雍正十三年七月袭 赛音察衮萨木丕勒扎木素从子乾隆二十二年
  科尔沁多罗贝勒沙津康熙十四年九月以军功封晋袭详亲王 阿必达沙津子康熙三十三年四月袭 多尔济阿必达子雍正元年正月袭 特古斯额尔克图多尔济子乾隆十一年十二月袭古木扎布特古斯额尔克图子乾隆二十四年袭扎赖特多罗贝勒乌察拉尔图多罗贝勒特古斯子详贝子乾隆五年十月袭 罗布藏西拉布乌察拉尔图子乾隆二十一年袭 阿穆呼朗罗布藏西拉布子乾隆三十八年袭子玛什巴图乾隆五十一年
  敖汉多罗贝勒罗布藏雍正七年十月封辅国公十年九月以军功晋固山贝子乾隆八年晋多罗贝勒子降袭详贝子
  翁牛特多罗达尔汉戴青贝勒东崇徳元年四月封 克特尔东子顺治五年袭 叟色克特尔弟顺治十一年七月袭 额林沁叟色子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袭 额尔徳布鄂齐尔额林沁子康熙二十六年七月袭 朋楚克额尔徳布鄂齐尔子雍正八年十一月袭 诺尔布扎木素朋楚克子乾隆三十三年袭 济克济扎布诺尔布扎木素子乾隆四十一年
  扎鲁特多罗贝勒内齐天聪二年归顺封 尚嘉布内齐子顺治五年二月袭 奇塔特尚嘉布子顺治十年十月袭 占布奇塔特子顺治十三年七月袭 毕鲁瓦占布子康熙二十九年十月袭索诺木毕鲁瓦子雍正十二年十二月袭 锡
  尔塔拉索诺木子乾隆二十五年袭 衮布扎布锡尔塔拉子乾隆四十三年袭 徳亲衮布扎布子乾隆四十八年
  扎噜特多罗达尔汉贝勒桑阿尔赠多罗贝勒色本子顺治五年正月袭 班达里桑阿尔子康熙五年十月袭 毕立克图班达里子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袭 诺木拉拜毕立克图子康熙四十四年十月袭 阿第沙诺木拉拜子康熙四十七年二月袭乾隆二十九年缘事革去子古噜扎布袭三十五年子衮楚克扎布袭三十九年子嘎尔桑袭
  喀尔喀左翼多罗贝勒古木布伊尔登康熙三年封 罗布藏古木布伊尔登子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袭 准对罗布藏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袭噶尔桑准对子康熙五十八年九月袭 阿玉
  尔噶尔桑子乾隆二十四年
  阿噜科尔沁多罗贝勒朱尔扎哈赠多罗贝勒穆章子顺治五年正月袭八年晋多罗郡王色楞朱尔扎哈子康熙十七年仍袭多罗贝勒十八年十一月晋多罗郡王坐事削爵 楚依色楞子康熙二十七年仍袭多罗贝勒三十年正月以军功晋多罗郡王 穆宁楚依子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仍袭多罗贝勒 旺扎尔穆宁从弟康熙四十八年袭 达克丹旺扎尔子雍正五年二月袭子阿尔达西第乾隆五十一年
  土默特多罗贝勒兆图多罗贝勒卓哩克图子初封详镇国公康熙十三年九月袭 额尔徳木图兆图子康熙十四年九月袭 玛尼额尔徳木图子康熙四十二年袭 阿喇布坦玛尼子康熙五十二年二月袭 索诺木巴尔勒珠尔阿喇布坦孙乾隆五年
  土默特旗下喀尔喀多罗贝勒巴尔布冰图康熙四年二月归顺封 索诺木巴尔布冰图子康熙七年九月袭 罗布藏达穆巴索诺木子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袭 班达林沁罗布藏达穆巴子康熙六十一年八月袭 衮布多尔济班达林沁子乾隆二十二年
  喀喇沁多罗杜棱贝勒古鲁斯希布崇徳元年归顺封固山贝子
  赐号多罗杜棱顺治七年八月晋贝勒 图巴色楞古鲁斯希布子顺治十五年九月袭 班达尔沙图巴色楞弟康熙三年七月袭晋封详郡王
  乌珠穆沁多罗额尔徳尼贝勒色楞顺治三年三月封 莫利海色楞孙康熙十年八月袭 鄂齐尔图莫利海子康熙二十年十月袭 博木布鄂齐尔图弟康熙二十七年九月袭 车布登博木布子康熙六十年七月袭 达什衮布车布登子乾隆十八年袭子旺楚克乾隆五十一年
  苏尼特多罗贝勒萨木扎顺治六年正月封晋袭详郡王 伯木布萨木扎从弟康熙三年正月袭 苏泰伯木布子康熙三十九年十月袭 西里苏泰孙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袭 齐旺西里子乾隆六年袭 甘珠尔齐旺子乾隆九年袭子贡桑扎尔乾隆三十三年
  苏尼特多罗贝勒噶尔玛顺治六年九月封 丹津噶尔玛子康熙二年十一月袭 沙哩丹津子康熙十一年八月袭后降袭详辅国公
  阿巴哈纳尔多罗贝勒色楞康熙六年正月归顺封 那木喀尔色楞子康熙十九年九月袭 布绰那木喀尔子康熙二十四年正月袭 齐当旺楚克布绰子康熙四十八年袭 索诺木扎布坦齐当旺楚克子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袭 那木扎索诺木扎布坦从弟康熙五十九年九月袭逹什敏珠尔那木扎子雍正十三年袭子车登扎布乾隆三十五年袭子玛哈巴拉乾隆四十四年
  喀尔喀右翼多罗达尔汉贝勒詹达古密和硕达尔汉亲王诺内子康熙四十七年二月降袭 拉旺多尔济詹达古密子雍正七年二月袭子车布登那木扎尔乾隆四十六年
  茂明安多罗贝勒古木顺治五年封辅国公七年晋封 图巴古木子康熙三年六月袭 班第图巴子康熙三十二年七月袭 罗布藏西喇布班第子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袭 玉穆冲罗布藏西喇布子乾隆八年袭 衮楚克扎布玉穆冲子乾隆三十九年袭 珠克都尔扎布衮楚克扎布子乾隆四十五年袭 丹丕勒珠克都尔扎布子乾隆四十九年
  鄂尔多斯多罗贝勒善丹顺治七年正月归顺封索诺木善丹子康熙二年十一月袭十六年二
  月以军功晋多罗郡王 松阿喇布索诺木子康熙二十一年十月仍袭多罗贝勒三十七年二月以军功晋多罗郡王 甘珠尔松阿喇布子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仍袭多罗贝勒 诺罗布扎木素甘珠尔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袭 栋罗布扎木素诺罗布扎木素子乾隆十二年晋封详郡王
  鄂尔多斯多罗贝勒达尔扎初袭详贝子康熙十六年二月以军功封 旺楚克达尔扎子康熙三十三年十月袭 达什喇布坦旺楚克弟康熙三十七年七月袭子降袭详贝子
  喀尔喀多罗贝勒车布登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 旺扎尔车布登子康熙三十三年二月袭雍正元年以军功晋多罗郡王坐事削爵九年十一月仍封多罗贝勒 旺沁旺扎尔子乾隆十四年袭 达克敦多尔济旺沁子乾隆二十一年
  喀尔喀多罗贝勒布达扎布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固山贝子五十年晋封子降袭详辅国公
  喀尔喀多罗贝勒西达什里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子详亲王
  喀尔喀多罗贝勒卓特巴康熙三十年九月归顺封 萨木多尔济卓特巴子康熙三十一年八月袭 诺尔布巴代萨木多尔济子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袭后降袭详镇国公
  喀尔喀多罗贝勒根敦额尔克戴青康熙三十三年封 松津僧格根敦额尔克戴青子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袭 博贝松津僧格嗣子康熙四十四年降袭辅国公雍正元年二月以军功仍晋多罗贝勒赠详郡王 班第博贝子雍正八年正月封辅国公二月袭多罗贝勒 青滚杂卜班第子雍正十二年八月袭乾隆十六年坐事降公爵以叔父额林沁袭十九年仍以青滚杂卜袭晋封详郡王
  喀尔喀多罗贝勒那木扎布多罗郡王色楞阿哈子康熙三十九年六月降袭 策登扎布那木扎布子雍正元年二月袭乾隆二十一年以青滚杂卜叛同诛
  喀尔喀多罗贝勒额林沁多罗郡王古木布子康熙四十七年三月降袭四十九年正月晋多罗郡王 垂扎布三额林沁子康熙五十年正月仍袭多罗贝勒 那木扎尔车苏隆垂扎布三子雍正二年二月袭 齐默特多尔济那木扎尔车苏隆子乾隆二十五年
  喀尔喀多罗贝勒车木楚克那木扎尔康熙三十五年封辅国公雍正元年以军功晋封赠详郡王 成衮扎布车木楚克那木扎尔子雍正十年十二月袭乾隆三年晋多罗郡王子详亲王
  喀尔喀多罗贝勒丹津多罗郡王公格萨木丕勒子乾隆九年二月封子车凌多尔几乾隆四十五年
  喀尔喀多罗贝勒额林沁乾隆十三年授辅国公品级十六年封多罗贝勒十九年以罪削爵寻复爵 旺布多尔济额林沁子乾隆二十年袭二十二年以军功授多罗郡王品级 车都布旺布多尔济子乾隆二十二年袭子成都扎布乾隆五十年
  喀尔喀多罗贝勒公格阿喇布坦子降袭详贝子喀尔喀多罗贝勒塔木楚克扎布固山贝子罗布藏车凌子乾隆二十一年
  青海多罗贝勒纳木扎勒康熙三十七年正月归顺封 罗布藏察罕纳木扎勒子康熙五十年正月袭雍正二年以罪削爵六年正月复封辅国公
  青海多罗贝勒朋楚克康熙四十二年十一月封阿喇布坦鄂木布朋楚克子康熙四十七年
  月袭后以叛爵除
  青海多罗贝勒伊齐巴图尔古木布康熙四十三年子详郡王
  青海多罗贝勒达颜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封旺楚克拉布坦达颜子康熙五十八年九月
  袭 达什车凌旺楚克拉布坦弟子康熙六十一年五月降袭固山贝子雍正二年九月兼袭固山贝子噶尔丹戴青诺尔布爵晋多罗贝勒 丹巴车凌达什车凌子乾隆二十三年袭济克默特伊什丹巴车凌子乾隆三十九年
  
  青海多罗贝勒车凌东罗布康熙五十九年雍正二年五月降固山贝子详贝子
  青海多罗贝勒巴尔珠尔阿喇布坦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封固山贝子雍正元年二月晋封后以叛爵除
  青海多罗贝勒拉扎布雍正元年二月封二年五月降镇国公袭详镇国公
  青海多罗贝勒垂拉克诺木齐雍正元年二月封后以叛爵除
  青海多罗贝勒车木巴尔多罗郡王色布腾多尔济族叔乾隆三十年降袭
  阿拉善厄鲁特多罗贝勒巴图鲁额尔克济农和罗里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封 阿宝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罗里子康熙四十八年二月袭雍正元年十二月晋多罗郡王详郡王
  准噶尔多罗贝勒阿喇布坦康熙四十一年归顺封
  准噶尔多罗贝勒巴布腾旺布雍正元年三月封子降袭详贝子
  杜尔伯特多罗贝勒刚多尔济乾隆十九年归顺封 达瓦丕勒刚多尔济子乾隆三十二年袭杜尔伯特多罗贝勒色布腾乾隆十九年归顺封二十年授多罗郡王品级 巴桑色布腾子乾隆二十一年
  旧土尔扈特多罗贝勒罗布藏达尔扎多罗贝勒丹忠子袭详贝子乾隆五年袭 旺扎勒车凌罗布藏达尔扎子乾隆三十二年
  旧土尔扈特贝勒谟们图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和硕特多罗贝勒恭格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徳勒克乌巴什恭格子乾隆三十八年
  回部多罗贝勒品级鄂对乾隆二十四年二月授公品级五月封公爵十月晋固山贝子十二月授多罗贝勒品级四十三年卒四十四年以罪削爵子详贝子
  附赠多罗贝勒
  科尔沁赠多罗贝勒东果尔封详镇国公顺治五年四月赠
  扎鲁特赠多罗贝勒色本顺治五年正月赠阿噜科尔沁赠多罗贝勒穆章封详贝子顺治五年正月赠
  以上贝勒
  固山贝子
  科尔沁固山贝子拉什雍正二年六月封辅国公四年十二月晋封 达尔玛达都拉什子乾隆二年十二月封镇国公十五年袭 班珠尔达尔玛达都子乾隆十八年袭子西第乾隆五十一年袭科尔沁固山贝子色布腾同鲁布乾隆三年封无袭
  扎赖特固山贝子色楞赠固山贝子和硕蒙衮子顺治五年正月袭 毕礼克色楞子康熙三年九月袭 纳逊毕礼克子康熙十七年十月袭 特古斯纳逊子康熙四十二年三月袭雍正十年九月以军功晋多罗贝勒袭详贝勒
  杜尔伯特固山贝子色楞初封辅国公顺治五年四月晋封 诺尔布色楞子康熙九年七月袭沙津诺尔布嗣子康熙十年九月袭 巴图沙津子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袭 班珠尔巴图子雍正七年十一月袭 色布腾东罗布班珠尔子乾隆四年袭 丹珠尔色布腾东罗布叔父乾隆九年袭 那木扎尔多尔济丹珠尔养子乾隆十九年袭 罗布藏丹珠尔族乾隆二十四年袭 博第罗布藏弟乾隆三十年
  敖汉固山贝子垂济扎尔多罗贝勒罗布藏子乾隆十八年二月降袭
  奈曼固山贝子乌勒木济康熙十四年六月归顺封三十七年削爵
  翁牛特固山贝子额尔徳尼原袭固山贝子晋袭多罗杜棱郡王罗布藏兄雍正十一年七月袭巴勒丹额尔徳尼子乾隆十一年袭子土们巴颜乾隆三十七年
  巴林固山贝子色楞
  国初以军功封 鄂冲色楞子顺治五年二月袭额尔徳尼鄂冲子康熙二十八年四月袭 扎什那木塔尔额尔徳尼子康熙五十年袭 车凌敦多克扎什那木塔尔子乾隆十二年袭 多尔济拉布坦车凌敦多克子乾隆十七年
  巴林固山贝子满朱习礼顺治五年二月封 乌尔占满朱习礼子康熙十二年十月袭 鄂齐尔桑乌尔占子康熙四十五年十月袭 巴特玛鄂齐尔桑子康熙五十八年七月袭 诺们额尔胡图巴特玛子乾隆三年袭 达色诺们额尔胡图弟乾隆八年袭 赛丕勒多尔济达色子乾隆十二年
  阿噜科尔沁固山贝子穆章顺治元年赠详贝勒土默特固山贝子俄木布顺治五年正月封镇国公康熙二年二月晋封 衮齐斯扎布俄木布子康熙十三年九月袭以罪削爵 拉斯扎布衮齐斯扎布兄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袭 班第拉斯扎布子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袭 哈木噶巴雅斯呼朗图班第子康熙四十九年四月袭 吹扎布哈木噶巴雅斯呼朗图子乾隆三十六年袭 色布腾栋罗布吹扎布子乾隆三十九年袭 色布腾拉什色布腾栋罗布弟乾隆五十年
  喀喇沁固山贝子僧衮扎布固山贝子善巴拉什子初封详镇国公康熙五十六年七月袭雍正九年八月晋多罗贝勒 胡图灵阿僧衮扎布子乾隆七年九月仍袭固山贝子四十四年卒子降袭详镇国公喀喇沁固山贝子扎拉丰阿乾隆七年九月封辅国公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平回部功晋封
  喀喇沁固山贝子敏珠尔拉布坦乾隆八年七月封辅国公二十四年奉
  特旨晋封
  阿巴噶固山贝子多尔济顺治三年三月归顺封绰博和多尔济子顺治十年八月袭 车凌敦
  鲁布绰博和子康熙十五年九月袭 齐旺车凌敦鲁布孙雍正五年九月袭 朋楚克齐旺孙乾隆二十一年
  阿巴哈纳尔固山贝子东伊斯噶布康熙四年归顺封 衮楚克扎布东伊斯噶布子康熙二十一年四月袭 额林沁达什衮楚克扎布子康熙二十四年十月袭 班珠尔额林沁达什子康熙五十六年正月袭晋多罗贝勒品级 达克丹彭素克班珠尔子乾隆二十九年
  喀尔喀右翼固山贝子库木巴斯希顺治十年三月归顺封 巴特玛库木巴斯希子康熙十五年十月袭 津巴巴特玛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袭达济津巴子康熙五十四年二月袭班第达达
  济子雍正七年正月袭 阿喇布坦班第达子雍正十三年七月袭 巴勒准多尔济阿喇布坦子乾隆二十六年
  喀尔喀右翼固山贝子巴特玛旺扎尔多罗郡王古鲁什希子康熙四十三年正月降封 䇿穆伯勒巴特玛旺扎尔子乾隆二十一年袭 䇿登多尔济䇿穆伯勒子乾隆四十五年袭 端岳特䇿登多尔济弟乾隆五十一年
  鄂尔多斯固山贝子色楞顺治六年九月封 衮布拉什色楞子康熙十六年九月袭十九年十一月以军功晋多罗贝勒 根都西希扎布衮布拉什子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仍袭固山贝子 罗布藏根都西希扎布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袭以罪降辅国公 那木扎尔多尔济罗布藏子乾隆五年仍袭固山贝子 色旺拉什那木扎尔多尔济子乾隆四十二年
  鄂尔多斯固山贝子额林沁顺治六年九月封达尔扎额林沁从子顺治十八年九月袭以军功晋多罗贝勒袭详贝勒 拉什色楞达尔扎孙雍正十二年二月降袭固山贝子子沙克都尔扎布乾隆三十八年袭子布彦泰乾隆四十三年
  鄂尔多斯固山贝子沙克扎顺治七年正月归顺封 古鲁斯希布沙克扎子顺治十四年十月袭十九年十一月以军功晋多罗贝勒 拉什扎木素古鲁斯希布子康熙四十三年十月仍袭固山贝子 那木扎尔色楞拉什扎木素子康熙五十年四月袭 拉旺巴尔丹色楞那木扎尔色楞子乾隆二十六年袭 丹巴达尔济拉旺巴尔丹色楞弟乾隆三十年
  鄂尔多斯固山贝子色楞拉什固山贝子都楞子初封详镇国公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袭 伦布色楞拉什弟康熙五十一年八月袭 色楞那木扎尔伦布弟康熙五十六年四月袭 齐旺班珠尔色楞那木扎尔子康熙五十六年十月袭雍正十一年以罪降镇国公㝷以军功仍晋固山贝子乾隆十九年
  特旨晋多罗贝勒
  喀尔喀固山贝子车布登康熙三十年三月归顺封 阿勒达尔车布登子康熙三十五年八月袭子降袭详镇国公
  喀尔喀固山贝子阿南达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 丹津阿南达子康熙三十六年十月袭后降袭详镇国公
  喀尔喀固山贝子达里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阿海成布勒达里子康熙三十一年四月袭
  喇布坦阿海成布勒弟康熙四十年十一月袭旺扎尔喇布坦子雍正十年十月袭 伊达木扎布旺扎尔子乾隆二十七年袭子衮楚克扎布乾隆四十九年
  喀尔喀固山贝子西布推哈坦康熙三十年闰七月归顺封辅国公三十九年以军功晋封子降袭详辅国公
  喀尔喀固山贝子佛保多罗贝勒公格阿喇布坦子雍正二年正月降袭乾隆二十二年降辅国公沙克都尔扎布佛保兄雍正十一年正月以佛
  保䧟贼袭乾隆二十四年以军功晋多罗贝勒敦多布多尔济沙克都尔扎布子乾隆二十八年仍袭固山贝子
  喀尔喀固山贝子阿努里康熙五十年封辅国公雍正九年十二月晋封 多尔济旺楚克阿努里子乾隆二年袭 罗布藏车凌多尔济旺楚克子乾隆十五年子详贝勒
  喀尔喀固山贝子根扎布多尔济和硕亲王降固山贝子额林沁多尔济兄乾隆二十二年正月袭车布登多尔济根扎布多尔济子乾隆二十五
  年袭子逊都布多尔济乾隆三十九年
  喀尔喀固山贝子品级三达克多尔济和硕亲王丹津多尔济子乾隆二十一年以军功封辅国公授固山贝子品级 䇿凌多尔济三达克多尔济子乾隆二十九年
  喀尔喀固山贝子品级齐旺多尔济乾隆十九年以军功授公爵二十二年授固山贝子品级三十八年革职子三都布多尔济乾隆三十九年袭喀尔喀固山贝子品级额尔克沙拉乾隆二十二年以军功封辅国公二十三年以军功授固山贝子品级 依锡扎木素额尔克沙拉弟乾隆三十一年
  喀尔喀固山贝子达尔济雅原袭辅国公乾隆二十年晋封 索诺穆旺扎勒多尔济达尔济雅子乾隆四十五年
  青海固山贝子朋楚克康熙三十七年正月归顺封无袭
  青海固山贝子罗布藏达尔扎康熙四十二年封后降袭扎萨克头等台吉
  青海固山贝子喇扎布阿喇布坦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封
  青海固山贝子车棱敦多布初封详贝勒康熙五十九年封多罗贝勒雍正二年降 丹巴车棱敦多布嗣子乾隆三年八月袭 沙克都尔扎布丹巴子乾隆十七年袭 绰尔济多尔济沙克都尔扎布子乾隆四十八年
  青海固山贝子丹衷赠详郡王
  青海固山贝子噶尔丹戴青诺尔布雍正二年五月以军功封袭详贝勒
  青海固山贝子索诺木达什雍正元年封 噶勒丹旺扎勒索诺木达什子乾隆十四年袭 莽鼐噶勒丹旺扎勒弟乾隆十五年袭 罗布藏色布腾莽鼐子乾隆十八年
  青海固山贝子那木扎勒车凌原袭辅国公乾隆十九年晋封 齐默特丹巴那木扎勒车凌子乾隆三十六年
  绰罗斯固山贝子多尔济色布腾辅国公丹济拉子原袭详辅国公雍正元年三月晋封 三都卜多尔济色布腾子乾隆二年袭 衮楚克邦三都卜子乾隆二十五年
  准噶尔固山贝子茅海雍正元年十月封后以叛爵除
  阿拉善厄鲁特固山贝子古木布雍正元年以军功封辅国公十年正月晋封 拉尔济旺楚克衮布弟乾隆二年袭后降袭详镇国公
  绰罗斯固山贝子朋楚克多罗郡王色卜腾旺布嗣子乾隆十三年降袭 那木扎勒朋楚克子乾隆四十三年
  杜尔伯特固山贝子额尔徳尼乾隆十九年归顺封无袭
  杜尔伯特固山贝子班珠尔乾隆十九年归顺封奇塔班珠尔从子乾隆二十年袭 罗卜臧萨
  木坦奇塔子乾隆四十四年
  杜尔伯特固山贝子根敦乾隆十九年归顺封子扣肯乾隆三十二年袭病故无嗣叔松琥尔降袭详辅国公
  杜尔伯特固山贝子玛什巴图乾隆十九年归顺封辅国公二十年晋封 布延济尔噶勒玛什巴图子乾隆三十年袭 和塔拉布延济尔噶勒子乾隆四十四年袭 谔勒哲布图库和塔拉子乾隆四十六年
  旧土尔扈特固山贝子阿拉巴珠尔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归顺封 旦永阿拉巴珠尔子袭雍正七年二月晋多罗贝勒袭详贝勒
  旧土尔扈特固山贝子额默根乌巴什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恭坦额默根乌巴什子乾隆三十七年
  旧土尔扈特固山贝子奇布腾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旧土尔扈特固山贝子沙拉和肯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和硕特固山贝子业哷木丕尔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布颜楚克业哷木丕尔子乾隆三十六年
  附察哈尔和硕特固山贝子纳噶察乾隆十九年来归封辅国公二十一年晋封贝子病卒弟达克巴降袭详辅国公
  西藏固山贝子康济鼐康熙六十年二月封无袭西藏固山贝子阿尔布巴康熙六十年二月封以叛诛
  回部固山贝子额敏雍正五年二月封镇国公七年十二月晋封子详郡王
  回部固山贝子鄂斯满贝勒品级鄂对子乾隆四十三年袭父职四十四年以父罪削爵赏给散秩大臣以办理讦告案件奉
  特旨晋封贝子
  附赠固山贝子
  科尔沁赠固山贝子和硕齐顺治五年正月赠以上贝子
  镇国公
  科尔沁镇国公栋果尔
  国初归顺封赠详贝勒袭详郡王
  科尔沁镇国公喇嘛什希
  国初归顺封 色楞喇嘛什希子顺治五年正月袭杜什雅尔色楞子顺治十八年袭 图努木尔
  杜什雅尔子康熙三十六年袭 喇嘛扎布图努木尔子雍正三年九月袭 布颜徳尔格尔喇嘛扎布子乾隆十九年袭以罪削爵 敏珠尔多尔济布颜徳尔格尔从子乾隆二十二年袭 萨木丕尔扎布素敏珠尔多尔济子乾隆三十年袭科尔沁镇国公索诺木色楞乾隆八年五月封郭尔罗斯镇国公布木巴顺治五年十月归顺封扎尔布布木巴子顺治十一年十月袭 安达
  西里扎尔布子康熙四年四月袭 巴图安达西里子康熙四十二年四月袭 多尔济巴图子乾隆五年袭 索诺木扎木素多尔济子乾隆二十年袭 西拉博第索诺木扎木素子乾隆二十四年袭子固鲁扎布乾隆四十二年
  翁牛特镇国公噶尔玛
  国初归顺封 查哈岱噶尔玛子顺治五年七月袭奇塔特查哈岱子顺治十六年四月袭 齐旺
  多尔济奇塔特子康熙四十一年袭 索诺木齐旺多尔济子康熙四十五年十月袭 贡格拉布坦索诺木子乾隆六年袭子达瓦西里乾隆四十六年
  扎鲁特镇国公玛尼
  国初归顺封 毛奇塔特玛尼子顺治五年二月袭巴图毛奇塔特子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袭
  苏里巴图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袭 察罕林华苏里子雍正三年二月袭 纳逊额尔克图察罕林华子乾隆二十三年袭子色楞扎布乾隆三十七年
  土默特镇国公善巴崇徳元年封 车里克图善巴子顺治十四年十月袭康熙元年晋多罗贝勒袭详贝勒
  喀喇沁镇国公色楞顺治五年十月归顺封 奇塔特色楞子顺治十四年袭 伍特巴喇奇塔特子康熙六年正月袭 善巴拉什伍特巴喇弟康熙三十年七月袭五十五年晋固山贝子袭详贝子喀喇沁镇国公丹津达尔扎固山贝子敏珠尔喇布坦子乾隆二十五年降封
  乌朱穆秦镇国公塔旺扎木素雍正元年封 朋楚克喇布坦塔旺扎木素子雍正二年四月袭拉什丕勒朋楚克喇布坦孙乾隆十七年十二月袭
  喀尔喀右翼镇国公扎木素顺治十年三月封无袭
  喀尔喀右翼镇国公萨木第康熙十四年封古木布阿喇布坦萨木第子康熙二十六年正月袭索诺木班珠尔古木布阿喇布坦子康熙四十
  九年十一月袭 贡格拉布坦索诺木班珠尔子雍正九年十二月袭子贡楚克端罗布乾隆三十八年袭子丹津多尔济乾隆四十年
  乌喇特镇国公图巴顺治五年正月以军功封海色图巴子顺治十三年七月袭 察木察海色子康熙八年十一月袭 杜楞察木察子康熙二十五年七月袭 讷尔布林沁杜楞子康熙五十二年二月袭 西拉布讷尔布林沁弟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袭 索诺木扎木三西拉布子乾隆七年袭 索诺木拉布坦索诺木扎木三子乾隆二十年袭子车布登栋罗布乾隆四十年袭乌喇特镇国公鄂宾顺治五年四月归顺封 伯尔图勒鄂宾子顺治十五年十月袭 白尔图伯尔图勒弟顺治十八年八月袭 阿玉锡白尔图弟康熙七年十一月袭 诺门阿玉锡子康熙十一年闰七月袭 达喇玛迪诺门子康熙二十三年三月袭 达喇玛西里达喇玛迪子康熙三十年十月袭坐事削爵 达喇玛吉里第达喇玛西里子雍正三年八月袭 达喇玛里第达喇玛吉里第子乾隆十六年袭 噶勒桑车凌达喇玛里第子乾隆二十九年袭弟噶喇桑罗垒乾隆四十四年袭旋卒叔济克英特多尔济于是年袭鄂尔多斯镇国公扎木素顺治六年九月封 索诺木扎木素子康熙九年十二月袭 都楞索诺木子康熙十一年八月袭三十七年二月以军功晋固山贝子袭详贝子
  敖汉镇国公那木扎勒多尔济固山贝子罗布藏锡拉布子乾隆四十六年降袭
  喀尔喀镇国公托多额尔徳尼康熙三十年五月归顺封 乌巴达托多额尔徳尼兄康熙三十二年七月袭 巴木乌巴达子康熙五十年二月袭䇿旺诺木布托多额尔徳尼嗣子康熙五十一
  年十一月袭雍正二年正月以军功晋□山贝子子详郡王
  喀尔喀镇国公苏泰伊尔登康熙三十年封无袭喀尔喀镇国公车布登康熙三十五年封 图巴车布登子康熙五十二年二月袭 扎木禅图巴子雍正十一年十一月袭 云丹扎木禅子乾隆二十三年袭子达什格勒克乾隆五十一年袭喀尔喀镇国公车凌布木固山贝子阿勒达尔子康熙四十二年九月降封 格勒克巴木丕勒车凌布木子康熙五十三年降袭辅国公以罪削爵乾隆二十五年以军功封镇国公三十六年卒子降袭详辅国公
  喀尔喀镇国公齐巴勒阿喇布坦固山贝子丹津子康熙四十四年十月降封 颜楚布多尔济齐巴勒阿喇布坦子康熙四十五年四月袭雍正二年三月晋固山贝子坐事削爵 旺沁扎布颜楚布多尔济子乾隆二十二年袭固山贝子二十五年坐事降镇国公子吹津扎布乾隆四十八年袭喀尔喀镇国公博贝康熙三十年五月封固山贝子后坐事降 乌巴什博贝子康熙四十三年袭以罪削爵 旺楚克乌巴什弟雍正二年七月袭子降袭详辅国公
  喀尔喀镇国公旺扎尔多罗贝勒诺尔布巴代孙雍正十二年二月降袭 玛哈巴拉旺扎尔子乾隆十七年袭五十年縁事革职子衮楚克多尔济袭
  喀尔喀镇国公噶木丕勒雍正十年以军功封辅国公乾隆二年以军功晋封 公格敦丹噶木丕勒子乾隆十四年袭子当苏隆乾隆三十五年袭子齐旺达什乾隆四十七年
  喀尔喀镇国公朗衮扎布乾隆二十三年以军功封子索诺穆多尔济乾隆三十二年
  喀尔喀镇国公车登扎布和硕亲王诺尔布扎布子乾隆二十七年封五十一年袭亲王子额林沁多尔济于是年袭镇国公
  喀尔喀镇国公达什辅国公齐旺子原袭详辅国公乾隆三十一年晋封四十五年卒子降袭详辅国公
  青海镇国公噶勒丹达什康熙五十年归顺封辅国公雍正元年二月以进西藏军功晋封 丹津诺木扎勒噶勒丹达什子乾隆四年袭 索诺木巴勒济丹津诺木扎勒弟乾隆十三年二月袭后降袭详辅国公
  青海镇国公察罕喇布坦多罗贝勒降镇国公拉扎布子雍正九年七月袭后降袭扎萨克头等台吉
  阿兰山镇国公衮楚克固山贝子沙丕多尔济从弟初封详辅国公乾隆二年降袭子多尔济色布腾乾隆三十二年
  阿兰山镇国公索诺木多尔济固山贝子拉尔济旺楚克从子乾隆六年三月降袭 乌尔图那逊索诺木多尔济子乾隆三十年
  杜尔伯特镇国公硕翁和尔固山贝子根敦弟乾隆三十三年降袭 谔哲勒鄂罗什瑚硕翁和尔子乾隆四十五年
  喀喇沁镇国公济克济特扎布固山贝子胡图灵阿子乾隆四十四年降袭四十五年縁事革职停袭
  以上镇国公
  辅国公
  科尔沁辅国公图讷黒顺治十八年十月封 布尼图讷黑子康熙二十七年十月袭 萨玛第布尼子康熙六十一年八月袭 拉什色旺萨玛第子雍正六年十一月袭子色当噶玛尔乾隆三十年
  科尔沁辅国公乌尔呼满尔雍正二年三月封七年正月晋固山贝子 玛哈玛玉尔乌尔呼满尔子雍正十年十二月仍袭辅国公子西第西里乾隆三十五年
  科尔沁辅国公噶尔弼雍正二年六月封 察罕达赖噶尔弼子乾隆三年五月袭 诺衮达拉察罕达赖子乾隆七年
  科尔沁辅国公鄂齐尔雍正九年十二月封无袭科尔沁辅国公色布腾巴尔珠尔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布藏古木布子乾隆八年八月封晋袭详亲王拉什那木扎尔色布腾巴尔珠尔兄乾隆十七年袭三十五年卒停袭
  科尔沁辅国公哈达固山贝子拉什子乾隆十五年
  特旨封
  科尔沁辅国公拉里达乾隆二十四年封无袭郭尔罗斯辅国公古木桑噶尔古木弟顺治五年四月袭 昂阿桑噶尔兄子顺治七年九月袭莽色昂阿子康熙十八年九月袭 诺尔布莽色子康熙五十八年九月袭 策旺扎布诺尔布子雍正五年五月袭 额尔登额䇿旺扎布子雍正十年十月袭 贡格拉布坦额尔登额子乾隆二十二年
  敖汉辅国公桑济扎尔乾隆十八年
  特旨封四十八年晋封固山贝子
  敖汉辅国公罗布藏锡拉布乾隆二十四年
  特旨封四十年封固山贝子四十六年卒子那木扎勒
  多尔济降袭详镇国公
  奈曼辅国公格勒尔康熙十四年六月归顺封三十七年削爵
  巴林辅国公色布腾顺治五年正月封晋封详郡王桑里达色布腾孙袭晋封详郡王 林沁桑里达子乾隆八年七月袭晋封详郡王 徳勒克林沁子乾隆二十一年六月袭四十八年晋封固山贝子
  扎鲁特辅国公根都什希布康熙二十二年归顺封无袭
  扎噜特辅国公彭素克乾隆四十八年由一等台吉晋封
  土默特辅国公沙津达赖雍正七年六月封十一年三月削爵
  喀喇沁辅国公罗布藏车布登雍正九年正月封喇布坦罗布藏车布登子乾隆九年袭 拉扎
  布喇布坦子乾隆三十一年
  喀喇沁辅国公丹津赠辅国公丹巴子雍正十年三月袭 托克托呼丹津子乾隆十八年袭 温都尔呼托克托呼弟乾隆二十二年
  喀喇沁辅国公额尔徳尼雍正十年三月封无袭乌珠穆沁辅国公徳勒克旺楚克乾隆三年封敦多布色楞徳勒克旺楚克子乾隆二十一年袭三十八年革退子玛哈布尔尼雅袭
  阿巴噶辅国公徳木楚克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以军功封六十一年十二月晋镇国公雍正二年十一月晋固山贝子 鄂尔齐图徳木楚克子雍正四年十一月仍袭辅国公 旺沁扎布鄂尔齐图子乾隆十六年袭 七巴克扎布旺沁扎布子乾隆三十一年袭五十二年卒未袭
  苏尼特辅国公阿必达多罗贝勒沙里子康熙四十三年正月降封 罗垒阿必达子康熙四十八年四月袭子扎什拉布坦乾隆三十一年袭以残疾退子罗布桑车凌乾隆四十年
  苏尼特辅国公噶尔玛雍正元年九月封无袭苏尼特辅国公多布雍正元年九月封无袭吴喇忒辅国公巴克巴海顺治五年封 楚冲克巴克巴海弟顺治五年四月袭 塔尔玛楚冲克子康熙二十三年二月袭 鄂尔班塔尔玛子康熙二十五年九月袭 垂扎木素鄂尔班子康熙四十三年正月袭坐事削爵 阿木尔凌贵垂扎木素弟雍正十一年四月袭 贡格喇布坦阿木尔凌贵子乾隆二十一年
  鄂尔多斯辅国公色布腾诺尔布多罗郡王拉什班珠尔子雍正六年十月封 占巴尔达尔济色布腾诺尔布子乾隆二十一年袭 萨木丕勒占巴尔达尔济子乾隆二十七年袭子丹津多尔济乾隆二十九年
  归化城土默特辅国公喇嘛扎布乾隆二十一年以军功封 索诺穆旺扎尔喇嘛扎布子乾隆二十一年
  喀尔喀辅国公旺楚克康熙三十年归顺封 扎布禅旺楚克子雍正元年二月袭 巴图孟克扎布禅子乾隆十年袭 达木巴津珠勒巴图孟克子乾隆二十一年
  喀尔喀辅国公格色克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归顺封 多岳特格色克子乾隆十七年袭以罪削爵二十二年复公品级子甘珠尔扎布乾隆四十九年仍袭公品级
  喀尔喀辅国公卫征诺颜阿玉锡康熙三十五年以军功封 旺扎尔卫征诺颜阿玉锡孙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袭 三都克车木本尔旺扎尔子乾隆十二年十一月袭 车登扎布三都克车木本尔子乾隆二十五年袭二十七年晋镇国公喀尔喀辅国公车凌达什康熙三十五年以军功封 根敦车凌达什子康熙四十二年四月袭萨木丕勒根敦子雍正九年二月袭 成衮萨木丕勒子乾隆九年袭以罪削爵
  喀尔喀辅国公索诺木伊斯扎布康熙三十七年正月以军功封 噶勒桑萨班索诺木伊斯扎布子康熙五十七年正月袭 景春多尔济噶勒桑萨旺子乾隆二年袭 拉沁苏隆景春多尔济子乾隆二十三年
  喀尔喀辅国公坤占康熙五十年封 敏珠尔坤占子康熙五十二年四月袭 车鲁巴敏珠尔子乾隆五年袭 多约特多尔济车鲁巴弟乾隆九年七月袭 明品多尔济多约特多尔济弟乾隆二十一年袭子齐旺达什乾隆四十六年袭喀尔喀辅国公车凌巴尔康熙五十年封 巴木丕勒多尔济车凌巴尔子雍正七年袭车登三丕勒巴木丕勒多尔济子乾隆十三年二月袭子拉苏陇多尔济乾隆四十二年
  喀尔喀辅国公云徳林沁多罗贝勒布达扎布子康熙五十二年二月降袭 巴苏云徳林沁子康熙五十七年闰八月袭 达尔济雅巴苏子乾隆十五年袭二十年以军功晋固山贝子详贝子喀尔喀辅国公三济扎布康熙五十六年封 密瓦扎布三济扎布子雍正八年二月袭 格勒克密瓦扎布子乾隆十一年袭子车登扎布乾隆四十三年
  喀尔喀辅国公车凌达什康熙五十八年以军功封 敦多布额林沁车凌达什子雍正二年三月袭 色内敦多布额林沁子雍正八年四月袭公格色内叔父乾隆八年三月袭 三都扎布公格弟乾隆二十四年袭 敏珠尔多尔济三都扎布子乾隆二十六年九月袭子车登扎布乾隆四十三年袭子徳里克多尔济乾隆五十年袭喀尔喀辅国公苏巴西里和硕超勇亲王策楞子雍正元年十二月封坐事削爵乾隆二十一年八月复封 垂吉多尔济苏巴西里弟乾隆十六年七月袭 徳勒克多尔济垂吉多尔济嗣子乾隆十七年九月袭
  喀尔喀辅国公古木布扎布雍正二年正月封沙克多尔扎布古木布扎布子雍正二年七月袭巴勒桑沙克多尔扎布弟雍正八年二月袭
  沙拉布多尔济巴勒桑子乾隆三十六年袭 纳木扎勒多尔济沙拉布多尔济子乾隆四十二年
  喀尔喀辅国公车凌旺布雍正二年八月封 格勒克车凌旺布子乾隆七年袭 衮楚克多尔济格勒克子乾隆二十二年
  喀尔喀辅国公萨克扎雍正二年以军功封 多尔济车登萨克扎子乾隆五年袭 车都布多尔济车登孙乾隆三十一年
  喀尔喀辅国公通摩克雍正三年三月以军功封旺沁扎布通摩克子乾隆四年袭四十九年革
  退子格里克乾隆五十年
  喀尔喀辅国公巴海雍正十年九月以军功封衮楚克扎布巴海子乾隆八年十一月袭衮楚克达什衮楚克扎布子乾隆二十八年袭弟巴尔达尔扎布乾隆四十九年
  喀尔喀辅国公密什克雍正十年封 昆楚克扎布密什克子乾隆二十九年
  喀尔喀辅国公齐旺雍正十年十月以军功封达什齐旺子乾隆二十二年袭三十一年晋封详镇国公
  喀尔喀辅国公古木布车凌乾隆元年封 丹衷古木布车凌子乾隆九年九月袭 达什朋楚克丹衷子乾隆二十年
  喀尔喀辅国公诺尔布扎布乾隆元年封 丹巴多尔济诺尔布扎布子乾隆五年七月袭 衮楚克丹巴多尔济子乾隆九年袭子索诺穆巴尔珠尔多尔济乾隆五十一年
  喀尔喀辅国公旺布乾隆三年封 孟古旺布子乾隆七年三月袭 索诺木车木巴尔孟古子乾隆二十七年袭子帕克巴扎布乾隆四十五年袭子齐巴克扎布乾隆五十二年
  喀尔喀辅国公车凌多岳特乾隆十九年封四十三年卒子降袭台吉
  喀尔喀辅国公林木丕勒多尔济乾隆二十年以军功封 车尔登多尔济林木丕勒多尔济子乾隆二十三年
  喀尔喀辅国公巴图济尔哈勒乾隆二十三年封喀尔喀辅国公三多布多尔济乾隆二十五年封子车登多尔济乾隆四十五年
  喀尔喀公品级敏珠尔多尔济乾隆十八年授三十八年卒停袭
  喀尔喀公品级成衮扎布乾隆二十一年授子云敦齐旺乾隆三十六年袭子恭僧班穆巴尔乾隆三十九年
  喀尔喀辅国公佛保乾隆二十八年封子三品尔敦多克乾隆三十七年
  喀尔喀辅国公车布登固山贝子西布推哈坦子乾隆三十一年降袭三十五年卒孙齐素隆多尔济降袭一等台吉
  喀尔喀辅国公拉旺多尔济镇国公旺楚克子乾隆三十一年降袭子达巴拉车林乾隆四十九年
  喀尔喀辅国公昆布扎布镇国公格勒克巴木丕勒子乾隆三十六年降袭
  喀尔喀辅国公拉玛扎布镇国公达什子乾隆四十五年降袭
  喀尔喀公品级萨木丕勒多尔济乾隆二十二年以军功授子达玛璘乾隆五十年
  喀尔喀辅国公车登达什乾隆五十二年封青海辅国公车凌康熙五十年归顺封 色布腾达什车凌子雍正七年十一月袭 衮楚克扎布色布腾达什弟乾隆四年袭 垂忠扎布衮楚克扎布子乾隆十八年
  青海辅国公索诺木达什康熙五十年归顺封诺尔布朋楚克索诺木达什子康熙五十三年正月袭辅国公 达什巴勒珠尔诺尔布朋楚克嗣子雍正五年八月袭 车凌索诺木达什从子雍正八年袭 达什扎布车凌子乾隆九年袭 根敦端多布达什扎布子乾隆三十一年
  青海原封辅国公拉察布康熙五十年封坐事削爵
  青海辅国公丹津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封后以叛爵除
  青海辅国公阿喇布坦扎木苏康熙五十九年归顺封无嗣 达什纳木扎勒阿拉布坦扎木苏从子乾隆五年袭 里塔尔达什纳木扎勒嗣子乾隆三十一年袭 隆贲达什纳木扎勒子乾隆四十一年降袭一等台吉
  青海原封辅国公济克济扎布固山贝子罗布藏达尔扎子康熙六十一年封坐事削爵
  青海辅国公阿喇布坦康熙五十年授公品级雍正三年以军功封 那木扎勒车凌阿喇布坦子乾隆四年袭十九年晋固山贝子详贝子
  青海辅国公公格雍正三年以军功封 纳哈达尔巴公格子乾隆二十年袭子旺扎勒敦多布乾隆三十年
  青海辅国公索诺卜多布济镇国公索诺木巴勒济从子乾隆三十一年降袭
  厄鲁特原封辅国公达穆拜多罗郡王䇿凌旺布子康熙年封坐事削爵
  厄鲁特辅国公丹济拉康熙四十四年归顺封多尔济色布腾丹济拉子袭辅国公雍正元年以军功晋固山贝子袭详贝子
  阿兰山辅国公玉木楚木多罗贝勒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罗里子康熙三十七年二月以军功封罗布藏多尔济玉木楚木子康熙五十三年二
  月袭 沙丕多尔济罗布藏多尔济兄康熙六十年袭雍正元年以军功晋固山贝子后降袭详镇国公厄鲁特辅国公公格喇布坦雍正二年十月封无袭
  杜尔伯特辅国公巴图孟克乾隆十九年归顺封乌哷斯巴图孟克子乾隆四十年
  杜尔伯特辅国公刚乾隆十九年归顺封 扎那巴克刚子乾隆三十年袭子齐默特巴尔乾隆五十年
  杜尔伯特辅国公松琥尔固山贝子和肯叔乾隆三十二年降袭
  杜尔伯特公品级索诺木玉木隆乾隆三十年授三十九年卒停袭
  旧土尔扈特辅国公拜济呼乾隆三十六年来归封
  附察哈尔和硕特辅国公达克巴固山贝子纳噶察弟乾隆二十一年降袭 巴勒济达克巴弟乾隆二十一年
  附察哈尔和硕特辅国公色布腾乾隆二十年来归封 达什拉布坦色布腾子乾隆四十九年袭扎哈沁三等公祃木特乾隆二十年来归封 扎木禅祃木特子乾隆二十一年袭 们特什扎木禅子乾隆四十年
  西藏辅国公隆布鼐康熙六十年二月封后以叛爵除
  西藏辅国公索诺木达尔扎雍正七年六月封恭格丹津索诺木达尔扎子乾隆九年袭 扎什纳木扎勒恭格丹津子乾隆三十八年
  西藏辅国公珠尔默特䇿布登多罗郡王颇罗鼐子雍正九年二月以军功封 珠尔默特旺扎勒珠尔默特策布登子乾隆十六年袭 诺尔布朋素克珠尔默特旺扎勒嗣子乾隆四十三年袭西藏辅国公噶什巴那木扎勒色布腾雍正九年十二月以劳绩封 班第达噶什巴那木扎勒色布腾弟乾隆五年
  西藏辅国公索诺木逹什乾隆四十六年封 喇布丹纳木扎勒索诺木达什子乾隆四十七年袭回部辅国公木萨乾隆二十四年授辅国公品级无嗣停袭
  回部辅国公噶岱默特乾隆二十四年封 阿卜都尔满噶岱默特子乾隆四十年袭 迈玛第敏阿卜都尔满子乾隆四十四年
  回部辅国公阿什默特乾隆二十四年封三十一年縁事革职五十二年卒未袭
  回部公品级素赉满乾隆二十二年授四十二年袭郡王縁事革职四十五年卒详郡王
  回部公品级色提卜阿勒氐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授二十九年晋辅国公四十三年晋固山贝子详贝子
  附赠辅国公
  喀喇沁赠辅国公丹巴雍正九年十一月赠世袭以上辅国公
  等谨按外藩封爵顺治朝及康熙初年有授精奇尼哈畨阿思哈尼哈畨者至康熙六年以后则不著按之会典禄制亦详特其建置沿革概无可稽今载数条以备考云
  科尔沁一等精奇尼哈畨桑阿尔赛 额林沁桑阿尔赛子顺治五年正月袭
  科尔沁三等精奇尼哈畨卜对山津 讷穆虎卜对山津子顺治五年正月袭
  喀喇沁三等精奇尼哈畨色木特尔顺治七年八月封 班第色木特尔子顺治十一年正月袭喀尔喀左右翼无考三等精奇尼哈畨巴拜顺治十年三月封 古木雅克巴拜子顺治十六年七月袭归化城土默特三等精奇尼哈畨古禄固初封一等梅勒章京顺治二年八月晋三等昻邦章京四年改为三等精奇尼哈畨 伍巴席泰古禄固子康熙六年正月袭
  以上精奇尼哈畨今子爵
  喀尔喀左右翼无考三等阿思哈尼哈畨萨喇瑚顺治十年三月封
  回子部落一等阿思哈尼哈畨昻阿顺治六年五月封 达尔玛昻阿子顺治十四年十月袭以上阿思哈尼哈畨今男爵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六
  象纬考
  等谨按宋郑樵作天文略自谓汉唐诸儒所不得闻后之论者疑其矜诩过甚然马端临象纬考颇依据之其大指欲学者识垂象授时之意绝其诞妄之源故举术家沿袭之辞史迁所称禨祥不法凌杂米盐者悉与芟除而独推句中有图言下见象之步天歌于以䌷绎而阐明之可为后代言天者之彀率矣我
  圣朝宪天齐政灵台推步之法视昔加详
  圣祖仁皇帝御制考成上下编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殚晰源流
  颁赐钦天监肄业我
  皇上增定后编重志仪象俾凡古法之失传与西法之积岁参差者随时厘正所以揆天察纪明时正度俾象纬昭然耳目至纎至悉矣臣今仿马端临之书为象纬考兼取义于郑樵并择其体例之善者从之首时宪次两仪七政恒星总论次仪器皆
  列圣相承之制作为推步之法源次三垣二十八宿次日月行道次极度偏度中星次五星皆近今实测之数理与前代有异者次日食次月食次月五星凌犯次星云瑞变则皆监臣史臣之所纪载各区分其条目以著于编
  时宪
  等谨按推步之法递改而益密自黄帝迄秦凡六改汉凡四改魏迄隋十五改唐迄五代十五改宋十七改金迄元五改明大统法即元之授时本西域扎玛里鼎所撰书而郭守敬等参改者也回回法相传为西域玛哈穆特所著元之季世其书始行有回回司天监之官明初以其法与大统参用时称精密自成化迄隆庆推交食不符纷纷议改迨西洋人利玛窦入贡而厐迪峩熊三拔汤若望等携其图籍先后至五官正周子愚请译其书礼部言徐光启李之藻可与厐迪峩等同译越数年李之藻言西法所论天文不仅详度数又能明其所以然之理乞敇礼部开局尽译之徐光启依其法预推悉验修正成书李天经继之更制仪器测交食凌犯俱密合以世方多故终未颁行我
  太宗文皇帝时亦用大统法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考验西法最善即用以推时宪康
  熙初习大统回回法者咸抵排之
  圣祖仁皇帝博访廷臣屡
  命会同测验惟西法所推一一符合于是交相让能焉自御纂数理诸书折衷指归阐晰⿱窔而浑圆撱圆之旨岁差里差之说既不悖于古而有验于今西法之善弥显其日躔月离恒星经纬诸表俱以实测为凭随时修改故占候无违而协纪授时益用精密迩者
  皇猷远播式廓西疆从古声教不通之地咸奉天朝正朔而北极高度东西偏度悉实测之以推昼夜节气时刻各分列于时宪书则又章亥以来算步之所未及者也兹序述之为象纬之纲领云崇徳二年十月乙未朔颁满洲𫎇古汉文历时初用大统法
  顺治元年十月乙卯朔颁顺治二年时宪书用西洋新法以
  太宗文皇帝天聪二年戊辰天正冬至为法元定周天三百六十度度法六十分毎日九十六刻刻法十五分昼夜节气时刻
  京师与各省皆依北极高度东西偏度推算先是六月壬午西洋人汤若望言臣于明崇祯二年来京曾用西洋新法制测量日月星晷定时考验诸器用以推测近遭贼毁臣拟另制进呈今先将本年
  八月初一日日食照西洋新法推步京师所见日食分秒并起复方位图象与各省所见不同之数开列呈览及期大学士冯铨同汤若望携窥远镜诸器赴观象台测验其初亏食甚复圆时刻分秒及方位大统回回法俱有差误惟西洋新法吻合云七月丁亥礼部言钦天监改用新法推注已成请易新名颁行和硕睿亲王曰宜名时宪昭
  朝廷宪天乂民至意甲辰汤若望言敬授民时全以节气交宫与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为重若节气之时日不真则太阳出入昼夜刻分俱谬矣大统回回旧法所用节气止泥一方且北直之节气春分秋分前后俱差一二日况诸方乎新法之推太阳出入地平环也则有此昼而彼夜此入而彼出之理旧法以一处而概诸方故日月多应食而不食当食而失推五星当疾而反迟应伏而反见差讹难以枚举今以臣局新法所有诸方节气及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俱照道里远近推算请刊列时宪书从之至是告成颁行
  十一月以汤若望掌钦天监事时汤若望疏言臣等按新法推算月食时刻分秒复定每年进呈书目重复者删去以免混淆得
  旨钦天监印信著汤若望掌管所属官员嗣后一切占候选择悉听举行
  十四年十一月
  命内大臣及部院大臣登观象台测验先是四月回回科秋官正吴明烜疏言臣祖默沙亦黑等本西域人自隋代来朝授官经一千五十九载専管星宿行度吉凶推算太阴五星凌犯天象占验日月交食即以臣科白本进呈著为例顺治三年本监掌印汤若望谕不必奏进其所推七政书水星二八月皆伏不见今水星于二月二十九日仍见东方又八月二十四日夕见皆关象占不敢不据实上闻
  并上顺治十四年回回科推算太阴五星凌犯书日月交食天象占验图象七月又言汤若望推算天象舛谬三事一遗漏紫炁一颠倒觜参一颠倒罗计至是内大臣等测验水星不见议吴明烜诈妄之罪援赦得免
  康熙四年三月废西洋新法用旧法时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进摘谬论选择议各一篇言汤若望新法十谬及选择不用正五行之误下议政王大臣等集议将汤若望及所属各员罢黜治罪于是废西洋新法用大统旧法
  七年八月因旧法不密用回回法时钦天监监副吴明烜疏言现用旧法不无差谬与五官正戈继文等所进书暨回回科七政书三本互有不同宜令四科详加校正以求至精下礼部议寻议五官正戈继文等推算七政金水二星差误监副吴明烜之七政书与天象相近理应颁行主簿陈聿新推算己酉年时宪已颁各省止于本年暂用其七政经纬躔度月五星凌犯等书及日月交食自康熙九年以后俱交吴明烜推算从之
  九月钦天监监正杨光先言候气之法不验先是五年正月杨光先疏言候气之法久失其传十二月中气不应乞敇礼部采取宜阳金门山竹管上党羊头山秬黍河内葭莩备用从之至是疏称取到律管秬黍葭莩照尺寸方位候过二年未见效验得
  旨候气之法自北齐信都芳取有效验之后经千二百馀年俱失其传能行修正之人可得与否详问再议寻议据杨光先称律管尺寸虽载在司马迁史记而用法失传今博访候气之人尚在未得应仍令延访从之
  八年三月复用西洋新法先是七年十一月
  命大臣传集西洋人与监官质辩至
  午门测验正午日景西洋人南怀仁言监副吴明烜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时宪闰十二月应是康熙九年正月又有一年两春分两秋分之误
  命大学士图海李霨等赴观象台测验八年正月丁酉是日立春南怀仁预推午正太阳依象限仪在地平上三十三度四十二分依纪限仪离天顶正南五十六度十八分依黄道经纬仪在黄道线正中在冬至后四十五度零六分在春分前四十四度五十四分依赤道经纬仪在冬至后四十七度三十四分在春分前四十二度二十六分在赤道南十六度二十一分依天体仪于立春度分所立直表则表对太阳而全无影依地平仪所立八尺有五寸表则太阳之影长一丈三尺七寸四分五釐于是六仪并测一一符合图海等言测验南怀仁所指皆符吴明烜所指不实应将康熙九年时宪交南怀仁推算得
  旨前时议政王大臣以杨光先何处为是议行汤若望何处为非议废及今日议复之故向马祐杨光先吴明烜问明再议寻议传问监正马祐等亦言南怀仁所指皆合天象每日百刻虽前代行之已久但南怀仁推算九十六刻之法既合应将九十六刻推行又南怀仁言罗㬋计都月孛星系推算所用其紫炁星无象不关推算应自康熙九年始将紫炁星不入七政书至候气系古法现今推算亦无用处俱应停止从之三月南怀仁言雨水为正月中气吴明烜于康熙八年十二月置闰是月二十九日值雨水即为康熙九年之正月置闰当在九年二月从之
  十五年八月令钦天监官员学习新法
  谕曰钦天监専司天文历法任是职者必当学习精熟向者新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满汉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亽方准升用未习熟者不准升用
  十七年八月预推七政交食表告成掌钦天监事南怀仁接推汤若望所推法为书三十二卷名曰康熙永年表
  二十一年八月增制
  盛京推算表南怀仁疏言新法照北极之高度另有推算日月交食表名为九十度表惟
  盛京无本地之表今春随
  驾测得
  盛京北极之高较
  京师多二度应制九十度表以凭推算从之三十一年三月令钦天监将蒙古昼夜节气时刻增载颁朔其增载之名二十有三曰科尔沁曰杜尔伯特曰扎赉特曰郭尔罗斯曰阿噜科尔沁曰乌珠穆沁曰浩齐特曰巴林白扎噜特曰阿巴哈纳尔曰阿巴噶曰柰曼曰克什克腾曰苏尼特曰翁牛特曰敖汉曰喀尔喀曰四子部落曰喀喇沁曰茂明安曰乌喇特曰归化城土默特曰鄂尔多斯
  四十二年三月增衍蒙古诸处推算表钦天监疏言各蒙古东至野索西至雅尔坚自北极高四十四度之巴尔库尔河及北极高六十八度之武地河宜照四十四度之表式推至六十八度从之五十二年四月令钦天监将蒙古及哈密昼夜节气时刻照新图推算增表礼部议科尔沁等二十三处蒙古节气太阳出入自康熙三十二年照理藩院旧地图推算今新地图系用
  御制新仪测得北极高低经纬度数丝毫不爽㢠非旧图可比嗣后俱照新图推算又钦天监推算各省皆以省城为准今新向化诸蒙古及哈密应以有城池及有房屋之地为准推算增列从之其增载之名一十有五曰布咙堪布尔噶苏台曰额格色楞额曰桑锦达赉曰肯特曰克噜伦巴尔城曰图拉河汗山曰喀尔喀河克勒和硕曰鄂尔坤额尔徳尼昭曰𡺀格扎布堪曰推河曰翁吉曰萨克萨克图古哩克曰固尔班赛堪曰哈密曰阿拉善五十三年十月测
  畅春园北极高度黄赤距度先是五十年十月
  谕曰天文历法朕素留心西洋法大端不误但分刻度数之间久而不能无差今年夏至钦天监奏闻午正三刻朕细测日景是午初三刻九分此时稍有舛错恐数十年后所差愈多也寻
  命制中表正表倒表各二具均高四尺铜象限仪二具半
  径均五尺至是
  谕和硕诚亲王允祉等曰北极高度黄赤距度于历法最为𦂳要著于澹宁居后每日测量寻奏测得
  畅春园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九分三十秒比观象台高四分三十秒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三十秒比旧少一分三十秒
  十一月
  命学习算法官员分往各省测北极高度及日景和硕诚亲王允祉等疏言昔郭守敬修授时法遣人各省实测日景故得密合今除
  畅春园及观象台逐日测验外于里差之尤较著者如江南浙江河南陜西四川云南广东七省遣人测量北极高度及日景则东西南北里差及日天半径皆有实据从之
  五十六年二月
  御定星历考原告成先是二十二年十一月
  谕九卿等曰阴阳选择书籍浩繁吉凶祸福多相矛盾且事属渺茫难以凭信若各据一书偏执已见捏造大言恣相告讦将来必致诬讼繁兴作何立法永行无弊寻议取钦天监所定通书大全内二十四条附入选择通书彚为一部遵行名
  钦定选择通书五十二年十月
  命大学士李光地将曹振圭所著书重加考订
  赐名星历考原至是刊刻告成
  颁发钦天监
  谕曰历日内所列九宫以上元为中元传误已久宜悉依朕所定星历考原更改之于是以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为上元起一宫自后中元甲子起四宫下元甲子起七宫一百八十年周而复始
  五十七年四月
  御定七政四馀万年书告成始顺治元年康熙六十年按年排列节气日时日月五星交宫入宿度分自后准式增续
  六十一年六月
  御制律历渊源告成内历象考成四十二卷分上下编有图有表以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次日壬申子正初刻为法元七政皆从此起算
  雍正三年三月颁发历象考成令钦天监教习推算时
  圣祖仁皇帝御制律历渊源刊刻告竣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以考成为推步之模
  命监臣学习遵守
  八年六月
  命钦天监修日躔月离表以推日月交食并交宫过度晦朔弦望昼夜永短五星凌犯续于考成诸表之末时钦天监疏言日月行度积久渐差法须旋改始合天行臣等钦遵
  御制考成推算时宪七政觉有微差盖考成按西法算书纂定而其法用之已久是以日月行度差之微芒渐成分秒若不修理恐愈久愈差今于雍正八年六月初一日日食臣等公同在台敬谨观候实测之与推算分数不合伏乞
  敕选熟练人员详加校定修理从之
  乾隆二年正月令天下举精通天象之人
  上谕大学士等曰在玑衡以齐七政视云物以验岁功所以审休咎备修省先王深致谨焉今钦天监于节度时刻固已推算不爽而星官之术占验之方天文家互有疏密非精习不能无差海内有精晓天文明于星象者直省督抚确访试验术果精通咨送来京该部奏闻请旨
  六年十一月
  钦定协纪辨方书告成先是五年七月大学士伯鄂尔泰等疏言选择吉日三代以上祗论干支之刚柔绝少拘忌后世论说日多术家递衍增设神煞本一日而吉凶顿殊本一星而名号杂出以致民间趋避无所适从现在算书馆奉
  旨重修选择通书万年书先据监臣将应改条目及神
  煞俗论应行删去者奏请
  敕部定议今和硕庄亲王等请将罗㬋计都依古改正按罗㬋计都生于日月交行谓之天首天尾天首属罗天尾属计自古而然应依改正再七政古有四馀紫炁其一应请添入其选择通书抵牾重复应删应改及未该者令率同馆员详考编辑进呈
  御览恭候
  钦定仍将旧有名目附载卷末以示传疑以备博考从
  之至是告成
  命名协纪辨方书
  御制序文弁于卷端
  十二月
  御定万年书告成始天命九年下元甲子按年排列节气时刻冠以前代三元甲子编年自黄帝上元甲子始
  七年六月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告成先是三年四月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言钦若授时为邦首务尧命羲和舜齐七政尚矣三代以后推测寖疏至元郭守敬本实测以合天行独迈前古明大统法因之然三百馀年未加修改久而有差我
  朝用西洋法数既本于实测而三角八线立法尤密但其推算皆用成表学者鲜知其立法之意
  圣祖仁皇帝御制考成一书其数惟黄赤大距减少二分馀皆仍西人第谷之旧自西人噶西尼法兰徳等制坠子表以定时千里镜以测远爰发第谷未尽之义大端有三其一谓太阳地半径差旧定为三分今测止有十秒其一谓清蒙气差旧定地平上为三十四分高四十五度止有五秒今测地平上止三十二分高四十五度尚有五十九秒其一谓日月五星之本天旧说为平圆今以为撱圆两端径长两腰径短以是三者则经纬度俱有微差臣戴进贤等习知其说而未有明徴未敢断以为是雍正八年六月朔日食按旧法推得九分二十二
  秒今法推得八分十秒验诸实测今法果合盖自第谷至今一百五十馀年数既不能无差而此次日食其差最显所当随时修改以合天也数象首重日躔日与天会以成岁也次月离月与日会以成月也日月同度而日为月揜则日食日月相对而地隔日光则月食皆以日月行度为本今依日躔新表推算春分比前迟十三刻秋分比前早九刻冬夏至皆迟二刻然以测高度惟冬至比前高二分馀夏至秋分仅差二三十秒盖测量在地面而推算则以地心今所定地半径差与地平上之蒙气皆与前不同故推算毎差数刻而测量所差究无多也至其立法以本天为撱圆虽推算较难而损益旧数以合天行颇为新巧臣等按法推详阐明理数伏乞
  亲加裁定颜曰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与前书合成一帙得
  旨颁刻书凡十卷先数理次步法次日躔月离交食表以雍正元年癸卯天正冬至次日丁酉子正初刻为法元七政皆从此起算至是告成请
  御制序文
  谕曰朕志殷肯构学谢知天所请序文可勿庸颁发宜将历降谕旨及诸臣原奏开载于前则修书本末巳明
  十七年十一月
  御制仪象考成志表告成先是九年十月钦天监监正
  戴进贤等疏言康熙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命南怀仁制造仪器及纂成灵台仪象志一书有解有图有表乃天文科推测星象所常用者其志中原载星辰循黄道行每年约差五十一秒合七十年则差一度今为时已久运度与表不符理宜改定再康熙十三年时黄道赤道相距二十三度三十二分今测得相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
  志中所列诸表皆据曩时分度所当修合天行又三垣二十八宿以及诸星今昔多寡不同应以本年甲子为元釐辑增订以资考测下王大臣议从之至是告成和硕庄亲王允禄等疏言汉以前星官名数今无全书晋志载吴太史令陈卓总巫咸甘石三家星官著于图录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今亦不见原本隋丹元子步天歌与陈卓数合后之言星官者皆以步天歌为准康熙十三年监臣南怀仁修仪象志星名与古同者总二百六十一官一千二百一十星比步天歌少二十二官二百五十四星又于有名常数之外增五百一十六星又多近南极星二十三官一百五十星监臣戴进贤等据西洋新测星度累加测验仪象志尚多未合又星之次第多不顺序臣何国宗恭奉
  圣训厘正臣刘松龄鲍友管等详加测算著之于图臣允禄等复公同考定总计星名与古同者二百七十七官一千三百一十九星比旧仪象志多十六官一百零九星与步天歌为近其中次第颠倒凌躐臣等顺序改正者一百五官四百四十五星其尤彰明较著者二十八宿次舍自古皆觜宿在前参宿在后其以何星作距星史无明文仪象志以参宿中三星之西一星作距星则觜宿在后参宿在前今依次顺序以参宿中三星之东一星作距星则觜前参后与古合又于有名常数之外增一千六百一十四星按其次序分注方位以备稽考又近南极星二十三官一百五十星中国所不见悉仍西测之旧共计恒星三百官三千零八十三星编为总纪一卷黄道经纬度表赤道经纬度表各十二卷月五星相距恒星经纬度表一卷天汉黄赤经纬度表四卷共成书三十卷伏乞
  钦赐嘉名
  御制序文冠于卷端刊刻以垂永久从之
  命名仪象考成
  十二月改正时宪书觜参二宿次序大学士忠勇公傅恒等议周天躔度以二十八宿为经星经星之数多寡不一所占之度亦广狭不一而前后相次总以各宿之第一星为距星此天象之自然古今所不易也其间惟觜参二宿相距最近觜止三星形如品字其所占之度狭参有七星三星平列于中四星角出于外其所占之度广古法以参宿中三星之东一星作距星则觜前参后康熙年间用西法算书以参中三星之西一星作距星遂改为参前觜后故时宪书内星宿值日亦依此序铺注以星度考之古以觜在前则距参一度而分野之度狭以参在后则距井十度三十六分而分野之度广若如西法以参在前以觜在后则参反距觜一度而参宿距井之十度三十六分移而归觜似不如古法为优今庄亲王等既称奉
  命重修仪象志恒星经纬度表顺序改正参宿在后觜宿在前乾隆十九年之七政书即用此表推算应如所请以乾隆十九年为始时宪书之值宿亦依古改正以觜前参后铺注则与恒星经纬度表相合而四方七宿分配木金土日月火水七政之序亦合矣从之
  二十年六月
  命测量新辟西疆北极高度东西偏度
  谕曰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其星辰分野日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左都御史何国宗素谙测量同五官正明安图副都统富徳带西洋人二名前往各该处测其北极高度东西偏度及一切形胜悉心考订绘图呈览所有坤舆全图及应需仪器俱酌量带往
  二十二年丁丑十月庚申朔颁乾隆二十三年时宪书增列新辟准噶尔部回部及新附外藩昼夜节气时刻并分列
  盛京东北诸方于首其增列之名二十曰巴里坤曰穆垒曰济木萨曰乌噜木齐曰安济海曰珠勒都斯曰崆吉斯曰哈什曰伊犁曰博啰塔拉曰哈布塔克曰拜达克曰斋尔曰塔尔巴噶台曰吐鲁畨曰鲁克沁曰乌沙克塔勒曰哈喇沙尔曰库尔勒曰哈萨克其分列之名五曰三姓曰黑龙江曰吉林曰伯都讷曰尼布楚
  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壬申朔颁乾隆二十六年时宪书增列回部及新附外藩昼夜节气时刻其增列之名二十有六曰布古尔曰库车曰赛哩木曰阿克苏曰乌什曰喀什噶尔曰鄂什曰巴尔楚克曰英阿杂尔曰叶尔羌曰和阗曰伊里齐曰玉陇哈什曰哈喇哈什曰克里雅曰色哷库勒曰喀楚特曰三珠曰鄂啰善曰什克南曰拔达克山曰斡罕曰博罗尔曰安集延曰那木干曰霍罕曰塔什罕三十五年庚寅十月癸酉朔颁乾隆三十六年时宪书将后页纪年加编至一百二十岁先是本年正月奉
  上谕国家熙洽化成薄海共跻夀宇升平人瑞实应昌期是以每岁题报直省老民老妇年至百岁及百岁以上者不可胜纪因思向来所颁时宪书后页纪年祇载花甲一周为断殊不知周甲夀所常有而三元之序数本循环成例拘墟未为允协著交钦天监自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岁为始于一岁下添书六十一岁仍依干支以次载至一百二十岁则开袠犁然期颐并登正朔用符纪岁授时之义
  三十九年甲午十月辛巳朔颁乾隆四十年时宪书増列土尔扈特等处昼夜节气时刻其增列之名二十有四曰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曰汗山哈屯河曰唐努山乌梁海曰乌兰固木杜尔伯特曰额尔齐斯河曰斋桑淖尔曰阿勒台山乌梁海曰阿勒辉山曰科布多城曰乌里雅苏台城曰布勒罕河土尔扈特曰巴尔噶什淖尔曰乌陇古河曰赫色勒巴斯淖尔曰和博克萨哩土尔扈特曰扎哈沁曰斋尔土尔扈特曰吹河曰晶河土尔扈特曰库尔喀喇乌苏土尔扈特曰塔拉斯河曰和硕特曰那林山曰特穆尔图淖尔
  四十三年戊戌十月丁巳朔颁乾隆四十四年时宪书増列两金川各土司等处昼夜节气时刻其増列之名十有三曰三杂谷曰党坝曰绰斯甲布曰金川勒乌围曰金川噶拉依曰瓦寺曰革布什咱曰布拉克底曰小金川美诺曰巴旺曰沃克什曰明正曰木坪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七
  象纬考
  两仪七政恒星总论
  等谨按前史志天文者大抵详于七政恒星而于两仪则纪其变而弗纪其常我
  朝作明史天文志以常象虽无古今之异而言天者后胜于前宜标其指要以为纲领爰先两仪次七政恒星伏惟
  圣祖仁皇帝著历象考成一书综前古周髀宣夜浑天诸
  家之同异而折衷一是我
  皇上复以近时实测之数剖析源流著为后编盖皆循蜚疏仡以来三极彛训之所未有也兹敬录总论诸篇彚为一卷以识推步测验者之所据依焉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天象
  虞书尧典曰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楚词天问曰圜
  则九重孰营度之后世历家谓天有十二重非天实有如许重数盖言日月星辰转运于天各有所行之道即楚词所谓圜也欲明诸圜之理必详诸圜之动欲考诸圜之动必以至静不动者凖之然后得其盈缩盖天道静专者也天行动直者也至静者自有一天与地相为表里故群动者运于其间而不息若无至静者以验至动则圣人亦无所成其能矣人恒在地面测天而七政之行无不可得者正为以静验动故也十二重天最外者为至静不动次为宗动南北极赤道所由分也次为南北岁差次为东西岁差此二重天其动甚微历家姑置之而不论焉次为三垣二十八宿经星行焉次为填星所行次为岁星所行次为荧惑所行次则太阳所行黄道是也次为太白所行次为星辰所行最内者则太阴所行白道是也要以去地之远近而为诸天之内外然所以知去地之远近者则又从诸曜之掩食及行度之迟疾而得之盖凡为所掩食者必在上而掩之食之者必在下月体能蔽日光而日为之食是日远月近之徴也月能掩食五星而月与五星又能掩食恒星是五星高于月而卑于恒星也五星又能互相掩食是五星各有远近也又宗动天以浑灏之气挈诸天左旋其行甚速故近宗动天者左旋速而右移之度迟渐远宗动天则左旋较迟而右移之度转速今右移之度惟恒星最迟土木次之火又次之日金水较速而月最速是又以次而近之证也是故恒星与宗动相较而岁差生焉太阳与恒星相会而岁实生焉黄道与赤道出入而节气生焉太阳与太阴循环而朔望盈虚生焉黄道与白道交错而薄蚀生焉五星与太阳离合而迟疾顺逆生焉地心与诸圜之心不同而盈缩生焉历代专家多方测量立法布算积久愈详已得其大体其间或有毫芒之差诸说不无同异者盖因仪器仰测穹苍失之纎微年久则著虽有圣人莫能预定惟立穷源竟委之法随时实测取其精密附近之数折中用之每数十年而一修正斯为治历之通术而古圣钦若之道庶可复于今日矣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地体
  欲明天道之流行先达地球之圆体日月星辰每日出入地平一次而天下大地必非同时出入居东方者先见居西方者后见东西相去万八千里则东方人见日为午正者西方人见日为卯正也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当地上二百里是故推验大地经纬度分皆与天应测纬度者用午正日晷或测南北二极测经度则必于月蚀取之盖月蚀与日蚀异日之食限分数随地不同月之食限分数天下皆同但入限有昼夜人有见不见耳此处食甚于子者处其东三十度必食甚于丑处其西三十度必食甚于亥是故相去九十度则此见食于子而彼见食于酉相去百八十度则此见食于子而彼当食于午虽食而不可见矣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黄道赤道
  天包地外圜转不息南北两极为运行之枢纽地居天中体圆而静人环地面以居随其所至适见天体之半中华之地面近北故北极常见南极常隐平分两极之中横带天腰者为赤道赤道距天顶之度即北极出地之度也赤道以北为内为阴以南为外为阳斜交赤道而半出其南半出其北者为黄道乃太阳一岁所躔之轨迹也黄赤道相交之两界为春秋分距赤道南二十三度半为冬至距赤道北二十三度半为夏至七政所行之道纷然不齐惟恃黄赤二道以为推测之本盖太阳循黄道东行而出入于赤道之南北太阴与五星各循本道东行而又出入于黄道之南北故黄赤二道之位定则昼夜永短寒暑进退以及晦朔弦望薄蚀朏朒皆从此可稽矣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经纬度
  恒星七政各有经纬度盖天周弧线纵横交加即如布帛之经纬然故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然有在天之经
  纬有随地之经纬在天则为赤道为黄道随地则为地平赤道均分三百六十度平分之为半周各一百八十度四分之为象限各九十度六分之为纪限各六十度十二分之为宫为时各三十度是为赤经从经度出弧线与赤道十字相交各引长之会于南北极皆成全圜亦分为三百六十度两极相距各一百八十度两极距赤道俱九十度是为赤纬依纬度作圜与赤道平行名距等圈此圈大小不一距赤道近则大距赤道远则小其度亦三百六十俱与赤道之度相应也赤道之用有动有静动者随天左旋与黄道相交日躔之南北于是乎限静者太虚之位亘古不移昼夜之时刻于是乎纪焉黄道之宫度并如赤道其与赤道相交之两点为春秋分相距皆半周平分两交之中为冬夏至距两交各一象限六分象限为节气各十五度是为黄经从经度出弧线与黄道十字相交各引长之周于天体即成全圜其各圜相凑之处不在赤道之南北两极而别有其枢心是为黄极黄极之距赤极即两道相距之度其距黄道亦皆九十度是为黄纬而月与五星出入黄道之南北者悉于是而辨焉故凡南北圈过赤道极者必与赤道成直角而不能与黄道成直角其过黄道极者亦必与黄道成直角而不能与赤道成直角惟过黄赤两极之圈其过黄赤道也必当冬夏二至之度所以并成直角名为极至交圈又若赤道度为主而以黄道度凖之则互形大小何也浑圆之体当腰之度最宽渐近两端则渐狭距等圈之度也二至时黄道以腰度当赤道距等圈之度故黄道一度当赤道一度有馀二分时两道虽皆腰度然赤道平而黄道斜故黄道一度当赤道一度不足也此所谓同升之差而七政升降之斜正伏见之先后皆由是而推焉至于地平经纬则以各人所居之天顶为极盖人所居之地不同故天顶各异而经纬从而变也地在天中体圆而小随人所立凡目力所极适得大圆之一半则地虽圆而与平体无异故谓之地平乃诸曜出没之界昼夜晦明之交也地平亦分三百六十度四分之为四方子午卯酉各相距九十度二十四分之为二十四向各十五度是为地平经从经度出弧线上会于天顶并皆九十度从地平下至天顶之冲亦九十度是为地平纬又名高弧高弧从地平正午上会天顶者其全圈必过赤道南北两极名为子午圈乃诸曜出入地平适中之界而北极之高下晷影之长短中星之推移皆由是而测焉是故经纬相求黄赤互变因黄赤而求地平或因地平而求黄赤乃历象之要务推测之所取凖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七政宿度
  日月五星皆有宿度古以十二宫定于二十八宿故宿度逐岁不同者经度亦因而不同今以二十八宿历于十二宫故宿度逐岁有差而经度终古不变其法以岁差五十一秒按岁积之与各宿第一星黄道经度相加为本年黄道宿钤乃于七政黄道经度内减去相当黄道宿度馀即七政黄道宿度盖七政恒星皆宗黄道故宿度亦以黄道推也至于日月交食则并用赤道宿因其关于天行最著故于推算独详然各宿赤道经纬度逐岁不同须按推恒星赤道经度法求得本年各宿第一星赤道经度为本年赤道宿钤乃于太阳太阴赤道经度内减去相当赤道宿度馀即太阳太阴赤道宿度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北极高度
  北极为天之枢纽居其所而不移其出地有高下者因人所居之地南北之不同也是故寒暑之进退昼夜之永短因之而各异焉盖历法以日躔出入赤道之度定诸节气而北极出地之度即赤道距天顶之度倘推测不精高度差至一分则春秋分必差一时而冬夏至必差一二日日躔既差则月离五星之经纬无不谬矣故测北极出地之高下最宜精密不容或略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地半径差
  凡求七曜出地之高度必用测量乃测量所得之数与推步所得之数往往不合盖推步所得者七曜距地心之高度而测量所得者七曜距地面之高度也距地心之高度为真高距地面之高度为视高人在地面不在地心故视高必小于真高以有地半径之差也或有大于真高者则𣸣蒙气所为也盖七曜恒星虽皆丽于天而其高下又各不等惟恒星天为最高其距地最远地半径甚微故无视高真高之差若夫七曜诸天则皆有地半径差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地影半径
