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稗官杂记/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稗官杂记
卷三
作者:鱼叔权
卷四

李容斋咏朱云诗。腰间有剑何须请。地下无人亦足游。可惜汉庭槐里令。一生唯识佞臣头。古今咏朱云者。无此意思。虽置之唐宋集中。无愧矣。正德辛巳。容斋远迎唐太史皋于义州。太史有畦畛。不轻言语。至定州。容斋于座上走笔。次飮酪四绝句云。柳下胸中定自和。休论酪性更如何。芳名得上诗人句。已比寻常酒德多。盐梅今日不须和。奈尔残肠真性何。若使次公知此味。当时未必戒无多。一椀尝来反太和。新诗得意妙阴何。若将麹蘖论优劣。一段天真汝自多。香粳雪乳共调和。滋养功夫舍此何。熊掌从来非所愿。子舆之论有谁多。太史览之曰。真老拳。嘉靖壬午年间。中庙令弘文馆官制君臣图像赞。书于各像之上。命书局刊板。容斋李公尝曰。诸公所制赞。多讥贬语。大失赞体。其时遽有刊板之命。未及抹改。可恨云。

黄参判孝献字叔贡。学问甚笃。为诗文。必以西汉盛唐为的。一时以为强效古文。颇不许。余尝客游西海既半年。与伯氏会于都下。公寄诗曰。文章歆二子。兄弟政难为。不见未旬月。相思如渴饥。池塘成梦后。风雨对床时。借问牵春兴。今朝几首诗。其句格之高下。具眼者自能知之。

参判黄公尝曰。退之张彻墓铭曰。自申于暗明莫之夺也。晦翁以为此铭隔句用韵。但暗明二字乙之。则韵自叶而义亦胜。以余管见窃谓。止明字为句。则虽不乙亦可。盖暗明即幽明。王导云幽明之间负此良友。语有自来矣。使晦翁可作。安知其不许余之僭越乎。

奇应教遵字子敬。正德己卯岁直玉堂。有纪梦诗曰。异域江山故国同。天涯垂泪倚孤篷。潮声寂寞关河闭。木叶萧条城郭空。野路细分秋草里。人家多在夕阳中。征帆万里无回棹。碧海茫茫信不通。声调悲壮。绝似唐诗。不数月。谪咸镜之稳城。其异域垂泪。河关城郭。野路人家。无回棹信不通者。一如诗中所纪。信乎诗之能谶人也。

金冲庵窜济州。作方生谈牛岛歌。正如鬼仙之语。余问骆村朴公曰。冲庵牛岛歌何如。骆村曰。世间除长吉。安能有此作。所见与余同也。其诗曰。瀛洲东头鳌柱倾。千年閟影涵重溟。群仙上诉摄五精。屃赑一夜轰雷霆。云开雾廓忽出。瑞山新画飞王庭。溟涛崩汹噬山腹。唅呀洞天深云扃。棱层镂壁锦缬殷。扶桑日照光晶荧。繁珠凝露溅轻湿。囊中瑶碧森列星。琼宫渊底不可见。有时隐隐窥窗棂。轩辕奏乐冯夷舞。玉萧䆗窱来青冥。宛虹飮海垂长尾。麤鹏戯鹤飘翅翎。晓珠明定尘区黑。烛龙烂烨双眼青。骖虬踏𩽼多娉婷。天吴九首行竛竮。幽沈水府囚百灵。邪鳞顽甲毒风腥。太阴之精玄机停。仇池禹穴传神迹。惜许绝域讹图经。兰桡挐入攫神形。铁留吹裂老怪听。水咽云暝悄愁人。归来恍兮梦未醒。嗟我秪道隔门限。安得列叟乘风冷。

冲庵赠市隐朴继姜二绝句。其一曰。看渠诗思入湖山。刚压红尘十丈顽。大隐从来非曲径。市中壸日亦仙班。其二曰。懒倚纱窗春日迟。红颜空老落花时。世间万事皆如此。叩角狂歌谁得知。按下篇乃弘治年蓝衣老人赠韩生之诗。事见秋江冷话。盖必朴继姜者。手轴求诗。公以诗词意正合于朴。故聊与戯题耳。余少时将往西海。采云子呼酒饯行。即席作词曰。山之中兮寂寂。君归兮我未归。溪之流兮洗君心。洛之尘兮缁我衣。其词不甚高古。而老熟可喜。是时采云子。年仅弱冠。

曺适庵伸少有才名。成化己亥。随通信使申文忠公叔舟往日本。盖洪涵虚贵达蔡懒斋寿。交荐故也。成庙以御札出五题。令制进。又命六承旨。各出险韵以试。将行。涵虚作适庵赋赠之。后退居岭南之金山。有诗稿五卷𫍲闻琐录一卷。其偶吟诗曰。三杯卯酒詑年稀。手拓南窗一咏诗。泉眼溢池鱼泼剌。树林绕屋鸟来归。花生颜色雨晴后。柳弄腰肢风过时。谁道适庵无个事。每因节物未忘机。自注云。用进退格。入诗酒林泉鱼鸟花柳等十字。

燕山君尝作绝句曰。时许群贤宴画亭。闲凭花酒觉升平。何徒争喜鸿私厚。咸欲思忠献以诚。又曰。重贤宽许会银台。春满长途叱拨催。不啻醉怜闲夜月。归牵歌管可重徊。适庵曹伸追次韵曰。撤人庐舍摠为亭。采却青红作运平。诛尽元勋屠谏辅。只留皂帽表忠诚。万人騈死筑葱台。舞罗迓祥赐锦催。忸怩欲寻诸弟骨。却于海上暂徘徊。

