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继续革命 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继续革命 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

——赞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修改
中国京剧团《红灯记》剧组
1969年10月13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经过精益求精的加工修改,以更加光彩夺目的面貌在首都上演了。这是上海京剧院的革命文艺战士,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在江青同志的亲自指导下,发扬继续革命的精神,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新胜利。

《智取威虎山》是革命样板戏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典范。它越改越好:越改越突出了毛主席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的光辉思想;越改越深刻地体现了毛主席“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伟大思想;越改越突出了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智取威虎山》这颗无产阶级光辉的艺术明珠,经过修改,放射出了更加灿烂的异彩。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智取威虎山》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塑造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群象。幕一拉开,追剿队穿林海、跨雪原,矫健挺拔的舞蹈动作,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休息时,战士相碰,跺脚取暖,表现了人民军队蓬勃的革命朝气,严肃活泼的战斗气氛。整队时,少剑波讲述了追剿队的战斗任务,鼓励大家要象毛主席教导的那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战士们立即齐声高呼:“去争取胜利”,豪迈的声音震醒了深山老林。这高昂的声音,表现了追剿队战士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一颗红心,表现了追剿队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表现了追剿队战士要压倒一切敌人的必胜信心!第九场追剿队战士向敌人巢穴进军的“滑雪”舞蹈,战斗气氛很浓,艺术感染力很强。漫天大雪,山高坡陡,但是革命战士无所畏惧,一个个抖擞精神,披风冒雪胜利前进,那挺拔优美的滑雪舞蹈,那攀山越岭的精采的翻扑表演,深刻地展示了人民军队有压倒一切敌人,不怕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

在人民军队的英雄群象中,《智取威虎山》突出地塑造了主要英雄人物杨子荣的高大形象,深刻地展示了他“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的无限忠于毛主席的赤胆红心,“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的宏伟理想和彻底革命精神。

杨子荣一出场就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顶朔风、破飞雪英勇顽强的战斗雄姿。在嘹亮高亢的乐曲声中,杨子荣迎着风雪,急驰上场。他身着草绿军装,肩披白色斗篷,帽徽和领章放射着鲜艳夺目的红色光芒,多么峭拔,多么英武!他接受了少剑波给予的战斗任务后,率领战友在雄伟的进军号音乐声中昂首阔步走向前场,三人结成一个画面,稳定亮相;少剑波率领追剿队在后面成一列横队,向着林海纵深挺进,有力地衬托了杨子荣。这一亮在舞台正中的无产阶级的英雄塑象,犹如挺立在风雪中的青松,倔强挺拔,非常高大。

“打虎上山”一场更突出地歌颂了杨子荣“气冲霄汉”的豪情壮志。幕前曲非常强烈,由远及近,有深度,有气魄,渲染了朔风凛冽的意境,抒发了人民战士踏上艰险征途的战斗豪情。幕启,林海茫茫,透过参天松柏照进雪原的万道霞光,时隐时现,非常舒展,非常开阔。杨子荣一句高亢的“二黄导板”,突破了老的唱法,不拘泥于旧的形式,铿锵宽广,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杨子荣“气冲霄汉”的革命胆略和壮志豪情。随后是纵马奔驰在崇山峻岭的优美舞蹈,那难度很大的转身飞跃,那矫健利落的勒马“蹉步”“劈叉”大跨腿的下马动作,那抒发壮志凌云的成段唱腔,充分展现了他“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的宏伟理想,抒发了他“一颗红心似火焰,化作利剑斩凶顽”的坚强决心。打死老虎以后,他又以傲岸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挫败了大麻子一伙匪徒,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下场时,杨子荣带着胜利的微笑,提着大衣,甩开大步,在气氛强烈的音乐伴奏声中,迈步插入匪窟。这几步极有感染力,充分表现了他为革命“刀丛剑树也要闯”的大无畏精神,揭示了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本色。

“计送情报”是塑造杨子荣的重要场子,通过载歌载舞的单独场面,用完美的成套唱腔,尽情地抒发了杨子荣的革命情怀,抒发了他对毛主席、对党的赤胆忠心,创造了光辉的音乐形象。杨子荣在坚实嘹亮的“二黄导板”过门后,唱道:“劈荆棘战斗在敌人心脏”,迈步唱出前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乐曲在耳畔回荡。他目光灼亮,凝望前方,脸上露着深情自豪的笑容。“望远方想战友军民携手整装待发打豺狼,更激起我斗志昂扬”,这句“回龙”长腔,在“昂扬”二字上跃起,热情奔放,表现了他身在匪巢,心向革命根据地;想念战友,更激起了他顽强的革命斗志。随后是一大段成套的唱腔,更完整地展示了杨子荣崇高的无产阶级精神境界。行前战友们“语重心长”叮咛嘱咐的动人情景,如在眼前。“一颗颗火红的心暖我胸膛”这一句拖腔,在“膛”字上平稳渐进,非常亲切,感人肺腑。他牢记党的教导,这是他力量的源泉,这是战胜敌人的锐利武器。面对敌人的增哨加岗,层层屏障,他不犹豫,不彷徨,下决心闯刀山下火海。“抗严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阳”的唱腔,把音域推到高八度,激越高亢,结尾收在雄壮的《东方红》乐曲中,把全剧推到新高潮,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杨子荣对革命的必胜信心,歌颂了他那一心为革命,一切为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者的高贵品质。这场戏的舞台美术,经过了努力修改,焕然一新,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为塑造英雄形象服务。杨子荣上场后,那险峭的岩石耸入群峰之巅,缤纷的彩云展于万里晴空,开阔明朗,层次鲜明,更强烈地烘托了杨子荣“胸有朝阳”的无产阶级精神世界。