  太阳照地而生地影太阴遇影而生薄蚀凡食分之浅深食时之久暂皆视地影半径之大小其所系固非轻也但地影半径之大小随时变易其故有二一縁太阳距地有远近距地远者影巨而长距地近者影细而短此由太阳而变易者也一縁地影为尖圆体近地麤而远地细太阴行最卑距地近则过影之麤处其径大行最高距地远则过影之细处其径小此由太阴而变易者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日月实径与地径
  日最大地次之月最小新法历书载日径为地径之五倍有馀月径为地径之百分之二十七强今依其法用日月高卑两限各数推之所得实径之数日径为地径之五倍又百分之七月径为地径之百分之二十七弱皆与旧数大制相符足徴其说之有据而非诬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清蒙气差
  清蒙气差从古未闻明万历间西人第谷始发之其言曰清𫎇气者地中游气时时上腾其质轻微不能隔碍人目却能映小为大升卑为高故日月在地平上比于中天则大星座在地平上比于中天则广此映小为大也定望时地在日月之间人在地面无两见之理而恒得两见或日未西没而已见月食于东日已东出而尚见月食于西此升卑为高也又曰清蒙之气有厚薄有高下气盛则厚而高气微则薄而下而升像之高下亦因之而殊其所以有厚薄有高下者地势殊也若海或江湖水气多则清𫎇气必厚且高也故欲定七政之纬宜先定本地之清蒙差第谷言其国北极出地五十五度有奇测得地平上最大之差三十四分自地平以上其差渐少至四十五度其差五秒更高则无差矣此即新法历书所用之表也近日西人又言于北极出地四十八度之地测得太阳高四十五度时蒙气差尚有一分馀自地平至天顶皆有𫎇气差即此观之益见蒙气差之随地不同而第谷之言为不妄矣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曚影刻分
  曚影者古所谓晨昏分也太阳未出之先已入之后距地平一十八度皆有光故以一十八度为曚影限然北极出地有高下太阳距赤道有南北故曚影刻分随时随地不同其随时不同者二分之刻分少二至之刻分多也随地不同者愈北则刻分愈多愈南则刻分愈少也若夫北极出地五十度则夏至之夜半犹有光愈高则渐不夜矣南至赤道下则二分之刻分极少而二至之刻分相等赤道以南反是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时差
  时差者平时与用时相较之时分也推步所得者为平时测量所得者为用时用时即视时也二者常不相合其故有二一因太阳之实行而时刻为之进退盖以高卑为加减之限也一因赤道之升度而时刻为之消长盖以分至为加减之限也新法历书合二者以立表名曰日差然高卑每年有行分则宫度引数必不能相同若合立一表岁久即不可用今仍分作二表加减两次庶于法为密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岁差
  岁差者太阳每岁与恒星相距之分也如今年冬至太阳躔某宿度至明年冬至时不能复躔原宿度而有不及之分但其差甚微古人初未之觉至晋虞喜始知之因立岁差法历代治历者宗焉而所定之数各家不同喜以五十年差一度刘宋何承天以百年差一度祖冲之以四十五年差一度隋刘焯以七十五年差一度唐傅仁均以五十五年差一度僧一行以八十二年差一度惟宋杨忠辅以六十七年差一度以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约之得每年差五十二秒半元郭守敬因之较诸家为密今新法实测晷影验之中星得七十年有馀而差一度每年差五十一秒此所差之数在古法为冬至西移之度新法为恒星东行之度徴之天象恒星原有动移则新法之理长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历元
  治历者必有起算之端是谓历元其法有二一则远溯古初冬至七曜齐元之日为元自汉太初以来诸历所用之积年是也一则截算为元若元授时历以至元辛巳天正冬至为元今时宪历以崇祯元年戊辰天正冬至为元是也二者虽同为起算之端然积年实不如截算之简易也夫所谓七曜齐元者乃溯上古冬至之时岁月日时皆会甲子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是以为造历之元使果有此虽万世遵用可矣而廿一史所载诸家历元无一同者是其所用积年之久近皆非有所承受但以巧算取之而已当其立法之初亦必有所验于近测遂援之以立术于是溯而上之至于数千万年之远庶几各曜之躔次可以齐同然既欲其上合历元又欲其不违近测奇零分秒之数决不能齐势不能不稍为迁就以求其巧合其始也据近测以求积年其既也且将因积年而改近测矣杜预云治历者当顺天以求合不当为合以验天积年之法是为合以验天也安得为立法之尽善乎若夫截算之法不用积年虚率而一以实测为凭诚为顺天求合之道治历者所当取法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太阳行度
  太阳行天每岁一周万古不忒宜其每日平行而无有盈缩乃徴之实测则春分至秋分行天半周而历日多秋分至春分行天半周而历日少其在本天所行之度原均而人居地上所见时日不同今即其不平行之数
  求其所以然之故则惟有本天高卑之说能尽之本天高卑之法有二一为不同心天盖天包地外以地为心太阳本天亦包乎地外而不以地为心因其有两心之差而高卑判焉自春分历夏至以至秋分太阳行本天之大半周故历日多而自地心立算止行黄道之半周故为行缩自秋分历冬至以至春分太阳行本天之小半周故历日少而自地心立算亦行黄道之半周故为行盈夫日在本天原自平行因自地心立算而不以太阳本天心立算遂有高卑盈缩之异故高卑为盈缩之原而两心之差又高卑之所由生也一为本轮盖本天与地同心而本天之周又有一本轮本轮心循本天周向东而行日在本轮之周向西而行两行之度相等太阳在本轮之下半周去地近为卑则顺轮心行故见其速于平行在本轮之上半周去地远为高则背轮心行故见其迟于半行在本轮之左右去地不远不近为高卑适中故名中距其行与半行等本轮循本天东行为平行度太阳循本轮西行由下而左而上而右而复于下为自行度如太阳在本轮之下去地心最近是为最卑太阳在本轮之上去地心最远是为最高最高最卑之点皆对本轮心与地心成一直线其平行实行同度故为盈缩起算之端如太阳由本轮下向左顺轮心行能益东行之度故较平行度为盈至半象限后所益渐少迨轮心行一象限太阳亦行轮周一象限即无所益而复于平行是为中距然而积盈之多正在中距盖从地心立算为盈差之极大也从中距而后太阳行本轮之上半周背轮心行故实行渐缩然因有积盈之度方以次渐消其实行仍在平行前迨行满一象限至最高为极缩而积盈之度始消尽无馀其实行与平行乃合为一线故自最卑至最高半周俱为盈也如太阳由本轮上向右背轮心行能损东行之度故较平行度为缩至半象限后所损渐少迨轮心行一象限太阳亦行轮周一象限即无所损而复于平行是为中距然而积缩之多亦在中距盖从地心立算为缩差之极大也从中距而后太阳行本轮之下半周顺轮心行故实行渐盈然因有积缩之度方以次相补其实行仍在平行后迨行满一象限至最卑为极盈而积缩之度始补足无缺其实行与平行乃合为一线故自最高至最卑半周俱为缩也求得两心之差而本轮之径自见明于本轮之故而盈缩之理益彰其理相通其用相辅可以参稽而互证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太阴行度
  太阴行度有九而随天西转之行不与焉一曰平行盖太阴之本天带一本轮本轮心循本天自西而东每日平行一十三度有奇二十七日有馀而行天一周即白道经度也二曰自行盖本轮心循白道行自西而东即平行经度太阴复依本轮周行自东而西每日亦行一十三度有奇微不及本轮心行而与本轮心之行顺逆参错人目视之遂生迟疾故名自行以别之授时历名为转
  周满一周为转终其所生之迟疾差名为初均数也三曰均轮行西人第谷言用一本轮以齐太阴之行往往与实测未合因将本轮半径三分之存其二分为本轮半径用其一分为均轮半径均轮循本轮周行自东而西即自行转周度太阴复依均轮周行自西而东每日行二十六度有奇为轮心行之倍度均轮心行一度月行均轮周二度也其所生之迟疾差即今所用之初均数也四曰次轮行盖用本轮均轮推得迟疾之最大差为四度有奇于朔望时测之其数恰合而于上下弦时测之则不合其大差至七度有奇故又于均轮之周复设一轮循均轮周行命为次轮次轮心自西而东太阴复依次轮周亦自西而东每日行二十四度有奇为本轮心距太阳行之倍度本轮心距太阳行一度月行次轮周二度名为倍离倍离所生之迟疾差名为次均数也五曰次均轮行盖有初均次均以步朔望以定两弦则既合矣而于两弦前后测之又多不合爰思次轮之上必更有一轮以消息乎次均之数今命之曰次均轮其心循次轮周自西而东行倍离之度而太阴则循此轮之周自东而西亦行倍离之度用其所生之差以加减次均数即与太阴两弦前后所行恰合也六曰交行盖太阴行白道出入于黄道之内外大距五度有奇其自黄道南过黄道北之点名曰正交即如春分自赤道南过赤道北自黄道北过黄道南之点名曰中交即如秋分自赤道北过赤道南每交之中不能复依原次而不及一度有馀逐日计之退行三分有馀命为两交左旋之度自东而西也亦名罗计行度也正交曰罗㬋中交曰计都七曰最高行最高者本轮之上半最远地心之处而最高行者平行与自行相较之分也均轮心从最高左旋微不及于平行每日六分有奇即命为最高左旋之度亦名月孛行度也八曰距日行于每日平行度内减去太阳之行为每日太阴距太阳行二十九日有奇而复与日会是为朔䇿九曰距交行以每日平行度与每日交行相加得每日太阴距交度二十七日有奇而行交一周名为交周也
  太阴行度用四轮推之而四轮之法皆系实测而得非意设也西人第谷以前步月离惟用本轮次轮盖因朔望之行有迟疾故知其有本轮而两弦之行不同于朔望故知其有次轮其法次轮与本轮两周相切太阴行于次轮之上朔望时太阴正当两周相切之点故云朔望时太阴循本轮周行而两弦时太阴则从两周相切之点行次轮半周距本轮心最远故次轮全径为两弦时大于朔望时平行实行之极大差第谷遵其法用之因不能密合太阴之行故于本轮上复加一均轮且因两弦前后之行又不同于两弦故又加一次均轮盖用本轮推朔望时平行实行之极大差为本轮半径得四度五十八分有馀而徴之实测惟自行三宫九宫初度之一点为合在最高前后两象限则失之小在最卑前后两象限则失之大故第谷将本轮半径三分之存其二分为本轮半径取其一分为均轮半径用求平行实行之差为初均数乃密合于天至于两弦时平行实行之极大差七度二十五分有馀虽为新本轮半径并均轮半径仍加次轮全径之数然即旧本轮半径与次轮全径相并之数也其次均轮行于次轮即如初均轮之行于本轮但所行之度不同耳初均轮行为引数之度次均轮行为倍离之度要之本轮者推本天之高卑均轮者所以消息本轮之行度次轮者定朔望两弦之远近次均轮者又所以分别朔望两弦前后之加减故本轮行度合初均轮之倍引而生初均数分高卑左右而为朔望之加减差也次轮行度合次均轮之倍离而生二三均数分远近上下而为两弦及两弦前后之加减差也是故非验诸实测无以知四轮之妙而明于四轮之用则于太阴迟疾之故思过半矣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朔望有平实之殊
  日月相会为朔相对为望而朔望又有平实之殊平朔望者日月之平行度相会相对也实朔望者日月之实行度相会相对也故平朔望与实朔望相距之时刻以两实行相距之度为凖盖两实行相距之度以两均数相加减而得而两朔望相距之时刻则以两实行相距之度变为时刻以加减平朔望而得实朔望故两实行相距无定度则两朔望相距亦无定时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晦朔弦
  太阴之晦朔弦望虽无关于自行之迟疾而自行之迟疾实由于朔望两弦而得知其二十七日有奇而一周者太阴之自行也其二十九日半强而与太阳相会者朔䇿也其间犹有望与上下两弦之分焉盖太阴之体赖太阳而生光其向太阳之面恒明背太阳之面恒晦而其行则甚速于太阳当其与太阳相会之时人在地上正见其背故谓之朔朔后渐远太阳人可渐见其面其光渐长至距朔七日有奇其距太阳九十度人可见其半面太阳在后太阴在前其光向西其魄向东故名上弦弦以后距太阳愈远其光渐满至一百八十度正与太阳相望人居其间正见其面故谓之望自望以后又渐近太阳人不能正见其面其光渐亏其魄渐生至距望七日有奇其距太阳亦九十度则又止见其半面太阳在前太阴在后其光向东其魄向西故名下弦弦以后距太阳愈近其光渐消至复与太阳相会其光全晦复为朔矣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太阴隐见迟疾
  合朔之后恒以三日月见于西方故尚书注月之三日为哉生明然有朔后二日即见者更有晦日之晨月见东方朔日之夕月见西方者唐历家遂为进朔之法致日食乃在晦宋元史已辨其非而未明其故盖月之隐见迟疾固有一定之理可按数而推殆因乎天行由于地度无庸转移迁就也至于汉魏历家未明盈缩迟疾之差以平朔著历故有晦而月见西方朔而月见东方者此则推步之疏不可以隐见迟疾论也隐见之迟疾一因黄赤道之升降有斜正也盖春分前后各三宫由星纪至实沈六宫黄道斜升而正降月离此六宫则朔后疾见秋
  分前后各三宫由鹑首至析木六宫黄道正升而斜降月离此六宫则朔后迟见如日躔降娄初度月离降娄一十五度为正降日入时月在地平上高一十四度馀即可见盖入地迟而见早也日躔寿星初度月离寿星一十五度为斜降日入时月在地平上高六度馀即不可见盖入地疾而见迟也若晦前月离正升六宫则隐迟斜升六宫则隐早其理亦同一因月距黄纬有南北也盖月距黄道北则朔后见早距黄道南则朔后见迟如日躔降娄初度月离降娄一十五度而月距黄道北则月距地平之度多入地迟而见早月距黄道南则月距地平之度少入地疾而见迟也若晦前距黄道北则隐迟距黄道南则隐早其理亦同一因月自行度有迟疾也盖月自行迟则朔后见迟晦前隐迟自行疾则朔后见早晦前隐早也夫月离正降宫度距日一十五度即可见以每日平行一十二度有奇计之则朔后一日有馀即见生明于西是故合朔如在甲日亥子之间月离正升宫度距黄道北而又行迟历则甲日太阳未出亦见东方月离正降宫度距黄道北而又行疾历则乙日太阳已入亦见西方矣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恒星东行
  恒星行即古岁差也古谓恒星不动而黄道西移今谓黄道不动而恒星东行盖使恒星不动而黄道西移则恒星之黄道经纬度宜每岁不同赤道经纬度宜终古不变今测恒星之黄道经度每岁东行而纬度不变至于赤道经度则逐岁不同而纬度尤甚自星纪至鹑首六宫星在赤道南者纬度古多而今渐少在赤道北者纬度古少而今渐多自鹑首至星纪六宫星在赤道南者纬度古少而今渐多在赤道北者纬度古多而今渐少凡距赤道二十三度半以内之星在赤道北者皆可以过赤道南在赤道南者亦可以过赤道北则恒星循黄道东行而非黄道之西移明矣新法历书载西人第谷以前恒星东行之数或云百岁而行一度或云七十馀年而行一度或云六十馀年而行一度随时修改与古累改岁差之意同迨第谷定恒星每岁东行五十一秒约七十年有馀而行一度而元郭守敬所定亦为近之至今一百四十馀年验之于天虽无差忒但星行微渺必历多年其差乃见然则第谷所定之数亦未可泥为定凖惟随时测验依天行以推其数可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测恒星
  恒星东行既依黄道则测定一年之黄道经纬度而逐年之黄道经纬度皆视此矣然欲测诸恒星必以一星作距而欲测黄道经纬度必以赤道经纬度为宗盖诸曜随天左旋惟赤极不动其经纬既与黄道相当又与地平相应时刻之早晚于是乎纪太阳之躔次于是乎辨非赤道则黄道无从而稽也其法择恒星之大者测其方中时刻及正午高弧乃以本时太阳赤道经度与太阳距午正赤道经度相加即星之赤道经度又以正午高弧与赤道高度相减即星之赤道纬度既得赤道经纬度则用弧三角法推得黄道经纬度既得一星之黄赤经纬度即以此一星作距或用黄道赤道诸仪测其相距之经纬或用地平象限诸仪测其偏度及高弧而诸星之黄赤经纬度皆可得矣要之测恒星之法先测一星为凖而此星经度必取定于太阳倘于时刻差四分则于天行差一度故须参互考验方得密合或用太阴及太白比测者然皆有视差不如用太阳之确凖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恒星出入地平
  恒星随宗动天东出西入旋转有常因节气有冬夏昼夜有永短人居有南北故所见恒星出入地平之时刻因时各异随地不同也夫逐时皆有出入地平之恒星逐星皆有出入地平之时刻可以测候而得亦可以推步而知其法用本地北极高度及本星赤道经纬度求得本星与赤道同出入地平之度乃与本时太阳赤道经度相减即得本星出入地平之时刻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弧三角形
  弧三角形者球面弧线所成也古历家有黄赤相凖之率大约就浑仪度之仅得大概未能形诸算术惟元郭守敬以弧矢命算黄赤相求始有定率视古为密但其法用三乘方取数甚难自西人利玛窦汤若望等翻译历书始有曲线三角形之法三弧度相交成三角形其三弧三角各有相应之八线弧与弧相交即线与线相遇而勾股比例生焉于是乎有黄道可以知赤道有赤道可以知黄道有经可以知纬有纬可以知经历象之法至此而备勾股之用至此而极矣
  正弧三角形必有一直角者盖因南北二极为赤道之纽皆距赤道九十度故凡过南北二极经圈与赤道交所成之角俱为直角其相当之弧皆九十度又凡
  有一圈即有两极其过两极经圈与本圈相交亦必为直角其所成三角形必皆为正弧三角形夫正弧三角形所知之三件弧角相对者用弧角之八线所成勾股
  为比例而弧角不相对者则用次形盖以弧角之八线所成勾股比例不生于本形而生于次形而次形者乃以本形与象限相减之馀度所成故用本形之馀弦馀切即用次形之正弦正切也其法可易弧为角易角为弧若斜弧三角形可易大形为小形易大边为小边易钝角成锐角边与角虽不相对可易为相对且知三角即可以求边其理实一以贯之也
  弧三角之有斜弧形犹直线三角之有锐钝形也但直线三角之锐钝形惟二种一种三角俱锐一种一钝两锐而斜弧形则不然或三角俱锐或三角俱钝或两锐一钝或两钝一锐其三边或俱大过于九十度或俱小不及九十度或两大一小或两小一大参错成形为类甚多而新法历书所载推算之法益复繁杂难稽盖三角三边各有八线但线与线之比例相当即可相求是故或同步一星或同推一数而所用之法彼此互异遂使学者莫知所从兹约以三法求之无论角之锐钝边之大小并视先所知之三件为断其一先知之三件有相对之边角又有对所求之边角则用边角比例法其一先知之三件有相对之边角而无对所求之边角或求角而无对角之边或求边而无对边之角则用垂弧法其一先知之三件无相对之边角或三边求角或有两边一角而角在所知两边之间或三角求边或有两角一边而边在所知两角之间则用总较法明此三法则斜弧之用已备而七政之升降出没经纬之纵横交加无不可推测而知矣
  等谨按考成上编首论仪象次即详弧三角形备列纲领条目图说及相求比例总较之法诚以日躔月离日食月食五星恒星皆藉是以推步焉兹录总论及分论正斜形各一篇其神明简易之妙用可概见云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岁实
  日行天一周为岁周岁之日分为岁实古法日行一度故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实为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尧典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杜预谓举全数而言则有六日其实五日四分日之一是也汉末刘洪始觉冬至后天以为岁实太强减岁馀分二千五百为二千四百六十二晋虞喜宋何承天祖冲之谓岁当有差乃损岁馀以益天周岁差之法由斯而立元郭守敬取刘宋大明戊寅以来相距之积日时刻求得岁实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千四百二十五分比四分日之一减七十五分而天周即为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七十五分矣西法周天三百六十度第谷定岁实为三百六十五日五时三刻三分四十五秒以周日一万分通之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一八七五较之郭守敬又减万分之三有奇以除周天三百六十度得每日平行五十九分零八秒一十九微四十九纎五十一忽三十九芒即十分度之九分八五六四七三六五八岁差则谓恒星每年东行五十一秒不特天自为天岁自为岁而星又自为星其理甚明后西人柰端等屡测岁实又谓第谷所减太过酌定岁实为三百六十五日五时三刻三分五十七秒四十一微三十八纎二忽二十六芒五十六尘以周日一万分通之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三三四四二○一四一五比第谷所定多万分之一有奇以除周天三百六十度得每日平行五十九分零八秒一十九微四十四纎四十三忽二十二芒零三尘即十分度之九分八五六四六九六九三五一二八二二五比第谷所定少五纎有奇每年少三十微有奇盖岁实之分数增则日行之分数减据今表推雍正元年癸卯天正冬至比第谷旧表迟二刻日躔平行根比旧表少一分一十四秒而第谷去今一百四十馀年以数计之其差恰合是亦取前后两冬至相距之积日时刻而均分之非意为增损也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黄赤距纬
  黄赤距纬古今所测不同自汉以来皆谓黄道出入赤道南北二十四度元郭守敬所测为二十三度九十分三十秒以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约之得二十三度三十三分三十二秒第谷所测为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三十秒康熙五十二年
  皇祖圣祖仁皇帝命和硕庄亲王等率同儒臣于畅春园蒙养斋开局测太阳高度得黄赤大距为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三十秒今监臣戴进贤等历考西史第谷所测盖在明隆万时而汉时多禄亩所测为二十三度五十一分三十秒较第谷为多我朝顺治年间刻白尔改为二十三度三十分后利酌理噶西尼又改为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俱较第谷为少其前后多少之故或谓诸家所用𫎇气差地半径差之数各有不同故所定距纬亦异然合中西考之第谷以前未知有𫎇气差而多禄亩与古为近至郭守敬则与第谷相若而去多禄亩则有十数分之多康熙年间所用蒙气差地半径差俱仍第谷之旧与刻白尔噶西尼
  等所用之数不同而所测大距又相去不远由此观之则黄赤距度古今实有不同而非由于所用差数之异所当随时考测以合天也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地半径差
  噶西尼等谓日天半径甚远无地半径差而测量所系只在秒微又有蒙气杂乎其内最为难定因思日月星之在天惟恒星无地半径差若以日与恒星相较可得其凖而日星不能两见是测日不如测五星也土木二星在日上去地尤远地半径差愈微金水二星虽有时在日下而其行绕日逼近日光均为难测惟火星绕日而亦绕地能与太阳冲故夜半时火星正当子午线于南北两处测之同与一恒星相较其距恒星若相等则是无地半径差若相距不等即为有地半径差其不等之数即两处地半径差之较且火星冲太阳时其距地较太阳为近则太阳地半径差必更小于火星地半径差也噶西尼用此法推得火星在地平上最大地半径差为二十五秒比例得太阳在中距时地平上最大地半径差为一十秒验之交食果为吻合近日西法并宗其说今用所定地半径差求地半径与日天半径之比例中距为一与二万零六百二十六最高为一与二万零九百七十五最卑为一与二万零二百七十七以求地平上最大之地半径差最高为九秒五十微最卑为一十秒一十微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日月实径
  从来算家谓日月之在天其实径原为一定之数而视径之大小则因距地有远近而时时不同然所谓实径者仍以视径之大小距地之远近比例而得今日月本天心之距地心数皆与旧不同则日月距地之远近亦因之而各异且视径之大小古今所测相差惟在分秒之间在器只争毫厘而在数已差千百则实径究亦未有一定之数也西法以日实径为地径之五倍有馀中距日天半径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一与一千一百四十二月实径为地径百分之二十七强中距朔望时月天半径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一与五十六又百分之七十二上编仍之以推最高日天半径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一与一千一百六十二最卑日天半径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一与一千一百二十一最高朔望时月天半径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一与五十八又百分之一十六最卑朔望时月天半径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一与五十四又百分之八十四今监臣戴进贤等据西人近年所测日天半径与地半径之比例最高为一与二万零九百七十五中距为一与二万零六百二十六最卑为一与二万零二百七十七月天半径与地半径之比例最高为一与六十三又百分之七十七中距为一与五十九又百分之七十八最卑为一与五十五又百分之七十九又用远镜仪西人默爵所制以远镜加衡为窥管测得日视径最高为三十一分四十秒中距为三十二分一十二秒最卑为三十二分四十五秒月视径最高为二十九分二十三秒中距为三十一分二十一秒最卑为三十三分三十六秒用此数推算日实径为地径之九十六倍又十分之六月实径为地径百分之二十七小馀二六强夫月实径与旧大致相符而日实径差至十九倍者盖今所测日距地数比旧原大十八倍馀则日实径比旧大十九倍止为大十八分之一故今之日视径亦比旧大十八分之一是则视径之大小固各得之实测要亦合诸推算以成一家之言至于日体纯阳其光恒溢于常径之外新法算书谓周围皆大一分今说谓大一十五秒故推日食之法必于并径内减去太阳光分一十五秒馀与视纬相较方为受食之分而日之本径则仍带光分算其理固应尔也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日月影半径及影差
  日月两地半径差相并即与日半径影半径相并之数等而日月地半径差及日半径皆推交食所必用之数且又皆由距地之高卑远近而生故近日西法皆不用另求影半差惟以日月两地半径差相加内减去日半径馀即为实影半径以影差已在其中也此外又有视影之说盖以地上有𫎇气差能映小为大则太阳实径必小于视径实径小则影大矣又月食时日在地下蒙气转蔽日光则地影视径必尤大于实径计其所大之分约为太阴地平径差六十九分之一故又以此为影差与实影半径相加为视影半径则所谓影差者名虽同而义实异也总之算家立说古今不必相同然测验皆期于合天而推步必归于有据旧说谓太阳有光分能侵地影使小今说谓地周有蒙气能障地影使大此亦极不同之致矣然最大影半径旧为四十六分四十八秒今为四十六分五十一秒相差不过三秒最小影半径旧为四十二分三十八秒今为三十八分二十八秒相差四分有馀盖地影之大小固由于太阳距地之远近及太阴距地之高卑而太阴所关为尤重最卑太阴距地今昔相差不过百分地半径之九十五最高太阴距地则相差至百分地半径之五百六十一夫月之距地既因两心差而不同则月径与影径遂亦因之而各异要皆据一时之所测设法推步以求合而非为臆说也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清𫎇气差
  监臣戴进贤等历考西史第谷所定地平上蒙气差其门人刻白尔即谓失之稍大而犹未定有确数至噶西尼始从而改正焉其说谓蒙气绕乎地球之周日月星照乎𫎇气之外人在地面为蒙气所映必能视之使高而日月星之光线入乎蒙气之中必反折之使下故光线与视线在𫎇气之内则合而为一蒙气之外则岐而为二此二线所交之角即为蒙气差角第谷已悟其理然犹未有算术噶西尼反复精求谓视线与光线所岐虽有不同而相合则有定处自地心过所合处作线抵圜周则此线即为𫎇气之割线视线与割线成一角光线与割线亦成一角二角相减即得蒙气差角爰在北极出地高四十四度处屡加精测得地平上最大差为三十二分一十九秒蒙气之厚为地半径千万分之六千零九十五视线角与光线角正弦之比例常如一千万与一千万零二千八百四十一用是以推逐度之𫎇气差至八十九度尚有一秒验诸实测较第谷为密近日西法并宗之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太阳行度
  钦若授时以日躔为首务盖日出而为昼入而为夜与月会而为朔行天一周而为岁岁月日皆于是乎纪故尧典以宾饯永短定治历之大经万世莫能易也其推步之法三代以上不可考汉晋诸家皆以日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一周天自北齐张子信始觉有入气之差而立损益之率隋刘焯立盈缩躔度与四序为升降厥法加详至元郭守敬乃分盈缩初末四限较前代为密西法自多禄亩以至第谷则立为本天高卑本轮均轮诸说用三角形推算近世西人刻白尔噶西尼等更相推考又以本天为撱圆均分其面积为平行度与旧法迥殊然以求盈缩之数则界乎本轮均轮所得数之间盖其法之巧合虽若与第谷不同而其理则犹是本天高卑之说也至若岁实之转增距纬与两心差之渐近地半径差蒙气差之互为大小则亦由于积候损益旧数以成一家之言今用其法
  太阳之行有盈缩由于本天有高卑春分至秋分行最高半周故行缩而历日多秋分至春分行最卑半周故行盈而历日少其说一为不同心天一为本轮而不同心天之两心差即本轮之半径故二者名虽异而理则同也第谷用本轮以推盈缩差惟中距与实测合最高前后则失之小最卑前后则失之大又最高之高于本天半径最卑之卑于本天半径者非两心差之全数而止及其半故又用均轮以消息乎其间而后高卑之数盈缩之行与当时实测相合然天行不能无差元郭守敬定盈缩之最大差为二度四○一四以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约之得二度二十二分第谷所定之最大差为二度零三分一十一秒刻白尔以来屡加精测盈缩之最大差止有一度五十六分一十二秒又以推逐度之盈缩差最高前后本轮固失之小矣均轮又失之大最卑前后本轮固失之大矣均轮又失之小乃设本天为撱圆均分撱圆面积为逐日平行之度则高卑之理既与旧说无异而高卑前后盈缩之行乃俱与今测相符凡平圆面积自中心分之其所分面积之度即其心角之度以圜界为心角之规而半径俱相等也若撱圆有大小径角与积已不相应矣况实行之角平行之积皆不以本天心为心而以地心为心太阳距地心线自最卑以渐而长逐度俱不等又何以知积之为度而与角相较乎然以大小径之中率作平圆其面积与撱圆等将平圆面积逐度递析之则度分秒皆可按积而稽撱圆之全积既与平圆全积等则其递析之面积亦必相等故分撱圆面积虽非度亦可以度命之而度分秒亦可按积而稽也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太阴行度
  上编言太阴行度有九其实均轮行自行度次轮次均轮皆行月距日倍度则行度止六而已自西人刻白尔创为撱圆之法专主不同心天而不同心天之两心差及太阴诸行又皆以日行与日天为消息计其行度一平均用日引度二平均最高均用日距月最高之倍度三平均正交均用日距正交之倍度初均仍用自行度二均仍用月距日倍度三均末均用月距日兼月高距日高度交角用日距正交兼月距日度皆实测之数而要不离乎本天高卑中距四限与朔望两弦前后参互比较而得之
  太阴之行有迟疾由于本天有高卑其说一为不同心天一为本轮与太阳同自刻白尔创为撱圆之法专主不同心天而不同心天之两心差及最高行又随时不同惟日当月天中距时最大迟疾差为四度五十七分五十七秒两心差为四三三一九○倍差即为八十六万有奇与旧数相去不远若日当月天最高或当月天最卑则最大迟疾差为七度三十九分三十三秒两心差为六六七八二○日历月天高卑而后两心差渐小中距而后两心差渐大日距月天高卑前后四十五度两心差适中又日当月天高卑时最高之行常速至高卑后四十五度而止日当月天中距时最高之行常迟至中距后四十五度而止与日月之盈缩迟疾相似而周转之数倍之是则太阴本天之心必更有一均轮以消息乎两心差及最高行之数因以地心为心以两心差最大最小两数相加折半得五五○五○五为最高本轮半径相减折半得一一七三一五为最高均轮半径均轮心循本轮周右旋行最高平行度本天心循均轮周右旋行日距月最高之倍度用切线分外角法求得地心之角为最高均数即最高行之差求得两心相距之边为本天心距地数即本时之两心差也而其测量诸均数则必在高卑中距或高卑中距之间其数乃整齐而易辨要之测得高卑中距之差则两心差之数已见而求得两心差之数则高卑中距之差悉合矣
  太阴初均数生于两心差两心差不等则均数亦不等然于平行无与也自刻白尔以本天为撱圆以平行为面积则两心差不等而撱圆之面积与太阴之平行亦因之不等盖两心差大者小径之数小而面积亦小两心差小者小径之数大而面积亦大故分撱圆之度数虽同而度之面积各异非先求其面积无以求度数也今取两心差之大中小三数求其小径及面积以定平行而后均数可得而推也
  旧法用本轮均轮推初均数日躔月离数虽不同而其法则一也自刻白尔以平行为撱圆面积求实行噶西尼等立借角求角之法亦极补凑之妙矣然日天两心差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一十六万馀所差之最大者不过百分秒之六十六月天两心差最大者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六十六万馀若仍用日躔之法则其差之最大者即至四十秒虽于数不为疏而于法则犹未密故又立用两三角形之法先以半径为一边两心差为一边太阴平引与半周相减不及半周者与半周相减过半周者减半周为所夹之角求得对两心差之小角与前所夹之角相加复为所夹之角仍用半径与两心差为两边求得对半径之大角为半圆引数次以大半径为一率小半径为二率平圆引数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线得实引与平引相减馀为初均数依日躔借积求积法细推之其差之最大者不过一十秒较借角求角之法为密云旧法推步朔望惟用初均数刻白尔以来奈端等屡加测验谓日在最卑后则太阴平行常迟最高平行正交平行常速日在最高后太阴平行常速最高平行正交平行常迟因定日在中距太阴平行差一十一分五十秒最高平行差一十九分五十六秒正交平行差九分三十秒其间逐度之差皆以太阳中距之均数与太阳逐度之均数为比例名曰一平均盖太阳平行自子正随天左旋复至子正是为一日月距日一日顺行一十二度馀最高一日顺行六分馀正交一日退行三分馀皆随太阳平行为行度故为平行而太阴二均生于月距日之倍度最高均生于日距月最高之倍度正交均生于日距正交之倍度皆以太阳实行立算太阳实行有盈缩则诸行亦随之有进退此因太阳右旋之盈缩而差者也又太阳右旋加多一度则左旋之时刻差早一度诸行亦随之而差早一度之行太阳右旋减少一度则左旋之时刻差迟一度诸行亦随之而差迟一度之行此因太阳随天左旋之迟早而差者也由是二者故有一平均之法然太阴一平均则惟因左旋时差之故最高平均与正交正均则兼左旋右旋两差之故焉以太阴一平均言之太阴二均生于月距日之倍度而月距日之度乃置太阴实行减太阳实行而得之太阳右旋之度差而多则月距日之度反差而少太阳右旋之度差而少则月距日之度反差而多是月距日之行不随太阳右旋之盈缩为进退也惟是太阳左旋时刻差一度倍月距日已差二度太阴又随之差二度则平行即差四度时差行差早者应减差迟者应加然差早一度者太阳未至子正一度应加一度时差行差迟一度者太阳已过子正一度应减一度时差行是差三倍时差行也故以一小时六十分为一率一小时月距日平行一千八百二十八秒六二为二率太阳中距均数一度五十六分一十三秒变时每度变为四分十五分变为一分十五秒变为一秒得七分四十五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二百三十六秒二○用三因之得七百零八秒六○收为一十一分四十九秒为太阴一平均太阳均数加者为减减者为加是为太阳实行至子正时之太阴平行度也以最高平均与正交平均言之最高均生于日距月最高之倍度正交均生于日距正交之倍度而日距月最高与日距正交之度乃置太阳实行减月最高与正交而得之太阳右旋之度加而多则相距之度亦多太阳右旋之度减而少则相距之度亦少是最高与正交之行固随太阳右旋之盈缩为进退也又太阳左旋之时刻差一度日距月最高与日距正交之倍度已差二度最高与正交又随之差二度则最高与正交即差四度时差行差早者应加差迟者应减且最高均与正交均皆随太阳行相距之倍度太阳实行差一度则最高与正交亦随之差一度之行大阳又加倍差一度则最高与正交又随之差半度之行是右旋左旋之差皆为一倍有半而未至子正应加已过子正应减之时差行又其在外者也太阴在本天高卑虽无初均数而太阳在本天高卑前后犹有一平均若太阳亦在本天高卑则并无一平均矣奈端以来又屡加精测谓日天最高与月天最高同度或相距一百八十度日月又同在最高卑则实行与平行合为一线无诸均数太阳虽在最高卑而在月天高卑前后则平行常迟至高卑后四十五度而止在月天中距前后则平行常速至中距后四十五度而止然积迟积速之多正在四十五度而太阳在最高与在最卑其差又有不同因定太阳在最高距月天高卑中距后四十五度之最大差为三分三十四秒太阳在最卑距月天高卑中距后四十五度之最大差为三分五十六秒高卑后为减中距后为加其间日距月最高逐度之差皆以半径与日距月最高倍度之正弦为比例其太阳距地逐度之差又以太阳高卑距地之立方较与本日太阳距地之立方较为比例名曰二平均盖太阴本天心循最高均轮周行日距月最高之倍度日在月天高卑则两心差大而撱圆之面积小故平行迟也日在月天中距则两心差小而撱圆之面积大故平行速也日距月天高卑中距四十五度则两心差与撱圆之面积皆为适中太阴平行原以适中之数立算故其平行无迟速也
  太阳在两交后平行稍迟在大距后平行稍速其最大差为四十七秒名曰三平均盖白极在正交均轮周旧法谓行月距日之倍度奈端以来谓行日距正交之倍度故惟太阳在两交与大距则白极与均轮心参直其平行无加减太阳在两交后则白极在均轮心之东而白道经圈之过黄道者亦差而东其黄道旧点所当白道度即差而西故平行应减而迟也太阳在大距后则白极在均轮心之西而白道经圈之过黄道者亦差而西其黄道旧点所当白道度即差而东故平行应加而速也此其所差止在数十秒之间虽不易得之仰观而实可稽之仪象
  旧法推太阴两弦行度止有初均二均两弦前后始有三均初均之最大者四度五十八分馀二均之最大者二度二十七分馀三均之最大者四十二分馀计两弦前后最大差共八度弱噶西尼以来屡加测验谓两弦太阴行度止有初均三均而三均又不尽关乎两弦之故二均之最大者不在两弦而在朔弦弦望之间其初均之最大者七度三十九分三十四秒二均之最大者三十七分一十一秒计两弦前后最大差共八度强则是今之二均固兼旧法二均三均之义而其数则又不同盖太阴去地甚近其行最著又二十七日有奇而一周天一月之中备日行四时之轨至为参错不齐古人惟重交食故朔望而外置之弗论西人第谷始创二三均之法其门人精测不已又数十年然后改定则其数必实有所据而非为臆说也其法定日在最高朔望前后四十五度最大差为三十三分一十四秒日在最卑朔望前后四十五度最大差为三十七分一十一秒朔望后为加两弦后为减其间月距日逐度之二均则以半径与月距日倍度之正弦为比例其太阳距最高逐度二均之差又以日天高卑距地之立方较与本日太阳距地之立方较为比例与二平均同
  旧法推步朔望两弦皆无三均数而三均之最大者每在朔弦弦望之间故知三均之差生于月距日之倍度自噶西尼以来以朔弦弦望间之最大差属之二均而月距日九十度与月高距日高九十度其差正等月距日四十五度与月高距日高四十五度其差又等则是三均之差不专系乎月距日之故也于是取月距日与月高距日高之共为九十度时测之其差与月距日或月高距日高之独为九十度者等又取月距日与月高距日高之共为四十五度时测之其差与月距日或月高距日高之独为四十五度者等乃知三均之差生于月距日与月高距日高之总度半周内为加半周外为减其九十度与二百七十度之最大差为二分二十五秒其间逐度之差以半径与总度之正弦为比例则三均之法定矣然必日月最高同度或日月同度两者止有一相距之差则止有三均若月天最高与日天最高有距度日月又有距度则三均之外朔后又差而迟望后又差而速及至月高距日高九十度月距日亦九十度时无三均而其差反最大故知三均之外又有末均乃将月高距日高九十度分为九限各于月距日九十度时测之两高相距九十度其差三分渐近则渐小其间月距日逐度末均之差皆以半径与月距日之正弦为比例朔后为减望后为加而后推太阴经度之法纎悉具备今考其所测其数之小者只在秒微之间其时又数十年而不一遇然其用意细密学者茍通乎此何患推测之无术欤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交均及黄白大距
  正交之行有迟疾由于黄白大距有大小旧法定朔望时交角最小为四度五十八分三十秒两弦时交角最大为五度一十七分三十秒两距度之较为一十九分交均之最大者为一度四十六分零八秒自奈端噶西尼以来谓日在两交时交角最大为五度一十七分二十秒日距交九十度时交角最小为四度五十九分三十五秒两距度之较为一十七分四十五秒朔望而后交角又有加分因日距交与月距日之渐远以渐而大至日距交九十度月距日亦九十度时加二分四十三秒交均之最大者为一度二十九分四十二秒皆与旧法不同然历家测黄白二距必于月距交九十度时夫月距交九十度而值朔望则日距交亦九十度是今之谓日距交九十度交角小犹与朔望交角小之义同也月距交九十度而值两弦则日必在两交是今之谓日在两交交角大犹与两弦交角大之义同也惟日在两交而又值朔望则交角关乎食分之浅深日距交九十度而又值两弦则加分关乎距纬之远近是必验诸实测古今确有不同之处参稽经纬以成一家之言而非轻为改定也至其推算之法以五十九为边总五十六为边较求得黄极之角为交均以日距交月距日之馀弦比例得加分与最小之交角相加为大距亦与旧法不同取其易于入算故近日西士皆从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八
  象纬考
  仪器
  等谨按虞书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仪器之重由来尚矣自汉而后代有制作洛下闳造浑天仪张衡造候风地动铜仪晋陆绩造浑象吴王蕃造浑仪后魏有候部铁仪梁有重云殿铜仪隋有观台浑仪唐有凝晖阁浑仪开元黄道游仪武成殿水运浑天宋太平兴国及祥符皇祐元祐各制浑仪皆所以察三光分宿度著天体布星辰也乃马端临象纬考俱不之载盖以其制不皆可考且或适于一时之用而不能经远或合于一事之宜而无当全用耳
  国家整一函夏西法诸器毕萃观台
  列圣相承折衷至当创制灵台六仪及玑衡抚辰诸仪彰数理之精密集占候之大成以视王圻续考所载简仪仰仪景符仪玲珑仪窥几烛漏之属如日月出而爝火难以为光矣兹先序创制新规详其体用而凡旧法及西法诸器藏于
  天府可备参验者胪列于后焉
  康熙八年六月令改造观象台仪器先是七年七月钦天监监副吴明烜言推历以黄道为验黄道以浑仪为凖今观象台浑仪损坏亟宜修整又地震方向各有所占请造滚球铜盘一座并设台上仪器备则占验始为有据疏入下礼部议寻以取到元郭守敬仪器于江南不果行至是南怀仁为监副疏请改造从之
  十三年正月掌钦天监事南怀仁以新制天体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告成将制法用法绘图列说名新制灵台仪象志疏呈
  御览得
  旨仪象告成制造精密南怀仁勤劳可嘉下部优叙天体仪以铜为球径六尺面刻黄赤二道平分十二宫布列星汉以肖穹象中贯钢轴露其两端以属于子午圈之南北极其外为子午圈周围各浮天体球五分两面刻去极度南北极各作半圆合伏兔半圆以受天体之轴其下为地平圈周与子午圈同面宽八寸环渠为界外刻四象限度及诸曜出入地平时刻方位下施四足承以圆座高四尺七寸设螺柱以取平子午正对处向西少阙以受子午圈半入地平下半出地平上自天顶设高弧带地平游表以察诸曜地平经纬度以时盘定于子午圈设游表于北极枢令自转以定日度又能随天体旋转以指时座下设机轮运转子午圈使北极随各方出地度升降则天象隐现之限皆可究观
  黄道经纬仪以铜为之凡三重四圈其外正立为子午圈径六尺规面厚一寸三分侧面宽二寸五分两面皆刻去极度两极侧面各贯钢轴以伏兔半圆合而固之次内为过极至圈外径五尺五寸规面宽二寸五分侧面厚一寸三分两面亦刻去极度贯于南北赤道极之两轴象天左旋又从南北赤道极各距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三十秒定黄道极去极九十度横置黄道纬圈与过极圈交径及宽厚亦同陷其中以相入四面皆刻黄道经度象七政右旋又从黄道南北两极贯黄道经圈外径五尺一寸四分规面宽九分侧面厚二寸三分四面皆刻黄道纬度象黄道四游两极施直轴径一寸中半施横表长三寸于纬圈上加游表对直轴以测黄道经度于经圈上设游表对横表以测黄道纬度下为半圆云座升龙二承之
  赤道经纬仪以铜为之凡二重三圈其外正立为子午圈制与黄道经纬仪子午圈同距两极各九十度横置赤道经圈与子午圈交陷其中以相入外径五尺九寸规面宽二寸五分侧面厚一寸三分内规面及上侧面镌昼夜时刻外规面及下侧面镌周天度分南极旁承以两象限弧又从南北两极贯赤道纬圈外径五尺六寸规侧面宽厚与经圈同四面刻赤道纬度内为通轴设横表游表俱与黄道经纬仪同下为半圆云座升龙承之地平经仪以铜为之平置地平圈径六尺二寸宽二寸四分厚一寸二分上面侧面皆刻四象限度上面自南北起初度侧面自东西起初度以立龙四承之圈下立柱其高相等适当圈心上出圆轴圈上东西二龙柱结横梁中穿孔为天顶与圈心对施立表长四尺四寸上应天顶下应地心表末结十字横表与圈相切尺寸与圈径同立表顶左右结二线斜贯横表两端成两三角形旋转横表令三线与所测参直视表所指以测各曜之地平经度
  地平纬仪一名象限仪以铜为之直角为心两方皆为半径各长六尺宽二寸一分厚一寸一分正面镌九十度分外规面镌度数字其数自上而下以纪地平高度自下而上以纪距天顶度聨以云龙东西立柱纵八尺八寸上下梁横七尺八寸饰以云龙梁中各穿圆孔以受立轴轴与仪之立半径平行长九尺七寸宽二寸一分厚一寸七分东西运之直角施横轴长二寸一分轴本加游表宽二寸一分厚二分有奇长与半径等游表末设立耳以测地平纬度
  纪限仪一名距度仪以铜为之其制一弧一干弧为圆周六分之一通六尺面宽二寸五分从中线起左右各列三十度干为圆之半径长亦六尺末有柄以便运旋上端为圆心设立柱加游表长与干同游表末设立耳为测一曜之用弧背左右各设窥表为另测一曜之用又于干两旁设立柱相距应弧背之十度以为借测之用仪面聨以流云背以枢低昂之承以半圆有齿立轴旁加小轮可使平测其下立柱入于仪座以左右之座高四尺宽三尺绕以立龙
  等谨按灵台仪象志言天体仪之用凡六十黄道经纬仪之用凡十赤道经纬仪之用与黄道经纬仪同者凡五异者凡九地平经仪纬仪之用凡十八纪限仪之用凡六要之天体仪乃浑天之全象为诸仪之用所统宗七政恒星之经纬宫次度分与先后相连之序相距之远近俱于斯见焉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纬仪所以推七政恒星之行及所躔之度分也纪限仪则旋转尽变以对乎天或正交或斜交定诸星东西南北相离之度分焉此六仪者用各有异而又可互用相参故能测验精密而分秒无差也欤
  二十年二月制简平仪以铜为之径一尺凡上下二重各分天地盘上地盘外列周岁十二月及馀分内列日分中心为北极东西弧界为北地平天盘外列朔策内列赤道十二宫三百六十度更内列二十四节气中为赤道北恒星斜带为春分后半周黄道度下所列亦如之为南地平为赤道南恒星为秋分后半周黄道度上盘向北视故皆左旋而月数节气右旋下盘向南视故皆右旋而月数节气左旋下盘连地平为椭形盘当天盘之半横列节气线十二道纵列日出入五更攒点线八道以上盘宫度对日分求交节之日知闰月以游表加太阳黄道经度转天盘与地平交知日出入时刻以太阳赤道经度对时刻视午正则知中星以午正之星验太阳赤道经度知星中之候以日加时视游表所指知月之方位以表加节气与日出入更线之交知五更时刻
  制地平半圆日晷仪以铜为之凡二重地平盘长四寸三分宽三寸五分中施指南针外画时刻线正北当午正正西卯正正东酉正后直立方盘上加半圆通径中为中心两旁各为半径半径上穿孔地平中心线入之视线影以知时刻半圆中心施游表表两端立耳穿中线对太阳验游表与通径距度以凖太阳高弧
  三十二年四月制三辰简平地平合璧仪以白金为之如匵形正方径七寸九分上下启之凡六重第一重为三辰公晷外盘列十二时初正二十四节气内游盘列十二时初正三十日及恒星星名等次第二重为日行时刻度分下列度数上以游盘羃之测时旋转使当其空处第三重为指南针盘上带游表环以地平方向第四重为地平仪外列九十度中施指南针上带游表内画矩度第五重为简平仪地盘外为赤道列十二时初正中心为北极内椭圆心为天顶圆线为经圈径线为纬圈天盘小圆为黄道列十二宫上带游表第六重为象限仪弧线为圆度弧内外方线为矩度以合诸仪之用各如其法
  五十二年二月
  命监臣纪利安制地平经纬仪以铜为之其制平置地平圈径五尺宽七寸七分周围镌四象限度下设四柱圆座承之东西立柱高一丈一尺上结曲梁中为立轴下端贯以圈心螺柱上端以梁中圆孔受之中加象限仪直角在下半径六尺宽二寸七分正面列九十度分中聨方圆及弧矢形背结于立轴以运之直角施游表长八尺本设横耳末设横柱以备仰窥
  等谨按地平经纬仪合地平象限二仪而为一凡测诸曜则旋象限仪以游表低昂合之令与诸
  曜参直其横半径所指即地平经度游表所指即地平纬度测一器而经纬胥得也
  五十三年二月制星晷仪以铜为之凡二重有柄地盘径四寸二分列十二时初正天盘径三寸三分列二十四节气上带直表两端书帝星勾陈以中心坠线当孔中转天盘直表两端当两星使相参直视节气对时分以知时刻下盘外列夜刻内横为节气线纵为更线按节气以定毎更时刻制四游表半圆仪以铜为之通径二尺四寸线长二尺作二千分其半为圆心施立耳能旋又施游表二各长一尺二寸作一千二百分表端各有立耳半周外一百八十度为心角度通径线两端各施游表表两端各有立耳面穿线有比例弧以指分数内圆线二界毎界十重列边角度表中心各有小半圆通径七寸五分以取边角半周一百八十度其圆心又施小游表各一长四寸五分取毎度斜线之长作二十分与斜线相交成二十格自边角中心取半圆为心角度之半左边角度画于圆线内界右边角度画于外界测量法以两游表相距度为所测之角量算法三角俱锐者以通径二千分与所知一边为比例以边角度施所测之二角使边游表相交成三角形察其交处距角若干分仍以所知比例如一角钝者以半径一千分为比一心角一边角施之法如前如两边夹一角者以中两游表之度施之各按二边丈尺察两游表分数以边游表之分数比量之承以直柱下岐三足
  制矩度象限仪以铜为之半径五寸四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内画方矩纵横各九十分两半径线末立耳为定表圆心施游表二相连其末各有立耳下带弧一段作六十分当外周三十度半以比例分秒圆中亦有立耳旋之与四立耳皆相对游表直边与方矩之分等四表间弧度数为矩度比例之分外有铜三角棱施坠线以取平直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
  制方矩象限仪以铜为之半径八寸五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圆线十重以斜线相交成十格象限外画方矩线斜直相交亦成十格象限内亦画方矩线平半矩施立耳为定表圆心施游表表两端有立耳中为指南针盘前施二坠线测量法以游表直边指度数两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承以铜轴攒木为三足能升降
  乾隆九年二月制三辰公晷仪以铜为之通高二尺一寸凡二重四圈正立为子午圈列周天度上应天顶下应地心两轴为南北极与子午圈十字交而常定不动者为天常赤道圈列昼夜时刻天常圈内层为游旋赤道圈列十二宫以南北极为枢而东西旋转者为过极游圈座心表末与天顶地心相对后施指南针前施坠线表四足施螺旋以中腰表耳测赤道经度以对南北极直距中窥衡测赤道纬度以游表加游旋赤道上测时刻制看朔望入交仪以铜为横尺两端木座如几形横一尺八寸纵七寸八分凡三重下为黄道中为白道各十五度三十分上为时刻表左右直距以白道距黄道南北纬度为凖正中为黄道位日食以日体月食以地影加黄道上月体加白道上皆按度分以其相掩知入交为日月食以相掩之分知食之浅深以时刻表中心对白道表端施直表对月行距日度视所指知食之时刻
  制六合验时仪以铜为两球下球径六分有奇重二十四铢上球减十之二贯以钢铤长四寸六分有奇近上三之一为两轴横梁承之前后亦为横梁前梁下键以铜叶一往一还为一秒七秒为五里候凡发声时拨之使动验秒数以知声之远近制方月晷仪以铜为之径五寸五分上下二盘下盘外重列十二时次内初正各四刻次内刻各十五分上盘外重列三百六十度内二重列三十日空度起朔为日月同度朔后月距日渐远至九十度为上弦倍之为望三倍之为下弦周复为朔为一月与日一会朔弦望相距各七日半中心施游表以游表中线对上盘日数若干度转上盘朔上表末使表对月立环内无影视表末所指以知时刻
  重制圭表置铜圭于石台长一丈六尺二寸宽二尺七寸周以水渠南端植铜表高一丈上端施铜叶中穿圆孔径二分午正日景自圆孔透圭面成椭形南界为日体上景北界为日体下景中心为中景
  京师夏至景二尺九寸四分八釐冬至景一丈九尺九寸四分以次赢缩北端设立圭高三尺五寸冬至景上立圭二尺七寸四釐
  等谨按迎日推䇲肇自上古而土圭测景详于成周宋元嘉时何承天立表候晷后代仍之前明于观象台下设晷影堂南北平置铜圭于石台南端植铜表上设横梁用影符以取中景
  本朝因其制惟铜表旧高八尺今加二尺焉
  十一年四月重制壶漏成以铜为播水壶方形承以木架上曰日天壶面宽一尺九寸底宽一尺三寸高一尺七寸水欲常满次曰夜天壶次曰平水壶形制递减一寸在平水壶后稍下曰分水壶形制如平水壶又为受水壶圆形置架前地平上曰万水壶径一尺四寸高三尺一寸壶皆有盖播水壶前面近下皆为龙口玉滴以次漏于受水壶又平水壶后面近上穿孔泄于分水壶以均水平漏受水壶上为铜人抱箭长三尺一寸镌两昼夜时刻上起午正下尽午初壶中安箭舟如铜鼓形水长舟浮则箭上出水盈箭尽则泄之于池
  御制铭曰粤昔重黎分司地天迎日揆景举分测辰明时敬授钦若昊干予承百王省岁祈年齐政协纪命彼畴人徼宫戒井斟衡酌权范金规木制兹漏莲玉注金筒水火燥寒协其高卑别以方圆九十六刻成一日焉视彼阳晷明晦无愆较自鸣钟淫巧徒传摄提有纪孟陬用平于以考时寝兴慎旃于以熙绩勤民礼贤业业兢兢俯察仰观器与道偕是验是䖍作铭垂戒贻百曽元
  等谨按宋史天文志沈括议浮漏之制有求壶废壶复壶以播水建壶以受水玉权以酾水铜史以令刻今之日天壶即求壶遗制夜天壶即复壶遗制平水壶分水壶即废壶遗制万水壶即建壶遗制至于龙口玉滴铜人抱箭亦即玉权铜史遗制盖其制自宋以来大略相同惟旧法毎日十二时分一百刻今釐为九十六刻此则有异者也十五年八月制万夀天常仪以铜为之通高一尺一寸制与三辰仪同座心穿孔对天顶垂线用与三辰仪表末同中腰两表耳一实一虚绾游旋赤道实者穿中缝虗者留中线用与三辰仪窥衡同以游表加游旋赤道上视游表末所指用与三辰仪表耳同
  十九年正月玑衡抚辰仪告成先是九年十月庚午
  上幸观象台阅仪器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言三辰公晷仪规仿玑衡其用广大简易前所未有请制大仪设台上以裨测候从之至是疏言宋钱乐作浑天仪即璿玑玉衡遗法
  本朝因之为仪三重其在外者曰六合仪次其内曰三辰仪其最在内者曰四游仪臣等前制三辰公晷规仿其制省为两重腰带赤道以其一器而备日月星之用故名三辰今制大仪仍为三重惟省黄道地平二环即玑衡遗法若仅名三辰于义未备伏请
  钦赐嘉名疏入
  命名玑衡抚辰仪复
  允监臣请编著图说冠于
  钦定仪象考成之首其制以铜为之凡三重五圈在外者曰子午圈正立双环外径六尺三寸内径五尺六寸六分环面宽三寸二分厚九分中空一寸两面皆镌周天度自南北极起初度至中腰九十度是谓天经斜倚单环为天常赤道圈外径六尺一寸二分内径五尺六寸四分环面宽二寸四分厚一寸四分平分其厚为赤道中线两面皆镌昼夜时刻以子正午正当子午双环中空之半而结于其中腰是谓天纬其两极各设圆轴轴本长三寸宽二寸一分厚一寸实于双环之间轴长六寸径八分当双环中空之半内向以贯内二重之环其次内者曰赤极经圈制如子午双环差小外径五尺五寸六分内径五尺一寸二分环面宽二寸三分厚八分中空一寸二分两面皆镌周天度一面自两极起初度至赤道九十度以应天经一面自赤道起初度至两极九十度以应赤纬两极各设轴孔以受天经之轴于赤极经圈之中腰结游旋赤道圈制如天常赤道单环差小外径五尺五寸六分内径五尺一寸二分环面宽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平分其厚为赤道中线两面各镌周天度上面分为十二宫下面自丑宫起初度右旋以丑宫未宫初度之线当赤道双环中空之半而结于其中腰使赤道中线适当经圈之九十度两圈相结与天之赤道旋转相应其最内者曰四游圈制亦双环外径五尺内径四尺六寸八分环面宽一寸六分厚七分中空一寸四分两面皆镌周天度一面自北极起初度至南极一百八十度为去极度一面自赤道起初度至两极各九十度为距纬度南北极各设轴孔以受天经之轴于下半周之中腰设直表以指经度及时刻两面对南北极各设直距宽一寸六分厚七分中空一寸四分直距之二面对环之两极作直径线对环之九十度作横径线绾于直距之中心者为窥衡长四尺七寸二分方一寸二分中空一寸四面各取中线上面设立表下端右面设指纬度表左右两面之中心各开圆孔使直距中腰小轴之末入其中以绾之则窥衡能南北低昂而随双环东西运转焉等谨按玑衡抚辰仪本浑天仪之规制而釐以今之度数其在外者即古之六合仪而不用地平圈盖既测定南北正线而后置子午圈则子午圈即为南北之正线平面之四方皆正又北极出地度以
  京师为凖自北极而上五十度五分即上应天顶自南极而下五十度五分即下对地心而应天顶之冲则两极正立面之四方亦正而地平已在其中故不用地平圈也其次内者即古之三辰仪而不用黄道圈盖有天常赤道圈有赤极经圈则测得日月星之赤道经纬度即黄道经纬可推且黄道与赤道之相距古远今近或日久有差而仪器可无改故不用黄道圈也其最内者即古之四游仪大略相同焉隋志述浑天仪谓揆正宿度凖步盈虚既动静兼状以效二仪之情又周旋衡管用考三光之分信有徴矣
  二十五年二月制地球仪规木为球围四尺五寸两端中心为南北极贯以钢轴腰带赤道斜带黄道平分三十六分毎分占十度布列地名外正立为子午圈面刻三百六十度座面为地平圈列地平度外列十二时九十六刻皆铸铜为之承以圆座高二尺四寸七分北极上加时盘以
  京师为凖旋之知各处时刻及日出入地平度等谨按地球仪之制所以象地体与天体仪相配亦仍西法惟布列地名举凡新辟西疆及新向化蒙古回部靡不咸具验
  皇舆之无外前此所未有也
  浑天合七政仪以铜为之径一尺二寸高一尺三寸五分凡三重外二环平者为地平圈上列西洋书十二宫十二月立者为子午圈子午圈上天顶垂铜叶为地平高弧北小圈为时刻盘次内五环两轴为南北极贯二极为二至经圈腰带赤道斜带黄道黄赤道交处为二分相距最远处为二至二极轴上小圈为负黄极圈其最内平面圆环为黄道十二宫中心为日体圆边为地球对地球立表以指日行宫度日与地各为盘地盘有月体日盘有金水二星体日外大盘有火木土三星体皆以玑璇之月旋以地为心五星旋以日为心座面旁施指南针以测太阳纬度及出入地平时刻方位
  七政仪以铜为之径一尺六寸五分高二尺五分凡二重外重平圈为黄道列周岁十二月周天十二宫斜圈为赤道十字圈为赤道子午卯酉经圈内重为七政盘列十二宫与黄道左右相应中心为日体最近日为水星次金星次月与地次火星次木星最远土星木星旁四小星土星旁五小星土星上圆环平之则星正圆侧之则星长圆日体旁为瓶置灯以取日影对日处映以玻璃盘内皆有机轮其旁以小盘之轴挈诸轮转之承以半圆十字下岐三足座心设指南针十二宫上施游表表转一周为一日视诸体之旋转以测七政昼夜隐见之象
  地平赤道公晷仪以铜为之径七寸八分地平盘分内外外方盘施露管二螺柱四内圆盘列地平三百六十度施指南针中带铜弧弧上九十度赤道环在圆盘北铜弧入之以定各处北极高度环面施大游表表近上加立表中有直线环上端小圆盘内有小游表及半环环上穿小孔以大游表对日景从小孔透立表中线视大游表下端所指知时刻小游表所指知分数
  地平经纬赤道公晷仪以铜为之通高一尺地平盘分内外外盘画子午线三角植螺柱内盘列地平三百六十度施指南针纵横置露管盘上正立为赤道经圈上环中线为天顶斜倚为赤道中施直表列节气宫度表中缝加游表上穿孔使透日光经圈上平赤道施两表耳测日影内盘九十度线与外盘子午线凖以赤道经圈按度对天顶以游表小孔对节气日数视日影所临知时刻以赤道经圈对日上下转之日影从上表耳孔透下表耳之两点视赤道距天顶度与九十度相减知太阳距地平高度视内盘距子午线度知太阳距午正东西偏度以外盘分数线与度数线对知时刻
  八角立表赤道公晷仪以铜为之地平盘长二寸二分宽一寸八分前施指南针后为赤道盘横轴上下之盘周画时刻线正北当午正西南起寅正东南止戌正盘上施日影表以指北极右带高弧表角与弧皆高六十度验影以知时刻
  方赤道地平公晷仪以铜为之地平四寸二分中施指南针后为赤道盘外方内圆两面画时刻线正北当午正西南起卯初东南止酉初盘底有机上下之地平右施螺旋表环列度数以表指之赤道盘中施直表指南北极春分后向北秋分后向南验表影以知时刻
  游动地平公晷仪以铜为之圆座径二寸一分高一寸八分内游环三层系日晷地平盘于三层环内中施指南针周围时刻线三层依北极高三十度四十度五十度北有弧表画线亦如之自地平中心出斜线对弧表线以指北极视线影以知时刻为舟行测验之器
  提环赤道公晷仪以铜为之外环为子午圈径七寸二分内环为赤道上环为天顶赤道北九十度为北极其对为南极中施直表列节气宫度及距纬度表中缝施游表上穿孔以透日光以上环对子午圈度数以游表孔对节气日数手提上环旋直表使影入赤道内视所临以知时刻
  赤道地平合璧日晷仪以铜为之长一尺三寸宽八寸六分前为地平盘列二十四节气圆盘加直表其上按节气进退以就日行黄道度外椭圆形列时刻西起寅初东尽亥初外列周天度中施斜表表下施垂线以指北极高度承以半圆以轮齿低昂之两盘相合定南北视表影以知时刻定南针指时刻日晷仪以铜为之地平盘长一尺三寸五分宽一尺一寸一分中为指南针外画时刻线七重第一重为二分第七重为二至以次顺逆数之线各分十二时初正两端立表耳中线对日两耳影相对验指南针所指以知时刻
  圆盘日月星晷仪以铜为之圆盘径四寸一分下有柄上为日晷两立耳相距二寸四分各穿孔以透日光两旁直线为时刻线之起止中为半圆其半为北极画节气线十九道当北极为二分线间二线为一中气往来数之左尽夏至右尽冬至一线占一旬自北极上横分六十度为北极高度下分十二时右起丑未初左尽子午正中施游表以表末对北极高度及节气线表末施坠线穿小珠对太阳所躔宫度使两耳孔日光正对验珠影以知时刻背为月晷星晷外分三百六十六日内分十二宫中心第一重圆盘径二寸二分外分十二时初正午正出直表以指太阳内分三十日自直表起朔第二重圆盘径一寸七分周穿圆孔中出直表表所指之日数圆孔下验晦朔弦望自第一重对太阳宫度表起午正数之至第二重指日数表所指以知时刻第三重施直表出圆盘外表心及末皆穿圆孔以表心孔窥勾陈大星以表末孔窥天枢天璇使相参直亦如月晷数法以知时刻日月晷仪象牙为之凡二重下为日晷地平长二寸宽一寸四分中施指南针外画时刻线启其上直立之以地平中心线绾小孔内视线影以知时刻上为月晷赤道盘上列三十日从正北起中心置时刻游盘列十二时午正初刻上出表末以指日数中施游表表端立环对月表末指时以上重左铜钩按下重侧面北极高度搘定立环内不见月光视表末以知时刻
  四定表全圆仪以铜为之通径一尺全周三百六十度中施指南针圆线十层以斜线相交成十格分四象限通径线两端各施立耳为定表中心设旋圆盘其通径线两端施立耳为游表表两端直边对立耳中线以指度数以定表游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平测立测惟所宜
  矩度全圆仪以铜为之通径六寸全周三百六十度分半周通径线两端各施立耳为定表中心施游表表中线两端加立耳立耳中线与游表中线对上施指南针前施坠线表端锐处指度数以两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圆内下半周矩度纵横各六十分为勾股比例之用平测立测惟所宜小花全圆仪以铜为之通径二寸施定表游表指南针与矩度全圆仪同以中圆花隙锐处对游表立耳指度数平测立测惟所宜
  双半圆仪以铜为之平置直尺长一尺内开空槽束以铜如带铤施轮轴使游动两半圆通径皆三寸一加尺端一绾槽内半周一百八十度内画半方矩纵横皆十二分圆心各有立耳又施游表长与直尺等表端各有立耳圆心立耳旋之与直尺对则为定表之用与游表立耳对则为游表之用后施坠线测量法以定表游表之距度为所测之角量算法以所知一边与直尺为比例两半圆进退施之按度分以定所测之二角两游表相交成三角形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测立测惟所宜双游表半圆仪以铜为之通径四寸八分半周一百八十度圆心施游表二其长皆为一百五十分其端各有立耳开中线与游表中线对圆心亦有立耳旋之与游表中线参直游表上各带掐表一中心与游表中线对共绾一直表长与二游表共度等一端当掐表中心一端随游表开阖中施指南针后施坠线测量法以两游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量算法两边夹一角者以所知之边角按度分安定成三角形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测立测惟所宜
  测太阳高度象限仪以铜为之半径一尺二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圆线十重以斜线相交成十格平半径两端各有立耳上立耳中线穿小孔下立耳中线为空圈内交十字半径旁施指南针午正日光从小孔透十字心与表耳参直圆心施坠线于方铜管内以䕶风由管末玻璃中视坠线距日光线知太阳距天顶之度以时刻仪验凖对太阳测之知太阳随时高度易坠线为游表两立耳皆如定表法与所测参直以二表距度为所测之角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测立测惟所宜
  测高弧象限仪以铜为之半径一尺七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圆线十五层以斜线相交成十五格两半径线末各施立耳为定表中圆柱四面穿直孔旋之使孔中线与立耳中线相对以受日光圆心施铜坠线表穿长孔有比例分以指分数座中施指南针以坠线距定表为太阳距天顶度承以直柱有轮能升降
  测礟象限仪以铜为之用两象限周皆九十度中为初度左右各四十五度圆心皆施坠线当初度以取平座上为横方柱一加柱端一倚柱旁用时置礟上以柱旁坠线所指合礟末所起之度柱中空左右各四十五度中施游表穿小孔对礟末所起之度于孔内视礟之星斗
  地平方位仪木质螺钿饰径二寸三分中施指南针周列十二辰八方列八卦内周施游盘盘面分十二宫对立直表其长两相等先定子午线转铜环令表与所测之处参直距正午东西若干度为地平偏度以分界知其所属方位
  双千里镜象限仪以铜为之半径一尺四寸五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圆线十重以斜线相交成十格平半径千里镜为定表平中心千里镜为游表下为半圆纵横设两轮低昂之测量法以两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承以直柱三足平测立测惟所宜
  四游千里镜半圆仪以铜为之通径一尺三寸五分半周一百八十度外圆线三重内层十二重毎度末斜线与圆线相交成十二格通径线两端立耳为定表其半圆心施游表表两端有立耳表端中线以指外重度分立耳方孔中线以指内重度分立耳内施坠线表心施指南针圆盘外两柱承千里镜以两轴左右上下之以游表定表相距度为所测之角座三足能升降平测立测惟所宜摄光千里镜筒长一尺三分接铜管二寸六分镜凡四重管端小孔内施显微镜相接处施玻璃镜皆凸向外筒中施大铜镜凹向外以摄影镜心有小圆孔近筒端施小铜镜凹向内周隙通光注之大镜而纳其影筒外为钢铤螺旋贯入进退之以为视远之用承以直柱三足高一尺一寸五分日影表木质立表高八寸上施坠线平表长二尺七寸中衔铜尺三角施螺柱以指南针盘九十度对表候影正时自立表下量之视影之长短以定节气时刻
  时辰表以金为之形圆盘径一寸五分二釐均分时刻以针指之内施轮齿盛以金合当盘面处空之合径一寸五分二釐通厚八分周饰杂宝金索三行三就间镂花文
  自鸣钟以金为之中承以柱下为方匵面设表盘均十二分上起子午正右旋一日再周以短针指时长针指刻起丑未初钟一鸣尽子午正十二鸣其初正自一鸣至四鸣各四刻匵内藏钢轮三重中为大轮四轴上间小轮三聨之以旋时刻针左为大轮三轴上间小轮二聨之旁大轮一绾击具以击钟知时右亦如之以击钟知刻三重皆施坠线击具皆有铜片为作止之限表盘径二尺一寸五分羃以玻璃匵木质髤漆绘金花文四隅皆有柱中为周䦨髤以金纵距四尺七寸横五尺七寸五分通高一丈六尺六寸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九
  象纬考
  三垣二十八宿
  等谨按汉书仿史记天官书之体作天文志后代史家咸袭其名然三垣列宿独分晰于晋隋宋三史而他史皆从略焉岂不以次舍有常无复详求欤马端临通考肇上古迄宋嘉定而其详三垣列宿也据丹元子步天歌郑樵通志宋两朝中兴诸志盖又以测验之密后胜于前也我
  圣朝玑衡精审数理周详康熙十三年监臣南怀仁撰恒星经纬度表以十二宫胪一千八百七十馀星
  皇上御极之九年
  命监臣戴进贤等据新测以证旧经名同步天歌者一千三百十九星增列一千六百十四星并近南极一百五十星积数三千有八十三星凡黄赤经纬去极入宿之度釐然可考视昔益密矣马氏谓古今志天文者名义大略相同但能言其去极入宿度为异兹依马氏之例纪去极入宿度并详黄赤道十二宫俾稽天者通其条贯云
  紫微垣
  北极五星一曰太子二曰帝三曰庶子增星三四曰后宫五曰天枢黄道在鹑火鹑首宫赤道在大火寿星宫太子星去极十四度四十七分入柳宿十一度十一分帝星去极十七度二分入柳宿二度五十六分庶子星去极十八度三十五分入鬼宿二度三十六分后宫星去极十九度三十分入井宿二十七度二十五分天枢星去极二十二度五十七分入井宿十一度二十六分
  四辅四星增星一黄道在鹑首宫赤道在鹑尾鹑火宫距西星去极二十五度九分入井宿三度十七分
  勾陈六星增星十黄道在鹑首实沈宫赤道在星纪析木大火实沈降娄娵訾宫距大星去极二十三度五十六分入参宿三度五十三分
  天皇大帝一星黄道在实沈宫赤道在娵訾宫去极二十一度五十八分入毕宿十二度十六分天柱五星增星六黄道在实沈大梁宫赤道在元枵星纪宫距南星去极十八度二十六分入毕宿五度五十八分
  御女四星增星一黄道在鹑首实沈大梁宫赤道在星纪析木宫距西星去极九度二十分入胃宿八度八分
  女史一星增星一黄道在鹑首宫赤道在析木宫去极五度三十分入参宿八度五十九分
  柱史一星增星二黄道在实沈大梁宫赤道在星纪宫去极五度九分入毕宿二度四十八分尚书五星增星二黄道在寿星鹑尾鹑火宫赤道在析木宫距西北星去极三度九分入柳宿十六度一分
  天床六星增星二黄道在鹑尾鹑火宫赤道在析木大火宫距西南星去极二十度四十八分入柳宿十五度二十一分
  大理二星增星一黄道在鹑火鹑首宫赤道在寿星鹑尾宫距西星去极二十五度四十八分入井宿二十四度十分
  阴徳二星增星一黄道在鹑首宫赤道在鹑尾宫距西星去极三十一度四十九分入井宿二十一度十二分
  六甲六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鹑首实沈宫距中星去极三十三度四十二分入参宿九度
  五帝内座五星增星二黄道在实沈宫赤道在大梁降娄宫距中星去极三十二度十三分入毕宿七度十一分
  华盖七星黄道在大梁宫赤道在降娄宫距东北星去极三十四度三十五分入昴宿二度二十二分
  杠九星增星一黄道在实沈大梁宫赤道在大梁降娄宫距东南星去极四十度二十六分入毕宿六度九分
