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续竹谱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续竹谱一卷
作者:刘美之 
据1927年涵芬楼本《说郛》卷第六十六

蜀土有竹,状若垂钓,俗名钓丝竹也。

毛竹,生武夷山。李义山诗云:“安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当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玄孙不更来。”

方竹,生岭外,大者如巾筒,小者如界方。

瑞竹,合欢竹也,发地尺馀,分为两竿。

沙摩竹,生桂岭,一人止可擎一竿。欲种则鈖其苗,载二尺许钉入土,不逾月而生根叶,期年长芽笋,不三载而为林。

簟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五六尺。南人取嫩竹,细破槌浸之,织而为布。

𫂠竹,皮上有文,可为错子,错甲利胜于铁。若钝,以浆洗之,还复快利。《广州志》云︰“石林之竹劲而利,削为刀,割物如切草。”

《北户录》云:“贞元年间,有盐户犯禁,逃于罗浮山,深入第内十三岭,《南越志》云:“本即有罗山,忽海外有山浮来相合,是曰罗浮山,有五岭,二十峯,九百六十瀑泉,域中无出其右也。”见巨竹万竿,围皆二丈馀,有三十五节,节凡三尺许。逃者遂伐一竿,破以为篾,会赦,遂挈以归。有人得一篾,奇之,献之太守李琈,乃围而记之。今海南以竹为甑者,屡见之矣,皆罗浮之竹也。”

斑竹,世传二妃将沉湘水,望苍梧而泣,洒泪染竹成斑。

黄竹,穆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谓之《黄竹之歌》。

紫竹,其茎如染,出青城峨嵋山,可作笙竽箫管。

㯶竹,蜀中多有之。皮皆是㯶,亦谓之桃竹。

猫儿竹,长沙有之。下丰上细,其笋甚甘美,大者重十馀斤。

红竹,出峡州宜都县飞鱼口。大者不过一寸许,鲜明可爱。

顾恺之《竹谱》云:“南岭实烦有毛竹、筜竹、青皮竹、木竹、钓丝竹、桃竹、越王竹。”越王竹,春生石上,细荻,高丈馀。以其青色者用为竹筹,越王弃馀筭而生焉。

箣竹,即节上有刺,南人呼刺为箣。邕州旧以为城,蛮蜑来侵,竟不能入,即箣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