少剑波这个英雄形象是作为党的领导出现的。修改后,他的唱词虽然减去了一些,但这个胸有全局,深谋远虑,坚强果断,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非但没有减色,反而更加集中、更加突出地刻划了他正确执行毛主席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优秀品质,充分发挥了他作为一个指挥员的应有作用。如第四场“定计”中一段“二黄”的成套唱腔,更突出地歌颂了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他拿起红宝书,方向明确;想起毛主席,斗志更坚。这一段改得好!有气势,有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他“誓把那反动派一扫光”的彻底革命精神。下面一段“西皮原板”转“快板”,非常生动感人。面对剿灭顽匪座山雕这场“特殊”的战斗,他经过详细侦察,集中群众智慧,决定派“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功劳”的杨子荣去完成任务,他坚信杨子荣“心红红似火,志坚坚如钢,定能够战胜顽匪座山雕。”这段唱,表现了少剑波坚决执行毛主席指示的无产阶级坚强党性,沉着果断的革命胆略,同时也为杨子荣立了传,使这个主要英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完美。在剧中,少剑波和杨子荣的关系安排得恰到好处,既塑造了一个成熟、老练的指挥员的英雄形象,又对杨子荣起了很好的陪衬与烘托作用。这两个英雄形象,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智取威虎山》在军民关系上越改越好。毛主席说:“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智取威虎山》充分体现了这一伟大思想,满腔热情地歌颂了革命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革命战士在群众中热情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宣传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教育群众用革命的武装去消灭反革命的武装。修改后的第七场“发动群众”很动人。追剿队来到铁路工人李勇奇家,少剑波发现李母病重,立即脱下大衣(原来是卫生员脱大衣)给大娘披上。由指挥员脱大衣的这个改动,更加强了军民鱼水情的关系。而后他拿起米袋倒米、烧火、熬粥,非常熟练,非常亲切。解放军嘘寒问暖的感人行动,一件件地印在李勇奇的心里;那土匪杀人、放火、欺压、抢粮的罪恶行径,一幕幕地浮现在他的眼前,形成鲜明的对比,教育着苦大仇深的李勇奇。他开始认识到是“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感到“羞愧难言”。面对桌上自己插着的刀子,想起三十年来不见天日的牛马生活,抚疮疤,压怒火,自己又深沉地把刀子按下去,向人民军队倾述阶级血泪史,控诉那万恶的“无底深渊……。”这个按刀子的动作,原来是少剑波按的,经过江青同志的指导修改,由李勇奇自己按下去,改得好,为李勇奇对革命军队由不认识到认识,拿起枪杆子自觉地进行武装斗争的成长过程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段戏,经过江青同志的精心设计和修改,更深一步揭示了毛主席亲自缔造亲自领导、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的阶级本色;更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和革命作风。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思想在这出戏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智取威虎山》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正确处理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江青同志指示的要突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要让路的创作思想与创作原则,对以座山雕为代表的反动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笞,深刻地揭露了他们残暴、虚弱的丑恶本质和必然灭亡的命运。在艺术处理上,英雄人物始终处于高屋建瓴的主动地位,始终压倒反面人物;把一小撮阶级敌人安排在靠边的地位,让他们龟缩在舞台的一角,作为工农兵英雄形象足下的历史小丑而存在。这样,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更广阔的舞台位置让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来充分抒发革命的豪情。在表演上,摈弃了反面人物的滑稽可笑之处,着力刻划他们日暮途穷、垂死挣扎的反革命本质,以激起群众对反动阶级的仇恨与蔑视。

林副主席说:“我们的一切成就,一切胜利,都是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都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上海京剧院革命文艺战士,在江青同志的领导下,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努力实现思想革命化,经过艰苦奋战,取得了丰硕成果。只有努力做到思想革命化,深入生活,练基本功“三过硬”,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对《智取威虎山》演出的成功,表示最衷心最热烈的祝贺。我们要向革命的战友们学习!让我们携起手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苦练深入工农兵的基本功,苦练表现工农兵的基本功,为捍卫无产阶级专政,为创作更多更新的革命样板戏而努力战斗,把伟大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进行到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