  右垣墙七星一曰右枢二曰少尉增星二三曰上辅增星二四曰少辅增星一五曰上卫增星三六曰少卫增星一七曰上丞增星三黄道在鹑尾鹑火鹑首实沈宫赤道在寿星鹑尾鹑火鹑首实沈大梁宫右枢星去极二十三度三十九分入张宿一度三十九分少尉星去极二十八度十七分入柳宿五度五十三分上辅星去极三十二度四十七分入鬼宿四度三十四分少辅星去极三十八度四十六分入井宿二十一度四分上卫星去极四十四度入井宿一度五十二分少卫星去极四十六度四十分入毕宿十二度二十七分上丞星去极四十四度四十九分入昴宿八度二十七分左垣墙八星一曰左枢二曰上宰三曰少宰四曰上弼五曰少弼六曰上卫增星三七曰少卫增星八八曰少丞增星一黄道在寿星鹑尾大梁宫赤道在元枵星纪析木大火降娄娵訾宫左枢星去极十八度五十六分入翼宿十一度六分上宰星去极十五度三十四分入轸宿五度五十八分少宰星去极十一度三十三分入轸宿三度二十八分上弼星去极五度十三分入翼宿九度十二分少弼星去极六度四十八分入胃宿三度三十二分上卫星去极十四度四十一分入胃宿四度二分少卫星去极二十四度二十七分入胃宿六度三十九分少丞星去极三十度十九分入昴宿十分
  天乙一星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寿星宫去极二十四度三十八分入星宿七度三十三分
  太乙一星黄道在鹑火宫赤道在寿星宫去极二十五度四十七分入星宿一度五十三分
  内厨二星增星二黄道在鹑火宫赤道在寿星宫距西星去极二十八度五十六分入柳宿十二度三十三分
  北斗七星一曰天枢增星三二曰天璇增星八三曰天玑四曰天权增星三五曰玉衡六曰开阳增星二七曰揺光黄道在鹑尾鹑火宫赤道在寿星鹑尾鹑火宫天枢星去极四十度二十分入柳宿四度五十一分天璇星去极四十四度五十四分入柳宿九度五分天玑星去极四十二度五十三分入星宿三度五分天权星去极三十八度二十分入星宿三度四十三分玉衡星去极三十五度四十分入张宿三度九分开阳星去极三十三度三十七分入张宿九度五十四分揺光星去极三十五度三十五分入翼宿三度七分
  辅一星增星三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寿星宫去极三十二度十九分入张宿十一度二十三分天枪三星增星四黄道在寿星鹑尾宫赤道在太火寿星宫距西星去极三十一度五分入翼宿六度十分
  元戈一星增星二黄道在寿星宫赤道在大火宫去极三十五度二十一分入翼宿十三度十一分三公三星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寿星宫距东星去极三十九度八分入翼宿三度三十六分相一星增星三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寿星宫去极四十一度五十四分入张宿二度四分
  天理四星增星一黄道在鹑火宫赤道在鹑尾宫距西星去极四十度四十三分入柳宿八度二分太阳守一星增星一黄道在鹑尾鹑火宫赤道在鹑尾宫去极四十八度二十八分入星宿六度二十二分
  太尊一星黄道在鹑火宫赤道在鹑尾宫去极五十四度二十八分入星宿一度三十一分
  天牢六星增星二黄道在鹑尾鹑火宫赤道在鹑尾宫距西星去极五十六度五十七分入柳宿十六度十二分
  势四星增星十六黄道在鹑火宫赤道在鹑尾宫距西北星去极六十六度五分入柳宿十六度七分
  文昌六星增星八黄道在鹑火鹑首宫赤道在鹑火宫距北星去极四十三度五十一分入井宿二十八度二十一分
  内阶六星增星十黄道在鹑首宫赤道在鹑火宫距西南星去极四十九度四十七分入井宿十七度四十三分
  三师三星增星一黄道在鹑首宫赤道在鹑火宫距西星去极四十二度五分入井宿十八度四十一分
  八榖八星增星三十四黄道赤道在鹑首实沈宫距东南星去极五十九度十一分入参宿五度十四分
  传舍九星増星四黄道在实沈大梁宫赤道在大梁降娄娵訾宫距西北星去极三十度五十九分入娄宿八度五十四分
  天厨六星增星二黄道在降娄宫赤道在元枵星纪宫距中北星去极七度七分入壁宿八度十六分
  天棓五星增星十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北星去极九度四十分入尾宿八度四十五分
  等谨按宋史天文志北斗第七星右有弼星宋两朝志详紫微垣星去极入宿度不及弼星与步天歌合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一百六十三星测增之一
  百七十七星焉
  太微垣
  五帝座五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鹑尾宫距中大星去极七十七度四十三分入张宿十五度五十五分
  太子一星黄道赤道在鹑尾宫去极七十二度四十二分入张宿十三度十五分
  从官一星黄道赤道在鹑尾宫去极七十二度二十二分入张宿十一度八分
  幸臣一星黄道赤道在鹑尾宫去极七十二度十二分入张宿十六度十七分
  五诸侯五星增星七黄道赤道在寿星鹑尾鹑首宫距北星去极六十四度四分入翼宿十二度三十八分
  九卿三星增星九黄道在寿星鹑尾宫赤道在寿星宫距北星去极七十六度二十七分入翼宿十一度四十四分
  三公三星黄道赤道在寿星宫距西南星去极八十一度十分入翼宿十二度三十七分
  内屏四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鹑尾宫距西星去极八十三度五十四分入张宿十七度三十六分右垣墙五星一曰右执法二曰上将三曰次将四曰次相增星三五曰上相增星二黄道赤道在鹑尾宫右执法星去极八十九度十九分入翼宿三度十九分上将星去极八十八度十九分入张宿十二度五十九分次将星去极八十三度五十五分入张宿十一度四十九分次相星去极八十度二十分入张宿七度四十二分上相星去极七十五度四十一分入张宿五度三十三分
  左垣墙五星一曰左执法增星一二曰上相三曰次相增星一四曰次将增星三五曰上将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寿星宫左执法星去极八十八度三十八分入翼宿十一度四分上相星去极八十七度十一分入翼宿十六度二十五分次相星去极八十一度二十二分入轸宿四十四分次将星去极七十三度四十七分入翼宿十六度十一分上将星去极六十七度一分入翼宿十五度十二分郎将一星增星二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寿星宫去极五十九度四十八分入翼宿六度三分郎位十五星增星三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寿星鹑尾宫距北星去极六十一度三十六分入翼宿五分
  常陈七星增星六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寿星鹑尾宫距东星去极四十九度五十三分入翼宿四十六分
  三台六星一曰上台二星增星七二曰中台二星增星三三曰下台二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鹑尾鹑火鹑首宫上台距西星去极六十度二十五分入井宿二十七度三十三分中台距西星去极六十度八分入柳宿九度十五分下台距北星去极六十三度五十二分入张宿五十五分
  虎贲一星黄道赤道在鹑尾宫去极七十三度十四分入张宿四度四十四分
  少微四星增星八黄道在鹑尾鹑火宫赤道在鹑尾宫距北星去极七十一度四十六分入张宿一度五十四分
  长垣四星增星九黄道赤道在鹑尾宫距西北星去极八十五度二十七分入星宿七度十分灵台三星增星八黄道赤道在鹑尾宫距北星去极八十八度四十分入张宿八度四十八分明堂三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鹑尾宫距北星去极九十度三十四分入张宿十五度四十七分谒者一星增星二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寿星宫去极八十四度五十六分入翼宿九度三十五分等谨按宋两朝志详太微垣星去极入宿度不及少微长垣灵台明堂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七十八星测增之九十三
  星焉
  天市垣
  帝座一星黄道赤道在析木宫去极五十二度四十一分入尾宿六分
  侯一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析木宫去极五十四度七分入尾宿六度二十二分
  宦者四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西北星去极五十三度十八分入心宿四度四十三分斗五星增星十四黄道在析木大火宫赤道在析木宫距北星去极五十四度四十七分入氐宿十六度二十八分
  斛四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北星去极五十七度二十八分入心宿二度四十九分列肆二星增星四黄道在析木大火宫赤道在析木宫距西星去极六十七度四十四分入房宿二十九分
  车肆二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西星去极七十七度入房宿二度二十一分
  市楼六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中北星去极七十四度四十四分入尾宿八度三十一分宗正二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北星去极六十二度二分入尾宿九度十七分
  宗人四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北星去极六十二度九分入尾宿十四度一分
  宗二星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北星去极四十六度三十二分入斗宿四度三十七分
  帛度二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西星去极四十四度五十五分入尾宿十四度二十二分屠肆二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星纪析木宫距东星去极四十四度五十三分入箕宿六度三十二分
  右垣墙十一星一曰河中二曰河间增星一三曰晋增星三四曰郑五曰周增星十四六曰秦七曰蜀增星二八曰巴增星四九曰梁十曰楚十一曰韩黄道赤道在析木大火宫河中星去极四十七度十七分入氐宿十五度五十八分河间星去极四十九度五十八分入氐宿十四度五分晋星去极五十二度四十五分入氐宿十度三十四分郑星去极五十四度四十分入氐宿七度三十六分周星去极五十五度三十八分入氐宿四度五十分秦星去极六十一度六分入氐宿三度十四分蜀星去极六十四度二十八分入氐宿六度五十六分巴星去极六十五度五十八分入氐宿九度十二分梁星去极七十二度四十三分入氐宿十七度十一分楚星去极七十三度三十二分入房宿三十四分韩星去极七十八度三十五分入心宿一度二十五分
  左垣墙十一星一曰魏增星八二曰赵增星三三曰九河增星一四曰中山增星七五曰齐增星八六曰吴越增星七七曰徐增星四八曰东海增星四九曰燕十曰南海十一曰宋增星二黄道赤道在星纪析木宫魏星去极四十二度十六分入心宿六度五十五分赵星去极四十度四十分入尾宿三度四十七分九河星去极三十八度四十七分入尾宿九度十分中山星去极三十七度四十六分入箕宿一度二十五分齐星去极四十五度五十二分入斗宿六度五十三分吴越星去极五十三度四十六分入斗宿九度三十八分徐星去极六十三度五分入斗宿五度三十五分东海星去极六十九度二十八分入箕宿四度三十五分燕星去极七十六度十七分入尾宿十三度四十一分南海星去极八十二度一分入尾宿八度二十九分宋星去极八十二度四十六分入尾宿一度五十五分
  天纪九星增星十四黄道在析木大火宫赤道在析木宫距西星去极三十八度三十三分入氐宿十度七分
  女床三星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西星去极三十度二十四分入心宿四度十二分
  贯索九星增星十三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西北星去极三十九度三十分入亢宿七度四十分七公七星增星十六黄道在大火寿星宫赤道在析木大火宫距北星去极二十度二十六分入氐宿四度十六分
  等谨按晋书天文志不载斗斛列肆车肆市楼帛度屠肆诸星宋景祐乾象书女床属箕贯索属房七分属氐宋史天文志天市垣宗正三星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宗正二星列步天歌之八十七星测增
  之一百五十九星焉
  角宿
  角二星增星十五黄道赤道在寿星宫距南星去极九十二度二分去轸宿距星十三度五分平道二星黄道赤道在寿星宫距西星去极八十八度十五分入轸宿七度二十八分
  天田二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寿星宫距西星去极七十七度二十七分入轸宿九度三十八分周鼎三星黄道在寿星鹑尾宫赤道在寿星宫距东星去极五十七度三十一分入翼宿十度四十分
  进贤一星增星九黄道赤道在寿星宫去极八十七度三十八分入轸宿四度二十七分
  天门二星增星十一黄道赤道在寿星宫距西星去极九十七度五十三分入轸宿十二度
  平二星增星三黄道在大火寿星宫赤道在寿星宫距西星去极一百有三度四十三分入角宿三度十二分
  库楼十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大火寿星宫距东南星去极一百二十二度五十二分入亢宿十度二十八分
  柱十一星黄道赤道在大火寿星宫距东南星去极一百二十度五十一分入氐宿十五分
  衡四星黄道在大火宫赤道在寿星宫距西星去极一百一十八度十三分入亢宿六度三十六分南门二星增星二黄道在大火宫赤道在大火寿星宫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十九度三十分入氐宿二十五分
  等谨按步天歌柱十五星晋书天文志天门库楼南门平柱衡在二十八宿之外宋两朝志详角宿星去极入宿度不及进贤柱衡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柱十星列步天歌之四十二星测增之
  四十七星焉
  亢宿
  亢四星增星十二黄道在大火宫赤道在大火寿星宫距南第二星去极八十七度四分去角宿距星十度四十分
  大角一星增星一黄道在寿星宫赤道在大火宫去极五十九度三分入角宿二十三分
  右摄提三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寿星宫距北星去极六十一度五十二分入轸宿八度三十三分左摄提三星增星三黄道在大火寿星宫赤道在大火宫距北星去极五十八度四十三分入角宿八度五十七分
  折威七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度四十六分入亢宿六度三十四分顿顽二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南星去极一百七度七分入氐宿十二度二十三分阳门二星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南星去极一百一十度五十五分入氐宿四度五十一分
  等谨按晋书天文志折威顿顽在二十八宿之外宋景祐乾象书右摄提属角折威阳门兼属角宋两朝志皆列亢宿与步天歌合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二十二星测增之二十六
  星焉
  氐宿
  氐四星增星二十九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西南星去极八十九度三十七分去亢宿距星十度三十六分
  亢池四星黄道在寿星宫赤道在大火寿星宫距北星去极六十一度三十三分入角宿一度四十分
  帝座三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寿星宫距东星去极五十四度十九分入轸宿九度十七分
  梗河三星增星五黄道在大火寿星宫赤道在大火宫距东星去极四十九度二十二分入角宿四度十四分
  招揺一星黄道在寿星宫赤道在大火宫去极四十度二十七分入轸宿六度五十二分
  天乳一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大火宫去极七十三度四十四分入氐宿十度五十分
  天辐二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北星去极九十八度二十八分入氐宿十三度三十分阵车三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西星去极一百有一度三分入氐宿三度二十二分骑官十星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东北星去极一百一十一度十一分入氐宿十六度二十一分车骑三星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东星去极一百二十二度四十六分入氐宿十五度三十五分将军一星黄道赤道在大火宫去极一百一十九度三十六分入氐宿十四度三十二分
  等谨按步天歌亢池六星骑官二十七星宋两朝志详氐宿星去极入宿度不及天辐阵车将军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亢池四星骑官十星列步天歌之三十
  五星测增之四十一星焉
  房宿
  房四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南第二星去极九十五度二十六分去氐宿距星十七度五十分
  钩钤二星黄道在析木宫赤道在大火宫距北星去极八十九度四十四分入房宿四十五分键闭一星黄道在大火宫赤道在析木宫去极八十八度十九分入房宿一度四十三分
  罚三星增星三黄道在大火宫赤道在析木宫距北星去极七十七度十三分入房宿三十二分西咸四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北星去极八十度四十四分入氐宿十六度十二分东咸四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北星去极八十四度四十五分入心宿五十二分
  日一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大火宫去极八十九度五十八分入氐宿十二度四十分
  从官二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大火宫距西星去极一百有四度三十四分入氐宿十六度十五分等谨按宋景祐乾象书东咸属心不列房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二十一星测增之十四星
  
  心宿
  心三星增星八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西星去极九十三度五十九分去房宿距星四度五十二分积卒二星黄道在析木宫赤道在大火宫距北星去极一百有五度三十分入房宿三度七分等谨按步天歌积卒十二星晋书天文志积卒在二十八宿之外宋景祐乾象书积卒属房不列心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积卒二星列步天歌之五星测增之八
  星焉
  尾宿
  尾九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西中星去极一百有五度二十五分去心宿距星八度十五分
  神宫一星黄道赤道在析木宫去极一百有九度五分入尾宿五十四分
  天江四星增星十一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西南星去极九十三度五十四分入尾宿三度四十四分
  傅说一星黄道赤道在析木宫去极一百有三度三十七分入尾宿十一度五十三分
  鱼一星黄道赤道在析木宫去极一百有一度二十五分入尾宿十二度四十一分
  龟五星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二十度十四分入尾宿三度三十三分
  等谨按晋书天文志傅说鱼星龟星在二十八宿之外宋两朝志详尾宿星去极入宿度不及神宫天江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二十一星测增之十二星
  
  箕宿
  箕四星黄道赤道在星纪析木宫距西北星去极九十六度五十六分去尾宿距星十五度十二分糠一星黄道赤道在析木宫去极九十六度三十四分入尾宿六度四十七分
  杵三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北星去极一百一十三度有五分入尾宿九度二十一分等谨按晋书天文志糠一星杵三星在二十八宿之外宋两朝志列亢宿与步天歌合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八星测增之一星焉
  斗宿
  斗六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星纪析木宫距中星去极九十三度五十五分去箕宿距星八度五十五分
  天籥八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析木宫距东星去极九十一度二十四分入尾宿十二度四十八分天弁九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西星去极七十五度一分入箕宿七度四十五分
  建六星增星八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西星去极八十八度十八分入斗宿三度十八分
  天鸡二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北星去极八十四度四十九分入斗宿十四度二十九分狗二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东星去极九十三度十三分入斗宿十一度四十分
  狗国四星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西南星去极九十五度二十三分入斗宿十五度三十九分天渊三星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南星去极一百一十二度二十七分入斗宿五度三十五分农丈人一星黄道赤道在星纪宫去极一百有二度二十八分入箕宿七度五十一分
  鳖十一星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一十二度三十六分入箕宿三度五十一分等谨按步天歌天渊十星鳖十四星宋景祐乾象书天籥农丈人属箕不列斗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天渊三星鳖十一星列步天歌之五十
  二星测增之三十星焉
  牛宿
  牛六星增星九黄道赤道在元枵星纪宫距中星去极八十五度二十三分去斗宿距星二十三度五十三分
  天桴四星增星二黄道在元枵星纪宫赤道在星纪宫距东星去极七十一度十四分入牛宿五十二分
  河鼔三星增星九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南星去极六十三度十六分入斗宿二十二度十六分右旗九星增星十二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北星去极六十一度十七分入斗宿十六度三十七分左旗九星增星二十九黄道赤道在元枵星纪宫距西北星去极五十一度十分入斗宿二十度五十四分
  织女三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大星去极二十八度十四分入斗宿五度六分
  渐台四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星纪宫距南星去极三十度三十八分入斗宿十一度三十一分辇道五星增星九黄道在元枵星纪宫赤道在星纪宫距北星去极二十三度四十七分入斗宿十五度四分
  罗堰三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北星去极八十六度三十七分入牛宿四度十五分天田四星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东南星去极一百度五十六分入女宿三十二分
  九坎四星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东星去极一百一十一度三十分入牛宿六度四十二分
  等谨按步天歌天田九坎各九星宋景祐乾象书左旗织女渐台辇道九坎属斗不列牛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天田九坎各五星列步天歌之五十四
  星测增之八十一星焉
  女宿
  女四星増星五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西南星去极八十一度五十三分去牛宿距星七度四十分离珠四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东南星去极七十四度二十八分入牛宿六度五十一分败瓜五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西南星去极六十度五十四分入女宿二度十分
  瓠瓜五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西北星去极五十六度五十七分入女宿五度三十九分天津九星增星三十八黄道在娵訾元枵宫赤道在元枵星纪宫距西北第二星去极三十二度五十一分入虚宿一度二十九分
  奚仲四星增星七黄道在元枵宫赤道在星纪宫距北星去极十六度十分入女宿三度十四分扶筐七星增星四黄道在元枵星纪宫赤道在星纪宫距西南星去极十二度六分入斗宿十九度五十三分
  十二国十六星一曰周二曰秦皆二星三曰代二星增星二四曰赵二星五曰越六曰齐七曰楚八曰郑九曰魏十曰韩十一曰晋十二曰燕皆一星黄道赤道在元枵宫周星距南星去极九十二度五十八分入女宿一度二分秦星距西星去极九十度三十三分入女宿二度八分代星距北星去极九十一度二十分入女宿五度五十八分赵星距北星去极九十三度三十七分入女宿二度一分越星去极九十度二十八分入牛宿七度三分齐星去极九十四度三十一分入女宿一度三十四分楚星去极九十四度三十分入女宿三度十九分郑星去极九十一度五十一分入女宿十分魏星去极九十五度十七分入女宿五度十分韩星去极九十五度二十分入女宿五度四十四分晋星去极九十六度三十二分入女宿五度五十一分燕星去极九十六度五十八分入女宿五度十三分
  臣等谨按步天歌离珠五星宋景祐乾象书离珠瓠瓜属牛败瓜属斗又属牛天津西一星属斗中属牛周越齐赵属牛皆不列女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离珠四星列步天歌之五十四星测增
  之六十五星焉
  虚宿
  虚二星增星八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南星去极八十一度二十一分去女宿距星十一度四十分司命二星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南星去极七十六度四十八分入虚宿三度四十七分
  司禄二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东星去极七十四度五十三分入虚宿六度三十六分司危二星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南星去极六十八度五十七分入虚宿二度三分
  司非二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西星去极六十四度四十七分入虚宿二分
  哭二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西星去极九十度三十九分入虚宿二度二十五分
  泣二星增星二黄道在娵訾元枵宫赤道在娵訾宫距东星去极八十七度三十六分入危宿四十分
  离瑜三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西南星去极一百有七度二十分入牛宿六度三十二分天垒城十三星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东北星去极八十四度一分入虚宿四十三分
  败臼四星增星一黄道在元枵宫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一十二度五十九分入女宿五度四十一分
  等谨按宋景祐乾象书司命司禄司危司非属女泣星败臼属危皆不列虚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三十四星测增之二十二
  星焉
  危宿
  危三星增星十一黄道在娵訾元枵宫赤道在元枵宫距南星去极七十九度十九分去虚宿距星九度五十八分
  坟墓四星増星四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中星去极八十一度八分入危宿五度三十三分
  盖屋二星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南星去极八十度四十九分入虚宿八度四十三分
  虚梁四星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西星去极八十五度三分入危宿五十分
  天钱五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元枵宫距东北星去极一百有六度五十二分入女宿十度四十四分
  人四星增星四黄道在娵訾元枵宫赤道在元枵宫距北星去极五十三度五十分入危宿四十八分
  杵三星增星二黄道在娵訾宫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北星去极四十五度三十五分入室宿三十三分
  臼四星增星五黄道在娵訾宫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西北星去极五十度二十八分入危宿七度六分
  车府七星增星十九黄道在降娄娵訾宫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东星去极四十四度二十六分入室宿十二度五十六分
  造父五星增星五黄道在降娄宫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西南星去极三十度二十七分八壁宿八度二十九分
  天钩九星增星十六黄道在大梁降娄宫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北星去极十五度五十三分入壁宿十度六分
  等谨按步天歌人五星天钱十星宋景祐乾象书车府西四星属虚不列危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人四星天钱五星列步天歌之五十星
  测増之五十星焉
  室宿
  室二星增星七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南星去极七十度三十五分去危宿距星二十度七分离宫六星增星八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西北星去极六十一度十二分入危宿十九度四十二分螣蛇二十二星增星十四黄道在降娄娵訾宫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中南星去极三十六度四十三分入室宿十四度四十三分
  雷电六星增星八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西星去极七十二度十八分入危宿十二度四十七分土公吏二星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北星去极六十九度八分入危宿八度三十六分
  垒壁阵十二星增星七黄道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西南第二星去极九十四度四十九分入女宿九度五十五分
  羽林军四十五星黄道赤道在娵訾元枵宫距西北星去极九十四度三十七分入虚宿三度二十一分
  天纲一星黄道在元枵宫赤道在娵訾宫去极一百一十三度三十六分入虚宿八度四十六分北落师门一星黄道赤道在娵訾宫去极一百一十一度五分入危宿二十七分
  𫓧钺三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西星去极一百有四度四十一分入危宿十五度八分八魁六星黄道在娵訾宫赤道在降娄娵訾宫距中星去极一百有五度十六分入室宿二度四十八分
  等谨按步天歌八魁九星宋景祐乾象书螣蛇西十六星属尾属危羽林军西六星属危天纲属危𫓧钺属奎皆不列室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八魁六星列步天歌之百有六星测增
  之四十六星焉
  壁宿
  壁二星增星二十三黄道在降娄宫赤道在降娄娵訾宫距南星去极七十七度二十五分去室宿距星十五度四十一分
  天廏三星増星一黄道赤道在降娄宫距北星去极五十六度三十七分入壁宿十二度二分土公二星増星十一黄道在降娄宫赤道在降娄娵訾宫距西星去极八十二度二十八分入室宿十度三十分
  霹𩆝五星增星八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西星去极八十度五十七分入危宿十五度十四分云雨四星增星九黄道赤道在娵訾宫距西北星去极八十五度三十四分入危宿十九度三十三分
  𫓧锧五星黄道赤道在降娄宫距西星去极一百一十八度三十八分入壁宿二度三十二分等谨按步天歌天廏十星宋两朝志详壁宿星去极入宿度不及土公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天廏三星列步天歌之二十一星测增
  之五十二星焉
  奎宿
  奎十六星增星二十二黄道赤道在降娄宫距西南星去极七十四度五分去壁宿距星十三度十六分
  王良五星増星五黄道在大梁宫赤道在降娄娵訾宫距西北星去极三十八度四十六分入娄宿一度十分
  策一星黄道在大梁宫赤道在降娄宫去极四十一度十二分入娄宿十度一分
  附路一星黄道在大梁宫赤道在降娄宫去极四十五度十八分入娄宿一度十分
  军南门一星黄道在大梁宫赤道在降娄宫去极五十三度四十分入娄宿二度三十分
  阁道六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大梁降娄宫距东北星去极四十一度五分入昴宿二度五十九分外屏七星增星十五黄道赤道在降娄宫距西星去极八十七度五十分入壁宿四度五十九分天溷四星増星六黄道赤道在降娄宫距北星去极一百有三度二十四分入室宿十五度二十九分
  土司空一星黄道在娵訾宫赤道在降娄宫去极一百一十度四十七分入室宿九度四分
  等谨按步天歌天溷七星宋景祐乾象书王良外屏西一星皆属壁不列奎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天溷四星列步天歌之四十二星测增
  之五十三星焉
  娄宿
  娄三星增星十五黄道在大梁降娄宫赤道在降娄宫距中星去极八十一度三十二分去奎宿距星十一度三十二分
  天大将军十一星增星十六黄道在大梁宫赤道在大梁降娄宫距东中星去极六十二度十四分入娄宿十度十八分
  右更五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降娄宫距北星去极八十度三十八分入奎宿四度三十九分左更五星增星七黄道赤道在大梁宫距北星去极八十三度五十二分入娄宿十度十一分天仓六星增星十八黄道在降娄娵訾宫赤道在降娄宫距西星去极一百度二分入室宿七度二十六分
  天庾三星增星三黄道在降娄宫赤道在大梁降娄宫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十八度五十二分入壁宿八度四十二分
  等谨按晋书天文志天仓天庾在二十八宿之外宋景祐乾象书天仓属奎不列娄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三十三星测增之六十四
  星焉
  胃宿
  胃三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大梁宫距西南星去极七十八度四十三分去娄宿距星十二度五十八分
  大陵八星增星二十黄道赤道在大梁宫距北星去极五十一度二分入胃宿七度九分
  积尸一星黄道赤道在大梁宫去极六十八度十八分入胃宿六度五十九分
  天船九星增星九黄道在实沈大梁宫赤道在大梁宫距西北星去极五十二度三十三分入胃宿十一度四十九分
  积水一星增星一黄道在实沈宫赤道在大梁宫去极六十一度九分入毕宿一度十八分
  天廪四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大梁宫距北星去极九十五度五十七分入胃宿六度三十九分天囷十三星增星二十黄道赤道在大梁降娄宫距东南星去极一百有三度三十七分入娄宿十度二十一分
  等谨按晋书天文志天廪天囷在二十八宿之外宋景祐乾象书天囷五星大陵西三星属娄不列胃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三十九星测增之五十七
  星焉
  昴宿
  昴七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大梁宫距西星去极八十五度五十一分去胃宿距星十二度二十九分
  天阿一星黄道赤道在大梁宫去极八十一度十五分入胃宿二十一分
  月一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大梁宫去极八十八度四十七分入昴宿四度二分
  卷舌六星增星六黄道在实沈大梁宫赤道在大梁宫距北星去极六十七度五十三分入昴宿四度二十五分
  天谗一星黄道赤道在大梁宫去极七十七度七分入昴宿三度三分
  砺石四星黄道在实沈宫赤道在实沈大梁宫距西北星去极八十二度五分入昴宿五度五十二分
  天阴五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大梁宫距东南星去极九十度有五分入胃宿九度十一分
  刍稿六星增星五黄道在降娄宫赤道在大梁宫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十六分入奎宿七度十六分
  天苑十六星增星十六黄道在大梁降娄宫赤道在大梁宫距东北星去极一百二十三度十四分入胃宿六度五十六分
  等谨按晋书天文志不载月砺石天阴刍稿诸星天苑在二十八宿之外宋景祐乾象书刍稿属娄卷舌西三星天苑西八星属胃皆不列昴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四十七星测增之三十七
  星焉
  毕宿
  毕八星增星十三黄道赤道在实沈大梁宫距东北星去极九十二度三十六分去昴宿距星九度三分
  附耳一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实沈宫去极九十六度十三分入毕宿二度二分
  天街二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八十九度三十分入昴宿八度四十七分天高四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中北星去极九十一度十五分入毕宿八度二十分诸王六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西星去极八十五度四十二分入参宿三度四十九分五车五星增星十八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西南星去极七十九度三十五分入毕宿八度十二分柱九星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西北星去极六十九度六分入毕宿十度二十三分
  咸池三星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七十一度二十六分入毕宿十四度三分
  天潢五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中星去极七十九度十四分入毕宿十三度七分
  天关一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实沈宫去极九十二度十四分入参宿五分
  天节八星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中北星去极九十六度五十七分入昴宿七度五十二分
  九州殊口六星增星十黄道赤道在实沈大梁宫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二十度五十七分入胃宿十二度二十五分
  参旗九星增星十一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九十八度十六分入毕宿五度一分
  九斿九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一百一十度五十四分入昴宿八度三十一分天园十三星增星六黄道在大梁降娄娵訾宫赤道在实沈大梁降娄宫距西星去极一百四十三度三十四分入危宿二十度六分
  等谨按步天歌九州殊口九星宋景佑乾象书天园西八星属昴五车东二星及三柱属参皆不列毕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九州殊口六星列步天歌之八十九星
  测增之八十四星焉
  觜宿
  觜三星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一百有三度二十五分去毕宿距星十五度十四分司怪四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八十七度三十二分入参宿四度五十分座旗九星增星十一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北星去极六十四度二十分入井宿三度二十一分等谨按宋景祐乾象书座旗司怪属参不列觜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十六星测增之十七星焉
  参宿
  参七星增星三十七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中东星去极一百一十五度二十分去觜宿距星一度伐三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一百一十八度十分入毕宿十四度三十四分玉井四星增星二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东星去极一百二十一度三十四分入毕宿六度四十五分
  军井四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二十四度四十六分入毕宿七度十九分
  屏二星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一百二十九度五分入毕宿六度五十七分
  厕四星增星七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三十一度六分入毕宿十二度五十七分屎一星黄道赤道在实沈宫去极一百四十五度四十二分入参宿三分
  等谨按晋书天文志不载屏厕屎诸星宋景祐乾象书玉井军井属毕不列参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二十五星测增之四十九
  星焉
  井宿
  井八星增星十七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北星去极九十度五十一分去参宿距星十度三十六分
  钺一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实沈宫去极九十度五十六分入参宿八度四十五分
  水府四星增星八黄道赤道在鹑首实沈宫距西南星去极九十八度四十二分入参宿七度九分天樽三星增星九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东北星去极八十七度四分入井宿十三度二十四分五诸侯五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星去极七十九度一分入井宿五度五十分
  北河三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星去极八十度十五分入井宿十三度四十七分积水一星黄道赤道在鹑首宫去极七十五度三十二分入井宿十一度三十二分
  积薪一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鹑首宫去极八十六度五十八分入井宿十八度二十二分
  水位四星增星十一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星去极九十九度四十五分入井宿十六度五十九分
  南河三星增星十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北星去极一百有二度三十七分入井宿十六度二十二分
  四凟四星增星六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东北星去极一百有一度四十九分入井宿九度二十六分
  阙邱二星增星七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星去极一百一十度三十二分入井宿七度三十分军市六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三十一度十八分入井宿一度五十五分
  野鸡一星黄道赤道在鹑首宫去极一百三十二度二十一分入井宿六度二十八分
  天狼一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鹑首宫去极一百二十九度三十二分入井宿八度五十一分丈人二星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东星去极一百四十七度二十四分入毕宿十三度四十三分子二星增星一黄道赤道在实沈宫距北星去极一百四十七度十六分入参宿二度四十一分孙二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星去极一百四十八度三分入井宿一度十一分
  老人一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鹑首宫去极一百六十五度五十分入井宿九度四十八分
  弧矢九星增星二十四黄道在鹑火鹑首宫赤道在鹑首宫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三十八度三十分入井宿十八度六分
  等谨按步天歌军市十三星宋景祐乾象书水府四星丈人二星子二星属参不列井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军市六星列步天歌之六十三星测增
  之一百二十四星焉
  鬼宿
  鬼四星增星十八黄道赤道在鹑火宫距西南星去极九十度四十八分去井宿距星三十度二十七分
  积尸气一星增星三黄道赤道在鹑火宫去极八十八度二十九分入鬼宿一度二十八分
  爟四星增星十一黄道赤道在鹑首宫距西南星去极八十四度四十一分入井宿二十三度五十七分
  外厨六星增星十七黄道赤道在鹑火宫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一十二度三十分入鬼宿四度二十一分
  天纪一星增星二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鹑火宫去极一百四十五度五十二分入张宿五度二十七分
  天狗七星黄道在鹑尾鹑火宫赤道在鹑火宫距南星去极一百四十八度十五分入星宿四度四十八分
  天社六星增星五黄道在寿星鹑尾鹑火宫赤道在鹑火宫距西星去极一百五十四度二十七分入星宿五分
  等谨按宋景祐乾象书天狗六星天社西一星属井天纪一星天社末一星属柳皆不列鬼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二十九星测增之五十七
  星焉
  柳宿
  柳八星增星十黄道赤道在鹑火宫距西星去极一百有二度二十六分去鬼宿距星四度三十四分
  酒旗三星增星五黄道赤道在鹑火宫距北星去极八十九度四十分入柳宿十三度十一分等谨按宋景祐乾象书酒旗属星不列柳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列步天歌之十一星测增之十五星焉
  星宿
  星七星增星十五黄道赤道在鹑火宫距中星去极一百一十二度二十五分去柳宿距星十六度五十九分
  天相三星增星十二黄道在鹑尾宫赤道在鹑尾鹑火宫距西南星去极一百有八度二十六分入张宿一度五十五分
  轩辕十七星增星五十七黄道赤道在鹑尾鹑火宫距西北星去极六十六度十八分入井宿三十度
  内平四星增星十一黄道在鹑火宫赤道在鹑尾鹑火宫距东星去极七十度四十九分入柳宿十三度四十八分
  等谨按步天歌星宿内有天稷五星宋景祐乾象书轩辕西八星属柳末属张天稷西二星属柳天相三星属轸内平四星属张皆不列星宿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无天稷星列步天歌之三十一星测增
  之九十五星焉
  张宿
  张六星增星四黄道赤道在鹑尾鹑火宫距西第二星去极一百六十六度五分去星宿距星八度二十六分
  等谨按步天歌张宿内有天庙十四星今准
  钦定仪象考成无天庙星列步天歌之六星测增之四
  星焉
  翼宿
  翼二十二星增星七黄道在寿星鹑尾宫赤道在鹑尾宫距中西第二星去极一百一十二度四十二分去张宿距星十八度三分
  等谨按步天歌翼宿内有东瓯五星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无东瓯星列步天歌之二十二星测增
  之七星焉
  轸宿
  轸四星增星五黄道在寿星宫赤道在寿星鹑尾宫距西北星去极一百有四度二十九分去翼宿距星十六度五十九分
  右辖一星黄道在寿星宫赤道在鹑尾宫去极一百一十一度四十四分入轸宿一度三十分左辖一星黄道赤道在寿星宫去极一百有一度四十分入轸宿三度五分
  长沙一星黄道赤道在寿星宫去极一百有八度十七分入轸宿三度四分
  青邱七星增星三黄道在寿星宫赤道在鹑尾宫距东南星去极一百二十一度二十八分入轸宿二度三十九分
  等谨按步天歌轸宿内有军门二星土司空四星器府三十二星今凖
  钦定仪象考成无军门土司空器府星列步天歌之十
  四星测增之八星焉
  近南极星
  海山八星黄道在大火寿星宫赤道在鹑尾宫距南极三十度七分入角宿六度二分
  十字四星黄道在大火宫赤道在寿星宫距南极四十二度十五分入亢宿二度十五分
  马尾三星黄道在寿星宫赤道在寿星鹑尾宫距南极四十六度三十分入角宿七度三十一分马腹三星黄道在大火宫赤道在寿星宫距南极四十五度五十六分入氐宿八度四十一分蜜蜂四星黄道在大火宫赤道在寿星宫距南极三十四度四十九分入氐宿五度三分
  三角形七星黄道在析木宫赤道在析木大火宫距南极四十一度五十八分入心宿一度三十五分
  异雀九星黄道在析木宫赤道在析木大火宫距南极四十五度二十七分入箕宿六度二十分孔雀十五星黄道在星纪析木宫赤道在元枵星纪析木宫距南极四十八度三十二分入箕宿三度十九分
  波斯十一星黄道赤道在元枵星纪宫距南极五十七度三十五分入斗宿九度一分
  蛇尾四星黄道在星纪宫赤道在降娄娵訾元枵宫距南极二十五度二十九分入牛宿三度二十三分
  蛇腹四星黄道在娵訾元枵宫赤道在大梁降娄宫距南极十八度二十七分入危宿一度十八分蛇首二星黄道在娵訾宫赤道在大梁降娄宫距南极二十五度五十分入危宿八度三十二分鸟喙八星黄道在元枵宫赤道在降娄娵訾宫距南极四十四度三十二分入女宿二度十六分鹤十四星黄道在元枵宫赤道在娵訾宫距南极五十七度九分入女宿四度七分
  火鸟十一星黄道在娵訾元枵宫赤道在降娄娵訾宫距南极五十八度二十分入危宿三度五十一分
  水委三星黄道在娵訾宫赤道在降娄宫距南极三十度四十一分入室宿八度二十分
  附白二星黄道在元枵宫赤道在大梁宫距南极十三度十四分入女宿一度二十分
  夹白二星黄道在降娄娵訾宫赤道在实沈大梁宫距南极四度三十五分入室宿六度二十八分金鱼六星黄道在析木大梁降娄宫赤道在鹑首实沈宫距南极十九度四十八分入娄宿二度三十六分
  海石八星黄道在寿星鹑尾宫赤道在鹑火宫距南极十七度二十一分入翼宿初度三十七分飞鱼六星黄道在大火寿星宫赤道在鹑火鹑首宫距南极十七度四十九分入角宿三度十六分南船六星黄道在大火寿星宫赤道在鹑尾鹑火宫距南极二十七度二十五分入角宿三度四十八分
  小斗十星黄道在析木大火宫赤道在寿星鹑尾鹑火鹑首宫距南极二十六度二十四分入房宿二度二十四分
  等谨按
  钦定仪象考成于三垣二十八宿之外纪近南极星一百五十谓中国所不见仍西测之旧盖自康熙十三年南怀仁始列表前此未有考焉其去北极甚远故以距南极度析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
  象纬考
  日月行道
  等谨按马端临考日月行道载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之说似古今无异矣然并载宋中兴天文志谓日行黄道每岁有差古今不同又谓九道因日月之行名之以别算位非实有九道则考今之日月行道讵可泥于前志欤兹以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
  钦定协纪辨方书所列数度为准而备详推步之法焉太阳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小馀三二九○八九七 周天三百六十度入算化作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七政诸行自度以下皆以六十递析将度分化为秒数入算微纎忽芒则以六十与一百为比例收为秒之小馀
  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 二至太阳距赤道最远之度以测夏至午正太阳高度得之日躔星纪宫初度冬至日出辰初一刻十分日入申正二刻五分昼三十六刻十分夜五十九刻五分
  日躔星纪宫十五度小寒日出辰初一刻七分日入申正二刻八分昼三十七刻一分夜五十八刻十四分
  日躔元枵宫初度大寒日出辰初初刻十二分日入申正三刻三分昼三十八刻六分夜五十七刻九分
  日躔元枵宫十五度立春日出卯正三刻十二分日入酉初初刻三分昼四十刻六分夜五十五刻九分
  日躔娵訾宫初度雨水日出卯正二刻九分日入酉初一刻六分昼四十二刻十二分夜五十三刻三分
  日躔娵訾宫十五度惊蛰日出卯正一刻五分日入酉初二刻十分昼四十五刻五分夜五十刻十分
  日躔降娄宫初度春分日出卯正初刻日入酉正初刻昼四十八刻夜四十八刻
  日躔降娄宫十五度清明日出卯初二刻十分日入酉正一刻五分昼五十刻十分夜四十五刻五分
  日躔大梁宫初度谷雨日出卯初一刻六分日入酉正二刻九分昼五十三刻三分夜四十二刻十二分
  日躔大梁宫十五度立夏日出卯初初刻三分日入酉正三刻十二分昼五十五刻九分夜四十刻六分
  日躔实沈宫初度小满日出寅正三刻三分日入戌初初刻十二分昼五十七刻九分夜三十八刻六分
  日躔实沈宫十五度芒种日出寅正二刻八分日入戌初一刻七分昼五十八刻十四分夜三十七刻一分
  日躔鹑首宫初度夏至日出寅正二刻五分日入戌初一刻十分昼五十九刻五分夜三十六刻十分
  日躔鹑首宫十五度小暑日出寅正二刻八分日入戌初一刻七分昼五十八刻十四分夜三十七刻一分
  日躔鹑火宫初度大暑日出寅正三刻三分日入戌初初刻十二分昼五十七刻九分夜三十八刻六分
  日躔鹑火宫十五度立秋日出卯初初刻三分日入酉正三刻十二分昼五十五刻九分夜四十刻六分
  日躔鹑尾宫初度处暑日出卯初一刻六分日入酉正二刻九分昼五十三刻三分夜四十二刻十二分
  日躔鹑尾宫十五度白露日出卯初二刻十分日入酉正一刻五分昼五十刻十分夜四十五刻五分
  日躔寿星宫初度秋分日出卯正初刻日入酉正初刻昼四十八刻夜四十八刻
  日躔夀星宫十五度寒露日出卯正一刻五分日入酉初二刻十分昼四十五刻五分夜五十刻十分
  日躔大火宫初度霜降日出卯正二刻九分日入酉初一刻六分昼四十二刻十二分夜五十三刻三分
  日躔大火宫十五度立冬日出卯正三刻十二分日入酉初初刻三分昼四十刻六分夜五十五刻九分
  日躔析木宫初度小雪日出辰初初刻十二分日入申正三刻三分昼三十八刻六分夜五十七刻九分
  日躔析木宫十五度大雪日出辰初一刻七分日入申正二刻八分昼三十七刻一分夜五十八刻十四分
  等谨按古法以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太阳每日行一度故十五日有奇行十五度有奇为节为气今法以周天为三百六十度十二分之为十二宫各三十度二十四分之日行十五度为节为气冬至至小寒止十四日有馀夏至至小暑则十六日不足此节气与日躔宫度相应者也其交节气时刻每年加减不同
  京师与各省亦不同兹以
  京师日出入昼夜时刻载列而凡各省及蒙古回部之不同者详后极度偏度
  太阴每日平行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五秒小馀○二三四○八六同太阳平行入算法
  最大黄白大距五度十七分二十秒
  最小黄白大距四度五十九分三十五秒
  黄白大距中数五度八分二十七秒三十微黄白大距半较八分五十二秒三十微
  实行与太阳同宫同度为合朔限
  实行距太阳三宫为上弦
  实行距太阳六宫为望限
  实行距太阳九宫为下弦
  月离元枵宫十五度至大梁宫十五度为正升月离大梁宫十五度至鹑首宫初度为斜升月离鹑首宫初度至析木宫初度为横升
  月离析木宫十五度至星纪宫初度为斜升月离星纪宫初度至元枵宫十五度亦为斜升等谨按古法定太阴每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出入日道不逾六度东汉贾逵始言月行有迟速至刘洪列为差率元郭守敬乃定为转分进退时各不同而出入日道之大距则仍恒为六度西法以朔望之行有迟疾两弦不同于朔望两弦前后又不同于两弦为经度之差朔望交行迟而大距近两弦交行迟而大距远为纬度之差考成上编仍其说后刻白尔奈端噶西尼又以实测获创解详前总论篇兹仅列其大略焉
  推日躔法
  求积年本年天正冬至距法元天正冬至之年数自法元某年距所求之年共若干年减一年得积年因本年初交天正冬至尚在岁前故减一年如甲子至癸亥计六十年而癸亥初交天正冬至止五十九年也下推将来则顺推上考往古则逆溯其法皆同
  求中积分本年天正冬至距法元天正冬至之日分以积年与周岁日分相乘得中积分
  求通积分本年天正冬至距法元天正冬至前甲子日子正初刻之日分置中积分加气应日分得通积分上考往古则置中积分减气应得通积分
  求天正冬至本年天正冬至距冬至前甲子日子正初刻之日分置通积分其日满纪法六十去之馀为天正冬至日分上考往古则以所馀距冬至后甲子日子正初刻之日分转与纪法六十相减馀为天正冬至日分自初日甲子起算得天正冬至干支以一千四百四十分通其小馀得天正冬至时分秒
  求年根本年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初刻太阳距冬至之平行经度以周日一万分为一率太阳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三二九○八九七为二率以天正冬至分不用日与周日一万分相减馀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年根天正冬至分乃冬至距本日子正初刻后之分数与周日一万分相减馀为冬至距次日子正初刻前之分数故与每日之平行为比例得次日子正初刻太阳距冬至之平行经度
  求纪日本年天正冬至次日之干支以天正冬至干支加一日得纪日
  求值宿本年天正冬至次日之宿置中积分加宿应日分为通积宿其日满宿法二十八去之外加一日为值宿日分上考往古则置中积分减宿应为通积宿其日满宿法二十八去之馀数转与宿法二十八相减外加一日为值宿日分自初日角宿起算得值宿
  求日数本日子正初刻距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初刻之平行经度自天正冬至次日距所求本日共若干日与太阳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三二九○八九七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日数
  求平行本日子正初刻太阳距冬至之平行经度以年根与日数相加得平行
  求最卑平行本日子正初刻最卑距冬至之行度以积年与最卑每岁平行六十二秒九九七五相乘得积年之行又以日数与最卑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七二四八相乘得日数之行两数相并与最卑应度分秒微相加得最卑平行上考往古则置最卑应减积年之行加日数之行得最卑平行
  求引数本日子正初刻均轮心过本轮最卑之行度置平行减最卑平行得引数平行乃本轮心之行度自冬至起初宫引数乃均轮心之行度自最卑起初宫故置本日平行减本日最卑平行得引数
  求均数平行与实行之盈蹜差以二千万为一边倍两心差三三八○○○为一边引数为所夹之角六宫内引数即为所夹之角六宫外引数与全周相减馀为所夹之角用切线分外角法求得对倍两心差之角倍之为撱圆界角又以撱圆小半径九九九八五七一小馀八五为一率大半径一千万为二率引数即前所夹之角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撱圆之正切得度分秒与引数相减馀为撱圆差角最卑前后各三宫与撱圆界角相加最高前后各三宫与撱圆界角相减○一二宫为最卑后九十十一宫为最卑前三四五宫为最高前六七八宫为最高后得均数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
  求实行本日子正初刻太阳实在之行度置平行加减均数得实行平行乃本轮心之行度而太阳实在均轮之周其加减差即均数故以均数加减平行得实行求宿度本日子正初刻太阳所躔之黄道宿度以积年与岁差五十一秒相乘得数与法元某年黄道宿钤相加得本年宿钤察实行足减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某宿度分实行自冬至起算宿度自各宿初度起算故于实行内减本年黄道宿钤某宿度馀为太阳躔某宿之度
  推月离法
  求积年同推日躔法
  求中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通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天正冬至同推日躔法
  求积日法元天正冬至距所求本年天正冬至之日数置中积分加气应分不用日减本年天正冬至分亦不用日得积日上考往古则置中积分减气应分加本年天正冬至分得积日日躔自天正冬至起算故止用天正冬至不用积日月离自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初刻起算故必兼用积日
  求太阴年根本年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初刻太阴距冬至之平行经度以积日与太阴每日平行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五秒○二三四○八六相乘得数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以宫度分收之为积日太阴平行加太阴平行应宫度分秒微得太阴年根上考往古则置太阴平行应减积日太阴平行得太阴年根求最高年根以积日与最高每日平行四百零一秒○七○二二六相乘得数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以宫度分收之为积日最高平行加最高应宫度分秒微得最高年根上考往古则置最高应减最高积日平行得最高年根求正交年根以积日与正交每日平行一百九十秒六三八六三相乘得数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以宫度分收之为积日正交平行于正交应宫度分秒微内减之正交应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得正交年根上考往古则置正交应加积日正交平行得正交年根加满十二宫去之
  求太阴日数以所设日数与太阴每日平行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五秒○二三四○八六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太阴日数
  求最高日数以所设日数与最高每日平行四百零一秒○七○二二六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最高日数
  求正交日数以所设日数与正交每日平行一百九十秒六三八六三相乘得数为秒以度分收之得正交日数
  求太阴平行以太阴年根与太阴日数相加满十二宫去之得太阴平行
  求最高平行以最高年根与最高日数相加满十二宫去之得最高平行
  求正交平行置正交年根减正交日数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得正交平行
  求一平均以太阳最大均数一度五十六分一十三秒化作六千九百七十三秒为一率太阴最大一平均一十一分五十秒化作七百一十秒为二率本日太阳均数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太阴一平均太阳均数加者为减减者为加又以太阳最大均数六千九百一十三秒为一率最高最大平均一十九分五十六秒化作一千一百九十六秒为二率本日太阳均数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最高平均太阳均数加者亦为加减者亦为减又以太阳最大均数六千九百一十三秒为一率正交最大平均九分三十秒化作五百七十秒为二率本日太阳均数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正交平均太阳均数加者为减减者为加
  求二平行子正初刻用时之太阴平行度置太阴平行加减一平均得二平行
  求用最高置最高平行加减最高平均得用最高求用正交置正交平行加减正交平均得用正交求日距月最高置太阳实行减用最高得日距月最高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求日距正交置太阳实行减用正交得日距正交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求日距地心数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太阳实引太阳平引加减太阳均数为太阳实引之馀弦为二率倍两心差三三八○○○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分股又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太阳实引之正弦为二率倍两心差三三八○○○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勾以分股与全径二千万相加减实引初一二九十十一宫加三四五六七八宫减得勾弦和为首率勾为中率求得末率为勾弦较与勾弦和相加折半为弦弦与全径二千万相减得日距地心数
  求立方较以太阳距地心数自乘再乘得立方积与太阳最高距地心数一○一六九○○○自乘再乘之立方积一○五一五六二相减馀为立方较
  求二平均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太阳在最高时之最大二平均三分三十四秒化作二百一十四秒为二率日距月最高倍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太阳在最高时日距月最高之二平均又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太阳在最卑时之最大二平均三分五十六秒化作二百三十六秒为二率日距月最高倍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太阳在最卑时日距月最高之二平均乃以太阳高卑距地之立方大较一○一四一○为一率本时之立方较为二率所得高卑两二平均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与前所得太阳在最高时日距月最高之二平均相加为本时之二平均日距月最高倍度不及半周为减过半周为加
