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斋集/序
习斋先生诗集 序 1608年 |
卷一 |
习斋先生诗集序
[编辑]文章。一技也。而必专而后工。盖非纷华富贵。驰逐声利者所能专也。故自古。工于诗者。大率穷愁羁困。不遇于时。非工之能使穷。穷自能专。而专自能工也。余观习斋公之诗。冲澹而有味。典雅而无华。是固臻于妙。而得其精者也。苟非穷于时者。何能若是专哉。然公以妙年大科。声华藉甚。立朝五十年。官至礼部侍郞。不可谓穷也。而于诗若是专。何也。余少也。寓居公第之傍。又与公之诸子游。常见公官闲罕出。出则朴马残僮。委蛇以行。虽身縻簪笏。而意在推敲。入则闭户静坐。讽咏自娱。于物无所嗜好。唯喜古书。手不释卷。上自坟典。以至诸子百家。奇辞奥义。极探穷搜。孜孜兀兀。乐之终身而不知倦。此公之所以专于诗也。然则公果无意于世。而直为操觚弄墨者流哉。尝闻公少与安公名世,尹公洁。相友善。乙巳之祸。二公俱陷不测。自是摆落世事。不复与人交游。人有来访者。问无恙外。不接一语。凝然如泥塑人。人莫敢窥其际。家贫屡空。妻子不免饥寒。怡然不以为意。凡喜怒忧乐。无聊不平。必于诗而发之。不以外慕荣辱动其专。盖寓智于诗。而隐迹于吏者也。呜呼。以公之文章德量。倘能俯仰而谐俗。则其成就事业。岂可量也。而乃韬光铲彩。绝意荣进。与世相忘。一混于诗。此岂公之本心也。向使公有可以致位锺鼎。笙镛治道。则岂必勤苦攻诗。专于一技而止哉。惟其不遇于一时。故乃能大肆于诗。而传之于后世。岂天以文章。属柄于公。而使之专耶。然则公之不遇。亦天意也。其视暂时荣耀。泯没无传者。为如何哉。观公之诗。可以想见公之遗风。吁可尚也。余惧世之人。徒以文章视公。而不知其全德达识之为可师法。遂书此弁之卷首云。万历戊申七月下澣。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春秋馆事同知经筵成均馆事世子右宾客李廷龟。谨序。
习斋先生诗集序
[编辑]吾衰且废文字。况素不闻之诗道乎哉。然妄谓诗道不得不视夫人。深于人事利钝者。其天机也浅。才分不逮。而彊力取名者。不救其气之弱浅。若弱者之于为诗。骤奇也。细巧也。寒瘦也。否则鄙而已。种种为病。而不足以入于澹造于熟。不澹尔。不熟尔。然谓之诗道成则未也。以吾自少闻先生之风。及事先生于傄采间。有以瞷焉者。而今要之乎其所为诗。则举无其病。而见其道之成也。郞君韠氏。早有能诗声。而由书生优于华国之须。吾尝慕而友之。于是。益信夫闻诗之学。其有源委也。玆者。湖西伯崔公清源,公山牧许公端甫二斯文。颇有所助与。始克以先生诗入板。为可传后。征吾一言引之。如先生诗。果待吾辈轻重者乎。先生实吾父行也。重为起敬故书。时万历戊申中秋月日。通川崔岦立之。序。