海州首阳山中有孤竹君遗基。州南海中又有兄弟岛。谚传伯夷叔齐死于此。按隋书裴矩传。高丽本孤竹国。双梅李垕云孤竹国今海州。然大明一统志永平府西一十五里。有孤竹君所封之地。又府城西北有孤竹三君冢。又有伯夷叔齐庙。地志相传如此。不知隋书何所据也。

济州厥初无人物。有神人。从地涌出。今汉挐山北麓。有穴曰毛兴。即其地也。神人长曰良乙那。次曰高乙那。三曰夫乙那。高乙那之后高厚。清朝于新罗。号曰星主。历高丽至本朝。高氏有登第致宰相者。正德中。高某补内禁卫在京。有李生以军官回自济州。高问曰见吾侪穴否。李答曰见而溺之矣。高默然。

世俗以不才偶中及第或生员进士者。谓之用稿网获虎。洪观察。叙畴赞成淑之子也。少年登第。放榜之日。韩判书亨允往贺赞成曰。公家稿网何能不朽乎。盖谓赞成父子皆偶中科第也。然观察不数年。选入玉堂。赐暇读书。有盛名于时。岂可谓稿网获虎乎。

董侍讲作朝鲜赋数千言。龚云冈著使朝鲜录二卷。今北京书肆及广宁等处。有发卖此书者。吾东风土及迎诏接宾之道。始流布于中国矣。

前后华使之来。沿路观察使必迎诏于地界官司。至尽界而别。独平安道观察使迎诏于安州。礼毕径还平壤。盖观察使于平壤兼府尹。欲与下官迎诏故也。然既为一道主。而独异其礼。实未稳于事軆也。龚云冈撰使朝鲜录。其记沿途诸官迎送之礼。乃曰。平安道观察使候迎于义顺馆。至大同馆而别。盖云冈一时误记。或心非其事。而欲著定例也。其后行人王鹤之来。因言官之启。令平安道观察使今后依使朝鲜录例。迎于义州。沿途迎送之礼。始归于一矣。

慕华馆旧立两柱红木门。谓之迎送诏门。龚云冈之来。安老建议改之。依中国牌楼。欲构三间一宇。而未详其制。只作一间。盖以青瓦。题其额曰迎诏之门。后三年薛给事廷宠见之曰。所迎有诏有敕。又有赏赐。而独名以迎诏。其义似偏。如曰迎恩。则于彼于此俱可矣。遂写迎恩二字使揭之。

东方之数。天三地八。故女多男少。一男子至畜二三妾。而虽贱妇亦有寡居者。此其验也。凡官私执爨供具者。皆是女人。非徒习俗为然。实由男少女多之故也。前后华使之来。沿途执役女人。例以男服从事。以其乳大。时为唐人所觉。龚云冈到辽东。下案验于都司。其文略曰。朝鲜国一带。道路驿官。旧俗相沿。多用妇人答应。固知本国素遵礼义。而此事不无有涉嫌疑。实于国体攸关。名节所系。既已得于传闻。敢不行于宿戒。仰都司咨行国王。知会禁革。云云。然竟不能革也。

礼部郞中尝见本国贺节表文。谓译士曰。汝国于年年贺节之时每以一表改写来贺乎。答曰。每令词臣临时制表。有何稀贵。而必以一表逐年来贺乎。余考大明会典。城隍及厉坛祭文。制送于各处。使守土者常缮写以祭。郞中之问之者。盖以贺节年年有之。恐或如城隍厉坛之用一文也。

景泰庚午以来。以文士使本国者。倪谦司马恂陈鉴高闰张宁陈嘉猷金湜张珹祈顺张瑾董越王敞艾璞徐穆唐皋史道龚用卿吴希孟华察薛廷宠张承宪王鹤等二十二人。皆有皇华集摠若干卷。近来礼部郞官及山海关主事。因朝京使臣之回。屡求皇华集。盖欲览彼唱酬之作。而无究风土也。若爱异土之物。则岂必求书册哉。议者厌其求索。至以贪财目之。则过矣。尝见崔校理漂海记。浙江之官疑其为贼倭。崔画地书朝鲜国人等语示之。问曰朝鲜国有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徐居正。皆名士也。汝能指其人之大槩乎。崔历书其籍贯官职以呈。遂得东还。郑申诸公之名。因皇华集而显于中国。则中国士大夫之求皇华集者。未必非本国之益也。

龚云冈欲见本国科试录及志书。将别恳请。郑湖阴付朝京陪臣以送。其时朝议令湖阴寄书以为两书东国本不刊刻。云冈复书曰。试文及志。既谓无梓行。不必寄来。但此二种书籍。昔人曾见有刻本。虽宋元时。有高丽故籍。今吴中亦有藏本。不为嫌也。本谓贵国同文同伦。故以此而征文献。且以广异闻也。别无他意。子东国之贤者。亦为此言可乎。吾非索督亢之地图也。何疑之深也耶。可发一笑。

吴给事希孟。每倚轿览唐太史皋皇华集。及到大平馆。令头目之能书者写所作诗篇。余与译士金进见其稿。有望远亭一篇。其诗曰。日月天门迥。星辰海国遥。鸠呜深市口。雁入古山腰。野树斜侵郭。河流曲抱桥。壮游真万里。无外见皇朝。后二日游西湖。历望远亭。既还馆。出此诗送于馆伴诸公。此行吴之所著颇多。未必临纸挥毫。呻吟预作如此类者。盖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