  求三平均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最大三平均四十七秒为二率日距正交倍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三平均日距正交倍度不及半周为减过半周为加
  求用平行置二平行加减二平均再加减三平均得用平行
  求最高实均以最高本轮半径五五○五○五为一边最高均轮半径一一七三一五为一边日距月最高之倍度与半周相减馀为所夹之角日距月最高倍度不及半周者与半周相减过半周者减半周用切线分外角法求得小角为最高实均日距月最高倍度不及半周为加过半周为减
  求本天心距地数以最高实均之正弦为一率最高均轮半径一一七三一五为二率日距月最高倍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本天心距地数即本时两心差
  求最高实行置用最高加减最高实均得最高实行
  求太阴引数置用平行减最高实行得太阴引数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求初均以半径一千万为一边本时两心差为一边即本天心距地数太阴引数与半周相减馀为所夹之角引数不及半周者与半周相减过半周者则减半周用切线分外角法求得对两心差之小角与前所夹之角相加复为所夹之角仍以前二边用切线分外角法求得对半径之大角为平圆引数乃以半径一千万即撱圆大半径为一率本天心距地之馀弦以本天心距地数为正弦对其馀弦即撱圆小半径为二率平圆引数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线得实引与太阴引数相减得初均数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减六宫至十一宫为加求初实行置用平行加减初均得初实行
  求月距日置初实行减本日太阳实行得月距日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求二均数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太阳在最高时之最大二均数三十三分一十四秒化作一千九百九十四秒为二率月距日倍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太阳在最高时月距日之二均数又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太阳在最卑时之最大二均数三十七分一十一秒化作二千二百三十一秒为二率月距日倍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太阳在最卑时月距日之二均数乃以太阳高卑立方大较一○一四一○为一率本时之立方较为二率前所得高卑两二均数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与前所得太阳在最高时月距日之二均数相加得本时之二均数月距日倍度不及半周为加过半周为减
  求二实行置初实行加减二均得二实行
  求实月距日置月距日加减二均得实月距日求太阳最高置太阳最卑平行加减六宫得太阳最高
  求日月最高相距置太阴最高实行减太阳最高得日月最高相距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求相距总数以实月距日与日月最高相距相加得相距总数加满十二宫去之
  求三均数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最大三均二分二十五秒化作一百四十五秒为二率相距总数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三均数总数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求三实行置二实行加减三均得三实行
  求末均数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两弦最大末均日月最高相距一十度为六十一秒二十度为六十七秒三十度为七十六秒四十度为八十八秒五十度为一百零三秒六十度为一百二十秒七十度为一百三十九秒八十度为一百五十九秒九十度为一百八十秒用日月最高相距度比例得两弦最大末均为二率弦最大末均以十度为率日月最高相距有零度者用中比例法求之如十度为六十一秒二十度为六十七秒十五度则为六十四秒是也实月距日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末均数实月距日初宫至五宫为减六宫至十一宫为加
  求白道实行置三实行加减末均得白道实行求正交实均以正交本轮半径五十七分半为一边正交均轮半径一分半为一边日距正交之倍度为所夹之外角日距正交倍度过半周者与半周相减用其馀用切线分外角法以边总五十九为一率边较五十六为二率日距正交之正切线为三率即半外角切线日距正交过一象限者与半周相减过半周者减半周过三象限者与全周相减求得四率为正切线得数与日距正交相减馀为正交实均日距正交倍度不及半周为加过半周为减
  求正交实行置用正交加减正交实均得正交实行
  求月距正交置白道实行减正交实行得月距正交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求交角减分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日距正交倍度之正矢为二率凡日距正交倍度过半周者则与全周相减馀为距交倍度凡距交倍度不及九十度则用正矢以馀弦与半径相减过九十度则用大矢以馀弦与半径相加黄白大距半较八分五十二秒半化作五百三十二秒半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交角减分
  求距限置最大距限五度一十七分二十秒减交角减分得距限
  求距交加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日距正交倍度之正矢为二率最大两弦加分二分四十三秒折半得八十一秒半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距交加差
  求距日加分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实月距日倍度之正矢为二率距交加差折半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距日加分
  求黄白大距置距限加距日加分得黄白大距求黄道纬度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弦为二率月距正交之正弦为三率月距正交过一象限者与半周相减过半周者减半周过三象限者与全周相减求得四率为距纬之正弦得黄道纬度月距正交初宫至五宫为北六宫至十一宫为南
  求升度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黄白大距之馀弦为二率月距正交白道度也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道度之正切线得月距正交之黄道度与月距正交相减馀为升度差月距正交初一二六七八宫为交后为减三四五九十十一宫为交前为加
  求黄道实行置白道实行加减升度差得黄道实行
  求黄道宿度依日躔求宿度法求得本年黄道宿钤察黄道实行足减宿钤内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某宿度分
  求月孛宿度察最高实行足减本年黄道宿钤内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月孛宿度
  求罗㬋宿度置正交实行加减六宫足减本年黄道宿钤内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罗㬋宿度求计都宿度察正交实行足减本年黄道宿钤内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计都宿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一
  象纬考
  极度偏度
  等谨按西法谓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即浑天家卵黄之说也天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日出地上为昼入地下为夜此终古不易者也人居赤道北者北极见南极隐居赤道南者南极见北极隐近极则见极高远极则见极低东方日中西方夜半南方日中北方夜半此易地殊观者也周天三百六十度半在地上者为一百八十度天顶距地极距赤道皆九十度黄道出入赤道南北各二十三度二十九分
  京师北极出地三十九度五十五分则天顶距极五十度五分而赤道距天顶亦三十九度五十五分自京而北二百里而极高一度自京而南二百里而极低一度而日月星之出入昼夜之长短因之而异是为南北里差自京而东一度而时迟四分自京而西一度而时早四分而交节之后先日月食之早晚因之而殊是为东西里差此由人居地面随在所见不同者也明史天文志列北极高度东西偏度谓惟两京江西广东四处系实测其馀皆据地图约计我
  朝于各省及蒙古回部金川皆经实测以推昼夜节气时刻亦从古所未有也爰备列之
  京师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五分昼夜刻分节气宫度详前日月行道自
  盛京以下偏东偏西及节气迟早皆准
  京师别之
  盛京北极高四十一度五十一分偏东七度十五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刻四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五刻十一分节气时刻迟二十九分
  尼布楚北极高五十一度四十八分偏西十七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五刻十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刻二分节气时刻早一分
  黑龙江北极高五十度一分偏东十度五十八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四刻十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一刻五分节气时刻迟四十四分
  三姓北极高四十七度二十分偏东十三度二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二刻十四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三刻一分节气时刻迟五十三分伯都讷北极高四十五度十五分偏东八度三十七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一刻十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四刻二分节气时刻迟三十四分吉林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十七分偏东十度二十七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一刻一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四刻十四分节气时刻迟四十二分山西北极高三十七度五十三分三十秒偏西三度五十七分四十二秒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八刻八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七刻七分节气时刻早十六分
  朝鲜北极高三十七度三十九分十五秒偏东十度三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八刻六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七刻九分节气时刻同吉林山东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五分二十四秒偏东一度四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八刻二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七刻十三分节气时刻迟三分
  甘肃北极高三十六度八分偏西十二度三十六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七刻十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八刻二分节气时刻早五十分河南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十二分二十六秒偏西一度五十六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七刻七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八刻八分节气时刻早八分
  陜西北极高三十四度十六分偏西七度三十三分四十秒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七刻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八刻十二分节气时刻早三十分
  江苏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分偏东二度十八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六刻六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九刻九分节气时刻迟九分
  安徽北极高三十度三十七分偏东三十四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六刻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刻节气时刻迟三分
  四川北极高三十度四十一分偏西十二度十六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六刻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刻节气时刻早四十九分
  湖北北极高三十度三十四分四十八秒偏西二度十七分昼夜刻分同四川节气时刻早九分浙江北极高三十度十八分二十秒偏东三度四十一分二十四秒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五刻十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刻二分节气时刻迟十五分
  江西北极高二十八度三十七分十二秒偏西三十七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五刻五分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刻十分节气时刻早二分
  湖南北极高二十八度十三分偏西三度四十二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五刻五分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刻十分节气时刻早十五分
  贵州北极高二十六度三十分二十秒偏西九度五十二分四十秒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四刻十分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一刻五分节气时刻早四十分
  福建北极高二十六度二分二十四秒偏东二度五十九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四刻八分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一刻七分节气时刻迟十二分广西北极高二十五度十三分七秒偏西六度十四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四刻四分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一刻十一分节气时刻早二十五分云南北极高二十五度六分偏西十三度三十七分昼夜刻分同广西节气时刻早五十四分广东北极高二十三度十分偏西三度三十三分十五秒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三刻十一分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二刻四分节气时刻早十四分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北极高五十三度三十分偏西二十八度四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七刻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二十八刻十二分节气时刻早一百十五分
  汗山哈屯河北极高五十一度十分偏西二十九度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五刻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刻十二分节气时刻早一百十四分唐努山乌梁海北极高五十度四十分偏西二十四度二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五刻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刻十二分节气时刻早九十八分
  布咙堪布尔噶苏台北极高四十九度二十八分偏西十一度二十二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四刻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二刻节气时刻早四十五分
  额格色楞额北极高四十九度二十七分偏西十二度二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布咙堪布尔噶苏台节气时刻早五十分
  桑锦达赉北极高四十九度十二分偏西十六度二十分昼夜刻分同布咙堪布尔噶苏台节气时刻早六十五分
  乌兰固木杜尔伯特北极高四十九度二十分偏西二十五度四十分昼夜刻分同布咙堪布尔噶苏台节气时刻早一百零四分
  额尔齐斯河北极高四十九度二十分偏西二十五度四十分昼夜刻分同布咙堪布尔噶苏台节气时刻早一百三十分
  斋桑淖尔北极高四十八度三十五分偏西三十二度二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布咙堪布尔噶苏台节气时刻早一百三十分
  肯特北极高四十八度三十三分偏西七度三分昼夜刻分同布咙堪布尔噶苏台节气时刻早二十八分
  阿勒台山乌梁海北极高四十八度三十分偏西二十八度三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布咙堪布尔噶苏台节气时刻早一百十六分
  阿勒辉山北极高四十八度二十分偏西三十六度五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三刻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二刻十二分节气时刻早一百四十七分
  克噜伦巴尔城北极高四十八度五分三十秒偏西二度五十二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三刻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二刻十二分节气时刻早十一分
  图拉河汗山北极高四十七度五十七分十秒偏西九度十二分昼夜刻分同克噜伦巴尔城节气时刻早三十七分
  科布多城北极高四十八度二分偏西二十七度二十分昼夜刻分同阿勒辉山节气时刻早一百零九分
  乌里雅苏台城北极高四十七度四十八分偏西二十二度四十分昼夜刻分同阿勒辉山节气时刻早九十分
  喀尔喀河克勒和硕北极高四十七度三十四分三十秒偏东二度四十六分昼夜刻分同克噜伦巴尔城节气时刻迟十一分
  哈萨克北极高四十七度三十分偏西三十四度五十分昼夜刻分同克噜伦巴尔城节气时刻早一百三十九分
  杜尔伯特北极高四十七度五分偏东六度十六分昼夜刻分同克噜伦巴尔城节气时刻迟二十五分
  塔尔巴哈台北极高四十七度偏西三十度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二刻十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三刻五分节气时刻早一百二十分
  布勒罕河土尔扈特北极高四十七度偏西二十八度十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早一百十三分
  巴尔噶什淖尔北极高四十七度偏西三十八度十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早一百五十三分
  乌陇古河北极高四十六度四十分偏西二十九度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早一百十七分
  赫色勒巴斯淖尔北极高四十六度四十分偏西二十九度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早一百十七分
  和博克萨哩土尔扈特北极高四十六度四十分偏西三十一度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早一百十分
  鄂尔坤河额尔德尼昭北极高四十六度五十八分十五秒偏西十三度五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早五十二分
  崆格扎布堪北极高四十六度四十二分偏西二十度十二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早八十一分
  扎赉特北极高四十六度三十分偏东七度四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迟三十一分
  扎哈沁北极高四十六度三十分偏西二十二度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一刻十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四刻五分节气时刻早九十二分推河北极高四十六度二十九分二十秒偏西十五度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早六十一分
  科尔沁北极高四十六度十七分偏东四度三十分昼夜刻分同塔尔巴哈台节气时刻迟十八分斋尔土尔扈特北极高四十五度三十分偏西三十一度昼夜刻分同郭尔罗斯节气时刻早一百零二十四分
  郭尔罗斯北极高四十五度三十分偏东八度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二刻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四刻节气时刻迟三十三分
  阿噜科尔沁北极高四十五度三十分偏东三度五十分昼夜刻分同郭尔罗斯节气时刻迟十五分
  翁吉北极高四十五度三十分偏西十一度昼夜刻分同郭尔罗斯节气时刻早四十四分
  萨克萨克图古哩克北极高四十五度二十三分四十五秒偏西十九度三十分昼夜刻分同郭尔罗斯节气时刻早七十八分
  哈布塔克北极高四十五度偏西二十四度二十六分昼夜刻分同郭尔罗斯节气时刻早九十八分
  吹河北极高四十四度五十分偏西四十二度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一刻七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四刻八分节气时刻早一百六十七分博啰塔拉北极高四十四度五十分偏西三十三度三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一刻七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四刻八分节气时刻早一百三十四分
  乌珠穆沁北极高四十四度四十五分偏东一度十分昼夜刻分同博啰塔拉节气时刻迟五分拜达克北极高四十四度四十三分偏西二十五度昼夜刻分同博啰塔拉节气时刻早一百分晶河土尔扈特北极高四十四度三十五分偏西三十三度三十分昼夜刻分同博啰塔拉节气时刻早一百三十四分
  安济海北极高四十四度十三分偏西三十度五十四分昼夜刻分同博啰塔拉节气时刻同斋尔哈什北极高四十四度八分偏西三十三度昼夜刻分同博啰塔拉节气时刻早一百三十二分浩齐特北极高四十四度六分偏东三十分昼夜刻分同博啰塔拉节气时刻迟二分
  伊犁北极高四十三度五十六分偏西三十四度二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一刻一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四刻十四分节气时刻早一百三十七分
  库尔喀喇乌苏土尔扈特北极高四十四度三十分偏西三十一度五十六分昼夜刻分同博啰塔拉节气时刻早一百二十八分
  塔拉斯河北极高四十三度五十分偏西四十四度昼夜刻分同伊犁节气时刻早一百七十三分固尔班赛堪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十八分偏西十一度昼夜刻分同伊犁节气时刻同翁吉
  穆垒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十五分偏西二十五度三十六分昼夜刻分同伊犁节气时刻早一百二分
  济木萨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十分偏西二十六度五十二分昼夜刻分同伊犁节气时刻早一百七分
  巴里坤北极高四十三度三十九分偏西二十三度昼夜刻分同伊犁节气时刻早九十二分巴林北极高四十三度三十六分偏东二度十四分昼夜刻分同伊犁节气时刻迟九分
  崆吉斯北极高四十三度三十三分偏西三十二度昼夜刻分同伊犁节气时刻早一百二十八分扎噜特北极高四十三度三十分偏东五度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刻十四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五刻一分节气时刻迟二十分
  乌噜木齐北极高四十三度二十七分偏西二十七度五十六分昼夜刻分同扎噜特节气时刻早一百十二分
  阿巴哈纳尔北极高四十三度二十三分偏东二十八分昼夜刻分同扎噜特节气时刻同浩齐特阿巴噶北极高四十三度二十三分偏东三十八分昼夜刻分同扎噜特节气时刻同浩齐特珠勒都斯北极高四十三度十七分偏西三十度五十分昼夜刻分同扎噜特节气时刻早一百二十三分
  柰曼北极高四十三度十五分偏东五度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刻十二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五刻三分节气时刻同扎噜特
  吐鲁番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分偏西二十六度四十五分昼夜刻分同柰曼节气时刻同济木萨塔什干北极高四十三度三分偏西四十七度四十三分昼夜刻分同柰曼节气时刻早一百九十一分
  和硕特北极高四十三度偏西三十一度昼夜刻分同柰曼节气时刻早一百二十四分
  那林山北极高四十三度偏西四十五度昼夜刻分同柰曼节气时刻早一百七十八分
  克什克腾北极高四十三度偏东一度十分昼夜刻分同柰曼节气时刻同乌珠穆沁
  苏尼特北极高四十三度偏西一度二十八分昼夜刻分同柰曼节气时刻早六分
  哈密北极高四十二度五十三分偏西二十三度三十二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刻八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五刻七分节气时刻早十九分特穆尔图淖尔北极高四十二度五十分偏西三十九度二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刻八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五刻七分节气时刻早一百五十七分
  鲁克沁北极高四十二度四十八分偏西二十六度十一分昼夜刻分同哈密节气时刻早一百五分
  翁牛特北极高四十二度三十分偏东二度昼夜刻分同哈密节气时刻迟八分
  乌沙克塔勒北极高四十二度十六分偏西二十八度二十六分昼夜刻分同哈密节气时刻早一百十四分
  敖汉北极高四十二度十五分偏东四度昼夜刻分同哈密节气时刻迟十六分
  哈喇沙尔北极高四十二度七分偏西二十九度十七分昼夜刻分同哈密节气时刻早一百十二分
  喀尔喀北极高四十一度四十四分偏西五度五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刻二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五刻十三分节气时刻早二十四分库尔勒北极高四十一度四十六分偏西二十九度五十六分昼夜刻分同喀尔喀节气时刻同塔尔巴哈台
  布古尔北极高四十一度四十四分偏西三十二度七分昼夜刻分同喀尔喀节气时刻同崆吉斯四子部落北极高四十一度四十一分偏西四度二十二分昼夜刻分同喀尔喀节气时刻早十七分赛哩木北极高四十一度四十一分偏西三十四度四十分昼夜刻分同喀尔喀节气时刻同哈萨克
  纳木干北极高四十一度三十八分偏西四十五度四十分昼夜刻分同喀尔喀节气时刻早一百八十三分
  库车北极高四十一度三十七分偏西三十三度三十二分昼夜刻分同喀尔喀节气时刻同博啰塔拉
  喀喇沁北极高四十一度三十分偏东二度夏至昼冬至夜各六十刻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六刻节气时刻同翁牛特
  布噜特北极高四十一度二十八分偏西四十四度三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喀喇沁节气时刻早一百五十七分
  安集延北极高四十一度二十三分偏西四十四度三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喀喇沁节气时刻早一百七十八分
  霍罕北极高四十一度偏西四十五度五十六分昼夜刻分同喀喇沁节气时刻早一百八十四分茂明安北极高四十一度十五分偏西六度九分昼夜刻分同喀喇沁节气时刻早二十五分阿克苏北极高四十一度九分偏西三十七度十五分昼夜刻分同喀喇沁节气时刻早一百四十九分
  乌什北极高四十一度六分偏西三十八度二十七分昼夜刻分同喀喇沁节气时刻早一百五十四分
  乌喇特北极高四十度五十二分偏西六度三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九刻九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六刻六分节气时刻早二十六分归化城土默特北极高四十度四十九分偏西四度四十八分昼夜刻分同乌喇特节气时刻早十九分
  鄂什北极高四十度十九分偏西四十二度五十分昼夜刻分同乌喇特节气时刻早一百七十一分
  鄂尔多斯北极高三十九度三十分偏西八度昼夜刻分同乌喇特节气时刻早三十二分
  喀什噶尔北极高三十九度二十五分偏西四十二度二十五分昼夜刻分同乌喇特节气时刻早一百七十分
  巴尔楚克北极高三十九度十五分偏西三十九度三十五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八刻十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七刻五分节气时刻早一百五十八分
  英阿杂尔北极高三十八度四十七分偏西四十一度五十分昼夜刻分同巴尔楚克节气时刻早一百六十七分
  阿拉善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九分偏西十二度二十分昼夜刻分同巴尔楚克节气时刻早四十八分
  叶尔羌北极高三十八度十九分偏西四十度十分昼夜刻分同巴尔楚克节气时刻早一百六十一分
  斡罕北极高三十八度偏西四十五度九分昼夜刻分同巴尔楚克节气时刻早一百八十一分色哷库勒北极高三十七度四十八分偏西四十二度二十四分昼夜刻分同巴尔楚克节气时刻同喀什噶尔
  喀楚特北极高三十七度十一分偏西四十二度三十二分昼夜刻分同巴尔楚克节气时刻同喀什噶尔
  哈喇哈什北极高三十七度十分偏西三十六度十四分昼夜刻分同巴尔楚克节气时刻早一百四十五分
  克里雅北极高三十七度偏西三十三度三十三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八刻二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七刻十三分节气时刻同博啰塔拉和阗北极高三十七度偏西三十五度五十二分昼夜刻分同克里雅节气时刻早一百四十三分伊里齐北极高三十七度偏西三十五度五十二分昼夜刻分同克里雅节气时刻早一百四十三分
  博罗尔北极高三十七度偏西四十三度四十八分昼夜刻分同克里雅节气时刻早一百七十五分
  三珠北极高三十六度五十八分偏西三十七度四十七分昼夜刻分同克里雅节气时刻早一百五十一分
  玉陇哈什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九分偏西三十五度三十七分昼夜刻分同克里雅节气时刻早一百四十二分
  鄂啰善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九分偏西四十五度二十六分昼夜刻分同克里雅节气时刻早一百八十二分
  什克南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七分偏西四十四度四十六分昼夜刻分同克里雅节气时刻早一百七十七分
  拔达克山北极高三十六度二十三分偏西四十三度五十分昼夜刻分同克里雅节气时刻同博罗尔
  三杂谷北极高三十二度偏西十三度五十五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六刻六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九刻九分节气时刻早五十六分
  党坝北极高三十一度四十五分偏西十四度二十分昼夜刻分同三杂谷节气时刻早五十八分绰斯甲布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五分偏西十四度五十分昼夜刻分同三杂谷节气时刻早五十九分
  金川勒乌围北极高三十一度三十分偏西十四度二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六刻四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九刻十一分节气时刻早五十八分
  金川噶拉依北极高三十一度十九分偏西十四度二十八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六刻二分夏至夜冬至昼各三十九刻十三分节气时刻早五十八分
  瓦寺北极高三十一度二十分偏西十三度昼夜刻分同金川噶拉依节气时刻早五十二分革布什咱北极高三十一度十四分偏西十四度四十四分昼夜刻分同金川噶拉依节气时刻早六十分
  布拉克底北极高三十一度十分偏西十四度三十分昼夜刻分同金川噶拉依节气时刻早五十七分
  小金川美诺北极高三十一度偏西十四度十分昼夜刻分同金川噶拉依节气时刻早五十六分巴旺北极高三十一度偏西十四度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六刻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刻节气时刻早五十八分
  沃克什北极高三十一度偏西十三度四十四分昼夜刻分同巴旺节气时刻早五十五分
  明正北极高三十度四十分偏西十四度四十分夏至昼冬至夜各五十五刻十三分夏至夜冬至昼各四十刻二分节气时刻早五十九分
  木坪北极高三十度二十五分偏西十三度五十分昼夜刻分同明正节气时刻早五十四分中星
  等谨按虞书言中星仅举四仲月令以十二月析之迨明史天文志据崇祯时李天经汤若望所推备著二十四节气不益详且密欤宋史谓冬至之日尧时躔虚三代躔女春秋在牛后汉永元在斗至宋开禧在箕较之尧时几退四十馀度故中星不同然则七政之躔度于此揽其枢而岁差之数又由是可验盖亦推步之权舆也我
  朝推步法精辨毫厘以昏旦时或无正中之星取中前中后之大星定之爰有偏东偏西之别兹据乾隆六年
  钦定协纪辨方书参以近年七政经纬躔度时宪书序
  缀于篇
  立春日在婺女昏昴中旦氐中酉正二刻十分昴第一星偏西五度十八分卯初一刻五分氐第一星偏东一度四十三分
  雨水日在虚昏参中旦氐中酉正三刻十一分参第七星偏西三十一分卯初初刻四分氐第四星偏西二度十八分
  惊蛰日在危昏东井中旦房中戌初初刻十四分东井第一星偏西二度五十分寅正三刻一分房第一星偏西一度四十八分
  春分日在营室昏北河中旦尾中戌初二刻五分北河第三星偏西一度二十分寅正一刻十分尾第一星偏东一度二十五分
  清明日在东壁昏七星中旦帝座中戌初三刻十三分七星第一星偏东五度二十八分寅正初刻二分帝座星偏东二度十二分
  榖雨日在奎昏轩辕中旦箕中戌正一刻七分轩辕第十四星偏西四度四十四分寅初二刻八分箕第一星偏东四度三十一分
  立夏日在胃昏五帝座中旦箕中戌初三刻二分五帝座第一星偏西十八分寅初初刻十三分箕第一星偏西三度五十一分
  小满日在昴昏角中旦斗中亥初初刻十分角第一星偏东二度三十七分丑正三刻五分斗第一星偏西二度五十一分
  芒种日在毕昏氐中旦河鼓中亥初一刻十二分氐第一星偏东三度四十四分丑正二刻三分河鼔第二星偏东二度三十四分
  夏至日在参昏房中旦婺女中亥初二刻四分房第一星偏东二度二十四分丑正一刻十一分婺女第一星偏东一度五十八分
  小暑日在东井昏尾中旦危中亥初一刻十二分尾第一星偏西二十二分丑正二刻三分危第一星偏东三度三十九分
  大暑日在东井昏帝座中旦营室中亥初初刻十分帝座星偏西三度十二分丑正三刻五分营室第一星偏西一度四十二分
  立秋日在柳昏箕中旦土司空中戌正三刻二分箕第一星偏西二度十九分寅初初刻十三分土司空星偏东一度五十四分
  处暑日在七星昏南斗中旦娄中戌正一刻七分斗第一星偏西九分寅初二刻八分娄第一星偏西一度三十一分
  白露日在张昏斗中旦天囷中戌初三刻十三分斗第一星偏西八度十五分寅正初刻二分天囷第一星偏西四度二十七分
  秋分日在翼昏河鼓中旦毕中戌初二刻五分河鼔第二星偏东四十七分寅正一刻十分毕第一星偏西二度五十一分
  寒露日在轸昏牵牛中旦参中戌初初刻十四分牵牛第一星偏西三十八分寅正三刻一分参第四星偏东二分
  霜降日在角昏婺女中旦天狼中酉正三刻十一分婺女第一星偏西三度二十六分卯初初刻四分天狼星偏西五度二十五分
  立冬日在氐昏虗中旦舆鬼中酉正二刻十分虚第一星偏西三度八分卯初一刻五分舆鬼第一星偏东一度四十三分
  小雪日在氐昏北落师门中旦七星中酉正一刻十三分北落师门星偏东五度五十六分卯初二刻二分七星第一星偏西二度二分
  大雪日在尾昏营室中旦翼中酉正一刻五分营室第一星偏西五度四十三分卯初二刻十分翼第一星偏东三度九分
  冬至日在箕昏土司空中旦五帝座中酉正一刻二分土司空星偏东三度二十二分卯初二刻十三分五帝座第一星偏西一度四十七分
  小寒日在南斗昏娄中旦角中酉正一刻五分娄第一星偏东三度四十八分卯初二刻十分角第一星偏东六度三十八分
  大寒日在南斗昏胃中旦亢中酉正一刻十三分胃第一星偏西二度五分卯初二刻二分亢第一星偏东四度三十三分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二
  象纬考
  五星
  等谨按前史天文志胥言五星行度而明晳莫逾晋志凡伏见留退迟疾顺逆各有定率可为后代考验之凖元史益详步术惟繁简疏密之不同也我
  朝用西法推七政每颁来岁之朔则经纬躔度并有成书持以验诸悬象皆无差忒兹据乾隆九年以后七政时宪书约陈纲领分详节目并述推步之法焉
  五星近太阳则伏远太阳则见星体大黄道正升正降纬度在北则速见迟伏星体小黄道斜升斜降纬度在南则迟见速伏
  五星之体金星最大木水二星次之土星又次之火星最小星体大则太阳在地平下之度少即可见星体小则太阳在地平下之度多方可见土星当地平太阳在地平下十一度可见木星水星当地平太阳在地平下十度可见火星当地平太阳在地平下十一度三十分可见金星当地平太阳在地平下五度可见
  五星行上弧顺轮心行自西而东为顺为疾行下弧逆轮心行自东而西为退为迟
  五星距地有远近次轮有大小上弧之度多于下弧其多少又各不同土木二星轮小而距地远上下弧不甚悬殊土星上弧一百九十二度有馀下弧一百六十七度有馀木星上弧二百度有馀下弧一百五十九度有馀火金水三星轮大而距地近上弧之度愈多下弧之度愈少火星上弧二百八九十度下弧七八十度金星上弧二百七十度下弧九十度水星上弧二百二十二度下弧一百三十八度
  五星与太阳同度太阳在星与地之间星为太阳所掩伏而不见是为合伏土木火三星能距太阳半周地在星与太阳之间星与太阳正相对照如月之望是为冲金水二星常绕太阳行不能相距半周星在太阳与地之间于次轮下半退行正当太阳之下如月之朔是为退伏土木火三星合伏后渐远太阳则晨见顺行先疾后迟迟极而留为留退初退行先迟后疾距太阳一百八十度为退冲旋夕见退行先疾后迟迟极而留为留顺初顺行先迟后疾渐近合伏则夕不见金水二星合伏后渐远太阳则夕见顺行先疾后迟迟极而留为留退初退行先迟后疾渐近太阳则夕不见复与太阳同度为合退伏渐远太阳则晨见退行先疾后迟迟极而留为留顺初顺行先迟后疾渐近合伏则夕不见
  土星合伏后约逾二十五日移三度馀晨见东方顺行约逾一百日移七度馀为留退初退行约逾六十日移四度馀为退冲次日夕见约逾七十日移四度馀为留顺初顺行约逾一百日移九度馀夕不见约逾十五日移二度馀复为合伏
  木星合伏后约逾十五日移四度馀晨见东方顺行约逾一百十日移十七度馀为留退初退行约逾五十五日移五度馀为退冲次日夕见约逾六十日移五度馀为留顺初顺行约逾一百十日移十五度馀夕不见约逾十五日移四度馀复为合伏
  火星合伏后约逾三十七日移二十馀度晨见东方顺行约逾二百七十日移一百四十馀度为留退初退行约逾二十五日移五度馀为退冲次日夕见约逾三十日移六度馀为留顺初顺行约逾三百三十日移二百八十馀度夕不见约逾四十七日移三十馀度复为合伏
  金星合伏后约逾二十五日移三十馀度夕见西方顺行约逾二百四十日移二百三十馀度为留退初退行约逾十二日移七度馀夕不见次日移一度为合退伏又次日移一度晨见东方约逾二十日移七度馀为留顺初顺行约逾二百二十日移二百六十馀度晨不见约逾二十日移二十八度馀复为合伏
  水星合伏后约逾十二日移二十馀度夕见西方顺行约逾二十八日移二十馀度为留退初退行约逾二日移一度夕不见约逾四日移三度馀为合退伏约逾六日移四度馀晨见东方约逾七日移二度馀为留顺初顺行约逾二十日移二十馀度晨不见约逾十五日移二十馀度复为合伏推土星法
  求积年同推日躔法
  求中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通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天正冬至同推日躔法
  求积日同推月离法
  求土星年根以积日与土星每日平行一百二十秒六○二二五五一相乘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为积日土星平行加土星平行应宫度分秒微得土星年根上考往古则置土星平行应减积日土星平行得土星年根
  求最高年根以积日与土星最高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一九五八○三相乘得数为积日最高平行加土星最高应宫度分秒微得正交年根上考往古则置土星最高应减积日最高平行得最高年根
  求正交年根以积日与土星正交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一四六七二八相乘得数为积日正交平行加土星正交应宫度分秒微得正交年根上考往古则置土星正交应减积日正交平行得正交年根
  求土星日数以所设日数与土星每日平行一百二十秒六○二二五五一相乘得数为秒以度分收之得土星日数
  求最高日数以所设日数与土星最高毎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一九五八○三相乘得数为秒以分收之得最高日数
  求正交日数以所设日数与土星正交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一四六七二八相乘得正交日数求平行以本星年根与本星日数相加得本星平行
  求最高平行以最高年根与最高日数相加得最高平行
  求正交平行以正交年根与正交日数相加得正交平行
  求引数置本星平行减最高平行得引数
  求初均数均轮心自本轮最高左旋行引数度次轮心自均轮最近点右旋行倍引数度用两三角形法求得地心之角为初均数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减六宫至十一宫为加随年次轮心距地心之边为求次均数之用
  求初实行置本星平行加减初均数得初实行求星距日次引置本日太阳实行减初实行得星距日次引
  求次均数星自次轮最远点右旋行距日度用三角形法以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一边即求初均数时所得次轮心距地心之边次轮半径为一边星距日度为所夹之外角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求得地心对次轮半径之角为次均数星距日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随求星距地心之边为求视纬之用
  求本道实行置初实行加减次均数得本道实行求距交实行置初实行减正交平行得距交实行距交实行者次轮心距正交之度故置初实行减正交平行得距交实行也
  求升度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本道与黄道交角度分之馀弦为二率距交实行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道之正切线得黄道度与距交实行相减馀为升度差距交实行不过象限为减过象限为加过二象限为减过三象限为加求黄道实行置本道实行加减升度差得黄道实行
  求初纬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本道与黄道交角度分之正弦为二率距交实行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初纬之正弦得初纬
  求星距黄道线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初纬之正弦为二率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三率求得四率即星距黄道线
  求视纬以星距地心线为一率即求次均数时所得星距地心之边星距黄道线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视纬之正弦得视纬距交实行初宫至五宫为黄道北六宫至十一宫为黄道南
  求黄道宿度同推月离法
  推木星法
  求积年同推日躔法
  求中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通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天正冬至同推日躔法
  求积日同推月离法
  求木星年根以积日与木星每日平行二百九十九秒二八五二九六八相乘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为积日木星平行加木星平行应宫度分秒微得木星年根上考往古则置木星平行应减积日木星平行得木星年根
  求最高年根以积日与木星最高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五八四三三相乘得数为积日最高平行加木星最高应宫度分秒微得最高年根上考往古则置木星最高应减积日最高平行得最高年根
  求正交年根以积日与木星正交每日平行百分秒之三又七二三五五七相乘得数为积日正交平行加木星正交应宫度分秒微得正交年根上考往古则置木星正交应减积日正交平行得正交年根
  求木星日数以所设日数与木星每日平行二百九十九秒二八五二九六八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木星日数
  求最高日数以所设日数与木星最高毎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五八四三三相乘得最高日数求正交日数以所设日数与木星正交每日平行百分秒之三又七二三五五七相乘得正交日数求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最高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正交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引数同推土星法
  求初均数同推土星法
  求初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星距日次引同推土星法
  求次均数同推土星法惟次轮半径用数不同求本道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距交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升度差同推土星法惟黄道交角度分秒用数不同
  求黄道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初纬同推土星法惟黄道交角度分秒用数不同
  求星距黄道线同推土星法
  求视纬同推土星法
  求黄道宿度同推土星法
  推火星法
  求积年同推日躔法
  求中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通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天正冬至同推日躔法
  求积日同推月离法
  求火星年根以积日与火星每日平行一千八百八十六秒六七○○三五八相乘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为积日火星平行加火星平行应宫度分秒微得火星年根上考往古则置火星平行应减积日火星平行得火星年根求最高年根以积日与火星最高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八三四三九九相乘得数为积日最高平行加火星最高应宫度分秒微得最高年根上考往古则置火星最高应减积日最高平行得最高年根
  求正交年根以积日与火星正交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四四九七二三相乘得数为积日正交平行加火星正交应宫度分秒微得正交年根上考往古则置火星正交应减积日正交平行得正交年根
  求火星日数以所设日数与火星每日平行一千八百八十六秒六七○○三五八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火星日数
  求最高日数以所设日数与火星最高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八三四三九九相乘得数为秒以分收之得最高日数
  求正交日数以所设日数与火星正交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四四九七三三相乘得正交日数求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最高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正交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引数同推土星法
  求初均数同推土星法
  求初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星距日次引同推土星法
  求本天高卑差以火星本轮全径命为二千万为一率本天高卑大差二十五万八千五百为二率火星均轮心距最卑之正矢为三率引数与半周相减即均轮心距最卑之度其距最卑过九十度则为大矢以半径与馀弦相加即得求得四率即本天高卑差
  求太阳高卑差以太阳本轮半径命为二千万为一率太阳高卑大差二十三万五千为二率本日太阳引数之正矢为三率引数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求得四率即太阳高卑差
  求次轮半径置火星最小次轮半径六百三十万二千七百五十加本天高卑差又加太阳高卑差得次轮半径火星次轮半径时时不周故须加本天高卑差及太阳高卑差求次均数同推土星法惟次轮半径用数不同求本道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距交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升度差同推土星法惟黄道交角度分用数不同
  求黄道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初纬同推土星法惟黄道交角度分用数不同求星距黄道线同推土星法
  求视纬同推土星法
  求黄道宿度同推土星法
  推金星法
  求积年同推日躔法
  求中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通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天正冬至同推日躔法
  求积日同推月离法
  求金星年根以积日与金星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三三○五一六九相乘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为积日金星平行加金星平行应宫度分秒微得金星年根上考往古则置金星平行应减积日金星平行得金星年根求最高年根以积日与金星最高毎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二七一○九五相乘得数为积日最高平行加金星最高应宫度分秒微得最高年根上考往古则置金星最高应减积日最高平行得最高年根
  求伏见年根以积日与金星伏见每日平行二千二百一十九秒四三一一八八六相乘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为积日伏见平行加金星伏见应宫度分秒微得伏见年根上考往古则置金星伏见应减积日伏见平行得伏见年根求金星日数以所设日数与金星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三三○五一六九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金星日数
  求最高日数以所设日数与金星最高毎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二七一○九五相乘得数为秒以分收之得最高日数
  求伏见日数以所设日数与金星伏见每日平行二千二百一十九秒四三一一八八六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伏见日数
  求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最高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伏见平行以伏见年根与伏见日数相加得伏见平行
  求正交平行置最高平行减一十六度得正交平行金星正交恒距最高前一十六度故置最高平行减一十六度得正交平行也
  求引数同推土星法
  求初均数同推土星法
  求初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伏见实行置伏见平行加减初均数得伏见实行初均为减者则加初均为加者则减伏见平行为星距次轮平远之度伏见实行为星距次轮最远之度其相差之较即初均数而加减相反
  求次均数星自次轮最远点右旋行伏见实行度用三角形法以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一边次轮半径为一边伏见实行度为所夹之外角求得地心对次轮半径之角为次均数伏见实行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随求星距地心之边为求视纬之用
  求黄道实行置初实行加减次均数得黄道实行金水二星本道即黄道故置初实行加减次均数即黄道实行无升度差
  求距交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距次交实行星距次轮正交之度以伏见实行与距交实行相加加满全周去之用其馀得距次交实行伏见实行为星距次轮最远之度而次轮最远距次轮正交之度与次轮心距本道正交之度等故相加得距次交实行求次纬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次轮面与黄道交角度分之正弦为二率距次交实行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次纬之正弦得次纬
  求星距黄道线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次纬之正弦为二率次轮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即星距黄道线
  求视纬以星距地心线为一率星距黄道线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视纬之正弦得视纬距次交实行初宫至五宫为黄道北六宫至十一宫为黄道南
  求黄道宿度同推月离法
  推水星法
  求积年同推日躔法
  求中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通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天正冬至同推日躔法
  求积日同推月离法
  求水星年根以积日与水星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三三○五一六九相乘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为积日水星平行加水星平行应分秒微得水星年根上考往古则置水星平行应减积日水星平行得水星年根
  求最高年根以积日与水星最高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八八一一九三相乘得数为积日最高平行加水星最高应宫度分秒微得最高年根上考往古则置水星最高应减积日最高平行得最高年根
  求伏见年根以积日与水星伏见毎日平行一万一千一百八十四秒一一六五二四八相乘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为积日伏见平行加水星伏见应宫度分秒微得伏见年根上考往古则置水星伏见应减积日伏见平行得伏见年根
  求水星日数以所设日数与水星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三三○五一六九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水星日数
  求最高日数以所设日数与水星最高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八八一一九三相乘得数为秒以分收之得最高日数
  求伏见日数以所设日数与水星伏见每日平行一万一千一百八十四秒一一六五二四八相乘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得伏见日数
  求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最高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伏见平行同推土星法
  求引数同推土星法
  求初均数同推土星法
  求初实行同推土星法
  求伏见实行同推金星法
  求次均数同推金星法惟次轮半径用数不同求黄道实行同推金星法
  求距交实行置初实行减最高平行加减六宫得距交实行水星正交恒与最卑同则最高平行即中交平行故置初实行减最高平行又加减六宫方为距正交实行
  求距次交实行以伏见实行与距交实行相加加满全周去之用其馀得距次交实行初宫至五宫为黄道北六宫至十一宫为黄道南
  求交角距交实行九宫至二宫星在黄道北交角为五度零五分一十秒星在黄道南交角为六度三十一分零二秒距交实行九宫至二宫为次轮心在正交前后故其交角用次轮心在正交当黄道南北交角距交实行三宫至八宫星在黄道北交角为六度一十六分五十秒星在黄道南交角为四度五十五分三十二秒距交实行三宫至八宫为次轮心在中交前后故其交角用次轮心在中交当黄道南北交角
  求交角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大距交角较化秒为二率距交实行九宫至二宫星在黄道北大距交角较为二千零九十秒星在黄道南大距交角较为三千零六十二秒距交实行三宫至八宫星在黄道北大距交角较为二千二百一十秒星在黄道南大距交角较为二千六百六十八秒距交实行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即交角差距交实行九宫至二宫星在黄道北为加星在黄道南为减距交实行三宫至八宫星在黄道北为减星在黄道南为加求实交角本日星在次轮周所当次轮靣与黄道斜交之角置交角加减交角差得实交角水星次轮靣与黄道斜交惟次轮心在大距其南北交角皆为五度四十分此外则黄道南与黄道北不同而正交与中交又不同次轮心在正交其黄道北交角最小距正交渐远则交角渐大而黄道南交角最大距正交渐远则交角渐小次轮心在中交其黄道北交角最大距中交渐远则交角渐小而黄道南交角最小距中交渐远则交角渐大故先以次轮心距正交前后或距中交前后及星在黄道南北定其交角然后加减交角差方为实交角也求次纬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实交角之正弦为二率距次交实行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次纬之正弦得次纬
  求星距黄道线同推金星法
  求视纬以星距地星线为一率星距黄道线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视纬之正弦得视纬
  求黄道宿度同推月离法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三
  象纬考
  日食
  等谨按马端临所纪历代日食于食分时刻宿度详略不同盖以有可考有不可考耳今钦天监纪顺治元年以来所纪日食自食及一分以上者具详宿度时刻分秒至食不及一分者则据实录所书而列之
  顺治元年八月丙辰朔日食在张宿八度十八分食二分四十八秒午初初刻一分初亏午正一刻二分食甚未初一刻十四分复圆
  二年十二月己卯朔日食先是六月掌钦天监事汤若望言旧法算得本年十二月己卯朔辰时日食三分强回回科算得食一分弱依新法推之止食半分强且在日出地平之前请临期遣官测验至是阴云不见
  五年五月乙丑朔日食在觜宿十一度七分食九分十二秒卯初三刻八分初亏卯正三刻七分食甚辰正初刻复圆
  七年十月辛巳朔日食在亢宿二度十五分食七分四十二秒已正二刻六分初亏午正初刻一分食甚未初二刻五分复圆
  十四年五月癸卯朔日食在觜宿二度十二分食六分三十七秒寅正一刻四分初亏卯初初刻九分食甚卯正初刻四分复圆
  十五年五月丁酉朔日食在毕宿六度五十七分食四分二十五秒辰正三刻九分初亏已正初刻十一分食甚午初二刻九分复圆
  康熙三年十二月戊午朔日食在斗宿二十一度二十分食八分五十四秒申初一刻六分初亏申正二刻七分食甚酉初三刻一分复圆
  五年六月庚戌朔日食在井宿九度四十五分食九分四十七秒申初一刻十四分初亏申正二刻十一分食甚酉初二刻十四分复圆
  八年四月癸亥朔日食在娄宿十一度食五分二十九秒未初初刻八分初亏未正一刻十二分食甚申初二刻十三分复圆
  十年八月己卯朔日食在张宿九度二十九分食一分五十九秒申正一刻九分初亏酉初初刻七分食甚酉初二刻十四分复圆
  十五年五月壬午朔日食掌钦天监事南怀仁疏言依古法推算应食五分六十秒依新法推算应食二十微臣等登台测验本日酉正一刻日食未及一分戌初初刻十分复圆其古法所推失之甚远而新法亦不尽符合者乃清蒙之气使然按交食历指等书言地中游气时时上腾能映小为大升卑为高如日月出入时与地平相近游气掩映比中天时望之其光较大此明验也今五月朔日食原不过二十微因𫎇气之故自平地视之则为不及一分疏入下礼部知之
  二十年八月辛巳朔日食在翼宿初度二十三分食三分四十九秒辰正一刻七分初亏已初一刻七分食甚已正二刻五分复圆
  二十四年十一月丁巳朔日食在心宿一度二十二分食二分十九秒申初初刻八分初亏申初三刻十三分食甚申正二刻十四分复圆
  圣祖仁皇帝谕大学士等曰天象稍有愆违即当修省或施行政事有未当欤或下有冤抑未得伸欤廷臣详议以闻
  二十七年四月癸卯朔日食在娄宿十度五十九分食九分四十九秒辰正初刻八分初亏已初一刻四分食甚已正二刻九分复圆先期
  谕大学士曰钦天监奏四月朔日食凡应行应革之事其令九卿詹事掌印科道集议以闻
  二十九年八月己未朔日食在张宿九度二十分食二分四十四秒卯正三刻五分初亏辰初二刻五分食甚辰正一刻十一分复圆
  三十年二月丁巳朔日食在危宿十度五十二分食三分二十一秒午正初刻二分初亏未初一刻五分食甚未正一刻十三分复圆
  三十一年正月辛亥朔日食在虚宿九度三十四分食五分十七秒午初三刻三分初亏未初初刻十四分食甚未正三刻二分复圆先期
  谕礼部曰天象之变见于岁首朕兢惕靡宁力图修省其罢元旦行礼筵宴至是
  览钦天监所奏日食占验有大臣黜近臣有忧之语谕大学士曰朕观自古帝王于不肖大臣正法者颇多今设有贪污之臣朕得其实亦必置之重典此皆系于人事凡占候当直书其占语今钦天监往往揣度时势附会陈说如去年视有旱状则用天时亢旱之占诪张殊甚可传钦天监监正谕之
  三十四年十一月己未朔日食在尾宿三度二十六分食八分三十三秒申初二刻十三分初亏申正三刻六分食甚酉初三刻十二分复圆三十六年闰三月辛巳朔日食在娄宿一度五十七分食十分二十二秒辰初三刻八分初亏已初初刻七分食甚已正一刻七分复圆先期
  谕大学士曰日食虽可预推然自古帝王皆因此而戒惧盖所以敬天变修人事也若庸主则委诸气数矣可谕九卿有宜修改者悉以闻
  四十三年十一月丁酉朔日食在心宿一度二十六分食四分三十七秒先期钦天监预推午正三刻十一分初亏未正一刻食甚申初一刻七分复圆至期
