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四库全书本)/卷069
经义考 卷六十九 |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六十九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六十八〉
刘氏〈𤩽〉周易乾坤义
隋志一卷
佚
周易四徳例
七录一卷
佚
南史刘𤩽字子珪沛郡相人荐为秘书郎不见用齐高帝践阼召𤩽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永明初除步兵校尉不拜天监元年谥曰贞简先生
萧子显曰刘𤩽承马郑之后一时学徒以为师范
李氏〈玉之〉周易乾坤义
七录一卷
佚
阮孝绪曰齐临沂令李玉之撰
许氏〈辩〉乾坤气法
隋志一卷
佚
释〈法通〉周易乾坤义
七录一卷
佚
亡名氏周易乾坤三象
七录一卷
佚
乾坤二卦集传
二卷
未见
右见澹生堂书目
史氏〈通〉乾坤别解
三卷
佚
钱氏〈贵〉乾坤纂遗
未见
刘氏〈迁〉乾坤微言
一卷
存
曹溶曰刘迁字无始历城人自号锺阳子
王氏〈逄〉乾坤指说
一卷
佚
范氏〈仲淹〉四徳说
一篇
存
朱子〈熹〉元亨利贞说
一篇
存
管氏〈志遒〉周易六龙解
一卷
存
曽乾亨序曰管登之先生起家楚臬从浔阳上书乞归候命匡庐之麓日玩周易注六龙解夫龙徳者大人之学也濳见惕跃飞亢大人所乘之遇也乃中古而降龙徳之大人不少概见何哉盖尝观于阴阳之际而知天徳之难也龙本纯阳有纎毫阴翳之未尽即难语龙徳乾元统天自一至九纯阳用事用而无用朕兆莫测先天浑沦孰睹其首此干体也自阴柔现而干体析干体析而群阴始杂于阳就中阴气消化未融其末立见群龙安得无首哉夫天以无首为则有首则非天则矣天则不见龙徳隐而世变日下矣阴既盛而阳刚漓即龙徳多迍数圣人之出正值惕跃之会于两干合体之间兢兢若此故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亦深瞩阴阳之微机乎使其在今日忧患更复何似然圣人固已逆睹矣彼其以龙徳而于三四之际所操修垂戒者抑何肫至也先生负超世之识精诣悟彻中皆释孔子传文而未尝创为臆说世之诵其言者可以知其人矣
志道自序曰余幼以应举之例习易长而稍有所闻辛未登籍乙卯归田日兢兢以修慝远名是务笔札罕有存者而天台耿先生贻书以阐道相迪于是辑经删史之念起会余捧分臬辰沅之檄以不能将母陈情再辞次蠡口邮亭以待命于时身心阒寂忽动训易之思先草六龙解次乃会通乾坤彖象文言次及六子又次及屯蒙以后反对诸卦而余所陈疏与被参之报并至遂返棹遄归至蛊之上九而停笔自惟蠡管之见未必深契圣心权命之曰易测将以馀力脱稿就有道而正焉而先慈之恸作矣伤哉天乎易之辞演自羑里易之传兆于匡围古圣兴易尚有忧患余何人斯而能逃此酷罚哉门人张浩请以易测公诸人余曰书未成也则请先出六龙解余曰可哉是乾象中之一义也夫圣人之用尽于六龙矣其体则在乾乾字渊乎渊乎余苐测其影响云尔其中解群龙无首之义实发端于耿先生万历癸巳甘士价曰东溟周易六龙解因人事发天道旁引曲证中窽入神无一言泥易亦无一言非易
六龙剖疑
一卷
存
志道自序曰志道以万历壬辰待命蠡口草周易六龙解比归缄质先师耿恭简公公为题其简端最赏惕见二解而推敲释氏神龙之说是时公在沈疴中盖疑余之以神龙首释氏而未暇察其正为群龙无首之义发也越七䙫今少司马许敬庵先生有六龙解之评其持论平正切实大类恭简公而推敲更密因复拈玩有不安于心者即随其所列条款从中剖厥疑义以复敬庵亦欲与海内贤豪共商之名之曰六龙剖疑云万历壬寅
王氏〈辂〉师卦解
一卷
未见
三楚文献录王辂字以明公安人国子监生除凤翔府通判归隐平乐村竹林蔡复一抚黔过而问学辂著师卦解一卷报之皆折冲至理
柯氏〈述〉否泰一十八卦论
佚
闽书柯述字仲常泉州南安人嘉祐四年登第元祐元符中两知福州历福建提刑湖南转运使终朝议大夫直龙图阁述粹于易著否泰一十八卦以明君子小人之分
传氏〈耆〉同人卦说
一篇
佚
度正曰濓溪先生摄邵州事以改定同人说寄傅伯成伯成复书云𫎇寄同人说改易数字皆人意所不能到宜乎使人宗师仰慕之不暇也
曹学佺曰耆遂宁人字伯成年十四荐于乡知平羌县
文氏〈天祥〉贲卦义
一篇
存
按贲卦义一篇先生兼崇政殿说书时于熙明殿进讲义也又有诗定之方中讲义一篇今集中不载
王氏〈逢〉复书
七卷
佚
蔡氏〈沆〉复卦大要
一篇
存
徐梦发志墓曰先生讳沆字复之号复斋居士西山先生次子也西山怜外表兄虞英无子与之为嗣更名知方从母命归宗入则受教家庭出则从文公学承父春秋之属作春秋之论及王纲霸统等书行于世以敬为入徳之门户义为一身之主宰发明敬义以示人以复为学者迁善改过之几与人讲明复卦尝言人当以不远复为法以频复而厉为戒尤有功于世教云
真氏〈徳秀〉复卦说
一卷
存