  上以仪器测验午正一刻十一分初亏未初三刻一分食
  甚申初一刻复圆
  谕询钦天监监臣以推算未协请罪免之
  四十五年四月戊子朔日食在胃宿八度十八分食六分二十三秒酉正一刻六分初亏戌初初刻十三分食甚戌正初刻三分复圆
  四十七年八月甲辰朔日食在翼宿一度四十二分食五分十九秒申正三刻七分初亏酉初三刻三分食甚酉正二刻九分复圆
  四十八年八月己亥朔日食在张宿九度二十六分食四分五十四秒卯正初刻八分初亏卯正三刻十四分食甚辰初三刻十四分复圆
  五十一年六月癸丑朔日食在井宿十度三十二分食五分四十一秒寅初二刻十分初亏寅正二刻一分食甚卯初一刻十分复圆
  五十四年四月丙寅朔日食在娄宿十二度十九分食六分十二秒酉正初刻十一分初亏戌初初刻二分食甚戌初三刻六分复圆先期
  谕大学士九卿曰自古帝王敬天勤政凡遇垂象必实修人事以答天戒其系国计民生有应行应改者详议以闻
  五十八年正月甲戌朔日食在危宿初度四十五分食七分申初初刻七分初亏申正一刻五分食甚酉初一刻十四分复圆
  谕大学士九卿曰元旦日食以阴云微雪未见别省无云之处必有见者况日值三始人事不可不谨政或有阙失诸臣确议以闻
  五十九年七月丙寅朔日食在柳宿五度十六分食七分二秒已正二刻四分初亏午正初刻十二分食甚未初三刻复圆
  六十年闰六月庚申朔日食在井宿二十九度四十二分食四分二秒酉初初刻七分初亏酉初三刻十四分食甚酉正三刻二分复圆
  雍正八年六月戊戌朔日食在井宿二十度四十二分食九分二十二秒午初初刻一分初亏午正三刻一分食甚未正二刻复圆先期
  世宗宪皇帝谕大学士等曰朕御极以来七年之中未遇日食今钦天监奏称六月朔日食朕心深为畏惧时刻修省内外臣工宜共相勉朂以凛天戒寻山西巡抚石麟以至期阴雨不见食称贺江宁织造隋赫德以是日阴雨过午晴明日光无亏称贺俱奉
  旨切责又
  谕大学士等曰天象之灾祥由于人事之得失若上天嘉佑而示以休征欲人之知所黾勉永保令善于勿替也若
  上天谴责而示以咎征欲人之知所恐惧痛加修省也日食乃
  上天垂象示儆所当敬畏讵可以偶尔观瞻之不显而遂夸张以称贺乎山西偶值阴雨不可以概天下江南日光不亏朕推求其故盖日光外向过午之后已是渐次复圆之时所亏止二三分是以不显亏缺之象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时日光照曜难以仰视
  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测验四周以纸遮蔽日光然后看出又岂可因此而怠忽天戒稍存纵肆之心乎庆贺之奏甚属非理大违朕心宣谕中外知之
  九年十二月庚寅朔日食在斗宿初度二十六分食九分十一秒卯正三刻八分初亏辰初一刻十分带食六分四十秒出地平辰初三刻四分食甚已初初刻五分复圆
  十三年九月丁酉朔日食在角宿二度五分食八分二十一秒辰初三刻二分初亏辰正三刻十四分食甚已正一刻三分复圆
  乾隆七年五月己未朔日食在毕宿七度十七分四秒卯正二刻十一分初亏辰初二刻七分
  食甚辰正二刻八分复圆
  十年三月癸酉朔日食在壁宿六度四十九分食一分十秒已正三刻十二分初亏午初三刻一分食甚午正二刻复圆
  十一年三月丁卯朔日食在室宿十一度二十三分食六分五十七秒已初二刻五分初亏午初初刻五分食甚午正二刻十分复圆先期
  上谕大学士等曰本月十六日月食三月初一日日食且自上冬以及今春雨雪稀少土膏待泽朕敬天勤民之心倍增干惕所望大小臣工共体朕意加修省迓天和夫修省之道以实不以文其有关于民生国计者当尽心筹画竭诚办理以尽职守若朕躬有愆谬政事有阙失应行陈奏者即据实以闻不得避忌瞻徇亦不得牵引虗文负朕谘询之意
  十二年七月己丑朔日食在柳宿六度三十三分食二分二十一秒申正三刻十四分初亏酉初二刻十分食甚酉正一刻三分复圆
  十六年五月丁酉朔日食在昴宿七度三十七分食四分四十一秒卯正三刻四分初亏辰初二刻九分食甚辰正二刻三分复圆先期
  谕曰日食天变之大者自古重之顾仅以引咎求言虚文从事夫岂应天以实之义乃者五月丁酉朔日有食之朕自惟宵旰忧勤无时不深干惕宁待悬象著明始知戒谨然遇灾而惧罔敢不钦戒惧修省惟崇实政行在銮仪卫早晚鼓角是日著停止一日以示撤县斋戒我君臣当就常存之敬畏倍加谨凛益修实政即如朕向来巡幸地方官惟修治道途此外一无华饰自乾隆十三年东巡该抚等于省会城市稍从观美后乃踵事增华虽谓巷舞衢歌舆情共乐而以旬月经营仅供途次一览实觉过于劳费且耳目之娱徒增喧聒朕心深所不取今岁恭逢
  皇太后万寿兆庶亦藉以申祝嘏之忱是以俯顺民情至朕待督抚有司惟因其能实心办事令地方日有起色方加恩奖予而不知朕心者未必不以办差华美求工取悦为得计将玩视民瘼专务浮华此风一开于吏治民风所关者甚大嗣后以违制论谕中外知之
  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丑朔日食在斗宿一度五十一分食八分五十一秒申初初刻五分初亏申正一刻五分食甚申正二刻六分带食七分二十三秒入地平
  谕大学士九卿科道等曰春秋书日食古圣克警天戒惟是为兢兢兹者季冬之朔日食至八分之多望日又值月食一月之间双曜薄蚀灾莫大焉我君臣当动色相戒侧席修省念迩年来西陲底定殊域来归克奏肤功皆仰赖
  上苍福佑在朕宵旰殷怀无刻不以持盈保泰为惕并非出于矫强亦中外臣民所共知苐人情当顺适之时检持或有未至昔人所称人苦不自知良非虚语夫
  天心仁爱人事宜修倘用人行政之间有所阙失而不力为振饬何以禆政治而召休和在廷诸臣共襄治理寅恭夙夜宜有同心其各抒所见据实敷陈无有隐讳
  二十五年五月甲辰朔日食在参宿一度十七分食九分四十二秒申正一刻十一分初亏酉初一刻十二分食甚酉正一刻八分复圆
  谕大学士等曰序临北至一阴始生薄蚀适逢益切干惕所有本月朔内廷例用龙舟上年既以祷雨不行今虽际时和并饬停罢用申祗荷
  天仁示戒之至意
  二十七年九月庚申朔日食在角宿三度二十六分食五分四十秒申正三刻五分初亏酉初一刻十三分带食五分四十秒入地平
  二十八年九月乙卯朔日食在轸宿六度一分食
  七分七秒卯正初刻九分初亏卯正一刻三分带食一分三十四秒出地平辰初初刻二分食甚辰正初刻复圆
  三十四年五月壬午朔日食在毕宿八度三十八分食三分三十五秒酉初初刻五分初亏酉初三刻二分食甚酉正一刻十三分复圆
  三十五年五月丁丑朔日食在昴宿七度三十四分食三分五十三秒辰初二刻五分初亏辰正一刻十一分食甚已初一刻七分复圆
  三十八年三月庚寅朔日食在室宿十二度三十七分食四分十三秒未初一刻三分初亏未正二刻十分食甚申初三刻九分复圆
  三十九年八月壬午朔日食在张宿十度五十三分食三分五十一秒辰初初刻十四分初亏辰正初刻十二分食甚已初一刻三分复圆
  四十年八月丙子朔日食在张宿初度六分食四分三十三秒午初一刻六分初亏午正三刻七分食甚未正一刻二分复圆
  四十年十二月甲辰朔日食在斗宿二十三度四十三分食一分四十七秒已初二刻六分初亏已正一刻五分食甚午初初刻六分复圆
  四十九年七月甲寅朔日食在柳宿十六度二十一分食一分五十五秒卯初二刻二分初亏卯正初刻十四分食甚卯正三刻十四分复圆五十年七月戊申朔日食在柳宿五度三十五分食四分十七秒卯正二刻十二分初亏辰初二刻十三分食甚辰正三刻八分复圆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日食
  等谨按考成上编论日食甚详且绘图系说兹弗克具载仅录其要而以总论交食者冠列之交食由经纬同度
  太阴及于黄白二道之交因生薄蚀故名交食然
  白道出入黄道南北太阴毎月必两次过交而或食或否何也月追及于日而无距度为朔距日一百八十度为望此皆为东西同经其入交也正当黄道而无纬度是为南北同纬虽入交而非朔望则同纬而不同经当朔望而不入交则同经而不同纬皆无食必经纬同度而后有食也盖合朔时月在日与地之间人目仰视与日月一线参直则月掩蔽日光即为日食望时地在日与月之间亦一线参直地蔽日光而生暗影其体尖圆是为暗虚月入其中则为月食也日为阳精星月皆借光焉月去日远去人近合朔之顷特能下蔽人目而不能上侵日体故食分时刻南北迥殊东西异视也若夫月食则月入暗虚纯为晦魄故九有同观但时刻有先后耳
  定食限当较视纬度
  日食有南北差其视纬度随地随时不同最大之南北差一度零一分太阳最大之视半径一十五分三十二秒三十微太阴最大之视半径一十六分五十一秒两视半径相并得三十二分二十三秒三十微与南北差一度零一分相加得一度三十三分二十三秒三十微为视纬度以推距交经度得一十八度一十五分一十三秒为可食之限太阳最小之视半径一十四分五十九秒三十微太阴最小之视半径一十五分五十三秒三十微两视半径相并得三十分五十三秒与南北差一度零一分相加得一度三十一分五十三秒为视纬度以推距交经度得一十七度五十六分五十六秒为必食之限然在黄道北者必食在黄道南者或食或不食在黄道北者亦非普天之下皆见食但必有见食之地耳盖视差因地里之南北而殊而视纬又因实纬之南北而异故食限不可一概而论也今以北极高一十六度至四十六度之地而定食限则太阴距黄道北平朔之限得二十度五十二分实朔之限得一十八度一十五分太阴距黄道南平朔之限得八度五十一分实朔之限得九度一十四分要之视差之故多端食限不过得其大概欲定食之有无必按法求得本地本时视纬度与太阳太阴两视半径相较若两视半径相并之数大于视纬者为有食小于视纬者为不食也
  定日食分秒以视纬视径求
  日食分秒以太阳与太阴两视半径相并内减食甚视纬馀为两体相掩之分乃命太阳视径为十分以视径度分与十分之比即同于减馀度分与十分中几分之比而得食分为太阳视径十分中之几分也或食甚视纬大于并径则两周不相切为不食食甚视纬仅与并径等则两周相切而不相掩亦为不食或太阴正当黄道而无食甚视纬即以并径为食分两心相掩是为全食若遇太阴视径小于太阳视径则四周露光名为金环食也定三限时刻以食甚为本
  日食有三限曰初亏曰食甚曰复圆而无食既生光盖太阳方食甚即生光也三限时刻曰用时曰近时曰真时三限所同而三限尤以食甚为本今先详食甚时刻次及初亏复圆夫日食因有东西差必以太阳视经度当最近太阳之点为食甚其实经度与视经度既不同而实行与视行又不同故先以实朔交周求得食甚交周相减为交周升度差以月实行比例得时分加减实朔用时为食甚用时次以食甚用时求得东西差仍以月实行比例得时分加减食甚用时为食甚近时又以食甚近时求得东西差与用时东西差相较得视行然后以视行与用时东西差比例得时分加减食甚用时方为食甚真时是则食甚用时者乃在天实行日月相掩最深之时刻食甚真时者乃人目所见日月相掩最深之时刻而食甚近时者所以定视行以求用时与真时相距之时分者也夫食甚既有用时近时真时则初亏复圆亦必有用时近时真时乃今求日食初亏复圆用时则不以初亏复圆距食甚之时分加减食甚用时而以初亏复圆距食甚之时分加减食甚真时为初亏复圆用时次以初亏复圆用时求得东西差与食甚之东西差相较得视行乃以视行与初亏复圆距食甚之度比例得时分加减食甚真时即为初亏复圆真时然而不用近时者盖为近时所以求视行今食甚已有东西差则与初亏复圆东西差相较即可以得视行故不必又求近时也要之求日食三限时刻必先求食甚真时而欲求食甚真时必先求食甚用时有食甚用时然后可以知三差之大小而三限时刻皆由此次第生焉
  定东西南北差以白平象限为本
  推步日食有三差曰高下差曰东西差曰南北差然东西差南北差又皆由高下差而生盖食甚用时以地心立算自地面视之遂有地半径差而太阳地半径差恒小太阴地半径差恒大于太阴地半径差内减太阳地半径差始为太阴高下差高下差既变真高为视高故经度之东西纬度之南北亦皆因之而变也西法求东西南北差以黄平象限为本者盖以太阴在黄平象限东者视经度恒差而东太阴在黄平象限西者视经度恒差而西差而东者时刻宜减差而西者时刻宜加故日食之早晚必征之东西差而后可定也北极出地二十三度半以上者黄平象限恒在天顶南太阴之视纬度恒差而南北极出地二十三度半以下者黄平象限有时在天顶北太阴之视纬度即差而北差而南者实纬在南则加在北则减差而北者实纬在南则减在北则加故日食之浅深必征之南北差而后可定也其法自黄极作两经圈一过真高一过视高两经圈所截黄道度即实经度与视经度之较是为东西差两经圈之较即实纬度与视纬度之较是为南北差三差相交成正弧三角形直角恒对高下差黄道高弧交角恒对南北差馀角恒对东西差惟太阴正当黄平象限则黄道经圈过天顶与高弧合真高视高同在一经圈上故高下差即南北差而无东西差黄平象限正当天顶则黄道与高弧合真高视高同在黄道上故高下差即东西差而无南北差过此距黄平象限愈近交角愈大则南北差大而东西差小距黄平象限愈远交角愈小则南北差小而东西差大故必先求黄平象限及黄道高弧交角而后东西南北差可次第求焉今按太阴之经度为白道经度食甚实纬又与白道成直角则东西差乃白道之经差非黄道之经差也南北差乃白道之纬差非黄道之纬差也三差相交成正弧三角形亦白道与白道经圈及高弧所成之三角形非黄道与黄道经圈及高弧所成之三角形也夫白道与黄道斜交则白平象限之与黄平象限白道高弧交角之与黄道高弧交角亦皆有不同新法历书因日食近两交黄白二道相距不远故止用黄道为省算究之必用白道方为密合故今求东西南北差以白平象限为本然白平象限以黄平象限为根而白道高弧交角又以黄道高弧交角为据知太阴距黄平象限东西及黄道高弧交角则可知太阴距白平象限东西及白道高弧交角矣定初亏复圆方位四象限以交角求
  旧定日食初亏复圆方位月在黄道北初亏西北复圆东北月在黄道南初亏西南复圆东南食八分以上初亏正西复圆正东此东西南北主黄道之经纬言与人目所见地平经度之东西南北颇不相合故今定初亏复圆之点在日体之上下左右乃于仰观为亲切也其法从天顶作高弧过日心至地平即分日体为左右两半周又平分为上下两象限即成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象限乃视月距黄道之南北距黄平象限之东西及交角之大小而初亏复圆之点可定矣如月在黄道上无纬度又在黄平象限上而交角满九十度则初亏正右复圆正左在黄平象限西而交角在四十五度以上则初亏右稍偏下复圆左稍偏上交角在四十五度以下则初亏下稍偏右复圆上稍偏左在黄平象限东者反是若月在交前后有距纬则必求纬差角与交角相加减为定交角然后可定其上下左右也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日食
  等谨按考成后编论日食推步法与上下编有异并绘图系说兹亦录其要而以总论交食者冠列之
  定实朔望以日躔月离求
  从来求实朔望有二法一用本日次日两子正日月黄道实行度比例其相会之时刻为实朔相对之时刻为实望推逐月朔望用之以已有本年逐日之日躔月离故也一用本年首朔先求本月平朔望之时刻然后求其平行实行之差比例加减而得实朔望之时刻推交食用之因上考往古下推将来不必逐日悉推其躔离而即可迳求其朔望故也斯二法诚不可偏废但从前交食求平行实行之差太阴惟用初均故甚整齐简易今求太阴初均又有诸平均之加减既属繁难而黄白大距又时时不同非推月离不得其准故今交食推实朔望合二法而兼用之先推平朔望以求其入交之月次推本日次日两子正之日躔月离以求其实朔望之时又推本时次时两日躔月离以比例其时刻较之旧法似为纡远然太阴之行甚速因迟疾差之故一日之内行度时时不同且平行实行之差大者至八九度则平朔望与实朔望之相距即至十有馀时今以前后两时相比例较之止用两子正实行度相比例者固为精密即较之以距时为比例者亦又加详矣
  定食甚时刻以斜距度比例求
  旧法以实朔用时即为日食食甚用时以实望用时即为月食食甚时刻皆黄白同经后因此时两心斜距犹远惟自白极过太阳作经圈与白道成直角太阴临此直角之点两心相距最近始为食甚故以白道升度差为食甚距弧以一小时月距日实行比例得时分与实朔望用时相加减方为食甚时刻月食即食甚时刻日食为食甚用时今法用日躔月离比例求实朔望是为黄道同经较之旧法去食甚为尤远而其求食甚之法则亦以两心相距最近为食甚实纬以实朔望太阴距最近点之度为食甚距弧又以黄白二道原非平行而日月两经常相斜距若以太阳为不动则太阴如由斜距线行故求两心相距最近之线不与白道成直角而与斜距线成直角其距弧变时亦不以月距日实行度为比例而以斜距度为比例虽度分时刻所差无多而其理更为细密
  定日食三差以白经高弧交角求
  日食三差之法以黄白二道交角与黄道高弧交角相加减得白道高弧交角白道与高弧及白道经圈相交成正弧三角形直角对高下差交角对南北差馀角对东西差上编言之详矣今以黄赤二经交角加减黄白二经交角得赤白二经交角与赤经高弧交角相加减得白经高弧交角对东西差馀角对南北差盖白道与白道经圈相交其角必九十度白经高弧交角即白道高弧交角之馀凡弧角与九十度相减所馀为馀弧馀角是用白经高弧交角与用白道高弧交角等且以赤经高弧交角与黄道赤经交角相加减得黄道高弧交角又加减黄白二道交角为白道高弧交角须加减二次而黄赤二经交角即黄道赤经交角之馀交食时日必近交黄白二经交角又即与黄白二道交角等故以黄赤二经交角与黄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赤白二经交角则为初亏食甚复圆同用之数至求三限白经高弧交角止与赤经高弧交角一加减而得之其法尤为省便也二经交角加减之法以黄道之二至白道之二交为定盖惟冬夏二至黄经与赤经合无交角冬至后黄道自南而北黄经必在赤经西夏至后黄道自北而南黄经必在赤经东交周初宫十一宫在正交前后白道自南而北白经必在黄经西犹黄道冬至后交周五宫六宫在中交前后白道自北而南白经必在黄经东犹黄道夏至后乃视黄经在赤经西白经又在黄经西或黄经在赤经东白经又在黄经东则相加得赤白二经交角东仍为东西仍为西若黄经在赤经西而白经在黄经东或黄经在赤经东而白经在黄经西则相减得赤白二经交角黄赤二经交角大则从黄经之向黄白二经交角大则从白经之向若两角相等而减尽无馀则白经与赤经合无交角也其与赤经高弧交角加减之法则以日距正午之东西为定盖惟日当正午则赤经与高弧合无交角午前赤经必在高弧东午后赤经必在高弧西乃视赤经在高弧西白经又在赤经西或赤经在高弧东白经又在赤经东则相加得白经高弧交角午东亦为限东午西亦为限西若赤经在高弧东而白经在赤经西或赤经在高弧西而白经在赤经东则相减为白经高弧交角赤白交角小则午东仍为限东午西仍为限西赤白交角大则午东变为限西午西变为限东若两角相等而减尽无馀则白经与高弧合无交角即知太阳正当白平象限上若两角相加适足九十度则白道在天顶与高弧合若两角相加过九十度则与半周相减用其馀即知白平象限在天顶北也是法也不用求黄道高弧交角而迳求白经高弧交角入算甚简而理亦无遗今用简平仪绘图尤为明显
  定高下差以距天顶正弦比例求
  高下差者日月高下之视差也如日月实高本系同度而太阳以地半径差之故视高比实高低五秒太阴以地半径差之故视高比实高低三十分则人之视太阴必比太阳低二十九分五十五秒也然求两地半径差而后相减其法甚繁今按半径一千万与日月距天顶正弦之比既皆同于地平地半径差与本时地半径差之比而全与全之比又原同于较与较之比则以半径一千万与日距天顶之正弦之比交食时日月高弧略相等故即以日高弧为月高弧必亦同于地平高下差与本时高下差之比矣故今求高下差唯以本时太阴距地数求得太阴地平地半径差内减太阳地平地半径差十秒馀为地平高下差初亏食甚复圆各以其时日距天顶之正弦为比例其法更为省便也
  定食甚真时以两心视相距求
  日食求食甚真时及食甚视纬旧法以食甚用时之东西差与食甚近时之东西差相较得视行以用时之东西差比例得时分与食甚用时相加减限西加限东减而得食甚真时以真时之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白平象限在天顶南纬南则加纬北则减白平象限在天顶北纬南则减纬北则加而得食甚视纬然近时之东西差与用时之东西差既不等因白道高弧交角及高下差不同之故则南北差亦不等今法用简平仪绘图算浑仪从上视如观平面是为简平仪以本日地平高下差本日地平日月两地半径差相减馀为本日地平高下差为半径作平圆即地径当月天之度即地受日照之半面上应浑天半周圆心即日射地面至地心之点以人视日则人所处之地面即日影心以日照月则月所当之地面即月影心假令人所处之地面正在圆心则必见日当天顶又正当子午圈而月之实纬即日月两心视相距外此则日影心之所在随时随地不同若日影心与月影心同点则必见日全食若日影心与月影心之相距大于并径则不见食故先以食甚用时求其两心视相距复设一时限西向后设限东向前设亦求其两心视相距以此两视距线及所夹之角求其对边为视行自日影心至视行作垂线与视行成直角是为两心相距最近之处月影心临此直角之点即为食甚真时因垂线不与实纬合故不曰视纬而曰两心视相距然后以所得真时复考其两心视相距果与所求垂线合则食甚真时即为定真时不然则又作垂线求之盖太阴视差时时不同其视行之道既不与白道平行又不能自成直线其两心视相距最近之线不与白道成直角而与视行成直角两心实相距不与白道成直角而与斜距成直角两心视相距又不与斜距成直角而与视行成直角今法与旧法之不同在此故反复推求务得太阴正当视行直角之点斯为两心最近之处而食甚乃为确准也
  定初亏复圆真时以两心视相距求
  日食求初亏复圆时刻旧法先以食甚视纬为一边并径为一边以视纬交白道之角为直角用正弧三角形法求得初亏复圆距食甚之弧以一小时月距日实行比例得时分与食甚真时相加减为初亏复圆用时次以初亏复圆用时各求其东西差与食甚真时之东西差相较得初亏复圆视行与初亏复圆距弧比例得时分与食甚真时相加减为初亏复圆真时今法初亏复圆各设一时为前设时求其两心视相距太阴在限西食甚真时在用时后如食甚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去不远则以食甚用时为初亏前设时小则向前设大则向后设太阴在限东食甚真时在用时前如食甚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去不远则以食甚用时为复圆前设时小则向后设大则向前设又设一时为后设时亦各求其两心视相距前设时两心视相距小于并径初亏向前设复圆向后设大于并径初亏向后设复圆向前设乃以两视距之较为一率两设时之较为二率后设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之较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初亏复圆真时距分与初亏复圆后设时相加减得初亏复圆真时前设时两心视相距小于并径初亏减复圆加大于并径初亏加复圆减然后又以真时各考其两心视相距果与并径等方为定真时焉盖初亏两周初切复圆两周初离日月两心视相距必与并径等故务求其恰合而初亏复圆乃为确准也虽其数比旧法所差无多而其理甚为细密至于设时之法则亦有食甚用时近时之义耳今亦如食甚之次第先求初亏复圆用时即前设时次求初亏复圆近时即后设时俾学者知设时之准而其求两心视相距与以两视距比例时分则犹是设时之法也既得初亏复圆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等则求得并径与高弧相交之角即为方位角
  定带食以两心视相距求
  推日食带食法旧以初亏复圆距时之视行与日出入距食甚之时分为比例得日出入距食甚之视行而后与食甚视纬求其两心视相距今推食甚先求两心视相距而后求视行初亏复圆止求两心视相距更不求视行则带食亦可迳求两心视相距不待先求视行矣且旧法推视行虽不见初亏食甚或不见食甚复圆皆犹多此一算今迳求两心视相距则以地平为断凡已初亏而带出者止求带出时之相距不用求初亏视行未复圆而带入者止求带入时之相距不用求复圆视行若已过食甚而带出者即以带食视纬求复圆用时未及食甚而带入者即以带食视纬求初亏用时固不用求视行亦不用求食甚其法甚简况视行不与白道平行带食之视纬必不与食甚等则迳求带食两心视相距而不用视行者其理尤确也
  推日食法
  等谨按考成下编后编所载推日食法自求积朔首朔以后各有不同后编自求赤白二经交角以后复有本法又法之殊今以钦天监所遵用者序列之
  求积年同推日躔法
  求中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通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天正冬至置通积分其日满纪法六十去之馀为天正冬至日分上考往古则以所馀转与纪法六十相减馀为天正冬至日分
  求纪日以天正冬至日数加一日得纪日
  求积日置中积分加气应分不用日减本年天正冬至分亦不用日得积日上考往古则置中积分减气应分加本年天正冬至分得积日
  求通朔置积日减朔应日分得通朔上考往古则置积日加朔应得通朔
  求积朔及首朔置通朔以朔䇿二十九日五三○五九○五三除之得数加一为积朔馀数与朔䇿相减为首朔上考往古则置通朔以朔䇿除之得数为积朔馀数为首朔
  求首朔太阴交周以积朔与太阴交周朔䇿一十一万零四百一十三秒九二四四一三三四相乘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为积朔太阴交周加首朔太阴交周应宫度分秒微得首朔太阴交周上考往古则置首朔太阴交周应减积朔太阴交周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得首朔太阴交周
  求逐月朔太阴交周置本年首朔太阴交周以太阴交周朔䇿宫度分秒微递加十三次得逐月朔太阴交周
  求太阴入交月数逐月朔太阴交周自初宫初度至初宫二十一度一十八分自五宫八度四十二分至六宫九度一十四分自十一宫二十度四十六分至十一宫三十度皆为太阴入交第几月入交即第几月有食
  求平朔以太阴入交月数与朔䇿二十九日五三○五九○五三相乘得数与本年首朔日分相加其所得日数即平朔距冬至之日数再加纪日满纪法六十去之自初日甲子起算得平朔干支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通其小馀得平朔时分秒求实朔泛时以平朔距冬至之日数用推日躔月离法各求其子正黄道实行如太阴实行未及太阳则平朔日为实朔本日平朔次日为实朔次日如太阴实行已过太阳则平朔前一日为实朔本日平朔日为实朔次日又用推日躔月离法各求其本日或次日子正黄道实行乃以本日次日两太阳实行相减为一日之日实行本日次日两太阴实行相减为一日之月实行一日之二实行相减为一日之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二率本日太阳实行内减本日太阴实行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本日子正后之分数以时收之得实朔泛时
  求实朔实时以实朔泛时之时刻设前后两时用推日躔月离法各求其黄道实行乃以前后两时太阳实行相减为一小时之日实行以前后两时太阴实行相减为一小时之月实行一小时两实行相减为一小时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二率前时太阳实行内减前时太阴实行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加于前时得实朔实时再以实朔实时用推日躔月离法各求其黄道实行则太阴太阳必同宫同度乃视本时月距正交自初宫初度至初宫一十八度二十六分自五宫一十一度三十四分至六宫六度二十二分自十一宫二十三度三十八分至十一宫三十度皆入食限为有食不入此限者不食即不必算
  求均数时差以实朔太阳均数变时得均数时差一度变为四分十五分变为一分十五秒变为一秒均数加者则为减均数减者则为加
  求升度时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之馀弦为二率实朔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春秋分赤道经度之正切线得太阳距春秋分赤道经度与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相减馀为升度差变时得升度时差二分后为加二至后为减求时差总均数时差与升度时差同为加者则相加为时差总仍为加同为减者亦相加为时差总仍为减一为加一为减者则相减为时差总加数大为加减数大为减
  求实朔用时置实朔实时加减时差总得实朔用时距日出前日入后五刻以内者可以见食五刻以外者则全在夜即不必算
  求斜距交角差以一小时太阴白道实行化秒为一边一小时太阳黄道实行化秒为一边实朔黄白大距为所夹之角用切线分外角法求得对小边之角为斜距交角差
  求斜距黄道交角置实朔黄白大距加斜距交角差得斜距黄道交角
  求两经斜距以斜距交角差之正弦为一率一小时太阳实行化秒为二率实朔黄白大距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两经斜距求食甚实纬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斜距黄道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实朔月离黄道实纬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食甚实纬南北与实朔黄道实纬同
  求食甚距弧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斜距黄道交角之正弦为二率实朔月离黄道实纬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食甚距弧
  求食甚距时以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二率食甚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食甚距时月距正交初宫六宫为减五宫十一宫为加
  求食甚用时置实朔用时加减食甚距时得食甚用时
  求太阳实引置实朔太阳引数加减本时太阳均数得太阳实引
  求太阴实引置实朔太阴引数加减本时太阴初均数得太阴实引
  求太阳距地以倍两心差三三八○○○为一边以二千万为两边和以太阳实引为一角用三角作垂线成两勾股法算之求得地心至撱圆界之一边为太阳距地
  求太阴距地以实朔太阴本天心距地数倍之为一边以二千万为两边和以太阴实引为一角用三角作垂线成两勾股法算之求得地心至撱圆界之一边即太阴距地
  求地平高下差以太阴距地为一率中距太阴距地一千万为二率太阴中距最大地半径差五十七分三十秒化作三千四百五十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本日太阴在地平上最大地半径差减太阳地半径差一十秒得地平高下差
  求太阳实半径以太阳距地为一率中距太阳距地一千万为二率中距太阳视半径一十六分六秒化作九百六十六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収之得太阳视半径再减太阳光分一十五秒得太阳实半径
  求太阴视半径以太阴距地为一率中距太阴距地一千万为二率中距太阴视半径一十五分四十秒三十微化作九百四十秒半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太阴视半径
  求并径以太阳实半径与太阴视半径相加得并径
  求距时日实行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太阳黄道实行化秒为二率食甚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距时日实行食甚距时加者亦为加减者亦为减
  求食甚太阳黄道经度置实朔太阳黄道实行加减距时日实行得食甚太阳黄道经度
  求食甚太阳黄道宿度察食甚太阳黄道经度足减本年黄道宿钤内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食甚太阳黄道宿度
  求食甚太阳赤道经度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之馀弦为二率食甚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春秋分赤道经度之正切线得太阳距春秋分赤道经度自冬至初宫起算得食甚太阳赤道经度
  求食甚太阳赤道宿度察食甚太阳赤道经度足减本年赤道宿钤内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食甚太阳赤道宿度
  求食甚太阳赤道纬度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之正弦为二率食甚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纬之正弦得食甚太阳赤道纬度春分后秋分前为北秋分后春分前为南
  求太阳距北极置九十度加减食甚太阳赤道纬度得太阳距北极
  求黄赤二经交角以食甚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馀弦为一率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之馀切线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赤二经交角之馀切线得黄赤二经交角冬至后黄经在赤经西夏至后黄经在赤经东如太阳在冬夏至则黄经与赤经合无交角
  求黄白二经交角斜距黄道交角即黄白二经交角实朔日距正交初宫十一宫白经在黄经西五宫六宫白经在黄经东
  求赤白二经交角黄赤二经交角与黄白二经交角同为东或同为西者则相加得赤白二经交角东亦为东西亦为西一为东一为西者则相减得赤白二经交角东数大为东西数大为西若两角相等而减尽无馀则白经与赤经合无交角如无黄赤二经交角则黄白二经交角即赤白二经交角东西并同
  求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食甚用时与十二时相减不及十二时者于十二时内减之过十二时者则减去十二时馀数变赤道度一时变为十五度一分变为十五分一秒变为十五秒得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自天顶作垂弧至赤道经圈即成两正弧三角形先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馀弦为二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极分边之正切线得距极分边与太阳距北极相加减得距日分边次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切线为二率距极分边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垂弧之正切线又以距日分边之正弦为一率垂弧之正切线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切线得用时赤经高弧交角若距极分边转大于太阳距北极则所得为外角与半周相减馀为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
  求用时太阳距天顶以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阳距天顶之正弦得用时太阳距天顶
  求用时白经高弧交角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同为东或同为西者则相加得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东为限东西为限西一为东一为西者则相减得用时白经高弧交角赤经高弧交角大午东仍为限东午西仍为限西赤经高弧交角小午东变为限西午西变为限东若两角相等而减尽无馀则太阳正当白平象限白经与高弧合无交角若相加适足九十度则白道在天顶与高弧合若相加过九十度与半周相减用其馀则白平象限在天顶北
  求用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用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用时高下差
  求用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用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用时东西差求用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用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用时南北差求用时视纬以用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用时视纬
  求用时两心视相距以用时东西差为勾用时视纬为股求得弦即用时两心视相距
  求近时距分以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二率以用时东西差为近时实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得近时距分限西为加限东为减
  求食甚近时置食甚用时加减近时距分得食甚近时
  求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食甚近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求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近时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求近时太阳距天顶以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阳距天顶之正弦得近时太阳距天顶
  求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以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近时白经高弧交角求近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近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近时高下差
  求近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近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近时东西差求近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近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近时南北差求近时视距弧以近时东西差与用时东西差相减得近时视距弧
  求近时视纬以近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近时视纬
  求近时两心视相距以近时视距弧为勾近时视纬为股求得弦为近时两心视相距
  求近时视行以近时视距弧与用时东西差相减为勾以近时视纬与用时视纬相加减为股求得弦为近时视行
  求真时视行以近时两心视相距与用时两心视相距各自乘相减以近时视行除之得数与近时视行相加折半得真时视行
  求真时两心视相距以用时两心视相距为弦真时视行为勾求得股为真时两心视相距
  求真时距分以近时视行化秒为一率近时距分化秒为二率真时视行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真时距分限西为加限东为减求食甚真时置食甚用时加减真时距分得食甚真时
  求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食甚真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求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真时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求真时太阳距天顶以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阳距天顶之正弦得真时太阳距天顶
  求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以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真时白经高弧交角求真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真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真时高下差
  求真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真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真时东西差求真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真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真时南北差求真时实距弧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二率真时距分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真时实距弧求真时视距弧以真时东西差与真时实距弧相减得真时视距弧
  求真时视纬以真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真时视纬
  求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以真时视距弧为勾真时视纬为股求得弦为真时两心视相距
  求考真时视行真时视距弧与近时视距弧相加减为股真时视纬与近时视纬相加减为勾求得弦为考真时视行
  求定真时视行以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与近时两心视相距各自乘相减以考真时视行除之得数与考真时视行相加折半得定真时视行
  求定真时两心视相距以近时两心视相距为弦定真时视行为勾求得股为定真时两心视相距求定真时距分以考真时视行化秒为一率以近时距分与真时距分相减馀化秒为二率定真时视行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定真时距分近时距分小于真时距分限西为加限东为减近时距分大于真时距分限西为减限东为加
  求食甚定真时置食甚近时加减定真时距分得食甚定真时
  求食分以太阳实半径倍之得太阳全径化秒为一率十分化作六百秒为二率并径内减定真时两心视相距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食分
  求初亏复圆平距以食甚定真时两心视相距化秒为勾并径化秒为弦求得股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复圆平距
  求初亏复圆用时距分以定真时视行化秒为一率定真时距分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平距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得初亏复圆用时距分
  求初亏用时置食甚定真时减初亏复圆用时距分得初亏用时
  求初亏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初亏用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初亏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初亏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初亏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初亏用时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
  求初亏用时太阳距天顶以初亏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初亏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天顶之正弦得初亏用时太阳距天顶求初亏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以初亏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初亏用时白经高弧交角其加减及定距限东西天顶南北之法并与求食甚用时白经高弧交角同
  求初亏用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初亏用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用时高下差
  求初亏用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初亏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弧为二率初亏用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用时东西差
  求初亏用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初亏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初亏用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用时南北差
  求初亏用时实距弧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二率初亏用时与食甚用时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得初亏用时实距弧初亏用时早于食甚用时为纬西迟于食甚用时为纬东
  求初亏用时视距弧以初亏用时东西差与初亏用时实距弧相加减得初亏用时视距弧
  求初亏用时视纬以初亏用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初亏用时视纬
  求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以初亏用时视距弧为股初亏用时视纬为勾求得弦为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乃视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等则初亏用时即为初亏真时如或大或小则用下法求之
  求初亏近时距分以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化秒为一率初亏复圆用时距分化秒为二率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近时距分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大于并径为加小于并径为减求初亏近时置初亏用时加减初亏近时距分得初亏近时
  求初亏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初亏近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初亏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初亏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初亏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初亏近时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
  求初亏近时太阳距天顶以初亏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初亏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天顶之正弦得初亏近时太阳距天顶求初亏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以初亏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初亏近时白经高弧交角
  求初亏近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初亏近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収之得初亏近时高下差
  求初亏近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初亏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初亏近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近时东西差
  求初亏近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初亏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初亏近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近时南北差
  求初亏近时实距弧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二率初亏近时与食甚用时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得初亏近时实距弧初亏近时早于食甚用时为纬西迟于食甚用时为纬东
  求初亏近时视距弧以初亏近时东西差与初亏近时实距弧相加减得初亏近时视距弧
  求初亏近时视纬以初亏近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初亏近时视纬
  求初亏近时两心视相距以初亏近时视距弧为股初亏近时视纬为勾求得弦为初亏近时两心视相距乃视初亏近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等则初亏近时即为初亏真时如或大或小则再用下法求之
  求初亏真时距分以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初亏近时两心视相距相减馀化秒为一率初亏近时距分化秒为二率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真时距分初亏用时两心视相距大于并径为加小于并径为减
  求初亏真时置初亏用时加减初亏真时距分得初亏真时
  求初亏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初亏真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初亏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初亏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初亏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初亏真时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
  求初亏真时太阳距天顶以初亏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初亏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天顶之正弦得初亏真时太阳距天顶求初亏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以初亏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初亏真时白经高弧交角
  求初亏真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初亏真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真时高下差
  求初亏真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初亏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初亏真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真时东西差
  求初亏真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初亏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初亏真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真时南北差
  求初亏真时实距弧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二率初亏真时与食甚用时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得初亏真时实距弧初亏真时早于食甚用时为纬西迟于食甚用时为纬东
  求初亏真时视距弧以初亏真时东西差与初亏真时实距弧相加减得初亏真时视距弧
  求初亏真时视纬以初亏真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初亏真时视纬
  求初亏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以初亏真时视距弧为股初亏真时视纬为勾求得弦为初亏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乃视初亏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等则初亏真时即为初亏定真时如或大或小则再用下法求之
  求初亏定真时距分以初亏近时两心视相距与初亏考真时两心视相距相减馀化秒为一率初亏近时距分与初亏真时相减馀化秒为二率初亏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初亏定真时距分初亏考真时两心视相距大于并径为加小于并径为减
  求初亏定真时置初亏真时加减初亏定真时距分得初亏定真时
  求复圆用时置食甚定真时加初亏复圆用时距分得复圆用时
  求复圆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复圆用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复圆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复圆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复圆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复圆用时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
  求复圆用时太阳距天顶以复圆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复圆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天顶之正弦得复圆用时太阳距天顶求复圆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以复圆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复圆用时白经高弧交角
  求复圆用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复圆用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用时高下差
  求复圆用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复圆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复圆用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用时东西差
  求复圆用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复圆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复圆用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用时南北差
  求复圆用时实距弧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二率复圆用时与食甚用时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得复圆用时实距弧复圆用时早于食甚用时为纬西迟于食甚用时为纬东
  求复圆用时视距弧以复圆用时东西差与复圆用时实距弧相加减得复圆用时视距弧
  求复圆用时视纬以复圆用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复圆用时视纬
  求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以复圆用时视距弧为股复圆用时视纬为勾求得弦为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乃视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等则复圆用时即为复圆真时如或大或小则用下法求之
  求复圆近时距分以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化秒为一率初亏复圆用时距化秒为二率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近时距分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大于并径为减小于并径为加
  求复圆近时置复圆用时加减复圆近时距分得复圆近时
  求复圆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复圆近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复圆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复圆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复圆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复圆近时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
  求复圆近时太阳距天顶以复圆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复圆近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天顶之正弦得复圆近时太阳距天顶求复圆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以复圆近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复圆近时白经高弧交角
  求复圆近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复圆近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近时高下差
  求复圆近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复圆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复圆近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近时东西差
  求复圆近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复圆近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复圆近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近时南北差
  求复圆近时实距弧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二率复圆近时与食甚用时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得复圆近时实距弧复圆近时早于食甚用时为纬西迟于食甚用时为纬东
  求复圆近时视距弧以复圆近时东西差与复圆近时实距弧相加减得复圆近时视距弧
  求复圆近时视纬以复圆近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复圆近时视纬
  求复圆近时两心视相距以复圆近时视距弧为股复圆近时视纬为勾求得弦为复圆近时两心视相距乃视复圆近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等则复圆近时即为复圆真时如或大或小则再用下法求之
  求复圆真时距分以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复圆近时两心视相距相减馀化秒为一率复圆近时距分化秒为二率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真时距分复圆用时两心视相距大于并径为减小于并径为加
  求复圆真时置复圆用时加减复圆真时距分得复圆真时
  求复圆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复圆真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复圆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复圆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复圆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复圆真时赤经高弧交角午前为东午后为西
  求复圆真时太阳距天顶以复圆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复圆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天顶之正弦得复圆真时太阳距天顶求复圆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以复圆真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复圆真时白经高弧交角
  求复圆真时高下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复圆真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真时高下差
  求复圆真时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复圆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复圆真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真时东西差
  求复圆真时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复圆真时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复圆真时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复圆真时南北差
  求复圆真时实距弧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二率复圆真时与食甚用时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得复圆真时实距弧复圆真时早于食甚用时为纬西迟于食甚用时为纬东
  求复圆真时视距弧以复圆真时东西差与复圆真时实距弧相加减得复圆真时视距弧
  求复圆真时视纬以复圆真时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复圆真时视纬
  求复圆考定真时两心视相距以复圆真时视距弧为股复圆真时视纬为勾求得弦为复圆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乃视复圆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等则复圆真时即为复圆定真时如或大或小则再用下法求之
  求复圆定真时距分以复圆近时两心视相距与复圆考真时两心视相距相减馀化秒为一率复圆近时距分与复圆真时距分相减馀化秒为二率复圆考真时两心视两距与并径相减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复圆定真时距分复圆考真时两心视相距大于并径为减小于并径为加求复圆定真时置复圆真时加减复圆定真时距分得复圆定真时
  求初亏并径白经交角以初亏真时视纬化秒为一率初亏真时视距弧化秒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并径白经交角之正切线得初亏并径白经交角如初亏真时无视纬则并径与白道合并径白经交角为九十度
  求复圆并径白经交角以复圆真时视纬化秒为一率复圆真时视距弧化秒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并径白经交角之正切线得复圆并径白经交角如复圆真时无视纬则并径与白道合并径白经交角为九十度
  求初亏并径高弧交角置初亏并径白经交角加减初亏真时白经高弧交角得初亏并径高弧交角初亏在限东者纬南则加与半周相减纬北则减初亏在限西者纬北则加与半周相减纬南则减得初亏并径高弧交角如无初亏白经高弧交角则初亏并径白经交角即初亏并径高弧交角如两角相等而减尽无馀或相加适足一百八十度则交角为初度
  求复圆并径高弧交角置复圆并径白经交角加减复圆真时白经高弧交角得复圆并径高弧交角复圆在限东者纬北则加与半周相减纬南则减复圆在限西者纬南则加与半周相减纬北则减得复圆并径高弧交角如无复圆白经高弧交角则复圆并径白经交角即复圆并径高弧交角如两角相等而减尽无馀或相加适足一百八十度则交角为初度
  求初亏方位初亏在限东者初亏并径高弧交角初度为正上四十五度以内为上偏右四十五度以外为右偏上九十度为正右过九十度为右偏下初亏在限西者初亏并径高弧交角初度为正下四十五度以内为下偏右四十五度以外为右偏下九十度亦为正右过九十度为右偏上白经高弧交角大反减并径白经交角者则变右为左求复圆方位复圆在限东者复圆并径高弧交角初度为正下四十五度以内为下偏左四十五度以外为左偏下九十度为正左过九十度为左偏上复圆在限西者复圆并径高弧交角初度为正上四十五度以内为上偏左四十五度以外为左偏上九十度亦为正左过九十度为左偏下白经高弧交角大反减并径白经交角者则变左为右求食限总时置复圆定真时减初亏定真时得食限总时
  推日食带食法
  等谨按考成下编后编推日食带食法各有不同后编复有本法又法之殊今以钦天监所遵用者序列之
  求日出入卯酉前后赤道度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本省北极高度之正切线为二率本时黄赤距纬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卯酉前后赤道度之正弦得卯酉前后赤道度
  求日出入时分以卯酉前后赤道度变时一度变为四分十五分变为一分十五秒变为一秒春分后秋分前以减卯正加酉正得日出入时分秋分后春分前以加卯正减酉正得日出入时分
  求带食距时以日出或日入时分与食甚用时相减得带食距时
  求带食距弧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以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二率带食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带食距弧求带食赤经高弧交角以黄赤距纬之馀弦为一率北极高度之正弦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经高弧交角之馀弦得带食赤经高弧交角带出地平为东带入地平为西
  求带食白经高弧交角以带食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带食白经高弧交角求带食东西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带食白经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带食东西差求带食南北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带食白经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带食南北差求带食视距弧以带食东西差与带食距弧相减得带食视距弧
  求带食视纬以带食南北差与食甚实纬相加减得带食视纬
  求带食两心视相距以带食视距弧为股带食视纬为勾求得弦为带食两心视相距
  求带食分秒以太阳实半径倍之得太阳全径化秒为一率十分化作六百秒为二率并径内减带食两心视相距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带食分秒
  求带食方位带食在食甚前者用初亏方位法求之带食在食甚后者用复圆方位法求之
  求带食初亏复圆时刻带食不见食甚者以带食视纬化秒为勾并径化秒为弦求得股为初亏复圆视距弧与带食视距弧相加减得带食初亏复圆实距弧以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二率带食初亏复圆实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带食初亏复圆距时带出地平者与日出时分相加得复圆用时带入地平者与日入时分相减得初亏用时按初亏复圆法求之得初亏复圆时刻推各省日食法
  等谨按考成下编后编推各省日食法繁简不同理实一致今以钦天监所遵用者序列之求各省日食时刻分秒以京师食甚用时按各省东西偏度加减之得各省食甚用时以各省北极高度依京师推近时真时食分及初亏复圆真时法算之得各省时刻分秒
  求各省日食方位以各省黄道高弧交角及各省初亏复圆视纬依京师推日食方位法算之得各省日食方位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四
  象纬考
  月食
  等谨按马端临所纪月食略于前代而详于宋乾德至嘉定盖可考者则存之耳今钦天监纪顺治元年以来所遇月食与日食同例并序列之顺治二年正月己亥望月食在星宿初度十六分食八分三十三秒丑初初刻三分初亏丑正三刻食甚寅正一刻十三分复圆
  闰六月丙申望月食在女宿八度十五分食十一分五十九秒戌初初刻初亏戌正初刻四分食既戌正三刻七分食甚亥初二刻十一分生光亥正二刻十四分复圆
  三年六月辛卯望月食在牛宿五度十九分食十二分四十九秒亥正三刻四分初亏子初三刻十四分食既子正三刻二分食甚丑初二刻四分生光丑正二刻十四分复圆
  十二月戊子望月食在鬼宿初度八分食三分五十二秒寅初三刻九分初亏卯初初刻五分食甚卯正一刻二分复圆
  五年闰四月己酉望月食在尾宿四度五十分食三分五十三秒酉正三刻三分初亏戌初三刻十四分食甚亥初初刻十分复圆
  七年四月己亥望月食在氐宿十四度四十六分食六分三十五秒丑正一刻一分初亏寅初三刻食甚卯初初刻十四分复圆
  九年八月乙卯望月食在室宿六度三十七分食八分三十六秒子正三刻二分初亏丑正一刻九分食甚寅正初刻一分复圆
  十年七月己酉望月食在危宿十六度二十四分食十五分四十九秒申正三刻一分初亏酉初二刻九分食既酉正二刻十分食甚戌初二刻十分生光戌正二刻四分复圆
  十二年十二月丙寅望月食在井宿二十一度二分食九分四秒丑正三刻一分初亏寅正一刻十一分食甚卯正初刻六分复圆
  十三年闰五月壬戌望月食在斗宿九度二十五分食十三分五秒戌初二刻十二分初亏戌正三刻四分食既亥初二刻九分食甚亥正二刻生光子初二刻七分复圆
  十一月庚申望月食在井宿十度六分食十五分四十七秒申正三刻初亏酉初二刻十一分食既酉正二刻十分食甚戌初二刻九分生光戌正二刻五分复圆
  十四年五月丁巳望月食在箕宿八度十九分食十分四十五秒丑正二刻五分初亏寅初二刻十二分食既寅正一刻十一分食甚卯初初刻九分生光卯正一刻一分复圆
  十一月乙卯望月食在觜宿十度三十分食三分二十五秒丑初二刻十四分初亏丑正三刻八分食甚寅正初刻一分复圆
  十六年闰三月丁丑望月食在氐宿五度五十分食七分三十六秒丑正初刻十分初亏寅初二刻十二分食甚卯初初刻十四分复圆
  十七年三月辛未望月食在亢宿六度九分食十六分四十二秒申初初刻九分初亏申正初刻十分食既酉初初刻八分食甚酉正初刻六分生光戌初初刻七分复圆
  九月丁卯望月食在奎宿七度五十八分食十八分十四秒酉正初刻初亏酉正三刻十一分食既戌初三刻十二分食甚戌正三刻十二分生光亥初三刻九分复圆
  十八年三月乙丑望月食在角宿六度三分食三分三十七秒亥正一刻六分初亏子初二刻三分食甚子正二刻十四分复圆
  康熙二年七月壬午望月食在虚宿六度五十一分食十分四十秒丑正初刻六分初亏寅初一刻二分食既寅初三刻十一分食甚寅正二刻五分生光卯初三刻十分复圆
  三年正月戊寅望月食在星宿初度十一分食十六分二十五秒戌正一刻十二分初亏亥初一刻五分食既亥正一刻六分食甚子初一刻七分生光子正一刻复圆
  五年五月乙未望月食在尾宿十五度食二分三十八秒丑正初刻四分初亏寅初初刻五分食甚寅正初刻七分复圆
  十一月壬辰望月食在觜宿初度四十九分食七分四十七秒戌正三刻二分初亏亥正一刻十三分食甚子正初刻八分复圆
  七年十月庚辰望月食在昴宿一度四十四分食五分三十一秒亥初二刻四分初亏子初初刻食甚子正一刻十分复圆
  九年闰三月癸卯望月食在轸宿九度五十分食八分酉初一刻七分初亏戌初初刻四分食甚戌正三刻二分复圆
  十年二月丁酉望月食在翼宿十五度四十六分食十七分七秒酉初初刻九分初亏酉正一刻三分食既戌初初刻十二分食甚戌正初刻七分生光亥初一刻一分复圆
  八月乙未望月食在室宿六度四十四分食十六分三十九秒子正二刻十一分初亏丑初二刻七分食既丑正二刻七分食甚寅初二刻七分生光寅正二刻三分复圆
  十一年二月辛卯望月食在翼宿四度四十五分食四分十一秒戌正三刻八分初亏亥正初刻八分食甚子初一刻八分复圆
  十三年六月戊申望月食在斗宿十九度三十六分食十一分四十一秒丑正一刻十一分初亏寅初二刻二分食既寅正一刻四分食甚卯初初刻六分生光卯正初刻十三分复圆
  十二月丙午望月食在井宿二十一度六分食十五分五十秒丑初一刻六分初亏丑正一刻二分食既寅初一刻一分食甚寅正一刻生光卯初初刻十一分复圆
  十六年十月戊午望月食在胃宿五度十分食六分酉初一刻十三分初亏酉正三刻十一分食甚戌正一刻九分复圆
  十七年闰三月丁巳望月食在氐宿五度四十八分食十七分四十四秒亥正二刻四分初亏子初二刻五分食既子正二刻四分食甚丑初二刻二分生光丑正二刻三分复圆
  九月癸丑望月食在娄宿七度十三分食十八分四十秒丑正一刻一分初亏寅初初刻十三分食既寅正初刻十三分食甚卯初初刻十四分生光卯正初刻十一分复圆
  十八年三月辛亥望月食在亢宿五度五十一分食四分三十七秒卯初初刻十一分初亏卯正二刻三分食甚辰初三刻九分复圆
  九月丁未望月食在奎宿八度四分食六分九秒酉初三刻二分初亏戌初一刻食甚戌正二刻十分复圆
  二十年正月己巳望月食在张宿十三度二十五分食七分五十二秒酉初一刻十分初亏戌初初刻四分食甚戌正二刻十二分复圆
  二十一年正月甲子望月食在张宿二度三十八分食十六分四十六秒寅正三刻十一分初亏卯初三刻四分食既卯正三刻五分食甚辰初三刻七分生光辰正三刻复圆
  二十二年正月戊午望月食在星宿初度二十分食四分十二秒亥初一刻十分初亏亥正二刻八分食甚子初三刻七分复圆
  二十三年十一月戊寅望月食在井宿初度十四分食七分四十秒寅正三刻十二分初亏卯正二刻六分食甚辰正初刻十四分复圆
  二十四年五月乙亥望月食在尾宿十五度四分食十四分三十一秒子初二刻十二分初亏子正二刻七分食既丑初二刻六分食甚丑正二刻五分生光寅初一刻十四分复圆
  十一月壬申望月食在觜宿初度十七分食十八分十三秒寅正一刻五分初亏卯初二刻食既卯正一刻十分食甚辰初一刻五分生光辰正二刻复圆
  二十五年闰四月己巳望月食在尾宿五度食八分五十二秒酉初初刻十分初亏酉正三刻四分食甚戌正一刻十三分复圆
  十月丙寅望月食在毕宿四度八分食五分四十七秒卯初二刻九分初亏辰初初刻七分食甚辰正二刻五分复圆
  二十七年三月己丑望月食在角宿七度十三分食七分二十二秒子正二刻五分初亏丑正初刻十三分食甚寅初三刻六分复圆
  九月乙酉望月食在壁宿十二度三分食七分十四秒酉初一刻四分初亏酉正三刻六分食甚戌正一刻八分复圆
  二十八年三月癸未望月食在轸宿九度十七分食十八分三秒子正一刻十一分初亏丑正二刻四分食既丑正二刻食甚寅初一刻十分生光寅正二刻四分复圆
  二十九年二月丁丑望月食在翼宿十五度二十一分食四分五十二秒寅正二刻六分初亏卯初三刻十一分食甚辰初一刻一分复圆
  八月甲戌望月食在室宿六度三十九分食四分十三秒戌正初刻十二分初亏亥初一刻十二分食甚亥正二刻十二分复圆
  三十年十二月丙申望月食在柳宿七度五十三分食八分四十九秒戌正初刻十四分初亏亥初三刻八分食甚子初二刻一分复圆
  三十二年六月丁亥望月食在斗宿十九度十九分食十三分三十二秒申正二刻八分初亏酉初二刻十分食既酉正二刻四分食甚戌初一刻十二分生光戌正一刻十四分复圆
  十二月乙酉望月食在井宿二十度五十四分食三分三十一秒酉正初刻十四分初亏戌初一刻十一分食甚戌正二刻八分复圆
  三十四年四月丁未望月食在心宿三度四十一分食五分十二秒酉初二刻二分初亏酉正三刻七分食甚戌正初刻十二分复圆
  十月甲辰望月食在昴宿二度五十九分食五分四十五秒丑初二刻六分初亏寅初初刻二分食甚寅正一刻十三分复圆
  三十六年九月癸巳望月食在娄宿七度十九分食六分三十二秒丑正一刻八分初亏寅初三刻七分食甚卯初一刻五分复圆
  三十八年二月乙卯望月食在翼宿六度二分食七分二十三秒丑初一刻十四分初亏寅初初刻五分食甚寅正二刻十一分复圆
  闰七月壬子望月食在危宿十七度三十三分食八分十九秒申正二刻十一分初亏酉正一刻七分食甚戌正初刻四分复圆
  三十九年七月丙午望月食在危宿六度四十三分食十六分四十七秒酉正二刻七分初亏戌初三刻二分食既戌正二刻十一分食甚亥初二刻五分生光亥正三刻复圆
  四十年正月甲辰望月食在张宿二度四十七分食四分二十六秒卯初三刻十四分初亏辰初一刻食甚辰正二刻复圆
  七月庚子望月食在虚宿五度五十二分食三分十秒戌正一刻七分初亏亥初一刻十四分食甚亥正二刻五分复圆
  四十三年五月乙卯望月食在尾宿十五度十二分食十分三秒子正二刻三分初亏丑初二刻五分食既丑正一刻二分食甚丑正三刻十四分生光寅正初刻一分复圆
  四十五年九月辛未望月食在奎宿九度二十九分食六分四十三秒丑初三刻七分初亏寅初一刻六分食甚寅正三刻六分复圆
  四十六年九月乙丑望月食在壁宿十二度十分食十八分一秒申正三刻一分初亏酉初二刻十三分食既酉正二刻十三分食甚戌初二刻十三分生光戌正二刻十分复圆
  四十七年八月庚申望月食在壁宿一度二十八分食五分一秒寅初二刻十二分初亏卯初初刻四分食甚卯正一刻十一分复圆
  四十九年正月壬午望月食在星宿一度四十六分食八分三十七秒卯初初刻四分初亏卯正二刻十二分食甚辰正一刻五分复圆
  七月戊寅望月食在女宿八度二十七分食九分四秒申正初刻二分初亏酉初三刻一分食甚戌初二刻复圆
  十二月丙子望月食在柳宿七度五十六分食十六分二秒酉正一刻十二分初亏戌初一刻八分食既戌正一刻七分食甚亥初一刻六分生光亥正一刻二分复圆
  五十年六月癸酉望月食在牛宿五度三十九分食十四分五十三秒子初三刻二分初亏子正二刻十三分食既丑初二刻十二分食甚丑正二刻十分生光寅初二刻六分复圆
  十二月辛未望月食在鬼宿一度二十五分食三分三十八秒丑正一刻五分初亏寅初二刻二分食甚寅正二刻十四分复圆
  五十二年五月癸巳望月食在尾宿六度二十分食三分五十三秒丑初初刻三分初亏丑正一刻食甚寅初一刻十一分复圆
  五十四年四月辛巳望月食在氐宿十五度四十五分食六分五十九秒酉正二刻十三分初亏戌正一刻四分食甚亥初三刻十分复圆
  五十六年八月戊戌望月食在室宿七度五十三分食七分十九秒子正初刻八分初亏丑初三刻食甚寅初一刻七分复圆
  五十七年二月甲午望月食在翼宿六度食十七分四十六秒亥初二刻十三分初亏亥正二刻六分食既子初二刻八分食甚子正二刻十分生光丑初二刻四分复圆
  八月壬辰望月食在危宿十七度五分食十七分五十五秒丑初二刻六分初亏丑正三刻一分食既寅初二刻十一分食甚寅正二刻六分生光卯初三刻一分复圆
  五十八年七月丙戌望月食在危宿六度十二分食四分二十一秒寅初初刻九分初亏寅正一刻十二分食甚卯初三刻一分复圆
  五十九年十二月戊申望月食在井宿二十二度八分食七分二十五秒亥初初刻十一分初亏亥正三刻六分食甚子正二刻复圆
  六十年十一月壬寅望月食在井宿十度三十七分食十八分二十八秒戌正一刻七分初亏亥初二刻二分食既亥正一刻十二分食甚子初一刻七分生光子正二刻二分复圆
  六十一年十一月丙申望月食在觜宿十度四十二分食六分三秒亥初三刻十四分初亏子初一刻十四分食甚丑初初刻复圆
  雍正三年九月辛亥望月食在角宿八度十四分食十八分二十八秒丑初初刻九分初亏丑正初刻十二分食既寅初初刻六分食甚寅正初刻生光卯初初刻二分复圆
  四年三月丁未望月食在奎宿七度五十一分食六分三十二秒戌初一刻十分初亏戌正三刻十二分食甚亥正一刻十四分复圆
  六年七月甲子望月食在星宿四度八分食七分四十六秒子初初刻七分初亏子正三刻三分食甚丑正一刻十四分复圆
  七年正月壬戌望月食在虚宿五度四十二分食十六分二十四秒丑正二刻十二分初亏寅初三刻一分食既寅正二刻九分食甚卯初二刻一分生光卯正二刻五分复圆
  八年六月壬子望月食在鬼宿四度四分食三分十一秒亥正三刻一分初亏子初三刻四分食甚子正三刻八分复圆
  九年十一月甲戌望月食在尾宿九度三十分食五分二十二秒酉正一刻初亏戌初二刻十分食甚亥初初刻五分复圆
  十年五月壬申望月食在毕宿十三度十一分食十五分三十三秒戌初三刻八分初亏亥初初刻食既亥初三刻八分食甚亥正三刻一分生光子初三刻七分复圆
  十月己巳望月食在毕宿五度十九分食十七分五十四秒寅初三刻九分初亏寅正三刻十一分食既卯初三刻四分食甚卯正二刻十三分生光辰正三刻复圆
  十一年四月丁卯望月食在心宿三度十六分食七分二十三秒丑初一刻十三分初亏寅初初刻三分食甚寅正二刻七分复圆
  十月癸亥望月食在昴宿三度四十三分食七分十秒戌初二刻六分初亏亥初初刻六分食甚亥正二刻五分复圆
  十三年三月乙酉望月食在轸宿十度十三分食六分十秒酉初初刻十三分初亏酉正二刻十二分食甚戌正初刻十分复圆
  乾隆二年二月甲戌望月食在翼宿六度一分食五分二十四秒亥正二刻十四分初亏子初三刻十四分食甚丑初初刻十三分复圆
  三年十二月甲午望月食在鬼宿二度三十二分食五分五十二秒卯初一刻十三分初亏卯正三刻九分食甚辰初初刻八分带食五分四十二秒入地平
  四年六月庚寅望月食在斗宿二十度四十三分食十分五十九秒亥正一刻二分初亏子初二刻一分食既子初三刻九分食甚子正一刻二分生光丑初二刻一分复圆
  十二月戊子望月食在井宿二十一度二十八分食十七分四十一秒寅正一刻二分初亏卯初一刻七分食既卯正一刻食甚辰初初刻八分生光辰初一刻二分带食八分三十七秒入地平五年十一月壬申望月食在井宿十度三分食五分十九秒卯正初刻十分初亏辰初一刻八分带食五分十五秒入地平
  七年四月甲辰望月食在氐宿十六度五十分食二分一秒亥正初刻一分初亏亥正三刻十分食甚子初三刻四分复圆
  十月辛丑望月食在胃宿六度三十六分食五分四十四秒酉正三刻八分初亏戌正初刻九分食甚亥正一刻十分复圆
  八年四月戊戌望月食在氐宿六度一分食十六分九秒亥初一刻十三分初亏亥正二刻三分食既子初一刻九分食甚子正一刻一分生光丑初一刻六分复圆
  九年三月癸巳望月食在亢宿五度五十八分食六分五十七秒丑正三刻九分初亏寅正一刻八分食甚卯初初刻十二分带食四分二十二秒入地平
  九月庚寅望月食在奎宿九度四十二分食五分二十六秒戌初初刻七分初亏戌正一刻十三分食甚亥初三刻四分复圆
  十一年二月壬子望月食在张宿十四度五十一分食七分五十秒亥正初刻二分初亏子初一刻十三分食甚子正三刻十分复圆
  十三年正月辛丑望月食在星宿一度二十一分食二分五十九秒酉正二刻五分初亏戌初二刻七分食甚戌正二刻十分复圆
  十四年十一月庚申望月食在井宿初度二十八分食四分九秒丑正二刻十分初亏寅初三刻六分食甚卯初初刻三分复圆
  上谕大学士等曰凡日月交食授时者原可推算而得而春秋之例又纪日而不纪月朕惟悬象著明人所共仰虽为晷运之常有自不若光朗之恒度无事于讳不可不谨故禜社奏鼓自古重之旧制交食分秒时刻颁行各省不及一分者不行救䕶后定为三分以上方行救䕶又经礼部奏定不见食省分并不及三分者皆不行知夫不先期行知则二三分者原可见食将致反生疑骇不以为灵台失占即谓有司怠事非所以克谨天戒也嗣后仍循曩制一分以上即令救䕶前期五月具题请旨无论见食不见食省分皆颁行其不见食省分不必救䕶
  十五年五月戊午望月食在箕宿初度三十三分食十三分三十八秒寅初初刻二分初亏寅正初刻八分食既寅正二刻五分带食十三分入地平十六年十月己酉望月食在毕宿五度二十三分食七分二十九秒寅正初刻三分初亏卯初一刻十二分食甚卯正三刻七分复圆
  十八年三月辛未望月食在角宿七度三十一分食四分三十二秒丑初初刻十二分初亏丑正一刻十分食甚寅初二刻七分复圆
  九月戊辰望月食在奎宿初度二十一分食四分十六秒申初二刻五分初亏申正三刻四分食既酉初二刻五分带食二分二十九秒出地平酉正初刻三分复圆
  十九年八月壬戌望月食在壁宿二度二十二分食十七分二十三秒申初三刻八分初亏酉初三刻四分带食十七分二十三秒出地平酉初三刻六分食甚酉正二刻十四分生光戌初三刻四分复圆
  二十年八月丙辰望月食在室宿六度五十七分食五分三十七秒酉初初刻一分初亏酉正初刻四分带食五分十二秒出地平酉正一刻九分食甚戌初三刻三分复圆
  二十三年六月辛未望月食在斗宿二十度五十分食十四分二十二秒亥正二刻五分初亏子初二刻六分食既子正一刻四分食甚丑正初刻三分生光丑正初刻四分复圆
  十二月丁卯望月食在井宿二十度五十八分食五分二十八秒未正一刻十一分初亏申初三刻三分食甚申正二刻十三分带食二分四十二秒出地平酉初初刻九分复圆
  二十五年十月丁亥望月食在昴宿五度十七分食五分二十九秒寅初二刻三分初亏寅正三刻三分食甚卯正初刻三分复圆
  二十六年四月甲申望月食在氐宿十六度十八分食十四分五十秒寅正初刻十四分初亏寅正三刻五分带食五分二十八秒入地平
  十月辛巳望月食在胃宿六度四十二分食十七分四十七秒酉初二刻四分初亏酉正二刻二分食既戌初一刻七分食甚戌正初刻十三分生光亥初初刻十一分复圆
  二十七年九月丙子望月食在娄宿八度四十三分食五分五十二秒丑正三刻十四分初亏寅正一刻八分食甚卯初三刻一分复圆
  三十年二月壬辰望月食在张宿十四度五十分食十七分十二秒戌初一刻二分初亏戌正一刻二分食既亥初初刻七分食甚亥初三刻十三分生光亥正三刻十三分复圆
  七月戊子望月食在危宿七度十九分食十八分三十九秒亥初三刻十二分初亏亥正三刻十一分食既子正二刻八分生光丑初二刻七分复圆三十一年正月丁亥望月食在张宿三度四十六分食三分十九秒丑正一刻十三分初亏寅初二刻四分食甚寅正二刻十一分复圆
  三十三年十一月己亥望月食在井宿初度二十二分食十七分二十八秒亥初初刻十分初亏亥正初亏八分食既亥正三刻十二分食甚子初三刻二分生光十六日子正三刻复圆
  三十六年九月甲寅望月食在奎宿十度五十四分食三分三十四秒十六日夜亥初一刻七分初亏十七日子正二刻一分食甚丑初二刻十分复圆
  三十七年三月庚戌望月食在角宿七度二十九分食十七分四十一秒亥正初刻八分初亏子初初刻五分食既子初三刻十分食甚子正二刻十四分生光丑初二刻十一分复圆
  三十七年九月戊申望月食在壁宿十二度五十六分食十六分三十三秒子初初刻十三分初亏子正一刻四分食既丑初初刻十一分食甚丑正初刻三分生光寅初初刻三分复圆
  三十八年八月壬寅望月食在壁宿一度四十六分食六分三十三秒子正一刻四分初亏丑初三刻三分食甚寅初一刻二分复圆
  四十年正月甲子望月食在星宿二度四十六分食五分十九秒亥初一刻十四分初亏亥正三刻六分食甚子正初刻十四分复圆
  四十年十二月戊午望月食在柳宿八度十六分食十八分六秒戌正初刻十一分初亏亥初一刻食既亥正初刻九分食甚子初初刻一分生光子正初刻六分复圆
  四十一年十二月癸丑望月食在鬼宿一度二十六分食五分三十九秒亥正二刻十一分初亏子正初刻四分食甚丑初一刻十一分复圆
  四十二年六月庚戌望月食在斗宿二十度五十分食五十七秒戌初三刻十二分初亏戌正二刻二分食甚亥初初刻八分复圆
  四十四年十月丁卯望月食在昴宿五度七分食十七分三十一秒丑正初刻一分初亏寅初初刻食既寅初三刻五分食甚寅正二刻十分生光卯初二刻九分复圆
  四十五年四月癸亥望月食在氐宿十五度五十五分食九分三十秒酉初一刻一分初亏酉正三刻九分食甚戌初初刻十分带食九分七秒月出地平戌正二刻二分复圆
  四十七年八月己卯望月食在室宿八度十七分食三分十六秒亥初初刻五分初亏亥正初刻十分食甚子初一刻一分复圆
  四十八年二月戊寅望月食在翼宿七度二十七分食十七分四十六秒寅初一刻七分初亏寅正一刻八分食既卯初初刻十四分食甚卯正初刻二分带食十分二十四秒月入地平卯正初刻五分生光辰初初刻五分复圆
  四十八年八月甲戌望月食在危宿十七度四十三分食十七分三十八秒卯初二刻九分初亏卯初二刻十四分带食四十九秒月入地平卯正二刻八分食既辰初一刻十四分食甚辰正一刻五分生光巳初一刻三分复圆
  四十九年七月戊辰望月食在危宿七度十九分食六分四十秒亥初一刻二分初亏亥正二刻九分食甚十六日子正初刻复圆
  五十年十二月庚寅望月食在井宿二十二度二十四分食四分五秒戌初一刻十二分初亏戌正二刻七分食甚亥初三刻三分复圆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五
  象纬考
  月食
  御制历象考成上编论月食
  等谨按考成上编论月食甚详且绘图系说兹弗克具载仅录其要焉
  定食限以距交度
  太阴半径与地影半径相切即入食之限故以两半径度相并之数当黄白两道之距纬度而求其相当之经度得距交一十一度一十六分四十五秒为必食之限距交一十二度一十六分五十五秒为可食之限盖必食者无不食可食者或食或不食也二者皆实望之限若论平望其限尤宽得距交食一十四度五十四分即为有食之限矣定月食分秒以并径求
  月食分数之浅深视黄白距纬之多少距纬愈少太阴心与地影心相去愈近则太阴入影愈深故用太阴半径地影半径相并而与距纬相较并径大于距纬之较即为月食之分若并径小于距纬则月不食若太阴恰当交点而无距纬则并径全为食分为月食之最深也但太阴与地影之半径分秒皆系弧度而论食分则以太阴全径直线计之其法命太阴全径为十分以太阴视径分秒与并径距纬之较之比无距纬者即以并径为比同于太阴全径与食分之比也
  定五限时刻以距纬半径自行求
  月食五限一曰食甚乃月入影最深之限也一曰初亏月将入影两周相切也一曰食既月全入影其光尽掩也是二者在食甚前一曰生光月将出影其光初吐也一曰复圆月全出影两周方离也是二者在食甚后月食十分以上者有五限十分以下者止三限无食既与生光也其时刻之多寡则由于入影之浅深过影之迟速盖距纬有宽狭宽则入影浅而时刻少狭则入影深而时刻多又月与影之半径各有小大月大影小则过影速而时刻少月小影大则过影迟而时刻多抑且自行有迟疾迟则出影迟疾则出影速故虽距纬同半径同而自行不同即时刻亦不同也其食甚前后各限相距之时刻恒等而食甚又非实望之时所差虽微而理则实异夫地影之心即太阳正对之点地影心距交之黄道经度与月心距交之白道经度等是为东西同经即为实望然月心与影心斜距犹远惟从白极出弧线过影心至白道与白道成直角月心临此直角之点乃为食甚盖惟此时月心与影心相距甚近食分最深也
  定初亏复圆方位四象限以交角求
  旧定月食初亏复圆方位距纬在黄道北初亏东南复圆西南在黄道南初亏东北复圆西北食八分以上则初亏正东复圆正西此东西南北主黄道之经纬言非谓地平经度之东西南北也惟月实行之度在初宫六宫初度望时又为子正则黄道经纬之东西南北与地平经度合否则黄道升降有斜正而加时距午有远近故两经纬迥然各别而所推之东西南北必不与地平之方位相符不如实指其在月体之上下左右为众目所共睹乃为亲切也其法从天顶作高弧过月心至地平即分月体为左右两半周又平分为上下两象限即成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象限而黄道在地平上之半周亦平分为东西两象限乃于初亏复圆二限各求其黄道交高弧之角若月当黄道无距纬而交角满九十度则初亏正左复圆正右在黄道西象限而交角在四十五度以上初亏左稍偏上复圆右稍偏下交角在四十五度以下初亏上稍偏左复圆下稍偏右在黄道东象限者反是若月在交前后有距纬则又须求得纬差角与高弧交角相加减为定交角然后可定其上下左右也加减之法月距黄道北而在西象限初亏为加复圆为减在东象限初亏为减复圆为加月距黄道南者反是乃视定交角为相加者在九十度以内则亏复之上下左右如前论若过九十度为钝角则易象限之上下又或定交角为相减者而交角内减去差角则亏复之上下左右如前论若差角内减去交角则易象限之左右也
  定见食先后以子午线
  月食深浅分数天下皆同而亏复各限时刻不同者非月入影有先后乃人居地面有东西也盖日之所之为时随人所居各以见日出入为东西日中为南为子午而平分时刻故其地同居一子午线者虽南北悬殊北极出地高下不同而时刻不异若东西易地虽北极同高而西方见食必先东方见食必后也凡东西差一度则时差四分今以京师为主视各省之子午线在京师东者以时差加在京师西者以时差减皆加减京师各限时刻为各省各限时刻也是故欲定各省之时刻必先定各省之子午线而欲定各省之子午线非分测各省之月食其道无由也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论月食
  等谨按考成后编论月食推步法与上下编有异并绘图系说兹亦录其要焉
  定初亏复圆时刻以斜距比例求
  月食求初亏复圆时刻旧以食甚实纬为一边并径为一边以实纬交白道之角为直角用正弧三角形法求得初亏复圆距食甚之弧以一小时月距日实行比例得时分与食甚时刻相加减即得初亏复圆时刻今以弧线可作直线算故用勾弦求股之法即得距弧至以距弧变时则以一小时两经斜距为比例盖食甚两心实相距既以斜距成直角则初亏复圆之并径亦与斜距成勾股故仍以斜距比例时分也
  定初亏复圆方位以并径黄道交角求
  旧定月食方位月当黄道无距纬即用黄道高弧交角为定交角若月在交前后有距纬则又求纬差角与黄道高弧交角相加减为定交角然求纬差角之法必先用初亏复圆交周各求距纬今初亏复圆距弧皆斜距之度须复以斜距与白道为比例方得交周颇为费算且前已有斜距黄道交角与九十度相加减即黄道交实纬角则求得并径交实纬角与之相减馀并径交黄道之角即纬差角甚为简便故质名之曰并径黄道交角
  推月食法
  等谨按考成下编后编所载推月食法各有不同下编以推首朔诸平行及入交为入算之首盖因平望太阳太阴诸平行皆以首朔诸平行为根也后编用日躔月离求实望则太阳太阴诸平行不以首朔为根而以天正冬至为根故止求首朔之日时及入交之月数合之即得平望距冬之日时而不必求首朔诸平行也下编先推平望诸平行推日月相距推实引推实望推实交周推太阳实经然后推实望用时后编推首朔入交及实望实时即推实望用时盖以日躔月离求得实望而实望实交周及太阳黄道经度已在本时日躔月离之中也兹准后编序列之
  求积年同推日躔法
  求中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通积分同推日躔法
  求天正冬至同推日食法
  求纪日同推日食法
  求积日同推日食法
  求通朔同推日食法
  求积朔及首朔同推日食法
  求首朔太阴交周同推日食法
  求逐月望太阴交周置本年首朔太阴交周加太阴交周望䇿宫度分秒微再以太阴交周朔䇿宫度分秒微递加十三次得逐月望太阴交周求太阴入交月数逐月望太阴交周自初宫初度至初宫一十五度九分自五宫一十四度五十一分至六宫一十五度九分自十一宫一十四度五十一分至十一宫三十度皆为太阴入交第几月入交即第几月有食
  求平望以太阴入交月数与朔䇿二十九日五三○五九○五三相乘加望䇿一十四日七六五二九五二六五与首朔日分相加其所得日数即平望距冬至之日数再加纪日满纪法六十去之自初日甲子起算得平望干支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通其小馀得平望时分秒
  求实望泛时以平望距冬至之日数用推日躔月离法各求其子正黄道实行将太阳黄道实行加减六宫与太阴黄道实行相较如太阴实行未及太阳则平望日为实望本日平望次日为实望次日如太阴实行已过太阳则平望前一日为实望本日平望日为实望次日又用推日躔月离法各求其本日或次日子正黄道实行乃以本日次日两太阳实行相减为一日之日实行本日次日两太阴实行相减为一日之月实行一日之二实行相减为一日之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二率本日太阳实行加减六宫内减本日太阴实行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本日子正后之分数以时收之得实望泛时求实望实时以实望泛时之时刻设前后两时用推日躔月离法各求其黄道实行乃以前后两时太阳实行相减为一小时之日实行以前后两时太阴实行相减为一小时之月实行一小时两实行相减为一小时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二率前时太阳实行加减六宫内减前时太阴实行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加于前时得实望实时再以实望实时用推日躔月离法各求其黄道实行则太阴太阳必对宫而同度乃视本时月距正交自初宫初度至初宫一十二度一十七分自五宫一十七度四十三分至六宫一十二度一十七分自十一宫一十七度四十三分至十一宫三十度皆入食限为有食不入此限者不食即不必算
  求均数时差以实望太阳均数变时得均数时差均数加者则为减均数减者则为加
  求升度时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之馀弦为二率实望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春秋分赤道经度之正切线得太阳距春秋分赤道经度与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相减馀为升度差变时得升度时差二分后为加二至后为减求时差总同推日食法
  求实望用时置实望实时加减时差总得实望用时距日出后日入前九刻以内者可以见食九刻以外者则全在昼即不必算
  求斜距交角差以一小时太阴白道实行化秒为一边一小时太阳黄道实行化秒为一边实望黄白大距为所夹之角用切线分外角法求得对小边之角为斜距交角差
  求斜距黄道交角置实望黄白大距加斜距交角差得斜距黄道交角
  求两经斜距以斜距交角差之正弦为一率一小时太阳实行化秒为二率实望黄白大距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两经斜距求食甚实纬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斜距黄道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实望月离黄道实纬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食甚实纬南北与实望黄道实纬同
  求食甚距弧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斜距黄道交角之正弦为二率实望月离黄道实纬化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食甚距弧
  求食甚距时同推日食法
  求食甚时刻置实望用时加减食甚距时得食甚时刻自初时起子正一时为丑初以次顺数至二十三时为夜子初毎十五分为一刻不足一刻者为零分
  求太阳实引置实望太阳引数加减本时太阳均数得太阳实引
  求太阴实引置实望太阴引数加减本时太阴初均数得太阴实引
  求太阳距地同推日食法
  求太阴距地以实望太阴本天心距地数倍之为一边以二千万为两边和以太阴实行为一角用三角作埀线成两勾股法算之求得地心至撱圆界之一边即太阴距地
  求太阴地半径差以太阴距地为一率中距太阴距地一千万为二率太阴中距最大地半径差五十七分三十秒化作三千四百五十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太阴地半径差
  求太阳视半径以太阳距地为一率中距太阳距地一千万为二率中距太阳视半径一十六分六秒化作九百六十六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太阳视半径
  求影半径置太阴地半径差加太阳地半径差一十秒减太阳视半径得影半径
  求影差太阴地半径差化秒以六十九除之得影差
  求实影半径置影半径加影差得实影半径求太阴视半径同推日食法
  求并径以太阴视半径与实影半径相加得并径求两径较以太阴视半径与实影半径相减得两径较
  求食分以太阴全径化秒为一率十分化作六百秒为二率并径内减食甚实纬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食分
  求初亏复圆距弧以并径与食甚实纬相加化秒为首率相减化秒为末率求得中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初亏复圆距弧
  求初亏复圆距时以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得初亏复圆距时
  求初亏时刻置食甚时刻减初亏复圆距时得初亏时刻不足减者加二十四时减之初亏即在前一日命时之法与食甚同
  求复圆时刻置食甚时刻加初亏复圆距时得复圆时刻加满二十四时去之复圆即在次日命时之法与食甚同
  求食既生光距弧食甚实纬大于两径较则食在十分内无食既生光以两径较与食甚实纬相加化秒为首率相减化秒为末率求得中率为秒以分收之得食既生光距弧求食既生光距时以一小时两经斜距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二率食既生光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得食既生光距时
  求食既时刻置食甚时刻减食既生光距时得食既时刻不足减者加二十四时减之食既即在前一日命时之法与食甚同
  求生光时刻置食甚时刻加食既生光距时得生光时刻加满二十四时去之生光即在次日命时之法与食甚同
  求距时月实行以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一率一小时太阴白道实行化秒为二率食甚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距时月实行食甚距时加者亦为加减者亦为减
  求食甚太阴白道经度置实望太阴白道实行加减距时月实行得食甚太阴白道经度
  求食甚月距正交置实望月距正交加减距时月实行得食甚月距正交
  求黄白升度差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实望黄白大距之馀弦为二率食甚月距正交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道之正切线得黄道度与食甚月距正交相减馀为黄白升度差食甚距时加者亦为加减者亦为减
  求食甚太阴黄道经度置食甚太阴白道经度加减黄白升度差得食甚太阴黄道经度
  求食甚太阴黄道宿度察食甚太阴黄道经度足减本年黄道宿钤内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食甚太阴黄道宿度
  求食甚太阴黄道纬度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实望黄白大距之正弦为二率食甚月距正交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纬之正弦得食甚太阴黄道纬度南北与食甚实纬同
  求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食甚太阴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弦为二率食甚太阴黄道纬度之馀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之馀切线得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
  求太阴距二分弧与赤道交角置黄赤交角二十三度二十九分加减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得太阴距二分弧与赤道交角食甚太阴黄道经度在秋分后春分前者黄道在赤道南纬南则加仍为南纬北则减亦为南若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大于黄赤交角则反减即为在赤道北食甚太阴黄道经度在春分后秋分前者黄道在赤道北纬北则加仍为北纬南则减亦为北若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大于黄赤交角则反减即为在赤道南
  求太阴距二分弧之正切线以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之馀弦为一率半径一千万为二率食甚太阴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阴距二分弧之正切线
  求食甚太阴赤道经度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太阴距二分弧与赤道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太阴距二分弧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阴距春秋分赤道度之正切线得太阴距春秋分赤道经度自冬至初宫起算得食甚太阴赤道经度求食甚太阴赤道宿度察食甚太阴赤道经度足减本年赤道宿钤内某宿度分则减之馀为食甚太阴赤道宿度
  求食甚太阴赤道纬度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太阴距二分弧与赤道交角之正切线为二率食甚太阴距春秋分赤道经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纬之正切线得食甚太阴赤道纬度求影距赤道度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之正弦为二率影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影距赤道度之正弦得影距赤道度太阳在春分后秋分前影在赤道南太阳在秋分后春分前影在赤道北求黄道赤经交角以影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馀弦为一率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之馀切线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道赤经交角之正切线得黄道赤经交角
  求影距北极置九十度加减影距赤道度得影距北极
  求初亏复圆影距正午赤道度以初亏复圆各距子正之时刻变赤道度得初亏复圆影距正午各赤道度初亏复圆时刻在子正前者影在正午东在子正后者影在正午西
  求初亏复圆赤经高弧交角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影距北极为一边初亏复圆影距正午各赤道度为所夹之角用斜弧三角形法自天顶作埀弧至赤道经圈即成两正弧三角形先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影距正午各赤道度之馀弦为二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极分边之正切线得距极分边以距极分边与影距北极相加减为距影分边次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影距正午各赤道度之正切线为二率距极分边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埀弧之正切线又以距影分边之正弦为一率垂弧之正切线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经高弧交角之正切线得初亏复圆赤经高弧各交角
  求初亏复圆黄道高弧交角置黄道赤经交角加减初亏复圆赤经高弧交角得初亏复圆黄道高弧交角太阴在夏至前六宫影在午西则减亦为限西影在午东则加加过九十度与半周相减亦为限东若相加不及九十度则不与半周相减变为限西太阴在夏至后六宫影在午东则减亦为限东影在午西则加加过九十度与半周相减亦为限西若相加不及九十度则不与半周相减变为限东
  求并径交实纬角以并径化秒为一率食甚实纬化秒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并径交实纬角之馀弦得并径交实纬角
  求初亏黄道交实纬角置九十度加减斜距黄道交角得初亏黄道交实纬角食甚月距正交初宫六宫为减五宫十一宫为加
  求初亏并径黄道交角以初亏黄道交实纬角与并径交实纬角相减得初亏并径黄道交角凡并径交实纬角小于初亏黄道交实纬角则初亏距纬之南北与食甚同大于初亏黄道交实纬角则食甚为纬北者初亏为纬南食甚为纬南者初亏为纬北若两角相等则并径与黄道合无交角求复圆黄道交实纬角置九十度加减斜距黄道交角得复圆黄道交实纬角食甚月距正交初宫六宫为加五宫十一宫为减
  求复圆并径黄道交角以复圆黄道交实纬角与并径交实纬角相减得复圆并径黄道交角凡并径交实纬角小于复圆黄道交实纬角则复圆距纬之南北与食甚同大于复圆黄道交实纬角则食甚为纬北者复圆为纬南食甚为纬南者复圆为纬北如两角相等则并径与黄道合无交角求初亏并径高弧交角置初亏黄道高弧交角加减初亏并径黄道交角得初亏并径高弧交角初亏在限东者纬南则加纬北则减初亏在限西者纬南则减纬北则加如无初亏并径黄道交角则初亏黄道高弧交角即初亏并径高弧交角求复圆并径高弧交角置复圆黄道高弧交角加减复圆并径黄道交角得复圆并径高弧交角复圆在限东者纬南则减纬北则加复圆在限西者纬南则加纬北则减如无复圆并径黄道交角则复圆黄道高弧交角即复圆并径高弧交角求初亏方位初亏在限东者初亏并径高弧交角初度为正下四十五度以内为下偏左四十五度以外为左偏下九十度为正左过九十度为左偏上初亏在限西者初亏并径高弧交角初度为正上四十五度以内为上偏左四十五度以外为左偏上九十度亦为正左过九十度为左偏下并径黄道交角大反减黄道高弧交角者则左变为右求复圆方位复圆在限东者复圆并径高弧交角初亏为正上四十五度以内为上偏右四十五度以外为右偏上九十度为正右过九十度为右偏下复圆在限西者复圆并径高弧交角初度为正下四十五度以内为下偏右四十五度以外为右偏下九十度亦为正右过九十度为右偏上并径黄道交角大反减黄道高弧交角者则右变为左求食限总时以初亏复圆距时倍之得食限总时推月食带食法
  等谨按考成下编后编推月食带食法各有不同今以钦天监所遵用者序列之
  求日出入卯酉前后赤道度同推日食带食法求日出入时分同推日食带食法
  求带食距时同推日食带食法
  求带日距弧同推日食带食法
  求带食两心相距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带食距弧之馀弦为二率食甚实纬之馀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带食两心相距之馀弦得带食两心相距求带食分秒以太阴视半径倍之得太阴全径化秒为一率十分化作六百秒为二率并径内减带食两心相距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得带食分秒
  求带食赤经高弧交角以影距赤道度之馀弦为一率北极高度之正弦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经高弧交角之馀弦得带食赤经高弦交角带出地平为东带入地平为西求带食黄道高弧交角置黄道赤经交角加减带食赤经高弧交角得带食黄道高弧交角太阴在夏至前六宫影在午西则减午东则加太阴在夏至后六宫影在午西则加午东则减
  求带食两心相距交实纬角以带食两心相距化秒为一率食甚实纬化秒为二率半径一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交角之馀弦得带食两心相距交实纬角
  求带食两心相距与黄道交角以初亏或复圆黄道交实纬角与带食两心相距交实纬角相减得带食两心相距与黄道交角带食两心相距交实纬角小于黄道交实纬角则带食距纬之南北与食甚同大于黄道交实纬角则食甚为纬北者带食为纬南食甚为纬南者带食为纬北若两角相等则两心相距与黄道合无交角
  求带食两心相距与高弧交角置带食黄道高弧交角加减带食两心相距与黄道交角得带食两心相距与高弧交角食甚前带出地平食甚后带入地平者纬南则加纬北则减食甚后带出地平食甚前带入地平者纬南则减纬北则加如带食两心相距与黄道无交角则带食黄道高弧交角即带食两心相距与高弧交角
  求带食方位食甚前与初亏同食甚后与复圆同推各省月食法
  等谨按考成下编后编推各省月食法各有不同今以钦天监所遵用者序列之
  求各省月食时刻置京师月食时刻按各省东西偏度所变之时分加减之得各省月食时刻求各省月食方位以各省北极高度及各省初亏复圆时刻依京师推月食方位法算之得各省月食方位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六
  象纬考十一
  月五星凌犯
  等谨按马端临考月五星凌犯咸据诸史列占应今钦天监于月星相距之度分皆可预推盖由行度迟速经纬远近得之则端临所谓史氏记述岂足凭姑述故事广异闻者无庸仍其例也兹阐明夫凌犯之数理焉
  太阴与五星恒星相距十七分以内曰凌十八分以外曰犯两纬同度曰掩
  以本日太阴经度在星前次日太阴经度在星后为入限纬度在北为上在南为下如同在黄道北远者为在上近者为在下同在黄道南近者为在上远者为在下太阴在上者以二度为距限太阴在下者以一度为距限
  五星自相距及与恒星相距三分以内曰凌四分以外曰犯两纬同度曰掩
  以本日此星经度在彼星前次日此星经度在彼星后为入限纬度无论在上在下皆以一度为距限五星自相距以行速者为凌犯之星行迟者为受凌犯之星如迟速相同而一顺一逆则以顺行者为凌犯之星逆行者为受凌犯之星
  太阴与五星皆循黄道右旋皆得相距
  太阴行黄道南北不过六度填星行黄道南北不过三度岁星行黄道南北不过二度荧惑行黄道南北不过五度太白行黄道南北不过十度辰星行黄道南北不过四度故太阴每凌犯五星五星每自相凌犯
  恒星在黄道南北三度以内者太阴五星皆得与相距四度以内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与相距五度以内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与相距六度以内者太阴荧惑太白得与相距七度以内者太阴太白得与相距十度以内者太白得与相距紫微垣诸星皆在黄道北二十度外太阴五星莫得犯之
  太微垣右执法星右上将星左执法星左上相星长垣第三星第四星灵台三星明堂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长垣第一星在黄道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内屏第二星谒者星在黄道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内屏第一星第三星右次将星长垣第二星明堂第三星在黄道南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五帝座第五星三公第一星第三星内屏第四星右次相星左次相星在黄道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北十度外莫得犯之
  天市垣左垣墙宋星在黄道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北十度外莫得犯之
  角宿角第一星平道二星进贤二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天门第二星在黄道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角第二星天门第一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
  亢宿亢第一星第四星在黄道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折威第六星第七星在黄道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亢第二星折威第二星第三星第四星第五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一度外莫得犯之氐宿氐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第三星在黄道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四星天辐二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外莫得犯之
  房宿房第三星第四星键闭星钩铃二星东咸第三星第四星日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罚第三星西咸第三星第四星东咸第二星在黄道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房第一星在黄道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东咸第一星在黄道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西咸第二星在黄道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房第二星罚第二星在黄道南北八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三度外莫得犯之
  心宿心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三星在黄道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其积卒二星在黄道南十二度外莫得犯之
  尾宿天江第三星第四星在黄道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第二星在黄道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一星在黄道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十一度外莫得犯之
  箕宿第一星第二星糠星在黄道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十一度外莫得犯之
  斗宿南斗第二星第三星天籥第一星至第六星建第一星至第三星天鸡第二星狗第二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南斗第四星天籥第七星建第四星狗第一星在黄道南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南斗第一星第五星天籥第八星建第五星在黄道南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天鸡第一星狗国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南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南斗第六星建第六星狗国第三星第四星在黄道南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二度外莫得犯之
  牛宿牵牛第四星第五星第六星罗堰第二星在黄道北二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罗堰第一星第三星在黄道南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牵牛第一星在黄道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二星天田第四星在黄道南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牵牛第三星天田第二星第三星在黄道南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一度外莫得犯之女宿周二星秦二星代第一星越星郑星在黄道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赵二星在黄道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齐星楚星在黄道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代第二星魏星韩星在黄道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晋星燕星在黄道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婺女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北十一度外莫得犯之
  虚宿哭二星泣二星天垒城第四星至第七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天垒城第二星第三星第八星第九星在黄道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十星第十三星在黄道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十一星第十二星在黄道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虚第一星在黄道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三度外莫得犯之危宿虚梁第四星在黄道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第三星在黄道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坟墓第一星至第三星在黄道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北十度外莫得犯之
  室宿垒壁阵第三星至第十星羽林军第十七星至第二十二星第四十星至第四十三星在黄道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垒壁阵第一星第二星羽林军第一星第十六星第二十三星第二十四星第三十七星至第三十九星在黄道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垒壁阵第十一星第十二星羽林军第二星第十五星第二十五星在黄道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羽林军第三星第十三星第十四星第二十六星第二十七星第三十六星在黄道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外莫得犯之壁宿云雨第二星第三星在黄道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第一星第四星土公第二星在黄道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霹𩆝第二星第四星第五星土公第一星在黄道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霹𩆝第一星第三星在黄道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二度外莫得犯之
  奎宿外屏第一星至第四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第五星在黄道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六星第七星在黄道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二度外莫得犯之
  娄宿右更第三星第四星左更第三星至第五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右更第二星第五星左更第二星在黄道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娄第二星左更第一星在黄道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娄第一星第三星右更第一星天仓第一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五度外莫得犯之
  胃宿天囷第五星在黄道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第四星第六星天廪第一星在黄道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天廪第二星在黄道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天廪第三星第四星天囷第三星第七星在黄道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外莫得犯之
  昴宿月星天阴第一星第三星第四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砺石第三星天阴第二星第五星在黄道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昴七星砺石第二星在黄道北五度内太阴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砺石第四星在黄道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天阿第一星砺石第一星在黄道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一度外莫得犯之
  毕宿毕第一星第二星天街二星天高四星诸王第二星至第六星天关星在黄道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毕第三星诸王第一星在黄道南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毕第四星至第七星附耳星五车第五星在黄道南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天节第一星至第三星在黄道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毕第八星柱第七星至第九星天潢第三星天节第四星至第六星参旗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外莫得犯之
  觜宿司怪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第三星第四星在黄道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三度外莫得犯之
  参宿诸星皆在黄道南十六度外太阴五星莫得犯之
  井宿东井第一星第二星第五星至第七星钺星天樽三星积薪星水位第四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东井第八星五诸侯第三星至第五星北河第三星水位第三星在黄道南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东井第三星水府第三星第四星在黄道南七度内太阴太白得犯之水府第一星第二星五诸侯第二星北河第一星水位第一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度外莫得犯之鬼宿舆鬼第一星第二星第四星积尸气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舆鬼第三星爟第二星在黄道北四度内太阴填星荧惑太白辰星得犯之爟第一星在黄道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第三星第四星在黄道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十七度外莫得犯之
  柳宿酒旗第一星第二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第三星在黄道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其柳八星在黄道南十一度外莫得犯之
  星宿轩辕第十四星至第十七星在黄道南北三度内太阴五星皆得犯之第十三星在黄道北六度内太阴荧惑太白得犯之第八星第九星第十二星在黄道北九度内太白得犯之其他诸星在黄道南北十四度外莫得犯之
  张翼轸三宿诸星皆在黄道南十度外太阴五星莫得犯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七
  象纬考十二
  星云瑞变
  等谨按马端临所志瑞变或系以占或著其应大抵仍诸史之本文非谓占与应必如是也其于建隆迄元符毎彚计之而弗详岂不以占与应未尽符乎
  本朝定制凡瑞变占辞以观象玩占书为据顺治初由礼部岁终彚题后改令钦天监随时具奏凡占而不应者所司辄以今昔不同为说臣窃思惟圣知天亦惟圣能格天占之义备于易皆知天者之言也观象玩占止据已往之有验者以为言一遇格天之圣而旋转有权其占验自不符矣顺治二年冬礼部彚题瑞变称瑞者三之一
  世祖章皇帝以变异迭见为谕于所谓瑞者则弗道康熙
  年间休徴洊至
  圣祖仁皇帝惟以毋忽变异
  训谕臣工雍正七年冬庆云见曲阜
  世宗宪皇帝迎迓天休爰抒诚
  先圣
  敷锡儒林迨十三年春云南广东同日以庆云告复宣谕曰两省庆云何如处处雨旸时若则
  圣心之兢惕不以瑞变有岐矣我
  皇上御极以来戒臣工勿言祥瑞虽以日月合璧五星聨珠亘古罕有之祥所司请宣付史馆犹未蒙
  俞允若含誉瑞星五色卿云之类叠呈符应仅备畴人
  之䇲廷臣未尝称贺而因变修省之
  诏谕薄海内外靡不听闻诚大易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者宁占候家所得窥测乎是以兹考所编详于变而略于瑞而于占家言弗备列云顺治二年十二月礼部彚列是岁瑞变以闻正月丁亥未时日生左右珥上有背气赤黄色在女宿占曰喜得地三月癸巳辰时日色赤黄黄光照地占曰有旱戊戌未时日生晕周匝赤黄色在奎宿占曰有兵四月壬戌午时日生晕周匝赤黄色在胃宿占曰五榖不成十月壬辰午时日生左右珥上有背气青赤色在心宿占曰有叛将十一月辛亥巳时日生半晕上有戴气赤黄色在箕宿占曰喜得地
  世祖章皇帝谕议政王大臣曰变异迭见朕衷深用兢愓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当与大小臣工痛加修省尽心职业共图消弭毋事虚文
  九年九月大学士洪承畴等以星变陈言是月乙未辰时太白昼见翼宿三度丙申酉时有流星起中天大如盏赤色尾迹有光入紫微垣时
  世祖章皇帝将巡幸塞外洪承畴陈之遴言日者人君之象太白敢于争明紫微垣者人君之位流星敢于突入
  上天垂象诚宜警惕宗社重大非
  圣躬远幸之时疏入得
  旨此奏是朕行即停止
  康熙三年十一月刑科给事中杨雍建以星变陈言先是十月己未朔彗星见东南方其体微小在轸宿右辖星旁丁卯见东方尾迹长七寸馀苍色指西南丁亥逆行西南其体渐大尾迹长三尺馀指西北在翼宿十一月戊戌尾迹长五尺馀指北在张宿庚子在井宿癸卯逆行西北在昴宿乙巳尾指东在胃宿庚戍在娄宿乙卯杨雍建言星象之异日久未消乞清宫斋戒力图修省广求直言详询利病有可以惠百姓者立赐举行并饬内外大小臣工涤虑洗心共修职业疏入
  圣祖仁皇帝谕议政王大臣曰杨雍建直言可嘉星象示异皆因徳薄敷政失宜所致今惟力图修省务期允当以答
  天心
  四年二月以星变
  诏内外臣工进言无隐先是三年十二月壬戌彗星移奎宿其体渐小四年正月癸巳不复见二月己巳复见东南方其体微小在女宿甲戌见东北尾迹长七寸馀苍白色指西南丁丒尾迹长一尺馀在虚宿辛巳其体渐大尾迹长八尺馀在室宿乙酉尾迹长五尺馀在璧宿丙戌
  谕曰异星复见实由徳薄所致
  上天垂象屡示警戒敢不益图修省以后凡用人行政务加敬慎以求允当至于关系国家利弊民生休戚应兴应革事宜内而部院及科道官外而督抚其各抒所见以备采择朕不惮改正
  七年五月以星变
  诏内外臣工各尽职业是月甲辰未时太白见午位柳宿
  三度丙午庚戌同癸丒钦天监以闻
  谕大学士等曰钦天监职司占候凡有变异应即奏闻今称微暗日久方行具奏殊属不合严饬行又
  谕曰太白昼见
  天象屡示儆戒朕甚惧焉今力图修省弥加敬慎励精勤政以答
  天心在内部院官各尽乃职公廉自效在外督抚提镇以下各绥理地方抚恤军民咸令得所
  十六年三月察议监员占奏疏忽
  谕礼部曰帝王克谨天戒凡有垂象皆关治理故设立专官职司占候所系甚重理应详加推测随时具奏今钦天监于寻常节气尚有观验至霜雾及星辰凌犯并未奏闻疏忽负职即行察议
  二十一年七月以星变
  诏臣工议闻是月己巳彗星见东北方白色尾迹长二尺馀指西南在井宿北河北壬申行东北尾迹长六尺馀癸酉
  谕大学士等曰天道关于人事彗星上见政事必有阙失其应行应革者令九卿詹事科道会议以闻
  雍正三年二月以日月合璧五星聨珠告祭
  景陵先是正月钦天监疏言二月初二日庚午卯刻日月合璧以同明五星聨珠而共贯宿躔营室之次位当娵訾之宫从来未有之瑞请
  敕付史馆
  世宗宪皇帝谕大学士等曰朕惟日月五星运行于天本有常度是以从古历元可坐算而得然古称高阳时五星会于营室汉帝时五星聚于东井宋祖时五星聚于奎史书皆纪以为祥盖七政会合数虽一定而遭逢其时者实海宇升平民安物阜之会也若以为徳化所致朕方临御二载有何功徳遽能致此嘉祥皆由我
  皇考六十馀年圣徳神功蟠天际地为千古不世出之君为
  上天第一笃爱之子所以纯禧骈集历数绵长锡祚垂光至于今日睹此难逢之嘉瑞朕嗣统以来兢兢业业率由旧章惟以
  皇考之心为心以
  皇考之政为政宅衷图事罔敢稍越尺寸故邀
  上天垂鉴仍如
  皇考之御宇绥猷而锡以无疆之福也朕幸逢嘉会不但不敢自居亦不敢自谦总由
  上天申眷
  皇考朕与天下臣民同在福祐之中当与天下臣民共庆之至是诸王大臣等请
  陞殿庆贺
  谕曰朕惟
  皇考六十馀年敬天勤民始终如一是以
  上天申眷至于今日睹此嘉祥在
  皇考为福锺善庆之馀在朕躬为迎迓
  天庥之始惟有兢兢业业竭力尽心永久如一以仰答上天之眷祐以克承
  皇考之宏猷期与大小臣工矢诚心而敦实政陞殿受贺不必举行但念
  天瑞实因
  皇考而致应遣官告祭
  景陵以昭祥瑞之自
  七年十二月以五色卿云捧日
  诏躬诣太学祭告时山东巡抚等疏言十一月二十六日丙申午刻庆云环捧日轮历午未申三时之久正当曲阜重建大成殿上梁前二日
  谕大学士等曰雍正二年阙里
  文庙不戒于火朕心悚惧不宁亲诣大学
  文庙䖍申祭告特发帑金修建䖍格之心数年罔间今大成殿上梁前二日庆云呈见或者
  上帝