魏了翁作碑曰真公徳秀建宁浦城人字景元后更希元绍定六年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进显谟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端平元年权户部尚书除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二年参知政事感风疾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致仕诏以文忠易名
王氏〈家屏〉七日来复解
一篇
存
俞汝言曰公字对南大同山阴人隆庆戊辰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谥文端
王氏〈乔桂〉七日来复解
一篇
存
顾𣾨曰石首人隆庆戊辰进士改庶吉士除福建道御史历四川布政司参议
李氏〈沂〉复见天心解
一篇
存
朱一是曰嘉鱼人字太清万历丙戌进士改庶吉士除吏科给事中建言为民
陈氏〈希亮〉家人噬嗑二卦图
二篇
佚
范氏〈祖禹〉家人卦解义
一篇
存
祖禹进札子曰臣近以权住经筵久不进讲陛下今月一日已御迩英又先降圣旨过端午未住讲读此见陛下好学之至也而臣自五日以后北郊奉祀未获入侍伏睹中宫初建将行嘉礼实为正始之基恭惟本朝祖宗家法自三代以还盖未之有由汉以下皆不及也今陛下纳后以承天地以奉祖宗内尽孝养外美风化将以为万世法愚窃为陛下重之谨按周易家人之卦乃圣人所以定天下之端本臣辄不自揆敢撰集所闻先圣先贤之言为解义一篇谨录上进以代奉事伏望圣慈少赐省览
〈阙〉氏〈徳亮〉家人经传衍义
佚
程钜夫后序曰家人之卦辞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呜呼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岂有乱与亡哉夫惟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故治天下之道备于家人一卦非已备也所以为治道之备者始于此也呜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独非圣人之治乎予于是深有感于此书矣有问治天下之道于徳亮者请执衍义以往抑以风自火出之家推之风以动化言火以家宅言盖曰化天下必自一家始也炉鞲之说固善若曰火自风出乃可徳亮谓为何如
按徳亮不知其姓氏疑是赵采所撰明文渊阁书目有家人衍义二册未审即是书否也
朱子〈熹〉损益象说
一卷
存
黄干跋曰损益之义大矣圣人独有取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何哉正心修身者学问之大端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也古之学者无一念不在身心之中后之学者无一念不在身心之外此贤愚所由分而圣人之所为深戒也晦庵先生二象以授学徒江君孚先所警于后学者至矣孚先以示其同学黄干三复敬玩刻之临川县学以勉同志庶亦知所以自警哉嘉定己巳暮春
释〈契嵩〉巽说
一篇
存〈载镡津集〉
陈舜俞曰契嵩字仲灵自号濳子藤州镡津人得法于洞山庆历间居钱塘皇祐间去居越观察李公谨奏赐紫方袍乃抱书游京师赐号明教大师
汉易中孚义
佚
按公羊春秋陨霜不杀草传何休注引易中孚记文曰阴假阳威之应也是汉有其书矣
胡氏〈鼎金〉三陈九卦说
一卷
未见
俞汝言曰胡鼎金字贵刚究心易学作三陈九卦说见朱升周易旁注
王氏〈安石〉九卦论
一篇
存
包氏〈希鲁〉易九卦衍义
一卷
佚
江西通志希鲁字鲁伯进贤人从学吴澂其教人先徳行后文艺及卒门人私谥曰忠文
张氏〈希文〉十三卦考
一卷
佚
傅若金状曰大书字质夫瑞之新昌人初为吏以荐授百丈尹不赴所居积书圜四壁若巢然人因号书巢先生
范氏〈述曽〉易文言注
佚
册府元龟范述曽为大中大夫注易文言
沈氏〈束〉文言说内外
未见
沈氏〈进〉文言会粹
二卷
存
缪泳序曰文言孔子十翼之一也故章必冠以子曰而梁武独谓为文王所作岂其然与世之言古易者分十翼以复孔氏之旧于文言传仅录乾坤二篇不知散入于系辞者尚多也吾友沈山子研精易学取系辞诸卦类乎文言者悉附于乾坤之后又以论语戴记诸书文义相近者増益之题曰文言会粹盖说经者不嫌于同异以之入于古易其谁曰不宜
谢氏〈万〉周易系辞注
隋志二卷
佚
晋书万字万石简文帝作相召为抚军从事中郎再迁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按双湖胡氏易启蒙翼传所载传注有谢平系辞注二卷疑即万书字偶讹也
韩氏〈康伯〉系辞注
隋志三卷
存
晋书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人简文帝居藩引为谈客自司徒左西属转抚军掾中书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为侍中转丹阳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改太常李心传曰后汉书杨易传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魏志许定奏事亦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效之皆与韩康伯本不同
李清臣曰韩康伯颇号知易至于圣人之精义又往往溺入于名理趋向大与佛老相类
程子曰读易者如王辅嗣韩康伯只以老庄解之是何道理
税与权曰易经羲文周孔之手可谓最古而篇第不明盖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韩尤其著者魏志谓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厥初犹如今乾坤附之于后至王弼则自坤以下各爻聨缀之标题乃以上经干传至下经丰传为六卷不知于义何居及韩伯又以上下系为七八卷说序杂为第九卷略例为第十卷使羲文周公上下二篇之经不成二篇而孔子十翼不成十翼汉魏迄今几千馀年列于学官无一人能辨其非者惑世诬民抑何盛哉
王应麟曰系辞正义云韩氏亲受业于王弼承弼之旨故引弼云以证成其义愚考弼终于魏正始十年韩康伯东晋简文帝引为谈客二人不同时相去甚远谓之亲受业误矣
俞琰曰汉去古未远诸儒训解多类象数盖亦有所本至魏王弼以老庄之虚无倡于前晋韩康伯又和于后圣人之本旨遂晦沿袭至于唐诸儒皆宗之太宗诏名儒定九经正义于易则取王传而孔颕达軰以当时所尚故虽其说未尽善亦必为之曲䕶 又曰隋经籍志云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惟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今韩康伯注本以说卦三篇分出序卦杂卦则序卦杂卦之名盖始于康伯也王袆曰韩康伯注系辞说卦等篇其说本于王弼疏略而无据
按陆氏释文序录注系辞者十人谢万韩伯袁悦之桓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爰顾欢明僧绍刘𤩽今之存者惟韩氏而已
桓氏〈玄〉系辞注
隋志二卷
佚
陆徳明曰字敬道谯国龙亢人伪楚皇帝
王应麟曰何以守位曰人所谓后非众罔与守邦也释文云桓玄明僧绍作仁今本乃从桓玄误矣本义作人云吕氏从古
袁氏〈悦之〉系辞注
佚
荀氏〈柔之〉周易系辞注
隋志二卷
佚
卞氏〈伯玉〉周易系辞注
七录二卷
佚
阮孝绪曰宋东阳太守卞伯玊撰
陆徳明曰济阴人宋东阳太守黄门郎
徐氏〈爰〉周易集注系辞
七录二卷
佚
顾氏〈欢〉注二系
佚
刘氏〈𤩽〉周易系辞义疏
佚
明氏〈僧绍〉系辞注
佚
陆徳明曰僧绍字承烈平原人征国子博士
按释文引明氏系辞注何以守位曰人人作仁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作君子之道
沈氏〈𬴊士〉周易两繋训注
佚
梁武帝周易系辞义疏
隋志一卷
佚
萧氏〈子政〉周易系辞义疏
隋志三卷〈唐志二卷〉
佚
宋氏〈褰〉周易系辞注
隋志二卷
佚
册府元龟宋褰为大中大夫注周易系辞二卷
杜氏〈弼〉系辞义疏
佚
北史杜弼字辅元中山曲阳人孝昌初除太学博士调侍御史累迁大行台郎中赐爵定阳县男后除胶州刺史耽好玄理注庄子惠施篇并易上下系辞曰新注义苑并行于世
荀氏〈谚〉系辞注
唐志二卷
佚
胡氏〈瑗〉系辞解
二卷
存
司马氏〈光〉系辞说
宋志二卷
未见
邹氏〈浩〉系辞纂义
宋志二卷
未见
浩自序曰未有天地固有者易也岂待圣人作之而后为易乎圣人取易于不可见闻之中而见之于卦爻彖象之内使天下后世由此入易焉犹鱼兔之筌蹄也犹江海之舟楫也犹诸夏之道路也犹堂奥之门户也伏羲作易之初八卦而已三画而已文王益之而为六十四重之以六爻然后天下之能事毕矣然而未有辞也周公又即卦爻为辞以系焉而孔子名之谓之系辞先儒谓文王系卦辞周公系爻辞误矣杨子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又曰重易六爻不亦渊乎以此推之文王但益卦重爻未尝系辞而系辞者皆周公也孔子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伏羲也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文王也