  先师鉴朕悚惕诚敬之心昭示瑞应当躬诣太学文庙祭告以申感庆之衷将明年会试额数广至四百名壬子科各省乡试毎正额十名加中一名宣付史馆
  乾隆八年十二月以星变
  谕廷臣修省之实先是十一月己亥彗星见距奎宿第二星二度大如弹丸黄色尾迹长尺馀毎夜逆行指东十二月丁卯
  上御门听政毕
  召大学士等前曰星象见异朕思
  天心仁爱垂象示儆必政事之间有所缺失我君臣当夙
  兴夜寐勤加修省以回
  天意惟是应天以实不以文修省之实非徒托之空言也且书不云乎王省惟岁今岁序将周正其时矣我君臣必深思所以致此之由缺失何在亟图悛改庶㡬尽事天之道有以感召和气而消未萌之眚也癸酉
  谕曰昨召见大学士陈世倌据奏近日彗星见宜下修省之诏宣示百官朕思人主君临天下敬天勤民之心必严恭寅畏无时不凛
  上帝之鉴观念兆人之休戚以期弭咎于未然诚以修省全在乎平日此朕之所以夙夜兢兢者事
  天以实不以文以诚不以伪也若但托于文告饰为敬慎警惧之辞而无引咎责躬之实徒务臣民之观听以塞责是明以示戒而更加粉饰则慢天欺世其过愈大岂能感召天和潜消沴戾乎前日御门时朕面降谕旨原欲与大臣等交相儆省深思所以致此之由缺失何在亟图悛改格天之道惟在乎修省之实而不在修省之文我君臣其共勉之
  二十四年三月甲午彗星见于虚宿之次色苍白尾迹长尺馀指西南毎夜顺行十馀日伏不见四月戊辰复出在张宿体势甚微向东顺行至五月初隐伏
  二十五年十二月钦天监言二十六年正月辛丒
  朔日月合璧五星聨珠推测得午初一刻合朔日月同在元⿰木𠮲宫躔女宿如合璧水星附日月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娵訾宫躔危室二宿亦与日月附近五星经度既属相连而其纬度又均在黄道之南如聨珠且其次序水木火土金接续相生
  谕大学士等曰据钦天监奏明年元旦午时日月合璧五星聨珠绘图呈览请宣付史馆朕以七政同躔互运凌犯或所时有灵台占候者转指为瑞应以饰听闻则大不是因召诸王大臣及监臣等面询据勒尔森等称五纬连贯相生不侵次舎实叶吉占并非以祲为祥等语朕于天文象纬素未深究从不强不知以为知但思日月五星行有常度史传所载高阳氏时五星聚于营室年代荒远已难具论即如汉高祖元年五星聚东井宋开宝元年五星聚奎殆千有馀年始一遇而其为实为伪亦莫可究及我朝雍正三年日月合璧五星聨珠相距宋时亦已七八百年今自乙巳至辛巳章蔀甫及两周何以遂应再觏耶据监臣奏称较前度为尤昭明则安知将来不有议此度之亦不昭明者耶迩日西陲大功底定版图式廓远逾二万馀里海宇晏安年榖顺成内外诸臣大法小廉人民乐业其为祥瑞孰有大于此者乎又如今冬京师风日晴暖正在望雪之际而六花叠降四野均沾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并陆续奏报得雪而诸回城新辟耕屯亦有盈尺告丰之奏此则祥瑞之实而可徴者固不在乎合璧聨珠始足彰
  上苍符应也在监臣等职司观象谅不敢妄相附会以为润色隆平之举而揆之于理终难深信即使悬象著明星文表异实为我国家世运亨嘉之盛瑞惟当益加兢业保泰持盈用以上承
  灵庥以与我天下臣民共享太平之福耳至谓元正嘉兆
  适逢
  慈宁七旬大庆之年可徴
  万夀延釐之祝朕惟心识之而默叩
  乾贶若必宣付史馆垂为庆牒则各省文武大吏必竞以甘露庆云等事纷纷入告将日事虚文转致贻误实政殊非朕敬天勤民宵旰图治之至意所奏不必行仍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三十四年七月甲辰彗星见于昴宿之次体如弹丸色苍白尾迹长二尺馀指正西偏南毎夜顺行八月望后伏不见十月复移见西方寻即隐伏三十五年闰五月己酉客星见于斗宿之次毎夜向北行十馀日即隐伏十一月彗星见于柳宿之次色苍白尾迹长尺馀指南毎夜向北行十馀度七日隐伏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八
  物异考
  等谨按马氏通考于通典之外増五门物异其一也为卷二十为类五十有七其例以物之有妖有祥者标题曰异以物之但为妖者标题曰祸曰孽曰妖大抵滥采稗官喜谈变怪所言既多厐杂失实而支离蔓衍旁及雨旸水火岁凶地震之类是灾而非异者亦一概滥载体例尤为不纯夫伤于人者谓之灾兆于物者谓之异唐书五行志曰灾者被于物而可知者也水旱蝗螟之类是已异者不可知其所以然者也五石六鹢之类是已今考洪范庶徴于极偹极无皆谓之凶不谓之异而春秋鸜鹆来巢之类传言异而不言灾然则商羊兆雨肥𧒭兆旱枢星解而兆地震谓之曰异可也至于已雨已旱已震则其灾既成宜列赈恤之条不属占验之科矣既以物异名考而博引诸灾非其伦也至于河清井溢是水异也飞鸟信幡是火异也若波涛偶决失或在于防堤灶突不戒衅或生于婢媪而凡有水火皆称物异有是理乎螟螣蟊贼周雅是咏非不经见之物故螽由天雨春秋异之书曰雨异雨非异螽也蝝以冬生春秋异之书曰生异生非异蝝也其馀书螟书螽传皆不言记异而蜚不为灾经即不书明其物之非异也马氏以蝗螟之属与豕祸蛇妖并列非经义矣他若造作图谶宣布歌谣皆桀黠不轨之徒袭篝火狐鸣之智本无关于天道乃强附于鬼谋诗妖讹言并登物异又何其傎耶其尤悖者物异之例本妖祥并载者也而凡五色之气皆谓之眚则周礼以五云之物辨吉凶何必兼言吉乎又独标岁凶之名而不列丰登之目则春秋书无麦无禾足矣何必又书大有乎至其总叙之内既历引欧阳修苏洵郑樵之说破汉志强配五行之谬妄而所列五十七目乃衍旧说而加详炫博贪奇自相矛盾犹其小失矣二十四门之内此门实最不足遵然河图载易凤凰载书嘉徴既圣人所必致太戊祥桑武丁雉雊微眚亦治世所不讳古帝王视日书云盖诚凛凛我
  朝自
  列圣相承以来明天察地敬谨尤深实不可阙而不载故
  仍马氏之名而不用马氏之例谨就
  实录及各省通志所纪见闻稍异信而有徴者著于篇至
  符瑞之说久为
  圣朝所不尚故史馆多不备书而
  国家重熙累洽太和洋溢亦无所谓变怪之征如前史所种种胪陈者故但以年月先后为次不复如马氏琐列门目必求其事以实之庶几信以传信共仰见钦崇
  天道之至意焉
  太祖高皇帝壬子十月辛酉朔大军征乌拉告
  天祭纛有青白二气指乌拉城北
  癸丑九月辛酉
  大驾至古勒城之野日两旁有青赤二色祥光对照如门
  
  驾而行
  乙卯三月甲戍寅刻有黄气亘天映彻上下至辰刻乃散
  四月戊申卯刻
  大驾驻跸于牧奇地方有红绿祥光二道夹日又有蓝白
  光一道映日上如门随
  驾而行
  天命元年八月黒龙江结冰成桥时逹尔汉侍卫扈尔汉硕翁科罗巴图鲁安费扬古统兵征东海萨哈连部驻营黒龙江南岸之佛多罗衮寨每岁
  黒龙江及松阿哩乌拉河九月始冰是日丁巳我营对岸横结冰桥一道长二里许广六十馀步将士皆惊以为天助遂取萨哈连部内十一寨兵还前冰已解其西偏复如前结冰成桥我兵既渡而解
  三年正月丙子黎明黄气贯月四月壬子夕有青黒气二道东西亘天五月乙卯大军征明有青赤白气三自天下垂覆营左右上圆如门随军而行五十里方散九月甲寅寅刻东南有白气亘天形如刀尾细而卷长十五丈广丈馀凡十六日乃灭十月丙寅白气见于东方尾指明国凡十九日而灭
  六年三月癸丑大军征明夜行有青白二气自西而东绕月晕之北至南而止
  天聪五年九月丁卯大军征明锦州有青气自天冲入敌营击敌败之
  天聪七年鵽鸠集于辽东辽东素无此鸟乃西北蒙古所产其色淡黄形如鸽爪如人足而有毛国人皆曰𫎇古之鸟来至我国必蒙古归顺之兆云等谨按唐时鵽鸠入边识者以为突厥入冦之兆既而果然所谓禽鸟得气之先者也而是时鵽鸠集辽东后察哈尔额哲果来归同一事而异其应可知天象靡常惟人所召在无徳者则为妖在有徳者则为祥天人感召之理有非可以术数推测者而自来五行诸志分别名目确谓某物为妖某物为祥若可按图而索者非通方之论矣九年十一月拉木伦河获黒狐有土默特者于拉木伦河遇黒狐获之以献黒狐产长白山迤东滨海赫哲费雅哈之地土人岁以进贡非国内产十二月
  大内供佛水盂内冰结高盂寸许形如细箸
  崇徳二年三月虎勒湖南平地涌泉是日壬午
  太宗文皇帝大驾驻跸上都河源已刻上都河西虎勒湖
  南平地泉涌高五尺
  六年六月朝鲜国获地中黄金朝鲜国庆尚道咸阳郡新溪书院之侧每夜有光怪掘地得瓦罂一贮黄金二十四觔内有金片刻宜春大吉字罂盖上刻一千年三字国王遣使进献奉
  谕旨还之
  等谨按藏金出土本非物异然其光气自腾铭文叶吉则实有若或启之者盖
  天佑
  圣朝上以示卜年之庆而下以坚属国忠顺之忱地合灵
  契非偶然也故敬录于篇以昭
  眷顾
  是年九月乙亥有白虹自巽至干其形如云又有黒虹自艮至兑其形如烟辛巳寅刻东方有金光大如斗内复有金光一道形如椽冲天而起顺治元年六月庚午有白气自西南至东北二年正月河南孟县黄河清二日
  二月山西交城县牛产犊遍生鳞甲又榆次县产灵芝又江西庐山生瑞芝九本
  五月山西陵川县新郑书院产紫芝二茎又河道总督杨方兴进瑞麦麦产山东济宁州有三四岐至十岐者得
  旨时和年丰人民乐业即是祯祥不在瑞麦地方官当益知抚辑恵养元元副朝廷爱民徳意
  等谨案嘉禾之篇见诸书序盖孔子删定所录也马氏纂成周以后北宋以前嘉禾瑞麦之类凡三十四事总题曰榖异而竹米野谷附见焉皆前代史书称为上瑞者也我
  世祖抚临函夏亭育寰区导元气之太和涤前朝之馀沴即位二载瑞麦旅生地宝天符响然丕应而
  宸𠂻谦抑却而勿居轸念民依倍申咨儆煌煌
  宝训垂示万年是以
  列圣以来克承
  家法每逢嘉应谨凛弥深从无铺张扬厉之事而四海臣
  庶亦皆仰见
  圣心一切瑞麦嘉禾草野或不尽闻于官司官司或不尽登于章奏其纪于史册者不过千百之一二职是故也然一茎一穂物理之常麦至两岐禾逾九颕异乎常矣异乎常者固考物异者所不容略也故恭录
  谕旨见
  圣朝不崇符瑞之意而其事则仍从马氏之例据实备载
  
  閠六月浙江钱塘江潮连日不至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既定南京进取浙江驻营江岸敌兵见之以为潮至必淹没乃江潮连日不至惊为神助相率纳款
  八月浙江杭州府梅花大放柳生桃如栗十月木生介
  是年江南通州甘露降又降于萧县
  等谨按江南通志载此事不书月分敬附书此年之末后凡月分无考者皆仿此
  三年正月壬戍夜北方有赤光如火影良久乃散五月钱塘江水浅可涉大军征浙东伪帅等营于江东岸我军未能渡江忽江沙暴涨水浅可涉都统图赖等䇿马径渡遂败贼兵
  是年江南和州学宫产芝三十六茎又浙江馀姚县甘露降于松又湖广黄安县山石骤长四年正月芝草生于河南嵩山巡抚吴景道表贺奉
  谕旨政教修明时和年稔方为祥瑞芝草何必称奇五月庚戍有白气起于西南长二丈馀
  七月福建延平府飞虎入城隍庙
  十一月山东济阳县获文豹
  是年山西临县城堞火光熖发以物击之即燃视之不毁又陜西咸阳县渭水清又福建瓯宁县梅岐里桐树叶化刀剑形
  等谨按顺治初年朱聿键僣号延平新经戡定而明季土寇啸聚者尚多馀孽未尽削平故馀沴犹为变怪飞虎见延平树化刀剑见瓯宁皆其地也然桐叶望秋先陨最易凋零实为不久之象示其兆于桐叶变乱之易平神告之矣
  五年陜西兴平县获异兽兴平河得一物色青黒头角如鹿尾如马而秃目下别有二窍深寸馀是年福建建阳瓯宁二县竹生米又江南萧县产芝三本
  六年九月陜西岐山县润徳泉复见泉在县西北十五里即古卷阿水相传世治则出唐时尝涌见于表奏明初复见后久涸至是涌出
  八年四月山西绛州泮池水香气如龙脑
  五月江南丹阳县麦秀双岐
  十一月陜西静宁州黄河清
  九年湖广竹结实味甘可食
  十年二月山东曹县夜有火光烛天大小不一三月乙亥午刻日有黄光照地
  四月浙江杭州府巨兽食虎馀杭诸乡多虎患一日太⿰山有巨兽高八尺长丈馀紫鬛白身黒尾逐虎食之虎患遂息
  是年江西赣州府产灵芝高二尺又江南含山县生嘉禾一茎五穂
  十二年六月庚午北方有青黒云气变化如龙是年湖广江华县甘露降又直隶所属榖多双穂又湖广辰州府鸟异辰州有鸟万计色黒大如鸠自北而南所下处草为之赤时辰州尚为黔寇所据识者以为灭贼之兆
  又驺虞见于甘肃静宁州有异兽㳺于西北野白质黒文时谓驺虞
  十三年二月河南宁陵县陨石时日方午空中有声不绝黒气如斗光芒如灯坠于宁陵如石砚重五十三两抚臣以闻
  等谨按春秋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周内史叔兴以为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故物异之徴有异则兆灾者彗孛出之类是也有灾即为异者糓洛斗之类是也有灾而不为异者计倪论太阴所处金穣水毁木康火旱之类是也有异而不兆灾者即叔兴所论陨石之类是也盖二气摩荡偶然凝结而下陨事非常见不得不谓之异而实非人事所关汉儒以谶纬说经务欲一一穿凿举天下之事悉归于咎徴则谬且妄矣
  九月湖北黄州府教军场有白气起平地蜿蜒如龙向空而没湖南有白光自东射西长数丈是年福建建阳县井水自溢又云南昆明县竹结实如稻
  十七年河南新郑县生白雀又冬鸿雁至于云南云南旧无鸿雁至是千百为群皆西去自后年年见之
  十八年云南临安府小白蝶群飞蔽天月馀乃止是年云南安宁县甘露降于学宫古柏形如贯珠味如饴又江南定远县民家牛产麟
  康熙元年云南师宗州白蝶群飞如临安
  是年江南建徳县学宫枯树复生又云南宁州田禾遍生双穂
  三年八月福建邵武府学宫银杏树生火以水沃之不灭
  是年夏山东兖州府有苍诸虫虫飞蔽天声如流水形如蜣螂而差小色如金识者以为苍诸等谨按苍诸之名古书罕见通志称识者以为岁凶之兆盖田家占验之言也然
  圣朝钦若
  昊天勤求民寞察禨祥而偹丰凶恒不遗于昆虫草木之细而是岁兖州实有旱灾其说亦似有徴者故谨录于篇凡篇中以微物而登载者例皆仿此四年湖广永州府竹实如麦民以为食
  是年浙江永嘉县露凝树枝其甘如蜜
  五年四月江西南昌县民家牛产麟
  是年凤凰见于河南唐县
  七年福建泉州府学宫榕树生芝
  八年四月四川茂州麦秀七岐
  六月山西绛州夜见流火光明如昼飞入学宫明伦堂栋间更许乃隐是月乐平县凤凰山神泉自涌土人名灵瑞泉
  十一月河南宝丰县杨公渠冰成梅花形九年正月朔广东信宜县儒学有五色祥光是年春山西荣河县黄河清又山东济南府趵突泉溢
  十年五月云南有异鸟来大鸟见于昆明是年大水又见于剑川州其喙如锄张喙则小鸟飞于喉中以炮击之不动数日而去二十四年见于广通县足高四尺翼倍之
  十一年二月丁丑朔宣化府东山庙山泉自涌成河时
  大驾驻跸东山庙庙旧有井易涸水不足用是日山泉忽
  涌成河人马皆给
  十二年四月山西静乐县流火西行有声是年江南镇江府有大鸟如凤毛羽五色群鸟从之又山西长治县生嘉禾一茎五六穂
  十三年五月甘肃宁远县有声如雷坠地化为石十四年山西阳城县凿石得石龙阳城人侍郎张尔素家凿石中有石龙一鳞甲头角宛然刻画长丈馀
  是年广西庆远土司家马头生两肉角身有炎焰十六年三月四川顺庆府甘露降味如饴四月又降秋又降
  十七年山西平陆县木棉花如牡丹
  等谨案
  实录载是年八月逆藩吴三桂将死有犬升其案而坐三
  桂悖逆乱常自干
  天讨当豕突将踣之日有犬妖为祸之形于逆藩为覆族
  之徴于
  国家即为平贼之兆用附识其事以见助顺殄逆
  天道彰彰云
  二十年云南有异象由普洱入思茅旧道甚险辛酉岁有异象出于普夷人逐之象从一高岭行人步从之遂成通道今尚有象迹
  是年江南蒙城县麦秀五岐
  二十一年陜西平凉县产芝高尺馀大如盘盂五色俱偹
  是年江西瑞金县甘露降径一里许阅四十馀日二十二年六月师征台湾有鹿耳门潮涌之异大军进取台湾鹿耳门险隘难入兵至潮涌舟随潮进遂平之
  十一月山西蒲州至平陆黄河清十有五日是年福建台湾水始冰台湾土气炎热从无霜雪是岁八月始入版图遂见雪冰传为异事
  是年江南贵池县竹实如麦又云南𫎇化府有异鸟鸟头如鸽项有红毛尾如帚火光星落
  二十三年江南崇明县海一日三潮
  二十四年山西广灵县民家牛产麟又山东历城等县生嘉禾一茎五六穂
  是年黒龙江有群鹿之异是时征雅克萨城之兵驻黒龙江粮食匮乏忽有鹿数万自山趋下军人取之获五千馀以为奏功之兆
  二十六年贵州毕节县白蛾群飞有鸟啄食之又河南宝丰县鹯雀食蝗
  二十八年四月云南曲靖府李树菜花皆结豆是年浙江镇海县民家牛生犊遍体肉鳞二十九年七月贵州婺川县陆地生莲花又生树杪
  三十年正月朔江南武进县木介七日
  三十一年正月朔江南木介
  三十二年江南合肥县民家牛产麟
  三十三年秋福建漳浦县晚稻方插吐穂结实三十五年正月江西雩都县学宫桂树盛花是年大军西征有灵泉忽涌之异是岁
  大驾亲征噶尔丹四月至塔尔奇喇掘井无水及驾至清泉忽涌导成巨流人马资用不竭众皆大悦五月至燕图库列图地方乏水侍卫等过一平山忽泉源涌出水极甘美充用有馀次年二月
  驻驆李家沟地方沟水甚少是日水从山沟涌出俄顷深二三尺乡人惊异次日至辇鄢村山岭险峻仅有二井
  大驾甫之南山之下见有水痕众趋视之地中各处泉涌顷刻洋溢众咸欢呼曰如此神异诚所以佑
  圣主也
  三十七年十一月福建龙岩州甘露降
  三十八年江西赣县产紫芝七茎高三尺馀又江南石埭县学宫古桧结球大逾斗
  三十九年秋直隶巡抚䟽进嘉禾四十一本是年甘肃镇畨州之白亭海水潮丈馀井水皆溢又江南武进县黒雕集于郭外形如人翅广丈馀四十二年春山东济南府舜井水溢
  四十三年云南㠄峩县生嘉禾
  四十四年江南六合县古松结球如斗者二团𪢮
  玲珑经年不朽
  四十五年陜西静宁州白杨开花如莲
  四十七年五月四川绵竹县麦穂六岐
  七月山西交城县署牡丹盛开
  是年山东潍县牛产麟
  是年山东巡抚奏进嘉谷自二三穂至十穂不一四十九年夏江西兴国县官舍桑树生黄芝大如盘径二尺阅三年每年长一台
  五十年秋山东滋阳县产瑞榖双穂成亩
  五十一年夏山西临汾县瑞麦遍野一茎多至八九穂又秋山东阖省进嘉禾双穂者三千六百本是年云南剑川州竹花结实甘淡可食
  五十二年夏山西平阳府产瑞芝
  五十三年江南徐州麦秀四五岐自是连年皆稔五十六年四月陜西固原州黄河清又湖南产嘉禾
  五十八年江南泾县竹生实民采食之
  六十年浙江临海等县箭竹结实为粉可食是年湖广益阳县署甘露降于丛竹又湖南长沙府湖湘县书院产芝
  雍正元年四月
  孝陵蓍草生总兵官范时绎奏进传示廷臣
  宣付史馆大学士等奏
  孝陵新产蓍草由
  皇上孝治之感请
  宣付史馆
  上谕曰
  孝陵新产蓍草皆由
  世祖
  圣祖功徳隆盛所致非朕孝思所能感格诸臣陈奏剀切著照所请行
  八月河南山东二省麦榖两岐双穂蜀黍一干四穂又
  内池莲房同茎分蒂诸瑞叠呈
  宣付史馆
  是年湖广江华县学宫生瑞芝云南新兴县产五色芝
  二年七月江南松江府飞鸦食蝗
  八月
  耤田产瑞榖一茎二三四穂者十八本
  丰泽园
  御种稻田生瑞稻一茎二三四穂者二百馀本大学士等奏
  耤田内既见瑞榖之登今
  御苑中复睹嘉禾之获此皆
  皇上敬诚所感仁孝所孚上瑞嘉祥请
  宣付史馆从之
  三年春江南安东县黄河清
  是年
  耤田产瑞榖又湖广永州府甘露降于松上四年
  耤田瑞榖一茎双穗至九穗者共五十本
  丰泽园稻榖双穗至四穗者二百九十馀本五年所产亦同皆
  命宣付史馆内阁奉
  谕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即位以来举行耕耤之礼殚竭精诚为民祈榖于
  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耤田特产嘉禾有至一茎九穗者朕心亦以为偶然之事今据府尹刘于义进呈今岁耤田所产自一茎双穗三穗以至八九穗皆硕大坚好异于常榖朕见之心甚慰悦特令宣示廷臣并非以此为祥瑞夸耀于众也盖实有见于天人感召之理捷于影响朕以至诚肫恳之心每岁躬耕耤田以重农事即蒙
  上天降鉴叠产嘉榖以昭休应似此八穗九穗之榖岂人力所能强为亦岂人君所能强之使有乎
  十二月陜西河南山东江南各省黄河澄清守臣先后奏报
  宣付史馆河道总督齐苏勒副总河嵇曽筠漕运总督张大有河南巡抚田文镜山东巡抚塞楞额陜西巡抚法敏等先后奏报黄河自陜西府谷县历山西河南山东至江南之桃源县河水澄清上下三千一百馀里绵历三旬有馀陜西山西始自四年十二月初八日至五年正月十三日凡三十有六日河南山东始自四年十二月初九日至五年正月十日凡三十有一日山东单县亦始于十二月初九日至二十二日凡十四日江南始自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凡七日俱以渐复旧其清自上而下复旧自下而上诸王大臣奏称为从来未有之瑞恳请升殿受贺钦奉
  谕旨以数年之中休徴叠见稽诸史册咸称福庆而受宠若惊不以为喜实以为惧惟有君臣益加勉朂一徳一心以承
  天眷若允行庆贺则沿袭颂美之虚文大非诚敬之素志専遣祭告
  景陵遣大臣致祭
  河神内外大小官员各加一级群臣恭请
  宣付史馆
  御制碑文勒石奉
  谕允行
  是年河南产瑞榖有多至十三穂者
  五年
  景陵地方产嘉谷又蜀黍一茎十一穂
  是岁十月浙江进瑞谷大同镇臣奏鄂尔坤冈地方产瑞麦一茎十五穂
  特谕停止进奏
  六年十月
  景陵宝城生瑞芝群臣表贺
  宣付史馆诸王大臣等奏言臣等敬观
  景陵宝城所产瑞芝五本光彩辉灿五色鲜润仰惟圣祖仁皇帝盛徳崇功超越隆古深仁厚泽普被群生我皇上纯孝性成至诚昭格今兹
  景陵宝城特产芝英
  宣付史馆昭示万世奉
  谕旨朕以实心实政为本不言符瑞但今芝草生于景陵宝城此我
  圣祖仁皇帝昭示嘉祥景象朕心不胜感庆准照所请宣付史馆
  是年冬江南松江府甘露降
  七年七月浙江归安县民家万蚕同茧浙江总督性桂疏报湖州府归安县民王文隆家育蚕二十七筐有九筐万蚕同结瑞茧一幅长五尺八寸宽二尺三寸自然成就不由人工八月奉
  谕旨前据浙江署督性桂署抚蔡仕舢奏进湖州居民家万蚕同织瑞茧一幅父老称为从来未有之奇朕恐小民图利望恩或用人工造作而成因令体访确实勿为所欺昨性桂蔡仕舢等于本地详加验看访察实系自然成就具折覆奏廷臣等以蚕桑织絍乃衣被之大原养民之切务今浙江有此瑞应则小民温煖可期咸为国家称庆朕素不言祥瑞数年以来毎遇休徴必倍加干惕儆戒所颁谕旨至再至三朕爱育元元务期普天率土之人同沾实恵一时希有之物不足以御饥寒倘蒙
  上天俯鉴悃诚锡福黎庶蚕桑普盛衣食充盈乃朕心之所谓祥瑞也
  十月
  景陵圣徳神功碑仪柱之右瑞芝产于石上总理陵寝事务大臣等具奏奉
  谕旨朕从来不言祥瑞惟是建立
  景陵圣徳神功碑甫经勒石告成而瑞芝即产于碑亭之右仰见
  上天特赐嘉祥以表扬我
  皇考功徳之隆盛朕心不胜庆慰
  是年贵州都匀府苗疆芝草丛生又贵州新辟苖疆产嘉禾一茎十五六穂刊图
  颁示天下又云南赵州白岩地出甘泉
  八年正月凤凰见于房山县直隶总督唐执玉奏报奉
  谕旨上年据散秩大臣尚崇𢋸奏称天台山民李万良等呈报十一月十三日黎明见山中有一神鸟高五六尺毛羽如锦五色俱偹所立处群鸟环绕北向飞鸣等语朕以边地居民所见事属渺茫将所奏发还未曽宣示廷臣昨据总理石道事务散秩大臣常明侍郎宗室普太奏称石工监督司官田周呈报正月二十日在房山县石梯沟山中见瑞凤集于峯顶五色俱备文彩灿然工匠樵木居民人等约千有馀人莫不共见又据总兵官管承泽及顺天府府尹孙嘉淦等所奏亦皆相同朕亦俱未宣示廷臣可以知朕心矣今据总督唐执玉缮本具奏朕思古称凤凰乃王者之嘉祥朕抚躬自问功徳凉薄不足以致凤仪之上瑞此事犹疑而未信也
  是月
  景陵宝城山上产灵芝三本群臣表奏
  宣付史馆诸王大臣奏上奉
  谕旨
  景陵宝城山上首春产瑞芝三本诸王大臣等奏为朕纯孝之所感孚朕抚躬自问生平事我
  皇考不敢当纯孝之名但诚敬之心数十年如一日自御极以来不但一言一事仰体
  圣心而后见诸行事即梦寐之中一念举发从无有知其不合
  圣意而敢存胸臆者诸王大臣等称朕以
  皇考之心为心此实朕之悃忱至云朕以
  皇考之政为政朕之才力远不逮我
  皇考举凡宣猷敷政之间虽黾勉效法究不能企及于万一何能致芝草之嘉祥诸臣以此归美于朕朕不居也实因
  皇考之圣徳神功际天蟠地深仁渥泽积厚流光上天特欲显示天下臣民是以数年之中三见芝英于陵寝以今之历霜雪而挺生当首春而呈瑞稽之史册更属罕闻朕感
  上天照示之洪恩叨
  皇考贻谋之景禄庆幸欢欣不敢不宣布于众庶使天下后世臣民知
  上天之眷佑
  皇考与
  皇考之垂裕万年者即瑞芝一事明显昭著信而有徴固如是也著照所请行宣付史馆
  是年湖南产嘉禾万馀本
  九年六月云南昭通府赤虫食稻群鸦啄之是年四川南川县生瑞榖一本十二茎一茎三穂又浙江杭州府获白鹿
  十年山东钜野县民家牛产麟山东巡抚岳濬疏报奉
  谕旨山东地方前岁被水百姓不获宁居去夏今春雨复愆期朕遣官发粟赈恤多方幸未致流离失所即京师去夏今春晴雨亦不均调西北両路不得已用兵征戍将士露处于外偹极劳苦朕心戒惧修省但知感
  上天垂象示儆之恩不敢望嘉祥之诞锡今闻瑞麟产于东省实増愧悚该抚奏请诏付史馆宣示中外皆属虚文将朕朝乾夕惕对越
  上天之悃诚晓谕天下臣民共知之
  十一年春广西郁林州瑞泉见详见群祀考
  十二年夏山西介休县瑞泉见详见群祀考
  是年湖广镇筸红苖地方瑞榖遍野又陜甘边外高䑓地方生瑞榖一穂之上重生五六穂十三年八月直隶遵化州及保定县瑞谷生内阁奉
  谕旨据直隶总督李卫奏遵化州
  陵寝垣外地亩及保定县耤田所产瑞榖多种并有一本九穂者朕览之不胜欣庆朕常言地方年谷之丰歉在乎督抚居官之感召十馀年留心体察历历不爽至于京师畿辅之地则内观刑部谳狱之公私外观督抚政令之得失以为雨旸休咎之本总之感召之责固在督抚而用人之责则在于朕此中是非得失朕实与督抚共之所望内外大臣官员等时时儆戒刻刻提撕信天道之昭垂凛鉴观之不远则丰亨有庆灾沴潜消万民共受其泽矣朕素不言祥瑞久已䧏旨不令各省进献嘉禾今因瑞谷产于
  陵寝地方感
  天
  
  皇考之昭示福应信而有徴特赐廷臣共观并将朕敬慎干惕之意重加宣谕期与诸臣共勉之
  乾隆四年陜西西安凤翔汉中同州等府产嘉禾五年六月河南巡抚奏进榖穂盈尺七月直隶总督奏进如河南
  御制诗记之
  十一年七月直隶总督奏进谷穂长尺馀
  宣示廷臣
  是年浙江杭州府野蚕成茧
  十二年正月内阁奉
  谕旨浙江巡抚常安奏杭州诸府桑间自生蚕茧可取以织䌷名曰天蚕盖以为瑞也朕谓此范成大诗所谓野蚕可缫而常安未之知者然不假人力用佐女红则信乎授衣之助
  十四年九月山东巡抚进瑞谷图
  十六年春国子监古槐重荣国子监西讲堂前古槐一株为元臣许衡所手植岁久已枯是岁重荣枝叶郁茂大学士蒋溥绘图以进
  御制诗纪之
  等谨按百谷草木丽乎土故草木之荣悴视乎地气之盛衰和气所钟生机普畅固位育之实理也我
  朝自
  列圣以来不言祥瑞我
  皇上钦崇永保昭受
  天申惟期实政实心敬承
  眷祐尤不尚铺张扬厉之虚文故不特瑞麦嘉禾视为恒事即古槐重茂廷臣所动色称异者亦惟因事
  赐题俯答庆忭而未常稍存矜诩之心然谦冲者圣帝之怀纪载者史臣之职信而有徴之事不可阙略而不书故备纪其实敬著于篇焉
  是年秋蒙古台吉毕力衮逹赖献瑞麅麅色纯白如雪目睛如丹砂按抱朴子称鹿夀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此殆其类次年秋复获于巴颜和罗圉中均有
  御制诗纪之
  二十七年七月嘉峪关外地涌灵泉嘉峪关外路多戈壁从前并无水泉大兵经过凿井俱得甘泉水势腾涌普济军行奉
  旨照康熙年间拖犁建庙之例春秋祀之详见群祀考四十年冬粤东总督李侍尧奏进平定合符
  御制诗纪之
  等谨按玉符质莹而制巧上下各一镌小篆文上曰平定下曰合符远自南交浮海而至先是安南王城之西南界有地名顺化久为阮姓窃据称顺化王与奉朔受封之黎姓国王为世仇是岁粤民有私越边界至彼乘乱劫其王子财货逃回内地者有司执之籍其家因得此玉随牍奏进适当
  王师濯征金川刻日奏凯之时而斯符适至仰惟睿谟广运炳烛几先寰海效珍丕应徯志先事之徴有
  昭然不爽者矣
  四十一年夏六月山东巡抚杨景素奏进泰安县双穂榖
  御制诗纪之
  等谨按大有书于春秋屡丰咏于周颂凡以六府孔修则九榖咸殖固自然之徴应况当万宝告成之时有瑞榖嘉禾之异实坚实好充溢仓箱丰乐之符非偶然也洪惟
  列圣相承无逸作所溥美利于寰区
  皇上怀保群生九功惟叙庆盈宁于海寓是以太和翔洽上而云物呈祥下而动植咸若而九穂双岐叠呈瑞应尤田夫野老皆知为瑞者欢腾四野章奏
  九重盖犹是吹豳鼔蜡之淳风非袭颂扬之故事也谨
  具载于篇亦以著休徴之恊应云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九
  舆地考
  等谨按马端临舆地考以禹贡九州为纲凡自宋以前之郡县皆析载于其下盖本杜佑通典之例顾其间分配疆域有不尽足据者禹贡分州但有山川之限非若后世郡国之书有四至八到之可考九州中惟兖豫青徐实居腹地犹可约略得之若冀州不言境界说者以为三面距河则其北界于河而极荆州曰荆及衡阳说者以为自衡以南无复有名山大川之可纪则其南界于何而止梁雍二州皆以黒水分疆自黒水之迹不明则其西界于何而判至于扬州之境北据淮而南距海自晋以后历代诸史皆云五岭之南至于海并为扬域然考禹贡山川及物产贡赋皆不及焉汉书所载南粤闽粤尚与西南夷同传则自三代以前其曽通中国与否固莫得而知也于此欲按其界限分列地名使截然不爽难矣为九州之说者每曰禹以山川定疆界为万世不易之书史家作志以郡县为主郡县一更而其书遂废其言是矣不知郡县能变其疆域而山川亦能混其疆域自山川未可尽凭而九州益难审考昔孔安国曰孔子述职方而除九邱九邱者九州之志也而除之存禹贡以著夏后治水之功而所述者职方也然则言地理者自当以今之郡邑为主岂必多为之说以求合于古哉抑又论之马氏所纂者固自夏商周至宋十数朝之书也三代以后多袭古州之名止就其疆理所及分之故每代各有参差两汉十三州晋十九州宋齐偏安而州名转増多有侨置者盖晋之冀州非即汉冀州本境宋之冀州非即晋之冀州本境诸州莫不类然梁魏之末益务夸张往往一郡之地而析置者数十一县之名而复见者数四辗转迁移循名失实㡬于不可究诘至隋末改州为郡而古者以州领郡之制俱废唐复改郡为州别设各道领之而宋又改称为各路势不得于一书之中屡更其体例兼之南北割据时边境之守彼此不常晋末与十六国分地宋齐梁陈与北魏北齐北周分地唐末五代与十国及契丹分地朝隶南疆夕归北界读史者细辨方隅伊于何属马氏一以禹九州统之而后条理秩然至五朝续通考仍其旧例者亦以事阅数朝称名互异必仍用九州分配而始归画一也洪惟
  圣朝丕基式廓分土辨方昭大一统之盛又何取拘牵前例以古州之名号冠当代之昄章乎且我
  皇清受
  天景命肇基东土抚有寰瀛幅𢄙之广远本有非禹迹所
  能限者而
  列圣相承重熙累洽
  京师
  盛京而外为省一十有八分置各府以领诸县诸州则参列其间或直隶如府或分治如县至各边外之地隶在舆图者复以千万里计四履之盛固已超轶汉唐今
  天子恢伟略靖遐壤月窟冰天皆归疆宇境为亘古所未通事属生民所未有其地之在古九州外者北自大青山左右为𫎇古诸部至喀尔喀地南自五岭外为广东广西及贵州地东北自
  盛京边外为吉林黒龙江等地西南自四川境外为云南及青海西藏地正西则自安西境外至于流沙而禹迹已尽其在天山北路则有乌噜木齐伊犁等地天山南路则有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地自昔所称近有龙堆远则葱岭天所以界别区域者今则建官授职因地屯田耕牧方兴边氓乐业其境且远及二万馀里若仍以九州为纲则是嬴出之地多于正数转失分纲之本意矣兹编次舆地一门悉谨遵
  本朝之制自
  京师至各省以及各扎萨克部落凡地名之因革増省皆以见在者为凖试觇全盛之规模览大同之版籍东越瀛壖西穷蒙氾北逾漠野南轶炎陬声教之覃敷靡远弗届举大荒以外之境无不棋置星络包在提封彼自昔郡国地理之书局于州部限于方隅乌足语于
  圣朝无外之治哉
  京师
  等谨按古圣王辨方建国必以首善之区为会归之极所谓王畿者四方之本而京邑者又王畿之本也今之
  京师为古燕蓟之域地势雄厚沧海环其左太行峙其右喜峰古北诸关口卫其后据九州之上㳺南面而临天下自古天府之国无过于此顾前代虽曽卜邑建都每以地近九边控防是亟我
  圣朝徳化远被六合一家北至于瀚海南极于越裳东抵于朝鲜西穷于葱岭名王部长莫不占风测海共赴梯航以形势论之古称河雒为九州之中而今之
  京师实又居天下之中故风声四讫玉帛来同如水朝宗如星拱极用以统万邦而抚方夏太平有道之
  鸿图于兹永固矣
  京师明初为燕王封国永乐元年建为北京称行在十九年称京师洪熙初复称行在正统六年始定为京师
  本朝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建都于此为万世之基
  直隶省
  等谨按禹贡首列冀州以其为帝都所在而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又各有远近之序诚以帝王声教所讫本无间于东西朔南而必以邦畿为风化之首居重驭轻之势然也夫古者中冀之区最称广大溯自轩辕涿鹿肇建帝畿其时画野分州遂为万世舆地之祖形势之胜由来久矣禹贡分州于冀域不言境界盖当时三面距河而北界所分说者以为当极阴山而止三代以后东南日嬴而西北日缩于是幽燕重地界在边隅非特地运使然亦由徳化之未广故也今之直隶自辽金元明逓为畿辅我
  朝诞膺
  景命入关定鼎政教一新
  列圣相承以来渐仁摩义久道化成凡湛恩闿泽之涵濡直隶首先覃被焉其北自长城以外经野设官𤇆火桑麻遍成乐土已包越古冀州之境至于玉塞
  秋高合围纉武
  斗车云䍐岁举时巡木兰林壑之间俨成灵囿皆由圣朝威徳丕宣化行蕃部举龙沙朔漠之遥莫不隶于
  郊甸环卫
  京师实为亘古之所未有用奠我
  国家亿万世丕丕基猗欤盛哉
  又按自明改北平为北直隶而直隶之名以昉盖以京畿之近不必别设布政使司而直隶于户部也然其时各道之分治近畿者仍假山东等省布政司参政诸衔故官与地每不能相符我
  朝以
  京师统驭各省而于畿辅设布政使司仍称为直隶犹之汉置十三州部而司隶亦为一部唐置十五道采访使而京畿采访亦为一道也至于省之为名始于元之中书省及行中书省明代于两京之外分置十三布政使司而亦得称为十三省者以省为官司之署其名原可以通用
  皇清抚有区宇仍各布政使司之名惟改南直隶为江南布政使司复以江南湖广陜西三处疆域较广分设江苏湖南甘肃布政使司雍正二年设直隶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定江苏设两布政使司统计有布政使司之地凡一十有九惟是旧时一统志诸书即称各省为各布政使司盖沿明统志之例其实
  本朝设官分职因时变通有未可与前代同论者明之巡抚名寡无定有一布政司之地而多至数巡抚者有事则设无事则罢但为持节奉使之臣我
  朝则巡抚各有定员分寄以守土之责以京朝官之衔而兼统民事略如古之行台省及元之行中书省其有専设总督者亦必以督臣兼巡抚之事至于布政使司但与按察使司分理钱谷刑名自不应専书于各省之首且如江苏一省以两布政司而总隶于一巡抚势不得更将两布政分列也
  国家创制显庸务崇实政凡在
  诏谕所颁文移所用并称各省兹编纂舆地考亦概书
  为省焉
  直隶明洪武初改诸路为府分属河南山东行省废上都路及大宁路二年置北平行中书省九年罢行省改置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年置北平行都指挥使司领大宁等二十二卫永乐元年以北平为北京罢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以大宁卫侨治保定府而故地遂废十九年改北京为京师各府州仍直隶京师共领顺天保定永平真定顺徳广平大名河间八府延庆保定二州宣徳五年又置万全都指挥使司领宣府等十五卫
  本朝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建都其顺天等八府二州及宣府镇皆仍其旧因明治设顺天巡抚驻遵化辖顺天永平二府设保定巡抚驻真定辖保定真定顺徳广平大名河间六府设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以直隶延庆保安二州属之并设宣大总督驻山西大同镇以宣府属之五年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八年裁宣府巡抚并于宣大总督十三年裁宣大总督以宣府属于顺天巡抚十六年裁保定巡抚改三省总督为直隶巡抚仍驻大名十七年移直隶巡抚驻真定十八年设直隶总督驻大名康熙初裁顺天巡抚四年复改直隶总督为三省总督仍驻大名八年裁三省总督以直隶巡抚自真定移驻保定三十二年改宣府镇为宣化府五十四年直隶巡抚加总督衔仍管巡抚事六十年巡抚罢加总督衔雍正元年改真定府为正定府又于古北口边外増置热河理事同知厅二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复改守道为直隶承宣布政使司巡道为直隶提刑按察使司俱驻保定升正定府属之冀赵深定晋五州为直隶州又于边外増置张家口理事同知厅三年改天津卫为直隶州七年升河间府属之沧州为直隶州九年复升天津州为府以沧州属之十年于边外増置八沟理事同知及多伦诺尔理事同知厅十一年于热河置直隶承徳州十二年升保定府属之易州为直隶州以晋州仍属正定府又于边外増置独石口理事同知厅与张家口厅多伦诺尔厅并直隶于口北道乾隆元年于边外増置四旗理事通判厅五年増置塔子沟理事通判厅七年罢承徳州改置喀喇河屯理事通判厅与热河厅八沟厅四旗厅塔子沟厅并直隶于热河道八年升顺天府属之遵化州为直隶州三十九年设乌兰哈达厅三座塔厅四十三年升热河厅为承徳府以喀喇河屯八沟四旗乌兰哈达塔子沟三座塔等厅置县属之凡领府十一直隶州六厅三各卫所俱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一千一百八里南北距二千馀里东至
  盛京锦州府宁远州界六百七十八里西至山西大同府灵邱县界四百三十里南至河南开封府兰阳县界一千四百三十里北至边墙一百九十八里自边外为热河道口北道所辖地又四百馀里东南至海岸四百四十里西南至河南彰徳府安阳县界一千一百三十里东北至喜峰口边墙四百二十里自古北口边外为承徳府地至木兰围场又五百馀里西北至山西大同府天镇县界五百三十里自独石等口边外为口北三厅地又四百馀里
  等谨按自后汉书郡国志详载里至后之地理家皆遵之晋裴秀禹贡图序所列一曰分率二曰凖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说者为分率者计里画方每方百里五十里之谓也凖望者某地在东西某地在南北之谓也道里者东西至某地若干里南北至某地若干里之谓也凖望以鸟道空虗之处测计道里以人迹屈曲之处测计自地有高下方邪迂直之不同故必合凖望与道里互相参验而后得其实洵乎里至之不可不讲矣杜佑通典元和郡国志太平寰宇记九域志等书皆于州郡下列四至八到之数马氏舆地考用通典之例而独删其里至尚为疏略兹故备载其远近之数焉
  顺天府东西距四百七十六里南北距四百八十八里东至遵化州界二百四十六里西至宣化府保安州界二百三十里南至天津府青县界三百十三里北至边墙一百七十五里东南至天津府天津县界二百里西南至保定府新城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北至遵化州马兰峪边墙三百四十里西北至宣化府延庆州界一百三十里明洪武元年改为北平府为北平行中书省治九年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治永乐元年罢布政使司改北平为顺天府置府尹凡领州五县二十二
  本朝初因之顺治十六年省漷县康熙十五年升遵化县为州雍正九年増置宁河县乾隆八年升遵化州为直隶州以玉田丰润二县往属凡领京县二州五县十七统于顺天府尹亦兼属于直隶总督
  等谨按自昔京畿亲民之吏视外郡品秩加优所以重帝都也汉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与各州刺史殊称唐宋以来并称为尹今之顺天府曰尹曰丞列在京卿不侪于知府大兴宛平二京县亦较外县秩加一等至于五城之地设兵马司正副指挥使以分治之犹之汉之左右部尉唐之赤县尉宋之都厢官也其统之以五城察院者犹之汉之司隶校尉也盖辇毂之区四方所会设官分职整率攸资诚所谓教化之行建首善自京师始者矣
  大兴县附 京城内治府东境
  宛平县附 京城内治府西境
  良乡县在府西南七十里
  固安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隋开皇六年改置固安县元中统时升为州明洪武初复降为县 本朝因之
  永清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
  东安县在府东南一百四十里元中统时为东安州旧治今县西北境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寻移今治本朝因之
  香河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十年省十三年复置 本朝因之
  通州在府东四十里明洪武初省潞县入州本朝顺治十六年又以漷县省入三河县在府东一百十里
  武清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旧治今县东境明洪武初移今治 本朝因之宝坻县在府东少南一百八十里
  宁河县在府东南三百里金宝坻县地明永乐初置梁城千户所 本朝雍正元年改置宁河县
  昌平州在府北少西七十五里
  顺义县在府东北六十里
  怀柔县在府东北一百里
  密云县在府东北一百三十里
  涿州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
  房山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霸州在府南一百八十里
  保定县在府南二百里
  文安县在府南二百四十里
  大成县在府南少东二百九十里
  蓟州在府东一百八十里
  平谷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
  舆地考
  直隶省
  保定府在
  京师西南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四百九十里东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一百十里西至定州曲阳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冀州新河县界三百里北至顺天府房山县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冀州治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正定府晋州治二百二十五里东北至顺天府霸州治二百十里西北至宣化府蔚州治一百里明保定府共领州三县十七
  本朝初因之康熙八年以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于此雍正二年改为直隶总督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此为省会之地又以深泽县改属定州十二年升易州为直隶州以涞水县及山西之广昌县属之凡领州二县十五
  清苑县附郭
  满城县在府西北四十里
  安肃县在府北少东五十里
  定兴县在府北少东一百二十里
  新城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
  容城县在府东北九十里
  雄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完县在府西七十里
  唐县在府西少南一百二十里
  望都县在府西南九十里旧庆都县乾隆十一年改名望都
  博野县在府南九十里
  蠡县在府南少东九十里
  祁州在府南少西一百二十里
  束鹿县在府南少西二百五十五里
  安州在府东少北六十里
  高阳县在府东南六十里
  新安县在府东少北八十二里
  永平府在
  京师东五百五十里东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
  盛京锦州府宁远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遵化州界一百六十里南至海岸一百六十里北至桃林口边墙六十里东南至海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海一百八十五里东北至边墙一百九十里西北至遵化州边墙二百二十里明洪武初为平滦府四年改为永平府共领州一县五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增置临榆县以顺天府属之玉田丰润二县来属乾隆八年以玉田丰润往属遵化州凡领州一县六
  卢龙县附郭
  迁安县在府西北四十里
  抚宁县在府东七十五里
  昌黎县在府东南七十里
  滦州在府西南四十里
  乐亭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临榆县在府东一百七十五里明洪武初改建山海关十四年置山海卫 本朝雍正三年改置临榆县
  正定府在
  京师西南六百十里东西距四百六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东至河间府景州界二百七十五里西至山西平定州盂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顺徳府唐山县界二百里北至保定府唐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山东东昌府武城县治三百四十里西南至平定州乐平县治二百五十里东北至保定府祁州治二百里西北至山西代州五台县治四百五十里明为真定府共领州五县二十七
  本朝初因之顺治十六年省阜平县康熙二十二年复置雍正元年改名正定府二年升冀赵深定晋五州为直隶州以南宫等十七县分属之十二年以晋州及所属无极稿城二县与定州之新乐县并还属府凡领州一县十三
  正定县附郭旧名真定 本朝初仍明旧雍正元年改名正定为府治
  获鹿县在府西南六十里
  井陉县在府西南一百三十里
  平山县在府西少北七十里
  灵夀县在府西北五十里
  行唐县在府北七十里
  阜平县在府西北二百十里顺治十六年省入曲阳行唐二县康熙二十二年复置栾城县在府南六十里
  元氏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赞皇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晋州在府东少南九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十二年还属府
  无极县在府东南六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晋州十二年还属府
  稿城县在府东南六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晋州十二年还属府
  新乐县在府东北九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定州十二年还属府
  顺徳府在
  京师西南一千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广平府威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山西辽州和顺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广平府永年县界六十里北至赵州临城县界九十里东南至永年县界九十里西南至河南彰徳府武安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冀州新河县界二百里西北至正定府赞皇县界一百五十里明顺徳府
  本朝因之领县九
  邢台县附郭
  沙河县在府南三十五里
  南和县在府东南四十里
  任县在府东北三十五里
  平乡县在府东八十里
  广宗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
  钜鹿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唐山县在府东北八十五里
  内邱县在府北六十里
  广平府在
  京师西南九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三里东至山东东昌府临清州界一百里西至河南彰徳府武安县界七十里南至彰徳府临彰县界八十三里北至顺徳府南和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大名府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彰徳府林县治三百里东北至顺徳府广宗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顺徳府治九十里明广平府领县九
  本朝初因之雍正四年以河南彰徳府之磁州来属领州一县九
  永年县附郭
  曲周县在府东北四十里
  肥乡县在府东南三十五里
  广平县在府东南六十里
  成安县在府南六十里
  邯郸县在府西南五十里
  鸡泽县在府东北六十里
  威县在府东北一百十里
  清河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
  磁州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初属河南彰徳府雍正四年改属广平府
  大名府在
  京师西南一千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四十里东至山东东昌府冠县界四十里西至河南彰徳府临彰县界八十里南至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界二百九十里北至东昌府馆陶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山东曹州府定陶县治三百里西南至彰徳府内黄县治九十里东北至东昌府临清州治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广平府成安县八十里明大名府共领州一县十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以内黄县改属河南彰徳府以濬滑二县改属河南卫辉府凡领州一县七元城县附郭
  大名县在府南少东八里
  魏县在府西少北四十里
  南乐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清丰县在府南九十里
  开州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东明县在府南二百二十里
  长垣县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
  等谨按古冀兖豫三州之界判自南河东河之间禹河自今河南濬县西之大伾山即折而北行凡河内之地皆古冀州境自大伾而东南为今河南之封邱县至直隶之长垣东明二县入山东之荷泽县曹县界为古豫州境自大伾而东北为今河南之内黄县至直隶之开州清丰南乐二县入山东之濮州观城县界为古兖州境
  河间府在
  京师南四百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四十五里东至天津府青县界一百里西至保定府蠡县界六十里南至山东济南府徳州界二百二十五里北至保定府雄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天津府南皮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冀州治二百三十里东北至顺天府文安县治一百三十里西北至保定府安州治一百四十里明河间府共领州二县十六
  本朝初因之顺治六年省兴济县雍正三年以静海青二县改属天津州七年升沧州为直隶州以南皮盐山庆云东光四县属之九年俱属天津府以东光一县还属河间府凡领州一县十
  河间府附郭
  献县在府南六十里
  肃宁县在府西四十里
  任邱县在府北七十里
  交河县在府东南一百十里
  阜城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
  宁津县在府东南二百三十一里
  景州在府东南一百九十里
  故城县在府南二百八十里
  吴桥县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
  东光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初属河间府雍正七年分属沧州九年还属府天津府在
  京师东南二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三里东至海一百里西至顺天府霸州界八十里南至山东武定府乐陵县界三百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界三十三里东南至武定府海丰县治三百三十三里西南至河间府东光县治三百十里东北至顺天府宝坻县治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武清县治一百二十里明永乐初置天津左右三卫其西南境之沧州及静海诸县则属于河间府
  本朝初设关置总兵镇守雍正三年改为直隶天津州以河间府之静海青二县来属九年升为府以沧州及南皮等三县来属又增置天津县凡领州一县六
  天津县附郭明永乐二年筑城置戍三年置天津卫及天津左卫治此四年又置天津右卫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州九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天津县为府治
  静海县在府西南七十五里旧靖海县明洪武初改靖为静 本朝初属河间府雍正三年改属天津州九年属府
  青县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初属河间府顺治六年以兴济县省入雍正三年改属天津州九年属府
  沧州在府南少西一百八十里初属河间府雍正七年升为直隶州九年改属天津府南皮县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初属河间府雍正七年分属沧州九年改属天津府盐山县在府南二百六十里初属河间府雍正七年分属沧州九年改属天津府庆云县在府南少东三百二十里初属河间府雍正七年分属沧州九年改属天津府臣等谨按古冀州以西河与雍分界以南河与豫分界以东河与兖分界自西河以东南河以北东河以西皆冀州域也今自河南之荥泽县以上禹河未改自此而下故道久湮而冀兖二州之界难以复考盖河自禹功告成之后下迄元明凡五大变而暂决复塞者不与焉其一则周定王五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至长夀津与漯别行又东北至合口会漳水至章武县入海即水经所称大河故渎者是也其二则王莾始建国三年河决魏郡泛清河平原济南至千乘入海后汉永平中王景修之遂为大河经流而北渎以空水经所称河水者是也当禹河之初徙其合漳处谓之合口在浮阳西今之沧州界自此而入海犹为禹河故道再徙则河改从千乘口入海在今山东之利津县界而漳从章武専达于海于是大伾以东旧迹尽亡矣其三则宋庆历八年河决商胡分为二派北流合永济渠至乾宁军入海东流合马颊河至无棣县入海二流迭为开闭宋史河渠志所载是也乾宁军为今之青县界无棣县为今山东之海丰县界至元符时东流断绝北流独行是河入海处尚在今天津界也其四则金明昌五年河决阳武堤灌封邱而东注梁山泺分为二派北流由北清河至利津入海南流由南清河合淮入海于是清沧之间河流遂绝其五则元至元中河徙出阳武县南其后会通河成北派渐微及明弘治中筑断黄陵岗而北流尽塞遂以一淮受全河之水矣考史记河渠书谓禹导河至于大伾厮二渠以引河北载之高地二渠其一为漯川自黎阳大伾山南东北流至千乘入海其一则河之经流自大伾山西南折而北流至列人斥章县界合漳水自此东北入海今之肥乡乃汉列人县地今之曲周乃汉斥章县地为禹河北过洚水处后世河益徙而南漳水遂専达于海故自列人斥章以下凡水经所载漳水经行之地皆禹河故道也以今舆地言之禹河自河南之荥泽县北其北岸为获嘉县又东流经原武延津县北其北岸为新乡县汲县皆与豫分界又东北流经滑县西北濬县西南至大伾山折而北曰宿胥口始为东河与兖分界自此而东北历汤阴安阳临漳三县入直隶境经大名府之魏县广平府之成安肥乡至曲周县合漳水即古洚水又东北经顺徳府之平乡广宗至钜鹿县则大陆泽在焉又东北经冀州之南宫新河二县经本州境及衡水武邑二县又东北经保定府之束鹿县深州及武强县又东北经河间府之阜城献交河三县天津府之沧州及青静海天津三县皆禹时冀东濒河之地自大陆以下播为九州其经流谓之徒骇又同为逆河入海凡河所经行之地其西北为古冀州境其东南为古兖州境宣化府在
  京师西北三百四十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东至边墙二百十五里西至山西大同府边墙一百四十五里南至保定府涞水县界二百十里北至张家口边墙六十五里东南至顺天府昌平州边墙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大同府广灵县治三百四十里东北至独石口边墙三百十里西北至边墙一百六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宣府左右前三卫隶北平都指挥使司永乐七年直隶京师又置总兵镇此称宣府镇宣徳五年置万全都指挥使司领宣府等十四卫云州等七守御所及各城堡三十有三其隆庆保安二州则直隶京师
  本朝初仍曰宣府镇领宣府前卫及万全左右龙门怀来怀安开平永宁蔚州保安等十卫并以延庆保安二州属之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又以各卫所增置宣化等县并改山西之蔚州来属凡领州三县七
  宣化县附郭初为宣府镇治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宣化府并置县为府治
  赤城县在府东北一百七十里明宣徳五年置赤城堡 本朝初属宣府镇曰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赤城县属宣化府
  龙门县在府东少北一百十里明宣徳六年置龙门卫 本朝初属宣府镇曰下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龙门县属宣化府
  万全县在府西北八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徳胜堡永乐二年移万全右卫治此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万全县属宣化府
  怀来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明洪武初为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六年改为怀来卫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三年复改为县属宣化府
  怀安县在府西少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置怀安卫 本朝初属宣府镇康熙三十二年复改为县属宣化府
  蔚州在府西南二百三十里初属山西大同府雍正六年改属宣化府以蔚县省入西宁县在府西南二百里明天顺四年筑城曰顺圣西城顺圣东城 本朝初领于蔚州卫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西宁县属宣化府
  延庆州在府东南二百里明永乐十一年置隆庆州直隶京师隆庆元年改为延庆州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属宣化府
  保安州在府南少东六十里明永乐十三年置保安州直隶京师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属宣化府
  遵化州在
  京师东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八里东至永平府滦州界九十里西至顺天府蓟州界七十里南至海二百十里北至罗文峪边墙十八里东南至永平府乐亭县治二百八十里西南至顺天府宝坻县治一百八十里东北至喜峯口边墙二十里西北至马兰峪边墙六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六十八里东界永平府迁安县西界蓟州南界丰润县北界边墙明遵化县属蓟州
  本朝初属顺天府康熙十五年
  陵寝所在升县为州仍属府乾隆八年升为直隶州以永
  平府之玉田丰润二县来属领县二
  玉田县在州西南六十里初属顺天府雍正三年改属永平府乾隆八年分属遵化州丰润县在州东南七十里初属顺天府雍正三年改属永平府乾隆八年分属遵化州易州在
  京师西南二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顺天府涿州界七十里西至山西大同府灵邱县界二百十里南至保定府安肃县界五十里北至顺天府房山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保定府定兴县治五十五里西南至正定府阜平县治三百八十里东北至顺天府房山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宣化府蔚州治三百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五里东与北并界涞水县西界广昌县南界安肃县明易州属保定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一年
  万年吉地所在升为直隶州以涞水县及山西之广昌县
  来属领县二
  涞水县在州东北四十里初属保定府雍正十一年分属易州
  广昌县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初属山西大同府雍正十一年改属易州
  冀州在
  京师南六百三十三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河间府故城县界四十五里西至赵州宁晋县界六十五里南至广平府威县界七十里北至深州安平县界八十里东南至广平府清河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南至顺徳府钜鹿县治八十里东北至河间府阜城县治一百八里西北至保定府束鹿县治七十五里本州境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界枣强县西界新河县南
  界南宫县北界衡水县明洪武六年省州治信都县入州属正定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南宫等县来属凡领县五
  南宫县在州西南六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冀州
  新河县在州西少南六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冀州
  枣强县在州东少南二十五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冀州
  武邑县在州东北九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冀州
  衡水县在州东北四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冀州
  等谨案唐冀州治信都县马氏舆地考入之古冀州之域又仍通典之例以汉志所载绛水为界谓州治以西为冀域州治以东为兖域考汉地理志谓故漳河在信都县北东入海禹贡绛水亦入海夫漳水即禹贡之绛水亦作章河一名降水又名绛水其实则一川也禹河既徙之后漳水循河故道而下即汉志所谓县北故漳河是也其所谓绛水者乃漳水一时之徙流郦道元谓之绛渎其后水复行北道而绛渎遂空因谓之枯绛故水经注叙漳水仍以北道为主今之冀州及诸县并在禹河故道之东于古皆当为兖州境
  赵州在
  京师西南七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五里南北距一百二里东至冀州新河县界八十里西至正定府元氏县界二十五里南至顺徳府唐山县界八十二里北至正定府栾城县界二十里东南至顺徳府钜鹿县治一百八十五里西南至顺徳府内邱县治一百七十里东北至正定府稿城县治七十里西北至正定府元氏县治四十三里本州境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界宁晋县西界元氏县南界柏乡县北界栾城县明洪武初省州治平棘县入州属正定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柏乡等县来属凡领县五
  柏乡县在州南六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赵州
  隆平县在州南九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赵州
  高邑县在州西南五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赵州
  临城县在州西南九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赵州
  宁晋县在州东南四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赵州
  深州在
  京师西南六百十二里东西距一百二十三里南北距一百十五里东至河间府交河县界六十八里西至保定府束鹿县界五十五里南至冀州衡水县界五十里北至保定府蠡县界六十五里东南至冀州武邑县治六十里西南至束鹿县治六十五里东北至河间府河间县治一百六十里西北至定州深泽县治七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九十三里南北距九十里东界武强县西界束鹿县南界衡水县北界安平县明永乐十年置深州属正定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武强等县来属凡领县三
  武强县在州东五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深州
  饶阳县在州东北六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深州
  安平县在州北五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深州
  定州在
  京师西南五百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保定府祁州界四十里西至正定府阜平县界九十里南至正定府稿城县界六十里北至保定府望都县界三十里东南至保定府束鹿县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正定府正定县治一百四十里东北至望都县治六十里西北至保定府唐县治六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界祁州西界曲阳县南界新乐县北界望都县明定州属正定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深泽县曲阳县来属领县二
  深泽县在州东南九十里初属保定府雍正二年改属定州
  曲阳县在州西北六十里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分属定州
  承徳府在古北口外东至土默特界西至独石口厅界南至顺天永平二府边墙北至木兰围场界东南至喀喇沁界西南至独石口厅界东北至翁牛特界西北至多伦诺尔厅界自府至
  京师四百二十里明初置兴州五卫营州五卫及大宁新城富峪会州四卫属北平行都司治大宁永乐元年以行都司侨治保定府故地遂废天顺以后乌梁海居之此为朵颜卫地其东境兼为泰宁卫地
  本朝初俱内属名曰热河康熙四十二年
  行宫于此曰避暑山庄五十二年筑热河城雍正元年置热河同知厅十年置八沟同知厅十一年于热河建直隶承徳州乾隆元年置四旗通判厅五年置塔子沟通判厅又设热河道驻承徳州七年罢州改置通判移治热河西南之喀喇河屯三十九年置乌兰哈达三座塔二通判厅四十三年升热河厅为府以八沟四旗等厅为州县属之凡领州一县五
  滦平县在府西南四十里乾隆七年置喀喇河屯理事通判厅四十三年置县丰宁县在府西北二百五十里乾隆元年置四旗理事同知厅四十三年置县平泉州在府东二百四十里雍正十年置理事同知厅乾隆四十三年置州
  建昌县在府东南三百八十里乾隆五年置塔子沟理事同知厅四十三年置县赤峯县在府东北三百里乾隆三十九年设乌兰哈达通判厅四十三年置县朝阳县在府东北三百七十里乾隆十七年设三座塔巡司属塔子沟厅三十九年改巡司为通判厅四十三年置县
  口北三厅在宣化府独石口张家口边外东至热河厅界西至山西丰镇厅界南至边墙北至阿巴噶阿巴哈纳尔各蒙古界东南至喀喇河屯厅界西南至万全县边界东北至木兰围场界西北至正黄旗察哈尔界明初置开平卫及兴和守御千户所其南境兼为全宁卫地东南境兼为兴州五卫地后俱废为鞑靼诸部驻牧地
  本朝初俱内属分置各牧厂于边城外康熙十四年复迁义州察哈尔部众分驻宣化大同边外其坝内为农田坝外为各牧厂及察哈尔游牧地雍正二年置张家口同知厅十年置多伦诺尔同知厅十二年置独石口同知厅共为厅三分治各地方并直隶于口北道
  多伦诺尔厅在宣化府东北五百五十里独石口边墙外东北二百六十里明初为开平府寻改开平卫永乐元年徙卫治京师四年还旧治宣徳五年移治独石城故地遂废 本朝置上都牧厂康熙十四年迁察哈尔部众分驻于此三十年喀尔喀为噶尔丹所破七旗皆溃抵塞来降圣祖仁皇帝亲巡塞外驻跸是地各𫎇古部长毕至喀尔喀土谢图汗及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等率各台吉朝见令与内扎萨克各旗同列雍正十年以多伦诺尔地方商民贸易日众置理事同知厅管理察哈尔束冀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及附近各