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周公也三圣一心孔子之心三圣之心也乐天知命又忧之大也故又为彖象以释卦爻之辞又为文言以兼释其彖象又因卦爻彖象而无所不释以自见其意后之君子视其可以传卦爻之下者既以别而传之矣视其不可以传卦爻之下者则类而传之于其后耳取孔子之名周公者名焉亦谓之系辞其为系辞虽同其所以为系辞则异矣兹异也祗其所以为同欤是故立象以尽意伏羲之事也设卦以尽情伪文王之事也系辞焉而尽其言周公之事也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则孔子与焉至孔子而所以尽利所以尽神于是乎尽矣孔子尝曰智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观彖而已未及象也而思已过半况并系辞观之乎虽然不能自师其诚心不足以观系辞不能观系辞不足以观易易乎易乎舍系辞而易者岂无其人乎吾未之见也
蒋氏〈之奇〉系辞解
宋志二卷
佚
东都事略之奇字颕叔宜兴人游欧阳修之门后摭浮语弹修考验无实遂为清议所非官至枢密院使崇宁初以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韩氏〈元吉〉系辞传
佚
江西通志韩元吉字无咎开卦人维之子仕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封颕川公尝师尹焞友朱子又得吕祖谦为女婿为诸儒所重徙居上饶前有涧水故号南涧
刘氏〈槩〉易系辞解
宋志十卷
佚
董真卿曰槩字仲平东明人
胡一桂曰刘槩系辞解有论以括其大意
邓氏〈传之〉系辞说
一卷
佚
周必大曰永丰邓传之字师孟游永嘉叶适正则之门其于六经尢好读易有系辞说一卷
吕氏〈祖谦〉周易系辞精义
宋志二卷
存
黄氏〈干〉系辞传解
一卷
存
凡二篇又一篇安庆郡学讲义
柴氏〈中行〉易系集传
佚
馆阁续录柴中行字与之饶州馀千人绍熙元年进士及第以宗正少卿十一年正月兼国史院编修官七月为秘书监十二年六月除秘阁修撰知赣州宋史中行所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𫎇说张世南曰南溪柴先生中行吾乡前辈也以国学上舍登绍熙庚戌甲科事宁考为秘书监初任临川推官秋大比漕司前期取脚色必欲书委不是伪学五字先生得文移即具申云自㓜习易读伊川之书以取科第如以为伪不愿考有谗之者内台欲加论列何公澹在谏省曰其人所守不变可罪之乎董真卿曰恕斋集解系辞以后
王氏〈之佐〉系辞解
佚
黄震后序曰易示吉凶所以吉所以凶则有理存焉自晋人以老易并言遂矫诬圣经以证虚无之学至我伊川始言理以究其精微晦庵始言吉凶以复其本义继此言易者纷纷匪赘则凿否则沦于虚无者有以临川邹氏解六十四卦其有王氏继之解系辞始明白守正不袭用二先生之说而理自然相符其学识之正何如哉然其意犹未显于世虽其后人出以见示犹自谦逊谓不过平说尔余尝考二氏与陆象山同以明经荐于乡名声实相上下象山以解经为非至今名声振天下二氏帖帖正理下帷解经没世而名不称出奇者争传守正者无闻天下事每如此既录其副因三太息书元本而还之
柴氏〈元祜〉易系辞说
佚
姓谱元祜字益之通五经尤长于易四方从学者众汤汉李伯玉饶鲁皆出其门学者称为强恕先生著春秋尚书论语解易系辞中庸大学说
舒氏〈浒〉系辞说
三卷
佚
何氏〈基〉系辞发挥
二卷
未见
亡名氏系辞要旨
宋志一卷〈胡氏翼传三卷〉
佚
太学直讲系辞
十二卷
佚
胡一桂曰三舍时学舍讲义也
刘氏〈因〉易系辞说
佚
苏天爵作墓表曰先生讳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尝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至元十有九年征拜承徳郎右赞善大夫未㡬辞归二十八年复遣使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来征以疾固辞不起先生于文不为空言皆有补于世教其小学四书语录皆门生所录惟易系辞说乃先生病中笔之亲授其徒者也延祜中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上䕶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齐氏〈履谦〉系辞旨略
二卷
未见
倪氏〈复〉易系辞解
未见
陈氏〈仁锡〉系辞十篇书
十卷
未见
张氏〈习孔〉系辞字训
一卷
存
李氏〈焘〉易大传杂说
宋志一卷
未见
经义考卷六十九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