  蒙古内扎萨克与喀尔喀旗民交涉事务隶于口北道
  独石口厅在宣化府东北二百五十里明为开平卫地后废 本朝康熙十四年迁察哈尔部众分驻于此雍正十二年以口外地亩开垦加广生聚日繁置理事同知厅管理官地及察哈尔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𫎇古民人交涉事务并延庆州及赤城龙门怀来等三县旗民事务隶于口北道
  张家口厅在宣化府西北六十里明初为兴和府寻降为兴和守御千户所永乐时移治宣府卫城故地遂废 本朝康熙十四年迁察哈尔部众分驻于此雍正二年以口外地亩开垦加广生聚日繁置理事同知厅管理官地及察哈尔镶黄一旗正黄半旗蒙古民人交涉事务并口内蔚州保安州及宣化万全怀安西宁蔚县等五县旗民事务隶于口北道
  木兰
  等谨按木兰者围场之通称也每岁仲秋之候鹿始出声而鸣效其声以致之曰哨鹿
  国语则谓之木兰因以此为围场之总名焉夫古者蒐苗狝狩皆即田猎以讲武事若周之漆沮甫草汉之长杨广成词赋铺张传为盛事然祗近在畿甸之间而已我
  朝威武远扬塞垣清晏自顺治四年
  世祖章皇帝驾出张家口外行猎八年复出独石口外行猎次上都河由古北口入塞外之行围实昉于此至
  圣祖仁皇帝荡平三逆偃革息兵处承平无事之时而不
  忘武备故屡
  巡塞外举行校猎之典于是蒙古诸部献其牧地规为围
  
  六御所经诸蕃鳞集所以整饬戎兵怀柔属部者典礼所
  垂意至深远
  皇上敬承
  祖制岁幸木兰以顺时肄武每当行围大合
  亲御天弧凡内扎萨克及喀尔喀青海诸部之分班従
  猎者莫不瞻仰
  天威欢欣震动于以缵行健之
  家法而酬望幸之群情盖习劳训武中即寓绥远宁边之道又岂徒以礼重三田遵循故事而已哉木兰围场周一千三百馀里东西距三百馀里南北距二百馀里东至喀喇沁右翼界西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南至热河厅及四旗厅界北至巴林克什克腾界东南至喀喇沁界西南至多伦诺尔厅界东北至翁牛特界西北至克什克腾界汉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四郡北境后汉为乌桓鲜卑地后尽入于鲜卑晋时为慕容氏地后魏时属库莫奚唐初为奚地后入于契丹辽为中京道及上京道地金为北京路地元为大宁路及上都路地明初入于乌梁海后属鞑靼诸部驻牧地为喀喇沁翁牛特巴林克什克腾等部所有
  本朝康熙年间各𫎇古献其牧地为
  圣祖仁皇帝行围讲武之所今
  皇上御极后亦岁举秋狝之典于此周遭树栅为界设营房八八旗各一镶黄旗在奇布楚沟正白旗在
  纳琳锡尔哈镶白旗在什巴里台正蓝旗在石片子正黄旗在色里扎布正红旗在扣垦托罗海镶红旗在苏木沟镶蓝旗在海拉苏台设卡伦四十镶黄旗五曰赛堪达巴安色钦曰阿鲁色勒曰阿鲁呼鲁苏台曰英额曰拜甡图正白旗五曰巴伦崑堆曰乌拉岱曰锡喇诺海曰纳琳锡尔哈曰格尔齐老镶白旗五曰噶海雅图曰卓索曰什巴里台曰玛尼图曰博多克正蓝旗五曰穆垒喀尔沁曰古都尔呼曰察罕扎布曰汗特穆尔曰纳喇苏图扎布正黄旗五曰库尔都托罗海曰纳喇苏图和硕曰沙尔当曰锡喇扎布曰锡喇扎布色钦正红旗五曰察罕布尔噶苏台曰阿尔萨朗鄂博曰玛尼图布鲁克曰扎库拉台曰布哈诺尔镶红旗五曰海拉苏台曰姜家营曰西燕子窝曰噶拜曰和尔博尔吉镶蓝旗五曰珠尔噶岱曰苏克苏尔台曰布克曰东燕子窝曰卓苏沟以八旗官兵守之统之以围场总管凡围场六十馀所每年
  车驾行猎或十馀围或二十围无定数
  塔里雅图自东路伊逊哈必齐栅入围场东北至此三十一里
  永安莽喀在塔里雅图北五里
  巴颜哈喇在永安莽喀东北二十五里
  威逊格尔在巴颜哈喇北三十四里
  温都尔华在威逊格尔东北五里
  谔尔衮郭在温都尔华西十六里
  巴颜布尔噶苏台在谔尔衮郭东北十七里
  巴颜沟在巴颜布尔噶苏台西北三十四里自塔里雅图至此为东路围场最北境自此折而西行
  岳乐在巴颜沟北七里
  珠尔在岳乐西四十里
  巴颜摩敦在朱尔西十一里自巴颜沟至此为围场最西北境自此折而南行徳尔吉在巴颜摩敦东南三十四里
  达颜徳尔吉在徳尔吉东八里
  必图舍哩在达颜徳尔吉南五里
  阿济格﨣在必图舍里西十二里
  多们在阿济格﨣东南十里
  额勒苏锡纳在多们西二十四里
  鄂兰苏海图在额勒苏锡纳西十里
  库尔都察罕在鄂兰苏海图东北十一里
  锡喇徳布僧在库尔都察罕西北十五里
  谔尔哲图察罕在锡喇徳布僧北三十五里
  永安拜色钦在谔尔哲图察罕西南二十五里
  巴颜图库玛在永安拜色钦南二十里
  鄂尔济呼哈达在巴颜图库玛东南十里
  永安拜在鄂尔济呼哈达南二十五里
  英图在永安拜西六里
  哈里雅拉在英图西十五里
  哈喇玛拉噶在哈里雅拉西三里
  齐老图徳尔吉色钦在哈喇玛拉噶北二十五里
  明安阿巴图在齐老图徳尔吉色钦西北十八里
  徳勒格楞贵鄂博在明安阿巴图西十里
  蒙克色钦在徳勒格楞贵鄂博南二十五里
  巴颜托罗海在蒙克色钦东南二十八里
  布克在巴颜托罗海南三十六里自徳尔吉至此为西路围场最南境自此而东二十五里至布克栅出围场
  墨尔根乌里雅苏台在巴颜沟东十三里
  呼鲁苏台在墨尔根乌里雅苏台北十四里
  巴尔图在呼鲁苏台西南十三里
  色勒在巴尔图北八里
  扎哈乌里雅苏台在色勒西二十四里
  都呼岱在扎哈乌里雅苏台西稍南八里自墨尔根乌里雅苏台至此为围场东北界哈达图扎布在阿济格赳北十七里
  图们苏海图在哈达图扎布西六里
  们都阿鲁在图们苏海图西二里以上皆在阿济格﨣北境由们都阿鲁西行接安巴﨣岭其西南为库尔都察罕围场
  坡赉在永安莽喀北二十七里
  墨尔根精奇尼在坡赉北十三里
  古尔班古尔班在墨尔根精奇尼西南十二里
  森济图在古尔班古尔班西二十八里以上皆在永安莽喀西北境由森济图西行逾齐尔博库岭即永安拜围场
  汗特木尔自汗特木尔栅入围场东至此十八里
  库克哈达在汗特木尔东二十五里
  爱里色钦在库克哈达东十五里
  哈喇楚古尔苏在爱里色钦北十三里
  克哷在哈喇楚古尔苏北十七里
  古尔班锡纳在克哷西十二里
  察罕扎布在古尔班锡纳西北三里
  锡喇诺海在察罕扎布束二十六里
  噶海图在锡喇诺海西北七里
  布古图在噶海图北十七里自汗穆穆尔至此为围场东界由布古图西行可达威逊格尔围场
  布都哩自玛尼图栅入围场北至此二十二里此围场在东西两路之间由布都哩北行可达永安拜围场
  珠尔噶岱在巴颜托罗海西四十二里
  哈朗贵在珠尔噶岱北二十里
  和赉郭尔在哈朗贵东北二里
  叟吉在和赉郭尔北三十七里
  崆郭尔鄂博在叟吉北十五里
  阿鲁布鲁克在崆郭尔鄂博东三十里
  巴颜莽喀在阿鲁布鲁克北十三里
  沙尔当在巴颜莽喀北三十五里
  图尔根伊扎尔在沙尔当东五十里自珠尔噶岱至此为围场西界由图尔根伊扎尔北行逾锡喇扎布岭循围场北界红栅东行至哈拉海岭逾岭东南行可达扎哈乌里雅苏台围场
  等谨按木兰之地山水环抱其岭则曰拜布哈达巴罕在巴颜哈喇围场之北曰必老哈尔必齐达巴罕在巴颜沟围场之东南曰达颜达巴罕在巴颜沟围场之西南曰纳玛达巴罕在必图舍哩围场之南曰齐老图达巴罕在围场西界其东南为齐老图徳尔吉色钦围场曰额墨勒达巴罕在齐老图达巴罕之东曰永安拜达巴罕在额墨勒达巴罕之东其南为永安拜色钦围场曰安巴﨣达巴罕在锡喇徳布僧围场之北曰布克达巴罕在布克围场之北曰旺沁达巴罕曰察罕达巴罕曰齐尔博库达巴罕在永安拜围场之东曰塔什库达巴罕曰海喇罕赛堪达巴罕在围场北界曰乌呼勒济达巴罕在珠尔围场之西曰𫎇克达巴罕在围场西界其东为蒙克色钦围场曰哈勒锦乌呼尔达巴罕曰汗特穆尔达巴罕在围场东界其下为汗特穆尔围场曰允特穆尔达巴罕在汗特穆尔达巴罕之南曰鸿和达巴罕在围场东界允特穆尔达巴罕之东其峯则曰沙岱哈达在多们围场之西曰乌兰哈达在古尔班古尔班围场之东曰伊逊乌兰哈达在伊逊河东近伊绵峪之旁曰鄂尔楚克哈达在珠尔围场之南曰和约尔衮卜哈达在鄂尔济呼哈达围场之西北曰森济哈达在森济图围场之东曰博里哈达在布都哩围场之南其山林之最深者则曰勒福倭济在巴颜摩敦围场之西北其河则曰伊逊河即古索头水源出伊逊伊逊色钦南流会穆垒喀尔沁河布敦河拜布哈河墨尔根精奇尼河达颜河阿济格﨣河安巴﨣河森济图河萨尔呼河凡行一百七十馀里至伊逊哈必齐栅出围场界又南流至黄姑屯与伊玛图河合又东南至喀喇河屯厅界入大滦河曰伊玛图河有二源一出永安拜色钦南流为永安拜河一出齐老图达巴罕东南流为齐老图河至永安拜围场南合为伊玛图河南流会齐尔博库河明安阿巴图河蒙克河巴颜托罗海河至玛尼图栅出围场界又西南流至黄姑屯合于伊逊河曰小滦河源出多果朗和赉西南流过塔本托罗海南流会谔尔哲图察罕河珠尔噶岱河凡行一百五十馀里至海拉苏台栅出围场界又南流至郭家屯入大滦河曰图尔根伊扎尔河出图尔根伊扎尔西流会穆呼尔伊扎尔河凡行百馀里至扣垦托罗海栅出围场界至大河口入大滦河曰乌拉岱河有三源一为敦达乌拉岱一为凖乌拉岱一为巴棆乌拉岱合为乌拉岱河东流会噶海图河凡行六十里至乌拉岱栅出围场界合于锡尔哈河曰英额河源出摩多图其上流名诺呼岱河东流为英格河会色勒河都呼岱河巴颜摩敦河朱尔河墨尔根乌里雅苏台河凡行百馀里至英额栅出围场界又东南流合于锡尔哈河其积水海子则曰布哈诺尔在塔本托罗海之北曰沙喇诺尔在勒福倭济中盖地势雄奥林茂草丰瑞兽名禽充牣蕃育洵为天设之灵囿焉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一
  舆地考
  盛京
  等谨按古帝王膺箓受图天人协应必有王气特锺之地缔造鸿基而后四海宅心大统茂集故居岐百堵致美于周诗过沛三侯流徽于汉史创业艰难发祥有自固非偶然也今之
  盛京为古青州之域居东方生物之位实符帝出乎震之义其水土深厚长白拱其东医无闾控其西沧溟襟其前混同江黒龙江络其后山海环抱为天下形势之首盖自开辟以来天作地藏以待首出之
  圣人我
  太祖高皇帝诞膺
  天眷抚有东土天命十年以沈阳形胜之地遂定都焉太宗文皇帝底定全辽东至使犬使鹿之部罔不服属世祖章皇帝统御寰宇定鼎
  京师尊
  盛京为留都设文武大员驻守其地
  圣祖仁皇帝孝思维则崇奉
  山陵
  大驾三巡
  躬修展谒又以平定罗刹辟地至黒龙江以北大兴安岭
  之外
  世宗宪皇帝善继善述添设州县増易驻防
  圣谟洋洋经书尽善我
  皇上丕显丕承义昭绳
  武自乾隆八年暨十九年再谒
  园寝
  赐酺赐复恩泽便蕃赋有
  陪京之制舞成
  世徳之辞
  奎𦸼宸章益光
  前烈盖自承平累叶以来声教之隆文明之盛逾沙漠而
  被东瀛
  留都四境幅员万里民物殷富风俗淳和瞻
  陵庙之巍峩仰
  宫廷之肃穆龙蟠凤翥佳气郁葱
  国家亿万年景祚鸿庥皆基于此矣
  盛京明洪武四年置定辽都卫八年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以领各卫尽罢所属州县改元之辽阳路地置定辽中左右前后五卫及东宁海州盖州复州金州五卫改元之沈阳路地置沈阳中左右中屯四卫及铁岭卫改元之开元路地置三万辽海二卫改元之广宁路地置广宁中左右前后五卫改元之大宁路地置广宁中屯左屯右屯前屯后屯五卫及义州宁远二卫永乐中复置安乐自在二州其迤东北混同江左右之境置努尔干都司领外卫一百八十四外所二十皆因其部族授为都督都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俾统其属以时朝贡不在封域之内其后各相继沦废我
  朝发祥长白自
  远祖定三姓之乱居俄漠恵之野鄂多理城在今宁古塔
  西南三百馀里
  国号满洲是为满洲国开基之始逮
  肇祖光复旧业始居呼兰哈达山下之赫图阿拉地方缔
  
  兴京肇基王迹传至
  兴祖
  景祖
  显祖积功累仁基绪益大至
  太祖高皇帝创业鸿图奄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及宁古塔诸地天命三年城界藩五年迁萨尔呼六年取沈阳辽阳七年建
  东京于辽阳十年自
  东京迁都沈阳
  太宗文皇帝天聪五年营造
  宫阙号为
  盛京于是全辽之地悉归抚定
  世祖章皇帝统御六合入关定鼎以
  盛京为留都顺治元年悉裁诸卫设八旗驻防官兵以内大臣副都统领之三年改内大臣为按班章京给镇守总管官印十年以辽阳为府置辽阳海城二县又于宁古塔设按班章京副都统镇守之十四年罢辽阳府始于
  盛京置奉天府设府尹康熙元年改奉天按班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宁古塔按班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三年设广宁府领广宁县锦县宁远州四年改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为镇守奉天
  等处将军又罢广宁府置锦州府移治锦县仍隶奉天府尹是年奉天府又増置承徳盖平开原铁岭四县改辽阳县为州十年于吉林乌拉设副都统十五年移宁古塔将军驻吉林乌拉留副都统镇守宁古塔二十二年于黒龙江设将军副都统二十九年移黒龙江将军驻墨尔根三十年于伯都讷设副都统三十二年移黒龙江副都统亦驻墨尔根三十八年黒龙江将军副都统皆自墨尔根城移驻齐齐哈尔四十九年于墨尔根设副都统雍正三年于阿尔楚喀设副都统四年于吉林乌拉置永吉州宁古塔置泰宁县伯都讷置长宁县俱隶奉天府五年设熊岳锦州二副都统七年罢泰宁县又于三姓设副都统八年于黒龙江城设副都统十年设九关䑓门同知驻义州管理边外土默特敖汉等部𫎇古民人交涉事务十二年于故复州卫地置复州故金州卫地置宁海县又于锦州府増至义州乾隆元年罢长宁县九年于阿尔楚喀设副都统十二年罢永吉州十三年裁九关䑓门同知以所管旗务改属热河之塔子沟厅二十七年又于拉林设副都统其全境自辽河左右则奉天将军统之其东则吉林将军统之其北则黒龙江将军统之而副都统复分镇于将军所辖之地其馀各城各边门又有城守尉防守尉等员分驻焉至编户之民则隶于州县而以府统之共设府二其锦州一府仍属于奉天府尹东西距五千一百馀里南北距六千八百三十馀里东至海四千三百馀里西至山海关接直隶永平府界八百馀里南至海七百三十馀里北至黒龙江外大兴安岭接俄罗斯界五千一百馀里东南至希喀塔山滨海界二千九百馀里西南至海八百馀里东北至赫哲费雅哈滨海界四千馀里西北至蒙古土默特奈曼各部界六百九十馀里自盛京至
  京师一千四百七十馀里
  兴京在
  盛京东南二百七十里东西距二百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吉林界三十五里西至奉天府承徳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凤凰城界一百八十里北至奉天府开原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吉林界十五里西南至凤凰城界一百六十馀里东北至吉林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开原县界一百三十里自
  兴京至
  京师一千七百四十馀里明初置建州卫后废本朝为
  四祖及
  太祖高皇帝发祥之地天聪七年设城守尉驻此乾隆二十八年増设理事通判厅凡驻防旗务以城守尉治之仍统于奉天将军凡旗民交涉事务以通判治之仍统于奉天府尹
  奉天府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九百九十馀里东至抚顺城界八十里西至锦州府广宁县界一百里南至海七百三十馀里北至开原县发库边门接内扎萨克蒙古界二百六十馀里东南至凤凰城界一百八十馀里西南至锦州府广宁县界三百里东北至威远堡边门接伯都讷界二百三十馀里西北至广宁县界一百里明洪武中置辽东都指挥使司治辽阳以领诸卫此为沈阳中卫又兼为定辽中左右前后及东宁海州盖州复州金州铁岭三万辽海十三卫并安乐自在二州地
  本朝天命十年
  太祖高皇帝自辽阳迁都于此天聪五年尊为
  盛京顺治元年以为留都设按班章京镇守十四年设奉天府置府尹康熙元年以后改按班章京为
  将军又増置各州县以奉天府尹领州二县六其锦州府各州县亦兼辖焉自奉天将军以下又分设副都统协领佐领等员凡满洲𫎇古汉军八旗事务则统之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则统之于奉天府尹
  承徳县附郭明洪武中置沈阳中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建为 盛京顺治十四年置奉天府康熙三年置承徳县为府治
  辽阳州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四年置定辽都卫八年改辽东都指挥使司置定辽左右前后四卫东宁卫及中左右前后等千户所并为都司治后又徙置自在州于城内 本朝天命七年筑 东京城于辽阳城东五里九年迁都之十年由辽阳迁都沈阳顺治初设 东京辽阳城守尉驻此十年置辽阳府领辽阳海城二县十四年罢府为辽阳县康熙四年升为辽阳州凡驻防旗务以城守尉治之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以知州治之统于奉天府尹
  开原县在府东北二百里明洪武中置 万卫后又徙置辽海卫于此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永乐中于城内置安乐自在二州后徙自在州于辽阳城内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设开原城守尉驻此康熙三年置开原县凡驻防旗务以城守尉治之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以知县治之统于奉天府尹
  铁岭县在府北一百三十里明洪武二十一年于铁岭城置卫二十六年徒置铁岭卫于此领中左右三千户所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三年置铁岭县二十九年设铁岭防御驻此凡驻防旗务以防御治之属于开原城守尉仍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以知县治之统于奉天府尹
  海城县在府南二百四十里明洪武中置海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顺治十年改置海城县辽阳府十四年改属奉天府
  盖平县在府南三百六十里明洪武中置盖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天聪七年设盖州防御驻此康熙三年置盖平县凡驻防旗务以防御治之隶于熊岳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以知县治之统于奉天府尹
  复州在府南五百四十里明洪武中置复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设复州城守尉驻此雍正五年设复州通判辖复金二州之地十二年改为州凡驻防旗务以城守尉治之隶于熊岳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以知州治之统于奉天府尹
  宁海县在府南七百二十里明洪武中置金州卫领中左千户所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二十年设金州城守尉驻此雍正五年兼属复州通判所辖十二年置宁海县凡驻防旗务以城守尉治之隶于熊岳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以知县治之统于奉天府尹锦州府在
  盛京西南四百九十里东西距五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奉天府辽阳州界二百四十里西至山海关接直隶永平府界二百九十里南至海四十里北至九关䑓清河等边门接内扎萨克蒙古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奉天府海城县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山海关界三百里东北至奉天府开原县界三百八十里西北至明水堂边门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里明洪武初置广宁中屯左屯右屯前屯后屯五卫与广宁卫及广宁中左右三卫宁远义州二卫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三年改置广宁府治广宁县四年罢广宁府改置锦州府移治锦县领州二县二雍正五年设锦州副都统驻此又分设城守尉佐领等员凡驻防旗务属于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属于锦州知府仍统于奉天府尹锦县附郭明洪武二十四年置广宁中屯左屯二卫其城东南境又置右屯卫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元年改置锦县属奉天府三年改属广宁府四年置锦州府以县为府治宁远州在府西南一百十里明初为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宣徳三年分二卫地置宁远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康熙二年改置宁远州三年属广宁府四年改属锦州府广宁县在府东一百六十里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广宁卫二十五年封建辽王改广宁中䕶卫明年复改广宁卫又置中左右三卫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顺治四年设广宁协领驻此康熙三年置广宁府并置广宁县为府治四年罢府以县属锦州府凡驻防旗务以协领治之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以知县治之属于锦州知府
  义州在府北九十里明洪武中置义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以其地赐察哈尔康熙十四年察哈尔叛讨平之迁其部众于宣化大同边外十五年与义州设巡检司属广宁县十九年设义州城守卫驻此六十一年移锦州府通判临治雍正十年改属九关䑓边门同知管辖十二年升为义州属锦州府凡驻防旗务以城守尉治之隶于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凡民人事务以知州治之属于锦州知府
  等谨按
  盛京为留守重地凡形胜扼要所在并设八旗驻防自将军而下有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各有分治之地今奉天锦州二府全境皆奉天将军统辖地也其各驻防之与州县同城者已兼载入二府之内其有専城驻守地不属于州县者谨编次于左
  凤凰城在奉天府东南四百二十馀里明初为凤凰城堡设兵戌守后废 本朝天聪八年注官兵于通远堡崇徳三年移驻于此设城守尉及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驻防旗务雍正年间定旗民交涉事务分属熊岳通判管理
  牛庄城在奉天府海城县西四十里明为海州卫地置牛庄驿于此 本朝天命六年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
  等谨按以上属奉天将军统辖其
  兴京城驻防已载奉天府之前
  东京辽阳城及开原城驻防已见奉天府广宁城驻防已见锦州府不复载
  熊岳城在奉天府盖平县城南六十里明为盖州卫地 本朝初设城守尉及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驻此雍正五年移置副都统镇守后又増设理事通判厅凡驻防旗务以城守尉治之隶于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凡旗民交涉事务以通判治之统于奉天府尹
  秀岩城在盖平县东二百五十里明为盖州卫地本朝康熙二十六年设城守尉及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驻此雍正年间定旗民交涉事务分属熊岳通判管理
  旅顺城在奉天府宁海县南一百二十里明为金州卫地置中左千户所后废 本朝康熙二十年设水师营协领及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驻此管理驻防旗务
  等谨按以上属熊岳副都统分辖其复州城金州城盖州城驻防已见奉天府又有义州城驻防别属锦州副都统分辖已见锦州府不复载抚顺城在 兴京西北一百九十里明为沈阳卫地置抚顺千户所后废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防御驻此管驻防旗务属兴京城守尉仍统于奉天将军
  巨流河城在锦州府广宁县东北二百三十里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于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广宁协领仍统于奉天将军
  白旗城在广宁县东一百六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于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广宁协领仍统于奉天将军
  小黒山城在广宁县东六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于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广宁协领仍统于奉天将军
  闾阳驿城在广宁县西南五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于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广宁协领仍统于奉天将军
  小凌河城在锦县东南二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于此管理驻防旗务属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
  后所城在宁远州西南八十里 本朝康熙十四年设佐领于此管理驻防旗务属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
  中前所城在宁远州西南一百六十五里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于此管理驻防旗务属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又宁远州亦设佐领驻防与州同治不复载
  法库边门在奉天府开原县西北一百里 本朝康熙元年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奉天将军
  威远堡边门在开原县东北三十里 本朝初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六边门总管仍统于奉天将军
  英额边门在开原县东南二百十里 本朝初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六边门总管仍统于奉天将军
  兴京边门在 兴京东南三十里 本朝初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六边门总管仍统于奉天将军
  碱厂边门在 兴京南一百四十里 本朝初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六边门总管仍统于奉天将军
  爱呼边门在凤凰城北一百二十里 本朝初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六边门总管仍统于奉天将军
  凤凰城边门在凤凰城西南十里 本朝初属凤凰城守尉雍正元年増设防御驻此属六边门总管仍统于奉天将军
  松岭边门在锦县西北二十里 本朝康熙十七年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
  新䑓边门在宁远州西北七十里 本朝顺治十一年设防御管理驻防旗务旧在州西北四十里康熙三十六年移驻于此属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
  梨树沟边门在宁远州西北一百里 本朝雍熙十八年设防御管理驻防旗务旧在州西北七十里之碾盘沟边门三十六年移驻于此属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白石觜边门在宁远州西一百二十里 本朝康熙十八年设防御管理驻防旗务旧在高䑓堡二十五年移于州西北一百里之宽邦边门三十六年又移驻于此属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
  明水塘边门在宁远州西北一百六十里 本朝康熙十八年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锦州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
  彰武䑓边门在广宁县北一百七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广宁协领仍统于奉天将军
  白土厂边门在锦州府义州东北一百三十里本朝康熙十五年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义州城守尉仍统于奉天将军
  清河边门在义州东北五十五里 本朝康熙十五年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义州城守尉仍统于奉天将军
  九关䑓边门在义州西北三十里 本朝康熙十五年设防御驻此管理驻防旗务属义州城守尉仍统于奉天将军
  等谨按禹贡海岱惟青州孔傅以为东北据海西南距岱正义惟青州之境非止海畔故曰据也舜时又置营州郑康成谓舜以青州越海分置营州是尧时辽东本属青也杜佑作通典遵用旧说谓青州从岱山东历密州东北经海曲莱州越海分辽东乐浪三韩之地西抵辽水马氏通考亦因之以今与地言之从大辽水为界辽水东之奉天府为古青州境辽水西之锦州府为古冀州境吉林将军驻吉林乌拉城在
  盛京东北八百二十馀里东西距四千馀里南北距一千九百馀里东至海三千五百馀里西至威远堡边门接奉天将军地界五百九十五里南至长白山外接朝鲜界一千三百馀里北至松花江接黒龙江将军地及内扎萨克蒙古界六百馀里东南至希喀塔山滨海界二千三百馀西南至英额边门接奉天将军地界七百馀里东北至赫哲费雅哈滨海界三千馀里西北至赫尔苏边门接内扎萨克𫎇古界四百五十馀里自本城至
  京师二千三百里明初置毛怜兀者等外卫共八十有四置努儿干都司领之后俱废
  本朝初自长白山迤东滨海诸部地近
  兴京最先归附我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恩威并用顺者以徳服逆者以兵临于是鸭
  绿江混同江左右全境以次抚定至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师之后于顺治十年设按班章京及副都统镇守宁古塔康熙元年改按班章京为将军十二年始建吉林乌拉城十五年将军自宁古塔城移镇于此雍正五年于吉林城之西境増设永吉州隶奉天府尹乾隆十二年罢州改设理事同知厅亦驻吉林城属将军管辖自将军以下分设副都统协领佐领防领骁骑校等官管理满洲蒙古汉军锡伯巴尔虎等旗户并属将军统辖凡副都统分驻之地五协领佐领分驻之地四防御分驻之地四亦统于吉林将军
  宁古塔城在吉林乌拉城东南六百三十五里其旧城在今城西北五十里 本朝顺治十年设按班章京及副都统驻此康熙元年改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康熙五年始于呼尔哈河北岸移建今城五十年以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留副都统镇守于此雍正五年于境内増设泰宁县隶奉天府尹七年罢县以旧县城属吉林理事同知厅管辖乾隆二十一年俱改属宁古塔副都统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
  等谨按自宁古塔东七百馀里外沿松花江大乌拉江直至入海处两岸为赫哲费雅哈部所居其俗不知耕种以捕渔为生其来往行猎并皆以犬即所谓使犬部也俗亦谓之鱼皮部考陶宗仪辍耕录称征东行省毎岁委官至努儿干须用站车毎车以四狗挽之悉谙人性元志称其俗有狗车木马轻捷之便狗车形如船以数十狗曵之往来逓运又旧志称乞列迷有四种捕鱼为食著直筒衣暑用鱼皮寒用狗皮不识五谷六畜自
  太祖高皇帝天命元年即招服使犬路嗣后全部内附以其土产貂皮等物就宁古塔副都统处输纳岁以为例其有赴
  京师上贡者以兵䕶送之其散处最远不能以时到宁古塔者若乌拉江口居住之库页等五百馀户则毎岁遣章京等员赴宁古塔境外三千馀里之
  普禄乡等地方令其以六月会集若乌苏里江居住之掐喀尔班吉尔汉等户则间岁遣章京等员赴宁古塔东南境外三千馀里之尼曼河地方令其以五月会集各交纳貂皮给与赏赍自宁古塔水程至其所居尽处四千五百馀里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盖与编户无异云
  伯都讷城在吉林乌拉城西北四百八十里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以旧城改建设副都统镇守雍正五年于境内増设长宁县隶奉天府尹乾隆元年罢县改州同十二年裁州同以旧县地属吉林理事同知厅管辖二十六年俱改属伯都讷副都统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
  三姓城在吉林乌拉城东北一千九十里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建三姓城始置驻防兵以协领等官领之雍正十年増设副都统镇守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
  阿尔楚喀城在吉林乌拉城东北六百里 本朝雍正四年始置驻防兵以协领兼副都统衔领之七年改建阿尔楚喀城乾隆九年増设副都统镇守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
  拉林在吉林乌拉城东北三百六十里本阿尔楚喀副都统所辖地乾隆二十一年以移驻旗户日众増设副都统一员分为左右两翼嗣后以移驻之户陆续编为二十四屯二十七年以拉林副都统与阿尔楚喀副都统分设二处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珲春在宁古塔城东南六百馀里其南与朝鲜接界自珲春河左右皆库雅拉人等所居亦名库尔哈康熙五十三年设协领及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户属隶于宁古塔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
  打牲乌拉城在吉林乌拉城北七十里 本朝初编设佐领康熙四十二年于旧城东改建新城雍正五年设总管驻此自总管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管员管理各户属伊通河在吉林乌拉城西北九十里 本朝雍正六年设佐领及防御骁骑校等员于此管理各旗户
  额木赫索啰在吉林乌拉城东南三百四十五里本朝乾隆三年设佐领及防御骁骑校等员于此管理各旗户
  巴延鄂佛啰边门在吉林乌拉城北二百十里本朝设防御驻此属吉林将军伊通边门在吉林乌拉城西北一百九十里本朝设防御驻此属吉林将军赫尔苏边门在吉林乌拉城西北四百六十里本朝设防御驻此属吉林将军布尔图库苏巴尔罕边门在吉林乌拉城西北五百六十八里 本朝设防御驻此属吉林将军
  黒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城在
  盛京东北一千八百馀里东西距三千一百馀里南北距三千八百馀里东至毕占河接吉林将军地界二千三百馀里西至喀尔喀河接喀尔喀车臣汗部界八百馀里南至松花江接吉林将军地界五百馀里北至外兴安岭接俄罗斯界三千三百馀里东南至叶里伯赫河接吉林将军地界二千三百馀里西南至雅尔河接内扎萨克科尔沁扎赉特各蒙古界一百二十馀里东北至外兴安岭接吉林将军所辖之哈达乌拉河界三千六百馀里西北至额尔古讷河接俄罗斯界二千馀里自本城至
  京师三千三百馀里明永乐初有黒龙江地面凡五十八并入朝贡羁縻于努儿干都司后俱废
  本朝
  太祖高皇帝天命年间黒龙江人次第归附有索伦达呼尔二部居东北境之额尔古讷河及精奇尼江之旁与俄罗斯接壤并服属于
  太宗文皇帝继因俄罗斯之众曰罗刹窃据雅克萨之地筑城居之侵扰索伦达呼尔崇徳四年移其部众驻诺尼江后罗刹复来侵扰康熙二十二年始设将军副都统镇守初驻黒龙江城东北十里之爱呼城于二十五年发兵进剿罗刹克其城俄罗斯遣使谢罪二十八年遣大臣于格尔必齐河旁立石为界自尼布楚地以东皆归版图于是索伦达呼尔诸部仍居旧地二十九年以后移黒龙江将军及副都统驻墨尔根城三十年始建齐齐哈尔城取诺尼江北之齐齐哈尔庄为名三十八年将军始自墨尔根城移镇于此自将军以下分设副都统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满洲汉军巴尔虎索伦达呼尔等旗户并属将军统辖凡副
  都统分驻之地二城守尉分驻之地一总管分驻之地二亦统于黒龙江将军
  墨尔根城在齐齐哈尔城北少东四百二十五里嫩江南岸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建城二十九年移黒龙江将军驻此三十二年并移黒龙江副都统驻此三十八年始移驻齐齐哈尔城四十九年复于此设副都统镇守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满洲汉军索伦达呼尔等旗户
  黒龙江城在齐齐哈尔城东北八百五里黒龙江西岸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城初设城守尉驻此雍正八年改设副都统镇守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满洲汉军索伦达呼尔等旗户
  呼兰河在齐齐哈尔城东南八百十七里 本朝雍正十年设副总管及佐领骁骑校等员乾隆初年増设城守尉初驻齐齐哈尔城北二百七十馀里之博尔多地方后移驻于此管理各旗户
  呼伦贝尔在齐齐哈尔城西少北七百六十里本朝雍正十年设统领驻此乾隆八年改为总管兼副都统衔又有巴尔虎索伦二部正副总管佐领骁骑校及投诚分隶之厄鲁特部总管佐领䕶军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户属
  打牲总管地方在齐齐哈尔城北三百四十里本朝自康熙雍正年间先后设各总管初驻齐齐哈尔西北一百六十里之布特哈地方后移驻于此自满洲掌关防正副总管之外又有索伦达呼尔正副总管佐领骁骑校及使马鄂伦春使鹿鄂伦春佐领骁骑校等员管理打牲户属
  等谨按索伦达呼尔为东北最远之部散处山林以捕貂为业亦称土中人自
  国初天命天聪年间即相率内附其后列于军伍多以材勇自效至于鄂伦春一名奇勒尔其所居益为辽远使马鄂伦春在诸部之外使鹿鄂伦春又在使马之外距齐齐哈尔城复千有馀里考旧志谓可木地野人以桦皮为屋行则驮载止则张架以养马射猎为生又称乞列迷去努儿干三千馀里一种曰北山野人乘鹿出入盖其僻在穷荒习俗殊异自古以为化外之邦今且审户比丁编为佐领俨与八旗世仆相等焉又岂特以豊貂之产岁时献纳为嫓美于禹贡之岛夷皮服哉
  又按黒龙江四徼分设喀路其防如边门然自齐齐哈尔边境历墨尔根城黒龙江城及呼伦贝尔凡设卡路六十四曰特木徳克曰温图珲曰多鼐曰塔尔哈曰古鲁曰乌拉诺尔曰茂兴曰四家子曰阿拉克沁曰邦塔拉曰拉哈鄂佛罗曰温徳亨曰苏克沁苏苏曰诺穆欢巴颜和洛曰甘河之善郭克达曰伊拉喀曰喀末尼喀曰博尔多曰拉哈曰宁年曰塔哈尔曰绥楞额山曰喀末尼峰曰黒龙江口凡二所曰乌鲁素木丹曰精奇尼江曰科洛尔曰喀尔塔尔锡曰库穆尔曰额页尔曰牛曼河曰逊河口曰讷穆勒河源曰库尔都里河曰特力墨尔津河曰特尔格河曰冲古和洛曰墨理格尔口哈吉口曰伊勒该图和洛曰西拉鄂苏苏和洛曰萨尔济图山曰开兰鸿温曰兰鸿温都哩额勒苏曰乌兰刚噶曰布拉克图泉曰摩垓图泉曰托洛海图泉曰哈卜齐垓图曰阿拉尔图曰济喇曰布克尔曰和罗海图曰哈沙图曰音沁曰阿噜布拉克曰墨敦哈沙图曰扎穆呼都克曰布裕尔布咙得尔苏曰乌尔逊河乌兰刚噶曰克布都克曰西林呼都克曰诺穆罕布都哩曰呼拉得乌木克布拉克各设官兵守之重扃保障金汤万禩矣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二
  舆地考
  山东省
  等谨按自禹贡区州为九后世分省不能尽依古州之限或兼及他州边境而止若乃跨越兖青徐三州而又错出于豫州者惟山东为然古兖州之界曰济河徐州之界曰海岱及淮而青州居兖徐之中大约兖以河为北界徐以淮为南界济水自菏泽而下中络其间以会汶而入海故兖徐与豫之交又必以济分界自大河屡徙已南合于淮而溢荥之济水支脉久湮三渎之分流者俱经更易他如九河之既道大野之既潴故迹沈沦迄无定处是禹迹之难详在东省为尤甚郑樵所谓山川千古不易者又未可概论矣夫山东以一隅而兼唐虞数州之地则其田野之辟与民生之聚固自古而然春秋齐鲁之间称为上国两汉而下仍分置兖徐诸州而疆理各殊至唐时河从千乘入海故以此为河南河北道宋时建都于汴故以此为京东路至金改为山东路厥后遂有山东之名盖其负山踞海当水陆孔道以环卫
  神京实为南北之锁钥至于
  巡方之典首重岱宗崇圣之仪独隆阙里地邻畿甸霑
  
  光华此尤左辅之胜区非他省所得而同者矣
  山东明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济南府领济南兖州东昌青州登州莱州六府又置山东都指挥使司领济南等十六卫东平等五所
  本朝初因之设山东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济南顺治五年定山东与直隶河南共一总督十五年裁三省总督康熙四年复设三省总督仍驻直隶之大名府八年复裁雍正二年分济南府之泰安武定滨三州兖州府之沂曹济宁三州为直隶州四年设河东总督驻河南开封府兼辖二省八年以济宁还属兖州府又分兖州府之东平州东昌府之高唐州濮州青州府之莒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升武定州沂州为府以滨州改属武定府以莒州改属沂州府仍以高唐州还属东昌府十三年升泰安州曹州为府以东平州改属泰安府以濮州改属曹州府又裁河东总督专以山东巡抚管理乾隆三十九年复升兖州府之济宁州东昌府之临清州并为直隶州凡领府十直隶州二各卫所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俱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东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苏徐州府沛县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隶河间府宁津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南至江苏海州界六百八十里西南至河南归徳府商邱县界六百八十里东北至海四百二十里西北至直隶冀州南宫县界三百十里在
  京师南八百里
  济南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二百五十里西至东昌府高唐州界一百十里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东昌府荏平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直隶河间府景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八百里明济南府领州四县二十六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泰安武定滨三州为直隶州以长清新泰莱芜三县往属泰安州以阳信海丰乐陵三县往属武定州以利津霑化蒲䑓三县往属滨州雍正八年又分平原禹城临邑陵四县往属直隶高唐州十二年升武定州为府以滨州及所属县隶焉又分青城商河二县往属武定府十三年升泰安州为府复分肥城县往属改长清县还属济南府其直隶高唐州改属东昌府以平原等四县还属济南府凡领州一县十五
  历城县附郭
  章邱县在府东一百十里
  邹平县在府东一百六十五里
  淄川县在府东少南二百二十里
  长山县在府东一百九十里
  新城县在府东北二百十六里
  齐东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
  济阳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齐河县在府西四十里
  徳州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
  徳平县在府北二百五里
  平原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高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
  禹城县在府西北一百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高唐州十三年还济南府
  临邑县在府北一百四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高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
  陵县在府西北二百里雍正八年分属高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
  长清县在府西南七十里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
  泰安府在省治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四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兖州府阳榖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兖州府宁阳县界六十里北至济南府长清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沂州府𫎇阴县界二百十里西南至兖州府汶上县界一百里东北至博山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北至东昌府荏平县界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二百里明初以泰安州属济南府以州治奉符县省入降东平路为州属兖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泰安州为直隶州以长清新泰莱芜三县属之八年又升东平州为直隶州以东阿平阴阳榖寿张四县属之十三年升泰安州为府増置泰安县以东平州及所领东阿平阴二县隶焉其原领之阳榖寿张二县仍还属兖府又以济南府之肥城县来属泰安府以长清县还属济南凡领州一县六
  泰安县附郭元以前为奉符县明省入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新泰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属府莱芜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属府肥城县在府西七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三年分属泰安府
  东平州在府西一百四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东阿县在府西北二百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平阴县在府西北一百九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臣等谨按古青州西南据岱其与徐分界处说者以为当自齐之长城故阯管子谓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括地志谓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历泰山北冈上经齐州淄州东至密州琅琊䑓入海今自泰安府东阿平阴二县始与徐分界又东为肥城县及泰安县又东南为莱芜新泰二县又东为青州府之博山临朐至诸城县界为古青州境其东南为沂州府之蒙阴沂水县及莒州界为古徐州境
  武定府在省治东北二百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青州府乐安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济南府徳平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济南府齐东县界八十里北至海一百九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兴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济南府临邑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海二百十里西北至直隶河间府南皮县界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七百里明洪武时改棣州为乐安州以州治厌次县省入宣徳元年又改为武定州与滨州并属济南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武定与滨州并为直隶州以阳信海丰乐陵三县属武定州以利津霑化蒲䑓三县属滨州十二年升武定州为府増置惠民县以滨州及所属三县隶焉又分济南府之青城商河二县来属凡领州一县九
  惠民县附郭元以前为厌次县明初省县入武定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阳信县在府东四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
  海丰县在府东北六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
  乐陵县在府西北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
  青城县在府东南六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武定府
  商河县在府西南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武定府
  滨州在府东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
  利津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滨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霑化县在府东北七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滨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蒲台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滨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兖州府在省治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五百十里南北距二百六十里东至沂州府费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曹州府濮州界三百五十里南至江苏徐州府沛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泰安府肥城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沂州府兰山县界三百三十里西南至曹州府曹县界三百十里东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泰安府东平州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二百三十里明洪武初以兖州属济宁府十八年升为兖州府䧏济宁为州以属之共领州四县二十三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沂曹济宁三州为直隶州以郯城费二县往属沂州以曹定陶二县往属曹州以钜野嘉祥二县往属济宁州八年升东平州为直隶州以东阿平阴阳榖寿张四县往属又以济宁州还属兖州府其钜野嘉祥二县増属曹州十三年以东平州及所属东阿平阴二县属泰安府而以阳榖寿张二县还属兖州府又分单城武郓城三县增属曹州府而以嘉祥县还属乾隆三十九年复升济宁州为直隶州以金乡鱼䑓嘉祥三县往属凡领县十
  滋阳县附郭
  曲阜县在府东三十里
  宁阳县在府北五十里
  邹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泗水县在府东少北九十里
  滕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
  峄县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
  汶上县在府西北九十里
  阳榖县在府西北三百里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还属兖州府
  寿张县在府西北二百四十里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还属兖州府
  沂州府在省治东南六百六十里东西距五百二十里南北距五百十里东至海三百里西至兖州府泗水县界二百二十里南至江苏淮安府宿迁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青州府临胊县界三百七十里东南至淮安府海州界一百里西南至兖州府峄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青州府诸城县界三百里西北至泰安府新泰县界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六百五十里明沂州洪武初属济宁五年改属济南府十八年以沂州属兖州府以莒州属青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兖州府之沂州为直隶州以郯城费二县属之升青州府之莒州为直隶州以蒙阴沂水日照三县属之十二年升沂州为府増置兰山县以莒州及所领三县隶焉凡领州一县六兰山县附郭元以前为临沂县地明初省县入沂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郯城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沂州十二年属府费县在府西北九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沂州十二年属府
  莒州在府东北九十里初属青州府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𫎇阴县在府北二百里初属青州府雍正二年分属莒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沂水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初属青州府雍正二年分属莒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日照县在府东二百四十里初属青州府雍正二年分属莒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曹州府在省治西南五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兖州府济宁州界一百六十五里西至直隶大名府东明县界三十里南至河南归徳府考城县界一百十里北至大名府南乐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江苏徐州府砀山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南至大名府长垣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兖州府滋阳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北至大名府清丰县界二百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二百里明曹州属兖州府以濮州属东昌府降单州为县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兖州府之曹州为直隶州以曹定陶二县属之八年升东昌府之濮州为直隶州以范观城朝城三县属之又以钜野嘉祥二县増属曹州十三年升曹州为府増置菏泽县以濮州及所领三县隶焉又分兖州府之曹城武郓城三县来属其嘉祥县仍还属兖州府凡领州一县十
  菏泽县附郭宋以前为乘氏县地金改置济阴县元省入曹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曹县在府东南一百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曹州十三年属府
  定陶县在府东南四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曹州十三年属府
  单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
  城武县在府东南一百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
  郓城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属曹州十三年属府
  钜野县在府东一百四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属曹州十三年属府濮州在府北一百二十里初属东昌府雍正八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改属曹州府范县在府北少东一百六十里初属东昌府雍正八年分属濮州十三年改属曹州府观城县在府北一百七十里初属东昌府雍正八年分属濮州十三年改属曹州府朝城县在府北二百十里初属东昌府雍正八年分属濮州十三年改属曹州府臣等谨按古兖州东南据济其与豫分界处当自曹州府与徐分界处当自兖州泰安二府与青分界处当自济南青州二府古济水自陶邱而下东至于菏考菏泽在今曹州府定陶县境经繋诸豫雷夏泽在今曹州府濮州境经繋诸兖故二泽之间为兖豫之界济水又东北流经今范县郓城县南钜野县北又东北流经兖州府寿张县阳榖县南嘉祥县汶上县北乃济汶会流处是为兖徐之界其西北为古兖州境东南为古徐州境自泰安府东阿县以下至济南府历城县北为今大清河所经自章邱县以下至青州府乐安县北为今小清河所经即古济水所行之故道是为兖青之界其北为古兖州境其南为古青州境
  东昌府在省治西二百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济南府长清县界一百里西至直隶大名府元城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兖州府阳榖县界三十里北至直隶河间府故城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泰安府东阿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大名府开州治二百六十里东北至济南府齐河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直隶冀州枣强县治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九百四十里明东昌府共领州三县十五本朝初因之雍正八年升濮州为直隶州以范观城朝城三县往属又分高唐州为直隶州于济南府分平原等四县属之十二年以高唐州还属东昌府十三年以濮州与所属县俱改隶曹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升临清州为直隶州以邱夏津武城三县往属凡领州一县九
  聊城县附郭
  堂邑县在府西四十里
  博平县在府北四十里
  清平县在府北七十里
  荏平县在府东少北六十里
  莘县在府西南七十里
  冠县在府西一百里
  馆陶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高唐州在府东北一百十里雍正八年升为直隶州十二年还属东昌府
  恩县在府东一百八十里
  青州府在省治东三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三百四十里东至莱州府潍县界九十五里西至济南府淄川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沂州府沂水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武定府利津县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海五百里西南至兖州府治四百二十里东北至海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武定府治二百三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里明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
  本朝初因之雍正八年升莒州为直隶州以蒙阴沂水日照三县往属十二年以莒州及所属县改隶沂州府十三年増置博山县凡领县十一
  益都县附郭
  博山县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雍正十二年析益都县及济南府之淄川县泰安府之莱芜县地置县
  临淄县在府西北五十五里
  博兴县在府西北一百十里
  高苑县在府西北一百五十里
  乐安县在府北少西九十里
  寿光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昌乐县在府东七十里
  临朐县在府南少东四十五里
  安邱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
  诸城县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
  登州府在省治东北九百二十里东西距五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五十三里东至海四百里西至莱州府掖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莱州府即墨县界三百五十里北至海三里东南至海三百九十里西南至莱州府二百四十里东北越海至奉天金州界旅顺口五百里西北至海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六十里明登州属莱州府洪武六年升登州为直隶州九年升为府以宁海州为属州共领州一县七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三年増置海阳荣城二县凡领州一县九
  蓬莱县附郭本黄县地
  黄县在府西南六十里
  福山县在府东少南一百三十五里
  栖霞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
  招远县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
  莱阳县在府南二百五十里
  宁海州在府东少南二百十里
  文登县在府东南三百三十里
  海阳县在府东南二百二十里本莱阳县地明置大嵩卫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为海阳县荣城县在府东四百六十里本文登县地明置成山卫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为荣城县莱州府在省治东北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登州府招远县界六十里西至青州府寿光县界二百三十里南至海三百五十里北至海八十里东南至海三百五十里西南至青州府诸城县界二百六十里东北至招远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海七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四百里明洪武元年升莱州为府
  本朝因之领州二县五
  掖县附郭
  平度州在府南少西一百里
  潍县在府南少西一百二十八里
  昌邑县在府西一百十里
  胶州在府南二百二十里
  高密县在府南少西一百五十五里
  即墨县在府南少东二百五十里
  济宁州明初为济宁府寻降为州属兖州府以州治任城县省入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领钜野嘉祥二县八年还属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复升为直隶州凡领县三
  金乡县在州西南九十里旧属兖州府 本朝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分属济宁州鱼䑓县在州南一百十里旧属兖州府 本朝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属曹州十三年还属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复分属济宁州
  嘉祥县在州西五十里旧属兖州府 本朝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属曹州十三年还属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复分属济宁州
  等谨按古徐州西境与豫州分界处当在济淮之间北自曹州府之钜野县即古之大野为徐兖豫三州分界处自钜野而南为济宁州嘉祥金乡鱼䑓县入江苏徐州府界为古徐州境其北为曹州府之定陶城武单县入河南归徳府界为古豫州境
  临清州明临清县孝宗时升为州属东昌府
  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升为直隶州领县三邱县在州西南四十里旧属东昌府 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分属临清州夏津县在州东四十里旧属东昌府 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分属临清州城武县在州北七十里旧属东昌府 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分属临清州臣等谨按二东之名肇见于诗齐鲁之间称为东也久矣而其以山东为名则实始于金盖古之所称山东者往往各随所指管子谓楚为山东之强国史记引贾生言谓秦并山东三十馀郡后汉书陈元传谓光武不当都山东皆指函谷关以东而言此以华山之东为山东者也唐杜牧谓山东之地禹画九土曰冀州马考于冀州部内亦分引山东山西之土俗此以太行山之东为山东者也自金改宋之京东为山东遂专指齐鲁之地而言其后遂因之不改云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